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5-30 10:44:39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教师应聘,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一、我国现行教师应聘制度
教师职务聘任制度,是指有关单位根据教育教学的需要设置工作岗位,根据一定的需要接受并审核申请人的申请,聘用有教师资格的申请人担任相应教师职务的制度。
首先,若是想要从事教师行业教师资格证书是必不可少的,这符合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相关规定是毋庸置疑的。不过教师资格证书在求职过程中并不是一个决定性因素,决定因素主要是求职者和招聘单位之间双向选择的成功与否。其次,当前教师采用合同制上岗。我国现行教师招聘制度规定,专职教师须签订正式合同,聘期为期至少三年,教师的终身制一去不返。
二、专业与职业非对称引发的公平问题
所谓专业与职业非对称主要是指,求职者所学专业与所从事的职业专业不对口的现象。专业与职业不对称也可以理解为跨专业就业。这在当前大学本科毕业生就业现象中普遍存在。这种专业与职业非对称现象产生的原因主要包括:大学本科教育性质是普通教育而不是职业教育;职业的等级性:人们普遍更倾向于从事那些所谓的“好职业”,这些职业挣钱多、工作环境好、社会地位高,因此职业产生了等级性。人们都喜欢从事好职业,尽管该职业不符合自身专业背景。
公平主要包括机会公平和权力公平。所谓机会公平也就是说每个人都享受到相同的机会。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凡是想成为教师的人必须具有教师资格,非师范类毕业生只有通过教师资格考试并获得教师资格证书,师范类院校学生毕业之后即可获得。由此可见,所有人都有机会成为教师,这符合了机会公平,但同时也存在不公平现象。
学校中的各门学科存在地位差异导致任课教师地位的不同。由于中、高考的需求出现了“主科”与“副科”之分,其中主科教师在学校中受重视程度比较高,在招聘时需要的教师也多、工资待遇好,副科教师受重视程度要差,同时人数需求和工资待遇也次于主科教师。这种现象自然就使得想要从事主科教学的求职者多,这种机会不均等也就引发了不公平的现象。
其次,跨学科教学的限制。在报考教师资格证时,跨学科报考是不被允许的,更不用说以后从事跨学科教学了,但求职者通常并不只是具有单一学科背景,而是多学科背景,其所学专业并不一定是其最擅长的学科。在教师招聘过程中这种学科不流动性,阻碍了求职者机会的选择和能力的发挥,从而导致了求职机会的不公平。
三、教师应聘制度实行不利引发的公平问题
1. 教师职称评定制度
我国在实行教师应聘制度之前,我们主要实行教师职称评定制度。各级学校根据自身的办学特点,将教师分成不同等级,教师职称根据等级而设,职称与职位相挂钩,教师一旦获得了职称就终身受用,这种制度给学校教师队伍建设带来很严重的后果。在学校中教师论资排辈的现象屡见不鲜。很多教师一旦评定完高职称,便安于现状直至退休,这导致了教师缺乏危机意识,阻碍了教师专业的发展。
2. 编制教师和合同制教师待遇的不公平
现在很多地方教师采用教师编制,这样就导致有编制的教师和合同制教师之间存在不公平现象。凡是具有编制的教师,就意味着可以终身从事教育,教师即使教学能力很差,学校也无权利辞退教师,教师这个职业因此成为了“铁饭碗”,而合同制的教师随时面临着下岗,而且待遇也不如有编制的教师。这就使得教育系统内部能力差的教师出不去,教育系统外能力强的教师进不来。这既是对已从教的教师不公平,也是对未从教的教师不公平。
四、教师应聘制度改革对策
1. 扩大教师招聘的范围保证求职机会公平
扩大教师招聘范围可以通过两方面来实现:
首先,改革教师资格考试制度,允许跨学科报考。教师资格证书只能说明求职者具有从事教师职业的能力或者是潜力,至于所能教授的学科应是因人而异。而且在当前专业与职业非对称的历史环境中,大多数教师都具有跨学科教学的能力。因此放宽教师资格考试制度势在必行。在以后报考教师资格证书时,报考者根据自身的学习能力不仅可以跨专业报考教师资格证书,而且可以同时拥有多个学科的教师资格证书。这样就可以保证求职者在应聘教师时的机会不再受到限制。
其次,招聘单位允许具有教师资格的求职者跨学科应聘。学科之间是具有一定的联系的。比如说计算机学科和数学、物理之间就存在很大联系。在计算机科学这个专业的教学计划中同样开设大学物理和高等数学等学科。所以从事计算机学科的教师或许也有能力从事物理和数学的教学。因此招聘单位在招聘的过程中应该解放思想,大范围的选择。
2. 严格贯彻教师应聘制度的实行
就教师应聘制度实行的效果来看,在各级教育单位中在编教师和合同制教师同时存在。为了解决在编教师与合同制教师之间的矛盾,可以本着“截源改革”的思想进行。首先,所谓“截源”就是停止招聘有编制的教师,在以后教师招聘时严格的按照教师应聘制度的规定招聘合同制教师。其次,“改革”是两方面的,即针对已有的在编教师,也针对合同制教师。改革的原则必须坚持公平的原则。
【参考文献】
为深化学校人事制度改革,完善学校选人用人机制,不断优化教师队伍结构,全面提高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根据省、市有关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文件的精神,现就做好2013学年度在职教师流动工作提出如下意见:
一、基本原则
坚持德才兼备和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的原则,实行公开招聘;坚持资格准入、按岗聘用、优化结构、提高整体素质的原则,各校根据教育局下达的2013学年度在职教师流动指标确定招聘人数。
二、在职教师流动的条件、程序
1、2013学年度在职教师流动依然按流动比例不超过学校总人数5%的要求进行,其中流动到魏塘、罗星街道(里泽中小学除外,下同)学校教师的比例不得超过3%。2013学年度下达魏塘、罗星街道学校公开招聘在职教师的名额:一中2人,四中6人,魏塘中学1人,实验小学1人,实验二小4人,魏塘镇中心2人,魏塘四小2人,魏塘五小2人,共20人。
2、要求流动的在职教师必须是在现学校连续工作满三年以上(年限计算至2013年8月30日)。
3、魏塘、罗星街道学校公开招聘在职中小学教师的办法:
(1)各校招聘数由教育局统一公布。
(2)应聘初中教师的必须具备本科毕业及以上学历,应聘小学教师的必须具备大专毕业及以上学历。
(3)学校根据教育局要求拟定招聘方案,方案应包括招聘人数、招聘学科、资格条件、招聘时间、考核办法、录用公示、组织领导及其它有关情况等,方案在公布前报教育局人事科审核,审核通过后在招聘学校网站上公布。各校招聘方案在2009年12月30日前报教育局人事科审核。
(4)各中小学教师要求参加竞聘的必须书面向所在学校提出申请,填写《县2013年在职教师应聘登记表》,经所在学校批准,在规定时间内到招聘学校报名,每名教师限报2所学校。
(5)招聘学校在报名工作完成后,将符合报名条件的《县2013年在职教师应聘登记表》、有关的证明、复印件等材料报教育局人事科审核。
(6)学校组织考核工作。
(7)将拟录用名单及《试教评议综合考核表》报教育局人事科审核。
(8)由招聘学校在网上公示,时间7天。
(9)确定人选。
4、乡镇学校之间的流动由学校自主确定,填写《县2013年在职教师应聘登记表》,经学校审批同意,报人事科审核。调出学校必须控制在流动比例内,进人的学校必须是有空缺编制。
5、教师在县内学校间的流动工作,自发文之日起启动,2013年1月7日前完成报名工作,2013年1月15日前完成流动工作,2013年7月10日前正式办理相关调动手续。
6、教师要求流动到本县外系统或外县的,必须在5月底前向本单位提出书面申请,提出要求调动的理由,经学校同意,报人事科审核,局长办公会议讨论通过后。按要求办理有关商调手续,7月底前必须明确正式办理调动相关手续,逾期不再办理调动手续。
7、对外县要求调入的教师,必须在6月底前由拟调入学校说明调动理由,报人事科审核,局长办公会议讨论通过后。7月底前办理正式调动手续。进人的学校必须是有空缺编制。
三、编制管理
1、学校必须严格编制管理,按编制设置岗位。
福建省地处中国东南沿海,是最早对外开放的省份之一。近几年,福建省高等教育蓬勃发展,民办高等院校、独立学院也不例外。根据福建省2014年统计年鉴数据显示,全省共有9所独立学院,拥有教职工8046人,其中专任老师5923人。从各独立学院具体情况来看,其师资构成可以分为三个部分,一是母体学校对应专业派出的教师,二是外聘教师,三是由独立学院招聘的自有教师。这三个部分教师当中,外聘教师和母体学校派出的教师占有一定比例,有的独立学院甚至超过一半。但从年龄构成来看,这些教师基本上是80后,他们由研究生毕业后直接走上高校教学岗位,缺少企事业单位工作经历,专业实践能力不足,实践教学能力难以满足独立学院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需要。以M学院为例,2014年,该学院拥有教师564人,但“双师型”教师和拥有企事业单位工作经历的教师不足总数的三分之一,教师实践教学能力较为低下。教师实践教学能力不足,严重影响独立学院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从整个教学过程来看,由于教师实践教学能力不足,课堂教学基本上是对基础理论讲解,内容较为枯燥乏味,难以调动学生专业学习积极性,更无法提高专业实践能力,使教学效果大打折扣。因此,提升独立学院教师实践教学能力,是独立学院健康发展不可回避的问题。
二、福建省独立学院教师实践教学能力不足的原因
教师作为学校教育的主导者,是独立学院发展的关键所在,对学生实践能力培养更是依赖于他们的实践教学能力。从福建省独立学院发展具体情况来看,教师实践教学能力不足是由多种原因造成的,其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独立学院对教师实践教学能力培训经费投入不足
从福建省首批独立学院创办至今,独立学院的发展已经经历了15个年头,其发展从最初的注重规模扩张,提升办学的经济效益,转变为目前的注重内涵建设,提升办学的社会效益。提高教师实践教学能力,是省内独立学院内涵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提升办学的社会效益的关键。但教师实践教学能力的提升,依赖于独立学院对其培训经费的投入。从目前来看,福建省内独立学院对于实践教学能力缺乏的教师并没有提供全面的培训,同时对实践教学能力培训经费支出方面也少的可怜,费用支出一般限于外出培训的往返路费,其它费用自理。而在基础理论知识方面培训则不同,基础理论知识方面培训一般包括外出访问学者、网络课程培训、学历提升等方面,这些培训经费支出相对教师实践教学能力培训更有保障,其做法是外出访问学者、网络课程培训的费用全额报销,学历提升方面报销费用在40%-50%之间。这种做法使教师自身容易忽视实践教学能力方面的培训。
(二)独立学院教师应聘条件设置不合理
独立学院教师应聘条件设置不合理是导致其教师实践教学能力不足的重要原因。福建省独立学院成立至今,时间较短。在独立学院成立之初,由于注重规模扩张,学生数量急剧增加,为了满足教学需求,各独立学院纷纷增加教师招聘数量,但在教师应聘条件设置方面,与研究型大学并无多大本质区别,只是门槛低而已。省内重点大学在教师应聘方面设置的条件一般是注重学历、科研项目、学术论文等,而独立学院注重的是学历。独立学院对应聘教师的条件要求一般是重点大学毕业、硕士研究生及以上学历,拥有学校教学经验者优先等。这些应聘条件设置忽视了教师在企业工作岗位上的经历,忽视了其自身专业实践经历。这种强调学历、强调教学经验的应聘条件设置,导致招聘了大量理论教学型教师,拥有专业实践能力,实践教学能力强的人才被挡在学院之外,最终导致独立学院教师实践教学能力不足,影响了应用型人才培养。
(三)独立学院教师教学任务繁重
独立学院是我国公立高等院校与社会组织或个人合作办学的,其经费来源主要是学生缴纳的学费,政府财政性经费支持极为有限。为维持独立学院日常运作,成本控制成为其整个学院管理工作的重点。教师成本支出就成为管理者考虑的首要因素。也正因为如此,独立学院教师相对于公立高校,外聘教师所占比例较高。同时,省内独立学院自有师资承担繁重的教学任务。在省内公立高校,教师平均周学时基本在4-6学时之间,而独立学院教师平均周学时则基本在12-14学时,个别独立学院甚至达到20学时。这使得教师每天只能从事课堂理论教学任务,根本无法外出到企业参加实践锻炼,也无精力参加提升实践教学能力方面的培训。此外,个别独立学院还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任务之外坐班,导致教师自由支配时间进一步减少,根本无力去提升自身的实践教学能力。
(四)教师考核制度不合理
教师考核制度是影响教师实践教学能力提升的重要因素。福建省内独立学院对教师考核并没有与独立学院的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相结合。对教师的考核更多的是照搬母体学校的考核制度,而且还对其制度作过滤处理。母体学校的教师考核相对较为完善,考核主要包括教师教学工作、科研工作以及外出进修、企业实践等方面,各方面权重较为合理,同时规定教师职称评定与企业实践经历、外出访学经历等挂钩。而独立学院的考核主要是教师每年应当完成的教学工作量,科研工作和外出进修所占比例非常小,企业实践则被忽视,职称评定主要依据是是否完成学院规定的教学量,以及一定数量科研论文,并不考虑企业实践经历等方面。这种考核制度实际上是引导教师重视自身教学任务的完成,尤其是理论教学任务完成,在教学任务完成的情况下完成所需要数量的科研论文,并不能引导教师去提升自己实践教学能力。
(五)独立学院缺乏提升教师实践教学能力的平台
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要提升独立学院教师实践教学能力,需要建立完善的提升教师实践教学能力的平台。教师实践教学能力提升的平台包括实训室、实验室、在企业事业单位建立实践教学基地等,同时还应当建立教师实践教学能力培养的管理机构。从福建省独立学院具体情况来看,其教师实践教学能力提升的平台普遍缺失。独立学院的实践教学主要依托母体学校的实训室、实验室等,而母体学校由于受高校扩招影响,学生规模急剧增加,任务繁重,无法优先满足独立学院实践教学要求,而独立学院自身的实训室、实验室等建设严重滞后。同时,在企业事业单位建立实践教学基地工作未受到重视,导致独立学院实践教学基地缺乏。此外,也没有完善的教师实践教学能力培养的管理机构。由此可见,建立健全独立学院教师实践教学能力的平台迫在眉睫。
三、提升福建省独立学院教师实践教学能力的措施
独立学院要想在高等教育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获得一席之地,就必须采取多种措施,积极提升教师的实践教学能力,满足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需求。为此,福建省独立学院管理层应当加大改革力度,努力提升教师的实践教学能力,其主要应当做好以下五个方面工作。
(一)增加教师实践教学能力的培训经费投入
培训是提升教师实践教学能力的有效途径。充足的培训经费投入可以为教师实践教学能力培训提供有力的物质保障。福建省内独立学院经过十多年的发展,其学生数量已经达到一定的规模,省内规模最小的独立学院学生数也有一万人,个别独立学院达到二万人,其学费收入已经相当可观。同时,独立学院的教学基础设施建设已基本完成,这方面投资减少,经济效益已经凸显。在这背景下,独立学院可以改变经费支出预算,增加对教师的培训总经费的预算支出,并在培训总经费当中单独列出一项教师实践教学能力培训经费,专款专用。同时,根据独立学院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的定位,教师实践教学能力培训经费所占比例应当要高于教师理论教学能力的培训,这样才能保证教师实践教学能力培训持续、有效地开展。
(二)合理设置教师聘用条件
从人力资源管理角度来说,人岗匹配是人员招聘的基本原则。独立学院教师招聘也应当遵守这一人员招聘基本原则。独立学院是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目标,有别于母体学校的人才培养模式。因此,独立学院在教师招聘时不能简单的照搬母体学校的聘用条件,而应当体现其自身的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核心是培养学生的专业实践能力,使学生除了掌握本专业基本理论知识外,更重要的是掌握本专业的基本操作技能,从而在工作中能达到岗位的要求。这就要求独立学院在教师招聘中,要求教师除了具有扎实的专业理论知识外,还应当具有丰富的专业实践经验和熟练的专业操作技能。在这方面,新加坡南洋理工学院的经验值得借鉴。新加坡南洋理工学院在招聘教师时,要求教师必须具有工程师资格和企业五年的工作经验。因此,独立学院应当改变以往单一招聘“从校门到校门、从课堂到课堂”的应届硕士毕业生,而是在满足学历要求前提下,强调应聘者要有一定时间的企业工作经历。这样有助于提高整个教师队伍的实践教学能力水平。此外,在外聘教师方面,不应当一味强调其来自高校,而应当适当考虑聘请那些企业管理层或技术人员,他们不但可以为学生带来行业最新发展信息,还可以传授给学生专业实践技能,从而促进实践教学的发展,有利于促进独立学院应用型人才培养。
(三)合理安排教师的教学任务
高等学校教师的工作任务具有多重性,除了教学外,还要参加相应的培训、承担科学研究任务等。不同学校根据自身的发展目标,对教师在每项任务方面都规定了相应的工作量,例如,研究型大学,教学任务相对较轻,外出进修、科研任务相对较重。对于独立学院来说,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决定了教师在整个工作中是以教学为主,教学任务是主要工作任务。但是,应用型人才培养离不开教师的实践教学,这就要求教师自身必须有一定的专业实践能力,有企事业单位工作经历,同时掌握该本行业的最新发展动态。因此,独立学院教务部门应当适当降低教师的理论教学任务安排,给教师更多的空余时间,让他们去企业事业单位考察,了解行业最新发展动态,以及生产工艺、方法、管理方式等,这有助于提升教师的实践教学能力水平。
(四)建立科学合理的教师考核制度
科学合理的绩效考核制度对教师具有激励作用,能够引导教师自身努力去提升自己整体素质。独立学院应当改变照搬母体学校的教师绩效考核制度,建立起与自身发展相适应的教师绩效考核制度。首先,应当改变以理论教学任务完成为主导的绩效考核方式。对教师的绩效考核,可以借鉴西方发达国家应用技术型大学的做法,将教师参加企业实践纳入其绩效考核范围,例如,加拿大应用技术型大学要求教师每三年就要到企业参加实践,从事相关技术研究、开发等。因此,独立学院在教师考核制度中,应当增加教师参加企业实践的考核内容,以引起广大教师的重视。其次,改革教师职称评定制度。目前,福建省内已经将教师职称评定的权力下放到各高校,为教师职称评定改革提供了更大的空间。对此,独立学院可以依据自身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需求,在教师职称评定中,除了考核教师教学任务、科研任务外,还应当考核教师参加企业事业单位实践的经历、相关实践教学技能培训等内容,使广大教师能努力去提升自身实践教学技能。
(五)建立健全教师实践教学平台
教师实践教学平台建设是独立学院教师实践教学能力培养的载体。从目前情况来看,独立学院进行教师实践教学平台建设可以通过以下几个途径:一是与母体学校合作,共建实训室、实验室,这种方式不但可以减少资金投入,还可以利用母体学校的教师资源优势,让独立学院年轻的教师参与母体学校的实践教学活动,从而提升其自身实践教学能力。二是自己建设实训室、实验室,如省内J学院,目前,已经建立经管实验教学中心、工科实训教学中心,为提高教师实践教学能力提供了有利条件。三是利用学校在企业建立的实习基地,派出老师定期在实习基地进行相关专业实践学习与培训。四是利用学校与企业的合作项目,让广大教师参与项目的研究、设计、推广,积累实践经验,提升实践教学能力。
四、结论
一 引导得法,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在应用文教学中,教师应注重引导,循循善诱,授学生以“渔”,方能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使其进入最佳学习状态。
1.美文共享,经典导航
有意识地利用应用文中的经典应用文范文,通过讲解名篇佳作,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也使学生明确学习目的。如李密的《陈情表》,李密之所以获得晋武帝的同情转祸为福,与其文笔委婉、情真意切的“表”分不开;而唐太宗之所以成为历史上少有的“贤明之王”,又和魏征文情并茂、理据严密的《谏太宗十思疏》中的“极言直谏”分不开……让学生明白应用文写作没有固定呆板的模式,它们不仅有深刻的思想性,而且闪烁着艺术的魅力。再如书信,可以汉代卓文君写给夫君司马相如的有名顺逆诗回信,一封精彩的书信挽救一段婚姻,让学生了解书信的作用功不可没,再延伸到求职信、简历等职场应用文写作,增加应用文写作课堂的趣味性、实用性,活跃气氛,引发兴趣,点燃激情。
2.思维逆向,求新激趣
逆向思维教学,不仅可让学生了解应用文应该怎样写,而且可以有针对性地引导他们理解为什么不能那样写。如教学“计划”,先不讲其格式和写法,而是展示有毛病的例文和学生习作,先讲什么样的“计划”不符合要求,原因何在,然后再顺向指导计划应怎样写。再如“应聘信”,让学生甲做招聘人,学生乙做应聘者,由乙在写好应聘信的基础上在课堂内当众做应聘练习,教师与台下的学生给予点评。用此法不仅使学生觉得“新”,而且让学生置身事中,亲自感受当事人的心情,启发学生思考为人处世的态度、方法以及选用怎样的表达形式。寓学于乐,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增长学生知识。
二 教法创新,保持学生浓厚兴趣
教无定法,教师应创新教法,以活泼新颖的形式吸引学生,让学生学得便捷、学得充实、学得有趣。
1.精讲多练,启迪智慧
讲在最精处,练在最优处。应用文的训练,以范文为例,精讲具体的写作内容与格式,训练学生的认知和动情的能力,使得学生能够精彩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鼓励有创意的表达。一是树立生本教育写作观,让学生先写后学写完后讨论修改错误学生自己总结写法教师提醒点拨和评价练笔。二是引导学生开口朗读、问答、讨论、辩论等引发学生自主学习、互动合作,活跃课堂气氛,培养学生竞争意识、团体意识和协作精神。三是引导学生鉴赏,发现应用写作别具一格之美如求职信的谦诚美、调查报告的理性美、演讲稿的情理美等,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教师只控制过程,不控制内容,只控制主题,不控制答案,活跃学生思维,启发学生心智。
2.行动导向,实用为主
营造校园应用文写作文化氛围,改变“满堂灌”忽视学生主体的教学方式,引入行为导向教学法,将课堂置于准职业人的教学情境中,以能力为本,以学生为中心,以国家职业技能标准为依据,以职业活动为应用文写作内容。通过小组合作学习、项目教学、角色扮演、张贴板教学、“头脑风暴法”、模拟教学法等方法开展“职业活动”,让学生脑口手齐动。
三 知行合一,培养学生应用写作能力
一切技能皆来自不断的强化练习和实践,中职生应用文写作能力的形成也一样,教师必须在教学中有意识地注重学生的知行合一,结合实际拓展其内容,强化练习和实践,以求学生应用文写作能力的形成。
1.内容拓展,与时俱进
中职学校毕业生大都直接步入社会走向职场,就业教育与创业教育显得尤为重要;岗位变动和职业流动越来越快,使得从业者拓宽知识基础、掌握多项技能、增强适应能力成为必需。应用文写作应拓展内容,与时俱进,在注重培养学生写作技能的同时融入创业意识与就业能力的培养,使学生具备较强的适应职业不断变更和自谋职业的能力。应用文传统内容渗透现代职场应用文写作的观点、概念和方法,让学生在现代职场模拟场景中选择应用文文种并解决相关问题,使学生在获取应用文写作能力的同时获取现代职场知识的能力,人际交往、沟通、协作等职业核心能力也得到专业训练。
2.情境创设,实践参与
创设情境,训练学生通过实践参与的自我体验,充分发掘出自身潜质潜能,激发学习兴趣,变被动学习为主动探索,真正掌握知识。一是创设生活情境,设计具有校园特色的写作训练活动。关注学生的需求和兴趣所在,结合学生生活实际,让学生在实际演练中学习写作。如教学“通知”,以元旦联欢晚会等为情景,让学生拟写通知;“演讲稿”教学,模拟全国大专辩论赛的形式,就学生关注的“上网”、“早恋”等热门话题,设计辩论题目,分正反两方展开讨论;信函文体教学,以“感恩父母”为主题,让学生写一封家书等。或根据教学实际,安排学生在校办、团委等部门跟班、顶岗,教师指导,尝试进行往来公文的处理和校内公文的撰制工作,获得初步的职业体验。二是走出课堂走出校园,进工厂入企业,在做中学、做中写。到实训场所、到企业现场体验相关活动,使学生领会应用文写作真正涵义与价值,树立正确的应用文写作思维观和应用文写作应用观,培养应用文正确的思维习惯与创新精神,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有效的应用文写作教学是学生素质提高、智力发展、公共关系能力提升、创造性思维开拓的关键。中职语文教师应不断探索,引导得法,推动学生的主体地位;教法创新,保持学生浓厚兴趣;知行合一,培养学生应用文写作能力,以使中职生综合素质提高,从而适应未来工作及社会的需求。
参考文献
关键词:礼仪;高职教育;教学改革
21世纪的中国需要的是高素质的人才,不仅要注重文化知识的教育,更要注重引导学生如何做人的素质教育,礼仪课是提高高职院校学生个人道德修养、塑造良好形象的一门重要课程。但是,该课程在教学过程中普遍存在着问题,比如教学方法单一,缺少实践教学。笔者就礼仪课程在高职院校开设的重要性及必要性的分析,提出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采用多种教学方法、改变传统考试方式来达到教学目标。
一、情景模拟实训法
情景模拟式教学,是指通过对事件或事物发生与发展的环境、过程的模拟或虚拟再现,让受教育者理解教学内容,进而在短时间内提高能力的一种认知方法。
在讲述空乘礼仪课程时,对这种教学方法采用的比较多。空乘礼仪相对于实用礼仪更强调实践性。在教学过程中,根据教学内容的不同创设不同的情景,教师和学生模拟教学内容中的不同的角色,感受他们不同的心理,站在他们的角度讲话。在实施情景模拟教学前要认真做好准备。一是教师的准备。教师应熟悉相应的教学内容,明白教学的目的,这是作为教师应具备的基本素质。同时,教师在课前应调整好自己的心态,尽量保证施教时有一个良好的心态。另外,更重要的是作为教师,在施教之前还应设计好具体的教学方法、教学过程。二是学生的准备。在实施情景模拟教学的过程中,教学的主体是学生,既要通过教学让学生掌握相应的技能,又要在实施中让学生们积极参与。因此,在教学前,有必要让学生做好相应的准备,包括相应知识的准备以及心理的准备等。
二、演练模拟实训法
礼仪课理论上通俗易懂,实践上贴近生活,是这门课的一大特色。这个特色决定了礼仪课的教学不能死搬教条、按部就班,而要生动活泼、风趣幽默,调动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只有把学生调动起来,课堂气氛才能活跃,学生的学习兴趣才会浓厚。演练模拟实训法就是由老师提出演练内容,然后由学生来创设各种各样的情境并加以模拟实际操作的训练方法。例如,学了日常交往礼仪中的见面礼,同学们三、五个一组,模拟一个场景,将称呼礼、介绍礼、见面礼、名片礼、交谈礼等运用于其中进行演练,其他同学进行观看、讨论,老师最后做点评,指出不足,以便今后改进。
三、语言模拟实训法
语言作为一种表达方式,能随着时间、场合、对象的不同,随着音调抑扬顿挫的变化,表达出各种各样的信息和丰富多彩的思想感情。因此,在人与人的交往过程中,正确运用语言、遵守语言的规范成为社交礼仪的一项重要内容。在礼仪的教学过程中采用了语言模拟实训的教学方法,首先分别讲解了有声语言礼仪和无声语言礼仪(亦即交谈礼仪和仪态礼仪)的基本礼仪规范。其次让学生在掌握了基本礼仪规范的基础上进行语言模拟实际训练。比如,在讲仪态礼仪时,设计了这样的导入语:“仪态属于人的行为美学范畴。它既依赖于人们的内在气质的支撑,同时又取决于个人是否接受过规范和严格要求的体态训练。在人际交往过程中,它以一种无声的体态语言向人们展示出一个人的道德品质、礼貌修养、人品学识、文化品味等方面的素质与能力。每位在座的同学是不是都想使自己具有特殊的魅力?那么如何才能使自己产生这种特殊的魅力呢?这就要求我们在座的同学就我们刚讲过的无声语言礼仪的规范进行肢体语言模拟实际操作训练,使之形成自己的操作行为习惯,久而久之就能使自己具有特殊的魅力了。”这一席话讲完之后,在座的学生就开始有点坐不住了,急于想按照坐、立、行等基本操作标准进行模拟实训。因此,将学生以寝室为单位分成几个小组,按照坐、立、行等基本操作标准进行模拟训练,并且在课堂之余回到寝室时也能经常性地进行模拟训练,让学生互相之间指出各自存在的不够规范的动作。这样一来,学生们通过经常性的肢体语言模拟训练之后,便养成了良好的行为习惯。
四、角色模拟实训法
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灵活掌握实用礼仪的知识,还将礼仪课程中的有关内容,通过角色扮演法,使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觉,收到了非常好的教学效果。运用这种教学方法关键之处在于提高学生的参与程度,最重要的就是要做好角色模拟,而作为教师,便是要为学生做好角色设计。合理的角色设计不仅能使课堂气氛和谐融洽,还可以促使学生从多种角度去提出问题和思考问题,找出多种解决问题的途径。
例如在学习求职面试礼仪时,可将学生分成不同的小组,分别扮演招聘方和应聘方。模拟之前,将应聘面试的注意事项加以说明:1)第一印象:注意仪表与衣着;2)态度:诚恳谦虚,积极坦率;3)自信:克服自卑心理;4)应答:话语清楚响亮;5)体态语:做到无声胜有声;6)聆听:作用与应答一样重要。最后要以真诚的语气感谢对方公司或企业给你这样一次面试机会,同时也要向主考人表达你的谢意。其次设计几个公司或企业,包括每个公司或企业的全称、地址、电话、邮政编码、经营或生产的品种和规模、在社会上的影响力、实际经济效益、企业文化等基本情况;现在面向社会招聘什么样的人才,其岗位、条件、待遇如何;面试时主考官提出哪些问题,等等;都要一一设计好,形成文字。应聘者要将自己的求职申请表和有关材料准备好。然后,扮演招聘方的主考官将公司或企业的基本情况向招聘方介绍,其他学生根据自己的状况选择去哪家单位应聘。在进行模拟招聘和应聘过程中,同学们认真倾听、仔细观察,表演结束后,请学生们运用礼仪知识进行点评,包括优点和缺点,但要注意语言表达要委婉。最后由老师总结、评价,肯定成绩,指出不足。(作者单位:河北软件职业技术学院组织宣传部)
参考文献:
一、通过学区网站实现资源共享
在学区成立不久,高桥初级中学学区就在中国现代教育网申请了学区网站,按照学区管理工作需要设置了学区首页、学区新闻、学区概况、教学中心、名师工作室、素质教育、校本研修、资源库、教师论坛、学区奖励等十余个子菜单,赋予成员校子菜单管理权限。学区长学校通过信息平台发出各种工作指令(包括通知、指导意见等学区文件),对各项工作进行具体的指导和跟踪,各成员学校及时收集上传工作资料和教学资料进行共享交流。
二、通过QQ交流平台实现资源共享
尽管网站管理平台具有很大的公示性,但交流与商酌的不及时、不顺畅也是一个缺陷。所以,为了弥补这个缺陷,学区成立之初就建立了学区QQ工作群,每个成员校安排一个专职信息员从事信息的收集和资料的上传。除各成员校有关学区工作的资料外,各种说课、录课视频都可以通过QQ群空间共享交流。下一步,学区准备拓宽资源交流共享渠道,拟再分别建立一个学区班主任公主群和学科QQ交流群。
三、通过FTP服务器实现资源共享
FTP的全称是File Transfer Protocol(文件传输协议)。顾名思义,就是专门用来传输文件的协议。简单地说,支持FTP协议的服务器就是FTP服务器。FTP服务器是在互联网上提供存储空间的计算机,它们依照FTP协议提供服务。目前,高桥中学大学区FTP服务器作为学区资源共享的总服务器已安装到位,下一步设想就是各成员校的服务器与之链接,学区在FTP总服务器上建立各校可以共享的资源文件夹,并赋予管理权限(管理密码)。这样,学区就可以通过FTP服务器把学区各成员校的教学资源集中起来进行统一管理,实现学区内的共享交流。
四、通过技术资源实现跨区资源共享
为了发挥学区长学校作为“西安市信息技术优秀学校”和“西安市素质教育优秀学校”的资源优势,学校以实际行动积极支持全区信息技术发展。2014我校康争明、郭君奇老师应聘对全区教师进行了一次“英特尔未来教育技术培训”。康争明应聘赴33中大学区进行电子白板技术培训,郭君奇老师还应聘对全区教师进行了网络安全技术培训等。
五、信息技术改变教学
关键词:项目教学法;高职英语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0118(2012)11-0376-02
高职教育的目标就是培养生产、服务、管理等方面的应用型人才,坚持以实用为主,以够用为度。2010年颁布的《高等职业教育英语课程教学要求》明确提出,高职英语课程要“以培养学生实际应用英语的能力为目标”,使学生掌握有效的学习方法和策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主学习能力,因此高职英语的教学目标应是“以实用为主,应用为目的”,要突出教学内容的实用性和针对性,以培养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在日常教学中,教师应注重学生听、说、读、写等各方面的训练,让学生在实践中真正学会听说读写。而项目教学法,正是要让学生参与到任务完成的整个工作过程,在学习中实践,在实践中学习,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从以教师为主转向以学生为主,使学习过程成为人人参与的活动。
一、何为项目教学法
所谓项目教学法,是一种新兴的教育方法,它将教学内容转化为若干个工作项目,教师围绕这些项目来组织和展开教学,学生直接参与项目的全过程。教师通过指导学生完成工作项目进行教学,学生通过完成任务项目,了解和把握完成项目的每一环节的基本要求与整个过程的重点难点,学会怎样收集信息,学会怎样设计、实施方案,甚至学会在完成项目后怎样进行评价。在高职英语教学中,实施项目教学法,教师为学生创造一个互动与交流的机会,让学生将英语学习和英语应用直接联系起来,从而培养和提高学生运用英语的能力。
二、项目教学法的运用
项目教学法的运用可划分为三个阶段,即项目的设置、项目的实施、项目的评价与反思。
(一)项目的设置
项目的设置其实也是一种学习探究的过程,教师要根据教学的目标和教学的内容,以项目为明线,以知识为暗线,以能力为主线,根据Krashen的“i+1”的假设,恰当地选择、设置项目,为学生创造一个与现实情况基本相接近的情景环境,也就是说,让学生可以利用现有的知识技能,并通过学习某新的知识与技能,来解决现实问题。项目的设置必须注意以下几个方面:首先,项目的目标要符合高职英语的培养目标,不能设置的太高;其次,项目的设置必须有一定的趣味性,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第三,项目的设置必须具有实用性和可操作性,可结合学生所学的专业,选择相关的话题,进行设置;最后,项目的难易程度应适中,要确保学生能够通过自身或团队合作完成项目任务。
(二)项目的实施
项目的实施过程包含两部分,即项目的应用和项目的展示。
分组合作市项目教学法中经常采用方式。在各个小组中,根据小组成员的个性特长和智力优势,成员有明确的分工,这样不仅可以扬长避短,而且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和团队合作精神,让学生体验到个人与集体共同成长的快乐。在完成项目的过程中,组员相互合作,应用已有的知识和技能,讨论、解决学习中的疑点和难点,利用图书馆及网络资源搜集资料,在实践的过程中学习,同时,也锻炼了学生在工作中的计划、组织、协调、合作和沟通等各方面的技能。
项目完成之后,教师可要求各小组把所完成的项目制作成课件,或者以其他的直观形式,比如以presentation,role play等形式进行展示。此项目的合作成果可作为平时成绩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计入期末总评成绩。
(三)项目的评价与反思
项目教学的评价不再是传统中只有教师评估的局面,而是以自我评价为主,结合了教师评价和小组评价的多样化评价方式。学生由评价的客体成为评价的主体,提高了学生的参与性,增强了学生的评价能力。评价完成后,教师应引导学生反思项目的完成情况,对知识和技能进行重组,以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另一方面,教师也可以根据学生的完成情况,反思项目的设置及应用过程,不断地完善项目。
三、项目教学法运用实例
以《高级职业英语读写教程》第一册第三单元Hunting for a Job为例,教师可设置一个“招聘”与“应聘”项目,把全班分成几个小组,分别扮演“招聘”与“应聘”的角色。根据学生的专业,设置不同的项目,如果学生是经管专业的,可要求招聘方招聘出纳、会计、税务会计、理财顾问、保险推销员等相关岗位的员工;如果学生是医护专业的,可要求招聘护士、康复助理、药剂助理等相关岗位的员工。应聘方则根据相关的岗位要求准备应聘材料。教师首先给出一些相关的专业词汇及常用句型,然后双方根据项目的要求,通过上网查询资料,制定计划,准备材料。招聘方要编写企业介绍、岗位需求、应聘人员资质等,制作招聘海报,并且设计面试问题;而应聘方则要事先了解招聘岗位需求、编写个人简历、做好面试准备等。然后可在班级里举行一个小型的模拟招聘会和面试。活动结束后,教师和学生一起对项目进行评估和反思。在完成项目的过程中学生们能够充分运用英语的听、说、读、写技能,求职技能和行业知识,不仅锻炼自主学习能力,还能够锻炼组织能力、沟通能力以及合作能力,达到重新构筑知识的教学目的。
另外,以《高级职业英语读写教程》第二册第十单元Dealing With Workplace Problems为例,职场千变万化,纷繁芜杂,学生毕业走入职场时,不可避免地要面临各种问题,不同职业,不同性别,面临的问题又各不相同。怎样解决问题,融入职场,不断的取得进步和发展,相信是每个学生都很关心和感兴趣的话题,光只靠书本中的内容显然无法满足学生的学习需要。教师可以设置相关项目,首先让学生利用自己已有的知识和经验,猜测在未来职场中可能会面临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法;然后将学生分组,让每组学生相互合作,上网搜索或对职业人士进行相应调查,列举其他的问题和解决方法,以PPT或Presentation等形式展现出来;或者小组交叉,由A组解决B组提出的问题,B组解决C组的问题,以此类推,最后由教师和学生一起进行评价,选择最好的解决方案,也可以向职场前辈请教,得出不一样的解决之道,然后进行汇总,向全班同学展示。这样的教学活动,不仅将教学内容与实际生活紧密结合在一起,大大的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和自主性,而且,能让学生放宽眼界,不再局限于自己的思维,看到世界的多样性,同时,也在不自觉的过程中,对学生进行了一次职场教育,让学生在以后进入职场时,道路能够更加通顺些。
四、在高职院校实施项目教学法的局限性与注意事项
项目教学法虽然能够激励学生自主学习,同时提高学生的沟通、协调和合作能力以及搜寻信息、处理信息和交流信息的能力,但由于高职院校诸多条件的制约,存在很大的局限性。
(一)学生的英语基础太薄弱。高职院校学生的英语基础普遍较差,大部分学生对学习英语没有兴趣,在实施项目教学法时,经常会涉及到相关专业术语,这对学生是一个很大的挑战。另外,学生的英语表达能力普遍较差,对项目的实施与展示也是一个很大的阻碍。
(二)高职英语的教学总学时比较少,而要完成一个项目,要学习专业词汇,搜集整理资料,操练应用,所需学时比较多,与教学的教学计划安排之间必然会产生矛盾。
(三)高职院校的英语考核标准仍然主要是看学生通过A、B级的比率,而这些等级试中,并没有为学生提供在真实语境中运用英语的机会。因此,这样的项目教学是远离教育部门对于学校、教师和学生的考核标准和教学要求的,即使教师想实施,客观上也会遇到很多实际困难。
因此,在高职英语教学中,想要使用项目教学法达到好的效果,有几点事项必须注意。首先,要以学生为主体,但教师一定要主导。要让学生尽可能全程参与项目教学模式的各个环节,成为英语教学活动的真正主人;教师也要向学生提供与项目相关的知识、信息与材料,指导学生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为学生营造学习氛围、创设学习情景,组织和引导教学的过程,当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遇到困难时,给予具体的帮助;其次,教师在设置项目时,一定要结合学生的实际能力,考虑项目的难易度。适当难度的任务能有效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并提高语言综合应用能力,而反之学生则会怯于任务之前,产生抵触情绪,不参与活动或消极敷衍,或者虽然勉强完成任务,但无法实现自我意义的建构,无法提高语言综合能力。
五、结语
在高职英语教学中,引入项目教学法,根据现实要求培养学生实践能力,是进行高等职业教育教学方式创新的一种尝试,虽然有种种局限,但项目教学法仍然有较大的施展空间,只要教师善于钻研,项目教学法是可以灵活应用到自己的教学实践中的,这种教学法值得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不断改进且完善,加以大力推广,使高等职业教育能够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培养出更多高质量的实用型人才。
参考文献:
[1]英教指委.高等职业教育英语课程教学要求(试行)[E].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1-3.
关键词 应用文写作 情景教学 实践应用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应用文是人类在社会生活中为处理日常公私事务而使用的文章的总称。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在工作和生活中的交往越来越频繁,事情也越来越复杂,因此应用文的功能也就越来越多了。作为交流思想、传递信息的应用文写作,已经深入到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学好应用文写作,能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实践经验,而现在的学生,存在一种不正确的倾向,只重视专业课而忽视基础课。其实,无论是理工科的学生还是文科的学生,学好应用文写作这门课程,学习应用文写作原理,掌握各种应用文种的写作,能更好地展示自己的聪明和才智,为社会做贡献。
1 当前学生应用文写作存在的问题
1.1 对应用文写作认识不够,写作兴趣不高
当前学生学习应用文写作存在普遍的一些问题,一部分学生认为应用文写作格式简单、内容枯燥,学了没多大用处。既然中学时已经学好了记叙文、议论文、说明文,以后只要再稍加注意应用文的格式、规范和要求,就能学好应用文,可以说,这些学生还不了解应用文写作。还有一些学生则认为应用文写作太难了,不知道应用文应该写什么,怎么写,没兴趣学,上课不专心,在写作过程中又常出现格式不规范、结构不完整等问题,因此对写作产生了畏惧心理,越发不想学了。就这样形成了一个恶性循环,没兴趣学、学不好、索性不学。
1.2 教学模式陈旧
传统的教学系统是由教师、学生和教材这三个要素构成,这种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教学模式,它的特点就是老师是整个教学过程的主宰,学生则处于被动接受老师灌输知识的地位,缺乏互动,学习效果不明显。现在我们知道,照本宣科已经成为了过去式,教育模式应该随着教育、科技的发展而发展,应该不断注入新的内涵。新时代的教师要组建新的教学模式,就应该让教师成为课堂教学的组织者、指导者,让教师成为学生建构意义的帮助者、促进者。在教学中既要传授知识,又要培养能力,要将“带领”学生学转变为“引导”学生学,要从心理机制角度科学地设计和叙述教学模式,这样才能更好的完成教学过程。
2 培养学生应用文写作能力的必要性
2.1 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在现代教育体系中,基础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是普及性的而非选拔性的教育。倡导素质教育,就是要使学生的基本素质得到全面的、充分的发展。它要求教育不仅能使学生得到知识和认知技能的教育,而且还应将能力及情感、价值观的教育和培养放在重要的地位,使每一个学生都学会如何做人、学会如何做事,总之就是使他们在未来的生活中能更有力地适应社会的发展。应用文写作就是为了解决实际问题而写的,就是培养学习理论,钻研业务的能力;是培养多读、多写、多练的能力。应用文写作是走出课堂,步入社会,深入实践的一个过程。学生的综合素质包含有:掌握坚实的知识基础、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具有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等等,那么学好应用文写作,可以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高尚的情操、坚强的意志、认真的态度。学好应用文写作,能切实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2.2 为今后的就业提供有力的条件和保证
教育家叶圣陶说过:“大学毕业不一定会写小说诗歌,但是一定要写工作和生活中实用的文章,而且非写得既通顺又扎实不可。”其实生活中就有这样典型的例子:某个刚毕业的专业成绩很突出的学生,因为一份失败的个人简历而与合适的工作岗位失之交臂。大学毕业生在实践工作中,将无数次面对应用文种,应用文写作能力的欠缺已经成为大学生求职、就业的障碍。随着我国高等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应用文写作日渐受到重视,应用文写作要求学生深入社会实践,搜集写作材料,学生可以通过学习通知、简报、调查报告、个人简历等应用文种,感受社会真实生活,体会自我与社会需求的差距,这样一种经历,更有利于学生确定自我发展的方向和目标,同时也为今后的就业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为将来的生活提供了有力的保证。
3 提高学生应用文写作能力的具体方法
3.1 加强思想建设,提高教师专业素养
高校教师的专业素养高低关系着教师课堂授课的质量,《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的发展规则纲要》中明确提出要努力造就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在教育教学中,教师专业素养并不是一蹴而就的,它是一个不断发展、不断创新、不断提升的过程。要加强教师的思想建设,首先把师德修养放在首位。教师要有一颗热爱生活、热爱学生的爱心,要力争在教育工作中实现自己的价值。其次,教师要不断加强专业知识的学习,提高自身的业务素质。教师的专业发展一靠学习、二靠实践,要在探索中总结,在总结中提高。最后,要明确反思的重要性。教师每天都要认真总结自己教育教学的得与失,通过总结,能够使知识在反思探索中延伸,把实践经验理论化,同时还能及时发现教学中存在的不足,提高教育教学水平。一个完整的教学过程包括:教学内容、教学目的、教学方法、教学环境、教学反馈等要素。教师要转变教育观念,提高思想认识,把理论知识与实践结合起来。要认真备课,明确教学目的,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巧妙设计教学过程,提高学生学习的热情。认真做事只是把事情做对,用心做事才能把事情做好。应用文写作有着严格的真实性和规范的程式性等特点,那么教师就应该充分考虑到学生的领悟能力和学习兴趣,多从实际生活找典型案例丰富教学内容,让学生切实理解应用文写作,提高学生学习质量。随着我国教育整体水平的不断提高,对教师综合素质和教育教学能力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只有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才能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3.2 利用情境教学,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情境教学,是以生动形象的情境激起学生学习情绪为手段的一种教学方法。现在的学生,多数以自我为中心,情绪化比较强,只喜欢新鲜事物。那么在教学过程中,只有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设置适当的情景,引起学生的情感共鸣,才能获得最佳的教学效果。譬如在讲《礼仪文书》这一章节时,教师就可以利用多媒体通过语言、文字、声音、图片、视频等多种手段创设情境。可以展示优秀发言稿,通过鲜艳的色彩、生动的画面引起学生的注意,还可以通过播放有趣的开幕式视频,借助主持人抑扬顿挫、充满激情的语言激起学习的欲望,那么在教学过程中,就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促使学生自主学习,进一步达到教与学的和谐统一。再譬如讲《求职文书》这一章节时,就可以利用角色模拟情景教学。让学生分为两组,分别担任招聘者和应聘者,招聘者竭尽所能地刁难应聘者,应聘者费劲千辛万苦,极力表现,最终应聘成功。这样一个过程,锻炼了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通过这种教学,既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又培养了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一举多得,深受学生喜爱。应用文写作由于自身的特点,决定了它更多地倾向于条理化、理论化。如果教师照本宣科,会让学生觉得枯燥无味,如果以情景教学为辅助手段,会让学生集中注意力,提高学习兴趣,也会让应用文写作教学过程变得更加有效而生动起来。
3.3 深入实践应用,全面提高写作能力
学好应用文写作,首先要了解、熟悉应用文的特点,应用文的特点包括:写作对象明确、有较固定的格式、有较强的时效性;要理论结合实际,掌握写作规律。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应用文能力最重要的就是要深入实践,具体表现为以下三点:第一、在教学过程中加强范文解读。应用文写作最有效的方法就是案例教学。通过对案例的解读、分析,进一步熟悉应用文的语言结构和格式规范。除了讲解教材上的案例以外,教师还可以通过报纸、网络搜集典型范文,以供学生借鉴。只有让学生接触得多,才能让学生了解得更多。第二、引导学生质疑、讨论,培养学生思维能力。每个学生的生活背景和兴趣爱好不同,对同一事物的理解和认识会存在差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就应该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对观点鲜明的文章,进行质疑、补充。学生积极思考,通过讨论和交流活跃思维,培养思维能力,教师也能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在教学过程中,有些学生会提出一些出乎教师意料之外的观点,面对这种情况,教师应该因势利导,及时给予表扬,更要鼓励其他学生发表不同意见。“学起于思,思源于疑”主动参与式教学过程本身就是一个不断设疑、破疑,再设疑的过程,教师应引导学生敢于质疑,从而启迪并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第三、加强训练,注重修改。一个完整的写作过程包括准备、起草和修改三个阶段。好文章、好作品都是经过多次修改而成的,修改文章是为了提高文章质量。修改过程一般包括审查主题、增删材料、调整结构、锤炼语言、检查格式等多个步骤。应用文写作要求主题正确、鲜明;材料要求真实、典型;结构要求完整、严谨;语言要求准确、简洁;格式要求规范。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多组织学生进行病文分析,找出容易出错的地方,或是不容易发现的错误,通过分析错误,训练学生写出正确规范的文章。应用文修改的过程是对文章完善的过程,也是自我学习、提高、升华的过程。
应用文写作是一门实用性、操作性很强的课程。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已经成为了一种教育趋势,这是一个艰难的过程,那么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不断探索、大胆创新。人的各种能力都只有在不断操作和实践中才能形成,应用文写作也是如此。在国家大力推广素质教育的大环境下,教师除了加强自身专业素养,还应在教学过程中,采用情境教学,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引导学生理论联系实际,把教育融入到生活中去,才能不断提高学生的应用文写作能力,以便更好地适应社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王雪菊.应用文写作训练教程[M].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3.
【关键词】中职语文;实践活动;主题;形式;建议
刘国正先生说:“在课外的天地里,学生得到语文训练的机会很多很多,是课内所不能比的。”语文综合实践活动的基本特点就是使学生不局限于书本里、课堂上、学校中的知识,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交流、合作、探究式的学习活动,教师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使学生身心得到全面、和谐的发展;真正把装进学生书包里的语文知识通过综合性、实践性、开放性的形式展现给学生,使学生的语文素养能在多种多样的自主活动中获得积极的发展。
江苏教育出版社新版《语文》教材重视“语文综合实践活动”,将此项内容作为每单元的有机组成部分,充分体现了编者对语文综合实践活动的重视,体现了《语文》教材编写的重大变化。目的就是希望通过教学内容的改革,希望教师能够引导学生通过参与语文实践活动,力求在活动中让学生体验,在活动中让学生学习知识,在活动中让学生提升能力,在活动中让学生感受生活,在活动中让学生提高文化素养和专业素养。如何实现中职语文教学目标的改革,实现中职语文教学的新突破,笔者认为教师应该在充分了解教材内容的基础上,充分了解学情的基础上,大胆进行课堂教学模式和方法的改革,“语文综合实践活动”的教学才能开花结果。
1 语文综合实践活动分析
1.1 活动主题
江苏教育出版社《语文》第一至第四册各单元主题及语文综合实践活动主题归纳如下:
1.1.1 关注单元主题
语文综合实践活动主题关注单元主题,是单元主题的巩固、延伸或拓展。例如,语文综合实践活动“青春诗会”与单元主题“飞扬的青春”、语文综合实践活动“古诗重读”与单元主题“千古流芳――诗心”、 语文综合实践活动“生活中的文化冲突与融合――网络论坛或博客上的讨论”与单元主题“文化的思考”、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走上舞台”与单元主题“舞台大社会”、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走进企业文化”与单元主题“企业的灵魂”等等,上述例举可以看出,作为单元有机组成一部分的语文综合实践活动与单元主题间存在着有机的内在联系,存在着一致性,理解单元主题是理解语文综合实践活动主题的基础。
1.1.2 关注社会热点
语文综合实践活动主题关注社会热点,引导学生关注社会,培养责任意识。例如,“获取整理信息,探究低碳生活”、“ 社会热点问题调查”、“‘低碳生活’社区宣传活动筹备工作”、“生活中的文化冲突与融合――网络论坛或博客上的讨论”等等,通过开展这些活动,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的热点问题,形成正确的观点,培养学生的社会意识、责任意识。
1.1.3 关注学生生活
语文综合实践活动主题关注学生生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关注身边的生活,关注身边的人事物,学会感动,学会感恩。例如,“走进家乡”、“我们将来的事业”、“我的亲人们”、“ 难忘的人物形象”、“那人,那事,那景――“感动心灵”交流会”等,这些与学生身边的生活,身边的生活环境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极易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正确的事业观、亲情观,对培养学生的高尚情操有着重要的作用。
1.1.4 关注学生素养
语文综合实践活动主题关注学生素养,对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职业素养意义重大。例如,“青春诗会”、“古诗重读”、“成语、名句、典故交流会”、“流行风・古典味――流行歌曲歌词欣赏”、“走进‘红楼’――《红楼梦》探究阅读”,通过开展这些活动,对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作用很大;“我们将来的事业”、“职场人物访谈”、“走进企业文化”、“产品推介”、“分享我的创业策划”、“模拟求职应聘洽谈会”等,有利于提升学生的职业素养。
1.2 活动形式
1.2.1 突出参与性
例如第一册中五次语文综合实践活动:“青春诗会”,强调以集会的形式展示同学们的诗歌才情;“走进家乡”,强调走进家乡,了解家乡,介绍家乡;“获取整理信息,探究低碳生活”,强调“获取”和“探究”,活动性明显;“古诗重读”,强调“读”,在“读”的过程中再体验,再感受;“我们将来的事业”,强调在活动中憧憬未来的职业。语文综合实践活动,强调学生在活动中积极参与,实现教学目标。
1.2.2 体现延展性
例如,第三册语文综合实践活动“模拟求职应聘洽谈会”的活动过程包括:搜集信息、交流讨论、撰写文书、情景设置、模拟应聘和成果展示等环节。其中“搜集信息”在课前完成,“成果展示”在课后完成,体现了语文综合实践活动的延展性。
1.2.3 呈现丰富性
以上文语文综合实践活动为例,“搜集信息”,要求学生课前去收集,培养学生主动接触社会,能够根据相关要求,搜集信息的能力;“交流讨论”,培养学生围绕相关要求沟通交流的能力;“撰写文书”,培养学生根据相关要求,撰写应用文的能力;“情景设置”,培养学生根据相关要求的动手能力等等,活动呈现丰富性,多方面培养学生的能力。
1.2.4 评价多样性
语文综合实践活动的评价体现多样性。从评价主体看,以个人活动为主的,包括个人自评、同学互评、教师评价和教师总评;以小组活动为主的,包括包括小组自评、小组互评、教师评价和教师总评。从评价内容看,有等级评价、打分评价和评语评价等,调动了学生参与的积极性。
1.2.5 资源开放性
语文综合实践活动的资源,不在局限于教材、教室和学生本身,体现出开放性的特点。近处,学生可以去学校的图书馆或阅览室查找资料;远处,学生可以走出校园,走进社会的各个方面寻找活动的材料。可以在书本上寻找静态的有限的资源,也可以进入网站寻找动态的无限的资源,极大地拓展了活动的空间和内容。
2 学情分析
江苏教育出版社新版《语文》教材,2011年秋学期在全省职业学校使用,目前第一至第四册在2011级学生中已经全部使用。使用过程中,无论是上级教研部门还是学校都要求语文教师重视“语文综合实践活动”的教学,江苏省对口单招语文考纲也明确规定“语文综合实践活动”的内容列为单招《语文》必考内容,因此,教师是重视相关内容的教学。那么,学生对“语文综合实践活动”的教学看法如何,笔者选择了本校五个专业的100名学生进行了简单的调查。五个专业为机电技术应用、计算机技术应用、电子技术应用、酒店服务与管理、市场营销,每个专业20名学生,其中男女生各10名。调查的内容及结果见下表:
从调查结果看,学生上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课兴趣浓,喜欢上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课,能力也有一定程度的提升。但是,学生对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课还存在意见,并指出了问题。如何体现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课的本质性特征,让学生在活动中真正动起来,学到知识,掌握技能,提升能力,这些问题需要我们老师进一步思考、探索。
老师又是如何看待“语文综合实践活动”的教学现状呢?笔者也走访了本校的语文教师。他们认为,“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课”确实是语文教学改革的一个亮点,但是教学难度比较大,实现教学目标也不容易。首先是中职生组织开展活动的能力不强,其次是学生知识水平的欠缺,第三是课堂教学资源整合存在难度,第四对教师的教学水平和能力有了更高的要求。
针对教学过程中教师的教、学生的学存在的问题以及客观条件的不足,教师应该积极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创造上好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课的外在条件,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课才能开花结果。
3 教学建议
综合上述内容,对教师的教学提出如下建议:
3.1 教师要转变观念和角色,提升水平和能力
语文综合性学习强调的是学生的亲身经历、直接体验。因此实践性或活动性是语文综合性学习的最大特点。对于职高生来说,开展语文实践活动,更要看重的是过程,而不要过分追求结果,应尽可能突出过程的完整性。教师要转变观念、转换角色,真正由学生学习活动的“主宰者、控制者”变为学生学习、实践活动的“指导者、参与者”,要敢于“放手”,还学生一片自由的天地,凡是学生可以做到的事情,教师决不越俎代庖,教师要让学生经历一个完整的自主实践的过程。
要进一步开放师生关系,师生之间要建立一种相互尊重、民主平等、情感和谐的人际关系,这样有利于师生之间的平等对话,有利于形成和谐的班级活动氛围,从而为综合性活动的顺利开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3.2 课堂教学以活动贯穿全程,以活动承载目标
语文综合实践活动从开始到结束,活动是贯穿始终的主线。教师应指导学生在各个环节开展相关的活动,并在活动的主题、形式、内容等方面给予指导。
教师要指导学生对每次的语文综合实践活动的目标进行分解,在不同的活动环节中得以体现。
活动的内容要开放:一要保证活动内容的丰富多样性,二要保证活动内容的可供选择性。因为只有具备这两点的活动内容才能满足处在不同发展水平、具有不同兴趣、爱好的学生的多方面需要;才能促使他们通过对活动内容的自主选择、积极参与,获得各得其所的相应发展,才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面向全体。
活动的过程要开放:活动的过程应是动态的、变化的。学生的活动表现、活动需求应是调整活动进程的基本依据。
活动的空间要开放:这是指要把以往固定的空间(教室)变为弹性的空间(如图书馆、实训场所、实习工厂、社区等等)。活动的场所要根据活动内容的需要确定。即便确定在室内,也可以根据活动的特点,打破单一的“秧田式”座位,进行多种形式的座位组合。
3.3 要创新活动形式,激活课堂,实现目标
不同的语文综合实践活动的形式是不一样的,某一语文综合实践活动的各环节的活动的形式也不一样。学生个人的活动,小组的活动也存在着差异。教师要指导和鼓励学生创新语文综合实践活动的形式,让不同的语文综合实践活动有不同样的形式,激活语文综合实践活动的课堂,实现目标。
语文教师可以“借鸡生蛋”,根据语文综合实践活动的主题,可以聘请其他专业或者学科教师参与指导活动或者参与活动,例如“职场人物访谈”、“走进企业文化”、“分享我的创业策划”、“模拟求职应聘洽谈会”等语文综合实践活动的组织,可以聘请就业指导办公室的教师参加,因为他们有许多典型的案例,有过许多的亲身经历或体会。当然,我们也可以请企业的管理者、优秀的毕业生和家长参与相关的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进一步丰富活跃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课的课堂。
总之,只要教师能够认识教材,认识学生,适时进行角色转换,及时更新教学理念,不断转变教学模式,进行充分的知识准备,语文综合实践活动定会开花结果。
【参考文献】
关键词: 教学方式 课堂参与 《管理学原理》
课堂教学是教学工作的一个重要环节,也是学生获取知识的一个重要渠道。在大学,传统的课堂教学采用“老师讲、学生听”的方式,把教师作为教学活动的主体,把学生作为被动的知识接受者。在信息技术不发达的时候,这种教学方式具有重要作用,因为学生获取知识的途径非常有限,教师掌握了很多学生不具有的知识和信息,学生必须从教师这里获取知识。但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学生可以从网络和其他途径获取大量信息和知识,这种填鸭式的教学方式显露出一定的弊端:因为学生只是被动地接受知识,师生之间没有互动,学生没有参与到课堂中,就会出现“教师讲得津津有味,学生听得无精打采”的状况,甚至有的学生在课堂上会玩手机、睡觉。
现代教学理论认为,教学活动是师生共同探究和成长的过程。在教学活动中,学生并不是被动地接受外界的影响,被动地接受知识,而是在与教师、同学的互动和交往中积极主动地选择、建构并形成知识体系[1]。而且学生课堂积极参与提高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尤其是大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知识,因此在课堂上更要调动其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其学习积极性。因此,现代课堂教学必须改变“老师讲、学生听”的单一方式,探究多种教学方式,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
一、案例教学法
案例教学法是指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学员对案例的思考、分析、研究和辩论,就问题做出的判断和决策,从而提高学员思考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的一种教学活动过程[2]。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调查结果表明,案例教学在知识传授、学生分析问题能力的培养、知识的保留力、学生的接受力等测评指标上都位居前列。《管理学原理》这门课程和实际联系非常紧密,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因此可以采用案例教学方法,让学生分析现实中的案例,这样不仅能够检验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锻炼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还能够提高学生语言表达、团队合作等多项能力。更重要的是,案例教学是贴近实战的最有效方法,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让学生把理论和现实结合起来。《管理学原理》的很多章节都可采用案例教学方式,比如在学完目标管理这节后,可准备一个公司目标管理的案例,让学生分析该公司目标管理究竟存在哪些问题并提出对策,通过案例分析,学生对目标管理会有更深的理解。
在案例教学中,教师可以先把案例留给学生,让学生做好相应的准备工作,然后在课堂上组织学生对案例进行讨论。案例教学中,老师要注意转换角色,作为辅助者,学生才是课堂的主角。教师要尽力鼓励学生多发言,提出见解,提高学生的积极性。
二、情景模拟法
情景模拟教学是指创设教学内容所需要的接近实际工作或生活的场景,由学员分别担任不同角色,教师在一旁进行指导、分析,并作出总结的一种虚拟实践性培训方法[3]。情景模拟教学最大的特点在于其“身临其境”性,它把现实中发生的事情搬到课堂上,为学生提供一个仿真的实践平台,学生通过现实情景中的角色扮演,明确现实工作如何开展,运用所学知识处理现实角色面临的问题和遇到的困难,很好地把书本知识和现实结合。情景模拟教学让学生发现知识不再是静止的和枯燥的,而是非常有用和生动的,它能极大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因为学生必须解决自己担任的角色所面临的困难。学生不再是被动地“听”知识,而是积极探索学习知识和运用知识,主动性被完全调动。
《管理学原理》中的很多章节可以应用情景模拟法讲解,比如沟通、领导等。我们在招聘这一节采用了情景模拟法。老师确定了需要招聘的公司及其岗位(当然也可以由学生选择需要招聘的公司和岗位),然后把学生分成两组,一组承担招聘工作,另一组作为应聘者。招聘组需要撰写岗位的职责要求,明确招聘的环节和其中的人物角色;招聘中测试应聘者的问题和方法等;应聘组需要了解公司情况及岗位要求,准备应聘中可能遇到的问题。学生先提前一两周准备,然后在课堂上将整个招聘过程呈现出来。
在情景模拟中,教师的作用是指导、观察和评价:在学生遇到问题时,给予学生指导;在学生进行情景模拟时,观察每个学生的表现;最后对学生的表现给予评价。学生是整个情景模拟的中心,他们需要创设具体情境、确定角色并呈现角色,从而解决遇到的问题。
三、角色互换法
角色互换是指学生成为教师,对课程内容进行讲解,而教师作为学生听课。角色互换是自学的一种方式。一般而言,应该是“教师讲、学生听”,但是对于比较简单的内容,教师可以让学生讲解。比如对于《管理学原理》中“沟通的障碍及解决方法”这个问题,教师可以让学生讲解,因为沟通是任何一个人在现实生活中都会遇到的问题,对于沟通中遇到的障碍都会有一定的体会。实践证明,对这一问题采取学生讲解的方法往往能够取得良好的效果,学生会用亲身经历说明沟通的障碍,非常生动。采用角色互换,教师应该提前告诉学生需要讲解的内容,让学生做准备,可以指定一个学生,也可以采取团队的方式准备。学生讲完之后,教师要对不到位的地方进行提问和补充。
四、辩论法
辩论法是指对教学内容中有争议的观点,教师组织学生展开辩论。“理越辩越明”,通过辩论,学生会清楚应持有的正确观点。即使我们最终不能得到一个明确的结论,通过辩论也锻炼了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这恰恰是大学教育的目的。比如在《管理学原理》中针对企业家应该更注重企业效益还是社会责任,学生持不同意见,可以组织学生展开辩论,让学生在辩论中明确什么才是正确的观点。
五、课前演讲
可以在讲课前,拿出三五分钟的时间,让学生进行与课程内容相关的演讲。比如在《管理学原理》课堂上,我让学生讲一些与管理有关的演讲,可以是管理的小故事,也可以是企业管理案例或者管理者的故事,还可以介绍管理学方面的书籍等。效果很好,学生讲企业案例的比较多,一学期下来,学生了解了很多企业的管理案例,并且通过这些案例,意识到了管理知识是非常重要的,这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他们学习管理课程的积极性。
以上方法各其特点,教师可灵活运用。
参考文献:
[1]恽广岚.国内课堂参与研究的回顾与反思[J].浙江教育科学,2005(5):3-6.
关键词:中职语文;情境教学;教学效果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727(2013)09-0119-02
情境教学法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有目的地引入或创设具体的场景和氛围,以引起学生一定的情感体验,从而帮助学生理解教材,并使学生的心理机能得到发展的教学方法。情境教学法的核心在于激发学生的情感。教师依据教材,从教学的实际需要出发创设以形象为主体,富有感彩的具体场景或氛围,激发和吸引学生主动学习,达到最佳教学效果。
特级语文教师李吉林说:“情境是教师人为‘创设’的‘典型场景’,是在教学和教育过程中创设的‘有情之境’,是一种人为优化的典型环境。”情境具有“整合、熏陶、启智、激励四大作用”。根据中职学生的心理特点,结合教材内容,教师应积极采取各种手段,营造生动有趣的课堂气氛,力求创设出最佳教学情境,激励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到教学中来。教学情境是为激发学生兴趣,提高学习效率服务的。它能将枯燥乏味的学习变得生动有趣,将抽象的知识概念变得具体形象,刺激学生的感官,引起共鸣,促进学生有意义的学习。
相对普高学生而言,中职学生普遍存在着语文基础较为薄弱的现象。中职学生学习兴趣及目的的差别也较大。面向新课程改革,如何在“生本理念”的指导下,将中职语文教学的实际与专业特色结合起来,促进学生主动学习和全面发展,是值得每个中职语文教师探索和尝试的课题。笔者在中职语文教学过程中对 “情境教学法”的运用进行了一些探索和实践。
借助影音,营造情境
“人非草木,孰能无情。”情是打开学生心扉的钥匙。而音乐是学生喜闻乐见的一种艺术形式,因此最易引起学生的情感共鸣。结合课文内容,播放相关音乐,很容易使学生沉浸在美的氛围中,从而帮助理解文章抒发的情感。音乐的播放可以安排在新课导入时,也可以在课文学习中或在课堂结束时。开课之初,即为学生创设一定的情境,“未成曲调先有情”,调动学生的情绪,顺势导入课文,往往有事半功倍之效。例如,《雨霖铃》这篇课文,播放邓丽君的《相看泪眼》,营造惆怅而婉约的氛围。让学生跟着歌声轻诵词文,学生很快就可以融入词的意境中去。把音乐引进课堂教学中,可以调节气氛,烘托氛围,更好地理解课文。
此外,教师还可以通过影片给学生以形象化感官的教育。比如教学《感悟珍珠港》《边城》《雷雨》时播放电影《珍珠港》《边城》《雷雨》片段……通过调动视、听等多感官的参与,极大地弥补了文字及语言表达的“真空”,激起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激发思辨,融入情境
融入情境就是“融入课文”、“融入人物内心“,让学生把自己置于课文描述的情境中,以文中人物的角度来体验情感、思想及心理活动。
笔者经常在课堂上组织小型讨论会或辩论会。比如《列车上的偶然相遇》一课,先让学生溶入文中父亲的角色,再以此展开讨论:“如果没有这次的‘偶然相遇’,你还能成为一个有学问、受人尊敬的人吗?”有些学生认为“我具有执著、认真的品质,具有吃苦耐劳的精神,即使失去了这次机会,以后也一定还会有其他的机遇。只要我的价值存在,就会抓住机遇。”有些学生认为“我失去了求学机会,就我家的经济条件、社会地位而言,我不会再有求学机会,也就失去了成功的条件。”大家为各自赞同的观点展开激烈的辩论,唇枪舌剑,畅所欲言。课文的学习任务在不经意间很轻松地完成。这种讨论、辩论甚至争辩,既是学生体验的过程,也是学习的过程,不但提高了学习效果,而且掌握了与他人沟通的方法和技巧。
感同身受,还原情境
表演活动是一种特殊的认识活动。学生在表演时必须同时思考如何说话、如何动作、如何设计,这就能引起和促进学生把“动作”和“思维”紧密结合起来,在推进学生内化知识意义,发展逻辑思维与空间观察等方面起着重要作用。同时,也能顺应学生好奇好动的特点,激发兴趣,集中注意使学生在亲身动手创作的过程中,愉快地、主动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笔者在课堂拓展环节中经常让学生开展课本剧的表演。把全班学生分为若干组,每组推选一名组长,由其牵头共同选材,策划,编排,分工合作。表演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像商务英语班级课后自编自导了《雷雨》、《雨霖铃》、《项链》、《红楼梦》等课本剧。
为了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笔者设置了最佳导演、最佳演员、最佳剧本、最佳台词、最佳道具、最佳音乐等奖项,让尽可能多的学生得到褒奖。另外,还准备了丰富的小奖品。颁奖时,打开多媒体影音设备,配上欢快的音乐,营造出令人振奋而愉悦的氛围;并且在每一张奖状上都亲笔写上一段充满真诚而激励人心的话语。颁奖时,发现学生的目光中充满期待和喜悦,这样的颁奖活动给获奖者和观众都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起到了很好的示范和激励作用。由于学生自己进入、扮演角色,课文中的角色不再是书本上的人物,而是自己或身边的同学。这样,学生对课文中的角色必然产生亲切感,自然加深了内心体验。
通过课本剧的表演,每个学生都得到实践锻炼的机会,学生在角色扮演的过程中体验了角色的心理或行为,把教材的知识转化成了活生生的表演场景。这样的活动不但表演者有了切身的内心体验,观众也会反思,带给学生真切的体会和感受。汇演结束后,笔者组织学生进行讨论,谈谈改编表演课本剧的感受,并且写成简短的评论。通过这些活动,大大提高了学生的语文素养。
应用写作,创设情境
中职语文新《大纲》规定:要“掌握便条、单据、书信、启事、通知、计划等常用应用文的写法,做到格式规范、文字简洁。能够根据学习、生活、职业工作的需要恰当运用”。应用文写作比较枯燥,学生缺乏实践经验,往往无从下手。于是笔者在应用文写作教学中,创设模拟情境,提高学生的应用文写作能力。
例如,《职业模块》中对应用文写作中有“求职信和应聘书”两大模块的内容要求。《列车上的偶然相遇》一文中写到父亲当年在几百名应聘者中,被选中当夏季列车临时服务员。学生在学到这篇课本时,要求情境再现的积极性很高。根据教材要求,笔者让学生设计求职应聘的整个过程。大家自发组织,分工合作,对课文内容进行改编补充。自选角色,热情地投入到模拟情境中去。在扩展活动中,要求学生结合自身专业,写一封求职信,并模拟求职过程。于是学生在网上找到求职信的蓝本,按自身专业加以改写,例如,数控模具专业的学生怎么向模具企业推荐自己,计算机专业的学生怎么向计算机公司推荐自己等等,学会怎么写好有专业特色的求职信。同时,另一部分学生则模仿对应的专业公司设计应聘书,针对应聘求职信,设计出各种问题,考察应聘者如何得体地应对。通过此活动,学生掌握了如何写出既能突出自身优点又能契合应聘需要的求职信和应聘信,也学会了相应的应聘技巧,提高了实践能力。
综合实践,拓展情境
中职语文水平和语文能力的高低,往往最终体现在“说”和“写”上,职业学校语文教学一个重要的目标是为了适应职业和生活的需要。因此,新《大纲》在“教学内容与要求”部分,设置了语文综合实践活动与“阅读与欣赏”、“表达与交流”并列,并将其目标明确为:通过情境中的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综合运用知识、技能、方法的能力,培养职业理想和职业情感。因此,创设合适的综合实践情境是提高语文教学效率的有效策略。
综合实践情境越贴近学生的专业和生活,学生越有话可说,有东西可写。所以,针对不同专业学生,设计结合专业特点的综合实践情境,让学生参与活动的全过程,既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又能突出学生的职业化训练。比如,笔者在学前教育专业开展了“关于幼儿园的一日活动调查”的综合实践活动课,让学生针对自己感兴趣的就业问题,熟悉幼儿园一天的工作流程,教师的教学常规,如何处理课堂突发事件,如何上一堂生动有趣的课,如何应对哭闹的幼儿等,与其他学生交流讨论,确定活动课题,组成合作探究小组。围绕课题定时间、目标、内容、方式、分工与合作等问题,然后开展收集资料、问卷调查、实地考察、设立小论坛进行总结交流,最后撰写研究报告。笔者发现,通过与自身专业紧密相连的综合实践情境训练,学生的学习兴趣高涨,并且都有东西可写,既锻炼了写作能力,也熟悉了本专业的工作内容,无形中提高了职业素养。这样的语文综合实践活动既培养了学生的语文应用能力,又增强了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为学生提供了良好的实践平台。
总之,中职语文既不是初中语文的延续,也不是普通高中语文的缩影,它有其自身的特点。笔者认为,在“生本教育”理念下的中职语文教学,情境教学法以现代心理学所揭示的人的心理活动规律为基础,不仅大大改善了课堂的教学效果,也为促进每个学生个性的和谐发展提供了可能。教师通过教学实践,不但提高了自身控制、驾驭课堂教学的能力,也拓宽了视野,提升了理论水平。这样的课堂不仅深受学生和家长的欢迎,更使教师拥有成就感,为今后不断提高自己的教育技能拓宽了思路和途径。
参考文献:
[1]郭思乐.教育走向生本[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
[2]李吉林.情境教育的诗篇[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3]李吉林.情境教学实验与研究[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6.
[4]韦志成.语文教学情境论[M].南宁:广西教育出版社,1998.
[5]郝建华.情景教学的教学论意义[J].教育与实践,1998(2).
[6]徐建峰.浅谈语文情境教学[J].安徽文学,2010(1下).
[7]李莉.浅谈语文教学中情境创设应注意的几个问题[J].黑龙江教育(中学教学案例与研究),2007(6).
[8]张转社.创设情境 案例教学[J].延安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4).
1 当前小学语文口语交际教学中存在的几个问题
一直以来,口语交际教学都容易被老师们忽视,当前小学语文口语交际教学中就存在着以下几个问题:
1.1 小学生“不会说话”。在口语交际中,许多学生胆子小、不想说,甚至不敢说。有的虽然能说,但又说不清楚,罗嗦半天没有一个明确的主题思想,自己想表达的意思却表达不出来,干着急;家中来了客人,小孩子见了不会打招呼,对客人爱理不理;课间,同学之间发生碰撞,很少听得见有人说“对不起”“没关系”;受到了帮助得到了好处的同学不会说谢谢;同学之间发生矛盾粗言烂语就破口而出等等,这难道叫做“会说话”么?不!这些小学生“不会说话。”
1.2 口语交际训练不到位。小学语文课堂上,教师重视识字教学、阅读教学、作文教学,讲来讲去,练来练去的基本上都是字、词、句、段、篇,学生的听、说、读、写诸多训练项目中,偏偏忽视了口语训练,就是因为考试不会考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虽然教材内容的安排上不少有关于听话说话、口语交际的训练内容,本来虽用一个课时的时间,但老师总是仅用几分钟就一带而过,继而转入读读写写的强化练习,致使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得不到实际的训练,由于口语训练不到位,老师也没引起足够的重视,从而造成了许多学生的“不会说”,“懒得说”。
2 解决的方法和途径
根据小学生年龄特点和接受知识的规律,我认为口语交际应从低年级抓紧训练。为提高口语交际能力,我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尝试:
2.1 突出学生主体,确定口语交际的目标。新课标中指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所以口语交际同样必须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要放手让学生去主动参与,让学生积极在去交流。
首先,让所有学生都参与口语交际。在口语交际教学中,教师应尽可能多地给学生以人文关怀,来满足每一个学生的交际需要,让学生学会充分地展示自己,从中获取自信和交际的乐趣。同时还可以将口语交际教学渗透到各个学科以及学生的课余生活中的各个方面,让学生在更加生活化、社会化和实用化的氛围中大胆地进行口语交际;其次,让每个学生承担适当的交际任务。长期以来,口语交际往往只是那些善于表达,乐于表达的学生所喜欢的,他们可以滔滔不绝,侃侃而谈,老师也总是多给他们机会,让他们去表达、去交流,而那些平时沉默少言,不善表达的学生则被老师忽略了,这样口语交际课堂就成了少数学生自我表现的课堂,大多数学生只充当了听众。针对这种现状,教师应把交际的任务交给课堂上的每一位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合作交流,采取如讨论、辩论赛、小品、表演、小记者采访、自我介绍、问答等多种形式,让所有学生都感到自己身上担负的任务,让他们都积极地参与到口语交际活动的过程中来。
2.2 用好用活教材,激发口语交际的兴趣。利用教材训练学生的口语交际是行之有效的办法。小学语文教材中语言因素十分丰富,为我们对学生进行口语交际训练提供了较广泛的内容和多种形式,其有说完整句子的训练、有看图说话训练等。
首先,根据训练内容,创设交际情境。在开展口语交际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关于捕捉现实生活中的精彩画面,为学生创设交际的情境,让学生在模拟的情境中进行口语交际。如教学四年级的《教你学一招》,教师可布置学生准备道具,在课堂上教学时让学生边讲边演示,与大家一起分享学习新本领的快乐。这样,生活中的一些有趣的小制作就被带入到课堂上来,从而丰富了课堂教学,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得到了满足,主动意识和创新精神得到了激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