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温总理答记者问

温总理答记者问

时间:2023-05-30 10:45:17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温总理答记者问,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温总理答记者问

第1篇

2011年3月14日,按照惯例,总理在“两会”结束之后举行了记者招待会。总理就主动调低经济增长目标、遏制通胀、房地产调控等市场关注的问题回答了记者的提问。仔细品味温总理的讲话中的相关细节,有望寻找到新的投资机会。

遏制通胀是首要目标

总理在记者会上明确表示:“我们今年在政府宏观调控的各项工作中,把抑制通货膨胀摆在了第一位。”温总理的讲话表明,当前的物价水平仍然较高,控制通胀仍是政府2011年的头等大事,政府可能会容忍经济增长一定程度的放缓,持续性的实施较为中性甚至偏紧的货币政策。短期内政策不会放松。

从目前的情况看来,海外大宗商品价格的变动,特别是原油价格上涨的风险可能会对中国物价水平造成持续性的压力;而国内因为自然灾害的原因,粮食生产仍存一定不确定性,加上劳动力成本持续上涨压力。总体而言,我们认为上半年通胀的压力可能仍然较大,结合温总理控制物价要“控制货币的流动性”和“(将经济增长目标速度调低到7%是为了)调整经济结构,解决中国经济长期以来存在的不平衡、不协调和不可持续的问题,使经济的发展与人口、环境和资源相适应”的相关表态,我们认为中国实施偏紧一些的货币政策遏制通胀的努力仍将在未来一段时间内持续,甚至政府是可以容忍经济增速有所回落的。

房地产调控仍将持续

温总理谈及地产调控时强调,“当前最重要的是各项政策措施的落实。对于中央来讲,就是要加强对地方落实房价调控政策的检查力度,真正实行问责制。”同时讲到,“要加快保障性住房建设。也就是说从供求上解决房地产市场存在的问题,保障性住房,土地必须单列,做到应保尽保。

我们认为,在当前房屋价格仍然处于高位,与广大居民收入情况严重不相符,政府对于地产的调控政策依然会持续。但是由于房地产市场牵扯到土地财政等等一系列与地方政府利益相关的博弈,房价出现大幅度下跌短期内也难以实现,政府可能仍将采取以抑制投资性需求为主的调控措施,实现遏制房价上涨的目的。

把脉投资机会

仔细品味温总理的讲话中的相关细节,有望寻找到新的投资机会。我们建议重点关注“科技型中小企业”、“建筑节能”、“农业流通领域”。在未来,这些领域有望获得政策扶持。

温总理提到,在政府主动调低经济目标增速,但又需要保障就业之际,一个可能的解决方案是“重视结构调整,在结构调整别应该重视发展中小企业,主要是科技型的小企业;重视发展服务业,包括生产服务业,这些都可以容纳更多的就业。”这可能意味着科技型中小企业,服务型企业可能会获得更多的政策支持与政府扶持。

在记者会上,温总理还提出“有一件事情非常重要,现在就应该提到日程上来,那就是保障性住房的设计、建设必须有高标准、高要求,也就是说要确保质量、安全和环保。特别是在环保上,从设计到建设整个过程,都要实行节能。这是中国房地产建设的一大机会,如果丢掉了,十分可惜。”这意味着,“建筑节能”领域的重视程度将会得到广泛提升,其投资机会不容忽视。

温总理也提到了,遏制通胀要发展生产,特别是农业生产保障供给,要加强流通,特别是要加强农产品流通这个薄弱环节。可能意味着农业类与物流类企业可能会受到更多的重视。

第2篇

虎年新年刚过,偏桥村突然热闹了起来。

藏在河北省滦平县巴克什营镇101国道旁山坳里的这个小村落,平时静得只能听见车辆卷着寒风疾驰而过的声音,3月22日这天却被挥舞着铲斗的挖掘机和1000多拿着铁锹的人挤得满满当当。村民说,偏桥村从没见过这么大的阵仗。

一场再造偏桥村的行动正在进行。这支声势浩大的队伍由滦平县、巴克什营镇两级机关工作人员和偏桥村部分村民组成。在滦平县偏桥村造林绿化和水利综合治理工程启动仪式上,专程赶来的河北省林业局局长武国堂难掩激动,号召要“抓住改天换地的、最大的、难得的机遇”建设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平衡的新滦平。

仪式过后,人群拿着铁锹,到偏桥村背倚的山上义务植树。村口两棵树间拉着红色条幅:“牢记总理嘱托,建设崭新偏桥”。

2010年1月30日,临近春节,国务院总理第三次到访偏桥村。“第一,把村容村貌搞好,让家家户户更干净些;第二,把土地规划好,利用好;第三,多种树。这样,适当时候就可以发展旅游了。”这是总理留给偏桥村的三条建议。

这段时间,巴克什营镇上的客运小面的生意明显火了,“去偏桥”成了司机们听得最多的一句话。说这话的有扛着长枪短炮从各地蜂拥而至的记者,更多的是以镇党委书记任组长的“偏桥村新农村建设领导小组”的镇政府干部们。春节一过,“积极贯彻落实总理视察调研重要指示精神,全力做好偏桥村新农村建设”工作就如火如荼地展开了。

选村标准:遭灾严重、民风好、不要太大

准确地说,悬挂红色条幅的这个小村庄叫做南沟门,是偏桥村七个自然村中的一个。太阳快落山的时候,南沟门的黄瓜大棚顶上,村民缓缓放下草帘。一个调皮的小孩子也学那草帘顺着光滑的塑料膜像滑滑梯一样从棚顶滑落。

这里的民房依山而建,错落杂乱,没什么规划。房子新旧不齐,青砖房是上世纪70年代修的,红砖房是八九十年代建的,也有少数贴着白瓷砖、水泥墙平整的新庭院。多数老房子都有石头砌的半米高左右的围墙。据说现在年轻人已经不会砌这样的石头墙。

水井随处可见,一般两三户人家共用一口。塑料水管从水井伸出,翻过某家的院墙延伸到邻家院里。

村里开始飘起炊烟。这里的村民仍有不少烧柴做饭,院子里外、空闲的土地上随处堆着柴禾。有的人家前年冬天砍的柴禾还没烧完,兀自在那里风干着。

南沟门、偏桥村、西湾、康家沟、柳家沟等七个自然村构成了偏桥村。村子区域面积17220亩,其中有林地面积5359亩,土地面积585亩,而且大多数都不是水浇地,人均只有四分半薄地。

偏桥村共有349户人家,1204口人。这是一个以农业和外出务工为主的村,其中种植收入不到20%,工资收入约占80%。村民有的选择到北京打工,有的就在滦平附近的矿山干活。在整个滦平县这个村属于中等偏下水平,人均年收入2800元左右。

这个普通的山村,因为2000年到2010年10年间的三次访问,被媒体不断聚焦。

1999年滦平县遭遇旱灾颗粒无收,时任国务院副总理的于2000年11月16日前来慰问。“那次去的是柳家沟,”巴克什营镇人大主席叶士德对《望东方周刊》说,当时是镇政府安排的,“遭灾严重、民风好、不要太大”是选择标准。

在柳家沟待了不到40分钟,看望了受灾群众,还到地里瞅了瞅小白菜和玉米棒子。

变化有但是不大

2005年国庆节,再访滦平,点名还去柳家沟。“但当时总理乘坐的大巴过不了柳家沟村口的桥洞,”随行的叶士德回忆,总理说,那就去看看“那个村”吧---总理所指的就是南沟门。

当时,牵着两头羊的苏洪喜正和乡亲们说着“大道了”,就看到有人扛着摄像机,一群人进了村。曾经在2000年作为偏桥村村支书接待过的苏洪喜“就这么迎上去和总理拉上手了”,并惊喜地发现温总理还记得他姓苏,当过书记。

苏洪喜说,偏桥村村民对温总理很有感情,最直接的原因是第二次访问偏桥之前,在当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592个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免征农业税,滦平是受惠县之一。

在叶士德看来,总理三访偏桥是因为在这里能听到真话。2005年,就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征求偏桥村村民的意见。苏洪喜说:“行是行,就怕你们办不好。”

临走时,说五年后会再到偏桥村来。2009年国庆节,苏洪喜和偏桥村的村民“等了一天”,没等到总理。12月初,苏洪喜致信温总理,希望他再到偏桥村来看看。

温总理真的来了,他带着政府工作报告再次来向村民征求意见。巴克什营镇人大代表白桂华向总理提出“粮食价格还是低,种粮收入上不去,影响农民的积极性”。

3月5日,白桂华从政府工作报告中听到:“进一步提高粮食最低收购价,早籼稻、中晚籼稻、粳稻每50公斤分别提高3元、5元和10元,小麦每50公斤提高3元。”“总理不光采纳了咱的建议,还把提高多少钱都写进了政府工作报告,还有啥可说的。”白桂华一脸高兴。

尽管很高兴,但是温总理对村子的一句评价---“变化有但是不大”让苏洪喜有点后悔写了那封信。不过离开村子时,总理说“退休后再来看你们”使苏洪喜很受感动,而且这一次他不用担心总理再来的时候村子“变化不大”了。

突然热闹的村庄

苏洪喜喜欢独来独往。造林绿化和水利综合治理启动仪式快开始时,他双手背在身后,横抓着一把铁锨,锨柄很光滑,锨面上却沾满了石灰。

没人跟他打招呼的时候,他就站在人群中,穿着蓝色中山装,戴一顶蓝帽子,古铜色的脸上满是褶子。

有几个熟识的妇女走过来,拿着铁锨往苏洪喜腿上轻轻一拍,大笑着走过去。苏洪喜咧嘴笑了笑,没言语,倒是人群里有人对这种“轻慢”之举“不满”:“要不是老苏,咱偏桥哪来过这么多人?”

偏桥村确实吸引了很多人。巴克什营镇金山宾馆门口,手里拿着图纸的人进进出出。宾馆老板告诉本刊记者,这是省里派到偏桥来的工作小组,住了近一个月了。

2月7日,河北省委常委、组织部长梁滨带领省委调研组来到偏桥村。在当天召开的县乡干部座谈会上,梁滨就加强新农村建设要“抓班子、指路子、出点子、送票子”的提法让参会的一位村干部印象深刻,“这次有可能实打实地干了。”春节过后,省里就派来了工作组。

除此之外,省林业局、旅游局、交通厅、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厅长、农业厅、省委农工部以及承德市发改委、农工委和市林业、水务、环保、农牧等市直部门都到过偏桥村,就落实指示精神进行专题调研。

“总理10年来偏桥三次,我也来了三次,只不过是一个月三次。”一位省林业局工作人员打趣说。

县直各部门围绕偏桥村制定发展规划。县水务局计划在2010年5月入汛前投资700多万元进行河道整治,以保证偏桥及该村300多亩耕地安全度汛;投资100多万元建人畜饮水工程,解决偏桥村的饮水问题。

环保局准备利用三年时间,从农村生活污水和垃圾处理、畜禽养殖污染治理、饮用水源保护等方面上报农村环境综合整治项目,争取“以奖促治”专项治理资金。

林业局启动了10万亩造林工程。其中,偏桥村造林绿化工程计划投资1963万元,规划总造林绿化面积6855亩,这又包括山体绿化6085亩,新建果园770亩。工程完工后,偏桥村森林覆盖率可以提高至75%以上,果树改造后每亩产值增加2000元。

从正月初五开始,巴克什营镇领导班子就把镇政府搬到了偏桥现场办公。3月21日这天,滦平县委副书记常金超进村了解环境卫生整治力度,他开玩笑说自己“现在已经当村长使了”。

目前整个偏桥村的发展规划已由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交由省城乡规划设计院免费编制,初步方案将于3月底出台。

3月20日这天,原本在附近古城川村办公的便民警务室也“搬家”到了偏桥村,“现在偏桥比较敏感。”古城川村的村民对此表示理解。偏桥村党支部书记宋国兴说,此举有利于做群众工作,及时解决纠纷,化解矛盾。

看到省市县镇各级的干部在村里进进出出,蹲在地上,随手在路边的土堆里捡起根细铁丝拧着玩儿的苏洪喜寻思着:“偏桥这回应该能大变样”。

“总理农家菜”将成品牌

苏洪喜现在是远近闻名的“大红人”了,经常有上访无门的外地人找到偏桥出高价请他给总理写信。

在不用接待各路领导、记者和访民,不用参加座谈会,不用带着村民外出参观学习的时候,苏洪喜一般都会待在五儿子的小院里。在这里,他曾经和总理“共商国是”,一起吃白菜猪肉炖粉条。

如今这个小院正式挂牌命名为“总理到过的农家院”。堂屋里,当天总理和村民代表座谈时背后的那幅“好运来”年画被三次总理访问偏桥村的一组照片取代,有黑白的,有彩色的。2005年和苏洪喜坐在苏家老院里,穿着白衬衫、蓝色夹克,苏洪喜穿着军绿色拉链夹克,背后是金黄色的玉米棒子。五年后再见面时,苏洪喜的第一感觉是“总理老了”。

巴克什营镇文化旅游部门的工作人员正在指挥建筑工人进进出出,改造这座农家院:油漆已经斑驳褪色的木门都要拆掉,在院子里新起一间小屋,作为接待农家乐游客的餐厅,在院外将规划出一片空地作为小型停车场。

现在,偏桥村已经被河北省旅游局定为“乡村游”重点开发村,苏洪喜与同村的另外9户居民被确定为乡村旅游示范户。偏桥村作为今年重点打造的乡村游景区,已被纳入承德―偏桥―坝上草原、金山岭长城―偏桥的承德市热点旅游线路中。

滦平县县长关继高在接受承德电台采访时说:“偏桥村将成为以乡村旅游为主导产业的新农村建设典型。”

按照滦平县政府的规划,偏桥村未来将打造特色农家客栈;以温总理第三次考察偏桥村时所用午餐为招牌菜,创立“总理农家菜”餐饮品牌;并以当地出产的有机瓜果蔬菜、时令野菜、散养柴鸡、家养猪等为原材料,创立“偏桥菜”乡村特色餐饮系列;引导农户以市场为导向、调整农业产品结构,建立三五处以野菜、农产品等为特色的有机农业采摘园;在适宜区域挖建池塘,进行捕鱼、垂钓活动,构建集采摘、休闲、健身、娱乐为一体的乡村休闲基地。

滦平县的补贴都倾斜到偏桥来了

以乡村旅游为主导,偏桥村的农业产业结构将进一步调整。本刊记者从滦平县水务局了解到,即将启动的潮河上游支流河道整治工程,除了可以保护偏桥村及300多亩耕地的安全度汛,还能新增可用耕地200余亩。加上该村原有的585亩耕地,偏桥村将利用近800亩耕地发展食用菌大棚和日光温室等设施农业。

在苏洪喜家的黄瓜大棚里,老苏说,前两年村里就上了23个日光大棚,每棚占地一亩多,但是“黄瓜卖不上价”成了大棚种植户的闹心事。

1月30日,在参加座谈会时,村民张保林也向提出了这一问题:“黄瓜卖不上价,农资价格不断上涨,种黄瓜的收入还赶不上打小工的收入。”

苏洪喜说,偏桥村的大棚种植业还没形成规模,产销连接不畅,种植户之间缺乏合作,都是蔬菜卖不上价的原因。“去邻村收菜的车路过偏桥,人家答应顺便把俺们这一二十箱黄瓜拉上,却把价格压到1.2元一斤,卖不卖随便。”

为解决这个问题,偏桥村蔬菜服务合作社已经成立,产业规划、技术指导、销路推广一条龙。“这绝对是个好事。”老苏绞着系在钥匙上的红布条,抹了抹额头上的汗说。

或许是回答了太多遍对总理三访偏桥的感受之类的问题,偏桥村的村民对媒体由最初的新鲜---有人来村拍电影了---变得习以为常。比起村里当下正在发生的,有的村民更愿意跟本刊记者讨论红衫军冲击泰国政府和“一场地震就毁了一个国家”这样的国际热点。

偏桥村村民对政府工作报告和总理答中外记者问的熟悉程度也肯定比别村村民高。“公平和正义比太阳还要有光辉。”一位81岁的老大爷耳聪目明,随口就能说出温总理答记者问时说过的这句话。

对于村里如今的繁忙热闹景象,老人开玩笑说:“整个滦平县的补贴都倾斜到偏桥来了。”

形势一片大好,但苏洪喜还是有点担心。2005年总理视察时曾提到要加强农田水利设施建设。“我们村第二年就在通电的地方安上了水泵,地里安上了喷灌,但一直都没有投入使用。”

邻村古城川村村民也证实了这点:“没经过论证,喷灌所需的电费老百姓根本交不起。”

由于没有很好利用水利设施,2009年承德60年一遇的大旱时偏桥村粮食减产一半。

“就怕像《沙家浜》阿庆嫂讲话,人一走茶就凉。”苏洪喜说。

“总理来了三回,为什么变化不大,我觉得就是没引起政府足够的重视。”老苏说得很真诚,完全没注意到旁边镇政府工作人员的脸上起了变化。

村民如今各有各的想法。有人希望政府能出钱出力把自家房子翻新;有的主动自己翻盖房子---那是希望新民居计划出台后如果要旧村改造,新房能获得更多的拆迁补贴;还有人在担心:“如果搬上楼了,谁给我交取暖费?我的锄镰镐锨放在哪里?”

还是那位81岁的老大爷看得通透:“建设崭新偏桥,关键还是在思想,政府不办实事,老百姓没有动力,就是总理把银行搬来也没用。”

第3篇

总理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推动民营企业加强自主创新和转型升级”。“继续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 温总理在答记者问时也特别强调:我们的方针是要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同时支持、鼓励和引导非公经济的发展,就是坚持“两个不动摇”。民营企业是促进县域经济快速发展的重要支柱,目前,各地民营企业普遍反映存在融资难问题,热切企盼金融部门加大支持力度。为此,笔者就如何支持民营经济发展提出一些粗浅的建议。

一、切实转变观念,改善金融服务,加大融资金力度。农村信用社要充分认识民营经济在县域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把支持和促进民营经济的发展作为农信社的主要服务对象,作为自己的“黄金客户”和“衣食父母”,要从长远利益出发制定信贷政策,遵循平等、自立、公平和诚实守信的原则,与民营企业建立互惠互利、良性互动的信企关系,加大贷款营销力度,增加对民营企业的信贷投入。要深入民营企业调查研究,透彻分析和掌握资金运行情况,经常听取民营企业主对农信社金融服务的意见和要求,积极主动与政府及有关部门联合,通过银企协调会、恰谈会、项目推介会等多种形式,搭建信企合作平台,推动信企共同发展。

二、改进信贷管理运行机制,强化金融服务和授信制度。一是设立为民营企业的专门机构,专门研究、制定和督促落实支持民营经济发展的有关政策、制度、办法和措施,明确提出支持民营经济发展的目标,并进行定期考核。二是制定和实施适合民营企业特点的授信制度。将信用等级评估扩大到民营企业,对民营企业的授信条件不看其经营指标,重在考察其信誉及还款能力,科学确定民营企业授信审查指标,在信贷风险可防的前提下,方便民营企业及时得到贷款。三是适当放宽民营企业贷款的期限和额度。根据民营企业的生产周期、市场特征及资金需求,合理确定贷款期限和额度,防止脱离企业生产和流通的实际需求,人为延长贷款期限和额度,给企业增加利息负担和贷款困难。四是努力改进服务方式,提高工作效率。在保证贷款安全、风险可防的前提下,尽量简化贷款审批手续,减少审批环节,实行限时承诺制,在收到贷款书面申请后,应尽快予以答复和解决。五是积极创新金融产品,发挥农信社点多面广、信息灵通的优势,在结算、银行卡、提现、财务管理、咨询评估、投资理财等方面为民营企业提供全方位、多方面的金融服务。

三、规范民营企业经营行为,强化信用意识。民营企业应增强信用观念,加强规范管理,全面提升自身素质,增强对信贷资产的吸引力,应自觉坚持诚实经营,履行守信,提高企业的资信度。同时,应突破家族式管理,建立起法人治理结构和现代企业管理制度,不断提高经营管理水平,规范财务会计报表行为,以良好的信誉和规范的经营行为赢得农信社的信任和支持。

四、发挥信用担保机构职能,切实解决贷款难问题。信用担保机构应在国家产业政策和县域经济发展规划的指导下,以确保自身信用为基础,以提高企业信用为使命,以缓解民营企业贷款难为目的,坚持安全性、合法性、社会性的基本原则,促进民营企业的发展。应确定合理的担保收费标准,减少企业的融资成本,加强与农信社的协作和信息构通。可实行企业联保贷款制和会员制,多渠道筹集资金,对会员优先担保,为会员企业提供政策咨询、融资顾问、资金评估等多种服务。

五、净化金融执法环境,提高农信社支持力度。当前金融执法环境不佳,致使农村信用社在发放民营企业贷款上难以放开手脚,客观上存在“怕贷”、“惜贷”的思想。对此,应结合创建金融安全区,增强政府部门及企业的信用意识,净化执法环境,使企业不敢赖债,农信社向政府等有关部门建议应严格规范资产评估和收费,做到合理收费,尽量降低收费标准,延长评估有效期限,确保农信社顺畅地支持民营企业发展。

第4篇

【关键词】公民参与;国家事务决策;圆明园复建

一、实践维度――案例回放与笔者之观点

圆明园是自清朝康熙皇帝开始兴建的一座大型皇家园林,它经历了1860年英法联军火烧的劫难,1900年八国联军的二次蹂躏以及民国时期军阀掠夺之后的三度破坏,见证了中国所受的屈辱历史。对于圆明园复建与否的呼声此起彼伏,其中形成了复建派(整修派)与反复建派(废墟派)的激烈交锋。复建派认为圆明园已经历经了无数次的劫难,圆明园不应该安安静静的继续沉睡下去而是应该被重新重视和利用起来;反复建派则认为圆明园现在的容貌就是它自身所具有的无可替代的历史价值,相反复建后的圆明园就失去了其教育意义和历史价值。从参与此项公共事务决策的主体来看,关于圆明园复建与否的争论主体大都是学界人士和文物局、建设局等政府官员,固然他们的意见是专业的,但是笔者认为圆明园是中华民族历史的见证,它属于全体中国人民,其复建与否应该由广大人民群众来决定,这样不仅把事关人民利益的公共决策权交由人民,顺应人民的意愿;其次可以降低决策风险,提高决策满意度与可实施性。具体可以采用对入园参观的游客征集意见、网上征集意见以及群众座谈会等形式,广泛征求群众的意见。

二、理论维度的剖析

(一)公民参与国家事务决策的理论依据

被誉为继托克维尔的著作《论美国的民主》之时代翻版的帕特南教授的著作《让民主运转起来》依据意大利各地区的经验事实,证明了“社会共同体”在经济繁荣和民主巩固方面有不可忽视的作用。第一个诺贝尔女性获得者奥斯特罗姆提出的“多中心治理”的理论叙述了公民自发的组织可以提供更好的公共服务和公共管理,因此应形成社会“多中心治理”的格局。中国学者的研究也后来居上,邓正来、景跃进编著的《构建中国的市民社会》一书,开中国公民社会之先河。北大教授俞可平也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市民社会”,其观点是市场经济的发展对我国社会结构的一个最大的影响是形成一个新型的市民社会。由于国家与社会合理互动、良性循环,形成了国家在社会之中的局面并且国家有限度的调节社会的不足,国家和社会互动的可能性以及两者的非零和性催生了公民社会的产生。

(二)公民参与地方决策的可行性与积极作用

1.公民参与国家事务决策能够缓解社会矛盾,推进决策可行性的实现。在塞缪尔(亨廷顿的《变革社会中的政治秩序》一书中指出现代性产生稳定,但是现代化却产生不稳定。亨廷顿给出了三个递进并且在现实中相互矛盾的关系式来说明这一严谨的逻辑关系:社会动员/经济发展=社会挫折感;社会挫折感/社会流动=政治参与;政治参与/政治制度化=政治不稳定。笔者将这三种关系解读为由于社会动员力度过大但是当前经济发展不平衡造成了公民社会挫折感增加,在公民横向与纵向的社会流动中有很多有形与无形的障碍,公民只能依靠政治参与来表达自己的利益诉求,而政治的非规范的制度化却不能确保公民政治参与,因此就造成了社会的不稳定。这一逻辑也就印证了处于现代化过程中的变迁的社会与政治发展的不匹配是社会动荡的一大原因。而我国由于人口众多、地缘辽阔、公民政治素养有待加强等的客观原因不能实现全体公民的政治参与,但是公民参与低层级的国家事务治理却也可以舒缓矛盾、增加社会和谐。从我国现实的社会环境来看,当代中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期,转型期即是指我国由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的转变,社会结构的改变以及意识形态的改变,在这个期间大众表现出过度的焦虑以及社会动荡,比如、突发事件数量大增、方式多样,社会矛盾的增加加剧了社会的不稳定。公民参与国家事务决策可以事先表达自己的意愿,增加决策的透明性和公平性,由于政府是公民委托权力组织起来的,公民适当的参与决策也是情理之中且有积极影响。

2.公民参与国家事务决策能够提高公民的政治素养,推动我国民主化建设。公民参与和政治参与两个概念实则是有区别的,公民参与更多的是社会领域和经济领域的参与,而政治参与是更高层次的领域,公民需要更高的素养与经验。公民参与是为政治参与铺垫一个良好的前提。公民参与能够提高有关人员参加组织活动、掌握信息、拓展社会关系的能力,最重要的是在经验中提高自身的政治素养,从而推动我国民主化建设。但是要注意的是,公民的政治参与是要循序渐进的。3月14日“两会”国务院总理在人民大会堂金色大厅会见中外记者并答记者问时,有记者询问温总理关于村民自治的中国民主实践以及何时中国能够实现大规模的民主政治参与时,温总理表示“我们应该按照这条道路鼓励群众大胆实践,并且在实践中使他们受到锻炼。我相信,中国的民主制度会依照中国的国情循序渐进地得到发展。这也是任何力量所阻挡不住的。”笔者也认为民主的力量是无法替代的但是也要循序渐进,依照中国的实际国情。

(三)促使公民更有效的参与地方治理的措施

1.公民合法性身份的重视。亚里士多德的《政治学》中指出全体公民将公共权力委托给政府,公民是公共权力的本源。公民是公共决策的主体身份毋庸置疑,但是在现实的公共决策中,却并没有广泛公民参与的身影。休谟曾经提出规范命题与经验命题相区别的休谟定理。在圆明园复建与否的案例中,公民的参与是规范命题,但是事实上的民主参与的缺乏却是经验的命题。公共政策的主体可以是也应当是公民自身的观念以及合法性应该更加深入人心,重视公民参与国家事务决策的合法性身份,是促使公民更有效的参与国家事务决策的前提。

2.政府转型的实践。公民参与的急剧增加带来了转型危机中政府的治理危机,因而政府转型也随之展开,服务型政府的提出是我国应对危机采取的战略转变,同时公共参与、公共治理的理念也被大众逐渐的接受。国家治理有两个难题,一是体制僵化,即政府的干预不适应市场和社会的转变,导致了功能失调。二是决策权威重大失误(苏联解体的教训)。国家转型期每个国家都会产生大量的复杂的矛盾。制度分析主义认为,制度的建设决定人的行为,将公民参与国家事务决策进行制度化的建设,同时进行制度创新防止体制僵化,是解决治理难题的第一个途径。其二应加强决策主体的多元化、决策过程的透明度和决策实质的民主化从而防止决策失误。

3.公民社会的完善。公共参与分为优质的公共参与与劣质的公共参与。优质的的公共参与有两个维度,一是制度维度,政府的制度建设完善;二是公民的理性参与;劣质的公共参与就是其反面了,即政府的制度供给不足而且空间不适当,公民非理性参与。我们已经讨论过了制度建设的重要性,下面就是公民的参与层面了。北大教授俞可平将国家与社会的良性循环关系归纳为互动论,并提出互动论有两个阶段:一是建立公民社会;二是完善公民社会,即通过各种各样的渠道实现对国家决策进行正面意义上的影响,在相对于国家的独立身份之外争得参与身份。在我国,公民社会基本建立但是其受到了很多机制的阻碍,比如制度上规定了合法渠道但是不够通畅,制度化、合法化地参与程度不高,被动参与的情况普遍等。公民社会的完善不仅需要政府制度建设的保障,更需要公民社会自身的努力,提高自身政治素养,真正实现政府与企业之外的公民社会的现代化。

参 考 文 献

[1]埃莉诺,奥斯特罗姆著,余逊达,陈旭东译.《公共事务治理之道:集体行动制度的演进》.上海三联书店.2000

[2]李金河,徐峰.《当代中国公众政治参与和决策科学化》.人民出版社,2009

第5篇

这次全市人事工作会议的主要任务是,深入贯彻党的十七大、十七届三中全会和市委九届四次全会部署要求,认真学习全国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工作会议、全国编办主任会议和全省人事编制工作会议精神,明确任务,强化措施,更好更快推进全市人事编制工作。刚才,表彰了最新批准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的9名专家和获得20**年度全市人事系统信息宣传调研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在此,我代表市委、市政府向受到表彰的专家、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表示热烈祝贺!对广大专业技术人员为**经济社会发展作出的贡献表示衷心感谢!向全市人事系统的同志们表示亲切问候!王平同志的工作报告对今年的人事工作做出了具体安排,我完全同意。下面,我讲三点意见。

一、肯定成绩,切实增强做好人事工作的责任意识

20**年,是极不寻常、极不平凡的一年。在市委、市政府坚强领导下,全市人事部门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围绕“维护省城稳定、发展省会经济、建设美丽泉城”的总体思路,解放思想,创新理念,完善机制,服务大局,各项工作开创了新的局面。工作定位更加准确,工作理念由单纯的人事观向科学的人事观加快转变,工作方式由粗放管理向依法科学管理积极转变。管理水平明显提高,公务员队伍管理、人事编制管理逐步走上规范化、法制化轨道。体制机制不断创新,人事制度改革稳步推进。人才强市战略稳步实施,人才资源开发成效明显。圆满完成市政府下达的毕业生就业任务,1295名军队转业干部得到了妥善安置,引进急需的国外先进管理技术项目46项,成功承办**省第五届海洽会,人事部门公信力明显提升,为促进全市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同时,更要清醒看到,与各级领导对人事工作的要求相比,与广大群众对人事工作的殷切期望相比,还存在一定差距:一是现有的部分管理政策还需要进一步健全完善,同时执行政策不严格的问题还不同程度地存在。二是在大学生就业方面虽然做了大量艰苦细致的工作,但是就业压力依然很大。三是少数同志融入科学发展的自觉性需要增强,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大局的工作力度还需进一步加大。各级人事部门要充分认识在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大局中的职能作用和光荣使命,振奋精神,提高认识,切实增强做好人事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

一要充分认识人事工作面临的新形势、新要求和新期待。受国际经济危机影响,我国经济增长下行压力加大,就业等民生问题凸显。在今年全国“两会”上,广大代表、委员对做好就业工作高度关注,转变就业观念、扩大就业规模、落实就业政策成为热点焦点问题。总理的《政府工作报告》30多处谈到就业,在做好今年政府工作必须把握好的原则里面,鲜明地提出了“实行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把促进增长与扩大就业、改善民生紧密结合起来”这一重要要求。3月13日,总理答记者问时强调,无论大学生还是农民工的就业,不仅关系他们的生计,还关系他们的尊严。姜大明省长在全国“两会”期间接受记者采访时提出,**要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对高校毕业生、农民工、城镇失业人员、困难人员等不同群体实施相应的就业政策。张建国市长在市十四届人大会二次会议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要求调动各方面力量,切实促进就业再就业。人事部门在促进就业工作中担负着重要职责,对做好大学生就业、干部安置负有直接责任,要认真学习温总理、姜省长、张市长的重要讲话要求,切实将工作抓紧抓好。

二要在落实市委、市政府“四保”中心任务中积极作为。人力资源是“第一资源”,是社会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强化人力资源管理,发挥人才的积极作用,推进“四保”中心任务落实,是人事部门的第一责任。根据职责定位,人事部门在“四保”任务中参与程度或有不同,但是其所处位置非常重要,作用不可替代,完全可以大有作为。在“保增长”方面,把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促进经济发展有机结合,激励各类人才充分发挥潜能和价值,直接服务经济建设一线。在“保民生”方面,千方百计促进高校毕业生最大限度就业,切实做好公务员招考、事业单位招聘、安置等热点难点工作,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在“保稳定”方面,政策措施制定要兼顾不同方面的利益和需求,推动人事制度改革要努力把改革的力度、发展的速度和社会可承受的程度统一起来。在“保全运”方面,选取政治强、作风硬、素质高的各类人才为全运会提供优质服务,对筹备、举办工作中涌现的先进单位和个人及时给予表彰奖励,激发干部职工高标准、高质量地按期完成各项任务。

三要在深入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中提高能力推进工作。目前,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正在全市扎实展开,这是当前一项紧迫的重大政治任务,也是加强自身建设、提高科学发展水平的重要契机。各级人事部门和广大党员干部一定要认真学习和准确把握中央和省、市委的决策部署,切实增强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政治责任感、现实紧迫感和历史使命感,认真落实“四个贯穿始终”要求,着力取得“四个明显成效”,紧密联系当前形势和本单位任务,坚持真学、真改、真用,扎扎实实开展好学习实践活动,找准存在的突出薄弱环节和热点问题,解难题,办实事,抓住服务科学发展的结合点和切入点,推动人事工作创新发展,做到学习实践活动与推进重点工作两手抓、两不误、两促进。

二、突出重点,推动人事工作更好更快发展

要牢牢把握新时期人事工作发展的新特点,坚持服务全市中心工作的根本方向,紧紧围绕“四保”中心任务,振奋精神,创新思路,强化措施,推动人事工作在新的起点上实现新的突破。

(一)以推进科学管理为主线,在规范人事编制管理上实现新突破。科学管理是人事编制工作实现科学发展的有效手段和重要途径,要强化科学管理思想,破解科学管理难题,建立科学管理制度,完善科学管理体系。强化公务员队伍管理,一方面,要严格执行政策规定,妥善解决好公务员登记遗留问题以及事业单位参照管理有关问题;另一方面,进一步完善公开招考、考核监督、表彰奖励、辞职辞退等规章制度,依法规范公务员进、管、出环节,尽快建立起科学规范、运转高效、监督有力的公务员管理机制。加强事业单位管理,着力解决当前事业单位人事管理中存在的突出问题,规范完善公开招聘、日常管理、人员退出等制度,建立符合事业单位内在规律和发展要求的人事管理机制,激发工作人员积极性和创造性。搞好机构编制管理,以推行机关事业单位编制管理实名制为契机,落实机关事业机构编制管理规定,健全机构编制监督检查和责任追究制度,建立机构编制、组织、人事、财政、劳动等相互配合、相互制约机制,提高管理的制度化、规范化和科学化水平。

(二)以引进高层次人才为重点,在实施人才强市战略上实现新突破。人才特别是高层次人才,是我们事业赖以发展的中流砥柱。要牢固树立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的观念,抢抓全球经济危机带来的“人才抄底”机遇,营造人才洼地效应,不断增强我市对各类高端人才的吸引力。深入实施“十百千”高层次人才引进工程,畅通引进渠道,建立使用平台,提供政策支持,加快引进一批重点产业发展急需的紧缺人才和高层次创新人才。着力实施高层次人才培养计划,以推荐选拔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为抓手,培养造就一批关键领域和重点岗位的领军人物。积极引进国外智力,为我市重点项目提供高端人才和先进技术支持。大力加强人才创业载体建设,不断发展壮大留学人员创业园区,加快发展博士后事业,吸纳更多的高层次人才来济创业。

(三)以强化改革创新为动力,在推进各项改革上实现新突破。要切实增强改革创新意识,坚持用改革的办法和创新的思路解决工作难题。按照“有利于优化配置公益事业资源、有利于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创造性、有利于促进社会事业又好又快发展”的原则,统筹考虑、稳慎实施,推进事业单位分类、岗位设置、人员聘用、收入分配、职称评聘等各项改革,建立权责清晰、分类科学、机制灵活、监管有力的事业单位人事管理制度,激发事业单位的生机和活力。按照上级要求,适时推进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切实转变政府职能,进一步理顺关系、优化结构、提高效能。正确处理改革和稳定的关系,注重把握各项改革的时机、节奏和力度,及时关注各方反映,调整和完善政策措施,坚决防止造成新的不稳定因素。

(四)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己任,在做好热点难点问题上实现新突破。牢固树立宗旨观念,千方百计为人民群众办实事、解难题、谋福祉,让群众看到行动,看到实效,看到成果。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把高校毕业生就业摆上重要工作位置,引导鼓励到基层就业,扶持自主创业,帮扶特困家庭毕业生就业,保持高校毕业生就业率基本稳定,实现就业人数持续增长。高度重视军队转业干部安置工作,强化工作措施,拓宽安置渠道,完善考核安置办法,健全自主择业干部管理服务体系。巩固完善企业干部解困工作长效机制,注重从源头上预防和化解各种矛盾,保持企业干部稳定。在园博会、全运会举办期间,要高度敏感,靠前工作,确保稳定。切实加强人才市场建设,更好地发挥市场在人才资源配置方面的基础性作用。完善专业技术人员职称评聘办法,增强工作的透明度和公正性。进一步畅通群众诉求表达渠道,认真处理群众来信来访,切实维护群众合法权益。

(五)以优质高效为目标,在构建人事人才公共服务体系上实现新突破。坚持公益的大方向,研究制定推进人事公共服务的指导意见,明确工作思路,突出发展重点,强化措施要求,搭建起政府人事部门主导、所属事业单位发挥骨干作用的人事公共服务体系。整合人事公共服务职能,拓展服务领域,开发服务项目,增强公共服务能力。探索建立人事公共服务平台,加快人事信息网络建设,统一标准,创新方式,深化政务公开,推进电子政务,提高服务水平。建立人事公共服务保障机制,加大人力、物力和财力投入,将人事公共服务纳入公共财政保障,打造具有**特色的人事公共服务品牌,为各类人才和人民群众提供优质高效服务。

三、加强领导,努力开创人事编制工作新局面

新的形势和任务给人事编制工作提供了广阔的舞台,给全市广大人事干部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各级政府和人事部门要进一步解放思想,提升境界,强化领导,狠抓落实,努力推动人事工作又好又快发展。

(一)加强对人事工作的组织领导。用人是最重要的导向,各级领导干部要带头执行各项人事政策法规,严格依法管人、依法治事,对违反政策规定的要坚决制止、坚决纠正,坚决问责,切实维护人事政策法规的严肃性。要关心支持人事工作,经常听取人事工作汇报,对那些涉及范围广、改革难度大、需要整体推进的工作,要加强调查研究,加大指导和协调力度,帮助解决实际困难和问题,为人事工作创造良好的环境和条件。要关心爱护人事干部,做到政治上关怀、生活上关心、工作上支持,更好地激发大家干事创业的积极性。人事部门要积极主动地向党委、政府请示和报告工作,提出意见建议,当好助手、参谋。

(二)加强部门之间的协调配合。人事编制工作涉及到方方面面的关系和利益,需要各级各部门通力合作。各级人事编制部门要讲大局、讲责任、讲配合、讲效率,主动加强与各部门的沟通和联系,善于听取各方面的意见和建议,争取各方面的理解和支持,不断提高管理水平和服务能力。各级各部门要强化全局意识,换位思考,理解和支持人事工作,凡是涉及人事工作的重大部署和政策规定,要坚定不移地贯彻落实好。

第6篇

关键词:中国电影;国际化;武侠片;史诗片

绪论

当前的世界电影局势,美国独霸天下,国际化的电影产业不仅给美国带来了巨大的经济利润,还向全世界传播了美国的文化,价值观,在国际上树立了一个民主自由强大的完美形象,更重要的是世界各国的本土文化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巨大考验。而中国落后的电影产业使得中国在经济上和文化上都危机四伏,本文所作的研究正在试图挽救这场危机。

一、中国电影必须走国际化路线

(一)电影的爆发力有多强

1.国际化的电影产业对经济贡献巨大

二十一世纪各国的成败最终决定权在于文化产业。当农业和工业这两个传统的第一产业和第二产业在全球化的竞争中日趋稳定,退居二线的时候,以文化产业为核心的第三产业已经成为世界各国激烈竞争的核心产业,而纷繁庞杂的文化产业中,电影无疑是其中的最强动力。这是因为,从影响力,传播范围,巨大的经济收益以及对经济的推动等方面讲,电影因其强大的综合性,无以伦比的精神感染力以及精良的制作,集小说、音乐(包括MTV)、动漫、电视剧、电视节目众长于一身,并取而代之成为文化产业的核心推动力。

电影作为产业进行国际化的运作使得电影的商业属性被无限放大,一部时长120分钟的电影背后是一个超级庞大的电影产业群,从一开始的策划、筹资、招商,专业的剧本创作、论证,演员、导演、场地、的选择;到精良的拍摄、制作、特效、后期,贴片广告、赞助的运作,网络、电台、节目、杂志铺天盖地覆盖全球的宣传炒作,全球电影市场首映上映,再到DVD、蓝光、商标广告授权,付费电视、网络版权、图书产品漫画游戏开发等后续产品开发甚至多次上映。其产生的影响就更大了,像蝴蝶效应一样,一个小小的电影却引起了整个产业群的波动。

2.电影走向世界的同时也是一个国家的广告走向世界

国际化的电影产业经营的是电影文化,它的核心仍然是电影的文化属性,软实力才是电影产业真正的蝴蝶效应。电影产业在创造巨大财富以及众多就业机会的同时,更帮助电影创作国家在世界上树立正面强大甚至完美的形象。因此,众多国家都不约而同地将发展民族电影事业,壮大民族电影产业作为强化本国软实力,进而增强本国综合实力的不二途径。

小约瑟夫•奈是第一个明确提出软实力的西方学者,而自从上世纪末开启以和平、发展为主题的新时代以后,冷战后的国际政治正经历着“世界权力的变革”和“权力性质的变化”,国家之间的竞争重心开始由军事、经济领域转向文化领域。由此,软实力开始超越硬实力在世纪之初显示出前所未有的力量。一个国家的软实力,是相对于“军事和经济实力这类有形力量”,而呈现出来的一种“重要的力量来源”,它是“一个国家文化的全球普及性和它为主宰国际行为规范而建立的有利于自己的准则与制度的能力”。软实力通过吸引力而非强制力,获得国家所需要的能力。它在文化和意识形态吸引力的基础之上,通过软性同化性权力而非硬性命令性权力去吸引并最终塑造他人行为,以达成全面影响的效果。只有当自己的文化与价值观念在国际社会广为流行并得到普遍认同的时候,软实力才算是真正提升了。

其中最典型是美国。从一战开始,美国就借助政治手段和经济力量强势推广美国电影,将电影作为大国崛起的利器之一。二战期间,好莱坞电影则成为美国推销其国家形象、民主模式,进行政治宣传的重要手段。由此可见,美国正是通过电影这个美国最国际化的产业,从一开始就向全世界推销着美国形象和美国文化。如今,好莱钨电影已成为美国进行全球征服、文化殖民的强大工具,它在为美国攫取巨额的经济利益的同时,成功地将一个自由、平等、博爱、崇尚英雄、开拓进取、勇敢理智的世界救主形象推向了全球,美国精神传遍世界。我们大多数人已经觉得自由女神是美国的代言了,不是吗?

(二)除了国际化中国电影你还有别选择吗

1.电影首先带来的是经济财富

电影产业是商业性和艺术性的合体,在我们精神享受的同时,还拿出了我们的钞票。正如前面所说,二十一世纪各国的成败最终决定权在于文化产业。小小的电影,大大的产业,电影产业群作为文化产业的核心推动力,是文化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为经济增长做出了巨大贡献,占GDP的比重也越来越重,更重要的的是它对其他相关产业推动作用巨大,甚至第一第二产业在它的带动下,也开始爆发出新的经济增长点,电影产业已经成为未来经济竞争的重点。而就目前来看,美国无疑已经先发制人,美国的文化产业已经是世界的霸主,而且目前还不可撼动,二十一世纪的竞争中,美国牢牢地控制了主动权,而中国却相当被动,差距巨大。国富民才强,中国经济上的被动落后,直接导致了人民生活水平将会和发达国家拉开差距。事实就是,在我们高高兴兴的欣赏美国电影的时候,我们却越来越穷。很可笑却是现实。

2.不面向国际市场中国电影连成本都收不回来

近几年中国的大片,投资接近甚至超过一亿人民币已经稀松平常,而且往后的投资只会逐渐增长。按照百分之四十的票房回收,中国的国产片票房目前最高才四点一五亿人民币而已,如果这样算大部分影片是赔钱的,因为中国的电影到目前为止,还基本上是靠国内票房收回成本。而中国电影票房虽然连年增长,但这主要是整体产业的增长,分到单片的收益仍然相对有限,而且跟世界相比中国对电影的消费仍然是小国,再加上中国电影后产品盈利开发相当差,所以瞄准全球票房市场这块大蛋糕已经成为必然,所以从《英雄》开始,《十面埋伏》《夜宴》等都把收益瞄准了海外市场。市场越大收益越高,边际成本的效应促使中国电影必须走国际化之路。

3.中国人需要中国的电影世界也需要听听中国的声音

虽然美国电影已经称霸全球,还意欲统治世界,而且我们也并不排斥美国文化,但想想未来,如果美国电影真的统治全球,那这个世界岂不是很无聊了,五彩缤纷的世界只剩一种颜色怎么会美丽呢,我们想看日本动漫、韩剧、冯小刚的贺岁片、周星驰的喜剧片、中国的功夫片怎么办?世界的多样才美丽,中国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五千年的文化孕育了多少优秀的人类文明成果,如果这些都被埋没,那将是多么可惜的事情。每个人都需要有自己独特和吸引人的东西,每个国家也是,中国人需要中国的电影,世界也需要听听中国的声音。

4.文化侵蚀危机四伏

东西方的价值体系是完全相背的,中国价值体系正如《礼记》所述“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以“致中和”为核心,也就是说,压抑人的个性,欲望,而实现一种和谐和秩序。几千年封建社会的价值体系皆是如此,影响很深,当今中国虽提倡以人为本,但人们内在的价值体系以及整个社会的行为方式并没有改变,而且想改变并不是一朝一夕;而西方的价值体系是以自由平等为核心。以人为本,提倡个性的文化氛围已经有几百年历史了,是一种内在的积淀了。而这种文化正好与中国的文化相背,而且不得不承认,这种文化对年轻人来说更符合人性,更容易被接受。而如果现在的年青一代接受了这种自由的思想,必然会反对中国的价值体系,年轻人才是未来,未来的中国文化将如何被继承呢?如果中国文化的精髓不能被宣扬出来,与西方的价值体系相抗衡,那么中国文化的未来,危机四伏。因此,中国电影还肩负着弘扬民族文化的重任。

二、其他国家对中国电影国际化的启示

(一)称霸世界的美国电影是中国学习的最佳榜样

早在“1998年,美国的第一大出口行业既不是飞机制造,也不是农业,而是影视和影像出版业,出口总收入达600亿美元;美国视听产业(影视和音像)在国民经济中的排位,已由1985年的11位跃居到第6位”。同时,“在90年代初,在世界生产的4000部故事片中,好莱钨影片只占其中数量的不到一成,但是却占有全球票房的7成”,“到1995年,美国电影已占有欧洲票房收入的75%,由于卫星传播和有线频道的发展,美国电影在欧洲电视播放的电影也占到70%以上”,“到2000年,据美国电影协会资料,美国电影每年在国内的票房己经达到76.6亿美元的同时,还从海外电影市场得到了超过60亿美元,是美国新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这些数字还在不断增加。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努力,美国好莱钨电影已经在在全世界无处不在,好莱钨电影不但成了美国电影的代名词,也成为了美国的象征,同时也成为了世界电影的代名词。从某种、意义上说,“好莱钨已经征服了世界”,“我们正在变成一个好莱钨星球”。

美国电影产业的强大自然有他的原因,而且正是我们要学习的。

一全球化的策略。据2010年3月12日美国电影协会(MPAA)的《2009年电影市场统计报告》显示,2009年美国电影全球票房收入再创纪录,达到299亿美元。其中北美(美国和加拿大)票房首次冲破百亿大关,达到106亿美元,占全球票房的36%。除有7亿多美元来自加拿大市场,其余98.7亿美元均来自美国本土市场,占33%。海外票房收入193亿美元,占全球票房的64%。一方面,美国电影产业成熟发达,是世界上电影最大的消费国。另一方面,美国电影的国际化策略使得美国电影产业收益颇丰。

二全球化必然要做立足做世界的电影。美国电影高票房,称霸世界也反映了美国电影制作精良,口碑良好,这正是因为,美国立足在做世界的电影。做世界的电影,从内容上上看,就是从人类共有的美好愿望和主流的价值观出发去做电影,自由平等博爱,人性解放,邪不压正,追求美好,个人英雄主义这都是人类所共有的。而且近年来我们也看到美国电影会去各个国家拍摄外景,选外国的演员,用外国的故事,这些都是立足做世界电影的表现。从运作上看,做着世界电影的内容,就是要将盈利扩展到整个世界的表现。同时,世界上最成熟的运作团队使得美国利用这些优势吸引了全世界的优秀人才去实现个人价值。

三收益多样化。从历年的营销统计看,美国电影的盈利模式按顺序一般包括“影院———电视计次点播———付费电视———音像租售———开路电视———衍生产品”等多级市场,此外还包括在海外发行的每一个国家和区域同样的多级市场。而在这些市场中,本国影院是电影的第一市场,一般来说,可能只占总收入的30%左右。可见,成功的营销模式已经让美国电影有效地规避了风险,同时最大限度的获取了丰厚的效益。

四专业化的分工。美国电影从大制片厂时代一脉相传的制片人中心制,使得美国不仅打造了分工明确的专业团队,而且最大限度的保证了电影的品质在众多的监控下能够满足市场需求,叫好叫座,有效地避免了作者电影的市场风险。同时,专业化的分工也让美国成为最有效率的电影生产国,他们优质电影产量稳居世界第一。

(二)日本电影用特色征服世界

美国电影在世界市场上的霸主地位令其他各国只能望其项背,力保本国电影市场不失,弘扬本民族文化的独立性,与美国文化相抗衡,日本电影绝对是其中代表。日本用一个特色征服世界,那就是动漫。立足动漫全球第一的基础,日本还成功地开发出了相当丰富又很受欢迎的类型片。

日本是世界第二大电影消费国。一战后电影开始蓬勃发展,二战中电影在军国的统治下,进入谷底,二战后日本电影达到顶峰,不管是高品质的电影数量还是观影人次都创造了历史记录,日本的电影观众数量于1958年达到顶点,这一年的电影观众为十一亿二千七百万人次。

电影发行量的最高峰是1960年,当年日本共制作了547部故事片,显示了日本在这一时间点上与美国、中国香港地区和印度一样,成为世界最大的电影生产国之一。面对好莱坞大量影片的竞争,日本电影仍然牢牢占据本国市场。七八十年代,受到彩色电视机普及的影响,观影人数锐减,日本电影再次跌入谷底,纵然日本电影的新浪潮影响巨大,也没能扭转日本电影的颓势,而美国电影趁机大举占领市场1976年,外国影片的票房收入有史以来首次超过日本本土出品的影片。但是低谷却是日本电影的蛰伏期,新浪潮也为日本电影积蓄了力量,从九十年代后期日本电影逐渐回暖,稳步发展。2006年,日本国产电影全年票房收入达1077.52亿日元,占总票房的53.2%(全年总票房为2025.54亿日元),比2005年的817.8亿日元提高了31.8%。这是长达21年来,日本国产电影首次在本土市场实现逆转,即日本国产电影票房超过外国影片,显示出日本观众对本国影片的回归热情。

日本电影繁荣的原因在于:

一日本经济发达,可提供充足资金。在80年代末,美国的各主要工业纷纷败在日本公司手上,而文化产业也是不甘示弱,索尼在1989年以近50亿美元并购了好莱坞电影公司之一的哥伦比亚,2005年4月8日,由索尼(美国)公司牵头的财团出资48亿美元收购美国好莱坞老牌电影公司米高梅的行动正式宣告完成。收购后,索尼将掌握7600部电影资产,从而在电影资料库方面,超越时代华纳跃居第一,这些电影资源可以大量地发行DVD,给公司赚来源源不断的钞票。这些都显示了日本资金投资电影产业的巨大雄心,更重要的是,电影的贴片广告帮助日本产品打入美国走向世界。

二日本电影类型成熟,而且是适合本国观众的类型。日本影片里比较成熟的类型有纯爱片、成长片、武士片、恐怖片、生活片、动画片。这些成熟的类型片是日本电影在长期探索中结合本民族的历史积淀,民俗风情所总结出来的适合市场运作满足观众需求的成熟片种,每年固定类型的影片有效地规避了票房的风险。

三动画,日本电影的名片。素有“动漫王国”之称的日本,是世界上最大的动漫制作和输出国,在全球播放的动漫作品占据六成以上。2008年,日本动漫产业的产值为3518.4亿日元,年营业额达到230万亿日元,已经成为了日本第二大产业。而动画电影也是其中重要组成部分,根据日本《电影旬报》1991年以来公布的各年度日产影片票房统计数据显示,动画电影票房基本占据各年度日产影片总票房60%以上的份额。一个特色已经足以让日本电影傲立世界。

(三)加拿大式的悲剧足以警醒世界

在欧洲之外的国家中,加拿大是“文化例外”说的最坚定支持者。加拿大之所以持这种立场与其国家面对的日益加剧的“美国化”趋势密切联系在一起的。加拿大第一位女性总理金•坎贝尔(KimCampbell)是一个“文化保护主义者”。她对美国大众文化在加拿大的普遍存在感到忧心忡忡。按照她公布的数字,加拿大95%的电影、80%的非新闻电视、80%的杂志和60%的图书是从美国进口。

电影产业极度不发达导致加拿大市场丢失,完全被动。在电影制作方面,由于拍故事片耗资大,周期长,发行没有保障,经常连成本也收不回来,加拿大制片商自然不愿自讨苦吃。电影导演、演员也稍有名气便跑到美国拍片,赚大钱。因此,加拿大故事片生产十分薄弱,每年产量在20部左右。三个主要电影生产基地:魁北克省的蒙特利尔,安太略省的多伦多和不列颠哥伦比亚省的温哥华,是靠为美国电影提供服务而营生的。随着制片成本世界性的上涨,加电视台也感到自己制作节目不如向美国购买节目合算。这是因为美国全球化的策略使得他们边际成本无限降低,在价位上具有绝对的优势,但这首先得建立在加拿大人民接受美国文化的基础上。而且事实上美国电影的发行商们一直把加拿大视为自己的国内市场。

在加电影及文化艺术界的强烈呼吁下,加政府近年来开始重视加电影业面临的问题。政府任命了九人电影小组,其中包括加著名电影制片人斯蒂文、罗斯和加国家电影委员会主席玛瑟罗拉,要求它全面了解加电影状况,向政府提出报告。两个月后,该小组提交了一份长达75页的报告,其中指出:加电影正遭受来自美国的严重损害,其文化丧失的严重程度“在全世界绝无仅有”;并强烈呼吁“应当结束这种不正常的状况了”。加总理马尔罗尼在一次讲话中也指出:加政府将“坚定地维护加拿大的文化,它同政治一样,对我们整个国家的生存来说是十分重要的”。

因此,加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遏制美国电影的影响,如规定在每天黄金时间,电视台播放的节目必须70%以上是加拿大自己的节目等等。还有一立法方面,但主要是经济方面的措施,以保护其民族电影业,鼓励发展本国电影生产,主要是故事片生产。近年来,加政府积极寻求与除美国、日本以外的电影国家签订政府间合作制片协议就是一例。协议规定:合拍片均视为国产片,在加拿大发行、税收等方面享有一切国产片应有的权益。这样做既可以扩大加电影的影响,又可解决拍片资金不足问题。目前,加拿大已与英、法、意等七个国家签订了这种协议。

这个世界上被美国文化同化最厉害的加拿大,已经失去了本民族的特色,甚至失去了表达自己声音的机会,而根本原因在于本国电影产业的极端落后以及对美国电影全盘接收不加限制。加拿大的文化保卫战注定是一场艰苦而长远的战斗。这对世界各国来说都是一个警醒!

三、中国电影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中国的盗版该收拾了

1.盗版泛滥

中国的盗版,主要集中在网络的免费共享,这个比买盗版碟还省钱。盗版也有成本,而且盗版的风险性和行业的欺骗性让这个产业在大城市濒临灭亡,只有在中小城市还有残余迹象,但中小城市并非目前电影票房的重头,影响不大,所以真正能影响整个产业的盗版是网络的免费共享。我作为一个电影狂热粉丝,看过电影超过一千部,而我的电影都是从哪里来的呢?网络。中国的网络上可以免费下载到世界各国的大部分影片(不危害国家安全的)。网速好的话,可以通过视频分享网站免费在线观看。

2.盗版盗掉了产业

在我们占得外国影片便宜的时候,沾沾自喜,但碰上我们自己的电影呢?中国的电影盈利模式除了广告赞助,大头都来自国内的票房,而中国还是世界小国,2009中国的票房总额仅占世界的千分之五,市场并不能满足产业的急剧膨胀。前面提过,光靠国内票房的四六分账,电影成本收不回来,而现在绝大多数电影都还出不去,都指望着国内其他的收益,但盗版使得这一切都化为泡影,网络上随意下载,影片上映一两天网络上就盛传枪版,因此,当票价对中国的普通观众来说还是一笔比较大的开支的时候,有一部分人群选择了免费的质量不高的枪版,还有相当大一部分人选择了默默等待一个月,到时清晰度很好的DVD版就会流传网上,这绝对是很大一部分人群,哪怕这些人都不去电影院,一百人消费一张DVD,或者网络上收费观看下载,那也是很大一笔收入。而这对中国电影来讲就是一笔不小的收入,至少可以让这个产业更好的走下去。或许这么多年的盗版,至少有一个好处,培养了一大批观众,而这些观众迟早会是利润的增长点。

3.盗版盗走了观众

盗版使得电影盈利单一,依赖票房,对电影产业打击巨大。但还有更重要的一点,盗版盗走了观众。中国对网络的不加限制,使得中国的观众可以免费欣赏世界各国的众多优秀电影,接受与中国传统完全相背的价值体系。而不可否认的是中国的电影产业目前还相当差,与美国电影差距巨大,这样做的结果是,中国的观众看完美国的电影后,更多的是对中国价值体系和中国电影的批判,喊着再也不看中国的电影了。这样中国电影就步履维艰了。当然,提高电影质量,降低票价,才是正途,但是,这个产业不是讨论盗版还是电影质量差把电影市场搞坏了,而是两手都要抓,既要提高电影质量,还要打击盗版保证电影的盈利,这个产业才能健康长远发展。

4.中国的盗版真的不可收拾吗

2009年12月,张艺谋导演沉寂很久的《三枪拍案惊奇》上映,本片购买了美国剧本《血迷宫》的改编权。意指北美及海外市场,据新画面公司透露,索尼经典影业取得了该片在北美、拉丁美洲、澳大利亚及新西兰的发行权,双方将采取保底分账的发行合作模式。这将是中国本土电影首次在海外以分账模式发行。这次新画面又动真格了,雄心壮志。同时,新画面反盗版也是行家,手段也很高明,曾经就有过门检进影院的壮烈举措。本次DVD发行就很靠后,为的是把观众逼进电影院,而DVD国内的版权本来就卖不了几个钱。而本次打击盗版的举措也是直接盯紧网络下载分享,在四月之前,网上根本找不到DVD版,只有少数质量很差的枪版流传。影响甚小。与此同时,我们也悲哀的看到,打击盗版的重任都落到了企业头上。拯救中国电影,打击盗版刻不容缓。

(二)电影审查局你们想太多了

1.电影只是造梦而已

正如大多数人一样,我没有去过美国,但却向往美国,相信自由女神是美国的象征,而美国正是梦中那个自由平等民主美丽无限的国度,想去西部当回牛仔,想去那个自由的国度生活。这不正是美国的广告么,只是一个梦境而已,谁知道美国是什么样,而且很多海归回来的也说美国的社会并没有电影里说的那么好那么开放。电影只是在造梦,限制太多,这个梦就造的不美了。中国电影审查局,你们想太多了。

2.保守永远走不在世界的前列

中国历史上最繁荣的时代是唐朝,而那时最核心的思想是兼容并包。可是如今的中国却学不会,而美国文化能够走向世界,正是因为他们能够放下包袱,大步向前。女性权力运动,同性恋权力斗争,黑人权力运动,性解放运动,让美国毁灭了吗?美国电影里你能想象的和不能想象的社会问题都有,美国因此跨到了吗,美国仍是那个人人向往的自由国度。很有趣的是,国家广电总局禁掉了《蜗居》,而温总理却在答记者问时候也时髦了一句“我也深知所谓蜗居的滋味”,有必要这么保守吗?每个社会都有问题,问题被提出来解决掉,这个社会才能轻装前进,压抑并不能解决问题,只能让问题越积累越多,最后大到不可调和。而这却正是典型的东方文化,压抑个性以求整体的和谐,你想不通为什么一个小事情能让两个人大打出手,但其实只是因为两个人平时都忍耐到极限了,曹操就是这么干杨修的。但是电影说白了是卖文化的东西,如果文化价值观不能吸引观众,怎么会有市场。中国电影不能表现不和谐的声音,殊不知,电影二元对立的核心就是需要塑造出坏人,或者艰难的环境,而中国电影一旦不能表现反面的东西,那电影就是一条腿走路,本来就跟人家差距很大,现在还少一条腿,等等,或许正是因为少一条腿,才导致差距很大,谁知到呢?

3.中国文化的核心竞争力

你能给中国文化贴一个标签去吸引别人吗?人美国是自由,日本是环保,温情怀旧。韩国是家庭情感。中国呢?我找不到,卖文化的,却不知道自己的文化是什么,是不是很可笑。本指望《孔子》能肩负使命,找到中国文化的精髓,但看来还是不要浪费感情了,导演从第一个镜头就悲观了。中国电影,是没有精彩的文化去表现吗,五千年文明,地大物博,幅员辽阔,却找不到一个能够打动人心的东西去表现。原因在哪?中国的导演笨吗?绝对不是,艺术源于生活,导演的生活经验都表现不出来,只是普通的平民视角一表现出来,就成地下作品、地下导演了,有没有觉得现在中国的导演已经断代了,从第六代开始,很多导演都转战地下了,第六代领军的贾樟柯,就是从地下导演奋斗出来的,在国外干出成绩了,近年来才走进中国观众视线。中国严格的电影审查制度使得导演纠缠于个人情感的表达,如果他跟这个制度有矛盾,又如何能要求他站在宏观的角度表现中国文化的核心。

(三)让温州人都去做电影吧

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中国电影,学术艺术气息浓,受作者导演影响太深,过分拘泥于个人情感的表达,同时商业意识差,国际化意识差,试想,把这个事情交给商业意识和全球化意识都很强的温州商人,说不定中国电影已经遍及世界每个角落了。

1.中国——作者导演的天然良土

作者导演从法国电影新浪潮提出,为的是对抗美国电影的大制片厂制度,强调电影的艺术属性。作者导演强调导演对电影的全面掌控,具备强烈的个人风格,这样的电影才能算是作者电影。或许每个导演都想要这样的环境,让自己自由表达思想。但当电影的商业性决定其产业发展的时候,我们不得不说,还是美国大制片厂制度一脉相传的的制片人中心制更能保证电影的品质,一个专业的团队从头到尾监视着电影的题材选定,剧本写作,导演演员选定,特效等等工作,这样一个集体的智慧和力量能够保证电影尽可能做到精彩,满足观众口味和市场需求。说中国是作者导演的天然土壤是因为中国几千年的封建文化所留下的中央集权制度现在还在影响着人们的思想,中国人向往大一统,而作者导演正是这样,强调导演对剧组的绝对掌控,而导演也会得到完全的尊重,因此作者导演在中国如鱼得水。我们承认作者导演涌现出了很多优秀的导演以及作品,比如希区柯克,特吕弗,李安,贾樟柯,甚至宫崎骏,但是这首先得建立在这个导演的价值观能够被接受,而这个导演也有能力做出精彩的电影。但现实中往往只有少数导演能够最终成功,获得认可,而作者电影更适合在艺术片领域运用,商业电影并不适合,虽然还是有很多作者导演在商业上获得了很大的成功,比如宫崎骏目前保持着日本电影历史票房的前三甲,但这毕竟只是例外,个人感情有时候会符合整个社会的价值体系。而中国对作者电影不加辨别的使用,导致了中国电影除了少数真正是看准市场做的商业电影,大部分成了导演的滥情,这样就导致了中国电影脱离了群众,真正能符合观众期望的影片少之又少。而那些地下导演也是在学术氛围中长期陶冶出来的,很执着于自己的艺术表达,这也是他们不能走出地下的重要原因。

2.谁尊重中国的观众

艺术电影是做给小众欣赏研究的,商业电影才是做给大众看的,电影产业要壮大就一定要获得最大范围的观众的支持。而中国电影市场却并非这样,太小众,相比之下,反倒是美国的电影才真正是做给大众娱乐的。尊重观众,电影才有饭吃。这几年比较欣慰的是,香港电影市场的不景气,加上内地的政策优势,香港电影人很多转战内地,而香港电影在五六十年代曾经辉煌过,他们的电影人有做商业电影的意识。希望这群精明的香港电影人能带动中国的电影产业,做真正面向市场的电影。

3.温州人肯定不会把电影票做的很贵

13亿的中国人,所占世界电影市场份额才千分之五而已,电影目前还是贵族娱乐。中国的电影观众所占比例最高的人群是25——35这样一群人,因为这群人有钱时尚,有文化追求。而普通的群众虽然能买的起一张电影票,但买不起一年的电影票。电影只有真正的走入大众人群,才能实现电影产业真正的繁荣。而中国的电影院显然不懂得边际成本效应,而且只有培养观影人群,让看电影成为一种消费习惯,从长远来看才能实现最大收益。

四、中国电影的国际化战略

(一)天下功夫出中国

中国电影的真正名片应该是——功夫片

1.世界的共鸣

前面说过我们要给中国文化贴一个标签,我更愿意是,路见不平拔刀相助,不能同年同月同日生但愿同年同月同日死,两肋插刀,忠肝义胆,生死与共。虽然这不能作为中华文明的概括,但却是带有中国特色的世界的共鸣。这其中包含了正义,情义,勇敢、英雄传说。而这正是世界人民所共有的美好愿望,放眼现今世界所流行的商业片,也无非就是这些要素反复的运用。

2.世界人民要看功夫片

中国功夫源远流长,李小龙的出现,加速了中国电影走向世界。后来香港的功夫片成熟的运作,打造了一个成熟的团队,也打造了中国功夫片的神话,功夫片成为中国对外输出的最大片种,中国历史上渊源很深的侠文化在电影这个新传媒的包装下迅速的走向世界,影响世界,培养了众多的海外观众,中国的众多功夫巨星,武术指导也被邀请到好莱坞合作。但是,随着香港电影工业的没落,而内地的电影质量和数量又赶不上,功夫电影、功夫巨星也出现断代,中国功夫的地位不断受到挑战,中国内地似乎也并不知道功夫片是中国电影真正源源不断的财富。直到最近几年国外以及国内的市场需求才使功夫片略有起色,美国人看不到功夫电影,只好自己来中国拍了,拍了个《功夫之王》《功夫熊猫》虽然水土不服,被中国人骂的体无完肤,却也让中国人看到,原来我们才是武林正宗,这不是一两年就学的来的。

3.文化折扣的例外

英语作为世界语言推广,为美国电影进入世界各国准备了先天的优良条件。文化折扣被降到了最低,英语当做主动地学习行为被接受,心理上不会有任何排斥,甚至这些年在中国的电影院很多观众直接选择看原版的英语发音,把这当成一种高端的欣赏行为。而中国电影要走向世界就没有这样的先天优势,冯小刚电影在语言上的特色就成为出口最大障碍,曾经《大腕》雄心勃勃进军美国市场,做了相当大的宣传,最后铩羽而归,只能说是文化折扣的又一例证。而在文化折扣上的优势很大程度上帮助了美国电影的全球传播。而功夫片的出现却将文化折扣的影响降到了最低,因为功夫电影的看点在于精彩的动作,对白相对较少也不是很重要。而且从目前功夫电影的成功传播来看也是这样,中国电影能够在世界上最广泛传播的正是功夫片,输出到国外完全没有水土不服,而李小龙经典的功夫形象也很大程度上成为中国电影的一张名片。近年来,内地电影想走向世界,《英雄》《夜宴》《十面埋伏》等不约而同的选择了功夫武侠片这一种类,都是有意识的规避文化折扣的风险。

4.天下功夫出中国

中国侠文化源远流长,而功夫片曾经的辉煌也证明了只有中国才是功夫片的正宗。就像美国男子篮球职业联赛,这个世界上最强的篮球联盟,他们联盟的最强球员我们都会夸他是星球上最强的球员,而我们华人的第一武指袁和平也被我们封为“天下第一武指”,中国的功夫片就是独步武林!

5.那就让世界看看我们的功夫片

香港电影的传奇已成历史,香港本土票房已经完全失守,在内地优惠政策的吸引下,大部分从业人员转战内地。但这并不是说另一个传奇就要开始,内地想要超越当年的香港电影神话还只是个梦想。但我相信,拥有香港电影的精神再加上合理的产业化运作,梦想总会实现,而且,从目前来看,香港电影的精神已经在改造中国的整个电影产业,这几年中国电影的快速成长,与香港电影人的努力是分不开的。期待中国功夫片的传奇。

(二)中华的文明世界的史诗

功夫片作为中国电影的基石,它的壮大是最目前急切的任务。而史诗片却是未来中国电影震撼世界的重磅炸弹。

1.新片种的开发是必然

功夫片还需要创新呢。功夫片独步天下,但一个片种难免单调,美国日本这种电影强国,也都开发出了非常适合市场且相对稳定的类型片。市场化就是要对一个成功的个例进行简单创新,反复利用,实现稳定的盈利,占有市场。将中国历史上记载的和民间广为流传的、文学里记载的英雄传奇搬上银幕,做成一部部震撼人心的史诗片,绝对是是中国可以尝试的一个类型。

2.史诗片必将震惊世界

当美国做出了面向世界的电影,霸占了大部分的市场份额,世界各国只能做出自己的特色,去跟他抗衡。当世界各国都做出自己的特色与美国相抗衡的时候,世界电影的力量就渐趋平衡。而我们在选择题材时,必须考虑三个要素,即自己喜欢、世界喜欢、自己擅长。无疑史诗片对这三个条件都满足,中国五千年的文明,有数不清的传奇故事至今仍在民间流传,而这些传奇故事能够在民间流传至今,本身就说明了它有吸引人和打动人的特质,而电影只是把它搬上银幕,通过电影的手法融合更多能够感染人的因素,讲述一段荡气回肠精彩绝伦的传奇。三国的故事在中国妇孺皆知,前几年,易中天的重新解读,又一时间成为舆论的焦点,足足火了几年。这足以证明,史诗在中国可以引起的共鸣是不敢想象的。史诗片同样能满足世界的需求,中国这个神秘古国孕育的灿烂文化一直吸引着世界,只是文字的文化折扣比影像的要大很多,而面向大众的电影无疑能从视听效果上更完美更广泛的向世界展示中华的文明。这个世界需要特色,尤其在美国商业大片泛滥的年代。我们需要看看日本的动漫,看看韩国的小家庭,也需要看看中国史诗片,看看那段热血沸腾的英雄传说。越是民族的才越是世界的。第三个条件不必多讲,难道中国的史诗外国人能表现的出来。五千年的历史积淀已经让我们的血液里都流淌着三国水浒、秦皇汉武,自己的精彩自己知道。中国的史诗片必将震惊世界。

3.史诗片也是中国的广告

中国需要一个完美的形象立足世界,中国电影也需要一个能够震撼世界的核心文化,这就需要把中华文明的精髓展现在世界面前,而这个精髓已经在岁月的长河中积淀在一个个鲜活的人物身上并流传下来,史诗片就成了中国形象的完美代言。大一统的秦皇汉武、太宗康熙、成吉思汗;精忠报国的岳飞木兰、李广杨家将;清官包拯海瑞;逸士李白陶潜;百家争鸣的孔子老子;书写爱情传奇的梁山伯祝英台、西厢记牡丹亭;还有《史记》《三国》《水浒》《七侠五义》等等所描写记载的数也数不清的侠客英雄,可做史诗的题材似海水不可斗量。中国的电影人坐拥金库,而这些财富如果不能传播出去,成就中国电影的辉煌,真是暴殄天物。史诗片,让世界看看真正的中国。

参考文献

[1]黄会林.电影艺术导论[M].北京:中国计划出版社,2003:20-25.

[2]尹鸿.全球化背景下的中国电影的国家化策略[J].文学理论和批评,2005,(5):9-17.

[3]戴锦华.百年之际的中国电影现象透视[J].学术月刊,2006,(11):113-121.

[4]倪祥保.论民族电影的国际化[J].电影艺术,2005,(2):40-41.

[5]2007中国电影产业研究报告[M].北京:中国电影出版社.2007:1-10.

[6]李怀亮.国际电影贸易格局与中国电影产业对策[J].文艺研究,2002,(5).101-105.

[7]尹鸿.世纪之交:90年代中国电影备忘[J].当代电影,2001,(1):23-32.

[8]尹鸿.1999中国电影备忘[J].当代电影,2000,(1):10-15.

[9]尹鸿.2002~2003中国电影产业备忘(上)[J].当代电影,2004,(2):4-8.

[10]尹鸿.2002~2003中国电影产业备忘(下)[J].当代电影,2004,(3):28-32.

[11]尹鸿.2004中国电影产业备忘[EB/OL]

[12]尹鸿.2005中国电影产业备忘[J].当代电影,2006,(2):8-16.

[13]尹鸿.2006中国电影产业备忘[J].当代电影,2007,(2):5-14.

[14]尹鸿.2007中国电影产业备忘[J].当代电影,2008,(2):13-21.

[15]尹鸿.2008中国电影产业备忘[J].当代电影,2009,(2):5-13.

[16]尹鸿.2009中国电影产业备忘[J].当代电影,2010,(2):5-14.

[17]StanleyRosen.刘宇清译.全球化时代的华语电影:参照美国看中国电影的国际市场前景[J].当代电影,2006,(1):17-29.

[18]MM萨马蒂,PJ索特林,徐建生译.好莱坞霸权与民族电影[J].世界电影,2000,(3):23-47.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