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5-30 10:46:03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科室护理绩效考核方案,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关键词]护理绩效;绩效考核;分配方式;创新及问题
[DOI]1013939/jcnkizgsc201533213
在医院里,护理与医疗相辅相成,密不可分,是整个医疗作业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与医、技人员的工作内容相比,护理服务具有工作量大、工作涉及面广、技术含量相对较小、专业服务立项少、收费低、群体占比高的特点。正是这些专业特质决定了构建护理人员综合绩效评价框架的维度和考核的内容。
1护理绩效考核分配体系的实施背景
长期以来,在医院的劳务分配中普遍采用收支结余按比例分配,护士所得直接与科室经济效益挂钩的模式。由于目前医疗服务定价机制中存在劳务价格的倒挂现象,这种分配模式最终引起了护理人员的劳务分配与其服务内涵和劳动价值相背离,造成分配秩序倒挂,激励机制失灵,人力资源配置引导失灵。医院临床一线科室护士工作积极性和事业忠诚度降低,急、危、重症病房不但人难招且辞职率高,人护理人员队伍不稳定等情况不断出现。
以上现象引起了院领导和相关部门的高度重视,从2011年起我院开始着手对医院护理的管理模式及护理工作量及工作质量的考核、分配路径进行了广泛、深入的调查和研究,并在此基础上重新制定了护理绩效考核―分配方案,于2013年7月开始实施至今。
2护理绩效考核分配体系的框架设计
根据国家医改精神及卫生部《医院实施优质护理服务工作标准(试行)》(卫医政发〔2010〕108号)、《中国护理事业发展规划纲要(2011―2015年)》(卫医政发〔2011〕96号)文件中相关要求,结合绩效管理原则和护理工作的目标和我院护理人员的实际工作习惯,医院决定建立并实施BSC与KPI相结合的护理绩效考核体系。内容涵盖工作质量、满意度及卫计委关于护理工作管理的其他重点管理考核指标。主要包括:
(1)设置护理人员岗位奖。以本市最低工资标准设置护士岗位奖,按各单元编制护理人员数量发放。对急、危、重症及高风险科室适当提高标准实施倾斜。
(2)将日常护理工作量区分为基础护理工作量及护理治疗工作量,依据技术和风险要求,分别赋值体现。测算全院各护理单元的平均护理时数,将各专业间不同技术要求、风险程度的护理工作同一量化为可比工作量系数。
(3)各单元的绩效工资总额=本单元编制护士人数×岗位奖标准+基础护理工作量分值×工作量系数+护理治疗量分值+(―)质量、满意度等考核奖励(处罚)金额。
(4)个人的绩效奖金由科室护士长按各人出勤、职务、岗位、班次等考核情况进行统计、考核及分配。
3护理绩效考核分配体系的创新及亮点
(1)护理绩效考核分配方案设计过程中,美国哈佛大学的RBRVS价值评估理念,“平均护理时数”标准以及二维均衡绩效管理考评―分配模式等国内外先进的考核工具和方法的采用,在理论依据、考核分配模式及实施方法上保障了新方案更具备科学性和先进性。
(2)方案在制度设计层面上实现了卫计委关于“薪酬分配向临床一线护理工作量大、风险较高、技术性强的岗位倾斜,体现多劳多得、优劳优酬”的管理要求。我们欣喜地看到,新方案实施后临床科室特别是护理技术要求高、风险大的急、危、重症科室均在分配中排在前列,而专业技术要求相对较低、工作内容单一、风险小的科室则相对靠后,从真正意义上实现了护理薪酬分配的正确排序、分配结果的公正和透明。
(3)实施后的护理岗位薪酬支付水平,是依据市人社局公布的年度人力资源市场职业(工种)工资指导价位、工资指导线和人工成本水平结合我院规模按高标准进行的设定,为如何合理确定护理劳务价格提供了权威的劳资市场参考。
(4)薪酬结构的整体平衡上,以“建机制、保基本、兼顾效率和公平”的指导思想为抓手,将工作重心放在建立符合护理工作性质的绩效考核分配体系上;增设反映地区物价指数,保障护士基本生活水平的岗位奖;根据护理工作特点,将分配比例更多体现在护理专业内涵和岗位职责上,向无服务立项或项目收费低的基础护理倾斜。这样既兼顾效率要素又体现了公平,并将收入差距控制在合理、健康范围内。
(5)分配过程中,既综合考虑护士岗位、班次、职称、工作量等因素,又能根据本院护理管理的特点,灵活设置要素实施考核,分配办法更贴合护士工作习惯,方便计算,很快得到了护士们的理解和接受。
(6)方案推行的同时,实施护士整体岗位竞聘,开放了人员流动平台和通道,让护士与岗位间实行双向选择,动态平衡,护理岗位管理更趋公平、公正、透明。
4护理绩效考核分配体系的问题及改进思路
新的护理绩效考核分配方案经过半年的试行,在全院职工的理解和大力支持下,日趋平稳。今后需要逐步完善的地方:
(1)护理绩效考核评价体系是以平衡计分卡(BSC)结合KPI指标为基础设计的。BSC评价法的四个维度(财务、质量、客户以及发展成长)方案中只涉及了质量、客户和发展成长维度,由于项目标准成本库尚未建立,财务维度中关于成本控制、资产管理以及效率方面的评价内容急待厘清与完善。
(2)电算化手段仍然无法跟上,对核算的完成、信息平台的搭建,直至形成一体化成熟的工作成果均相去甚远。
(3)试行后,应探索建立绩效管理对护理质量及护士工作效率情况实施追踪评价的评估模型,用以实现对绩效体系进行持续改进及不断完善。
5结论
我院作为全区首家实行护理垂直绩效考核分配的医院,在探索建立医疗绩效评价体系和医务人员薪酬支付机制的研究道路上迈出了坚实的第一步。护理绩效考核分配方案的成功实施,形成了以绩效考核为导向的护理岗位和质量管理机制,对促进高素质护理队伍的形成,对促进医院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具有重大意义。在此基础上构建科学、系统、高效的绩效考核体系,完善人力资源管理,实施公平合理的薪酬制度,不断完善符合绩效PDCA的管理模式,也是今后我们努力的方向。护理绩效考核分配的成功实施,也为今后医、技人员薪酬支付机制的改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并获取了宝贵经验。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科有护士20名,均为女性,年龄21~46岁。职称:副主任护师1名,主管护师4名,护师6名,其余均为护士。学历:本科8名,大专12名。2012年9月以前奖金按年资级别进行高低分配,2012年9月开始实施绩效考核,所有护士参与绩效考核分配。
1.2方法
1.2.1考核标准建立绩效考核指标体系,目的是用一种能够获得公众认同的价值标准来衡量和判断事物的价值与优点[2]。按照导向性、科学性、完备性、可行性的原则[3],建立护士绩效考核综合量化指标、评论标准及考核的分值等内容,制订了结核病房的绩效考核方案。1.2.2考核内容实行百分制,护理工作质量(40分)、护理工作量(25分)、护理技术(20分)、满意度(10分)、医德医风(5分),另设单项加分项目,危重患者数和新患者数按科内平均数计算,超过一个加0.2分,减少一个减0.2分,每抢救一人,加0.2分。及科普文章的发表、科研课题和新技术的开展等均可获得相应加分。护理工作质量包括科内环节质量、护士长检查质量、护理部检查质量;护理工作量包括基础护理量、晚夜班数;护理技术包括三基理论及技能、护理技术难度;满意度包括患者满意度、医护人员满意度;医德医风包括服务态度,拒收患者红包、礼物等,每项内容均分值量化。半年中出现2次绩效考核低于合格分10分,科室给予诫勉谈话,半年中出现3次绩效考核低于合格分10分,退回护理部待岗,并与评优、晋升、进修、外出学习、进编等挂钩。1.2.3绩效考核细则成立科室绩效委员会,每月根据护士长一日五查及质控小组检查存在的问题对护士进行绩效考核。绩效管理考核委员会成员必须坚持公平、公开、多劳多得、优酬优待的原则,对照绩效考评标准,每月核算出每位护士护理工作量、护理工作质量评分、患者的满意度提名,量化考核指标,将评分及时反馈给护士,及时沟通,制订出可行的整改措施,督促落实,并评价整改措施的有效性与可行性,发放绩效奖金,绩效考核与年终评先评优及进编、进修挂钩。1.2.3.1科室专项奖励基金每月将科内奖金总数的2%补贴到耐药结核组,提高耐药结核组护士的积极性。1.2.3.2护士能级分配根据护士工龄、职称、学历、能力等护理人力资源状况,按照本院《护士岗位管理方案》进行护士分级,其中一级及二级护士必须自我申请,经过考核,在符合条件的护士中公开竞争产生。一级护士为护士长;二级护士多为护师以上职称的护士及高年资护士;三级护士多为护士。一、二级护士分配系数为1.3及1.1,三级护士中10年以上护士为1.0;5年以上护士或护师为0.95;3~5年护士为0.85;1年以上及3年以内护士为0.65;四级护士为1年内护士,为0.4。1.2.3.3护士三基/专科培训考试成绩三基专科考试每季度一次,分为三基理论成绩、三基操作成绩、专科理论成绩、专科操作成绩,四项成绩取平均分为护士季度考核得分,此项占10%。1.2.3.4满意度测评每月发放护理满意度测评表对所有护士进行满意度测评,此分值占10%。测评结果落实到人,如果当月有患者直接点名投诉扣考核分2分,投诉到院内扣5分。患者点名表扬每人次加0.5分,个人收到锦旗加2分。1.2.3.5其他细则补充,当月考评总分加2分;护士主动上报不良事件奖励2分;发现纠纷苗头及时制止者或杜绝医疗隐患者,奖励2分;入院患者数超过当月实际基数,每人次加0.2分;危重患者数超过基数,每人次加0.2分。1.2.3.6绩效考核具体计算细则科内各级护士的绩效考核分数为:二级护士每月合格分为90分;三级护士、5年以上及护师合格分为88分;1~5年护士合格分为85分;一年以下护士为82分。每月评分达到合格分享受该岗位系数,下降或超过标准分者则按照以下公式进行计算:本月奖金(科室护士总奖金减掉耐药组的补贴)=当月奖金的50%+当月奖金的50%×(实际得分/合格分)×奖金系数(最高得分为100分)。
1.3评价方法
2012年9月开始实施绩效管理,2012年9~12月对参加绩效考核的20名护士的各项护理质量指标及患者的满意度每月进行评价,并与实施绩效管理前2011年9~12月的考核评价指标进行对比。护理质量指标包括基础护理质量、专科护理质量、护理文书书写、病情观察、消毒隔离5项共计100分,由护理部、护士长以及科室质量控制小组每月检查后得到平均分。患者满意度满分为100分,每月由护理部和科室随机抽取50例患者,发放满意度调查表,内容包括病房环境、服务态度、操作技术、基护落实、健康教育等共25个条目,每条分为很好、好、一般、差4个等级,分别记4分、3分、2分和1分,信度与效度为0.79。1.4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实施护理人员绩效考核前后护理质量及患者满意度比较,见表1。
3讨论
3.1充分调动了护士的积极性
建立科学的护理绩效考核指标体系能为绩效分配提供依据,科学、合理、公平的绩效考核指标能够充分调动护士的积极性[4]。同时加强了制度的执行力,强化了工作责任心,充分体现了多劳多得、优待优酬的原则。考评结果更加公正、客观、准确、可信,激发了护士的工作热情,提升了护士的工作满意度和自我价值感。
3.2提升了护理质量
(1)绩效考核标准以护理质量为核心,护士对照标准主动落实,发现问题及时反馈解决,体现了护理质量的持续改进,确保了护理安全。(2)增强了护士的工作责任心,克服了以前工作的随意性和盲目性,规范了患者床头交接班等工作内容,细化了护理环节,当班护士能够及时发现问题和薄弱环节,减少了工作遗漏和失误。(3)良好的服务态度及行为是提高护理质量、为患者提供最佳服务的关键[5],绩效考核强化了服务意识,科室制订了个性化的护理服务理念—“精心、细心、用心,护理服务永葆称心”,明确公示了出入院流程、护理级别及基础护理的内容,让患者一目了然,同时起到监督作用。(4)提升了护士主动学习、主动工作的积极性,工作业绩明显提高,福利待遇体现了“多劳多得,优待优酬”的绩效原则。(5)护士的忠诚度、归属感及科室的凝集力得以加强,确保了护理质量的进一步优化。
3.3提高了患者满意度
结核科危重患者多,工作量大,面对紧张繁重的护理工作和结核杆菌的侵袭,护士容易产生职业倦怠感,表现为不重视患者主诉,接应呼叫不及时,护患沟通缺乏,容易产生护理纠纷和投诉。绩效考核实施以后,将患者满意度与个人考评直接挂钩,奖罚分明,使护士树立“以人为本,患者至上”的服务理念,对患者提出的问题,及时予以解决。科室配有“领班”护士一名,为患者办理出入院及医保手续,避免了患者来回奔波。同时免费提供爱心物品,如爱心伞、老花镜、针线盒、电吹风等为患者服务。在健康教育方面,制订了图文并茂、通俗易懂的疾病手册,将健康教育融入到护理工作的每一个环节。为了给患者营造一个舒心的休养环境,科室制订了陪床探视制度,给陪人发放“陪护证”,严格陪人管理。绩效改革方案实施以来,科室规定每个成员为每名患者做3~5件实事,每月开展患者对护士的满意度测评,被提名为满意的护士严格按绩效方案予以奖励,反之则按照绩效方案予以处罚。患者对护士的满意度进一步提高,护士的自身价值得到体现,增强了其主动服务的意识。
4小结
【关键词】基层医院 绩效 分配 系数 预算
事业单位的绩效工资改革是2011年开始的,已经实施了5年多的时间。从目前的发展来看,事业单位人员的工作效率进一步提高。医院作为事业单位的重要部分,也是绩效工资改革的重点领域。笔者从医于乡镇医院。由于基础条件较差,医院的人员流动性较大,工作满意度不是很高,工作的积极性难以有效调动,经济效益也在低位徘徊。当事业的绩效工资改革实施之后,乡镇医院作为此次改革的主要阵地之一,也进行了有效的绩效分配改革,相关的绩效改革措施实施以来,医院整体的效益稳步提升,医生护士的工作稳定性进一步加强,他们对工作的满意度和积极性有效提升,患者满意度也进一步提高。
一、医院绩效改革的根本原则
(一)人本化、公益性质
乡镇医院作为公益性事业单位定位的属性一致没有变化[1]。因此在进行绩效改革的时候,医院需要突出自己的社会效益,不能一味追求经济效益,在管理的过程中,不断提升服务患者的意识,是政府面对群众的重要窗口。医院将医患关系的处理作为医护人员绩效改革的前提,体现出对患者的人本化管理理念,从而提升患者就医的满意度。
(二)科学管理
乡镇医院的医护人员在工作满意度上一直不是很高,主要还是由于他们的经济收入和社会地位不是很高。由于医院是公益性定位,在经济收入上不可能出现大幅度的提升,但是医院可以进一步实施人性化的医护人员关怀,加强对他们的科学化管理,既有严格的管理制度约束,也有单位的人性化关怀,从而提升医护人员工作效率。
(三)按劳分配
激励医院医护人员工作积极性的重要手段就是打破原有的大锅饭,对员工进行有效激励措施[2]。这一措施的基本原则就是按劳分配,将绩效奖励与医护人员日常的工作结合,结合他们的不同工作岗位,设计具有针对性的考核量表,对其进行有针对性的考核,这样一来,医护人员的工作就有效考核,对他们的工作积极性调动有着积极的意义。由于现在已经实行了医药分离,绩效考核坚决不能与药品销售相联系,这样才能体现出医院的公益性质。
(四)二级管理
医院的绩效考核可以实现二级管理的原则实施[3]。医院科室、部门之间存在差异性,在管理的过程中一定将出现一些问题和矛盾。医院可以实施二级管理的原则,根据各个科室、部门之间的预算等指标,对其进行整体化的考核,最终发放相关的科室绩效奖励,科室或者部门在对自己的医护人员的具体表现进行二次分配相关的绩效考核的奖励。
二、医院绩效方案的具体设置内容
(一)设计科室预算
科室预算是医院对科室考核的重要指标和依据。每年各个科室针对自己一年所需要的医疗耗材、药品等进行有效统计预算,对自己接诊量、手术量进行统计,对医护人员的患者投诉率进行统计。这些都是记作科室考核的重要依据。针对上述这些指标,各个科室编制出自己部门的奖励和扣罚指标,最终作为科室预算的重要参考。
(二)收支归集、分摊
在接受患者的时候,各个科室需要对自己部门所承担的工作量和使用的医护耗材、药物等进行有效统计,记作最终的科室绩效考核指标。当患者转换科室治疗的时候,不同科室需要将患者在本科室发生的所有费用计算统计,按照权责发生的原则进行收支归集。当出现公共成本的时候,各个科室需要按照受益承担相一致的原则进行收支归集。例如,门诊中的输液室的公共开支,需要根据各个科室的不同情况,有针对性的分担。在手术室上的使用上,需要将其成本分摊到使用科室的手术人数上。
(三)测算科室绩效系数
医院各个科室之间在收入上是存在差异性,主要还是因为不同科室之间在医疗设备、医护人员水平等方面存在差异,绩效考核一方面需要兼顾医院医护人员的平衡,另一个重要方面还是需要突出对于成绩优异科室的激励。因此在科室之间就需要设置一个绩效系数,不同部门之间在绩效考核系数上实现有效的考虑。由于这一系数直接关系到不同科室最终分到的绩效奖励,因此,医院在设计这一系数的时候需要十分慎重,可以基于事实设置相关系数,让事实成绩说话,这样各个科室在接受到不同的绩效分配系数的时候,也就心服口服。具w来说,测算各个科室的绩效系数的时候可以参考的依据有各个科室的近几年的收入、医疗资源消耗成本、科室结余情况等。
第一,设置科室的标准人数[4]。因为人数的差异性直接影响一个科室的接受患者的能力和工作效率。因此,医院需要对各个科室的标准人数进行统一化的设置,这一标准人数是医院配发相关绩效奖励的重要基数。因此,医院可以根据院领导、人事部门给出的具体的讨论意见,最终确定每一个科室、部门的具体标准人数,这一人数确定的主要依据就是该科室所承担的工作量等指标,进行科学研究,集体决定。
第二,评价各个科室的收支结余。由于不同科室和部门在节省医疗资源等方面是存在差异性的,因此各个科室的收支结余也是不一样的。这是医院整体收支平衡的重要因素,是医院鼓励的重要指标。因此,医院需要将各个科室在近些年的收支结余进行有效统计,最终作为各个科室绩效系数考核的重要指标之一,从而到达鼓励结余的目的。
第三,考虑各个科室医护人员职称因素。职称可以说明一个医护人员的工作能力和水平,是医院实现医疗救助质量提升的重要指标。因此,护理人员的职称是医院考核各个科室绩效系数的重要指标。例如:医士、护士的绩效比例为0.6,医师、护师的绩效比例为0.8,依次增加,当一个科室的中高级职称人数较多的时候,这一科室的医疗救助能力也就很高,同时他们所分配到的职称因素也是最高的,这一绩效考核设计实现了医疗救治能力与绩效考核的统一化。
第四,考虑各个科室医护人员的工龄因素。职称可以有效说明一个医护人员的工作能力和业务水平,但是由于乡镇医院在职称职数上不是很多,难以满足医护人员成长的需要。因此,作为基层医院,我们在设计绩效考核的因素的时候不仅需要考虑各个科室的职称因素,还需要进一步考虑医护人员的工龄因素。因为一个医护人员常年的工作一定可以积累很多的工作经验,至于能不能评上中高级职称,还需要看医院的职称数量,因此,我们需要进一步拓展对各个科室医护人员的工龄因素,将其纳入到各个科室绩效考核系数之中,从而进一步平衡那些没有职称,但是工作依然兢兢业业的医护人员。
第五,考虑其他考核绩效因素[5]。一个科室的工作业绩不仅是其救治患者的能力和数量。医院还需要对每一个科室的整体情况进行有效考量,这样才能有效实现考核绩效全面性、真实性。因此在考核因素设计的过程中,医院需要将近年来各个科室在患者投诉率、科室间评议等方面的因素考虑在内,从而提升他们对不同科室的全面考核。例如某个科室经常出现请长假的医护人员,某个科室经常出现医疗设备损毁等情况都是直接影响医院的整体工作效率和服务水平,因此这些也都是医院需要重点考虑的科室绩效考虑的重要系数,从而实现上述现象的有效避免和降低。
(四)绩效奖励的二次分配
医院对各个科室有着部门考核,根据考核的结果,对各个科室进行整体化的绩效奖励。这一笔奖励资金到了各个科室之后,科室负责人还需要对其进行二次分配,将整个科室的奖励资金落实到每一个医护人员的身上,这种二次分配考虑的因素与医院对科室考核的因素相对比较类似。具体有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计算医护人员的工作量。每一个医生、护士在上门诊的数量、接受病人的数量等都是科室对医护人员工作量进行有效考量。另外,夜班值班也是科室考虑医护人员工作量的重要依据和标准。
第二,考虑医护人员的职称、工龄因素。因为患者在选择就医的时候,重要的考虑因素就是这个医生的水平,这就与这个医生的职称、工龄有着直接关系,因此科室在考虑分配绩效奖励的时候需要侧重于医护人员的职称、工龄因素。
第三,考虑医护人员的患者满意度。基层医院需要将患者的就医满意度作为自己的工作重点,各个科室需要将患者对自己医护人员的投诉量作为绩效考核的重要因素之一。这样可以重点培养医护人员服务患者的意识,使得医护人员一切以患者优先的原则培养。因此科室在分配绩效奖励的时候,需要重点考虑医护人员的患者满意度。
三、结语
乡镇医院实施了绩效分配方案之后,实现医护人员工作满意度的提升,稳定医护人员队伍;优化了医护人员工作积极性,多元化的工作岗位特征被纳入到医护人员考虑指标之中,大大提升了他们工作的效率;提升了医院的服务质量,患者对医院的投诉量明显下降,从而实现基础医院的医疗救治水平和服务能力的有效提升。
参考文献
[1]周莲清.临床护士绩效考核体系建设与实践[A].中华护理学会全国肿瘤护理新进展研讨会、第8届全国造口、伤口、失禁护理学术交流会议、全国外科护理学术交流会议、全国神经内、外科护理学术交流会议,2011,09:238-239.
[2]韩bb,冯亿,刘向红,跃红,马春红,张延芳,路琦,刘菊红,张磊,周爱生,赵建功,等.德胜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实行绩效考核与分配制度对社区卫生机构激励的政策研究[A].北京结直肠病学术交流会暨卢克捷学术思想研讨会,2012,04,271-272.
[3]蒲宏全,易东华,等.降本增效、实施精细化管理职工医院探索新的管理模式――“定额补贴、结余留用”管理模式下员工成本、经营意识显著提高的调查分析[A].第五届中国企业医院发展论坛2015中国企业医院院长年会,2015,11,147-148.
doi:10.14033/j.cnki.cfmr.2017.10.042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7)10-0083-03
现阶段,我国医疗水平在快速提升,护理行业也在不断发展,新的医疗体制下人们对护理工作的要求越来越高。如何提高护理服务质量,改善医患关系,已经成为当前护理工作急需解决的问题。绩效考核作为企业管理的一个环节,是指企业在既定的战略目标下,通过运用特定的标准和指标,对员工的工作行为及工作业绩进行系统评估,最终根据评估结果制定方案,调动人员主动性与积极性,使得工作质量与效率得到有效提升[1]。全面绩效考核在呼吸内科护理管理工作中取得了比较显著的应用效果,它作为一种现代化的科学管理理念,有效提升了科室的护理工作质量和效率,同时使得科室人力资源得到了优化配置。笔者所在医院通过选取2014年4月-2016年4月呼吸内科收治的128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比较实施全面绩效考核前后的护理质量,现将具体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笔者所在医院呼吸内科2014年4月-2015年4月收治的64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设为对照组(实施常规考核方法),男40例,女24例,年龄18~81岁,平均46岁,再选取2015年4月-2016年4月收治的64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设为观察组(实施全面护理绩效考核方法),男39例,女25例,年龄1~78岁,平均45岁,所有研究对象均符合呼吸内科疾病的诊疗标准,且排除不在知情书上签字者,排除资料不全者,排除合并症者等,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试验中护理管理工作人员共15名,均为女性。护士长1名,副主任护师2名,护师2名,护士10名,护理人员年龄23~42岁,平均(29.5±4.7)岁,所选护理工作人员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1.2.1 对照组 对照组实施常规绩效考核方法,首先成立专项考核小组,本次考核由护士长及3名质控人员共同组成,小组人员通过对日常工作情况进行现场考评,进而制定考核标准、护理人员绩效奖金分配规则,使得护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得到有效提升,呼吸内科人力资源能够优化配置。
1.2.2 观察组 观察组实施全面护理绩效考核,具体考核内容包括:护理人员从业素质,该项目总分设置为20分,包括工作人员是否严格遵循护理工作要求,是否遵守职业道德、是否自觉进行业务学习、是否积极参加科室活动等;教学指标,该项目总分设置为10分,包括护理人员参加相关技能培训情况、辅助教学任务情况、撰写相应护理理论及开展新技能学习的科研情况等;护理质量,该项目总分设置为50分,包括工作人员在护理服务过程中是否严格按照该科室的规章制度具体进行、护理服务标准的落实情况、是否区分常规护理与生活护理、是否全面掌握护理等级的识别,并准确落实医嘱,是否在工作过程中能够及时发现患者的病情变化,并配合主治医生实施治疗,降低护理缺陷等不良事件发生率、是否具体落实科室查对制度,如检查患者评估单与病情是否一致,特别是危重患者,做到正确执行医嘱,不使用口头或电话通知医嘱、患者及其家属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是否达到标准等;护理服务,该项目总分设置为20分,包括护理人员的仪容仪表和行为举止是否达标、工作过程中是否热情接待,耐心回答患者的疑问及主动帮助情况等[2]。
护理工作人员奖金分配:是先由院财务科室根据呼吸内科护理人员数量进行核算,算出该科室总奖金数目,然后进行科室二级分配。其中50%按照绩效考核进行发放,30%按照班次情况以职称奖金名义发放,20%以岗位奖金名义发放。具体公式:绩效考核奖金=本科室护理人员总奖金数×30%/在岗护理人员总数×个人绩效总分。由于护理人员每月的岗位奖金与基础奖金相对固定,所以绩效考核结果与每月奖金变化情况有直接关联性[3]。
1.3 观察指标
本组试验由专项考核小组参照呼吸内科制定的绩效考核管理细则以随机抽查形式了解本科室护理工作情况,以从业素质、教学指标、护理质量及护理服务四大指标作为评估观察内容,记录并对比相应数据。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20.0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字2?z验,P
2 结果
观察组从业素质、教学指标、护理质量及护理服务指标评分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临床上呼吸内科患者的疾病大多为慢性疾病,其病以复杂性、反复发作率高且迁延不愈等为特征,在实施对症治疗的同时,优质全、全面的护理方案也尤为重要,能够提高治疗效率,缩短治疗疗程[4]。绩效考核是指在既定的战略目标下,运用特定的标准和指标,对员工工作行为及取得的工作业绩进行评估,并运用评估结果对员工将来的工作行为、工作业绩产生正面引导的过程和方法。实践证明,全面护理绩效考核模式的应用可有效提升护理工作质量和工作效率,调动护理人员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其以饱满的激情投入到工作中,从而达到降低不良事件发生率,减少医疗纠纷的目的[5]。文中就如何改善护理管理模式,保证护理质量进行了简单分析,希望通过本组实验的探究,以高质量的护理服务,不断优化护理行为、提升医疗整体水平。
关键词:成本核算;绩效管理;绩效考核;绩效分配
一、绩效改革背景
我院从上世纪90年代末开始的以收入为主导的成本核算奖金分配模式,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激励作用,但也暴露出很多弊端和问题:第一,科室提成比例各异,难以反映不同科室医护实际工作量和服务质量。第二,因收费价格的局限性无法体现不同医疗服务项目在技术和风险上的差异。第三,医院缺乏科学化的绩效管理工具引导,未建立起相关考核体系。第四,科室内部分配存在“吃大锅饭”现象,未能拉开档次。第五,奖金核算粗放化,成本控制效果不明显。随着国家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三级医院评审标准以及我院自身发展的要求,绩效改革势在必行。2013年底医院引进美国哈佛RBRVS(Resource-basedrelativevaluescale,以资源为基础的相对价值比率)评估系统。其主要内容是把医师的工作量、开业成本和所受专业培训的机会成本作为资源消耗因素,测算出医师每次服务的相对值,客观的计算出医师的劳务报酬。为了公正评价医务人员劳务报酬,RBRVS被国内多家医院引用,成为绩效改革,提升医院管理手段的有效评估工具。
二、指导思想与实施步骤
1.指导思想
按照国务院公布的《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和《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近期重点实施方案》的精神,从优化医院人力资源配置、提高医疗服务质量、加强成本管理、减轻患者负担目的出发,确立多劳多得、优劳优得,兼顾公平、差距合理,坚持向临床一线及关键岗位倾斜,同时兼顾平稳过渡的原则。
2.实施步骤
第一,科室调研访谈。全面掌握科室目前开展的医疗服务项目、内部流程、工作量、人员结构、岗位以及设备利用情况等。第二,确定绩效总量。对医院近三年的经济数据进行统计分析,根据医院发展的战略目标,确立绩效总量。第三,建立绩效类别,确立绩效级差。按全院岗位分设为医师、医技、护士、机关后勤四大类,将各系列绩效级差设计为医>技>护>机关>后勤。第四,设立各类别工作量的KPI评估标准,建立相对应的考评体系。第五,划分核算单元,建立核算单元成本控制制度。第六,建立新绩效管理考核分配方案。进行新旧方案对比分析、数据测算。第七,新绩效分配方案正式试运行。及时对实施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修正、跟踪并予以解决。
三、具体做法
1.绩效制度中科室承担成本项目的范围及比例明确西药费、中药费、材料费(含血费),不纳入绩效方案中核算,鼓励开展医疗服务项目,控制药品比例和材料收支平衡。将核算单元成本分为两大类:可控成本及耗材类。低值耗材收支核算与绩效核算结合,可以避免材料漏收和浪费,降低医院成本。2.医师绩效奖金计算绩效奖金=医师工作量×绩效费率-科室可控成本3.医技科室工作量绩效计算(科室收入-耗材成本)×绩效费率+工作指标(KPI)×件数单价-科室人员工资4.护理人员工作量绩效计算护理费+护理治疗费+标准护理时数单价×(床日数+入院人数×3+出院人数×3)-科室可控成本四、绩效考核与分配我院成立绩效办公室,专门负责统筹全院绩效管理的实施工作。根据岗位特点,制定工作量、效率、药品管理、患者满意度、指令性任务等指标评分标准,由相关职能科室定期对核算病区进行质量管理考核,考核结果直接与科室绩效挂钩。各核算单元实行“院科二级分配制度”,其分配原则:第一,公平、公开、公正原则。各科室成立“绩效奖金分配小组”,由科主任或医疗组长、护士长及职工代表2-3人组成,科室二次分配方案必须由科内讨论通过,报医院备案后方可执行。第二,体现多劳多得、优劳优得的原则。根据内部岗位特点、技术水准、风险程度、责任大小、工作质量与数量、服务态度、劳动纪律、经济效益等因素,合理拉开差距。第三,门诊挂号、手术分配到人,病房分配到组,主刀医生比例必须高于助手原则。这种做法既体现多劳多得,又兼顾团队合作。第四,专职门诊医师绩效不得高于同级别住院部医师绩效奖金的原则。第五,同工同酬原则。五、绩效改革成效经过一年的绩效改革,我院将RBRVS理论评估系统应用于医院绩效和成本控制管理的实践研究。其作法彻底改变了原来以收减支结余提奖为主导的科室核算分配模式,运行一年,已初见成效:第一,观念改变,大家节约意识、成本控制理念增强。第二,医疗服务质量明显提高,以“病人为中心”的理念进一步提升,病人满意度增加,病人满意度由2014年的90.78%上升到2015年的95.41%,从而医患纠纷减少。第三,通过绩效手段优化医院内部管理流程,充分提高医院服务质量及效率,提高医院各层面业务能力及管理水平。第四,医院业务收入稳步增长,各项工作量指标明显转好,并有效控制医疗成本。与去年同期对比,业务收入增长16.94%;门急诊人次累计增长3.63%;出院人数增长9.35%;平均住院天数下降0.2天;手术台数增长12.7%,三、四级手术所占比例上升;不计价低值易耗成本不随收入上升反而下降近16.9%。第五,充分调动广大医护人员的工作积极性与创造性,鼓励高精尖医疗项目、推进新技术的开展。通过量化工作量的考核,实现个人劳动价值,稳定职工队伍。科学有效的绩效管理,能激发全体职工的潜力。我院的绩效改革省内率先,并取得了较好的成效。通过绩效试点,形成有参照、可调节、公平合理的薪酬体系,对实现医院长远战略性目标,走精细化管理之路,全面提升医院核心竞争力,我院做法值得省内外兄弟医院借鉴与参考。
作者:姚庆 康盛兰 邱媛媛 罗欣 单位:江西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参考文献
[1]李磊,夏景林,罗力.RBRVS在公立医院薪酬分配改革中的应用分析[J].中国医院管理,2014(11):42-45
[2]余璐璐.以绩效评价为基础的医院奖金分配制度改革研究[J].中国医院,2014(6):49-50
[3]刘烨.公立医院绩效考核体系的构建与实践[J].经济师,2014(10):257-258
[4]何思忠,孙礼侠.芜湖市某公立医院基于绩效的薪酬管理体系初探[J].中华医院管理,2013(10):724-726
[5]郑大喜.新医改形势下公立医院临床的绩效考核与薪酬激励[J].现代医院管理,2010(6):7-10
[6]吴剑,叶金松.RBRVS评估系统在医师绩效管理中的实践与体会[J].中国医院,2013(2):49-51
[7]朱永生,闻浩.以工作量为基础的绩效管理与奖金分配的实践与思考[J].江苏卫生事业管理,2012(4):5-7
[8]陈民,金玲,魏晋才.医师绩效评估系统的实践体会[J].卫生经济研究,2012(4):18-21
1 传统的医院奖金分配模式和弊端
1.1 按科室结余进行奖金分配:这种方法可以促进医院各科室提高增收节支的意识,确保医院收入和结余逐年增加。但由于过度强调经济效益,容易引发乱收费、多收费,加重“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不能体现公立医院的公益性质。
1.2 按工作量进行奖金分配:这种分配方式能够体现按劳分配和鼓励多劳多得。但由于许多工作无法量化,特别是知识、管理这些软指标往往没有参考标准,强行量化或量化不准将成为奖金分配不公平的新因素。而且科室成本的支出和服务质量的优劣与奖金分配没有任何关系,也不利于科室成本的控制和服务质量的提高。
1.3 按职称(岗位)进行奖金分配:这种方法计算简便,并且可以激发员工不断学习和进步,形成尊重知识与人才的氛围。但由于没有考虑工作效果,形成“大锅饭”现象,并容易造成主次倒挂,总量失衡。
2 医院绩效奖金分配的优势
以工作量为基础的绩效奖金计算与分配方式的主要原理是根据医院员工工作岗位和工作性质的不同划分为医师、护理、技师、行政4个不同的系统进行测算。根据其各自不同的工作KPI(key performance indicator),分析其工作所需要的技术、时间、风险程度、需消耗的资源与成本、结果质量等,再根据这些特点设计相应的绩效奖金分配模型.最后辅以具针对性的绩效考核量表把奖金分配到个人。
以工作量为基础的绩效奖金计算和分配的优势分析
2.1 医生的奖金不与收人直接挂钩。而是与其劳动量挂钩,医生就不会过分的关注经济收人和药品收人。不会出现开单提成的现象:
2.2 医师费和绩效单价突出了各工种的特点,体现了劳动价值,激励点更准确,有利于提高医务人员的积极性;
2.3 有利于医院的成本管控和长期发展;
2.4 有完整的软件系统支持,提高了管理的科学性和奖金计算的速率。
3 医院绩效奖金分配的具体实施方案
近几年的医疗改革过程中,根据卫生部的文件精神和我市卫生局的文件要求,绩效奖金分配办法做了几次修订,绩效考核不仅要考核工作数量、还要考核工作质量和工作风险。形成以工作量为基本计奖依据,以成本控制为核算基础,以医疗质量、医疗(生产)安全、服务质量、医德医风为考核指标,以减轻病人医疗负担为目的绩效奖金核算体系。主要内容:
3.1 绩效收入:科室收入可分为直接收入和间接收入,直接收入指本科室提供的收入,如:床位收入、护理收入等,间接收入指他科提供的收入,如药品收入、他科检查治疗收入。绩效收入由直接收入加折成收入组成。直接收入按100%药计,间接收入按一定比例计算出折成收入。药品收入不计科室收入(药品支出也不计支出);
3.2 绩效支出:科室应负担的成本包括:工资(不分在编和临聘)、加班费、办公费、交通费、卫生材料和试剂、差旅费、培训费、折旧维修费、招待费、水电费等;对50万元以上超期使用的固定资产,按其原折旧额的20%计入科室成本核算;对市级以上重点专科,用专科经费购置的设备,其折旧不计科室支出;对造价高但使用率低的医疗设备,折旧年限可适当延长;医保超标金额扣除核定费用后计入科室支出。
3.3 调整收入和调整支出:包括科室间交叉收入、交叉支出的调整以及计算绩效时应调整的项目(如:医院减免政策规定对科室房屋租金、折旧等费用的减免);
3.4 绩效结余:由绩效收入和调整收入扣除绩效支出和调整支出构成绩效结余,根据结余的一定比例计算科室的结余奖金。
3.5 单项绩效和超额绩效:单项绩效包括挂号数、会诊数、收病人数、CD型病历、助产数等项,分别核定计奖标准计算单项绩效奖;超额绩效包括门诊人次、出院病人、血透人次、麻醉人次等,根据前两年的平均工作量下浮15%核定基期指标,按本期完成数超额奖励,未完成的部分按相同标准扣罚。
3.6 综合绩效:包括护理质量、医疗质量、医保执行、院内感染、药比超标等考核内容,由分管科室核定考核指标,定期考核奖罚,并将考核结果报奖金核算部门。
4 医院绩效奖金分配制度的改进方案
4.1 建立合理的绩效考核权重:我院目前的绩效奖金分配中,结余奖和工作量奖占奖金总额的大部分,虽然考核中融入了护理质量、医疗质量、医疗服务、医疗安全、医保执行等方面内容,但考核力度不够,奖罚标准偏低,医生更多关注的还是工作数量的多少和创收的多少:即更注重医院的经济效益,对医院的社会效益则意识淡薄。所以医院应根据我国医疗改革的要求,适当降低以收支结余为考核重点的指标权重,加大以考核医疗服务质量及病人满意度等内容的质量指标权重,适当提高反映医院可持续发展的成长性指标权重以适应医院不同发展时期的需要。
关键词:综合目标绩效管理考核
一、“综合目标”绩效管理及考核体系建立的背景
传统绩效管理及考核相对比较简单,没有形成一套系统地管理体系,虽然对医院管理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但缺乏系统性、科学性、目标性和可持续发展性,存在诸多管理缺陷。主要表现为科室经营潜力得不到充分挖掘,职工收入分配差距相对偏低,不能充分体现“多劳多得”,绩效管理及考核的内容不够系统全面,不能充分做到全院覆盖等一系列的问题。
“综合目标”绩效管理及考核体系的建立,有效规避了上述管理缺陷,适应了医院发展,提升了管理效能,确保了目标实现。
二、“综合目标”绩效管理及考核体系建立的基本内涵
以“综合目标”管理为总抓手,建立一套系统、科学、规范的管理模式和管理体系,实现闭环式管理。绩效管理方面:按照分配管理权重、分段提取奖励、绩效费率提取、量化效率指标、明确管理目标、发挥二次分配作用等多种形式和方法,体现“医疗主体、技术、风险、效益、效率、质量、安全、服务、工作量”等诸多管理要素,按贡献大小参与分配,向一线科室进行倾斜,实现绩效管理PDCA循环。绩效考核方面:量化考核指标、建立考核权重、实行三级质控、实现双向考核、采取多种形式等手段,落实绩效考核管理责任,实现绩效考核持续改进。通过“综合目标”体系构建,使绩效管理及考核更具针对性和目标性,从而实现人力资源管理及利用最优化,确保医院战略目标顺利实现。
三、“综合目标”绩效管理及考核体系建立的主要做法
(一)体系构建
制订和完善《综合目标管理责任制实施方案》、《综合目标管理责任制实施细则》等一系列绩效管理及考核文件,经职代会审议通过后贯彻执行,为体系运行提供良好的制度保障。完善“制度建设”,为体系运行提供制度保障;设立“综合目标”,为体系运营明确管理方向;通过“综合目标”管理,实现“医院、科室、个人”三级目标管理体系,确保目标顺利实现;建立“管理模式”,为体系运行提供科学保障,通过“目标建立、体系评估、评估实施、查找问题、整改落实、目标修定”等管理方法,建立一套科学、合理的管理模式,以 “综合目标”为总抓手,落实全程控制,形成管理闭环,实现绩效管理及考核的PDCA循环。
(二)绩效管理
首先要完善“绩效管理内容”,提升绩效管理水平,通过“效益工资”考核,实现经营效益双挂钩;明确 “管理目标”,激励科室创收创效。降低“运营成本”,做好科室降本挖潜。量化“效率指标”,提升科室效能水平。其次要健全“绩效管理手段”,落实绩效管理效果。引入哈佛大学研究成果“绩效费率”概念,充分体现医务人员技术劳务价值。最后要注重“二次分配”,合理拉大分配差距,医院十分重视奖金“二次分配”工作,通过科室二次分配,合理拉大分配差距,体现“多劳多得”。
(三)绩效考核
绩效考核要明确“绩效考核标准”,严格绩效考核兑现。
其次要注重“绩效考核方法”,体现绩效考核成效。一是建立“考核权重”,体现绩效考核管理侧重。根据考核内容和标准,将被考核单位分为“职能科室和核算科室”两大类进行考核,按照“医疗、护理、医技、基层、预防、行管、后勤”等分别设立考核权重,体现绩效考核管理侧重,不断适应医院发展变化新要求。二是量化“考核指标”,明确绩效考核管理目标,实行“量化考核、动态管理”;三是落实“专项考核”,突出阶段内绩效考核管理重点。
表1 绩效考核权重
[\&考核部门\&考核内容\&权重分值\&职能
科室\&各职能科室\&通用部分\&40分\&分管领导\&职责部分\&60分\&核算
科室\&各职能科室\&通用指标\&33分\&科教科\&科研教学指标\&7分\&医务科\&医疗质量\&病房:30分;门诊:50分\&护理部\&护理质量\&病房:20分;门诊:5分\&感染管理科\&院内感染\&病房:10分;门诊:5分\&总分\&100分\&]
(四)“综合目标”绩效管理及考核体系建立的实施效果
通过“综合目标”绩效管理及考核体系建立的实施,职工收入合理拉大,充分体现“优劳优得”,最大限度地发挥了分配的激励和导向作用。其次各项任务超额完成目标,实现了超常规、跨跃式地发展。医院业务收入平均年增幅20%以上;门诊量、工作量等效率指标增幅过15%以上;住院病人、手术量年增幅达25%以上;床位利用率、周转率、平均住院日等三级医院综合指标均超额完成目标,医院的管理水平和患者的满意度得到极大提升。
[关键词] 绩效考核,护理质量,护理管理
[中图分类号]R19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3-7210(2007)12(c)-208-01
护理质量在整个医院管理中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如何提高护理质量是广大护理管理者长期研究的问题。以往,我们在质量评价中采用的是千分制,各临床科室质量标准分为医疗、护理、卫生、院感、行风等内容,每次检查以扣质量分的形式进行经济处罚,但由于环节较多,内容复杂,往往起不到教育本人的目的,改进效果也不明显。今年以来,我们在借鉴其他医院管理办法的基础上,采取了绩效考核管理法,实践证明,效果明显,医疗护理质量和经济效益明显好转,病人满意度不断提高。现将经验和体会总结如下:
1 建全组织,完善制度
首先成立院科两级护理质量管理组织,由护理质量管理委员会制订了具体的活动方案,有明确的质量管理目标、护理质量标准、评价制度,补充完善了护理制度、常规、操作规程,针对这些标准制订了各个护理岗位的绩效考核标准,形成了完整的护理质量管理体系。
2 开展培训,提高素质
以前科室有制度、职责等文件作为软件保存,只是为了应付检查,很少组织护士学习,有些护士对这些制度不了解和熟悉,所以落实起来就容易出现偏差,因此,我们对这些知识分阶段进行了培训和考试。首先,要求掌握各项护理工作制度、岗位职责、质量标准。其次,按临床技术操作规范开展技能培训,将卫生部下发的《全国卫生系统护士岗位技能训练考核要点》及竞赛试题人手一册,培训后,分层次进行了考核。另外,各科充实了常见疾病的护理常规,科内组织培训,每周掌握一种疾病的护理常规,随后由护理部组织抽测。通过以上活动的开展,在护理队伍中形成了良好的学习氛围,护士的基本素质得到了普遍提高。
3 落实质控,体现绩效
我们在组织建全、制度完善和人员素质普遍提高的基础上全面实行了绩效管理,由护理质量管理委员会每周组织两次质量考评,根据绩效考核标准进行逐条检查,内容包括:护理人员素质、病房管理、制度落实、基础护理、危重病人护理、疾病护理、技术操作及表格书写等。对检查中存在的问题及时反馈给科室,认真填写绩效考核评价表,经主管院长批准后,按绩效考核标准体现经济处罚,取得了明显的效果,护理服务质量明显好转,病房管理得到改善,病人满意度大大提高,住院病人不断增加。
4 体会
经过半年的实践,我们认识到,要想真正提高护理质量,质量检查决不能走形式,查出问题是为了纠正错误,实施质量控制。如果管理者与被管理者之间只是一方批评与惩罚,另一方被动接受和应付,不能充分调动护士长与护士的主动参与,那么,护理质量就不能持续改进,护士素质也不能提高。要做到护理质量的提高,首先要把病人利益放在第一位,护理质量管理委员会要把质量管理的基础性工作做好,包括设立岗位和制定岗位职责,建立规章制度、护理常规、技术规范,使护士的每一项工作都有可执行的规范和标准,并配有一定的经济处罚手段。虽然处罚不是目的,但可以起到教育和警示的目的,运用绩效考核管理可以使被管理者明确自己工作中不能违反的条款,从而避免出现失误。以前采取的扣质量分的方法,虽然同样是体现经济处罚,但由于方法不一样,效果大不相同。科室质量分为“千分制”分的条块内容较多,统一扣发、责任不明,处罚不到本人,起不到教育和警示的作用,引不起大家的重视,所以更谈不上改进和提高,这次查出的问题,下次仍然出现,使有些问题长期得不到解决。采取绩效考核管理以后,发现的问题可以落实到某个护士身上,如标准规定“一名病人晨间护理不达标扣××元”,可以明确的知道谁是责任者,从而处罚到本人,教育效果明显。另外,采取绩效考核管理办法可从促使护理人员主动的熟悉职责、制度、质量标准,工作积极主动、尽量避免工作的失误。虽然我们在绩效考核管理中取得了点滴成效,但仍在探索阶段,今后将在实施中进一步改进和完善,充分发挥护理质量管理委员会的作用,逐渐摸索出一套长期有效的质量管理考核办法,不断提高护理质量,真正为病人提供安全、有效、科学的护理服务。
[参考文献]
[1]成翼娟. 对医院管理年督导中发现的护理管理问题的反思[J]. 中国护理管理,2006,3:7.
摘要目的:通过建立护士工作绩效考核体系,为合理分配薪酬、人力资源管理、护理质量管理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岗位管理、层级管理、工作量、工作质量、护士职业规划等方面为切入点建立护理绩效考核体系,使用自制调查问卷收集资料,并对考核结果进行分析。结果:绩效考核体系建立后,护士绩效工资体现多劳多得、优绩优酬,护理管理者满意度、护士满意度、患者满意度均有提高。结论:建立行之有效的护士绩效考核体系,有利于形成良好的管理导向,提高临床护理质量,调动护理人员的积极性。
关键词 绩效考核;护士;实践效果
doi:10.3969/j.issn.1672-9676.2015.03.059
护理人员的绩效是护理人员在护理活动中所作出的成绩和贡献[1]。目前我国构建护理绩效考核指标体系还处于初级阶段[2],对护士绩效考核多集中在基础护理工作量的统计。我院结合护士层级岗位管理、护理工作量、工作质量、护士职业规划等对护士绩效考核进行实践研究,为建立科学有效的护士绩效考核体系提供依据。现报道如下。
1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2012年1~12月采取整群抽样的方法抽取我院护士。纳入标准:在本院工作至少3个月以上的注册执业护士。排除标准:尚未被聘用的护士、进修护士、实习护生、护士长。共163名护士参与调查研究。工作年限:1年以下4名,1~2年32名,3~5年36名,6~10年37名,10年以上54名。文化程度:中专31名,大专103名,本科29名。职称:护士74名,护师66名,主管护师18名,副主任护师5名。
1.2方法
1.2.1科室间重新分配采用科室间互评的方法,将全院护理单元按工作量、工作风险、技术难度、劳动强度,分为A,B,C,D,E 5级护理单元,A级:儿科、内科、ICU,B级:手术室、产科、急诊科、神外科,C级:外科、骨科,D级:妇科、五官科,E级:体检中心、防保所。绩效权重系数分别为:1.0,0.95,0.85,0.75,0.5。
1.2.2科室内部分配岗位层级系数占30%,工作量占50%,工作质量占20%。
1.2.2.1岗位层级系数结合护士职称、学历、工作能力、工作年限,采取自评、互评、核心小组评定的方法按《广东省医院护士岗位管理实施方案》将护士划分为以下6个层级,并予相应的个人层级系数:N3级1.2,N2-2级1.1,N2-1级0.95,N1-3级0.9,N1-2级0.85,N1-1级0.5。岗位系数:1年护士0.4,2年护士0.5,3~5年护士0.6,5年以上护士0.7,护师0.8,主管护师0.9,副主任护师1.0。
1.2.2.2工作量统计方法随着专科护理内涵的加深和专科护理领域的拓展,将专科护理纳入护理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已成为护理管理者广泛关注的问题。但目前的护理绩效评价的重点往往还放在基础护理的质控上,无法体现专科护理的内涵,成为阻碍专科护理发展的瓶颈[3]。因此本文采用完成各个护理岗位APN班的数量作为工作量,APN班系数由护士投票产生,A班:2.0,P班:2.5,N班:3.0,每月每个护理人员的工作量绩效等于该护理人员所上APN班数乘以班次相对应的系数之数字相加之和。如某护士4月份上14个A班,4个P班,4个夜班,那么她的本月工作量绩效为:14×2.0+4×2.5+4×3.0=50。
1.2.3工作质量的评价方法主要包括护理服务、基础护理质量、专科护理质量、教学培训、协作护理、岗位责任落实、特殊贡献7部分内容。不同层级护士之间均考察7部分内容,但层级越高要求越高。
1.2.4绩效工资计算方法护士个人绩效分值=岗位系数×层级系数+工作量绩效+工作质量绩效。护士个人绩效奖金=护士个人绩效分值/全科护士绩效分值之和×(科室总奖金-特殊奖励基金)+个人特殊贡献奖。
1.3评价方法参照刘继冬等对公立医院护士绩效考核满意度的调查研究[4]。163名护士在绩效考核实施前后对6个方面(基础护理质量、专科护理质量、参与科室事务管理、协作护理、岗位责任落实及科研)进行考核评分,并进行比较。
1.4统计学处理采用PEMS 3.2统计软件,计量资料的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检验水准α=0.05。
2结果
2.1163名护士绩效考核前后6个方面评分比较(表1)
2.2实施前后163名护士满意度评分比较(表2)
3讨论
护士绩效考核是医院绩效考核的一部分,在医院实行绩效管理,科学有效地评价护士绩效有利于提升护理工作质量[5],提高护士的工作技能、工作满意度、主观能动性和创造力等[6-8]。建立护理绩效考核体系的过程中,要让全院护士参与,充分量化的绩效考核体系,能使评价结果客观真实、公正合理,且绩效指标并不是越多越好,要抓住关键问题,否则不仅运作复杂,且会增加管理者工作负担。结果说明,同一岗位不同人承担,因个人层级不同,绩效工资不同;同一层级因承担不同岗位,风险和技术难度不同,绩效工资不同。在其他因素相差不大的情况下,工作数量、夜班数量多者奖金高。
3.1薪酬分配逐步合理薪酬满意度是薪酬绩效改革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的“风向标”,是影响护士工作态度和工作绩效的重要因素,也是医院人力资源管理工作中的一项重要内容[9]。结果显示,护士认为实施绩效考核后的报酬能体现劳动价值,护士对所得薪酬满意。但仍有部分护士对薪酬分配不满意,主要原因是高年资护士要想获得较高薪酬需要参与倒夜班,其次对于防保所、口腔科、体检中心非夜班,且工作风险、难度较低的科室整体系数下降。
3.2护士综合素质的提高绩效考核体系将学历、职称、继续教育、科研论文等作为考核因子,从而激励了护士自我学习、深造,提高自身素质。将护理质量纳入绩效考核管理激励了护士对工作的主动性,明确了其工作内容和责任,强化了安全意识。护士自觉遵守操作规程,更加注重工作流程和服务细节,更加积极主动参与科室业务学习及培训。但受科研、论文能力和水平的限制,实施绩效考核前后科研数量比较无明显统计学差异,今后应加强科研论文写作水平的培训。
3.3构建了有效的管理机制护理学科要发展,必须合理、有效地使用人力资源,最大限度地发挥人才的智慧和潜能[10]。护理绩效考核体系可以横向、纵向地进行科室、个人之间的业绩评价,为人力资源管理提供依据。医院总体绩效奖金向技术含量高、护理任务重、风险大的科室倾斜,必将提高ICU、儿科等岗位的吸引力。由于夜班岗位绩效积分高,改变了高年资护士不愿上夜班的现象,充实了夜班护理人力,今后我院将进一步改革各层级系数、岗位系数,使薪酬差距进一步增加,将会对护理管理工作有更大的触动。
3.4护理质量持续改进护士绩效考核体系的建立细化了护理质量管理的标准,三级质控与岗位职责的相结合明确了护理工作的行为主体、责任主体,有利于护士绩效意识的增强和个人潜力的发挥。三级质控与护理绩效管理相结合利于从多角度、多层次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使护士自身关注工作效益和效率。
3.5为护士职业规划明确方向各层次护士的合理安排,有助于为年轻护士提供发展的方向和目标,有利于年轻护士的培养和专业的稳定发展[11]。护士绩效考核体系的建立,护理管理者可动态地关注考核的状况,将绩效考核结果做不同护士间比较,也可做一位护士全年的纵向比较。通过对护士的评价,将考核结果与工资分配、晋升、评先评优、年终考核、培训进修等挂钩,岗位管理、层级管理与绩效管理的有机结合使护理人员的个人职业规划与医院的发展战略一致。
参考文献
[1]任风荣,朱记芬,罗红蕊.基层医院临床护理人员量化绩效考核的做法与体会[J].中华护理杂志,2004,39(4):311-312.
[2]孙一勤.国外绩效评估发展对国内护理绩效评估研究的启示[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6,22(12):9-11.
[3]许湘华,谌永毅,刘翔宇.护理绩效考核指标体系研究进展[J].中国护理管理,2012,12(1):83-85.
[4]刘继冬,陈长蓉.公立医院护士绩效薪酬满意度的现状调查与分析[J].护理研究,2012,26(3C):790-791.
[5]何勤忠,赵红梅,黄利平.对聘用护士实施绩效评价管理的方法与效果[J].护理管理杂志,2008,8(10):49-50.
[6]陈小英.护理绩效考核制度的探讨[J].中医药管理杂志,2010,18(9):835-836.
[7]孙瑞华.护士绩效考核的探索[J].中国误诊学杂志,2010,10(20):4889.
[8]周冬梅,袁璟.绩效考核在护理管理中的应用与评价[J].临床合理用药,2010,3(22):138-139.
[9]于海波,郑晓明.薪酬满意度的测量、影响因素和作用[J].科学管理研究,2008,26(1):2.
[10]石曼.护理职业满意度的调查与分析[J].中外健康文摘,2011,8(27):377-378.
[11]柏兴华,张晓春,苏兰若.ICU护士职业满意度的现状调查及相关因素分析[J].中国医药导报,2012,9(15):148-150.
关键词:护工管理;绩效考核
人口老龄化是世界人口发展所面临的共同问题。据联合国预测:21世纪上半叶,中国将一直是世界上老年人口最多的国家,占世界老年人口总量的1/5。老年人口的医疗、护理、康复、医养结合等健康服务需求旺盛,卫生保健、服务需求日益突出 。患者实际需求的增大,使护工需求增大,医院中护工群体成为医院不可忽视的一部分。如何管理好护工以更好地服务于患者是管理者亟待解决的问题。陪护公司的介入是一个很好的方法,但我国现存有许多由医院代为管理的护工。为提高护工管理质量我科自2012年来采用了绩效管理的方法,取得了满意的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我科为集医疗、康复、护理、养老为一体的无家属陪护老年病房,设床位42张,床位使用率95%以上。主要收治年龄60周岁以上的以认知功能障碍、情感障碍及精神行为异常为主要临床特点的老年痴呆患者,生活自理情况为完全不能自理或部分自理。现有护工共10名,均为女性,年龄为41~55岁,平均年龄49岁。小学文化7名,初中文化2名,高中文化1名。主要工作是协助护士做好老年痴呆患者的生活照护,如皮肤护理,饮食护理,大小便护理以及日常的安全照护等,每个护工与所照护患者相对固定。
1.2方法
1.2.1成立绩效考核小组 绩效考核小组暨护工管理团队由医院监管,科室主任、护士长、护工组长及至少2名护士共同参与。护工管理团队不仅要负责护工的培训,日常管理,还要负责护工绩效考核方案的制定、定期考核及反馈。护工管理团队每月根据护工平时表现、患者(家属)的反馈意见及现场考评情况对护工进行考核,力求考核的客观公平公正。
1.2.2完善护工准入机制 护工多来自山村,知识水平有限。入职前需进行入职教育,内容包括我科收治患者特点,患者与家属的需求,与患者的沟通技巧,我院规章制度等,考查护工是否具备耐心,同情心及吃苦耐劳的基本素质。经考查合格后交由陪护组长或年资较高的护工带教一月,带教期间带教人员及管床护士负责新护工的技能培训:包括患者的皮肤护理、饮食护理、大小便护理等方面的技能技巧,以及简单的健康知识宣教。护士长不定期抽查护工工作情况。抽查合格后再让护工单独照护患者。
1.2.3制定绩效考核方案 护工管理团队通过查找资料,参考护士绩效考核方案,分析我科护工管理现状,以岗位职责为基础,以日常工作和表现为重点,从护工的工作业绩、职业道德和业务水平方面确定绩效考核项目,再根据各考核项目的权重确定分值。具体考核内容包括:①劳动纪律:?K遵纪守法,遵守医院规章制度(5分);?L着装整洁、规范,坚守工作岗位,认真履行岗位职责,不做与工作无关的事(5分);?M语言文明,与同事和睦相处,无相互争吵及打架现象发生(10分);②工作质量:?K保持病室及床单元物品摆放整洁、规范(5分)?L病房内衣柜及床头柜内清洁,物品整理有序,无杂物(5分);?M保持患者“三短”、“六洁”,病房内无异味(5分);?N及时收集二便常规等检验标本,送检标本处置符合要求(5分);③工作能力:?K保持所负责区域无危险物品及设施、设备无安全隐患(5分);?L在护士指导下做好意外事件的防范处理,患者未发生非难免性压疮、跌倒、坠床、烫伤、噎食等意外(10分);?M发生不良事件能正确认识、主动上报、及时整改,未发生重大差错事故及中、重度护理缺陷(10分);④工作态度:?K尊重患者,对待患者耐心细致,具有爱心(10分);?L工作中注意保护患者隐私,为患者保守医密(5分);?M能服从护士长安排,配合医护人员工作,发现患者情况异常及时报告护士(10分);?N工作认真负责,得到患者及家属好评,无患者或家属投诉(投诉一次扣5分)(10分)。
1.2.4 绩效考核与薪酬挂钩 护工的工资收入设定为基础工资及绩效工资。基础工资为成都市最低工资标准。依据护工护理患者数及患者生活自理能力程度计算出护工绩效工资基数,再与绩效考核分值相乘得出护工每月绩效工资。年终考评时再对一年中绩效考核成绩优异者给予一次性绩效奖励。
2 结果
护工绩效考核实施后病区环境得到改善,患者基础护理质量得到提高:抽查老年患者“三短六洁”合格率由绩效考核前90%以下提高至96~98%,无1例老年卧床患者发生压疮,护工引起的不良事件明显降低,由绩效实施前每年4~6例降低至每年1~2例,患者(家属)满意度由95.11%提高到98.29%。护工之间更为团结协作。
3 讨论
在护工管理中推行绩效考核有以下优点:
3.1改进了护工管理模式 绩效考核方案的实施使护工管理从护士长管理模式向护工管理团队模式转变,使护工感觉到护工管理无时不在,无处不在,无形中增加了自我约束能力。护工工作态度得到转变,护工管理质量得到提高。
3.2护工服务意识增强,患者及家属满意度得到提高 绩效考核明确了护工的工作职责,以正强化激励为手段,规范了护工行为,增强了护工的责任意识及服务意识,促进了护工认识自己的不足,在工作中更注重与患者及家属的交流,更能满足患者及家属的需求,提高了患者及家属的满意度,有效减少了医疗纠纷的发生,提高了科室社会效益。
3.3增强了对患者的照护质量 护工多来自山村,年龄偏大,文化水平低,学习能力差,护理经验缺乏。绩效考核方案实施前护工一般感觉干得好与不好无多大差别,只要无投诉,未出大的差错;工作积极性及主动性得不到提高,护工的整体素质提升较慢。绩效考核方案实施后护工通过绩效考核结果认识自己的差距,规范自己的行为;干得好的护工得到老人、家属、医务人员的肯定,物质、精神双丰收,主人翁意识得到增强。护工工作学习积极性得到提高,并能主动改善工作方法,降低了护理意外的发生率,对患者的照护质量得到整体提高。
绩效管理是各级管理者和员工为了达到组织目标共同参与的过程,绩效管理的目的是激励员工的创造性、积极性及主动性,持续提升个人、部门和组织的绩效。在现代人力资源管理理论中绩效考核处于一个非常关键的环节。科学、用、量化的考核标准与客观的绩效管理可以提高工作质量,体现工作业绩与报酬之间的协调性。我科对护工采用绩效管理旨在客观反映护工的工作能力,实现按劳分配、按质分配,达到最大限度发挥管理效能的目标。绩效考核方案的应用客观评价了护工的工作绩效,全面落实了“多劳多得、按劳分配、兼顾公平”的原则,从德、能、勤、绩全面考核护工,激励护工用更高的热情服务于患者,全面提高了护工的综合素质和工作能力,使患者得到了更全面细致的照顾,患者的满意度得到提升。达到了患者、护工、医院三赢。
参考文献:
[1]孙国庆.老年护理学[M].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08:1-9.
关键词:平衡计分卡;护理绩效管理;护理人员;护理质量
平衡计分卡(balancedscorecard,BSC)是由美国的罗伯特•卡普兰(RobertKaplan)和戴维•诺顿(DavidNorton)在1992年首次提出的管理理论,是一种绩效衡量和管理工具,它通过财务、顾客、内部业务流程、学习与成长4个维度,将组织战略落实为可操作的衡量指标和目标值的一种绩效管理方法。该理论自1996年在全国各类政府、企业、医院等行业中得到广泛认可,并应用到医疗组织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临床护理绩效是护理人员在临床护理工作中所作出的成绩和贡献,是护理人员在临床护理工作中对自己所掌握的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实际应用的体现[1],合理高效的临床护理绩效管理可以帮助护士更加明确工作目标,提高护士的工作积极性,从而提高护理质量。所以,对临床护理人员进行绩效管理研究具有较强的实践应用意义。平衡计分卡作为一种绩效管理工具,将护理愿景转化为策略目标,分解为具体可操作、可衡量的绩效评价指标,能够科学、全面地评价护理绩效,在护理绩效管理中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1平衡计分卡在国外护理领域的研究进展
平衡计分卡已经被西方医院广泛应用于绩效管理和绩效考核,从应用效果来看,平衡计分卡确实是医院绩效管理和绩效评价的有效工具之一。国内医院完全可以借鉴西方医院的经验,开发出结合医院实际情况的平衡计分卡,以提升医院护理管理水平。2003年,LindaMcGllisHllia等[2]的研究表明,护理绩效敏感指标包括护理人员整合和变化、临床消耗和成果、病人满意度及财务表现等。2007年,EunJunPrka等[3]的研究详细介绍了平衡计分卡,讨论了在使用过程中的优点和实际问题。通过实例证明平衡计分卡是一个非常有用的绩效管理工具,通过它的评估和指导可以有效地完成组织的任务和策略。2009年,HsuanLi-en等[4]运用平衡计分卡系统地构建了护理绩效指标评价体系,将护理绩效分为财务、顾客、内部流程、学习和成长4部分,详细地分出了各维度的具体指标、计算出了各指标的权重,并提出病人满意度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绩效评价指标。2011年,Lianne等[5]提出护理平衡计分卡原理(nursingbalancedscorecard,NBS),建立了完整的护理绩效评价体系,通过实例表明使用平衡计分卡可以提高护理进程和组织效率。ElJardali等[6]将平衡计分卡应用于黎巴嫩某医院的护理绩效评价中,证明平衡计分卡是评估中低收入国家护理组织绩效的有效方法。Hong等[7]将平衡计分卡应用于韩国某医院,建立包括护理技术水平、护理安全、服务可及性等在内的29个条目的护士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加拿大Jeffs等[8]运用平衡计分卡建立护理组织绩效评价指标体系,主要针对护理流程和组织能力进行评价和改进。Chu等[9]采用平衡计分卡建立了包括财务、顾客、内部流程、学习与成长4个维度的护理绩效评价指标体系,但其构建的指标体系中缺少对病人满意度、不良事件发生率等护理质量、安全指标的评价。YunJonegChoi等[10]基于平衡计分卡对ICU的护理绩效进行评价。首先构建了2个ICU主要的护理愿景,分别是“实现专业护理与尊重的和谐”和“通过专业的护理恢复健康”,为了实现护理愿景,基于平衡计分卡4个维度建立了13个护理实用目标和19个关键绩效指标,用来作为ICU实现护理目标和愿景以获得业务成果的基本指标。
2平衡计分卡在国内护理的研究进展
20世纪90年代末,平衡计分卡开始在国内以理论形式进行研究。在国内的医院护理绩效相关文献当中,主要有以下几方面:一是护理单元绩效的研究,主要是基于平衡计分卡理论的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二是对护理人员研究,对护理人员的绩效评价包括护士和护士长。
2.1平衡计分卡的护理单元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的研究
2.1.1对独立护理单元的绩效评价
国内部分医院对护理单元进行独立核算,来评价组织护理绩效。安蒙等[11]在平衡计分卡理论的指导下,通过文献回顾法、专家咨询法,确立指标内涵、考核方法及权重,构建老年科护理人员绩效评价指标体系,有针对性地评价老年科护理工作绩效,经实施后,护理质量显著提高。王加凤等[12]应用平衡计分卡针对神经内科构建护理岗位的绩效评价指标体系,采用德尔菲法、层次分析法对各指标赋予不同权重系数。实施6个月后,3个病区月平均护理效益效率奖及临床带教满意度较实施前后明显上升,而护理差错数则明显下降,病人满意度、护理人员对绩效满意度均高于实施前,平衡计分卡能够为我们提供相对全面的管理框架,增强了护理人员的责任意识,从而提升了护理管理效能,值得临床护理单元推广应用。常颖等[13]根据手术室护理人员工作现状,确定平衡计分卡所包含的各个指标项目、权重及分值。实施后科室人员对考核方法的效果评价得分较实施前提高,应用平衡计分卡能够真正的反应出手术室护理人员的各项工作绩效,使护理人员感到客观、公平,从而达到不断激励护理工作质量的提高,激励护理人员实现护理目标的积极性。
2.1.2对多个护理单元的绩效评价
随着医院内部及各级医院之间的交流联系,不同护理单元绩效的比较能够对组织护理单元绩效的优劣进行排序,从而对不同护理单元的奖金分配起指导作用。王艳等[14]以平衡计分卡为指导思想,运用关键业绩指标建立护理单元绩效考核体系,运用德尔菲法确定各指标及指标权重。其构建的指标体系仅针对临床普通护理单元,手术室、供应室、产房、新生儿等科室还需作进一步探讨。吴慧琴等[15]运用平衡计分卡建立以成本控制、基本工作量和工作质量、病人满意度、学习成长4个维度为基本内容的综合目标管理体系对科室护理绩效进行考核,对不同科室护理岗位(临床岗位、管理岗位、教学岗位、辅助岗位)按劳动强度、技术含量、责任风险等因素分类,确定不同类别科室的绩效奖金系数。其构建的指标体系还未进行实测与分析,还有待进一步进行实证研究。
2.2平衡计分卡的护理人员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的研究
2.2.1对护士的绩效评估
临床护士绩效考评指标体系的构建是护士绩效管理的核心和基础,科学合理的绩效考评体系可以充分调动护理人员的积极性,提高护理质量,促进医院的可持续发展。张振建等[16]运用平衡计分卡构建了包括护理人员素质、工作业绩、学习和成长、满意度4个维度的指标体系,采用德尔菲法和层次分析法对指标进行筛选指标并确定各指标权重,但其构建的指标体系中缺少对财务维度指标的设定。安蒙[17]基于平衡计分卡原理,构建了针对护理人员的绩效评价指标体系,该体系能够对护理人员的工作起到导向作用,使护理人员能够明确自身的工作目标及工作职责,具有一定的实用价值。但其构建的指标体系尚不完善,例如还缺少教学管理水平,可在今后指标的修订中增加;有些二级指标下条目过于单一,可能会影响指标权重的计算;少数指标不能定量地去评价绩效工作,可能会使评价结果不太精准或造成不利影响。余艳等[18]根据平衡计分卡通过“头脑风暴法”及“反头脑风暴法”选定13个二级指标进行量化并赋予不同权重,细化考核细则,制定相应分值的考核表。在平衡计分卡考核法实施1年后被调查护士对平衡计分卡考核法的接受度和满意度明显高于传统考核法;除对促进团队协助外,被调查护士认为平衡计分卡考核法在明确科室组织及个人目标、提高学习及工作主动性、保障护理安全、提高工作效率、优化护理文化氛围、可操作性等29个方面均优于传统考核法。
2.2.2对护士长的绩效评估
护士长是护理工作的基层管理者,其管理素质的高低对科室的护理质量、护士工作满意度都会产生影响。杨帅[19]在平衡计分卡的理论指导下,结合当前三级甲等医院护士长在临床工作中的职能,建立在护士长绩效考核指标体系,确定了各指标的评价标准,并运用层次分析法对各级指标进行了权重赋值,但对于一些定性测量指标,未将其量化;同时未进行实测和分析,缺少对指标信效度的分析。杨国莉等[20]通过德尔菲法确定评价指标、指标权重及评分细则,构建了基于平衡计分卡的护士长岗位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确定“护理工作内部流程”“护理人员的学习与成长”和“服务对象”3个维度的各三级指标按照百分制计算得分。“财务管理”维度中三级指标“护理成本管理”按照百分制计算得分,其余三级指标按照等级打分(指标按照“财务管理”维度评分细则进行计分)。实际得分与其权重的乘积为该指标评分,采用加权综合评价法作为计算护士长岗位绩效总分的方法构建了护士长岗位绩效加权综合评价模型,量化了考核结果,使结果易于评价。
3运用平衡计分卡实施护理绩效管理需要注意的问题
3.1指标应全面
平衡计分卡的基本思想是通过财务、顾客、内部流程、学习与成长4个方面的指标以及指标之间相互驱动的因果关系来体现组织的战略实施与战略目标密切相关的绩效管理。它是一个综合、全面的指标评估体系,因此在构建指标体系的时候,指标应从4个维度入手来全面评价组织绩效;缺少任何一个方面,都有可能造成评价结果的不准确。
3.2可应用于多个护理单元
通过文献回顾发现,基于独立护理单元所构建的指标体系只用来评价某科室的护理绩效,实际上大部分指标都是通用的,也可以用来评价其他相同类型的护理单元的绩效。
3.3量化指标
通过回顾文献发现,所构建的指标体系普遍缺少对指标的量化,因此不能定量的去评价绩效工作,可能会使评价结果不太精准。
3.4多个护理单元绩效的综合评价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骨科病房护理人员13名,均为女性,年龄20~43岁,平均27.2岁;职称:主管护师1名、护师4名,护士8名;学历:本科3名,在读本科1名,大专7名,中专2名。
1.2绩效考核标准的制定及实施
1.2.1确定绩效标准
1.2.1.1根据护理部制定的护士、护师、主管护师工作岗位评价表,使考核指标量化。护士工作岗位评价表包括:精神面貌、服务态度、纪律、专业知识、专业技能、生活护理、病情观察。护师工作岗位评价表包括:专业知识、专业技能、教学能力、外语计算机运用、精神面貌、健康状况。主管护师工作岗位评价表包括:专业知识、专业技能、教学能力、外语计算机运用、科研能力、健康状况。评价分为5个等级:(1)表现卓越:一直超越工作要求。(2)优良:经常超越工作要求。(3)一般:达到工作基本要求。(4)尚可:部分低于工作要求,必须改善。(5)差:低于工作要求,必须显著改善。评价部分包括自我评价、科室评价(护士长评价)。
1.2.1.2在此基础上骨科自行设计护士工作评价表,科室护士背靠背相互评价。共15项内容:劳动纪律、仪表着装、工作主动性、工作自觉性、工作合作性、工作态度、病室管理、技术操作规范性、表格书写准确性、吃苦耐劳品质、病情知晓度和基础护理、仪器使用熟练度、专科知识掌握程度、发现问题能力、患者表扬。评价标准用优、良、中、差评分。
1.2.1.3每月进行3~4项技术操作考核,每季度闭卷理论考试一次。
1.2.1.4每季度评选出服务之星,在患者出院时投票选出一名最满意护士,将结果放入意见箱。
1.2.2绩效考核方法
1.2.2.1每月底护士填好自我评价、相互评价表,交护士长,护士长考核后交由护士确认。被评为服务之星后给予一定的经济奖励,以一年之内服务之星次数多者作为年底考核优秀护士,上报医院管理部门。“5.12护士节”评选优秀护士,标准为:理论、技术占40%,相互评价占15%,科内讲课查房占30%,病人满意占15%。
1.2.2.2护理人员奖金分配原则[3]。根据岗位工作的风险性、责任性、强度,体现按岗取酬向艰苦岗位倾斜的方针,将奖金按岗位系数加工作天数分配。责任组长1.1,夜班1.2,主班0.9,治疗0.9,辅护0.8,护士长1.0。新入职护士试用期5个月,第1个月0.4,第2个月0.5,第3、4、5个月0.6,第6、7、8个月0.7,第9、10、11、12个月0.8。岗位积分+绩效考核分+工作完成质量分=当月总积分。奖金分配方案、结果每一个护士都能了解。
1.2.2.3我院在奖金分配上聘用护士与正式护士标准不同,在我科所有护士实行统一奖金分配标准。
1.2.2.4给予一定经济奖励。
1.2.3反馈
绩效评价工作结束,护士长将结果告诉护士,让每名护士了解自己的工作情况,以及存在的不足,确定改进措施。
2结果
通过绩效考核调动了护士工作的主动性、积极性,提高了工作效率,工作质量,病人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得到提高,护士的专业水平、技术操作质量提高。实施前后各项护理指标比较,见表1。
3讨论
3.1提高了护理质量
绩效考核将患者的满意度,健康教育,基础护理,技术操作等关键项目纳入考核目标,增强护理人员贴近临床,贴近患者,主动服务的意识,为分级护理质量的提高奠定了基础。
3.2提高了患者满意度
绩效考核最大受益者是病人,实施绩效考核后,护士的积极性得到了提高,健康教育、基础护理落实到位,服务态度得到改善,尤其是基础护理的实施拉近了护士和患者的关系,护患沟通、交流的机会增多,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随之增高[4]。
3.3提高了护理人员专业素质
由于绩效考核是对护理人员综合能力的评价,只有具有良好的服务态度,扎实的专业知识,娴熟的专科和基本操作技能,才能为患者提供高质量的护理服务,所以护士必须严格遵守各项操作规程,加强业务和技能训练,为患者提供以人为本的护理服务,强化了护士的责任感,从而全面提高护理人员的专业素质。
3.4提高了护理人员的积极性
我科在护理部、大外科的多次检查中受到表扬、奖励。奖励是一种激励正强化,是对人的某种行为给予肯定与奖励,使其保持和发扬这种行为[5]。骨科80%护理人员为聘用护士,我院每年一次评选优秀聘用护士活动,把绩效考核引入到工资制度中,被评为优秀聘用护士后,在工资、福利待遇上有很大改善。改变按年限调整工资的方法。这是对优秀护士的鼓励和其他护士的鞭策,调动了聘用护士的积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