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全过程合同管理

全过程合同管理

时间:2023-05-30 10:44:36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全过程合同管理,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全过程合同管理

第1篇

关键词:建筑工程全过程造价控制合同管理 工程造价咨询

中图分类号:TU198文献标识码: A

一、引言

在建筑工程建设施工中,要想提高工程建设效益,就必须做好造价控制及合同管理工作,并在工程施工建设的整个阶段重视这两项工作。然而,在实际工作中,由于受到制度、人员等因素的影响,建筑工程全过程造价控制及合同管理工作中存在着一些问题与不足,对工程施工建设产生不利影响,制约了工程质量和效益的提高。为了应对这些问题,提高建筑工程质量和效益,有必要探讨分析建筑工程全过程造价控制及合同管理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措施,希望能够为实际工作提供指导。

二、建筑工程全过程造价控制及合同管理的作用

1、保障建筑工程施工顺利进行。加强建筑工程全过程造价控制及合同管理,能够及时发现施工中存在的不足,对这些问题立即采取相应的对策,避免施工中出现浪费现象,并根据施工的具体情况,采取相应的策略,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对施工进行科学合理的安排,确保建筑工程施工顺利进行。

2、节约建筑工程施工建设成本。在建筑工程施工中,加强建筑工程全过程造价控制及合同管理能够对人力、物力、财力进行合理的安排和配置,为施工的顺利进行及工程质量的提高做好准备,也能够节约建筑工程施工成本。

3、提高整个建筑工程建设效益。加强建筑工程全过程造价控制及合同管理,可以对工程施工的各种要素进行科学合理的安排,优化建筑工程的各项资源配置,促进各种要素发挥最大的效能,调动施工人员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避免成本浪费现象的发生,进而提高建筑工程施工建设效益。

三、建筑工程全过程造价控制及合同管理存在的问题

1、思想上的重视程度不够。一些施工单位的相关人员对全过程造价控制及合同管理不重视,忽视采取相应的管理控制策略,影响建筑工程造价控制及合同管理的实际效果。

2、相关规章制度不完善。许多施工单位没有建立完善的造价控制及合同管理体系,难以规范造价控制及合同管理的各项工作。一些企业虽然建立了相应的体系,但是没有得到贯彻和落实,影响造价控制及合同管理的效果。

3、忽视施工阶段的造价控制及合同管理。在建筑工程施工中,施工单位忽视造价控制及合同管理工作,施工方案论证没有落实,施工材料管理不到位,隐蔽工程签证不到位,往往导致造价出现增加的情况,超出预算范围,对整个建筑工程建设产生不利影响。另外,忽视合同管理,没有严格遵循合格的规定,导致索赔情况的发生,增加不必要的成本。

4、造价控制及合同管理人员素质较低。一些施工单位忽视对管理人员的培训,原有员工的管理控制水平和技能较低,缺乏造价控制及合同管理的专业知识,一些工作人员缺乏责任意识,未能认真履行自己的职责,影响了造价控制及合同管理的效果。

四、建筑工程全过程造价控制及合同管理的措施

1、建立建筑工程造价控制体系。在建筑工程策划阶段,有必要编制投资估算和建筑工程目标成本,作为造价控制的基线。随着建筑工程建设的进行,造价动态发生变化,当动态造价与目标成本发生差异的时候,找出其中原因,并对目标成本进行修订,防止目标成本失控。目标成本编制完成后,要明确各部门、各阶段的责任,实现对造价的动态控制,保证目标成本实现,加强整个施工过程造价的控制工作。

2、加强建筑工程合同管理。第一、从思想上提高合同管理的认识。提高对合同管理的认识,充分认识加强合同管理的作用,积极采取措施加强建筑工程合同管理工作,并在施工中严格落实合同的各项规定,履行好自己的职责,将施工的各项工作真正纳入合同管理范围,按合同的规定开展各项工作。第二、加强合同管理工作并减少工程索赔。按照合同的有关规定,严格履行自己的义务,工作人员要严格审核工程变更,减少不必要的支出,减少工程索赔,将建筑工程建设的造价严格控制在合理的范围之内。在整个建筑工程施工建设过程中,由于施工周期长,容易受到各方因素的影响,工程施工建设中不可避免的会出现索赔情况。例如,设计变更、合同文件缺陷等等,都可能会导致索赔情况的发生。所以施工中要详细收集和整理与索赔项目有关的各种资料,按时报送索赔文件,积极进行变更索赔,以实现建筑工程建设效益的最大化,提高建筑工程合同管理水平,实现对工程造价的全过程管理和控制。

3、严格建筑工程变更和现场签证。建筑工程施工建设中难免会发生工程变更的情况,工程变更如果没有处理好,往往会导致造价的增加。因此,必须加强对工程变更的审核,对必须发生的工程变更,设计单位、建设单位、监理工程师需要共同签字确认,在施工之前确认变更部分,防止不必要的返工现象而增加费用,实现对造价的有效控制。

4、实行工程造价咨询。工程造价咨询由具有相应资质的单位进行该项工作,对建设、施工、设计、监理等单位的各项工作进行全方位的监控,主要工作包括可行性研究估算、设计概算、施工预算、竣工决算的编审等工作。工程造价咨询是向整个社会开展的一种服务工作,其目的是帮助各工程建设相关单位提供合理的决策,以促进他们采取措施加强造价控制工作。工程造价咨询单位在开展这项工作的时候,应该认真、仔细、公正、全面,履行好自己的职责。要积极参与到工程造价和施工建设的各项工作当中,全面收集和整理有关建筑工程建设、市场价格等方面的信息,做好交流、沟通、监督工作,将管理和服务有机的结合起来,更好的为建筑施工企业提供服务。另外,工程造价咨询需要贯穿工程施工建设的各个阶段,因此,咨询单位必须全过程参加,实现对造价的有效控制。

5、推行工程量清单计价招投标制度。工程量清单计价招投标的运用越来越广泛,更能提高工作的科学性和合理性,促进招投标的顺利进行。在发表招投标文件的时候,应该提供计价规定编制的工程量清单,投标人需要根据文件的需要和工程量清单的要求,并结合市场的实际情况,自主报价,从而更好的体现了企业自主报价,市场定价的原则,有利于对建筑工程造价进行合理控制。建筑工程在全过程造价控制工作中,应该优化设计,推行工程量清单计价的招标方式,建立大型数据库和信息网络系统,并提供精确的投资估算。另外,还需要全面加强合同管理,制定合同标准条款,做好审查和签订工作,严格履行合同的各项规定,确保各项工作的顺利进行。另外,建筑工程施工企业也要不断加强自身建设,建立协调、完善的造价管理体系,对投资进行合理使用,对建筑工程造价进行有效控制,促进合同管理和造价控制的规范化和秩序化,以提高工程建设效益。

五、结束语

总之,加强建筑工程全过程造价控制及合同管理具有重要的作用。正因为如此,今后在实际工作中,我们需要采取相应的措施,做好各项控制与管理工作,全面加强合同管理,实现对建筑工程全过程造价的控制,促进施工的顺利进行,提高整个建筑工程建设质量与效益。

参考文献:

[1]倪萍.浅议合同管理对全过程建筑工程造价控制的影响[J].价值工程,2012(5)

[2]程熙超,刘雅莉.探析合同管理对全过程建筑工程造价控制的影响[J].中国信息化, 2013(2)

[3]史伟伟.浅析工程项目的合同管理及全过程造价控制[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 2011(24)

第2篇

(一)合同管理是企业法制化生产经营的标志

市场经济背景下,电力企业的规模日趋庞大,其生产经营的内容、范围和模式随之复杂,因此合同管理下设领域的关系变幻莫测,合同管理的重要性日益凸显。合同管理已成为企业法制化生产经营的标志,更是企业依法生产经营、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的重要措施。合同管理不仅为企业竞争力提升提供制度保障,而且为企业在市场经济中获取先机提供预想机制。企业高效合理的合同管理是依法订立、履行经济合同的基础,能减少企业经营风险和经济纠纷,提高企业经营管理和经济效益。因此,企业合同管理可在保障自身经济效益和合法权益的前提下,解决经济损失和权利受侵的问题,在法律允许范围内使自身权力最大化、义务最小化,保障企业生产经营的合法权益,为企业更快更好发展保驾护航。

(二)合同管理是企业生产经营的重要环节

合同是电力企业对外交易的载体,也是企业组织生产要素和制定经营模式的主要方式,合同运用于企业各项业务流程的每个环节,通过规定合同双方当事人的权利和义务关系,起到业务流程有效、稳定、合理运作的作用,服务于企业经济效益目标的实现过程。合同管理的本身特征决定其不同于生产、人事、财务等管理工作,但是其能在实现服务功能的基础上保障企业其它生产经营管理工作的正常运行,例如电力企业每年签订合同约为10万份,价值2500亿元左右,企业合同管理使大批合同订立、履行、变更、解除或者终止,仅凭工商部门行政管理和有关业务主管部门还远远不够,因此,合同管理有巨大的经济潜力和综合效益,必须从企业内部加强合同管理,通过改进合同管理创造经济效益,提高企业生产经营管理工作的整体水平,有效防范企业生产经营中的法律、经济和其它风险。

(三)合同管理是实现企业生产经营战略目标的基本保障

合同管理是市场经济、法治经济、契约经济和商品经济的共同产物,是商品交换法律化、合理化、有序化的表现形式。电力企业是一个独立经济实体,其通过合同(管理)缔结与其它经济实体间的经济关系,合同管理是实现企业生产经营战略目标的的基本保障,也是实现企业发展战略的根本前提。企业合同管理直接影响着企业声誉、竞争力和经济效益,有效的合同管理是企业进行正常生产经营活动的基础,因为合同管理是企业全过程、全方位、多角度进行法律顾问的科学管理,并非简单的签订、承诺或者要约,企业高效合理的合同管理为优化企业综合管理、降低交易成本、降低法律风险、保证交易安全、实现企业利益等工作发挥巨大效用,因此,合同管理作为电力企业法律顾问体系的重要管理环节之一,是关系企业生产经营管理成败和实现战略目标的重要因素。

二、电力企业合同全过程管理实践措施

(一)合同全过程管理思路

合同全过程是以国际(内)先进管理实践为基准,保障合同与服务业务的协调和共同发展,以优化电力企业全过程管理体系的具体举措,其引导着合同管理的精益化转变方向,改善着企业内外部的经济关系,能有效促进企业经济活动合法稳定开展,是实现企业经济战略目标的有力支撑。合同全过程管理不同于传统的合同管理,它是合同审查的优化拓展,也是包括合同签订前到履行后的全阶段、各环节的闭环管理。于此,将合同全过程管理思路阐述如下:第一是实现合同闭环管理和持续改进,即实现合同签订过程持续改进的闭环管理和合同管理持续优化提升的闭环管理两个层面,不仅提高合同签订的质量目标,而且促使合同管理各环节能力水平的优化提升;第二是制定合同全过程管理的基本内容,即将合同管理范围拓宽至合同审核、签订及履行的前端和后端四个方面,并主要包括合作方管理、招标文件管理、承办人管理、合同审核及签署管理、合同纠纷处理等十二项管理举措的全过程闭环管理,挖掘出合同全过程管理的附加值和潜力值,实现企业战略目标和服务目标;第三是合同管理全面性、整体化覆盖公司的经济和服务业务,贯彻“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管理原则,建立企业合同一体化管理的机制体系;第四是合同体系化管理,即要求电力企业在文本制度、组织体系、信息系统三个方面建立体系化机制,以制度、流程、表单、标准合同为载体,合同管理组织体系为框架,信息技术系统为工具,为全过程管理的实现提供物质保障。

(二)信息系统角度下实现合同全过程管理的举措

电力企业因分支机构众多造成空间分离问题,致使业务办理效率低下,并在人力、物力、财力等方面造成不必要的损失。以网络基础建立合同管理信息系统,可实现从合同起草、合同签订、合同变更、合同结算、合同履行等情况总结、归纳、统计、分析的全方位、标准化、统一化管理,为电力企业有效利用合同信息并获取决策提供事实依据和实践支持。于此,合同管理信息系统建设应从权限管理功能、业务协同功能、项目管理功能、合同管理功能等方面入手,明确各管理环节的合同订立、履行、变更等的工作内容和审批权限,通过电子化、集中化等数据分析管理提升管理效率。例如权限管理功能,则应在信息系统中模拟企业组织架构,将权限细分至每个阶段下的的每个环节,增设自定义角色权限管理等。再如合同管理功能应全面贯穿、覆盖系统中的所有功能模块,从签约方管理、预算管理、费用控制、变更管理、预警系统等多方面详细记录合同基本情况,实现管理项目立项及审价、根据合同变更调整合同结算细节、协助完成财务规划和分析决策等目标。

三、结语

第3篇

关键词:建筑工程;管理;风险防范;控制措施

1合同风险的具体表现形式

按照合同管理的性质,可将合同管理风险分为可控风险和不可控风险、内部管理风险和外部环境风险、直接管理风险和间接管理风险等。

1.1 可控风险和不可控风险

按照风险防范控制的等级划分,合同管理风险可分为可控风险和不可控风险。可控风险是在合同管理过程中,通过实施规范化的流程管理,进行信用风险评价、履约风险评估、合同争议解决、合同解除管理等,最大限度地规避或降低风险。不可控风险是指由于受宏观经济环境、政治、政策、法律以及自然灾害事故等因素影响,造成合同不能正常签订、履行。

1.2内部管理风险和外部环境风险

合同管理的主观风险受内部和外部主观因素的影响,很多是可以规避的。内部管理风险是由于合同管理制度不健全、流程管理不规范、监督不到位、人员素质较低等因素,造成在合同签订、履行、变更或转移、解除过程中存在风险,这种风险可导致企业经营决策失误或带来巨大损失。外部环境风险是由于合同对方信用等级较低、不正当竞争以及财务状况不佳等因素,造成的蓄意欺诈或违约导致合同管理风险。

1.3 直接管理风险和间接管理风险

合同管理的风险可分为直接管理风险和间接管理风险。直接管理风险是企业自身在直接参与合同管理全过程中,由于在合同评审、履约、变更或转移方面存在管理不规范、制度机制不健全、监督不到位等因素,给合同管理带来的直接风险。

间接管理风险是企业自身在间接参与合同管理的全过程中,由于合同中的联合体成员、分包方及第三方等多方面原因,造成合同的履约、变更或转移、终止等方面存在的管理风险。

2合同管理风险的成因分析

合同管理风险贯穿于合同的签订、履行、变更或转移、终止等各个环节。导致合同管理风险的主要原因可分为以下方面:

2.1 外部环境方面

外部环境因素是导致合同管理风险的客观因素,主要涉及经济环境变化、政策和法律法规调整、自然灾害事故等不可控因素。经济环境变化因素受国际经济全球一体化、市场经济发展和政治、社会形势等影响较大,只能提前进行预测和进行必要的风险规避。政策和法律法规调整因素主要是国家根据经济社会发展形势,对宏观经济政策、财政政策、货币政策和现行法律法规的适当调整,调整的内容、时限、幅度可在一定范围内搜集和预测,相对经济环境变化风险可控程度高。自然灾害事故因素偶然性较强,很难提前进行预测,在合同签订和履行中,可通过风险转嫁等进行分担。

2.2 风险防范与控制方面

风险防范与控制意识因素是导致合同管理风险的主观因素,主要涉及对合同的风险意识、法律意识、责任意识等因素。风险意识因素是对合同隐含的风险认识和重视程度不够,缺少必要的风险防范与控制措施。如在合同中经常出现责权利不平衡,罚责不对等的情况,使承包方在苛刻的条件下,被动地承受质量、付款、索赔等方面的诸多风险。法律意识因素是在合同的签订和履行全过程中,对现行的法律法规掌握不深,重视程度不够,对合同条款未做仔细推敲,未按现行政策和法律法规签订和履行合同,不能有效地规避合同法律风险。例如:一些建筑工程在开工后再补签合同,存在较大风险。责任意识因素是对合同管理风险防范与控制的认识程度不高、责任意识淡薄,造成风险防范与控制措施失灵,给合同管理带来风险。

2.3合同管理制度方面

合同管理制度方面是导致合同管理风险的关键因素,主要涉及合同评审制度、成本核定制度、工程款支付制度、结算管理制度等因素。合同评审制度因素是各部门在合同评审中未按评审程序、内容、标准、时限等进行评审,致使合同不能正常签订或存在履约风险。成本核定制度因素是未按成本核定制度进行成本分析、核定,造成经营风险。工程款支付制度因素是一些单位未按合同条件支付工程款或随意挪用工程款,对各类分包/分供合同的付款不能加以有效控制,导致合同履行存在风险。结算制度因素是由于结算制度不完善,不能及时对已竣工项目进行结算;对以往项目不能及时进行清理、核查数据;监督管理工作不到位等,导致结算不能顺利进行,合同履约不能圆满完成。

2.4人员素质方面

人员素质方面是导致合同管理风险的重要因素,主要涉及人员的知识结构、能力水平等因素。知识结构因素是合同管理人员由于知识结构单一或对经济社会变化的敏锐性不强,缺乏对国际国内经济环境变化、政策和法律法规等的准确分析、预测,造成合同在签订和履约过程中存在一定风险。能力水平因素是合同管理人员未能发现合同中条款不合理的风险;发现问题,但未提出合理性改进意见的风险;起草合同人员未采纳合同审核人员提出的合理化建议的风险等,致使合同管理过程中存在风险。

3合同风险管理与具体控制措施

在合同管理的实践中,建立健全合同管理风险防范与控制体系可以有效降低合同风险、提高经济效益和实现科学化、制度化管理。合同管理风险防范与控制体系可分为合同流程管理体系、合同文本体系、信用评价体系、风险预警体系、信息化管理体系、人才培养体系等内容。

3.1建立健全流程管理体系

合同流程管理一般由合同调研、策划、谈判、拟定合同文本、审核、签订、履行、变更或转让、终止、存档等环节构成。明确流程管理各个环节的责任主体、目标任务和工作措施,确保每个环节有制度、有落实是合同管理的重要内容。实施对合同的全过程监管,就要在合同的准备阶段、签署阶段、履行阶段和履行后管理阶段,指定专人进行监管,开展综合评价,以确保签约合同主体合法、内容合法、合同表示真实、条款完备、表述规范、签订手续和形式完备,能有效防范与控制合同风险,实现合同流程管理的制度化、规范化、标准化。

3.2建立健全合同文本体系

合同文本风险是指合同条款不合理的风险。主要表现在合同条款存在的不合理、不完整、不严密;合同内容违反法律法规等方面。控制风险的主要方法是严格执行评审制度。因此,要根据国家规范化合同示范文本,综合考虑合同的类型、管理方式等不同要素,建立本单位的合同标准文本体系。并密切关注国内外有关合同文本的发展变化,进一步理顺管理体制。同时,拓展思路,及时补充完善合同文本体系,力求与生产实际紧密结合,使合同管理与投标报价、成本核定和结算管理有机结合在一起,最大限度地发挥合同管理的作用。

3.3 建立健全信用评价体系

建立健全信用评价体系是使合同双方增强互信、加强合作、确保合同签订和履行顺利进行的平台。为此,应建立并完善分级信用等级制度,对合同当事人的组织机构、经营现状、财务状况等情况进行信用评价,划分等级,建立合同对象的商业信用档案等,并纳入日常动态管理。在合同签订和履行的过程中,对于信用良好的单位可给予优先考虑,反之,则从严掌握。

3.4 建立健全风险预警体系

实施合同管理全过程风险预警是降低合同风险的有效途径。为此,应建立并完善风险评估制度,通过对合同对象的信用等级进行分析,在合同的签订、履行等全过程分阶段进行风险评估,以及时发现风险隐患,并实行分级分类预警,果断采取积极有效的应对措施。要建立信息会商制度,通过对合同管理过程中的风险评估,对发现的风险隐患,会同有关部门进行集体会商,研究防范和控制措施。在实践中,对各单位合同中潜在的风险、条款的合理性以及收益情况进行认真负责的评判,特别是对所报收益过低、甚至是亏损的项目,应要求其找出问题的根源和风险之所在,提出有效的解决办法,并上报详细的报告,对如何化解风险进行详细说明,以最大限度地预防和减少风险。要建立风险跟踪制度,对发现的风险隐患,在合同管理的过程中,要实时跟踪、反馈和预警,努力降低合同风险。

3.5建立健全信息化管理体系

建立健全信息化管理体系是有效控制成本、降低风险、提高效率的重要手段。信息化管理体系可包括业主信息管理、总(分)包合同管理、项目制造成本核定管理、项目施工预算管理、项目结算管理、项目成本风险管理等内容,可通过互联网或单位内部局域网实现各单位的互联互通,实现数据的实时更新,全面掌握合同管理的全过程。信息化管理体系的推广实施,在一定程度上能够解决执行力差、管理人为因素大的问题,能够有效实现过程管理控制,适时反映合同管理状况,最终达到对合同管理过程加以控制的目的。

3.6 建立健全人才培养体系

加强人才培养体系建设是确保合同有效管理的重要前提。为此,应建立并完善专业人员选拔任用机制,坚持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并建立专业人员考核机制,对合同管理人员的专业知识、责任意识、风险防范与控制能力、合同履约情况等进行科学有效的考核,逐步提高专业人员的综合素质,并在整个管理系统,营造重视合同管理、尊重人才的氛围,为合同管理的有效实施提供人才保障。

第4篇

关键词 合同管理 工程造价 造价控制 合同价款

中图分类号:F715 文献标识码:A

石化施工企业的工程合同价款指的是工程的承包方和发包方在合同条款中关于全部工程合同的款项约定,在实际的石化工程施工过程中,会由于受到自然条件等因素的影响,而使工程的工期、质量等受到影响,进而转化为价款责任的变动,因此在合同履行的过程中经常会发生价款变动的情况,这时就必须要通过有效的措施实施合同管理,对工程造价进行有效的控制,保证工程各个参与主体的效益。

一、石化工程合同管理和工程造价控制的关系

1、工程合同是影响工程造价的关键因素。在工程施工合同中,对工程承包方和发包方双方的权利和义务进行了明确的规定,同时也对工程造价的相关条款进行明确。工程发包方对工程项目实施全过程管理,而具体的合同管理则是由造价部门和监理部门来执行。因此,工程的发包方、造价部门、监理部门等代表着不同的利益主体参与工程合同的管理,他们对工程的履行过程直接影响工程的造价。

2、工程合同是工程双方出现经济争议时重要的依据。工程施工合同一个重要的作用就是对双方的约束作用,如果其中一方不按照合同约定履行自身的义务,就会对另一方的权益造成影响。按照合同中的规定,违约者要承担相应的责任,而责任的确定就要以合同作为依据,使违约的一方承担其应当承担的代价,因此,只有以施工合同作为依据才能确定各项责任。

3、工程施工合同管理工作贯穿于工程造价的全过程。根据工程合同的履行进程来看,其主要是经历了一个将工程由施工图纸转变为实体的过程,而这个过程中就包括工程的准备阶段、施工阶段、竣工阶段。合同是工程造价管理工作的主要依据,是造价工作的主线,所以说合同的管理是贯穿于工程造价全过程。

4、从施工合同的内容方面来看,其包括了工程造价相关的所有内容。一方面,在工程合同订立时,需要对包括承包方式、合同价款等相关的内容进行全面的确定,而且要确保在工程质量和工期不受影响的基础上,对工程造价进行有效的控制;另一方面,对工程合同的履行过程进行全程的管理,其中包括工程量的管理和签证变更的管理,同时也包括工程结算、工程索赔等内容。

二、加强石化工程合同管理,实现科学的工程造价

石化工程施工造价的有效控制,主要是对石化工程的合同签订和管理过程进行有效的控制,而对影响工程造价的因素进行控制是其中关键环节,只有实现对石化工程合同的有效管理才能实现科学的造价控制。

1、加强对合同订立阶段的管理。合同订立是实施有效的合同管理的基础和依据,由于项目工程的涉及范围较为广泛,而且工期较长、履约时间也较长,因此必须要保证合同内容的完整与清晰,才能够保证合同获得有效的履行。同时,合同订立应当与招投标文件中的相关内容保持一致性,在此基础上对合同的项目条款进行科学的分类,对于明显的工程价款和隐含经济责任条款进行有效的区分。

2、对工程变更的管理是任何一项工程中都会涉及到的问题,而在变更价款时应当遵循以下几个原则:第一,如果合同中已经存在关于该变更项目的明确规定,则要按照合同中的规定履行相应的变更责任;第二,如果在合同中么有明确的规定,有类似的变更情况,则可以以此为依据进行变更价格的确定;第三,如果合同中没有类似的变更价格,则需要由承包方提出变更申请,由监理部门和建设单位进行审批之后再确定。

3、加强工程现场签证的管理。现场签证是对合同中未包含的价款却在工程施工过程中发生的特殊情况所做的记录,现场签证是工程竣工结算的重要依据。进行现场签证的管理时,需要注意以下的问题:第一,在合同中有明确规定的项目不得另行签证;第二,现场签证要保证内容、数量等因素清晰和全面,对于价款的结算单位结算方式也要进行明确;第三,现场签证要工程量发生变化时及时进行办理,不应拖延,对于一些重大的变化则需要留有相关的视像资料。

4、工程合同纠纷的发生,与工程的工期和质量都有着密切的关系,因此在合同管理过程中要对工期和质量进行严格的管理,对于质量没有达到验收标准的工程要进行必要的处理,由于工期变化而产生的合同纠纷也是合同管理的重要环节。

三、结束语

随着石化施工企业的不断发展,建筑工程的数量和规模也逐渐增加,所以在石化工程合同管理和造价控制方面也日渐复杂,而石化工程的合同管理是贯穿于工程施工全过程,而且环环相扣,任何一个环节出现疏忽都会对工程造价产生严重的影响,因此,对石化工程合同管理也是实施造价控制的基础步骤,也是实现科学工程造价的基本保证。

(作者: 中石化南京工程有限公司机械化分公司 ,经济师,研究方向:合同造价)

参考文献:

[1]屈景飞.浅谈如何做好建筑工程合同管理与造价控制.中国房地产业,2011(10).

第5篇

首先,公司合同管理工作由商务部门、采购部门、建造部门和办公室按照各自业务分工分别承担,各个合同承办部门的工作接口、职责分工不够清晰,尚待进一步梳理及明确;其次,各个合同承办部门分别建立各自的合同管理台账,数据库结构不统一,不利于公司决策层和管理层全面及时地了解公司合同签订及执行情况;此外,各个合同承办部门对合同收入支出掌握的信息不对称,例如资金支付到账情况、项目业主资金审批和拒付情况等信息分别由不同的部门掌握,信息交互效率低下,有时为了对账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公司合同管理仍然采用手工管理方式,产生大量的纸质文件,费时费力,容易出错,急需合同管理信息化手段,提供强大的标准化定制流程,并对合同执行状态进行实时监控。

2研究内容

(1)梳理公司商务合同相关程序,建立标准化的工作流程

梳理公司商务合同相关程序、建立标准化的工作流程旨在明确合同承办部门及相关部门的职责和接口,全面完善合同管理制度。清晰的业务职责,健全的管理程序是建立合同管理系统的基础。通过分别与各个合同承办部门进行面对面访谈,并组织相关部门召开专题研讨会,从而明确相关部门的管理职责,细化实施细则,提高管理程序的可执行性。例如明确各个合同承办部门的业务范围;各合同审批部门的职责;细化合同类型分类标准,完善合同类型分类实施细则,确保合同分类准确等等。通过访谈和研讨,同步完成相关管理流程和程序的新增或升版,从而建立合同管理平台的纲领性程序文件和具体实施文件,完善合同管理制度,使现行程序体系覆盖合同全过程各个阶段的管理内容及标准。例如将合同执行过程中的"合同中止"、"合同解除"、"合同争议"等内容纳入合同制度,并优化合同签约及审批授权制度等;统一合同管理业务表单格式,提高标准表单的使用率;统一合同评审会签表、合同付款申请表等业务单据格式;建立标准合同模板库,提高标准合同文本的使用率等等。

(2)以信息化手段搭建商务合同管理平台

以信息化手段搭建商务合同管理平台旨在根据合同管理流程和程序以及实际业务特点建立开发合同管理系统。在对业务需求进行详尽调研,认真组织讨论的基础上提出平台建设思路,配合技术人员完成需求分析、软件选型、项目开发等工作,达到信息化管理目标:实现合同全过程、全生命周期管理,覆盖合同准备、合同订立、合同执行及合同关闭各个环节工作;规范固化合同管理业务流程,加强合同执行监控防控风险;实现合同数据多维度快捷查询、统计与分析,为领导决策提供有效支持;实现与公司相关信息系统如财务系统、采购系统、门户系统、文控系统、各成员单位合同相关业务系统等的有效衔接,确保信息共享、数据同源;统一规范管理合同数据,一次管理重复使用。

(3)明确商务合同平台的使用责任,加大培训宣传力度

培训的成功与否是合同管理系统能否成功上线的关键因素。培训工作首先将系统用户进行细分,然后针对不同层级的用户进行深度培训,从而最大程度确保各层级的系统用户都可以有针对性的了解系统设计理念并熟练操作系统。通过定期组织培训,在公司及项目部营造了学习和使用商务合同平台的良好气氛,亦有助于提高员工的合同意识。

3研究成果

(一)梳理公司商务合同相关程序,建立标准化的工作流程

(1)合同管理平台信息化总体需求分析

从问卷调查反馈的统计结果来看,各个合同承办部门普遍认为,尽早实现合同管理平台的信息化十分重要,合同管理信息化和合同申请/支付管理信息化对工作效率提高最显著,对业务增值贡献最大,也较容易实现,同时也是上线需求最迫切的两项业务,希望合同管理平台的操作能够较为简捷,方便查找和使用。

(2)明确合同承办部门职责,完善合同管理程序体系

经程序文件查阅及与相关部门访谈,明确公司合同承办部门共有四个,分别为商务部门、采购部门、建造部门和办公室,各个合同承办部门所对应的项目部部门也有合同承办的职责。经与各个合同承办部门沟通,系统性的将合同管理相关程序、制度,从合规性、适应性、有效性等方面进行综合评审,促使合同承办部门完成了相关管理程序的新增/升版工作。

(二)以信息化手段搭建商务合同管理平台

(1)成立合同管理系统实施工作团队

稳定的、分工明确的工作团队是确保合同管理系统得以成功开发的保障。在集团合同管理系统开发项目实施工作组的领导下,公司组建了合同管理系统实施工作团队,团队成员由相关部门领导指定,彼此相互配合,在项目经理的领导下,按照各自职责分工有计划地实施系统开发。

(2)合同管理系统目标需求及建设内容

通过调研和讨论,课题组总结出合同管理系统如下目标需求,并由此分析得出合同管理系统建设内容。

①合同全过程管理

通过合同准备、合同订立、合同执行、合同关闭四大环节,实现了合同的全过程闭环管理。合同准备阶段,通过与相关系统进行接口集成,确保合同相关数据同源,避免重复录入;合同订立,系统提供范本的管理,使得标准合同的起草更加方便快捷,减轻承办人员的工作量;合同文本的在线审查审批,通过多级规范的审批流程,进一步防控法律风险;合同文本在线打印,加密防伪,确保合同的唯一性;合同执行中的支付申请,变更申请等,及时跟踪合同的执行情况,确保合同信息的完整性;合同关闭,是合同的终点,最终实现了合同的闭环管理。

②合同范本管理

通过系统,建立合同范本及合同制度文件的管理,通过系统对合同范本、相关制度文件进行管理,实现了各种范本制度升级后的版本控制管理,并通过线上范本审核,确保范本及制度文件的及时性、准确性,为合同创建提供便捷,促进并提高合同标准文本的使用频率,减少审查审批工作量,降低合同签订中的各种风险。

③合同对方管理

建立合同管理系统的合同对方库,并通过与采购系统对接,可接收供应商信息,合同管理系统可自行录入供应商及客户信息,实现完整的合同对方管理,对合同对方的相关资质等进行管理,有利于确保合同管理系统信息的完整性与独立性,也确保了合同对方信息的统一和规范。

④项目信息维护

对项目进行基本信息的维护管理,实现项目信息与合同的关联,并作为查询统计分析的支持,满足通过项目进行合同数据的汇总与分析的需求。

⑤合同监督检查

集团及公司合同管理部门、监察审计部及相关领导具备相应权限对管理范围内的合同进行监督和检查,可以查询与追踪合同的审批情况及履行状态,也可以对当前的合同流程相关人员进行预警提醒。

⑥合同监控追踪

集团及公司合同管理部门及领导,可以实时查看与监控权限范围内的合同运行情况,包括查看所有运行中的合同总数、异常情况及重点关注的事项,实现合同运行信息的及时反馈、异常监控与全面管理。

4结语

第6篇

关键字:高速公路;项目合同管理;作用与意义

Abstract:The highway project contract as the norms of Party construction unit behavior guidelines, to safeguard the documents of both sides, economic benefits, the role and significance of play in the highway project construction is very important. Highway project contract for scientific and effective management not only enables the progress of the project be guaranteed, but also enables the construction unit achieved good economic benefits at the same time, to gain greater social benefits, and provide a solid foundation for the survival and development . In this paper, the role and significance of the highway project contract management as well as the whole process of management were discussed.

Keywords: highway; project contract management; the role and significance.

中图分类号:U412.36+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基础交通设施也得到了巨大发展。高速公路作为我国重要的交通运输渠道之一,项目建设数量也呈逐年上升趋势,但是目前在高速公路项目合同管理工作中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如合同管理的意识淡薄、合同条文不规范、合同内容存在片面性以及专业合同管理人才缺失等。因此,我们应从正确认识高速公路项目合同管理的作用与意义开始,对高速公路项目合同进行全过程管理。

一、高速公路项目合同管理的作用与意义

首先合同管理是保证安全生产的前提。随着我国合同的规范性日益增加,合同中所制定的条款也开始更为细化。合同中对于安全生产的要求保证了高速公路项目施工能够顺利进行,并直接关系到建设企业、施工单位等各方的切身利益。

其次合同管理是高速公路项目建设目标达成的重要方法。高速公路项目合同对于项目建设的全过程都有着一个明确的规定,可以说是始终贯穿于工程项目建设的全过程之中,因此基于对合同的有效管理,以及对合同内容的贯彻落实,施工才能够保质按时完成高速公路项目的建设。

第三合同管理工作也是有效控制高速公路项目造价成本的方法之一。通过高速公路项目合同中所拟定的具有法律效力的工程量与高速公路项目实际施工过程中的工程量的对比,就能够在工程项目计量、计价以及支付等方面的操作工作中得以真实反映。从而使建设企业能够及时掌握工程进度并有效控制高速公路项目造价的成本。

第四高速公路项目管理工作是基于合同管理开展的。整个高速公路项目的合同管理工作应在项目施工之前就开始进行,虽然合同具有一定的共通性,但是合同管理人员应通过对高速公路项目的实际情况的分析与研究,以合同管理为基础,编制出切合实际的施工组织设计以及一系列项目管理工作的规章制度,并能够通过制定一些极具针对性的管理规章来防止项目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通病。因此,可以说高速公路项目管理工作的依据与基础就是合同管理。

最后项目管理工作的核心就是合同管理工作。因为在合同中明确规定了合同双方的责任、权利以及利益分配等内容,并对高速公路工程项目作了明确的质量标准规定,所以从另一个角度上来说,合同的管理工作对于工程项目的整个过程都有着控制的作用,在整个项目管理工作中起到的是核心作用。

二、高速公路项目合同的全过程管理

通过对高速公路项目合同的作用与意义进行分析研究后,我们不难看出,合同管理工作是非常重要的,但是目前在高速公路项目合同的管理上,仍然存在着一定的问题,因此对高速公路项目合同进行全过程管理是解决这些问题的有效途径之一。

首先是在签订施工合同之前进行有效管理,其中具体包括以下几方面:

高速公路项目合同必须符合我国相关法律法规的相关规定。因为高速公路的建设不仅是一个周期长、涉及面广的过程,而且在建设过程中要耗费大量各类资源,包括土地资源等,同时高速公路建设项目也是国家基础交通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这就要求高速公路项目的建设首先就要符合我国相关法律法规的相关规定,如果高速公路项目未能通过我国有关职能部门的规划审批,那么所签证的施工合同也必然是不规范以及不受相关法律法规保护的。为避免因这种情况而产生纠纷,建设单位与施工单位的合同签订必须经相关部门审批后方可实施。

签订高速公路项目合同之前,应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出尽可能细化的条款纳入合同。在合同签订之前,必须将高速公路工程的具体名称、地点位置以及相应的工程项目内容进行明确,其中工程项目内容包括工程开工、竣工的具体日期、质量保证金与保证期、造价、支付、结算、税收、安全、违约等各方面的内容。如果通用合同条款中未提及的,则应以工程实际情况为基础,在合同条款中制定出具有针对性的条款加以弥补。

要与信誉好、规模大、技术实力强的施工单位进行高速公路项目的合同签订。只有好的施工队伍才能保证高速公路项目的施工质量,因此建设企业在对施工单位在进行选择上,不能盲目追求经济效益而置施工单位的素质水平于不顾,使高速公路项目工程建设出现隐患。

其次,在施工过程中同样要进行合同管理,其中具体包括以下几方面:

规范工程施工合同的交底工作。在工程项目施工开始时,施工单位应向施工管理人员进行合同内容的交底工作,将工程施工内容、进度、技术以及当工程进度与施工质量不能达到合同要求时,所造成的影响、后果等进行详细交底及说明,明确自身的责任与义务并同时合理预测在工程施工中可能出现的各类问题,便于做出预防与判断工作。

在高速公路项目合同中涉及变更与索赔的内容要加强管理。工程项目如果出现因变更而产生索赔的,施工单位应规范上交相关变更等文件资料,并经过监理单位、业主的审核批复后,进行保管存档,作为施工单位在工作竣工期间的重要索赔依据。

在施工过程中出现工程延期情况时的合同管理。如果因业主原因或是重大设计变更而造成工程需要延期施工的,施工单位必须依照相关规定递交工程施工延期申请报告,报告文件上应明确写清延期的工程分项、编号、预定完成时间、延期原因、依据以及批复意见等内容,使其具备规范性与法律效力。需要注意的是最终经批准的工程延期天数不能比暂时确定的工程延期天数少。

高速公路项目合同的分包内容管理。所谓工程分包就是整个工程合同的承建方,在保证工程项目质量与进度的前提下,将工程项目分包给分包人进行工程施工。这时的工程合同涉及双方就是工程项目总承包人与分包人,在进行工程分包合同的签订时,总承包人要注意对分包商的资质、技术等各方面因素进行综合考虑。该分包合同同样具有相应的责任、义务、利益等具体规定内容,因此对其进行合同管理也是很重要的内容之一。

除此之外,应培养专业的工程项目合同管理人员进行专职管理工作,对合同管理人员进行定期培训并实施相关考核,从而建立企业自己的合同管理人才。与此同时将一些新技术应用在合同管理工作中,比如计算机、互联网技术等,使高速公路工程项目合同管理更为实时化、合理化,并能够合理整合施工资源,提高高速公路项目合同管理的工作效率。

结语:综上所述,在高速公路项目中进行合同管理是非常重要的,它不但对我国高速公路的建设市场的发展起着助力作用,而且对规范高速公路施工管理、建设企业与施工单位责任、权利与义务的明确等方面也同样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因此在高速公路项目合同管理上,要进行施工前、施工中、竣工阶段的合同管理,从而使我国高速公路项目建设市场更为规范化,为高速公路的建设提供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 潘仲江.高速公路工程建设合同管理.[J].北方交通.2010(4)

[2] 王建亚.高速公路路面工程前期合同管理问题讨论.[J].交通标准化.2010(11)

第7篇

关键词:合同;管理;提升;水平

合同管理是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管理的一个核心内容,现代企业的经济往来,主要是通过合同形式进行的,是经济手段法律化的形式之一。合同管理包括订立、履行、变更和终止等过程。对工程施工企业来说,只有认真领会合同,严格履行合同,才能保质保量地完成施工任务,同时合理进行变更索赔,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降低项目成本,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一、合同在工程项目中的作用

1.合同一经签订,合同双方就形成了一定的经济关系,合同规定了双方在合同实施过程中的经济责任、利益和权利。项目施工管理的过程实际上就是履行合同的过程,既要履行与业主签订的施工合同,还要履行与合同相对人签订的分包合同。

2.合同是工程施工过程中的最高行为准则。工程施工过程中的一切活动都是为了履行合同,双方的行为主要靠合同来约束,双方都必须按合同办事。所以,工程项目管理以合同管理为核心。

3.合同是工程过程中双方解决争执的根据。争执的判定以合同作为法律依据,即以合同条文判定争执的性质,谁对争执负责,应负什么样的责任等。争执的解决方式和解决程序由合同规定。

二、当前合同管理方面存在和需要解决的问题

1.合同法制观念淡薄,风险意识差

对合同内容不重视,只是按照自己的经验来组织施工,没有利用合同条款来收集索赔或者反索赔资料,甚至认为对方不可能严格按照合同条款来执行。

2.合同文本不规范

合同类别确定错误,文本使用错误。比如承揽合同,做成买卖合同。合同条款完整性、准确性差,比如履行期限、付款方式等模糊不清。

3.对《合同管理办法》执行不到位。仍然存在以下属单位名义签订协议现象。

三、有效降低项目成本,制定变更、索赔的措施,进一步提高合同管理水平

1.增强合同风险防范意识

没有风险的合同是不存在的,所以在合同谈判和签订中,要严格分析、审核合同条款严密性,避免因合同陷阱,给企业造成难以挽回的损失。

1.1合同签订风险

认真分析合同条款,看合同条款中有没有潜在风险,有没有对本企业不利的提法和约束性条件,对变更、索赔条款是否公平合理等,凡存在这些方面的问题,都要力争修改合同条款。对风险的界定要有超前意识。充分考虑在施工中可能发生的风险,要化解本方承担的风险或转移本方承担的部分风险,回避不应由本方承担的风险。

1.2合同履约风险

道桥工程由于投资大、工期长等特点,在合同履约过程中,往往会由于地理、经济、社会环境等的改变而引发合同变更,导致工程量的增加或减少,这些都将会给企业带来一定的风险,如工期风险、质量风险、安全风险等,影响到企业效益。为此,要求在施工过程中,本企业的各级管理人员要多层次、多角度的集思广益,制定各种积极有效的风险防范措施,有针对性的去解决履约过程中出现的相关重大问题,化解、转移、规避风险。

2.建立合同管理组织,使合同管理专业化

由于合同管理涉及经营、法律、工程管理等方面知识,专业性强,必须有专门的人员从事这项工作。不能将合同管理仅作为经营人员、计量人员的一种兼职工作。应要求企业下属单位明确一名合同主管负责人及专职合同管理员。对工程规模较大的项目设专职合同管理员,对较小的工程设兼职合同管理员。通过对各层次管理人员合同知识的宣传、培训和教育,使其具备一定的专业素质,重视、熟悉、了解合同条款和执行情况,能够把握索赔时机。促使管理人员认识到,签订合同是成本管理的开始,成本控制的过程实质就是合同的履约过程,合同管理是控制工程成本管理的基础。我们现场管理人员必须认真仔细研读合同条文,熟悉合同内容,按合同的要求控制人工、材料、设备的性能、数量、价格,做到使用合理,杜绝浪费,有效降低成本。

3.规范合同文本,提高合同的实效性

本企业应尽量采用业主或当地政府统一示范文本下的维护文本,并结合工作实际需求,对现有的合同文本进行维护,及时更新。严格合同审查程序、标准,提高合同实施的有效性。相关职能部门负责合同专业技术、经济商务部分内容的审查,防止所拟定的合同出现缺项、漏项及不平等条款。保证合同对双方的约束作用,为仲裁机构或人民法院及时裁判纠纷、维护双方合法利益打下基础。

4.实施动态管理,降低法律风险

4.1加强签约主体资格法律审查工作,避免因不具备签约主体资格而引起的纠纷。

4.2及时做好合同跟踪,对合同文件和各种工程文件资料进行分析整理。通过对施工现场实施状况的了解,分析工程实施状况与合同文件的差异,确定工程中存在的问题,评价合同履行情况,提出分析报告。对各种来往信件、请示、签字指令、会议纪要、索赔文件、合同变更文件等做合同方面的审查和控制,并记录在案,及时预防法律后果,堵塞项目工作中的漏洞,而且有利于寻找对方工作中的漏洞,及时提出索赔要求。我们要对合同相对人履行合同情况进行监督、跟踪,关注合同的履行是否顺利,对方的经营状况及财务状况,以便准确判断对方的履行能力,以避免或减少对方不能履行时给公司造成损失。对各种可能出现的问题要有预见性,做出合理判断,为领导决策提供正确信息。

5.加强合同变更、索赔工作

工程变更和索赔是项目合同管理的一项重要工作,贯穿于合同履行的全过程,有严格的程序规定和时效要求,需要详细完整的证明资料,而且它与项目管理的其它方面有着密切联系,涉及到技术、质量、安全等各方面。为此必须提高变更和索赔的预见性、计划性,加强变更和索赔的系统性、规范性、及时性,提高项目人员的变更和索赔意识,明确项目人员变更和索赔职责,把工作落实到施工的全过程。

5.1要注重变更和索赔基础工作,做好原始记录、保管好原始签证资料。资料的整理与归档都应分类登记,原始资料应做到及时、系统、连续记载,做到不遗漏,实行统一编号、统一装订、统一归档的档案化管理,做到查询、使用方便快捷。

5.2变更和索赔的依据应以国家颁布的法律、法规和政策以及合同和业主下发的相关管理办法为准,以施工过程中的实际情况和现场代表、设计人、监理人的通知为依据,做到变更和索赔理由符合客观实际、充分可靠。

第8篇

[关键词]工程造价;合同管理;风险控制;PPP模式

现阶段,PPP项目模式被广泛的应用,此类工程不断增加。PPP模式的应用,缓解了工程建设融资难的问题。在具体应用中,为充分发挥PPP模式的作用,必须要做好工程全过程的造价控制,保证资金的使用价值,提高资源利用率,减少工程建设的成本,促使经济效益最大化。

1PPP模式下工程建设项目造价控制的难点

从工程建设实际来说,关于项目造价的控制,存在着极大的难度。比如,项目建设阶段。虽然采取PPP模式,能够避免传统工程造价模式下的各类问题,例如设计变更引发工程造价变动等,但是也极易造成资金辅助以及资源配置不到位等情况,进而影响着工程造价的把控。因此,要结合当前工程造价管理实际,明确存在的问题,采取优化措施,强化对工程造价的把控。

2工程造价管理问题的分析

关于当前工程造价管控实际存在的问题,从合同管理以及风险把控方面入手,进行如下分析:

2.1合同造价控制不科学

从当前工程项目运营实际来说,工程造价管理不规范,为主要问题。此问题的存在,影响着建筑施工的质量,并且极易给业主方造成很大的损失。基于对市场供求关系的深度研究,能够发现目前建筑工程普遍存在严重失衡的情况,很多企业没有做好市场调查工作,进而引发报价过高或者不合理问题。

2.2投资增加

在建筑工程施工作业中,为保证工程按期完成,达到工程效益目标,必须要做好工程前期的造价把控。做好工程造价和预算的精准预测,制定完善的把控措施,实现工程造价把控的目标。不过从工程施工阶段来说,普遍存在着投资增加的情况。由于造价和预算的预测不准确,加之市场变动和政策变化等的影响,使得工程竣工时常见超预算问题。在项目实施阶段,相关部门没有及时发现并且解决超预算问题,使得企业的经济效益减小。

2.3施工因素

工程造价的把控,施工作业阶段为核心环节,需要加大把控力度。从工程建设角度来说,涉及到的内容很多,极易引发工程造价变动问题,进而不利于工程造价目标的实现。尤其是材料成本和机械设备费用等的变化,会造成工程造价的变化。因此,开展工程建设,必须要做好工程全过程的资金把控,保证工程造价管控工作的高效完成。

3工程造价合同管理及风险控制措施

3.1采取全过程造价控制方法

从工程造价管控角度来说,采取全过程造价控制方法,能够获得不错的成效。在具体实践中,采取以下措施:(1)选择靠谱的投资主体。一般来说,投资主体的能力水平高低,直接影响着PPP项目造价和投资的控制效果,因此要优选投资主体,降低项目建设投资的风险程度[1]。(2)投资估算阶段。在投资估算阶段,需要投资主体和建设单位进行全面的沟通以及交流,了解业主的想法和要求,做好影响项目投资因素的全面分析以及记录。运用项目预算指标法投资估算,或者采用详细估算法开展估算,综合考虑时间因素和施工标准等因素的影响,进行费用计划的优化。(3)招投标阶段。在此环节,造价人员要结合PPP工程特点,进行招标文件的编制,做好招标控制价的合理制定。推行工程量清单招标模式,进而避免出现违规行为,比如暗箱操作等。规范招投标工作,运用适当的评标方法,实现对招投标公平性以及公正性的严格把控,保证PPP工程造价的合理性。(4)设计阶段。在设计阶段,对于工程造价的把控,需要设计人员能够具有较强的经济意识,应用限额设计理念,明晰工程建设范围以及标准,做好投资额的严格把控。除此之外,按照造价文件和工程相关取费标准,做好项目投资计算,保证材料和设备等的价格波动处于合理范围内。(5)项目实施阶段。从实际来说,PPP项目的建设,需要花费一定的时间。在此过程中,极易遇到不可控因素和各类突发事件,影响着工程造价的把控。为实现有效控制,要制定完善的应对方案,保证项目顺利开展。作为工程造价岗位的工作人员,要熟悉施工图纸,了解各个阶段的费用标准,尤其是工程结算,结合工程实际,进行费用使用方案的高质量编制,如实记录以及汇总施工费用。依据费用变化情况,进行项目金额的调整,实现动态化控制,保证工程项目投资额的有效把控。(6)竣工阶段。此环节的工程造价把控,要严格按照标准,结合工程竣工图,进行结算审核。重点做好变更项目的结算,最大程度上减少工程损失,进而保证投资者的利益。

3.2做好风险因素的把控

开展PPP项目的建设,在建设全过程中,受到各类因素的影响,极易产生技术风险或者建设风险。产生风险的原因很多,比如设计不合理等,极易增加技术风险,造成很大的损失,影响工程造价目标的实现。若PPP工程项目没有按期完成,很容易产生极大的风险,进而影响工程造价。总的来说,引发工程造价变动的风险因素较多,需要采取强有力的把控措施。比如,在项目实施阶段,要结合工程具体情况,做好设计的优化以及调整,保证施工方案的实施效果。针对设计变更问题,必须要强化管控,并且做好变更记录工作,为后期结算提供依据。实行阶段性结算,减少争议以及分歧,进而避免经济纠纷的发生。

3.3做好合同索赔管理

对于工程造价的管控,必须要做好合同索赔管理工作。在合同履行的全过程,对做好相关资料的收集,组织律师或者仲裁单位,按照法律法规以及工程合同条款内容,划定双方的责任。必要时开展现场勘察作业,掌握实际情况,搜集合同索赔证据。一方面,能够保障自身的合法权益。另一方面,能够提升企业的竞争力。

4结束语

综上所述,工程造价合同管理和风险控制,要从工程的全过程入手,采取有效的手段加以把控和防范。在具体实践中,贯彻全过程把控的理念,做好合同索赔管理以及各类风险因素的把控,促使工程造价管控目标的实现。

第9篇

关键词:合同管理;原因分析;解决途径

一、合同管理在企业管理中的地位

1.生产经营活动的规范性要求必须进行合同管理

企业在经济运行的过程中,其管理主要涉及产、供、销三个环节,而这三个环节都是由合同来连接的。合同管理的好坏,直接影响企业的生产运营,因此合同的合规性与合法性显得尤为重要。以唐钢不锈钢公司2012年的合同业务量为例,物料采购合同量占32.64%,销售合同占34.56%,设备采购合同29.65%、其他合同3.15%。

2.法律风险的可控性要求企业必须加强合同管理

法律风险与其他风险的重要区别就是法律风险具有可控性。根据引发法律风险的不同原因,可以将企业法律风险分为外部法律风险和内部法律风险。外部法律风险是由市场、客户、国家政策等外部因素引起的,企业对其发生无能为力,所以,企业的外部法律风险是不能完全规避的。然而企业的内部法律风险,是由企业自身的原因引发的,企业管理对内部法律风险的发生起到了决定性作用,而且企业通过采取措施可以控制其发生,合同管理作为内部风险管理的一个重要内容,是引发企业内部法律风险的关键因素,因而通过加强合同管理,构建以合同法律风险防范为核心的现代管理体系,把合同法律风险消灭在萌芽状态,成为现代企业规避法律风险的重要途径。

二、企业合同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合同管理制度不健全

合同管理制度应该包括合同管理组织机构及其职责分工、合同签订和合法性审查、法人授权委托办法、合同专用章管理办法、合同履行及合同争议处理、合同档案管理,合同管理人员培训、合同管理监督考核机制等方面,但是在企业合同管理过程中,合同管理制度不是内容欠缺,就是制度形式化,以致不能切实的执行。具体表现为管理职责不明确、合同管理人员缺乏法律素养、变更协议不断增多,系统性的合同管理缺乏,监督机制不完善。

2.合同条款约定不严密

合同执行的过程中难免发生争议,一份完整的合同,不仅约定内容要全面,而且约定条款必须严密准确。如:在签订合同时,约定双方产生争议,需向签订地的人民法院提讼,表面上看去,合同约定了争议解决条款,但在仔细阅读全文后,发现合同中并没有注明合同签订地点,导致在双方发生争议时,对管辖权问题产生争议。

3.合同纠纷处理不及时

合同纠纷处理的及时性是由法律的时效性决定的。在企业经营的过程中,合同纠纷是不可避免的。但是在合同纠纷发生后,企业对纠纷不能快速做出反应,导致经济损失进一步加大。如作为债权人,碍于情面对债务人怠于行驶追索权,也未通过法律途径请求公权力的保护,错失了调查取证的良机,甚至超过诉讼时效,丧失胜诉权,失去了法律最有效的保护,造成企业的经济损失。

三、解决合同管理存在问题的主要途径

1.提高合同风险防范意识

加强宣传,提高合同法律风险防范意识。合同管理是一项全员性的工作,涉及到与合同有关的各个部门、各个岗位,合同管理本质上是一项全岗位、全过程管理工作,一旦某个环节出现问题,就会出现合同争议,将使公司陷于诉累境地,这不仅会影响企业的正常经营管理,而且可能给企业造成重大经济损失,为此必须提高合同风险防范意识,加大宣传力度,使干部职工树立合同风险意识,维护企业合同利益。

2.增加合同培训,提高法律素养

加强合同法律知识和技能培训,定期对企业合同承办人员和合同审核人员进行合同法、招投标法等相关法律法规、企业合同管理制度以及典型合同案例的培训,通过专项培训,增强合同法律意识,促使合同管理人员熟知合同管理实务中应注意的关键点,掌握合同管理过程的技巧,提高合同管理人员的业务能力,增强职工的使命感。

3.加强合同档案的管理

合同档案的管理并不能简单的理解为合同原件管理,它既包括签约前的有关招标文件,又应该包括签约后的有关验收单、完工证等。合同档案的保管在合同管理过程中是非常重要的,它是合同履行过程中最原始的证明,更是纠纷解决过程中最直接最有力的原始凭证。假如企业丢失了最原始的证据,那么诉讼中的地位将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从而造成非常被动的局面。再者一些合同的内容是企业不愿意公开的,而合同内容会涉及到商业秘密,因此合同管理人员必须对生效的合同按照类别进行分类整理、归档,并在保管期限内妥善保管合同档案。

4.多措并举解决合同纠纷

在合同纠纷出现后,企业应迅速采取措施防止双方当事人矛盾恶化,并坚持自愿平等原则,积极与合同对方进行协商,针对合同争议的内容进行充分的沟通,互谅互让,而通过协商自行解决合同纠纷是合同当事人的第一位选择。在协商的同时,企业要根据纠纷的性质和纠纷的内容,积极做好通过法律途径解决问题的准备,搜集相关证据。在紧急情况下,可以财产保全提出申请,从而减少企业的经济损失。需要注意的是,当事人寻求法律保护是有时效的,如举证时间、上诉时间等,企业要严格遵守法律规定来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

四、结语

综上所述,以防范法律风险为准则而进行的合同管理工作,企业的全体员工必须树立了全面、全过程、全员的风险管理理念,树立较强的风险意识、竞争意识。将合同管理工作与企业的经营管理工作相结合,经过层层审核把关,对企业最有益的价格签订销售合同、买卖合同,从而降低了经营成本,提高经济效益。并且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修改合同管理办法,使管理程序更加规范化、科学化、制度化,促进企业基础管理水平的再提升。

作者:姬文双 单位:唐山不锈钢有限责任公司

参考文献

[1]田振英.论合同档案管理[J].机电兵船档案,2015(,5):49-51.

第10篇

关键词:煤炭企业;合同管理;问题与对策

一、煤炭企业中合同管理的概念及主要内容

煤炭企业合同管理是指煤炭企业对以自身为当事人的合同依法进行订立、履行、变更、解除、转让、终止以及审查、监督、控制等一系列行为的总称。[1]在煤炭企业实际业务中,合同管理可具体细分为三个环节:一是合同签订前的的管理,在合同签订前对合同当事人的用户资格、产品种类、产品价格、产品质量、用户履约能力等进行审核;二是合同签订的管理,在各类合同签订过程中对合同中具体的条款进行的审核和审批;三是合同履行的管理,在合同签订后对合同执行的监督管理。企业中不仅要重视合同签订前的管理,更要重视合同签订后的管理,此外还要注重合同履约全过程的情况变化,特别是要掌握对自己不利的变化,及时对合同进行修改、变更、补充或中止和终止。市场经济是法制的合同经济,企业的经营成败与其对合同的管理密切相关,因此,有效加强合同管理已经成为煤炭企业提高经济效益的有效途径。这就要求我们煤炭企业要对合同进行全过程的管理,而且必须是对合同三个阶段的全过程的、全方位的、科学的管理。

二、煤炭企业合同管理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合同是企业对外交易的门户,合同管理的好坏直接影响企业的经营成败,对于一个国有煤炭企业的贸易公司来说直接关系到企业的安全、企业的经济效益以及企业的信誉等问题。因此,在推进国有煤炭企业改革、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过程中,必须高度重视企业的合同管理。[2]

三、煤炭企业合同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一)公司不健全的合同管理制度

一些煤炭企业往往在其合同管理方面缺乏其一整套符合自己的合同管理办法,或者虽然有自己的合同管理办法,但由于种种原因很多相关制度都不能落实到实处.

(二)业务部门落后的合同管理理念

煤炭企业中很多业务人员只注重合同的签订,而忽略了合作方执行合同的能力。业务部门错误的合同管理理念往往导致企业在合作中出现无法履行合同的结果,对企业的经营造成不利影响。[3]

(三)合同管理部门不严格的审核

煤炭企业中合同管理部门人员对合同内容的审核环节是开展合同管理工作的重点,是关系到合同签订成败的关键。但在企业现实工作中却存在着下列问题:第一,资质审核不严格,主要体现在不能准确认定对方是否具备签订合同的资格,如果由于资格审核不严而与不具备资格的单位签订合同,将给企业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第二,合同条款审核不严格,主要体现在对合同条款中的详细内容的审核不严格。第三,缺少对合同的后续管理,合同的后续管理工作往往容易被企业所忽视,如:对合同履约情况的跟踪管理都是一些需在后续管理工作中具体开展的工作。

四、加强煤炭企业合同管理中相关问题的对策

(一)建立、完善符合煤炭企业合同管理的《合同管理办法》制度

煤炭企业应该根据我国《合同法》相关条款制定与企业相符合的合同管理制度,可以根据合同文本的管理、用户资信的等级管理、合同风险的预防管理、合同条款审核的管理、合同履行的管理等重点结合从合同的洽谈、草拟、签订、成立、生效,直至合同终止的整个过程来制定,并要在其中加入考核和责任的追究条款,使企业合同管理工作做到从事前、事中到事后全程管理。真正做到合同签约全程跟踪管理。

(二)加强合同管理教育和培训

合同管理人员与业务部门人员业务素质和法律知识的高低,直接影响到企业合同管理的质量,煤炭企业应当重视合同管理人员和业务人员的培训和考核工作。企业可以通过定期为合同管理人员提供外出培训和进修的机会,提高合同管理人员的法律意识和业务素质,同时定期给企业内部的业务人员进行合同签约的培训,使其明确合同管理的流程,掌握相应的合同法律知识和签约技巧,提高业务员的业务素质和工作能力,最终提高企业合同管理工作的质量。

(三)健全机构,充分发挥合同管理职能部门的作用

建立煤炭企业合同专管部门---法律事务部,制定适合煤炭企业的合同示范文本,优化合同管理流程。合同管理人员要认真、严格履行职责,把握好合同签订的每一个环节,对企业重大合同的调查、谈判、起草、签约等环节,要积极主动地参与,及时提供法律咨询和法律服务及合同把关。对有损于企业利益的情况要及时果断制止,避免合同纠纷和欺诈行为的发生。对已经发生纠纷的合同,应在有效诉讼期间内督促相关当事人按照法律程序解决,通过法律手段积极维护企业的合法权益,减少企业在合同产生纠纷时造成的经济损失。

合同管理是煤炭企业经营管理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只有采取有效措施,加强煤炭企业合同管理,确保签约合同的实施,才能够真正的提升企业的管理水平,为煤炭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陈景国.煤炭企业合同管理风险事件分析及应对[J].煤矿现代化,2010,4:1.

第11篇

1.1大宗原燃料采购结算的特点钢铁企业生产,消耗的物料品种繁多,结算方式多样。对于大宗原燃料的结算一般采取优质优价的方法。优质优价包括“按质论价”结算和“按质论量”结算。按质论价结算,就是在原燃料采购过程中,以供需双方签订的工矿产品合同的价格为基础,依据与合同相关的计价条款和原燃料的实际检验结果确定原燃料的最终结算价格;按质论量结算,是不依据物资的检斤量做为最终结算量,而依据检斤量与理化检验结果确定的干基量确定最终结算价格的结算方法。大宗原燃料采购结算的特点是紧扣合同,根据合同条款规定,确定不同的结算方式。

1.2采购结算与合同条款钢铁企业原燃料产品的合同条款一般有标的、数量、质量标准、价款及交货时间,验收标准、质量加减价约定、运输方式、结算方式及违约责任等内容。其中合同价格、质量加减价条款和验收标准是结算的的重要依据。

1.2.1合同价格:即合同的的基价,其他有效成份的加减价都在此基础上进行。通常合同的基价有三种:含税包干到厂价、车板含税价和车板不含税价。

1.2.2验收标准:①计量、化验均以买受方为准,按日结算(按批次结算)。②计量、化验均以出卖人为准,按日结算(按批次结算)。③计量以买受方为准,化验结果按出卖人方结算。④计量以出卖人方为准,化验结果按买受方结算。

1.2.3质量加减价条款约定的内容钢铁企业大宗原燃料合同根据物料有效成份的不同,加减价方式不同。通常在结算当中按合同加减价方式的不同,我们把结算类型分为有效成分累加类型、简单计算类型、折吨计算类型、等级判定类型、中间换算类型等。这一部分条款是优质优价结算的核心内容。

1.2.4运输方式:汽车运输或火运。

1.2.5结算方式:①一票结算,开据17%增值税票。②两票结算。即含税包干到厂价减运费,其余开据17%增值税票。

1.2.6争议解决方式:当合同双方发生争议时,双方协商解决,协商不成时,在需(供)方所在地人民法院诉讼解决。

1.2.7其他约定事项:①合同履行有效期。②其他未尽事宜,双方协商解决。

1.3原燃料采购结算员的工作程序①审定合同:结算员收到业务科签定的采购合同,必须仔细阅读合同条款,认真推敲。②收集资料:收集交库单、化验单、磅单等原始票据,了解掌握企业调价及合同条款变更、异议处理情况。③结算:结算员按照合同结算条款类型,根据审核后的原始凭据各种数据指标和对应关系,计算采购价格出据结算单。

2合同管理

2.1合同管理的概念企业合同管理指企业对以自身为当事人的合同依法进行订立、履行、变更、解除、转让、终止以及审查、监督、控制等一系列行为,是市场经济的外在表现,通过合同管理,现代企业在市场中实现平等的制约和权利,从而为当事人营造一个公平的环境。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市场的运作需要合同。合同管理必须是全过程的、系统性的、动态性的。全过程就是由洽谈、草拟、签订、生效开始,直至合同失效为止。我们不仅要重视签订前的管理,更要重视签订后的管理。系统性就是凡涉及合同条款内容的各部门都要一起来管理。动态性就是注重履约全过程的情况变化,特别要掌握对我方不利的变化,及时对合同进行修改、变更、补充或中止和终止。

2.2企业合同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2.2.1合同文字不严谨。不严谨就是不准确,容易发生歧义和误解,导致合同难以履行或引起争议。依法订立的有效的合同,需要靠准确明晰的合同文字作载体。可以说,合同讲究咬文嚼字。

2.2.2合同条款挂一漏万。就是说不全面、不完整,有缺陷、有漏洞。

2.3企业合同管理中存在问题的主要原因:

2.3.1认识根源对合同与合同管理的关系缺乏认识,合同产生在合同管理的前期阶段,在这一阶段往往受到高度重视,一旦合同签订了,合同就束之高阁了,因此,合同管理的问题大多数产生在中期和后期履行阶段。但这并不是说前期阶段就没有问题,前期阶段所出现的问题,多数是由于急于签成合同而过于草率。

2.3.2法律意识:企业的从业人员的合同法律意识不强,最明显的表现是不认识合同与合同法律的关系,想怎么写就怎么写,想怎么签就怎么签,缺乏依法订立和履行的意识,以致造成不少失误和损失。我们说,合同法律是合同订立和履行全过程的法律依据,也就是说合同要依法订立。

2.4加强合同管理,把好合同结算关合同管理是企业法律顾问事务中的一项重要工作,它不再是简单的要约、承诺、签约等内容;而是一种全过程、全方位、科学的管理,现代企业若能对合同实施有效管理,将为企业管理水平和经济效益的提高产生巨大的推动力。根据合同的订立、履行、结束的时间顺序来分,合同管理分为:合同事前防范、事中控制、事后应对三个阶段,并且是以合同事前防范、事中控制为主,事后应对处理为辅的合同管理方式。合同管理的事中控制是既要保证自己严格按合同约定行使权利和履行义务,也促使对方严格按合同履行义务。这一阶段的工作主要就是做好合同履行记录,跟踪合同履行过程,把好合同的结算关。

2.4.1建立健全合同管理制度。要使合同管理规范化、科学化、法律化,首先要从完善制度入手,制定切实可行的合同管理制度,使管理工作有章可循。

2.4.2提高合同管理人员的素质。合同管理人员的业务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合同管理的质量。通过培训不断加强签约人的合同法律知识和签约技巧,坚持持证上岗和年检考核制度,增强合同管理人员的责任感和合同法律意识。合同管理员应该是既懂业务又懂法律的人员担当,可以起到事前防范的效果。

2.4.3履行监督和结算管理。采购结算是合同履行的主要环节和内容,采购部门结算人员同财务部门密切配合;把好合同的结算关至关重要,这既是对合同签订的审查,也是对合同履行的监督。

3充分发挥结算作用,完善合同结算条款

做为原燃料供应的源头部门,为充分发挥结算的作用,我们几次号召全体业务员对合同进行自查、自纠,对合同条款进行全面整理、调整结算方式,规定更为合理的奖扣区间。发挥集团整合优势在保证供需双方利益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合同管理,堵塞业务漏洞,有效地降低了采购成本。

3.1防止以次充好,改变月加权平均结算为单批结算方式结算中我们发现,月加权平均结算与单批结算两种计算方法对于奖励封顶而处罚却不封顶,并且处罚比奖励力度大的采购合同,其结果尤为不同。供应商如果按月加权平均结算,在一个结算周期所送的煤平均不超标就可能有奖励,常常逃脱其中个别超标批次的处罚,有可能以次充好,不能保证进厂原燃料质量的均衡性。为此,我们协助业务科对此类合同结算条款进行了修订,喷煤灰、硫指标月加权平均结算变为单批次结算,一个化验批次一个结算价格,显示质与量的对应结算,为供需双方创造公平的竞争环境。

3.2针对精粉水份严重,合同条款规定加倍扣水曾有一阶段,进厂精粉出现了水份严重超标,致使储料厂无法码垛,入炉料配比不准,对入烧稳定性产生影响。为了加强进厂原料的质量,提高入烧炉料的稳定性,综合各方意见,从合同上加以约束,即:“水份≤12%时,按化验水份干基结算;12%<水份≤14%时,按公式[12+(化验水份-12)×1.5]扣除水份进行干基结算;14%<水份≤16%时,按公式[15+(化验水份-14)×2]扣除水份进行干基结算;水份>16%时,拒绝进厂。”水分大于12%加倍扣罚,水分超标现象及时得到遏制。

3.3保证炉况顺行,结算条款规定球团返矿不付款球团返矿由于抗压强度不够造成的球团粉量增大,对高炉的冶炼产生一定的影响。优化粒度组成的的关键是筛除小于5mm的粉末,一般<5mm的应不超过3%-5%。

为此,我们建议合同结算条款改为“含粉<5mm不超过5.00%,含粉超标部分不予结算。”这一结算方式的改变,使进厂球团矿的含粉率大大减少。

3.4规定合理磅差,严谨供货合同各大矿务局炼焦煤的结算以对方发货时的检斤为准,我公司的检斤化验只作为下转厂矿成本的依据,双方检斤化验结果存在较大误差,虽然在煤的采购中矿务局煤炭结算以对方为准是全国惯例,但我公司承担着较大的途耗及化验结果不符带来的经济损失。如何约束矿务局的质量检验结果?我们从实现的时间上,要求对方在发出物资时立即报出水份。经过大量的数据统计分析研究,我们对双方水分差超过4%的月份做了统计,及时与供方沟通协商决定,我们在合同中增加“水分差超过4%的部分,双方各承担一半损失。合同生效后,制约了对方化验水分过高现象。

3.5发挥集团整合优势,及时调整计量检斤结算办法2008年上半年,钢铁企业发展势头强劲,原料价格一直上扬,焦炭和有些炼焦煤种一度出现紧张的局面。为了保证生产的正常进行,个别品种的合同条款向供货商作了倾斜和让步,例如焦炭和1/3焦煤合同验收标准规定“以出卖人出厂检斤过磅、化验结果为准”。

2008年6月30日河北钢铁集团有限公司成立,我们认真分析市场变化,把握市场价格走向,掌握各钢铁企业的采购信息,充分利用集团优势、从8月26日始,焦炭、部分1/3焦煤的检斤、化验结算方式改成以买受方为准,降低因供方检斤、化验为准可能在途耗、化验误差方面带来的“潜在”经济损失。

4结论

原燃料采购结算与合同管理是密不可分的的,加强采购合同管理是企业的一项重要工作内容,合同管理应引起单位领导的高度重视,否则在今后的结算中,因双方某一结算条款不清而引起合同纠纷是得不赏失的。严密合同结算条款,降低企业采购成本而带来的企业效益是可观的。随着现代企业的发展,采购结算与合同管理必将走向科学化,程序化,充分发挥计算机软件和网络的作用。同时也给我们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更新的理念,让我们共同努力把采购结算和合同管理工作做得更好,为企业创造更好的效益。

第12篇

一、建筑企业合同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合同签订阶段的问题:

合同签订阶段的问题,常见的有:

1、合同主体不当。合同当事人主体合格,是合同得以有效成立的前提条件之一。而合格的主体,首要条件应当是具有相应的民事权利能力和民事行为能力的合同当事人。这里要防止两种倾向:一是虽然具有上述两种能力,但不是合同当事人,即当事人错位,也是合同主体不当;二是虽然是合同当事人,但却不具有上述两种能力,同样是合同主体不当。

2、合同文字不严谨。不严谨就是不准确,容易发生岐义和误解,导致合同难以履行或引起争议。依法订立的有效的合同,应当体现双方的真实意思。而这种体现只有靠准确明晰的合同文字。可以说,合同讲究咬文嚼字。

3、合同条款挂一漏万。就是说不全面、不完整,有缺陷、有漏洞。常见漏掉的往往是违约责任。有些合同只讲好话,不讲丑话;只讲正面的,不讲反面的,不懂得签合同应当"先小人后君子"的诀窍,一旦发生违约,在合同中看不到违约如何处理的条款。

4、只有从合同而没主合同。主合同是指能够独立存在的合同,如建筑工程总承包合同等。从合同是指以主合同的存在为前提才能成立的合同,如建筑工程分承包合同及保证合同、抵押合同等。没有主合同的从合同是没有根据的合同,是"无源之水",而"无源之水"是不存的。

5、违反法律法规签订无效合同。《合同法》第52条规定,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签订的合同属于元效合同,而无效合同是不受法律保护的。目前不少建筑企业所签订的合同,有些是以合法形式掩盖非法目的的,实质也是无效合同。

6、境外合同文本的疑问。我国加入WTO后,有些合同使用境外文本。由于国情不同、语言文字不同,加上翻译问题,这些合同文本存不少疑问。对这些疑问不能迥避,必须在合同上加以澄清,弄清其含义,或堵塞其漏洞,以免造成损失。

(二)合同履约阶段的问题:

1、应变更合同的没有变更。在履约过程中合同变更是正常的事情,问题在于不少负责履约的管理人员缺乏这种及时变更的意识,结果导致了损失。合同变更包括合同内容变更和合同主体的变更两种情形。合同变更的目的是通过对原合同的修改,保障合同更好履行和一定目的的实现。作为承包方的建筑施工企业,更重要是为了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关键在于变更要及时。

2、应当发出的书函(会议纪要)没有发。在履约过程中及时地发出必要的书函,是合同动态管理的需要,是履约的一种手段,也是建筑企业自我保护的一种招数,可惜这一点往往遭到忽视,结果受到惩罚。《建设工程施工合同(示范文本)》,把双方有关工程的洽商、变更等书面协议或文件视为合同的组成部分。因此必须给予足够的重视。

3、应签证确认的没有办理签证确认。履约过程中的签证是一种正常行为。但有些建筑公司的现场管理人员对此并不重视,当发生纠纷时,也因无法举证而败诉。

4、应当追究的动过了诉讼时效。建筑行业被拖工程款的情况相当严重,有些拖欠没有诉诸法律,但当起诉时才发现已超过了两年的诉讼时效,无法挽回损失。超过了诉讼时效等于放弃债权主张,等于权利人放弃了胜诉权。

5、应当行使的权力没有行使。《合同法》赋于了合同当事人的抗辩权,但大多数建筑公司不会行使。发包方不按合同约定支付不程进度款,建筑公司可以行使抗辩权停工,但却没有行使,怕单方面停工要承担违约责任,结果客观上造成了垫资施工,发包方的欠款数额愈来愈大,问题更难解决。

6、应当重视证据(资料)的法律效力的却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并不是所有书面证据都具有法律效力的。有效的证据,应当是原件的、与事实有关的、有盖章和(或)签名的、有明确内容的、未超过期限的。不具备法律效力的书面证据只是废纸一张。

二、建筑企业合同管理中存在问题的主要原因:

提出问题是为了解决问题。本文试图从治本角度去解决问题,因此深入剖析问题产生的根源。

(一)历史根源

当今的建筑施工企业,特别是老的国有企业,大多数是从计划经济时期走过来的,不少企业领导和管理人员的思想方法和管理方式以及管理制度都带有计划经济的色彩。在计划经济年代,建筑施工任务是上级下达的,是按地域分工承担施工任务的,是按照财政拨款(加点企业自筹资金)结算的。一切都在上级计划控制之内。建筑施工企业只管生产,无须讲经营,更不讲什么效益。发包方给任务只需一纸"委托书",双方根本不讲什么合同不合同,只要有"委托书"就行。同样总分包之间不讲什么合同。因此,长达三十多年的计划经济年代里,建筑施工企业基本上没有合同这回事,因此也就不存在什么合同管理了。

八十年代初期,建筑业开放改革,由计划经济逐步转向市场经济,出现了市场竞争,施工任务的取得再也不由上级下达,而是通过招标投标,中标的施工单位与发包单位签订施工合同。建筑业的广大从业人员开始接触合同,引入合同意识和合同管理,但由于处在起步阶段,因此,当时的合同是很不规范的,也没有什么示范文本,合同的内容过于简单和粗糙,甚至有漏洞,并由此引出了不少教训,交了不少学费。一项工程辛辛苦苦赢得的一丁点利润,到头来由于合同的漏洞,一场官司就输掉了,甚至赔上了老本。作为建筑施工企业的领导,深感合同的重要,深感加强合同管理的重要。

对比八十年代初期,现在建筑施工企业的合同管理完善得多了,可以说基本到位。但三十多年计划经济体制的残余影响,至今在合同与合同管理上仍然存在类似本文所说的12个问题。

(二)认识根源

主要是建筑业不少从业人员对市场与合同、合同与合同管理两对关系缺乏认识。

首先,是对市场与合同的关系缺乏认识。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这是一种相互依存的关系。一方面,市场的运作需要合同。《合同法》规定合同有三种形式:口头、书面和其他形式。这三种形式概括了市场全部交易行为方式。也就是说,市场是靠合同动作的,市场主体各方都是靠合同去履行其权利义务的。另一方面,合同的成立必须以市场为前提。没有市场谈不上什么合同。合同是市场的产物,是市场可持续发展的动力。有些业内人士不了解市场与合同的必然联系和相互依存的关系,只顾到市场承揽任务,却不去签订合同或者草率签订,结果遇上纠纷就没有协商与调解的依据,或者依据不足。

其次,是对合同与合同管理的关系缺乏认识。这也是一种相互依存的关系。合同管理是合同洽谈、草拟、签订、履行、变更、中止、终止或解除全过程的管理。合同产生在合同管理的前期阶段。在这一阶段往往受到高度重视。一旦合同签订了,施工任务到手了,合同就束之高阁了,甚至忘记了,忘记了合同履行过程是实现权利义务的过程,而仅仅把它看成是生产过程,回复到计划经济的旧观念上去。因此,合同管理的问题大多数产生在中期和后期履行阶段。但这并不是说前期阶段就没有问题。前期阶段所出现的问题,多数是由于急于签成合同而过于草率或者对发包人的迁就。正因如此,就产生了本文第一部分发的问题。

企业合同管理是指企业对以自身为当事人的合同依法进行订立、履行、变更、解除、转让、终止以及审查、监督、控制等一系列行为的总称。其中订立、履行、变更、解除、转让、终止是合同管理的内容;审查、监督、控制是合同管理的手段。

对市场来说,企业合同管理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在于:实现企业对市场的承诺,体现企业的诚信,提升企业的品牌和形象,使企业更牢固地立足市场,实现可持续发展。

对企业来说,合同管理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在于:一方面使企业的生产经营与市场接轨,满足市场的需要,提高企业适应市场和参与市场竞争的能力;另一方面是使企业在履约过程中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提高企业经济效益。

由此可见,企业合同管理是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管理的一项核心内容,企业管理的方方面面都应围绕着这个核心而开展。成功的企业合同管理,是把合同的权利义务按职能分工分解到各部门,由各部门去履行属于自己职能范围的权利义务。只有这样、合同管理才能真正到位,履行责任才能真正落实。可以说,企业合同管理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各子系统、分系统共同配合。本文第一部分所提出来的问题,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部门之间的履约责任不明确、不沟通、不落实,造成失误。合同管理比其他管理更需要信息沟通和处理。

(三)法律根源

这里是指合同的法律根源。根源在于两个滞后:合同法律滞后和我们的合同法律意识滞后。

前期的计划经济年代,我国没有合同法,因为计划经济不需要合同,也就不需要合同法了。我国《经济合同法》迟至1981年12月才出台。到1985年3月出台《涉外经济合同法》,1987年6月出台《技术合同法》。但三本合同法都跟不上市场经济发展的步伐,不少新的合同问题在法律上是空白的。1993年修改了《经济合同法》,但这次修改只是临时性的,并没有消除合同法诸法并存和有关法规相互冲突的现象。直至1999年3月才制定了统一的合同法。由此可见,我国的合同法律是滞后的。换言之,在近二十年的开放改革进程中,在十年的市场经济进程中,我们所处的合同法津环境是不完善的。

由于合同法律滞后,再加上上述的历史根源和认识根源,我们建筑企业的从业人员的合同法律意识更为滞后,最明显的表现是不认识合同与合同法律的关系,订立和履行合同往往离开合同法律,想怎么写就怎么写,想怎么签就怎么签,缺乏依法订立和履行的意识,以致产生了本文第一部分的问题,造成不少失误和损失。我们说,合同法律是合同订立和履行全过程的法律依据,也就是说合同要依法订立。合同法律的作用,从宏观来说是维护社会主义市场秩序,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从微观来说是规范合同各方主体的行为,维护他们的合法权益。任何离开合同法律所签订的合同都是无效合同,不受法律保护。

(四)制度根源

这里是指企业缺乏一套严谨的合同管理制度,对合同管理未能体现规范化、法制化和科学化的要求。

由于存在以上三个根源,因而也导致了企业合同管理制度滞后,跟不上合同管理的客观要求。建筑业改革开放初期,企业只有合同而没有合同管理。由于吃亏交了学费,于是开始建立企业的合同管理制度,但很不完善。及至九十年代中后期才不断补充完善,由合同的洽谈、签订、履行、变更到中止或终止、解除全过程的各个环节,用制度规定下来。到目前为止,企业的合同管理,可以说基本上有章可循(不能说没有空白与死角)。但由于有以上三个根源,加上旧的习惯势力的影响,有章不循的现象还不时出现。因此,也就产生了本文第一部分析暴露出来的问题。

在实际工作中,我深深体会到:制订制度固然重要,执行制度更为重要。无章可循不行,有章不循也不行。而且,随着市场的规范运作和市场形势的发展变化,合同管理上也会不断产生新的问题,提出新的要求,这就需要我们不断完善原有的合同管理制度。

三、解决建筑企业合同管理中存在问题的主要对策:

(一)提高合同管理人员素质。

提高合同管理人员素质是企业合同管理的首要任务,又是当前的迫切需要,可从下述四方面着手:

1、选好人员。企业领导可依照合同管理人员应具有的素质条件,选择本企业优秀人才担任合同管理人员,也可以通过公开考评和竞争招聘方式选拔人员。在使用过程中坚持优胜劣汰的原则,把优秀人才放在这个岗位上。

2、组织好在职学习。可根据企业与市场的实际,组织合同管理人员在职学习。方式方法可以多种多样:布置学习任务,定期检查;进行短期培训;结合实际进行正反两方面的事例分析总结;听电视讲座,参加法律专业或经济管理专业的考试。同时必须进行职业道德教育。通过以上努力,使其在岗位成才。

3、选送有关院校深造。每个企业都应培养较出类拔萃的合同管理人员,所以应选择热爱社会主义、工作出色、有发展前途的骨干进有关院校深造。企业要舍得花钱进行智力投资。

4、建立岗位责任制。对合同管理人员必须实行岗位责任制,明确他们的责、权、利,建立竞争机制,对有贡献的企业领域和合同管理人员给予奖励。

通过以上途径,全面提升企业合同管理人员的素质,包括他们的思想水平、法制水平、语文水平和业务能力。

(二)建立和健全企业的合同管理体系。

主要是建立和健全企业合同管理的组织网络和制度网络。

组织网络,是指企业要由上而下地建立和健全合同的管理机构(包括专职机构和兼职机构),使企业合同管理覆盖企业的每个层次,延伸到各个角落。一般地说,大中型的建筑施工企业,总部应当设合同管理专职部门,分公司设合同管理专职或兼职部门,项目经理部应设合同管理岗。如果设有法律工作部门的,那么这个部门应当配合合同管理部门,起到法律咨询、合同评审、履约监督和组织仲裁、诉讼的作用。

制度网络,一提指企业要就合同管理全过程的每个环节,建立和健全具体的可操作的制度,使合同管理有章可循。这些环节包括:合同的洽谈、草拟、评审、签订、下达、交底、学习、责任分解、履约跟踪、变更、中止、解除、终止等。二是指企业各层次都应有自己的合同管理制度。总部要建立和健全总的合同管理制度,分公司则根据自身的需要补充自己的合同管理制度,项目经理部也可以作一些必要的补充。

建立和健全建筑施工企业的合同管理制度,必须根据我国的《合同法》和相关的法规,以及企业的实际情况。《合同法》是建国以来,特别是开放改革以来,合同管理经验教训的总结,又是合同理论的实际运用。分则第十六章对建设工程合同,作出了专门的法律规定,更有利于我们建筑施工企业规范自己的合同管理,维护企业的合法权益。特别是286条,历史上第一次赋予建筑施工企业,在该建设工程的折价或折卖所得中优先受偿的权利。《合同法》的大多数法律条文都可以纳入企业合同管理制度之中。

合同管理的组织网络和制度网络,构成企业合同管理体系。体系的动作,必须通过定期的检查来保证。要检查合同管理组织和制度是否适应合同管理的需要和市场需要。对不适应部分进行必要的调整。一句话,对合同管理体系也应进行动态控制,及时调整,不断完善。

(三)积极参加"重合同、守信用"活动,提高企业合同管理水平。

上述两项治理对策,都是企业内部战略措施,积极参加"重合同守信用"活动则是一项外部措施,目的是借助外部措施,推动内部的合同管理。

"重合同守信用"活动,是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根据合同法的诚实信用原则开展起来的,目的是提高合同履约率,维护市场秩序和经济秩序。

企业应主动、积极参与"重合同、守信用"活动,营造"重合同、守信用"的氛围。

是企业领导要主持制订开展活动的计划,明确当年的目标,指定合同管理部门,落实人员从事这项工作,并且定期检查开展情况,及时发现和解决存在问题,使活动持续、健康地开展。

二是根据活动的六项标准有针对性地开展工作,把这项活动与企业管理结合起来。这六项标准中最重要一项是:除不可抗力、对方违约、双方同意解约外,企业签订的合同履约率必须达100%。因为履约要靠企业上下的努力,靠企业管理方方面面的配合,所以,必须同整个企业管理结合起来,其中合同管理首当其冲。100%的履约率,是对合同管理的最高要求,容不得我们半点马虎,否则,就不达标。这项活动对企业的合同管理,无疑是一个有力的促进和严厉的约束。

三是大力推行建设工程施工合同示范文本(GF-1999-0201)。因为履约率与合同的质量有很大关系。好的合同文本有利于履约。"重合同守信用"活动要求推行合同示范文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