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期刊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读书摘记

读书摘记

时间:2023-05-30 10:45:02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读书摘记,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第1篇

2.7:50---8:00洗漱。

3.8:10---8:30读读背背《论语》至少一面。

4.8:40---9:20做读书摘记至少两篇。

5.9:30---9:50完成数学报纸至少两面。

6.10:00---10:30预习下册教科书。

7.10:40---11:00默写上册英语书的单词表星号词和粗体词,至少两个单元。

8.11:00---11:25吃午饭。

9.11:30---12:20看课外书。

10.12:30---13:00读熟古诗。

11.13:20---13:50读读背背《弟子规》至少五面。

12.14:00---14:50读读背背《知识大全》至少一面。

13.15:00---15:50练毛笔字或钢笔字。

14.16:10---17:10骑自行车或打羽毛球。

15.17:20---17:50吃晚饭。

16.18:00---19:00帮爸爸妈妈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

17.19:20---8:10洗漱。

第2篇

教师应以落实学生课外阅读为宗旨,以评价学生的语言积累、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为主要内容,充分调动学生的阅读积极性,享受读书的乐趣。现以学生课外阅读评价表为例,谈如何落实学生语文阅读教学。

课外阅读评价表分阅读和积累两大内容,每项分从5个方面对学生的课外阅读进行评价。评价方式是多元的,包括学生自评、组内互评、家长自评。我是怎样操作这份课外阅读评价表的呢?首先,我会在开学初召开一次家长会,让家长意识到培养孩子良好阅读习惯的重要性,明确课外阅读评价表的目的和作用,从而得到家长的大力支持和密切配合。其次,阅读评价表一般在星期五放学时发下去,让学生在家里根据内容要求进行自评和给家长评,星期一上学带回学校。每周一的第一节语文课就是让学生交流课外阅读和进行组内互评,我让同学们拿出各自的课外阅读摘记本、课外阅读评价表在小组进行一周课外阅读收获的汇报交流,由小组长组织成员进行互评。最后,我根据学生课外阅读评价结果情况盖上相应的红星印章,并给予前五名同学“智慧小书迷”的称号。

此外,为了对学生的课外阅读进行跟踪,我给每个学生准备了一个课外阅读成长记录袋。学生每周的课外阅读评价表放入各自的课外阅读成长记录袋中,一个月拿出来对比一次,看看自己的课外阅读是否有进步。及时对有进步的同学进行表扬和奖励,进步几个A就奖励两倍的红星数,让学生尝到进步的喜悦。对那些进步慢的同学,我不断指导和鼓励,帮助他们提高阅读的积极性。

为了扎实推进学生的语文大阅读,我一直坚持使用这份自制课外阅读评价表来对学生进行评价。通过对学生课外阅读的科学、多元的评价,充分调动了同学们的阅读积极性,养成了良好的阅读习惯,受到了良好的效果:1. 打破了农村小学学生不爱课外阅读的僵局。我接手的班级无论是低年级,还是中高年级,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都会很快激发起来,养成爱看书的良好习惯。在评价表的有效激励下,同学们你追我赶,班中形成浓厚的阅读氛围。2. 学生的课外阅读量得到了有效落实。就像孩子们每天都要吃饭睡觉一样,我班的学生每天都坚持抽出半小时左右的时间来阅读课外书,甚至很多同学把看书当作一种乐趣,一有空就会捧着书看,与书结下了不解之缘。有些同学一星期就能读完较厚的一本书。大部分同学的阅读量都能达到新课标中的阅读要求,优秀同学的阅读量是《新课标》要求的好几倍。3. 学生的语文能力明显提升。在同级的多个平行班中,我班很少做机械抄抄写写的作业,我把大部分的课余空间都留给学生看课外书,鼓励学生大力阅读,并适当作一些读书摘记,并一直坚持这样做。每次语文测验,我班的语文成绩都明显高出其他平行班,有效证实了提高学生的语文成绩不是做练习“做”出来的,而是大量阅读“读”出来的。这个做法也渐渐影响到其他语文老师,并在全校进行了推广。现在,我们学校的语文教学整体都非常重视学生的课外阅读,把落实《新课标》的阅读要求当成语文教学的一项常规、重要的工作来抓,致力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营造浓厚的读书氛围。

第3篇

你们好!

莎士比亚有一句名言:“书籍是全世界的营养品,生活里没有书籍,就好像没有阳光;智慧里没有书籍,就好像鸟儿没有翅膀”。古人也讲,布衣暖,菜根香,还是读书滋味长。的确,读书,可以拓宽我们的眼界,获得丰富的知识;读书,能引导我们明理,学会如何做个有修养的人;读书,还能提高我们的阅读能力,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一本好书就像一艘航船,引领我们从浅狭的港湾驶向生活无垠的海洋。优秀的书籍可以让我们尽情欢笑,让我们庄严思考,可以让我们奋发图强,让我们勇于创造!在书的世界里,我们可以领略广阔的天地,欣赏壮丽的山河;可以知文史经,品诗词歌赋;可以回味古老的悠长,眺望未来的瑰丽!

正所谓“静对好书成乐趣,闲看云物会天机”,读书真的很快乐!开卷有益,益己、益人、益民族、益国家、益未来!

为此我们向全校同学提出倡议,希望同学们能在家长、老师的帮助下为自己提供静静阅读的时间、空间,同时能积极参与学校举行的各项活动,分享读书的浓浓乐趣。让“心灵在阅读中成长,知识在阅读中丰富”。围绕“双阅读”活动,我们将开展系列活动。

1、希望同学们制定读书计划。每个学生结合自己实际,制定适合自己的读书计划,做到有计划地去阅读。

2、做好读书笔记。读书笔记可以提高同学们的鉴赏水平,读书摘记可以增长同学们的写作能力。同学们要像蜜蜂采蜜般从书籍中吮吸知识,大量阅读书籍、摘录好词好句、记录自己的阅读随想,接受各种文化的熏陶,丰厚自己的文化积淀,不断地提高自身的文化修养。

3、掌握读书方法。利用好工具书,实践课内所学读书方法。及时记录自己看过的好书题目及该书的内容简介,并将自己的读书感悟随时与同学们交流。

4、养成读书习惯。因为读书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学习是终身的事业。希望人人利用一切可利用的时间,养成爱读书、多读书、读好书的习惯,在读书中体味人生,感悟生命,在读书中成长成才。

5、营造读书氛围。同学们平时要做到:交流感受多谈书——养成多谈读书感悟的习惯。读书要有自己独特的感悟,并把自己的读书感受讲给自己的爸爸妈妈、同学朋友听;资源共享多荐书——养成推荐好书的习惯。自己读过的好书要推荐给同学,让同学分享好书带给你的乐趣;抒发感受多写书——经常写读后感,通过写读后感把自己对生活的感受写出来。

6、品读经典书籍。好读书,读好书。与书为友,益智明理,从经典名着中汲取精华,从圣贤哲思中感悟真理。

7、推崇读书风尚。学校领导、教师要带头读书,在读书中促进学校管理内涵式、人文化发展;在读书中体味人生,感悟生命,陶冶情操、健全人格;在读书中引导形成良好的校园书香氛围。

第4篇

一、评选条件

学生具备以下条件方可申报及推荐:

1、阅读有计划、有目标地进行,能在班级或学校起发挥“课外阅读”的模范带头作用;

2、具有良好的阅读习惯,能够坚持每天读书半个小时以上。

3、阅读兴趣浓厚,坚持摘抄或写读书笔记,三至六年级同学并有作文能在校级以上作文比赛中获奖或在校级以上刊物发表。

4、珍惜爱护书籍,阅读量大,阅读范围广泛:阅读量能基本达到《课程标准》的要求,低年级一学期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万字,中年级一学期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0万字,高年级一学期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25万字;1—2年级阅读文学名著(如童话、寓言故事等)1本以上;3—4年级阅读中外名著2本以上;5—6年级阅读中外名著3本以上。

5、积极参加班级、学校和市区开展的读书交流活动,认真阅读学校推荐的阅读书目,经常向学校阅览室、班级图书角借阅书籍,能写较为具体、真实、生动的读后感;

6、坚持诵读古诗文经典诵读内容,不同年段学生能按照学校要求的背诵篇目背诵古诗,达到规定的数量。

二、评选方法:

1、采用自己申报,老师依据其平时的读书情况推荐,学校根据老师的推荐及资料检查进行评定。

2、6月15日前向教导处提交 “阅读之星”的材料;

3、评选时需要上交以下材料:

学生申报表,该学生的读书摘记、小作文(低年级)、优秀阅读心得(中、高年级)、发表文章证明及作文获奖奖状等所有能反应该生读书质量的材料。

为了鼓励学生发展特长,充分展示我校学生的精神风貌,引导和激励广大学生刻苦学习、全面发展,切实改变学校存在的一些言行不文明、学习态度不端正的不良行为习惯,增强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建设和谐团结向上的人文环境。学校本学期以明确学习目标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为切入点,充分发挥学生自主学习作用,积极开展德育实践及校园之星评选活动。通过一系列的活动培养学生的良好学习习惯。

活动目的明确:

通过“养成良好学习习惯”主题教育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习惯,使所有学生的学习成绩有一个大幅度提高,结合我校近年“校园之星”和文明礼仪教育常规活动,推动我校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的常规机制和德育活动的持续发展,探索有效途径和方法,切实增强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组织机构健全:

成立以校长李飞龙为组长,副校长杜海红远红为执行组长的领导机构;及6位班主任为执行机构;以各班组织委员和宣传委员为监督机构。

活动内容充实:

1、本次以“养成良好学习习惯”主题教育实践活动重点围绕“会听”、“会说”、 “会读”“会写”四个方面展开。

2、学习目的明确,学习态度踏实,学习任务清楚,听课习

惯、作业习惯、自习习惯良好,学习求上进,思想求进步。 活动形式丰富:

第5篇

【中图分类号】 G623.2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7)02―0048―01

在西部农村学校,由于受地域、文化、环境等条件的影响,良好的阅读氛围难以形成。家长不能成为学生课外阅读的榜样,学校不能提供良好课外阅读的氛围,社会不能提供适量课外阅读的场所,这些都导致学生的阅读量少,语言表达能力差,作文能力低下等。提高学生语文素养,仅靠课本上数量有限的几组文章是远远不够的,那么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应如何指导学生大量阅读,提高语文素养和阅读能力呢?

一、调动学生大量阅读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师要努力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让他们轻松地进行课外阅读。教师要博览群书,广泛地阅读儿童读物,且将自己的读后收获和体会讲给学生听,经常向学生介绍历史人物、科学家、名人读书成才的故事,以榜样的力量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从而激起学生对读书人的崇拜,对书的渴望,形成与书本交朋友的强烈意向。当学生对课外阅读有了一定兴趣后,教师要有意识地给学生上读书指导课,也可根据学生的不同阅读状况,采取个别辅导,努力让学生提高阅读效率。以班级为单位组织学生开展“古诗朗诵会”、“读书讨论会”、“名人的读书格言接力赛”、“我的读书方法”、展览读书笔记等课外阅读扩展活动,总结读书成果和经验。我们只有指导学生广泛地阅读,学生才能实现博览群书、厚积薄发。

二、教给学生大量阅读的方法

教师要引导学生“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课本内数量有限的文章只能举其一,只有在课外阅读拓宽知识面才能反其三,才能在应用中化方法为能力,使阅读能力越来越强。一是根据学生在课内的学习情况,有选择地阅读有关篇章或有关部分,以便学以致用。二是对重点文章集中精力,逐字逐句,由表及里,精思熟读。三是要求学生在快速浏览中作出快速的信息处理和消化,以最少的时间获取最多的信息。四是在阅读过程中根据自己的需要将有关的词、句、段摘抄下来,或对阅读的重点、难点部分划记号、作注释、写评语。五是要求学生阅读课外书籍后,用读后感的形式对文章的内容发表自己的见解、想法,并在阅读活动课上进行交流。学生用以上阅读方法大量阅读,长此以往,阅读能力自然而然有所提高。

三、培养学生大量阅读的习惯

一是要培养学生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良好习惯。指导学生学会做读书摘记,学会边读书边做记号,圈圈点点、勾勾画画,在文章的字里行间或空白处写一些随感而发的话。二是要培养合理分配阅读时间的习惯。指导学生正确分配课内和课外阅读的时间,在完成课内任盏幕础上开始课外阅读。三是要家庭与学校联合起来,形成学生大量阅读的坚强后盾。教师可以在家长会上向家长宣讲读书的好处,鼓动家长积极为学生解决书源的问题,监督学生在家阅读课外书的情况,不定时与教师交流。四是建立班级图书库。为了弥补学生书源的不足,教师可动员学生建立班级图书角,让学生自己管理借阅,随时借还。小学生大量阅读,要长期坚持,持之以恒,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

四、重视学生大量阅读的测评

第6篇

一、利用家庭作业,凭借媒体激发兴趣,树立学生的信息意识

伟大的科学家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小学生正是好奇心、求知欲旺盛时期,激发他们对信息资源的兴趣,是培养信息素养的前提。信息意识的培养就是让他们认识到信息是资源,既是有效地利用现代信息资源,又可以获得许多有趣的知识,扩大视野,提高文化素养。例如,学习了《桂林山水》一文后,布置“寻找描绘祖国大好河山的图片和文章”的家庭作业,让他们在活动中愉快地感受祖国山河的多姿多彩,欣赏祖国的壮丽山河,给以美的享受,激发他们的兴趣。同时利用孩子们喜欢游戏的心里特点,利用金山打字通软件中的打字游戏练习打字,如:“青蛙过河”、“警察抓小偷”、“吃苹果”、“打地主”等教育性游戏,学生兴趣非常浓。

二、结合家庭作业,进行技能操作,培养学生信息获取的能力

信息的获取指的是确定信息来源、选择最佳信息来源、检索信息来源、在信息来源中查找信息。为此,首先教给学生获取信息的方法。学生必须学会上网,通过对搜索引擎的使用进行网上淘金,从而获得自己需要的信息。其次,是帮助其“信息定向”。网络资源为学生提供了广阔的思维空间,是学生提取信息的资源库。但是,网络资源具有较强的开放性,可谓“形形、鱼龙混杂”,甚至有极大的负面影响,所以学生提取什么样的材料是教师要考虑的问题。比如在学习了人教版五下《走进信息世界》这个综合性学习内容时,在学生明白了获取信息的途径后,接着就布置以“论网络的利弊”为主题的班级辩论会,让他们自己利用各种方法和途径去寻找相关信息,并整理信息。在这样的过程中,学生兴味盎然,摘抄相关知识,或剪贴资料,或下载打印图片,忙得不亦乐乎,成了学习的主人。

三、借助家庭作业,指导积累,培养信息分析选择的能力

所谓“信息分析选择”就是指对获取的原始信息进行筛选、鉴别、分类组织和处理。自觉抵制和消除垃圾信息的干扰和侵蚀,并且完善合乎时代要求的信息素养。这种能力的培养对于小学生来说是至关重要,学生只有养成了这种“信息分析选择”的习惯,才会使自己积累的资料具有更强的实用性和可信度,为今后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例如,在指导学生摘记“读书摘录卡”时,要求学生边阅读,边摘记一些优美的词句、发现的新信息、学到的新知识以及自己所需要的信息,还要求摘记文章的题目、作者、书刊名称或网站地址等相关信息;还注意指导对信息进行分类摘记,以便查找。

四、交流家庭作业,树立榜样,培养信息表达的能力

在获取信息、分析、选择信息后,再把这来自多渠道的信息来源的信息组织起来,并展示和表达出来,这是检验学生信息处理能力的最佳体现。教学中可以浅显地告诉学生:读懂你的信息资料,试着用你自己的话表达出来,还可以谈谈你的想法。这个环节比较难,教师在检查学生的家庭作业时,选取优秀进行讲评,当做示范榜样,对不足的加以适当的引导。例如在教学《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送元二使安西》二首送别诗后,让学生也去收集至少2首送别诗,要明确作着的名字、所处时代背景、诗句意思及意境等相关知识,带到教室里进行交流。在交流过程中,发现好的当做榜样,形成文字或图片形式张贴到读书园地里进行展览;发现没准备的,或准备不好的加以点拨、引导,指出修改之处。

五、设计形式多样的家庭作业,培养学生信息创新的能力

在信息获取、信息分析、信息处理表达的基础上,信息创新是信息加工的高级阶段。可以说没有创新就没有发展,就会大大降低信息的价值。信息创新就是在信息加工过程中通过归纳、综合、抽象、联想等思维活动,找出相关性、规律性的线索,或者从表面现象中分析出事物的本质属性,从而获得创新的信息。例如:借助学生喜爱的QQ,布置一些自主活动的家庭作业,以提高信息素养,QQ的个性表情、语音、视频、传输文件等功能迎合了学生的好奇心理,满足了他们的学习需求,还有空间中许多内容,全方位功能令他们欣喜若狂,更为他们提供了一个展示自我个性的天地。以此布置《我的空间我时尚》这一个性化的家庭作业,即让学生阅读相关媒体材料熟悉空间内容、特点和功能,在同伴或班级里进行交流、沟通,以取长补短,不断完善自己的空间;又巩固了电脑的操作方法,还表现了学生与众不同艺术才能。此外,教师可以利用智能手机的功能,设计一些家庭作业,来培养学生信息创新的素养。

第7篇

一、态度决定一切

眼界决定境界,态度决定高度,相信自己行,你就会朝着目标努力,就会心想事成,认为自己不行,做事就会犹犹豫豫,大打折扣,结果就会很糟糕,所以要想成为一名真正学习好的学生,首先,就是要树立信心,坚信自己能够学好任何课程,坚信有几分付出,就会有几分收获,只要你能坚持付出,加上一定的学习方法,相信你一定能行的,其次,就是要好好学习,敢于吃苦,珍惜时间,不屈不挠地去学习,请相信:有心人,天不负!

二、保持顽强的意志品质

人的意志品质主要有:自觉性、果断性、自制性、坚持性,它们对学习的影响是显而易见的,对学习目的的正确性和重要性有清楚而深刻的认识,并能按照目的调整和控制学习活动,以达到既定目标,这需要具有自觉性的意志品质;在学习过程中,已经发现问题之所在,能够坚决地采取措施改进学习的习惯或学习方法,及时补缺,这需要具有果断性的意志品质;能够克服学习中的消极、浮躁的情绪,学习纪律性强,情绪稳定,注意力集中,记忆力强,思维清晰,这需要具有自制性的意志品质;在完成艰难的学习任务时能够坚持不懈地克服困难,尤其是当学习任务比较艰难和需要长期坚持时也能够取得学习的成功,这需要具有坚持性的意志品质。

三、重视阅读物理课本

对物理这门学科,不少同学往往只注意记公式,背定律,而对课本的阅读很不重视,物理教科书包含着物理这门学科最基本、最重要的知识和技能,体现了物理学最基本的研究方法,传递了课程标准最起码的对知识、能力的要求,中学物理教学中,重视对课本的阅读,重视培养自己读书的习惯和读书的能力,是同学们不可忽视的问题。

四、注意专心上课

上课要认真听讲,不走神,不要自以为是,要虚心向老师请教,不要以为老师讲得简单而放弃听讲,如果真出现这种情况可以当成是复习、巩固,尽量与老师保持同步,另一方面,还要注意学习老师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提高思维能力,上课以听讲为主,还要有一个笔记本,知识结构、好的解题方法、好的例题、听不太懂的地方都要记下来,课后还要整理笔记,一方面是为了“消化好”,另一方面还要对笔记作好补充,笔记本不只是记上课老师讲的,还要作一些读书摘记,自己在作业中发现的好题、好的解法也要记在笔记本上,这就是同学们常说的“好题本”,以后要经常看,要能做到爱不释手,一直保存。

五、注意及时复习

要及时复习巩固所学知识,对课堂上刚学过的新知识,课后一定要对它的引入、分析、概括、结论、应用等全过程进行回顾,并与大脑里已有的相近的旧知识进行对比,看看是否有矛盾,如果有矛盾就说明还没有真正弄懂,这时就要重新思考,重新看书学习,要及时归纳总结,总结也有多种方法,如每单元总结、纵向总结、横向总结,不论用哪种方式总结都要抓住知识主线,抓住重点、难点和关键,抓住典型问题的解答方法和思路,大家在平时的学习与练习中,要把重点放在物理过程的分析上,学会建立正确的物理模型,形成清晰的物理过程,并逐步掌握高中物理中常用的一些解题方法,如类比法、图像法、等效法、对称法、计算法、假设法、设值法等。

六、注意独立做题

从老师那里学来的东西是远远不够的,你要有自己的想法,不拘泥于老师所授、课本所讲,要独立地、保质保量地完成一些题目,题目要有一定的数量,不能太少,更要有一定的质量,就是说要有一定的难度,学习数理化不经过这一关是不行的,好的学习习惯是成功的一半,提前预习、好学多问、信息整理、规范解题将对提高物理成绩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七、注意课外学习

第8篇

课外阅读课程价值课程目标一、课程价值

在浩如烟海的精神产品中,“名著”经过了历史的选择,具有典范性和永恒的意义,往往代表了一个民族一个时代的进步精神,是民族文化精华的沉淀。读名著比无选择地读一般书籍,对完善人格、陶冶情操、树立正确的人生理想无疑具有更重要的作用。试想,一个经常在沉思中与古今哲人、思想家倾心对话的人,与一个只读明星轶闻和凶杀故事的人,其思想空间和精神境界怎会一样?正如歌德所说:读一本好书,就是和许多高尚的人谈话。

二、课程目标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试验)》(课程目标)规定:具有广泛的阅读兴趣,努力扩大阅读视野。学会正确、自主地选择阅读材料,读好书,读整本书,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提高文化品位。课外自读文学名著(五部以上)及其他读物,总量不少于150万字。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试验)》(教学建议)指出,课外阅读活动是阅读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应根据不同学生的具体情况,适时推荐文化品位高、难易程度适当的课外读物。

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头戏,它分课内阅读和课外阅读两大部分,这两部分对于语文课程而言犹如鸟之双翼,车之两轮,缺一不可。语文素养的提高只有依靠多读、广泛阅读、高品位阅读,没有捷径可走。

阅读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尤为重要,甚至可以说是打开学生人文心灵的钥匙。一个人在中学时代读了哪些书、又是怎么读的,注定要影响他的一生,他的心灵空间和人文视野,他的价值取向和精神旨归,他的文化胸襟和审美情趣等等,都是在此基础上发生发展起来的。因此,中学语文教育的任务就是要把学生培养成读书人,让我们的语文教学带上一层文化的色彩和诗性的光辉。

三、课程实施

纵观《语文课程标准》,“阅读”是作为一个整体概念表述的,既包含课内的阅读教学,也包含课外的阅读活动。无论是阅读目标的制定还是阅读能力的形成,课外阅读和课内阅读一样,都是刚性任务,是阅读能力这个“一体”上不可或缺的“两翼”。因此,课外阅读不是纯粹意义上课外的事情,而应该走进课程。开设阅读课程,促进读书活动课程化,要解决好几个问题:

制定计划。学校要根据本校的实际情况确立3年的阅读计划,计划要有可操作性,尤其要注重学生假期的阅读安排。计划既要有数目的确定,也要有课时的安排,检测的手段;既有三年规划,也要有月度安排。

课时保证。每学期有专门的课时用于课外阅读指导,保证每周上一节读书指导课。这样,阅读课程就有了基本的时间保证。

教师阅读。作为阅读的指导者,语文教师自身的阅读深刻地影响着学生的阅读,语文教师要努力做学生阅读的“先行者”“同行者”“导行者”。语文教师要善于借鉴他人的读书经验,总结自己的读书经验,加强读书指导课的研究,提高课堂实效。

四、课程指导

我们要进一步引导学生不仅爱读,而且会读,要读得更好更有效。

1.推荐优秀的课外读物,指导学生选择书籍

我们在指导学生选择课外读物的内容时一定要立足高远,择善而从。坡曾说:“书富如海,百货皆有。人之精力不能兼收尽取,但得其所欲求者尔。”我们一定要严把关口,应千万百计地选择那些品位高、思想性好、艺求性强的读物让学生去读。另外,指导学生课外阅读的书目要符合他们的阅读目的,不能不着边际。从学好语文的角度来说,我们课外阅读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提高阅读和写作能力。明确了这一点,才好选择书目,才好确定重点,才会有针对性。确定阅读数目要遵循三条原则:一是同课本中的作品有联系,课外阅读的主要功能之一就是课本学习的扩展与延伸;二是适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和阶段特点;三是文质兼美,能开阔学生视野,涵养学生精神。

2.进行阅读方法的指导

读书本“无法”。对于读书人来说,读书方法总是自觉、不自觉地伴随着读书实践:借鉴古人的读书方法,学习他人的读书方法,了解不同文化背景下的读书方法,总结探索自己的读书方法,创法拓展,不拘一法,相互取法,以法增效。

第一,注意三个结合。读与思结合,读与写结合,读与使用工具书相结合。开卷有益,但并非多多益善,“食而不化”是无益的。只有边读边思,读思结合,才能收到好的效果。读与写结合,从读到写,由仿到创,是指导写作的有效途径,教师要指导学生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好习惯。读与使用工具书相结合,这是为让学生扫清阅读障碍,培养学生自读能力。

第二,读书方法灵活运用。爱读书是许多伟人的共同特性。这些人在长期的读书生涯中摸索、总结和形成了适合自己风格的、独特的读书方法。这些方法对中学生学会有效的读书方法有重要的启迪作用。“三复四温”式阅读是主要的读书方法。鲁迅在博览群籍的基础上,形成了有自己特色的读书方法:一是泛览,二是硬看,三是专精,四是活读,五是参读。他说“专读书也有弊病,所以必须和社会接触,使所读的书活起来”,他还主张用“自己的眼睛去读世间这一部活书”。朱熹读书“三到”法:心到、眼到、口到。这些名人读书值得借鉴,但在面对具体的读物时还需具体情况具体分析。

第三,上好几个课型。读书指导课的形式应该是多种多样的,如专题阅读课、读书报告会、经典诵读课、名著导读课、新书推荐会等。课外阅读指导课的内容应该是丰富多彩的,如交流读书经验、展评读书笔记、演讲名人读书故事等。

五、课程评价

我觉得,对学生课外阅读的效果绝不能撒手不管,或者只是泛泛说说而已,为了保证学生课外阅读的质量,使学生长期保持对课外阅读的兴趣,就要对学生的课外阅读进行多元的评价。

1.在赏析交流中评价。可以组织学习开展赏析交流,既能检验阅读效果,又是一个共同提高的过程。教师在交流过程中要进行简要的、激励性的点评,使学生在交流活动中获得知识、陶冶情感、启迪思维,获取审美愉悦。

2.量化评价与档案袋评价的结合。量化评价主要有三种形式:一是对读书摘记、卡片和读书心得的判定,这种评价又多以量来评价学生读书的成绩;二是读书过关检测,可考虑在学期结束时用一课时时间对读书效果进行测试。档案袋评价可分为展示型和文件型两类。展示型即是让学生选出最好的读书笔记、心得和鉴赏文章,对大家展览,为其他同学提供范本;文件型即是把学生几年的阅读情况系统记录,检测学生的发展情况。通过以“展”代评的形式,将评价融入活动之中,让每一次展览都会成为读书活动的一个加油站、一个助推器。

第9篇

一、紧密联系生活实际,增强应用文教学的实用性

生活实际是写作的源泉。写作是一项较为繁重的脑力劳动,但如果没有生活体验,没有生动的素材,没有大量的感性知识,就很难写出好文章来。为此,教师必须注意让学生深入到社会实际生活中去,有效地引导学生将写作与生活紧密联系起来,使之感受到应用文的实际作用,增强学以致用的意识。

例如,教写“申请书”时,在讲解一般知识后,我针对许多学生迫切要求进步,热切希望加入共青团组织,但苦于不会写申请书的实际情况,给学生们布置:请你给学校团总支写一份入团申请书。学生感到学有所用,写作劲头就一下子非常高了。

又如,教写“建议书”时,在讲解一般知识后,我给学生布置:“你们能否对父母的家庭管理、教育子女等方面,向家长提个合理建议?不过为使你的建议能得到父母的赞同与采纳,你们要联系生活实际,写好后我给你们当个参谋。”由此,学生产生了写作欲望。初二(3)班学生冯平生,因父母望子成龙心切,苛求他各门功课都必须在90分以上,若达不到要求,轻则骂,重则打,使他经常暗自流泪。经老师开导后,他写出了有理有据的《可怜儿女心》的好建议。然后我通过家访,使其父母接受了儿子的建议,采取了耐心疏导、正面教育的好方法。冯平生同学因减轻了思想负担,学得更轻松愉悦,学习成绩也大有进步。学生看到了自己的成绩,深切体会到了应用文在生活中的作用,对学习应用文的兴趣也更加浓厚了。

二、通过开展竞赛活动,增强应用文教学的趣味性

初中学生普遍存在着争强好胜的心理特征,他们渴望通过各种竞赛来满足自己这种心理需求。这就需要教师给他们创造这种机会,点燃他们心灵的火花。在多年的语文教学实践过程中,我经常把竞赛意识引入课堂教学,大胆采用“竞赛式”教学法,极大地激发了学生学习应用文的兴趣。如要求学生之间开展学习竞赛活动,我就布置学生写“学习挑战书”和“学习应战书”,看谁写得又快又好,并各挑选一份张贴供观摩,以示鼓励。

例如,我在教学生如何写“演讲稿”时,讲道:“下周三下午课外活动时间,准备开展一次班级演讲比赛,题目是《我为工业园学校争光添彩》,希望每一个学生都踊跃参加,并将评出优秀演讲稿10篇,给予适当的奖励。”这样,学生饶有兴趣,积极性被调动起来了。经过理论结合实际,大多数学生的演讲稿写得不错。此外,我在教“读书心得”时开展了“讲革命故事竞赛”,教“读书摘记”时开展了“百科知识竞赛”等一系列活动,也都收到了好效果,学生既练了笔又增加了知识。

通过这些竞赛活动,活跃了课堂气氛,引导学生练习,增强了应用文教学的趣味性。这不仅丰富了应用文教学的内容,开阔了学生的视野,而且培养了学生听、说、读、写的综合能力,还使学生思想相互沟通,情感相互交流,作文相互帮教、评改。

三、坚持文道统一原则,增强应用文教学的思想性

语文教学历来讲文道统一,文以载道,道以文传,文道二者水融,不可分离。应用文教学也不例外,必须坚持文道统一的原则,把教书育人放在十分重要的位置,使应用文教学富有思想性。

第10篇

【关键词】课外阅读 阅读计划 阅读书目 阅读方法 阅读习惯

通过阅读可以积累自己的精神财富,帮助自己成长为一个真正的人才。而要积累起这笔财富,仅仅靠语文课的阅读是远远不够的,还必须坚持课外阅读。课外阅读不仅能够使学生开阔视野、锻炼思维、陶冶情操,而且是课内语文学习的必要补充和配合。课外阅读的作用已引起语文教师的普遍重视,但语文教师一般只是让学生在课外自由阅读,写点读书笔记,并不进行指导。其实,要提高课外阅读的质量,还应设置课外阅读指导课,进行系统、具体的指导,这样才能发挥课外阅读的作用,收到应有的效果。

一、制定阅读计划

古人云:“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课外阅读,因为没有课内教师的带领,更需要有计划的进行,方可收到实效。计划对加强阅读指导有着不可或缺的作用,只有做到有计划、有目的、有具体要求,学生才有可能做得好。经验告诉我们,在开展课外阅读中,教师不仅要导好向,还要授其法。可定期有计划地举办阅读成果交流会,以避免课外阅读的盲目性。可根据计划提出具体要求,如,每周五千字――每周至少读五千字;每周一诗――每周至少背诵一首诗;每日一段――每日至少写一段读书摘记。也可根据教学需要和学生情况定期推荐书目。如部分学生缺乏自信和毅力,就带着他们在励志作品里寻找人生的真谛,振奋斗志。还要及时推荐反映新时代改革开放生活的优秀作品,帮助他们了解新时代的变化和要求,培养学生适应新时代需要的能力。同时,定期多形式的进行交流,使学生读、写、说各种能力共同发展,并能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二、选择阅读书目

目前的图书林林总总,但是内容却千差万别、良莠不齐。学生的判断能力比较差, 教师应有目的、有计划地推荐阅读书目,除思想必须健康外,还应注意内容广泛,既要有文学读物,又要有科学读物;既要有大部头书籍,又要有报纸杂志;既要有现代作品,如莫言的小说等,也应有古代作品,如唐诗宋词等;外国文学也应涉及。教师在学期初可开列一张推荐图书目录,引导学生在课余进行阅读。要正确引导、帮助学生辨伪识劣,提升审美能力。学生在课外阅读中往往饥不择食,胡乱抓来就读,甚至寻求刺激,盲目模仿,在玄幻、暴力等作品中消磨时光。这就需要教师及时地因势利导,把学生的阅读兴趣导向积极探索作品的思想内涵和审美价值上,在感受艺术美的同时,实现思想上的升华;在接受作品健康影响的同时,抵制各种消极因素的侵蚀,从而达到塑造美好心灵的目的。为此,导的着眼点应放在提高其判断是非、善恶和美丑的能力上。

三、指导阅读方法

“未来的文盲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不会学习的人。”因此,指导学生掌握几种实用有效的阅读方法和技巧,在当今社会显得尤为重要。课外阅读与课内阅读不同,它重在求量而不在求质,目的只是一般性的了解,因而阅读方法主要是默读、略读和速读,而不是精读、朗读。但是名句格言及诗词之类,还应强调背诵。另外,各种新的读书法、比较阅读及中外名人读书方法等也应该向学生进行介绍。要指导学生学会通读。经过初选决定要读的书,应先通读一遍。通读应以序和目录作引导,以较快的速度粗读全书,目的是掌握书的基本内容和形式,或是某些章节写法上的技巧,以及某些内容上的新提法、新数据等。对重点和需要掌握的部分要精读,逐节逐段弄懂。习题要演算,公式要推导,结论要分析,警句要记忆。不仅如此,还要反复读,读到能融会贯通。华罗庚在谈他的自学经验时说:“那时我最容易犯的病就是急躁,贪多贪快,不够实事求是,结果还是不行,发现了夹生饭,不得不又回头。后来我宁肯比在学校里学得慢些,练习宁肯做得多些。就这样,我用了四、五年时间才学完了高中的课程。因为学得比较扎实,后来学大学的课程时就比较快了。”精读不能弄通的地方要明白不懂的症结所在,或嗽墓ぞ卟慰际椋或请教老师,也可先跳过去,有时当读完书籍后边部分时,再读前面的内容就容易读懂了;第一次阅读不明白的地方,下次再读的时候,或者后来从另一方面来研究这个问题的时候,就会明白的。

四、养成阅读习惯

第11篇

关键词:小学生;课外阅读;有效性;思考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6)16-373-01

小学语文教学中仅仅依靠教材上的几篇文章,是很难满足小学生好奇心和求知欲的。小学生课外阅读可以开阔视野、丰富知识、激发想象力和创造力。

在语文教学中要激发和鼓励小学生进行阅读,并让其形成一种习惯,从而实现课堂知识的巩固和强化。要通过为学生读书创造条件,让学生积极寻求各种阅读渠道,比如图书馆、阅读角等,让其在读中体会乐趣,在学中增长才干。小学生课外阅读从“阅读”到“悦读”,实现的是一种习惯养成。如何有效提高小学生课外阅读的有效性,我做了以下的尝试。

一、逐步培养学生“快速阅读”的本领

能够用尽可能少的时间来阅读尽可能多的资料,吸取尽可能多的信息,以适应快节奏、高速度的工作和生活需要。按照阅读专家研究,新世纪,人们必须迎接三个挑战:一是无限的书籍对有限的阅读时间的挑战;二是呈几何级数膨胀信息对读者原有接受能力的挑战;三是大量新知识对读者理解能力的挑战。因此训练学生阅读速度、扩大知识面,使学生读得更多,读得更快,也势在必行。它可以是:扫读――扫视文字,明白文章主要内容;跳读――挑重点段落、优美的语句读一读,积累语言文字;引读――师引生读,体会文章思想感情。

二、圈圈画画

内容可以是优美的短语、比喻句拟人句、精彩对话、感兴趣的知识、从未见过的表达方式(排比、顶真、对偶等)、成语古诗歇后语、名人名言、好的开头结尾等;方法可以是用“横线”、“波浪线”等不同的符号划出优美的词句,用“三角形”等自己喜欢的标志标出重点字词,用“?”标注此处有疑问。其实这些就是做读书笔记的先头工作。因为低年级孩子会写的字词不丰富,所以对孩子读书摘记的书面要求要尽量少些,不能让孩子对阅读望而生畏。我通过朗诵自己喜欢的片段、讲书中的故事、优美词句大接龙等形式,督促、鼓励孩子“眼记”、“耳记”、“心记”。

三、剪剪贴贴

在课外阅读中,孩子有时会遇到大量的感兴趣的知识,此时圈圈画画已经满足不了他的阅读兴奋感了。我就引导孩子在可能的情况下,根据自己需要,把感兴趣的图片或内容剪下来,收集在一起,有序地粘贴在设计好的纸片上,配上插图和注释,制作成独具个性的图画书或百宝书,这就是通常所用的“采蜜本”。孩子在整个阅读、制作的过程中既获得了知识,又陶冶了情操,还培养了动手能力,岂不是多重享受!

四、读读想想

孩子在阅读的时候,要尽量引导其养成边读边想的好习惯。文章主要讲了什么呀?什么地方懂了?什么地方没明白呀?什么地方有趣?为什么好看啊?不一定要有答案,但各种各样的问题都要尝试去思考,这样可以帮助孩子提高理解能力,增强语感。

五、学会默读

新课程标准指出,小学一、二年级的学生要“学会默读,做到不出声,不指读”。而快速阅读最有效最常用的的办法就是默读。孩子默读能力的养成和提高有赖于识字量的不断扩大和阅历的积累。此外,还有一些提高阅读速度的方法:浏览目录,了解读物概要;阅读课题、中心句段进行跳读,了解读物构架;书本与眼睛保持一尺,目光如聚,既扫视拼音又看清汉字,一目双行;集中思想,聚焦质疑,快速寻找答案,一目十行等。

六、教会学生质疑

小学生在课外阅读中要学会思考。实际上,思考过程就是一种学习过程,课外阅读一方面可以加强对语言的认知,另外一方面可以掌握文章的内容。文章中精美的语句可以在潜移默化中促进学生写作水平的提升,而精彩的文章内容可以对学生理解课文和感悟人生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同时,小学生课外阅读要形成自己的思考,教师必须积极开展指导。比如,对《鸟的天堂》相关课外阅读中,让学生对热带雨林气候、神奇动植物资源等进行思考,教师就可以进一步引申出保护动植物、保护环境概念;在《黄果树听瀑》的课外阅读指导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对区域水电开发带给自然生态的影响等方面进行一些延伸性思考。

七、写练结合

读书和写作是结合在一起的,尤其是对课外阅读来讲,因为没有课文引线,学生在阅读中很容易天马行空,无法起到积极作用。因此,教师在让学生进行课外阅读时,布置一定的作业是必要的。比如在《迷人的张家界》相关课外阅读中,就可以让学生思考和收集我国神奇的自然景观,并将自己收集的内容进行分类整理。同时,要制定课外阅读写作计划,让学生依据阅读内容进行写作练习。此外,进行读写比赛也是促进阅读和形成良好读书习惯的方法之一。读写结合的最终目的是让学生有写的兴趣,尤其是激励学生长期坚持下去。

八、推荐与教学内容相关的课外书籍

课外阅读是语文课堂教学的延伸和补充,推荐读物时,可以结合教学内容进行。如学完了《一本男孩必读的书》,可以向学生推荐《鲁滨逊漂流记》;学习了《三打白骨精》,可向学生介绍《西游记》,等等。

推荐与学生年龄特点相适宜的书籍。中低年级学生,可推荐他们读一些童话、寓言、儿歌、谜语、优秀作文等浅显易懂、通俗简短、情节生动、符合他们口味的读物;高年级学生,可引导他们读一些科普读物、民间故事、小说、诗歌、名家名篇等。另外,可建立班级图书角,让每一个学生有书可读。

“为学之道在厚积而薄发”。课外阅读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无论是从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来说,还是从提高民族的文化素养来说,都应引起我们高度的重视。因此,每一位语文教师都应树立大语文教学观,从素质教育的高度,认真对待,让课外阅读真正发挥“厚积而薄发”的作用。

参考文献:

第12篇

一 、引导阅读名著

名著阅读的重要性不言而喻,那么,怎样在有限的学习时间让学生能自觉、有效地完成名著阅读任务呢?

1、导阅读态度。阅读名著,除个别对文学十分爱好的学生能积极主动、如饥似渴的阅读外,大多数学生是被动的、心猿意马,因此,教师首先要教导学生端正态度,要有良好的阅读心境:一要静心,“静以参天地之玄,静以修身心之妙”,唯有静才能潜心攻读:二要有恒心,“锲而不舍,金石可楼”,在阅读中,焦虑和懒散往往导致阅读半途而废。所以,我们常常以各种方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鼓励学生持之以恒,孜孜不倦。

2、导阅读方法。根据教学实际,对名著阅读,我们引导学生大多采取精读和泛读相结合的方法。泛读是一种略观大意,知其梗概,不示源探微、究其深意的阅读方法。对于名著的考查,其实很简单,无非是内容的概括、人物分析、故事情节的赏析等等。所以,对大多名著,我要求学生进行泛读就可以了。至于精读,即要求学生逐字逐句研读,掌握重点,吸取精华,教师要给学生提出阅读的具体要求,使之读书有方向。

3、导辅读活动。为了提高学生阅读兴趣,丰富阅读形式,我们备课组还精心组织了一些课外阅读的辅助活动,如写读后感、辩论会、经典朗诵赛、戏剧表演、编文艺墙报等。例如,我们尝试开展的课本剧表演,是学生参与度较大的一种形式。学生选择自己感兴趣的情节,自己排练,利用阅读欣赏课,集体演出,在快乐的活动中达到了阅读、学习的目的。另外,我们还组织开展名著阅读阶段流总结评比活动,以评价促阅读。评价的主体主要是学生,由学生对发言同学做出评价,老师和家长也参与评价,评价的要点是阅读的态度和收获,以及对名著中精选的经典片段的赏析。通过这些活动,我们一方面调动学生读书的兴趣和积极性,一方面还可以帮助教师了解学生阅读的情况,检测他们阅读的效果,推动和监控阅读的进一步开展

4、阅读计划的制定。为了充分体现学生的主动性,我们引导学生制定阅读计划和自我反馈表。计划包括每周大约读的页数,摘抄的内容,随时写下的感受、体会等。反馈表重在细化,每天的计划是否完成或提前,原因是什么,收获是否达到预期等。我要求学生制订计划时,留有余地,做到读有所获。

5、把握导的时机。什么时候“导”是非常重要的。把握不好“导”的时机,往往会让学生没时间读、没兴趣读、读而难入、读而无果。实践中我们发现,一是在国庆节前、“五一”节假前,以及寒暑假前等时间导读,时机最好,二是恰逢课文的自然进度进行导,能让阅读鉴赏与名著导读相辅相成,三是在各名著相关内容的热播时,也是“导”的最佳时机。在上述时间段,学生有足够的时间预览、制定阅读计划,对于较短小的名著,能粗读一遍;对大部头,能较为从容的了解大体、开展阅读。

6、利用多媒体。利用多媒体播放名著改编的影片,让学生看过影片之后再看文本。这样,学生借助电视剧或电影理解故事情节,通过演员的表演,也更容易理解作品的内涵,并大大提高了学生的阅读兴趣,增强了学生的文学素养、审美能力和鉴赏能力。例如,《三国演义》中有很多文言文语言,学生读起来很吃力,也没有耐心读下去。我在指导时就让学生先观看部分精彩剧集,像“煮酒论英雄”“三顾茅庐”“隆中对”“赤壁之战”“诸葛亮吊孝”“空城计”等,看了影片后,学生都说理解了故事情节,再去读原作,去揣摩写法,品味语言,感觉好多了。利用多媒体,可谓事半功倍。

7、鼓励学生大胆质疑。质疑是一种较具挑战性的学习方法。在名著阅读中,让学生大胆质疑,展开争辩,挑刺作品,挑战作家,这是调动学生积极性与主动性的重要手段。为此,我们组织学生进行小型辩论会,提供机会和场所,让学生畅所欲言。这样,既使学生对书中人物的了解更加全面深刻,又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二、阅读名著

自读名著既要保证必要的时间,又不能影响其他各科的学习;既要完成阅读任务,又要切实达到阅读效果。

1、合理安排阅读时间。名著阅读,很多学生因种种原因,无往往易浅尝辄止、一蹴而就,最终是有始无终。针对这一情况,我就建议学生的阅读最好放在在周末和假期,并制定详细的阅读计划,在时间安排上要求宜松不宜紧。至于,什么时候读哪部名著,还可以结合某册正在教的课文或近段电视热播时机安排。

2、切实利用教材的“名著导读”。《语文》课本中“名著导读”包括对“背景介绍”、“作品导读”、“思考与探究”三个环节。三个环节循循善诱,安排得很合理,能有效的引导同学们阅读鉴赏名著。尤其是“作品导读”部分,对全书的故事梗概、人物形象、主题思想、写作手法均有很好的分析、引导,为我们阅读起到了很好的提纲挈领的作用。当然,同学们还可以通过对“思考与探究”的完成,开展交流,进行深层次思考,从而一举多得,提高阅读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