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经济效益分析

经济效益分析

时间:2023-05-30 10:46:53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经济效益分析,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经济效益分析

第1篇

【关键词】经济效益;影响因素;技术进步;劳动力;固定资产

医院经济效益集中体现了医院经济运行状况、工作效率和经营管理水平,是市场经济条件下医院生存的必要条件,也是医院健康成长与可持续发展的手段。实时地对医院经济运行进行分析,正确评价医院经济效益,剖析其影响因素及影响程度,充分利用现有的技术、人力、物力、资金等资源使其发挥最大效率,挖掘经济增长点,拓宽创收渠道,从而在竞争日趋激烈的医疗市场中健康持久地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一、资料与方法

资料来源于某医院2012―2016年国家卫生统计信息网络直报系统报表及财务报表,数据真实可靠。以2012年为基期,用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和索洛函数进行分析。

3.各因素对总收入增长绝对值影响

总收入绝对值增长:25867-17359=8509(万元).

(1)固定资产对收入增长绝对值影响:8508×11.53(万元).

(2)劳动力对收入增长绝对值影响:8508×23.07=1962.8(万元).

(3)技术进步对收入增长绝对值影响:8508×65.4=6545.2(万元).

各项因素对总收入增长的影响率、对总收入增长速度的贡献率及对增长绝对值的影响。见表2.

三、讨论

2012―2016年医院总收入绝对值增长8508万元,其中技术进步因素起主导作用,在总收入增长中所占比重为88.46%,使总收入增加了6545.20万元;劳动力因素在总收入增长中所占比重为23.07,使总收入增加了1962.80万元;固定资产因素在总收入增长中所占比重为-11.53,使总收入减少了980.97万元。

可见,技术进步因素对医院经济效益的增长起决定性作用,同时劳动力和固定资产因素也必须重视,这三大因素与医院的经济效益息息相关,呈正相关关系。

近年来,我院面临的挑战越来越艰巨,外资医院、民营医院的加盟正在不断改变原有的医疗市场格局,经济效益对医院来说关乎生存发展。我院是一所县级二级甲等综合医院,负责全县人民的院前急救及健康服务,医院全体工作人员围绕“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理念;医院领导注重人才培养及人才引进,选派多名医护人员到国内、国外进修学习,聘请省内外专家到我院坐诊,大力加强人力资源管理,提升人员素质,提高劳动效率;高度关注医学技术的发展,将新技术、新业务、新知识的更新融入到日常工作中,不断提高医疗技术水平;医院在保证医疗质量的前提下,重视先进医疗设备的作用,有计划、有针对性地进行合理引进和更新换代。同时紧贴医疗市场需求,强化医疗质量,增强服务意识,加强财务管理、净资产管理和内部审计,提高资金使用效率,以低廉的费用为病人提供更优|的服务,使医院走上质量效益型的发展道路。

参考文献:

[1] 于华,薛运友,易淑华.加强医院成本核算管理能力提高医院经济效益[J].中国卫生产业,2012(7):26-26.

第2篇

关键词:灌溉系统 经济效益 分析

(一)投资 保护地灌排工程投资是指工程项目全部完成达到设计要求所需付出的全部资金,即花费在保护地灌溉工程建设上的全部活劳动和物化劳动的总和。

保护地灌溉工程投资一般包括:

①永久性工程的投资,包括主体工程建筑物、附属工程建筑物,以及配套工程的投资、设备购置及安装费用。

②临时性工程的投资。

③其他投资,包括工程占地,处理工程的不利影响费用,勘测、规划、设计和科学实验等前期费用,生产用具的购置费用,管理费用,培训费用,预备费和其他必要的投资等。

对于配套工程投资,在规划阶段,可按扩大指标进行估算;在可行性研究和初步设计阶段,对灌(排)渠沟一般可参照概算办法进行计算,对灌排渠(沟)以下的固定渠系和田间工程,可按扩大指标进行估算。其所采用的扩大指标,应根据类似工程或典型工程设计资料分析确定。

(二)年运行费 年运行费用或称年经营费用是水利工程经济分析中另一个重要经济指标。它是指水利工程设施在正常运行期间需要支出的经常性费用,包括燃料动力费、维修费、管理费、补救和赔偿费,以及其他有关费用等。因为这些费用是年直接花费掉的,所以也称直接年运行费。

对水利工程而言,年运行费除以上所述的年直接开支的运行费外,还要对各类固定资产按一定的折旧率每年提取折旧费。它是工程管理单位每年从毛效益中需要提取的一项特殊支出,即工程使用寿命内无形消耗掉的固定资产,所以有人把折旧费称作间接年运行费。

为了便于计算,在经济分析中通常规定,所谓年费用(或称年成本)即包括直接年运行费和间接年运行费两部分。所谓年运行费则仅指直接年运行费用。年运行费计算方法如下:

(1)燃料动力费是指保护地水利工程设施在运行中所消耗的煤、电、油等费用。它与各年的实际运行情况有关,其消耗指标可以根据规划设计资料或实际管理运用资料,分年统计核算,求其平均值。对缺乏实际资料或规划设计阶段,可参照同地区类似工程设施的管理运行资料分析确定。

(2)维修费主要指保护地灌溉工程中各类建筑物和设备的维修养护费。一般分为日常维修费、岁修(每年维修一次)费和大修理费等。日常维修养护费可按照相应工程设施投资的一定比例(费率)进行估算,也可参照相同地区同类工程的实际开支费用分析确定。大修理不是每年都进行,为了计算方便,一般将大修理费用平均分摊到各年,作为年运行费的一项支出。可按投资一定比例进行结算。

(3)管理费包括工资、附加工资和行政费及其他日常费用等。这项费用的多少与工程规模、性质、机构编制大小等有关。一般可按年管理运行费的一定比例确定,或参照类似工程的实际开支费用分析确定。

(4)补救和赔偿费水利工程建成以后,有时也会带来一些不良影响,但保护地灌溉工程的这项影响一般较小,可按总值平均分摊到各年。

(三)效益计算 水利工程的经济效益是指工程建成投入管理运用后,所能获得的经济效益。在社会主义条件下,水利工程的经济效益包括两个方面:一是社会经济效益,它是指工程建成以后对整个国民经济全面的影响,从而为全社会提供经济效益,增加国民收入;二是间接经济效益,或称经营管理效益。

1.灌溉效益灌溉效益是指修建灌排工程以后,在相同的自然、农业生产条件下,比较有灌溉措施和无灌溉措施或采用不同灌溉模式时的农业产量(或产值)。其增加的产量(或产值)即为灌溉效益。保护地灌溉效益计算有两种方法,即产量对比法、灌溉效益分摊系数法等。

(1)产量对比法

①纵向对比法:是指某一保护地(或面积)在修建灌溉工程后作物产量与本建(或未改建)灌溉工程前作物产量相比较,其增加部分即为灌溉效益。由于采用产量对比法时有些条件发生改变,如年份等,所以常常以平均增产效益表示:

②横向对比法:简单地说就是同类地区采用灌溉工程与不采用灌溉工程时比较其效益变化。式中Yo--未采用灌溉工程或未改建灌溉工程时的平均产量。

(2)灌溉效益分摊系数法保护地增产通常不仅仅是通过灌溉工程增产,通常伴随着其他农业措施,如种植制度、施肥等。因此,效益增加的一部分是由于采用灌溉工程后产生的,计算时应考虑这一影响。其计算式为式中C--灌溉分摊系数,可根据历年产量资料分析,或采用同类地区试验资料确定或按规范确定。

2.排水效益保护地往往因暴雨或大雨造成环境积水过深或引起地下水位上升而造成涝灾,排水效益通常可以用实物量或价值量来表达,其中实物量的表达方式通常有:绝产面积法、减产量、绝产率、减产率等表示,有时也考虑一些由于积水浸泡而造成建筑物损失等。其实物量表达方式如下:

绝产面积法:通常涝灾(或渍害)有轻重之分,排水工程建成后将会减少受灾面积,但无法准确定出其效益。实际工作中通常用减少的绝产面积来表示排水措施的效益。

减产量:以涝灾引起的减产损失进行计算的一种方法,实际操作时往往有一定的难度。

绝产率:是涝灾区绝产面积与涝区总面积的一个比值。该指标是一个相对指标,运用这一指标表示排水效益,便于在条件类似区域计算采用。

减产率:是以涝区正常产量的损失程度来表示的一个相对指标。通常用单位面积上的损失率来表示。

(四)经济效益 分析保护地灌排工程的经济效益分析就是比较工程的投资与效益在经济上是否可行。或对满足同一目标的较多工程方案,进行分析、计算和比较,选择出建设单位既能接受、投资效益又高的工程方案。保护地灌排工程的经济效益分析方法大体上可分为两大类,一类是静态分析法;另一类是动态分析法。为了便于应用,现就这两种方法叙述如下:

1.静态分析法为不考虑资金的利息所做的分析比较,通常称为静态分析法。该方法指标通常有益本比法、年折旧费用最小法等。

(1)回收年限(益本比法)工程建成运行后,逐渐通过效益积累全部回收投资的年限。通常表示为

工程设计中的方案比较,除上述回收年限外,还必须考虑追加投资或方案间投资差额回收问题,通常称为抵偿年限。其计算公式为

我国一般采用的标准抵偿年限为3~5年。对于效益相同的各方案优选时,可以参考年折旧费用最小法。

(2)年折旧费用最小法对于效益相同情况下的多种方案,采用此法较为简便。而根据上述追加的投资抵偿年限法,选择最优方案,都是根据标准值计算的。即

第3篇

1.全寿命周期成本理论阐述

1.1全寿命周期成本的涵义全寿命周期成本这个概念运用于建筑行业始于20世纪七八十年代,自从全球范围内的能源危机爆发以来,以英美国等为首的发达国家开始高度重视建筑行业的全寿命周期成本。先进的全寿命周期成本分析方法成为各国重点关注和研究的对象,其原理、方法和应用范围在国际理论界和学术界都受到了高度的重视。国际上,对建筑项目全寿命周期成本的分析和研究均有制度化的手册和规范化的分析技术,因此其应用性和可操作性都非常的强[2]。早在20世纪80年代,全寿命周期成本理念便已引入我国,但是理论界更为重视对其功能进行分析和研究,而忽略了对其进行更深入的研究和运用。当前,在建筑领域,建设项目的全寿命周期成本的结构、计算方式和效益评价也尚未形成统一的规范和标准,有时候甚至将全寿命周期成本与建造成本混淆,完全忽视了建筑项目的动态成本。而全寿命周期成本应包含动态和静态成本两个部分,国内研究领域对建筑产品全寿命周期成本动态的计算方式由建设成本和使用成本构成,尚未形成统一的估算方式,缺乏可操作性,需要加强全寿命周期成本理论在建筑领域的实际运用和研究。

1.2绿色建筑的特征和全寿命周期成本结构分析绿色建筑的雏形是由美籍意大利建筑设计师保罗•索勒瑞提出的“生态建筑”,以构建和谐的生态居住环境为目的。他提出,建筑产品要最大化的利用周围的环境和自然因素,比如水、阳光、空气、地质环境等,同时还要降低各种不利于人们生活的环境因素作用,尽可能的不破坏当地的生态环境,并确保其健康的运行。我国在《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50378)文件中对“绿色建筑”的定义为:“建筑在全寿命周期内,能够最大化的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并减少污染,为人们提供健康、适用和高效的使用空间,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3]结合我国对绿色建筑的定义,其主要特征体现为三个方面:(1)建筑产品的成本核算是在全寿命周期范围内,建筑产品的成本预算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项目选址、项目规划设计、建筑施工计划、建筑物交付使用。在整个过程中,不仅需要测算建筑物对周围环境的影响,还需要对整个动态的过程进行评估和测算,主要包括建筑材料的开采、生产,建筑垃圾的报废、自然降解、回收及再利用等。这也显示了,在绿色建筑理念下,会充分考虑到建筑材料的前期来源和后期去向,以及对资源的消耗和对环境产生的影响。(2)绿色建筑强调尽可能的做到节能环保,最大限度地降低能耗并减少污染。我国的建设管理部门提出了“四个节约”的环保要求,即“节约用地、节约能源、节约用水、节约材料”,达到最大化保护环境的目的。在城市化加快发展的过程中,土地资源越来越紧张,高效的利用土地成为建筑业发展的大趋势;同时,注重提高对水电煤等资源的利用也是绿色建筑项目的重要解决内容,加强对报废建筑材料的有效处理也是绿色建筑推广的重要环节。(3)绿色建筑以实现人、建筑和自然环境的和谐共生为目的。传统的建筑不仅消耗了大量的资源,所产生的建筑垃圾对周围的环境更是造成了严重的破坏。而绿色建筑不仅要转变这一高能耗、高污染的建筑方式,更需要在为人们创造健康舒适和安全的室内环境时,兼顾和谐友好的室外环境,将人与建筑以最温和的方式融入到周围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中。

1.3绿色建筑项目全周期成本结构分析绿色建筑的全寿命周期成本主要包括四个方面的内容:决策设计成本、施工建造成本、维护使用成本和最后的回收报废成本。(1)建筑项目的前期决策设计涵盖了项目策划、信息收集和可行性研究等方面。首先需要进行建筑方案的优选、市场调查和资金筹措等工作,这些活动的花费占据了较大的比例,金额是十分巨大的。尤其是在绿色建筑的决策和设计上,方案的优劣直接关系着后期的建筑成本和使用成本,它对项目投资的经济效益起着决定性的作用[4]。经过全面细致规划的方案,其后续开展能够顺畅的进行,能够有效的节约建造和使用成本。(2)绿色建筑的建造成本会受到材料、技术、手艺和管理模式的影响。新材料、新技术和新的工艺方法都将被运用于绿色建筑的建造过程中,这也是科技进步为绿色建筑推广带来的作用力。而现代先进的管理理念与方法的运用,也极大的提升了绿色建筑的管理效益。在降低管理成本的前提下,最大化的增加管理效益。绿色建筑在建设阶段的质量好坏,对后期建筑物的使用成本和维护成本具有直接的影响。因此,保证绿色建筑的高质量,其后期的使用和维护成本必定会较低,而一旦出现质量方面的问题,无论大小,都将影响后期的使用和维护成本。(3)使用维护阶段的成本,在绿色建设全寿命周期内所占比重最大,因为使用的时间在全寿命周期内是最长的。当前,一级建筑的全寿命周期为100年以上,二级建筑的全寿命周期为50~100年,可见,建筑物的使用年限在全寿命周期中所占的时间是最长的,而且越到后期,建筑物的使用和维护成本就会越高。(4)最后,当建筑达到其使用寿命之后,在考虑采用何种报废和回收方式时,怎样操作和处理,才能实现成本的最低化,也是需要考虑的。尽管建筑物的设计和建设者并不会参与到以后建筑物的报废工作中,但也需要考虑建筑物最终的报废成本,这也是建筑行业社会责任的体现。需要做到报废所产生的成本最低时,并对环境产生的破坏和影响最小[5]。

2.绿色建筑的经济效益分析和评价

绿色建筑的效益主要分为显性效益和隐形效益,其中我们所说的“四个节约”就是显性效益,而隐形效益又体现在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两个方面。这里,显性效益是可以通过直接的数据和指标体系计算体现出来的;而隐形效益是难以全面评估和测算的,只能初步停留在定性描述的阶段。

2.1绿色建筑增量经济效益分析绿色建筑所产生的经济效益主要体现在对土地、能源、水资源和材料的节约四个方面。下文将列举深圳万科城绿色建筑的相关数据与基准建筑的对比,对绿色建筑的节能量进行分析,并通过计算得出节约的能源所产生的经济效益,测算出绿色建筑的可量化增量经济效益。(1)绿色建筑节能技术的经济效益分析绿色建筑对新能源的尝试主要体现在对太阳能的运用方面,其次,是水资源的循环使用。在民用住宅小区中,以太阳能代替电能,其可行性较高,在深圳万科地产开发的绿色住宅小区中,就是采用的太阳能光热技术。在太阳能光热系统应用技术中,我们以太阳能热水器为例进行增量经济效益分析。通过计算太阳能光热系统技术应用的节能量(ΔQ3)与标准用煤量进行换算,采用对比分析的方式加以论述。可见,仅仅是一座绿色建筑,在太阳能光热系统的应用技术方面,一年就能产生近3000元的经济效益。推而广之,我国人口众多,随着城镇化的发展,农村人口大量向城镇转移,居民建筑面积将会大幅增加。2014年,我国14个重点城市预计新增商品住宅供应约1.52亿㎡,按照上述节能数据,若是大力推广绿色建筑,新增住宅全部按照绿色建筑的标准进行设计和建筑,将会产生巨大的经济效益[6]。仅仅在太阳能光热系统技术应用这一方面,每年产生的经济效益总额可达到702.41万元。可见,其规模效应是十分巨大的。(2)绿色建筑节水体系的经济效益绿色建筑的节水技术体现在将水资源由传统的简单的“供给—排放”模式,转变为“供给、排放、贮存、处理、再利用”模式,利用水处理技术将水资源循环利用。其中水资源的多层次利用,不仅能够创造一定的经济效益,还能起到很好的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比如生活废水经过简单处理可以用作景观用水和清洁用水等;雨水收集和利用系统,可以用于小区的景观循环水等。这些节水系统直接减少了城市生活用水的供给压力,并能够产生良好的环境效益。这里以居民住宅区的中水处理系统为例进行论述。深圳万科城根据水质的不同,采用不同的处理方式,再将处理过的水进行循环使用。供水系统采用诸多的水处理技术并革新水处理设备,有效的预防二次污染,并在绿化灌溉中运用节水技术,可直接节水20%以上。当前,分质排水及中水回用,也是绿色建筑中采用的节水方式。一般处理的回水,可以用于市政杂用水,建筑杂用水和景观环境用水,若是达不到灰水等级,则可通过污水管道排走。一般情形下,路面雨水及其他雨水可以经过简单处理之后,加入中水循环中。经过分散处理的雨水,水质较好,可进行进一步的处理之后,进入生活用水渠道。利用天然重力因素,可对雨水进行大面积的收集,成为中水补充,进入循环利用体系中。根据一般居民住宅小区的水资源使用状况,分析回水用量:总回水用量=灰水回用量+雨水回用量而这些主要包括了蒸发用水量、下渗用水量、洗车用水量、绿化用水量、道路用水量和景观用水量。这里水资源的节水效益与总回水量成正比,总回水量越多,效益就越明显。随着水污染的越发严重,居民用水的单价也越来越高,能够有效的使用灰水和雨水,将有利于提高建筑的经济效益。(3)绿色建筑的其他经济效益分析利用地下空间、旧有建筑和废气场地,也是节地的有效方式。在土地资源日趋紧张的环境下,最大化的提高现有土地的使用率,也是绿色建筑经济效益的体现。采用高性能、高强度和生态化的材料也是绿色建筑的设计和建设方向。目前,我国建筑和房地产领域对节地和节材方面还没有形成统一的衡量指标,其所产生的经济效益也无法进一步进行准确的量化评估,在我国继续推广绿色建筑的过程中,将进行进一步研究[6]。

2.2绿色建筑经济效益评价全寿命周期成本理念下,绿色建筑的经济效益的评价方法和评价指标体系尚待进一步的深入和完善。这里我们对学术界和理论界已用于实践的方法和指标体系进行介绍和分析。(1)经济效益评价方法绿色建筑的经济效益评价方法主要从微观和宏观两个层面着手,即财务评价和国民经济评价,前者是后者的基础。从投资者的角度,进行财务评价主要根据国家的财政税收制度和市场行情进行,譬如:项目投资的总费用、建筑总成本、销售收入和应缴税金等。根据这些数据测算,进一步了解绿色建筑经济评价指标的合理性以及绿色建筑投资的盈利能力,作为绿色建筑经济可行性的参考。比如,上述所取深圳万科城中5000㎡单位的住宅,其太阳能光热系统的成本约为30万,建筑的使用年限为60年,这一项所产生的经济效益每年可达数千万,相较于投入,效益明显。而且我们还应意识到,不可再生资源的消耗是不可逆转的,涉及到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综合评价,绿色建筑所产生的经济效益是十分可观的。绿色建筑的部分投入,表现为生态效益,在计算项目投资回收期的过程中,一般采用内插法计算,在深圳万科城的相关数据测算中,假设项目计算期为20年,其绿色建筑项目的增量投资内部收益率约为7.7%,处于较低的水平。(2)经济效益评价指标绿色建筑经济效益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需要遵循科学性和合理性。选取绿色建筑的评价指标时,需要考虑不同的评价对象所需要满足的具体要求。根据不同的评价要求来确定,还要考虑到数据资料的全面性和项目所处的各种条件的差异。所需测算数据的是否便于收集和统计,也是需要预先考虑的。另外,绿色建筑的经济效益评价指标不具有唯一性,评价深度也各有不同。当前,在实际的应用中,是否考虑资金的时间价值进行效益评价,所构建的指标体系也是不同的。比如:增量投资的回收期、增量投资的内部收益率等指标的评价,都需要考虑资金的时间价值。还可以按照绿色建筑项目经济评价指标的类别进行分类,比如,绿色建筑节水系统运用技术的增量投资回收期,可用节约资源的经济效益来补偿增量投资。(3)经济效益评价结果分析在对绿色建筑经济效益进行评价的过程中,我们可以看到,绿色建筑项目能够有效的降低能耗,能够在最大化提高居住和生活环境舒适度的条件下,实现经济效益的最大化[6]。例如:深圳万科城的采暖耗热节能指标大大超过了广东省50%的强制节能标准,达到了65%的节能率。起到了良好的社会示范作用,其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也是十分巨大的。通过对万科城绿色建筑项目增量投资回收期进行计算,获得其投资回收期为13.09年,其中增量投资内部收益率为7.69%,可见,绿色建筑具有较为乐观的经济效益。在万科城绿色建筑项目中,其节水体系中的灰水处理技术成本具有边际成本递减的效应,即随着规模的增加,投资成本是降低的。可见,其在人口规模更巨大的居民区,还具有更明显的经济效益。将具体表现为投资回收期的缩短和增量投资内部收益率增加。在测算增量投资回收期和增量投资内部收益率时,这两个指标对建设投资金额和水价的敏感性较强,即在反映其相关性的曲线上可见到其斜率较大,而煤价的涨幅却对相关经济评价指标的影响较小,表现为敏感性较低[7]。也就是增量成本和自来水价格将成为影响绿色建筑直接经济效益的最重要因素,其相关性较强。结合这一评价结果,可知,绿色建筑要想提高其经济效益,首先就是要控制增量成本。而随着目前居民自来水价格的逐步上涨,对绿色建筑项目的拉动作用也将更为显著。

3.结论

第4篇

关键词:工期,完工概率,工期风险,经济效益

Economic Revenue Analysis of Construction Period Risk

Abstract: Currently, with higher and higher demand of the construction period, the accurate assessment of the construction period risk is one of the basic premises to ensure the revenue of the project. This essay firstly considers the multiple risk factors from shortening the duration and delaying the duration, then builds the economic and revenue model under the different completion period probability and analyzes the economic profit based on the construction period risk. The essay can help the relevant parties to control the risk accurately and ensure the smooth implementation of the project in the course of the construction.

Keywords: construction period, completion period probability, period risk, economic revenue.

中图分类号:F014文献标识码: A

引言

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和城市化建设进程的加快,我国在基础建设方面的投入巨大,全国各地工程项目建设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在工程项目建设过程中对工期的要求也越来越严苛,在项目投标过程中,承包人通常会积极响应招标人对于工期的要求,甚至作出更高的承诺,以获得项目。但由此也增大了工期带来的风险,承包人在获得工程项目的同时为了确保经济效益,对项目的工期风险进行经济效益评估显得尤为重要。

1工期风险的相关概念

1.1工期

工期是各类工程施工期限的天数。根据工程施工的难易程度,可以将工期划分为合理工期、极限最小工期、极限最大工期、最佳工期四种基本情况。

1.1.1合理工期

合理工期是在正常的施工条件下,通过合理的施工组织,在采用比较先进的施工工艺下,按照规定的技术标准完成该类工程的时间;工程的合理工期可以根据各个分部分项工程的概预算定额的消耗量,通过施工计划网络中各个关键工作的正常完成时间来确定。

1.1.2极限最小工期

极限最小工期是指在当前施工工艺的要求下,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能够完成工程的最短时间;极限最小工期的确定要受到工作面、施工机械、施工人员、各种材料的投入以及施工过程中工艺本身要求的限制;在确定工程极限工期时,可以根据施工计划网络中各个关键工作的最乐观完成时间来确定。

1.1.3极限最大工期

极限最大工期是指在当前施工工艺的要求下,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允许工程完工的最长时间;在确定工程极限最晚工期时,可以根据施工计划网络中各个关键工作的最悲观时间来确定。

1.1.4最佳工期

最佳工期是在保证工程质量标准的前提下,使直接费和间接费加在一起的总费用为最小值,即为最经济工期。随着工期的缩短,一般的情况是直接费增加而间接费减少,反之,直接费会减少而间接费会增加。

1.2工期完工概率

在编制工程施工组织计划网络图时,大部分工作的工作持续时间不能或很难以一个肯定的时间来确定,因此需要确定出工程项目在不同工期下完工的概率。假定工程项目工期在极限最小工期和极限最大工期之间服从正态分布,则工程项目在计划工期内的完工概率为。根据概率论可以得知在计划工期内的完工概率实际上为在实际工期小于计划工期时的完工概率累计之和。

1.3风险

风险是项目是实施过程中的不确定因素,风险在任何工程项目中都存在。风险的存在会造成工期延长、成本增加等,最终导致工程经济效益降低,甚至项目失败。现代工程项目的特点是规模大、建设周期长、参加单位多、环境复杂,在项目实施过程中风险无处不在。为了准确的预测风险发生下的结果,需要根据工程的情况做出假设、期望、估计和预测。而工程项目由于其各方面都存在着不确定。很难给风险下一个明确的定义。

关于风险的一个可行定义可以这样描述:一个事件在不确定因素的变动和影响下,使实际结果和预期结果发生背离而导致利益损失的可能性和不确定性。其要素为不确定性和损失这两个概念。

1.4工期风险

工期风险是指工作持续时间的不确定性和整个项目工期的不确定性,即计划工期不能如期实现的概率。工期风险的发生会造成成本增加、投资回收期延长等情况。大型工程建设项目是在复杂的自然和社会环境中进行,是一个充满不确定性的过程,其不确定性不仅受其规模、技术复杂性等因素的影响,并且受时间、资源、环境的制约。项目实施环境的不确定性,往往造成工期的拖延和费用的超支,导致项目的经济效益降低,甚至项目失败。

总体上来说,工期风险是指在计划的工期内不能完工所产生的损失。这里的风险有两层含义:一是在计划工期内不能完工的可能性有多大;二是在计划工期内不能完工的损失有多大。

工期风险R的数学表达式为:

R=R(P,S) (1)

式中:P――工期风险概率,即在计划的工期内不能完工的可能性。

S――工期风险损失,即在计划的工期内不能完工所带来的损失。

常规的工期风险概率只是指在计划工期内,项目的计算工期超过计划工期的概率。用数学表达式为:

P=p(T1>T0)(2)

式中:T1――项目的计算工期,

T0――项目的计划工期。

相应的,常规的工程在计划工期内的完工概率为:P=p(T1≤ T0)。

2工期风险所带来的经济效益分析

项目实施过程中,由于其工期的不确定性,在对工期风险进行分析时,不仅要考虑工期延误带来的经济效益损失,也要考虑工期缩短所增加的工程经济效益。

2.1工期缩短带来的经济效益分析

在确定了项目建设工期后,合理地缩短施工工期的经济效益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节省了投资,二是多产生了收益。具体地说,对于建设单位而言,缩短施工工期可以提前投产,节约建设期的贷款利息,同时可以提前得到运营效益。对于施工单位而言,缩短施工工期,不仅可以节省工程费用,而且还可以因提高竣工而得到建设单位的奖励或者在提前投产的运营效益中按比例提成(按合同中的规定)。因此,对于承包商而言,需要分析工期缩短所带来的经济效益。

2.1.1可以节省工程费用所带来的经济效益

在工程竣工验收时,根据资金时间价值的相关理论,以工程计划竣工时间为基准期,可以得知,考虑资金时间价值下的工程总成本为:

(3)

式中:t――第t个计算周期;

a――在计算周期内的资金的利率;

N――在计划工期内的计算周期数目;

――第t个周期内的工程成本(本文中只包括资源成本)。

假设缩短的工期为n个计算周期,则在缩短工期内工程完工的总成本为:

(4)

式中:――在缩短工期下第t个周期内的工程成本;

且,为取该数的整数部分的函数。

T――工程的实际完工时间;

D――每个周期的时间;

――项目的完成时间都有一个极限(最小)工期。

假设在项目施工过程中,无论何时完工,工程项目消耗的资源总量是不变的,则有。

同时,缩短工期需要在工程的进度过程中需要追加一定量的成本来实现。

假设在第t个计算周期内的追加成本为,在整个工期内的追加成本为(5)

则当工期的时间完工时间小于计划工期时,考虑资金时间价值下的工程缩短工期所节省的费用为:

(6)

2.1.2提高竣工而得到建设单位的奖励

在工程施工招标过程中,一般会将提前竣工奖励条款放入合同中,不同的项目合同中规定的提前竣工函数是不同的。本文引用阶梯型的工期-奖励函数来进行计算。

对于任何一个工程项目而言,完成其项目的时间都有一个极限工期。假设阶梯状的各个时间段相等,为方便计算,设各个时间段的长度和上述计算周期的长度相等为D,则工程项目能进行奖励的时间段个数为为,设项目极限的奖金为,在相邻时间段内的奖金呈线性关系,则阶梯型工期-奖励函数为:

(7)

根据以上的分析可以得到,工程项目在实际工期为T(时,项目的缩短工期效益为:

(8)

其中的,。

2.2工期延误带来的经济损失分析

对于承包商而言,主要会造成三方面的经济效益损失:一是根据合同条款中,工期延误的违约金;二是造成的实际工程成本的增加的损失;三是间接造成的管理费用等间接损失。

2.2.1工期延误造成的违约金

当工程项目的实际完工时间大于计划完工时间时,对业主而言,其项目的运营期也就意味着向后顺延,工程项目的经济效益会降低。

对于工程项目而言,在进行招投标过程中将项目按不同的专业工程划分来进行招标,某专业工程的工期延误也就意味着紧后工程开工时间的推后,进而影响项目整个计划,降低其工程的经济社会效益。因此,为了使得各施工单位能够在计划工期内完工,在合同文件中,业主会针对工期延误造成的经济社会效益的损失来制定出工期拖延的惩罚措施。罚款金额一般会考虑的因素有:业主盈利损失;工程拖期引起的贷款利息增加;工程拖期引起的附加监理费;由于工程拖期不能使用,继续租用原建筑物或租用其他建筑物的租赁费等。

在工程项目施工过程中,由施工计划网络中各个工作的最悲观时间作为该工作的极限最晚完工时间,则工程项目的极限最晚完工工期。

假设工期的罚款额与工期的拖延时间成线性,即完成工期的时间与计划工期相比每推后一天,工期的罚款额为一常数。则项目工期拖延的经济效益损失为:

, (9)

2.2.2工、料、机的经济损失

工程项目的建设是在有限的资源约束条件下进行的,承包商会根据进度计划合理配置各自的资源,。在考虑资源效益时,通常按照均衡生产或者按照进度计划以一定程度的不均匀系数配置资源。当工期延误时,就会增加这部分资源的后续使用成本,降低资源的经济效益。本文不考虑材料在工期延误时产生的经济损失或效益,仅分析在劳动力和机械方面的经济损失。

(1)劳动力的经济损失:

工程工期的延期,使得消耗的劳动力工日数会相应的增大。假设在拖延工期内每天的劳动力投入量为在整个工程内的日平均劳动力需求量,且劳动力的单价不变,则在项目工期拖延下人工费增加的经济损失为:

,(10)

式中:――在工期拖延的情况下,工程项目每天的劳动力投入量;

d――劳动力的单价。

(2)机械的经济损失:

工程工期的延期,在工程所消耗的机械台班数会相应的增大。

本文假设在拖延工期内所需要的某机械每天的台班数量为在整个工程内的日平均机械台班数,且台班的单价不变。设某种机械每天的台班数为,机械台班单价为。

则项目工期拖延下所有机械费的经济损失为:

(11)

式中:m――未完成工程中所需要机械的总类。

2.2.3相关管理费用的经济损失

这部分损失主要包括现场管理费和总部管理费。

现场管理费包括四个部分。一是现场管理人员工资支出;二是人员的其它费用;三是现场临时设施和福利设施费;四是现场日常管理费用支出。

总部管理费主要包括总部人员的管理等其它的费用。

在本文中,为简化计算,相关管理费用的经济损失以在工程延期内的工、料、机总的经济损失为基础,乘以一定的比例来计算。

则项目工期拖延下相关管理费用的的经济损失为:

(12)

根据以上的分析可以得到,工程项目在实际工期为T(时,项目的工期延长的经济损失为:

(13)

2.3不同工期完工概率下的工期经济效益模型

在工程项目施工计划网络中,假设项目的工期服从正态分布,根据施工计划网络计算出项目工期的期望值和方差,则可以得到项目完工工期的概率分布函数。

本文根据不同时间完工概率的情况建立了工期风险下的经济效益模型。

(1)在工程实际完工工期比计划工期小的情况下所产生的工期概率经济效益模型为:

(14)

(2)在工程实际完工工期比计划工期大的情况下所产生的工期概率经济效益模型为:

(15)

通过以上情况的分析,那么在给定的施工计划网络下,考虑工期完工概率的工期风险经济效益模型为:

(16)

3结束语

本文所构建的工期风险经济效益模型综合考虑工期缩短和工期延误带来的多种风险影响因素。运用该模型能够对工期风险下的项目经济效益进行较为准确的评估,可以成为工程项目相关单位在项目建设过程中决策的重要参考依据,从而减少决策的失误,避免损失。本文研究的模型运用简单易行,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在工程项目建设中有重要的实际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 张亮波. 公路工程中资源均衡与工期风险的研究 [D]. 西安: 长安大学 2009.

[2] 石勇民. 公路施工项目成本管理手册[M]. 北京: 人民交通出版社, 2008

[3] 张云波. 工程项目工期延误原因分析[J]. 华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3(04), 369-373.

[4] 秦爽. 工程工期风险嫡理论研究[D]. 西安: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2007.

[5] 赵棣. 基建项目与施工工期优化的经济效益即分配[J]. 国外建筑科技, 2003(01), 83-85.

第5篇

【关键词】山地丘陵;经济效益;分析探究

在过去,鲜有山地种植泡桐林成功的例子。随着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和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在南方丘陵山地种植泡桐林大获成功,还相继成立江南泡桐研究所,为泡桐造林的不断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1 对泡桐独有特性的分析

因为泡桐具有分布范围较为广泛、使用途径较多、木质非常好、适应能力特别强、生长速度较快等优点,所以深受人们的喜爱。

1.1 我国的泡桐分布范围较为广泛

我国至少有二十三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等都种植泡桐。尤其是近几年,很多地区大量进行泡桐种植,搞农田林网种植,大力发展生态经济。

1.2 泡桐的使用途径较多

泡桐的花和叶都能作为肥料、饲料,还能够诱捕害虫;花、果、树皮、叶等都可以作为药材;树叶可以净化空气,花朵可作观赏。它不仅仅是良好的用材树种,更是优良的药用树种、工矿区绿化以及观赏树种,同时也能够在植物保护方面发挥一些作用和影响。

1.3 泡桐的自然适应能力很好

它不仅适合用于“四旁”绿化,还可以作为华南、中原、华北地区农田林网的保护树种,实施农桐间作的生态模式。尤其是近几年,一些山地丘陵进行泡桐的种植也是卓有成效。

1.4 泡桐的生长速度十分迅速

若能够精心管理泡桐,那么五、六年便可成才。对于生长十年的泡桐而言,其材积可以达到0.5~0.6立方米,胸径可以达到平均30~40厘米。

1.5 泡桐的材质极其优良

它有很多的优点,例如,容易加工、不易变形和翘裂、导音和绝缘性能好、木质较轻、不容易燃烧、易干燥、耐腐蚀、防潮湿、纹理较为美观鲜明等等。

2 在南方丘陵山地进行泡桐林的种植,有较高的技术要求

泡桐林的种植不仅仅对环境的要求很高,同时,对于种植技术也有很高的要求。

2.1 必须选用适合的土地进行泡桐林的种植

世界上的泡桐自然分布海拔可高达到两千米,然而近年来一些南方的丘陵山地种植泡桐也卓有成效。泡桐树是较为喜爱阳光的树种,主根系深、叶大枝疏、树冠扩展。同时它也是喜爱土层较为深厚且透气性好的土地,但它怕水淹、怕盐碱。通常情况下,只要土壤深厚疏松且没有积水,土层厚度超过80厘米就可种植泡桐,切记一定要避免在风口种植。

2.2 必须要挑选较为茁壮的树苗进行种植

要想造林,必须要选用深埋根培育一年的壮苗,标准是:地径和干高的数值比例在1:60~70;要苗干通直、根量大、无机械损伤和病虫害、根系幅度超过30厘米;苗干要节间短、节数少、组织充实、髓心小、皮色深、尖削度大。如果是大面积的种植,一定要选择一、二级树苗,地径必须超过4厘米且苗高要超过3米。

2.3 必须要进行严格的扶苗培土过程

对于新种植的泡桐而言,其根系不是很发达,土壤沉实,极容易受雨水和风的影响形成倒伏和侧翻的现象,所以,在多雨风大的季节,一定要及时进行扶苗培土。同时,还要进行人工接干、防治病虫、及时追肥等等。

2.4 必须要选择优良品种种进行种植

之所以南方丘陵山地的泡桐林能够种植成功,很重要的一个原因是选用优良品种,特别是国家泡桐研究所的一个新优良品种“9501”,它属于杂交种。它的亲本是来自于我国两个不同泡桐分布区的不同种类,所以它具有良好的适应能力和生长能力。

2.5 种植前必须要将土地进行细致整理

进行机械化平整土地,质量高且成本低,普遍都是用挖掘机进行开垦。在造林前的一个月要清除掉地表上的杂灌、树木等,开垦时深度要达到50厘米,再按照5厘米×3厘米或4厘米*4厘米的行株间距开挖大坑,树坑的基本规格是1米×1米×1米,在挖坑时,应该先把底层土、中层土、表层土分开堆放,待到进行回填工作时,先将表层土回填,相继施复合肥0.25~0.3公斤,腐熟农家肥更好,然后再把中、底层土回填,深度大约是30~50厘米。

2.6 必须要认真细心的进行泡桐的种植

泡桐不能够种植的太深,普遍的种植深度在树苗根茎处比地表低约20厘米最为适宜,潮湿条件或土质黏重一定要浅栽,深度约为10-15厘米。将树苗入穴埋土之前,先把根系理顺,再按照自然方向将其放入穴内,不能够窝根、卷根。将树苗放入穴中后,需要一人扶植树苗,一人将细土慢慢填入根系之中,等到根系填满虚土,再用脚将虚土轻轻踩实,从而防止根系的架空,再向根系上面和周围填土,待穴中土满之后,用脚踏实,切不可用锄头捶打和用力猛踩,防止伤及根部从而影响成活率。泡桐种植一至二个月后,伴随着风吹雨淋,会有倒伏现象发生,种植穴已沉实,可以结合着第一次施肥,把倒伏的树苗扶正,进行培土。

3 分析泡桐造林产生的经济效益

下面是对于泡桐林的成本分析以及利润效益的分析。

(1)对树苗的成本费用进行分析:如果按照每667平方米种植30株,其中包含两株的死亡损耗,每株的价格是5元,合计是每667平方米要175元,其中包含25元的调运费。

(2)种植过程中化肥、农药的费用大约是每667平米花费800元。

(3)种植过程中工具费的合计费用是每667平米花费50元。

(4)荒山租金费用是每667平米花费15元。

(5)种植过程中的种植费大约是每667平米花费350元。

(6)种植过程中的人工费大约是每667平米花费400元。

由计算可得,每667平米的成本费用总计要花费1895元。

结束第一个轮伐期后的二、三、四轮伐周期可以将培育期缩短一年,每667平米可以节省出种苗费175元,节省种植费350元。

若是山地集约种植的泡桐,到第八年的主伐期,可达到10米以上的树高,其胸径也可以超过30厘米,单株材积就可超过0.459立方米,若按照每667平米种植28株计算,那么每667平米的蓄积量就可以达到12.85立方米,产出木材大约是9立方米,每立方米的木材若按照平均1000元算的话,667平米的总产值可以高达9000元。因此,在南方丘陵山地种植泡桐林的效益是非常可观的。

由此可以得出的净利润是每667平米可获利888元,第二轮伐期过后的利润更加客观。若选择适合的地区种植,盈利和山地相比更加可观。

4 结语

南方丘陵山地的泡桐造林工程不仅对土壤、树种、种植技术等要求较高,对于环境的要求也很高。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在攻克一个又一个难关后,南方丘陵山地进行种植泡桐林大获成功。泡桐林的种植成功不仅对于当地的生态环境有影响,同时还影响着当地的经济。泡桐林给当地人民带来非常可观的经济效益,促进当地经济水平的上升,同时,通过种植泡桐林,改善了当地的生态环境,促进当地的生态农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周贵龙.南方丘陵山地泡桐造林经济效益分析[J].农村百事通,2009(19).

[2]王春英.泡桐造林技术要点[J].河北农业科技,2011(20).

[3]鲁月巧.泡桐造林技术[J].河北林业,2012(5).

[4]詹大欢,段金平.广东泡桐造林技术研究[J].广东林业科技,2002(3).

第6篇

关键词:低碳理念;绿色建筑;经济效益分析;碳排放量

1绿色建筑刍议

经济的高速发展,带动人民生活需求的加大,在这个互动过程中,建筑业和房地产业对经济的贡献在近些年是众所周知的,甚至一跃成为带动我国经济高速发展的新的经济增长点。但是我们反观这高速增长下的建筑模式,依然存在许多问题。首先对于我们这样一个并不发达的发展中国家来说,传统建筑业普遍存在的高投入、高消耗、高排放、低效率、难循环为代价的粗放式发展,还是非常令人担忧的,从某种意义上,建筑业的高速发展是建立在能源消耗量大、利用率低、污染严重的基础之上的,这样的发展不符合国家的可持续发展道路,不适应我们发展中国家的国情,也不是环保的建筑发展思路,应当进行逐步的改善。

从我国建设部的相关资料显示,目前我国建筑能源消耗已经接近社会总能耗的3成。现有城乡建筑总面积近470多亿平方米,基本上都是高能耗建筑。据测算,2010年,我国大气中SO2浓度在采暖期间是日常的六倍多,而这样的情况如果不加以控制,预计到了2020年时,我国的建筑面积将超过1000亿平方米,而此刻我们国家每年的建筑耗能将很有可能超过1.2万亿度电、4亿吨煤、水、油等,而这个数据是现在的3倍之多。”由此看来,我国亟需发展适合我国国情的建筑。而绿色建筑就是在我国经济发展需求与环境保护的矛盾中应运而生的。据《绿色建筑评价标准》的定义,绿色建筑是指在建筑的全寿命周期内,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节能、节地、节水、节材),保护环境和减少污染,为人们提供健康、适用和高效的使用空间,与自然和谐共尘的建筑。而低碳理念是在全球气候变暖,冰川积雪减少,海平面上升等威胁到人类生存的气候现象背景下产生的,它强调的是经济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都尽可能减少温室气体产生。

从绿色建筑和低碳理念的定义上我们可以得知,二者之间是相互呼应的,绿色建筑在实际的应用中也体现了低碳的标准。其目的也是减少消耗,保护环境。而我国在哥本哈根世界气候大会上已经做出郑重的承诺,我国在2020年中国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要降低4到5成,因此,今后的很长时间里,我国势必将在全国范围内掀起建设低碳城市,倡导低碳生活和发展低碳经济的热潮。

2绿色建筑的实现原理和CO2的减排价值

我国的太阳能、风能、生物质能、地热能、海洋能等,可再生能源,资源丰富、清洁干净、可再生性强,且与环境相适宜,无污染,能耗低。前面已经提到了,我国是高能耗国家,大力提倡低能耗绿色建筑完全符合国情,这对于优化我国目前的能源消费结构,减排放,控污染,建设和谐社会,支撑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都具有十分重大的实际意义。而具体落实到房地产行业上,在建筑项目中大力提倡和应用可再生能源,是关系到降低住宅全寿命周期成本,合理控制房价,实现房地产行业可持续发展、发展循环经济的重要内容,也是全面建设和谐社会的必然选择。而把减排从国民经济角度来分析,无论CO2减排是否能够实现商品化,进行市场化交易管理,绿色建筑项目都具有推广价值,但CO2的减排价值如能实现利益分割,均等承担,公平交易,那么CO2的减排价值通过碳排放交易机制作为绿色建筑项目的收益才能够真正体现绿色建筑在低碳背景下的实际收益情况。

3绿色建筑的经济效益分析

3.1传统建筑的经济效益分析

在传统的建筑经济效益分析中,企业将环保效应放在经济效益考核中,其中包括减排带来的效益、新能源效益、低能耗等等。其主要计算方式是将以后的现金收益以某一个收益率折现,以此来考虑收益与成本之间的比例关系。

而依照现在的建筑效益分析情况来看,这样的经济效益的计算方式是无法涵盖绿色建筑的实际有效收益的,降低了绿色建筑的实际价值,影响到了人们对绿色建筑的正确认识,左右了企业决策人的判断,在一定程度上,对绿色建筑的大力推广和普及造成了不应该的负面影响。在当前,因为绿色建筑的建设成本比普通的高能耗建筑要高一些,而绿色建筑长期的收益却无法在经济效益分析中客观地反映出来,而成本又相对较高,在追求利润最大化的市场经济下,在急功近利的心态驱使下,很多企业忽视了长远的效益,不愿意从事绿色建筑项目的开发。由此我们也得出了一个结论,传统的建筑经济效益分析方法不适用于绿色建筑的有效评价,对于绿色建筑的实施推广产生了不利影响。

3.2基于碳减排价值计算的经济效益分析

绿色建筑是一个综合的价值体现,“绿色”的观念是贯穿于整个建筑的建设、使用、保养过程中的,从一开始材料的开采、加工、运输,建筑物的规划、设计、建造、使用以至更新改造直到最后拆除的全过程,“绿色”的观念覆盖于建筑物的整个生命周期;再者,“绿色建筑”注重与地区生态环境及自身室内外环境的和谐,包括对自然光利用、空气流通、景观环境等方面的综合考虑,目的在于为居住者提供一个各方面条件俱佳的建筑生活空间,并对周边环境产生长期的积极影响;再次,“绿色建筑”强调建筑材料与能源的有限性及其节约,因而在“绿色建筑”的设计阶段、施工阶段,以至于建筑物建成后使用过程的各个环节中都存在影响碳排放的因素,当绿色建筑的经济效益分析中引入碳排放交易的时候,可以构建绿色建筑单位时间内的碳排放减少量及价值的模型。

4案例分析

温州某住宅项目建设,该项目总占地约21.1万平方米,规划总建筑面积约19.6 万平方米,为别墅、花园小房、小高层的复合型小区,其室外公共照明系统(庭灯、草坪灯)采用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用于室外公共照明系统(庭灯、草坪灯),占地面积约为70050 平方米。

4.1经济效益分析

按小区室外公共照明负荷规划,小区庭院灯需150 盏、草坪灯需500 盏,按规定计算得出年能耗估算比较表(表一):

表一:室外公共照明负荷供应方式年耗能估算

科目

建筑面积( m2)

日平均照明设计标准( kWh)

耗能(kWh/年)

光伏发电

城市供电

庭院灯

150 盏

200 0 73000

草坪灯

500 盏

55 0 20075

合计

650 盏

250 0 93075

温州市公共用电价格为0.8 元/kW h;而小区庭灯、草坪灯按温州市当地市场价格需要投资约三十万元;而小区室外公共照明系统设备建设和维护费用按6元/平计算(占地面积约为70050平方米)。计算分析时不考虑价格变化因素。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的主要设备单晶硅电池方阵的使用寿命约15年至25年,因此该分析以20 年为一个周期进行比较。经过计算可得出不同室外公共照明负荷供应方式的经济效益比(见表二):

表二:不同室外公共照明负荷供应方式的经济效益比

项目 方式1

光伏发电系统

方式2

城市市政供电

装置寿命(年) 20 20

设备总投资(万元) 30 45

年运行费用(万元) 0 7.5

20 年总成本(万元) 31 195

由上表的计算结果可知:方式1比方式2在20年内可节省成160余万元。可见,住宅小区中的草坪灯、庭院灯运用了太阳能光伏公共照明技术后,将会产生巨大的经济效益。

5结论

经过上面的分析,我们首先确定了绿色建筑经济效益分析引入低碳理念的可行性,并借鉴碳排放交易的理念,从企业的角度出发,将碳排放量的控制和产生的经济效益引入到绿色建筑的经济效益评价中。将低碳的理念有效地融合到绿色建筑的实施上去,在案例中,结果分析表明绿色建筑带来的可观收益,而这样的效益在传统的建筑经济效益分析下是无法体现的,而新的经济效益分析方式能够使绿色建筑的经济效益有一定程度的增加,从而更加真实地体现出了绿色建筑的实际价值。因此对该效益分析法的倡导和引入,可以为正确评价绿色建筑的收益提供保障,使得人们能够更加真实地了解绿色建筑的价值,为绿色建筑的有效推广,促进低碳城市的建设发挥积极的促进作用。

作者简介:王建煌,(1972.02), 男,浙江温州,建筑经济师,本科, 办公室副主任,研究方向:(1)建筑工程建设管理;(2)公路管理业务用房规划;

参考文献

[1]姚德文.低碳经济模式下的产业发展新路径[J].当代经济,2009(12):6-7.

[2]张建国,刘海燕.节能项目技术经济评价指标和方法研究[J].中国能源,2009,31(1):23-26.

[3]贾明,朱海潮.绿色建筑技术经济分析与评价[J].陕西建筑,2009(171):5-6.

第7篇

[关键词]释放赤眼蜂卡;防治落叶松毛虫;经济效益分析

中图分类号:S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5)23-0296-01

落叶松毛虫Dendrolimus superans (Butler)属鳞翅目,枯叶蛾科,松毛虫属,在黑龙江省桦南县主要危害落叶松、红松、樟子松、红皮云杉针叶。大发生时可将大片松林针叶吃光,受害林木生长衰弱,引起蛀干害虫发生,致使林木成片死亡[1]。

落叶松毛虫在黑龙江省桦南县1a发生1代,少数2a发生1代。以3-4龄或6-7龄幼虫在树干基部周围枯枝落叶层下越冬,正常年份,落叶松毛虫成虫产卵盛期在每年的7月上旬,在桦南县七峰林场、青背林场两地气温稍稍晚于其它地区,因此,两地区成虫产卵盛期稍晚于其它地区2-4d。笔者根据该虫的生物学特性,结合县域实际,运用释放赤眼蜂卡在施业区内对落叶松毛虫进行了卵期防治,并对其防治后林分虫口密度和卵寄生率情况进行了系统调查,对运用此方法防治进行了经济效益分析[2]。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地概况

试验地设置在桦南县境内9个国营林场的人工落叶松林内,林木平均林龄在30a以上,平均树高15m以上,平均胸径16cm以上。试验地部分地块林木虫口密度达到轻度以上发生。

1.2 试验方法

1.2.1 试验材料

松毛虫赤眼蜂蜂卡,系黑龙江省平山林业制药厂生产。

1.2.2 赤眼蜂卡释放及调查方法

在释放赤眼蜂卡时,首先将赤眼蜂卡按一定数量和防治作业地块进行合理分配,对操作技术人员进行简要的现场培训和技术指导。释放时,避开大风、下雨天气,把每枚蜂卡的20枚小蜂卡逐一剪下,并对折成一弧形,有卵粒的一侧朝内,光滑的一侧朝外,弧口朝下,用图钉固定在落叶松树枝背面或树干逆风1.5m左右的位置以固定。按每亩3―5枚蜂卡的标准进行,行间距掌握在10m×20m左右的距离。每次防治作业时,根据防治区地形地势特点,安排技术人员4―6人,按照一定规律顺序排开,进行释放。在释放赤眼蜂蜂卡三至五天后,随机选取防治作业区内蜂卡15枚,去掉自然脱落和破损之外,调查、统计、汇总各作业区赤眼蜂卡出蜂情况。

1.2.3 寄生率调查

在释放赤眼蜂蜂卡的地块,与调查出蜂率接近相同时间,在部分林场用对角线法随机取样,采集落叶松毛虫卵,在室内观测调查落叶松毛虫卵期寄生情况。将采集到的松毛虫卵查数枚粒数之后,分别林班小班、地块记载,放入烧杯中,在烧杯中放入湿棉球,保持一定的湿度,然后放到通风有光照的地方,上方用密的细纱布盖之。进行连续观测调查,至卵全部孵化为止,将孵化的幼虫查数记录,被寄生的卵粒数统计整理汇总,计算落叶松毛虫卵的孵化率、寄生率和死亡率。

1.2.4 对照区调查

为了进一步测定释放赤眼蜂卡的真正防治效果,我们事先在距离放蜂区100―200m以外的邻近区域,选择立地条件大致相同的林地作为对照区,对照区面积在1hm2以上,然后在同一时期采集两地卵块或卵粒,进行寄生率对比。通过对比分析,对照区落叶松毛虫卵寄生率明显低于防治区。

2 结果与分析

2.1 释放蜂卡结果调查

2010年――2013年4年期间,分别调查赤眼蜂卡出蜂情况和寄生率。其中,2010年平均出蜂率最高达70%以上,最高寄生率达48.2%;2011年单枚蜂卡最高出蜂率为93.6%,平均出蜂率达60%以上,最高寄生率达51.3%;2012年单枚蜂卡最高出蜂率为94.1%,平均出蜂率在55%以上,最高寄生率达57.4%;2013年单枚蜂卡最高出蜂率为86.1%,平均出蜂率在48%以上,最高寄生率达56.1%。

2.2 林木生长量测定

根据落叶松毛虫的虫口密度、危害程度,在县域内的石头河子林场和向阳林场的危害林地和防治林地分别选取调查样地,每个样地随机确定10株调查样株,用生长锥钻取胸径直径圆柱,测量年轮后计算材积年生长量。通过对危害林地和防治林地生长量调查,其防治地比未防治地提高材积生长29.02%~46.67%。

2.3 经济效益分析

依据药剂价格、运输费和人工费用等计算防治成本,再通过被害林地与防治林地林木材积当年生长量之差和当地落叶松木材价格,得出因防治提高木材生长的效益,扣除防治成本即为纯经济收益,其计算公式如下:

经济效益=【(防治林地当年材积生长量-被害林地当年材积生长量)×防治面积×木材价格】-(防治成本×防治面积)

根据人工费、物资费和其它费用等,计算得出运用释放赤眼蜂卡防治落叶松毛虫防治费用为65.85元/hm2,木材价值按各年各类木材的平均价格700元/m3计算。2010年―2013年桦南县运用此方法总计防治面积为2299.93hm2,获经济收益177.7432万元。

3 小结与讨论

松毛虫赤眼蜂属黑龙江省森林生态系统中有益昆虫,以落叶松毛虫等害虫的卵为营养,保证自身的生长发育,在完成其发育的同时食尽害虫卵的内容物质,因害虫不能孵化而死亡。在松毛虫赤眼蜂释放初期可能因数量原因寄生率不太高(50%左右),但在松毛虫赤眼蜂第二代羽化后期数量增加数十倍,不仅后续的寄生率得到大幅度提高,而且能在森林中永久繁殖,对害虫起到持续的控制作用[3][4]。2010―2013年,在桦南县域内通过释放赤眼蜂对落叶松毛虫的卵期进行了防治,经调查,落叶松毛虫卵的寄生率在31.1%―57.4%之间,4a共防治2299.93hm2,获经济收益177.7432万元。

参考文献

[1] 萧刚柔.中国森林昆虫(增订本)[M].2版.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1991:959-961.

[2] 胡映泉.森林病虫害防治现状与对策[J].山西科技,2006(2):115-116.

第8篇

【关键词】大港油田;短期;长期;经济效益

【中图分类号】F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4309(2013)04-0142-3.5

一、油田企业的市场类型和特殊性

分析一个企业短期和长期的经济效益,首先应确定一个企业属于什么市场性质,我国的石油市场基本属于寡头垄断市场,由几个大企业集团控制着绝大部分的石油生产量,但是目前国内石油价格已与国际接轨,我国参考国际油价对国内原油进行定价,油田企业不存在确定最优价格的问题,因此油田的原油生产经营处于近似完全竞争的市场结构之中,只存在根据价格调整生产经营规模和控制成本问题。

油田生产经营和一般企业相比有其特殊性,主要生产产品原油和天然气,是以地下稀缺的不可再生的自然资源为基础,自然资源的状况会对产量产生较大影响,自然递减是油田生产过程中的普遍规律。开发初期,油井递减产量小,随着开发时间的增长,油层含油饱和度与压力逐渐降低,原油产量递减加大而且速度较快,而且在不同时期的质量也存在较大的差别。因此,在油藏资源有限情况下,原油生产经营规模不可能根据市场需要无限制的增加,生产经营者只能根据已经掌握的资源量及其品质以及市场油价来确定每年的生产经营规模(产量、投资)。

二、从短期看,努力追求利润最大化

(一)分析油田企业盈利的区域。企业的利润等于总收入减去总成本,用I=TR-TC来表示。由于我国石油价格由国家统一制定,则油田的总收入函数为产量的线性函数,等于原油价格乘以原油产量乘以商品率,用TR(Q)=P*Q表示。

在短期内,有生产要素的投入是固定不变的,企业在一定的技术条件下,通过调整其可变投入进行生产经营。油田的短期基本界定为一年。所以短期总成本函数包括固定成本TFC和可变成本TVC,用TC(Q)=TFC+TVC(Q)表示。其中固定成本不随产量变化而变化,是一条直线;而可变成本随着产量的增加而增加,是一条向上翘的曲线。因为受油藏自然条件、储量品位以及管理水平、组织方式的影响,不同油藏的可变成本存在较大的差异。按照先效益好后效益差的开发顺序,可变成本以加速增大的趋势上升,从而总成本函数也是一条随产量增加而逐渐上翘的曲线。

这样油田企业的总收入曲线与总成本函数就有两个交点,也就是存在两个盈亏平衡点,称前一交点为最低合理经营产量,后一点为最高合理经营产量,两点间的区域称作有盈利的合理经营产量区。用图形表示如下:

图1 原油合理经营产量区图

从图1可以看出,企业只有在Q1到Q3之间的合理经营产量区进行生产才能保证盈利,盈利区以外的产量均会让企业亏损。

表1 大港油田2000-2005年产量成本情况表

表2 大港油田2000-2005年产量成本情况表

表3 2000-2011年原油价格情况表 单位:元/吨

考虑到油田开发总成本在产量规模增大到一定程度时急剧增加,总成本函数需要大量的数据并选择三次以上多项式进行拟合,本分析没有对总成本函数进行推导,求解出盈亏平衡点。只要原油价格高于平均总成本,企业即可盈利。

从表1、表2和表3可以看出,大港油田2000-2011年每个年度均在合理经营产量区生产。2002年油价最低时,当年的产量水平仍使原油价格略高于单位平均成本。2009年油价由于全球金融危机大幅下降,单位平均成本大幅攀升,即使产量水平高于2002年52万吨,但利润几乎回到了2003年的水平。2010年和2011年原油生产成本相当,但由于全球经济回暖2011年原油价格高涨,使2011年利润水平超过2010年2倍之多。

(二)边际成本确定最大利润产量。在合理经营产量区生产的产量是不是能够获得最大的利润,就需要进一步计算边际成本。边际成本是指企业每增加一单位产量所引起的总成本的增加量。当实际产量未达到一定限度时,边际成本随产量的扩大而递减;当产量超过一定限度时,边际成本随产量的扩大而递增。根据经济学理论,当边际成本(MC)等于边际收益(MR)时,企业获得最大利润,此时的产量为企业获得最大利润的产量。因此边际成本对老油田决策是否增减产量,缩减或扩大投资具有重要的借鉴作用。

原油的生产每年都存在着逐渐递减的趋势,增产措施工作量逐年加大,油田企业的边际成本需考虑原油自然递减的情况,产量增加量中包括弥补当年自然递减部分的产量,即:MC=TC/Q=(TCn-TCn-1)/(Rn-Rn-1)=(TCn-TCn-1)/[(Qn+Qn)–(Qn-1+Qn-1)]

=[TC(Qn)-TC(Qn-1)]/[(Qn+Qn)–(Qn-1+Qn-1)]

=dTC(Q)/d(Q)

式中:TCn指第n年的原油总成本,TCn-1指第n-1年的原油总成本,Rn为n年的理想产量,Rn-1为n-1年的理想产量,Qn为第n年没有采取措施的实际原油产量,Qn为第n年的自然递减产量,Qn-1为第n-1年没有采取措施的实际原油产量,Qn-1为第n-1年的自然递减产量。根据上式,只要对总成本函数求导即可得到边际成本。

对于大港油田这样开发了40多年且规模不小的企业,短期内固定成本不会有较大的变化,变动的主要是操作成本,操作成本是引发边际成本的主要部分,而边际收益就是原油价格。考虑到税金及相关费用,根据MR=MC原理,当P-F=dTC(Q)/d(Q)时,实现利润最大化。其中P为原油价格(元/吨);F为单位产量分摊的税金及其它相关费用。

表4 2010年和2011年油井操作成本分级表

表5 2010年和2011年边际收入和边际成本情况表

从表4可以看出,油井的操作成本是逐级上升的,并且大于等于24美元/桶的油井的操作成本是急剧上升的。2011年与2010年相比,操作成本小于8美元/桶的井数所占比重下降4.66%,同时年产量所占比重也下降了5.15%;而操作成本高于24美元/桶的井数所占比重比上年增加了10.04%,同时年产量所占比重也增加了5.90%。由此可见,2011年与2010年相比,由于油田的开发条件越来越差,低产井、高含水井的井数及其产油量在全油田所占的比重越来越大,导致油田高成本井的比例越来越大。

图2 边际成本、边际收益、平均成本关系图

根据图2和边际成本法则,若边际收入>边际成本,可继续扩大合理经营产量,逐渐向Q2产量靠近;若边际收入

(三)从区块情况看不同油价下油田的经济效益。以上分析是从大港油田整体产量情况来看,以2011年为例从区块情况来看油田的经济效益。根据已开发油气田效益评价分类标准,

Q×I×(P-R)>C+F1+F2时为效益一类区块;

C

C操

Q×I×(P-R)≤C操为无效益井。

Q—年产量,I—商品率,P—不含增值税价格,R—单位税金,C—生产成本,F1—期间费用,F2—地质勘探费用。

调查的87个区块中,当油价处于40美元/桶时,效益评价结果如下:有55.65%的效益一类产量,有0.47%的无效产量。油价处于50美元/桶时,效益评价结果如下:有88.43%的效益一类产量,有0.47%的无效产量。当油价处于60美元/桶时,效益一类产量为92.13%。当油价处于80美元/桶时,有93.03%的产量为效益一类产量。当油价处于100美元/桶时,有99.66%的产量为效益一类产量。

表6 2011年区块效益评价分类表

油价对产量效益的影响较大,根据2011年80-100美元/桶的油价,效益一类井在油田的生产经营中发挥着主导作用。但在目前的成本不断攀升的状态下,如果油价较低时,无效产量所占比例会大增,且高效产量较少,因此在今后的工作中应继续加强成本控制,以适应油价的大幅波动。

三、从长期来看,努力减少规模不经济

(一)规模经济与规模不经济

在长期,企业所有的要素投入都是可变的,企业可以使用更多的生产要素以扩大生产规模,生产企业所期望的产量,但扩大生产规模既可能获得经济上的利益,也可能引起收益的减少。一种是规模收益递增,意味着产出比例大于投入比例,若要素价格不变,单位产出成本下降,达到规模经济;一种是规模收益递减意味着产出上升比例小于投入增长比例,若投入要素价格不变,则单位产出成本开始上升,则是规模不经济。

(二)分析油田的经济规模。油田企业需要不断的进行勘探投资,获得更多的石油资源;需要不断的进行开发投资,增加新井,维护老井;需要不断的进行技术研究投资,提高石油采收率,石油的运输和销售需要专门的大型设备;职工需要经常的技术培训。为了寻找资源,减少递减,提高产量,油田企业不断的追加投资,这本身就需要石油企业有较大的规模,提高投资利用率,充分利用资源,才能降低单位产品的成本,以求规模经济。上面我们分析了石油企业的规模经济性,但是这并不等于说石油企业的规模越大越好,经营规模过大使企业的有效管理和协调变得更加困难,这会引起生产效率的下降,而且石油资源的有限性,限制了石油的无限开采。因此油田企业要兼顾投入与产出的关系,寻找最合适的经济规模。

目前国内外研究经济规模,通常是以长期单位产品成本最低为标准来确定。如图3所示,长期成本曲线包罗着每一个短期平均成本曲线,是生产相应产出量最小成本点的轨迹,企业以此曲线为依据建置企业的规模,以便生产最佳预期产量。最低点E点为长期经济规模点。

图3 长期平均成本与短期平均成本关系图

表7 2000-2005年投入产出情况表

表8 2006-2011年投入产出情况表

从表1、表2可以看出,大港油田自2000年至2011年平均总成本呈现先是平缓上升,后是加速上升的趋势。剔除钻井价格上升因素,从表7和表8的原油产能投资投入和产能产出的比例情况可以看出,2001-2007年产能变动比率大于产能投资变动比率,处于规模递增阶段,2008-2011年产能变动比率小于产能投资变动比率,处于规模递减阶段。回顾2008下半年到2009年年底,受金融危机影响,油田投资规模与产能建设规模多次调减、原油产量结构与总量多次调整,2010年、2011年依然是矛盾突出,开发储采比依然较低、勘探难度不断加大、稳产基础改善难度大、产量建设总量偏低、投资压力加大,油田的勘探开发工作仍面临严峻的挑战。

在现实经济中,规模收益递增与递减,规模经济与不经济是同时存在相互作用的。随着生产规模的扩大,规模收益递减最终会超过规模收益递增,多数油田企业尤其到了中后期时期都存在一个规模收益不变阶段,该阶段规模经济与规模不经济对规模收益的作用相互抵消。所以企业应注重规模收益不变阶段,当规模收益递增减弱,规模收益难以发挥时,企业采取种种现代化管理,努力减少规模不经济,延缓规模收益递减阶段出现,LAC曲线具有平缓的底,这意味着规模经济将很快耗尽,而规模收益在相当的产出区间保持不变或近似不变。

第9篇

关键词 稻田;泥鳅;共生养殖;经济效益

中图分类号 S511;S966.4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3)09-0272-01

为加快渔业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总结推广当地稻鳅共生养殖经验,笔者于2012年5—10月在竹峰办事处有机稻生产基地开展稻田套养泥鳅研究,试验取得成功。稻田养殖泥鳅是一种生态型水产养殖,泥鳅适宜在稻田浅水环境中生长,在稻田里经常钻进泥中活动,能够疏松田泥,利于有机肥的快速分解,有效地促进水稻根系的发育[1-4]。稻田中的许多杂草种子、害虫及其卵粒都是泥鳅的良好饵料,同时泥鳅的代谢产物又是水稻的肥料,因此在稻田中养殖泥鳅能够相互促进,达到稻鳅双丰收。现将稻鳅共生养殖技术及其效益总结如下。

1 稻鳅共生养殖技术

1.1 稻田条件

选择保水性能好、土质肥沃、黏土性、有腐植质丰富的淤泥层的稻田,且水源充足,水质符合无公害养殖的要求,排灌方便,面积0.2 hm2。

1.2 田间工程建设

在插秧前挖环沟、鱼沟和鱼凼。环沟是养殖泥鳅的主要场所,一般沟宽为2 m、深1 m,沿田岸四周开挖,呈环形,开挖的泥土用于加宽、加高、加固稻田堤岸。田间鱼沟是供泥鳅觅食活动场所,选择“井”形设置,沟宽30 cm、深30~50 cm。在稻田的最低处挖鱼凼,凼深80 cm,面积为200 m2,占稻田面积10%,沟凼相通。环沟、田间鱼沟和鱼凼面积占稻田总面积的16.7%。稻田田间工程结束后,于鳅种放养前14 d用生石灰1 125~1 500 kg/hm2对水化浆后泼洒于鱼凼、鱼沟及田块中,进行消毒。

1.3 防护与配套设施准备

泥鳅的逃逸能力较强,进排水口、田埂的漏洞、垮塌,大雨时水漫过田埂等都易造成泥鳅的逃逸,因此进行加高加固田埂,田埂夯实。用宽幅为1.5 m的7目聚氯乙烯网片做防逃网,防逃网紧靠四周田埂,下埋50 cm,用木桩、铁丝固定。同时设防逃墙,高出田面30 cm,上沿加宽12 cm的尼龙网作罩檐。进、排水系统分开设置,进排水口成对角安置,并用较密的铁丝、聚乙烯双层网封好,以防止泥鳅逃逸和敌害生物侵入。

1.4 水稻的选择和插秧

水稻品种选择扬两优6号,特点是株型中偏上,秸秆坚硬,不易倒伏、分蘖力强、抗病、抗虫害强的优质丰产品种。水稻栽插采取大垄双行栽插方式,即2行为一组,组内的株距18 cm、行距20 cm,2组之间的行距40 cm,充分发挥边际效益,做到合理密植,在鱼沟和鱼凼四周增加栽秧密度,平均为22.5万穴/hm2。插秧时间6月7日。

1.5 泥鳅放养

一是培肥水质。在鳅种放养前7 d,施基肥,基肥量占全年的70%,施放绿肥及沤熟粪肥6 t/hm2,用以培养繁殖浮游生物,鳅种放养后即可摄食到丰富的天然饵料。二是苗种选择。泥鳅种从宣城市水产良种场采购进来,选择活动自如、体色鲜明、全身光滑、有光泽、规格一致的泥鳅种。三是消毒放养。选择秧苗开始返青时(6月19日)进行泥鳅种放养,共放泥鳅种苗112.5 kg。平均放养规格为5 cm的泥鳅种苗22.5万尾/hm2,400尾/kg泥鳅种放养562.5 kg/hm2。选择高效低毒消毒剂10%聚维酮碘溶液0.35 mg/kg药液消毒5 min后及时下田。

1.6 饵料投喂

坚持“四定”(即定时、定位、定量、定质)投饵,泥鳅苗种放养后,第1个月投喂动物性饲料和植物性饲料各1/2的混合饲料,每天1次,每次投喂量为泥鳅总体重的3%~4%;1个月后,每隔15 d追肥1次,每次追施经发酵的有机肥45~75 kg/hm2,并根据泥鳅活动和摄食情况、视天气变化、水质变化、季节变化等情况决定饲料投喂量,同时投饲量按泥鳅总体重的5%计算,上午投喂日饵量的40%,下午投喂日饵量的60%。饵料种类可以农副产品为主,如米糠、豆饼、菜籽饼、动物下脚料等,搭配少量鱼粉、蚕蛹粉;后期可在集鱼凼多投喂一些饵料,利于集中捕捞。水温高于30 ℃、低于15 ℃时可少投喂或不投喂。

1.7 水质调控

水稻分蘖前,稻田水位适当浅些,以促进水稻生根分蘖,水位控制在10 cm;水稻分蘖后,7月5—15日,拷田期间水位在5~10 cm,鱼凼水位加深80 cm。在养殖过程中,经常加注新水,特别是在高温季节中,加深水位,防止泥鳅缺氧,一般每10~15 d加注新水1次,在盛夏季节,每5~7 d加注新水1次,水稻拔节期也适当加深水位。水稻根有70%~90%分布在20 cm之内的土层时,开好鱼沟(深50 cm),挖好鱼凼(深80 cm),晒田时降水20 cm,鱼沟、鱼凼仍有30、60 cm的水深,做到适时换上新水,对泥鳅影响不大,同时也促进水稻根系生长。同时经常检查防逃设施,尤其是在雨水季节,需加固田埂,以防泥鳅逃跑。

1.8 病害防治

整个养殖过程中在鱼凼、鱼沟内每隔20 d,用漂白粉22.5 kg/hm2或生石灰225 kg/hm2化水遍洒1次,漂白粉和生石灰交替使用。根据水稻查测情况,针对稻瘟病防治,采用生物农药0.3%多抗霉素水剂2 250~3 000 mL/hm2。防治水稻稻瘟病,采取在晴天露水干后喷施,并随即注换新水。

1.9 收获

10月8日水稻收割;10月18日先将田水放干,让泥鳅聚集于鱼凼中,用拉网捞起。对潜入泥中或沟边的泥鳅,采取先干水再挖的办法。

2 效益分析

通过水稻田套养泥鳅,可充分利用资源,增加产量,提高了经济效益,可在宁国市大面积推广。稻田虽然鱼沟、鱼凼面积占去16.7%,但由于其整体生长健壮,加上有边际效应,沟凼边的稻穗特大、颗粒饱满,在品种相同的情况下,泥鳅稻田稻谷产量影响很小。

2.1 收获情况

水稻扬两优6号播种22.5万穴/hm2,成穗数为105万穗/hm2, 0.2 hm2总收入13 237.3元。共收获水稻1 667.16 kg,产值4 501.3元,平均产量8 335.8 kg/hm2,产值22 506元/hm2,利润7 056元/hm2;投放泥鳅苗562.5 kg/hm2,规格400尾/kg,收获泥鳅273 kg,产值8 736元,平均产量1 365 kg/hm2,产值43 680元/hm2,利润14 805元/hm2。

2.2 支出情况

0.2 hm2总成本为8 865元。平均成本44 325元/hm2。其中,水稻成本15 450元/hm2,包括秧苗1 200元/hm2,生物农药1 050元/hm2,翻耕及肥料3 450元/hm2,人工2 250元/hm2,租费7 500元/hm2;泥鳅成本28 875元/hm2,包括鳅种16 875元/hm2,饲料7 500元/hm2,基础设施1 500元/hm2,人工费3 000元/hm2。

2.3 经济效益

计算总经济效益得知,0.2 hm2共获利13 237.3元-8 865元=4 372.3元,平均纯收入21 861元/hm2。比当地单一种稻高出2~3倍,增收效果非常明显。

3 参考文献

[1] 何继学.水田稻鳅立体种养技术[J].福建农业,2002(1):23.

[2] 张华东.稻鳅立体种养 粮鱼稳产增收[J].河北渔业,2012(5):27-28.

第10篇

[关键词]蔗田生态系统;生态经济效益;生态系统持续生产力;持续经济效益;投资收益率

一、论题的提出

广西是中国最大的蔗糖出口原产地之一,蔗糖业作为广西的重要支柱产业,蔗田生态系统每年给广西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甘蔗渣也有着很高的经济价值。我国目前已经开发的甘蔗渣产品有酒精、饲料、纤维板、可降解的一次性快餐具(代替具污染性的塑料快餐具)等等。

然而,蔗田生态系统产品开发越多、经济价值越大,意味着甘蔗作为蔗糖生产原料从蔗田生态系统中被拿走,甘蔗渣也作为酒精、造纸、纤维板等产品的生产原料被充分开发利用起来,整个蔗田生态系统成了无渣的甘蔗系列产业的物质基。以1994~2003年广西蔗田生态系统产量、产值为例,我们发现蔗田生态系统给人们提供很高的生态经济效益,可是人们对系统的回报只是些许的化肥和少得可以在统计学上忽略不计的农家肥,这种近乎掠夺式的生态索取、以牺牲生态效益追求经济效益的做法,最终导致蔗田生态系统生产力逐年下降。本文通过蔗田生态系统的经济效益与生态经济效益比较分析,提示人们应该对保护蔗田生态系统问题予以重视。

二、研究区域和方法

广西是中国最大的少数民族壮族与汉族、苗族、瑶族、侗族、么佬族、京族等12个民族聚居的自治区,东与广东接壤,西与云南相连,西北与贵州交界,北部与湖南毗连,南临北部湾,西南与越南相邻。地处中国东南沿海,位于北纬20°54’~26°23’,东经104°28''''’~112°04’,北回归线横跨广西中部,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雨、热资源丰富,且雨季、夏热与农作物生长期同季,有利于农业生产。广西年降雨量为1000mm~2800mm,大部分地区年平均降水量为1200mm~2000mm;太阳年总辐射量达90千卡~100千卡/平方厘米·年,日平均气温≥10℃,积温为5,000℃-8,300℃,持续日数为240天~358天。尽管广西地形多为山地、丘陵,土壤贫瘠,但其独特的气候环境和自然条件给广西带来了独特的物产,适宜人居。广西人过着自然的生活方式,成为中国人中最不愿意离开故土的人群。

广西耕地面积为261.42万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11.04%。其中旱地107.39万公顷,占耕地面积的41.1%,旱地以种植玉米、甘蔗、花生、薯类作物为主。广西的耕地多数是红壤土,土壤的理化性质比较差,土壤的有机质如磷、钾等矿物元素含量低,而且大多数耕地土层比较浅薄,土壤较为贫瘠。近20年来化肥用量日益增加,绿肥种植面积和农家肥的使用量逐渐减少,土壤有机质含量不断下降,氮、磷、钾比例失调。1982年广西土壤普查结果是耕地中缺氮的占83%,缺磷的占85%,缺钾的占87%;耕作的土壤有67%是酸性土,碱性土占33%。不断增加的人口压力以及对土地的不合理利用,使地力日益衰退。然而,近年来,随着制糖业的发展,甘蔗种植已逐渐成为广西旱地主要经济作物和农民主要的经济收入来源。

我们运用统计分析方法、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比较分析的方法,利用广西壮族自治区统计局农村调查队的统计数据、广西南宁糖业集团香山糖厂的相关数据及广西崇左市农业局的相关统计材料,对广西蔗田生态系统初级生产力、持续生产力及其生态效益、经济效益进行分析,结论是作为主要经济作物和农民主要经济收入原产地的蔗田生态系统238.85%的投资收益率和巨大的经济效益,主要是对自然气候条件、蔗田系统地力的掠取,大自然恩赐的巨额生态经济效益支撑着广西甘蔗及蔗糖业的发展,占中国甘蔗种植面积一半多,是中国蔗糖业出口的最重要原产地。

三、结果与讨论

(一)结果

(1)广西早地作物总面积107.39万公顷,1994~2003年,广西甘蔗种植面积、年甘蔗产量及产值分别如表1所示。

(二)讨论

蔗田生态系统是农业生态系统的微系统。Honing(1986)认为生态系统是生物的有机体集合,在该集合中生物间内在的相互作用对其行为的决定性超过外部任何事件对其行为的决定性。无论是关注物质循环、能量流动还是生物群落之间的相互作用,生态系统一般是指一个最大空间尺度上能自我维持的实体。农业生态系统是生态系统的一种,它和一般生态系统一样,是在一个同质区域中或有限范围内通过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把生物及其环境联系起来的系统。农业生态系统特指以农业生物为主要组分、受人类调控、以农业生产为主要目标的生态系统。农业生态系统可分为农田生态系统、林业生态系统、渔业生态系统、牧业生态系统、农牧生态系统、林牧生态系统、农林生态系统等。

按照农作物的种类划分,从微观角度看,农田生态系统可分为稻田生态系统、蔗田生态系统、豆田生态系统、麦田生态系统等。蔗田生态系统是农田生态系统的组分,蔗田生态系统是指人们在旱地里以种植甘蔗为主,以获得其生态与经济价值为主要目的的单一农作物生态系统。甘蔗作为土壤物质的载体,主要是通过甘蔗的收获和土壤肥料的施用来实现,甘蔗是蔗田生态系统物质循环、能量流动的贮存库,甘蔗产量受到土壤养分的影响,甘蔗的收获也会带走土壤中的部分物质,使土壤养分数量减少,从而加速土壤物质循环的频率。农家肥作为载体可以增加土壤中物质的数量,直至维持土壤物质平衡的作用。

表1所示,1994-2003年广西蔗田种植面积、甘蔗产量和产值都有不稳定增长的趋势。表2所示,广西蔗田生态系统每年提供极大的生物量(NPP)和很高的生态经济价值,蔗农们以较少的农业资本投入,为蔗糖业的发展带来很高的生态经济效益。而且,蔗田生态系统的物产——甘蔗所带来的经济价值和附加价值即甘蔗产量、蔗糖产量和产值也很大。特别不同于其他农田生态系统物产的是其废弃物——甘蔗渣可以直接成为一系列甘蔗副产品的生产原料,为蔗糖产业带来巨大的、持续的经济效益。

1、蔗田系统生态效益及其生态经济效益

生态系统的生态效益就是系统对其环境及其系统生态因子提供有便利或利益,即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其服务价值由生物技术产品及自然生物圈给予人们提供的技术与服务价值所决定(Costanzaet.al,1997)。蔗田生态系统的生态服务价值就是蔗农们运用农业技术、种子、肥料作用于蔗田,蔗田系统为人们提供的物产,即蔗田生态系统净初级生产力(NPP)。

生态经济效益就是以市场行情所表示的生态价值,即系统生产力或系统为人类提供的服务效益。生态系统生产力就是系统做功的能力,即能生产人类所需要的产品或者能否在系统内适应自然的变化能力(K.A.沃科特etal,1997)。蔗田生态系统生产力从生物量上看,就是系统的生态价值(NPP),从价值量上看就是系统的生态经济价值(BEE)。NPP和BEE都是蔗田生态系统生产力可计算的部分,但是人类大部分的福利都来自于纯自然的公共物品提供的生态系统服务,它们不需要一分钱而直接给人们带来福利,例如空气、水、土地资源、气候调节、废弃物净化处理、美感和健康。蔗田生态系统也与其他的生态系统一样,其生产力或服务效益除了为人类提供福利之外,还包括目前难以测算的价值,即系统为大气、环境所提供的服务和为人类生存环境、精神享受等方面提供的服务价值。我们有必要了解蔗田生态系统为人类提供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即经济效益、生态经济效益有其可持续经济效益。

2、蔗田生态系统的经济效益及其持续经济效益

从经济学角度看,蔗田系统的生态经济效益(BE)就是NPP产值(NPP×价格)扣除生产成本,即生态经济价值扣除生产成本部分,也就是蔗农的纯收入。然而,蔗田生态系统在收获甘蔗之后带来的价值比甘蔗自身价值更大,它可以生产出蔗糖(PS)、蔗渣以及蔗渣系列产品和副产品(Pi),它们的产量和产值就是蔗田生态系统持续生产力BP(PS+Pi)。从市场行情看,就是蔗田生态系统的持续经济效益。它是由蔗渣资源化利用生产出的酒精、纸张、纤维板、可降解餐具、饲料、燃料等蔗渣系列产品的产值扣除其生产成本构成的。

1994~2003年广西蔗田系统的生态经济效益(BE)和经济效益(PS)如图1所示。

图1中的相关价格是按1995~2003年平均价格计算,以下图示相同。即蔗田生态系统的年生产成本是每千公顷256.88万元的肥料+135万元的甘蔗种子+13.5万元的人力资本,即每万公顷的成本为40.54万元;甘蔗的价格为200.6万元/万吨;蔗糖的价格为3064.35万元/万吨计算;甘蔗渣的价格为164万元/万吨;根据当地居民有以甘蔗尾、叶作为牲畜饲料或薪材用的习惯,其价格按广西类似牲畜饲料稻壳粉的价格200万元/万吨计算;甘蔗根则因为多年生草本植物,其根只在土壤中参与物质循环,其经济价值难以测算而忽略不计

图1显示两个特殊变化情况:一是1999年、2000年蔗田生态系统的经济效益和持续经济效益明显下降;二是2001年以后蔗田生态系统的经济效益和持续经济效益却显著提高。引起这种状况出现的原因有两个:首先是1999年、2000年甘蔗市场价格下跌,糖厂收购了甘蔗却不能及时对蔗农进行支付,打白条现象比较普遍,蔗农的经济效益不能实现,来年生产资料的购买受到限制,生产积极性受挫。于是蔗农选择了减少甘蔗的种植面积,使经济损失尽可能减少,维护自身利益,从而使甘蔗的种植面积及其占旱地面积比率、甘蔗的产量和产值都分别出现负增长(图2)。其次是地方政府对甘蔗收购市场的管理政策和对蔗农利益的维护措施不到位。比如,对于糖厂对蔗农打白条的现象没有引起足够重视,没有及时采取措施,保障蔗农来年的生产资料的购买,忽视了蔗农利益的维护,也影响了糖厂来年的产量和产值。2001年起,地方政府制定了维护蔗农利益的政策与措施,不准许糖厂对蔗农打白条,还规定了甘蔗收购的保护价格。同时,银行对农民开发了用于购买农业生产资料的小额度贷款项目,支持农业生产的发展。经过一个生产季节(甘蔗为一年)的政策时延,2002年农民大规模地扩增种植面积,使种植面积由2001年占全国甘蔗种植面积的46%逐年递增为48.1%和50.3%,种植面积及其占广西旱地面积比率、产量与产值的增长率、投资收益率同步迅速提高,使广西成为全中国31个省、区的甘蔗产量、产值和蔗糖产量、产值最大的省区,中国最重要的蔗糖输出原产地。

3、巨大的投资收益率支撑着巨大生态经济系统及其相关产业

是什么原因使广西蔗田生态系统及蔗糖产业如此发达,成为中国最重要的蔗糖出口原产地?从蔗田生态系统提供的生态经济价值与蔗农投资的比率分析(见图2),我们发现,尽管甘蔗种植面积增长率(EGR)和甘蔗年产量增长率(IROP)基本一致——几乎重合为同一条线,并且随着市场波动而出现不稳定增长的特征,但是蔗农的年均投资回报率即投资收益率(RRO)很高,因而种植面积占旱地面积比率(PDLA)有逐年增长的趋势。其中蔗田生态系统投资成本C由种子、肥料、杀虫剂、和人力资本价值构成。年均投资收益率(ROIV)则是年均生态经济价值(BEEV)与年均投资成本(CV)的比率。按2003年价格计算,近10年广西蔗田生态系统的年均投资收益率(RRO)为238.85%。

可是,巨大的生态经济效益建立在极少的投资成本基础上,实际上就是对生态系统资源,尤其是对土壤养分的掠取。蔗田生态系统反馈的信息是每万公顷甘蔗产量逐年递减15万吨,按照生态系统价值评估的耗损计算法推算,以及农作物形成所需要的养分参数计算,蔗田生态系统每年每万公顷提前耗损300吨的氮、磷和450吨的钾。这就是土壤养分及气候、环境等生态因子过度耗损的信息。

四、结论与建议

1、蔗田生态系统以其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和环境条件,每年对广西人民提供巨大的生态价值和经济价值,带来极大的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近10年广西蔗田生态系统的年均投资收益率高达238.85%。

第11篇

关键词:企业;项目投资;程序

一、项目前景

我国电网使用复合绝缘子起步于20世纪80年代初,在吸取国内外经验教训的基础上,电力系统从一开始就瞄准了高温硫化硅橡胶复合绝缘子的开发与研制。80年代末,先后完成了硅橡胶复合绝缘子的开发、成果转让与产品化工作。90年代初,为遏制我国华东、华北、东北等污闪多发地区的大面积污闪事故发生,复合绝缘子被大量引入电网,到1994年底,挂网运行5万支。21世纪,随着电网的不断扩大和机组的调整,复合绝缘子中基本均加入了芯棒式设计。

使用量的增加,导致了废旧绝缘子的大量淘汰。根据电网的安全协议规定,每隔几年,由于复合绝缘子在使用周期内机械强度的下降,都会固定更换一批新的复合绝缘子。在正常运转中,也会有大量被击穿的陶瓷绝缘子被废弃。通过数据搜集,单2009年一年,以华北等地区为例,回收的绝缘子数量惊人。

各地区 华北地区 华东地区 华中地区 西北地区 东北地区 总计

绝缘子使用量(支) 653678 549783 353266 378653 248003 2183383

以每支绝缘子的平均质量为5千克大约估算,每年废弃掉的陶瓷绝缘子数量在千吨的数量级以上,为此需要填埋的固体垃圾的体积和所需的劳力和物理,浪费的资源数量以及可能存在的环境问题的隐患是巨大的。

通过对废旧的陶瓷的性质研究,采用将其研磨成粉末,利用其介电常数较大的特性和绝缘特性,加入到熔断器的外壳中,增强熔断器外壳的绝缘特性。为了更好的推广该产品,对其做相关分析。

1、成本分析:

(1)主材变更:

新型材料来源:为了实现废旧陶瓷绝缘子的回收与利用,通过研究发现,高压线路上淘汰掉的陶瓷绝缘子具有相较于普通陶瓷而言,经过超高温的烧制和压型,性质发生了改变。

通过对陶瓷绝缘子表面的去污和清漆处理,得到比较完整的陶瓷部分,加入球型粉碎机的粉碎,达到我们需要的陶瓷粉的要求,对陶瓷粉进行压制,得到熔断器所需的绝缘子粉料压制层。

以上过程导致固定成本增加:

A、陶瓷绝缘子回收费用:通过市场调研,现行市场对于陶瓷绝缘子的回收出去混乱缺乏管理的阶段,无论任何型号的绝缘子都采用了按吨不计型号的回收模式,价格一般处于200元左右一吨。

B、绝缘子外壳处理费用:大多数的陶瓷绝缘子的外壳为了提高性能,会在外表面涂上类似室温硫化硅橡胶的涂料,且由于使用较久,外表面会附着污垢和不明物质,这些都会影响到陶瓷绝缘子的粉碎处理。鉴于费用比较复杂和有太多的不确定性,通过初阶段的调研,费用平均为1元左右。

C、陶瓷外套磨粉处理费用:鉴于对陶瓷的粉碎程度要求较低,采用市场上较为广用的球形粉碎机。即增设设备一台,价格为10000元。

D、陶瓷粉压制陶瓷粉料层费用:压制技术不太成熟,采取外厂压制和成型,同时,由于直接粉碎的陶瓷不可以压制,需要添加粘合剂。

(2)燃料和动力:

新型材料的处理需要用到电力的耗用,即电力消耗成本费用。

(3)成本效益的不确定性分析:

A、预测和估算的误差。例如,财务数据的误差,统计和预测方法的局限性,存在不能定量表示的因素,不现实或不准确的假设等。

B、项目投产后,由于引入了新技术和新工艺,会导致原先的数据在一定程度上发生变化。

C、新产品、新材料的出现,会导致产品成本的变动和市场竞争状况的变化,从而影响经济效益。

D、实验依旧在不断进行中,可能对于陶瓷粉压制的含量有调整。

E、政策的变化。例如价格体系的改革、通货膨胀、对外开放等等。

二、项目的经济生命周期

现行市场上存在的熔断器有很多,用途比较广泛,但能够可再循环利用回收的熔断器比较少见。通过再生循环使用,可以很大程度上减少熔断器的其他部件的浪费。所以在没有研究出新型产品来替代熔断器之前,可再生的熔断器是比较热门和被认可的产品。除此之外,新型可再生长寿命熔断器的粘合层对熔断器厂见问题的改进,可以减少由于熔断器的损坏导致的无法保护电路的问题。

在长寿命可再生熔断器进入市场,替代旧的产品之前,或许会遇到消费者对其稳定性的不确定性,通过推广和试用,可再生熔断器会拥有自己的市场,逐渐进入到项目的辉煌期。同时,除此之外,长寿命可再生熔断器中陶瓷压制层的利用还可以延伸到电气设备的绝缘外壳和填充物。所以项目的延伸周期很广,可以在产品进入到衰老期之前,逐渐成为新产品的替代品。可知,该项目的生命周期是比较长的,也存在着较大的利益。

三、盈亏平衡分析

通过前段分析可知,对于生产厂家而言,成本增加的费用主要体现在回收陶瓷的费用、处理陶瓷的费用、运用到现实中的费用,通过在合理的范围内,提高熔断器的价格来实现盈亏平衡。

而对于购买产品的消费者而言,增加的是熔断器的购买费用,节约的成本在于以下几点:(1)新型熔断器属于可再生的熔断器,即通过更换熔丝来延长寿命,减少了熔断器的使用数量,在另一种程度上降低了购货方的成本;(2)新型熔断器属于长寿命的熔断器,在外壳中加入了吸附剂和粘合层,以及陶瓷粉质层,通过对水蒸气和氧气的吸附,减少熔丝的氧化机会,增加了熔断器的稳定性,减少了电力事故的潜在威胁;(3)通过对内部陶瓷层的回收利用,降低了处理平常存在的污染的费用。综上,通过各种费用和节约的综合的调整,可以降低购买者的成本,达到盈亏的平衡。(作者单位:华北电力大学)

参考文献:

第12篇

[关键字] 粉煤灰 综合利用 经济效益

[中图分类号]TQ536.4 [文献码] B [文章编号] 1000-405X(2013)-1-280-1

粉煤灰是指从煤炭燃烧后的烟气中收捕下来的细灰,粉煤灰是燃煤电厂排出的主要固体废物。粉煤灰的主要氧化物组成为:SiO2、Al2O3、FeO、Fe2O3、CaO、TiO2等。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现代化工业的飞速发展,我国粉煤灰排放量逐年增加,2000年粉煤灰排放量达1.5亿吨,到2010年将达到3亿吨,给我国的国民经济建设及生态环境造成巨大的压力[1]。在传统的认识中,粉煤灰是一种污染极大的工业废渣,会产生扬尘,污染大气;若排入水系会造成河流淤塞,而其中的有毒化学物质还会对人体和生物造成危害。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人们逐渐认识到粉煤灰是一种非常有价值的资源。但在我国粉煤灰的利用率却还不到百分之五十,而在日本等发达国家已高达百分之八十。由于我国是一个人均占有资源储量有限的国家,对粉煤灰的综合利用,变废为宝、变害为利,已成为我国经济建设中一项重要的技术经济政策,是解决我国电力生产环境污染,资源缺乏之间矛盾的重要手段,也是电力生产所面临解决的任务之一,合理有效的利用粉煤灰资源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1 粉煤灰的分类

国内仅非常概括的把含CaO较多的粉煤灰归类为高钙粉煤灰,而把含CaO较少的粉煤灰归类为低钙煤灰[2],并无确切的分类方法。而美国,则把粉煤灰分为C类和F类,通常情况下经过燃烧次烟煤或者褐煤所产生的粉煤灰为C类灰,即高钙粉煤灰,这类灰不仅具备火山灰的活性,还同时具备胶凝性。而一般通过燃烧烟煤或无烟煤所产生的粉煤灰则是F类灰,我厂的粉煤灰也正属于这一类,也就是所谓的低钙粉煤灰,仅具有火山灰活性。

2 粉煤灰利用的新技术分析

2.1 沸石分子筛技术

由于沸石具有多孔性和不饱和的价态特殊结构,因此,具有很好的吸附性,尤其是离子型的污染物。同时,经过粉煤灰合成沸石处理的废水,亦不会对环境或水源造成二次污染。对粉煤灰合成沸石的技术研究是一个不断发展变化的过程,也是一个漫长的过程。目前,科学研究者主要采用两种工艺方法对其进行合成。即①运用化工原料进行合成;②运用天然的原料进行合成。其中,章西焕等研究者进行的粉煤灰合成13X沸石分子筛的实验研究,非常具有开创性。首先,将碳酸钠粉末加入粉煤灰中,然后开始焙烧,焙烧过后再进行水热合成,就可以得到较高纯度的13X沸石。经过对合成的13X沸石进行红外光谱分析、X射线粉末衍射及差热分析,得出合成的沸石具备非常好的热稳定性,纯度高,其吸附量也达到了我国的化工业产品标准。这个方法具备产量高、零污染、易控制等特点。

2.2 利用提取法的新技术

现实生活中,粉煤灰多被运用于农业领域和建筑领域,是改良土壤、生产建筑的主要原料,需求大,但技术含量非常低。研究表明,粉煤灰中含有钒、锗、镓等贵重金属,所以粉煤灰未来的应用发展方向应该是提取贵重金属,并且以高附加值为导向的开发应用,如锗和镓。锗是一种稀有的贵重金属,已被广泛应用于医学、光学材料、半导体材料、石油化工等领域。为此,可采用提取法从粉煤干灰中提取稀有元素锗,以提高粉煤灰的回收利用率。同时,镓的也是一种稀有的贵重元素。虽然镓在自然界中分布非常广泛,但数量却极其微少,所以也属于稀有元素的一种,被广泛的应用于半导体器件等领域。镓在粉煤灰中的含量约为3μg/g,其回收再利用的价值非常大。所以说,对粉煤灰中贵重金属的检测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2.3 采用合成复合材料的新技术

近年来,国外在对粉煤灰在铝基复合材料方面的研究较多,随着科学工作者们的不断研究发现,粉煤灰质量分数如果增加,复合材料的密度就会逐渐降低。而当加入粉煤灰颗粒的质量分数在10%以下时,复合材料的硬度在70左右,但如果超过了10%,则硬度会出现下降。因此,为了保证复合材料的硬度,就需要利用新的技术手段,提高复合材料的稳定性。所以,采用合成复合材料的技术,可以从粉煤灰中制备出稳定性较高的复合材料,大大提高粉煤灰的利用率,增强复合材料的稳定性。同时,还节约了厂家的生产成本,提高了厂家的经济效益。

3 粉煤灰综合利用的经济效益分析

由上文可知,粉煤灰可被利用到各个领域,因此,笔者分别对粉煤灰在生产建筑材料、各种建设工程,及节省占地和节能等方面综合利用的效益进行阐述。①由于粉煤灰是废物资源,因此,利用粉煤灰生产建筑材料,可以明显的增加建材工业产值。如为了提高水泥的性能,通常情况下会掺入15%的粉煤灰,若按每年搅拌5万立方米的水泥,可掺入的粉煤灰约3300万吨,也就节约了同样数量的水泥。普通的水泥若按400元每吨,而粉煤灰以140元计,那么每年增加的产值可高达85万元,效益也得到明显提高;②因粉煤灰具有吃灰多、投资少、费用低、效益好的优点,因此,粉煤灰较多的被利用在公路建设方面。在路基和路基层的建设方面,这部分大约占修路部分的10%,也就是说可使公路的造价降低10%。同时,在固体废物的整治方面也有十分明显的效果;③对粉煤灰进行综合的合理利用,还可以节省占地面积。若每年可利用的粉煤灰为1%,就可减少300亩的占地,而产生的经济效益也达6万余元;④粉煤灰中一般都含有可燃性的物质和炭粒。因此,如果对粉煤灰中的燃料按5%进行回收利用,就相当于每年多产36.5万吨的标准煤,而若按每吨200元计算,那么节省的经济效益可高达7300万元,效益也是相当可观和惊人的。由此可见,粉煤灰存在着巨大的利用空间和潜在价值。

4 结论

粉煤灰具有较大的可利用空间,并且也具有较大的经济效益。因此,对粉煤灰的综合利用技术进行分析,可以提高粉煤灰的利用率,减轻对环境的污染,促进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