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9-27 01:10:46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大学生毕业总结,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大学生活即将结束,在学校的这段时间里,有辛勤的付出,有快乐的分享,有泪水的编制,也有成功的收获,而这一切的一切都在使我不断的成长,使变的更加成熟,同样也影响我今后的生活。因此在这毕业之即,对自己这三年的收获与感受做一个小小的总结,并以此作为自己今后的一种激励。
记得刚来大学那天,在车上舅舅跟我讲,让我做好心里准备,学校在郊区,交通特别不方便,可是这些并没有影响我对大学的憧憬与向往,反而越靠近长沙靠近学校,更让我无法压制内心的那种激动与喜悦。当到达长沙到达学校门口那一瞬间感觉时间停止了,因为这里的一切和我内心的大学完全不一样,灰尘满天飞的道路,一眼到头的学校,但这里并不是舅舅说的那种郊区,这些让我有点不知所措。可当我进入校门的那一刻,看到一群带着校牌的学长学姐们那温暖的笑脸时,觉得什么都变了,瞬间让我感觉大学其实是美好的,在他们热情的帮助下,见到了辅导员,办好了入学的所有手续,当我送走舅舅的那一刻,我知道,我正式成为了这所学校的学生,新的生活也慢慢开始了。
大一的生活,过的相当充实,入学的头菜就是军训,半个月的军训,每天顶着太阳站两次军姿与各种训练,每天和班上的同学一起嬉闹,一起捉弄教官,在教练的带领下,与别的班级比赛,为班级争光。让我们这些来自五湖四海的同学通过它逐渐互相认识,在军训中互相帮助慢慢建立新的友谊,让我们学会了坚持和团结,让我们脱胎换骨,而每个人都在慢慢的脱颖而出,展现最好出的自己。而我一直都是一个在展现方面比较内向的人,所以在军训时,我并不显眼。我知道生活是要自己去发倔,它不可能自己来找你,我要学会改变,使自己变得自信,具备应有的各种能力和品质。因此我报名参加了学校的部门,希望能提高自己的能力。军训过后,就正式上课了,每天都是满课,晚上还有晚自习,太多的新知识要去学习,然而在不断接受新知识这方面上,其实在告诫我们得加油努力学习,不然你将落后与他人。因此在学校的指导,老师的教诲,同学的帮助下,在学习方面,我都在认真学好每一门功课,特别是在专业知识方面更为脱出,同时也很重视计算机和英语方面的培养,成绩在班上一直名列前茅;在工作方面,在班上担任课代表,为老师分忧,为同学服务,帮助他们学习相关知识,还注重自己的能力培养,参加社团活动;在思想上,学习党的知识,努力向党靠近,树立了正确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得到了“优秀团员”的称号。在生活中,尊敬老师,团结同学,热心待人,时间观念强,有良好的生活习惯,得到老师和同学们的喜爱。我知道自身存在着一个严重的缺点,那就是偏科,对英语严重的不懂,但是我也在不断的更正。同时为了加强自己的能力,我参加了纪检部,并同他们去门口拦人,由此,我明白了各种不易,让人配合工作的不易,坚持每天早起的不易……我学会了相互理解,相互宽容。感谢学校纪检部等部门给了我们学习的平台。
进入大二,我感觉生活还是那样的充实,但比大一更加有压力了,因为我们要考很多的证书,比如“会计从业资格证书”“英语证”“计算机证”“普通话证”,还有各种的选修,课程也明显有点加多了,有时一天有十节课。但是我也会抽时间去学习,在自己的努力下考到了“会计从业资格证书”,“英语证”,“普通话证”。可能这样的生活有点乏味。但是有体育课让我们放松,调节。在大二我参加的活动要多了好多,各种活动都让我的得到了不同的收获,比如参加的运动会,让我收获了友谊。在学习方面,我也从来没有放松过,而是更加的努力了,比大一时更加刻苦钻研,勤奋好学,成绩仍然在班上名列前茅,甚至比大一的成绩更加好了;在思想上,也有了更多的突破,我参加了学校的党校培训,并拿到了结业证书,成为了入党积极分子,在原先的基本上不断提高,也得到了“优秀团员”的称号;在工作上,非常守时,在加强大一的原则情况下,我更加知道了放弃与接受的含义了;在生活方面,一直遵循着大一原则,并且改掉了偏科的毛病,大二在大一的陪衬下慢慢结束了,然而迎来了大三。
现在大学生活也即将接近尾声,这个学期的课程比较的少,但并不代表我们就可以放松了,因为别的挑战正在等着我们,这个学期大家都在忙碌着就业的事情,其实如果有人问我,你们读书到底是为了什么,我会告诉他,就是为了工作,为了找一个好的工作。在这个学期里我没有闲下来,反而比前两年更忙。首先我参加了学校的高级党校培训,学习了党的知识,加强了思想方面的知识,并成为了预备党员。其次我参加了2015届优秀毕业生的评选,再次我还参加了湖南的征文比赛,这一些的一些都是在不断的加强自己的能力,今年还得到了“优秀大学生标兵”的称号,同时得到了学校的励志奖学金。最后我在也寻找一份工作,一份适合自己的工作。回想大学这几年,让我拥有了太多,同时也让我失去了太多,不仅仅是教授了我们专业知识,也传授了更多的做人的道理;大学,教会了我们查漏补缺大学,已在我们心中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象,它为我们今后的生活道路指明了方向,也在我们心中树立了做人的航标。
我们不知道今后的日子会是什么样的,但是在大学的这三年所经历的,就是不可磨灭,我相信有了这三年的锻炼,我们会成长的更好。我懂得了自己要走的路是什么。谢谢大学,谢谢老师,谢谢同学。
鄙人在海南港澳资讯产业股份有限公司信息中心实习工作至今,通过实习对中国证券资讯市场的总体竞争环境以及在入世之后中国证券资讯行业的发展方向以及未来趋向等方面有了更加具体的认识。
入世的之后的中国的证券市场正处于调整和规范之中,这一规范的过程将对证券资讯业造成三大影响:其一证券市场越规范,证券业对证券资讯的需求就越大,二者关系将更加紧密。一个规范的证券市场将尽可能扼杀投机,加快证券中介业回归,即主力从事投资服务,而这无疑将扩大对证券资讯的需求。其二证券市场越规范,证券业对证券资讯的需求层次将越来越高。券商没有了投机利润,就只能从两块加强力量,一是完善对投资者的服务手段,二是加大自身研究力度,从事正常自营决策。只有如此才能保证券商的收入。而这两者都召唤市场上强大证券资讯阵容的出现。其三在投机越来越少,越来越难的情况下,股民将出现意识觉醒,也将极大增强对证券资讯的认同和依赖心理。
从目前的证券资讯行业的发展来看,1994年深圳巨灵推出第一套证券资讯系统是证券资讯行业的萌芽的标志,但今天的证券资讯市场已非94年同日而语。短短9年时间,证券资讯业内异军突起,掀起一场日新月异的竞争潮。港澳资讯、巨灵、新兰德、万德、新德利、博经闻、维赛特、海融、万国等等,此起彼伏,你追我赶,好一场"你方唱罢我登场"竞争喜剧。成熟的证券资讯行业市场也开始在这种专业化的竞争中开始成熟完善起来。
证券资讯行业从萌芽开始阶段就是一个以证券财经数据库为主营业务的内容提供商的面貌出现,是在90年代初的信息高速公路建设以及证券交易以及资讯信息提供方式的转变提高的过程中漫漫的发展起来的,但直到今日大多数类似的资讯公司的产品层次还是停留在简单的公开数据的采集为主的局面。其中的原因有中国股民的素质层次需要和机构市场需求的原因也有证券资讯行业本身在中国证券市场序列体系中地位的原因。从信息质量及服务水平上讲,目前国内证券资讯业市场仍处于一种低水平的竞争,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信息质量不高,缺乏深层次的内容;以大量转载各种公开媒体信息为主,缺乏自己的东西和能反映上市公司情况及市场动态的第一手资料;各类投资分析、投资咨询缺乏连贯性和指导性,为庄家投机服务的投资信息占驻了主导,各类小道消息和传闻满天飞;市场上同类产品竞相削价,扰乱了市场正常秩序;市场上的产品还没有出现占主导优势的行业标准和行业规范,大多数企业满足于低投入,追求前期收益,缺乏行业责任。在一种低水平竞争的市场中,一批低投入、满足于初级信息服务的企业也能占据一定的、甚至较大的市场份额 ,获取前期收益。
另外的一个趋势,各证券资讯厂商大多开始走证券信息资讯即专业化的信息提供和投资咨询业务以及证券资讯平台开发,外包财经网站的建设齐步发展的发展方向。其中资讯公司涉足证券二级市场的投资咨询业务对于整个证券市场来说都是一种市场化选择中的一个良性的产物,资讯公司可以在充分的整合自有的信息资源的情况下继续的发扬投资咨询领域的一种实证化的投资分析的模式,为广大投资者提供专业化的投资咨询策略。
在证券市场从无序到有序的规范化发展进程中,对证券咨询行业的规范管理是一个重要侧面。在证券研究咨询行业形成发展的最初几年中,由于缺乏有力的监管措施,行业发展基本上处于自发、无序状态。与早期市场高投机特征相对应,早期证券咨询行业从业人员成份较为复杂、鱼龙混杂,联手操纵市场的行为屡见不鲜,证券咨询行业的这一状况对证券市场的正常秩序造成了诸多恶劣影响。这一状况直到97年主管部门加大规范管理力度之后才有所好转,至98年《证券咨询业务管理暂行条例》出台后,行业管理才真正有例可循,有章可依,证券研究咨询行业发展步入正轨。也正是这一阶段、在市场投资理念渐趋理性回归的背景下,证券研究咨询行业在研究方法的不断创新及研究内涵不断扩大中进入发展壮大的第一个黄金时期。2003年正在进行的证券法的修改工作中一些相关证券咨询行业的问题也被提上了讨论范围之中,证券咨询业务的范围也将大大的扩大,相关的自营业务和委托理财业务也将可能由地下转到桌面上来。证券咨询行业也将迎来全新的发展的机遇.在行业的规模化和竞争的有序化上更加规范的完善市场。
行业规模化,有序化发展的一个重要标志是一批真正独立的专业咨询公司的出现。与券商研究机构不同,其独立性不仅仅表现为功能配置上的独立性,也体现为其经营上的独立性。由于生存方式的差异,这两类研究机构在研究内容与目的以及方式方法上存在着明显差异。券商研究机构由于事实上的依附关系,其研究目的主要在于三个方面,一是为券商客户咨询服务,二是为券商自营服务,三是为券商形象宣传及业务创新服务,其研究对象不仅包括一、二级市场,也包括券商自身发展战略与业务创新等内容。由于其服务对象的特殊性,其研究成果一般仅限于内部共享,且以专题研究为主,研究成果的价值实现是间接的。而对于专业资讯公司而言,由于其唯一的收入来源是其信息产品及咨询服务,信息产品的质量与服务水平决定其自身的生存,市场竞争的压力迫使研究工作是有更强的功利性,服务的对象性,要求其信息产品必须满足不同层次用户的需求,既要有广度又要有深度。由于证券资讯市场仍处发育阶段,受市场容量及无序竞争影响,目前该类专业公司受收入来源限制,与券商研究机构相较而言,在研究投入方面多表现为心有余而力不足。在缺乏有效的行业自律机制的背景下,证券资讯公司竞争图存的方式正向着两个极端方向发展,一种是以低成本支撑其低价竞争,抢占市场份额,以维持其生存,这类公司或非正式组织为数众多。二是以高投入、高品位树立市场形象,着眼未来,争抢核心市场,这类公司虽为数不多,但无疑将是未来证券资讯业的脊梁。
目前的资讯厂商大多也在走资讯咨询化的产业转型的格局,针对目前的资讯厂商的市场格局以及资讯市场的未来发展方向,笔者产生了这样的一些认识和感触。
1、坚定的走证券资讯咨询化的发展道路。单纯的简单的F10资料为主的低端的资讯信息内容的竞争只会陷入资讯产业低水平价格战的泥潭中,要从产品的技术构成、新产品的开发、推广机制、产品的信息质量、营销策略及手段从根本上与竞争对手拉开档次,才能从低端市场的价格战的竞争中走出来,作到控制市场走向和价格的目的。在公司内部必须建立一套完备的新产品设计、开发和推广的运行机制,保证高质量的新一代产品、延续产品、后续产品和可替代产品源源不断地、有序地投放市场,形成多套产品立体交叉竞争。唯有如此,才能从市场混战中走出来按自己的步伐发展自己。资讯咨询化的发展方向既提高了信息的含金量,也是向高端市场发起进攻的最重要的筹码。
2、加强和国内做证券行情交易系统的厂商比如说乾隆高科,通达信等的技术上的合作,以行情交易系统和资讯平台和相结合的方式来发展资讯行业未来的资讯平台的搭建方向。建立全新的基于证券行业电子资讯架构(E-infostructure)和现代的资讯有效集成(information integration)创新技术构建起来的的统一证券资讯平台的运作模式。要是自己的资讯信息内容提供的方式和模型能够紧跟住资讯行业的潮流,只有领潮流之先才可以完整的拥有对市场的话语权。资讯信息模块与证券交易模式的合理有机嫁接以及技术上驻留程序的改进更新是保持这种领潮流之先的技术上的关键。
3、加强全国统一规划的的市场营销策略,树立起自己的品牌营销略。营销策略的正确性和促销手段的完善是产品成功的保证。产品再好,如果没有正确的营销战略、营销手段,没有精良的营销队伍去组织实施,就根本无从实现市场占有率第一的目标,更无从实现第一民族品牌和获取最大创业利润的目标。产品品牌的树立,在质地优良的情况下,除借助宣传工具外,最终还将依靠我们营销人员的自身高素质,丰富的知识和阅历,新颖的营销手段和技巧、良好的口才及应变能力,让消费者去感受我们的员工、感觉我们的产品、感觉我们的服务,确实让他们从中受益。
4、加强公司内部团队精神的建设,形成创业的集体凝聚力,形成企业发展与个人价值实现同步发展的激励模式。有计划的引入股权认购期权奖励的企业激励模式为团队精神的营造服务。甚至可以试探企业实现MBO来改变企业的法人治理体系和绝对控制权。团队精神和创新思维是公司实现可持续性发展的最根本的保证。团队精神的精髓是追求组织的有效性和员工对组织的最大贡献率,它既是一种精神境界的要求,但更重要的是一种思维、一种方法,它强调一种实战技巧,强调一个组织如何协作,充分发挥每个人的才能和潜力,通过协调和规划,最终促成目标的达成。
5、拓宽融资渠道,改变过去的靠自我的资本原始积累的方式发展自己的模式。在国内主板市场监管力度加大门槛提高、二板市场推出遥遥无期、美国纳斯达克不复往日威风的情况下,选择在香港上创业板进而发展向主板市场转变是最好的IPO融资方式。外资对中国证券市场的信心从乾隆高科在香港创业板上不错的融资业绩就可以看出。此外还可通过引入战略投资者参股扩充公司股本结构的方式来发展自己。QFII之后外资购并的放开之后资讯领域肯定的将是其感兴趣的产业之一。博弈选择将是引导资讯厂商发展壮大的一个重要的关键。
6、在融资问题解决的前提下,扩展业务范围,以官方的巨潮资讯为发展发展,有计划的涉足传统的资讯传媒领域比如说将有声无影语音股评业务扩展到有声有色的财经电视节目。将投资研究中心的传真版本的股评作成传统的纸质传媒的形式,待政策放开后作到全国公开发行,比如说象巨潮资讯旗下的《新财富》。将投资咨询业务在政策许可的范围内扩大为私募基金形式,同时发展自己的自营业务。总之,在融资问题解决的背景下,提升自我的资本运作能力通过低成本的购并或股权置换重组整合出已财经证券信息为主,多元媒体构建起来的全新的证券信息传播体系。形成财经数据库,手机短信业务,电视财经节目,纸质财经媒体,财经网站建设等几个现金流。
从七月中旬开始,全国上下,企事业单位尤其是政府机关就开始了轰轰烈烈半年总结,时间过半、任务过半,用半年预测全年,总结上半年工作,计划下半年工作------
从7月2号离开大学校园,正式奔向工作岗位已经近400天了,我也应该总结一下毕业后这一年来的工作、生活,发现自己有哪些成长、自己还有哪些不足,今后应该想那个方向努力。
蓦然回首,清闲而略带无聊的工作。7月2号离开校园,经过简单的入职培训后7月29号工业新区管委会党工部组织科暂时落脚,8月1号到党工部劳动保障科入职,10月中下旬调到经济发展局,经过3周的经发局综合科静坐,11月中旬到统计中心入职至今。每天8:30上班,下午5点下班,一复一日重复性的工作,周末由以前的单休变成现在的双休。长的空闲时间没有,零碎的空闲时间有一大把,除了工作就是漫无目的在网上闲逛。工作虽然有些无聊,但是相对来说还是不错的,没用硬性工作任务,大部分靠自我约束工作,忙的时候偶尔加班,空闲的时候上班时间也可以整天网上闲逛,一半的时间处在边工作边玩的状态。一起来的十多个小伙伴相处非常融洽,新认识的同事也各有特点,诙谐幽默的晓庆“姐姐”、不时来个冷幽默的隋大记者,一心想赶紧找个相爱的人结婚的老黄同志等等,保留一个玩心的科长,工作认真负责体并且贴下属的几个局长,轻松地工作氛围,一切都是那么的自然。
生活似乎让我过的有点糟。工作慢慢上手,业务慢慢练。空闲时间多了,每天晚上6点到11点、周末时间,除了在网上闲逛就是闲逛,看电视剧、看新闻,qq聊天、刷微信,整天抱怨自己过着不该属于自己这个年纪该有的生活,期盼着充实有、有激情的生活,但是至今还未找到应该如何才能过得有意义,也许人就是这样,清闲的时候就希望折腾,折腾的时候又期盼着清闲。
毕业一年多了,你们过得怎么样呢?有的抱怨着工作,待遇低、工作累,准备随时跳槽,有的在继续坚守着工作岗位;有的“我勒个去”一星期只上七天班,有的清闲的学学吉他,计划着向理想的工作迈进,有的干着充实而有意义的工作;有的过着宿舍-办公室-厕所三点一线的生活,生活工作范围可以用半径5公里的圆圈覆盖,有的天南海北,已经跑遍了大半个中国;有的还在象牙塔里攻读更高的学历,倘佯在知识的海洋,有的却在抱怨大学学的知识跟现在工作一点关系也没有;有的已经结婚生子,有的正处在热恋之中,有的尚且单身;有的月薪已经过万,有的月薪只有两千。
相比之下,我的工作生活算是良好的,从事着跟自己专业有些关联的工作,拿着不高也不算太低的薪水,生活清闲而略带无聊。
以后的路还要自己走,命运把握在自己手中。希望自己今后在工作上好好学习业务知识,做到业务上越来越精,同时加强企业调研,做到对占全区四分之三江山的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越来越了解,当好领导的参谋助手;生活上空闲时间好好利用,培养一种积极健康向上的兴趣爱好,过属于年轻人该有的充实而有意义的生活,孝敬父母,兄恭弟谦。
关键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精品;非学业因素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2)03-0201-02
一、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精品活动现状
如何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已有一定的研究成果,现有活动具体形式可归纳为3个方面:①常规性思想政治教育活动;②专题性思想政治教育活动;③学科性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将课堂教学以及第二课堂校园文化建设、社会实践、主题讲座、主题教育活动等所有相关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活动涵括在内。活动形式非常丰富,而且注重教学与实践相结合,且各高校在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上投入了大量的资金和人力,推动活动的开展,打造了很多精品活动。同时,作为思政工作者我们也在进行反思,这么多活动中到底有多少能够真正起到教育大学生的作用,能够让大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并接受教育?存在哪些不足?在反思过程中有不少研究者对现有活动存在的问题和不足进行了总结:
1.高校乃至全社会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认识不深刻。至今还没把该活动真正放在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地位,甚至有不少专业课教师认为学生活动会耽误学生学业。
2.现有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精品活动未能完全发挥教育作用,无法吸引学生,其中不少活动是因政策而推行,在执行过程中强制参与活动,缺乏人本思想。
3.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活动机制尚未完善。活动机制不完善使得活动只是作为一种暂时的手段,常出现为活动而活动,缺乏经常性和制度性,使活动流于热闹的场面,教育意义无法深入。
4.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评价体系不健全。主要表现在:(1)对思想政治教育的条件和过程有所认识但不够重视;(2)对思想政治教育效果的评价机制也不够科学。活动结束后缺乏学生的自我反思,对活动效果的评估缺乏相应的体制。
由此可见,打造吸引大学生积极主动参与思想政治教育精品活动意义重大,精品活动的培育模式有待探索。在此笔者以宁波大学理学院开展的非学业因素毕业陈述活动为案例,对如何培育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精品活动进行分析。
二、宁波大学思想政治教育精品活动――非学业因素毕业陈述
非学业因素是宁波大学自2004年5月开始推行的德育评价考核体系。该评价体系用以考核学生学业外的实践和学习成果,主要由以下10项评价指标组成:政治表现、文明守纪、学习态度、社会工作、实践公益、团队精神、科研创新、文体特长、技能素质、特殊经历。1~6项指标以“优秀”、“合格”、“不合格”区分,7~10项以“有”或“无”加以区分。其程序由自评、班组评定、班主任总评组成,评定结果由学工办审核并给予公示和存档,作为本学年的学生评奖评优依据。该体系是对原有的德育评估体系的一次重大进步改革,与传统的德育考评相比,学生在评价中由被动的反应转变为积极构建,评价的指标从单一归因到多元评价,更加注重学生群体合作技能的掌握。可以说该体系在设计上是非常有创意,也具有一定的可操作性。但很多学院在执行过程中,往往只要求结果,而忽视了考评过程,使该体系下所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活动流于形式,无法达到学生受教和自我学习的目标。宁波大学理学院开展的非学业因素毕业陈述活动,便是针对现有非学业因素考评活动的弊端,并为达到该体系预期目标而设计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精品活动。通过活动,也收到了良好的教育效果,该活动被评为宁波大学2010年度学生工作特色奖和共青团工作创新奖,受到全校表彰。并即将在全校推广。
三、从非学业因素毕业评述活动探析精品活动培育
总结和反思该非学业因素毕业评述活动,对如何培育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精品活动有以下启示:
1.精品活动设计的制度。要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教学体制相符,并建立长效制度。如宁波大学的非学业因素毕业陈述活动是以宁波大学德育评估体制而设计,作为学校教育和学生德育评估体系具体执行方案,通过各班为点,举办主题活动,并进行全院评比,评出优秀组织奖和最佳陈述奖,并通过毕业生晚会进行总结将影响推向全院乃至全校,由点及面地开展。与此同时,还可将活动成果编辑成册,将优秀学生的大学经历材料纳入新生始学教育中,从而建立起长效教育机制,深入推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这就要求活动设计上需要与育人主题相契合,与高校德育机制相符,建立活动的长效机制。
2.精品活动设计的对象。需以学生为本。非学业因素毕业陈述活动通过学生自我总结、交流等过程,体现了自我教育的主动性,避免灌输式说教式的教育方法。回顾和审视大学四年非学业因素的现状,交流自己的人生感悟、成功经验和失败教训,为同学提供一个清楚认识自我、认识他人和被人认识的机会。因此需要活动设计以学生为本,根据社会发展的需要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要求,着眼于大学生的全面发展。
3.精品活动设计的内容。设计内容要根据任务目标贴近学生生活。非学业因素毕业陈述内容上要求每位毕业生认真回顾自己大学四年的学习生活,总结非学业因素方面取得的成绩与不足、讲述属于自己的宁大故事。鼓励同学展示个性化的大学生活,展示属于自己的精彩。在陈述过程中,每位同学能够有一个自我定位,互相对比、相互学习。为迎接毕业后的挑战而努力。这也应对着精品活动需要立足于大学生现实的生活经验,从与大学生生活密切相关的实际生活中开发有效的活动资源,如学校组织的各种文化实践活动,让学生自我探究,激发他们复杂的思维和高水平的认知。
4.精品活动的设计要项目化操作。使活动以项目化运作,同时加大宣传力度进而扩大影响力,从而真正达到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目的。以项目模式来操作活动,以学期或学年为周期,依据大学生的兴趣和特长,有目的、有计划、有主题地组织。再此基础之上形成精品活动品牌,打造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精品活动。
通过非学业因素毕业陈述活动,让毕业生深刻认识自己的不足,同时也给同学们展示“作为一个大学生我们做到了”,进一步在面对即将投入的求职战争中,提前做好准备工作。通过对活动成果的总结,毕业生的优秀成果可以告诉低年级的同学“大学生活我们可以做哪些”,从而使教育全方位地覆盖大学生,满足不同年级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需求。在总结该活动的同时提出以上浅见。总结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精品活动在设计和培育过程中,需要依托高校教学和德育制度,坚持以学生为本贴近学生生活和需求,在公平、公正的原则下搭建教育者和受教育者之间的情感交流平台,在活动中尊重个性,提高参与者的主体意识,从而吸引大学生积极参与和接受教育,并在活动和实践中自我反省和自我教育,达到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目标。
参考文献:
[1]朱成瑞.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活动载体整体构建研究[J].文教资料,2007,(2).
[2]顾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活动载体研究[J].无锡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4).
关键词:英语专业毕业生 自主创业 采访 成功模式
近几年的就业形势不景气,今年的就业形势虽较之前比较乐观,但仍有不少毕业生选择了创业。创业不再是就业不成功的后备选项,甚至可以说它已经成为一种时尚。80后的毕业生,有冒险精神,似乎比前人更喜欢做自己的老板,加上扎实的知识基础,希望在这个活跃的市场分到一份“蛋糕”;与此同时,国家出台很多相关政策,给大学毕业生自主创业提供优惠和支持,这就更加激励了大学毕业生去创业。但是创业并不是想想就可以着手进行的,它需要经过周密的思考并从各方面做好准备。《南方日报》2010年10月15日有题为《中国大学生创业成功率平均为3%与美国20%成功率有7倍差距,低成功率重创大学生创业积极性》的文章,指出大学生创业的尴尬状态。这也从另一个方面说明此课题的意义。
本文主要进行了创业成功人士的案例分析,在进行案例分析时我们采取了人物采访和名人创业经历分析两种方式。
一、人物采访
本课题采访了15位英语专业毕业生创业成功人士,其中包括毕业多年在上海开办翻译公司的陈女士、2010年毕业并回乡在IT行业创业的牛先生、在长沙大学城内开办饮食连锁店的谢先生等。
人物采访采取问答方式,记录方式主要为录音。为了保证信息的有效性,对受访者提出的问题在基本相同的情况下也会加入一些与受访者自身相符的问题。问题的设计主要分成五大块:(1)对国家出台的相关鼓励支持大学毕业生创业政策的了解和看法;(2)影响英语专业毕业生自主创业的因素;(3)英语专业毕业生自主创业所需的条件;(4)设想中的自主创业情况和实际创业情况(包括创业地域、行业以及合伙人的选择等)。为了使采访更具有实用性,在采访中比较注重的方面是影响英语专业毕业生自主创业的因素和创业需要做的准备。在整个采访过程中,首先,是受访者讲述创业经历;其次,我们提出相关问题。如什么是创业、采取的何种创业形式、创业前后的创业观的变化、创业过程中遇到的困难以及英语专业毕业生的创业优势,使整个采访衔接自然,从而使受访者更容易进入采访状态,在采访接近尾声时,我们会提议受访者给有志于创业的英语专业学生一些建议,使受访者的意见得到较全面地表达。
人物采访所总结得出的创业模式为:(1)积累社会经历;(2)培养兴趣;(3)选择创业行业;(4)进行创业前期准备;(5)创业。
下面,就以上创业模式涉及到的主要方面分别介绍。
(1)积累社会经历
对刚毕业的大学生来说,创业能否成功很重要的一个因素是他们是否有足够的经验,这种经验可以是读书期间兼职的经验,也可以是自己做小本生意的经营经验。受访者均表示创业要早做准备,去社会积累经验。同时也强调不能丢下专业,最好是找与专业相关的兼职来积累社会经验。
(2)兴趣的培养和创业行业的选择
对于创业者,兴趣是一个很重要的方面。对于英语专业的创业者,很好的一点是英语专业对我们思维的限制相对较小,我们可以接触到几乎各个行业,找到自己的兴趣所在。当然,自己的兴趣必须要有发展前景。
(3)创业前期准备
前期准备包括可行性分析、行业的选择、合伙人的选择、地域的选择等,这一阶段要将创业进行一个比较细致的规划。
对于合伙人的选择,要根据自身及行业的不同情况来选择。如果选择创业的行业是技术支持型的,最好是选择能进行技术支持的同伴。受访者表示,在大学读书期间,要尽可能多的参加一些校内外活动,结识更多的人,不管是对于创业还是就业来说,人脉都是非常重要的。
关于创业地域的选择,受访者有不同意见。有受访者认为,初次创业应该选择在熟悉的地区;也有受访者表示地域的选择应取决于产品的类型,应根据市场定位。选择好地域后,可以在此处进行一段时间的打工或者蹲点调查,打工的行业最好是与创业行业相近的,蹲点调查包括该地区大概的人流量、潜在客户的计算以及类似行业在该区域的寿命等。
(4)创业
政府加大了对大学毕业生创业的支持,包括政策优惠、贷款等方面,学校也加大了对创业方面的支持力度,各种社团、讲座以及创业基地的建立就是一种表现。创业者在进行创业前一定要认真了解这些优惠政策等。
关于创业规划,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在创业实践过程中要不断进行修改。在创业前期进行的创业规划,因未受到创业实践的检测,肯定会有不妥当的地方,且创业的情况变化快,因而要不断修改。
当然,受访者也指出了现阶段影响英语专业毕业生自主创业的一些因素:
首先,是国家的政策优惠和学校的创业教育。有受访者表示未利用到国家的鼓励支持措施,一个原因是这些鼓励支持措施只针对刚毕业的大学生,并不针对在校大学生或者工作之后再进行创业的人;另一个原因是政府支持的贷款额度小,且流程麻烦。对于学校的鼓励支持措施,受访者表示还有待加强,学校的创业氛围不够浓厚,且缺乏比较系统而有效的机构进行创业教育。
其次,另一个制约因素是英语专业毕业生自身素质的问题。英语专业毕业生缺乏经营管理方面的专业知识。一个企业成功与否,管理是关键。管理最大的作用是在让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的同时让他们保持一个的共同奋斗目标,这也是分工协作的具体表现。要想成功创业,必须要有相关的经营管理方面的知识。这个可以通过自己阅读相关管理方面的书籍,也可以通过实习等途径观摩其他公司的管理模式来进行借鉴。
最后,受访者还提到了一个“不断学习、不断积累,从而达到不断发展”的问题。有受访者提到创业者一定会交“学费”,“学费”可以是时间,可以是金钱,或者两者都是。用金钱来交“学费”指花钱去积累相关社会经验;以时间交“学费”主要是针对那些通过工作来积累经验的人,这也是大部分创业者选择的方式。这两种不同的“交学费”方法实际上就是两种创业途径。
二、名人创业经历分析
采访中的受访者并不是众所周知的公众人物,为了保证课题的公正性,我们进行了网络以及书本知识的信息收集,还参加了数位成功人士的讲座,了解到了他们的创业事迹和创业经历。基于他们的成功创业,总结出切合实际的现实创业模式,并通过对熊晓鸽、俞敏洪、马云和黄智勇这四位成功创业的英语专业毕业生在创业历程、创业心得和对大学生创业意见的分析研究总结出他们从英语专业毕业后是通过何种道路最终走上了自主创业并取得成功的方法和经验。
总结他们的创业成功途径,可以得出一套创业成功模式:(1)创业之前要有工作经验;(2)成功创业需要有发展空间、有创意的项目及良好的创业团队;(3)投资方向主要有三大领域:TMT、创新且能持续快速成长的传统行业和新能源行业;(4)投资方式。苦心经营、逐步扩大规模;向银行贷款,或通过其他方式融资;寻求风险投资;(5)适合做创业合伙人的人有同学(同学之间没有利益基础)、曾共事多年的伙伴、曾一起创过业的人(最好一起失败过);(6)要有良好的心态。这与人物采访所得出的成功模式不谋而合:此处第一点工作经验即“积累社会经验”,第二和第三点为“培养兴趣”和“选择创业行业”,第四和第五点为“创业前期准备”。
与此同时,我们总结出阻碍大学毕业生包括英语专业毕业生创业的因素包括:(1)大学课程设置落后,缺乏实践性的人才;(2)大学生本身没有太多的工作经验,对于真正进入市场后的人际关系等问题的处理没有经验;(3)大学生就业心态浮躁,追求不明确。(4)大学毕业生对自己未来规划不够。
虽然大学生创业很困难,但是熊晓鸽、俞敏洪、马云和黄智勇还是鼓励大学生创业,并提出了很宝贵的建议,包括:(1)普及创业教育;(2)大学生就业应该保持一份良好的心态,不能盲目创业,也不能盲目涌向大城市;(3)提前规划自己的未来,并根据自己未来创业的方向来择业;(4)多了解国家政策上的相应鼓励支持措施,同时善于利用学校对创业的支持;(5)社会要相信并且支持80后、90后。
三、结语
总结人物采访和名人创业经历分析的结果,创业模式为:积累社会经验找到自己的兴趣决定创业行业进行一系列的前期规划和准备创业。
英语专业毕业生现在自主创业确实存在一些问题,但同时,创业成功人士很看好英语专业毕业生的自主创业,相信只要英语专业学生在努力学好专业知识的同时不断锻炼自己,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并提早规划自己的未来,根据自己的规划着重锻炼自己相关方面的能力、增加相关方面的知识,不管是日后自主创业还是就业,都将会有好的发展前景!
参考文献:
[1]刘茜,王靖.中国大学生创业成功率平均为3%与美国20%成功率有7倍差距低成功率重创大学生创业积极性 全社会扶助大学生成功创业氛围形成.南方日报,2010-10-15.
[2]阿里巴巴集团董事局主席马云在“2010中国绿色公司年会”上的演讲.2010.
[3]创业,人的因素最重要――访IDG全球常务副总裁兼亚洲区总裁熊晓鸽.株洲日报,2010-4-9.
关键词: 不理想就业; 大学生; 心理问题
中图分类号: G4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8631(2011)05-0079-02
一、大学生就业现状
大学生毕业后的就业问题一直以来都是我国高校和社会都非常关注的问题,但在实际的生活当中,大学生就业困难却一直是我国的一个问题,随着大学生毕业人数的不断增加,对岗位的需求也在不断增高,而企业的运行由于经济危机、金融危机、企业危机等却一直在裁员,同时,企业的离职或退休人员的人数远远少于毕业生的人员,导致大学生毕业后就业越发困难,经过总结,我国大学生毕业就业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供过于求
在大学生毕业之后,很多企业的人才需求名额通常都很少,且现在很多的企业在招聘人才的时候往往都需要一定的工作经验,这样就给大学生的就业问题带来了更多的困难。在企业选用人才的时候,往往都是选取针对他们专业的人才,其次是高潜质的人才,对于毕业人员不断增多的当今,我国企业所能提供的岗位数量远远不能满足大学生的毕业人数,造成了大学生毕业后求职时的供过于求,导致很多大学生在毕业后找不到工作,形成就业困难。
(二)缺乏胜任力
在大学生就业的过程中,不可忽视的一个问题就是大学生在毕业后往往很难马上适应工作岗位,由于企业运营的目的是为了提高效益,但大学生在毕业后踏入工作岗位,很难在短期内适应企业的运营模式或工作岗位,导致有很长一段时间的适应期,而这也是企业不愿意选择应届毕业大学生的一个原因,需要对其进行长时间的培训,导致企业获利效益减缓。
(三)大学生就业观念存在问题
由于大学生的成长轨迹大多都是比较顺利的,家庭和社会等也都将大学生当做天之骄子一样培养,因此在实际的生活中,大学生难免会产生自傲的心理,同时,加上缺乏社会实践,因此往往对就业的期望值较高,在毕业之后对工作的要求也都很高,包括薪水、福利、工作环境等都有很多的要求,这种不顾自身实际条件的自傲心理,在求职的过程中很难使大学生寻找到合适的工作岗位。
二、不理想就业带来的影响
如上所述,不理想就业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供过于求的岗位缺乏,导致大学生在毕业后找不到工作,二是工作岗位不理想,不能符合大学生对工作岗位的需求,而这种就业不理想的情况,会给大学生带来很大的影响:
(一)就业环境对大学生的影响
供过于求的现状会导致大学生在毕业后就要面临失业的,这种情况往往会导致大学生的消极心理,同时也会在学生家长和国家带来更多的负面影响,如学生毕业后的就业问题会给家长带来更多的困扰和负担,或大学生毕业后成为待业青年很容易使大学生在生活中无所事事,长期的这种状况很容易使大学生接触其他道路,如酗酒、打架,甚至犯罪,这些问题也会给国家带来很多的问题。
(二)就业压力带来的影响
就业压力是各种因素形成的大学生学习效率和学习质量低下,当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出现就业压力时,一个最为直观的后果就是降低了学习情绪,转向对就业问题的盲目着急,导致知识学习的相对损失,从而又再次降低了大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同时,就业压力的形成往往会给大学生自身带来很多的问题,如身体、生理等一系列的问题,导致学生的生活、工作等都出现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生理上的影响
在大学生学习的过程中,出现的就业压力会给学生带来不同程度的负面情况,给学生自身的身体带来不同的影响。在学校里,适度的压力可以使学生具有饱满的学习热情,积极主动地、开创性地学习,掌握知识,从而促使自我能力达到自身条件的提高,而过度的压力使学生会使学生失去信心,导致无心学习,消极情绪加重,无法做出决定和解决问题,并引发某些疾病。当学生的就业压力长期存在时,不仅会给学习带来问题,还会导致出现一系列的心理病,这些疾病的出现会给学生造成极大的身体生理破坏,形成非常严重的生理问题。
2.心理上的影响
在大学生毕业后,很多大学生所面临的待业或从事不理想行业、岗位等都会给大学生带来很大的心理问题,长期的待业会造成大学生心理负荷增大,如在学校的时候无论是学习还是参与各种活动,首先大学生本身就是一种学习者的身份,会有事可做,心理状态是放松的,而毕业后长时间的待业很容易导致大学生无事业做,家人、朋友都在工作而自己却无所事事,很容易出现压抑、自闭、自卑等心理状况;从事不理想的行业或岗位同样也会给大学生带来一定的心理影响,首先,所从事的工作不是自身专业,那么就很容易出现工作中的问题不能很好的解决,所有的东西都需要从头开始学习,会给大学生带来一定的负荷、压力,认为所学知识都是白学的消极心理,其次,不理想的行业会使人产生懒惰的心理,在工作中缺乏积极、上进的心理,导致工作不能很好的完成,长此以往的情形就会出现工作萎靡,厌恶工作的情况,造成人生轨迹下滑。
三、解决对策
大学生的不理想就业会给大学生造成非常严重的生理影响和心理问题,在解决大学生不理想就业的时候,除了要加强对大学生自身专业知识的培养,以便大学生可以在毕业后可以更加快速的进入工作岗位,增加就业竞争力外,还需要对我国教育的体系进行一定的完善和提升,本文研究了美国大学生高校就业支持体系,并结合我国高校就业现状进行了一定的调整,以期缓解大学生不理解就业问题。
(一)美国高校大学生成长就业支持体系
美国的工作氛围是全世界最好的环境,而在美国的就业过程中,并不是以薪水的高低决定人的成功,在美国工作当中,最著名的一个标准就是:做你喜欢的工作。而这也是美国工作效率和工作热情高昂的一个主要方面,在美国大学生就业过程中,也有了一个成熟的支持体系:
1.人本化的成长服务体系
在这种模式中,将“以人为本”的教育价值观、教育发展观和教育人才观为理论基础。在这种发展式的教学服务体系中以学生的未来为主,学校帮助学生解决学习和生活中的困难,但不妨碍学生的未来发展,一切受到学校的支持和保护,并引导学生不断地向着自己的目标努力。人本化的成长服务体系是对现代教育价值观、教育发展观和教育人才观的理念提升,在人本化的成长过程中,学生拥有更多的自主性,可以全力的去发展自己的未来。
2.就业引导的教学支持体系
在美国高校教育的成长支持体系中,还伴随这一项就业支持服务,帮助大学生在毕业后快速走向社会、适应社会,在学校的学习过程中,国家和学校必须尊重学生的意见,但在学生毕业的时候,学校和国家必须给予学生必要的就业支持和引导,甚至国家还设立了专门的部门帮助大学生就业或创业,给予政策和经济上的扶持。
(二)我国高校大学生不理想就业完善
从美国大学生就业指导支持研究我们可以发现,美国的大学生就业支持主要有两个方面,一个是高校加强了与社会企业的联系,提升高校大学生接触社会的机会,增加了学生工作实践的机会和方面,从而促使学生在毕业后就可以顺利的进入到工作当中,真对我国大学生不理想就业的问题,结合美国大学生就业指导支持体系,本文提出了如下几点改善建议:
1.加强高校与企业的联系
结合美国大学生就业指导的体系,在我国的高校运行过程中,可以加强学校与企业的联系,为大学生提供更多的工作实践机会,加强大学生的工作经验,帮助大学生提升毕业后的就业竞争力,提升就业机会。
2.加大大学生创业扶持力度
我国现行的大学生创业的政策和力度都还不够大,仅仅只是对大学生开放了创业贷款5万元,在具体政策和技术支持上还有很大的缺乏,因此在对大学生创业的过程中可以加大对大学生的扶持力度,如政策上的一定年份免税、增加技术和理念帮助、加大贷款额度等,帮助大学生创业,进一步缓解大学生毕业后的就业问题。
3.增加大学生心理健康投入
在我国的高校大学中,现在基本都有了大学生心理治疗室,但在实际的工作当中,这些部门很少可以对大学生的心理问题进行及时的解决,在以后的工作过程中,需要加强对大学生的心理问题解决,定期的开展对大学生就业心理课程,通过对大学生及时讲解或单对单的心理谈话等,减轻大学生的就业心理压力,避免由于心理问题造成大学生的各种疾病或其他问题的出现。
参考文献:
[1] 孙莉娅.大学生心理问题及异常行为管理预防[J].吉林华桥外国语学院学报,2008(2):72-75.
[2] 解军.大学生心理健康因素分析[J].心理学探新,2001(1):49-54.
[3] 郁正民,宋蓓.大学生心理与行为健康状况调查[J].艺术研究,2008(2):77-78.
[4] 侯健.大学生问题行为分析与矫正[J].辽宁教育研究,2005(6):78-80.
[5] 翁陶.当代大学生心理问题及其成因浅析[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8(1):67.
关键词: 大学毕业生 就业心理问题 应对措施
近年来,随着高校的扩招,大学毕业生面临严峻的就业形势。巨大的竞争压力,使毕业生在就业过程中产生的心理问题越来越多。因此,深入研究大学毕业生就业的心理问题及应对措施,对引导大学生合理就业及完善大学生就业指导体系建设有现实的指导意义。
一、大学生就业现状分析
1.大学生就业人数居高不下
大学生就业人数总量巨大,造成大学生就业中存在某些失业现象。自高校扩招政策实施以来,毕业生数量迅速增长。根据教育部和国家发改委联合宣布,大学毕业生人数近10年呈直线上升趋势,由2003年的212万上升到2014年的727万。大量毕业生涌入社会,超出社会经济增长对大学生的需求,出现了供大于求的现象,给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带来了巨大压力。
2.大学毕业生就业市场结构性失业现象严重
我国在产业结构调整的过程中,由于经济结构的变化,劳动力的供给和需求在职业、技能、产业、地区分布等方面的不协调引起了结构性失业,大学生就业市场中的结构性失业现象尤为突出。在经济体制改革与产业结构调整中,出现了较多新生、新鲜的岗位,然而由于客观与主观的因素,大学生并不能很好地适应这些岗位;同时,由于受传统就业观念影响,许多毕业生热衷于一些稳定、体面的工作,从而出现了“公考热”、“考研热”等现象。大学生就业市场中出现了一边大量毕业生等待就业、一边却有大量岗位空缺现象,造成大学生就业市场中结构性失业现象严重。
二、大学生存在的就业心理问题及表现
1.易焦虑暴躁或低迷抑郁
大学毕业生在求职过程中,当意识到客观实际与自己的主观期望产生较大偏差时,往往会产生一种焦虑浮躁的心理。表现为心慌、失眠、坐立不安等症状。多次受挫后对找工作产生畏惧心理,既希望谋求理想的职业,又担心被用人单位拒之门外,过分担心找不到工作。当机会来临时,无法完全发挥自己的真实水平导致失去就业机会。
2.过度自负或过分自卑
自负心理在如今的大学毕业生身上表现得尤为突出。部分毕业生就业期望过高,总觉得自己满腹经纶、才高八斗,工作单位提供的岗位无法满足自己的发展需求。从而盲目攀比,虚荣心不断增长,不能摆正自己的位置,导致对自己的劣势和缺点估计不足,丧失了许多就业机会。
与自负相对的,是自卑心理。自卑是大学生常见的一种消极的自我评价或自我意识。一些大学生在求职过程中缺乏自信心,过低地评价自己从而产生自卑心理。当求职过程中遇到挫折后,丧失了竞争勇气,于是临阵退缩。这一点在贫困大学生和农村大学生中表现得尤为突出。
3.从众心理严重
所谓从众心理,主要是指个人受外界人群行为的影响,而在自己的知觉、判断、认识上表现出符合公众舆论或多数人的行为方式。从众心理在就业方面表现为毕业生一味追求热门职业和工作单位,甚至不惜放弃自己所学专业。于是把自己限制在狭窄的求职道路上,错失了许多就业机会。
4.有明显的依赖倾向
在就业过程中,有的毕业生对自身缺乏理性的认识,就业信心不足,犹豫观望,就业依赖父母,依赖社会关系,依赖学校和老师。高校每年招聘季到来时,有些毕业生缺乏就业意识,对学校组织的专场招聘置之不理,等待辅导员老师将就业信息发到自己的QQ上;在每年的大型双选会上,学生家长、朋友代替自己与用人单位洽谈的场面屡见不鲜。这些高校毕业生缺乏自我选择决断能力,不能积极主动地竞争,或推销自己。从而丧失了许多宝贵的就业机会。
三、大学生就业心理问题原因探析
1.社会原因
近年来,由于高校不断扩招,大学毕业生数量逐年递增,而社会上的职位有限,导致应届大学毕业生供过于求,部分大学毕业生毕业后不易就业。同时,由于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很多毕业生倾向于到东部沿海城市就业,造成地域性的就业失衡现象;而社会对职业的评价和定位影响大学生的择业观,如今,在人们的心目中,“公务员”才是最理想的职业,所以许多大学毕业生执著于报考稳定的政府机关和事业单位。此外,在激烈的社会竞争压力下,企业本着一切以追求利润为先的原则,往往会对大学生提出地域、性别、经验等种种限制条件,阻碍了一部分学生的顺利就业。
2.学校原因
高校的专业设置在时间上往往会滞后于社会需求。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是处在不断变化和相对稳定的状态下的。而许多高校往往热衷于当前比较热门的需求方向,并没有精确预测四年后该需求的发展趋势,从而盲目开设和调整专业进行扩招,导致大量毕业生在求职的过程中很难找到与自己所学专业完全匹配的工作。此外,许多高校在人才培养方面过多地强调理论课知识,实践课、实习实训相对较少,尤其是一些工科院校,许多大学生面对成熟型的、应用型的社会需求缺乏胜任力;在就业指导方面,并没有深刻分析当前的社会现状,对学生的心理没有进行深入的了解和启发,缺乏对学生求职观、职业道德、成功观念的指导,使得部分毕业生在激烈的就业竞争压力下产生了一系列就业心理问题。
3.家庭原因
如今的大学毕业生已经是90后,他们生长的家庭背景、教育背景和时代背景都有鲜明的特点和优越性。家庭作为他们的强大后盾,无时无刻不在保护和引导他们。父母对稳定工作的向往已经渐渐植入孩子的头脑中,家庭关系网络也为孩子提供了许多信息渠道。父母的地位和社交能力,父母与子女的关系,家庭环境和氛围等直接影响了就业结果,对毕业生的择业心态产也造成了一定影响,由此更容易引发就业过程中依赖心理的产生。大学生就业不再是个人的决策,而是整个家庭的集体决策。
4.个人原因
大学生处在心理成熟的过渡阶段,在就业方面缺乏足够的思想和心理准备,面临复杂的就业形势无法正确选择自己的就业方向,加之家庭和社会对其期望值较高,容易出现盲目择业的行为。此外,一些大学毕业生在大学阶段只是一味地学习并没有参与学校组织的各种活动,面对如今社会多样化的人才需求,他们缺乏团队合作的精神,几次求职受挫后,不能及时调整心态,而始终在失败的阴影中不能自拔,容易产生自卑、忧郁甚至极端的心理。
四、解决大学生就业心理问题的对策分析
1.社会方面
高校的招生规模和专业设置应该顺应当前社会经济的发展趋势,不要一味盲目扩招,导致部分专业毕业生无业可就。政府应加强对大学生就业的引导,鼓励大学生到中小城市就业、自主创业,努力为大学生提供良好的择业环境与择业机会,完善就业市场和人事制度,建立真正公正、公平的竞争机制。企业在追求经济效益的同时,也要考虑到大学毕业生的切身利益,为其提供更多的就业岗位的同时,建立公平、公开的人才选拔聘用制度,为每一个有才华、有能力的毕业生提供一个展现自我的舞台,使毕业生能真正实现自我人生价值,更好地为社会服务。
2.学校方面
(1)根据市场需求,科学设置专业。
高校应把握就业市场动态,紧紧围绕社会需求培养学生,优化专业设置,努力提高办学质量。在招生和就业工作上培养超前意识,深入调研、实时追踪就业市场的动态变化情况,有针对性地开设具有潜在竞争力的专业,为未来具有发展前景的新兴行业培养专门人才。
(2)注重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
学校不仅要重视对学生专业知识的培养,也要注重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通过组织各种社会实践活动和就业、创业大赛等,提高毕业生的综合竞争力,为毕业生接触社会、了解社会创造条件的同时使他们清楚地认识到自身的优缺点,从而能够合理定位自己的工作目标。
(3)开展全方位的就业指导工作。
学校应把就业指导工作贯穿整个大学教育,采取分年级的就业指导体系,针对不同年级设置相应课程内容。一年级以“目标教育”为牵引,重点开展就业形势及职业生涯规划指导,二、三年级重点开展以培养职业化精神与能力为核心的素质拓展训练方面的指导,四年级侧重政策与择业指导,同时应构建就业指导课群,充分发挥课堂教学的主渠道作用。
(4)高度重视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中心要注意培养学生乐观自信、坚忍不拔的心理品质,尤其要关注毕业生群体就业过程中的心理问题,针对毕业季容易出现的心理问题展开专题教育,定期为学生提供个性化咨询。另外,要加强心理咨询队伍建设,培养专业化人才,定期为心理咨询教师提供多样化的培训,不断提高心理工作队伍的专业化水平。
3.家庭方面
家庭不仅是大学生的休息场所,也是大学生树立正确目标和价值观的主要引导者。家长在大学生的就业择业过程中应该充分尊重孩子本人的意愿和爱好,鼓励孩子从事自己喜欢的行业。当孩子在就业过程中受挫,陷入抑郁、烦恼的时候,家长要及时了解情况,采取措施安抚孩子情绪,帮助孩子重获信心。
4.学生个人方面
(1)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和择业观。
树立正确的择业观的核心是坚持立足于社会的择业取向,大学毕业生要正确认识社会需要和个人价值的关系,把个人理想和价值的实现与国家利益紧密结合,以国家需要、社会需要和人民需要为重。深入基层,到人民群众最需的岗位上工作,先就业后择业,在就业过程中不断充实、丰富自身的知识和技能,力争在实践中磨炼自己的意志,全面提升自身素质。
(2)合理规划职业发展,全面提升个人素质。
大学生一入学就应该培养自己的规划意识,结合自己所学专业和兴趣爱好,制定分阶段生涯发展目标。在每个阶段学好专业知识的同时必须注重自己实践能力和沟通能力的培养,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各种社会实践活动,在活动中不断总结经验,逐步提高个人素质,为步入职场奠定基础。
(3)培养抗压能力,学会自我心理调适。
大学生在就业过程中要积极地面对困难和挫折,敢于面对失败,认真总结失败的原因,及时调整目标,争取更多的就业机会。此外,在就业过程中遇到心理问题时,要不断地自我暗示、自我鼓励,可以通过如跑步、健身、游泳等方式进行适当的宣泄,必要时也可以向心理专家求助。
综上所述,大学毕业生在就业过程中引发的心理问题已经成为一种社会现象,而这种现象背后折射出的是社会、学校、家庭和学生本人存在的问题造成了如今严峻的就业形势。为了减轻就业压力,缓解毕业生就业心理问题,我们应该在实践中深入分析原因,不断总结经验,采取有效的解决方案,为毕业生创造良好的就业环境。
参考文献:
[1]鲁铁汉.大学毕业生就业心理问题及对策[J].新课程研究,2012(8).
[2]陈松泉.大学生就业心理问题分析[J].哈尔滨市委党校学报,2012(4).
[3]黄琬钦.大学生就业心理问题与调适[J].长春教育学院学报,2012(7).
[4]谢秀珍,魏京祥.当代大学生就业心理问题与心理指导[J].德州学院学报,2012(8).
[5]余磊.对大学生就业心理问题的思考[J].教育与职业,2012(2).
[6]徐耀生.高职院校大学生就业心理初探[J].中国人才,2013(3).
[7]尹晨祖.基于就业竞争激烈形式下的大学生就业心理问题分析及对策研究[J].琼州学院学报,2013(2).
[8]胡伟,孙赫.浅析大学生就业心理问题的表现与对策[J].科技信息,2012(15).
关键词:常州 本科院校 毕业生就业 SWOT分析
中图分类号:G473.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5)08(c)-0250-03
1 大学生就业背景分析
我国大学生占国民总数的比例大大低于发达国家平均水平,但近几年来大学生就业形势却很严峻,造成大学生就业难题的原因是多方面,主要如下。
1.1 用人单位方面
1.1.1 过分关注文凭
不少用人机构认为,学历越高越好。选人学历化,造成受聘人员水平和能力与岗位不相适应,或人才浪费。
1.1.2 存在性别歧视
女大学生明显处于劣势,不少用人单位考虑女大学生生理因素、婚姻因素、成就动机,以及生育保险费和女工劳动保护费用等。同等情况下女大学生将来工作成本比男大学生大,这是女大学就业难的主要原因。
1.1.3 生源地域歧视
不少用人单位考虑到本单位的业务情况与当地联系紧密程度,希望招聘的大学生熟悉当地方言及风俗,甚至有一定的人际关系网等,选用人才时优先考虑本地人才。甚至一些地方政府招聘公务员时也存在生源地域歧视,实行地区保护主义,不利于大学生公平竞争。
1.1.4 过分看重工作经验
经验不足是大学毕业生最大的劣势,不少用人企业经营有困难,急于招聘某一方面有专长的人,并且希望很快给企业带来变化,而一般大学生则无法满足用人单位要求。用人单位往往忽视大学生的潜力和可塑性。
1.1.5 薪资方面
根据调查,毕业生期望薪资平均在2500元左右,但目前用人单位提供给本科生的薪资平均1800元左右。毕业生的期望值显然高出社会现实水准,也导致部分大学生“有业不就”。
1.2 毕业生方面
1.2.1 大学生整体素质有待提高
由于近几年公办高校扩招,加之民办高校急增,招生规模不断扩大,招生分数不断降低,加上不少大学生学习不认真,动手能力差,缺乏实践经验,大学生整体素质有待提高。
1.2.2 大学生自身定位偏颇
由于我国不同地区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东西部地区之间、沿海地区和内地之间的差距较大,大学毕业生选择就业区域时,过度集中于北京、上海、深圳等热点地区,造成这些地区的就业压力明显增加。同时,大学生“高不成,低不就”心理定位严重影响就业。
1.2.3 求职途径把握不a准
不少大学生通过参加各种各样人才交流会“广泛撒网”的方法,或希望通过熟人“托关系、找门路”以捧上“金饭碗”,不善于“推销”自己,没有针对自己的切实优势,通过重点了解用人单位实际需求情况,提高就业率。
1.2.4 频跳槽
大学生就业后稳定性差,是造成企业不愿意接收大学生的另一重要原因。企业接收大学生后一两年内流失率在30%以上的达到被调查企业总数的50%。甚至像联想集团这样的大型企业,也认为他们为大学生高流失率“交的学费太高”。
1.3 高校方面
1.3.1 热门专业人才过剩
近年来,一些工科院校和具有专业特色的学校追求综合发展,纷纷上马热门专业,致使这些专业的毕业生就业难度加大。
1.3.2 大学重视不够
重点大学的教师一般都重视科研,而对本科生教学的责任心不强。部分教师讲课满堂灌、课后不辅导、考试标准不严、学生评价期考一锤定音。
1.3.3 高等教育的学科结构不尽合理
虽然教育部对高校学科专业进行了调整,但由于各高校办学水平参差不齐,学科调整、专业设置仍难以适应市场的需要。特别是私立高校,由于经费的原因,“重文轻理”严重。
2 常州地区本科院校毕业生就业情况调研结果
2.1 2010―2012年常州各本科院校总体就业率
通过实地走访常州各本科院校,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汇总分析。2010年常州本科应届毕业生共13801名,常州大学3826名,河海大学4562名,常州工学院2498名,江苏理工学院2915名;2011年常州本科应届毕业生共15758名,常州大学4193名,河海大学4763名,常州工学院3021名,江苏理工学院3781名;2012年常州本科应届毕业生共16511名,常州大学4435名,河海大学常州校区4826名,常州工学院3309名,江苏理工学院3941名。常州各本科院校详细就业率如表1所示。
2.2 2010―2012年常州本科院校毕业生专业就业情况
专业是影响毕业生就业的一个重要因素,越来越多的岗位对应聘者的专业有要求,且对外语、计算机的能力要求也在不断的提高。根据实地调研结果,总结出2010年到2012年常州十大热门和冷门专业如表2所示。
2.3 2010年-2012年常州本科应届毕业生就业专业相关性
2010―2012年常州本科应届毕业生就业专业相关性如图1所示。可见,这3年期间就业相关性比较稳定,基本都在60%左右,且逐年稳定增长,但总体相关性不够高,说明常州地区本科应届毕业生就业的工作与自己的所学专业差距较大。
2.4 2010―2012年常州本科应届毕业生就业单位分布
常州2010―2012年本科应届生毕业生有以下几种去向,进机关/事业单位工作、加入企业、出国深造、读研究生,有小部分毕业生进行自主创业或从事自由职业。以2010年为例,本科应届毕业生就业单位分布情况如图2所示,进企业工作的占比达到69.35%,其中进民营企业/个企的就已占据半壁江山,达到54.60%,这说明常州地区培养的本科毕业生更适合民营企业/个企的需求,这也跟当地毕业生生源地大多在江浙一带,家里大都比较富余,家里有工厂或企业有关。
2.5 2010―2012年常州本科应届毕业生初次就业福利待遇
通过对常州本科应届毕业生和企业的访问发现,薪资方面实习工资基本在1500~1800元之间,转正第一个月的工资在2000~2500元之间。食宿方面,武进地区90%的公司提供食宿或相关食宿补贴,常州其他地区,除去一些有工厂的企业,基本不提供食宿或相关补贴。保险方面,基本100%公司为员工缴纳五险,对于住房公积金,有大约30%的公司会帮员工缴纳。85%的受访应届生表示初次就业的薪资仅能满足自己基本的日常生活。
2.6 SWOT分析
通过调研及以上分析,总结了常州地区本科院校毕业生就业优势、劣势以及面临的机会和威胁(SWOT分析),如表3所示。
3 提高常州地区本科院校毕业生就业质量的对策
通过调研可以看出,常州地区本科院校毕业生就业情况还是不容乐观的,很多毕业生并不能有一份满意的工作,只是迫于就业压力匆匆选了一份工作,针对这种情况,我们需要多方的努力来解决。
3.1 用人单位方面
3.1.1 给普通高校毕业生机会
用人单位要树立科学的人才观,改变唯经验论、唯学历论,摒弃用人歧视。
3.1.2 选人标准要合理
用人单位要根据自身规模、性质、发展状况、岗位实际,制定相关岗位说明书,细化岗位职责,按照岗位的要求,制定合理选人标准,确定招聘人员质与量。
3.1.3 提供合理的薪资
在利润最大化的同时也要保证能留住人才,解决毕业生就业的一些后顾之忧,让其可以安心的为企业做贡献。
3.2 毕业生方面
3.2.1 必须提高自己的综合能力
因为用人单位更喜欢重点高校的毕业生,所以普通高校的毕业生必须更严格的要求自己、锻炼自己,除了文凭其他不输于他人。
3.2.2 较早做好职业规划
就业更有目标性,同时也可以较早积累相关职业的工作经验,这样就避免了盲目就业又解决了缺乏相关经验的问题。
3.2.3 加强社会实践
大学生可利用假期积极参加社会实践,将所学的理论知识与实际工作相结合,提高处理实际问题的能力,积累工作经验。
3.2.4 正确定位
当前大学生求职择业应当面对现实,根据市场实际状况更新观念,转换思路,到最适合自己的岗位上工作,而不应过分关注工资水平及地理位置等,只有这样才能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最终实现人生价值。
3.2.5 借助各种渠道,把握就业机会
当前大学生可利于人才交流会、网络资源等途径,寻找合适就业岗位,主动大胆把自己的真实才干推销出去,珍惜和抓住来之不易的就业机会。
3.2.6 转变观念,先就业后择业
面对严峻的就业形势,不得已时,大学生应转变就业观,要先就业后择业。求职择业不可再像过去那样追求一步到位,可以在先就业过程中积累工作经验,使自我价值得到较大的提升,为以后找到理想的工作奠定基础。
3.3 高校方面
3.3.1 调整高校专业结构。
高校必须以市场为导向,紧密联系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情况,加快调整高校专业结构,合理配置教育资源,以培养适销对路的人才。
3.3.2 加强与本地企业的合作
为在校学生提供更多的可实习的单位,将理论与实践更好的结合,帮助学生积累工作经验。
3.3.3 建立完善大学生就业服务体系
高校要尽快建立和完善集教育、管理、指导和服务等功能于一体的毕业生就业指导和服务体系。建立以服务为主的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机构,并能独立开展工作,为毕业生和用人单位提供信息服务、咨询服务、指导服务、培训服务等全方位、多层次、立体式的服务内容和服务形式,为大学生确立正确的职业理想和择业观、掌握竞争技巧、积极参与人才市场的竞争创造有利条件。
参考文献
[1] 王子成,杨伟国.就业匹配对大学生就业质量的影响效应[J].教育与经 济,2014(3):44-52,57.
[2] 高耀,刘志民,方鹏,等.人力资本对高校学生初次就业质量的影响―― 基于2010年网络调查数据的实证研究[J].教育科学,2012,28(2):77-85.
[3] 孙海荣.职业生涯管理对学生就业的影响研究―― 基于高校毕业生就业质量的实证调查[J].中国人力资源开发,2014(19):84-89.
[4] 杨其勇,张杰.“五个满意”:高校毕业生就业质量评估体系的思考[J].西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38(1):151-155.
关键词:大学生;就业能力;思考
中图分类号:F24 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15年4月30日
大学生就业能力的培养是实现高校毕业生充分就业的保障。特别是近几年来,随着就业形势的日益严峻,大学生就业能力的严重不足问题进一步凸显。提升大学生就业能力,对高校毕业生实现充分就业无疑是一条重要的举措,积极寻求提升大学生就业能力的有效途径成为各方的迫切要求。
一、大学生就业能力的科学内涵
就业能力,是近年来出现并逐渐流行的一个概念,这一概念的定义有很多种。按照国际劳工组织的定义,“就业能力”是“个体获得和保持工作,在工作中进步,以及应对工作、生活中出现的变化的能力”。就业能力,是一种与职业相关的综合能力,是获得和保持工作的能力。大学生就业能力是大学生在校期间通过学习和实践获得的能够实现就业理想、满足社会需求、在社会生活中实现自身价值的综合能力,是知识、方法和技能等的综合。大学生要成功就业,就必须有足够的实力和能力从众多的竞争对手中脱颖而出,以找到适合自己发挥才能和实现自身价值的工作岗位。简言之,就业能力是大学毕业生适应社会发展、寻找自己正确位置的力量,大学毕业生必须具备一定的就业能力才能完成择业就业的过程。就业能力是影响大学生就业的重要因素。
二、大学生就业能力不足的表现及其成因
随着毕业生人数的剧增和就业形势日益严峻,用人单位的雇工标准日益提升,特别是中小企业希望招聘来的大学生一毕业就能马上胜任工作。同时,根据用人单位的反映,当代大学生在工作中总会出现形形的问题,特别是这表明大学生的整体就业能力不强,具体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专业技能储备不足,知识结构不合理。专业技能是指大学生通过在校期间的专业学习和实践获得的,在所属专业领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大学生经过严格的专业学习后,应能够全面系统地掌握本学科、本专业的基本理论和方法,能够运用它指导实践的能力。当前,部分大学生掌握的知识不能适应就业市场需求,大学生就业市场存在“供”、“需”脱节的现象,部分大学生难以找到合适的工作岗位,同时,部分企业难以招到合适的大学生。这折射出高校的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的脱节。主要原因在于不少高校的专业和课程设置严重滞后,专业课程设置面过窄,脱离现实,有的缺乏前沿性、发展性,不能涵盖当今行业发展的实际内容。企业在选择大学毕业生时,除了考察必备的专业技能以外,还会关注学生的知识面。当前,大学生的知识面较窄,知识宽广度远远不够。
(二)实践能力较差,主动适应社会能力不强。实践能力主要是指毕业生操作能力和动手能力,也包括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当前,用人单位希望招聘来的大学生能马上胜任工作,但现实并非如此。部分大学生在校期间除了参加学校要求的实习,没有参加其他任何形式的社会实践。由于我国高等教育教学模式一贯偏重理论教育,轻实际操作能力;一贯重视应试能力的培养,轻整体素质教育,造成了一部分大学生“会说不会做”,眼高手低,实践能力不强。当前,大学生在校园里习惯了相对缓慢的生活节奏,一旦步入社会,快节奏的生活铺天盖地而来,顿时措手不及,对新环境的不适感频频出现。
(三)求职能力不强,缺乏职业发展规划。求职能力指大学生筛选就业信息、面试应聘的技巧和技能。大学生求职能力不强的具体表现,首先是“就业迷茫”,面对各种渠道的招聘信息,不少大学生不知所措,不懂得如何选择适合自己的工作岗位;其次是应聘时不注意礼仪和缺少应变能力、面试怯场和应聘简历制作粗糙等,大学生因为应聘能力不强而错失良机的比比皆是。另外,有的大学生缺乏生涯规划,就业定位模糊,不知道自己适合干什么和能干什么,没有围绕明确的目标做好就业的充分准备。根据北森测评网、新浪网和《中国大学生就业》杂志共同实施的一项“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调查问卷显示,当前大学生缺乏职业生涯规划的情况相当普遍。在被调查的大学生中,只有5%有明确的规划设计,62%对自己将来的发展和工作没有规划,33%对自己将来的发展和工作规划不够明确。而大学生能否根据自身的条件和所处的客观环境,科学地进行职业生涯规划,确定自己的职业目标,将直接影响到他们未来的人生发展轨迹能否完满。
(四)基础能力欠缺,人际交往能力不强。基础能力,主要包括沟通协调能力、人际交往能力、获取知识能力、组织管理能力、表达能力、动手能力以及从事实际工作必需的思想素质和心理素质等。当前,大学生在就业中,许多还存在着人际交往障碍,缺乏良好的组织协调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缺乏对岗位的热爱与理解,过分考虑自己的得失,很少从集体利益出发,思想素质和心理素质有待提高等现象。在人际交往中,大学生的表现呈现两极分化的趋势:自负或自卑。部分学生自恃是名牌大学毕业的本科生,连单位的部门经理也不放在眼里。有些学生则认为自己才刚刚走出校门,资历尚浅,没有工作经验。如果大学生抱着自负或自卑的心态与人交往,结果肯定都是失败,因为平等是人际交往中的关键因素。
大学生就业工作是一个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影响就业能力形成和提升的原因也是多方面的:一是学校专业设置与市场需求脱节,培养目标不太明确,大学生对就业市场的适应能力不够强。目前,我国由于专业设置有极强的目标性,导致培养的学生过分“专业化”,知识结构单一,综合素质不高,缺乏灵活性,最终导致高等学校的办学理念、课程设置、招生以及人才培养模式与市场经济的发展脱节,这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了大学生提升就业能力的自觉性,难以达到真正的人职匹配,培养出来的毕业生在就业能力上表现为同质性或结构性失衡;二是高校就业指导人员专业化和职业化程度较低,就业能力培养工作开展不够深入,影响就业能力的形成和提升。长期以来,由于就业指导人员缺乏长期、系统的业务培训,从业人员的专业素质不高,难以为学生提供有效的帮助。目前,绝大多数高校就业能力培养内容的系统性和科学性不够,以知识介绍为主,能力培养较少,对学生的择业观教育、求职过程中产生的心理问题等关注不够。同时,就业能力培养的形式也比较简单,以开展就业专题讲座、开设就业指导课程为主,就业心理辅导、职业适应性辅导等个性化的就业指导方式较少,甚至是空白。
三、提高大学生就业能力的思考
如何提升大学生的就业能力,从而帮助和促进大学生实现充分就业,根据笔者的工作经验总结,现提出以下思考:
(一)以社会需求为人才培养导向,提升大学生就业能力。要提高大学生就业能力,高校人才培养必须以社会需求为导向。大学生作为贴着学校“商标”的“产品,”“就业能力”是产品的质量。要根据专业的就业前景灵活调整各专业招生规模。高校必须以社会发展需求为标准,把培养人才和毕业生就业有效结合起来,调整大学的专业设置及专业培养目标,增强专业设置的适应性。如有的高校实行的按大类招生政策,学生入学一年或两年后在选择专业;或探索毕业生就业率与招生规模联动机制,高校的年度招生计划与毕业生就业状况相结合,建立供需预测机制,从短期、中期、长期的不同角度,对劳动力市场供给与需求情况进行预测;其次,加强与用人单位之间的沟通。高校应重视用人单位的反馈,根据用人单位的意见,在培养目标、人才规格制定方面加强专业基础,拓宽专业口径,在注重专业知识积累的同时加强学生专业技能的培养。如,天津商业大学的人才培养定位为“主动适应社会需求,培养商学素养与专业能力结合、知识学习与实践能力并重、诚信做人与创新能力兼备的复合型创业型应用人才”。
(二)以职业生涯规划为基础,提升大学生就业能力。大学生职业生涯教育为大学生就业能力的培养指明方向和提供途径,对大学生就业能力的提高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职业生涯规划,是指个人在对自己决定一个人职业生涯的主观因素和客观环境进行测定、分析总结的基础上,根据自己的职业倾向,结合时代特点,确定自己的职业生涯发展目标,并为实现这一目标做出行之有效的安排。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可以帮助大学生目标明确、扬长避短地发展自己。从大一刚入学就开始进行职业规划等就业方面的教育和指导,大学一年级,主要帮助学生了解本专业的现状、前景和就业形势;指导学生开展职业生涯规划设计,帮助学生全面认识自我、了解自我,制定出就业目标和实现计划。大学二年级,帮助学生了解社会和行业对人才的要求和需求,引导学生在学好专业课的同时,积极参加校内外各种有益的实践活动,提高综合素质。大学三年级,进行应聘和求职技巧方面的指导,包括相关法律法规,如何与用人单位沟通和交流,如何写好求职信和提高面试技巧等。大学四年级,对毕业生就业实践进行指导,及时了解、解决他们就业过程中面临的困难,提供技术层面的支持。
(三)以实践实训为平台,提升大学生就业能力。大学生的社会实践经历和经验是用人单位越来越注重的,同时社会实践也是大学生提高自身综合素质的重要途径。高校应该从实际出发,为提高大学生就业能力搭建更广阔的锻炼平台:建立和完善实习基地,推动校企合作良性发展,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水平;举办创业大赛,帮助学生发掘和发挥创业潜能,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组织社会实践,培养学生吃苦耐劳和团队协作精神,提高学生的抗挫折力。校企合作办学,企业通过参与高校的专业设置和课程设计,将职业相关技能嵌入专业课程设置中,开发学生专业核心技能,强调对通识、态度和社会技能的培养,并根据实际需要不断完善课程内容,保持课程内容与行业发展需求衔接,提升大学毕业生可雇用性。
主要参考文献:
[1]陈惠娟.试论提高大学生就业能力[J].改革与开放,2010.9.
[2]刘余镇.大学生就业能力的构成及其培养[J].经济与社会发展,2007.3.
2、搞好20**年度年终总结、研究制定2010年工作要点;
3、做好20**-2010年年度勤工助学岗位调整工作;做好寒假勤工助学工作;
4、做好20**年开发银行国家助学贷款贷后日常管理工作;开发银行国家助学贷款学生(包括毕业生)贷后教育、管理工作;工商银行国家助学贷款到期、逾期人员催交还款工作;
5、总结20**年国家奖助学金评审、资金发放工作;做好“华润助学基金”评审工作;
6、完成200**级入学新生心理普查数据的处理和分类筛查工作;
7、邀请清华大学人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刘书林做一场《理想信念价值》专题讲座;
8、在大学生中开展学习长江大学“全国见义勇为舍己救人大学生英雄集体”“人梯精神”活动,深化人生观、价值观教育;
9、组织一场全院性形势政策报告会;
10、在全院学生班中开展心理卫生普及主题教育活动;
11、加强诚信教育,以各种形式开展考风考纪教育;
12、参加**省贯彻中央16号文件成果展示会。
13、总结分析2010届毕业生秋季招聘会情况,分析各专业形成总结报告;
14、统计20**届毕业生年底就业率,审查灵活就业,上报就业率,形成就业奖励建议方案;进行20**届毕业生就业情况分析研究,形成分析报告;分专业进行就业信息的分析统计,收集整理招聘企业相关资料;
15、组织毕业生参加地方院校、人才市场的专场招聘会和网络招聘会;邀请并组织中小企业进校招聘活动;
16、指导毕业生参加各类公务员考试;
17、组织一场优秀校友事迹报告会;参加铁路行业人才培养交流研讨会;到用人单位进行走访调研,推荐就业困难毕业生就业;
18、指导并督促各院系开展大学生职业发展教育与就业指导教育活动;
19、为迎接明年60年校庆,联合宣传部、团委,面向全校教职员工和用人单位征集优秀校友信息;
20、开通校友会网站;
关键词:温州企业家精神;大学生就业
高校毕业生就业问题关系到社会的稳定、高等教育的发展及经济社会的发展,一直是各级政府与社会关注的重点问题之一。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近年来人才供需矛盾相对突出,一方面是大学生就业困难,另一方面是急需人才领域招不到人,从而显示出大学生就业难。2009年全国大学毕业生将达到611万人,较2008年相比多出了52万。而当前正值全球金融危机,使大学生就业形势更加严峻。高校毕业生就业难,原因是多方面的,有高校人才培养模式方面的,有企业用人方面的,也有人才管理服务体制机制方面的,但最关键的还是毕业生自身的就业观念。培养温州企业家精神,有助于大学生树立科学的就业观,从而解决高校就业问题。
一、温州企业家精神的特点
温州人有很强的致富欲望和创业精神。温州经济活跃的核心是温州人的活跃。温州的自然条件较差,正是温州人造就了温州经济,而温州人精神便是温州人的灵魂。不同地区的人,很难真正体会和理解“温州人精神”。温州人非常勤劳,也很能吃苦,尤其敢想敢干,具备很强的经商意识和市场观念。因此,这种精神造就了一批企业家,依靠企业家精神造就了千千万万个中小企业,从而形成了温州经济。温州企业家精神的特点是:信念、执着、冒险、创新和敏锐的市场洞察力。
二、培养高校大学生温州企业家精神的必要性及可行性分析
(一)必要性分析
2008年受金融危机影响,招聘单位及岗位大量“缩水”,大学生就业遭遇前所未有的“寒冬”。据《新京报》有关应届毕业生就业情况调查显示,1522个调查样本中,目前已签约学生仅为4.6%,近半(49.5%)的学生还没找到工作,有14.9%的学生已有意向但还没有签约,值得关注的是还有27.4%的学生不想马上就业,这一类也可归并入没找到工作的行列,由此可见,近八成在校应届毕业生的工作还没有着落。在如此严峻的就业形势下,创业就成了解决就业问题的一个很好的对策。创业不仅可解决学生个人的就业问题,还可以提供更多的工作岗位,吸纳更多的大学毕业生。
(二)可行性分析
温州企业家精神的影响力是世界性的。它不仅对在温州就读的大学生有直接的影响,而且对全国的大学生也有间接的影响。根据对2007届温州地区毕业生就业观的调查,在毕业生就业首选单位中,国家机关事业单位(包括政府、学校、医院等)和民营企业平分秋色,分别占39.11%和36.31%,选择国有企业和自己创业或其他只占14.80%和10.34%。另外,对于是否愿意到温州中小企业工作的问题,有67.89%的毕业生选择愿意,仅有19.44%选择不愿意,另外12.68%的毕业生选择不知道。而据《新京报》有关应届毕业生就业情况调查显示:44.2%的受访学生表示毕业后的择业方向是事业单位,26.5%的学生选择国有单位,青睐外资企业的学生只有18%,而选择民企和私企的学生最少,只有11.3%。从调查结果可以看出,温州地区的大学生和全国其它地区的大学生相比,把民营企业作为主要择业单位之一,非常具有温州特色,这与温州的民营经济相当发达有关。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经过在温州生活了三、四年之后,大学生自身的就业意识、就业观念都在悄悄地发生变化。他们开始喜欢这个城市,受温州企业家精神的吸引,他们也想尝试着当当“老板”。虽然在温州本地培养学生的温州企业家精神,比在其它地方更有土壤,但大学生是一个最能接受新思想的群体,他们几乎都有实现自我价值的潜在需要。而创业是自我实现的最佳方式,从需要层次的角度来分析,就业的需要只是生存和归属层面的需要,不是需要的最高境界。当大学毕业生的创业知识、创业心理、创业能力、创业环境等条件成熟时,开创某项事业,并使其不断发展壮大,才是实现人生价值,满足自我实现需要的最高形式。所以温州企业家或创业精神不仅对温州高校的学生有影响,而且对其它区域的高校的学生也很有吸引力。
三、培养高校大学生温州企业家精神的对策
就业观念的转变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也不仅仅只是我们学生自身的问题,而是一个社会问题。我们可以通过先转变学生的就业观念,进而影响到家庭直到整个社会。而培养学生科学的就业观念,我们可以通过培养在校大学生温州企业家精神,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使学生变被动接受就业指导为教会学生主动或自主创业,培养学生具有创业的胆量、勇气和开拓精神,培养学生务实的就业观念。
(一)培养大学生的自主创业意识
首先,不能靠竞争现岗,要创造新岗。要大学生明确自己今后的就业意向,要选择竞争现岗就业为主,还是要选择自己创造新岗为主,这关系到就业的导向教育。大学生不能是现代社会现有工作岗位的挤占者,不能坐享其成,抢占社会有限的就业机会,应充分发挥自己的知识优势和能力,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和工作岗位,让更多的人就业。其次,不能靠岗位维持,要靠岗位创新。许多大学毕业生即使找到了工作岗位,因为缺乏创新意识和能力,仅仅是简单地在岗维持,不能为单位创造出更好的局面和工作业绩而丢失就业机会,要学生放弃一找到工作就意味着一劳永逸的念头,而要树立起找到工作仅是创新开始的职业工作意识。再次,不能仅靠岗位就业,根本出路在自主创业。大学生是生产力主体性要素中属于最具发展潜力和后劲的一部分,应该是社会未来先进生产力的物质承担的主体力量,其关键在于大学生毕业后能否成为创新创业型人才。
(二)培养大学生创新、冒险的就业意识
有学者曾指出,“大学生就应有体面的工作,从这点上看,我们的教育体制虽然前脚踏人市场经济,但头脑还缺乏市场经济意识。”因此,对高校毕业生要进一步加强引导,转变观念,培养大学生创新、冒险的就业意识。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行行都可以成为高校毕业生建功立业的广阔天地。一要开展正确的成才观和就业观教育,引导大学生树立行行建功、处处立业的观念。二要转变传统观念,营造大学生到基层就业的良好氛围。进一步加强舆论引导,大力宣传创业成才的先进事迹和典型,宣传各地在毕业生就业工作中的好经验、好做法,推动全社会积极转变就业观、成才观。对新形势下大学生就业的新情况、新趋势要有正确的分析和引导,不要在舆论上热炒。 转贴于 前不久,北大高材生甘当猪肉王,研究生竞争小区居委会,被不少媒体都渲染成大材小用,其实这就是当代大学生的一种创新的、冒险的就业意识的体现。三是开设活动课程,提高学生创新能力。积极开展第二课堂活动,大到创业计划大赛,小到提出一个“新点子”,都应纳入创业教育范畴。带领学生组织好社会调查,从中发现、挖掘新的“点子”;广泛开展劳动实践活动与科技文化服务活动,充分发挥大学生的知识优势和智力优势。
(三)培养大学生不怕吃苦和越挫越勇的就业意识
根据调查,绝大多数的大学生还是比较能吃苦的,但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很多大学生只是把能够吃苦放在嘴边,真要做点苦差事,就有抱怨了,而且我们很多学生的家长也无法忍受自己的子女过得太“苦”。因此,一方面,我们要培养大学生不怕吃苦的就业意识,首先要引导大学生处理好勤俭节约与必要的生活改善方面的关系。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适当提高消费水平是必然的,勤俭节约不是要过苦日子。但是讲排场、比阔气、贪图享乐、铺张浪费,不仅不符合国情,而且容易使人玩物丧志,失去开拓进取的动力。其次,是在校园内外开展勤工俭学活动,通过实践使学生亲身感受到“钱来之不易”,目前,我们高校基本上只能给一些贫困生提供勤工俭学的机会,因此,我们可以组织有关勤工俭学的演讲活动,鼓励一些贫困生代表参加演讲,让所有的同学都感同身受,可以取得非常好的教育效果。最后,可以用温州人发家致富的典型事迹去激发学生艰苦创业的热情。另一方面,要培养大学生越挫越勇的就业意识。主要是加强大学生的心理素质教育,既能看到自身的优劣、扬长补短,更能毫不畏惧地迎接任何困难与挑战,既要有卓越的胆识,又要有坚强的意志,豁达的胸襟,不能因为一点挫折就变得垂头丧气,要真正明白“失败乃成功之母”的深刻内涵,要学习“从哪里跌倒,在哪里爬起来”的精神,要坚定信念,敢于承认错误,只要知错能改,不断进步就可以。这就要求每位教师在平时的教书育人中,不能只以成绩的好坏论英雄,要对学生一视同仁,多给学生表现的机会,即使学生表现得不好,也要多加鼓励,并指出问题所在,告知学生只要相比有进步就行。这样,学生在以后的就业过程中,就算遇到挫折,也能很快的总结、调整自己,重拾信心。短暂的失业并不可怕,实际上失业是为绝大部分人口带来了一个“找到新工作”的需要,只要学生有这些精神作为支撑,他们就不会绝望,就一定能找到一份工作。
大学生问卷调查报告总结一
为了创建一个和谐的社会,一个富强的国家。唯有全民教育,其教育理念,在于贡献社会,只有付出自己,才能为自己留下属于自己的成绩。其贡献自己的最本质征途是就业,但在这之前,牵扯到如何更好的找到属于自己的就业岗位,如何确定自己的就业观。大学生就业问题历年来是社会议论的焦点。如何适应当代社会的发展形势。抓住机遇,迎接挑战,是当代大学生面临的众多考验中的重中之重,只有通过就业才能让高校系统教育培养出来的人力资本能够人尽其才,才尽其用,才能为国家和社会创造更多的财富,更大的提高社会运行效率,正确的引导大学生的就业择业观是当前各高校教育的重点,要从现在开始就要正确的了解社会的发展形势。确立正确的择业观念,为将来能够更好的就业奠定基础。但如果很多高校毕业生不能够顺利实现就业的话。
这不是一般意义的就业问题,更是一种人力资源的浪费。是国家和社会的重大损失。所以为了更好了解当代大学生的择业观,更好的了解社会的发展形势。我小组就本校进行了一次问卷调查。从中发现了一些值得讨论和借鉴的问题与经验。为了更好的了解当代大学生的择业观,本小组先从当代大学生的择业为况进行了以下的调查.希望本报告,能为面临就业和择业的同学有所帮助。
一.就本校学生的调查及问卷情况
本次调查以问卷形势进行调查,然后从回收问卷中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本次调查在20XX年11月份进行,问卷共发出50份。发放对象为贵州大学所有新生。基本上做出了随机发放。 现对有代表性的几项进行分析。
二.调查内容
一.数据资料统计和分析。
1、大学生就业形势严峻,主要原因在于荒废学业。
本次调查中将就业严峻问题归因于高校扩建招生仅占20%。60%以上的大学生认为是原因导致就业困难,其中,因大学生活荒淡。缺乏持能占40%左右,择业观念不对的占5%.通过本次调查得知,大学生就业难还有以下几方面原因:第一是因为社会本身发展有一定限度。第二是某些专业行业有人才相对饱和。已经没有去招收放人的必要。第三是大学生本身缺乏就业的技能和技巧。目前发生的许多大学生刚签约就违约跳槽的现象。在用人单位不得不谨慎考虑。在地域选择上选择沿海地区的学生占总数的44%。有意愿去的占20%.现在大学生只想舒适安定。不想体验吃苦,是很难做出成绩的。
2、目前大学生对钱途成兴趣。
在接授的月收入水平中90%的人选择在3000以上。10%在3000元。在就业中更注重60%的个人发展空间。30%是新筹高低。说明大学生钱是重要的,其次是个性是否得到发展。对就业形势认为好与不好仅占24%。大部分人认为是机遇又是挑战占36%.说明,大学生对自己的就业形势有客观认识。同时在自主创业上68%考虑过自主创业。仅有一部分不考虑。说明大学生有自主创新能力和依靠父母、贡献社会的精神。实现自我价值的准备。当涉及用人单位最关心毕业生的那些条件?90%以上选择专业技能、综合技能、发展趋势。选择其他的很少,这表明大学生对用人单位有所了解。有正确的认识。相当于了解目前的形势把握有明确的认识。调查中对毕业生时,86%以上选择先就业后择业。部分人选择继续深造。学习是因一个人能力,适应社会。鼓励大家多学文化知识。多参与实践活动。
我国大学生数量相对于发达国家来说极为甚少,其占国民总数的比例大大低于发达国家水平。但近几年来大学生就业形势却很严峻,造成大学生就业难题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如下:
(1)企业招收新一代大学生默争老一套
不少企业在选准大学生时存在或多或少的误区,主要是。首先,过分关注文凭。文凭固然重要,但不是决定一个人是否有工作能力的标准,不少用人机构认为学历越高越好选人学历化,造成受聘人员水平和能力与职位不适应或人才浪费,比如有些单位招聘计算机软件研究生仅用本单位的打字等处理,第二,存在性别歧视,女大学生明显处于劣势,不少用人单位考虑大学生的生理因素,婚姻因素,成就动机以及生育保险费和女工劳动保护费等。同等情况下女大学生将来工资成本比男大学生高,这是女大学生就业难的主要原因。第三,生源地歧视,不少用人单位考虑到本单位的业务情况与当地联系紧密,希望招聘的大学生熟悉当地方言与风俗,甚至有意的人际关系网,选用人才优先考虑本地人才。第四,过分看重工作经验,经验不足是大学生最大的劣势,不少用人企业经营有困难急于招聘某一方面能人,并且希望给企业带来变化,而一般大学生则无法满足用人单位地要求,所以正是这种企业老套模式,不能更好吻合当代大学生属性,带来很难的就业压力。
(2)新一代大学生自身问题较为突出
首先,诚信问题。不少毕业生发现求职时有一定的证书,文凭为找工作带来方便,一下不刻苦地通过投机取巧弄虚作假来骗取企业信任,对大学生整体形象造成一定负面影响。第二,大学生总体成绩有下降趋势,近几年来公办高校扩招,加之民办高校激增,招生规模扩大,加上不力大学生学习不认真,动手能力差,缺乏实践经验,还有大学生本人素质有所下降。第三,定位偏颇,择业存在误区,都希望收入高待选好的单位,同时大学生高不成,低不就心里定位影响就业。第四,求职途径把握不准,前途渺茫。不善于推销自己,没有针对自己的切实优势。重点了解,用人单位实况需求,提高就业率。
三.由于大学生的择业观念,对就业带来的相关问题。
大学生是社会的未来,是我国不断进步的源泉和动力。但当代大学生的择业观表现的种种观念告诉我们这是一种错误。百手莫回的资本主义意识观。近年来,由于人口的过快增长,各大高校的扩招。大学生数量急剧增加,竞争更加激烈。而我国的大学生就业市场不够完善,大学生毕业后无法找到工作。一有好的工作一拥而上。一般的工作不屑一顾,就业人数集中过多,就业困难也更大。大学生太过自负,认为学历高就一定会被雇用。其实,企业要的是有经验的人,对自己定位太高,往往会引起别的厌恶,觉得你会眼高手低。不懂谦虚。在实践经验不足的情况下,可以从基层做起。克服眼高手低的缺点。从而重新定位自己。不断学习,才有炫耀资本。找工作,条件好固然重要,但不是绝对的。。通往成功的道路很多,为什么盯一条不放了?放下自己的面子,找自己的工作让别人去说吧......
四.经过调查,本小组总结了几点影响大学生就业的因素。
1、时代观念,个性的一代。
当代大学生特讲究个性。其性格、气质是个性当中的稳定因素。性格如何,气质怎样?对大学生的职业选择和职业成功起持续作用。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在大学生的职业选择中起重要作用。社会学研究表明,自主选择。与自己兴趣、爱好相符的工作者,其劳动生产力比不符合的要高。兴趣产生的内在驱动力形成了不断进取的工作精神。不知不觉中推动他们排除种种困难。这就说明。个性决定一个人的发展方向,良好的性格能让你走向成功。
2.要有实力发展,唯有技术
对每个大学生来说,能够考入大学校门,这已经证明他们具有了一般能力,即在基本活动中表现的能力,如观察能力,反应能力,抽象概括能力等。同时,大学生经过多年的基础学习和专业学习,也具备了特殊能力,如写作能力,数学能力等。这些对大学生的职业选择提供了参考系和定位器.在专业选择中,能力因素起到参考作用。写作能力差,一般不会选择新闻、文学专业。而语言能力差的一般不会选择英语、教育专业。在职业选择中,能力因素起到定位器作用,不善驾驽文字的大学生不会首先考虑文职工作的,而具备的,会选择继深造。
3.个人价值观念
价值取向是价值观具体化和方向化。价值观是一个人对各类事务的一般态度。这种态度表现在明确而单一的趋向和情感,便成了价值取向。随着价值观的基本定型,大学生的价值取向也基本定型,具体到职业认识领域,大学生对某种价值的追求与排斥,对某种事物的偏好与厌恶。对某种情感的向往与躲避,成为了价值取向中与职业最密切的部分。在大学生看来,一种工作能力具有多种意义,这些意义直接作用于职业定向与选择,并且价值观直接影响大学生择业观,从而影响就业观。
4.家庭的影响
大学毕业后,大学生又面临着具体职业选择。这时家庭作用又会凸显出来。不过此时它的影响力已不如惜,因为大学生专业知识已较为丰富,职业意识也明晰,心理也日渐成熟。相应的对家庭的心理依赖也就减弱了,但职业选择发挥的影响不会根本上丧失。尤其当子女在职业选择时犹豫不决时。并寻求帮助时。父母的意志会放大,对子女的职业选择产生重要影响。有些大学生完全按照自己意愿选择某种职业,有些被父母引入从事或希望从事的职业。在后者,子女是被看成父母希望的延伸,他们的使命是实现父母的理想,但如果职业实践不尽人意,那么子女会归咎于父母,让父母来承担职业实践不理想的责任。
五、解决大学生就业问题的对策及建议
由于造成大学生教就业问题原因是多方面的。从根本上解决大学生的就业问题,需要我们每个人的共同努力。
1、对大学生自身方面
首先,努力提供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包括素质与能力,其次加强社会实践。第三正确就业定位。第四借助各种渠道,把握就业机会,第五先就业后择业。
2、对社会政府方面
首先政府社会必须进行相应总体性调整,其次扩大毕业生入伍人数,扩大研究生规模。第三鼓励大学生出国深造。第四鼓励大学生到条件艰苦地方就业第五鼓励各类企业单位特别是中小企业和民营企业单位聘用高校毕业生。第六完善有关人才及劳动法规,使大学毕业生得到有效法律保证,确保大学生正确择业、就业。
六、结束语
要想让自己能够立足于社会,不被淘汰。贡献于社会。就要搞好自己与全台群体的利益关系。端正择业观念,踏踏实实,从基层做起。一步一步实现自己的价值,只要我们共同努力,我相信。大学生就业不在是问题。将来的中国更加灿烂辉煌。
大学生问卷调查报告总结二
一、 调查的对象和范围
本次进行的大学生就业观调查,我主要是抽取了一部分衡阳师范学院西校区的在校大学生。
调查主要是针对现今社会大学生的就业观展开,具体涉及到了大学生的就业目标、毕业后的方向期望、今后参与工作时所期望的资薪待遇以及对当前就业形势、就业前景的看法等的方面。
二、调查的时间
本次大学生就业观问卷调查的施行时间从12月2日开始截止到12月8日。
三、调查问卷内容
大学生就业观问卷调查的主要内容包括:对所学专业前景的看法,本科毕业后的方向,就业区域的选择,希望工作的公司类型,对待如今就业形势的看法,希望工资起薪多少,选择职业的标准以及向进入的企业等。
问卷以封闭式题目为主,大多是单项选择,职业选择的标准为多项选择,其中最想进入的企业为唯一的开放题,由被调查者自由回答。
四、问卷调查的方法
主要是在学校人流比较多的路上发问卷,本部为集中发送地,如食堂门口,学院门口。调查为一对一的方式,填一份收一份。另一小部分人托熟人在其他班上发放。最后统一整理,分析。
近些年来,大学生就业难一直是社会的一个热点话题。严峻的就业形势,激烈的竞争状况,迫使大学生们不得不改变传统的旧观念,认为大学毕业就能高枕无忧,而是应该在大学的这几年里就应该树立好今后的就业观,给自己做一个正确的定位。只有明确好自己今后的工作目标,为自己今后的道路寻找一个好的起点,我们才能做好充分准备,不断磨练自己,有目标地做好自己,在今后的道路中走得更自信,更成功,更容易,更富有激情和魅力。
作为当代大学生,我们的生活空间大了,自由多了,但同时也很可能会因无目标而迷失方向。若是带着一脸茫然,踏入这个拥挤的社会,我们怎能满足社会的需要?我们怎能使自己在人才竞争异常激烈的职场中占有一席之地?我们又如何在广袤的天空下展现我们的优秀才能?
因此,给自己树立一个好的就业观,将自己的未来目标好的设计一下,那是必不可少的。有了就业目标,才会有动力,才能够有目标地学习,有目标地生活,去努力地到达自己想要主球的高度。给自己制定就业目标,就像有了启航的方向,即使再怎么迷茫,最后也能找到前进的方向。
大学生问卷调查报告总结三
一、 调查目的:随着现在高校的发展,社会中大学生的数量急剧增加,同时大学生的问题也日益突出。本次调查就是为了分析大学生存在的问题与原因,以及解决的办法。
二 . 调查方式:这次调查采用的是实地问卷调查为主,网上调查为辅。实地调查主要是在本校内以及校外商业街,主要针对将要毕业与工作的人对此次调查的看法。总共发出问卷200,有效回收60。
三、调查结果:
1、你的性别
答案
男
女
所占百分比
60.71%
39.29%
2、你的专业
答案
文史类
机械
计算机
金融管理
营销
其他
所占百分比
5.36%
12.5%
7.14%
3.57%
17.86%
53.57%
3、在校期间是否有过工作经验
答案
有
没有
所占百分比
57.14%
42.86%
4、刚毕业时,你希望的工资待遇
答案
5001000
10001500
15002000
2000以上
所占百分比
1.79%
14.29%
21.43%
62.5%
5、你现在是否有明确的职业岗位
答案
有
没有
所占百分比
46.43%
53.57%
6、你觉得你现在所学的专业对你以后求职就业有所帮助?
答案
有
没有
不清楚
所占百分比
76.79%
12.5%
10.71%
7、毕业后所找的工作与专业不符时,你会怎么选择
答案
不愿做
先做着试试看,以后再考虑换工作
愿意在新的领域发展,认真对待
无所谓
所占百分比
0%
42.86%
48.21%
8.93%
8、在求职过程中最困扰你的因素
答案
对企业岗位专业知识掌握的不够
自己没经验
缺乏对求职技巧的了解
对企业基本情况不了解
所占百分比
42.86%
30.36%
16.07%
10.71%
9、你找工作时一般考虑的因素(多选题)
答案
工资待遇
个人发展空间
单位性质
员工培训
企业发展前景
地域
用人标准和聘用
所占百分比
64.29%
75%
30.36%
25%
64.29%
25%
35.71%
10、对于当前的就业形势你是怎样看待的(多选题)
答案
毕业后先从低层做起,逐步向目标奋斗
通过其他关系渠道,获得一份较好工作
自己创业
通过人才市场,人才招聘会找工作
学校推荐,提供工作岗位
所占百分比
71.43%
23.21%
33.93%
42.86%
26.79%
四、 调查分析
1.就业形势的分析
根据调查结果可以看出,有很多人对自己未来的工作抱着美好的向往,但他们中至少有一半的人并没有意识到就业的严峻性,没有强烈的危机感。我们同学现在只是掌握了书本知识而缺乏动手实践能力,有些人很难找到自己能够看中的岗位,更不用说是熟练 精通了。
总的说就是实践能力差,我们大多数人的知识一直滞留在课堂上,并没有带到实践中。从求职困扰因素来分析有42.86%的人表明对企业知识掌握的不够,如果我们能够在求职应聘时提前充分认识到现在的不足之处,提早做些准备工作的话,一定能为我们的求职带来意想不到的效果。
2.关于毕业生择业的分析
根据调查结果表明,有53.57%的人没有明确的就业岗位,在择工作时有48.21%的人选先就业的观念这种观念是好的,先积累经验,在工作中不断进取,为以后的职业发展做好坚实的基础,做好职业生涯规划。
同时在选择工作时应考虑公司的发展前景、有没有给员工提供培训的机会,也要对工资有一定的了解,努力做好自己。
五、 建议
关于大学生自身方面的建议
1) 调整心态,虚心学习,在能力没达到时到自己的期望值稍微降低些,。
2) 心态要端正,从基础做起
3) 大学生在首次就业是,要有好的心理素质,不要期望太高。
4) 增强适应环境的能力,培养责任意识
5) 要有创新能力
关于实践方面
1) 增强对社会的了解和实践,端正就业态度。
2) 建议多参加社会实践,这对求职者和企业都是双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