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高温作业

高温作业

时间:2023-05-30 10:46:32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高温作业,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高温作业

第1篇

关键词:高温作业;尿常规;肾功能

高温是生产环境中常见的职业危害,能引起热射病等疾病,而且可以引起人体正常生理功能的紊乱。为了探讨高温对工人肾功能的影响,本文就天津市某企业高温作业人员的血肌酐(Cr)、血尿素氮(BUN)及尿β2微球蛋白(β2MG)测定结果进行分析。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天津市某企业从事高温作业在岗工人318人,均为男性,年龄为21~52岁,平均年龄(36.7±7.2)岁,高温接触工龄3~30年,平均工龄(13.3±5.9)年,为高温接触组。另外选择无高温接触史在岗工人224人,年龄为20~54岁,均为男性,平均年龄(37.1±7.4)岁,高温接触工龄2~29年,平均工龄(14.0±6.3)年,为对照组。两组工人年龄、工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1.2.1工人工作场所高温检测 高温的检测方法和标准依据GBZ2-2007 《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中高温作业场所气象条件的卫生学标准进行评价。

1.2.2 Cr、BUN及β2MG的测定 空腹8h后抽取静脉血2ml,采用日产702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Cr及BUN。同时留取晨尿中段尿2ml,采用西门子-德灵BN特定蛋白分析仪检测β2MG。分别测定接触组及对照组上述指标。

1.3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7.0统计软件包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

2 结果

2.1高温接触组及对照组Cr、BUN及尿β2MG检测结果:高温接触组Cr、BUN及尿β2MG检测结果比对照组升高,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

2.2接触组不同工龄Cr、BUN及尿β2MG检测结果:高温作业工人工龄≥10年Cr测定结果高于工龄

3 讨论

高温作业是常见的职业性危害因素, 作业人员在高温环境中工作, 可引起一系列生理功能改变,如体温升高、心率加快、大量出汗等,进而导致心血管系统、血糖、肾功能等异常[1~3]。Cr、BUN及尿β2MG是常用的肾功能检测指标,Cr是肌酸的代谢终产物,主要反映肾小球的滤过功能;BUN是蛋白质的代谢终产物,是判断肾功能下降的主要指标;β2MG是由淋巴细胞、血小板、多形核白细胞产生的一种小分子球蛋白,其常被认为是衡量肾功能早期改变的一项敏感的指标[4]。本文通过研究发现,高温接触组肾功能指标(Cr、BUN及尿β2MG)较对照组升高,有显著统计学差异,依据高温接触组工龄长短不同分组研究发现,高温作业工龄长者肾功能指标(Cr、BUN及尿β2MG)较工龄短者升高,有统计学差异。表明高温作业对人体肾功能有一定损害,时间越长,损害越大。分析原因可能是人体在高温环境中,为了维持能量平衡,新陈代谢会增强,排汗量明显增多,加快人体血流速度,使心率增快,人体能量消耗大,导致肌酐、尿素氮等增多,加重肾脏的负担[5]。同时,在高温环境中,工人一天工作的出汗量可能达到6~8L,高温作业时大量水分排出会导致有效循环血量减少,导致肾血流量、肾小球滤过率的下降,进而引起肾功能的下降。

本次研究是一次断面调查,且因该企业高温作业无女性工人,最终结果存在一定局限性,需进一步多层面、增加样本量进行研究。

综上所述,高温作业对人体肾功能有一定影响,应定期查体,监测肾功能,同时,应采取积极的干预措施,对高温作业人员采取相关劳动保护,保护工人身体健康。

参考文献:

[1]Wu TC,Tanguary RM,Wu Y,et al.Presence of antibodies to heat stress proteins and its possible significance in workers exposed to high temperature and carbon monoxide[J].Biomed Environ Sci,1996,9(4): 370-379.

[2]杨红艳,姬文婕,曾山,等.高温作业人群高血压患病率的横断面调查[J].武警医学院学报,2008,17(7):609-610.

[3]崔文广,李晓萍,汪利民,等.深井作业环境对井下工人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J].中华劳动卫生职业病杂志,2009,27(8):485-486.

第2篇

【摘要】 目的分析高温作业对职业暴露人群神经行为功能的影响。方法 以某工厂41名高温作业工人作为高温组,选择同厂非高温作业工人53名作为对照组,参照WHO神经行为功能测验组合(Neurobehavioral Core Test Batteries,NCTB),综合评价高温对作业工人神经行为功能的影响。结果 高温组情感状态测试中6类情感要素中消极情绪状态:紧张-焦虑、忧郁-沮丧、愤怒-敌意、疲惫-惰性、困惑-迷恋的得分中高温组均高于非高温组 (P

【关键词】 高温作业;神经行为功能;神经行为功能测验组合

高温作业涵盖了很多行业,如冶金、机械制造、陶瓷、玻璃、搪瓷、火力发电等。近年来经国内外多项调查研究证明高温作业对人体神经系统、心血管系统、消化系统及其他生理生化指标可产生重大影响[1- 2],因此保护此类职业人群的健康意义重大。为了解高温作业对作业者神经行为功能的影响,我们参照WHO神经行为功能测验组合(Neurobehavioral Core Test Batteries,NCTB)的部分指标对高温作业工人神经行为功能进行测试。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2009年2月-5月随机选取宁夏某铁合金厂(主要是高温作业,无其他职业有害因素)高温作业工人41名作为高温组,根据高温组年龄、工龄、文化程度的构成,从同一工厂不接触高温作业的常温车间人员、行政工作人员中选取53名工人作为非高温组。要求被调查者本人及家族中无精神神经病史,无视、听、手部运动功能障碍。高温组年龄(28.5±7.8)岁,工龄(8.1±7.7)年, 体质指数(BMI)为(23.2±4.6);非高温组年龄(26.5±5.2)岁, 工龄(5.39±4.7)年, BMI为(21.1±2.8)。两组工人在年龄构成、工龄、文化程度及生活习惯上均衡可比。

1.2 方法

1.2.1 作业场所气温的监测方法 在高温与非高温车间内采用四周及中心布点5个,采用通风式干湿球温湿度计测定,每点在两个工作日内重复测量2次,取平均值即为有效值。

1.2.2 调查问卷 参照NCTB的方法编制调查问卷,调查问卷内容包括: (1)个人基本情况含性别、年龄、婚姻状况、文化程度、身体参数、工龄等;(2)既往健康状况;(3)健康行为和知识;(4)神经系统症状及情感状态;(5)目标追踪试验;(6)数字译码测验;(7)简单反应时测试。问卷调查及计分方法按照NCTB介绍的方法进行[3]。

1.2.3 质量控制 统一培训调查员,对问卷详细解释,体重秤、血压计、明视持久度及简单反应时等仪器在每次测验前均校正,测试在安静、光线充足的房间进行。

1.3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 11.5统计软件建立数据库,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

2 结果

2.1 作业场所气温监测结果 高温车间平均气温为39.5℃,非高温车间平均气温为22.4℃,详见表1。表1 高温车间与非高温车间的测定气温检测车间测定点气温/℃12345平均

2.2 情感状态测试结果

由表2可见,高温组与非高温组6类情感要素中消极情绪状态:紧张-焦虑、忧郁-沮丧、愤怒-敌意、 疲惫-惰性、困惑-迷茫的得分中高温组均高于非高温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2 情感状态测试得分(±s)

2.3 行为功能测试得分结果

由表3可见,高温组与非高温组目标追踪项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数字译码项,高温组工人明显低于非高温组工人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3 行为功能测试得分(±s)

3 讨论

高温作业指工作地点有生产性热源,以本地区夏季室外平均温度为参照基础,工作地点的气温高于室外2℃或2℃以上的作业。一般将热源大于23W/m3的车间称为热车间或高温车间。而在高气温或同时存在高气湿或热辐射的不良气象条件下进行的生产劳动,统称为高温作业[4]。本研究我们引用NCTB计分测验项目有:情感状态测试、目标追踪试验、数字译码测验及简单反应时测试。在高温组与非高温组作业工人的年龄、工龄及文化构成均衡可比的情况下对两组工人的各测试项目进行比较,结果发现6类情感要素中紧张-焦虑、忧郁-沮丧、愤怒-敌意、疲惫-惰性、困惑-迷茫的得分中高温组均高于非高温组。数字译码项,高温组工人得分低于非高温组工人得分,此结果与刘克俭等报道一致[2]。出现上述情况可能是因为:(1) 高温导致人体大量出汗,血容量减少,心输出量增加,使循环系统处于高度应激状态。长时间处于这种状态可使作业者的血压升高,心肌受损等[5]。(2)长时间作业于高温环境,可因中枢神经系统长期处于抑制状态,而导致神经衰弱综合征的发生率增高,有文献报道高温还易引起作业工人出现明显的抑郁症状[6]。(3)高温环境加之高强度的劳动负荷可使人脑皮层功能降低和适应能力减弱,导致动作灵敏性和协调性下降[7]。

另外测试结果还显示目标追踪项与简单反应时项高温组与非高温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这可能由于高温条件下,通过机体的神经体液调节机制,加压素(ADH)分泌明显增加,而加压素与人和动物的学习记忆有关[8]。提示高温作业可能对工人的学习和记忆影响不是很大。

综上所述,高温作业对职业暴露人群神经行为功能可产生不良影响。因此对高温作业环境采取隔热降温措施,提高工人的防护意识,合理调节膳食安排休息,减轻危害是十分必要的。提示我们对于高温作业人员要认真进行定期健康检查,尤其加强对心血管系统的监护,及时发现高温作业禁忌证[9], 更好地保护高温作业人群健康。

参考文献

[1] 刘玉伟, 程了权, 孙逊,等. 高温作业工人健康检查结果分析[J]. 工业卫生与职业病, 2006, 32(2):94-96.

[2] 孙品, 杨跃林, 王仁仪. 高温作业工人健康状态的研究[J]. 现代预防医学, 2004, 31(1):21-23.

[3] 梁友信. 介绍WHO推荐的神经行为核心测验组合[J]. 工业卫生与职业病,1987, 13(6):331-339.

[4] 金泰廙.职业卫生与职业医学[M]//邬堂春,杨磊.物理因素所致职业病.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209-205.

[5] 刘富英,杨全芝,吴琨,等. 高温和脉冲噪声联合作用对职业人群心血管系统的影响[J].中国全科医学,2008,11(7):64-66.

[6] 杨跃林, 王仁仪, 柴主保, 等. 汉密顿焦虑量表对高温作业工人监护和诊断指标的探讨[J]. 职业卫生与病伤, 1998,13(2):71-73.

[7] 金泰廙. 职业卫生与职业医学[M].6版.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14.

第3篇

近日来,我市出现了持续酷热天气。据气象部门预测,高温天气仍将持续较长时间。根据《市委办公厅市政府办公厅关于做好防暑降温工作的紧急通知》(办字号)文件精神,为减少和降低高温酷暑天气对职工身体健康的影响,确保局系统各部门、各单位安全生产,现就做好防暑降温保安全工作通知如下:

一、各单位负责人要以对职工生命和健康高度负责的态度,把防暑降温工作落实到每个高温岗位和每一名职工。要合理安排生产班次和劳动时间,严格控制加班加点,禁止延长高温作业工种的工时;要进一步改善劳动生产条件,完善防暑降温设施,妥善安排高温期间的休息场所,高温作业场所要采取有效的通风、隔热、降温措施,保证清凉饮料及防暑药品的现场供应,防止高温中暑等事件的发生。

二、要结合实际,研究制定高温中暑应急救援预案,加强演练,加大对作业人员防暑降温和中暑急救知识的宣传教育工作,做好防暑降温的预防保障工作。

三、要加强对高温作业的劳动者进行健康体检。对身体状况不适合高温作业的员工,应调离高温作业岗位。暂不能调动岗位的,应在高温天气对其加强预防中暑保护措施。

四、要认真落实高温期间安全生产责任制,切实做好安全生产工作。各单位要针对高温天气下安全生产面临的新形势,切实加强安全生产的监督管理,重点加强对易燃易爆、高温高压作业岗位,以及高空、露天施工作业场所的安全检查和防护工作,发现隐患及时整改,严防重特大事故的发生。各办公场所要加强高温暑期的通风、降温和卫生工作,为人民群众提供良好的消费环境。

五、加强对办公场所用电设备的管理,做好空调、复印设备、电脑、照明电路、插线板等设备维护和检修。严格做到下班之前关闭所有用电设备并切断电源,避免电线短路,杜绝火灾事故。

六、要加强对职工食堂饮用水、食品卫生的质量监督,严格执行食品卫生制度。

七、切实加强车辆管理和行车安全,要规范行为,带头遵守交通法规,杜绝乱停乱放、乱鸣喇叭、乱开远光灯、乱变道抢道等现象,树立文明交通好风尚,确保安全无事故。

八、加强值班值守工作,高温天气期间各单位要切实加强值班工作,严格执行值班制和领导带班制,保证通信畅通,遇有突发事件,及时报告,果断处置。

第4篇

2020年国家规定发放高温费的时间是6月1日至9月30日,共四个月。

高温津贴是用人单位为保障劳动者生产过程中的安全和身体健康,对劳动者高温作业及高温天气下作业额外的劳动消耗给予的补偿。

2012年原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原卫生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全国总工会联合下发了《关于印发防暑降温措施管理办法的通知》(安监总安健〔2012〕89号)第十七条明确规定,劳动者从事高温作业的,依法享受岗位津贴,用人单位安排劳动者在35℃以上高温天气从事室外露天作业以及不能采取有效措施将工作场所温度降低到33℃以下的,应当向劳动者发放高温津贴,并纳入工资总额。

(来源:文章屋网 )

第5篇

一审法院经审理认为,出租车司机行业属于特殊工作性质的行业,在夏季运营过程中,出租汽车司机可利用车载空调将工作场所温度降至33℃以下,并不符合用人单位应支付劳动者高温津贴的法定情形。故法院对程某要求某公司支付其高温津贴的诉讼请求不予支持,裁定驳回程某的诉讼请求。后程某不服,上诉至二审法院。二审法院经审理认为,程某不符合用人单位应支付劳动者高温津贴的法定情形,驳回上诉,维持原判。

一、高温津贴的法律依据

(一)高温津贴属于必须以现金形式发放的工资范畴

在《防暑降温措施管理办法》出台之前,国家法律法规就高温津贴的性质并未明确予以界定。地方性的广东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在粤人社函[2009]20号文中对此首先予以界定。该文规定:“用人单位根据国家有关规定,对在高温天气下露天工作以及其他工作场所高温作业的劳动者发放的高温津贴,是对在高温环境下工作的劳动者特殊劳动消耗的补偿,属于工资范畴;对非高温作业人员普遍发放的类似于防暑降温费性质的高温津贴,应属于职工福利范畴。”通说的高温津贴,应属于前一种情形,是企业补偿职工在特殊条件下的劳动消耗及生活费额外支出的工资补充形式,是一项法定义务,属于工资范畴,并且只能是现金支付。北京市《关于做好工作场所夏季防暑降温工作有关问题的通知》也明确指出:“高温津贴属于劳动者工资组成部分,应计入企业工资总额。”

新出台的《防暑降温措施管理办法》第十七条明确规定:“劳动者从事高温作业的,依法享受岗位津贴……并纳入工资总额”。因此,自2012年6月29日起,高温津贴已被明确地界定为工资范畴。本案中,程某所要求的高温津贴就是除一般工资收入之外的额外补偿,仍属于工资范畴。

(二)高温津贴的发放对象

2007年《关于进一步加强工作场所夏季防暑降温工作的通知》规定,能够领取高温津贴者必须是在高温下工作的岗位职工,包括建筑工人、无空调的公交车司机、露天环卫工人等。2012年新出台的《防暑降温措施管理办法》指出,该办法适用于存在高温作业及在高温天气期间安排劳动者作业的企业、事业单位和个体经济组织等用人单位。将以前的工业、交通运输业、建筑业和田间作业,扩大到存在高温作业的企业、事业和个体经济组织,几乎涵盖了各行各业的劳动者。

虽然高温津贴的发放范围作了扩张,但法律法规仍然作出了诸如“高温作业”、“无空调作业”、“露天作业”等限制性规定,强调工作过程中的外界气温条件及人为降温措施的实际效果。所以,是否发放高温津贴还需依据相应的法定条件进行判定。

(三)发放高温津贴的法定情形

新出台的《防暑降温措施管理办法》第十七条规定:劳动者从事高温作业的,依法享受岗位津贴。用人单位安排劳动者在35℃以上高温天气从事室外露天作业以及不能采取有效措施将工作场所温度降低到33℃以下的,应当向劳动者发放高温津贴,并纳入工资总额。由此,高温津贴的发放情形主要包括:1.露天工作,日最高气温达到35℃以上;2.非露天工作,用人单位不能采取有效措施将作业场所温度降低到33℃。

(四)配备车载空调的出租车不符合发放高温津贴的法定情形

运营出租车配备车载空调是行业的法定要求,结合本案中程某的工作情形可知:第一,程某所从事的出租司机行业属于特殊工作性质的行业,但并不是露天工作;第二,在夏季运营过程中,程某可利用车载空调将工作场所温度降至33℃,故其不应享受高温津贴。而目前北京市内的出租汽车,诸如伊兰特,捷达等众多车型,都配备了空调降温系统,这也使得乘客和出租车司机的夏季乘坐、工作环境都在33℃以下,所以,整个北京市出租车行业也都不符合用人单位应支付劳动者高温津贴的法定情形。

二、本案中的利益衡量

(一)劳动关系矛盾就其本质是一种利益关系矛盾

法律本质上就是对各种利益关系的一种调整,和谐社会最基本的含义就是一种大体均衡的利益格局。缺少了利益格局的大体均衡,和谐社会就无从谈起。其中最为重要的利益分配就是劳动者如何通过劳动平等地获得报酬,此即由劳动法律调整的劳动关系。利益的均衡就是法官裁判的目标,这也是与和谐社会的构建相一致的。因此,作为利益衡量的运用者,法官在确定个案利益的保护程度时,他的价值观念必须反映社会价值,应考虑到个案的利益衡平对公共政策、社会舆论乃至经济行业发展的影响。

(二)本案中出租车公司与出租车司机之间的利益均衡

本案中程某所从事的出租车行业属于特殊行业,其现有的运营模式主要有公司化模式以及个体化经营加行业管理模式。在公司化运营模式中,又有车辆属于公司和车辆属于个人但挂靠公司运营这两种情形。但其行业运营模式均是产权和经营权相分离的承包运营模式。出租车司机受劳动合同和承包经营合同的双重规制,后者更是触及到了双方权利义务的核心。依据承包经营合同的约定及行业惯例,运营成本尤其是油耗成本是由出租车司机自行承担的,这是双方长期磨合形成的利益格局并由主管行业以运营合同的形式予以固定,每一个新入行的司机对此利益格局是明知的。这里既不存在利益的失衡,也不存在一方对另一方的强制,双方的利益大体均衡。

此外,由于出租车司机的收入与油价、经济和政策调整紧密相关,为降低出租车司机的运营成本,保障其收入的稳定性,出租车公司已经根据相关规定给予司机一定油补。但是,作为出租车管理者的出租车公司,不仅有追求自己收入最大化的利益诉求,还担负着保障司机收入稳定、降低其运营成本的社会责任。如按照北京市相关行业规定中所要求的出租车公司对单班司机给予每月约1400元的油补,对双班司机每人每月给予约700元的油补这一标准,以北京全市有约13万名司机、本案出租车公司有280名司机计算,需要支付的油补总量对公司和整个行业来讲,都是一笔不小的支出。如果再额外要求出租车公司给予司机高温津贴,将会导致双方在长期磨合中形成的利益失衡,不仅会阻碍行业的健康发展,影响群众正常出行,还会引发社会就业危机等一连串恶性循环。

劳动法的特点是法定条款和条款约定相结合。从某种意义上,出租车公司与出租车司机都是经营者,双方通过法律的规定和合同的约定,界定各自的权、责、利的边界,搭建起由运营权、车辆、人力成本、油耗等成本组成的经营平台。双方的合作运营既保障了群众对城市交通出行的需求,又实现了各自在合同约定框架下的盈利。如果过于强化一方的利益,如本案中,过于倾斜保护出租车司机的利益要求公司支付高温津贴,将会导致双方在长期磨合中形成的利益失衡。

第6篇

【摘要】为了加强劳动保护的科学管理,对炼钢厂的主要生产岗位的体力劳动强度、生产性粉尘作业危害程度、高温作业及噪声作业进行了分级和评价。

【关键词】 劳动保护 分级 评价

为了加强劳动保护的科学管理,有效地改善劳动条件,更好地保护劳动者的身心健康;明确生产岗位主要危害因素对从业人员的危害程度以及从事该作业所消耗的体力强度,为企业的科学管理提供可靠依据。我们对炼钢厂的主要生产岗位的体力劳动强度、生产性粉尘作业危害程度、高温作业及噪声作业进行了鉴定和评价。现报告如下:

1 调查对象、内容与方法

炼钢厂于1984年投产,年设计生产能力60万吨。现有职工2082人,其中生产工人数1721人。设有炼钢、准备、浇钢、连铸、行车、精整、运行、检修等10个生产车间,130个生产班组,实行四班三倒工作制。其主要工艺流程如下:

生产过程中产生的主要危害因素有粉法、噪声、及高温等。

1.1 分级调查对象: 在该厂能产生各种不良劳动条件的岗位中选择有代表性的岗位进行分级。

1.2 现场调查:为收集分级必需的所有资料,对选定的岗位进行现场监测和调查,依据有《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GBZ 1-2010[1]、《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第1部分 化学有害因素GBZ 2.1-2007[2]、《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第2部分 物理有害因素GBZ 2.2-2007[3]、《工作场所有害物质监测方法》[4]、《工作场所空气中有害物质监测的采样规范》GBZ 159-2004[5]、《工业企业噪声测量规范》GBJ 122-88[6]等。

1.3 分级方法: 依据《体力劳动强度分级》GB3896-1997、《生产性粉尘作业危害程度分级》 GB5817-1986、《噪声作业分级》LD80-1995、《高温作业分级》GB/T 4200-1997等标准中的有关规定进行分级。

2 结果与讨论

2.1 体力劳动强度分级[7]: 选择有代表性的24个岗位进行体力劳动强度分级。经过测定和计算,结果见表Ⅰ

表Ⅰ 体力劳动强度分级结果统计表

强度级别 劳动时间率(%) 平均能量代谢率(J/min/m2)劳动强度指数岗 位

Ⅰ 22.60~96.00 3.18~9.04 2.72~11.78 加废钢、混铁炉、汽化摇炉、转炉行车、精整、行车、提升机、1号皮带、翻包、修包、中包、P4内、配水 、中包修筑、空压站、一净环、一浊环、打钢号、出坯

Ⅱ 56.80~71.30 9.20~11.58 15.09~19.77 合金工、取样工、包装工、P4外

表Ⅰ所示:Ⅰ级岗位20个,占测定总数的83.3%,Ⅱ级岗位4个,占测定总数的16.7%。分级结果表明:该炼钢厂生产自动化程度较高,全部岗位以轻中度体力劳动强度为主,不存在重度和极重度体力劳动强度。由表中可以看出:降低岗位体力劳动强度级别的主要因素在于减少作业时间,降低其能量消耗。

2.2 生产性粉尘作业危害程度分级[8]: 选择有代表性的15个工种或岗位进行测定分级。结果见表Ⅱ

表Ⅱ 生产性粉尘作业危害程度分级结果统计表

粉尘危害级别 粉尘浓度超标倍数 接尘时间肺总通气量(升/日•人) 粉尘危害

指数 岗 位

O 未超标 2898.47~7814.72 O 摇炉工、混铁炉、废钢、翻包、修包、装包、P4外

Ⅰ 0.63~2.99 361.37~7077.54 0.94~3.82 取样工、混铁炉行车、汽化工、1号皮带、中包、中包修筑

Ⅱ 3.80~8.28 4258.65~6111.10 7.60~12.42 加合金工、提升机工

注:以上岗位粉尘均为混合尘,SiO2(F)%为2.7~4.7,标准为10mg/m3。

表Ⅱ 所示:0级岗位7个,占总数的46.7%,Ⅰ级岗位6个,占总数的40.0%,Ⅱ级岗位2个,占总数的13.3%。原因是除尘设备使用时间较长,不能全部正常运转,除尘效率下降。《粉尘分级监察规定》中明确规定,企业应消灭Ⅳ级粉尘危害作业,重点治理Ⅱ、Ⅲ级。因此,提升机、1、2号皮带等产尘点是今后粉尘治理的重点。

2.3 噪声作业分级[9]:选择有代表性的21个噪声岗位进行测定分级。结果见表Ⅲ:

表Ⅲ 噪声作业危害程度分级结果统计表

危害级别 噪声暴露时间(h) 等级连续A声级dB(A) 噪声危害指数 岗位

O 3.2~7.9 70.3~84.5 -2.45~-0.08 混铁炉、合金工、取样工、摇炉工、转炉行车、精整行车、提升机、1号皮带、一净环、中包修筑、翻包、P4外、配水、P4内、中包、中包主控、装包、打钢号、出坯

Ⅰ 1.8~3.4 0.13~0.52 一浊环、空压站

表Ⅲ 所示:0级岗位19个,占总数的90.5%,Ⅰ级岗位2个,占总数的9.5%,Ⅱ、Ⅲ、Ⅳ级噪声危害均不存在。由此可见,该炼钢厂的噪声治理是比较有效的。

2.4 高温作业分级[10]:选择有代表性的11个岗位进行分级,结果见表Ⅳ

表Ⅳ所示:Ⅰ级岗位1个,Ⅱ级岗位3个,Ⅲ级岗位5个,Ⅳ级岗位2个,其中Ⅲ、Ⅳ级危害占总数的63.6%。其危害程度是比较严重的,主要原因是热源较近,导致作业环境温度升高。

3 建议

3.1 重点治理Ⅱ级粉尘危害岗位,加强除尘设备的管理维护,保证其正常运行和即时更换;发放防尘口罩,并保证其使用效果。

3.2 对空压站、净、浊环站的隔音设施玻璃等如有损坏应即时更换;对强噪声岗位作业人员要佩戴耳塞。

3.3 高度重视Ⅲ、Ⅳ级高温作业岗位的治理,保证通风设施的正常运行;提高现场清凉饮料的发放标准。

3.4 根据劳动条件分级的结果,按照规定进行劳动卫生监测;加强工人的健康监护,防止职业危害的发生。

参考文献

[1]GBZ 1-2010,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S].

[2]GBZ 2.1-2007,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第1部分:化学有害因素[S].

[3]GBZ 2.2-2007,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第2部分:物理有害因素[S].

[4]GBZ159-2004,工作场所空气中有害物质监测的采样规范[S].

[5]徐伯洪,闫慧芳. 工作场所有害物质监测方法[M].北京: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3.284-295.

[6]GBJ 122-88 ,工业企业噪声测量规范[S].

[7]GB3896-1997,体力劳动强度分级[S].

[8]GB5817-1986,生产性粉尘作业危害程度分级[S].

[9]LD80-1995,噪声作业分级[S].

第7篇

第二条未成年工是指年满十六周岁,未满十八周岁的劳动者。

未成年工的特殊保护是针对未成年工处于生长发育期的特点,以及接受义务教育的需要,采取的特殊劳动保护措施。

第三条用人单位不得安排未成年工从事以下范围的劳动:

(一)《生产性粉尘作业危害程度分级》国家标准中第一级以上的接尘作业;

(二)《有毒作业分级》国家标准中第一级以上的有毒作业;

(三)《高处作业分级》国家标准中第二级以上的高处作业;

(四)《冷水作业分级》国家标准中第二级以上的冷水作业;

(五)《高温作业分级》国家标准中第三级以上的高温作业;

(六)《低温作业分级》国家标准中第三级以上的低温作业;

〔七)《体力劳动强度分级》国家标准中第四级体力劳动强度的作业;

(八)矿山井下及矿山地面采石作业;

(九)森林业中的伐木、流放及守林作业;

(十)工作场所接触放射性物质的作业;

(十一)有易燃易爆、化学性烧伤和热烧伤等危险性大的作业;

(十二)地质勘探和资源勘探的野外作业;

(十三)潜水、涵洞、涵道作业和海拔三千米以上的高原作业(不包括世居高原者);

(十四)连续负重每小时在六次以上并每次超过二十公斤,间断负重每次超过二十五公斤的作业;

(十五)使用凿岩机、捣固机、气镐、气铲、铆钉机、电锤的作业;

(十六)工作中需要长时间保持低头、弯腰、上举、下蹲等强迫和动作频率每分钟大于五十次的流水线作业;

(十七)锅炉司炉。

第四条未成年工患有某种疾病或具有某些生理缺陷(非残疾型)时,用人单位不得安排其从事以下范围的劳动:

(一)《高处作业分级》国家标准中第一级以上的高处作业;

(二)《低温作业分级》国家标准中第二级以上的低温作业;

(三)《高温作业分级》国家标准中第二级以上的高温作业;

(四)《体力劳动强度分级》国家标准中第三级以上体力劳动强度的作业;

(五)接触铅、苯、汞、甲醛、二硫化碳等易引起过敏反应的作业。

第五条患有某种疾病或具有某些生理缺陷(非残疾型)的未成年工,是指有以下一种或一种以上情况者:

(一)心血管系统

l先天性心脏病;

2克山病;

3收缩期或舒张期二级以卜自脏杂音。

(二)呼吸系统

1中度以上气管炎或支气管哮喘;

2呼吸音明显减弱;

3各类结核病;

4体弱儿,呼吸道反复感染者。

(三)消化系统

1各类肝炎;

2肝、脾肿大;

3胃、十二指肠溃疡;

4各种消化道庙。

(四)泌尿系统

1急、慢性肾炎;

2泌尿系感染。

(五)内分泌系统

1甲状腺机能亢进;

2中度以上糖尿病。

(六)精神神经系统

1智力明显低下;

2精神忧郁或狂暴

(七)肌肉、骨骼运动系统

1身高和体重低于同龄人标准;

2一个及一个以上肢体存在明显功能障碍;

3躯干四分之一以上部位活动受限,包括强直或不能旋转。

(八)其他

1结核性胸膜炎;

2各类重度关节炎;

3血吸虫病;

4.严重贫血,其血色素每升低于九十五克(<95g/L)。

第六条用人单位应按下列要求对未成年工定期进行健康检查:

(一)安排工作岗位之前;

(二)工作满一年;

(三)年满十八周岁,距前一次的体检时间已超过半年。

第七条未成年工的健康检查,应按本规定所附《未成年工健康检查表》列出的项目进行。

第八条用人单位应根据未成年工的健康检查结果安排其从事适合的劳动,对不能胜任原劳动岗位的,应根据医务部门的证明,予以减轻劳动量或安排其他劳动。

第九条对未成年工的使用和特殊保护实行登记制度。

(一)用人单位招收使用未成年工,除符合一般用工要求外,还须向所在地的县级以上劳动行政部门办理登记。劳动行政部门根据《未成年工健康检查表》、《未成年工登记表》,核发《未成年工登记证》。

(二)各级劳动行政部门须按本规定第三、四、五、七条的有关规定,审核体检情况和拟安排的劳动范围。

(三)未成年工须持《未成年工登记证》上岗。

(四)《未成年工登记证》由国务院劳动行政部门统一印制。

第十条未成年工上岗前用人单位应对其进行有关的职业安全巨生教育、培训;未成年工体检和登记,由用人单位统一办理和承担费用。

第十一条县级以上劳动行政部门对用人单位执行本规定的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对违反本规定的行为依照有关法规进行处罚。

各级工会组织对本规定的执行情况进行监督。

第8篇

【摘要】目的:了解冶炼行业的职业卫生状况,为预防职业病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按国家标准对辖区内5家冶炼厂工作场所的职业病危害因素进行检测。结果:铅、锰和高温的测定点合格率分别为69.2%、92.3%和50.0%。结论:冶炼行业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严重,需加强技术革新和职业卫生管理。

【关键词】冶炼厂;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

众所周知,冶炼过程中矿石经高温加热后有大量的铅烟、锰烟逸出。为了解冶炼行业职业危害状况,我们于2010年12月对5家冶炼厂工作业场所的职业病危害因素进行了检测。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对象与方法

1.1对象:选择辖区内5家冶炼厂为调查对象。

1.2方法:生产性毒物(铅、锰)用FCC-3000G型防爆个体粉尘采样器按《工作场所空气中有害物质监测的采样规范》(GBZ159-2004)进行采样,铅、锰检测分别按GBZ/T160.10-2004《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 铅及其化合物》、GBZ/T160.13-2004《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 锰及其化合物》(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进行分析;高温测定按《工作场所物理因素测量 第7部分:高温》(GBZ/T189.7-2007)进行;评价测定点检测结果是否合格按国家颁布的职业卫生标准[1, 2]进行。

2结果

2.1生产工艺流程:配料(锰矿、富锰渣、硅石、焦炭等)-下料-电炉冶炼-出料(硅锰合金、炉渣)。

2.2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结果。

2.2.1工作场所空气中铅、锰浓度检测结果:铅浓度范围0.007~0.348 mg/m3,测定点合格率为69.2%(45/65),锰浓度范围0.003~0.168 mg/m3,测定点合格率为92.3%(60/65),二者合格率比较有高度统计学意义( χ2=11.14,P<0.01),见表1。

2.2.2工作场所WBGT指数检测结果:共检测工作场所高温作业点22个,WBGT指数范围27.1~43.2℃,根据岗位工人体力劳动强度和接触时间率进行评价,有11个测定点的WBGT指数符合高温作业职业接触限值,合格率为50.0%。

3讨论

检测结果表明,工作场所空气中铅烟浓度及高温强度测定点合格率较低,为69.2%、50.0%,主要原因是生产设备陈旧,工艺较为落后。工作场所空气中锰烟浓度测定点合格率为92.3%,其原因是由于锰的沸点较高,达1900℃以上,熔点约为1200℃左右,而生产工艺炉内温度只达到1300℃左右,故空气中锰烟浓度多数不超标,而铅的沸点较低约700℃左右,故即使矿石中铅的含量较少,但全部挥发出来,导致空气中铅烟浓度部分超标。提示我们冶炼行业的职业病防治重点应在铅危害的治理和高温的防护。同时要加强对作业工人职业卫生知识的宣传、教育和培训,增强自我保护意识,提高自我防范能力。

参考文献

[1]GBZ 2.1-2007.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 第1部分:化学有害因素[S]

[2]GBZ 2.2-2007.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 第2部分:物理因素[S]

第9篇

疲劳旅游俞女士的儿子高考完毕后,为了放松一下,一家人去外地旅游了一趟,由于生活不规律,行程安排过满,睡眠和饮食质量下降,回家后一家人嘴角都起了疱疹。

医生提醒:很多学生会趁暑假期间外出旅游,出门旅游要注意劳逸结合。

高温作业宋师傅在建筑工地上干活,最近,天天头顶烈日,出汗较多,体内水分丢失严重。口里长了一嘴疮,连饭都吃不下。

医生提醒:高温作业者一定要注意膳食调节,多喝水。

熬夜打电游小张酷爱打电脑游戏,经常连续几天熬夜“作战”。最近,两眼红得和兔子眼睛一样,还经常流鼻血。

医生提醒:熬夜会导致肝火上升,容易出现上火症状。

情绪波动许先生从去年开始炒股,最近股票走势不稳,许先生睡不好、吃不下,心烦易怒、神经紧张。

医生提醒:中医有“七情化火”之说,忧郁、愤怒、思虑过度都会使身体机能失去平衡状态而生“火气”。

健身过度 张小姐听说夏季人体消耗量大,是减肥的好季节。于是,她最近每天都花两个小时健身,原本以为可以精神一点,但最近却一直感到乏力、喉咙肿痛,并伴有低烧。

医生提醒:夏季体力消耗太大也会引起上火。

爱吃辛辣夏季,食欲不振的李小姐喜欢吃川菜解馋。可吃过后的第二天,不仅嘴唇上起了疱疹而且脸上也起了疱疹。

医生提醒:辛辣刺激的饮食,会给肠胃增加负担,过量进食又会造成消化不良,食物积聚在消化道内,也会导致“热气”。

摘自《今日在线》

链接治“上火”小偏方

①中药泡茶:杭白菊1.5克,麦冬3克,生甘草3克,胖大海2枚,四药合成1包。用法:取药1包放入茶杯中,倒入开水冲泡,当茶饮服,每包药冲泡3杯水,每日用1~2包,6天为1个疗程,连服1~3个疗程。

②双花茶:金银花、各10克,水煎,温凉后加蜂蜜2匙饮服,每日6次。

第10篇

由于近来北京持续的高温高湿,过去在北方很少见的“热射病”病人不断出现。近日有消息说:宣武医院急诊科上周四收治了的一名高烧且多脏器功能衰竭患者,经多位专家会诊,疑似为热射病病例。对此,北京中医医院主任医师李建指出:汗水是人体天然的温度“调节器”,汗出的同时也带走了人体内热量,所以,当汗水在皮肤表面蒸发时,体温也随之下降,然而当处于极其闷热的环境下,这套人体温度调节系统就会发生故障,甚至崩溃,于是人体就得病了,比如热射病。热射病很少有预兆,病人在很短的时间内,体温迅速升高達41℃以上,皮肤干燥、哄热、无汗,呼吸困难,甚至会危及生命。

热射病就是严重中暑

李建介绍:中暑是指在高温环境下人体体温调节功能紊乱而引起中枢神经系统和循环系统发生障碍为主要表现的急性疾病。中暑一般分为热痉挛、热衰竭、日射病和热射病。热射病是中暑中非常严重的类型,一般在温度高于30℃,湿度大于70%的环境中,且较长时间待在其中才会发生。发病时,直肠内体温超过40℃,体温调节中枢功能紊乱,皮温升高,伴有意识障碍,但不出汗。死亡率很高。一般高温作业者,老人、孩子,免疫性疾病患者或肥胖者、皮肤汗腺发育不好,服食麻黄碱等药的人,较易在高温、高湿度条件下发生热射病。也就是说:中暑的人多因在中午或下午最炎热的时间段里活动时间较长,或体力劳动强度过大所致,同时,这类人大多有慢性病基础。此外,工作强度过大、时间过长、睡眠不足、过度疲劳等也是常见诱因。

气温高是中暑预警信号

研究表明,盛夏的气温每升高1℃,都可能对体弱者或老年人产生不良影响,因而气温的高低本身就有警示作用。比如33℃时,人就会有热的感觉,这是防暑降温的起始温度。35℃时,人体赖以散热的辐射、对流、传导形式逐渐减弱或停止,蒸发出汗便是最重要乃至唯一的散热方式。此时,应及时补足水分及钾、钠、镁等电解质。37℃为一级警报,此温度下人可能因大量出汗而出现脱水或电解质紊乱。38-39℃,属于二至三级警报,一些人,特别是体质较弱者的心肺会不堪重负,可能出现意外,这时应该进行物理降温和药物防护。

中暑有先兆 早防早治好

李建谈道:高温高湿对于人体健康可谓灾难性天气,人体随时可能发生健康意外。当气温升高到38℃,或虽然气温是35℃,但湿度过大时,便可能发生中暑,导致热射病。根据临床表现的轻重,中暑可分为先兆中暑、轻症中暑和重症中暑,而它们z间的关系是渐进的。因此了解中暑发生时的表现,及时采取相应的措施,有利于早防早治。

1.先兆中暑症状:高温环境下,出现头痛、头晕、口渴、多汗、四肢无力发酸、注意力不集中、动作不协调等症状;体温正常或略有升高;如及时转移到阴凉通风处,补充水和盐分,短时间内即可恢复。

2.轻症中暑症状:体温往往在38℃以上;除了头晕、口渴外,往往有面色潮红、大量出汗、皮肤灼热等表现,或出现四肢湿冷、面色苍白、血压下降、脉搏增快等表现。如及时处理,往往可于数小时内恢复。

3.重症中暑症状:是中暑中情况最严重的一种,如不及时救治将会危及生命。这类中暑又可分为热痉挛、热衰竭、日射病和热射病。

热痉挛的症状特点:多发生于大量出汗及口渴,饮水多而盐分补充不足致血中氯化纳浓度急速明显降低时。这类中暑发生时肌肉会突然出现阵发性的痉挛及疼痛。

热衰竭的症状特点:这种中暑常常发生于老年人及一时未能适应高温的人。主要症状为头晕、头痛、心慌、口渴、恶心、呕吐、皮肤湿冷、血压下降、晕厥或神志模糊。此时的体温正常或稍微偏高。

日射病的症状特点:这类中暑是因为直接在烈日的暴晒下,强烈的目光穿透头部皮肤及颅骨引起脑细胞受损,进而造成脑组织的充血、水肿。由于受到伤害的主要是头部,所以,最开始出现的不适就是剧烈头痛、恶心呕吐、烦躁不安,继而可出现昏迷及抽搐。

热射病的症状特点:多为在高温环境中从事体力劳动的时间较长的人,身体产热过多,而散热不足,导致体温急剧升高。发病早期有大量冷汗,继而无汗、呼吸浅快、脉搏细速、躁动不安、神志模糊、血压下降,逐渐向昏迷伴四肢抽搐发展;严重者可产生脑水肿、肺水肿、心力衰竭等。

发现中暑先降温

李建告诉人们:当发现自己和其他人有先兆中暑和轻症中暑表现时,首先要做的是迅速撤离引起中暑的高温环境,选择阴凉通风的地方休息,并多饮用一些含盐分的清凉饮料。还可以在额部、颞部涂抹清凉油、风油精等,或服用人丹、十滴水、藿香正气水等中药。如果出现血压降低、虚脱时应立即平卧,及时上医院静脉滴注盐水。

对于重症中暑者除了立即把中暑者从高温环境中转移至阴凉通风处外,还应该迅速将其送至医院,同时采取综合措施进行救治。

热射病可预防

在高温闷热的天气里,人们一定要注意预防热射病,李建提醒人们,可从以下几方面做起:

1.烈日尽量少出行。

夏日出门记得要备好防晒用具,最好不要在10点~16点时在烈日下行走,因这个时间段的阳光最强烈,发生中暑的可能性是平时的10倍。如果此时必须外出,一定要做好防护工作,如打遮阳伞、戴遮阳帽、戴太阳镜,有条件的最好涂抹防晒霜;准备充足的水和饮料。尤其是老年人、孕妇、有慢性痍病的人,特别是有心血管疾病的人,在高温季节要尽可能地减少外出活动。建议做户外活动时,最好选择清晨及黄昏的时候。尤其是老年人和孩子要减少活动,以免再给身体增加负担,不论在户外从事什么活动,应该尽量放慢速度。

此外,在炎热的夏季,防暑降温药品,如十滴水、仁丹、风油精等一定要备在身边,以防应急之用。外出时的衣服尽量选用棉、麻、丝类的织物,应少穿化纤类服装,以免大量出汗时不能及时散热,引起中暑。

2.出汗别忘多喝水。

不要等口渴了才喝水,因为口渴已表示身体已经缺水了。最理想的是根据气温的高低,每天喝1.5-2升水。出汗较多时可适当补充一些盐水,弥补人体因出汗而失去的盐分。另外,夏季人体容易缺钾,使人感到倦怠疲乏,含钾茶水是极好的消暑饮品。

夏天的时令蔬菜,如生菜、黄瓜、西红柿等的含水量较高;新鲜水果,如桃子、杏、西瓜、甜瓜等水分含量为80-90%,都可以用来补充水分。另外,乳制品既能补水,又能满足身体的营养之需。

3.睡眠充足不熬夜。

第11篇

1、作业活动中的心理、生理变化的影响

人在进行某项操作时,工艺过程本身的复杂性、作业环境的影响、员工本身的熟练程度、自我感觉、工作任务的压力等因素都会影响人的心理或精神状态发生变化。适度的紧张,在工作中是正常和必要的。使人能保持一定的警觉,在工作过程中认真负责,免出差错。人对紧张的反应在一定的范围内,具有一定的调节能力,这种调节能力是短暂的心理和行为反应,使客观需求与主观反应之间能达到一种平衡,而不至于引起后果和疾病。但当某些情况时,如工艺操作较复杂与个人的实际能力如体力、经验及技能不附、承担的工作责任重大、某些工作的危险性较大,工作时得不到信任与支持。这些因素使人的神经长期处在一种紧张状态下,而这些因素又是人本身的能力难以控制或改变的,进一步导致心理压力的调节失常,我们常常把它叫做职业性紧张。我们在企业的调查发现,有些长期上述从事工作的人员发生事故的几率较多,并且发生高血压及心血管疾病的也较多。皮特森的人失误致因分析也指出的关于工作的风险性、人的能力、工作压力、兴趣等因素影响。

因此,从业人员的自我感觉良好,能有稳定的情绪,有自信心进行工作时,不但效率高而且减少失误。

在制定防止人失误的管理措施要考虑职业适合性,主要是指人员从事某种职业应该具备的基本条件,它着重于职业对人员能力的要求。同时还要考虑职业适合性,做工作定向分析以确定职业的特性,如工作条件,工作空间,物理环境,使用的设备、工具,操作特点,训练时间,判断难度,安全状况,作业姿势,体力消耗等特性。人员定向分析以确定从事该职业人员应该具备的基本条件。人员应具备的基本条件包括所负责任,知识水平,技术水平,创造性,灵活性,体力消耗,训练和经验等八个方面的情况。

职业适合性测试是在确定了某种职业的职业适合性的基础上,测试人员的能力看其是否符合该种职业的要求。职业适合性测试包括生理功能测试和心理功能测试两方面的测试。从事某种职业的人员要求也有所不同,比如像挑选宇航员是对于心理素质和能力的要求就非常严格。

在职业适合性与人员选择方面,无论选择能力过高或过低的人都不利于事故预防。一个人的能力低于操作要求的水平,则由于他没有能力正确处理操作中出现的各种信息而不能胜任工作,可能发生人失误;反之,当一个人的能力高于操作要求的水平时,不仅浪费人力资源,而且在工作中会由于心理紧张度过低,产生厌倦情绪、心不在焉而发生人失误。

2、社会因素的影响

人除了受工作中某些因素的影响外,还有其他因素也会有影响,如工资、待遇、地位等发生的矛盾,工作调动、晋级、降职、降级、解雇、失业、家庭矛盾等都会使人的精神状态和心理发生变化,大多在涉及个人切身利益的时候,人的精神会变得紧张,工作时精神不集中,情绪不好,当员工从事危险作业时非常容易发生失误,造成事故。所以在有些国家,某些作业安排时如高空作业等,对于员工的相关情况要了解、以做出相应的处理,不具备条件的不能登高作业。企业也应考虑这些因素,对于有些情况导致的精神不振有情绪的,心理压力较大的,在安排危险作业时要非常慎重。在相应的程序文件中,也应有关于这些方面的描述及处理原则措施。员工应有与相关部门及人员进行交流的机会,及时反映出现的问题并得到解决。以避免这些问题影响工作,带来危险隐患。

3、工作组织及劳动负荷的影响

作业活动中工作组织的合理安排可减少疲劳程度已经被研究证明,如工作经常加班加点、兼职过多、按机械速率操作的单调重复性工作、过于频繁的轮班劳动。由于某些工作量超负荷,工作班轮班安排不合理引起的疲劳程度不能得到很好的恢复,又进入下一个工作班的劳动,长期以往导致的对身体健康地损害。我们在某些企业的调查发现,某些企业制定的劳动定额超出员工的体力承受能力,为了完成定额,必然出现过度的劳动负荷,研究表明在疲劳状态下,事故发生的危险性增加,事故发生率也较高。在某些行业,如冶金、煤矿等行业炉前、井下作业的员工,在疲劳状态下导致的事故多发,如正常时本应予以注意的和进行维修危险设备,由于疲劳使人的惰性增强,警觉能力下降,不去维修和注意预防危险,从而导致事故发生。此外,对于心血管系统也会造成不同程度的损害。在机械行业中,有很多是按机械速率操作的单调重复性工作,这种频繁重复的操作,没有多少刺激性变动。如冲压作业,经常的单调重复状态下,大脑处于一种麻痹和抑制状态,最易发生误操作,导致断指事故。我们在有的企业看到,为了追求工作效率,工作班中几乎没有工间休息,也没有相应的休息场所,工人在连续的紧张状态和疲劳状态下工作,其实也难有高效率,并且易出事故,这已是被实践证明了的。所以工作班中合理的安排工间休息,调解人的精神状态和疲劳程度对于防止事故是非常重要的。另外,采取防止人失误的技术措施如用机器代替人、冗余系统(二人操作、人机并行、审查)、耐失误设计(联锁装置、紧急停车装置)、警告(视觉、听觉、气味、触觉警告)等,可最大限度的减少事故发生。我们在研究中还发现,劳动负荷过重可导致全身疲劳与局部疲劳。比如,心血管负荷加重引起的心血管系统疾患、局部疲劳引起的骨骼肌肉的损伤等现象。

4、作业环境的影响

作业环境的好坏,对于员工的影响是多方面的,比如在通风照明不良、噪声强度较大、工作空间狭窄拥挤、作业环境脏乱差、高温高湿、作业场所粉尘、毒物等暴露的环境中工作,对于员工的心理生理会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我们在对一些煤矿和企业进行调查表明,员工在作业环境恶劣的条件下工作,烦躁、易怒、情绪不稳定等表现得非常明显,而且其烦恼程度与作业环境的恶劣程度成正相关。比如,噪声对于员工影响最大的方面是对于听力的损害,噪声可导致不同程度的听力损害。对于神经系统和心血管系统也会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我们在对某企业噪声对员工的心理生理影响的调查结果表明,在强噪声连续作用下,神经系统的活动功能降低,中枢神经系统的兴奋和抑制过程失调,导致大脑皮层综合分析功能受到影响,出现神经衰弱症状,主要表现为耳鸣、失眠、头疼头晕、疲倦烦躁、记忆减退等。神经衰弱症候群的检出率随着接噪强度增加而增加,呈明显的剂量—反应关系。另外噪声还可使血管平滑肌对缩血管物质刺激的敏感性增加,反应性增强,继而引起血管的收缩反应增强导致血压升高。在我们的调查中表明,接噪工人的高血压检出率随累计接触噪声剂量的增加而增加,对心功能的影响主要通过引起植物神经功能紊乱而导致心功能失常。我们在对某企业进行审核时,注意到在其接触高温作业的员工体检结果显示,在平均年龄30岁左右的员工中不同类型的心血管疾患竟达到三分之二,如左、右束支传导阻滞、心肌缺血的改变、高血压等等。在对某船厂的主体工种高温作业调查结果表明,在高温环境下作业,工人90%均感到口渴,83%的工人出现不同程度头痛、头晕、恶心、心烦、眼花等症状,同时有78%的工人工后感到很疲倦和疲倦。这些与劳动环境差、作业环境温度高、劳动强度大,出汗多有很大的关系。出汗带走了大量的水分和盐类,如不能得到及时的补充则进一步对机体产生影响。另外,我们的研究表明,高温作业过程中高温的刺激剂作业的疲劳均可使人的大脑皮质机能降低和适应能力减少,高温作业出现中枢神经系统抑制,肌肉工作能力降低已通过活动降低产热量的减少使热负荷减轻,但同时,由于注意力和肌肉工作能力、动作的正确性和反应速度的降低,极易发生工伤事故。在我们调查的一个高温矿的发生的工伤事故,与疲劳及高温导致的应急能力下降有密切关系。我们在对某企业1981年到1994年的调查结果提示,在不同工种的事故发生频率有较大的差异,这种差异与各工种的疲劳水平呈相关性。“”版权所有

第12篇

A Case Report of Occupational Severe Heatstroke Complicated with Guillain-Barré Syndrome QIN Hong1,XU Qian2(1.Wuxi Center For Disease Control And Prevention,Wuxi 214002,China;2.Wuxi Occupational Disease Healing Hospital,Wuxi 214151,China)

Key Words:heatstroke;Buillain-Barré Syndrome;occupational disease

高温中暑合并其他相关疾病的报道较少。现将我院收治的1例职业性重症中暑合并格林-巴利综合征患者的诊治康复经过报告如下。

1 病例介绍

患者,男,35岁,某装饰公司油漆工。2003年7月29日受公司指派,在某油漆施工场从事户外机件喷漆工作,当天无锡地区气象资料表明平均气温34.9 ℃,最高气温38.4 ℃,最低气温31.8 ℃。患者从上午7点工作至中午11点左右,感到头昏不适,下午无法继续工作回家休息。当晚9:30左右,患者被邻居发现昏倒在家,意识不清、呼吸不应、尿失禁。即被送入区人民医院抢救,查体温42 ℃(肛温),心率95次/mim,呼吸26次/min,血压141/85 mmHg。抢救过程中患者突然出现呼吸急促、反复抽搐。查体:深昏迷,呼吸稍促,鼾声呼吸,营养中等,发育正常,查体不合作。全身皮肤黏膜无黄染,全身浅表淋巴结未及肿大,头颅无畸形,双眼球结膜充血,双瞳孔等大圆,直径1.5 mm,对光反射灵敏,唇无紫绀,口角不歪,伸舌不合作,颈项软,无强直,颈静脉无怒胀,气管居中,甲状腺未及肿大,胸廓无畸形,两肺呼吸活动对称,起伏一致,叩诊右下肺稍浊,听诊两肺呼吸音粗,右下肺可闻及湿性音,心前区无异常隆起,未及震颤,未及抬举样搏动,心界无明显扩大,心率95次/min,心律尚齐,偶可闻及早搏,腹部平软,肋缘下未触及肝脾,移动性浊音阴性,肠鸣音不亢,外生殖器无异常,脊柱四肢无畸形,双下肢无水肿,四肢肌力测定不合作,肌张力高,腱反射稍亢,双巴氏征未引出。患者既往体健,家属否认外伤史。7月30日实验室检查:谷丙转氨酶162 U/L,谷氨酰转肽酶127 U/L,谷草转氨酶171 U/L,乳酸脱氢酶681 U/L,羟丁酸脱氢酶681 U/L,CK-MB 70 U/L,CK肌酸激酶1 573 U/L,血清钠<134.4 mmol/L,血清氯95.4 mmol/L,血清钙2.09 mmol/L,尿素氮8.24 mmol/L,葡萄糖7.92 mmol/L,入院诊断:中暑(热射病)。

治疗期间曾出现肺部感染、肠道感染(霉菌),治疗后肺炎基本吸收,腹泻停止,但咳嗽、咳痰有所加重,8月13日患者开始出现发音、吞咽不能伴四肢软瘫。8月20日转入市级人民医院继续治疗。查体:神清,发音不能,四肢肌力0°,腱反射消失,巴氏征(-),两肺多量痰鸣音。头颅MRI检查报告:平扫脑内(包括脑内及脑干),未见明显异常,各层脑组织结构发育正常,脑室正常,中线无纹路。8月26日脑脊液示蛋白细胞分离现象[氯化物(687 mg/L),脑脊液蛋白(108 mg/L),脑脊液白蛋白(1 005 mg/L)]。临床诊断:格林-巴利综合征,电解质紊乱,中暑后遗症。

患者经康复治疗半年后各项生理指标有所好转,但仍存在肢体麻痹、生活不能完全自理等严重后果。患者家属以“中暑后遗症”向职业病诊断机构提出职业病诊断申请。

2 讨论

职业性中暑是在高温作业环境下,由于热平衡和(或)水盐代谢紊乱而引起的以中枢神经系统和(或)心血管障碍为主要表现的急性疾病。

中暑性疾病可分为3种类型:热射病、热痉挛和热衰竭。热射病是中暑最严重的一种,病情危急,死亡率高。由于体内产热或受热超过散热,引起体内蓄热,体温不断升高,致使下丘脑体温调节功能发生障碍。夏季户外作业者职业性中暑时有发生,一般脱离高温环境休息、补充饮料、物理及药物降温等处理后,均可恢复健康,很少引起严重后果。

该患者在室外高温作业环境下连续工作后感到不适,在家休息后未有好转,至晚上发生昏迷,体温升至42 ℃。对照《职业性中暑诊断标准》(GBZ41-2002)的条款,该患者符合职业性中暑的职业史和临床表现特点,并且可以排除当时患有其他类似疾病,可以明确诊断为职业性中暑(热射病)。患者治疗期间又出现上呼吸道和消化道感染史,发病两周后出现发音、吞咽不能,肢体呈急性对称性、弛缓性瘫痪等症状,脑脊液示蛋白升高而细胞数正常(又称蛋白细胞分离现象),临床明确诊断为格林-巴利综合征。

致命性热射病最突出的变化是引起脑部弥漫性点状出血。由于热的直接作用,对机体细胞膜及细胞内结构造成损害,神经细胞的损害表现为浦肯野细胞变性、核浓缩、染色质溶解、树突肿胀的变化遍布脑部,且以小脑最突出。患者往往会留下肢体瘫痪、智力损害、生活不能自理等严重后遗症,CT、MRI检查一般能够发现这一现象,但该患者头颅MRI检查未见明显异常。

由于患者出现的四肢软瘫等“中暑后遗症”符合格林-巴利综合征的临床症状,有明确的实验室依据,同时有明确的临床诊断。根据《职业病防治法》第四十二条第三款规定的原则:存在证据证明其他致病因素与病人临床表现之间有必然联系的,不应当诊断为职业病。据此,职业病诊断组专家一致认为患者出现四肢软瘫等症状是由于中暑治疗期间合并格林-巴利综合征所造成的,不支持中暑后遗症的诊断。

参考文献:

[1].高温中暑的病理生理学研究进展[J].国外医学生理病理学与临床分册,1997,17(4):373-375.

[2]何风生.中华职业医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9:945-948.

[3]谢小红,邓小玲,徐洁明,等.高压氧治疗高温中暑后脑萎缩1例报告[J].中国临床康复,2002,5(15):2292.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