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屈原投江的故事要简单

屈原投江的故事要简单

时间:2023-05-30 10:45:21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屈原投江的故事要简单,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屈原投江的故事要简单

第1篇

演讲者把演讲的主要内容和层次结构,按照提纲形式写出来,借助它进行演讲,而不必一字一句写成演讲。其特点是能避免照读式演讲和背诵式演讲与听众思想感情缺乏交流的不足。小编为大家准备了端午节演讲稿范文模板,欢迎阅读!

端午节演讲稿范文模板一

敬爱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

在开始今天的讲话前,先让我为大家读一读这首歌谣:“五月五,是端阳。门插艾,香满堂。吃粽子,撒白糖。龙舟下水喜洋洋。”儿歌里说到的节日就是即将来到的端午节。

今年的6月16日是农历五月初五,是我国传统节日端午节。端午时节,千家品粽,万户悬囊,人们纷纷挂艾草、赛龙舟、办诗会。

关于端午节起源的传说可多了,其中,纪念屈原的说法流传得最广。屈原是我国古代伟大的爱国诗人,出生在战国时期的楚国。他为人正直,学识渊博,很有才干,在楚国担任了重要职务。因为他主张坚决对抗秦国侵略,而受到打击、排斥,还被楚王赶出了朝廷。屈原悲愤极了,在流放途中写下了许多充满爱国精神的诗篇,最有名的是《离骚》。后来,秦军队攻占了楚国都城。楚国失地千里,尸横遍野。屈原心如刀割,他不愿意看到国破家亡的惨景,就在农历五月五日这一天,怀抱石块,跳进了泪罗江。当时他62岁。

百姓们爱戴屈原,当听到他XX的消息后,纷纷划着船奔向江中,去打捞屈原的遗体,但没能找到。他们怕江中的鱼虾会咬

食屈原的遗体,又纷纷把江米装迸竹筒,扔到水里,想用江米喂食鱼虾来保护屈原的遗体。从此,每年的五月初五,人们都会自发地来到江边,悼念屈原,还要划着船冲进汹涌的波涛,象征人们争相打捞屈原遗体,以此来寄托对屈原的哀思。久而久之,我国南方就形成了端午节赛龙舟的习俗。因此,端午节又成了纪念屈原的节日。

每逢佳节倍思亲,我们将如何度过一个有意义的传统节日呢?

让我们把粽叶轻轻展开,将爱国情包入。两千多年前,三闾大夫屈原情系百姓,心忧天下,怀石投江殉国。为了纪念这位伟大的爱国诗人,人们每到这天便把用五色丝线包裹的粽子投到水中,表达悼念之情。屈原的爱国精神,影响和感召着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

让我们把粽叶轻轻展开,将文明包入。传统文化史中华民族的根和源,是中华民族的精神血脉和延续基因。作为新时期的少年儿童,作为光荣的少先队员,我们要传承中华文明,并将它发扬光大。

让我们把粽叶轻轻展开,将责任包入。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是我们国家发展的目标和方向,让我们肩负责任,勇于承担。

同学们,在这个绵延两千年的传统佳节里,让我们把粽叶轻轻展开,包住所有的感恩与祝福,送给我们伟大的祖国。

端午节演讲稿范文模板二

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

端午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相信很多同学对这一天四非常熟悉了,关于端午节的故事跟传说大家都是耳熟能详,在端午节当天我们应该到家跟家人们度过美好的一天,这一天大家一般都会吃粽子,我非常的高兴能够在这里讲话,关于我们的传统节日大家又了解多少呢。

每年的农历五月初五我想大家都是不陌生的,关于端午节故事其实也是代代的相传,大家都知道我们的古代的爱国诗人屈原,这名字大家都是不陌生的,在课本上面都是学过的,大家纪念这个伟大的诗人,后来我们就有了这一节日,关于现在的赛龙舟也是端午节有关系,是当时的楚国人,舍不得屈原离去,而划船救他,后面慢慢的就产生了赛龙舟这么一个传统,再有就是吃粽子我们也是非常的熟悉,为了不让屈原的身体被鱼吃掉,人们就往江里面投食,后面也就有了在端午节这一天吃粽子。

我们在这一天可以在家里面和家长一起相处,但是我们也是应该清楚这一天的意义,端午节是我们国家非常重要的节日,我们国家的历史悠久,有很可歌可泣的故事是能够给我们启发的',应该要好好的去发扬这种精神,就像屈原一样,做一个正直的人,热爱自己的国家,古人给我们留下来的东西是非常宝贵的,这种精神也是我们要去提倡的,很多节日的背后都是有一个个的故事,古人给我留下来的是精神上的财富,这种东西永远不会消散,影响我们后代非常深远,我们一定要发扬这种传统的高尚精神。

同学们面对这些精神上的财富,我们作为炎黄子孙应该发扬广大,端午节这一天对于我们来讲虽然是简单的一个节日,在这个时代变化迅速的今天,还是有很多东西值得我们去学习,对于这种传统节日我们每个人都有责任发扬,有很多时候我们应好好对这一点重视起来,其实有很多东西都是值得我们去推崇的,我们身边会有很多东西要去学习,虽然我说的这些很多同学都是知道的,但是我们还是应该要有这么一种精神,还是应该进一步的了解,所以说关于这些精神我们一定要时刻记住,同学们让我们一起努力的去延续这种精神,关于端午节的由来,还有一些故事,在这一天或许我们大家会想起来,但是这种精神我们时刻都应该记住才是啊。

端午节演讲稿范文模板三

老师们、同学们!

端午节,门插艾,香满堂,吃粽子,洒白酒,龙舟下水喜洋洋。这些,都是曾经端午节上最热闹的活动,然而,随着时代的变迁,社会节奏的加快,外来文化的大举入侵,中国人不再眷顾流传几千年的中国传统文化,而是将目光转向了“圣诞节”“愚人节”这样的节日,面对这种现状,我们不得不感到悲哀,发出“端午节是否不再姓“中”这样的疑问。

当我们还沉浸在西洋节日的欢声笑语中时,据可靠消息说“亚洲某国准备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申报端午节为本国的文化遗产,目前已将其列入国家遗产名录。

听到这种消息,中国人除了惊讶只有尴尬,这不仅仅是一个传统节日的得失,不仅仅是少了几项庆祝活动,更重要的是,这是中国的传统节日,文化内涵丰富,留存着华夏民族独特的文化记忆,每过一次传统节日,就是中华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的一次加强和洗礼,如今,这个拥有20XX多年历史的传统佳节眼瞅着即将成为他国的国家遗产,我们将有多么尴尬?

无庸讳言,这些年来,我国的传统节日,似乎总离不开吃。端午节吃粽子,清明节吃青团,元宵节吃汤圆,中秋节吃月饼,春节更不在话下——大鱼大肉让你吃到不想吃。农耕社会对饥饿的恐惧,形成了我国传统节日最鲜明的风俗——吃。如今,满足了温饱需求的人们正在奔向全面小康,什么时候都有的吃,想吃多少都可以,传统节日的吸引力一下子失去了特有的魅力。

在继承传统文化方面,我们守着“聚宝盆”却不善于保护和挖掘。比如文字,当代青年有几个熟识并能运用繁体字?连文字都不认识又如何了解古代文化?再比如造纸,我国造纸工业化生产的结果是传统手工业的流失,许多高质量的宣纸要到日本或韩国才能买到,他们不但继承了我们的传统造纸技术,还有新的发展。就拿端午节来说,它已融入各个临近国家的文化中,形成了独特的生命力——在新加坡,每年端午节举行的国际龙舟邀请赛闻名于世;在韩国,端午节被称为车轮节,是插秧结束后祈求丰年的日子。

在很长一段时间里,中国人着眼于创新,却往往容易忽视对传统的坚持,文化的缺失必然导致精神断层甚至扭曲,而精神文明的再次断层又将带来什么?有句话说的好: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在面临全球经济一体化的今天,该如何保护与继承我们的传统文化,显然已是一个不容回避的问题。而现时的洋节兴盛与传统节日衰弱间的反差,更凸显了这个问题的迫切性。

其实,不光是传统节日,整个中国民族民间文化的生存环境如今都面临着经济全球化和现代化的挑战。一些西方发达国家凭借强大的综合国力,先进的科技手段和发达的文化传播手段,积极传播西方的价值观念和生活方式,对包括中国在内的发展中国家的民族民间传统文化生态造成了一定的冲击。

中国的传统节日五彩缤纷,文化内涵丰厚,留存着人类独特的文化记忆,对祖先创造的历史文化遗存,必须怀有敬畏之心,必须高度重视。我们是中华民族的栋梁之才,中华文明需要我们共同传承。同学们,不要冷落了中国自己的传统节日,让华夏文明在中国彻彻底底的红火起来吧。

端午节演讲稿范文模板四

老师们,同学们:

同学们,今天是一年一度的传统节日——端午节。你们对这个节日有多少了解呢?

端午节是爱国节,因为爱国诗人屈原在公园前278年的五月初五,在绝望和悲愤之下怀抱大石投江而死。屈原沉江后,古人将竹筒装米投入江中,万舟齐发,并以呐喊旗鼓吓退蛟龙,以此表示对屈原的尊敬和怀念之情。

端午节是防疫节。端午节前后是春夏交替传染病的高发时节,古人在端午节前后插艾叶,悬菖蒲,用以驱蚊蝇,净化空气。成年人还要饮雄黄酒和菖蒲酒驱蛇虫,小孩子要佩戴藏有朱砂和雄黄的香囊预防疾病。

端午节是体育节,因为人们在这一天要在水上赛龙舟。龙舟竞赛已经逐渐演变成了一项国际体育赛事,也起到了友谊纽带的作用。

端午节还是美食节,以为我们要吃可口的美食——粽子。人们浸糯米,洗粽叶,包粽子。花色品种繁多的粽子,可以让你一饱口福。

第2篇

关键词:教学设计;情境;回归课本

中图分类号:G632?摇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42-0279-02

[教学目标]

1.了解端午节的来历。熟识端午节上民间的一些活动,了解一至二项简单的端午节活动的方法,如包粽子、挂香囊等,在体验性活动中,加深对这个节日的感受。

2.通过一系列的活动环节,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能力。感受端午节浓郁的文化氛围,体验传统节日中的历史和文化内涵。

[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1.师:同学们,瞧,(出示温瑞塘河图片)我们的母亲河温瑞塘河就象一条纽带将温州市区和瑞安紧紧地联系在一起。在母亲河上年年都会有这样一幕。(出示划龙舟比赛录象)

2.师:这是每年端午节的划龙舟比赛,怎样使龙舟划得又快又好呢?①两边人数;②指挥官;③力往一处使,齐心协力,团结合作。④动作要一致、整齐。

3.温州龙舟的规格如人数、司职、颜色等。

4.师:还要我们齐心协力,团结合作,奋勇争先的团队精神,是吗?

5.赛龙舟体现了什么精神?

二、体验风俗,感受快乐

1.端午知识热身赛。举手抢答,答对者将龙舟向前划一格。①端午节在每一年的什么时间?②下列哪项物品和端午节无关?A.粽子B.龙舟C.月饼D.雄黄酒E.挂艾草 ③根据提示说出这是端午节什么物品?提示一:由花花绿绿的毛线编成;提示二:孩子们把它挂在胸前;提示三:里面放着蛋。④根据图片说出这是端午节的什么物品?⑤说出三种不同馅料的粽子。

2.介绍粽子。师:刚才你们提到各种不同馅料的粽子,老师仿佛也闻到了浓浓的粽香。粽子的形状也各不相同,你都见过哪种形状的呢?老师也收集了几种,瞧。我们温州比较常见的是哪种?其实包出这样形状的粽子还很有讲究呢。(1)介绍包粽子的材料。(2)教师示范。课件显示过程:先将粽叶折成漏斗形,然手放入主料及内馅,最后折好粽叶绑好绳子。(3)学生操作。想不想试一试?就让我们进入包粽子大赛。宣布比赛规则。(4)评比反馈。清点包出的粽子,谈谈你有什么感受。欣赏包出的粽子。(5)总结:瞧,只要你自己动手试一试,不管结果怎样,你都能体会到其中的乐趣。

3.撞蛋活动。(1)师:刚才我们看了龙舟,又包了粽子,你觉得我们这个传统节日怎样?(很好玩)(2)师:我们小孩子还有更好玩的活动呢,你知道是什么吗?撞蛋。那我们就来个撞蛋比赛。会玩吗?好,看哪条龙舟先推出自己的最佳选手,站到台前。(3)采访冠军。谈谈感受。

4.其他风俗。还有哪些风俗?

三、介绍来历,提升内涵

1.你知道端午节的风俗是怎么来的吗?生介绍。是啊,这些风俗都因为一些动人的故事。

2.介绍来历(课件)。

3.听了屈原和孝女曹娥投江的感人故事,你有什么感受?

4.介绍屈原和曹娥。从此人们通过各种丰富多彩的活动纪念屈原这种伟大的爱国精神,久而久之就形成了端午节的传统风俗。像划龙舟活动还走出国门,成为一项国际赛事。

5.其他国家的端午节的习俗和活动的介绍。

6.端午节也在一些亚洲国家流传开来,他们非常注重弘扬传统文化。师:端午节讲述着动人的故事,蕴涵着祖国人们深深的情感,承载着中华民族绚丽的文化,它起源于中国,发展于中国,我们要保护它,传承它,让全世界的人都知道端午节是我们中华民族自己的节日。

四、描写端午的诗词

叶适《永嘉端午行》的欣赏。“行春桥东峙岩北,大舫移家住无隙。立瓶若罗银价踊,冰衫雪袴胭脂勒。使君劝客亲付标,两朋予夺悬分毫。起身齐看船势侧,桡安不动涛头高。古来峥水斗胜负,湖边常赢岂其数。岸腾波沸相随流,回庙长歌谢神助。只今索莫何能为,败鼓搅壕观者稀。千年风土云不返,醉里冤雠空展转。”

五、课外实践活动:设计创意龙舟等等有意义的课外活动,使他们课上课下都接受到教育

第3篇

    一、思想上重视民俗精神的德育作用

    1.充分发挥民俗文化中的爱国思想的教育作用。爱国主义教育是高中思想教育的重要内容,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树立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帮助学生树立崇高的人生信念,激发学生的进取精神。中华民族有深厚的爱国主义传统,爱国主义一直是中华民族推崇的不变主题。我国众多的古代典籍都充溢着先贤们的爱国思想,语文教师可以通过引导学生阅读古代文化典籍特别是古代诗文,让学生接受爱国思想情感的熏陶。我国古代着名文人大多是崇高的爱国主义者,他们的人生经历和文章着作都可以作为生动的爱国主义教育题材。屈原就是其中典型的代表,他创作的《楚辞》包含着强烈的爱国思想。如“独立不迁,横而不流”的爱国主义操守;“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的对国家民族振兴的执着追求;“虽九死其犹未悔”的爱国信念。屈原作品中蕴含的爱国主义情感,至今仍有现实的教育意义。

    2.坚忍顽强的意志力教育。现在的青少年生活在和平年代,人生道路相对平稳,经历的事情太少,这使他们承受外来压力的能力较差,不能正确面对挫折和磨难。教师在讲授课文时,应有目的地加强学生的意志力教育。如教学《史记》时,让学生收集有关司马迁的生平资料,通过阅读《报任少卿书》进一步了解司马迁的生平。他在遭受宫刑之后,没有一蹶不振,而是选择奋起,以超人的毅力完成《史记》。他留给后人的不仅是一部文学作品,还是顽强意志的精神财富。

    二、在课堂上发挥民俗知识的智育作用

    在语文教学中重视民俗教育,有助于学生理解相关的文学知识。在阅读课上教师应注意把民俗教学作为分析课文的切入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提高阅读教学效率。

    以学习《孔雀东南飞》为例,这篇课文内容比较丰富,情节较为繁琐,学生往往学习兴趣不浓厚,这时教师可以利用文章中的民俗文化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刘兰芝和小姑告别时说:“初七及下九,嬉戏莫相忘。”其中初七指七夕,也可称乞巧节、女儿节。教师可以顺便讲解七夕节的风俗,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七夕节大概起源于西汉,每逢七月初七,人们会举行节日活动。按汉朝习俗,这一天要晾晒衣服和书。乞巧节的习俗是根据牛郎织女的故事发展而来。这样,学生的注意力就会被吸引到课文中。另外,在讲解这篇课文时,学生或许会有这样的疑问:刘兰芝被遣回娘家,为什么会有这么多人求婚?教师就可以介绍汉朝的婚俗:汉朝时对妇女的贞节不是特别看重,女人丧偶或离婚后仍可再嫁,男子对女子是否曾经结过婚不是特别在意。如我们熟悉的名士司马相如就娶了守寡的卓文君,才女蔡文君也曾改嫁多次。汉末有些不仁的叔伯、兄长为了钱财或者占有寡妇的儿子,就逼寡妇再嫁,这些寡妇为了抗争甚至被逼死。刘兰芝以死抗争兄长的逼嫁,正是当时许多寡妇命运的集中反映。可见,教师拥有丰富的民俗知识对语文教育教学是非常有益的。

    三、在实践中充分发挥地方民俗资源的教育作用

    课本的教学资源是有限的,教师应把对学生民俗文化的培养延伸至课外,因为民俗文化产生于民间生活。组织学生开展民俗课外活动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本地的民俗文化,这种形式比简单讲授教材知识更有趣味性和生命力。因此,教师应带领学生走出课堂深入民间、深入生活,收集和整体由广大劳动人民创作并流传至今的各种物质文化传统、风俗习惯及各种神话传说、有趣的俗语、俚语等。如河南地区各种有特色烙印的民俗文化:刚健勇猛的少林功夫、以柔克刚的太极拳、司马懿得胜鼓、三门峡地区的百佛顶灯、淮扬的太昊陵庙会等。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实地参观、调查,并采用讲座、报告、知识竞赛、主题班会、报告汇演、征文等形式对所调查的民俗文化做总结,让学生真正了解民俗文化的内涵,从而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增强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情感。

    教师还可以通过传统节日进行节日文化教育,使学生真正了解传统节日的起源和文化内涵,如清明节有扫墓的习俗,目的是表达生者对祖先或者死者的深切怀念,找回民族之根;端午节有吃粽子的习俗,是为了纪念投江而死的屈原。还可以搞一些采风活动,让学生亲身感受民俗特色节庆活动,体验民俗文化的魅力。丰富多彩的课外生活既可以深化学生对民俗文化的认识,又可以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教学效果显着。

    民俗文化是中华民族珍贵的物质文化遗产,对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操具有积极的作用。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渗透民俗文化教育,有助于学生树立健康的价值观,培养学生的责任心。所以,民俗文化是语文教学中重要的人文教育资源,值得每一位语文教师关注和利用。

    参考文献:

第4篇

关键词:想象;习作;语言;表达训练;策略研究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小学习作要求之一是“要鼓励学生写想象中的事物,激发他们展开想象和幻想,发挥自己的创造性。”可见,习作起步阶段对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的训练相当重要,只有让学生把自己想说的表达出来,学生的语言才会丰富,习作时才能自由地流淌字符。一年来我们在习作起步阶段的小课题研究中,总结了几点丰富学生习作语言的策略,仅供大家参考。

一、恰当运用源头活水,开启学生习作中语言表达的大门

生活是习作之源,写文章就是写生活。解决作文内容来源的问题,只有让习作教学立足于生活,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拓宽视野,他们才有丰富的写作材料。如,在教学习作《我们的课余生活》时,我重点引导学生回忆自己参加过的课余生活,只要是你想说的事,都可以说一说。当明确表达要求之后,全班学生的话匣子一下子打开了,有的学生说:“我的课余生活可多了,有玩橡皮泥、学英语、钓鱼、弹琴、骑自行车,学游泳等等,但我最喜欢的还是游泳了。我们这里八月的天气还很炎热,有一天我和爸爸热得实在受不了了,爸爸说:“我们去游泳吧!”我高兴地答应了爸爸。我们来到小河边,我迫不及待地先脱了衣服跳下水,因为爸爸知道我根本不会游泳,怕我有危险,所以他一着急上衣还没来得及脱掉就也跳下水,开始教我学游泳了。爸爸用手托着我的头,让我用两只手像船桨不停把往身子后方拨水,双脚还要不停地往后蹬,这一连串的动作可把我难住了,开始手和脚的动作总是不一致。爸爸很耐心,不停地给我讲解,我也很刻苦,不停地练习了一次又一次……河里溅起了许多水花,水花金灿灿的,阳光洒在我和爸爸的脸上,仿佛我就是一条小鱼在水里快活地玩耍。足足用了三个多小时,我才学会了游泳,虽然不是很熟练,但是爸爸还是夸我学得真快呀!今天真开心!因为我学会了游泳!”还有的学生说:“我的课余生活可丰富了,有散步、看电视,这些都没意思,最有趣的是捉蝴蝶。星期天,我拿着捕蝶网去公园捉蝴蝶。公园的草坪里,有一群群五颜六色的蝴蝶在翩翩起舞。我轻轻地举起捕蝶网,寻找目标,可是多姿多彩的蝴蝶一只比一只漂亮,让我都不知道捉哪只好。忽然,有只黄蝴蝶飞过来,我慢慢地靠近它,把捕蝶网猛地一扣,谁知道扑了个空。我抬头一看,它正在我的头上飞来飞去,我又是一扣,唉,这只蝴蝶又飞到了我面前,一会飞过来,一会飞过去,好像在说:“你捉不住我呀!”这回我可没那么笨了,等它飞累了再去捉它。过了一会儿它好像飞累了,停在一根树枝上,竖起它那美丽的翅膀,我见时机已到,慢慢地拿起捕蝶网向它靠近,我猛地一扑成功啦!我捉住了它。”……从他们的谈话中我看到学生丰富多彩的课余生活,正因为参加了这些有趣的活动,学生才会健康地成长,在习作中才会觉得有话可说,有句可写。可见,生活这一巨大宝库为习作提供了无穷无尽的素材。

二、坚持长期阅读,丰盈学生习作语言表达的能力

阅读可以积累语言,丰富语言,锻炼思维,这都是习作中必须具备的要素。但对学生来说,坚持每天读书不是件容易事。经常让学生谈谈在阅读中的见解,也会让学生的语言表达慢慢丰盈起来。在习作课中,我们经常交流所见所闻,阅读的感受。一次习作课上,我们的主题是谈谈我们的传统节日,学生告诉我:“八月十五是中秋节,有嫦娥奔月、吴刚折桂、玉兔捣药之类的神话故事”,“正月十五是元宵节,这天人们猜灯谜、舞龙狮、玩花船,热闹的广场人山人海,人们凑在一起观看传统节目,把新年的氛围推向一个。”“端午节是祭奠爱国主义者屈原投江而吃粽子。”“清明节拜祭祖先,看看亲人们,陪他们说说话。”……在一次说秋天的口语课上,学生这样说道:“秋天,有一盒五彩缤纷的颜料,她把红色给了苹果,红红的苹果像一张张孩子的笑脸;她把橙色给了桔子,橙色的桔子像一个个可爱的灯笼;她把黄色给了梨子,黄黄的梨子像一个个可爱的小葫芦;她把紫色给了葡萄,紫色的葡萄像玛瑙似的。”还有的这样说:“仙子得到的颜色就更多了,黄的、白的、还有红的……一朵朵,一簇簇,迎着秋风,披着寒霜,争奇斗艳,芬芳吐香,开得到处都是,简直成了一个锦簇的世界。”可见,平时细心的阅读和积累,逐渐丰盈了学生的表达能力。

三、展开合理的想象,丰富学生的语言

伟大的科学家爱因斯坦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是概括世界的一切,推动着进步,而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想象力是创造力的源泉,如果没有想象,人类就不可能有发明创造。想象也是创新的基础,如果没有想象,就没有飞机上天;没有想象,就没有“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的千古名句;没有想象,我们的作文就会显得枯燥乏味。《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提出:第二学段要求“能不拘形式,自由地把自己的见闻和想象写出来。”第三学段要求“能写简单的记实作文和想象作文。”并明确指出:“要鼓励学生写想象中的事物,激发他们展开想象和幻想,发挥自己的创造性。”指导学生习作时,抓住时机引导学生展开合理的想象,不仅能开阔学生的写作思路,丰富写作内容,还能使文章生动活泼,意境更加深远,蕴含更加丰富。生活也是想象的源泉,要提高学生的想象能力,首先也同样要解决“想什么”和“怎么想”的问题,要指导学生在平常的生活中,处处留心,细致观察生活中的人、事、物,并大胆地展开猜测、联想。如,看到一个人来去匆匆,我们可以猜测他遇到了什么事,这件事是怎样发生的,会有什么结果;或者他要去哪里做什么事,他会怎样做这件事,在做这件事时可能会遇到哪些困难,他会怎样解决。让学生展开大胆的想象,试着猜测和描述生活中的事物,锤炼语言。

在习作起步阶段学生语言表达训练显得尤为重要,在习作教学中这是一项长期的任务,需要教师常抓不懈,引导学生有选择地读好书积累语言,好读书养成良好的习惯,调动读书好的内驱力,学习语言表达上的技巧,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