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课堂教学的总结

课堂教学的总结

时间:2023-05-30 10:46:01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课堂教学的总结,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课堂教学的总结

第1篇

小学数学教学需要讲究结尾的艺术,这是由儿童的认知规律和身心发展的特点决定的。学生的有意注意时间短,所以一节课的最后几分钟往往是孩子们最疲劳、注意力最分散、学习效果最差的时候。这时候,若讲一成不变的作业、预习等内容,学生常常无心去听,有的甚至极为厌烦。下课了,我们经常发现有的学生悄悄地向同学打听作业内容,其实这都是因为课堂结尾太单一、太枯燥乏味造成的。相反,我们如果能精心设计一个新颖有趣、耐人寻味的课堂结尾,不仅能巩固新知识、调节疲劳、保持学习兴趣,还能进一步激起孩子探索求知的欲望,活跃思维,在愉快的气氛中把课堂教学推向新的,不断巩固和提高教学效果。

在教学实践中,我试着采用以下几种结尾方式,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一、总结预习式

这种结尾方式是采用率最高、最常见的一种方式。每节课结束时,为了让学生较为系统地掌握本节课的内容,教师要引导学生用准确简练的语言,对该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提纲挈领的说明,并对教学重、难点和关键问题加以概括、归纳和总结。这样可给学生以系统、完整的印象,在帮助学生思维、加深理解、巩固新知的同时,还能为学生以良好的精神状态投入到下一阶段的学习提供基础和动力。如在学习“梯形有认识”以后,我们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总结和帮助预习:

1.什么样的图形叫梯形?

2.什么是梯形的底边(上底、下底)、腰和高?

3.梯形和长方形、正方形有什么区别和联系?

4.我们能够计算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能不能计算出梯形的面积呢?如果能,又应该怎样计算呢?

这样设计,既帮助学生理清了思路、把握了教学重点,又巩固了新知识、强化了记忆,更重要的是,能促使学生带着问题预习,进入到下一节课“梯形的面积”新课之中去,从而培养了学生的概括总结能力,也为下一节课的学习作好了过渡和铺垫。

二、延伸拓展式

这种结尾方式,就是在学生熟练掌握已学过内容的基础上,把所讲授的内容进行延伸和拓展,进一步启发学生把问题想深想透,更多地领会和接触新知识,从而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培养其举一反三的能力。如教学“三角形的内角和”时,我们可以这样设计结尾:

教师边出示用纸板做成的四边形、五边形、六边形,边总结和提问:

“我们通过学习和证明,已经知道了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度,那么这些图形的内角和是多少呢?”

学生面露难色时,教师进一步启发学生:

“计算和证明三角形的内角和时,我们采用了‘拼图法’;对于这些图形我们能不能采用类似的方法呢?比如是否可以用‘分图法’,把它们分解成几个三角形,再计算它们的内角和呢?”

这时学生猛然醒悟,很快顺次把这些图形分成2个、3个、4个三角形,从而得出:三角形内角和是180°×2,四边形内角和是180°×3,五边形内角和是180°×4。

在此基础上,教师再设问:

“照这样看,七边形、八边形、九边形的内角和又是多少呢?你能从中发现什么规律呢?”

这样,学生既巩固了已学过的三角形的知识,又拓宽了思路,扩大了认知的领域,培养了观察、分析、判断、推理的能力,还为今后进一步深入学习多边形的知识打下了基础。

三、趣味游戏式

这种方式是根据儿童喜欢做游戏的心理特点,把游戏与课堂教学结合起来,通过游戏使学生的身心得到位放松、浓厚的兴趣得以保持,让学生在兴趣盎然中结束新课。如要教学“约数和倍数”时,可以设计“找朋友,离教室”这样的结尾:

教师出示带着数学的卡片说:“你们可以为我出示这些数字‘找朋友’。如果你的座位号是卡片上数的倍数,你就找到了‘朋友’并可以离开教室了。在离开以前,你要走上讲台,为你的座位号再找出两个‘朋友’并大声说出来,才能走出教室。这两个‘朋友’,一个是它的约数,一个是它的倍数。”学生顿时倍添兴趣。

1.教师出示卡片2,座位号是2的倍数的学生,一个个走上讲台,分别说出了自己座位号的倍数和约数,然后离开了教室。

2.教师出示卡片3、5,座位号是3、5的倍数的学生也用同样的方式走出了教室。

3.最后,教室里只剩下座位号是1、7、11、13、19、23、29、31、37、41、43、47的学生。

师问:“你们怎么还不出去玩呢?”

生答:“因为我们的座位号都不是老师拿的卡片上数的倍数。”

师问:“那出什么数时,你们就都可以出去了呢?”

生答:“1。”

教师出示卡片“1”,在欢快的下课铃声中,学生依次做完游戏走出教室,乘着游戏的余兴,投入了快乐的课间十分钟。

四、问题启发式

在课堂结尾时,教师提出一些富有启发性、趣味性的问题,不作解答,留给学生在课余时间去思考、印证,以造成悬念,激发学生探求知识的欲望,从小培养孩子热爱数学的兴趣。

如在学习“圆周率”后,可以设计这样的问题:

一些老木工经常说:“一尺圆三寸。”这句话在数学上有什么样的道理?如果按照我们今天学习的计算方法,要做一个直径为1米的木桶,需要木板的总宽度约是多少?

我在教学“四则混合运算”时,正值中国成功早办2008年奥运会,我就设计了这样两道题留给学生思考:

在下边算式的括号中,任意填上“+”、“-”、“×”、“÷”等运算符号,使2组8个数的计算结果都等于2008:

5( )8( )25( )20( )5( )10( )2( )4( )=2008

50( )4( )5( )2( )2( )10( )25( )8=2008

这样,既巩固了本节课及至本阶段的学习内容,又让学生把数学与现实生活中的实际问题、重大时事等紧密结合起来,避免了单一枯燥的学习,有利于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发散思维能力。

五、音乐赏析式

这种方式就是通过与本节课学习的内容有关的音乐、童话、故事,或是看录像、听儿歌、诗朗诵等方式,让学生感受到数学与音乐之间和谐而统一的美,在美的享受中结束一节新课学习。如在教低年级学生学习“小括号”时,可以设计这样的结尾:

师问:“同学们,今天我们认识了哪位新朋友呢?”

生答:“小括号。”

师:“下面,我们就一起欣赏一首好听的儿歌。”接着播放录音,在优美的音乐声中,听到童声演唱:“小括号,作用大,题里遇到先算它;睁大眼睛看清楚,可别马虎记忘了它;我们从小不马虎,人人顶呱呱。”

第2篇

【关键词】课堂教学;组织;学生参与;有效策略;中学数学

传统课堂教学环境下,使用最多的教学方式可以形象地形容为“教师讲、学生听”,学生在课堂上主要扮演着“知识被动接受者”的角色.随着社会人才需求环境的不断变化,要求学生不仅会接受知识,更要做知识的主人,即“学会学习”,在课堂上能够主动获取知识、创造知识,其中最直接的表现就是“主动参与”课堂教学,主动参与是学生主动学习、学会学习的最直接、最有效的途径.教师要把握学生的心理特点、认知结构,优化数学课堂教学设计,激发学生参与动机,创造条件,调动学生数学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因此,探讨课堂教学中组织学生参与教学的有效策略对于促进学生实现学习目标具有重要意义.笔者欲结合多年的初中数学教学经验,就上述问题作初步的探讨.

一、课堂教学中组织学生参与教学的“准备策略”

俗话说“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有效的教学离不开充足的教学准备,“备课”是教学不可缺少的环节.新的时代背景下,新的课程标准要求下,备课不再是教师的专利,其同样需要学生参与其中,既然倡导学生参与教学,就意味着学生也应该参与到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自然离不开对备课环节的参与.让学生参与到教学前的备课准备环节,目的是要学生参与课堂教学前就有所准备,使学生对于参与课堂教学做到“有备而来”.

1.吸纳学生,教师学生共同参与备课

课堂教学的实施是为了实现“学习目标”,学习目标既是学习活动的出发点,也是教师教学与学生学习的最终归宿;学生参与教学的目的也是如此.为了保证学生有效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教师有必要在进行教学准备时就将学生吸纳进来,教师、学生共同探讨课堂上所能实现的最佳目标,有助于解决传统课堂教学中教学目标与学生学习目标不符甚至相背离的问题.备课环节中学生的参与,能够提高课堂教学中教学目标与学习目标的有效性,做到尊重学生参与需求、符合学习需求.

2.结合学案,为学生参与做充足准备

新时代背景下,新课程标准要求下,学案成为让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一个有力工具,学案是相对教案概念提出,所谓教案是教师开展课堂教学时使用的方案,而学案则是供学生参与课堂学习使用的方案.整个学案的制定,以学生为主体,教师发挥主导作用,是教师、学生共同“参与”的结果.学案中学生“参与”特点,无疑为课堂教学中学生参与教学提供了切入点,学生在教师的主导下,以“学案”为工具,主动参与到课堂教学中.

二、课堂教学中组织学生参与教学的“指导策略”

在课堂上给予学生充分的指导,是保证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关键.就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学生的参与,笔者进行了以下尝试,效果较好.

1.精心设计导语,激发学生参与兴趣

我们都知道“万事开头难”的成语,我们也知道“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的俗语;而课堂教学中的导入语作为有效课堂教学的“敲门砖”正是起着引发学生参与教学的“开头”作用.为了达到学生参与教学的目的,精心设计课堂教学导入语,实属必要.一个好的导入语,能够成功引发学生关注,能够成功打开学生参与教学的兴趣与热情之门.

2.优化课堂提问,引导学生主动参与

“问题”有着引发人类思考的作用,吸引着人们去解决、去参与.课堂教学中组织学生参与教学的艺术,也集中体现在恰当问题的提出和巧妙引导学生回答.作为探究式课堂教学中的课堂提问,能发挥引领学生主动参与教学的作用,也能为学生的参与课堂教学搭建平台,创造条件.针对“课堂提问”,教师要深入钻研、思考“何时问、问什么、怎样问”的问题,进一步优化课堂提问.

3.讲究教学形式,奠定学生参与基础

传统课堂教学形式已不能完全满足“学生参与”的需要,有必要采用学生参与特点浓厚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等教学形式,在教学组织形式、教学方法上做到“灵活多变”;利用这些新的教学形式,鼓励学生多动手、勤动脑、乐动口,让学生亲自动手收集资料、推演公理、开展证明.如在“直线与圆锥曲线的关系”教学中,运用课堂讨论形式,引导学生利用判别式法及数形结合法分别对直线与椭圆、双曲线、抛物线位置关系进行判断,学生参与讨论、互相交流、互相补充,能够让学生在主动探讨过程中获取知识.

4.重视学法指导,保证学生全程参与

世界著名哲学家笛卡尔曾说过:“最有价值的知识是关于方法的知识,教师不是要在课堂上给学生多少知识,而是要给学生获得知识的方法.”这句话恰恰说明了学生参与教学的本质,就是要让学生“学会学习”.学生的学习方法不是生来就有的,其同样需要教师的指导和帮助,即使学生已经参与到课堂教学中,也并不意味着“成功”,有可能因为学习方法、参与方式的不恰当而中途失败,这时就需要教师对学生的“学法”有所指导,保证学生全程参与,获得成功.

5.设置认知冲突,激发学生参与欲望

“认知冲突”与“问题”有着极其相似之处,只不过问题是“外在”的,而“认知冲突”则潜藏于人脑思维内部.学生能否全程参与教学,会不会发生“中断”,重要影响因素之一就是“认知冲突”,连续的“认知冲突”能引导学生连续的“参与”.为保证课堂教学中学生参与的连续性,科学把握“冲突”是关键,要求教师要会“设置冲突”,及时组织学生点评和讨论,不仅对解决问题可能会有新的思路和方法,也鼓励了学生主动参与数学问题解决的积极性,提高学生参与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结合实践证明,在新旧知识的矛盾处设置“冲突”,在生活经验与数学科学概念的矛盾处设置“冲突”比较有效.

第3篇

【关键词】高中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评价标准

目前我国基础教育改革已经取得显著的成就,但是许多方面还存在许多不足之处,影响我国课堂教学的发展.目前大多数高中数学课堂教学效率较为低下,导致高中数学课堂教学处于低效的状态,这主要因为教师不了解高中数学教学有效性评价标准,所以在高中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无法提高高中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因此必须构建完善的高中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评价标准,这对于促进高中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具有重要现实的意义.

一、构建标准的原则

在构建高中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必须遵守以下几项原则:

1.导向性原则

在高中数学教学过程中,评价标准具有指导的作用,即评价内容是什么,教师就要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抓好评价内容,因此评价标准的构建必须遵循导向性原则,其目标方向主要包括两方面,一方面为《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试验)》的基本要求,另一方面为高中数学课程总目标.

2.双向性原则

双向性原则是指对课堂活动中的客体进行评价,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是指教师的教,另一方面是指学生的学,这样会使高中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评价变得更加的全面、科学以及合理.对教师的教进行评价,能够有效的改善教师的教学;对于学生的学进行评价,能够激励学生学习,加强学生学习成果.

3.有效性原则

高中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评价标准指的是高中数学课堂符合课堂教学的内在要求和特点,被有关教育教学人员认可.要想实现课堂高中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必须做好两方面内容,一方面为课堂教学必须充分体现在教学目的,另一方面要课堂教学应负荷课堂教学规律.

4.择重性原则

对于高中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评价不可能面面俱到,因此不仅是教师的教师,还是学生的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表现是无法预测的,所以对于课堂教学评价标准应遵循择重性.

二、高中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评价标准

在高中数学教学过程中,按照课堂教学的基本步骤主要包括新课导入、新知探究、新知巩固以及课堂总结,所以下面以高中数学《函数与方程》教学过程为例,探讨高中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有效性的评价标准.

1.新课导入

教师在黑板上列出两个方程,即(1)x2-2x-3=0;(2)并向学生提问“如何解出下列方程?”,经过思考之后,学生解出了第一道方程,不会解第二道方程,然后教师再向学生进行提问,“对于第二道方程,你是如何思考的?”,这时教师引导学生,让学生考虑简化问题,从第一个问题入手,解决第二个问题.在课程导入环节,教师采用问题设计方式,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以及激发热情,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

2.新知探究

通过上述问题,引入新知识的讲解,在新知识讲解过程汇总,教师在黑板上列出了两组方程与函数:(1)方程:x2-2x-3=0与函数:y=x2-2x-3(2)方程:x2-2x+1=0函数y=x2-2x+1=0,要求学生对方程的根进行观察,让学生画出函数图像,同时还让学生分别说出这两组方程的根以及函数的零点,解答完毕后,教师再次对学生提出问题,“零点是点吗?与方程的有什么关系呢?”,教师引导学生,让其注意对图像的观察,了解其特征,进而得出结论“零点不是点,而是实数;方程有实数根,函数有零点”,然后教师再根据已学的知识,进行例题讲解,也就是在导入课程时未解决的问题:f(x)=lnx+2x-6,这样可以大大增强学生学习兴趣,帮助学生树立学习高中数学的自信心.

3.新知巩固

通过做题练习,巩固本节课的知识,在做题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到黑板上做题,并与共同分析和讨论,学生在解题过程中的不足,规范学生的解题步骤,而且在练习过程中,可以使学生树立数形结合的思想,掌握正确的解题思路以及程序.

4.课堂总结

在总结本节课内容时,教师让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到的知识点以及本节课的表现,然后教师再进行补充,这样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情感认知.

在上述例子中,我们可以看出,在导入环节,可以激发学生求知欲望,提高学生的兴趣;在新知探究环节,可以让学生正确的理解新知内容,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巩固知识环节,能够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数学思想,掌握正确的解题思路;在总结环节,教师引导学生进行知识总结以及情感总结.因此我们可以判断,在本节高中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是有效层次的.

总结

总之,对高中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评价标,可以促进教师不断的完善教学方式,掌握有效提高高中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从而促进我国高中数学课堂教学水平不断提升.所以必须根据构建标准原则,确定高中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评价标准,使得高中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评价标准更加的科学、合理.

【参考文献】

第4篇

课堂教学转变观念教学成果怎样才能有效地提高地理课堂教学的质量,努力为学生服务,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这成为当前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地理学科的主要内容是地理事物的形成及其分布的规律,人类与地理事物间的关系等,学科知识与人们日常生活的衣食住行密切相关。

一、提高课堂教学成果,要转变教学观念

地理课堂是学生学习知识、相互交流、促进师生关系的重要场所。因此,教师在给学生传授知识的同时,还应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主动探究知识,关注学生的思想状况,给学生足够多的时间和空间,让其学会独立完成学习任务,积极构建对学生发展有利的教学情境,将教学与学生的需求紧密结合起来,提高地理课堂教学的效果。

二、提高课堂教学成果,教学准备要充分

课堂教学的成果与课前备课息息相关,备课除了要备教材、备教学法以外,还要备学生。传统的地理课堂教学已形成一个模式,教师备课也很系统化全面化,但教师只注重教学过程而忽略教学成果,往往教师努力的教导,但学生对知识的接受度并不高。因此,我们在备课的同时还要备学生,充分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生活环境、心理状况等,知己知彼因材施教,采用适合的教学方法,这样才能提高地理课堂教学的效果。

三、采用科学的教学方式

1.提高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

学生学习的关键是兴趣,正所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所以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现阶段,大多数学生对地理学习的兴趣不大,主要原因是课堂教学对学生的吸引力不够,地理知识过于抽象、空洞、较难理解,导致学生学习兴趣下降。只有充分的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才能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要注意抓学生的心理特点,适当刺激学生的学习动力。此外,教师要努力和学生建立起良好和谐的师生关系,让学生喜欢上你,从而喜欢上你的课,这也不失为一种促进学生学习的办法。同时,教师幽默的言语,渊博的知识,高尚的情操都有可能成为吸引学生的方面,让学生从此爱上听你讲课,这样一来,课堂教学效果将大大提高。

2.将地理教学与日常生活紧密结合

现实生活给我们带来的直观感受往往要强于书本世界,生活中的丰富多彩是单调抽象的文字难以取代的,学生更喜欢丰富多彩的世界,因而,将地理课堂教学与日常生活相结合,把单调的书本知识和现实生活中的地理现象关联起来,高中地理的课堂教学将变得多姿多彩,对学生的吸引力将大大提高,如同一潭死水里注入清泉,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带动课堂教学。

合理的运用科学的产物,如投影仪、计算机、录像等,现代教学手段的多样化,可以将书本内容和现实生活有效的结合到一起,再现生活百态。以图像和文章的方式向学生传授知识,可以让学生手眼脑并用,有利于学生知识的获取,加深对知识的记忆,同时还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计算机教学的应用,使原先抽象的课本知识更形象化,可让学生直观的感受到地理现象及地理事物的特征。地理事物的大小、远近以及快慢程度都可以随意变化,可在学生面前展现出事物的本质,加深学生的认知,例如地球板块的运动等。电脑教学的应用将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

3.以学生为主体,课堂教学围绕学生展开

教学应以学生为主体,教师的教应尽可能的减轻学生负担,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和空间供学生自由支配学习,使学习成为一件轻松的事。现在开展的“研究型”学习是要加强学生的个人发展,重在以学生为主体,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彻底改变以往学生机械性地接受知识的状况,帮助学生自主学习,独立探究知识,并通过资料查找解决学习过程中所遇到的小问题。教师可采取诱导的方式,促进学生积极踊跃的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比单纯的由教师教授学生接受的效果要好很多,这样教学就容易很多,收到的效果也会提高很多。

4.使地理课堂变得多样化

教学课堂不应局限在教室内,应将实践活动与知识的传授结合起来,在实践中学习知识,在应用中加深知识的理解。地理课堂教学不应脱离实际,一味地注重课本知识,要将两者相结合,这正是素质教育所提倡的。学生的社会实践教育要给与足够的重视,社会实际是深化教育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地理学科与人们的生活联系非常密切,因此,地理室外观察也是很重要的,有助于学生学好地理,提高地理教学的成果。例如,教师可组织学生进行室外考察,考察本地的地形特征和种类,然后关联起来讲授陆地地形。通过让学生参观垃圾处理站的方式向学生讲授环境保护等,在实践活动中去学习知识。同时,有利于学生了解社会,感受自然,增强学生的知识运用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四、关注全新的教学成果

伴随课程改革的推进,每一名教育工作者都应不断学习先进的教学理念与教学方法,提高自身的整体素质,密切关注全新的教育发展状况,努力研究并解决教学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加强课堂教学质量,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从而减轻学生的课下负担。同时,将课堂教学作为一项教研项目,不断深化并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

五、重视课后总结

第5篇

【关键词】合理 提高 努力 强化 课堂教学

面对当前知识经济变化日新月异的时代,科技与国际竞争对人才提出越来越高的要求。如何选择合理的课堂教学方法,构筑成功的课堂教学体系,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成为摆在每个教师面前的一项艰巨的任务。结合自身近年的教学实践,综合分析我校其它教师的教学经验以及教育界的一些教学研究成果,我认为在实践教学中。要努力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强化对学生的分类指导,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才能抓好课堂教学工作,提高学生综合素质,推进素质教育工程建设。

一、联系实际,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抓好课堂教学的基础

伟大的科学家爱因斯坦曾经说过:“对一切来说,热爱是最好的老师”这句话强调了兴趣的重要性。我自己在多年的教学经验中深有感触,一个学生对哪门课感兴趣,那么他的哪门课学的相对较好,否则总是成绩平平没有上进。所以说抓好课堂教学,首要的是抓好学生学习兴趣培养。那么在实践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呢?

我认为要注重抓好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把课堂教学与生产生活实际联系有机结合起来,联系实际让学生时刻感觉到学有所用,体会到学习的意义与价值,从而产生坚定的学习信念,克服学习中的困难,达到“想学・自主学”的境界。以数学教学为例,教师除了在课堂上尽力举出一些生活中的有实际应用意义的例子,还应该同学生家长取得联系,让学生家长配合完成应用实际操作,在实践中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二是要注重教学手段的灵活多样。教师的语言不仅准确精炼,条理清晰,更要生动形象,富有真情。教师的教学手段要多元化,比如直观教具的应用,得体的动作行为巧妙的课堂活动,丰富的表达方式,形象实际的比喻等。教师还应该善于运用设立悬念的手法,掀起课堂教学的,吸引学生的学习热情。

二、运用总结,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是抓好课堂教学的关键

古人云:“学而不思则惘, 思而不学则殆”,“温故而知新”,都强调总结思考在整个学习过程中的重要作用,“思”是一个总结的过程中,学生的思维就会明朗开阔。思路就会形成一条线,从而有助于记忆负担的减轻,提高学生的灵活应用知识能力。记得一位老师曾经说:会学习的将一本书越学越薄,不会学的则将一本书越学越厚,这里的会学,也就是善于总结提炼。那么教师在实践教学中,如何教会学生运用总结的手法,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呢?一是要严格按照先预习后听讲-----先看书后做作业------先思考后请教----先掌握基础后灵活运用------先逐课小结后全章小结的顺序的过程中能够锻炼学生的系统思维能力,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以数学教学为例,学生在预习的过程中能够发现和遇到教学中的难点及要点,这样他们在听讲的过程中就会做到有主次、重点突出。同时,在通过每章的小结后,提炼出各章节的重点内容,记住各章节的关键所在,就会出现书越来越薄的现象。二是通过做习题,总结各章知识的实际应用,进一步达到融会贯通、举一反三的境界。特别是数学教学中,要教会学生运用一题多解的方法解题,因为一题多解是对所学知识的高度揉合、运用与总结,从而实现对所学知识的有机组合。

三、明确目标,强化学生的分类指导,是抓好课堂教学的保证

教学目标是课堂教学的“方向盘”和“指南针”。因此,教师要以提高学生素质为根本,指定出具体而完整的教学目标。教学目标的制定要符合以下要求:一是目标既要有知识结构、技能智力因素、非智力因素,又要有思想品德。三是制定教学目标时,要以发展学生智力、培养能力为核心,实现由应试教育到素质教育的转轨。

教学目标制定以后,在教学实践过程中,还应该根据各类学生的特点,强化分类指导,进行因材施教。陶行知先生说:“发明千千万,起点在一问,创造性思维往往自疑问和惊奇开始”,江总书记也说:“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因此,在素质教育中要注重学生特长意识和创新意识的培养,要坚决走出“好学生”与“坏学生”的误区,承认学生的差异性,抛弃“大锅饭”现象,敢于开“小灶饭”,使教育教学更有针对性,使学生的个性得到充分发展,素质教育工作也就取得了相应的成绩。对顽皮的,创造性的学生,教师要给予鼓励、信任、赞赏与期望,而不应板起面孔、怒目而视;对成绩差的学生,要以思想上给予鼓励,使他们树立迎头赶上的信心与勇气;对敢于提出新观点、新看法的学生,教师要在允许、鼓励、引导的前提下,培养他们独特的思维而不应当“一棒子打死”。总之,在教学过程中要加强引导与分类指导,培养学生的创造热情,使学生坚定信心,克服困难,走向成功。

四、发扬民主,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是抓好课堂教学的源泉

智力与能力具有相互促进的关系。能力是在不断开发智力的过程中形成的,能力反过来又可以促进智力的开发。课堂教学的核心就是要开发智力形成能力。因此,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发挥他们的想象力、创造力,使学生的个性得以发展,养成勤学好问、敢于质疑,独立思考,勇于实践是搞好素质教育的关键。为此,教师在教学实践中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为搞好课堂教学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提供不竭的力量源泉。在教学中要多点民主、平等的气氛,对学生要多点宽容和鼓励,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给学生充分的发言权,让他们想发言,积极发言,这样有利于学生思维活动的开展。在这种情境下,教师不断质疑,并恰到好处地引导学生思考、辩论,独立操作,从而总结出新知,学会科学的思维方法。发展智力、获得能力。

总之,我们在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中,要避免主观的东西,要以学生为主体,强调学生身上客观存在的特点,选择合理的课堂教学方法,优化课堂教学,注重对学生的引导与培养,使学生向个性化、理性化、能力化的方向发展,全面提高学生素质,推进素质教育。

第6篇

一、数学课堂教学结尾环节的功能

课堂结尾是教师在教学任务结束之后,引导学生对本节课的三维目标进行回头看,对课堂目标掌握情况的重新认识,从而实现再总结、再实践,让知识达到升华的教学环节. 数学课堂总结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既是本节教学内容的总结和拓展,又是下一节内容的铺垫和准备. 因此,教师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设计出与之相适应的结尾,不仅给完美的课堂画上一个句号,更可给数学课堂教学带来意想不到的效果.

二、数学课堂结尾的几种方式

1. 知识归纳,总结新课

这种方式是课堂结尾的一般方式,适用于大多数的课堂结尾. 它能使学生在新课教学之后,让学生对所学知识产生一个全面系统的认识. 教师利用简洁精炼的语言、图标,言简意赅地将前面所学的知识、内容进行总结归纳,让学生一目了然,从而把握重点. 如我在教学“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这一内容时,将本节总结设计为:A. 学生填表说明直线与圆的三种位置关系. B. 怎样判断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这一设计不仅有对本节课重点内容的归纳,更有方法上的总结,可谓抓住重点,提纲挈领. 类似于这种以表格的方式进行高度的概括来进行总结的结尾方法,既形象直观,又容易使学生形成知识网络,内化自身的能力.

2. 把握关键,开展训练

新课教学完成后,教师结合教学实际以及教学内容,针对教学重难点,精心编制一些训练题,组织学生开展训练,也可起到强化本节内容,结束新课的目的. 在此过程中,不仅可以使学生对所学知识得以应用,起到活化知识,培养学生学以致用的目的,还可及时反馈课堂教学的效果,便于教师适时调整教学.

如“不等式的性质”这一节,由于内容本身比较简单,很多学生对其掌握较好,再加上临近下课,学生思想上容易产生懈怠情绪. 如果此时教师仍然采用知识归纳的方式来总结,则很多学生不感兴趣,效果自然也不会太好. 而教师此时如果将本节课的“不等式的性质”巧妙地编制在几个题目中,通过习题的解答来强化对知识的巩固,不仅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还可加深学生对知识的掌握. 如我在教学这一内容时,设计了如下的几个小训练题,用以小结本课:

A. 已知不等式kx > k的两边都除以k,得x < 1,则k满足的条件是什么?

B. 有学生将不等式3x > 6x的两边都除以x,得3 > 6. 你能指出他错在哪里吗?

C. 不等式-2 > x,将其变形后的结果是什么?

通过以上几个问题的呈现,基本包含了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学生在对问题的分析中,深化了对本节内容的理解,相对于简单的语言总结,其实效性是显而易见的.

3. 知识对比,挖掘本质

心理学研究表明,比较是人们了解客观世界的重要方法,也是进行有效识记的重要方法,它可以让我们从事物的本质上来把握记忆对象. 在数学课堂总结时,运用知识对比来作为结尾,将相关知识进行比较,让学生在知识的异同中把握问题的本质,既可培养学生的比较鉴别能力,更能促进学生对知识的内涵的了解.

如在学习三角形的相似之后,很多学生容易将其判定与三角形的全等判定混淆,因此,在三角形相似的判定定理的教学结尾时,占用一点时间将二者的概念、性质与判定进行对比与比较,让学生找出它们的异同,加深对两者知识的印象,从而避免了知识之间的负迁移.

4. 设置悬念,回味无穷

精彩的结尾,犹如评书讲解,总是在关键时刻戛然而止,给人以无尽的遐想,让人产生欲罢不能,一探究竟的欲望. 数学教学的结尾,如果采用这种方式来结束新课,可以在课后引起学生强烈的探究兴趣,激发学生的思维,其效果是不言而喻的. 如在教学完“反比例函数”后,我给学生设计了这样的课堂总结:

A. 如何判断某一函数是否是反比例函数?

B. 反比例函数和正比例函数之间有哪些联系与区别?

C. 既然反比例函数与正比例函数之间存在着一些联系与区别,那么它们的性质和图像又有哪些异同呢?

设计这样的问题,让学生在比较的基础上,借助学生认识函数知识的规律,给学生留下悬念,让学生思考,从而促使他们去探究.

5. 相互交流,共同提高

第7篇

关键词 BOPPPS模型;课堂教学;教学设计;教育信息化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8-3219(2016)11-0025-04

一、BOPPPS教学模型概述

(一)BOPPPS教学模型的发展历程

BOPPPS 教学模式以建构主义和交际法为理论依据,以有效教学设计著称,是一个强调学生参与和反馈的闭环教学过程模型,是北美国家诸多名校比较推崇的教学过程模型[1][2]。目前国内已经开始在实际教学中引入BOPPPS教学模型,但更多的是与实际课程相结合的经验总结[3][4][5][6],该模型是一个能够帮助教师分解并分析教学过程、找出教学盲点、改善并提升教学成效的工具。BOPPPS 教学模型最初由ISW[7](加拿大教师技能培训工作坊)根据加拿大不列颠哥伦比亚省对教师的资格认证所创建,最初主要用于教师的技能培训使用,在培训过程中主要采用以教学实践为主的方式通过集中强化训练以提高教师教学技能和教学的有效性。目前该模型已经被全世界超过33个国家引进采用,在全球超过100所大学和产业培训机构所推崇,其应用实践表明BOPPPS是一个“有效果”、“有效率”、“有效益”的能够促进学生积极参与课堂学习的教学模式[8]。尽管ISW自1978年成立以来已经有30多年的历史,并且BOPPPS已经在全球超过100所大学和机构实施,但在近两年才刚在中国大陆地区开始引入和实施。对BOPPPS教学模型的进一步研究和思考有助于使其更加符合中国大陆的本土实际和教学需要,服务于中国本地的课堂教育教学改革。

(二)BOPPPS教学模型的特征分析

1984年,大卫・库伯(David Kolb)提出了体验式学习模型。库伯认为,学习不是内容的获得与传递,而是通过经验的转换从而创造知识的过程。他将学习阐释为一个以具体体验为起点和终点的循环过程:具体体验―反思观察―抽象概括―行动实践―具体体验,通过不断的如此循环,形成一个连贯的学习经历,在学习过程中学习者自动地完成反馈与调整。BOPPPS教学模型就是一个基于Kolb体验式学习模型的教学框架。

BOPPPS模型将课堂教学过程规划分为6个阶段(或元素):导入(Bridge-in)、目标(Objective)、预评价(Pre-assessment)、参与式学习(Participatory Learning)、后评价(Postassessment)、总结(Summary/Closure),简称BOPPPS。导入元素(Bridge-in)常常被称为“钩子”(Hook),通过引起学生的好奇心使其产生学习动力导入新内容的学习;目标元素(Objective)主要根据布鲁姆学习目标分类的认知、情感和技能三个方面明确的指出通过学习应该达到的要求和水平;预评价阶段(Pre-assessment)主要用来评测学习者现在所知道的和所理解的,用于指导教学后续安排,以及提醒学习者自己已经学会的知识;课堂参与阶段(Participatory)主要是采用积极的学习策略使学习者深度参与到课堂中来实现教学目标的过程;后测阶段(Post-assessment)主要是确定学习者在经过本次课堂学习后与教学目标相关联的知识掌握程度;总结阶段(Summary)主要是给教师和学习者提供一个共同反思的机会,学生反思自己学到了什么,教师反思本次授课存在的问题或为下次课程内容打下埋伏。

在传统的课堂教学设计中常常也会有类似BOPPPS的教学环节,比如,导入―回顾、目标―教学提纲、前测―预先提问、参与式学习―讲授、后测―课堂练习、总结―小结。与传统课堂教学相比,BOPPPS教学模型更加强调几个元素在课堂中的地位,突出了参与式学习,强调学习者在课堂中的主动角色,这是BOPPPS模型与传统课堂教学设计的根本区别。在BOPPPS模型中关键的要素有三个:一是模型强调和关注明确并可达的学习目标;二是模型强调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强调学生的积极参与过程;三是模型强调教学过程的反思。依照转化学习(Transformative Learning)理论,恰恰是上述几个关键元素构成了学生深度参与和完成转化学习过程所必须的基本要点。

二、BOPPPS模型的有效性分析

(一)有效课堂教学设计的内涵

第8篇

关键词:优化;课堂教学

一、精心设计教学方案

教学是一种教学体系,它是以现代教育理论和新课程理念为导向,以目标卓越、过程优化、效果优质为价值追求.通过优化教学系统中的诸要素,形成优教优学互动模式,旨在促进教学质量的大面积提高,并使学生学习潜能得到充分开发,其素质得到多元化、个性化的可持续发展.因此要求教师能因材施教,努力促进学生科学素养的提高.我们教学目标的设置,应该体现知识、技能、情感与态度的并重.既要重视预设目标,又要重视可能出现的非预设目标.因为,教学目标是教与学双方活动的准绳,是衡量教学质量的标尺.明确、具体的教学目标对教师教的方式和学生学的方式都起着决定和制约作用.我们在制订教学目标时要考虑到:①需要巩固哪些知识?与哪些知识做好衔接?②学生学到哪些新的知识?学到什么程度?③培养学生哪方面的技能?达到什么程度?④培养学生哪些能力?等.

二、优化教学过程

新课标指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如何让学生极主动参与到课堂中来,就要求教师要创造各种有利情景,寓教于乐,利用丰富多彩的活动采用各种形式练习,对学生进行多层次、多角度、多方面的训练,动手写、动嘴说,以提高说、写的能力,使学生形成技巧、熟悉化学用语. 因此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意做好以下几点:

1.运用现代信息技术

教师不仅应该掌握好本学科的知识,而且应该把化学的学科知识与信息技术进行有效结合,让信息技术更好地服务于教学.教师如何才能将学生的思维状态集中到本节课的情境中呢?利用信息技术可以高效地创设学习情境,让学生很快进入学习状态.例如,在讲授

“探究空气的成分”时,我搜集、整理了一系列和空气成分发现有关的图片和故事,创设了学习情境,吸引了学生的注意,激发了学生探究空气组成的欲望,同时帮助学生培养了细致观察、大胆猜想、敢于创新、坚持不懈的科学精神.

2.循序渐进

教学过程要注意按学生的认知规律,组织教学,使“教”的活动适应“学”的活动,从心理学角度讲,学生掌握知识的认知活动大致分为:感知知识、理解知识、巩固知识和运用知识几个过程,其中让学生充分感知教材中的语言文字,形成生动形象、完整的表象,是促进理解、深化认知的前提.感知教材越丰富、越明确,获取的知识和概念才会越清晰、越深刻.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把握住学习认知规律的各个阶段,环环相扣,循序渐进、严格要求.

3.疏密相间

心理学的研究表明,课堂教学内容的疏密直接影响学生心理感应的变化,教学内容,若疏密相间,会给学生带来有张有弛的心理节律,保持其旺盛的精力和持久的注意力,以适应学生的认知规律.同时要很好把握课堂教学的内容,每节课的内容都要有重点、难点.我们在授课过程中要做到重点突出、难点突破,切忌平淡.重点要细讲,反复的讲;难点要分开讲、缓慢的讲;一般内容要简明的讲,使学生感到教学层次清楚、节奏分明.

4.起伏有致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严禁“一言堂”或“满堂灌”,一堂成功的课,要讲究曲折起伏跌岩有致,富于变化.这就要求教师精心设计一节的教学过程,使课堂教学过程有起有伏,节奏分明.同时教师应巧妙运用好教学方式,使之有动有静,动静结合,使教师的“讲”和学生“听”;教师的“问”和学生的“答”;教师的“演示”和学生的“观察”;教师的“启发”和学生的“思考”以及学生的“动手”和教师的“指导”;学生的“质疑”和教师的“解答”;学生的“讨论”和教师的“总结”;学生的“自学”和教师的“解答”;学生的“做题”和教师的“讲评”等有机的结合起来,使教学活动在动静交替中有节奏的进行,这样可使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新颖别致,秒趣横生,生动形象,简洁明快.

5.灵活运用提问

一个恰到好处的提问方式,可以起到点石成金的教学效果.在课堂教学提问时,提问首先要有针对性,即提问的目的要明确,内容要具体,力求提出的问题是教学的重点或难点.其次问题要有层次性,问题的存在不是独立的,这就要求提问要有层次感,提问要层层衔接、步步剖析、逐渐深入,这样有利于问题的的理解.第三提问要富有启发性,一个启发性的提问能起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作用,所以启发性的提问能极大的刺激学生的思维,为学生创造最佳解决问题的境界,使学生达到最佳学习心态.第四提问要适量、适度、适时.课堂教学提问要根据教学目的、教学内容及学生的接受能力,确定提问的数量,不能太多,也不能太少、提问过多,无益于问题境界的创设,不能激发学生的思维兴趣,过少,不利于问题的解决;提问还有把握好问题的难易程度,问题过难或过易都不利于激发学生的思维兴趣.另外提问还要把握时机,提问过早,学生难以回答,达不到提问的目的,过迟,学生脱口而出,提不

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简明扼要课堂总结

课堂教学的总结,是对一堂课所讲内容的全面回顾、

第9篇

关键词:语文教学;学生;课堂参与

中图分类号:G63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2851(2010)05-0074-01

在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的形势下,各种新的教学模式也在不断地进行实验的革新和运用。语文教学向来就是以教为主,学生附和的教学模式而一直延续进行。如今,随着现代教育教学的改革推进,新的教学方式开始走入了语文教学的课堂,其中学生参与课堂教学已在很多中学教学中实践运用,并取得了显著的教学成果。学生参与课堂教学对于传统教学模式是一个极大的冲击,对于现代教育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培养了学生各方面的能力,有利于提高学习效率。

学生参与课堂教学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素质。通过参与课堂教学可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思考问题和表达问题能力。因此,通过这种参与课堂教学的形式,对于学生各方面综合能力提高的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一、 参与课堂教学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由于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过程是对自我能力实现的反映。因此,课前的准备是必要的,而这种必要的课前准备是对其自学能力的一种考验。学生在课堂教学中负有“执教”的责任,促使他们在备课过程中进行认真的自学,从以往的被动状态变为主动。但是这毕竟是一个极具挑战性的教学模式,此模式的推行必须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需要教师加以引导,在实际教学中应注意一下几点:

首先,在学生实行课堂参与教学之前,需要有一个准备阶段,教师可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为他们安排不同的教学内容,设置一些直观的问题,让学生在自学时很容易从课本上找到答案;在组织学生讨论与总结时,也要反复教给学生自学的方法。学生有了学习知识的方法,就会养成带着问题自学的习惯,这样方可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增强对参与课堂教学的信心。

其次,引导学生在自学中抓住问题的关键。教师在设置问题时,应有意识地作这方面的引导,使学生预习的内容与新学习的知识具有相关性,这样有利于学生对新知识的掌握,进而增强学生学习语文知识的信心。如此地教学实践,可以使学生的自学能力在课堂参与之前就得到较好的训练。

二、 参与课堂教学有利于学生表达能力的提高

表达能力是体现一个人综合素质的指标之一,学生参与课堂执教主要是通过学生自学和讨论来掌握知识,因而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口头和书面表达能力。尤其是对于语文这样一门语言艺术性较强的学科而言,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显得尤为重要。

在参与课堂实践的开始阶段,要求学生回答问题,课按书上的语言复述可以直接朗读或抄写相关内容,目的是使学生学会准确使用汉语表达。但在参与课堂讨论的过程中,学生需学会组织运用语言,这就需要他们不断学会提高运用和组织语言的能力,以便更好地参与课堂教学。同时,教师还应注意学生书面表达能力的提升。学生在参与课堂教学时,教师应要求其动手写备课笔记,经过这样反复、长期的练习,学生就会主动积极地努力去提高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了。

三、 参与课堂教学有利于学生组织能力的培养

学生参与课堂教学是一个自我锻炼的过程。在参与教学的过程中,学生不仅要组织好教学内容的讲授,还要组织一个良好的课堂秩序,对于课堂上可能出现的各种情况,要提前想好应对的策略。学生通过组织讨论各种应对策略,并学会将其加以运用,以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同时,在课堂教学内容的组织上,也需要参与者有计划、有目的、有组织的进行,从而加强课堂教学的有序性。学生参与课堂教学,本身就是一种亲身执教的过程,善于组织课堂教学与秩序是保证完成教学任务的基础。通过课堂参与,可培养和提升学生的组织能力。

四、 参与课堂教学有利于学生分析归纳能力的提高

学生在课堂参与中,要不断与其他同学进行交流,尤其是在讨论某些较难语文问题时,课堂参与者不仅要对该问题有全面较深的了解。同时,在解决完问题之后,最好的方法是能对该问题的解决思路及材料加以分析和总结归纳。这样,参与者的教学实践能力才会得到真正意义上的提高。学生作为课堂教学的参与者,在执教的过程中,分析问题,并归纳总结经验,这不仅是对自身能力的培养,也是对其他同学学习上的一种感染与鼓励。通过课堂参与,可以不断地提高学生的归纳总结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五、 参与课堂教学有利于学生心理发展水平的提高

第10篇

一、转变好角色

在传统教学中,双向交流可有可无,极而言之,教师可以无视学生的存在。然而,随着课程改革的进行,社会的飞速发展,师生之间已经不完全是单纯的传递和接受关系了。课堂教学中教师从师道尊严的角色转化为与学生完全平等的指导者和朋友。教师应注意发现学生创新意识,鼓励学生的创新行为,而不能扼杀他们的创新萌芽。请记住陶行知先生的名言:“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中有牛顿,你的讥笑中有爱迪生。”

二、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化学课堂教学倡导教学情境的创设,让学生在真实的情景中学习化学。创设化学教学情境的目的在于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积极探究的强烈欲望,使学生在愉悦的情感体验中进行化学学习。

初中学生在化学学习上有一些特点。例如,对化学物质及其变化的现象有较强的好奇心,对化学实验表现出浓厚的兴趣,对身边的生活现象和与化学有关的社会问题及现代化学科学技术成果有较强烈的探究欲望。如:教学《中和反应》时,让学生先做实验,在氢氧化钠溶液里滴加无色的酚酞试液,会发现酚酞变成红色,这时学生能用上节学过碱的知识来解释。让他们继续滴加另一种液体(盐酸),结果溶液的颜色逐渐减退,直至变成原来的无色。为什么滴加盐酸后溶液颜色由红变无,学生的思维矛盾自然产生,兴趣高涨。

三、改革课堂教学结构和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是指向特定的课程与教学目标,受特定课程内容所制约的、为师生所共同遵循的教与学的操作规范和步骤,它是引导、调节教学过程的规范体系。它既包括教师教的方法,又包括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学的方法,是教师教的方法和学生学的方法在教学活动中的高度融合和有机统一。

目前,课堂仍是教学的主要场所,课堂教学情况直接影响教学效果。课堂教学应该以教师为“导演”,学生为“演员”,以自学为主,以练为主,因材施教。改革课堂教学结构和教学方法,是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重点。1.改革课堂教学结构。根据初三学生心理特点,上课后5至20分钟这段时间是一堂课的最佳时间,学生的思维最活跃。可以这样设计课堂教学结构:创设情境,突出教学目标5分钟;新课教学15分钟,新课小结2分钟;尝试练习6分钟左右;课堂作业10分钟左右;拾遗补救7分钟左右。这样为学生学习提供了良好条件,达到了最佳学习效果。2.改革教学方法,培养自学能力。课堂上存在多层矛盾:一位教师与几十位学生,有限的课堂时间与繁多的内容,浅显内容与深层知识,优秀生与中差生,刻苦的与偷懒的,爱动手的与爱动口的,等等。面对这诸多的矛盾,能用一种姿态和一种模式解决吗?绝对不能。表面看来,用教授法教起来省劲,学生学起来省事,其结果正如陶行知先生所说的不是学“生”,而是学“死”。这是造成初三学生学习化学分化现象的主要原因。陶行知先生认为:“先生的责任不在于教,而在于教会学生怎样去学。”主张“智育”“注重自学”。不要担心学生仅凭自学理解不透,掌握不住要领。陶行知先生借用“点石成金”的故事,讲道:“徒弟不要师傅的黄金,而要他的指法。”因此看来,引导学生自学和做,要比单靠教师讲授更重要,因为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有了学生的自主,才能达到最佳的学习效果。有一次在讲实验室制CO2的步骤时,一个学生站起来说:“检查这套实验装置的气密性与制O2装置的气密性检查一样吗?”学习气体实验室制法时,只有制O2的装置介绍气密性的检查方法,这个学生很善于提出问题,一石激起千层浪,大家七嘴八舌,课堂气氛非常活跃。同学们想出了很多种方法:(1)用止水夹夹紧导管,从长颈漏斗口处加水,看水是否进入锥形瓶中,进水——漏气,否则不漏气。(2)先向锥形瓶中加水,封住漏斗下端管口,然后微热发生装置,看伸入水中的导管口端是否有气泡冒出。(3)将导管一端伸入水中,密封漏斗上口,然后用双手握住锥形瓶外壁,看导管口是否有气泡冒出。(4)将漏斗上端口封住,用肥皂水涂抹装置的各衔接口处(如双孔塞的玻璃管与孔衔接处、玻璃导管口与胶管的衔接处等),然后用嘴从导管口处向里吹气,看是否有肥皂泡产生,等等。讨论问题,教学相长,师生的关系非常和谐,使得教学向纵深发展。课堂不仅要以学生为主,以自学为主,还要以练习为主。读书是学习,应用也是学习,而且是更重要的学习。学生通过做练习,能当堂进行信息反馈,及时采取措施弥补缺陷,确保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

四、善于归纳总结,培养学生学习技能和学习方法

“教是为了不教,学是为了会学”是教学的最高目标。因此,在化学课堂教学中我们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技能、学习方法与策略,发展学生的学习能力。归纳总结是化学学习中的一种重要的方法,在教学中我们要不断培养学生的归纳总结化学规律的技能。在讲“金属活动性顺序”时,在实验得出结论的基础上,通过对金属能否与酸反应、反应的剧烈程度、金属能否与盐反应分析,引导学生归纳总结金属活动性顺序的规律:

①金属位置越靠前的活动性越强,越易失去电子变为离子,反应速率越快;

②排在氢前面的金属能置换酸里的氢,排在氢后的金属不能置换酸里的氢,跟酸不反应;

③排在前面的金属,能把排在后面的金属从它们的盐溶液里置换出来。排在后面的金属跟排在前面的金属的盐溶液不反应。

④混合盐溶液与一种金属发生置换反应的顺序是“先远”“后近”。

这样不仅使学生掌握了金属活动性顺序的规律,而且培养了学生归纳总结的学习能力,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技能。

五、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突破教学难点

教学的难点是指学生不易理解的知识,或不易掌握的技能技巧,难点不一定是重点。有些内容既是重点又是难点。在一般情况下,对大多数学生感到困难的内容,教师要着力想出各种有效办法加以突破,否则不但这部分内容学生听不懂学不会,还会为理解以后的新知识和掌握新技能造成困难。在讲“物质的溶解”时,物质溶解的过程是教学的难点。为了帮助学生理解物质溶解的微观过程,我运用了现代多媒体教学手段,将氯化钠溶解的微观过程,用三维动画软件制作成动画插件,在教学中播放,使学生对物质溶解过程有一个深刻理解,从而大大地增强了课堂教学效果。

课堂教学是一个系统工程,要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必须全面考虑影响课堂教学的因素。只要在教学实践中坚持不懈地探索、改革、总结,就一定能逐渐提高化学课堂教学质量。

第11篇

关键词:中职;数学课堂;教学活力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727(2012)11-0115-02

数学难学,也难教,这是目前中职学校师生普遍面临的问题。其原因是多方面的。一方面,中职学校采取宽进招生,入学不设门槛,中职生数学基础薄弱;另一方面,数学是基础学科,对中职生而言,比起专业课来,数学并不是主要学科,导致师生思想上不重视;再加上数学是抽象思维和逻辑性很强的学科,很多学生初中时就对此感到头痛,到了职高还要学,既烦躁,又难学,没了兴趣,上课干脆应付了事,有的昏昏欲睡,有的逃课。要解决这些困难和问题,要求中职数学教师从自身出发,在数学教学中不断改革和创新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教学活力,争取向课堂要质量,这样,才能更好地完成数学的教学任务。笔者拟立足中职数学教学,从教师本身出发,就如何在中职数学教学中提高教学活力谈谈个人看法。

教学理念是提高中职

数学课堂教学活力的基础

教学理念是人们对教学和学习活动内在规律认识的集中体现,同时,也是人们对教学活动的看法和持有的基本态度和观念,是人们从事教学活动的信念。

课堂教学要以学生为本,以学生能掌握课堂教学内容为主要目标。积极的数学课堂教学理念,首先,教师的课堂教学思想要转变,重点是对学生要有信心。有的中职数学教师感觉教书没有成就感,就是因为学生基础太差,对数学没有兴趣,课堂积极性不高,教师也跟着受影响,教书的积极性也不高。因此,要改变这种思想,教师要坚信“只有教不好的教师,没有学不好的学生”,凡是能来听课的学生都是好学生,相信自己能教好他们,也要相信他们能学好自己所教的内容,教师只有相信自己的学生,并且不断改变自己,才能把课堂教学搞好。其次,教与学的角色要转变,数学教师不应把自己当成数学的绅士,高高在上,深不可测,而是要把自己等同于学生,在课堂上对自己所教的内容与学生一起探讨,师生互动共同完成教学任务,要让学生占主要地位,教师只是引导,讲台不只是教师的专有,学生也可以到讲台来教学生。

创新是提高中职数学

课堂教学活力的关键

教学主要通过课堂来完成,课前的思想、备课等只有真正在课堂教学中体现出来,才能起作用,因此,要做好以下几点:

课堂上要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方法,在教学方法上要有所创新 数学课堂不同于专业课,大多是理论性而非实践性的教学,有的内容比较容易讲解,学生比较容易接受,而有的内容太抽象,不容易讲解,学生也不易接受。所以,教师要熟练应用常规的教学方法,并注入一些新的思维、手段和模式,通过总结,形成一种能让学生容易接受,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方法。数学教学常用的方法有讲授法、演示法、角色扮演法、案例研究法、任务驱动法、行为导向教学法等。一节课中可以使用多种教学方法。比如,用讲授法讲课,课堂往往比较沉闷,可灵活加入一些问题探究,采用个别提问或分组讨论的方式,完成所讲内容,课堂就会活跃。例如,在设计《指数函数》教学时,由生活中的两个实例“细胞的分裂和机床成本”导入新课,教师给出两个简单函数(1)y=2x(2)y=(■)x让学生完成,学生交流讨论,教师小黑板展示总结评价多种教学方法的选择和灵活应用,有利于教学目标的实现,这就要求教师对各类教学方法掌握并运用得非常熟练,课堂上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和情境应用并创新教学方法。

首先,要精心设计教学的每一个环节。教学素材要生动形象、贴近生活。不管是问题的提出或设置,例题的讲解,练习的安排,尽可能联系生活实际。中职的学生不喜欢理论性太强的数学,如果把教材内容与生活实际有机结合起来,让数学与生活息息相关,学生就不会感到感到枯燥乏味。数学知识与生活中的经济、交通、能源、环境、信息、军事、科技等都有联系,这就要求教师要善于去挖掘。例如,讲到数列时,可结合银行的房贷政策列举还贷的算法,数学史上的高斯、国王与国际象棋发明者的故事;讲到曲线时,可联系股票交易中各基金的走势图;讲到概率与统计时,可联系超市中的有奖销售、歌手大赛的评分、体育彩票的中奖概率;讲到角的知识时,可联系生活中的钟表、手机制造的模具精密角度、航天科技中的精密计算;讲到排列组合时,可联系学校的各类球赛或最具影响的CBA联赛和NBA联赛的赛程安排等,这些都是生活中很好的数学素材。

数学虽然抽象,但数学离不开生活。教师如能在授课时充分发挥自身智慧,把数学与现实生活联系起来,充分利用生活中的数学素材,数学将不再那么枯燥乏味,有利于提高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兴趣,提高对学习数学的主动性,充分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其次,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发挥好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真正动起来,如此课堂才会有活力。教学是让学生接受知识的过程,而不是教师讲完就完的事情,教学成败是以学生接受的程度为衡量标准,而学生接受知识则取决于其能否主动参与。因此,在课堂上教师要通过灵活的组织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1)让学生思考问题。联系基于工作过程的一种模式,让学生带着问题去思考,教师可适当点拨。例如,学习函数这一节,让学生思考:任务是什么?(函数的概念),需要掌握的知识点有哪些?(自变量、因变量、定义域、值域),要完成这节课的任务需要准备什么知识?(集合知识、初中函数中的自变量x与因变量y、数学的运算等常见知识)从哪几方面入手?(生活实例去理解、总结,后归纳为数学模型)我该如何去做?(先明确目标,再实际动手,不懂再问)这样,有助于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行为习惯,也有助于他们的专业的学习以及今后的工作。(2)让学生参与讨论问题。通过分组的形式,让各组自行完成本组任务,组内进行讨论,得出解决问题的方法。例如,学习集合之间的关系时,教师可让学生分组观察下面的集合:①A={本校某模具1班的全体学生},B={本校模具专业的全体学生};②A={1,2,3,4,5},B={1,3,5};然后,让学生组内归纳并得出结论。(3)让学生自己解决问题。就自己的方案去解决问题,这样的解决方案是否有错误?还会有更好的方案吗?在数学教学中,课堂练习实际就是一种让学生解决问题的办法。目前,有些中职生的课堂练习并不乐观,一些学生并不跟随教师的步伐走,甚至不理会。因此,让学生解决问题,必须在让学生有压力的情况下进行,可采用分发任务书、分组完成等方式。例如,学习弧度制时,让学生解决弧度制与角度制的换算公式并完成一些练习,可分别让各组列出解决方案,各组形成共识之后再上交方案稿。(4)让学生总结和评价问题。首先,让各组组长对本组解决方案稿进行解释说明,总结评价,再由其他组的同学对其进行评价,最后,教师进行评价和总结。教学的总结与评价要搞活起来,这是师生互动最好的环节,把讲台和黑板让给学生,让学生对自己的结论进行总结和评价之后,再去评价他人的结论,可使学生加深对问题的理解和拓宽解决的思路。对于学生来说,教师的总结和评价是对学生的肯定,也是对学生在学习和解决问题过程中出现偏差的指正。在此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进行自我反思:若再给一次机会,又会怎样解决同一个问题?让学生思路跟着教师走,使学生对所学知识有更深入的理解。

课堂的教与学实际上

也是师生间心灵的沟通

人本主义教育家罗杰斯认为:“成功的教学依赖于一种真诚的尊重和信任的师生关系,依赖于一种和谐安全的课堂氛围。”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新形势下,中职生源来自农村和留守家庭比较多,教师要从关爱、尊重、信任学生中营造宽松的学习氛围,在教学中注重自己的情感投入,唤醒和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意识,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教师的哪怕是一点点的表扬、鼓励,都会唤起学生积极向上的心灵火花,特别是对那些数学学习的困难生来说,更需要教师的表扬。因此,要求教师要保持良好的心态,要从关心的角度去教育和引导学生。比如,对上课捣乱、数学又学不好的学生,可以这样引导:某某同学今天可是非常积极,数学课堂这么活跃,肯定有什么高兴的事,我建议让他来给大家讲讲,也让我们一起分享如何?对于一上数学课就想睡觉的学生,这样引导:某某同学今天真是很努力,身体不是很舒服,但还要坚持来上课,这种精神值得表扬。教师善于调节语言,课堂更会和谐更有活力。此外,教师课后要找那些学习困难的学生单独谈话,找出原因,通过教师自身的真心实意凝聚师生情感,有助于课堂教学活力的提高。

教师的专业素质是

提高课堂教学活力的保障

教师要有良好的教学素养,要有负责任的精神,面向全体学生,对每一个学生的学业负责,不要因为学生的数学成绩差而打击学生或置之不理。有的教师上数学课讲得津津有味,却对讲台下倒成一片熟视无赌;有的教师早早收场,一节课讲十几分钟,其他时间自己做练习。久而久之,学生厌学问题会更严重。此外,面对中职数学课堂,教师要善于控制局面,对课堂上违反纪律的学生,应通过自己风趣幽默的语言和情感去开导感化学生,让学生明白教师对自己是多么负责任,而不是只是批评了事,甚至动怒于学生。教师充满活力和激情会感染学生,课堂会很容易活跃。

数学教师要不断地学习教育教学的理论知识,提高专业素质。既要研究学生,也要研究教学的方法。通过学习提高自己的教学理论,通过总结来提高自己的教学技能。不研究学生,就没有针对性,不研究教学教法,就会成为本本主义。

因此,数学教师要从思想和行动上真正不断改变教育教学的思路,提高专业素质,才能使课堂教学变得更有活力和生机。

参考文献:

[1]黄春艳.中职数学“活”、“动”式有效教学的实践研究[J].中等职业教育,2010(17).

[2]邓兆华.让数学课活起来——谈中等职校数学课程改革[J].科教文汇,2009(13).

[3]徐昱辉.中职数学教学探讨[J].黑河学刊,2010(6).

[4]谢桂培.中职数学有效教学的策略探讨[J].教育导刑,2009(6).

[5]秦修民.中职数学课堂教学中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J].现代教育,2011(1).

[6]苏福增.提高中职数学课堂效率的“三法”[J].科技创新导报,2011(20).

第12篇

关键词:翻转课堂;计算机基础;教学模式

一、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重要意义

1.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增强学生学习积极性

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反转了原来的课堂教学顺序,学生学习计算机基础知识的时间都放到课下,所以能有效节约课堂的教学时间。传统的教学是将新知识放到课堂中来,然后课下去巩固提高,遇到问题时,到下节课堂再一一解决。而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正好解决了这一弊端。学生课下视频学习完新知识,就能发现不懂的问题,这样在课堂上逐一解决疑难问题,能让学生逐步提高学习兴趣和自主学习能力。

2.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提升学生自学能力

新型的教学模式可满足学生改变传统教学模式的要求,使得学生更加主动学习,对学习更加有兴趣。翻转课堂的教学实践使得课堂教学活动放在课外,学生能够自己安排学习实践,能够更好地完成学习任务,这样能让学生更积极有效地提高自己。

3.有利于学生加强互动式学习,达到课堂教学目的

翻转课堂的出现,可让教师更自由地安排课堂教学内容,可以尽力安排如互动交流、小组讨论、一问一答等课堂教学活动,师生之间和学生之间多一些互动交流,可以更好地理解和解决问题,更能促进友好情感的建立,不仅营造了和谐活跃的课堂氛围,更激发了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同时也有利于学生培养团队合作精神,提高人际交往能力。

二、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具体运行方法

1.微视频课堂教学的制作开发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时间,主要以微视频作为载体,通过精心制作的微视频传播课堂教学的主要知识内容,达到课堂教学实际效果。微视频的特点是简短精致,每一分每一秒都有学科知识的传达,时间稍长,会带来乏味之感。微视频需要教师精心制作,要对课堂教学内容进行精心编排,把知识点的语言加以浓缩提炼,表述清楚。

2.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前自学

教师应给学生安排学习任务,为学生树立学习目标,正确地引导学生预习课堂新知识,在预习的基础上再配合教师提供的微视频教学,这样更能加深学生的印象,使他们更容易接纳吸收新知识,为课堂教学提供便利。

课前自主学习一直以来是非常重要的学习过程,在新的教学模式下,我们不应当遗漏关键的教学点,放弃应有的教学方法;应该将新的教学模式与传统的教学模式相结合,两者相辅相成,共同为达到教学目标做贡献。

3.抓住课堂教学的有效时间进巩固已学知识

自学和微视频教学能解决大部分课堂教学中的实际问题,但这还不够。教师要抓住课堂教学的有效时间,最大限度地提升学生学习成绩才是关键之所在。教师应通过收集学生在微视频学习过程中的疑问,提前设计好课堂的教学内容和教学形式。无论是问答互动还是小组讨论交流,都要突出学生主动参与的积极性,把鼓励学生参与课堂活动的工作做到最好,让学生自主发现、讨论并解决问题,这样不但能提高学生的积极性,也可增进彼此之间的友谊,还能锻炼合作能力,提高合作意识。

4.总结课堂教学过程,完善课堂教学模式

总结的过程是发现自身问题的过程,教师通过总结课堂教学中出现的问题,能够更好地完善教学内容和教学模式。教师通过对课堂教学的回顾,能发现课堂教学中的不足之处,及时修改自己的教学计划,能够更好地完善教W体系。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计算机基础教学课堂中的应用,使得学生学习计算机基础知识更加得心应手,也使得教师的计算机基础知识教学更为轻松。不过,虽然这种方式依然为大多数学生所接纳,但我们教师仍旧不能放松自己,要时刻学习新的教学方式方法,学习新的课堂教学知识,在教学实践中大胆改革教学内容,不断完善自己的教学方法。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