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8-15 10:17:25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小麦种植技术,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中图分类号] S512.1+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3-1650 (2014)05-0130-01
小麦是世界上总产量第二的粮食作物,仅次于玉米。小麦的颖果是人类的主食之一,磨成面粉后可制作面包、馒头、油饼、包子等食物;发酵后可制成啤酒、酒精。小麦富含淀粉、蛋白质、脂肪、矿物质、钙、铁、硫胺素、核黄素、烟酸及维生素A等。因品种和环境条件不同,营养成分的差别较大。
阿勒泰地区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最北部。地处东经85°31′37″-91°1′15″,北纬44°59′35″-49°10′45″之间。年平均气温仅4℃,属于中温带大陆性气候区。无霜期平均为151天,非常适合种植春小麦。阿勒泰地区种植春小麦共经历7个生育期,生育期天数共经历95~135天。
一、种子准备
1.选用良种:合理调配品种,实行规模化种植。实行品种布局区域化、种植面积规模化、生产技术标准化,提高小麦质量安全水平。
2.种子精选:精选质量应还到:分级标准二级以上,即纯度99%,净度98%,发芽率90%以上,种子含水量不超过13.5%。
3.播前种子处理: (1)晒种 (2)种子包衣: 3%敌委丹种子量的0.15~0.2%+硼砂种子量的0.3%+水种子量的2%湿拌种。拌种后闷种5~7天播种。
二、选地、轮作与整地 精细整地、施足底肥
1.选地:小麦对土壤适应性较强,多数土壤都能种小麦。最适宜的土壤是有机质丰富、结构良好、营养充分、通气良好的土壤
2.轮作:小麦较耐连作,但不宜超过两年,多年连作会使杂草泛滥、病虫加重而减产。适宜的前茬为大豆、玉米、马铃薯等。
3.耕整地:(1)耕翻:伏、秋深耕18~22cm,耕透、耙透、土壤细碎、地面平整、上虚下实,墒情良好。(2)耙茬整地:前茬有深耕基础的地块,可实行秋耙茬,用圆盘耙带耢子对角线耙耢复式作业,耙茬深度12~15cm。(3)春整地:翻后整地一般在春、秋季进行。对于秋整地质量差或秋耕未耙地的,在早春化冻3~4cm时及时耙地耢平,春季尽量减少翻动土层,减少跑墒。
三、基肥施用
每667m2小麦子粒500kg,需要纯氮15~17.5kg,五氧化二磷7.5~10kg,氧化钾15~20kg。 结合整地施足底肥,以腐熟的农家肥为主,加部分化肥。基肥施用总需氮肥的30~50%,磷和钾肥的全部作底肥。翻埋到土壤中,混拌均匀。
四、适期播种
当日均温在0~2℃,表土解冻5~7cm时,可抓住冷尾暖头、抢墒播种。春小麦适播期一般在4月5日~4月25日。
五、合理密植
合理密植原则:(1)以放穗为主,争取适当少量的分蘖;(2)瘦地宜密,肥地宜稀;(3)早熟品种宜密,晚熟品种宜稀;(4)低产变高产宜密,高产再高产宜稀。根据品种、地力、播期和播种方式确定。一般667m2 40万~45万基本苗。
六、播种量
目前生产上机械播种采用的种植方式主要为7.5cm、15cm单条播和30cm双条播(22.5+7.5cm)。播种量的计算,依据“四定”原则:以田定产,以产定穗,以穗定苗,以苗定籽。 一般每667m2 用种量20kg~22.5kg。播种量(kg/hm2)=[公顷计划保苗数×千粒重(g)×10-6]÷[发芽率%×清洁率%×(1-田间损失率%)] 田间损失率一般按15%计算,保苗不好的地块按20%计算。
七、提高播种质量
1.机播作业质量要求:播行直(50米内偏差不超过5cm);下籽匀、播深一致(播深以镇压后不超过3~4cm为宜)、覆土均匀。
2.播种质量检查:(1)播量检查:计划米间粒数=计划播种量(kg/hm2)×行距(cm)÷千粒重(g)×净度(%)。(2)播深检查:检查3~5点,每点3~5行,求出平均播深。(3)播行直线度检查:用测绳沿播种机行走轮印中心线拉直,测量左右偏差程度。
八、小麦田间管理
1.补种,疏苗补栽
2.叶前浸种催芽补种或三叶期补栽。
3.压青苗作用:一是提墒保墒;二是蹲苗壮秆。 压青苗原则采用“三压三不压”。压青苗时期: 2.5~3叶期进行,最好在3叶期压苗最好,最晚要在拔节期前压。
九、合理追肥
1.早追三叶肥。在麦苗二叶一心(三叶期)时追施,以N素化肥为主,以促进分蘖与穗分化同步进行。分蘖肥占总追肥的70~75%,追施尿素一般在110~150kg。弱苗先施,旺苗后施。施肥后,配合灌水。方法是用播种机将肥料播在行间3~5cm土层下。
2.补施拔节肥、孕穗肥。拔节期、孕穗期依据苗情差异,可撒施化肥,肥量占不超过总追肥的30%。旺苗可不施。
3.开花至成熟期根外叶面喷肥。用N、P、K化肥配合施用。1.5%~2 %尿素溶液1000~1500 Kg/hm2; 0.2%~0.4 %磷酸二氢钾溶液1000~1500 Kg/hm2 。
十、合理灌水
1.灌溉原则:“三看”(看天、看地、看苗)、“两适”(适时、适量)。
2.灌溉方法:畦灌、沟灌、喷灌、滴灌。
3.早灌三叶水、巧灌拔节水、灌足孕穗水、灌好抽穗扬花水、灌浆水和麦黄水。
十一、化学除草 双子叶杂草可用2、4―D丁酯于小麦分蘖盛期时喷施。
十二、喷生长调节剂 可用矮壮素、壮丰安等,于小麦分蘖期末期至拔节初期,每隔5~7天,连喷1~2次。能防治病虫害及时防治小麦锈病、白粉病、蚜虫和黏虫等。
十三、联合收获 用谷物联合收割机在小麦田中一次完成收割、脱粒、清选等工序的方法。损失率不得超过3%,破碎率和压扁率不超过1%,清洁率不低于95%。
参考文献
[关键词]小麦;种植;防治
中图分类号:S157.4+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9-914X(2014)42-0135-01
随着农业结构调整步伐的加快,友谊农场优质小麦发展迅速,但在优质小麦的生产过程中,也存在着一些不足,针对小麦种植技术及病虫害防治技术简述如下:
1 小麦种植技术
1.1 小麦灌溉
小麦耗水量指小麦由播种到收获整个生育期内麦田所消耗的水量。冬小麦的耗水量450~600毫米,折合每公顷4500~6000立方米;春小麦375~450毫米,折合每公顷3750~4500立方米。小麦耗水量主要包括棵间蒸发和叶面蒸腾两部分。棵间蒸发即土壤蒸发,在小麦生育前期,苗小、叶片少,地面覆盖较少,棵间蒸发量大,棵间蒸发一般占小麦总耗水量的30%~40%。由于它并非植株直接吸收利用的水分消耗,因此,应采取有效管理措施,降低其耗水量。叶面蒸腾是小麦正常发育中所必需的生理耗水过程,一般随着温度的逐渐加大,故在小麦生育的中后期,叶面蒸腾耗水量占小麦总耗水量的60%~70%,抽穗及开花期叶面蒸腾量最大,其日平均耗水强度可达3.5~4.0毫米。小麦耗水量多少和产量高低、气象因素以及应用的技术措施有关。通常是随着产量的提高而耗水量也加大,但并不是呈比例的增加。原因是在栽培技术水平不断提高的情况下,对水分利用效率提高了。气候条件对小麦耗水量影响很大,在气温高、湿度小、风速大的情况下,叶面蒸腾和棵间蒸发都会加大,小麦耗水量自然也增多。反之,则减少。深耕、合理施肥和适当密植以及及时中耕管理等良好的农业技术措施,均可以有效地改善土壤结构,促进根系发育,增加土壤蓄水保墒能力,抑制棵间蒸发,提高水分利用率。水分或土壤湿度对小麦籽粒品质有显著影响。实践表明,随着降水量的增加小麦蛋白质含量有降低的趋势。据研究,我国小麦蛋白质含量从北方向南方随降雨量与相对湿度的递增呈逐渐减少的趋势。全国小麦品质检测发现,就蛋白质含量、制粉品质和面包烘烤品质这三方面而言,总的趋势是由北向南筋力逐渐变弱。降水量过多对蛋白质形成不利,土壤水分过多容易淋洗掉小麦根部的硝酸盐,使氮供应不足,引起根系早衰,影响光合作用,降低产量。籽粒蛋白质含量、干、湿面筋含量、沉降值等均随灌水量的增加而呈递减趋势。增加水分促进了淀粉的合成与积累,籽粒中淀粉含量增加,蛋白质积累相对降低。而增加施肥可以使这种稀释效应得以缓冲,即在相同灌水量的条件下,籽粒蛋白质含量随追氮量的增加而升高,表明灌水量大或次数多引起籽粒蛋白质含量的降低可由多追氮而得到改善。灌溉对小麦品质的影响不仅与灌水量有关,而且也与灌水时期及次数有关。一般随着灌水量增大、灌水次数增多和浇水时间的推迟,籽粒蛋白质和赖氨酸含量降低,后期灌水对烘烤品质影响较大。
灌水对小麦品质的影响与降水量关系很大。在少雨年,灌水不仅可提高小麦籽粒产量,而且可以提高蛋白质和赖氨酸含量,改善小麦籽粒品质。在多雨年,且灌浆后期临近成熟前降水偏多时灌水对小麦品质的影响不大,且有随灌溉次数和量的增多蛋白质含量有下降的趋势。
1.2 灌水技术
良好的灌水技术,必须使灌溉田块受水均匀,不产生地面流失、深层渗漏及土壤结构破坏等情况,从而达到合理而经济用水的目的。小麦灌水方法主要有畦灌、沟灌和喷灌。
喷灌即喷洒灌溉,它是借助一套专门设备(如动力、水泵、输水管路和喷头等),将水喷到空癸中,散成细小的水滴,均匀地落在田间如同降雨对小麦进行灌溉,其主要优点是:1)省水。喷灌基本上不产生深层渗漏和地面径流,灌水比较均匀,一般较地面灌溉可节约水量30%~50%,不仅节约了灌溉用水,且可扩大灌溉面积;2)喷洒水点小,很少破坏土壤结构。3)不必修埂打畦,可以减少渠道占地面积,提高土地利用率。在地形不太平整的地区或坡地丘陵山区或水源不足地区,更能发挥其优越性。喷灌也有一定的局限性,一是易受风力影响,一般在3~4 级以上大风时,灌溉均匀度降低;二是空气湿度过低时,水滴未落到地面之前,在空中的蒸发损失较大;三是只表土湿润,深层土壤湿润不够,影响小麦根系深扎,难以抗御严重干旱;四是在高产田后期喷灌时,容易造成倒伏。在具体运用时,要注意克服这些缺点。喷灌有固定、半固定和移动三种形式。固定式喷灌设备投资高,但操作方便,灌溉效率高;半固定式是动力、水泵相干管固定,喷头和支管可以移动,设备投资比固定式少;移动式喷灌机,设备简单,使用灵活,投资少,但管理的劳动强度较大。
2 病虫害防治技术
2.1 播种期
小麦播种期防治病虫害是整个生育期防治的基础,有利于压低小麦全生
育期的病虫基数。此期防治重点是地下害虫、吸浆虫、纹枯病等种传、土传病虫害。防治措施主要是土壤处理、药剂拌种或种子包衣。金针虫主发生区,用40%甲基异柳磷乳油与水、种子按1:80:800~1000 的比例拌匀,堆闷2~3 小时后播种;蛴螬主发生区,用50%辛硫磷乳油与水、种子按1:50~100:500~1000 的比例拌种,可兼治蝼蛄、金针虫;吸浆虫重发区,亩用2~3kg3%甲基异柳磷颗粒剂或辛硫磷颗粒剂拌砂或煤渣25kg 制成毒土,在犁地时均匀撒于地面翻入土中;用15%三唑酮可湿性粉剂200g 拌种100kg,可有效预防黑穗病、纹枯病、白粉病等。种子包衣也是防治病虫害的一项有效措施,各地应因地制宜,根据当地病虫种类,选择适当的种衣剂配方,如用2.5%适乐时悬浮种衣剂100~200ml 与100kg 种子进行包衣,可预防纹枯病、黑胚病、根腐病等多种病害,若加入适量的甲基异柳磷乳油,则可病虫兼治。
2.2 返青拔节期
返青拔节期的防治重点是小麦纹枯病、吸浆虫,挑治麦蜘蛛。纹枯病是近年来小麦生产中的主要病害之一,防治上宜早不宜迟,豫北地区一般在3月上中旬喷第一次药剂,隔10~15天再喷1次。亩用20%纹枯净可湿性粉剂25~40g、12.5%禾果利可湿性粉剂15~20g或20%三唑酮乳油40~50g,对水50kg,对准小麦茎基部进行喷雾,可兼治其他病害。吸浆虫重发区,要抓住这时麦苗小,容易操作的有利时机,当吸浆虫幼虫上升到土表活动时进行第二次土壤处理,亩用40%甲基异柳磷乳油150~200ml对水适量,拌细土25kg制成毒土,顺麦垄均匀撒施,然后浅锄,将药剂翻入土中,再浇水;或亩用3%甲基异柳磷颗粒剂2kg 拌细土20kg,均匀撒施于土表。当调查部分或点片麦田红蜘蛛达到防治标准后,亩用1.8%虫螨克乳油6~8ml对水50kg喷雾进行挑治。
2.3 孕穗至抽穗扬花期
孕穗至扬花期的防治重点是麦蜘蛛,监测白粉病、锈病、赤霉病等。当田间麦园蜘蛛或麦长腿蜘蛛达到0.33m分别为200头或100头时进行防治,亩用1.8%虫螨克乳油6~8ml对水50ml喷雾效果显著。白粉病、锈病等病属流行性病害,必须注意定期调查,当达到防治指标时应及时进行防治,以防治其大面积流行,亩用12.5%禾果利可湿性粉剂20g或20%三唑酮乳油50~75ml对水50kg 均匀喷雾,防治效果很好。小麦齐穗至始花期,若天气预报有3天以上连阴雨天气,应立即亩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100g或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100g,对水50kg喷雾,可有效预防赤霉病发生。
2.4 灌浆期
灌浆期是多种病虫害为害高峰期,也是防治的关键时期。此期防治重点是麦穗蚜、白粉病、锈病等。亩用2.5%辉丰菊酉旨乳油20~30ml或25%快杀灵乳油25~35ml,对水50kg 进行喷雾,可有效防治麦穗蚜。防治白粉病、锈病的方法同上,同时可兼治叶枯病等。以上杀虫杀菌剂可一次性混合施用。若田间天敌与蚜虫的比例大于1:120 时就不必再用防治蚜虫的杀虫剂。
2.5 小麦黑胚病的防治
[关键词] 小麦种植 病虫害 防治技术
[中图分类号] S512.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3-1650(2017)01-0047-01
1 小麦种植技术分析
1.1 小麦灌溉
我国受到季风影响比较严重,在学习地理的时候都知道我国自然降水是由东南向着西北逐渐递减的,因此分布不够均匀。东南部相对降水量比较多,在小麦生育期水量能得到相应满足,但是西北干旱地区需水量明显不够,那么这个时候就需要依靠灌溉来完成对水分的需求。相对于华北半干旱地区,小麦在生育期的降水量也仅仅能满足需水量的三分之一左右,因此在种植小麦的过程中,都需要适当进行灌溉来对其生长过程中的水分进行补充。由此可见,灌溉是我国北方地区小麦种植并且保证高产的主要措施。
在灌水的过程中,对小麦品质造成影响的因素和降水量也有着十分密切的联系。在少雨年份,灌水不仅能有效提升小麦籽粒的产量,同时还能进一步提升蛋白质和赖氨酸的含量,对小麦籽粒品质的改善有着极强的促进作用[2] 。
1.2 灌水技术
良好的运用灌水技术,使得灌溉的田地受水更加均匀,减少地面流失和深层渗透的现象,就要合理运用水资源对土地进行灌溉。一般情况下,常见的小麦灌水技术有喷灌和沟灌。
喷灌也称为喷洒灌溉,这种方式主要是借助专门的设备,将水喷到高处,从而散落成细散的水珠,让水更加均匀的散落在田间,模拟降雨的情景对土地进行浇灌。这种灌溉方式的主要特征体现在以下几点:1)省水。喷灌不会出现深层渗透和地面径流,因此灌水过程中比较均匀,能节省很多水量,在节约水量的同时,还能起到扩大喷洒面积的作用。2)喷洒水点小,不会对土壤结构起到破坏,对小麦的种植和生长更是不会受到影响。3)减少了渠道占地面积,大大提升了土地的利用效率。在一些不太平整的土地上,这种喷灌方式更能发挥其技术上的优势。但是这种喷灌方式也会存在一定局限性,比如受到风力条件的影响较为明显[3] 。
1.3 优化耕作方式
在对小麦进行种植的过程中需要小麦种植对土地进行优化耕作,也就是采用合理的方式对土地进行响应轮作。这种方式需要种植者间隔一定时间后在对小麦进行种植。因此在对小麦进行种植的过程中,如果一片土地的使用次数过多,那么对小麦的质量将产生十分不利的影响。这是因为小麦在生长过程中所需要的养分是较为固定的,当种植者在一片土地中过分种植,那么小麦在生长过程中将难以吸取有效养分,容易造成养分流失。所以在种植的过程中,种植者需要对土地进行合理运用,进一步保证其产量和质量,有效将种植技术进行提升。
2 小病虫害防治技术分析
2.1 药剂拌种
对小麦种植过程中较为常见的病害进行防治,可以采用这种方式对病原发病的概率进行降低,药剂拌种对重病区的病虫害防治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在进行药剂拌种的过程中,一般会选择较为高效的杀菌剂进行应艳红,药效时间需要控制在八十天到九十天左右。对于不同的病虫害感染区,所要选择的拌种药剂也要有所区别,比如在对金针虫进行防治的过程中,就可以选择质量分数为百分之四十的甲基乙硫磷乳油和水、种子按照一定的比例进行拌匀,通常选择的比例为1:8:800~1000。将其堆闷处理两到三个小时以后,在进行正常播种。
在对小麦种植中病虫害进行相应防治的过程中,我们需要进一步这对其实际病症展开针对性治疗,选择更为恰当的方式,通过病虫害的防治,进一步提升小麦种植的质量和产量。
2.2 春季小麦病虫害的防治
春季不仅是小麦病虫害的高发时期,也是众多农作物的病虫害的高发时期。春季作为小麦返青拔节重点防治病虫害的重要时期,应该对小麦的纹枯病、吸浆虫等病症进行重点加强。其中,纹枯病是近年来影响小麦种植产量最主要病害之一,因此需要对这种并征得防治更应该早早引起重视,一般情况下,我们需要在每年的三月份上旬就对小麦进行第一次用药,中间每次间隔10天到15天左右。在第二次对药剂进行喷施的过程中,每0.067hm2麦田需要用质量分数为百分之二十纹枯净可湿性粉剂对麦田进行释放,在对药剂进行喷洒的过程中,需要尽量将药剂施放在麦子的根部,顺着麦垄均匀展开,并且适当进行浅锄,将药剂翻进土中,最终在适当浇水,即可完成。这种方式将使得药剂更好更快被吸收,对发挥药效有着十分重要的帮助[4] 。
2.3 灌浆期
灌浆期也是多种病虫害的高发季节,因此在这个实际进行方式也是一项十分必要的工作。这个阶段对其进行防治的重点就是白粉病和好锈病等。在对其进行治疗的过程中要适当根据土地的实际情况分析,按照适当比例对药物进行喷洒,才能保证小麦在灌浆期不受到影响。
结束语
综上所述,随着我国科学技术的不断提升,小麦种植技术更是得到极大提高,但是病虫害问题始终没有得到有效解决,对现阶段我国小麦种植的产量提升产生十分不利的影响。因此,就需要进一步加强对小麦种植技术和病虫害技术的研究,并不断将防治工作切实落实在农业生产过程中。作为一项我国重要的农作物,小麦的种植和生长不仅关系着农民的经济收益,同时还和人们日常生活有着十分紧密的联系。通过本文对小麦种植和病虫害技术的研究,希望对进一步提升小麦产量和质量起到更大帮助作用。
参考文献
[1] 韩蓉,韩晓蓉,贾海丽等.小麦种植管理及有效病虫害防治技术[J].北京农业,2016,37(5):24-25.
[2] 周增莲.小麦种植管理及病虫害防治技术[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5,82(16):228-229.
[关键词] 小麦 栽培技术 病虫害预防
[中图分类号] S51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003-1650(2017)03-0107-01
引言
在小麦种植过程中,除了栽培技术,病虫害也是影响小麦种植效率的重要因素,可能导致小麦大规模减产。在小麦种植过程中必须要加强对栽培技术的控制,加强小麦种植过程中的管理,并且及时做好病虫害防护,促进小麦种植水平的提升。
1 小麦栽培技术
小麦在我国具有悠久的栽种历史,从传统的耕作方式到现在的机械化耕种,小麦栽培技术水平有了很大提升。近年来,我国对粮食产业的重视程度逐渐提高,在小麦种植过程中,必须要加强对栽培技术的控制,对栽培过程进行管理,从而不断提高小麦种植水平。
1.1 播种前的准备
小麦栽培过程中,如何才能提高其产量和质量,是很多农户考虑的重要问题,在小麦栽培过程中,应该要对小麦种子进行选择。当前市场上销售的一些稻种,质量不高,在选择小麦种的时候应该要选择质量较高的种子,选择具有抗寒性质的品种。选定种子之后要及时对种子进行处理,有条件的农业种植户会对小麦种子进行包衣,即将种子放入药剂中进行搅拌,在包衣过程中药剂的配比为70mL的生命素原液、5kg水、50kg的小麦种子,搅拌均匀之后,将小麦种子焖两个小时左右,然后将其晒干,用于正常播种,经过处理之后的小麦种子的发芽率以及出苗率都比较高。
1.2 科学的田间配置
田间配置主要指的是对稻田的空间进行利用,从而使得小麦均匀生长,获得充足的养分。在小麦栽培过程中要做到合理密植,不能对土地资源进行浪费,也不能太过紧密,以防小麦树苗不能获得充足的阳光和水分,对小麦树苗的生长产生影响。在小麦种植过程中,一般每亩地种植8千克小麦种,同时要根据实际情况对种植密度进行控制,如果有的地区地势较低,则可以增加种植量,有的地区地势较高,则可以减少重质量。
1.3 加强田间管理
田间管理包括灌溉、施肥、追肥等几个步骤,田间管理是小麦种植过程中的重要过程,从小麦播种之后直到小麦收获之前,都要加强田间管理,并且对每个环节加强控制。小麦生长过程中对水分的需求较大,在灌溉的时候水分要适中,一般小麦生长初期水分要少,随着小麦生长,可以循序渐进地增加水分。施肥和追肥是为小麦提供充足养分的过程,施肥阶段一般使用有机肥,同时辅以底肥,确保小麦所需养分得到满足。种植过程中为了防止小麦出现早衰现象,在每亩地应该要倒入1%的尿素溶液,尿素溶液的重量在40~50kg左右,而且在阴雨天进行喷施最宜,能够给小麦提供更加充足的养分,提高小麦的蛋白质含量。另外,在施肥的过程中要注意肥料的深度,避免肥料与秧苗直接接触造成烧苗,还可以将有机肥与磷肥混合使用,也要控制肥料的浓度,防止肥料浓度过高导致烧苗。日常管理过程中要随时观察秧苗的生长情况,及时进行水肥补充,保证秧苗生长过程中的水分和养分需求。
1.4 加强机械耕种
为了提高小麦生产效率,必须要加强机械化生产,对各种小麦耕种、收割机械的应用。在当前的小麦耕种机械推广管理过程中还存在一些问题,例如缺乏小麦耕种机械推广意识、很多农民的综合能力水平不高等,都会导致小麦生产过程中的机械化生产力度不够,对小麦产量和质量产生影响。在机械化生产过程中,必须要积极加强对各种机械的推广,同时要对机械的使用技术进行控制,例如采用机械进行小麦播种时,平均行距要控制到25cm左右。
2 小麦主要病虫害的防治
小麦栽种和管理是农业发展过程中的重要内容,在小麦生长过程中很容易出现各种病虫害,对小麦的产量与质量产生影响,进而影响农业生产效益。在害虫防治过程中,有的农户思想还比较传统老旧,依旧重视病害的治疗,不注重病害的预防,因此没有从根本上解决小麦种植过程中的实际问题,对小麦种植产生影响。在病虫害防治过程中要对小麦常见的病虫害进行防治:
2.1 小麦锈病
小麦锈病是小麦生长过程中的一种常见病害,主要对小麦叶片产生危害,使小麦的叶鞘、茎干受到严重的影响。小麦锈病在一年四季都可能感染,在小麦锈病的防治过程中,可以从几个方面着手,第一要选择抗病性较强的小麦品种;第二,要及时做好农业防治工作,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进行播种;第三,在小麦拔节期与孕穗期可以采取药物防治,向小麦地喷洒20%的三唑酮,对小麦锈病进行有效预防。
2.2 小麦纹枯病
小麦种植过程中一旦感染小麦纹枯病,则会导致小麦腐烂、枯穗,小麦纹枯病一般出现在气候比较暖和的时候。对小麦纹枯病进行防治,可以选择5%的井冈霉素或者15%的三唑酮,在小麦拔节期进行喷施。
2.3 小麦蚜虫
小麦蚜虫是小麦种植过程中的一种常见虫害,一般出现在小麦叶片、茎杆以及嫩叶处,蚜虫主要以吸取小麦汁液生存,而且蚜虫的繁殖能力很强,生长迅速,对小麦的危害十分严重。在小麦种植过程中要及时加强对蚜虫虫害的防治,一般将小麦进行晚种,在冬季做好小麦灌溉工作,可以使用吡虫啉对小麦地喷洒,同时,可以对小麦蚜虫的天敌进行保护,采用生物防治方法对蚜虫进行防治,提高小麦产量。
结语
综上所述,小麦是我国重要的粮食经济作物,在小麦种植过程中,为了提高小麦产量与质量,必须要加强对小麦栽培过程的管理,同时要加强对小麦常见病虫害的防治,提高小麦的产量与质量。
参考文献
[1]栗如峰.小麦种植技术及病虫害防治技术研究[J].河南科技,2013(18)
[2]韩启虎.小麦标准化栽培技术分析[J].农民致富之友,2013(14)
[关键词] 小麦 高产栽培 核心技术 配套措施
[中图分类号] S512.1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3-1650 (2013)09-0124-01
小麦作为我国农业生产中的主要粮食作物,其重要性不言而喻。提高我国小麦种植的产量,不仅具有重要的经济价值,而且也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随着我国人口的不断增加,国内对于粮食的需求量不断加大,再加之我国近些年来一直不断推行“退耕还林”政策,因此,提高我国农业粮食产量、解决粮食问题是我国农业发展的主要任务。由于小麦在我国的种植非常广阔,且面粉也是我国人民主要的饮食食材,所以,栽培高产量小麦对于解决我国的粮食问题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小麦高产栽培的核心技术
在小麦种植过程中,对于小麦作物的栽培情况会严重影响到小麦的生长及其产量。经过我国小麦栽培技术的发展,现在对于小麦的栽培已经可以实现较高的产量。在小麦的选种、育苗、培植等各个阶段合理、科学的栽培技术才能保证小麦的产量。
1.品种的选择和种子的选购
小麦的品种有很多种,不同的品种具有不同的生长特性,也具有不同的生长要求。对于小麦种植品种的选择,其重点就在于根据种植地区的实际情况,选择最适宜当地种植的小麦品种。在小麦品种的选择上,要综合考虑多方面的影响因素,其具体的实施办法为。
1.1小麦品种的适宜生长环境
小麦在生长过程中,对于气候、土壤等的要求,是决定小麦是否适宜该地区种植的主要条件。根据拟种植地区的气候环境、土壤条件,以及水文因素等,选择适宜本地区种植的品种。例如,在常年降水量较少、气候较干旱的地区,应选择耐旱能力较强的小麦品种;在常年气温较低、日照条件较少、霜冻期较长的地区应选择耐寒能力较强的小麦品种。
1.2小麦种子的质量
小麦种子的质量会严重影响到小麦的出苗率和小麦苗的成活率,如果对小麦种子的质量把握不好,不仅会对小麦的种植造成严重影响,还会给人们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因此,在小麦种子的选择上,一定要严格把好质量关,选择质量优秀的种子进行种植。
2.科学种植
在小麦的种植上,相关工作人员一直对小麦的种植技术、经验等不断进行研究,以求达到提高小麦种植产量的目的。
2.1在开始小麦播种时,要按照科学的播种密度把握播种的数量,从而保证小麦的生长密度有助于提高小麦的产量。在播种中要确保小麦的种植整齐、端正,并要避免有漏播、重播等现象的发生。
2.2在小麦种子出苗后,还要及时对未出苗的地方进行补苗,对病苗、死苗等生长状态不佳的小麦面进行替换。
3.足墒足肥
足墒足肥,就是指在对于小麦种植的土地,土壤中要保持有充足的水分和肥力,可以满足小麦在生长过程中对于水分和其他养分的需求。足墒足肥是保障小麦茁壮生长、产量提高的重要基础。
3.1足墒的基础在于合理的对土地进行灌溉
由于不同地区的年降水量不同,土壤的潮湿程度也不相同,因此,合理灌溉就要求在对小麦种植地灌溉时,要充分考虑目前土壤中所含水分情况和此种小麦品种对于土壤含有水分的程度的要求,有时还要考虑到天气变化等因素的影响,以求将小麦种植地的土壤水分始终保持在最适宜小麦生长的程度。
3.2足肥的基础就是对土地进行科学的施肥
土壤具有充足的肥力,是确保小麦茁壮成长、提高小麦产量的重要条件。由于在小麦苗生长的整个周期中,不同的生长阶段其对于养分的需求量并不相同,因此,在小麦生长的不同阶段就要根据小麦生长的具体需要合理施肥,保证土壤肥力和土壤中含有的营养元素始终保持在最有利于小麦生长和最有利于提高小麦产量的条件下。
二、小麦高产栽培的综合配套措施
1.科学管理
在提高小麦种植产量的过程中,在种植、栽培上的技术应用只是一部分,对小麦生长的科学管理,才是确保小麦茁壮成长、提高小麦种植产量的关键因素。做好科学的管理工作,就要求在培植小麦的过程中,要做好小麦生长中的每个阶段的栽培工作。要根据小麦的生长情况适时的进行冬灌、施冬肥。另外,科学管理还包括在小麦生长过程中的及时补苗、保证足墒足肥等。
2.防治病虫害
对于小麦的病虫害来说,是影响小麦产量的重要因素。小麦一旦发生严重病虫害,其影响将非常严重,将造成小麦的大面积减产,给人们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因此,做好小麦的病虫害防治,也是确保小麦产量的重要配套措施。
对于小麦病虫害防治的措施,主要是依靠向小麦喷洒农药,有时人们在小麦种植前也会对种子进行一些前期处理,以达到预防一些病虫害的目的,实际表明,这种做法的效果也还不错。例如,在小麦生长中常易出现锈病(俗称黄疸病),为了预防这种病的发生,在种植前用适量的15% 粉锈宁湿性粉剂进行拌种,将会有效的防治这种病症的发生。
3.适时收割小麦
在小麦的收割期,要把握好小麦的收割时间,既要确保收割小麦的产量,也要保证收割的小麦的质量。在收割时,尽量保证在小麦质量最好的时期内进行收割,同时还要注意避免因天气原因造成小麦的倒伏、落粒,从而导致小麦减产的现象发生。经过长期的种植实践可以发现,在小麦生长到蜡熟末期的时候,是小麦的最佳收割时间。这时,小麦的麦粒含水量在16%~20%,麦粒积累的干物质最多,是麦粒质量最高的时期。
三、结语
对于提高小麦的产量,重点在于科学的栽培小麦。不过,没种小麦品种的产量毕竟有限,要想进一步提高我国的小麦产量,还需要相关科研人员不断研制、培育出产量更高、质量更好的小麦品种。小麦作为我国的主要粮食作物,是我国农业生产的重要问题。不断提高我国小麦单位种植面积的产量,同时也提高了我国农业用地的利用率,也满足了我国人民对粮食的基本需求。
参考文献
[关键词] 春小麦 种植技术 高效种植
[中图分类号] S51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3-1650 (2014)04-0174-01
一、前言
新疆是一个典型的夏季炎热、光照充足而冬季寒冷的地方,年降水量也是非常少。主要作物有小麦、玉米、棉花、番茄及瓜果等,这些作物如果单纯的依靠传统的灌溉方法,小麦的生长过程中会出现严重缺水的情况,争水现象会比较突出,大大影响了小麦的产量。也影响农民的种植热情,本文就春小麦的高效栽培技术进行探讨,为春小麦的增产提供重要的科学依据。
二、春小麦的主要生长环境
1. 土地的要求:我区开春比其他地方要晚一些,而且在开春之后,气温上升的非常快,这样土壤就容易出现严重的跑墒现象。因此切忌进行早春翻地作业,尽量少对田间进行作业,以免延误了小麦的最适宜生长期。
对于土地的整理,应在冬前就对土壤进行深耕,将耕地翻耕的深度达到二十二厘米到二十五厘米左右,翻压要严密,还有平整土地以及灌水和施基肥的工作,将它整成待播的状态。
2. 施肥的要求:在耕地前,可将前茬作物秸杆在进行粉碎之后,当基肥埋在地里,让它进行发酵成肥。提高土壤的有机含量。
其次,对于小麦高产田,在临冬之前,要对其进行全层施肥的操作,由于春小麦生育期比较短,底肥的增产作用非常大。底肥的用量在这里,要大于冬小麦,将准备好的氮肥总量的20%和磷肥总量的80%以及钾肥100%在翻地时深施。
当然为了提高产量,底肥与有机肥的结合一定要合理,这样才可以将产量增加到最大化,采用测土配方平衡施肥,做到有机与无机相结合,基肥、种肥与追肥相结合。亩施尿素40―45公斤,磷酸二铵20公斤,缺钾的地块,酌情施用钾肥。施肥时一定要精准。
3. 水份的要求:麦田在平整之后,入冬之前就需要进行开沟灌水的操作,也可以使用打埂全畦灌水操作。灌水时一定要均匀,为来年匀苗和壮苗作准备。对于一些积雪大的地区,可在晚秋进行茬灌地,然后开春后抢墒播种。
三、春小麦的种植技术
1. 种子的选择:优良的麦种往往是小麦高产的关键,当然对于麦种的选择,一定要根据当地的气候,选择最适合当地生长的作物。比较适宜的麦种有新春六号,十七号和十一号等。这些麦种的抗倒伏,耐水肥,可以说有很大增产潜力。
2. 播种:在播种时,应及时破雪,根据不同地区的气候,至少要保证昼夜的平均气温要在零度以上,其次要保证机车可以正常进行作业,没有太深的表土冻化。基本三月下旬是比较好的播种时期。
播种的方式,也是有所不同的,如果是一些坡降较大的地区,比较适合 采用四沟六行等方式进行沟播,来保证它们能够吸收足够的水分,增加小麦产量。如果是平整的田地,则可采用小畦播种,保持小哇的宽度在一百八十厘米左右。亩播量在二十八到三十公斤左右。
3. 施种肥:播种之后,都需要施种肥,种肥主要以磷肥为主,每亩需要使用磷酸二按和三料磷混合用量五公斤左右。当然还需要施大概十五到二十公斤的羊粪作为有机肥,施肥时深度要八到十厘米,施肥时,种子和肥料要进行错行条播处理。
播种时,可采用滴灌播种方法,基本使用二十四行的播种机进行条播,播种之后要保证播行是笔直的,而且播量一定要准确,下种要均匀,播种的深度要保持一致,覆土良好。
4. 植株管理:如果是畦播,应尽早将毛渠开好,如果土地平整地带,基本浅宽毛渠就够了,基本毛渠的间距保持在二十五到三十米为宜。其次,头水灌溉对于小麦来说,至关重要。基本在一叶一心,最迟二叶一心的时候,就要给小麦灌头水,并且要结合相应的肥。
每亩保持七十到八十方的灌溉量,尿素也需要亩施八到十公斤左右。要做到灌溉均匀,做到不积水,不冲苗的程度。如果是采用滴灌,应该在四月上旬就进行滴头水的操作,滴水量保持每亩四十五方左右,亩滴肥五公斤左右。以后每间隔十天左右再进行滴水滴肥,亩滴量五十方左右,滴肥五公斤左右。
5. 化学调控:对密度大、生长旺的麦田,需要进行化学调控,每亩施矮壮素约二百到二百五十克,在孕穗挑旗期还需要加施此素一百克左右。当然对于杂草,应当在小麦封垄前进行化除的操作。
6. 成熟期:灌浆期是小麦粒重最关键的部分,所以在小麦开始扬花后,一定要保持足够的补水量,要保证花期时不出现干旱现象,促进小麦灌浆。当然灌水时期不能选择下水或者刮风天气,以免小麦倒伏。
如果是滴灌,在春小麦抽穗成熟期时至少保持两次滴灌,最后一次最好在六月下旬左右,滴水量要达到四十到五十方左右。灌浆期小麦初期,要对它进行叶面肥的追施处理。一般每亩需要尿素二百克,还有磷酸二氢钾二百克。这对于小麦粒重增加是有帮助的。
当然在这个期间,病虫害的防治也是相当重要。比如说蚜虫,病害等防治,都应该根据相应的技术要求,对它进行相应的药物喷撒,让病虫害不会影响到小麦的成长。
收获期一般在蜡熟的末期就可以进行了,在麦籽含水量达到百分之十七八的时候是佳,可保证百分这九十八以上的脱净率,减少浪费。
四、结论
春小麦的种植,对于气候条件的要求也是比较严格的。春小麦虽然耐旱,但是在生长的过程中,也是需要大量的水分补充,因此我们在种植期间,必须要因地制宜,选择合适的麦种以及合适的种植方法,才有可能实现春小麦增产。
参考文献
[1] 刘华荣 陈桂芳 董庆国 朱文胜 叶然古丽.春小麦高产栽培技术[J]《新疆农业科技》 2008年第04期
(兵团第二师二十一团农业技术推广站,新疆焉耆841111)
摘要:本文通过测土配方施肥工作对二十一团耕地土壤养分含量进行了分析,结合该团主栽作物,综合分析了不同作物种植适宜的土壤质地类型,为该地区作物栽培提供技术参考。
关键词 :土壤;养分分析;主栽作物
1土壤养分含量的检测与分析
1.1检测方法
以条田为单位,对665个土样进行检测,检测面积5017.64hm2,取样深度0~20cm。对土壤中N、P、K、有机质、pH、总盐进行测定,利用加权平均法得出全团各养分水平(见表1)。检测方法均按国家颁布的标准和规范进行。
1.2土壤分级标准
从表1、2可以看出,经测土配方检测,二十一团土壤pH值为8.16,总盐为0.345%,属盐碱性土壤;土壤养分含量N为63.1mg/kg,为中等偏低水平;P为25.7mg/kg,为中等偏高水平;K为213mg/kg,为中等水平;有机质含量18.8g/kg,为中等水平。土壤肥力比为N∶P∶K=1∶0.41∶3.38,整体水平较适宜辣椒、番茄等经济作物的生长。
1.3土壤养分含量分析
1.3.1有机质
全团有机质含量为中等水平,但在个别单位有机质含量较低,如2连为16g/kg,含量较低,建议多施有机肥、农家肥等,以改善土壤有机质含量,满足作物生育期的生长需要。
1.3.2碱解氮
全团N含量为中等偏低水平,但部分单位N含量较低,如6连为50.8mg/kg,11连为56.3mg/kg,5连为56.4mg/kg,均在养分分级的低水平。由于氮在土壤中易于挥发,尿素转化为碳酸氢铵后,在石灰性土壤上易分解挥发,造成氮素损失,建议深施覆土。施肥后不要立即灌水,以防氮素淋到深层,降低肥效。
1.3.3速效钾
全团速效K为中等水平,大部分单位为低含量水平,如试验站为140mg/kg,2连为187mg/kg,5连为133mg/kg,均在养分分级的低水平。二十一团多年种植辣椒、番茄,对钾的需求量较大,钾肥可提高甜菜的含糖度。
由于钾在土壤中移动性较小,建议在用硫酸钾作基肥时,一定要深层覆土,以减少钾晶体的固定,利于作物根系吸收,提高利用率。由于硫酸钾作追肥时易溶于水,可采用加压滴灌方式,同时,溶解度随温度的上升而增大,也利于作物吸收。
1.3.4速效磷
全团速效P为中等偏高水平,磷肥可提高作物产量,改善产品品质,加速各类作物的分蘖,促进幼穗分化、灌浆和籽粒饱满,促使早熟。能促进茄果类蔬菜的花芽分化和开花结实,提高结果率,提高油料作物籽粒含油量等,同时还能促进氮的吸收,提高作物抗旱、抗寒和抗盐碱等抗逆性。磷肥施入土壤后,易被土壤固定,且磷肥在土壤中移动性差,这些都是导致磷肥当季利用率低的原因。为提高其肥效,注意重过磷酸钙在作基肥时要深施,以满足作物苗期对磷的需求,磷酸二氢钾、磷酸一铵在加压滴灌番茄、辣椒上,水溶性强,随水滴灌配合施用氮肥,能显著提高磷肥的肥效。
2主栽作物种植建议
2.1辣椒栽培
辣椒栽培应选择土层深厚、有机质含量高、保水保肥能力强、通透性好的中性土壤。二十一团土壤有机质为中等含量水平,因此,土壤保水保肥能力较强,较适宜辣椒生长。虽然土壤偏碱性,对辣椒有一定的影响,但可通过人为的协调控制,通过合理施肥改善其土壤酸碱度,使其达到平衡,利于辣椒的栽培生长需要。
2.2番茄栽培
番茄栽培应选择土壤肥力较高、土壤质地较好、灌水方便的土地。土壤肥力指标应达到总盐≤0.18%,有机质≥18g/kg,碱解氮≥62mg/kg,速效磷≥25.8mg/kg,速效钾≥220mg/kg,土壤肥力比为N∶P∶K=1∶0.42∶3.55。根据二十一团土壤肥力比N∶P∶K=1∶0.41∶3.38,该团整体水平适宜番茄的栽培生长。
2.3甜菜栽培
由于土壤条件好的土地多用于种植两红产业作物——辣椒和番茄,因此,种植甜菜的地块多数含盐碱高,要认真做好洗盐压碱、增施有机肥、利用小麦轮作等土壤改良工作。二十一团土壤盐碱化程度低,有机质含量为中等,比较适宜甜菜的种植。
2.4小麦种植
小麦种植应选择土地平整、土壤有机质含量较高、通透性较好、排灌方便的壤土或轻沙壤土[1]。二十一团土壤质地适宜小麦种植,但土壤有机质含量中等,需利用增施有机肥、秸秆还田等措施来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以利于小麦种植。
3小结
通过测土配方施肥工作对二十一团耕地土壤养分含量进行了检测,综合分析了主栽作物所适宜的土壤质地类型:辣椒应选择土层深厚、有机质丰富,保水保肥能力强、通透性好的中性土壤;番茄应选择土壤肥力较高、土壤质地较好、灌水方便的土地;在盐碱地种植甜菜,应采取洗盐压碱、增施有机肥、利用小麦轮作等措施改良土壤;小麦应选择在土地平整、土壤有机质含量较高、通透性较好的壤土或轻沙壤土上种植。
关键词:小麦;选种;技术;管理
中图分类号:S157.4+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432(2010)-06-0101-1
1 小麦的选种
如何准备好小麦良种是小麦丰产丰收的最基本的基础。麦种的选取还要充分结合本地的气候、熟制、土壤等各项条件。下文以淮北地区为例,对小麦选种问题进行分析。
淮北平原地处暖温带向北亚热带渐变的气候过渡带,与华北地区相比,有显著的水热资源优势,有利于发展间、混、套多熟种植。选择种植早熟性小麦,有利于间套复种,还可以结合利用当地气候资源,更好的实现全年均衡增产。
尤其重要的是小麦灌浆方面,小麦光讲的温度是20-22℃,超过25℃以上对灌浆明显不利。当气温高于32℃,小麦会被高温逼熟,此时,虽然小麦灌浆加速,但器官失水也快,叶片易早衰,同化量减少,会造成小麦千粒重下降,产量下降。淮北平原6月上旬日平均气温多年平均值在23.5-25.0℃,超出了适宜温度范围,达到不利温度。有时候温度甚至超过25.0℃以上,严重影响迟熟小麦的灌浆。同时,6月上旬,干热风日发生几率比5月下旬多25%,风雹灾发生频率最高达18.8%,6月上旬麦收期发生小麦“烂场雨”的几率为7年一遇,有些年份还会相伴发生初夏涝。
因此,在淮北平原迟熟小麦品种不宜选用,以选用早、中熟小麦品种为宜。
2 小麦种植技术
2.1 选地
小麦适应性很高,适宜各种土壤,但是综合性能高的土壤才能达到小麦的丰产丰收。这就要求土壤要结构良好、土层深厚、耕层较深,这才有利于蓄水保肥,促进根系发育。还要养分充足,有机质丰富,有机质可以为作物直接提供养分,在转化中形成腐质,能改变粘土的坚韧和沙土的松散,还能提高土壤的通气以及蓄水能力,是量度土壤肥力的重要内容。
2.2 耕作整地
在小麦种植前必须要整地,整地可使土碎地平,耕层松软,干湿适宜,使小麦能够苗全苗壮,创造高产的土壤,保证地下部和地上部的协调生长。
小麦整地的时候还要配合施肥,为了增加土壤有机含量,培肥土壤能力,增强土壤保肥保水能力,不仅要施足基肥还要增施有机肥。小麦所吸收的养分大部分来自于当季所施的肥料,还有相当一部分是来自于土壤的肥力,肥料的一部分肥力会被土壤所吸收用来补充土壤失去的肥力,还有一部分会以各种形式流失。科学施肥对小麦的生长时非常重要的。
N、P、K时小麦生长所需要的主要的三种元素,在小麦的不同生长期之中,对它们的所需是不同的。过冬期是小麦生长的重要时期,在这个期间内,小麦生长很缓慢,N素的吸收非常重要,在此期间养分的供应情况直接关系到小麦的总穗数。拔节到开花期是小麦最主要吸收养分的时期,占到整个生长期的一半以上,这个时期对磷钾的吸收最为明显。
3 田间管理
随着小麦的生长,苗情会发生各种变化,需要及时采取措施应对各种情况。 以保证穗、粒、种得到最大跟度的平衡发展,所以田间管理直接关系着小麦的生产情况。如果只采用一些常规措施是是很难适应小麦的生长发展的,做到因苗制宜是非常有必要的。为例提高科学种田水平,必须有具体的指标来决定是采用促进还是控制措施。
植株氮素水平和叶绿素含量变化使小麦在不同时期也有不同的变化。以氮素为主的苗期叶色显“青”;拔节时,幼穗和茎秆迅速生长,需碳水化合物增加,叶色褪谈;孕穗阶段是幼穗增大体积的时候,又以氮素为主,叶色转绿,开花以后,主要是籽粒形成和有机物的贮存,叶色又稍落“黄”。青黄是小麦生长的正确表现,如果没有这种表现就要适当的采取措施。颜色还与其他地理因素有密切联系,要学会灵活掌握运用。此外小麦的长相和长势也要掌握,这样才能为丰收打下良好的基础。
当小麦生长达到生长发育最旺盛的中期,田间管理就发生了新的变化:促进分蘖的两极分化,使大蘖迅速生长,小蘖很快死亡,茎层整齐,麦脚干净;控制基部节间过长,增加单位长度干重,达到壮秆防倒;培育良好株型,协调群体结构,改善通风透光条件,提高对光能的利用;增加小花数,减少退化数,提高结实第,争取穗大粒多。
当生长后期,也是关键的时期,要做好抗旱防涝的工作,春雨贵如油,这时容易发生干旱,要做好灌溉的工作。往后又容易产生涝灾,还要做好排涝工作。
当小麦抽穗开花,植株封行以后,对于缺肥的麦田要多用叶面肥,叶面肥的有效吸收率可达90%以上。据测定,千粒重每增加1g,每亩可增产15kg左右,所以这是提高产量的有效措。叶面肥一般施一次,如果两次,第一次在孕穗期,第二次则在灌浆初期喷施。
虽然小麦在不同时期都会发生病虫害,但是在后期更容易发生。更应该加强预测预报,以防为主,防早治好,并根据不同的病虫害采取相应的措施。
关键词:小麦;科学种植;管理
中图分类号: S512.1 文献标识码: A DOI编号: 10.14025/ki.jlny.2015.24.015
小麦在种植中,科学的种植管理方法非常重要,这不仅会直接影响到小麦的产量,也会影响到小麦的质量。小麦的生长过程会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需要注意的问题也比较多。广大农户在种植小麦时一定要对这些因素加强了解,并且掌握科学有效的小麦种植与管理方式,这样才能够促进小麦的高产与优产,进而获取更大的经济效益。
1 选种与育种的技术要点
1.1 对于穗形、穗数以及穗粒数的选择
对于同一小麦品种而言,这三个因素通常是相互制约的,而这种相互制约在小麦的高产育种中又体现得尤为明显。就目前的实际状况来看,多穗型品种更为常见,而大穗型品种的成穗量较小。高产的品种又更容易受到病虫害及出现倒伏状况。因此,在实际选种中对于这三个因素要从多方面进行考虑,要结合具体的情况做出更加合适的选择。
1.2 株高和抗倒伏性
从实际种植中可以看到,小麦的株高越高,通常意味着产量越高,但是发生倒伏的可能性也越大。基于这种状况,我国目前已经研制出了矮秆高产的小麦品种,但是,植株过矮又会存在难以适应水肥条件较为贫乏的地区的问题。因此,在实际种植中可以采用通过提升小麦秸秆的韧性和强度来增强抗倒伏能力的方法,这同样是实现高产的一种有效种植模式。
1.3 发挥小麦自身的抗病虫害能力
小麦在种植种时受到病虫害的侵害时有发生,这也是影响小麦产量的一个最为直接的因素。对于这个问题,可以通过转基因技术研发出抗病虫害的小麦品种,这不仅会极大的改善由于受到农药影响而导致耕地质量变差的问题,同时也减少了农药的开支。
1.4 选择抗寒性较好的品种
小麦在生长过程中通常会受到季节的影响,尤其是在严寒的冬季或者是重大雪灾等自然灾害时,这会极大的影响小麦的产量。在实际种植中,可以选取那些抗寒性较好的品种,并且可以选取那些春季拔节且抽穗晚的品种来种植。
2 苗期管理的相关技术
2.1 播种期间的浇灌
播种期间的浇灌非常重要,小麦出苗较为适宜的土壤湿度应控制在田间持水量的75%左右。对于那些在播种前没有及时进行浇水造墒以及表墒较差的麦田,则应当尽早浇灌蒙头水,这样才能够促进种子的萌发,并且保障幼苗的良好生长。
2.2 补种与移苗
为了确保苗全,在种植时要进行一些相应的补苗与移苗工作。出苗后要及时查苗,对于那些缺苗的地方一定要用相同品种的种子进行浸种后尽早补种,也可以在合适的时期进行移密补稀。移栽时一定要把握“上不压心、下不露白”的要点,这样才能够保障苗种及时赶齐。
2.3 冬灌固根与保苗
对于一些特殊情况必须采取冬灌固根与保苗措施,例如在遇到旋耕播种、秸秆还田,或者是土壤悬空以及却墒的麦田时,冬灌是必要的一个环节。这样才能够保障小麦的盘根以及大蘖发育,让小麦能够安全过冬。冬灌的时间一般选取在日平均气温为3℃时进行,要避免大水漫灌,浇灌完后要及时进行划锄松土。
2.4 苗期要做到因地施肥
小麦科学种植中,因地施肥是很重要的一个环节,这也是保障小麦高产优产的一个重要措施。施肥要分不同阶段进行,并且要有效参照实际的生长环境与生长条件。对于那些地力较差且底肥施用不足的状况,应当抓住冬前的有利时机来进行追肥浇水,之后要及时中耕松土,这样才能够实现促根增蘖的效果;对于底肥充足且生长状况良好的麦田,一般不需要进行冬前追肥浇水,只要适当中耕划锄即可;对于生长过旺的麦田,同样不要进行冬前追肥浇水;对于晚播的弱苗,如果底墒充足可以不用浇冬水,以免降低地温而影响到发苗。是否进行施肥要据具体情况进行理性分析,这样才能促成小麦的高产优产。
3 病虫害的有效防治
3.1 选择适宜的药剂
根据病虫种类和药源情况选用适宜药剂,防治麦蚜可用25%阿维・啶虫脒乳油、4.5%高效氯氰菊酯乳油、20%丁硫克百威乳油以及抗蚜威、硫丹、吡虫啉、啶虫脒系列产品;防治麦蜘蛛可用阿维菌素类农药、20%哒螨灵可湿性粉剂、15%哒螨灵乳油等;防治小麦条锈病、白粉病、纹枯病等病害可用三唑酮、烯唑醇、丙环唑、特谱唑、科惠等三唑类杀菌剂;防治小麦赤霉病可用40%复方多菌灵胶悬剂、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托布津可湿性粉剂、50%福美双可湿性粉剂、40%多福合剂等进行防治。
3.2 严格掌握用药时期和用药剂量
小麦蚜虫,当百株蚜量达500头以上或者有蚜虫株率大于25%时,应及时喷药防治。当瓢虫等天敌与麦蚜比例大于1∶150时,不必进行药剂防治。在小麦返青后,当平均每33厘米行长有麦蜘蛛200头以上或小麦上部叶片20%面积有白色斑点时,应及时进行药剂防治。防治小麦赤霉病的关键是掌握短期天气预报,以小麦感病品种或开花至灌浆期可能遇到高温阴雨的地段为防治重点,在小麦始花期连续喷药2~3次,每隔7天防治1次。对小麦条锈病、白粉病、纹枯病等病害,每667毫升用15%三唑酮可湿性粉剂100克或12.5%烯唑醇悬浮剂40毫升对水喷雾,防治效果均较理想。
参考文献
[1] 王嘉炜.小麦种植技术服务管理研究[D].天津大学, 2012.
关键词:怒江州兰坪县;农技推广工作;创新;发展
中图分类号:F323 文献标识码:A DOI:10.11974/nyyjs.20160432130
怒江州兰坪县是集民族、山区、边疆的国家级贫困县,属于典型的山区农业县,全县依然有12万左右的人年收入低于1200元,经济发展依然面临许多问题,农业产生在兰坪县经济发展中占有很大的比例,通过实现农技创新推广和发展,提高农业产业经济,对于提高县区人民经济收入和推动全县的健康、可持续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文章针对怒江州兰坪县农技推广工作创新和发展的研究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1 怒江州兰坪县农技推广机构的现状分析
目前,怒江州兰坪县农业与科技技术局,总共设置9个工作机构,现有干部职工为230人,其中,从事畜牧、兽医的技术推广人员数量为80人,比例为35%,从事农业种植技术推广的人数为150人,占比为65%,基层农技推广人员总共210人,总共设置了8各农业综合服务站。但是,兰坪县全县20.8万人,依然有55%左右的人年均收入小于1200元,还有4.7万左右属于深度贫苦人口,现阶段的农技推广工作难以满足实际需求,亟待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农技推广工作的创新和发展,以此加快兰坪县脱贫致富、奔小康的进程。由此可见,农技推广创新和发展已经势在必行。
2 怒江州兰坪县农技推广工作创新和发展的有效途径分析
2.1 创建农业生产示范基地
兰坪县应该根据县域特点,创建农业生产示范基地,重点发展特色农业产业,采用集成高产配套栽植技术,并推广种植优良品种,充分的挖掘县域农业特色品种的生产潜力,不断的提高农作物产量和品质,实现节本增效的目标。通过创建典型的示范基地,能够充分的发挥示范基地辐射带动、以点带面的作用,种植和推广以小麦、大麦、王米为主,高山杂粮荞麦、燕麦、青稞为辅,引进高产、高品质的种苗,实现高产、稳产的目标。同时,还应该创建新技术示范试验基地,由专业的技术人员对种植户进行培训,保证所有的种植户都能够掌握相应的技术。以小麦种植为例,小麦作为世界第一大粮食作物,在兰坪县具有广泛的种植面积,在全县粮食种植中占据着至关重要的地位,小麦高产、稳产种植技术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施足底肥,为了保证小麦前期早发,中期稳定生长,后期不出现早衰的显现,在种植之前必须施足底肥,以有机肥为主,并适当的施加氮、磷、钾肥;整地管理,通过整地,能够为小麦的萌芽、生长、发育提供良好的环境,整地管理应该做到“平、实、透、细、净”;精选良种,为了提高种子的发芽率,应该选择耐贫瘠、耐寒、高产、稳产的品种,并且在播种之间进行催芽处理;合理密植,苗木的单位种植面积会影响麦苗的壮弱,根据兰坪县的实际状况,对于高产、稳产的地块,应该选择弱春性、分蘖能力强的品种,每667m2种植基本苗20万株,单产量高达450kg/667m2左右;田间管理,田间管理主要包括早浇出苗水、追肥管理、除草管理、病虫害管理。
2.2 田间桔杆处理技术推广和应用
农作物秸秆中含有大量的有机质,并且是一种可再生的生物资源,具有众多的用途。但是,长期以来秸秆的用途并不被农民群众重视,大部分秸秆被焚烧,造成浪费。田间秸秆处理技术主要包括以下2种,利用秸秆回收机,对农作物秸秆进行切割、切碎,既可以直接还田,还可以当做畜牧业的饲料;利用微生物腐熟剂,对小麦、水稻、玉米、燕麦、青稞等秸秆进行处理,同时还能够对畜禽粪便、垃圾等进行处理,这样既能够提高秸秆的利用率,又能够降低对环境造成的污染。
2.3 创建以政府为主导、以农民专业合作组织为主体的推广方式
当地政府应该充分的认识到农技推广工作的重要性,并创建“专家-技术指导-农户”三位一体的模式,充分的发挥政府主导、农技专家指导的作用,狠抓技术培训,加快农技推广进程,快速的提农民收入。创建以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的推广方式,充分的发挥当地所有农户,创建各种农技合作社,逐渐的形成农技推广人员带动科技示范户,科技示范户带动普通农户的推广模式,实现共同发展。
3 结束语
总而言之,怒江州兰坪县的农业经济发展现状不容乐观,主要原因是农技推广机构人数不足、服务机构数量不足,农技推广和服务工作力度不足。因此,应该根据兰坪县的实际状况,采取各种有效的途径,创新农技推广工作,以示范式、科技式、带动式的新型农技推广模式,带动兰坪县农业经济发展,最终实现带动全县脱贫致富、奔小康的最终目标。
参考文献
[1] 密建花.浅谈兰坪县小麦高产栽培技术措施[J].农业开发与装备,2015(4):125-126.
关键词:油菜种植;风险因素;农业保险
中图分类号:S565 文献标识码:A DOI:10.11974/nyyjs.20160632107
1 影响油菜种植的风险因素
具体而言,影响油菜种植的风险因素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1 自然因素
地形、地貌、气候、土壤、植被等自然条件均会对油菜种植产生直接或间接的影响,无论哪个环节均会导致油菜的产量发生波动。
1.2 经济风险
经济风险主要来自于市场、政策、价格、税收等,市场风险主要是油菜的需求与生产要素供给,虽然油菜需求量会持续增加,但是近期的油菜需求量却体现出不确定性,对于农民个体而言,其对市场的了解远远不足,其商品性生产存在较大的盲目性,因此其种植风险也大大增加。
1.3 技术风险
在农业发展过程中,科学技术是一项重要生产力,传统农业中的农业技术相对落后,导致农民对自然条件的依赖性较强,落后的农业技术无法保证油菜的产量,并且农民的劳动效率也比较低,不利于农业的进步与发展。而新技术虽然大大减少了油菜种植对自然因素的依赖性,但是新技术在实际应用中存在更大的不确定性。
1.4 社会风险
社会风险主要因素包括历史因素、人口因素等,农作物在种植生产中具有一定的历史继承性,某个地区种植某种作物会长期持续种植,比如河南省种植小麦,就很难在短时间内改种油菜,因为河南农民对小麦种植更熟练,可以保证小麦种植的产量及质量,而不了解油菜种植技术,反而会增加种植风险。
2 油菜种植风险的控制措施
分析上述油菜种植存在的风险因素可知,自然、技术、经济、社会等4个方面中,以自然因素的不可控性最为显著,故此处仅针对余者3项因素提出控制建议措施:
2.1 制定《农业保险法》
农业保险是一种具有准公共物品特性的物品,与普通商业保险的《保险法》相比,其这一特殊性决定了农业部门要专门针对农业生产进行立法,促进我国农业保险的可持续发展,从而降低农业生产的风险性。《农业保险》法中,要对各级政府对农业保险的扶持政策予以明确,采用强制投保机制推广农业保险,防止农户误读农业保险;在各级政府、地区建立健全的农业保险经营体系,加强宣传,增强农户对农业保险的了解,明确农业保险中各主体的基本权利及义务。
2.2 加强政府财政对农业保险的补贴
建立初始资本及准备基金,无论是政府直接经营或是间接经营的农业保险计划,均要由政府出资建立初始资本及准备基金,由政府主导推动农业保险的推广与发展;在农业保险计划中要有政府相关部门的直接参与与引导,针对保费给予一定的补贴,而保险计划中的经营管理成本则由政府负担,在税收方面给予农业保险经营主体更多优惠,比如减免营业税等;建立健全的农业保险监督管理机制,成立专业管理机构,在各个地区、各级政府充分发挥其监管作用,从根本上控制农业保险受惠者的道德风险,保证补贴资金的应用落到实处。完善农业保险相关的法律法规,规范管理保险经营者的业务运作行为,降低农民的道德风险。
2.3 提高农民收入
现阶段我国农民的家庭人均纯收入还相对较低,并且随着城市化发展进程的不断发展,农民的数量也在不断减少,从而直接影响到农业收入的比例。且农民的文化水平、专业技术水平相对较低,其思想观念落后,即使有些观念先进的农民具有生产风险管理的意识,也缺乏通过购买农业保险转移风险的能力。针对这种情况要采取措施提高农民的收入,在地区内推行规模化生产模式,推进产业化发展进程,实现规模经济与集约化经营的有机结合。提高土地承包政策的稳定性,保证国家制定的各类农业产业化经营支持性政策的落实与执行。加强农村市场建设,畅通销售渠道,根据农产品优势,建立销售点网点,形成市场网络,从而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
关键词:小麦;生姜;套种;栽培技术
宁阳县蒋集镇是生姜种植大镇,种植面积约800hm2,大都采用小麦套种生姜立体种植模式。现结合生 产实践将该种植技术总结如下。
1栽培模式
小麦采取沟麦种植方式,沟距60cm,其中埂宽40cm,沟宽20cm,沟底播种小麦。立夏前后,在埂上套种1行生姜。
2栽培技术
2.1合理安排,轮作换茬
生姜是不耐连作的作物,在无病姜田块,连续种植3~4年后应换茬种植其他农作物,间隔2~3年后再种植生姜;新辟姜田,一旦田中发现病株,要及时换茬,间隔期要在5年以上,土地宽余地区间隔期延至7年以上,效果更好。
2.2严格选地,施足基肥
良好的生产条件和土壤基础是小麦、生姜间套作的关键,应选择土层深厚、地力肥沃、疏松透气、排灌方便、无姜瘟病的轻壤地种植。在此基础上,秋季小麦播种前要深耕细耙,科学配方施肥。并根据土壤虫情,施入3%的辛硫磷颗粒剂75~90kg/hm2或黑矾225~300kg/hm2,进行土壤消毒。
2.3品种选择,合理密植
小麦品种要选用株型紧凑、分蘖力强、成穗率高、增产潜力大、抗倒伏的晚播中熟品种,如淄麦12、潍麦8号等。生姜要选用姜块肥大、皮色黄亮、不干缩、未受冻、无病虫害的健壮姜种,如宁阳黄姜、莱芜大姜等品种。姜种的处理要分困姜、炕姜、分选壮芽3个步骤进行。小麦播种量97.5kg/hm2左右,成穗达525万穗/hm2;生姜采取带芽姜块横向平播于沟底,株距15~17cm,种植12.15万株/hm2左右。
2.4适期播种
小麦适宜播种期为10月10~20日,出苗后管理同常规大田,翌年5月底至6月初小麦成熟时适时收获,收割小麦时,只取麦穗,留下60cm高的麦秸遮荫。在小麦收割前的清明前后暖姜芽,首先选择肥大、皮色亮黄、无病、无虫蛀的姜块作种。催芽前用多菌灵或G-1型生姜增产剂浸种,选择无风晴天将姜种放在地上晾晒,中午翻动1次,晚上搬回室内,堆积4~5d,保持温度11~15℃,使姜种“发汗”(困姜)。这样反复3次即可催芽,谷雨后打包上炕(一般在厨房内)。开始温度不要超过20℃,以后逐渐升高并保持在23~25℃,约20d出芽。出芽后温度要降低到17~18℃。催芽期间相对湿度要保持在80%~85%。当芽长到花生米大小时,即可分芽播种。分芽时保证每块60g左右,并有1~2个壮芽。套种日期以5月4~12日为宜。播种前3~5d,先在播种行内开深15cm、宽10cm的沟,施优质圈肥22.5t/hm2或饼肥2 250kg/hm2、氮肥375kg/hm2、磷肥375kg/hm2、25%多菌灵15kg/hm2,混合后施在沟的阳面。播种将芽块横向平播于沟底,株距15~17cm,种植12.15万株/hm2左右,随后用土盖严,厚度以4~5cm为宜。
2.5科学管理
生姜套种完毕后要浇1遍水,浇水或雨后要及时划锄。播后15d生姜顶芽出土,应及时浇出苗水。一般每周浇1次水,追肥后要勤浇水,4~5d浇1次水;汛期注意排水,特别是热雨后应及时浇清洁井水。在苗高30cm,具有1~2个分枝时,轻施提苗肥,追施硫铵75~300kg/hm2。8月上旬要先拔除小麦秸秆,然后再大量追肥。追施豆饼1 500~2 250kg/hm2,复合肥375~525kg/hm2。9月上旬生姜进入根茎生长盛期,可再追肥1次,追复合肥225~300kg/hm2。在立秋前后(8月上旬),结合追肥进行培土,使原来的沟变成垄,垄变成沟。垄高10~15cm,宽25cm左右。
2.6病虫害防治
生姜的病虫害主要是姜软脚病、姜腐病和姜螟、姜粪虫蛆等。姜软脚病俗称姜发瘟,此病在小满至大暑期间为发生盛期。在防治上,选择无病菌土壤和无病区的姜种,防止姜根部积水和受渍;一旦发病应及时拔除发病的植株,并用5%的石灰水或用高锰酸钾750g/hm2,对水750kg对土壤进行消毒。姜腐病病症是由皮烂向中心(姜瘟病则由心烂向皮),在防治上,不让姜地积水,施用的农家肥要沤熟;若已发病,可淋施波尔多液,或按防软脚病的办法进行土壤消毒。在防治姜螟上,及早扑灭姜螟成虫,捉除幼虫,或在1~2龄的幼虫期施药毒杀。此虫以姜苗分枝盛期的7~8月开始危害,以在幼虫低龄期施药效果较好。可用除虫菊酯类农药750g/hm2对水450~600kg喷杀,或用速杀灭丁750g/hm2对水600kg在傍晚喷于姜苗心叶,待药液流到茎部就可毒杀姜螟幼虫。姜粪虫蛆可用敌敌畏5 000倍液淋于虫害区,以杀灭幼虫,并防止其蔓延危害其他植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