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5-30 10:45:05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口琴教学,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5)06-033-01
音乐教学是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综合素质的有效途径,音乐可以分为声乐和乐器两大类,而其中“乐器教学是通往更好体验音乐的桥梁”,口琴以其独特的音色、固定的音高、便于携带等优点逐渐引进到课堂教学中来,就中学生音乐教育而言,只有在声乐、乐器两者兼备的条件下,其音乐教育体制才比较完善,随着口琴的走进课堂教学,丰富艺术表现形式的同时,对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独立性、实践性等也有着一定促使作用,在此,笔者结合教学实际情况,谈一下如何在初中口琴教学中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
一、在口琴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音乐兴趣
孔子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兴趣是推动学生自主学习,提高音乐素养的催化剂。教师可以以口琴教学的特殊性,即:可以以集体活动的形式实施表演,来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初中生正处于发展的初期阶段,对事物有着强烈的好奇心。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首先将口琴作为教学工具,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进而带领学生共同认识口琴的组成要素,激发学生内心跃跃欲试的心理状态,在介绍完口琴的各个要素以及功能的基础之上,传递口琴,让每位学生试着吹出声音,亲身体验、感受口琴的音响,活跃了课堂教学氛围,与此同时,鼓励学生在试吹过程中发现问题,待试吹结束之后,引导学生共同总结新发现,即:口琴不仅软管能横着吹、弹同时进行,直管竖起来也可以进行吹奏。初步在口琴教学中尝试成功的喜悦感,趁势猛追,诱导其深入探究、认知吹奏的技巧以及音乐的表现形式。
二、在口琴教学中提高学生的歌唱能力
音乐最为创建的表现形式即为歌唱,歌唱是对艺术情感的抒发,其中音准是音乐表现形式的灵魂。在学生对口琴学习深入探究、认知吹奏技巧的同时,引导学生适当的加入歌唱,运用口琴固定的音高来引导学生正确把握音准,亲身感受、体验口琴独特的音色。尤其是对于唱歌跑调的学生,以口琴固定的音高,让学生准备的、反复的吹炼,逐渐揣摩能够提高其对音准以及节奏的把握,从而树立学生学习口琴的自信心。如:二声部的合唱歌曲在演唱过程中的难点在于学生不能够有效的掌握二声部的音准、音程,时常出现走调的现象,此时教师可以运用口琴演奏来解决此问题。我在教学过程中一般先对其进行分声部的吹奏练习,同时引导学相互聆听,体会其中乐曲风格的差异性,进而开始合奏,运用合奏中的音准来引导合唱,以此来加强学生对音准的正确掌握,教师在此环节可以将学生的合奏录下来,播放给学生听,让学生聆听、感受自己弹奏出现的乐曲,体会二声部弹奏的合成音响的美妙之处,同时,对于不协调的地方,通过录音的播放也能够体现,这样以来学生对于自我的口琴弹奏能够有个基础性的认识,从而实施及时的校正,琴声、歌声相相结合练习,能够锻炼学生良好的听觉能力,同时增强了学生对和声色彩和谐均衡的把握程度,学生在这种乐器演奏氛围中能够迅速的激发其自我的歌唱情感,形成最佳的歌唱状态,加之口琴的配合,使得学生能够更好的掌握演唱过程中音准、节奏等,提高了学生的音乐表现能力。
三、在口琴教学中提高学生的识谱能力
在音乐教学中,能够唱歌,并不代表着对音乐的了解,音乐学科中包含中多样的音乐知识以及技能,其中演奏、歌唱、对节奏、音准的掌握都离不开乐谱,但是单独的学习乐谱,学生感到枯燥,注意力不集中,教学效果不明显,因此,可以通过一些乐器的演奏来加强对乐谱的掌握情况。如:在口风琴视奏这一环节, 为学生提供了二次创作的机会, 首先在加强七个唱名练习的基础上, 进行三六度音程训练, 再进行二七度音程训练, 接着进行听辨与模唱, 体会并表达其不同的感受。碰到半音关系引导学生在琴上找位置, 边弹边唱, 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再由一小节到一个乐句, 逐步到一个乐段乃至全曲, 由慢到快,由易到难, 由简到繁, 按乐谱中音高、节拍、节奏、速度、力度和技能表达等所提示的要求, 实施练习,多种感官协调并用,培养学生对音准、节奏的敏锐力,提高其识谱能力,全方位的促使学生掌握各种音乐技能,提高音乐素养。如:在《春天在哪里》教学过程中,以口琴固定的音高,来实施唱奏结合,形成视唱的情境,同时,让学生相互运用口琴齐奏、轮奏,诱导学生学习乐谱的主动性,最大化得提高学生识谱能力,帮助学生树立信心,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实现课堂教学中学生的主体作用,从而引导学生在实际的口琴演奏活动中感受美、并鼓励学生创造美,升华其音乐素养。
总之,口琴教学作为近几年新兴的课堂教学器具,在音乐教学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独特功能,是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之一,在艺术表现方面以及思想上都有着其独特的价值存在,对学生提高音乐素养有着积极的推动作用,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结合学生的个性特征以及音乐教学标准,设计能够激发学生求知欲望的教学方案,并通过口琴教学,引导学生掌握多样的音乐技能,亲身感受音乐的魅力,从而引导树立正确的学习口琴的态度以及价值观,逐渐完善自我的音乐素养。
参考文献:
[1] 贾焕卿.如何提高口风琴课堂教学效果[J].魅力中国,2010(05)119.
[2] 汪毓和.中国近现代音乐史――现代部分[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3] 韦仰月.小学音乐口风琴“唱与奏互动”的教学探索[J].中国校外英语(基教版),2009(05)128,137.
[4] 拉各斯尧霍尔特休斯著.知识优势.新经济时代市场制胜之道[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1.11
[5] 曹 理.中学音乐教学论新编[M].北京:高等师范出版社,2003,(4).
【关键词】口琴 体验 探索 求知
一、 “器乐进课堂”对于提高学生学习音乐的积极性进而提高学生的素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器乐进课堂”能促进开发学生的智力潜能, 能激发学习音乐的兴趣,开拓音乐视野器乐学习有利于人的左右边半脑均衡发展,从而促进人的智力发展和提高。现代生理学与科学成果表明,器乐学习必须在左右大脑的统一指挥下,全面地运用眼、耳、口、手、足等器官,它可以培养学生思维的多向性,促使视觉、听觉、触觉更加敏锐、灵活、协调地发展,有利于调动兴趣、注意、记忆、想象、意志、创造等心理过程参与到音乐活动中来。这样不仅可以促成学生对音乐审美心理的成熟、发展,而且也达到了开发智力的目的。
(2)“器乐进课堂”切实提高了学生的音乐素质。现在许多学生学唱歌是靠听磁带碟片模仿而成的。可是要用乐器演奏音乐,就无法靠听来模仿,非要会识谱不可。由于学生对学习乐器怀有兴趣,因此识谱、视奏、视唱就再也不是枯燥无味的活动了。而这些艺术实践活动,不仅有助于学好基本音乐知识,而且也学到了技能技巧,还能进一步了解和掌握节奏、旋律、和声、音色等各音乐要素在表情达意、塑造音乐形象方面的认识功能和操作功能,从而能更准确、更深刻地感受音乐、理解音乐、表现音乐和创造音乐。
二、如何引导学生在口琴学习中体验、探索、发现、求知,可以从以下几点来进行班级口琴教学
(一)常规起步,培育良好的演奏习惯
作为一线教师都深有感触,在进行器乐教学中首先遇到就是“课堂常规问题”,既器乐进课堂了,学生活跃了,课堂纪律便没有了保障。学生只要乐器一到手,此起彼伏的声音就在课堂上不时出现,往往任课教师要扯足嗓门,竭力制止才能使嘈杂的课堂得到片刻的宁静。学生在一堂嘈杂的器乐课中失去了学习的兴趣,而课堂纪律的好坏也直接决定了教学效果。因此器乐教学首先应从学生学习演奏的常规习惯抓起,只有养成良好的习惯,才能为进一步的器乐学习创设较好的学习氛围。
(1)爱护乐器的好习惯。在课堂器乐教学中,我认为应该首先对学生进行习惯的培养。不良的习惯不仅可能引发“纪律松散、行为随意”等诸多并发症,培养良好的演奏习惯显得尤为重要。例如:在器乐课堂初级阶段学习“口琴”时,第一节课教师就必须明确规定同学们掌握口琴的基本护理知识和卫生习惯,每一次演奏前后均要清洗口琴,使用清洗完后用小毛巾包好,严格做到一人一琴。而且严格要求全班按一个标准,做到整齐划一。
(2)培养聆听的好习惯。在听赏体验中学会聆听,激发兴趣。在最初的口琴课堂教学中,我会先教几个音,学生机械式地跟着练习。渐渐地,他们开始觉得很枯燥单调,就不想学了。“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怎样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呢?首先就要把听赏体验放在第一位。在看一看口琴的外形后,让学生吹一吹,体验口琴的音色。教师适宜地演奏一首学生熟悉的乐曲,学生在认真聆听后,对乐曲的节奏、旋律、情绪、风格有了一个初步的了解,畏难情绪降低,愿意投入到口琴学习中来。
(3)培养正确的演奏习惯。一是持琴的姿势一定要严格要求。学生的演奏姿势要正确,教师应严格把关。正确的姿势应当是:头正、颈直、挺胸,双肩放松,手持琴双肘自然下垂,上臂不要紧靠胸部,双腿放正,不准翘“二郎腿”,也不要用脚打拍子。
二是吹奏口型要正确。正确的口型是学习吹奏技巧的基础。不少人吹口琴时嘟着嘴,双唇随着口琴的移动而左右移动,甚是滑稽。更有人在演奏音程中不是移动口琴而是靠转颈摇头来操作,那更令人发笑了。正确的口型要求是:下颔自然下垂,嘴角自然向两侧拉开,呈微笑形,口琴放在上下唇之间,象“含”住一样,舌部往前运动,抵住口琴方格,仅在右部露出一出气孔,以便吹单音。当舌部往后缩,就可以吹和声了。特别是吹奏时的嘴型要统一,切忌出现嘴唇与口琴接触过紧或过松,过紧容易造成嘴唇破裂;过松就像金鱼吐泡泡一样,影响演奏的连贯流畅,影响气息的处理。以自然放松状态最佳。
1、初学者的第一把口琴要选择C调的,有以下几个原因:
2、初级的教学大多采用C调的口琴来演示;
3、C调口琴在一系列调子里面是最适中的调子,比较容易掌握各种技巧,由于口琴的特殊性,高音调子(如F)和低音调子(如G)所要求的气息都是比较高的;
4、习惯用五线谱的朋友可以不用考虑过多的升降号。如果你已经用C调口琴掌握了大概的布鲁斯口琴技术,接下来就要选择自己的第二把、第三把口琴了。接下来应该选择的调子一般是A和F,因为会了C调的演奏并不是说你在其它的调子上也可以同样熟练的演奏,低音和高音调调子对气息的要求相差很大,而且有些风格的乐曲只能用低音或者高音调的演奏才有效果,比如火车节奏用GA比较好,而摇滚风格的用高音的如F比较适合。
(来源:文章屋网 )
时光如梭,一转眼又到期末了,忙碌又充实的教育教学工作也接近尾声了,我细细的回顾一下自己在这半学期的教育教学工作情况,下面我就从几个方面对我这学期的工作做以下总结:
一、 思想方面
在思想上我积极向上,拥护党的各项方针政策,热爱教育事业,参加政治学习,认真做好笔记。我积极响应学校各项活动以及领导交给的各项任务,遵守各项学校的规章制度。
二、教学方面
在教育教学工作上,我利用学科特有的魅力来教育学生的思想,尊重学生的人格,让学生独立,对学生进行各方面的引导和教育。在教学工作中,本学期,我担任九年级以及小五和小六的音乐教学任务。我根据新的教学目标和学生实际情况备课。如在九年级的音乐欣赏课中,我利用视频和课件来完成,让学生在教育教学中通过大屏幕直观的感受音乐所带来的智慧和魅力。在小学我开设了小舞台活动,让学生表现自己的才华,给予了他们充分的表现欲。注重学生学习习惯、学习方法的培养和积极性的调动,坚持以审美教育为核心,注重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注重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在愉快的音乐实践活动中,主动地去发现、去探究,去感受音乐、理解音乐、表现音乐。音乐真正成为他们的朋友,让每个学生都爱好音乐,喜欢音乐。
另外对九年级学生的乐理知识做了系统的复习。特别在中考推荐生的艺术常识考试及加试方面全部合格。
三、考试:
为了使音乐考试不流于老套、死板,使学生能更自然地表现音乐。并且让我对每位学生有个基本的了解,这学期的音乐考试我采用了:让学生选择自选一首歌曲和一首口琴曲。各自50分。选班级优秀的学生4位一起评分,最后取平均分作为学生的最后评定成绩。基本要求:
1、歌曲要求是课本中或课外健康的歌曲(流行歌曲可以)。国歌和儿歌不能唱。
2、要求背唱歌曲一段歌词,任选一段歌词。
3、口琴:我们学过的口琴曲,任选一首。
教师是学校的第一资源,教师的专业发展是学校的第一发展,自主实践,自主教研、自主培训是教师专业发展的主题模式。我从07 年开始任专职音乐教师以来,潜心学习,敢于探索、敢立潮头、勇为人先,充分发挥首创智慧,开展有的放矢的研究实践,不断总结经验、力求成果。从困惑和迷茫中,敏于思考、锐于创新实践;从学校的特长班培训发展到校本课程,开拓出一条艺术教育的成功之路。
1 从困惑和迷茫中,敏于思考、敢于创新实践
每当看到城里的孩子在舞台上轻松愉快地表演节目,我都禁不住思考:城里的孩子可以有条件去上各种舞蹈班、音乐班,而农村的孩子因为家长忙、路程远、收入低等一些原因,无法学习自己喜欢的东西,什么时候我们农村的孩子也能像城里的孩子一样得到艺术的熏陶和教育?我该怎样做才能使每一个孩子人生都有一次完美的发展;让他们拥有一种终生受用的能力呢?为此我开始潜心研究开发艺术教育。我想把自己会的东西毫无保留的传授给孩子们,这种想法和当时的应试教育相冲突,同时也遭到一些家长的不理解和反对。面对重重压力和阻力,08 年春季我做了一个大胆的、开拓性的实验,我在两个一年级中选择了其中的一个班,先从舞蹈开始教起,要想学好舞蹈,必须学习形体基本功:抬腿、下腰、下叉……跌打滚爬,从此我和孩子们融在了一起……
日复一日、月复一月,通过一年的艺术教育实践,证明了艺术教育不但不影响学习,而且还能促进学习。因为孩子们在优美的音乐中练习舞蹈形体基本功,在这个潜移默化的过程中,孩子们各方面的修养都得到了提高。练舞蹈的孩子们的气质和修养就是和一般孩子不一样,而且她们的文化课学的也很好。我的工作逐渐得到家长和同行的认可。我的干劲更足了!随后我又在我们学校开设了竖笛班、葫芦丝班和口琴班。我指导的葫芦丝合奏《月光下的凤尾竹》在东光县2010 年第23 届艺术节上荣获一等奖。一门艺术从诞生、发展到最终取得成果,一定会留下一条令人深刻思索的发展轨迹。
2 教学过程中,注重引领、循序渐进
俗话说:“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关键是老师能否领进门。给我印象最深的是:二年级学生刚开设口琴课的时候,让学生入门真是难比登天!孩子们刚开始拿起口琴,我告诉他们中音区、低音区和高音区,然后让学生在口琴上对着音孔找单音,孩子们感到非常的新鲜、好奇,学得非常主动、积极,课堂效果很好。
接下来进行音阶练习,当孩子们能吹奏出123 这组音节时,孩子很有成就感,学习积极性更高了,在接下来的每节课都是进行123456 这组音阶的练习,练了一段时间后进入曲子的练习。练习吹奏的第一首曲名是:《闪烁的小星》,可孩子们吹奏曲子就是不能连贯,在这里走不动了……于是,我绞尽脑汁地想办法,提高孩子们练习各种音节组合的兴趣,各种音阶组合已练得很熟了,突然有一天练习曲子时,有个同学举手说:“老师,我会吹这首曲子了。” 我马上鼓励这名同学上讲台演奏,听完他的演奏,同学们顿时激情高涨!拿起口琴吹奏了起来……紧接着又有三五个同学举手说:“老师我会吹这首曲子了。”我的眼前豁然开朗了,真实地体会到了“柳暗花明”的意境,慢慢的全班同学几乎都会吹这首曲子了。我为学生搭建了台阶,让他们品尝到了成功的喜悦,感受到了艺术的魅力。我又把第二首曲子《大雨和小雨》的简谱写在了黑板上,鼓励学生,让学生自己在口琴上找音,练习吹奏,一会就有几个同学把这首曲子完整的演奏了出来,当时我欣喜地意识到:学生已入门了……入门很难,可入门以后就很容易了。学生们从此深深地爱上了音乐课,并享受着其中的快乐,他们的内心充满了对艺术的追求,对未来的希望和对生活的热爱。
3 从学校的特长班培训发展到校本课程,开拓出一条艺术教育的成功之路
从08 年开始,我校的特长班培训的内容定为校本课程。在实践中,我不断总结并亲手编辑整理了一套校本教材———《多姿多彩的校园艺术》,包括《舞蹈艺术》、《竖笛教学》、《葫芦丝教学》和《口琴教学》。开拓出了一条艺术教育的成功之路。
我校的艺术教育,从理论到实践为贯彻和实施素质教育提供了新途径,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了基础。如果说艺术教育是潜移默化的、长远的影响着学生的身心发展,那么学生获得的各项演出成果可以说是对艺术教育理念最好的支持和诠释。从08 年至今,我指导的艺术节目连续四年登上县艺术节的舞台,并且连续四年荣获一等奖。08 年秋季,东光一中举办运动会,全县征集了四个节目作为开幕式的演出,我指导的节目占了其中的两个。09 年六月市教科所的领导来我校听我讲授的校本课程《舞蹈》课一节,评价很高。2010年省教科所来我校听我讲授的校本课程《竖笛》和《葫芦丝》课一节,得到了省领导的好评和关注。
通过多姿多彩的艺术教育活动,为学生个人才能的发展和个性的张扬搭建了最大的平台,同时也伴着我走过一个个成熟的花季,为我提供了充分施展才华的舞台。在这一过程中,我和学生的艺术才华得到了完美的再现和升华。 转贴于
一、音乐教育环境对多元智能发展的作用
(一)对语言智能的作用人们通常把音乐看作是一种特殊的语言,因为它最善于充分表达人的内心情感,甚至能表达日常语言所无法表达的东西。而且,作为一种特殊的语言,音乐没有明确的语义,具有“不可翻译性”的特点,一个能听懂音乐语言的人必然会具有较强的语言理解能力。因此,音乐教育对语言智能的培养是能够起到独特作用的。
(二)对空间智能的丰富音乐艺术的主要特征之一即是形象性。音乐所具备的主要元素:旋律、节奏、和声等,均可一一对应声态、形态、情态等。在本世纪初,已经有不少艺术家尝试将音乐艺术和空间艺术结合起来。在日常生活中,当人们沉浸在美妙的音乐之中时,脑海常常浮现出作者所要表达的各种情景和意境,这就是空间智能在产生作用。正所谓,建筑是凝固的音乐,音乐和建筑之间有着很多相通之处。不仅如此,作为时间的艺术,音乐在促进人们空间想象力和创造力方面发挥着很大的作用。
(三)肢体——运动智能的丰富在日常的音乐教育中,我们要求在音乐表演中,身体动作必须与音乐的变化保持一致,表演者要通过身体语言在传达音乐所蕴含的意义。在儿童音乐教育中,身体的律动即是在音乐伴奏下的一种运动。演奏好一首曲目,需要眼睛、耳朵、双手、大脑相互协调和配合,这不但强化了学生的音乐智能,而且提高了学生手指的灵活度、大脑的记忆力,手指越灵活越娴熟,说明记忆越深刻,身体智能相应地也就越发达。
二、音乐教育环境促进多元智能发展的具体实践
(一)音乐智能与语言智能相结合多元智能理论认为,语言也可以作为学习音乐的辅助语言之一。例如:在进行口琴教学时,学生不容易找准口琴的音孔,为了克服吹奏口琴的困难,笔者鼓励学生充分运用语言智能,自编儿歌:“左边低音右边高,左数九格duo吹好,duo、mi、sol用劲吹,re、fa、la、xi往里吸。”通过语言智能的帮助,学生很快掌握了吹奏口琴的技巧。节奏是音乐的基础,语言本身具有的节奏美、韵律美与音乐相通。运用语言辅助节奏训练,不仅会让节奏训练饶有趣味,还能使学生更容易掌握难点。可见,运用语言帮助节奏训练,可以巧妙地解决节奏教学的难点,促进学生音乐智能发展,同时也促进了语言智能的开发。
(二)音乐智能与视觉空间智能相结合“音乐是流动的画面,绘画是无声的音乐。”音乐与美术同属艺术范畴。音乐是时间的艺术、听觉的艺术,绘画是空间的艺术、视觉的艺术、两者是相通的。根据多元智能理论,在音乐教学中可以利用美术的形象性、直观性来帮助学生理解音乐。例如,可以运用色彩来帮助学生认识、理解渐强、减弱。从浅红慢慢到深红表示渐强,从深红慢慢到浅红表示减弱。通过这样的一些途径,孩子感受音乐的渠道更加多元化,音乐不仅有声音,还有色彩,不仅可以听,还可以看。视觉空间智能的参与,可以帮助孩子更形象地理解音乐。
(三)音乐智能与肢体运动智能相结合音乐与舞蹈,如同孪生姐妹一般,两者之间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传统的音乐教育对孩子限制较多,因此教育出来的孩子往往中规中矩。对于孩子而言,这种音乐教育是不科学的。音乐教育应是充满灵性和动感的,笔者观察到孩子们在认真地聆听音乐之时,总是情不自禁地摆弄自己的小手小脚。笔者认为应该充分地解放孩子们的身体,让他们的音乐智能和肢体智能充分地结合起来,达到身心的和谐发展。正因为如此,笔者常常鼓励学生充分地享受音乐,用大胆的动作来表达出自身对于音乐的真实感受。在欣赏《动物狂欢节》时,可爱的孩子们经常用各种动作来摹拟小动物的形态,表达内心的喜悦。孩子们还会用动作来记忆音乐中的节奏。音乐课不仅应该培养学生的音乐智能,同时可以加强学生的肢体运动智能。
三、结语
为了适应未来教育的快速发展,笔者认为应该将学习策略和多元智能发展有效地结合起来,并利用音乐教育环境有效地促进多元智能的发展。
作者:刘建君 黄文华 单位:赣南师范学院
音乐是进行美育的重要手段之一,是培养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有机组成部分。它对于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造就一代新人具有重要作用。良好的音乐修养,敏锐的音乐感知能力将会给人的一生增添无穷快乐。而如何提高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对于提高音乐课教学效率尤为重要。
一、为乐曲制作伴奏
大中专学生比较喜爱唱歌,特别是爱唱时新的流行歌曲,而对于课本中收录的必唱歌曲,虽然是不同时代、不同风格体裁的优秀作品。但是面对这多年不变的老歌曲,对于传授媒体如此发达的当今社会,学生不用学差不多就都会唱了。在教唱这些传统歌曲时,如何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呢?我认为,除了教师艺术性的启发、讲解、富有激情和感染力的范唱外,充分利用现代教学设备,为歌曲制作一个伴奏音响非常重要。用电脑制作效果好但不易普及。我是用带有多轨录音的电子琴,将不同的声部、和声、装饰性旋律、打击乐分次录制好。在学生演唱时,其合成的伴奏音响层次鲜明、丰满浑厚,有乐队伴奏效果。这种做法可以使普通的歌曲平添许多光彩。例如为《举杯祝福》在伴奏上加上一个手鼓打出的切分节奏,一幅民族风格浓郁的新疆人民载歌载舞的场面,就会更加鲜活的呈现在人们的面前,学生歌唱、演奏时也会很兴奋。一些单人难以完成、学生短时又做不好的合唱曲,如《送别》、《歌声与微笑》等,只有制作成合奏音响后,才能显出乐曲的完美与动人,如果先把音响效果整体呈现给大家,然后再分部练习,学生则更容易接受。在多声部的合唱歌曲教学中,这种录音伴奏的效果尤为明显。我们面对的是普通的大中专学生,他们不可能拿出很多的时间进行专门的合唱训练,而合唱练习中的音准问题,如果用跟旋律伴奏演唱的方法,学生则比较容易唱准自己的声部。而且这种录音在移调、变速、声部增减等方面都十分方便,并且这种伴奏音响比磁带的伴奏效果要清晰好用的多。同时,教师也可以从伴奏中解脱出来,进行指挥、范唱等其他教学工作。
二、小乐器进课堂
学生学习音乐的最大难点,就是音准问题。唱谱音不准、唱歌爱跑调是一种普遍现象。最好的办法就是借助一种有固定音高的乐器进行入门学习。根据普通中学的现实条件,每节音乐课让学生抽十分钟练习口琴或竖笛,坚持一段时间就会大有收获。口琴与竖笛二者各有所长,口琴音色纯正,竖笛直观明了。口琴高音区和低音区如果音准感觉不好往往不易找准音。相比竖笛上音阶排列简单明了,且高低八度的指法基本相同,所以操作起来相对就比较容易。加之普通竖笛价格便宜,普及到人手一支困难不大。所以,我在使用了几年口琴后,就开始改为用竖笛教学。竖笛的不足之处是音色不够理想,特别是在初学阶段。这就要求教师想方设法提高学生的兴趣,首先要在选曲上,开始要演奏一些音域窄、跳动小、灵巧活跃的小曲子,如《掀起你的盖头来》、《铃儿响叮当》等,之后可逐渐扩展音域,一些优美动听又难度不大的歌曲如《四季歌》《燕子》《月光女神》等都可以用来练习吹奏,只要学生喜欢的就行。待有了一定的基础之后,可以练习几首小的重奏、合奏曲,《渴望春天》、《深深的海洋》等。可以事先挑一些基础较好的学生先在课下练习,上课时表演给大家,之后再集体练习。这样既能减少失误,又能鼓舞大家。注意要事先录好伴奏,如果没有和声、节奏和低音的衬托,只是竖笛的重奏音响会很单薄干涩。第一年让学生学习六孔的竖笛,待有了一定的基础后再学习8孔的,这样在练习《三套车》《花儿为什么这样红》《送我一枝玫瑰花》等一些有升降音的歌曲时就容易得多。
在实际课堂训练中要经常变换花样,以保持和提高学生的兴趣。比如奏副旋律、加花、奏和弦,及独奏、伴奏、合奏等。例如奏波兰儿歌《洋娃娃和小熊跳舞》时,前两乐句可以用属音在后半拍上打节奏、奏持续音、奏各种节奏型等,后两句简单地向下属和弦一转,之后用正格终止结束。这些练习也要事先录制好的主旋律与之配合才会有效果。合奏时发给学生几件打击乐器,课堂的气氛会更加热烈。
三、利用打击乐器训练学生的节奏感
音乐教学中,节奏和音高是可以分别进行训练的。读谱训练中,向学生讲明常用的几种时值的音符并不难,但要把理论知识变为一种实际技能就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有必要将节奏抽出来单独进行训练。从心理学上讲,新鲜的、变换着的东西更容易引起学生注意。为了提高的兴趣,可找一些学生喜爱的架子鼓、锣鼓、战鼓、腰鼓、鼓号曲等练习节奏的曲谱变着花样让学生练习。练习时最好每人一件乐器,如木鱼、响板、锣鼓、镲甚至普通的树枝木棒都行。由于这方面的谱例很多,可以让学生接触到各种节奏型,学生也比较乐意接受。但有几个事项需要注意:一是训练要有目的、有计划,二是每次时间不能过长,三是打击乐与旋律相配合的练习更能长久的吸引学生的注意。
科技在进步,社会在发展,我们音乐战线的广大教师,要努力学习,不断创新,勇于探索,尽可能通过多种尝试,提高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使学生的身心得到更好的发展。为繁荣我国的音乐教育事业,为培养具有全面素质修养的一代新人,做出自己的贡献。
摘 要:音乐是一门极富灵性的课程。在教学中,教师和学生彼此都要发挥创造性,教师要充分启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让学生从条条框框的束缚中得到解放。正如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那样,同一首歌曲的欣赏每个学生的感受都是不一样的。
关键词:音乐;快乐教学;创造性思维
在一次暑期教师继续教育培训会上,一位主讲老师这么说道:上完一节音乐课很容易,要上好却需要下一番工夫。通过这些年的教学经验我总结出可以在课堂秩序、趣味教学等方面下手,让学生在愉快轻松的氛围中感受音乐的魅力。
一、和谐的课堂氛围是上好一节音乐课的基础
这些年来由于学生应试的负担重,不少老师都是应付着上音乐课,前二十分钟给学生听听音乐,剩下来的时间学生自由学习语数、外等课程。我希望让音乐课本成为放松学生紧张大脑、缓解学习压力的课堂。基于对小学生还没形成良好学习习惯的了解,我会在开学第一课上就把以下几点告诉学生。比如,要保持课堂安静认真聆听老师播放的音乐,再者可以闭上眼睛边听边想,头脑里浮现出特定音乐带来的场景,听完后举手回答自己所“看到”的场景。这样就充分激发了学生的想象思维。
二、趣味课堂教学让音乐课动起来
我从学生那里了解到,不少学生对待音乐课是非常消极怠慢的,针对这种现象我首先从兴趣是学习之母下手,让学生培养对音乐的兴趣。课堂上我会给学生讲贝多芬、肖邦等音乐家的成长故事,让学生了解到音乐是让人在逆境中成长的一种动力。同时将竹笛、口琴、大号等乐器带到课堂中,让学生体会不同乐器发出的美妙声音。接着讲解一首歌曲是用哪些乐器演奏出来的,学生不由自主的哼唱起来,都争先恐后地想来尝试一下不同的乐器。
三、传递正能量,让学生爱上音乐课
教师就是学生的一面镜子,必须时刻保持自信爽朗的状态,要不断吸取新的音乐知识,如果课堂上都是陈芝麻烂谷子,相信学生是感受不到音乐的乐趣的,也达不到真正学习的目的。因此,我会鼓励学生让他们组成小组来编排音乐剧或者小合唱团等形式,在六一儿童节和元旦文艺汇演上去表演,孩子们通过舞台的表演也变得更加自信,不少语文老师反映学生作文中写道我的特长是唱歌、吹口琴等等。听到这里我总是会打心底里偷偷的乐,孩子们是祖国的花朵,未来的栋梁之才,一堂音乐课让他们建立起了良好的心态,对以后各科的学习都有积极的作用。
最后我想说的是音乐教师需要时刻提醒自己认真对待课堂教学,让音乐真正融入孩子们的心灵。
(作者单位 赤峰市巴林左旗隆昌寄宿制学校)
个性也是学生音乐学习心理的特征之一,随着年龄的增长,学生的个性会越来越强,逐步形成自己的个性。所以经常受健康音乐的熏陶,就会喜爱健康的音乐,形成良好的个性。那么,如何根据学生音乐学习心理特点改进音乐教学方法呢?
一、通过多种途径,培养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 。
1、以音乐的美,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
美的事物不仅使人获得美感,而且是产生兴趣的源泉。比如用我们完美的范唱给学生展示出所要学习的歌曲,从而激发了学生也想学唱的愿望;用我们娴熟的技巧为学生吹奏一首优美动听的口琴曲,学生们就会迫切的拿出口琴来,也要学着吹奏。这就是音乐的魅力,它是激起学生强烈学习音乐兴趣的重要因素。
2、引导学生探索音乐,提高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
学生对音乐的兴趣是从对不同的声音探索开始的。小学生入学的第一节音乐课就是从探索生活中的声音开始的,如我们的脚步声,风声、雨声等等都蕴含着节奏和旋律。学生从而认识到,音乐不只是唱歌、演奏,它和我们的生活是密不可分的。随着学生年龄的增长,引导他们探索乐曲的音色、结构等,进一步加强音乐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和对声音的感知,正符合学生的这种音乐学习心理的特点。
3、成功的体验,保持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
对音乐的兴趣就在获取成功的过程中。当学生经过学习能够演奏一首小曲时,他们很容易得到满足,满足的同时又进一步产生了兴趣。因此,在音乐教学中,不能让学生感到失望,感到高不可攀,逐渐淡化兴趣,乃至丧失兴趣,要让学生经常获得成功的喜悦,在音乐实践中始终保持学生的音乐学习兴趣。
二、丰富教学手段,增加学生的音乐感性体验
1、组织学生体验、感受音乐。
体验性是现代学习方式的突出特征。音乐课的学习首先要通过聆听、体验和感受音乐来进行。如何把学生这种看不见、摸不着的对音乐的初次体验变成可监控的状态,就需要教师在学生初听之前设计一些简单的提问,学生带着问题去听,听的目的就明确了,在听的过程中就会全神贯注,积极思考,认真听辨,根据自己的体验和感受努力从音乐中找到答案,最后用自己的语言总结出来,这样的思考过程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动精神。
2、组织学生参与音乐实践活动 。
学生对音乐的体验还来自于参与音乐实践活动。如学生一曲声情并茂的演唱使得自己如醉如痴,同时也带给了我们“听众”愉快的感受;小口琴使得学生们找到了演奏家的感觉,每个学生根据自身条件分别演奏难度不同的曲子,“课堂教学要面向每一个孩子”在演奏口琴的实践活动中已不是一句空话;歌舞表演是学生们最喜爱的了,学生们在这一项实践活动中充分释放情感、展示自我,表现自我。通过积极参与音乐实践活动,学生在体验着音乐美带给他们的快乐,享受着成功的喜悦。
3、动静交替,丰富学生的音乐体验 。
音乐是最具韵律感的艺术,旋律的起伏、节奏的张弛,使人情不自禁的跟着动起来。对音乐的动作反应既是先天的也是可以培养的。小学低年级阶段要增加律动的教学,通过身体的动作表达对音乐的感受,丰富学生的音乐体验。
三、尊重个体差异,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
艺术有高低不同,没有对错之分,所以教师就是要尊重学生个体性的差异,使学生独特的个性得以张扬、创新精神得以发展。培养学生的音乐创造力,首先是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的习惯。如要敢于发表与他人不同的意见;要善于从不同的角度去看问题;要有强烈的好奇心和勇敢的探索精神;要有自信心,敢于坚持自己的意见等。
1、注重积累,培养学生的音乐记忆力 。
教师应在平时的教学中有意识地让学生哼唱并背诵一些经典作品的主题旋律。视唱法便可以起到加深学生对音乐主题的感受和记忆作用。视唱法即在音乐欣赏前、欣赏中或欣赏后,演唱作品的主题旋律。例如在欣赏《风笛舞曲》前,我把其主题旋律作为视唱练习让学生演唱。加深印象后再欣赏这首乐曲,每当主题旋律出现时,同学们都会不由自主地跟着唱起来。当对乐曲有了一定的了解之后,再来视唱主题,一边唱,一边感受风笛的形象。最后,或经过一段时间之后,再来让学生哼唱一下风笛的主题,很多同学都能够脱口而出。
2、培养发散思维,丰富学生想象力与联想力
发散思维是创造思维的基本成分,是创造思维的中心环节,训练发散思维可以培养学生思维的广阔性、灵活性和独创性。联想和想象一般是指由音响感知和情感体验唤起对相关声音形象和意境的想象和联想。
3、创编练习,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 。
【关键词】小学音乐;课堂教学;心理健康
在小学音乐教学和学生音乐实践活动中,教师在传授知识的同时,要抓住这个契机,渗透、落实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可从以下两方面着手构建教育内容。
一、在音乐课堂教学中引导情感体验,关注孩子心灵成长
小学生在感受到音乐的旋律、节奏后就能在头脑中浮现出音的高低、强弱和音色的听觉表象,并展开音乐的想象活动,同时产生情绪体验,从而形成生动的音乐,听觉表象进而促使学生身心健康发育成长。情感体验是健康心理形成的关键。引导学生体验情境,触景生情,陶冶情操,经由认识判断到知情统一。通过多种形式激发学生厌弃消极情感,生成积极情感,以情感为中介,将积极情感内化为健康的心理。常用的方法是:
情境熏陶体验:在引导学生了解歌曲内涵的基础上,让学生感受歌曲的曲调感、节奏感和听觉表象感,在音乐所表现的特定情境气氛中激发学生的积极情绪引起共鸣,陶醉在美的旋律之中,从而达到调节身心的目的。
角色活动体验:在教学中,运用表演唱等形式进行角色定位,体验角色的责任、权利,增强情感体验。培养正确的交际心理和自我认识心理,学会调控自己的情绪。
情感调节体验:通过多种媒体如录像、画片等手段进一步强化音乐的表现力,使学生入境入情,融入其中,得到心理调节,强化学生的情感体验。
个体自我体验:在进行教学活动时,既要吸引全班学生参加,又要分别对每个学生提出不同要求。尽量使班级辅导活动与个别辅导活动相结合,全体参与和个别化对待相结合。如有意识地给自卑、怕羞的同学多一些在公众场合里表现的机会,让以自我为中心的同学多参加合唱表演等,教师应及时鼓励他们的每一点进步,辅其成长。长期坚持就能克服不良心理。
二、在课外音乐活动中关注孩子心灵成长
课外音乐活动是延续、扩大、补充和提高音乐课堂教学的实践活动。它是培养学生的音乐兴趣爱好,丰富课外生活,发挥学生音乐才能和特长的校园文化生活,对促进身心健康,形成良好的心理素质都有积极作用。
在器乐教学中培养健康心理:在小学音乐教材中有一块器乐教学内容。以器乐基本知识和技能为基点,教师有意识地对学生渗透心理健康教育,能较有效地提高学生的素质。以口琴教学为例:口琴教学通过“眼看曲谱”、“脑记旋律”、“口吹乐曲”、“心数节拍”来练习,提高学生识谱、记谱、视唱、视奏的能力。这样既培养了学生敏捷的反应力,又提高了学生对事的专一性及认真、有条不紊的心理素质。教学中,教师鼓励学生的每一细微的进步,让学生在进步中获得乐趣。教师对不同的学生作不同的分层要求,对自我评价过低,给自觉性和自信心上出现心理障碍的学生以更多关心和鼓励。运用成功的体验来刺激学生的进取心理。同时,口琴教学必须依靠学生独立练习,这就需要有较强的独立性和自控能力。这样,在一次次的进步中,学生经历了一次次克服心理惰性和依赖性,形成独立、进取的心理品质。
在合唱教学中培养健康心理:合唱教学通过集体的发声练习,寻求声音的共性,要求每一个学生的声音状态、强弱、口形以及吸、呼、起、收都尽量保持一致,以求得声音的统一,声部的协和。这首先要求学生有强烈的集体主义观念和团结协作精神,更需要学生具备良好的合作心理,在学习中相互关心,相互帮助,相互信任。时时关心团队的利益,为共同的合唱艺术而努力。在合作中,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位置,无论是高声部,还是低声部,是主旋律声部,还是副旋律声部,是领唱还是伴唱,都应在自己的位置上努力,获得均衡协调,和谐统一的合唱效果。当学生从中体会到只有集体的团结协作和个人努力,才能唱出如此优美的合唱作品时,就愿与别人协作,良好的交际心理和学习心理也随之形成。
在舞蹈教学中培养健康心理:舞蹈是学校艺术活动中不可缺少的表演形式,是在音乐教学中培养学生健康心理的重要手段。舞蹈通过人体的动作、造型和表情,形象地表述某一事物的情节,也抒发一定的思想感情。其情感体验更需深刻,对健康心理的培养更为有效。舞蹈是一门整体艺术,少儿舞蹈往往以群舞的形式进行。整齐的队形,划一的动作,常常是衡量整体美感的标准。学生在长期的舞蹈训练中就逐渐养成了自觉遵守纪律、主动关心他人,注意集体协作的行为习惯和合作精神。舞蹈是当众表演的,演员不但要有优美的舞姿,更要有丰富的表情与观众交流,以激发观众的情感共鸣,通过舞蹈表演,学生克服了内向、胆小、害羞等不良心理,学会了如何与别人交流。增强了自信心,培养了开朗的个性。舞蹈优美的体态语言建立在艰苦的训练之上。需经过一次次的失败,承受一次次的苦痛,需要每日不间断的训练。通过训练,学生在挫折和失败中走向成熟,具备了顽强的意志和持之以恒的品性。诸类因素融为一体,潜移默化,就能达到在音乐教学中有效地渗透健康心理教育。
学生的发展是靠学校整体各学科的培养,但音乐学科中关注学生心灵成长,落实心理健康教育对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学习、交际和自我认识心理,促进全体学生的全面素质的提高起着尤为重要的作用。在音乐教学中落实心理健康教育,是指教师在音乐教学过程中,自觉地有意识地运用心理学理论和技术,帮助学生提高心理素质,促进学生认知、情感与行为技能发展的活动。实践证明:在音乐教学和活动中关注孩子心灵的成长,落实心理健康教育是行之有效的,是为学生个人发展的需要,是时代的需要,是我们教育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职责。
参考文献:
【关键词】小学音乐 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G623.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7-0171-02
音乐教学需要情感的投入,因此,必须营造宽松愉悦的氛围,探究出自己独到的教学方法。?那么,小学音乐教学方法如何寻求呢?我根据自己多年来的教学实践,做以抛砖引玉,愿能给同行们一点启发。
一、从学生游戏中寻求
作为一名有心的教师,我常常仔细观察学生们,发现他们在游戏中常用“口诀法”做游戏。如:“请你像我这样做,我能像你这样做!”这些口诀短小精悍,朗朗上口,富有节奏,具有统一行动、便于记忆、提示动作等功能。我就将此运用到音乐教学之中来,口诀式的教学方法,学生感兴趣,一会儿就记住了,而且不再遗忘。
二、从学生的爱好中寻求
小学生的爱好是很多的。他们爱念儿歌,在儿歌声中游戏。于是我就常常运用“儿歌法”教学生记那些难记的音乐概念,学那些平时觉得枯燥无味的乐理知知识。学生们学的认真,记得扎实。
三、从学生的生活中寻求
小学生的生活与青年人、成年人都不同,只要我们留心观察,捕捉特征,是能将其运用到小学音乐教学中来的。例如:我教学生记住切分就会高兴地说:“好爸爸来了!”,学生们乐此不疲,而且再也不会念错。
四、从学生的“已知”中寻求
教育小学生的一种基本方法是从他们的“已知”、“先知”入手,引入到“未知”、“后知”中来。我在教小学一年级学生唱《洗手绢》一歌时发现,学生们很爱唱这首歌。但因为他们识字不多,就不能很快地视唱歌词。我就“以画代词”。《洗手绢》的第一段歌词是:“红太阳,白云彩,妈妈洗衣,我也来。”我就在黑板上先画一个红太阳,再画一朵白云彩,然后画一个笑容可掬的妈妈的头像,最后画一个十分可爱的小女孩的头像代表“我”。一年级的小学生 看着黑板上的画,开心地笑着,一会儿就把这首歌背唱出来了。
五、从学生的思维特点中寻求
小学生的思维特点是形象思维大于抽象思维。因此,我们应该时时注意运用他们的形象思维去启发他们的抽像思维。如我教学生唱《春天》这首歌,为了让学生体会春天的美景,我除了用图画来引导以外,还让学生闭上眼睛,回忆自己的春天的公园里看到的景象。我把这种方法叫作“过电影”。同学们闭上眼睛时,头脑里展开了丰富的联想,睁开眼睛后就有了生动的体味,再唱感情就不同了。
六、从生产劳动中寻求
小学生虽然不直接参加生产劳动,但他们往往很喜欢观察大人们进行生产劳动,并能记住一些劳动场景。 我就巧妙地运用这一点,教学生学习音乐。
七、从另一事物中迁移
“迁移法”是创造性思维、发散性思维常用的方法之一。在小学音乐教学中巧妙地运用这种方法。也能解决许多难题。例如,我教学生视唱、合唱时,学生往往唱不准。我就先教学生吹口琴、竖笛。学生先吹后唱。这种方法在合唱教学中尤其见效。
八、从教学难点中寻求
在小学音乐教学难点中,创造一种巧妙的教学方法往往能使难点迎刃而解。例如:在口琴教学中,学生吹奏一段乐曲,往往需要一会儿吹,一会儿吸。 有时摸准了音位,又搞错了吹吸。为了让学生摸准音位,我让学生照着镜子吹,“照镜子法”一下子就解决了音位问题。我还创造了“手势视唱法”让学生边打手势边视唱,这样“化陡坡为缓坡”,一下子解决了这一难点。
九、从教材中挖掘
几年来的小学音乐教学经验告诉我:教材中出现的新问题、难问题,往往是我们创造出一种新的教学方法的重要前提。每次授课前,我都认真研读教材,挖掘教材闪光点,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十、从提高教师自身的素质中寻求
关键词:同均三宫;古音阶;新音阶;清商音阶;共用七音;教学;感悟
中图分类号:G40-014 文献标识码:A
近几年,在高校民族音乐理论教科书中,出现一个中国传统乐学新理论体系,叫“同均三宫”,新世纪起开始成为教学科研的关注重点。“同均三宫”理论体系由民族音乐学家黄翔鹏先生生前首提出,最早见于1984年《泉州历史文化中心・工作通讯》第1期(内刊),首发表于广东《民族民间音乐》1986年第3期。其核心理论是:“中国乐学的基本理论中,均、宫、调是三层概念。均是统帅官的,三宫就是同属一均的三种音阶,而分属三种调高(因此,中国音乐中经常出现借调记谱的现象,并且几乎是不可避免的现象)。不同的音阶中,宫又是统帅调的,每宫都可以出现宫、商、角、徵、羽五种调式。均、宫、调又各有自己的首音或主音,分别称为均主、音主和调头。”并例举黄钟均的三种音阶:
即便如此,“同均三宫”理论仍然不好理解,且又涉及中国民族音乐学一些重要学术问题,难怪二十年来学术界一直争论不休。尽管争论继续进行,由于“同均三宫”强大的影响力,21世纪,在高校民族音乐理论书中,该体系开始进入了教学科研视野,但其知识的抽象却令诸子望而生畏。因此,理解和教好“同均三宫”理论,成为我辈科任教师必须完成的教学科研任务。
一、何为“均是统帅宫的”?
首先,“同均三宫”的“均”是如何统帅“宫”的呢?下面谱例可以帮我们理解:
初看上谱例:(1)为古音阶c宫a羽调式,(2)为新音阶G宫a商调式,(3)为清商音阶D宫a徵调式。若以旋宫犯调法套之,(1)(2)(3)各自调性皆不同。但细看上谱例可发现:三行乐谱是因为调号记法的不同,引起宫高位置、音阶名称、调式名称的不同,它们的音符实际上则完全相同,都共用在七个音名一个词性里面,这就是黄翔鹏先生所说的七音一均。在七音一均里面,宫音因三阶记谱不同而移位,但形成的旋律组合都在“均”的统帅范围里共用七个音,一均领三阶宫三变仍属均管,所以“均是统帅宫的”。很显然,上谱例“均是统帅宫的”,移宫当然不形成犯调。用钢琴弹奏上谱例(1)(2)(3)请别人听,听者以为同一旋律反复三遍。我们可以这样理解:“均”有七音,令三阶完全共用,三阶记谱各不同,移官不犯调,都在一均七音统帅中,“均”就是这样“统帅宫的”。“宫”指“三阶”,“统帅”是“囊括、包含”的意思,“均统帅宫”即“均囊括、包含了三阶”!而“均”一旦“统帅”(囊括、包含)不了“宫”(三阶),旋宫犯调即成立,“同均”就不存在了。
二、何为“宫又是统帅调的”?
在“同均三宫”核心理论里:“不同的音阶中,宫又是统帅调的,每宫都可以出现宫、商、角、徵、羽五种调式”,这句话的意思实际上就是同官系统调的根本原理。所以在“均”内,一宫(一阶)统帅着五种调式,三宫(三阶)就统帅着十五种调式。当然,完全共用的仍是“均”的七个音。例如黄钟均的三宫是这样统帅调的(谱例):
借用上谱例我们可以这样理解“宫又是统帅调的”:“宫”指“每阶”和“三阶”,“统帅”还是“囊括、包含”的意思,“调”指“五个正声调式”和“十五个正声调式”,“宫统帅调”即“每阶”或“三阶”囊括、包含了“五个正声调式”或“十五个正声调式”,“宫”就是这样“统帅调的”!上谱例有三个同宫系统调十五个正声调式,共用仍是七个音。
三、何为“均、宫、调是三层概念”、“均主、音主和调头”?
研讨了“均统帅宫”、“宫统帅词”的本意,对“均、宫、调是三层概念”的定义,我们可以这样理解:“均”有七音,以宫调式古音阶为基础,这是第一层概念;“宫”指共用“均”七音的古音阶、新音阶、清商音阶(记谱不同音相同的三阶),这是第二层概念;“调”指由三阶产生的十五个正声调式,这是第三层概念。根据黄翔鹏先生的“均、宫、调又各有自己的首音或主音,分别称为均主、音主和调头”,三层概念还应包含“均层”的“均主”、“宫层”的“音主”、“调层”的“调头”。“均主”是古音阶为基础的宫位置音;“音主”是三阶各自的宫音,不同音高的“音主”决定着记谱法的不同;“调头”是十五个正声调式各自的主音。
四、“同均三宫”是什么?
研析至此,“同均三官”可以浮出水面了。笔者试着为“同均三宫”作这样的解释:一个七音体系,其结构同时符合古音阶、新音阶、清商音阶记(唱)谱法,内含十五个正声调式,记(唱)谱移宫实际不犯调,这就是“同均三宫”。简化说就是“一均七音、三阶、十五调式”。详细列表如下:
上列表展示了“同均三宫”的“一均七音、三阶、十五调式”内容及相互关系,其贴切含义还须包括“均、宫、调是三层概念”、“均主、音主和调头”,可见“同均三宫”是一个音乐体系和规律。
五、乐器教学感悟“同均三宫”
竹笛、箫、竖笛、口琴是常见易学的大众乐器,它们可以吹奏七音,利用这些易学的乐器来感悟“同均三宫”,教学上即方便又很有实效。试以竖笛为例,教学步骤:
(1)、引导学生用筒音1指法先吹奏燕乐音阶,后吹奏几首简易的燕乐民歌或燕乐旋律,自然感悟“同均三宫”在竖笛上的清商音阶。
(2)、引导学生用筒音5指法先吹奏清乐音阶,后吹奏几首简易的清乐民歌或清乐旋律,自然感悟“同均三官”在竖笛上的新音阶。
(3)、引导学生用筒音2指法先吹奏雅乐音阶,后吹奏几首简易的雅乐民歌或雅乐旋律,自然感悟“同均三宫”在竖笛上的古音阶。
(4)、选择一首七声音阶民歌,分别用“同均三宫”的古音阶、新音阶、清商音阶把这首民歌写成三种记谱法(如谱例一、谱例 五),以首调视谱法和竖笛筒音2指法吹奏这首民歌的古音阶记谱(如谱例一第一行谱),又以首调视谱法和竖笛筒音5指法吹奏这首民歌的新音阶记谱(如谱例一第二行谱),再以首调视谱法和竖笛筒音1指法吹奏这首民歌的清商音阶记谱(如谱例一第三行谱),感悟“同均三宫”三阶共七音旋宫不转调的体系特色。
(5)、古音阶用竖笛筒音2指法、新音阶用竖笛筒音5指法、清商音阶用竖笛筒音1指法,吹奏谱例二,感悟“同均三宫”的三阶十五调式。
竖笛感悟“同均三宫”教学可行,竹笛、箫与竖笛同类,教学感悟方法自然亦同,本文略之。口琴与竖笛虽不同类,但共用七音的道理完全一样。例如用C调口琴也可吹出带#4的《知音》(王铭曲)和带b7的《月亮走我也走》(胡积英曲),方法如下:
谱例三《知音》
谱例四《月亮走我也走》
上谱例三、四说明,利用口琴教学也可感悟“同均三宫”原理。
钢琴即兴伴奏通常是高校音乐专业必修课,利用钢琴即兴伴奏感悟“同均三宫”记谱色彩,同样是简便有效的教学方法。大家都知道,官、徵调式色彩一般比较明亮,羽、角调式色彩一般比较柔暗,商调式色彩呈中性。“同均三宫”虽三阶共用七音,由于可以三种不同记谱法,形成七音同而音阶不同、主音同而调式不同,音乐色彩也就各不相同了。以歌曲《月亮走我也走》的三种不同记谱法为例,用中国民族音乐习惯的首调唱名法,能感觉出不同的音阶及调式色彩:
上例为同曲不同记谱,共用仲吕均七音写成三行谱,首调唱之音乐色彩感觉不同。第一行记谱为燕乐D徵调式,用首调唱之,音乐色彩感觉柔中有亮。第二行记谱为清乐D商调式,用首调唱之,音乐色彩呈中性。第三行记谱为雅乐D羽调式,用首调唱之,音乐色彩感觉柔中偏暗。请注意,上三行谱须用中国民族音乐习惯的首调唱名法,绝不可用西洋的固定唱名法,否则将失去中国民族音乐不同调式的色彩意义。为了证实这种感觉,笔者试用10名高校音乐专业学生,各用一次性钢琴即兴视奏第一行谱(首调),有8人用大三和弦结束2人用小三和弦结尾,多数人感觉调式色彩偏亮;再令另10名学生钢琴视奏第二行谱(首调),有6人用小三和弦结束4人用大三和弦结尾,调式色彩接近中性;又换10名学生钢琴视奏第三行谱(首调),10人全用小三和弦结束,调式色彩柔中偏暗。说明“同均三宫”的三种记谱法,会因调式的不同而影响了色彩,钢琴即兴伴奏是感悟其记谱色彩的方便教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