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幼儿园教师技能

幼儿园教师技能

时间:2023-05-30 10:46:52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幼儿园教师技能,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幼儿园教师技能

第1篇

幼儿园教师的专业技能是工作中的重要考核内容。为了提升教师的绘画技能,本学期对全体教师进行50幅儿童画的培训,为了培训能顺利的完成,本次儿童画技能培训方案如下:

一、培训人:

某某

二、培训对象:

全体教师

三、培训时间及地点:

即2020年9月23日起每两周一次

中午12:30(美劳体验馆)

四、培训内容:

1.9月23日:(人物、人物场景)《我爱劳动》、《幼儿园里故事多》、《运动场上》、《放风筝》

2.10月14日:(人物、装饰色彩)《戏曲人物》、《京剧脸谱》、《我》、《快乐一家亲》

3.10月28日:(人物、节日、场景、创意)《民族大团结》、《小小歌唱家》、《快乐的六一》、《欢乐中国年》、《下雪啦》、《有趣的表演》

4.11月11日:(动物)《森林里趣事多》、《快乐农场》、《小蚂蚁的一天》、《我喜欢的动物》、《森林之王》、《毛毛虫的奇遇》、《空中的音乐家》、《老鼠嫁女》、《海底大冒险》

5.11月25日:(季节风景、场景、植物)《拥抱春天》、《清凉一夏》、《那片海》、《春天的花园》、《有趣的树》、《捉迷藏》

6.12月9日:(场景、想象、创意)《美丽的城市》、《马路上的车》、《梦想王国》、《机器人》、《童话城堡》

7.12月16日:(场景、主题)《江南水乡》、《一起去旅行》、《家乡美》、《池塘》、《秋天的田野》

8.12月30日:(场景、想象、装饰色彩)《黑夜》、《星空》、《地球妈妈》、《太阳的创想》

9.1月13日:(想象、创意)《线条世界》、《果蔬创意》、《树叶创意画》、《手掌创意》、《对称图形创意画》

10.1月27日:(创意、主题)《画里的故事》、《笑一笑》

五、儿童画要求参考

1.《快乐一家亲》(人物篇)

要求:画面布局合理,以人物或动物为主体,突出主题思想。

2.《拥抱春天》(季节风景篇)

要求:表现春天生机勃勃的景象,可以是风景画,也可以通过人物故事表现春天。如桃花开,荷塘边,放风筝……

3.《美丽的城市》(场景篇)

要求:通过城市景观的合理布局,组织画面,体现城市之美。

4.《运动场上》(人物场景篇)

要求:以表现人物运动场景为主,至少有2组以上的人物动态。

5.《森林里趣事多》(动物篇)

要求:以动物为主线组织画面,使画面具有故事性。

6.意愿画《梦想王国》(想象篇)

要求:发挥想象,可以是对未来生活,或是自己梦想中的世界的描绘,主题突出,画面完整。例如天空之城、未来交通工具等美好愿景。

7.《那片海》(场景篇)

要求:能够再现海滩、海上日出、椰子树等海景,表现人物动态。

8.《快乐的六一》(节日篇)

要求:着重对人物动作表情以及场景的描绘,体现节日快乐的氛围。

9.《线条世界》(想象篇)

要求:运用线条表现画面层次,适当使用“黑白灰”增加画面色彩。

10.《京剧脸谱》(装饰色彩篇)

要求:运用传统戏曲元素,采用对称的方式绘制脸谱并考虑色彩搭配。

11.《我爱劳动》(人物篇)

要求:能够合理布局画面,突出主题,描绘人物动态画面。

12.《清凉一夏》(季节风景篇)

要求:结合夏天的特征组织画面内容,运用人物、场景等突出主题。

13.《快乐农场》(动物篇)

要求:画面具有透视性,表现农场动物主题,构图合理,有情节性。

14.《太阳的创想》(装饰色彩篇)

要求:能够运用点线面,过渡以及渐变色,冷暖色对比,发挥想象力紧扣主题完成画面。

15.《幼儿园里故事多》(人物篇)

要求:能够突出故事性,对人物主次关系的把握,添加相关场景。

16.《欢乐中国年》(节日篇)

要求:突出新年主题,例如放鞭炮的小孩,贴对联的小孩,雪景等表现新年气息……

17.《民族大团圆》(人物篇)

要求:把握民族服饰特点,合理组织画面,主要表现各族人民的不同民俗风情。

18.《小蚂蚁的一天》(动物篇)

要求:以蚂蚁为主线,以漫画的形式组织画面内容,具有故事性。

19.《海底大冒险》(想象篇)

要求:发挥想象力对海底世界展开联想,主题突出,有故事情节。

20.《马路上的车》(场景篇)

要求:紧扣主题,对车辆细致刻画,画面完整合理。

21.《果蔬创意》(想象篇)

要求:运用果蔬造型特征进行创意绘画,画面表现具有童趣性。

22.《机器人》(想象篇)

要求:大胆想象表现机器人造型特点,表现手法独特,有一定的创意。

23.《树叶创意画》(创意篇)

要求:根据树叶造型进行添加想象,利用点线变化进行创造性表现。

24.《我》(人物篇)

要求:运用整体构图表现自己主要特征,合理使用背景、色彩进行烘托,可重点突出局部,如脸部。

25.《手掌创意》(创意篇)

要求:拓印手掌轮廓,可运用多种绘画技巧进行创意装饰,如线描、色块分割等。

26.《戏曲人物》《人物篇》

要求:抓住戏曲人物的造型特点,注重色彩装饰,突出画面整体效果。

27.《有趣的表演》(创意篇)

要求:采用有趣的动作、夸张的服饰以及亮丽的色彩搭配,表现出表演者的诙谐或快乐。

28.《我喜欢的动物》(动物篇)

要求:突出动物的特点,可采用线描等方式表现主题,有一定情境性。

29.《黑夜》(场景篇)

要求:运用色彩对比表现主题,画面可以呈现建筑、人物、景色等。

30.《画里的故事》(创意篇)

要求:紧扣故事主题,画面有新意,注重色彩原理和绘画技法。

31.《江南水乡》(场景篇)

要求:注意前后、远近、虚实关系的处理,运用场景、人物表现水乡特色。

32.《对称图形创意画》(创意篇)

要求:运用对称线对画面主体进行分割,用多种绘画工具展示不同的视觉效果。

33.《一起去旅行》(场景篇)

要求:合理布局画面,表现旅行中的人物或情节,注意主次分明。

34.《老鼠嫁女》(民俗篇)

要求:采用夸张、诙谐的表现手法突出主题,色彩、造型鲜明。

35.《森林之王》(动物篇)

要求:注重刻画动物神态,恰当运用场景表现一定的情节。

36.《春天的花园》(植物篇)

要求:注意构图饱满,形态多样,色彩运用具有层次性,整体布局适宜。

37.《小小歌唱家》(人物篇)

要求:人物动态表情到位,大胆用色表现主题。

38.《下雪啦》(场景篇)

要求:色彩对比鲜明,运用场景烘托主题,画面具有一定的童趣感。

39.《毛毛虫的奇遇》(动物篇)

要求:用拟人化表现画面内容,生动有趣,情节突出。

40.《有趣的树》(植物篇)

要求:运用不同色彩、图案表现大树造型,装饰布局具有一定新意。

41.《捉迷藏》(场景篇)

要求:以人物或动物为主体,突出动态特征,画面表现力强。

42.《童话城堡》(创意篇)

要求:运用夸张的线条和大胆的装饰设计心目中的城堡,画面布局合理,比例关系恰当。

43.《星空》(想象篇)

要求:大胆想象,运用渐变色表现主题,过渡自然,显示空间感。

44.《地球妈妈》(想象篇)

要求:紧扣保护地球的主题,用色大胆,注意绘画主体突出,布局合理。

45.《笑一笑》(主题篇)

要求:注意表情的夸张表现,色彩鲜明,视觉效果明显。

46.《空中的音乐家》(动物篇)

要求:运用多种方法表现2种以上鸟类特征,色彩明亮、欢快。

47.《家乡美》(主题篇)

要求:表现家乡场景、建筑或民俗特色,画面效果突出。

48.《秋天的田野》(场景篇)

要求:色彩运用恰当,注意远、中、近景的合理布局。

49.《放风筝》(人物场景篇)

要求:人物动态造型丰富,绘画手法多样,用色明亮。

50.《池塘》(场景篇)

要求:画面内容丰富,在色彩、画面、表现形式上有创新之处。

六、儿童画技能技巧大纲

类别

内容

要 求

人物画

1、正面人物

2、侧面人物

3、背面人物

1、动态人物的生动性 (走、跑、跳、爬、躺、拉手、仰望、劳动、运动、阅读等常用动态)

2、男、女、老人、小朋友不同人物特征的把握;

3、人物比例的合理搭配、场景适宜。

动物画

各种动物形象的画法。

老虎、兔子、斑马、猴子、长颈鹿、大象、燕子蝴蝶等

1、能形象画出动物动态、拟人化表情;

2、合理的给不同的动物搭配画面背景;

3、正确运用色、线、形表现动物特征;

4、合理布局画面,体现趣味性和故事性。

植物画

各种植物的不同画法。

花朵、小草、大树等

1、对植物特征的把握以及色彩的应用;

2、合理的搭配构图,注意空间关系;

想象画

不同虚拟场景的表现方法,未来世界、外太空等。

1、根据主题进行想象,画面内容合理;

2、在色彩、画面、表现形式上有创新之处。

场景画

常见景物的画法。

房子、城堡、学校、交通工具、游泳池、操场等

1、正确运用建筑风景人物关系来构图

2、注意近大远小、前实后虚;

3、主题明确,画面组织合理;

4、色彩搭配和谐,体现画面的完整性;

色彩

搭配

所有内容

1、知道对比色、环境色、过渡色并合理利用;

2、对三原色、调和色、复色有所了解;

3、对黑白灰、高光关系的理解并正确运用;

绘画

技巧

所有内容

1、知道涂色的目的是烘托画面、突出主题;

2、能根据画面的需要合理利用点、线、面来作不同质感的背景、形象、构图;

3、可运用色块平铺、渐变色应用、点线面装饰体现画面的完整性;

画面

构图

所有内容

1、知道近大远小 、近实远虚的规律;

2、运用二方、四方连续、遮挡关系来美化构图;

第2篇

一、幼儿园教师的生存现状

日前,有关幼儿园教师体罚、虐待幼儿的案例屡屡发生。此类事件让幼儿园教师由温柔、活泼、阳光变为阴险、恶毒和暴力。幼儿园教师何以变的如此让家长放心不下?

(一)幼儿教师的整体素质

幼儿园教师的整体综合素质与过去相比有所下降。虽然具有大专学历的幼儿教师历年上增,但弹唱跳画等专业技能大不女口以前。现在进人幼师学校的学生,不少是因为学习成绩欠佳、无法号取大学而选择读幼师的。学校因生源和政府招生政策问题减免了面试这一环节。学校对学生专业技能方面的培养也缺少重视,而大专院校学前教育系的学生,更专注于理论学术方面的研究,专业技能远远无法达到幼儿园教师的教学要求。幼儿园教师学历的提高并未能体现到专业技能的提高。

(二)幼儿教师的社会地位

幼儿园教师的社会地位凸显了教育行政部门对待学前教育的不公。幼儿园教师与中小学教师相比,是教师队伍中最底层的一个群体。幼儿园不是义务教育,国家没有给矜教育经费的投人,些地方的公立园教师工资虽然属于则政统发,但教师的岗位津贴以及幼儿园的办公经费需由幼儿园保教费支付。些地方政府甚至把公立园推向社会,任由幼儿园在众多竞争者中自生自灭。民力、幼儿园教师队伍不隐定,人员轮换频繁、流失严重,这与保教人员工资低、福利待遇差有密切关系。一些民办幼儿园教师的工资甚至比不上没有文化的清洁工。

(三)家长与教师之间的矛盾

家长与教师之间矛盾日益加重。幼儿园教师不等同于中小学教师,他们没有升学率的压勺,家长由此也表现出对教师的轻重之分。同时,家长素质的整体提高,衍生出家长对幼儿园教师所持有的学历相对要求提高的问题。一些家长为孩子报读幼儿园时,要求把孩子分配到起码有大专学历教师的班级。此外,还把幼儿园因办学经费不足而收取的捐资助学费迁怒于教师,一旦孩子发生伤害事故,哪怕是被小伙伴咬了一口,也要向教师讨说法、见报、见媒体。因此,幼儿园教师具有更容易受到伤害的特点"他们看不到自身的价值,找不到职业的成就感,生存在不被重视!不被关注与尊重的狭小空间。

二、幼儿园校园文化中教师人文关怀的体现。

(一)宽松的人文环境

宽松的人文环境包含三方面的内容:一是体现在人际乡之系的融洽,另.方面则体现在管理方面各于制度的健全与人性化第三方面则体现在为教师提供人文关怀的工作环境。我们倡导教师要学会结交朋友,与家长成为朋友、与同事成为朋友、与幼儿成为朋友。在具有朋友之情的关系中,更能获得和谐、友善、亲密以及包容的工作氛围。创设优雅的工作环境,也不失为幼儿园校园文化中教师人文关怀的体现。

如教师餐厅配备餐巾、办公室配备饮水机、卫生间配备厕纸等等,从细微着手,为教师提供舒心的工作氛围。

(二)合理的物质待遇

5教师法6第六章关于教师待遇的阐述中指出,教师的平均工资水平应当不低于或者高于国家公务员的平均工资水平,并逐步提高。相对于公立园来说,由于教师工资属财政统发,虽未能和国家公务员持平,但也远远高于民办幼儿园教师工资的平均水平。如何在物质待遇上提升教师的职业幸福感,也是幼儿园人文关怀中所需要关注的问题。如增加教师岗津补贴,提高福利待遇,关注餐饮质量,寒暑假组织疗养旅游等等。

(三)专业成长的需求

第3篇

在尚未颁布《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试行)之前,幼儿师范学校对于幼儿教师的培养,幼儿园对于幼儿教师的选聘,幼教管理机构对于幼儿园教师的管理,幼儿园教师对于自身专业的发展都没有一个确定可行的标准,缺乏科学性,在一定程度上主观性较强,缺乏教育、培训、管理和发展的方向。

在众多地方幼儿园教师的聘用上,对教师的艺术技能要求较多,比如钢琴、舞蹈、歌唱等艺术能力。而我国颁布的《幼儿园指导纲要》(试行)将幼儿园的教育内容相对划分为健康、语言、社会、科学、艺术等五个领域,旨在从不同的角度促进幼儿情感、态度、能力、知识、技能等方面的发展。很明显,众多地方幼儿园是偏重艺术领域的,忽视其他教育领域,过于片面和狭隘。这样的教育观影响到教师观,所以导致幼儿园在选择教师的时候就会更注重教师的艺术技能,这将不利于幼儿的全面发展。而同样,为了满足社会需求,幼儿师范学校也会迎合幼儿园的用人需求,培养出能歌善舞,吹拉弹唱的幼儿园教师,对于幼儿园教师其他方面的能力则不够重视。陕西省大部分幼儿师范学校开设的课程包括手工、绘画、舞蹈、钢琴,对于学前教育学,语言、健康、科学和社会等教育领域的课程开设较少,甚至没有,艺术课程的比例远大于其他专业课程的比例。教师在自身发展上也会倾向于发展自己的艺术技能,以满足用人单位的需求,这样的现象是一直存在的。所以,从幼儿师范学校的培养,到幼儿园的用人要求,幼儿园教师的自我发展,在没有一个统一的科学的专业标准的情况下都会导致一大部分幼儿园教师的专业知识和能力片面化,忽视实德的重要性,所以,标准的颁布对于幼儿园教师、培训单位和幼儿园聘用有很大的导向和引领作用,甚至可以规范的作用。

《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的颁布,可以正确导向幼儿园的教师选聘,指导幼儿师范学校的教师培养,转变对幼儿园教师的认知,形成正确的教师观。《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的基本理念是幼儿为本,师德为先,能力为重和终身学习。幼儿是学习的主体,在学习过程中应该以幼儿为主,充分调动和发挥幼儿的主观能动性,鼓励幼儿主动学习,激发和培养幼儿的创造性。现在,有一部分幼儿园教师在没有教师专业标准的指导下,就会以自己的儿童观来教育幼儿,很大程度上剥夺了幼儿的主体地位,并不利于幼儿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幼儿创造性的发展。甚至有些幼儿园乐于教幼儿汉字和算术,小学化倾向严重,忽视了幼儿的身心发展特点和规律。作为一名教师,师德是最为重要的,在道德与知识面前,我们更注重教师的道德,幼儿的模仿能力非常强,教师的一言一行都有可能成为幼儿模仿的典范,知识的正确与否固然重要但是容易改正,但是道德的影响却伴随着一个人的一生。虽然各种法律对体罚学生令行禁止,但是体罚学生的现象却屡禁不止,究其原因,应该归结为幼儿教师的自身素质,不止是一个作为幼儿教师的基本素质,而是缺乏一个有道德的人的素质。这就需要从根本上加以制止,也就是提高幼儿教师的道德素质,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幼儿健康快乐的成长。学前教育不同于其他阶段的教育,这是一种保育和教育相结合的教育,对于幼儿园教师各方面的能力要求相对更高。在幼儿园的保教工作中,幼儿园教师将会面临更多的问题和困难,这个过程不仅是对幼儿教师的考验也是对幼儿教师的历练,提高各方面的能力,包括解决问题的能力、协调能力、总结与反思能力、保教能力等综合能力。朱熹说过"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人需要不断学习,不断提升自己,幼儿园教师也一样,需要学习和掌握先进的学前教育知识,提高自身的专业能力,更科学的教育幼儿。

《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对幼儿教师的专业理念和师德、专业知识和专业能力做出了要求。这样的要求没有局限在某种专业知识的要求,拓宽了幼儿教师的素质要求,同时也增加了成为一名合格的幼儿教师的难度。在各种幼儿园中,幼儿教师可以说是良莠不齐,有的幼儿教师已经超过专业标准的要求,有的幼儿教师接近或达到专业标准的要求,但是还有很多幼儿教师与幼儿教师专业标准相差甚远。但是如今现状是幼儿教师极度缺乏,在淘汰一批不合格幼儿教师的情况下,只会使幼儿教师的数量更加缺乏,但是如果不淘汰,幼儿教师的质量又成为一个新的问题,难以提高幼儿教师的质量。在质量与数量之间如何寻求一条可以协调的模式?这让我想起了维果茨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最近发展区是指幼儿目前的发展水平和在成人的帮助下可能达到的发展水平之间的差异,通俗地讲,就是"跳一跳就够着了"。那么,是否幼儿教师与专业标准之间也可以"跳一跳就够着了"呢?可以把专业标准划分成不同难度的等级,对幼儿教师进行考核,以确定幼儿教师所处的专业水平。不同级别的幼儿教师把更高一层级别的专业标准作为下一个努力地方向,参加教师培训和研修,从而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能力,最后达到专业标准的合格水平要求。对于已经达到和超过专业标准要求的幼儿教师可以引入奖励机制,激励这部分幼儿教师不断学习,向更高层次的幼儿教师准也标准靠拢。

尽管我国颁布了幼儿教师专业标准,但是落到实处才是最重要的。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可以真正起到导向作用,帮助幼儿园教师不断提高充实自己,符合标准,符合幼儿园的用人标准,然后科学的全面的对幼儿的发展起到实际的作用。

第4篇

(海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海口 571 158)

[摘 要] 胡塞尔现象学作为一种重要的哲学理论范式,强调“回到事情本身”和反思的思维态度及主体际性的情感建构。在此哲学观点关照下,当前幼儿园教师教育存在着实践性缺失,而呈现出知识化倾向与技能化倾向。为提升幼儿园教师教育的实践性,需要以实践为准绳,在实践中培养教师的反思能力,在实践中升华教师的专业情感。

[

关键词 ] 现象学;教师教育;实践

一、现象学哲学思想解读

现象学(Phenomenology)是现代西方哲学的重要思潮之一,由德国哲学家胡塞尔(E.EdmunclHusserl)所创立,后经海德格尔等人的发展,产生众多现象学学派。胡塞尔试图通过现象学方法建立一门严格科学的哲学,因此其核心主旨首先是一种哲学精神和思维方法。

(一)“回到事情本身”的哲学精神

胡塞尔认为哲学是一切科学之本,哲学应该作为严格的科学来研究,因此胡塞尔在建立严格的科学的哲学的过程中,以一种不停息的精神对“哲学的本质”进行了明证性的追问与反思。胡塞尔在《哲学作为严格的科学》中第一次公开表露:“哲学本质上是一门关于真正开端、关于起源、关于万物之本的科学。”哲学应该始于对事情本身的研究。胡塞尔把以往的哲学包括科学都看作是自然主义思维方式的产物,这种思维方式认为人的认识活动就是人作为主体对独立于主体之外的事物的一种认识。胡塞尔对此提出质疑,认为意识对“独立于意识之外、不以意识为转移的客观实在”的认识,无异于圆的方一样,是一个悖论。人的认识要符合认识对象,就必须能够超出自身的知识经验去看这个不以意识为转移的客观实在,还能把自身的知识经验与那个客观实在做比较,这本身是不可能实现的,所以胡塞尔提出要将一切自然信念都“加上括号”进行“悬搁”,人们要关注的应该是在意识中直接给予我们的东西,即本质直观。由此“研究的动力必定不是来自各种哲学,而是来自实事与问题”。生此基础上,他提出了“回到事情本身”的口号。那么如何回到事情本身呢?胡塞尔认为“合理化和科学地判断事情就意味着朝向事情本身,或从语言和意见返回事情本身,在其自身所与性中探索事情并摆脱一切不符合事情的偏见。”这也就意味着需要通过悬置全部已有判断、先见、经验来还原事情的本来面貌,也就要求人们从传统的概念、理论、偏见以及习惯的思维方式中解脱出来,从最初看到的纯粹现象去认识事物,这样才能真正“还原”从而抓住事情的本质。可见,胡塞尔的还原,首先是指先验的还原,或者说,还原到纯粹的内在意识上去。所谓“回到事情本身”,其实也就是指向主体的意识,这并不等于自然事实或事物本身,而是一种关于我们认识行为的纯粹的无先见的描述,这才是作为严格科学的哲学研究的出发点。

(二)反思的思维方法

先验还原为胡塞尔的现象学研究确定了研究领域,但对胡塞尔来说,“事情本身”并不是就停留在这里,还须通过本质还原来实现现象学研究领域从个别到一般的扩展。“直观把握的是个别、特殊的对象,个别、特殊的被给予性,但这些个别的、特殊的判断不会教给我们许多东西,它无法向我们提供所需要的普遍有效的本质的确定性。仅仅停留在个别、特殊的判断上,现象学就没有存在的必要性,也没有存在的可能。”为此,胡塞尔提出了本质还原的三个步骤:多样性变更(Variation)的创造性展开;在持续的覆合(Deckung)之中的统一联系;积极地以直观确认诸差别中的同一。如此,“回到事情本身”成为一种以反思方法出现的关于我们认识行为内容的纯粹描述,借助这一“本质还原”的方法与过程,主体实现对本质的感知与构造,达到先验的纯粹自我。胡塞尔曾明确指出,“‘反思’就意味着,我们所反思的东西、现象学的体验对我们成为对象性的(被我们内感知到),并且它从这个对象性的内容中实在地给出那些须被总体化的规定。”“内感知”即主体通过意识活动反思自身的内在活动,也就是以自身内在意识活动为对象,这是反思活动的基本特性,指向于主体对事物本身的直接体验。正如胡塞尔所言,我们应当反思我们对事物本身的直接经验,并转向那种我们得以取得经验的行为,从而在这种反思中给㈩一种关于事物本身的纯粹描述,有如我们直接经验它们那样。如他自己所言:“在纯粹体验领域的最普遍本质特性中,我们将首先研究反思。这样做是因为它的普遍方法论功能:现象学的方法完全在反思行为内起作用……任何不在目光内的体验,就其观念的可能性而言,都‘被注视着’;自我的反思指向着它,它现在成为为自我的客体。”可以说,反思是“回到事情本身”的必然之义,是其内在的思维态度,也是胡塞尔所有现象学方法的根本和最显著的特征。

(三)主体际性的情感建构

前述现象学方法是对孤立的先验意识主体的分析,无疑带有鲜明的“唯心主义”色彩。为了克服这种“唯我论”倾向,胡塞尔提出了“我与他人之间如何能相互理解,达成共识”的问题,即主体际性问题。主体际性(inter-subjectivity),又译作主体间性、交互主体性,是胡塞尔为克服现象学的“唯我论”而在其后期研究中开展的重要议题。所谓主体际性,就是“本己自我在构造出事物和南这些事物所组成的自然视域之后,如何再通过立义构造出他人以及由他人所组成的社会视域的问题。”它指的是主体与主体之间的一种交往和理解的关系,即纯粹的意识主体如何在自身的意识经验中构造出他者的自我意识,如何达成对他者的理解。正如胡塞尔所言,“在我的先验还原了的纯粹的意识生活领域之内,我所经验到的世界连同他人在内,按照经验的意义,可以说,并不是我个人综合的产物,而只是一个外在于我的世界,一个交互主体性的世界,是为每个人在此存在着的世界,是每个人都能理解其客观对象( Objekten)的世界。”据此,胡塞尔认为每个人都有他自己的经验,被经验到的他者也是相对于每个独立的意识主体而言的。不同的意识主体,其所感受到的他者的经验也是截然不同的。胡塞尔在其后期著作中深入展开了对同感问题的思考与论述,阐述了建构主体际性的条件。为了让他人与我构成一个共同的精神世界、达成相互理解,需要同感作为纽带。胡塞尔认为,“同感是人的基本可能性……本己自我之所以能够将一个外部躯体‘统摄为’另一个与本我相似的他我的身体,乃是因为自我具有‘同感’的能力。”关于主体意识如何通过同感构造对他者的经验认识,胡塞尔主张同感的基本出发点在于对他者的“驱体”以及“身体”的感知,即把他者作为一个主体的感知需要奠基在一种类比感知之上,把他者的躯体看作是一个和我一样的身体,而后才能理解他者的某个心灵的“表达”。由此可见,在胡塞尔看来,同感的作用在于通过类比感知把当下的他者的经验转化为自己的意识现象,即个体需要用一种“换位思考”“将心比心”的方法,从先验自我出发将观察到的他人的躯体表象纳入自我,再通过移情、同感将此躯壳激活为“他我”,在自我与“他我”的对话中达成客观性的共识,使个体与他人的交往成为可能。这表明同感、移情作为情感要素,在主体际性的建构中起着重要作用,同感既是对他人当下的共现,也是对他人经验的移情与理解。

二、当前幼儿园教师教育实践性的缺失

教育作为一种培养人的实践活动,实践性是其本质的要求。从这个意义上讲,教师职业在其本性上是实践的。幼儿园教师教育作为幼儿园教师培养和培训的重要手段,实践既是职前阶段幼儿园教师专业发展的有效行为方式,也是未来幼儿园教师专业发展的基础和出发点,教育实践在幼儿园教师教育中无疑起着重要的作用。但是长期以来,受技术理性主义的影响,我国幼儿园教师教育遵循的是“唯理至上”的思维逻辑,无视教育实践的丰富性,忽视幼儿与教师鲜活的教育生活体验,导致幼儿园教师教育的实践性缺失。

(一)知识化倾向

传统的幼儿园教师教育偏重于理论知识的学习,将教育活动局限于教育专家与教师的“头脑”之中,而非将其放到宽广、多变的教育生活中去思考。这些理论课程存在着“内容窄、旧、空;教育理论课程的学习与教育实践相分离,学习效果差”等诸多弊端。这在高师本科幼儿园教师教育中表现得尤为明显。就高师本科学前教育专业而言,其教育目标正在从为中等幼儿师范学校输送教师转向为幼儿园培养教师。随着这种转向,其课程设置逐渐显出重理论轻实践,重文化素质轻教学技能的弊端。因为对教育实践的忽视,知识化倾向的幼儿园教师教育割裂了理论与实践的融合性,将实践的内容与形式、知识与践行、认知与情感分离,最终导致培养的幼儿园教师难以适应真实而多变的教育情境,阻碍了幼儿园教育的发展。此外,实践教学本身也存在诸多问题,常常处于一种尴尬的境地。“与美国相比,我国学前教育专业实践课程在目标上追求全才与塑造,在实施上追求完成任务、达到规定,在评价上追求完美与标准,重结果轻过程,极大地降低了学生参与教育实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削弱了教育实习的针对性与有效性。”可见,在幼儿园教师教育中,实践课程严重偏少,实践教学流于形式与表面的问题比较普遍,实践教学通常只是为实践而实践,缺乏反思与经验的提升。

(二)技能化倾向

幼儿园教师教育的技能化倾向在传统的大中专幼师培养院校中颇为常见。这些大中专幼儿师范学校往往十分侧重于培养学生的音乐、美术、舞蹈等基本技能,“处于低水平发展阶段。”这些幼儿园教师教育机构还容易走入另一个极端,即把“技能”泛化为幼儿园教师教育的全部内容,把技能与实践分离,使技能概念化、手段化、绝对化。在现实生活中,技能型的幼儿园教师颇受欢迎,许多幼儿园也普遍重视教师的才艺能力。但事实上,才艺技能并不等同于幼儿教育能力,良好的艺术技能也不是成为优秀的幼儿园教师的必要条件,幼儿园教师最重要的能力是指导幼儿学习与发展的教育能力,为此幼儿园教师需要科学的儿童观教育观、活动设计的能力、活动组织与管理的能力、环境创设的能力、家园共育的能力等,这些都不能单单通过艺术技能的学习来获得。技能化倾向的幼儿园教师教育从本质上割裂了技能与实践的融合性,割裂了教育与培养人的一体性,把技能从活生生的教育实践中抽离出来,无法真正服务于儿童。

三、现象学视域下幼儿园教师教育实践性的提升

实践取向已成为国际教师教育发展的趋势与潮流,教育部2011年颁布的《关于大力推进教师教育课程改革的意见》就强调要“创新教师培养模式,强化实践环节,加强师德修养和教育教学能力训练,着力培养师范生的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2012年,教育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财政部出台的《关于深化教师教育改革的意见》更是提出要“切实落实师范生到中小学(幼儿园)教育实践不少于一个学期的制度。”从胡塞尔现象学的视角分析,幼儿网教师教育实践性的提升不仅仅是加大教育实践课时、丰富教育实践形式,更为重要的是通过对实践的关照,生成幼儿园教师专业发展所需的反思能力与教育机智,提升幼儿园教师的专业情感。

(一)以实践为准绳

胡塞尔认为“现存生活世界的存有意义是主体的,是经验的、前科学的生活的成果。世界的意义和世界存有的认定是在这种生活中自我形成的。”从这个意义上来说,胡塞尔提倡从个体的实践体验出发去认识事物。胡塞尔“回到事情本身”的哲学精神启示我们,幼儿园教师教育应从抽象、晦涩的教育理论的纠缠中解放出来,从理想化、手段化的技能训练中解脱出来,重新返回到教育发生的地方——活生生的教育现场,面向教育事实本身,还原幼儿园教师教育对实践的关照,将幼儿与教师的教育体验作为重要的学习内容,以实践为准绳展开理论和技能教育。幼儿与教师在生活世界中的教育体验本身蕴藏着丰富的教育资源,是教育意义实现的源泉。这种对实践的关照,事实上就是对教育的生活世界和教育事情本身的关注,就是对幼儿与教师教育体验的关注。这将使幼儿园教师教育不再是枯燥的、抽象的教条学习与技能训练,而是活生生的教育生活世界的展现,是对充盈人生的主动追求。

重构幼儿园教师教育的实践课程,完善实践教学的方式是近年幼儿园教师教育课程改革的热点,也是幼儿园教师教育实践取向的重要体现。加大教育实习见习的时间与实施强度、丰富教育实习见习的方式当然是体现这种实践关照的具体措施,除此之外,通过案例教学、微格教学等多种方式来丰富幼儿园教师教育理论课程的实践性也是必要的。有关幼儿园教师职后继续教育培训形式的调查显示,“学员喜欢的排在前三位的培训形式是观摩研讨、实践指导、案例研讨。同时,学员认为最有效的培训方式是观摩研讨、专题讲座。”可见,采用观摩研讨、案例研讨等面向实践的教学方式是提升幼儿园教师培训效果的有效途径。

(二)在实践中培养反思能力

胡塞尔现象学强调通过“回到事情本身”来倾听事物的现象,获得事物的本质。在这个过程中,反思是从现象到本质的重要途径。胡塞尔曾指出现象学的根本方法是反思分析,在先验反思过程中存在着意向对象和与其相应的“诸自我”之间盘结交错的反思层次,并认为通往现象学路径中最具体最直接的应从对事实科学之反思人手。所谓反思,就是“将经验的目光朝向我们的心理之物。”反思本身就是一种意识活动,通过反思,我们才能对自己的意识活动进行认识,对我们所认识的现象进行再认识与再加工,使事物的本质清晰地“显现出来”。由此,在教师的教育行动中反思是必不可少的,教师只有对自身职业的生活体验进行反思,才能真正实现对教育事实的本质认识。对于整个幼儿园教师教育培养体系来说,反思意识与能力的培养也就是至关重要的。“幼儿园教师通过自身的专业发展应对学前教育课程改革的挑战,其核心就是要发展专业反思意识与能力。这在幼儿园教师还是幼师学生时就应该开始得到培养与强调。”如果幼儿园教师教育的实践桎梏于技术理性层面,将实践仅仅看成是理论学习的应用环节,仅限于对教育生活现象的感受性了解和教育行为的模仿性习得,缺乏引导实践主体对问题情境的理解和反思等重要环节,将会导致幼儿园教师教育实践意义的缺失,理论仍然无法得到及时验证和反思,实践主体也就不可能得到有效的反馈和指导。对于幼儿园教师培养之基地——大中专及本科幼儿师范院校而言,如果缺乏对实践的反思,忽视对教育体验的思考和判断,纵然增加教育实践的“量”、单纯地增加教育见习和实习时间,也并不能带来教育实践效果的“质”的必然提升。因此,现象学视域下幼儿园教师教育实践性的提升,反对将“实践”技术化、工具化,而应提倡让幼儿园教师在行动中体验、在实践中反思,获取实践性知识,生成幼儿园教师专业发展所需的反思能力与教育机智,促使教师成长为具有反思精神与行为能力的实践者。

第5篇

幼儿园教师是履行幼儿园教育教学工作职责的专业人员,需要经过严格的培养与培训,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掌握系统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专业标准》是国家对合格幼儿园教师专业素质的基本要求,是幼儿园教师实施保教行为的基本规范,是引领幼儿园教师专业发展的基本准则,是幼儿园教师培养、准入、培训、考核等工作的重要依据。

一、基本理念

(一)师德为先

热爱学前教育事业,具有职业理想,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履行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依法执教。关爱幼儿,尊重幼儿人格,富有爱心、责任心、耐心和细心;为人师表,教书育人,自尊自律,做幼儿健康成长的启蒙者和引路人。

(二)幼儿为本

尊重幼儿权益,以幼儿为主体,充分调动和发挥幼儿的主动性;遵循幼儿身心发展特点和保教活动规律,提供适合的教育,保障幼儿快乐健康成长。

(三)能力为重

把学前教育理论与保教实践相结合,突出保教实践能力;研究幼儿,遵循幼儿成长规律,提升保教工作专业化水平;坚持实践、反思、再实践、再反思,不断提高专业能力。

(四)终身学习

学习先进学前教育理论,了解国内外学前教育改革与发展的经验和做法;优化知识结构,提高文化素养;具有终身学习与持续发展的意识和能力,做终身学习的典范。

二、基本内容

三、实施建议

(一)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将《专业标准》作为幼儿园教师队伍建设的基本依据。根据学前教育改革发展的需要,充分发挥《专业标准》的引领和导向作用,深化教师教育改革,建立教师教育质量保障体系,不断提高幼儿园教师培养培训质量。制定幼儿园教师准入标准,严把幼儿园教师入口关;制定幼儿园教师聘任(聘用)、考核、退出等管理制度,保障教师合法权益,形成科学有效的幼儿园教师队伍管理和督导机制。

(二)开展幼儿园教师教育的院校要将《专业标准》作为幼儿园教师培养培训的主要依据。重视幼儿园教师职业特点,加强学前教育学科和专业建设。完善幼儿园教师培养培训方案,科学设置教师教育课程,改革教育教学方式;重视幼儿园教师职业道德教育,重视社会实践和教育实习;加强从事幼儿园教师教育的师资队伍建设,建立科学的质量评价制度。

(三)幼儿园要将《专业标准》作为教师管理的重要依据。制定幼儿园教师专业发展规划,注重教师职业理想与职业道德教育,增强教师育人的责任感与使命感;开展园本研修,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完善教师岗位职责和考核评价制度,健全幼儿园教师绩效管理机制。

第6篇

服装,最初的功能在于遮身蔽体,尔后演变成为一张能体现一个民族文化特色乃至价值观的名片,它也从一个角度揭示了人类文明的进步史。日常生活中,我们往往可以通过服装看出一个人的性格和思维情感特点。

幼儿园教师每天要面对幼儿及其家长,其着装自然颇为引人注目。那么怎样着装才是合适的呢?现在有不少幼儿园已关注到了这个问题。如,有很多幼儿园在日常教学活动中让教师穿上便于活动的运动型园服,而在较正式的场合让教师穿上西装套裙园服,从而使教师展现出了良好的精神面貌。但有的幼儿园对教师的着装问题还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致使教师想穿什么就穿什么,可谓“精彩纷呈”。在此,笔者对我国某些幼儿园教师的着装与日本幼儿园教师的着装作些比较,以透视幼儿园教师着装背后的A(职业情感)、B(职业行为)、C(职业认知)。

一、着装背后的A(Affection,情感)

从图1可以看出,这位幼儿园教师正在组织幼儿开展活动,但她穿的是超短裙。时下年轻女性流行穿超短裙和超短裤,颇显青春活力,本无可厚非,然而在组织幼儿活动时如此着装,是否合适值得思考。推测其着装背后的情感,或许是以显示自己的时尚、年轻并由此获得自尊为重,而并没有以幼儿的需要为重。

二、着装背后的B(Behavior,行为)

图2显示的日本幼儿园教师的着装极具普遍性。我曾走访过许多日本的幼儿园,发现教师基本上都穿围裙、运动裤和运动鞋。为什么日本的幼儿园教师都穿这样的服装呢?图3或许能告诉我们其中的原因。

在日本,幼儿园的日常保教活动至少有3/5的时间是沙坑游戏、游泳之类的户外运动。如果教师穿着超短裤或超短裙,其保育和教育工作或许是无法正常开展的。显然,日本幼儿园教师相仿的着装是出于职业的需要、幼儿的需要,幼儿园教师着装的背后是职业行为要求。

三、着装背后的C(Cognition。认知)

在中国幼儿园教师中,把自己的职业定义为“教”或“授”的人可能不在少数。如果认为自己工作的核心内容是“教”幼儿各科知识,“授”幼儿琴棋书画之类的技能,那么,在工作中穿上时尚漂亮的服装乃至穿上高跟鞋自然也顺理成章。

而日本幼儿园的教师显然是将自己的职业定义为“服务”和“看护”者的。究其原因,或许还跟日本早先对幼儿园教师的职业定位有关。在日本,幼儿园教师曾长期被称为“保母”,更名称“保育士”(日语中的“保育”与汉语中的“保教”同义)还只有十多年的历史。为了适应自己的职业需要,工作时应穿上朴素的“劳动服”便成为日本幼儿园教师的共识。他们常常笑称自己在一年的工作时间里只有两次着正装的机会:3月31日的毕业典礼和4月1日的开学典礼。

幼儿园教师的着装看似个人行为,实际上蕴含着职业情感、职业行为和职业认知,因此并非小事,需引起我们足够的重视。

第7篇

关键词:幼儿园;教师管理;现状与对策

一、幼儿园教师管理现状分析

(一)人文因素缺失

完善的管理制度具有很强的规范性和强制性,这也决定了幼儿园教师管理工作必须要有相关的制度进行约束,但是很多幼儿园管理制度中缺失了管理的人文因素。很多管理制度和机制确实让幼儿园教师管理工作更加规范化,增强了幼儿园的工作效率,但是这些制度很多时候都缺失了针对教师个人情感以及信息沟通的需求。所以,制度的完善以及人文关怀的保障应该在幼儿园管理制度中同时存在,二者缺一不可。

(二)管理方式缺乏

目前多数幼儿园都是采取层级制的管理方式,虽然这种管理方式有丰富的理论基础作为支撑,但是在过程中依旧存在很多问题。运用这种管理机制,教师的所有行为都必须要受到上级管理人员的控制,对于教师行为的评价必须和幼儿园的各项制度相统一。这种管理制度让幼儿园内部组织等级森严,非常容易产生官僚化的问题。换句话说,运用这种管理手段让幼儿园内部的权利基本上集中在园长手中,管理工作缺少教师的参与,因此这种管理方式缺乏完善的监督机制,很容易造成幼儿园教师管理的不合理。

(三)培训制度不完善

幼儿园教育质量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与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有关,增强幼儿园教师的专业素质水平是每个幼儿园管理者的目标。其实教师专业化指的是幼儿园教师在其整个职业生涯中,经过专业性的培训教育,掌握更多的教育知识技能,从而实现专业自主,进一步的增强教师自身的素质,从而最后成长为一个优秀的专业幼儿教育工作者。我们要知道,教师专业化过程必须贯穿在教师的整个职业生涯之中,但是很多幼儿园在进行教师管理工作时,对教师培训方面依旧存在一定的误区,培训制度还不是很完善。

二、幼儿园教师管理的对策分析

(一)营造良好的园风园气

幼儿园内部必须要有良好的园风园气,才能够激发出教师的主人翁意识,才能够更好地引导教师维护幼儿园的集体荣誉。要营造良好的园风园气,不能靠某一个人的努力,而是需要全员教职工的共同努力。对于园长来说,必须要发挥出带头作用,对于优秀的教师必须要及时给予鼓励,同时严厉的惩处一些坏的风气和做法。另外,良好的园风也能够对园内教师良好思想作风的形成起到非常好的促进作用。幼儿园教师通常来说都是女性,对管理人员而言,应该尽量的从教师和女性的立场出发去理解她们,在工作上帮助她们解决遇到的困难,同时引导他们调整自己的心态和认识,努力做好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让幼儿园教师将课余的时间能够用在自我价值提升的事情上,过去的很多管理制度应该要逐渐向引导的形式转变,让教师可以进行自我管理和约束,可以提升教师的工作积极性,让他们真正成为快乐工作和快乐学习的优秀教师。

(二)选择科学的管理方式

每个人都会有自尊心,而教师的自尊心可能更强,幼儿园教师很多都是女性。因此,可以算是教师群体中相对特殊的组成部分,她们比其他男性教师自尊心更强。虽然说过去幼儿园管理人员在开展教师管理工作的过程中,在对教师批评教育时,已经考虑到了女性教师的自尊心,采取了相对柔和的方式,但是依旧还是有很多女教师感到了巨大的压力。经过实际的研究,我们总结出:通常教师在工作中出现了一定的差错,不能够立即的对教师进行批评和指点,当出现问题之后应该首先进行观察,看教师能否自己发觉错误并进行纠正。如果教师可以自行纠正错误,那么我们不仅不批评反而还要鼓励她们,这样就可以避免管理中的很多问题。对幼儿园教师的尊重和照顾能够让他们真正地感受到以人为本管理方式带给他们的温暖,这样她们才能够在工作过程中更加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从而在一定程度提升教学效果。

(三)完善继续教育制度

现阶段,教师进行继续教育的主要目的也在不断变化,并且教师继续教育逐渐向着多层次与多样化的趋势发展,这主要体现在:其一很多教师主要是为了获得学历、学位来让自己晋升。其二部分教师主要是为了更新知识,提升专业技能。其三主要是增强教师的综合素质能力。而幼儿园教师的继续教育主要是为了发展教师的教学能力,确保教师能够专业发展,培养出一大批优秀的教师。我们可以采取“教师本位”的模式,即是以教师培训教育中心、非营利性的教师协会为主组织培训班;或者“学校本位”模式,即是教师任职的幼儿园自行制定相关的培训教育计划,开展各种培训教育活动,组织教师进行学习交流等,这些都需要幼儿园给予一定的资金保障。在以上这些培训方式的基础上,幼儿园还应该建立和完善科学的教师继续教育制度以及评价体系。

(四)增强教师评价有效性

对幼儿园的管理人员而言,要增强教师进行自我评价的有效性,我们可以制定完善的教师自评制度,规定教师自评的一些具体内容和目标要求,教师能够结合自身的教学能力来判定自身可以达到的程度。通过教师自评的方式来检验自身的教学情况,同时让教师可以很好地找到自己的教学优势和劣势,让他们能够自行的对教学行为进行调整。部分幼儿园已经在这一点上进行了尝试,利用评价的主要目标是为了让教师能够更好地自我发展。这些都可以被我们所借鉴和利用。此外,幼儿园管理人员必须要综合分析教师自评结果,可以采取与教师面谈的方式来对评价结果进行沟通和交流,和教师一起商量下一步的发展计划。

三、结语

我们知道,真正的管理工作永远都处于创新和改革之中,创新即是对管理方式进行不断的探索,对幼儿园的管理人员来说,必须要规划好发展蓝图,组织好教师管理工作的未来发展计划。我们必须要努力提升管理人员的专业能力,准确把握幼儿教育的发展现状,认识到幼儿教育和社会发展之间的内在联系,从而不断革新幼儿园教师管理工作。

参考文献:

第8篇

【关键词】幼儿园 ; 英语教育 ; 教师

【中图分类号】G6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22-0022-01

一、问题提出

随着国际交往的日益频繁,特别是当前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促使全国出现了学英语热。目前,学英浯的年龄趋于低龄化,幼儿英语学习在我国日益受到家长、幼儿园以及社会各界的关注,成为幼儿教育领域的热门话题。

心理学、语言学、神经学的有关研究认为,幼儿阶段是学习语言的关键期和敏感期,幼儿具有学习外语的诸多优势。但已有研究同时又指出,幼儿园英语教育模式不同于中小学英语教育模式,必须具备一定条件才具有可行性,特别是对其师资提出了很高的要求。但实际上,有部分幼儿园开展英语教育存在明显的功利性,只为赶时髦和增加收入。而低效甚至负效的英语教育会对幼儿以后的发展造成极其不利的影响。本文对幼儿园英语教育师资现状进行调查,调查如下。

二、调查结果

1.幼儿园英语教育的必要性

78.5%的幼儿园教师和86.6%的幼儿家长认为幼儿园有必要进行英语教育。在回答“您让孩子学习英语的原因”时,43.3%的幼儿家长认为“语言学习越早,学习效果越好”,39.4%的家长认为“英语能力是孩子未来升学和就业的基本保障”。

2.幼儿园英语教育目的

90.3%的幼儿园教师和76.1%的幼儿家长将“培养幼儿学习英语的兴趣”作为幼儿园英语教育的首要目的;64.5%的幼儿园教师和41%的幼儿家长认为“丰富幼儿关于世界多元文化的认识”也是幼儿园英语教育的目的;还有34.4%的幼儿园教师和61%的幼儿家长认为幼儿园英语教育还要“培养幼儿初步运用英语的能力”;另有近半数的幼儿家长认为幼儿园英语教育的目的还应该包括“引导幼儿掌握一定数量的英语单词、短语、句子及基本语法”(48.9%)和“提高幼儿的竞争力,为以后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49.4%),这点在教师问卷中反映不明显。

3.幼儿园英语教育内容

调查表明,目前幼儿园使用的英语教材名目繁多,有直接从国外引进的,有国内人士编写的,还有一些幼儿园没有固定教材,由教师自选教学内容。按入选率从高到低排列,幼儿园英语教育的主要内容为:日常英语、英语儿歌和歌曲、单词、字母、句型和故事等。69.9%的幼儿园教师将“教材形式丰富,能引起幼儿的兴趣”作为选择教材的首要依据,59.1%的幼儿园教师认为“教材内容必须和幼儿的生活贴近”,32.3%的幼儿园教师认为“教师指导用书清晰、可操作性强”是教材选择的必要条件。

4.幼儿园英语教学方法

89.1%的幼儿园教师在英语教育中采用游戏教学法,半数幼儿园教师采用听说法(48.4%)和情景教学法(52.7%),30.1%的幼儿园教师使用全身活动教学法(即TPR教学法),22.6%的幼儿园教师使用交际法。调查表明,大多数幼儿园教师认为应该在一堂课中变换使用不同教学方法来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但是有些教师设计的游戏活动不科学,目标不明确,容易导致课堂混乱,无法达到预期目的。

5.幼儿园英语教育评价

94.2%的幼儿园教师和81.5%的幼儿园园长以“幼儿的兴趣和课堂表现”作为评价幼儿英语活动的主要依据,仅有50.6%的幼儿家长同意这一观点。这与幼儿园教师、幼儿家长对幼儿园英语教育目的的看法分歧相一致。选择“掌握英语知识”作为幼儿园英语教育评价标准的幼儿家长为5.6%,幼儿园教师为4.2%,幼儿园园长为0。

三、讨论与建议

(一)转变观念,正确认识幼儿园英语教育

《幼儿园工作规程》明确指出,幼儿园要实施体、智、德、美全面发展的教育,以促进幼儿身心和谐发展。但调查反映出,在目前市场经济下,一些幼儿园为了迎合家长望子成龙的要求,吸引生源,在不具备师资条件的情况下开设英语课,不仅增加了幼儿的学习负担,还挤占了其他教学和游戏的时间,干扰了正常教学活动的进行,对幼儿全面和谐发展很不利。许多家长也往往只是关心孩子英语知识量的输入,忽视学习兴趣的培养和幼儿园英语教育质量的提高。可见,要真正切实有效地开展幼儿园英语教育,幼儿园和家长必须首先转变教育观念,正确看待幼儿园英语教育从识到师资水平是影响幼儿园英语教育的关键。

(二)加强师资培训

1.拓展培养方式,实行多渠道培养相结合

(1)英语教师幼教化。即对非幼师类的英语教师进行幼教基本知识技能的培训,使之适应并能胜任幼儿英语的教学。这是解决幼儿英语师资短缺的一条有效途径。对这类教师主要是加强幼教技能和幼教专业知识的培训,使其能将英语教学与其他教学相融合。

(2)幼儿教师英教化。指对幼儿园现有的教师进行英语基础知识和英语教学方法方面的专门培训,使之能够适应幼儿英语教学的要求。利用本园教师已有的经验,针对她们存在的不足进行有目的的培训提高,一方面可以确保幼儿与英语教师的充分接触,另一方面可以带动全园学习英语的气氛,有助于幼儿园的整体发展。

(3)幼儿英语师资正规学历教育。这是解决幼儿园英语师资问题的根本举措,需要通过高等院校举办独立的幼儿英语教育专业来完成。这虽是一种根本性途径,但是需要一个长期过程。它的实施不仅需要幼儿园的支持,同时也需要当地有关行政部门、教育部门的大力支持。

2.扩展培训内容,多方面提高教师素质

通过培训,一名合格的幼儿园英语教师应该达到以下标准:第一,首先必须是一名合格的幼儿园教师;第二,英语发音正确、规范,能够比较熟练地运用英语,表达流利;第三,有能力用英语组织幼儿一日生活中的大部分环节;第四,组织英语活动时使用的英语应当是儿童化且符合英语文化特点的;第五,应当善于使用非语言符号与儿童交流和互动。

(三)幼儿园英语教育应规范化

首先,幼儿园要建构科学的、多元化的英语评价体系。无论从评价主体、评价方法还是评价标准来看,都要以幼儿兴趣的培养为核心,以促进教师发展为目的。

其次,有关部门应该出台相应的法规,对幼儿园开展英语教育的条件做出详细规定。支持有条件的幼儿园开展英语教育,而暂时无条件的幼儿园则绝不允许开设。这样既保证了英语教育的质量和幼儿的健康发展,同时也可以促使那些不具备条件的幼儿园改进条件,促使教师素质的整体发展,提高办园水平。

参考文献

[1]李桂双.幼儿园英语教育现状分析和实践探索[D].兰州:西北师范大学,2005.

第9篇

专业发展是教师学习专业知识、增长专业技能和提升专业能力的持续、动态过程,也是教师获得实践智慧的学习过程。幼儿园教师专业发展既是国家对幼儿园教师的要求,也是促进幼儿健康成长的重要保证,同时还是幼儿园教师自身的理想追求与现实需要。在关注教师专业发展的同时,人们逐步认识到以教师专业发展评价为基础推动教师专业深入发展的重要性。教师成长离不开专业发展的评价,良好的专业发展评价又有助于教师专业发展进一步深化。现实中,教师专业发展评价更多是以考核为导向的他者评价,如领导评价、家长评价、同事评价等,而很少有基于教师自身内在发展需要的自我评价。

幼儿园教师专业发展的自我评价是教师作为评价主体,从专业发展理想与现实、知识与能力、自主成长与外在支持等方面对自己专业发展进行分析与反思的综合性评价,其目的是实现自身发展需求与诊断自身发展状况,为提升专业发展水平提供依据。专业发展自我评价是有效推动幼儿园教师专业发展的内在动力,它有助于幼儿园教师重新审视自我价值,充分发挥其主体性,从而实现幼儿园教师自主发展,同时它还能为幼儿园及教育部门改进管理制度与改善发展环境提供决策依据。

已有幼儿园教师专业发展自我评价研究,更多地是局限于《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以下简称《专业标准》)体系进行评价,而忽视了通过专业标准而达成的发展目标的评价,也缺乏对教师自身专业发展路径及外部支持条件的评价,因此专业发展自我评价缺乏系统性。我们认为,幼儿园教师专业发展自我评价应包含以下指标:

发展目标评价。专业发展目标是教师对自身专业发展方向和程度的认知。只有确立了正确而清晰的发展目标,幼儿园教师才能激发出内在动力,增强教师专业成长的成就感。具有较强专业成长动机的教师通常都很热爱幼教工作,有明确的目标和追求,能够主动思考并努力解决教育实践中的问题,在工作中逐渐发展出教育智慧,从而获得快速成长。专业发展目标评价主要涉及幼儿园教师专业发展动机、发展方向和发展规划等内容,通过评估发展目标的层次性、清晰性和可行性,帮助教师澄清与反思自身专业发展定位。

发展内容评价。发展内容是实现每位教师专业发展目标的内容载体。《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以下简称《纲要》)明确提出“幼儿园教育工作评价以教师自评为主,园长以及有关管理人员、其他教师和家长等参与评价的制度”;《专业标准》强调教师应该“主动收集分析相关信息,不断进行反思,改进保教工作”。《纲要》和《专业标准》既强调了幼儿园教师专业发展要以教师为主体,同时也为幼儿园教师专业发展的自我评价提供了最基本的依据。《专业标准》是国家对合格幼儿园教师专业素质的基本要求,也是引领幼儿教师发展的基本准则,因此专业发展内容评价主要围绕专业理论与师德、专业知识和专业能力三个维度展开,而专业能力又是评价的核心内容。

发展路径评价。发展路径是幼儿园教师在专业发展动机推动下,达到专业标准、实现专业发展目标的方式方法的总称。《专业标准》提出“幼儿园教师要通过制定发展规划,积极进行自我评价,主动参加培养和自主研修等,逐步提升专业发展水平”。发展路径评价是幼儿园教师基于自身的视角,分析如何通过可利用的途径、方式和手段,实现自身的专业成长。学习进修、专业培训、教科研活动、教学反思等则是当前幼儿园教师专业发展的主要途径。发展路径评价可以帮助幼儿园教师诊断自身专业发展路径的多样性与有效性,从而更好地改进专业发展路径并提升专业发展水平。

发展条件评价。如果说发展路径主要是幼儿园教师的内驱力在推动和实施的话,那么政府和幼儿园等的支持保障就是其发展的外部驱动力。幼儿园教师仅有良好的专业发展意愿和坚持不懈的努力也是难以实施和实现专业发展的,还必须通过更加强有力的外部支持与保障来实现内部成长。人们谈到幼儿园教师专业发展的问题时,更多地在批评教师缺乏专业发展自主性,而忽视了教师专业发展的制度政策、物质条件及精神支持等外部支持条件的问题。因此,幼儿园教师应系统评价自身专业发展的外部条件,以督促政府、幼儿园等利益相关者为教师成长提供更好的支持与保障。

第10篇

[关键词]农村幼儿园教师;美术鉴赏力;艺术素养

[中图分类号]G61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4604(2013)09-0031-05

2012年9月,我国《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试行)》颁布,或明确或隐性地对幼儿园教师的艺术素养,尤其是美术素养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如第12条“重视环境和游戏对幼儿发展的独特作用,创设富有教育意义的环境氛围”;第34条“具有相应的艺术欣赏与表现知识”;第45条“充分利用与合理设计游戏活动空间,提供丰富、适宜的游戏材料……”这些内容,已经远远超出了传统的技能方面的要求,明确指出幼儿园教师应具有较强的美术鉴赏力和美术表现力。

美术鉴赏力是指运用感知、记忆、经验、知识,对美术作品进行感受、体验、分析、判断,从而获得审美享受、美术知识和其他知识的能力。美术鉴赏力是美术素养的核心能力,也是具有美术表现力的前提。学者们普遍认为,美术鉴赏力不是一种一般的能力,也不是通过先天遗传而获得的,而是一种须经由专门训练才能获得的特殊能力。

那么,农村幼儿园教师的美术鉴赏力水平如何?他们的美术鉴赏力能否支持其较好地完成幼儿园美术教学活动及开展环境创设活动?本研究采用问卷调查法、访谈法和图片讲述法,对湖北省部分农村地区的幼儿园教师进行了相关调查,以期了解他们美术鉴赏力方面存在的问题。这一研究结果可为农村幼儿园教师在职培训项目艺术类课程的设置、评价等提供依据。

一、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

(一)研究对象

2013年元月,研究者对参加“湖北省(2012年)农村幼儿园教师国培项目”的学员(来自两个班,一个是骨干班,该班学员在幼儿园工作至少2年以上;一个是中小学、中职学校转岗教师班,该班学员无任何幼儿园教学经验)进行了问卷调查。被调查学员来自湖北省的汉川、孝感、应城、大悟、恩施、云梦、利川、安陆、咸宁、襄阳、宜城、枣阳、老河口等13个地区、县(市)。

(二)研究方法

1.问卷调查

自编问卷。学员先填写部分问卷题目,再听“中外美术作品欣赏”讲座,最后完成问卷上的三个开放性问题。通过前后对比了解美术欣赏课程学习对学员“美术鉴赏”意识的触动程度。本调查共计发放问卷430份,其中骨干教师班发放210份,回收有效问卷130份,转岗教师班发放220份,回收有效问卷150份,有效问卷共计280份。

2.访谈

根据学员性别、职位以及在听讲座过程中的表现等,选择9位学员(其中两位是男性)进行小组座谈,目的是了解学员美术鉴赏力水平的自我评判、影响美术鉴赏力水平提高的原因、有效提高美术鉴赏力的方法等。

3.图片讲述

请学员从三本书中挑选出一幅最喜欢的画作,并简要说明原因。研究者对学员讲述的内容按照“形式”“内容”“体味领悟”进行分类分析。这一做法借鉴了“视觉研究方法”,即由被研究者自主选择对自己产生影响的图画,再口头讲述对图画的感受,以较为真切地把握被研究者关于美术作品的内在体验,通过对其赏析角度的分析,推断其美术鉴赏力水平。

二、研究结果与分析

(一)农村幼儿园教师普遍缺乏美术鉴赏经验

1.职前接触的美术课程内容多为技能型训练

对学员“职前学习过的美术课程”进行调查发现,骨干教师班学员中有100人(占76.8%)、转岗教师班学员中有101人(占67.3%)在职前学习过相关的美术课程,包括素描、色彩、速写、水粉画、水墨画、剪纸、泥塑、布工、插花、简笔画等。职前从未学习过美术课程的学员。骨干教师班中有30人(占23.2%),转岗教师班中有49人(占32.7%)。

进一步调查得知,学员学习美术课程时,大多为接受技能技法方面的训练,骨干教师班和转岗教师班中没有一人在职前学习过“美术鉴赏”“艺术概论”等美术理论课程,学员偏爱的美术活动也多为技能型活动。

2.平时极少阅读美术书籍或接触中外经典美术作品

调查结果显示,骨干教师班学员中平时阅读过美术书籍的仅有21人(占16.2%),其中,读过画集、画报类的有9人次,读过绘画技法类(素描、剪纸、儿童简笔画等)的有11人次,读过赏析类(书法、色彩等)的为5人次。学员在听讲座前填写了“最熟悉和喜爱的美术家、最喜爱的美术作品”的仅有8人,占总人数的0.06%。此外,有80名学员回答“请用一句话概括本次讲座给您印象最深刻的是什么”这道题,答案为“大开眼界”“第一次看到这么多、这么美的作品”“了解了许多作品背后的故事”等的有52人,占40%。

转岗教师班学员中有19人(占12.67%)平时阅读过美术书籍。其中,阅读过美术史、美术鉴赏的有9人次,阅读过绘画技法类(素描、剪纸、卡通、儿童简笔画等)的有12人次。

3.从事美术活动的途径少、时间不充分

调查发现,学员从事美术活动的途径非常少(见下表),主要是组织幼儿园美术教学活动,仅有9人次(占3.1%)有参加社会团体组织的美术活动的经历。

在每周用于从事美术活动的时间方面,骨干教师班学员中有47人选择了每周1小时,38人选择了每周1-2小时,15人选择了2-3小时,9人选择了短于1小时或长于3小时,另外有23人从不进行美术活动。选择1小时和1-2小时的,一般是将每周组织幼儿开展的美术教学活动时间算在里面。在业余时间因为兴趣和教学需要而进行美术活动的只有34人(占18.45%),其中,因教学需要(作品范例、墙面布置、主题活动等)而进行美术活动的有18人,因个人兴趣进行美术活动的有16人。转岗教师班学员中有36人表示每周从事美术活动的时间极短或根本不从事美术活动。

(二)农村幼儿园教师提升美术鉴赏力的意识不强

1.对幼儿园美术教育存在重“术”轻“道”的认识倾向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指出,“幼儿艺术领域学习的关键在于充分创造条件和机会,在大自然和社会文化生活中萌发幼儿对美的感受和体验”,这就要求教师自身拥有较高的对“美的感受与体验”的能力。然而,本调查发现,农村幼儿园教师往往将美术活动仅视为一种不得不完成的教学任务,他们在进修时最关注的不是如何提升自己的艺术欣赏力、表现力和创造力,而只想找到一种快捷的“教”美术的方法。

对“美术领域教学中,最需要提高的内容”进行的调查显示,选择“造型技法”“美术教学方法”的分别有41人次和89人次,其总和超过选择“作品欣赏”的6倍。

讲座开始前,研究者向学员强调本次讲座旨在感受与欣赏中外美术作品。但是,讲座结束后学员在回答“用一句话概括本次讲座”这~问题时,不少学员明确表示“讲座很精彩,但不适用于幼儿教育实际工作”“对实际工作没多大用处,只是有听觉、视觉上的享受”“几乎全部着重于作品鉴赏,没讲解幼儿美术教学”等,这在一定程度上表明,农村幼儿园教师提升美术鉴赏力的意识不强。

2.强调客观条件的限制,忽视自身素养的提高

在关于环境创设、美术教学、活动设计等方面问题的回答上,骨干教师班学员强调客观条件不足的比较多,如没有美术专用室、人手少精力有限、幼儿园没有配备专职美术教师、管理者不重视等;反思自我美术素养不足的少,仅4人提到自己缺乏这方面的经验和研究。

转岗教师班学员中,有15人明确标注“我是从其他岗位转来的”“没学过美术课程,不知道怎么教”等,对“班级是否需要开设美工区”“在美术领域教学最需要提高的内容”“对幼儿园环境创设有什么困惑”“较为偏爱哪些美术活动”等问题未给予回答。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农村幼儿园教师对合格的幼儿园教师应具备的美术素养缺乏应有的认识,对自身在这方面的不足表现出较为消极的态度。

3.幼儿园对教师的美术鉴赏力未提出要求

调查发现,规模较大的幼儿园(班级数在8个以上)对每月更新环境的要求高于规模较小的幼儿园;公办园与民办园对环境更新要求无明显差异;在对环境无要求的13所幼儿园中,公办园7所,民办园6所。

以骨干教师班调查结果为例。农村幼儿园更新环境的频率较低,要求每月随主题更新的幼儿园仅29所(占22.31%),要求“每季更新”的有79所(占60.77%)。环境创设是幼儿园教师工作的主要内容之一。幼儿园教师美术鉴赏力水平在很大程度上会影响环境创设的成败。大部分农村幼儿园对环境创设要求较低,对教师的美术鉴赏力未提出要求。

(三)农村幼儿园教师具有一定的反思和欣赏能力

1.听讲座后感受到美术欣赏和幼儿园美术教育非常重要

听讲座后,回答了“喜爱的画家、喜爱的作品”一题的人数分别为55人和62人。这些教师喜爱的画家主要是毕加索、达芬奇、凡高、齐白石、徐悲鸿等,喜爱的作品主要是《蒙娜丽莎》《向日葵》《蛙声十里出山泉》等。研究者发现,这些画家和作品大多是讲座主讲人讲解和推荐过的。

对于“听讲座后你对幼儿园美术教育有什么新的想法”,大多数学员认为“美术教育太重要了”“要让幼儿平时多欣赏经典作品”“要学习从不同角度分析作品”等。可以说,这些学员对美术赏析类培训课程还是比较喜爱的,能够在听讲座、与主讲者互动的过程中,对自己的知识结构、教学行为与能力等进行一定程度的反思。

2.能够从形式和内容两方面对美术作品进行初步的赏析

对自己喜欢的某幅画,学员们大多能够尝试从作品的表现形式、主题、意境等方面进行初步的赏析。

如喜欢《带绿色条纹的马蒂斯夫人》的学员,分析了画面上以冷、暖两种颜色进行色块构图的方式,使人感到“马蒂斯夫人有高傲、矜持的一面”,同时也有“热情的一面”。

如喜欢《山高水长》的学员,认为这幅作品很大气、沉稳,体现了一种“静谧、安宁”的意境。

如喜欢《圣母与圣子》的学员,觉得这幅作品上圣子的表情和动作传达出他此时非常开心和有安全感。

3.能提出合理的方法或打算以提升自身美术鉴赏力

当被问到如何提升美术鉴赏力时,学员们给出了各种各样的回答。管理者多强调“以后应该多带老师们出来学习,开阔视野”(某教学园长),“寻找和培养会教(美术)的老师”(园长);骨干教师则认为“以后要加强学习,多进行美术实践”“要多阅读作品,拓宽知识面,提高理解能力”等。

三、研究结果与讨论

(一)调整农村幼儿园教师在职培训对象及课程设置

农村幼儿园教师美术鉴赏力总体水平偏低,为减轻这一问题对开展幼儿园美术教学活动的影响,今后幼儿园教师的在职培训有必要在培训对象、课程设置等方面作相应的调整。

第一,应对园长进行相关培训。如以专题讲座、沙龙等形式开设“中外美术作品鉴赏”“环境与艺术”等提升园长美术鉴赏力的课程,促使其转变教育观念、完善知识结构,树立帮助教师提高美术鉴赏力的意识。

第二,培训主讲者应定期或不定期集体备课,以整合和优化综合类培训课程及艺术类培训课程。艺术类培训课程应将提高教师艺术鉴赏力作为核心培养目标之一,其他课程应将教师反思能力作为核心培养目标之一。

第三,在培训内容和形式上,除重视培养教师艺术技能外,还应鼓励学员以说、画、演、制作、摄影等多种方式来表达自己在培训期间的收获和感悟,让学员充分参与艺术鉴赏实践和创作实践,学习并熟悉运用美术语言。

(二)较低的美术鉴赏力成为农村幼儿园教师内化和实践“环境育人”教育理念的瓶颈

幼儿园应为教师提高美术鉴赏力提供专业支持,在日常教学管理中渗透美育思想,利用农村资源,组织开展相应的研讨活动。

如湖北某农村中心幼儿园,因地处偏僻、办园经费紧张、师资不到位等,环境创设水平较低。2013年春季,在收到一批精美的捐赠图书后,该园专门开辟了一间小书屋,在专家的指导下,组织教师开展“读经典绘本”活动。最初是欣赏插图,要求每位教师从构图、色彩、造型等几个方面,向大家介绍自己最喜爱的绘本,使教师们逐渐学会从构成要素的角度来分析美术作品;第二阶段,从图文搭配角度,分析图与文字之间存在的相互支持关系,学习欣赏插图中的细节处理手法,深入品味插图以把握幼儿的欣赏心理;第三阶段则鼓励教师广泛欣赏和阅读绘本,并按照绘画风格或者是故事叙述风格对绘本进行分类。体会绘本体现出的儿童观、教育观。活动开展几次之后,教师们发现幼儿园现有的环境创设存在很多问题。教师们提出把空白的室外磁砖墙作为幼儿的涂鸦墙;选择水泥操场一隅,重新填上泥土,还幼儿一方小田园;将楼梯墙面上的唐老鸭、米老鼠取下来,换上孩子的近照并配上有趣的生活故事;在楼梯间挂上孩子自己制作的“大书”……以前被忽视的环境,逐渐变得有灵气了,教师们慨叹:“真不能小看幼儿绘本,里面的学问真大。”

第11篇

【关键词】农村幼儿园;教师教学;知识讲解;课堂提问;课堂互动

为促进农村幼儿园教育发展和教学水平提高,增强教师教学水平是关键。但调查发现,目前很多农村幼儿园的教师,没有通过专业教育教学理论知识学习就开始从事教学活动,或者没有参加实习直接走上教学岗位,或者只是经过短暂的职业培训,课堂组织能力和教学水平不高,难以有效提高教学效果。《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颁布以来,为农村幼儿园教师教学提供指导。作为任课老师,应该重视该项工作,关注教师的教学行为,提高农村幼儿教育教学质量,促进农村幼儿的健康快乐成长。

一、农村幼儿园教师教学研究设计

为掌握农村幼儿园教师教学基本情况,根据教学理论,组织调查和访谈活动。从而为改进教学存在的不足,提高教学效果提供启示。

1.研究的理论基础

在调查和访谈研究过程中,为有效掌握农村幼儿园教师教学基本情况,运用相关理论进行透视和分析是十分必要的。需要以这些理论为研究武器,对相关问题进行透视,并分析指出农村幼儿园教师教学存在的不足,然后有针对性的提出改进和完善建议,从而更好指导教学工作,本文的研究工作主要应用以下理论知识。

(1)学科教学论。学科教学论是教学研究中经常需要用到的理论,具体是指研究如何使有关课程与教学的一般理论跟学科教学实际情况相结合,来指导学科教学实践。并且在学科教学实践的基础上,研究有关的一般理论,对一般理论进行整合、补充、发展和完善,其核心是以实践为目的的理性设计。它与教育科学、心理科学、行为科学、社会学、现代信息技术联系密切,对教师教学活动开展具有重要指导作用和借鉴价值。因此,农村幼儿园教师教学过程中,需要发挥学科教学论的指导作用,从而更为全面的分析指出存在的不足,然后根据该理论要求和教学目标提出完善对策,更好指导农村幼儿园教师教学工作。

(2)农村幼儿园教师教学法。农村幼儿园教师教学中,离不开有效的教学法的应用。这样不仅能推动课程教学有效进行,还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较为常用的方法为直接教学法、习惯教学法。任课老师通过学习后应该掌握这些教学方法,有效指导自己的教学和科研工作,并在农村幼儿园教师教学中灵活应用。

(3)一般教育理论。一般教育理论内容丰富,主要包括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元认知理论、多元智能理论、创新理论等。教学中应该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和作用,注重师生间的课堂互动,更好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和知识应用技能,提高教学效果和学习效率。农村幼儿园教师教学中,离不开这些理论的应用。农村幼儿园教师教学中应该以这些理论为指导,实现教学方式方法创新,调动学生参与学习的热情,以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推动农村幼儿园课程设置完善和教学方法创新。

2.研究对象

选取农村幼儿园教师16名作为研究对象。

3.研究方法

结合调查研究工作需要,为提高研究分析水平,本文综合采取以下研究方法。

(1)问卷调查法。通过纸质及电子邮件等方式,对农村幼儿园教师进行问卷调查,获取和收集第一手资料,了解农村幼儿园教师教学的基本情况。

(2)访谈法。对任课老师和部分学生进行采访和談话,咨询和访谈农村幼儿园教师教学的课程设置、教学方法等相关内容,作为问卷调查的补充,获取更为详尽的调查资料。

(3)文献研究法。查阅图书馆众多相关书籍文献和中外文期刊数据库的资料和文章,对这些文献梳理和分类,对农村幼儿园教师教学有初步了解,为本研究的开展提供理论借鉴。

(4)观察法。参与农村幼儿园教师教学活动课,并融入其中,观察课程设置和教学基本情况,真实、详细了解农村幼儿园教师教学的基本情况。

二、农村幼儿园教师教学基本情况

农村幼儿园教师教学中,教师是课堂活动的组织者,也是文化传播者。他们的综合素质对有效开展课程教学,提高学生综合素养具有积极作用,也是调查分析中不可忽视的内容。为了解教师基本情况,通过调查和访谈,获取任课老师的年龄和职称信息。

1.年龄情况

2016年9月至10月间,调查和访谈的两所农村幼儿园共有16名专任教师,年龄在20-45岁之间。其中,年龄在20-29岁的8人,30-39岁的6人,2人的年龄在40岁以上,教师队伍呈年轻化趋势。从教龄来看,2-5年的6人,占37.5%;6-10年的8人,占50.0%;10-20年的2人,占12.5%。整体上看,新旧教师搭配合理,教龄6-10年的任课老师占一半。新旧教师所占比例合理,有利于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相互借鉴和学习,充分发挥各位教师的优势,推动相互间的专业知识和文化素养不断提高。

2.职称情况

从职称来看,10位教师是初级,占63%;6位是中级,占37%。8位拥有本科学历,占50%;另外8位本科在读,占50%。有14位专职教师,占88%,全职负责教学活动。另外4名负责教学管理,为兼职教师。可以看出,教师队伍的职称和学历偏低,缺乏具有高级职称的任课老师,拥有硕士及以上学历的任课老师太少,这些都有待进一步提升。

三、农村幼儿园教师教学存在的问题

在调查和访谈的基础上,对农村幼儿园教师教学基本情况有一定的把握和了解。但同时也发现教学活动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不足,需要采取措施改进和完善。

1.注重知识讲解,但讲解不明确

调查和观察发现,农村幼儿园教师在在授课过程中,非常注重对知识讲解。教师也注重了解幼儿对知识的获取和掌握程度,教学活动最终目的也是为了让幼儿掌握知识。整个教学活动中,任课老师讲授成了教学活动的中心。幼儿知识学习中,教师讲授的时间较长,提问也是为了增进师生互动,加深学生对知识的记忆。此外,教师在概念讲解时不注重精讲,讲解内容不明确。例如,在美术活动“长方形”的概念讲解时,一些老师简单的将长方形概念解释为,“上边两条线比旁边两条线长,这就是长方形”。通过交流得知,任课老师缺乏这一概念的知识储备,难以将概念精确传授给学生,对幼儿学习产生不利影响。

2.课堂提问的有效性较差

提问作为农村幼儿园教师与幼儿互动的主要方式,在授课过程中占据较大比重。但观察也发现,教师提问存在以下问题:提问类型单一,问题重复,难以引发幼儿思考的兴趣;有时提问的难度较大,问题与幼儿经验不符,甚至将提问作为惩罚幼儿的一种手段。

3.忽视倾听幼儿的心声

观察发现,幼儿园教师倾听幼儿心声主要体现在应答环节。教师在提问和讲授知识的过程中,幼儿会表现自己的看法和观点。但老师在课后忽视与幼儿交流,没有耐心倾听他们的心声。此外,农村幼儿教师对幼儿学习缺乏引导,教学管理效果较差,影响教学效果提升,需要采取完善措施。

四、农村幼儿园教师教学存在问题的改善对策

为弥补农村幼儿园教师教学存在的不足,促进幼儿健康全面发展,根据教学实际情况,可以采取以下有效的教学策略。

1.注重知識讲解,提高讲解的针对性

严把农村幼儿园教师入口关,确保任课老师具有幼儿教师资格证,做好面试和上岗前的培训工作,确保胜任教学工作,通过把握教师入口关来保证教学质量。同时,任课老师在授课过程中,要注重对知识进行细致讲解,提高授课技巧,综合应用情境教学法、游戏教学法等方式,提高授课的直观性和形象性,让幼儿有效理解和掌握知识。任课老师要加强专业知识学习,确保基本概念、理论的讲解真实、有效,将知识精准的传授给学生,提高课堂授课的实效性。

2.合理进行课堂提问,提高提问的实效性

提问是幼儿教师教学过程中不可忽视的环节,也是推动师生互动的关键。为增强课堂提问的实效性,任课老师要做好备课工作,善于提出丰富多样的问题,注重提出开放式问题,让幼儿深入思考,从不同分析和思考,开发幼儿智力,发挥幼儿想象。同时还要确保提问的目的性和实效性,避免低效、重复提问。要善于结合幼儿的生活和学习经验适当提问,在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方面提问,注重在新旧知识衔接处和新课导入环节提问。不能将提问作为惩罚幼儿的手段,避免给幼儿带来心理压力,让课堂教学氛围变得紧张。

3.倾听学生心声,有效开展课堂互动

农村幼儿园教师要增进与幼儿的交流与互动,善于倾听他们的心声,了解幼儿的学习情况和发展水平,提高教学实效性。课堂上,任课老师应该注重与学生交流,善于倾听他们的回答,掌握他们的学习情况。课后还要耐心对学生进行辅导,增进相互了解,帮助幼儿解决学习中遇到的困难,有利于任课老师更好安排教学活动。

4.注重对幼儿学习的科学引导

农村幼儿任课老师应该注重对幼儿学习的引导,采用解释、帮助、建议的方式,妥善解答幼儿学习中遇到的疑惑,推动课堂教学顺利进行。要给予幼儿以细致的指导,善于启发学生思维,注重鼓励方式的应用,增强幼儿学习的自信,让他们有效融入学习活动之中。

5.加强课堂教学管理工作

重视课堂教学管理,制定并落实管理规章制度,耐心为幼儿讲解活动规则和课堂纪律,增强幼儿的纪律观念。从而让幼儿遵循纪律和规章制度,提高课堂教学和幼儿学习的实效性。

五、结束语

第12篇

关键词:师资队伍 民办幼儿园 现状 问题 对策

中图分类号:G6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3)04(c)-0209-01

幼儿园是对3~6周岁幼儿集中进行保育和教育机构。近年来,入园难已成为一种社会普遍存在的现象。民办幼儿园作为国家机构以外承办的学前教育机构,也在不断发展壮大,并且改变了以“政府包办教育”的传统模式,成为学前教育的补充。然后,幼儿教师队伍建设,依然是民办幼儿园建设必须面对和解决的问题。

1 民办幼儿园教师队伍现状及问题

1.1 教师专业混杂

大多数教师并非公办幼儿园要求的那种幼师、学前教育、心理学、音乐、舞蹈等相关专业的毕业学生,而是一些并不相关的专业。在一些经济不发达地区,民办幼儿园教师专科学历和高中阶段毕业为主现象依然突出。只有在一些收费比较昂贵的“贵族幼儿园”,才有个别本科以上的老师点缀其间,不但比例少而且与学前教育专业不对口,教师队伍专业素质不同程度存在先天不足。

1.2 教学模式传统

受制于硬件设施的影响,民办幼儿园的教学,还主要以讲授为主,要求学生在安静、听话,好好坐在教室,听老师讲故事,跟老师学唱儿歌,与小朋友做室内游戏等。开展活动较少,幼儿的户外活动时间达不到要求。更谈不上幼儿能有活动选择的机会或者开展多种游戏的机会。

1.3 沟通处于被动

沟通是加强教学有效性的重要渠道。然而,民办幼儿园教师无论在与家长还是幼儿沟通中都处于被动地位。在与家长沟通中,更多愿意倾听家长多给孩子教点知识,把孩子培养成听话的孩子的模式。在与孩子沟通中,更多是听任孩子、溺爱孩子,失去了作为教师引导家长树立正确的育儿观念和保护孩子天性、严格管教孩子的职责,导致在沟通中的被动地位。

1.4 发展渠道受限

作为学校教育的一部分,职称评定在公办学校都存在,然而,在民办幼儿园,还有待改善。有些民办幼儿园教师没有参加职称评定的机会,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民办幼儿园教师寻找专业成长的动力。同时,很多民办幼儿教师把工作仅仅看成工作过渡而非是事业组成,自己不主动要求参加各种学习培养,也不积极申请,更有的民办幼儿园教师几乎没有参加专业进修学习的机会。

2 促进民办幼儿园教师队伍发展的策略

针对民办幼儿园教师队伍发展的问题,及时采取针对性措施,促进民办幼儿园教师队伍建设已显得刻不容缓。

2.1 加大政府对民办幼儿园的投入

与发达国家相比,无论是财力还是物力还是监管指导的精力上,我国在民办幼儿园的投入上还是有相当大的精力的,还有相当大的差距。国外经验表明,只有政府不断加大对民办幼儿园的投入,加强政府对民办幼儿园的监管,真正把民办幼儿园质量抓起来,教师队伍才能真正稳定下来,有稳定才有发展,才有提高。

2.2 提高民办幼儿园教师工资待遇

工资待遇低是导致民办幼儿园教师流失的一个重要原因。相对较低的工资收入,也是民办幼儿园教师流动性相当大。有的民办幼儿园老师甚至愿意去饭店当服务员,只是为了谋求一份更好的收入。因此,民办幼儿园也要采取激励办法,以调动各方办园的积极性。只有当工资收入在社会上具有相对竞争力的时候,幼儿园老师的位置才具有吸引力。

2.3 提供幼儿园教师平等发展机会

无论是政府,还是民办幼儿园管理者都应该想方设法为民办幼儿园教师提供各种专业进修机会。因为只有教师专业性获得了发展,他们才能更好地进行幼儿园的教育教学活动,而且各种与专业相关的进修学习,也能加强民办幼儿教师的专业认同感,增强其职业幸福感。并且要加强幼儿教师职后培训,建立以骨干教师为核心的培训网,鼓励教师参加幼师专业学历教育等。

2.4 有差异推进幼儿园教师队伍发展

对幼儿园教师的素质要求,除了需要公共基础之外,还需要有特点和特长的老师,以促进幼儿园的特色发展。有差异培训民办幼儿园老师队伍,主要还是应该在提高教师的专业技能上,比如,弹琴、声乐、手工、电脑、舞蹈、绘画等,既能有效推进教师队伍个体素质发展,也能整体推动队伍素质的提高,也能够在短时间内保证民办幼儿园的教育水平有效促进。

3 结语

总之,对民办幼儿园教师的成长,不能仅仅只关注教师个人发展,更重要的是关注影响教师自身能控制外部不利民办幼儿园老师队伍发展的客面外部因素,从全面宏观的角度,多主体、多元素、多层面的来加以思考和研究,需要通过多方面工作来配合和支撑。如果没有教师主体性的稳定,民办幼儿园的发展就会成为一句空话。

参考文献

[1] 杨兴志.大连金州新区学前教育发展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2.

[2] 林海萍.农村民办幼儿园教师频繁流动的原因与对策[J].宁波教育学院学报,2011(4):91-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