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期刊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紫苏叶的功效与作用

紫苏叶的功效与作用

时间:2023-05-30 10:45:32

紫苏叶的功效与作用

第1篇

现代药理研究表明,紫苏的嫩叶富含挥发油、氨基酸、铁、钙、磷以及维生素A、C等,紫苏的种子含亚油酸、维生素B等。苏叶能扩张皮肤血管,刺激汗腺神经而有发汗作用,并减少支气管分泌,缓解支气管痉挛,能促进消化液分泌及增加胃肠的蠕动。此外,苏叶水浸液对葡萄球菌、大肠杆菌、痢疾杆菌均有抑制作用。但紫苏还含有大量草酸,草酸在体内遇上钙和锌,便生成草酸钙和草酸锌,在人体沉积过多会损害神经、消化系统和造血功能。所以,使用紫苏应适量。

祖国医学认为,紫苏全身都是药。

紫苏叶:味辛,性温,具有解表散寒、行气和胃的功效。本品辛香温散,入肺走表而发散风寒,又能走脾行血而宽中,对外感风寒、内兼湿滞之证尤为适宜。《随息居饮食谱》言其“下气,安胎,活血定痛,和中开胃,止嗽消痰,化食,散风寒。”《本草正义》也有记载:“紫苏,芳香气烈,外开皮毛,泄肺气而通腠理,上则通鼻塞,清头目,为风寒外感灵药;中则开膈胸,醒脾胃,宣化痰饮,解郁结而利气滞。”

对于出现畏寒、鼻塞、咽中不适等风寒感冒症状比较轻的患者,单用紫苏叶煎水服用即有功效,但是,由于紫苏叶发汗、解表、散寒的力度比较缓和,因此,感冒出现的恶寒、发热、无汗、头痛、鼻塞兼有咳嗽者,常与杏仁、前胡、桔梗等配伍,如杏苏散;用紫苏10克,揉成粗末泡茶喝,效果也不错。对于脾胃气滞引起的腹胀、胸闷、恶心、呕吐,可用苏梗、荷叶梗各15克煎汤服用治疗。多食鱼鳖虾蟹等生猛海鲜,容易因寒腻腥膻损人肠胃,引起吐泻腹痛等中毒症状,用紫苏叶30克,生姜15克,厚朴、甘草各10克,煎汤服用可解因吃鱼蟹导致的食物中毒。日本人总是在吃生鱼片的时候,同时吃下一些新鲜紫苏的叶和嫩茎,这样不仅提味,还能解毒。在蒸煮螃蟹的时候,不妨放上一把苏叶,以解腥、祛寒。

紫苏梗:味辛、甘,性微温,具有理气宽中、安胎的功效。如果胃脘胀闷、不思饮食,可以将紫苏梗与陈皮、茯苓、鸡内金等一同调配药膳食用。

紫苏子:味辛,性温,具有降气化痰、止咳平喘、润肠通便的功效,用于治疗咳嗽痰多、久咳痰喘、肠燥便秘等症。紫苏的种子称苏子,是降气消痰、止咳平喘的良药,治疗寒性咳喘、痰多气急等证,常与莱菔子、白芥子等同用,如三子养亲汤。虚喘、久咳的老年患者可用苏子炒至微黄,按一份苏子五份米的比例熬粥吃,可益五脏、补虚劳、平咳喘、润肠通便。若是咳嗽痰多、久咳痰喘的人群,可将紫苏子与南北杏、陈皮、核桃肉等一同调配药膳食用。肠燥便秘,或是老年习惯性便秘者,则可以使用紫苏子与杏仁、火麻仁等一同调配药膳食用。

介绍几则经验方,供选用:

胃痛:取紫苏老梗30克,生姜15克,花椒20粒,放入一猪肚内炖熟服用。此方可暖胃止痛,对气郁呃逆也有效。

风寒感冒:紫苏叶10克,生姜5克,水煎服。

痰喘:老年性慢性支气管炎发作时,用紫苏籽30克(布包),炖瘦肉服用,可使痰涎减少,气喘渐平。

虫伤:虫咬、虫爬后,可立即取鲜紫苏叶捣烂,调醋敷于患处,有防感染作用。

防腐防蛀:在腌制品里加适量紫苏梗细末,可防腐及防生虫;在泡菜坛中放几节紫苏梗,既可防生花,又可增味;若在衣橱中放上紫苏若干(须用纱布包好),可起防蛀作用,不会伤衣料。

第2篇

1、中药紫苏叶的功效与作用:紫苏叶不仅是一味很好的香料,常常用来做菜,而且因为它气味芳香,所以是行气宽胸的良药。紫苏叶味辛,性温,具有解表散寒、行气和胃、安胎的功效。

2、临床常用紫苏叶治疗风寒感冒、恶寒发热、咳嗽气喘等病症。紫苏虽能散寒解表,但发汗力量较弱,常配生姜一起,疗效更佳。如伴有气滞胸闷者,可以配伍香附、陈皮等服用;行气安胎,常配伍砂仁、陈皮。紫苏叶也可以解毒,用于缓解进食鱼蟹而引起的腹痛、吐泻,单用或配生姜、白芷煎服,效果显著。

3、苏子叶为一年生直立草本,高常1米余;茎绿色或紫色,方柱形,有4钝棱,被长柔毛。叶对生,草质.阔卵形或近圆形.长7~13厘米,宽4.5~10厘米,顶端短尖或骤尖,基部阔楔尖至圆,边缘有撕裂状粗锯齿,两面紫色.或仅下面紫色,上面紫绿色,被疏柔毛,下面被伏贴柔毛;叶柄长3~5厘米。

(来源:文章屋网 http://www.wzu.com)

第3篇

紫苏茎叶主要的化学活性成分是挥发油,含量为0.3%~0.7%,挥发油中有效成分较高的是紫苏醛,可达50%以上,且含量随季节改变。还含有柠檬烯、左旋柠檬烯、β-丁香烯、紫苏醇、二氢紫苏醇、沉香醇、紫苏酮、香薷酮、白苏酮、异白苏酮和丁香油酚等成分。林硕等(2009)应用毛细管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对紫苏挥发油成分进行分析,结果从紫苏叶和花挥发油中分别鉴定出12种和10种化合物,其中紫苏叶中主要成分为紫苏醛(75.88%)、柠檬烯(3.82%)、石竹烯(9.87%)和法呢烯(3.21%);紫苏花中主要成分为紫苏醛(49.23%)、石竹烯(18.53%)、法呢烯(8.99%)、芳樟醇(11.3%)和姜黄二酮(4.55%)。冯劼等(2011)采用GC-MS对水蒸气蒸馏提取所得的紫苏叶挥发油组成成分进行分析,结果从紫苏叶挥发油中共鉴定出32种成分,其主要含有柠檬烯(18.3%)、紫苏醛(16.5%)、紫苏酮(12.4%)、芹菜脑(9.3%)和反式丁香烯(12.0%)。紫苏叶中还含有氨基酸类、黄酮类、苷类、类胡萝卜素类、酚酸类及多种微量矿物质元素等化学成分。紫苏叶中粗蛋白质含量高达27.8%,其氨基酸的组成较全面,种类丰富且含有人体必需的8种氨基酸,且含有儿童必需的10种氨基酸(张洪等,2006)。另外,由于紫苏叶采收时期的不同,可能导致营养成分的积累有所不同。王恒等(2013)采用氨基酸自动分析法测得紫苏叶中含有17种氨基酸,其中包括7种人体必需的氨基酸。黄酮类化合物包括2种黄酮、9种黄酮苷和5种花色苷,两种黄酮是木犀草素和芹菜素,黄酮苷主要是芹菜素-7-二葡萄糖苷、木犀草素-7-二葡萄糖苷和芹菜素-7-咖啡酰葡萄糖苷等,紫苏叶中含量较高的是芹菜素-7-咖啡酰葡萄糖苷和木犀草素-7-咖啡酰葡萄糖苷,紫苏茎中含有的黄酮类化合物大致相似,但不完全相同(李秀信等,2002)。

紫苏中含有的类胡萝卜素包括叶黄素、β-胡萝卜素、花药黄素及堇菜黄素等(Shigeaki,1985)。研究表明,兰州脱水胡萝卜中β-胡萝卜素为17.25mg/100g,为全国之首,而成熟紫苏叶中β-胡萝卜素是其含量的3~6倍,为104.68mg/100g(刘大川等,2001)。紫苏中的酚酸类物质包括咖啡酸、迷迭香酸、阿魏酸及2-(3,5-羟苯基)-乙烯咖啡酸酯等,其中作为紫苏酚酸类主要物质的迷迭香酸已被美国FDA认可为“公共安全食品”产品(王根女,2010;苏平等,2008)。紫苏茎叶含有多种人体所需的微量矿物质元素,包括Ca、P、Na、Mg、Fe、Zn、Mn、Cu、Co、Cr、Pb、Hg及Ni等。张洪等(2006)研究发现,紫苏叶微量元素中Fe含量为390mg/kg,Zn为50mg/kg,均大大超过一般植物(Fe为140mg/kg,Zn为0.1mg/kg)。王恒等(2013)采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测得紫苏叶中含人体必需的Fe、Zn、Mn和Cu4种微量元素,含量分别为780、40、90、12mg/kg。

2紫苏的生物学功能

2.1抗氧化性能生物体内的活性氧自由基,可形成体内脂质过氧化物,导致核酸、蛋白质、脂类、糖类和生物膜变性、组织破坏和老化。紫苏提取物黄酮类化合物和酚酸类物质等对清除过量活性氧自由基具有重要意义。吕晓玲等(2003)发现迷迭香酸是紫苏提取物中的主要抗氧化物质,对由亚铁离子引发的卵磷脂脂质体过氧化有一定抑制作用。冯蓉洁等(2009)采用体外抗氧化方法研究紫苏提取物DPPH的清除能力、总还原力和抗脂质体氧化能力,结果发现,紫苏提取物总黄酮及原花色素含量与自由基清除率间呈正相关性。另有报道,紫苏粕多糖(PWPS)对羟基自由基和超氧阴离子有清除作用(朱建飞等,2012a)。此外,紫苏叶花色苷的抗氧化能力高于紫苏叶水提取物,对DPPH自由基和ABTS+自由基均有良好的清除作用,能够通过抑制氢转移反应过程终止自由基链式反应,且其抗氧化性随浓度的增大而增强(蔡宁晨等,2012)。

2.2抗炎症和抗过敏作用研究报道,紫苏油具有较强的抗过敏作用,是因为所含的α-亚麻酸在体内代谢过程中,通过竞争酶系统,能抑制亚油酸向花生四烯酸(AA)转化,降低体内AA水平(王永奇等,2000)。冯劼等(2011)发现,紫苏叶挥发油(OPF)含有的柠檬烯、紫苏酮、紫苏醛等成分可明显减轻角叉菜胶致去肾上腺大鼠足跖肿胀,降低炎症组织前列腺素E2(PGE2)含量,抑制胸腔渗出液中蛋白含量和白细胞数,降低一氧化氮(NO)含量,但不影响正常小鼠的肾上腺重量及肾上腺中维生素C的含量。此外,黄丽等(2005)采用透明质酸酶抗过敏活性测试法研究紫苏叶的抗过敏性时发现,紫苏叶中抗过敏成分主要为黄酮类物质。郎玉英和张琦(2009)采用二甲苯致小鼠耳肿胀试验发现,紫苏总黄酮能显著降低小鼠毛细血管通透性,抑制二甲苯致小鼠耳肿胀,减轻大鼠肉芽肿,抑制气囊渗出液中蛋白质和白细胞数量,降低渗出液中丙二醛(MDA)和NO的量,降低血清中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水平。

2.3抑菌作用紫苏提取物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化脓链球菌、绿脓杆菌、大肠杆菌及假结核棒状杆菌等均具有明显的抗菌活性(刘小琴等,2000)。严芳等(2010)发现,紫苏水提物(黄酮类化合物和迷迭香酸)对大肠杆菌、枯草芽孢杆菌、酵母菌和霉菌4种供试菌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对大肠杆菌和枯草芽孢杆菌的抑制作用强于黑曲霉和酵母菌,且抑菌活性随着有效浓度的增加而增强。程道梅等(2011)报道,紫苏茎叶的95%乙醇提取物能较好抑制常见细菌、霉菌和酵母菌,与5%以上的食盐及40%以上的蔗糖有明显协同抑菌作用,对细菌、霉菌和酵母菌的最低抑菌浓度分别为0.625%、1.25%和1.25%。紫苏挥发油成分中的紫苏醛和柠檬醛具有一定的协同抗菌能力(Honda等,1984)。紫苏提取物对革兰氏阳性菌和革兰氏阴性菌均具有不同程度的抑制能力,且酚羟基对多酚类物质的抑制作用起决定性作用,其中邻二酚羟基的效果最佳(郭群群等,2002)。

2.4调脂护肝作用紫苏提取物具有调节脂质代谢、保护肝脏的功能。管日新等(2009)采用紫苏提取液与超临界CO2萃取得到的紫苏籽油配制饮料喂饮大鼠28d后发现,紫苏保健饮料可明显降低脂代谢紊乱大鼠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浓度,对大鼠血清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促升高作用明显,并存在量效关系。刘臻等(2010)发现紫苏和蜂胶的软胶囊能显著降低高脂模型大鼠的TC和TG浓度,且差异显著(P<0.05)。王虹等(2009)报道,紫苏提取物(PE)能显著降低四氯化碳(CCl4)与乙酰氨基酸(APAP)诱导的肝损伤小鼠血清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活性,TG含量,升高肝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并通过降低丙二醛(MDA)含量能明显减轻肝组织损伤程度;PE对正常小鼠血清ALT、AST、TG无影响,研究认为迷迭香酸(RAD)可能是PE保肝最主要的有效成分。

3紫苏在畜牧生产中的应用

3.1在鸡生产中的应用据王君荣等(2010)报道,在蛋种鸡基础日粮中分别添加150、250、350mg/kg紫苏籽提取物,结果表明,紫苏籽提取物能提高蛋种鸡产蛋率、种蛋合格率、种蛋受精率和孵化率(P<0.05),且能提高单枚蛋重和饲料转化率(P<0.05),其中以添加250mg/kg紫苏籽提取物效果最佳。臧素敏等(2004)在蛋鸡日粮中分别加入8%、12%、16%、20%紫苏,结果表明,日粮中添加紫苏可显著增加蛋黄脂肪中PUFA、ω-3PUFA及DHA含量,改善ω-6/ω-3、P/S比例,调节脂质代谢,其中以添加12%~16%效果较好。谢君等(2011)研究紫苏籽提取物在肉仔鸡日粮中的饲喂效果,结果显示,紫苏籽提取物可提高21~42日龄日增重和全程日增重,降低各阶段料重比和全程料重比,提高21~42日龄和全程存活率,增重饲料成本与对照组相比降低11.86%(P<0.01),且能提高肉仔鸡的免疫器官指数、新城疫HI抗体效价、E花环形成百分率、淋巴细胞转化率、血清IgG水平,表明紫苏籽提取物能促进肉仔鸡生长,增强免疫力,其效果与抗生素相当。杨桂芹和刘洋(2008)探讨紫苏-月见草复合提取物对肉仔鸡脂类代谢和免疫机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基础日粮中添加375mg/kg紫苏-月见草复合提取物可降低血清甘油三脂和血清总胆固醇水平,比对照组分别降低5.39%和2.64%(P<0.05),且有降低血清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含量的趋势(P>0.05),肉鸡胸腺指数和法氏囊指数分别比对照组提高21.99%和17.98%(P<0.05)。潘存霞和谢君(2011)研究紫苏籽提取物对肉鸡生产性能和鸡肉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紫苏籽提取物可显著提高肉鸡的日增重,降低料肉比;与对照组相比,肉鸡腿肌嫩度和胸肌嫩度分别提高6.20%和15.08%,腿肌、胸肌滴水损失分别降低了1.00%和18.60%,腿肌、胸肌水分含量分别提高了0.37%和1.74%;腿肌粗蛋白质含量提高了4.04%(P<0.05),胸肌粗蛋白质含量也略有提高;腿肌粗脂肪含量降低了22.04%(P<0.05),胸肌粗脂肪含量降低了39.19%(P<0.01);腿肌、胸肌总还原性糖、肌苷酸、谷氨酸含量均显著提高。孙婷婷和徐建雄(2007)研究紫苏-月苋草复合提取物对肉种鸡生产性能和繁殖性能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添加0.25g/kg紫苏-月苋草复合提取物可显著提高肉鸡育成期体重、均匀度,降低死淘率,且产蛋率和平均蛋重均有较大幅度的提高,受精率和入孵蛋健雏率分别提高1.04个百分点和5.35个百分点。

3.2在猪生产中的应用紫苏可显著促进猪的生长发育,提高生产性能。褚晓红等(2011)采用单因子试验,在大白×长白×杜洛克三元生长育肥猪(20~90kg)饲料中添加150、250、350g/t紫苏籽提取物饲料添加剂,结果表明,猪饲料中紫苏籽提取物添加量为250、350g/t时对猪的生长发育、肉质、免疫性能均有一定的改善作用,但各组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潘存霞(2012)报道,在30kg左右的杜长大商品猪每千克基础日粮中添加紫苏籽提取物200mg,结果显示,与对照组和抗生素组相比,紫苏籽提取物组育肥猪日增重分别提高5.63%(P<0.05)和3.50%(P<0.05),料肉比分别下降7.59%(P<0.05)和3.85%(P<0.05),采食量均有所降低;紫苏籽提取物组的育肥猪血清生长调节剂(GH)、胰岛素(INS)、三碘甲腺原氨酸(T3)、四碘甲腺原氨酸(T4)、尿素氮(BUN)水平均得到显著改善,表明日粮中添加紫苏籽提取物可显著提高育肥猪的生长性能。季学枫等(2003)研究紫苏-月苋草复合提取物替代猪饲粮中抗菌药物的效果,结果表明紫苏-月苋草复合提取物对后期猪(体重65kg以上)促生长和提高饲料转化率有积极作用。赵红梅等(2008)研究超微粉复方紫苏中草药添加剂对断奶仔猪生长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以紫苏等中草药为原料的饲料添加剂可增加仔猪采食量,提高日增重,降低料重比和腹泻率,其中以添加水平为0.5%效果最佳。

3.3在反刍动物生产中的应用近年来,紫苏在反刍动物上的应用报道较多。顾小卫(2010)研究紫苏、陈皮和艾叶对奶牛乳风味、乳品质、瘤胃内环境及血液生化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紫苏能显著降低奶牛干物质的采食量和乳体细胞数,明显改善奶风味;还可稳定奶牛瘤胃pH,降低氨氮(NH3-N)浓度和丁酸百分含量,提高微生物蛋白(MCP)浓度、乙酸浓度、乙酸百分含量和挥发性脂肪酸(VFA)总浓度;且能提高丙酸和丁酸的浓度以及丙酸百分含量和乙酸/丙酸比值;同时可降低血液中的总蛋白(TP)、球蛋白(GLB)、尿素氮(BUN)、葡萄糖(GLU)、白蛋白(ALB)、碱性磷酸酶(ALP)和AST水平;提高血液中的谷丙转氨酶(ALT)、球白比(A/G)和STLT(AST/ALT)。徐娥和夏先林(2009)报道,采用富含ω-3脂肪酸的紫苏油和菜油混合饲喂育肥牛。结果表明,试验组肉中脂肪和饱和脂肪酸含量分别比对照组降低13.85%和6.60%(P<0.05),多不饱和脂肪酸含量、氨基酸总量、必需氨基酸总量和鲜味氨基酸总量分别提高8.00%、3.00%、1.50%和5.40%(P<0.05),试验组血液中红细胞数、白细胞数分别比对照组高2.59%、0.03%(P>0.05),总蛋白、白蛋白、球蛋白含量分别提高2.26%、1.79%、3.33%(P>0.05),高密度脂蛋白含量增加10.86%(P<0.05),胆固醇降低7.23%(P>0.05),IgG含量提高9.97%(P<0.05)。张文火等(2011)研究紫苏籽提取物(PSE)对育肥牛生产性能和免疫功能的影响,结果显示,在育肥牛饲粮中添加PSE使日增重和干物质采食量分别提高8.5%和3.2%,料重比下降5.8%,但与对照组相比差异不显著(P>0.05);总磷的表观消化率提高了56.11%(P<0.05),而对其他养分的表观消化率无显著影响(P>0.05);血浆中磷和α-淀粉酶浓度及免疫球蛋白A(IgA)含量分别提高16.22%、20.92%和4.48%(P<0.05);肌肉剪切力值降低13.00%(P<0.05),胴体性状等级提升一个等级,表明饲粮中添加PSE对育肥牛生长性能未产生负面影响,可促进磷的消化,提高血中磷和α-淀粉酶浓度及IgA的含量,并改善了牛肉嫩度和胴体品质。

3.4在水产养殖中的应用目前紫苏在水产养殖上的应用研究报道较少。吕耀平等(2008)研究紫苏子提取物对异育银鲫(Carassiusauratusgibelio)存活、生长以及鱼体生化组成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基础饲料中添加300mg/kg紫苏子提取物,异育银鲫增重率最大,可达99.5%;饲料效率和蛋白质效率最高,分别为42.74%、118.72%;且脏体比最小。3.5其他张爱武等(2012)研究紫苏籽对鹌鹑肉中ω-3不饱和脂肪酸富集的影响,在基础日粮中分别添加质量分数为8%、10%、12%和15%紫苏籽,结果显示,添加10%紫苏籽可显著提高35日龄和50日龄鹌鹑肉的粗脂肪含量(P<0.05),添加12%紫苏籽可显著提高35日龄鹌鹑肉的粗脂肪含量和50日龄鹌鹑肉的粗灰分含量(P<0.05);添加不同水平的紫苏籽均可显著提高35日龄和50日龄鹌鹑肉的C18∶3含量及35日龄鹌鹑肉中多不饱和脂肪酸(PUFA)和ω-3PUFA含量(P<0.05),显著降低35日龄和50日龄鹌鹑肉的ω-6PUFA/ω-3PUFA值(P<0.05),表明早期投喂紫苏籽有利于PUFA和ω-3PUFA的积累,紫苏籽的添加量以10%为宜。

4小结

第4篇

通讯作者:刘浏

【摘要】 目的 近年来紫苏属植物的研究与利用已成为世界性的热点课题,本文综述紫苏叶的化学成分、药理学方面的研究进展,以供研究和临床参考,为进一步的合理开发利用提供帮助。方法 查阅近几年国内外有关文献,进行评估分析。结果 紫苏叶在抗菌和抗病毒、止血、镇静和镇痛、抗氧化、抗肿瘤等方面都有积极的作用。结论 紫苏叶蕴藏巨大的药用价值,很可能被开发作为调脂药、中药抗生素或具有多种用途的保健品,具有较大潜在的市场。

【关键词】 紫苏叶; 挥发油; 化学成分; 药理研究

doi:10.3969/j.issn.1674-4985.2012.06.098

紫苏叶为唇形科植物紫苏(Perilla frutescens L. Britt.)的干燥叶(或带嫩枝)。具有解表散寒、行气和胃之功效,用于风寒感冒,咳嗽呕恶,妊娠呕吐,鱼蟹中毒。现将国内外近年来对紫苏叶的化学成分研究及药理研究概况综述如下。

1 化学成分研究

紫苏叶的主要成分为挥发油,且紫苏叶中的挥发油是一种有药理活性的成分。国内外的研究均表明,紫苏叶挥发油的有效成分主要是紫苏醛,还有少量的柠檬烯及A-蒎烯等。

2004年,孟青等[1]应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对紫苏挥发油成分进行分析,结果从紫苏挥发油中分离并鉴定出29种化合物。秦晓霜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紫苏挥发油,用GC-MS联用仪分析挥发油的总离子图,结果鉴定出紫苏挥发油的主要化学成分为紫苏醛(92.13%)、柠檬烯(2.86%)、1,6,10-十二碳三烯、7,11-二甲基-3-亚甲基(2.24%)、1,6-辛二醇-3-醇、3,7-二甲基(0.79%)等10种化合物。

马松涛等[2]用水蒸汽蒸馏香紫苏花序及叶得精油0.7%~1.5%,经GC/MS分析,鉴定出46种香气成分,约占出峰面积的97%,其中含量较高的为芳樟醇、α-松油醇、乙酸芳樟酯、乙酸橙花酯、乙酸香叶酯、石竹烯及β-荜澄茄油烯。

日本学者Morinaka等[3]对36个紫苏鲜叶样品进行研究,共产生120个峰,平均为45个峰,分离鉴定出29种成分,其主要成分是紫苏醛、莳萝芹菜脑、香薷酮、紫苏酮。紫苏茎叶含挥发油0.1%~0.2%,油中含左旋紫苏醛40%~55%(紫苏香气主要成分),左旋紫苏烯20%~30%,苏烯酮0.5%以及A-蒎烯、B-蒎烯、枯酸、矢车菊素、莰烯、薄荷醇、薄荷酮、芳香醇、紫苏醇、二氢紫苏醇、丁香油酚、榄香素、B-呋喃酮、异紫苏酮等[4]。

程司等[5]建立紫苏提取液中紫苏醇的含量测定方法,采用毛细管气相色谱法,结果紫苏醇的浓度为0.008~1.300 mg/ml,与测得的色谱峰面积成良好线性关系。崔向青等[6]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对紫苏挥发油进行了定量分析。赵晖[7]用毛细管气相色谱-质谱法对蒸馏的紫苏精油的主要化学类型进行分析。邹耀洪等[8]用同时蒸馏萃取法提取了紫苏叶的挥发性成分,用GC-MS联用法分离鉴定出44种化合物。刘月秀等[9]对紫苏植物叶片及种子进行了化学成分分析,结果表明,紫苏叶片中粗蛋白含量较高,为28%,β-胡萝卜素含量为24.7 mg/kg,全株挥发油含量为0.22%~2.70%,紫苏种子油脂肪酸中α-亚麻酸含量为62.9%。南京大学药学重点实验室用气相色谱分析了紫苏叶提取物[10]。Nitta等[11]对种植和野生的紫苏挥发油分别进行了分析,发现种植紫苏的挥发油有合成柠檬酸的酶,并且它们的组成成分并不完全相同。Habegger等[12]研究了3个产地红苏叶挥发油的成分,发现不同产地红苏叶的挥发油组成不同,相同组分的含量也不同。

2 药理学研究

2.1 抗菌、抗病毒 郭群群等[13]发现紫苏叶挥发油对革兰阳性菌中金黄色葡萄球菌和革兰阴性菌中大肠杆菌具有较强的抗菌作用,特别是金黄色葡萄球菌。另有研究表明,紫苏中的紫苏醛、柠檬醛具有抑菌作用,当两者质量浓度分别为100~200 μg/ml和25~100 μg/ml时有阻止丝状菌生长的作用,且两者作用部位类似,具有协同作用[14]。李国清等[15]发现紫苏茎叶提取物对常见菌具有抑制作用。此外,紫苏醛、蒎烯、烯具有抗绿脓杆菌的活性。

2.2 止血作用 紫苏注射液直接滴加于蟾蜍肠系膜血管,在加药后2、5、9 min可使肠系膜微动脉口径明显缩小。去鞣酸紫苏注射液可使小鼠腹部皮下微动脉和微静脉在滴药后60、120、300 s显著收缩。去阳离子紫苏注射液也具有相似的作用,且该作用不为A2受体阻断剂妥拉苏林阻断[16]。近年研究表明,紫苏能直接作用于血管,有短暂的收缩血管作用,即紫苏叶有止血作用;有较弱的促血小板聚集作用;可以促进血小板血栓的形成,此血栓类似动脉中的白色血栓,当血栓形成之后,能够机械性堵塞伤口,从而达到止血的效果;可缩短血凝时间、血浆复钙时间和凝血活酶时间。

2.3 镇静、镇痛 研究表明,紫苏叶提取物中紫苏醛与豆甾醇协同具有镇静、镇痛活性。从紫苏中分离出的莳萝芹菜脑可使环己烯巴比妥诱导的睡眠时间延长,在一定范围内呈剂量依赖关系。在小于10 mg/kg的剂量下,莳萝芹菜脑的活性与盐酸氯丙嗪几乎相当;而大剂量时,可引起致幻;剂量达718 mg/kg时,可见睡眠小鼠发生持续的惊厥[17]。

2.4 抗氧化作用 胡晓丹等[18]对紫苏茎叶及紫苏籽皮的抗氧化活性成分进行了提取,比较了其在紫苏油中的抗氧化效果。结果表明,紫苏叶及紫苏籽皮中含有较丰富的抗氧化成分,用不同溶剂提取得到的提取物在紫苏油中都显示出一定的抗氧化活性。同时指出,紫苏籽皮乙醇提取物的抗氧化效果优于紫苏叶乙醇提取物。

2.5 抗肿瘤作用 有报道发现,紫苏叶及其提取物紫苏醇可抑制病毒诱导癌变的活性[19],能明显抑制化学致癌剂或皮下移植瘤株所致乳腺癌的发病率,减少肿瘤的重量和体积,延长肿瘤出现的时间[20],可抑制乳腺癌生长及大鼠肝脏肿瘤细胞生长[21]。

综上所述,对紫苏叶类中药进行深入的化学成分研究,并结合药理实验寻找相关有效成分,以期更好地评价其质量将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根据近几年的报道来看,紫苏很可能被开发作为调脂药、中药抗生素或具有多种用途的保健品。由于我国紫苏资源丰富,紫苏易种易活,因此具有相当广阔的开发前景。

参 考 文 献

[1] 孟青,冯毅凡,梁汉明,等.紫苏挥发油GC/MS分析[J].广东药学院学报,2004,20(6):590-591.

[2] 马松涛,赵继飚,党俊伟,等.用GC/MS 联用技术分析香紫苏挥发油成分[J].河南科学,2003,21(6):725-727.

[3] Morinaka Yoichi. Journal of the Japanese Society for Horicultural[J]. Science,2002,71(3):411.

[4] 殷朝州,朱来江.紫苏的开发利用[J].植物杂志,1990,17(4):18.

[5] 程司,王茹,李晓晔,等.毛细管气相色谱法测定紫苏提取液中紫苏醇含量[J].医药导报,2005,24(6):522-523.

[6] 崔向青,赵淑平,杨向竹,等.使用GC-MS技术分析紫苏挥发油成分[J].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2002,25(4):46-47.

[7] 赵晖.紫苏精油的化学成分[J].国外医学.中医中药分册,2000,22(2):107-108.

[8] 邹耀洪,沈宗根,曹学增,等.同时蒸馏萃取法分析紫苏叶挥发性化学成分[J].分析化学,2000,28(12):156.

[9] 刘月秀,张卫明.紫苏化学成分分析[J].广西植物,1999,19(3):285-288.

[10] Chen JH, Xia ZH, Tan RX. High-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ic analysis of bioactive triterpenes in Perilla frutescens[J]. Journal of Pharmaceutical and Biomedical Analysis,2003,16(6):41-45.

[11] Nitta Miyuki, Kobayashi Hidetaka, Ohnishi-Kameyama Mayumi, et al. Essential oil variation of cultivated and wild Perilla analyzed by GC/MS[J]. Biochemical Systematics and Ecology,2006,34(1):25-37.

[12] Habegger R, Schnitzler WH. Aroma compounds in the essential oil of perilla red(Perilla frutescens L. Britt.)[J]. Journal of applied botany and food quality-angewandte botanik,2004,78(3):141-143.

[13] 郭群群,杜桂彩,李荣贵.紫苏叶挥发油抗菌活性研究[J].食品工业科技,2003,24(9):25-27.

[14] 阴健,郭力弓.中药现代研究与临床应用[M].北京:学苑出版社,1994:632.

[15] 李国清,王天元,郑久利,等.紫苏茎叶抽提物抗菌能力的研究[J].化学工程师,2003,99(6):55-56.

[16] 梁明华,曹毅,张晓蓓,等.紫苏对动物微血管的影响和作用机制[J].中国微循环,1997,1(2):115.

[17] 丁树利,朱兆仪.紫苏属植物研究进展[J].国外医药.植物药分册,1994,9(1):4.

[18] 胡晓丹,张德权,杜为民,等.紫苏提取物对紫苏油抗氧化作用的研究[J].食品工业科技,2007,28(8):118-120.

[19] 全香花,纂秀芬,刘洪玲.紫苏叶的药理作用及临床应用概况[J].中医药信息,2003,20(2):21.

[20] 张洪,黄建韶,赵东海.紫苏营养成分的研究[J].湖南文理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18(1):50-52.

第5篇

紫苏又名红苏、香苏,具有散寒解表、理气宽胸、安肺润肠之功效,是国家卫生部首批颁布的食药兼用的60种物质之一。在欧美、东南亚和我国港澳台地区,现已将紫苏叶作为时尚蔬菜和医药保健品原料。其根、茎、叶、种子均可入药,嫩枝嫩叶具有特异芳香,可作调味佐料和蔬菜食用,是一种优良的出口创汇蔬菜。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各种特种蔬菜的普遍开发利用,紫苏的利用价值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

一、土壤选择:紫苏对气候适应性强,对土壤要求不严,各种土壤都可栽培,但以pH值6~6.5、排水良好的壤土和沙壤土为好,在肥沃的土壤上栽培生长良好。

二、播种育苗:可选种日本的食叶紫苏或国内的大叶紫苏品种。苗床土壤要求选通透性好、不易板结、含腐殖质较高的肥沃土壤,667平方米(1亩)大田需要50平方米左右的苗床。667平方米苗床施腐熟有机肥1000公斤、饼肥80公斤,将肥料耕翻入土、晒垡10天后,再施复合肥5公斤、尿素2公斤作基肥,肥土混匀耕细整平后做苗床,床高15厘米、宽1.3~1.5米。露地栽培一般在3月底至4月初播种,新种子要放在3℃的低温下处理5天,并用浓度为100毫升/公斤的赤霉素溶液处理。播种前在床面喷33%除草通300倍液除草,喷药后4天再播种。每667平方米苗床需种子600克左右,将种子撒匀后覆细土,以看不见种子为准,上面再均匀撒些稻草,浇足水,上盖地膜和小拱棚,7~10天后即可出苗,出苗后及时揭膜。育苗期间施稀薄人粪尿2~3次。1片叶时开始间苗,一般间苗3次,定苗株行距3厘米×3厘米。为了防止幼苗徒长和土壤湿度过大,需经常揭膜换气。苗龄45天左右即可移栽。

三、定植:在定植前10~15天,对大田土壤进行深翻,基肥以有机肥为主,每667平方米施腐熟粪肥500公斤、复合肥100公斤。一般畦面宽1米,畦沟宽、深各30厘米。4月中下旬秧苗3~4片真叶时定植,每畦栽6行,株行距为15厘米×15厘米,每穴栽1株,每667平方米栽1.7万株,栽后及时浇水。为了避免杂草和地下害虫危害幼苗,可在定植前2~3天用72%都尔乳剂喷洒土表,并用70%晶体敌百虫500倍液拌糠麸撒在畦面诱杀。

四、田间管理:1.摘叶打杈。定植后20~25天,对已长成5茎节的植株,应将茎部4茎节以下的叶片和枝杈全部摘除,以促进植株健壮生长。摘初茬叶1周后,当第5茎叶的叶片横茎宽10厘米以上时,即可开始摘叶。每次采摘2对叶片,并将上部茎节上发生的腋芽从茎部抹去。5月下旬为采叶高峰期,一直可持续到8月上旬,每隔3~4天就可采叶1次。9月初植株开始长花序,这时对留叶不留种的可保留3对叶片摘心打杈,使其达到成品叶标准。一般每株紫苏可摘叶40片左右,每667平方米可摘鲜叶2000公斤左右。2.肥水管理。进入采叶高峰期后,应适当灌水保湿,并追施速效氮肥。为加速叶片生长,一般667平方米施尿素15公斤。为了提高叶片质量,可每隔半月在根际追肥1次,每次667平方米施人粪尿2500公斤。每月叶面喷施1次0.5%的尿素液。3.病虫害防治。紫苏的害虫有叶螨、蚜虫、青虫等,可用速灭杀丁1500倍液或80%敌敌畏1000倍液喷杀;病害主要有白粉病、锈病,可用50%甲基托布津1500倍液喷洒防治。

五、及时采收:紫苏产品的采收依其不同用途与要求标准而定。作为菜用的嫩茎叶,可随时采收;作为出口产品,则一般在5月下旬或6月初开始采收,一直采收至9月上旬,每株可分期采收20~23对合格产品,腌渍后单株产品达120克左右。出口产品要求的标准是:叶片中间最宽处达到12厘米以上,无缺损,无洞眼,无病斑。

(湖南省隆回县桃洪镇百里种养场 罗炼 邮编:422200)

第6篇

1、艾草和紫苏叶泡脚功效好。

2、艾草叶和紫苏叶全是较为常见的植物,另外他们也是有一定的功效与作用,可以用这二种中药材来热水泡脚。有非常好的除去疲惫的功效,此外也有非常好的散寒防寒保暖的实际效果,可以推动血液循环系统,针对增强免疫力,预防流感,都能充分发挥一定的功效,能够 每日用那样的中药材来泡一热水泡脚。

(来源:文章屋网 )

第7篇

[基金项目]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81374056)

[通信作者] *何燕萍,副主任药师,主要从事中药新药的技术评审及管理工作,E-mail:.cn

[作者简介] 周刚,博士,副主任药师,主要从事中药新药的技术审评工作,E-mail:.cn

[摘要] 中药新药研发中药材研究是新药研发的前提和基础,它贯穿于整个新药研究全过程。药材研究是中药新药药学研究的主要内容之一,也是新药药学评价的重点内容。该文通过分析目前中药新药研发中药材研究资料中存在的问题,分别从药材研究理念、药材质量稳定、药材质量标准等方面进行了阐述,其中药材研究理念方面应关注重视药材研究重要作用和从新药研究的目的进行顶层设计的问题;药材质量稳定方面应关注基原、药用部位、产地、采收加工、贮藏、种植(养殖)等方面问题;药材质量标准方面应关注建立符合中药新药特点的质量标准问题,为指导中药新药研发和审评的科学性,以及为药材标准的制定提供依据。

[关键词] 中药;药材研究;新药研发

药材研究是中药新药药学研究的主要内容之一,也是新药药学评价的重点内容。尽管近年来中药新药的研究水平有了较大提高,但笔者在审评过程中发现药材研究资料中仍然存在一些共性问题,本文拟分析这些问题,并提出相关建议,以达到共同提高的目的。

1 关于药材研究理念存在偏差的问题

1.1 未充分重视药材研究在中药新药研究中的重要作用

研究者往往对工艺研究、质量研究等方面比较重视,认为这是药学研究的关键,而对药材研究却“轻描淡写,甚至一笔带过”,没有认识到药材研究是整个新药研究的源头,是后续所有工作的基础。因为中药新药质量控制只有将药材源头控制、生产的全过程控制和制剂质量标准的终点控制结合起来进行全面地控制,才能保证产品质量的均一和稳定。因此,这是一种本末倒置的研究思路,应予以关注和纠正。

1.2 药材研究未从新药研究的目的进行顶层设计

中药新药研究中药材研究的主要目的:为新药生产提供尽可能均一稳定的、可持续利用的“原料”。但目前药材研究大多是“完成作业式”研究,未从新药研发的目的进行顶层设计和科学规划,缺乏质量源于设计的研究理念。研究者往往只注重在申报临床阶段来准备内容,缺乏长远、统筹的考虑。未认识到药材研究是贯穿整个新药研发全过程的研究,还包括申报生产阶段及获批以后大生产阶段涉及药材变更的研究。正是因为研究者在顶层设计方面存在偏差,导致在药材研究中容易出现“夹生饭”的情况,造成由于药材研究不充分、不全面的原因而无法从源头上保证新药的安全性、有效性和质量可控性,甚至无法保证工业化大生产的可持续性。

2 关于与药材质量稳定相关的问题

2.1 基原问题

2.1.1 多基原药材未固定单一基原药材 药材基原决定药材的来源。来源于不同科属的多基原药材,其所含有效物质含量及比例肯定不同,临床疗效必然有所差异。2010年版《中国药典》收载小通草药材来源为旌节花科植物喜马山旌节花Stachyurus himalaicus Hook.f.et Thoms.、中国旌节花S. chinensis Franch.或山茱萸科植物青荚叶Helwingia japonica (Thunb.) Dietr.的干燥茎髓。江海霞等[1]比较了来源分别为喜马山旌节花、中国旌节花和青荚叶的小通草药材中多糖含量及单糖组成,喜马山旌节花、中国旌节花和青荚叶3种小通草多糖质量分数分别为3.44%,4.33%,0.98%,多糖组成分别为L-鼠李糖、果糖、半乳糖;L-鼠李糖、果糖、半乳糖;半乳糖;来源为青荚叶的小通草多糖含量最低,且其多糖组成也与另2种小通草明显不同,只含有半乳糖。

对于来源同一科属不同种药材建议根据研究情况固定单一种的药材,因为不同种的药材所含各成分含量及其比例构成有很大不同,药理作用必然有所不同。2010年版《中国药典》收载淫羊藿药材来源为小檗科植物淫羊藿Epimedium brevicornu Maxim.、箭叶淫羊藿E. sagittatum(Sieb.et Zucc.)Maxim.、柔毛淫羊藿E. pubescens Maxim.或朝鲜淫羊藿E. koreanum Nakai的干燥叶。韩笋等[2]对淫羊藿属主要资源种类药材化学品质进行综合比较研究。结果显示,不同品种淫羊藿药材中含有朝藿定A,朝藿定B,朝藿定C,淫羊藿苷及宝藿苷Ⅰ等异戊烯基黄酮苷类成分的种类及含量各不相同,结合总黄酮含量及水分、灰分等常规理化实验项目测定结果,表明不同品种淫羊藿药材化学品质差异较大。

因此,药材研究中建议对来源于多基原的药材进行对比研究,根据研究结果固定单一基原的药材用于新药研究,以确保药材质量的稳定

2.1.2 未关注基原的准确性问题 我国法定的药材标准中包含了大量的地方药材标准,地方标准中包含了不少“同名异物”、“同物异名”的药材,在新药研究中,当处方当中含有此类药材时应关注基原的准确性问题。建议研究者到有鉴定资质的机构进行基原鉴定。大青叶在不同地区来源不同,华东地区习惯用十字花科植物菘蓝Isatis indigotica Fort.的干燥叶;湖南、江西、贵州等地习惯用马鞭草科植物大青Clerodendron cyrtophyllum Turcz.的干燥叶;华南和四川地区习惯用爵床科植物马蓝Strobilanthes cusia (Nees) O.Kuntze的干燥叶;东北地区习惯用蓼科植物蓼蓝Polygonum tinctorium Ait.的干燥叶[3]。上述4种大青叶所含的主要成分不尽相同,其临床疗效也一定不同。

2.1.3 未关注栽培变种问题 同一药材不同栽培变种之间的药用物质基础可能有较大差异,建议在药材研究中应予以关注。如:以FDA批准的第一个植物处方药Veregen(绿茶提取物)为例,绿茶的基因多态性表明中国茶栽培变种间多酚类成分(儿茶素)和其他相关化合物可能存在显著差异。有研究对中国的596个茶叶样本中的组分以及提取率进行了分析,发现多酚类质量分数在13.6%~47.8%,儿茶素质量分数在8.2%~26.3%。考虑到中国产茶的地区很多,即使在提取前进行混合,由于存在众多的栽培变种,儿茶素、单个儿茶素以及其他化合物的比例仍然存在很大差异。因此将药材追溯到栽培变种可以对药材进行更好地控制并且能保持原料的一致性[4]。

2.2 药用部位问题

药材药用部位的不同,与用药安全、药效关系紧密。药用部位使用不同则药效各异,甚则相反[5]。现代研究显示,由于药材不同药用部位化学成分种类、比例及含量的不同,其药理作用显示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必然有所不同。紫苏Perilla frutescens(L.)Britt. 是同一基原植物多部位入药之典型代表,其叶、梗及果实入药形成紫苏叶、紫苏梗、紫苏子,均为《中国药典》收载的常用中药,但三者传统功效有异。紫苏叶解表散寒、行气和胃;紫苏梗理气宽中、止痛、安胎;紫苏子降气化痰、止咳平喘、润肠通便。樊蓉等[6]通过比较分析同基原多部位入药紫苏类药材(紫苏叶、紫苏梗及紫苏子)挥发性成分的差异,探讨了特有挥发性成分与其功效相关性:肉豆蔻醚是紫苏叶特有成分,其对人的大脑有中度兴奋作用,可能促进紫苏叶解表散寒作用;荜澄茄烯、反式-金合欢烯、D-大根香叶烯等多种倍半萜均有抑菌解热作用,为紫苏叶特有成分,故紫苏在功效上偏于解表;孟酮、氧化芳樟醇具止痛和抗菌、抑菌作用,为紫苏梗特有成分,可能对紫苏梗理气止痛功效有一定促进作用。对伞花烃、β-水芹烯、柠檬醛为紫苏子特有成分,前两者具有止咳化痰作用,后者有平喘作用,可能促进紫苏子降气化痰的作用;亚油酸为紫苏子特有成分,是脂肪酸类油脂,促进代谢排泄,故与苏子润肠通便功效有一定关联。

马兜铃酸是马兜铃科马兜铃属植物中一类菲类化合物,主要由马兜铃酸A,B,C,D,E 等及其衍生物组成,其中,马兜铃酸A是引起肾毒性的主要成分。研究发现,细辛的马兜铃酸主要分布于植株地上部分,2005年版《中国药典》也对细辛的药用部位做了修订,规定其根茎为药用部位[7],而之前历版《中国药典》中收载细辛药用部位为干燥全草。

因此,药材研究中建议加强对同一药材不同药用部位的基础研究,根据研究结果确定符合新药研究要求的药材药用部位。

2.3 产地问题

2.3.1 产地未固定 药材的生长发育和有效成分的积累同地域环境有密切的关系。不同产地药材的质量差异较大。药材产地不固定无法保证药材质量稳定。周丽丽等[8]研究发现,不同产地白鲜皮药材中黄柏酮的质量分数分别为:辽宁0.151 6%,内蒙古0.234 8%,黑龙江0.149 9%,吉林0.150 8%,河北0.194 6%,陕西0.159 8%,山东0.162 1%,安徽0.210 2%,范围为1.499~2.348 mg・g-1,不同产地白鲜皮中黄柏酮含量不尽相同。宋琛超等[9]从定量指纹图谱的角度,结合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和直观推导式演进特征投影法分辨解析重叠色谱峰,对广东省博罗县、云南省大理市、湖南省长沙县3个不同产地的鱼腥草药材进行比较研究。结果表明,不同产地鱼腥草药材挥发油成分的差异主要体现在物质的相对含量上,其中(-)-4-萜品醇、α-松油醇、桧烯和β-月桂烯等物质含量的差别较大。

因此,药材研究中建议对不同产地的药材进行对比研究,根据研究结果固定符合新药要求的药材产地,以保证药材质量的稳定。

2.3.2 产地固定范围不合理 药材产地依据与药材生长密切相关的气候、温度、光照条件、降雨量、土壤条件、生态环境等主要因素将药材生长的地区分为适宜生长区(包含最适宜生长区)、次生区、不宜生长区。一般情况下适宜生长区药材质量较好,最适宜生长区(道地)药材质量最优。若未经研究而将产地固定范围包括次生区或不宜生长区,则难以保证药材质量。李军等[10]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山药中脱氢表雄酮含量对不同产地山药质量进行了评价,结果为10批不同产地山药中脱氢表雄酮质量分数在4.51~47.82 mg・kg-1,其中河南武陟县老崔庄产山药中脱氢表雄酮质量分数最高,为47.82 mg・kg-1,广西产山药中脱氢表雄酮质量分数最低,为4.51 mg・kg-1。河南武陟、温县属古怀庆府地带,一直被认为是道地药材“怀山药”的产地,上述结果进一步说明了怀山药的道地性。

2.4 种植(养殖)问题

同种植物由于环境因素和种植手段可能会导致所含成分种类、含量及比例不同,因此药材栽培过程按照GAP要求进行全过程质量监控是保证药材质量稳定的关键。某丹参药材基地实施GAP管理后产品质量稳中有升,丹参酮质量分数已由最初的0.20%上升为0.76%,高于药典规定的3倍以上;2006年丹参酮质量分数平均为0.43%,比2005年提升了0.01%;丹参素已由2005年的1.91%上升为2006年的2.34%,上升了0.43%;丹酚酸由2005年的5.92%上升为2006年的7.10%,上升了1.18%[11]。

目前大部分种植(养殖)药材未按GAP要求进行管理,长期处在一个无序分散的低水平状况,影响药材质量。因此,研究者在药材研究中建议关注种植(养殖)对药材质量的影响,并加强对药材供应商的审计,以确保种植(养殖)药材的品质。

2.5 采收加工问题

2.5.1 采收问题 药材采收是药材生产中的重要环节,直接影响着药材的质量与产量。目前药材采收问题主要是采收时间(包括采收期、采收年限)的确定未进行研究,合理性依据不足。李春丽等[12]研究发现,不同采收时间,栽培宽叶羌活挥发油含量存在差异,5个月挥发油含量高低依次为8月>9月>7月>6月>5月。2010年版《中国药典》收载的羌活药材规定采收时间为春、秋二季,但上述研究结果说明春、秋二季采收羌活质量存在较大差异。王宗权等[13]研究发现,四年生黄芪药材在9月下旬采收具有最高的利用价值。此时期的3种黄芪皂苷类成分的总量要高于其他生长年限和采收期。

因此,药材研究中建议确定药材采收时间时应有充分的研究数据支持。

2.5.2 加工问题 目前,由初加工环节引发中药饮片质量问题屡见不鲜。药材的质量高低,除了受到其品种、产地、采收季节等因素的影响外,与产地加工方法是否适当也有很大的关系[14]。赵琼等[15]考察了河南禹州和四川2地产丹参药材不同产地加工方法对丹参质量的影响。结果显示水洗对丹参水溶性成分影响大,传统认为丹参不宜水洗是有道理的,南方对丹参采用“发汗”的处理方法,对水溶性成分影响不大。同样考察了按2010年版《中国药典》方法生产加工的丹参饮片,由于加工过程中经过了水洗环节,丹酚酸B含量显著降低。故药材研究中建议对不同的药材加工方法进行对比研究,依据充分的研究数据确定产地加工方法。

2.6 贮藏问题

2.6.1 贮藏方法及时间确定的依据不充分 药材贮藏方法及时间与药材质量密切相关,也是直接影响药材质量的重要因素之一。徐文芬等[16]考察了淫羊藿药材分别采用常温贮藏、常温避光贮藏及冷藏(温度4~6 ℃,相对湿度45%~55%)方法和分别贮藏0,1,2,4,6,9,12,15,18,21,24个月对淫羊藿药材中淫羊藿苷及总黄酮的影响。结果显示,贮藏方法及贮藏时间不同,有效成分含有量变化幅度及药材色泽不同,常温贮藏2年后有效成分的量降低幅度最大,淫羊藿苷量降幅达到25%左右,总黄酮量降幅达到32%左右,且药材外观色泽变黄。常温避光贮藏法和冷藏法变化较小,淫羊藿苷含有量降幅不超过15%,总黄酮含有量降幅为24%左右,药材色泽均保持基本不变。所以淫羊藿药材的生产贮藏,从有效成分的损失、药材外观色泽变化及节约生产成本综合考虑,以常温避光贮藏不超过18个月为宜。故药材研究中建议确定药材藏方法及时间应有充分的研究数据支持。

2.6.2 贮藏时间未设定合理的复检期 贮藏时间设定合理的复检期是保证药材质量稳定的重要措施。这一点对于含挥发性成分的药材尤其重要,因挥发油类成分易受温度、湿度和光照等因素影响,发生品质变化,降低药效,故为了保证药品质量,必须考察设定合理的复检期。喻良文等[17]考察了广藿香药材贮藏前及贮藏1,2年后对挥发油的变化情况。结果显示,挥发油含量随放置时间延长呈减少趋势,贮藏1年后样品中挥发油含量均减少10%以上;贮藏2年后有3份样品中挥发油含量减少25%以上,其中1份样品减少量达50%。这提示为保证临床用药安全、有效,建议药材研究中不仅应设定药材的贮藏时间,还应根据研究情况设定合理的药材复检期。

3 关于药材质量标准的问题

目前药材研究中质量标准问题主要是未建立符合中药新药特点的药材质量标准。药材标准仅仅是照抄、照搬《中国药典》标准、部颁标准与各省、直辖市、自治区地方标准,标准的可控性偏低,无法全面控制药材质量,进而影响新药的安全、有效、均一和稳定。如:有效部位新药要求在质量标准中研究建立指纹图谱(特征图谱),以控制产品质量。研究者未进行药材、中间体、制剂三者的指纹图谱(特征图谱)相关性研究,未在药材标准正文中列入与制剂一致或相关的指纹图谱(特征图谱)。这样的药材质量标准虽然符合国家药材标准,但并不符合有效部位新药所需的药材质量标准。该药材标准对于所研究的新药来讲质量控制水平偏低,无法满足新药制剂对药材质量的要求。因此,中药新药研发中建议所用药材的质量标准应符合新药质量控制的特点和要求,新药质量标准控制的项目应在相应的药材质量标准中有所体现,以保证新药所用药材的质量。

此外,药材研究还需按照《中药注册管理补充规定》[18]第二条“……保障中药材来源的稳定和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并应关注对环境保护等因素的影响。涉及濒危野生动植物的应当符合国家有关规定”的要求,关注药材资源的可持续利用问题以及使用野生药材的合法性和必要性问题。

总之,没有合格、稳定的药材就没有均一、稳定的新药。没有药材的安全性、有效性就没有新药的安全性、有效性。中药新药研发中药材研究是新药研发的前提和基础,它贯穿于整个新药研究全过程,应予以充分重视。中药新药的复杂性、未知性决定了药材研究工作必将是不断探索的过程。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中药新药研发中药材研究将日臻科学、系统和完善。

[参考文献]

[1] 江海霞,张丽萍,赵海. 不同品种小通草多糖的含量及单糖组成研究[J]. 中草药,2010,33(3):347.

[2] 韩笋,谢媛媛,王义明,等. 淫羊藿属主要资源种类的化学品质比较研究[J]. 药学学报,2012,47(4):502.

[3] 赵金科. 浅析中药材质量问题[J]. 黑龙江医药,2013,26(6):104.

[4] 何毅,肖传学,朱永宏,等. 从源头探讨中药国际化之路[J]. 中草药,2012,43(4):630.

[5] 官伯昌,浅谈药用部位不同常用中药的功效异同[J]. 广东药学,2003,13(4):66.

[6] 樊蓉,杨军辉,刘训红,等. 同基原多部位入药紫苏类药材挥发性成分的比较分析[J]. 中草药,2012,35(12):1961.

[7] 胡志祥,王永红,彭崇胜,等. 近5年细辛及其制剂中马兜铃酸的研究进展[J]. 中草药,2010,41(2):318.

[8] 周丽丽,左玲,马冬磊. 不同产地白鲜皮中黄柏酮含量测定及聚类分析[J]. 河北北方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28(2):12.

[9] 宋琛超,易伦朝,梁逸曾. 不同产地鱼腥草药材挥发油成分的研究[J]. 分析测试学报,2013,32(5):559.

[10] 李军,杨丰滇,张丽萍,等.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不同产地山药中脱氢表雄酮含量[J]. 中医学报,2013,28(6):874.

[11] 蒋传中. GAP基地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建议[J]. 西北药学杂志,2011,26(1):56.

[12] 李春丽,周玉碧,周国英,等. 不同采收期栽培宽叶羌活挥发性成分的研究[J].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2012(24):910.

[13] 王宗权,贾继明,裴彩云,等. 不同生长年限和采收期黄芪药材中3种黄芪皂苷的动态积累研究[J]. 中华中医药学刊,2013,31(7):1503.

[14] 饶伟文,周文杰. 中药产地加工规范化研究进展[J]. 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2012,19(2):106.

[15] 赵琼,任大伟,杨瑞花,等. 丹参不同产地加工方法对丹参多酚酸盐质量的影响[J]. 中华中医药杂志,2013,28(3):645.

[16] 徐文芬,何顺志,王悦云,等. 不同产地加工与贮藏方法对淫羊藿药材中淫羊藿苷及总黄酮的影响[J]. 中成药,2012,34(8):1556.

第8篇

【关键词】  韩新民;小儿外感咳嗽;经验

韩新民教授是南京中医药大学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长期从事中医儿科医教研工作,在治疗小儿咳嗽、哮喘等呼吸系统疾病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遣方用药颇有特色。笔者有幸随师侍诊,获益良多。现将其治疗小儿外感咳嗽经验介绍如下,以飨同道。

1 外感咳嗽早期,宣肺散邪为先

肺为娇脏,主气,司呼吸,外合皮毛。小儿肺常不足,卫外功能薄弱,邪气不论从口鼻而入或由皮毛侵袭,均能影响肺的功能。肺为邪侵,壅阻肺络,气机不畅,宣肃失司,肺气上逆,则致咳嗽。韩老师认为外感咳嗽早期,病邪在表,病情较轻,有偏寒偏热之异,偏于风寒者症见咳嗽频作、声重、咽痒等;偏于风热者症见咳嗽不爽、有痰声而咳不出、咽红等。治当“宣肺散邪”,做到“治上焦如羽,非轻不举”。用自拟“桑杏止咳汤”加减治疗。方药组成:桑叶、杏仁、前胡、蝉蜕、法半夏、陈皮、连翘、蚤休、枇杷叶、大青叶等。方中桑叶疏风散热,清宣肺气;杏仁止咳平喘、润肠通便;前胡宣散风热、降气祛痰;蝉蜕疏风散热利咽;法半夏、陈皮燥湿化痰;连翘疏散风热、消食化痰;蚤休清热解毒利咽;枇杷叶清降肺气以止咳;大青叶辛凉透邪,清热解表。诸药合用,共奏宣肺散邪解表之功。偏于风寒者,去桑叶、大青叶,加麻黄、荆芥、紫苏叶。偏于风热者,以“桑杏止咳汤”原方治疗。

病案举例 王某,男,6岁,2009年6月23日初诊。主诉:咳嗽2 d。症见:咳嗽时作、咳痰不显、无气喘气促、纳可、夜寐欠安、二便调,舌质红、苔薄黄、脉浮数。查体:T 37.8 ℃,咽红,两侧扁桃体Ⅰ度肿大,两肺听诊呼吸音粗,未闻及明显干湿啰音。证属风热犯肺,肺气失宣。治以辛凉解表,宣肺散邪。方选桑杏止咳汤加减。药用:桑叶10 g、杏仁10 g、前胡10 g、蝉蜕6 g、法半夏8 g、蚤休10 g、连翘10 g、大青叶10 g、炙枇杷叶10 g、桔梗5 g、生甘草3 g。经服5剂痊愈。

按:韩老师强调,表邪不去,咳嗽不止。外感咳嗽初期,要防止邪传入里,解热很重要,热去则痰邪不生或少生。因初期产生痰邪途径单一,主要是肺不布津,津凝生痰,痰邪较少,故咳嗽初期重在宣肺散邪,肺气宣,外邪祛,则咳嗽自止。

2 外感咳嗽中期,清热化痰为主

此期咳嗽是初期咳嗽治疗未愈发展而来。此时邪气入里,多数表现为痰热咳嗽。老师认为此种痰热咳嗽是外感咳嗽的延续,治疗仍应以驱邪为主,着重清肺化痰。临床表现为咳嗽痰多、色白黏稠或黄黏、难以咯出、或喉间痰鸣、甚或咳嗽伴喘、大便多干燥难行,舌质红、苔薄腻、脉滑数。此期多数不发热或发热不高,治宜清肺化痰止咳。常用“三拗汤合苏葶丸”加减治疗。药用:炙麻黄、杏仁、桑白皮、黄芩、瓜蒌皮、浙贝母、款冬花、葶苈子、炒紫苏子、莱菔子。方中炙麻黄宣肺止咳平喘;杏仁宣降肺气、止咳平喘、润肠通便;桑白皮泻肺平喘;黄芩清泻肺热;瓜蒌皮清肺化痰、利气宽胸;浙贝母清化热痰;款冬花润肺化痰平喘;葶苈子、炒紫苏子泻肺涤痰、平喘止咳;莱菔子消食化痰。一般不是高热不用生石膏。诸药合用,共奏清肺化痰止咳之功。

病案举例 李某,男,5岁,2009年6月30日初诊。主诉:咳嗽3 d,加重伴气喘1 d。症见:咳嗽时作、咳甚伴喘、喉中有痰、不易咯吐、轻度鼻煽、不发热、纳食不香、夜寐欠安、小便调、大便干、二日一解,舌质红、苔黄腻、脉滑。查体:咽红,两侧扁桃体Ⅰ度肿大,两肺听诊呼吸音粗,可闻及少许干啰音。证属痰热壅肺,肺失宣肃。治以清肺化痰、止咳平喘。方选三拗汤合苏葶丸加减:炙麻黄5 g、杏仁10 g、桑白皮10 g、黄芩6 g、瓜蒌皮10 g、浙贝母10 g、葶苈子6 g、炒紫苏子10 g、法半夏8 g、款冬花6 g、金荞麦10 g、莱菔子10 g。4剂。二诊:患儿家长诉服药后已无气喘,喉中痰声消失,咳嗽较前明显好转,但药后前两天大便稀糊状,日行2~3次,现大便已好转,日行1次,舌红苔薄。查体:咽红明显减轻,两肺听诊呼吸音粗,未闻及干湿性啰音。继续治以清肺化痰。处方:炙麻黄3 g、杏仁10 g、桑白皮10 g、紫菀10 g、款冬花10 g、矮地茶10 g、法半夏8 g、陈皮6 g、茯苓10 g、莱菔子10 g。3剂痊愈。

按:肺与大肠相表里,大肠职司传导,赖肺气之肃降而排泄通畅;反之,肠腑积滞不通,腑实内结,浊气上干,肺气失宣。故肺气郁闭则腑气不通,腑气不通则加重肺气郁闭。此期咳嗽大多表现为痰热咳嗽,临床所见患儿多数大便偏干,运用瓜蒌皮、杏仁、葶苈子、莱菔子等药,既能泻肺化痰,又能润肠通便,药后第1~2 d,多数患儿大便呈稀糊状,大便一解,肠腑得通,则邪有出路,使壅塞于肺部之痰热得以下行,实为釜底抽薪之法,迅速恢复了肺之宣肃功能,则疾病向愈发展。

3 过敏咳嗽,抗敏肃肺为重

由于体质及环境等因素,临床上常见小儿咳嗽达10余天不愈,咳嗽以晨起及夜间为主,喷嚏时作,鼻塞流涕,常拭眼揉鼻,此为过敏体质小儿感受外邪而致的过敏咳嗽,但由于病程未达1月,尚不符合过敏性咳嗽的诊断。中医古籍中尚无明确记载小儿过敏咳嗽的诊治。韩老师认为小儿肺脏娇嫩,脾常不足,体质不耐异物刺激,影响肺的宣发、肃降功能而引发咳嗽。本病的临床特征是呛咳少痰,久咳不愈,抗生素治疗无效。老师用自拟“抗敏肃肺汤”加减治疗。药用:桑叶(桑白皮)、杏仁、蝉蜕、炙枇杷叶、钩藤、防风、黄芩、蚤休、徐长卿、百部、紫苏子等。方中桑叶疏风清热;桑白皮泻肺平喘;杏仁止咳平喘、润肠通便;蝉蜕、钩藤、蚤休、防风、徐长卿祛风解痉抗过敏;黄芩清泄肺热;炙枇杷叶、百部、紫苏子润降肺气,化痰止咳。

病案举例 周某,男,8岁,2009年7月15日初诊。主诉:反复咳嗽半月。症见:近半月来咳嗽反复发作,以晨起为主,干咳少痰,不发热,不喘,咽痒,晨起喷嚏时作,流清鼻涕,纳可,夜寐安,二便调,舌质红,苔薄黄,脉弦。查体:咽红,两侧扁桃体Ⅰ度肿大,两肺听诊呼吸音粗,未闻及干湿性啰音。辅助检查:肺炎支原体抗体(-),PPD试验(-),过敏原检测:对鱼、虾、尘螨过敏,全胸片示两肺纹理增多。证属过敏体质,风痰蕴肺,肺失宣肃。治以抗敏肃肺。药用:桑白皮10 g、杏仁10 g、蝉蜕6 g、钩藤10 g、防风5 g、徐长卿10 g、蚤休10 g、炙百部10 g、射干10 g、紫菀10 g、款冬花10 g、莱菔子10 g。7剂。复诊:患儿家长诉服药后咳嗽较前明显好转,继以原方去桑白皮、射干,加当归10 g、南沙参10 g,7剂而愈。

第9篇

关键词:赣州市;园林树木;树种选择

中图分类号:F32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432(2010)-11-0184-2

1 赣州市概况

赣州市位于江西省南部俗称“赣南”,居赣江上游,东接福建三明和龙岩,南至西南临广东梅州、河源和韶关,西靠湖南郴州,北连江西吉安、抚州,处于东南沿海地区向中部内地延伸的过渡地带,是内地通向东南沿海的重要通道之一。由于地处中亚热带南缘,具有冬、夏季风盛行,春、夏降水集中四季分明,气候温和,热量丰富,雨量充沛,酷暑和严寒时间短,无霜期长等气候特征,属典型的亚热带丘陵山区湿润季风气候区。全市年总降水量平均为1601.3mm,年平均气温为18.8℃,年平均日照时数为1656.2小时。有乔、灌木树种约1500多种,树种资源丰富。

2 赣州市园林树木的现状

独特的地理环境,使赣州成为我国特有植物珍贵树种较多的地区之一,境内林区有乔木约500种、灌木约650种、竹类约30种。森林活立木蓄积7900万m3,疏林地蓄积3万m3,散生木蓄积130万m3,四旁树蓄积64万m3,毛竹2.10亿株,森林覆盖率为74.20%。

2.1 行道树种现状

在城市道路两边绿化的树种主要有榕树、樟树、银桦、木莲、天竺桂、杜英、紫薇、广玉兰、海桐、红花木、金叶女贞、龟甲冬青、杜鹃、大叶黄杨、苏铁等。其中长势良好的有樟树、榕树、木莲、天竺桂、广玉兰、海桐、红花木、龟甲冬青、杜鹃、大叶黄杨、金叶女贞、苏铁等。

2.2 公园绿地树种现状

在公园绿地中绿化的树种主要有雪松、圆柏、樟树、榕树、银桦、水杉、柳树、棕榈、白玉兰、桂花、火力楠、龙柏、月季、小叶女贞、苏铁、金边黄杨、红背桂、冷水花、马缨丹等。其中长势良好的有樟树、榕树、银桦、水杉、柳树、桂花、龙柏、小叶女贞、苏铁、杜鹃等。

2.3 附属绿地树种现状

在附属绿地中绿化的树种主要樟树、广玉兰、小叶女贞、桂花、含笑、苏铁、栀子花、罗汉松、雪松、茶花、白玉兰、棕榈、杜鹃、红花木、龙柏、龙爪槐、石榴、大叶黄杨、海桐等。其中长势良好的有樟树、广玉兰、桂花、含笑、苏铁、杜鹃、红花木、龙柏、水杉、石榴、海桐、小叶女贞等。

3 赣州市园林树木的选择

3.1赣州市园林树木选择的原则与标准

3.1.1 园林树木选择的原则 (1)适地适树原则;(2)乡土树种与外来树种,速生树种与慢生树种相结合,常绿和落叶树木相结合原则;(3)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相结合原则;(4)体现地方特色原则。

3.1.2 园林树木选择的标准 (1)生长迅速、主干通直、分枝点高(一般要求3.5m以上),不防碍行车安全;(2)冠大荫浓、树冠整齐、姿态优美、秋色丰富,可以美化环境,庇荫行人;(3)萌生性强,耐修剪整形,可控制其生长,利于形成立体景观;(4)适应性强,寿命较长,病虫害少,抗性较强;(5)花果无毒、无粘液、无臭味,树身清洁无污染。

3.2 基调树种的选择

序号 名称 科名 观赏特性 序号 名称 科名 观赏特性

1 榕树 桑科 常绿乔木,树冠庞大、枝叶茂密,行道树、庭荫树 14 含笑 木兰科 花芳香,庭植、绿篱

2 黄葛 桑科 落叶乔木,树大荫浓,行道树、庭荫树 15 白兰花 木兰科 香花树种,庭荫树,行道树

3 国槐 蝶形花科 落叶乔木,行道树、庭荫树 16 桂花 木犀科 庭荫树、行道树,花香

4 合欢 豆科 落叶乔木,树姿优美,适用于池畔、水滨、河岸和溪旁等处散植 17 金叶女贞 木犀科 叶色金黄,用于绿篱等色块绿化

5 杜鹃 杜鹃科 耐荫,庭植、绿篱 18 山茶 山茶科 中国传统名花,庭植、篱栽

6 海桐 海桐花科 常绿灌木或小乔木,庭植、绿篱 19 水杉 杉科 树冠狭锥形,庭荫树、孤植、列植、行道树

7 瓜子黄杨 黄杨科 植株低矮,枝叶茂密,用于绿篱等色块绿化 20 苏铁 苏铁科 体型优美,可以反映热带风光的观赏效果

8 红花木 金缕梅科 庭植、绿篱 21 栾树 无患子科 落叶乔木,树形端正,枝叶茂密而秀丽,是很好的行道树和庭荫树种

9 银桦 山龙眼科 常绿乔木,树冠高大整齐,行道树 22 悬铃木 悬铃木科 庭荫树、行道树

10 广玉兰 木兰科 常绿乔木,树姿雄伟秀丽,行道树、庭荫树,花大而香 23 银杏 银杏科 落叶大乔木,叶形秀美,秋季叶变金黄,为优良色叶树种

11 醉香含笑 木兰科 常绿乔木,树形美观,花芳香,可作观赏树种 24 樟树 樟科 常绿乔木,全树具香味,庭荫树、行道树

12 鹅掌楸 木兰科 落叶乔木,叶形奇特,花黄绿色 25 天竺桂 樟科 常绿乔木,全树具香味,庭荫树、行道树

13 乐昌含笑 木兰科 常绿乔木,树干挺拔,树荫浓郁,花淡黄色,具芳香 26 棕榈 棕榈科 挺拔秀丽,列植、丛植或片植

结合赣州市各方面因素,考虑树种生长习性,特别是经过对古树名木的详细调查,建议选用如下植物作为赣州市园林绿化的基调树种。

3.3 骨干树种的选择

3.3.1 道路绿化树种 (1)行道树种:从树形美观、抗性强、病虫害少等方面考虑建议榕树、樟树、悬铃木、火力楠、广玉兰、水杉、槐树、银桦、银杏、马褂木、棕榈、栾树等作为赣州市行道树种。

(2)停车场绿化树种:从抗氮氧化合物能力强、易管理、低维护成本角度出发,建议采用樟树、火力楠、雪松、悬铃木、杜英、栾树等作为赣州市停车场绿化树种。

(3)公路、铁路和高速干道绿化树种:从环境保护、美化和栽培管理方面考虑建议采用泡桐、四季杨、广玉兰、悬铃木、夹竹桃、龙柏、圆柏、侧柏等作为赣州市公路、铁路和高速干道绿化树种。

3.3.2 庭园绿化树种 从生态和景观功能、生态保健功能、植物造景等方面考虑建议赣州市庭园树种为:

乔木类:泡桐、龙爪槐、杨梅、柚子、柿子、蒲葵、三角枫、榆树、碧桃、紫叶李、鸡爪槭、樟树、银杏、罗汉松、枇杷、雪松、女贞、桂花、紫薇、广玉兰、棕榈、水杉、马褂木、合欢、红枫、紫荆、腊梅、石榴、樱花等。

灌木类:栀子花、丁香、金叶女贞、红花木、杜鹃、含笑、洒金柏、十大功劳、八角金盘、迎春、海桐、南天竹、金边黄杨、月季、红背桂、冷水花、马缨丹等。

藤本植物:爬山虎、常春藤、紫藤、凌霄、葡萄等。

草坪、地被:葱兰、麦冬、石蒜、韭兰、百合、萱草、马蹄金、狗牙根、台湾青、蝴蝶花等、

竹类:毛竹、孝顺竹、罗汉竹、方竹、凤尾竹等。

水生植物:荷花、睡莲、水生鸢尾、菖蒲等。

3.3.3 防护林树种 防护林包括防风林、防火林和减噪隔音林等。防风林以抗风种类为主,防火林以防火种类为主,水网地区防护林以耐湿树种为主,减噪隔音林需浓密树冠的种类。从防风、防火、减噪、耐污染力、病虫害少等角度出发,建议采用珊瑚树、石楠、糙叶树、四季杨、池杉、水杉、马尾松、火炬松、朴树、黄连木、刺槐等作为赣州市防护林树种。

3.3.4 生态风景林树种 生态风景林可分为近景林、中景林和远景林。近景林要求有不断变化的单元,有丰富的色彩,形态交换和季相变化。中景林要求和谐地衬托近景林。远景林要求自然化程度最高,可与山地原野的郊游林功能相结合。建议采用樟树、白玉兰、广玉兰、紫荆、枫香、乐昌含笑、女贞、紫薇、桂花、樱花、红枫、鸡爪槭、桃花、红叶李、腊梅等作为赣州市生态风景林树种。

3.3.5 特殊用途树种 (1)耐污染树种:建议采用樟树、朴树、构树、龙柏、夹竹桃、广玉兰、刺槐、臭椿、桂花、梧桐、喜树、海桐、蚊母、石楠、黄杨、构骨等树种。

(2)森林保健树种:森林保健主要指通过香气和芬香类气体的散发,对人体具有保健功能的树种,在森林休闲旅游地区的绿化中具有重要的生态作用。建议采用柳杉、白玉兰、醉香含笑、杉木、樟树、栀子花、桂花、茉莉花等树种。

(3)引蜂诱鸟树种:建议采用樟树、银杏、杨梅、桂花、构树、含笑、栀子花、茉莉花等作为树种。

(4)攀缘植物类:建议采用爬山虎、紫藤、凌霄、金银花、葡萄等植物。

(5)绿篱树种:建议采用金叶女贞、黄杨、侧柏、栀子花、红花木、珊瑚树、洒金柏、枸骨等树种。

(6)湿生和水生植物:建议采用垂柳、水杉、落羽杉、柳杉、芦苇、慈姑、菖蒲、睡莲、荷花、芡实等植物。

4 赣州市园林树木的探讨

4.1 赣州市园林树木存在的主要问题

4.1.1 植物资源挖掘不足 据资料介绍,赣州市植被丰富,但有关调查显示,目前赣州市常用的植物集中在樟科、柏科、松科、木兰科等,树种有樟树、圆柏、刺柏、侧柏、龙柏、雪松、火力楠等。从中可以看出,乡土植物运用的较少,与本市自身拥有的植物资源是不相适应的。

4.1.2 地方特色、文化特色表现不足 目前赣州市园林树木之间的配置只是单一的搭配,栽种的目的还停留在“活”和“绿”的基调上,一种意境体现地方特色和文化特色的氛围尚未完全形成。

4.1.3 绿化管理不健全 由于园林绿化多重视前期投入,对长期的绿化养护投入较少,缺乏长远计划,统筹安排的观点,因而造成园林绿化的养护技术落后、管理体系不健全,这直接影响到植物的生长状况,进而破坏植物的景观效果。

4.2 赣州市园林树木选择的对策

4.2.1 充分结合立地条件,做到适地适树 在园林树木的选择上,应根据赣州市的土壤性质、地下水位及气候条件来选择,以乡土树种为主,既要能反映地方特色,又要有较高的观赏值,还要注意植物的选择利用与当地历史文化结合起来,建立适宜的人文景观。同时,还要求植被有很强的生命力,与当地的自然和建筑相协调。

4.2.2 注重园林树木造景的功能,发挥不同地域园林绿化的特点 城市园林绿化观赏效果和艺术水平的高低,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园林树木的选择极其配置。因此,园林树木就成为城市园林绿化的核心,假如忽略不同地域树木的变化和生态特性,以及乔、灌、草的合理搭配,就无法达到预期的效果,甚至破坏生态环境。

4.2.3 建立健全法律法规,提高园林树木管理水平 做好所有园林树木的养护管理,使其茁壮成长,是发挥绿化效益,提高城市绿化水平、巩固绿化成果的关键。因此,要大力宣传贯彻《森林法》《城市绿化管理条例》等各种法律法规,并且随着各种新问题的出现及时制订一些具有法律效力的标准。加强城市绿地建设的监督和管理,加大城市绿化工作的执法力度,使园林树木的管理工作真正步入法制轨道,提高园林树木养护的技术水平,完善养护设备,加强园林树木的养护管理。

参考文献

[1] 孙卫帮.乡土植物与现代城市园林景观建设[J].中国园林,2003,(7).

[2] 陈有民.园林树木学[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 1988.

[3] 何小弟.行道树的合理选择与应用[J].中国花卉园艺,2001,(3).

[4] 谢盛强.依据城市自然条件和规划性质做好行道树树种规划[J].中国园林,1998,(3).

[5] 刘库,李河浅.谈城市道路绿化树种的设计与选择[J].防护林科技,2001,(3).

[6] 马世明,贾秀荣.城镇绿化树种的选择[J].内蒙古林业,1998,(10).

[7] 肖复明,曾招叔,蔡文经.南昌观赏树种的选择与应用[J].江西林业科技,2003,(1).

[8] 潭伯禹. 园林绿化树种选择[M]. 北京:中国建筑出版社,1980.

[9] 中国农业百科全书观赏园艺卷编辑委员会.中国农业百科全书观赏园艺卷[M].农业出版社,1996.

第10篇

――编者

暖春四月天,上山采药去

湖南省中草药识别科普示范基地 李穆 许光辉 李舴

山青青,水粼粼,鸟语花香拂清风。在路边、在溪旁、在林中,有一群流动着的人影。他们时而寻觅、时而交谈、时而讨论;他们有老有少、有男有女;他们有的扎脚勒手、显然是农民,有的文质彬彬,似乎是学者。他们是谁?在干什么呢?

原来,是湖南中医药大学李钟文教授和老药农邓正隆,又带领一批中药爱好者来基地学习、识别中草药了。两位老先生均年逾古稀,却步履稳健、从药园到自然生长区,边走、边寻、边摘、边讲;学员们紧跟其后,边问、边记,一路走来从识别到应用、从单方到验方,收获满满。

山坡上,长了一些嫩绿的“野草”,李教授随手扯了几根,扬了扬说:“这是鲜薄荷,用它与嫩生姜去皮捣汁,治咽喉有痰或痒有很好的效果”。一位来自湖南岳阳石油化工总厂的学员,因患慢性支气管炎咳嗽多年,打针、吃药总是不见好转。听了李教授的话,他立刻采了些薄荷,当晚就用如法炮制薄荷嫩姜茶――果然咽痒咳痰症状明显好转。

基地的中草药苗圃里,半夏、麦冬、艾叶、葛根、紫苏、十大功劳、虎耳草、鱼腥草等常见中草药郁郁葱葱。邓老先生是苗圃的“大管家”,不厌其烦地为学员们介绍着心爱的草药的特征和功效。 “啊!原来是这样!”一位来自板江中学的七年级学生在笔记本上边感叹边记录,因为他一直把紫苏当见菜,今天总算纠正了误区。

湖南省中草药科普识别基地位于平江县幕阜山下的流江村。幕阜山,古称天岳山,中草药科普识别基地占地8000多亩,地处海拔200~600米的山区。这里植被繁茂,冬暖夏凉,既有利于中草药生长繁殖,同时也是一个休闲的天然氧吧。

在这里,参观学习者能够了解中草药的生长环境、鉴别、采收季节、晒干、贮藏保管、加工等方面的系列知识。基地现有近500个品种的中药供参观者学习,已培养常用中草药识别人才30多人,被评为湖南省科普示范基地。基地场所向中药爱好者、乡村医务人员、中小学生等免费开放,并提供灵活多样的活动、培训等有偿服务。

看图识别中草药

图/文 湖南省中草药科普识别基地中草药图片展览室

紫苏:

紫苏有散表寒,行气安胎,行气宽中的作用,还可用于食鱼蟹后引起的吐泻腹痛。

食疗方:

紫苏叶、粳米适量,煮成粥。适用于感冒风寒、咳嗽、胸闷不舒等病症,也是很好的健胃解暑食品。

艾叶:

艾叶具有温经止血,散寒止痛,降湿杀虫的功效。

食疗方:

艾叶鸡蛋汤:艾叶50克,鸡蛋2个,白糖适量。将艾叶加水适量煮汤,打入鸡蛋煮熟,放白糖溶化即成。能温肾安胎,适用于习惯性流产,可每日晚睡前服。

马齿苋:

马齿苋有清热解毒、祛湿止带、益气补虚、止血凉血、散血消肿、驱虫的功效。

食疗方:

马齿苋粥:马齿苋100克,粳米50克,葱5克。将马齿苋沸水汆后洗净切碎;油锅烧热,放入葱花煸香,再投马齿苋,加盐,出锅待用;将粳米淘洗干净,放入锅内,加水煮熟,放马齿苋煮成粥。此粥清热解毒、健脾养胃,适用于肠炎、痢疾、泌尿系统感染、疮痈肿毒等症患者。

注意:孕妇和因受寒引起腹泻的人禁服。

绞股蓝:

绞股蓝有降血脂、降血压、降血糖、镇静、催眠、抗紧张、抗溃疡、抗疲劳、增强抵抗力、平喘止咳等多种功效,对多种癌细胞有显著的抑制作用。

第11篇

[关键词] 清肺糖浆;正交试验;生产工艺;儿童

[中图分类号] R46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4721(2016)02(b)-0007-04

Study on preparation technology of Children technology research

GUO Jin-jia1,2 DANG Xiao-wei3 LI Jun1,2 ZHANG Guang-xing1

1.Jingfukang Pharmaceutical Group Company Limited,Hebei Province,Chengde 067000,China;2.The New Excipients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Engineering Research Center of Hebei,Hebei Province,Chengde 067000,China;3.Chengde Nursing Vacationgnal College,Hebei Province,Chengde 067000,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study on optimum technological conditions for Clearing Lung Syrup for children. Methods The extraction technology, preparation selection and pharmaceutical technology were studied. Results The preparation method for Clearing Lung Syrup for children inclusion complex was got prescriptions of dried tangerine peel, roasted perilla seed, folia perillae acutae, mint, common hogfenneI root, rhizoma acori graminei with the amount of water or 12 times,and the soaking time was 3 h then extracted by wet distillation for 3 h.Volatile oil was collected and the extraction fluid was filtered to reserve. The other 16 herbs was extracted three times in water 8 times, filtrated, and the filtrate was combined with the former. The mixed decoction was concentrated to 1.03~1.05(40~50℃),set cold, filtrated, and was ensiled with suger 600 g,potassium sorbate 2 g and ethyl P-Hydroxybenzoate 0.2 g,heated and stirred, boiled for 30 min, set cold, filtrated. Volatile oil was dissolved by a few ethanol with efficient stirring, add provision to purify water volume of 1000 ml, juice, filtering, rebottling into small bottles. Conclusion The optimal processing condition not only can ensure the product quality and its suitable for children patients but also reduce cost. It apply to industrial production.

[Key words] Clearing Lung Syrup;Extraction technology;Production process;Children

儿童清肺糖浆系儿童清肺丸改剂型品种,儿童清肺丸为《中国药典》一部收载品种,由麻黄、炒苦杏仁、石膏、甘草、蜜桑白皮等22味中药组成,具有清肺、解表、化痰、止嗽之功效[1]。现代药理研究表明,儿童清肺丸具有抑菌、解热、抗炎、镇咳、化痰的药理作用[2]。原丸剂剂型为全部药材细粉直接入药,有效成分释放慢,生物利用度低,且味苦、辛辣,入口难咽,使儿童难以接受。儿童清肺糖浆是在原剂型的基础上,经合理的提取纯化工艺,制成糖浆剂剂型,具有口感好、见效快、生物利用度高等特点,儿童服用方便,易于接受。因此,研究儿童清肺糖浆的工艺生产路线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1 仪器与试药

多功能提取机(武汉制药机械有限公司),高效液相色谱仪SPD-M10AVP(日本岛津公司生产),黄芩苷对照品(中国药品生物制品检定所,批号:110715-200212),麻黄、炒苦杏仁、石膏等药材由颈复康药业集团有限公司提供,均由颈复康药业集团有限公司王春民总工程师鉴定,符合《中国药典》2010年版一部有关规定,水为二次蒸馏水,其余试剂均为分析纯。

2 方法与结果

2.1 提取工艺的研究

儿童清肺糖浆中既有水溶性成分又有挥发性成分,为了更好地发挥其药性成分,将本方中橘红、薄荷、前胡等6味药材先行提取挥发油,黄芩、麻黄、浙贝母、炒苦杏仁等16味药材水提,水提液与橘红、薄荷等提取挥发油后的水溶液合并,浓缩、过滤后加提取的挥发油制成糖浆剂。

2.1.1 挥发油提取工艺的筛选 根据文献资料[3-7],橘红、薄荷、前胡等药材含有较多的挥发油,且挥发性成分具有良好的抗炎、解热等药理作用,故应进行挥发油的提取。根据预实验结果,本方中挥发油可用水蒸气蒸馏法合并提取。水蒸气蒸馏法提取挥发油的主要影响因素为蒸馏时间,可按照《中国药典》2010年版一部附录ⅩD挥发油测定方法进行蒸馏提取。

2.1.2 吸水率考察 分别称取橘红120 g、炒紫苏子80 g、紫苏叶80 g、薄荷120 g、前胡80 g、石菖蒲120 g等6味药(处方量10倍,共600 g),加水6000 ml浸泡,隔一段时间观察浸透的程度,至全部透心时,测得时间为3 h,吸水率为284%。

2.1.3 加水量考察 分别称取橘红120 g、炒紫苏子80 g、紫苏叶80 g、薄荷120 g、前胡80 g、石菖蒲120 g等6味药(处方量10倍,共600 g,共4份),以收油量为指标,加不同量水,浸泡3 h后,水蒸气蒸馏提取挥发油至不再增加为止[2]。结果表明,加12倍量水时,提取的挥发油最多(表1)。

表1 加水量与收油量考察结果

2.1.4 提油时间考察 称取橘红120 g、炒紫苏子80 g、紫苏叶80 g、薄荷120 g、前胡80 g、石菖蒲120 g等6味药(处方量10倍,共600 g),加12倍量水(即7200 ml),浸泡3 h,提取挥发油[1],读取不同时间的挥发油收得量。结果表明,提取时间3~6 h间,挥发油量无变化,因此挥发油提取时间确定为3 h(表2)。

表2 提取时间与收油量考察结果

2.1.5 验证试验 根据以上单因素考察结果表明,橘红、炒紫苏子、紫苏叶、薄荷、前胡、石菖蒲等6味药挥发油提取的最佳条件为:加12倍量水,浸泡3 h,水蒸气蒸馏提取3 h。据所筛选的最佳工艺条件,验证三批,收油量分别为4.42、4.55和4.46 ml,平均收油量为4.48 ml,说明所考察的工艺条件合理、稳定、可行。

2.2 水提工艺研究

根据麻黄、炒苦杏仁、黄芩、板蓝根、法半夏等16味药中主要有效成分的理化性质和药理作用,参考《中国药典》2010年版一部“儿童清肺丸”【含量测定】项下测定的指标成分,以黄芩苷的转移率作为评价指标选取加水倍量(A)、提取时间(B)、提取次数(C)作为考察的3个因素,每个因素选3个水平设计正交试验方案,进行综合评价,筛选最佳工艺(表3)。

表3 因素水平表

2.2.1 正交试验用黄芩药材的含量测定 采用《中国药典》2010年版一部黄芩药材中黄芩苷测定方法检测[1],检测到实验用黄芩药材中黄芩苷的含量为9.408%。

2.2.2 水提取物中黄芩苷的含量测定方法 采用《中国药典》2010年版一部黄芩药材中黄芩苷测定方法检测[1]水提取物中黄芩苷的含量。

2.2.3 正交试验样品制备 根据所制订的因素水平表,准确称取黄芩药材40 g(处方量的2.5倍),其他15味药材按处方比例进行称取(每份418 g),按正交试验表实施试验,沸腾后开始计时,加热完毕,趁热滤过,滤液收集,滤渣加入相应溶剂继续提取,直至试验结束。

2.2.4 正交试验结果 正文试验结果见表4,方差分析结果见表5。其中黄芩苷转移率(%)=水提取物中黄芩苷含量/药材中黄芩苷含量×100%。

由表4中极差R值大小显示,以黄芩苷转移率作为评价指标时,各因素作用主次为C>A>B;表5中方差结果表明,C因素的影响显著(PK2A>K1A,故因素A中3水平为最佳;K3C>K2C>K1C,故因素C中3水平为最佳。另外由极差分析结果可以看出:RC>RA>RB,因素C是影响试验结果的最主要因素,其次是因素A,最后是B因素。加水倍数8倍与16倍,测得黄芩苷转移率结果很相近,从节省成本计,选用加水倍数8倍较为合适,最终决定的提取工艺为8倍量水提取3次,每次1 h。

表4 正交试验结果表

表5 方差分析表

F0.01(2,2)=99;F0.05(2,2)=19

2.2.5 验证试验 为确定该工艺的优劣和稳定性,据所筛选的最佳工艺条件,验证三批,黄芩苷转移率分别为85.84%、85.7%、86.09%,平均为85.88%。说明正交试验选出的工艺条件合理,稳定可行。

2.3 成型工艺研究

2.3.1 防腐剂的选择 本制剂为儿童用药,以安全性为准则,通过文献检索,比较了苯甲酸类和山梨酸类防腐剂的抗菌活性、稳定性和安全性,最终选用山梨酸类防腐剂防腐。山梨酸的水溶性差,在糖浆剂中,随着糖含量的增加溶解度下降;成盐后(如山梨酸钾)水溶性较好,因此,选用山梨酸钾为防腐剂。山梨酸类防腐剂活性有限,常与其他防腐剂合用,可产生协同作用。对羟基苯甲酸酯类防腐剂中,对羟基苯甲酸乙酯在pH 3~8范围内均有较好的抗菌活性且毒性低于苯甲酸[10]。本制剂未加辅料前pH值测定约为6,参考灭菌谱,选用山梨酸钾和对羟基苯甲酸乙酯作为本制剂的防腐剂,参考文献和试验经验确定为:山梨酸钾使用量为0.2%,对羟基苯甲酸乙酯使用量为0.2‰,符合《中国药典》2010年版规定。

2.3.2 蔗糖用量研究 取上述药液,每份200 ml,分别浓缩至一定体积,加入蔗糖一定量,加入山梨酸钾0.4 g,对羟基苯甲酸乙酯0.04 g,加热搅拌使溶解,煮沸30 min,放冷,加水至200 ml,滤过。取上述提得的挥发油约0.45 ml用2 ml乙醇溶解后,平均分成5份,加入每份滤液,搅拌均匀,即得。试验结果表明,蔗糖加入比以60%为佳(表6)。

表6 蔗糖加入比考察结果

2.3.3 最佳生产工艺条件确定 将处方药材橘红、炒紫苏子、紫苏叶、薄荷、前胡、石菖蒲加12倍量水浸泡3 h后,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3 h,收集挥发油,药液滤过,备用。其余黄芩等16味药加8倍量水提取3次,每次1 h,药液滤过。全部药液合并后,减压浓缩至相对密度1.03~1.05(40~50℃),放冷,滤过。滤液加入蔗糖600 g,山梨酸钾2 g,对羟基苯甲酸乙酯0.2 g,加热搅拌使溶解,煮沸30 min,放冷,滤过。取挥发油用少量乙醇溶解后加入滤液中,充分搅拌,加入纯化水至1000 ml,搅拌均匀,分装成瓶,检验,得成品。

3 讨论

在挥发油提取工艺研究中,通过吸水率、加水量和提油时间考察,确定橘红、紫炒苏子、紫苏叶、薄荷、前胡、石菖蒲等6味挥发油提取的最佳条件为:加12倍量水,浸泡3 h,水蒸气蒸馏提取3 h。在水提工艺研究中,以黄芩中的主要有效成分黄芩苷的转移率为指标,并参考各工艺条件下的出膏率,进行正交试验考察,从节约能量消耗,降低成本出发,得出水提工艺的最佳条件为:8倍量水,提取3次,每次1 h。液体制剂的pH值对微生物的生长很有影响,真菌最适宜的pH值范围是4~6,细菌最适宜的pH值范围是6~8[10-13]。本制剂未加辅料前pH值测定约为6,故必须加入一定的辅料防腐;味苦微辣,可加入一定的辅料调味。蔗糖加入量、防腐剂种类和用量是影响糖浆剂质量的主要因素,其可影响成品的稳定性,另外可以掩盖药物的苦味及其他不适味道,因此对蔗糖加入量、防腐剂种类和用量进行了研究,最后确定防腐剂种类和用量为:山梨酸钾,使用量为0.2%,对羟基苯甲酸乙酯,使用量为0.2‰,蔗糖加入量为60%。通过挥发油提取、水提工艺研究、防腐剂的种类和用量研究及蔗糖用量等多项指标研究,确立了儿童清肺糖浆的生产工艺,该工艺适合工业的现代化生产。

[参考文献]

[1] 国家药典委员会.中国药典(一部)[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10.

[2] 黄萍,吴清和,荣向路,等.儿童清肺丸药效学研究[J].中药新药与临床药理,2001,12(1):29-31.

[3] 蒲维维,杨万政,王捷.薄荷挥发油提取工艺的研究[J].内蒙古石油化工,2011,37(22):6-7.

[4] 胡怀生.紫苏挥发油化学成分分析[J].甘肃科技,2014,30(1):76-77,111.

[5] 李春,向能军,沈宏林,等.化橘红挥发油成分分析研究[J].精细化工中间体,2009,39(4):65-67.

[6] 伍振峰,王赛君,杨明,等.中药挥发油提取工艺与装备现状及问题分析[J].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2014,20(14):224-228.

[7] 彭修娟,杨新杰,王月茹.逍遥颗粒中薄荷挥发油提取工艺研究[J].世界中医药,2015,10(2):255-257.

[8] 冯少俊,伍振峰,王雅琪,等.中药灭菌工艺研究现状及问题分析[J].中草药,2015,46(18):2667-2673.

[9] 韩德世,曾本富,王新华,等.影响中药糖浆剂质量因素初析[J].时珍国药研究,1992,3(3):124-126.

[10] 郑俊民.药用辅料手册[M].4版.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5:60-63.

[11] 孟哲,刘荣琴,于玲.食品防腐剂及其作用机理的研究进展[J].邢台学院学报,2009,24(2):120-122.

[12] 马俊利.黄芩茎叶化学成分研究[J].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2013,19(7):147-149.

第12篇

【关键词】 刘??臣;角药;肺系疾病

临床上将常用的、相对固定的两味药物的配伍形式,称为“药对”,这是中药配伍的最常用的形式,而三味药一组的配伍也是很常见的,并且源远流长,能够弥补“药对”所不能满足的临床病症,有人将此种配伍形式称之为“角药”,并认为它的组方意义远比“药对”广泛深厚[1]。刘弼臣教授为享誉全国的儿科专家,从事临床工作60余载,经验丰富,常善用“角药”来治疗儿科各种疾病,疗效显著。我们曾有幸随刘老侍诊抄方,并整理其临诊病历千余份,收益甚多。现将刘老运用“角药”治疗肺系疾病的经验整理如下,以飨同道。

1 作为主药部分之“角药”

1.1 辛夷、苍耳子、板蓝根

辛夷辛、温,入肺、胃经,具有散风寒、通鼻窍之功。苍耳子辛、苦、温,有毒,入肺、肝经,《本草备要》载其“善发汗,散风湿,上通脑顶,下行足膝,外达皮肤。治头痛,目暗,齿痛,鼻渊,去刺”。板蓝根味苦,性寒,归心、肾经,为清热解毒、凉血利咽之品,《本草便读》言其“清热解毒,辟疫,杀虫”。

刘老认为辛夷、苍耳子皆辛散性温,能入肺经,善散肺经风邪而通窍;板蓝根清热解毒利咽喉,能祛邪护肺安内宅。三药相配既能疏散风热、通鼻窍,又能内解热毒,清热利咽。同时刘老认为小儿“肺常不足”,不耐寒热,易为外邪所侵,而鼻咽为肺之门户,往往同时受邪,表现为鼻塞鼻痒、咳嗽咳痰、咽痛咽干等。对此刘老常以辛夷、苍耳子、板蓝根作为主药,与玄参、山豆根、牛蒡子、大青叶等同用,共奏疏风透邪、清热解毒、利咽通窍、防邪传变之效。此法也是刘老“精于五脏证治,突出从肺论治”思想的具体体现。

1.2 生黄芪、白术、防风

此三味药的配伍取自《世医得效方》中的“玉屏风散”,黄芪味甘微温,归脾、肺经,具有补气升阳、益卫固表、利水消肿、托疮生肌的作用,为补气升阳的要药;防风辛甘微温,性浮升散,善行全身,白术味苦、甘,性温,归脾、胃经,有补气健脾、燥湿利水、止汗、安胎的功效。《本经》称其可“主风寒湿痹死肌,痉,疸,止汗,除热,消食”。

刘老认为小儿肺常不足的生理特点决定了小儿易受外邪侵袭,常常前邪未去又添新邪,黄芪能补肺气、益卫气、固表止汗,配伍白术健脾以资气血之源,佐以防风走表而祛风邪。三药合用既可固表以止自汗,又能实卫而御外邪,使玄府闭合有度。故临床常作为主药治疗表虚卫阳不固的自汗及易受外邪、反复感冒的患儿。

1.3 南沙参、桑白皮、地骨皮

南沙参甘润而微寒,能补肺阴、润肺燥、清肺热,兼有补脾肺之气,清肺生津,补气化痰。桑白皮性味甘寒,归肺经。《本草纲目》曰:“桑白皮长于利小水,乃实则泻其子也,故肺中有水气及肺火有余者宜之。”故桑白皮具有泻肺平喘、利尿消肿之功。地骨皮甘、寒,入肺、肝、肾经,能直入阴分,泻肺中伏火,并退虚热,王好古称其“泻肾火,降肺中伏火,去胞中火,退热,补正气”。

此三味药的配伍是由泻白散变化而来,刘老认为桑白皮专入肺经,清泻肺热,平喘止咳;地骨皮甘寒入肺,清降肺中伏火,对于阴虚有热者尤宜,两药相合,清泻肺热,以使金清气肃;用南沙参代替原方中的甘草、粳米,在于增强方药的养阴清肺之力。三药相配清中有润、泻中有补,既可清泻肺中伏火以消郁热治其标,又能滋阴润肺治其本,对小儿“稚阴”之体起到标本兼顾的功效。临床中常用于咳嗽时间较长、痰多、痰不易咯出、舌红苔黄等病症的患儿。

1.4 葶苈子、紫苏子、莱菔子

葶苈子入肺、膀胱经,《药性论》记载其功效能“疗肺壅上气咳嗽,止喘促,除胸中痰饮”。紫苏子味辛,性温,无毒,归肺、大肠经。《本经逢源》载其:“性能下气,故胸膈不利者宜之……为除喘定嗽、消痰顺气之良剂。”故紫苏子善降气消痰、止咳平喘,并有润肠通便之功,利于肠中痰浊下降而利肺气;莱菔子味辛行散,即可消食导滞,又能降气祛痰、止咳平喘。

此三味药的配伍是由三子养亲汤变化而来,刘老用葶苈子代替原方中的白芥子,意在取葶苈子苦降辛散,性寒清热,专泻肺中水饮及痰火而平喘止咳,以增强泻肺平喘之力。三药相配,泻肺平喘,降气消痰,同时兼顾健脾消食。临床上症见咳嗽、气喘、痰多、纳差时,刘老常用葶苈子3 g、紫苏子5 g、莱菔子10 g作为主药,以泻肺平喘、化痰止咳。

2 作为次药部分之“角药”

2.1 前胡、杏仁、桔梗

前胡味苦辛,性微寒。辛能宣肺散风,苦能降气祛痰,性寒能清热。具有散风清热,降气化痰之功。桔梗辛宣苦降、开宣肺气、祛痰利气,同时能利咽、排壅肺之脓痰。杏仁味苦、微温,入肺、大肠二经。《本草纲目》称“杏仁能散能降,故解肌散风、降气润燥、消积治伤损药中用之”。杏仁能“宣”能“降”,且其辛温能祛肌表之邪,其味苦能令上逆之气肃降,有止咳平喘的功效。

刘老认为前胡可降气祛痰,桔梗可排痰利咽,两药相配止咳祛痰利咽的功效较好。而桔梗既升且降,以升为主,杏仁辛散苦降,以降为主,二药配伍,一升一降,升降调和,祛痰止咳之效甚佳。前胡能疏散风热,桔梗为开提肺气之药,可为诸药舟楫,载药上浮,两药相配,使邪从表而解。刘老在临床上治疗痰热郁肺,症见咳嗽、痰多伴鼻塞、咽干等症时,常化裁杏苏散来宣肺散邪、止咳化痰以调肺,方中就常用了前胡10 g、杏仁10 g、桔梗5 g以宣肺化痰。

2.2 芦根、竹叶、牛蒡子

《玉楸药解》言芦根的功效为:“清降肺胃,消荡郁烦,生津止渴,除烦下食,治噫膈懊侬。”既能清透肺卫气分实热,还可生津止渴、除烦、利尿。竹叶甘寒入心经,长于清心泻火以除烦,并能清胃生津止渴,兼能利尿。牛蒡子辛散苦泄,寒能清热,升散之中具有清降之性,功能疏散风热、宣肺祛痰、清热利咽、透疹。

刘老用这组药主要取芦根清肺胃之热,同时芦根配竹叶清热生津、除烦利尿,再加牛蒡子外散风热、内解热毒。临床症见发热、咳嗽、有痰、咽红、咽痛、口干、口渴,舌红、苔黄等,刘老常用止嗽散加鲜芦根30 g、竹叶10 g、牛蒡子10 g以疏风宣肺、止咳化痰、清肺生津。

2.3 枇杷叶、紫菀、百部

枇杷叶性味苦平,入肺、胃经。《本草纲目》曰:“枇杷叶气薄味厚,阳中之阴。”具有和胃降逆、降气止咳之功效,是治疗肺逆咳喘的良药。紫菀性味苦甘,微温,归肺经。《本经》载其“主咳逆上气,胸中寒热结气”。能温润肺气、开泄肺郁,具有下气化痰之功,为止咳要药。百部味甘,性微温,归肺经。《本草纲目》载:“百部亦天门冬之类,故皆治肺病杀虫。但百部气温而不寒,寒嗽宜之。”具有润肺下气、止咳、杀虫功效。

刘老认为枇杷叶苦平泄热,长于降逆;紫菀功善祛痰止咳,温而不燥,润而不腻,长于开泻肺郁、降逆定喘;百部甘润苦降,微温不燥。三药相用,降气祛痰,止咳润肺,化痰中寓润肺之意,润肺又不碍祛痰。临床症见咳嗽阵发、痰多、痰黄、咽红、舌红等时,刘老常用止嗽散或泻白散等配以枇杷叶15 g、紫菀10 g、百部10 g清热化痰、润肺止咳。

2.4 紫石英、秦皮、钩藤

紫石英甘温,能温散肺寒、止喘嗽、降逆平喘、温养肾阳,《药性论》言其主养肺气。据《本草汇言》记载, 钩藤能祛风化痰。秦皮归肝、胆、大肠经,《本草纲目》言其“气寒, 味苦, 性涩”, 苦寒可清利大肠, 性涩又可防止宣散太过, 有清热燥湿、平喘止咳之效[2]。

刘老认为, 小儿肺常不足, 肾常虚, 痰虽源脾驻肺, 与肾阳虚而不能暖土息息相关, 故用紫石英温养肾阳,以蒸运脾土, 土旺则金生, 无区区于保肺, 有治哮求本之意。秦皮、紫石英、钩藤既能温养肺肾,又能平喘止咳,是刘老推崇的治哮良药[2],常与金银花、乌梅、紫菀、五味子等药配伍,用于哮喘、咳喘等疾病的治疗中。

3 讨论

角药是临床中药配伍中的一种方法,它源自于《内经》“一君二臣,奇之制也”的基础理论,始见于张仲景的《伤寒杂病论》[3]。刘弼臣教授在选取药物组成角药时有以下几个特点。(1)运用独立成方之角药,此种角药在从前的经方中就常运用到,如前文中提到的玉屏风散,常见的还有很多,如四逆汤、小陷胸汤、小承气汤、茵陈蒿汤[4]等。(2)由独立成方之角药化裁而来,是将原有的药换用其他药物,是根据小儿发病特点及生理病理特点,选取性味归经主治更有效的药物来配伍。(3)注重药物间相互配伍的关系,首先注重功效间的配伍,功效要能相互配合,不仅强调合用增强某方面的疗效,同时也强调顾护到疾病发生时会出现的兼证;其次注重性味间的配伍,做到升降得宜,宣散得度;最后是注重剂量间的配伍。从刘老的经验中看到,合理运用角药,在临床中能起到方便、有效的作用。

【参考文献】

[1]杨发贵.“角药”启微.河南中医[j].1999,19(2):55.

[2]于作洋.刘弼臣教授治疗小儿哮喘的经验[j].山西中医,1998,14(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