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期刊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情景剧剧本

情景剧剧本

时间:2023-05-30 10:46:02

情景剧剧本

第1篇

一个同学:“老师您好!”

老师:“你好。”

扶助员:“两位同学请留步,你们的黄帽怎么戴在书包上,红领巾也反着戴呀。

同学甲:“说你呢。”

同学乙:“他说的是两位同学,你耳背啊。”

同学甲:“管你什么事。”

扶助员:“同学们,请注意仪表。”

老师:“同学们早上好。”

两位同学:“老师好。”

老师:“同学们,你们无论何时何地都要做到冠必正,纽必结,袜与履,具紧切。现在就请你们整理一下自己的仪表吧!”

同学丙:“老师好。”

同学丙举起了左手向老师敬礼。

老师:“这位同学请留步,你的行礼姿势错了,少先队员行队礼应该举右手。”

同学丙:“老师,我习惯用左手。”

老师:“习惯了也不行,正确的应该是右手。而且还要五指并拢,高过头,掌心朝下。”

同学丙:“是这样吗?”

老师:“是的。”

旁白:“早自修开始了,同学们都进教室了,可是老师正好不在教室,正在巡逻各班。教室里闹翻了天。”

双手举过头顶,张开。

同学们趁老师不在,在追逐打闹。说粗话。

扶助员:“同学们,请停止你们不文明的行为:弟子规里就告诉我们奸邪巧辩的言语,下流肮脏的词汇都不应该说的。我们无论何时何地都应该做到老师在与不在一个样。”

老师:“同学们,如果你们有多余的精力和时间,就应该利用起来,在那里读书学习。而不应该在那里打打闹闹的。泛爱众,而亲仁,有余力,则学文。你们好好想想你们做到了没有。“

大家齐声:“老师,我们知道了。”

老师:“那么请你们和我一起念一念这句话吧!泛爱众,而亲仁,有余力,则学文。”

大家齐声:“泛爱众,而亲仁,有余力,则学文。”

第2篇

一个同学:“老师您好!”

老师:“你好。”

扶助员:“两位同学请留步,你们的黄帽怎么戴在书包上,红领巾也反着戴呀。

同学甲:“说你呢。”

同学乙:“他说的是两位同学,你耳背啊。”

同学甲:“管你什么事。”

扶助员:“同学们,请注意仪表。”

老师:“同学们早上好。”

两位同学:“老师好。”

老师:“同学们,你们无论何时何地都要做到冠必正,纽必结,袜与履,具紧切。现在就请你们整理一下自己的仪表吧!”

同学丙:“老师好。”

同学丙举起了左手向老师敬礼。

老师:“这位同学请留步,你的行礼姿势错了,少先队员行队礼应该举右手。”

同学丙:“老师,我习惯用左手。”

老师:“习惯了也不行,正确的应该是右手。而且还要五指并拢,高过头,掌心朝下。”

同学丙:“是这样吗?”

老师:“是的。”

旁白:“早自修开始了,同学们都进教室了,可是老师正好不在教室,正在巡逻各班。教室里闹翻了天。”

双手举过头顶,张开。

同学们趁老师不在,在追逐打闹。说粗话。

扶助员:“同学们,请停止你们不文明的行为:弟子规里就告诉我们奸邪巧辩的言语,下流肮脏的词汇都不应该说的。我们无论何时何地都应该做到老师在与不在一个样。”

老师:“同学们,如果你们有多余的精力和时间,就应该利用起来,在那里读书学习。而不应该在那里打打闹闹的。泛爱众,而亲仁,有余力,则学文。你们好好想想你们做到了没有。“

大家齐声:“老师,我们知道了。”

老师:“那么请你们和我一起念一念这句话吧!泛爱众,而亲仁,有余力,则学文。”

大家齐声:“泛爱众,而亲仁,有余力,则学文。”

第3篇

一、电视情景喜剧的高峰与尴尬

1.《我爱我家》:早熟而孤独的高峰20世纪90年代初期,从美国留学回来的英达为中国引入了情景喜剧这一艺术样式。尽管完全是舶来品,英达导演的中国第一部情景喜剧《我爱我家》却取得巨大成功,这背后既有能被复制的原因也有难被复制的原因。前者使《我爱我家》深刻影响了中国情景喜剧的发展,后者则让《我爱我家》成为中国情景喜剧发展史上早熟却孤独的高峰。

《我爱我家》将美国由街头歌舞表演发端的情景喜剧形式与中国自身的相声和小品艺术结合,开创了情景喜剧的中国本土化模式,这也是《我爱我家》诸多成功原因中一直被后来者复制的根本一条。《我爱我家》的核心创作团队中有梁左和王朔两人。梁左是难得的语言大师,贡献了许多优秀的相声作品,其创作一贯将荒诞情形或巧合奇遇与生活场景巧妙结合,形成新颖的喜剧情景,相声《虎口遐想》《电梯奇遇》是其中的典型代表。情景喜剧更长的叙事篇幅无疑给了梁左更大和更自由的施展空间,《我爱我家》中《电视采访》一集就是相声《虎口遐想》的放大。从误落虎前的青年到误被当作救人英雄的贾志新,两者都发挥了一段极为相似的自我想象:

就在这万分危急的时刻,我脑海中刷刷刷刷刷刷闪出了很多英雄人物(带比划)我想起了董存瑞炸碉堡,就像冬天里的一把火(《电视采访》)

老虎一瞪我,我脑子里噌地一下,出现了许多英雄人物! 我一想咱们不能给青年人丢脸!过去你们看戏,《武松打虎》好不好?(《虎口遐想》)

梁左还成功地将相声艺术中损和贫的语言特点移植到了情景喜剧中,不少作品中都有类似相声捧哏与逗哏间的语言交锋痕迹,因此与美国情景喜剧相比,中国情景喜剧语言的密度、长度和对于对话的倚赖程度明显更高。可以说,中国的情景喜剧是可以完全靠听的艺术。

另一方面,《我爱我家》的孤独在于其许多天时地利人和的特殊机遇很难被复制。首先是人和,《我爱我家》作为梁左厚积薄发的情景喜剧处女秀没有办法复制,甚至梁左本人也难自我超越。其次是天时与地利,《我爱我家》第一次将意识形态话语、大众文化话语和日常生活话语杂交起来。由于之前革命话语、文革话语、政治话语等意识形态话语已经构筑了稳定和深厚的集体无意识,突然与异质的大众文化话语及日常生活话语结合,自然引发喜剧感受前所未有的共振。

2.主流化和主旋律化的成功实践

进入21世纪,中国情景喜剧很快收获了两部重要作品《炊事班的故事》和《家有儿女》。它们之所以成为老少皆宜的作品,根本原因在于将情景喜剧的本土化进程进一步引向深处。这两部作品致敬了礼乐诗教传统,在创作思路上都采用了由乱而治的方式,即从问题和矛盾开始,以矛盾完美解决结束,正确的价值观赢得了共识。喜剧性一般是主体本身使自己的动作发生矛盾,自己又把这矛盾解决掉,从而感到安慰,建立了自信心。翻阅我国艺术发展史,能够跻身主流且具有更高社会地位的艺术形式都能够直接或间接地载道和言志。

《炊事班的故事》展现了某炊事班里发生的故事,将严肃的军队题材引入情景喜剧,不仅丰富了情景喜剧的表现范围,更重要的是让情景喜剧能够真正对国家和社会问题思考发言,从而大大提升了情景喜剧的价值和地位。《家有儿女》表现一个再婚家庭里父母与三个儿女的故事,延用了《我爱我家》之后情景喜剧惯用的家庭题材,但是《家有儿女》的特别之处在于贯穿了事关青少年成长的家庭教育问题,社会价值和社会广延度均拔高一筹。此外,《家有儿女》重申了温暖家庭的核心价值,这在以往家庭题材作品中或多或少被忽略。《家有儿女》中的父母都有体面的工作,与以往作品中下岗工人、小职员及待业青年的市井群像大为不同,不是依靠人物种种可爱的缺点诸如虚荣、抠门、圆滑、外强中干来制造笑果,而是在父母与儿女的巧妙过招中,孩子的活泼独立、父母的机智开明让受众真正体会到其乐融融的家庭和谐文化精髓。

3.电视情景喜剧的发展困境及其原因

尽管有《我爱我家》高峰在前,同时不乏《炊事班的故事》《家有儿女》等优秀后来者,但是与美国情景喜剧相比,中国电视情景喜剧的创作题材和创作人员一直非常匮乏,整体影响力非常有限。这其中有三点原因:一是国人的性格和喜剧意识。中国人相对含蓄的民族性格直接影响对喜剧的接受程度和价值判断。对普通观众而言,与其接受以喜剧作为根本动机的情景喜剧,不如接受带有喜剧色彩的传统电视剧。同时,受温柔敦厚的儒家诗风主导,占统治地位的传统精英文化尤为贬抑喜剧,士大夫仅将喜剧作为唱和助兴、逸情遣怀的末技,具有明显的私人性,中国喜剧精神只在民间相对活跃。二是喜剧模式限制了情景喜剧发展的多样性。相声传统让中国情景喜剧严重依赖对话长度和密度,与美国情景喜剧往往小故事、多线索的灵活叙事模式不同,中国电视情景喜剧绝大部分采用电视喜剧小品的故事模式全阵容贯线叙事,即所有角色共同演绎一个完整故事。三是喜剧接受的地域问题。喜剧的发生离不开文化默契,一个地域长期形成的语言习惯、生活方式及思维模式只有浸染其中的人才能深刻理解并发出会心一笑,因此电视情景喜剧南北水土不服的现象极为普遍。《我爱我家》《东北一家人》《闲人马大姐》北热南冷,《外地媳妇本地郎》及《老娘舅》主要受广东和上海本地观众追捧。

二、电视情景喜剧的突围与过渡

1.电视情景喜剧的艰难突围

不少情景喜剧的研究者都发现,2006年的《武林外传》与之前的电视情景喜剧有了根本的不同,如果以跨媒介视野,结合《武林外传》和之后的《爱情公寓》来共同审视,不难发现这两部既在电视又在网络上播出的作品是中国情景喜剧从电视时代到网络时代的重要过渡,在受众群、喜剧手段、文化内涵等方面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和以往情景喜剧的受众年龄分布相对平均不同,《武林外传》和《爱情公寓》的受众群主要在30岁以下,两部作品的编剧当时都不到30岁,因此这两部情景喜剧传播者和受众群高度一致,是同龄人之间的对话,具有强烈的代际闭合性。

《武林外传》和《爱情公寓》的喜剧手段正是迎合了这个受众群的独特代际特征。从题材上看,《武林外传》将情景喜剧发展到古装范畴,角色穿着古装演绎现代生活,这恰是为年轻受众群熟悉和热衷的戏仿混搭审美。《爱情公寓》打破了传统情景喜剧25分钟的时长限制,尝试将青春偶像剧与情景喜剧结合,与受众群有强烈的题材共鸣。在故事方式上,《武林外传》具有显著的拼贴标签,和电视情景喜剧往往看重情节线精心设计不同,《武林外传》最能吸引受众的是将各种流行文化元素硬植入古装的情境,复活了受众对无厘头文化的记忆。《爱情公寓》以喜剧的方式展现青年人群的世界观和行为方式,放弃了血缘家庭的框架设定,转而塑造以同居好友为对象的类家庭叙事,与年轻受众群有着强烈的价值共鸣。《爱情公寓》还彻底放弃了情景喜剧一直使用的全阵容贯线叙事,直接模仿美国情景喜剧,采用小故事多线索模式。

在语言方式上,《武林外传》和网络流行的语言方式同步,即热衷于文字游戏本身。如将古文与白话文混搭成子曾经曰过,将方言书面化成额滴个神,将语言按文气而非逻辑重新串联等。

与受众群及喜剧方式变化三位一体的是《武林外传》和《爱情公寓》所征用的文化内涵发生了根本变化。自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大话西游》引发青少年语言和思维革命以后,解构经典和戏仿拼贴成为青少年认同的文化方式,电子游戏、日本动漫及《快乐大本营》等娱乐节目引发青少年某种文化消费习惯的形成。进入21世纪,互联网逐渐在中国普及,青少年不仅是首批触网的人群之一,更是最活跃的人群之一,网络文化与青少年文化具有高度共生关系,具有强烈代际闭合效应的《武林外传》和《爱情公寓》恰恰对网络文化的依赖性很高。

2.电视喜剧栏目的群体造势

情景喜剧的研究者往往囿于领域的限定,忽略对一个影响情景喜剧发展的重要交叉领域的关注,即电视栏目喜剧。2006年,辽宁卫视制作了电视喜剧栏目《刘老根大舞台》,2009年黑龙江卫视制作了《本山快乐营》,2014年电视喜剧栏目迎来井喷,接连出现《笑傲江湖》《欢乐喜剧人》《喜乐街》《跨界喜剧王》等。电视喜剧栏目以群体姿态亮相对情景喜剧的发展具有深远的影响。

首先,电视喜剧栏目彰显了中国喜剧形式的集体力量,扩大了受众对喜剧本身的认知度和认可度。《刘老根大舞台》《本山快乐营》以栏目系列剧的形式衍生自电视剧《刘老根》和《乡村爱情》,以《笑傲江湖》《欢乐喜剧人》为代表的栏目则以真人秀为基础,是电视小品、相声、情景短剧的综合展示和竞赛平台。

其次,电视喜剧栏目群的出现促成喜剧创作与表演常态化,孕育了新一代喜剧人和喜剧受众。围绕电视喜剧栏目群,出现了崔志佳、宋小宝、修睿、肖旭、乔杉、贾玲、岳云鹏等为代表的众多喜剧人,他们与成长于剧场喜剧舞台的开心麻花等团队会师,成为广受年轻受众喜爱的新一代喜剧人。他们具有强烈的跨媒介生存性,同时活跃在剧场、电视、电影和网络之上,为情景喜剧的发展积累了人才和受众资源。

再次,综观电视喜剧栏目的兴起和发展,地方卫视是绝对主力。其更容易找到媒介突破的动力和方位感,从而进行媒介超越的尝试。因此,与传统电视小品和电视情景喜剧相比,这些栏目在主题选择、内容组织、价值传达、表现方式等方面都更自由和丰富,也更贴近年轻受众的审美场域,为情景喜剧的发展积累了创作经验。

三、网络情景喜剧的特色和优势

经过《武林外传》《爱情公寓》的热播和电视喜剧栏目的突围和过渡,网络情景喜剧随着《万万没想到》等拉开了序幕。传统情景喜剧中最常见的血缘家庭故事消失了,而以个人或同居好友为表现主体的时装或古装剧成为主要类型,全阵容贯线叙事也被抛弃。电视情景喜剧过渡期所形成的传播者(创作者和表演者)与受众的代际统一在网络情景喜剧中得到了更大的强化。

1.网络情景喜剧的核心特征

网络情景喜剧以一种自信与自嘲复杂统一的审美观为核心特征,是心理预期与社会现实高落差在价值心态上的直接投射,在青年受众中广泛流行,正所谓我们用笑自卫,缓和自卑或危险的痛苦感。在网络情景喜剧中主要表现为前倨后怂的情节设定以及揭私的癖好。在传统电视情景喜剧中,情节走向大多由乱而治,而网络情景喜剧则相反,往往以光鲜的伪饰(高富帅、白富美)开场,以囧态结尾。正是如此断崖式下滑成为网络情景喜剧的审美势能。与此对应,网络情景喜剧嗜好揭私,津津乐道于暴露自己和他人难言的暧昧之处。

网络情景喜剧在形式上具有片段化和拼贴化特点。电视情景喜剧,即使如《爱情公寓》等已经打破全阵容贯线叙事的作品,也依然维持每个子故事的完整以及爱情(价值观)的合理性,但是以《万万没想到》《爆笑先森》等为代表的网络情景喜剧完全由独立的几个小片段拼贴而成,小片段内部往往只有单个场景里两三个情节回合。故事设计模糊价值观,淡化情感写入,前一秒还一见钟情的两人下一秒就可以大打出手。即使情节连贯、主角统一的《废柴兄弟》也会在每集开头加上一小段与剧情无关的前戏。

网络情景喜剧对网络文化有更深的路径依赖。网络段子和笑话频频出现在网络情景喜剧中,隔壁老王尼古拉赵四儿这世界没有什么是一顿烧烤解决不了的问题网络情景喜剧本身也自觉充当网络段子的产出地。与网络文化一样,网络情景喜剧热衷戏仿各种文艺样式,电影《寻龙诀》的对白、热门游戏密室逃脱的场景可以在《爆笑先森》里找到。

2.网络情景喜剧的优势

网络的媒介属性使喜剧回归民间传统。以电视为代表的传统大众媒介仅为少数传播者主导,而网络媒介却是能被大众拥有和使用的媒介,具有强烈的民间性,因此网络情景喜剧拥有接续中国民间喜剧传统的媒介优势。具体而言,喜剧之所以能够在民间相对活跃,与民间参与面广、参与性高的特性密不可分。与电视媒介相比,网络媒介传播者与受众间的关系更平等和统一,网络受众不仅能对传播者的场域有更多的话语权,自身往往兼具传播者的身份,具有自述性。在网络情景喜剧中,编创者放弃代言姿态,不时以本名出演,体现出强烈的主动参与意识。

网络文化基因凸显情景喜剧代际效应。进入2010年,随着移动互联网的迅速崛起,网络文化建构加速。依托网络文化,网络情景喜剧的编创者、表演者与受众保持高度一致的文化归属和认同,是文化同龄人间的代际社交。新一代喜剧人已经全面接班,他们与年轻受众用网络行话交流。《废柴兄弟》张晓蛟劝慰商标被抢注的许之一就使用了这样的比方:你练了一个号,练了两年了,满英雄满皮肤,结果呢,QQ号被人盗了。网络情景喜剧的受众较之传统电视情景喜剧受众还能更好地克服阻碍喜剧接受的地域性限制,网络情景喜剧受众成长于大众传播时代,尤其是互联网环境之下,培育出跨地域的文化通感。此外,依托网络文化,网络情景喜剧与网络剧的相似度明显高于电视情景喜剧与传统电视剧的相似度。网络情景喜剧就能更好地共享其他网络剧的受众,扩大了网络情景喜剧的受众面。

第4篇

【摘要】本文以代表受众接受度的“集体记忆”作为切入点,选取我国情景喜剧受众聚居的网络社区作为研究样本,收集各类对情景喜剧的情感、态度、文化价值观的话语,对其进行文本分析,研究得出中、美两国情景喜剧在我国社交媒体上“情感与成长——娱乐”“经典——沿袭”“文化接纳——文化批判”的“记忆框架”;在此框架内,集体记忆具备独特的文化传承价值,其建构反映了社交媒体话语权的主导性。同时,展望我国本土情景喜剧的发展路径:剧本的“众筹”,多平台的品牌宣传,传统文化和创新精神的回归,以及面向地方文化。

关键词 情景喜剧;集体记忆;社交媒体;框架;传统文化

【中图分类号】G223

【文献标识码】A

一、研究缘起

情景喜剧发源于美国,其以短小的形式(每集大概30分钟左右)和轻松幽默的内容,深受电视观众的喜爱。1992年,经过译制的美国情景剧《成长的烦恼》(Growing Pains)被率先引入我国,引发收视热潮;而我国的情景剧则以《我爱我家》(1993年播出)为先河,已经有了22年的发展史。在这期间,国内涌现了诸多优秀作品,如《闲人马大姐》《家有儿女》《武林外传》《爱情公寓》等,国外则有经久不衰的《老友记》(Friends),如今仍能吸引美剧迷们每周守候的《生活大爆炸》(The Big Bang Theory)和《摩登家庭》(Modem Family)等。

作为影视作品的一类,情景喜剧被大量研究,当前我国关于情景喜剧的研究成果主要集中在以下三个方向:第一是情景喜剧的幽默性(话语)分析,分析的对象主要包括语言、文化、戏剧冲突等;第二是将国产情景喜剧与国外情景喜剧作对比研究(以中美为主),研究的领域主要包括题材、人物设计、叙事结构、文化差异、制作方式、产业环境等;第三是从文化产业角度研究情景喜剧的发展前景,不少学者提出了“本土化、品牌化、产业化”的对策。概述之,现有成果大多纯粹研究影视作品本身,将情景喜剧看作文化产品,分析构成其整体的艺术因素,但以受众为切入点分析情景喜剧的接受度则缺少系统、实证的研究。本文将以此为突破口。

情景喜剧老少皆宜,受众出于年龄、生活环境、阅历、时代背景等不同,在观赏时的动机、审美、心理存在天然的差异,从而形成有所区别的对不同作品的“印象”和“记忆”。法国心理学家莫里斯-哈布瓦赫提出,个体只能在社会中才能获得记忆,才能进行回忆、识别和对记忆进行定位,而这种唤起、建构和定位记忆的文化框架即所谓的集体记忆。可以说,记忆依托于某一个“社会群体”中才有意义。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部分重要的社会记忆通过社交媒体储存,虚拟社交为公共情感的集体记忆提供了完美的平台,情景喜剧爱好者们通过加入各类社区,发表评论,诉诸情感,结交志同道合者,丰富交往的途径,构建了一种别致的影视狂欢,留下了独特的关于影视作品的集体记忆。而这些记忆的话语,则代表了受众对情景喜剧的接受度。

本文选取我国情景喜剧受众聚居的网络社区作为研究样本,如豆瓣、主题贴吧(论坛)等,收集各类对情景喜剧的情感、态度、文化价值观的话语,对其进行文本分析,研究中、美两国情景喜剧在我国受众当中的“记忆框架”,并据此提出我国情景喜剧的发展路径。

二、集体记忆形成的框架

(一)情感与成长——娱乐

娱乐性是情景喜剧的固有属性,但在与美剧的对比中,我国情景剧的“娱乐”性质却饱受诟病,如近年惹来无数争议的《爱情公寓》,被许多网友认为“为了搞笑而搞笑”“剧情生搬硬套”,而《家有儿女》则是“剧情比较搞笑,但剧中人物言语、行为误导青少年”。而美剧则被普遍认为搞笑的同时还十分“有爱”,如《老友记》中被奉为经典的友情,《成长的烦恼》中那一幕幕家长对孩子成长点滴的关爱和引导,更不用说以每集讲述一种人际情感为故事模式的《摩登家庭》了。尽管中、美的情景喜剧都注重在“搞笑”的同时建立人文情感,但两者给予观众的记忆是不一样的,甚至可以说对我国情景剧的记忆与真实剧情有所偏差,而造成这种偏差的原因,正是由于其负面因素的干扰,连带着破坏了对整部剧的整体记忆。需要强调的是,这是对比框架下的记忆呈现,当对比的两者换成同为美剧时,也有该种效果,如在不少《老友记》与《生活大爆炸》的对比主题帖中,几乎是一边倒地认为《生活大爆炸》对情感的叙述“尚可”(JustGood),而《老友记》则是“非常棒”(Creat);而我国公认的情景剧巅峰之作《武林外传》,受众对其的记忆就不是单纯的“搞笑”,而是融入了亲情、爱情和友情的“神作”。

同时,大多数受众强调了“与美剧人物共同成长”的情怀,而对我国情景剧的记忆则更多是“陪伴度过少年时代”,如有网友表示“看《老友记》不下十遍,随着自身阅历的增加,每看一次,总会对人物有新的认识”。这一方面是由于美剧大多播出周期较长,如《老友记》播了10年,《寻妈记》(How I Met Your Mother)播了9年,《生活大爆炸》(仍在播)也已经播了8年,许多观众都是真正的“与剧中人物一同成长”,而我国的情景剧大多播放周期较短,两三年就完结了,很多观众都是在年少时看过,因此记忆并不深刻。另一方面则是受众随着自身的成长,看待问题的角度和深度让其对美剧的剧情有了新的认识,并愿意再投入时间重温,因此即使成年了也感觉还能从剧中找到归属感。但中国的情景剧制作水准并未达到“让人百看不腻”的程度,受众对其的记忆就仅限于少年时期。

(二)经典——沿袭

我国的情景喜剧是在探索和模仿中起步的,在社交媒体上,受众对于美、中喜剧建立了“经典——沿袭”的记忆框架,而这也是两者在社交媒体上被提及最多的话题。如《家有儿女》之于《成长的烦恼》,《爱情公寓》之于《老友记》,都带有很深刻的“借鉴”烙印。

形成这一记忆框架的原因并不难探寻,随着20世纪九十年代初情景喜剧这一崭新事物被引入我国并大获成功,收视群体全覆盖、创作成本低的特点吸引了影视制作方的投入,而在当时的背景下,最保险、稳妥、易见成效的创作就是模仿和借鉴。作为伴随情景喜剧成长起来的“75后”至“85前”的一代人,他们接触过几乎所有在我国公开播放、在网络上共享的中、美情景喜剧,在如此鲜明的对比下形成的记忆框架显然是合乎实际的。值得注意的是,在这样的记忆框架下,情节创新的情景喜剧则更容易脱颖而出,这也是《武林外传》口碑大好的极重要原因。

(三)文化接纳——文化批判

在中美影视剧的对比研究中,对文化的接受方式和程度是热点话题。而在情景喜剧这一喜闻乐见的跨文化交流平台下,我国的观众展现出了对多元文化的接纳,这也是诸多研究成果中提及的,而在社交媒体上,透过情景喜剧的中、美文化对比一直没有停歇。在社交媒体上,受众普遍接受美剧中的“异类文化”,而对中国情景剧则要求甚高。如受众对《老友记》中主人公们多次不靠谱的爱情经历,主人公之一菲比许多让人不可思议的“怪诞行径”,《成长的烦恼》中麦克的叛逆,《生活大爆炸》中各主人公的低情商行为等,都给予了接纳,并冠以“人物个性的体现”;而在我国的情景喜剧中,文化批判的意味则较浓重,如《家有儿女》中刘星的捣蛋,《爱情公寓》中浮夸、不贴近真实的情节等,都是在中国传统文化认知范畴内被批判的家庭和处世行为。

这样的“接纳——批判”框架,既有我国受众对中、美文化的偏见,潜意识下愿意接受外来事物,而对有可能发生在自己身边的事物更严苛;更主要的原因在于喜剧传递的情感和伦理价值,《老友记》对友情细致入微的表现,《摩登家庭》对为人处世的深刻理解,《成长的烦恼》对少年成长的点滴刻画,都给予了中国受众太深的记忆。而《家有儿女》《爱情公寓》等除了看时的乐呵,能给予受众的思考还是太少了。也就是说,美剧中对人文情怀的刻画和渲染足以掩盖其中的另类文化,其传递的文化情感符合人类应有的普世价值观,而在借鉴中成长起来的中国情景剧由于各方面原因,均未达成理想的艺术效果,这也可以说是中国情景喜剧“成长的烦恼”。

(四)经典人物(场景)的怀念

尽管中国情景剧在剧情方面有诸多缺陷,但仍然不妨碍其成为我国的观众们寄予厚望和留下美好回忆的影视作品。在社交媒体上,受众对中、美情景剧都存在“经典的怀念情愫”,如剧中的经典人物和经典事件就被经常拿出来讨论,网友们将自己代入其中的人物或情节,抒发见解,发表影评。如“《老友记》十大经典画面票选”“《成长的烦恼》的十大成长瞬间”“《武林外传》中你最喜欢谁”等,受众通过对经典人物或情节的怀念,表达对作品的喜爱,在这一点上,中、美情景剧在我国社交媒体上的集体记忆是有共同点的。可见,一些能够深入打动人心或具有戏剧冲突效果的剧情会以记忆的形式长期保留在观众的脑海中,很多影视作品就是依靠某些“闪光点”,让受众一下子接受。

三、研究结论

(一)集体记忆的文化传承价值

集体记忆依托于社会才得以存在并体现它的价值,在社交媒体上,中国观众对中、美情景剧的集体记忆主导和构建了独特的影视浪潮,这股浪潮是情景剧得以广泛传播、经典得以延续的强大推动力,是影视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许多年轻的受众通过社交媒体抒发对于情景剧的集体记忆,收获文化交流的快感,让情感得到释放,自身的精神需求得到满足。简言之,上一辈人对作品的记忆实际上就是年轻一辈的“观影指南”,他们会从社交媒体的集体记忆中接收对自己有用的信息,判断影视作品的收看价值,从而让经典的作品得以延续,影响一代又一代的人。

可见,影视作品在社交媒体上的集体记忆并不是单纯的“影评”或“吐槽”,其还承载了文化传承的功能,是经典影视作品广泛流传、优秀传统文化得到传播的关键要素,社交媒体为优秀影视作品生命力的生生不息提供了宽阔的平台。

(二)集体记忆反映社交媒体话语权的主导性

从我国社交媒体上受众为中、美情景喜剧构建的记忆框架可以看出,他们大多愿意将老牌的情景剧、美国的情景剧奉为经典,却对当前的中国情景剧评价不高,即使同为美剧,如同为多次艾美奖喜剧类最佳剧集获奖作品的《老友记》和《生活大爆炸》,两者放在一起比较时,后者也明显不如前者。在社交媒体上,出生在不同年代的受众群体拥有迥然各异的对情景剧的接受度,反映在社交媒体上,就是对比区分的集体记忆框架。究其原因,当前我国社交媒体话语权主导者的主要构成是75后至85前的这一批人,在现实中,他们事业已经小有所成,同时乐于使用新媒体,愿意在社交媒体上发表自己的观点,他们在成长过程中几乎接触过所有中、美的情景剧,且已经拥有足够的社会阅历,对作品有更独到的见解,他们在社交媒体上的发言更能获得其他人的理解,自然更有发言权,也因此成为社交媒体上情景剧集体记忆的主要建构者。

每个时代的受众都有符合自己年龄段的对于影视作品的集体记忆,正如当前的许多年轻人将《爱情公寓》视为对《老友记》的创新和超越,《武林外传》是中国情景剧不可逾越的丰碑,将它们奉为经典一样。可以预见,当如今的年轻一代成长起来,接过社交媒体的话语主导权之后,他们也会将自己对情景喜剧的情感烙印在社交媒体上,构建具有自身所处年代特色的集体记忆。

四、情景喜剧发展的途径

在娱乐至上的电视受众审美品位背景下,如何将大众文化的市场需要和弘扬价值观主旋律比较完美地结合起来,创作出新媒体时代下的本土经典之作,是情景剧制作需要努力的方向。

(一)剧本的“众筹”

近年来, “众筹”这一互联网金融领域的专用语进入了新闻行业,记者通过公开报道计划,向社会公众募集新闻报道项目启动资金,被称为“众筹新闻”。情景剧的制作可以参考这一机制,但“众筹”的不是资金,而是剧本,这需要情景剧在进入正式创作之前,广泛采样民意,在大数据的支撑下做出最合理的选择,也就是说,拍什么、谁来演、怎么播,都由观众的客观喜好统计结果决定。这样的方式有成功的先例,美剧《纸牌屋》就是这样一部经由大数据“算”出来的电视剧,其中包含了对3000万用户的收视选择、400万条评论、300万次主题搜索的调查。在新媒体时代下,日益发达的传播技术能够保证情景剧制作方对剧本“众筹”的需要,目前的瓶颈在于缺少能够将数据分析技术与影视业发展规律结合起来,提出较有创见性意见的编剧人才。

(二)多平台的品牌宣传

在影视作品和综艺娱乐层出不穷的现代社会,一部情景喜剧能够得到受众广泛的好评和追逐,除了自身的制作精良,另一个重要推动因素就是制造吸引受众持续关注的话题,将作品打造成一个品牌。如我国综艺节目《爸爸去哪儿》的品牌宣传,通过微博、微信公众号等新媒体吸引受众广泛讨论和参与活动,就是较成功的案例;而如今风靡全美的《摩登家庭》,除了剧组多次组织有众位主演参与的线下活动,剧中的几位小演员更是社交网络Twitter的活跃用户,并经常与粉丝互动,带动了影视作品的传播度。

(三)传统文化和创新精神的回归

可以看出,社交媒体上受众对于中、美情景剧集体记忆的框架,并不是建立在“哪部剧搞笑”的基础上,而是哪部剧更贴近生活、更体现人与人之间的情感和伦理、更能让人体会到普世价值中的经典传统文化,如好评度颇高的《老友记》《成长的烦恼》《武林外传》《摩登家庭》等就是此类典范。另一关键要素就是作品的创新要素,如《生活大爆炸》以科学宅男为主角,《武林外传》在我国开辟一种“有内涵地搞笑”的表演手法,就是此类精品。反之如《爱情公寓》则只能刻上“国产《老友记》”的烙印,成为部分受众的快餐文化。中国的情景剧制作需要真正地沉下心来,有“十年磨一剑”的创作态度,富于创新精神,才能实现突破。

(四)体现地方文化特色

我国幅员辽阔,地方文化各具特色,一些地方电视台推出具有地域特色的方言情景喜剧,收到了意想不到的好效果,如广东电视台摄制的深具岭南文化特色的情景剧《外来媳妇本地郎》和《新七十二家房客》,上海海派文化情景剧《老娘舅》,就深受当地观众的喜爱。尤其是《外来媳妇本地郎》已经连载了2000多集,至今仍在两广热播,可谓连续剧“神话”般的存在,周末一边吃晚饭一边收看该剧成为部分广东人的生活习惯。可见,弘扬本土文化,将目光定位于本地市场,不失为情景喜剧创作的一种不错的选择。

五、结语

第5篇

关键词: 历史情景剧 高中历史教学 实施 策略

“历史情景剧”指的是教师在高中历史教学过程中,以一系列方法、技能和技巧及实验,潜移默化地施加影响于学生,激发学生兴趣的一种教学手段或方式,也指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与学生的自主探究合作活动,彻底改变过去那种传统的教学模式。

学生的主要活动就是与教师一起学习教材,看书、查资料,在教师指导下学生通过内部的分工合作,编写历史课本剧或情景剧的剧本;部分学生在已形成的剧本的指导下,发挥自己的才能与天赋,身临其境地去展现历史;部分学生则在欣赏历史课本剧或情景剧的同时对同学所表演的历史作出评价,探究历史课本剧或情景剧中的真伪,为表演结束后的学习与辩论作准备。

在这样的课堂中,学生就是课堂的主体与灵魂,教师仅仅是学生活动的合作者与引领者。

高中生的自主意识与思维的批判性明显加强,认知过程和情感的变化也表现出明显的目的性和自觉性。他们反感生硬的譬喻、简单的贴标签和纯粹的道德说教。苏霍姆林斯基曾说:“在青少年中产生困难的最重要原因,就在于教育行动以裸的方式出现在他们面前。”[1]

“历史情景剧”作为历史情境教学法的具体运用,是感性到理性认知过程和情感过程的统一,双方的有机结合最终形成了学生全程参与、内心体验、形成知识经验与构建价值观的教育全过程。若将这一过程分解,则可分为三部分,即创设一个宽松、民主、和谐的教学环境,以利于学生创造性的发挥;教师为实施教学目标而采取相关方式、方法、手段与策略;学生由知识储备、行动表现到感知体验过程等。也正因为如此,在高中历史课堂上运用“历史情景剧”需要一定的策略性。

一、构建和谐民主的教学氛围是实施的前提

1.教师要改变传统教学观念,转换教学中教师和学生的角色和地位。新课改中的教师,应该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促进学生整个个性的和谐、健康发展。教师需担任教学中的主导和“平等中的首席”,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在课堂上充分地参与,主动地学习,积极地体验。正如美国著名教育家多尔所指出的:“教师和学生是平等的,要求相互理解,进行平等对话与共同探究。”[2]

2.教师要不断提高自身修养和素质。教师一方面要终身学习、不断学习、主动学习,另一方面要自觉地、积极地塑造自我,使自己成为学识渊博、胸怀理想、热爱生活、热爱学生的人,用自己的真情实感打动学生,走进学生的心灵。这样教师才能被学生接纳、支持,从而引导学生一步步形成良好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3.在教学中,教师应努力创建和谐、宽松、民主、平等的课堂教学环境和学习氛围,给学生一个情感升华的空间。教师应在和谐的人际关系、活跃的课堂气氛、高涨的学习情绪和激烈竞争的学习的基础上营造平等和民主的教学氛围,构建富有挑战性和竞争性的教学机制,确立正常和密切的合作关系。教师和学生在人格上永远是平等的。

二、精心策划,把握情景剧的选题

“历史情景剧”的一大功能就是可以把“不可逆”的历史事件情景再现。有的历史教师认为:既然历史情景剧可以“再现”历史,那么我们历史学科的任意一课内容就都可以“情景化”,让“历史情景剧”走进每一节历史课,使之常态化。

笔者认为“可以”并不等同于“适宜”。如必修Ⅰ专题二中“鸦片战争的经过,条约内容与战争影响”,必修Ⅰ专题一古代中国的专制制度的演化等;必修Ⅱ专题一古代中国经济结构与特点,专题三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必修Ⅲ专题三近代中国思想解放潮流,专题六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与发展等,这些并不适宜采用历史情景剧教学。

以说明和分析为主的内容、以概述和介绍为主的内容、没有重大冲突或转折性事件的内容及没有典型人物形象可以塑造的内容,一般也不适合利用历史情景剧和角色表演进行情景再现和课堂教学。

如必修Ⅰ《雅典城邦的民主制度》一节,设置一幕《雅典人桑迪斯的政治生活》的历史情景剧,由学生A、B、C、D、E分别扮演雅典郊区的公民桑迪斯、门口执勤的检查员、大会的主持人、桑迪斯的远方亲戚桑拉、苏格拉底等。围绕三大剧情:第一,全体雅典公民审核执政官的年度财务;第二,通过陶片放逐法放逐在对波斯战争中有功的忒米斯托克里;第三,桑迪斯抽签入选法庭陪审员,并最终判处苏格拉底死刑。

再如《》一节,让两名学生分别扮演光绪皇帝和康有为,通过君臣之间的一问一答把变法的原因与具体内容:《定国是诏》呈现出来。而必修Ⅰ太平天国运动、辛亥革命的爆发、中国共产党的成立、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实现等内容均可引入“历史情景剧”。

情景剧的内容可以丰富多彩,要求是:有一定对话或动作构成的情节,有一个以上的活动场面,有一个具有教育意义的主题思想。所以在选择编演情景剧内容时要选择故事性较强的片断。

从上述课例中我们发现,一般有关重大历史事件,尤其是既有冲突性和转折性的事件,又有典型人物可以塑造的教学内容比较适合采用历史情景剧教学。

三、求真务实,指导好情景剧剧本编写

要编写好适合历史学科特性的情景剧,须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1.历史学科的情景剧讲求的是“务实”。历史学科的课堂情景剧应该是一些剧情片段,教师应指导学生抓住关键的剧情,编写出一个或数个短剧本。

历史学科,首先它并非文学作品欣赏课,更重要的是,以历史情景剧和角色表演方式进行教学,只是我们拉近学生与历史的距离,使学生更深刻地感悟历史、更准确地分析和评价历史人物与事件的一种方式与手段,而不是历史教学的全部和最终目的。

教师在指导学生编写历史情景剧的过程中,要防止学生编写的剧本过于拖沓,应以务实的精神在所选的教学内容中精选一个或几个更为典型的片段,确保整个教学过程有足够时间来实现自身的历史课堂教学计划与目标。

2.还应确保“真实”,坚持“真实”的原则。这是历史学科本身的学科特点的要求,一方面,只有“真实”才能保证还原历史的本来面目,做到科学性。另一方面,只有在尽可能真实的情境下,学生才能感受到和理解真正的历史。

3.情景剧的编写步骤上坚持创新。学生缺乏相应的情景剧编写与组织排演的能力,教师不能因此而不敢放手让学生去做。情景剧的编写、排演、表演的过程就是学生之间相互合作、探讨,独立于教师之外的一个创新性的学习活动。

教师指导学生编写,只需做到以下几个步骤的有效参与即可:研究课文,明确故事主题;分解场面,设计背景;安排人物,构思情节;提炼台词,设计动作;配置音乐,设计道具等。

四、历史课堂情景剧引入的时机选择策略

历史情景剧的引入或是为了吸引学生注意,作为该节内容的导入;或是为了利用“剧情”展开教学重难点的突破;或是为了人物活动的展开以提高学生的感性到理性认识的飞跃,并实现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生成。从引入情景剧的目的来看,引入时机可分为三大类:

第一类,吸引学生注意,启发思考的导入式历史情景剧。此类情景剧,一般是在开课前做好情景剧的背景准备,在上课开始后5分钟内表演为宜。

如必修Ⅲ专题二《中国古代的科学技术与文化》之《中国古代科技成就》。引入情景剧“小崔说事之说毕”。由学生甲扮演北宋平民发明家毕,学生乙扮演主持人崔永元,另有五名学生做群众演员。

群众演员提出5个问题:1.毕您是从事那一行业的?2.您怎么想到对原有的雕版印刷技术作出改进的?3.活字印刷技术是基于什么原理?4.这项技术在当时的影响大吗?5.请谈谈今天您看了激光排版印刷技术后有何感想?

这样的导入用意在于吸引学生注意力,并对教材内容的下一步学习作好铺垫,学生都会被这种古今对话的情景剧背景激发学习的兴趣与探究的热情。

第二类,利用“剧情”展开教学重难点的突破式情景剧。此类历史情景剧一般出现在它该适时出现的地方,由教学重难点所在的教材位子与教师教学时间的预控能力决定,所用时间由教学重难点本身价值决定,5分钟到15分钟为宜。

如必修Ⅱ专题六《罗斯福新政与当代资本主义》,资本主义经济危机产生的原因与实质是教学的重难点,在突破重难点时,引入情景剧《煤矿工人的家》:

小女孩(学生甲):“现在天气这么冷,我们家为什么不生炉子取暖呢?”妈妈(学生乙):“因为我们家没有煤。你爸爸被煤矿主开除了,他失业了,我们没钱买煤。”小女孩(学生甲):“妈妈,爸爸为什么被开除呀?”妈妈(学生乙):“因为煤太多了。”

“化繁为简,变难为易”,是历史情景剧的优势,运用得当能有效地克服一些重难点问题。

第三类,促成学生的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飞跃,并实现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生成的情景剧。历史最基本的特点是过去性,所以我们在历史教学中实施情感态度及价值观教育时,要从具体历史背景中的历史事物出发,为“启情点”创设全面、准确、适当的教学情境,以使学生全面认识历史事件或人物,形成健康科学的情感态度及价值观。

这一过程中,可以充分发动极富想象力的学生,依据历史去模拟历史任务的生活场景,让他们暂时置身于历史人物的时代,并按照这一社会角色所要求的方式、态度行事。在创设的历史情境中,学生可直接体验历史,感受历史的发展,增进对历史知识的理解。

五、巧设问题,“引导”情景剧之后的教学活动

历史学科的最终也是唯一的目的是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和历史素养,利用历史情景剧进行角色表演是达到这一目的的一种手段。情景剧的角色扮演,使学生在“特定的历史情景中,身临其境,与历史人物同呼吸,共命运,自然而然地产生情感的体验”,这样的教学设计仅仅停留于“文学设计”,没有达到真正的“历史”高度。

为了达到“历史”的高度,使学生提升历史素养,显然情景剧的角色扮演之后还有一个必要的引导过程。所谓“引导”,是指在情景剧表演完后,教师需要把学生的注意力从情景剧本身引导到课堂所要解决的问题上来。

课堂提问是历史课堂教学中极其重要的环节。在历史情景剧的引入后,适当巧妙的提问将起到促成学生回归教材,回归历史理性思考的积极作用。

历史课堂情景剧的运用是一门艺术,立志于实践这一教学方式的教师都必须做到精心设计、有效引入、适时指导、正确引导,使每个学生具有积极参与的意识,保持高涨的学习情绪,使这一教学方式真正成为提升学生人文素养和历史素养的有效载体,而不是流于形式。

参考文献:

第6篇

关键词 情景剧 知识产权法 教学 经济

第十一次G20峰会于杭州举办,其中构建创新被纳入此次峰会主题中,成为峰会主题重要的一部分。会议中商讨应对全球经济形势不稳问题的解决措施,提出构建创新必要性,指出创新将为未来经济形势铺设新的道路成为经济增长的内在动力。在国家加重对创新关注的力度,全民增强创新意识及逐渐提升对知识产权保护意识的背景下,知识产权侵权案件正逐年提升,由于知识产权法发展较晚,加之法律条款枯燥难懂的背景下,学生在学习知识产权法时较学习其他法律难度增加。为使学生高效掌握知识产权法,熟练掌握知识产权法中的相关条款,培养社会所需人才,知识产权法教学应在原有模式下进行调整,情景剧拥有自身独特的魅力,将其融入知识产权法教学已成为形势需要。而这将对知识产权法教学效果的提升产生积极意义。

一、情景剧与知识产权法概述

情景剧概述:

第一,情景剧的定义。情景剧,因喜剧成分支撑起整部情景剧,故情景剧也有情景喜剧的叫法,发源于美国,情景剧是美国本土剧,因剧情主要以喜剧形式展现,故情景剧又为情景喜剧。情景剧在内容的划分上归属于喜剧。情景剧在剧集的设定上强调单集的独立性;情景剧的单集演出时长较目前流行的电视连续剧单集播出时长偏短;情景剧在实际的排演过程中,不需繁多的场景变化及镜头调度;情景剧在筹建全过程消耗资金较低;情景剧不强调大规模的人员阵势;实际操作性较强。

第二,情景剧对知识产权法教学的意义。情景剧结合自身喜剧性、单集独立、展演时间短、场景需求少、资金投入少、可操作性强的优点,融入知识产权法的实际教学中,架起知识产权法实际教学中教师传授知识与学生吸纳知识融会贯通的桥梁,承载着知识产权法的全部内容,担当起引领学生摆脱学习过程中对于知识产权法畏惧的心理,坚定愉悦地推开知识产权法这扇曾经紧闭的铁门,迈入其中继而自由奔跑的任务。意义在于使知识产权法的教学变得生动、趣味性增强、调动起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增强教学中学生的参与性互动性,鼓励创造性思维培养,合作意识及强大自我的观念养成。促进知识产权法实际教学工作效率不断提升。

二、情景剧在教学中的运用

(一)情景剧的教学设置

1.情景剧孵化期的主题筛选。情景剧虽较电影、电视剧的单集展演时间短,但在排演上仍需严格遵照相关流程,确保情景剧最终完美呈现。首先应该关注情景剧主题的选择。在选择中应清晰情景剧要对知识产权法的哪部分进行阐释,目的性明确,避免学生对于情景剧的展示内容,不能清晰理解,不知所云何物的情况发生。像学生可以效仿世界名剧《莎士比亚四大喜剧》对主题进行探究,也可以通过上网搜索电影主题的方式对情景剧的主题进行理解,像爱情主题、探险主题等学生都可进行选择。且注意,学生需培养观察能力,用眼睛发现身边具有意义贴近生活新颖的主题。

2.情景剧孵化期的剧本编写。剧本就像人的脊梁支撑起整部情景剧,可见剧本在情景剧排演中所占位置之高地位之重。对于非专业剧作创作人员的法学学生,在实际编写中,不仅要反复梳理知识产权法中的知识点,还要灵活运用其他法律法规的知识点,融汇其中。应该结合学生编写为主,教师编写为辅的编写模式。教师在起到监督作用的同时也保证了剧本的质量,为最终完美呈现打下基础。

3.排演阶段。排演阶段是将纸上内容孵化成型的一个重要步骤,此阶段如果控制不好直接影响到情景剧最终的呈现工作,学生在大学阶段课业较重,所以在有限的时间内提高工作效率就非常关键。所以前期角色的分配,时间的控制,剧中情节的把握都应关注。在学生角色分配,实际分工上可以考虑到学生自身的特点,比如记忆力较强的同学可以承担台词较多的角色,可以把颜值担当的角色分配给外观形象较好的同学。

4.成果展示展演后进行知识梳理。情景剧展演阶段也是情景剧的最后阶段,所有付出都将在此时进行成果验收,也是体现情景剧自身价值、魅力的时刻。在同学与教师欣赏情景剧的同时,教师要对情景剧阐释知识产权法时对知识点进行再次梳理,强化学生对知识产权法的理解,同时对情景剧展现的实际情况进行合理的点评与指导,在指导梳理知识时要以鼓励培养学生喜爱情景剧,激发学生对情景剧的创作热情为原则增加学生对知识产权法的喜爱度。培养学生在编写剧本时,从知识产权法角度考虑情景剧中情节设置的习惯。使知识产权法的教学在运用情景剧这一教学工具后效率有所提升。

(二)通过情景剧中知识产权法与其他法律的交集对知识产权法进行解读

1.知识产权法与企业法相互影响。知识产权法是为了保护知识产权维护知识产权所有者的利益不受侵害而制定的,保护专利所有者企业法人的经济利益不受侵害,而企业法在制定之初也明确制定出知识产权保护相关条款,保护企业的持久经济利益不受侵害,相互影响相互制约中,逐渐完善,保护专利持有者、企业法人等专利受益者的经济利益。

2.知识产权法与合同法的交集。合同法中关于知识产权保护部分相关条款正逐渐完善。在国际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合同法中针对贸易平行进口问题,增设了部分条款,对相关行为进行约束限制。在全球知识产权保护的大环境下,将对知识产权做出更细致的保护。合同法中有关知识产权保护内容的法律条款,在对知识产权法起到补充的同时,也体现了法律的威严性,更加明晰的界定知识产权保护中侵权行为的有无。在知识产权保护中发挥法律应有的作用。

3.知识产权法与保险法的交集。在经济高效全球化的基点上,人们对于无形的、知识产权的保护意识逐渐提升,国家逐渐意识到对保险法的进一步完善将有利于社会对知识产权的保护。保险法逐步完善专利保险内容,增设相关条款,在知识产权法与保险法的双重保护下知识产权得到有效保护。

4.知识产权法与经济法的交集。知识产权法对专利的归属权问题有相关界定,并执行保护、监管、控制等法律职责以求在促进社会稳定的同时,鼓励创新思维,鼓励现阶段自主创新发表专利,提升和企业核心竞争力,促进全球经济联动下的经济增长,经济法是以宏观经济的角度对国家实际经济活动进行调控,力求经济在健康平稳的状态下增长,只有拥有核心知识产权才能在持续经济竞争中立于不败境地,在解决知识产权涉及财产、经济利益的领域站在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保障国家经济健康增长的宏观调控角度下进行干预。两者互相影响,互相保护。

三、结语

本文对情景剧运用于知识产权法教学进行了研究。通过情景剧的有趣性、喜感性等特点将情景剧应用于实际教学,调动学生积极性,通过将知识产权法以情景剧排演的方式阐释,加深同学对知识产权法的理解,拓宽知识面,希冀此文对情景剧应用于实际教学工作有所帮助。

(作者单位为中国劳动关系学院法学院)

参考文献

第7篇

【关键词】美国情景喜剧 运营模式 剧作特点

一、美国情景喜剧运营模式

1、美国情景喜剧历史简述

情景喜剧(situation comedy或缩写为sitcom),因其低成本和得天独厚的观众基础从一诞生就成为了美国电视节目的重要部分。美国第一部真正意义上的情景喜剧《玛丽・凯和琼尼》诞生于1947 年,1951 年播出的《我爱露茜》在全美引起轰动,情景喜剧从此开始了在美国电视屏幕上的雄霸地位。20 世纪六七十年代有《家庭之内》《好时光》和盛行一时的《玛利・泰勒・摩尔秀》等剧诞生;80 年代又出现了《陆军流动医院》《考斯比秀》《成长的烦恼》《有孩子的婚姻》等优秀剧目;90 年代成功的情景喜剧有《辛菲尔德》《老友记》《欲望都市》等,其中《老友记》引发了全球观众追捧,并于2002 年获得第54 届艾美奖喜剧类最佳电视剧奖。即使在电视节目形态层出不穷的今天,美国情景喜剧在黄金时段的播出比例仍不少于三分之一,保持着较高的收视率,一直是各大电视网主要的电视剧类型。

2、情景喜剧的运营模式

(1)播出季。“播出季”(season)是美国电视播出机构依据观众收视习惯和市场变化所表现出的季节性特征,对电视频道节目设置、播出时间作出的编排和播出方式,也是美国各大电视网运作多年的经典模式。

一般以每年9月至次年4月下旬作为美国电视的一个播出季。在一个播出季中,电视网会根据收视率决定各个电视剧的命运。因此,每年的四次收视率调查月份(俗称“清扫月”/The Sweep Month)――分别是九月、十一月,二月与五月,这四个时期对于电视台来说事关重大。各剧集此时都会不遗余力地邀请大明星客串,情景喜剧还会在特定节日推出特辑,如“感恩节特辑”、“万圣节特辑”、“圣诞特辑”等――力图在收视率调查月份中拔得头筹,为自己争取更好的广告费率。从这一点来讲,美剧的竞争程度远比国内激烈,制作团队的压力也远大于国内。一般来说,每年在NBC、CBS、FOX等几大电视网中各自十几部的新播电视剧中,只有一两部能够获得在下一季续拍的机会。因此,能够存活4个播出季以上的电视剧一般都是精品。

(2)流程化生产。美国情景喜剧在整个制作过程中,除了最初的创意可能由个人提出外,其余的生产环节,包括剧本创作、情节设置、对白撰写、现场导演、后期制作、推广宣传等都是由团队分工合作、流水线完成的。

营销方面,通过衍生剧、植入广告和衍生产业链来推介新剧集、开发相关商品已经成为美剧经营运作的基本模式。人物和主题不断地从一部剧集进入另一部剧集,甚至剧集本身也会是互相叠合在一起的。由剧集派生出的附属产品更是琳琅满目。美剧历史上著名的长寿情景喜剧《辛普森一家》(The Simpsons)派生出的电脑游戏、网站、人物玩具等等同样发展起长寿产业链。

尽管面临真人秀和系列剧的强劲竞争,情景喜剧如今依然是美剧国际输出中的主打产品,且制作精良,产业链效应依然强劲。以《老友记》为例,该剧流行的十年也是其流行文化产业胜利的十年。从各方面而言,美国电视台对情景喜剧的需求依然非常强烈,希望它们能够继续成为电视台的稳定财源:无论在回放还是其它相关的企业联营上都能创利滚滚。

(3)捆绑播出。在生活节奏越来越快的现代社会,电视网越来越需要在瞬间吸引观众的注意――也就是说,喜剧角色一出场就要好笑,这就需要在情景喜剧的编播方面做文章。

在编播方面,美国各大电视网每周都会在晚间黄金时段安排情景喜剧。NBC1998年至1999年电视节目播出计划中,每周晚间黄金时段安情景喜剧有14部之多。2009-2010年此数据有所下降,但每个台固定播出的情景喜剧频道依然吸引着固定的观众群。美国电视最高奖项艾美奖也一直为情景喜剧大开绿灯,这使得该类型获得牢靠支持,引发更多人的关注。

如今,情景喜剧出现了日益突出的“集团化”捆绑播出思路。例如CBS周四的安排:8:00-8:30《生活大爆炸》,8:30―9:00《老爸说脏话》;而FOX则把情景喜剧都安排在周二,以2010年12月2日为例,Fox方面《欢乐合唱团》(Glee)走出前周的低谷收视上涨13%,也轻松成为了周二夜的收视冠军。情景喜剧《孕育希望》(Raising Hope)比前周上升了8% ,《富贵与爱情》(Running Wilde)小幅上涨了0.1。这样集中式的编排,一是培养观众的约会意识,每隔一个星期就在固定的时间来观看;二是塑造群体的影响力,如《生活大爆炸》被移至周四播出,就是为了对抗NBC在周四播出的经久不衰的《我为喜剧狂》和《办公室》,同时也是为了以收视习惯带动新剧《老爸说脏话》;三则是因为整点因素,美剧的情景喜剧都是以30分钟为单位的,所以集团化安排能更合理地编播时间,培养观众的收视习惯。

二、2010年以来情景喜剧的特点

分析2010年以来新开播或热播的美国情景喜剧,不难发现整体上呈现如下几个特征:1、剧集主人公的设定,往往是有着特殊身份、背景和知识的特定“专业化”人物。2、剧集中充斥对于社会热点问题的吸收和表达,如微博事件、宅文化元素等。3、剧集中洋溢着“纪录”风格的新气息。

1、特定的主人公和人物关系设置

情景喜剧里永远有几个相同的贯穿人物,在基本相同的环境中按照差不多相同的模式扮演主题一致的故事。回顾往昔的经典情景喜剧,无论是《成长的烦恼》还是《老友记》,似乎剧集中的人物都像是我们生活中的普通人:一个欢乐的家庭,有着几个在不同生长阶段各具问题和个性的儿女;一群青春友好的青年人。与这类传统情景喜剧不同的是,2010年来热播和新开的情景喜剧中,往往都给了主人公特定的身份、成长背景和生活环境,他们成了具有某些“专业性”和“群落符号”的人物。

例如兼具收视和口碑的《生活大爆炸》,将主人公设定为四个科学天才和一个金发美女,于是剧集的冲突和喜剧笑料往往和NERD(书呆子)的设定相关:高智商的NERD(书呆子)们脱口而出生僻的科学理论、智商和情商的脱节造成面对现实各种应接不暇、新奇有趣的生活实验。

2、对社会热点问题的吸收和表达

2010年以来的情景喜剧中,续订剧《生活大爆炸》和新剧《老爸说脏话》在选材方面无疑很具有代表性。这两部剧的成功都离不开对于某些社会热点元素的吸收和表达,通过对这些元素的运用,成为社会中某个人群里的小众经典,再慢慢积累忠实粉丝,从小众经典迈向大众喜爱。

例如《生活大爆炸》就准确拨弄到了网络时代众多宅男、宅女们的敏感神经。四个高智商宅男的生活,生动而有趣地反映出广大青年人的生活现状:随着网络的普及以及生活压力的加大,越来越多的青年人更喜欢“宅”在家里,沉迷于自己个人的兴趣、爱好中。于是剧集中出现了天才们痴迷《星级争霸》、《星级迷航》,一遍遍反复观看各种版本,甚至新版多出十秒钟镜头的DVD都会使他们热血沸腾地去抢购;出现了中国菜、泰国菜、印度菜、披萨等各种各样的外卖。这些都使得同为“宅族”的年轻观众不禁心领神会地会心一笑。

续订剧《老爸说脏话》更是直接取材于微博事件,“Shit My Dad Says”和中国的“贾君鹏,你妈喊你回家吃饭”一样,迅速走红网络并且没有人能归结出准确的原因。制作者们迅速而有意识地将这种网络新事物吸收进入选题,然后制作出赚取大量关注的样本思路无疑打对了情景喜剧与生活同步的节拍。而“Shit My Dad Says”事件本身的微博大多是对于社会的批判,也使得这部剧集具有社会批判的深度。

3、“仿制纪录”风格的创新

由于受到如火如荼的美国电视真人秀的冲击和影响,一向只承担娱乐生活、讽刺现实任务的情景喜剧中也开始刮起纪录风。但是情景喜剧中的纪录风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客观纪实,只是把创作者的主观思想借助于类似纪录的手段表达出来。

“仿制纪录片”的英文是Mockumentary,在1965年被收录进《牛津词典》。仿纪录片是采取纪录片的拍摄形式,但并非完全纪实,而是将现实和虚构的情节融合在一起表现的一种影片形式,其中的情节和道具都是事先安排好的。仿制纪录片产生的时间最早可追溯到上世纪五十年代英国的一档电视节目,真正形成特色并被观众迅速认可还是在情景喜剧《摩登家庭》中。这部第一季就获得艾美奖的情景喜剧,加入了大量的人物采访片段,当剧集故事进展到某个地方时,镜头切换到主人公坐在沙发上开始自我剖析,像是面对镜头接受采访又像是在和心理医生或者是婚姻顾问聊天。在这些自我剖析的片段中,还会时不时插入一些老旧的照片来佐证当事人说的话。这样的采访片段和照片资料,都是典型的纪录片风格。但是创作者在这里使用,实际起到了推动故事发展、制造悬念冲突和形成反差的作用。

同样,续订剧《老爸老妈的浪漫史》也运用了纪录元素,采用倒叙的方式进行故事讲述。时间从2030年主人公泰德和自己的一双儿女回忆过往开始,其实讲述的依然是与现实生活同步的2010年的故事。但是当创作者把讲述视角拉到2030年的时候,对于现实的讲述就打上了一层怀旧和纪录的烙印。

纵观2010年以来的情景喜剧,似乎有一个万变不离其宗的模式就是anything(任何领域)+调侃+情感。这里的anything可能是《服务外包》里的异国风情和文化冲突,可能是《胖子的爱情》里对于特殊群体的猎奇,也可能是《老爸说脏话》里对于社会热点的把握……创作者在追求高收视商业回报的同时,也在追求剧集所带来的影响力。要做到高收视是有法可循的,对于谙熟情景喜剧制作的编剧团队来说,“调侃+情感”路线也不难做出。而在调侃+情感的模式中,加入致力于辐射社会生活的任何领域(anything),则透出了创作者们试图巩固并强化情景喜剧自身特色和影响力的雄心。

参考文献

①朱瑞,《中美情景喜剧比较探析》,《中国电视》,2009(1)

②美剧迷省略/

2010.12.03

③苗棣:《电视艺术哲学》,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1997:84

第8篇

【关键词】校园心理情景剧 大学生心理健康课程 应用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7)01C-0124-02

随着心理健康教育的普及,大学生心理健康课程的教学效果也在不断地提升。当前,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在教授知识的同时,应强化心理体验,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能力、人际沟通能力,促进心理素质的全面发展,培养健全的人格,因此,学生的创造性与主动性成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重要环节。近年来,将心理情景剧引入大学生心理健康课程成为拓展心理健康教育的新模式。

一、心理情景剧简介

心理剧是由精神分析学派发展而来的一种治疗方式。20世纪30年代心理剧由精神科医生创立并发展起来。1980年,心理剧传入我国,我国心理咨询与教育心理学领域逐渐了解到这种心理治疗方式。心理剧通过成员角色扮演,模拟某种情景,在固定情境中体验情绪的变化,提高自我认知、人际交往能力并完善人格特质。

心理剧的情节、主题是围绕着角色人物进行的表演。人的内心矛盾冲突是可以通过心理剧的角色人物来展现的。主要的人物有角色扮演者、观众和心理咨询师。角色扮演者通过展现角色的内心冲突而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观众通过体验角色的感受对问题产生共鸣。心理咨询师是心理剧的导演者和策划者。

二、校园心理情景剧在大学生心理健康课程教学中的作用

(一)帮助学生面对现实中的心理问题,积极寻找解决问题的途径。学生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是校园心理情景剧的主要素材。心理情景剧的创作者主要是学生,他们熟悉大学生的实际生活,了解大学生经常出现的心理矛盾和冲突,如环境适应问题、学习问题、人际交往问题等。心理情景剧取材来源于学生的实际生活,无论是表演的学生还是旁观的学生,都多少可以通过情景剧的表演者看到自己生活中的影子,从而因为共同的问题产生共鸣。心理学的相关理论指出,当人们意识到心理问题的普遍性后,内心的负面情绪就会有所缓解。心理情景剧提供了很好的方式帮助学生表达心理冲突,宣泄情绪,积极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

(二)拓宽大学生心理健康课程的教学方式,提升教师课堂设计的水平。大学生心理健康课程的目标是学生在掌握心理学知识的基础上将心理技能应用于实践。将理论联系实际是大学生心理健康课程教学效果提升的重要途径。把心理情景剧引入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中,可以使教学增添趣味性,符合大学生的学习方式。心理情景剧类似于表演话剧的形式。这种形式让学生自己导、自己演,集知识、趣味体验于一体。在表演过程中学生主动参与,积极配合,开发了学生的潜能,提高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此外,导演一部心理情景剧将会面临很多问题,心理情景剧的导演者需要很多专业知识。因此,教师作为心理情景剧的导演者要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知识和业务水平。

(三)提高学生的人际交往和团队协作的能力。大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会影响未来求职工作能力。但是,大学新生往往人际交往能力较差,因人际冲突引发的校园恶性伤害事件时有发生。校园心理剧的出现给学生提供了良好的人际互动平台。从心理情景剧的创作、舞台设计、角色分配、排练、场地的安排,所有环节都需要所有成员的通力合作。在心理情景剧的设计、表演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产生各种冲突,这样就给成员提供了解决人际冲突的机会,有利于学生学习人际交往的技巧。心理情景剧的排练表演过程中,会遭遇很多挫折和失败,这就要求团队成员彼此理解宽容,相互鼓励支持。同时,从心理情景剧取材来看,其多数涉及大学生的人际交往问题。通过情景剧的表演,观众可以客观地观察其他人的人际交往问题,从而重新界定自己的行为,成员通过换位思考提高人际交往能力。另外,心理情景剧中更多的是传递积极的情感,要求学生从正面去表达美好和爱的感受,用行动去传递积极的感情。

(四)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心理情景剧存在AB剧的表演形式,通过两种截然相反的表达方式展示不同表现形式下的不同反应。将学生积极的心理品质与消极的心理品质对比分析。正反面的表演方式对学生的价值观进行重新诠释,可以帮助学生进行自我价值的重新定位,提供积极的个性借鉴模式,可以为学生提供正确的价值观和正确的处世方式,完善学生的人格特质,有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

三、校园心理情景剧在大学生心理健康课程教学中的实践

有资料表明,心理情景剧目前主要应用于高校的课外活动。2010年以来,广西政法管理干部学院把心理情景剧作为每年“5.25心理活动月”的活动之一,深受学生的喜爱。但是,将心理情景剧纳入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实践教学还是相对较少的。广西政法管理干部学院于2014年开始尝试将心理情景剧融入大学生心理健康课程作为实践教学的方式,π睦砬榫熬缭诳翁媒萄е惺导进行了探索。作为新的教学手段,心理情景剧有利于提高大学生心理健康课程的教学效果,丰富教学手段。

具体的实际操作过程如下:

第一,针对大学生心理健康课程教学目标,将教学内容分为模块教学,如自我认识、情绪管理、人际沟通和团队合作、恋爱心理、学习管理、职业规划等。根据模块教学主线安排教学内容。

第二,按照班级人数进行小组划分。一般每10人一个小组。按照小组成员想法自由选择“AB剧”表演。A剧表演小组进行正面积极取向表演,B剧表演小组进行负面取向表演。当其中一个小组表演时,其余学生作为观众观看。表演结束时所有成员进行总结、评价。

第三,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指导学生自己进行情景剧创作表演。为了避免流于形式的表演,教师要注意在情景剧表演结束之后引导学生进行充分的讨论、总结,深刻领会情景剧表演所蕴含的心理技术和将此技术迁移到生活的方法等。

四、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

(一)学生创作的大部分作品情景故事成分多而心理层面成分少,过分夸张了情节的曲折跌宕而忽视了对内心活动的描述。学生创作过程中容易忽视心理活动的刻画而重视情节是否有吸引力,这就导致了舍本逐末,达不到心理情景剧教学的效果。因此,教师应引导学生在创作心理情景剧时重在刻画人物的内心活动,通过情节展示人物心理活动的前后变化,使观众通过多角度的观察理解不同视角下心理活动的变化,从而学会换位思考,理解他人的处境。

(二)心理情景剧创作环节创新性不够。目前现有的心理情景剧剧本取材不够新颖,不能吸引学生的兴趣点。创作心理情景剧剧本是心理情景剧表演的重要环节。学生的创造能力不足,不能够选取身边新颖的题材,很难创作出既有丰富情节又符合心理学教学目标的情景剧剧本。为此,教师应充分发挥指导作用,着重介绍每个心理情景剧的主题和所要完成的目标,密切注意情景剧的情节设计符合模块目标。教师可以采取征文比赛的方式,让学生用化名的方式介绍身边的趣事,将选取的素材与教学内容有机结合。

(三)心理情景剧表演结束后的分享环节讨论不够深刻。心理情景剧融入大学生心理健康课程教学中,分享环节是最为重要的环节,也是最容易被忽视的环节。心理情景剧教学不同于传统的直接传授。传统的教学方式中,教师直接将结论公布给学生。在采用心理情景剧教学之后,教师把学生变成了主动的参与者。通过观看心理情景剧,学生思考、讨论、总结,最后形成结论,教师将结论间接地传授给学生。分享阶段是促使学生总结思考的重要阶段,学生最后完成思想意识的升华。目前很多心理情景剧的表演流于形式,学生热闹的表演背后却毫无思想体会,达不到心理健康教育的目的。因此,教师在设计教学过程中,虽然把分享环节放在最后,但是要对分享环节足够的重视。教师需要留给分享环节充足的时间,使心理情景剧切实达到学生掌握心理技术的目的。

(四)家长的协助参与会增强心理情景剧的实践效果。家庭是学生接触的第一个环境因素。家庭教育对一个人性格的形成具有重要的作用。学生各种心理问题的产生背后都有着家庭教育的影子。学生通过心理情景剧掌握的心理技巧需要在生活中运用,这需要家庭环境的配合。因此,校园心理情景剧的设计、表演可以积极邀请家长的参与和配合。情景剧的设计可以取材于家庭生活,反映学生家庭生活状况。同时,教师将心理情景剧的分享内容反馈给家长,争取家长的配合,帮助学生完成所学的心理技巧在生活中的迁移过程。有条件的学生可以邀请家长参与心理情景剧的表演中,这种方式可以极大地提升表演效果。

总之,将心理情景剧引入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已经显示出了明显的教学效果。今后,教师应该从专业的角度指导心理情景剧的设计和表演,努力提高学生创新的能力,从生活中捕捉更多有价值的情景剧题材。同时,专业教师还要不断地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和职业素质,提高指导和管理心理情景剧表演的能力。

【参考文献】

[1]韦玉敏.心理剧在高校心理教育课程的应用[D].桂林:广西师范大学漓江学院,2015

[2]邓旭阳.桑正芹.心理剧于心理情景剧理论与实践[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9

[3]项传军.大学生心理情景剧的践与探索[J].广东工业大学学报,2009(9)

[4]周圆.团体辅导:理论、设计与实例[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13

【基金项目】广西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工程重点项目“团体心理辅导在大学生心理健康课程中的探索与实践”(2012JGZ191);“情景式体验教学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中的应用研究与实践”(2014JGB435)

第9篇

关键词:情景喜剧;现状;瓶颈;历程

情景喜剧是指在特定的情景和特定的人物关系下发生的一系列带有喜剧色彩的情节剧。它的片长通常在30分钟以内,间隔若干分钟便有现场观众的笑声传出,采用幽默、滑稽、戏闹的喜剧形态,将人们在现实境遇中的种种无奈、困惑、企盼、梦想作了喜剧化的释放。作为一种电视节目类型,情景喜剧在美国已经有50多年的历史,发展成熟.诞生了很多优秀的剧集,累积了丰富的成功经验。

一、我国情景喜剧发展现状

我国国产情景喜剧出现的19年来,国产情景喜剧走的虽然很坎坷,但却越走越成功。尤其是近几年,随着越来越多情景喜剧的出现,情景喜剧在现代电视剧的发展中占据了一个不小的篇幅。

很长的一段时间,国产情景喜剧都是《我爱我家》扛大旗。作为开山之作,它已经成了中国情景喜剧的代名词和衡量其他情景喜剧的标准。主创者英达所成立的英氏公司是我国情景喜剧创作的主力军。由于创作人员的稀少,曾使得英达在谈到这一问题时,总是流露出一种独孤求败的意味:“中国情景喜剧只有竞争才会出现好成绩”,“我现在只能给自己培养对手”。可喜的是,随着国产情景喜剧的增多,导演的群体在扩大。比如在国内好评如潮的《炊事班的故事》就由尚敬导演。

这些现象表明,国产情景喜剧的创作空间很大,对情景喜剧的认识与接受已经渐渐进入成熟期。创作者的增多,剧集的增长,也拓宽了国产情景喜剧的发展空间,多种创作思维的撞击与交流,会使国产情景喜剧这朵花越开越艳。

国产情景喜剧在2002年以前基本上没有脱离群口相声的模式,但随着创作理念的成熟与更新,目前已经呈现出类型多样化的趋势。《洋话连篇》号称我国首部英语情景喜剧,它将电视英语教学节目和情景喜剧进行了嫁接,结果成了别具一格的娱乐化的英语教学片;央视八套大年初二首播的《健康快车》打的是“公益情景喜剧”的旗号,每一集都涉及到一种常见病的预防和治疗知识,目的是“融快乐的感受和健康的启示”于一体;“纪实情景喜剧”《体育人家》借世界杯的契机,将视角定位在以体育新闻、时事为素材,以体育界所发生的事为原型,又被称为“体育情景喜剧”;“古装情景喜剧”《清明酒家》则将现代生活中的评比先进、资产评估、官僚主义等收容进古代社会,用滑稽可笑的表演演绎强烈的讽刺意味;国产情景喜剧类型的多样化表明了创作者们在创作道路上可贵的探索,成功的剧种更为后来者开拓了新路。

二、我国情景喜剧的发展瓶颈

凡事有利必有弊,更何况是情景喜剧这种正在发展中的新剧种,如果想实现更大的突破,必须先明确制约其发展的瓶颈所在。

首先,缺乏有利的播出平台。美国的情景喜剧有专门的播出频道,在其他频道也都是占据黄金时段,收视率也是名列前茅。而我们的国产情景喜剧许久以来未能跻身主流频道,黄金时段。最初的经典之作《我爱我家》,首播时也被北京电视台拒之门外,不得已转投河南台的怀抱。即使现在,许多作品也只是在省台的影视频道、综艺频道等非主流频道播出。当然,目前这一情况已经有所改变,情景喜剧有了自己的播出平台——630剧场,从不放电视剧的旅游卫视从2004年7月5日起每天播放英氏情景喜剧,央视八套的“快乐剧场”从04年2月份起,成了国产情景喜剧专场。

其次,编写存在盲目性。美国的情景喜剧有40年的历史,其题材涉猎颇广,犯罪、爱情、医疗、教育均有体现。有象《成长的烦恼》、《家庭关系》这种以家庭情景为基础,以美好温情来结束的“温暖喜剧”,有象《弗兰克的地方》这样涉及死亡、离婚等主题的“黑暗喜剧”。相比之下,国产情景喜剧往往只是局限于都市景观,从普通家庭到白领公寓,只有家庭戏和办公戏,常常实行“换汤不换药”的创作途径,无论是“我爱”的“我家”,还是“小姐”们斗智的售楼处,题材都拘囿在都市的成人身上,题材的众多“盲点”大大制约了国产情景喜剧的发展。

最后,制作水平不够精良。许多写手看好情景喜剧投资少、见效快的特点,一头扎进这支队伍中,但随着剧作的增多,缺陷也越见明显。由于缺少文化积淀,大部分剧作都是“没乐找乐”,把搞笑当幽默,把通俗当媚俗,世俗当恶俗,一味追求娱乐消遣,将艺术性抛之脑后,如此一来,惨不忍睹的收视率自然不足为奇了。别林斯基说过,“喜剧性是文明之花,是发展了的社会性的果实,要懂得喜剧性,就必须站在教养的高级阶段上。”而喜剧精神则是“人类智慧的高度显现,是人类认识自我,执着追求未来理想的精神。它体现了人类精神发展的自由境界。”所以,喜剧对建设精神文明,提高人的品位是有积极意义的,因为它不光是笑过而已,同时还具有对社会的审美作用。所以,粗糙的文本已经成了悬在国产情景喜剧的一大弊端。

三、我国情景喜剧的发展对策

针对目前存在的各种问题,国产情景喜剧的创作应该投入更多的精力在前期策划与剧本创作上。情景喜剧题材保守的问题在美国也曾出现,并在很长时间内阻碍了美国情景喜剧的发展,但《一家大小》的出现改变了这种状况。近几年,中国也出现了类似的有突破性意义的优秀作品,如《家有儿女》等,但这些作品并没能从根本上改变国产情景喜剧题材过于狭窄的问题。“家”仍然是中国情景喜剧唯一的题材,深刻的喜剧还没有出现。

要解决这一矛盾,首先,需要创作者们“走出去”,只有开阔思维,对国内市场及各阶层各年龄段收视群体的需求心理有了宏观上的把握,才可能创作出更多更优秀的作品,受到更多的观众群体所喜爱。其次,注重专业编剧队伍的培养,没有内容和形式的创新,情景喜剧很难在竞争激烈的电视剧市场中取得优势。值得注意的是编剧团队在整合栏目资源、创新节目内容上具有决定性作用,所以,发展和壮大编剧团队,突出创新意识,摒弃旧观念、突破老方法,以崭新的形式与视角,将人们身边的新鲜事和人们关注的新话题进行深入挖掘,进而推出更具竞争力的情景喜剧。也是解决这一矛盾的重要措施,所以应大胆引进新生力量,为情景喜剧的创作队伍注入新鲜血液。最后,对新作品的宣传推广及加大作品中广告的投放力度都对情景喜剧的健康发展有一定的积极意义。根据情景喜剧的特点及内容做常规和特殊的宣传推广,如对演员阵容的炒作,对题材新视点的炒作等必然会增进节目收视率的提高。而针对情景喜剧与市民生活的亲近性,在相关的零售服务业和生活家居业的广告投放上大做文章,则可以使节目制作获得丰厚的回报,从而缓解创作中资金紧张的压力,进一步提高整体创作水平。

我们相信,在中国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情况下,国产情景喜剧会越来越好,拥有一个对情景喜剧保持高度热情的观众群体,中国情景喜剧的发展一定不会辜负观众的期望。

参考文献

[1]吴浩文.中国情景喜剧现状及发展,声屏世界[J]2008(9)。

第10篇

关键词:心理情景剧;心理教育;中职学校

作为一个新兴名词,心理情景剧对很多人来说还很陌生。但近期它越来越频繁地出现在各种新闻报道中,可见社会对个体的心理健康的关注与重视。

基于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和健康的人格,金湖中等专业学校近年来将心理情景剧与心理健康教育等融合起来,积极有效地开展中职学生的心理教育,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一、在主题班会中融入心理情景剧

在对心理情景剧的本质和作用有了清晰认识的基础上,我们加大了心理情景剧在主题班会中的渗透。

在班会中使用心理情景剧,使学校的班会活动更富有意义。学生特别喜欢这种有血有肉的形式,他们带着体验、带着思考参与到班会活动中。这种形式让全班学生都兴致盎然,表演者有了展示自己的机会,观看者也被深深吸引,掌声接连不断,在达到心理情景剧本身目的之外,也增强了班级凝聚力,加深了学生间的友情,学生之间变得更团结。另外,班主任也对这种班会形式非常认可,表示以前很少看到学生这么热情高涨;而且班会后班级氛围也都有了很大变化,感觉比以前更加融洽,学生的纪律也比以前更好了。

二、将心理情景剧运用于心理健康课

在心理健康课中,我们采用角色扮演的方式,将心理情景剧运用于课堂。

在教学中,角色扮演的问题都来源于学生实际的日常生活,我们通过引导学生反思自己在学习生活中的困惑,让他们自己将问题和困惑通过写或说表达出来,然后将其嫁接在心理情景剧中,学生表演结束后,让参与表演的学生谈自己的感受。

如在进行“亲子之间”这节课的教学时,心理教师提出了一个问题:“我们在家里和父母之间的沟通出现了哪些问题?我们是如何应对的?”老师让学生每8人一组,共分成5组,然后老师让每个组都将自己的问题进行讨论和交流,并选择其中一个大家都认可的普遍性问题整理成情境,进行表演。学生积极性非常高,提出的问题也非常丰富,有的表演的是和父母之间关于学习冲突上的问题,有的表演的是父母对自己与异往进行干涉的问题,还有的是家里父母之间产生冲突的时候对学生本人产生影响的问题……大家的表演给其他学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问题表现出来之后,我们又让学生思考:在面对这些问题的时候,我们是不是选择了最佳的方式去应对?如果不是,还有什么更好的方式来缓解和父母之间的冲突?有的小组受前面活动形式的启发,在回答这个问题的时候,也用了表演的形式。这种形式的活动,不仅发现了学生的共性问题,更能加深学生对问题的体验和思考,并能站在不同的角度看问题。

三、在全校学生中公演心理情景剧

成形心理情景剧,即事先已经排演好的、对很多人都有观看价值的心理情景剧。这种形式的心理情景剧,要求有正式的剧本、人物角色和演员,剧本内容应包含所遇到的问题及问题的解决方法。在心理情景剧形成之前,要做充分的准备和排练,直到成形之后才能进行录像或公演。这种心理情景剧素材来源于学生生活实际,剧本可以由学生原创,心理老师指导。为了使其更具引导性,可以在全校范围内征集素材。选定素材之后,由学生进行剧本的编写,然后由心理老师进行指导和修改,使其更加完善。再由编写剧本的几名学生组织排演,排演过程中为了达到表演的效果,由具有一定表演经验的老师进行指导。

总之,心理情景剧必须是基于学生寻求自我完善、追求自我提升、塑造健全人格的发展性需要,从这个角度开展心理情景剧活动是我们今后探索和发展的方向。在校园中开展心理情景剧教学就是为学生提供一个平台,你可以在这里重现生活场景,展示心理现象,讨论新异观点,内容、形式多样,但最终目的只有一个,就是提高我们每一个人的心理健康水平。

参考文献:

第11篇

有数据显示,医院的护士与患者之间的纠纷大部分原因都是由于沟通障碍造成的。因而护理生在学习期间,提高自身交流沟通能力有重要意义,对于以后所从事的工作有重要帮助。提倡构建和谐医疗环境,改善护理生与患者之间的关系,减少沟通障碍,培养具有较强沟通能力和沟通技巧的护理人才,仍然是护理教学的重点工作。因此,在护理教学活动中,需要改变以往单一的传授理论知识为主的模式,转变为理论授课与情景表演教学相结合的教学方法,有效培养学生的沟通技能。

1.情景剧表演对象和方法

1.1对象选择

选择我校2012级护理大专班120名学生,其中女生102人,男生18人,男女学生年龄在18~22岁,为全国普通高等学校统招学生。专业开设有人际沟通课程,采用统一的教材,一共分两班进行教学。

1.2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需要更新,以往单一的教学方法转变为理论授课和情景表演教学相结合的方法。总授课课时28课时,理论上课22学时,情景表演实践课6学时。具体的教学方法如下:

备课阶段,教师要准备好教材和教学案例。任课老师需要书写教学方法,根据教学大纲和临床实践经验来分析教学方法,制定情景表演课的目的、要求、步骤、表演内容和表演评价方案。注重突出护理教学中的人际沟通技巧的教学。

角色扮演分配,任课老师可以按照教学内容,提前两周分配给学生编写剧本的作业要求,按照寝室分小组进行剧本的编写和角色的分配。每个小组自行查找资料,按照课本理论内容编写剧本,设计临床情景情节,老师在上课前一天收集要表演的小组剧本,进行专业知识的指导,对于学生小组编写的剧本进行适当修正。组长再根据情景剧角色的个性特点,结合小组成员的日常表现,把情景扮演角色分配到小组成员。提前一周进行剧本排练,剩余小组成员进行道具的制作和后期的表演评价工作。

课堂实践阶段,学生依据小组排序进行表演,剧场均是模拟病房,学生观众围在一起观看。教师作为引导员兼支持人,每个小组的组长协助老师开展实践课程,安排人员进行现场录像,以备后期同学们自行观看,总结不足之处。每个小组表演结束后,由组长进行总结,同学评委进行评分,然后老师打分并评价。

1.3课堂评价方法

情景剧表演在护理人员中的沟通运用,注重的是提高护理人员的沟通交流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情景剧表演过程中,小组成员按照剧本内容、角色设置和角色扮演来演出。那么在对这个实践课程进行评价的时候,就应该考虑剧本语言上在人际沟通方面有没有突破的地方,能够在实际的护患关系中起到有效作用。课堂评分应该有学生和老师共同评分,学生代表先打分,然后老师打分,总分100分,算入期末总成绩,占据期末成绩的40%。这样,学生主动性会更高,看重情景剧表演实践课的意义,在学习中也能更加关注自身口语交际能力的提高。同时,在情景剧表演结束后的理论课学习中,教师可以根据教学需要,挑选具有代表性的情景剧表演案例,进行分析评价,结合课本内容点评,对情景剧表演在护理人员沟通中的运用技巧进行总结。

2.情景剧表演在护理人员沟通教学中的重要性

2.1激发护理人员的学习兴趣

情景剧表演是一种新型的、灵活多变的课堂教学方法,可以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对提高护理生的学习主动性有重要作用。护理人际沟通课程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学科,仅仅靠简单的理论授课是很难达到教学目的的,所以我们需要运用情景剧表演教学方法。这种方法符合现代“以学生为本”的教育观念,学生是课堂的主体,教师充当主导者,指导情景剧表演的方向和剧本的编写和演出。学生则是情景剧表演的主体,全方位地负责情景剧的编剧、导演、演员、舞台设计和服装准备。在这个准备的过程,学生必然会分析现实临床护理的相关案例,结合临床案例进行分析,所搜集资料完成编剧。学生的“导”与“演”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培养他们的团结协作能力以及充分发挥护理人员的个人特点,享受学习乐趣的同时获得沟通技能的提升。

第12篇

关键词:高中生物;情景剧;综合素质

情景剧在教学过程中的应用,可以让学生很好地掌握与之相关的学科知识,同时对学生的自主学习,探究精神,创新意识和合作协调能力等都有很大的帮助,对其今后的学习和生活都有积极意义。那么如何在生物教学过程中合理的应用情景剧呢?笔者结合自己的尝试,跟大家进行简单的探讨。

一、情景剧的应用

情景剧的应用不能流于形式,仅仅停留在活跃课堂气氛的层面上,教师一定要认真钻研教材,把握教学核心目标,关注社会流行事物,选择合适的切入点,对两者进行巧妙的结合,这是情景剧应用的首要原则。案例一“细胞器”教学中,课本中展示了各种细胞器的模式图以及动物细胞、植物细胞的亚显微结构模式图。在以往的教学过程中,我都是让学生仔细观察图文和阅读内容,然后总结各种细胞器在细胞中的分布位置、形态结构和功能,这些内容相对来说学生比较容易理解,但是对于细胞器之间的分工合作,协调配合来完成细胞的生命活动的知识,学生不易理解,针对此问题,我设计了以下的情景剧。情景剧:“我最重要”剧中角色:1位学生扮演细胞,8位学生扮演八种细胞器道具准备:8种细胞器的模型(可以自制或者从实验室借)剧情简介:模仿马季创作的相声《五官争功》,8位学生借助模型,分别进行自我介绍和互相吹捧、挤兑,证明其在细胞中是最重要的。学生通过生动夸张的演绎把细胞器的形态结构和功能等抽象的内容,变得直观有趣,从学生课堂练习的完成情况,可以看出他们在欢声笑语中轻松掌握了本节课的重点知识之一,细胞器的结构和功能,同时学生能比较容易的理解本节课的难点知识,细胞器之间是紧密联系,协调一致的,最终对学生理解结构和功能相适应,部分与整体统一的生物学基本观点有很大的帮助。

二、情景剧的剧情一定要通俗易懂

情景剧的剧情一定要通俗易懂,方便学生的表演和理解,情景剧的时间不宜过长,不能出现只追求娱乐效果而忽视教学任务的现象,避免学生只是看热闹,要注重引导学生关注表演结束之后的探究,在激发学生兴趣的同时,升华了情景剧教学的内涵。案例二“生命活动的能量‘通货’—ATP”,课本的介绍比较简单,但是本节内容比较抽象,对学习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有重要作用,所以值得我们重视。经过认真分析教材内容与课程标准,对于本节内容,我构建以下的情景剧进行授课,教学效果比较明显。情景剧:“商品交换”剧中角色:商家1位、买家3位。道具准备:矿泉水,面包,书本,笔等,信用卡(教师准备),支票(可以用网上图片打印),钞票(学生准备)剧情简介:学校小店刚开业,3位同学在买东西时分别拿出信用卡,支票,钞票来进行交易,只有用钞票的同学顺利地完成了交易。精彩的表演吸引了大家的注意力,简单的剧情让学生很容易得出钞票是商品交换中的流通货币,再对比生物体内的能量交换,不难发现糖类,脂肪、蛋白质等物质相当于支票,信用卡等,虽然蕴含大量的能量,但是不能被直接利用,ATP储存的能量相对来说少,但能被直接利用,也就是说ATP在能量交换中充当了商品交换中的钞票,是生命活动的能量“通货”,这样使学生在欢声笑语中,轻松理解了本节课的重点知识之一ATP在能量代谢中的作用,并激发学生们继续研究ATP为什么可以充当钞票,即ATP的结构的学习兴趣。在接下来的教学过程中,我们还可以根据此剧情进一步展开,钞票会随着每天的花销而减少,人们就会从支票,信用卡中获得补充,生物体要维持正常的生命活动,也会将糖类,脂肪等有机物分解,释放出的能量被用来合成ATP,这个过程是通过ATP与ADP的相互转化来实现,再结合多媒体动画的展示,学生就会比较容易的理解本节课的重点知识之二ATP与ADP的相互转化,很好地解决了本节课的主要内容。从上面两个案例不难看出,在生物教学过程中合理的使用情景剧,不仅可以让枯燥的课本知识变得生动形象,活跃了课堂氛围,提高了学生对生物课堂的兴趣,同时提供一个让学生展示自我的舞台,有利于发掘学生的潜能,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那么在生物教学中如何应用情景剧,又有哪些需要我们注意的问题呢?我通过多次情景剧教学的尝试,有以下几点反思。首先,对表演的学生而言,虽然他们缺乏相应的表演能力,但是他们却有着丰富的想象力、创造力及表现欲望,所以教师应该鼓励学生大胆的尝试。教师在编写剧本的过程中,应该多采纳学生的合理建议,以激发学生参与情景剧创作的热情,在表演过程中,学生难免会有表演失误的时候,此时教师要给予肯定和鼓励,避免其产生负面情绪,影响接下来的课堂学习。其次,对观看的学生而言,他们的学习热情一定会被激发出来,对于一些不喜欢生物学科的学生,课上的注意力也会变得集中,教师应在表演结束后,及时对他们进行引导,让他们积极地参与到课堂教学活动中来,同时学生一旦活跃起来,课堂秩序就有可能失控,所以教师一定要时刻关注观看者的动态,把握住课堂的脉络。再次,对教师而言,通过情景剧的创作,师生间的交流变得频繁,教师对学生知识的掌握情况将有清晰的了解,对今后的教学有了明确的方向,同时教师对当代中学生的内心世界会有更深的认识,所以教师在每次的情景剧创作中,应该让不同的学生参与进来,将对全班的生物教学工作起到很大的帮助。

综上所述,情景剧教学模式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体现了新课程改革提倡学生主动参与、探究发现、交流合作的思想,但是情景剧教学只是一种辅助的教学手段,不能喧宾夺主,一定要合理地进行应用。

作者:梅崇天 单位:江苏省东台市唐洋中学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