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心灵家园

心灵家园

时间:2023-05-30 10:54:30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心灵家园,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心灵家园

第1篇

最近到凯里出差,有幸拜读了杨玉平先生的文集《心灵家园》,感觉就像盛夏里喝上一口清凉山泉,直沁心脾,凉爽极了。文集中描写到的杆洞、小黄、增冲、丹阳、占里等都是我心仪已久的世外桃源。

文集我反复读了几遍,每读一遍的感受都有所不同,震撼我心灵的是,这本文集很纯朴,作者纯朴的情感,家园纯朴的民风,文章纯朴的语言。

作者在从江生活的20年间,走遍了从江的山山水水,村村寨寨,结交了许多百姓朋友,也把自己最灿烂的青春年华留给了从江这片热土。他对从江的每一座山,每一条河,每一棵树,每一根草都有着无限的眷恋和深深的感情。这种眷恋萦绕在他的脑海,牵动着他的思绪,叫他难以忘怀;他的作品融入了这样一种情感,并用这种纯朴的情感抒发了他对从江的挚爱和炽热,使得他的作品往往容易感动读者,并使这种感动一发不可收拾。

凡是看过这本文集的读者,到过从江的自然都能够从中再次领略到岜沙人的豪迈,佩服占里人的先知,沉溺在小黄大歌的海洋里,感叹瑶族药浴的神奇;没到过的,只要你顺着文章的线索,寻着雍里油茶的茶香,登上圣洁的月亮山,喝上一杯醇香的加榜煨酒,再看看气势磅礴的孔明斗牛,你同样感受很深,你会迫不及待地想去贴近这片土地。作者笔下的从江就是这样的纯朴、久远和真实。

说它真实,最主要的是,作者的每篇文章在脱稿之前,至少要深入到实地三次以上。为了完成《梦一样的丹阳》这篇稿子,作者就多次到过丹阳,深秋、雨天和晴朗的日子……之所以拿丹阳说事,一个是丹阳确实很美,另一个就是作者文风的引证。70张图片和近20万字的文集耗尽了作者20年的心血,这不仅是因为作者对从江有着纯朴、炽热、厚重的情感,更重要的是作者深入生活,忠实于生活的创作精神。

这本文集基本上采用了白描的手法,对人、对事、对物、对景、对情的描写,在文字上都做到简练单纯,不加任何渲染烘托。作者的文章展示给我们的是一个“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的真实的自然世界。他用一句简短的话或者一段不长的文字就能写活一个人,讲清一件事,还原一个景,这种在语言上抛弃一切枝蔓芜杂的表现手法,让读者读起来就只剩下语言的原汁原味,一如其笔下的原生态家园。(作者单位:从江县文联)

第2篇

为了帮助灾区人民抹去这场灾难带来的心理阴影,《家庭医药》与《环球科学》合作,联合具有心理救助经验的心理学专家,和灾区人民一起――

地震造成的伤害并未因为大地震的停止而终止――灾后往往是心理疾病的高发期。摆在地震灾民面前的,不光是满目疮痍的家园,还有千疮百孔的心灵。

与经济损失相比,灾难对人的心理冲击是内在的,常不为人们所注意。但实际上,后者同样不可忽视。比如一对在唐山地震中失去儿女的夫妻,在此后每年的7月28日前后都会心乱如麻,如万箭穿心般痛苦,说“每到7月28日前后,我们都要大病一场!”

再以美国911事件为例,在巨大的创伤面前,美国人的安全感一下子被完全破坏掉了,稍微大点的响动都可能引起民众的恐慌。事后,美国有超过1000个专家团队在从事心理救助和心理干预,这对于提高抗灾救灾的效率,保护救援人员的心理健康作用巨大。

汶川大地震后,许多灾民都出现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大多数人无法摆脱地震造成的心理阴影,噩梦连连,“闭上眼睛,就是房屋倒塌的情景”;或者是成天都头晕,眼前所有的东西都在晃动,双腿无力。

地震造成的心理创伤会产生持久性应激效应,长期影响灾区人民的身心健康。震后余生的人患神经症、焦虑症、恐惧症的比例高于正常人群3~5倍。

可见,如果漠视灾难对心灵的伤害,很可能对当事人的心理健康带来难以消除的影响,而重建心灵的家园才是重建信心与幸福的起点。

地震后,《家庭医药》联合《环球科学》在全国范围内发起了招募心理援助志愿者的活动,并组织了包括心理学专家、众多心理工作从业者在内的志愿者心理援助队,对地震亲历者开展了卓有成效的心理救助,让很多人走出了地震后的心理阴影。

如果您也是地震的亲历者,或者因为灾区的惨状、举国上下的哀伤氛围而备受焦虑、郁闷的困扰,或者是对余震不断而担忧不已,应该怎样渡过这场心理的危机呢?也许心理学专家为患者开展心理援助的实例会对您有所帮助。

心理援助案例一

2008年5月21日,《家庭医药》志愿者心理援助队进入重庆市第三人民医院,这里有30多名转移自地震灾区的受伤群众。其中,16岁女孩李扬(化名)引起了志愿者的注意,她刚刚得知,自己不得不面对截肢的现实。

面对灾难,请说出你的不幸

16岁,本应是一个花季少女梦幻般的年纪,但突如其来的地震,却给李扬带来了无尽的伤痛。

地震发生后,李扬被压在学校坍塌的教学楼里20多个小时。由于被压时间太长,她的整个右脚肌肉已经坏死。如今,虽然裹着厚厚的纱布,但仍然能闻到腐臭味。她的左腿骨折还能感受到疼痛,而右腿却已经完全失去知觉。

志愿者见到李扬的时候,她表情木然。一开始志愿者和她交谈的时候,她的回答总是很简短,没有太多的词语,总是说:“嗯”,“我很好,我没什么感觉。”

从表面上看,这似乎是一个心境平稳,不太需要心理干预的患者。但《家庭医药》心理援助队的领队、西南大学心理学院的汤永隆副教授却不这么看。汤副教授曾参加过台湾“9.21大地震”之后的心理援助,有着丰富的心理干预经验。汤副教授认为这个女孩的心理阴影非常重!

果然,据李扬的主治医生介绍,李扬从被救出来后一直无法安稳入睡,心跳也一直在每分钟130次左右。医生担心她这样的状态会严重影响康复进程,甚至难以承受后面的截肢手术。

了解情况后,汤副教授坐到了李扬的旁边,轻轻握着她的手,用很轻柔的声音开始和她交谈。

不过,汤副教授在一开始并没有提到地震,而是关切地询问李扬来到重庆的见闻,和她聊天气,以及好吃的重庆小吃。也许是没有碰触李扬心中的痛处,她没有抗拒与汤副教授的交谈。

渐渐地,李扬的话多了起来。这时候的汤副教授反而成了一个倾听者,从不打断李扬的诉说,而是采用身体前倾、眼神肯定、点头等方式给李扬以正面的反馈。而李扬也慢慢卸下了心理防线,开始接受汤副教授的疏导:同伴、同学的死难并不是自己的错,灾难已经过去,现在自己是安全的,而自己也不必克制自己的情感,哭泣、愤怒、憎恨、悲伤都是正常的心理情绪,会慢慢好起来的。

渐渐地,李扬终于谈了她的恐惧感和对老师、同学的想念,泪水也顺着她的眼角缓缓流下,脸上开始有了表情。在志愿者离开后,李扬缓缓进入了梦乡,心跳也降到了每分钟95次左右。

心理援助为何能如此明显地改变患者的精神状态?具体到每一位地震的受害者,应该怎样做才能平复自己心灵的创伤呢?

汤副教授说,其实人类就是在灾难中生存和发展起来的,灾难是对人心理素质的考验。面对灾难,人们更应该学会“心理自助”。

心理自助是在遭受巨大心理打击的情况下,通过自己的心理调适、心理暗示,尽快摆脱灾难和刺激在心目中造成的强烈恐惧感和心理创伤。学会倾诉、发泄是心理自我调适最好的办法,其最大作用在于打开封闭的心灵,摆脱心理压力。

汤副教授进一步解释说,不论什么样的人,在灾难面前,所有的反应都是可能的。灾难之后,害怕、难过、伤心、绝望,这都是正常的反应。有时候脑子里一片空白,不知道该怎么想,这也是很正常的。经历这场巨大的创伤后,如果出现无法抑制的恐怖情绪,或者反复回忆灾难场景,请不要惊慌,这十分正常,即使它们影响了你的正常生活,也不要担心,你可以带着恐惧情绪坚持正常生活,但不要排斥恐惧情绪。

其实,在沉痛的打击下,能流泪是件好事,试着表达、发泄出自己的感受,就有机会从伤痛中恢复过来。如果强迫自己去压抑这些情绪或想法,反而会造成紧张与身体不舒适,这样会延长恢复的时间。

如果灾后的害怕无法平复,你只需要告诉自己:“没有关系,我现在很害怕,很悲伤,但这些都是正常的,它们会停留一段时间,我需要给自己时间。我会从现在的情绪中走出来。”如果觉得没有力量对自己说出这句话,那么就找一个人陪着你,陪着你一起说这句话。

此外,灾后应保证睡眠与休息,尽量让自己的生活作息恢复正常。如果睡不好,可以做一些放松和锻炼的活动,如果有条件,还可以听舒缓的音乐让自己平静下来,或者在医生的指导下借助药物进入梦乡。深呼吸是一种最简便的自我放松方法,当你觉得焦虑、烦躁或者恐惧时,可以反复深呼吸多次,这样就会觉得轻松不少。

平时还应保持有规律的运动,保证基本饮食(尤其是青菜、水果),照顾好身体,尽量多晒晒太阳。这段时间人的免疫力容易变差,要注意保暖,小心防止感冒。注意管好自己的钱物,避免因钱物丢失使心境更为恶劣。

总之,“自助者天助”,只有我们自己心怀希望,勇敢面对自己,面对身边的人,面对发生的事情,那些阴霾才能更快地过去。

应该认识到,在难以接受的事实面前,任何反应都是正常的,不论是异常冷静地看着周围发生的一切,还是像孩子一般痛哭流涕,甚至是用无所顾忌的呐喊来释放积压在内心的痛苦,这些都是发自内心的感受与体验。

心理援助案例二

汶川地震发生在学生上课时间,学校、幼儿园是重灾区。儿童比成人更为脆弱,除了需要应对外伤、饥饿、寒冷等他们不熟悉的情况外,同样会经历心理上的创伤。由于缺乏足够的认知能力,儿童受到的刺激可能更大,如果处置不力,负面的心理症结会成为他们今后成长的障碍,恐惧和阴影就有可能一直伴随他们终生。

别让孩子从噩梦中醒来

灾后第十天,《家庭医药》的志愿者见到了来自灾区汉旺镇的5岁小女孩丹妮。在父母及几个亲人的陪同下,孩子显得十分的安静。丹妮的爸爸告诉志愿者,当天他从废墟当中找到孩子的时候,其他孩子都在哭,而丹妮却显得非常的冷静,尽管她的脚上还流着血。

到了第三天,丹妮却变得非常冷漠,经常呆呆地发愣,而且特别黏父母。志愿者也注意到,在交谈的时候,丹妮一直紧紧拉着妈妈的手。

丹妮的睡眠更是不好,“每次睡觉后不出1个小时,丹妮就会突然大叫‘爸爸妈妈’,或满身大汗地坐起来。”见到这般情景,医生护士都不敢随意碰她的病床,因为只要床一动,丹妮就会惊叫地震了,惊恐过后要许久才平静。

任凭志愿者如何与之攀谈,小丹妮一直一言不发。但《家庭医药》心理援助队的志愿者王玲娟(西南大学心理学硕士)并没有放弃,她找到了打开小丹妮心扉的方法,那就是“玩”。果然,在看见一套芭比娃娃玩具的时候,丹妮明显有了兴趣,开始摆弄起玩具来。王玲娟不失时机地加入和丹妮的活动,一会儿帮娃娃穿衣服,一会儿哄娃娃睡觉。

“丹妮,这是什么哦?”见丹妮暂时忘记了烦恼,王玲娟拿起一个玩具小书包,再次引导她说话。

“包包!”丹妮终于用一个清脆的回答表示了对王玲娟的信任。接下来,跟丹妮的交流就显得容易多了。王玲娟拿出各种玩偶,教丹妮学着说一些简单的英文单词,聪明的丹妮学得很快。通过一起玩玩具,一起学英语,两人渐渐熟络起来。

时间过得很快,王玲娟临走时把丹妮轻轻抱了起来,说“丹妮,要是你不跟姐姐说再见的话,姐姐就不放开你了哦!”这时,丹妮竟忍不住笑了一声,这让王玲娟觉得非常安慰,从一开始的不理不睬到后来的笑逐颜开,这就是孩子乐观的天性。在场的志愿者都相信,通过恰当的心理抚慰,丹妮一定能走出地震的阴影,健康成长。

灾难面前,最脆弱的是孩子

上海市杨浦区精神卫生中心陈圣祺主任医师说,灾难来临,孩子所受到的影响更大,尤其是一些婴幼儿和涉世不深、似懂非懂的青少年,心理伤害更为严重。这种心理伤害如果得不到及时的干预和矫正,有可能对其未来的一生造成不利的影响。

人在3~7岁是记忆发展的快速阶段。儿童的记忆好似一张白纸,可以画上最新最美的图画。但是,白纸上也很容易染上污点和不好的印记。作为经历过巨大创伤的孩子来说,如果不及时采取相应的对策,尽快抚平心灵的创伤,地震等重大的刺激源就有可能在幼小的心底里留存、种植,成为以后人生道路上的一个“心魔”,一遇到合适的机会,就会兴风作浪、贻害无穷。

你能为孩子做什么

怎样驱除孩子的“心魔”?不让孩子再从噩梦中醒来?一个最重要的原则就是镇定。成年人应该像老母鸡一样把孩子围在怀里,告诉孩子,这几天在他身上可能会出现一些反应,比如做噩梦、在梦里哭泣等,告诉他们这其实是人对非正常事件的正常反应,完全不必惊慌。

此外,要鼓励孩子把积压在心里的东西表达出来,舒缓情绪。人们有时候不忍触碰孩子的心理创伤,觉得是在刺激他们。恰恰相反,这种“再体验”的过程,其实是对创伤事件的脱敏过程。否则,今后他们很可能终身陷在心理阴影当中――听到“地震”这个词,或者遇到类似的摇晃,就会反复发作。在一遍遍倾诉的过程中,孩子们对事件的敏感情绪会慢慢降低,恢复平静。对于那些特别小的孩子,如果不能用语言表达的,也可以采用画画的方式。

陈圣祺主任医师还为家长们介绍了几种疏导孩子紧张情绪的方法。

(1)解释法对一些稍稍懂事的孩子,要讲一些明白易懂的道理,使其感悟到这类事件的发生是意外,是难以预料和防止的,与个人的努力没有必然的关联。并使其认识到,亲人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使其能很好地生存下去,好好生活下去是对亲人期望的最好报答。

不要批评那些出现幼稚行为的孩子,这些暂时出现的“长大又变小了的行为”,是儿童对突发灾难对常见的心理反应。对孩子不理解不明白的事情要用他们能够理解的方式解释。同时要给予希望,向儿童承诺,地震会过去,政府会安排大人来帮助他们,帮他们重建家园。

(2)倾听法以耐心、仔细、满怀同情、设身处地的态度,倾听孩子们的述说,从而使孩子们能敞开封闭的心灵窗户,感受到这个充满爱的世界的温暖,提升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3)丰富法要尽可能地根据孩子年龄特点,创造条件,恢复孩子们的正常生活,丰富他们的活动,如看轻松的书籍、电视节目,使他们真正切身体验到美好生活的乐趣。当前对孩子们来说,最需要、最开心的莫过于和同龄人在一起学习、玩耍。这不仅是正常生活的重要部分,而且能够转移孩子们对痛苦往事的缠绕。因此,尽可能、尽快地创造条件,开学复课,是医治孩子们心灵创伤的良药。

(4)运动法抑郁总是伴随着负面悲观的想法,而运动不仅能摆脱这种负面的想法,更会增添内在的活力,从而改善个体的不良情绪。

大多数孩子都有与生俱来的“韧性”,虽然灾难会带来创伤,但只要为他们提供一个有关爱的环境,再加上亲人或朋友的爱护以及一段时间的心理修复,他们就能最终扫除灾难带来的心理阴影,迎接新的生活。

保护受灾儿童简单口诀:

先医疗,救生命;保温暖,供饮食;

睡好觉,防丢失;防疫病,手勤洗;

找玩具,讲故事;莫惊恐,多解释;

鼓信心,要重视;指导下,看电视。

心烦躁,情绪低;找医生,健心理。

(摘自中国疾控中心精神卫生中心、北京大学精神卫生研究所、全国联合抗震救灾心理救援专家组《心理自救互救宣传手册二:抗震救灾中儿童心理应激反应的预防与处理》)

大灾之后,每个人的心灵都需要救助

身体的伤损,只局限在灾区的现场,但心灵的伤害,却可以遍及全社会的每一个角落。

在灾难心理学上,有一个基本观念,叫“每一个看见灾难的人都是受害者”。随着现代传播媒介的发展,灾区各种景象与苦难,尤其是各种惨烈的场面与镜头,都完整彻底地呈现在全社会的观众面前。人在长时间大量接收这些信息之后,往往会产生焦虑、痛苦、无助等各种负面情绪,对于某些本身就存在着心理障碍的人群来说,更是会造成强烈的刺激,并引发进一步危机事件的发生。

这次地震之后,由于经常出现的余震和各种传言,成都、重庆、西安等城市的很多民众整天惶恐不安,夜里不敢回家,而是结伴睡在广场、体育场甚至路边,一听到有余震的传言就风声鹤唳,很多人整夜睡不着觉。加上电视、广播、报纸等媒体全天候地报道灾区的消息,全体中国人似乎都进入了一个心理低潮期。有求助者坦言,自己不敢再看灾区的惨状,却又忍不住要打开电视机,内心的苦闷难以言表。在网上,有人总结了地震后遗症的若干表现,诸如“原来关心别人住哪儿,现在关心别人住几楼”、“不相信自己的感觉,不停向别人求证:‘刚才是不是在晃?’”、“每隔5分钟必定要关注桌子上装着水的杯子”……

对此,心理学专家表示,如此重大的灾难降临之后,全社会的民众都将体会到生命的脆弱、无助等负性情绪,都需要得到心理支持与安慰。通过各种媒体,采取不同形式对社会大众进行心理支持与引导,也非常重要。

那么,普通人应该如何摆脱自己的不良情绪呢?心理咨询师李晋伟指出,这时候人们最需要做的是“倾诉”以及“建立对他人的信任感”。

首先,应该积极和亲人朋友交流,把不好的心情说出来,倾诉和来自亲人的安慰将有助于当事人走出心理困境。其次,对于不善交流的人,则可以主动地寻求专业的帮助,其中最便捷的办法就是拨打心理咨询热线。

当然,不是所有的人都能及时获得心理咨询师或治疗师的救助,李晋伟还介绍了一些简便的方法,可以用来帮助自己:

(1)保证睡眠与休息,如果睡不好可以做一些放松和锻炼的活动。(2)保证基本饮食,食物和营养是战胜疾病创伤,逐步康复的保证。(3)与家人和朋友聚在一起,有任何的需要,一定要向亲友及相关人员表达。(4)不要隐藏感觉,试着把心中的感觉说出来,并且让家人和朋友一同分担悲痛。(5)不要因为不好意思或忌讳,而逃避和别人谈论自己的痛苦,要让别人有机会了解自己。(6)不要阻止亲友对伤痛的诉说,让他们说出自己的痛苦,是帮助他们减轻痛苦的重要途径之一。(7)不要勉强自己或他人去遗忘痛苦。伤痛会停留一段时间,这是正常的现象。更好的方式是与朋友和家人一起去分担痛苦。

何时应求助于药物和医生

面对灾后的心理危机,首先是在专业心理治疗师的指导下,接受所面临的不幸与自身反应,大胆表达、宣泄与创伤事件伴随的情感,减少创伤性事件对生活产生的消极影响,恢复创伤前的功能水平。

如果心理问题比较严重,长时间无法缓解,特别是经评估确定有明显的抑郁、焦虑或恐惧情绪时(后附抑郁自评量表),则需求助于精神科医生,用抗抑郁、焦虑药物,万不可讳疾忌医。在用药方面,可选择:

(1)三环类。代表药物有阿米替林、丙米嗪、多虑平等,对“持续性警觉增高”、“闪回”、“持续回避”等症状有明显的改善。以阿米替林为例,用药可从25毫克/每天2次开始,逐渐加至150毫克/日。但此类药物不良反应大,过量服用易引起中毒,心肺功能不全者禁用。

(2)新一代非典型抗抑郁药。代表药物有帕罗西汀、氟西汀、舍曲林等,对焦虑、惊恐有明显疗效。帕罗西汀、氟西汀起始剂量为10~20毫克/日,舍曲林25毫克/日。治疗量分别是:帕罗西汀20~80毫克/日、氟西汀20~50毫克/日、舍曲林150~250毫克/日。

(3)其他。有米氮平、文拉法新、达体朗等。米氮平能改善睡眠,故对睡眠差的患者适用,但易导致多吃、多睡,易诱发癫痫,故对于肥胖、癫痫、心绞痛、前列腺肥大者慎用,治疗量15~45毫克/日。文拉法新可用于儿童,且文拉法新和米氮平起效快,约5天起效,而三环类需2周。

综上所述,每个药物都有自己的优缺点,用药前均需综合躯体情况、抑郁类型、年龄等因素选择,并在精神科医生的指导下应用。

附录:心理援助相关知识

1. 面对援助对象,你可以说什么,不能说什么

要说什么?

这不是你的错。

对于你所经历的痛苦和危险,我感到很难过。

你现在安全了(如果这个人确实是安全的)。

你的反应是遇到不寻常的事件时的正常反应。

你有这样的感觉是很正常的,每个有类似经历的人都可能会有这样的反应。

看到这些一定很令人痛苦。

你现在的反应是正常的,你不会发疯。

事情不会一直是这样的,它会好起来的,而你也会好起来的。

你现在不应该去克制自己的情感,哭泣、愤怒、憎恨、想报复等都可以,你要表达出来。

不要说什么?

■你能活下来就是幸运的了。

■你能抢出些东西算是幸运的了。

■我知道你的感觉是什么。

■你是幸运的,你还有别的孩子/亲属,等等。

■你还年轻,还能再有一个孩子/还能再找一个伴侣。

■你爱的人在死的时候并没有受太多痛苦。

■她/他现在去了一个更好的地方/更快乐了。

■在悲剧之外会有好事发生的。

■你会走出来的。

■不会有事的,所有的事都不会有问题的。

■你不应该有这种感觉。

■时间会治疗一切的创伤。

■你的生活还要继续下去。

2. 除了谈话,我们还能做什么

(1)无言的相伴:这时候你所说出的话,大部分是为了降低自己内心焦虑的话,对恐惧而言其实都是废话,真正有效的,是你的存在和陪伴。

(2)无条件的倾听:让预者一吐为快。

(3)无限的关怀:有时候一杯温水胜过千言万语,手中感觉热水的温暖,眼中看到你关怀的动作,才是他们最需要的。

(4)无条件的接纳:对于哭诉者,最错误的做法,是叫他们不要难过、不要哭泣,正确的处理方法是给他一张面纸,让他感觉被你接纳,终于可以大哭一场,心中的刺痛得以疏解。还应该告诉他,哭泣、悲伤、内疚都是人在痛苦时的一种很自然的情感表现,不是软弱,是正常的。

3. 心理放松训练

(1)准备姿势。以自己觉得舒适的方式坐在椅子或凳子上,头微微向前,手和胳膊轻松地放在大腿上。想象自己套上一副放松面罩,这副神奇的面罩把脸上紧锁的双眉和紧张的皱纹舒展开来,放松脸上的全部肌肉,闭上眼睛。

(2)放松地做深呼吸。当空气吸入时,会感到腹部隆起,然后慢慢地呼出,呼出的时间是吸入的两倍,每一次呼吸的时间都比上一次更长一些。

(3)逐渐握紧右手拳头。在握紧拳头时,要体会右拳和右臂的紧张。现在,放松……让您右手指放松,感受此时的感觉如何……然后再来一遍,把右拳握起来……保持握紧,再次体会紧张感觉……放松,把手指伸开,再次注意体会其中的不同……接着,左手重复这样的动作。

(4)以同样的方法转换到另外的肌群做同样的训练,其次序是前臂、二头肌、头颈部、肩部、胸部、背部、腹部、大腿、小腿、脚部。体验紧张和松弛时的感觉差别,直到最后身体完全放松。

4. 心理自救问答

问题1:在伤痛过后,我可以做什么?

解答:在伤害与伤痛过去后,尽量让你的生活作息恢复正常,任何能让你行动起来的、让你转移过多聚焦在伤痛上面的注意力的事情都值得去尝试。比如在小的范围内走动,与其他人交流。另外,提醒自己在做事情的时候一定要小心,在重大灾难的压力过后,人的情绪一时难以恢复到以前的状态,因此在一段时间内你可能会出现注意力不集中的现象。

问题2:我可以开始做未来的日程安排吗?

解答:可以。你可以开始做一个日程安排了,比如制订学习或工作计划,甚至设想如何重建自己的家园。当正常的日程安排被打乱时,这一点特别重要。即使暂时无法回家,也可以做一些简单的安排,这会让自己感觉更舒服。有条件的话,可以花一些时间在自己的爱好和使自己感到愉快的活动上。

问题3:我要如何面对自责的情绪?

解答:没有任何人可以预测灾难发生的时间与强度,也没有人可以事先准备好应对这种没有预期的灾难。可以想象,如果亲人现在就在身边,你会说什么。说出所有想说的,然后告诉自己:“这并不是我的责任。”或者去听听别人如何看待这件事情,听听不同的声音和解释,可以逐渐减少自责的感觉。

问题4:如果我的症状一个月都无法缓解,我该怎么办?

解答:如果你的创伤性体验持续一个月以上,仍然无法自动缓解,那么你可能需要一些专业的协助。请及时去寻求当地的精神科医生或心理医生的协助。

5. 抑郁自评量表

第3篇

关键词:小学语文 快乐 差异 自主 自觉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6097(2013)06-0061-02

一、快乐学习――多一些惊奇,少一些刻板

让学生在愉悦、轻松的氛围中学习,能够最大程度地激活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他们的理解力、想象力等也会得到充分地释放;反之,如果课堂气氛沉闷、压抑,学生的学习效率就会受到抑制,语文学习也就失去了味道。久而久之,一迈入语文课堂,学生会产生“受苦”“受罪”的心理反射,为后续的语文学习带来难以消除的心理障碍。

(一)以新鲜去激活

出乎学生的意料,让学生感受到新鲜,在课堂上的某一个环节引爆学生的“兴奋点”,激活学生的学习热情,让他们带着旺盛的求知欲与强烈的好奇心在学习之旅中前行。新鲜、火辣、自然、贴切,是教师对教学技艺的高层次追求,再好的展现形式、组织技巧,重复多次也会不再新鲜。如变换板书,在视觉上求新求变,通过板书的字体变化、布局调整,让不同类型的课文通过板书展现出不同的风貌。比如在教学古诗文类的课文时,笔者用隶书板书课题,教学轻快活泼的诗歌、童话时,笔者又会以“娃娃体”来板书课题,使学生获得多样的体验。

(二)以情绪去感染

当教师迈进课堂的一刹那,他的情绪和心态会对整个课堂气氛造成潜移默化的影响。教师要调整好自己的情绪,不做“立不起来的空麻袋”和“没人爱的旧瓷碗”(窦桂梅语),用自身的情绪魅力去感染学生,让课堂活力四射。幽默的教师受到不同年龄段学生的普遍欢迎,他们喜欢老师的语言诙谐、逗趣,让课堂洋溢着笑声,让“苦学”变成了“乐学”。幽默并非与生俱来,我们需要认真揣摩一些大师的语言技巧,深入研究教材,将幽默与教学无缝接合,让学生在笑声中放飞心灵,提升能力。

(三)以情趣去点燃

避免教学过程的单调枯燥,努力让学生的语文学习过程成为一个生动、有趣的过程。通过情趣去点燃学生的学习热情,从而促使他们以更充足的学习动力投入到学习活动中去,可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比如大部分学生都喜欢听故事、猜谜语,如果能够根据课文内容精心设计一两个故事或者谜语,能一下子抓住孩子们的注意力,使其变得兴致盎然起来。无论是讲故事还是猜谜语,都要求老师要进入角色,配以丰富的面部表情、适当的肢体语言,才能真正吸引学生。

二、差异学习――多一些赞赏,少一些抱怨

学生的家庭教育不同,个性品质、智力发展也存在差异,教师要认识到这种差异,灵活地采用不同的教学形式、教学手段,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让不同层次、不同阶段的学生的都能在语文学习中有所收获,享受到语文学习所带来的成功体验。

(一)分层推进

在一节课中同时运用多种教学方法,以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要。在综合运用过程中,注意各层次的互动,通过取长补短、资源共享,促使学生共同提高。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要依据班级学生的实际,既要照顾差生的接受能力,设计一些层次较低的问题,又要为基础较好的学生设计一些层次较高的问题。通过协调教学设计中的针对性和层次性,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使全体学生共同发展。

(二)分类指导

根据学生的兴趣和能力差异,给予不同的指导和帮助。注重作业的选择性和多样性,让学生能各取所需,各有所得。

比如在教学苏教版小学语文第九册《黄山奇松》一课时,笔者布置了极具发展空间的作业:

1.喜欢写作的你,模仿课文写一处让你印象深刻的景色,写出它的特点。

2.喜欢阅读的你,搜集一些关于黄山或其他描写祖国山河景物的资料,开阔眼界。

3.喜欢绘画的你,从课文中找到让你印象深刻的某一个画面,把它画出来。

4.根据你的兴趣爱好,选择其他方式来帮助自己理解课文。

三、自主学习――多一些自由,少一些束缚

避免学生在语文学习中产生依赖性和受动性,通过学生“全频道”地参与,让学生的自立意识和自主精神得到提升。

(一)大胆地“放”

将学习自充分交还给学生,让学生有更广阔的自主空间。教师放手让学生自己去预习,提倡学生通过多种渠道,如书籍、网络、电视等,了解课文背景,搜集相关信息;放手让学生去阅读,营造良好的读书氛围,引导学生融入情境,形式多样、方法灵活地开展阅读活动;放手让学生去拓展,鼓励学生用个性化的方式表达学习结果,为学生开辟一个展示自我的新舞台。

(二)巧妙地“扶”

摈弃硬性灌输,巧妙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使师生互动的过程成为一个启迪智慧、沟通心灵、陶冶情感的过程。在教学苏教版小学语文第九册《二泉映月》一课时,笔者先引导学生思考:当阿炳再次来到二泉时,他会怎样哭泣、怎样叹息、怎样倾诉,又会怎样呐喊呢?帮助学生敞开心扉,倾听阿炳的诉说,从而感受阿炳内心的苦与悲;接着笔者播放《二泉映月》,请学生轻轻闭上眼睛,在乐曲声中让学生的心灵随着阿炳的心一起跃动。

四、自觉学习――多一些严格,少一些放任

教师对学生的热爱和信任,并非是一味地宠惯。学生的不思进取、松松垮垮在很大程度上是源于教师对学生的放任。严慈并济,对促进学生自觉、自律、自尊、自重的品格的形成具有积极影响。

(一)准备更充分

教师的课前功课做得越充分,课堂上学生自主学习的效率就会越高;越是自主、探究、合作的课堂教学,对教师的课前准备工作要求越精益。从学生阅读心理出发,笔者通常分三个板块备课:

1.“未成曲调先有情”

营造强烈的阅读期待,为后续教学的顺利展开奠定良好的基础。

2.“读书不觉春已深”

熟读课文,为后续文本的感悟、品评提供前提和保障,注意朗读方式多样化。

3.“涵咏工夫兴味长”

引导学生研读文本,要根据学生的兴趣找准触发点,从学生最感兴趣的地方、引发学生迷惑的地方、勾起学生想象的地方着手,将研读引向深入。

(二)要求更细致

第4篇

关键词 幼儿教育 心智 家园

“以人为本”已经是全社会各项工作的中心和基本点,那么,对于幼教事业来说,“以儿童发展为本”的核心理念也是不变的追求。尊重幼儿个体,激发学习动机,让孩子们在阳光下快乐而茁壮地成长,永远是我们工作的重点所在。《纲要》指出,在活动中,应该让孩子能感到周围的人都爱学习,而且能对学习活动很感兴趣;有机会探索他们感到好奇的事物,满足好奇心;在学习中获得某种愉快的体验;在学习过程中有自主感、成功感。这样,我们的孩子在幼儿园这个特殊的园地,就能够找到他们心灵的家园。

然而长期以来,由于种种原因,我们的观念常常停留在许多原则 、规程及方法方面,却没有转化为有效的教育行为,主要表现在教学活动内容的选择不尽合理 ,教学内容不完全适合幼儿的学习水平,或低水平重复。例如教学活动方式的教条味过浓,教学活动不能融于幼儿生活,要么“活而不动”,只有教师在表演 ;要么“动而不活”,幼儿像木偶一样听任教师指挥。换言之,就是未能真正达到启迪幼儿心智的目的。

幼儿园应该成为幼儿心灵的家园,首先,就要注意培养他们的良好心态。那么怎样让孩子去喜欢、去选择、去体验 ,来培养幼儿自主学习的积极心态,是一个值得研究的课题。本文认为,在活动中应充分体现以下原则。体验性原则是尊重儿童直接经验的积累,创设环境 ,让孩子通过操作获得体验。适应性原则是指从实际出发,注重活动内容的选择,活动目标的合理性,活动形式的可行性,操作材料的层次性。主动性原则是指以幼儿为学习的主体,让幼儿主动探索,自主活动。还有互动性原则,它包括师生互动、生生互动。

为此,不妨从以下三个方面做些努力。

第一、激活学习动机,激活孩子思考探索的心灵之光。要尊重幼儿的天性,尊重幼儿的内在需求,激发幼儿的兴趣,是幼儿愉快地主动学习的前提。在活动中,教师的出发点不再是教材以及系统的学科知识 ,也不仅仅是重视技能 、活动的结果,而是关注孩子的美好天性和发展需要。教师要能善于发现幼儿感兴趣的事物 、游戏和偶发事件所隐含的教育价值,将其作为教育的生长点,即时、即景 、果断地调整自己的教育策略。同时,要把眼光放在了解孩子已达到的水平和预测可能达到的水平上,做到“既适合幼儿的现有水平,又有一定的挑战”。还要注意在活动中关注每一个幼儿的发展 ,促进他们在不同的水平上得到发展。

第二,教育者要尊重每一个孩子,了解孩子的个性特点,透过孩子的行为用童心去分析孩子的动机,公正地对待每一个孩子;放手让他们自我发展,留心发现他们的闪光点,为孩子搭建一个充分发展自己的大舞台。切忌用同一把尺子去衡量不同的孩子 ,切忌用成人的标准去审视孩子。在活动中要关注幼儿的情绪及情感,引导其趋向真善美,形成健康人格。

第三,教师要激发孩子良好的情绪,因为积极的情感态度是个体持续发展的内在动力。我们要注意留给孩子一片抒感的空间,使每个幼儿在活动中能体验到成功的快乐。例如通过创设 “心情小屋”、 “快乐的花园”等趣味浓郁的活动方式,也会点燃儿童的美好心灵之光。

作为幼教工作者,我们要明白生活即教育这个道理。幼儿园的课程内容与现实生活的距离越近,越能引发幼儿的学习兴趣 ,幼儿的学习就越有效 。同时幼儿生活中的各个环节、各个侧面都蕴涵着很好的教育内容。教师要善于观察 、倾听、分析幼儿的生活疑点 ;善于试着用不同的方式鼓励他们。《纲要》总则指出:“幼儿园应当提供健康、丰富的生活与活动环境,满足他们多方面的需要,使他们在快乐的童年生活中获得有益于身心发展的经验。”因此 ,幼儿园提倡在幼儿学习过程中,要向幼儿提供一个适宜的环境。即一个自由发展的环境,这样有助于幼儿创造自我和实现自我。一个有秩序的环境,幼儿能在那里安静而有规律地生活。一个生机勃勃的环境 ,幼儿在那里充满生气、快乐、毫不疲倦地生活、精神饱满地自由活动。一个愉快的环境,几乎所有的东西都是为幼儿设置,都应能成为他们心灵的栖息场所。

第5篇

1、希望《一树人》能更加贴切地反映每位一树员工在生活和工作中的点点滴滴,祝《一树人》越办越好!

2、祝《一树人》创刊成功,愿《一树人》成为零售药企与制药厂商之间相互学习与借鉴的重要窗口!

3、祝《》创刊成功,成为农业技术的学习与借鉴的重要窗口。

4、愿《》能以独特之思想,敏锐之直觉倡导一种优秀的企业文化和农技文化。

5、希望《》能更加贴切地反映农技方面点点滴滴,祝《》越办越好!

6、愿《一树人》报更能贴近一树人的生活、反映一树人的精神面貌、成为一树人的良师益友,祝《一树人》报越办越好!

7、愿《一树人》报成为一树员工的心灵家园。

8、传播农业技术,引领创新潮流——贺《》创刊

9、传农业技术新闻,道农技人员心声——贺《》创刊

10、农技盛事,百姓大事——贺《》创刊

11、衷心祝愿《》越办越好,在以后的日子里取得更好的成绩!

12、农业生双臂,技术比翼飞——贺《》创刊

13、把握农技脉搏,展现农技风采——贺《》创刊

第6篇

心灵的家园,它会根据不同的心境而自动美化。当你遇到让你心情烦躁的事情时,来到这儿,你会感觉心情很舒畅;当你遇到让你沮丧的事情时,来到这儿,你会感觉一切都充满希望;当你遇到让你愉悦的事情时,来到这儿,你会感觉一切是多么美好……心灵的家园,它能抚平你心灵的创伤,安抚你浮躁的心。走出家园,你会变得轻松愉悦,仿佛一切烦恼都远你而去。

我的心灵家园是钢琴。它是一种艺术,也能净化我的心灵。

小时候,每当我看到一双双小手在黑白相间的琴键上跳跃自如,弹奏出优美的乐章时,我不禁怦然心动。毕竟年龄还小,虽仍不懂如何用这高雅的乐器抚慰自己的心灵,也不知它将对我的人生产生怎样的影响,但我只懂得,它是我永远的好朋友,能陪伴我度过欢乐的时光或是失意的时刻。

现在,我已经不是那个似懂非懂的小孩,我是一个开始有自己思维感情的初中生。随着年龄的增大,现实对我的考验越来越大,我也在承受压力的同时成长着。成长途中,酸甜苦辣样样经历过。无论什么时候,我都能脱离现实,进入心灵的家园。对于我来说,这个家园,能让我很好地放松自己,看得开各种事情,继续做阳光的女孩。

如今学琴也有八年了,我能用它弹奏出我心灵每一次擦出的火花。因此,这个家园也变得更美丽。在这个家园里,我不仅能够得到快乐,还能够大肆挥霍自己的情感。家园响彻的各种华丽的乐章也能让我安睡或飞翔:《月光》能让我静下心思考,《悲怆》能点亮我心中那把希望之灯……

未来,我会踏进错综复杂的社会,那时大家都是竞争对手,没有多少人会再帮自己,因为各自有各自的路要走。或许我将不会有多少时间来走进这心灵的家园,但我会多抽时间来看看它,因为我明白,只有它,才是我最真诚的朋友。

……

心灵的家园,无论何时都会因你而改变。它为你记录着点点滴滴。

我愿做鲜艳的花儿,在心灵的家园里歌唱,

我愿做活泼的鱼儿,在心灵的家园里游荡,

第7篇

据中国新闻网报道,《中国留守儿童心灵状况白皮书(2015)》6月18日在北京,《白皮书》指出,中国当前有6000万留守儿童。调查显示,有15.1%的留守儿童,即近1000万的孩子一年到头(包括春节)见不到父母;一年连一次父母的电话都接不到的孩子占到4.3%,近260万;一年只联系一两次的有885万;3个月一次的有1519万。另外,如果保证不了每3个月见一次,孩子对于现在生存状况的焦虑,即“烦乱度”会陡然提升。而父母通过电话等方式跟孩子保持联系、适量的阅读、玩耍等将有助改善留守儿童的“烦乱度”和“迷茫度”,提升留守儿童的心理指标。调查人员呼吁留守儿童所在地学校、教师、公益机构和民政相关部门重点留意和重点帮扶“高危留守儿童”。那么,我们如何真正建立留守儿童社会关爱服务体系,其心灵如何抚慰,又由谁抚慰呢?

近几十年来,在社会经济发展的进程中,很多农民离开了家乡,离开了土地,农村出现了大量留守儿童。

虽然留守儿童问题得到了政府部门、社会各界的高度重视,但这种关注还远远不够,有关留守儿童非自然死亡等问题不时触动着社会的神经,引发媒体和公众的讨论,但多是一阵喧闹过后,就归于沉寂,在下一个时间节点来临或新闻事件发生后,又会成为公众热议的焦点。

事实上,无论是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还是留守儿童都需要得到关注。这种关注不仅是舆论上的,更应是行动上的,不仅是物质上的,还包括心理上的。尤其对于留守儿童,让他们拥有一片温馨的心灵家园更为重要。

抚慰留守儿童的心灵,并非一家一言可以做到。坐而论道不是解决问题的良策,依赖一方也只是推卸责任的举动。

留守儿童的教育从表面上看是家长、学校的责任,如果将其置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教育现代化的语境下,则是一种政府责任、社会责任。

要消除留守儿童的焦虑心理,让他们获得心灵家园,需要政策扶持、机制保障、舆论引导、公众参与。

在解决留守儿童问题上,政府部门应当发挥主导作用,通过相关政策的制定和舆论宣传等引导社会公众关注留守儿童健康发展,强化城市学校与乡村学校的互动交流,将志愿者服务乡村学校常态化,为乡村学校配备心理教师,发挥乡村少年宫、“留守儿童之家”的作用,让数千万留守儿童能够拥有“爸爸”、“妈妈”。

其重点则在于利用农村基层组织为留守儿童的生活、学习提供便利,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让他们找到家的感觉。并通过政策倾斜等引导企业在获取经济效益后不忘回报社会,关注进城务工人员的生活,让他们能够回乡探亲、回家过年。同时,要大力发展当地经济,为进城务工人员返乡就业提供便利条件。

只有发挥出政府、社会、学校、企业等的合力作用,建立起留守儿童长效关爱机制,就能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他们的健康成长。

当然,要抚慰留守儿童的心灵,与其有着天然亲缘关系的家长更是责无旁贷。抚慰孩子心灵最好的药方就是父母陪伴。但这对于留守儿童来说却是金钱都无法买来的奢侈品。

事实上,对于留守儿童的亲情陪伴并非只是回家过年或者打电话,也可以是网络视频聊天、写信、寄照片等。凡此种种,目的就是要让孩子感觉到自己与父母的心是连在一起的,父母是关心自己的,而这种关心不仅仅限于学习。

第8篇

谁还会在梦中对你深情的呼唤

谁还会在深夜久久的凝望

等待你在一个瞬间突然的出现

谁不愿意

让生活每天都是一首诗、一幅画

每个清晨都是故事的开始

每个夜晚都是故事的延续

谁不喜欢流溢的情感

在彼此的心胸荡漾成今生的爱恋

就像春风的飘逸

散了寒冬的雾气

绿了满眼的山水

总喜欢在轻歌曼舞中

演绎你朦胧的俊美

如果能控制内心的情感

谁还会让思念爬满彩色的墙壁

那缕缕情丝

蔓延了整整一个冬季

谁愿意

星转斗移中

总望着灰暗的人头不停的自语

那飘飞的思绪

在晨雾里,晚霞中

透视着心灵家园的每一寸土地

谁愿意

在思潮涌动的早晨

起身时却滑落了一夜的疲惫

写给远方的你

第9篇

每个人都想拥有自己心灵的美好归宿,我也是一样的我真想为心找个温馨的家。千言万语的诉说,一句话是否能说出一句真谛?生活的七色光在我的身旁闪烁,我不想加入其中,因为那儿没有我要找的色彩,在灯光闪烁的舞台上,人们尽情的演绎着他们精彩的故事。而我却是一个旁观者,我不想加入其中,因为那儿没有我要找的心灵的寄托,我的心在寂寞中徘徊。

夜深了,周围一片寂静,我来到街上漫步着,我很想在这皎洁的星空下能听到一点心灵的安慰。晚风吹着,树叶沙沙的响,踩着干枯的落叶发出一丝丝轻微的破碎声,一缕月光从树梢那边照射过来,在茫茫的夜色中添了一抹白,仰望苍穹,那点点的星光那么黯淡。我独自想着,我渴望同学之间的友谊充满纯忠与朴实、我渴望在生活中充满甜美的笑脸。我祈盼在彼岸有明媚的阳光。但是,我的内心充满着抑郁与自悲,我真想能够自由自在微笑地面对一切,但我能做到吗?

“昨夜有雨愁思长,恐开窗,懒晨妆,欲哭无泪,前途何茫茫,不敢抬头计辰阳,忽一岁,草木黄。”

心灵的家园在何处,涑然一惊,突然意识到了自己的幸福!而我的心灵家园,不也就在这幸福之中吗?当我坐车时,让一个座位给一位老奶奶,老奶奶那慈祥的微笑和感激的话语使我得到了一种心灵的安慰;当一位工人推着许多东西上陡坡时,我帮他推和帮他拿掉一些重一点的物品,他可亲可敬的微笑给了我心灵的满足;当我为劳累了一天的妈妈倒一盆洗手的水时,妈妈那善良的眼神和一句诚恳表扬的话给了我精神的力量;当我帮同学解决一道难题时,友谊的花朵在我的身边绽放

在无人的时候,感受一切声音,倾诉与被倾诉,寂寞与繁华湮灭与存在和风在一起,散片只言片语丝丝如扣却无迹可求。我的心便不在那束缚中徘徊,我已有一种心灵的寄托。因为在辉煌灿烂的人生旅程中,是一条欢笑与泪水交汇的轨迹。我的生活是火热的,因为我已经找到了心灵的家园。

为心找个温馨的家,我可以在穿流的人群中找到微笑,找到幸福,爱心是自然界的第二个太阳,太阳的光芒普照人间,使人们感到温暖与欢乐,它是心灵温馨的家。

为心找个温馨的家,人的生活如果没有爱心的鼓舞就会变得空虚而渺小。看到帮助过的人幸福了,不也就是我们自己的幸福吗?我相信爱可以创造世界!

第10篇

前几天,我听了一首歌“……不经过风雨,怎能见彩虹……”

每当雨过天晴,常常会出现一道色彩缤纷的天桥架在空中,赤橙黄绿青蓝紫,那便是彩虹。

这首歌中说:“不经过风雨,怎能见彩虹”“彩虹”她的艳丽,她的娇媚,引起了我们多少美妙的遐想。那么,难道只有经过了风雨才能见到彩虹吗?难道不经过风雨的洗刷就见不到彩虹吗?

常言道,一把钥匙开一把锁,人家的钥匙开不了自家的门。所以,我想:走有一把钥匙属于自己,只要我们用好这把钥匙,就算是万里无云,也照样可以看到美丽的彩虹!

只要我们管理使用好自己手中这把属于自己的钥匙,将自己心灵家园的门窗打开,当自己心情不好时,就让这灿烂的阳光照射进这晦暗的房间,带到房中已是阳光灿烂的时候,那绚丽的彩虹就一定会出现在你的眼前!

万物复苏的春季,让自己的心灵沐浴在阳光下,接受春的洗礼;阳关灿烂的盛夏,让阳光照入自己的心灵,照亮每一个黑暗的角落,让人神清气爽;万物丰收的秋季,让我们收集过冬的阳光,收集在瓶子里;晦暗的冬日,关上自己的房门,将那呼啸的寒风挡在门外,打开阳光的水晶瓶,将阳光洒在自己的心灵之房,内心有了阳光便有了温暖,自己的心灵也便有了阳光普照,滋润着爱的土地。

其实,我们的内心都开着花呢,一朵一朵的,可漂亮了;那就是自己美好的回忆;坚定的信念;一种向往的境界;那就是我们对美好青春,无限美好年华的期盼!总之,只要有一种“不放弃、不抛弃”的坚定信念,我们相信,在万里无云的晴空下也一定可以看到美丽的彩虹!

第11篇

地震对人类的破坏不仅仅在于摧毁了物质的家园,还破坏了心灵家园,尤其对青少年来说,他们最重要的一种心理需求――安全感可能会被严重挫伤乃至摧毁。一般情况下约七成有创伤经历的人会在半年或几年后自然痊愈;而另外三成的幸存者则会在心灵方面多多少少受到持续的伤害,这种伤害甚至伴随他们的一生,有些在若干年之后表现得惊恐、焦虑、抑郁,有的则患上了酗酒、进食障碍、失眠等,对青少年来说,最可怕的是幼小的心灵受到的创伤要潜伏到成年后才表现出来,到时候再亡羊补牢就已经为时过晚。

因此,在急性的灾难心理干预中,要做到及时有效,越早效果越好,一旦拖延就会给青少年心理留下一个永远愈合不了的疤痕。

面对心理危机,我们需要牢牢记住的是,如果说重建物质上的家园我们可以依靠政府、依靠全社会的力量;那么,在重建心灵家园方面,无论有没有专业的心理医生的帮助,最终都要依靠自己的力量。

青少年心理自救的第一步是学习接纳自己,地震灾难之后,以下反应是正常的:

害怕:很担心地震会再发生,害怕自己或家人受到伤害,害怕只剩下自己一个人,害怕自己精神崩溃或没办法控制自己,害怕自己不能应对所发生的一切。

悲愤:上天怎么对我这么不公平?为什么科技这么发达,我们还是没办法对地震进行预测?别人根本不知道我的需要,也不理解我的痛苦。一闭上眼就会看到最恐怖、最悲伤的画面。

无助:不知道以后该怎么办,不知道自己的生活和学习会发生怎样的变化,不知道有没有人来关心和帮助自己。

思念:一直想着逝去的亲人,常回忆以前与亲人在一起的时光,心里觉得很空虚,根本不能想别的事。对遇难亲人的怀念常犹如锥骨刺心般的难受。一直想,如果地震时自己能在亲人身边就好了,如果没有发生地震,生活是多么美好。

内疚:恨自己没有能力救出家人或朋友,甚至希望死的人是自己而不是他们。为什么只有自己一个人活下来了!还没有来得及向亲人表达自己的爱,他们就遇难了。

悲痛:也许你的父母、亲人离你而去,也许你的老师为了保护你们而牺牲了,也许你的同学永远离开了人世。你可能会大声哭喊,或者不断啜泣、流泪。你也可能内心压抑着巨大的悲伤,情绪非常低落,很伤感。

失望:期盼重建家园,渴望与亲人在一起,感受温暖,希望噩梦赶快过去,不断期待奇迹出现,希望一切完好如初,却一次又一次地失望。

敏感:对于与地震相关的声音、图像、气味等比较敏感,反应过度。感到不安全,容易焦虑。失眠、做噩梦,还容易从噩梦中惊醒。害怕震动、摇摆,甚至任何风吹草动。

幻觉:看见死去的亲人活过来了,或是又发生了地震,房屋正在倒塌。

失去快乐的能力:无法再笑出来,对生活失去兴趣。

闯入性思维或表象:突然之间大脑中闪现出可怕的地震镜头。

无法控制自己、崩溃感:感觉控制不住自己,有一种人要从内部爆炸的感觉。

身心症状:包括头痛、偏头痛、晕眩、心跳加速、血压不稳、胸闷、呼吸困难、易疲倦、消化问题、睡眠障碍等。

疑病症:怀疑自己得了不治之症。

如何进行“心理自救”?

第一,出现上述症状是正常的反应,它不是软弱、无知、愚蠢的表现,而且其他人也同样出现这些症状。

第二,不要拒绝帮助,我们每个人在一生中都要帮人,也需要人帮,比如这个时候。接受自己的所有感受,并把这些感觉和经验说给其他人听。要学会倾诉,不隐藏自己的情绪,与亲人、朋友及有共同经历的人们一同分担悲痛。心理治疗常用的一个方法就是将一个有类似问题的人形成一个小组,让大家说出各自的内心体会,实际上每个人都可以借用这个方法有意识地寻找类似问题的人组成小团体,相互倾诉、相互鼓励。如果一下子无法学会向别人诉说,就用日记写下自己在地震中的感受或把自己的感受写出来,埋在地下。

第三,多跟自己的亲人或其他与自己经历相似的人在一起。不要封闭自己,要多和亲人、朋友保持联系,多与他们交流自己如果有任何方面的需要(比如需要吃什么东西,或需要跟人聊天等),也要学习倾听。积极的倾听是用平等、尊重、接纳、鼓励的态度去倾听对方的诉说。当亲朋好友诉说他们伤痛时,要尽可能地让他们说出来,让他们知道你也有同样的问题。

第四,不要不好意思哭泣,眼泪可以治疗心灵的创伤。借助一些悲伤的电影、音乐,痛快地哭一场,把积压在内心的悲痛发泄出来。

第五,多鼓励自己,也别忘了鼓励周围的人,让大家互相打气、加油。尽自己所能,帮帮别人,同时也接受别人真心诚意的帮助和支持。不要勉强自己去遗忘痛苦。伤痛会停留一段时间,这是不可避免的。给遇难的老师、亲人、朋友写一封信与他们告别,表达你的怀念,告诉他们你会好好活下去,让他们安心离去。相信一切都将过去,一切都能过去,因为一切一定会过去。

第六,尽可能地保证睡眠、休息和基本饮食。良好的体力、营养储备是我们战胜疾病创伤,康复的物质保证。相反,体力虚弱同样加强心理创伤的负面影响。如果睡不好,可以做一些放松和锻炼的活动,比如深呼吸。

第七,要尽力使自己的生活作息恢复正常。不要苛求他人的救援行动,不要只是等待,尽量去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每天为自己安排一些具体的、可以做的事(三件左右,其中一件是帮助别人的),以便恢复在一定程度上受损伤的“控制感”。

第12篇

有些梦想经过的地方,我们带着明媚的忧伤悄然的走过,流星在夜晚划过,转瞬即逝,繁华似乎在刹那间的变的平庸,没有经过历炼的苍桑是无权发表青春的感言 .晚风吹过就似冷风过境,萧条而又荒芜.梦想的开始在奇迹的发生,相信奇迹可是只抓住的是梦想的边缘,青春是美好的,也是短暂的就像流星的一生.活在青春里是骄傲的资本,也是一场胜负难分的赌局我正直花季,我把时间打入了地狱,无处放置的可怜 蹲在我的梦魇中。哭哭啼啼。于是我幻想自己背着行囊,伫立在时间的风尖浪口,把握住每个即将消失的瞬间… …复回现实,沉默代替了激情,我走在熙嚷的人群中,泪流满面,我以为我失去了依靠和梦想。

我现在正直花季,站在17岁的尾巴上 我突然学会了珍惜。我想把时间放置在我的心里,与我的灵魂融为一体,从此不在堕落。从此有一个心灵家园,青春,短暂,我们珍惜 ,恍惚,月亮很亮 风吹干了雨水.我们围坐成一个圆圈儿,但不如月亮圆.重要的是你坐的离我很近.亲情被月光梳理得很平.在这样的地方, 这样的人群里,加一点软风与歌声,内心的小河不必喧哗.一杯接一杯的可乐,我以醉。

梦想因为有了追逐的翅膀而美丽,翅膀因为有了勇敢的信念而坚强。也许我们的梦想还很遥远,也许我们的路途还很艰辛,我们能做的就是鼓起勇气,在梦想的光芒微微地触到我们心灵的那一刹那,就狠狠抓住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