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语文作业

语文作业

时间:2023-05-30 10:45:36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语文作业,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语文作业

第1篇

兔年大吉!!!!O(∩_∩)O~

语文必做作业

1临帖练字15篇(1.根据平时星星数和是否达到目标分数,部分孩子有+或-。2.建议到书店买小学生字帖,用铅笔认真临摹)

2每日一句(日记)4篇(让孩子在假期中多留心观察,写五篇简单日记,内容:写看到的听到的感兴趣的事,养成良好的阅读写作习惯。)

3办寒假小报(以寒假生活为主题,图文兼备,纸张卷子大小,要评奖 )

4每天阅读、运动各半小时(多读书,读好书)

5参加社区活动(以“写画”的形式展现出来,A4大小,注明班级姓名,要评奖)

选做作业(根据孩子自身情况选择):

1、督促孩子每天读课外书半小时,在读书中多识字,多积累词语,为下学期的阅读训练做准备。

2、有条件的家长可提前让孩子预习一年级下册的语文课本。

3、假期是孩子接触社会进行实践的大好机会,请家长在假期中指导孩子观察自然,了解社会,做一个有心人。中央科教频道、中央少儿频道、中央新闻频道的许多节目孩子可以看看,如《动物世界》、《科技博览》、《探索发现》、《走进科学》、《芝麻开门》等有意义的节目。

第2篇

语文作业设计,也是教师备课的重要一环。好的作业设计,不仅可以巩固一堂课所要求掌握的知识,而且可以激发学习兴趣,开发智力,拓展知识面,点燃创造思维的火花,培养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课题组全体教师清醒地认识到:新课程标准的实施对我们语文教学的各个方面提出了新的要求,构建语文作业的新形式,是促进学生学习方式变革的一个重要方面。

一、差异性作业的设计

在差异性作业的设计方面,具体做法有:1.作业量分层。对那些学习有困难的学生,适当减少他们的作业量,减轻他们的课业负担,是必要的。每课的基础性练习,必不可少,以扎实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至于教师结合课文内容设计的一些拓展性练习,他们可以选做或不做。如背诵练习,一般学生只要按教材要求背诵有关篇目,对部分学有余力的学生,可以要求他们多选择一些精彩片段背下来。适量、适当的作业和练习要求,能有效地帮助学生体会成功的喜悦,培养自信心。2.作业难度分层。针对学生语文能力有差异的客观事实,我们重视找准每类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为他们确定相应的目标,设计难易有别的作业。一般来说,确定为基础、发展、创造三级目标,要求一般学生能实现基础目标,努力完成发展目标;基础较好的学生努力完成创造目标。这样,让学生针对自身情况自主选择合适的作业,促使他们语文能力得到有效发展。3.完成作业时间分层。语文课程必须关注学生个体差异,在完成作业时间上分层要求,能有效保障后进生“吃得了”的问题。在课堂上就要求背诵的段落,允许课堂上背不熟的同学回家继续背到熟练为止;要求优等生隔天就得交的作文,后进生可以宽限几天。这样,保证了后进生的作业质量,使之扎实巩固所学知识,形成良性循环。由于分层作业的份量、难度适宜,选择自主,完成的时间灵活,不同层次的学生完成作业不再有困难,这无疑激发了学生完成作业的乐趣,学生在完成作业的同时既感到轻松愉快,又扎实掌握了知识技能。

二、实践性作业的设计

新课程倡导学生积极探究,获取信息,创新知识,培养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并指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学习语文的资源和实践机会无处不在,无时不有。”语文是最容易和社会生活取得联系的学科,实践性作业能成为连接课堂与社会生活的桥梁。教师要充分利用现实生活中的语文教育资源,优化语文学习环境,努力构建开放性、动态性的语文教育体系,开展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活动,拓宽语文学习内容、形式与渠道,使学生在广阔的空间里学语文、用语文,丰富知识,提高能力。以下是实践性作业的几种类型。

1.查找类作业。为了深入理解课文,扩大知识面,可让学生去查找有关参考资料。例如八年级教材中有一个单元为“自然奥秘”,所涉及的知识有天文地理,也有动物植物等等,如学习了《最后的恐龙》一文时,学生通过各种渠道收集到了有关恐龙的资料,有文字,有图片,还有光盘,甚至还有同学带来了自己心爱的恐龙玩具。上课时,说起恐龙,学生个个头头是道、兴趣盎然,老师都觉得自叹不如。

2.表演类作业。根据课文内容,排练课本剧,这样不仅熟悉了课文,而且在创作艺术形象的同时培养了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如教完《市长》等戏剧课文之后,引导学生自由选择角色,自由选择表演伙伴,组织表演小组,利用课外活动时间,把课文的语言变成自己的语言,再加合理想象,并配上一些动作、表情,让全班学生进行话剧表演练习,最后由学生评出最佳创意、最佳演员、最佳合作、最佳编剧等奖项,尽量让每个学生都享受成功的喜悦。这样,通过角色表演活动,引导学生把丰富的学习资源内化为自身的财富,从而激活学生思维,激发他们的创造力,发展他们多样的个性。

3.考察类作业。为了培养学生的观察、考察能力,可组织学生围绕一个主题,开展系列考察活动,并做好考察记录。这对更全面、系统地学习相关课文有很大的帮助。如在教学八年级“风俗世情”这一单元时,我让学生以小组的形式或在父母的带领下,前往皇华镇走一走、看一看、问一问,考察一下皇华镇的风俗人情,谈一谈自己的感受,并与同学交流各自的想法。同时在班级里还进行了一个“我的故乡――皇华镇”展示活动,同学们通过摄影、写作、纪念品等各种形式作品来展示对“皇华镇”的风俗人情的理解。

4.动手操作类作业。学完课文后,为了帮助学生理解教学内容,可布置学生动手操作,亲身体验总结,探索规律。如学习了《蒙特卡洛的不眠夜》,让学生为“世博会”设计一个吉祥物,并在班级橱窗中展示学生的作品,学生在活动中进一步的了解了“世博会”的主旨和意义。活动中加强了学生生活体验、感悟和表达,缩短文字与情感的距离,浅化难点,学用结合。此外在语文教学中还可以尝试让学生体验小老师、小记者、小播音员等角色,参加学校文学社各种文学活动等,同时积极搭建“平台”,开展诸如春游、参观、演讲、辩论、手抄报等活动,以使学生在实践中活用了知识、增长了能力,提高了语文素养。学生在完成实践性作业的过程中,运用新知识、新理念去理解、解决各种实际问题,从中增加语文知识,增长语文才干。这样的作业无疑对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创造性思维能力将大有裨益。

总之,语文课程重在实践,学生语文实践能力不是在课堂“言说”的过程中形成的,而是在学生亲自动手的实践过程中形成的。我们要以实践性作业为载体,构建一个开放的语文学习世界,打通课堂生活与社会生活联系的通道,以培养学生扎实的语文能力。

第3篇

传统的语文作业,囿于书本,拘于读写,限于室内。它禁锢了学生的学习空间,限制了学生的知识视野,制约了学生的思维发展,影响了学生语文素质能力的整体提高。

素质教育新理念要求教师走出传统,实施改革。

一、向情感开放:让作业成为激发兴趣的手段

“兴趣和爱好是最好的老师。”对语文的兴趣是学好语文的前提。七年级开学初,老师选择趣味性和故事性强的浅显文章,引导七年级学生阅读、欣赏,以初步培养学生阅读文学作品的深厚兴趣。

没有大量的有效的课外阅读,是不会有丰硕的语文成果的。教师首先引导阅读,然后放手让学生阅读。从第二周开始,教师要求学生备摘抄本,每天进行不少于30分钟的课外阅读,摘录自己喜欢的优美文段和语句。数量不必多,关键在于持之以恒地积累。学生一天记一句话、一句诗、一个成语,三年坚持下来,收获亦是颇丰的。

我国传统教育的一个误区就是过分强调记忆,忽视应用和评价能力的培养,死记硬背的东西太多,是学生负担过重的一个主要原因。教师通过阅读积累的训练,培养学生的语感,培养学生用字用词的能力,让学生自己学会欣赏文章的妙处,为下一阶段动手写作打下牢固的基础。所谓“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以读带写,读是写的前提。

二、向生活开放,让作业成为丰富生活的向导

生活处处有语文。在语文课堂上学语文固然重要,但也不能忽视在生活中学习语文,运用语文。

1.搜集家庭、校园、社会运用语言文字的情况。比如,家庭成员之间、朋友之间、邻舍之间口语交际使用的最新鲜、最活泼的大众化语言;谚语、熟语、歇后语;过年时家家户户的春联;集会、广播、布告所使用的语言;电影电视广告、艺术节活动、产品说明书等使用的语言都在搜集之列。

2.剪报。将各类旧报刊、杂志中优美的文章复印下来,剪贴成册。

3.将搜集到的有关资料首先进行内容筛选,然后按一定的顺序编排,最后进行装帧设计。编好后可请有特长的同学题字、插图、设计封面等,最后在全班交流,让全班同学分享活动的快乐,从而体味学语文的乐趣。以上三点主要是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4.组织学生开展户外活动,为学生提供接近大自然,感受大自然的机会。教师要清楚地知道自己在每个活动阶段应该做什么。基本原则是,教师精心设计学习情境,并组织协调学生明确任务,展开活动。

活动过后 ,教师要求学生用生动形象、有感染力的语言把活动描述给同学听,把自己的心灵感受写成文字。然后教师进行作文专题辅导:(写人写事写景专题)

写人:调动多种写作手法。例:运用肖像、动作、语言、神态、心理描写等手法精心刻画典型人物的形象,展示人物的精神风貌。

写事:交待清楚记叙的元要素,让学生学会在平凡的题材中发掘出深刻丰富的意蕴。例:爬山比赛,通过写在活动中的团结互助,领悟怎样处理同学朋友关系,才能使一个小集体和和美美,从而培养学生对班级体的热爱之情及责任感。

写景:(游记游名胜古迹)

游——写实景

游的意义——穿插故事、传说

展望未来,抒感

作文是语文学习最重要的环节之一,在活动过后训练学生写作,是提高语文水平的关键,可以培养学生初步的写作能力,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向个性开放,让作业成为发挥特长的舞台

实施素质教育须承认个性差异,因材施教,扬长避短是培养学生的最佳手段。

教师若能根据学生的爱好设计作业,营造一个轻松活泼的学语文的氛围,能收到才艺双馨的奇妙效果。

第4篇

【关键词】:语文 作业 设计

但长期以来,教师在作业的布置上,更多注重的是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训练,忽略了课程目标三个维度中的“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多年来,学生的作业单调枯燥,缺乏弹性,偏重书本,脱离生活和学生实际。这种封闭的、僵化的作业模式严重阻碍了学生个性的发展和潜能的发挥,其弊端突出表现在以下几方面:一是内容单调;二是层次单一;三是作业评价单调,作业评语刻板教条化。

在实施新《语文课程标准》的今天,语文教师在设计作业时应从学生的发展出发,要敢于创新,博采众长,只有这样,才能充分展现学生的个性,使学生的语文能力、语文素养得到提高。我觉得语文作业的布置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 注重趣味性

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指出:“没有丝毫兴趣的强制性学习,将会扼杀学生探求真理的欲望。”实践证明:“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因此,作业的设计也应讲究趣味性。如果学生对教师布置的作业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自觉地把完成语文作业当作一项乐趣,并积极地在创造性活动中追求更大的愉悦时,那么,我们的语文教学便已取得了不小的成功。

抄写类作业的首要目的就是让学生记忆,但问题的关键是学生对抄写类作业不感兴趣,任凭教师语重心长,学生就是置若罔闻。那我们可否换个花样呢?如让学生把生字、词做成生字卡片,并给卡片配上自己喜欢的卡通图画或图案,把一些重点的课文片断简单归类,并且按不同主题出一期手抄报,优秀的在班级橱窗内展出。

二、 注重层次性

我在作业的设计和布置中,有意识地改变了过去的那种命令式,强制式的方式,针对学生的个体差异,从学生实际出发,在一个大题目后面设计几类作业,让学生根据情况自主选择,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在不同程度上都有所提高。

三、 注重多元性

传统作业设计形式单一,以书面作业为主。实际生活是丰富多彩的,教师要善于在学生活动中捕捉时机,设计灵活多样的作业内容。

1.画一画。在教学中教师可变枯燥的读书、抄写为绘画,帮助理解与学习。如学了《天安门广场》之后,让学生画一幅天安门广场的方位示意图,学习《江雪》后可以让学生画一幅渔翁独钓图,再现诗歌描写的意境。

2.演一演。喜爱表演是孩子的天性。在语文学习中,教师可以让孩子分角色的表演教材内容,或演课本剧,让学生更直接的将自己的情感与教材内容联系起来,激活学生思维,激发他们的创造力。 转贴于

3.做一做。通过实际操作和体验,可以缩短文字与情感的距离,浅化难点,学用结合。如学了《第一次抱母亲》后给学生安排一项作业——“给妈妈一个惊喜”,要求看谁做的真诚又有创意,然后再写下一小段日记,把自己的创意和妈妈的欣喜记下来。学了《鸟语》后,让有条件的学生养一两只小鸟,去跟鸟儿接触、交谈,并把自己的感受写下来。

4.看一看。教师要打破时间与空间的局限,让学生由课内到课外,由学校到社会,多看、多听、多观察、多感受,鼓励学生平时多做有心人,捕捉生活中的新鲜事,或感兴趣的事物,然后写一写观察日记。它将让学生着眼观察、动笔记录、用心思考,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积累学习语文的素材。如可以让学生养小蝌蚪、种蒜苗,观察其发展,观察大自然的四季变化,写观察记录等等。

5.查一查。搜集资料,交流汇报是学生相互启发、相互学习、合作交流、共同提高的学习过程。它可以体现课内外、校内外、学科间的相互融合。例如教学《克隆之谜》后,布置学生搜集有关克隆的资料,了解更多克隆的知识。学了《》后,布置学生搜集有关的故事,并在班级召开“万里行”故事会。

第5篇

一、学会积累

知识就是积累,要想学好语文必须注重知识的积累。在日积月累的过程中,完成知识储备,为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奠定基础。

1.课内积累

除了一般常规的词语、成语、名句、古诗、文言文积累外,还要求学生在学完文质兼美的范文后,摘抄背诵文中好的或有启发性的句子或段落。

2.课外积累

可让学生准备3个笔记本。一本记录每堂的前5分钟演讲。找学生演讲有趣的、有益的小故事,其他人做概括的记录,花的时间不多,只要长期坚持,定收获不小。

另一本为摘抄本。每天规定学生不少于30分钟的课外阅读,摘抄自己欣赏的文段,加以点评。教师可酌情推荐一些书籍,如中外名著、经典散文、诗歌、戏剧等,每周抽一节课或用自修课进行读书交流活动,由学生上台朗读交流,说说自己的点评、见解,发表自己的看法。通过生生互动,互相促进,共同积累。

第三本是剪贴本。学生在阅读时,如遇到一些好的素材、资料,要注意搜集,如果允许的话,可把这些资料剪裁掉,粘贴在本子上,储备自己的“文库”。

这样积累的方式,教师要正确的引导,想方设法激发学生积累的兴趣,如成语接龙,背诵古诗、名句比赛等活动。总之,通过这些活动,养成学生读书看报的习惯,积累丰厚的文学文化素养,为以后的写作积累丰富的语言素材。

二、与课文相关的延伸性作业

1.课前延伸作业

要求学生在学习每课之前,结合课文内容,到学校图书馆或上网,查阅相关资料,搞好课前预习。如了解作者的生平、思想、作品的情况,阅读作者的其他作品,了解作者的写作风格,这些都有助于学生对课文的理解。

2.课后延伸性作业

学习了课文,理解了相关内容,并不意味着学习的结束,延伸性地阅读有关资料,作一些探究,依然是语文学习的内容。如学习《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这首词后,可以结合中华古诗文背诵活动,设计以下题目:自古以来,月亮在中国人的意象里就是一个美好团圆的象征,中国人尤其喜爱月亮,诗人对月亮更是情有独钟,请你利用身边的一些媒介查找一下,人们还常用哪些词来称呼月亮?注明作者、出处、原诗句,也可以辑录有关咏月的诗句,扩大学生的视野和阅读量。

三、开阔性作业

传统教学中教师教完课后,留下大量的作业,形成了所谓的题海战术,这些繁重的课业负担使学生产生了巨大的压力,他们机械被动地接受,毫无创造可言,这严重地摧残了他们的身心健康。因此,我们在教学过程中,所留作业要灵活,要有利于学生能力的培养和个性的张扬。

1.在活动中,主动完成作业

这类作业就是开展学生感兴趣的课外活动,在丰富多彩的课余活动中学习语文,形成语文综合能力。如看新闻联播,写一周新闻评述;看《开心辞典》《智点千金》等扩展知识面;看《探索发现》激发求知欲;收集广告语,进行广告创意,设计广告语等;度假旅游,细心地观察生活,写游记等。这些都能提供宽松、和谐的气氛,学生创新能力可以得到发挥,又能增长才干。

2.研究性作业

第6篇

一、查找原因认真签

这样的家长只占一小部分。当学生把作业或试卷拿给家长时,这些家长会认真检查,评判正误,对试卷仔细检查并帮助学生分析错因,找出改正的方法,再让学生认真改正达到正确无误,家长再签上自己的名字。这些家长的做法,达到了教师预期的目的,能促进学生的进步。

二、不看内容应付签

这样的家长占较大比例。为了完成学生的要求,有的抬眼看看分数,有的连分数也不看,随便拿起笔来,草草地签上自己的名字了事。我建议每位家长待学生完成作业后签字,家长倒是都挺配合的,可是却不理会学生的作业完成的质量究竟如何。试想,每天老师布置那么多的作业,学生完成时大都已筋疲力尽,此时忙了一天的家长,面对学生密密麻麻的作业,同样显得有心无力,故而难免随手签下大名应付了事。这样的签字怎能给学生带来什么益处呢?

三、特殊的情况代替签

代替签字有两种情况:一是个别家长字写得不好,为完成老师的要求,找字写得不错的把自己的名字写上,就算完成了任务。二是学生得了低分,怕家长打骂,但又怕老师查出没签字挨批评,就找人代签,有的甚至同学之间互签。这样的签字不是徒劳吗?

学生找家长签字也有三种情况:

一、得了高分主动签

学生由于考试得了高分,兴奋得未进家门就大喊大叫,好像凯旋的战士,因为他们知道,高分是家长梦寐以求的,可以使家长欣然签上名字。

二、分数平平勉强签

由于分数平平,回家后不敢理直气壮地跟家长谈考试的结果,在家长的连发追问后才勉强拿出试卷,并再三保证下次一定考好,才敢递给家长。经家长数落后,家长才不情愿地把名字签上。这时的学生因考的不理想,既要应付来自老师的压力,又要承受来自家长的责怪。这怎么能利于学生的身心健康,学生又有什么心思投入学习呢?

三、分数过低不让签

考分低的学生对待签字有两种情况,当家长问考得怎么样时,这些学生会说:“没考”或“老师没发卷”。当老师要签字的卷子时,这些学生会说“丢了”、“忘家里了”。学生自从得了低分后整天胆战心惊,惶惶不可终日,既要欺骗家长,又要欺骗老师,这种情况下,学生哪有心思听课学习呢?

因此,我们在实施素质教育中,要正确认识考试的作用。“考试”是评价教学效果的一种手段。老师可以通过考试,检验自己哪些内容教得好,哪些内容教得不好,哪些内容没讲到,从而去改进教学工作。

第7篇

【关键词】中职语文作业;优化设计;必要性

【中图分类号】G633.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3089(2015)12-0035-01

作业是语文课堂教学的自然延伸和补充,是学生巩固知识,完成语文学习任务的重要环节,也是向教师反馈信息的重要手段;同时又是教师对学生学习语文的评价手段之一,具有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潜在功能。有效作业的布置不仅是检测教学效果的一种重要的手段,还能对学生的语文学习起导向作用,增强学生的语文学习动力,对教师而言,也可以通过作业这一环节来检查自己的教学效果,及时调整教学方法,改进教学策略。在作业功能的理解上,不少教师错误的认为语文作业只是教学工作的一方面,作业内容基本囿于书后的思考练习以及现成的教辅资料,缺少设计,知识的训练点相对单一化、程式化,很少考虑学生的兴趣、差异,忽视学生在作业完成过程中的主动性、创造性,至于布置的作业学生是否接受,是否能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是否有利于学生语文素养的提升等问题不多加考虑。

在作业的评价上,教师往往只关心学生作业完成的结果,不关心学生作业完成的过程,作业的评价方式也相对单一,不够科学,结论性评价多,过程性评价少,对学生在完成作业过程中的主体性没有引起充分的关注,而且评价标准也是一样的,部分学习能力欠缺的同学很难在作业的过程中体验到成功的乐趣,感受到教师在作业方面对其予以的肯定和关注,长期以来,会导致学生对语文学习的无力感和倦怠感。在作业类型的设计上,部分教师没有意识到职业学校的语文课程和其他课程一样,根本任务在于培养高素质的劳动者,所以教学目标应该定位于语文应用能力的培养,因此,在作业的类型上很大程度都遵循普通高中的模式,以独立型的书面性练习为主,忽视了合作型的实践性作业。如何才能让语文作业真正发挥提高学生语文学习能力,培养学生审美情趣和文化修养的作用呢?

1.研究作业的整体性和针对性

目前语文作业大多是采用现成的练习册,这些练习五花八门,拿这些练习作为作业,表面上看来合情合理,但实际上,有些练习本身就是粗制滥造,存在各种各样的错误,就算是一本精心编制的练习册,也未必和教师的教学目标以及学生的学情十分匹配。因此在作业布置方面,研究作业的整体性和针对性就很有必要,因为知识本身不成型,需要归纳才能系统化,能力本身不可量,需要训练才能显露其发展轨迹。

2.注重作业的分层

长期以来,语文作业基本上都是全体学生按照老师的统一要求完成,这样的作业批改起来方便快捷,但学生作为个体,每个人的兴趣爱好不同、能力水平各有差异,思维方式也有较大的区别。语文作业要真正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就不能让有差异的学生完成无差异的作业。在作业过程中,注意分层,设计有差异、有弹性的作业,不仅能让学生体验到作业完成的成就感,而且能真正做到因材施教,张扬学生的个性。作业的分层设计,要关注作业的难度和作业量,设计有梯度性的作业。对于在语文学习过程中有困难的同学,可以适当的降低难度,减少作业量,关注基础。

3.强调作业的自主性

中职语文作业设计应给学生提供自主学习的机会,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逐步摆脱对于教师以及资料的依赖,培养他们对自我负责的意识,使学生在参与、感悟的过程中,获取更多的直接经验,培养多方面的能力和素质,开发各种潜在的学习能力。自主性的作业设计可以从内容和形式两方面入手。在内容上,要互相渗透,将“道”的掌握寓于“文”中,同时,要认识到语文即是生活,语文的外延就是生活的外延,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介入,语文教学的开放成为了必然,因此,在语文作业的布置上,也要求不断更新、扩展现有的课本内容,要引进课外文化信息,延伸课本内容。

4.关注作业评价的多元化

评价是作业的一项重要功能,目的在于帮助学生挖掘潜能,对学生作业进行全面、合理、科学的评价,能够起到激励作用。传统的评价方式,往往只执着于单一的答案和结果,更多的让学生体验到的是失败和沮丧,因此优化作业的评价方式也是优化作业设计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作业评价环节,教师应改变以书面和终结性评价为主的评价方式,采取灵活多样的形式,多渠道、多元化评价和分析学生作业中的优点和弱点,让学生自己甚至家长也参与到作业评价中去,并以评价结果作为依据调整自己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让学生在评价过程中产生成就感和心理满足感,使得作业成为促进学生发展的有效手段。要达到语文作业设计的优化,教师在作业设计过程中不仅要考虑教学目的、教学内容、作业形式、作业评价,还要全面考虑学生的差异和各种因素,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为目的,以多种类型作业的运用为途径,注重作业内容和学生的成功体验,让作业真正成为提升学生语文素养的有效途径,不再只是课堂教学的附属品。

参考文献:

[1]杨九俊主编.教学评价方法与设计[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4.

[2]高慎英,刘良华.有效教学论[M].广东:广东教育出版社,2004.

[3]潘涌.语文新课程与教学的解放[M].广东:广东教育出版社,2004.

[4]蔡伟等.语文体验型教学[M].北京:中国文史出版社,2006.

[5]齐彦珍.精心设计语文作业培养学生创新素质[J].河北教育,2002.

第8篇

关键词:小学语文;作业设计;现状策略

一、小学语文作业设计现状及问题

新课程实施后,少数教师小学语文教学方式发生了变化,但是“课改”前后语文作业类型变化不大,传统的语文作业类型依然占据主流地位,作业量有增无减,多数教师还固守原来的作业布置方式,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并没有实现完全意义的转轨。造成学生即使是面对新课程,也无法从原来被动学习的惯性中解脱出来。不彻底的转型必然导致学生作业负担沉重局面的继续维持。

1.作业设置忽视个性差异

大部分小学语文教师作业的设置基本延续着全班学生布置统一的作业的现象。这些统一、单调的问题压抑着学生的个性成长,忽视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和个别差异,学生自主选择少,个人的潜能得不到很好的发挥,使学生成为老师精神上的附庸。这样的作业在训练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方面同样无所作为。面对不同水平的学生实施无差异的作业设计,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基本无法实现,是普遍存在的问题。

2.作业答案缺乏开放思想

语文具有一定的模糊性特点,对同一份语言材料不同的人可以有不同的理解甚至存在着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情景。而当前还有老师在语文作业上注重作业答案的唯一性,过于强调作业的甄别与选择功能,教师只是与事先的“标准答案”作比对,“扣字不扣意”,非对即错,关注结果和标准答案是否吻合。这样的作业易挫伤学生的积极性,与快乐学习的思想背离,阻碍创造性思维的形成和发展。

3.作业评价存在片面性

作业评价缺乏人情味,只有刻板的“优”、“良”、“中”、“差”评语或者是“A”、“B”、“C”、“D”的等级,易挫伤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压制学生潜力的发挥。另外,不能“因材施评”也是作业评价片面的表现。水平不同的学生不但做着完全相同的作业,评价时标准也是一样的。结果后进生永远也尝试不到成功的喜悦,哪怕他尽了很大的努力,再怎么努力,也得不到老师的优质评价,因为老师的评价是有统一的标准的。反思当前的语文作业,多封闭性少开放性、多统一少选择、多书面少实际,压抑了学生的自主发展,抑制了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无论在设计理念,作业形式还是评价体系上都不利于教育的推进和学生的全面发展,制约着课程改革终极目标的实现。

二、小学语文作业设计对策

1.作业设计应多样化

传统作业设计形式单一,以书面作业为主。实际生活是丰富多彩的,教师要善于在学生活动中捕捉时机,设计灵活多样的作业内容。新的作业设计应可写、可读、可看、可操作、可玩耍,让每项活动增加目的性,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让听、说、读、写与演、唱、画、做等多种形式相结合,让学生动手、动脑、动口,符合他们好奇、爱动、形象思维占优势的特点,把语文技能的培养与活动相贯穿,让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活动,参与学习。

(1)观察性的,如:养小蝌蚪、种蒜苗,观察其发展。观察大自然的四季变化,写观察记录。

(2)兴趣性的,如:成立童话、故事小组,收集、汇报故事、童话。朗读、演讲小组经常交流。“谈天说地三分钟”等形式。

(3)竞赛性的,赛诗会、速读会、语文智力有奖游艺会、成语接龙等。

(4)游戏性的,如猜谜语、游戏作文、对对联等。

2.作业设计应兴趣化

常言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没有兴趣的学习是枯燥的。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处于被动接受的状态,长此以往,对语文学习的厌倦就在所难免,就会出现学生应付了事,作业效率不高,教学中,针对学生的个位特点以及认知水平,我设计了既要符合儿童心理特点,又要符合语文的学科特点的尽量让孩子感兴趣的作业练习激发学习兴趣,变机械重复为快乐实践。

如很多学生喜欢绘画,学习了古诗《暮江吟》后,我让学生根据诗文画出诗中所展现出的秋天傍晚及夜晚时江面及江边的美丽景色,更深入的体会诗文所创设的意境。学完了《中国石》,可让学生画一画酷似中国版图的中国石,并试着在上面标明祖国的名山大川。很多学生喜欢写模仿文,学完了《故乡的杨梅》这篇语文天地的开卷有益中的文章后,它虽不是单元的主体课文,但文章却很适合仿写,可引导学生进行仿写。学习了《滥竽充数》后,可让学生续写南郭先生逃走后会怎么想怎么做。再比如学习了《葡萄沟》后让学生当"导游",进行模拟旅行,让学生轮流当"导游",解说一路风光……

3.作业设计应层次化

研究表明,学生智力发展水平呈正态分布,智商的通常分布为:超常(130以上)和低常(70以下)约各占人群总数的1%,偏高(110-129)与偏低(70-89)约各占19%,智力中常约占60%。学习能力先天有差异,有差异的学生做无差异的作业,势必会造成有的学生“吃不饱”,有的学生“吃不了”的现象。这样,学生的语文能力的发展就会受到遏制。承认并尊重这种差异,是主体性学习的一个重要特点。因此,对不同水平学生的要求应有所侧重。如低年级抄写字词类的作业,对优生可不必抄写几遍,要求他们将这些词语抄一遍选择几个喜欢的词语造句。中生则可以选择一或两个造句,对于较差的孩子则可只抄写。再如中年级写观察日记,对好中差三类学生要求各不相同。对好学生要求不仅能细致观察,具体描写,还要表达出一定的喜爱之情。对中等学生,要求细致观察、条理清晰、描写较具体。对差生要求仔细观察,能比较有条理地抓住主要特点,写一段话就可以了。

4.讲究作业的评价艺术

第9篇

关键词 职高语文;作业改革;作业设计创新

一、现状与困惑

为了切实了解现在职高语文作业的现状,我在自己学校一定范围内展开了调查,对四个不同专业,三个不同年级的约三百名学生,以调查问卷、随机访谈两种形式展开调查,调查内容涉及语文作业的题型、学生对语文作业的态度、作业批改形式以及评价方式等几个层面,并对调查结果进行数据分析,形成初始结论。从中可以看出(1)对作业持“无所谓”态度的学生竟占53%,可见职高生对当前作业的形式和效果都已产生了怀疑乃至排斥情绪。(2)在语文学习过程中有71%的学生因为作业而伤脑筋,作业是长期以来困扰职高语文的问题。(3)有16%的学生将不要布置太多的作业、少写作文和日记等作为对语文老师最大的希望。所反映出的诸多问题(1)设计理念偏离新课程标准;(2)内容狭窄,脱离现实生活;(3)形式单一,缺乏多样性。

二、寻找出路,改革创新

职业学校的教育目标是为社会培养大量具有实用技术的初、中级人才,因此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动手能力更重要。语文作业不是单一枯燥的文本,而应该是富有色彩、充满情趣的多元复合体,它是这样的一种凭借,由此激发学生进行多方面的感官体验,在愉悦合理的情境中获取知识,培养可 持续发展的学习能力,并积累大量的愉快而幸福的经历。鉴于此,职高语文必须尽快摒弃传统的抄、写、读、背的作业形式,积极引入现代教育理念,构建形式活泼多样,内容开放创新,评价人文交互的开放性的语文作业新模式,做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让学生快乐学习,兴趣作业。

语文作业的出路在于改革,改革的关键在于开放。作业的改革与开放就是为了实现学生的主体地位,让他们主动发现和探索问题,从而实现挖掘学生的潜能、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地发展,并最终成为激励学生学会学习的目标。怎样才能使封闭陈旧的语文作业走向“全面开放”呢?

一是生活化。作为作业设计的理论基础,立足课本,放眼生活。因为语文是最灵活的学科,也是也与生活联系最密切的学科,所以应该把学生放在社会生活的大环境中来培养语文综合能力。要让语文作业走向生活,走向开放,没有敢于打破常规作业的勇气,就不可能走出语文教育的困境。观念的开放不能空谈,要把它作为贯穿语文作业设计、指导、完成、评价的全过程的标准,如作文描写人物,景色等等在生活中得来,可以是诗歌,可以是词,可以是歌曲,不拘一革的形式。

二是作业内容要开放,题材要广泛,思路要开阔,让学生有“自由驰骋”的余地。分层次作业就势在必行。同一次作业可以让学生根据自身的条件有选择地完成。作业的内容也要多种多样,如了解当地的风俗习惯,追溯这些习俗的历史缘由;参加一些有益社区活动;利用节假日搞一些社会调查和社会劳动;可以组建一些兴趣小组,搞一些竞赛活动;也可以跨学科进行一些综合实践等等。内容的开放是语文作业改革成败的关键因素,语文教师不仅自己要力求在作业设计上开放,还要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鼓励他们主动去发现并尝试实践新的作业形式。实践证明:只要学生从开放式的作业中获得了乐趣,他们就能创造出更加精彩的新作业,这样老师和学生就达到了一种平等互动、教学相长的理想效果。

三是作业的形式要开放,或摘或录,或写或画,或唱或演,或竞赛或调查,总之要走出以前的纸笔局限,由学生根据自己的爱好、特长、表达的需要自由选择。例如:清明节前,让学生收集英雄、名人、伟人的故事、图片、个人简介,然后以小报、班会的形式“话英雄、赞名人”,从榜样的身上汲取力量,得到鼓舞,找到人生道路上前进的“路标”;利用周末让学生走向社会,调查、访问、了解、探讨社会焦点,从而受到潜移默化的熏染,走出校园,走向社会生活;学完了科技说明文单元,引导学生寻找资料,了解环境保护的意义,并开展辩论,在活动中使之明白人和自然必须和谐相处的道理。

四是完成作业的方法要大胆开放,查阅、访问、观察、实践等等,可自己独立完成,可几个同学合作完成,甚至可以请他人协助来完成。例如,学完了戏剧单元,我们结合我校表演专业的特点设计了排演课本剧《雷雨》的作业,为了完成这次作业我们结合学校的元旦联欢会,动员全体同学参与的积极性,并取得良好的效果。

除此,教师还可以设计这样的语文课外作业:如收听收看广播、电视台的新闻节目,记录自己最关注的新闻;观看动画片,学写短小的童话、科幻故事;观察大自然中的某种现象,写观察日记;了解某种产品的性能、用途,学写产品说明书、广告语;阅读课外读物,做读书笔记,办手抄报;背诵没有学过的古诗,在班上举办诗歌朗诵会;练习书法,在班上举办书法展览;收集名人名言、歇后语、谚语、春联、民间故事,在班上交流;走上街头,纠正街道两旁的错别字……这样的课外作业,既培养了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让学生在实践中增长了才干,又使学生感到学习语文是一件十分有用、有趣的事情。

第10篇

一、联系生活,注重趣味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学习要面向生活,语文的外延等同于生活的外延。”因此,教师在设计作业内容时尽量联系生活实际,努力做到把课本上的语文知识转换为学生生活中的语文。不但注意语文学科内听说读写各种能力的落实,而且要注意语文学科与其他学科的相互渗透。

经常听到家长说自己的孩子在家只知道看电视,一看电视就忘了写作业。喜欢看电视,其实是学生的天性。如果我们能巧妙地引导利用,就能起到丰富学生知识面、提高语文素养的目的。如看“新闻联播”,写一周新闻述评;看“幸运52”“开心词典”等,可扩大知识面;看“焦点访谈”“东方时空”等,可抒发一下感想;收集广告语,给广告分类,给错误的广告改错,进行广告创意、设计广告语等。我并不禁止学生看电视,只是让学生每周看3~5天的新闻联播,要求认真听播音员播报的内容,选择其中的1~3条新闻摘记下来。中段的学生只要求摘记,高段的要求摘记后,根据自己的能力选择其中的一条作简单的点评,或者写一写自己听后的感受,然后在每周一的晨间活动时间让全班同学交流自己记下的新闻。学生普遍喜欢这个作业,许多学生在周一的交流会上不但读了自己摘记的新闻,还发表了感想。这样,在听、记、说中,学生的语文能力自然得到了提升,不仅丰富了信息量,开拓了视野,还培养了关注生活、关注社会的公民责任意识。

学生对作业产生兴趣,就能积极认真地思考;有了兴趣,就能提升克服作业中困难的信心,从而提高完成作业的主动性。

二、挖掘潜能,注重层次

学生的身心发展及特长爱好是存在着差异的。有差异的学生做统一要求的作业,就会出现有的学生“吃不饱”、有的学生“吃不了”的现象,既会遏制部分学生的语文能力发展,也会成为一部分学生的过重负担。如果能让学生自己选择作业,就能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同时提高作业的针对性,让作业负担停留在适当的位置上。

1.分层次设计作业

教师要充分调动每个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逐步提高。在上完《匆匆》一课后,我设计了以下三类作业,让学生自选一题完成:(1)抄写词语,并把课文中你喜欢的句子抄下来;(2)积累珍惜时间的名言或古诗句;(3)搜集朱自清的其他文章读一读,并写读后感。这样的作业设计能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要求,能力强的可选择较难的题,能力弱的可以做简单的。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情况选择作业,就能使不同层次、不同水平的学生都能体会到成功的乐趣。

2.分特长设计作业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特长。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布置“特色作业”,其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化。学完《可爱的西沙群岛》一课后,我就根据学生的兴趣和特长布置了如下的选做题:(1)喜欢绘画的,可以用彩色笔画出海底的美丽景色和各种各样的动物;(2)喜欢朗读的,可以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3)喜欢写作的,可以仿照课文第四自然段,按照“总—分—总”的结构形式写几句话,并把自己写的句子朗读给大家听。这样的作业投其所好,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发挥学生的创造思维。

三、提高素养,注重积累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教师要精心设计作业,要有启发性,分量要适当,不要让学生机械抄写,以利于减轻学生负担。”在作业布置中,应尽量减少或不布置机械抄写类的作业。抄写词语时,尽量不超过三遍;倘若有些课文生字较少、字形简单,干脆不做抄写。在学生自学生字词后直接听写,检查学生的掌握情况,写对的学生就不用再抄写了,写错的学生帮助他们分析原因,科学识记,然后改正三遍就可以了,这样,抄写的时间就省了下来。学生语文素养不是讲出来的,也不是分析出来的,而是在大量阅读、积累、迁移、训练的过程中积淀出来的。如何积累感悟?我认为,除了在课堂教学中注重指导学生去读、去背外,还应把这种以学生为主、以读为主的积累意识延伸到课外。

第11篇

关键词:语文作业设计;针对性;灵活性;简洁性

在小学语文作业设计中,传统的作业设计客观性太强,过多考虑作业量的大小,过多的单一化、机械性作业内容,学生往往被动接受,忽视了作业额质的优劣,忽视了学生主体性的发挥,忽视了学生的能力发展。这些作业,偏重书本,不但脱离生活和学生实际,加重了学生负担,抑制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严重阻碍了学生个性的发展和潜能的发挥。

作业的设计应当注重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改革作业的形式与内容,尊重学生的个别差异。下面,我想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谈谈我对新课标下小学语文作业设计的几点想法:

一、作业设计应体现其有效性

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要求,也是广大学生和家长的强烈愿望,而要改变这种现状,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则更需要有效地作业设计。因此在作业设计过程中,作业设计应能达到学习者所要实现的目标,能激发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能体现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性。

二、作业设计应体现其灵活性

传统教学将作业视为课堂教学强化知识的工具,偏重于重复训练。而我认为,作业应当是富有色彩、充满情趣的多元复合体,以此激发学生进行多方面的感官体验,在愉悦合理的情境中获取知识,并积累大量的愉快而幸福的经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也指出:“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合作的能力”。新课程下的作业设计应该是开放的,应该努力实现课内外联系,校内外沟通,学科间融合,让作业成为培养和发展学生能力的一座桥梁。

1. 设计自主性作业。

在传统的作业中,问题都是课本(或教师)提供,而不是学生自选的。这样的作业在训练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方面无所作为。这就要求教学中不仅要注重提高学生的自我意识,更强调充分挖掘学生潜能,培养其自我教育能力,从而逐步实现由依赖性学习向独立性学习、由他主学习向自主学习的过渡。

(1)教师考虑作业时,要针对学生的差异,给学生留有自主选择的空间,发挥学生学习语文的主动性。

(2)对于家庭作业,过去片面强调独立思考,没有把“合作”作为必要的素质来培养。自主性的作业应当允许学生选择完成的方式,可以在与爸爸妈妈的合作下完成,也可以和小伙伴合作完成。

2. 设计生活化作业。

“语文学习的外延等于生活的外延”,把作业设计与社会生活相联系,使学生在社会实践、家庭生活中巩固语文知识,发展语文能力。

(1)结合家庭生活,给家长提供语文实践的机会,例如,在学习《奇妙的国际互联网》一课时,我布置学生根据所学的知识,在家长的陪同下尝试在互联网上查找相关的学习资料,和同学相互交流或练习上网发电子信件。学生通过实践、探究、体验,不仅了解到国际互联网和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更感受到在生活中学习语文、运用语文的精彩。

(2)结合社会生活。社会生活中处处有语文,如,快到国庆节了,可以让学生动手做小国旗,搜集诗、办电子小报等,这样让学生的手、眼、脑等多种感官协同活动,学生就会乐于学,也能学得生动活泼。

3. 设计趣味性作业。

小学语文作业要讲究形式丰富、多样,既要有基础知识练习,也要有延伸发展练习,如:

(1)描一描。学完课文后,让学生把所学的内容画下来。如,在学习《燕子》一课时,我让学生根据文本资料让学生把燕子的外形及它们在电线杆上休息的形态画出来,感受这种小动物的可爱。

(2)做一做。学完课文后将所学的知识实践一下,如,学了《苹果里的五角星》一课,我让学生动手做实验验证课文所学的办法。还可以用目标设置来引导学生对未知领域进行探索,对未知事物进行想象。如续写、补写、改写,就能给学生想象的空间。在讲授《少年闰土》时,可以设计30年后闰土的写作目标,让学生在未知领域内拓展思维,按事物发展的规律想象未来,酝酿新的情节,展示全新内容。

三、作业设计应体现其针对性

第12篇

自新课程改革以来,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都发生了重大的变化,教师在对作业的布置上较之以前也有很大的变化,在有效的互动教学课堂和评价下,作业的布置也开始独具特色,学生由被动的接受作业上升为自己创新作业,教师作为一个引导者,学生开始充实自我的作业设计,在新课改的理念下,学生的作业已不再是仅仅限于巩固知识的需要,教师充分利用作业作为教学的一种手段,使学生在“趣、活、乐、实、广”中拓展知识,增强学习技能。

1.从“趣”入手,吸引学生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作为一门语言,学生应该对它充满兴趣,而这种兴趣应该来自自身,对语言的热爱和乐趣。语文作为一门母语学科,孩子从小就接触到它,于是对这种语言就会产生抗体,就会对语文学习失去兴趣,,作为语文作业应该有一定的趣味性:寓言、成语、格言、歇后语……学生对这些都是分得感兴趣,适时就要在作业中布置从语文的各个方面入手,提高语文作业的完成效率。

2.从“活”入手,创新学生

语文课堂作为具有生命力的课堂,应该在课堂上体现出“活”的方面。当然,作业也不例外。“活”不是杂乱无章,而是具有生成性,让学生不但动手,还要动脑,更要调动一切积极因素来为他们服务。“活”中提高自身的知识水平,使学生对语文作业充满期待,从活学中可以活用,从活用中找出方法,使学生无论从头脑还是动手的能力都有提高。

3 .从“乐”入手,鼓励学生

让学生“乐学”是一门学问,很多老师都这样认为。在教书中我深深的体会到了这一点。“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说的就是这个道理。使学生“乐学”是老师教书育人的一种境界,快乐是做人的根本,快乐也是学生学习所要收获的东西,试想一下:如果再学习中学生没有感到快乐,没有感受到知识带给他们的力量,可想而知,他们怎么会努力学习,对语文充满兴趣。

4.从“广”入手,开拓学生

作业不仅仅是为了巩固知识,还是一个提高和拔尖的过程。学生学习层次的不同,注定了学生对知识的接受程度的面是不一样的,语文作为一门跨学科性质很强的学科,具有很强的整合性,与任何一门课都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因此,语文作业的不只需要有一定的“广度”和“深度”,老师作业的不只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不能仅仅局限在课堂这个小圈子中,更应该是学生感受到语文跨学科的魅力所在,使学生在“广”的基础上享受语文带来的乐趣。

我相信只有在基础巩固的基础上做一些“少而精”的作业,提高知识技能,扩大知识面,挖掘学生的个性,培养学生的特长,针对学生的年龄和心理特点,我相信学生一定会爱上语文,爱上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