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白兔和月亮

白兔和月亮

时间:2023-05-30 10:45:19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白兔和月亮,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第1篇

一个小小的蒲公英,被大风吹到一个很远很远的地方.风停了,蒲公英睁开眼睛一看,啊,这是什么地方呀?蒲公英迷路了,它急得哇哇的哭了.

好心的蟋蟀说:"别哭.别哭,听我唱歌."善良的螳螂说:"别哭,别哭,看我跳舞."蒲公英说:"不,不,我压迫回家."

月亮升起来了,像弯弯的小船,小船上有一位嫦蛾公主和一只小白兔.嫦蛾公主说:"别怕,上月亮船来,我送你回家!"蒲公英跳上了月亮船,月亮船就飞了起来.捕公英在月亮船上看见了世界上最高的山,小百兔告诉它说:"那是珠穆朗玛峰."正在说时,突然地面出现一片亮光,小白兔说:"那是天安门广场."过了一会,蒲公英又开见了世界上最长的长城,这时蒲公英说:"我家就在这儿,我住在长城大墙下的一棵小草旁,请您放我下来,谢谢嫦蛾公主和小白兔,希望你们到我家来玩!"蒲公英下了月亮船与小白兔和嫦蛾公主告别.嫦蛾公主说:"不要忘了你的家,你的家在中国长城脚下."

第2篇

完美的一天结束

它的光开始变弱

它的身影悄逝去

儿时爷说夕阳美,

特别是山里的夕阳,

比日出来的更漂亮,

我相信并也喜欢夕阳。

夕阳退出永远那么耀眼,

也总那么隆重,

喜欢月亮

因为它哪一刻消失

谁也不知道,

不会有人看月亮到天亮。

我想像月亮般

在黑夜散发光芒

那么皎洁,那么亮,

偶尔会有人赞美

偶尔会听到责骂。

曾经幻想到月亮上去,

有白兔,有玉树,有宫殿

奶奶说,天堂就在那儿

那里很美。

于是我向往那的世界

没有战争,没有硝烟

没有邪恶,没有指责

有天使和白兔做伴

有彩虹和白云依偎,

安详而又快乐的活着。

家乡人说,好人死了会上天堂,

坏人则要下地狱。

我就这样傻傻的记在心里,

无时进行着好,

就希望以后要去天堂。

夕阳,我喜欢你,

因为当你出现时

月亮也即将到来

夕阳,快点降落

第3篇

祭月

“祭月”是我家乡的一种传统习俗。每逢中秋前一天,母亲总是烙下大大小小各式各样的饼,大的叫“锅魁”,小的叫“果子”,做成狮子、狗、老鼠等形状,真是栩栩如生。我们小孩子嘴馋,还未隔夜,狮子和狗已缺腿少头。

第二天傍晚母亲要准备祭品,才发现“动物”们已遭了浩劫,便拿起笤帚到里屋找我和弟弟。这时,我们早已乖乖地趴在板凳上写字。母亲看到我们认认真真的样子,就轻轻掩上门,继续去准备祭月的物品。妈妈前脚刚出门,弟弟便站起来,跑到门边,将门慢慢推开一条缝,斜着眼看妈妈在堂屋侍弄那些祭品。弟弟挤眉弄眼,叫我一起去看,我也关心着我们的“杰作”,快速凑过去。只见妈妈将那些面目全非的祭品左挑右拣,摇头叹息,最后总算选好了一盘。她闭着双眼,两手合十,嘴里还念念有词:“阿弥托佛,请月亮姑姑不要责怪,不知是哪里的馋猫野耗子偷吃了圣品。阿弥托佛。”然后才将盘子端到庭院中。

我和弟弟相视而笑,掩上门,在屋里又笑又闹,在地下炕上滚来滚去。

月亮上来了,准确地说,是月亮越过了我家的屋顶。妈妈在院子里大声喊我们,我们不情愿地从电视机前挪到院子里的供桌边。妈妈吩咐我们坐在供桌周围,坐端正,闭上眼,听她讲故事。我们高兴极了,立刻按妈妈的要求,摆出一副虔诚的样子。

安静的大院落,蝉噪声声。妈妈轻柔的声音,将我们带入了另一个世界。

很久以期,有一个女子,名字叫嫦娥,因为吃了灵药,她从人间飞到了月亮上。这里到处是沙漠,偶尔看到一棵树,也是光秃秃的。她每天面对着沙漠,思念着人间的美好生活,以及给她带来无限乐趣的白兔。也不知这样站了多长时间,突然那只她朝思暮想的白兔来到了她身边。她抱起白兔,才发现兔子的双眼已被风沙刮红了,嫦娥哭了。奇怪,那些眼泪滴在沙漠上,立刻变成了一条清澈的小溪和一棵棵馨香的桂花树……

不知什么时候妈妈的故事讲完了,我们仍然两肘支在桌子上,眼睛微闭着,似乎也飞上了月亮,提着水桶,跟着嫦娥,浇那些桂花树。树林里到处跑着狮子、狗等各种动物,树上挂着一个个“锅魁”。

我的童年,是母亲亲手编制的梦幻,我的未来母亲也正在为我编制着。现在的晚上我依然做着同样的梦:母亲抱着两只白兔,而两只白兔又变成了我和弟弟。(指导教师

张文祁)

你也可以投稿哦

第4篇

大家听说过月亮吧!我就是月亮上最美丽的一只黑兔,叫做黑米。以前,大家都说猪八戒当年这样做事活该,结果上天之后被关进冷宫,也就是我们月亮上最寒冷的一个地方——??汩宫遭受着折磨。当年,我也是这里面的一员。可是,自从有一天我看到了地上的一切,一切却都改变了……

我深深的记得,我看到的时候是十五月亮最圆的时候,我扒着大大的月亮皮,透过晶莹的他看到了地上的场景,太美了,太热闹了,那些孩童们在嬉闹,哇!他们还在吃一种黏黏的,粘粘的,白白的,外形酷似月亮的东西。一咬里面还留出了汤汁。当我还想看下去时,看兔人--月婆婆就把我抱进了我的兔子家里,慈祥的摸摸我的头说;“黑米啊,想吃的话还是赶快修炼变成人吧!现在先睡觉!”我听话的点点头,头上那一撮白毛也上下摇摆。月婆婆检查一遍没兔子跑出来了之后也就去休息了。可是,我还是想吃那种人类吃的东西,据说叫汤圆。我心想:“黑米啊,你要好好修炼啊,等完事你想吃啥就吃啥。”想完,我就躺在那舒舒服服的月亮被子下开始幻想。可是,我转念一想,以前听月婆婆说这种节日只有一次,而且很短。那那等我修炼完不是……嗯,对,只有现在变成人才行,可是,我该怎么办呢?

呵呵,太上老君欠我一个人情,我正好拿他一颗仙丹来变成人玩玩。看来,我必须偷偷的拿,要不那太上老爷肯定不答应,呵呵,还是我黑米聪明。就今晚吧,今晚是仙界最忙的时候,先去试试。等等,我这样去是不是太简单了呢,好吧,装扮一下。于是,我套上月婆婆给我的防寒帽,穿上其它兔兔给我的夜行衣,向太上老君的炼丹月蓉台进发……

现在是天上和人间最热闹的时候,就连太上老君这么谨慎的人不对是仙,都出去快活。只留下两个像我一样的兔子来看守他的宝贝。真是傻!不就两只兔子么?看我怎么搞定!等等,太上这么奸诈怎么会只留下两只兔子呢!一定有诈!等我乔装一番……

“小白,你说我们是不是很倒霉啊!被那个太上捉来看家,这可是奇耻大辱啊!”“对啊!想当年我们黑白双煞走遍天涯,却一不留神中了计!奇耻大辱!”那只白兔子跺了跺脚。那只黑兔子也狠狠地骂了几句不中听的话。“两位大哥,你看这太上真是不讲情理,今天月圆之夜,居然把你们留在这里?不该!”知道这两只兔子恨太上之后,我就变本加厉的说太上的坏话。唉,太上兄,我对不起你啊!“可恶,小黑我就说嘛,顾虑那么多干嘛,只有硬闯才行!”那只白兔子开始教训起那只黑兔子了!“好,死就死了,硬闯一回!”黑兔子起身,拉着白兔子的手(爪)一起跳下云层。

思明小学五年级:杨芳菲

第5篇

农历八月十五是中秋节。“中秋”一词最早见于《周礼》。《晋书・袁宏传》中有“谢尚时镇牛渚,秋夜乘月,率尔与左右微服泛江”的记载。唐代,中秋逐渐成为固定的节日;宋代,中秋习俗盛行;至明清时,中秋上升为与春节、端午齐名的民俗大节。

中秋节的起源,与先民对月的崇拜有关。古人视“日、月、星、江、海、岱”为“六宗(神)”,由此产生了祭月、拜月之俗。月球是距离人类最近的天体,每当农历十五日。人们仰望天空一轮明月,不免产生许多遐想。古代关于月亮的神话传说非常丰富,“嫦娥奔月”最为有名。嫦娥是后羿的妻子,偷服了后羿向西王母讨来的不死之药,飞升而去,登上了月宫。嫦娥在月宫很寂寞,于是又来了捣药的玉兔和蟾蜍。到唐代,段成式的《酉阳杂俎》更演绎出吴刚学仙有过,被罚到月宫中砍桂树而树砍过随即愈合永无止息的故事。这些神话传说包含着人类对月亮的种种美丽遐想,反映出人们对自然奥秘的探求。

赏月,在唐代也叫玩月。传说唐明皇八月十五到御花园游玩赏月,在道人罗公远陪奉下梦游月宫,见到广寒宫门口有高大的桂花树,树下有一只白兔在捣药;宫城里到处是奇花异草,一片琼楼玉宇,大厅内还有数百位仙女翩翩起舞,并有美妙动人的音乐伴奏。在民间,拜月、赏月的风俗活动更加丰富多彩。唐代诗人赏月、玩月的诗作也特别多。“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张九龄《望月怀远》)“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王建《十五夜望月》)“青天有月来几时?我今停杯一问之”,“白兔捣药秋复春,嫦娥孤栖与谁邻?”李白的《把酒问月》更是脍炙人口,流传千古。

到宋代,赏月、拜月蔚然成风。据《东京梦华录》记载,宋都东京(今开封)在中秋节前所有酒店都要卖新酒。所有酒楼都要重新结彩、装饰一新。据《梦粱录》记载,到了中秋夜赏月之时,王孙公子,富家巨室,莫不登楼临轩玩月。更多的小康之家,“亦登小小月台,安排家宴,团围子女”。人们不肯虚度好时光,至深夜仍不愿散去。用家宴团圆的形式共度佳节,是中秋节进一步普及的标志。中秋佳节,金桂飘香,南方还有赏桂折桂、望月观潮的风尚。“寄语重门休上锁。夜潮留向月中看”,形象地描写了月下观潮的佳趣。

月的雅号、别称、喻指,不但丰富多彩,而且大多来自诗文典籍或神话传说,如“月亮”,通常指月球明亮的部分,出自唐代李益《奉酬崔员外副使携琴宿使院见示》:“庭木已衰空月亮,城砧自急对霜繁。”“月轮”,圆月,语出北周庾信《象戏赋》:“月轮新满,日晕重圆。”“月桂”,神话传说中的月中桂树,亦借指月亮,语出南朝梁元帝《刻漏铭》:“宫槐晚合,月桂宵晖。”“素蟾”,古代传说月中有蟾蜍,故称,见唐代黄滔《卷帘》诗:“绿鬟侍女手纤纤,新捧嫦娥出素蟾。”“玉盘”,喻圆月,见唐人李白《古朗月行》诗:“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冰兔”,神话传说谓月中有白兔,故以“冰兔”代称月亮,见唐代李绅《奉酬乐天立秋夕有怀见寄》诗:“冰兔半升魄,铜壶微滴长。”此外还有“月规”、“月婆”、“月灵”、“望舒”、“圆舒”、“瑶月”、“玉镜”、“金镜”、“银盆”、“银蟾”、“素月”、“素璧”、“冰壶”等,不胜枚举。

从嫦娥奔月传说开始,我国人民对月亮知识的探索从未停止。早在西汉初期,人们已经懂得月球之所以发光,是反射日光的缘故。东汉大科学家张衡明确指出:“月光生于日之所照,魄(阴暗不见部分)生于日之所蔽,当日则光盈(面对太阳成为满月),就日则光尽也(在太阳同一边则无光)。”唐代段成式说:“月势如丸,其影,日烁其突处也。”他已觉察到月亮表面的阴影,并不是吴刚伐桂和玉兔捣药,只是高低不同,受日光照射形成的。不久前,“嫦娥一号”探月卫星已圆满完成任务,开启了我国探求宇宙奥秘的新纪元。

月到中秋分外明。八月十五的月亮最圆、最明亮。所以中秋节又叫“月夕”、“八月节”。“天上一轮才捧出,人间万姓仰头看。”此时此际,人们自然会期盼家人团聚;远在他乡的游子,也借此寄托对故乡和亲人的思念。所以中秋节又叫“团圆节”。“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苏轼的著名词句,道出了人们的共同心愿。

第6篇

中秋节终于来到了!它可是我最喜欢的节日了!因为中秋节不仅可以吃到香甜的月饼、听长辈讲关于中秋节的故事,还可以欣赏那一年之中最美的月亮呢!

我来屋外去赏月,可是月亮好似在和我玩儿捉迷藏,一会露出来,一会钻进云朵里,总是不让我看见它。我等了半天它终于出来了。先开始它是深黄色的,然后慢慢变淡,最后完全是银白色的了。

看着银白色的月亮渐渐升起,我觉得它似宝石、似玉盘、似面饼、似脸蛋。

月亮四一位催眠师,万物在它的抚摸下静静地睡着了;月亮似一位画家,它把银色给了大地和万物,人们都已经甜甜地睡着了;月亮似一位美容师,给小草一条白色的短裙,给小河一顶银色的睡帽,给其他生物一件银丝绸做的睡裙,给大地一套晚礼服。

这时我想起了爷爷问我的一个问题,月亮后面为什么总跟这一颗星星?我打开了百科全书找到了答案,因为宇宙有磁场定律。

啊!皎洁的月亮,你引起多少人丰富的想像。

嫦娥,偷吃仙药,从此住在寂寞的广寒宫内;吴刚被罚砍那棵永远砍不断的桂花树;玉兔在广寒宫里陪伴着嫦娥,为她捣药……。我多想和嫦娥做伴啊,多想去慰问受苦的吴刚,多想逗逗那可爱的小白兔……。.可你又那么遥远,我想借大雁的翅膀,在这美好的时刻飞向你的怀抱,可是大雁对我说你太高、太远;我所想架起一座彩虹桥,去欣赏你美丽的风姿,可当彩虹出现的时候,你却不知在何方……。.

看着圆圆的月亮,我不禁想起了一句诗,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我爱中秋节的月亮。

第7篇

有雕归巢的声音

有鱼儿跃出碧光

有琴声演绎古老传说

好多不知谁的眼睛

落于白桦树上眨眨地

透出智慧和孤傲

夜里

却抛给月亮

无限柔情

也是那晚

贴在窗上的那些

姥姥剪出的窗花

被冰凌花裹着

在我的梦中

第8篇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9月适逢中秋,祝所有读者中秋如意。中秋节是中国人的“月亮节”,本期我们向读者推荐几篇关于月亮的美文。在传统文化里,月亮被中国人赋予了许多重要意义,月光总能给人抚慰与美的感受;月亮也被人们寄托了忧伤与相思。中秋圆月更是牵动着游子和亲人的心,在牵挂与思念中,温馨的亲情就像一坛桂花酿,日子越久越醇、越久越香。

“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中秋佳节,与朋友喝酒固然是美事,但心底的哀愁浮上来,“每逢佳节倍思亲”啊。一边是良辰美景应该团圆,一边却是“明月夜,短松冈”的无奈,这种强烈对比下,《月光》中的“他”怎能不“痛苦得在床上打滚”。《月光》这篇散文,写了三段在月夜下的感受和情景,流淌在作品中悲欢离合的炽热情感是全文的精髓。

“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沈从文先生在深沉的思恋之中写下的文字,如诗如梦,《西山的月》一文中,分不清月亮就是情人还是情人就是月亮,完美地体现了沈先生的散文清新俊逸的风格。而先生一边做“抽象的抒情,情绪的散步”,一边寄寓了文章更深的内涵,那就是:对理想的美的热烈渴望与执着追求。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中秋望月,遥想月下的故乡,遥想快乐的童年,遥想白发的母亲,哪一个游子心里不会升起浓浓的相思。郭保林的《我寄相思与明月》颇负盛名,这篇文章堪称一首匠心独具的思乡诗,情感深沉而笔法轻灵,为读者展现了一个富有深层意味和艺术感染力的“美的世界”,体现了作者独具一格的审美风格。

“白兔捣药秋复春,嫦娥孤栖与谁邻”。月亮在每个人的童年时代都扮演了重要角色,在童年的幻想世界里它占据了重要的位置,也许我们最初的想象就是从月亮开始的。童年时有月亮的夜晚,我总喜欢站在院子里看碧空中的这只玉盘,挖空心思来辨认哪是桂树、哪是玉兔、哪是嫦娥。贾平凹的《月迹》,正是把孩子们对月亮的观察和向往活灵活现地再现在我们面前,给予我们美的享受。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在谁家”。自从阿波罗号飞船登陆月亮,揭开了月亮的神秘面纱,打破了人们对月亮的种种幻想。但文人还是喜欢一个神话的梦幻的月亮,子敏的《中国的月亮》就表达了这个观点,文章中作者引用了大量中国古代文人咏月的诗句,诗情洋溢,画意鲜明,着意抒发了作为中国人的民族自豪感,涌动着浓浓的爱国情感。

读者朋友,这次编稿札记每段开头都引用了一句唐诗,你能记得它们分别是哪首诗里的吗?读美文跟读唐诗宋词、听古典音乐一样,能陶冶我们的性情,丰富我们的情感,提高我们的审美能力。名家的作品需要我们用心来品读,请关注本刊每期为大家精选的美文。

第9篇

课文《月光启蒙》把我们带进了“月”所营造的美好意境。

古人把圆月视为团圆的象征,因此,又称八月十五为“团圆节”。古往今来,人们常用“月圆月缺” 来形容“悲欢离合”,客居他乡的游子,更是以月亮来寄托深情。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月亮这一意象常常成为人们思想情感的载体。

月神,是中国民间最有影响的神仙之一。崇拜月神,在中国由来已久,在世界其他地方也是普遍现象,这起源于原始信仰中的天体崇拜。在黑夜中,月亮给人带来了光亮。月色朦胧,又会使人产生许多遐想,许多美丽动人的故事因此产生,“嫦娥奔月”就是其中著名的一个。传说嫦娥是后羿的妻子,后羿因射九日,得罪了天帝,天帝把他们贬在人间。后来,后羿得到了西王母的长生不老药,嫦娥偷吃后升天而去,住于月宫,就成了月神娘娘。《山海经》《搜神记》等古籍中都记载有此事。月亮神话中的重要角色,包括嫦娥、蟾蜍和玉兔。到唐时,又多了伐桂的吴刚。月色皎洁和白兔相类;蟾蜍夜间活动与月亮的活动规律相似,所以才有了古人这么多奇妙的想象。

中华民族“嫦娥奔月”这一古老瑰丽的幻想,蕴含了后世科学创造的因素。1969年第一个登上月球的美国宇航员阿姆斯特丹在他访问中国时发表演讲,说了一段令人难忘的话:“人类第一位向往飞向月球的是谁?是中国古代的一位美丽姑娘。人类第一个登上月球的是谁?是一位美国人。那个美丽的中国姑娘就是嫦娥,那个美国人就是我。”现在,中国探月工程以“嫦娥”来命名,可以说是名至实归。“欲上青天揽明月”,是中国几千年传统文化中挥之不去的向往,“嫦娥一号”实现了中国人古老的梦想。

此外,世界各国也有许多关于月亮的民间神话故事。

“辉夜姬”是日本古老传说《竹取物语》中的主人公,她在月亮上诞生,尔后落入凡间。传说中,一位砍竹子的老翁在竹子芯里发现了一个可爱女孩,便把她带回家去抚养。3个月后女孩就长成妙龄少女,美貌举世无双,取名“辉夜姬”。“辉夜姬”在中秋之夜迎来月宫使者,回到了她本该属于的月球。

在俄罗斯民间传说中,太阳和月亮被拟人成夫妻关系,两神爱吵架,每年冬天来临的时候,月亮神不得不和自己的爱人——太阳神分开,相约来年夏天再见。每到伊万诺夫日(6月24日或者7月7日),万物复苏,太阳神就会精心梳妆打扮一番,穿上节日彩裙,戴上盾形头饰,去与久别的月亮神相会,一路上边走边唱,并将耀眼光芒洒向大地。

同学们,关于月亮的神话传说还有很多,阅读这些神话传说,对我们了解月亮的文化和文学内蕴有很大帮助,不妨利用课余时间收集一下,读读想想,定会收获不小。

第10篇

今天下午,我吃晚饭,我马上在书房里写作业,当做完了作业已是晚上7点了,外面天黑了,我来到楼下的草坪上坐了下来,我久久地望这高深莫测的夜空,想起了音乐老师教我们的1首童谣:“蓝蓝的天空银河里,有只小白船,船上有棵桂花树,白兔在游玩。。。。。。" 我看着看着天上的月亮,就像看到了1个景象:嫦娥每到1个月的105号都会做1个圆圆的月饼挂在天空中,由于嫦娥常常看看重仙,不能把玉兔带上,所以只能把玉兔放在月宫里。玉兔没有东西吃只能吃天上的“大月饼”。等到玉兔把“大月饼”吃完了,嫦娥也回到玉兔的身边,她开始1点1点地把“大月饼”修复了,这样的事每个月都会发生。

看着这浩洁的月亮,我展开了想象的翅膀,突然,从月亮上发出1道光照在我身上,形成了光柱,天上有1朵云降了下来,我站在云上开始往上升,越升越高,转眼间就升到了月亮上,我大叫起来:“好美呀!”到处开满了5颜6色的花朵,1阵阵清香扑鼻而来,花朵上有许多5彩缤纷的蝴蝶在翩翩起舞,好似天堂,我漫步在花的海洋里。突然1只毛茸茸的兔子蹦到了我的身上,当时我吓了1大跳。我看着不远处,有1个仙女驾着5彩云,向这边驶来,我揉了揉眼睛1看,啊!是嫦娥呀!嫦娥抱起了玉兔说:“你1定是人间的客人,走,我请你到月宫吃月饼去。”我跟着嫦娥来到了月宫,1走进去,里面的东西都是人间没有的材料做的,我们来到1张桌子前面,拿出月饼,好香呀!我馋得直流口水,吃了起来,好好吃呀!吃饱了我和玉兔去外面玩,正玩到开心的时候,我被1阵声音吵醒了原来是爸爸把我叫醒了,原来是1场梦呀!

我爱这样的月夜!

第11篇

【唐】李白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思念,在月明时最浓

清代有一位词选家,曾推崇北宋秦观和晏几道二家的词,说他们的长处是“其淡语皆有味,浅语皆有致。”用这句话来评价李白的《静夜思》,再适合不过了。

这首短短的二十字诗,字面上并无什么惊人之处,构思也算不上特别新奇。它明白如话,却又韵致无穷,素有“千古思乡第一诗”的美誉。

这是一个怎样的夜晚呢?月明如霜,天地为静。李白夜不能寐,辗转反侧。既然睡不着,那就起来吧!他走出房间,走出院子,来到屋外空旷的地方。不远处有一个水井,井栏前是一层白花花的秋霜。走近才知道,原来是月光洒在地上。

水井是最能勾起人思乡之情的,所以出远门客居他乡,被称为“背井离乡”。 李白二十五岁时只身出蜀,开始了广泛漫游,足迹遍布大半个中国。对像他这样的孤身远客来说,明月最容易触动他的情思。

他想起早年居住在故乡时,看过的一轮明月,看过明亮的月光,并且曾经忽然产生过地上结了霜的怀疑。如今,年纪大了,人已不在故乡,可是明月依旧,怎能不让人愁肠百结?那故乡的山、故乡的水、故乡的明月,故乡的亲人……恍若历历在目。

诗人想到自己前途迷茫,归程难期,抱负不能施展,有家不得安居,不禁悲从中来,内心盈湿一片。于是,“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这一“举”一“低”之间,又是怎样的百转千回?

纵观全诗,平多仄少,读起来低沉、舒缓、悠长,与作者的低徊犹疑的思乡节奏正好吻合,可谓巧夺天工。韵脚“光”“霜”“乡”,开口呼来,一往情深,余味无穷。除此而外,“床”“上”“望”三个与韵脚同韵的字遥相呼应,使全诗读来更加神韵饱满,稳妥和谐。

李白一生爱月,一生写月,最终扑入水中,抱月而去。月是他的朋友,月是他的知音,月是他的亲人……亦或许,月就是他自己!

请轻声念一念“床前明月光……”吧!你脑海里浮现出什么样的情景?

古朗月行

【唐】李白

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

又疑瑶台镜,飞在青云端。

仙人垂两足,桂树何团团。

白兔捣药成,问言与谁餐。

蟾蜍蚀圆影,大明夜已残。

羿昔落九乌,天人清且安。

此沦惑,去去不足观。

忧来其如何?凄怆摧心肝。

月光无言

喜欢沙拉・布莱曼。第一次邂逅她的歌声,惊为天籁。

她的一曲《斯卡布罗集市》,几许深情,几许思念,几许惆怅与眷念。“Are you going to Scarborough Fair”开口的瞬间,她那清澈透亮的歌声,如月下山泉,潺潺而至。

尽管她的音乐地位和声望都极高,可是一提到月的神秘,她依然和孩子一样,充满了原始的好奇和天真的幻想,故有“月光女神”之美誉。

“诗”“歌”本一家。在中国古代诗坛,最对月情有独钟的,非李白莫属。据统计,在李太白全集中,有月的古诗三百多首。在我的想象中,他们都是“月亮的孩子”。因为无论是沙拉・布莱曼的歌,还是李白的诗,都是“此曲只应天上有”。

“行”,是汉代乐府诗歌延续下来的一种音调,也就是歌曲的调子,可以依靠这个调子放进很多字,编新歌词,然后就成为可以重复唱的一首歌曲。

《古朗月行》是一首乐府诗。如果让“月光女神”沙拉・布莱曼配乐歌唱,会不会湿润我的心?

诗的前四句,写了儿童时期对月亮稚气的认识。把月亮比作“白玉盘”“瑶台镜”,生动地表现出月亮的形状和月光的皎洁可爱。“呼”“疑”两个动词,传达出一个孩子的天真浪漫之态。

诗的后四句,运用“月桂树的传说”,写出了月亮初升到逐渐明朗的过程,以及宛若仙境般的美好景致。当月亮初升时,先看见仙人的两只脚,接着看见树影婆娑的桂树,然后看见白兔在忙着捣药,它是要给谁吃呢?

一句“问言与谁餐”,写出了孩子的稚气与想象。虽然并不是所有的问题都会得到答案,但是无拘无束的幻想却是孩子幼小心灵飞翔的翅膀。

这首诗写到这里,其实并没有结束。后八句,由喜转悲忧。诗人叹息好景不长,月亮由圆而蚀,不再可赏。这样的诗句可能有所讽喻,另有所指,但诗人并不明说。可是,如果你去读一读晚年的唐玄宗、杨玉环、安禄山……再读一读李白此时的境遇,也许一切就明白了。

于无言之处,给予你可以的想象和沉思的空间。

第12篇

蓝蓝的天空,充满了几多神秘与向往;高高的山峰,充满了几多志向与感悟;成长的心灵,充满了几多理解与梦想。五岁,仰望天空五岁,小小的我,小小的心灵,晚上,坐在院里,听姥姥讲嫦娥奔月的故事。小小的我不知这是神话,仰起头看着明月,缠着姥姥要仙丹。“我也要到月亮上去,去找小白兔和嫦娥姐姐。”姥姥无语,回屋去了,从此,我心里就有了一丝向往——奔月。

八岁,仰望太空八岁,我上学了,不再向往月亮了。上自然课了解了太空,知道月亮是一颗卫星,月球上没有人。难道太空中只有太阳、月亮吗?我迷茫。于是,我对神秘的天空产生了好奇。因为家里有天文望远镜,我便常常仰望太空,我立志将来当一名宇航员,进入太空。

十一岁,仰望山峰十一岁,小学快毕业了。长大了的我时不时向远处仰望那连绵不断的山峰。终于有机会,父母带着我来到北山,我抬头仰望——这么高,能爬上去吗?“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妈妈说。经过3小时的攀登,我终于爬上了泰北山之巅,妈妈的话回想耳边。我大叫着:“我爬上北山啦!”声音在山谷中回响。噢,我明白了——有些时候,人比高山更高!

十三岁的感悟十三岁了,很多事让我明白——不管天再高,山再高,只要敢于仰望,才有成功的希望。人,总要仰望点什么。在无奈时,在徘徊时,在迷茫时,抬头仰望,也许会在碧海蓝天间,找到理想的答案。

现在,我十四岁了,我还要仰望~仰望我的未来。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