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5-30 10:54:31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小学生科普小知识,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青少年对科普知识的需求较分散,涉及内容广泛,如表2所示。青少年对生活常识、旅游、动植物方面的知识需求非常大,其次是人文历史、天文航天和声明医学方面的是知识,对物理化学方面的知识需求较少。据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统计数据,网络科普利用的比例在一定程度上随文化程度升高而明显增高,网络科普用户中,小学及以下文化程度所占比例为8.4%,而初中、高中/中专/技校文化程度的比例分别是32.8%和35.7%。[6]显然小学生使用互联网了解科普信息的比例非常小,中学生所占比例最大,而且中小学生正是处于求知欲强、好学心强的时期,因此建设一个特色明显、互动性强的面向青少年的科普网站是很有必要的。
2青少年科普网站的设计和功能介绍
结合需求分析,将青少年科普网站分为科普动态、科学探索、科学生活、科学动画、科学图吧、互动平台、系统管理等7个模块,如图1所示。
2.1科普动态板块科普动态及时
针对青少年的科技最新信息,主要包括即时咨讯、科技热词和科技热话题三部分。(1)即时资讯板块主要各类最新的科技信息,内容包括天文、地理、生物、数学、化学、历史等各学科。用户登录之后可以在每篇文章下方发表自己的简介和疑问,用户之间可以相互讨论和交流。此板块内容全面,以图片和文字相结合的方式,可以满足有不同兴趣爱好的用户的需求。(2)科技热词使用户通过简短的词语了解当前最热门的有关科技的词语,更能引起青少年的兴趣。(3)科技热话题是当前讨论最热的科技话题,用最具有吸引力的事情谈科学,青少年最好奇的方面的内容及各专家在科技方面的争议,使青少年了解当前科技最新内容,以主动汲取知识的态度普及科技信息,同时,青少年也可以自己的看法,用户之间可以相互交流。
2.2科学生活板块
科学生活板块主要分为生活百科、科学旅游两方面内容。(1)生活百科主要一些生活小知识和小技巧,包括:健康饮食、运动健身、急救常识、疾病预防、生活小窍门等。同时还有分享功能,用户可以将自己平时积累出的生活小技巧分享给大家,此版块意在提高青少年的生活能力,普及生活百科知识。(2)科学旅游又分为三个小版块,分别是:旅游小常识、旅游推荐、旅游分享。用户可以将自己旅游的经验和图片上传到网上,供网友参考。
2.3科学动画、科学图吧版块
此两版块均分为动植物界、天文航天、生命医学、历史地理等四个小版块,采用流媒体点播技术,寓教于乐、直观生动、化复杂为简单,提高青少年的兴趣。网站采用了大量的图片,以轮换方式循环滚动,生动形象的向青少年展示出各类图片信息,引起青少年的关注。当鼠标放到图片轮换区时,图片轮换停止,用户可以仔细观看图片信息,当鼠标移开之后,图片轮换继续进行。青少年通过观看视频和图片信息更容易理解知识,印象更深刻。
2.4互动平台
互动平台有知识测试和在线论坛两个功能。(1)知识测试,又名“今天你测试了吗”,主要针对每天的科普动态提取一些热门的信息改编成测试题,检查用户对网站信息的掌握程度。(2)在线论坛,实现了游客浏览的功能,但用户只有进行注册并登录之后,才能发表、评论帖子;用户可以修改自己的密码、个人信息,当用户忘记密码时,可以通过密码提示功能获得密码;用户还可以查修、修改、删除自己发表的帖子和给其他用户写的评论。
3青少年科普网站的实施
本网站采用B/S结构(Browser/Server,浏览器/服务器模式),其客户端不需要安装专门的软件,只需要浏览器即可,浏览器通过Web服务器与数据库进行交互,可以方便的在不同平台下工作,B/S结构简化了客户端的工作,它是随着Internet技术兴起而产生的,对C/S技术的改进。[7]该结构大大的减轻了服务器的负担,并增加了交互性,能进行局部实时刷新。开发语言为C#语言,开发工具为VisualStudio2010,服务器端采用ASP2.0,数据库使用SQLSever2008,脚本语言采用VBScript和Javascript语言,使用JqueryAjax技术完成页面局部更新功能。
4结束语
以下是本次“三下乡”活动总结:
一、精心部署,全面策划
(一)灵活的活动方案:经队员们认真商榷,综合带队老师的指导意见,根据本院特色,结合当地实际,我队拟定详细的活动方案。同时保留灵活度,以便及时修改,从而有组织、有条理、有效率地指导我队各项前期工作的顺利开展。
(二)合理的项目分工:综合分析我队队员的自身特长与优势,我队实行项目管理,分项宣传组、通讯组和后勤组。在队长周密分工、责任到人的宏观调控下,队员们相互协助,充分发挥团队精神,携手完成各项准备工作。
(三)充足的活动材料:
2.宣传资料:辨别真假钞技巧宣传单,卫生科普宣传小册子200份,徐闻新农村建设成效回顾,医疗卫生健康小知识;
3.调研表格: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调查问卷200份;
4.支教方案:广东金融学院赴北插小学支教教案10份;
5.赠送物品:捐赠北插小学图书4大叠,慰问五保户金额4份;
二、宣扬和谐、形式多样
(一)阳光教义,知识路上齐共进
为期五天的义务支教活动,旨在把希望带给当地小学生,鼓励他们成长成才,努力学习,走出贫瘠的土地,摆脱精神的荒原,放飞梦想的翅膀,踏上大学校门之路。孩子是祖国的未来,社会的栋梁,建设社会主义的新力军。我队通过举办素质拓展培训的支教活动,努力践行科学发展观,坚持“实践育人、文化育人、服务育人”的教学理念,将社会主义荣辱观带进农村、带进课堂、带到孩子们的头脑心灵里,让社会主义荣辱观成为引领新农村文明道德风尚的一面旗帜。
早在服务队赴徐闻出发前,队员们已在学院里通过借阅教材、查找资料、网络课件等方式拟定了素质拓展课程授课计划,撰写好教案,制作好教具。为了让社会主义荣辱观的内容深入浅出地渗透在课程当中。抵达北插村后,服务队主动与北插小学校长、老师联系沟通,了解小学基本情况,继续修改完善素质课程方案。在北插村委会与北插小学领导干部的大力支持和发动下,已经放暑假的小学生踊跃报名参加活动。为了加强对课程授课的管理,学院服务队将一百多名参与课程的小学生根据年龄层次分为两个班,并选出班长。同时,服务队也相应地将队员分组并制订好每天课程表。
激情义教微笑北插在校长和同学们的热烈欢迎下,开启了我们本次义教的征程。经过前期的充分准备,队员们都激情饱满地给同学们上课,教他们趣味语文,趣味数学,趣味英语,还有给他们上音乐课,形式既愉悦,又充实,笑声响遍整个校园。新奇的百科知识,更是让这群求知欲望强烈的孩子好奇不已,看着他们学习时努力且认真的态度,无不另所有的队员感动,看见他们微笑的样子,我们坚信孩子是祖国的未来,社会的栋梁,建设社会主义的新力军。
关键词:小学语文;生态环境;阅读能力
有这样一句名言:读书决定一个人的修养和境界,关系一个民族的素质和力量,影响一个国家的前途和命运。一个不读书的人、不读书的民族,是没有希望的。这句话不仅说明了阅读的重要性,也点明了教师的重要任务。因此,引导学生广泛阅读,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成为我们教师的重要任务。
随着《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正式实施以来,语文课程改革已全面展开。教学改革要求教师转变教学观念,改变教学方式,提倡创设“生态教学环境”,促进学生有效学习。面对新课改要求,我们教师在教学中应积极响应,努力创设“生态教学环境”,使学生在良好的氛围中努力学习,获得更好的发展。因此,我们应积极创设“生态教学环境”,使学生的阅读能力得到提高。下面我对此浅谈几点个人的体会。
一、创造丰富的阅读物质环境
阅读物质环境是学生阅读时的外在环境,能对学生的阅读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因此,教师应努力营造开放、和谐、轻松的阅读氛围,创设丰富的、生态的阅读物质环境,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具体来说,我们教师应做到以下几点:
1.创造环境
为了给学生营造生态的阅读物质环境,我们采取了以下措施。
(1)建立文化墙。我们建议学校在校园中建立文化墙,如名人名言、科普小知识、名人生平事迹、学生写的作文等。这样不仅美化了校园,增加了校园的文化气息,还激发了学生的阅读兴趣,使学生在课余时间潜移默化地接受知识的熏陶,从而提高阅读能力。
(2)设立班级图书角。为了在班里营造阅读氛围,我们在班级的一角放置了一个小书柜,里面的图书有教师推荐的,有学生推荐的。这些图书都是精心选择的,提供给学生借阅。学生可以根据兴趣、爱好选择自己喜欢的书去阅读。为了激发学生的借阅兴趣,我们让学生自己推荐图书管理员、图书推广员等,并让学生自己制定借阅制度。这样不仅使学生自己管理自己,还激发了阅读兴趣,使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地阅读书籍,营造了良好的阅读氛围。
(3)增设阅读课。阅读课的设置给了学生安静阅读的氛围,可以使学生在不被打扰的环境中阅读书籍,激发学生的阅读热情,为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打下基础。在阅读课上,教师要来到学生的身边,及时发现学生阅读中的问题,给学生以指导,使学生真正有所收获,提高能力。
2.保障时间
阅读是需要花费时间的,阅读能力也是日积月累才能提高的,因此时间的保障是必须的。
(1)课前10分钟。为了使学生养成阅读的习惯,我们在每节课前都留出10分钟左右的时间来阅读简短的诗句,有现代诗也有古代诗。小学生正处于记忆力最好的时期,每天10分钟的阅读内容会被学生记下,久而久之,学生的学识不断增加,阅读能力也在潜移默化中得到提高,真可谓一举两得。
(2)家庭阅读时间。除了上学时间,其他时间学生都是在家里度过的。为了使学生的阅读时间真正得到保障,我们教师开家长会议,告诉家长在家中为学生提供阅读时间和空间的重要性,并向家长进行阅读指导,使家长根据自家的实际情况给学生安排阅读时间。我们告诉家长每天应定时让孩子进行阅读。在孩子阅读时,家长应尽量陪同,并在阅读后要求孩子复述大致内容,确保孩子的阅读质量。此外,家长还应根据孩子的个性特点选择阅读的书籍,激发孩子的阅读兴趣。这样做不仅保证了学生的阅读时间,激发了阅读兴趣,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养成了阅读习惯,真正促进了阅读能力的发展。
二、创设良好的阅读心理环境
学生自主读书、自愿读书是形成良好的阅读心理环境的前提条件。这也成为教师创设阅读心理环境时需要重点考虑的事情。小学生的依赖性强,喜欢接受现成的知识,不会主动地进行阅读,即使阅读也只是一读而过,无法自主学习。对此,教师应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组织丰富多彩的阅读活动,点燃学生的阅读激情,培养学生健康的阅读心理,从而提高其阅读能力。
1.读书交流会
我们可借助班会时间组织学生交流读书心得,推荐自己觉得有兴趣的书籍,并评比谁是读书最多的人,谁是读得最用心的人。小学生争强好胜的心理最强,喜欢在同学面前表现自己。举行读书交流会,不仅符合学生的心理,还能激发学生的阅读热情,使学生积极进行阅读,提高了学生的阅读能力。
2.好书漂流活动
我们在班级的图书角专门设置了一个交换阅读的地方,并规定一周内归还。学生觉得自己读的书特别有意思,就带到学校来,写一个推荐的海报,交给图书角的管理员。管理员就把海报贴在书柜上,感兴趣的学生就来登记借阅。这样不仅使学生阅读到更多的书籍,也使更多的学生共享到读书的乐趣。教师还可以让学生对共同阅读的书籍进行交流,使学生对阅读的书籍有更深感受,从而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3.缩编图书
为了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我们要求学生找一本自己最喜欢的书籍,缩写书籍内容,并配上图画。学生完成后,教师应及时进行评比,让学生选出写得最好的作品,并在图书角展示,以供借阅。这样不仅促使学生更加用心地阅读书籍,更锻炼了学生的阅读能力,使学生的概括、总结能力得到提高,促进了学生的发展。
三、共创和谐阅读生态环境
新课改理念提倡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只是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参与者。因此,我们教师应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以学生为主体,创设和谐的师生关系,使学生在和谐、宽松的环境中进行学习。阅读也是一样。教师应让学生自主阅读,教给学生阅读的方法,使学生真正学会阅读,提高阅读能力。
1.选择合适的书籍
书籍是阅读的对象,合适的书籍才能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增加学生的知识量,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因此,我们教师应给学生推荐适合阅读的书籍。学生的兴趣爱好是不同的,教师应根据不同的学科分类给学生推荐适合他们阅读的书籍,如地理类的、自然类的、文学艺术类的等等。教师还可以按不同的体裁推荐给学生,如诗歌、小说、童话故事等等。
2.教给学生阅读方法
阅读方法是学生能自主阅读的前提条件,也是学生学会阅读的基础。因此,教师应教给学生阅读的方法。阅读方法很多,如精读、略读、读思结合等等。教师应在阅读教学中教给学生具体的阅读方法,使学生在实践中掌握阅读的方法。然后,我们应引导学生在自主阅读中运用阅读方法。如挑选书籍时略读书籍大概内容,选定书籍后开始精读,在精读过程中边读边思考。这样,学生就能真正学会阅读,提高阅读能力。
一、利用“浸润效应”,感受阅读的温度
我国传统绘画中有浸润这一笔法:在宣纸上,用饱蘸墨汁的笔点一点,任其浸润开去,然后稍加勾勒,便自成一幅浓淡相宜、层次清晰的画面。浸润效应在教学中即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和潜移默化,它往往能收到用力小、收益大的效果。小学生读书的习惯是经过潜移默化,慢慢浸润而成的。书香拂面溢校园,最是书香能醉人。学生在无声的滋润中,自发地想读书,爱读书,与书为伴,增长智慧。
1.处处有书味
努力创设广阔的读书空间,目之所及,行之所至,让书无处不在。班级设立书香小屋,有“知识苑”“智慧屋”“芳草地”“走进名人堂”等,图书定期更新,让学生信手拈来就有书读;电子阅览室、图书室全天开放,让学生时时享受读书的乐趣;家庭创建“红领巾小书房”,使学生回家也能徜徉书海。在校园内张贴名人字画、名言警句,让学生时时阅读,时时领悟,走进奇妙的世界;学校的电视台每周向学生介绍名家生平、名家故事、名家作品。在浓厚的“书香”氛围中,学生会产生一种置身于精神文明宝库的神圣感。
2.处处有书景
晨光熹微,学生迎着朝阳开始朗朗早读;课间饭后,随处可见学生们手捧书籍专注阅读的身影;夕阳西下,学生们又吟诵着《弟子规》《古诗文》等经典作品愉快地回家。为了让学生有充足的时间读书,我安排每天一次的课外阅读时间。短短20分钟,整个校园宁静、祥和,老师在讲台前静静地阅读,学生在座位上专注且静静地看书。
3.处处有书情
书能传递真情。我以班级为单位,开展图书漂流活动,每学期每位学生拿出自己最心爱的藏书三到五本,在文明新颖的阅读接力中分享知识、增进友谊。开展亲子共读一本书活动,以书传递浓浓的亲情。每周一次红领巾广播,开辟读书专栏,学生抒发对书的热爱和读书感想。送人玫瑰,手有余香。开展赠书于班、赠书于人的活动,奖励先进班级,奖励先进学员,树立最好的奖品是书、最好的馈赠礼物是书的观念。
二、发挥“圆桌效应”,拓展阅读的广度
圆桌所呈现出来的柔和感和圆圈曲线美使就餐者很容易联系和产生出“亲切的关系”“和谐的闲聊”“融洽的气氛”等形象和感受,这便是人们对圆桌所产生的心理效应,称为“圆桌效应”。人都有一种倾诉的欲望,特别是儿童,这种欲望更为强烈,这是学生乐意阅读的基础。在课外阅读中,我们如果能充分发挥圆桌效应,让学生产生一种积极的情绪体验,不仅能激发学生良好的阅读动机,还可以使学生感受到读书是甜蜜的、有趣的。
1.充分发挥小书院的主体作用
少先队大队部成立红领巾小书院。该书院完全由少先队员里一些特别爱好读书的骨干为主体组织起来,从院长到各部门根据自己的职能,互相协调,专门为校内同学的读书活动提建议、想办法、作安排,并请辅导员老师做顾问、参谋。还有,倡导各个中队设计、布置别具一格的读书角。读书角有的是图文并茂的小宣传栏,有的陈列着推荐书,有的张贴着同学自己的读书体会,有的刊录读书名言,有的给课外书画插图,还有的展示《红领巾读书成长册》。“读书角”定期更换,大家轮流负责。另外,小院士们还经常组织“专题读书”。一是结合学校开展的各项活动推荐书目。二是针对重大社会生活事件阅读、讨论,比如围绕伦敦奥运会、等问题,同学们可以读相关的书籍报纸。
2.积极倡导教师“下水”阅读
北师大一知名教授曾有这样的感慨:“坦率地说,读书不多,无暇读书,是我们许多教师存在的问题,这多少影响了我们教师理论修养、知识水平和精神境界的提升,也影响了他们对学生读书的关注和指导。”我认为,阅读需要引领。作为教师,要想教好书育好人,自己首先必须做一个纯粹的读书人。老师只有通过读书、学习,才能充满睿智和灵气。当学生轻轻叩问时,我们随时就会喷洒出智慧的清泉,让如饥似渴的学生们心旷神怡,让精彩的生命更加亮丽。此时,师生在和谐的氛围中实现了心灵对话。
三、遵循“门槛效应”,把握阅读的梯度
所谓“门槛效应”,是指一个人接受了较低层次的要求后,适当引导,往往会逐步接受更高层次的要求。心理学表明,只有那些经过努力可以达到的目标,最能激发学生的动机。赏识是老师满怀热情地发现学生的成功或进步,给予充分的肯定和鼓励,使其沿着成功的方向更加努力。它是一种正面的强化手段,是激励学生实现自我价值、满足心理需求的重要手段。由于小学生知识储备不足,一些学生在课外阅读中很难坚持,教师在指导时要注意把握学生阅读的梯度。
1.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和心理特点因材施教
低年级孩子识字量不多,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他们的阅读兴趣,限制了他们的阅读面,影响了他们的阅读效率。因此,从长远考虑,可以把低年级阅读定位在主要是为了增加识字量,为后续阅读扫清障碍上,可以推荐童话、寓言、科学小故事、科学小知识等书籍,以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中年级是一个承上启下的年段,阅读面拓展了不少,阅读方法积累了一点,阅读能力提高了一些,因此可以围绕“大量阅读,快乐积累”重点指导阅读方法,增加儿童小说、科幻类作品、浅显的历史读物及科普读物等;高年级学生不管在课内还是课外,都有了一定阅读能力与写作能力的积累,因此,对高年级学生应以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为主,推荐阅读古典小说、现代当代文学作品以及适合学生阅读的历史、地理、天文等书籍。同时鼓励高年级学生“读写链接”,通过“写”深化“读”、巩固“读”、检查“读”。
2.对缺乏阅读兴趣的学生进行重点指导
对于阅读量不大、缺少阅读经验的学生,教师要指导其在阅读篇幅上由短到长,在内容上先阅读故事性强的作品,然后再逐渐过渡到情节复杂、含义深刻的作品。而最为有效的是,可以探索课外阅读课型。如好书推荐课、方法指导课、作品导读课、阅读交流课、比较阅读课。好书推荐课与班级读书会相结合,定期向学生推荐优秀读物或美文,指导学生选择图书;方法指导课教给学生读书方法,指导学生欣赏美文佳句,制作读书卡片,学习表达方法,培养阅读能力;作品导读课分享阅读期待,让学生对作品心驰神往;阅读交流课让学生畅所欲言,观点彼此碰撞,在交流中不断完善、丰富阅读体验;比较阅读课让学生在比较文本中,拓展思维的广度和深度。
3.清除经典名著的阅读障碍
很多经典名著篇幅较长,学生们往往会产生阅读障碍。教师可以利用丰富的影视资源来激活学生的阅读思维。另外,为了拉近学生与大师之间的心灵距离,教师在向学生推荐图书时,可介绍经典作品的概况、人物、思想内涵,引发学生读的欲望;可邀请作家为学生品读经典引航,感受名家品读经典的智慧;可成立“我与经典有约”大讲坛,由爱好文学的老师带领学生品读经典作品。
四、注重“巡视效应”,强化阅读的深度
1. 行之有范――每个学生都有“章”可循。
要想行得正,行得远,关键是心中要有“章”。为了让学生的日常行为有“章”可循,养成良好的习惯。我校把规范教育、养成教育与童谣特色紧密结合,发挥老师和学生的共同智慧,编制了《小先生行为自律手册》。
《小先生行为自律手册》倡导“N个学会”,学会说话、学会走路、学会集队、学会就餐、学会课间休息、学会回家等,其体现在以下三个特点。① 目标有层次性。三个年级段的目标设计呈阶梯状,低年级重在学会写字、走路、用餐等一些最基本的常规礼仪;中年级重在养成上课、集队、课间休息等良好习惯;高年级则重在遵守读书、说话、做操等深层次的自律要求。② 内容显基础性。“N个学会”都是小学生日常生活、学习中最基本的规范养成教育。③ 形式呈易记性。手册的内容都是以通俗易懂、琅琅上口的童谣呈现的,学生易懂,易记,充满童趣,更不乏教育。例如,《就餐歌》:走进食堂用午餐,不奔不跑有秩序,不吵不闹讲文明,节约粮食从我起。
学校利用橱窗、黑板报、电视台等宣传阵地,大力宣传“N个学会”,营造良好的氛围;利用晨会课、思品课、班队课,大家一起学习手册内容,做到心中有数;利用课间活动,引导学生吟唱这些琅琅上口的童谣规范,并落实行动,养成良好的生活、学习等习惯和日常礼仪,为一生奠定做人的基础。
2. 行之有岗――每个学生都有“事”可做。
我校在“行知文化”建设中,以“小先生制”为抓手,努力推进“三小”活动――我是小先生:在校有小岗位,在家能做小家政,社区会当小导游。“三小”活动让每个学生都有“事”可做,力求“行知”有效。
小岗位,大作为。在管理班级上,班主任根据班级常规考核的要求,设立了N个岗位,让每位学生根据自己的特长自由认领。例如,朗读好的,当“小老师”,每天带领学生有序早读;学习成绩好的,当“小先生”,辅导小伙伴;能说会道的,当“小主持”,负责班级活动……做到人人有岗位。少先队大队部根据学校考核、管理的需要,也设立了多个岗位。学校的“红领巾监督员”活跃在校园的各个角落:早晨,检查学生红领巾的佩戴;中午,检查学生的用餐;课间,检查学生的文明礼仪……发挥了“红领巾监督岗”的自主管理职能。岗位虽小,作为不小。一个个“小先生”在平凡的岗位上工作着,奉献着,成长着。
小家政,大当家。在践行“小先生制”的过程中,我校通过“江南至正少年”的评选活动,引导学生在家争当“热爱劳动小帮手”。低、中、高年级有不同的要求:低年级要求学生学会自己穿衣、刷牙、洗脸,扫地等简单家务;中年级要学会洗碗,叠被子,整理自己的房间等;高年级则要学会洗衣裤,自觉整理、打扫房间,学会煮饭炒菜等。在学做小家政的实践中,学生有了真切的体验,俨然一副“大当家”的样子。
小导游,大能人。我校充分整合学校周边的德育资源,引导学生走出校园,走进社区,当“小小宣传员”,宣传环保、宣传科普、宣传文明。例如开展“传递绿色手帕,唤起节能意识”活动,每个学生小导游都佩戴一条绿色节能手帕,并向过路行人发放环保知识宣传单,唤起节能意识。当“小小解说员”,利用节假日,在附近社区广场摆起一个个“咨询小摊”,介绍社区丰富的资源,介绍健康小知识,介绍生活小窍门……这成了社区一道亮丽的风景。
小导游,在社区群众眼里就是一群“大能人”,他们用生动的讲解、以文明的行为感化了大家,使美好走进了千家万户。
3. 行之有奖――每个学生都有“优”可述。
为了更客观、更全面的评价学生,我校创新评价机制,摈弃以成绩为主评价学生的传统观念,探索和形成独具魅力的激励性评价文化,打造“至正教育”品牌。
至正雅行闪亮每一天。学生在“行知”文化的熏陶下,每天都在进步,每天都在成长。学校的“至正雅行闪亮每一天”是校园一日常规评,考评学生每天在文明礼仪、文化学习、社团活动、班级活动等方面的表现,记录学生、教师每天的成长经历。通过电视屏幕的滚动显示,全校师生一目了然,极大地督促和激励了师生的竞争意识,“至正雅行”闪亮在每一天。
至正嘉奖争星每一月。“天天至正、月月争星”是对学生进行的阶段性评价,它利用“江南至正少年”评选这个平台,参照评估标准,学生每评上一颗“星”就可以得到一次至正嘉奖令――评为班级“江南至正少年”;评选百名年级“江南至正少年”,并颁发荣誉证书;学期末,评选校级“江南至正少年”,颁发荣誉证书与奖学金,发挥了评选、嘉奖的激励作用,让每一个学生都有“光”可闪,有“优”可述。
【关键词】阅读兴趣;方法指导;阅读成果;阅读实践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本人曾经做过课外阅读调查,不少学生反映:“看动画片和打电脑游戏比读书更有趣。”电脑游戏富有挑战性、刺激性,有时甚至有许多不健康的内容,这种诱惑力对辨别能力较差、自制力不强的青少年来说,胜过课堂学习,甚至胜过学校开展的有益集体活动。因此,迷恋游戏的同学往往无心听课,有的同学甚至为玩游戏而逃学旷课,这样势必会导致学习任务不能完成、学习成绩直线下降。
素质教育的宗旨呼唤教师把有益的课外读物充实到儿童的课余生活当中去。这就需要通过各种方法吸引学生到图书馆、阅览室,激发他们的读书欲望。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书。”
构筑课外阅读的平台,引导学生多读书,读好书,培养学生课外阅读的积极性,我主要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营造读书氛围,激发阅读兴趣
课外阅读必须有一定的物质保障,让学生自主营造读书的氛围,会有效地激发学生阅读的积极性。
(一)开辟“班级图书角”
我们学校在每个班都添置了一个图书橱,学生代表从图书室和阅览室借来了他们喜欢看的书籍。这样学生们在课间、午休或放学的空闲时间就可以随手翻阅,看到自己喜欢的书还可以借回家去看。学生们还选出了几位比较负责任的同学当图书管理员,负责登记借书、还书记录,整理书架,并定期更换图书。学生自主管理的“班级图书角”深受大家的喜爱,形成了争相阅读的局面,有效地提高了学生阅读能力。
(二)创建“家庭小书房”
家庭良好的读书环境对于学生的成长是非常重要的。我通过家访或开家长会的机会,与家长交流,取得家长的支持。在家里的一角放个书架、书桌,买些孩子爱看的图书,再加以装饰一下,让孩子们在这个小天地里享受读书的无穷乐趣。
(三)设计课外阅读栏目
在班级的黑板报或学习园地开设“好书介绍”、“读书心得”等栏目。
伟大的科学家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教师。学生的读书热情一旦被激发起来,进入知识的海洋遨游,开阔视野,必定能学到更多课堂上学不到的东西。
二、重视方法指导,促进课外阅读
(一)自主选择阅读篇目
平时的阅读,放手让学生去选择,让童话故事、科普小说、民间故事、寓言故事走进学生的生活。在指定性的课外阅读上留有选择余地。建议学生选择阅读篇目时,主要掌握四条原则:结合课内学习内容选择;结合学校的各项活动选择;结合本班实际选择;结合自己的爱好选择。
(二)教给学生必要的阅读方法
搞好课外阅读,关键在于教给学生课外阅读的方法,使学生会读。
1.合理安排读书时间。我校在每周二、周四中午午休时间有安排学生进行课外阅读,并做好读书笔记。每天下午第三节的活动时间都有安排学生进图书馆借书或到阅览室看报刊。每个周末都有阅读任务,学生要借书回家阅读,并做记录。
2.掌握一般读书程序。读书一般先看封面书名,再看内容提要、目录、扉页,然后逐页阅读,边看边想,不懂之处做上符号,阅读全书后再理清条理,思考不懂的问题,掌握中心,最后写出读书笔记。读报也要阅读顺序,即先要通看所有版面,略知全部内容后,再抓住重点细看,掌握文章内容。
3.摘录好词好句。在指导学生课外阅读时,要求学生勤做摘抄,像蜜蜂采蜜那样及时地不断的把优美、精彩的词句摘抄下来,达到积累的目的,学以致用。读书做笔记是提高读书质量、积累知识、提高阅读能力和养成良好读书习惯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但它仍是辅的,所以读书课我坚持让学生以读书为主,做读书笔记为辅,不使学生因为做笔记占用较多的读书时间而影响读书的积极性。要让学生把做笔记看做是一种乐事,自觉自愿去做,逐渐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
4.报刊剪贴。我经常从《小学生周报》上挑选一些适合学生阅读口味的文章,这些文章图文并茂,对学生很有吸引力,从而激发学生剪贴报刊资料的热情,组织他们从报刊上剪贴自己需要的、喜欢的资料,甚至鼓励他们自己办小报。
5.学生之间互相交流。阅读后,学生之间互相交流阅读情况,讨论解决疑难问题,交流心得。我们利用早上或中午的时间,开展故事会、图书介绍会或诗歌朗诵会。讲故事的同学要把故事读给大家听或讲给大家听,再谈谈自己的收获和体会。
(三)指导写读书笔记
课外阅读的笔记可写主要内容,摘抄好词佳句,写下主要收获、读后感想等。
在指导学生课外阅读时,我要求学生每人准备一本好词、好句的摘录本。读书笔记能及时收集他们在这些方面的成果;同时家长参与评价,及时取得家长的支持和配合。
学生勤做摘抄,像蜜蜂采蜜那样及时地不断的把优美、精彩的词句、片段摘抄下来,达到积累的目的,学以致用。
1.指导记录的内容
如:语文方面的知识、优美的词句、精彩的描写、生动的对话、好的开头和结尾、精辟的议论、写作常识以及文章的结构提纲等;记历史、地理以及其他学科方面的知识或趣闻;记名人名言、精句、名人故事或英雄人物的事迹及豪言壮语等。
2.指导记录的方法
学生在阅读时使用符号在书上作批注;让学生把读过的文章写成内容提要,或是让学生把读过的文章理成结构提纲;摘录词句、段落、小知识、名言、警句等;写读后感,要求可低些,写时只要抓住原文的要点,写出自己的感受、想法即可。
此外,课外阅读不但包括一些报刊书籍的阅读,也包括网上浏览、听广播、看电视等。
三、形式丰富多彩,展示阅读成果
1.定期举办故事会、佳作欣赏会等活动
以活动激发学生阅读兴趣,巩固和扩大阅读效果,不断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培养阅读积极性。
2. 开展手抄报竞赛
学生把个人的读书心得反映在手抄报上,从版面设计到稿件组织都亲力亲为,把学生的阅读、写作、画画、书写各种能力融于一体,在自我参与中受教育,丰富了课余生活,使学生整体素质、综合能力得到提高。例如以“感悟幸福 分享快乐”、“保护地球爱我家园”为主题的手抄报竞赛活动,增强了学生心理素质和环保意识,培养他们高尚的审美情操。优秀手抄报在班里《学习园地》展览,并推荐到学校《展示栏》张贴。
3.学期末进行《采蜜集》评优
《采蜜集》的评优是全班人人参与、个个都是评委,互相学习、交流、受教育的过程。被选上的《采蜜集》画面点缀得那么美,图文并茂,色彩斑斓,富有艺术感,让人感到新鲜有趣,逗人喜爱。这是课外阅读的真实记载,是学生辛勤整理、动手动脑的结晶。
4.结合教育教学开展读书活动
采用儿童喜闻乐见的形式,开展有趣的读书活动,每学期我班都举行故事会、演讲会、经验交流会、主题班队会、读书征文、书评等活动,评选最佳读书征文、笔记向学校推荐或向少儿报刊投稿。我班学生陆续有十几篇文章在全国发行的刊物上发表。当这些取得优异成绩的学生拿到证书和奖品时,内心体验到课外阅读的成功喜悦。
四、课外阅读实践,推动各项工作
通过几年多来对学生课外阅读指导的实践,学生阅读兴趣的提高推动了各项工作的开展,使班集体精神面貌发生了变化。
1.学生的读书兴趣高了
全班100%参与读书活动,改变了我刚接班时的状况。每天下午的小队活动时间,班里轮流有一个小队到图书馆阅览,定期在全班汇报,交流读书心得体会,读书活动从没间断。如刚接班时,班里的20多名男生,课外时间经常沉溺于电脑游戏中。通过开展读书达标竞赛活动,电脑游戏在我班男生中渐渐地失去了吸引力。他们从狂热的打电脑游戏回到理智地去读书,阅读倾向日趋成熟。
2.学生读书习惯好了
课外阅读的开展,使我班学生“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已养成。95%的学生坚持每天看书报。根据个人情况,将阅读的书籍、报纸有关内容摘录或剪贴下来,有的同学还能分析评论,对书中人物、事件提出自己的看法。课余到图书馆阅读的学生多了,阅读的面也广了。多读书,读好书成了许多学生的一种习惯、一种需求。
3.学生的知识面开阔了
由于学生在平时有意识或无意识记忆下来一些与课文相关的知识,加深了学生对字词及课文的认识和理解。例如:在学习《珍珠鸟》这一课时,我问学生还知道哪些鸟?有的学生说有蝙蝠,当时就有一位同学反驳说蝙蝠是哺乳动物,不是鸟。讲完《和时间赛跑》后,我问同学们有什么收获。有一位同学居然用古诗《长歌行》这首诗中“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的诗句来理解课文的含义。学生通过阅读补充课文有关的知识,不仅使全班同学受益,更重要的是提高了他们自己去搜集获取信息的能力。
4.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提高了
但凡学习成绩优秀的学生都有爱读报刊与课外书的好习惯,并在实践中逐步掌握了阅读方法。在素质教育中,学生多读好书是十分有益的。自从投身到课外阅读后,渐渐地,学生变得上课大胆发言了,尤其是作文成绩逐渐提高,呈上升趋势。
图书馆满足了学生的求知欲,图书馆是学生的第二课堂,课外阅读助了一臂之力,使学生的阅读能力、写作能力不断提高,尝到了读书的甜头。
5.学生行为文明了,班风好了
我惊喜地发现,学生通过阅读不仅实现了我最初的希望,还提高了综合分析能力、自学能力。
同学们不但在学习中互相帮助,你追我赶,在课外阅读中,也学会团结互助,有了好书互相推荐借阅,相互交流体会,共同提高课外阅读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