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5-30 10:46:39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科技创新行业分析,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关键词:创新产业;生态化系统;实现路径;生物群落;消费群体 文献标识码:A
中图分类号:F270 文章编号:1009-2374(2015)05-0001-03 DOI:10.13535/ki.11-4406/n.2015.0378
Frosch和Gallopoulos首次提出产业生态系统的概念,指出产业可以仿照生态系统形成从生产者流向消费者,再由分解者进行物质再循环的过程,企业之间建立共生关系。随着循环经济的迅速发展,产业生态系统越来越多被管理者和学者所运用。胡孝权提出产业生态化是用来观察企业与企业及企业与环境间互动关系,并探索其发展轨迹的一种方法,科技创新是企业实现生态化发展的关键。张攀分析了产业生态系统多样性的特征,从系统、产业和企业三个层面对产业生态系统的发展成熟提供了有价值的对策。李锐等提出科技创新能力的提升是多个技术创新过程的聚合与叠加,是科技创新集群网络化发展的过程。产业生态系统运行合理能够提高经济体的全面运行效率,有效整合产业内部资源,促进产业繁荣发展。
虽然我国创新产业发展的时间较短,但发展势头猛,数量增加很快。就目前发展状况而言,我国已形成以科研院所、高校为核心的创新产业链条。随着经济全球化和高科技经济的发展,加之我国政府对创新产业发展的高度重视,我国创新产业的发展已经具有了生态化系统的雏形并在不断壮大。本文以生物群落的互利共生发展为研究视角点,运用生态学理论研究创新产业生态化系统实现路径。从现有的文献来看,国内学者对创新产业的研究重点主要放在企业和集群层面,较少涉及网络化的生态视角,而创新产业生态系统对创新产业繁荣发展发挥着关键作用。因此,探讨创新产业生态化成长路径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
1 创新产业生态化系统主体
创新产业生态化系统是一个仿生概念。自然界中的自然生态系统由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两部分组成。类似的,创新产业生态化系统也是由企业构成企业生物群落和非生物环境两部分组成,其中,创新企业生物群落相当于自然生态系统中的生物群落,由生产者、消费者和管理者组成。非生物环境是指为创新产业生态化系统赖以生存的环境,包括技术支持、政策环境和系统运行机制等。
创新产业生态化系统是在一定地域内由诸多创新企业基于一定的契约关系依赖系统环境的支撑组合在一起的有机整体。创新产业生态化系统中各个企业不是孤立的个体,它们之间成网状结构,彼此之间会有能量、物质、资金、信息的互换。成员在产业生态系统中会有自己的生态龛位,实现自身创新与合作共赢。
1.1 创新产业生态化系统的生物群落
1.1.1 生产者――创新企业。生产者是指提供创新产品生产和从事创新行业服务为主的企业个体,是创新产业生态化系统重要组成部分。其中,高新技术产业为创新产业的创新性生产提供技术支撑,而创新企业依靠高技术支撑生产出符合消费者需求的创新产品。比如,动漫公司和动漫基地是动漫行业的生产者,其技术支持可以通过与高新技术产业的合作获得,它们共同组成创新产业生态化系统的生产者,共同为创新产品生产提供服务。
1.1.2 消费者――享受创新产品和创新服务的消费群体。消费者是指市场中购买创新产品和享受创新行业服务的群体。
1.1.3 分解者――创新产业生态系统运行方案的制定者。分解者是倡导创新企业通过联盟、集群或者网络化的形式集合在一起的创新组织,为创新产业生态化系统的形成和运行提供方案和对策,凭借经济实力在系统中占有较多的话语权,比如联盟的盟主。针对运行中出现的矛盾冲突进行调和,平衡各方利益,帮助各个主体在系统中找到合适的位置。
1.2 创新产业生态化系的非生物环境
创新产业生态化系统的非生物环境是指创新企业所处的微观层面的外部创新环境,包括创新产业发展的法律法规、创新产业发展的科研环境、资金保障和消费者对创新产品的需求量等多方面的内容。
1.2.1 科研环境。高新技术产业等科研主体提供科研环境。在创新产业生态化系统中,高新技术产业主要服务于创新技术研发工作,也包括科研机构、高等院校和行业协会等。高新技术产业为创新产业的繁荣发展提供技术支撑,主要任务是对关乎生态系统的重大科技项目进行研究,保持技术的先进性优势,是创新产业发展的引领者和支撑者。
1.2.2 资金保障。创新产业的发展需要大量的资金支持。寻找合适的第三方机构来合理地评估创新产业项目的价值,为其融资提供相应的担保,这是创新产业融资的关键环节之一。创新产业融资机构为生态系统提供资金运行保障创新产业的融资机构主要包括银行、证券公司等。
1.2.3 政策支持。政府部门和行业协会为生态系统提供政策支撑,为创新产业生态化系统发展提供公共管理服务,主要包括政府部门和创新行业协会等组织。这些组织部门为创新产业的发展制定相应的政策,通过金融、产业政策的引导,加强对创新发展方向、总量、结构和质量的宏观调控,做好引导、扶持和服务工作。
2 创新产业生态化系统主体间关系
在自然界中,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存在水融的关系,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彼此依存和相互影响成为产业生态系统主体间存在的真实状态。与自然界生态系统类似,创新产业生态化系统的生物群落和非生物环境也是相互影响、相互依赖的。创新产业的发展是由生态系统内多个主体协同推动的。不同的主体间保持相互稳定的联系,各主体间相互作用相互影响形成一个互利共生、有效耦合的网络组织形式,如图1所示:
图1 创新产业生态化系统主体间关系
消费群体的消费需求是创新产业生态化系统发展的源动力,其消费需求的性质也决定着创新产业发展的脉动。在创新产品的科研和设计阶段,高新技术产业凭借其技术密集的优势带动创新产品创新,为产品设计提供思路和理念,为创新产品的开发提供技术支持;在产品生产阶段,高新技术产业改变传统产品的生产过程和生产方式,促使创新产品能够不断满足消费者的需求;在创新产品的销售阶段,高新技术产业帮助以更少的成本、更快的速度、更便捷的方式送达消费者,如通过网络利用电子商务等方式进行;在使用或消费阶段,消费者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使用承载不同技术的创新产品。作为创新产业政策的制定者,政府部门是创新产业生态化系统形成的强有力的推动力,也是创新产业生态化系统发展过程中有效的分解者。政府在一定程度上能整合具有产业关联效应的企业,建立生态工业园区,在全球内部协同创新,实现创新产业生态系统中资源的Reuse、Recycle和Reduce,最终形成不断增值的创新产业链条。
融资机构为创新产业生态系统提供资金保障和金融支持,表现在政府部门可以通过优惠的产业政策倾向引导融资机构把注意力集中在创新产业上,而创新产业也需要通过创新产品开发项目,创新资产证券化等吸引金融资本的投入。通过融资方式的多样化、融资渠道的多元化加大对创新产业生态化系统的投资,为创新产业生态化系统的有效形成及运作提供资金保障,促进创新产业的繁荣发展。
3 我国创新产业生态化系统发展特征
我国创新产业的发展主要是依靠政府强有力的推动力发展的,在发展中已经具有了互利共生、协同发展的雏形,但是,还没有形成一个同生共进的创新产业生态圈。创新产业生态化系统的发展具有以下特征,如表1所示:
表1 创新产业生态化系统的特征
阶段 特征
形成 科技创新水平低;网络节点联系不紧密;系统环境不完善
发展 科技创新水平逐步提升;要素流动加快;合作加强;网络节点相对紧密;生态化系统快速发展
成熟 科技创新能力高;交流机制完善;网络节点联系紧密;节点功能衔接;创新产业繁荣发展
衰退或
升级 技术退出:系统衰退;寻找新的出路
新技术代替旧技术:生态系统升级形成-发展-成熟循环往复
3.1 初级阶段
在创新产业生态化系统构建的初期,政府必须充分利用产业政策制定者的优势发挥其强有力的推动力的作用。创新企业个体在特定空间集聚之后,形成了若干个创新产业种群,这些种群在空间、时间和流动要素等方面形成了纵横交错的网络结构。此时,创新产业的生态化系统初步形成。生态系统初始形成后,内部的各个主体之间的联系不多、网络内各节点的连接不紧密,生态系统赖以生存的环境不完善。这一阶段,系统内部主要对资源要素进行整合,增强系统内部各个群落间的要素流动,加强合作,使各个群落利用系统内部的资源,推动创新产业生态系统发展。
3.2 发展阶段
创新产业的快速发展阶段主要是依靠科技创新能力的提升带动起来的。创新产业和其他产业存在着互利共生的关系,特别是高新技术产业,高新技术产业对创新产业链的形成和发展发挥巨大作用,为其发展提供技术支撑。创新产业生态化系统内部存在一个以高新技术产业为核心的科技创新群落,当市场出现创新产品需求后,根据消费者的需求,科技创新群落中高技术企业对产品雏形和设计思路进行研究,加速系统内部科技创新资源的流动,从而带动各种要素的流动,随着各种要素的流动性加强,系统内部各主体之间的合作进一步加强,各网络节点的联系更加紧密,推动创新产业生态化系统的快速发展。
3.3 成熟阶段
当创新产业生态化系统发展到成熟阶段之后,系统内部创新企业和各个主体的融合程度增强。高新技术产业提供更多的科技创新资源,融资机构也主动创新金融支持。在创新产业生态化系统内部,通过广泛的创新企业与创新企业间合作、联盟和联盟的合作等形式各个主体间进行密切合作,进行多层次全方位的交流,强化系统内部的合作交流意识,提升系统的辐射和集聚效应,进而创新产品生产和销售,实现互利共生和协同发展的目标,形成稳定有序的系统。
3.4 衰退或升级阶段
自然界中的生态系统都遵循着从产生到灭亡和演化更替的过程,创新产业生态化系统也具有类似的特征,当创新产业发展的某一项核心技术被新的技术所替代时,生态化系统想要发展必须研发新的技术,否则,该系统则走向灭亡。对旧的技术进行改良或者是在旧技术的基础上研发新的技术是创新产业生态化系统获得活力的唯一途径和方式。
4 我国创新产业生态化系统的实现路径选择
4.1 通过联盟的方式逐步形成创新产业生态化种群
创新产业繁荣发展的关键是掌握核心技术,而联盟是创新产业迅速获取核心技术的有效途径。通过联盟,创新产业内外部的企业可以实现核心技术资源的优势互补,可以迅速获取科技创新所需要的资源,为创新产业快速把握市场机遇创造条件,因此,我们提倡以契约形式组建联盟,利用联盟的优势互补特征提升创新产业的核心竞争力。
4.2 通过种群间的集群方式逐步组建创新产业生态群落
创新产业生态化种群形成以后,已经在很大程度上提升了创新产业的核心竞争能力,但是,随着市场对创新产品需求的不断提升,要求创新产业生态化种群形成具有更加紧密联系的组织,以发挥产业的集聚效应和辐射带动效应,因此,通过种群间的集群方式组建创新产业生态化群落加强产业内外部的资源流动和交流。比如,创新产品挖掘节点上形成创新产业科技创新种群,为了挖掘创新产品的创新理念通过联盟方式组合在一起;创新产品生产节点上形成创新产业生产种群和创新产品的监测种群,大规模的创新产品生产企业通过联盟方式组合在一起;创新产品宣传媒体建设的节点上形成创新产品营销种群,创新产业生态产业链中的上下游种群通过集群方式组合在一起形成创新产业生态群落,很大程度上缩短了企业间交流的时间,增强了企业间的交流密度,而群落的规模效应使各成员企业减少了网络维护成本,更容易获取由集群带来的网络共享资源。这样,创新产业生态化系统内部各个群落进行紧密联系,实现网络化环境下各个节点的密切联系和功能链接。
4.3 通过网络化的方式形成创新产业生态系统
创新产业生态群落间通过网络化的关系形成一个开放、规律的系统,网络关系包括系统内部企业、种群和群落以及不同行为主体之间的联系和交流,交流的程度不同则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不同。通过网络化的形式,创新产业生态系统形成一定的规模,网络规模的大小一定程度上代表着网络内部各主体获取网络资源特别是科技创新资源的自由程度。在系统内部通过广泛的企业与企业、企业与联盟、联盟和集群等的密切合作,进行多层次全方位的交流,强化系统内部的科技创新意识,提升科技创新能力,创新产品生产和销售,实现互利共生和协同发展的目标,形成稳定有序的系统。
参考文献
[1] FROSCH R A,GALLOPOULOS N.Strategies for Manufacturing[J].Scientific American,1989,261(3).
[2] 胡孝权.产业生态与产业集群生态化发展策略研究
[J].天津商业大学学报,2011,(1).
[3] 张攀,耿涌.产业生态系统多样性发展机制研究[J].中国软科学,2010,(6).
[4] 李锐,鞠晓峰,刘茂长.基于自组织理论的技术创新系统演化机理及模型分析[J].运筹与管理,2010,19(1).
[5] 曹如中,高长春,曹桂红.创意产业创新生态系统演化机理研究[J].科技进步与对策,2010,27(21).
关键词:财政投融资;科技创新;政策性
中图分类号:F81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031(2013)10-0035-04
一、财政投融资的内涵及对科技创新的影响
(一)财政投融资的内涵
财政投融资是指政府为实现一定的产业政策和其他政策目标,以国家为主体,采取有偿的手段吸收社会闲散资金,并按照政府特定的政策目标进行资金投放,所产生的一系列资金筹集、资金运用及偿还的活动。财政投融资不同于通常的金融活动,它是体现政府意图的政策性投融资,总体上属于财政的范畴,且与金融体系紧密相联系,具有有偿性、准公共性和政策性等特点。
(二)财政投融资对科技创新的主要影响
1.财政投融资对科技创新的先导性影响。科技创新过程具有风险高、投资大、周期长等特点,科技成果一经应用和推广将会产生可观的经济和社会效益,并且为行业、社会成员共享,科技开发的产业关联效应和渗透效应也会提高社会的劳动生产率。可见,科技创新活动所创造的社会收益远远超过成果创造者所获得的私人收益,具有较显著的外部效应[1]。由于社会的收益率远高于企业的收益率,企业对科技创新活动的投资意愿不足,但政府财政投融资对科技创新活动直接或间接的支持,能够对科技创新活动产生先导性影响,在保证此类科技创新活动供给的同时,也能鼓励企业参与科技创新活动,带动民间资本投资科技创新项目。
2.财政投融资对科技产业的资源配置影响。在科技创新行业中,一般生产竞争性领域的科技开发项目需要的资金较少、周期较短、风险较低,企业会较多的涉入此类项目,政府部门不需要过多的介入;一些关键性领域的技术攻关项目以及基础研究项目需要的投入资金较多、周期较长、风险较高,企业的投资意愿不强,往往也不具备足够的资金实力,企业较少涉入此类项目。这就需要政府运用财政投融资等手段为此类项目筹集资金,确保此类科技活动的正常开展。财政投融资不以盈利为主要目的,不追求单纯的经济回报,而是按照政府的政策意图配置和调节科技创新资源,以弥补市场失灵。
3.财政投融资对科技投入产出的激励影响。在科技创新的投入阶段,财政投融资筹集的资金能够缓解科技活动的资金压力,保证科技活动的顺利进行;在科技创新的产出阶段,财政投融资提供的资金能够帮助科技成果转化为新产品并推向市场,降低新产品市场化所面临的的风险。因此,财政投融资对科技活动提供的扶持资金在降低项目风险以及资金压力的同时,还能够对科技创新活动的投入产出产生激励作用。此外,财政投融资具有较强的政策性,其资金投向体现了政府的政策导向和意图,能够增强民间资本的投资信心,吸引民间资本积极进入科技创新领域,从而提高科技创新活动的投入产出量。
二、我国科技创新财政投融资的现存问题
(一)科技创新财政投融资在资金筹集方面存在的问题
1.资金来源渠道较为单一。科技创新产业所需资金巨大,而我国目前财政投融资资金来源渠道比较狭窄,基本是依赖国家预算拨款和国家债务融资,对财政资金的依赖性较大。由于国家财政收支矛盾的存在,必然产生财政科技资金相对不足的问题,从而导致财政对科技创新产业的投资不足[2]。目前我国的社会保险基金、企业年金以及民间资本等各类资金还没有完全纳入科技创新财政投融资体系,制约了科技创新财政投融资的快速发展。以社会保险基金为例,从表1可知,近年来随着我国社会保障体系的改革,社会保险基金的收入增长较快,资金流较充裕,但我国对社保基金的投资方式比较传统,社保基金保值增值难度加大,对未来社保支出形成较大压力。若能将社保基金纳入科技创新财政投融资的筹资范畴,参与到风险低、效益好且资金需求量较大的科技创新项目中,不仅能够缓解财政科技投资的部分压力,也能够为社保基金的保值增值开辟新的途径。
2.财政科技投资的杠杆效应较弱。科技创新成果转化为生产力不仅需要财政给予支持,还需要有助于企业发展的其他配套资金投入,财政科技投资很难单独完成将科技成果转化为生产力的重任。因此,在科技创新活动中应该充分发挥财政投资的杠杆效应,作为其他一系列投资的龙头,引导其他配套资金进入科技创新领域。根据有关资料显示,我国专利技术的实施率仅为10%,科技成果转化为商品并且取得规模效益的比例为10~15%,远远低于发达国家60~80%的水平;高新技术产业产值仅占工业总产值的8%左右,也远低于发达国家30~40%的水平[3]。可见,我国科技创新活动中的技术开发环节和产品市场化环节之间的衔接还不够紧密,使得科技创新活动未能取得其应有的社会和经济效益。主要原因在于,我国财政投融资对科技创新活动的支持,大多停留在为科技创新项目的技术开发环节提供资金扶持与融通上,而忽略了将科技成果向市场转化,财政资金的杠杆带动效应不明显,未能有效带动和吸引民间资金以及风险投资进入科技创新领域。
(二)科技创新财政投融资在资金运用方面存在的问题
1.资金使用效率不高。以高新技术产业为例,王敏晰(2010)通过实证分析得出结论:高新技术产业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尚未显露,我国的高新技术产业的边际生产率略低于传统产业,尚处于投入大于产出的阶段[4]。因此,我国科技产业财政投融资资金使用效率低下,主要是我国财政投融资体系的运作制度不完善。一是我国目前还没有一个全国统一的对财政投融资进行全程管理的监管机构,多头管理现象在地方财政投融资体系中表现得更为突出。地方政府进行财政投融资运作,管理权分散于不同的部门,负责投融资资金管理部门与项目决策部门往往不同,各部门间信息不对称的存在,容易导致科技创新项目中重复性投资以及零投资并存的现象,从而降低资金的使用效率以及投资效益。二是我国财政投融资机构在对科技创新项目发放资金前缺乏全面的可行性分析以及成本效益分析,项目过程中缺乏有效的监督约束机制,项目结束后也缺乏有效的投入产出评价。这些评价管理机制的缺失,使得科技创新财政投融资无法维持“融资—投资—还款”的良性循环,容易引发政策性科技创新投融资链条的中断。
2.资金投向政策性不强。我国财政投融资的政策导向没有统一的标准,在投融资项目的选取上具有一定的随意性。财政投融资项目的选择本应体现出政府的政策意图,而现实情况却是政府存在着“越位”与“缺位”并存的问题。一些地方政府热衷于投资经济附加值高的盈利性项目,对于本应由政府通过投融资扶持的科技创新领域却投入不足。使得科技企业资金短缺问题未能得到有效解决,科技产业的资源配置无法达到最优,也未能体现财政投融资的政策性本质[5]。此外,国家政策性银行作为支持科技创新的主要金融机构,相对于科技创新融资,更倾向于投资回报率高、效益好、风险低的项目,这就与政策性银行的特征不相吻合,且容易向市场传递错误的产业政策信息,从而弱化了财政投融资对科技产业的政策引导作用。
三、发达国家科技创新财政投融资的经验借鉴
(一)资金来源的多样化
发达国家科技创新的财政投融资资金来源多样化,其资金来源包括了政府财政拨付、各种性质的政府基金以及发行的各种债券。以韩国为例,韩国产业银行①的资本金都由财政拨付,资本充足率保持在10%以上,高于一般商业银行。1993年韩国产业银行通过发行由政府担保的债券筹集的资金已高达财政投融资总金额的73.1%。目前韩国明文规定设置的各种政府基金已达36种,且全部纳入财政投融资体系。另外,发达国家还十分注重使用新的金融工具筹集资金以支持科技创新,例如经营者期权、高新技术债券和知识产权抵押担保等。美国的一些州政府通过发行工业开发债券筹集资金,将所筹资金以低息贷款发放给高新技术企业,从企业获取的利润偿还债券本息;美国硅谷银行对生物科技企业则采取知识产权担保的方式发放贷款[6]。
(二)资金运用的规范性
一是发达国家财政投融资的投资方向都受到有关法律或法规的严格限制,不追求单纯的财务盈利而是以政策性业务为本。资金投向主要有:基础产业,主要是农业、邮电通讯、交通运输等;具有混合物品性质的公共设施项目,如城市基础设施建设;需要政策性鼓励和资助的领域,如高新技术的开发、中小企业等。例如,美国政府对于投资量大、风险较高、私人投资较少的科技开发领域极为重视,财政投资占研究开发投资总额的40%以上。20世纪80年代以来,美国联邦政府每年用于科学、太空和技术方面的支出都保持在40%以上[7]。二是发达国家财政科技投资的对象多是外部效应较强、风险较高的科技创新项目,为了保证资金的良性循环,政府对此类项目提供了长期的优惠政策,如税收减免、利差补贴、亏损补偿等。三是发达国家的财政投融资机构都是在严格遵守政府有关法律的条件下,采取类似于商业银行的经营管理方式,在投资前必须对各科技创新项目进行综合评估,只有在该项目有正常的还本付息能力下才会放款[8],以提高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率和良性循环。
(三)重视培养中小企业的创新能力
来自欧盟的研究结果表明,中小企业人均创新成果是大企业的两倍,单位R&D投入产生的新成果是大企业的3—5倍。但中小企业在资金获取、经营管理等方面处于弱势地位,需要政府的扶持和引导。发达国家重视通过财政投融资等政策手段来培养中小企业的科技创新能力,大致可分为直接、间接和营造环境三种方式(见表2)。直接方式就是政府资金以小额拨款、投资参股、低息贷款等方式直接注入中小企业;间接方式就是通过税收激励、信贷担保、政策倾斜等手段扶持中小企业的发展;营造环境方式就是通过建立管理机构、高科技园区、提供科技服务等方式鼓励中小企业进行科技创新。全方位的中小企业科技创新投融资扶持体系,有力地推动了发达国家的科技创新和技术进步。
四、完善科技创新财政投融资体系的政策建议
(一)发挥政府在科技创新财政投融资体系中的主导作用
在科技创新财政投融资体系中,由于科技创新涉及的行业众多,投资数额巨大,单纯依靠财政收入很难满足投资需求。因此,政府应该充分发挥财政资金的主导作用和杠杆效应,引导多元化金融资本进入科技创新领域。首先,政府应该最大限度地降低各行业的准入门槛,鼓励民间资本进入垄断行业和基础产业的创新部门。对于部分非营利的社会公益研发,也可以采取财政补贴、政府采购等方式吸引企业或个人参与。其次,政府应该进一步减少对企业以及民间投资的直接干预,转而使用政策引导的方式,让企业或个人能够更加自由、灵活、公平地参与对科技产业的投资。最后,应借鉴发达国家对科技创新项目风险共担的做法[9],由政府行政部门或政府出资成立的实体机构为科技创新企业提供融资信贷担保,并与商业金融机构合作,对投资风险以及收益分配进行合理的划分,共同分担科技创新活动的风险和收益。
(二)拓宽科技创新财政投融资的资金来源渠道
科技创新项目投入大、回收期长、收益具有不确定性,面临着各种风险,需要政府介入予以引导。不过,以财政拨款和国债为主要资金来源的科技创新财政投融资体系的资金毕竟有限。因此,应拓宽多元化的融资渠道,以满足资金需求。可以考虑将社会保险基金、企业年金以及民间资本等纳入财政投融资体系。同时,为保障社会保险基金等的保值增值,在财政预算上,应该建立科技创新财政投融资的周转资金和偿债保障机制,从而形成“财政科技资金引导——社会资金广泛参与——财政保障机制——科技创新发展”的良性循环。
(三)建立健全科技创新财政投融资的运作机制
1.构建科技创新财政投融资的绩效评价系统。为提高科技创新资金的使用效率,应建立科技创新财政投融资的绩效评价系统。在科技创新项目立项及投资前阶段,进行全面的可行性分析以及成本效益预测分析,重点是评估科技项目的发展前景及投入产出情况;在科技项目研发过程中,通过跟踪分析和评价,保证科技创新资金专款专用;在科技项目完成后,开展完整的投入产出绩效的总体评价,全面分析科技创新财政投融资的实际绩效,也同时为其他科技项目的财政投融资积累经验。通过建立绩效评价系统,推动科技创新财政投融资进入“融资—投资—产出—还款”的良性循环,实现科技创新财政投融资资金的使用效率最大化。
2.建立科技创新财政投融资的法律保障体系。为了确保科技创新财政投融资运作的规范性和政策性,政府应该建立健全科技创新财政投融资的法律保障体系,严格规定科技创新财政投融资的投资目标、融资方式、投资范围、资金回收年限和管理机构的权利、义务等。完善知识产权法、专利法、中小企业促进法及相关金融法律法规,加大对知识产权的保护力度,为中小企业科技创新提供政策支持,在法律层面推动金融资本向科技创新领域的聚集,推动各类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的技术研发、成果转化和产业化。同时,根据国家的宏观经济形势进行适时调整,使科技创新财政投融资活动的全过程都能有法可依、有章可循,从而保证科技创新财政投融资的规范运作和快速发展。
(四)重视对中小企业科技创新的资金扶持
中小企业是科技创新的重要力量,我国中小企业特别是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一直未能得到根本性解决,影响了全社会的科技创新效率。基于此,应借鉴发达国家扶持中小企业科技创新的成功经验,营造适合我国中小企业科技创新的政策环境。由政府成立专门的中小企业服务机构,其主要任务是帮助中小企业获取资金,包括取得政府提供的风险资金,提供信用担保以获得商业银行贷款,提供咨询、管理培训服务,以及帮助获得政府的研发项目与合同等[10];由政府出资设立中小企业科技创新的专项风险基金,基金中的财政投入主要是为了体现政府对中小企业的政策性资助,以吸引和带动更多的社会资金投入科技型中小企业,从而有力推动中小企业的科技创新与发展。
参考文献:
[1]邓子基,方东霖.公共财政与科技进步[J].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3):35-41.
[2]南俊.支持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财政投融资问题研究[D].上海:上海社会科学院,2008.
[3]张婷婷.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现状[J].合作经济与科技,2009(1):6-7.
[4]王敏晰.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及启示[J].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2010(4):54-57.
[5]周震宇.中国财政投融资问题研究[D].北京: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11.
[6]安宁,罗珊.科技自主创新投融资体系建设的国际经验与借鉴[J].科技管理研究,2007(11):4-6.
[7]郑显理.国外财政投融资的成功实践对我国投融资体系改革的启示[J].浙江理工大学学报,2005(12):411-415.
[8]杜君楠.中外财政投融资体系比较及启示[J].特区经济,2008(1):26-28.
关键词:市场竞争;企业;市场创新
前言
在当前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企业之间比拼的不只是产品的质量、核心技术、人才资源、企业服务等方面,更重要的企业创新能力的竞争。市场的格局是在不断变化中的,企业想要依靠一成不变的技术水准在市场上立足是不可能实现的,企业也不能得以长久的发展,而实现企业市场创新不能单纯依靠对技术的引进及模仿,这种暂时性的方式不能从根本上解决企业市场创新的问题,必须要通过企业的自主创新才能够找到适合企业自身发展的经营模式。
1.市场竞争中企业市场创新的意义
1.1 企业的市场创新是企业提高应变能力和竞争能力的重要手段。
随着社会现代化的不断推进,网络与科技已渗透到人们生活的各个方面,人们的思想和眼界都有了更为广阔的天地,因此人们的消费观念也与以往有了很大的不同。在改革开放初期,人们的消费意识刚刚萌芽,但也只停留在对物质的基本需求,强调的是拥有的概念而不在乎产品的质量与外观。而在当前的信息时代中,人们的消费观念更追求的是新颖、奇特的产品,消费者更看重产品的性价比、外观设计,越是具有新意的产品越容易得到市场的认可,这样的消费趋势下对企业的生产经营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必须要求企业具有较强的应变能力以适应市场的发展需要。
1.2企业的市场创新是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的关键。
当前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下,没有一个产品可以在不更新进步的前提下而能够长久不衰的销售。因为现在消费者在选择商品的时候除了重视产品的使用价值外更加重视产品的使用体验,如果一个产品在用户体验方面做的出色,用户往往不会太考虑价格的因素,苹果手机就是最好的例子,苹果手机的价格一直在手机行业中属于高端价位,但是由于其在手机功能上的不断创新,甚至每一款新品都能引发手机产业的变革,因此受到全世界范围苹果迷的追捧,尤其在新款手机的时候都需要彻夜的排队才能购入,其企业的利润也可想而知,因此企业需要不断进行产品的创新才能在市场销售中取得好的销量,才能有效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1.3 企业的市场创新决定了企业对市场的把控能力
市场创新能力是指企业充分熟悉市场的需求热点的前提下,利用科学的经营理念和先进的现代科技,不断开发出适应市场需求的新产品以及开拓新的市场领域。这里的新产品有以下几点含义,一是完全创新的产品,即企业运用新材料、新技术所开发出的原创性的、没有在市场中出现过的产品;二是更新换代的产品,是指企业对市场上已有的产品的技术创新,对产品性能上的升级和变革,给用户带来更愉悦的使用感受;三是仿制性的新产品,主要是针对国外市场上已有而国内尚未出现的这一类产品,企业对产品的外观及功能加以模仿,并结合国内市场的实际需求加以改进的产品。因此企业必须要重视对新产品的开发,不断的开拓创新,利用先进的技术改善产品结构,提升产品质量,优化企业服务,才能够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有优势地位,提高对市场的把控能力
2.提高企业市场创新能力的途径
2.1 提高科学决策能力,实现科学经营
企业管理者的经营理念和管理能力决定了企业的发展和整体的生产经营情况,是决定企业发展的核心因素。因此企业管理者要树立正确的经营理念,具有敏锐的发展眼光,将科技创新作为企业发展的生命。重视创新型人才的引进,提高企业科技创新的能力,加快产品更新的周期。根据市场的需要和企业自身的现状,建立企业自己的创新团队,由企业负责人直接领导,分析当前市场的形势以及用户需求,制定产品开发计划,创造出兼有创新性和实用性的新产品,投入市场后配合营销手段将产品得以快速的推广,被广大消费者所了解并逐渐认可,从而成功实现产品的销售。
2.2 企业在市场创新中占有主动权
任何一种产品都没有绝对的畅销,而只有相对的畅销。企业管理者要时刻保有清醒的头脑,因为在当前社会快速的节奏中,产品的生命周期也变得更加短暂,产品会随着时间的推移由新产品变为老产品,产品的销售额也会相应的呈抛物线变化。产品刚推出到市场时由于创新性而逐渐被市场接受,销售额会有一段增长期,随着其他新产品投入市场后的冲击,消费人群转移到其他产品,销售量会逐渐下降直至亏损。所以盲目的追求潮流而忽视了自身产品的创新必然会被市场竞争所击败,也永远不能把企业做大做强,将企业的经营提高到新的阶段。因此企业要根据市场的价值规律制定合理的更新周期,由企业作为市场的主导,而不是被市场所制约,被动的进行创新,这样的经营模式才有利于企业未来的发展。
2.3 将科学技术、生产经营、市场创新三者有机的结合起来
市场创新是一个企业生产经营能力的基本要求,没有创新企业就不能得以生存发展,企业的市场创新能力是由它自身的经济实力、创新型人才、管理层的重视程度等多方面因素所决定的,一个优秀的企业必然会做到将科学技术、生产经营、市场创新三者有机的结合起来实现科技成果产业化。尤其很多产品本身对产品创新的要求就比较高,比如人们日常工作和生活中的必需品――智能手机。智能手机是近年来发展势头强劲的产品之一,层出不穷的手机样式和功能在不断刷新行业的创新速度,各大手机企业能够在市场上占有一席之地都是依靠企业强大的创新团队在手机的功能以及用户体验上的开拓创新。由此可知,只有不断缩短产品的更新周期才能够适应日新月异的市场环境,满足用户的使用需求,如果没有创新能力,企业必然会面临着生产经营的困境。
3.结语
企业的市场创新是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得以生存的关键性因素,很多成功的企业都十分重视企业的市场创新能力并投入了大量的资金和人力。市场的竞争性能够有效促进企业自身的开拓创新,不断开发出兼具创新性和实用性的产品,提升用户的使用感受,从而带动产品的销售量,增加企业的收益,促进企业不断发展壮大。(作者单位:1、襄阳汽车职业技术学院;2、襄阳职业技术学院)
参考文献:
[1] 许庆瑞,朱凌,王方瑞.从研发- 营销的整合到技术创新: 市场创新的协同[J].科研管理,2006(2): 22-30.
关键词:电力企业;营销策划;创新;经济效益
一、当前我国电力企业营销现状
在如今的电力事业单位当中,仍有大量的单位领导在思想意识上没有对电力营销工作给予足够的重视,而是将精力大部分都投入到了电力事业的经营发展中,对于拓宽自己的业务如何获得更大的经济效益投入了大量的精力和人力。在单位内部没有独立的电力营销策划部门,而是用其他的部门兼职代替,这种领导不重视的态度,致使下面执行的部门也无法有力的执行,那么营销工作的不到位,就为电力企业的发展起到阻碍的作用,对企业会造成极大的损失。
在如今电力事业单位中,由于领导将主要精力都投入到企业业务的发展中,而对于营销策划工作只是在形式上走一下过场而已。所以说营销策划工作还是在执行过去的工作方式,与时代的发展不相宜,所以在工作中也就无法取得显著的效果,为企业的发展增加了风险。我国在电力营销策划行业上并没有投入足够的资金对才人培养,所以从事营销策划工作的工作人员大多没有收到过专业的职业培训,业务知识比较欠缺,并且整体素质不高。这种情况使得电力营销策划工作很难取得好的效果。
二、电力市场营销创新管理
1.观念创新
首先电力事业单位的领导要在思想意识上有所转变,与时俱进,适应时代的发展,意识到营销策划工作的重要性,在企业中将营销策划工作纳入重要的日程上来。只有企业的领导重视了,才能为营销策划工作提供有力的后盾,在各方面的发展都能够得到有力的支持,使营销策划工作能够更好的为企业服务。此外还要重视信息的反馈工作,从广大的群众中得到的信息往往最能够真实的反映出电力工作的发展现状,通过对市场的了解可以使企业能够对市场动向有所预知,及时的做出正确的政策判断,为企业的发展制定明确的目标。
2.管理创新
电力企业的营销策划管理工作主要由前期市场调研、营销环境分析、市场营销策略以及客户关系管理四个部分组成,营销工作要实施过程控制,即监督检查规范工作行为和进一步采取措施,持续改进的过程。过程管理要健全制度,如前期市场调研要有充分的行业调研数据及调研报告,为企业营销策划管理提供可靠信息依据。同时对每个环节实行限时结办制,提高工作效率。市场营销环境瞬息万变,营销环境分析与市场调研报告不能一成不变,应以现实营销环境为依据,限时统计数据,将最新行业发展动态作为企业营销策划制定的基础。营销工作的各项业务环环相扣,任何一项工作没做好,都会影响到营销策划的正确性,造成企业经济利益的流失,因此,规范内部管理流程,实施过程控制是营销管理的核心,通过制定工作流程、明确员工岗位职责、实行营销员工绩效考核,开展营销业务稽查都营销管理工作必不可少的手段。
3.手段创新
在我国电力营销策划业务中,计算机应用是零散的、低水平的,尽管多数企业营销策划业务中开始应用了计算机技术,但就全行业而言,还是无法与银行、电信、民航、铁路等行业相比,也就给电力行业的发展以及电力用户带来了障碍。电力行业是公共性、基础性、服务性的行业,在国家和各网省公司都需要建立统一规范的电力招、投标信息网络平台,各企业统一进行业务操作,实现信息化、网络化、规范化业务操作模式。面向客户,创新服务手段。同时,企业建立相应的门户网站,对各地用电终端进行统一归口管理,用户可以实现在网络上查询用电准确率与抄表成功率。对于常见的断电、缺抄现象以及表号查询等都能同时在网站平台上得到解决。
4.服务创新
(1)建立一个以满足客户需要为核心的主动的营销服务体系,做好市场变化的跟踪分析 ,提高市场预测的及时性和准确性,正确引导客户新的用电需求,对重点用电项目实行上门服务、跟踪服务,争取客户早供电、早投产。进一步丰富和完善供电承诺服务的形式和内容,逐步提高承诺水平。
(2)科学的生产调度服务,一方面要面向市场搞调度,各级调度应搞好每日所需负荷和电量的预报工作,做好负荷分析和负荷平衡,提出更科学、更细化的调整方案,同时做好事故应急预案,在电网运行发生事故和异常情况下,通过调整电网运行方式,排除故障或减少停电损失。另一方面要面向市场安排检修,“从检修中夺电量”,就是最大限度地减少检修停电的次数和时间。
5.重视员工教育,建设高素质市场营销策划队伍
员工在新的营销策略下,需要具有高素质的敬业精神,由于员工长期在垄断企业中工作,从思想上有一定的优越感,所以在服务的过程中很难从客户的角度去考虑问题。但新的营销策略则要求员工以服务为中心,以客户满足为服务的落脚点,为客户提供优质的、全方位的服务为其服务的宗旨。这就对员工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企业除了注重员工的职业素质以外,还要加强对员工的培训,通过多种形式的培训,使员工对高科技的技术有所掌握,以便于更好的提高员工营销服务的技能。
三、结语
总之,电力企业的营销策划工作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因营销工作涉及的范围较广,所以在完成这一工程的过程中要以市场为导向,以电网安全、经济运行为基础,还要狠抓内部管理,提高服务质量,加大科技创新投入。既要打破陈旧观念、深化改革,又要有健全的法制体系作保障,更要造就一支高素质的员工队伍,塑造良好的企业形象,营造浓厚的企业文化。只有这样,才能最大限度地满足工、农业生产和人民生活的用电需要,才能创造更大的效益,才能推动和促进供电企业的发展 。
参考文献:
[1]黄德平;经济时代电力市场营销理念及策略研究[J];电力信息化;2005年06期.
关键词:建筑安全;技术创新;模式
中图分类号: TU714 文献标识码: A
1建筑安全技术创新的必要性
1.1技术创新源自人类安全生产的需要
众所周知,建筑业是我国事故的高发行业,伤亡事故的发生率排在矿山生产之后,严重影响了社会的稳定发展。虽然近年来建设部加强了安全生产法规的建设,完善了建筑安全技术标准体系。但是,建筑安全科研投人严重不足,建筑安全生产监督管理的手段落后,安全生产的技术含量低,施工现场安全防护技术陈旧等仍然是制约我国建筑安全生产水平提高的重要因素。因此,需要推进技术创新,从技术管理的层面上减少事故发生的概率。
1.2科技创新是企业生存及发展的根本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新材料、新设备不断推陈出新,谁先掌握了新技术,谁就能在市场竞争中占据主动。创新是民族发展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也是一种资源的创造。入世使我们有更多的机会分享世界经济的繁荣,135个成员既是对手也是伙伴,有竞争也有发展的机遇。国民待遇不保护个体差异,惟有善于获取、分析和利用信息,走自立自强科技进步、科技创新之路,才能在国际市场公平竞争中求生存、求发展。如广州市盾建地下工程有限公司走技术密集型和管理型的发展道路,在组建仅仅两年多的时间里,获得四个第一:第一家在中国城市地铁施工中引进德国先进盾构设备和技术;第一家使用 1.5 m 管片衬砌技术;第一家成功运用盾尾同步注浆技术;第一家采用电脑控制同步激光测量导向系统。在广州地铁 2 号线盾构施工中掘进进度打破了国内纪录,成为业界的排头兵。
2建筑安全技术创新理论分析
产生于 20 世纪 80 年代的新增长理论(又称为内生增长理论),认为技术进步是经济实现增长的决定因素。技术的本质是知识,技术进步的本质是知识存量的增加,也即创造新的知识。依据创新理论的创立者熊彼特的定义:创新是指把一种前所从未有过的关于生产要素的“新组合”引入生产体系,这种新的组合包括以下内容:引进新的产品;引进新的技术;开辟新的市场;控制原材料新的供应来源;实现工业的新组织。熊彼特的创新概念涵义相当广泛,而且规定只有将第一次的发明引入生产体系的行为才是创新行为,而第二个、第三个则是模仿。
对中国这样一个发展中国家来说,拥有符合熊彼特理论的创新行业很少。因此,我们有必要将创新限制在特定的技术经济系统内,这里所说的技术经济系统,可以指一个行业、一个部门、一个地区,也可以是一个国家的生产、经济活动空间。进行这样的界定之后,对于建筑业而言,只要是在中国建筑业历史上没有过的技术,被引进了建筑业,并且带来了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我们就可以称之为一种创新技术,从而当然是一种技术进步。
我国著名的技术创新研究专家傅家骥在总结前人的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技术创新提出了新的看法。他认为技术创新是企业家抓住市场的潜在盈利机会,以获取商业利益为目标,重新组织生产条件和要素,建立起效能更强、效率更高和费用更低的生产经营系统,从而推出新的产品、新的生产工艺方法、开辟新的市场、获得新的原材料或半成品供给来源或建立企业的新的组织,它是包括科技、组织、商业和金融等一系列活动的综合过程。技术创新按其创新对象不同可以分为产品创新和过程创新。
产品创新是指技术上有变化的产品的商业化。按照技术量变化的大小,产品创新又可以分为全新产品创新和改进产品创新。过程创新又称为工艺创新,是指产品的生产技术的变革,它包括新工艺、新设备和新的组织管理方式。技术创新战略可以分为自主创新战略、模仿创新战略和合作创新战略。施培公认为模仿创新战略是指企业以率先创新者的创新思路和创新行为为榜样,并以其创新产品为示范,跟随率先者的足迹,充分吸收率先者成功和经验和失败的教训,通过引进购买或反求破译等手段吸收和掌握率先创新的核心技术和技术秘密,并在此基础上对率先创新进行改革与完善,进一步开发和生产富有竞争力的产品参与竞争的一种渐进性创新活动。简单来说,模仿创新就是后发者的创新。由于我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所以我们的战略应该是以模仿创新为主。
3我国建筑安全技术创新模式构想
①建筑安全技术创新体系构成
根据国家创新理论,建筑安全技术创新体系的主体分为三个层次:外层、中间层和核心层。外层是国际经济技术环境;中间层由政府、金融体系、其他产业和历史文化传统四个部分组成;核心层由建筑企业、建筑类科研院所、大学、建筑业技术开发基地、中介组织和培训机构六个部分组成。
②核心层功能分析
1)建筑企业
建筑企业是整个建筑安全技术创新体系的核心,是以市场为导向的技术开发投入主体。国外的建筑企业对于技术研究相当重视,且组织方式比较多样,比较有代表性的是日本建筑企业的集中式结构。我国的大型企业一般建立一个专门的研究部门来进行技术的研究和开发工作,但是大多数企业对技术研究中心的组织形式不够明确,可以借鉴日本模式的经验。
2)大学
大学是创造和传播知识的主体,也是进行科学基础研究,组织国际学术交流,培养科技人才的一个创新平台,在核心层里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3)建筑类科研院所
建筑类科研院所是应用技术的创新主体,一般比较注重于公共项目的课题研究和基础技术与共性技术的研究开发等。
4)建筑技术开发基地
建筑技术开发基地是企业和大学及科研机构合作建立的一个技术创新机构,一般以国家重点技术创新项目和建设项目为依托,采取产、学、研结合的合作形式,解决国民经济建设和发展中重大安全问题的技术瓶颈。
5)培训机构
培训机构主要是指建筑新技术继续教育培训中心,由各个专业化学会或协会进行组织,以提高建筑行业人员的技术素养。
6)中介机构
中介机构主要提供一些咨询服务,是各个企业及相关组织交流的一个信息平台。
③中间层的功能分析
1)政府政府在技术创新中的主要职能在于组织或授权行业协会或学会制定中长期应用技术的创新计划,确定研究方向和重点开发的领域,鼓励建筑业产学研的基础研究发展,增加和引导社会对科技的投入,在全社会营造尊重知识、尊重人才、鼓励创新的文化氛围,推动科学的普及,弘扬科学精神,提倡科学方法和高尚的科学道德。
2)金融体系
金融体系对于建筑技术的进步有重要的作用。一方面,技术的开发需要资金的支持,特别对于中小企业;另一方面,金融体系可以对技术资源进行合理的配置,主要表现在分散风险、流动性风险管理和项目的评估方面。另外,金融体系的激励机制还可以提高建筑技术的创新主体的积极性。
3)其他产业
建筑业与其他产业有着紧密的联系,可以借助其他产业的发展管理经验来发展建筑业,如煤矿安全、粮食安全等。
4)历史文化传统
历史文化传统不仅直接影响建筑的风格,更是技术文化的象征,可以将建筑技术和历史文化纳入到一个体系中,建立一个技术文化的系统来研究文化对技术的促进作用。
④外层的功能分析
良好的国际技术经济环境对技术进步有很大的促进作用。由于知识具有非竞争性和排他性,所以我们要加强国际间的交流合作。国家的技术进步绩效取决于该国的“社会能力”,即该国吸收新技术和创造新技术的能力。
参考文献:
[1] 林小丹,陈松.建筑业创新体系的构建[J].建筑经济,2003
〔关键词〕科技查新;优化;变革;动力机制
DOI:10.3969/j.issn.1008-0821.2016.11.021
〔中图分类号〕G2526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0821(2016)11-0114-05
〔Abstract〕Based on analyzing the dynamical for Novelty Search optimized development,this paper exploited the new dynamical for its development from the aspect of macroscopic factor,microcosmic factor and product factor,and design the dynamical system.Meanwhile,this paper studied some measures such as management institutionalized,flexible mechanism,methods diversity,industry supervision,market operation and brand operation for Novelty Search optimized development.
〔Key words〕novelty search;optimization;innovation;dynamical system
科技查新发展已20余年。作为我国科技管理和评估的一个重要环节,它对促进我国科技发展、社会进步、经济繁荣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然而由于受到产生的体制影响,科技查新服务存在市场不健全、基础设施不完善、人才队伍薄弱等问题,这些弊端引来了众多科研人员的争议[1]。未来,随着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和国务院关于加快科技服务业的发展政策实施,科技查新工作面临着转型的机遇与挑战,如何抓住国家政策支持机遇,在国家创新发展战略体系中找到一席之地,如何参与到协同创新整个过程,并在新的机制下发挥出更加积极和广泛的作用,是科技查新服务业自身进行变革和优化的关键[2]。基于此,本文在分析高校科查新优化发展的动力基础上,发现其优化发展的突破口,构建其发展的动力系统,以促进高校科技查新快速转型发展。
1高校科技查新优化变革的动力基础
11学科理论基础
111情报学是科技查新发展的内在成长力
情报学是科技查新工作的理论基础,从用户委托到查新报告完成各个环节无不蕴含着情报学的相关理论、方法。因此,科技查新应跟随情报学发展的步伐,创新自己的服务内容、方法,使科技查新工作在朝着加强科研咨询力度、拓宽服务外延、增加服务内涵与延伸情报功能等全方位方向快速成长起来。
112管理学、信息经济学等相关理论是科技查新管理的推动力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不断成熟,科技查新机构的管理方式、方法和手段亟待创新。通过对科技查新机构管理工具,尤其是市场化工具、工商管理技术和社会化手段进行深入的理论研究和实证分析,形成关于科技查新机构管理工具的系统化知识,拓展科技查新管理的视野,促进情报学与管理学、经济学、工商管理学在理论及方法上的相互融合和借鉴,推动高校科技查新机构管理在新世纪的全面发展。
12资源基础
121不断丰富的信息资源是科技查新发展的内驱动力
随着因特网的迅速发展,网上信息资源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它们具有更新快、检索方便、内容丰富、节省费用等优点,是查新文献资源的重要补充,如网络免费期刊文献、网络免费专利文献、网络免费会议文献、网络免费标准文献、开放期刊、搜索引擎学术搜索等。除此之外,文献保障体系的建设也为科技查新资源提供了重要的保障[3]。
122专业的人力资源是科技查新发展的内驱动力
科技查新过程中涉及的人力资源主要包括查新员、审核员、咨询专家。高校查新机构查新员、审核员相比而言均具有良好的敬业精神和职业道德、相关的专业知识和较宽的知识覆盖面、一定的外语和计算机水平,熟悉情报检索知识、具有较好的语言沟通和理解能力、较强的文字组织能力和写作能力以及较强的筛选、对比和综合分析能力。另外,高校学科专业齐全,从不缺乏各学科高素质的咨询专家。
13现实基础
131查新用户需求是科技查新发展的内驱动力
查新咨询服务是以“用户为服务核心”,以“知识传递”为目的的深层次信息服务。不断满足用户的深层次、多样化的需求是查新工作不断追求的动力。现阶段,大部分查新机构还仅仅停留在满足查新用户表象的信息需求,而实际上查新用户潜在的信息需求的开发与满足同样是查新工作发展的不竭动力。
132各级科技主管部门的重视是科技查新发展的外驱动力
科技查新咨询服务是各级科技主管部门为了避免科研课题重复立项和客观正确的判别科技成果的新颖性、先进性而设立的一项工作,科技查新报告是科研评审专家评价科研课题的重要依据,因此,各级科技主管部门大多要求科研人员在课题申报、成果鉴定、专利申请前必须到指定等级的查新机构进行查新鉴定,这为科技查新的发展注入了强有力的外部驱动力。
2高校科技查新优化变革的动力系统构建
系统包括科技查新管理运行系统、科技查新优化发展的新动力构建、动力启动以及目标实现。并按各部分内容起作用的机制分为微观因素、宏观因素、产品因素,见图1。
21系统框架
图1显示了高校科技查新优化变革的动力系统框架。
22系统解释
221系统目标
科技查新优化变革动力系统的目标,就是通过动力要素和动力机制及管理制度的有效结合,从内部生长出科技查新创造性、良性发展的自我造血机能,开发发展潜力,创造发展动力,以科技查新工作本身发展为根本,以科技查新为科研立项、科技项目评估、验收、奖励、专利申请、科学研究和产品开发等服务功能进一步改善为最终目标。
222管理运行系统
科技查新管理运行系统,采取宏微观相结合的方法,探索科技查新如何在宏观市场背景下,利用微观要素提品和服务的全过程。微观要素包括5个方面:人力资源、文献资源、质量保障与评价、信息技术及信息服务。其中,人力资源与文献资源是科技查新优化发展的基础,所有动力的开发均源于此,质量保障与评价是科技查新优化发展的管理机制,信息技术与信息服务是科技查新机构服务功能扩展的保证。
宏观背景主要指信息环境和市场导向。产品因素主要包括查新报告、其他咨询报告(如论文引证报告、专利分析报告、专利二次开发查新报告、市场竞争报告等)。
223构建新动力
建立健全科技查新管理制度,改革现有运行机制,提升过程管理能力,创新服务功能与工作方法等构成了科技查新优化发展的新动力系统。
管理制度方面,长期以来,高校科技查新在人力资源、文献资源、质量保障与评价等方面的管理制度上一直缺乏成熟性、针对性、时效性,这严重阻碍了科技查新的健康、可持续发展,高校科技查新管理制度有针对性的、适时的改革,必将成为科技查新发展的新动力。
运行机制方面,是从科技查新管理运行系统出发,探索系统运行过程各个环节的主动力,进而推演出形成高校科技查新优化发展的动力阀:突破口、核心和重要举措。
在建立健全管理制度和改革运行机制基础上,提升科技查新过程管理能力同样至关重要,过程管理指的是从查新委托到查新报告交付的整个过程的各个环节的管理,过程管理直接着影响科技查新报告的质量。
服务功能方面,高校科技查新机构在文献资源、人力资源方面均具有其他任何咨询机构无法比拟的优势,因此,科技查新服务内涵的深度挖掘和服务外延的广泛扩展为科技查新可持续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工作方法方面,随着信息技术与情报学方法的发展,科技查新过程中的委托人与查新机构的交流方法、档案管理以及文献检索、分析、组织等的方法创新,是科技查新走向高效、合理发展的巨大作用力。
除此之外,信息共享与开发、加大面向科研的服务力度、开发用户的深层次多元化的信息需求正不断为科技查新优化发展注入新鲜活力。
3高校科技查新优化发展的动力运行
启动科技查新优化发展动力系统的动力阀,就是以管理与服务创新为突破口,以面向科研支撑为核心,实现管理制度化、机制灵活化、方法多元化。
31适应环境发展要求,跟随查新发展变革趋势,实现科技查新机构管理创新311规章制度体系化
保证查新工作质量的关键是建立健全一套完整可行而又具有时效性的规章制度。查新机构的内部规章制度应包括科技查新工作实施细则、查新过程控制制度、内部审核与质量监督制度、查新反馈方法与制度、查新工作人员的道德规范、查新咨询专家管理办法、保密与回避制度、收费标准等。
312技术规则细节化
各查新机构应根据本单位查新课题特点,制定“科技查新工作实施细则”和“科技查新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将查新工作的具体流程及要求、文献检索分析注意事项、查新报告各部分具体评价指标详细作出规定,以便查新员与审核员“有法可依”,并统一认识。除此之外,通过自检自查,发现问题,及时纠正,不断总结,逐步提高。
313业务宣传专门化
为提高科技科技查新的影响力及行业竞争力,促进科技查新更广泛的为各类企事业单位科研提供服务,各查新机构应专门设立查新业务员,并制定一定的实施细则与激励政策,借鉴企业运行模式,实现科技查新市场化。
314资源建设节约化
文献资源作为查新工作的支持系统,是保证查全率、查准率的关键,而资源经费却一直处于紧张状态。因此,在保查新资源丰富度的前提下,应高效的利用有限的经费,不可盲目购置资源,各查新机构应根据自己查新所属学科有针对性的购置资源,并研究各数据库资源特点,提高检索技巧,熟悉国际检索系统等昂贵资源的检索方法,开发网络免费资源,并努力实现相同学科查新站资源的共享。
315人员素质综合化
人员素质是影响科技查新工作质量的重要因素,查新作为一门技术性很强的情报研究服务工作,对查新人员的综合素质要求很高。从个体上讲,查新人员应具备思想道德素质、政治法律素质、专业素质;从整个查新机构上讲,任何一个查新机构应根据自己查新课题所属学科门类,设置相关学科的查新人员,不同学科查新人员的查新学科范围应进行细化分工。
316业务交流多元化
目前,很多高校科技查新站建立了“科技查新管理系统”,其目标是实现科技查新从用户委托到档案管理网络化,但从使用情况来看,效果不尽如人意,因此,应在此基础上开发诸如线参考咨询服务、QQ、MSN、网络论坛、E-mail、网络表单、微信群等多元化的辅助交流方式,使用户查新委托更方便,沟通交流更及时、深入,并促进用户与查新机构的相互了解。
317工作过程标准化
标准化的业务流程就是对科技查新过程由接受委托到交付科技查新报告后归档的各个业务内容制定工艺路线,明确规定科技查新的步骤和顺序,责任到人。查新过程中的每一个步骤均设立一定的标准,每个责任人均须严格按照相关标准执行。
318质量反馈程序化
质量反馈是查新机构研究用户需求,提高查新质量的重要手段。查新机构应建立用户反馈评价制度,采用发放调查表、召开座谈会、电话等多种渠道、多种形式征求用户意见,建立反馈渠道,扩大用户反馈面,实行查新质量跟踪,并对反馈信息做出及时适当的反应,反馈信息处理结果作为评价查新质量的依据和记录,整理入档。通过反馈总结工作中存在的问题,研究用户需求,不断改进查新工作,提高管理质量。
同时,查新机构应定期调研已查课题立项资助等情况,尤其是省、部及国家级课题的跟踪调研,以分析查新工作对科研的推动作用,并及时总结经验,记录成册。
319档案管理数字化
档案管理的数字化可以保障每项查新课题长期有案可查,每个流程有迹可寻。在每项查新工作完成以后,都有一套完整的项目资料,查新机构应建立查新咨询档案数据库,实现查新咨询工作的各项数据的登录、修改、核查、检索以及打印、统计、备份等功能,并由专门的档案管理人员进行管理。
3110修订完善及时化
在信息环境、科技政策、情报学研究方法等各种因素的影响下,查新工作资源保障、工作方法、市场导向等不断发生着变化,因此,有关查新的各项规章制度,必须适时根据需要更新完善,以保证查新工作不断向前发展。
32顺应用户情报需求,提高查新员综合素质,节省资源,实现运行机制改革高校科技查新优化发展的合理运行机制应主要落实在服务功能、查新员素质、资源投入上。
321拓展服务功能:用户需求与查新站互动发展机制
(1)满足用户现有情报需求,创造用户情报需求增长点,促进用户与查新站共同发展
具有权威资质的查新机构要突破传统,勇于创新,在满足用户现有各种情报需求的前提下,潜心研究用户情报需求增长点,研制各类适用用户不同需求的查新报告,除现有查新报告外,为企业在技术创新过程的各环节中有效利用专利信息、产品竞争信息、产品技术信息、减少重复研究、提高研究水平、监视竞争对手和辅助科学决策提供客观文献依据,为高校及各类科研院所的科学研究提供定题服务报告、引文分析报告等深层次情报咨询报告,大力开展情报的深层次加工服务。只有查新机构充分发挥自身服务特色,进一步拓展自己的业务范围才能激发用户的情报需求,最终促进用户科研水平的提高;同样地,也只有用户科研水平的进一步提高,渴望多样化、深层次的情报需求,才能促进查新站的发展,提高查新站的行业竞争力。
(2)拓展情报研究服务内容
情报研究服务可以为科技规划的制定提供参考,为工程项目立项提供决策支持,为科学研究提供借鉴,为市场开拓与新产品开发提供方向。因此,除查新站常规的查新报告服务以外,开展其他形式的情报研究服务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和巨大的经济、社会利益,如开展竞争情报服务、知识服务、专利法律状态检索服务、专利二次开发查新服务、专利侵权检索服务、专题情报服务、引文分析服务等。
322提高查新员素质:激发查新员积极性、创造性,促进查新员科学研究水平的激励机制
与高校图书馆其他工作相比,查新工作任务量大、工作繁琐、风险大,长期的查新工作,使查新员工作热情不高,责任心不强,工作缺乏创造性、主动性。因此,要提高查新人员的综合素质,调动积极性、发挥创造性、强化责任心,避免因主观因素引起的查新报告质量问题,就需要采用内外在激励相结合的激励机制做保证。除此之外,对科研成果较多、科研水平较高的查新员应给予相应的激励措施,如年终奖分配、科研时间保证、科研成果与查新课题的工作量转换等,以调动查新员科研热情,实现以科研促工作发展的目标。
323高效的资源投入:急用必先置,够用则缓置和设备不闲置的资源投入机制
在遵循文献信息资源的广泛性、专业性、前沿性、追溯性的原则基础上,应采取急用必先置,够用则缓置和设备不闲置的资源投入机制,以在保障科技查新资源需求基础上,尽量避免资源浪费。除此之外,还应采取其他有效措施,如与其他查新机构资源共享、开发网上免费资源等。
33着眼查新报告质量,丰富查新工作方法
文献检索和分析是查新工作中的重要环节,高效的文献检索、深入的文献分析是保证查新质量的重要因素,因此,文献检索与分析的方法显得至关重要。查新自始至终都贯穿着科学的逻辑思维方法和情报学的专门研究方法,包括比较法、分析法、分类法、综合法、归纳法、演绎法、类比法、文献计量学法等。
4保障措施
41加强科技查新相关理论研究
加强科技查新研究是培养查新员业务素质的基本措施,是查新机构效益的生长点,是提高管理水平、技能水平、产品水平的重要保障,是科技查新优化发展的动力系统持续发挥作用的“养料供给”,是科技查新工作内容、方式及手段不断创新的力量源泉。
科技查新机构实施科研计划,首先,应构建科研生态网络,以普遍出现的典型问题为出发点,结合相关学科理论基础,形成多层面,多角度的研究内容,并采取一定的激励措施,鼓励与本单位人员或外单位人员合作,营造良好的研究氛围;其次,组建科研团队,根据人员学科背景、兴趣爱好、技能特长等因素组建研究特点不同的科研团队,团队应确定明确的研究主题与方向;再次,加强科研交流,定期举行交流会,提出工作中常见的问题,及研究过程中遇到的问题等;最后,规范科研过程管理,包括科研的激励措施、科研经费及时间的保证、科研的评价及考核等。
有条件的科技查新机构可以出版内部交流刊物,刊登一些未达到正式发表要求或由于某种原因不便正式发表的论文,刊物定期出版,栏目可设置科技查新管理、科技查新工作方法、科技查新质量控制、科技查新工作经验交流、科技查新管理文件传达及科技查新机构的其他情报研究服务创新等方面的论文,并定期举行论文交流会,选择富有代表性、可塑性的论文进行讨论、修改,发表到正式刊物上。
除此之外,上级主管部门应把查新机构的科学研究作为查新机构年检的强制性指标,并定期选择一批具有实践意义、指导意义的研究成果编定成册,在版权允许范围内,发放给系统所属各查新机构,供其阅读、学习,以促进其工作的提高。
42建立国家层面基于政策、法律、法规的行业支撑体系随着,国家对创新体系建设的完善,科技查新应该上升到国家政策支持的层面,从法律法规制定,政策支持、财政投入等措施扶持科技查新行业的快速化、规模化、正规化、市场化发展。目前政府要加紧研究制定促进科技查新发展的政策和法规,逐步明确科技查新的法律地位、权利义务、组织制度和发展模式,理顺政府与科技查新机构的相互关系,形成法律定位清晰、政策扶持到位、监督管理完善、市场竞争平等的良好发展环境[4]。政府在加大对查新行业投入的同时,通过政府设立专项资金直接资助和政府资金的引导激活科技中介服务资源,建立多元化的财政投入机制,充分利用财政补贴、税收优惠等手段,给予科技查新相应的优惠措施,扶持和鼓励科技中介组织的产业化发展[5]。
43完善科技查新行业的监督、管理、准入制度
科技查新行业协会的成立与不断建设发展必将加强挂靠在教育部的查新机构与国家科技管理部门的配合,促进各查新机构的彼此沟通、联合与协作,加强行业自律,提高查新工作的地位和作用,对我国查新工作的发展无疑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首先,行业协会可参照国家的有关文件制订操作性强的查新工作规程和实施细则,指导查新的规范开展;其次,协会还应该对查新业务进行管理和监督,比如建立查新工作网站、查新数据库的整合管理、对查新机构实施年检和抽查、查新从业人员的培训考核等;再次,协会应定期开展业务交流、学术报告、查新宣传和协调工作,各个查新机构可以通过协会组织的活动研讨查新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合理化意见和建议;最后,科技查新协会成员机构应尽量促进资源共享。
组建查新协会目前处于起步阶段,还没有成熟经验可借鉴,因此,应采取分步走的措施,即按“门类相同,地区相近”的原则将现有教育部系统查新站组建成多个子协会,经过一段时间的经验总结,对多个子协会进行整合而成立全国性的科技查新协会。
44构建科技查新工作质量评价体系和机构评估体系,树立品牌意识行业应从查新操作的规范性、科学性、完整性,查新文献资源的完备性、查新人员知识结构的合理性,查新报告撰写格式规范性、检索手段的科学性,对比分析的针对性等多方面构建科技查新的质量评价体系。科学合理的查新质量评价指标体系,有利于查新机构业务流程和操作程序的规范化管理,有利于建立面向市场和用户的工作机制,增加用户的满意度和社会信誉度。同时,行业机构要加强科技查新机构的信用管理,没有信用就没有良好的市场秩序。行业机构可以通过对其专业技术水平、咨询服务业绩与质量、职业道德、社会认知度等方面进行综合测评,授予科技查新机构信誉等级,通过这种模式来增强机构的信誉意识和等级意识,树立品牌经营的意识[6]。
45以市场为导向,服务创新,积极融入国家创新体系中科技查新要按照市场经济规律进行运作,才能保证科技查新服务的有效性。因此,要改变观念,树立服务意识和市场理念,广泛宣传科技查新在科技创新中的作用,宣传科技查新对科技、经济、社会效益提高的促进作用,一方面要引起管理者的重视,争取科技查新发展的政策支持,另一方面,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吸引市场上的客户。
参考文献
[1]张垒.环境对科技查新服务绩效的影响机制、路径及实证研究[J].图书馆学研究,2016,(3):85-91.
[2]周静,杨春国.协同创新视角下高校科技查新工作发展路径研究[J].图书馆工作与研究,2015,(7):59-61.
[3]王云才.基于网络免费信息资源的科技查新[J].山东图书馆季刊,2007,(4):79-81,94.
[4]张景安.关于我国科技中介组织发展的战略思考[J].中国软科学,2003,(4):1-5.
关键词:高等学校教育质量;一般属性;特色属性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0845(2012)08-0009-02
高等教育质量和高等学校教育质量既有共同属性,又有特质区别。高等学校教育质量的提高对于提高高等教育的质量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在对高等教育质量的一般属性做出粗浅分析的基础上,通过对黑龙江省普通高等学校教育质量特色属性的实证分析,可以清晰地看到高等教育质量是动态的、多元的、相对的、发展的,其内涵又是现实的、具体的、实实在在的。
一、高等教育质量的一般属性
国家意志属性:任何一个国家的高等教育都要与本国的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相适应。对于我国而言,人们对高等教育质量的期待已从学校层面不断上升到国家意志的战略层面。为此,应保证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高等教育能够充分体现党的方针、路线、政策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时代属性:高等教育质量具有鲜明的时代特性,不同历史时期高等教育的质量标准应是具体的、有针对性的、与时俱进的。进入21世纪,纵观世界高等教育的发展趋势,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高等教育对经济社会发展的直接贡献率和显性教育效益,已成为衡量其教育质量的主要标准。
人本属性:坚持“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实施多层次、多规格的人才培养方案,既保证了对高素质拔尖人才的培养,又能够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在教师队伍、科研队伍和管理队伍的建设方面,首先要考虑的问题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科学(学术)属性:在“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过程中,应全方位保证大学的学术本位,充分体现科学精神。
类别属性:一般指综合、理工、农、林、医、师范、财经、艺术、体育、军事等不同类别的学校。应该说,对高等教育进行分类是高等教育质量管理发展的定式。
类型属性:通常把普通高等学校分为研究型、教学研究型、教学型、高职高专等类型,针对不同的类型,应设立不同的质量标准。
形式属性:一般包括普通高等教育、成人高等教育、军事高等教育、远距离高等教育、夜大、函授、自学考试等多种高等教育办学形式。采取不同的办学形式,有利于满足高等教育大众化的需求。
特色属性:不同类别、不同类型、不同层次、不同形式和不同地域的高等教育机构,在其持久发展的历程中形成了相对稳定、独特优良的办学特征,建立了特色化、多样化的群体质量标准。
二、高等学校教育质量的特色属性
高等学校教育质量的特色属性,是高等教育自身发展规律中固有的本质特征,体现在经济社会对人才需求的多样性、科学技术发展的时代性、服务社会的针对性、文化引领的本土性和学校发展的差异性等方面。
笔者对黑龙江省普通高校教育质量的特色属性进行了实证分析,旨在为进一步提升高等教育的质量,提供一些有益的探索、决策参考和普遍的借鉴。
1.定位特色
学校的定位问题,是关系到学校的发展目标和发展战略的大问题。只有定位定得科学、定得准确、定得实在,才能充分发挥学校的特色优势,促进学校科学、持续、健康发展。
哈尔滨工业大学:提出了“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战略目标。在人才培养方面,把实施精英教育作为学校教育发展的定位。确立了研究型、创新型、个性化、精英式的具有国际竞争力和领导力的高素质创新人才培养目标,科学构建了具有过程性、先进性和前瞻性的精英教育体系,并制定了相应的质量标准,为学生提供了优质的教育资源,以便培养出知识新、素质高、能力强的创新型精英人才。学校树立了具有全球视野的国际教育观,把教育国际化作为本科教育高水平发展的重要途径,面向国际培养拔尖创新人才。
哈尔滨工程大学:为突出本科教学的中心地位,构建了本科教学工作的“九大体系”,并实施了“十大工程”,精心制订了人才培养方案;在学科专业上采取大类培养、二次选择的方式。实施规范化设计、个性化管理,形成了常态化机制,并采取了多项本科教学改革措施,以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
哈尔滨理工大学:突出“人才强校、质量强校、特色强校、学术强校、开放强校”的学校建设发展主线,重点发展工程特色教育,建立了以“产业需求目标”为导向的工程教育人才培养体系。为适应黑龙江老工业基地振兴和产业结构调整的需要,重点围绕制造业培养技术骨干,努力成为行业(地方)“现代工程师的摇篮”。
黑龙江工程学院:学校的专业培养标准充分体现了学校的交通、冶金行业背景和立足龙江、面向区域和行业、辐射全国的目标定位,重点是为地方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培养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以及提供应用型工程技术服务,努力把学校建成特色鲜明的高水平应用型工程技术大学。
哈尔滨师范大学:学校创新性地构建了“以教师个体为基础、以团体品质为核心、以素质教育为目标、以常规教学管理为抓手”的教育教学改革的良性循环体系,目的是为了打造精品师范院校,培养卓越教师。
大庆师范学院:学校是黑龙江省唯一一所政府举办、油田投资的本科院校,其提出了“服务于基础教育,服务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和创建百年油田”的服务定位,学校坚持以“铁人精神”办学,坚持让“大庆精神”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积极为油田和地方培养、培训应用型人才。
2.区域特色
为了体现出区域特色,应强化人才培养的“地方面向”,坚持科学研究的“地方取向”,突出服务社会的“地方导向”。其内涵主要包括提供人才的类型、科技贡献的方式、社会服务的领域等,突显教育直接拉动经济和促进社会发展的作用。
东北农业大学:学校始终坚持“立足龙江、面向‘三农’、发挥优势、积极服务”的办学宗旨,创新了人才培养模式,积极开展了对卓越工程师、卓越农艺师、卓越园艺师、卓越兽医师、卓越畜牧师的培养工作。为有效解决黑龙江省现代化大农业及其相关产业发展过程中存在的共性及重大的问题,不断提高自身的科学研究能力。学校的定位是做好“大粮仓”的科技动力库和“菜篮子”的样板示范田,同时要成为“支农新模式”的引领开拓者,目前已形成了“实施一个项目,推广一项技术,创立一个品牌,带动一批农户,致富一方农民”的可喜局面。
黑龙江科技学院:学校坚持把为老工业基地的振兴提供技术支撑服务作为科研与开发的首选主攻方向,主动出击,集中科技力量瞄准一批煤炭产业急需的重大项目和企业技术升级的共同性、关键性、前瞻性的难题,对其进行重点攻克。与省内四大煤矿建立了合作关系,进一步加强了科学研究工作,推进科技创新,形成了以煤炭为主的矿产资源勘探、安全、开采、加工和转化,以及矿山机械设计与制造、矿区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等系统的矿业科技服务特色。
哈尔滨商业大学:学校为实现省委省政府提出的“努力把黑龙江省建设成全国最大、世界知名的绿色食品生产加工基地”的发展目标,在培养“食品新产品开发、食品市场营销、食品企业经营管理、食品生产和食品工程”等方面的复合型、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方面,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分别针对从事绿色食品、有机食品、无公害食品行业高级专业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设计出了研究开发型、工程设计型、企业管理型、品质控制型和市场营销型的人才培养方案,使教育服务的范围越来越宽,使学校的发展空间越来越大,同时使教育服务社会发展的功效更加凸显出来。
3.行业特色
高等教育应充分体现出行业性、职业性、岗位性和技能性等特色,使其所具有的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的功能在服务行业现代化生产和科技成果转换中充分发挥出来,并在教学实践中创新行业文化。
东北林业大学:学校始终紧紧地围绕行业需求,把工作重心放在林业人才培养、林业科学研究、林业社会服务等方面,严格控制与林无关的学科和专业的设置,不求学科最全、专业最多,只求林科最精、最优,初步构建了“林科拔尖创新人才—卓越林业人才—高质量应用复合型创新人才”的实践育人体系。学校充分发挥了林业高校自身的优势,在黑龙江省“大小兴安岭生态功能保护区”、“生态环境保护工程”、林区人才培养和科技支撑项目、林业企业发展规划以及哈尔滨城市绿化工程、节能减排、低碳环保等方面的研究中做出了杰出的贡献。
东北石油大学:学校遵循服务石油石化行业和促进区域经济发展的宗旨,进一步完善服务定位和功能定位。在服务面向上,植根大庆,立足东北,面向全国,突出石油,服务社会;在办学特色上,保持并弘扬用大庆精神育人和产学研合作办学的特色;在服务功能上,以国家能源安全发展战略为导向,围绕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战略和黑龙江省高教强省战略规划,适应石油替代产业和地方经济发展需要,加大石油石化行业和区域经济发展紧缺人才培养的力度和规模,为我国石油石化工业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智力支持和人才保障。
4.优势特色
高等学校的优势特色,通常体现在学校的优势学科上,这些学科应在国际国内具有较高的声誉和较强的竞争力。
黑龙江大学:学校坚持以改革人才培养模式为核心,以提升科技创新能力为重点,以国家对俄战略实施和黑龙江省经济社会发展需求为导向,以提高留学生培养质量和丰富中俄人文合作内涵为动力,构建了包括本科、硕士、博士、博士后在内的对俄高级人才培养体系和全方位对俄办学综合体系,不断提高对俄特色人才培养的质量,努力增强对俄科研实力、成果转化能力和社会服务能力,大力推进汉语和汉文化的国际化,形成了全国范围内的对俄办学传统优势和鲜明特色,将自身打造成了具有深远影响的俄语和俄罗斯国情研究方面的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交流传播的国家高地。
5.类型(别)特色
高等学校的类型(别)如前所述,对于类别相同而类型不同的高校,教育质量的特色属性应更加鲜明。
哈尔滨医科大学:学校的发展目标是“建设国内一流、国际有影响的医科大学”,依据全球医学教育改革与发展的趋势,全面提高学校教育的质量。在高等教育大众化背景下,坚持稳定教育的规模,实施医学精英教育,开展了以岗位胜任能力为导向的课程改革,以综合能力培养为目标对课程进行了整合,学校培养出来的一批批杰出的专家学者、医生,遍布全国和世界的每一个角落。
关键词:民间资本;技术创新;金融支持
技术创新过程是一个漫长而又充满风险的过程,中间需要经过多次惊险的飞跃,必须有妥善的金融安排和支持,使技术创新获取发展所需要的充裕资金。金融是现代市场经济的核心,是整个经济快速发展的推动器。现代金融体系通过提供风险管理、信息处理、资源配置、清算和支付等功能来促进技术创新活动。从世界各国科技与经济发展的演进过程看,政策重点逐渐由促进科技的发展转向促进自主创新,各国政府为刺激经济发展,趋向于更积极地推动和指导技术创新,并努力将科技政策和产业政策、金融政策整合为一体而构建金融支持政策。
就中国而言,2006年1月召开的全国科技大会提出我国科技工作的指导方针是:“自主创新,重点跨越,支撑发展,引领未来。”这一方针,既是对以往科技方针的继承和发展,又体现了新时期新阶段对科技发展的新要求。这16字指导方针的核心是“自主创新”。而“自主创新”离不开金融的大力支持。
一、技术创新金融支持的基本渠道
从中国的当前现实情况看,技术创新的金融支持主要有三种基本渠道:一是政府财政资金支持;二是金融机构信贷资金支持;三是创业资本和股票融资等直接金融支持。
1.技术创新的政府财政资金支持。一般说来,社会产品有三种基本类型:公共物品、私人物品和准公共物品。私人物品可通过市场机制来配置资源、组织生产,用市场交换的方式来提供;公共物品的消费具有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由市场提供时会出现效率损失,因而一般由政府直接提供;准公共物品的特性介于前两者之间,一般由政府和市场混合提供。技术创新活动的主要成果——技术知识和信息在消费上具有非排他性,利用它获取收益具有非竞争性。因此,技术创新的社会产品具有一定的准公共物品属性,需要由政府财政资金介入。同时,技术创新的准公共产品属性会随着新产品和新工艺诞生所经历的不同阶段而发生变化。一般来说,当技术创新过程到达应用阶段时,受专利保护创新成果可视为私人产品,成为基本上由市场激励的范畴。基于上述理由,政府财政资金支持的技术创新领域主要应该是外溢性大的基础性领域。政府财政资金支持主要指国家通过各种财政拨款或有关信贷优惠政策对技术创新活动进行资金支持。国外大量的实践表明,一般来说,政府在技术创新活动中最能发挥作用的领域是公共性较强的技术创新活动领域,主要有:(1)大部分创新得以产生的基础研究。(2)技术创新活动依赖的基础设施建设。(3)社会收益往往远大于私人收益的战略导向性产业的技术创新。(4)有利于增强国防竞争能力的特种技术创新。(5)有益于全社会的创新扩散活动。我国的财政资金是在过去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技术创新产业发展的重要资金来源,但是,随着我国由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变,财政已由投资财政向公共财政转化,这种方式比重有所减少。
2.技术创新的金融机构信贷支持。信贷资金是银行等金融机构以信贷方式积聚和分配的货币资金。对需要大量资金的技术创新活动来说,信贷资金具有重要作用。技术创新的金融机构信贷支持可通过商业性金融和政策性金融来实现。商业性金融机构根据自身利益要求和收益性、安全性与流动性的原则对竞争性行业的技术创新项目进行评估筛选,将资金投放到预期收益较高而风险适当的技术创新项目上,并根据资金价格进行资金的配置,促使资金从相对低效的部门或企业转移到高效的部门或企业,从而使那些预期收益好、发展潜力较大的技术创新行业或企业直接获得相应的资金支持。而政策性金融机构将金融手段与财政手段有效结合起来,综合两者的优势,通过政府资金来吸引民间资本投入科技创新,从而能更好地促进技术创新和产业结构调整。我国金融机构信贷资金对技术创新的支持主要以政策性贷款支持和商业性贷款支持为主。其中,政策性贷款支持表现为科技贷款、科技风险开发投资基金等,而商业性贷款支持即金融机构贷款是科技经费的重要资金来源。
3.创业资本和股票融资等直接金融支持。创业投资有时也称为风险投资,按照1996年OECD研究报告《创业投资与创新》中的定义,创业投资是一种投资于未上市的新兴创业企业并参与管理的投资行为。创业投资的实质是通过投资于一个高风险、高回报的项目群,将其中成功的项目出售或上市,以实现所有者权益的变现,从而不仅弥补失败项目的损失,还可以使投资者获得高额回报。创业投资的出现弥补了传统金融体系的不足,在传统融资方式之外,为科技企业的技术创新资金供给提供良好的金融支持。它通过向风险较大的高科技产业投资,并借助技术和金融专家直接持股、参与管理和创业投资整体变现的方式获取较高的投资收益。大量的事实表明,创业投资能够将各投资主体融为一个有机整体,使投资的风险与收益在各主体之间合理配置,保证企业技术创新获得足够的资金,进而持续有力地推动技术创新的发展。而依靠股票融资的技术创新企业受到的利润压力很大,一旦预期的利润没有达到,企业股票的价格就会下跌,企业进一步融资的困难就会加大。因而股票融资方式对新技术的适用性有一种事后筛选和淘汰的机制,只有那些迅速得到市场承认的技术才能生存下来,这也是保证创新能够沿着正确方向前进的重要机制。我国创业投资和股票融资尽管已经有很长时间的历史,但在发展过程中遇到了种种的困难,使其潜在的效能未能得到应有的发挥。
在中国,政府财政资金支持和金融机构信贷支持渠道中的政府资金在科技经费投入中还发挥着主导作用。造成这种局面的根本原因是技术创新的金融支持力度还不够,特别是民间资本通过金融市场和金融中介的支持还远远不够。目前,中国已形成包括股票市场、债券市场、外汇市场、期货市场、同业拆借市场等在内的金融市场格局,但专门服务于技术创新的金融市场很不健全,金融业对科技投入在融资方式及总体规模上仍十分有限。而同期债券融资、创业投资、投资基金、信用担保以及政府引导下的银企合作等新的科技投资方式仅处起步阶段,这些远远不能满足企业部门技术创新日益增加的资金需求。中国技术创新金融支持模式的改革方向是将一部分有资金实力的、非政府的投资主体引入技术创新领域,同时吸引、鼓励民间资本进入,使技术创新的主体多元化、融资渠道多样化。
二、民间资本参与技术创新金融支持的国际经验
技术创新的金融支持是在经济运行中反映一个国家或地区某些技术创新的资金需求特征并取得成功绩效的金融支持渠道和金融支持方式组合。由于技术创新金融支持的三种渠道中,金融机构信贷资金支持、创业资本和股票融资等金融支持涉及民间资本运作,其中前者属于间接融资支持,后者属于直接融资支持。因此,在民间资本参与的情况下,技术创新金融支持问题就转化为选择以间接融资支持为主的模式,还是以直接融资支持为主的模式,或者是两者并重的模式。从国外实践经验看,民间资本参与技术创新的金融支持实质上是技术创新模式和金融体系模式共同作用的结果。
1.技术创新与金融体系的基本模式。从国际经验来看,技术创新有两种基本模式,分别是以美国为代表的技术领先者发展模式和以日本为代表的技术追赶者发展模式。技术领先者依靠自己在基础研究中的优势,沿着“研究—开发—工程管理”的轨迹前进,不断发明创造出新的产品和工艺方法,从而控制技术的发展方向,占据技术发展的制高点。一般来说,创造技术带来的超额利润大,其优势的维持时间也比较长。技术追赶者主要进行以引进技术消化吸收和改进为主的模仿式技术创新,沿着与技术领先者相反的运动轨迹前进,即“工程管理—开发—研究”的路径。模仿技术创新根据市场需求引进技术,可以享受“技术搭车”的优势,较快实现追赶。但模仿型技术创新缺乏创新,在技术发展上受到制约。
世界国家的金融体系大致可分为两类:以美国、英国为代表的市场主导的“基于法律的体系”和以德国、日本为代表的银行主导的“基于关系的体系”。市场主导的“基于法律的体系”中,企业融资方式是多元化的直接融资,对商业银行信用的依赖性不强,投资者与被投资者之间有着长期的合作关系,并靠隐性的自我强制合同与信用来维持,这种长期关系能够减少信息不对称和降低管理成本;银行主导的“基于关系的体系”中,企业融资方式以间接融资为主,银行资本通过债权和股权结合的方式渗透到产业资本中。必要时,银行资本能够对企业治理结构产生直接的影响,甚至掌握企业的控制权。
2.技术创新模式与金融体系模式的相互作用。在技术创新过程中,技术领先者承担的创新失败风险很大,因而追求稳定收益的传统银行机构对其发放贷款十分谨慎。同时,信贷市场上的信息不对称会导致较高的交易成本,并出现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问题,这使得技术领先者多倾向于以直接融资为主的“基于法律的体系”的金融支持。与“基于关系的体系”相比,“基于法律的体系”通常需要透明与大量的信息披露,因而监管成本相对较高;“基于法律的体系”中股权变动频繁、投资周期较短,具有较强的资金优化配置功能。近30年来,信息技术革命肇始和发展于美国也并非偶然,以NASDAQ为代表的新兴股市和蓬勃发展的风险投资等金融革命直接带动了民间资本参与信息领域的技术创新,起到了必不可少的推动作用。风险投资机制不仅是对传统银行制度的超越,也是对传统证券市场制度的超越,它为美国技术创新引入全新“引擎”,从而使美国引领信息技术创新的世界潮流。
技术追赶者则以间接的信贷资金支持为主要融资渠道和方式。从日本和德国的历史实践看,原因在于这些国家资本市场不够发达,直接融资需要严格的条件,赖以间接融资为主的“基于关系的体系”也就成为技术创新融资的必然选择。明显的例子是日本的主银行系统和德国的全能银行系统。这种体系的监督功能完全由银行来完成,是一种以银行为中心、以间接融资为主的金融体系。二战后,日、德两国在艰难的资金匮乏的经济复兴的核心原因就是以间接融资为主的金融体系模式和技术创新模式的匹配。事实上,发展中国家和转型经济国家民间资本采取这种金融体系进行技术创新融资是一种很好的选择。
大量的实践证明,在不同的法律和市场条件下,市场主导的“基于法律的体系”与银行主导的“基于关系的体系”都是有效率的。从全球的发展趋势来看,市场主导的“基于法律的体系”与银行主导的“基于关系的体系”有相互融合的趋势。在美国和英国,一些保险公司、养老基金开始直接介入公司的监督运行并向其提供后续融资。而日本和德国也大大加速了证券市场的发展,银行和企业的关系开始向更为松散的融资形式发展。全球一体化的趋势使竞争在世界范围内展开,两种金融体系将在更深的层次上相互借鉴并相互融合。
三、民间资本参与中国技术创新的金融支持方略
1.民间资本参与中国技术创新金融支持的模式选择。当前我国相关金融市场存在制度性缺陷,市场结构、金融工具等单一、僵硬,不能够满足民间资本参与技术创新的金融支持要求。其中的主要弊端表现为:(1)金融业务上的不匹配。目前我国以追求资产安全保值为主要目标的传统金融业务对于具有高风险的技术创新的推动作用是相当有限的。(2)金融组织结构上的不匹配。目前我国的金融体系是以大银行为主,缺少为科技型中小企业提供金融服务的中小型金融机构。(3)资本市场结构上的不匹配。目前,我国证券市场层次单一,不同风险偏好的企业都集中在一个较高标准的主板市场上市、缺乏其他可供创新型中小型企业选择的直接融资渠道。这种单一的资本市场结构不仅不能满足各个层次的融资者和民间投资者的需求,而且导致资本市场金融资源的错位配置。
在民间资本大量参与的情况下,一个国家技术创新金融支持模式的选择要从历史的背景和“路径依赖”的角度对技术创新模式和金融体系模式及其相互作用进行通盘考虑。民间资本参与中国技术创新
的金融支持目标模式应该是有中国特色的融合两种模式于一体的模式,而不是对某种具体模式的照搬。不论是英、美的市场主导的“基于法律的体系”,还是日、德的银行主导的“基于关系的体系”本身都在发生变化,都不应是中国金融体系的目标模式的选择。受法律体系的不健全,证券市场起步较晚、发展缓慢等现实条件的制约,科技企业较多地实行股权融资方式短期内还不太可能。与此同时,由于大量不良债权的负担,银行经营有较大风险,继续太多地依赖银行融资也不现实,必须大力发展传统的股权融资、债权融资和创业投资。在中国13亿元左右金融资产总量的大部分仍然在银行体系中的现实下,我们应该进行两元发展,直接金融与间接金融并举,直接融资和间接融资并重,不可偏废一端。核心在于运用市场化机制,推进直接金融和间接金融两种金融支持模式的协调发展。
2.民间资本参与中国技术创新的金融支持策略。
为了促进技术创新的顺利发展,必须采取综合措施,建立完善能够民间资本参与技术创新对金融支持丰富多样的要求。就目前而言,促进民间资本参与技术创新的金融支持策略应着眼于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建立健全关于促进民间资本参与技术创新金融支持的法律、法规和政策。现有的《公司法》、《证券法》、《商业银行法》等多种法律、法规、条例,都或多或少地存在对金融机构业务、金融工具运用等存在诸多方面的限制性规定,严重制约了民间资本参与技术创新的金融支持体系的建立与发展。有关部门应该及时修改这些法律法规,为民间资本通过金融支持加强技术创新创造有力的条件。
第二,要拓宽技术创新的融资渠道,尽快将民间融资转入体制内循环。科技部门可以联合金融部门通过金融创新来拓宽融资渠道,这样可以有效弥补产业化的资金缺口,实现科技和金融、政府和社会多赢共利的目标。要到这一点,可以从如下几个方面入手:(1)尽快建立专门为民营科技企业提供金融服务的中小型商业银行,吸收民间资本入股。(2)积极引导有条件的民营科技企业发行企业债券,尤其注重短期债券的发行。(3)重点推动达到一定规模的高科技民营企业上市。(4)允许民间组织建立互担保基金,以及企业集资建立行业内互担保基金等。(5)引导民营资本组成金融机构或建立投资基金,使民间资本作为资本金注入民营企业进行技术创新,切实将民间融资从体外循环转入体内循环。
关键词:图书馆;基本功能;行业高职图书馆;功能定位
中图分类号:G2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0118(2013)02-0212-02
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高等职业教育蓬勃发展,掀起各种理论研究热潮。2005总理在年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上向全国职业教育界提出大力发展中国特色的职业教育。所谓“中国特色”,就是要根据行业的特征,完善各种职业教育的理论和思想体系,指导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行业高职院校,一般指在专业设置上偏向一个或几个行业的高职院校。在撤销行业行政部门办学之后,行业高职院校大部分划归教育部和地方统一管理,但仍然具有强烈的行业特色。对于行业高职而言,如何根据它的行业特征和培养目标的特殊性,对其重要教育基地——图书馆的功能进行思考与定位,强化其服务能力,意义重大。
一、行业高职的特征及行业高职的培养目标
行业高职院校,一般指在专业设置上偏向一个或几个行业的高职院校。国内这类高职院校多数是由原计划经济体制下行业主管的中专(中职)转型升格形成。如民航类高职院校、交通类高职院校等,这类行业高职院校不论它们目前是否由行业部门主管,较之其它高职院校,其在管理体制、专业设置、师资力量、教育教学设施等方面依然具有鲜明的行业特点。行业高职主要依托行业办学,以就业为导向,以服务为宗旨,紧紧依靠行业发展优势,走产学研结合之路,积极探索产学研教育合作新模式,培养创新型、实用型人才为目的的职业教育。行业高职学校和行业内的相当部分企业均有着密切的联系,他们之间或者联合培养技术人员、或者共同承担行业内的科研项目,学校为这些企业提供优秀的技术人才,企业为学校提供科研资金、提供学生的实习场所。
国家在《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计划》中曾指出:“高等职业教育必须面向市场的实际需要,培养生产、服务、管理第一线需要的实用人才。”总理在2007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要把发展职业教育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使教育真正成为面向全社会的教育,这是一项重大变革和历史任务”;要“深化职业教育管理体制改革,建立行业、企业、学校共同参与的机制,推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办学模式”,这对行业高职办学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必须依据《高等教育法》,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与生产劳动相结合,使受教育者成为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其核心目标是培养紧密结合行业需求,符合行业职业道德要求、行为规范和价值准则的高技能的一线人才。作为行业高职重要教育基地——图书馆,其主要功能应随着行业高职院校的办学目标和培养对象进行思考与定位。
二、图书馆的基本功能
当代图书馆的基本功能主要有四个方面:一是收藏、整理和保存文献功能。作为学校图书馆而言,为完成教学和科学研究任务,主要针对的是学术领域,体现在学科文献和学术文献收藏、保存。二是学习、教育功能。图书馆在社会系统中承担着学习、教育作用。学校图书馆是学生的素质教育阵地和教师教学科研服务平台,同样体现着学习、教育功能。三是信息开发、信息传递功能。随着数字化信息时代的到来,各类图书馆信息资源的传递功能呈现多样性,多渠道传递科技、经济、政治、文化、生活信息等。图书馆是传递、收集信息的枢纽,通过信息资源开发,提供高素质的信息服务,使研究者可以借鉴先进技术,进行科研和工作,为社会经济发展服务。四是文化娱乐功能。图书馆是通过各种文艺作品,给人以美的享受,提升读者的精神生活,通过各类文化活动,娱乐身心。
三、行业高职图书馆的功能定位
(一)特色信息资源服务的平台
教育部2002年修订的《普通高等学校图书馆规程》明确指出:“高校图书馆是学校的文献信息中心,是为学校教学和科研服务的学术性机构,是学校信息化和社会信息化的重要基地。”而作为行业高职院校,其专业设置上偏向一个或几个行业,其管理体制、师资力量、教育教学设施等方面具有鲜明的行业特点,这类院校的图书馆往往针对特色的专业开展特色的信息服务,注重专业特色品牌的发展,注重在专业设置上体现自身的行业特色。行业特色是行业离职院校赖以存在和发展的根本,失去了行业特色,行业高职院校也就没有了存在的必要。因此行业学校必须保持并继续凸显自己的优势专业,在教育教学、科研等部门均要以此为重点,做到稳中求进。
而作为重要教育基地——图书馆而言,也具备了强烈的行业色彩,具体体现在馆藏文献资源建设、数据库建设、服务重点、服务方式等方面。要在融入行业、企业等要素的前提下,以职业工作过程特征为逻辑起点,结合专业教学方案的改革,深入了解课程大纲与专业教材,完善学科专业内的文献种类,加大行业文献的收藏和整理,通过调查和分析行业对文献信息的需求,加强行业文献信息资源的分析和筛选,加快行业文献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为专业教学改革的提供特色信息资源服务平台。因此,全方位、多层次、多渠道地开发时代前沿的行业文献信息资源,建立行业特色的信息资源数据库是当前行业院校图书馆开展特色信息服务的重点、难点及迫切任务。
(二)职业素质教育的重要阵地
高职教育本身就是一种职业性的定向教育,是从职业岗位出发而不是从学科出发,给予学生某种职业能力的教育。行业高职针对职业教育,在高等学校教育框架下,融入产业、行业、企业、职业和实践等要素,引用国际通用的行业标准,包括产品设计和产品生产过程的行业标准等,培养具有国际化视野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图书馆是一个专门收集、整理、保存和传播文献,该类院校图书馆作为学生的“第二课堂”和为学校的教学与科研服务机构,应配合学科专业知识和学科特点提供各类专业文献,为学生提供各种职业技能的培训。
1、应打破以自我为中心的办馆方式,以学生为本,以行业需求为导向的机制。尊重市场经济规律和行业生产需求的特点,根据行业、企业或产业岗位对人才层次、类型、能力、素质等方面的要求,设定专业技能培养方向,改善服务内容,服务模式,服务手段,素质训练和技能培训相结合,最大限度地满足社会经济对人力资源开发的要求。
2、通过开展各类行业专题讲座,培养学生的职业核心竞争能力,通过定期举办校园文化艺术节,读书月活动,诗歌朗诵比赛,各类征文活动,加强学生的专业知识,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实际应用型人才,最大限度地拓展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实践操作能力,社会适应能力,知识转化能力,革新创造能力,实现受教育者德智体和职业能力诸方面全面和谐发展。
(三)行业文化、行业精神的载体
在校企合作的大背景下,行业高职打破传统的大学校园建设形态,引入企业工作环境和企业文化等等,主动将企业要求反映在教学过程中,将企业文化和企业精神贯穿到行业院校校园文化建设中。以我院为例,广州民航职业技术学院是属于行业院校,与民航业有着紧密的联系,民航行业文化是伴随着民航企业的创办、生存和发展而建立和发展起来的,即民航业五十多年的发展历程孕育了民航特有的行业文化和行业精神。我校以“教学为中心”与行业的“技术进步为中心”结合起来,注重建设与民航行业特点相适应的校园文化,培养民航相关企业对口需求的人才,提高我校学生的行业素质,为民航业输送优秀人才,全校各个部门紧紧围绕行业文化,行业精神,紧跟行业发展的步伐。
在整个行业的改革和发展进程中,图书馆作为校园文化建设重要基地,应大力深入行业中,了解行业内最新、尖端的技术、关注行业内最新科研成果并继续弘扬行业的优势。挖掘和传播符合时展和要求的行业文化、行业精神,如行业高职图书馆不定期地邀请行业专家开展专题讲座,向学生宣传行业文化,传播行业精神,真正做到立足行业,创新服务理念,提升服务质量,增强自身活力,营造“行业化”、“技术性”校园氛围,树立起行业院校图书馆的新形象。
(四)学生文化活动中心
随着行业高职的发展,学生的文化活动中心,由过去单纯的礼堂、操场向大学提供多功能、多层次及多手段交流和学习的场所发展。图书馆成为学生进行文化活动、展览和职业技术普及等综合功能的场所之一。行业院校图书馆通过有目的、有特色的活动,采取宣传教育、学术研究、文化娱乐等多种形式表现文化氛围。通过举办各类大中小型文化活动,如英语沙龙、科技创新、各类比赛、书香校园活动,心理健康教育和辅导咨询中心,以及邀请行业专家向受教育者展示的行业文化、最新行业科技知识等,有助于大学生的全面发展和个性成长,促进大学生的身心健康,协调人际关系,以及获得行业最新信息的好途径。
参考文献:
[1]宓浩.图书馆学原理[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88.
[2]耿有三.图书馆发展战略:共建图书馆的应用模式[M].百花洲出版社,2007.
关键词:民办高校,国际化,合作办学
中图分类号:G648.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12)02—0012—07
纵观全球的高等教育机构,高等教育国际化发展已经达成了相当的共识。大学的领导者们不时地指出学生在这个国际联系日益紧密、文化日益交融的世界里,掌握相关技能并有效发挥它们作用的必要性;大学正在积极通过国际化发展来吸引学生;同时国家也需要拥有具有竞争力的劳动者来维护自己在全球经济中的竞争力。
对于民办高校而言,增强开放意识,增加教师与国外的交流与交往,在教学中追踪教育国际化信息,体现教育国际化精神,这既是提高办学质量的需要,也是不断学习、借鉴、引进、吸收国外一切优质教育资源、教育思想、教育手段、教育内容的有效途径。本文将对西安外事学院近年来推进国际化进程的探索和实践进行回顾和总结,在此基础上,分析民办高校在国际化办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对如何进一步推动中国民办高等院校国际化提出一些思考,以与读者探讨。
一、民办高等教育国际化的必然性和重要性
中国民办高等教育历经30多年的努力发展,已从“公办高校的有益补充”、“高等教育体系的组成部分”,发展成为“国家高等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民办高等教育走国际化的发展道路,既是顺应经济全球化,推进我国民办高等教育持续快速发展的战略选择,也是促进民办高校自身发展的内在需要。
(一)民办高等教育国际化是促进民办教育创新发展模式,推动民办高校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教育国际化是经济全球化的必然产物。当今时代,教育要面向世界、面向未来、面向现代化,必须加快教育国际化的步伐。中国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以下简称《纲要》)不仅提出要形成公办教育与民办教育共同发展的格局,办好一批高水平民办高校,对具备学士、硕士和博士学位授予条件的民办高校按规定程序予以审批。还指出:要开展多层次、宽领域的教育交流与合作,提高教育的国际化水平;鼓励学校吸引境外知名学校、教育和科研机构合作设立教育教学、实训、研究机构和项目;支持中外大学间的教师互派、学生互换和学位互授、联授等。《纲要》所展望的,不仅要出现一批能达到或接近世界一流水平的公办大学,还要有一批有较强国际竞争力的民办高校。中国民办高等教育的可持续发展,不仅需要一个开放、宽松、与时俱进的政策环境的支持,更需要民办高校通过自我更新,实现转型与重建,在教育品质上不断超越自我,狠抓质量、办出特色,立足实际、面向国际,在新的历史时期,为国家做出更大的贡献。
(二)民办高等教育国际化是适应我国经济结构调整对高层次、国际化人才的需要
人才是第一资源。具有高素质且数量充足的国际化人才,是产业结构调整与能级提升的必要前提条件。综观世界经济发展史,那些经济发展迅速而且持久的国家,均在国际化人才方面领先于其他国家。推进科技创新,通过科学技术水平的提高与新科技的出现,为新行业与新产业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随着我国由传统的制造工业向附加值更高的信息、生物、新能源和节能环保等新型的低碳、环保型工业的转型,可以预见,在不久的将来,对掌握世界前沿技术、熟悉国际标准、了解多元文化并能参与国际化协作的人才将成为市场的宠儿。作为培养应用型高级人才的文化教育机构,民办高校同样肩负着培养适应经济全球化发展需要的国际型人才的重任。提高教育质量,为国家培养优秀人才,既是公办高等教育的生命线,也是民办高等教育的生命线。
(三)民办高等教育国际化是民办高校促进自身发展的内在需要
随着我国加入WTO,我国高等教育将不可避免地融入到全球化的洪流之中。与公办高校相比,民办高校在经济全球化和教育国际化进程中所面临着挑战更为严峻。我国高等教育政策向公立教育倾斜,民办教育发展空间有限。民办高校在用地审批、学生招生、税收政策、学生就业等方面都面临着歧视与偏见。民办高校在我国按批次录取的现状下,录取顺序在最后,竞争处于劣势,难以获得优质生源。当前,我国民办高校的经费主要来自学费收入,来源渠道单一,多以“以学养学”模式运行。此外,学校内部管理体制还不健全,学科建设还不完善,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还不能完全适应现代大学教学要求。多年来的实践证明,通过各种形式、各种层次的国际合作交流,不仅可以引进国外的资金和设备,弥补国家对高等教育投入的不足;还可以通过引进国外的优质教育资源,包括先进的教育理念、教学模式、课程体系等,提升教师教学水准,促进人才培养水平提高,增强学校办学实力。因此,把握国际机遇,走国际化发展道路,是当前破解民办高校发展瓶颈问题的一个重要途径。
二、西安外事学院国际化办学的探索
西安外事学院建校20年来,从助学机构发展到本科普通高校、从规模扩张到内涵式建设过程中,不断形成具有外事特色的办学理念。黄藤董事长提出的“学无长幼,校无大小,教无高下,育无国界”的开放式办学思路,坚持不懈地探索国际化发展道路,可以说已走到西安民办高校的前列,引领着中国民办高等教育的发展方向。
关键词:公司价值 价值战略 实物期权 互动关系
美国学者modigliani和miller在其《资本成本、公司融资和投资理论》(1958)一文中率先提出 企业 价值的概念,构建了基于现金流量的价值评估体系,为价值管理理论 发展 奠定了基础。公司的目的在经历了利润最大化、 经济 效益最大化发展过程后,如今,公司价值最大化已成为人们普遍接受的公司目的假设。公司价值最大化成为公司管理活动的宗旨,其贯穿管理活动始终。copeland(1990)构造了基于价值评估的价值管理体系,提出扩大股东价值的方法和途径,这些研究开启了公司价值管理这一新领域。
价值管理是通过对价值驱动因素的测度和控制来达到股东价值增长的目标。价值管理的重点逐渐转向这些经营类的“价值驱动因素”,因为对这些因素的变化进行重点管理和监督,可以有效防止管理层为了短期的财务绩效而牺牲长期的价值,还有助于企业发现价值增长的机遇。black等人(2001)将价值驱动策略分为战略层、财务层和运营层,构建了从宏观到微观的分层价值驱动因素模型。本文侧重了战略层面的公司价值驱动因素的研究。
实物期权在公司价值管理中的应用
我国的商业环境有其独特性,比如在政策上有不少“不连续”的突变因素,很多行业尚处在充满不确定性的早期发展阶段,这就要求公司的经理人在设定价值战略时要充分地考虑“灵活性”的价值。传统上使用较多的是净现值法(npv),通过折现未来现金流与初始投资进行比较,以评判项目是否为股东创造价值。npv法假设投资者采用“买入且持有”的战略,不考虑“灵活性”战略的存在,且仅折现最可能发生情景下的未来现金流。该方法仅适合评估被动管理型的项目。对于项目面临的高度不确定性,以及经理人的主动管理灵活性对项目发展带来的影响,实物期权方法则要优于npv方法。
研究一家公司的实物期权组合(如提高产量的期权、收购竞争对手的期权、进入相关领域市场的期权等)可更深刻地理解其成长前景和由此带来的市场价值。和静态的公司价值评估方式市盈率、市价与账面价值比等指标相比较,实物期权分析方法关注更重要的内容即收益增长。只有当两个公司具有同样的预期收益增长时,才能根据市盈率来比较这两个公司的价值,而这种情况在现实中实在是很少发生,因而以实物期权方法分析公司价值是必要的。该方法通过研究公司成长的机会以及公司能否从此机会中获利来评价公司价值,且关注管理层“主动性”管理灵活性的能力带来的公司价值的增值。trigeorgis(2007)指出:扩展的npv=(静态的)npv+灵活性(期权)价值。
实物期权的主要优点是期权允许模拟大部分投资项目中内含的管理灵活性。增长期权是标准的欧式看涨期权,允许继续到下一个项目阶段,如完成研发后进入到产品开发阶段。扩张期权也非常类似,允许一旦初始项目结束后以扩张因子e通过增加投资来增加利润,如扩张生产能力。转换期权允许管理者在两个不同的项目间选择一个,例如在不同的生产设备中进行选择,v是当前项目的现值,vs表示通过支付执行价格x转换到新项目能获得的现值。这两种战略进行比较,选择能产生最大价值的那种战略。放弃期权代表放弃项目的选择权,并且因而获得清算价值va作为补偿。va代表到目前为止所采用的能出售的投资。因而价值决策规则是在清算价值va和项目未来收益现值v之间的比较。推迟期权给了所有者推迟决策到某个时点的权利,因而解决了一些不确定性因素。表1给出了公司所包含的期权和他们的期权价值,v代表基础的现值,x为执行价格。
公司价值影响因素分析
为了获得公司价值的增长,公司战略不仅要考虑传统的价值驱动因素;同时还要考虑利用公司未来成长机会的重要价值驱动因素,以及战略行动如何能利用成长机会带来的收益并限制不利情况下出现的风险。shapiro(1985)提到的公司价值驱动因素:规模经济;产品差异化能力,包括加大产品创新研发支出、建立声誉;成本优势,包括学习与经验效应、规模效应;发达的分销渠道;政府政策。去除政府政策外界影响因素,相应的引发出公司的内部价值战略:产品创新、建立声誉优势、形成成本优势,以及分销渠道建设。在这四种战略的执行过程中,往往会存在一定的灵活性,其灵活性会产生相应的期权价值,从而形成扩展的npv价值。
总之,公司在进行价值战略决策前都会事先对此决策进行评估,扩展的npv价值增加了公司价值战略行为的价值,能促进公司价值战略的实施,如图1所示。
不同价值战略对应的实物期权及其影响
(一)产品创新战略
产品的创新能有效帮助公司形成产品差异化的能力,其价值的来源为产品创新使用的新知识与新技术,而判断其是否成功的标准是新产品为客户创造了多少新价值。该价值战略尤其适用于高科技创新行业,如生物制药、信息技术和 电子 产品。该战略包含着复合的实物期权组合,在新产品的研发初期决策者可以选择继续研发项目、放弃研发项目,或者将项目推迟到技术成熟时再进行,则这些不同决策对应着增长、放弃、推迟期权;到了产品试验化阶段则包含着增长、放弃、推迟、转换期权;到了产品上市阶段则包含着增长、放弃、推迟、转换和扩张期权。产品研发技术上的不确定性非常大,因而在新产品的研发初期以及产品试验化阶段都会根据技术的实际发展情况,而重新制定产品创新战略。例如,如果研发结果或者产品试验化结果不理想,则管理层可以选择停止(放弃期权),或者将该技术转换到其他产品的研发中去(转换期权),也可将该技术研发先暂停一段时间,等待研发中关键技术在未来突破后再进行(推迟期权)。
(二)建立声誉优势
公司可通过大量广告支出和营销活动来建立其声誉。良好的声誉能提高产品价格、培养客户忠诚度、稳定或提高产品的市场占有率。声誉常常被视为一种品牌资产,是一种宝贵的无形资产。建立声誉战略对于品牌资本非常重要的行业如食品行业、香烟行业相当重要。为了建立声誉优势,通常公司需要针对其产品进行大量的广告和各种营销活动投资。这种投资过程中的不确定性较低,但也构成了未来扩张的实物期权。对于分阶段进行的广告和营销活动,则可根据前期反馈结果选择调整不同的方案(转换期权)以达到最好的效果,或者选择停止(放弃期权)来减少错误的广告和营销方案带来的损失。鉴于转换期权和放弃期权的存在,提高了公司广告投资和营销活动投资项目的价值,进一步促进了公司在此方面的投资。
(三)形成成本优势
公司可根据实际情况选择以下三个方面的战略:扩大规模形成规模经济、创建范围经济带来成本优势,以及获得学习和经验效应形成绝对成本优势。
规模 经济 的情况下,产品的单位成本会随着绝对生产量的增加而降低。规模经济存在于很多商业领域中,并且在公司的生产、研发和营销领域都可能出现。规模经济获得竞争优势的关键是在分割的市场上形成一定规模。公司的价值战略是通过充分利用公司经营中的规模经济的投资和定价策略形成市场领导地位。公司扩大规模往往通过增加对生产设施、研发和营销活动投资来扩大生产和销售规模,形成比竞争对手更快扩张的期权(扩张期权)。扩张期权能快速增加公司的价值,促进公司扩大规模的投资。
范围经济是指在同一核心专长,从而导致各项活动的多样化,多项活动共享一种核心专长,从而导致各项活动费用的降低和经济效益的提高,即生产和销售过程中应用相同技术、生产设备或 网络 产品而获得的成本优势。例如,公司生产的标准化零件能用于制造不同的产品。范围经济通常适用于多元化经营的公司。范围经济带来的成本优势包含着在不同技术或产品间转换的期权(转换期权),该期权提高了能应用于其他技术和产品的优势技术或产品的价值,促进了公司对该优势技术和产品的投资。若优势技术和产品的开发处于公司新产品研发环节中,则其也包含了研发关键技术和产品带来的复合期权,其也符合研发阶段期权的特点。
学习和经验曲线效应是指在某些行业中单位成本会随着公司经验的增加而降低,特别是在劳动很复杂或是繁琐的装配操作类的公司,学习和经验效应就会格外重要,如在造船业和飞机制造业中,随着产品产量的累积增加,单位成本可能降低70%。行业中能以最快的速度积累学习和经验的公司,才能获得绝对的成本优势,并且使得模仿者很难追上。为了形成绝对成本优势,公司可以通过尽早实施增长期权来领先竞争对手获得学习和经验效应。在进行项目评估的过程中,虽然项目在实施前面临一系列的不确定性,然而增长期权和隐含的学习和经验效应在未来可能减少成本,因而提高了项目的价值,促进了项目的实施。
(四)建立发达的分销渠道
发达的或者独特的分销渠道是许多消费性商品公司获得竞争优势的主要来源。在建立分销渠道的过程中面临的灵活性包括:新建时面临的增长的可能(增长期权);在有选择性的建立一定数量的分销渠道后,面临好的销售情况,公司则可以选择继续扩大分销渠道的建设(扩展期权);公司可以通过评估各中间商后选择在不同中间商之间的转换(转换期权)。
结论
以实物期权方法分析公司价值意味着在公司的每个价值战略的决策评估中引入实物期权的思想。通过上述四个典型的公司价值战略和实物期权相互影响的分析可以看到,价值战略在执行过程中会存在一定的灵活性,其灵活性会产生相应的期权价值,增加了公司价值战略评估的价值,能促进公司价值战略的实施。
参考 文献 :
1.modigliani,f.,and m.miller.the cost of capital,corporation finance and the theory of investment[j].american economic review,1958
国际教育装备展的邀请函范文一
时间:2017年6月08-10日 地点:中国国际展览中心(三元桥)
主办单位:
中华人民共和国科技部 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北京市人民政府
承办单位:北京世界贸易中心 北京当代联合国际会展有限公司
前言 Foreword:
教育现代化在迅猛发展,教育领域对教育装备的需求也在逐年增加,国家对教育装备的投入也飞速增长。本届展会进一步吸纳了国内外教育装备行业龙头和科技创新企业,高端且前瞻产品的参加,对品牌的推广和招商成果起到了显著作用。
2017北京国际教育装备科技展作为国家平台专业展览会,在亚洲影响力巨大,展会借助国家级平台带来的较高人气及媒体关注。会把本届教育装备展会推向一个更新的高度。
展会开展期间,中央电台、北京卫视、新浪网新华社、人日报、美联社、路透社等 280 余家国内外主流媒体跟踪报道,借此将大大增加参展商的曝光率。
参展范围 Scope of Exhibits:
1、教育装备
展示各级各类教育所需的教学仪器设备、教具、模型、计算机、电教器材、数字化校园建设、3D打印、教学与校园视听广播网络系统、教学软件、录播、数字化实验系统、体音美器材、信息技术产品、幼教学前教育装备、教学用图书、挂图、教育教学资源材料、学校体育装备、学校后勤设备、校车、校服、校办产业产品等;
2、平安校园
校园防范技术设备、视频监控系统、周界防盗系统、出入口/人脸识别系统、访客管理、一卡通系统、停车管理系统、集成安防管理系统、校园信息管理平台、学生宿舍智能管理平台、幼儿园接送系统、学生信息定位系统、校园卫士、家校通/校讯通/翼校通、学校/学生安全用品、校园安全饮水设备、灾害模拟仿真系统、校园保险业等;
3、特殊教育
校园医疗体系及康复技术设备、听障教育、视障教育、语障教育、培智教育、心理咨询室等;医疗康复仪器;康复辅助器具、行动辅具、电子式电脑语音沟通设备、电脑使用辅具、沟通辅具、休闲及娱乐等个性化训练辅具;
参展联系:XXXX
TEL:XXXXX
WEB:XXXX
国际教育装备展的邀请函范文二
我们诚挚地邀请您参加将于20XX年5月6日10日在辽宁XX举办的第XX届中国教育装备展示会。
经中国教育装备行业协会批准,第XX届中国教育装备展示会定于明年5月6日10日在辽宁XX举行。届时,来自全国各地的教育装备生产经营企业将组团参展参会,全方位展示全国教育装备行业的新成果、新技术和新产品。随着展示会影响力的日益扩大,越来越多的教育部门和教育装备生产经营企业高度关注并积极参展参会。展示会是展示中国教育装备最新行业发展的重要平台和教育装备生产经营企业走出的重要窗口,是企业树立品牌、推介产品、交易交流的最佳平台,更是各界了解教育装备行业发展走向、感受教育装备领域创新脉动、分享教育装备产品信息的高端平台。
此次展示会的承办地XX,是辽宁省省会,别称盛京、奉天。XX位于中国东北地区南部,是长三角、珠三角。京津冀地区通往关东地区的综合枢纽城市;XX全市总面积逾1.3万平方公里,市区面积3495平方公里,全市常住户籍人口825.7万人,市区户籍人口728万。XX先后获得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国家森林城市、国家园林城市称号;XX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有2300年建城史,素有一朝发祥地,两代帝王都之称,是中国最重要的以装备制造业为主的重要重工业基地,有着共和国长子和东方鲁尔的美誉,跻身国内最具竞争力城市行列,成为东北地区最具吸引力的投资地区之一。
XX曾于2004年和2007年先后两次成功举办第47届和53届中国教育装备展示会。通过过去两次展会的成功举办,我们积累了丰富高效的办会经验、搭建了交易交流的高端平台、提供了优质周到的展会服务,全面展示了辽宁教育装备事业和行业发展的整体风貌,得到了上级部门、教育同行和行业同仁的高度赞誉。
五月花海、春意盎然;传奇盛京、福运XX。本届展示会组委会诚挚邀请并热烈欢迎全国各地教育界同仁、教育装备生产经营企业和社会各界朋友莅临XX参加本届盛会!
XX有讲不完的传奇故事,XX有道不尽的福运文化,XX有赏不尽的四季风景,XX有品不够的美食珍馐。XX竭诚欢迎您!
谨此奉邀!
第XX届中国教育装备展示会组委会
20XX年10月
国际教育装备展的邀请函范文三
时间:20XX 年 9月 18-20日 地点:XX*光大会展中心
指导单位:国家教育部 中央电教馆
教育部信息管理中心 中国关心下一代工作委
XX市教育委员会 XX市教育装备中心
主办单位: 世界教具联合会
中国教育协会
中国高教技术装备协会
《中国现代教育装备》杂志社
XX市教育装备技术协会
承办单位: XX博鑫会展有限公司
一、【前言】
教育是国民经济发展的支柱和基础之一,2012年我国财政教育支出2.2万亿,占GDP首次超过4%,未来还将向7%的世界平均水平看齐,教育信息化经费列支教育经费的10%,预计到2017年市场规模将达到3546亿元。《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明确指出:以教育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破解制约我国教育发展的难题,是加快从教育大国向教育强国迈进的重大战略抉择。十二五期间,教育部以智慧教育为抓手,建设基础教育宽带网络校校通、优质资源班班通、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建设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和教育管理公共服务平台,促进高等教育,发展职业教育,促进教育信息化和教育公平。
XX市委、市府办公厅联合的《XX市推进智慧城市建设行动计划(2014-2016年)》,XX智慧教育作为重点专项已明确列入行动计划,未来三年,XX教育信息化建设将以统一标准规范和体制机制改革为主要抓手,以推动数据和资源的融合共享为重点突破。XX在举办智慧教育装备技术展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条件。同时XX作为全国的经济中心、文化中心和国际交流中心领导中心,具有国际教育技术交流的领导地位,它的辐射范围之大,影响范围之广,是国内任何城市都不可能具备的条件。为了促进XX智慧教育产业发展,提高中国的教育水平,联合国家教育部门举办20XX中国(XX)国际教育装备博览暨智慧教育展将于20XX年9月18-20日在XX光大会展中心隆重召开。CIEENT-20XX于九月期待与您相聚XX,共拓全球智慧教育发展之路。20XX中国(XX)国际教育装备博览会暨智慧教育展将更加注重参展企业品牌推广和会展经济效益!在展商客户群体的邀请上、参展客户的服务上都会更上一个台阶!力求让所有展商都高兴而来,满载而归!CIEENT-20XX期待您的莅临!
【参展范围】
智慧校园建设
校园网络平台、数字化教室、学校管理系统、教学辅助支持系统、多媒体技术、网络计算机和各类终端、微机房UPS系统及环境控制设备、计算机会议系统及网络电视、校园广播系统,校园监控系统、一卡通系统、监考设备、数据处理终端、信息安全技术、个人电脑及外设、教学应用软件;
电化教学及影音视频设备
视听多媒体技术、投影设备、音频设备、电子白板、胶片、大屏幕显示及附属设备、电化教育设备、教学与测试软件、打印复印设备、投影机、投影幕、录播及视频会议系统、多媒体课件、数字图书馆设备、3D打印技术应用、三维扫描仪、高拍仪、数码影音产品、虚拟演播室;语言实验室及配套设备;网络平台、虚拟仿真教学系统、校园管理系统、教学与科研计算机辅助系统、科研信息智能分析系统;网络会议系统、语音识别及传输系统;
基础教育、高等教育及职业教育技术装备
教学仪器及成套设备、实验室与教室专用设备、图书馆设备、教学机器人、智能教具、模型、 教学用品印刷及复印设备、教育图书教材、教学资源光盘、优秀教学课件、特殊教育设备仪器;教育机构、教育培训、在线教育、远程教育培训等。
学前教育装备
幼教产品、幼儿园设施、游乐设备设施、音乐/乐器/教育/益智玩具、教具、儿童读物、启智软件、幼教咨询机构、卡通动漫产品、电动玩具、电脑游戏、仿真模型、儿童用品、纪念品、健身器材、玩具、游戏软件等;
远距离教育设备
卫星多媒体传输平台、终端接受系统、远程教育直播教室、电视播控系统、中继及测试设备、视听媒体、语言实验室;幻灯机、投影机、视频展示台、远程电化教育设备;
校园智能餐饮管理系统
智盘结算台、在线收费机、现金充值机、结算软件及管理系统、配套餐盘等;
校园后勤设施及校车与安全配套产品
学校后勤设备、校园防范技术与校园网络安全技术设备、校园安防设备;各类校车与幼儿园专用车;安全座椅、校车视频监控管理平台、急救装备、紧急逃生装置、灭火装置等相关安全配置
【推广宣传与观众组织】
媒体宣传:《中国教育报》、《XX教育报》、《XX科技报》、《中国儿童报》、《东方早报报》、《XX日报》、《自学考试报》、《XX中学生报》、《XX科技报》,CCTV、东方卫视、XX教育网、中国教育在线、腾讯网、新浪网、搜狐网,E展官方微信等多家新闻媒体硬、软文等全程跟踪报道,提高展会的知名度和影响力。由国家教育主管机构、教育装备中心发文通知全国34个省市教育装备中心的负责人,所属市县(区)教仪站、电教馆、信息网络中心、采购中心负责人、实验室负责人到会参观采购。通过六万封参观邀请函、三十万张参观券直接邀请国内外邻近国家和地区的教育系统决策人士及重要买家、大型用户前来参观、洽谈、订货。
1、邀请全国中小学负责人和部分学科教师,电教中心、后勤处有关负责人。
2、邀请各职业技工学校、各高校、民办学校,幼教园,全省重点中小学相关负责人到会参观。
3、邀请各个高等院校的主管装备的校(院)长资产装(设)备处长、网络中心主任、电教馆长、图书馆长
3、后勤处长以及各学科(系)负责人等相关人士到会参观。
【组委会联系方式】
20XX中国(XX)国际教育装备博览会暨智慧教育展组委会
地 址:XX市嘉定区鹤旋路58弄8号1301
电 话:XXXX
传 真:XXXXX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