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中秋小报

中秋小报

时间:2023-05-30 10:44:44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中秋小报,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中秋小报

第1篇

为持续提升村民素质素质,丰富村民精神文明生活,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让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在村民心中升华扎根,我村近几年结合春节、元宵、清明、端午、七夕、中秋、重阳等传统节日,开展了系列活动,现将活动开展情况总结如下:

一、高度重视

村两委班子高度重视此项工作,成立了以村党支部书记胡建军为组长的领导小组,召开专题会议研究部署,结合村实际组织开展工作,并在村活动经费紧缺的情况下为活动的开展提供财力保障,确保活动顺利开展。

二、因地制宜,灵活开展系列活动

1.组织村文艺队利用春节、镇丰收节契机,为村民演出,丰富村民精神生活。

2.重阳节期间,驻村干部、村三职干部看望慰问孤寡老人。

3.中秋节期间,村志愿者队伍和留守儿童一起过节日,为留守儿童讲中秋节的习俗,给留守儿童带去温暖。

4.努力教育下一代,了解、学习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让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在下一代生根发芽。组织留守儿童绘制各类节日小报

5.积极引导村民尊重习俗,孝老爱亲,让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代代传承。

第2篇

养成教育

【中图分类号】 G62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7)

03―0026―01

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是推进新时期党和国家教育事业发展、实现党和国家长治久安的重大决策。面对社会多元化价值观等客观因素给当前的学校德育工作带来的影响,学校管理者应当转变观念,勇于创新,科学决策,努力把创新思想贯穿于德育工作之中,积极开辟新途径、探索新办法,力争开创学校德育工作新局面。本文主要探讨如何贴近现实,让德育工作在健康持久的发展轨道上,真正发挥育人功效。

一、新时期学校德育存在的问题

1. 德育的地位不高。一是德育在学校中“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德育活动的开展受到限制,德育经费不到位等。二是学生对德育不感兴趣,德育没有吸引力。三是社会上功利主义等思想大大削减了学校德育效果。

2. 德育内容滞后,与生活相脱离。由于德育和社会生活缺乏广泛的联系,故学校德育内容显得陈旧、单薄,不足以解释当前复杂的社会现象,也不能解决学生的思想实际,于是德育就成了与现实生活和学生实际相脱离的东西,既不能激发学生的情感,使其认同,更难促使其内化。

3. 德育重管理,轻人格养成。当前德育工作明显的不足就是把主要精力放在规范行为和校规校纪的教育,通过校、级、班、组层层管理,这种满足于抓外部行为而忽视深层思想情感培养,使德育成了单纯的行为训练,长此以往,将会使德育生命力日趋萎缩。

4. 德育中的形式主义和简单化。目前不少学校把品德量化作为德育的“常规武器”大用特用。学校德育的形式主义和简单化的流行,使学生的道德内化严重受阻,往往为追求表扬或为增加“品德分”而做出符合规则的行为,容易导致口是心非、言行不一的双重人格的形成。

二、小学德育实践新尝试的主要方面

1. 在传统教育中育人。传统文化是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的文化积累,它广泛地以生活中的思维模式、知识结构、价值观念、伦理规范、行为方式、审美情趣、风尚习俗等主体形式存在着。中国传统文化从实质上看就是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这种精神与新课改所倡导的教育思想是一致的,有效地挖掘和利用中国传统文化,将给小学生的德育增添新的活力,成为学校人文素质教育工作的重要文化背景。正确引导孩子们主动接触、了解中国传统文化,其有价值的部分对学生的思想意识、价值观念、行为模式都能产生积极影响。

为充分发掘传统节日内涵,弘扬祖国的优秀文化,激发广大师生的爱国主义情怀。笔者所在学校在中秋来临之际组织各中队开展了“月圆国圆,传承经典――诗会中秋”主题活动,引导学生帮爸爸妈妈做些力所能及的事,给在无法团聚的远方的亲人发一条节日祝福短信,并自己制作节日小报,把中秋节的节日起源、传统民俗、逸闻趣事、诗词佳句等亲手绘制出来展示在教室学习园地中,开展书写中秋诗词,墨香书法展示活动,在宣纸上书写“中秋”,寄托节日情怀。

2. 在实践活动中成长。通过生活进行教育,让学生接触身边发生的事情或者是自己关心的问题;实践活动让学生通过大胆探索研究,调查研究和亲身实践,获得一种积极的,乐观向上的精神状态。德育实践活动不是教学层面的一种教学活动方式,而是课程层面的一种具有独立形态的课程。德育实践活动课程强调超越教材、课堂和学校的局限,在活动时空上向自然环境、学生的生活领域和社会领域延伸。

笔者所在学校组织开展播撒核心价值观的“金种子”, “小白杨慈善行”校园爱心义卖活动。活动中学生们拿出平时积攒的零用钱,在购物中体验生活,在义卖义买中付出爱、感受爱。同学们在活动中感受到只要人人奉献一点点爱,我们的世界将会变得更加美好。通过这样的实践活动,体现出同学们对爱心活动的支持和感恩之心,也在无形之中实现了德育目的。

第3篇

初三(三)班是我新接手的一个班,班级学生来源复杂,有留级生、复读生、应届生,学生以应届生为主。年级综合实力排名居上游;班级学生思维活跃,学生潜力较大;组织纪律比较涣散;空巢学生、父母离异情况普遍。

二、师资配配

语文:陈礼民 数学:魏培宝 英语:宋 敏

政治:张小红 历史:熊杨林 地理:李纯章

物理:周 青 化学:余训平 生物:潘先梅

师资力量雄厚,都是带过多年毕业班的把关老师。绝大多数是教研组长或学科带头人。

三、指导思想

以德育为首认真抓好学生思想道德建设;逐两头,抓中间,严格控制学生成绩两极分化的局面;抓好学生稳定工作,避免学生流失;加大宣传力度,大力开展安全教育,排除安全隐患,坚决杜绝安全事故发生。

四、具体安排

1、开学进行收心教育,上好收心第一课。班主任作好自我介绍,把qq、博客告诉学生以便学生进入个人空间,了解班主任的教学理念、教学设想、教师动态等,造好花名册(姓名、性别、父母姓名、家庭详细住址、兴趣爱好、联系电话、qq号)。

2、8月28日,全面清洁大扫除,搞好班级文化建设;

3、第一周星期四德育例会,学生上讲台作一分钟自我介绍;

4、组织学生自查,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

5、针对四次考试:学校第一次质检、期中考试、市第一次次质检、期末考试情况,认真组织学生、老师进行质量分析,开好两会“科任教师联系会”“优秀学生授奖会(希望之星、进步之星、文明之星、单科明星)”;办好四期期彩喷光荣榜;

6、组织学生与兄弟班级开展篮球友谊赛或拔河比赛;

7、期中考试后组织诗歌朗诵比赛或演讲比赛;

8、教师节、中秋节布置学生自编短信慰问老师节日快乐,对优秀短信给予奖励;

9、国庆60周年,布置学生办一期图文并茂的手抄报或电子小报,对优秀报纸给予奖励;

10、做好期中、期末优秀学生评比工作;

11、定期家访;

12、组织召开班干部会议,使管理落到实处。

五、日常工作

1、晨读前训话5分钟;

2、英语小组长晨读领读;

3、今日快讯1—3条通报;

4、晚自习前1-2分钟小结;

5、处理偶发事件;

6、有针对性找1-2人谈话。

六、近期目标

1、做好学籍稳定工作,防止学生外流;

2、做好差生转化工作;

3、紧密配合科任教师上好第一节见面课;

4、召开班委会扩大会议了解班级情况;

5、开好第一场科任教师联系会。

第4篇

以民族传统节日为基本载体的民俗文化,是中华民族区别于其他民族的标志,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巨大动力。在浩瀚的历史长河中,清明、中秋、端午等作为中国的一个个传统节日,从来没有被人遗忘。由等联合发出的《关于运用传统节日弘扬民族文化优秀传统的实施意见》中指出:“中国传统节日中所蕴含的民族文化的优秀传统,是对青少年进行思想道德教育的宝贵资源。……要把传统节日教育纳入学校教学活动之中,推动民族文化的优秀传统进课堂、进教材。”《上海市学生民族精神教育指导纲要》中也指出:“要利用清明、端午、中秋和重阳等民族传统节日,引导学生了解中华民族的民俗风情和传统美德。”可见,开展传统节日教育,是弘扬传统美德、培育学生民族精神的有效载体。因而,学校在端午节来临之际,根据学生实际,制定适合学生年龄特点的端午节系列活动方案,让学生在活动中进一步提高对端午节认识与了解,用节日的传统文化哺育他们健康成长。

二、活动目的:

端午节是我国的一个传统节日,它有着独特的风俗,如:吃粽子、赛龙舟、挂香袋、系长命缕等庆祝活动。这些活动都适合小学生来开展,既能锻炼和发展学生的动手能力,又能增进幼儿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了解和兴趣。同时,端午也是纪念屈原、秋瑾等先辈的特殊日子,可以借端午节,开展缅怀先辈,传承民族精神的系列活动。

三、活动主题:“育传统美德,扬爱国之心”

四、活动时间:5月26日——6月5日

五、活动内容、形式、时间、要求

(一)、具体实施阶段(5月26日——6月5日)

1、由大队委干部发表以“育传统美德,扬爱国之心”为主题的国旗下讲话。(5月26日,大队部负责)

2、各年级出好一期“育传统美德,扬爱国之心”专题黑板报(6月1日前,大队部负责)

3、学校德育处利用校班会在全校范围内组织开展“端午节”民俗民风知识讲座(5月26日),规划方案《小学端午节活动方案》。通过讲座,让每个学生对端午节的习俗有进一步的了解,同时动员学生跟随父母一起端午系列活动活动,另一方面也是对传统节日美好体验,加强了亲子间沟通、了解,以此和谐亲子关系,也能更好的帮助延续传统文明。(德育处负责)

4、一——五年级童谣征集活动。(每班5篇)(6月1日之前完成,德育处负责)

5、三——五年级“育传统美德,扬爱国之心”端午小报制作比赛。(每班3份)(5月28日前)

6、端午软笔书法比赛。(美术组负责,6月1日之前完成。)

(二)、总结展示阶段(6月6日)

1、环境布置:

童谣(征集:黄丹凤6月1日前)(装饰、编号:朱红萍6月1日前)(悬挂:美术组)

书法(征集:黄丹凤6月1日前)装饰:朱红萍6月1日前)(悬挂:美术组)

赛龙舟彩泥展(朱红萍)

评选(选票印刷、分发、投票箱、后期统计:毛艳艳)

选票(你最喜欢的10首童谣)

2、小舞台:纪念屈原以及经典诗文朗诵会.(黄丹凤、沈莉、毛艳艳)

准备工作:舞台(后勤组)

主持(学生)

音响(顾志荣、陆忠达等)

节目单:(1)校园集体舞(毛艳艳)

(2)一3《论语》(陈娟)

(3)一5《论语》(张红艳)

(4)五1《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等》(史秀琴)

(5)二3《弟子规》(施玉美)

(6)二5《弟子规》(刘玲)

(7)三2《论语》(张岚)

(8)三5《论语》(黄屹梅)

(9)四3《端午组诗》(吴娟)

(10)学校诗朗诵(沈莉)

(11)表演舞(毛艳艳)

3、端午传统游戏活动

高年级组(施健康负责)(西大操场)

(1)赛龙舟。(三——五年级)(每班5男5女)

(2)抬轿子。(三——五年级)(每班15人)

准备工作:参赛表(黄丹凤6月1日前)

游戏规则(施健康6月1日前)

场地(施健康、倪怀东、徐磊)

低年级组(杨军负责)(东大操场)

(1)赛龙舟(一——二年级)(每班6男4女接力赛)

(2)抗震救灾钻山洞(一——二年级)(每班30人接力赛)

准备工作:参赛表(黄丹凤6月1日前)

游戏规则(杨军6月1日前)

场地(杨军、张卫东、陈瑜)

4、区域活动

(1)包粽子比赛。(四、五年级,每班3名)(邱新生)

准备:参赛表(黄丹凤6月1日前)

芦叶、碎纸(邱新生6月1日前)

(2)编制“长命缕”比赛(三——五年级每班3名)(施炜、周欣)

准备:参赛表(黄丹凤6月1日前)

丝带(黄丹凤6月1日前)

(3)画(剪)艾虎比赛。(四、五年级每班3名)(美术组,朱红萍)

准备:参赛表(黄丹凤6月1日前)

小样 (朱红萍6月1日前)

第5篇

关键词:项目教学法 实践能力 计算机教学研究

目前,高职院校都开设《计算机应用基础》作为全校性质的必修基础课,这门课程学生的掌握情况以及兴趣程度直接影响到学生对计算机的兴趣甚至影响到其他专业课的学习。但是,我们在教学过程中经常出现以下两个问题:一、由于学生来自不同地区,且小学、初中计算机教学课程内容安排的不够科学,高职《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与初中课程教学内容经常会重复,且学生来自不同地区,导致学生原有的水平参差不齐,给教学的开展和课堂管理带来了一定难度;二、高职教育更注重学生的创新能力,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往往只是灌输给学生一些基本的计算机知识,而忽视了对学生动手操作及创新能力的培养。很多同学只是能机械地使用一些软件,而动手能力及创新能力较差。在高年级与其他课程相结合的时候这些问题尤为突出。经过近a几年的尝试我认为“项目教学法”是一个实用而有效的好方法。通过项目教学法,不仅能激发基础薄弱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而且能够有效地建立起课堂与社会生活的联系,从而使学生的学习更有针对性和实用性,可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分析能力、应变能力、创新能力、合作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从各方面使得学生的能力得到更好的发展。

一、项目教学法的概念

项目教学法起源于美国,盛行于德国,尤其适合于职业技术教学,是在建构主义的指导下,以实际的工程项目为对象,先由教师对项目进行选择与优化,并作适当的示范,然后让学生分组围绕各自的工程项目进行讨论、协作学习,最后以共同完成项目的情况来评价学生是否达到教学目的的一种教和学的新型模式。它将传统的学科体系的知识内容转化为若干个教学项目,围绕着项目组织和展开教学,使学生直接参与全过程。项目教学法融合了当前三大教学法,探究教学法、任务驱动教学法和案例教学法的特点,整合了某个专业岗位群所需的知识和技能,旨在把学生融入任务完成的过程中,让学生积极地学习、自主地进行知识的建构,以学生知识的生成和能力的培养为最高成就目标。在项目教学中,学习过程成为一个人人参与的创造实践活动,注重的不是最终的结果,而是完成项目的过程。

二、项目教学法的特点

项目教学法具有实践性、自主性、发展性、综合性以及开放性等特点。它将以往的以课堂为中心转变为以实际经验为中心、以课本为中心转变为以项目为中心、以教师为中心转变为以学生为中心。以实际的工程为对象,学生的学习更有针对性和实用性。学生能够自主、自由地选择内容以及进行决策,从而有效地促进学生创新力的发展。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起组织者、指导者的作用,在整个教学中更注重学生在项目活动中能力发展的过程。

三、项目教学法在教学中的实践

(一)项目教学中项目的要求

1.对老师的要求

(1)老师必须根据教学大纲来制定活动项目,任务必须要符合学生的实际情况,不能过多拓展,否则会因任务太难而导致学生没有兴趣;(2)课前熟悉项目内容,并进行深入研究,并准备好项目讨论可能涉及到的相关知识;(3)制定的内容并且在介绍项目时要能够吸引学生的兴趣,要以激发学生学习动力为目的,培养学生的主动探索的精神巧妙地设计任务。(4)定好自己的角色,发挥好自己的作用,把握实际操作的几个环节,引导好学生。在进行讨论评估时,要耐心听取学生的意见,尊重学生的成果。

2.对学生的要求

提前预习相关知识和相关课程,做好一定的知识储备;能独立自主学习、实践、培养学习能力与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自律。注意小组间的交流沟通,吸纳小组成员的长处与成功处,明确自己在小组内的定位,完成好自己的任务。

(二)在课堂中实施项目教学法

1.确定项目任务,以《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中Word为例

在学习Word之初,我们可以先给同学们看上届同学制作的精美的小报,吸引他们的学习兴趣;提出一个或几个项目任务设想,然后与同学一起讨论,最终确定项目的目标和任务。利用Word制作一份电子小报,其中要运用文本的编辑、表格的建立与编辑以及图文混排。此小报可根据当前热门话题进行题材选择,(如汶川地震、奥运会、国庆节、中秋节等),版面设计可由学生自由创作,具体素材可以自己进行搜集,学生兴趣较高。

2.项目计划的实施

在确定好各自的任务后,并学生做了相应的预习后,会带着疑惑进行学习,我们可以针对这些疑惑在教学时采用知识点转化为具体任务来让学生完成的方式,每一节课上教授几个知识点,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逐步完成设计制作。传统教学法中,新知识的讲解被视为最关键的部分,教师精讲完内容后,还要把易错易混淆的知识强调多遍,并把自己的实践经验传授给学生。而项目教学法是让学生在独立完成项目的过程中发现知识、解决问题、提高技能,所以,易错易混淆的知识应该是学生自己在实践中发现的,不是教师给予的;实践经验也应该是学生自己摸索总结出来的,也不是教师灌输的。因此,项目教学法的讲解只包括对重点教学内容的讲解,其过程应该精练,最好是通过简单的例子用实际操作的方法进行,这样,学生才更容易理解、接受,也为学生独立完成项目打下了良好的基础。比如,在学习图文混排的时候,我就让同学带着任务学习,并回答如下问题:(1)艺术字的插入方法及其调整;(2)文本框的插入与修饰;(3)图片的插入与设置;(4)根据各组的内容设计怎样的版面比较好看;要求各组在回答问题时充分发表意见,各组间也可以互相帮助提示,教师根据学生的掌握情况及时进行补充,对学生遇到的困难提供解决的方法,让学生掌握好每一个知识点,完成每一个小小的任务,最终掌握所有的知识。

学生在项目过程中遇到困难,要及时进行辅导,由于每个同学的基础和理解能力不一样,指导的深度也有所不同,进行分层教学。项目教学法的根本宗旨是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提高技能。因此,我们一定要把握好知道的尺度。

3.评价和总结

项目完成后要做相应的评价和总结,要制定一个明确的评价方法,对学生的项目作出一个合理的评价,可采用自我评价、小组评价以及教师评价三者相结合的方法,给学生的小报作出客观、公正的评价,让每个学生都能体验到成功的乐趣;并让同学进行总结,包括思路总结和技巧总结。思路总结可以帮助同学明细项目完成的最佳思考方法,找到自己理论上的不足;技巧总结,是指每种方法同学都应该有所了解,再共同评价各种方法的优缺点及适用范围,这样,学生就能掌握更多的操作技巧。

四、成果与总结

在教学过程的具体实践中,项目教学突破了传统的教学模式,从计划开始,经过“认识时间再认识实践”到总结,是一条螺旋上升的辩证实践方法。通过项目教学法在《信息技术与基础》课程教学中的应用与实践,我们深刻体会到:项目教学法把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本质上改变了课程的教学目的。这种改变不仅有利于学生加深理解和掌握书本的理论知识,更使他们懂得怎样灵活应用这些知识。项目教学法的突出特点,是将过程与具体的工作项目充分地融为一体,围绕具体的项目构建教学内容体系,组织实施教学,提高教学的针对性和时效性。它不仅能增强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直观感,而且可以通过完成项目所获得的成果来增强学生的成就感。项目教学法充分挖掘了学生的创造潜能,全面培养了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思想、方法,提高了学生的各种综合职业能力(团队合作精神、自我学习能力、自我调控能力和创新能力)。最关键的是在项目教学法的实践过程中,既要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又要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从而更好地体现职业教育的教学模式与特征。

参考文献:

1.刘文静.浅谈项目教学法的应用[J].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6.(8)

2.朱丽梅.项目教学活动的基本特征[J].教育月刊.2002.(10)

第6篇

[关键词]传统文化 民族精神 爱国主义

品德与社会作为一门德育学科,本身就蕴涵着丰富的传统文化教育内容。实际教学中,我们深入的挖掘这些教育因素,根据不同的教学目标,在课堂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既丰富了品德与社会学科的教学内容,又增强了学生学习趣味,提高了学科整体效益。

《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小学中高年级是学生逐步熟悉和理解社会生活的重要时期,也是形成道德情感、道德认识和道德判断能力,养成行为习惯的重要阶段。根学科特点,在从小给学生打好基础,发展思维能力的同时,要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这无疑,在教学指导思想和方向上,加强了情感在小学品德与生活教学中的重要地位。

一、中华民族传统文化蕴含丰富的文化精神

课程标准目标中明确指出教学中引导学生热爱家乡,珍视祖国的历史与文化,具有中华民族的归属感和自豪感。

中华民族在五千年的悠久历史中,创造了灿烂的古代文化。孔子“有教无类”“因材施教”为代表的教育思想;孙武的《孙子兵法》,张衡发明的地动仪;祖冲之计算出的圆周率;李白、杜甫为代表创作的古代诗文;华佗发明的麻沸散、李时珍创作的《本草纲目》;古代四大发明……像颗颗璀璨的明珠在历史长河中明亮闪耀。这些灿烂的古代文化是对学生进行传统文化教育的珍贵素材。以它为契合点,使学生在领略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博大精深的过程中,增强民族自豪感、责任感。

如:在《伟大的教育家孔子》一主题的教学中,我们首先让学生通过多种渠道去了解曲阜,认识曲阜的孔庙、孔府、孔林。让学生在历史的遗迹中真实的感悟孔子对一个民族的影响。然后,学生动手去搜集资料,通过自主学习,让学生了解孔子的生平、教育思想、对世界的影响等,这样,学生不仅受到优秀文化的熏陶,而且意识到孔子杰出的教育智慧不仅对中华民族影响深远,而且对世界教育影响巨大。最后,我们进行《走进孔子》的小课题研究,解读《论语》中蕴含的教育思想,调查孔子思想对现代人的影响。通过实践活动,让学生再次接受孔子教育思想的洗礼,认识孔子的杰出贡献,感悟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对人类的巨大影响。

古代建筑艺术、雕塑艺术是中华民族灿烂文化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巍峨的长城、金碧辉煌的故宫、世界“第奇迹”的秦兵马俑……不仅是丰富的旅游资源,而且是中国古代建筑艺术、雕塑艺术的精华。在进行此类主题的教学中,我们力图通过认识古代高超的建筑艺术和雕塑艺术,使学生感受到古代劳动人民的勤劳与智慧,增强民族自豪感。如:在进行《秦兵马俑》一课的教学中,我们布置学生课前从秦兵马俑的巨大规模、威武的场面、高超的艺术水平三个方面去搜集资料,通过活动,使他们认识到秦兵马俑从这三个方面让国内外的参观者惊叹不已,不愧被称为世界第奇迹,它体现了我国古代高超的雕塑艺术、冶金艺术、建筑艺术水平,是古代劳动人民的勤劳与智慧的结晶。

二、多种形式感悟中华美德的内涵

孔子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孔融的谦让;曾子的诚信;霍去病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张骞的不畏艰难险阻、勇于进取;成吉思汗的勇敢坚强;司马迁的坚韧不屈;张衡的刻苦钻研;祖冲之的不迷信权威;李白、杜甫的关注民生;李时珍的不懈努力;文天祥的“富贵不能,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林则徐的“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等老一辈革命家的艰苦奋斗……,悠悠的历史长河积淀了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美德,这是对学生进行传统文化教育的重要内容,以此培养学生高尚的人格,使他们树立良好的社会公德。

如:关于诚信的教学中,我们搜集有关诚信的故事、名人名言,召开诚信故事会,做诚信名人名言小报,让学生通过活动,深切的感受诚信的魅力。《》的教学中,我们分析林则徐所处的时代背景,分析当时清政府的主要倾向,英国输出鸦片的最终目的,从而认识林则徐在禁烟后会有的命运,使学生感悟林则徐为了国家的兴亡而不在乎个人命运的高尚情操。《》中,我们让学生搜集的资料,感受大雪山的寒冷与艰难,体会草地的泥泞与可怕,证明飞夺泸定桥的勇气与困难……最后又看电影,从而使学生领悟身上所具有的不怕困难、坚强不屈的中华美德。

三、体验民风、民俗,感悟中华美德

节日与一个民族的文明有着非同一般的重要关系,节日文化实际上就是民族文化。中国传统节日是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传承中华民族精神的载体之一。我国的传统节日宛如一幅文化长卷,重阳之敬老、中秋之团圆、清明之哀思、春节之喜庆,每一个节日背后都蕴藏着动人心弦的故事和悠远深刻的人文背景。有的表达了人们对历史人物的纪念,有的是为了配合农业生产和劳动生活,有的来源于神话传说,有的传达了人们对生活的美好愿望。总之,这些传统的节令风俗反映了我国古代人民的经济状况、生活习惯,体现了亲情、团聚,以及伟大的民族精神、崇高的民族气节、高尚的民族情感、良好的民族礼仪等,这些不仅构成了中华民族深厚的文化底蕴,也承载着中华民族文化渊源的基因,是一份宝贵的精神文化遗产。

第7篇

关键词:泛在学习;特征分析;网络文化;思想引导

中图分类号:G64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120X(2016)02-0094-02

随着网络时代的到来和移动终端的普及,便捷的信息获取途径已经成为人们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新形势下尽快适应时代特点,把握教育信息传播的主流方向,并利用网络时代的优势提升教育教学及思想政治教育的质量,是时代赋予高校的使命。

一、网络时代的泛在学习特征

泛在学习(U-Learning),有学者又称其为泛在的学习、普适学习、无缝学习、无处不在的学习等[1]。其定义,不同的学者给出了不同的描述,但内涵大致相同,是基于便捷计算和通信能力的环境中,人们可以随时随地、利用任何终端获取所需要的任何信息,进行自主化学习的方式[2][3]。泛在学习不仅仅是一种学习方式,也是一种更加人性化的学习理念,它涵盖了学习方式、学习状态、学习资源以及学习环境的构建等多层面、理想化的学习观念。通过学者多年的研究与实践,泛在学习理论是一种具有良好效果的学习理论。面对网络到来的势不可挡,加强网络文化建设是满足大学生学习研究和健康成长的客观要求,而网络时代的环境特征,又与泛在学习的客观要求不谋而合。下面简要列举泛在学习的方法和特征:泛在性:学习者可基于自身的需求在任何地方、任何时间,持续地、无缝地获得各种嵌入和非嵌入的学习支持。易获取性:学习环境的开放性、兼容性及信息与物理空间的整合,使学习者有较强的体验感和良好的接受度。交互性:学习者利用终端设备随时与专家、教师或者学习伙伴进行同步或异步的协作与共享交流,也可以随时随地直接从泛在环境中获取信息。学习环境的情景性:学习者可以体验真实的学习环境,学习进程是无缝变换的且没有被学习者察觉,学习者甚至意识不到学习环境的存在。以现实问题为核心:学习过程是一种根据学习者需求的自我导向过程。以学生为本,它以学习者的学习任务和认知目标为焦点,目的是解决学习者在现实中所遇到的问题,而不在于资料的收集和学习工具的使用。上述描述不仅仅是泛在学习的特征,更是学习的方法。在高校网络文化建设工作中,如何围绕泛在学习的特征设计工作平台和机制,提升工作平台的效果和质量,是值得关注的问题。

二、基于泛在学习特征的高校网络文化建设的设计与实践

高校的网络文化建设工作围绕高校的育人职能,面向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养成,理论基础和专业机能的培养,综合素质的提升三个方面进行。结合泛在学习的方法,围绕工作目标进行设计与实践是符合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总体要求的。这里,我们以某大学软件工程专业的工作实际进行高校网络文化平台的设计与实践,供高校各学院、学工部门参考借鉴。

1.矩阵管理,借势借力,设计泛在、易获取的网络文化平台

根据学生的特点和自身需求,设计具有较强体验感和良好接受度的,可以在任何地方、任何时间、持续无缝的学习和文化平台。

(1)微平台百花齐放,矩阵管理一呼百应。现阶段学生广泛应用的是微博、微信和QQ这三个微平台,因此针对三微平台,根据各自特点,进行有目的的引导性建设,如针对学院、分团委学生会、心理健康指导、年级建立官方微信和微博,针对学生组织、班级、社团等建立QQ交流群,做到持续无缝覆盖。设立学院的网络文化建设工作机构,对官方三微平台进行指导和统一运营,在交流群组设立联络人,保证全院微平台体系能在短时间内实现整体联动,达到“一呼百应”的效果。

(2)舆情监控,有效发声。立足官方微平台,整合各级各层交流平台,建立联络员联动的诉求处理渠道,注重问题的接收和处理的机制。同时,开展积极正面的引导活动,如开展了“学院发声”栏目,引导学生应用正确的渠道表达自己的见解,起到预防和调控的积极作用。

(3)加强队伍建设,整合网络力量。辅导员队伍是高校文化建设的主力军,因此需要加强辅导员队伍网络建设业务能力培训,提升队伍工作能力和实效,如聘请宣传部门进行培训,召开工作讨论会,进行专题研讨等。辅导员队伍是离学生最近的群体,开辟辅导员“微导心语”等专题栏目,进行思想引导、专题交流等工作。同时为了更好地加强工作实效,定期邀请学院领导、学者、专业教师、行业专家,以文字或语音的形式与学生交流心得感悟。借助家长的力量,心理学研究表明,原生家庭对孩子的性格具有极大的影响,甚至会决定孩子的未来发展。情感教育是改善师生关系,提高教育水平的有益尝试。因此开展“一封家书”活动,邀请家长给孩子们写信,表达他们的思念与感悟;中秋节时开展“月满中秋”活动,通过视频的形式,将家长的力量整合到网络文化建设中来。

(4)发挥学生的“三自”作用,提升接受度和体验感。开展“学子SHOW”“达人”和“V团”等栏目,充分利用网络的扩散性,为学生提供展示平台,提高学生的自信心和荣誉感,充分发挥学生的自我管理、自我服务和自我教育的作用。

2.延伸课堂,建设交互性学习渠道

利用网络渠道优势,延伸课堂,加强互动,通过新颖的、易于接受的方式建设交互性学习渠道。

(1)丰富党课形式,唱响主旋律。利用微平台在党团教育中的积极作用,紧握理想信念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借力借势,开设“微思想党课”栏目。解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时事政治热点,利用新颖的方式,如漫画、视频等,吸引学生的关注,引导正确的思想和时事认知方向。

(2)创新学习渠道,传道授业解惑。针对学生们在学习中的困惑,创新学习渠道,邀请专业教师共同开设“信软微课堂”栏目,以提高服务,促进学习,加强互动。

3.以情景性活动为抓手,两线作战,联动并进

设计情景式的学生活动,在学生活动中融入教育信息,避免传统教育形式带给学生的审美疲劳。通过喜闻乐见、体验式、身边可见的活动提升泛在学习效果,并通过线上、线下联动的方式,增加实际感受度。

(1)榜样学习,组织学霸主题活动。加强学风建设,开辟“你好,学霸”专栏,专门为各年级学风榜样提供展示和评比的平台。通过图文的形式介绍展示自己,为自己拉票,官方平台进行学霸风采和学霸故事的专栏介绍,扩大影响面,起到榜样的作用。

(2)抓住契机,开展主题教育。利用大型活动,挖掘教育题材,提升主题教育效果。如利用学校银杏节的契机,开启“网络银杏节”“邂逅银杏,晒出我与银杏的自拍”,让更多的人感受校园之美,提升集体荣誉感,开展“银杏树下”主题征文比赛,引导学生们在收获的季节注重反思,加强大学的规划;银杏节志愿者征集,两线联动,提升志愿者精神和环境保护意识等。

(3)交换体验,体味别样人生。交换体验,倡导换位思考,如在三微平台上推出“交换120分钟”活动。活动通过线上宣传,线下实施的形式开展,以学生食堂为载体,提供如加工、淘洗、保洁、售卖等多个工作岗位,使学生在2个小时的体验时间中,切身感受后勤人员工作的辛劳,加强后勤工作人员和学生的沟通和理解,构筑和谐校园。

(4)激励行动,养成良好习惯。发挥微平台在学风建设中的作用,采用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和学习习惯。如开展“晨曦计划”,提出好听易记的口号“早起来签到,一起做个‘晨型人’”,以积分的形式促进学生早起读书和锻炼,获奖的学生纷纷在网络上晒出奖品和心得,带动了更多学生参与其中,并提出了许多宝贵的建议和意见。

4.以现实问题为核心,以教育引导为主线,形成微文化

针对不同阶段的问题,利用网络平台,开展教育引导工作,逐渐建立信息获取习惯,形成微文化。

(1)开展网络新生教育。以迎新为契机,在微平台上开展新生教育工作。如:开展“家长请放心,大学我能行”活动,增强新生的独立意识;“谢谢你们,我的家人”,利用分别时刻,进行感恩教育;“逐梦大学”开展大学生涯励志教育。

(2)弘扬中华传统文化。抓住重大传统节庆日,开展主题活动,弘扬中华传统文化。如:中秋节的“月圆中秋”活动,邀请家长录制视频,用丰富生动的形式实现情感育人;教师节的“教师节特刊”,开展诗歌大赛等活动,宣传中华传统文化,倡导正能量。

(3)开展时机教育。利用特定时机,适时开展主题教育和信息服务,提高实效性。如:在高考阶段,开展“学院邀约”活动,加强高考学生对学校学院的了解与认可;迎新阶段,开展“学长知道”“初识导生”“新生便利站”等栏目;实习季,开展“实习小报”“暑期特刊”等栏目;毕业季,开展“职飞航班”“企业风采”等栏目。

(4)增强学生的归属感和荣誉感。及时进行事件新闻推送,提升荣誉感和归属感。如:迎新时推送的“看到这件T恤,就知道是我们成电信软人”栏目,通过解读迎新T恤加强新生的归属感;开辟“学院喜报”栏目,将学院大事新闻进行推送,提高学生荣誉感,增强学生的“学校烙印”。本文通过对泛在学习特征和方法的研究,针对学生特点和高校教育的主要任务目标,对学院网络文化平台进行合理设计,尝试探索一种适合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网络平台。虽然实践时间只有两年多,但是从学生的调查、家长的反馈可知取得了不错的效果,学生和家长的关注率达到80%以上,信息的交互速度得到了提高,主题活动的效果也有大幅提升,相较传统教育方式有良好的改善,但是由于学校、专业、区域等环境的不同,平台内容设计的侧重点也有所不同,应根据泛在学习的理论特征,针对实际情况予以内容上的调整和完善。

参考文献:

[1]张小艳,徐真.普适计算技术支持下的泛在学习研究[J].软件导刊,2015,(1):166—168.

[2]石慧慧,刘奎.U-Learning与终身教育[J].当代教育论坛(宏观教育研究),2008,(8):20—22.

第8篇

关键词:综合实践;资源;层次化;构建

中图分类号:G62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0X(2015)02-0009-04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基于学生直接经验,密切联系学生自身生活和社会生活,注重对知识技能的综合运用,体现经验和生活对学生发展价值的实践性课程;它是由国家设置、地方指导、学校根据纲要所设定的基本框架,规划学生活动的基本类型、基本内容和具体活动方案。它没有教材,没有课程标准,更没有体系化的课程内容,需要学校进行自主开发。审视当前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学校在具体实施中随意性大,缺乏对课程资源的整理与规划;现阶段综合实践活动任课老师大都是兼职教师,以至于很多综合实践活动课被异化为语文、数学课;学校领导和教师对活动价值和观念认识的局限性,使得活动往往流于形式,活动内容的组织套用学科课程的逻辑,“教书”现象严重,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的主动性缺失,使得许多有价值的课程资源被闲置或浪费。

《九年义务教育课程综合实践活动指导纲要(3-6年级)》指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资源的开发在充分发掘学校课程资源的同时,要研究和分析地方和社区的背景和条件,充分挖掘地方自然条件、社区经济文化状况、民族文化传统等方面的课程资源,体现课程资源的地方特色。”因此,开发适合不同年龄阶段学生的校本化、区域化的活动内容,努力发掘蕴藏于邻里、社区乃至整个社会的有利于学生学习和成长的教育资源,以综合为特征,以实践为核心,以活动为载体,以常态化为主线,建构具有层次化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资源框架,有利于充实学生学习生活,促成学校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常态化实施。

一、四个整合,发掘资源

(一)学科课程整合

新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中,综合实践活动和其他各学科领域形成了一个有机整体,二者既有其相对独立性,又有紧密的联系。主要表现在:(1)学科领域的知识可以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延伸、综合、重组与提升;(2)综合实践活动中所发现的问题、获得的知识技能可以在各学科领域的教学中拓展和加深;(3)在某些情况下,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甚至可以和某些学科教学打通,相互推进。可见,综合实践活动是在各学科领域知识综合与融合的基础上展开的,学科领域的知识也可以在综合实践中得到拓展。综合实践活动与各学科之间的内在联系,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和其他学科的有效整合提供了可能性和必要性。

我校通过梳理国家课程、校本课程、地方课程、德育等课程中与综合实践有关的内容,探索综合实践活动与各个学科进行整合的内容和形式,构建起具有自己特色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体系。如六下语文《难忘小学生活》一单元中,我们整合了“成长足迹”和“依依惜别”两大主题综合实践活动,确立了“我的小学生活”、“难忘的校园”、“寻找班级成长的足迹”、“班级纪念册”、“毕业联欢会策划”等活动,使综合实践活动与各学科综合性学习活动形成一个有机整体,并逐步形成序列,使活动与学生的发展及学科知识的学习紧密联系。

(二)传统节日整合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内容的开发除了四大指定领域外,班级活动、少先队活动、节日活动等都可以与综合实践活动的指定领域结合开展。将丰富的中国传统节日民俗活动以整合、分层的方式进行开发利用,以综合实践活动的形式进行重新设计,可以使学生获得对文化传统的熏陶和民族文化传统的体验,有利于学生接受和感知民俗活动的多样性,有利于学生继承和弘扬民族传统精神,增强民族情感。

如结合传统节日“中秋节”开展综合实践活动,既贴近学生自身生活,又让学生在活动中了解传统文化的魅力。在活动中,根据学生年龄和知识特点,在各个年级分层次开设活动。三年级开展中秋节的来历、中秋节的习俗、中秋月饼的种类等活动;四年级开展中秋传说故事、中秋节诗词、中秋节歌曲等调查活动;五六年级则开展中秋月相变化、中秋月饼制作、月饼营养价值等较深入的研究活动。在活动中,学生综合运用语文中的写作表达、诗歌朗诵;数学中的统计、分析;计算机学习中的上网查找、信息整理;音乐美术中的歌曲、摄影、绘画;还包括人文风俗中的民俗风情和地方特色等内容的学习,极大提升了学生的综合学习能力,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

(三)特色资源整合

特色资源具有一定的地域和历史人文特色,与地方的政治、经济和文化发展密切相关,包括体现学校办学特色或学校特色建设中形成的可利用的课程资源。综合实践活动中的特色资源可以理解为凡是具有区域、学校独特方式或特点的内容都可以归为特色资源范畴。

每个地方都有各自的特产与风光,都有着丰厚的历史、文化、建筑、民俗风情等资源。在选择特色资源整合内容时应注重本土性,根据地方实际,体现活动的地方特色。如我校周边的余新泥猫、曹王庙会、塔塘桥、余新老街等都是优质的可供课程开发的地方、人文、自然资源。对这些资源有意识地进行有序开发和使用,为学生构建开放、轻松、活跃的学习环境,提供了自主、合作、探究的渠道,架设了课内知识运用于社会实践的平台。其中的余新泥猫作为第二批嘉兴市非物质文化遗产,我们通过挖掘“泥猫”资源,围绕“泥猫”主题开展实践活动,让学生在研究中自主提出一些想要研究的课题:“泥猫”的历史、余新“泥猫”现状、“泥猫”土质使用的研究实验、“泥猫”儿童画创作、“泥猫”形象设计、“泥猫”动漫创作设计、“泥猫”课本剧设计等,教师则对学生想要研究的项目进行整理分类,构建学习项目,给学生提供个性学习的空间。每个项目单元包含若干个活动,学生围绕这个单元设计自己的研究主题,既可以使课题集中,又有利于学生结合自身实际进行实践,降低课题难度,保证了选题的有效性和可操作性。

(四)校园活动整合

传统校园文化活动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有着密切的关系,它继承了我国基础教育的优秀传统,体现了素质教育的内在要求,是对原有活动课程的继承、发展与规范,在教学方式或教学内容上,都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开设提供了丰富的经验。因此,校园传统科技节、体育节、读书节、艺术节等活动在开展过程中都可与综合实践活动的指定领域相结合,也可以单独开设,但课程目标的指向是一致的。

我们对校园传统活动用课程的要素加以改造,将其改造成有具有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实施过程和活动评价的形式,使活动与综合实践课程紧密整合。在目标上指向学生活动策划能力、创新设计能力、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能力、综合思维能力、合作与交往能力等健全人格的培养;课程内容上注重与社会、生活和学生发展的联系,包括与活动结合的分层、分年段、分年级的设计制作等。如“品读书韵,放飞梦想”读书节活动中,三年级以“好书推荐卡设计”为主题,在各自阅读图书后制作好书推荐卡,配以文字、绘画,达到资源共享;四年级围绕“书吧警示标志设计”主题,通过图书、网络等方法了解警示标志的意义,思考校园书吧中需要制止或者警示的行为,设计标志,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五年级围绕“志愿者胸卡设计”主题,增强学生书吧主人翁意识,培养创新精神;六年级以“校园情景剧表演”为主题,超越班级界限,在班与班之间开展活动,丰富校园生活,开阔视野,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创造能力、动手能力与合作精神。在具体实施时,由各年级综合实践活动指导团队进行指导,有意识渗透其他学科领域,并以融合的方式设计和实施四大指定领域,实现传统活动和综合实践活动的“双赢”,提供学生更多、更有效的参与机会。

二、两个基地,充实资源

(一)校外基地

综合实践活动校外基地是以社会资源为依托,选取合适的场所为学生开展综合实践活动提供积极有效的服务,丰富学生的经验,帮助学生形成对自然、社会以及自我整体认识的课程资源。用好基地特色资源,有计划、有步骤地组织学生开展实践体验活动,也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常态化的基本条件。如与我校联系共建的嘉兴科技园、嘉兴船文化博物馆、南湖、信达南郡等场所都是学生开展实践活动的特色课程资源,它们为学生提供了实践的舞台,起着独特的教育教学功能。

在“走进南郡”基地活动中,学校3~6年级学生在教师的带领下,走出校门进行实地考查。活动前师生共同商讨,明确主题、拟定计划、准备器材;活动中学生合理分工,按计划进行访问、记录、资料采集等。开展了“茶花的栽培与管理”、“喷泉的奥秘”、“建筑保暖”、“小小接待员”、“游泳池的水质调查”等主题探究活动。活动结束后,各年段教师指导学生筛选整理资料,按照不同年段形成实践活动报告或论文、活动随想、图文结合的绘画、照片、录像等资料,极大地丰富了学生的体验,为学生提供了开放的活动场所和优质的课外指导资源,促进了学生个性的发展。

(二)校内基地

学校是学生学习生活的主要场所,是实施综合实践活动的重要基地。不同的学校有不同的特色,校园文化、传统节日、主题教育活动、社会实践活动等都是实施综合实践活动的丰富题材。

我校在二十多年的科技创新教育活动基础上确立了“科技创新,梦想未来”的办学理念,提出了“以科技创新为主要内容的综合实践活动”,成立了以“小发明、小论文、小制作、实践活动、科幻画”为主的社团,打破了原有的班级、学科界限,为学生的发展提供了丰富的非学科课程文化和丰富的活动形式,培养了学生的兴趣爱好,提高了生活技能,增强了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如学校设立的“渔苗苗实践基地”,以学生的种、养植替代校内部分绿化,以学生种养实现校园绿色的新变化、新发展,创新校园绿化新观念。在活动中,学生充分利用校内资源,自主设计、自主选择、自主开展,教师适时关注活动进度并指导,给予学生展示的舞台,培养学生合作精神和实践能力。

三、三种方式,活用资源

综合实践活动强调学生在实践中的感受和体验,并要求学生超越单一的接受学习,亲身经历实践过程,体验实践活动,实现学习方式的变革。与传统学科课程、活动课程的学习方式相比,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更强调学生学习方式的个性化,强调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的过程中提出与解决问题,并体现出综合性的特点。作为一种实践性学习,根据具体活动目标的指向不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学习方式可以分为研究性学习、体验性学习、设计性学习、参与性学习和反思性学习等几种。依据不同的年段和学生层次要采用不同的学习方式,这也决定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内容是否被学生较好地掌握。

(一)社会考察――体验性学习

以社会考察为主的体验性学习活动是学生接触社会、了解社会,增加社会积累,并获得对社会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和制度文化的认知、理解、体验和感悟的过程。体验性学习活动的基本过程包括提出主题――确定目标――方案制定――活动准备――现场活动――撰写报告――总结交流,主要方式是考察、参观、访问,内容选择维度以考察社区历史、文化传统、商业特产、文化古迹等为主。

如我镇的余新蜗牛出口国外,而本地人却对其知之甚少,因此,学校在组织学生开展社会实践的时候,预先制定活动方案,与余新某蜗牛养殖基地取得联系,带领学生实地参观,并且带回了蜗牛标本,进行养殖观察,学生积极性高涨。最后形成了“蜗牛食物的调查”、“蜗牛的运动”、“蜗牛生活环境研究”、“余新蜗牛宣传策划”等多篇实践成果集,提升了实践效果,丰富了学生的社会阅历、生活积累和本土文化积累。

(二)主题探究――研究性学习

作为综合实践活动的重要活动领域和学习方式,研究性学习要求学生运用自身的知识和经验,不断寻求方法进行探究,以求解决问题。研究性学习一般分为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总结交流三个阶段,内容可以由学生自己选择确定,也可以由教师提供选题建议;可以来源于课本知识和课堂教学,也可以产生于家庭或社会生活实际;可以是对自然现象的研究,也可以是对社会问题的探讨。对于同一个问题或主题,不同的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和能力水平,选择不同的研究角度和范围。

例如针对校园内乱扔垃圾的不文明现象,教师指导学生开展了“做文明礼仪的余小人”实践活动,运用调查、访问、观察、对比等方法,提出了多种解决乱扔垃圾的途径。在总结展示阶段,同学们通过制作小报、海报、卡通画册、指示牌,利用网络平台、校园广播、倡议书宣传等手段,为营造整洁校园环境献计献策,取得了良好的教育效果。

(三)社区活动――实践性学习

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走出教室参与社区和社会实践活动,以获得直接经验、发展实践能力、增强社会责任感为主旨的学习领域。主要包括社区的各种有益场所、机构与环境,如科技馆、图书馆、敬老院、商店、工厂、农庄以及社区其他的自然与人文环境等,其基本活动程序为:提前准备――拟定方案――实施活动――交流总结。

如我们开展的“余新社区老人居住情况调查”,以镇养老院为基地,带领学生开展了慰问孤寡老人、给老人梳头、陪老人聊天、为老人表演节目等一系列实践活动。又如,为了使学生更加有效地参与社区服务,我们结合寒暑假开展“小区卫生情况调查”、“小区停车位划分”、“社区公共设施现状调查”等社会实践,既锻炼了学生的交往能力,又拓宽了视野,强化了社会责任感。

作为一种综合性的实践课程,综合实践活动具有独特的功能和价值,它更强调实践性、开放性、自主性与生成性。通过有效依托“四个整合”,“两个基地”,“三种活动方式”,并灵活使用,注重实效,我们构建起层次化活动资源,有目的地组织学生开展形式多样的综合实践活动,既帮助学生获得亲身参与实践的积极体验和丰富经验,也提高学生对自然、社会和自我之内在联系的整体认识,发展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社会责任感以及良好的个性品质。这样,既拓展了综合实践活动实施的空间,也提升了综合实践活动的价值。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国家九年义务教育课程综合实践活动指导纲要(3~6年级)[S].

[2]郭元祥主编.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3]张建芳著.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常态化实施实践与研究[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6.

第9篇

【关键词】诵读 习惯 积累 兴趣

我们提倡经典诵读,是因为它能告诉我们,一个人在成长的过程中,应该树立什么有个的目标;我们提倡经典诵读,是因为它能告诉我们,在碰到困难和挫折的时候,应该如何对待自己,如何对待被人;我们提倡经典诵读,是因为它能告诉我们,中华民族的历史、古老的智慧、做人的道理、隽永的成语……

在人生最为宝贵的这一时段,孩子们的记忆了就像一块巨大的海绵。这里所说的经典诵读,是指在0~13岁这一人生中记忆力最好的年龄段里,通过诵读古今中外经典的篇章达到文化熏陶、智能锻炼与人格培养的目的。经典诵读活动,是传播中华文明,培养民族精神,促进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因此有“熟读经典,涵养本元”之说。由此可见,经典诵读是多么重要。

多年来的教学实践,使我深深感受到了经典教育力量的巨大。通过学习经典,孩子们有了孝顺父母之心,增加了识字量,培养了良好的行为习惯,提高了背诵能力,加强了表达能力,阅读兴趣和阅读能力也明显提高。如何指导学生诵读经典?在教学实践中,我是这样做的。

一、经典诵读,让学生养成习惯。

经典诵读,“养成习惯”是关键,在教学中我是这样做的:

第一,在学校里给学生安排定时、定量的诵读内容,使学生可以“经”不离手,“诗”不离口。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我给他们设计一份“诵读记录表”。以小学生喜欢的形式:奖励一朵小红花或奖励一个笑脸等,鼓励他们天天进行诵读,以此作为形成习惯的动力。

第二,建立家校联系卡,使教师及时了解学生在家的表现。我定期进行评比,对在班内、在家里读得好的学生随时给予表扬和不同方式的鼓励,充分调动学生相互竞争的积极性。

第三,推选“诵读小能手”引导同学们诵读古诗等。每周固定时间再由“诵读小能手”来检查同学们的诵读情况,不能达到诵读要求的,还要利用课余时间补上来。

第四,每日在黑板左上角写一条格言,给学生创造了一个良好的读经氛围,使学生日有所读,日有所获,从而养成良好的读经习惯。

第五,采取“人人是老师,处处是教室”的方法,让记得好、背得快的学生随时随地教那些记得慢、背得慢的学生,即“兵教兵”。

二、巧背经典,实现“量”的积累 。

古人云:为文之道在于厚积而薄发。小学生只有背诵大量的经典诗文,实现“量”的积累,才能充分地汲取古诗文的精华,得到经典文化的浸润,从而丰富自己的语言。在教学中我主要以下几种方法引导学生巧背,实现“量”的积累:

第一,表演背。经典诗文不是无情物,根据儿童的年龄特点,让他们在背诵时,加上适当的语气和动作,边背诵边表演,增进对经典诗文的理解,从而与作者的情感产生共鸣。此法多用于低中年级学生。例如,一年级学生背诵《望庐山瀑布》,当背到“生紫烟”、“挂前川”、“三千尺”、“落九天”这些词语时,老师除了指导他们背诵的语气外,还引导学生用动作表现出瀑布的美丽壮观和从高空落下的动态。恰当的语气和体态语能促进小学生的记忆与理解,加深了印象,提高了兴趣。从而促使其背得快,记得牢。

第二,据意背。是根据诗的内容进行分类背诵的一种形式。如将诗分为写景诗、叙事诗、抒情诗、言志诗等,每一大类还可分成若干小类。如“观自然风光,游山水园林”类的写景诗:《西湖》《山行》等;“播种理想、放飞希望”类的“言志”诗:《石灰咏》《无题》等;“友情难忘、友谊天长地久”类的“送别”诗:《别董大》《赠汪伦》等。引导学生据意背能促使他们分类清,背得多。

第三,据时背。是根据经典诗文所反映的时令进行分类背诵的一种形式,它能促使学生从时间的角度把握古诗文的脉搏,从而达到流畅记忆。让学生吟着经典春游芳草地,夏赏绿荷池,秋饮黄花酒,冬吟白雪诗。顺着四季走来,一路朗朗童音。从《早春》《春江花月夜》到《夏日》《小池》;从《秋浦歌》《秋思》到《冬景》《江雪》,学生们背过了灿烂的春,缤纷的夏,金色的秋,绚丽的冬。这种形式为学生引领了路子,为大量地背诵奠定了基础。

第四,创设情境背。学生背诵时,充分利用各种手段,创设一种吟诵氛围,引导他们入情入境地背诵。譬如,背诵立意欢快的诗文时,配上一曲轻松活泼的音乐;背诵反映离愁别绪的诗文时,播放一段哀婉低沉的曲子;背诵描述风光无限的诗文,配以优美的大自然画面等。创设情境背诵是学生喜闻乐见的一种形式,它能创构诗境,造成特有的心理氛围,从而促进背诵。

第五,多种形式综合背。是融多种形式为一体的背诵方式。为了调动学生背诵古诗的兴趣,我们常常采用此法,如两人赛、小组赛、男女组赛、班级赛,又如限时背、师生背、快背、慢背、轮换背、接龙背,亦有据意背、据时背、据画背、抄写背、听记背、问答背等。多种形式综合背,灵活且富有变化,极大地调动了学生背诵的积极性。

三、诵读经典,合理安排诵读时间

每天早晨,老师走进教室带领学生进行读经,保证每天的20分钟早晨读经时间;此外,课前1分钟、放学离校前等零散时间,也是读经的最佳时间。因为小学生集中注意力有限,因此以时间短,次数多为佳,尽量做到见缝插针。

四、诵读经典,重在激发兴趣

第10篇

(一)礼仪教育促进幼儿社会化进程

“少若成天性,习惯成自然”。国内外诸多科学研究都证明:幼儿期是一个人行为习惯和个性开始形成的重要时期,也是接受品德教育的最佳时期。现在的孩子大部分都是独生子女,典型的“4+1”家教模式下的独生子女容易产生特有的自私、任性,以我为中心、唯我独尊的思想,同礼仪的核心思想———尊重、关爱他人、严于律己是格格不入的,因此从小对幼儿进行文明礼仪教育,有助于促进幼儿社会化进程,是幼儿完善自我形象的需要,对其今后的学习和整个人生的发展将产生积极的影响。

(二)礼仪教育培养幼儿良好行为习惯

“播种行为,收获习惯,播种习惯,收获性格,播种性格,收获命运”。教育家叶圣陶曾说过:“教育就是培养习惯。”良好的学习习惯能让幼儿受用一生的,一个幼儿养成爱动脑、爱思考、爱探究的习惯比学习到这种或那种知识更为重要。因此,通过礼仪教育,旨在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和礼仪情感,为幼儿的一生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研究的过程及成效

(一)礼仪环境———优化无声的“语言”

1)区域环境。在幼儿园各个班级区域中,我们将创设“每天礼仪小宝贝”“每周礼仪小明星”评选活动,开展“区域礼仪小格言”“每周礼仪演讲台”等区域活动,投放层次化操作材料,逐步形成了浓浓的班级日常礼仪氛围。2)主题环境。在楼梯走廊环境中,我们根据礼仪主题活动,创设了礼仪特色板块,结合阶段礼仪重点,定期更换特色板块内容:有礼仪儿歌,有礼仪故事,也有幼儿自己对礼仪进行诠释的绘画作品。

(二)礼仪课堂———让幼儿知道“做什么怎么做”

礼仪课堂根据礼仪主题活动通过游戏、参观、社会实践等多种形式贯穿,例如:中班主题《帮助我们的人》,根据主题目标和礼仪重点,午饭后参观,到马路上观察交警叔叔的一日工作的辛苦,理解遵守交通规则礼仪的重要性,学唱礼仪歌曲:《劳动真光荣》,使礼仪教育活动经过一个主体内化的过程,充分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

(三)礼仪活动———触动幼儿纯真心灵,震撼于体验

结合我国重要的传统节日组织幼儿社会实践活动,如:世界地球日、爱眼日、消防日、气象日、助残日等,例如:我们组织的5.12爱心义卖活动:发动幼儿把自己家里的旧的玩具、图书等带来幼儿园贴上价格标签,在大操场上举行义卖,全园的家长带着幼儿去挑选购买自己喜欢的玩具、图书,我们把所得的款项都捐给红十字会。又如:2011年12月3日是国际助残日,我们组织大班年级组幼儿参观天爱康复中心,并为天爱的智障幼儿带去了衣物、食品、玩具等爱心礼物,孩子们还为智障幼儿表演了中英文节目。通过以上丰富的实践活动渗透礼仪品德教育,培养幼儿爱护环境、尊重劳动人民,敬老爱老、奉献爱心等良好的礼仪品质。

(四)一日生活———处处是礼仪行为的实践场所

人园、进餐、午睡、升旗、活动、做操、游戏、外出实践等一日活动的各个环节中,都蕴含着大量的礼仪教育契机。1)入园礼仪小明星。在幼儿园大门口各班礼仪明星轮流带上红色绶带,微笑着接待全园幼儿和家长来园,大胆、大方的中英文问候语,标准的接待礼仪站姿和欢迎动作,让本有些怯意的家长也能逐渐大方地和幼儿一起学习英文问候语,使整个园所的礼仪氛围大大提升。2)升旗礼仪金话筒。每周一早上9:30是全园的升旗时间,幼儿到国旗下演讲礼仪故事、颁发“礼仪金话筒”奖状,为了让幼儿能到国旗下演讲礼仪故事,家长也积极参与其中,为幼儿删选故事,创编动作,充分体现礼仪教育家园合力的成效。3)礼仪区域特色化。幼儿边唱着礼仪歌进入礼仪区域,在区域游戏中与投放的层次化操作材料进行互动,主动使用文明礼貌用语交流,同伴合作互助,共同营造了区域游戏的礼仪氛围;大班幼儿重点创设了插花礼仪区、茶文化特色礼仪区、经典诵读礼仪坊等;中班幼儿则侧重于棋类文化的区域创设,在益智的同时更是渗透观棋不语的礼仪要求;小班幼儿以生活化礼仪常规培养为主,孩子们在区域操作中学会了自己的事情自己做。通过设计礼仪区域评星榜,更是提升幼儿参与礼仪区域活动的兴趣和成效。4)礼仪操节月展演。用轻松欢快的旋律配上简单的动作、帮助幼儿牢记礼仪要求,将这些动作汇编成一套礼仪操,成为我们园所一个亮点和园所特色文化,同时幼儿对于这种形式也非常喜欢,在不知不觉中渗透礼仪的教育目标,幼儿在节奏鲜明的礼仪音乐声中边跳边做礼仪操,动作整齐的礼仪操队形、已成为我们礼仪园所一大特色,每天早操时间,家长们驻足围观,啧啧称赞,久久不愿离去。

(五)家庭社区———携手共育的合作伙伴

1)家长走进礼仪课堂。幼儿良好的礼仪习惯的培养需要家园的共同配合,幼儿在园学习的礼仪儿歌、歌曲等向家长进行展示,邀请家长参与全园的“礼仪之星”班级的评比,结合我国传统节日以及西方重大节日,如:五一劳动节、重阳节、端午节、中秋节、万圣节、圣诞节等,邀请“家长走进节日礼仪课堂”:家长来园为幼儿讲解节日的由来,参与节日传统游戏等,孩子们感受的是浓郁的节日礼仪氛围。通过“家长走进礼仪课堂”,为幼儿宣讲礼仪知识,使家长主动提高个人涵养和对礼仪教育的认同,共同培养幼儿良好的礼仪习惯。2)礼仪入社区活动。结合礼仪主题,开展“礼仪入社区活动”,我们把幼儿和家长共同创作的社区礼仪宣传海报统一装饰后在周围社区展览,并且制定文明礼仪小报发放到各个社区的居民手中,提升社区礼仪氛围和居民的德育素养。幼儿以良好的礼仪行为辐射周围社区,并且邀请社区居民和幼儿来园参与礼仪活动,共同营造社区文明礼仪氛围。

第11篇

【关键词】能力 中职 英语 策略

我们今天的中等职业院校英语教学要为学生的继续学习和终身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中等职业院校英语新课程的总目标是使学生在义务教育阶段英语学习的基础上,进一步明确英语学习的目的,发展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的能力,形成有效的英语学习策略,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中职英语的一个重要目标是要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强调发展学生的能力。这是实施新课程最为核心和最为关键的环节。基于能力培养理念下中等职业院校英语教学要求我们从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向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转变,强调学生的参与与体验。下面我就从以下几个方面谈谈自己的一些体会。

一、以学生为中心,让学生由“学会”向“会学”转变

我们以前总拘泥于完成教学任务和教学进度,习惯于把英语课上成知识课,在课堂上重语言知识的讲解。《英语课程标准》则要求我们转变传统的“传道授业解惑”角色,“授人以渔”胜于“授人以鱼”,每一节课教师都应该帮助学生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发展终身学习的能力。因此,在课堂上教师要以学生为中心,进行问题的设置或者积极鼓励学生提出问题、思考问题。在教学中,教师要有意识地帮助学生形成适合自己的学习策略,进行学法指导,并且有不断调整学习策略的能力。教是为了不教,这不仅有利于学生把握学习的方向,采用科学的途径,提高学习效率,而且还可以为其终生学习奠定基础,有利于学生形成自主学习的能力。

二、面向全体学生,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共同基础

中职英语课程是为学生奠定终身发展基础的课程,因此,教学中要特别着重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习惯。中职英语课程的教学要面向全体学生,培养他们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用英语获取信息、处理信息和传达信息的能力,以及用英语进行思维和表达的能力。

中职学生学习方式和方法上存在着差异,在知识基础和能力发展水平上也存在着差异,只有尊重学生的差异并满足不同学生的不同学习需求,才能真正实现面向全体、构建共同基础的目的。因此,教学设计不但要符合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特点,还要考虑不同学生的不同情况,以满足不同类型和不同层次学生的需要。

三、结合生活实际创设一定的教学情境,促进学生的英语能力发展

因为语言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学习某种语言的最根本目的在于能运用该语言进行生活交际,学习英语也正是为了能运用它来完成交际的任务,脱离了生活,它将成为无源之水,无木之本。如圣诞节学唱《jingle bells》,举办生日派对,中秋节品尝月饼……我在课堂教学中注重挖掘生活素材,利用学生的生活感悟等来创设情境,由境导学。平时我也注意经常用生活中可见的实物来训练学生的词汇记忆以及日常交际用语。学生对于学习自己熟悉的东西是比较感兴趣的,这既能让学生感受英语应用的广泛性,激发学习动力,又能增强学习兴趣,让英语教学生活化,从而达到优化教学过程、提高教学实效的目的。

四、从“以教材为目标”向“开发多种教学资源”转变

第12篇

其实在整个电子商务界,有一类商品是各大电商们想碰却又不敢轻易摆上货架的,那就是图书。为什么呢?因为在这个圈子里有这样一条悖论:想扩大影响力吗?那就卖图书吧!想赔钱吗?那也去卖图书吧!

是的,你没有听错。相比其他产品而言,图书是个极其特别的品类。先有当当的李国庆、后有京东的刘强东,电商们对图书真是又爱又恨。即使在这个商品上的盈利额再低,甚至是赔钱,他们也要削尖了脑袋往里钻,挤也要挤出一块蛋糕来分享。而去年,又有一位在图书界混迹多年的书商开始涉足电子商务了。

“别人会觉得他们疯了,其实他们不傻,图书对于他们来说是一种商业手段。图书是带有集客效用的产品。”徐智明告诉记者。

而这位发迹于图书产业,并在图书出版零售圈内做得声名鹊起的书商就是徐智明。

但是不同的是,他的目标不是和当当、京东这样的网上零售巨头抗争,而是另辟蹊径,在图书内容的质量上以及发货、配送的速度上做到最优和最快。否则就像他自己说的,跟他们比拼商品种类的多少,那就不是疯不疯的问题,而是直接就死了。

“当当、亚马逊好比是网上的沃尔玛超市,而我要做的是网上的7-11便利店。”徐智明说,“零售行业最难做的其实是减法。像超市、大卖场他们做的都是如何丰富自己的产品品类。几十万种的商品,哪件商品都割舍不下,但是消费者可能买的就是那么几样。而7-11便利店就不同了。一般来说7-11可能就那么几百种固定的商品,可是就在这个有限的选择空间里,消费者大多都能买到需要的东西,并不需要经过眼花缭乱的挑选。另一方面7-11还节省了进货成本和库存成本。我们的快书包就要达到这个效果。”

在几十万种图书中,精选出500种在快书包上进行销售,是徐智明对快书包使用的减法法则。2010年6月,立志做中国最快网上书店的快书包正式上线营业。

速度与激情

就好像那部热映的欧美大片《速度与激情》,快书包在乎的和影片中那些男女主角们所追求的东西一样,即速度。当然,快书包不可能达到影片中那每小时200公里的时速。但是,定以一小时为送货上门的最长时限,却足以赢得消费者的好感。

在限定的区域内,从顾客下订单到拿到商品只需一小时,这是快书包对消费者的承诺,也是快书包的核心关键词。而为什么是一小时呢?徐智明对此做过实地的测算。他告诉记者,在每一个他们选定的配送范围内,每25平方公里都会设有一个快书包的小仓库。每个小仓库的配送范围就是以这个仓库为圆心,在以5公里为半径的圆的所有范围内,配送人员骑着电动车,基本都能保证在15分钟内送达。据徐智明统计,目前为止超过一小时延迟送达的概率只有3%―4%,顾客大多还是很满意的。

然而很多人也都会有这样一个疑问,书并不是急需品和必备品。在一小时内送达顾客手里会不会有些矫情呢?毕竟这对于物流来说是个很大的挑战,在物流成本上也是笔不小的投入。但是徐智明认为这正是B2C领域里一块有待发展和完善的地方。

徐智明说:“一直以来,人们在网上购物,对于物流的快慢是没有控制权的。当然也没有人来提供给消费者这个控制权,所以消费者对此并不敏感,认为只要别拖太久就行。但是现在快书包提供给了消费者这个对时间的掌控权,并且还是免运费的。这对于消费者来说绝对是有利无弊的。就好比现在正在建设的高铁,以前没有高铁的时候,人们没有办法,只能坐普快,因为没有人来给他们提供更加高速的交通设施。但是现在有了高铁,人们既然有了更加快捷的选择,难道会排斥它么?所以道理是一样的。”

就像徐智明说的,快书包在时间上给了消费者百分百的控制权。目前快书包除了一小时内送达这一选择,还可以选择定时送达。也就是说只要在工作日早上9点到晚上6点的这段时间内,消费者希望什么时候拿到这本书都可以,只要下订单时写下时间即可。

而就在去年,快书包还与各大电商巨头们打了一场漂亮的时间仗,并证明了自己的存在价值。2010年9月21日,韩寒的新书《1988,我想和这个世界谈谈》正式上架,各大电商们都在抢时间。而这一天又是一个独特的时间点,因为第二天就是中秋节。如果在当当或者卓越下订单,最快也得中秋节后才能拿到书。而在快书包下单后,只要一小时就能收到韩寒的新书。

的确,当一本书在价格和运费方面都没有差别时,谁不愿意选择更快的卖家呢?

然而由于要保证配送的时间,快书包的资金投入除了购书成本外,其他的基本全用于物流。徐智明也坦言,目前快书包还没有开始盈利。如果要做到盈利,全国60多个配送员每人一天至少送14单左右才能开始盈利,而现在每天只有5单左右。

“我们对配送员做过实验,对于全国来说我们的配送能力是每天700到1000单,而现在每天只有300单左右,很多时候配送员只能闲待着。但是我们的配送能力是完全没有问题的,只是可能目前知名度还不高吧。”

畅销书?不,精品书!

徐智明与电商巨头们的比拼除了在速度上,还一个就是在图书内容的品质上。

“我们的目标是提供给消费者优质的阅读体验,我们只卖好书或者说精品书。那些即使畅销但是读者读完引起不了丝毫共鸣的书,不管别人卖得多火,我们是绝对不会卖的。要知道,畅销书可不一定都是好书。”徐智明坚定地说。

所谓好书,在徐智明看来,是有永久保存价值的。就是读者买了一本书,放置若干年后,当再次翻阅,依然能让人从中找到新的感悟和,而不是那些毫无内涵的文化垃圾书。

徐智明曾写过一本叫《我爱做书店》的书,其中有这么一段描述书店精神内涵的文字:对于卖书二字,在“卖”字后面加上了“书”,就是加上了一种感情――对书的理解、对书的尊重、对书的崇敬以及对书的不忍亵渎。对于卖书的人,最理想的是他们为爱书而做书店,为尊重书而营运书店的品位,为不忍亵渎而在“卖书”和“取利”之间有所为有所不为。

在快书包内部,有一个5人的选书小组,每一本书是否能上架销售,都要经过这个小组的投票选出。“品位、趣味、爱和美”是快书包选书的基本要求。除了徐智明自身对好书的敏感度外,其麾下还有两员大将,一个是当年在当当网负责图书采购的蒋磊,还有一个就是她的妻子,和他共著《我爱做书店》的高志宏。

对于好书的执着筛选,也许还和他曾经的创业经历有关。其实,快书包不是徐智明的第一次创业。他的第一次创业要追溯到10多年前,不过就是这第一次的创业,让徐智明为快书包积累下了启动资金和图书界的大量人脉。

创业首秀

1991年,毕业于北京大学政治学与行政管理系的徐智明,一直认为自己将来的职业一定是与政治有关的:就算当不成叱咤风云的政治家,最次也能当个村级、县级的小头头吧。他说:“那时我就觉得回我们县当个小官就挺好的。”

可是计划总是赶不上变化,上世纪80年代末,许多像徐智明这样的大学生都被要求下了基层,政治生涯还没开始就这么结束了。毕业后,徐智明被分配到了北京油漆厂工作。但是油漆厂简单枯燥的工作内容,让徐智明提不起丝毫兴致。

90年代初,广告业在中国的发展可谓是狂飙突进,每天都有新的广告公司诞生。那时的年轻人都在做着当一名广告人的梦,徐智明也不例外。于是不久之后,徐智明便辞去了油漆厂的工作,到了一家广告公司打工。

广告对于徐智明来说是一个完全陌生的领域,一切都要从头学起。于是徐智明奔波在大大小小的书店去寻找对他有帮助的广告书籍。而这时,他发现虽然广告业在中国急速升温,但是相关方面的书籍还很少,每次买书都要跑很多大大小小的书店,就这样还不一定能找到需要的书。于是他觉得要是有个专业的广告书店就好了。

“那时我就觉得,既然没人开这样的书店,那就我来开吧,这样也可以帮助那些和我一样有广告梦想的人。”徐智明说。

就这样,1995年一个叫北京广告人的书店悄然开张了。靠着当时派发编印的宣传小报,徐智明的小店就这样被越来越多的人知道。由于本着那个只卖好书的理念,北京广告人书店开始被大家认可,并且名声越来越大。为了和之后建起的那些广告书店区分,徐智明把书店改名为龙之媒。后来,徐智明还不满足于卖别人写的广告书,他多次找到相关学者,组织编写,截至目前已经参与出版了100多种广告专业丛书。

直到今天,龙之媒广告文化书店在广告圈中的地位已无人能敌。甚至一些广告公司在招聘人员时都会问应聘者知不知道龙之媒书店,看没看过龙之媒出的书。2006年徐智明还获得了“中国广告25年25人”杰出贡献奖。

龙之媒文化书店的发展进入正轨后,闲不住的徐智明突然又觉得“没意思”了。

“龙之媒很好,我也对它很自豪,但是我觉得我已经把广告图书这个行当给做透了,这个市场已经饱和了,没有再发展的空间了。我就想再做点别的什么,还得是有挑战性。”徐智明说道。而一次外地出差,让徐智明想到了快书包模式。那时徐智明在酒店呆着,特想看书。但是酒店周围又没有书店,到网上下订单吧,等到送过来时估计他早回北京了。

“当时,我就想要是能有个下单后不久就能送货上门的书店就好了。”于是快书包就这样诞生了。

6月10日,随着快书包杭州站的开通,徐智明已经在全国7个城市布下了站点。对于配送区域的划分,徐智明说,目前快书包先以商业区和办公区为主。等到把全国的商业区做完后,再开始做住宅区以及大学区。但这也只是个设想,还要看以后的发展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