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5-30 10:45:33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汉字听写大会,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摘 要:在当今的电视节目上,各种各样的真人秀节目绽放着异样的光彩。《汉字英雄》和《中国汉字听写大会》这两档文化节目在2013年的黄金暑假中脱颖而出并创造了良好的收视佳绩。本文通过分析节目的优势与不足来鉴赏这场“汉字盛宴”。
关键词:《汉字英雄》;《中国汉字听写大会》;传播学
《汉字英雄》和《中国汉字听写大会》这两档节目都是以电视传播的形式对观众进行文化教育、社会教育。它们的着眼点都放在了传统文化的精髓――汉字上,观众可以在观看电视的过程中学习到知识和文化,同时也能唤起他们对传统文化的关注。我们的键盘时代,各种输入法的出现,已经让我们能提起笔但写不出来字。这两档节目的出现能够让我们观众心里产生了共鸣,这也是为什么这两档节目在播出短时间内能够引起强烈的社会反响。它们在一定程度上给了我们文化警示的作用。诚然,不是所有的节目都是完美无缺的,我们既要看到它得优点也要认识其不足。
一、节目优势
(一)栏目的归宿是文化传承
《中国汉字听写大会》和《汉字英雄》都以文化传承为己任,在节目中各位评委老师都会尝试解释和拓展所考文字背后的知识,比如造字的规律,构字法等,这些都是文化传承,也是书写文字最深刻的意义,通过这样的节目也可以让学生们了解汉字独有的魅力。传统文化是历代祖祖辈辈传承下来的宝贵财产,它是我们祖先智慧的结晶。中国的文化是博大精深的,而汉字则为基础,它是我们的母语。纵观文字发展史,我们可以看到它穿越了人类三千多年的历史,从甲骨文、篆书、隶书、楷书,汉字始终有着强大的旺盛的生命力。我们可以这样说,汉字书写和传承着中国文化的的精髓。现今,我们需要推广普及汉字,使大众能正确书写汉字,了解汉字的精髓。通过观看这两档节目,我们也可以感受到它们的考题更多涉及的是当代青少年需要记住的有关历史文化、历史事件的字或词。这也提醒着大家要关注历史文化事件,要铭记历史。同时这也考验着参赛选手需要有一定的知识含量,对中国传统文化有自己的认识和了解。传播正能量。
(二)观众参与感
《中国汉字听写大会》和《汉字英雄》较为突出的特点就是现场观众的互动,当主考官说出即将要考的字时,我们通过屏幕能够看到现场观众的紧张。当主考官说出了要考的字,我们可以看到他们在场下比比划划,跃跃欲试。选手答题成功,他们会为之欣喜。选手答题失败,他们也会为之惋惜和沮丧。现场的气氛会带给观众强烈的参与感,无论是场上的观众还是收看节目的观众都会跟着节目一起书写汉字,参与到节目中来,增强了对观众的号召力。另外,我们也可以看到一些外国友人加入了这场汉语热潮。通过看网上的评论和热帖,我们发现很多外国友人依托这个节目学习汉语,这两档节目成功地把这股“热潮”延伸到了国外,“汉语热”的浪潮已经面向世界了。无论是国人还是外国友人都积极地参与到了节目之中。观众的热情也会推动这两档节目越办越好,推陈出新。
(三)听写――心理的认同
听写对每个中国人来说都是有认同感的,自小学伊始的语文课,老师都会听写我们所掌握的汉字,老师一边读我们就会写出所听到的汉字。可以说,听写陪伴了我们的学生时代,小学、初中、高中都离不开听写。听写,是一种教学方法,它不但可以培养学生的听力还可以培养学生的书写能力。节目采取听写的方式一方面是考验学生的听力和书写能力,因为有很多情况是选手听错因而书写错误,在这一点上也是让很多评委和观众所惋惜的。另一方面也是便于学生接受,增加熟悉感,达成心理的认同。因为听写这种方式针对参赛学生来说几乎是天天接触的,它容易唤起学生和观众的回忆,这样,也方便观众的理解和接受。
二、节目不足
(一)赛程设置方面缺乏创新
从总体上看,《汉字英雄》的初赛独家采用汉字十三宫,答题者从第一宫出发,回答正确向前进一格,回答错误将向左或向右平移一格,移除十三宫即失去游戏资格,直至到最后一个宫格走出,即成功通关。它初赛的赛制可以避免选手偶然的失误,不会因为一个字或一个词而惋惜的淘汰。复赛几乎采用两两对决,三局两胜的比赛规则选出能进决赛的选手。复赛的题型可以说是越来越灵活,偏旁部首题、拼音类型题、组词题等等。决赛赛制几乎也是采用逐层淘汰的赛制选出当季的汉字状元、汉字榜眼、汉字探花。决赛多是考查成语,考查选手的信息量。《中国汉字听写大会》在赛制上,是主考官读出题目后并给出相应的解释,主要考查学生的听写能力,但是整个比赛考查形式过于单一,使其变成了一问一答的对应关系,未免有些单调,缺乏创新,也不能很好地考验选手灵活理解汉语的能力。
(二)评委的价值挖掘不够
《汉字英雄》和《中国汉字听写大会》邀请的评委可以说是文化界的重量人物,《汉字英雄》的评委:于丹,北京师范大学教授;高晓松,著名音乐制作人。《中国汉字听写大会》的评委:刘丹青,社科院语言所研究员,副所长,博士生导师;程荣,社科院语言所研究员,词典编辑室副主任,博士生导师。《汉字英雄》的评委对参赛选手的书写规范程度并不是很严格,比如:有位选手写“戕害”的“戕”,将“戕”的撇倒插笔,写得也像是横,但是评委算为正确了。相比较而言,《中国汉字听写大会》的评委对参赛选手的书写规范程度比较严谨。有位选手书写“日冕”,将“冕”字上面的小保即冒字头)写成了曰,它看似准确,但有位裁判并没有亮灯,足以看出评委的严谨性。但是纵观这两档文化节目这些评委并未更好地发挥其自身的价值,他们往往忽视字理或者解释欠妥当。这些嘉宾的知识素养和文化价值绝不只是简单地解释字词、判断对错,他们更大的学术价值并未很好地体现出来,而是让观众感觉他们是在“坐镇”,故应该深度挖掘评委的文学价值,做到学术与名誉双赢。
(三)生僻字偏多,教育意义不强
《中国汉字听写大会》和《汉字英雄》开播的目的就是在全社会传播汉字文化,普及汉字知识,规范汉字的书写,让人们深刻认识到传统文化的价值。但是两档节目选用的词有些生僻,在节目中的一些生僻字或许我们都很少听过,比如像“瞀儒”、“瘰疬”、“芫荽”、“碌碡”等,这样的词语出现在节目中只会导致参赛选手死记硬背字典,形成恶性循环,它只是起到了竞赛的目的,但实用价值和教育意义不大。一些外国友人看到这样的题目后也直呼“太难了”,学习这样的字,他们了解不好中国文化。这些外国友人表明,像他们这样的留学生,学习汉语的基础是不同的,他们更喜欢实质性的东西,喜欢能够更真实地了解中国文化的事物。其实,真正地学习汉字,是能够灵活运用汉字,学以致用。而不是用字典限制人对汉字的理解和思考,用“难”考验学生的思维。
《中国汉字听写大会》和《汉字英雄》以其良好的社会效果让观众重新审视了书写汉字的重要性。这两档文化节目也应真正把握传统文化的精髓,寻求符合娱乐性、竞技性、故事性的电视传播形式进行宣传。今天的学生就是明天的成年人,待他们成年后或许能因为电视节目的强化做的比现在的成年人好,或许他们也会提笔忘字。所以作为电视节目我们要扬长避短,加大对电视传播的宣传力度,赋予文化新的意义。要知道,在经历这些“汉字盛宴”后,我们要做的还有很多。(作者单位:北华大学文学院)
参考文献:
[1] 熊忠辉.广播电视节目形态解析[M].化学工业出版社,2010.
[2] 于帆.《汉字英雄》为何能逆袭荧屏[N].中国文化报,2013.
昨天晚上8点我看了《中国汉字听写大会》,让我十分震撼。这些和我们一样年纪的青少年,竟然写出这么多我见都没见过的字真令我敬佩。
是啊,现在的社会是网络发展的年代,很少有人再去刻意记这些传承了5000年之久的中国汉字。也没有一些人有着处处留心的好习惯,就连成人面对这些汉字也是束手无策。
而我每次在阅读一些课外书籍时,也总是碰到一些不会的字,也许有人会查字典想办法认识它,也许有人会像我一样对这些字不以为然。不认识几个字又不会影响文章的主要内容,反正主要理解就行。查字典既浪费了我看书的时间,又很麻烦。尽管我们都知道这种思想是不对的,可我的惰性总是会战胜我的理智。我知道你们的理由和想法一定是和我差不多的,可我告诉你这是克服养成的我也会好好改善。
古今中外的许多名人,就是有着积累的好习惯才成功的。例如说李时珍,他每天都会踏遍世界的各个角落来收集医学知识,记载在他自己写的一本书本草纲目里。正是因为他的积累,他才记入了中国的史册,永远地活在现代人的心中。
就名人也需积累,更别说我们小学生了。我们现在不应该再保持懒惰的性子,应该善于积累,积累的多了,自然做什么事都得心应手。《中国汉字听写大会》的冠军一定是平常积累知识最多的,也有人为输找客观理由,其实都是错在积累罢了。
观《中国汉字听写大会》让我学会了积累,让我爱上了文字。使我受益匪浅,我建议大家也一起去看《中国汉字听写大会》,相信你们一定也会有收获。
汉字,是记录汉语的文字,是一种很有意味的表意体系文字。它反映了中国文化的根、生命的根,含有深刻的文化内涵,传递着中国五千年的文明,直到今天,仍有无穷的魅力,显示了强大的生命活力。
一、中国汉字听写大会概述
1.汉字的概述
汉字是汉族人民创造的,是社会记实和沟通的用具,直接抒发意旨,具备象征功能和审美价值,是用来记录思维认识的书写符号系统。
汉字的出现往往是因为社会的需求而产生的,与一定的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相适应。在奴隶制形成和国家建立以后,需要用规范而准确的文字来各种命令、统计各类财产、记载国家各种事情等等,以便更好地为国家统治所服务。这样以来,为汉字的产生奠定了一定的社会基础。
2. 中国汉字听写大会概述
在当今信息时代迅猛发展的大背景下,越来越多的人开始使用电脑或手机的智能拼音、五笔输入法来输入汉字,致使人们的汉字书写能力逐渐下降,提笔忘字、写字不规范等现象越来越普遍。
针对汉字面临的传承和书写危机,中央电视台推出了以“书写的文明传递,民族的未雨绸缪”为标语的《中国汉字听写大会》,相继在2014年推出了以“让书写在古籍中的文字活起来”为宗旨的第二届《中国汉字听写大会》。这个电视节目不同于以往某些节目中的作秀,呈现出来的状态非常单纯、简朴。它可以让场外的观众朋友和现场的比赛者一起参加,人人都能够通过节目学习书写中国汉字,领悟中国汉字背后的历史文化。
二、汉字听写大会的“字”的选择指向
《中国汉字听写大会》通过听写汉字词语来进行层层筛选,最终诞生年度总冠军。每场所选取听写的汉字不同,有简单的,也有相对繁琐的。纵观两届《中国汉字听写大会》节目,所选听写的词语类别很多,主要分为以下几大类:
1. 人物类
如:【光绪】皇帝名,清德宗(爱新觉罗?载??)年号(公元1875-1908)。
【恽代英 yùn】人物名。
【桀纣 jié zhòu】桀和纣,相传都是暴君。泛指暴君。
2.动物类
如:【貔貅 pí xiū】古书里的两种猛兽,现多比喻勇士。
【虫豸zhì】小虫的通称,詈词,喻指下贱者。
3.植物类
如:【颠茄】多年生草本植物,叶子卵形,花暗紫色,结浆果,黑紫色。根
和叶可入药。
【桔梗 jié gěng】多年生草本植物,叶子卵形或卵状披针形,花暗蓝色或
暗紫白色。供观赏。根可入药。
4.天象、地理类
如:【图们江mén】我国一条江的名称。
【日晷guǐ】古代一种利用太阳投射的影子来测定时刻的装置。
【沟壑】山沟。
5.器物、建筑类
【舴艋zé měng】小船。
【毕肖】打猎用的一种长柄网。
6.人体类
如:【髋关节 kuān】俗称胯轴子,由髋臼和股骨头组成。
【上颚(上腭)è】是一对位于上唇之后的锥状坚硬构造。
7.医用、化学类
如:【扑尔敏 pǔ】一种药物。
【矽肺病xī】病名。
8.成语类
如:【惴惴不安 zhuì】形容又发愁又害怕的样子。
【分道扬镳 biāo】指分道而行,比喻因目标不同而各奔各的前程或各干
各的事情。
9.其他冷僻词汇
如:【裂璺 wèn】器物上的裂纹。
【九省通衢qú】武汉历来被称为"九省通衢"之地,泛指武汉通向外界的交通非常便利。
这些词语,一方面能体现出汉民族的历史文化积淀或记录先民历史生活痕迹,在一定程度上折射出了汉民族拥有的天文地理、历史人物、传奇故事、风土人情、科学成就以及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让后人铭记不忘历史,爱我中华。
三、汉字听写大会“字”的文化价值
汉字是中国文化系统中的一个独特部分,是中国文化的物质载体和传播工具。通过《中国汉字听写大会》这个电视节目,我们不难发现汉字体现出了深刻的文化价值。
1.彰显中华民族的地大物博及灿烂的历史文化
汉民族的物产丰富,所走过的历史轨迹、缔造的光辉历史,大都是用汉字记
录下来的。如“鳜鱼”、“蛏子”、“桔梗”、“乌桕”等词语反映出汉民族丰富的物产;“图们江”、“婺源”、“日冕”等词语反映中华民族的幅员辽阔以及拥有渊博的地理文化知识;谱写了“光绪”、“恽代英”、“蚩尤”等汉民族历史上永垂不朽的人物传奇及创造的历史文化。
2.汉字承载着中国古老风俗文化
古代的风俗文化与我们当代的风俗文化是有差异的,有些古老的风俗文化已经消逝,很多都已被人遗忘。如:“合卺”成婚, 卺是瓢,把一个匏瓜剖成两个瓢,新郎新娘各拿一个饮酒,是旧时成婚时的一种仪式。“及笄”指的是古代女子年满十五岁可以把头发绾起来,戴上簪子,也指古代女子已到了可以出嫁的年龄。
这些古老的风俗文化有些已经消逝,但它是我们中国文化的一部分,理应被后世所了解。
四、教学启示
通过《中国汉字听写大会》这个节目,对于我们中小学的语文教学有很大启示。主要归结为以下几点:
1.识字与写字教学要做到字音、字形、字义三者相结合
在《中国汉字听写大会》节目中,某些参赛学生只知字音,不知字形、字义;只知字义,不知字音、字形;只知字音、字义而不知字形;字音、字形、字义都不知。这种种现象就造成了这类参赛学生往往写错别字,甚至是不会写所听写的字。因此,在教学时切忌将字音、字形、字义孤立开来,应该在识字与写字教学过程中将字音、字形、字义三者有机的结合在一起。
2.引导学生关注中国历史文化
汉字是基本的交际工具,中学生掌握3500个常用汉字是基础,但是这对于传承中国历史文化是不够的,还需要突破这种限制,跳出语文课程标准中所规定掌握的汉字词语,尽可能多地掌握一些汉字词语的意思,更多地了解一些文化知识。通过《中国汉字听写大会》节目引导学生关注我们自己民族的语言文字和自己民族的历史文化,通过那些消逝的汉字词语以及文化知识来了解我们中华民族的固有文化并传承这种历史文化。
中央电视台《中国汉字听写大会》于8月2日在科教频道首播之后,这个主打“汉字文化”的节目一夜爆红,正是因为它触动了国人最敏感的神经。《中国汉字听写大会》不仅仅是一场汉字听写大会,而且在考词释义、例句演示、专家解说的过程中,还涉及历史、化学、物理、生物等各学科知识。伴随着节目紧张的氛围,笔者坐在电视机前也一直在同步答题,不禁为同学们的博学表现而喝彩。
无疑,这是一个极好的平台,让更多的中国人再一次领略了中国汉字文化的精髓。但是随着参赛选手的日渐减少,甚至看到有些参赛队伍的全军覆没,笔者又不禁为之扼腕叹息。
作为一个对文字教学或者说对书法教学有一定研究的教者,笔者想就《中国汉字听写大会》这个节目以及选手在比赛中显现的一些问题谈一谈自己的看法,希望能够得到大家的认可。
一、笔顺不到位
我们知道,这次听写大会,所有参赛选手都是来自全国各地最顶尖的高手,都是经过层层选拔最后突出重围走上央视舞台的。
毋庸置疑,这些选手在参加决赛之前,也一定经过专门的训练,其中最为重要的就是汉字的正确书写,训练的内容中也一定包括笔画和笔顺的问题。这次听写大会,所有汉字的书写肯定以正楷为基础,而对正楷的书写是有严格限制的,只要是正楷,就必须讲究严格的笔画和笔顺,而楷书的笔顺是比较固定的,是不可以任意改变的,先写哪一笔,后写哪一笔,是根据汉字结构特点再加上人们日常书写习惯而总结出来的。也就是说,在楷书的起笔、行笔、收笔等过程中,提笔、顿笔、转笔等运用都有严格的要求,书写要平稳,有轻重提按、入锋回笔等具体要求。一旦改变了笔画和笔顺,极容易造成笔画书写不到位,使字形走样,影响书写效果。
而事实上,在这次听写大会上,有不少选手,甚至是杀出重围的选手,在这个笔顺问题上都或多或少地出现了一些错误,而这些错误都是完全可以避免的。
笔者以为,作为中学生中的佼佼者,参赛选手在一定程度上起着很好的示范作用,他们的一举一动都可能在潜移默化中影响到观众,尤其是影响到广大的中小学生。因此,在听写的过程中,选手在书写上是不可以随便而为之的。为了避免这种现象的出现,组委会是否可以加入“字虽然写对,但是笔顺不对给予降分的评判”等评分细则。一旦有了这样的规定,参赛选手就会在书写的时候有意无意地注意这个书写的细节,从而起到很好的示范作用。
二、写字不工整
笔者几乎每年都参加中考作文阅卷,每次阅卷总会有这样的感受:每当看到书写潦草、字迹难辨的作文,油然而生的是厌烦,平静的心也变得急躁,一晃而过,即便是奇文也难以细细欣赏,想得高分很难;每当遇到书写工整、漂亮的作文,心中便会为之一振,爱不释手,从头至尾仔细咀嚼,不放过任何一处精彩的笔墨,往往就能得到高分。
央视《中国汉字听写大会》的参赛选手是从全国各地的中学生中遴选出来的,是中学生中的佼佼者,他们理应承担起把字写工整、写美观的重任,在平时的训练中,辅导老师也一定强调过这方面的要求,但是我们在欣赏他们上佳表现的同时,也为不少选手所写的字笔画不到位、书写不工整、字迹不美观而叹息,总觉得有些美中不足。
当然,有不少学生的书写非常工整,让我们为他们既能够正确书写又能写得如此漂亮而拍手叫绝。俗话说得好,“书之不靓,行而不远”。书写潦草、字迹难辨,实在是汉字书写的软肋。书写犹如人的第二面孔,面目可憎与面目可亲大相径庭,有天壤之别。如今批阅作文,书写潦草、字迹难辨之作俯拾即是,书写工整、字迹漂亮之文凤毛麟角,学生的汉字书写水平堪忧。所以,参赛选手也应该承担起工整书写的重任,义不容辞。如果在参赛选手评分要求中再加入这么一条,其引导作用是不言而喻的。
最近,教育部颁布了《关于中小学开展书法教育的意见》,要求在义务教育阶段三至九年级的课程中,每周安排一课时书法课。这一做法旨在提升学生汉字书写水平,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可谓用心良苦。
所以,作为一档收视率极高的节目,《中国汉字听写大会》应该为中国汉字的规范、工整、美观书写尽一份力,流一点汗!我们的参赛选手如果能在写正确的基础上,再把字写工整、写美观,那该是多好的一件事啊!
三、词语太生僻
2011年版的《义务教育语文新课程标准》在“总目标”中有初中生必须“认识3500个左右常用汉字。能正确工整地书写汉字,并有一定的速度”的要求。很显然,初中生应该以掌握3500字左右为基本要求,但是随着《中国汉字听写大会》参赛选手竞争的日益激烈,主持人所报出来的汉字越来越难,许多次场外成人的书写正确率都是0,不时能够听到主持人“场外没几个人写对”这样让人感到很尴尬的评论。
说实话,主持人挑选的部分词语笔者听都没听说过,这些参赛选手却准确无误地写了出来,的确让人钦佩,的确为这些孩子精彩的表现而叹为观止。
不过,话说回来,这些孩子毕竟是从全国各地遴选出来的“人之精品”,这样的孩子,在全国不在少数,但是泱泱大中国,有超过2亿的中小学生,都能达到这个水平吗?我想谁都不敢这么说。
所以,作为一档收视率极高的节目,《中国汉字听写大会》也应该承担起普及汉字书写的重任,而不应该用过多的生僻字来为难参赛选手,否则不利于汉字的普及。因为这样只能让不少孩子钻进《现代汉语词典》里,死抠生僻字。这不仅不利于汉字的普及,反而会造成一种不好的导向。
为了避免这种现象的再次发生,笔者以为在这一板块的比赛中,不妨采取组团比赛的方法,而不一定采取词语淘汰制,否则还是会让参赛选手钻进生僻字的死胡同。让每一个中学生都能很准确地掌握3500常用字,通过严谨规范的听写竞技活动,达到全社会关注汉字书写、传承中华文化的目的,那才是《中国汉字听写大会》的真正目的。唯有这样,才能真正提高中小学生的汉字应用和书写能力。
【素材展示】
2013年8月23日,在央视综合频道CCTV-1和央视科教频道CCTV-10晚上8点黄金时间同步播出诺亚舟优学派《中国汉字听写大会》后,拉动了新一轮的关注人群,收视率迅速飙升。在各大卫视争夺收视、热门选秀节目充斥荧屏的盛夏季节,诺亚舟优学派《中国汉字听写大会》因节目奇特的互动特性,引领电视节目的观众创新的线下互动,即让每家每户在每个周五多了一份“课外作业”。首播之后一夜爆红,不仅超越《中国好声音》、《快乐大本营》等大热综艺节目,跃登微博热门话题榜,还从央视十套“逆袭”进驻央视一套播出。
在这档电视节目上,当“尥蹶子”、“貔貅”、“攥拳头”、“桀纣”、“瓮中捉鳖”等词语出现在考官口中并予以适当解释时,成人听写体验团错误频频。据不完全统计,“间歇”、“熨帖”、“黏稠”等生活中的常用词,成人听写体验团的正确率都不足50%。其中“熨帖”一词,只有10%的正确率,而“癞蛤蟆”更是难倒了70%的成年人。主打汉字听写的节目《中国汉字听写大会》惊艳电视荧屏,使常年使用电脑的国人逐渐意识到,在键盘时代,不少汉字已经不会写了,也再次激起人们对汉字文化传承的忧虑。
【多维解读】
1.打赢“汉字保卫战”
随着计算机的高度普及和网络的日新月异,人们的书写能力也随之降低。长时间不练习手写汉字,提笔忘字在所难免。如今,键盘上敲字速度越来越快的人,往往用拼音输入法,只要会念,敲出首字四个字母,立即跳出字词,甚至连前后鼻音、是否翘舌都不必考虑。而现在更发达了,通过语音识别系统,你说出的话,就能自动转换成汉字,连手都不用动。汉字书写能力退化,是一个让人遗憾的现象。破解这种“汉字危机”,应该继续强化小学阶段的汉字手写教学,包括传统书法文化教学。
2.传递中华文明
有着6000余年历史的汉字,传承着中华民族的文化基因。从最初的甲骨文到现在的简化字,汉字的演变与中华民族的发展相伴相生,中华民族发展史上的每一次重大变革在汉字中都有所体现。可以说,汉字是中华民族历史文化的重要载体,书写汉字是传承这一历史文化不可或缺的手段。一手潇洒飘逸的字,笔锋触碰在信笺上的沙沙声,空气中飘散的墨水芬芳,是民族书写的集体记忆。离我们越来越远的不仅仅是汉字书写,还有需要通过汉字书写传递下去的数千年中华文明。只有重新修复“书写”这座传递中华文明的桥梁,数千年文明才得以薪火相传。
【适用话题】
母语、文化基因、文化修养、汉字之美等。
文/叶延滨
窗外是个小广场,因为有了这个小广场,窗外的风光好了许多。闲了累了,往窗前一站,广场上风光好,绿树红花,快意悦目。有了小广场,也就有了秧歌和相似于秧歌的健美舞。音乐响起,老太太和半老太太们翩翩起舞,宛若少女。跳就跳吧,为什么要一群人聚在一起,还要放音乐,一群人闻“机”起舞?一群人起舞,就动静不小,要让一群人都听见的喇叭,也就让广场四周的楼房的居民,都浸泡在机叫声中。此机非彼鸡,有性,人起舞,此刻,对伏案者或小憩者来说,就变成了骚扰,叫作“你健身而我烦心”。烦心就是心乱,静心的办法就是放下。
天下的事,能“放下”就是想明白。这大秧歌及其演变的健身舞,为什么招人?你想想,当年在陕甘宁,吃没有吃的,要开荒自己刨食,打仗也是个没有个尽头的“持久战”。上街就跳秧歌舞,响器一吹打,人群围起来,该笑就笑,能跳就跳,这叫“小气候”鼓士气。多少年过去了,一提到延安,人们就想到《兄妹开荒》秧歌剧,可见创造小气候,调动起来的“正能量”不可小觑。
想明白了,心就静了,气也平和了。清早有人跳,傍晚也有舞,细想一下,寻常百姓,有闲心在这儿聚众而起舞,大概就是书上常说的“歌舞升平”。
难得的是心情。小广场外就是通往地铁的路,路上此刻是行色匆匆上班族。上班族像一条河,匆匆的流水中,几多弄潮儿?脚步匆匆往前奔,叫作奔前途,晨往之,夕归之,朝朝暮暮,去去来来,人还是那个人,细想一下,人没有流走,流走的是时光,文艺点的说法叫流走了青春岁月。于是,伸向远方的道路像河流一样流出了我的视线,而窗外的小广场像湖泊,吸引着想挽留时光的人们。
虽说小广场像湖泊,小广场里的人们,起舞者众,■者多,打坐养神者不少,都是没有来得及抓住青春的尾巴,却在这里找寻让岁月放慢脚步的办法。真有趣,路上的年轻人行色匆匆如踏油门,广场上的人们悠然自得如踩刹车。
广场上悠然自得的都是闲人,各有各的闲法。健身的、跳舞的都想健康长寿,各有各的招式。占据广场中心地带的是跳舞者,舞者姿色尚存身材还好,不像前些年敲着大鼓铜钹,穿着红袄绿裤扭秧歌,她们随着喇叭里的流行歌曲,翩然起舞,舞姿和技艺都像从春晚上学来的。还有健身为主的老年人,聚在一起做操,一边伸胳膊甩腿,一边嘴里还念念有词。练太极者旁若无人,玩健身器械者全神贯注……老百姓想长寿想健康,是件让人开心的事情,至少说明这日子过得还有滋味。多少年来长寿梦都是皇帝权贵们专有,天下的人为了迎合他们的梦想,冲着他们喊万岁。现在老百姓也想在这个世界多呆些日子,这是好事。
想到这里,我觉得我的书房多了一幅屏幕,读书人也要读的世俗图。看这个世界,若只是上网,搜出的世界总是神经兮兮,无所禁忌,负面消息满天飞,让人打不起精神,像呆在连阴雨里的梅雨天;看这个世界,窗外的小广场给人提神,觉得能接上地气,心里踏实。是啊,活在这个时代,不上网,OUT了;不看电视里的天气预报,不行了;不站在窗前看看小广场上的人们,心里不踏实了――如果有一天,小广场上没有一个人,悄无声息,我第一个念头会是什么呢?
此刻,坐在电脑前,听见小广场上传来的音乐声,我悄悄地说:祝福你们,在晚霞里起舞的人们……
(选自2013年11月29日《人民日报海外版》)
1.词语理解。题目中的“风景”有哪几层含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题思路】词语的含义分为本义、比喻义和引申义。依此,我们需要在阅读全文的基础上,结合句子语境,分别找出词语隐藏在文中的各个义项。
2.内容探究。面对窗外近乎于扰民的广场舞,“我”为什么能“放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题思路】阅读全文,从文中可以找出“可见创造小气候,调动起来的‘正能量’不可小觑”“寻常百姓,有闲心在这儿聚众而起舞,大概就是书上常说的‘歌舞升平’”“看这个世界,窗外的小广场给人提神,觉得能接上地气,心里踏实”这些句子,归纳合并即可。
3.句子赏析。赏析下面句子的表达效果。
于是,伸向远方的道路像河流一样流出了我的视线,而窗外的小广场像湖泊,吸引着想挽留时光的人们。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题思路】赏析时可以从修辞、内容和表达的情感等角度进行。仔细分析句子会发现其运用了比喻、对比的修辞手法,内容上写出了年轻人和老年人的两种不同的生活,情感上则有对时光流逝的感叹。
4.材料链接探究。阅读下面的链接材料,请你说说如何改变广场舞扰民的现象。
材料一:昌平区的史某因广场舞的噪音过大,同邻居发生争执,其间他竟拿双筒猎枪朝天鸣枪,并将自己饲养的三只藏獒放出来冲进人群。
材料二:业主金女士说:“我们工作一天回到家,就是要清静休息的,可是楼下的音响咚咚咚地响,怎么能休息?跳广场舞的时间大多是晚上7点到9点多,孩子还要写作业呢。其实只要声音小,就是跳到后半夜也与我们无关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题思路】两则材料都反映了广场舞扰民的现象,且材料一中史某的做法明显过激。因此,答题时可以采用劝说或者法律措施来解决这个问题。
5.技法分析。文中画线句子运用了怎样的表现手法?有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题思路】本题首先要指出句子运用的表现手法,从句中所写的两种现象可知其运用了对比的手法,然后再从内容和表达的情感两个方面来分析其表达的作用。
“汉字听写”缘何掀起热浪?
文/鲁 军
①近来,中央电视台一档《中国汉字听写大会》节目吸引了观众。从今年8月这档节目在每周五“黄金时段”推出以来,观众的关注度持续攀高,掀起一场听写汉字的热潮。据央视统计,《中国汉字听写大会》播出后同时段收视率飙升4倍,微博话题登顶热门榜,点击突破18万,百度搜索高达42万。
②《中国汉字听写大会》何以能够吸引观众?难道仅仅是个“书写”问题?显然,节目中出的一道道汉字听写题,让一些观众不得不给自己贴上“文盲”的标签。对不少离开校园已久的人来说,不只是一些结构复杂、罕见使用的汉字让人写不下来,更有一些笔画简单而“高频”的汉字让人“举白旗”。当然也就有了在“惭愧”之下的“继续看”,或者“兴趣”之中的“娱乐看”。
③但是,往深处想一想,并无奢华场面和明星阵容的《中国汉字听写大会》节目甫一问世,便以其益智的清丽身姿和积极的文化情怀,在观众中引起强烈反响,创下全国收视佳绩。其成功的根本原因就在于它唤醒了深藏在炎黄子孙心中而在键盘时代淡忘了的汉字情结。这样的节目,达到了“让群众爱听爱看、产生共鸣”的效果,可以说是媒体社会责任的一种具体体现。
④中国汉字被错“书写”,已经成为一个不可忽视的社会现象。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的普及,在给汉字的书写、传播带来便利的同时,也产生了“提笔忘字”“写字不规范”等问题,对汉字书写和传承提出了挑战。汉字是中华文化的标志与载体,提倡正确“书写”,是因为书写是汉字的基本属性,是汉字传播的前提。中华民族文化,绵延数千年,固然不只在文字本身。但那些珠圆玉润、形象饱满、栩栩如生的汉字,若在我们的忽视与冷漠中,慢慢成为历史的遗迹,岂不是有愧于先人一笔一画刻凿出来的古老文明?
⑤说起传承中华文化,大家都认为很重要,很必要。但在行动上,一些人似乎又成为“旁观者”,强调客观原因多,查找自我责任少;等待别人先做的多,自己率先干起来的少;宏观的话说得比较多,具体实事抓得少。《中国汉字听写大会》主办者以自身行动,践行传承中华文化的责任,其中有两条启示值得深思。
⑥其一,传承中华文化需要坚守与创新并举。汉字是中华文化的根本,是我们最值得保存和珍惜的文化瑰宝,要弘扬汉字,需能开拓汉字的艺术美。要让汉字进入百姓的生活,进入我们的艺术领域,让人们感到美,感到震撼自己的心。在这方面,我们的媒体不仅有责任,而且完全可以有能力激活汉字的历史意义与文化价值,重新焕发汉字所承载的传统文化的想象力,让汉字在当代艺术语境中获得新的生命力。
⑦其二,正能量的传播,关键是提高新闻宣传和文化传播的质量和水平,增加吸引力和感染力。在谈到做好宣传思想工作时指出,“人民是具体的而不是抽象的,要认真研究不同群众思想文化需求”。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提高群众素养,是宣传思想工作艰巨而重大的使命,必须从一点一滴做起,长期积累,持之以恒。只要我们共同努力,就一定会通过“以字育德,以字启智,以字修身,以字促美”,实现提高“软实力”的目的。
(选自2013年10月11日《人民日报》)
1.词语解释。结合具体的内容,理解文章结尾处“软实力”一词的意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内容探究。《中国汉字听写大会》何以能够吸引观众掀起一场听写汉字的热潮?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辨析论证方法。文章第⑤段主要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技法分析。文中画线句作者为什么要引用一系列的数字?这样写有什么表达效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窗外有风景》
1.①自然风光;②小广场上跳舞的人们;③国泰民安的景象。
2.“我”能放下的原因有:①创造小气候,可以调动起“正能量”。②寻常百姓,有闲心在小广场聚众而起舞,表明国泰民安,人们生活美满。③窗外的小广场给人提神,让人觉得能接上地气,心里踏实。
3.运用了比喻和对比的修辞手法形象地写出了两种人的不同生活,含蓄地表达出对时光流逝的感叹。
4.①劝说广场舞的组织者声音低一些,不要扰民;②远离小区,开辟专门的跳舞场地;③对于闹事者给予必要的治安处罚。
5.画线句子运用了对比的修辞手法,将网上的世界与窗外小广场舞蹈的情形进行对比,突出小广场舞蹈带给人们的踏实感。
《“汉字听写”缘何掀起热浪?》
1.“软实力”是指传承中华文化、提高群众素养的能力。
2.①因为自己的书写问题,就有了在“惭愧”之下的“继续看”,或者“兴趣”之中的“娱乐看”。② 它唤醒了深藏在炎黄子孙心中而在键盘时代淡忘了的汉字情结。③它达到了“让群众爱听爱看、产生共鸣”的效果。
古老而神奇的汉字历史悠久,是咱们中国的记忆密码,记录了中国几千年的文明进程,到了今天却逐渐被国人遗忘,一些年轻人甚至“提笔就忘字”。这不能不说是中国几千年传统文化的悲哀。每一个国家都有自己的文字,唯独中国汉字在世界上独树一帜。世界上没有一种文字像汉字那样历尽沧桑仍青春永驻。无论是它的结构还是象形文字,其显著的特点是字形和字义联系密切,具有明显的直观性和表意性。
我们不能说汉字已经到了濒临消亡的境地,但也要看到国人书写能力的普遍退化,众多汉字成了熟悉的“陌生人”,让不少人心生警惕,甚至有网友喊出“拯救汉字书写危机”的口号。
据了解,近期热播的《汉字英雄》和《中国汉字听写大会》吸引了一批热衷汉字文化的青少年,因为它们不仅考验了参赛学生的识字量,也是对电视机前“陪考”观众的测试。但是,人们交上的答卷不容乐观。外国人觉得汉字像“天书”一样难以书写,而现在连很多土生土长的中国人也开始有同感,尤其是在面对一些生僻字之时。首期《中国汉字听写大会》播出时,曾随机选取现场观众组成“成人体验团”,当“尥蹶子”“貔貅”“攥拳头”“桀纣”“瓮中捉鳖”等词语出现时,“成人体验团”错误频出。一个暑期的电视特别节目,变成了一道让当代中国人尴尬与汗颜的“公众考题”。“成人体验团”的测试结果,在一定程度上暴露了当下中国人汉字书写方面的软肋。
汉字书写能力下降有各种各样的原因,电脑飞速发展和普及是其中的主要原因。互联网时代,我们习惯于敲打键盘,所以越来越多的人患上“失写症”。不过,更深层次的原因,我认为还是人们对汉字敬畏之心的淡漠。古人常说“一字为师”,然而在浮躁心态下,人们对于汉字书写相当草率,甚至积非成是、将错就错。不坚持正确书写,谬误就会乘虚而入,这委实是汉字和汉语言文化的莫大尴尬。
互联网时代,人们的书写工具变成了电脑,汉字也由“刀笔”“软笔”“硬笔”的演变,发展到“机笔”阶段,这种“换笔”是科技进步的自然结果。《中国汉字听写大会》总导演关正文也说,未来书写设备的改变是不可逆的,节目的本意是“通过游戏的形式提醒大家”,并“重温汉字的美好”。现在电脑的汉字输入法有多种,我以为目前输入速度最快的依然是五笔。掌握五笔输入法,不但打字快,而且让人们在书写时不会“提笔忘字”,书写的正确率也高。在提高速度和效率的要求下,我们当然可以使用键盘,但在不需要过于追求速度与效率的时候,我们能否拿起久违的笔,写一封信,题几句诗?这不仅是对中华汉字文化的一种传承,而且是对本民族语言的真诚温习与细心感受,既能表达书写者对汉字的敬与爱,也是一种温暖与真诚的交流方式。在拯救汉字书写危机的行动中,每个人都是主角。
最近,中央电视台播出的《汉字听写大会》节目掀起了一股收视热潮。节目形式单纯、质朴,主持人读出字音,说出词义,选手根据读音和词义写出汉字。该节目之所以受到如此关注,一方面是因为节目的内容引人入胜;另一方面,也显露出了当前国人对“汉字书写能力”状况的隐忧。
随着电脑、手机的普遍应用,国人电子版排文、电子版写信、手机短信成为时下免于手写的文字“输出式”。无论是专做文字工作的新闻、出版行业的记者、编辑,还是政府文秘工作人员,甚至大学生做作业都步入了“电子稿”。正因为这样,中国人写汉字出现错字、别字,害人误事的沉痛教训比比皆是。面对危机四伏的汉字厄运,媒体认知,听写汉字栏目“汉字听写大会”悄然兴起,无疑能引起国人对传统汉字文化学习的重视。
汉字是中华民族最伟大的创造之一,是她记录了中华民族五千年的文明,她是中华民族和中华文化之根,是维系、凝聚大中华的纽带。书写汉字,可以对这一古老而又极具活力的文字产生敬畏之心,激发热爱祖国文化的感情。
中国人写不好汉字、不会写汉字,我们的语文教育有很大责任。我们不重视识字写字的教学。识字写字的教学在一、二年级比较重视,过了低年级,识字写字教学就很难见到了。语文课堂上只见围绕着课文内容教师问学生答,识字写字让给学生“自学”了。即使看到一些识字写字教学,也都是蜻蜓点水,做做样子。听写词语,在语文课堂上更是销声匿迹,甚至有人把它看成是浪费时间的行为。现在学生写的作业很多,各种补充习题、练习册、学案、试卷等忙得学生抬不起头来,虽然我们老师也要求学生把字写好,但这么多作业量,学生要“奋笔疾书”,书写质量可想而知了。再说,考试时,只要写对就行。语文考试成绩高的学生,而书写质量不尽人意的大有人在。我们一些语文老师语文素养有待提高,把“尴尬”的偏旁写成“九”,把“冕”的上部写成“曰”,把“莘莘学子”读成“辛辛学子”把“六(lù)合”读成liù六合的大有人在。教师的书写理应成为学生的榜样,但大多语文教师不再练字,备课告别了书写,“三字”不过关,不像样的比比皆是。
这样的语文教师,这样的语文教学,怎能教出热爱汉字的中国人!
如今,我们感到了汉字的危机,国家开始重视汉字的教学,在语文课程标准中强调要加强识字写字教学。提出识字写字不仅是第一学段的教学重点,也是贯穿整个义务教育阶段的重要教学内容,并在各个学段提出明确的写字要求,明确规定了要在每天的语文课中安排10分钟的书写,还要求各地开设书法课。这些要求,这些重任要靠我们语文老师去落实,去坚守。拯救汉字,是我们语文老师义不容辞的责任。
我们语文老师自己不仅要提高对写字的认识,也要提高学生对写字的认识,我们要认识到写好汉字是一个中国人必须的,是爱国的表现。我们教师要练好三字,时时、处处给学生以榜样。我们每堂语文课都要重视识字写字教学,要挖掘汉字中的文化因素,让学生感到汉字的美,感到学汉字是有趣的,而不能只是“严格要求”、“机械训练”,结果学生字是会写了,但学汉字的兴趣没有。我们要把写字纳入学生的语文学习评价之中,不仅要写对,也要写好。作业布置量要少点,要求学生写好点。我们要组织各种写字比赛,如听写比赛、书法展览等,激发学生写字的兴趣。我们要鼓励学生多读课外书,培养学生主动识字写字的习惯,遇到生字能查字典,搞清它的读音和意思,而不能乱读乱猜……
只要我们思想上重视了,行动上落实了,坚守了,我们就一定能让学生热爱上汉字,读好汉字、写好汉字,让汉语文化熠熠生辉!
(作者单位:江苏省镇江市新区实验小学)
责编/齐鲁青
《中国汉字听写大会》这个节目的名字一开始并未引起我的极大兴趣。虽然学生时代早已一去不复返,但脑海中关于“听写”的记忆仍残留有无数条。老师念,学生写,“听写”这项随堂小考,给我的印象总是静默之中伴着一丝丝紧张。
对这档节目,我一开始是抱着七分好奇、三分怀疑的态度,但是几期节目下来,我不得不承认,是我低估了这个节目的魅力,也低估了汉字的魅力。汉字是一种很奇妙的文字,横平竖直、方方正正,写作楷体时雅观俊秀,写成行书后灵动潇洒。所以有选手在时间尚且充裕的情况下还取消明明已经写对的字重新写,追求的就是汉字的字形之美。
显然我被节目所吸引,随着几期看下来,与其说我钟情于这档节目,倒不如说是我对书写的情结被唤醒了。虽然我对键盘不是那么独有情钟,甚至还相当手生。许是我代替的工具或代劳的机会太多了,我常常患上“失写症”,频繁遭遇提笔忘字的尴尬。当我从节目里听着考官嘴里蹦出的怪词,比划着那曾经熟悉却已经模糊了印象的横竖撇捺,不禁被场上孩子们“神一样”的表现惊得目瞪口呆。
其实,汉字不仅仅是传递信息的载体,汉字之美也不只在于形。古书上说“昔者仓颉作书而天雨粟、鬼夜哭”,这固然是经过修饰后的传说,但也充分反映了汉字在中华文明诞生和发展过程中惊天动地的意义。在每一个汉字、每一个词语的背后,都不乏繁华厚重的文化积淀,以及绵绵不绝的文化传承。就是说汉字的意义不仅在它的形式之美,重要的是汉字背后所蕴含的文化内涵。而这个节目大概也是想用这种方式引导广大观众关注汉字、重视书写,从而在一问一答的环节中复习历史、了解地理,帮助大家重新了解人文典故和民族图腾的脉络。
这档节目之好,是近年来不曾多见的,我想每一位喜欢和关注中国传统文化的人,都会从中找到快乐,还能透过汉字之美看到充满朝气的青春之美。
热爱汉字吧!因为汉字始终充斥着我们的生活,特别是青少年要养成亲近汉字、书写汉字的习惯,在感受汉字之美的同时,不断增强自己的文化性灵。我想,这应该是民族之幸,中华文化之大幸。
一、汉字书写现状
字形题是高考语文多年来必不可少的一道题,这道题可以分开考,可以和语音题合拢来考,但是,无论怎样考,它都是对祖国语言文字的传承和发展,是对汉语言文化的领悟,是普通话推广的重要方式。对汉字的传承与领悟,正是语文科义不容辞的责任。然而,看看学生的作业本吧,错字别字不知凡几,改错也是越改越错,完全不知汉字的构造与基本规律,胡乱猜测的多。背诵填空时,好好的一句诗,错一个字就可能面目全非,把美好变成庸俗,严重影响意境。而且,学生丢分的又何止是选择题与背诵填空题呢?问答题中有的关键采分点写错了字,又怎么会不丢分?作文中如果错字太多,不仅文意受损,也直接影响阅卷者的心情。近年,考纲在作文部分规定了对错别字的量化扣分,加大了对正确书写汉字的考查力度,这正是基于网络语言错别字和学生书写错别字十分普遍的现状而提出的。所以,语文教师在教学中务必要把正确书写汉字作为一个重要的、不可懈怠的基础工作来抓。
二、识记字形的基本方法
通过对近几年高考试题的分析,可以发现,高考所考查的内容主要是:①形近字,如,“惦”(念)与“掂”(量);②音同音近字,如,“投机倒把”的“倒”误写为“捣”;③音同形近字,如,“国籍”的“籍”误写为“藉”。可是,尽管教师相当重视,印发了许多试卷给学生,学生也是在这道题上下足了功夫,背读、听写、默写,没完没了,一遍又一遍地重复着,还是收效甚微,颇令人沮丧。
那么,如何尽可能快地提高学生这道题的得分率呢?
1.规范训练,循序渐进。
许多教师在高一就开始这种字词的训练,并且完全用高三的准复习资料,初上高中的学生会很蒙,不知道自己怎么会有这么多不认识的字,写不了的字,而且好多还不是课本中要学到的。当然,有很大一部分字都不会在语文书中学到,它们存在于学生的生活里,要从旅游、阅读中去追逐它们的身影。所以,教师首先要告诉学生,高考汉字考查的范围是很广博的,拘泥于书本绝对不够。但就这样一下子倾倒给高一的学生,只会迫使他们死记硬背,毫无章法,最终适得其反。应以单元为基础,进行字词练习归纳总结,以点带面,逐层扩展。从高一到高三坚持不懈地做下去,积少成多,由生到熟,这是比较可行的办法。如此由课内向课外扩展辐射开去,既紧贴教学步伐,又紧扣课本,更重要的是让学生有一种踏实的感觉,心里不慌。
2.明确考点,学会辨析错字。
这个词语中考哪个字,学生一定要心中有数,考场上才会多加留神,否则有可能将注意力放在别的字上导致大意丢分。教师要提醒学生把这些字用红笔圈好,让它格外醒目些,复习时才会提高关注度。同时,教师要让学生掌握识记字形的几种方法:(1)以义辨形。教师针对关键字,以有趣的解释给学生明确的引导,在一遍遍的重复中,强化对关键字的记忆效果。(2)据义推形。对于形声字,推断形旁,明了字的意义所属,能大致判断该字是否正确。(3)分析结构。许多并列短语常常将一个词分开,用互文的方式构成新词语,结构上具有对称关系,意义上也具有对应关系。(4)观察偏旁。一些词构词能力很弱,只能够组成一些固定的词语,偏旁往往相同。(5)特殊记忆。碰到那些容易混淆的文字,要帮助学生想各种办法来牢记。
三、用好纠错本
高中学生应该人人都有纠错本,每次考卷上出现的错字,一些关键字,常犯糊涂的字,都宜尽快把它收录在本子里。每一个学生都会有一些经常错写的字,反复多少次都改不了,要把这些字专门搜集起来,每天翻一翻,读一读,考前更要再复习。错误的印象往往比正确的印象深得多,也难以纠正,最好的办法就是天天记,才可能将错误改正。
大力推广和规范使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自觉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二、活动组织
(一)活动由市语委、市教育局主办。活动设组委会,组委会办公室设在市教育局语委办。
(二)各县市区和有关学校可以联合有关单位共同组织相关活动。
三、活动内容
(一)xx市“大力推广和规范使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自觉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教师经典诵读大赛。
(二)xx市2017年中小学师生规范汉字软笔书写展评。
(三)xx市第三届“中国汉字”听写大会(初中)。
(四)各县市区和有关学校组织相关推普活动。
四、活动时间及地点
(一)xx市“大力推广和规范使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自觉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师经典诵读大赛及xx市2017年中小学师生规范汉字软笔书写展评
1.8月6日—9月25日各县市区和有关学校组织相关活动,9月12日前将参加“大力推广和规范使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自觉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师经典诵读比赛和中小学师生规范汉字软笔书写展评的领队、选手名单报送xx市教育局语委办(报名表见附表1)。联系人:钟胜;联系电话:0795-3198319;联系地址:xx市宜阳大厦西座1512室;邮政编码:336000;电子信箱:。
2.9月14日下午16:00各地各校领队、选手到xx市教育局1416会议室(宜阳大厦西座1416室)报到,并召开大赛领队会议,抽取教师经典诵读比赛顺序,上交书写作品。
3.9月15日上午8:00—11:30,举行“大力推广和规范使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自觉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师经典诵读、中小学师生规范汉字软笔书写展评,地点:xx市教育局1416会议室。
(二)xx市第三届“中国汉字”听写大会(初中)
1.初赛于9月23日前,由各地各校自行组织完成并上报参加复赛队伍名单(见附表2)到xx市教育局。联系人:吴巧琴;联系电话:0795-3997653;联系地址:xx市宜阳大厦西座1510室;邮政编码:336000;电子信箱: 。
2.复赛和决赛报到时间和地点:参赛学生和领队于9月28日下午在xx市明月大酒店北店(xx市袁州区袁山西路8号,联系电话:0795-3571555)报到,并于下午16:30前到xx八中学术报告厅参加预备会并抽取复赛场次和座次。复赛和决赛时间:9月29日上午。
五、活动规则及要求
(一)xx市“大力推广和规范使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自觉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师经典诵读比赛
1.比赛分小学(含幼儿园)、初中、高中三个组别。每县市区各选派3位(每个组别各一位)、“三区”和有关学校各选派1位选手参加比赛,比赛顺序由选手抽签决定。每位选手参赛作品时间控制在3—4分钟,比赛现场计时,超时30秒扣分。
2.参赛对象为选手个人,不接受组合(集体)参赛;选手的服装、化妆等自备。作品无需制作背景PPT,可配背景音乐(自带播放器)。
3.比赛将邀请专业评委进行现场评分。参赛选手的作品演绎、语音表达、节奏韵律、仪表仪态等方面的综合效果,将作为评委的评分依据。比赛按照组别分别设立一等奖、二等奖若干名。
(二)xx市2017年中小学师生规范汉字软笔书写展评
1.展评活动设立中学学生组、小学学生组、教师组三个组别,分为预赛和决赛两个阶段。预赛由各县市区(含三区)、有关学校采取选手现场书写形式进行,在此选拔基础上,各地各校向市教育局报送作品和人员名单参加市级决赛。
2.市级上交作品书体类别分为小学软笔楷书、软笔隶书;中学软笔楷书、软笔隶书、软笔行书;教师软笔楷书、软笔隶书、软笔行书。各县市区按照组别和书体类别分别选送2幅作品、“三区”按照组别和书体类别分别选送1幅作品,有关学校选送3幅学生作品和3幅教师作品参赛,即每县市区各16幅作品、“三区”8幅作品、有关学校各6幅作品。展评活动的书写内容自定,纸张规格不超过67*133cm,每位选手必须完整填写《参赛作品登记卡》(见附表3),并贴至作品反面的左下角,领队报到时上交会务组。
3.预赛和决赛作品书写须使用规范汉字,不得使用繁体字、异体字及“二简”字。决不能,如有将取消该学生参赛资格,并取消相应学校近三年参加该项目资格。
4.市语委、市教育局将邀请专家进行现场评判,每个组别分别设立一等奖、二等奖若干名。
(三)xx市第三届“中国汉字”听写大会(初中)
1.参加对象:全日制初中一、二年级在校生。各县市区(含三区)、市直初中学校各组织一支队伍,每队5人。县市区可以单一学校组队,也可以跨校组队,每队上报指导教师2人,领队1人(教育局工作人员)。
2.奖项设置:活动设团体一、二等奖若干名;个人一、二、等奖若干名(奖项与团队奖项一致);教师指导奖一、二等奖若干名(奖项与团队奖项一致)。另设3个最佳书写奖(答题书写最规范端正者,由3名裁判商议产生)。
六、其他事项
关键词:现代人;提笔忘字现象;原因;对策;分析
中图分类号:G7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16)05-0378-02
前言:汉字作为中国的官方文字,是中华民族儿女智慧的结晶,同时其也是中国历史变迁的见证者,本应成为中国人引以为豪的汉字却在当今社会中逐渐被大众所遗忘,越来越多的人能够在键盘上"敲字如飞",可是每每提起笔却忘记了这个字要怎么写。在这一提笔忘字文化窘境形成的背后,国人需要清醒的认识到提笔忘字文化危机给中国文化所带来的深刻影响,拯救汉字危机是每个国人义不容辞的责任,也是确保中国这一千年文化得以实现传承的关键所在。
1.现代人提笔忘字现象产生的原因分析
1.1科技的发展促使"键盘"在慢慢取代手写汉字。基于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计算机以及智能手机等的普及性应用使得人们的生活方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为了提高工作效率,方便文件的保存等,纸质文件在逐渐退出历史舞台,加上电脑以及手机输入法的方便性,人们在实际沟通交流的过程中,很少有人会以写信的方式来实现沟通交流。种种生活现象的背后,使我们看到现代人已经逐渐对手写汉字失去了依赖性,键盘逐渐取代了笔,时代与科技的进步虽然给现代人带来了诸多的便利,但是,汉字文化危机也因此而形成。对于汉字的书写,很多人经常是提笔忘字,而对于这一现象却很少有人去深思,为何在时代不断进步的今天我们却因此而在慢慢遗忘汉字。
1.2学校教育的缺失。汉字文化危机的产生如果只是将原因简单的归结到科技进步所致显然是片面的,新事物取代旧事物本身看起来是事物发展的必然规律,但是,就文化领域而言,汉字是中国文化的根,是中华儿女智慧的结晶,同时也是历史的见证者,作为一个中国人,我们说的是汉语、写的是汉字,所以这也是中国人的根。如果时代的进步将汉字连根拔除,对于每个中国人而言则是莫大的耻辱。而实现文化传承的过程中,教育需要承担起这一职责,在面对汉字文化危机时,学校教育也需要对语文教育进行反思,我们从接受教育起就开始学习写字读书,这是学习知识的基础,因此,在当前汉字危机逐渐加深的过程中,学校教育则需要针对语文教育所占的比重进行重新思考与定位。
2.解决现代人提笔忘字问题的对策
2.1实现"书写文化"的倡导与推崇。在面对汉字危机的过程中,对于现代人而言,首先就需要在思想上提高对汉字重要性的认识。汉字是由最初的象形文字逐渐发展而来的,其本身在字形结构上就有着独特的魅力,每一笔一画间都有着深刻的意蕴,基于文字本身是表意的,去认真解读每个汉字的组成,都能够让我们感受到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有句古话讲"看字识人",说的是看一个人的字很多时候能够让我们看出一个人的性格与修养,当然,并不能够因写的一手好字就给一个人的性格如何下定论。但是,对于书写汉字者而言,其在认真书写的过程中能够通过与汉字的接触与感受汉字中所蕴含的文化内容,而汉字结构意蕴之美对于书写者而言也是一种艺术与审美的熏陶,这也是当前很多人通用练字来提升自身的文化素养,并达到修身养性的目的,这就是汉字的魅力所在。所以,在面对现代人提笔忘字这一现象时,倡导"书写文化"的价值与意义也就随之凸显,通过多种多样的媒介来宣传书写汉字的重要性,促使国人能够重拾对手写汉字的热情,进而才能够为中国汉字文化脱离这一窘境奠定基础。
2.2学校教育要承担起这一职责与重任。学校教育是实现汉字文化传承的重要场所之一,在面对现代人提笔忘字这一现象的过程中,其需要反思如何在学校教育中能够促使书写汉字的意义与价值深入每个当代青少年之心,进而促使汉字能够具备合格的传承与接班人,在认同这一文化内容的同时,肩负起传承汉字文化的职责,能够在未来的岁月中,无论历史如何变迁,都能够以汉字为荣耀,能够在闲暇时光,展开笔记本、拿起笔书写一段心情或是摘抄一段心灵语录,在沉浸在汉字所带来的享受中时,能够真正的将书写汉字融入到自己的生活中,成为密不可分的一部分。
因此,在当前的教育中,就需要以汉字听写题目的设计来提高学生对汉字书写重要性的认识,通过"汉字听写大会"等活动的举办来促使学生去更多的关注汉字文化,并在学习与参与的同时提高学生书写汉字的能力,养成书写汉字的好习惯。此外,还可以借助书法课的开展为媒介,以毛笔字、硬笔字等课程的设置来促使学生在练习书法的过程中,从文字的书写中感受到汉字之魅力,并通过书法课的学习来净化学生的心灵、陶冶学生的情操,促使其能够从书法课中体验到静下心来写字,融入到汉字的世界中所给人带来的美妙体验。不论是以何种方式来实现汉字教学内容的融入,其目的都是为了促使学生能够在学习的过程中能够肩负起传承中国汉字的责任,能够将汉字文化发扬光大。
3.总结
综上所述,面对现代人提笔忘字的现象,从汉字文化危机的背后我们不得不深思,如何将汉字文化从这一困境中解脱出来,是我们当前所面临的一大考验。汉字是中国文化的根,其是每个中国人的荣耀,为了确保现代人能够真正的意识到汉字的意义与价值,就需要在大力倡导"书写文化"的同时,确保学校教育能够切实强化对语文、对汉字教学的重视程度,为实现对现代人提笔忘字问题的有效解决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网络时代的"提笔忘字"[J].天津中学生,2013,09:5.
[2]吴应海.聚焦汉字听写大会,反思提笔忘字现象[J].中华活页文选(初三年级),2014,06:26-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