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5-30 10:45:35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画蛇添足的成语故事,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典故】蛇固无足,子安能为之足? 《战国策·齐策二》将军功绩已成,威声大震,可以止矣。今若前进,倘不如意,正如‘画蛇添足’也。 明·施耐庵《水浒全传》第一百十回。
【解释】画蛇时给蛇添上脚。比喻做了多馀的事,非但无益,反而不合适。也比喻虚构事实,无中生有。
【用法】作宾语、定语;指多余的事
【结构】连动式
【相近词】徒劳无功、多此一举、弄巧成拙
【反义词】画龙点睛、恰到好处、恰如其分
【同韵词】大简车徒、懋迁有无、乌舅金奴、烟波钓徒、华冠丽服、社鼠城狐、修饰边幅、一民同俗、雄飞雌伏、老牛舐犊、......
【年代】古代
【灯谜】巳
【日文】蛇足(だそく)を加(くわ)える
【俄语】перестарáться
【成语故事】楚国有个专管祭祀的官员,春祭以后倒一杯酒给手下人,因人多酒少不够分,就想出谁先画好蛇就喝酒的办法,有一个人第一个把蛇画好了,见其他人还没有画完,就在已画好的蛇上加了两只脚,让人啼笑皆非
【示例】这也是一则事实,并非做书的人画蛇添足,为此奇谈。 《花月痕》第五一回
【成语例举】
一九六三年,觉得这个闭幕不好,改成了参加游行的学生上场和常四爷送水的场面,虽然也不能令人满意,但那时不那样画蛇添足地加"红线"也不行。
表现佘太君军事才能和政治才能的战斗场面不宜于再发展了,现在有些情节如佘太君释放俘虏等等,就显得"画蛇添足"。
关键词:语文教学 画蛇添足 画龙点睛
画蛇添足与画龙点睛这两个成语故事,大家肯定都耳熟能详。画蛇之后再添足,纯属多余,且有失真虞。画龙点睛,则是锦上添花、好上加好。两个词语一贬一褒,孰好孰坏,一目了然。然而,就语文教学而言,要想一节课生动多彩,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既要培养学生灵活的思维,又要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提高学习阅读与写作能力。笔者认为这就是我们教学中要做到的,既要有点睛之笔,也要有添足之作。
一、“画蛇添足”让课堂丰富多彩
在语文教学中,画蛇添足主要是指跳出教材的束缚。教材只是我们要表情达意的一个载体,可以是甲文章,也可以是乙文章。在教授学生时,不能拘泥于教材,而应将教材作为引子,以此传道、授业、解惑。笔者在讲授《出师表》时,不仅讲述刘备三顾茅庐,礼贤下士的爱才之举,也讲述了他作为一国之君劝告其子“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的做人之道。在语文教学中,适当讲述一些历史人物的人生观、价值观对学生正确人格的形成是必不可少的,也是可以做到的。正如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说过:“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
“画蛇添足”的常见教学方法有扩展法、情景迁移法、仿写法等等。
在教授《欧也妮葛朗台》时,针对葛朗台的吝啬,笔者让学生结合社会现实谈谈对金钱的看法。有的学生从钱的称呼上谈了对钱的看法,有人把钱叫阿堵物,认为钱是一种肮脏的东西;有人把钱叫孔方兄,与钱称兄道弟;有人说钱就是一般等价物,我们应该取之有道,用之有度……学生思维一下子活跃起来,兴趣更浓了,教学的效果也就达到了。
仿写即模仿范文写作。目前高考题常会让学生仿写句子,所以,我们适当让学生仿写文章显得尤为必要。通过仿写,可以使作文教学与阅读教学紧密结合起来。读读写写的过程,既可以使学生养成揣摩课文的习惯,又可以使学生的作文水平不断得到提高。笔者在教授《荷塘月色》时,就让学生仿写里面优美句子,尤其是比喻句,让其感受语言的魅力。通过这样不断仿写,学生们在今后的写作中能举一反三,作文的水平自然就提高了。
二、“画龙点睛”让课堂妙趣横生
一节好的语文课,应该是教师与学生共同演绎的一场大戏。作为戏,它就不能平淡无奇,否则会让人昏昏入睡。戏要有亮点,课也一样。上好一节成功的语文课,亮点设置非常重要,设置得好,它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那么如何在我们的教学的过程中设置更多的亮点呢?
一是巧设导语。精彩的导入是成功的开始。记得在一次作文课时,笔者精心设计一段开场:一进教室上课,电话响了。“喂,您好,是xx校长吗?有事吗?恩,好的……啊,你不是校长呀,怎么!不知道,有事你找校长!”学生此时百思不得其解,教师平时上课不接电话的,老师接电话的态度怎么前后发生了变化?针对学生疑惑,笔者让学生尽情畅想,电话那头是谁?有什么事?老师说话态度的变化,打电话人的心理变化、老师的性格……通过一个个发问,学生的思路打开,作文也就有话可说了。
二是丰富形式。语文教学形式应该是多样的,它不仅仅指课堂上的面对面传授,也可以是一场比赛,一次活动等等。在教学过程中,老师应从学生的愿望出发,巧设课堂,为学生创设一个舒展的学习环境,既培养了学生们在生活中学习语文的意识,也使他们享受到了学习语文的快乐。前段时间听于丹教授谈教学,其中就说到她教学的一种随性,带学生去咖啡馆,一边享受着那里边的情调,一边和学生面对面纵谈人生。这正是将课堂融入了生活。
三是巧妙提问。著名教育家契诃夫说过:“教育学生一旦触及学生的情绪和意志领域,触及学生的精神需要,这种教学法就能发挥高效作用。 ”如何在课堂上调动学生情趣,激活学生的思维,提问非常重要。提问的方式有很多,如直接发问,质疑发问,连环发问等等,但提问的目的都是要激发学生积极思考,让我们的课堂变成师生情感碰撞的平台。
其实在课堂上创设亮点的途径还有很多很多,可以通过优美语言;可以通过情感渲染;可以通过精心设计的板书……作为教师,要培养出自己的教学风格,拥有自己独特的教学亮点。拥有了亮点,这节课才充满了灵气;拥有了亮点,这节课才有声有色!
关键词: 小学语文 倾听能力 培养策略
在人际交往中,倾听与表达是人与人之间和谐沟通、高效互动非常重要的能力,倾听是表达的基础,没有良好的倾听能力,就不可能展开有意义的表达沟通。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一般将重点放在学生的说、读、写这三方面能力培养上,却忽视或淡化对学生倾听能力的培养。小学阶段是学生倾听能力培养的关键阶段,培养学生良好的倾听能力,不仅有助于强化学生其他方面的能力,还有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态度与个人修养。由此需要对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倾听能力的培养进行研究。
一、营造氛围,激发学生积极倾听兴趣
小学生兴趣广泛,个性差异明显,但是集中注意力的时间不长,他们好动,不易集中精神。基于小学生的年龄特点进行分析,在实施倾听能力培养时,应该重视营造轻松、和谐、趣味的互动氛围,让学生在兴趣的导向下,集中精力,全身心投入训练。营造良好的倾听氛围,可以结合趣味故事、猜谜、表演、视频、演唱歌谣等形式,结合竞赛模式,让学生全身心参与其中。同时,教师可以是参与者和组织者,在仔细倾听学生的同时,让学生受到尊重。
如教学《说勤奋》时,组织学生展开“小医生”趣味活动。我示范朗读,故意将其中的部分词汇、停顿或句子读错,让学生在我读完后,找出我错误的地方,分小组进行,哪个小组找得又对又快,则为胜利组,奖励一颗小红星。我读道:“同学们一定好记得那个砸缸救人的司马迁吧,他人北宋著名的文学家……”这一段读完后,学生举手抢答,并站起来说出我的错误,如“司马迁”其实是“司马光”,“文学家”应该是“史学家”等。在游戏竞赛氛围下,学生找到了教师的错误,不仅让学生获得了成就感,还让学生掌握了知识,培养了倾听能力。还可以组织看小段视频,复述视频故事,听歌谣,仿写歌词等,通过营造轻松的氛围,激发学生倾听的兴趣。
二、教给方法,引导学生掌握倾听技巧
倾听,要讲究方法,不是胡乱听,也不是随意听。小学生的认知水平较低,自身经验与能力不足,要快速地提高学生的倾听能力,奠定学生综合能力发展的基础,就需要首先让学生掌握倾听方法。倾听方法与技巧的掌握,不仅能让学生有效地与他人互动沟通,还能从倾听中吸取经验。倾听技巧包括主动倾听、全神贯注、让人把话说完、投入情感、眼神交流、识别中心思想、偶尔提问、及时反馈,等等。
倾听要抓住关键点,如果倾听的内容较多,就需要去粗存精,把握重点和主旨,并结合说话者的情感,展开思维互动,分析倾听的内容。如教学《诚实与信任》时,我组织学生参与倾听活动。活动过程为,三人为一小组上台交流,向他人叙说自己对“诚实与信任”的理解,并且举措例子加以说明。台下的学生倾听台上人员的对话。对话完成后,教师点名台上与台下的学生,让他们总结自己的收获,并发表看法。学生通过运用教师教给的倾听方法,顺利完成此次活动。通过教给方法,引导学生掌握倾听技巧,奠定学生倾听能力与综合素质发展的基础。
三、加强训练,提高学生有效倾听能力
倾听能力训练应该与日常教学有机结合,在课内外抓住恰当时机,引导学生展开倾听训练。在日常生活与学习中,很多小学生并没有真正听懂他人表达的意思,这主要是因为在倾听时,他们沉浸在自己的世界中。所以,倾听不仅仅表示安静地听、礼貌地听,还要用心听,与他人眼神互动。可以采取听说训练、听后质疑、听后辨别等训练方法引导学生实施倾听能力培养训练,让学生不断提高正确理解他人思想的能力。
如教学五年级《成语故事》时,可以对学生进行倾听训练。运用成语故事,激发学生的倾听兴趣,并实施多样化的倾听训练。师:“自相矛盾中,卖矛盾的楚国人说自己的盾很坚固,没有矛能戳破,自己的矛很锐利,任何盾都能戳穿。大家能拿坦克举例,说明矛盾优势是如何整合的吗?”以矛盾和坦克进行对比,实施听说训练,让学生说明坦克的优势结合。又如“画龙点睛”成语故事,可以对学生展开听后辨别训练。师:“画龙点睛与画蛇添足都涉及画画,它们之间的区别是什么?各自说明什么道理?”这次训练主要是基于学生的认知水平,让学生辨别老师说的两个成语主题,并结合自己的想象与思考,展开成语内容的区别分析。通过实施多样化的倾听训练,有效培养小学生的倾听能力。
听是语言信息的输入,说是语言信息的输出,只有良好的输入过程,才能产生恰当、合理的输出过程,互动沟通与交流才是有效的。为了提高小学生的综合素质与社会能力,需要加强对学生倾听能力的培养。通过强化学生的倾听意识,提高兴趣,教给学生倾听的方法,加强训练学生的倾听能力,才能在长期的训练实践中,才能有效培养学生的倾听习惯,让学生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中图分类号]:J0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3)-16--01
对艺术缺少了解,一无所知的人来说,欣赏艺术品,那只能是看热闹,图痛快,对艺术作品的美学价值不会有正确的认识;而具有艺术修养,懂得一些艺术门道的人,才能真正领略艺术美,把握艺术美的精髓。其实,艺术创作就是来源于生活。
一、通过艺术,表达对生活的追求:
任何一部艺术作品,不仅产生在一定的社会历史条件下,而且还凝聚着艺术家对理想生活的追求。就比如说《红楼梦》这部宏伟巨作,在我国封建社会生活中,统治阶级历来就把一些具有民主性精华的艺术创作列为禁书,《红楼梦》就未能逃脱这样的厄运,而受到极力排斥。即使受到排斥、打压、攻击,依然有许多人追崇它,欣赏它,传播它,这充分体现了人们对现实生活的不满,黑暗社会给人民带来的痛楚,以及人民渴望美好生活的到来 。
二、生活是美的再现:
生活,为艺术创作提供了意境美。唐代诗人柳宗元的《江雪》:
千山鸟飞绝,
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
独钓寒江雪。
给我们再现的就是意境美。这首诗为我们描绘了一幅寒冷冬日的画卷,“千山”、“鸟”、“万径”、“人”、“舟”、“笠”、“钓”、“雪”等描写,仿佛就是一种空旷深远的意境,使我们身临其境,切身体会了那空旷渺茫之感。
三、提供好的素材:
生活,是艺术创作的素材。如果我们把一些自然之景纳入生活,那么,元代著名剧作家马致远(生卒年不详),在《天净沙?秋思》中描写,就是一个很好的证明。把自我生命,生活和自然界的构造统一起来:
枯藤老树昏鸦,
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
断肠人在天涯。
“枯藤”、“老树”、“昏鸦”的环境描写是凄凉的;“小桥”、“流水”、“人家”的悠闲反衬羁旅之愁;“古道”、“西风”、“瘦马”便是一幅画卷。为了能够达到表达的效果,作者很好的利用生活中自然之景的描写,道出了惆怅之情,这就是好的素材的体现。
四、生活是创作的情感基调:
生活,为艺术创作奠定了情感基调。当我们欣赏罗中立(1948―)的油画《父亲》时,老人昏花的双眼,皴烈的嘴唇,参差的牙齿,古铜色的脸膛,似乎在述说着老人生活的贫困与艰辛,倾诉出老人把自己一生的精力和心血都交付给了祖祖辈辈劳作生息的土地,作者通过画抒发对父亲“勤劳”、“忠厚”、“善良”、“慈祥”等中华民族美德的赞誉的同时,暗含了对现实社会和人民命运的思考。这就是作者所要表达的情感。
五、艺术创作的与众不同:
生活,通过艺术创作表现独特的想象力。诗人写诗抓住“诗眼”,文人写作抓住“文眼”,而艺术家创作抓住生活的点滴。郑燮(1693―1765),字克柔,号板桥,江苏兴化人。郑板桥长期在扬州卖画,以画兰竹著名于世,并以诗、书、画三绝著称,为扬州八怪的杰出代表。有人说郑公的竹叶与生活中的竹叶差别很大,而真正懂得艺术的人,便会看出作家的高贵气节。这就是在创作上,通过大胆创新,呈现出与众不同的表达方式。
六、创作的意图:
虽说,艺术创作来源于生活,但也要从中了解艺术家的创作意图。因此,便与生活紧密相连。明末清初杰出画家朱耷约(1626-1705年)是明朝宗室。明之后,变易姓名,出家做了和尚,而他的画具有很高的造诣,以水墨写意花鸟画著称;画风笔墨简括,形象夸张,影射富意,别具一格,对后世影响很大。有一副画,叫《孔雀图》,具有明显地针对性,讽刺了那些对清朝统治者摇尾乞怜、谄媚阿谀的人,尤其“三根花翎”影射了那些高级官吏的,花翎的多少表示官职的高低,显然是讽刺最高级官吏的奴才相。作者朱耷这种感受、经历、思想,往往成为他创作的前提。所以前人说,朱耷作画不是为作画而作画的,而是把自己那种悲与恨的复杂心情寄托于画里。
七、创作中的趣味:
同时,艺术创作也是生活中自然之趣的体现。就书法而言,中国古代艺术家既注重“形似”,又注重“神似”,提出了“以形写神,形神兼备”的理论。其实,就是自然的体现。晋代著名书法家王羲之(字逸少,琅琊临昕人),在书法上的丰厚成就,被后人尊称为“书圣”。《兰亭序》之所以有如此高的评价,贵在于自然、灵动、意趣的艺术创作手法。自然之趣源于生活,而艺术创作恰恰体现了这点。
八、生活与创作紧密相连:
换言之,脱离了现实生活,艺术创作将会怎么样?大家耳熟能详的成语故事:画蛇添足。如果说,在现实生活中根本就不存在蛇这种动物,在画蛇是,艺术家可以通过丰富的想象力,给蛇添上足还情有所缘,但是,现实中就存在着这样的动物,添上足,岂不是多此一举。所以,艺术创作离不开生活,而且更贴近于生活。
九、结语:
一、掌中木偶戏源流
泉州南派掌中木偶戏古时曾流行于闽南地区,据资料记载,其源头可追溯到晋代文献《拾遗记》中“南陲之国,有扶娄之国,其人善机巧变化……或与掌中备百兽之乐,婉转屈曲于之间。人形或长数分,或复数寸,神怪倏忽忽,玄丽于时……”另有两本文献即五代《化书》、南宋《巳末元日》中,也均有关于掌中木偶的史料记载。
明代中时至民国初年,闽南地区正逢南派布袋戏兴起与发展时期,从田野调查的民间传说和《台湾通志》的载称云,布袋戏兴起于明嘉靖间,创始人为后来被誉为“戏状元”的梁炳麟。清中叶,晋江等地的布袋戏演出兴盛,并传至台湾,同时出现了李克茶等着名艺人。清末民初,泉属各县一些着名的南派布袋戏班社纷纷兴起,如清同治、光绪年间的闽南“五虎班”,以泉腔演唱戏文影响力非常强劲。
综上推测,掌中木偶戏的起源应该可以追溯到晋唐时代,迟至元代,盛于明清时期。
二、南派布袋戏剧目与表演特点
(一)剧目
闽南民间一带上演的南派布袋戏剧目可分为传统剧目与新编剧目两大类,传统剧目分为:生旦戏、宫廷戏、审场戏、武打戏、拳打戏、连台本戏与折子戏、小(单)出戏,新编剧目分为:童话剧剧、神话剧、现代剧、成语故事剧。
下面笔者详细介绍一下这四种新编剧目。
1.童话剧木偶童话剧是一种充满童趣的寓意性教育题材,将其引进校园不失为一种快乐的教育手段。自以来,泉州木偶艺术剧作家们创作有许多优秀的童话剧节目,最受小朋友们欢迎的剧目主要有《龟兔赛跑》《小花鹿历险记》《乌鸦和狐狸》《森林中的故事》《皇帝的新装》《献宝》《小公鸡》《阿凡提》《狼来了》《革新道路》《兔子、公鸡斗狐狸》《聪明的笨人》《狐狸的葡萄》《沉香救母》《虎趣》等。南派掌中木偶戏演出采用闽南语台词(泉腔),因为童话剧进校园而采用泉腔与普通话交替台词,上述有许多剧目流行在泉州、厦门、漳州地区,深受广大中小学生的喜爱。
2.神话剧结束以后,泉州木偶艺术剧作家们先后创作了四部经典的南派木偶神话剧:《五里长虹》《白龙公主》《清源仙女》《龙宫借宝》,其中《清源仙女》获得文化部“金狮奖”第二届全国木偶皮影戏比赛银奖及福建省人民政府第四届百花文艺奖。
3.现代剧从以来,闽南木偶艺术剧作家们先后创作了多部现代剧,如《怒海归舟》《奇袭白虎团》《拦花轿》《智取威虎山》《三丑会》《双枪》《金沙江畔》《小管家》等,这些剧目流传在泉州地区,深受广大人民群众的喜爱。
4.成语故事剧木偶剧作家们还先后创作了多部成语故事剧,如《画蛇添足》《此地无银三百两》《自相矛盾》《击缸救危》《画龙点睛》《杯水车薪》《掩耳盗铃》《磨锥成针》等,这些剧目在泉州地区的中小学校演出,深受广大学生的欢迎和喜爱。
(二)表演
布袋戏的行当角色仿照傀儡戏(提线木偶戏)的体制,分为生、旦、北(净)、杂四个角色,是布袋戏舞台表演上的四大支柱。“北”即戏曲行当中的净角。在布袋戏音乐体制中,有来自傀儡调的曲子,其中一类属“北”的曲调,它属于净角的唱腔。行当体制与音乐体制有其一致性的方面。
布袋戏在角色行当上存在着“南北合套”的情况。布袋戏的“北”,分有黑红北,多数是“竖眉戏”“审场戏”的角色。“杂”的行当表现相当杂,包括丑、末、仙道、神怪及动物形象等,但主要是丑。布袋戏的丑,有大头、臭头、浮肿、缺嘴“四大柱”.布袋戏传统剧目有一部分来源于梨园戏。这类剧目的角色行当,主要依梨园戏的体制划分,即按“七子班”的行当分为生、旦、净、末、丑、贴、外。布袋戏是以“讲古说书”的曲艺形式发展而来的,在表演艺术上受傀儡戏、梨园戏的影响,它依附于当地的戏曲声腔剧种,其行当角色体制属于傀儡戏、梨园戏的混合体。
三、木偶神话剧《清源仙女》考察分析
(一)文学剧本改编与剧情考察
《清源仙女》的文学作者是庄长江老先生,庄老先生是国家一级导演、中国戏剧家协会会员、福建省梨园戏实验剧团编导。他多次获福建省戏剧会演各类奖项,并获福建省政府百花文艺奖、国家第九届文华新节目奖,着有剧作选《梨园戏古剧新编》、地方戏史专着《晋江民间戏曲漫录》《泉州戏班》《泉南戏史钩沉》《晋江名伶外传》等。他对泉南戏曲史的研究与着作编撰,更是填补了泉南戏曲史的一大片空白。2001年应晋江市木偶戏剧团团长洪世键先生之约,庄老先生开始为《清源仙女》创作提纲,直至2002年《清源仙女》剧本成型。
该剧取材于闽南一带脍炙人口的清源山传说。故事讲述了以泉州清源山仙女擎珠和台湾阿里山神木郎为代表的正义力量与图谋霸占阿里山而到处兴风作浪致使阿里山草木凋零满目疮痍的凶恶蛟龙斗智斗勇浴血奋战,最终战胜了丑恶势力,换来了阿里山草木复苏、日月潭清澈如镜的美好情景。
在2002年《清源仙女》创作之初就获得了福建省第22届戏剧汇演剧目奖,2003年更是获得文化部“金狮奖”第二届全国木偶皮影戏比赛银奖及福建省人民政府第四届百花文艺奖。
(二)音乐创作与音乐设计分析
1.音乐创作者
为《清源仙女》作曲的是中国木偶皮影艺术学会理事、中国音乐家协会会员、中国戏剧家协会会员、晋江市音乐舞蹈协会副会长、晋江木偶戏剧团的副
团长李胜奕老师。正是有了庄老先生与李老师的默契配合,才使得一出大型神话木偶剧得以展示在我们面前。2002年《清源仙女》的创作完毕即获福建省第22届戏剧汇演优秀作曲奖,2003年获得文化部主办的“金狮奖”第2届全国木偶皮影戏比赛作曲奖。 2.音乐设计分析
(1)序曲音乐与唱腔分析。序曲音乐为该剧作曲新创作的曲目,F调,2/4拍子,前奏共有41个小节,分为5个乐句,在第三乐句转快,在第四个乐句的时候转为4/4拍子,在最后一个乐句的开头则有一个小节2/4拍子的旋律,后则为4/4拍,前奏结束在“2”为g商调式,紧接着11个小节的男声独唱并伴有两个声部的伴唱。而这11个小节又分为三个乐句,气势宏伟壮阔。在这11小节之后接着两小节2/4的间奏,引出序曲音乐的最后一部分,结束在“6”为d羽调式。
序曲音乐由开头的g商调式转为d羽调式,南音旋律优美动听,搭配若隐若现的舞台效果,营造出一个充满动感变换而又扣人心弦的神话场景,让人不得不为之心驰神往。
(2)第一场音乐与唱腔分析。第一场标题为《一衣带水两岸情》,前奏部分为2/4拍子,在当擎珠出场时用笛子做引,接下来以南音短相思创作11小节的旋律渲染莲雾树下寄相思,在前奏的最后一小节转为4/4拍子结束在“6”为c羽调式。前奏结束后的第一小节把“4”升高了半音,南音的特色音表露无遗,也表现了擎珠仙子对神木郎的感激以及怀念之情,再以高胡做一段落结束在降B徵调式。在曲二之前有一段场景音乐,以散板开头降E调结束在“6”为d羽调式,后转为降A调并加入了笛嗳,同时也运用了闽南地区特有的曲种“十音”,结束在“3”为c角调式并以散板结束。
曲二为降B调,中速进行,一开始就运用了戏曲上的音乐元素进行创作,并运用了南鼓(压脚鼓),旋律哀伤,娓娓道来大神木仙君被东海蛟龙凶残地挖掉双瞳的经过,结束在“5”为f徵调式。曲三运用的曲牌则是由傀儡调移植过来的曲牌[抱盛].
(3)第二场音乐与唱腔分析。第二场音乐的曲四为降E调,利用了《我爱我的台湾岛》中的主题加以创作渲染了阿里山上百木百花枝枯叶萎,一片劫后景象。曲五在乐曲开头的8小节加入了男女声部的合唱,哀伤的旋律好似众花木发出声声哀号,一片劫后景象,眠木大神木君形态枯槁拄着木棍颤巍巍走着。三个乐句之后则运用了闽南戏曲上的大韵烘托气氛,抒发众花木对东海蛟龙的愤怒。第七个乐句转为降A调,结束在“6”为g羽调式。曲六《擎珠》为降A调,利用的曲牌是由傀儡调移植过来的曲牌[怨慢],加入了琵琶,由慢头变为散板,结束在“3”为c角调式。在降E调曲七的开1用台湾高山族的音乐创作出11个小节的间奏,伴随着鼓声,渲染欢快的舞蹈气氛,结束在“6”为c羽调式。曲八为降B调式,利用的曲牌是由傀儡调移植过来的曲牌[地锦当]结束在降E调的“6”则为c羽调式。
(4)第三场音乐与唱腔分析。《敢下九渊斗孽蛟》共设计有十二支曲子,其中两首唱腔曲,十支为乐曲。从场景1总谱注明的“全乐”演奏及降E宫系统调式拾音的加入,伴以实际演奏“地锦当”南音曲牌的应用,向观众展现出东海龙宫,灯彩辉煌。第二支曲子名曰“舞珠宝盘”,设计为降A宫系统,十八小节旋律带反复记号。第三支曲子是唱腔,采用降E宫调系统,唱腔旋律及唱词以泉腔南音素材创作而成,特别是#4音的设计应用,突出了闽南音乐色彩,唱曲结束在商调式,但尾奏音乐结束在角调式长音延续,具有剧情的“豪兴正浓”意境未尽的艺术效果。第四支曲子“日镜照、月镜照”是散板,降E调,f商调式,塑造了神镜光芒四射的奇幻音效。第五、六、七、八支曲子“彩绸舞”“舞蝶”“舞火棍”“请仙子”,降E、降A宫调式,表现了龙宫女、鱼虾兵优美、矫健的舞姿。本场第九支曲子是全剧的唱腔“曲十、擎珠”,泉腔素材,运用了傀儡调中的音乐元素,采用降E宫调系统,f商调式,表现了擎珠仙子对龙王的数落场景。第十至十二支曲子音乐设计为散板和小段落音乐自由反复,降E调的C羽调式音乐色彩,同时加入合成电子声,表现了“人蛇对打、金斧飞来”的紧张场面。
(5)第四场音乐与唱腔分析。《海峡情化日月潭》优美的降A调开幕音乐带出曲十一散板开始,主唱段中由傀儡调移植过来的曲牌[一封书]、[胜葫芦]的应用创作,结束在“6”为f羽调式。曲十二《清源君》为降A调,两个声部的旋律,加入打击乐,烘托出清源君的出场。曲十三运用的是傀儡调中“大都会”的曲牌,塑造的是一个欢快的小旦角。
曲十四利用的是《我爱我的台湾岛》中的音乐元素并加以创作。曲十五降A调,用二胡演奏悲伤的气氛渲染出草木奄奄一息的场景。渐弱以“3”为结束音c角调式。曲十六《擎珠》为降A调,利用的曲牌是南音中的“大长别”,更是加入了古筝的刮奏又有笛子做引由慢转快,在最后一个乐句的时候转为降E调,并伴有笛子的声音由慢转快,以颤音“6”结束,则为c羽调式。曲十七降E调,速度为快,尾声的两声部合唱,节奏是欢快的,景同一场,清源山上百花齐放结束在“6”为c羽调式。
(6)乐器与配器考察。南派掌中木偶戏的乐器主要有唢呐、三弦、二弦,有时也用琵琶和洞箫。打击乐以独特的南鼓(压脚鼓)、钲锣、草锣为主,还有通鼓、花鼓、大锣、小锣、小叫、响盏等。南鼓(压脚鼓)被艺人称作乐队的“万军主帅”,以脚压鼓面控制音高和音色,双手轮小木槌交替打击,在闽南戏曲乐队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位置,在中国民族乐器演奏类中颇具鲜明的特色。
(三)唱腔音乐与南戏渊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