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5-30 10:46:35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乡下人家作文,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乡下人家虽然住在小小的屋子,但有着宽阔的大院子,或养膘肥体壮的牛,或养能干的狗。他们能干的狗趴在门前,只要见到陌生人,就会狂吠不止。主人听见后就知道是客人来了。当它悠闲时,还能帮主人在田野里赶羊,是主人的好帮手,比城市里的狗能干英俊多了。
有些人家,还在院子里堆满了金黄稻谷。他们用铲子把稻谷装进麻袋,用绳子扎好。还有些人家在门前种了许多桃树,梨树,月季花等许多可爱美丽的花,树。它们依着时令,顺序开放,朴素中带有几分华丽。它们的身旁不时有蜜蜂,蝴蝶来传播花粉,这样的景象显出一派独特的农家景象。
鸡鸭牛羊,乡下人家必定要养一些。从房前屋后经过,肯定会瞧见一群小鸭子在河中嬉戏,觅食,发出欢乐叫声。或许还会看见一些花色,黄色的小鸡被一群母鸡率领着在草丛中觅食,经过牛棚时,一定会看见几头牛在大口大口地吃草料。田野旁牧羊人赶着一群吃着鲜嫩青草的羊。
离他门房子不远处有一条小溪,小溪上爬着大小不一的水漂,它们不时的在河里欢快游来游去。即使附近有沙石落入水中,灵活的它们也会从不吃惊的避开。
乡下人家,不论是风景,植物,还是动物,都很和谐美丽。
冬天到了,乡下的小山,大地都被覆盖着皑皑白雪,美丽极了。
冬天的时候,乡下的小山比以往更美了,它的整个身体被大雪覆盖着,就像盖上了一层厚厚的棉被。不仅小山装扮了一番,就连大地都被雪花覆盖了,大地好像就要睡觉了。
冬天是乡下孩子的乐园。他们在大地上打雪仗才,堆雪人。大地上一片欢声笑语,到处是笑声,到处是笑脸。这使乡下的冬天多了一道独特的,迷人的风景。
乡下的冬天真美丽呀!
内蒙古乌海乌达区乌达区团结路小学四年级:高伊彤
【关键词】创造性思维 设计练习 素材
一 从教材中找切入点
1.利用语文插图想象
小语教材中的有些课文由于一定的原因,省略了有关的情节或细节,但却配有相关的插图,教师就可利用插图展开想象,将原文的某一段或某一点进行补写或抄写练习,如:《乡下人家》一文教学时,文中对乡下人家的房前屋后、夏天秋天的乡村风景描写得非常美,对人物的活动却没有过多的描写,可结合文中展示的乡下人家把桌椅饭菜,搬到门前院坝吃晚饭时的情境,让学生观察一家人的动作、神态,并想象出他们吃饭时会聊些什么,然后写下来,从而更进一步展示出乡下人家在劳作一天后,尽情享受天伦之乐的自然、闲暇、和谐的,充满了诗情画意的乡村生活;再如,教学《触摸春天》一文,文中第三段描写了盲童安静竟然伸手拢住了那只蝴蝶的情境,可结合文中插图,指导学生想象并写出安静此时仿佛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闻到了什么,触摸到了什么,感受到了什么?通过学生的笔把盲童安静多姿多彩的内心世界展示出来,让学生亲身去体验盲童安静对生活的热爱,真正去感受“谁都有生活的权利,谁都可以创造一个属于自己的缤纷世界。”通过这样的补写,充实了课文内容,丰富了人物的形象,使学生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发展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提高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2.情节延伸想象
教材中有的课文言虽尽却意未止,结尾留有想象的空间,让人回味无穷,这时可引导学生按照文章的思路进行合理想象,补续课文。如教学《凡卡》一文后,可让学生想象凡卡的信爷爷收到没有,凡卡后来遭遇如何,续写《信寄出之后》;教学《穷人》之后,可根据桑娜抱回西蒙孩子后的矛盾心情及渔夫善良的决定,让学生大胆想象,以《穷人之二》为题,续写出符合事情发展的故事来。
3.拓展课文内容的想象
小学语文教材中一些童话类的课文,故事性强,又都具有一定的教育意义,可引导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将课文内容拓展开来,以达到对课文的深入理解。如学习《坐井观天》一文后,可设计拓展性的题目《出井观天》,让学生想象青蛙跳出井口后看到的景象,启发学生编写童话故事,赞美家乡的可爱,祖国的伟大。
4.扩写文中略写部分的想象
由于作者对文章的处理有详有略,有些内容往往一笔带过,未作详细描写。可依据这些略写的内容引导学生想象,把它写具体。如《黄山奇石》一文中,“天狗望月”、“仙女弹琴”、“狮子抢球”等几种奇石,文中未作详细描写,那这些奇石美在哪里?奇在哪里?教学时,可让学生小结并运用前面学习了的课文对“仙桃石”、“猴子观海”、“仙人指路”、“金鸡叫天都”这四块石头的描述方法展开丰富的想象,想象石头的样子,为什么人们给它取这样的名字,还可以让学生当小导游,向同学们介绍这几种奇石。通过这样的训练,发展了学生的创造想象能力,提高了他们的语言表达和运用的能力。
5.古诗意境的想象
诗的特点就是语言高度凝炼,小学教材中所选的古诗,多为写景抒情类。教学时,抓住诗中所描写的情境,引导学生合理想象。如《江畔独步寻花》一诗中,“黄四娘家花满溪,千朵万朵压枝低”写出了花多,开得很旺盛,那么花多,到底有哪些花?这些花儿怎样?形态怎样?开满花的枝头是怎样的?后两句写了蝴蝶、黄莺在花丛中各得其乐的情态,那么,蝴蝶在花丛中是怎样游戏的?黄莺怎样自由自在地歌唱?指导学生从这些方面展开想象,然后以《江畔赏花》为题写下来。通过这样的想象训练,学生对诗的理解就不单单停留在字、词上了,就会将诗的内容幻化成一幅幅美丽的画卷,与诗人产生共鸣,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想象能力。
二 教师设计练习的切入点
1.根据词语展开想象
这种方法指的是:有意识地给出一些词语,让学生运用这些看似毫无关联的词语编故事,具有很大的想象空间。如:给学生出一组词语,“钢笔、刮风、西瓜、小花猫、油菜花”,可先让学生说一句话,一段话,再用上这些词语编一个有情节内容的故事,学生一定思维活跃,现象力得到有效训练。
2.给定中心词展开想象
这种方法较上有所区别,它只限于给定一个中心词,围绕这个中心词展开来想。如:围绕“热闹”一词展开想象,描绘出一个热闹的场面。学生就会打开记忆的闸门,去搜索、剪切、组装脑海中能反映热闹的场景,然后用生动的语言描述出来。这种方式,既训练了学生的想象力,又强化了段的描写。
3.看图、添图、画图想象
生动、形象的画面是进行想象作文训练的好素材。训练过程可以是先易后难,先给出完整的画面,交给学生看图方法,弄清图画内容,根据主要的要求,指导学生设身处地地从不同侧面展开联想和想象,想到事情的前因后果,想到画外之景,听到画外之音,变静态为动态,变无声为有声。然后,可训练学生添图、画图再想象。
4.观物想象
世间万物不停地运动着,千丝万缕地联系着,绝对孤立静止之物是不存在的。教学时,选取有特征的物件,让学生观察或想象它的过去、现在、未来;或想象它与周围事物的相互关系;或赋予生命,使想象任意驰骋。
5.给材料假定想象
【关键词】写作;阅读;训练
作文教学作为语文教学重要的一部分,是教师觉得最为棘手的,也是学生最为头疼的。学生经常觉得无话可说、无话可写。作文就好像是建高楼,从字词到段落再至篇章,循序渐进才能水到渠成,而段落的训练起到了枢纽的作用。因而,在课堂中进行写作的训练是最为有效的手段。《课标》也建议“教师应重视对写作的过程与方法的指导”,教师应该在阅读教学中发展学生的写作能力,提升学生的写作水平,为习作课做好准备。新课标明确指出“语文课程应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言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文,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可见,语文教学的核心任务是培养学生理解和运用语言的能力。如何激发孩子们的写作兴趣,提高孩子们的写作水平呢?我们应该从阅读教学入手,就是教师在课堂上以文本为例子,引导学生发现,积累优美词句,教会学生说话,写话。
一、阅读仿照提技能
“阅读仿照”主要就是进行片段的训练,技法的迁移,在课堂上当场完成,是读写结合的一种形式。教材中的每篇课文都是经典的范文,只要教师善于抓住切入点,在课堂上进行及时的练习,就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在教学《乡下人家》的第三自然段时,先经过阅读,了解了结构,再让学生仿照这一自然的写法写一写其他的动物,如“**,乡下人家照例总要养几只的。”为开头写一段话。学生对这类的话题比较感兴趣,写起来也得心应手。而且每一年级的训练点不同,教材也会有层次地循序渐进。如四年级上册中的写景课文和四年级下册的写景作文比较,上册注重篇章结构,如地点的转换、时间的顺序等;下册注重写法技巧,如比喻、拟人、排比等修辞方法的使用。“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运用课本中的典型性的美文可以更有效的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且这些课文学生信手拈来,仿写起来不费吹灰之力。这样的训练可以写在笔记本上,也可以写在书本空白处,耗时短,简单实用。叶圣陶说:“语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凭这个例子要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练习阅读和写作的技巧。”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应该努力挖掘读写结合点,给学生提供有效借鉴的对象,引导学生及时进行模仿和创造性运用练习。这样,学生的语言运用练习就成为有源之水、有本之木。
二、用想象拓展思路
小学生的生活经历有限,生活空间相对狭小,写作文往往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教师应结合课文的内容与学生的生活实际进行训练,也鼓励学生别出心裁,移花接木。新教材中,只要我们认真j地去钻研,细心地挖掘,就会发现许多“空白”。有的在省略号处,有的在文章中间,也有的在结尾处,这些地方蕴含着丰富的内容。如在《两个铁球同时着地》的教学中,针对开始围观人对伽利略的态度,而当伽利略成功的完成试验后,走下比萨斜塔的时候,人们围上去会对伽利略说什么呢?用上“当伽利略从斜塔上走下来,人们纷纷围上去,有的说……有的说……”的句式来说话。这时的学生就会有话可说,有话可写。既结合了教材、范文,又可跳出教材范文的框框,能较好地调动学生的写作积极性,对所学的文体能做到较好的掌握和训练。
三、用表演促进表达
小学儿童由于自身的年龄特点,对表演等直观的事物有很大的兴趣,让学生自己参与的课文的表演中来,既提升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又促进的语言的发展。有些课文,作者常有意不把意思挑明说透,刻意留下“空白”,让读者揣摩,或因表达的需要,省略了一些内容,留下“空白”,尤其是古诗,语言简洁,内容却很丰富,但跟我们现代语言的使用又有所不同,让学生用直观的表达方式更容易理解。如教完古诗《赠汪伦》后,让他们发挥自己丰富的想象,在脑海里串一串,李白和汪伦当时会说些什么,让学生演一演李白和汪伦离别的场面,让学生说自己想说的话,再开展小练笔,把离别的过程给写下来。通过表演,学生已经把语言积累在心中,情绪也高昂,就到了不得不写的地步。
四、用绘本引起兴趣
孩子们爱读这样的书,在快乐的阅读中跃跃欲试。绘本阅读,都存在着许许多多可以引发学生进行拓展想象的空白。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人的内心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探索者、研究者、成功者。”绘本阅读,其简明的文字与细腻浪漫的图画能让学生的想象力与创造力得以自由驰骋。当学生经历了多次的阅读,积累了一定的语言,想象思维更加的活跃,如果在绘本阅读中,找到关键处,启发学生进行想象,用恰当的语言进行表达,并尝试写话活动,就可以促进语言和思维同时发展。如美国作家劳拉的《要是你给老鼠吃饼干》中,在小老鼠提出了很多的要求后,它会真的睡着吗?那么孩子们有没有兴趣把这个故事接着往下写呢?孩子们展开想象的翅膀,自由地续编,对照欣赏,适当修改。
把种种好的习惯培养贯穿在阅读教学的全过程:如,观察,积累,想清楚再写,勤读乐写、修改作文,规范书写等。以本促写,在阅读教学中学会写作,创设了良好的教学情境,做出了巧妙的铺垫,为学生以后的写作搭桥铺路。在阅读教学中落实写作训练应当成为自觉的行动,把写的要求落实在“笔尖”上,这样学生写作的速度明显加快,作文水平也会有较大的提高,发挥了阅读教学的有效性。情动而辞发,当我们充分激发起学生写作的需求,当我们给予了孩子表达的广阔空间,当我们为孩子们搭建起写作的平台,我们将收获更多的欣喜。
参考文献:
关键词:合理利用 “班班通” 作文教学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082(2015)05-0185-01
作文,是语文教学中最重要的内容,但也是教师感到最难教、学生感到最难学的内容,许多老师怕上作文课,许多学生怕写作文。在科学技术日益发达的今天,“班班通”走进了农村小学,我们不妨利用“班班通”来指导学生作文,利用“班班通”上作文课,能突破作文教学中的重点、难点。“班班通”中的资源具有图、文、声、像并茂的特点,不仅可以增加作文教学的趣味性和吸引力,还可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良好的思维习惯,激发同学们的写作欲望。利用“班班通”进行作文教学,为作文教学打开了一条新的通道。
一、利用“班班通”指导学生学会观察
利用“班班通”中的资源,能够指导学生学会观察。小学生由于认知能力的局限性,注意力不能持久,观察时不仔细,粗枝大叶,分不清主次,顺序混乱,写出来的作文就没条理了。因此,我们就要指导学生学会观察。比如,写一种植物,虽然同学们生活在农村,见过不计其数的植物,但从没仔细观察过,也叫不出名字。这可以通过“班班通”,让学生认识和观察到众多的植物,并根据自己喜好及熟悉的程度,自由选择一种植物来仔细观察。教师可指导学生从上到下,由远及近,从整体到局部,进行观察。如观察松树,可制作成PPT,把松树的枝干、叶、花、果实一一展示给学生,从而,学生学会了一定的观察方法。学生观察了松树后,再按照刚才的观察方法,根据自己的爱好选择一种植物进行观察并向大家介绍。
二、利用“班班通”丰富学生的感性认识
运用“班班通”进行作文教学,可以丰富学生的感性认识,调动学生的生活积累,培养学生养成观察生活,了解生活,从生活中收集作文素材的良好习惯。虽然同学们生活在乡下,每天都能亲近大自然,观察花草树木、风霜雨雪、鸟兽虫鱼。但学生年龄较小,观察事物不全面,对事物的认识不深刻,抓不住重点。写作时,要么面面俱到,要么无从下笔,要么无话可说。但是如果用“班班通”进行作文教学,效果就大不一样了。例如:在指导学生写《美丽的家乡》之前,为了加深学生对既熟悉又陌生的家乡印象,可事先拍下家乡的美景、收集有关家乡的资料并输入电脑。教学时,大屏幕再现家乡的照片,引导学生观察,随后按照家乡山美、水美、人情美的三个方面一一播放,或者按春、夏、秋、冬的顺序一一展示家乡的美景,再补充有关家乡的资料。活生生的实体材料促使学生多层次观察,从而多角度地想象、构思,完整地、有条理地写出有声有色的文章来。
三、利用“班班通”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写作欲望
心理学家布鲁纳说:“学习的最好刺激,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兴趣是最大的动力。从写作的角度来说也是一样的,要想学生能写出较高水平的作文,就要引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引发学生的写作兴趣不仅仅是在作文课上,而且要渗透在整个语文教学活动中。因此,小学语文教师要充分利用语文课本,挖掘课文内涵,创设作文教学情境,启发学生展开想象,激发学生的写作欲望。例如在教学《乡下人家》一课时,课文生动地描绘了乡下美景。教师可利用“班班通”把课文中的美景真实地再现在同学们的面前,虽然同学们都生活在农村,但从没注意到自己所居住的地方是如此之美,不禁啧啧称赞起来。课文中写到“竹笋从土里探出头来”,教师利用电脑动画制作把竹笋探出头来的情景展现出来,并相机提问这竹笋像什么,它探出头来干什么?一时间,同学们产生许多美丽的联想,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展开了想象的翅膀,创作童话的欲望被充分调动起来,这个时候进行写作就水到渠成了。
四、利用“班班通”实现师生共同评改作文
“做了15年老师我想告诉大家,这个时代寒门再难出贵子!”2011年8月初,一名教师在网上发帖称,“近两年学校里的中高考状元,基本家里条件都很好。反观我们小时候,读书好的家里都很穷。现在的尖子生,父母都舍得花钱,送去上各种培训班,甚至请私人家教,成绩都是钱堆出来的。不出20年,教育的差别越来越大,穷人的孩子要想成绩好,光能吃苦是远远不够的。”
这条网帖在短短几天内点击率就近百万,“寒门再难出贵子”连续数周盘踞微博热词榜。新浪网调查显示,74.7%的网民认为这个问题“很严重”,21.7%的网民认为这个问题“确实存在”。与此同时,有媒体报道称,1978年至1998年,北京大学中来自农村的学子比例约占三成,2000年至今,考上北大的农村子弟只占一成左右;2010年清华新生中,来自农村的仅占17%,而当年高考农村考生的比例是62%。
这些数据,引爆了无数并不富裕的家长和学生的焦虑与恐慌;而“寒门再难出贵子”的观点,也引起了社会的广泛讨论。难道,成功真的离寒门越来越远?成为贵子,一定是成功的必经之路吗?
“寒门再难出贵子”观点PK之家长篇
正方
给不了孩子好环境,我会有内疚感
口述:方萍,女,43岁,现居北京
我家不是县城或是乡下的贫苦家庭,但我觉得我家算是“城市寒门”:没钱、没条件、没人脉,想要出个贵子太难了!
我和老公都是最普通的北漂工薪族,还要养活4个在农村老家的老人。我们在四环外有一套固定住房,每个月要还4000元贷款。女儿昭昭上幼儿园时,家附近口碑好些的幼儿园光赞助费就要4万多块。那时,我和老公嘀咕了小半年,还是没舍得。我每个月税后只有2000多元,老公也只有5000元,日子过得紧巴巴的。我们想,钱得用在刀刃上,攒着给昭昭上重点小学用。
可我没想到,幼儿园的差距这么大!我家旁边是个大型农产品批发市场,昭昭的同学基本上都是菜农的孩子,昭昭学了不少各地方言粗话和坏习惯。幼儿园也不怎么注重教学和特长的培养,就是让孩子玩一玩游戏和玩具。看着同事朋友的孩子在好的幼儿园里,学英语、学唱歌,又是排练儿童音乐剧又是学算数,我心里内疚得不行:环境对孩子太重要了!我在县城的表姐还死活要把外甥女送到省城去读小学呢,我却把孩子耽误在起跑线上!我立刻给昭昭报了早教班,有外教,平均一年要一万多元,我心疼,但觉得这钱必须出。
上小学时,我们拐弯抹角找了好多关系,终于把昭昭弄进了市重点小学的分校,好学校就意味着好环境、好师资,为小升初也奠定一个基础。为此,我们在学校附近租了个一居室,每个月租金3600元。我们把自己的房子租出去,一家三口挤在出租屋里。昭昭上第一节课时,老师就对他们说:“你们现在身边的同学都是你的朋友,但也都不是你的朋友,你们都是竞争关系。”我觉得老师说得很对,这就是一个竞争社会,有钱人家的孩子能轻松地接受好的教育、从小开眼界,可我的孩子不行。幼儿园、小学、初中,家里有钱有关系的孩子很轻松就能上好学校,他们从幼儿园面试的时候就比我们的孩子会的东西多。社会就是不公平,我愤怒、暴躁,路越来越难走,家长要带着孩子一起披荆斩棘!我们没钱送孩子出国、上私立,总得让孩子上得起重点中学吧。
昭昭上了小学后要学奥数和英语,我又给她报了小提琴班,锻炼手指和右脑。但她不爱学,很抵触,我只能给她讲道理:“爸爸妈妈每天早出晚归挣钱,为的就是能给你创造好环境。你已经比有钱人家的孩子差很远了,再不抓紧,以后拿什么和人家比呢?”有时,我也不想让全家人都那么苦。但我会想起昭昭上幼儿园时和楼下小朋友玩,小朋友问了昭昭一个英语单词后嘲笑她:“你真笨,这都不会!”那晚,昭昭哭得很伤心。我觉得,那是我内疚的根源,不能给女儿创造一个好环境,我会一直在心里怪自己。
反方
带女儿回归农村的幸福
口述:严陵滩下住,女,因在天涯网连载女儿的乡间生活备受网友追捧
6年前,我在广东打拼,还开了一家小公司。结婚生子后,我跟着丈夫回到了他的老家―浙江省桐庐县的山里。于是,女儿杭杭成了乡下丫头。有时,杭杭也会问我:“妈妈,为什么别人说我是乡下丫头?”我就告诉她:“我们是生活在乡下,但你觉得自己跟城里的孩子有什么区别吗?”
杭杭摇了摇头:“我觉得住在乡下更好,我们有清新的空气,宽敞的住房,有山有水,还有自己种的果树。可如果我们住在城里的高楼,就没有这些了。”
乡间6年,我们四代同堂,每天田间地头,布衣菜饭。靠土地吃饭的我们,给不了孩子富足的童年,但尽量不去剥夺属于她童年的快乐。
跟现在大部分城里的家长相比,我们更像是无为而治。平时,我们会带杭杭上山打柿子、挖野菜,让她感受四季的变化,鼓励她在自然中学习和探索,从乡村生活中获得生命感悟。乡镇幼儿园的课程,也会根据农村的特点进行设置。比如,会教给孩子四季不同的农作物生长情况,我们会配合幼儿园,教杭杭农业常识。一有空,杭杭爸就会带她观察野生动物的习性,上山看野猪的足迹。植物、动物、农业方面的知识,杭杭比同龄孩子要丰富许多,这个过程,也让她非常快乐。
每晚临睡前,我们有一小时的亲子阅读时间。到了周末,我们会带杭杭去县城的图书馆借书,让她保持阅读的习惯。杭杭也去县城的少年宫学习电子琴和舞蹈,这是她自己的兴趣,我们对她并没有太高的要求,也不要求她考级。然而,大自然赋予杭杭很多灵性,她在音乐和舞蹈上颇有天赋,每年都能拿回一些奖状。
今年,杭杭从乡村幼儿园毕业了,在许多人的反对声中,我们仍旧选择了乡村小学。我很清楚乡村小学的硬件条件和教学质量都很一般,村里很多家长都在想方设法把孩子送到县城的重点小学去读书。在这点上,我和杭杭爸的观点一致: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行为习惯更重要,不要给孩子太大的压力。面对学校教育的欠缺,家庭教育显得尤为重要。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早晚都会带着杭杭在田里散步,摘蔬菜时也会带着她,让她感受自然之美;我还鼓励她洗自己的衣服,培养她独立的性格;爱心也是我很重视的,有外省的乞丐长期在我们村逗留,我会鼓励杭杭主动给老人送些食物。我们还一起整理书籍和旧衣服,寄到云南赠送给山区的孩子。比起智力的开发,我觉得培养孩子感受幸福的能力更重要。
在我看来,读书不是为了成为贵子,而是为了明理,将来成为心智健全、品行端正的人。我相信,一个在爱、自由和尊重中长大的孩子,才会对社会和他人有爱、有担当。很多人都体会到了中国现行教育制度的弊端,作为父母,我们不能阻止孩子进入这个体制之内,也没有力量为她在体制之外另辟蹊径,更无法帮她承担她将要面对的许多问题。我们所能做的,就是尽量不要去剥夺属于她的童年的快乐。在我家,从来不给杭杭灌输“成功”的观念,也没想让她成为成绩和金钱的奴隶。她幸福,做个平民也没关系,只要她活得有尊严,心中有爱,这才是我们心目中最“贵”的东西,也是她人生画板上最温暖、最明亮的底色。
“寒门再难出贵子”观点PK之学生篇
正方
寒门学子是夹缝里的人
口述:马翠萍,女,22岁,某二本高校大三学生
刚才,学校边的小店在放《外面的世界》:“外面的世界很精彩,外面的世界很无奈,当你觉得外面的世界很无奈,我还会在这里耐心地守候你。”我觉得寒门学子就像夹缝里的人,很无奈,但回过头去,又再不会有人守候你。
我知道我很消极,但现实就是这样。高三时,我早上5点半起床,晚上10点下晚自习,高考分全年级第一,但只上了二本。曾经,我们县城一中每年都有学生考上名校,但近些年几乎没有了。乡下孩子不怕吃苦,上小学我就出来住校了,那时每天只吃两顿饭,顿顿土豆。苦我已经习惯了,但现在吃了苦中苦,也不见得就能成为人上人。我们现在的老师,都是当年只能考上师范的学生。刚上大学时,听寝室同学说,她的历史老师居然用说评书的方式讲课。还有个同学,高考前班主任老师给他们上心理学辅导课,带着他们放松状态。而我,之前根本没听说过心理学。
上了大学,寝室里所有姑娘都有笔记本电脑、大屏幕手机,她们在微博上和老师互动,关系处得相当好。而我用的是老款键盘手机,也买不起电脑,同学或是师生聚会,我几乎不去。直到大二快结束了,辅导员看着我的名字还对不上脸,我就像披着隐形斗篷在生活。
我想过融入,可寝室姑娘一起出门逛街买衣服,我去干吗呢?她们看的衣服,我都买不起,更何况那些昂贵的护肤品和化妆品。好不容易通过中介找到份家教的工作,我努力备课,孩子却总喜欢问我一些课外的东西,我都没听过。上了几次课之后,家长对我说:“孩子反映你太‘死’了。”当时我只想说,有钱就能“活”,没钱谁不“死”?有时我觉得自己心态已经扭曲了。一次发高烧,寝室同学贴钱送我去医院,还照顾我,我心里第一时间涌现出的不是感激,而是,一种“有钱人正在照顾我”的!
我每年都能拼到奖学金,可未来还是那么渺茫。就算毕业了,我没有钱、没有门路,又能去向何方?或许只能像蚁族一样活在这个城市。
我想过回家,可家也让我陌生。我承载着父母亲人太多的期盼,我“贵”不起来,也回不去。高中时的好友,和我也越来越没有话题。她们有的已经准备结婚生子,我的痛苦她们不会理解,也没人能分担。很多个夜晚,我都想在城市街头遇到个聋子,这样我就能把所有的烦恼都说给他听。
反方
我想当个穿回力鞋卖猪肉的潮男
口述:李钊,男,19岁,某重点大学大二学生
最近微博上“寒门再难出贵子”这个话题特火,我也一直关注。我是标准山区农村出来的,脸长得像山羊,从小也跟山羊似的满山跑。
大一第一次来北京,我坐了40多个小时的火车。来之前,我爸跟我说:“去了大城市,你知道的就说知道,不知道就说不知道,别不懂装懂。真不懂了就问,不丢人。我儿子这么聪明,难道问明白了还能不会吗?”我一直记得我爸这句话。
刚来北京,我也“怯场”,穿的、用的、见识,和大城市的孩子真的差太远了。虽然是乡下人,但我从小不自卑,挺开朗的。我有很多朋友,高三时还偷偷到山上点个篝火过夜、喝点小酒,追着喜欢的女生送情书。我特别感激父母,他们从来没想过靠我改变整个家。他们说:“书是给你自己读的,我们有手有脚,没想靠你。”他们虽然是乡下人,没什么文化,但从不打我。我小时候拆了家里唯一的高级电器―收音机,我爸也没骂我。初一时,我爸打了几只山鸡换到钱,给我买了套《射雕英雄传》。他不觉得武侠小说影响学习,反而说:“看完每天给我讲一段听听,让我也过过瘾。”我爸总跟我说:“男人,一要诚实,二要不卑不亢。”我爸就是这样的人,从不抱怨,总有办法让家里人开心,他对我影响很大。
在班里,和小地方来的同学,我能玩到一起;晚上睡觉前,和同寝室的大城市同学,也能一起海聊。我给他们讲山里的好吃的,乡下高中生是怎么泡妞的,城里人去我们那儿自助游是怎么被坑的……他们都特别爱听。他们组织“同寝室增进感情聚餐会”时都会叫我,我会问他们去哪儿吃、什么价位,要是吃得起我就去,吃不起我就直说,我觉得不丢人,他们也不会因此看不起我。
刚来的时候,我穿得很土。大一下学期,我决定把形象弄好点,好找打工的工作。父母特别信任我,会一次性给我一整年的生活费。他们说:“不多,你自己看着花。”于是我就问寝室同学,怎么能用100块钱穿得“不土”?他们一听挺来劲,带我去动物园批发市场淘了三件T恤、两条仔裤、一双回力鞋,一共230元,我觉得自己现在挺“潮”的。
大学生打工一般做家教,但现在家教不太好找,家长一看你是乡下的,就觉得你眼界窄、只会死读书。不要紧,路上发传单我也干,发一张挣3分钱。暑假回家,我上山摘了点山货晒干,准备周末去学校家属区的农贸市场试着卖,换点钱给自己淘个二手的安卓手机,只要500多块钱,我也能随时刷微博了。这种紧跟时代的科技潮流我还是要省钱去追的,它能给我更多信息。要还有富余的钱,过年时给我父母买件新衣服。这学期开始,我准备旁听一下电子商务方面的课,明年做个淘宝店,卖点纯天然的山货。如果能做起来,父母和乡亲都能沾光。
很多人觉得考上好大学就是贵子了,但我觉得“贵”不应该只是成绩,可能还有心态、胸怀和敢于为自己的成功不断尝试的勇气。我学的专业其实不好找工作,不过我心态挺好的,大不了我就穿着回力鞋卖猪肉,也挺“潮”!
专家Q&A:
不管寒门豪门,成功拼的都是软实力
孟迁(亲子教育专家,中国家庭教育专业委员会理事)
Q:如何看待“寒门再难出贵子”?
A:如今,教育门槛一步步提高,各种政策,加分、保送、自主招生的开放,肯定对社会资源占优势的人有利,寒门子弟上名校的机会确实被挤压得很少。但是,高校、名校资源只是成功的千万条路中的一条。这扇门越来越紧了,但其他的门和窗都还开着。我相信那句话,人人都有立足之地,只要不去抱怨。你只注意黑暗面,那么你会越看越沮丧、愤怒、无奈;你看到正面,就会有希望。抱怨的人存在这样一种心理:怨别人、怨环境,就不用怨自己了,这是一种逃避。有一种心理法则叫吸引力法则:你相信什么,什么就会出现;你不相信,那它永远不会出现,因为即使出现了,你也认不出来。在客观事实面前,你怎么对待,以什么心态对待,是你自己的事。如果你相信必然有一条属于自己的路,即使迷茫、受挫,但最终一定能找到立足之地。如果抱着这样的态度去生活,那么绝对没问题。
Q:现在很多寒门父母,都会觉得愤怒、焦虑、愧疚。
A:愤怒是因为分配制度上存在极大的不公;愧疚源于父母内心的失败感,他觉得自己不够成功,很无能;焦虑则源于父母觉得循规蹈矩、通过考大学来获得世俗认可的成功非常重要。当这条路越来越难时,父母焦虑是必然的。但过分强调环境会传递给孩子这样的意识:成功大于人本身、成功大于幸福、硬件大于软件,这种心态是扭曲的。
Q:寒门父母给孩子什么,才能让孩子更有竞争力?
A:不管寒门豪门,家长拼的都不应该是硬件,而是软实力。软实力是人性化的东西:家长是否让孩子足够自重、自尊,觉得自己重要。把自己看得太轻的人,只会跟着别人屁股后面走,从来不敢考虑自己的感受;家长是否给予孩子心理上的安全感:“这个世界可以信任,这个世界欢迎我,我会在这个世界上活得好。”家长有没有让孩子对独立抱有信心:“我可以相信自己吗?我能为自己做主吗?我可以不担心别人的看法而表现自己吗?我可以尊重自己的内心去实现愿望吗?”有足够安全感、觉得自己很重要的孩子,会是个人才,而不是人手。这些软实力与物质无关,无论多偏远的寒门都能做到。
Q:父母要怎么做,才能增加软实力?
A:父母要给孩子爱。爱,不是溺爱,也不仅仅是温情,还包含着丰富的心理营养。要重视孩子的意愿,让孩子感到被尊重,而不是被照顾、被安排,这样孩子才能真正感到爱;父母要接纳、认同,让孩子看到自己的价值;要尊重孩子的兴趣和创造。比如,孩子模仿武侠小说写作文,一些父母会说:“你这么写不行,你这么写作文将来考不上大学怎么办?”这样的父母没有爱,只有担忧和害怕。而有的父母会说:“我听老师说你写的作文不符合要求,如果你看重考试的话,你需要适应,因为是他们给出分数。但我觉得你写的东西很精彩,很有价值,很可能有一天,真正成就你的是你的兴趣。”这样的父母给的,就是爱和心理营养。
Q:寒门会阻碍人才的养成吗?
A:我们的教育体制培养的不是人才,而是人手。很多父母会更加强化这一点,不重视孩子的天性和兴趣,而会想:“孩子得上学,上学后还得成绩好、听话、规矩,好歹得上个大学,最好还是好大学。”被这样训练出来的孩子,当“人手竞争”越来越激烈时,生存非常艰难。但是,现在的社会太缺真正的人才,如果你是个有独立意志、独立见解的人才,那么会有很多人围着你。每个寒门子弟,都有自己独特的感受、理解、角度、经历,都可以成为独特的、与众不同的人才,而不是人云亦云的人手。人手之路越走越窄,但人才之路永远不会变窄,“贵”不是考上名校这么简单,而是“贵”在你是独特的人才。
对话十年砍柴:
进城走了18年,不是为了跟你一起喝咖啡
(十年砍柴,本名李勇。36岁,湖南人,现居北京。著作《进城走了18年》风靡网络。)
2011年7月,十年砍柴的新书《进城走了18年》出版,它真实而又辛酸地记载了一代人从偏僻农村走向发达城市的历程。十年砍柴说,当年学校的中高考状元大多都出自寒门而非贵族。上世纪80年代,考上大学就意味着改变命运,贫寒家庭为送子女读书不惜成本,因为他们看得到收益。而今,寒门子弟即使考上大学也未必能改变命运,“知识无用论”必然泛起。从幼儿园起,教育资源就不均衡,优质的教育资源越来越被富人或官人享有,最终导致恶性循环。就像几年前有“寒门子女”发帖说:“我奋斗了18年,才能坐在这里跟城里人一起喝咖啡。”
让原本不知咖啡为何味的乡下穷小子,有朝一日西装革履、跟城里人面对面坐着喝咖啡,算改变命运吗?十年砍柴说,他这18年走过的路,艰辛和快乐只有自己知道。“我走了18年,不是为了跟你坐在一起喝咖啡,而是为了看比咖啡更馥郁芬芳的风景。人不能生而平等,谁都不能选择自己的出身。如果非要说平等,你跟城里人坐在一起喝咖啡,就能跟他完全一样了?你依然有还在农村的父母亲人,有曾经给你带来无数欢乐的山水,这些会被这18年的路给磨灭吗?当然不可能。”
一、抓住景物的特征,全面细致地观察
观察和感受景物不仅要用眼睛仔细观察,还需要调动各种感觉器官。从不同角度、不同感觉、有动有静地写景,能让人读来身临其境。如著名诗人苏轼的《题西林壁》:“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就写出了从不同的角度看到庐山的样子。再如:叶圣陶的《记金华的双龙洞》:“随着山势,溪流时而宽,时而窄,时而缓,时而急,溪声也时时变换调子。”准确写出了溪流经过时的样子。又如:老舍先生笔下的大兴安岭的山势是“横着的,顺着的,高点儿的,矮点儿的,长点儿的,短点儿的……”,绵延起伏,温柔可亲。他写林海,工于调色,在他的调色板上,绿色是那样变化无穷:宛如一位技艺精湛的丹青妙手,“深的,浅的,明的,暗的,绿得难以形容”。特别是“在阳光下,大片青松的边沿闪动着白桦的银裙,不是像海边的浪花吗?”这一囊括比喻、拟人、反问三重修辞格的句式,给我们描绘出一幅立体、绚丽的画卷,使人感到一种说不出来的美。他写花更具特色,你看:“青松作衫,白桦为裙,还穿着绣花鞋。”恰当的比拟,敏锐的观察,绘声绘色的描绘,美不胜收,妙不可言,怎不令人折服?
二、把握写景顺序,写出层次
我们在描写景物时,可以由高到低,由远到近,由整体到局部,由物到人,由动到静,等等。总之,把握住写景的顺序,描写出的景物才能层次分明,清晰自然。描写景物的顺序通常有两种:一种是时间顺序,比如写一棵树,我们可以按春、夏、秋、冬的时间顺序,写出它在各个季节是什么样子的;还有一种是空间顺序,例如我们描写一座山峰,就可以写远处看它是什么样子,近处看它是什么样子,或者从上看是什么样子,从下看是什么样子等。比如:《乡下人家》中“几场春雨过后”,“在夏天的傍晚出散步”,“秋天到了”,采用的就是时间顺序;《观潮》一文对潮水的描写就采用了由远到近的空间顺序。
三、展开合理的想象
在对景物进行仔细观察的基础上,张开想象的翅膀,根据所见所感展开合理的想象,再把景物状态、颜色、声音、气味描写出来,会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比如:《桂林山水》中,作者在观察的基础上展开联想和想象,作者从桂林山的“奇”,想象出像老人、像巨象、像骆驼,奇峰罗列,形态万千,使景物内容更加丰富,充分表达了作者的思想感情。又如:《林海》一文中,作者从千山一碧、万古长青的林海,联想到广厦、木材,直至日用家具,“有多少省市用过这里的木材呀!”此句将大兴安岭同祖国各地紧紧联系在一起,使人感到了它的存在,认识到它在社会主义建设中所起的举足轻重的作用,“亲切、舒服”之感顿涌心头。
四、注意情景交融
写景的目的,不应为写而写,重要的是反映作者的思想感情。处理好“景”与“情”的关系。景与情贵在融合,景中有情、情中有景,才能达到水融、不可分离的境界。只有这样,才能为文章注入活力,才能写出生动形象的文章。比如:《林海》一文,通览全文,字里行间处处流露出作者的一腔赞美之情。作者正是凭借这真挚的感情,讴歌了大兴安岭,讴歌了绿色宝库――林海。他告诉我们,大兴安岭不仅是良材产地,还是科研基地。人们利用大自然,改造大自然,“给大兴安岭添上了新的景色,添上了愉快的劳动歌声”。这说明人与山的关系日益密切。因此,作者情不自禁地联想到“兴国安邦”的意义,其结束句,既深化了文章的中心,又余味无穷,耐人寻味。
五、运用动静结合的手法
只写静景,很容易使文章呆滞,而只写动景,又可能失去稳定。只有将静态描写景物形态特征和动态描写利于传神的长处结合起来,所绘景物才会具体、生动,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如:《爬山虎的脚》一文中第二自然段的“叶尖一顺儿朝下,在墙上铺得那么均匀,没有重叠起来的,也不留一点儿空隙。一阵风拂过,一墙的叶子就漾起波纹,好看得很”。就运用了动静结合的描法体现爬山虎叶子的不同特点。又如:《鸟的天堂》中作者第一次经过大榕树时,对榕树的描写采用了静态描写;第二次经过大榕树时,则采用了动态描写,让文章更加具体、生动。
六、充分运用修辞手法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方法运用
小学语文是是后期语文学习的根基,小学语文学习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孩子们能否成功地运用汉语,成为一名合格的中国人,而小学语文教学是夯实孩子们学业基础、培养孩子们语文兴趣的重要环节,鉴于当前农村小学教学资源匮乏、师资力量薄弱、教学方法陈旧等因素并顺应新课标教学改革的要求,探索运用几种合适的教学方法在语文教学中有重要意义。
一、多媒体在农村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在农村,由于学生们对外界的接触较少,信息相对闭塞,在课堂教学中即使有老师的耐心讲解,仍可能对课本中描述的情景不能直观了解,从而导致思维开发受限、学习语文的积极性下降。目前随着国家对农村教育的重视,对农村小学的基础投入也逐年增大,大部分小学已经拥有少数多媒体教室及相关远程教育资源如国家配发的光盘、卫星网播发的资源、因特网下载的资源等,初步建立了信息化教学的基础。而在语文教学中引入多媒体技术,在课堂中将文字、声音、图像整合在一起,则可以克服平常教学中只凭老师讲解、学生想象的弊端,充分发挥同学们的视听能力,多感官地进行语文的学习,让学生的观察、思维和想象力得到充分的锻炼。比如说在讲授《桂林山水》这篇课文时,就可以通过播放桂林山水的有关图片,向同学们展示桂林平静碧绿的江水、婉转苍翠的群山、白云点缀的天空,让农村孩子足不出户就可领略到漓江美丽的风景,培养同学们的美感,加深学生们对“桂林山水甲天下”的认识,提高孩子们学习语文的热情。另外在学习《掩耳盗铃》这篇文章时,借助于网络上相关的动画视频再现古代寓言故事就可以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动孩子们的学习的热情,提高教学效率,在欢声笑语中传授知识。
二、情景教学在农村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情景教学是在教学过程中,通过设置一定的环境氛围,对课文所描绘的情景进行描述和模拟,使学生有身临其境之感,激发其课堂参与的积极性,从而提高教学效率,提高学生的情感与思维。由于目前农村教师在教学中仍是沿袭原来的填鸭氏教学,只注重用死记硬背的方法机械式地传授知识,将学生变成了应考的机器,忽视了其个人的体验、感悟和兴趣。而情景式教学则通过再现情景、学生亲身体验便可以充分发挥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在切身体验中加深对课本知识的认识并从中得到学习和感悟。比如书在学习《将相和》这篇文章时,老师便可在同学们熟读课文的基础上让全班同学分成若干小组,每个小组都要上台按照小组的人员安排对课文进行演绎。在演绎中每个人通过所扮演的角色,充分展示自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加深了对文章人物的印象,提高了对文章的认识。另外除了通过同学们的个人演绎来再现情景外,充分利用农村的自然风光、乡间的田野等自然环境,也能让学生在大自然中进入规定的情景。比如,在学习《落花生》这篇课文时,可以将同学们带到的花生田野中,通过仔细观察花生的叶和果,比对满枝的桃李,深刻认识课文中所说的花生朴实无华、默默无闻的精神,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
三、小组合作讨论在农村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新课标提倡的学生学习方式是自主合作研究的学习方式,在课堂上它通过学生们在合作中互通有无,交换信息,相互帮助,摆脱自己的思维定式,发现学习中的问题。在小组学习中,大家积极发言,不同的思维碰撞,弥补了个人的局限性,学生在他人那里得到启示,发现自己的不足,大家取长补短,共同进步,从而每个学生都亲自体味到合作和成长的乐趣,极大提高了课堂学习效率。比如在学习《跳水》这篇课文时,老师可以先引导学生们自己独立思考,认识本文的组织结构和段落大意,并尝试理顺文章中孩子和猴子的关系,然后再进行小组合作,共同探讨本文的组织脉络和中心思想,进而尝试思考能使孩子脱离险境的其他方法。如此,孩子们不仅通过自己的能力学习了本篇课文,加深了对文章的理解,而且也锻炼了自己动手解决问题的能力,并从集体合作中得到进步和成长。此外,为了最大限度地使每个同学都能参与到小组合作中,真正做到让每位同学都能在合作中发表自己的意见,取长补短,共同进步,老师要尽可能地找学生所感兴趣的问题进行小组讨论,对害羞胆怯的学生予以鼓励,必要时做相应的提示,并进行巡视,听学生们的理解是否正确,看对知识的认识是否到位,并给与相应的指导和提示。
四、乡土文化资源在农村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中指出:“自然风光,文物古迹,风俗民情,国内外的重要事件,学生的家庭生活以及日常生活话题等也都可以成为语文课程的资源。”语文作为一门社科学科,它的学习需要从生活中汲取灵感,在生活中得到共鸣,农村拥有优美的自然风光,丰富多彩的人文景观以及深厚淳朴的民俗风情,这些都是农村语文教学得天独厚的地理条件。对于语文作文的教学,老师就可以充分利用农村的乡土文化资源。首先老师应引导孩子们热爱生活,关注现实,多接触大自然,培养孩子们发现自然和生活的美。此外,在日常的语文教学中也可以运用乡土文化资源。比如说在教授《乡下人家》这篇课文时,就可以让同学们到农村家庭去寻找理解。屋前黄色的南瓜、碧绿的丝瓜,院里的凤仙和嫩竹,田野旁的小河和庄稼,这一切对孩子们都是那么的亲切和温暖,非常有助于他们对课文的把握和理解。
综上所述,在农村小学语文教育中合理运用多媒体技术和乡土资源、设置环境情景并进行小组合作讨论将对是对语文教学的一大变革,并将对其产生极大的促进作用,值得我们在教学中总结经验,不断地完善和发展。
参考文献
[1]焦正强.农村小学语文教学方法探索[J].文学教育(下),2014(01),048-049.
[2]王维东.浅析小学语文教学方法攻略.中国校外教育,2012(28),65
[3]刘文文.小学语文教学方法探析.教育教学论坛,2011(27),54-55
[4]肖慧琴.探析小学语文教学方法.开封教育学院学报,2013(04),249-250
睁开眼睛的时候,我已经在绅子的家里了。还是头疼,不敢晃动。我知道我是在床上,身体下面是丝绵质地的床罩,天花板上有吊灯,墙上有挂钟。我继续曲蜷着身体,稍稍地动了动。弄出了点儿与床罩摩擦的声音,惊动了正伏在桌子上的绅子,他说:“竹叶,你醒了吗?”
这个名字好耳熟。我记得是我跑出来的那家饭店的名字,沿着这个头绪我继续想,为什么绅子会这样叫我,他并不知道我是谁就直接这样叫我,那他一定是去过那家饭店。
我很喜欢“竹叶”这个名字,用在我身上很般配。但现在被绅子这样一叫,我便想起了在那饭店的日子,因为我落到这步田地就是因为我跑出了“竹叶饭店”,而我必须跑出来,流浪在鸽山街要比留在“竹叶饭店”里稍稍有一点儿自由。
“你醒了?你头上有个伤口我给上了点儿药,没事了。我不知道你喜欢吃什么,这里有些罐头,还有保鲜的蔬菜水果什么的,都给你放床上了,你饿了就吃吧。”
绅子在冲我笑。他的牙齿好白啊,笑容和善得像菩萨一样。
我把眼睛睁得很大,慢慢地眨了一眨。我微微张了张嘴,想用舌尖润润嘴唇儿,啊,好疼,我动一下头上就疼,我只好把头又伏在床上了。
“呵呵,你难受?你不用说话。”
这个屋子看上去是干净的,至少比饭店那里干净。我从乡下来到这鸽山街,只进过两间房子,那个饭店熙熙攘攘的和绅子这里清清静静的。我喜欢安静,在乡下的时候只有鸟叫蝉鸣伴着我,到城里我受不了耳膜的强刺激。
身上被绅子擦得很干净了,我自己已经闻不到酸臭的味道。已经是傍晚,天黑得很快,屋子里开了灯,开了电视机,绅子的电话响了几回他也没去接。挂钟敲了十下的时候,绅子打着哈欠要睡觉。他毫不在意我的存在,了脊梁,过来一把抓住我,就势躺在床上盖上薄被子。我和他睡在了一个被窝儿里,我挣扎了一下,头脸正挨在他的腋窝儿,涌上来的一阵心悸让我不能再动了。
绅子的身体好温暖。
绅子是有事情做的,我不知道他做什么,但他早早地就起床出去,我想他一定是有事情做。我被留在房子里。早晨他临走时对我说,要我乖乖的,不要乱跑,不然又要挨饿或是被打。我信他的话。
绅子给我留下了一些加工好的肉片,他对我说,要是嫌不好吃,他再弄别的给我吃。他的话真的让我感动。我吃了一点儿,觉得应该活动活动,不然我的骨节会恢复得很慢,长久的疲劳在一次舒心的休息后,身体要疼上一阵子,我想把这些疼痛挥发掉。我试着抬头,走下了床。
很普通的水泥地面,和我的身体一样冷。下床的震动让我又一次回忆起了以前在街上流浪的日子。我打了个冷颤,把眼睛闭上祈祷,祈祷我流浪的日子到今天告终,祈祷绅子对我的温存持久下去。
这一夜,我根本就没有睡眠,我听到种子叫了我无数声“竹叶”,他在被窝儿里和我嘻嘻哈哈,说我弄痒了他。我不敢在他的怀里动,只是羞涩地依着他的臂膀。
跑出饭店的时候,我就没想过再有好日子过。我知道这个鸽山街离我的乡下有走不完的路,我可能无法再回到那里了。我悲伤的时候没有眼泪,只有发抖。我在“竹叶饭店”的后门边儿颤抖了好久。以此来平息自己逃亡的恐惧,也以此来迎接以后的流浪。外面是春天,可风还是凉的,我也是凉的。我从门缝里挤出去,顺着墙根儿走。街上有人跑,人们撑开伞,天上有雷声和闪电。我逃跑得很成功,因为那天是雨天。
城里的确大。鸽山街是一眼望不到头的。我漫无目的地走着,走到一个胡同口的时候,被一个雷给惊住了。那个雷劈在胡同口惟一的一棵树上,把树给拦腰截断了。树枝落在地上,挡着路。我看见这是个死胡同,里面堆满了垃圾。一只猫从垃圾箱中惊恐地穿过,踩翻了一些杂物。我有点害怕,再不敢往哪里走了,便在那断掉的树下遮着风雨,等待太阳。
余下的几天里,我只在这个死胡同里徘徊。在饿得不行的时候,我也吃了些从没吃过的东西。两三天后太阳出来的时候,我被一个十几岁的男孩子发现了,他欢呼着招来了好几个同龄的兄弟。于是我被追打。他们一边逗着我跑,一边追打,像是这样有无穷的乐趣。
绅子对我好,是我没想到的。等待我的是什么,我依然不知道。
绅子家里布局十分简单,窗帘被罩都整齐干净,衣柜和桌子也摆放得规矩。窗外是阳台,我看见那里飘着晾晒的衣服,阳台临街,我听见了喧闹的声音。我很怕那些喧闹,在竹叶饭店里,我的姐妹就是在喧闹中给老板带走的,那恶魔露出凶相的时候,周围的人还是喧闹着呼喊着。
不敢想了,又在发抖。我在门边儿靠墙的地方再次曲蜷着身体,闭上眼睛。乡间的气味儿在我闭上眼睛的时候会出现。现在的乡下,一定是油绿绿的一片了,再过两个月,草木会完全遮盖住地面……
天再次黑下来很久,绅子才回来。开门的声音吓了我一跳。绅子拖回家来一个醉得东倒西歪的女人,那女人哼哼着倒向床,弹了几弹。绅子也喝多了,他晃着给女人解衣服,也给自己解衣服,嘴里喊着乱七八糟听不懂的话,关灯睡觉。
绅子不但忘记了我的存在,也忘记了家的规矩,他连门也不关,楼洞里的过堂风吹进屋门,掀起了墙上贴着的纸片儿。
邻居的两个门里一定是没住人,不然会被绅子他们过分的欢爱声给吵醒的。但我还是怕这两个门突然打开,那样邻居会看到我委屈的样子,而深夜里他们看到我曲蜷在楼梯上,没准儿会突然叫出更响的声音来。他们根本就不会问我是谁,因为我从不属于这个楼房。我会被打,被打死。
白天我在门里的墙角睡了一觉,夜里我却在门外的墙角醒着。
我是被绅子拖进屋子的。我的确睡着了。绅子光着身子,与和我睡觉的那个夜里一样把我抱在怀里,他说竹叶竹叶你跑到哪里了,你怎么能跑到门外来呢,门外有很多坏人的,他们会打你的。这时已经是早上了,墙上挂钟敲了好多下。绅子拨拨我的脸,笑着和我露着白牙。我顿时涌上来一股爱意,不由地把头靠向他。绅子说,哦,竹叶你真的学乖喽,你好乖噢。我稍稍的亲昵可能弄痒了绅子,他忍不住哈哈地笑着,把床上的女人给笑醒了。女人懒懒地掀起被子,光着屁股起来了。她分明看见了绅子怀里搂着我,看得清楚。
女人大叫一声,翻身用被蒙住头,忘记了屁股撅在了外面。
绅子放声大笑,边笑边说,这就是竹叶啊,我和你说过的,我可没说竹叶已经走了,人家一直在我这儿呢,人家根本就没拿你当回事儿,你紧张什么?来,我给你介绍……
女人惊叫得失了声,后来失声痛哭起来。她责令绅子带我到门外边去,她要穿衣服走人,绅子还是嘿嘿地笑着,但抱着我出来了。女人在屋里摔打了什么东西,然后穿的不怎么整洁地冲出门来,看见绅子依旧搂着我,又惊叫了一声,大骂绅子混蛋,不得好死,冲下楼梯。
在屋子里晃了一会儿,绅子要伏在桌子上人帮事。他也把我放在桌子上,就让我 紧靠着他。他在用刀子刻东西,把萝卜切成一段儿,再用小刀按在上面,转动着,然后灵活地翻动刀片儿。绅子刻东西的声音很好听,从声音里我能听到他手法的纯熟和刀子的锋利来。这个时候的绅子很安静,连气都出得很吝啬。他可真专注。我知道萝卜是吃的,可天才的绅子刀子在萝卜上把玩了不多时,放在桌子上的萝卜却成了一朵维妙维肖的玫瑰花儿!神奇的绅子啊,多么让我敬慕的男人!那萝卜是紫心的,那玫瑰就是紫色的!紫色的玫瑰是最高贵的玫瑰,是代表爱情的花朵,我抬头看着仍沉浸于创作的绅子,心里真的想问问他,这玫瑰是给我的吗?
桌子上有个巴掌大的镜子,我把头探过去照。镜子里的样子把我吓了一跳,原来我头上的伤口很大,绅子把药水涂得很不美观,和我的肤色反差太大。我不好意思起来,这样多的时间里,展现在绅子面前的模样竟然是妖怪似的,自己还全然不知。我天生在害羞的时候喜欢低头,这次低得更低,甚至想把头埋在身体里了。绅子发现了我的不安,伸手摸我,问我怎么了,我就躲避他的手,慌乱中碰倒了那镜子,令绅子停止了手中的工作。
绅子说,你是怪我不理你吗?在不高兴的时候就砸东西?你砸我镜子?哈哈你也有脾气嘛!好了别生气,我今天只陪你一个了。等会儿我出去买萝卜,回头就回来和你在家,我弄我的手艺,你和我做伴儿,多好!今晚上我和你睡,我喜欢你缠着我,不害臊地缠着我。
绅子真的放下手里的活儿,又抱起我来。他再次把我放在床上,丝绵的床罩温和地贴着我。我感觉窒息哦,绅子对我的每一个体贴都能让我窒息。我实在爱这个男人,虽然我不了解他,虽然我的头上还有伤口,而且我自己感觉这个伤口的确影响了我的美丽。
窗外大亮的时候,绅子已经早起来了。他自顾自洗漱吹风扎领带找西服,不管我在被窝儿里没头没脑地钻。我的头上掉了一块痂,我没觉得疼,倒觉得脑袋上轻松了不少。绅子拍拍我,对我说他今天是去面试的,今天饭店的老板要考考他的手艺,若是刻花儿的手艺被人家相中,他就能在饭店里当大师傅了。绅子说他学了三年烹调,几大菜系都能掌握,可时代和社会发展的快,厨师都要求得会“艺术”,把菜肴码放得带着“品位”,于是食品雕刻在大师傅的手里成了硬头货了,累得他狂学狂练了半个多月。
我感觉精神,也赶紧一骨碌下床。绅子正整理床上狼籍时,门铃响起。
绅子开门,进来的是个年轻人。年轻人进门先看见了我,就站在门口不肯进屋了。绅子对他说你进来吧,不要紧的,这是竹叶。年轻人听到“竹叶”二字就跟着打了寒战。绅子又哈哈大笑,说大老爷们儿也怕竹叶哦,回身揽过我,对我说,竹叶你很可怕吗?哦你今天真的好美。
来人说绅哥你面试的地点我舅舅说要改在我家,我妈给我舅舅说亲,正好你去露一手儿,合适了我舅舅就点头,你明天就去上班了。舅舅说在家里更随便点儿,你根本不用拘谨,发挥一定会比在饭店考试好。
哦,没问题。
你得现在就去,从洗菜到掌勺,全你一人儿,舅舅的女朋友大概中午到家。
哦,没问题。
你带上你的萝卜花儿。
当然。
年轻人看了我一眼,回身走了。绅子开始兴奋地吹口哨。绅子是个快乐的人,他喜欢哈哈大笑,我就知道他的开朗和快乐。今天他去求这份工作,那么他在今天以前至少有一段时间是没工作的,他在用功,并没郁闷没当混混,那可真是个好男人。
十分钟后,兴奋中的绅子有点儿忘乎所以,竟然带上我去面试。他可能认为我需要他时刻的陪伴。
这定是鸽山街最高的民宅了,有个几层高,天上的太阳刺眼,我看不清。
那个年轻人的舅舅确实是个老板的样子,体态神态都有点像“竹叶饭店”的老板,我看见他下意识地缩了缩头。老板没注意我的存在似的,直接领绅子进入厨房。绅子拘谨了一小会儿,就哼哈地满口答应包揽全部的工作了。老板转身走出去,绅子冲我一伸舌头,我回应他,也伸了伸舌头。他开始洗菜。在人家的家里,他没敢吹口哨,但还是小声儿地哼哼着曲子。
那个年轻人气喘吁吁地回家来了。他在厨房门口和绅子打了声招呼,就进屋里和舅舅说着什么。他舅舅在屋里大声骂年轻人废物,说鸽山街上有的是卖的,没乡下人卖到“竹叶饭店”也能拎一条回来嘛!年轻人说“竹叶饭店”关门,整顿了。然后我听不清了,断断续续听到年轻人提到绅子家里什么的,还听到他舅舅问“多大”,然后又听他舅舅说,够了,一碗汤吗。
绅子被叫出去说话,屋子里绅子和老板客气地寒暄。年轻人来到厨房可能是要找什么东西,一眼看见了我,啊的一声跑了出去。
老板拍着绅子的肩膀再次走进厨房,当然,他这次看到了我。他并没理我,一直在怂恿着鼓励着绅子。
老板,我没做过……
是没收拾过还是没做过?
没收拾过,也没做过。
那好,你今天找到师傅了,赶上我的女朋友喜欢这一口儿,你多学了本事。
太小了……
小的才好,那做出来叫“乳龙羹”。
老板,我真的不知道怎么下手哦。
没事,我这就告诉你。
一块光滑的木板,哦,这就有,现成的;一个2寸铁钉儿,也有;在木板一头钉过去,翻过来,尖冲上;拎住尾巴,先甩一下,放直挺儿,摁住头,背冲下,往钉子尖儿上一挂;不要用刀,沾了金属肉不嫩,要用碎玻璃片儿,往嗓子眼儿上一划,撕开;掐住皮儿,往下一带;然后空血,要用个小盅接着,都是好东西;然后再用玻璃片儿划一下,取胆,用另一个小盅接着,注意不要弄破了胆;这时候血没了,就不怕金属刀了,可以去头,切段儿,冷水激,然后就是沙锅儿焖了。加料和后处理你按自己的感觉调,反正别放辣椒就行,那女人最怕辣的。
老板这活我能干好吗?
你小子别给我装蒜!今儿个算你高考语文,这“乳龙羹”就是作文!重头戏!只要那女人吃了说好,你明天就上班!
有问题?
啊,啊,没有。
我在昏厥中。我分明睁着眼睛看着绅子他们,但我从神经开始昏厥。老板的话叫我昏厥了一半儿,绅子的表情和表现让我完全昏厥掉了。
“竹叶饭店”的老板从我身边抓走我的姐妹,就是在一条木板上,在那尖尖的钉子上让我的姐妹流干鲜血,我亲眼看见了“竹叶饭店”老板手里那把巨大的钢刀剁下我的姐妹的头颅……鸽山街好长哦,垃圾堆那里惟一的一棵大树被雷劈断了,我是在那已经断了的树枝下避雨的哦,我先走几步,那雷电也许会劈死我的哦……乡下的样子好让我向往啊,我是疏忽了自己,竟敢在路边晒着太阳,那天我真的很陶醉哦,在被打击了一下昏死过去之前,我一直为自己和自己的家园陶醉着哦……我怎么被送到了“竹叶饭店”了呢?后来我怎么跑出“竹叶饭店”的呢?记不得了,记不得了……
我生来就知道好多事,那是长辈们写在乡下的故事。我记不得我的长辈们,但他们写在乡下的记载是我们这样的孩子每个都要读的,那些记载每个时代都有每个时代的特色,到现在这个时代,对于这个世道的纪录却有了更多的惊叹号。乡下生长的孩子不懂得太多的惊叹号,我们憧憬着万物,去理解可能是长辈们在感叹世道的平和和万物的吉祥。雨天的泥沙中,时常能看到些条理悠长的纹皱,那就是先长们给我们的启蒙哦……原来我们没懂哦。
我昏厥的失去了以往的颤抖了。我已经不会颤抖了。绅子的表情在微妙地变化着。他脸上的样子只留下一点点儿在夜里的图形,就是他和我缠绵在一起时那所谓叫“爱”的图形。哦不是,是我理解那叫做“爱”,而绅子理解成什么我根本就不得而知。
那块现成的、光滑的木板就在厨房的墙边上靠着。绅子把它拿了起来。那个年轻人怯生生地看着我,递给绅子一个崭新的铁钉和一个榔头。绅子把铁钉真的钉在了木板的一头儿,钉的很坚决,也很彻底。他翻过木板,晃晃钉子的软硬。他又接过年轻人怯生生递过来的玻璃片儿。绅子在这时候才回头看向我。
我昏厥了神经,把眼睛睁得大大的,抬头看着绅子。我不能做任何表情,只有用舌尖儿再次润润嘴唇,示意我是在注意他对我的注意。我曲蜷的地方周围全是菜叶儿,那是刚刚绅子清洗青菜时剥下的不能吃的菜叶。这个时候我已经来不及做什么了,来不及逃脱了,就像我来不及弄完整自己的爱情一样。但这一刻,我依然爱着绅子这个男人,我一再地恍惚着自己,死在我爱的人的刀下,算是成全了我什么吗?
竹叶,我要终结你的生命吗?
我慢慢地闭了一下眼睛,自己却不知道这表明的是默许还是无奈。
竹叶你反抗吗?挣扎吗?
我又一次长闭了一下眼睛。
竹叶称是从“竹叶饭店”,跑出来的吧?你跑掉的那天,我正在饭店托人家找工作呢。我进饭店的时候看见你在厨房那里,因为那里只有你一个了,所以我记得你的样子。
……
我在街上拣到你,决不是要再进你走运条路的。今天是疏忽了,忘了,乐极生悲了,竟带你出来。
……
我就是放掉你,你也会死在鸽山街的。这城里不是你的世界。
……
你可以恨我。
……
年轻人的舅舅再次走进厨房,他听见了后几句绅子对我说的话。他嘲笑绅子对我的怜悯,说如今鸽山街有的女人为了赚钱连自己都能舍得呢。他说绅子的刻花技艺很不错,又有厨师证书,当厨师算是够手儿了。那老板说着说着就走过来揽起我,揽得很坚决,好像我根本就该是被他揽的。他的手没有绅子的可爱,指背上有黑黑的汗毛,我被恶心得清醒了几分,毫不犹豫地张开嘴,狠狠地咬向那个丑陋的手指。
惨叫中我被抡起,抡得十分凶狠,抡开了我所有的骨节。
惨叫和谩骂中,我的头上被重重地拍了一下,我的颈项被铁钉从后面刺穿,是绅子亲手对我做的。我顿时安静了。我听见了绅子最后对我说的话:
“竹叶,你祈祷吧!这是你的命。”
在铁钉上我努力地转了转头,看见了放在案板上的那朵儿用萝卜刻成的紫玫瑰。那玫瑰依然很美,但那玫瑰模糊了。
村上春树《1Q84》的男主人公天吾,是个记忆停留在1960年代末的文学青年,住在中央线上的一个小站——高圆寺。熟悉村上或者日本文学的人,一看到“高圆寺”,很容易浮想起古本屋、古著屋(旧衣店)、咖啡屋、唱片屋、民艺屋,总之,文艺的古旧。没错,这就是东京人“生活在别处”之别处,日本现代文学的边城。
新天新地高圆寺
1923年的关东大地震,东京市区被震后的大火烧成一片废墟。“都心是危险的,郊外是安全的”,许多失去住所的文人抱着这样想法,沿着中央线西撤,到西郊阿佐佐谷的高圆寺一带,重建新生活。
这里是东京地价最便宜的荒野,难得的是交通方便,坐上中央线火车,到早稻田大学,或者大学林立的文京区,不超过40分钟。昭和二年(1927)4月,刚刚出版《伊豆的》,声名鹊起的川端康成,领到人生第一笔大稿费,便搬到高圆寺火车站南600米处的新公寓,继续埋头写作。8个月后,川端腰缠十万贯,骑鹤回东京。同一年,一位来自广岛的文学青年,怀揣乡下大哥送来的安家费,挑中了阿佐佐谷西边荻漥的一块荒地,盖了一幢“明窗净几”的新房。房子以及它的主人井伏鳟二(1898-1993),成为贯穿整部昭和文学史的“在场”。
据井伏鳟二晚年自传《荻?风土记》(1982)的回忆,昭和文学的开场,正与中央线的边城开发同步,“当年文学青年之间流行搬家,时人皆知,三流作家们都顺着中央沿线西迁”。这里所谓的三流作家,指的是昭和初年尚未成为主流的那六十多位井伏鳟二们,他们多为东京以外的中产出身,不是长男,无权继承家业,遂游荡东京,呼朋唤友,拿着从老家带来的分家费,在阿佐佐谷一带落户。那时候这里还保留着原野、泥路、丛林、急流,文学青年们如鸟入丛林,尽情享受着新天新地的自由。大白天即使披着睡衣漫步街上,也不会有人对着你的后背说三道四,化外之境,没有老市区的条条框框。
井伏的新宅很快成为文学青年的聚集地,下将棋,聊文学,相约钓鱼,这其中便有以门人身份出入的太宰治。经井伏夫妇的极力撮合,1933年,新婚的太宰治在阿佐佐谷北口安了家。从那时开始的十年间,这些三流作家们组织了“阿佐佐谷将棋会”,一半时间厮杀,一半时间清谈。他们没有电话,也舍不得两站地的火车票。于是,每月活动日的上午,就由住在最西头的淀野隆三,还有最东头的伊藤睦男,各自向着中间包抄,沿途一家一家地叫,如此一路吆喝到聚集点,将棋会的人也就齐了。井伏回忆说,这就是结群而居的好处。从最西的荻漥走到高圆寺,不过2.6公里。
随着井伏等青壮年作家被征入伍,阿佐佐谷将棋会自然终止,等到硝烟弥散,作家们重回阿佐佐谷,将棋会变成了纵酒销愁的阿佐佐谷“饮会”。到了1960年代,这些文人多数都已写进“录鬼簿”,文学边城又迎来了一拨文学青年。战后婴儿潮出生的村上春树们,也来到中央线西的高圆寺、吉祥寺、国分寺扎堆聚居。战前的“阿佐佐谷文士村”,更名为“中央线三寺”,还有一个名字叫“嬉皮公社”。
1972年大热的民谣摇滚专辑,吉田拓郎的《元气》中有一首《高圆寺》,道尽了这个“民谣圣地”的时代氛围:、反战歌曲、吉他、长头发、牛仔裤、花衬衫。
边城的第一代拓荒文人多数已经成为“地主”,他们的第二代会将旧房子改造成一间间的单身斗室,以方便一穷二白的大学生入住。村上早期的短篇小说集《遇见百分百的女孩》,描写的便是这一线三寺的文学生活:窄得不能再窄的单身公寓、早稻田大学的“我们”、屋前屋后的中央线列车,然而,“我们年轻,新婚不久,阳光免费”。
1974年春天,村上在国分寺火车站南面的大楼地下经营起一家爵士乐酒吧Peter Cat,无人光顾时,便自顾自地翻翻那些高圆寺古本屋淘来的旧书,打烊之后,强撑着精神继续他的小说写作。时隔三十多年,《1Q84》仍然带着村上一线三寺十年漂移的生活印迹:住在高圆寺的文学青年,怀着一点卑微的文学梦想,每日坐着中央线到城中做兼任教师、塾(补习班)先生、杂志编辑、饮食店小二,甚至新宿歌舞伎町的牛郎,这其中便有天吾。
东京房价在1980年代之后迅速上扬,高圆寺的房租也随着芝麻开花的形势节节攀升,可是,它在大学生中的人气却始终居高不下。究其原因,一是中央线的末班车收车时间较晚,适合年轻人在外头游玩打工,再说末班车上的目光相遇也很值得期待,日剧不少经典桥段就来自这里。二是经过了半个多世纪的文艺熏陶,这里的房东们已经熟悉了年轻人的品味,光是那些古本屋、古著屋、咖啡屋,就很让人着迷,适合发呆,慢活,慢食,连买把小花束,价格也比其他地方来得清新。
一家民艺屋的少东家弥寝正一,用自己的故事写了本小说《高圆寺纯情商店街》,获得1989年度的直木奖(日本大众文学最高奖)。“我”,小说中的少年正一,将许多功成名就的读者领回到他们曾经的纯真年代。小说成功地营造了高圆寺的“纯情”,而现实中作者经营的小店却是生意惨淡。小店所在的商店街,原名“银座商店街”,借着读者纷沓而至寻访纯情的热情,顺势改名“纯情商店街”。这部纯情小说之后,日本文学涌现了一大批以古本屋、时代屋、唱片屋为场景的怀旧小说,直木奖和芥川奖的评委们,干脆将这一类小说命名为“高圆寺小说”、“中央线小说”。
昭和文学的登场与谢幕
东京神保町的古书商人,早在1930年代就尾随这些文人来到高圆寺,做起了书籍周转的生意。有位名叫出久根达郎的茨城乡下人,初中毕业后随着民工潮来到东京,那是1959年,他的第一份工作就是古本屋学徒。年轻好学加上态度谦恭,学徒很快与文人们熟稔起来,1961年初夏,住在荻漥的文坛泰斗井伏鳟二回信说,可来家中一叙。这位17岁的少年学徒,坐上中央线,来到这个东京的边城,昭和文学的中心。两个半小时家常之后,井伏将学徒送至门口,说:请努力成为一位好的古本屋先生!
为了这句话,初中学历的出久根达郎一直在书山径上汲汲爬行,直到1972年,他攒足了开店的本钱,来到高圆寺北四条目,开起一家“芳雅堂”,专营日本文学古本。选择高圆寺,也许是追慕井伏前辈的脚步。出久根说,这一线三寺的文士村,实在是古书市场最大的富矿。应了顾客的要求,出久根常常踩着自行车上门收购,那时古书论斤不论本,回到店内一翻,发现珍本是经常的。
某天在一位老顾客家称完两箱旧书,出久根瞥见墙根还有一束旧杂志,主人说那是大学时代出于情面购买的一位同学编辑的旧杂志,请随便拿走。出久根一眼就看到了《风》创刊号(1963年),这是一群意欲开创现代戏剧的早稻田大学生自费出版的同人杂志,也是日后成为实验电影大师,同住在高圆寺的寺山修司发表新剧评的最初阵地。这些20世纪60年代的大学生同人杂志,创办草草,收场也草草,古书市场很难见到。出久根以略高于主人预期的价格,把一堆旧书全部背走。
这是1983年5月4日的中午,出久根那辆满载着寺山修司们青春文字的破单车,一路春风疾驰,在阿佐佐谷北的河北综合医院门口,被堵住了。闪光灯、摄像机、记者、悲伤人群,一片嘈杂,一问之下,一小时前,寺山修司,因肝硬化病逝于病院内。
从井伏鳟二到寺山修司,日本昭和文学史的大师,最初的登场与最后的谢幕,往往在高圆寺一带的边城。出久根落户高圆寺的1973年,贫寒的村上春树们也混迹在高圆寺,低廉的二手书很有市场。纵贯高圆寺车站的南北两条街,一溜30多家古本屋。平时穷学生们在芳雅堂蹭读,出久根就埋在收款台后,用他的账本纸写写小说。
金庸小说中,藏经阁的无名守经僧,常常是深藏不露的武林高手。出久根大概就是这样的守经僧,获得直木奖时,他差一岁就知天命了。得奖的是一部长篇小说,《佃岛二人书房》,讲述1960年代东京古书行的爱情故事,熟悉一线三寺的读者,从中可以咂摸出许多小书店与大时代的复杂况味。出久根氏成名之后,稿约纷至沓来,他固执地保持着拿账单当稿纸的老习惯,竟也成为出版界的一段神话,不到一年,他就把书店关了,专事文学创作。
在边城遇到《边城》
日本古本屋向来是男人的天堂,有人说是因为古书的脏与乱,有悖于日本社会对女人的优雅定义。然而高圆寺一带,穿着嬉皮民谣味的女文艺青年却是古本屋的常客。
听说高圆寺有个半年一度的“百元均一祭”,只要是你看中的书,一律百元一本,折合人民币也就是七块钱一本。说不定这块往日嬉皮革命、今日时尚先锋的东京边城,尚有一些沧海遗珍值得打捞一番。抱着如肥皂泡脆弱的希望,我坐上开往樱花的中央线火车,来到高圆寺古书市。
不到80平方米的卖场上,密密麻麻排着长长短短十几个书架,挤满了各色各样的背包男,看起来个个脸上都写着文艺宅男、电车男、老流浪汉。跻身于这一地脏书,让我这种异乡女子多少有些难为情。像我一样穿梭于汗臭文艺男之间的,还有几位年轻女孩,顶着日本女子中难得一见的素颜,俯身翻书的姿态那么自洽,出手淘书之时也浑然没有文艺女青年的羞涩与顾忌。她们可以不顾忌,我这种“不懂规矩的外国人”就更加不必顾忌了。高圆寺真是好地方,边城,一切都是那么自然。
一小时后,我已经挪到了一个没人驻足的小角落,一架子中文书毫无规律地摞在一起,日本文艺男是不看的。考虑到回国运书难,家里藏书难,许多书拿起了,又放下了。几本大部头中间,夹着一本薄薄的小书,书头还结着几缕蛛丝网,要不是机械性的抽书动作让我把它抽了出来,爱干净的意识一定会阻止我把手伸过去。这是沈从文的《边城》,反正是本小书,不占地,顺手放进了购书篮。
回到家,把书一本本翻出来。《边城》,上海生活书店“1934年10月初版”。1934年,初版的《边城》,屋顶被掀开了,一缕阳光照了进来,蓬荜生辉。
《边城》自1934年1月1日在上海《国闻周报》连载,一片好评。4月19日,这部传世经典宣告完工,生活书店火速将之列为“创作文库”第9种,10月便告出炉。初版的《边城》分平装和精装两种,均为36开本,道林纸印刷。高圆寺的遗珠本,便是1934年初版的软精装本,灰色的封皮已经发黄,里面的绸面软皮却还清爽干净。
傅东华主编的这套创作文库,自1934 年5 月推出之后,两年共出23种,在文坛引起很大反响。藏书家许定铭介绍说:“这套丛书是平装本和精装本一起出的,一律36开本,虽有划一的封面设计,但未打印数,照当时的惯例是每版印2000,精装肯定较少,甚罕见。”
日本收藏中国现代文学最丰富的东京大学,收有这套精装本中的7种10册,其《边城》与我的同出一版,缺护封。据藏书界人士说,民国旧书而有护封,概率小于中。我的《边城》不仅护封完好,而且还提供了一个有趣的发行细节。护封前勒口刊登了11行广告语,语出1934年6月7日《北平晨报》的书评(作者汪伟),其下又有两行声明:“平装每册实价四角,精装道林纸印六角。”可是不知道为什么,在出版页的价格处,却又加贴上一张小纸条:“每册实价九角五分,外埠酌加寄费。”临时加价,是看准了心急的读者即使多付3角5分也会照买不误?
《边城》后来屡被作者修改,尤以1940年10月在昆明的“重校改”幅度为大。1943年9月,开明书店出版了这本重校改后的《边城》,遂成为后世通行版本。日本各大图书馆所藏也多是这个版本。2008年,国内有家旧书拍卖网站曾以人民币4680元拍出初版《边城》的平装本。无论是在日本还是中国,护封完好的初版精装《边城》,即便不是独本,至少也是珍本。可是谁曾想到,2011年的夏天,它会屈身于日本郊外一个百元均价的古书摊上,缠着一身蜘蛛网,与一批孙子辈的日文书摞在一起,被贱价沽出。
纯真年代高圆寺
这本初版《边城》的流浪史,成了我在日本淘书经历的最大悬念。求教于著名汉学家田仲一成先生,老人家沉吟半晌,缓缓地说:“果然,这才是高圆寺啊。”
《边城》在日本的闻名,与周作人1934年夏天在东京帝国大学附近的两个月闲住,颇有些关系。当时竹内好、增田涉等东大学生组织了一个中国文学研究会,周作人在为他举行的欢迎会上,着重提到了即将出版的《边城》。此后两三年间,沈从文这三个字,便频繁地出现在他们的《中国文学月报》上。该报第22号(1937)刊发冈崎俊夫《沈从文小论》一文,热情地向日本读者推荐“健康的、优美的、自然的桃源”——边城。
毕业于东京帝国大学中国文学科的松枝茂夫,自称“半生潦倒红楼梦,一向倾心周作人”,1936年翻译《周作人随笔集》的同时,着手翻译《边城》。1938年周作人写给松枝的信中,还曾提醒他在翻译时,多多参考《从文自传》。1938年11月,改造社出版了松枝茂夫翻译的《边城》,这个译本行销一时,沈从文和他的《边城》,迅速虏获了东瀛的文学青年。
松枝氏在译后记中坦言:“通过这里所叙述的诗一般的完美故事,使我们懂得了真正的中华民族是一个多么纯真可爱的民族,这使我感到无比的欣悦。我们普通观念中的中国人,大概早已被末法的文明所毒害而堕落。《边城》让我们看到了原初的无垢纯粹的中国人,他们正如六朝佛像,柔和地微笑着。”这是不难想象的,边城的质朴,恰恰暗合了日本文艺青年对于古国文化的遥思;边城的气质,也与纯真年代的高圆寺,遥相呼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