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期刊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二月二龙抬头

二月二龙抬头

时间:2023-05-30 10:54:39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二月二龙抬头,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第1篇

二月二龙抬头。运高走,位高居,职高升,年高寿,气高扬,志高飞,财高聚,喜高致,心高远,烦高搁,福高照,情高深,人高兴。祝君:高高在上。

二月二来龙抬头,短信祝你好兆头,猪年快乐在心头,爱情甜蜜心里乐,生活幸福样样有,事业顺利好彩头。愿亲爱的朋友生活甜蜜,万事顺意!

二月二,龙抬头,送来吉祥伴左右。身体健康疾病溜,平安常驻好运佑。事业顺利奖金厚,生意兴隆资金投。爱情花开无春秋,年年岁岁都依旧。朋友围绕友情厚,问候祝福到永久。祝你快乐无忧!

二月二龙抬头,真心问候送给你,千山万水难送礼,发条短信祝福你,健康美丽常伴你,金钱钞票跟着你,朋友时刻关心你,猪年龙节好运伴着你,祝你快乐。

龙抬头,九龙闹春送福喽!吉祥龙添瑞,如意龙添喜,运财龙添财,幸运龙添运,健康龙添寿,平安龙添吉,开心龙添乐,活力龙添劲,福气龙添福!

二月二,龙抬头,看好梦想别溜走,看好快乐水里游,看好平安别掉沟,看好健康别挨揍,照看工作放心头,幸福如意全都有。

二月二,龙头抬一抬,好运来;龙眼瞪一瞪,财源通;龙须飘一飘,乐逍遥;龙爪抓一抓,事业发;龙尾摆一摆,笑口开;二月二,幸福藏心头,快乐没尽头!

二月二,扫锅底,赶走忧愁和晦气;二月二,扫炕席,清清爽爽到年底;二月二,发信息,开心笑脸我传递;愿你幸福又甜蜜,时时事事称心意,好运常伴乐无敌!

除夕饺子包进年收获的幸福,十五元宵煮出年希望的蓝图,二月二龙头抬起你的信心与豪情。祝你:龙头抬起,龙体安康,龙腾虎跃再创辉煌!

二月二龙抬头,龙神驱邪,百毒不侵;龙神赐福,人畜平安;龙神发力,生机勃勃;龙神行云,风调雨顺;龙神布雨,五谷丰登;吉祥接力,短信祈福!

(来源:文章屋网 )

第2篇

龙抬头意味着龙要履行它降雨的职责了,因此,这一天又被称之为”春龙节““春耕节”“春农节”“农头节”。由于地域不同,各地风俗也各有差异。但不论哪种方式均是人们寄托生活希望的活动。下面就是小编整理的2021关于二月二龙抬头的民间风俗有哪些,但愿对你有借鉴作用。

龙抬头是什么意思?龙抬头是古代人民对节气的称呼,龙抬头代表者春季来临,万物复苏,预示一年的农事活动即将开始。在北方,二月二又叫龙抬头日,亦称春龙节。而在南方龙抬头又被称作踏青节。

农历二月初二,我国民间有“二月二,龙抬头”的谚语,表示春季来临,万物复苏,蛰龙开始活动,预示一年的农事活动即将开始。在北方,二月二又叫龙抬头日,亦称春龙节。在南方叫踏青节,古称挑菜节。大约从唐朝开始,中国人就有过“二月二”的习俗。据资料记载,这句话的来历与古代天文学对星辰运行的认识和农业节气有关。

“二月二,龙抬头”,恐怕是关于“二月二”的流行最广泛的一句俗语了。“龙抬头”是什么意思?若要追溯这句话最早的来历,应该与古人对星辰运行的认识有关。

在古代,人们用二十八宿来表示日月星辰在天空的位置,以此判断季节,提醒农时,这在《礼记·月令》中有大量记载。二十八宿中的角、亢、氐、房、心、尾、箕七宿组成一个完整的龙形星座,其中角宿恰似龙之双角。农历二月二这天夜晚,“龙”的两只“犄角”(即角宿一星和角宿二星)就从东方地平线上慢慢升起,这时整个“天龙”的身子尚隐没在地平线以下,故称“龙抬头”。

二月二龙抬头民间习俗一、剃头

从生理上来说,因为很多人信奉“正月不剃头”的说法,导致到二月的时候头发已经很长了,为了必要的卫生清洁也该去剃头理发。除却客观的因素,主观上自然是为了图个吉利,毕竟这一天是“龙抬头”之日,很多地方将这一天定为剃头日。

通过理发来与“龙抬头”相衬,寓意着也能给自己“抬抬头”,保佑在这一年顺顺利利。那么,为什么与龙相衬就能顺利呢?因为在我国古代是农业社会,龙行“布雨”之责。一年能否风调雨顺、河清海晏和庄稼大丰收,全看龙王爷给不给面子。

因此,对于龙大部分人都是饱含着是崇敬之情,在二月二这一天,通过与龙做相似的动作来博得龙王的好感获得好运。虽然这个说法纯粹是封建迷信,所求也不过心理安慰与寄托但也同样重要。试想若是心灵无处安放,整个人就会显得很空虚,所以也不要小瞧了民间这些传统习俗,它们是在无形之中增加人的精神力量。

二、不做针线活

古人认为,鬼神与凡间的世界相通,故而会在特定的日子降临凡间。因此,若是凡人行事不小心触怒鬼神,便会招来灾祸。二月二这一天是龙神降临凡间的日子,此时若是做针线活便会被龙神视为不敬,在许多农村都说针线会扎瞎龙眼,破坏自己一年的气运。除此之外,也有地方在这一天不洗衣服,因为担心洗衣服时洗坏龙皮。

三、春游踏青

二月二春游踏青相传起于唐代,彼时长安之人为了丰富业余生活会在二月二这一天约好伙伴一同出去踏青。在他们看来,在春天来临之际野外空气清新,多走走看看可以陶冶情操,放松身心,为接下来新一年辛苦劳作做好准备。

这个习俗保留到了现在,在各个学校中也会有春游的这一个项目,无形之中将传统习俗传承至今。“学子春游”更是有一番说法,寓意为来年学业开个好头,轻轻松松完成学业,实现人生理想。

四、吃龙食

二月二作为龙神降临之日,人们在这一天的饮食上会有很多讲究,最为普遍的便是所有饮食都以龙为名。比如一些地方会在二月二之前蒸好春饼,吃春饼名为“吃龙鳞”,吃面条名为“吃龙须”,吃馄饨名为“吃龙眼”,吃饺子名为“吃龙耳”;若将面条和混沌一块煮,又被称之为“龙拿珠”,吃葱花卷饼又叫“吃龙皮”。

总而言之,要把龙身上的东西都放到自己身上,以此行龙运,都代表着人们祈福的愿望,希望新的一年龙运加身、事业昌隆、顺顺利利。

五、祭祖拜神

“祭祖拜神”在古代的重大节日中是必不可少的活动,人们相信只要自己足够真诚,先祖和神明便会在冥冥之中保佑自己。

六、孩童开笔礼

二月初三是文昌帝君的诞辰之日,所以在二月初二这一天要进行“开笔礼”,可能这个习俗在现代少有人知晓。在古代社会中,读书人在读书之前需要行四礼,其中“开笔”又称之为四礼之首,表明将要正式开始学习。用习俗的形式将读书赋有一种隆重的仪式感,让自己更加认真地对待这件事。

起源最早起源于伏羲氏时代,伏羲“重农桑,务耕田”,每年二月初二“皇娘送饭,御驾亲耕”。到周武王时,每年二月初二还举行盛大仪式,号召文武百官都要亲耕。

明清时把这天称之为“龙抬头”的日子,因为农历二月初二正值“惊蛰”节气前后。蛇、蚯蚓、青蛙等很多动物,一到冬天便进入了不吃不喝不动的冬眠状态,这便是“入蛰”了。等到了二月二前后,天气渐暖,一些昆虫动物好似被春天的阳光和春雷从睡梦中惊醒了一般,因此这节令名为“惊蛰”。百姓传说中的大龙实际是没有的,那种龙就是在蛇、蚯蚓等基础上,我们祖先想象加工出来的。二月初二前后,春回大地,人们期望龙出镇住一切有害的毒虫,期望着丰收。这就是“二月二,龙抬头”的说法。

在北京民间,二月二有很多习俗,比如说“二月二,照房梁,蝎子蜈蚣无处藏”!老百姓要在这天驱除害虫,点着蜡烛,照着房梁和墙壁驱除蝎子、蜈蚣等,这些虫儿一见亮光就掉下来被消灭了。这一天民间饮食还多以龙为名,以取吉利,如吃水饺叫吃“龙耳”,吃米饭叫吃“龙子”,吃馄饨叫吃“龙牙”,蒸饼也在面上做出龙鳞状来,称“龙鳞饼”。这一天妇女忌动针线,为的是免伤龙的眼睛,就连小孩剃头也叫“剃龙头”。

唐朝人已把二月初二作为一个特殊的日子,说这是“迎富贵”的日子,在这一天要吃“迎富贵果子”,就是吃一些点心类食品。宋代宫廷在这一天也有专门活动。宋人周密在《武林旧事》中记述南宋时,二月初二这一天宫中有“挑菜”御宴活动。宴会上,在一些小斛(口小底大的量器)中种植生菜等新鲜菜蔬,把它们的名称写在丝帛上,压放在斛下,让大家猜。根据猜的结果,有赏有罚。这一活动既是“尝鲜儿”,又有娱乐,所以当时“王宫贵邸亦多效之”。不过,唐宋时的这些“二月二”活动并没有和“龙抬头”联系在一起。

到了元朝,二月二就明确是“龙抬头”了。《析津志》在描述元大都的风俗时提到,“二月二,谓之龙抬头”。这一天人们盛行吃面条,称为“龙须面”;还要烙饼,叫作“龙鳞”;若包饺子,则称为“龙牙”。总之都要以龙体部位命名。

元朝以后关于“二月二龙抬头”的各种民俗活动记载便多了起来。人们也把这一天叫作龙头节、春龙节或青龙节。清末的《燕京岁时记》说:“二月二日……今人呼为龙抬头。是日食饼者谓之龙鳞饼,食面者谓之龙须面。闺中停止针线,恐伤龙目也。”这时不仅吃饼吃面条,妇女还不能操做针线活,怕伤害了龙的眼睛。《辽中县志》记载民国时当地二月二的民俗说:“二月二日,俗称龙抬头。晨起以竿敲梁,谓之敲龙头,意谓龙蛰起陆,盖时近惊蛰之期。农家咸以粗米面作饼及馒首而为早餐。妇女于是日为童孩剃头,盖取龙抬头之意云。”这是辽宁地区的民俗,清晨要用长竿敲击房梁,把龙唤醒。同时也制作一些面食吃。

除了吃面食外,还有引水入宅的活动。清人《宛署杂民》说:“都人呼二月二为龙抬头,乡民用灰自门外蜿蜓布入宅厨,施绕水缸,呼为引龙回。”这种活动是在节日清晨,人们把草木灰、谷糠等自河边、井边一路撒来,直到家中的水缸边,以求风调雨顺。仅仅有降雨还不放心,必定要把水引入家中,让雨降在自家的田地里,方才如愿。这正是小农经济意识的反映。有的地方还有耍龙灯的活动,也是求雨之意。讲求在这一天剃头,是很多地方的习俗。

第3篇

1、本来是指导农耕的传统节日,却被冠上“二月二,龙剃头”的寓意,大概是因为正月大家忌讳,所以农历二月初就迫不及待要剪头发。另外,这天剪剪头发代表“龙抬头,走好运”,美其名曰是“剃龙头”,其实说到底还是为了讨个好彩头,希望借此赶走霉运,祈愿一切顺利,广交好运。

2、龙在中国文化里是主宰风雨的祥瑞之物,俗语里有“龙不抬头天不雨”一说,因此龙抬头是复苏和吉祥的象征。民俗里,人们选择在这一天剃头,以期许鸿运当头的吉祥预兆。二月二是蛰龙升天的日子,而中国人素以龙为图腾,这一天“剃龙头”,体现出人们祈求神龙赐福的美好愿望。

(来源:文章屋网 )

第4篇

二月二,龙抬头,大仓满,小仓流; 金豆开花,五谷丰,财源滚进你的兜!

二月二日江上行,东风日暖闻吹笙。花须柳眼各无赖,紫蝶黄蜂俱有情。

二月二,龙抬头,家家户户炒豆豆.你一把,我一把,剩下这把喂蚂蚱.蚂蚱撑得伸了腿,喜得小孩咧着嘴.

二月二,煎年糕,细些火,慢点烧,别把老公公的胡须烧着了

二月二,龙抬头,祝你一帆风顺二龙腾飞三羊开泰四季平安

二月二龙抬头,收课件下载[***]到短信好兆头:幸福快乐开了头,生活甜蜜在心头!事业腾飞无尽头,钞票金元砸上头!亲朋好友常聚首,夫妻恩爱到白头!

友情提示:今天二月二,龙抬头。理发了吗?要是还没去就赶紧去,建议你剃个秃头。不然等我今晚啃你这个猪头时还得一根儿一根儿拔!

二月二,龙抬头,送礼只送大猪头。本理发店推出剃一赠一活动,即日起凡在本店理发者,都会得到猪头一个。欲剃从速,本次猪头为限量版,先剃先得,后剃后得,不剃不得。钦此!

二月二,龙抬头。龙子龙孙抖威风,小胜班师举杯笑。千束万束花争俏。

虎年的二月初二,龙抬头的日子,去剪头吧,剪一个自己最得意的发型,剪掉你身上所有的丧气,晦气,霉气,带着虎年的朝气,虎气,蓬勃之课件下载[***]气,开创出一片你自己的新天地!

第5篇

二月初二这天理发有“理发去旧”的说法。中国民间认为在二月初二龙抬头这一天剃头,会使人红运当头、福星高照,因此,民谚说“二月二剃龙头,一年都有精神头”。

说法一:

民间流传:“正月理发死舅舅”。人们在腊月理完发,直到阴历二月份,头发刚好适合理发。人们相信在“二月二龙抬头”之际理发,自己一年的运势可以随着升起的龙一起腾飞。随着腾飞的运势可以为自己的一年带来好运。所以人们趁此之际进行理发。

说法二:

全国的多数地区相信在二月初二这一天理发叫做“剃喜头”。父母为孩子理发希望孩子像龙一样,望子成龙。大人自己理发则是希望自己可以日后飞龙在天。人们留了一正月的长发,刚好在这一天理个新发型。

“二月二,龙抬头”当天,最好是理个发,哪怕是修修剪剪头发也可以。所谓修修剪剪,指的是不一定到理发店,而是自己在家修修剪剪也可以。比如你可以给家人、哪怕是婴儿,剪掉一根头发也就可以了。理发不在数量多少,而在态度如何。即使是自己给自己剪掉一根头发,也就吉祥如意了。

(来源:文章屋网 )

第6篇

龙抬头

作者:王文烨

“二月二,龙抬头”是一句古老的谚语。每年的春节自腊月初八就正式开始,一直到来年的二月初二龙抬头才算真正结束。对老百姓而言,二月初二,是非常重要的节日,人们认为这天正是仓龙“登天”之日,俗称“龙抬头”。这天一般在惊蛰之后,大地回春,万物复苏之时。这时农耕在即,一切都是新的开始。在二月二这一天,只要你稍微注意一下,就会发现:无论是走在乡间集市,还是城里的大街小巷,都会看到一道亮丽的风景线——许多人都在排队理发!为什么要理发呢?那是因为人们认为二月二是龙抬头的日子,龙抬头的日子理发叫做“龙剃头”,预示着一年都有好彩头,都会在这一天,修剪一下头发,轻轻松松,从头开始。

在我国北方的民间流传着这样一个神话故事:武则天当上皇帝,惹怒了玉皇大帝,传谕了四海龙王,三年内不得向人间降雨。不久,司管天河的龙王听着民间人家的哭声,看着饿死人的惨景,担心人间降了一次雨。玉帝得知,把龙王打下凡间,压在一座大山下受罪,山上立碑:龙王降雨犯天规,当受人间千秋罪;要想重登灵霄殿,除非金豆开花时。人们为了拯救龙王,到处找开花的金豆。到了第二年二月初二,人们正在翻晒玉米种子的时候,想到这玉米就像金豆,炒一炒开了花,不就是金豆开花吗?就家家户户爆玉米花,并在院子里设案焚香,供上开了花的“金豆”。龙王抬头一看,知道百姓救他,便大声向玉帝喊道“金豆开花了,快放我出去!”玉帝一看人间家家户户院里金豆开花,只好传谕,诏龙王回到天庭,继续给人间兴云布雨。从此,民间形成了习惯,每年到二月初二这一天,人们就爆玉米花吃或炒豆豆,这种习俗一直流传至今。在临近二月初二的日子里,在大街小巷都会听到“嘭·嘭·嘭”的声音。那就是人们为了迎接“二月二”的到来,在做“金豆”呢!大家快看呀!小区门口的孩子们捧着香香的玉米花,脆脆的豆子,笑的多开心呀!正可谓:二月二,龙抬头,家家户户炒豆豆。你一把,我一把,剩下那把为蚂蚱,蚂蚱撑得伸了腿,喜得小孩咧开嘴。这种“天上人间,融为一体”的民间故事,不仅是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从另一个角度也反映出了古代农业受天气制约的现实,以及耕耘者渴望风调雨顺,五谷丰登的美好愿望。随着社会的进步,这个节日丰富的民俗活动和深厚的文化涵义,也已经鲜为人知。到今天我才真正明白,为什么每年的二月二这一天,我们家总会有一些爆米花。春耕夏耘率天下,五谷丰登太平秋。龙是伟大的,因为它得到了所有炎黄子孙的尊敬;龙又是虚无的,因为它只是一种精神,而不是一种物质。我们借助龙的形象,对龙的崇拜信仰一直延续下来。同时也要将二月二,龙抬头的习俗延续下来。这时,我不禁想到,农民伯伯都已告别农闲,下地劳作了。而我们这些当代的莘莘学子们,也要从中得到启迪:一年之计在于春。在新的一年开始之际,我们应有新的目标和打算。让我们扬起风帆,再次起航!

第7篇

厚德福把酱肉送到杂志社

“二月初二龙抬头,财源广进不用愁。万班好运跟你走,事业更上一层楼。”本刊各位读者 ,你收到这条短信或者QQ信息了吗?

这是本刊在二月二日龙抬头这天,编辑的祝福短信,并且第一时间发送到常年订阅本刊读者的手机上。同时,也在QQ群、微信、微博等平台发出。虽然只有几行字,但也代表杂志社各位编辑对本刊读者的祝福。

北方二月二有吃猪头肉的风俗。而今年二月初二,又赶上星期日。所以,杂志社的各位工作人员都在盘算,周日吃什么,去哪里买猪头肉。下午4点,正当大家讨论的时候,长春厚德福食品有限公司(电话:0431―87921263,网址:)的总经理赵德方给李娜记者打来电话。赵德方总经理在电话里说:“明天就是二月二了,我给杂志社的每位记者送一份猪头肉。原本打算明天送呢,可忙活忘了,明天是周日啊,大家都休息,还好有工作人员提醒我了,你现在马上清点一下,杂志社现在有多少工作人员,我马上送过去。”虽然李娜记者百般推辞,但赵德方总经理却说:“就不要和我客气啦,厚德福在杂志上宣传这么多年,确实是获益不少。你赶快清点人数,现在4点多,还能赶上你们下班之前送到,不耽误你们回家。”

16点30分,赵德方打电话告诉李娜记者现在刚从厂子出发,叫大家别着急,这个时间是下班高峰,可能会晚一点到。等他们到杂志社时,已经是17点30分了,本来杂志社的下班时间是17点,但大家都没走,正像有的工作人员说:“别说半个小时了,就是两个小时也等。赵经理都能想起我们来,我们多等一会也无妨啊!”

长春厚德福食品有限公司副经理张世璨说:“赵总临时有事,让我来了。让大家就等了啊!”虽然赵总有事没来,但是本刊主编周海祥,除了对张世璨表示感谢外,还给赵总打去电话,感谢的话语自不必提,双方交流更多的是十多年的合作情义。

三月八日妇女节

企业不远千里送礼品

三八妇女节,企业送礼品。

不远千里情,礼轻情意重。

3月8日,虽然女人过节,但是正好赶上本刊截稿日期,为了不耽误时间,大家并没有放假休息,还都有条不紊的工作。没想到上午,快递公司的工作人员送到杂志社一个快件,包装上写的发货单位是广州菁菁原商贸有限公司(电话:020―38072101,网址:)。后来经过电话沟通才得知,原来这件货是公司总经理杨冰送给杂志社各位女同事的三八妇女节的礼物,所以提前4天就把产品邮寄过来,为了就是能在三八妇女节这天送到各位女同志的手中。

虽然是三八妇女节,但是见者有份,为了使杂志社各位男同胞的心理平横,经过主编周海祥的提议,把广州菁菁原商贸有限公司邮寄来的礼品淘米水洗护二合一套装,分给大家每人一份。但是为了突出这是女人的节日,在此基础上,又把皱立消精华单独分给各位女同志一份。看着大家开心地拿着礼品,又为了缓解大家紧张的工作压力,在白忙之中,周主编给大家放了半天假,男同志沾了女人的光,也同样放假。

无论是长春厚德福食品有限公司在二月二送来的猪头酱肉,还是广州菁菁原商贸有限公司不远千里送来的三八节礼物,大家都知道,这些礼品虽然不值多少钱,但是能在节日之时,还有企业老板惦记我们,甚至不远千里将礼品送到我们手中,这份情义要比礼品更重要!

85889012

QQ:1550108488 1845036114

QQ交流1群:103466892

QQ交流3群:158735656

微信号:xiandaiyingxiao

短信:15104475956

第8篇

上世纪五六十年代,中原农村过年除了萝卜、白菜、大葱三大副食外,当家食便是形色多样的馍了。

过年蒸馍是年前准备工作中的一件大事,也是“主旋律”,郑州地区的年俗说“二十九,蒸馒头”。我奶奶和母亲腊月二十七就开始备面发面垒灶台,灶台垒在与厨房邻近的地方。二十八下午,要用柴禾在灶膛里烧一阵子,一是起烘干的作用,二是看灶台着火旺不旺。二十九五更天时,奶奶和母亲就下厨操作了,我有时也帮忙烧火。蒸馍时,用的是尺八的铁笼,四层笼篦,一笼就能蒸出一竹篮的馍。开始蒸的全部是粗面馍,有红薯面馍、玉米面馍、杂面馍、高粱面馍等。馍的样式有馒头(上尖下圆)、糕子(长方形)、花卷、包子(馅有柿子皮、豆渣、萝卜、白菜、粉条等)、包皮馍(外边一层用白面,里面裹的是黑面)等,这类馍要蒸上十几锅。到了下午四点多钟,才要蒸上几锅好面馍。这好面馍有小馒头(作供品用)、大馒头、大油糕(一个有半斤多重,走亲戚用)、小糕子以及精心制作的造型不同的花枣糕(供放在当屋牌位前的玉皇案上)。这些馍蒸下来,便到夜里10点多钟了。馍蒸好后要晾在一个屋子里,堆成一个小山似的。我们全家看着这些能吃上近1个月的馍,脸上都绽开了笑容。

再说吃馍。我家是从大年三十到初五(也叫破五)都吃好馍,从初六到二月二(龙抬头)这一段时间除了正月十五(俗称小年下)、十六(俗称游六)和十九(俗称年封口)全家都吃白馍外,其余日子则是吃已蒸好的粗面馍了。奶奶为了计划着白馍的用途,到了初六之后,就把白馍储放在起降温和保鲜作用的一个大水缸里,上面用玉米穗的外叶辫成的圆形坐垫盖住,小孩子不能随便拿着吃。那时走亲访友没有什么礼品可带,白面馍就是最好的礼物。按普通规矩,一般亲戚拿16个馍,新亲戚(即儿女新婚的亲戚)拿18个馍。因盛馍的竹篮容量有限,这些数量的馍放进去,便显得满盈盈的,上面用一块白布方巾一裹,显得既厚道又大方。我为了能多吃上几次白面馍,就经常要求跟大人去串亲戚,这样一来,正月十五以前,便基本上天天都有好馍吃了。

到了正月十九年下封口这天,奶奶便会把家里剩存的馍全部亮出来。这些为数不多的好馍,有的“飞了”,即是串亲戚拿来拿去被风吹干而裂着大口的;有的发霉了,奶奶就让在大蒸笼上馏一馏,大家一分皆大欢喜。不过吃好馍的机会还有最后一次,即是二月二龙抬头这天,我家堂屋玉皇案上供奉祖先和天地全神的几块花枣糕,在焚香和放鞭炮之后,奶奶就会从案子上撤下来。这几块枣糕虽没有发霉,但早已“飞了”,中间嵌的红枣,我们几个小孩子早早乘机从馍上抠了下来,只剩下寥寥几个。撤下之后,奶奶就掰开分成几份,让我和几个小同辈美餐一顿。

虽说那时过年好馍没能吃过瘾,但粗面馍还是比较充足的。记得开学后妈妈常给我兜里塞个大黄面馍,那馍味道越吃越甜,周围的小伙伴还很羡慕呢。出了正月就青黄不接了,粗面馍也常常断档,当家主食便是红薯和菜窝窝了。 (责编:辛娅)

第9篇

1、走在回家的小路上,悠然的小曲在荡漾,礼品齐全他们唱,还有莘莘学子盼见家乡。祝福没有边界,福寿永远绵长,工作顺利新年更强!

2、走过一年精彩,拼出一年神采,走出新年光彩,绽放龙年多彩,愿你新年新气象,事事有发展,工作更辉煌,心情更欢快,成功到身边,祝福把你伴,愿你龙年快乐,新年新颜。

3、总有些事情让人感动,趁机让心灵纯净,婴儿的无辜表情,导师的耳提面命,父母佝偻的身影,新年到来的钟声,善待每次感动,让我们心灵感应!

4、紫燕双双语,黄鹂对对飞,2月2日成双日,人也成双对,东风吹散寂寥,花红带来喜气,鸳鸯双双戏,花开也并蒂,祝你今春成双,新年成对!

5、赚钱好比潮水涌,生活就如沐春风;工作顺利路路通,爱情事业处处红;身体健康似条龙,家庭和睦好兴隆;二月二龙抬头,祝你新年欣欣向荣!

6、转眼元宵到,短信冒个泡。眉毛往上翘,心情就变好。微笑挂嘴角,幸福多一秒。做人走正道,自有福星照。得失别烦恼,生活更美妙。祝新年一切安好!

7、祝愿您,新年大展宏图之余:留一点时间多陪陪家人,带一份心情去看看蓝天,携一缕思念常想起朋友,存一丝宁静而处世安然。虎年大吉,岁岁平安!

8、祝新年四季如立春,夏至只有小暑没有大暑,冬至只有小寒没有大寒,只降小雪不降大雪,寒露不寒,霜降无霜,风调雨水顺,天降谷雨,人人小满,家家盆满钵满!

9、祝新年快乐,前程似锦,吉星高照,财运亨通,合家欢乐,飞黄腾达,福如东海,寿比南山,幸福美满,官运亨通,美梦连连。

第10篇

传统民俗节日是我国民族文化的宝贵财富,具有鲜明的民族和地方特色,和幼儿生活息息相关。将传统民俗节日教育引进幼儿园,其环境、氛围是孩子们喜闻乐见的,让幼儿直接体验、感受、耳濡目染。民俗节日教育所特有的情景性、感染性、实践性、娱乐性能使幼儿在自然宽松的氛围中主动参与活动。

一、有效渗透――构建节日课程框架

幼儿园的生活丰富多彩,各个环节的活动形式多样,将节日教育与幼儿园各环节活动相互渗透、与幼儿园课程教材有机结合,循序渐进,逐步构建了具有园本特色的节日课程框架:主题教育为主线,区角活动、家长活动、游戏活动紧密结合。比如,在民俗节日端午节的教育主题活动中,端午节与儿童节融合,举行了“浓情端午・快乐儿童”亲子主题活动:包粽子、系香囊;设置区域活动,通过手工制作香囊、制作龙舟、民俗节日游戏表演等区角活动……幼儿在参与过程中,了解民俗节日的来历和意义,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潜移默化――营造民俗节日氛围

在传统节日来临前夕,教师将特色鲜明的饰物、图片布置在活动室中,幼儿主动观察环境中细微的变化,多了什么,少了什么,这些东西是什么?为什么要摆放这些物品?它们有什么用?以问题来激发幼儿的好奇心,更加直观地感受节日特点。比如,在进行端午节的教育时,准备具有传统民俗食品――粽子,民俗饰物――香囊等,教师与幼儿一起设计并制作,这些既是节日活动过程的展示,又是活动的道具。师生共同创造了节日的环境,环境又反过来为活动过程服务。

三、家园互动――搭建民俗节日教育舞台

家庭是重要的教育资源。通过各种形式的家园互动活动,不仅让家长和幼儿感受和谐、快乐的节日氛围,更有效地促进了亲子感情。一是教师通过广播、展板等形式宣传各个传统节日的来历及风俗。班级创设主题墙饰,搭建家园交流传统节日的平台。二是家长参与幼儿园组织的民俗主题活动,如“红红火火中国年”主题活动,家长和孩子一起“赏花灯、猜灯谜、品照片”;“二月二龙抬头”主题教育活动,家长参与“添龙鳞、舞龙灯、剃龙头、享龙宴”。家长在多渠道的参与中,增强了对传统节日文化的了解与感受。

四、自我展示――再现民俗节日魅力

传统民俗节日活动为幼儿提供了更多自主表现和创造的机会,在民俗节日教育与幼儿园课程整合的过程中,给了幼儿不同程度的自我展示的舞台,同时,也促进了幼儿全面发展。比如,在结合民俗节日开展幼儿美术活动时,通过粘贴、绘画、剪窗花、做鞭炮等丰富多彩的美术形式,引导幼儿用灵巧的双手展现家乡节日文化;举办传统民俗游戏“赛龙舟”,幼儿通过观看视频,了解游戏的规则。教育以游戏的方式存在,让幼儿自主地参与游戏,感受成功的喜悦,增强了自信心。

第11篇

地处北方塞外,二月初七这一天,代王城的天气依然寒冷,但一大早,十里八村通往代王城的路上行人却已是络绎不绝。年轻的小伙儿骑着时尚的电动车或摩托车一路向前,后座上俊俏的媳妇抱着的小小子,虽然冻得小脸通红,还挂上了两条青鼻溜儿,然而神情却是兴奋的;老人们虽然没有年轻人的潇洒,却也三五成群地踱着方步前行,优哉游哉地谈论着去年的收成及对今年年头旱涝的预测;姑娘们更是趁此机会穿戴整齐过年的新衣,花枝招展的打闹着一路行来一路秀……

前不久降过的一场春雪刚刚融化,大街小巷上,不管是水泥路还是土路都已变得泥泞不堪,几乎没有下脚的干爽地儿,人们只好踮起脚尖,努力的曲折前行。街道的两旁则摆满了摊点,各种风味独特的小吃吸引着路人的目光。瞧,这边是有名的蔚县豆腐干,盛在一口咕嘟嘟冒着热气的铁制大锅里,停下来的人们三三五五的围在锅周围,拿起筷子相中哪块便直接夹起来放在嘴中,天儿是冷的,但心已变得温暖。而那边厢的 摊边,一位大老爷们儿吃得腮旁子都鼓了起来。还有卖五香瓜子的,卖炸油饼儿的……各式各样,种类繁多,令人眼花缭乱。

在代王城,点杆和赶集是分不开的。二月初七,是点杆的日子,同时也是新的一年中的第一个集日。

关于点杆的由来,在民间流传着一段有趣的故事。

代王城为古代国治,始并没有集市,后迁入古代东堡的七甲张拥有了百顷良田,年复一年耕作,休养生息,始成富甲一方的张家大户,其库存五谷杂粮千石万石,其仓储绵绵白麻千斤万斤,但其欲谷米出手、白麻上市还需车拉马驮运往五里外的西北江集市进行交易,因此七甲张萌发了门前建市的念头。始初七甲张仗财大气粗串庄走堡张贴代王城开集的告文,承诺凡上市代王城的各种商品,当日售不完的,张家均以市价收购。但开集后市场仍然不够热闹,街面依旧冷清。为此,七甲张独资架起了一座连接河南河北的壶流河大桥,引来了北坡千家万户来代王城赶集。从而代王城集市之繁荣居蔚县城、西合营等集市交易额之榜首。代王城五日一集为二、七日,却未料到村民讲究“坐正月”、商家讲究“守正月”,正月初二不能开集,何日开集?为此张家只好筹谋借二月二龙抬头之吉日为民热热闹闹唱五天祈雨戏,二月初七红红火火点杆开集。

而所谓的点杆,就是每年农历二月初七的晚上,在代王城镇西南的一块农田里燃放杆炮。杆炮是在长长的直立木杆上,捆绑数根横担,平年12层,闰年13层,每层绑上不同花炮。

虽然点杆是在晚上,但准备工作一大清早便开始了。代王城本镇五个村的绑杆能手们各有分工,有的负责绑杆,有的负责立杆,有的则负责砍伐紫金树。绑杆看似简单,其实内里的讲究颇多,既要每层绑的各有特色,点燃时更不能中间熄火,这可是力气活更是技术活。

天刚一擦黑,集上的人群便都蜂拥着围在了点杆现场,那场景,人可不是多,那可是相当之多,正像宋丹丹在小品中所形容的那样,那可真是“人山人海,锣鼓喧天”。而精明的小商贩们则已早早地支起了摊子,五香瓜子、糖葫芦不一而足,觊觎着大人们的钱包,勾引着孩子们的馋虫。

其实,点杆的日子除了恰为集日之外,其由来有着一种更为权威的说法。有古书记载:清光绪十三年,印光大师朝五台,至蔚州,所见蔚州夏秋间,每雨必有小雹,如小豆者,其村小庙必有僧王,夏秋时不许闲人入庙,僧人按时诵经咒,多为“念苗经”。可见历史上蔚州除了十年九旱,每年雹灾也很严重。村民为了“虔诚恳祷及时雨而降,精专祝祭免冰雹以敛收”,便有了自己独特的祈雨活动和“点杆”祭雹神活动。

正式点杆前则是丰富多彩的表演活动,有蔚县剪纸展示,也有蔚县秧歌表演,更有轰轰烈烈充满了古朴与神秘色彩的祭祀祈福活动。杆炮燃放时,焰火礼炮造型各异,犹如“百鸟朝凤”、“飞流直下”、“五谷丰登”……再配以之前方斗、紫金树上五颜六色的烟花,真是异彩纷呈,赏心悦目。

第12篇

新能源汽车在中国越发普遍,插电式混合动力车型被认为是现阶段最实用的车型,比亚迪秦是其中有代表性的一款三厢轿车,比亚迪唐则是为数不多的插电混动SUV。

2月27日,是农历的二月二龙抬头,这一天比亚迪携旗下的新款电动汽车秦100与唐100亮相深圳湾体育馆,并在会现场展示其“电动・未来”的计划。

会上,比亚迪公布了两款新车的价格:秦100和唐100官方指导价分别为20.99万元、29.99万元。其中,秦100在享3.6万元政策支持和省约1.7万购置税、车船税等后,实际支付价为17.39万元;唐100在享3.6万元政策支持和省约2.5万元购置税、车船税等后,实际支付价为26.39万元。

具体到车型上,比亚迪秦是针对个人消费市场推出的插混车型。此次上市的秦100,秉承“双擎双模”核心技术优势,在环保性能、驾控性能、外观内饰、智能科技等各方面进行了升级。搭载能量密度更高安全性更好的电池和更加智能的电池管理系统后,秦100的纯电续航能力从原有的70公里提升至100公里,百公里综合油耗也由此降低至1.2L。同时,减少用户充电的频次,加上原本就非常低的充电硬件门槛(家用电源、壁挂式充电盒和公用充电桩均可为秦充电),提高了使用便利性。

作为比亚迪“542”技术战略的扛旗者,唐是比亚迪新能源先锋车型。全新升级上市的唐100在续航里程、驾控体验、豪华配置、智能科技、外观内饰等方面有了大幅度的提升。唐100本次升级的最大亮点,是其搭载高密度高安全性电池和更加智能的电池管理系统,将纯电行驶里程从原本就行业领先的80公里提高至100公里,将百公里0油耗变为可能。同时,充电频次的减少,让消费者的电动出行更为便捷。

此外,基于企业四大绿色梦想和“为地球降温1℃”的社会责任愿景,会上比亚迪还提出“电动?未来”计划。在计划中,比亚迪将联袂各领域有实力、有环保责任感的优质企业,聚焦新能源汽车消费者在购买、使用过程中的“痛点”,在产品、技术、配套、便利性、延展服务等全价值链领域上为用户解决问题、创造价值,构建全产业链联合的“电动・未来”生态圈,助力社会发展的绿色梦想照进现实。比亚迪率先携手首批13家跨界领军企业代表,通过优势资源的整合、互换和重新组装,覆盖新能源汽车用户的日常生活场景,优化他们使用新能源汽车的全过程体验。

“众所周知,新能源汽车不比燃油车,用户在使用中会遇到很多新问题,比如充电、续航里程等配套设施、售后服务。新能源车企需要整合各个环节,从单一产业到跨界产业,优化用户购买和使用的各个场景,形成全新的服务形态。”比亚迪汽车N售有限公司总经理舒酉星坦言比亚迪“电动・未来”计划正是基于此推出的。

同时,舒酉星表示:“我们也向全社会敞开怀抱,欢迎更多有绿色梦想的人加入我们的队伍。‘电动・未来’计划是一个完全开放的合作框架。比亚迪作为计划的发起者和倡导者,有足够的自信和实力携手各行各业有环保责任和愿景的企业,实现商业价值与社会价值的共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