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5-30 10:44:36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泄漏电缆,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中图分类号:U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一、背景介绍
目前,全国高速铁路建设已经全面铺开,先后建成了京沪、京石武、武广等干线型高速铁路,另外一批铁路客运专线也先后建成,高速铁路最高速度在380Km/h左右,而很多客运专线最高速度也能达到300Km/h。这些铁路都具有速度快,发车间隔小,运送旅客数量大的特点。
因为高速铁路速度,快很多线路尽量采用直线方式修筑,在穿越山岳时不可避免的需要修筑铁路隧道来保障线路的连续性。隧道对于公网无线信号来说,相当于一个天然的巨大屏蔽室,进入隧道内后信号强度和质量会快速衰减,以GSM900M为例,在进入隧道100米左右公网无线信号强度将会降至-96dBm以下,达到理论上的信号“盲区”。
铁路穿越山区时往往形成连续性的隧道群,这些隧道由大大小小长度不同的隧道组成,以石太(石家庄至太原)铁路客运专线为例,该线路全长约260Km,横穿整个太行山脉,隧道数量达20余座,最长的太行山隧道长度达27Km,长度超过1Km的隧道有12座。在前期移动、联通、电信信号测试中发现,自进入隧道群开始,测试数据一直处于“盲区”阶段,部分隧道间的区域虽然室外信号尚可,但是由于列车速度较快,手机往往还没有解析成功就已经进入到另一隧道中,无法满足列车上旅客正常的通话以及网络需求。
二、选择泄露电缆作为施主天线的原因
高速铁路和客专铁路隧道属于国家重点管控的特殊场所,由于列车速度很快,在进入隧道时,列车会在隧道内形成所谓“针管真空”效应,列车后方的空气被迅速压缩,空气迅速流动,造成隧道内形成巨大风压,一切在外的物体都需要承受这种压力。
由于上述原因,我们需要一种可以承受隧道内巨大风压的设备来对隧道这一特殊场所进行信号覆盖。经过很多业内专家学者的比较、试验,一种原来比较少使用的信号发射施主设备脱颖而出,这就是泄露电缆。
泄露电缆是一根侧面开有孔洞的同轴电缆,通过调整开孔的方向、大小、间距等实现施主设备的所具有的发射无线射频信号的功能,把信源由泄漏电缆一端或两端馈入,泄露电缆通过侧壁开孔将信号发射出来,由于漏缆的损耗相对较小,以13/8英寸泄漏电缆为例,其对900M无线信号损耗约为4dB/100m,信号可以均匀泄露,对距离漏缆几米之内的空间能达到良好的覆盖效果。
泄露电缆通过特定卡具安装于隧道侧壁,铺设方向与隧道延伸方向相同,承受风压能力较强,这种安装方式通过模拟风洞试验验证,完全能达到铁路安全要求。
三、泄露电缆隔离度的计算
各运营商有多个频段的网络,存在GSM、CDMA、WCDMA、TD-SCDMA以及铁路自有网络GSM-R系统,先隧道这个相对狭小的空间能,不可避免的会有互相干扰的现象,泄露电缆自身隔离度能否抑制这些干扰呢?请看以下计算:
1、CDMA对GSM900干扰计算
在隧道泄漏电缆干扰问题,按照各网频段特点,我们考虑电信CDMA下行(870~880MHz)对移动GSM上行(890~909MHz)的干扰问题。
中国电信CDMA数字射频拉远远端RRU下行杂散新标准为-64dBm,我们所使用的13/8英寸泄漏电缆在800M频段下耦合损耗为71dBm(耦合度95%),中国移动所使用13/8英寸泄漏电缆在900M频段下耦合损耗为67dBm(耦合度95%)。拟定两条漏缆间距为0.4米。则CDMA和GSM拉远远端间的隔离度为:
CDMA泄漏电缆耦合损耗+空间损耗+ GSM泄漏电缆耦合损耗+无源器件(功分器等)损耗= 71 dB+23 dB+67 dB+3dB=164dB
则CDMA 下行信号杂散落在移动GSM上行里的强度为:
-64dBm-164dB=-228 dBm
中国移动GSM通信杂散干扰指标是-131dBm,可见,实际杂散强度远远小与此指标。
2、GSM900对GSM-R干扰计算
根据以上的计算,同理,GSM对GSM-R干扰主要是移动GSM上行(890~909MHz)对GSM-R(885~889MHz)的干扰, 中国移动GSM数字射频拉远远端RRU下行杂散标准为-36dBm, 我们所使用的13/8英寸泄漏电缆在900M频段下耦合损耗为67dBm(耦合度95%), 拟定两条漏缆间距为0.4米, 则GSM拉远远端间和GSM-R的隔离度为:
GSM泄漏电缆耦合损耗+空间损耗+ GSM-R泄漏电缆耦合损耗+无源器件(功分器等)损耗= 67dB+23dB+67 dB+3dB=160 dB
则GSM上行信号杂散落在GSM-R下行里的强度为:
-36dBm-160dB=-196 dBm
实际杂散强度远低于GSM通信杂散干扰指标。
上述计算可见,泄漏电缆隔离度可以满足防止各网络间干扰的要求。
四、隧道内使用泄露电缆的制约因素
当然,也不是所有铁路隧道都是适合使用泄露电缆的方式进行覆盖。
高速铁路及客运专线铁路隧道内使用泄露电缆作为信源进行覆盖,需要有公网信源设备提供信源,而这些设备安装位置受到严格限制,只能安装于隧道设备安装间内,设备安装间间隔不等,如果间隔较大,信源设备功率有限,那么漏缆通过传输损耗,馈出信号强度将越来越低,当达到一定长度后,馈出信号通过空间以及列车车窗衰减后,信号强度过低,手机无法识别,造成脱网,掉话等。
这个长度要通过计算得到,以900MGSM信号为例,假设手机能接受的最低电平值为-96dBm,列车车窗损耗为20dBm,空间损耗以13/8英寸漏缆的馈入损耗计约为67dBm,漏缆百米损耗为4dB/100m,信源馈入单载频功率为38dBm,最大长度为L则由以下计算:
馈入功率-漏缆馈入损耗-车窗损耗-单位长度漏缆损耗×L=-96dBm
即:38 dBm -67 dB-20 dBm -4L=-96 dBm
则L=1175米,则如果两设备(两端馈入)间距离大于1175米×2=2350米,将无法完成覆盖。
公网3G网络信号由于频段高,空间损耗和传输损耗较大,信源设备馈入功率较低,通过计算,最大覆盖长度一般在750米左右,在现实隧道案例中,经常由于两设备间间距较大无法完成覆盖。
关键词:串联谐振;直流耐压;泄漏电流;交联电缆
中图分类号:TM2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8500(2012)11-0094-01
一、概述
对于电缆来说,不同的电缆有不同的特性,因此其相应的试验方法和判定依据也有所不同。油纸绝缘电力电缆和不滴流油纸绝缘电力电缆、自容式充油电缆,一般要进行直流耐压试验,而橡塑绝缘电缆则在条件允许的条件下,最好用交流耐压试验。在工作中接触最多的就是塑料绝缘电缆,它包括聚氯乙烯绝缘、聚乙烯绝缘和交联聚乙烯绝缘电力电缆,以下针对此种电缆进行说明探讨。
二、电力电缆试验的要求和规定
1.电缆线路试验应符合下列规定:
① 对电缆的主绝缘做耐压试验或测量绝缘电阻时,应分别在每一相上进行,对一相进行试验或测量时,其他两相导体、金属屏蔽或金属套和铠装层一起接地。② 对金属屏蔽或金属套一端接地,另一端装有护层过电压保护器的单芯电缆主绝缘做耐压试验时,必须将护层过电压保护器短接,使这一端的电缆金属屏蔽或金属套临时接地。
2.测量各电缆导体对地或对金属屏蔽层间和各导体间的绝缘电阻,应符合下列规定:
①耐压试验前后,绝缘电阻测量应无明显变化;②橡塑电缆外护套、内衬层的绝缘电阻不应低于0.5MΩ/km;③测量0.6/1kV以上电缆用2500V兆欧表,6/6kV及以上电缆也可用5000V兆欧表,橡塑电缆外护套、内衬层的测量用500V兆欧表。
3.直流耐压试验及泄漏电流测量,应符合下列规定:
①18/30kV及以下电压等级的橡塑绝缘电缆直流耐压试验电压按照Ut=4×U。计算;②试验时,试验电压可分为4~6阶段均匀升压,每阶段停留1min,并读取泄漏电流值,试验电压升至规定值后维持15min,其间读取1min和15min时泄漏电流,测量时应消除杂散电流影响;③泄露电流值和不平衡系数只作为判断绝缘状况的参考,不作为是否能投入运行的判据。
4.电缆的交流耐压试验
橡塑绝缘电缆优先选用20~300Hz交流耐压试验,试验电压和时间按照下表进行。
三、实践应用与分析
我矿某地点使用的电缆型号为YJV22―8.7/15,长度约有80米,耐压前用2500V兆欧表测量绝缘电阻,相间及相对地能达到2500兆欧,耐压时B相电压升到1万多伏就升不上去,泄漏电流瞬间变得很大,达到1000多微安,电缆头发出啪啪的放电声音,与正常耐压时的声音不同,显然此根电缆存在问题。经检查没发现什么异样,然后用干布把电缆头擦得干净些,再用兆欧表测量绝缘还是2500兆欧,这样就很难判断电缆出现问题的地方,不知是电缆本身有问题还是两个电缆头的制作出了问题,按照常规只能锯掉一个电缆头把电缆扒开重新试验,如果可以耐得住证明是这个电缆头的问题,如果问题还存在就得锯掉另一个电缆头,对电缆进行耐压试验,这样要是电缆还耐不住,升不到试验电压就得用专门测电缆的仪器对电缆进行检测,查找问题的出处,这样就比较麻烦。经过分析再进行一次耐压,在电缆另一头看看是否有异常,慢慢升压,泄漏电流依然很大,从电缆另一头观察,发现这个头的发点声音比另一头大,问题可能就在这里,随着电压升高,这个电缆头分叉处发出吱吱的声音,同时冒起了烟,问题找到了,这个地方击穿了。
此外,在对电缆进行直流耐压试验时,不能只看达到耐压时间时的泄漏电流值,而是要全面观察,旋转调压器必须缓慢、匀速,电压升高的时候泄露电流也随之升高,但稍有停顿,泄漏电流就会大幅下降,这是正常的现象。如果试验过程中有以下几种情况,必须对电缆检查,寻找缺陷。
A 泄露电流很不稳定;
B 泄漏电流随试验电压升高急剧上升;
C 泄漏电流随试验时间延长有上升现象;
因为绝缘好的电缆耐压时停止升压后泄漏值就会下降,下降到一个值后就很稳定,不会大幅度的跳动,我们一般对10kV的电缆耐压时间为15分钟,绝缘好的电缆泄漏值是不会随时间延长而增大的,所以如果出现上面三种现象就必须谨慎,认真分析,避免出现事故。
四、交直流耐压的优缺点分析
工作中遇到最多的就是10kV电压等级的交联聚乙烯绝缘电缆,如果要用交流耐压,就必须选用串联谐振设备,而这种设备价格昂贵、体积庞大、设备元件多,组装很不方便,我们还是用直流耐压试验,但是按照规范最好的方式是对塑料绝缘电缆采用交流耐压。下面对直流耐压对电缆的危害进行说明:
1.交联聚乙烯绝缘电缆在交、直流电压下的电场分布不同交联聚乙烯绝缘层是采用聚乙烯经化学交联而成,属整体型绝缘结构,其介电常数为2.1--2.3受温度变化的影响较小。在直流电压作用下其绝缘层中的电场强度是按绝缘电阻系数正比例分配的。而绝缘电阻系数分布是不均匀的,这是因为在交联聚乙烯电缆处于交联过程中不可避免地溶入一定量的副产品,它们具有相对小的绝缘电阻系数但在绝缘层径向分布是不均匀的,所以在直流电压下交联聚乙烯电缆绝缘层中的电场分布不同于理想的圆柱体绝缘结构,与材料的不均匀性有关。
2.交联聚乙烯绝缘电缆在直流电压下会积累单极性电荷,一旦有了由于直流耐压试验引起的单极性空间电荷需要很长时间才能将这种电荷释放,电缆如果在直流残余电荷未完全释放之前投入运行,直流电压便会叠加在工频电压峰值上,使得电缆上的电压值远远超过其额定电压,它将加速绝缘老化缩短使用寿命,严重的会发生绝缘击穿。
3.交联聚乙烯绝缘电缆的半导体凸出处和污秽点等处容易产生空间电荷,但如果在试验时电缆终端头发生表面闪络或电缆附件击穿,会造成电缆芯线中产生波振荡,对其他正常的电缆和接头的绝缘造成危害。
4.直流耐压试验不能有效发现交流电压作用下的某些缺陷,如在电缆附件内,绝缘若有机械损伤等缺陷在交流电压下绝缘最易发生击穿的部位,在直流电压下往往不能发生击穿。所以直流耐压试验对检测交联聚乙烯绝缘电缆缺陷有明显的不足。
关键词: 10kV交联电力电缆 试验方法 注意事项
电力电缆在生产、运输、使用过程中可能受多种因素共同作用影响而出现质量问题,尤其是在施工过程中往往会因外部机械力作用出现扭曲、蹭等外部伤害,在投入使用后受雷击、系统故障等引起内部伤害。因此,对电力电缆进行必要的试验是及时发现质量问题、缺陷的主要途径,对保障电网安全运行十分重要,我们需要依据国家电力行业相关标准对10kV交联电力电缆进行直流耐压试验等多种项目的试验。
一、10kV交联电力电缆常见试验方法
10kV交联电力电缆的试验方法和试验项目种类很多,限于篇幅下文仅对直流耐压试验、泄漏电流试验的相关内容进行分析和论述。
1.直流耐压试验
直流耐压试验是检验10kV交联电力电缆绝缘缺陷的有效方法,能够准确测得电力电缆的耐压强度,及时发现电缆绝缘介质中的机械损伤等缺陷问题。其试验原理在于直流电压条件下电力电缆绝缘介质电位根据电阻分布,如果某部位的绝缘介质存在缺陷,与其相串联的未损坏绝缘介质承受大部分电压,从而发现存在缺陷的绝缘介质部位。
在直流电压下,电力电缆绝缘的击穿强度大致相当于交流电压下的200%,因此可提高直流电压强度来进行耐压强度试验。通常我们选择兆欧表来检测电缆绝缘性能,但用兆欧表检测结果良好的电力电缆可能在直流耐压试验中出现绝缘击穿,由此可见直流耐压试验的有效性远远强于普通的兆欧表检测。
虽然直流耐压试验的适用范围很广,在绝大多数电缆绝缘缺陷检测中的应用效果都十分显著,但对于交联聚乙烯绝缘电缆而言检测效果一般,可能出现一定程度的副作用。究其原因,主要是交联聚乙烯绝缘材料生产工艺较为特殊,为整体型绝缘材料,介电常数受温度变化影响小,一般在2.1到2.3之间。交流电压条件下该材料内的电场分布依据介电常数,电场强度分配与介电常数成反比,分布状态很稳定,而在直流电压条件下,电场强度分配与绝缘电阻率成正比,而且由于交联聚乙烯材料生产时难免存在甲烷聚乙醇等杂质,导致材料内部的绝缘电阻率并不是均匀分布,因此最终我们看到的电场分布情况受绝缘材料自身不均匀性影响很大,难以作为缺陷分析诊断的标准依据。另外,电力电缆的电缆头等部位虽然在交流电压作用下存在某些缺陷,但在直流电压作用下却可能不会发生绝缘击穿,而且在直流耐压试验的过程中可能因绝缘击穿等对电力电缆其他正常部位的绝缘造成损害,并且会在交联聚乙烯绝缘材料中出现累积效应,使电缆绝缘加速老化,使用寿命大幅度缩减。
以往在10kV交联电力电缆的耐压试验中,通常采用预防性试验,即按计划将局部电网中的电力电缆停运,施加高强度电压试验,电缆若因外层损坏、潮湿等原因存在缺陷时会出现绝缘击穿,再找出故障点予以修复,然后用高强度电压进行耐压试验,确认无缺陷存在后投入正常使用。但是在这一过程中存在一些弊端,例如电缆停运时间过长将导致难以估量的损失,而且预防性试验一般多在春季,工作量大而时间较短,导致工作人员劳动强度过大,很难对所有电力电缆的试验情况进行细致分析,有些交联聚乙烯电缆频繁做预防性耐压试验很容易出现绝缘击穿,而如果不做直流耐压试验使用性能和使用寿命可以满足更长时间的安全稳定运行。因此,我们必须应用在线监测的手段来取代传统的预防性试验,使10kV交联电力电缆试验工作更科学、更合理、更长效。
2.泄漏电流试验
泄漏电流试验与直流耐压试验在原理上有很大的不同,通常直流耐压试验检测电缆绝缘介质中的机械损伤、气泡比较灵敏,而泄漏电流试验多用来了解绝缘介质整体的受潮、劣化情况。在10kV交联电力电缆试验中,直流耐压试验与泄漏电流试验往往紧密相连,通常泄漏电流是耐压试验中获得的。由于微安表位置不同,或是是否采用屏蔽线等因素的差异,都会导致泄漏电流的测得数值不同,因此泄漏电流试验的方法并不是根据泄漏电流数值判断电流绝缘性能,而是根据泄漏电流变化趋势来评估绝缘性能。
在评估电流绝缘性能状况时,如果电缆绝缘性能良好稳态泄漏电流应保持不变或略有下降,而有缺陷的电缆往往有上升现象。另外,需要密切注意电压变化引起的电流变化趋势,如果电缆绝缘性能良好,当施加电压提高时泄漏电流会先剧增再逐渐下降,保持电压不变1分钟后稳态电流值一般不到电压提高伊始的20%。而如果电缆受潮,或是整体劣化严重,电流随时间下降幅度很小,甚至可能上升。由此可以判定电缆绝缘性能状态,对于绝缘性能较差的电缆应避免投入运行。
二、10kV交联电力电缆试验与故障防控的相关建议
10kV交联电力电缆试验是避免设备受损、提高电网运行安全性与稳定性的重要措施,借助试验手段能够及时掌握10kV交联电力电缆的绝缘状况,了解电力电缆绝缘内部的缺陷情况,采取检修措施予以消除,缺陷问题严重的电缆则予以更换,从而避免电缆在运行过程中出现绝缘击穿事故,导致停电、线路设备损坏等重大损失。在具体的试验检测工作中,我们必须严格按照《电气装置安装工程电气设备交接试验标准》等规程的要求,对10kV交联电力电缆进行全面的试验,根据试验标准对试验操作进行规范,对试验结果进行分析判断,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消除故障隐患。
在做试验时,需要将试验数据与以往的试验数据做比较分析,如果电缆主绝缘、外护套、内护套绝缘情况与以往试验数据相差不大,且在合理范围内时,可略过直流耐压试验的环节。如果有内护套破损,或是新制作电缆接头等情况存在,有必要做直流耐压试验,以减少不必要的工作环节,节省人力和物力,避免频繁试验对电缆的不良影响,从而延长电缆的正常使用寿命。还需要注意的是,在完成试验后,必须妥善保存第一手资料,以便于未来的数据比较和事故原因溯查。
为了有效避免10kV交联电力电缆出现缺陷故障,我们不仅要从试验的角度进行预防,还应在设计选型、敷设方式、材料选购和施工管理等方面着手,层层把关,全面保障电缆的质量,提高管理水平。首先,在设计选型上,连续生产的重要负荷电缆必须留有裕度,虽然初始投资较大但能够有效减少电缆故障问题,整体经济性更好。其次,敷设方式需要结合电网线路实际情况,因地制宜,如多雨且地下水位高的区域应避免直埋,又如区域内电缆较为集中可使用电缆井,再如离变电所远的区域可使用架空电缆,选用电缆隧道时为防受潮和雨水流入,需做好通风措施和封堵雨水的措施,如选用电缆沟需做好加装排水泵等防水措施。再次,在材料选购上,必须严把质量关,选择高质量的电缆,采购人员应对电缆材料、工艺等有一定了解,对市场价格行情和厂家信誉度有全面的掌握,以确保购买到质量好、价格适宜的电缆,为避免电缆故障奠定良好的基础。最后,在电缆施工过程中,必须做好施工质量的管理与监督审核,尤其要重视热缩接头施工质量,避免外护套破损。
结束语:
综上所述,时代的发展对电力供应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电网建设与运营质量直接关系到千家万户的生活和各行各业的生产,做好10kV交联电力电缆试验是我们提高电网管理水平的有效措施之一。在具体工作中,我们要结合实际情况和具体需要,科学选择试验方法,规范试验操作,充分利用试验数据进行电缆性能评估,还要做好设计、选材、施工等诸多方面的工作,以保证电力电缆的质量,延长电缆的使用寿命。
参考文献:
关键词:多点泄漏;电力电缆高阻;故障影响分析
中图分类号:F40 文献标识码:A
2002年6月28日,我局110kV乐园变电站10kV母线显示存在不完全接地故障,母线三相电压不平衡。经检查确认,10kV广电线电缆存在接地故障,下文就这个问题展开分析,通过对多点泄漏环节的优化,实现对电力电缆高阻障碍的有效解决,保证其故障探测环节的优化,以保证日常工作的稳定发展,实现对其多点泄漏环节的研究深化。
1 故障电缆技术参数
发生故障的10kV广电线属全线电缆线路,其技术参数如下:
电缆名称规格型号长度(m); 敷设方式中间接头数量(个) ;投运日期:1997年5月。广电线: YJV22-8.7/15-3*300mm 1092 ;电缆沟:3个。
2 故障性质的确认
(1)将广电线出线电缆退出运行,并进行长时间的放电后,用2500V兆欧表摇测电缆三相对地、相间绝缘电阻值,摇测结果如下。
测试项目首端(兆欧) 末端(兆欧) 备注
A 800 800
三相对地绝缘电阻 B 800 800 非测试相接地
C 50 50
AB 无穷大无穷大
三相相间绝缘电阻 BC 850 850 非测试相接地
CA 850 850
(2)为进一步确认电缆三相线芯导体的连续性及故障性质,又分别在该电缆两端进行电缆线芯直流电阻的测量。
测试相首端(欧姆) 末端(欧姆)
AB 0 0
BC 0.8 0.7
CA 0.8 0.8
3 故障点的定位
由于故障电缆C相存在高阻接地故障,而高阻接地故障相对于其它所有的电缆故障而言,属最难确定的故障之一。笔者使用了传统的脉冲电流冲击闪络法配合山东淄博科汇电气有限公司生产的T-903A故障测距仪对该故障进行粗略定位。
在测试接线工作之后,由于调节调压器的影响,会导致其电容电压的提升。当高压测电压超过一定的限度时,会产生电容的放电现象,在其放电过程中,其声音是比较低的,并且其放电的间隔时间是比较长的,具备不稳定性。故障测距仪检测到的是一个逐渐衰减的振荡波形,出现这种情况的因素是比较多的,比较常见的是缆故障点并未完善被击穿,从而导致这种现象的发展。
经过半天的反复试验,包括采取调整球形放电间隙J的宽度以提高加在电缆上的电压值、延长充闪时间等方法,但故障现象及T-903A测出的波形仍同1点,然后我们又拿着精确定位仪沿途定位,在该过程中,依然难以实现对故障点的排除。通过对先前操作经验的分析,得知其电缆外头出现了一系列的故障,通过对身体感官的应用,发现其电缆的外头有着细微的放电声。这对这种现象,就实施了电缆外头的解剖。结果发现其C相电缆主绝缘具备相关程度的竖向划痕,并且其水树的现象是比较明显的,其高阻故障一直没有得到排除。
通过对其试验环节的优化,得知其软故障的发生因素。在测量过程中,天气状况是小雨,其阴湿情况比较严重。在经过一系列的充闪试验过后,发现其C相对地绝缘电阻值的变化幅度是比较大的,并且具备重复变化性。在天气状况比较晴朗的时候开始测试,发现其上述环节的C相对地绝缘电阻值的故障现象是不存在的,其电阻值是比较稳定的。通过对其泄漏电流试验的应用,可以发现其相关的泄漏电流值的变化,引起了我们重视。
此时用故障测距仪检测到的波形依然没变。综合上述现象分析判断,我们得出相关结论。由于受到潮气的影响,其故障点的绝缘性能是比较低的。特别是高阻故障点的绝缘性能更是比较差的。因为其不具备完全击穿放电的条件,其故障测距仪是难以实现对有效波形的记录。为了满足现实工作的需要,需要确保其故障点的完全击穿,以方便其完全放电。
通过对上述几个应用环节的分析,来实现日常工作行为的优化,促进其故障处的电压幅值的有效应用,保证其充放电环节的优化。经过一定的时间,其放电声是比较大的,也是比较稳定的,这说明其故障点已经被完全击穿了。在遥测环节中,我们发现故障电缆的C相对地绝缘电阻值发生了一系列的降低。
为了满足日常工作的需要,通过对相关型号的故障测距仪的应用,实现故障电缆的故障点的有效定位。该种故障测距仪的型号是T-903A,其通过对放电脉冲的记录,来满足日常工作的需要。在其工作过程中,主要是对两个放电脉冲波形展开分析,就是故障点击穿及其不击穿放电模式的分析,从而实现对故障点的有效定位,以满足日常工作的需要。
通过对实地测量模式的优化,满足现实工作的需要,在应用过程中,其#1电缆的接头距离测试端大约有300多米。在电缆精确定位的过程中,我们发现该电缆的中间接头处,发出声响比较大的放电声,其声音大而沉闷。通过对解剖环节的研究深化,得知其中间接头内部的C相主绝缘对接地铜带多点放电且较严重。经分析,该电缆中间接头制作工艺不合格,仅用扁铜带恢复两端铜屏蔽层的连接而没有用铜网恢复,使电缆绝缘表面电场不均匀造成严重放电现象。将#1中间接头的接地铜带解开并排除对地放电现象后,对故障电缆再次进行冲闪试验,发现仍有非常明显的放电脉冲,再次用T-903A故障测距仪测距,测出散障点在距离测试端约600米的#2中间接头处,就在这个环节中,听到了一系列的放电声音,该声音是清脆响亮的。经过一系列的研究分析,就可以实现对主要故障点的判定。经解剖发现该中间接头制作工艺同样不合格。
4 故障分析
此次故障探查,查找出了真正的故障击穿点,也找到了两个严重的故障隐患,同时也让我们了解到多点大泄漏电流对电力电缆故障探测的影响很大。多点大泄漏分散了击穿能量,从而使得真正的故障点无法获得足够的能量击穿放电,无法查找出真正的故障点,延长了故障定位的时间。本次事故中,电缆户外终端头由于制作时对电缆主绝缘的表面创伤严重,经过五年时间运行在电缆主绝缘长出很多水树并有放电现象,形成了一个大电流泄漏点。而该电缆#1中间接头由于制作时未按制作工艺要求恢复电缆主绝缘的内外半导层以及铜屏蔽层的连接,破坏了中间接头电场的均匀,引起电场畸变,经过长时间运行造成缆芯通过主绝缘表面对接地铜带多点放电,形成另一个典型的大泄漏电流点。重新制作户外终端头并消除#1中间接头泄漏现象后,真正的故障点马上获得足够的能量击穿放电,为故障点的最终准确定位奠定了基础。
多点严重泄漏形成的根本原因,在于电缆施工人员进行电缆头施工时,不按相关施工工艺的规范要求进行施工,破坏了电力电缆原有的电场结构,投入电网运行后,缆芯绝缘表面的局部电场发生畸变,这种畸变引起电场应力高度集中,使得某一绝缘薄弱点击穿、放电,过长时间运行逐步形成泄漏直至发展成为电缆故障。
用冲击闪络法对电缆高阻故障进行定位,当存在故障点不能击穿放电或放电不充分,除利用大电流、高电压进行冲击外,可以将球形放电间隙调整至较小位置,对故障点进频繁、重复冲击,直至故障点完全击穿放电,这样有利于故障的定位亦避免对电缆本身造成过大损坏。
5 对策
电力电缆高阻故障点击穿放电或放电充分与否,是冲击闪络法配合T-903A电力电缆故障测距仪实现故障点测距的基本条件,实际操作中应设法首先实现。
如T-903A电力电缆故障测距仪一次录波效果不理想,应进行多次采集,直至记录到有典型波形为止,以便于分析、比较和确定故障点。对各类波形要进行详细、全面的分析,避免受到其它诸如人为因素如老经验、急躁心理等的影响,这是快速、准确确定故障点的基本保证。
6 发现及遗留问题
通过此次实例,笔者对多点大泄漏电流对电缆故障查找的影响有了深刻的认识。要避免多点大泄漏电流产生,就要严格对电缆头制作工艺的要求。因此我们向单位生产技术管理部门汇报,建议对全局的电力电缆施工人员进行系统的技术培训和考核,施工时要求持证上岗,电缆头制作必须严格按所使用电缆头的制作标准严格规范施工。
为了满足现实工作的需要,要针对电力电缆高阻存在的故障展开分析,从而促进相关问题的解决。在此过程中,要针对电缆本身的表面电流泄漏现象展开优化,实现其电缆头制造工艺的优化,从而避免出现一系列的泄漏电流现象的产生,这些环节如果得不到解决,会阻碍高阻故障的查找定位。如何准确、有效、快速地进行精确定位,至今仍为一重大的科研课题。使用冲击闪络法进行故障点定位,时间长效果不明显,对电缆本身破坏性很大,故障测距仪记录的放电波形亦较复杂,对分析能力及工作经验的积累要求较高,应探索其它简单、快捷的故障测距、定位方法,以提高工作效率和降低劳动强度。
参考文献
[1]韩伯锋.电缆故障闪测仪原理与电缆故障测量[M].西安:陕西科学技术出版社,1993.
关键词:地铁;供电系统;电气火灾监控系统
中图分类号:U231.9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2064(2017)03-0173-02
1 引起电气火灾的原因
目前,电气火灾已经成为引起火灾事故的主要诱因。根据公安部消防局的相关统计,电气原因造成的火恼妓有火灾诱因的比例高达30%,故在电气相关工程的设计中,应对于电气火灾的防护予以高度的重视。
1.1 电气故障引起电气火灾的几种方式
(1)过载:电气装置负担过重,线缆或开关异常发热导致周围可燃物起火。(2)短路:两个带电导体直接接触使电流在极短的时间内迅速增大,损坏电缆或产生电火花,引燃周围可燃物。(3)雷电:雷电将极高的电压瞬间加载电气线路或电气设备上,使其损坏或失火。(4)过压:电气设备运行电压高于正常电压,如持续时间过长,会导致电气设备中的元件异常发热,引发火灾。(5)泄漏电流:当电缆或电气设备绝缘损坏或者处于潮湿、腐蚀的环境时,电流会从回路中泄漏向大地或附近的导体。如泄漏电流过大,会产生火花放电现象,引燃周围的可燃物和易燃物,而引发火灾。(6)故障电弧:当线缆或接头损坏、电气连接松动,带电导体间产生热积累,最终引燃线缆,点燃周围可燃物。
1.2 泄漏电流的允许值
由于用电设备和线缆的安装环境不同,安装方式各异。对于设备和线缆的泄漏电流进行计算很困难,在设计的过程中,只能根据相关的规范及以往工程实践中积累的经验数据进行估算。一般人体感知的安全电流在30mA以下。故终端用电设备的泄漏电流都应在30mA以下。泄漏电流在300~500mA时,会对临近的导体放电,产生火花。电气火灾监控装置的报警值建议为300~500mA。
2 地铁环境下的供电系统
地铁的供电系统主要分4种电压等级:主变电所进线110kV(66kV);中压环网35kV;直流系统1500V;配电系统0.4kV。供电系统中的电能传输媒介全部为电缆,电缆多敷设于站台板下夹层、隧道及吊顶中。地铁空间紧张,电缆数量较多,故在电缆敷设的时候很紧密,且转弯半径很小。由于地铁线路多在地下,环境潮湿,且局部地段列车闸瓦制动粉尘较多,电缆敷设环境及隧道区间用电设备使用环境较差。如对设备线缆监控不当,很容易出现火灾事故。
3 电气火灾监控系统在地铁供电系统中的应用
3.1 电气火灾监控系统组成
电气火灾监控系统由监测主机(数据集中监控管理中心)、剩余电流监控探测器、温度监控探测器、通信网络及系统软件组成(见图1)。该系统用于监测低压配电系统中剩余电流相关参数项,由剩余电流监控探测器对数据进行收集管理,并上传至监测主机。当被监视线路中探测参数超过报警设定值时,剩余电流监测探测器和监测主机能同时发出报警信号,并指示报警部位。
本系统利用布置在变电所及配电间的开关柜馈线回路的剩余电流监测探测器进行剩余电流监测(柜内预留安装空间),每个馈出回路均设置剩余电流监控回路,少数回路设置温度探测器,探测器将其探测信号通过总线上传到监测主机。监测主机实现对其各个信号的处理、报警、显示、统计、管理、通信等功能,并将报警信息通过通信接口上传到火灾自动报警系统(FAS)。
剩余电流监测探测器与监测主机之间通过屏蔽双绞线进行通信连接。
3.2 电气火灾监控系统功能
(1)系统监测主机和剩余电流检测探测器应对所辖范围内的所有采集器的报警信号声、光报警,并显示报警位置、采集器的实测值。监测主机具有用户级和管理级权限区分功能。系统应可以调节报警音量大小。
(2)系统监测主机具有与FAS系统的通信功能,通信协议互相开放。
(3)系统设备具备自检功能,能够对主机故障,提供完整的历史档案记录,可随时查询系统的工作状态。系统具有高效的巡检机制,能实时显示报警和正常运行状态。
3.3 电气火灾监控系统在地铁供电系统中的设置方式
在地铁供电系统各种电压等级中,由于110kV和35kV为中高压电压等级,其用电负荷集中,且保护装置完善。故只考虑在0.4kV系统和直流系统中设置电气火灾监控系统。
0.4kV配电系统回路很多,线缆敷设路径复杂,末端用电设备环境较差。直流系统作为地铁车辆安全运营的保障,其供电的安全可靠性也十分重要。故在0.4kV系统及直流系统设置电气火灾监控是非常必要的,对其设置的方式应充分与FAS专业配合。
0.4kV系统末端的用电负荷按性质分主要有动力负荷、照明负荷和电子类负荷。按负荷的用电位置分主要有车站内负荷和区间负荷。根据最新的《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设计规范》FAS专业在区间的动力负荷电缆上设置了感温光纤;在车站内部每层电缆托架上设置了感温电缆。对于供电系统各电压等级电缆的正常及故障情况下的温度进行了实时监测。经对各用电负荷的特性分析,及与FAS专业感温线缆设置方式的配合,建议对于0.4kV系统及直流系统电气火灾监控探测器的设置方式如下:
(1)对于0.4kV系统站内的动力、照明及电子类负荷设置剩余电流探测器;由于车站内敷设的电缆,FAS专业只在每层托架上设置了感温电缆。每层电缆较多,且一些电子类的弱电设备用电负荷很小,选取的电缆截面较大,单回路出现端子处接触不良,FAS专业的感温电缆很难发现。即使发现,由于每层托臂线缆很多,也很难确定事故的范围。故建议在局部重要负荷如信号设备室、通信设备室及屏蔽门控制室等加设温度探测器;(2)对于0.4kV系统的区间动力及照明负荷设置剩余电流探测器,动力负荷电缆已由FAS专业设置感温光纤,可进行温度监控,故只在照明负荷加装温度监控探测器。(3)由于直流系统电缆不带铠装,且为单芯电缆,故监测剩余电流很困难,故建议在直流系统的重要回路(如接触网的上网电缆)设置温度探测器,已实现对直流系统电气火灾的监控。
4 结语
建议电气火灾监控系统以每个车站为单位,单独组网,并将实时监测数据上传至FAS的车站级控制盘。在地铁的0.4kV系统及直流系统的馈出线设置剩余电流探测器。在地铁车站中的重要负荷及区间负荷建议设置温度探测器。
参考文献
[1]《电气火灾监控系统》,GB14287-2014.
关键字:隧道覆盖覆盖规划铁路隧道公路隧道
一、概述
对重要的公路、铁路实现全线覆盖是运营商提高网络质量的一个重要环节,是提高综合竞争力的一个有力手段。从交通角度来看,目前大多数隧道的目的是覆盖盲区,因此需要结合交通线路的覆盖设计来制订专门的隧道覆盖解决方案。
隧道覆盖主要分为铁路隧道、公路隧道、地铁隧道等,每种隧道具有不同的特点,一般来说公路隧道比较宽敞,对隧道里面的覆盖状况,有车通过与无车通过时差别不大。车辆通过时,隧道内剩余空间较大,可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尺寸大一些的天线,以获取较高的增益,使覆盖范围更大。而铁路隧道一般来说要狭窄一些,特别是当火车经过时,被火车填充后所剩余的空间很小,火车对隧道的填充会对信号的传播产生较大的影响,且天线系统的安装空间有限,使天线的尺寸和增益受到很大的限制。另外,不管是哪种隧道,都存在长短不一的状况,短的隧道只有几百米,而长的隧道有十几公里。在解决短隧道覆盖时,可采用灵活经济的手段,如在隧道口附近用普通的天线向隧道里进行覆盖。但是,这些手段可能在解决长隧道覆盖时不起作用,对于长隧道的覆盖必须采取其它一些手段。因此,对于每段隧道的解决方案可能都会有所区别,必须根据实际情况来选定覆盖解决方案。
在进行隧道覆盖规划之前,一般需要知道以下数据:
隧道长度、隧道宽度、隧道孔数(1、2)、覆盖概率(50%、90%、95%、98%、99%)、隧道结构(金属、混凝土)、载频数目、隧道中最小接收电平(一般为-85dBm到-102dBm)、隧道孔间距、AC/DC是否可用、墙壁能否打孔、隧道入口处的信号电平、隧道内部已有信号电平等。
二、隧道覆盖的信号源选择
为了提供隧道覆盖,一个GSM信号源与一套分布式系统是必要的。信号源的选择,需要根据隧道附近的无线覆盖状况和传输、话务、现有网络设备等情况来决定。隧道覆盖所采用的信号源包括宏蜂窝基站、微蜂窝基站、直放站等。
对于铁路、公路隧道覆盖来说,由于其话务量小,宏蜂窝基站作为信号源较为少用。但是,在城市地铁隧道中,人流量大,话务量也高,这种场合不仅要覆盖站台,而且还要覆盖铁路系统出口等地方,可采用容量较大的宏蜂窝基站。
使用宏蜂窝基站的优点是可以提供更多的信道资源、扩容较为容易、单个基站覆盖能力强;缺点是需要用电缆从BTS设备所在的机房引入信号覆盖隧道、增加了馈线损耗、需要较大的机房等配套设备、总的投资费用高。
对容量要求不是很高的隧道覆盖,可采用微峰窝基站。使用微蜂窝基站的优点是所需设备空间小、所需配套设备少、总的投资费用低。
如果附近有信号源可以利用,则可采用无线直放站来作为隧道覆盖的信号源。采用直放站往往是网络拓展的第一步,在网络容量上升后再用GSM基站来替换。采用直放站作为信号源的优点包括:无需传输、综合成本低、可将远处的话务带给施主小区,使小区的信道利用率更高、安装速度快等。无线直放站有宽带直放站和选频直放站两种,采用无线直放站会使得网络管理复杂度增加,不便维护,另外在采用选频直放站时,施主小区的频率发生变更后,直放站的频率也要进行调整,不利于整网规划和优化,施主天线和重发天线需要有足够的隔离度,造成安装空间上有些困难等缺点。除采用无线直放站以之外,也可采用光纤直放站作为信号源对隧道进行覆盖。
在实际工程之中,必须根据隧道长度、隧道附近的覆盖状况、基站分布、话务分布、建站条件等因素选择信号源,微蜂窝基站和直放站是隧道覆盖建设常用的信号源。
三、隧道覆盖的天馈系统选择
在选择好了GSM信号源之后,则必须根据实际情况配置天馈系统,对隧道进行覆盖。通常有三种不同配置的天馈系统:同轴馈电无源分布式天线、光纤馈电有源分布式天线、泄漏电缆。
1、同轴馈电无源分布式天线
这种覆盖方案的设计比较灵活、价格相对低、安装较方便。同轴电缆的馈管衰减较小,天线增益的选择主要取决于安装条件,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可选用增益相对较高的天线,来提高覆盖范围。该方案的简化版就是采用单根天线对隧道进行覆盖,对于较短的隧道来说,这种方案确实是一种低成本解决方案。
2、光纤馈电有源分布式天线系统
在某些复杂的隧道覆盖环境中,可采用光纤馈电有源分布式天线系统来替代同轴馈电无源分布式天线系统。它更适用于覆盖地下隧道(地铁隧道)和站台。采用光纤馈电有源分布式天线系统的主要好处包括在室内安装的电缆数减少、可适用更细的电缆、采用光缆可降低电磁干扰、在复杂的网络中设计更灵活等,缺点是成本高。
3、泄露电缆
采用泄漏电缆进行隧道覆盖,是一种最为常用的方法,这种方法的好处在于:
可减小信号阴影和遮挡,在复杂的隧道中采用分布式天线,手机与某特定天线之间可能会受到遮挡,导致覆盖不好;
信号波动范围减少,与其它天线系统相比,隧道内信号覆盖均匀;
可对多种服务同时提供覆盖,泄漏电缆本质上是宽带系统,多种不同的无线系统可以共享同一泄漏电缆,考虑到在隧道中经常使用某些无线系统(寻呼系统、告警系统、广播等),采用共享一条泄漏电缆的方法,可省去架设多条天线的工程。
泄漏电缆覆盖设计是一项非常成熟的技术,其设计方案相对简单,本文不作重点分析。下面重点分析采用普通同轴馈电无源分布式天线进行隧道覆盖的设计方案。
四、隧道的无线传播
无线电波在隧道中传播时具有隧道效应,信号传播是墙壁反射与直射的结果,其中直射为主要分量。华为公司基于ITU-R建议,根据试验数据对传播模型进行了修正,得出一简单实用的隧道传播模型,用于进行隧道覆盖设计,该传播模型为:
Lpath=20lgf+30lgd―8dB
其中:
关键词:铁路;电力电缆;施工;故障分析;故障处理
随着铁路大面积提速和生产布局调整,铁路电力变、配电所和电力线路的分布没有发生变化;而铁路大提速之后,许多中间站的取消,使得电力布局面临新问题。生了故障或事故以后才进行检修。20世纪60―70年代,由于设备的生产效率越来越高,突发故障所造成的损失也越来越大,因此如何避免和减少损失就成为十分突出的问题。
1铁路10kV电力贯通(自闭)电缆线路的施工
1.1电缆敷设
因现在新建铁路均在路基两侧预留了电力电缆沟,只需要将电缆运输到合式的位置,组织人力、机具将电缆放在电缆沟内的电缆支架上,即可完成电缆的敷设工作。
1.2电缆头制作
电缆头制作成功与否直接关系到电缆线路能否安全可靠运行。电缆头制作有热缩和冷缩两种方法。
热缩电缆终端头的制作工艺简单,却很难把握,受环境温度、湿度影响较大,即使是完全按照制作工艺制作,在制作电缆头切断电缆外屏蔽层后,将引起电场畸变,切断处电场应力较为集中,该处绝缘成为薄弱环节,应力管虽然在某种程度上起到分散电场应力的作用,但长期运行势必老化,引起绝缘破坏。进行热缩时采用明火易造成事故,。
冷缩电缆终端绝缘性能优异,耐老化、防腐蚀、密封性能好、抗电痕性能好,硅橡胶弹性好,与电缆界面结合紧密,应力控制与绝缘复合为一体,能够有效解决电缆屏蔽断面处应力集中的问题,保证电缆的安全运行。冷缩电缆头的安装时间要比热缩的安装时间短,安装后即可送电,因此铁路系统应广泛使用冷缩电缆头,减少电缆头事故的发生。
1.3电缆接地
新建铁路10kV电力贯通(自闭)电缆线路一般采用单芯电缆,一个供电区间长度一般在50―60公里,单芯电力电缆的金属护层,必须直接接地,并且划分适当的单元设置绝缘接头,使电缆金属护层分隔在三个区段以交叉互联接地。每单元系统中三个分隔区段的长度宜均等。
单芯高压电缆实行交叉互联接地的隔断金属护层连接部位,应采用绝缘接头。因电气化交通线路等对电缆金属护层有侵蚀影响,接头设置方式宜便于监察维护,可采用室外电缆接头箱。
对电缆的主绝缘作直流耐压试验或测量绝缘电阻时,应分别在每一相上进行。
新敷设的电缆线路投入运行3―12个月,一般应作1次直流耐压试验,以后再按正常周期试验。
直流耐压试验时,应在试验电压升至规定值后1min以及加压时间达到规定时测量泄漏电流。泄漏电流值和不平衡系数(最大值与最小值之比)只作为判断绝缘状况的参考,不作为是否能投入运行的判据。但如发现泄漏电流与上次试验值相比有很大变化,或泄漏电流不稳定,随试验电压的升高或加压时间的增加而急剧上升时,应查明原因。
2电缆线路故障分析
2.1电缆故障类型
电缆故障类型很多,原则上可以分为接地故障、短路故障、短线故障、闪络性故障及综合性故障五大类。
2.2电缆故障原因
了解电缆故障产生的原因对于减少电缆的损坏,快速判定故障点并及时进行处理以保障可靠供电是十分重要的。电缆故障的原因大致可以归纳为以下几种:机械损伤、绝缘受潮、绝缘老化变质、过电压、设计和制作工艺不良、材料缺陷、护层腐蚀,其中机械损伤在电缆故障中所占比例较大。
2.3电缆故障探测
电缆的故障探测一般要经过诊断、测距、定点三个步骤。首先判定故障类型及严重程度以便确定测距及定点的方法,在铁路电力系统电缆测距一般采用低压脉冲反射法和脉冲电流法,定点采用声测法。
低压脉冲反射法可以很好的确定确定故障类型及距离。
测试时向电缆注入一低压脉冲,该脉冲沿电缆传播到阻抗不匹配点,如短路点、故障点、中间接头等,脉冲产生反射,回送到测量点被仪器记录下来。波形上发射脉冲与反射脉冲的时间差t,对应脉冲在测量点与阻抗不匹配点往返一次的时间,已知脉冲在电缆中的波速度V,则阻抗不匹配点距离,可由下式计算。
L=V・t/2通过识别反射脉冲的极性,可以判定故障的性质。断路故障反射脉冲与发射脉冲极性相同,而短路故障的反射脉冲与发射脉冲极性相反。由L=V・t/2知道,脉冲在电缆中的波速度对于准确地计算出故障距离很关键。在不清楚电缆的波速度值的情况下,可用如下方法测量。如已知被测电缆的长度,根据发送脉冲与电缆终端反射脉冲之间的时间t,可推算出电缆中的波速度:V=2・L/t脉冲反射波型的理解:
断路故障:脉冲在断路点产生全反射,反射脉冲与发送脉冲同极性。
短路故障:脉冲在短路点产生全反射,反射脉冲与发送脉冲极性相反。
波形上第一个故障点反射脉冲之后的脉冲极性出现一正一负的交替变化,这是由于脉冲在故障点反射系数为-1,而在测量端反射为正的缘故。
3降低电缆线路故障率的改进措施
3.1要科学合理的调度
对已投运的电缆,要科学合理调度,尽量避免超负荷运行状况,做好预防性试验工作,定期对电缆进行耐压试验,及时加强薄弱环节,消除运行过程的事故隐患。对运行时间较长的电缆要适当延长试验周期,降低耐压标准。
3.2对电缆终端头和中间头要拉开距离
电缆接头本身就是易发热的部分,所以要设法使各电缆终端头之间拉开一定间距。并注重改善通风散热条件,而对所有的电缆中间连接头要采取严格的隔离措施,减少可能出现的接头事故的空间。
3.3经常巡视检查电缆及接头运行状态
经常用专用仪器检测电缆及接头的接地是否良好,注意分析掌握接地电阻的变化。因为如果接地电阻值远远超过正常设计值,就意味着要么电缆接地不牢固,要么接头部分有氧化现象等问题出现。
参考文献
〔1〕许婧,王晶,高峰,束洪春・电力设备状态检修技术研究综述[J]・电网技术,2000,24(8):50-54・
〔2〕铁道部・铁路电力管理规则[S]・1983・
〔3〕铁道部・铁路电力试验工作管理办法[S]・1990・
【关键词】室内分布系统;工程设计
一、概述
近年来,随着移动通信的快速发展,移动电话已逐渐成为人民群众日常生活中广泛使用的一种现代化通信工具,同时广大移动用户对移动通信服务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他们已不再单单满足于良好的室外移动通信服务,而且也要求在室内(特别是星级酒店、大型商场、高级写字楼等)能享受优质的移动通信服务。而现代建筑由于多以钢筋混凝土为骨架,再加上全封闭式的外装修,对无线电信号的屏蔽衰减特别厉害,使通话质量严重下降。在此情况下,室内分布系统应运而生。室内分布系统是针对室内用户群、用于改善建筑物内移动通信环境的一种成功的方案;是利用室内天线分布系统将移动基站的信号均匀分布在室内每个角落,从而保证室内区域拥有理想的信号覆盖。
二、室内分布系统的组成、应用及类型
室内分布系统通过功分器、耦合器等无源功率分配器件和干线放大器等有源器件及馈线、室内天线等设备将无线信号均匀分配到室内各个区域,实现无线信号对室内的延伸覆盖。
1.室内分布系统由两部分组成:
(1)信号源(微蜂窝、宏蜂窝、直放站、BBU+RRU等);
(2)分布系统(同轴电缆、光缆、泄漏电缆、光端机、干线放大器、功分器、耦合器、天线等)。
2.需要建设室内分布系统的区域有:
室内盲区:新建大型建筑、停车场、办公楼、宾馆。
话务量高的大型室内场所:车站、机场、商场、体育馆、购物中心,增加微蜂窝建立分层结构。
发生频繁切换的室内场所:高层建筑的顶部,收到多个基站的功率近似的信号。
3.室内分布系统有以下几种类型:
(1)同轴电缆分布方式无源分布系统
信号源通过组合使用的耦合器、功分器等无源器件进行分路,经馈线将信号均匀分布到室内各个角落。通过仔细的链路计算,达到信号的均匀分布。天线使用适合室内使用的吸顶式或壁挂式天线。覆盖面积小,适用于中小型楼宇室内覆盖场所。
(2)同轴电缆分布方式有源分布系统
在建筑物覆盖面积较大时,前述的无源天馈线很难满足需要;可增加中继设备,如放大器,以补偿信号在传输过程中的损耗。
(3)光纤分布系统
当覆盖的区域比较分散、相距较远或地形比较复杂时,可以采用光纤分布系统,通过拉远的方式对各个分离的室内区域进行覆盖。光纤站近端在信号源所在之处,通过近端实现光电转换,将射频信号转换为光信号,并经光分路器分配进入光纤传输至各远端;光纤远端为光电转换取出射频信号,并经过功率放到输入室分天馈系统。
(4)泄漏电缆分布系统
信号源通过耦合器、功分器等无源器件进行分路后,送入泄漏电缆中,并通过电缆外导体的一系列开口,在外导体上产生表面电流,从而在电缆开口处横截面上形成电磁场,这些开口就相当于一系列的天线起到信号的发射和接收作用。在信号传输过程中,将信号均匀的分布在所经过的区域,这种方式称为泄漏电缆分布系统。
三、室内分布系统设计
进行室内分布系统设计时,应把握的总体原则是:
“小功率、多天线”的覆盖原则
“先局部、后整体”、“先平层、后主干”的设计顺序
主干线上主要用耦合器,平层主要用功分器
主干线尽量采用7/8馈线,平层小于30米采用1/2馈线
进行室内分布系统设计时,有以下几点需要注意:
1.室内分布系统天线布放方式
(1)走廊交叉位置布放天线
在走廊交叉位置布放天线,可以使该天线能够照顾多个方向的覆盖,在满足覆盖要求的情况下做到天线数量最少。
(2)切换区域布放天线
在电梯厅附近布放天线,在覆盖房间的同时,兼顾电梯厅的覆盖。
停车场出入口布放天线,布放位置一般选择在拐角处。
(3)房间内布放天线
为了减少穿透墙体带来的损耗,对于大型会议室、办公区域等,如果物业允许的话,可以将天线布放到房间内。
(4)定向天线防止信号泄漏
对于一些容易发生信号泄漏的区域,如走廊尽头靠窗位置,可以布放定向天线进行覆盖,定向天线的主瓣方向朝里,利用定向天线后瓣的抑制特性,防止信号泄漏到室外造成干扰。
(5)干扰区域布放天线
如果在室内存在室外干扰信号的区域,而且客户要求在室内区域必须占用室内信号,那么从室内覆盖优化的角度(相对室外基站优化调整),则需要根据干扰信号强度和区域来决定室内天线的布放位置。确保天线布放后,在室内干扰区域,室内信号的导频功率比室外干扰信号导频功率高5dB以上。
2.电梯覆盖需单独考虑
天线主瓣方向朝向电梯井道一般可覆盖4层;天线主瓣方向朝向电梯厅一般可覆盖3层。
3.室内分布系统的功率分配原则
(1)“先平层设计”,主要用功分器(保证天线口功率平衡);根据天线数量确定采用何种功分器,平层馈线小于30米一般用1/2馈线。
(2)“后主干设计”,主要用耦合器(可以节省功率);根据主干信号功率和平层需要功率确定耦合器的耦合度;馈线一般用7/8馈线。
(3)如果主干线全采用耦合器,可能引起天线口功率不平衡,因此,主干线可采用耦合器+功分器分配功率方式。
4.系统切换设计
(1)一般建筑物大堂出入口切换区域建议在室外距离门口5~7米范围内。切换区域不宜离马路太近或进入室内过深。
大堂切换设计策略:
“小功率、多天线”方式;
定向天线从门口往里覆盖;
天线口功率可调。
(2)电梯切换设计策略:
通常建议电梯内为同一小区;
当楼层太高,不能同一小区时,需要引入相邻小区信号;
非全楼覆盖时,电梯井道天线主瓣方向朝向电梯厅;
电梯内外不同小区时,切换区域选择在电梯厅。
(3)车库出入口切换设计:在车库出入口位置安装天线保证切换。
5.干扰和泄露
为建立较完美的无线覆盖网络,在设计时应兼顾边缘场强的计算,保证不会产生明显的信号泄漏。
小功率、多天线”覆盖技术解决室外干扰和控制室内信号外泄;
在易外泄区域安装定向天线控制室内信号外泄;
室外网络优化。
关键词:电缆故障 故障测寻 高压电缆
中图分类号:TM247文献标识码: A
熟悉电缆故障发生的原因,了解电缆故障发生的种类,在一定程度上对确保电缆正常运行具有重要意义。
1 110kV电缆故障发生的原因
电力电缆在生产、敷设、三头工艺、附件材料、运行等环节,如果工作不到位都可能导致电缆产生故障。产生电缆故障的原因主要有:
1.1 机械伤害
因机械伤害引发的电缆故障,其形式主要表现为停电事故。通常情况下,电缆受到的机械损伤主要有:
①外力损坏。在进行地下管线施工、打桩、起重、转运等意外损伤电缆。
②施工损伤。在牵引过程中因牵引力过大而拉伤电缆。绝缘层或屏蔽层因电缆弯曲过度遭到损伤。绝缘层和保护层因野蛮施工受到损伤等。
③自然损伤。穿越公路或铁路以及靠近公路或铁路并与之平行敷设的电缆,因行驶车辆的振动或冲击性负荷,导致电缆外护套出现疲劳裂损。
1.2 绝缘受潮
通过绝缘电阻和直流耐压试验发生绝缘受潮故障,一般表现为绝缘电阻降低,泄漏电流增大。造成绝缘受潮的原因有:
①电缆中间头或终端头密封不到位或者密封失效。
②电缆制造存在缺陷,电缆外护层有孔或裂纹。
③电缆护套被异物刺穿或被腐蚀出现穿孔。
1.3 绝缘老化
电缆运行过程中,出现不当在较短时间内发生绝缘强度降低,形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有:
①电缆选型不合理,导致电缆在过电压下长期工作。
②电缆距离热源较近,使电缆局部长期受热出现老化。
③化学药品对电缆绝缘层起不良化学反应导致其发生老化。
1.4 过电压
因雷击或其他冲击过电压导致电力电缆发生故障。经过现场研究分析,电缆被击穿点存在严重的缺陷,这种出现故障的电缆自身的缺陷主要有:
①绝缘层出现气泡、杂质,以及绝缘油干枯。
②电缆内屏蔽层出现节疤或者存在遗漏。
③电缆绝缘严重老化。
1.5 过热
造成电缆过热的原因主要有:
①电缆在过负荷下长期工作。
②电缆因火灾引发过热,甚至被烧伤。
③长期接受其他热源的热辐射。
在电缆过热故障中过负荷是直接诱因。电缆长期工作在过负荷的环境中,没有考虑电缆温升和整个线路情况,致使电缆发生过热现象。例如电缆密集、电缆沟及隧道通风不良的地方,或者电缆穿在干燥的管中等,上述原因在一定程度上都会加速损坏电缆的绝缘层。经过长期过热后,橡塑绝缘电缆的绝缘材料出现变硬、变色、失去弹性、出现裂纹等现象。对于油纸电缆表现为绝缘干枯、绝缘焦化,甚至出现一碰就碎的现象。另外,过负荷在一定程度上也会造成铅包疲劳而受到损伤。对于大截面、长电缆来说,如果装有灌注式电缆头,在线胀系数方面,由于灌注材料与电缆本体材料之间存在较大的差异,容易发生胀裂壳体的现象。
1.6 电缆的质量缺陷
在电缆线路中,电缆及电缆附件两种材料质量的优劣,在一定程度上对电缆线路的安全运行产生直接的影响。在施工单位由于缺乏必要的专业知识,导致制作的电缆三头存在较大的质量问题。电缆的质量缺陷归结为:
①电缆本体存在质量缺陷。油纸电缆铅护套存在杂质沙粒,以及电缆受到机械损伤以及压铅出现接缝等。在橡塑绝缘电缆主绝缘层的偏芯内出现气泡、杂质等,节疤、遗漏在内半导电层出现,没有进行封端面处理使得电缆在储运中导致线芯大量进水。上述缺陷通常情况下难以发现,其绝缘电阻低、泄漏电流大,甚至耐压击穿等,往往只在检修或试验中发现。
②电缆附件存在质量缺陷。传统三头存在的质量缺陷是铸铁件有砂眼,而瓷件的强度不够强,并且组装加工部分粗糙,以及防水胶圈规格不符合要求或出现老化等。热缩和冷缩电缆三头存在的质量缺陷是绝缘管中有气泡、杂质、厚度不均匀,密封涂胶处出现遗漏等。
③电缆头制作存在质量缺陷。传统三头制作存在的质量缺陷:绝缘层绕包不紧,存在空隙、密封不到位、绝缘胶配比不对等。热缩三头制作存在的质量缺陷:处理半导电层不净、安装应力管的位置不当、热缩管的收缩不匀、安装地线不牢等。预制电缆三头安装存在的质量缺陷:剥切不精确、套装绝缘件时剩余应力过大等。
④电缆接地系统缺陷。电缆接地系统包括电缆接地箱、电缆接地保护箱(带护层保护器)、电缆交叉互联箱、护层保护器等部分。一般容易发生的问题主要是因为箱体密封不好进水导致多点接地,引起金属护层感应电流过大。另外护层保护器参数选取不合理或质量不好氧化锌晶体不稳定也容易引发护层保护器损坏。
另外,拆卸旧电缆及附件应用到电缆线路中,在一定程度上虽然有利于重新利用材料、节省资金,但影响设备完好率,该方法慎重对待。
2 110kV电缆故障的种类
根据故障的性质电缆线路故障可分为:
①低阻故障,也就是低电阻接地或短路时发生的故障。所谓低阻故障是指导体的连续性良好,但是电缆的一芯或数芯对地的绝缘电阻或者芯与芯之间的绝缘电阻小于100kΩ,被称为低阻故障,通常情况下低阻故障分为单相接地、两相短路或接地等。
②高阻故障,也就是高电阻接地或短路时发生的故障。所谓高阻故障是指导体连续性良好,但是电缆的一芯或数芯对地绝缘电阻或者芯与芯之间的绝缘电阻高于100kΩ,但是远远低于正常值被称为高阻故障。通常情况下高阻故障分为单相接地、两相短路或接地等。
③断线故障。电缆中有一芯或数芯导体不连续,但是其余各芯绝缘均良好,称为断线故障。
④断线并接地或短路故障。电缆有一芯或者数芯导体不连续,经过电阻接地或短路,被称为断线并接地或短路故障。
⑤泄漏性故障,是高阻故障极端形式,是指进行电缆绝缘预防性耐压试验时,随着试验电压的升高其泄漏电流逐渐增大,直至超过泄漏电流的允许值。
3 110kv电缆故障的测寻步骤
①确定故障性质。
②故障点的烧穿。即通过烧穿将高阻故障或闪络性故障变为低阻故障,以便进行粗测。
③粗测,就是测出故障点到电缆任意一端的距离。粗测的方法有多种,一般可归纳为两大类,一类是电桥法,另一类是脉冲发射法。
④敷设测寻故障电缆的路径。其方法就是将音频信号电流通入电缆中,通过接收机,利用接收线圈对此音频信号进行接收。
⑤精测故障点(定点检测),通过采用声测、感应、测接地电位等方法,对故障点的精确位置进行确定。
上述步骤只是一般性的测寻步骤,进行实际测寻时,要区别对待,例如,电缆敷设路径的图纸很准确时可以忽略测敷设路径;对于高阻故障,利用闪络法直接进行粗测等等。
4故障举例及总结
某110kV变电站360出线电缆为交联单芯绝缘电缆,长度为230m,投运时间为2009年10月13日,2009年12月17日,发生A相电缆放电击穿现象,且在B、C相电缆头接地辫绝缘包封处变黑,查阅交接试验报告未见异常,经多方查阅有关资料认定,电缆头上接地辫绝缘包封处变黑系电晕放电时吸附灰尘所致。经分析造成这种现象可能是在电缆头制作过程中,应力管安装位置不当、热缩管收缩不均匀、地线安装不牢造成电场分布不均匀,引起放电。鉴于以上情况,对B、C相电缆头进行解体,发现两相电缆应力管安装位置不当,与绝缘屏蔽层没搭接,有一定的距离。这是一起典型的电缆头制作不良引起的故障。在重新更换制作电缆头,并将应力管与绝缘屏蔽层接触良好后,至今运行正常。
参考文献:
[1]王润卿,吕庆荣.电力电缆的安装、运行与故障测寻[M].化学工业出版社出版,1994.
(杭州市质量技术监督检测院,浙江 杭州 310019)
【摘要】产品的绝缘电阻主要取决于所选用的绝缘材料,但工艺水平对绝缘电阻的影响很大,因此测定绝缘电阻是监督材料质量和工艺水平的一种方法。绝缘电阻测量准确与否直接影响产品品质的判定,因此要注重绝缘电阻的测量问题。
关键词 绝缘电阻;介质损耗;电线
0引言
绝缘电阻是反映电线电缆产品绝缘特性的主要指标,它反映了线缆产品承受电击穿或热击穿能力的大小,与绝缘的介质损耗以及绝缘材料在工作状态下的逐步劣化等均存在着极为密切的关系。产品的绝缘电阻主要取决于所选用的绝缘材料,但工艺水平对绝缘电阻的影响很大,因此测定绝缘电阻是监督材料质量和工艺水平的一种方法。测定绝缘电阻可以发现工艺的缺陷,同时也是研究绝缘材料的品质和特性,研究绝缘结构以及产品在各种运行条件下的使用性能等各方面的重要手段,对于已投入运行的产品,绝缘电阻是判断产品品质变化的重要依据之一。
1试验现象
影响电线电缆绝缘电阻测量的因素有仪器准确度、环境条件和人员素质等几个方面,下面以GB5023.3-2008中一般用途单芯硬导体无护套电缆(型号60227 IEC01(BV))为例,谈谈绝缘电阻测量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按GB5023.3之规定:试验应在5m长的绝缘线芯上进行,水温为(70±2)℃,浸水时间不小于2h,绝缘电阻应在施加电压1分钟后测量。如何理解标准中的这些要求,它们对测量结果有何影响?下面举例说明。
本试验共进行了四次:
第1次:5m长、70℃绝缘电阻、1分钟读数测量值为:8.41MΩ;
第2次:5m长、70℃绝缘电阻、1.5分钟读数测量值为:8.56MΩ;
第3次:5m长、20℃绝缘电阻、1分钟读数测量值为:96.4MΩ;
第4次:10m长、70℃绝缘电阻、1分钟读数测量值为:4.19MΩ。
2原因分析
同样一组电线的绝缘电阻在不同温度、不同长度、不同读数时间为什么会有如此大的差别?现分析如下:
绝缘电阻是指绝缘上所加的直流电压U与泄漏电流I之间的比值
R=当绝缘层加上直流电压时,沿绝缘表面和绝缘内部均有微弱电流通过,对应于这两种电流的电阻分别称为表面绝缘电阻和体积绝缘电阻,一般不加特别说明的绝缘电阻均指体积绝缘电阻。
绝缘层加上电压后,流经绝缘内部的电流有下面四种:
2.1电容电流
因介质极化而产生,实际上以导体和外极(绝缘层)作为一对电级构成一个电器的电容电流,电容电流按指数规律随时间很快的衰减,一般在数毫秒时间内接近消失。
2.2不可逆吸收电流
因绝缘材料中的电解电导而产生,经数秒后衰减至零。
2.3可吸收电流
是指绝缘材料的位移电流,在施加电压的瞬间达最大值,然后趋向位移稳定,经数分钟后趋于消失。
2.4泄漏电流
泄漏电流是指绝缘材料中的自由离子及混入的导电杂质所产生的,与电压施加时间无关,在电场强度不太高时符合欧姆定律,电阻随温度升高而增大。它的大小反应了绝缘品质的优劣,严格说来,只有对应恒定电导电流的电阻才是体积绝缘电阻。
由于施加电压后,绝缘中存在着三种随时间而衰减的电流,因此理论上应该等这三种电流全部衰减完后,才读出泄漏电流的数值,以计算绝缘电阻,但由于可吸收电流要经数分钟后才趋于消失,考虑到测量系统长时间的稳定性,测量时间不宜太长。同样测量条件,读数时间不同会造成很大差别,读数时间长,将造成数值偏大,从第1次和第2次的数据可明显看出。因此标准中明确规定在
接通电流1分钟后读数,1分钟读数既保证了非泄漏电流大部分已消失,又使测量时间有了统一,使数值具有重复性和可比性。第1次和第3次的数据表明随着温度的升高绝缘电阻迅速下降,这是因为随温度的升高,绝缘材料中的杂质离子运动速度加快,使得电导增大,绝缘电阻下降,温度与绝缘电阻的关系近似符合指数关系。因此测量时,必须严格控制温度,长度的不同绝缘电阻测量值也不同,这是因为绝缘电阻与长度成反比,测量电线长度时,误差要控制在±1%内。
3结束语
绝缘电阻的数值与产品的长度成反比,且与温度有密切关系。在产品标准中为了统一和方便,均以70℃时,长度为1km时绝缘电阻最低极限值作为标准值(此标准值可以通过理论计算得出),为此产品标准中有着严格的试验条件,所以在测试过程中应严格按标准进行,不得放松试验条件,以免影响测量的准确性。
参考文献
[1]王春江.电线电缆手册[M].机械工业出版社,2014.04:5-6.
关键词 地铁 移动通信 覆盖方案
随着通信行业的飞速发展,无线移动电话的使用越来越广泛,为了保证地铁能够为乘客提供全方位的服务,地铁建设方将考虑商用无线信号的引入。
1 系统功能
1.1 业务需求及覆盖范围
中国移动:GSM900通信系统;DCS1800通信系统;TD-SCDMA通信系统
中国电信:CDMA 800 通信系统;CDMA 2000 通信系统
中国联通:GSM 900MHz通信系统;DCS 1800MHz通信系统;WCDMA通信系统
DVB-T数字移动电视信号。
移动电话引入系统覆盖范围如下:
(1)地下车站的站台层、地下正线隧道区间、站厅层、主要设备用房区、人行通道;(2)换乘车站的换乘通道、换乘厅;(3)车站主体内同期建设的商业开发区域。
1.2 覆盖要求
根据地铁环境和实际用户使用情况,在地铁内人流最多的区域主要是站台公共区域、站厅公共区域、换乘通道、出入口及隧道正线区间,在办公区域、设备区域人流较少。根据用户分布情况,覆盖指标要求如下:
在隧道正线区间覆盖范围内95%以上区域GSM、CDMA和3G的信号强度≥-85dBm。
在站厅、站台、换乘厅、换乘通道等公共区域95%以上区域GSM、CDMA和3G的信号强度≥-85dBm;在设备区、办公区等90%以上区域GSM、CDMA和3G的信号强度≥-85dBm;出入口通道向内方向信号在5-15m范围内不低于-85dBm。
1.3 覆盖室外泄漏要求
对于GSM系统,出入口泄漏到外的信号强度在出入口各个方向10m处覆盖系统电平低于-90dBm;对于CDMA系统,出入口泄漏到外的信号强度在出入口各个方向3m处EC值(码片能量)小于-95dBm。
1.4 干扰与噪声
同频干扰保护比:C/I(载波/干扰)≥12dB;
基站接收端GSM/DCS1800的上行引入噪声≤-120dBm/200KHZ。
基站接收端CDMA的上行引入噪声≤-107dBm/1.25MHZ;
1.5 其它
要求各种无线信号共用同一套地铁覆盖系统时,无线信号相互之间的干扰不影响其它系统工作性能。输出到Tx天线端口的射频功率不大于15dBm/载波。根据国家环境电磁波卫生标准,办公区域一级标准(10w/cm2),站台、站厅、商场及隧道内达到二级标准(40w/cm2)。
2 系统方案及比选
地铁工程无线信号引入和覆盖系统的范围为地下车站(包括站台、站厅、设备层、办公区域、人流通道及换乘厅)和地铁隧道区间,隧道区间的覆盖需要满足能为车厢内乘客提供随时随地的无线通信业务服务;车辆段、停车场及地面车站及线路已在运营商地面无线网络的覆盖范围之内,暂不考虑。工程需要覆盖的信号包括当今无线通信领域的所有新旧业务。所以,要求本系统是一个“全覆盖、无缝、宽频段、能提供多业务”的无线信号引入及覆盖工程。
2.1 总体方案
各运营商在地铁各地下站的通信机房设置信号源设备,本文主要考虑地下车站和隧道的无线覆盖分布式系统。移动运营商的基站设置在各个地铁车站的商用通信设备室内,而每个移动运营商基站的基带信号可由某站一点或两点引入,也可从各个车站分散引入。分散引入可以不占用地铁的传输通道,但不便于管理,且占用大量运营商传输资源,施工难度较大。所以选择集中一点引入方式较易实施。在控制中心引入运营商2G及3G移动通信信号,通过传输系统提供的2M通道和车站设置的POI设备延伸覆盖至全线地下空间。
2.2 覆盖方案
(1)隧道信号覆盖
隧道内信号覆盖主要是为了车厢内乘客提供无线业务服务,可以采用两种方式覆盖,一种是利用无源小天线覆盖方式,一种是利用宽频泄漏同轴电缆(LCX)覆盖方式。
天线覆盖方式是在隧道内采用同轴馈线无源分布天线,每隔一定距离就设置一个天线,覆盖一定的隧道区域。这种方式设计灵活,价格相对较低,安装较方便。但由于是隧道区域,空间较狭窄,空间波信号在隧道中传播会产生隧道效应,特别是列车通过时,会对电波产生很大的阻挡衰落,还会导致信号覆盖极不均匀。结合工程区间长,空间狭窄等特点,隧道内不采用天线方式覆盖。
泄漏同轴电缆(LCX)隧道覆盖方式,是在隧道内沿隧道壁敷设漏缆,借助漏缆对信号的泄漏原理来进行隧道信号场强覆盖,相对于分布天线覆盖来说,有如下优点:
①可以很好克服由于列车通过而产生的阻挡衰落;②信号波动范围减少,信号在各个地方的分布较均匀,起到较好覆盖效果;③多种不同的无线通信系统可以共享同一漏缆,可以省去架设多个天线的麻烦。④可以生产出在特定频段上有较好性能的漏缆,采用特定的开槽、开孔方式,来提高漏缆的性能。
基于以上比较,隧道内采用宽带泄漏同轴电缆方式进行覆盖为最佳方案。
无线信号在隧道漏泄电缆的信号辐射方式可采用两种方式:一是上下行信号同缆辐射;二是上下行信号分缆辐射。采用同缆辐射方式与分缆辐射方式比较,可节省一半的漏泄电缆工程投资和施工量。但根据目前无线信号工作频段的分配,特别是GSM 和CDMA 系统工作频段,当采用同缆辐射方式时,不仅由于元器件的原因会产生三阶互调,而且可产生较为严重的二阶干扰(1800MHz频段和900MHz频段)。同时,中国联通CDMA800系统的下行频段和中国移动GSM900的上行频段仅相差5MHz间隔,若同缆设置很容易产生CDMA800对GSM900的带外杂散干扰。所以,为了保证系统的可靠性,系统上行链路和下行链路各采用一条漏泄电缆,并距离一定距离(30cm以上),满足隔离度要求。
为保证信号以最小的损耗馈入车厢,泄漏电缆的架设高度宜和车窗平行,信号通过车窗,以较少损耗到达用户。同时,为保证与TETRA专用无线系统之间的隔离度,泄漏电缆和TETRA专用无线系统用的泄漏电缆的距离应大于0.4m为宜。
(2)站厅、站台、人流通道和换乘厅信号覆盖
站厅、设备层、办公区域、人流通道和换乘厅的信号分布覆盖可以采用漏泄电缆和无源小天线两种方式。采用漏泄电缆方式在保证通信的传输质量和信号覆盖稳定的基础上,可较为容易控制信号的均匀分布,但存在造价较高、施工难度较大的缺点。而在车站站厅、人流通道和换乘厅等处使用比较经济的无源小天线覆盖也可以达到覆盖质量要求,且具有降低造价、便于施工等特点。
在考虑使用效果和造价的基础上,站厅、人流通道和换乘厅这些区域推荐采用天线覆盖方式,合理规划天线布局,完成对地铁站厅、人流通道和换乘厅的完整覆盖。
(3)站台信号覆盖
各车站站台类型均为岛式站台,由于形状较规则,宽度较窄,包括两边的轨道线路,其宽度均不超过20米。所以,如果在隧道外墙车顶上方有足够的空间敷设本工程漏缆,则考虑站台和隧道一起采用泄漏同轴电缆方式覆盖,否则为保证信号平滑和稳定,站台也采用同轴分布式小天线加强信号覆盖。
2.3 中继设备的选择
由于在隧道内CDMA800、GSM900与 DCS1800、3G的传输损耗差别很大,不同系统基站能量可以满足覆盖距离不同,对较长的隧道区间需要增加放大器对信号进行中继放大,以保证隧道区间的通信质量。
目前,非3G系统在需要设置放大器的隧道区间,可采用两种信号中继放大方式,分别为光纤直放站方式和射频干线放大器方式。
光纤直放站方式能很好的控制系统上行噪声,同时,光纤直放站的射频信号可以双方向传递,其中继的距离约是射频干线放大器的1.7倍。采用干线放大器只能向一个方向传递,中继距离短。在超长区间,若采用射频干线放大器,需要多个放大器级联才能满足覆盖要求,当隧道内采用两级以上干线放大器级联时,会使上行噪声指标恶化。因此,非3G系统在超过2公里的较长隧道区间采用光纤直放站方式进行信号中继是首选方案。
3G区间放大可以采用两种方式:采用光纤直放站放大和RRU放大两种。光纤直放站放大需要在机房设置直放站近端机,将基站射频信号耦合经过电光转换成光信号,在区间设置直放站远端机,经过光电转换将光信号转换成电信号,并经信号放大延伸对区间的覆盖。RRU放大方式是在区间设置RRU射频拉远单元,RRU属于基站一部分,它通过标准接口及光纤传输将基站基带信号传输到区间,经过基带信号处理及数模变化、上变频及滤波后转换成射频信号,并经信号放大延伸对区间覆盖。
以上两种方式均能实现对区间的延伸覆盖,均能满足地铁覆盖要求,但各有优缺点。
RRU属于基站一部分,可由基站厂家提供,配套性好,便于运营商网络维护管理,但对招标存在一定限制。光纤直放站采用射频信号直接电/光转换,远距离传输后光/电转换直接放大,会引入更多的底噪声,从而抬升上行噪声。而RRU传输的为纯基带信号,几乎不产生底噪,不影响信号质量。基站可以依据RRU覆盖范围内用户使用情况,实时调整各RRU射频功率,调节基站覆盖范围及容量。
基于以上比较,推荐3G区间放大器采用RRU方式作为主选方案、光纤直放站方式作为备选方案。
三、结束语
地铁建设中商用移动通信系统的引入与覆盖,需要对业务需求、覆盖范围、覆盖要求、干扰与噪声等多种因素加以综合分析,在考虑使用效果与造价的基础上,选择适合的方式予以覆盖,求得经济与技术的最佳结合。在建设与使用过程中,针对实际效果,不断进行优化与完善,总结经验,以指导今后地铁工程的实施。
参 考 文 献
[1] 陶孟华. 在地铁中建设3G移动通信系统的研究 《铁道工程学报》2009年第10期
【关键词】电压-电流法 电线电缆 绝缘电阻 不确定度
测量是电线电缆生产和使用中不可或缺的一项基本工作,它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很常见一种工作形式,在各个领域中都充当着重要的角色,测量的一个很重要目的就是通过对于测量结果的分析,对于实时测量对象的基本情况进行较为全面的掌控和分析,进而更好的确定被测物品的质量以及可信程度。为了更好的衡量电线电缆的生产质量和绝缘水平,我们通常以绝缘电阻值作为测量指标,以此来进行产品的质量好坏的判别,因此针对于电线电缆绝缘电阻的不确定度的测定方法的确定也是具有极高的应用价值的,绝缘电阻的不确定度也是关于测量结果精确度的一种定量性的表征,本文将对于70℃电线电缆的绝缘电阻的合成标准不确定度进行举例论证和分析,其主要测量方法为电压-电流法。
1绝缘电阻的定义以及电压-电流法的测量原理分析
所谓绝缘电阻,它是指在一定的条件下两个导体之间的绝缘材料之间所存在的电阻,绝缘电阻值也就是绝缘直流电压与泄漏电流之间的比值,当然对于电线电缆的绝缘电阻的测量方法和手段有很多,以下主要介绍的是电压-电流法的测量原理。
在既定的要求和规定下,对于一定单位长度的电线电缆施加一定的直流电压,当然电压的范围要控制好,一般控制在80到500V之间,在施加了一定的电压之后,电线电缆在绝缘内部或是其表面会产生一定的电流,但是由于电流形成的原因具有多样性,因此不同的原因也会形成不同种类和类型的电流。比如对于绝缘的几何电容所产生的电流那就叫做位移电流;由于绝缘介质吸收而产生的电流叫做吸收电流;而泄漏电流的产生则是由于在绝缘内部或是表面的带电粒子发生转移和传导引起的。根据既定的电流和时间关系,其中的随着时间而电流不断减小的是位移电流和吸收电流,而其中的泄漏电流一般是不发生变化的,也和时间不存在直接的联系,但是每一种电流都是遵循欧姆定律。
2 电压-电流法测定电线电缆绝缘电阻的不确定度
2.1 测量不确定度的来源分析
从绝缘电阻的检测测量过程来看,其不确定度的来源是多方面的。一是在对于绝缘线路施加一定电压的时候,由于受到每次加压的影响,绝缘介质的吸收极化程度也会在加压的过程中受到影响,因此会造成测量的误差和不确定度;二是在绝缘电阻测量中,测试仪固有的系统性误差带来测量上的误差,从而引入不确定度;三是在绝缘电阻测量中,在使用一定的测量仪器过程中会带来测量上的误差,从而引入不确定度;四是试样本身的因素带来的不确定度;五是测量环境如温度的变化带来的误差和不确定度。
2.2 电线电缆绝缘电阻的不确定度评定
本次电压-电流法测定绝缘电阻中,采用的是2.5mm2的普通的单芯电缆,其型号为227IEC01 (BV),测量的温度将控制在70℃,电线电缆的有效长度为5m。在一定的条件下,分别对于各种标准不确定度进行了测量,其主要相关数据如下图所示。
3 分析与总结
(1)在对于电线电缆绝缘电阻的不确定度进行测量的过程中,还需要对于不确定度的分量传播系数进行估算和确定,在本次测量和使用中采用的是插值型求导公式方法,这种方法是一种新的、精度较高的不确定度分量估算方法,这种方法也可以很好的解决在对于电线电缆绝缘电阻的不确定度评定过程中的传播系数过高问题。同时为了提高测量的准确度还应该合理确定插值步长的大小,这也是误差的主要影响因素之一。
(2)在电器和电气测量领域,受样品固有特性限制,一般不可能对样品进行多次测量。 在评定这类产品测量结果的不确定度时,可以在尽可能保证样品一致性的前提下,选取不同的样品进行多次测量, 然后将多次测量结果的实验标准差作为其中任一次测量结果的不确定度分量。
(3) JJF1059-1999 提出,对测量结果的不确定度进行评定时, 如果测量次数较少, 可以采用 极差法。在JJF1059-1999中给出了当测量次数在 2~9时的极差系数。但是,当测量次数大于2时,对于同样的测量次数, 采用贝赛尔法评定不确定度的自由度仍大于采用极差法。因此,在评定不确定度时,应尽可能采用贝赛尔法。
4 结束语
在使用电压-电流法测定电线电缆绝缘电阻的过程中,由于受到测量环境,测量设备以及测试方法等等方面因素的影响,因此测量结果的准确度等等也存在很大的差异性,由此我们就可以进一步确定绝缘电阻测定的不确定度以及其主要来源。在研究中发现出现不确定度的主要来源有重复测量过程中的误差、测量仪器自身存在的偏差、测量环境的影响等等,最后根据相应的测量指标和模型对于本次实验研究进行了分析和总结,同时也对电压-电流法在电线电缆绝缘电阻过程中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全面的介绍,不仅对于日后的测量工作起到一定的指导意义,同时也可以给这方面人员的研究提供一个良好的借鉴实例。
参考文献
[1]谭波涛,赵彦杰.电压-电流法测定电线电缆绝缘电阻的不确定度评定[J].阜阳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03):56-58.
[2]季红.电线电缆绝缘电阻测量不确定度评定研究[J].电线电缆,2011(04):34-37.
[3]徐晶晶,任昌燕.电线电缆绝缘电阻测试不确定度分析[J].电线电缆,2012(02):41-43.
[4]薛利明.电线电缆绝缘抗张强度测量结果的不确定度评定[J].科技资讯,2005(27):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