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药品分类

药品分类

时间:2023-05-30 10:46:34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药品分类,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药品分类

第1篇

关键词:药品;精细分类;管理方法

一.按ATC(解剖治疗化学分类)分类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对药品的官方分类,ATC代码第一级为一位字母,表示解剖学上的分类,共有14个组别。A:消化系统 B:血液系统 C:心血管系统 D:皮肤科用药 G:泌尿生殖系统及性激素 H:体激素 J:抗感染药 L:抗肿瘤药及免疫用药 M:肌骨骼系统 N:神经系统 P:抗寄生虫药 R:呼吸系统 S:感觉器 V:其它 。在ATC基础上,根据使用频率,常用的药品放在方便取用的位置,质量重的药品放在药架下层。根据药房布局和工作需要,分区分类,编制货位编号,确定药品类别定位存放。

二.品、管理

根据《药品管理法》的规定,国务院先后颁布了《品管理办法》(1987年11月)、《管理办法》(1988年11月)。

要管理好品必须应遵循如下程序:①严格申购计划。医院每年向药品监督部门填报品购用申报表、印签卡及季度计划表,被批准后到指定的药品经营单位购买。②严格采购计划。医疗机构购买品注射液实行“计划制”管理,购买品片、贴剂实行“备案”管理,每年将品消耗量、仓储量报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备案。③严格验收制度。购入品必须经药库保管员及药库负责人共同验收入库。④严格安全制度。加强品运输、储备、使用中的安全保卫措施,防止发生刑事案件,同时药库应安装防盗设备、监控设备,确保品的安全。⑤严格管理制度。医疗机构对品要实行专人负责、专柜加锁、专用账册、专用处方、专册登记的“五专制度”。 认真准确登记逐日消耗情况。⑥ 严格处方制度。品必须使用红色专用处方,处方按月装订,妥善保存三年以上以备检查。 ⑦健全安瓿回收登记制度。建立空安瓿回收登记本,详细记录空安瓿的名称、规格、批号、数量、回收时间等,并妥善保存定期严格销毁。

三.高危药品(high-alert medication)管理

参照美国ISMP2008年公布的19类及13种高危药品目录,结合我院高危药品使用制定《高危险药品管理目录》,制定高危险药品管理制度如下:

1、高危险药品包括高浓度电解质制剂、肌肉松弛剂及细胞毒化药品等。

2、高危险药品应设置专门的存放药架,不得与其他药品混合存放。

3、高危险药品存放药架应标识醒目,设置黑色警示牌提示牌提醒药学人员注意。

4、高危险药品使用前要进行充分安全性论证,有确切适应症时才能使用。

5、高危险药品调配发放要实行双人复核,确保发放准确无误。

6、加强高危险药品的效期管理,保持先进先出,保持安全有效。

7、定期和临床医护人员沟通,加强高危险药品的不良反应监测,并定期总结汇总,及时反馈给临床医护人员。

8、新引进的高危药品要经过药事管理委员会的充分论证,引进后及时将药品的信息告知临床,指导临床合理用药和确保用药安全。

四.急救药品管理

对我院急诊科收治的急救患者常见疾病及危险程度依次分类统计,并就全年常用急救药品使用情况进行分析,制定急救药品及器材的目录,为危重患者的抢救赢得宝贵时间。对急救药品目录执行“五定;三无;二及时;一专人管理”制度,即五定―定数量,定品种,定点放置,定期检查维修,定期消毒更换。三无一无过期,无变质,无失效。二及时 一及时检查,及时补充。一专人管理。

五.效期药品管理

药品的效期管理直接决定药品的治疗效果,关系到药品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是医院药房工作的重要环节。科学采购是药品效期管理的主要部分,制定合理采购计划是防止药品过期失效的关键。掌握医院临床用药情况,根据上年同期药品使用情况,结合季节性变化,做好本期药品需求预测。药房建立月盘查制度,设专门质量管理人员每月对药品效期进行检查;对药品实行批次管理,有同种药品更换批号进入药房时,上架时要根据效期做位置上的相应调整,老批号在前,新批号在后,并写标签注明更换批号。严格遵循“先产先出、先进先出、易变先出、近期先出、按批号发药”的原则。核定近效期药品为药品有效期6个月以内,近效期药品应上墙列入“效期药品一览表”。 对效期短或易购进药品,程序上可灵活操作,采取“少量多次”的采购方法。对极少量或临时需求的药品,采取“现用现购”的方法,以避免药品购进过多,造成积压而过期失效。

六.贵重药品管理

对单价超出限额的药品按贵重药品管理,专柜存放,建立贵重药品帐册,实行专人管理。对用药病人姓名、日期、剂量进行详细登记,使药房工作人员心中有数,便于计划供应。按月计划用药,统筹全年供应量。每周盘点核对,加“贵重药品”提示标签,发药时特别提醒,防止破损造成浪费。

七.特殊条件贮存药品管理

对照药品说明书和外包装贮藏项的内容进行登记;整理,记录药名;剂型;生产厂家等信息,对有温度和湿度及避光等要求的单独列出。按2010版《中国药典》规定,常温:系指10-30℃;冷处:系指2-10℃;阴凉处:系指不超过20℃;凉暗处:系指避光并不超过20℃;避光:指用不透光的容器包装,如棕色容器或黑纸包裹的无色透明、半透明容器;密闭:指装容器密闭,防止尘土及异物进入;密封:指装容器密封,以防风化、吸潮、挥发或异物进入;熔封或严封:指将容器熔封存或用适宜材料严封,以防空气与水分的侵入并防止污染。湿度均应保持在45%-75%之间。建立易串味药品目录,根据GSP规定专柜存放,设置Rx内服、Rx外用、OTC内服、OTC外用四个专柜。

八.新引进药房药品管理

有序、合理、及时地引进新药是药事工作的一重要内容。药师在认真查阅药物配伍及相互作用等资料后,向医护人员做好宣传,同时加强对医嘱的审查。对进入本院的药品,临床医师均需亲临药房逐个查看药品说明书,且还需做好笔记,及时掌握有关的药学知识和信息。

九.一品两规药品及易混淆药品

严格按《处方管理办法》规定,同一通用名称药品的品种注射剂型、口服剂型不得超过二种。对于一品两规药品分开摆放,并加“规格不同”提示标签,对不同厂家生产的药品,在通用名后面加注商品名,以便于区分。对包装及药名相似的药品,分开摆放,并加“相似药品”提示标志。

参考文献:

1. 作者:王晓萍,浅谈医院药品效期管理[J].《航空航空医药杂志》2012年1月23卷1期

2.作者:王黎芳,《浅谈我院住院药房贵重药品的管理》[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2.08期

3.《中国药典》2010版第二部(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第2篇

关键词 药品 分类管理 药剂师

为保障人民用药安全,有效和使用方便,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等部门作出了药品分类管理规定。

所谓药品分类管理就是根据药品安全、有效、应用方便的原则依其品种、规格、适应症、剂量及给药途径的不同,把药品分为处方药和非处方药两大类,采取不同的办法分别进行管理,这标志着我国药品管理工作进入一个新的阶段,我国实行处方药与非处方药分类管理的意义在于:

(1)有利于保证人民用药安全。

(2)有利于提高人民自我保健意识。

(3)有利于推动医疗保险制度的改革。

(4)有利于合理利用卫生资源、提高我国医药研究水平。

(5)有利于医药行业与国际接轨。

实行药品分类管理制度之后,将会打破过去单一依靠医生开处方购买药品的历史,因为实施药品分类管理后,处方药必须凭执业医师或执业助理医师处方才可调配、购买和使用。而非处方药不需要凭执业医师处方可由患者自行判断购买和使用。

药品分类管理法实施以后给患者带来了很多方便,有了多种选择,大病去医院,小病进药店的现象,开始出现去药店可以省去医生诊断治疗费用,省去患者看病时间,方便省时省力,非处方药虽说安全、有效、使用剂量、剂型受到严格控制的,但是并不能说明这类药品使用不发生不良反应,由于患者自我诊断错误,选用非处方药不当,如了解热镇痛药的使用为患者自我药疗提供了极大的方便,但使用不当会掩盖潜在的感染性及其病症,延误或加重病情,少数非处方药的复方制剂中,由于治疗或处方组成需要含有特殊管理药品,如:咖啡因、可待因、苯巴比妥类等。

虽然单位剂量中含量有限,但若大剂量长期服用也可能引起对药物的依赖性,还有人们认为能引起过敏反应的药品主要是注射剂,如:青霉素、链霉素,随着科技发展和大量临床实践证实阿司匹林、吲哚美辛、对乙酰氨基酚等口服、外用、喷雾类药品,同样可以引起过敏反应,此外,非处方药用于老年人、妊娠、妇女、哺乳期妇女、儿童及肝肾功能不良的患者、应注意调整剂量和用法,保证用药安全,因此,医护人员和患者特别是患者当然希望得到药剂师的帮助和咨询,以求得到良好的药品服务质量,而药剂师在指导用药中的作用则显得十分重要。

这样药剂师就必须不断更新自己的业务知识、掌握更多药品信息,要具备与医护人员和患者沟通的知识和能力以及专门的专业知识和经验,以良好的职业道德和业务素质为患者提供有效、安全、经济的治疗药物,因此药剂师要:

(1)及时收集国内外新药的生产和临床研究报告。

(2)及时收集国内外药物新剂型、新制剂的研究、发展动态和成果应用情况。

(3)及时收集国内外药物治疗药物相互作用、药物不良反应等的研究报告和临床经验总结。

(4)及时收集国内外临床医师对药物评价和经验总结。

在此基础上药剂师运用掌握的药动学、临床药理学、临床药剂学等现代科学理论,研究处方药的合理性和有效性以从中发现存在的问题,提供医护人员参考和注意以提高用药质量,减少毒副作用的发生,药剂师要走向临床直接了解用药情况、使用方法、药物疗效、毒副反应等第一手资料与医护人员直接讨论有关用药方面的疑难问题提出建议,并为临床第一线提供药物信息和用药咨询服务,特别是联合用药方面,因联合用药是一个十分复杂的问题,其目的是想提高疗效,防止耐药产生,降低毒副反应。

但是联合用药可能改变药物疗效性质,这种改变可能增强作用,也可能减弱作用,可能减少或减轻毒副作用,也可能增加或加重不良反应。

所以联合用药不但要考虑有利于疗效的一面,也必须重视可能发生的不良反应,临床医师对这方面考虑得比较少,这就需要我们药剂师的主动协助提供资料信息,协助医师设计准确的给药方案、合理选用治疗药品。

第3篇

关健词:药品分类;用药结果;岩药;冷药;照料;沟通;形象思维

0引言

工作划价发药摆药,在这不停息的日常事务中,滴的一声有位医生打来了电话,问药房有没有培哚普利呀!你们护肝的药有哪些呀!有时在窗口病患者问及这药有没有,有没有同类的药吗?这药服后有什么不好等等。我们药房的工作在悄无声息地发生着变化,许许多多的药学疑问等着去破解,如何对付这些繁复而又庞杂性的东西,笔者在基层工作中,总结了一套形象性的药品分类意念,加以运用之。药学服务已经由传统的“配制制剂,提供药品”转变为“对患者的一种照料”,反映现代社会的人本主义和人道主义思想。如今的药学服务强调的是治疗结果而不是愿望,其最终目的是为了改善患者的生命质量。因此药师的职能也开始由“对保障药品质量和供应负责”向“对患者用药结果负责”转变,社会药房功能也随着药师职能的逐渐增多而逐步拓展[1]。职能的转变,为基层工作的我们思维也应随着发生巨变。

1.医疗活动从一开始就是医者“人”对患者“人”生命和健康的关爱与呵护!一切医疗手段——用药、手术、语言、呵护——无一不是要启迪调度患者自身的抗病能力机制,医者对患者根本的作用就是帮助!“用药”在医疗活动中的重要性,精通而畅易地把握“药物”显得尤为突出,但是没有一个好的方法或技能是万万不能的,我们每一人都不是什么神人下凡。从事基层药学工作的人员,所懂的药物多而全,中西成方剂等,庞而杂人员又少,有时与同道交流很是困惑。要精通“药”,更好地服务于大众,怎办?由此便是写下此文的初衷。

2.药物剂型是指将药物加工制成适合于患者需要的给药形式,像片剂、注射剂、气雾剂,滴眼剂等。药物制剂它是根据药典或者药政管理部门的标准,为适应治疗或预防的需要而制备的药物应用形式的具体品种,称为药物制剂,简称制剂。例如青霉素注射液,单硝酸异山梨酯缓释片,利福平滴眼剂等[2]。基层医院药品大多数按药理学分类摆放管理,在工作运用,有时难把握和记住,因此我们要将药剂学和药理学的知识综合在一起运用于工作之中去。

3.如何将这些枯燥的药品与头脑中药理知识有机地结合起来呢?在头脑中将药品重新予以分类,分为岩药,冷药,破药,流水药,新药共计五大类。在日常事务中用的最多的是流水药和新药,流水药又分若干类。如下文。(1)岩药。(2)冷药。(3)流水药:①抗生素:a.限药;b.普药;②修饰药;③暗礁药;④平药;⑤常药;⑥单片药:a.交叉固药;b.抗结核药如异烟肼、利福平、乙胺丁醇等;c.眼科用药;d.口腔用药;e.耳鼻喉用药;f.妇科用药;g.皮肤病或外用药;h.内科透析用药;i.放射造影用药;j.疗癌药;k.麻醉科用药等;(4)新药;(5)破药。注解:岩药是指国家政策规定必须严格管理的药品,如麻醉药品(吗啡等)。二类精神药品(安定,舒乐安定,曲马多,力月西,苯巴比妥等等)。计划生育控制药。因为这类药的开具调配审核等有其非常严格的规定的。例《处方管理办法》第十一条医疗机构应当按照有关规定,对本机构执业医师和药师进行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使用知识和规范化管理的培训。执业医师经考核合格后取得麻醉药品和第一类精神药品的处方权,药师经考核合格后取得麻醉药品和第一类精神药品的调剂资格。医师取得麻醉药品和第一类精神药品处方权资格后,方可在本医疗机构开具麻醉药品和第一类精神药品处方,但不得为自己开具该类药品处方。药师取得麻醉药品和第一类精神药品调剂资格后,方可在本医疗机构调剂麻醉药品和第一类精神药品[3]。冷药是指必须低温保存的药物如生物制品破伤风,用糖尿病人的各种胰岛素等高危药品,必须低温存贮的抗生素如头孢哌酮他唑巴坦1.125。右旋布洛芬栓等。流水药就是指使用最多的一大类药品,同时又将其药品分成若干小类,小类中抗生素又分限药和普药,限药是指医院根据有关抗生素管理规定中要严格限制医生处方权的一些药品,普药是指受限以外的抗生素。修饰药是指有某种”营养性”药品,如生脉针,神经节细胞因子,维D乳酸钙片,依达拉奉等。暗礁药是指在平时调配或使用中需要注意的一些药品,如利巴韦林禁用于孕妇,喹诺酮类药禁用于小儿,阿昔洛韦静脉注射一定要用盐水或5%低糖配,氯化钾针克林枚素粉针要注意浓度,甲硝唑和头孢类饮酒患者不能用等等。平药是指由多种使用普遍的一些药品如异丙嗪,肾上腺素等急救药品,扑尔敏,葡萄糖酸钙,维生素等是药房必须常备和经常清理的药品。常药是指葡萄糖大输液,盐水,平衡液等等用量很大的一类药品,必须准确预计其用量(因为它在数量和金额上占有较大比重)。单片药就不必多解很好理解,其中交叉固药是指在临床上时常一起使用固定于某一方面的药物组。新药指本院以前没有用过或最近一段时间使用的药物,并非药典所述的概念。破药是指破损污染及过期失效霉坏变质不能使用的药品。也许有人要问这些分类多麻烦,其实它是存贮在头脑中建立的一种形象思维,将这些形象思维的东西生动地在脑中串联起来,工作使用起来是非常便利的[4]。

4.将这种分类方式用于药品管理的各个环节,思路就更加清晰明了。在药房和药库药品管理中,岩药管理严格按国家政策来管理。例麻醉药品按五专要求管理,二类精神药品做到帐目消耗清楚,计划生育控制药品做到日清月结,清耗的处方单独留存备查。破药管理要弄清楚原因,对以后药品管理有无漏洞是有积极的意义。冷药在搞好贮存的同时,也要做到先进先出仔细清理。日常药品管理中最大类便是流水药,流水药中也分许多单类别,每个单类别也采取不同的管理方法。例如抗生素中限药与普药是分别管理,限药管理中注意要将处方留存,审核严格把关。新药管理特别是仔细观察在本院使用情况,以便做到更好地为监督临床合理用药提供有力科学指征。

5.在窗口遇见一病患家属,很生气地询问昨夜急诊一病患用药情况,(具体的情况记得不很清楚)讲为何只滴了一瓶500mL盐水就用好多钱,太黑了呀?当调用电脑存处方发现并非如此,是果糖500mL+奥拉西坦4.0静滴。于是形象地解释道,当时是急诊外伤伤及到脑部吗?其家属点点头,又言之,急诊当然首先要保护大脑神经护心脏保命要紧,医生没用错呀!当时是分秘必争呢?并当面将调用的处方记录给他们看,一下子打消了病人家属疑虑,消除了一场药事纠纷的隐患发生,进行了有效沟通化解医患矛盾。其实在药学服务中,只要将枯燥的药学专业知识化为形象语言运用于工作中,是能起到很好的效果,但是它的前提是必须努力熟练地掌握了本专业的药剂药理知识,才能将形象思维语言运用自如。

6.在实际工作中,只要用心,创造一些适合于自己的形象思维,将其作为一种内部语言运用于药学服务,与患者进行有效的沟通。在医疗服务中找到自己,找到自己的位置和责任,用精湛的医术和沟通艺术,传递我们的温馨关爱,赢得患者和社会公众的理解与信任,重新建设和谐的医患关系,初心再现天使之梦由回归[5-6]。工作起来是大有禆益的。本文只是一种方法论,但精湛的医术也体现在我们的思维之中。深知笔者水平有限,在同道们面前搬门弄斧,但写出用以抛砖引玉,让我们的药学事业更加蓬勃生动地发展起来,使药学服务与临床药学更好更快地在基层医院开展起来,造福于广大的病患者[7]。

参考文献

[1]杨凌,蔡绍晖.药学专业创新型与应用型人才分类培养模式的改革探索[J].中国药房,2013,24(12):1146-1149.

[2]胡晋红,蔡溱,孙华君.药学服务与全程化药学服务[J].药学服务与研究,2008(03):161-165.

[3]王梦鸾.驻店药师药学服务职能现状及对策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8.

[4]吕雯.药学服务在药品零售企业中的作用[J].中国基层医药,2008,15(5):869-870.

第4篇

【关键词】药品;监督管理;安全用药

【中图分类号】R612.3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5-0515(2011)08-0280-02

安全用药问题涉及到诸多方面,例如:消费者自我保健意识低,假劣药物的流通使用,药物缺乏疗效,药物的滥用和误用,药物配伍禁忌等方面。[2]那么药品的安全性就直接关系到人民的身体健康乃至生命安全。下面,笔者主要从药品分类管理现状中存在的一些不足之处来浅析安全用药问题。

1 药品分类管理发展进程

世界上最早实行OTC的国家是美国。美国工会于1951年通过一项修正案,规定了处方药与OTC的分类标准,创建了药品分类管理制度。凡是处方药,都必须由生产厂家在药品标签上印上“RX Only”字样,同时也方便对处方药加强管理。[3]相对于非处方药,管理则较为宽松。2000年1月1日,我国药品分类管理办法开始实行,到了2005年年底,药品分类更加规范。全部药店销售的处方药必须凭医生处方购买。国家实施药品分类管理的决心可见一斑。药品分类管理意义重大,是医药卫生事业发展、医疗卫生体制和药品监督管理深化改革的一件大事,对促进我国药品监督管理模式与国际接轨,保障人们用药安全有效,增强人们自我保健、药疗意识。合理利用医疗卫生与药品资源,将产生重要意义。[4]

2 对处方药监管尚未到位,尤其是抗生素用药执行不到位,人民群众用药安全存在隐患

药品分类管理的核心在于加强处方药的管理,处方药是否凭医生处方销售是衡量药品分类管理制度实施成功与否的主要标志。抗生素凭处方销售不到位,给群众用药安全带来极大的危害性,而老百姓也几乎视抗生素为“万能药”,不管什么疾病症状,就连小小的普通感冒也会用上抗生素而安心,症状严重一些的疾病更是联合使用抗生素,正是如此的滥用抗生素,使越来越多的细菌产生耐药性,因此产生了不可预知的严重后果就可想而知了。虽然,国家规定从2004年7月1日开始,未列入非处方药目录的抗菌药物必须凭处方销售,但是有些药店在利益的驱动下违规销售处方药,抗生素的应用前程令人十分担忧。仅通过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有限的人力、物力将处方药按规定管理存在一定的困难。

3 执业医师的数量不足,分布不合理,无法真正承担起指导群众安全、合理用药的作用

我国执业药师近年来人数虽有大幅度增加,但整体数量依然很少。目前,执业药师考试内容比较单一,主要涉及四门课程,通过考试的执业药师在日常执业中面对消费者还是心有余悸,难以结合病人的实际情况综合给予恰当的用药指导和健康咨询,多数仍不能胜任其职位。大部分执业药师不在药品零售企业第一线服务,未能真正承担起用药咨询、用药指导的作用,影响了药品分类管理工作的质量和实施。

4 处方药与非处方药标签管理略显不足,还欠规范,有时会误导消费者,导致用药的不安全性

我国对处方药和非处方药的标签管理不是很规范,对处方药的标签、包装并未要求印有显著的处方药标识,反之,对于非处方药,都要求生产厂商在其标签、包装上印有显著的非处方药标识,即“OTC”样标识。药店实行药品分类管理,要求必须做到将处方药与非处方药分开摆放。以往,很多药店对进行药品分类摆放不以为然,现则以“OTC”标识为分类标准,有标识的摆放在非处方药一类,无标识的则统一摆放在处方药一类。然而,目前有许多药店面向消费者促销的药品当中,其中不泛为处方药。但对于消费者来说,这无疑是一种误导,认为药店促销的一定是非处方药,这是导致人民群众用药不安全的一个重要因素。国家实行药品分类管理是要加强处方药的管理,处方药必须要严格凭处方销售。

药品分类管理是保障人民健康用药安全合理的最基本要求,随着国家有关政策法规的不断完善,SFDA加快实施药品分类管理步伐,医疗机构、药品经营企业进一步强化、规范管理,[5]我们期待药品分类管理能早日落到实处;期待真正实行处方药必须凭处方销售,而非处方药由消费者自行选择购买;期待执业药师早日独立执业,更好地提供优质的药学服务,从而真正起到保证人民安全用药的重要作用;期待药品分类管理工作迈上一个新的台阶。

参考文献

[1] 曹咏梅,浅谈安全用药问题[J].科技资讯,2007,11:206

[2] 梁建武,药品分类管理与安全用药问题[J].海峡药学,2008,20(1):114

[3] 宋羽,沈祥春,浅析我国药品的分类管理[J].中外医疗,2008,13(3):127

[4] 周艳,我国药品分类管理制度执行中存在的问题与思考[J].中国药房,2006,17(1):53

第5篇

为严厉打击非药品冒充药品违法行为,维护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经国务院同意,卫生部、公安、工商、质检、食品药品监管等部门,将在全国范围内联合开展"整治非药品冒充药品专项行动",对非药品产品的审批、生产、流通、使用环节进行全过程的整治。为做好此项工作,现将食品药品监管系统开展专项行动准备阶段工作部署通知如下:

一、工作任务

专项行动准备阶段的主要任务是对非药品冒充药品情况开展摸底调查,汇总非药品冒充药品的情况。通过调查汇总,将非药品冒充药品的产品按照产品类别进行统计,为下一步各部门依据职责分工开展非药品产品分类整治奠定基础。同时,严厉打击调查中发现的"无文号"等产品冒充药品的违法行为。

二、工作内容

调查汇总工作内容,一是非药品仿冒药品名称和包装;二是非药品产品直接使用药品通用名;三是非药品产品的名称、包装、说明书明示或暗示有治疗疾病作用。

调查汇总产品包括以"食品、消毒产品、保健食品、保健用品、化妆品"等名目出现的宣称治疗疾病的产品。

调查的环节主要是药品批发和零售企业。

在调查过程中对经核实确认为假药的非药品产品予以严厉打击。

(一)调查登记

对调查中发现的涉嫌非药品冒充药品的产品进行登记,并对实物拍摄照片或采样取证。登记内容应包括:产品名称、产品标示的批准文号、生产企业、经营(使用)单位、涉嫌违法的情形等。

(二)分类汇总

对调查登记的涉嫌非药品冒充药品的产品,按照产品标示的类别将产品分为食品、消毒产品、保健食品、保健用品、化妆品、"无文号"产品6大类,进行分类统计汇总。

(三)汇总报告

按工作方案要求将统计汇总情况及时上报国家局,国家局将汇总各省上报数据,并依据部门职责分工,将涉嫌非药品冒充药品的产品移送有关部门依法处理。

(四)依法查处

对调查中发现的"无文号"等产品冒充药品的违法行为,在查清违法事实的基础上,按照假药严厉查处。

三、工作要求

第6篇

1 资料和方法

1.1 样本量选择

根据我院 2013年药品在录总数为1 100种,2014年为1 200种,选择在我院2013和2014年度药品目录中均正常存在和使用的930种药品进行研究。基于ABC分类方法,对不同类别的药品采用不同的库存控制措施。我院药库库存的管理主要是由于药品分类具有一定的模糊性,故选用模糊聚类分析来进行药品的多准则ABC分类。将占库存药品总数的10%、占用资金70%左右需要做20天计划量的药品归为A类;占库存药品总数20、占用资金20%左右需要做30天计划量的药品归为B类;占库存药品总数70、占资金10%需要做36天计划量的药品归为C类。

1.2 研究方法

医院精益化物流主要内容包括医院药学部按照系统白动生成的采购计划进行审核和,药品供应商接收到采购需求,供应商将药品配送至服务中心,服务中心根据医院各个病区长期医嘱按餐、按人进行单剂量包装,并预制条码,定时配送到医院各个病区,由护士按照预制条码和病人条码进行核对执行医嘱、实现药品物流的全过程追溯;同时根据医院各药房周期性消耗进行物流再加工作业,包装出适合医院临场周期性消耗使用的单元化包装,并附加条码标签后定期、定量配送至各药房。

选取我院在2013年3月至2014年2月(传统药品物流供应模式)和2014年3月至2015年2月期问(实施精益化物流流程后)的A, B, C三类药品供应情况相关资料,对每种分类药品进行调研,建立数据库。具体调研指标如下:(1)药品供应管理的间接成本:人员配置、人工成本,药师在药事工作上的投入时问;(2)医院药品资金流的周转效率:月销售金额及月均库存金额(元)、月周转率。

月周转率指标的计算公式如下:月周转率二月销售量/月均库存金额X 100%

1.3 统计方法

采用SPSS13. 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对两组(精益化物流药品供应模式与传统的药品供应物流模式)月周转率指标做对比分析,并进行评价。两组问均数和标准差(X1 s}比较采用t检验,以P < 0.05为有统计学意义(Ca= 0.05。

2 结果

2.1 两组药品供应物流模式下降低药品供应管理的间接成本指标的变化

传统的药品供应物流模式下,每周只有两天用来接收和检验药品供应商送来的药品,每次收货的西药和中成药数量及品种较多,在有限的时问内为了完成收货、验收、药品上架、码垛等工作,保证每天按时向医院各药房送药,药库配置库管人员5人,药检人员3人,送药临时工3人来进行工作。精益化物流药品供应模式下,药检人员的接收和验收工作合二为一,全部由药库人员承担,共配备3人,其他药品上架、整件摆垛以及各药房的药品配送工作等大量劳力工作则由第三方物流工作人员完成。

传统的药品供应物流模式下,原药品库房占地面积约400平方米,实施精益化物流药品供应模式后,将原药库转换成医院其他临床应用区域,可带来的直接经济收入约500万/年。第三方物流公司配备了大量的物流人员负责药房、病区、静脉配置中心的送药工作,在某种程度上节省了病区的护士人力成本,药房的药师人力成本以及各个节点的配送力成本,间接地给医院节省了巨大的经济成本。

传统的药品供应物流模式和精益化药品物流模式同期进行比较,根据医院HIS系统中药学部各个岗位的工作量报表统计中,发现药师在同一个工作日中,传统药品物流模式下药师在医嘱打印和摆药上花费的时问同期高于精益化物流模式下药师在医嘱打印和摆药上花费的时问,而精益化物流模式下药师在审方、医嘱审核、药品养护上花费时问同期远远高于传统药品物流模式下药师在审方、医嘱审核、药品养护上花费的时问。

第7篇

OTC就是非处方药的简称,因为它们都是经过国家审批的安全药物,所以人们可以自行购买服用。OTC主要适用于消费者自我认识和辨别的症状,并且能够自我治疗,或借助于阅读标识物或咨询药师后使用。而处方药则不能自行购买服用,它们需要由医生开写处方,并需要在医药人员监督指导下使用。

相对于处方药,OTC最显著的特点就是具有高度的安全性,不会引起药物依赖性,不在体内蓄积,不会导致耐药性或抗药性;同时OTC药物疗效确切,能减轻患病症状,延缓慢性病的发展;而关于存放的要求,由于OTC在贮存中质量比较稳定,所以不需要特殊保存条件。

药品分类管理

将药品分为OTC与处方药的药品分类管理是国际通行的管理办法。它是根据药品的安全性、有效性原则,依其品种、规格、适应证、剂量及给药途径等不同,将药品分为处方药和非处方药并作出相应的管理规定。OTC的称谓源于美国。1951年,美国国会规定了处方药与非处方药的分类标准,在世界上第一个创建了药品按OTC与Rx分类管理制度。此后,欧洲各国相继建立了药品分类管理体制。迄今为止,这一体制已经被世界上大多数发达国家和部分发展中国家普遍采用。中国也已于2000年1月1日起正式实施药品分类管理制度。药品分类管理作为国际通行的药品管理模式,是保证公众用药安全的基本要求。

实行处方药与非处方药分类管理,其核心目的就是有效地加强对处方药的监督管理,防止消费者因自我行为不当导致滥用药物而危及健康。另一方面,通过规范对非处方药的管理,可引导消费者科学、合理地进行自我保健。

OTO分级

根据FDA的要求,OTC药物应该具备下面一些特点,比如疗效确切,无明显不良反应;不会引起药物依赖、耐药或抗药;患者能针对疾病状况安全自我诊疗等。我国也对OTC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在《对处方药和非处方药分类管理意见的通知》中也提到了OTC药物特点:“使用安全,疗效确切,质量可控,使用方便”。

FDA根据OTC药物活性成分及其组成将OTC分为3个级别。①A级:认为是安全和有效的;②B级:认为其安全和有效性差于A级;③C级:其安全性和有效性差于A级和B级,且需要更多数据证实。

由于OTC药物是由患者自己认识、辨别、选择,所以一种药物能不能成为合格的OTC药物,其安全性是需首要考量的指标。

以镇痛药物举例说明。镇痛药是整个OTC市场中销售份额最大的药品种类之一,比如在1999年,镇痛药物销售额为50亿美元,仅次于治疗咳嗽、感冒和呼吸道疾病的药品份额(65亿美元)。人们最常用的镇痛药物就是非甾体类抗炎药,但是由于NSAIDs的胃肠道不良反应显而易见,尤其是水杨酸类和早年的非水杨酸类NSAIDs,如大剂量阿司匹林、消炎痛、炎痛喜康等,人们用药期间胃肠不适明显,溃疡和出血发生率高。所以,NSAIDs的胃肠道安全性问题成了一个百年难题。

第8篇

1 商品陈列的目的

进行商品陈列的根本目的就是为了吸引顾客的眼光,引起顾客的兴趣和激发顾客的购买欲望。将商品摆放得漂亮只是商品陈列的一个方面,要做好商品陈列必须利于商品的展示;利于商品的销售;利于刺激顾客的购买欲望;利于提供商品最新信息;利于提升药店和公司形象。规范药房商品陈列形象,也有利于提升药房品牌价值,增加药房竞争力。

2 注意药品陈列的基调

商品陈列要考虑商铺的整体性,尽量做到美观,设计要结合商品的种类、特性、数量、颜色、体积、包装,顾客的消费心理、购买习惯,商场的面积、货架的大小来规划布局,使人看着舒服,必要时可运用一些辅助工具。

3 醒目原则

顾客看不到的药品,就不会考虑购买,应将每项商品包括其包装的正面朝向前面,朝向顾客,尽量勿让标价签及特价跳跳卡遮住,以吸引顾客注意力,方便其了解商品的性能。药店主推的药品更应该采用“显眼”的原则,以吸引顾客的视线。药品陈列位置尽可能设置在顾客易于看见的地方,不宜太高或太低,黄金位置(高度范围110cm-140cm齐腰、手高、眼高)主要陈列高毛利品种。同时,考虑药店的兼营性,一定要统一推行药品、非药品明显隔离销售,防止以非药品冒充药品的行为发生。

4 方便、关联性原则

现代人生活节奏快,时间观念强,便捷是药品摆放的基本要求。适应于这一要求,药品陈列要为顾客提供一种或明或暗的有序的购物引导。在陈列之前,药店员工要将药品进行分类,可按药品的类别分类。速购药品放在最明显、最易选购的位置,如药店入口附近;特殊药品如精品、高档药品、名品可以摆放在距出售一般药品稍远、环境幽雅的地方,以显示药品的高档贵重。在陈列时,药店必须考虑药品出售的关联性,可能既方便顾客选择购买又方便营业员按功能搭配推荐,增加销售机会,如将止咳药与感冒药等有关联性的药品陈列在一起,如紧急避孕药与紧挨着摆放,可以收到相辅相成的效果。

5 满陈列原则

药品陈列种类与数量要充足,要及时补缺,货架不要留空白。丰富的品种展示,既满足了顾客的感观需求,更满足了顾客对自己拥有诸多选择权的心理需要。

6 整洁美观原则

陈列整洁是不可或缺的要素,陈列的药品要清洁、干净,没有破损、污物、灰尘、不合格的药品应及时从货架上撤下来。美观就是看上去舒服。药品陈列的美观,是指在有限的空间,做到药品摆放整齐、丰满,给人愉悦的视觉感受。药品只有在人关注的时候才能体现出价值,药品陈列应设法突出其特点。药店应按照能够提高药品观感的思路去摆放药品,大胆采用多种艺术造型、艺术方法,使陈列美观大方。

7 增添新鲜感原则

对于一成不变的事物,看多了容易使人产生反感,久而久之可能会产生厌烦的心理。因此,即便是药品的陈列已十分合理,也要经常改变药品的摆放形式,给顾客一种“新鲜”的感觉,吸引顾客注意,引发兴趣。店面可适当增加店面广告,店面广告可以提升店内的生动气氛,拉近顾客与店方的距离。店面可适当摆放柜台展示POP(展示卡、展示架、爆炸花)、吊挂POP广告、(如吊旗式、吊挂物等)、柜台式POP广告、壁面POP广告、地面立式POP广告。

8 先进先出,近期先出,按批号发货

GSP要求的是“药品出库应遵循”“先产先出”、“近期先出”和“按批号发货的原则”。先进先出,近期先出的目的是及时销售和使用,减少药品储存期间对药品质量的影响。“按批号发货”的原则要严格执行并做好销售记录。店员在药品摆放时一定要看清药品的生产批号、生产日期及有效期。按销售流程应将有效期短或临近失效的药品陈列在前排,已经失效的药品及时撤换掉,这样才能确保药品的质量合格。

第9篇

关键词:意大利;药品价格;协商定价;药品报销

中图分类号:F7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15)19004404

2015年5月5日,国家发展改革委等7部门联合印发了《推进药品价格改革的意见》的通知,提出改革现行的药品价格管理办法,逐步建立以市场为主导的药品价格形成机制。值我国不断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之际,探索并借鉴其他国家的药品价格形成机制,有助于帮助我们更加理性和客观的认识我国的药品价格改革形势。

1 意大利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简介

意大利国家医疗卫生服务体系(National Health Services,NHS)成立于1978年,旨在全国范围内实行统一的卫生资源分配以及全面的医疗卫生服务。它是仅次于英国的在医疗卫生服务体系中实行统一原则的欧洲国家。其医疗体系的特点主要是从解决卫生服务的提供来入手,建立国民医疗卫生保障体系,由医疗卫生服务机构低价甚至免费向居民提供医疗服务,以实现医疗服务的全民覆盖。

意大利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分为3个不同组织水平运行,即国家层面、区域层面及地方层面。在国家层面,意大利卫生部每3年制定一个医疗保健计划(Piano Sanitario Nazionale,PSN)以确定医疗卫生政策;在区域层面,21个区域政府在各区域内实施PSN计划,并可根据自己区域的需要做适当的调整;在地方层面,各个地方的地方卫生局(Azienda Sanitaria Locale,ASLs)负责提供医疗卫生服务,以确保所有医疗服务体系的组成部分能够紧密的合作、保证医疗卫生服务的顺畅运行,组织结构见图1。

图1 意大利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组织机构

其医疗卫生服务体系采用分权制,由中央政府负责订立一个以提供基本保健(Essential levels of care,LEA)为原则的医疗体系,争取保证每一位民众都能得到同等或类似的医疗保健服务。在这个体系下,区域政府负责本区域内的相关立法并对本地区医疗卫生服务体系进行管理;而地方卫生单位则负责直接提供医疗服务,以及给提供医疗服务的独立医院(independent hospital)和大学医院(university hospital)提供报销。

2 意大利的药品管理机构

意大利药物系统中的主要机构有:意大利药物署(Agenzia Italiana del Farmaco,AIFA)、卫生部和经济事务部、意大利公共卫生研究所(ISS)。

2.1 意大利药物署

意大利药物署(AIFA)是意大利药品定价和报销最关键的决策者,集药品定价和报销决策为一体。意大利药物署成立于2004年,主要负责以下事务:药品市场进入许可、药物警戒、药品的定价与报销、为医生和患者提供医疗信息、管理药品费用。

AIFA下设有科技委员会(CST)和定价报销委员会(CPR)。

当药品生产厂商对新药提出上市的申请以后,AIFA下的CST会进行科技评估,做出相应的定价和报销决策,并推荐报销限制措施,即药品是否被收载进入报销目录;CPR对国内外的药品价格进行比较并开展卫生经济评估,负责与药品生产厂商协商制定由NHS报销的药品的价格。在价格协商中考虑的主要因素包括与已有治疗相比的临床效益、成本效益比、其他国家的价格、销量、患者数量、预算影响的预测等。

2.2 卫生部和经济事务部

卫生部和经济事务部有权监管意大利药物署(AIFA)的活动,并配合其实施相关的药品政策、规定以及控制药品费用。同时,卫生部还负责监管麻醉和精神类药品的生产、市场准入、使用,OTC药品广告的授权、管控、法律制定和监管,国家药典的更新,制定规范药品批发商、药房、药剂师的政策。

2.3 意大利公共卫生研究所

意大利公共卫生研究所(ISS),是国家卫生服务系统的技术科学评估的一个部门,与意大利药物署(AIFA)共同合作来对新药及其临床价值等进行评估,以实现对药品的质量进行控制并对药品的有关事项进行研究。

3 意大利的药品分类

3.1 分类标准

意大利药品的分类主要根据产品特性、经济因素以及疾病特性进行划分。

(1)产品特性:包括药品在临床的治疗价值、药品安全性、药品有无类似品、是否为处方药、药品专利期。

(2)经济因素:包括成本效益分析、国际参考价格、内部市场预测。

(3)疾病特性:包括疾病的严重程度、特殊医疗需求、潜在病人数量。

3.2 药品分类

CTS主要依据上述三种分类的标准,将药品分为Class A(报销药品)和Class C(非报销药品)两大类。

(1)Class A:包括基本用药、严重疾病和慢性病用药,此类药品由NHS提供全额报销(100%)。在Class A下设有子类H类药品,H类药品的使用需受到监督,且只有在住院过程中(住院病人)使用时才予以补偿。

报销药品(即Class A类药品)被纳入正目录,即国家处方集(National Pharmaceutical Formulary,PFN)中,PFN由意大利药物署(AIFA)进行管理,每年都会进行一次更新;若药品费用超过了药品支出的上限,则会每半年更新一次。

(2)Class C:包括用来治疗不严重疾病和症状较轻的疾病的药品,以及不鼓励使用的药品以及非处方药。NHS 对此类药品不提供报销,完全由患者自付。

4 意大利的药品价格规制

AIFA只对报销药品的价格进行管理。不被报销的药品(C类药品)的价格是在AIFA和卫生部的监管下由生产厂商自由制定。

4.1 药品价格管理流程

在意大利,新药要经过欧盟药品管理局(European Medicines Agency,EMA)或意大利药物署(AIFA)的批准后方可上市销售;经欧盟药品管理局批准的药品可以在所有欧盟成员内上市销售;只取得意大利药物署批准的药品,只能在意大利上市销售。获得上市销售许可后,生产厂商要向AIFA申请对药品进行报销分类和定价。科技委员会(CTS)通过对药品的临床治疗价值进行评估并提出报销意见。

根据CTS的意见,能够进入报销目录的药品,由定价与报销委员会(CPR)评估生产厂商提交的档案、并根据CTS的意见,与药品生产厂商就药品价格进行协商。如果协商过程中对药品的价格未能达成一致意见,则该药品被归为不被报销的C类药品。

对于非报销药品,由生产厂商进行自由定价。

意大利药品管理流程见图2。

图2 意大利药品管理流程图

4.2 报销药品的价格制定

4.2.1 协商定价――制定出厂价

2004年,意大利改变了其定价管理模式,废弃了在国家程序下授权的对报销药品使用的欧洲平均价格体系,转而对所有的药品都采用协商定价的程序,这一程序以前只对EU程序下授权的药品使用。

AIFA下属的定价与报销委员会(CPR)会对药品价格协商程序进行监管,该委员会由AIFA的执行董事任主席,共有12名成员。由于定价和报销都是由同一监管主体按相同的监管程序进行监管的,定价过程与报销决策密切相关。

当AIFA下属的科技委员会(CTS)进行评价并做出报销分类的意见后,进入到协商阶段。

(1)协商步骤。

协商过程,主要分为五个步骤进行:第一步:药品生产厂商申请药品的报销和定价,并提交相关档案。第二步:科技委员会对药品进行临床治疗价值评估并提出报销意见。第三步:定价与报销委员会评估生产厂商提交的档案并与其进行协商。第四步:将协商结果递交给科技委员会,听取其最终意见,然后请求AIFA管理委员会批准。第五步:将协商结果公布在意大利的官方杂志上。

这一协商定价的过程需在90天内完成,当需要进一步提供信息或者药品生产厂商要求时,可以终止。

(2)药品价格的确定标准。

确定药品价格的标准,包括以下几点:

①产品的治疗特点,包括治疗的适应证、剂量和注射途径、治疗周期或治疗所需时间、作用机制;

②与同一治疗组中产品的治疗价值比较:可以通过临床试验来进行;

③药物警戒数据;

④欧洲其他国家的产品价格;

⑤同一药物治疗组内的同类产品的价格;

⑥未来3年的国内市场预测,以及一个给定的药物治疗组内的所有药品的市场价值;

⑦潜在病人的数量(以1年为基础):患病率;

⑧为国家医疗卫生服务节省的药品费用:可以通过药物经济学研究、质量调整生命年(QALY)、以及住院天数来推算。

在进行协商定价的过程中,药品生产公司要提供一些相关的数据,包括:药品的生产成本、预期销售量、其他国家的药品价格、治疗价值、药品的成本效果分析、以及创新程度。

(3)创新程度评估。

药品价格的协商制定是以治疗的创新程度为基础进行的。在进行创新程度评估时,要考虑到以下3个因素:

①疾病的严重程度,这又包括疾病的严重程度和风险因素两个方面。

②治疗效果的相关性。

③现有的治疗方法:包括以下几类:用以治疗没有充足的治疗方法的疾病的产品;某一疾病的治疗方法虽然充足,但是对于该疾病的某一亚类还未存在明确的治疗方法,用于治疗该种疾病的药品;该产品具有疗效上的改进,或者治疗的安全性提高;该药品更易于管理,或在治疗疾病时可以提高病人的依从性;与现有的治疗方法相比,能够使得治疗效率提高。

以上确定的相关标准在药品的定价和报销中具有相同重要性的指导作用。协商制定的药品的出厂价格的有效期通常为24个月。除一些签订价格合同的特殊情况外,药品的价格的有效期通常大于24个月,但药品生产厂商通常都会在第一个24个月过去后,重新协商议定药品的出厂价格。

(4)协商定价中采用的方法。

意大利在协商制定药品的出厂价的过程中,采用的药品定价方法主要有两种:内部和外部参考定价的方法。

①外部参考定价。

外部参考定价过去曾是意大利药品定价过程中采取的主要定价方法,而现在外部参考定价只是作为药品价格协商中所考虑的因素之一。

在1994年至2004年间,意大利主要采用欧洲平均价格体系(Average European Price,AEP)来制定报销药品的价格(在药品的药店零售价格层面采取的外部参考定价方法)。具体的定价方法由经济事务部下的经济计划部门委员会(CIPE)制定。药品生产厂商可以根据药品的生产成本自由制定药品价格(包括仿制药),但是不得高于欧洲平均价格(AEP)。欧洲药品的平均价格是以包括通用药品在内的销售量最高的5种药品为基础制定的,参考的国家包括英国、法国、德国和西班牙这4个国家,从5种药品的每包销售数量、剂量、单位数、销售包数以及销售值中推导出欧洲药品平均价格,再采取购买力平价(PPP)的方法将国外价格转换成国内货币单位。并采用相似的原则,即选择相同的剂量、相同的活性成分、相同或治疗可比的药品以及相同的管理路径,来确定与欧洲等值的意大利药品。在1997年,CIPE对该定价体系进行了重新评估。后来,在1998年至2004年间,欧洲平均价格(AEP)的参考国家由原来的4个国家变为所有的欧盟国家。

2004年后,意大利开始采用协商定价的方法,所有报销药品的价格都由AIFA通过协商程序与药品生产厂商议定。

②内部参考定价。

1996年,意大利在对报销药品进行定价时首先引入了内部参考定价方法。该方法以相同药品的价格相等为原则:即含有相同活性成分、具有相同的给药途径、以及在相同的生物等效性的基础上具有相同或类似的剂型的药品,每一包装单位的价格应当相同。

2001年,内部参考定价开始用于已过专利期的药品。对于那些具有相同活性成分、同剂型、同给药途径、同规格的药品,NHS的报销价格为此类药品中价格最低的价格。

2003年,由于新的国家药品处方集的引入,对内部参考定价又进行了进一步的修正。国家药品处方集的更新提出了一种新的方法来设置参考价格,称为“减价方法”,力求缩小这些具有类似疗效的药品的价格差。

现如今内部参考定价主要用于报销的处方药品的价格制定。在2011年,意大利在制定处方药品的价格时,也开始参考其他国家的药品价格。

4.2.2 法定定价―批发商和药房利润

意大利对于报销药品的批发商以及药房的利润是有明确规定的,见表1。规定:批发商的加成比例为:665%;药房的加成比例为:26.7%。

4.2.3 附加税

意大利药品(包括报销药品和非报销药品)的附加税为:10%。

4.3 非报销药品的定价政策

4.3.1 自由定价

自1995年以来,不被报销的C类药品的都是由生产厂商自由定价。该类药品包括3种药品:OTC药品(over-the-counter)、SOP药品,即不允许做广告的非处方药品(SOP药品是OTC药品下的一个子类),此外,还包括少部分的处方药。

虽然Class C类药品属于自由定价的范畴,但AIFA仍会对该类药品的价格进行监管,以保证其价格维持在一个合理的水平。

对于该类药品,生产厂商制定的价格即为全国最高价格。生产厂商可以随时降价,但只有在奇数年的1月份才可以提高价格。

4.3.2 批发商加成和附加税

意大利不规定非报销的药品的批发商加成,由各方主体自由商定。其附加税与报销药品相同,也为10%。

4.4 药品报销政策

4.4.1 药品报销

Class A药品的报销比例为100%。其下有一H类子类,该类药品在医院使用,提供全额报销。此外,在Class A内,还存在一类对特定疾病治疗过程中使用的药品提供全额报销的情况,该类疾病是由AIFA专门列出的,在治疗过程中使用的药品称为“Class A with AIFA notes”,在治疗这些特定疾病的过程中,使用到的药品(不管其归属于报销药品还是非报销药品),都提供全部报销。

除非患者患有特定的社会疾病外,使用的Class C药品不提供报销,全由患者自付。

药品分类与报销比例见表2。

4.4.2 药品的部分负担

意大利实行的药品部分负担方式有2种,一种是每一处方笺(prescription),也就是一包装(package))药品的一个固定的处方费用(prescription fee),意大利其为ticket,由各个大区自行制定,目前实施该种负担方式的地区并不多见。对于一些有身心障碍的病人、罕见病患者、患有慢性病的病人以及孕妇,可以免除药品部分负担。有些地区也以年龄为标准来决定能否免除部分负担。还存在一种药品部分负担的方式是指在参考药价的制度下,若患者实际购买的药品的价格高于参考价格,则其中的差价由患者负担。此外,意大利对于部分负担的上下限并没有做出规定。

5 对我国的启示

5.1 针对不同药品进行分类价格管理

由于药品本身存在的特殊性,使得医药卫生市场相较于一般的商品市场而言具有其特殊属性,所以在药品价格管理中要考虑诸多因素,进而给药品价格的管理带来了较多不便。因此,在药品价格管理中,对药品进行合理有效的分类,分而治之是非常有必要的。

意大利在进行药品价格管理中,以药品是否能够报销为依据而分别进行管理,对于报销药品的价格形成进行合理的管制,对于不能报销药品则由厂商进行自由定价。对于药品价格的管放进行了有效的分配与制约,在提高药品价格管理的效率的同时也能够保证医保基金的合理利用。

5.2 将药品定价与补偿机制进行有机结合

药品定价政策主要是为了规范药品价格秩序,而药品价格的合理性主要是借助报销政策来保障。报销政策可以将药品的定价控制在合理范围内,定价政策与报销政策相结合,能够增加药品政策的灵活性,有效控制药品价格。

5.3 药品价格制度的建立需考虑我国的国情

几十年来,意大利对其药品定价机制不断进行改革和完善,从最简单的“成本加成定价”到“新成本加成定价”又到“欧洲平均价格体系”再到“参考定价体系”又到目前的“协商定价”。意大利对药品定价机制改革的脚步从未停止过,而且是随着具体国情不断进行调整改善,综合使用不同的药品定程序,使得其药品定价方法更加具有其本国特色。只有适合我国国情的药品定价方法,才是科学合理的药品价格机制,才能制定出更加合理的药品价格、有助于控制药品费用。

对意大利的药品定价过程中所采用的方法进行分析,外部参考定价法在目前在我国尚不具备其实施的条件,因为不论是西方发达国家或是其他的发展中国家,与我国的医疗卫生水平、国民收入、人口等都其存在有较大的差异,可供参考的合适的国家的数目不多,意义不大。内部参考定价法融合了定价规制和补偿规制,可以同时从供方和需方入手控制药品价格,很值得我国进行借鉴学习。

6 结语

意大利对于报销药品进行协商定价,而对于非报销药品则实行自由定价,放管的有机结合,一方面合理的控制了本国的药品价格及药品费用的上涨,另一方面协商定价及自由定价也给制药企业提供了较大的空间,有助于激发制药企业的研发活力、促进制药行业的健康发展。借鉴意大利的药品价格管理的经验,对于我国目前的药价市场机制改革的有效实施及平稳过渡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杨存,郑晓瑛,陈曼莉.意大利医疗保障体系建设及启示[J].中国卫生经济,2011,(5):9496.

[2]叶露.意大利药品费用控制和药品价格管理政策[J].中国卫生资源,2002,(3):139141.

[3]Vogler S,Zimmermann N,Habl C,Piessnegger J,Bucsics A.Discounts and rebates granted to public payers for medicines in European countries[J].Southern Med Review,2012,5(1):3846.

[4]骆h.欧洲五国药品定价及费用控制概览[J].中国医疗保险,2011,(08):5557.

[5]杨莉,刘春艳,张建静,等.国际药品价格管制方式及效果研究的系统综述[J].中国卫生政策研究,2011,(7):1724.

第10篇

基层医院是医疗体系中最简单的医疗设施,它们包括:村卫生所、街道门诊、商业性质连锁的药店、私人药店等,这些基层的医疗机构都不同程度上在医疗药品的采购上存在不同的问题。首先,对于村卫生院后街道门诊,这是属于最小规模的公立医院,虽然小,但是其性质已然是国有,其对人民的责任度相对较高,但是并不意味着没有问题,问题的来源就在管理的上,对于这种基层的医院,政府相关部门在管理上难免失职,这是其中一个原因,此外,医疗款项比较少,而且还要对居民实施大量的医疗费用的减免,这就造成采购方面资金的缺乏,从而影响采购的药物的质量;而对于其余的基层私营药店,其性质跟其他的商业活动没有区别,最大的目的就是盈利,因此这些机构会想方设法的争取成本最小化,利润最大化,也就意味着他们将最低价格采购回来的药物以最高价格卖出,这就严重影响了药物质量对患者病情的控制,在商业上是盈利的,但是从职业道德来说这是违反人性的。

2.基层医院药品的库存管理

首先,基层医院对药品的管理不够专业化,药品的储存需要根据药品的性质分民别类进行管理,而不是笼统的放进仓库,要的时候进去拿出来用就是了,基层医院条件好点的都有配备药品储存室,但是医疗条件差的地方是几乎没有储存室的,而且在夏天,理论上为例保证药品能够在恒温下得到保存,是需要通过一些特殊的仪器的处理的,而在基层医院,这些条件都是没有的,这很不利于药品质量的保证,因此,这也很容易引发医疗事故。其次,有的医院跟本就没有设置相应的储存室,药品都是随意放置,这样引起药品变质的可能性更大,而如果这样的药物一旦用在患者身上,对患者肯定是莫大的伤害。

3.药物的正确采购和库存方法

3.1药物的采购

药物毕竟是关系到患者生命安全和健康的东西,稍有不慎就可能导致医疗事故的发生,因此,在采购药物的时候,要谨记不能贪图便利而随意采购,必须在有证经营的产家采购,并且要以签订有效协议的方式保证所采购药物的质量安全,也不能贪图便宜而采购非法药物,药物的来源一定要是清白的,而且一定要做实地考察,不能随意采购,还不能经常换采购产家,药品的买卖不能有太多的买方和卖方,出了事故一定要只能够找到相应的责任人。最后在药品采购时一定要走正当的途径,相应的手续一定要齐全,这是对自己和患者的安全保证。

3.2药物库存指南

《药品管理法》中规定:医疗机构必须制定和执行药品保管制度,采取必要的冷藏、防冻、防潮、防虫、防鼠等措施,保证药品质量。药品库管人员在药品人库后即应实行分类储存管理,按照药品的自然属性、管理规定、养护条件、剂型等因素进行分类,按区、排、号进行区别存放,科学储存。药物储存室一定要分了进行储存,最明显的分类就是,处方药和非处方药的分类储存,中成药和西医药的分类,而在性能和外形容易混淆的药物一定要非开储存。而库管人员在进行管理的时候,要严格记录药物的各项数据,以免药物失效或者过期带来的危害。而对于对光线、温度、湿度有严格要求的特殊药物要做好防护储存措施,一旦发现没有按照相应的规格储存,要及时上报并更换药物。

4.结束语

第11篇

关键词:储存;堆放;出库;养护

中图分类号:R19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4-7484(2012)06-0283-02

药品是用于预防、治疗、诊 断人的疾病,有目的地调节人的生理机能并规定有适应证或者功能主治、用法和用量的物质,是一种特殊的商品,其种类复杂、品种繁多,具专属性、两重性、局限性、限时性四个方面的特性,其质量直接关系到人们的身体健康甚至生命存亡,影响着临床疗效,并影响到单位经济,只有做好药品的管理工作,才能确保药品的安全、有效、均一、稳定,才能保质保量地供应,更好地为临床服务。

医院应有相适应的仓库,库区地面平整,无污染源,有适宜药品分类保管和符合药品储存要求的库房。库房内墙壁、顶棚和地面光洁、平整,门窗结构严密。仓库应划分待验库、合格品库、发货库、不合格品库、退货库等专用场所,以上各库区均应设有明显标志。仓库应有以下设施和设备:保持药品与地面之间有一定距离的设备,避光、通风和排水的设备,检测和调节温、湿度的设备,防尘、防潮、防霉、防污染以及防虫、防鼠、防鸟等设备,符合安全用电要求的照明设备了,储存品、一类、医疗用毒性药品、放射性药品的专用仓库应具有相应的安全保卫措施。

药品应按规定的储存要求专库、分类存放。储存中应遵守以下几点:

(一)药品应根据储存要求,分别存放在不同温、湿度条件的仓库中,如2~10℃的冷库(如冰箱),不高于20℃的阴凉库,0~30℃的常温库,各库房相对湿度应保持在45~75%之间。应做好库房温、湿度的监测和管理。每日上、下午各一次定时对库房温、湿度进行记录。如库房温、湿度超出规定范围,应及时采取调控措施,并予以记录。

(二)药品储存应实行色标管理。其统一标准是:待验药品区、黄色的退货药品区、合格药品区、零货称取区、绿色的待发药品区、红色的不合格药品区红色。

(三) 药品与仓间地面、墙、顶、散热器之间应有相应的间距或隔离措施。搬运和堆垛应严格遵守药品外包装图式标志的要求,规范操作。怕压药品应控制堆放高度,定期翻垛。药品堆垛应留有一定距离。药品与墙、屋顶(房梁)的间距不小于30厘米,与库房散热器或供暖管道的间距不小于30厘米,与地面的间距不小于10厘米

(四)药品应按批号集中堆放。有效期的药品应分类相对集中存放,按批号及效期远近依次或分开堆放,并有明显标志。药品储存时,应有效期标志。对近效期药品,应按月填报效期报表。要定期进行质量检查,并做好检查记录。

(五)药品与非药品、内用药与外用药、处方药与非处方药之间应分开存放;易串味的药品、中药材、中药饮片以及危险品等应与其他药品分开存放。

(六)品、一类、医疗用毒性药品、放射性药品应当专库或专柜存放,双人双锁保管、专帐记录。

(七)要做细药品出库环节。药品发放时,应本着“先进先出,近效先出”的原则,领药单位再根据出库单对所发药品进行核对,如有疑问或错误可及时修改出库记录,这样可避免因出库输入错误或发放错误而造成的帐物不符。

(八)对已出库的退回药品,凭退货凭证收货,存放于退货药品 区,做好退货记录,经验收合格后,存入合格药品区,不合格药品放入不合格药品区,并有明显标志。不合格药品的确认、报告、报损、销毁应有完善的手续和记录。

(九) 对库存药品应根据流转情况定期进行养护和检查,并做好记录。检查中,对由于异常原因可能出现问题的药品、易变质药品、已发现质量问题药品的相邻批号药品、储存时间较长的药品,应进行抽样送检。如发现质量问题,应悬挂明显标志和暂停发货,并尽快通知质量管理机构予以处理。

只有科学地做好药品仓库的管理工作,才能确保药品保质保量地供应,才能更好地为临床服务,也只有不断地充实自己的专业知识,才能更好地为广大患者服务

第12篇

(1)玻璃类仪器的管理

①玻璃仪器没有分类。调查发现有四所学校的化学实验室,放置仪器的同一个抽屉中同时会出现锥形瓶、玻璃棒、滴定管等玻璃仪器。没有按照玻璃仪器用途或者玻璃仪器的特征详细分类。②玻璃仪器没有合适放置。调查发现五所学校的化学实验室,仪器柜抽屉内会同时出现试管刷与试管、烧杯混放置的现象。有三所学校化学实验室中玻璃仪器的放置都存在没有更细分类的现象:有些与常用的其他仪器混合放置;有些以体积的大小、仪器的长短混合放置;有些玻璃仪器中如水槽中仍然放大烧杯,大烧杯中放有小烧杯。另外大多数化学实验室中没有适合玻璃仪器放置的专柜、专架或专用垫支材料,混合在同一抽屉中横放的很多。③玻璃仪器没有相应的洗涤、干燥处理设备。实验室中常用的大小试管,大小烧杯的洗涤离不开试管刷。但实验室中购置的试管刷大多数是不锈金属丝与动物毛发紧拧在一起形成的,洗涤时在试管中来回上下抽刷几下,金属丝就会松驰,刷头便掉毛,时间一长试管刷的有效洗涤作用就大大降低。其他的仪器如弯角玻璃导气管则无法洗涤。缺少必要的洗涤仪器,一般用量较多的玻璃仪器洗涤后,体积较小的烘干箱作用也是有限的,大多数只是靠自然晾干。另外有些实验室中缺少吹风机。

(2)其他类仪器的管理

①金属仪器的固定螺丝松动。调查发现五所学校的化学实验室,铁架台上固定竖杆的螺丝有松动和滑丝现象,固定的竖杆不再垂直。铁架台上使用的铁圈、铁夹,包括十字头等的螺丝有松动,有滑丝现象。放置的铁圈、铁夹包括十字头等不再平衡,从而导致铁圈上放置的石棉网不再平稳,铁圈上放置的坩埚、蒸发皿出现倾斜,铁夹上固定的试管、烧瓶出现松动等。另外止水夹和控制气流的开关夹也出现闭合的误差。实验的安全操作方面留有漏洞,埋下隐患。②取用药品的用具规格单一。抽样发现五所学校化学实验室购置的药匙几乎是同一型号,在取用粉末状和颗粒状药品时受到试管口径大小的限制不得不临时叠用不规范的纸条代替。普通镊子在夹取较大颗粒状药品时,由于尖嘴太尖而导致夹不紧的弊端呈现。③自制教具仪器的应用受限,精密仪器管理不细。调查发现有三所学校师生自制的方便、实用的教具和仪器只是在竞赛或被参观时展示、展评,其余时间几乎都被高高搁置或封存,并没有推广和投入实际应用中。有些学校的分析天平与一般仪器放置在同一房间,没有很好的防尘、防腐蚀等保护措施。pH酸度计使用后的清洗、保护简单、粗糙。仪器管理制度单一,存在借存登记信息不及时,责任落实不够明确,追究和赔偿力度不够严厉,财产登记信息不够全面等问题。

2试剂管理方面

(1)一般试剂管理

①盛装过药品的滴瓶长时间存放药品。经常使用的稀盐酸、氢氧化钠溶液、碳酸钠溶液、氨水、酚酞试剂、高锰酸钾溶液、澄清石灰水等药品在滴瓶内不能及时更换,长时间存放。有时候甚至有不同浓度的同一药品混合存放的现象。滴瓶上的标签模糊,发黄,犯旧。即使更换药品时滴瓶也不能够得到彻底的清洗。另外存放同一类型药品的滴瓶包括胶头滴管不能配套,大小不一。②无机物分类放置不细。无机物药品的分类一般可按照单质、氧化物、酸、碱和盐进行分类。调查发现五所学校存放单质类的药品柜却不能再细分,氧化物没有进一步分类。盐的种类很多,但分类不够细,找某种药品时特别费时。盐的分类可以按照交叉分类法放置。比如可以根据盐中的阳离子分为钾盐、钠盐、钙盐等等,也可以根据盐中的阴离子分为碳酸盐、硫酸盐、卤化物等等。③有机物没有分类放置。有机物药品主要是烃的衍生物。调查发现有的学校的化学实验室仍然将乙醇、醋酸、丙酮等混合放置。烃的衍生物一般可按照卤代烃、醇、酚、醛、酮、羧酸、酯、糖类、高分子化合物等进行分类。

(2)特殊试剂管理

①易挥发试剂存放的房间没有安装空调设备。调查发现四所学校的化学实验室存放易挥发的试剂,如硝酸、盐酸、氨水以及低沸点的甲酸、氯仿等,没有考虑冬、夏气候的温差变化。比如有些学校化学实验室冬天的室内采暖温度已接近20℃,有些学校化学实验室夏天的室内温度已超过20℃。在这样两种情况下,化学实验室均没有开放空调(实验室基本都未装空调)。②对于易潮解固体药品贮存时没有相应干燥设备。对于五氧化二磷、无水氯化铝、氢氧化钠固体、碳酸钠固体等,贮存时在柜内没有放置相应的干燥剂、干燥设备。

(3)危险药品管理

①三大强酸浓盐酸、浓硫酸和浓硝酸的管理不够严谨。调查发现,有些学校的化学实验室将浓盐酸、浓硫酸和浓硝酸同时贮存在同一铁柜中。由于浓盐酸与浓硝酸的强烈挥发,不但使贮存的铁柜腐蚀程度严重,而且会导致开启后的试剂瓶塞不能完全密封,时间稍长这三种强酸还会有相互混合的现象。个别学校的实验室虽然也实行加双锁,双人管理,双人监督,但在记录取用的时间和用量方面均有不及时,且有补记现象。②金属钠、钾一次性取用量较大。金属钾、钠的化学性质比较活泼,通常贮存在煤油中。调查发现一些学校的化学实验室管理员为图方便,没有将钾、钠分次、分演示班级切取,只是一次性将较大体积的金属钾、钠从实验室取出。而教师在班级教室作演示时多次切割,留下了很大的安全隐患。因为切割金属钾时,钾与空气接触,表面会逐渐产生一层过氧化钾。过氧化钾是强氧化剂,金属钾是强还原剂,若不小心,二者接触就会因发生剧烈的氧化还原反应而引起猛烈爆炸。③易挥发、易燃烧、低沸点的有机物,没有贮存在低温处。调查发现只有条件较好的化学实验室购置了冷藏设备,大多数的化学实验室并没有冷藏设备。比如苯、甲苯、乙醇、乙醚是易挥发、易燃烧的有机物,应该将它们贮存在低温处,最后是可调节温度的冷藏设备中。

3其他管理方面

(1)化学实验安全方面

①化学实验安全制度不够健全。调查发现五所学校现有的安全制度设置不细,如注意防火方面,缺少对可能引起火灾的具体细节梳理。比如浓硫酸与氯酸钾混合时就会发生剧烈的氧化还原反应,产生不稳定的二氧化氯,当它与酒精有机物共存时就会发生燃烧。制度不够全面,比如缺少《药品取用详细记载表》《药品归还详细记载表》《实验安全问题记载》《实验安全检查隐患排查表》等等。缺少安全制度手册。有些制度没有上墙,宣传力度不够。②化学实验安全设备不够全面。调查发现大多数化学实验室虽置备了沙土、干粉灭火器等防火设备,而对于防中毒设备,防灼烧设备,几乎没有配备。一般性的割伤、烫伤治疗用品也缺少。连起码保护眼睛的眼罩几乎都没有。师生洗手设备缺少,师生一般性安全事故处理医药箱缺少。③化学实验安全检查周期过长。调查发现一些学校化学实验室安全检查一年都没有一次。有些学校也只在上级部门年检时应付一下。学校的化学实验工作人员几乎对于长时间贮存的药品,从不做药品变质分析和合理处理。没有药品过期时间期限统计资料。

(2)化学实验教师方面

①化学实验教师的职业道德水平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调查发现化学实验教师在准备实验器材、药品时容易情绪化。由于实验室长时间从事同一单调的、重复的工作,环境对身体的影响大,工作的认可程度不高,在工作的积极性上很难得到及时的调动。取用药品不及时,准备药品不细致,准备器材丢三落四,对待教师和学生态度不和蔼,处理药品不仔细,浪费药品现象严重。②化学实验教师的实验技能水平没有得到进一步的提升。调查发现大多数学校的化学实验教师没有借阅专业性较强的期刊再学习。没有对涉及的实验提前“预演”。准备实验时只是“照书本抓药”,没有研究,没有参考“标准”。甚至在准确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时都存在很大的误差。长时间以药品纯度不够、条件有限为借口搪塞自己出现的失误。③化学实验教师的实验技能培训几乎为空白。调查发现近三年来针对化学实验教师有专业性较强的实验技能培训几乎为空白。连区域内化学实验教师相互交流、相互学习、相互借鉴的机会都很少。

(3)化学实验室开放方面

调查发现五所学校的化学实验室的设备和硬件条件大有改善,然而大多数开设的实验仍然是验证性的实验,学生往往是“照方抓药”,而且仅限于教科书规定的实验,实验室现有的资源远未得到充分利用。化学新课程标准要求学生以实验室的活动为手段,自己设计实验,选择仪器,进行实验探究活动,总结规律得出结论。开放实验室,允许学生到实验室补做或复习尚未熟练的实验内容,仍然只出现在文字中或者停留在口头上。

4改进建议

(1)转变观念,提高认识

学校化学实验室科学、高效管理是体现学校科学化管理的重要内容之一,是为学生学习服务,为教师教学、教研服务的,管理的最终目的是为提高学校整体教育教学质量服务。实验教师对实验的科学、高效、精细化管理,实质是服务学生,服务社会,也是自身价值体现的重要途径之一。化学实验作为学生实践的一个重要环节,对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同时对教师转变教学方式,提高教研能力也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2)强化安全,健全制度

化学实验室中离不开易燃、易爆、有毒、有腐蚀性的药品,时刻伴随着失火、爆炸、中毒、烧伤、烫伤以及很多意外安全事故,易碎玻璃仪器,水、电等高温、高热、高危环境,必须时刻强化安全意识,树立安全第一、生命第一、健康第一的意识。树立化学实验室无小事、事事是大事、时时是大事的意识。建立健全《化学实验室管理制度》《化学实验室教师工作职责》《学生实验安全守则》《化学实验室仪器、药品借还、赔偿、报损制度》《化学实验室仪器、设备维修、保养制度》《化学实验室药品过期、药品变质检验制度》《化学实验室危化品、剧管理细则》《化学实验室督导评估意见》等等各项规章制度,形成对化学实验室工作的全过程、全覆盖和精细化管理。

(3)整改问题,完善管理

加强领导,成立以校长、主管副校长、教务(导)主任、年级组长为成员的化学实验领导小组。大规模检查化学实验安全问题。科学、合理地对仪器、药品按需分类,排列存放。仪器、设备定期维护,勤查,防尘、防潮、防锈。药品定期排查过期、失效。对存在的问题和隐形问题下大力气整改,完善管理。

(4)督导评估,增加投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