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作文素材积累

作文素材积累

时间:2023-05-30 10:45:58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作文素材积累,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作文素材积累

第1篇

作文素材素材积累方法与途径掌握充足的作文素材是写出优秀作文的基础,正如建筑的构件一样,素材的好坏、优劣是决定能否建成美观、结实建筑的前提,做好素材积累是写好作文的第一要务。

一、正确认识作文素材积累的深意

积累素材,并不只是对字、词、句子的简单累积,而是要充分理解字、词、句子背后的来龙去脉,理解每个词语背后的典故,只有这样才能在领会字面意思的同时,把更深的意义融会到内心深处,才能在更深层次上领会材料的“味道”,才能在写作时正确运用材料。

比如,在成语材料的积累上,熟悉成语背后的故事才更有意义。拿“开天辟地”这个成语来说,字面上的解释是“前所未有的,有史以来第一次的”,这个解释对于小学生来说是不容易理解的,生疏的,也不会在写作时游刃有余地加以运用。但如果能够将这个成语的由来讲清楚,便会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因此,有必要把这个成语的来历――“开天”的故事讲给学生:世界之初,既没有天,也没有地,是一个完全分不开的一团混沌,就像个巨大的蛋,而就孕育在这个蛋里。过了好多年,逐渐长大,他开始活动起来,大蛋似的世界也逐渐分开了,轻的、清的东西上升,成为天;重的、浊的东西下沉,成为地。起初,天地离得很近,随着的成长,天地间的距离也越来越远,用身体撑起了天与地,天与地重新合到一起的可能性不再存在了,他“开天辟地”的事业成功了。他死后,呼出气的变成了风和云,声音变成了雷电,左眼变成了太阳,右眼变成了月亮,手足变成了大地,身体变成了大山……通过这个故事,积累的不仅仅是“开天辟地”一个成语,学生更可以在这个故事里看到“奉献”“坚韧”“神奇”,学习到“清浊”“混沌”等等。积累的真正意义是由此及彼,举一反三,融会贯通。

二、素材积累的方法

积累素材不能为了积累而积累,更不能把“死记硬背”“生搬硬套”当作掌握素材和运用素材的不二法则,应引导和培养学生兴趣,激发他们积累素材的强烈意愿。

关于素材积累的方法,许多教师给出了不少建议,比如笔记法、联想法、摘要法、心得法等等。每种方法都有自己的优势与不足,关键是要学会运用,因此,提出了一种新的方法――实践法。

所谓实践法,就是把收集到的字、词、句、故事等作文素材通过实践运用加以深化这些素材真正成为学生自己的知识,成为写作素质体系中最为稳定的一部分。只有在真正的写作实践中加以正确、合理的运用,才能在头脑里建立起素材的概念,不仅要“记得住”,还要“用得对”“用得好”。对于词,可以通过造句加深理解,如关于“看”的词汇有“瞥、瞅、望、瞄、瞪、盯、观察、凝视、注视、看望、探望、瞻仰、扫视、环视、仰望、俯视、鸟瞰、俯瞰、远望、眺望、t望”等等,为了让学生区分不同“看”的意思,在讲清楚这些词意思的前提下,可以通过造句,加深对词的理解:(1)我站在山顶,(俯瞰)脚下树尖上飞过的小鸟,真想和它们一起飞;(2)我站在山顶,(眺望)远方,我的心仿佛也和轻巧的白云一起飘走了。同样是“看”,两个句子选的词是不一样的,从高处向下看是“俯瞰”,由近向远处看是“眺望”,简单的选词造句练习可以使学生轻松地掌握不同看的意义,在将来的写作过程中也就会准确地加以运用。因此,实践的作文素材积累方法有助于在认识、收集的基础实现对素材深层次的“二次加工”。在教学实践中,这种素材的积累方法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如果再结合其他积累方法,并综合运用,学生作文中的遣词造句、旁引博证就会比较准确、恰当。

三、作文素材积累的途径

素材积累,首先要有获取素材的途径。除了可以从课本中、课外阅读材料中、自然界中、生活中获取素材外,计算机网络无疑是当今这个时代获取信息,积累作文素材的重要途径。

一方面,随着网络,特别是智能手机的广泛应用,网络、移动网络走进了人们的生活,深深地影响着人们的生活,学生也必将接触、使用到网络;另一方面,方便、快捷、海量的网络信息改变了传统的信息获取方式,信息的查询、收集、利用首选的就是网络。作文素材更多地来源于网络,正在成为第一来源。因此,作为老师要引导学生学习网络知识,以便可以充分利用网络来积累作文素材。

当然,通过网络积累作文素材必处理好两个问题:一是对信息的甄别。众所周知,网络是开放的,网络上的信息良莠不齐、真假共存,在收集素材时就要擦亮眼睛,学会辨别真伪,分清好坏,尽量从权威性的、口碑好的网站上下载素材;二是防止无关信息的干扰。网络上的信息丰富多彩,查找信息时经常会有广告、游戏等信息弹出,对于低龄的学生来说,这些无关的信息有时充满了诱惑,很有可能被吸引,而忽略了对素材的查找。因此,作为老师、家长应关注学生的上网行为,经常加以引导,让学生们树立正确的网络观念,科学上网。

总之,作文素材的积累是个长期的过程,需要学生具有持之以恒的精神。作为写好作文的基础工作,只要树立正确的素材观,掌握科学的素材积累方法,找到适合自己的素材积累途径,经过努力就一定能够成为素材的“富翁”,作文的“高手”。

参考文献:

[1]王军.作文素材的积累方法[J].考试与招生,2009(3):46-48.

[2]何嘉慧.厚积而薄发――初中生作文素材积累的重要性及途径[J].中国校外教育,2015,(6):125.

第2篇

阳光若水

一生操劳的母亲,从没有走出过塔河这个偏远的村庄,在行至人生的终点时,她渐渐燃起一个愿望,那就是出去看看外面的世界。在儿子王一民展开的地图上,母亲用瘦弱的手指画了一条斜线――从塔河到拉萨。王一民不明白母亲为何选择这样遥远的地方,但母亲迫切而强烈的心愿、充满渴望的目光,激励着王一民出发了。

从中国最北端的黑龙江塔河,74岁的儿子用一辆破旧的三轮车,载着99岁的老母亲,“吱呀”上路了。他们用了两年半的时间,走到了中国最南端的海南岛。考虑到母亲身体不支,王一民打算返回家乡,以使母亲“落叶归根”。

两年多里,寒冬酷暑,冰雪暴雨,还有母亲老小孩儿似的抱怨和挑剔、种种路况和心绪,王一民都挺了过来,而且他为自己能和母亲在一起走这么多路感到无比荣幸。

回家后,母亲以102岁的高龄离开人世,遗言是:希望骨灰能撒到去。为了实现母亲的遗愿,伤心平复后的王一民,以83岁的年龄,又用了7个多月的时间,将三轮车换成有发动机的大车,终于将母亲的骨灰撒在了的土地上。有人说,如果把这些往返路程都加在一起,大约有10万里。

王一民说,我之所以能忍受所有的痛苦,是因为我必须遵守与母亲的约定,这是我能献给母亲的最后的爱。

(选自《启迪•上半月》2009年第2期)

分析:“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是人生最大的遗憾。正是因为不想给母亲留下遗憾,不想让自己后悔,王一民用行动达成了和母亲的约定,完成了母亲临终的遗愿,这惊人之举向我们展示了孝心的力度与厚度。孝敬的方式是多种多样的,但王一民以独特的方式,告诉我们孝心就是一种郑重的承诺,孝心就在于我们时刻去行动,孝敬父母就是要竭尽全力。因此,请从小事做起,赶快为你的父母尽一份孝心吧!

适用话题:孝心 爱心 承诺 奉献 约定

成功人士的特点

云上村

《手机》上映那年,著名记者何东与冯小刚反目成仇。阔别6年后,《唐山大地震》上映,何东给冯小刚助手打电话,要采访冯导。二人见面的瞬间让所有想看热闹的八卦人士好奇心十足。目击者称,冯老师进到直播间,看见何东后没有一丝尴尬,旧友重逢般喊了声京味儿十足的“何爷”,何东也一脸久别重逢的喜悦,悔不当初,二人就势拥抱,一抱泯恩仇,就像昨天还在一起喝过大酒的哥们儿。

他们都是草民眼中的成功人士。成功人士的特点是:从不把时间用于较劲和撕扯,只会高效率地把一切推向愉悦、和解、结盟。因为他们的眼光,投向的是远处的最终胜利。他们深知,眼前这点小得失不值个啥。懂得取舍,要忍短痛。他们总是暗自咽下苦水,从不呕吐,虽偶尔抱怨,但决不走回头路。因为他们早就选好了――要名利,要成功,付出点尊严或别的什么都是应该的。

(选自《意林》2010年第19期)

分析:“成功人士的特点是:从不把时间用于较劲和撕扯,只会高效率地把一切推向愉悦、和解、结盟。”他们具有合作双赢的意识,总是站在高处看待生活中的纷争,深谙为人处世之道,为了事业,为了成功,总能独自承受苦难。这种拿得起、放得下的胸怀,永远值得我们学习;这种明辨是非、大智若愚的人,永远是我们心中的楷模。

适用话题:成功 处世 合作 胸怀 智慧

16岁IT狂人“抒情”致富

郭艳琳 尹颖尧

米伦出生于原南斯拉夫,10岁随父母移民加拿大。他从小就对计算机感兴趣,在社区是家喻户晓的IT小狂人。12岁时,米伦就自个儿开了家计算机培训班,传授学员们计算机操作技巧,以及如何建立网站。

在网上搜索抒情歌曲和歌词时,米伦发现抒情歌曲一直是最流行、最受关注的。“但是所有的抒情歌迷们都做着同样一件事情――在网站上仅仅更新最新歌曲和歌词,以此来提高网站流量。这可不专业。”在米伦看来,网站上的抒情歌曲不仅要内容丰富、准确,而且还须合法,当时没有一家抒情歌曲网站达到这三点要求。米伦决定做一个权威的抒情歌曲和歌词的网站。为了提高网站的点击率,他在网站上开辟了“献词”栏目,邀请网友们根据歌曲整理歌词。米伦经营网站的方式吸引了大量的网友,也引起了广告商的注意。网站开通了一年,米伦就赚到了人生的第一个100万。网站建立的第二年,米伦就不允许网友复制、粘贴和打印抒情歌曲的歌词,以及下载歌曲了,但是还是能在线听歌和阅读歌词。他认为抒情歌曲和歌词受版权保护,在不给创作者支付版税的情况下,擅自使用别人的成果,是不公平不道德的。米伦的正义感换来了商业信誉,他也赢得了音乐界大公司的关注。

8年来,米伦赚了多少钱?对于这个问题,米伦从不透露。在米伦的世界里,有了钱并不意味着什么,生活还是过得普通为好,但是梦想一定得坚持――打造抒情网站社区。

(选自《意林》2010年第19期,有删节)

分析:米伦仅用8年的时间就演绎了一个商业神话,那时他年仅16岁,这是一个奇迹。这个奇迹的产生再一次有力地证明了:创意,让一切皆有可能。米伦的创意源于他对计算机的兴趣,源于对抒情歌曲的热爱,还源于他的善于思考。一个人只要用心专一,肯动脑筋,就一定能从寻常处发现无限机遇。我们每一个人都有爱好,每一个人都具有创新能力,只要我们坚持不懈,勤于思考,我们同样能开创出一番惊天动地的事业,从平凡走向伟大!

适用话题:创新 机遇 兴趣 挑战 思考 自我发展

杨洋:该90后演绎宝玉

张 樱

在拍红楼梦之前,杨洋的简历近乎一片空白:“我没有参加过社会实践,没有经历过比赛竞争,一些90后热衷的选秀活动都与我无缘。”杨洋是一名军校生,小学还没毕业,他就考上了艺术学院舞蹈系,一待就是五年。军校生活异常枯燥,但严格的军队条例却把杨洋和外界的浮躁隔离开来,让20岁的他保持了一分同龄人难得的单纯。2007年9月,《红楼梦》剧组在全国艺术院校挑选演员,杨洋有幸被选中。经过两个月的封闭训练,杨洋眉宇间流露出的古典气息与导演李少红心目中成年宝玉的形象越来越契合。经过红学家的首肯,他终于成为《红楼梦》最后一位拍板的演员。

头一次开机,完全没有拍摄经验的杨洋就露了怯。就一个行礼的动作,他竟然重复了十几次,把导演急得浑身冒汗。为了让自己在举手投足间更接近古人,杨洋给自己制定了一套“变身”方案,并不断提醒自己把学了八年的东西都放弃,从最简单的走路开始适应。本以为拍《红楼梦》不是觥筹交错,就是对诗赏月,谁知道对体力的要求丝毫不亚于武打戏。最让杨洋印象深刻的是拍完宝玉与宝钗大婚的戏,三天下来,他的肩膀和脖子完全动不了,睡觉稍微一歪脑袋就会疼醒。杨洋在演宝玉之前从未完整地读过《红楼梦》,进入剧组后,他把拍摄以外的全部时间都用在看剧本、背台词、看原著上,厚厚的一大本《红楼梦》,记不清翻了多少遍,以致连书皮都被他翻烂了。两年来,杨洋看的、想的、琢磨的全是宝玉。长达两年的拍摄,让杨洋获得了大部分同龄人所无法企及的荣耀,也拥有了从未体验过的成就感。

(选自《中国校园大学生》)

分析:杨洋在别人看来就好似“天上掉下来的宝哥哥”,其实不然,机遇总是青睐时刻准备着的人。杨洋从小的艺术爱好,五年的艺术学院的军校生活,其艺术天赋与追求,个性的单纯与古典,使得他脱颖而出。艺术的底蕴要靠后天的努力修炼,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我们往往只看到其成功后的荣誉,却忽略了其追求的过程浸透了奋斗的血泪。杨洋的艺术之路,昭示我们要时刻准备着,努力奋斗。只有这样,我们才能走得更远,飞得更高……

适用话题:机遇 成功 磨炼 向往 奋斗 成长

每个人都有一个十字架要背

山水梅子

她是台球赛场上最抢眼的女人,其完美的手臂线条、婀娜多姿的身段、专注的神情,举手投足间散发着无法阻挡的魅力,“冷艳”“性感”几乎成了她的代名词。她,就是曾蝉联世界第一的韩裔美籍台球运动员珍妮特•李。

可是,没有人会想到,就是这样一个在世界竞技体育项目上独领的女性,居然从小就经历着数不清的磨难:她4岁得了肿瘤,11岁腿上生脓肿,12岁时得了脊柱收缩症。13岁时,医生在她的背部安装了一个金属的支架,两根钢条焊在一起,让她得以能够重新站起来。之后她又因颈部椎间盘突出、肩膀二头肌肌腱炎等经历了多次手术。每一次从手术台上下来,她都如经历了一次生死考验。她对自己说:“每个人都有一个十字架要背,上天既然如此安排,不是为了压垮我,而是为了让我在爬起来之后能有柳暗花明的那一天。”

18岁那一年,上帝终于开恩了。她遇到了改变她一生的台球。这个要强的女孩很快沉醉于这项运动中,每天的练球时间超过10小时,并不停地看书,向老一辈职业选手求教。

随着疯狂的训练,她的生命也在那一刻转了弯。三年之后,她加入美国女子职业撞球联盟(WPBA),当年就进入了WPBA前10名。接下来,她赢得了一项又一项比赛,接连捧回了一个又一个奖杯。这使她的排名急速飙升,很快登上了世界第一的宝座。

(选自《读者》2010年第19期,有删节)

分析:生命赋予我们每个人的并非只有欢笑,还有失败与挫折、病痛与苦难。我们每个人身上,都有一个十字架要背。当潜藏的暴风雨袭来时,我们是否能如珍妮特•李一样,以坚强乐观的态度来傲视苦难,并以胜利者的姿态勇敢地超越它。人生从来都是风雨兼程、险象环生的,你只有扛得住那背负在身上的有形的或无形的十字架,才能轻装上阵,获得最后的成功。

适用话题:苦难 勇敢 坚强 挑战 超越 风雨

以感恩的心面对失败

史蒂文斯曾经是一名在软件公司干了8年的程序员,正当他工作得心应手时,公司却倒闭了,他不得不为生计重新找工作。这时,微软公司招聘程序员,待遇相当不错,史蒂文斯信心十足地去应聘。凭着过硬的专业知识,他轻松过了笔试关,对两天后的面试,史蒂文斯也充满信心。然而,面试时考官的问题却是关于软件未来发展方向方面的,这点他从来没有考虑过,故遭淘汰。

史蒂文斯觉得微软公司对软件产业的理解,令他耳目一新,深受启发,于是他给公司写了一封感谢信:“贵公司花费人力、物力,为我提供笔试、面试机会,虽然落聘,但通过应聘使我大长见识,获益匪浅。感谢你们为之付出的劳动,谢谢!”这封信后来被送到总裁比尔•盖茨手中。三个月后,微软公司出现职位空缺,史蒂文斯收到了录用通知书。十几年后,凭着出色业绩,史蒂文斯成了微软公司的副总裁。

分析:你面试失败后,仍不要放弃,因为也许还有起死回生的机会。如对招聘公司的辛勤劳动给予感谢,合情合理,还能反映出你与众不同的作风,容易给用人单位留下深刻印象。当公司一旦出现职位空缺,或许首先想到的就是你。同时,比赛、考试失败了,也要感谢,是它让你成长。

适用话题:面对失败 坚持 放弃 感激的方式

共勉之言

晚上隔壁店家的小叔在我店前晃荡,见到一块高挂在天花板下的广告牌,想练练自己的柔韧性和扩张力,于是一个助跑将一腿迎向此广告牌,可惜就差了这么十来公分。他又试了一次,还是没成功。我说:“小伙子,别试了,努力不在这一分钟两分钟,这需要付出一段时间的努力。”然后我又开始循循善诱做起导师来了,因为前阵子他一直在跟我交流关于他的前途问题,于是我说:“这个例子让我不得不再次跟你分析生活的本质,你看你,总想着一步登天。是的,我也看好你,你悟性高,人聪明,其实可以慢慢接近成功,可惜你因为年轻,总在幻想,不够务实,不够耐心,不够坚持。做任何事都得慢慢来,不在于一朝一夕,而在为长远而计。”小伙子似懂非懂,没经历过,有些言语就是显得那么无力。

其实这些话也何尝不是在说我自己。曾经,我也有很多梦想,其实我也在不断努力尝试,有失败有成功,但远没有达到我真正的目标。经过这么多年的付出,我想我是明白了,放平心态,不急不躁,对自己充满信心,然后努力地脚踏实地地走好每一步,相信未来,我是可以让自己满意的。

第3篇

【关键词】 农村小学 生活化 作文 素材积累?

【中图分类号】 G623.2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067X(2014)10-008-01

如何在小学作文教学中凸显农村生活化特色,是课题组一项主要研究内容,除了在课堂教学中探索引入生活化体验之外,我们还更多地靠富有地方特色的资源体现。因此,教师如何挖掘、利用好这些资源,让学生写出富有农村生活乡土气息的内容和文章来,是课题组的一项重要任务。我们的做法是:

(1)依托校本资源,开展主题作文训练

我校地处乡镇,城乡结合部,学校一半以上的学生来自农村,是肥东县第一批合肥市特色学校,有着较强的师资队伍和硬件设施。一直以来,以“德育导行,科研引领”作为办校理念,坚持课堂教学与课外活动相结合、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相结合,教育科研与学生活动相结合开展教育、教学活动。我们就因势利导,结合这些校本资源,开展主题作文训练,让学生写出身边的事,表达出亲身生活的体验和感受。

近年来学校已经形成以“学雷锋文明礼貌节、校园文化艺术节、开心阅读节、健康体育节”为主要内容的“四大主题”活动。我们紧紧围绕“四大主题”活动开展生活化主题作文训练。

三月是文明礼貌节,课题组结合“学雷锋月”开展读雷锋日记、讲雷锋故事、唱雷锋的歌、学习雷锋事迹和写身边活雷锋等活动;结合三八妇女节开展“我让妈妈露笑脸”主题征文,“爸爸妈妈我想对你说”感恩贺卡寄语;结合“3.12”植树节、“争当环保小卫士”、“清洁家园”社会实践活动,组织同学为小树挂牌,写环保标语,发环保倡议书;五月份为“校园文化艺术节”, 每年都要组织“快乐艺术・快乐成长”为主题的文化艺术节活动。有绘画书法展、手抄报评比、庆六一文艺汇演等活动,课题实验教师让学生用日记、卡片、文章等形式记录自己发现美、感受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过程和体验。九月份为“开心阅读节”,课题组教师开展“中华经典诵读”读书笔记展读活动,比比谁读的书多,开展写“一本好书读后感”,比比谁的收获大;开展班级“故事大王选拔”,看看谁说得好。每年的十一月份为“健康体育节”,课题实验教师就组织学生写现场赛况报道,记下赛场精彩瞬间和感人画面,在校园广播中播报;组织学生写《一场激烈的比赛》《团结就是力量》主题作文,通过参加体育活动,写生活情感文章,学生的体育意识、集体荣誉感及团队合作的精神体验得到了进一步的升华。

我们把学校的一草一木,一花一景,一窗一栏(橱窗、宣传栏),一室一站(图书室、广播站)当做课程资源,利用校内开展的各项校园文化活动,使每一个节日,每一个活动,都成为作文校本课程资源,让学生走到活动课程中去,去玩,去唱,去跳,去感受,去体验,这样学生就有了亲身体会,自然愿意去写,也有内容可写,此时教师开展主题作文训练,再给予指导,写场景,写人物,写场面,写感受,往往能够写出声情并茂、富有生活气息的文章来。校本资源是很好的生活素材,有效利用自然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整合校外资源,拓宽写作渠道

我们在课题研究活动中,注重整合校外资源,拓宽学生的写作渠道。我们的具体做法是做好“四个走进”。

走进家庭,感悟家庭生活。家庭是学生生活的另一重要天地,感悟家庭生活,捕捉写作素材尤为重要:①家庭成员间的相处。②家里种植的花草,饲养的小动物。③孩子独自在家的情况。④在家里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活等。当学生把家庭生活的喜、怒、哀、乐情感带入作文中,朴实而又平淡的生活就会格外生辉。

走进社区,关注社会生活。通过融入社会、接触生活,增加对社会的认识与理解、体验与感悟,不断增强社会责任感。教师要指导学生关注社会,走进社区:①老师带学生开展社会实践,比如:敬老院慰问活动,规范书写,“啄木鸟”纠错行动,上学、放学回家的路上会看到哪些现象;②家长带孩子进入的各种社交场合;③感受家乡巨变,了解风土人情等。有了体验,细心观察,才能写出反映生活、时代气息浓厚,闪烁个性火花的佳作来。

走进乡野,流露自然天性。乡村田野,是我们学校地缘位置的一大特色,也是课题组彰显农村特色,突出生活化的重要途径。实验教师引导学生走进田野,欣赏广袤的自然风光,感受淳朴民风民俗,瞩目农村劳动场景,发现乡野趣闻,农村孩子常年与山水、田园为伴,亲身经历乡村生活,自然会天性流露,只要留心感受,会为我们农村学生作文素材注入了鲜活的源头活水。这样的习作训练,既培养了学生的观察力和表达能力,更培养了学生的热爱家乡,热爱劳动的优秀品质,可谓“一举多得”。

第4篇

辞职回老家种菜,一年成千万富翁

李栋 贺霞

郭可江是河南省濮阳市范县付金堤村的一个农家孩子,虽然家境不富裕,但是父母仍坚持将他送进学校。郭可江没有辜负父母的希望,2004年以全县文科状元的成绩考入中央财经大学,成了县里的名人。然而,郭可江的惊人之举还不止于此,大学毕业三年后,他放弃在北京的优越工作,回乡种起了蔬菜,当上了农民,再次轰动一方。

郭可江通过借钱贷款等方式,在农场里的投入越来越大,如今他的农场已经超过1000亩,年产蔬菜400吨,还建成了垂钓园、游泳池、餐饮娱乐中心,搞起了生态农业观光园。

他除了建蔬菜大棚和养猪场,还培植景观树和樱桃、苹果、梨等果树2000多棵。他还在自己的农场里推广“猪―沼―菜”、“猪―沼―果”等生态循环模式。他的种地模式让祖辈务农的村民开了眼。据了解,郭可江在北京海淀、丰台、朝阳等地区设立了4个有机蔬菜销售点,农产品直接用货车送到销售点,不愁销路。他还在北京注册开通了网站,创立自己的“老家菜园”品牌,还请《西游记》中沙僧的扮演者担任形象代言人。

(摘自《大河报》,稍有改动)

素材解读

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作为新世纪的年青一代,郭可江勇敢地摆脱“大学生毕业回家种地丢脸”的世俗观念,辞京归故里,变身农民企业家,他用自己的能力和智慧缔造了一个致富传奇,重拾为理想而打拼的精神和胸怀,以科技和生态为切入点,创建现代高效农场,拓宽自己的人生路,最终实现自身的价值,极具启示意义。

适用话题

开拓创新为理想而拼搏缔造传奇胆识和智慧

张然:爱心温暖冬日,善举回报乡亲

司马连竹

一袋米、一袋面、100元钱,12月2日这天,在南召县太山庙乡梁沟村,近200户“五保”老人、军烈属和残疾人家庭领到了一份爱心礼包。发放爱心礼包的,是连续11年出资助困的南召小伙张然。

张然是土生土长的梁沟人,1998年他只身赴广州打工创业。从2002年开始,他都在年底举行助困活动,为家乡的贫困家庭发放救济物资。他开办的大众超市是每年举行助困活动的地方,也是他开办的一家“爱心超市”。这家超市按张然的要求一直以微利运营,而且每年他还要拿钱补贴,为的就是让附近的老百姓能买到低价的生活用品。

11年来,张然累计捐款捐物200余万元,惠及全县2000多户贫困家庭。张然说,多年来,做善事已经成了习惯,“每到年底,想的不是今年挣了多少钱,而是要做的善事是不是还没做到”。此外,他还在本村设立了“百岁老人孝敬奖”,每年都要给予孝敬老人的家庭不同奖励。在回报乡亲的同时,张然还把爱心撒向了更多人,他和妻子收养了8名孤儿,并资助了10余名贫困大学生。

(摘自《南阳日报》,有删改)

素材解读

张然不乏古道热肠,具有巨大的公益热情,11年来他坚持资助乡邻,用爱心充实自己,温暖了父老乡亲,让人们从他的事迹中感受到那颗质朴纯真的心!这的确很值得人们学习和敬佩!整个社会应该大力弘扬这种献爱心的善举,让乐善好施变成日常的习惯,闪耀人性的光辉。

适用话题

坚持甘于奉献传递温暖乐善好施

慈善与爱心

认同感与幸福感:“裸辞”背后的强烈诉求

俞菀 蒋蕾

记者调查发现,城市生活压力大、工作待遇低、缺乏内心的认同感和幸福感,是许多年轻人选择“裸辞”的主要原因。“就是觉得自己必须要休息一下。‘裸辞’之后的旅行,不是单纯为了玩,而是感觉自己走得太快了,要停下来捋清自己到底需要什么,该怎么做。”上海某游戏公司员工戚晶的话代表了不少“裸辞”一族的想法,“‘裸辞’是调节紧张的工作与生活的一剂良药。”

上海青年研究中心主任黄洪基教授进一步剖析,“裸辞”的背后暴露出一些青年人的集体焦虑和彷徨无措。20世纪五六十年代,美国城市中也有过类似的青年群体,小说《在路上》就汇聚了他们的心声。“但我觉得说他们是‘垮掉的一代’或者不负责任的一代都不公平,他们只是在用自己的方式寻找人生的意义。”

除了“裸辞”,黄洪基觉得应该倡导更多健康的情绪调节方式。特别是丰富的精神文化活动,可以让年轻人的生活变得多彩起来。更深层次地说,“社会评价体系、个人成功标准的多元,才是提升认同感和幸福感的关键。”

(摘自“新华网”,有删改)

素材解读

如果你目前的工作并非个人理想所系,就不必勉强自己去适应,换个适当的环境有利于开拓创新,也便于实现自我价值。对于敢于突破的“裸辞”一族,我们应该给予更多的理解、宽容与支持,尊重他们的选择,相信他们的自我判断和自我修复能力。

第5篇

认真

认真是李叔同贯穿一生的不二法门。

一个人,一事认真不难,一时认真也不难,难的是对人生中的每一件事都认真地去做,用心地去做好。李叔同就是这样一个一丝不苟、事事认真、认真了一辈子的人。

李叔同的认真在他那个时代是出了名的。丰子恺在《为青年说弘一法师》一文中说:“李先生一生的最大特点,是‘凡事认真’。他对于一件事,不做则已,要做就非做得彻底不可。”民国初,浙江两级师范学校开设图画手工专业,当时国内学校艺术师资缺乏,经亨颐校长首先想到了刚从东京美术学校学成归国的李叔同,便恳请他来校担任该专业的图画及全校的音乐教师。李叔同的上课风格可以用“认真”二字来概括,为了提高课堂授课效率,他每次上课总是早早就来到教室,在两块黑板上把授课的内容全部写好,摆放好乐谱,解开琴衣,一切都准备停当,然后端坐着,等着上课铃响,看着学生们进教室。据说上第一堂课时,他不用看点名册,就能准确叫出每个座位上学生们的名字。有次,一位学生上音乐课时把痰吐在地板上。但李叔同见此并不立刻责备,下课后,他用很轻但却严肃的声音郑重地说:“这位同学等一等出去。”那位同学只得站着。等到别的学生都出去了,李叔同又用轻而严肃的声音和气地向这位学生指出缺点,说过之后他微微一鞠躬,表示你出去吧。被批评的同学羞愧无比,以后课堂上再也没有出现过这种坏习惯。又有一次,下课后,最后出去的人把门一拉,碰得太重,发出很大的声音。李叔同走出门来,满面和气地把那人叫回教室,然后用轻而严肃的声音和气地说:“下次走出教室,轻轻地关门。”说完对他一鞠躬,送他出门,自己轻轻地把门关上。李叔同这种言传身教、身体力行和认真严谨得近乎挑剔的“温而厉”的教育方法让每一个学生为之折服。有这样认真的老师,能不出高徒吗?正是在李叔同认真精神的培育和感召下,他的学生如刘质平、丰子恺、吴梦非、李鸿梁、黄寄慈、沈本千、曹聚仁、潘天寿等等,后来都成为一代大家。

丰子恺说他的老师是每做一种人,都做得十分像。而且,李叔同的做人岂止是像,他是每做一种人,都必须做得十分彻底。他做学生,就是个十足的学子;他做文艺,就是个纯粹的艺术家;他做老师,就是个模范的教师;一旦出家,就是个彻底的法师。如此的认真精神,这世上还有什么样的障碍不能除?有什么样的困难不能破?有什么样的坎坷不能过?有什么样的疑问不能解?有什么样的事业不能成?

世界上怕就怕认真二字,而李叔同就是最讲认真。李叔同的认真精神,是他人格魅力的第一特质,也成就了他丰厚人生的累累硕果和完美成就。他的认真已成为一种精神的象征和生命动力的符号,为今人乃至后人树立了如何做人、怎样做事的榜样,成为僧俗两界共同学习的楷模。

律 己

律己是李叔同人格升华的修行之道。

“戒律是拿来律己的,不是拿来律人的。”这是弘一法师常常说的一句话,他不仅常常说,而且时时刻刻这样去做,他将律己作为自己人格升华的修行之道。

1937年夏天,虚法师请他到青岛湛山寺安居讲律,弘一提出接待要一切从简,不得铺张,并约法三章:一、不为人师;二、不开欢迎会;三、不登报吹嘘。到了湛山寺后,虚法师知道弘一持戒甚严,就没准备什么好菜,用餐时只给做了四个普通的菜送去,但弘一一点也没动;第二次备了次一点的,还是没动;第三次只送去两个菜,还是不吃;末了只送去一个标准最低的菜,弘一问端饭的侍者,是不是僧众都吃这个,如果是的话他才吃,若不是,他还是不吃。在弘一法师的素菜之中,菜心、冬笋、香菇等都是不吃的,理由是它们的价格比其他素菜要贵几倍,所以寺里僧众也只好满他的愿。

待人以春风,对己似秋霜,严以律己,宽以待人,这是弘一法师的律己之道。他平时的持戒,就是以律己为要。口里不臧否人物,不说人是非长短。就是他的学僧,如果有犯戒做错了事,弘一也不会拿着戒律去律他,从不因此而生对方的气,而是一味地律己和自责,深深地惭愧自己没有教化好对方,责备自己德性不够,不能去感化对方。弘一法师有一个“批评人”的方法,就是不吃饭。他的不吃饭并不是存心跟人怄气,而是在替那做错事的人忏悔,是借事磨心。所以跟他常在一起的人,知道他的脾气,每逢他不吃饭时,就知道自己一定有做错的事或说错的话了,赶紧反省,马上改正。一次两次,一天两天,你什么时候把错改正过来了,他才吃饭。至于你的错处,他一句也不说,而让你自己去说。弘一常说,如果用戒律去“律人”,而不是去“律己”,那就失去了戒律的意义。

弘一法师的律己,是学习之自觉,反省之深刻,改过之彻底的律己。所以,他的律己,不是苦行,不是难行,而是能行,而是极乐。他的律己是不断实现人格品质升华的“学、盛改”的过程。他是在借律己之事来磨炼自己的心,他的律己已彻底挣脱了世间种种名利的桎梏,是完全摆脱了尘世之累的无上清凉。

大 爱

大爱是李叔同至善至美的人生境界。

李叔同的爱国、爱教、爱众生的大爱精神是有口皆碑的,而且,在其一生中一以贯之。

《我的老师李叔同》中有这么一段话:

有一次他到我家。我请他藤椅子里坐。他把藤椅子轻轻摇动,然后慢慢地坐下去。起先我不敢问。后来看他每次都如此,我就启问。法师回答我说:“这椅子里头,两根藤之间,也许有小虫伏着。突然坐下去,要把它们压死,所以先摇动一下,慢慢地坐下去,好让它们走避。”读者听到这话,也许要笑。但这正是做人极度认真的表示。

从这段话中,我们可以看出弘一法师对自然界的大爱精神。

【立意角度与运用示例】

立意角度一:一枝一叶一世界

运用示例:一枝见佛性,一叶见禅心,一枝一叶足见丰富的内心世界。

弘一法师是大家,精通诗画、书法、戏剧,但一枝一叶的平凡小事中足以显现其真性情。他到丰子恺家做客,落座前总是先轻摇藤椅,先让蛰居的小虫走避,然后才安然落座。法师修佛真是到了至高境界,一言一行,一举一动,心中皆装着佛,皆装着万千生灵。这一枝一叶的举动中足见其心胸之博大,这一点一滴的细节中足见其心中的大千世界。

立意角度二:入乎其内,出乎其外

运用示例:万事万物只有“入乎其内”深入探究,弄懂其中蕴含的哲理,才能“出乎其外”,表现在一言一行中,弘一法师每次到丰子恺家中做客,总是先轻摇藤椅,让里面的小虫走避,然后才安然落座。

大师之所以有这种“出乎其外”的表现,做出这种匪夷所思的举动,全在于它“入乎其内”,参悟天人合一、自然和谐的至理。用心灵感知生命,才能用行动尊重生命。大师“出乎其外”的举动,正是源于他“入乎其内”的参悟。

立意角度三:宁静与诗意

生活中,有时不是缺少宁静,而是缺少体会;不是缺少诗意,而是缺少发现。做人当如黄药师,你尽可顽皮,尽可邪气,但你一定要拥有自己的桃花岛――宁静与诗意。

“问余何适,廓尔忘言。华枝春满,天心月圆。”弘一法师用他自己的方式阐释了宁静的深意。闲庭信步,花开花落,云卷云舒。这是何等的境界!虽有家国之痛,但弘一法师的心中仍然有如莲花般的宁静岛屿。心存莲花,寻找内心深处的宁静,又怎会不得其真谛呢?

立意角度四:宁静的栖息

巴尔蒙特说:“为了看看阳光,我来到世界。”多么简单而美好的愿望,他在这个浮躁的时代选择简单、安静地生活。

即使环境改变,即使社会的功名与竞争的热浪向我们袭来,但一切都在于我们的内心,选择宁静地栖息,迎接别样的生活。

“将军已老圆圆死,都在书生倦眼中。”李叔同携着他一身才气和一腔被浇灭的热忱依然回归了,纵然光明的平坦道路已在他的脚下延伸,纵然他的妻子哭得梨花带雨,他仍不为所动。尘世的喧嚣中,他选择了山间的一泓清泉,选择了天上的一缕云烟,选择了一个无比宁静的世界,也为后人留下了一个神秘而崇高的背影。

第6篇

高考作文历来备受重视,因为作文分值占语文总分的43.75%,然而平时做的种种努力,到了考试,效果还是不佳。学生对作文出现了明显地信心不足,畏怯的心理。本文对如何提高记叙文的写作水平进行了探讨。

1 无绪的素材积累

学生在作文上普遍存在的问题:语句不通,表意不明;选材空泛,缺少典型性;立意单一,缺少深刻的思想与观点等等。

众所周知,学生写作水平要想提高,必须进行素材积累。而目前,学生的素材储备多源自两方面:

1.1大量的美文摘抄

这样的积累往往目的性不强,全班就几本作文书或一两本作文素材大全,积累就像被罚抄书一般。这种积累方式纯粹是为了完成老师布置的积累任务,缺乏明确的目的性和有效的针对性,费时耗力。

1.2教师提供的素材

教师提供的素材,往往是从网上搜索整理甚至照搬照印。学生缺少独特的通用素材。然而网上可供下载的资源,大多可共享,全省几十万考生,如果都用这样的素材,不管多新多全,试想想,撞车的几率有多高?

因为议论文的模式化写作,专家建议写记叙文,这样符合中学生的情感需求,能表现出真情实感,结果很多学生忙于编造催人泪下的故事情节,结果真正动人之处无法动人。所谓真情实感,不仅仅是悲伤、感动,大的方面有喜怒哀乐。我们的写作是要将这些生活中真实的情感在笔尖下写得生动形象,触发人的真实情感。

这样的素材准备,写出的作文自是空洞、“无情”,那么作文分自然是高不了的。

知道问题所在后,就要有针对性的积累作文素材,形成素材的独特性。

1.3素材积累方向

只有积累丰富、扎实的学生,才能在各类作文题中游刃有余,获得理想的分数。因为只有“经验丰富的人,即使‘无中生有’,也可以写成很好的文章,他的一些意思是平时积聚在那里的,只是临时加以组织加以配合罢了。”所以,平时的积累非常重要,如果平时没有对生活的观察、认识与体悟,没有丰富资料积累来源,“无中”决“生”不出“有”来。

就此,通过近年的钻研与实践,笔者觉得可从下几方面探究素材积累的方向,来达到有效贮备,这样才能落笔成文,中心明确,表情达意丰富、自然。

2.1基本思路积累

2.1.1记叙文基本思路

记叙文重在表情达意,写出真情实感,运用多种叙述方式,表达丰富而有启发意义的主题思想。我们可从许多优秀的文章和作文中得到启示:

运用“五笔叙述“的基本框架。①概述一笔;②交代一笔;③穿插一笔;④叙述一笔;⑤巧转一笔;⑥深化一笔;⑦再现情景,让人回味。

当然,实际写作中,我们要灵活运用“五笔叙事法”,不可机械呆板。“首先,所选的材料要适宜运用‘五笔叙事’法来写记叙文。其次,基本模式可以有变式,如‘概述一笔’可以是富有抒情味的概括描述,也可以将下文的‘穿插一笔’提上来与事件结合,形成具有浓厚氛围的‘概述’;‘交代一笔’后增加‘穿插一笔’,也可以将两笔结合起来写;‘深化一笔’可以写得含蓄一些,再现一个令人回味的情景。”

2.1.2结尾写景法

古人往往借景抒情、触景生情,如今我们的写作更要巧妙地用简洁而典型的景物、景象的描写表情达意,让我们的情感丰富而有韵味。

2011年高考题《这是你的战争》结尾“子蔚默默地看着他下楼,又到窗前,看他出了楼门,沿小路往腊梅林中去了。”这一句写景将人与梅相映,隐喻坚贞人格。

景的描写不在于大段描述,在于一言富含深意。学生在此指导下也多有佳句出现。如《乡野中的风》中,一同学描述的“晨风吹过,墙角的豆荚长得更欢了,饱满的豆粒昭示着对奶奶辛勤的感激。”一句写出了奶奶的勤快,同时也起到了点题的作用。

2.2语言分类积累

语言积累的范围很广,即使如此,我们还是要有所为的。

2.2.1扩大素材积累的范围

首先,引导学生建立阅读意识,培养学生阅读兴趣。因为学生的认知里,读书是耽误时间的,读书对提高学习成绩是没有助益的。因为阅读的影响不可能一蹴而就,所以,笔者整整花了一学期的时间帮助学生建立阅读意识,到了期末时,学生的阅读的悟性和作文水平都有了较为明显地提高。学生由“任务型”阅读向“兴趣型”转变。

其次,推荐读物,引导积累。其实我们手边有很好的阅读资料。一是必修一到五的语文书及其读本;二是相关选修课本及其读本;三是近期高考试卷和每周一次的综合试卷中的文学类篇章。

此外,还要关注生活,每次月假,笔者都会布置个小题目,要求学生回家用心观察亲人的生活与体会他们为家人地付出,并且要用具体的事例描述出来。

就读本和试卷上素材的积累极大的丰富了学生的写作材料。此外,加上学生有目的地对生活的观察和体会,渐渐地写出了父母、亲人不一样的地方,学生的事例丰富了,情感也深刻了。有了深刻体会,学生也渐渐地能够明白父母老师背后的艰辛,自然的懂事了,这不也是一种人文教育吗?

2.2.2紧扣文体方向积累

叶老说:“写文章如同说话……要写通顺的文章,最要紧的是锻炼语言习惯,因为文章就是语言的记录。”因此,我们要关注语言积累。有了积累的方向,我们操作起来便较为容易了。

记叙文语言的积累主要是叙述和描写两方面。需要关注的是写景、写人、写物的语言积累。因此我们在阅读时,特别要留意作者怎样用词,怎样表情达意,怎样语意清晰地描述一长段的内容,如何扣住中心选材等信息。

此外,娴熟地表达技巧。在技巧方面主要表现在三方面:一是细节,因为最动人的文字往往都是细节的交代;二是语言,最朴实的文字最能打动人的心灵;三是行文风格,感性与理性的结合。

第7篇

关键词:积极主动;积累;作文素材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13)05-0055-01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写作能力是语文的综合表现。它包括一个人的语文能力、思想修养、生活体验、知识积累、文化素养和写作习惯。因此,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头戏。然而,小学生没有什么生活阅历、体验和感悟,平时活动大多"学校--家庭"两点一线,日常生活单调,一提起写作文,不少学生总是望"题"兴叹,缺少素材,无话可说,"皱眉头,咬笔头,想开头",真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法国伟大的雕塑家罗丹说过:"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作为语文教师,培养学生善于发现"一滴水里的太阳"教会学生"找米下锅"确是当务之急。

1.留心观察,善于捕捉事物特征

小学生的思维特点以感性思维为主,往往对看到的东西印象较深,身边的花草树木、人物景致,都可以成为很好地写作素材,所以指导学生注意观察身边的事物显得尤为重要。正如指出的:"一棵树的叶子,看上去是大体相同的,但仔细一看,每片叶子都有不同。有共性,也有个性,有相同的方面,也有相异的方面。"因此,要注意培养学生细心观察的习惯,使他们在细心观察的基础上善于找出同类事物千差万别的个性和特征,这样在写作时才有可能把事物的本质特征活灵活现地描绘出来。比如:同样是写鸡叫,孩子只从课文中知道公鸡每天早上会喔喔叫,催人们早起。而很少有孩子帮大人养鸡喂鸭,自然对鸡的生活习性不熟悉,也很少去观察。其实,公鸡除了早上会打鸣,白天也会喔喔叫,不止是在地上叫,也喜欢飞到矮墙上或篱笆上,然后张开翅膀、抬头挺胸、骄傲地"喔喔喔"啼叫,好像在说:"这鸡群里,我才是老大,你们都得听我发号司令。"

2.规范习惯,统一学生积累的方式

养成用规范的方式来积累日常素材的习惯,而不能随心所欲,如果看到什么,随手撕张纸就写,其结果必然是温故无法看,查阅无从找。所以一定要要求学生规范习惯,建立固定的笔记本,容易查找的的目录,统一积累的方式:

日记:利用日记、周记或随笔的形式,随时将观察到的人、事、物记录下来。在随笔中反应出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想和所感,从而使这些素材形成文字保留下来。同时,在写随笔时可以集中一个阶段写同一个主题(或话题),形成一个系列。如:"心情日记"、"同学趣事"、"亲情系列"等。

摘抄:阅读也是生活的直接积累,对写作是十分重要和有意义的,因为人的精力和经验总是有限的,而且往往受着时间、空间的限制,不可能任何生活都直接参与、直接体验,大量的知识都能从书本中获得。因此,要培养学生养成阅读、摘抄的好习惯。俗话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摘抄是积累素材最常用的方法,可以笼统地规定学生摘抄好句好段、名言警句等,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广泛记录写人、记事、描景、状物、抒情等方面的妙句妙段,使"摘抄本"成为积累作文素材的"百宝箱"。

3.设置平台,展示学生积累的成果

广设平台,创造机会让学生展示、交流积累的成果,例如什么时间读了什么书籍报刊的什么文章,文章的主要内容是什么,读后有哪些主要想法,自己做过哪些读书笔记,等等。可以利用以下平台进行交流,营造积极主动的积累作文素材的氛围,鼓励学生多看多思、多读多记,让学生养成勤于积累的好习惯。

3.1分享交流:定期举办班级"素材积累"汇报分享会,交流"素材积累"心得,交流读书笔记或阅读卡片,在交流互阅的基础上,组织评比,评出冠军、亚军和季军,进行一定的表彰奖励,引发学生的竞争意识,要充分激发拿得出"好东西"的学生的自豪感,同时鞭策那些不喜欢去阅读、收集积累素材的同学,从而整体调动学生积累作文素材的积极性、主动性,使学生变要我积累为我要积累,达到不断推进素材积累的效果。

3.2课前演讲:利用上课前的3~5分钟时间,让一位同学登台演讲,展示自己积累的精华。演讲内容涉及好词佳句、精彩片段、名言警句、读书心得、名人轶事、时事新闻等,演讲要求思想内容健康,或给人以教育启迪,或热情洋溢催人奋进等。学生要做到这些要求,要想自己不出丑、有面子,非下功夫准备不可,而这个准备的过程,正是各类素材积累的过程,也是学生思考问题的过程。这样既调动学生积极主动积累作文素材的有效方式,又能提高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一举多得,何乐而不为呢?

3.3墙报:通过集体行为展示个人财富,利用"墙报"给学生提供一个交流的空间,它不但是展示素材积累的一个场地,也可用来让学生推荐自己积累的佳作,还可以利用"墙报"把学生积累的同一主题的一些不同的资料贴上去,引导学生对同学积累的素材展开集体性的大讨论,让学生在争论中不断提高自己的认识水平和鉴赏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积累的积极性。

叶圣陶先生说:"生活就如泉水,文章犹如溪水,泉源丰富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的流个不停。"如果每个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都能认真地、积极地、主动地积累素材,那么他们的写作就有了源头活水,就会摆脱"无米下锅"的窘境;老师再适时地辅之以写作技巧的指导,学生定会体会到"下笔如有神"的快乐。

参考文献:

第8篇

【关键词】作文;教学;素材积累

【中图分类号】G62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071(2012)06-0125-01

说起作文,几乎很多学生都会用一个字来说:“难”!“学生写作文难”、“教师教作文难”等问题一直困扰着语文教师。透视初中作文教学和中考学生作文能力现状,很多学生一提到作文就厌烦,没有兴趣和激情,无话可说、无话可写,只得瞎编乱造,抄袭佳作应付甚至备考。可见,作文教学是初中语文教学的难点,如何突破这一难点,激发学生创作的欲望,激发学生的写作热情,提高作文的写作水平呢?我觉得,我们语文老师应抓住这些方面,有针对地进行教学,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1 引导学生留心观察身边的生活,强化素材积累

作文教学中,学生的素材积累很重要,学生怕写作文的主要原因是感到无事可写,由于他们对外界接触少,感知生活少,缺乏素材积累,学生就无从落笔,文章就谈不上新意。在教学中,为丰富学生的素材积累,我大致采用下面几种方法和手段:

(1)给学生提供自由阅读的机会和平台,丰富素材积累。由学生自愿捐献课外读物、订阅报刊及作文书籍,建立“读书角”,每周至少提供一节课教给学生自由阅读,让学生在阅读中摘记精彩句子、段落或典型事例,相互交流,共同提高。

(2)激励学生留心观察、体验生活,善于把自己真切的感受记录下来,注重生活中真人真事、典型人和事的积累,主要以日记形式出现。

(3)组织学生对积累的素材进行作文训练,提高学生运用材料的能力。

2 注重培养学生写作能力、激发创新思维

作文教学不仅是运用语言文字的训练,更是一种严格的思维训练。教师在指导作文时,无论是审题、立意,还是取材、构思,都要突出一个“新”字。要达到新意,就要努力培养学生的感悟能力、阅读能力、想象力等三种能力。

(1)培养学生的感悟能力。作文教学要激发学生情感、启迪学生悟性,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观察力,而且可以陶冶学生的灵性。如课文《斑羚飞渡》中,老斑羚在深不见底的山涧牺牲自己为小斑羚带来生的希望的精神,感悟到崇高的母爱,还能联想到社会中那些牺牲自己挽救别人的可敬英雄。由此促进学生的想象力和发散思维,从而大大地提高学生的创造力,为学生写作打开灵感之门。

(2)培养学生阅读能力。写作和阅读密切相关,阅读是写作的借鉴,是读者间接认识生活的途径。因此,教学中应把读写有机结合起来,通过读写、扩写、改写、读后感、文章评论等形式,引发学生联想、想象,激发创造思维。

(3)创设情景,引发想象力。创设情景是引发联想和想象的重要手段。情景的创设要注意暗示表象之间的联系,使学生由此及彼建立表象之间的联系。作文教学最终目的是培养学生的想象力,所以,作文教学必须抓住想象力培养这根主线,才能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激发学生思维灵感,打开思维的闸门,创造高质量的作品。

3 结合学生实际,激发写作兴趣

(1)要确定写作目标。 依据课程标准要求,针对不同年级学生,制定整体训练目标计划。在教学过程中,作文教学的目标确立不要太高,也不要太低,根据班级学生语文的基础进行,如果目标太高,学生会有为难情绪,目标太低,失去训练意义。如我在指导学生以“感恩”为话题的作文时,就确立了两个目标:1)注意抒情与描写的结合,抒情要真实自然,描写要生动形象;2)语句通顺,层次清楚,正确使用标点符号。学生达到这两个目标,则给高分,给学生以成就感。当学生完成作文,我就指导学生相互评阅作文,成立批改小组,每四人一小组,由组长主持批改,其他同学参与意见,及时将意见或建议提供给作者,这样,学生既参与了作文写作,又参与了作文的修改。“择其善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学生从中体会到了成功的喜悦,也让学生尝到了角色的转变。学生们“大权”在握,兴趣盎然,讨论十分热烈。同时,学生的分析、鉴赏等能力都得到了很好提升。

第9篇

关键词:初中语文;作文;教学;指导

好的作文教学指导不仅有助于培养学生对于写作过程的兴趣,这也会让学生的写作技能得到有效的发展与锻炼。在初中语文作文课程的教学中,教师要采取更多合适的作文指导方式,要透过有效的教学模式帮学生构建自身良好的知识框架与知识体系。这不仅会有助于作文教学效率的提升,这对于提升学生的写作技能也会是很好的一种促进。

1、引导学生积攒好的写作素材

很多学生在自己的作文中最大的障碍就是找不到好的写作素材,一到写作文时就不知道可以写些什么,写作素材的积累非常有限。这是教师在进行写作指导时首先要帮学生们化解的一个问题。教师要丰富学生的写作素材积累,要让学生对于生活留心观察,尤其是对于当下社会中的一些热点时事更加关注,并且能够形成自己的思考。这些都是学生写作素材的有效来源,以这种方式实现的写作素材积累也能够让学生的文章更加丰富与充盈。教师只有给予学生正确的教学引导,让学生找到合适的写作素材的积累方式,这样才会有助于学生写作能力的提升。有过这样一段引起社会广泛关注与热议的新闻:湖南湘潭小伙子裴永红在右臂被列车车轮完全压断的情况下,强忍剧痛向列车发出停车信号,奋力避免一起重大事故的消息,在网络世界激起了轩然大波。这个不平凡的“80后”被很多网友感佩地称为“断臂哥”,在很多主流网站成为热门话题,海内外网友评述、致敬的网帖、跟帖如潮,微博转发量过万。可以由以上事例启发学生:你的内心一定很不平静,是惋惜、酸楚,还是悲伤?是感动、敬畏,还是震撼?不少学生在课堂上看到这段事迹后都很受触动,内心的情感也迅速被点燃,很多学生都有一些自己想要表达的想法与情感。这便是对于学生而言的一个很好的积攒写作素材的过程。教师在作文指导时要有意识的丰富学生的写作素材积累,这样才能够提升作文教学效率。

2、让学生进行作文互评

作文评价同样是作文指导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教师在进行作文评价时可以丰富评价的形式。一直以来,作文评价的方式都比较单一,教师通常是衡量学生文本质量的唯一主体,学生对于评价过程的参与非常有限。教师很有必要改善这一状况,可以丰富作文评改的形式。让学生间进行作文互评便是一个很好的教学尝试。这不仅是对于学生教学主体性的一种充分凸显,这也是为学生提供的一个很好的学习过程,这才是更为高效的作文指导方式。学生互相批改作文有什么好处呢?第一,经过多次批改实践,学生不仅准确地记住了写作文的基本要求,而且对这些要求理解得越来越深刻。他会指导别人应该怎样写,不应该怎样写,自然也增强了自己的写作能力。第二,每个人都有机会看到多名同学的作文,这样容易发现、学习别人的长处。别人的缺点短处,自己引为戒鉴,也是好事,学生的思想多了一个相互交流,开放的机会。让学生进行作文互评对于作文教学或是一种非常积极的推动,这也是一种非常实用的作文指导方式。

3、让学生在文章中流露真情实感

很多学生的作文之所以难以触动人,并且缺乏可读性,其中很重要的一点在于学生在文章中缺乏真情实感的表露。因此,高效的作文指导中教师要有意识的激发学生内心的情感,要引导学生在自己的文章中有更多真情实感的表达,这样才能够让学生写出更多质量更高的文章。教师可以多组织学生间的交流讨论,并且让学生感受到文章中表达情感的一些典型方式,这些都会带给学生很好的写作启示。教师可以让学生对于一些社会热点展开讨论。例如,2012年中秋、国庆两节相加的八天长假成为众多游子归家团聚的理想时机。但多数人回家后,奔走于各种婚宴、聚会之间,亦有部分人群选择与伙伴结伴出游,本该是阖家团聚的假期变得“团而不聚”。随后可以引发学生思考:难道友情真的比亲情还重要吗?中学生已经有了这种心理,每次周日下午三点学生返校,但学生几乎从早上就离开家门,因为他们与家人相处一天就觉得没有意思了,这个素材几乎是所有年轻人的警钟。教师可以以这个典型实例为引子,透过对于学生情感的激发来引导学生在自己的文章中有更多反思,这是让学生在文章中写出真情实感的一种很有效的方式。

4、结语

初中语文作文教学中,教师要采取正确的教学引导方式。不仅要丰富学生的写作素材积累,丰富作文评改的方式,让学生在文章中流露真情实感也很重要。这些方法都会有助于学生写作能力的提升,并且是对于作文教学的一种很好的推动。

参考文献

[1]欧阳君.新课改下初中作文教学的有效性[J].考试周刊,2011年48期.

[2]宋园园.作文评改:提高效率,突出本质,科学构建[D].辽宁师范大学,2010.

[3]凌青,写身边事,道寻常理——唤醒语文作文的有效教学[J].群文天地,2011年14期.

[4]赵淑梅.新课程标准下的初中作文教学[J].现代阅读(教育版),2013(22)

第10篇

一、写法训练类

教材中有很多文章写法多样,是学生学习写作的好素材,教师应适时进行作文指导和训练,培养学生的写作水平。如,在教学《背影》后让学生进行细节描写训练、在教学《福楼拜家的星期天》后进行外貌描写训练;在教学《春》后的景物描写训练等。既让学生以写促读,加深对课文写法的理解,又培养了学生的写作能力。

二、形式仿写类

诗歌语言凝练、意境优美,这也是训练学生作文能力的好素材。学习诗歌可以让学生进行仿写或改写,如,在教学《化石吟》后让学生去写《 吟》《 赞》《 颂》,激发了学生的写作兴趣,也提高了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

三、素材积累类

教材中很多文章思想深刻、内容感人,是学生作文的好素材,因此,学习这类课文后,我会引导学生进行素材积累,以便在今后的作文中运用。如,在教学《邓稼先》《伟大的悲剧》《登上地球之巅》后让学生进行人物事件概括,对于人物精神品质则采用写颁奖辞的形式来评价,这既为学生积累了写材料作文的素材,也让学生学会在材料作文中运用事实论据。

四、语言描述类

教材中有很多介绍名胜古迹、描写壮丽河山的文章,这些课文语言优美、思路清晰,是学生学习作文的典范。学习这类课文可以设计写导游词来训练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如,《苏州园林》《故宫博物院》《三峡》等,在学习后让学生写导游词,学生既能积累课文中的语言,又能加入自己的联想和想象。

五、情感共鸣类

教材中有些课文贴近学生的生活,能引起学生情感的共鸣,如果利用好这类课文,可以挖掘学生的内心世界,激发学生写真话、诉真情的愿望,培养学生写真情实感的习惯。如,教学《羚羊木雕》后可以引导学生写自己与家长的矛盾,并引导学生正确处理与家长的矛盾。

总之,语文教材是语文教学的依托,教师在教学中要充分挖掘教材,让阅读教学与作文教学相辅相成,寻找课文与写作的契合点,适时进行写作训练,使读写有机结合。

第11篇

关键词:小学写作;阅读教学;素材积累;引导

在阅读过程中帮助学生积累写作素材是完全可行的。因为小学生对阅读的兴趣还是比较大的,从学生本身的阅读意愿来看,学生是比较愿意进行阅读的。而阅读的内容其实正是他人的写作内容。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可以见到各种不同类型的写作方式,也可以欣赏这些不同的写作方式所运用的写作材料。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眼界能够得到极大的提升,而且因为大量的阅读会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这种情况下学生对材料的运用能力也会有所提升。所以通过阅读帮助学生积累写作素材是很有必要的。那么应该怎样来实现这一目的呢?

一、丰富学生的阅读量

想要通过阅读来丰富学生的素材积累、促进学生的学习能力的提升我们首先要有意识的通过合适的方式来提升学生的阅读量。只有丰富了学生的阅读量才能够真正的丰富学生的素材储备。在丰富学生的阅读量的基础上再要求学生进行积累的话,学生就能够有选择的进行积累。而因为阅读的内容比较多,学生的眼光也会比较高。在积累的过程中学生会主动的积累比较优质的作文素材,这在无形中就提升了学生的素材的质量。学生的语文作文能力的提升就是在这样一点一滴的积累的过程中实现的。而丰富学生的阅读量需要教师制定科学的计划。首先,从阅读的来源来说,学生的阅读量的提升主要依靠两个方面,一个是课内阅读量的提升,一个是课外阅读量的提升。这两个方面基本构成了学生的全部的阅读量。就课内阅读来说,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可以有意识的引入更多的素材到课堂教学中来,而所谓的课堂教学不仅仅是作文课程教学,也包括日常的课程教学。课本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将作者的其他优秀作品或者与之相似的作品引入到课堂中,这样不仅能够起到丰富学生的阅读量的作用,同时还能够通过这种方式帮助学生将课内学习和课外阅读结合起来,学生在课外可能会主动去阅读教师简单介绍的一些作品。而课外阅读相对来说难度比较大。因为课外阅读需要学生自己监督自己,教师能够做的就是给学生布置一系列的阅读任务。不过为了提升学生的阅读量,教师可以要求学生完成一定量的阅读任务,检查的方式就是学生要将自己的阅读内容复述给教师听,或者谈一谈自己阅读的收获。通过这些方式能够比较好的做好课内阅读和课外阅读的教学工作,让学生真正的通过阅读积累作文素材。

二、引导学生进行精读

通过阅读提升学生的写作能力、帮助学生掌握更多的写作素材是完全可行的,但是这需要学生在阅读的时候要细心的、专注的进行阅读。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够真正的将阅读内容记录到脑子中。如果学生只是“一目十行”的进行快速阅读的话,那么其充其量就是帮助学生了解文章大意,在细节内容的掌握和理解上必然会出现比较大的问题。另外,文章的质量对学生的阅读质量会产生很大的影响。只有阅读高质量的文章学生才能够收获真正的知识。所以在阅读文章的质量上教师必须要把好关。在教师时间、经历允许的情况下,教师可以对每一个学生的阅读内容提出意见,并且跟进每一个同学的阅读进度。举个例子来讲,教师可以让每一个学生每周上交一份读书报告,报告的内容主要是这一周内学生的阅读书目名单、阅读内容的大概提纲还有学生的阅读感受。通过这样的方式可以让每一个学生都重视阅读,并且自觉的在阅读的过程中积累素材。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慢慢的会养成自己独特的记录素材的方式,长此以往即便教师不进行硬性要求学生也会主动按照这种方式进行阅读。

三、对学生的阅读进行硬性要求

小学生年纪比较小,约束能力比较差。如果教师给学生过多的权利和自由的话,学生可能会放纵自己。为了解决好这个问题教师可以给学生的阅读提出一些硬性的要求,通过这些硬性要求督促学生做好素材积累的相关工作。比如说教师可以指定一些内容让学生阅读并且考察学生的阅读质量。另外就学生的阅读层次教师也要做出硬性的要求,从简单了解、详细了解到理解背诵等,通过这些方式能够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利用阅读帮助学生积累作文素材以提升学生的写作能力是可行的,希望教师积极努力做好相关工作,为学生的成长提供更好的保障。

参考文献:

第12篇

在作文教学中,很多学生即使确定了新颖的题目,有了深刻的主题,但写出来的文章也是“旧瓶装新酒”,内容空洞、语言干瘪,根本就达不到预想的效果。其实写作教学是跳动着生命脉搏的,因为文本、教师、学生都是涌动着活力的生命体。而“积累・观察・巧引・搭台”四步教学法效果显著,以其独特的手段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一、积累――扩大学生的知识视野,培植长远的写作实力

俗话说得好:“兵马未动,粮草先行”。作文的“粮草”是什么呢?指的就是写作素材。所以笔者认为要多指导学生课外阅读。使读书成为写作素材积累的一个重要手段。要指导学生有计划的开展读书活动,帮助学生学会从不同角度、不同位置观察生活,用不同的方法发现、搜集和整理素材,既是写作教学的重要任务,也是提高学生素材积累的重要方法。

二、观察――凝练感受生活的角度,培育灵动的写作概括能力

罗丹说:“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这就需要我们有双善于观察的眼睛。留心观察生活是充实学生作文素材的源头。教师必须树立大语文教学观,事事都在作文,时时都有作文,四季变化都可入景,嬉笑怒骂皆成文章。学生的思维往往局限于在家就是一日三餐,在校就是读书作业,两点一线,视野狭窄。事实上,我们所处的生活环境日新月异,丰富多彩,几乎每天都在发生着不同程度的变化,即使每天往返于家与学校之间的路上,只要留心观察,写作素材就在身边。例如景物的特征,往往不是单一的,我们可以从立意的需要出发,选择一些特征进行描写。写风,四季的风各不相同。春风“柔”“暖”轻拂面;夏风“狂”“劲”夹暴雨;秋风“凉”“冷”扫落叶;冬风“刁”“寒”刺入骨。“画鬼容易画犬难”,告诉我们要关注生活,留心且积累身边的人与事;观察且保存入眼的景与物,经历且记录实践活动中的情趣体验。用眼睛洞悉,用耳朵倾听,用皮肤感触,用心灵去感悟。这样才能从生活中提炼写作的素材。

三、巧引――串联生活与文字之间,提升独具匠心的写作技巧

《新课标》指出:“小学生作文就是练习把自己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内容或亲身经历的事情,用恰当的语言文字表达出来。”可小学生自觉动脑、动手能力差,还不知道有意识地去看、去听、去想,这就需要老师去引导,去渗透。引导学生积极地去观察、分析周围的人、事、物。结合实际教学中学生的知识反馈的情况,及时地适当地渗透一些新知识。

四、搭台――拉近自我与写作的距离,增强无与伦比的写作信心

渴望成功,“秀”出自我,每个学生都希望自己的文章得到欣赏,都希望自己的写作才华得到展示。作为老师,我们有责任为他们提供一方舞台,让他们在写作舞台上展示自我。1、创建班刊,班刊每月出版一期,由学生自己成立编辑部,发动大家积极写作。老师可将日记和大作文的优秀文章提供给编辑部。班刊人手一册。2、写出自己的文集,在每学期期末组织全班学生收集整理该学期所有的文章,或打印或工整地誊写,汇编成自己的文集,并自己命名,写目录,然后依次向全班同学推荐,最后民主评出一等奖两名,二等奖四名,三等奖六名,发给奖品并张榜公布。让学生有成功的体验,就会增加写作的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