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5-30 10:54:28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东郭先生和狼,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狼:(唱)“我是一头北方的狼,最爱最爱吃那又肥又嫩的小羊,可是有时我也东躲西藏。”为什么?因为我害怕猎人那冒着火的那家伙,你们说那是什么?(枪)对,“我最害怕猎人那冒着火的枪”哎呀,不好,我闻到了火药的味道,猎人来了,我又得去逃命去了,有机会再给大家唱。
猎人:最近我们村子总是有小羊丢失,肯定是那只大灰狼在作怪,今天我一定要把这该死的家伙抓住,扒它的皮,抽它的筋,喝它的血,看你这家伙往哪里逃?
东郭先生:“我有一头小毛驴,我从来也不骑,它体小有力气,天天跟着我跑来跑去。”哎,你们看它今天又帮我驮了这么多书,真够辛苦的,小毛驴,你累不累?
小毛驴:不累,不累,为主人效劳是我应尽的职责,这么一点点书,不累。
东郭先生:你真是我最心爱的小毛驴,回去我一定多给你吃些好东西。
小毛驴:天这么冷,回去是不是吃火锅?
东郭先生:你这鬼东西,别忘了,你是吃草的。
小毛驴:主人,不太妙,我闻到了一股狼骚味,好象有一只狼朝我们跑来了。
东郭先生:狼!快,快,快,我们得快些跑,不然被它抓住了,我和你都会成为它的午餐的,就让它饱饱地搓上一顿了。
东郭先生小毛驴:快跑!
狼:HI,东郭先生,还有亲爱的小毛驴,您们好。好久不见,你们这么急匆匆,是去哪呀?
东郭先生小毛驴(很害怕):没……没想去哪,狼……狼先……先生,您有何贵干?
狼:(装冷静)没什么,没什么,只不过是好久不见两位,十分想你们啦。
小毛驴(轻轻地对东郭先生)说:他会想咱们?
东郭先生:你真是个大笨驴,他会想咱们吗?他肯定是好几天没有吃东西,今天得小心点。
狼:两位,你们叽叽咕咕在说什么,看你急匆匆的,应该有事吧?最近讲一定很辛苦吧(看一看大袋子)这一袋……
东郭先生(忙说):这只是一袋书,您何时对这东西感兴趣了。
小毛驴(在东郭先生耳边说):要不我们给他两本,他说不定会放过咱们。
东郭先生:既然狼先生对书有兴趣,我就把这一袋书送给您。
狼:不,不,不必了,我今天只不过是路过这里,改天再登门讨教。告辞,告辞。(狼跑了)
东郭先生:今天可真是出了怪事,到嘴的肥肉都不要,我还没有看到这样的狼。
小毛驴:咱们真是虎口脱险,该不是一头狼犬,它和我们开玩笑的吧?
东郭先生:也是的,这狼犬和狼差不多,管他呢,抓紧时间我们离开这是非之地。(猎人上)
猎人:东郭先生,您好,这几天您去哪去讲学?
东郭先生:现在嘛,就这样混,这么多人下岗,学生又减了负,找份家教又赚不到钱,做事难啦。
猎人:是啊,现在我们几天也打不到什么,说什么野生动物受保护,算了伤心的事不提,有时间,别忘了到我那喝两杯。
东郭先生:一定,一定。不过你一定把你那条狼犬系好,我害怕那家伙。
猎人:对了,你们刚才看没有看见一头狼。
小毛驴:看到了,看到了……
东郭先生:你看了什么,瞎说,我们走得急,没有看到什么狼,是不是又有小羊羔丢失了。
猎人:这几天您在外,还不知道家里的情况,就是你家养的三只羊,昨晚被狼全叼走了。
东郭先生:这该死的东西,那三只羊是每天早上为我挤奶的,这以后我过早喝什么?
小毛驴:我们刚才是真的看到了一只狼,不过他很热情,没有伤害我们,没说什么走了。
东郭先生:它只是一头狼犬。(把小毛驴踢一脚)就你多事。
猎人:他没有伤害你们?要是这样说不定是我家那不听话的家伙在捉弄你们呢。不过,要是狼真的来了,你一定要小心。
东郭先生:一定,一定。
小毛驴:就知道一定一定,真的有事了,吓得象苕一样。
东郭先生:多嘴,再说,再说,今天回去饿你两顿,就你事多,还不快走。
狼(跑来):东郭先生,东郭先生,大好人,大好人东郭先生,快救救我。
东郭先生:你,你这家伙,做尽了坏事,今天叫我要救你。
狼:我被猎人追得都喘不过气来,今天我肯定死定了,您是大学者,您是大恩人,您一定要救救我,要不猎人一来我就死跷跷了。
东郭先生:你也有今天,你这家伙昨天做了么坏事?
狼:昨天?该死,昨天、昨天是他家。(赶快赔礼)我知道我对不起您,您那三只羊,明天我一定会加倍赔给您,今天您一定要救救我,要不我死了,谁赔你羊呢?
东郭先生:这,这……容我考虑一下。
小毛驴:这有什么可想的,狼是改不了本性的,不是有一名话吗,说什么,什么狼子野心。您要小心。
东郭先生:我发现你今天是最多事的。(转过身)我说狼先生,你要么样来帮你?
狼(转一转):你刚才不是说把书给我吗,我看这书袋蛮大的,你把书拿出来,我钻进去,躲在里面,你再把书放在口上。你只要让躲十分钟,我一回去,马上给送十只羊到你家。
东郭先生:好,君子一言,四马难追。
狼:行,君子一言,什么马也难追。
小毛驴:狼也配作君子?没想到斯斯文文,还这么贪小便宜。
(把狼装进去,刚进去,猎人就来了)
猎人:东郭先生,你看见一头狼跑过来没有?我一路追过来,追到这里就没看见了。
东郭先生:你是猎人还是我猎人,你没有看见狼,捉什么狼?
(小毛驴暗暗一指)
猎人:这,这,您不要这么说。(把袋一指)这里面是什么,怎么这么大?要不要我帮您送回家?
东郭先生:不要了,这不过是我的书袋,不必麻烦您,有小毛驴,他一天到晚吃了饭总要做点事。
(猎人故意把袋子一提,又重重地扔下。)
猎人:这书还蛮重,书是用有毛的皮包的吧,里面毛绒绒的。这狼去哪里去了呢?我去那边看看。
(猎人走了,东郭先生把狼放出来。)
狼(揉揉腰):哎呀,痛死我了,摔这么重。
东郭先生:没摔坏吧?
狼:没摔坏,你进去让我摔摔看?今天我告诉你你这老家伙得赔我损失。
东郭先生:什么你叫我赔你损失?
狼:你把放在袋子闷了这长的时间不说,还让猎人把狠狠地摔一下。我的肚子早就饿了,你得把你让我填饱肚子。
东郭先生:你这没良心的东西,是你叫我救你的。为了救你,我把我心爱的书全都弄脏了,还要我把我给你我填饱肚子。
狼:你这个人就这么死板,好人好事做到底,我现在饿得利害,你不常说什么样救人胜造七级佛徒,如来佛会保佑你的。
猎人(来了):东郭先生,你们吵什么?
东郭先生:这个没良心的东西,你刚才来抓他的时候,我把他藏在书袋里,才没有让你抓去,这到好,他不但不谢我,还要把我当午餐,说什么好人好事做底,你评评理,天下还有这忘恩负义的人。
猎人:谁叫天下还你这样好的好人呢,我看你还是好人好事做到底的好,让他吃了算了。
狼:对,是他让我藏在这书袋里的,又小又黑,我在里面才呆了十分钟,就象坐了两年牢,应该让他对我有点补偿。
猎人:应该是应该,可我有一点不明白,你这么大,这么小的袋子怎么装得下的你呢?
狼:装得下,不信我再进去让你们看看。(说完,就往口袋里钻)
(猎人马上系好口,抡起棍子就要打)
东郭先生:别打,别打,别把血弄到我袋子上了。
猎人:到现在,你还可惜别你这破袋子。
小毛驴:您不为别的想,就为以后您没有奶喝,你也把这气泄出来。对于这坏东西,您不必同情,还不帮忙打。打死了回去到猎人吃狼肉火锅。
猎人:站着搞么事,你这老糊涂,若不是小毛驴用手势暗示我,你早成狼屎了。
(猎人在打狼,东郭先生傻站着,猎人打死了狼,把狼背走了。)
猎人:东郭先生快点,到我家尝尝麻辣的狼肉火锅。
东郭先生:哎,你等一等,你别忘了把那狼皮给我,它可以包好几本书呢。
生:东郭先生路遇一头被人追赶的受伤的狼,这头狼可怜巴巴地向东郭先生求救。东郭先生虽然知道狼很凶恶,但见它可怜,就动了恻隐之心,将狼藏在书袋里,使狼躲过了一劫。等追赶的人远去后,狼从袋子里出来,却向东郭先生扑去。幸好一个智慧老人及时出现,设计杀死了恶狼,东郭先生这才保住了性命。
师:你记得真清楚。同学们看这个故事中一共有三个形象――东郭先生、狼和智慧老人。你能不能分别从这三个角度说说从这个故事中所获得的启示?
生:从东郭先生的角度看,兼爱也要分对象,不能善恶不分;从狼的角度看,我们不能像狼那样恩将仇报、忘恩负义;从智慧老人的角度看,我们应该像智慧老人那样学会智慧地解决问题。
师:你说得很好。这则寓言故事提醒我们不能像东郭先生那样善恶不分、滥施同情心,而应该像智慧老人那样机智勇敢。
师:你们从这则寓言故事中还能获得哪些启示呢?
(学生沉默)
师:我们可以换一种思路,先来看美国版的《东郭先生和狼》。(屏显)
东郭先生和狼(美国版)
狼咬了一口东郭先生,东郭先生流下了眼泪,说:“如果你真的要吃我,我就让你吃吧,你这种以怨报德的行为是不对的,但是我不后悔救了你。”于是,奇迹发生了,狼飞也似的跑了。东郭先生摇摇头,忍着剧痛包扎伤口。一会儿,狼又戏剧般地回来,并且用嘴叼来了止血、消毒的草药。东郭先生的伤渐渐好了,准备将狼赶走,狼恳求道:“就让我永远留在你身边吧,我的同类都吃人,我可以保护你。”自此,狼一直留在东郭先生身边,直到他老死。
师:比较中美两个版本的《东郭先生和狼》,你有什么发现?
生:我觉得中国的这则寓言更加现实,而美国版本更合适小孩子看。
师:你是从对儿童影响的角度来比较。还有其他的看法吗?
生:在中国寓言中,东郭先生对狼的态度很凶恶;在美国版本中,东郭先生对狼的态度很温和,而且狼最终转变过来了。
师:你说得很好。通过比较,我们发现,同样对待恶人,中国寓言的倾向是以恶制恶,而美国寓言宣扬的是以善化恶。在这种比较中,我们会对中国寓言所体现的人性观、教育观有新的认识。
我们在思考问题的时候,就事论事固然是一种方法,但如果能结合另一个事物来进行比较分析,往往会有新的发现。这堂课,我们一起研究这种重要的思维方法――“在比较中发现”。(板书课题)
师:下面,请同学们就“东郭先生和狼”这则寓言,展开联想,从你的生活经历和阅读积累中,去寻找可比较的事物、现象,分析两者的异同处,并说说你的发现。
(学生思考、交流,约三分钟。)
师:现在,同学们可将自己的思考与全班同学交流。谁来说?
生:我想起了一件事。一只蝎子掉在水中,一位高僧伸手去救它,谁知却被蝎子蜇了一口,但高僧还是忍着痛继续救它。旁边有人觉得很奇怪,高僧说:“蜇人是蝎子的天性,而爱是我的天性,我怎么会因为蝎子有蜇人的天性而放弃我爱的天性呢?”这位高僧和东郭先生连恶人都去救,我觉得这种爱是值得我们学习的。
师:你再想想,这位高僧和东郭先生之间有不同吗?
生:东郭先生在狼要吃自己后,猛然醒悟,和智慧老人一同将狼打死。而这位高僧被蝎子蜇了以后,仍继续去救它。
师:你说得不错。东郭先生和高僧在被反咬一口的情况下的反应可以说是两种极端,一是将狼打死,一是牺牲自己。如果在现实中,你遇到这样的情况会怎么办?
生:我可能做不到高僧那样的境界,但也不会像东郭先生那样将狼打死,我会选择折中的做法,将狼交给司法部门解决。(学生笑)
师:你很诚实。还有其他同学愿意交流吗?
生:我想起了《农夫与蛇》的故事。蛇和狼有着共同点,它们恶的本性是难以改变的。因此,如果要以善化恶的话,善要足够强大才行。
师:你说得不错。找到了这两则故事的相同处,那你能不能发现这两则寓言故事的不同之处呢?
生:两则故事的结局不一样。农夫最终是被蛇咬死了,而东郭先生却因为有智慧老人的帮助而没有被狼吃掉。
师:你知道《农夫与蛇》是谁创作的?
生:伊索。
师:他是古希腊著名的寓言家。东西方这两则古老的寓言各自折射出怎样的观念?
生:西方人更加理性,而中国人更喜欢一个喜剧性的大团圆结局。
师:这里涉及到文化观念的差异,如有兴趣,课后可以继续研究。我在课前也就这个寓言进行了联想,还写了两则提纲。我们一起来看。(屏显)
“撑腰体”走红,闪了谁的腰?(提纲一)
“校长撑腰体”红极微博。北大副校长说:“你是北大人,看到老人摔倒了你就去扶。他要是讹你,北大法律系给你提供法律援助,要是败诉了,北大替你赔偿!”
智慧老人设计除掉恶狼,救了东郭先生。
虽然这两件事一实一虚,一古一今,但北大副校长和智慧老人为正义“撑腰”都是作为民间力量出场的,而正义方又都处于弱势地位。
“撑腰体”的走红,折射出的是法律的局限与道德的无奈。
东郭先生和贾赦(提纲二)
东郭先生虽然知道狼是害人的,但看到它可怜,还是救下了它,谁知却差点送命。
孙绍祖在街上调戏一女子,谁知那女子竟是忠顺王宠妾。孙绍祖向贾赦求救。贾赦在孙绍祖写下五千两银子的欠条后,才出面化解此事。后来,贾赦将女儿迎春许配给孙绍祖。迎春嫁去后横遭摧残,最终凄惨死去。
宝玉说“大老爷也真有点像东郭先生了”,是被贾赦愚弱伪善的外表欺骗了。其一,东郭先生救狼,仅为救狼,没有其他企图;而贾赦救孙绍祖,却是为五千两白银。其二,东郭先生面临恶狼的迫害时,仅是一味苦求,并未想到拉别人替自己垫背;而贾赦为了与虎谋皮,不惜牺牲亲身女儿。
因此,最该提防和打击的倒是那些披着善良外衣的“伪东郭”。
师:这两则提纲的部分(下划线)都是比较分析的文字,你发现它们在思维方式上有什么不同?
生:提纲一先说不同再说相同,提纲二先说相同再说不同。
师:你很聪明。如果用简练的语言来概括,就是异中求同和同中求异。
(板书:异中求同、同中求异)
师:提纲的最后一节都是在比较分析的基础上提炼出的观点。你们发现这两个观点句有什么共同的特点?
生:都写得比较精辟。
师:是的,最后提炼的观点应该有一定的深度和新颖度。
(板书:深、新)
师:现在,同学们对“在比较中发现”这种方法应该有了更加清晰的认识了吧?我们可以先以参照物为圆点进行发散联想,寻找有可比性的事物、现象,然后异中求同或同中求异,进行比较分析,最后提炼出有普遍意义的观点来。
下面请同学们仍然就《东郭先生和狼》这则寓言,在刚才交流的基础上,选好比较对象,再度思考,写一段比较分析的议论性文字,不少于100字。
(学生写作片段,写完后与周围同学交流。)
师:现在,我们全班交流。有愿意读自己的作品的人吗?
生:我觉得东郭先生是有爱心的,但他的自我安全意识不够强烈。而智慧老人就不一样,他能运用自己的智慧,在敌强我弱的情况下,除去恶狼,保护了自己和东郭先生。所以,我认为,救人是好事,但我们必须在救人的同时保护好自己。
(学生鼓掌)
师:大家都鼓掌了,说明都很认同。我请一位同学来评价一下。
生:她的见解很独到。
师:她的见解是什么?
生:救人的时候也要增强安全意识。
生:将东郭先生与智慧老人进行比较。
师:回答正确,说明你刚才听得很认真。
师:这位女同学的发言是在这个寓言内部找出对象进行比较,这倒是我上课前没有想到的。谢谢你!
生:我是将狼与马加爵放在一起进行比较的。他们其实都是受害者,狼是想去害人然后自己受害,而马加爵是自己受害然后去害人。我觉得不仅是需要感化狼,而是应该从源头上去思考,去感化那些使马加爵变成狼的人。(学生鼓掌)只有这样,整个社会才能向善的方面发展。
师:同学们都鼓掌了,谁来说说好在哪里?
生:他的观点很新颖。我们都没有想到从“是什么使人变成恶狼”这个角度去思考。
师:我也认可你的评价。刚才这位同学的比较角度很新,观点也很独到。
生:我想起了社会上经常发生的一些“彭宇案“。比如南通大巴司机救老太却被老人反咬一口,幸亏车上的摄像头还了司机一个清白。所以,现在很多人在面临摔倒的老人需要被搀扶时,往往选择明哲保身,大家都不愿成为东郭先生。
师:其实,东郭先生在救狼的时候倒没有想得太多。而我们现在面临需要帮助的对象时,往往要三思而后行,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
生:主要是担心被讹诈。
师:你有没有想过,为什么有一些老人会成为恶狼,竟然反咬恩人?
生:可能是担心医药费太贵,家庭负担增加。
师:的确,老人难扶是一个需要我们正视的社会问题。而在一个良好的社会里,面临需要帮助的对象,我们不应该一思再思三思,最后,还是不行动。还有一些同学想发言,可惜课堂时间是有限的。同学们可以课后继续交流。
韩信赞李左车——人材不可多得
李左车:秦汉之际谋士。《汉书》记载:汉初,汉王刘邦采用了大将军韩信的计策,节节胜利。 一次,刘邦派韩信讨伐赵国。赵王和大将陈余,结集军队,堵守井陉。赵王的参谋李左车献计说:“井陉不能容两车并行,也不能容骑兵列队。如能抄小路去截断粮草,不出十天,必然败走。”赵王不肯采纳。韩信得知这个消息,十分赞赏李左车,觉得这样人材不可多得。便命部下要生擒他。结果赵王被俘,陈余阵亡,李左车被生擒。
[例]郑洪君学问渊博,技术高超,韩信赞李左车--人材不可多得啊
二、关于白骨精骗唐僧歇后语
白骨精骗唐僧——一计不成 再生一计
《西游记》中讲,白骨精第一次变个女子欺骗唐僧,被孙悟空打一棒,未曾打死。第二次变了个老妇人,又被孙悟空识破,第三次变个老头,最后被孙悟空打死。比喻花招多,都是坏主意。
[例]这个盗窃犯为了掩盖自己的罪行,逃避法律的制裁,使出了种种花招,像白骨精骗唐僧一样,一计不成,又生一计。
三、关于东郭先生救狼歇后语
东郭先生救狼——善恶不辨
东郭先生:明代马中锡《中山狼传》中的人物。因救助被赵简子追逐的中山狼,几乎被狼吃掉。
[例]你就放心吧,仁瑞可不是东郭先生救狼那种善恶不辨的人。
四、关于唐僧念经歇后语
唐僧念经——一本正(真)经
西门教授转眼一看,哇,一头肚子扁扁的大灰狼正以猫步向他走来。“你,你怎么会在这里?”西门教授两眼霎时瞪得鸡蛋大,紧握钓竿的手一个劲地发抖。扁肚子大灰狼龇牙咧嘴地笑着说:“我是受你们保护的动物,什么地方不能去?看先生也像是有知识的人,这点道理都不懂吗?”西门教授咬咬牙,把要蹦出喉咙的心硬压回肚里,说:“我们人类保护你,你就得回山林中去,不得四处乱窜,惹是生非。”大灰狼理直气壮地说:“所谓保护,就是保卫爱护。人既然保卫我爱护我,为什么不解决我的温饱问题,硬要我在山林里有一顿没一顿地受苦受累?那些山民村夫更是庸俗粗野得可恶,不就吃他们几只鸡鸭猪羊吗,就刀枪棍棒追几十里要取我性命,连我受保护的法规也不顾了。人的祖先还割肉喂虎哩。唉,人心啊!不过,瞧先生模样绝非粗俗之辈,请先生保卫我爱护我一下吧,我一个星期没进食啦。”大灰狼两眼荧光闪闪,仍以猫步走向西门教授。西门教授青白的脸上挂起了笑容,将钓竿一斜,把竿上还在扭动的鱼连钩带线一块递到大灰狼嘴边,说:“不错,我是有知识且能自觉遵纪守法的人。这条鱼你先吃点儿吧,待会儿我再给你钓几条大的。”
大灰狼说了声:“多谢。”便叼住鱼咕嘟一声连钩带线吞进了肚里。西门教授咬咬牙,把平日锻炼身体的太极拳功夫使了出来,手一抖,钓竿便高高扬起,大灰狼就嗷嗷痛叫着昂起了头。它试着挣扎一下,食管痛得撕裂一般,便放弃了动武的打算,悲腔哀调地说:“先生,我是受保护的,你为什么暗算我?”西门教授将坚韧的钓鱼线边往旁边柳树上缠边说:“我们人保护你是保护生态平衡,最终目的还是保护我们人类自己。知道吗?我是西门教授,不是东郭先生。”
【阅读提升】
人类保护动物是保护生态平衡,保护大自然,最终目的是保护人类自己,但绝不是做动物的腹中餐。多有趣的故事,不禁使我们想起那个傻乎乎的险些被狼吃掉的东郭先生。
【阅读训练】
1.区别形近字组词。
咪( ) 眯( )
莹( ) 荧( )
钓( ) 钩( )
授( ) 绶( )
2.在括号里填上适当的量词。
一( )狼 一( )枪
一( )船 一( )猪
一( )飞机 一( )钢笔
3.请你用“ ”在文中画出描写西门教授刚看见狼时神态和动作的语句。
4.仔细读读文章内容,想想大灰狼为什么说自己没有“潇洒的时光”?
关键词:小学音乐;教学效率;兴趣爱好;音乐实践
下面,笔者就结合自身多年的教学感悟,对提高小学音乐教学效率这一教学主题进行如下探讨。
一、以学生的兴趣爱好为动力,采取生动活泼的教学形式
《小学音乐新课程标准》中指出“兴趣是音乐学习的根本动力和终身喜爱音乐的必要前提”。所以,在小学音乐教学中,我们要以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为依据,采取生动活泼的教学形式,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学习兴趣,为小学音乐课教学效率的提高打下基础。
如在学《蜗牛与黄鹂鸟》这首歌曲时,一上课我就给学生出了两个谜底为动物的谜语,如:没有脚没有手,背上房子到处走,有谁把它碰一碰,赶紧躲进房里头;细小爪子黄羽毛,飞到葡萄架下瞧,笑看蜗牛慢慢爬,爬上一起吃葡萄。“第一个是蜗牛!”“蜗牛和黄鹂鸟!”……学生兴奋地答道,“没错,是蜗牛和黄鹂鸟,大家想听关于它们的歌曲吗?下面,老师就带领大家一起去看看蜗牛和黄鹂鸟之间发生了怎样的故事。”这样,我通过一上课给学生出谜语并提出有趣的问题,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兴趣盎然地学习这首歌曲。
二、重视学生的音乐实践,鼓励学生进行音乐创造
在小学音乐课堂中,我们可以积极引导学生参与各种音乐实践活动,让学生参与音乐体验,鼓励学生进行音乐创造,从而为小学音乐课教学效率的提高提供保障。
如在上小小音乐剧《东郭先生》这一课时,学生初步了解东郭先生的故事并感受了音乐剧的主题音调后,我就组织学生进行了这样一项音乐实践活动:自行分配故事中的人物角色,如东郭先生、狼、猎人、农夫、毛驴、大树等,自行准备道具,在课堂上将第一幕内容表现出来。这样,就给学生提供了参与音乐实践的机会,从而转变对音乐的学习态度,积极主动地参与音乐学习活动。
总之,我们一定要及时认识到目前小学音乐课堂中存在的教学问题,并采取有效的应对措施,使小学音乐课的教学效率在最短的时间内获得大幅度提高。
其实,姓和名,作为一个家族的标识,一个人独立的符号,在人类从树上爬到树下,直立行走时,便有了。所不同的是,汉族人把姓放在前面,异族人多把名放在前面。这样的排列与组合,看起来是顺序的无意颠倒,实际上却带着一定的观念:把姓放在前面的,炫耀的是家族;把名放在前面的,突出的是个人的成就。
父亲不是个离经叛道的人。他在给我取名时,如所有汉族人一样,郑重地把姓放在前头,把名放在后头,并在我开始识字时,就手把手地教我写姓写名:“一点一横长,梯子顶到梁;子字在下面,耳字在旁边。”至于我的姓氏为什么要这样写?父亲不知道。
也许是父亲的不知道,在我的心中画上了一个难以磨灭的问号,以致于让我几十年中,从没有停止过答案的寻找。终于有一天,我在破败的骨头拓片上,找到了苍颉用线条勾勒的图案。而其中的一个图案,一个鸭蛋形的圈儿,上面是一座正立的塔,下面是一座倒立的楼。同宗的一位大学问家告诉我:那个圈儿代表着城。而城是需要护卫的,于是在城边筑起了塔,建起了楼。
他说:这个城,这个塔,这个楼,合在一起,就是咱们的姓。
我问:怎么不是“梯子”?怎么没有“耳朵”?
他笑了,说:站得高,才能看得远。早的时候,人少城小,不用梯子也能望全城。现在城变大了,塔楼变高了,所以给它架上了“梯子”。城变大了,护卫城的人也就多了,多到什么程度?多到可以成为一个村,成为一个庄。这些村,这些庄,古代叫“邑”。这个“邑”后来成了郭的“耳朵”。
哦,原来如此。怪不得我的郭姓宗亲,在现在的姓氏排行中,列居第十八位,人口占了汉族人口的百分之一还多,原来是在得姓开基的时候,居住在城市边沿的人很多,因而有了东郭,有了南郭……我明白了,明白我的郭姓,既不是“梯子”,也不是“梁”,而是城堡的边沿。
知道自己姓氏的来龙去脉,我又沿着历史的脉络,寻找我的先祖。
小时候,父亲曾告诉过我,说老家在山西。他还教我一首至今还能哼唱的民谣:“问我祖先在何处,山西洪洞大槐树。祖先故里叫什么?大槐树下老鹳窝……”那时候,我还不知道山西,不知道山西有个洪洞,只知道后院的大槐树上,有一个从我记事就有的老鹳窝。
多少年后,我循着这条线索,上溯到远古。文字记载的郭姓,最早的是夏禹时代。史书记载:“禹乘二龙,郭支之御”,“上古有郭侯,夏朝的禹即有驭手郭哀”。郭支、郭哀应该是有史籍记载的最早的郭姓人,堪称郭姓的始祖。但也有人说,郭姓的始祖是郭崇,理由是“商有郭崇”。殊不知,商代的郭崇,与夏代的郭支、郭哀,至少晚了300年。
还有一种说法,说郭姓出自姬姓,是黄帝姬姓的后裔。理由是周武王封文王姬昌的弟弟虢叔(虢:通假于郭)于东虢。东虢,也就是现在的河南荥阳一带,其后代遂成郭姓……从史料记载中,我发现,郭姓的先祖们,一是发源于今天的河南,一是发源于今天的山西一带,而繁衍于陕西的阳曲、冯翊、华阳和西安,山西的河内、广平、邯郸、河东,河北的中山、馆陶及江苏的徐州一带。从此可见,我应该属于山西那一脉。
前段时间,与一位同族的老者谈起家谱,他说:“郭姓过千年,家乘过百载,一宗一个谱谍,若要清晰家族的脉络,难!”
我说:“是啊,往往上溯到十代八代,线索就模糊了。”
“知道原因吗?”
“天灾?人祸?战争?”
“哦,除此之外,《说文解字》中已有了答案!”
“什么?一部解释形象文字的书,也能解释家谱嫡传?”
“呵呵,是的。细细品读,你能知道!”
于是,我找来《说文解字》,查找与“郭”关联的字,发现从头至尾,只有寥寥数语:“郭,齐之郭氏虚。善善,不能进;恶恶,不能退,是以亡国也。”意思是说:在齐国有已灭亡的郭国的邱墟。郭国人喜爱善良,却不能举进;厌恶丑恶,却不能贬退。因此亡国。原来,春秋时期,在齐国境内,有一支虢叔的后裔在这里建立了“虢国”,只因国君分不清善良丑恶,后来被善良的人所抛弃,被丑恶的人所利用,聚集了大量的人才而用不上,最后被齐国吞灭。
从这样的解释中,我又联想起寓言故事中的东郭先生、南郭先生:寓言故事中,我的这两位先祖,一个不分善恶,一个不学无术。不分善恶的,若无赵简子,恐怕早已被狼裹腹;不学无术的,若非王“好一一听之”,恐怕还在“滥竽充数”。我不知道“虢国”的灭亡是否与东郭先生有联系,与南郭先生有瓜葛,但亡国、迂腐、虚假,让人笑话了上千年。
读了《小树林和火》这个故事后,我思绪万千。
冬天,一小堆路人烤火用的炭火在小树林边隐隐燃烧着,渐渐地,炭火越来越微弱,于是它就告诉小树林只要与它交朋友,它就能给小树林温暖。小树林决定给它一小块地方试试。火苗一进林子,就成了一个火团,火团往粗枝细桠上一蹿,顿时浓烟滚滚。烈火顷刻间就蹿遍了整个林子,直到把小树林全烧干净。
像《小树林和火》这样的故事很多,比如《东郭先生与狼》、《农夫与蛇》……在生活中,也有“火”、“狼”、“蛇”这样的人,我们要小心提防,否则就可能会成为故事中的“小树林”。当然也有很多友谊深厚的朋友,比如三国时期桃园结义的刘备、关羽、张飞,唐代的李白与汪伦。桃园三结义的故事家喻户晓,刘、关、张亲如手足,他们“不求同年同月同日生,只愿同年同月同日死”。“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这首诗就是李白与汪伦友谊的见证。
我们的生活不能缺少朋友,因为一根篱笆三个桩,一个好汉三个帮嘛。交友时要谨慎,不要被假朋友的花言巧语所迷惑。
青岛重庆中路第一小学四年级:单书豪
[关键词]专名 全民词汇单位 释义
[中图分类号]H1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3)09-0058-02
专名,就是自然语言中的专有名词,它与表示事物或现象的总和的普通名词相对,指的是个人、地方或单位等专有的名词。《现代汉语词典》(第五版)收录了专名词语五百余条,在《专名释义初探》一文的基础上,本文仅以已进入全民词汇且产生了普遍意义的专名作为分析对象,探讨该类专名的释义和使用。
杰弗里·利奇认为:一个词的意义除了包含其理性意义之外,还应包含该词在人们思想中所产生的各种观念,即所谓的联想意义。这一观点在专名身上得到了充分的验证。专名一般为某一民族所特有,具有深厚的民族性,它除了指称事物或现象之外,更是一种民族文化载体。因此,专名在创造之初虽然是用来指称某种事物或现象的,但是随着使用的频繁,不少专名又增加了某种泛指义位,用来体现某种普遍概念,反映某类事物或现象共有的属性。专名的意义不是简单的名称和其所指称的事物或现象之间的直线型关系,它们无一例外地均同一定的社会文化背景相联系着,所含有的信息容量远比普通词语要大。泛指义位就是民族文化内涵和大容量信息的载体,它只为该民族该社会的全体成员所熟知和使用。脱离了该民族该社会的共同语,进入其他语言后,泛指义位就不能被理解和运用了。对这类专名,可根据其产生泛指义位途径的不同进行分类释义。
一、比喻
专名本来是指称某种事物或现象抑或事物或现象的总和的。但是,在使用过程中,可能有人利用它来比拟与之类似的其他事物或现象抑或它们的总和。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比拟逐渐被越来越多的人接受和使用,从而凝固和增加了新的泛指义位。对这类专名进行释义时,除了要对其所指称的事物或现象进行描述外,还应补充出其通过比喻产生的泛指义位。如:
【长城】①我国古代伟大的军事性防御工程。始建于战国时期,秦始皇统一中国后,连接原先秦、赵、燕北面的城墙并加以增筑,通称万里长城。后代多有增建或整修。现存明代长城全长一万三千四百华里。②比喻坚强雄厚的力量、不可逾越的屏障等。P151
在这个词条中,“长城”有两个义项:义项①是对“长城”这一专名所指称的客观事物的描述,即所谓专指义位;义项②是“长城”通过比喻产生的泛指义位,是从义项①的“坚固”“难以逾越”等特点推演而来的。
【鸿沟】古代运河,在今河南境内,楚汉相争时是两军对峙的临时分界,比喻明显的界限。P567
“鸿沟”的泛指义位是由“楚汉”“两军”都不逾越的“临时分界”这一特点推演而来的。
“长城”“鸿沟”作为专名指称的是客观存在的事物,我们暂且称之为“真实专名”。下面再举两个人名为例,如:
【阿斗】三国蜀汉后主刘禅的小名。阿斗为人庸碌,后来多用来指懦弱无能的人。P1
对“阿斗”的释义,可以句号为标志分为前后两部分。前一部分是“阿斗”的专名义位。后一部分是“阿斗”的泛指义位,它是通过对阿斗的“庸碌”的性格的比喻而得出的。
【伯乐】春秋时期秦国人,善于相马,后用来比喻善于发现和选用人才的人。P103
与“阿斗”不同,“伯乐”的泛指义位是由其“善于相马”这种能力经过比喻而得出的。
专名不仅可以指称现实中客观存在的事物或现象,还可以指称虚构的不存在的事物或现象,我们暂且把这类专名称为“虚假专名”。虚假专名也可以产生泛指义位,如:
【牛头马面】迷信传说阎王手下的两个鬼卒,一个头像牛,一个头像马。比喻各种阴险丑恶的人。P1003
【阎王】①阎罗。②比喻极其严厉或极凶恶的人。P1567
“牛头马面”“阎王”都是迷信传说中的虚构人物,现实世界中并不存在,其泛指义位是通过对它们的身份或外貌特点的比喻产生的。
二、类化
众所周知,专名所指称的事物或现象一般是唯一的。但是,有些专名在人们的使用过程中由专指一个个别的事物或现象扩大到泛指一类相同或相近的事物或现象,我们把这种现象称为“类化”。类化后的专名也增加了泛指义位,这种泛指义位是由专指义位扩大而来的,释义时不能仅体现其专指义位而忽视泛指义位。如:
【陈世美】戏曲《铡美案》中的人物,考中状元后喜新厌旧,被招为驸马而抛弃结发妻子,后被包公处死。用来指地位提高而变心的丈夫,也泛指在情爱上见异思迁的男子。P168
在戏曲作品《铡美案》中,“陈世美”只是一个人物的姓名,但是随着作品的广泛流传,这个专名增加了泛指义位,不再仅仅局限于一个人物,而是指与“陈世美”性格、做法相似的一类人。
又如“东郭先生”:
【东郭先生】明代马中锡《中山狼》中的人物。因救助被人追逐的中山狼,差点儿被狼吃掉,指对坏人讲仁慈的人。P324
通过类化产生泛指义位的专名多是人名,特别是文学作品、神话传说中的人物。对它们进行释义时要分类对待:如果是历史上存在过的人物,一般要交待其生活的时代、类化出泛指义位的特点以及其泛指义位,如果是文学作品、神话传说中虚构的人物,一般还要点明其出处。
三、借代
有些专名,除了本身的专指义位外,在运用过程中还可能被赋予与其专指义位相关的泛指义位。这与“类化”有相似之处,但也不尽相同,笔者认为它们更倾向于修辞中的借代手法。因此,在这里另辟一节进行论述。如:
【西施】春秋时越王勾践献给吴王夫差的美女。后来把西施当做美女的代称。也叫西子。P1452
【炎黄】指炎帝神农氏和黄帝轩辕氏,是我国古代传说中的两个帝王,借指中华民族的祖先。P1566
【红娘】《西厢记》中崔莺莺的侍女,促成了莺莺和张生的结合。后来用做媒人的代称。P564
笔者认为,像“陈世美”“东郭先生”这类专名是泛指就有与其有某种相似之处的一类人,而从《现代汉语词典》对上述三例的释义中看出,“西施”“炎黄”“红娘”的泛指义位更侧重于指与其有共同点的一类人的名称。又如:
【白金汉宫】英国王宫,在伦敦。从1837年起,英国历代君主都住在这里。常用在英国王室的代称。P25
【华尔街】美国纽约的一条街,有许多垄断组织和金融机构的总管理处设在这里。常用做美国财阀的代称。P585
从以上两例来看,无论说“白金汉宫”泛指“英国王室”,还是说“华尔街”泛指“美国财阀”都不近情理。因此,对这类专名进行释义时更应仔细,“泛指”的字样绝不能出现在释义的条目里。
专名是某种事物或现象抑或事物或现象的总和在语言中的体现,易受历史、文化、心理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具有浓厚的民族文化特点。因此,其意义除了专指性外,往往还包含着大量语言外的信息(泛指义位)。辞典编纂的目的就在于阐明意义和用法,因此,对专名进行释义时既要阐明其专指意义,又要点明其泛指意义。
【参考文献】
[1]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室.现代汉语词典(第5版)[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5.
摘 要:中国文人精神早在汉朝就已经建立了,其中文人对奇石珍玩的玩赏与收藏也是情有独钟。雨花石作为南京地区独有的美石也广泛的被人们所喜爱。本文主要将古人对雨花石的赏玩和现代人对雨花石的评鉴进行比较从而促进雨花石赏玩与收藏的发展。
关键词:雨花石;文人精神;收藏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2)08-0041-01
“言架出游,日夕忘归”。爱好山水、亲近自然的中国文人意识早已在汉朝就普遍的建立起来。到自然山水中去寻求心神自由和美感享受的价值心理以及享受闲情逸致的生活情趣,以一种精神生活的模式被文人阶层所认同。与等高望远、泛舟游湖相比,赏玩自己多年所搜集的历代珍玩却是充满了静谧雅趣的消遣,它使人心旷神怡,乐在其中。古代文人雅士不仅仅自己广泛的搜集奇珍异石,还全力渲染影响他人,使得集趣成为一种时尚。雨花石作为中国东南部所独有的美石也广泛的被文人墨客所喜爱。
雨花石,是一种天然花玛瑙,主要出产于江苏省南京市六合区。雨花石之形、质、纹、色、呈象、意境六美兼备,被誉为“天赐国宝,中华一绝”。雨花石从孕育到形成,要经过复杂而漫长的过程,可谓是历尽沧桑方显风流。在各方奇石中,也有着“石中皇后”之美称。
宋代赏玩雨花石便开始盛行, 北宋中期,王安石在《王文忠公全集》中,写下了以《雨花台》为题的诗文。北宋末年,任史部侍郎的卢襄正式为雨花台命名,而这一切都为雨花石文化发展的历史研究提供了极其重要的信息和证据。然而对后世赏石文化影响最为直接、深远的却是苏轼。苏轼在《前怪石供》中写道“今齐安江上往往得美石,与玉无辨,多红黄白色,其文如人指上螺,精明可爱………既久,得二百九十八枚,大者兼寸,小者如枣栗菱芡……挹水注之粲然”,而后又作《怪石供》、《后怪石供》,从质、色、形、象以及陈列、鉴赏进行了极为细致生动的描述。对后世赏石文化起到了为直接、深远的影响。虽然苏轼所得之石并非雨花石,但二石实是同源而出。二者的形成都是由长江流水冲刷而出。在“质、色、形、象”上又出奇的相似。不怪乎明代冯梦祯在《醉石斋记》写道“一被苏公拈出,随流扬波至于今日,遂为书室净几不可缺少之物,”的感言。所以如不论产地,说坡是赏玩雨花石的鼻祖当受之无愧。明代有位“鼓励学术、赈济灾民,有水镜慈母”之称的县令米万钟,名噪一时,爱石成癖,与宋代米芾合称“石迷二米”。万历三十六年米万钟调派金陵六合县,上任后对雨花石一见倾心。常出没与城郊灵岩山中,寻觅纹绮晶莹之奇石,聘名匠精绘成图,取上雅致的名称,如“三山半落青天外、门对寒流雪满山”等。正如以下我所收藏的几枚雨花石:《游园不值》是南朝叶绍翁所作的一首七言诗。上面这枚雨花石中黄白相杂的丝纹仿似一面高墙,黑色的枝干越墙而出,一朵娇艳的红杏高挂枝头。花下黑袍先生似无可奈何,似抬头仰望。将《游园不值》的诗意写照的淋漓尽致。而在这枚雨花石上,可以看到其特有的纹路、色彩、质地。如此美石方可谓收藏之极品。
雨花石的赏玩在早已远去历史长河中已经留下了如此璀璨的印记。“质、色、形、纹、意”这是当今雨花石界赏玩的一个普遍的标准。而我认为“内容大于形式”这一观点也很适用与雨花石。“意在先”有明确的主题命以雅名。与传统文化相结合,从典藉诗书中寻觅清词丽句,力求名符其“石”。在先有“意”的同时兼备绝佳的品相,这样的石头方能是“通灵宝玉”。
《东郭先生与狼》此故事可谓家喻户晓,耳熟能详。在一方雨花石上一位老者头戴纶巾、背负书囊、躬身俯首。他的面前一只野狼俯卧在地上,假装可怜的望着东郭先生。双方形象生动有趣,在大自然的塑造下表现得活灵活现。如此一方美石不仅让你娱乐,惊叹造化之神功,且让你得到教育与启迪。正如雨花石藏家晓春老师所说:“典故石立之为雨花石象形之首”。
奇石珍玩固然难得,但最重要的还是有这方面的闲情雅趣。“心无驰猎之劳,身无牵臂之役,避俗逃名,顺时安处,世称曰闲。”合理利用闲暇时间“可以养性,可以悦心,可以怡身安寿,斯得其闲矣”。为了逃避世间尘杂的烦扰,调节一下单调的生活气氛,充塞精神之虚,搜集、赏玩一下奇石珍玩,也算是人生一种莫大的乐趣。
非常喜欢看书,假期学校为我们推荐阅读金曾豪的小说《独狼》。读了这本书让我受益匪浅,使我进一步认识动物,了解动物,也更加喜欢动物了!
狼是理性的、睿智的、恩怨分明、重情重义。《独狼》这本书向我们介绍了两个故事:第一个《独狼》讲的是一只狼,经过了许多磨难后,终于回到了自己的部落,当上老狼王的故事;第二个《苍狼》讲的是一个狼部落,在一次枪火的战斗中,几乎全军覆没,只有老狼王和一只年轻的母狼逃脱了死亡的魔爪,开始新的生活。
在这本书中最使我感动的是《苍狼》这个故事中对狼的父爱、母爱、及手足亲情的描写。在老鹰捕捉幼狼时,公狼舍身引诱老鹰;当幼狼落入人类的陷阱,母狼奋力营救;及母狼和小狼被困陷阱无食物来源,唯一自由的幼狼中稍微大一点的“大狼”为家庭觅食,投到陷阱中使母狼和其它小狼不至于饿死;为躲避人类的陷阱不满足人类给予的孤岛,母狼带领小狼渡河寻觅的安身之地时,老狼伤重不愿拖累家庭,悄然离去,母狼携幼子渡河老鹰趁机捉小狼,小狼至死不松口咬住妈妈的尾巴,保证其后的弟弟不被大水冲走……真正的的动物是不喜欢被人类束缚,失去自由的,尽管豢养的动物可以不受风雨侵袭、不会饥肠辘辘,但是野性的动物更向往那日出的瑰丽、海涛的恢弘、瀑布的激越、小溪的悠闲……从这本书对狼的描写中我深深感受到狼生存的艰辛和生命的瑰丽,受到力量、意志、精神的熏染。虽然人类可以踩踏狼的信心,但狼的信心永远不会消失。
动物世界和人类世界的时间和空间都是重叠着的,但是沟通却很难。作者以其知识性、趣味性和传奇性的手法描写了具有独特的、野性的、神秘的特性的狼。 在很小的时候就听大人们讲过《东郭先生和狼》、《狼来了》、《狼和小山羊》等等许多关于狼的童话故事及各种传说,几乎所有的的故事对狼的描写都是冷血无情的、凶残可恨的。大灰狼等于凶残,小山羊等于善良,小白兔等于胆怯,小孔雀等于骄傲……而在《独狼》这本书中客观的围绕狼与人类的较量,在大自然中各种气候、环境的挣扎及与动物的相处等方面的描写使我真正有了想去了解自然,了解动物的冲动。通过阅读我查阅了有关狼的介绍,了解到狼的习性、狼的特点等知识,使我更加热爱自然、热爱动物!动物的聪明虽不及人类,但是他们在艰难的生存中始终保持着坚强、机警、睿智!
阅读《独狼》使我意识到动物尚能遇到困难就会迎难而上,想尽办法去克服困难,热爱家庭,热爱自然!我们人类更应该学习狼这种坚韧的精神,在生活和学习中学会坚强,努力对社会奉献爱心和力量!
关键词:小学语文;课外阅读;作文教学;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16)06-0129-01
叶圣陶先生说:阅读是吸收,写作是倾吐。倾吐能否合乎法度,显然与吸收有密切关系。语文专家崔峦老师也说:阅读教学要体现读写结合,要引导学生读中悟写,从读学写,加强读写的联系。不应把阅读仅仅作为理解内容的手段,还应把阅读和品词析句、揣摩表达作用、学习文章写法结合起来。否则,是跛脚的阅读教学。的确,阅读是由外到内的吸收,写作则是由内到外的表达。有理解性的吸收,才能有理解性的表达。反之,表达能力强了,又能促进理解能力的提高。可见,阅读和写作是一个互递的过程,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1.指导课堂阅读,促进拓展积累
1.1 粗读。粗读的目的是要学生首先疏通字词句、了解文章大意、整体把握文章的思想感情,所以一般采用朗读的方式来进行。在读的过程中,不仅口要动起来,脑和手也要动起来,在朗读前教师要给学生明确的阅读任务。比如将文章不认识的字词圈出来、勾画你认为写得好的句子、边读边划分文章段落、划出文章中心句等。再辅助音乐让学生进行有感情的朗读,发展语感,加深体验与领悟。朗读将书面语言转化为了响亮的口头语言,是眼口耳多种生理机能共同参与的言语心理活动,对于增强学生的语言感受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都有一定的帮助,再加上圈圈、画画等手脑结合工作,具体化了语言文字的积累过程,提高了阅读有效性。在一次朗读结束之后,教师应先给学生充足的时间查找工具书,解决生字词、疏通文意,然后再进入细读环节。
1.2 细读。细读是对文章的深度解读,目的在于理解段落意思、明白作者想要传达给读者的思想、观点、情感等,以默读来进行为佳。但在默读前,教师还是应给出明确的阅读目的,来提高学生阅读的有效性。
例如 :在阅读《秦兵马俑》的第二大段时,教师要求学生在阅读之后能够说出这一段总共描写了哪几种类型的兵马俑,它们分别有什么特点,作者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等,来帮助学生理清阅读思路和重点。而在分析文章情感的时候,教师应给学生留足思考空间,多采用开放式的提问方式来提问学生,如 : "读了这篇课文,你心里有什么样的感受?" "你认为作者的情绪是悲是喜?还是别的情绪。 " "你的看法和作者一致吗?"这更有利于学生将自己的情感体验和课文联系起来,把阅读体悟的主动权还给学生,最大限度地开发学生阅读潜能 ,提高阅读能力。
2.挖掘读写资源,创设写作情境
由于小学生的生活阅历尚浅,对教材中描绘的很多社会背景、人物思想、风土人情等都不十分熟悉,所以教师就可以充分利用这一点,为学生展示与教材内容相关的新奇事物或场景,激发起他们的表达欲望。
例如 : 在学习《白杨》这一课时,学生对新疆的恶劣环境和戈壁滩都不甚了解,所以无从真切体会到白杨的坚强品质,对文章所要表达的对边疆工作者的敬佩和赞誉也无法真正理解。所以教师就可以利用多媒体课件为学生展示戈壁滩和白杨的图片、新疆的风沙天气等,让学生一睹边疆的风采。然后让学生根据这些图片和视频资源再加上一点儿自己的想象,对新疆建设者的恶劣工作条件进行一番描写,有助于对文章主旨的深入解读。此外,还有些童话、寓言体裁的文章需要让学生能够将自己充分融入到虚拟的场景中去,体会故事主人公的情感变化,而且教师还可以利用文章体裁的特殊性启发学生将故事改编成剧本,再顺势举办一个小型的表演比赛,来充分调动学生的阅读热情和创作激情。
例如 : 《卖火柴的小女孩》一文,教师就可以充分利用风扇吹风制冷、背景音乐造势、投影转换场景等为学生"重现"小女孩卖火柴的情境,在这个场景中教师再指导学生将故事改编成对话形式,然后每个小组再在课后将其加工制作成剧本(一个小组负责一个场景的剧本编写) 。通过为学生营造直观的教学场景,提供想象空间,这不仅能够帮助学生强化情感体验,加深对教材文本的理解,另一方面也为学生提供了写作机会,实现了读写一体的追求。
3.学法迁移的整合教学
古人说:"读书须知出入法。始当求所以入,终当知所以出。"我们充分发挥教材的范例作用,坚持以教材为本,让学生通过课文品读,了解掌握基本的阅读过程、阅读技能,并结合教材的特点,以落实重点训练项目,使学生掌握方法,不断地从中汲取营养。在用足教材的基础上,课外我们选择与课内文体或内容、写作方法上比较相似的课外阅读材料进行整合,组织学生在课后用课内阅读的方法来阅读拓展性材料。再把课内所得之法,及时应用于课外阅读之中,以求化方法为能力,使课外阅读能力越来越强,又从广泛的课外阅读中学习知识,增长见闻,以求以课外促课内。这样,展现在学生面前的文本便不再是孤立的一棵树,而是一大片郁郁葱葱的森林。
[案例2]在教学孙犁《芦花荡》一文时,学生被课文中白洋淀老头子护送女孩进苇塘的过分自尊和自信以及痛打日本兵的智勇双全印象十分深刻,又因为很多的学生都十分喜爱看电视剧《小兵张嘎》。于是我抓住学生对题材故事的兴趣,在课后向学生印发了孙犁《荷花淀――白洋淀纪事》三篇文章,学生兴致勃勃的看了一节课,利用老师在课内教授的提取故事情节,分析人物形象的方法来阅读。不用教师多说,学生已了然于心,很快就感知了白洋淀军民利用白洋淀的河湖港汊,同侵略者进行了英勇顽强的斗争,出现了无数可歌可泣的事迹和"老头子"式人物。这样课内外有机地整合起来,把课内所得之法,及时应用于课外阅读之中,以求化方法为能力,使课外阅读能力越来越强,又从广泛的课外阅读中学习知识,增长见闻,以求以课外促课内。这样可以有效地提高阅读效率,达到"自能阅读"的效果,使课内外相互引发,相得益彰。
4.比较鉴赏的整合教学
读这样的新闻,实在让人忍俊不禁,你可以想象一群东郭先生开会讨论中山狼吗?
德国的狼。被格林兄弟抹黑得可厉害了。好几代人,从还不会说话、走路的幼儿期。就被他们的父母以床边故事的温柔方式灌输狼很可怕的意识形态。小红帽的奶奶就被那尖牙利嘴的狼给吞下肚了。而且狼还很有心机,它会伪装成奶奶的样子来骗小红帽。七只可爱的小羊在羊妈妈出门的时候,差点全完蛋。那狼,不但会装出妈妈嗲嗲的声音,还会用面粉把自己的手敷成白色。三只小猪,那更别说了,被大野狼搞得倾家荡产。最后,当然是邪不胜正,野狼总是会死的,而且格林总让它们死得很难看。小红帽的大野狼是被猎人的枪给轰死的,七只小羊的大野狼是淹死了以后再被开膛破肚的。
这样在仇恨教育中长大的孩子,长大以后能与狼和平共处吗?中文世界里的狼,名誉和境遇也好不到哪里去。狼心狗肺、狼狈为奸、狼吞虎咽、鬼哭狼嚎、声名狼藉、杯盘狼藉、豺狼成性、官虎吏狼、引狼入室、“子系中山狼,得志便猖狂”……哪有一个好词?
在罗马、蒙古和日本原住民的远古传说里,狼都是高贵和力量的象征。但是挡不住污名化。人类对狼族进行理直气壮的种族大屠杀,到了二十世纪,欧洲和北美的森林里。狼已经基本被清算干净。
同时,城市里每一个广场上,鸽子聚集。
纽约市有一百万只鸽子。在水城威尼斯,鸽口是人口的三倍,走路过桥都要被鸽子撞上。每一对鸽子夫妻平均一年要生十二个鸽孩子,繁衍速度惊人。市政府的卫生官员都很头痛,因为鸽子带来种种疾病,尤其对孕妇、儿童、老人、病人威胁最大。鸽子,其实就是一种长了翅膀的老鼠。人们谈鼠疫而色变,对于会飞的老鼠却宠之喂之姑息之,因为,唉,鸽子的形象实在太好了。
《圣经》里,洪水几乎毁灭了丑陋的人类:绝望中的第一线光明,就是鸽子衔着橄榄叶带来的。从此,鸽子的肥,被看做可爱;鸽子的笨,被看做和平。鸽子排泄的白稀稀的粪便,糊住伟人铜像的眼睛;沾着唾液的脏脏的羽毛,掉进你露天的咖啡杯里。卫生部门发明出各种限制鸽子的方法:把避孕药掺进它们的食物里,用噪声波驱赶,但是没人敢大咧咧地说,要灭杀鸽子。如果有哪个不要命的官员敢用灭鼠的方式或甚至语言来谈鸽子的处理,那他真的不要命了,爱好和平的市民会愤怒地驱逐他,对他吐口水。
狼,快消失了,保育人士开始为狼族,从形象开始。东自波兰西至英国。呼吁尊重狼权的团体越来越多。在广场上摆出花花绿绿的摊子,也许隔壁就是抗议苏丹屠杀的摊子。狼的庄严的照片放在海报上,激越的声音告诉过路的人,狼,从来就不害人,它躲人唯恐不及。保护政策开始出现,今天,挪威有二十只。意大利五百,西班牙两千,瑞士有三只,瑞典有九只,德国有三十只。美国的黄石公园,为狼权努力了很久,现在有四百五十只快乐的狼。
你说,狼吃了农人的羊怎么办?是的,农人生气地说,你们城市人自以为浪漫,喜欢森林里有大野狼,但是大野狼吃我们的羊,谁赔?结果是,农民可以申请国赔,于是农民也不说话了。但是申理国赔之后,统计数字一出来,人们发现,狼其实并不那么爱吃人家养的羊。反倒是,森林里因为又有了狼,生态平衡更健康了点。在狼族回来之前,黄石公园里因为麋鹿太多,杨树和柳树被麋鹿吃个殆尽。使得需要杨、柳树的水獭和大角驼鹿难以维生。在狼族回来之前,体形较小的土狼猖獗,害死了狐狸部落。
狼来了,麋鹿少了,而且把吃不完的麋鹿肉留给大灰熊,于是大灰熊的孩子们多了起来。狼来了,土狼少了,小鼠小兔多了,于是狐狸和秃鹰们就成了旺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