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地下工程施工特点

地下工程施工特点

时间:2023-05-30 10:45:01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地下工程施工特点,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地下工程施工特点

第1篇

关键词:地下工程;施工技术;实践性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2.3;TU9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5-2909(2016)05-0105-04

地下工程是指深入地面以下,为开发利用地下空间资源所建造的建筑、构筑物。按照其用途和功能可分为:工业和民用建筑中的地下车间、电站、库房、地下商业街、人防与市政地下工程;交通运输中的地下铁道、公路隧道、水下隧道和过街地下通道等;军事上的指挥所、通信枢纽、掩蔽所、军火库等[1]。

地下工程的营造涉及可行性研究、初步设计、施工图设计、施工等全过程。其中,地下工程施工是地下工程从图纸到实物的成型过程,具有很大的复杂性、不确定性、危险性,因此其成为地下工程建造中最重要的阶段。

一、地下工程施工技术课程的特点

地下工程施工技术是理工大学建筑工程管理(人防)专业必修课,土木工程(人防)专业选修的一门专业课[2],其以“明挖法”和“暗挖法”两项地下工程基本作业为主线。通过课程学习,可使学员掌握目前地下工程施工中成熟的技术、方法,培养学员的工程意识和分析实际问题的能力,为后续课程学习和岗位任职奠定必要的理论基础。从教学内容上看,该课程的主要特点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学科交叉性强

地下工程施工技术课最大的特点就是先修课多,学科交叉性强。在“暗挖法”施工教学中,钻爆法施工涉及到爆破、通风、给排水方面的知识,支护施工涉及到岩石力学和工程地质方面的知识,TBM施工、盾构法施工、顶管法施工技术则更多的是施工技术与施工机械知识的结合。在“明挖法”施工教学中,土方工程、基础工程、基坑工程和土力学联系紧密,而要学好混凝土结构施工技术则必须要学习好土木工程材料、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等课程。通常,地下工程施工技术课程安排在第三学年的下半学期,学生在学习本课程之前,至少应系统学

习三大力学、工程测量、工程地质、工程材料等专业基础课,以及钢筋混凝土结构、钢结构、地下结构设计等专业课,才能比较顺利地学完整个课程。

(二)课程实践性强

地下工程施工技术课是研究地下工程相关专业施工工艺、操作过程、施工设备机械的性能和操作等规律的一门课程[3]。某些基础课程如数学、英语等,知识的传授大部分都是依靠老师课堂上的讲解,授课水平的好坏很大程度上依赖于老师对课程知识掌握的熟悉程度。但是,地下工程施工技术这一类专业性很强的课程,其中关于施工工艺、施工过程、施工机械的性能及操作过程等内容很难单纯用语言来讲述[4],光靠课堂的解说远远达不到教学效果。

(三)知识点更新快

随着地下空间开发如火如荼地开展,地下工程施工技术领域的新技术与新工艺不断涌现,而大学教材很难及时介绍这一方面的成果,使得教材的更新速度低于技术、工艺的更新速度。因此,在教学上应该结合实际情况,在讲授基本知识的基础上介绍一些最新的施工技术和做法,以跟上地下工程领域新技术、新工艺发展的步伐[5]。这些内容若只从概念上介绍,学生很难理解,因此需要教师结合工程实践进行说明,才能做到有的放矢。

二、施工课程实践性教学模式的现状

土木工程专业课程实践性非常强,其中尤其以施工课最为突出。我国高校教育一贯注重实践性教学环节的设置。1963年9月,“教育部直属高等工业学校教学工作座谈会”中就明确指出,在各门课程的教学中,贯彻“少而精”的原则,加强实践性教学环节[6]。改革开放初期的土木工程施工教材中,也明确了对有关实践教学环节如现场教学、习题和课程作业、教学参观、生产实习等给予足够的重视[7]。同时,土建各个专业也在实践性教学的方法、手段上不断进行尝试。凌田全认为,组织好施工实习,提高施工实习的效果,需要加强横向联合,建立长期稳定的施工生产实习基地,周密安排,加强考核[8]。株洲工学院在实践性教学实施过程中,精心挑选施工队伍正规、施工技术先进、结构类型和施工进度符合教学要求的施工现场[9]。华南理工大学和湖南科技大学在实践教学环节上,都采用了分散与集中相结合的办法[10-11]。目前工科类高级施工课也主要采取集中实习和分散实习两种方法。

从我国工科教学现状看,实践教学体系由实验、课程设计、实习、毕业设计等组成。实践性教学是培养、提高学生综合能力与素质的一个重要环节,是对理论教学的验证、补充和拓展[12]。

三、地下工程施工技术的“四维实践教学模式”

针对课程实践性强的特点,地下工程施工技术课程紧跟施工技术发展前沿,积极将地下工程施工中的新技术、新方法、新工艺、新设备知识引入课堂,同时在课程中加强了实践性教学环节。本课程实践内容的设置,其形式有“认识实践”、“操作实践”、“虚拟实践”、“生产实践”等4个方面,目的是使学生掌握基本的地下工程施工技能,学会实际操作规程和操作方法,熟悉工程现场施工组织与管理,具有能够综合运用专业知识解决地下工程施工管理问题的能力。

(一) 地下工程施工的认识实践

认识实践是地下工程施工技术课必设的一个环节。通过认识实践,可以对地下工程施工技术的流程建立感性认识,为本课程的后续实践环节打下基础。通过认识实践,可以使学生巩固和加深理解课堂所学,让他们的理论知识更加扎实,专业技能更加过硬,更加善于理论联系实际。具体来说分为以下几个方面。

1.地下工程施工视频认识实践

视频认识实践是地下工程施工认识实践的第一个方面。施工视频有着直观生动的情境,且不受时间的限制,可以对同一施工过程进行多次观察。随着多媒体技术的发展,各类视频资源十分丰富,为了更好地让视频服务于教学,课程组精选了钻爆法、初期支护、二次衬砌、辅助工法、盾构掘进、顶管施工、TBM施工、基坑开挖支护、钢筋混凝土施工等各类操作视频数百条,在课堂上结合相应的知识点给学员进行讲解。学生更好地介入课堂教学的内容,直接观察所展示的视频事件,并可以对视频事件进行多次的重复播放、解读与讨论,每次可集中于某个特殊的维度或侧重于教学组织、教学方法等[13]。该方法使学生认识施工、了解施工、熟悉施工,并在头脑里构建地下工程施工的场景,从而使学生对课本上的文字不再陌生和排斥,静下心来进行下一阶段的学习。

2.地下工程施工案例库认识实践

案例库教学能够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通过案例进行教学,使学生能够在课堂上进行情景代入式学习,间接感受现场,使他们由被动听课变为积极思考,从而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的积极性一旦被激发,教学效果就容易得到保证[14]。

按照地下工程不同施工方法构建案例库,课程组现已收集综合案例7个、专项案例10个。综合性案例包括城市浅埋大跨度坑道工程案例(南京九华山坑道工程)、大直径盾构过江坑道案例(南京纬七路过江坑道、南京纬三路过江通道)、盾构坑道突涌事故及恢复案例(常熟电厂取水坑道)、特大异性深基坑施工技术案例(南京青奥轴线地下交通工程、武汉王家墩地下工程)、地下工程施工事故案例等。

3.地下工程施工模型认识实践

我校国防工程学院为配合地下工程施工技术教学,花费百万余元建设了模拟坑道,内存放有各类地下工程施工所需要的设备、器材。同时,用剖面的形式向学生展现地下工程施工各分部分项工程成品、半成品的内外部结构;一些特殊的地下工程施工器具器材,实物无法展示的,则制作了仿真模型供教学使用。对于“暗挖法”施工技术,主要有:洞门、掘进爆破、初期支护、内部衬砌、新奥法监控量测、辅助工法展示等方面的仿真模型;对于“明挖法”施工技术,主要有深基坑开挖及支护沙盘、土方机械化施工沙盘、地下连续墙施工工艺流程(剖面)、SJB深层搅拌机施工工艺流程(剖面)等仿真模型;对于现在使用较多的TBM、盾构法、顶管法施工技术,制作了硬岩TBM仿真演示模型、土压(泥水)平衡盾构机仿真演示模型、泥水顶管机仿真演示模型。这些模型不仅仅给学员提供直观的认识,可供学员任意拆卸和组装,有的还能够进行声光电一体化演示,使学员更进一步了解地下工程施工的细节。

(二)地下工程施工的操作实践

操作实践是通过在地下工程施工现场操作技能训练等,来巩固学生理论知识和提高实际操作技能。实践操作法,更能体现理论联系实际这一基本原则[15]。这种现场操作可以在生产第一线,但由于地下工程施工现场较为分散,不利于集中教学,因此也可以采用模拟现场操作实践的方式进行。

为配合地下工程施工技术的教学,学院在模拟坑道场地周围建设了钢筋加工棚及混凝土拌合点,可以进行钢筋的现场加工、模板试拼、混凝土拌制、支护构件制作等施工操作。为了更加逼真地模拟出现场施工的效果,加工棚选用了可拆装的钢管及彩钢板搭设的形式。

通过现场实习和课堂授课,学生可以较全面、具体、灵活地学习和掌握地下工程的施工工艺和施工技术,学会理论结合实际解决问题的方法。同时,在操作场上学生和教师从书本到工程进行全方位的交流,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也丰富了教学内容[16]。

(三) 地下工程施工的虚拟实践

虚拟实践是人类基本实践方式之一。虚拟实践本质上是各种可能性的实践,事物的可能性在虚拟实践中能同时平行地获得实现[17]。目前,建筑信息模型已经成为建筑领域信息技术研究和应用的热点,BIM的应用价值已经得到行业的普遍认可。为了能进一步给学生带来新鲜的学习体验,课程组还将BIM虚拟实践教学进入了课堂。

基于BIM的虚拟实践教学是将一个具体工程项目的一系列立项计划、勘察设计报告、建筑图(结构图、水暖图、电器图、施工流程图等)、重要事件、动态三维模型、成本计算等彻底融合,用一个“虚拟的实际工程”串联起来,全方位阐述建筑工程施工这一复杂的施工流程[18]。

同时,课程组还将BIM的施工实践教学从地下工程课程延伸到学生的毕业设计。通过协同式毕业设计,不仅使土建专业学生更加直观地了解地下工程的结构构造、施工流程,更加深了学生对其他相关知识的理解。

(四)地下工程施工的生产实践

土木工程是具有很强实践性的学科,为了让学生更好的掌握知识,对于地下工程施工技术的学习,不仅要让其注意知识的积累,更应该强调生产实践能力的培养,以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生产实践是人类最基本的实践活动[19]。地下工程施工技术课程注重教学实践环节的落实,努力增加实验室的投入,保证了基础教学和专业教学中学生应有的教学试验和实习;坚持理论与实践、课堂与工程相结合的教学模式,重视教学科研实习基地的建设,与人防单位、军队建设单位、项目管理公司、工程监理公司、地下矿业公司等不同类型的单位共建实习基地,以满足课程实践教学多样化需要,不断加强课程实习等实践环节的过程控制和动态管理。

四、结语

基于认识实践、操作实践、虚拟实践、生产实践的地下工程施工技术的“四维实践性教学模式”,是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提高课程教学效率的有效方法,是多媒体时代工科专业课教学的典型范式。课程组经过多年的努力,已经具备了四维实践性教学的基本软硬件条件。在授课过程中如何有机融合课堂教学和实践教学,从而对四维实践性教学模式的教学效果进行评价,以及对地下工程施工技术考核模式的更新,则是下一步需要研究的问题。

参考文献:

[1]阎石,李兵主编;孙威,王春刚,李明,金益民副主编.土木工程概论 [M].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 2012:187-188.

[2]濮仕坤,等.基于BIM技术的地下工程施工技术课程教学设计[J].中国建设教育, 2015(2):28-32.

[3]李立军,杨秋学.土木工程施工课程教学改革探讨[J].高等建筑教育, 2011, 20(1):83-85.

[4]涂劲松,戈海玉.应用型本科院校土木工程施工技术课程教学改革[J].高等建筑教育, 2012, 21(3):94-97.

[5]冯兴,熊宝莲.浅谈建筑装饰施工课程实践教学改革[J].现代装饰(理论), 2012(2):71.

[6]《中国教育年鉴》编辑部.中国教育年鉴(1949-1981)[M].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 1984:796-797.

[7]江景波,赵志缙.建筑施工[M].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 1985.

[8]凌田全.加强横向联合,提高建筑施工生产实习的效果[J].常州工业技术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1988, 1(2):75-76.

[9]左成平,李国强.加强实践性教学环节深化教学改革[J].株洲工学院学报, 1994, 8(1):75-79.

[10]叶作楷,潘泓.土木工程专业施工课程教学改革探讨[J].高等建筑教育, 2000, 37(4):51-53.

[11]胡秀兰,祝明桥,刘锡军,程火焰.土木工程专业实践性教学环节改革的思考[J].高等建筑教育, 2006, 15(1):90-93.

[12]李建峰,张艳袁,卫宁,黄永刚.土木工程施工综合能力培养体系及教学方法改革与实践[A].田道全.土木建筑教育改革理论与实践(第12卷)[C].武汉: 武汉理工大学出版社, 2010:308-312.

[13]高文伟.浅谈视频在专业教学中的作用[J].科技信息, 2009(10):502.

[14]王瑞玲,宋春叶.FIDIC 施工合同条款案例库建设探讨[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 2011(9):85-86.

[15]王子敬.采用实践操作法提高《建筑施工技术》教学质量[J].广东科技, 2012(21):34-35.

[16]赵红京.建筑施工技术教学与实践相结合的尝试[J].番禺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2, 1(3):48-50.

[17]陈蔚,举.虚拟实践及其哲学意义[J].郴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3, 3(3):55-57.

第2篇

关键词:城市地下工程工程特点支护

1.地下工程的主要类型

地下工程通常是指在地下开挖的各种隧道与洞室,如铁路隧道、公路隧道、矿山井巷、军事地下工程、水工隧洞、地下仓库以及地下厂房等。地下工程因其具有不占用地面面积,不受外界气候影响,不干扰城市基础设施,隐蔽性好等特点而广泛应用于国民经济建设和国防工程建设之中。

地下工程可从以下不同角度进行分类。

(1)按使用目的或用途不同,地下工程的类型主要有交通隧道、水工隧洞、矿山巷道、地下厂房、城市地下工程。

(2)按介质环境不同,地下工程可分为土层地下工程和岩石地下工程。从结构设计角度出发,地层环境的不同对于地下工程的结构选型、荷载确定以及结构设计计算方法有很大影响。

(3)按埋深不同,地下工程可分为浅埋地下工程和深埋地下工程。作用于这两类地下工程上的荷载不同,施工方法也不一样。浅埋地下工程一般采用明挖法或盖挖法施工,深埋地下工程一般采用暗挖掘进施工。

2.城市地下工程的主要特点

随着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市地下工程进入了蓬勃发展阶段,城市地下工程就一般分类而言属浅埋的土层地下工程,但其独特的工程复杂性层出不穷。归纳起来,城市地下工程具有以下特点。

(1)地质条件差

目前,我国城市地下工程埋深多在20m以内,而在此深度范围内大多为第四纪冲积或沉积层,或为全、强风化岩层,地层多松散无胶结,存在―卜层滞水或潜水。同时我国部分城市,如武汉、南京、杭州、上海等城市,部分区域承压水位高,承压水含水层顶板埋藏浅,对地下工程施工影响巨大。城市地下工程的基本特点是地质条件差(多数情况下富含地下水),而在现阶段取得准确的地质及围岩力学参数和设计荷载参数等数据极其困难,给地下工程的结构设计与施工带来困难。

(2)周边环境复杂

由于各种原因,城市地下工程的修建滞后于城市建设,尤其是城市地铁工程往往多建在建筑物已高度集中的地区,在城市道路下面及各种管线附近通过。工施工往往引起地层变形和地表沉降。这些变形和沉降对邻近固有建(构)筑物和设施的损伤不可忽视。例如,施工将产生一定范围的地表沉降,当沉降达到临界值时,将会引起建筑物的倾斜、开裂等,严重的可导致建筑物功能丧失;城市中很多高层建筑采用的是桩基础,地下工程施工引起的地层移动会对桩基础施加轴向和侧向力,这种力将可能导致既有结构的损害。因此研究地下工程在施工过程中对周围环境的影响及其控制技术就显得尤为重要。

(3)结构埋深浅、与临近结构相互影响

城市地下工程具有埋深浅的特点,多在3~20m间,城市地下的管网设施、商业街、停车场等构筑物鳞次栉比,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给工程的修建带来众多设计与施工技术方面的特殊难题。例如,城市中的地铁工程一般都处在密集的建筑群下,有些工程的基础与既有建筑物或构筑物的基础紧邻,产生相互作用;处于较浅位置的地下管线结构,与深部的大型停车场或地铁工程形成上、下位置临接关系;多条隧道的工程又形成平面上的临接问题,而现有工程的设计理论(强度控制设计)和常规施工技术已经难以满足保护地铁工程周围环境的要求。研究隧道支护结构和周边建筑物及其他构筑物之间的共同作用,近邻建筑物的变形以及在开挖过程中建筑结构的内在反应,进而研究其控制技术,是城市地下工程施工应该解决的问题。

(4)围岩稳定性难于判断

地下工程的围岩稳定问题一直是地下工程设计与施工研究的重点问题。对于城市地下工程而言,其地质、环境以及结构方面的特殊性给这一问题的研究增加了特殊的内容。现有较广泛使用的围岩稳定性理论认为:在地下工程施工过程中,地下工程周围岩体发生应力重分布,当这种重分布应力超过围岩的强度极限时,将造成围岩的失稳破坏。在浅埋条件下是否存在承载拱对其稳定性判别非常重要,有必要通过监测与研究解决。因此,围岩稳定性评价是与地下工程施工和运营密切联系的一项极为重要的研究内容。

3.城市地下工程的支护

基于城市地下工程具地质条件差、周边环境复杂、结构埋深浅、与临近结构相互影响等特点,城市地下工程的支护宜采用刚性支护结构或复合式支护结构。

(1)刚性支护结构

这类支护结构通常具有足够大的刚性和断面尺寸,一般用来承受围岩松动压力。通常采用现浇混凝土,有的采用石砌块或混凝土砌块。从构造上看,它有贴壁式结构和离壁式结构。贴壁式结构保持围岩和衬砌紧密接触,中间有回填层,但其排水防潮效果较差。离壁式结构的拱圈、边墙与岩壁相离,其间空隙不做回填,不能加强围岩的稳定,一般仅适用于稳定或基本稳定围岩中修建的衬砌结构。

(2)复合式支护结构

复合式支护结构是柔性支护和刚性支护的组合。通常初期支护是柔性支护,一般采用锚喷支护;二次衬砌是刚性支护,一般采用现浇混凝土支护或高强钢架。复合式支护结构是一种新兴的支护结构型式,主要用于软弱地层,尤其适用于塑性流变地层。复合式支护是根据支护结构原理中需要先柔后刚的思想,先采用柔性支护让围岩释放掉大部分变形和地压,然后再施加刚性支护承受余下的围岩变形和地压,以维持围岩稳定。

第3篇

关键词:城市地下工程;环境的影响;对策

中图分类号:B82文献标识码: A

引言

地下工程施工经常会引起地面的沉降、地下水的污染以及土层刚度的下降。为此,做好地下施工中的优化设计、控制地下水位以及防止水污染等相关工作,对于提高施工质量,降低环境污染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城市地下施工条件的概述

1、土质的不同

城市的分布范围比较广,河流和植被的分布在一定程度上使土质存在着很大的差异性,对于一些含水量较高的土质,就会为排水工作带来难度;对于土质较为松垮的土质,其安全性就会令人担忧。因此,在进行地下工程施工之前,需要对施工的具体环境进行考查。

2、限制性因素较多

由于地下环境的不确定性,对工程施工提出了很大的挑战。这类工程大多受环境的影响,施工速度较为缓慢,建成时间较长;建筑物、管道、电缆等地下设施层出不穷,对施工单位的沟通和调度能力是一个考验。

二、城市地下工程施工对环境的影响

1、地下水影响

建筑地下结构施工操作极易对岩土体之中的水质――地下水形成破坏与影响。由于地下结构的工程施工操作极易因对地下土层的触动、破坏而改变岩土体原有的地应力,直接、间接地破坏岩土体中的地下水,破坏了岩土体与地下水之间的物理作用及相互之间的化学作用,阻碍了岩土体正常情况下对地下水质的化学组成成分及物理性质的影响与约束。在对岩土体的破坏过程中,岩土体正常环境下对地下水质的渗流介质作用逐渐遭到破坏,施工操作破坏了原有的空隙结构分布,间接改变了地下水产生、运动的环境,最终阻碍了地下水正常径流、产生及循环;同时,由于地下岩土体结构的改变,岩土体的渗透压、渗流边界特点也随之转移,其中温度场的变化也同时加重了上述特性的变化,最终严重破坏岩土体结构及地下水活动,引发地质灾害、加大地质灾害发生几率。工程施工对地下水的影响也间接影响了周边地区土体、岩石、道路及建筑物的稳定。

2、地表移动变形影响

地层在长久的自然作用下已经形成了比较固定的力的走向,在进行地下工程建设施工中,如果贸然将某块岩体脱离,就容易造成局部范围力的失调,这种情况不仅对土层的原有状况造成了改变,而且也为地下工程的施工留下了安全隐患。这种岩层的变形在较为空旷的地域影响比较小,如果在建筑物较为密集、人口较多的地段,土层可能会因承载力不够,造成塌陷。但是,土层变形是伴随着地下施工全程的,也就是说,只要地下施工还在进行,那么土层变形的情况就难以避免,施工单位只能对施工技术进行优化,将土层影响的范围降低到最小的限度。

3、对临近管线及建筑影响

此类问题在建筑工程较多的城区较为多见。城市建筑地下施工的同时,往往有其他的建设工程也在进行,或建设施工区域涉及周边多个建筑及地下管线、道路影响,此外,施工过程还极易出现周边植被负面影响。施工规划不当、勘探失误或操作不当都会引起对周边道路、建筑物的影响,还会触及地下管线,影响城市正常水电供应或处理。很大程度上,施工对建筑物的影响因地表变形、移动而起,同一工程不同区域因地表建筑、道路及植被分布不同、地质情况不尽相同、施工操作不同而产生不同程度的沉降、形变,此种情况下的建筑物极易遭受严重损害。施工对地下管线的影响与施工性质、地表情况、管线类型等有直接关联,刚性管线有较好韧性,一般可正常运行,也会承受不了过大影响而断裂;柔性管线同刚性管线一样有一定的应力变化承受范围,超出承受范围的应力变化会引起管线的泄露或断裂,最终都增加了管线不必要的维护、更换成本。

4、地下工程施工对城市环境的影响

城市经济的发展推动了城市基础设施的建设。特别是近几年来,管道、电缆等基础设施已经占据了很大的地下空间。在进行地下工程施工时,就会受到管线铺设的影响,如果不能做好合理有效的沟通,就会出现挖坏电缆或者管道的情况。城市地下工程的施工,会产生很强的噪音,对人们的日常生活带来了很大的困扰。

5、地下工程对空气的污染

地下工程在施工时会产生大量的工程废渣,大量的废渣积攒在地表不仅占用大量的地表空间,而且一遇大风天气就容易造成小规模的沙尘暴,无论是对行人呼吸还是晾晒衣服都会有一定的影响。由于废渣量过大,而施工单位又不想占用过大的土地空间,就会使废渣被叠的越来越高、越来越陡,一旦遭遇暴雨天气,就很容易出现滑坡、泥石流等灾害,如果没有相关的防护措施,就会导致回填,延缓了生产进度的同时,也为员工的安全生产留下了很大的安全隐患。

三、城市地下工程施工对环境影响的对策研究

1、制定完善的施工计划

在施工之前,需要对现场的实际情况进行大致的巡查,根据现场条件,例如地表建筑物的位置、周围有无水塘等,找出施工中比较容易出现的难点和重点问题,做到大致的掌握。派遣相关的技术人员对现场进行细致的勘察,勘察的主要内容包括土质、水位、受力、污染情况等等,根据测定而来的数据制定一个大致的设计图,初步定完设计图纸后就需要与其他部门进行联系,看看工程建设范围之内是否有管道、电缆设施,并及时地做好沟通工作。对现场的条件进行复查,找出不足的地方,对设计图进行优化。

2、材料的选择

施工材料伴随着地下施工的全程,如果从施工材料出发,就能够很好地避免环境污染情况的发生。用绿色环保的施工材料代替传统的有毒化合物,用先进的技术工艺取代传统的施工技术,从而防止因材料问题对环境造成污染。

3、施工进程中的控制

根据周围的水文状况测算出施工过程的涌水量,技术人员需要时刻关注涌水的实时状况,如果发现大面积的漏水,应及时对涌口做封堵处理。为了避免地下水位下降引起的地面下沉,需要施工单位将基坑内部抽取的地下水及时地返还到土层之中,以保证地下水平衡。在施工过程中,尽量进行封闭式施工,保证施工之后的污染物能够及时地排到地面。

4、施工进程后的维护工作

施工完成之后,需要将施工中产生的杂物、垃圾、废料收集起来,将地面土层铺设完整,针对水位下降的问题,可以通过基坑降水技术中回灌井的使用,将地下水位控制在合理的范围之内。在废渣、杂物周围围上一层防护网,防止大风天气下造成的空气污染。对施工环境周围进行细致的检查,包括居民用电、用水状况是否受到影响,周围建筑物是否出现裂缝。如果发现有地表沉降的状况,就需要施工单位及时对其进行填补、压实。

结束语

总之,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及建筑工程规模的不断扩大、工程种类的增多,工程施工对环境影响也越来越复杂、严重。建筑物的地下结构施工主要会引起环境中的地下水循环变化、地表移动、建筑及管线破坏及一般的噪音、空气污染。新时期的地下结构施工应从施工前期、实际施工两个方面全面改善施工规划与操作,还应积极引入逆作法等新型施工技术,降低施工操作对环境的影响。

参考文献

[1]李冰,李建琦.地下结构施工对环境的影响[J].建材发展导向(下),2012,08(1):23,78.

第4篇

关键词:地下工程;工程地质问题;预防

城市地下工程具有现场环境条件复杂、施工难度大、技术要求高、工期长、对环境影响控制要求高等特点,是一项相当复杂的高风险性系统工程。但是,地下工程建设一般都在市区内,在其施工过程中常常会引起周围地层的位移、变形、沉降与塌陷等环境地质效应,对周围地面建筑物及基础、地下早期人防和其他构筑物、公共地下管线和各种地下设施以及城市道路的路基、路面等都可能构成不同程度的危害,已经出现并且孕育诸多工程地质问题。

1 地下工程开挖引起的工程地质问题

1.1地面沉降

1.1.1地层初始应力状态的改变引起的地表沉降:地下工程开挖是在存在初始应力场的地层中进行的,开挖引起地层初始应力状态的改变,即二次应力场,它是由地层初始应力场与开挖引起的附加应力场的叠加应力场,对应二次应力场开挖的位移场仅是由开挖引起的附加应力场。地表沉降的主要机理是由开挖面的应力释放,附加应力等引起地层的弹塑性变形。引起初始地应力状态改变的主要原因有:

(1)地下工程开挖引起的附加应力;

(2)地下工程施工对地层的扰动和地层损;

(3)地下水渗流引起的地下水位的变化。

1.1.2土体的固结沉降:地下工程施工引起的地表沉降与时间有关。土体内部含水渗出,体积逐渐减少,这一现象成为土的“固结”。随着土体的固结,土体的压缩变形和强度逐渐增长。因此,土的固结所产生的沉降是城市地下工程施工中最值得注意的问题之一。根据地下工程施工的特点总结固结沉降的主要原因有:

(1)地下水位下降引起的固结沉降;

(2)土体空隙水压力变化,引起土体的固结沉降;

(3)土体扰动后,重新固结后产生沉降;

(4)土体的次固结和流变。

1.2洞室围岩失稳

地下开挖后,洞壁围岩由于失去了原有的岩体的支持而向洞内产生松胀变形,如果变形超过了围岩所能承受的能力,围岩就会被破坏。围岩的变形破坏程度常取决于围岩的应力状态、岩体结构和洞室的断面形状等。洞室开挖使地下原来的应力状态被破坏,围岩应力重分布,产生变形位移。

均质岩土体中应力未达到或未超过其强度以前,在开挖过程中的变形,以弹性变形为主,变形速度快,变量小,瞬时完成,一般不易察觉;当应力达到或超过岩土体强度时,塑性变形十分明显,发生压碎、拉裂或剪破。当岩体强度主要由结构面控制时,与上述情况基本一样,但当结构面组合构成围岩不稳定条件时,岩体除了弹性变形外,塑性变形也比较明显,它表现为围岩分离体(岩块)的相互错动,围岩松动时围岩稳定性降低,为进一步松动创造了条件。

1.3斜坡破坏

斜坡破坏主要发生在山区城市,除直接经济损失外,还可能造成人员伤亡,其原因主要是:由于自然地质作用和工程地质作用引发的,而工程地质作用造成的斜坡破坏较自然地质作用频率大。当然决非任何斜坡破坏都能称为地质灾害,但斜坡破坏确属重大的地质灾害类型之一。

斜坡破坏主要形式为滑坡,其影响因素主要有岩性、构造、地形、地震、降雨及人类活动等。其中,许多山体滑坡现象是由地下工程活动引发的,即主要是由于地下工程的开挖或采掘影响到了上部的山体,使岩体开裂,地面倾斜,并在一定条件的配合下,导致山体失稳形成滑坡。在隧道建设中,滑坡现象主要发生在浅埋、偏压及进出口等地段,其危害常常比较严重。为评价斜坡岩土的稳定性,预防斜坡破坏导致的地质灾害,认识引起斜坡破坏的内在原因与外部条件,掌握其运动发展规律显得非常重要,尤其是当前在城市这个人类经济活动的密集区,斜坡破坏造成的经济损失和人员伤亡都是巨大的,都是由于工程活动不合理造成的。

1.4地下水污染

在城市环境地质中地下水的不良作用主要表现为地下水的侵蚀。地下水的不良作用和地下水污染主要由人为引起。随着经济持续稳定发展,人类活动加剧,对地下水的污染越来越严重,主要表现为:多数城市垃圾随意堆放;工业废水和废液不经处理或初步处理后任意排放。首先污染地表水,经地表水补给地下水或渗入地下水,再污染地下水,使地下水具有侵蚀性,对城市的建筑物基础及地下工程不断侵蚀破坏。

2 防治措施

2.1开展详尽的工程地质勘察

工程地质勘察资料是地下工程施工的重要依据,通过详细的工程地质勘察,为设计施工提供需要的参数和指标,确定合理的开挖方案、开挖步骤,如果地下工程建设所涉及勘察资料不详细、不准确,势必给支护工程带来事故隐患。

2.2做好开挖方案的优化选择

地下工程的开挖方法很多,以基坑工程为例,有分层全开挖、中心岛式开挖等等。开挖顺序不同,引起的位移不同,中心岛法的开挖顺序就比从一个方向按顺序向另一个方向的开挖方法,对基底隆起和桩后地面沉降有一定程度地减少。因此,基坑开挖时应做好开挖方案的优化选择。

2.3实行科学的降水设计

水是影响基坑工程稳定的重要因素之一,从实际统计资料来看,约有70%的基坑事故与地下水有关,因此,地下工程建设中应特别注意地下水的影响。地下工程建设绝大多数都需要进行人工降低地下水。要降低地下水位,就要合理地选择降水方法,在此基础上进行人工降水的方案设计,以及进行降水方案的水位预测,通过预测进行降水方案的优化,从而达到最佳的降水方案。

2.4做好现场监测,开展信息化施工技术

地下工程是土体与围护结构体相互共同作用的一个动态变化的复杂系统,仅依靠理论分析和经验估计是难以把握在复杂的开挖和降雨等条件下支护结构与土体的变形破坏,也难以完成可靠而经济的开挖设计。通过施工时对整个工程进行系统的监测,可以了解变化的态势,利用监测信息的反馈分析,就能较好地预测系统的变化趋势。当出现险情预兆时,可做出预警,及时采取措施,保证施工和环境的安全;当安全储备过大时,可及时修改设计,削减围护措施。

2.5积极采用新技术、新方法

工程实践证明,采用基坑内降水、坑内侧土体加固(化学灌浆、石灰桩加固等)、及时支撑并预加轴力、增加挡墙的入土深度、墙外地层中筑帷幕、坑内降水坑外注水、分步开挖、逆作法施工、信息反馈施工法的采用等,对改善基坑变形、提高其稳定性有重要意义。计算机技术方法应广泛地应用到地下工程建设中,如进行数据分析与计算、计算机制图、计算机辅助深基坑设计、信息施工与管理等领域具有十分广阔的前景。

第5篇

关键词:地下工程;施工;放样;

引言

随着经济与社会的快速发展,地下工程得到发展,但是地下工程的施工难度相对较大,通过采用科学的施工测量放样技术,能够保证地下工程能够安全、有序的进行。

1地下工程施工放样概述

施工放样是将图纸上设计的建筑物、构筑物的平面位置和高程按设计要求,以一定的精度在 实地标定出来,作为施工的依据。施工放样主要有:平面位置的放样、高程放样,以及竖直轴线放样;平面位置和高程均通过对每个特征点的放样实现。特征点的放样通常采用极坐标法,也可用直角坐标法和交会法,高程放样则常用水准测量方法。当待放样点同附近控制点的高差较大(如放样高层建筑某层或井下某点的高程)时,常用长钢尺代替水准尺测设高程,或用电磁波测距三角高程测量方法;放样竖直轴线可用吊锤、光学投点仪或激光铅垂仪等。除使用经纬仪、水准仪、全站仪、GPS外,还可以选择使用激光指向仪、激光铅垂仪、激光经纬仪、激光水准仪等,以提高放样速度和精度。在石材行业中,要精确地放出基准线,还有通过基准线准确丈量出石材的实际尺寸而不浪费也需要一门技术。

与地面工程测量相比,地下工程放羊测量具有以下特点:(1)由于地下工程的空间条件限制,地下平面控制测量形式只适合布设导线。(2)地下工程的隧道是随掘进施工逐渐延伸而成的,因此,地下的平面和高程控制测量不能预先全面布设,一般以低等级导线指示隧道掘进,而后布设高等级导线进行控制和检核。(3)由于地下工作条件和环境的限制,地下测量的测点标志一般 设在顶板上,测量时需进行点下对中;观测需要进行照明。(4)地下工程的隧道往往采用独头掘进施工,布设支导线指示掘进方向,并且有时边长较短,随着隧道的延伸,点位误差的积累会越来越大,因此,要特别注意提高点位对中精度和进行支导线的复测检核,以提高测量精度和 避免粗差。(5)条件差,施工影响大,地下工程测量以隧道工程和矿山井巷工程对测量工作的要求最高、最为典型。

2地下工程施工放样方法

2.1坐标法放样

设计图纸所表示的建筑物轮廓或特征点往往是以角点坐标的形式表达的。测量放样就是要在待建的场地上确定设计坐标相对应的位置,并用标桩表示出来。放样主要采用两种方式:一种是常用的极坐标法,也就是采用经纬仪+测距仪或全站仪来放样;另一种是直接采用GPS RTK法放样。极坐标放样的基本元素为角度和距离。(1)角度放样。放样角度实际上是从一个已知方向出发放样出另一个方向,使它与已知方向间的夹角等于预定角值的工作。(2)距离放样。距离放样是将图上设计的已知距离在实地上标定出来,即按给定的一个起点和方向标定 出另一个端点。

2.2点位放样

工程建筑物的形状和大小,常通过其特征点在实地表示出来。点位放样是建筑物放样的基础。放样点位时应有两个以上的控制点,且已知待定点坐标,通过距离和角度来放样待定点。极坐标放样在操作上可采用经纬仪+钢尺(或测距仪)法,也可采用全站仪直接坐标放样法。(1)经纬仪+钢尺(或测距仪)放样法,当施工控制网为导线时,常采用极坐标法进行放样。(2)全站仪坐标放样法。以上极坐标法放样,需要事先根据坐标计算放样元素,而放样元素的计算是要根据仪器架设位置而定的,有时现场仪器的架设位置会有变化,则要重新计算放样元素。而用全站以坐标放样法,就不需要事先计算放样元素,只要提供坐标就行,而且操作十分方便。

2.3 GPS RTK放样法

GPS RTK是一种全天候、全方位的新型测量系统,是目前实时、准确地确定待测点位置的最佳方式。 它需要一台基准站接收机和一台或多台流动站接收机,以及用于数据传输的电台。RTK定位技术,是将基准站的相位观测数据及坐标信息通过数据链方式及时传送给动态用户,动态用户将收到的数据链连同自采集的相位观测数据进行实时差分处理,从而获得动态用户的实时三维位置。动态用户再将实时位置与设计值相比较,进而指导放样。

(1)收集测区的控制点资料。任何测量工程进入测区,首先一定要收集测 区的控制点坐标资料,包括控制点的坐标,等级、中央子午线、坐标系等。(2)求定测区转换参数。城市测量是在地方独立坐标系上进行的,这就存在WGS-84坐标和地方独立坐标系的坐标转换问题。由于RTK作业要求实时给出当地坐标,这使得坐标转换工作非常重要。(3)工程项目参数设置。根据GPS实时动态差分软件的要求,应输入下列参数:当地坐标系的椭球参数,长轴和偏心率;中央子午线;测区西南角和东北教的大致经纬度;测区坐标系间的转换参数;根据测量工程的要求,可输入放样点的设计坐标,以便野外实时放样。(4)野外作业。需要指出的是:GPS测出的高程是以参考椭球面作为高程起算面的大地高,而工程测量 采用的高程系统是以大地水准面为起算面的正高或正常高,两者存在较大的差异。(5)野外实施。GPS RTK定位技术具有与使用其他测量仪器所不同的优点。采用一般仪器,既要求通视,又费工费时,而且精度不均匀。RTK测量拥有彼此不通视条件下远距离传递三维坐标的优势,并且不会产生误差积累,应用RTK放样法能快速、高效率地完成测量 放样任务。

3放样测量之后的复核工作

放样测量之后的复核工作是保证测量精度,进而保证地下工程质量的重要手段,复核的目的是检查地下工程平面位置与高程数据是否符合相关的设计要求。放样测量后的复核工作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设计图纸的复核,施工测量人员应该对施工图纸进行详细、全面的校核,对平面图上的坐标及其相关系数、符号、标高尺寸、轴线位置灯进行复核,保证坐标、高程数据等不存在偏差。(2)水准点高程的复核,当放样测量施工进入到水准点之后,应该按照相关的设计规范和要求进行闭合水准复核,如果水准点高程存在误差应该及时的和设计单位、监理单位进行沟通和联系,避免高程误差给地下工程的施工质量和进度造成影响。(3)定位的复核,当定位之后,应该根据中心桩号或者定位控制点进行复核,复核的内容包括高程、平面几何尺寸、角点坐标等是否和设计图上相符,如果出现偏差应该及时的处理; 其四,原始观测记录的复核,在进行公路桥隧施工测量作业时,应该做好记录工作,以此保证所有的数据的工整和准确,通过多人或者他人进行全面的复核,利用公式或者其他方法对所有原始观测记录项目进行复核,如果发现误差应该及时的处理。

结束语

总而言之,施工测量放样应用技术在地下工程施工中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通过将各种先进的施工测量放样技术应用在桥隧工程施工测量中,能够为公路桥隧施工提供非常可靠、有效的参考数据,对地下工程的施工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我国隧道施工测量放样技术必将会产生质的飞跃,并在实际施工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白纪武.关于路桥施工测量放样的研究[J].山西建筑,2014(7).

[2]徐东辉.桥隧施工测量放样应用技术分析[J].河南科技,2013(12).

第6篇

城市地下建设工程的环境地质效应随着城市地下空间的建设开发,必然会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同时也会影响城市的开发建设,因此,研究地下工程的环境地质效应及其防治技术,有助于进~步开发地下空间资源,大力推进现代化的城市建设。

一、关于城市地下工程建设影响环境工程地质的表现

1.地面变形在城市地下工程施工过程中或是竣工后,地面变形是经常引起地质环境问题的首要原因。不论是采用盾构、沉井,以及基坑法,都会使施工地点及其附近的土层受到扰动,进而促使软土层蠕动,引起饱水砂性土的管涌、地面变形等环境工程地质问题。

2.围岩失稳在影响环境工程地质中,另一个很明显的表现要属洞室围岩失稳。围岩失稳带来的破坏,几乎都是沿原有的结构面产生,并形成新的断裂面。近年来,随着地下空间资源的开发利用,尤其是在开挖隧道的施工项目中,经常因为风化裂隙发育带、断裂带、岩脉等多与围岩接触,而导致在开挖过程中引起围岩失稳事故的发生,进而致使地表环境受到地表坡体变形、地表塌陷等突变出现。

3.地下水环境变异在城市地下工程建设过程中,经常要采用人工降水的方式,来保证开挖面的稳定。但在此过程中,由于人工降水“漏斗式”的渗透和混合,会使地下水的动力场和化学场受到影响,进而引起地下水中某些物理化学元素发生变化,导致地下水环境受到污染。而且,由于地下工程建设对地下水环境的影响有“滞后性”,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逐渐引起突变,造成诸如地铁与河道相截、隧道与河道相正交等问题,并且其影响范围之大,也会给地下工程建设、环境工程地质、人们的人身安全带来威胁。

4.地质生态环境恶化在城市地下工程建设过程中,通常要将挖出的大量砂石进行堆积处理,会对施工附近的环境带来不利影响。同时,若是弃土超荷,甚至会引起隧道下沉,影响地下工程的建设。此外,如果弃土不及时处理,还可能在开挖或运输过程中,引起扬尘污染,影响城市大气和生活环境。在地下工程建设中,还经常使用化学灌浆来加强护壁或堵漏,而化学灌浆具有一定毒性,混入地下土层中,不但会影响地下水环境,也会在工程运输弃土时,给城市带来污染。

二、关于解决环境工程地质问题的关键

1.工程地质环境质量的总体评价和分区在城市三维空间的工程地质环境质量的总体评价和分区中,应该注意对地形地貌、岩土性状、岩土体的隔热、抗震、水文地质条件和地质构造等的分区,并对整个地下工程地质环境质量进行立体分区。

2.明确岩土体的结构及区别要明确城市地下工程的地质构造及其区别,认识城市岩土体的空间变化,从而方便科学合理地进行不同类型的场区划分,进而对岩土体立体结构进行分区和规划。

3.了解区域的稳定性在城市地下工程建设中,对于规划选址的问题,需要了解影响区域的稳定性因素,以及该区域是否达到施工的稳定条件。在确认其稳定性不大后,才能设计出合理可行的施工方案,并保证技术得到科学实施,从而避免受到地壳剧烈升降、地震、断裂复活等地质构造的影响。

4.进行工程地质勘察在城市地下工程建设的实施阶段,要随时对工程地质进行勘察,包括在工程的选址上、规划上,以及设计和施工中的不同阶段。通过记录详尽的工程地质资料,及时掌握不同阶段中施工场地的地层岩性、地质构造和水文地质等要素,是施工阶段必不可少的一项工作,而且也能帮助制定出一个最佳方案进行施工。

三.关于环境地质效应的防治措施

1.开展有效的工程地质勘察,通过详细的勘察为设计施工提供相关的参数和指标,确定合理的挖方案、步骤。如果勘察工作所提供的数据不详细,势必给支护工作留下隐患。对深基坑注意查明以下几个方面:场地位置、地形地貌、地质构造、不良地质现象等:对场地地层进行划分:调查地下水的类型、埋藏条件、侵蚀性及土层的冻结深度;测定土的物理力学性质指标;调查基坑周围地质环境。

2.优化开挖方案,地下工程的开挖方法很多,大型地下工程施工不可能全断面一次成洞,实际上是根据出渣运输洞不同、施工机械类别和岩石特性等条件,选择开挖施工方法。这样就决定了大型地下洞室是分层分块开挖,逐步形成洞室设计体系的特点。

3.科学的降水设计方案,要降低地下水位,就要合理的选择降水方法,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工降水的方案设计。人工降水方法的选择是人工降水成败的关键在降水技术方法的选择时,应注意考虑以下几点:降水场地的水地质条件;含水层的透水性:地下工程开挖的深度及技术要求;水场地的施工条件和施工设备的能力范围;选用的方法是否经济理便于施工;可根据条件将多种方法组合使用,充分发挥不同方之间的互补性。

4.加强对临近建筑物的保护,在已有建筑物或构筑物附近设置新的基础和开挖基坑时,应考虑有建筑物的影响。在设计和施工前,应对以下情况进行调查:质原有建筑物基础、上部结构可靠度和地基基础变形的要求。据情况制定以下对策:一是对已有建筑物进行变形和裂缝的观测,需要采取特殊的施工方法;二是设计方面不需要特殊考虑,但施工法要采取有效对策:三是设计和施工都要采取有效的特殊对策,工程计划开始就采取对已有建筑物不产生有害影响的对策和护工程,同时要进行变形和裂缝观测。

5.加强岩土体变形的理论研究,由于地下工程建设的复杂性,实践中有超出理论的现象,也有现论不能有效指导工程实践的现象。因此,针对工程实践的具体况,加强这方面的理论研究,显得尤为重要。对于深基坑工程,要应进行如下一些研究:地基中卸荷一再加载的变形特性以及土的蠕变、应力松弛特性;支护结构的变形原理;基底的隆起规律基坑的失稳和演算方法;支扩结构变形、基底隆起和地表沉降之的关系;地基加固效应;水土相互作用等理论问题。

第7篇

关键词:地下工程 施工安全管理 风险 评估

中图分类号:C9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4)03(a)-0162-01

随着经济建设的高速发展,社会出现了各种各样的矛盾,包括:环境、交通和居住等方面的危机,于是,地下工程建设就进入了蓬勃发展的时期,地下空间的利用,已经扩展到各个领域,并且发挥着重要的社会和经济的效益,但是目前,因为对地下工程实施工作的管理不善,在施工过程中,发生的安全事故层出不穷,造成巨大的损失,为了确保工程建设目标的顺利实现,避免产生不必要的意外损失,地下工程项目实施过程中,迫切需要建立一个预估风险的安全措施。

1 我国目前的地下工程安全管理工作的现状

我国政府对地下施工风险安群管理的工作十分的重视,通过近几年的努力,发生的重大安全事故的基数减少了,但是由于技术的局限性,我们在已经开发的风险管理系统中,还缺乏一些基础数据的有效支持,同时国内的安全风险管理信息化的水平还很低,缺乏一个信息化管理的平台,这也是我们下一步需要努力的方向。

2 如何做好地下工程施工安全管理工作

(1)风险的定义。

风险的最基本的含义是对未来可能出现的结果的不确定性,风险具有客观性,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但是我们通过对风险的识别,采取一些安全措施,降低风险发生造成损失发生的程度,也即能够有效地实施风险的管理,这必然会转换为效益,而不是巨大的经济损失。

(2)风险识别。

风险识别是一项系统性的,可持续性的工作,是指风险主体对所面临的风险以及潜在的风险归类、鉴别、判断的过程。这对于风险管理者的要求很高,需要他们不断的识别风险,及时发现可能存在的新的潜在的风险。

(3)风险评估。

风险评估是估计风险事件发生的可能性的大小,它的损害程度和结果范围,它是一项复杂的系统的工作,是在充分考虑风险识别后的所有不确定因素的基础上,不仅要对潜在的损失进行估计,还要对最大的经济损失进行估计。

(4)风险分析。

风险分析的方法有很多种,但是大体来说可以分为三类,定量分析、定性分析、定性与定量分结合,在工程实施风险安全管理体系中,要对风险进行有效的分析,分析是风险预估系统的核心,对它的准确定位,关系到后期的一个动态检测过程。

(5)施工的动态监控。

1)这是一个大的动态监控体系,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着眼:①确立责任制第一、责任制是指每个人应当承担的责任,通过制度的形式表达出来。企业的法人代表与项目经理应该签订安全生产协议书,明确双方在安全生产工作中责任、权力和义务以及具体的安全生产考核指标。②确定项目经理与各业务主管部门负责人在安全生产工作中的责任,并要十分的明确安全奖惩指标。

2)要进行安全教育。①安全生产教育工作要进行脱产安全学习,经考试合格后,方准上岗施工,不然,不允许上岗。②职工、外包队民工入场教育合格后,项目部的安全管理部门要进行登记造册,建立档案,使安全教育工作处于受控的状态中。③必须严格执行班前安全教育制度,除对职工、外包队民工进行文字安全技术交底外,班组长还应根据当天作业环境等因素,对本班组人员进行有针对性的班前安全教育,做到班前检查班后总结。

3)要建立一个安全检查措施。①管理人员每周对建筑工地进行一次全面的大的安全生产检查,并且要作好详细的安全检查记录和考评打分记录,同时要作好日检安全记录,及时掌握现场的安全情况。②在日常的安全检查工作中,要虚心听取业主和监理工程师的意见和建议,必要时可以与业主和监理工程师联合组织安全检查工作。

4)安全预防。①严格按照国家的标准对高处作业进行安全预防工作,而且必须采取安全可靠的安全防护措施。

②施工现场的各种安全防护设施,不经过管理层的批准,任何人不准随意拆改。

3 做好地下安全管理工作的意义

地下工程施工在实施的过程中会存在很多的安全风险,通常情况下,这种风险我们是无法预知的,在地下施工的过程中,由于管理层管理不善的原因,发生的安全事故层出不穷,这导致了巨大的经济损失和社会的影响,同时也给大众的生活带来了很大的安全隐患,因此做好地下施工安全管理风险预估工作是我们做好地下工程安全管理工作的核心关键。有利于决策的科学化,合理化,降低事故发生的可能性,减少发生后果的损失,能够保证管理目标的顺利实现,对社会有重大的积极作用。

4 结语

地下工程建设难度很高,制约条件也很多,在施工过程中,有很多不确定因素,所以建立一个风险评估机制是很重要的,这其中最重要的是动态的监测体制。我国是一个发展中的大国,要想在经济发展的同时,做好地下施工安全管理工作,必须快速有效地建立此机制。

参考文献

第8篇

关键词:水利工程;计算机仿真技术;应用

前言:在现在的水利工程建设当中,因为工程建设本身的难度较大以及当地的地理条件较差或者是其他等等的一系列条件都使得水利工程建设的本身得到了非常大的限制。但是,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特别是电子计算机仿真技术在水利工程施工当中的大规模利用,使得我国的水利工程建设速度和质量水平有着一个非常大的提高,它可以有效的解决在实际工程建设当中所出现的困难。以下,就是电子计算机仿真技术在实际工程当中的应用。

1我国水利工程面对问题的探讨

1.1对于导截流和围堰工程施工

在兴建水利枢纽过程中,导截流是施工总进度计划中的控制性环节之一,截流的成败,将直接影响整个工程的全局,因此一向倍受重视。导截流设计是经济性和安全性之间的一种最佳选择,往往由于复杂的自然因素影响或决策变动等原因,需要反复修改和调整;另一方面,水电建设市场的竞争环境又要求投标者高效率、准确的编制施工组织设计,以取得投标承包的最佳结果。显然,传统的计算方法很难满足这一要求。

1.2地下工程施工

隧洞施工过程的地下厂房系统施工开挖量大,施工强度高,施工条件复杂,是一个极其复杂的过程。由于工序的作业时间的随机性,容易产生随机排队现象而影响其他作业;由于地下洞室系统纵横交错,布置密集,高差大,施工通道少,使得各工序配合与相互干扰错综复杂;在安排各个洞室施工先后顺序及隧洞施工顺序时,需要考虑对工程的总工期、围岩稳定、通风散烟条件、施工强度以及交通运输等问题的影响。各个洞室施工在时间、空间上的逻辑关系复杂,传统横道图难以直观地揭示其复杂的时空关系。因而仅靠设计人员采用传统的方法分析计算,难以确定合理的施工机械设备配套方案、制定合理的施工进度计划和施工组织设计方案,难以全面、快速、准确地掌握施工全过程。

2水利工程施工中计算机仿真技术应用的探讨

2.1对于坝体混凝土浇筑施工的探讨

坝体混凝土浇筑过程仿真的基本思路是:首先对浇筑块、投入使用的浇筑和运输设备分别进行编号;然后,按照给定的浇筑方案所要求的各种约束条件安排注块的浇筑顺序,并算出各浇筑块浇筑施工进程,从而算出该方案下的大坝施工工期。重复计算多个方案,得出不同结果,最后经过综合比较,即可选出最优方案。这些程序设计多采用大众熟悉的应用软件,仿真计算成果采用现在常用的软件输出,程序设计采用开放式人机对话模式,具有了较高的可操作性和实用性。根据混凝土坝的施工特点,实时动态仿真系统主要具备以下主要功能: 工程量计算、计算机跳仓选块、多种施工机械组合配套、方案与设备比较、进度表达、图形处理。

2.2对于导截流和围堰工程施工的探讨

在水利工程建设施工中的截流方法中最常用的是平堵和立堵两种方法。这两种方法,尤其是立堵法的施工过程计算机仿真在料场规划与调度、交通运输组织方面与土石坝施工十分相似。与土石坝不同的是戗堤填筑。以立堵法为例,工程量更加集中,施工强度更大,对机械设备配置的要求更高,施工组织更加严格,而且戗堤基本上是水下施工,截流过程中的填筑方量和抛投材料的粒径受流速变化的制约,一方面填筑方量受截流流量的影响;另一方面,需随着龙口宽度的变化进行所谓的“流速分区”,因此截流施工的计算机仿真较多的依赖于截流水利计算与河道水文、地形、地质条件,模拟截流施工的进程,预测截流水力学参数的变化,确定各分区抛投材料的类型、尺寸和数量,能够为决策机构提供及时、可靠的依据。

2.3对于地下工程施工的探讨

地下工程施工过程仿真的基本思路是:首先明确施工过程中有哪些活动以及各活动之间的逻辑关系,活动需要哪些初始资源及数目;然后由模型的组成部分按照节点间的逻辑关系建立起循环运行的网络模型。以隧洞工程施工为例,利用该模型进行隧洞施工过程仿真,可得出施工工期、机械设备生产率、资源闲置等待时间、资源利用率、施工费用及找出拥塞点等,从而为决策提出所需的多种信息。通过地下洞室群施工全过程动态仿真,可以对施工过程进行定量计算与分析,进行多方案的比较和优化,直到得出满意方案。采用计算机仿真技术,通过模拟工程对象的循环过程和随机时间,可算出不同资源水平和施工组织情况下循环过程的工期和成本,并找出拥塞点,通过灵敏度分析可以得到合理的机械配套组合及理想的工期成本最优方案。

第9篇

关键词:建筑工程;地下防水;施工工艺

中图分类号:K826.1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地下防水施工技术的主要特点

(1)在地下工程中,其基础桩桩头防水施工,通常使用几种防水材料,已经完全打破常规图集标准做法,因此,可以结合具体地下工程特点予以创新。

(2)在地下工程的基础桩桩头中,使用的防水材料有多种,例如:水泥基渗透结晶型防水材料、聚硫嵌缝膏等。

(3)在完成基础桩桩头设计任务工作之后,其出现大量浇带,尤其是控制点在底板与外后浇带防水,通常来说,都是利用几种材料,实现复合防水的目的。

(4)在某些地区,其地下工程施工,由于地下水位偏高,因此,导致施工周期偏长。因此,针对底板结构后浇带通常做法是利用超前止水法,这样一来,能够确保底板防水层质量。

(5)一般来说,基础桩桩头的底板和外墙都是使用的4mm+4mmⅡ型聚酯胎SBS卷材,因此,其防水可靠性大大被提高。

(6)底板防水卷材和基础垫层以及外墙防水卷材和外墙基础垫层间都利用的是满粘法;然而,导墙卷材和基层都利用的是点粘,上述两种不能做好,能够确保卷材随着结构变形能力得以提高。

(7)利用科学、合理的对策提高对细部构造防水施工质量,大大减少了各种地下工程施工质量通病的产生。

2施工前的各种准备工作

(1)相关技术人员,必须要事先对施工图纸进行审核,主要是对地下工程中细部防水构造设计要求予以详细了解,同时还要认真编制关于下地防水工程施工计划与技术对策。

(2)对每一道施工工序都必须进行验收,待验收合格之后才能继续进行下一道工序的施工。

(3)材料购买人员,在购买材料时,必须向生产商索要合格证书与质量检验证书,并且在材料进入到施工场地后,还要严格按照规定要求进行抽样检查,检查合格后才能投入使用。

(4)由于地下工程的防水施工相对比较复杂,因此,施工队伍必须要选用高资质的专业防水施工队伍,而且定期组织防水施工人员参加专业知识与技能培训,参加技能考核,在取得合格证后,要求施工人员必须上岗持证。

3桩头防水施工

3.1施工流程

对基础桩头剔凿部位的垫层施工,首先要在剔凿部位基层涂刷一层水泥渗透结晶型防水材料,继而再使用缓膨型遇水膨胀橡胶条进行施工,最后再涂抹一层水泥防水砂浆。当剔凿到设计标高之后,还需要将桩侧剔凿到密实混凝土周围300mm范围内,对垫层进行麻面处理,同时还需要将其下剔15mm。在桩侧,需要剔凿处-30mm×20mm的凹槽,其主要是为放置膨胀橡胶条,与此同时,在凹槽的外侧,需要借助无齿锯进行进一步的切割。最后把表面的灰渣等杂物清理干净,再利用清水进行冲刷,必须确保基面非常湿润,但是却不能有明水出现。

3.2水泥基渗透结晶型防水涂料施工

①严格按照比例要求,将涂料和纯水进行调和,待调和为稠糊状态即可,但是每次调和量不能过多,而且要求必须在1h之内完成,如果混合物有变稠的驱使,那么要连续不断的进行搅拌,但是不能向其中加入水分。②涂料至少涂抹 2 层,而且厚度应该在 0.8~1.0mm 范围内。③一般来说,在进行涂刷时,要选用半硬尼龙刷,要求涂刷用力要十分的均匀,同时要来回纵向涂刷,确保凹凸不平整的地方都能涂抹材料。④第二次涂刷要在第一层涂刷材料初凝且湿润状态进行,若前一层表面十分干燥,那么必须要洒水,再进行涂刷。⑤在高温季节,最好在早晚间完成,这样一来,能够有效避免涂层过于干燥而导致在表面产生裂缝等现象。⑥当涂层在进入半干状态后,要洒水开始养护,而且在养护过程中,要尽量使用纯净水,同时要求水流不能偏大,不然会直接破坏涂层。另外,每天要至少进行四次喷水,而且要结合具体湿润程度来洒水。此种喷水养护要持续2~3d。⑦在完成施工的48h之内,根据天气状况,在其表层铺设一层塑料布,避免雨淋或者是被污染。

3.3缓膨型遇水膨胀橡胶条施工

(1)在桩头的底部常常使用缓膨型遇水膨胀橡胶条,与此同时,还需要在设置橡胶条位置垫层的表面剔凿一和橡胶条尺寸相近的凹槽,但是,要特别注意,在剔凿凹槽之前,对凹槽外边线处要利用无齿锯加以切割。

(2)桩头钢筋通常使用的是环形缓膨型遇水膨胀橡胶条,因此也需要在其底部剔凿大小相近的一凹槽,其主要目的是为放置缓膨型遇水膨胀橡胶条。

(3)在凹槽中,确保无浮渣或者是尘土粗线,同时在施工中确保槽内十分的干燥。

(4)在完成橡胶条施工之后,要快速进入到下一道工序施工,也就是说要完成聚合物水泥防水砂浆施工任务。

3.4聚硫嵌缝膏的施工

(1)在对基层利用嵌膏处理之前,首先要对基面加以初步处理,要除去嵌膏部位聚合物水泥砂浆表面与卷材防水层表面的灰尘与杂物等,同时确保砂浆表面要十分的干燥。此外,还要事先把聚硫嵌缝膏和防水卷材详解的聚乙烯膜,利用高温喷枪进行融化处理,确保聚硫嵌缝膏与卷材粘接十分的牢固。

(2)混料拌制要严格按照100:8比例把灰白色膏状物与黑色膏状物相互混合在一起,一直到搅拌其密封剂不会存在色差便能够使用。而且要求必须在搅拌后的6h之间全部用完。另外,在施工之前要适当小样进行试验,进而才可以大面积进行施工。

(3)将已经拌合好的嵌缝膏借助腻子刀来施工,但是,在施工阶段,必须确保卷材防水层质量。不仅密实而且其表面要非常光滑。如果嵌好的密封材料为表干状态时,不能对其进行触碰,而且还需要在进行固化之前,不能被污染。一般来说,在进行自然养护 48h 之后,便能够进入侠义道施工工序。

4卷材防水层与地下防水构造施工

基层底板和歪曲卷材都利用满粘法,而细部构造防水施工大多数都是采用多道设防的方法,从而大大增强细部结构防水能力,有效预防和减少各种质量通病的出现。

4.1底板基础导墙防水

对基础底板之外的防水施工技术,通常是选用外防内贮法,在完成卷材甩茬之后,要在护墙要使用一皮砖进行压实。确保墙体卷材点粘十分牢固,与此同时,还需要在接近结构的一侧涂抹一层水泥砂浆,其厚度为20mm,而且水泥砂浆的配制比按照1:3。

4.2外墙防水

对于地下工程外墙防水施工来说,常常使用外防外贴的方法。一般来说,防水保护层都是使用厚度为100mm的聚苯板。此外,还需要在基础导墙水平施工缝加铺一层卷材,提高防水性能。

4.3后浇带防水

一般来说,在基础底板处,有两种后浇带,即温度后浇带与结构后浇带。但是,由于地下水位偏高,对结构后浇带常使用超前止水方法。然而,在外墙后浇带进行防水施工之前,要利用长、宽、高分别为 1200mm、1200mm、60mm的钢筋混凝土盖板进行封闭处理,后浇带随竖向施工缝,借助止水钢板达到防水的目的。

4.4卷材热熔封边

对卷材搭接缝处理必须借助高温喷枪进行加热,再将其压实到边缘且挤出部分沥青再将其粘牢。而且要求在接缝处,有沥青热溶胶溢出,同时形匀质沥青条。

4.5外墙水平施工缝防水

一般来说,对地下外墙水平缝隙的处理,通常是采用缓膨型橡胶止水条加以处理。

4.6变形缝防水

对于变形缝处的防水施工来说,一般选用的方法为中埋式止水带、外贴式止水带等,实现多道设防,提高防水性能。

结束语

总体来说,和建筑屋面、室内等部位相比较来说,地下防水工程施工的要求偏多。由于地下防水施工属于隐蔽工程,因此,施工单位必须认真做好地下防水施工作业,不能只强调使用高质量的防水材料是远不够的,很容易度忽略地下结构问题,给地下工程防水结构与质量埋下诸多安全隐患,因此,施工企业要全面进行考虑,将传统被动防水施工变为现代主动防水施工,根据施工中的具体问题,采取相对应的措施予以解决。

参考文献:

[1] 肖 辉.建筑工程地下室防水施工技术探讨[J].四川建材,2009.

第10篇

关键词:隧道;地下工程;风险评估;变形控制标准

缺乏隧道开挖下地层及结构物的变形标准。目前,隧道工程设计中传统的传统的强度控制理论已逐渐让位于变形控制理论。施工变形控制标准是隧道邻近结构物施工安全评估及风险管理的重要内容,也是实施检测的重要依据。但是我国现在尚没有成熟的规范或行业标准可供参考,也没有一套行之有效的研究方法。以下内容是具体的论述。

一、我国隧道风险评估现状及问题

(1)风险评估定量化难及可信度低。由于我国隧道风险研究起步晚,缺乏隧道风险管理案例的收集和统计,造成目前进行风险评估时无资料可借鉴,因此只能靠专家和技术人员的经验,将定性结果凭经验分析,然后用层次分析法或模糊综合评判法等方法将定性结果定量化,充其量只能称为半定量法,评估结果往往令人难以信服。

(2)缺乏规范的安全风险管理体系。目前国家对隧道工程施工阶段的安全风险管理还没有操作性较强的、具有一定强制意义的法规体系,因而风险管理在项目工程中的地位没有明确。

(3)风险管理与数值计算结合较少。目前关于介绍风险评价的方法上,未提到数值分析法,而数值分析法却是隧道工程常用的研究手段,可用于隧道施工安全分析、邻近结构物在隧道施工下的变形特性及安全评估。

(4)基于地质预报及监测的评估较少。隧道工程的一大特点就是围岩地质条件下的不确定性,而这可以通过超前地质预报、现场监控量测等手段进一步确定,从而减少围岩不确定性风险。

二、风险评估的重要性及意义

近来隧道在施工中发生了多次安全事故,铁道部高度重视,在2007年3月和8月分别召开了全国铁路安全会议。由于铁路隧道发生各类风险的概率较其他工程高,且一旦发生,造成的损失较大。开展铁路隧道风险评估,有利于决策科学化,有利于减少工程事故的发生,有利于提高政府、业主、设计单位和施工单位的风险管理意识和风险管理能力,从而达到控制风险,减少损失的目的。

当今世界范围内越来越多的政府机构、项目业主、设计单位、施工单位、银行以及保险公司已意识到实行风险管理带来的好处。通过对风险点的辨识与分析,能够对全线风险有个全面的认识,明确工程各阶段的关注焦点,集人力、技术、设备、物资的优势,在全面预防的同时进行重点预防。同时,通过编制预防控制措施和应急预案、培训预防。同时,通过编制预防控制措施和应急预案、培训教育和演练,使全体参建人员熟知各自的角色、各自的职责,熟知预防措施,熟练掌握抢险预案,力保风险点不出现问题。一旦发生意外,能够迅速、及时、圆满地得以解决,确保工程顺利建成。

三、隧道施工邻近结构物变形处理

1.隧道施工质量管理

地层之所以会出现变形,主要是因为隧道开挖施工造成的,开挖方式不同,对地层变形的影响也存在着较大的差异性,因此隧道施工过程中应当注意施工质量管理措施的应用。道施工对建筑物的影响、隧遁开挖引起建筑物变形,分别如下图所示。浅埋隧道施工时,在其两侧存在着潜在的破裂面,如果破裂面与地表交点位于建筑内,则应考虑不均匀沉降对建筑物的影响。

施工质量控制过程中,应当采取以下策略,即加快施工进度,快速通过邻近结构物地段,最大限度的缩短围岩暴露时间以及变形持续时间。利用初期支护对围岩施加适量的抗力,这对于有效抑制相邻地层发生变形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开挖施工操作过程中,应当严格遵循管超前、严注浆、短开挖、强支护以及快封闭和勤量测等工艺要求,工序安排过程中应当严格按照先排管、后注浆,再开挖;注浆一段、支护一段以及封闭一段的工艺要求进行施工作业;根据实际监测数据,采用动态的注浆操作方式和方法,对邻近结变形进行有效的控制。

2.地层加固处理

在结构物附近实施隧道施工过程中,在隧道和邻近结构物间设置一定的隔断墙,这样可有效减少该地段土体发生水平位移、或者沉降量,对于避免因施工而破坏结构物,具有非常弘扬的作用。其中,隔断墙体可由钢板桩、树根桩、地下连续墙以及深层搅拌桩和注浆加固等部件构成,主要应用在承受因隧道施工而引起的侧向土压力、或者因地基差异沉降而产生的负摩阻力,对于有效减小邻近结构物土体变形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注浆加固地基该方法是借助对地基注入适当的固结材料,通过填实孔隙使土体得到加固,用以控制由施工引起的土体松散,坍塌及地基变形和不均匀沉降,从而使邻近结构物免于遭受破坏的工程本体保护方法。

3.邻近结构物加固处理

邻近结构物加固处理,即对结构进行适当的补强,以全面提高该结构的自身刚度,这对于应当因地表沉降而产生的各种形变,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在隧道工程施工过程中,应对邻近结构物可能出现的不均匀沉降问题进行预估测,依据该控制标准和要求,对邻近结构物进行加固保护。

四、我国隧道及地下工程的主要开挖方法及风险评估

由于隧道及地下工程类型、规模、地层、施工装备、技术水平等的不同,相应产生不同的开挖方法,按大类主要可分为明挖法、盖挖法、沉箱(管)法、暗挖法。明挖法以它施工简单,安全快速、造价较低,仍然是除山岭隧道,江湖河底隧道外首选的施工方法,其中的盖挖法是市区修建地铁车站的主要方法,北京、上海、南京、广州有近10座地铁车站采用此法,并取得了很多宝贵经验,逆作法或半逆作法也已从局部试点转入工程实际应用,如深圳地王大厦、上海金茂大厦地下室,除主楼外全部采用半逆作法施工,使工期大大提高。暗挖法适应范围广、铁路、公路、水利水电隧道、矿山巷道以及城市繁华市区下地铁、地下工程广泛采用此法,沉箱(管)法则主要用于跨越江湖河流等水体隧道的施工。我国的隧道及地下工程施工技术自80年代以来,得到了快速发展,代表隧道工程施工新技术发展水平的隧道凿岩机(TBM)和盾构机被引入我国,并在实践中不断改进,以大瑶山双线铁路隧道的施工为代表和开始,成功地推广了锚喷支护新奥法大断面开挖施工技术,全隧道最高年成洞4245m,月成洞521m,单口月成洞218m,开挖205m,衬砌303m。90年代再次采用新奥法成功修建了号称“天下第一险洞”(高地应力、高地热、多瓦斯、多断层、多地层塌方)的南昆铁路家竹箐隧道,这标志着我国钻爆法隧道施工技术达到和接近了世界先进水平。其中形成的施工前、中、后的超前地质预报模式、围岩变形量测、预报、指导施工模式及围岩加固模式,为我国全面推广新奥法隧道设计与施工技术奠定了坚实基础,我国目前已建成的最长的单线铁路隧道―西康铁路秦岭终南山隧道施工中采用了全断面隧道掘进机(TBM),使我国的交通隧道修建技术又上升到一个新台阶,而在上海、广州、北京地铁隧道施工中,盾构机得到了大面积使用,取得和积累了很多成功经验。乌鞘岭隧道在软岩深埋复杂应力隧道的修建技术上取得突破,克服了高地应力、软岩大变形和富水等复杂应力状况。风火山和昆仑山隧道(海拔4995m)则成功采用双层模筑混凝土多道防水措施、保温隔热措施、低温早强耐久性防水混凝土以及洞内空调等措施克服了高海拔冻土地区的隧道修建难题。

五、结语

世界发达国家已有的隧道和地下工程施工技术,大部分已在我国开发利用,并在工程实践中结合中国的国情得到不断的改进和发展。

参考文献:

[1]王倩倩.结合邻近结构物变形控制的隧道施工风险评估[J].西南科技,2011(8).

第11篇

关键词:地下防水工程、施工技术、应用探析

中图分类号:TU57 文献标识码:A

近几午,伴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城市人口的不断增加,建筑用地日益紧缺,加剧了城市土地资源城市人口增加问题的矛后,随着建筑施工技术快速的发展,为缓解上述矛后,城市建筑的发展越来越注重向地下的发展力向,如过街隧道、地下停车场、地下室、地铁等地下工程,都是朝向地下空间的发展但是因为地下工程一般都处在水层之中,那么地下工程的防水工作就显得至关重要。

一、地下防水工程问题分析

1、地下防水工程一般的渗透方式

地下工程渗透的原因一般由设计和施工不当,以及材料和施工管理方面因素的影响,而渗透的原因一般分为点、线、而三类的渗透点的渗透是指无规律的渗透,没有连续的渗透,只是单独的一点的渗透;线的渗透有一定的规律,一般都是连续性的渗透现象,出现的渗透也有一定的特点,有变形缝和非变形缝两种;而渗透相对来说就比较严重,指的是混凝土大面积潮湿和渗水。

2、设计考虑小周或沟通不当引起的地下工程渗透

从设计方面来说,导致地下工程渗透的原因有很多,主要的有以下的几个方面:第一,设计人员对于地下防水工程的设计不够理想,施工方面不能完全按照地下防水工程的设计力案来完成,导致施工不正常施工困难,从而引起的一些问题,形成抗渗的薄弱部分;第二,施工对于防水认识不够,认为简单的装修就能达到防水效果,设计时没有考虑所用材料的一般特性;第三,设计和施工等各个专业的工作人员配合小到位,在现实的工作中图纸会审的小认真,导致施工过程中有遗漏,从而导致地下室防水工程出现问题。

3、材料控制方面引起的地下防水工程渗透

地下防水工程主要的防水材料是混凝土,施工力在施工前对材料没有进行严格的匹配选择,混凝土浇注前没有进行供料速度关系的计算,使混凝土在使用过程中造成因为供应小及而自天能使混凝土连续的浇注,造成了混凝土之间形成冷缝,从而影响地下防水工程的正常工作。

4、施工管理不当导致地下防水工程渗漏

在现实的施工过程中,地下防水工程对于施工力有很高的要求,施工是人的施工,施工人员的个人素质各小相同,工作能力也小一样,操作不规范或选料质量达不到标准,就会存在一定的施工偏差,有可能会导致施工缝留置不当,出现凹槽,一次混凝土浇灌不当,都会引起地下工程防水功能的下降。

二、以地下工程卷材防水施工简单阐述

1、地下工程的卷材防水层应选用高聚物改性沥青类或合成高分子类防水卷材。

2、卷材防水层在地下工程施工中要有一定的施工条件要求。防水层施工时,应按施工要求和土质情况降低基坑的地下水位,一般应将水位降低至防水层底部最低标高以下不少于300RAM,并保持此水位直到保护结构完成为止。

3、采用外防外贴法,铺贴卷材防水层,应先铺平面,后铺立面。第一块卷材应铺贴在平而基层和立面保护墙相交的阴角处,卷材在平面和立面上各占1/2,旧平面和立面相交处,应由平面开始从下向上铺贴卷材,阴角部位可用手持压辊滚压,使卷材紧贴阴角,无空鼓现象。阴角处不可有卷材接缝,卷材的接缝应留在平面上,距立面不应小于600mm。

4、铺设完平面和立而的卷材防水层之后,应该对防水层进行质量验收。检查防水层表面有无皱褶、裂缝、孔洞、翘边等;卷材搭接缝处的封口是否粘贴牢固,密封是否可靠等。如发现问题,要及时修补,消除隐患。

5、防水层经验收合格后,应及时做好保护层。在做好保护层前,为了不使防水层破坏,可用胶粘剂点粘固定一层石油沥青油毡保护隔离层。保护层的做法应符合以下规定:顶板卷材防水层上的细石混凝土保护层厚度不应小于70mm;底板卷材防水层上的细石混凝土保护层厚度不应小于50mm;侧墙卷材防水层,宜采用软保护,或铺抹20mm厚1:3水泥砂浆。

三、地下防水工程防水质量问题的防治措施

1、防水工程中蜂窝、麻而、孔洞渗水问题的防治

对于这类问题,首先要解决的是检查蜂窝、麻而、孔洞及渗漏水、水压大小等情况,然后进行渗水部位的检查,查明渗水部位,进行相应的堵漏和修补工作堵漏和修补的原料可以采用促凝灰浆、氰凝灌浆等修堵法;相对不严重的可以采用水泥砂浆抹面法,具体的防治方法,要根据现实问题进行选择

2、防水工程中施工缝与裂缝渗透的防治

根据混凝土特有的属性,混凝土自身也会出现小同的情况,根据渗漏、水压大小的小同,可以采用促凝胶浆进行渗漏处的堵漏工作,小渗漏的施工缝也可以修成凹槽型,把混凝土破损的地力进行剔除,重新用水泥素等进行修复根据地下防水工程渗透方式的不同,还可以采用埋入式橡胶庄水带、后埋式庄水带的方法进行裂缝的渗透防护。

3、防水工程中卷材空鼓与预埋件部位的漏水防治

对于防水卷材空鼓位置漏水的防治需要剪开并重新分层粘贴就行对于预埋部位的漏水处理,就要用不同的方法,需要先将周边剔成崭新的裂缝,之后进行氰凝灌浆或促凝胶浆进行处理,最后再在上而做好表面防水层,埋设前在凹槽内先加入一定的快凝砂浆然后再进行混凝土的预制,等到快凝砂浆具有一定的强度之后周边用胶浆堵塞,再用分层抹防水层补平就能达到很好的防水效果。

4、做好防水工程施工工艺

防水工程施工工艺是做好地下防水工程的基础,这需要做到的要求是保证基层表面清理干净,表面没有明水,基层表面涂刷的水泥胶不能太厚或者太薄,涂覆的要求要用刷涂覆,涂覆要尽可能的均匀,不能存在局部沉淀,要求基层上而不能有气泡出现,要根据设计力案要求做好防水保护层,墙而的砂浆保护层要设置分割缝,设置到施工缝之内,用黑色的聚氨脂防水胶嵌缝。

5、选用材料要有质量保证

在进行地下防水工程施工材料的选用时,因为地下工程所处的特殊位置,要严格按设计施工力案要求的混凝土强度和防水等级进行混凝土配制,地下工程底板和墙身用防水混凝土进行施工时,要保证混凝土的自身质量满足设计的要求所用水泥强度小低于32.5R的普通硅酸盐水泥、砂、石要满足规范标准要求,用吸水率大的石,所用水要为小含有害物质的自来水,选用的各项材料必须有出厂合格证和性能检测报告,小合格的材料不能使用。

同时要注意雨天对砂、石含水率的测定在此过程中最重要的是防水混凝土的配制,在防水混凝土的配制过程中最重要的一个环节就是防水混凝土采用现场搅拌混凝土,确保防水质量能达到设计的要求在混凝土施工时,固定模板采用拉片穿过防水混凝土的结构,此时应采用庄水拉片,防水混凝土浇筑时,要采用一次性完成施工的方法,确保不留施工裂缝,提高防水等级,在最后地下防水工程混凝土浇筑完成后要立即进行相应的保养,并且保养的时间最少小得少于14小时。

总之,地下防水工程的综合性很强,工程中技术质量的问题包括建筑和结构的设计、工程材料及使用保管、施工操作方法等许多方面的因素其中,施工操作的方法是能够保证工程质量的最主要的环节对于地下防水工程,施工单位在地下防水工程的施工过程中要从材料、施工工艺以及设计要求的各个方面严加控制在具体的施工过程中,只有综合全而的考虑施工工程的各个环节,做好施工前的预控,才能根本上控制地下室防水工程的质量,才能更好的做好地下防水工程。

参考文献:

第12篇

关键词:浅埋暗挖法、地铁、机理、应用

中图分类号:U231+.2 文献标识码:A

前言

在当代中国,地下交通工程正被大量地运用于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相应带来多种多样的地下岩土工程新发展、新技术。浅埋暗挖法是在第四纪软弱地层中修建隧道的方法,其核心原理是新奥法(New Austrian Tunneling Method),即在施工中采用辅助措施加固围岩,充分调动围岩的自承能力,开挖之后及时进行支护,封闭成环,使初期支护与围岩共同作用形成联合支护体系,能有效地抑制围岩变形过大,在初期支护沉降稳定之后进行二次支护,完成整个隧道结构断面的施工。初期支护主要承担全部基本设计荷载,二次衬砌作为后期安全储备,由初期支护和二次衬砌共同承担特殊荷载。复合式新型支护结构体系是按照先柔后刚的理念设计的,能较好地克服隧道工程中的不可预知性。由于地层水文地质条件以及周围环境的复杂性,应用浅埋暗挖法施工,必须对地层、支护材料、附近建(构)筑物进行施工过程监控,根据监控信息及时更正设计,以指导施工,进而确保施工的安全。

1、浅埋暗挖法的应用范围及特点

1.1浅埋暗挖法的应用范围

埋暗挖法适用于:在软弱围岩及浅埋地层中修建城市地下铁道、山岭隧道洞口段及其他浅埋的结构;在不能明挖施工的软弱无胶结的砂或土质、卵石等第四纪地层,修建覆跨比大于0.2的浅埋地下洞室;高水位的地层,但必须采取堵水或降水、排水等辅助施工措施。尤其对于地面建筑物密集、结构埋深浅、地下管线密布、交通运输繁忙并且对地面沉降要求严格的城市地下工程,如修建地下铁道、地下停车场、埋置热力与电力管线,这项技术更适用。

1.2浅埋暗挖法的特点

浅埋暗挖法严格来说是矿山法的一种,是适合中国地质条件的、独特的变异施工方法。与其他地下工程施工方法相比具有自身的特点:①可适应各种地质水文条件的地层;②适应各种结构断面形式(如单线、双线、多线及车站等)和变化断面(如过渡段、多层断面等);③采取分步开挖和辅助施工的方法,可以很好地控制地表沉降;④从整体效益出发,浅埋暗挖法是比较经济合理的施工方法;⑤浅埋暗挖法也存在缺点,如喷射混凝土时粉尘较多、劳动强度大、机械化程度低以及高水位地层结构防水比较困难等。

2、浅埋暗挖隧道法相关技术施工

2.1关于施工方法的选择

要想有效的控制围岩松弛和松弛引起的地表沉降,可以选择眼镜法、CRD法、CD法等多种暗挖浅埋的施工方法,在具体的项目施工中,要结合相关的地理环境和地质条件,结合隧道断面的构成和形成以及周边的环境限制条件,选择适合的施工方法。城市中心商业区的浅埋暗挖在施工过程中很容易受到地面的负荷,而且管道线路非常密集,在进行开挖的过程中需要非常严格的对地面沉降速度进行控制。在设计通道的时候,要选择CD施工的方式,这种方式的施工其工序非常多,相应的受力结构就会比较复杂。在具体的施工过程中,结构内力经历了很多次转化,所以说,技术难度比较大,根据施工的工序和工期,进行有限元分析,选择断面开挖的施工方法,保留住核心土,如果有必要需要增加临时支撑。

2.2相关施工技术分析

要想预防施工地表的沉降速度,需要实施相应的技术施工措施:在路面铺好2cm的钢板 ,可以有效的扩散和缓冲施工过程中的负荷。选择长管棚加小导管注浆支护,有效的承担施工过程中的土层压力。对开挖循环进尺要进行严格的控制,要按照每循环0.5m循环掘进。适当保留核心土,封闭循环。及时跟上二衬,有效防止地表的过大沉降。为了预防二次模筑衬砌与隧道顶部混凝土之间存有空洞,应该在土层和初期支护的过程中,在初期支护、涂层、二衬之间设置注浆管,及时的进行填充注浆,预防地表的沉降。在注浆过程中,要控制好注浆的压力,尽量实现充填不劈裂,若果注浆的压力过大,那么对于二衬的施工就会出现不利影响。另外,在具体的施工中,应该严格的进行量测体系和监控,根据反馈信息及时对设计进行调整,有效实现信息化模式的施工。

3、浅埋暗挖法应用现状

国外在20世纪70年代初开始进行新奥法应用于浅埋地层的研究,到70年代末80年代初已基本形成一套完整技术并应用于城市地铁和市政工程等。目前,德国、日本、美国、法国、意大利、韩国等国家都有成功应用的实例。如德国法兰克福地铁25#工区埋深为11m~13m,幕尼黑地铁9#区段埋深为8m,26m;法国里尔地铁1#线4工区埋深为15m;日本北陆高速公路泊隧道埋深为5m~15m;奥地利维也那地铁U6—1工区埋深为8m~20m。

我国于70年代末80年代初开始将新奥法应用于地下工程施工,并于80年代中后期开始系统研究新奥法在浅埋软弱地层中的应用,1984年首先在大秦线军都山隧道进口黄土段试验成功,之后运用在北京地铁复兴门车站折返线工程,并在地铁复—西区间、西单车站、国家计委地下停车场等地下工程中推广应用。经过对多年工程实践经验的不断总结和完善,浅埋暗挖法已在城市地铁、地下停车场等工程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如2010年沈阳地铁某标段区间隧道覆土厚度为10m~12m,区间结构主要位于砾砂、中粗砂,均处于潜水层内,上覆土层主要为圆砾、砾砂及中粗砂层,从整体效益考虑采用的施工方法就是浅埋暗挖法中的正台阶法。图1、图2所示为浅埋暗挖方法的工程实例。

图1 军都山隧道(第一次用小导管)

图2 北京地铁复兴门折返线(断面变化)

4、浅埋暗挖法的发展前景

4.1复杂受力转换过程的沉降控制

浅埋暗挖法的复杂受力转换是在既有建筑物之下进行的,由于避免了拆迁、拆除等,导致其施工技术难度大、工艺复杂,故沉降控制要求严格。此项技术在以后城市地下工程中将有很好的发展空间。

4.2提高浅埋暗挖法的施工速度和注浆技术

浅埋暗挖法机械化程度低,靠人工开挖的比较多,施工速度慢,工作效率比较低。应研发隧道开挖全过程的机械化操作,同时选择适宜的辅助注浆施工措施,目前主要采用的是超前小导管或超前锚杆支护、特殊地层冻结法、超前小导管注浆支护、水平旋喷加固等。应从保证施工安全和施工速度的角度出发,提高注浆技术。

4.3研究解决浅埋暗挖法防水问题的新方法

目前浅埋暗挖法施工主要做两道防水层:第一道是在初支和二衬之间铺设全包防水板;第二道主要是二衬防水混凝土。随着施工技术的发展和进步,应研究新型的防水材料,一次性完成防水层施工。

4.4开发新型综合的施工方法

将意大利的新施工方法与我国浅埋暗挖法的设计思想相结合,形成一种适用于特殊地层的综合开挖法,可加快机械化施工进度和施工速度,进而缩短工期,降低造价。

结束语

浅埋暗挖法是一种独特的施工技术,其发展适合城市地铁的施工发展形势。随着新型建筑材料、新型工程机械和隧道结构理论的进步,浅埋暗挖技术必将得到更大的发展空间。

参考文献:

[1] 郭磊:《浅埋暗挖水下隧道管棚作用机理及开挖的扰动效应研究》,《中南大学》,2010年

[2] 郭子红:《地下立交近接隧道稳定性的理论分析与模拟研究》,《重庆大学 》,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