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期刊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清明诗句古诗

清明诗句古诗

时间:2023-05-30 10:54:33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清明诗句古诗,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清明诗句古诗

第1篇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杜牧《清明》

素衣莫起风尘叹,犹及清明可到家。——陆游《临安春雨初霁》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杜牧《清明》

无花无酒过清明,兴味萧然似野僧。——王禹偁《清明》

梨花风起正清明,游子寻春半出城。——吴惟信《苏堤清明即事》

佳节清明桃李笑,野田荒冢只生愁。——黄庭坚《清明》

南北山头多墓田,清明祭扫各纷然。——高翥《清明日对酒》

风雨梨花寒食过,几家坟上子孙来?——高启《送陈秀才还沙上省墓》

野棠花落,又匆匆过了,清明时节。——辛弃疾《念奴娇·书东流村壁》

清明又近也,却天涯为客。——曹组《忆少年·年时酒伴》

中庭月色正清明,无数杨花过无影。——张先《木兰花·乙卯吴兴寒食》

满眼游丝兼落絮,红杏开时,一霎清明雨。——冯延巳《鹊踏枝·清明》

听风听雨过清明。愁草瘗花铭。——《风入松·听风听雨过清明》

庭轩寂寞近清明,残花中酒,又是去年病。——张先《青门引·春思》

好风胧月清明夜,碧砌红轩刺史家。——白居易《清明夜》

才过清明,渐觉伤春暮。——李冠《蝶恋花·春暮》

拆桐花烂漫,乍疏雨、洗清明。——柳永《木兰花慢·拆桐花烂漫》

清明过了,不堪回首,云锁朱楼。——朱淑真《眼儿媚·风日迟迟弄轻柔》

几多情,无处说,落花飞絮清明节。——魏承班《渔歌子·柳如眉》

帝里重清明,人心自愁思。——孟浩然《清明即事》

白下有山皆绕郭,清明无客不思家。——高启《清明呈馆中诸公》

乌啼鹊噪昏乔木,清明寒食谁家哭。——白居易《寒食野望吟》

第2篇

描述自然风光的句精选(一):

1、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唱歌声。

2、亭皋木叶下,陇首秋云飞。

3、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4、纳清风台榭开怀,傍流水亭轩赏心。

5、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6、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7、草低金城雾,木下玉门风。

8、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

9、寒城一以眺,平楚正苍然。

10、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11、迢迢新秋夕,亭亭月将圆。

12、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13、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14、槐柳成阴雨洗尘,樱桃乳酪并尝新。

15、榈庭多落叶,慨然知已秋。

16、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17、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18、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19、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20、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21、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22、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23、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深处有人家。

24、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25、秋风起兮白云飞,草木黄落兮雁南归。

26、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

27、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

28、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29、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

30、秋风萧瑟天气凉,草木摇落露为霜。

31、芙蓉露下落,杨柳月中疏。

32、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描述自然风光的诗句精选(二):

关于雪的诗句

1.草枯鹰眼疾,雪尽马蹄轻。(王维《观猎》)

2.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卢纶《塞下曲》)

3.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王安石《梅花》)

4.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柳宗元《江雪》)

5.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刘长卿《逢雪宿芙蓉山主人》)

6.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王昌龄《从军行七首其四》)

7.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李白《行路难》)

8.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高适《别董大》)

9.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杜甫《绝句》

10.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关于云的诗句

1.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李白《关山月》)

2.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李白《独坐敬亭山》)

3.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贾岛《寻隐者不遇》)

4.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杜甫《春夜喜雨》)

5.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李白《渡荆门送别》)

6.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高适《别董大》)

6.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李白《早发白帝城》)

8.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深处有人家。(杜牧《山行》)

9.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王之涣《凉州词》

10.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关于风的诗句

1.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孟浩然《春晓》)

2.风劲角弓鸣,将军猎渭城。(王维《观猎》)

3.林暗草惊风,将军夜引弓。(卢纶《塞下曲》)

4.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自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

5.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刘长卿《逢雪宿芙蓉山主人》)

6.随风潜入夜,滑物细无声。《杜甫《春夜喜雨》)

7.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8.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9.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李商隐《无题》)

10.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敕勒歌》

关于江的诗句

1.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李清照《夏日绝句》

2.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柳宗元《江雪》)

3.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杜甫《春夜喜雨》)

4.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

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白居易《忆江南》

5.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苏轼《题惠崇〈春江晚景〉》)

6.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日还。(李白《早发白帝城》)

7.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李白《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8.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张继《枫桥夜泊》)

9.寒雨连江夜人吴,平明送客楚山孤。(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

10.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杜甫《江南逢李龟年》)

关于柳的诗句

1.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韩愈《寒食》

2.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陆游《游山西村》)

3.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志南《绝句》)

4.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王维《送元二使安西》)

5.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杜甫《绝句》

6.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王之涣《凉州词》)

7.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唱歌声。(刘禹锡《竹枝词》)

8.红酥手,黄滕酒,满城春色宫墙柳。(陆游《钗头凤》)

9.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二首》)

10.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李白《春夜洛城闻降》

关于花的诗句

1.待到重阳日,还来就。孟浩然《过故人庄》

2.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李白《月下独酌》)

3.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孟浩然《春晓》)

4.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杜甫《春望》)

5.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杜甫(春夜喜雨》)

6.竹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

7.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杜甫《江畔独步寻花》)

8,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晏殊《浣溪沙》)

9.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张志和《渔歌子》)

10.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杜牧《清明》

关于雨的诗句

1.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孟浩然《春晓》)

2.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王维《山居秋螟》)

3.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杜甫《春夜喜雨》)

4.山路元无雨,空翠湿人衣。(王维《山中》)

5.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张志和《渔歌子》)

6.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人梦来。(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7.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杜牧《清明》

8.寒雨连江夜人吴,平明送客楚山孤。(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

9.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王维《送元二使安西》)

10.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苏轼《饮湖上初晴后雨》)

描述自然风光的诗句精选(三):

关于草的诗句

1.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敕勒歌》)

2.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

3.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杜甫《春望》)

4.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孟郊《游子吟》)

5.林暗草惊风,将军夜引弓。(卢纶《塞下曲》)

6.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陶渊明(归园田居》)

7.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陶渊明《归园田居》

8.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韦应物《滁州西涧》)

9.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10.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关于河的诗句

1.关关雎鸠,在河之洲。(《诗经关雎》)

2.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杜甫《春望》)

3.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王维《使至塞上》)

4.白日依山尽,黄河人海流。王之涣《登鹳雀楼》

5.旦辞黄河去,暮宿黑山头。(《木兰辞》)

6.无限山河泪,谁言天地宽。(夏完淳《别云间》)

7.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李白《望庐山瀑布》)

8.蒌篙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苏轼《题惠崇〈春扛晚景〉》)

9.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王之涣《凉州词》)

10.三万里河东人海,五千仞岳上摩天。(陆游《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关于树的诗句

1.树木丛生,百草丰茂。(曹操《观沧海》)

2.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孟浩然《过故人庄》)

3.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贾岛《题李凝幽居》)

4.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贺知章《咏柳》

5.忽如一夜春风来,干树万树梨花开。(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6.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崔灏《黄鹤楼》)

7.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8.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杨万里《小池》

9.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10.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晏殊《蝶恋花》)

描述自然风光的诗句精选(四):

《燕歌行》作者为魏晋南北朝文学家曹丕。其古诗全文如下:

秋风萧瑟天气凉,草木摇落露为霜,群燕辞归雁南翔。

念君客游思断肠,慊慊思归恋故乡,君何淹留寄他方。

贱妾茕茕守空房,忧来思君不敢忘,不觉泪下沾衣裳。

援琴鸣弦发清商,短歌微吟不能长,明月皎皎照我床。

星汉西流夜未央,牵牛织女遥相望,尔独何辜限河梁。

【翻译】

秋风萧瑟,天气清冷,草木凋落,白露凝霜。燕群辞归,大雁南飞。思念出外远游的良人啊,我肝肠寸断。思虑冲冲,怀念故乡。君为何故,淹留他方。贱妾孤零零的空守闺房,忧愁的时候思念君子啊,我不能忘怀。不知不觉中珠泪下落,打湿了我的衣裳。拿过古琴,拨弄琴弦却发出丝丝哀怨。短歌轻吟,似续还断。那皎洁的月光啊照着我的空床,星河沉沉向西流,忧心不寐夜漫长。牵牛织女啊远远的互相观望,你们究竟有什么罪过,被天河阻挡。

《别董大》作者是唐代文学家高适。其全文古诗如下:

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翻译】

满天黄云,太阳被笼罩得昏昏沉沉,北风吹来,大雁在纷飞的雪花中向南飞去。不必担忧您前去的路途没有知己,(凭着你的琴声、你的音乐修养)普天之下谁会不敬重你呢。

《渔歌子西塞山前白鹭飞》作者为唐朝文学家张志和。其古诗全文如下:

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

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

【翻译】

西塞山前白鹭在自由的翱翔,江上黄绿色的鱼儿欢快地游着,漂浮在水中的桃花是那样的鲜艳。江岸一位老翁戴着青色的箬笠,披着绿色的蓑衣,沐浴着斜风细雨坐在船上,他被美丽的江南春景迷住了,久久不愿回家。

《游园不值》作者是宋代文学家叶绍翁。其古诗全文如下:

应怜屐齿印苍苔,小扣柴扉久不开。

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翻译】

也许是园主担心我的木屐踩坏他那爱惜的青苔,轻轻地敲柴门,久久没有人来开。可是这满园的春色毕竟是关不住的,你看,那儿有一枝粉红色的杏花伸出墙头来。

描述自然风光的诗句精选(五):

《别董大》作者是唐代文学家高适。其全文古诗如下:

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翻译】

满天黄云,太阳被笼罩得昏昏沉沉,北风吹来,大雁在纷飞的雪花中向南飞去。不必担忧您前去的路途没有知己,(凭着你的琴声、你的音乐修养)普天之下谁会不敬重你呢。

《望庐山瀑布》作者是唐代文学家李白。其全文古诗如下: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翻译】

香炉峰在阳光的照射下生起紫色烟霞,远远望见瀑布似白色绢绸悬挂在山前。高崖上飞腾直落的瀑布好像有三千尺,让人恍惚以为银河从天上泻落到人间。

《江畔独步寻花》作者是唐代文学家杜甫。其全文古诗如下:

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

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

【翻译】

黄四娘家周围的小路上开满了缤纷的鲜花,千朵万朵鲜花把枝条都压得低垂了。蝴蝶在花丛中恋恋不舍地盘旋飞舞,自由自在的小黄莺叫声和谐动听,美妙无比。

《古朗月行》作者是唐代文学家李白。其全文古诗如下:

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

又疑瑶台镜,飞在青云端。

仙人垂两足,桂树和团团。

白兔捣药成,问言与谁餐

蟾蜍蚀圆影,大明夜已残。

羿昔落九乌,天人清且安。

此沦惑,去去不足观。

忧来其如何凄怆摧心肝。

【翻译】

小时候我不认识月亮,将它呼作白玉盘。又怀疑是瑶台仙人的明境,飞到了天上。在晚上观看月亮,能够先看到有仙人的两足开始慢慢地出现,之后一棵团团的大桂树也出现了。传说月中有白兔捣仙药,请问它是捣给谁吃的又传说月中有一个大蟾蜍,是它蚀得月亮渐渐地残缺了。以前有位后羿,是他将九个太阳射落了,只留下了一个,才使得天人都得以清平安宁。的沉沦蛊惑,遂使月亮失去了光彩,便再也不值得观看了。对此我觉得忧心十分,凄怆之情,真是摧人心肝啊。

《江南春》作者是唐代文学家杜牧。其全文古诗如下: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翻译】

江南大地鸟啼声声绿草红花相映,水边村寨山麓城郭处处酒旗飘动。南朝遗留下的四百八十多座古寺,无数的楼台全笼罩在风烟云雨中。

描述自然风光的诗句精选(六):

《咏柳》作者是唐代文学家贺知章。其全文古诗如下: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翻译】

高高的柳树长满了翠绿的新叶,轻柔的柳枝垂下来,就像万条轻轻飘动的绿色丝带。这细细的嫩叶是谁的巧手裁剪出来的呢原先是那二月里温暖的春风,它就像一把灵巧的剪刀!

《鹿柴》作者为唐朝文学家王维。其古诗全文如下:

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

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

【翻译】

空寂的山中不见一个人,只听到一阵人语声。太阳的一抹余晖返人深林,又照到林中的青苔上。

《题西林壁》作者是宋代文学家苏轼。其古诗全文如下: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一样。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翻译】

从正面、侧面看庐山山岭连绵起伏、山峰耸立,从远处、近处、高处、低处看庐山,庐山呈现各种不一样的样貌。我之所以认不清庐山真正的面目,是因为我自身处在庐山之中。

《早发白帝城》是唐代文学家李白所著。其全文古诗如下: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翻译】

清晨我告别高入云霄的白帝城;江陵远在千里船行只一日时间。两岸猿声还在耳边不停地啼叫;不知不觉轻舟已穿过万重青山。

《送元二使安西》作者为唐朝文学家王维。其古诗全文如下: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翻译】

清晨的微雨湿润了渭城地面的灰尘,盖有青瓦的旅舍映衬柳树的枝叶显得格外新鲜。我真诚地劝你再干一杯,西出阳关后就再也没有原先知心的朋友。

《绝句·迟日江山丽》作者是唐代文学家杜甫。其全文古诗如下: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翻译】

江山沐浴着春光,多么秀丽,春风送来花草的芳香。燕子衔着湿泥忙筑巢,暖和的沙子上睡着成双成对的鸳鸯。

描述自然风光的诗句精选(七):

诗中雪

1.草枯鹰眼急,雪尽马蹄轻。(王维:《观猎》)

2.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卢纶:《塞下曲》)

3.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王安石:《梅花》)

4.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柳宗元:《江雪》)

5.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刘长卿:《逢雪宿芙蓉山主人))

6.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王昌龄:《从军行七首其四》)

7.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李白:《行路难))

8.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高适:《别董大))

9.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杜甫:《绝句》)

10.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诗中草

1.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敕勒歌》)

2.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

3.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杜甫:《春望》)

4.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孟郊:《游子吟))

5.林暗草惊风,将军夜引弓。(卢纶:《塞下曲》)

6.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陶渊明:《归园田居))

7.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陶渊明:(归园田居))

8.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韦应物:(滁州西涧》)

9.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10.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二首))

诗中柳

1.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韩雄《寒食》)

2.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陆游:《游山西村》)

3.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志南:《绝句))

4.渭城朝雨悒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王维(送元二使安西》)

5.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杜甫:(绝句))

6.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王之涣:《凉州词))

7.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唱歌声。(刘禹锡:(竹枝词》)

8.红酥手,黄滕酒,满城春色宫墙柳。(陆游:《钗头凤》)

9.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二首》)

10.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李白:《春夜洛城闻笛》)

诗中树

1.树木丛生,百草丰茂。(曹操:《观沧海》)

2.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孟浩然:《过故人庄》)

3.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贾岛:《题李凝幽居》)

4.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贺知章:(咏柳》)

5.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6.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崔颢:《黄鹤楼》)

7.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8.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杨万里:《小池》)

9.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10.‘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晏殊:《蝶恋花》)

诗中鸟

1.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王维:《鸟鸣涧》)

2.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柳宗元:《江雪》)

3.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杜甫:(春望》)

4.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盂浩然:《春晓》)

5.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杜甫:(望岳》)

6.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陶渊明:(饮酒》

7.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

8.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李白:《独坐敬亭山》)

9.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贾岛:《题李凝幽居》)

10.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王籍:《入若耶溪》)

描述自然风光的诗句精选(八):

诗中风

1.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孟浩然:《春晓》)

2.风劲角弓鸣,将军猎渭城。(王维:《观猎》)

3.林暗草惊风,将军夜引弓。(卢纶:《塞下曲》)

4.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

5.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刘长卿:《逢雪宿芙蓉山主人》)

6.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杜甫:《春夜喜雨》)

7.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8.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9.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李商隐:《无题》)

10.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敕勒歌》)

诗中花

1.待到重阳日,还来就。(孟浩然:《过故人庄》)

2.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李白:《月下独酌》)

3.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孟浩然:《春晓》)

4.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杜甫:《春望》)

5.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杜甫:《春夜喜雨》)

6.竹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

7.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杜甫:《江畔独步寻花》)

8.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晏殊:《浣溪沙》)

9.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张志和:《渔歌子》)

10.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杜牧:《清明》)

诗中雨

1.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孟浩然:《春晓))

2.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王维:《山居秋瞑))

3.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杜甫:《春夜喜雨))

4.山路元无雨,空翠湿人衣,(王维:《山中》)

5.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张志和:(渔歌子))

6.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7.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杜牧:(清明》)

8.寒雨连江夜人吴,平明送客楚山孤。(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

9.渭城朝雨泡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王维《送元二使安西))

10.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苏轼:《饮湖上初晴后雨》)

描述自然风光的诗句精选(九):

诗中日

1.日出东南隅,照我秦氏楼。(《汉乐府陌上桑》)

2.白日依山尽,黄河人海流。(王之涣:《登鹳雀楼))

3.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杜甫:《绝句》)

4.日暮苍山远,天寒白屋贫。(刘长卿:《逢雪宿芙蓉山主人》))

5.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王维:《使至塞上》)

6.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

7.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白居易:《忆江南》)

8.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王安石:《元日》)

9.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杨万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10.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李白:《望天门山》)

诗中月

1.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李白:《静夜思》)

2.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孟浩然:《宿建德江》)

3.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王维:《山居秋瞑》)

4.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卢纶:《塞下曲》)

5.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李白:《月下独酌》)

6.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李白:《古朗月行》)

7.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王维:《竹里馆》)

8.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王维:《鸟鸣涧》)

9.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10.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人未还。(王昌龄:《出塞》)

描述自然风光的诗句精选(十):

诗中山

1.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柳宗元:《江雪》)

2.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王之涣:《登鹳雀楼》)

3.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杜甫:《望岳》)

4.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杜甫:《春望》)

5.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王维:《鹿柴》)

6.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李白:《关山月})

7.相看两不厌,仅有敬亭山。(李白:《独坐敬亭山》)

8.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陶渊明:《归园田居》)

9.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辛弃疾:《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

10.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苏轼:《题西林壁》)

诗中水

1.所谓伊人,在水一方。(《诗经蒹葭》)

2.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曹操:《观沧海》)

3.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骆宾王:《咏鹅》)

4.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李白:《望天门山》))

5.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陆游:《游山西村》)

6.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李白:《赠汪伦》)

7.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唱歌声。(刘禹锡:《竹枝词》)

8.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白居易:《忆江南》)

9.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杨万里:《小池》)

10.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苏轼:《题惠崇{春江晚景)》)

· ·

· ·

· ·

· ·

· ·

· ·

· ·

· ·

第3篇

“春来柳先知”,当春姑娘姗姗而来时,柳树已展露碧翠的身姿,将那点点芽黄抽成万缕丝条,婆娑婀娜,风情万种,恰如古诗所云“春光一曲柳千条”,令人心旷神怡。

柳是报春的使者,“东风勾起垂杨柳”的万条绿丝、“无意插柳柳成荫”的顽强生命力,触发了历代名人植柳的情怀,屡见于咏柳诗句中。晋代大诗人陶渊明在堂前栽了五棵柳,自号“五柳先生”,“榆柳荫后园,桃李罗堂前”、“萦萦窗下兰,密密堂前柳”就是他痴情柳树的真实写照。诗人白居易爱在住所植柳,他在《忆红柳》诗中云:“曾栽杨柳江南岸,一到江南两度春。遥忆青青江岸上,不知攀折是何人?”唐代柳宗元在柳州亲植柳树,赋诗曰:“柳州柳刺史,种柳柳江边,说笑为故事,推移成昔年。”宋代欧阳修曾在扬州平山堂掘土种柳,正如他在诗中所云:“手植堂前垂柳,别来几度春风。”清初名将左宗棠下令军队在河西走廊沿途种柳,有诗记之:“新栽杨柳二千里,引得春风度玉关。”

柳树婀娜多姿,翠烟如织,那“长堤曲沼万垂丝”的独特风光,成了诗人点缀春天的题材,勾勒出一幅幅美妙的风景画卷。唐代杜甫的“侵陵雪色还萱草,漏泄春光有柳条”显示了春天的无限生机。白居易的“一树春风万万枝,嫩于金色软于丝”,诗人通过写春风柳条,描画了初春时节万物复苏、生意盎然的景象。唐代杨巨源的“诗家清景在新春,绿柳才黄半未匀”,诗人笔下的柳树虽刚刚吐出几颗嫩黄的柳眼,却已报告春的苏醒。唐诗人贺知章的《咏柳》:“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条。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将垂柳写成纤纤婀娜的美人,把春风比作“剪刀”,想像奇特,给人以全新的感受。唐代韦庄的“满街杨柳绿丝烟,画出清明二月天”、“雨丝烟柳欲清明,全属人间暖凤笙”,宛若两幅淡雅的水墨画,着墨不多,却意境鲜明。清代高鼎的“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全诗一句一景,显得和谐优美。老一辈革命家也爱咏柳,“春风杨柳万千条,六亿神州尽舜尧”,这是对柳的生机勃勃、欣欣向荣的生动描述。的“樱花开陌上,柳叶绿池边”、的“堤柳低垂晚照斜,农家夜饭话桑麻”、的“堤边添上丝丝柳,画幅长留天地间”,佳句似画,使人仿佛看到了春天优美的乡村风景。

柳与人们生活结下了不解之缘,在咏柳诗句中得到了诠释。每届清明,家家有插柳的风俗,常在屋门或瓦檐插上柳条。有些姑娘折柳编冠,以示珍惜青春,民间有“清明不插柳,红颜成皓首”之说,正如古诗人杨韫华所描述的:“清明一霎又今朝,听得沿街卖柳条,相约比邻诸姐妹,一枝斜插绿云翘。”柳常用来拟女子,如欧阳修的《长相思》:“花似伊,柳如伊,花柳青春人别离,低头双泪垂……”女子秀眉细长如柳叶,称“柳眉”,如王衍诗《甘州曲》:“柳眉桃脸上胜春”,白居易的《长恨歌》:“芙蓉如面柳如眉,对此如何不垂泪?”女子身腰若柳条柔软,称“柳腰”,如韩写道:“柳腰莲脸本忘情。”柳叶初生,似睡眼刚展,故称“柳眼”,李商隐《二月二日》诗云:“花须柳眼各无赖,紫蝶黄蜂俱有情。”

柳与“留”谐音,“丝”与“思”谐意,民间有折柳赠别之俗,以柳丝依依来表达“留恋相思”,《诗经・小雅・采薇》中就有“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之吟唱。隋朝的《送别》诗:“杨柳青青著地垂,杨花漫漫搅天飞。柳条折尽花飞尽,借问行人归不归?”流露了离别的伤感。而唐代杨巨源的“水边杨柳曲尘丝,立马烦君折一枝”,则如一幅“灞陵送别图”。唐人王昌龄的“闺中不曾愁,春日凝妆上翠楼。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描写了闺中少女凝妆上楼,见柳色青青而思念情人的动人情景。北宋欧阳醉翁的《生查子・元夕》:“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流露了对恋人的期待。明代陆娟的《代父送人还送安》诗:“津亭杨柳碧毵毵,人立东风酒半酣。万点落花舟一叶,载将春色到江南。”诗人一扫送行诗中常有的伤感气氛,写得欢快明朗,表达了对友人的良好祝愿。

柳树之花,宛如棉絮,洁白轻盈,于是人们称柳花为“柳絮”。有趣的是,晋代才女谢道韫是谢安的侄女,一个雪天,谢安问下雪是什么样子?有说像把盐从空中撒下。谢道韫道:不如说像柳絮被风吹得纷纷扬扬呢!谢安叹服,后世就称女才子为柳絮才。此后,描写杨花柳絮的诗句屡见于诗人笔端,如罗隐的《柳》诗:“自家飞絮犹无定,争解垂丝绊路人”,梁简文帝的《咏柳》诗:“花絮时随鸟,风姿屡拂尘”,晏殊的“梨花院落溶溶月,柳絮池塘淡淡风”,坡的“枝上柳絮吹又少,天涯无处无芳草”,使人仿佛看到了一幅幅柳絮如雪,随风飞扬的景象,别有一番意境。

“吹面不寒杨柳风(宋・释志南)”,时下,正是绿柳摇曳,春风拂面之时,倘能“偷得浮生半日闲”,偕几个知己踏青观景,吟诗赏柳,定能情趣盎然。

第4篇

本课将美术和语文两学科相整合,通过对古诗的诵读和理解,感受古诗的意境,用已学的水墨画技法表现画面,让学生感受两种中国传统文化的相同之处。本课以春天为主题,鼓励学生说说、写写、画画有关春天的古诗,增强学生对古诗词的理解以及对中国传统艺术的热爱。

二、学情分析

由于五年级学生对古诗词有了一定的掌握,而对中国的水墨画技法也有所了解,所以,通过本堂课的学习,能够巧妙地运用水墨技法进行诗配画创作。

三、教学目标

认知:通过欣赏,感受水墨表现情趣,学习诗配画的创作方法,培养学生对古诗意境的感悟和对水墨能力的运用。

技能:运用传统的笔墨技巧,以春天的古诗为主题,合理构思构图,恰当表现古诗意境。

情感:感受诗、画两种传统文化的相同之处,培养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热爱。

四、教学重难点

重点:掌握诗配画的创作方法,熟练运用笔墨技巧及传统水墨技法表现诗配画,将二者巧妙结合。

难点:巧用笔墨、表达古诗的意境。

五、教学准备

PPT、水墨画工具。

六、教学过程

(一)欣赏导入

1.知识回顾

课前连续播放山水画图片,学生欣赏作品,初步感受山水画的艺术魅力。

尝试了解学生:你画过水墨山水吗?你对水墨画了解多少?

生:中锋、侧锋的运用,山石的勾勒、皴擦等等。

生小练笔,师简单评价。

2.导入古诗

出示一张水墨画,问:你觉得这幅水墨画表现了怎样的内容?

生:桃树、竹子、鸭子戏水。

师:让我想起了苏轼的一首古诗《惠崇春江晚景》,学过吗?

生读一读苏轼的《惠崇春江晚景》。

师:画面表现了诗中哪两句内容?(前两句),让我们感受到春天的气息。

3.完成诗配画,揭示课题:像这样根据古诗内容表现画面,把古诗的意境表达出来,称为诗配画。(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通过欣赏,感受水墨山水的魅力,温顾前面学习的相关水墨画知识,明确本课的学习目的,运用水墨画知识,结合语文学科中的古诗,给诗配画。

(二)技法交流

1.交流古诗

师:春天,万物复苏,是一个多姿多彩的季节。除了这首《惠崇春江晚景》,你还知道哪些描写春天的古诗呢?

生:《春晓》《清明》《咏柳》《鸟鸣涧》。

拿出纸,写出有关春天的古诗或诗句。

师:唐代诗人王维在一个细雨绵绵的春天,送走了他的一位故友,写下了这首《渭城曲》。

PPT出示王维古诗《渭城曲》。

生读一读。

师:如果给诗配画,可以抓住古诗中哪些关键词句来表现画面?

生:柳树、细雨、饮酒的故人。

师:你的眼前会浮现出怎样的情境?

2.访问艺术家

出示现代画家傅抱石《渭城曲》。

师:青苍的柳色,带着浓浓的雨意,成为画面的主体,把诗有的惜别之情表现了出来。这就是诗的意境。(板书:意境)

师小结:所以给诗配画,首先就要抓住诗中的关键词句,再进行景物的描绘。(板书:抓住词句、描绘景物)

师:仔细观察,画面中用到了哪些水墨技法?

生交流、师小结技法:中锋勾勒枝条、人物,绿色晕染出柳色、淡墨晕染远山、云雾,突出整首诗的意境。(板书:突出)

【设计意图】以春天为主题,让学生先说说、写写有关春天的古诗。通过欣赏大画家的作品,感受诗的景物描写与画面表现之间的关系,掌握水墨画的表现技法及诗配画的创作方法,体会诗配画的意境美。

3.欣赏学生作品

出示学生作品两幅《绝句》《游园不值》。

师:与大师相比,学生的诗配画又有着怎样的异曲同工之处呢?

学生欣赏,比较作品的意境、技法的运用。

4.教师示范

以古诗《忆江南》为例,示范。

出示古诗,可以抓住古诗中哪些关键词来表现景物?(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可以用哪些水墨技法表现画面?(浓墨中锋表现房子、河岸、皴擦泥土,逆锋表现江边的树,大红和曙红点染桃花,淡墨晕染远山、花青晕染江水)

【设计意图】这个环节是本课的难点之在,通过欣赏学生作品,了解更多的诗配画表达的诗的意境,教师的示范中将更多的水墨技法呈现,让学生不仅了解诗配画对诗的传递的过程,更能深刻掌握水墨画的构图与章法。

(三)自主表现

给刚刚的古诗配画。想一想可以抓住哪些关键的景物表现画面,用熟悉的水墨画技法突出古诗的意境。

(四)评展作品

组织学生根据古诗内容评价作品。对画面的构图、意境的表达、技法的运用、墨色的变化等方面进行评价。最后教师点评,鼓励学生大胆用笔,自主创新。

(五)课后延伸

出示完成的画作:在《忆江南》诗配画空白处写下古诗句,让学生注意字句的排列,从右往左书写,最后落款,刻上印章。

鼓励学生课后也能在画面空白处添加诗句,将绘画与书法巧妙结合,完善作品,体现诗配画的内涵。

【设计意图】将古诗与画面相统一,二者结合,真正体现中国传统文化的相同之处,更加完善作品,真正体现诗配画特有的魅力“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七、板书设计

诗配画 水墨画

抓住词句 中锋、侧锋

第5篇

中华传统文化博大精深,丰富多样,异彩纷呈。节日文化便是其中之一,如清明、寒食、端午、七夕、中秋、重阳、腊八等。对于这些浸润、涵养着中华传统文化精髓的节日,古诗文中多有记载和描写,由此使得这些节日平添了许多诗情画意。

中国传统节日中,清明是唯一与农时节律“二十四节气”相吻合的节日。这是一个追忆和祭奠先人的日子。《左传》一书中就有“国之大事,在祀与戎”的说法。在古人看来,祭祀的重要性甚至可与国防和军事这样的大事相提并论。所以中国古诗文中写清明的篇什着实为数不少。而众多有关清明的诗篇中,笔者以为,颇具代表性的作品无疑是出自唐代诗人杜牧的那首《清明》:“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这首清新隽永的诗不用典故,也无华丽的辞藻,而是以白描的手法和朴素的语言,写出了清明时节的气候特征和人们缅怀祭祀故人的心情。白居易《寒食望野吟》一诗同样写得悲恸不已,诗云:“乌啼鹊噪昏乔木,清明寒食谁家哭?风吹旷野纸钱飞,古墓累累春草绿。棠梨花映白杨树,尽是生死离别处。冥漠重泉哭不闻,萧萧暮雨人归去。”宋代诗人高菊卿也有诗曰:“南北山头多墓田,清明祭扫各纷然。纸灰飞作白蝴蝶,泪血染成红杜鹃。日落狐狸眠冢上,一滴何曾到九泉!”读完这篇小诗,亦让人不禁悲从中来。宋代另一诗家吴惟信的《苏堤清明即事》则一反常态地走出“魂断最是春来日,一齐弹泪过清明”的悲切气氛,而是兴致盎然地描述了作者踏青赏春的愉悦心境,诗曰:“梨花风起正清明,游子寻春半出城。日暮笙歌收拾去,万株杨柳属流莺。”北宋文学家王禹的《清明》诗亦可算是咏清明诗中的另类:“无花无酒过清明,兴味萧然似野僧。昨日邻家乞新火,晓窗分与读书灯。”作者在诗中没有写踏青探春、怀古祭祖的心境,而是一反常态地描写了诗人寂寞清苦的生活和不同流俗的追求。清人郑板桥描写清明的小诗言简意赅:“小楼忽洒夜窗声,卧听潇潇还淅淅,湿了清明。”一个“湿”字,将清明前后多雨阴湿的天气特征表现得淋漓尽致。诸多古诗人笔下的清明,亦悲亦喜,亦诗亦画,亦人亦物,各种各样的情感尽在其中。

与清明节有着密切关联的是寒食节。寒食节一般在冬至后105天、清明前的一二日。是日要禁烟火,吃冷食。这一节日源自春秋时期晋文公为纪念曾辅佐他的介子推而设立的,至今已延续2640余年。唐代诗人卢象的《寒食》一诗阐明了这一节气的来历:“子推言避世,山火遂焚身。四海同寒食,千秋为一人。”唐代之后寒食、清明两节便合而为一了。

端午节在中国也是一个十分隆重的节日,曾先后入选国家和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该节日本是夏季一个驱除瘟疫的节气,后因楚国诗人屈原端午这一天投江殉国,从此端午又成为纪念屈原的节日。唐代诗人文秀有《端午》一诗为证:“节分端午自谁言,万古传闻为屈原。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

农历七月初七俗称“七夕节”,因为与牛郎织女的故事有关,所以这个传统节日颇具浪漫色彩,由此也被称为中国的情人节。有关七夕的古诗不胜枚举,较有代表性的作品之一当属五代后唐时期杨璞的诗作《七夕》:“未来牵牛意若何,须邀织女弄金梭。年年乞与人间巧,不道人间巧已多。”杜牧的七言绝句《秋夕》亦堪称为此类诗文中的上乘之作:“云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天街夜色凉如水,卧看牵牛织女星。”这首诗写得形静而神动,表现了对爱情的向往。全诗没有一句抒情的话,但宫女哀怨与期待相互交织的复杂感情见于言外,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封建时代妇女的悲惨命运。白居易《七夕》:“烟霄微月澹长空,云汉秋期万古同。几许欢情与离恨,年年并在此宵中。”宋代著名词人秦观的《鹊桥仙》也是描写七夕的名篇:“纤云弄巧,飞星传恨,银汉迢迢暗渡。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这首词描写的是天上景象,实际是词人七夕仰观星空的所思所想。特别是词的最后两句,不落俗套,立意很高。时至今日,依然为人们所引用。

中秋当属一年之中又一重要的传统节日。中秋是一个天上月圆、人间团圆的节日,因而千百年来,历代文人墨客的咏月诗大都与思乡怀古有关。苏轼《水调歌头》中“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的词句是作者大醉之后的高声纵情。中秋之夜,为怀念远在他乡的弟弟,苏轼以童稚的真率和赤诚表达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和对亲人的思恋。在幻想与现实之间,推出一轮人世间同享共照的朗月,“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充满暖意的诗句让本是清冷的月光显得浪漫而又温馨。唐代诗人王建的《十五望月》也是唐诗中众多咏中秋篇什中的佳作。诗曰:“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这首诗意境很美,诗人运用丰富的想象和生动的语言,渲染了中秋特定的环境氛围,把读者带进一个月明人远、思深情长的意境。加上一个唱叹有神、悠然不尽的结尾,将别离思聚的情感,表现得非常委婉动人。唐代伟大的诗人杜甫《八月十五夜月》采用虚实结合、借景抒情的手法,表现了作者思念家乡、怀念亲人的内心感情:“满月飞明镜,归心折大刀。转蓬行地远,攀桂仰天高。水路疑霜雪,林栖见羽毛。此时瞻白兔,直欲数秋毫。”

农历九月初九是重阳节,民间在这一天有登高的习俗,故又称之为登高节。杜甫的《九日》诗曰:“重阳独酌杯中酒,抱病起登江上台。竹叶于人既无分,从此不须开。”诗人借助重阳登高、饮酒赏菊,因花生情,表达了思亲念乡、忧国忧民的情怀。此外,王维的“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孟浩然的“待到重阳日,还来就”“何当载酒来,共醉重阳节”等,都是描写重阳节的经典名句。

腊八是一年之中最后一个传统节日,民间有煮食腊八粥的习俗。对此,宋人陆游在《十二月八日步至西村》的诗中写道:“腊月风和意已春,时因散策过吾邻……今朝佛粥交相馈,更觉江村节物新。”小诗写出了隆冬腊月之中透露出的春意,也描述了人们互赠腊八粥的热闹场景,读后顿觉清新气息扑面而来。

中国传统节日有着深厚的文化内涵和不可忽视的历史价值。新时期,继承发扬蕴含在诸多节日之中的中华文明优良传统,对于培育国人高尚的道德情怀、营造良好的社会风尚,乃至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繁荣大发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第6篇

一、用多媒体的“声”和“色”激发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

古诗不是儿歌,学生不会一读即懂。因此,有的学生对古诗望而生畏,还没学首先就有了畏惧心理。在这种情况下,如果巧妙地运用电教手段,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就能变畏学为乐学了。

如,我在教《望洞庭》时,首先利用多媒体在屏幕上显示出洞庭风景图,然后指着各个景点逐一向学生介绍洞庭湖的秀美风光,最后,我把“洞庭远景”来了个特写,声情并茂地向学生介绍道:“远望洞庭,君山苍翠,湖水荡漾!春和景明的洞庭,月下洞庭,雾雨中的洞庭,百般风姿。从古到今,我国有许许多多的文人墨客为它倾倒,写下了无数不朽的诗篇。你们想不想读一读大诗人刘禹锡写下的诗歌?让我们领略一下诗人如何用短短的诗句写出洞庭的美景吧。”到此,学生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望已呼之欲出,在这种状态下学习无疑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用多媒体的“声”和“色”,帮助学生理解古诗的意思

古诗中的一些字词都应讲古义,用今义讲是不合适的。如,“儿童急走追黄蝶”的“走”当讲“跑”,而非今之“走”;有一些字词的解释又是很特殊的,如,“停车坐爱枫林晚”的“坐”当讲“因为”,而非“坐下”。更有一些,应当结合具体的语境帮助学生理解,否则,机械传授,生搬硬套,是不能真正、牢固掌握的。

我在教学《泊船瓜洲》时,“春风又绿江南岸”一句中的“绿”作动词“吹绿”解释,学生能接受其意思,但是无法感受这种写法的妙处,我于是投影出示大江两岸春色图,学生不仅从直观的图中感受到了作者王安石用“绿”妙——不仅写出了春景,而且写出了春色,写出了春的静态和动态。由此进行想象和写话,扎扎实实地进行了说话训练,何乐而不为呢?

三、用多媒体的“声”和“色”,指导学生练习古诗的朗诵

古诗虽然短小精悍,但意境深远,音韵和谐,读来朗朗上口,回味无穷。再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在反复的诵读中,学生对诗的含义会有更深一步的理解和意会。而恰当地运用电教手段,则能有效地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古诗,并熟读成诵。

如,在教完《望庐山瀑布》后,我播放了一段庐山瀑布的录像,让学生亲眼目睹了庐山瀑布的雄伟气势,产生了身临其境的感受,然后再让学生听配乐的课文录音,跟着录音练读。这样,学生读起来既感情真挚,又抑扬顿挫。最后,我把学生的朗读录下来,再放给他们听,让他们跟课文录音比一比,自己评一评。学生找到了差距,练得更起劲了。而学生对这首诗的气势和内涵也在一遍遍的诵读中得到了更深刻的领会。

四、用多媒体的“声”和“色”,指导学生进行古诗说话训练

古诗的语言高度凝练,自有“无声胜有声”的美好境界。而对于小学古诗教学来说,如果在学习古诗时能引导学生充分发挥想象,把诗的言外之意叙述出来,则不仅能加深学生对诗的理解,对学生说话也是一个极好的训练。在教学中,运用电教手段体现古诗所描绘的意境,就为学生进行说话练习提供了依据。

我在教学《示儿》时,为了让学生同情陆游“但悲不见九州同”的“悲”和理解“王师北定中原日”的对收复中原的渴望,在疏通诗意之后,出示了事先制作《清明上河图》全图的流动画卷,感受汴京城的繁华风景,同时配上《精忠报国》的背景音乐,再显示金戈铁马中陆游卧床的情景,然后让学生边看图边展开想象:“你看到了什么?临终前的陆游怀着怎样的心情在想什么?”在美的氛围中,学生启动了感觉器官和思维器官,描绘出了这样那样的汴京城风景,感受到金兵入侵,陆游悲愤国破家亡,又曾经做过怎样的努力,而今奄奄一息却信念坚定……爱国的情怀、悲壮的形象跃然而出,说出了古诗的言外之意,在训练学生说话的同时,也受到了情感的陶冶。

第7篇

一、图文并茂,领会古诗内涵

古诗内涵丰富,意境优美,诗与画是有共通点的,很多古诗都具有“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境界。我们在课堂教学中,便可以用图文互配的方式指导学生感受诗歌意境,从而激发学生的想象,感悟诗歌所独具的艺术魅力。例如,在教学《江雪》这首古诗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到黑板上用简笔画的形式展现诗的情景,学生简简单单几笔便勾勒出一幅寒江独钓图,由此引出“千万孤独”,形象地刻画出柳宗元永贞革新失败后,虽处境孤独,但仍傲岸不屈的性格。那么,学生在以后的生活中再遇到寒江独钓图,《江雪》这首古诗便会自然而然地浮现在脑海,吟诵于口中。再如,教学杨万里的《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接天莲叶无穷碧”到底是一幅什么样的景象呢?这时,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先结合生活实际说说对这句诗的理解感受,最后,投影映示西湖荷塘图,生活中的小荷塘和西湖荷塘的对比,给学生的视觉带来了强烈的冲击力,莲叶无边无际仿佛与天宇相接,气势宏大,既写出莲叶之无际,又渲染了天地之壮阔,这样,无需教师多讲解,诗歌的情景全部展现在学生面前,学生的印象难以磨灭。在课堂教学之余,教师指导学生做诗画互配小报、黑板报等,一幅幅图文并茂的作品便是学生对诗文理解和感悟的最佳诠释了。

二、主题诵读,感受整合韵律

中高年级同学的古诗文储备已经非常丰富,教师可以带领学生进行适度的拓展诵读,如可以通过学习一首诗词,带动几首或一组诗词,也可以通过一位诗人的作品拓展到他的其他作品,还可以从诗歌的类型、表达的情感等方面进行主题整合,做到温故而知新。每个学期,教师都可以指导学生在班级举行古诗主题诵读比赛,这项活动最大限度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潜能,学生用各种方式解读了主题诵读的内涵,他们按照小组分别确定各自的主题,如母爱主题,四季主题,友情主题,还有田园诗系列,边塞诗系列以及以一位诗人为主题的诗歌诵读,如李白诗歌主题诵读,王维诗歌主题诵读等。在确定主题的同时,学生还要加上适当的串词,把一首首古诗串联在一起,并通过排练把这些诗歌声情并茂地诵读出来。整个过程中,学生走进文本又能走出文本,不仅让学生对每一首诗歌的意境、内涵了然于心,还培养了学生搜集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更培养了学生的组织和交际能力。这种资源整合式学习方法,为学生提供了更加广阔的学习背景,有利于诗歌的理解和深化。

三、实践运用,强化情境体味

在古诗文的积累背诵的过程中,可以利用各种实践活动加强学生对诗文的感悟和应用训练。如在春游的路上,让学生比赛“见物咏诗”活动,学生们一个个会诗兴大发,见到杨柳便吟诵“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遇到鲜花,就齐诵起“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看到空中飞翔的风筝,“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又脱口而出……一路上,学生定会诗情飞扬,这样,既进行了语文实践,活跃了活动的气氛,又润物细无声地进行了诗歌的有效应用。在学生的习作当中,教师也可以鼓励学生把自己的古诗积累应用到文章实践中去,那么,学生在写探究事物的时候,往往用上陆游的“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描写滂沱大雨,苏轼的“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让文章顿添文采;写到思念,用上王维的诗句“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那思念亲人的忧伤便跃然纸上……同时,还可以把诗歌的演唱引入班级举行的联欢会或者主题班会上来,针对不同的场合让学生自主选择诗歌演唱,如中秋节晚会学生会排练《但愿人长久》《别亦难》等诗词,清明节学生会演唱《春晓》《清明》这些诗歌。我们都知道,记忆一首歌的歌词要远比记住一整页的词汇容易得多,音乐能使人的身体和头脑和谐一致,使学生进入一种放松的开放的状态。在这种放松中,大脑最开放,理解和记忆也可以达到最佳状态。

另外,在学生的板报设计上,在学生的读书笔记里,在学生的口语交际中,都可以进行古诗文的应用实践。让古诗文的实践应用经常化、生活化,是实现从积累到运用转变的有效策略。

(作者单位:徐州市丰县教育局教研室)

第8篇

关键词:小学;经典;诵读

一、创设班级环境,营造诵读氛围

潜移默化的环境影响能够达到“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效果。我在开学初布置教室的时候,创设了一个经典阅读的区域,古诗、三字经、成语图片图文并茂,集雅、美、趣为一体,同时让学生一起收集、放置多种适合学生阅读的古典文学书籍,视觉环境给人赏心悦目之感。然后在教室文化墙上悬挂经典名言如:“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对经典诗文的兴趣。每节语文课,课前3分钟,我带领学生进行轻松愉快的诵读经典,让学生切身感受经典学习的意义和价值。在浓郁的班级诵读氛围中,学生的兴趣得到了激发,自信心也更强了。

二、精心选择作品,感受经典魅力

1.结合季节诵读

如,春天诵读《游园不值》、《咏柳》、《春日》;夏天诵读《小池》、《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秋天诵读《山行》《秋浦歌》《暮江吟》;冬天诵读《梅花》《江雪》等,这些看似简单实则优美的古诗,读起来悦人心扉;学生会感到犹如身临其境般,这些四季画面就在眼前流动、交替;使学生体会到语言魅力、意境魅力,从而在情感上产生强烈共鸣,使学生从此爱上诵读古诗。

2.童趣作品引领

充满童趣的古诗文特别能激起学生的诵读的兴趣,感受到了有趣,往往就理解了作品。如《舟过安仁》一诗,“一叶渔船两小童,收篙停棹坐船中。”这是诗人杨万里看到的情景。引起诗人奇怪的是这两个小孩虽然坐在船上,却没有划船,撑船的竹竿是收起的,船桨也停在那里。诗句“怪生无雨都张伞,不是遮头是使风。”省略了两个孩子撑伞的事,这是诗人看到。诗人直接把疑窦顿解的愉悦写了出来。由此可以看出作者匠心独运笔法,又不失童趣的内心。

学生们诵读着这些有趣的古诗,不仅陶冶情操,而且对将来语言的感知能力的培养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

三、借助音乐旋律,配乐吟唱诗词

在诵读活动中,深切地感受到,学生的经典诵读,不能采用枯燥单一的方式学习,而应通过形象的多通道学习,使学生在经典诵读中体验到活动的有趣、有情、有共鸣,不仅得到传统文化的熏陶,更使学习兴趣和感悟的能力、语言积累得以提高。

爱唱歌是学生的天性。只要是他们喜欢的歌曲,唱几遍就把歌词记熟了。何不让学生把经典古诗唱起来呢?我找到了一些经典古诗曲目,利用每天语文课的课前三分钟放给学生听。记得那一节语文课,当学生走进教室,听到《静夜思》的歌曲,感到很新奇,有点不相信自己的耳朵,古诗还能唱?听完一遍,他们要求再听一遍,这一次当优美的旋律一响起,他们就情不自禁地跟着唱起来。唱完,刚好过了三分钟。

第二天,我让学生唱的是杜牧的《清明》。这首诗学生没有学过,在教他们认识“魂”字后,就让他们跟着唱。几天下来,歌会唱了,诗自然也能背诵了。我给学生简单地介绍了杜牧的情况,对清明节的一些习俗也进行了说明。

刚开始,一周唱一首诗。对于没学的生字,我只教他们正音,对诗不做任何讲解。学生学会后,就组织他们比赛,分组赛,男女赛,个人挑战赛,每一种比赛最后往往都变成了全班的大合唱。教室里歌声、笑声、掌声不断,为接下来的语文学习奠定了良好的开端。

几周后,我针对所唱的诗做起文章来,让一首带多首。有的围绕诗人展开,有的围绕诗歌内容展开。对唱的诗和拓展的诗,我会适当讲解,重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对拓展的诗,允许学生量力而行,保底是学会一首,对上不封顶,特别鼓励学生按照老师的要求或根据自己的特点自行拓展阅读。有趣的是,对于这些拓展的诗我允许学生或背或唱,可以套用其他歌曲的旋律来唱,也可以自己创作。学生在唱这些拓展的诗时,是最开心的时候。《柳树姑娘》、《喜羊羊和灰太狼》,它们的旋律都可以在我们的教室里传出。习惯成自然,渐渐的,学生会自选乐曲主动为诗词配乐,学生在吟唱的过程中大大调动了学习的积极性,提高了节奏韵律感,增强了学习效果,进一步感受到诵读是一件高兴的事情。

经典诗文是中华民族的文学瑰宝,蕴涵着数千年的文明和丰厚的文化积淀,学生从小接触一些经典诗文,对古诗文有所感受、感悟,得到文化上、情感上的熏陶,是一件非常有意义的事情。

参考文献:

第9篇

[提问方式]这首诗的某几句运用了哪种修辞方法?

[变式提问]这首诗(曲)运用了某某的修辞手法,有怎样的艺术效果?

[方法指津1首先要了解古代诗歌中有哪些修辞方法,如果是判断运用哪些修辞方法,则要对照具体诗句反复斟酌;如果是回答修辞的表达效果,则要了解每一种修辞的作用。

[试题回放]

例一:元代马致远的杂剧《汉宫秋》第三折戏中,汉元帝在送别王昭君出塞和亲时有下面一段曲词。阅读这段曲词,然后回答问题。(2005年湖北卷)

《汉宫秋》第三折

[梅花酒]呀!俺向着这迥野悲凉。草已添黄,兔早迎霜。犬褪得毛苍,人搠起缨枪,马负着行装,车运着糇粮,打猎起围场。他、他、他,伤心辞汉主;我、我、我,携手上河梁。他部从入穷荒;我銮舆返咸阳。返咸阳,过宫墙;过宫墙,绕回廊;绕回廊,近椒房;近椒房,月昏黄;月昏黄,夜生凉;夜生凉,泣寒萤①;泣寒,绿纱窗;绿纱窗,不思量!

[注]①寒萤:寒蝉。

这段曲词中运用了对仗、顶真的修辞手法,试简析它们各有怎样的艺术效果。

解析:答题时既要说出修辞的作用,又要联系具体诗句说出运用这一修辞的妙处。开头几句主要运用对仗的修辞手法:显示了语言的对称美,达到了意境美和韵律美的完美结合。后面几句主要运用顶真的修辞手法,具有回环跌宕的旋律美,表现了汉元帝离恨未已、相思又继、千结百转的愁绪。

例二:阅读下面的诗和相关材料,完成第14-16题。(2005年上海卷)

望庐山瀑布

李 白

日照香炉生紫烟,

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

疑是银河落九天。

庐山瀑布

徐 凝

虚空落泉千仞直,

雷奔入江不暂息。

千古长如白练飞,

一条界破青山色。

以下诗句都运用了修辞手法,它们的表达效果是什么?

飞流直下三干尺:_____

千古长女口白练飞:____

解析:答题时,首先要说明诗句运用什么修辞方法,然后再说运用这种修辞方法的表达效果。第一句运用夸张手法,突出瀑布的磅礴气势;第二句运用比喻手法,生动形象地描绘了瀑布的色彩和形态。

[答题误区]学生在答题时,往往能说出诗句所用的修辞方法,也能说出运用这种修辞的一些好处,但不能联系具体的诗句说出好在哪里。

五、对诗歌中关键字词的考查

[提问方式]请你说出这首诗中某字有什么妙处?

[变式提问1这首诗的“诗眼”是哪个字?为什么?某种版本把某个字写成另一个字,请问哪个字用得更好?

[方法指津]体会某个字的妙处,主要从两个方面去把握:一从艺术方面,用了这个字使这一诗句达到怎样的意境,收到怎样的效果;二从思想方面,用了这个字对诗的主旨、对全诗的思想感情有什么影响。

[试题回放]

例一: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2004年浙江卷)

菩萨蛮 李 白

平林漠漠烟如织,寒山一带伤心碧。暝色入高楼,有人楼上愁。

玉阶空伫立,宿鸟归飞急。何处是归程?长亭更短亭。

古典诗词特别讲究炼字。请简要分析“空”字在表情达意上的作用。

解析:“空”字表达了苦苦等待而没有结果的孤寂、惆怅,增添了全词的“愁”味主题更加鲜明。

例二: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2004年福建卷)

秋夜

朱淑真

夜久无眠秋气清,烛花频剪欲三更。

铺床凉满梧桐月,月在梧桐缺处明。

此诗无一“情”字,而无处不含“情”。请从三、四句中找出最能体现诗人感情的一个字,并在对全诗整体感悟的基础上,简要分析诗人在这两句诗中是如何营造意境的。

解析:“凉”。“凉”字既写天凉,又写心境的孤寂(或心凉)。由床上之月写到天上之月,过渡(顶针)巧妙;愁情、凉床、月影和梧桐,共同营造出孤寂(离愁SIJ怨)的意境。

[答题误区]有的同学往往把答题的重点落在有这个字或词的某句上,对这一句进行鉴赏,而忽视这个字或词的作用,这就没有抓住重点。

六、专题训练

1.阅读下面两首同题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台城

韦 庄

江雨霏霏江草齐,

六朝如梦鸟空啼。

无情最是台城柳,

依旧烟笼十里堤。

台城

刘禹锡

台城六代竞豪华,

结绮临春①事最奢。

万户千门咸野草,

只缘一曲花②。

[注]①结绮、临春:台城当时的两座高楼。②花:乐曲名。

(1)这两首怀古诗寄托了作者怎样的感慨?

____________________

(2)两首诗所用的主要艺术手法各有特色,请结合具体诗句加以赏析。

____________________

2.阅读下面一首元曲,然后回答问题。

[双调]清江引秋怀

张可久

西风信来家万里,问我归期未?雁啼红叶天,人醉黄花地,芭蕉雨声秋梦里。

(1)作者抓住哪些景物营造怎样的意境?“芭蕉雨声”烘托出怎样的情思?

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首小令的后三句与“问我归期未”是什么关系?试从表现手法上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

3.阅读下面一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东栏梨花

苏 轼

梨花淡白柳深青,柳絮飞时花满城。

惆怅东栏一株雪,人生看得几清明。

(1)“惆怅东栏一株雪”句,运用什么修辞手法,有何妙处?

(2)这首诗多处运用衬托手法,历来为诗评家所称道,你有没有同感?请结合具体诗句说明。

[解答要点]

1.(1)吊古伤今(昔盛今衰,物是人非)。(2)韦庄诗:通篇侧面烘托,以自然景物的“无情”反衬人的无限伤痛与感慨。或:通篇着重于现实景物的描绘,寓情于景(借景抒情)。阴雨、江草、鸟鸣、柳阴等景物,渲染出一幅凄清而令人伤感的画面。刘禹锡诗:重在对比,前两句回忆昔日的繁盛,后两句写今日的荒凉及缘由。

第10篇

【关键词】诗词 地理教学 应用

【中图分类号】G4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5962(2012)08(a)-0070-02

中国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其中诗词是我国文学史上一颗璀璨的明珠。它们内涵丰富,意境高远,语言精炼,琅琅上口。不仅如此,很多诗词还蕴含着丰富的地理知识,如能在地理教学中巧妙的加以利用,不仅能陶冶学生的情操,给学生以美的享受,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而且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对地理知识感到亲切,培养学生的联系实际学习地理的能力,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1 诗词导入新课,激发学习兴趣

语言是一门艺术,教学中更是如此,有时借一句趣话,用一句诗词导入,就会立刻激活课堂。众所周知,最好的刺激是对学习材料的兴趣,我国古今诗词本身含有丰富的地理知识,如果地理教师在课堂上适当地运用这些富含地理知识的诗词引入课堂,不但学生爱听,而且可以使课堂增加几分诙谐,几分活跃,几分色彩,学生学习兴趣大增,学习地理的积极性得以大大提高。

例如,在讲中国地势“西高东低,大致呈三级阶梯分布”这一特点时,可设计这样的导入方法。上课时首先向学生展示准备好的一组诗句:“百川东到海,何日复西归”,“滚滚长江东逝水”,“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大江东去浪淘尽”。然后问:这些诗句都蕴含着怎样的地理知识?学生们迅速说出我国许多河流是向东流人海的,教师再顺势引导:俗话说水往低处流,我国地势有什么样的特点?在讲中国气候时,教师可以诗词这样导入:同学们,王之涣在《凉州词》中写到“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意思是:玉门关外的杨柳不青的原因是由于春风不度造成的。那么春风为什么不能度过玉门关呢?春风又指的是什么呢?这样应用诗词激趣导入新课,可以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带着问题走进课堂,提高学习效率。

再如,在讲我国西北从东到西的自然景观时,可借用“风吹草低见牛羊”“浅草才能没马蹄”“一川碎石大如斗,风沙茫茫大如天”的诗句加以描绘,老师略加讲解,学生很快明白:它反映的是水平自然带的规律,由于从东到西的水分递减,一幅活生生的自然景观出现在学生眼前。经过这样的教学过程,学生学习地理知识倍感有趣,教学效果颇佳,学生们在轻松和谐的气氛中,在诗词的陶冶下学习,既学到了地理知识,又培养了地理、语文的双重能力,语文技能也会大大提高,从而达到地理知识与语文知识的有机整合。

2 运用诗词增强地理教学的直观性和生动性

教学语言的直观性是指语言要鲜明、生动、成趣,好比一幅美妙的画面跃入学生的眼帘,让学生有亲临其境,耳闻其声,目见其人之感。古代的诗词谚语,琅琅上口,在地理教学中应用得好,可创造出一种诗情画意的教学情境,使学生如闻其声,如见其形。如我们在讲浙江省的钱塘江涌潮时,可引用的《观潮》“千里波涛滚滚来,雪花飞向钓鱼台,人山纷赞阵容阔,铁马从容杀敌回”。从海上水天相连接处一条白练滚滚而来,急速推进,潮水猛涨,巨浪滔天,掀起一堵高耸水墙的气势磅礴的场面跃然纸上。如此描绘,一幅美妙绝伦的人景交融的地理景观立刻映入学生的眼帘,显然无须多费口舌、繁琐讲解,其地形特征自然就掌握了。

在如,引用“大江东去浪淘尽”、“百川东到海”来说明我国西高东低的地势;用“我住江之头,君住江之尾。彼此情无恨,共饮一江水”来说明中南半岛同我国山水相连的山河形势。用《清明》中的“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和“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来描述准静止锋带来的天气状况,非常具体传神。在讲到我国西北地区温度差异大时,可用“早穿皮袄午穿纱,围着火炉吃西瓜”来描述;“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及“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描绘的是山区的垂直地带性规律。

这样巧妙地应用几句诗词就可以把学生引入奇妙的意境,不仅能让学生在很短的时间内掌握好其中的地理知识,而且又可以利用这一艺术形式对学生进行美育教育,从而达到在掌握地理知识的同时,陶冶学生情操,培养学生高尚的情趣及爱国主义思想感情的目的。

3 借助诗歌丰富和深化教学内容

诗词中和地理知识紧密相关的内容俯拾皆是,在地理教学中恰当地借助诗歌可丰富和深化教学内容,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如“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可以很直观的说明农业生产具有地域性的特点。如“君不见走马川,雪海边,平沙莽莽黄入天。轮台九月风夜吼,一川碎石大如斗,随风满地石乱走”(唐·岑参《走马川行奉送出师西征》),把大戈壁滩飞沙走石场面描绘得形象生动。事实上,用诗词来点化地理知识,又可以用地理知识来对诗词新解。

第11篇

关键词:诗歌 鸟 创作意图

在诗歌鉴赏方面,多年来我们做了很多的努力,如术语积累、答题技巧等。这样复习内容规范且操作性强,很容易被学生掌握,对学生的高考复习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但即使如此,平时练习中仍有不少学生把江南美景说成是塞外的风光,每年的高考成绩出来之后,还是不尽如人意。我认为可能有些东西被我们忽视了,那就是诗歌意象的积累和揣摩。其实,诗歌中有不少意象是我们常见的,比如禽鸟、草木等。我们在高三复习时如果从这个角度出发让学生积累诗歌意象应该有些效果。我以《唐诗宋词选读》为例做了些整理,尤其是鸟类意象的整理。《唐诗宋词选读》中涉及鸟类诗句有多少呢?63首诗词中竟有23首之多,鸟儿出现的频率可谓很高。但在实际教学中,我们对这些鸟儿总是泛泛而谈,一带而过,很少单独而仔细地分析这些形象。因此,学生有时不太注意或刻板地认识这个有着明确创作意图的形象。我认为,教师有必要让学生在高三阶段对这些意象进行整合复习。

我认为《唐诗宋词选读》中的鸟按存在与否可以分为神话中的鸟儿和现实中的鸟儿。如青凤、鸾、鹓雏就是现实中不存在的鸟儿;鸿雁、杜鹃、鹧鸪、黄鹂、燕子、鸟雀、翠禽、鸥等就是现实中真实存在的鸟儿。而现实中的鸟儿又有悲喜的趋向,我们因为鸿雁漂泊,居无定所,杜鹃、鹧鸪啼叫哀伤常把它们看成是悲鸟;而黄鹂、燕子是春天的鸟儿,与明媚的阳光、柔和的春风相伴,人们都认为它们是喜鸟、灵鸟。当然,如果诗句中提到的是鸟雀、翠禽、鸥,那么这些称呼上本身是没有什么感彩的。另外,诗人还会根据需要而使用鸟儿的别名,如把杜鹃叫做子规、杜宇、蜀鸟等;黄鹂叫做黄鸟、黄莺、鸧鹒等。

如果我们把眼界稍稍放大至所有的诗歌,那么我们会发现除了这些形象之外,鹏、鸳鸯、仙鹤、乌鸦、布谷鸟也是常见的诗歌意象。在古诗词中,词人有时不特指是什么鸟,而只以“鸟”来称,不过会在鸟前加一些修饰词来限定,如陶渊明的“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望云惭高鸟,临渊愧游鱼”“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温庭筠的“乡思巢枝鸟”等。

为什么诗人喜欢以鸟入诗呢?诗人看重鸟的什么特征了呢?我想鸟儿最引人羡慕的就是它们可以在广阔的天地中翱翔,这会与士子初涉人生,意欲实现儒家“治国平天下”的理想相切合,又会与他们历经人生,愿望破灭形成鲜明对比。而鸟的形体和飞行又会让士子有所寄托。最典型的鸟是大鹏,如李白在《上李邕》中就说:“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以鸟自喻,显示出李白的自信与进取的志向。另外,鸟儿的叫声不一,也容易让人产生诸多联想。如杜鹃声似“不如归去”,鹧鸪叫声似“行不得也哥哥”,布谷鸟是“布谷布谷,快快播谷”等。可以说,鸟声恰恰道出了诗人彼时彼地的心声,或者说诗人彼时的心境映射到了鸟声上就成了鸟儿有灵性的告知。更何况鸟儿身上有时也含有着一些远古的美丽动人的故事传说。如杜鹃啼血、望帝啼鹃、精卫化鸟等,这些内容恰当地运用可以增加诗歌的意蕴美和厚重感。所以说,无论是鸟的自由活泼,形声色兼备还是鸟儿身上承载的文化信息都引起诗人的极大兴趣。

那么,我们能否在鉴赏诗歌时从这个意象入手或多或少地窥探到作者的创作意图呢?笔者以《唐诗宋词选读》中的诗句为例做了一些分析,得出以下一些粗浅的看法。

一、表明时间,渲染氛围

古诗中的一些鸟活动的时间比较固定,如燕子是春天归来,黄鹂主要活动在整个春季,布谷鸟频繁地在暮春农历三月、清明之后鸣叫,大雁(也叫鸿雁)是秋初南飞。这些带有鲜明季节性的鸟使得诗人可以不再运用冰冷的月份来表明时间而又能烘托出季节氛围。如杜牧《九日齐山登高》中“江涵秋影雁初飞,与客携壶上翠微”一句就以“雁初飞”具体点明了初秋时节;晏殊《破阵子》“燕子来时新社,梨花落后清明”一句中“燕子来时”交代了时节又富有形象感美感。而杜审言《和晋陵陆丞早春游望》中“淑气催黄鸟,晴光转绿苹”一句也是避免直说时节,达到了非常好的效果。

二、烘托情感

上文说过鸟儿有悲喜感,所以诗人在运用鸟意象时候可以根据自身的情绪去选择相应的鸟儿,让这种鸟和其他意象共同组成相应的场景,从而对诗人感情起到很好的烘托效果。这其实也就是我们常说的“以景衬情”。典型的是秦观《踏莎行》中“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一句。这句诗以寒春、斜阳烘托出凄清、冷寂的氛围,又以杜鹃哀伤的声音来点染,从而强化了这种氛围特点。而晏几道《临江仙》中“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一句,以“燕双飞”的和谐反衬出人的孤独寂寞。此外,辛弃疾的“落日楼头,断鸿声里,江南游子”,赵嘏的“残星几点雁横塞,长笛一声人倚楼”也是这样。

三、比喻象征

诗人在运用鸟的意象时可能还有别的意思,常见的是以鸟来自喻或象征某一些人。这在《唐诗宋词选读》中有所体现。如杜甫的“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就是以一个“似”将茫茫的天地之间一个渺小的沙鸥个体和自身的渺小无依和前途的茫然联系在了一起。而苏轼则用“时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将“幽人”和“孤鸿”联系起来。

因此,在阅读诗歌时,我们应该对这类常见意象给予重视。我们从这个意象上或多或少窥探到的大体情况是:(1)诗中的鸟是现实中有的。如果整首诗是悲伤的情感,诗歌中却有喜鸟,我们可以大体确定作者是用反衬的手法;如果是喜悦之情,而出现了悲鸟,此鸟的出现可能是表示季节;如果表达悲伤情感,出现了悲鸟,表达喜悦之情,同时出现了喜鸟,那么此鸟可以认定是起到正面衬托的作用。当然,我们还要注意有无比喻和象征的可能。(2)诗中出现的是神话中的鸟。以李白和李贺的诗句为例,较多的是反衬了现实的不如意。此外,在看到鸟儿意象时,我们还要注意意象前后的修饰词,用什么样的修饰词就反映出作者看重这种鸟的这方面的特点。总而言之,我们在分析鸟类意象时,既要特别关注鸟儿前面的修饰语,也要注意诗歌整体流露的情感。

既然在鸟儿身上我们就可以揣摩到这么多,那么我们再看下面的题目是否就简单得多了呢?如简要赏析张籍《湘江曲》“湘水无潮秋水阔,湘中月落行人发。送人发,送人归,白苹茫茫鹧鸪飞”的最后一句。又如,李白的《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第一句选取了杨花与子规两个意象有什么作用?再如,2007年江苏高考题“满林残照见归鸦”在表达技巧上的特点。

参考文献:

第12篇

背起行囊走四方,踏着是历史,背着是书箱,纵身几千年,横跨几万里。——究竟是什么有这么大的威力呢?对了,这就是文学,是古代的写景诗歌。

而又因为其情景交融,故不仅可以使人见景,又可使人通情,可谓是世上最划算的旅行了。

在这里有张九龄《望月怀远》中“海上升明月,天涯共此时”的恋恋念情;有王维《使至塞上》中“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雄奇风光;有李白《早发白帝城》中“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的疾济喜情;有青莲《论诗》中“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的诗情雅韵;有太白《送孟浩然之广陵》中“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的依依离情;有李商隐《晚情》中“天意怜幽草,人间重晚情”的珍老惜时;有张继《风桥夜泊》中“孤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绵绵旅情;有俞文豹《清夜录》中“近水楼台先得月,向阳花木易为春”的天然哲思;有柳宗元《渔翁》中“烟销日出不见人,欸乃一声山水绿”的乡村剪影;还有孔尚任《桃花扇·哀江南》中“白鸟飘飘,绿水滔滔”的冶情佳境……

面对这些美妙的诗句,我们似乎可以研究一下古诗词中“情,思,景”的关系。明代的袁宏道在《叙小修诗》中曾说:“情随境变,字逐情生。”同时代的学者袁枚也说:“品画先神韵,论诗重性情。”

那么,在对古代诗词的管中窥豹中,似乎可以得到一个关于“情,思,景”的这样的结论:以情观景或因景生情,然后又由景而思。这或许是大多数作品的写作模式,我们把这种写作模式叫做“即兴写作”。那么,在“即兴写作”中应偏情呢,还是偏景呢?

清代的吴乔这样说:“古诗多言情,后世之诗多言景。如《十九首》之中:‘孟冬寒气至’,建安中之子建《赠丁仪》:‘初秋凉气发’者无几;日盛一日,梁陈大盛,至唐末而有清空如话之说,绝无关于性情,画也非诗也。夫诗以情为主,景为宾。景物无自生,惟情所化,情哀则景哀,情乐则景乐。唐诗能融景入情,寄情于景,如子美之:‘近泪无乾土,低空有断云’;沈下贤之:‘梨花寒食夜,深闭翠微宫’;严维之:‘柳塘春水漫,花坞夕阳迟’;祖咏之:‘迟日园林好,清明烟火新’;景中哀乐之情宛然,唐人胜场也。宏嘉人依盛唐皮毛以造句者,本自无意,不能融景,况其叙景惟欲阔大高远,于情全不相关,如寒夜以板为被,赤身而挂铁甲。”

这其中便揭示了诗的创作原则:“情为主,景为宾”,“景物无自生,惟情所化”,“融景入情,寄情于景”。至于孰轻孰重,不言而明。

本着这些原则,继续赏析古景的诗,玑珠与瑕疵便会自生。

应该说,这是确是一场划算的旅行,不仅领略了天下风光,更了解了诗人的心胸情怀,还能小试牛刀品头论足,快哉快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