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歌颂母亲的诗歌

歌颂母亲的诗歌

时间:2023-05-30 10:45:36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歌颂母亲的诗歌,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歌颂母亲的诗歌

第1篇

《繁星·春水》这部让我们怀念和感动的书,是伟大的作家冰心老人写的。在她这些闪动着灵光和真情的小诗中,数量最多的就是歌颂自然、母爱、和童心了。自然是完美的,母爱是伟大的,而童心是,是纯洁的,是她将这些赞颂集于笔尖从而酝酿成了文字。下面为大家精心整理了一些关于繁星春水的读后感,请您阅读。

繁星春水的读后感1从作者这些平时随便记下的“零零星星”的感想和回忆中,我看到了她对家庭生活小范围的爱以及对社会生活这大范围的恨,也许这是时代带给她的影响,我们不妨来看看这些曾经触动过当代青年的短小诗篇,看看我们从中能得到些什么。

“童年啊!是梦中的夏,是真中的梦,是回忆时含泪的微笑”童年是最美好的,因而也最短暂,梦是虚幻的,而真实却赖以它而得以体现,一个人长大了就不可能再回到童年,而现实的残酷与黑暗却又不得不使他想起纯真的童年,思绪游离在现实与回忆之间,只有在梦境中再次拥有那一份已逝去的童真,这不正是我们此刻的悲哀?

那么究竟能不能把这种美的崇仰升华呢?一百一千个人会有一百一千种回答,作者告诉我们:只要你愿意,对真、善、美的追求就有了坚强的自信心与奋斗精神。

春何曾说话呢?但她那伟大潜隐的力量,已这般的温柔这世界了!这是歌咏自然的诗篇,在描绘自然之美的同时,也表现了诗人独特的审美情趣,不施浓墨童彩,没有人为夸张与渲染,只是用清淡的笔墨将自然的本色美显示出来,崇尚自然的美学观和娴静温柔的性情也溢于言表了。

若再深入些,我发现这些小诗往往将中国古典诗词和外国文学的两种韵味调融在一起,有时还碰撞出哲理的火花。

诗篇表现出来的瞬间的情感,无不含蓄蕴藉,如作者一样清莹隽永,字里行间流淌着温婉的情韵、淡淡的哀愁,纯洁的思想,它们和冰心一起,形成了一片晶莹而又遥远的繁星,一条温暖绵长而又鲜活力气的春水,永远萦绕在你我的心头。

繁星春水的读后感2《繁星·春水》是一本非常朴实的诗集,并没有普通诗歌华丽的辞藻,却处处流露着冰心细腻的心思和情感。情感仿佛与文字糅合在了一起,仿佛本该就是如此。每一句都浑然天成,朦胧的诗意化作涓涓细流,流淌在我的心中,仿佛能感受到冰心写下每一个字时的心情。

翻开书,看到那一排排诗句,仔细的品味每一句话语中的诗意,我读到了许多的感悟。时而婉转细腻,时而又激情高昂的诗句,无处不在透露着冰心的别有用心。她在歌颂世上的爱,她歌颂母亲的伟大无私,为了孩子的不顾一切,歌颂小孩子纯洁无暇又天真无邪的心灵。

一句句朴实的诗句中,透露着深刻的意义,就像是美玉包裹在石中一般。冰心用不带任何修饰的亲切语句,娓娓道来对生活中的热爱,对世界上美好的爱的歌颂。那一句句诗,深入人心的最深处,将每一处污秽都清洗干净,用朴实的爱意来让每个人变得纯洁无暇,心湖透澈。读到冰心的诗歌的人,想必都会安静下来,看她用文字演绎的纯真哲理吧?心中宁静下来,慢慢的感悟着这世界中的美好,感受着美好的童心母爱吧?

还有一首叫《诗的女神》的诗。在最后一段中间冰心老人发自肺腑地说道:“量我怎配迎接你,诗的女神呵还求你这般的,经过无数深思的人的窗外。”冰心将诗拟为女神,展现了她对诗歌的尊重,她认为诗是一种很美的东西,冰心老人自嘘自己不配迎接她,充分写出了冰心老人的虚心,和暗示自己还须继续努力,才有可能达到巅峰。这一点,我并没有能做到。

我读到了冰心的爱母之情。那一句句诗,不含任何的虚假伪造,出自内心的感受,让我在今天都能够感受到她对母亲的爱。...

繁星春水的读后感3不知从何时起,心中有了一份对诗歌的神往,于是,带着一份少年特有的懵懂与痴狂,随风读起了这“零碎的思想”。繁星春水这本书是我头一次接触,看惯了白话文的我,一下子来看诗集,就觉得有点不适应,不过也别有一番滋味。

翻开书,首篇导读便吸引了我。讲到冰心是如何创作诗集,从小到长大,充分体现了冰心在写作方面的天赋。

她的诗主要以母爱,童真,自然着称。从《繁星》中“童年呵,是梦中的真,是真中的梦,是回忆时含泪的微笑。”可想而知,冰心的童年充满着梦,充满着童稚的幻想。“小弟弟呵,灵魂深处的孩呵。”更诠释冰心与兄弟姐妹之间那不可言喻的深情厚谊。这些是冰心充满童稚的渴望与幸福。

她后来出洋留学,一去便是多年,她便通过笔来叙述自己的思念,迫切希望能够早点回家。她幻想着与母亲见面,幻想着回家,她很快乐。但是一旦没了幻想,那么她就会变得更加的失落与失望。背井离乡,又离开了至亲的母亲,怎会没有思乡之情呢?“故乡的波浪呵!你那飞溅的浪花,从前是怎么一滴滴的敲我的盘石,现在也怎么一滴滴的敲我的心弦。”那波浪不断的拍打岸,我无动于衷,可是一旦离开了家乡。那一滴滴的波浪,无不在触动我内心的一根快要绷断的弦,思乡的弦。的确,世上只有妈妈好,母亲的爱是最伟大,母亲的爱是最纯洁。

冰心的短诗,给了我万千的感慨。她的诗不含丝毫的虚伪,全是出自内心的真实感受,能够感人至深,也可见冰心的童年幻想中度过的,她的幻想是那么美,那么引人入胜,那么富有童趣。但,她那深深的思念,思母心切是我们所不能企及的。母爱是那么圣洁,它是世界上任何一种爱,所不能企及的。冰心是母亲的代名词,通过冰心我读懂了母亲。

此时的我,心潮澎湃,无法平静,万千感受,无法溢于言表。一颗澄澈的冰心,正如繁星点点,春水东流。《繁星春水》这篇作品给我的启迪很大,她告诉我人类对爱的追求,告诉我母爱的伟大,告诉我要乐观地对待人生这些使我冰心奶奶这种伟大的精神和善良的品性所折服。

繁星春水的读后感4如果问世界上最伟大的爱是什么?那莫过于纯洁的母爱!对此,我国着名女作家冰心也唱出了对慈母的爱的赞歌《繁星春水》。

在灵魂的深处,有一种快乐在冥冥中跳跃。轻轻地拨动着我的心弦,在一次次静谧中的夜里滋润涸的新。感动,洗涤着我雀跃的灵魂,我安静的聆听。哦。我听到了童年银铃般的欢笑与父母慈爱的教诲。于是,我悄悄的将其谱写成童年与母爱的五线谱。在繁星闪烁下一遍又一遍的弹奏。

妈妈把我们带到这个美好的世界来,让我们去享受别人的爱护;妈妈是我们的第一位老师,辛苦地把我们抚养x;妈妈是我们的精神支柱,总是支持着我们,鼓励着我们,当我们摔倒了流血,最痛的不是我们,是妈妈的心;当我们不听话,妈妈动手打我们,最痛的同样是妈妈,正所谓打在儿身痛在娘心。可是,当妈妈帮我们补衣服刺到手指,妈妈仍然会觉得开心,因为如果她的痛能够换来我们的快乐,就算是痛不欲生,对于妈妈来说也是值得的。这使我想起一首诗: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游子吟》

妈妈对我们所付出的实在太多了,而这是我们做子女的一生也没办法报答的。

可怜天下父母心,妈妈真的真的是世界上最最最最伟大的人,而这怎么可以用三言两语表达出来呢?在这个地球里,每个人只有一个亲妈妈,我们必须争取在有限的时间中为妈妈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在妈妈生日的时候送上最真挚的祝福,唱出《世上只有妈妈好》,就这么简单,妈妈也会觉的心满意足!

在《春水》中有一段诗:自然的微笑里,融化了人类的埋怨。我读懂了自然用它的微笑化解了人类的怨怒。还有它博大的胸怀容纳我们,让我们洗尽铅化,重获新生。这是对自然多么崇高的礼赞!人类的枯燥与冷漠和大自然的新鲜与热情,如此鲜明的对比!在广博、崇高的大自然面前,人类该是多么渺小啊!去爱自然吧!与自然融为一体。那该是何等美妙的境界啊!

书中这样写着:别了,春水。感谢你一春潺潺的细流,你带去我许多思绪。向你挥手了。缓缓地流到人间去吧,我要坐在泉边,静听回响。这让我浮想联翩:春天的山涧里,清凉潺潺的溪流。涓涓的流向田野、树庄,流向人间。它带来的信息向山泉天穹无尽的流响,其中既有春水的温柔和清冷,也有诗人冷暖不定的心情意绪诗人天意。流水有情,一幅交相融合的春溪图跃然纸上。

书中的诗歌情至深,语至美。以含蓄、温婉、典雅、美丽着称。还有淡淡的忧愁。每一首诗都如天空中的星星,荷叶上的露珠,晶莹剔透,有着特具的美术感。在岁月的轮回中,时间的枯叶永远无法将我的童年与母爱埋没。我在生命道途中采拮童年的朝花,拾起一片片童真的梦想与慈爱的教诲。朋友,我又拾起了多少甜蜜呵!

繁星春水的读后感5冰心以其特有的女性纤柔、清新秀丽的语言写成了《繁星》、《春水》两本诗集,语言清新淡雅而又晶莹明丽,明白通畅而又情韵悠长,并构成独特的艺术风格。诗集《繁星》《春水》,为无标题的自由体小诗,以“自然”“童真”与“母爱”为主题,以对母爱与童真的歌颂、对自然的赞颂以及对人生的思考和感悟为主要资料,表达了她对母亲的情感、对孩子的喜爱、对自然的赞叹及对人生的明白,被著名作家茅盾称为繁星格与春水体。

哲理性强是《繁星》和《春水》的一大艺术特点。《繁星》和《春水》中,有许多诗都是蕴涵着深刻思想的哲理诗。这些深刻的思想往往都是和诗中描绘的具体形象以及诗人深沉的思绪揉合在一齐的,因而仍然具备着诗的情绪,有着诗的美感。

其次,纤柔是冰心诗歌的另一个显著特色。冰心的诗,无处不表现出一种女性的纤柔。以她“满蕴着温柔,带着忧愁”的抒情风格,感情深沉浓烈地歌吟着纯真的爱,描绘着大自然的美;同时也以独特的方式表达了对某些社会丑恶现象的谴责。

最后,文字轻柔雅丽,韵律浑然天成,意境优美清丽。《繁星》和《春水》中词句的运用,仿佛是信手拈来,处处透露着轻柔雅丽的风格。

《繁星》和《春水》是冰心在印度诗人泰戈尔《飞鸟集》的影响下写成的,用她自己的话说,是将一些“零碎的思想”收集在一个集子里。总的来说,它们大致包括三方面的资料。

一是对母爱与童真的歌颂。冰心,这位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位著名女作家,她一步入文坛,便以宣扬“爱的哲学”著称。而母爱,就是“爱的哲学”的根本出发点。她认为,母爱是孕育万物的源泉,是推动世界走向光明的根本动力。在《繁星》和《春水》中,她把母爱视为最重改最完美的东西,反复加以歌颂

第2篇

1、知识与技能目标:①训练与提高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诗歌的能力。②品读诗歌的语言。

2、过程与方法目标:①通过反复朗读,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②通过自主学习、理解诗歌的主要内容。③通过合作探究,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和民族的自豪感。

[教学重难点]

有感情地朗读诗歌,理解诗歌赞颂黄河、赞颂民族伟大精神的内涵。

[教学方法]

教法:采用三学一反思教学模式

学法:自学 研学 反思

[教学时间]

1课时

[课前准备]

预习课文,查阅资料,了解黄河相关的知识。

导学过程:

一、导学

1、导入激趣(学生看《黄河颂》歌曲视屏,老师导入激趣)

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摇篮,它滋养了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古往今来,有多少文人墨客用手中的生花妙笔挥洒激情赞美过它。可以说,与黄河有关的诗句数不胜数,现在我们来比一比,看谁背诵的诗句多。时期,诗人光未然向黄河母亲,唱出了豪迈的颂歌,让我们共同倾听吧。

2、作家作品

光未然,原名张光年,1913年出生,湖北光化县人。1927年在中学时代即参加革命工作,1939年到延安后创作了歌颂中华民族精神的组诗《黄河大合唱》。诗人刻画黄河的形象,反映中华民族英雄儿女抗战的真实场面,反映了人民空前的觉醒,表现出强烈的民族气节和不屈服的斗争精神。是中华民族抵御外侮的英雄诗篇,也是时代现实的悲壮图画。

3、写作背景

1938年,全面爆发,日本侵略者的铁蹄践踏华北大地,全国掀起了抗日救亡的。诗人光未然奔赴延安,随八路军将士在黄河两岸抗击日寇。雄奇壮丽的山川,英勇抗敌的战士,强烈的感染了诗人。激动之余,光未然于1939年初写下组诗《黄河大合唱》。经冼星海谱曲后传唱全国,极大的鼓舞了全国人民的抗日豪情。

4、结合语境解释下列词语

澎湃 狂澜 宛转 哺育 一泻万丈

二、自学 (自主学习)

1、朗读课文:①听读:倾听视屏朗读,注意节奏与重音。②练读:反复自由朗读,读出气势和感情。③赛读:每组一人参赛,展示个性和风采。

2、精读课文,思考下列各题:①题目《黄河颂》中,哪个是关键词?表达作者什么思想感情?②本诗可以分几个部分?请用简洁的语言表达出来。③序曲部分和尾声部分之间有什么关系?各自的侧重点是什么?

三、研学(合作探究)

学法指导:以学习小组为单位,学习、讨论后,各组选派代表到黑板前展示学习成果。

1、朗读“主体”部分,思考:可以分成几部分?重点在哪里?概括它们的大意。

2、“绘黄河”的部分由哪个字来统领?诗中是怎么描写的?表现了黄河怎样的特点?

3、朗读“颂黄河”部分,思考:诗人从哪几个方面来歌颂黄河的?

四、反思(检测作业)

学法提示:自己先独立完成,然后小组交流并将小组交流的结果展示出来。

1、结合具体语境,分析下列问题。①歌词中“颂黄河”部分反复出现“啊!黄河!”起了什么样的作用?②如何理解黄河是“摇篮”,是“屏障”?③如何理解黄河“向南北两岸伸出万千条铁的臂膀”?

2、学完本诗,你有哪些收获与疑惑,请你列出清单。①你掌握了哪些知识?②你还有那些疑惑?

3、假如你是当年的随军记者,有幸与《黄河颂》的作者光未然面对面,你准备向他提出哪些问题呢?请你拟写一份采访提纲。

五、总结

诗人借歌颂黄河,歌颂我们的民族,激发广大中华儿女的民族自豪感与自信心,激励中华儿女像黄河一样伟大坚强,以英雄的气概和坚强的决心保卫黄河,保卫中国。

我们要以黄河为榜样,学习它的伟大和坚强,团结起来,为振兴中华奉献自己的力量!

六、课外作业

1、搜集积累与黄河有关的:诗句、民间故事、神话传说、俗语、谚语、成语。

2、黄河的水源和周围的植被正在遭受着巨大的破坏,请你拟写一至两条标语,呼吁社会各界都来打一场新时代的保卫黄河的战役。

第3篇

一.抓住诗眼——感悟情

《游子吟》这首诗琅琅上口、诗意简明,诗人通过朴实无华的诗句,通过平凡的生活细节,表现了一位母亲对儿子的深沉而无言的爱。这种感情,学生是很难一下子体会到的。 教学中,教师围绕重点诗句分析诗歌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有的教师抓住“密密缝”这个重点词,引导学生思考:母亲为什么要密密缝?让学生体会母亲对儿子的关心与牵挂,同时教师结合讲解当地的风俗——密密缝可以保佑远行的人平安早回,让学生更深切地体会到母亲的良苦用心。有的教师引导学生体会“意恐迟迟归”,让学生体会出母亲对儿子的担忧。几乎每位教师都引导学生体会“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所蕴含的比喻意,让学生体会母爱的博大,做儿女的无法报答,从而体会出儿子对母亲的无限感激之情,对母爱的由衷的赞美。通过这样的分析,学生对母爱有了一定的感悟。

二.创设情境——渲染情

古诗中的思想感情一般表现得比较含蓄。仅仅通过理解重点诗句,还不能真入进入诗所描绘的意境中。教学时教师采用多种方法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进入诗歌的意境中,品味深蕴其中的浓郁的诗情,获得强烈的审美体验,真正达到陶冶情操、净化心灵的效果。

1、结合写作背景

诗必有感而发,优秀的诗作都是诗人感情被现实生活激发、点燃后抒写的。由于作者所处的时代、社会生活及个人际遇、经历、创作意图、个性气质不同,诗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也不一样。孟郊一生颠沛流离,他每一次外出求学、应举和漫游时,母亲总是遵照当地的习俗细针密线地缝,盼望远行的儿子早早平安归来。这种伟大的母爱深深地激荡着孟郊的心。正是在母亲的鼓励、劝慰之中,孟郊第三次应考,终于考中进士,并得到了一个县尉的官职,有了较为安定的生活环境,诗人就任后,立即接来老母亲奉养。可是他觉得,母亲几十年的含辛茹苦,是无法报答的。因此,他深情地写出了《游子吟》。所以教师在引导学生体会“密密缝”所蕴含的感情时,出示了《游子慈母长相忆》,向学生比较详细地介绍这首诗的写作背景,对引导学生理解诗歌的内容,把握诗人的感情脉络,起到非常好的作用。

2、利用插图

课文中有一幅插图,再现了诗的情境,教学时,教师利用插图引导学生入情入境地想象他们母子二人此时此刻的所言所思所为,有的教师还满含深情地在优美的音乐中交流了自己的想象,使学生仿佛身临其境,用心体会,明白这件衣裳是用母爱编织的,这是一件爱的衣裳,她的每一针每一线,缝进了多少牵挂与嘱托,关心与担忧,它融入了母亲多少无言而深沉的爱呀。加深了学生对母爱的理解。

3、结合生活实际

生活中,每一位母亲都是爱自己的孩子的,有的教师引导学生回忆母亲平时对自己的关心与照顾、鼓励与帮助,从内心深处呼唤学生对母爱的理解;有的教师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交流母亲对自己的关心,情真意切;有的教师甚至把对母亲的感激也写成了诗,读给学生听……使学生与古诗产生共鸣,内心深处受到触动,从而体会到无论我们多大,无论我们走多远,都走不出母亲关怀的目光,学生对母爱的理解进一步升华。

三.反复吟咏——体味情

学习古诗必须遵循由感性到理性的认识过程。首先要使学生对诗歌充分感知,通过诵读,在头脑中想像,逐步形成诗歌所表达的整体形象。“书读百遍,其义自见”,道理就在于此。

教学中每位教师都注重了对古诗的诵读:初读时的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细读时读出诗的停顿、读出诗的韵味;品读时读出诗的意境,读出诗的情感。个人读、师生合读、配乐读等多种形式的诵读,使学生诗我两忘,达到情景交融、完美统一的境界。

四.拓展延伸——倾诉情

第4篇

[论文内容提要]素以乡村人自居的美国诗人罗伯特•弗罗斯特(1874—1963)诗歌的一大特点就是诗人从外显的空间和内隐的精神两个层面客观细致地既展现了乡村生态的图景,又富含了人生深刻的哲理。弗罗斯特的诗歌是外显与内隐的完美结合,它充满了对乡村生态的赞歌,表现了乡村生态的危机,也表达了诗人对乡村与城市和谐共存的关怀和企盼。

罗伯特•弗罗斯特是20世纪美国最负盛名的诗人之一。他出生于美国西部,但生活的地方大多是在老家新英格兰的乡村。他一边教书,一边务农,一边创作。乡村的自然世界和作者的精神世界成了他诗歌创作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素材源泉。他的大量诗歌都是以新英格兰地区的乡村田园和风俗人情为背景。他也因对乡村的偏爱并创作了大量的乡村诗歌而获得了“新英格兰乡村诗人”、“工业社会的田园诗人”等称谓;并分别在1924年,1931年,1937年和1943年四度赢得美国的普利策奖。

工业革命给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的美国带来了舒适的现代生活和无数的物资利益的同时,也带来了诸多的社会问题。在崛起的工厂,兴建的楼群,扩建的马路和超级市场的背后,人类的自然天性和心灵神性如同诗意的自然景观却遭到了无情的冲击而发生着变异。在这样的时代氛围中,当美国诗界受城市经济和工业的影响,大力讴歌美国社会的工业文明之时,栖居乡村的弗罗斯特却敏锐地感到了工业革命给乡村生态带来的毁灭性的破坏。他另辟?菥?在强手如林的美国诗坛树起乡村诗歌的大旗,以呼吁国人对乡村自然景观和乡村生态的尊重和保护。诗人从外显空间和内隐精神两个层面勾画了乡村生活和乡村生态的图景与危机,表达了诗人对乡村与城市和谐共存的关怀和企盼。

一、乡村生态的赞歌

罗伯特•弗罗斯特曾经声称:“文学始于地理”。他的诗歌始于新英格兰乡村,他笔下对新英格乡村生活和乡村生态的各个侧面的描写,决不是诗人泛泛低吟浅唱新英格兰乡村景色或是着力于新英格兰奇诡风光的猎奇之作,而是致力于天人的合一,自然力和生命力的合一的哲思大作,这才是使得他的新英格兰乡村奇异鲜美,使得他的诗歌耐人寻味,经久不衰的真正原因。弗罗斯特的这类诗歌展现给读者的是一幅幅幽静美丽而又充满生机的画面:波士顿以北多岩的农场,隆冬白雪覆盖的山林美景,新熟的苹果散出的幽香,林中鸟儿的合鸣,晚秋草地的温润葱郁,他的诗歌让读者感到耳目一新,精神焕发,犹如处在了一块远离尘嚣,一块不曾被工业文明污染的净土之上,一片广袤无际的生存空间中,尽情享受那份欢乐与宁静,充实和惬意。然而弗罗斯特的诗歌又不仅仅是让读者感到美的快乐,更让读者感到一种意义的深刻。正如弗罗斯特自己所言,诗歌一定要“始于快乐,终于智慧”。其实他这一文学理念在他许多的诗歌中得到了印证。

1.牧场与母爱

弗罗斯特与乡村牧场有割舍不了的情感。他的大半人生都在乡村牧场度过。在那里他勤奋、吃苦、坚强;在那里他获得了伟大的母爱。是母爱给了他无穷的力量,使他终身受益,难以忘怀,由此他写下脍炙人口的诗篇《牧场》。《牧场》是弗罗斯特的经典之作,是其诗歌艺术中的主干和中心。该诗地方特色明显,但具有普遍及深刻的象征意义。《牧场》中的主人“我”准备去清理牧场的水泉,用耙子把堆积的叶子清理,再等着水流变清。接着“我”正准备去牵小牛,却看到母牛正在舔掉刚出生的还站不稳的牛犊身上的血迹。诗句表面平白无奇,但其实是外显空间与内隐精神的完美结合。从泉水到牛犊,诗人勾画出了一个充满诗情画意生机盎然的广袤乡村世界。其中有象征自然的牧场,有象征人类的牧人,有象征孕育生命的泉水,有象征新生的牛犊。诗人从这幅和谐共存的乡村图景中获得了一种新生的力量,触景生情。诗人以母牛的“舔犊之爱”抒发了他内心对母亲的深切敬意和特殊情感。弗罗斯特在向读者展示乡村生活和乡村生态的外显空间图景的同时,还向读者呈现了内隐精神的东西……母爱,和谐。这首诗描写了大自然的美和大自然对人类母亲般的恩惠。

2.森林与执着

新英格兰是以自然景观而迷人。森林是那里一道亮丽的风景。在夏天如绿色,在冬季似银色大海,美不胜收,给人以无穷的遐想。在那里有罗伯特•弗罗斯特的故居,更有他那令人难以忘怀的诗句。诗歌《雪夜林边驻足》把读者带入了一种超凡脱俗的境界中。树林、湖泊、原野、村庄、农舍和白雪相互辉映,构成了一幅美丽的震撼人心的风景图,诗中骑马人路过,被景色迷住,情不自禁林边驻足,雪夜森林的景色让他留恋忘返。但骑马人有“许多诺言不能违背,还要赶多少路才能安睡”。骑马人意识到任重道远,告别了森林,勇敢坚定地踏上了征程。骑马人喻指诗人自己。诗中的“森林”的深邃和幽静暗示了人生旅途的艰辛,同时也富有挑战之意,更是人类迎接挑战的原动力。诗歌的精神实质在于展现诗人或乡村人不畏艰险和对人生桀骜的执著与探索,而这种执著与探索正是弗罗斯特人生旅途最终获得成功的关键。

3.桦树与意志

新英格兰的白桦树是一种常见的普通树,而弗罗斯特却对其有独特的见解。他把白桦树和嬉戏白桦树的过程比作人和人生。诗歌《白桦树》首先展现在读者面前的是诗意般的乡野景象,乡村顽童攀在被厚厚冰块压弯的白桦树枝上荡着秋千,无忧无虑的嬉耍,让诗人联想到自己童年时玩白桦树的情景。诗人借助自己儿时的游戏寄托他的人生憧憬,把从地面腾到空中的动作比作是暂时地离开充满纷争的、被工业文明弄得杂乱无章的尘世。在白桦树上嬉耍可以得到片刻的休息以便重新获得力量,再回到现实生活(地面上)中以积极乐观的态度对待人生。诗中那被冰雪压不垮,孩童折不断的白桦树枝象征着乡村人的不屈不挠的精神。诗人借此来歌颂乡村人的坚强意志,描述了乡村人的一种积极向上的力量;同时又从另一个角度,即小男孩骑塌一棵又一棵的白桦树来喻示人类征服一个又一个难关的决心。

4.苹果与劳作

新英格兰乡村人不仅具有勇于探险,不屈不挠的精神,还具有吃苦耐劳的精神。《摘罢苹果》歌颂的就是这种精神。它是一首洋溢着丰收喜悦的田园诗歌。描述的是一位农夫用梯子采摘苹果的过程。农夫在一天的劳作之后,感到十分劳累,在扑鼻的苹果香里渐渐坠入梦境。然而他脚底感到疼痛难忍,难以支持住梯子的压力,即使进入梦乡,也不断被苹果滚入地窖的隆隆声扰乱,不得安宁。因此,他转而觉得,尽管他一直梦想有这样的好收成,但现在他却心力交瘁,丰收的喜悦和满足遂变成劳累和担忧。摘苹果时须小心翼翼,生怕掉在地上,因为一旦掉地,苹果就失去了价值,只能送到窖里酿酒。诗歌描绘了果园的外显空间:长梯穿过树顶/竖起两个尖端/刺向沉静的天穹。但在这浓郁的田园气氛后却隐藏着诗人深层次的哲学思考。诗人在告诉读者:对劳动果实的满足和欣慰的同时,别忘了劳动者为了获得这样的收成所付出的心血和劳动。从他们的身上我们依稀能看到当年清教徒们的坚忍不拔的精神。

5.劳动与梦想

劳动是快乐,勤劳是美德,不劳就无获,有劳才有得。《收割》是一首颇为精致的田园诗歌,它给读者带来泥土的芳香,同时展示一位孤独的劳动者在炎热的太阳下专心致志割草的情景,镰刀割草的声音犹如割草人的耳语,“不梦想会得到那些不劳而获的礼物”也不梦想“仙女与小妖精施舍出的黄金。”这些都是虚的,只有劳动才真实,“真实乃劳动所知晓的最甜蜜的梦”,“真实乃梦”已成为家喻户晓的名句,体现了弗罗斯特对自我价值的追求。不靠天不靠地,只靠勤劳的双手。《柴堆》同样歌颂劳动,弗罗斯特通过户外柴堆来展现乡村砍柴工辛勤的劳作,堆放整齐的柴堆在诗人的笔下不是没有意义的树枝或木桩,而是人类劳动的成果,砍柴工辛勤劳作的杰作。

二、乡村生态的危机

弗罗斯特一生历尽艰辛与痛苦,他幼年丧父,中年丧妻,老年丧子。生活的艰辛,世事的沧桑使诗人对乡村对人生有着深刻及独特的思考。他相信乡村代表普通意义上的人类社会。这一清新的认识决定了他诗歌中对乡村世界描写的客观与深邃。透过诗歌对乡村生活的客观描写,读者可看到乡村世俗的不足和乡村生态的危机。

1.人际关系思考

《修墙》描写了修墙这样一件日常生活中极为普通的事件,却暗示了人与人之间的无法沟通。邻居家与“我”家之间的一堵墙倒塌了,“我”认为本可不修,方便两家来往,加强邻里间的沟通。可邻居为了保护自家的利益,坚持要把墙重新修筑起来。诗人借修墙来抨击一种根深蒂固的“高墙出友邻”的传统思想。诗歌带着几分对邻里的揶揄,也带着对人类沟通上的障碍的无奈。

《家庭墓地》中的夫妻关系由于丧失爱子的缘故而变得紧张、疏远。对待丧子的不同反应和不同态度,在他们之间形成一堵无形的墙构成交流的障碍。妻子感到刀剜肉似的痛,留下了终身的创伤,丈夫感到拔蛀牙样的痛,只是短暂的疼痛。丈夫无法使妻子理解自己的感情,也无法帮助妻子摆脱痛苦。妻子不理解丈夫为何对丧子如此冷漠无情,而丈夫也无法理解妻子的疯狂。两人互不理解,互不关心,互不支持,导致了夫妻关系不可弥补的裂痕。诗歌表面反映的是丈夫埋葬孩子,实则指夫妻误解断送婚姻。弗罗斯特把这一家庭悲剧安排在新英格兰乡村的一个家庭中,但实质上反映的是二十世纪美国社会人际关系疏远和冷漠。

2.城市文明冲击

乡村生态是指乡村人在一定自然社会环境中的生活状态。与城市相比较,乡村一般都处于偏远封闭的地域,它有自己较原始的自然环境,农业文明的简朴生活方式,更有其悠久的历史和具一定自在意义的“小传统”文化。工业革命在给美国城市带来丰富的物质利益的同时,也给城市带来了贫乏的精神荒原。城市里物欲横流,对物质财富变态的追求使人沦为丧失了人类情感,变成麻木冷漠的怪物。城市里这种病态的生活随着交通、商业的发展,随着工厂的扩建和搬迁,渐渐入侵乡村。这种入侵不只是物质上的而且还是精神上的入侵。城市化进程破坏的不只是乡村生态,也破坏了乡村人赖以生存的精神支柱。弗罗斯特通过诗歌表达了他对入侵给乡村生态环境带来的破坏的愤慨、伤感和无奈。《城中小溪》中原本围绕着牧场的小溪充满了力量和生机,现在却被抛进了新建城市下的乌黑发臭的水沟里,生长着的蓝莓被水泥固定在城镇的人行道上,苹果树被砍倒送进了炉子里,小溪一息尚存,但在见不到天日的地下叹息,也只是“徒劳无益”。《路边小店》虽让乡村人获得了丰富的物资财富,却让他们失去了宝贵的精神的东西,即:“自古以来的天性”。两首诗在对工业文明持批评的态度的同时也表达了弗罗斯特对乡村生态对乡村未来的关怀和企盼。工业文明导致的城市化进程加剧了农业文明的消失,这是一种锐不可挡的趋势。如何达到乡城和谐是弗罗斯特诗歌带给我们的深层思考。

三、结语

弗罗斯特的诗歌之所以著名,在于他的诗歌的外显和内隐的完美结合。诗歌对乡村世界和自然生态的描述,逼真贴切,诗歌中大量隐喻语言的运用,形象深刻。诗人的体验建构于隐语语言层面,而在读者的经验层面上获得解读。读者的经验各异,解读也各异。但诗人对乡村生态的歌颂,对乡村生态受到城市文明的冲击的担忧和抵制是明显的。对于注重环保注重生态和谐发展的当代世界仍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弗罗斯特将外显与内隐相结合的诗歌创作手法,对当今世界诗坛及我国的新农村诗歌创作和诗歌欣赏也是颇有教益的。

[参考文献]

[1]蒋显文.提喻思维与诗歌创作[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2005, (5).

[2]刘保安.罗伯特弗罗斯特诗歌中的自然[J].四川外语学院学报,2003,(2).

[3]吴景明.中国当代生态诗歌简论[J].文艺争鸣,2007,(4).

第5篇

暑假,爸爸要求我开始预习六年级的书。当时,我也就随便翻翻,当我翻到《为了五美元的礼物》这篇文章时,我的脑子里冒出了许多问号:什么礼物呢?送给谁的礼物呢?......带着这些疑问,我津津有味地读起这篇文章来。

作者讲述的是主人公鲁本在生活贫困窘迫的环境下捡麻布袋,只为换取一件五美元的礼物在母亲节那天送给他的母亲,在经过将近一年的时间里,鲁本一直执行着他的神圣使命,最终终于买下礼物送给母亲,使得母亲留下了幸福的泪水的感人故事。

书中鲁本的孝顺给我留下了挥之不去的印象,他的精神让我感动,他的孝心让我感到羞愧。鲁本能做出这样感人的事,无非来源于母亲对鲁本的爱,是啊,天下哪一位母亲不爱自己的爱孩子的,母亲对孩子的爱,让我联想到一首诗:爱子心无尽,归家喜及辰。寒衣针线密,家信墨痕新。见面怜清瘦,呼儿问苦辛。低徊愧人子,不敢叹风尘。这是将士铨写的歌颂母爱的诗歌。这首诗,代表着母亲对鲁本的爱,更代表着每一位母亲对孩子的爱。世上母亲爱孩子,爱母亲的却不多,像鲁本这样爱母亲的更为稀少,所以,不要让世上只围绕着母爱,我们也要试着释放一些对母亲的爱,让世界充满爱,充满对父母亲的爱。

朋友们,善待自己的父母吧!他们为了你,曾付出了巨大的代价。无论在何时何地,你都要明白,永远站在你身边的只有两个人:父亲和母亲。

第6篇

不知从何时起,心中有了一份对诗歌的神往,于是滞这一份儿童特有的懵懂与痴狂,随风读起了这"零碎的思想”。《繁星》这本书是我第一次接触,看惯了散文的我。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冰心繁星读后心得体会资料,提供参考,欢迎你的阅读。

冰心繁星读后心得体会一

冰心以其特有的女性纤柔、清新秀丽的语言写成了《繁星》、《春水》两本诗集,语言清新淡雅而又晶莹明丽,明白通畅而又情韵悠长,并构成独特的艺术风格。诗集《繁星》《春水》,为无标题的自由体小诗,以“自然”“童真”与“母爱”为主题,以对母爱与童真的歌颂、对自然的赞颂以及对人生的思考和感悟为主要资料,表达了她对母亲的情感、对孩子的喜爱、对自然的赞叹及对人生的理解,被著名作家茅盾称为繁星格与春水体。

哲理性强是《繁星》和《春水》的一大艺术特点。《繁星》和《春水》中,有许多诗都是蕴涵着深刻思想的哲理诗。这些深刻的思想往往都是和诗中描绘的具体形象以及诗人深沉的思绪揉合在一齐的,因而仍然具备着诗的情绪,有着诗的美感。

其次,纤柔是冰心诗歌的另一个显著特色。冰心的诗,无处不表现出一种女性的纤柔。以她“满蕴着温柔,带着忧愁”的抒情风格,感情深沉浓烈地歌吟着纯真的爱,描绘着大自然的美;同时也以独特的方式表达了对某些社会丑恶现象的谴责。

最终,文字轻柔雅丽,韵律浑然天成,意境优美清丽。《繁星》和《春水》中词句的运用,仿佛是信手拈来,处处透露着轻柔雅丽的风格。

《繁星》和《春水》是冰心在印度诗人泰戈尔《飞鸟集》的影响下写成的,用她自我的话说,是将一些“零碎的思想”收集在一个集子里。总的来说,它们大致包括三方面的资料。

一是对母爱与童真的歌颂。冰心,这位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位著名女作家,她一步入文坛,便以宣扬“爱的哲学”著称。而母爱,就是“爱的哲学”的根本出发点。她认为,母爱是孕育万物的源泉,是推动世界走向光明的根本动力。在《繁星》和《春水》中,她把母爱视为最重改最完美的东西,反复加以歌颂

二是对大自然的崇拜与赞颂。在冰心看来,人类来自自然,归于自然,人与自然应当是和谐一致的。

三是对人生的感悟和思考。在艺术上,《繁星》和《春水》兼采中国古典诗词和泰戈尔哲理小诗之长,善于捕捉霎那间的灵感,以三言两语书写内心的感受和思考,形式短小而意味深长。异常是在语言上,清新淡雅而又晶莹明丽,明白晓畅而又清韵悠长,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它又被茅盾称为“繁星格,春水体”。

冰心繁星读后心得体会二

不知从何时起,心中有了一份对诗歌的神往,于是滞这一份儿童特有的懵懂与痴狂,随风读起了这"零碎的思想”。《繁星》这本书是我第一次接触,看惯了散文的我,一下子来看诗集,就觉得不太适应,可是也别有一番滋味。

翻开书,首篇导读便吸引了我,讲到冰心是如何创作诗集,从小到大,充分体现了冰心在写作方面的天赋。

冰心的诗主要以母爱,童真,自然著称。从《繁星》中“童年啊,是梦中的真,是真中的梦,是回忆是含泪的甜蜜微笑。”可想而知,冰心的童年充满这梦,充满着真,充满着童稚的幻想。“小弟弟啊,......灵魂深处的孩子啊。”更诠释冰心与兄弟姐们之间那不可言喻的深情厚谊。这些是冰心充满童稚的渴望与幸福。

他之后出洋留学,一去便是多年,他便经过笔来叙述自我的思念,迫切期望能早点回家,她幻想着与母亲相见,幻想着回家,她很欢乐,可是一旦没了幻想,那么她就会变得更加的失落与失望。背井离乡,又离开了亲爱的母亲,怎样会没有思乡之情呢?“故乡的波浪啊!你那乡溅的浪花,以前是怎样一滴滴地敲击我的盘石,此刻也怎样一滴滴地扣我的心弦。”那波涛不断地拍打岸礁,我无动于衷,可是一旦离开了家乡,那一滴滴的浪花,无不在冲动我内心的那根快要崩断的弦。的确,世上仅有妈妈好母爱是伟大的,母亲的爱是纯洁的。

冰心的短诗,给了我万分的感慨。她的不含丝毫的虚伪,全是出自内心的真是感受,能够感人至深,也可见冰心的童年是在幻想中度过的,她的幻想是那么美,那么引人入胜,又是那么富有童趣。但,她那深深的母爱,思母心切是我们所不能企及的,母爱是那么圣洁,它是世界上任何一种爱所不能企及的。冰心是母爱的代名词,经过冰心的诗我读懂了母爱。

我们和冰心相比,那就是天壤之别,我们身边有着爱我们的亲人和朋友,他们无微不至地关心我们,这使我想起来一件事:我生病了,去医院吊针,妈妈一向守护在我的身旁,细心地照顾我。第二天,金灿灿的阳光照在我的病床上,我醒了,我看见妈妈那粗糙的双手,那滚烫的泪水从眼眶溢出,这双手不知为我做了多少事,这双手无微不至地关心着我。这时我才意识到妈妈是如此的爱我。

在父母回家时,递上一杯热气腾腾的茶,给劳累了一天的父母洗洗脚,外出时,记住给父母打个电话,报个平安,这些小事对父母来说都是莫大的安慰,俗话说得好“羊有跪乳之恩,鸦有反哺之义。”动物都懂得回报父母的恩情,更何况是人类?

此时的我,内心有千言万语想表达;此时的我,心中有万千感受;此时的我,感情无法溢于言表。此时此刻,我想奔到父母面前,告诉他们:“爸爸,妈妈,我爱你!"

冰心繁星读后心得体会三

打开书首篇导读便吸引了我。讲到冰心从小到大是如何创作诗集,充足体现了冰心在写作方面的禀赋。

她的诗重要以母爱童真自然着称。从《繁星》中“童年呵是梦中的真是真中的梦是回想时含泪的微笑。”可想而知冰心的童年布满着梦充斥着童稚的幻想。“小弟弟呵……灵魂深处的孩子呵。”更诠释冰心与兄弟姐妹之间那不可言喻的蜜意厚谊。这些是冰心充满童稚的盼望与幸福。

她之后出洋留学一去便是多年,她便经过笔来叙述本人的怀念急切盼望可能早点回家。她梦想着与母亲会晤幻想着回家她很欢乐。可是一旦没了空想那么她就会变得更加的失踪与扫兴。衣锦还乡又分开了至爱的母亲怎会没有思乡之情呢?“家乡的波浪呵!你那飞溅的浪花从前是怎样一滴滴的敲我的盘石当初也怎样一滴滴的敲我的心弦。”那波浪一向的拍打岸我金石为开可是一旦离开了故乡。那一滴滴的波浪无不在触动我心坎的一根快要绷断的弦思乡的弦。的确世上仅有妈妈好母爱的爱是最巨大母亲的爱是最纯粹。

冰心的短诗给了我万千的感叹。她的诗不含涓滴的虚假全是出自内心的实在感触能够感人至深也可见冰心的童年幻想中渡过的她的幻想是那么美那么令人着迷那么富有童趣。但她那深深的母爱思母心切是咱们所不能企及的。母爱是那么圣洁它是世界上任何一种爱所不能企及的。冰心是母爱的代名词经过冰心我读懂了母爱。

此时的我心潮磅礴无奈安静万千感想无法溢于言表。

此诗集中冰心以母爱、童真跟对大做作的歌唱为主题。女作家杏林子以往说过:“除了爱我什么都不!”确实当你领有爱就不须要别的什么东西了因为你已经占有了所有。冰心接收着母爱同时她赞誉母爱她爱大天然的一切。

冰心的诗句是那样俭朴然而每一个字眼都蕴含着那样深的含意很多诗句还透入着对母爱的深深的赞美。从冰心的诗句中我悟道:一个人爱万物她(他)是漂亮而欢乐的;一个人被万物爱着她(他)过得会安适舒服。而同时为这两者她(他)就是快活的。

“冰心”这个词就是像她的人个别典雅清丽超常脱俗也正如她所写的诗句在淡淡的优雅的文笔中还有着许多的哲理。一句“弱小的草呵!自豪些吧仅有你广泛的点缀了世界。”告知我们小草固然微小但世界却需要你的装点。又一句“青年人保重的描述罢时间正翻着书页请你着笔。”告诉我们应当爱护时光去做该做的在时间的书上写下你的成就与光辉。总之在冰心的诗句中我们总能学到良多。

读这些小诗仿佛很亲热,由于冰心将大天然中最纯最本质又十分一般的货色用轻淡优雅的诗句表示出来不加以任何人为的润饰不添以任何华丽的词句带着一丝温顺的忧悠或一些深深的内在美:明目下绿叶如云白衣如雪。怎样的感人呵!又况是分离之夜。在那娓娓道来的诗句中满含了诗人对生涯的酷爱是她坐怀不乱之心的再现。

第7篇

这个男人,就是写过“面朝大海,春暖花开”的海子。这个一生都在用饱含汁液和水分的声音呼唤生长粮食和蔬菜的匍匐在大地的诗人,用这种残酷的方式了结了自己短短的一生。然而,这个叫做查海生的人在另一个世界不会知道,在他生日那天早晨,母亲已经在乡下的炊烟中熬好了一锅红米粥,以这种传统的方式为北京的儿子默默祝福。

当冰凉的铁轨上躺着一个血腥的生命,一个母亲的就再也经不起碾压。在生日那天结束自己的生命,也许是世界上最让母亲心碎的事情。

在那个雨水滴沥的乡村三月,这个叫做查海生的男人的骨灰,被送回了母亲居住的乡村,就在房门前三百多米的松树林下,垒起了一座土坟。

从此,这位母亲的视线一天也没离开过儿子的土坟。还活着的,是她碎了的身体;陪同儿子入眠的,是母亲的灵魂。在20年乡下的风雨声里,一个母亲哭她的儿子“海生”,哭坏了眼睛。“海生”,是一个母亲在经久的岁月里一直在她唇间不停呼唤的乳名。

海生15岁时,便考进了北京大学,一个村子沸腾了,一个县城也轰动了,母亲挨家挨户发放她深夜蒸好的白糕。这个儿子毕业以后,在北京成了一个诗人。第一次去北京看儿子,面对儿子留那么长的头发,母亲只是笑眯眯地说:“海生,去剪了吧!”母亲走的那天,这个贫困的诗人找人借了300元钱,执意揣进了母亲的包里。母亲的那个包,来北京时装了家里的50个鸡蛋,那是母亲在乡下为儿子养着的一群小鸡所生的,经过了几天几夜火车的颠簸到了北京,居然一个也没有破。母亲一直把装着鸡蛋的布包搂在怀里,因为她相信,儿子每吃下一颗鸡蛋,那个叫做诗人的儿子,他苍白的脸色就会多一丝红润。

听说,儿子塞给她的那300元钱,至今还在八十多岁母亲的怀里揣着。母亲说,等她去世以后,用儿子的这300元钱送她上路,就够了。

海子自杀后,很多人惊呼,这是一颗彗星的陨落。有人叹息,他的诗歌是惊雷。然而,在母亲眼里,根本没有彗星,只有连着她心房的一个生命。更没有惊雷的声音在母亲耳畔响起,在耳畔响起的,只有一个孩子在母亲梦呓里的啼哭。一个国家,可以失去一个诗人;而一个母亲,却不能失去一个孩子。海子,他把最疼痛的一首诗,没有写进他歌颂的土地里,而是嵌进了一个母亲疼痛的血脉和心房中。

所以,我总觉得,在春天来怀念这样一个诗人,对母亲来说,其实更是一种剜肉剔骨的残酷。浩无边际的天空对广袤无垠的大地又是如何表达深沉的爱意与温柔的呢喃?我以为,那是密集的、轻盈的雨水与雨丝。那么,一个孩子对母亲该如何表达最深的爱呢?

我想,答案只有一个,好好活着,就是对母亲的爱。再没有一个健康美好的生命能让孕育了生命的母亲更幸福的了。

我认识一位诗人朋友。每当乡下的母亲来到城里,他都会谢绝所有的应酬与繁华,回到家与母亲坐在小桌前一同吃饭。他告诉我,长大以后,母亲这么多年只轻轻靠在他肩上一次。那是他陪母亲第一次乘电梯上楼,感到手足无措又微微晕眩的母亲忍不住把头一下靠在了儿子的肩上。那一次,他一下涌出泪水,滴落在母亲花白的头发上。第一次在自己的家里唤母亲吃饭,竟吓得在一旁呆坐的母亲一愣。因为,多年来,母亲在乡下吃饭时几乎从来没有上过桌子,只是端一个小板凳在角落里悄悄把饭扒进肚子里了事。

诗人朋友说,他头上的第一根白发,是母亲发现的;他睡眠不好引起的眼袋,是母亲看见的。总有一天,他会和母亲在一个路口松开牵了这一辈子的手。那么,在和母亲有限的时光里,就是要好好陪着母亲,好好活着,让母亲感受到他的幸福而幸福。

第8篇

关键词:《回延安》 音乐 绘画

音乐,流动的诗。它的魅力是无限的。

上课的铃声刚响,教室里就响起了优美的音乐声。这是陕北民歌《山丹丹花开红艳艳》,那嘹亮的歌声将同学们带入了一个优美的意境:“家家户户把门开,快把亲人迎过来,热腾腾的米酒捧给亲人喝,知心的话儿飞出了心窝窝。”这首歌很特别,音调悠长高亢嘹亮,使人好像真正进入了陕北的辽阔大地,产生无穷的遐想。

歌声大约持续了五分钟,接着戛然而止,但学生们的情绪好像还在持续回味,这时老师适当点拨:这就是陕北民歌,具有高亢嘹亮的特点,学生就容易理解了。然后再介绍《回延安》就是采用陕北民歌“信天游”的形式而创作的,歌词里也有比兴手法,如“山丹丹花开红艳艳,领导咱打江山”。

民歌《山丹丹花开红艳艳》是写延安人民对的热爱之情,而诗歌《回延安》则是写革命者对延安的热爱之情。

采用歌声导入新课,用音乐激越的情感感染学生,使学生产生共鸣,体会诗人那种跳跃的激情,把学生带入诗人要表达的境界。

诗画同源,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在教现代诗歌时不妨也试用一下这种诗画结合的方法。

第一段用几个形象逼真的动词“抓”“贴”,表现诗人见到延安时的感人情景,抒发了对延安的思念。思念的程度似乎还没有写够,又用“梦里回延安”,日有所思,夜有所梦,与真的回到延安相互映衬,表达了对延安那份无尽的思念。用夸张的“双手搂定宝塔山”再次把思念之情推向。为什么这么思念延安呢?后面的比喻句交代了原因:“母亲”在这里,思想境界升华了。因为日思夜想的是“母亲”,把对延安的热爱表达出来了。见到了“母亲”就是回到了家,“回家的感觉真好”。拟人句中的“唱”“笑”“招”尽情地渲染了欢乐的气氛。此时的诗人,“满心话登时说不出来,一头扑在亲人怀……”一个“扑”字表现出来的情感,比千言万语要多得多。

听完民歌后,我让同学们看投影仪:屏幕上打出了延安的宝塔山,学生一看便知,并小声议论着今天该讲“回延安”了。第一部分的动作分析过后,我打出了另一幅画,屏幕上顿时出现头上戴着白羊肚手巾,腰上扎着红腰带的大幅画像,我当时就解释“白羊肚手巾”不是指自然界的毛巾,而是延安人民的特有的装饰,代指延安的亲人。从投影上一看就知道这是亲人相见的场面。这是第二幅画。

讲解过第二部分以后,面临着第三部分会亲人的场面:“满窑里围的不透风,脑畔上还响着脚步声”,如何理解这一场面呢?头上怎么会有脚步声呢?其实这是一个亲人相见人来人往络绎不绝的场面:窑洞里很多亲人,亲人们在说话,在窑洞的上面正有亲人还在往这里走,亲人相见多么热闹啊。这是我展示的第三张画面。

第四部分诗人运用夸张的手法写出延安的巨大变化,表达了自己由衷的喜悦之情。这部分选取了最有典型性的形象,实实在在地勾画出延安的新貌。“千万条腿来千万只眼”是夸张,表明变化之大,看也看不过来。“一条条”“一座座”“一盏盏”“一排排”几句排比,在数量上运用叠词,有陕北方言的特色。“披彩虹”“迎春风”“换新衣”是拟人手法,给人以鲜明的印象。

第五部分“杨家岭的红旗啊高高的飘,革命万里起!”诗人用比兴的手法,展开联想的翅膀,飞越了较长的历史跨度,概括了从延安宝塔山到天安门,从到社会主义革命整个中国革命几十年的战斗历程,赞扬延安人民前仆后继,似滚滚的延河水奔腾向前,既歌颂了延安的光辉历史,也展现了延安人民继续为革命作出贡献的美好未来。最后再用一个夸张句“身长翅膀吧脚生云,再回延安看母亲”,再次抒发了对延安的眷恋、热爱之情。

第9篇

如果我是一名诗人,我会用一首最优美的诗歌来抒发母爱;如果我是一名画家,我会用一幅最迷人的画来勾勒母爱;如果我是一名歌手,我会用一曲最动听的歌谣来歌颂母爱。可是,现在的我唯一所能做的,只有用这篇作文来表达我对那伟大而崇高的母爱的深深敬意。

那天,我拖着疲乏的身子踏上了回家的路。脚尖刚点入家门,母亲就迎了上来,喋喋不休地向我询问起近日在学校的情况如何如何,眼角边流露出一种迫不及待的心情。这是我原本就已烦躁不安的心显得更加烦躁起来。我打断了母亲的话,不满地指责起她来:“好了,好了,我都好,你就别再问了,我已经够累了,你就别再烦我了。”母亲听罢,一下子怔住了,但她二话没说,转身轻轻地离去。随即,我也干起自己的事情来了。过了几分钟,母亲端着一杯暖茶蹑手蹑脚的推开了门,唯恐打扰了我。紧接着,淡淡的朝我说了一句:“孩子,喝杯茶,暖暖身子吧!”我颇为冷淡的接过了茶,却猛地看到母亲那双泛黄的,有着一道道刻痕的,显得那么粗燥,不光滑的手。真的是这双手吗?真的是这双手曾经握住我的手一笔一画的教我写字吗?真的是这双手曾经一下一下的拍着我哄我睡觉吗?真的是这双手曾经一针一线的为我缝过衣服吗?可是,当初母亲的手不是柔嫩的,雪白的吗?怎会发生如此巨大的变化呢?哦,我明白了,母亲手上的刻痕正是见证我成长的年轮,母亲手上的裂口正是我对母亲顶撞无礼的证据,母亲手上掉落的粗皮也正是我在母亲的心上切下来的一点一点的肉!母亲把她的青春一点一滴的给了我,把她的生命一分一秒的给了我。是我夺走了母亲的花样年华,抢走了母亲的大好人生,我俨然是个罪人!

而刚才的我,却把母亲对我的爱毫不留情的投进了垃圾桶,把这份爱视为是累赘。我突然发现,我错了,错得太离谱了。我一下子无法控制我自己了,一头扑进了母亲的怀里,我终于哭着说出了这句话:“妈妈,我爱您!”

只有我知道,母亲为我递上的暖茶已经不再是一杯普通的暖茶,而是一颗心,一颗衷爱儿女的心。而我,也因说出了别人也许一辈子都不曾说出的五个字而自豪。我以为,我做了一件令我这一生都不后悔的事!

笔虽止,情无尽……

青云初一:tanren

第10篇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教学点

1.通过课文的学习,体会诗人对光明及美好生活的热烈追求。

2.品味诗歌的节奏和语言,感受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

(二)能力训练点

1.把握涛歌的感情基调和朗读节奏,并做到有感情地朗读涛歌

2.能运用联想和想像,深入诗歌,体会诗歌的艺术境界。

(三)德育渗透点

感受诗中对黎明的深情呼唤珍惜,今天美好的时代,并奋发向上,开创更加美好的未来。

(四)美育渗透点

体会诗歌的“散文美”。

二、教法引导

1学生查阅,了解有关这首诗的写作背景。以便更好地理解这首诗。

2朗读诗歌,想——想诗中所借的意象所指代的内容,深入诗歌,边读边说。

三、重点、难点、疑点

(一)重点

体会诗歌中第一人称的写法,激情昂扬地在召唤,在唤醒,感受诗歌,边读边说。

(二)难点

人称的写法,激情昂扬地在召唤,在唤醒。感受诗人的思想与情感体会诗中“黎明”等—系列意象的象征含义。

(三)疑点

文中一些诗句的含义

(四)解决办法

结合背景知识,反复朗渎,教师适当点拨,在整体把握诗歌思想与感情脉络的基础上,言之成理、合情合理即可。

四、课时日按排

1课时

五、教学用具准备

录音机

六、师生互动活动设计

1.教师出示背景材料,学生结合时代背景、诗人的创作背景,反复朗读诗歌,初步感知课文

2.师生互相设疑一-质疑,在讨论中突破本课的重点、难点和疑点。

七、教学步骤

(一)明确目标

1.诗歌是—种凝炼的语言艺术,诗人往往能借助跳跃的诗行来表现丰富而深广的内涵,因此也留给了读者以更广阔的想象空间,学习本首诗,首先要结合时代背景,进行合理的联想与想象,把握诗人的思想与情感。

2.体会诗句的含义,弄清“黎明”的象征意义。

(二)整体感知

中华民族是个古老自的民族,也是个多灾多难的民族,在中华民族处于内忧外患的危急时刻,许多人对中国的前途和未来悲观失望,看不到黎明前的一线曙光,诗人于1941年来到延安,在延安的日日月月里诗人感受到另—种火热的战斗生活,心中无比激动与兴奋,于是在《黎明的通知》中借助“黎明”这个意象向人们发出召唤,诗中运用了拟人和象征的手法。

(三)教学过程

1.由介绍背景及简介作者艾青导人课文

2.听课文录音,要求:

(1)体会诗人对光明的热情歌颂的感情。

(2)理解诗中人称代词“我”、“你”“他们”所指代的内涵。

3.指导学生自由朗渎课文,思考下列问题:

(1)黎明将把通知发给谁,结合诗歌内容,具体说明发给的对象?

(2)黎明发出厂怎样的通知,结合济歌内容,具体说明通知的内容。

明确:(1)黎明把通知发给了诗人,借诗人的嘴向不幸的人、生活在苦难中的人,城市、村庄、女人、男人、老人、病者、母亲、孩子一切的不幸者以及所有热爱生活的人传递黎明即将来到的消息。

(2)黎明将告诉世界与人类:光明即将来到,日月即将来到,将唤醒“生机与活力”将带来清新的空气,将带来幸福、安宁、祥和,总之,将带来一切健康和美丽的东西。

4.进一步研读课文,体会诗句的含义,理解象征手法。

(1)诗中为什么称诗人为“正直的人”和“忠实于时间的人”。

(2)“通知眼睛被渴望所灼痛的人类/和远方的沉浸在苦难里的城市和村庄”该句所指代的对象是谁?

(3)“请他们来欢迎我/白日的先驱,光明的使者”一句的含义。

(4)诗句“请年轻的情人也起来/和那些贪睡的少女”和“请叫醒困倦的母亲/和她身边的婴孩”两句包含着什么深厚的内涵。

(5)诗句“请叫那些健康而美丽的醒来/说我马上要来叩打她们的窗门”中“健康而美丽的”指的是什么?

(6)趁这夜已快完了,请告诉他们/说她们所等待的就要来了”一句的含义。

明确

(1)诗中称“正直的人”和“忠实于时间的人”是希望诗人能够如实地、及时地传递黎明的消息。

(2)这里是指将黎明的通知送给那些处于沦陷区的广大人民。

(3)这里用“白日的先驱,光明的使者”揭示了“我”即“黎明”的象征含义。

(4))诗句中“年轻的情人”、“贪睡的少女”既是指一些具体的人,更具有一种抽象的内涵,

指“黎明”将要唤醒“爱”与“美”;“母亲”与“婴孩”同样也具有这样双层内涵,既指具体的—类人,也指人世间像母婴之间的那种亲情、温馨与爱。

(5)“健康而美丽的”并不是指某个具体的形象,它实质是对此文的—个小结,马克思曾经说过,中国是—只睡熟了的狮子,但是迟早她是要苏醒的。这里“健康而美丽的”指的应该

沉睡着的古老中华民族所具备的一切美德,神州大地山川风貌所具有的美……

也就是说光明的中国所应具备的一切,诗人在这里用“健康”和“美丽”作了概括。

(6)该名中“夜”指的是黑暗的旧社会,“他们”指的是“沦陷区的广大人民”,“他们所等待的是光明的中国。

(四)总结、扩展

《黎明的通知》这首诗,诗人运用象征和拟人的手法,借助“黎明”这个意象,抒发了对“光明”的赞歌。

夜幕终于要拉开了,黎明终于就要来到了,当黎明叫醒“一切的不幸者”和“—切爱生活的人”他们急切等待者,当黎明邀请歌唱者、舞蹈者来欢迎,他们热切地欢迎,诗人驰骋想

明即将到来,以及与黎明—起来到的清新与美丽,文明与进步。勃勃生机与欣欣向荣。为了加深对诗歌内涵的理解,可指导学生作一个片断练习,开头以“当黎明来到,东边的天际上第一道朝霞,……”作为起始句,继续续写下去,描写黎明到来后的景象。

八、布置作业

课后练习一、二。

九、板书设计

第11篇

“刘海洋泼熊案”“马加爵杀人事件”震惊全国,不少教育工作者认为引发这些事件的深层心理原因是其情感的缺失。面对这种情形,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在教学中进行情感的渗透显得尤为重要。下面是笔者在思想政治课中进行情感教学的一些片段,以期引起思考。

教学片段一

在讲完《矛盾的对立统一》一课后,为了让课堂向课外延伸,我特意引用一首赞美母亲的诗歌,想借助诗歌里对比的词让学生理解其矛盾的涵义,更重要的是对学生进行情感的渗透。我首先让一位学生充满感情地进行配乐朗诵,然后让学生思考问题,并回答问题。

(幻灯呈现诗歌)

母亲

妈妈的腰弯了/她把挺直的脊梁给了我/妈妈的眼花了/她把明亮的双眸给了我/妈妈的皱纹深了/她把美丽的青春给了我/妈妈老了/她把不老的心灵给了我……

思考问题:读了这首诗,在你的脑海中闪现一个什么形象?

学生1:是一个慈母的形象。

学生2:是一个吃苦耐劳的伟大母亲的形象。

我顺势引导:你从哪些方面看出一个母亲的高大形象?

学生3:腰弯了与挺直的脊梁,眼花了与明亮的双眸,皱纹深了与美丽的青春,老了与不老的心灵,形成强烈的对比。从而映衬一个伟大母亲的形象。

学生4:我觉得像我的妈妈。我的妈妈把最好的东西留给我,把最差的留给自己。为了挣钱给我读书,很辛苦地工作。虽然我的妈妈没有美丽的容颜,没有漂亮的衣服,但我觉得我的妈妈是最美丽、最漂亮、最伟大的……(掌声雷鸣般地响起来。而这个学生早已泪流满面。)

(此时此景,真的太美了!然而事情还没有结束,精彩继续发生。)

学生5:这里不仅仅映衬母亲,也可以放大到映衬父亲。我想起小时候去学琴,是爸爸风吹日晒骑着自行车接送我,正是因为父亲的坚持和毅力才使我现在能弹一手好琴。我要感谢我的爸爸。

(一石激起千层浪,一个个学生争先恐后要表达自己的观点。)

学生6:我要好好学习。将来挣钱了好好孝敬我的父母。

学生7:我一定不辜负父母的期望,以感恩的心对待生活……

学生8:我妈妈因为操劳太多,已经有不少白发,等我以后挣钱了,我要买最好的染发剂给妈妈染发,让妈妈过幸福的晚年生活。

(在最后,笔者再一次追问,回归主题。)

师:诗歌用对比手法歌颂母亲,从哲学上说这是使用什么方法?

(这是利用矛盾的对立统一的方法来歌颂母亲的。)

教学片段二

在讲授高二《人生的真正价值在于对社会的贡献》这一课时,到底什么是人生的价值,自己的生命有没有价值?这是一个比较抽象的概念。笔者没有直接对学生进行说教,而是设置了一组情境:寻找生命的价值――让学生讲述自己给他人带来快乐和幸福的一件事,并说说自己的体会。

学生1:一次,我看到一个残疾女孩跌倒在地上。我上前去扶她起来,她对我说,“谢谢”!我感到了陌生人的爱,原来帮助别人是这么简单和快乐。

学生2:我在公车上给一个老奶奶让座,老奶奶夸我是一个懂事的孩子。我觉得给别人让座能给别人带来快乐。自己也快乐。

学生3:记得小学的时候,我获得了“三好学生”,回家妈妈表扬我,晚上听见妈妈做梦都在笑。我觉得我的点滴进步也能给妈妈带来快乐,我的生命是有价值的。

学生4:我讲的这个人很特别,她是一个清洁工阿姨。每天都骑一辆垃圾车,装满垃圾,压得车轮子“咯吱,咯吱”地响。一次,上一个坡,阿姨使劲地推。旁人都不帮忙,我也在犹豫,看着阿姨表情痛苦,我内心也跟着痛苦。最后我终于鼓起勇气跑上前,用尽吃奶的力气在后面推,车终于顺利地上了坡。阿姨用感激的目光对我微笑。阿姨对我的微笑让我觉得空气都是甜的。我觉得一个人尽自己的力量帮助别人,你会感到幸福,这也是人生的价值。

回顾这些课堂的教学片段,让我们看到学生的心灵世界就是一个广阔的天空。反思课堂的教学片段,它给笔者如下启示:

1 要善于捕捉课堂的闪光点。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育的技巧并不在于能预见到课堂的所有细节,而是在于根据当时的具体情况,巧妙地在学生不知不觉中做出相应的变动。”现在的学生思维活跃,很多时候他们不一定按部就班地跟着老师的思维走,有时候还会迸发出思维的火花。会出现一些意想不到的情况。在[教学片段一]中,笔者本想借助诗歌里对比的词让学生理解其矛盾的涵义,所以设置了一个问题:这首诗歌是怎样体现矛盾的对立统一的含义的?但是学生在交流完这个问题之后,一个学生突然蹦出话题:“其实我还看到了一个慈母的形象。”这时笔者灵机一动,及时抓住课堂的这一教学资源,重新调整教学顺序,设置不同的问题情境,对学生进行一次感恩教育,才有后面的故事。学生对诗歌深刻的理解,就是学生的闪光点。而老师再一次的引导“诗歌用对比手法歌颂母亲,从哲学上说这是使用什么方法?”就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课堂需要预设,但是更需要生成。教师应及时捕捉那些无法预见的课堂细节,捕捉课堂的闪光点,利用生成的资源开展教学,使课堂教学闪烁人性的光辉。

2 要善于挖掘教材本身的情感因素。

列宁说过:“没有人的情感就从来没有,也不可能有对真理的追求。”思想教育能否深入人心,关键在于它是否能够激发人的情绪,拨动人的心弦。这就需要创设一定的情境或情感氛围,让学生自己亲身感受、亲身体验,引发思考和感悟。创设这种激发学生情感的生活情境会促使学生内在的需要与情感产生共鸣,减少刻意的人为痕迹,从而实现教育的目的。在[教学片段二]中,通过创设情境,调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挖掘教材本身的情感因素,用“情”去创造一个无形的教育磁场,唤起学生的内心需要,使学生在“情”与“情”的交流中发现自己、认识自己、完善自己,使情感、态度、价值观在教学中自然渗透和自我体验。教育基于人的生命,发展生命是教育的终极目标。教师应挖掘教材本身的情感因素,遵循学生的生命发展轨迹,领悟生命的真谛,展现生命的智慧,使课堂教学闪烁人性的光辉。

第12篇

儿童的心像大海一样宽广,像天空一样高远,像宇宙一样神秘,像云朵一样变化多端。面对癖性奇异、不断变化发展的孩子,怎样走进他们的世界,寻找属于他们健康快乐成长的乐土,播下鲜花和智慧的种子呢?

音乐是一种艺术,是人们珍贵的精神食粮。没有不喜欢艺术的人,活泼可爱的儿童少年更是喜欢。教师要借助音乐的魅力,使教育工作锦上添花,不断创造教育奇迹。

有一段时间,我发现不少学生父母送零花钱来不说声“谢谢”,不喊爸爸妈妈,接过钱转身就跑,单独找老师问作业离开时,也不说声“谢谢”或“老师再见”。针对这些问题,我非常担忧。学生与父母见面连问声好、喊声爸爸妈妈都那么难吗?受人恩惠说声“谢谢”都不会吗?难道学生真的尊敬长辈、尊敬师长的一点感情都没有吗?

我想,造成这些问题核心是学生缺少感恩教育,不是他们没有一颗感恩的心。于是,我把感恩教育活动纳入学生思想品德教育中,让音乐发挥作用,使学生产生感恩的火花。

我在班上举办感恩演唱会,首场由我演唱了《献给阿妈的歌》《懂你》《感恩的心》《在那遥远的小山村》《母亲》《父亲》等歌颂父母亲的歌曲,学生听后泪流满面。我走到学生身边问为什么流泪了?修眉同学说:“我想妈妈了,妈妈每天晚上陪我睡觉,等我睡着了,悄悄地起床去割胶。早上起床,妈妈做好早点让我吃,又送我上学。下暴雨了,妈妈总是往胶林地跑,过了一个多小时,妈妈拖着疲惫的身体,穿着湿漉漉的衣服背着胶水回家。想起妈妈的背影,我就哭了,妈妈太辛苦了。从今天开始,我要帮妈妈做家务事,洗衣、做饭、打扫卫生,上学不要妈妈接送了。”我听了感动地点点头,语重心长地说:“感恩是一件很容易做到的事,只要跟父母分担点家务事,不让父母担心,就是感恩的最好表现。”满脸泪水、眼睛红肿的小都都站起来说:“从今天开始,我要好好学习,上课专心听讲,认真完成作业,不会的主动向同学和老师请教。不让爸妈请家教了,为家里减轻经济负担。今后我再也不打架闹事了,我要做个好学生。爸爸妈妈下班回家,我要倒水给他们喝,还要说:爸爸妈妈辛苦了,请喝水。”

看到学生感动的泪水和发自内心的诉说,我趁热打铁,布置两道作业:一是搜集歌颂父母的歌曲,为学生举办感恩演唱会做准备;二是搜集古代和现写作感恩内容的诗歌、散文等,为举办感恩演讲比赛做准备。

每年感恩节、母亲节、父亲节,我都在班上开展感恩教育活动,举办演唱会、演讲会,以大合唱、独唱、小品、朗诵诗歌、介绍节日的来历等方式,赞颂勤劳勇敢、任劳任怨的父母,感谢父母的养育之恩,并要求学生制作贺卡送给他们。在节日当天,要求每个学生帮助父母做家务事,晚上为父母洗脚、洗手、洗脸,第二天把感受带到班上交流,供大家分享。有一个学生汇报说:“我跟妈妈洗脚时,洗着洗着,妈妈的泪珠从眼眶里滚出来,滴落在我的脸上。我问妈妈为什么流泪了,妈妈回答说:‘感动。’”有一个农民工孩子说:“昨天晚上给爸爸洗脚、洗手、洗脸时,看着被太阳晒得发黑的脸,满手老茧,脚上被鞋磨破的伤痕,我的鼻子酸溜溜的,不一会儿,眼眶湿润了,泪水像小露珠一样滚出来。爸爸问我:‘春子,是生病了吗?’我说:‘看见你满脚伤痕心里难过。’”

听了学生的汇报,仿佛看到他们感恩父母的一颗颗熊熊燃烧的心,那动人的场景如歌如诗如画。在感恩活动的感召下,班干部提议为了使活动坚持下去,决定每天唱一次《感恩的心》《游子吟》,为父母做一件家务事。看来感恩的火种已经播撒在学生心中,在他们的心田里生根、发芽、开花、结果了。

正如佘傲所说,音乐的正能量超越了它本身一百倍的影响力。著名特级教师李吉林说过:“音乐是一种抒情功能极强的艺术形式。它是一种用直感的方式,使学生获得比其他艺术形式更为直接、更为丰富、更为生动的感受,很易于激起他们情感上的共鸣。”可见,音乐中蕴含的情感魅力是巨大的。在感恩教育过程中,为了使其入耳、入脑、动情、行动,用音乐点燃儿童美好的心灵,会使感恩走进神秘的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