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5-30 10:45:35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早期阅读,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对于早期阅读,人们往往会自然而然地把它和识字联系在一起;还有人担心幼儿的接受能力, 认为不必操之过急;也有人大力推崇早期阅读教育,过分夸大其功用。种种的观点、看法,各有见解,缺少共识。笔者根据已有的研究,结合自己的探索、实践,谈一点粗浅的看法。
一.早期阅读教育的基本目的
首先,也是最重要的一点,是要培养幼儿的阅读兴趣和需要。其次,培养幼儿基本的阅读技能和良好习惯。比如说,阅读要从左到右,自上而下,书要一页一页往后翻;又比如说,对图书要爱惜,不折损,不撕页,不在书上乱涂乱画等,这些都应从小班时就开始培养。第三,初步掌握阅读技能,那就是在文字与口语之间建立联系,让孩子认识到,就像我们讲的话一样,书上印的每一个字和词都有一定的意思。在这个过程中,语音、文字、词义之间建立了联系,一旦这种联系建立起来并得到了巩固,孩子就“认字”了,就可以看着文字发音并根据自己已有的知识通过的文字来获得意义。
二.早期阅读教育的基本任务
据了解,许多能熟练读和写的儿童都十分怀念早期阅读行为,幼儿期如果可以随心看想看的书,编自己想编的故事,通过各种活动,便能够初步建立“读”和“写”的信心,在正式学习书面语言时,不感到困难。
1.获得早期图书阅读经验
随着阅读量的增加,幼儿学会看画面,能从中发现人物表情、动作、背景,将之串联起来理解故事情节,理解图书画面文字与口语有对应关系的经验。幼儿也可以自己尝试做小作家、小画家,把自己想说的内容画成一页一页的故事,配以相应的图画后装订成一本图书。
2.获得早期识字经验
通过阅读让幼儿知道文字是一种符号,并可与其他符号系统转换的经验,如认识种种交通与公共场所的图形标志,知道这些标志代表一定意思,可以用语言文字表现出来。了解识字规律的经验,让幼儿明白文字有一定的构成规律,例如“木”字旁的字大多与“木”有关,掌握这些规则,就可以更好的识字。
3.获得早期书写经验
尽管学前阶段不要求写字,但是获得一些有关汉字书写的信息仍然必要,主要在幼儿园中大班进行,这有助于幼儿为进入小学后正式书写做好准备;了解书写的最初步规则,尝试用有趣的方式练习基本笔划。
三.实施早期阅读教育的有效途径
1.精选阅读材料
老师、家长应从学前儿童认识的特点出发,为幼儿提供有具体意义的、形象的、生动的阅读内容。一般而言,学前儿童阅读的图书应色彩鲜艳、画面清晰、图文并茂;主要感知对象要突出,减少无关刺激物对幼儿注意的干扰;语言要浅显、生动、有趣、朗朗上口、易学易记。
2.发挥环境优势
幼儿期的思维往往借助于具体的形象,易受外界环境影响,因此,创设一个丰富多彩的环境,为幼儿提供大量的环境刺激物,对幼儿的阅读能力很有帮助。幼儿园活动室的物品上、墙饰上、寝室里、盥洗室里,凡是幼儿目之所及的地方,我们都贴上与之相对应的字卡,平时老师注意引导幼儿观察,久而久之,幼儿在这种多次重复的视觉刺激过程中,自然而然的在汉字与实物之间建立起相对应的联系。在室内,我们还要为幼儿创设一个温馨的阅读区。这里应比较安静,光线充足,幼儿可以自由的选择喜爱的读物。阅读区的图书要定时更换,以保证幼儿得到有关书面语言的足够的信息量。在室外,操场上的滑梯、秋千等游乐设施上,操场边的树木上、幼儿园的大门上等都可以挂上、贴上文字标签,让幼儿在户外游戏、来园、回家的过程中,频繁接触这些语言信息,加深记忆。
3.注重活动渗透
有关资料表明,一些西方国家的孩子普遍从6个月时开始“阅读”,4岁进入大量阅读,逐步过渡到独立阅读。我们国家的孩子普遍是8岁进入独立阅读。
心理研究表明人有80%-90%的信息从视觉获得,人在新生儿期已具备通过视觉学习获取信息的条件。美国心理学家推孟发现:有42%的天才男童46%的天才女童是在5岁前开始阅读的。美国最新的研究资料表明,人的阅读能力是在3-8岁形成的。人的阅读发展大致可分为两个层面,即阅读技巧的学习和通过阅读获取信息方法的学习。一般来说,8岁以前儿童重点要学习阅读技巧。8岁以后重点学习如何通过阅读获取信息,即用阅读来学习。
人生早期是阅读能力获得的关键期。如果在婴幼儿期不及时启蒙阅读意识,激发阅读兴趣,养成阅读习惯,孩子入学后会有学习适应上的困难,如不会拇指和食指配合逐页翻书,缺乏阅读兴趣,阅读理解能力差等,严重者会导致阅读障碍的发生。因此说“早期阅读是终身教育的基础,是基础教育的灵魂”。重视早期阅读教育不仅是家长和教师的责任,也是整个社会的责任。
二、解析早期阅读
西方国家一般认为阅读是人的基本学习能力,从0岁时,就应该逐步渗透阅读教育,培养阅读兴趣与阅读能力至关重要。他们采用的主要是亲子分享阅读、多元阅读的方式,重点让孩子体会读书带来的快乐,获得丰富的阅读经验,帮助他们在大脑中积累大量理解图书内容所需的内部“图式”。在我国“先识字后阅读”的观念根深蒂固,导致在个体成长历程中,阅读活动启动时间偏晚。尽管近几年已有很多人认识到及早对孩子进行阅读教育的价值,但是大多数的人仍然只是重视早期识字教育。这种教育理念会带来只重视识字量,而忽视孩子阅读过程中积极情绪的体验、多种阅读经验的积累,这很可能酿成孩子疏远图书的后果。
(一)早期阅读的科学定义
早期阅读是指“婴幼儿凭借色彩、图像、成人的语言以及文字来理解以图画为主的婴幼儿读物的所有活动”。由此分析早期阅读,首先,它具有广泛的内容:色彩、图像、符号、文字等等主要由视觉参与的一切感知活动;其次,它具有多元的参与途径:视、听、触、肤、嗅、动等多种感觉通道的参与丰富早期的阅读经验;再次,它具有分享的活动特点:获得成人、同伴的帮助,分享阅读带给彼此的愉快情绪体验,积累有益的阅读经验等。最后,它的核心目的是培养孩子的阅读理解能力。因此,早期阅读不等于早期识字,也不等于早期诵读。
(二)早期阅读教育的开始时间
既然0-8岁是阅读能力获得的关键期,那么从何时开始对孩子实施早期阅读教育?一般来讲,新生儿已经具备良好的视觉能力,他们喜欢看简单明了、清晰鲜艳的图形。5-6个月的婴儿对待书就像对待其他东西一样,会把书放在嘴里咬,用手去拍、推、撕。9个月以后,婴儿对书的兴趣使他们想去翻动书页,但往往一把抓起好几页,他们常常倒拿着书喃喃自语,这些都是孩子对阅读的早期探索活动。1岁以后,孩子的口语与认知能力快速发展,为早期阅读的学习提供了条件。14个月的孩子开始看图指物,1岁4个月-7个月时,孩子已能大量说出图中物的名称。2岁到了“命名期”,常常主动询问“这是什么?”的问题。由此可见,早期阅读的起始时间以9个月到1岁为直。
(三)科学的早期阅读教育理念
引导儿童早期阅读活动,成人应该树立正确的教育理念。若把儿童早期阅读能力发展比做一棵大树,树根应该是阅读动机、兴趣、习惯的激发;树干与主枝应该是阅读技能、策略的早期预备教育:树的花和果应该是儿童听、说、读、写等语言能力的全面提高;树的叶和冠应该是开启智慧,促进身心健康发展。
关键词:丰富阅读活动;幼儿;早期阅读能力
早期阅读能力对于幼儿的健康成长有重要意义。早期阅读能力指的是幼儿0~6岁的阅读能力,这项能力的强弱,会给幼儿终身的学习能力带来重要影响。所以,要注意对幼儿早期阅读能力的培养,为其日后的学习和成长历程奠定基础。在多年的教学探索中,我对于如何丰富阅读活动,提高幼儿早期阅读能力有以下看法。
一、丰富阅读活动,需要巧妙的环境
兴趣是我们做很多事情的动力,尤其对于幼儿阶段的孩子,兴趣更是学习的助推器。因此,早期幼儿活动的设计要生动有趣,能够挖掘出幼儿的好奇心,将他们的兴趣调动起来。阅读活动的目的是让幼儿在阅读中感受快乐,在快乐中养成习惯,在好习惯的帮助下获得更多的知识。因此,丰富的阅读活动要有巧妙的环境设计,在特定的环境中,帮助幼儿融入其中,发现乐趣。
1.巧用读书角
读书角为幼儿提供了一个安静、舒适的阅读环境。对于读书角的设置有以下几点要求:环境要安全,书架要便于幼儿取放图书;图书要精心选择对幼儿有积极意义的图书,并定期更换;教师要对幼儿进行讲解,让幼儿能够自觉遵守读书角的纪律。
2.创设海报墙
教师可以带领幼儿在班上创设一个海报墙,让幼儿把最近自己或同学发生的事或是通过其他方式得知的有趣的事,用文字或图画表现出来,并把这些作品张贴到海报墙上。这样既有利于班级上幼儿的相互交流,也有利于幼儿体验阅读他人作品的乐趣和自己作品被他人阅读的喜悦,从而提升他们对阅读的兴趣。
二、丰富阅读活动,要结合实际生活
幼儿的抽象思维很不发达,能够引起幼儿的直观感受、便于他们理解和认识的是他们生活中的事物和经历。因此,幼儿的阅读活动要与幼儿的生活紧密相关,这样才能做到寓教于乐,学以致用。
1.结合生活经验,帮助幼儿理解
幼儿大多数的阅读实践都来自于他们的生活经验,这些经验会对他们的阅读理解能力带来很大影响。教师要把阅读活动的内容和幼儿的生活经验结合起来,将一些与幼儿生活有密切联系的问题引入到活动中,这样不但便于幼儿参加和理解活动,更有利于提高幼儿对阅读的兴趣。
2.设置小悬念,激发幼儿好奇心
幼儿的好奇心很强,他们往往对有悬念的故事会更感兴趣。因此,教师在阅读活动中可以多选取那些带有悬念并易于理解的阅读材料,用带有悬念的故事情节吸引幼儿继续阅读下去。此外,在阅读活动中,教师也可以自己制造一些悬念给幼儿,以此来激发他们的好奇心和主动性。
三、丰富阅读活动,需要运用辅助手段
1.运用辅助材料吸引幼儿
幼儿都比较爱玩,不喜欢单一、枯燥的活动。因此,教师在活动中可以给幼儿多提供一些材料,让他们在阅读之余可以充分地发挥自主创造力。例如,可以让幼儿将阅读材料变为小型话剧表演,教师给幼儿提供道具,让幼儿自己选择场地、装扮和声音,这样通过幼儿自身参与的办法将静态文字或图画转变为动态的表演,让幼儿体验到阅读不是枯燥的无声活动,阅读可以有多重形式。此外,教师可以将幼儿感兴趣的阅读材料改编成简单的儿歌或图画,也可以定期举行多样阅读比赛。这样,幼儿对于阅读材料的理解能力就会有很大的提高,从而增加他们对阅读的兴趣。
2.运用肢体语言吸引幼儿
幼儿在表达的时候多会运用肢体语言,这是因为幼儿的思维有具体、形象的特点,教师在活动中也要充分利用幼儿这一特点。在教学实践中我发现,带领幼儿阅读时,教师配合语言运用肢体语言会更利于幼儿对于内容的理解和兴趣的激发。比如,在读到喜悦的部分,教师面露喜色、手舞足蹈,幼儿就会随着教师喜悦起来;当读到悲伤的部分,教师配合肢体语言,幼儿就也会表现出一种哀伤的情绪。肢体语言的运用对于幼儿早期阅读能力的培养有重要作用,它会在一定程度上激发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四、丰富阅读活动,需要教师与家长的共同努力
幼儿的大部分时间是在家庭中度过的,家长是他们的第一任老师。我们都知道这样一句话:有其父必有其子。这从某种角度上说明了,家长的言行会对幼儿的言行产生巨大的且不易改变的影响。所以,教师在设置阅读活动时不可忽视家长这一重要的合作伙伴。教师要多与家长进行交流,获得他们的理解和支持,共同努力来提高幼儿的早期阅读能力。
1.培养阅读兴趣,需要良好的家庭环境
家长要注重对孩子阅读兴趣的培养,教师要通过各种方式向家长宣传幼儿早期阅读的重要性,让家长在家庭中创造良好的阅读环境给幼儿。例如,家长可以在家中为幼儿打造一个专属的阅读空间,并且定期为幼儿添置读物,每天利用固定的时间陪幼儿阅读,这会让幼儿对阅读形成一种认识,并且从父母的身上感受到阅读是一种习惯和乐趣。此外,家长可以多为幼儿准备一些影视材料,在阅读前后通过视、听强化幼儿对阅读的理解,同时也不会因为阅读形式单一使幼儿烦躁。
2.培养阅读兴趣,需要家长参与阅读活动
教师可以定期组织家长和幼儿一起参加阅读活动。例如剪报比赛,家长和幼儿共同努力收集图书和报刊上有意思的内容,并制成剪报,参加评比。也可以开展家庭话剧比赛,让幼儿与家长一起将阅读材料改编为话剧表演出来,在表演中提升幼儿对阅读的理解能力和认识能力。
幼儿早期阅读能力对其日后的成长有重要的意义,也是目前幼儿教育工作者关注的重要教育内容之一。丰富阅读活动是培养幼儿的早期阅读能力的重要方法之一,这一方法在理论和实践上都得到了认可,如何创新活动内容、增强活动效果还需要广大教育工作者的积极探索和共同努力。
参考文献:
[1]张中原,徐林祥.语文课程与教学论新编[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10.
[2]汪凤炎,燕良轼,郑红.教育心理学新编[M].广州:暨南大学出版社,2011.
关键词: 小班幼儿 早期阅读 指导策略
何谓早期阅读?对幼儿而言,一般说来,只要是与阅读相关的活动行为,都可以作为阅读,比如,用拇指与食指翻书,会口述老师教的故事,会跟着电视画面呢喃,等等。换句话说,早期阅读即是幼儿能通过文字、声像、图形、色彩可以理解读物内容。实施早期阅读教育能有效激发幼儿的学习动机与阅读兴趣,从小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并为今后的学习打下坚实的阅读基础。然而,小班教师不难发现孩子对待阅读的态度:有的把书作为玩具,将书卷起来当望远镜使;有的将撕书当做一种乐趣;也有喜欢看书籍的孩子,只是当教师问他学到什么的时候,结果就只是摇摇头。相关研究表明:阅读能力不是与生俱来的,主要形成于三岁左右。但由于小班幼儿的思维具有很大跳跃性,注意力随性的特点,且缺乏自然与社会方面的相关经验,往往在实施早期阅读教育时呈递出一种无序状态。阅读不是简单地让幼儿的视野停留在重复翻看上,而是要让幼儿有意识地进行思考,了解图文中的思想内容,养成良好阅读的习惯。可见,有效指导小班幼儿早期阅读非常重要。对此,笔者根据幼儿早期阅读的环境提出以下几点指导策略,以期提升幼儿的阅读水平。
一、创建丰富多彩的早期阅读环境
1.构建图书角,引导幼儿自主翻阅。根据幼儿阅读兴趣与需要,提供光线充足、视野开阔的图书室与阅读区。图书室与阅读区的构建应当以温馨舒适为前提条件,在布置过程中可以摆放适当的小椅子、小桌子、软垫及地毯达到预期效果。这样幼儿就可以自主选择喜欢的读书方式进行阅读,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在业余时间去图书室或阅读区自主阅读书籍。
2.建立温馨的亲自阅读室。早期阅读教育不仅仅是教师的职责,父母也有义务与权力帮助孩子养成阅读的习惯,做孩子阅读过程中的引导人。大量科学实验研究表明:父母越早帮助孩子树立阅读的观念,孩子的阅读能力、理解能力、写作能力及解决问题的能力就越强,知识层面就越广。可见,父母的阅读习惯对培养孩子阅读能力非常重要。为此,家长可以在家里建立一个温馨的亲自阅读室,多抽空与孩子一起进行阅读,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同时拉近与孩子的距离。
3.阅读区书籍内容的选择。小班幼儿的理解能力有限,因此,在图书的选择上,教师要多花费心血挑选一些生动、形象、经典的阅读材料,激发幼儿阅读兴趣。在阅读材料的选择上,最好挑选图文并茂、色彩鲜明、画面清晰的书籍,并且语言应当浅显易懂,生动有趣,易学易记。
二、开展多种多样的阅读教学活动
阅读在小班幼儿教学中所占比例较重,在实施集体阅读教学活动时,教师要依据孩子的学习特点、阅读材料类型等诸多因素,开展多种多样的阅读活动,丰富孩子的阅读课堂教学,激发孩子阅读学习的兴趣,提高阅读教学活动的质量。教师可以采取这两种阅读教学活动辅助教学:一是图书漂流。教师可以设计图书漂流记录表,让每一位孩子都有将班里图书带回家中同父母一起学习阅读的机会,并将自己阅读的感想直接记录在表格中,这样既鼓励父母与孩子共同阅读思考,又增进家长与孩子的感情交流,更重要的是为教师提供了解学生阅读兴趣的机会,为教师的进一步阅读教学作出重要贡献。二是表演儿童话剧。早期阅读教学的最终目的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教师在幼儿早期阅读教学时,要充分调动幼儿的多感官,让幼儿与阅读内容之间产生多层次联系。表演儿童话剧可谓是一种好的教学途径。教师在话剧的编排中要确保每位儿童都有参演机会,最好的方法是以小组为单位开展话剧表演,使得每位学生的语言能力与合作交流能力都能得到全面发展。
三、组织丰富的文字游戏互动活动
幼儿园教学中往往会有各种各样的游戏活动与游戏材料,因此,在早期阅读教学中,教师可以将这些教学素材渗透到阅读教学中,开展丰富的文字游戏活动。如:阅读中若出现“钓鱼”一词,教师就可以在“鱼”身上书写文字,帮助学生理解与学习,让学生体会到阅读学习的乐趣。还可以开展“阳光书吧”、“开心花店”、“快乐超市”等丰富有趣的文字游戏,加深学生对阅读的理解与把握,提高他们的阅读能力。游戏是幼儿学习的最大乐趣,教师要充分认识到游戏的重要性及不可替代性,充分掌握幼儿的最近发展区与学习特点,设置符合幼儿取向的游戏,以此激发幼儿的阅读学习兴趣,调动幼儿的主观能动性,提高幼儿的集中注意力,从而培养幼儿阅读学习的习惯,为他们今后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写作能力、解决问题能力、理解能力的基础,培养他们终身学习的意识,培养出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与建设者,争取早日实现国家富强、民主富裕的愿望。
四、结语
在幼儿早期阅读教学中,要以幼儿为教学中心,以孩子的全面发展为宗旨,培养孩子的终身阅读习惯。此外,早期阅读对培养孩子的综合能力有显著作用,不但能够拓宽孩子的视野,提升他们的知识水平,陶冶情操,而且能提高他们的语言写作能力及解决问题能力。可见,早期阅读在小班幼儿教学中必不可少,能促进幼儿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张芹.浅谈小班幼儿早期阅读的指导策略[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4,10:113-180.
[2]许冬梅.小班早期阅读指导策略初探[J].才智,2014,22:67.
关键词:早期阅读;趣味;兴趣培养
中图分类号:G6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2)19—0146—01
一、引言
早期阅读是指0—6岁的学前幼儿,通过图文并茂、色彩鲜艳的读物,或者凭借家长、老师形象地读、讲来理解读物的活动过程,是一个对幼儿的思维、语言、想象、性格等方面进行综合培养的过程。古人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幼儿早期阅读能力的提升固然重要,但兴趣爱好的萌发及培养也不容忽视。
二、早期阅读的意义
对于成年人来说,阅读是扩大对生活的认识,培养他们的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和人生观,更多地追求“厚积薄发”和文学的修养。但对于未完全掌握汉字及其音节的幼儿来说阅读有以下几方面的意义:
(一)发展语言能力、激发阅读兴趣
假设一个孩子平时与父母做普通交流,从不接触其他事物,像一只囚禁在笼子里的鸟,那么可能会产生各种"语言障碍"。而只有接触各式各样的语言,这才使得他们逐渐地发展起具有交往价值的语言能力。幼儿早期阅读中,他不仅可从故事、童话和诗歌中学习我国汉语中感受到中国少数民族及世界儿童文学的特殊韵味,也帮助了幼儿使用恰当的语言与人交往。与此同时,把阅读活动建立在幼儿的兴趣上,并将早期阅读教育融于幼儿所喜爱的文学作品中,幼儿自然会对早期阅读活动发生兴趣。
(二)培养幼儿观察力、想象力、理解力
家长读解作品中温和善良的小白兔、机灵活泼的小松鼠、笨拙憨厚的北极熊、凶狠残暴的大灰狼等形象都将深深地吸引着幼儿,牵动着他们的心。他们会屏声静息,全神贯注地听。在这过程中,幼儿还会模仿、依靠想象、逻辑思维进行加工,在脑海里绘制这样的画面,培养了其在听过程中对所听内容进行分析和评价的理解能力。
三、早期阅读兴趣培养的对策
据说在犹太人中,当孩子刚懂事时,母亲会将蜂蜜滴在书本上,让孩子们尝一尝书上那滴蜂蜜的味道。从知觉上认识到蜂蜜是甜的,进而联想到书本上的知识也像蜂蜜一样甜,学习知识,就能获得像蜂蜜一样的营养,从而在孩子的心灵上打下热爱读书学习的烙印。我们不必将蜂蜜滴在书本上,但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来达到萌发和培养兴趣的效果。
(一)巧妙选择阅读素材
没有一个孩子一开始就喜欢接触语言深奥、情节复杂难懂的阅读材料,就好像让孩子一开始就提一桶水那样,难免让其产生厌烦情绪。不同年龄阶段的幼儿、不同生活经验所选的图书不尽相同,有明显的年龄和个性差异,选择贴近幼儿生活的内容和幼儿的真实世界,满足幼儿的生活经验。如图文并茂的绘本,讲究绘画的技法和风格,讲究图的精美和细节。其精练、简短、风趣活泼的文字构筑出一个跌宕起伏的故事,符合孩子们的语言习惯,让孩子享受一种让眼睛享受、让心灵愉悦、让精神提升的美妙体验。
(二)创设丰富多彩的阅读环境
古有“孟母三迁”的典故强调了环境对人学习、成长的重要性,同样,阅读环境对孩子阅读的效果、兴趣的培养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舒适的阅读区应设置在相对安静、独立、气温适宜的区域。这样,幼儿才能专心阅读不易受到其他活动干扰。阅读材料的摆放应根据本班级幼儿的普通身高,以幼儿能够自由取放为准则。同时旁边可以放一些家长或老师用的椅子以便幼儿能和教师或家长、同伴一起阅读,一起分享快乐、舒心的感觉。
(三)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方法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善于捕捉幼儿的兴趣点,了解幼儿的喜好主题,选择情节跌宕起伏,故事风趣生动的题材,运用幽默的语言、丰富的表情动作来激发幼儿的生活情趣,引导幼儿在趣味阅读中体验生活情趣,在阅读中提升境界,增强阅读能力。在实际过程中可采用各式各样的教学方法,增加教学灵活性。
1、体验式教学
体验式教学方式是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积极创造各种阅读题材中的情境,使幼儿在亲历和体验过程中,充分感知、感受、感悟蕴藏于故事情节中的各种人和事,进而获得知识、提高阅读能力,保证幼儿身心发展达到促进幼儿自主发展的一种具体方法和活动形式。可以创设教学情境是幼儿获得情感体验,触动幼儿的情感之弦,也可以角色扮演,通过角色与角色间的交流,提升语言运用能力,理解交流合作能力。给幼儿呈现一本“真实”的故事,让幼儿感觉书本上原来藏有如此多有趣、好玩的事情,进而达到幼儿早期阅读兴趣提升的效果。
2、悬念互动式教学
《一千零一夜》或许都不陌生,讲的是一位国王生性残暴嫉妒,每日娶一少女,翌日晨即杀掉,宰相女儿为拯救无辜少女,用讲述故事的方式吸引国王,每夜讲到最精彩处天刚好亮了,一直讲了一千零一夜。而在幼儿早期阅读中,可以准确把握幼儿情感变化,刻意制造悬念,激发幼儿去阅读,去思考并解决问题;也可以增加互动性,让教师在阅读的过程中,让幼儿迅速融入故事,如在讲《白雪公主和七个小矮人》故事前,就预先向幼儿提问白雪公主吃了毒苹果后是被谁救的?借此让幼儿积极思考,引导幼儿认真阅读,找寻故事的答案,并努力解决问题。
参考文献:
[1]张明红.关于早期阅读的几点思索[J].学前教育研究,2000,4:17—18.
[关键词] 绘本 阅读推广 儿童 早期阅读
早期阅读,可以使儿童增长知识,开阔眼界,促进观察力、想象力、思维力及表达能力的发展与提高,而且能使儿童获得情感、社会性等方面的发展。如何让儿童养成阅读习惯,是一项长期任务。绘本书装帧精美,图书页面富有童真意趣,极富艺术性和渲染力,文字简洁流畅,易于理解,是符合少年儿童认知发展特点的优秀图书品种,能激发儿童的阅读兴趣,促进儿童的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培养。阅读推广是公共图书馆责无旁贷的重任,公共图书馆应积极利用绘本开展儿童早期阅读启蒙教育工作。
一、绘本概说
17世纪,绘本诞生于欧洲,20世纪30年代,绘本图画书的主流传向了美国,绘本图书迎来了黄金时代。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绘本开始在韩国、日本兴起,70年代,台湾也开始了绘本阅读,随后引起绘本阅读的热潮。绘本不仅是讲故事,学知识,而且可以全面帮助孩子建构精神,培养多元智能。21世纪,绘本阅读已经成了全世界儿童阅读的时尚。在本世纪开始,绘本逐渐被国内关注,因其对儿童阅读的良好启蒙作用被众多家长和儿童接纳和喜爱。美国绘本大师芭芭拉•库尼(Barbara Cooney)这样定义绘本:绘本像是一串珍珠项链,图画是珍珠,文字是串起珍珠的细线。细线没有珍珠不能美丽,项链没有细线也不能存在。
绘本是一种形式新颖、内容精彩、种类丰富、设计独特的书籍形式,是以艺术表现及图像诠释完成的儿童图画书,以图画的艺术技巧、以儿童读者为诉求对象,以图像诠释主题、概念、情节、角色和情绪氛围等。这种形式不同于连环画、动漫图书或看图识字等的儿童读物。绘本以图画为主要表现形式,强调图画的精致完美,想象和夸张,富有童真和童趣,极具艺术观赏性,绘画绘本非常强调情绪和主题的连续性,前后呼应连贯地表现一个主题,文字语言生动,简练优美,绘画与文字配合相宜得彰,有一种互动的协调关系,有的绘本甚至不用文字来表现,儿童依然能理解读懂。绘本版式精到唯美,封面、扉页、下文以及封底,构成一个近乎完美的整体。绘本在发达国家的家庭已成为首选的儿童读物。
二、儿童早期阅读的特点
阅读活动是人类从文献中获得信息与知识的社会实践活动、生理过程与心理过程,是一种由感觉、知觉、思维、想象、记忆等多种心理因素组成的复杂心理活动。早期阅读教育指0~7岁学龄前的阅读启蒙教育,指在学前阶段通过大量的图文并茂的读物,帮助幼儿从口头语言向书面语言过度,对幼儿的思维语言想象个性习惯等方面进行综合培养,利用图书、绘画和其他多种方式,培养幼儿对生活中常见的简单标记和文字符号的兴趣,引发幼儿对书籍、阅读和书写的兴趣,培养前阅读和前书写技能。早期阅读教育提倡从零岁开始,甚至有的提倡在胎儿期通过母亲给胎儿阅读进行胎教。5~6岁是培养阅读兴趣和学习习惯的关键时期,对孩子潜力的开发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早期阅读启蒙对儿童的身心发展十分重要,能够激发孩子的学习动机和阅读兴趣提高孩子语言能力的重要途径,减少阅读障碍的发生,认知与人交往和和融入社会的技能,有利于儿童的健康成长。
人类早期阅读是从阅读图画开始,慢慢地发展为阅读抽象的文字。儿童的阅读认识发展过程与人类的阅读进步历程十分相似。阅读作为人的一种认识能力,需要后天进行教育和培养,学龄前儿童的这一时期是对阅读行为的认知、阅读习惯的养成、阅读兴趣的起始阶段,阅读能力的培养需要依赖于他人;根据心理学家皮亚杰对儿童的思维发展阶段的划分,学龄前儿童处于前运算阶段,儿童的思维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抽象思维还没有完全发展起来。大脑对具体形象图画所传递的信息反映,相对于抽象的符号文字比较敏感,对色彩艳丽的图画感兴趣,表现为喜欢看电视广告内容,动画片、图画书、玩玩具等;对事物的认知能力有限,识字有限,图像相对于文字或其他抽象符号具有不可比拟的优势,它能优先唤起人们视觉神经的感知,并保持长时间的记忆,以图为主、文字为辅的图书易于理解;身体的各种器官和神经系统处于一个快速发育时期,语言表达、行为动作、思维能力等的差异性明显;且儿童往往天性活泼好动,注意力集中的时间不长,容易转移,阅读兴趣不能持久,阅读时间较短;由于这一时期的儿童在行为上缺少自主性,对图书的思想性无识别意识和能力,阅读倾向易受他人影响。
三、绘本与儿童早期阅读启蒙
1.与儿童的思维发展阶段相适应
绘本以图为主的呈现形式使它比文字符号更加直观,表达的系统更符合儿童形象性思维的特点,既能直接呈现世界图景,又能解读、揭示图景的意义,顺应早期儿童表征、理解的特点。绘本的普及能让儿童能够更早、更自主地进行阅读活动,同人类的累积性智慧对话。让儿童从中汲取生活智慧,开发智力,认知世界。
2.有益于儿童的心理和生理健康
绘本属传统纸质文献,这种传统的阅读方式有益于儿童的心理和生理健康。电子书的阅读方式须要借助于电脑、电视、DVD等机器介质。儿童时期是人心理和生理发育成长的关键时期,长时间与电脑、电视等电子介质接触,会影响儿童的生理健康,所以,传统纸质文献仍是他们阅读的首选。
3.培养儿童的阅读兴趣,引导儿童养成阅读习惯
儿童期是人格和习惯形成的最佳时期,在儿童时期养成的良好习惯,孩子可以受益终身。儿童的阅读习惯需要依靠精心的引导与培养,而“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绘本特有的趣味性、图画的丰富的色彩,想象和夸张能有效地吸引儿童对图书的注意力和好奇心,让儿童在阅读时爱不释手,阅读兴趣油然而生,有助于儿童阅读习惯的养成。
4.题材丰富,有助于儿童情商和智商的发展
绘本的题材内容包罗万象:日常生活、哲思名言、经典故事、人物传记、心灵感悟等,几乎涵盖了儿童生活、成长的方方面面,有助于儿童情商和智商的发展。
5.激发儿童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绘本阅读在把孩子带入夸张的想象、丰富的美好故事情节的过程中,让孩子的想象力在阅读中跟随故事情节一起飞舞,艺术审美能力不断发展,激发儿童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综上所述,绘本是符合幼儿阅读的书籍形式,极适合用于儿童早期阅读启蒙。公共图书馆应重视绘本的导读工作,加强馆藏绘本资源建设,把优秀的绘本书推荐给读者,利用绘本开展丰富多彩的阅读推广活动。例如,亲子共读、讲故事、情景剧演出、用图画故事,等等,培养儿童的早期阅读能力,让儿童制定正确的阅读目标,提高儿童的阅读兴趣,使其掌握科学的阅读方法与技巧,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参考文献:
[1]牟群英.幼儿园早期阅读课程建构的实践研究.
[2]廖连生.儿童阅读心理探析及其教育策略[J].福建图书馆理论与实践,2007,(2):27-29.
长期以来,有些家长甚至有个别教师认为阅读是儿童入学以后的事情,学前期的阅读是可有可无的,并不放在重要位置引起重视,但是他们却忽视了早期阅读对学前儿童来说是语言教育的一个重要环节,因为早期阅读不但可以促进儿童视觉和听觉能力有所提高,还可以促进儿童思维的发展、口语表达能力的提高,及其想象力的发展,还使他们对书籍产生浓厚的兴趣,掌握阅读图书的规则,在没任何负担的前提下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如果等儿童入了小学后,这时再来培养他阅读的兴趣和阅读习惯,就会很困难,只能是事倍功半罢了。因此,要想成功地培养儿童早期阅读的兴趣,就需要教师和家长共同联手,及早“播下”阅读的种子,并科学的“种植”和悉心的“培养”,这样,愈早让儿童接触适合他们年龄特点的好书,就能培养他们对图书的兴趣,并进而使他们从对书的兴趣中又激发起学习文字的渴望,因为儿童正处在成长的阶段,他们渴望认识世界,脑子里画充满了问号,想知“这是为什么”“那怎么了”,所以“图书”能为儿童打开认识世界的大门,回
答他们许多的“为什么”,这样不仅满足了儿童的好奇心,而且还能丰富他们的知识,更能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望和探索大自然奥秘的兴趣。那么,早期阅读到底有什么好处呢?
一、早期阅读能培养儿童良好的品德
“健康”的书籍是儿童最好的老师。让儿童长期阅读一些优秀的儿童作品,会在他们幼小的心灵里播种下良好的思想品质,认识真、善、美,知道假、恶、丑,使儿童由此受到思想、意志、性格、理想和兴趣等各方面的影响,这种潜移默化的教育对儿童今后的成长有着深远的意义,还有助于陶治儿童的情操。例如:《小熊让路》,这个故事是讲一只小熊仗着自己身体强壮、力气大,总爱欺侮别的小动物,在它们面前逞威风、以大欺小,所以小动物们都很怕它,处处躲着它给它让路,就在它洋洋得意的时候,碰见了一只大狮子迎面走来,小熊心想这可不得了,吓得赶快给大狮子让路,可狮子并没有以大欺小,反而很有礼貌请小熊先过,这时小熊不好意思了,经过思考小熊明白了其中的道理,变得很有礼貌,小动物也都和它友好相处不再怕它了,教师随着故事的结束,也对儿童进行了礼貌教育,让他们知道了力气大的欺侮力气小的是不文明的行为,对人有礼貌才会受到别人的尊敬。这个道理也就此渗进了儿童的
心里,为以后的行为规范,儿童有了衡量的标准。
二、早期阅读能培养儿童对书面语言产
生兴趣
我们大家知道,儿童在很小的时候就对书面语言产生了兴趣。爱因斯坦曾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我们之所以强调注重“兴趣”的培养,就是因为有了兴趣,学习内容在儿童眼里再难,他们也会有信心攻破的,如果他们对学习内容不感兴趣,再简单他们也学不会。因此,在学前阶段让儿童学习阅读,不是要儿童学会一些汉字后,直接去接触写文字、看文字,而是要让儿童了解一些有关书面语言的信息,增长学习书面语言的兴趣,懂得书面语言的重要性,建立一个良好的阅读习惯,给儿童及时提供完整语言的机会。“图书”就是最好的学习工具,它是儿童理解图画符号到文字符号,从学习口头语言过渡到书面语言的得力帮手,它能有效帮助儿童从口头语言向书面语言转换,为儿童入小学正式学习书面语言做好准备。例如图文故事《小水滴旅行记》通过图夹文的形式帮助儿童很好的阅读课文,从中明白了水的自然反应过程,引发儿童对科学知识探索的欲望。作为教师,我们应该重视儿童早期阅读的教育,积极培养儿童学习书面语言的兴趣,激发儿童对书面语言的敏感性。
三、早期阅读能有效促进儿童语言的发展
早期阅读不仅是积累知识,也是促进儿童口语表达能力有所提高的有效手段。我们在给儿童进行早期阅读中,运用儿童作品里的语言之优美、结构之完整、内容之丰富,无论在语言、词汇、语法方面都是理想的语言典型,儿童由听懂语义到能独自将图书画面的内容与实物形象联系起来,边看图边讲述,将发展口语表达能力和书面语言有机地结合起来,渐渐地掌握了正确的字音,学会了基本的词汇和规范的语言。例如看图讲述《妈妈回家啥》,通过观察图画引导儿童讲出妈妈下班回到家,我能为妈妈做些什么?我应该向妈妈说什么话?为什么妈妈夸我是个懂事的好孩子?操作时,教师请儿童先观察图画再按自己的理解讲述故事,接着教师把儿童欠规范的表达梳理成精确、规范的语言,再让儿童完整地讲述故事,使儿童获得良好的语言感受,进一步提高儿童语言表达能力,促进其想象力和对内容的理解。能力激活了儿童创造性思维,这些能力都是儿童进入学校后正式学习所必须具备的。
了解我园幼儿早期阅读的现状,有的放矢地帮助家长在正确教育思想的引导下,有计划、有目的地指导幼儿进行早期阅读,以提高幼儿对阅读的兴趣。
二、调查对象和方法:
三、调查结果和分析:
1、家长已初步具有对幼儿早期阅读重要性的认识:86%的家长认为对幼儿进行早期阅读是必要的,早期阅读对幼儿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有积极作用;8%的家长认为可有可无,顺其自然,可以等孩子大些再加以引导,只有6%的家长认为孩子没必要进行早期阅读,他们认为孩子听听故事就行了,阅读是识字以后的事了。
2、家长对阅读的作用和教育观念、目标的认识不足:培养幼儿早期阅读并不单是开发智力,还可以从书中可以获得情感体验,分辨真、善、美的能力。这是和整个幼儿期教育目标相吻合的。调查的结果却表明家长对阅读的作用和教育观念、目标的认识不足。如表一:家长认为孩子一定要读的书籍种类:类别比例凡是有益孩子成长的书8%没有哪一本书使孩子一定要读的26%科普读物、智能训练类图书40%故事类图书和儿童刊物26%由此表可见:
(1)最大比例人群----40%的家长认为,智力发展是幼儿期最主要的内容。
(2)26%的家长认为孩子要看儿童刊物及故事书。这其中以低学历家长为多,这部分家长教育意识比较模糊,没有科学的教育目标和计划。
(3)另26%的家长认为没有哪一本书是一定要读的,这其中高、底学历的家长都有。他们认为孩子成长顺其自然,没有必要加予引导。
(4)只有8%的家长认为凡是有利与孩子成长的书是孩子可以阅读的内容。这部分家长有比较正确的教育观念和明确的教育目标。他们懂得情感、品德教育与智力发展同样重要,兴趣、潜能必须以人格健全为保证才能得到正常的发
挥。
(1)家长和孩子回答的差距较大。一部分家长只是自己逛书店时带上孩子,孩子和书店和书之间没有联系,即使父母带孩子逛的次数再多,孩子对书店的印象还是不深刻,甚至没有印象。有的家长的确想通过带孩子逛书店,来加强书与孩子之间的关系,使孩子在潜移默化中与书成为好朋友,但是缺少了必要的引导,以致孩子在
书店中是被动的、盲从的。家长有目的的行为没有获得预期的成效。
(2)半数以上家长对带孩子逛书店或向孩子推荐图书都是无目的的,对向孩子推荐图书和带孩子逛书店能提高阅读兴趣的作用不大了解。
(3)还有11%的家长从来没有带孩子逛过书店,这些家长显然没有注意到指导孩子阅读应走进书店这一更生动、直接的方式,他们不仅自身对知识需要的缺乏,还对环境给孩子的影响力的认识也十分缺乏。
四、建议:
1、幼儿园或社区应广泛且高质量地开设家长学校、家长建议讲座,让家长明确教育目标,端正教育观念,了解正确的阅读指导方法,并定期向家长推荐阅读书目。教师、家长加强联系以获得幼儿阅读的进展情况,有的放矢地进行指导。同时结合三t即:talking-交谈、谈论,telling--讲述,thinking-思考。使孩子与老师、父母在三t活动中,通过听、说、想多种手段的训练真正提高阅读能力。
现在,爸爸妈妈越来越重视早期阅读,有的妈妈更是十本书十本书地往家里搬。不过怎样在家中开展早期阅读才更有针对性呢?本期,我们邀请以早期阅读为特色的上海普陀区白玉新村幼儿园园长王娴婷和大家聊聊这个话题。
来自幼儿园的真实案例
1.从乱翻书到有序翻阅
3岁的昊昊,阅读的盲目性很大,把一本图画书打开后,一会儿翻到后面,一会儿又翻到前面。跳页读,随心所欲地读,使昊昊在阅读中收获很小。
目标:初步学习有序翻看图书,观察画面的细节,并尝试简单表达
老师引导再现:
首先,为昊昊选择一本内容简单,书中的人物都是他熟悉的图画书:《藏在哪里了》。然后,老师把书拿给昊昊,邀请他和自己一起看封面,并向他提问:封面上有什么动物啊,他们在干什么呢?从而引起昊昊的兴趣和强烈的期待。然后老师暗示:“答案就在书里面,不过要一页一页仔细翻看,才能知道,一页都不能漏哦!”就这样,不需要过多的言语,好奇心驱使昊昊有意识地一页一页翻过去,果真一页都没有漏看。第一遍看完之后,昊昊马上主动说,动物们在捉迷藏。当问他如何得知时,他回答:“我看出来的。”虽说只有这短短的几个字,但说明昊昊刚才的看是有收获的,这就是一大进步。老师马上追问:“从哪里看出来的呀?”他就翻着书指着图画说:“这里的小动物躲在石头后面,它们都躲起来了。就是捉迷藏呀,我在家里和奶奶也玩过的。”
接着老师和昊昊又从头到尾翻看了一次书,每翻一页就鼓励昊昊说出这一页的具体内容。
当昊昊感受到阅读的快乐后,老师又一次提示:“看来只有仔细观察书的封面,一页一页仔细看,才能把一本书看懂,是不是啊?”昊昊点点头。
小结:昊昊的问题,在3岁孩子中普遍存在。有序翻阅是阅读的第一步,有时候孩子乱翻书是因为他不知道书要按一定的顺序读。教会孩子这一步,就等于为阅读习惯的养成开了个好头,也为他以后的阅读活动建立了自信。
2.从不肯说到敢于表达,乐于分享
4岁的思歆,胆子小、自尊心强。听家长说,她在家里很爱看书,可是一问她书里的内容,她就默不作声了。在幼儿园的阅读活动中,思歆也是如此。甚至因为思歆不肯说,家长还打了她。渐渐地,思歆不爱看书了。
目标:重新激发起孩子对阅读的兴趣,让孩子乐于分享她所读到的
老师引导再现:
首先,为思歆创设一个温馨、宽松的心理环境,在阅读中无论思歆有什么样的举动,不管是否回答老师的提问,老师都是微笑着面对她,不指责,不批评,用亲昵的眼神、温柔的抚摸鼓励她。经过一段时间,思歆对阅读又重新产生了兴趣。
然后,有一天老师为思歆选择了一本图画书:《小熊生病了》。书中的内容和孩子的生活很贴近,孩子一定有话可说。在阅读之前,老师说:“你愿意和老师靠在一起读吗?”和老师身体距离的拉近,让思歆放松地沉浸在阅读中。当看到小兔因为小熊生病而伤心的画面时,老师问思歆:“你愿意和小兔一起照顾小熊吗?”思歆点点头,于是老师继续问:“那小熊发烧了,你准备怎么做呢?”思歆激动地说:“吊盐水,吃蔬菜,贴冰宝贴。”这就是好的开始,相信以后思歆会主动和小伙伴、老师、家长分享她在阅读中获得的快乐。
小结:孩子需要“无负担”地阅读,这样才能充分体会阅读的快乐。其次,阅读,不能总是孩子一个人读,然后老师或家长像“提问官”一样向孩子提问,单向的你问我答,孩子肯定不愿回答。真正的交流,需要融入在共读的过程中。
家长可以从老师的做法中学到什么?
1. 观察孩子的阅读行为,发现问题,为孩子制定阶段性的目标,这样更有针对性。
2. 在大人讲、孩子听和放手让孩子自己琢磨之间,可尝试适当介入,如引导按序翻页、观察画面的细节,只有在阅读中有所得,孩子才会真正体会到阅读的乐趣。
3. 好的问题是根据故事的具体内容提出的,而不是笼统地问“这个故事讲了什么”。同时,在阅读中不要问得过于频繁,这样会破坏阅读的完整性。
4. 为孩子选择数本适合他年龄段、与他的生活经验相通的书,然后精读,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关于早期阅读,园长答疑时间
Q:家长常常遇到这样的情况,精心挑选买回来的书,孩子翻了翻,就说不喜欢,怎么办呢?
A:孩子在3岁以后就发展出自己的喜好,家长不妨多带孩子去图书馆、书店,逛逛、翻翻,看看孩子喜欢什么类型的书,对哪类书感兴趣,建议从孩子感兴趣的入手。另外,如果孩子一时对你买回来的书不感兴趣,没关系,放一放,过段时间再读。但如果经常出现这类情况,那么家长就要反思一下自己选书的依据和标准了。
Q:不知道对于上幼儿园的孩子,什么样的行为可以算养成了阅读好习惯?
A:养成阅读的好习惯有许多具体的行为指向,如良好的倾听习惯和能力,有顺序地、专注地翻阅图书,边看边积极思维;同时对书有亲近感,轻轻取放图书,看完书放回原处,不撕、不抢图书。
Q:是不是在孩子能认字后就能以孩子自己读为主?
A:首先,早期阅读或亲子共读与孩子是否识字的关系不大,或者说识字不是早期阅读的任务。在识字之前进行的阅读可以称为“前阅读”,孩子通过对图画的观察,结合大人讲述,慢慢体会、理解读物的内容,这就是学习的过程。在家里营造读书的氛围,陪孩子一起读,念给孩子听,虽然会慢一点,但孩子的收获会很多,同时家长和孩子都会感受到快乐。
Q:有的孩子已经在家里和妈妈读了很长时间书,但还不大会讲故事,让妈妈挺沮丧的,感觉早期阅读的效果没达到,是这样吗?
A:认为孩子会复述故事就是早期阅读的效果或成果,这样的想法是片面的。能否讲故事只是孩子记忆力发展和语言表达能力提高的一个方面。如果家长想让孩子在讲故事的能力上有所突破,我建议可以在一定周期内反复读同一本书。孩子的特点是喜欢反复,你会发现今天读这个故事,明天、后天孩子还会要求读同一本,但每一次读,可以采取不同的形式,妈妈先读,再亲子共读,最后让孩子自己看看说说。多听多记后自然会复述故事。另外在选择讲故事的图书上,要注意孩子的年龄特点和能力,语句较短,句型重复,角色不太多的故事便于孩子记忆与复述。
绘本,顾名思义就是“画出来的书”。指以绘画为主,兼附有少量文字的书籍。现在市面上的绘本图书以纸幼儿童阅读为主,内容涉及文学、教育、科普等。
“绘本”这个新名词的流行,让越来越多的父母认识到早期阅读的重要性。阅读是一个大的概念,不仅包含静态的阅读(读书、看书),还包含动态的阅读。爸爸妈妈带着孩子去踏青、郊游、聊天、看喜剧、做游戏,这都是一种动态的阅读。所以,阅读的目的是让孩子学习知识、领悟人生、陶冶情操、培养想象力和创造力。而书籍只是达到这些目的的载体,并不是全部。
早期阅读的2个误区
父母在培养宝宝阅读过程中,时常会陷入以下两种误区:
误区一:期待得到立竿见影的效果
专家讲,阅读可以让宝宝与书中的角色相连接。父母听了,如获至宝,马上应用。他们发现,宝宝非常喜欢故事书中的熊宝宝,马上对宝宝说:“你看,熊宝宝多乖啊,会收拾玩具,你也要像熊宝宝一样,做完游戏把玩具收拾好,好吗?”“我不要!”宝宝立即反驳。父母心灰意冷:“专家说要孩子的生活与角色连接,根本不是这么回事!”
父母总是希望孩子阅读的效果立竿见影。然而,效果通常是潜移默化的。宝宝当下的反应并不代表他以后的反应。有一位奶奶给自己小孙子读书的故事,就很好地说明了这个道理。
奶奶每天给3岁的孙子念“巧虎”的故事,可是孙子并没有什么反应。忽然有一天,孙子跌倒了。奶奶突然听到孙子嘴里念叨着:“巧虎跌倒,站起来,拍拍手,向前走。”这段话不刚好是前几天奶奶念给孙子听的吗?孩子跌倒了,便用书中的故事鼓励自己。这就是阅读对于孩子的作用,虽然阅读的当时孩子没有立即的反应,但是,却会在他生活的某个时刻发生作用。
误区二:照搬专家开列的书单
父母在给孩子选书的时候常常感到比较茫然,所以只能照搬专家开的书单。可是,书选好了,父母又有了新的困惑。比如,专家提到,2岁的宝宝多读故事书可培养想象力。但是,爸爸妈妈发现小家伙并不聚精会神地读故事,听故事。而是左顾右盼,动来动去。这时,父母开始沮丧了,专家说得也不对,我的孩子根本听不进故事!
实际上,专家开出的书单只是一个大概的标准。但是,孩子却是千姿百态,个性独特的。专家的建议可以作为参考,具体选什么样的书才能适合自己的孩子,父母需要不断去尝试。
如果父母发现孩子对某类书不感兴趣,就不要强迫他去读。你可以尝试给他换其他类型的书籍。有一天,你可能会惊喜地发现,咦?原来我的孩子对于车子特别感兴趣,他学了之后马上就会在生活中去认识,这个是消防车,这个是火车,那个是汽车……这样一种过程,就是父母在引导孩子阅读中的一个发现的过程,而不是硬套某个标准。
静态阅读与动态阅读
从根本上来讲,阅读是一种教养的工具。目前,关于早期阅读的宣传越来越多。阅读固然重要,但是,作为父母要避免极端化的思维,不要把阅读无限上岗。
有些孩子天性喜欢静静地坐在那里读书,而有些孩子却不喜欢。父母也是一样。所以,不必刻意追求形式上的读书。实际上,阅读是一个大的概念,不仅包含静态的阅读(读书、看书),还包含动态的阅读。阅读人生,也并不只是透过书本。父母带着孩子去踏青、郊游、聊天、看喜剧、做游戏,这都是一种动态的阅读。阅读的目的是让孩子学习知识、领悟人生、陶冶情操、培养想象力和创造力。书籍只是达到这些目的的一个载体,并不是全部。所以,父母只要把握住与孩子一起成长的方向,不必拘泥于静态地阅读书本。
不过,您也千万不要极端地理解为,既然不读书也能达到教养孩子的目的,那脆就放弃静态的阅读吧。这就是另外一种极端化的思维方式了。书籍之所以能够作为一种学习的工具,流传发展至今,还是有它独特的优势的。早期阅读就是妈妈给宝宝讲了一个故事,然后大家哈哈一笑。这样一种轻松愉悦的氛围,一种亲情的自然流动。而这样的一种娱乐方式又能奠定孩子早期的一些兴趣。
书籍可以无限地拓展孩子的空间,为他近一步与自然、生活连接做准备。在宝宝的成长经历中可能从没见过消防车是什么样子,但是通过书本与图画,他认识了消防车。有一天,他在马路上看到了消防车,这时候就与自己头脑中的消防车的概念建立了联系。这些基础的东西在头脑中进行联结,才有创造的机会。
书籍还是亲子沟通的载体。比如,孩子学着熊姐姐,把玩具收好。爸爸妈妈就会说,哇,你就像熊姐姐一样啊。这样,孩子与父母之间就有了一些共同的话题。
用恰当的方法培养孩子的阅读兴趣
那么,该如何提高孩子的阅读兴趣呢?
1安排安静固定的地方放置书柜,并有充足的光线,舒服的椅垫、抱枕或书中的角色布偶,让孩子觉得那里很安全、很温馨,只要想看书,就会自动走过去。
2共读的时间不必太长,二十分钟左右就可以,依孩子情况而定。不要太强制,以免孩子排斥。
3可在午睡或睡前阅读,此时孩子体力已发泄得差不多,更能静下心来看书或听大人说故事。讲些温馨的故事,让孩子习惯这种必要的活动。因为时间固定,孩子久而久之就会习惯在这段时间阅读。
4运用PAC理论,巧妙的互换角色:由孩子讲故事给大人听,或用接龙的方式,改编成不同的绘本故事,训练孩子的想象力。PAC是一种人际关系理论,强调每个人同时拥有这三种特质:P ( parent )代表父母、权威的,A (adult)代表成人、理智的,C(child )代表小孩、无助的。
这三种特质会依现实情况,“自动交错”显现出来。这种理论也适用师生和亲子关系上,例如,有时候孩子看完书,让他说说他的想法(P),老师或父母用心聆听(A),或露出无限崇拜的眼神 (C),孩子会有很大的成就感,让他有权威与力量,孩子会更爱阅读。
5复习故事情节:看完书后鼓励孩子说说感想,或与孩子一起利用道具(如布偶、手指偶等)演出,或录下他讲话的影像,不但留下纪念,也可增强孩子的记忆力和语文能力。
经典对白
Q如果爸爸或妈妈不是特别擅长讲故事,那么还要不要和孩子进行亲子阅读?
A世界上最美的声音就是妈妈的声音和爸爸的声音,即使爸爸妈妈故事讲得并不生动,孩子也是可以听得津津有味,最重要的是有一种亲情在里面。
Q您能给我们讲讲如何能够保持一颗年轻且充满童贞的心态吗?
1.幼儿阅读习惯现状及幼儿阅读兴趣低下的原因
1.1幼儿对图书的态度
现在大部分幼儿经常去商场或者超市,但去书店的次数少之又少,很多幼儿在自己的生活中根本没有对书店留下很深的印象,在很大程度上限制对幼儿阅读习惯的培养。现在大多数幼儿的阅读材料都是故事书,虽然大部分幼儿表示很喜欢故事书,但很少幼儿能具体说出他们喜欢哪一本故事书,这就说明故事书给他们留下的印象并不深刻。
1.2幼儿的阅读兴趣不高
现在大部分幼儿的阅读兴趣都不高,在阅读这一方面缺乏主动性。通常幼儿们阅读的时候都在盲目翻阅,当幼儿们阅读画面的时候兴趣就比较高,经常反复翻阅,但是翻阅的时候并没有很好地对画面进行仔细观察。幼儿在打开一本书阅读的时候常常没有目的性,经常就是随便乱翻,翻阅的时候不一页一页进行,根本没有达到阅读效果。还有就是幼儿的思维模式,大部分幼儿的思维都是由行动引起的,一般在事情做完之后才用大脑思考,有的时候边做事情边思考,这就是他们思维过程无序性的表现。再者就是幼儿的注意力不能长时间集中,注意力很不稳定,目的性低,阅读的时候大部分幼儿都不能进行长时间的静态阅读。
1.3幼儿教师教学引导失当
首先阅读材料的选择上偏重趣味性而忽视可读性。老师们选择阅读材料时都是选择一些生动有趣、故事精彩幽默、难度适宜的材料,希望通过这种方式提高幼儿对阅读的兴趣,但是集体阅读活动中使用的阅读材料都是一些童话故事书,而且有些故事书文字很长,老师们有时候将其中的故事读给孩子们听,通过这种方法老师就不能发现幼儿独立阅读时出现的困难。其次在图书质量把关上不够严格。一些图书图片的质量比较差,幼儿对这类书兴趣不大,阅读积极性不高,还有些书超过幼儿们的阅读能力范围,这些书不是文字过多,就是图书很破旧。最后,不能给幼儿设立一个安静丰富的阅读环境。在设置阅读环境方面,老师们虽然在教室中会设立专门的阅读区供学生阅读,但经调查发现,所谓的阅读区并不是独立的阅读空间,在进行活动操作的幼儿和读书的幼儿经常在同一张桌子上,使他们相互干扰,幼儿由于受到周围环境的干扰经常转移注意力。
2.如何培养幼儿的阅读习惯
2.1创设良好的环境
想要培养幼儿的阅读习惯,首先应该想办法增强幼儿的阅读兴趣,老师们通过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能在很大程度上激发幼儿们对阅读的欲望。一般对幼儿来说,他们都会对周围新鲜的事物产生很大兴趣,所以老师们可从这一方面入手,将幼儿喜欢的玩具、故事书和其他教学用具充分利用起来。老师们也可以开设阅读区,给幼儿们提供阅读资料,这些资料要画面丰富、生动有趣,在开辟环境中的墙面上可以布置一些生动有趣的故事情节画面提高幼儿们的阅读兴趣。老师对阅读环境进行创设的时候一定要使阅读环境不受外界打扰,阅读环境的光线保持充足,在桌椅板凳和读书资料的选择上必须适合幼儿,老师可以采取在板凳上铺上舒适的软垫或者用带靠背的椅子这些方法,在书桌上铺上有趣的画布,还可以根据不同孩子的需要在阅读区配上一些文字与图片,通过这些方式布置出比较舒适的阅读环境,这样幼儿们就能自愿阅读图书。老师们可以读书给孩子们听,幼儿们在这一过程中进一步发展对阅读的理解,进一步培养孩子的阅读兴趣。当孩子的阅读兴趣逐渐培养起来的时候,老师们可以增加一些内容丰富、情节曲折的图书,利用一些办法增强幼儿的观察力,让他们逐渐感受到图书里面的信息和资料,在阅读过程中逐渐培养阅读兴趣。
2.2优化阅读材料的选择
阅读材料是幼儿阅读的直接对象,直接决定幼儿是否对阅读感兴趣,所以幼儿教师在阅读材料选择上一定要有针对性。首先选择的材料故事情节要带有悬念,这样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幼儿的阅读兴趣,一些比较平实的故事情节不足以引起他们的兴趣,如看图说话的文本,故事情节没有起伏和悬念,故事结果也在意料之中,大大降低了幼儿阅读兴趣。在阅读材料的选择上,主题最好与幼儿日常生活接近,熟悉阅读内容的背景,材料内容和幼儿的生活经历息息相关,这样幼儿阅读时可以想到自身情况,幼儿就对这本读物越来越喜欢,大大提高幼儿的阅读兴趣。材料中的词汇要口语化,这种口语化的语言能让幼儿感到亲切熟悉,那种太过书面化的语言使幼儿阅读的时候难于理解,降低阅读兴趣。对材料版面要采用图画为主、材料为辅的形式,幼儿们都喜欢图文并茂的图书,因为对颜色很敏感是幼儿最早发育的后天能力之一,一个物体以色彩的形式出现在孩子的面前,孩子们就会对这种事物产生比较大的兴趣。
2.3优化有效指导策略
想让幼儿对阅读产生兴趣,首先应该让孩子们对书本产生兴趣,教师们可以进行指导使他们对图书产生兴趣。第一幼儿的学习过程中遇到难题时,要让他们学会在课本中找到答案,让他们知道书能帮助我们学习。第二通过组织一些课外活动,如图书修补活动,培养他们对图书的热爱。第三老师要充分将图画利用起来,看图是幼儿很喜欢的一项活动,一定要引导他们对图片进行观察,以此提高幼儿的阅读兴趣。第四在阅读活动后开展一些阅读拓展活动,可以让幼儿在活动中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进一步巩固。
关键词:幼儿;早期阅读早期;阅读教育
【中图分类号】G613.2
一、早期阅读的概念解读
(一)“语言学习”说
周兢定义的早期阅读是幼儿学习书面语言的语言行为。[1]他从一个方面肯定了早期阅读对书面语言学习有重要的作用,但是与此同时他忽略了口头语言作为一个独立体对开展早期阅读的过程中的发展,书面语言的发展要建立在口头语言发展的基础上。
(二)“视觉信息加工”说
张明红从信息加工心理学的角度来看待早期教育,他认为:“早期阅读是大脑接受外界视觉符号信息并对信息进行加工,以理解符号代表的意义的过程。”[2]这里的符号多指图码,即图所代表的意义,他的观点开始涉及视觉艺术,开始涉及到图画所表达的内容。但是从另一个角度来说,早期阅读包括承认阅读,都是接受视觉符号,并理解的过程。他忽略了早期阅读作为正式阅读的准备必须是采取自主阅读和成人辅助阅读相结合的阅读方式。同时,他忽略了早期阅读最核心的问题:早期阅读不仅仅是图像的的翻阅,而是儿童与作品之间的交流。早期阅读的关键是幼儿和作品之间产生共鸣。
(三)“图文符号理解”说
刘炎认为:区别于成人阅读的直接通过视觉从文字中提取信息的过程,早期阅读是指低幼儿童凭借色彩、图像和成人的语言,以及文字来理解以图为主的低幼儿童读物的所有活动。首先要指出的是色彩和图像并不是并列的关系,图像其实包括了色彩和线条,幼儿不会将色彩和线条区别开来阅读。在幼儿眼中,色彩是形象,线条也是形象。
早期阅读不仅仅是大脑接受外界视觉符号信息并对信息进行加工,以理解符号代表意义的过程,还包括了与阅读有关的所有儿童自身学习的态度、情感、期望、行为和技能。早期阅读是一个儿童通过绘本及成人语音为介质的感知和学习的过程。对于年幼的儿童来说,只要是早期阅读有关的任何行为,都可以算作阅读。阅读不仅仅是是觉得,听觉的,语言的,也是触觉的,现在又一些绘本,在书页上贴上与绘本中内容相近的实物体,如树皮、动物的皮毛,让幼儿更为直观的感知物体的特征,甚至是立体的。会看画面,能从中发现事物的变化,将之串联起来理解故事情节,懂图书,会用口语讲述画面内容,或听老师念图书文字等已经成为早期阅读最普遍的要求。
(四)“读书萌发”说
余珍有认为:早期阅读是一种读书萌发,是真实的生活情景中为了真实的生活的目的而自然发生的学习活动,是正式读写学习的准备。她认为幼儿的学习读写不是在某一特定的时间内发生的,而是有一个在生活中持续萌发的渐进发展过程,而且其发展遵循着一定的阶段发展规律,而规律的实现由于不同的儿童实施时间和方式的不同而存在差异。[3]这种定义肯定了阅读时一个长期的过程,但是忽略了阅读的主体作用,而将其定义为一种为读写做准备辅助地位。
(五)“对话交流”说
有关于早期阅读的概念,有关学者一直在不停的讨论和完善的过程中。总结前人的观点,认为早期阅读的不能站在某一点上来定义。早期阅读最为重要的一点的是:幼儿要真正理解作品,要和作品之间有情感的共鸣和交流。伽达默尔说:理解是人存在的基本模式,是从文本中接受有意义的东西,并将它们“解释”,也就是说是绘本与儿童现有经验的融合,只有建立在经验的基础上才可以产生交流。
因此,我觉得可以把早期阅读定义为:早期阅读是建立在幼儿已有经验的基础上的以幼儿与作品的情感的交流为前提上而进行的幼儿凭借图像和成人语言进行的一切与阅读有关的行为。
二、当前幼儿早期阅读活动中存在的误区
幼儿早期阅读不仅可以塑造幼儿的心灵,还会对幼儿的智力发展起到极大的促进作用。在幼儿成长过程中,他们学习口头语言的同时,从生活中接受书面语言的刺激,观察周围环境中的文字和各种符号,从而意识到“阅读”是他们与人沟通、理解世界的一种很重要的方式[4]。幼儿早期阅读潜能的开发对于个人阅读能力的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但是,当前的幼教工作者往往忽视这些特点,在对早期阅读的认识和教育实践中普遍存在着误区。
(一)以识字代替阅读
许多幼儿园把阅读同识字等同,认为识字就是阅读,没有识字就没有阅读,幼儿的阅读活动始于识字,从而在实践中过多地追求识字量而忽略对幼儿阅读兴趣、阅读能力、阅读习惯培养的研究。这种倾向是由对阅读活动的错误认识所造成的,事实上,幼儿在没有认识汉字之前就有阅读行为。他们先是表现出对各种图书的兴趣,在翻弄图书的过程中自言自语,而后在成人的帮助下开始对文字敏感并产生兴趣,逐渐由原来阅图水平过渡到图文的同步阅读[5]。
(二)无教育指导的阅读活动
目前,幼儿园内都有一定的供幼儿自主阅读的图书,在幼儿的日常生活中教师也经常利用一些餐前饭后的休闲时间组织幼儿进行自主阅读。在一些条件较好的幼儿园还设有专门的阅读区。但研究中我们发现,在幼儿的阅读活动中很少有教师对幼儿进行阅读能力培养的较为细致的指导,有的仅仅是提一些爱护图书等常规要求,导致书被看破了,但孩子们却说不出书中内容的现象普遍存在。
(三)忽略阅读环境的创设,孩子缺乏阅读氛围的熏陶
阅读环境在幼儿园目前较多地被认为是图书的提供或活动室、走廊中各种字词卡片的悬挂。为孩子选择什么样的图书,教师应为孩子创设什么样的阅读设施和阅读条件促使幼儿阅读能力得到逐步的提高,在幼儿园的教育实践中较多地被忽略。文雅有序、温馨人文的高质量的阅读环境在目前幼儿园的环境创设中体现得较少。而许多发达国家的学前教育机构都非常重视儿童的早期阅读活动,认识到早期为儿童创设一个具有书香浸染的学习生活环境对于儿童学习做人、做事、认识客观事物及交往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认字和阅读能力是社会成员最基本和最重要的素质之一,已经引起家长、教育工作者和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投入了极大的人力、物力,期盼尽早开始孩子方面的训练。然而由于各种各样的原因,这一领域还存在这诸多的误区,导致事倍功半,也严重阻碍低幼儿童身心健康和认知能力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周兢;程晓樵.论幼儿园早期阅读活动[J].学前教育研究,1995。
[2]余珍有;早期读写“早”在哪里.幼儿教育[J].2008年第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