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5-30 10:46:02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情景剧剧本,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一个人,敲门,
“请进!”
来人进屋后,书记抬头看看来人,站起来:“哎哟,老同学,是什么风把你吹来了,快坐。”
来人笑着说:“很长时间没看到老同学了,想你了就来看看你了。”
支书:“你这个大忙人怎么会这么有空?最近又干多少工程呢?”
来人:“唉,别提了,最近活少的可怜,工人工资都开不出来了,这不,想在老同学这混口饭吃,就是不知道你给不给面子呀?”
支书:“瞧你说的,我这你能干什么活呀?”
来人:“怎么没活干?这两年你们这里是干的有声有色,大棚是一个连着一个,今年听说你这又要建3000亩,从抓壕到建棚,不都得需要人干么?我这都快活不去了,你让谁干不是干呢?看在咱俩是老同学的面子上,干脆把活包给我得了,到时我挣了钱,肯定也少不了你那份。你看怎么样?”
支书:“建棚的事不是我一个人说了算的,得村两委共同研究,所以这忙我还真帮不上你。”
来人:“一看老同学说的都不是实话,还和我打官腔?你一个堂堂的村支书,说用谁建棚,还不都是你一句话的事,谁敢不听?再说了,这话也不能让你白说,我这肯定不会差事的。”
支书:“正因为我是村支书,手里有一定权力,可是我知道,这权力是老百姓给的,到什么时候我也不能拿手中的权力去送人情,更别说去给自己谋好处,所以这话我不能随便说。”
来人有些不高兴的说:“这么说,老同学是一点也不给面子了,咱哥俩这些年的感情是白处了,眼看着我就要饿死了,你连这点小忙都不肯帮?行,那咱们就断交!”(边说,边站来要走)。
支书一看,把他重新拉回座位:“老同学,不是我不想帮,而是这忙不能帮。现在我们正开展岗位廉政教育活动,查找廉政风险点,帮了你这个忙,我就是犯了错误。正因为这些年咱哥俩的感情没的说,兄弟你也不想让我犯错吧?”
来人听了这些话,气有点消了,说:“不就是说一句话么?哪有你说的那么严重?”
村支书:“怎么没有?党纪法规的一条条都在那里放着,即使咱哥俩的感情再深厚,我也不能为了感情,去做违法犯纪的事,你说是不是这个理?”
听了村支书的话,来人消气了,“听你这么一说,还真挺严重的,可是你就真的不能在不违反原则的情况下帮哥们一点忙?”
村支书:“咱哥俩这些年的感情,只要是能帮上忙的,我当然不会袖手旁观,可是这个忙我真的不能帮。如果你真的想承包我们村的建棚项目,你可以去找村主任,申请参加项目公开竞标,希望以你们多年在外承揽工程的实力,能获得承包资格。但是千万要记住,不能提起我,更不能说你是我的老同学,好不好?”
来人:“好,好,知道了,我这就去找村主任。你放心吧,不会给你添麻烦的。这不我来了也没去家里看看嫂了和孩子,这2000元钱就当给孩子买点吃的。”说完从包里拿出了2000元钱放在了办公桌上。
支书:“这可不行,你赶紧把钱收起来,咱哥俩这么多年的感情,用不着社会上的这一套。”边说边把钱往回送。
来人一边拒绝一边说:“怎么的,老同学?你是嫌钱少咋的?这是我对孩子的一点心意。”说着,把钱又重新放在了办公桌上,然后说:“行了,我就不耽误你了,这就去找村主任去,申请参加公开竞标。但是你能帮我的可要帮我呀!”
说完,来人站起来向外走去,村支书起身送:“那好咱哥俩改天再聚。”
来人走后,村支书看着放在办公桌上的钱,又看了办公桌上放着的党纪法规,沉思了片刻之后,把钱放在了兜里……。
第二天,来人又来到村支书办公室。
村支书:“来了,是不是送竞标的资质证明材料来了?”
来人:“是呀,今早村主任给我打电话,让送资质证明过来,说明天就要召开竞标大会了,这不事办完了,我过来看看你。”
村支书:“正好你来了,要不我想晚上去你家呢。”说着从办公桌里拿出昨天的2000元钱,递给了来人:“这是你昨天放下的2000元钱,你拿回去。”
来人:“你看你怎么这么见外……”。
村支书:“你的心意我领了,咱哥俩这些年的感情,用不着社会上那一套。更何况一条条党纪法规在那里放着,时刻提醒我,于情于法这钱我都不能收。明天就要召开竞标大会了,你们的工程队在参与竞标的工程队中实力还是比较雄厚的,一定会有好的成绩。”
来人:“行,老同学,看你这样办事,说实话,我从心里为你高兴,放心吧我会以自己的实力去参加竞标的。”
村支书高兴的说:“谢谢你老同学,希望明天听到你的喜讯。”
来人:“那好,我走了,明天再过来。”说着站起身向门口走去。
目前,我国人们对护理人员的护理礼仪越来越重视,也迫切希望可以提高护理工作者的护理礼仪,从而更好的为患者服务。特别是在“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的推进下,进一步提高了对护理工作的要求。所以,作为一名护理工作者必须要具备较高的职业素养。培养高素质高技能的护理人才,提高学习者的沟通能力,这是护理教育者义不容辞的责任。因此,在卫校护理礼仪教学中,在传统教学方法的基础上,应用了情景剧表演教学方法,在规范学生护理礼仪和提高沟通能力都起到巨大的推进作用。
情景剧表演教学法的分析
情景剧教学法的概念。所谓的情景剧表演教学方法,首先,应设计出相应的剧情,让表演者、观众都可以投入到情景之中,真实的体验到在剧情中人物的心理变化过程以及剧情的发展过程中。在这个变化的过程中,再融入一些学生所需掌握的知识点,最终达到教学的目的。情景剧表演方法对培养学习者细腻和丰富的情感起到积极的作用。情景剧表演共包括三个阶段,依次感知画面和剧情阶段、剧情理解知识和感情阶段、再现剧情和深化知识阶段,可以说这三个阶段是循序渐进的,也是缺一不可的。在掌握这三个阶段的知识后,学习者才能准确的体验到情景剧的实际意义。
情景剧表演教学法的特征。在卫校展开情景剧教学过程中,情景剧表演教学方法具有如下几点特点:一是,情景剧应具有很完整统一的剧情,其剧情内容也是丰富多彩的,学习可以简单模拟剧情,切实的体验到剧中人物的心理特征。二是,丰富和广泛的知识点。与传统教学中采用的书面教学方法相对比来讲,情景剧教学方法更能符合学生学习的要求,满足学生在学习中多方面需求,同时,在表演过程中,也潜藏着很多知识点,在不同程度上使知识点更加丰富。另外,在表演中,学生还会发现一些新的问题,并主动解决这些问题,在潜移默化中也提高了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三是,教学方法的多样性。在传统教学中,由于教学方法过于单一,根本无法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在学习一段时间后,学习者会对学习产生厌烦的心理。但应用情景剧教学方法,可以对当时的情景进行模拟,在模拟中,就需要利用一些辅助措施达到模拟的目的,比如:设置剧情、渲染气氛、背景音乐等等,这种形式多样教学方法,可以充分调动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从而促使学生更好的掌握相关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
应用情景剧表演教学法需制定相应教学计划
情景剧教学作为卫校一种新型的护理礼仪教学方法,想要取得满意的教学效果,必须要做好如下几方面工作:一是,教学领导小组的成立。组长由负责护理教学工作的资深老师担任。这样教师和学生才能重视起情景剧教学方法的实际应用效果。专业老师亲自负责和策划情景剧剧本,把自身的丰富经验传授给一些经验不足的年轻人,引导他们完善自身的不足。二是,根据当前护理工作中所在的问题,因地制宜制定培训内容。在情景剧表演教学工作过程中,其所规定的工作内容应做到与时俱进,决不能随大流,否则这项工作也就失去了其根本的意义。三是,物质奖励和精神奖励相结合。卫校根据自身发展情况,制定相适应的物质奖励方案,适当的奖励可以在不同程度上提高护理人员学习和工作的积极性。根据学习者的特征,在情景剧中安排与他们相适宜的角色,最后根据每个人的表现,给予相应的奖励。
分析情景剧教学的具体流程
前期准备工作。与传统教学方法相对比来讲,情景剧教学方法需要准备一段时间做好前期的准备工作,最终才能达到教学的目的。(1)卫校应定期开展与护理知识相关的讲座,普及最新的护理知识和护理礼仪,包括护理人员的表情和手势以及微笑等等知识,让学习者对于护理这份工作有着一个基本的了解,在情景剧表演中再融合这些知识,更深一层了解到护理人员工作内容和工作性质。(2)精心编写剧本内容。编写剧本并不是简单的将知识混在一起,而是要有目的有计划的进行选择,在编写剧本中,应结合患者的实际情况和患者需要以及医院护理情况等等;对报名的护士进行合理分工,帮助他们找到适合自身的角色,在分配好角色之后,让他们之间进行交流和沟通,仔细琢磨人物心理,掌握相关知识点和内容;(3)做好排练和演出情景剧的各项工作。在平时排练中,表演者应明确掌握相关护理知识,同时也结合剧情发展的需要,灵活应用自身所学的知识,可以脱离剧本而表演,但是不能违背剧本所要表达的意义,否则就会出现很多问题。因此,不管是平时排练过程中,还是真正的在舞台上表演,表演者都应认真对待。而观看者也应对他们的表演提出一些建议和问题,在大家互相交流和沟通中,才能真正掌握护理礼仪的各方面知识。
情景剧教学评价环节。情景剧表演教学是在表演中,归纳和总结相关知识点和问题。而教学评价环节也就是对表演优秀的团队和演员进行保障,再次解答护理礼仪知识点中的问题,点评护理人员的工作态度和工作精神,分析病患和家属的心理动态等等。在评价情景剧教学表演过程中,这是对护理礼仪教育教学以及医院整体工作水平的一次升华。
总而言之,在卫校护理礼仪教学中,应用情景剧表演方法,既可以丰富教学内容,也可以提高学习者学习的积极性。同时,情景剧教学方法也能完善传统护理教学模式的不足,引导学习者可以更好的掌握相关护理知识,采用最适宜的方法与患者进行沟通,从患者的角度上展开护理工作,为将来自身成为一名合格护理工作者而打下坚实的基础。
中图分类号:G623.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8500(2012)12-0116-01
皮亚杰说:“戏剧是孩子选择学习的重点,促进孩子多方面的发展,应该被视为一项学习的基本要素。”孩子喜欢表演,表演对于孩子体验语言交流的乐趣,学习使用适当的语言进行交往,大胆,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发展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有非常重要的功能。
我们知道,语言的发音方法,词意是与使用时的情境密不可分的,只有在相关的情境下进行完整的运用才是有意义的,英语,作为一种非母语,尤其需要我们为其创设一定的情境来进行学习和实践。因此,近年来我们一直探索情景剧走进小学英语课堂,提高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和英语交际水平。
我们的学生表演情景剧,大部分是由学生们自编、自导、自演。通过对英文剧本的再创作,加深学生对剧本的理解,巩固所学的知识、训练英语交际能力。这个活动主要是通过三个阶段去实施的:
第一阶段:先让学生自由组合分成若干小组,通过上网查询、阅读英语书籍或向家长请教等寻找合适的英文剧本。本身自己去寻找,他们就带着自己的兴趣去找他们喜欢的剧本,如《狼和小羊》、《白雪公主和七个小矮人》、《三只小猪》 等。然后由组内的成员负责把剧本进行改编,再交给教师审阅。这一过程,主要锻炼学生对所学英语知识的理解整合能力,还有学生的创作能力。在这一过程中我们也加入到学生的改编工作中来,对他们的改编工作提出一些意见和建议,帮学生建立起完整的剧本。
第二阶段:排演阶段。各小组利用课余时间,选演员、准备道具。这些工作都是由他们自己完成的。有的组同学在排演《白雪公主和七个小矮人》时精心准备了服装、道具;有的组同学在排练《三只小猪》时自己设计房子、草地等背景,加上了动作。有的组在表演《灰姑娘》时还加上了舞蹈。英语情景剧表演中有口语交际,有夸张的动作表演,优美的舞蹈,精致的道具,漂亮的服装,再加上动听的音乐旋律,在这些情景的衬托下,学生的表演欲望更高了,他们用饱满的热情投入到表演中去,大大激发了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在这一环节中教师是指导者、参与者,必要时教师也参与到剧本的表演中来,更激发了学生参加情景剧表演的积极性。
第三阶段:表演汇报。我们专门拿出课外活动时间,召集全体学生一同观看表演。这一阶段实际上是为学生们创造一个很好的自我表现和学习的机会。让每一个学生都参与到活动中去,从而实现了真正的锻炼目标:让学生大胆开口说英语,积极参与英语活动。《小蝌蚪找妈妈》、《灰姑娘》、《丑小鸭》等一些同学们耳熟能详的故事,在孩子们的精心编排下,成了一幕幕精彩的情景剧。
在每次表演中,孩子们扮演着不同的角色,体验着英语学习和使用的乐趣,学习英语不再是记单词,背课文那么可怕的事情了,在老师不断的鼓励和赞扬中,在一次次成功的演出中,孩子们的自信心大增,学习英语的积极性越来越高,成绩也越来越好,这些与我们的情景剧教学是分不开的。我们将沿着情景剧教学的路子继续走下去。
【关键词】英语教学 英语表演 影响 作用
一、引言
1.高职高专英语教学现状。学生经过了六年的英语学习和九年的义务教育后,英语学习的分层情况较为严重。在高考本科录取之后,到我们学校的普通高中学生,英语基础相当薄弱,成绩很差,一个五十名左右的班,只有十来个学生能跟上课堂节奏;他们不仅没有学习热情,兴趣,更不会主动的学习;有的学生语音语调比五年制中职学生还差,胆子更小,上课回答问题听不到声音,不敢开口说英语。英语教学和英语学习面临严重的困难。
2.英语情景剧为教学注入了活力。和许多英语老师一样,在多年的英语教学中,我用过多种教学方法,和教学形式(各种教具,多媒体,网络等),探索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调动大部分学生学习积极性和兴趣的有效方法和途径,每年新生入校后就有一届不如一届的感觉,看不到比上届更优秀的学生,尤其是工科全男生班。而每年下学期新生入校后,学校会举行全校性的技能节,我们教研室组织的英语竞赛活动中发动面最广,参与人数最多,积极性最高,效果最好的莫过于英语剧的排练和比赛了。英语剧为教学注入了活力,较大面积的激发了学生学习积极性,对班风,学风的转变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通过几届英语剧的比赛,笔者发现,那些平时把英语学习当做负担,不想开口说的学生,都积极参与到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中来,上课变得轻松,有效率;除了完成课本上的内容,还经常补充课外知识,并把教材中编写情景对话的写作任务改为编写情景剧并进行表演,在所教班级形成了良好的学习氛围,对提高学生英语学习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二、理论探讨
1.教育心理学依据:建构主义理论。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基本观点认为学习者知识的获取,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的,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即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其他人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而获得。因此,教学目标分析,创设情境是教学设计的最重要的内容之一。
建构主义倡导在教师指导下,学生是学习的中心,既强调学习者的认知主体作用,又不忽视教师的指导作用,教师是意义建构的帮助者,促进者,而不是只是的传播者和灌输者;学生是信息加工的主体,是意义的主动建构者,而不是外部刺激的被动者和被灌输的对象;“情境”,“协作”,“会话”和“意义建构”是学习环境的四大要素。个体的知识获得是客观与主观的统一过程,学生个人的“经验”和主动参与在学习知识中有重要的作用。
2.语言学和语言教学的依据:交际能力与交际教学法。交际法进一步奠定了英语情景剧表演对英语教学有促进作用的理论依据。交际法产生于20世纪70年代初期欧共体国家,中心在英国。运用交际法编写的最有名的教材是《跟我学》(Follow Me),该书是我们读大学时作为听说课程的主要教材,受益匪浅。
交际法认为第二语言运用不仅要求正确性,还要求得体性;根据学习者的实际需要,选取真实自然的语言材料,而不是经过加工后的“教科书语言”;交际法还认为教学过程交际化,在教学中创造接近真实交际的情景并多采用小组活动的形式,通过大量言语交际活动培养运用语言交际的能力,并把课堂交际活动与课外生活中的交际结合起来;课堂的交际活动应以学生为主体,由他们担当主要角色,教师是“引导者",是帮助学生学,创造条件让学生学。让学生处于情景之中,身临其境地感受氛围,用英语进行交际,是交际教学的精髓。
三、英语情景剧与英语教学
1.英语情景剧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和突出了英语学科的实践性原则。英语情景剧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建构主义教学理念和教学要为学生的交际需要服务的交际教学理论。英语情景剧的实践过程突出了学生学习的过程的主动性,主体性;教师的任务之一就是指导学生主动学习,通过编排,表演,比赛,学生真实的参与其中,亲自感知体验。这个过程是轻松愉快的,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体验到了自己挑选或者创作剧本,自己设计表演,调动起了各种感官-眼,耳,口,脑,手参与各项活动中,亲自体验到了与人用英语面对面交流的成就感。
2.英语情景剧不仅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兴趣,挖掘了学生的潜力,发挥了创造力。苏霍姆林斯基在《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里说过:“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英国教育家Jayne Moon的研究也表明,学生具有“go for meanings”的天性,在英语教学中通过“the teaching model of role-playing ”,让学生在模拟情景,为学生使用英语提供真实的情景,还语言以生命力,以此激发和维持学生的学习兴趣。每个学生总是希望自己成功,总是能得到老师的赞赏。而英语情景剧正符合学生的心理特点;通过参加英语情景剧的表演和比赛,学生对英语学习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因为学生积极性提高,课堂教学也变得轻松有效果了,那些因基础差,口语差,不敢开口的学生开始大胆尝试,不怕犯错,大大的降低了学习中的紧张和焦虑心理,增强了学习的信心,学习成了一件快乐的事。
3.英语情景剧使学生获得了积极的情感体验,提高了跨文化交际能力。通过英语情景剧比赛和课堂情景剧表演,学生了解到了更多的西方风土人情、学到以前没有学到的历史地理知识、对西方民族性格、礼仪礼节、日常生活有了更多了解、对表演技巧的掌握、人物性格的把控、体态姿势的到位、穿戴服饰的准确、舞台布置的设计、各种跌打滚爬、面部表情调试等,进一步深化到东西方关于家庭、社会、教育、宗教、科学、艺术、思维、道德、法律、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审美观的相似与差别。增长了见识,提升了自己的文化鉴赏力和艺术审美能力,提高了跨文化交际意识和能力,真正感受到了中西文化的差异,提高了学生的综合文化素养。
四、实施方式和效果
1.英语情景剧比赛。利用每学年第一学期全校技能节英语技能比赛,给高职高专学生布置英语剧比赛任务,首先班级以寝室为单位在班上进行初赛,然后要求每个班级至少有两个剧目参加选拔赛,最后选出十个剧进入决赛。这个活动学生参与面广,我在所教的每个班组织了英语剧排练小组,包括演员组(主要角色分A.B角色排练),道具组,服装组,后勤组。班上几乎每个学生都能参与进来,出谋划策,排练的时候更是都来围观;由于对刚入校学生的表演能力不太了解,演员会根据每个选手发挥来重新换人,这是选演员的开始阶段,这个阶段我都会关注围观者,是否有表演的欲望和想法,而且带着大家一起朗读角色的台词,一起表演一个角色,从中选出最合适的人选,去年2014级高专班英语情景剧比赛中,所教班级-检测技术1401班因为女生人少,他们挑选了《灰姑娘》这个剧本后,发现没人能演后母这个重要角色,英语课代表吴俊书是个男生主动承担了这个任务,因他长得皮肤白皙,五官秀气,只要稍作化妆就能以假乱真,果然他上台后没人认出他来,最后谢幕的时候,引起全场轰动,表演出神入化,获得了优秀表演奖。还有一些胆小又有表演欲望的学生,如检测1401班曾家豪,龙骞,陈磊鹏,唐帅,王帅,张雨燕等,人资1402班彭雅乐,导游1401班李鑫;人资1401班李佳慧;让他们担任配角或其他角色;人资1401班的高毓蔓,李鑫支援女生少的检测班。为了能被选中担任角色,学生都努力练习台词,不会读的,问老师,问同学,上课的时候,专心听课的人越来越多,课堂面貌,教学效果果然不同以往,有了很大的改观。这个过程还包括:1)收集和筛选剧本;多采用英语童话,神话,预言故事等。2)制作道具,为表演效果,表达演出的真实感,吸引学生眼球,更好发挥角色的情绪情感,大部分道具由学生自己完成,老师指导文化背景,这个过程需要老师的鼓励支持和肯定。
去年全院技能节英语情景剧比赛所教四个班级囊括了团体所有一、二等奖共5个团体奖(总共6个团体获奖);吴俊书,田果,聂蓉,廖一任,张林麟获得优秀表演者奖(总共六名个人奖)。
2.课堂情景剧表演。课堂情景剧以教材《新编实用英语》为范本,每个单元都有一个主题,都有七个对话,五个编情景对话任务,以此作为交际主题,放手让学生编写,灵活运用教材里的语言材料,增加内容的趣味性,知识性;把有故事情节的课文改写成剧本、分小组进行表演竞赛,学生们在教师的指导下把课本中单调的英语语言文字变成能用来表达思想感情的交际工具,把教材内容化为实际生活,学生能经常性的体验表演,去演自己想演的角色,去说想说的话。通过改编对话,改编课本学生都动起来。期中期末表演考试占百分之二十的分,为取得好的成绩,学生平时会反复操练台词,学生们收获了最后的成功的喜悦,更重要的是收获了准备时候的反复实践。英语课题教学过程不再单调,成了有声有色的交际过程。自信心也通过表演建立了起来,对学生的口语发展和身心健康成长产生积极的作用。
高职生与本科生的差距表面上看似乎是英语水平,但实质上他们最缺乏的首先是学习的兴趣,他们 差是因为他 们“根本不学”;其次是学习方法。开展英语表演活动使学生在这两方面都有所转变。当学生逐步学会运用学习策略后,他们作为学习者的综合素质与自主学习能力也随着学习效果的提高而提高。
五、结束语
通过几年的英语情景剧带学生排练,比赛,课堂使用情景剧表演等,深刻感受到英语情景剧不仅使教材动态化和立体化,丰富了教材内容;增加了教与学的方式;改变了课堂教学的师生关系,增进了师生感情;更是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提高了语言交际能力,课堂教学效果,学生综合素质明显提高。在我国大力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英语情景剧表演就是对学生英语综合素质培养的最佳方法和途径,在克服其不足的基础上应加大英语情景剧表演在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参考文献:
[1]吴承义.基于建构主义教学理论的大学英语教学模式[J].Sino-US English Teaching,2005(8):53-56.
[2]徐洁雯.戏剧表演在外语课堂教学中的功能及应用[J].重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Sep.2008,22(9).
[3]夏敏.课本剧在英语教学中的应用[D].华东师范大学.
[4]Claire Kramsch.语言教学的环境与文化[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3.
[5]Johnson,D.W.,Johnson,R.J.&Holubec,E.J.Circles of Learning:Cooperation in the Classroom[M].
[6]许葵花.外语教学中过程法戏剧表演的科学性[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1.
关键词:情景剧表演;护理礼仪课程;实验方法
随着经济和科技的不断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也有了很大程度的提高,对健康的需求上升到了一个新的层次。在这种新的形势下,医学模式也随之改变,更加强调在护理服务中的以患者为中心以及服务的优质性。因此,结合护理工作本身的特点,在高校中开设一些人文科学的课程,可以提升护理服务的优质性。护理礼仪因此应运而生,人们坚信倡导礼仪文化不仅可以提高护士的道德修养,还可以规范护士的个人行为,这些都有利于护士综合素质的提高,从而使他们进一步提高服务的质量。在我校初期开展护理礼仪课程时,以讲授和演示为主的传统方法是培训模式的主导。在这一模式下,我们发现学生在缺乏实践氛围的环境中学习,学到的知识不能与临床实践更好地结合以发挥作用,学生只能纸上谈兵,实际操作能力很差,制约了护理人员社会能力的培养和创造能力的发挥。为了更好地在我校开展好护理礼仪这门课程,提升我校护理学生的综合素质,营造出一种临床培训的氛围,我们在2013年的护理礼仪教学中引入了新的教学内容,即融入护理情景剧表演,在表演中让学生学以致用。本文试图对这一模式从方法和对象上进行描述。
一、样本的选择
样本的选择来源于我校2013级护理新生,随机选取了100名学生,以单双号的方式将学生分为了人数相等的两组。由于刚进校,我们不能对学生进行学习能力上的一个对比,因此我们对比了这两组学生的一些其他情况,如进校录取分数、年龄、城市农村户口比例等,差异很小。两组随机分配的样本分别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组成员50人。两组学生在年龄、学历、录取分数、户口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因此从统计学意义上讲具有可比性。
二、操作方法
在护理系内部成立领导小组,组长为护理系主任,副组长为人文教研室主任,其余任课教师为成员,在商议和讨论的基础上共同制订护理礼仪课程的相关培训计划以及本次课程推动方案的护理情景剧演出活动内容,并参照人才培训计划制订我校护理学生礼仪标准及评分细则。训练内容包括仪容仪表礼仪、言谈举止礼仪、语言礼仪、礼貌礼节以及适当的表情礼仪。对照组采用传统的以讲授和演示为主的护理礼仪教学模式进行培训,观察组在培训中融入情景剧表演及观摩学习。
首先,培训前对所有教师进行集体理论授课,详细认真讲授礼仪相关知识,制订规范的沟通解释用语。其次,根据提出的相应主题,培训教师需要编写剧本,以小品为主,认真编排演练,并且要熟悉比赛规则。最后,进行比赛,并对每个小组进行评分,小组得分即个人得分,计入个人学科考核成绩,并评选出相关奖项。
观察组学生分小组进行,10人一组,5次完成所有进度。每次培训时间在4个小时左右,内容具体包括三大部分。第一部分以讲座形式为主,通过多媒体演示,配合生动的画面让学生掌握在具体的护理工作中学习穿着打扮、职业手势和表情、护患沟通的原则以及应有的服务态度等,让学生首先在理论方面有扎实的基础,便于之后两个阶段内容的开展。第二个阶段是剧本编写阶段,包括角色的分配、台词的编写、情景的设计等,在这一过程中不仅可以检验学生对第一部分内容学习的效果,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第三阶段是情景剧排练。每一组的指导教师与小组成员就剧本当中设计的护理礼仪问题进行讨论,并在排练过程中进行反复练习,探讨礼仪动作的规范性与得体性。这三部分循序渐进,一环扣一环,从知识讲座到剧本编写再到情景剧的排练,使学生在这三大内容主题中能将学到的护理礼仪相关知识学以致用。
三、评价方法
在系统礼仪教学培训内容结束后,根据事先制订的礼仪知识考核试卷及“护理礼仪与行为评分标准”对两组学生进行临床检查,每项分数为50分,总分100分。根据分数的高低,可以对新旧教学模式进行评价。为了更好地了解学生对两种教学模式的适应和满意程度,我们还设计了相关的问卷,内容包括人文关怀的理念、主动关怀与服务的意识、沟通的技巧、学习的兴趣及积极性、团队合作的精神、职业情感、预防护理投诉等,评价级别分为明显提高、提高、无提高。最后对有效问卷进行统计,采用SPSS13.0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得出相关结论。
参考文献:
关键词:初中生;学校心理辅导;心理情景剧
当今社会的育人机制是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而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有赖于心理素质的不断提高。所以,加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时展的需求,也是学生健康成长的需要。作为一名心理健康教师,积极探索心理健康教育的新途径,帮助学生提高心理素质,任重道远!
一、学校心理辅导活动课现状分析
心理辅导课是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核心,它的基本构成要素是以班级为单位的团体活动,利用团体动力,引发学生在团体中互动和成长。一个好的活动设计往往可以激活整个团体,然而我在教学实践中发现,教师设计心理辅导课可能会出现以下
问题:
1.活动设计未顾及学校教学规律,缺乏可行性
初中心理辅导课在大多数情况下要受学校教学计划的宏观节制,不可能像高校那样有比较宽松、灵活的时间安排。心理辅导课的活动设计必须考虑到时间上的可行性。许多在高校团体咨询中流行的活动或游戏,做完一个就常常需要30分钟以上,如果照搬到心理辅导活动课中来,就会脱离中学实际授课情况。因此,选择或设计活动首先应该考虑时间,总时间不能突破每节课课时的
限制。
2.活动设计的流程照搬教材,缺乏独立性和灵活性
心理辅导课的设计与实施最好有比较系统的“学生活动手册”与“教师参考用书”,以便作为单元规划、活动选题的依据,也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系统开展提供方便。但有些心理辅导课的设计却常常因遵循参考用书的套路,在设计的流程上缺少一种独立性。教材为了体例的统一和形式上的新颖,往往会把一节课分成固定的几个栏目。比如“心灵鸡汤”“心语心愿”等等。如果在活动设计中也照葫芦画瓢地分成这样几部分,就会出现“形式禁锢内容”,使操作流程变得呆板。学生也会觉得没有新意,一切变得模式化。
3.活动设计的素材“千人一面”,缺乏创造性
有的辅导教师在上课时,喜欢套用小组团体辅导的一些游戏,
学生年复一年地做这些游戏,便会对这些内容嗤之以鼻。所有的游戏一开始都是新鲜的,但是等所有的游戏都用滥了之后就都是令人生厌的。学生的积极性和参与性就会减弱,就连教师自己也会感到内容的幼稚。缺乏创造性就无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心理辅导活动课注重的是学生的体验,我们不应该让上课的形式禁锢住内容。为了能在教学中更好地发挥心理辅导课的效能,充分开发学生的心理潜能,我觉得可以在心理辅导课中注入一股新鲜的血液――心理情景剧。
二、心理情景剧的概念
心理情景剧是一种以现实为模式的心理集体治疗法,起源于维也纳精神病学家莫雷诺于1921年在维也纳创办的“自发性剧院”。它通过特殊的戏剧化形式,使参加表演的成员的人格结构、人际关系、心理冲突和情绪问题在戏剧活动中逐渐呈现出来,以达到精神宣泄、减轻压力和自卑感的目的。如今,作为一种团体心理咨询形式,心理剧已被广泛应用于心理咨询和心理治疗领域。
将心理情景剧这一心理治疗的方法应用于心理辅导课,可以集戏剧、小品、心理问题为一体,通过学生扮演当事人或由当事人自己借助舞台来呈现他们各种典型的心理问题。在心理辅导老师和全体参与演出者及观众的帮助下,学生能学会如何应对和正确处理心理问题,从而既能解决自己的心理问题,又能使全体学生受到教育启发。
三、心理情景剧在学校心理辅导课中的效能
将心理情景剧应用于心理辅导课,能够提高心理辅导课的效能,它可以成为实现辅导目标的有力手段,使活动设计具有灵活性和创造性。
1.心理情景剧的创作本身就是一种学习、体验的过程
校园心理情景剧的创作直接来源于学生的实际生活,反映学生关心的热点问题。剧本的创作可以依靠学生自己完成,一方面可以满足学生的创造欲望,增强学生的参与精神;另一方面,在选择题材、确立主题的过程中,学生不仅能够提出自己或同学心里的困惑、问题,还会尝试对问题进行分析,找出其中的症结所在,并在一定程度上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或方向。比如我在上“人际沟通”这一主题时,选用了一个与学生生活实际相近的剧本,请学生表演了前半部分剧情(好朋友因为误会变成了陌生人),然后留下作业,请每一小组的同学一起续写剧本,帮助主人公消除误会。对于这个任务,学生表现出了很大的积极性,并都能够出色地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通过表演,同学们清晰地发现好朋友为什么会变成陌生人,他们之间存在什么问题,从而更深刻地体会到沟通的重要性。
2.促使学生体验角色、疏导情绪
在校园心理剧中,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或教师的安排扮演一定的角色。通过角色扮演使他们能够更好地理解他人的处境,体验他人在各种不同情境下的内心情感,增强自身对人际关系的理解,改善僵化的自我中心特点。这种角色互换有助于加深学生对自己当时行为的反省,更有助于学生体验他人的情感,从而融洽师生、同学、亲子之间的关系。
3.帮助学生塑造行为、改变心理结构
校园心理剧的背景一般是具体的冲突情境。这就能使学生在整个扮演过程中拥有许多直接学习的机会,它可以成为教师帮助学生改变行为、塑造行为的有效手段。如有的学生特别害怕在众人面前讲话,教师可以把这些学生聚集在一起,让他们与健谈的人一起表演心理剧,并设计一些特定的场面,随时对他们不敢大声说话、神情紧张等行为进行纠正,直到他们能理直气壮地大胆表达自己的感情为止。
所以,我觉得把心理情景剧引进心理课堂,符合学生的求知欲和心理认知规律,符合心理学科的特点。心理情景剧类似话剧的形式,生动活泼,集知识性、趣味性于一体,通过学生“自己演,演自己”,让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思考,把“大道理”用“心理情景剧”的形式表现出来,体现了轻松、愉快、自由、民主、平等、合作、和谐的良好课堂氛围,避免了枯燥的灌输式教育,满足了初中生的表演欲望和创造欲望,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学生的思维,也能提高心理课堂教学的效率。
虽然初步的尝试获得了一定的成效,但如何让心理情景剧在心理课堂上充分发挥其效能,达成促进中学生心理健康的目标,
还需要克服很多问题,比如心理辅导老师的引导能力、学生表演时的投入程度、班级的团体气氛等。所以校园心理情景剧在心理辅导课上的运用还需要我们在实践中去深入地探索。
参考文献:
[1]邓碧萍.心理剧在心理健康教育实践中的应用研究.现代保健:医学创新研究,2006,3(4):120-121.
[2]周国韬.中小学校园心理剧探析.现代教育科学,2007(4):49-50.
[3]王卫平.校园心理情景剧: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途径.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2009(5):105-108.
状;定义;开发;策略
【中图分类号】 G633.5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6)04―0083―01
新课程背景下,教师应当怎样切实革新初中地理课堂教学模式,优化教材结构,真正转变知识传输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激发学生自主学习内驱力、促进学生全面长远发展呢?下面笔者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地理教学的现状
从笔者所在地区的现状来看,初中地理课在义务教育阶段学校课程设置中始终摆脱不了“副科”位置,得不到应有的重视。许多学校专业地理教师不足,地理课大部分是由其他科目老师兼授,课堂教学质量普遍较低。随着新课程改革深入推进,近几年初中地理课才逐渐被重视起来,不少县市多以“小学科”的形式将地理课纳入中考。但为了片面提高学生的中考成绩,许多教师在教学中过于注重知识目标的实现,片面强调应试技能的训练,而忽视知识的生成和建构过程,忽视渗透情感目标教育和课内外地理教学实践活动,课堂因此缺乏活力和情趣,学生的主体作用和创造力更是得不到体现,学生厌学情绪非常严重,低效课堂比比皆是,致使地理课堂教学陷入一片困顿。在这样的背景下笔者另辟蹊径尝试将“初中地理单元主题情景剧”引入地理教学,试图运用预先设计好的地理课堂单元主题情景剧,并辅以现代多媒体技术手段模拟具体场景或营造情境氛围,通过学生实际参与表演,构建愉悦的学习氛围,让学生在深刻的活动体验中获得知识、激发兴趣、培养能力、促进发展,从而全面提升学生的地理学科素养和人文素养。
二、地理单元主题情景剧的概念界定
该概念尚属义务教育阶段地理教学中的新提法,尚无科学界定。在此笔者把它定义为教师在地理教学过程中,以单元章节知识为主线,通过运用预先设计好的主题情景剧,强化或再现单元重点教学内容,并辅以个性化的语言和现代多媒体技术手段,模拟具体场景或营造情境氛围,通过实际参与表演,为学生提供展现自我的舞台,在愉快的教学氛围中促进地理知识的生成与迁移,同时促使学生的心理机能和谐全面发展,达到在情境剧表演中获得知识、激发兴趣、培养能力、促进发展的一种新型课堂教学艺术表现形式。
三、地理单元主题情景剧开发的有效策略
1. 素材选择上要趣味化。只有让学生感到有趣的学习内容,才能激发学生内在的学习动机。这就要求教师在地理单元主题情景剧选择素材时一定要凸显激趣功能,既要考虑学生的知识结构、认知水平和心理发展特征等因素,又要能联系现实生活,挖掘具有浓厚趣味性的有时代感的素材。如,可将学生日常生活中发生的故事及当前社会关注的热点作为剧本素材,定会强烈吸引学生的眼球;在搜集素材时还要善于发现材料间的矛盾冲突,发现所学知识与素材的微妙联系,注意将学生自己在地理学习过程中独特的体验或经历融入到素材整理中,学生才会倍感亲切。而地理素材的形式更应该全面多样,如可加入流行歌曲音乐、舞台剧场景、电视小品人物表现形式、快板剧的语言特征等,这样的素材创作出来的地理单元主题情景剧不仅能使课堂教学有声有色,满足学生不同的学习需要,而且融知识性和趣味性为一炉,富有生机和活力,还可以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和创新能力。
2. 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将地理单元主题情景剧开发引入义务教育阶段地理教学中,要求教师在课堂上要尽量利用地图、图片、地理资料,并联系学生生活实际,利用问题、时事新闻、乡土知识、现代多媒体技术等手段为学生创设“真实”的学习情景。多媒体图文并茂、声像皆俱,具有生动、形象、直观的特点,将一些抽象的、难以理解的地理现象、图景、过程利用多媒体创设情境可作为情景剧表演背景或渲染情境氛围,将地理教学中许多抽象的、微观的知识再现为形象的、宏观的地理情境,学生可以借助多媒体技术更好地理解地理事物发展的过程及背后错综复杂的关系,形成正确的地理表象。
【关键词】高校;学前教育;舞蹈教学;戏剧传播
中图分类号:G6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6)11-0191-01
一、场景:从场景模拟到沉浸式环境的创造
舞蹈剧的场景设置在舞蹈教室的封闭式环境内,是对剧中要求设置日常生活场景的模拟。如:2013年暑假期间播放的《中国孩子之学堂故事》,是一部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剧目,该剧因其寓教于乐、轻松活泼的风格获得了家长和孩子们的一致青睐。其场景锁定在民国时期香兰镇的一家私塾。据介绍,该剧拍照场景中,墙皮是暂时制造,一切家私、门窗都是老物件。整部剧为我们讲述了学识渊博的教书先生大智是怎样带领一群孩子读书、识字、明事理的。在高校学前教育舞蹈教学中,我们组织动员学生积极改编甚至创造创新这些优秀剧目,用舞蹈的形式来表现剧中的人物情感,并且自己亲手制作舞蹈剧的道具和摆设,全情投入。
二、表演:从严格执行剧本到现场的即兴发挥
舞蹈剧的表演,演员要严格执行剧本的规定,不能随意更改台词和动作。情境秀的表演,演员可以和现场的观众进行即兴互动表演。其表演是没有剧本可执行和遵循的,只有提前设置好的互动流程和规则,演员和观众只要在这个框架下表演就可以了。如《溪口民国文化风俗情境秀》,以“穿越百年”为主线,用民国民间百态、民国服饰、民国戏剧和“民国诗社雅集”“长亭外古道边”等12个情境表演秀,展现民国文化。游客或者当地市民可以与演员互动,参与表演,成为表演的一分子。而这些都是没有固定章程可以遵循的,是演员和游客或居民之间的一种随机性的表演,更是一种自由灵活的戏剧表演方式。
三、叙事:从第三人称叙事到第一人称参与式体验
情景剧的叙事,是围绕着具体事件展开,剧中人物扮演着不同的角色,这些角色之间要有冲突、有磨擦,经过协调,达到一种暂时的人际关系间的和谐。情境秀的叙事,是在现实场景中演员和观众之间的即兴对话。这种对话只要围绕着一定主题进行,不必按照某一件事展开完整的叙事。这种叙事是一次性叙事,是不可重复的,因为每次不同的观众和演员之间的对话都是不同的。如《溪口民国文化风俗情境秀》,该剧为观众提供了12个主题的情境秀表演,观众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加入到情境秀的演出中,以此体验民国时期的民俗风情。观众参与戏剧表演,体现了第一人称视角的运用。观众是作为主体的“我”和演员对话,这与情景剧的第三人称视角的叙事是完全不同的。在情境秀中,观众也成为了演员,这种体验彻底打破了演员和观众之间的“第四堵墙”,演员和观众之间能够实时互动。
四、媒介:从单一媒介呈现到多媒体综合运用
舞蹈剧从早期的封闭式空间现场表演,到后来借助于电视媒介进行传播,从媒介的使用来说是单一的。现在互联网发达的时代,舞蹈剧可以借助于各种新媒体进行传播。但是就拍摄的封闭式环境和对现实生活场景的模仿上来说,它也不需要利用多种新媒介来设置现场环境,现场环境只要保有自然状态上的真实就可以了。虽然说《中国孩子之学堂故事》运用了真人加卡通的形式,但是就现有的情景剧总体情况来看,媒介使用相较于情境秀来说无论是拍摄还是传播都要少得多。情境秀的打造和传播通常需要综合使用多种媒介。
在高校学前教育专业中,学生在毕业就业后即将面对幼儿园的教学,舞蹈剧和情境秀无疑会对学前儿童产生巨大的吸引力。但在这之前,学前教育的大学生们就要打好舞蹈基础,为就业后的舞蹈剧和情境秀的编排和教学做好准备。
总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播,在高校学前教育专业的舞蹈教学中,我们以舞蹈剧和情境秀的戏剧传播方式进行探索,不仅彰显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而且也体现出了高校学前教育专业学习中为弘扬传统文化而不懈努力的奋斗精神。古人云:“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播创新来说,我们也要因地制宜、适时而变。在新媒体技术日新月异的今天,我们也要敢于并善于运用新的传播媒介,传承发扬中华民族源远流长的优秀文化。从舞蹈剧到情境秀,利用戏剧在高校学前教育这块阵地上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方式,为我们提供了有益的参考和借鉴。
参考文献:
[1]徐俊.教育戏剧――基础教育的明日之星[J].基础教育,2011(03).
[2]毛厌草.校园戏剧对提升校本文化建设品位和内涵的积极影响[J].文教资料,2011(09).
[关键词]教学做评一体化;教学评价;职业能力培养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712(2015)08-0018-03[ZW(N]
[作者简介]李(1976―),男,山东安丘人,重庆工商职业学院传媒艺术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影视艺术与影视制作。
职业能力培养是高等职业教育的根本教学目标,“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是实践证明的实现这一目标的有效方法。但是,一体化教学的构建与实施普遍存在两方面的问题:一是仅仅采用“教”加“做”的分段式教学,教、学、做相对分离,并没有真正实现一体化教学;二是缺乏与一体化教学相适应的教学评价体系,传统的教学评价方法又不能对一体化教学形成有效监督和激励,使得一体化教学的效果无法保证。
此外,国内的“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探索,理论上多借鉴于“CDIO工程教育模式”等国外职业教育发达国家的教学理论,实践经验也多集中于理科、工科专业,涉及广播影视或艺术设计类专业的较少。
在此,笔者根据几年来的教学改革实践经验,基于高职电视节目制作专业的专业课程教学,提出“教学做评一体化”教学模式,并对该教学模式的构建与实施作详细阐述。
一、“教学做评一体化”教学模式的内涵
“教学做评一体化”教学模式,就是根据“职业能力培养”的目标要求,整合理论与实践教学,设计课程体系和一体化课程,在相应教学评价体系的监控下,通过各个教学环节的落实来保证教学目标的实现。该模式借鉴国内“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的理论与实践经验,将适应于一体化教学的教学评价体系融入其中,旨在促进理论与实践教学更好地衔接,提高理实一体化教学的有效性。
二、“教学做评一体化”教学模式的特点
该教学模式主要有五个特点:
1.教学计划一体化,即突出能力本位设计人才培养方案,理实一体化课程间的有机联系进一步加强,形成理实一体模块化课程体系。
2.教学环境一体化,即教学组织形式由“固定教室、集体授课”向“专业教室、实习场所”转变,将理论教室、实训室、实训基地构成一体。同时引入企业真实项目到课堂,作为一体化教学的载体。
3.教材一体化,即以职业能力为导向,基于对工作过程、典型工作任务的分析、转化,制订课程标准和编写教材,理论与实践教材构成一体。
4.教学评价和教学活动一体化,即教学评价贯穿于一体化教学过程中,教学评价体系对教学活动既有诊断、激励、调节的作用,同时评价本身也是教学活动的组成部分。通过“评价”这个活动环节,学生的职业岗位能力将获得提升,教师的专业教学水平也有所进步。
5.学习主客体一体化,即教师从“单一主讲型”向“行为引导型”转变, 学生由“被动接受的模仿型”向“主动实践的创新型”转变,教、学、做、评融为一体。
三、构建“教学做评一体化”教学模式
构建“教学做评一体化”教学模式,必须以行业的真实工作项目载体,需要有相应的课程体系、教学环境、课程标准、教材以及教学评价体系等支撑,才能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一)建立突出“职业能力本位”的模块化课程体系
根据典型工作任务和工作过程设计专业课程和课程体系是构建“教学做评一体化”教学模式的基础。
专业课程设计,首先以培养学生职业能力为目标,参照企业对员工的素质要求以及影视行业职业资格标准,从影视制作项目的典型工作任务调研入手,依据典型工作任务的能力要求,归纳形成不同的行动领域,再经过科学的分析,实现行动领域到学习领域的转化。然后基于学习领域的重新规划,对原有的专业理论课程与实践课程进行重组或重构,构建电视节目制作专业理实一体化课程。
专业课程体系也围绕职业能力培养目标,按课程模块、学习领域、学习情景三级进行系统设计。以学期为单位,以典型影视制作项目为载体,建立和发展课程之间的关联,使专业课程紧密联系、互为补充,构成一个完整的课程模块,使职业能力目标得到多门课程的共同支持。
按以上原则和思路,我们将电视节目制作专业的专业课程重组、整合为“电视短剧与微电影”“电视新闻与纪录片”“专题片与音乐电视”“影视广告与形象宣传片”“电视综艺节目与栏目”和“毕业设计”等六个课程模块,每个课程模块分别以具有代表性的影视制作项目为载体,由三到五门一体化课程组成。对应学生职业能力的逐步提高,一至五学期影视项目的难度和专业课程的要求也逐渐提升,构成了突出“职业能力本位”的模块化课程体系。
(二)营造一体化教学环境
一体化教学环境是构建“教学做评一体化”教学模式的保障,其建设工作包括“硬件”与“软件”两个方面。
“硬件”是指根据本专业的职业岗位要求所设置的一整套综合的实训设备和场地。为实现电视节目制作专业一体化教学,就必须以学生为中心,形成整合真实的生产与学习功能的实训设施,覆盖整个影视制作项目的工作过程,方便学生使用、操作、互动以及进行团队合作学习。实训环境的硬件建设可以采取校内实训室和校企合作共建校外生产实训基地相结合的方式,形成兼具职业性、实践性、开放性、学习性的实训条件。
“软件”是指以能力训练为目的,积极引入影视行业的企业真实项目到课堂,作为一体化教学的载体。引入的真实影视制作项目被分解为典型工作任务,再根据教学需求转化为学习情景,这样就保证了专业教学真正与行业工作实践相结合,真正做到了工学结合。
(三)制订一体化课程标准与开发配套教材
一体化的课程标准与教材是实施“教学做评一体化”教学的指导性文件。
课程标准主要包括工作过程分析、典型工作任务分解、职业能力目标要求、相应的学习领域规划、学习情景设计,以及教学条件、教学评价等内容。一体化教学课程标准的制订要以学生为主体,突出能力培养目标。制订电视节目制作专业的一体化课程标准,一是要根据人才培养目标,对课程所涉及的影视制作项目工作过程、典型工作任务进行广泛的行业调研,明确职业能力要求;二是要按照任务驱动、项目导向的要求,吸收企业标准和职业资格标准,对典型任务进行分解,设计学习情景,规划学习内容;三是要结合岗位职业能力要求制订相应的教学评价方法。
进行一体化教学配套教材的开发,也是以职业能力为导向,以对影视制作岗位的调研分析结论为依据,从工作过程、典型工作任务、职业能力要求三个层面着手。一体化教材的开发过程,实际上是职业能力解构和教材知识体系重构的过程,就是在调研的基础上分析、总结出职业能力要求,遵循“依岗位需求定目标,依工作过程定结构,依能力要求定内容”的基本原则,结合影视行业工作实际编写教材,体现知识、技能、标准的对接,保证教材对一体化教学的指导作用。
(四)建立一体化教学的评价体系
教学评价是依据教学目标对教学过程及结果进行价值判断并为教学决策服务的活动。教学评价既是“教学做评一体化”教学活动的组成部分,更是一体化教学有效性的保证。
高职教育的教学评价标准应根据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目标的达成来制订,但在具体制订和执行时,却常常以学科要求的评价标准替代职业能力培养的评价标准,集中在对学生课程成绩的评价和对教师教学质量的评价上,也就是重教学成果而轻教学过程。这种评价方式忽视了“以职业能力培养为目标”这一根本要求,实质上体现的是“以知识传授为中心、以教师为主体”的教学观,不能适应一体化教学的要求。
电视节目制作专业的一体化教学具体成果主要体现为剧本文稿和影视片作品等,仅仅对教学成果进行考核,无法对整个教学活动进行客观、科学评价。所以,要使一体化课程真正能够达到“职业能力培养”的目的,就要摆脱仅仅符合学科要求的评价标准,构建符合职业能力培养目标的评价体系。
建立电视节目制作专业一体化教学的教学评价体系,主要从三个方面着手。一是在一体化教学中建立起“二维评价”体系,即教学过程评价和教学成果评价并重,以形成性考核评价教学过程,以总结性考核评价教学成果。此外,在模块化课程体系下,课程联系更为紧密,先修课程的总结性考核可以为后续课程教学活动开始前的诊断性评价提供参照。二是使教学评价融入教学活动,分阶段进行,即针对学习情景采取单元教学评价,计入形成性考核;针对学习领域采取课程教学评价,计入课程结业考核;针对课程模块采取学期教学评价,在期末结业考核的同时,对本课程模块内的形成性考核进行统计,计入学期形成性考核。三是采用多元化的评价方法,包括针对学生在实践项目中所进行的工作,在学习小组内实行岗位角色评价;针对各个合作小组的实践教学成果,在小组间进行互评;针对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表现,指导教师逐一给出评价等。
一体化教学评价体系贯穿于整个教学活动,作为教学活动的组成部分,对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的整个过程始终产生诊断、激励、调节的作用。
四、“教学做评一体化”教学模式的实施
“教学做评一体化”教学模式的实施过程,就是将教学内容科学地融会在教、学、做、评过程中,从试着做开始,通过对做的评价发现问题,在教与学中解决问题(应当怎么做),然后在学和做中理解其原理(为什么这样做),最后通过评与学进行提升(怎么做更好),最终达到职业能力培养目标。
如前所述,我们根据影视行业典型工作任务,构建了职业能力本位的电视节目制作专业模块化课程体系。现以“电视短剧与微电影”课程模块为例,阐述实施“教学做评一体化”教学模式的过程,该课程模块由四个学习领域和一个评价模块组成。
(一)“情景剧剧本写作”学习领域
“情景剧剧本写作”学习领域包括“选题与创意”“策划”和“文学剧本写作”三个学习情境。教师通过剧本案例的介绍,帮助学生了解影视文学剧本的创作过程。学生以分组方式,在规定的选题范围内确定情景剧主题,编写故事大纲,再逐步合作完成文学剧本,在实践中掌握剧本写作的技巧。在该过程中,教师组织、引导和监督创作,给予指导,进行必要的讲授,并分阶段组织学生进行讨论,通过总结与点评,以故事大纲、人物表和分幕提纲等学习情境的成果为标准进行教学过程评价。最后,对文学剧本进行质量考核,完成本学习领域的教学成果评价。
(二)“镜头设计与摄影”学习领域
根据剧本内容要求,在教师指导下,学生分组完成剧本分解和美术设计,制订拍摄工作计划,形成分镜头脚本。再依据工作计划,在选定的拍摄场地分组完成拍摄任务,形成工作台本。在此过程中,组长组织组员分工协作,共同解决遇到的问题。教师再巡回指导,引导学生解决问题,并给予必要的知识补充。本学习领域的教学过程评价以分镜头脚本、工作台本为依据;教学成果评价则以“完成素材拍摄”为达标标准,以“素材质量”为等级评价依据。
(三)“情景剧剪辑”学习领域
教师通过影视剪辑案例的介绍,帮助学生熟悉音视频编辑工具。在教师的指导和帮助下,学生依据工作计划分工协作,完成素材整理、影片剪辑、特技和包装制作等工作任务。各个学习情境所形成的初剪片、特技场景源文件等阶段性成果,将作为教学过程评价的依据;教学成果评价则采取对情景剧成片综合评分的方式。
(四)“影视美术与视听语言”学习领域
教师组织学生对情景剧摄制任务的完成情况进行汇报,开展自评与互评,并对作品影片进行修改完善。在之前几个学习领域的实践基础上,教师系统讲授影视视听语言的相关知识,帮助学生提高对叙事设计知识的理解和对影像设计技术的掌握,提升学生职业能力。本学习领域的教学过程评价以修改后的作品为依据,教学成果评价则采取视听语言理论考试的形式。
(五)课程模块教学评价
课程模块教学评价,即学期教学评价。本课程模块的教学过程评价统计将计入学期形成性考核;教学成果评价则以最终完善的作品为依据,评分计入期末结业考核。
五、“教学做评一体化”教学模式的积极意义
以上“教学做评一体化” 的教学过程,对应真实情景剧摄制项目的工作过程,学生在“做”中“学”,教师在“做”中“教”,“评”则贯穿始终,融入其中,教学评价也真正成为教学活动的组成部分,师生教学互动通过教学评价得以强化。通过“教、学、做、评”的重复、迭代能够保证理实一体化教学的效果,实现学生职业能力的递进与提升。
根据不同专业、课程、学情,灵活运用“教学做评一体化”教学模式,定能对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教师的教学与专业能力的提高产生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1] 张晶,徐金寿:论高职教学中的“教学做合一”[J].职业教育研究,2011(3).
[2] 王吉连.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实施难的原因与应对策略浅析[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1(5).
[3] 李智利,贺琼,谢婷.高职一体化教学模式下课堂教学评价的调查与思考[J].职教通讯,2012(10).
关键词:播剧品牌建设广播艺术
广播剧作为广播电有的艺术门类,有自己独特的艺术魅力。如今电影和电视剧的迅猛发展、新媒体的发展、新技术的应用等,对广播剧形成了强烈冲击,对广播剧今后的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广播人如何把自己独有的广播艺术老品种继承发展下去,是值得深思的课题。
一、注重广播剧的内容和创新
广播剧只要具备人物的表演元素,具备时间空间,具备故事性和人物关系,他就可以成为一部广播剧。目前广播剧大致有三个类型:精品广播剧、泛情景剧、商业类的娱乐剧。无论哪种类型,它都是靠故事情节吸引人,以内容为王的,也就是说广播剧的内容是其生存的基石。它的创作题材应该源于生活,更多的关注丰富多彩的社会现象、大众生活、民生百态,只有贴近百姓和他们的生活,使自己的根深深扎在百姓生活的沃土之中,老百姓才会接受你,喜欢你。
清远人民广播电台制作播出的《快乐双辉》就是一档贴近生活、接近群众,风格活跃幽默,情节生动抓人,样式短小紧凑,具有地域特色的情景喜剧。节目是由两位主持人分角色演播,配以模拟效果声响,演绎社会百态,嬉笑怒骂、针砭时弊,听来轻松愉快,幽默谐趣。《快乐双辉》栏目是在1997创办的,到现在已经热播了13年,该节目听众锁定在城市休闲人群,以“制造平民式快乐”为理念,节目内容选择的是生活题材,通过生动立体的角色扮演、幽默搞笑的场景对话,让节目带给受众欢笑的同时,也让受众得到了一定的生活启示。她的成功在于:一是情景剧中性格化人物生动。两位主持人一会扮演父亲和儿子、老板和员工、老师和学生、一会又扮演司机和乘客、档主和买菜阿姨、银行职员和储户……二是身边小事议论大话题。我们从情景剧的内容可以看出,她是从小事入手,小处着眼,以小见大,引导听众分析问题。三是这些系列剧的每个故事都相互独立,3-5分钟说完一个小故事,不存在几天不听就衔接不上的问题,也非常符合现代人快节奏下收听广播的间断性收听习惯。四是节目采用方言来播出,也就是本土化广播剧。
广播剧应面向大众,内容贴近大众,在“短、平、快”上做文章。我们制作的广播剧更多的选取基层生活的事件,选取老百姓最关心的角度,贴近社会、贴近生活,必然会受到听众的喜欢。
二、着力打造广播剧的品牌建设
点优成势,塑就品牌。众多的听众每天都在各个频率中寻找他们熟悉的节目,一个节目在听众中产生了一定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它就有了品牌效应。而这种品牌建设是通过有意识、有目的的精心策划和打造而成的,讲究的是创意和策略。品牌打造强调品牌的个性,个性越鲜明,品牌的影响越大,与听众的互动效果就越好。当然,主持人的才华、风格、魅力在相当程度上决定了栏目的质量,从而也影响栏目的品牌效应。同时,品牌的打造需要投入。据说央视品牌建设的投入约占经营收益5-6%,这可是几个亿!我们广播人舍不舍得为品牌栏目做这种投入?能不能做到持续地按比例投入?
上海人民广播电台的品牌刑侦剧《刑警803》给我们在品牌建设上提供了很好经验。803的名字取当地刑侦总队的所在地——中山北一路803号,节目名就是个门牌号。首先栏目取名就非常贴近当地听众的生活,大家熟悉。魅力从芳名开始!广播剧的创作播出有了第一阶段的成功后,为了增强明星效应,还专程上北京请刘欢重新录制了主题歌。合作的音像公司还把《刑警803》中的《玩火自焚》、《大亨》等改编成电视连续剧,进一步扩大了《刑警803》的影响。
三、坚持广播剧的常态化
1996年,把广播剧纳入“五个一工程”评奖项目,这使拥有大批听众但又濒临衰落的广播剧获得了新的生命。但是,目前我们各电台所生产的广播剧,基本上是为了评奖而制作,评奖的功利性很重,除少数电台外,可以说绝大部分的电台既无广播剧的专业人员,也无广播剧的播出时间,每年仅生产一两部广播剧参加“五个一工程”评奖。送评“五个一工程”奖的作品当然是精品广播剧,但精品是怎么练就来的?没有积累,哪能一日成精。因此,我们要将广播文艺类最媲美的广播剧做成常态化节目。广播剧有了播出的窗口、有了能发挥的空间,才能在沃土中茁壮成长。
做广播的人都知道,周播节目对广播而言,无论是市场占有率还是经营方面,意义都不大,广播栏目剧必须要做成日播节目,才会有影响力。当然,如此一来就必须面临一些实际问题:第一,剧本。熟悉广播又能写出好剧本的作家很少,仅靠本电台的编剧爱好者写剧本,想要出又多又好的剧本不容易。第二,演绎广播剧的演员有待培养。清远人民广播电台录制了三部广播剧,录制人员曾邀请过配音演员、电视台播音员、话剧演员,基本上要外请,且参演人员水平参差不齐。第三,后期制作和宣传、营销。录好的广播剧只是一个半成品,后期制作是“制造工厂”中非常重要的“生产车间”,音响、音效、合成等制作水平同样反映了一个台广播剧水平的驾驭能力。
四、探索广播剧的市场营销
广播剧是广播文艺中最具有广播特点的品种,它能把广播的长处、特点充分地显现出来,但为什么很多的电台却不做日常广播剧呢?原因是成本过高,广播剧的制作远远高于电台一档普通节目的制作费用,若要满足一个广播剧栏目日常播出,存在很大困难。让我们仅靠上级拨款和电台自身投入也不现实。那我们是否考虑改变以往广播剧“只投入、不产出”的状况,把广播剧作为电视剧一样变成“卖出节目”,创造利益最大化?
关键词: 电视 栏目剧 审美 特征 剧本 导演 表演
电视栏目剧是一种新兴的艺术品种,它具有电视艺术、戏剧艺术、栏目艺术的三重属性,比电视剧只具有电视艺术与戏剧艺术的双重属性还多一层内涵。因此,电视栏目剧具有自身的审美特征。
分析、探讨、研究、总结电视栏目剧的审美特征,对于电视栏目剧的创作与制作,均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与实践意义。
具体而言,电视栏目剧的审美特征,可以分解为以下三个重要层面进行解析。
一、电视栏目剧剧本的审美特征
“剧本剧本,一剧之本”,剧本是电视栏目剧的基础与前提。
电视栏目剧的剧本,具有以下重要的审美特征:
(一)题材的现实性
题材是栏目剧的具体素材。德国伟大的文学家歌德说:“还有什么比题材更重要呢?离开题材还有什么艺术学呢?如果题材不适合,一切才能都会浪费掉。”①我国清代诗论家李重华也说:“吟咏先须择题,运用先须选料。不择题则俗物先能秽月,不选料则粗才安足动人?”②
电视栏目剧的剧本,在题材上凸显了现实性的审美特征。例如中央电视台《经济与法》栏目的栏目剧,均选取现实经济领域中的法律案例为题材,与广大人民群众息息相关。
(二)主题的大众性
主题是文艺作品的灵魂,对戏剧作品起着决定性作用。电视栏目剧剧本的主题,以大众性作为主要的审美特征,即表现人民群众最关心的焦点问题、热点问题,以及国计民生的具体问题。例如黑龙江电视台《天数工作室》栏目的栏目剧,就以反映百姓的情感问题、家庭问题、婚恋问题为主题切入点,受到观众的热烈欢迎。
(三)人物的亲切性
人物是文艺作品的核心,著名作家老舍先生曾有名言:“没有人物,不算创作。”电视栏目剧的剧本,在人物形象上的一个显著的审美特征就是亲切性,即凡人。例如辽宁电视台“本山快乐营”栏目最近推出的系列栏目剧,均以电视连续剧《乡村爱情》中的人物――刘能、谢广坤、长贵、六大脑袋、谢大脚等普通人物为主,具有强烈的亲切性。
(四)情节的单纯性
电视栏目剧的剧本,在戏剧情节上较为单纯,基本上是一事一剧,短小精悍。
二、电视栏目剧导演的审美特征
电视栏目剧的导演艺术,也具有自身鲜明的审美特征。
(一)强化真实性
电视栏目剧的导演艺术,首先强调总体上的真实性,不过多地铺垫、渲染,有点儿类似纪实剧、时事剧、话报剧的的风格。许多电视栏目剧称为“情景剧”,其实就是现实生活的“情景再现”,强化生活真实性。
(二)风格的纪实性
电视栏目剧在导演风格上,朴实自然,不尚雕凿,强调纪实性风格。
(三)综合艺术的简约性
电视栏目剧的导演艺术,在综合艺术上突出了简约性的审美特征,无论是布景、道具,还是服装、化妆,抑或是灯光、音响,都力求因陋就简,就地取材。例如现场实景拍摄和现场声录等等,这与电视剧有明显的不同。
(四)制作的便捷性
电视栏目剧的制作成本较低,生产周期较短,所以其导演艺术以“短平快”为审美特征。
三、电视栏目剧表演的审美特征
电视栏目剧的表演艺术,也具有独特的审美特征:
(一)以本色表演为主
电视栏目剧的表演,以本色、真实、自然、生活为主,淡化“戏味”,强调“生活味”。
(二)群众参与,亲切自然
电视栏目剧目的演员,有许多是群众业余演员,不强调专业上更高的素养与更深的造诣,是普通百姓一展身手的平台。有的甚至是自己演自己的“真人秀”。
参考文献:
一、任务前给学生设计合理任务
在任务型教学中,任务是学生完成学习任务的重心,如何给学生布置学习任务是初中英语教师需要把握的重点。教师要从以下三个方面考虑:首先考虑难易度,如果教师布置的任务太难,学生在学习时尝到挫折的滋味过大可能使他们丧失学习兴趣;其次考虑扩展性,它是指学生在学习这项知识时需要拓展吸收各方面的知识,在完成学习任务时不但学习英语知识,还能够掌握与专业相关的知识或社交知识;还要考虑学习的兴趣性,如果教师布置的学习任务使学生感到很有兴趣,学生会愿意积极主动的完成学习任务,反之,学生会以消极、应付式的态度对待教师布置的任务。教师要用任务型的教学方法来锻炼学生的口语能力,根据以上几个方面的考量来划定好学生基于任务的学习范围。教师可先将学生分成学习小组,将口语的学习任务设定为“就餐”,要求每个学习小组以扮演情景剧的形式完成角色扮演,在这个过程中,学习小组要共同完成剧本创作、探讨表演方法等。
二、任务中予学生适当启发引导
学生在完成学习任务时,有时会遇到种种困难,比如小组遭遇到选材问题,学生觉得如果原样照搬课本中的口语练习,那么表演的过程过于单调,学生不知道如何让这出情境剧演得生动有趣。教师需引导学生思考,就餐的情景不是仅指两人坐在桌上吃饭,他们在就餐过程中有没有遇到一些突发的事件?学生经过教师的提醒,想到了情景剧必须要有矛盾冲突和戏剧情节。学生得到教师的提醒,写出如下的剧本:
A:What can I get you today?
B:What would you like to have today?
A:Can I get both the mashed potatoes and the macaroni?
B: I’m sorry. You can have one or the other, not both.
A: Nothing looks good today, Everything looks like crap.
B:I’m starving. What are they serving today?
A:I want to get some ice cream. Can you lend me ¥10.00? I promise that I’ll pay you back the money tomorrow.
A:How much is an orange juice?
C:¥32.
A: That much? Just let me have a bottle of water, Please.
B: Can you have some doughnuts and a bag of chips, please?
C: Put your number in, please.
(以上片断A与B的角色为来就餐的学生,C为餐厅服务员。)
小组完成剧本创作,并商讨扮演者的台词要点后,每个小组轮流在讲台上扮演刚才创作出的短剧。学生角色扮演为操练重点。该学习小组在表演时非常注意语气和情境的问题。当A学生说到:“Can I get both the mashed potatoes and the macaroni?”这一句时,这名扮演者意识到自己扮演的角色需要和同学一起出去吃饭,可是身上没有带钱,这句要着重强调祈使语气,底下观看的学生单凭语气的变化就能感觉得到,因为“她”身上没有带钱,所以在就餐以前随时做好借钱的铺垫工作。B同学也意识到自己在情景剧中扮演一名底气很足的人,她说“I’m starving. What are they serving today?”带着一种任性且随意的味道。底下的学生凭语气变化就能感觉到B角色的性格。C学生在该情景中扮演餐厅服务员,所以C学生的用词最标准,且注意“有话则长,无话则短”的商务英语规则。当该学习小组完成表演任务时,他们通过角色扮演的实践,进一步了解到口语交流的目的,通过英语口语交流与他人展开各种话题交流并形成交际能力。此后,学生会自主的吸收相关英语知识,提高自己英语的口语表达水平。
从以上学生小组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可以看到,英语任务型口语教学有以下几点优势:它能引导学生活学活用课本中的句型和语法知识,拓宽学生的视野并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让学生在实践应用中完善自己的理论知识。
三、任务后为学生做多元评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