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企业网络

企业网络

时间:2023-05-30 10:54:42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企业网络,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企业网络

第1篇

[关键词]企业网络;知识转移;技术创新;网络绩效

[中图分类号]F121.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6432(2011)13-0021-03

1 引 言

随着硅谷、第三意大利及中国台湾新竹等块状经济的成功,人们逐渐意识到企业网络在技术创新中的重要作用,企业技术的创新不仅依赖于企业内部资源,同时也受到企业网络所提供的资源和能力的影响。企业与供应商、竞争者以及高校和实验室等相关者所形成的网络越来越成为获得研究信息的主要来源,该网络有效地促进了企业之间的知识共享和信息交流,有利于发展和吸收新技术。

企业网络理论成为研究热点已有近十年的时间。虽然目前对企业网络还没有一个通用的定义,但学者们大多认为,企业网络是企业与企业之间,在各个生产环节上长期合作而形成的一种稳定的产业组织形态。它具体表现为虚拟企业、战略联盟、分包制、特许经营等形式。另外,学者们还一致认可的是,已成为新经济环境中的重要产业组织形态的企业网络,对全球产业结构的影响日益增大。然而,尽管该理论引起关注已有十余年,但由于研究热点的分散以及研究方法的混乱,其研究仍处于一个初级阶段。如格兰多里所言,尽管上述研究成果很多,但只能算是对该领域所做的初步理论探索,因为这些探索还没有形成一个一致性的理论框架,甚至在很大程度上尚没有列入正式理论研究的行列。

2 企业网络概念的提出

从20世纪50年代起,一些学者如纳德尔(S.F.Nadel)、伯恩斯(J.A.Barnes)等人为了研究不同社会群体之间的跨界关系,开始系统地发展社会网络概念。他们认为社会网络是跨界、跨社会的社会成员之间的相互关系。米切尔将社会网络定义为“一群特定个人之间的一组独特的联系”。

企业网络概念是基于社会网络概念提出的。鲍威尔(W.Powell)指出,市场和层级结构无疑是人类交换关系的两种重要形式,但不是唯一重要的两种形式。加瑞拉(C.Jarillo)将网络看成是介于公平市场和层级制之间的合作关系。这种企业合作关系网络被看成是一种降低成本、减少与生产技术相关联的不确定性的手段。尽管企业网络的概念脱胎于社会网络,二者之间仍有差别。在社会网络中,行动者及其交换关系占主导地位,而行动者从事的活动和使用的资源基本上被看做是行动者的从属特性。而在企业网络中,行动者的活动及资源同行动者一样重要,三者之间存在着强依赖关系。因此,企业网络不仅包括行动者、行动者之间的关系,还包括行动者的活动、资源以及这几方面的依赖关系。

近年来,大量文献从不同的角度对不同类型的企业网络作了研究。凯尔(P. Kale)等人探讨了企业间联盟常会发生的两难困境:一方面要向伙伴企业学习,另一方面还要保护自己的核心技术。他们指出,以信任为基础的关系可以使企业同时达到这两个目的。道兹(Y.L .Doz)等人通过对53个R&D合作共同体的研究,揭示了企业间合作网络的形成过程。戴尔(J. H .Dyer)等人研究了在构建知识共享网络中如何克服合作中存在的障碍,并通过丰田公司构建的网络结构说明“网络共识”对于企业间的良好互动是何等重要。这些文献从不同角度探讨了企业网络组织的生成、治理等问题,对网络结构为企业带来利益这一点持积极、肯定的态度。由于研究的着眼点和所选取的皆为成功案例,这些文献中没有指出网络有可能带来的负面作用。

3 企业网络的绩效研究

3.1 企业网络对知识转移的影响

3.1.1 组织内知识转移

从网络角度研究部门间知识转移的问题,国内尚缺乏有代表性的、系统的文献,有些关于跨国公司子公司间知识转移、部门间知识转移的硕士、博士论文也很少采用社会网络理论分析。因此,下面归纳的是国外有关企业内部部门间网络对知识转移影响的文献。总结如下:

Hansen(1999)的经典文献以新产品开发团队为例,将各部门人员间的知识共享分为搜寻与转移两个阶段,并考虑知识的特性,进而分析不同部门人员间非正式关系中强联系和弱联系对知识转移不同阶段的影响作用。最后得出结论,当转移的是高度编码性的知识和非依赖性的知识时,弱关系更有利于研发项目的完成。当转移的是高度未编码和依赖性的知识时,弱关系不利于研发项目的完成。

Tsai(2001)分析了组织内部各单元间关系网络中的知识转移问题,他主要从社会网络对多元化企业知识转移的影响研究分析网络位置和吸收能力对业务单元创新与绩效的影响。他选择了网络中心性角度分析网络中心位置对业务单元从其他单元获取知识的重要性,得出的结论是处于中心位置且有良好吸收能力的单元的创新性和绩效会很好。

Hansen(2002)从部门间横向关系角度,讨论促进多部门企业中知识共享以获取知识协同的机制问题。他结合网络链接和知识相关性两个方面,研究多部门企业中知识转移与协同问题,填补了理论空白。主要讨论非正式部门关系中直接联系与间接联系对知识转移与获取的影响。实质是从关系强度、结构洞角度分析对知识搜寻、路径长度、搜寻成本及转移成本的影响。

Hansen、Mors和Lovas(2005)以新产品开发团队为对象,研究了不同的社会网络子集(团队内部网络、子公司间网络和子公司间的知识转移网络)对知识转移三个阶段(决定搜寻、搜寻知识和转移知识)的不同影响。与其他人不同,他们强调了知识转移的几个不同的阶段,各种网络对每个阶段的影响都是不同的。他们所研究的三类网络都是非正式的直接联系,用几种关系变量(网络规模、关系强度、感知的竞争程度等)分析各种网络系统对三个知识转移阶段的不同作用和影响。

3.1.2 组织间知识转移

组织间知识转移关注组织之间转移知识时形成粘滞知识的原因、知识转移效率的影响因素以及促进黏滞知识转移的对策,具体内容包括战略联盟、供应链、合资企业、跨国公司、虚拟组织之间的组织学习与知识转移。

Joseph和Badaracco认为联盟可以促进知识转移,但是管理者必须做到:①对企业目前能力与未来需要的能力有一个清晰的战略理解;②宽范围地考虑联盟可能性;③联盟之前,明察潜在合作伙伴的价值、承诺与能力;④警惕机会主义、知识渗漏和退化的风险;⑤避免不当的联盟依赖;⑥独立公司一样地管理结构化的联盟;⑦赢得合作伙伴相互信任;⑧交流核心业务等。

Lindholm将国际合资企业中学习程序总结为:①合作双方向合资企业的知识转移,多数采取技术转让的形式,包括现有技术、知识、管理经验的转移;②合资公司双方提供的不同知识信息进行磨合产生的学习;③合资企业产生的知识向母公司反馈转移,并应用到母公司的经营环节中去。

组织间知识转移已经深入到从某些特定因素展开研究。Makhija等人研究了关系在合资企业知识转移的作用;Eric等人研究了伙伴相似性对知识转移的促进作用,指出战略相似是比顾客相似和位置相似对知识转移更具影响力的维度;Wenpin Tsai发现网络位置与吸收能力的互动对网络组织间的知识转移具有重要影响,进而影响部门的创新与绩效;El-Sayed深入地讨论了文化因素,提出组织间文化差异影响知识转移的分析框架;Cummings和Teng探讨了研究开发伙伴之间进行研究开发知识转移的关键影响因素,发现知识特性、伙伴之间的关系、知识差距和转移活动都会影响知识转移的成功等。

3.2 企业网络对技术创新的影响

企业网络中各主体之间的社会互动有利于企业技术学习和创新活动是目前理论界的共识,即社会关系网络的存在有利于集群内的知识和信息传递,从而推动了企业的技术创新活动。很多文献从这个角度讨论了企业地理聚集的原因和后果,把集群企业之间的社会关系网络看成是企业进行技术创新的有力支撑。

最生动的例子来自萨克森尼(Saxenian,1994)对美国“硅谷”企业创新网络的分析,“硅谷”的成功是由于区内的企业、大学、研究机构和行业协会等组织之间形成了一个高效的区域创新网络,密切的社会互动对该网络的高效运行起到了十分关键的作用,紧密的社会关系网络促进了信任和合作,有利于知识的扩散和共享,提高了企业创新活动的效率。罗森费尔德(Rosenfeld,1996)、伦德瓦尔(Lundvall,1988)和弗里曼(Freeman,1996)等人的研究也有类似的发现,认为在企业集群知识溢出的过程中,人际关系中的信任、承诺与隐性知识对企业的集体学习十分重要,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弥补中小企业技术学习和创新能力的不足。

戴尔等人探讨了合作网络中常常出现的三个困境,以及丰田如何通过建构知识共享网络成功地加以解决。这三个困境分别是:①如何刺激追求自我利益的网络成员加入到网络中来,并与其他成员共享知识;②搭便车行为;③如何使知识在一大群个体中更有效地传递。丰田对这三个问题的解决方法是:①通过网络水平的知识共享产生强烈的网络认同,从而降低网络中知识共享的费用;②建立网络规则;③形成多重知识共享过程,在大网络中建立子网络,有助于分享不同类型的知识。丰田公司所构造的强联系占主导地位的网络有助于网络成员彼此产生较强的信任,这是该网络结构成功的关键。但是,也正是由于这种强联系,网络中知识的多样性会日益减少,从而不利于企业的根本性创新。

那么,不同的网络结构与企业的技术创新究竟有着怎样的关系?对此,罗利(T.Rowley)等区分了强联系占主导地位的网络和弱联系占主导地位的网络。前者适合于充分运用现有知识进行渐进创新,而后者则适合根本创新。目前,对网络结构,有着不同的划分方法。罗伯逊(P.L .Robertson)等人将企业网络分为五类:马歇尔工业区、意大利北部工业区、钱德勒式企业、日本企业间层级制关系网络、硅谷的高技术创新网络。不同网络结构的选择不仅与该企业所在地的文化习俗有关,而且也与产业的生命周期有关。网络结构不同,技术创新的类型和发生频率也不相同。

从总体上说,目前关于网络、社会资本对技术创新的作用方面的研究过多地强调了它们的积极影响,而忽视了它们可能产生的消极作用,尤其未能探明究竟在何种条件下,企业网络可以促进或抑制技术创新。另外,目前的相关研究更多地侧重于理论分析,较少立足于具体的企业进行实证考察,而实证研究对于分析研究企业的网络结构与技术创新之间的关系尤为重要。

4 结 论

企业网络理论的出现与发展对企业战略理论具有重要的启示。企业战略理论的核心问题是对竞争优势之源的追寻。很多学者与理论流派都对这个问题进行了有益的探索。波特最初提出产业结构理论寻找问题的答案,指出产业结构选择与进入壁垒对企业竞争优势的决定作用,这时企业竞争优势源于由五种产业竞争力量组成的竞争型外部环境。资源基础理论发现了产业结构理论与实证研究结果的矛盾,试图从企业内部的资源状况寻找企业优势之源。战略学者开始引入企业网络理论,指出企业网络中蕴涵的网络资源与社会资本是企业获取优势的关键。总之,企业网络理论在战略维度和资源维度均拓展了企业的发展空间和思路,但它不是对以往资源基础理论的替代,而是有益的补充和完善。

参考文献:

[1]李新春.企业战略网络的生成发展与市场转型[J].经济研究,1998(4):70-78.

[2]林润辉,李维安.网络组织――更具环境适应能力的新型组织模式[J].南开管理评论,2000(3):4-7.

[3]罗仲伟,罗美娟.网络组织对层级组织的替代[J].中国工业经济,2001(6):23-30.

[4]芮鸿程.企业网络的治理边界探析[J].财经科学,2003(5):69-72.

[5]刘茂松,陈素琼.知识经济条件下企业治理结构中权威关系的变化[J].中国工业经济,2005(3):76-83.

[6]Argote L,Ingram P.Knowledge transfer:a basis for competitive advantage in firms[J].Organizational Behavior and Human Decision Process,2000,82(1):150-169.

[7]Bian,Y.J.Bringing strong ties back in:Indirect ties,net-work bridges,and job searches in China[J].American Soci-ological Review,1997,(62):366-385.

[8]Cummings J L,Teng Bingsheng.Transferring R&D knowledge:the key factors affecting knowledge transfer success[J].Journal of Engineering and Technology Management,2003(20):39-68.

[9]Hamel,petition for Competence and Inter-Party Learning within International Strategic Alliances[J].Strategic Management Journal,1991(12):83-103.

第2篇

“对内,我们实现了办公自动化,提高了工作效率;对外,我们建成了门户网站、区长信箱、12345市长热线等服务功能板块,我们现在的信息系统可以说是非常优秀的。”谈起本区的政务信息化进程,杭州市下城区政府信息中心孙主任的语气充满自豪。

但记者随后得知,这个“非常优秀”的信息系统是在下城区政府进行搬迁之后才得以建设的,用孙主任的话讲,“现在的信息系统是‘被逼出来’的。如果不搬迁,区政府还会继续停留在1995年就已建成的简单局域网的层面上,这套系统不能确定是否会存在。”

形势所趋,市场催生需求

其实,在我国有太多类似下城区政府这样的用户存在。它们早已构架了自己的信息系统,但随着业务应用日渐丰富,在现有的网络资源下,业务部署与网络资源的匹配不协调,业务平台、网络平台、管理平台的部署缺乏整体性和有效性,只能实现少量简单功能的信息系统已经不能够满足政务信息化发展的需求。政务信息化开始向融合化发展。

深刻领悟到这一点之后,华为3Com开始将公司的定位从设备、软件提供商转型成整体解决方案提供商,以“融合”为目的,将自己的技术与产品“打包”,致力于“为用户提供完备的一站式服务”。

4月13日,在刚刚推出下一代企业网络建设的NGeN(Next Generation enterprise Network)战略模式之后,华为3Com启动了历经全国17个城市延续2个月的“网络成就未来―华为3Com春季新产品新技术巡展”活动。

据华为3Com介绍,NGeN是基于IP技术不断演进的智能、安全、可控的集成平台,以业务应用为主体,以完善的智能网络技术、立体安全技术、灵活的资源策略调度和高效的管理控制为基础,面向企业用户提供端到端的多业务融合通信能力的网络实体。

市场的需求使NGeN孕育而生。“NGeN的推出,不是拍脑袋想出来的,它是华为3Com将先进实用的数据通讯技术与全线产品有机结合的结晶,将对下一代企业网络建设起到积极的引导作用。”赛迪顾问副总裁吕国英博士如此评价。

酒香也怕巷子深

对信息化建设抱有“小富即安”、“事后补救”的思想,一直是我国企业所患有的通病。NGeN模式与这种思想完全不同,而它比别人领先的这一步,是否就会阻碍人们现阶段对它的接受?

对于如何让用户接受NGeN,华为3Com认为,“应该和众多伙伴一起推动。”华为3Com的相关负责人表示,NGeN的推广需要一定的时间,目前NGeN在中国还是一个独特的技术,但如果只是华为3Com自己在推,NGeN的发展将举步维艰。在发展业务的过程中,华为3Com会积极地发展和争取各方面的合作,必定会带动起一批合作伙伴共同前进。

第3篇

关键词:小微企业;融资模式;网络融资

中图分类号:F83 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16年1月25日

一、小微企业融资现状

(一)小微企业融资困境。当前,随着我国金融系统市场化程度的提高,企业融资渠道和方式变得多种多样,不同的融资渠道和方式其融资的难易程度、资金成本和财务风险也是不同的。与大中型企业不同,小微企业融资有着其特殊缺陷。小微企业在经营规模、管理能力、财务制度、信息披露、企业信用维护等方面与大中型企业存在明显不足。因此,小微企业融资途径过窄,无法实施股权融资、债券融资、贸易融资等融资方式。小微企业常用的融资方式主要有企业留存收益、金融机构贷款、企业成员集资、小额借贷、抵押贷款、财政补贴等。

金融行业传统经营理念与小微企业经营特征不一致,难以满足小微企业个性化的融资需求。其融资困境大多表现为直接融资渠道过窄和贷款成功率低两个方面。股票发行和债券发行门槛很高,对企业经营能力和管理水平都有较高要求,小微企业受限于自身条件,几乎不可能采取直接融资的方式;虽然银行贷款仍是小微企业外部融资的主要来源,但商业银行现行的审贷流程过长、审贷标准仍十分严格,小微企业贷款风险大、成本高,实际融资所得与资金需求仍存在相当大的差距。

(二)小微企业出现融资困境成因分析。小微企业自身条件欠缺、金融机构服务缺位和企业外部融资环境受限是导致其出现融资困境的主要原因,以下分别从内外两方面展开说明:

1、小微企业内部原因。小微企业自身条件欠缺是其出现融资困境的主要原因:

(1)小微企业普遍缺乏可用于抵押的资产。小微企业的资产负债率普遍偏高,缺乏可用于抵押的物品;同时,银行对小微企业抵押品设定较高的折扣率;此外,对小微企业抵押物品的资产评估流程长、方式复杂,估值主观性大等问题,大大提高了小微企业的抵押成本,造成抵押融资难。

(2)小微企业信用不足。部分小微公司治理结构混乱,企业财务制度不健全,导致财务报表失真,甚至出现仿造文书的情况。银行难以辨认企业的真实财务情况,借贷双方长期存在“信息不对称”问题。出于降低信息不对称所带来的道德风险的考虑,银行往往提升贷款门槛,提高贷款利率、增加对抵押物品的限制,由此进一步提高了小微企业的贷款成本,降低了小微企业获得贷款的可能性。

(3)企业竞争力不强。小微企业规模小,经营灵活,但是风险能力较弱,对市场风险十分敏感,经营业绩不稳定,产品竞争力不强;同时,小微企业在管理手段、财务制度等方面普遍较为落后,因此小微企业相较于大中型企业淘汰率更高,银行贷款风险过大;另外,小微企业资金需求具有小、频、急的特点,使得借款利率普遍高于一般大中型企业借款利率的1%~6%。

2、外在原因分析

(1)商业银行缺乏针对小微企业设计的信贷产品。传统商业银行贷款难以适应快速增长的小微企业用资现状,传统商业银行在追求规模增长的同时面临同质化严重的问题。这类金融机构仍倾向于开发大企业业务,力求迅速做大规模,在经营差异化、服务特色化方面投入不够;部分银行开发的针对小微企业信贷产品门槛较高、审查严格,不能适应小微企业的广泛需求。

(2)小微企业融资受到金融政策的制约。我国实行贷款利率上限要求,对利率上涨的幅度有严格要求,由于小微企业融资风险大,银行成本低,使得银行不愿意给小微企业放款。另外,多数银行基层营业网点的放贷权限被上级收回,授信制度更为严格,也打击了基层银行办理小微企业信贷的积极性。

(3)直接融资渠道狭窄。近几年来,中小板和创业板相继问世扩大了企业参与资本市场的活力,但为小微企业提供直接融资的多层次的市场体系仍未完全建立,加之准入门槛较高,多数小微企业鲜有获益。

二、网络融资与小微企业契合性分析

(一)网络融资兴起的必然性原因

1、小微企业小、频、急的融资需求是网络融资兴起的客观基础。银行信贷一直是小微企业最重要的外部融资途径,但银行信贷产品门槛高、标准严、手续繁琐、贷款流程长,难以适应多数小微企业“小、频、急”的融资需求。因此,小微企业银行贷款金额在我国金融机构总体贷款结构中的比例仍然偏低。网络借贷市场作为重要的互联网金融组成部分,以低廉的融资成本和快捷的服务使全社会得以收益,尤其是为解决小微企业的融资问题提供了积极有效的路径。

2、电子商务的蓬勃发展为网络融资提供了可靠的物质保证。2008年起,电子商务开始进一步升级转型,进入极速发展阶段。数据显示,2012年我国电子商务交易总额8.1万亿元,相当于同期GDP的15.6%。在电子商务大军中,中小微企业占据绝对主流,这与中小微企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相匹配。我国的电子商务市场用户规模已经是全球第一,电子商务正悄悄改变着我国零售业的格局。据调查显示:“2013年我国民间借贷总额高达8.6万亿”。电子商务和网络平台使得民间借贷成功流向小微企业,成功解决企业和资金之间的资源配置问题,为小微企业融资打开了新的渠道。

3、传统金融业务创新产生的“金融脱媒”为网络融资发展提供了动力。小微企业分布广,影响力大,“小、频、急”是其资金需求特征。为响应国家要求,银行业纷纷加大科技投入和应用方面的力度,顺应互联网经济的发展趋势。当前,网络金融快速发展,我国“一行三会”曾联合发文指出:“研究推动小企业贷款网络在线审批,建立审批信息网络共享平台”。中国工商银行在2009年探索性地打造领先的核心技术平台,创新地成立总行级网络融资业务中心,开展针对小微企业的专项融资服务,开启了金融服务模式的变革。

(二)网络融资与小微企业融资关系分析。与传统融资方式普遍追求大客户的理念不同,网络融资的竞争力则在于覆盖传统金融的服务盲点,为小额融资需求提供了中介平台。因此,小微企业用资需求和网络融资具有很好的适应性和利益关系。

1、网络融资缓解了借贷双方信息不对称问题。银企之间信息不对称是导致小微企业出现融资困境的绝对影响因素。目前,网络借贷平台实行会员制,在注册时,必须提供详细的用户资料,包括个人基本信息、经济信息、信用信息等资料,平台以此对借款用户实施贷前的风险评估。因此,这类在线融资平台改善了银企之间的信息沟通,对于解决银企之间信息不对称问题具有重要意义。

2、网络融资符合小微企业融资特点。小微企业融资具有“短、频、急、小”的特点,网络借贷凭借其庞大的数据基础和快速的信息处理,及时提供企业的交易记录和信用等级分析。另外,网络贷款业务突破传统借贷营业时间的限制,贷款的申请、受理全程网络化,省去了冗长的资质审查时间,加快了信贷进度。目前,多家商业银行和网络融资平台针对小微企业不同用资需求,开发出了多款诸如信用循环贷款、网络供应链贷款、订单贷款、网络担保贷款等小额信贷产品和服务,拓宽了小微企业贷款的渠道。由于网络贷款审批快、额度小、期限较短,出现大量以日计息的融资产品,非常适合小微企业短期的资金需求。

3、网络融资降低了小微企业融资成本。研究表明,小微企业用资特点是“小、频、急”,其网络融资的综合成本远低于传统的融资渠道。这是由于融资效率提高和快捷的资金利用率降低了企业的财务成本。传统贷款审核流程长、程序繁琐,而网络借贷实现了全程网络化,审批效率更高。我国从事网络融资平台的多为私营企业或民营企业,随着网络融资平台数量的不断增多,地域条件已不是影响网络融资平台发展的因素,网络平台同样面临着行业竞争。越来越多的融资平台开始提升服务水平,利用高效的信用评级模型缩短贷款流程,个别B2B平台甚至承诺当天放款,大大减少了企业由于资金到位不及时发生的成本流失和意外情况。同时,许多平台计息方便灵活,“随用随记,随还随止”,由于用资期限短,即使年化利率比银行高,事实上仍低于其传统融资成本。

4、网络融资有效缩减小微企业授信成本。多数网络融资机构建立了专属的信用评级数据库,以企业以往在平台上的交易信息和信用记录为信用基础,出借方可以通过平台查询到借方的信用信息,大大降低了授信成本。传统小微企业融资过程中,银行和融资担保公司等资金出借方雇佣大量信贷员队伍用以考察借款人信息,由于小微企业往往存在财务信息失真,经营状况不稳定等问题,再加上信贷员主观原因,导致出借方难以获得小微企业的真实财务信息和经营状况,使得银行放贷风险很高。互联网技术的进步加快了网络信息的传播速度,通过曝光违约企业的信息,建立黑名单制度,系统封杀等惩罚措施,使得企业违约的成本大大增加。基于大数据的企业信用评级系统可以方便迅速地查询到借款企业的交易记录和信用评级报告,为开展贷前风险评估、贷中风险防控、贷后风险跟踪提供了依据。这种高效的网络监督制衡机制有效降低了借方发生不诚信或违约事件的可能性,降低了企业的授信成本。

三、小微企业网络融资应用中面临的问题

(一)网络借贷中的国家立法和监管空白

首先是法律空白。目前,我国还未出台网络融资方面的专项法规,而且现有关于借贷方面的法律只对传统金融业务有约束作用,尚无法律法规对网络借贷中常见的一些诸如如何控制平台坏账率,网络借贷平台的业务资格的审察,融资平台、投资人、借款人之间的权责关系如何界定以及如何制定网络借贷利率标准等问题加以规范。网络借贷平台仅起中介、撮合作用,网络借贷平台将不承担相应责任。法律法规在网络借贷方面的空白大大阻碍了网络融资的进一步发展。

其次是监管缺失。目前,我国网络融资的三种模式(B2B、B2C、P2P)实质上都在从事金融机构的业务,除网上银行和网络借贷平台按照相关行业法律监管开展业务以外,大量的P2P网络借贷平台出现监管“真空”。我国尚未对此类网络借贷平台有明确的监管措施,无法核查其注册资质、业务范围、盈利方式,并且对放贷资金的来源和使用情况无法做到动态跟踪和实时检查,使网络借贷面临非法集资、洗钱犯罪等诸多问题。

(二)网络借贷中的技术风险。数据安全风险一直是网络发展过程中所面临的最大威胁。网络融资在小微企业实际应用中面临的技术犯罪主要有以下几个特征:一是犯罪方式多样性。犯罪方式主要包括:(1)盗取用户名及密码,并对网络平台中的贷款信息进行破坏,最终进行非法转账;(2)冒名顶替他人进行注册并获得贷款;(3)泄露储存在网络借贷平台中的大量真实信息;(4)对程序进行非法编制,截取贷款;(5)大肆传播电脑病毒,破坏用户信息和贷款账户等。二是犯罪主体内部性。网络犯罪多为青年人群,且大多数是单位内部管理人员和系统操作人员。三是犯罪手段隐蔽性。网络金融犯罪手段高明、专业性极强,极大地增强了防范工作的困难性。网络金融犯罪不受地点和时间的约束,其作案过程简单、时间短,不留任何痕迹。

(三)网络借贷中的违约风险

首先,信用评级体系亟待完善。几乎所有的融资行为都是以信用为基础的,特别是在网络融资行为中。网络融资平台依托大数据挖掘技术,大多建立自用信用评级工具。然而,我国从2001年才开始建立信用评级数据库,并且存在有信息不完整、体系不完善等问题。特别是自2012年以后,多家大型P2P融资平台的倒闭导致整个行业信用受损,融资平台的风险评价系统更是遭到质疑,投资人更加谨慎。

其次,信用评级信息使用范围有限。目前,我国的征信系统只对金融机构开放,包括银行、证券公司、小额贷款机构、基金公司等合作机构。这主要是因为一旦这些涉及商业机密的信息遭到泄露会造成难以预料的后果,所以只有当金融机构获得授权才可对其利用。我国央行的征信系统虽然经过几次扩容,但是仍不对网络融资平台开放,使得目前网络融资发展面临着很大瓶颈。这就需要网络融资平台进一步完善信用评级工具,正确识别高风险以降低违约率,提升平台竞争力。

四、完善我国小微企业网络融资的建议

(一)完善网络融资的立法和监督。为了发挥网络借贷在私营小微企业融资中的作用,首先必须建立健全相应法律法规,规范网络融资行业秩序,出台针对网络融资行业管理办法,严格网络平台注册审核机制,明确业务范围和参与各方的权利与义务关系,设置行业准入标准;其次要明确监管主体,对融资平台的经营业务进行定期监督,确保监管当局在其职权范围内旅行监管职责,各级监管部门应认真贯彻并执行增强小微企业网络融资能力的方针政策。

(二)防范网络借贷技术风险。提高网络风险防范技术,着力开发新一代核心安全系统以应对网络安全危机;强化机构人员风险意识,注重对网络技术的学习和实践,积极引进会计、金融、风险管理专业人才,提升从业人员整体素质;着力形成网贷平台与监管机构指导与反馈交互机制;扩展自建信用评估数据库信息渠道,建立黑名单制度,联合公安机关、专业风险评估机构、监管当局和其他融资平台构建风险预警系统。

(三)控制网络借贷信用风险。我国现有征信系统不完善,增加了对借款人的授信成本。国家应建立统一的信用评级体系,扩展信用评级来源,建立借贷双方信息披露制度,对恶意欠贷的借款人信息要及时上传到黑名单中,提高其违约成本,保证投资人利益,维护平台信誉;大力推进网络联保机制,提高企业组融资竞争力,分散违约风险。建立科学的贷款跟踪系统,及时催缴借款,提高坏账控制水平。

(四)提高小微企业自身融资竞争力。小微企业出现融资困境的根本原因在于信息不对称,而直接原因在于小微企业自身融资竞争力不强。因此,提高小微企业网络融资竞争力必须从企业自身出发,建立企业科学管理模式,培养合格的管理人才;完善企业财务制度,规范财务行为,拓展融资渠道;积极引进财务专业人才,加强与金融机构的沟通与联系,保证融资信息及时准确;同时,还应做到按时还款,不断提高网络融资市场中企业的信用级别,从根本上提高小微企业的融资竞争力。

主要参考文献:

[1]铁军.中国中小企业融资28种模式[M].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2004.

[2]杜斌.我国网络信贷现状及规范发展建议[J].华北金融,2013.8.

第4篇

1.计算机网络技术高度应用

互联网技术的快捷、广泛、高效为网络营销提供了良好的平台。在计算机互联网技术支持下,传统的营销方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包括品牌营销,服务营销等都较过去有了跨越式发展,逐渐向市场和需求方向过渡,实现了以客户为目标的新型合作共赢模式。

2.销售网络的有效集成化

在计算机互联网的快速信息支持下,整个营销网络的所有组成部分都可以做到及时互通信息,不论是工业生产环节还是零售环节又或者是售后服务环节,不再是零散的混乱格局,每一个环节都被整合到整个网络营销中来,形成了完整性非常高的面向客户为终端的完整体系,效率有了质的飞跃。

二、网络营销的内容

1.市场营销

不论处于何种体系,市场营销都是必不可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市场营销从客户信息的获取到与企业财务系统的完整对接,关系到企业的成长与发展。如今,怎样获取和扩大客户群,并且能够将客户需求信息有效的掌握,是企业面临的重要问题,这一切都需要互联网的有效支持。另外,在市场化竞争中,原材料的价格更新快速,企业自身产品的销售情况以及库存等也需要及时掌握,在传统的人工模式下几乎难以实现快速更新,也无法做到信息的准确性,利用互联网则可以得到有效解决。此外,对中小客户的沟通,调研以及信息保存等也可以利用互联网而大大降低成本同时又提高效率,可谓是一举多得,因此互联网对于市场营销所带来的影响非常巨大。

2.品牌营销

品牌的力量如今有目共睹。做大做强产品品牌,对于企业的发展来说意义重大,苹果、三星、丰田、可口可乐、海尔等都是非常好的品牌营销成功的例子。要实现品牌营销,首先要对产品的所有信息建立起完善的数据库,包括产品质量信息,产品特色,产品广告等等,并进行大面积的传播。传统的品牌营销多是以电视媒体和平面媒体为主,费用高昂,而互联网平台提供了覆盖面更广,信息获取更加自由且价格低廉的新型营销模式,尤其是对于新品牌的推广更有巨大的优势。

3.服务营销

实施服务营销是完善产品销售,巩固客户终端的有效办法。通过为客户提供更多更加完善的服务,使客户可以更多的了解产品信息。当前,网络平台的飞速发展为服务营销创造了更加便利的条件,客户可以实现网络订货,网络结账,还有的网络营销平台将大型商场也纳入了配货范围,客户可以通过移动终端实现更多的选择。而且,客户的意见和产品信息反馈可以直接在网络平台中得到体现,增强了双方之间的交流,有助于企业更好的为客户提供服务。

三、推进烟草商业企业网络营销的措施

1.打造“服务平台”

网络营销首先要有良好的服务平台,为客户提供比较周到而完善的服务。这种性质的平台从信息采集到品牌展示、客户查询、意见反馈、投诉咨询、客户培训等全部包含在内,为顾客提供完善的一条龙式服务,也可以使客户借助该平台实现对产品的了解,不论是文字还是形象上的。另外也可以创建与参与网络社区,聚集更多的客户群。

2.打造“卷烟管理信息系统”

“卷烟管理信息系统”的建立主要是为了实现从决策管理到品牌培育再到客户终端维护等为一体的完善网络管理系统。该系统可以分为“决策管理”、“工商协同”、“批零协同”三个子系统。其中,“决策管理”主要基于对于市场信息的采集和策略的制定,主要任务包括产品品牌的筹划,市场调研以及产品营销方案;“工商协同”主要考虑工商交易功能的实现,包括品牌的推广,货源控制,网上交易等流程;“批零协同”主要面向的是客户终端,对于大客户和中小客户分别维护,包括各种商品的交易信息、促销信息,订货渠道、客户反馈、客户拜访和挖掘等流程。

3.加强企业内外衔接

企业内部不仅仅要做好整合优化,与企业外部之间的联系也应该变的更加紧密。集体表现上来说,就是作业流程要更加舒畅,信息流动更加全面,能够将企业内部与外部之间的各种资源迅速整合在一起,建立起完善的对接渠道,增强网络营销的力度。

4.建立更加有效的工作机制

第5篇

【关键词】 信息技术 电网企业 网络信息 安全管理

一、我国电网企业网络信息发展现状

近几年来,我国电网企业网络信息发展迅猛,电网企业信息化基础设施较为完善,电网企业和其他企业相比信息化程度相对较高,电网企业各部门人员都使用计算机进行办公。电网企业营销管理系统应用广泛,我国各地区电网企业都建立了网络信息管理系统,电网企业业务受理都呈现出信息化特征。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提高,我国电网企业网络管理信息系统逐渐建立起来,并在一定程度上得到推广,国家电网企业大力开展网络管理信息系统建设,在电力生产、电力设备使用、安全监督和电力营销等方面都应用到网络管理信息系统,电网企业的网络化和信息化增强,电网企业将网络信息建设和管理放到首位,旨在通过信息技术推动电网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二、电网企业网络信息安全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信息化机构建设尚不完善。电网企业网络信息部门没有受到足够的重视,电网企业信息管理部门没有在企业内部设置专门的信息化机构,电网企业没有科学合理的信息管理岗位,电网企业信息管理部门建设落后,信息化机构建设尚不完善,电网企业缺乏专业技能良好、综合素质较高的复合型人才。2.电网企业网络信息化管理水平低下。和我国信息技术的发展和应用相比,国家电网企业网络信息化管理水平相对较低,电网企业没有对网络信息化管理进行不断优化和革新,虽然我国很多电网企业都将先进的信息系统和网络管理系统运用到企业运营中,但是并没有及时对电网企业的网络信息管理模式进行革新和完善,这就导致网络信息系统不能达到预期的使用效果。

三、加强电网企业网络安全管理的有效措施

1.重视电网企业网络信息安全规划。对我国电网企业网络信息进行规划的主要目的是提升网络信息系统的安全性,对电网企业网络信息系统的安全问题进行全面考虑,对电网企业网络信息安全进行科学合理的规划,建立全面统一的网络信息安全管理体系,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电网企业网络信息的安全性。

2.合理划分网络安全区域。要对电网企业网络安全区域进行合理划分,根据电网企业各部分网络信息的安全密级和安全规划对网络安全区域进行科学合理的划分,通常情况下可以将电网企业网络安全区域划分为三部分,即重点防范区域、一般防范区域和完全开放区域,这样才能实现电网企业网络信息的安全管理,使得个网络区域的工作能够顺利开展。

3.加强网络信息安全管理和制度建设。为确保电网企业网络信息的安全性良好,电网企业应该将网络信息安全管理和相关制度建设当做重点内容,对电网企业网络信息日志进行严格管理和安全审计,充分利用防火墙和入侵检测系统的审计功能,对电网企业网络信息日志进行准确记录。重视并加强电网企业网络信息管理制度建设,明确电网企业从业人员的职责和义务,制定网络信息安全事故应急处理程序,加强电网企业网络信息管理基础设施建设,确保网络信息系统运行环境良好,电网企业应该做好防火防水设计,确保电网企业网络信息系统安全性能良好,运行可靠。

4.加强电网企业网络信息管理人员的综合培训。电网企业网络信息管理人员的专业水平和综合素质对网络信息安全具有极大的影响,电网企业必须重视并加强网络信息管理人员的综合培训,提高网络信息高级管理人员的综合能力,使其了解网络信息安全管理的策略及目标,制定科学合理的电网企业网络安全管理制度。加强网络信息系统安全运行管理和维护人员综合能力的培训,使其能够充分理解电网企业网络信息安全管理策略,掌握网络信息系统安全操作和维护技术。让网络信息管理人员充分了解网络信息安全操作流程,获得全面的电网企业网络信息安全知识,提高网络信息管理人员的安全意识和技能,确保网络信息管理人员专业水平较高,综合素质良好,使其在电网企业网络信息系统运行、管理和维护上充分发挥自己的职能。

总结: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电网企业信息化成为一种必然的发展趋势,电网企业在电力生产和运营的过程中只有做好网络信息安全管理工作,在不断的实践过程中发现电网企业网络安全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探索出加强电网企业网络信息安全管理的有效措施,才能实现电网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参 考 文 献

[1]朱贵强.论企业网络信息安全管理[J].中国科教博览,2005,(6).

[2]闫斌,曲俊华,齐林海.电力企业网络信息安全系统建设方案的研究[J].现代电力,2003,(1).

第6篇

企业网站建立之后,还需做好网络营销推广,当前竞争无处不在,做好网站只是成功一半,推广出去才是关键,本文介绍网络营销推广的方法。

企业网站建立之后,还需做好网络营销推广,当前竞争无处不在,做好网站只是成功一半,推广出去才是关键。要做好宣传推广,必须重视以下方面。

一、访客分析

访客有多种情况,有的是偶然搜索到,有的是专门搜索需要的内容,对公司网站访客来源要分析。很多人上网的目的是寻求需求的信息(39.1%)和娱乐休闲(35.7%),所以它对产品企业相关的大多信息是不感兴趣的。访客中有潜在客户,关注和分析这些人的想法和需求极为重要,这也是网站内容的导向。应该考虑做一些调查,分析出公司的客户关注什么,需求什么。关键字分析,思考访客会搜索什么关键字。

二、网络营销环境分析

在网络环境下,市场的性质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厂商和消费者可以通过网络直接进行商品交易,市场将更加趋于多样化、个性化,并实现彻底的市场细分。消费者的行为也将发生一些变化,消费者将更多、更广泛地参与企业的市场营销过程,消费者的消费行为将更趋理性化、个性化。

在网络环境下,通过电子商务这种手段,产品的生产者会更多地直接面对消费者,原先那种层层批转的中间商业机构的作用将逐渐淡化,这将引起市场性质的变化,主要表现在: 生产者和消费者的直接网上交易。在电子商务下,生产厂商和消费者可以通过网络直接进行商品交易,这种交易避开了某些传统的流通环节,因而更加直接、面对面和自由化。这对于以传统商业运作为主的市场模式产生了巨大的冲击。

市场的多样化、个性化和时变化。原有的以商业为主要运作模式的市场机制将部分地被基于网络的电子商务所替代,市场将更加趋于多样化,不同的企业、不同的产品将千方百计地在网上营造自己的营销模式以吸引顾客。由于网络双向和动态的特点,市场会更显个性化和时变化。

市场细分的彻底化。目前市场变化主要体现在市场的划分越来越细和越来越个性化这两个方面。但是在传统的市场环境中,这两种方式无论如何发展,其最终结果还是针对某一定的消费者群体。只有在网络环境下,才有可能把这两方面的趋势推向极点,演变为一场针对每个消费者的营销,即微营销。

三、网络营销、推广定位

模式定位:根据公司情况,定位为o2o、B2B或者B2C等等。

内容定位:根据企业具体情况进行分析和定位。

提供个性化服务,要想挽留顾客的心,除了专业以外,还要有个性化服务,可以与顾客之间建立稳定、长久的关系。

四、网站推广策略

五、网络营销意义

网络营销是企业整体营销战略的一个组成部分,是建立在互联网基础之上、借助于互联网手段来实现一定目标(如品牌或销售额)的一种营销手段。

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的中国互联网统计报告,截至2015年6月,我国网民规模达6.68亿。网络应用已经从生活娱乐逐步向社会经济领域渗透,网民对网络信任和安全的要求也日渐提高。

网络购物的用户规模在经济趋势中逆势上扬,2015年7月24日 -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7月23日《第36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网络购物截至2015年6月,我国网络购物用户规模达到3.74亿。

很多企业都把网络营销作为重要营销手段,设置有专门网络营销人员,网络推广、网络营销已经成为一个新的职业。

搜索引擎优化(SEO)已经成为一门学问,很多人在进行研究。

即使刚开始做的时候,销量可能上不去,但是只要公司的产品在各大购物网站上出现了,就是一个成功,对于扩大公司知名度,增加公司品牌无形资产都有很大意义。

六、网络营销计划

企业网络营销当前热门是o2o,传统的b2c及b2b两种模式也可以做;收集分析全国知名网站,选定部分网站作为销售平台;制定合理的产品价格体系;制定网络广告投放计划书。

七、网络营销SWOT分析

分析具有的有利条件:例如具有对于IT网络、网站建设较为熟悉,具备网页设计、图形处理能力的人才;公司具有一定知名度;公司已经建立有自己的网站等等。

第7篇

关键词:烟草;企业;网络;营销

一、前言

传统的烟草营销模式是在20世纪80年代慢慢发展起来的,将烟草承包给个体户进行经营,,虽然取得了不错的终端销售业绩,但是在烟草的流通过程中出现了各种问题,对于烟草行业的发展带来非常大的负面影响。而烟草的网络销售是随着现代互联网技术慢慢发展起来的一种营销模式,是适应现代化烟草行业发展,保证企业和消费者共同利益的一种营销模式。

二、互联网发展对传统营销的影响 

由于互联网的发展,很多行业都在营销模式的探索方面取得了长远的进步,这对于烟草传统的营销模式带来了一定的冲击。

(1)首先是对营销重点的冲击,对于烟草企业而言虽然不能向其他行业一样需要进行联合才能够在市场占据主导地位,但是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烟草企业之间的合作也是日后的趋势,而不是像目前单一企业通过传统的营销手段进行发展。

(2)对传统分销渠道的冲击。互联网环境下,将打破传统营销中分销渠道由批发商和零售商为主要构成,依靠储运设备进行层层分销的局面,企业与消费者之间将通过互联网快速形成交易。其次是对传统的分销销售形势的冲击,对于目前烟草企业的经营模式而言,主要还是以经销商等传统的经销商模式进行经销,而现代的网络营销,企业和消费者之间建立了直接的联系,这样打破了传统的格局,对于传统的经销模式带来了巨大的冲击

(3)对于生产方式方面的冲击,由于网络消费者的需求量日益的增大,而非标准化的产品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欢迎,对于传统烟草的生产而言,标准化的成产以及日益满足不了目前的需求,对于“特殊”产品的需求,已经成了目前市场非常流行的趋势。

随着互联网的升级,客户可以和烟草企业建立直接的联系,而不是通过传统的经销商,对于企业而言,客户的需求能够直接地进行反馈,而客户和烟草企业能够建立互相信任的关系,烟草企业随着互联网的发展,是时候抓紧机遇,建立良好的企业口碑。

三、卷烟销售零售终端存在的问题 

最近几年,我国烟草行业受到国家的重视,在全国已经建立起来了专卖体系的网络营销系统,这中措施是烟草企业网络营销手段的基础,同时作为一种基础措施,对于我国烟草行业的规范化建立是非常有帮助的。但是我们依然要认识到目前我国烟草企业在商品流通中存在的问题,我国的烟草企业目前还是用过各级的传统经销渠道对商品进行销售,一方面对于烟草销售的供应环节难以进行管理,目前难以通过经济手段难以对烟草商品进行管理,由于商户过于分散。

而对于散户的管理,目前终端市场依然是以强制性的手段进行管理,因此管理手段过于强硬,对于烟草的销售还是以路面的小店进行主要的销售模式,因此烟草的经营层次处于比较落后的阶段,对于烟草公司而言,对于公司口碑的建立以及对于产品的价值体现是非常不利的,而烟草公司更不可能对每一个商户进行联系,客户和终端的零售商对于烟草企业的信任程度降低。而目前的经销模式可以说是各级烟草部门处于一种比较尴尬的位置,各级烟草部门实际处于烟草集团的配送中心,而配送链的不完善是导致目前烟草产品假,乱,差现象频发的主要原因。

随着烟草企业已经意识到上述的问题,和客户的沟通以及对终端的零售商进行管理是目前烟草企业口碑建设的重点。我国的烟草企业以及中国烟草等专卖公司和各地烟草公司已经在推广烟草知识以及烟草文化方面采取了很多的措施。例如,进行网站信息的推广以及建立烟草相关方面的论坛,使用现代化的网络技术起到和客户进行交流目的。从目前推广的形式上,使用现代化的推广手段,客户在参与的积极性方面更加的强烈,这样有利于烟草商品的推广,对于烟草企业口碑的建设是有非常大的帮助。而网络营销中,广告是烟草企业进行推广的重点,广告的推广更加的生动和形象,使得客户更容易记住烟草企业的品牌,而客户能够开动自己的脑筋,对于烟草进行合理的比较,对于烟草行业的可持续发展是非常有利的。

四、烟草商业企业网络销售的优势

(1)效率与品牌的优势。烟草行业使用网络对品牌进行推广,主要表现的优势是对于品牌培养能力的提高,对于企业推广成本的降低以及对开拓市场的方式增多。当目前的劳动成本升高,以及技术价值提升还有原料成本在逐渐增加的同时,任何行业都面临着成本缩水等问题,但是企业的竞争优势已经不仅仅是取决于上面的方面,对于烟草企业而言,使用网络推广,有利于烟草企业效率的提高。

(2)信息技术的发展促进烟草企业网络销售。烟草网络的销售模式替代了原来的人工操作的模式,目前我国烟草的信息化系统正在逐步地建立,随着网络销售的发展,目前烟草销售订单已经由原来的简单订单慢慢发展成为电话订货,而使用网络管理系统替代了原来的单机管理系统。目前我国网络营销在烟草行业中已经迈入了一个新的阶段,而信息技术的发展是促进烟草网络营销方式多样化的基础,使得生产效率以及销售效率提高,而销售的成本降低。在卷烟销售网络建设信息化提高阶段,切实加强烟草企业信息管理:一方面管理者只有重视对“信息”的管理,才能使技术开发真正发挥作用,使信息技术成为推动业务流程变革和企业知识资源开发的真正动力;另一方面,将企业信息管理理念贯穿始终,将技术只作为工具,通过建立信息系统并对其实施有效管理,帮助卷烟销售网络以信息为基础实现价值,将信息作为有价值的资源来看待,逐步提升卷烟销售网络相关的信息管理战略和信息系统战略。 

(3)模式创新促进烟草企行业的改革。目前,烟草行业在发展的过程中,不仅仅是体现在烟草的产品上面,对于软实力的提升是目前所有烟草行业非常关注的重点,目前烟草企业的竞争已经不仅仅是体现在烟草的本身,另外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网络技术以及人力资源的管理也体现了我国烟草行业实力。在追求销售链管理合理的同时,烟草企业的文化建立也是烟草企业未来改革的趋势,“服务于民”已经是目前烟草企业价值追求的重点。

五、结束语

烟草商业企业已经渐渐意识到了网络营销对于企业发展的重要性,而有效的改革能促进烟草流通混乱的现象,同时保证企业和消费者自身的利益。因此,积极地开展烟草的网络营销模式是促进我国烟草行业又快又好发展的一种非常重要的途径。

参考文献:

[1] 李雪莹.我国烟草品牌竞争力评价研究[D].济南:山东经济

学院,2011(5). 

[2] 顾树东,万桂华.烟草品牌竞争力的定量化评判[J].昆明理工

大学学报,2009(8). 

[3] 曹航.中国一类烟草品牌竞争力评价研究[D].武汉:武汉理

工大学,2011(3). 

[4] 马鹏龙.基于MSD评价法的烟草品牌评价指标研究[J].吉林

工商学院学报,2010(3).

[5] 韦崇华.拓展卷烟零售终端信息化建设价值[J].广西烟草,

第8篇

[关键词]企业网络;电子商务;模式

一、企业网络及其形成原因

企业网络是介于公平市场交易与层级制之间的一种组织形式,是为了特定的目标或项目,由自由人、团队、组织构成的超组织结构,其构成会随着企业网络运作进程、目标完成情况或项目进展而进行增减和调整。企业网络也被认为是“一种企业间的长期合作关系,而这种关系是建立在对产品、服务或技术的交易、分享或共同开发的基础上”。在信息技术和新经济飞速发展的今天,企业网络淡化了成员间的产权关系,更强调成员间的资源互补和总体的整合能力,以降低成本和风险并达到技术上的关联。

许多学者对企业网络的形成原因进行了研究。Prefer & Nowar(1986)从资源的相互依赖性角度来解释企业组织的网络化,认为随着企业日趋专业化,企业在市场竞争中面临的不确定性或风险也会随之加大,企业通过与资源相互依赖性较强的企业建立长期合作关系以规避市场风险。Andrews(1998)从竞争角度来研究企业网络,认为企业间的网络化发展应被理解为是面临新的市场行为时各企业间相互竞争的结果,只有在竞争中获胜的企业才能获得其他企业的信任,才能获得建立长期合作关系的机会。Williamson(1976)从交易成本的角度来分析企业网络的成因,认为企业网络可以使企业减少与合作企业间的讨价还价成本,降低合作企业采取机会主义行为的动机,从而最大限度地降低交易成本。Kougut(1990)总结和发展了以上的观点,认为企业组织网络化发展的首要因素是可以带来交易成本的下降,其次可以使企业得到其他厂商的策略行为支持,最后可以使企业得到其他企业的关键知识,同时又不至于付出失去独立管理权的代价。

二、电子商务对企业网络的影响

根据世界电子商务会议(1997)的定义,电子商务是指交易各方以电子交易方式而不通过当面交换或直接面谈方式进行的任何形式的商业交易。基于互联网的电子商务促进了企业网络的形成和发展,并使企业网络的运作具有比较强的可操作性。

1. 电子商务促进了企业网络的形成和发展

电子商务的出现对企业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改善了企业之间、企业与消费者之间的沟通效率,导致企业边界收缩,同时电子商务系统和信息技术的应用使企业的竞争日趋激烈,企业迫切需要和其他互补性企业形成联盟关系,利用资源共享效应尽可能将研究开发、生产和服务的周期压缩到最低限度,从而取得竞争优势。企业网络是新技术、新竞争和专业分工的结果,电子商务作为信息技术的集大成者会促进企业网络的形成和进一步发展,并使企业网络的速度经济性和网络经济性的效果更加显著。

2. 电子商务使企业网络更具可操作性

电子商务所采用的信息技术和各种物理网络使企业网络的构建和运作更具可操作性,并由于其协议的全球通用性和可扩展性,成为企业间联合的媒介和实现场所,实际上构建在电子商务上的企业网络的运作本身就是企业与企业之间的电子商务(B2B)。在电子商务时代的企业网络中,企业网络中的其他成员,包括企业的供应商、分销商等重要合作伙伴均能通过企业外联网进行合作。外联网是企业内联网的延伸和扩展,被视为企业信息系统的一种新的应用形态,是网络内企业之间为了满足安全通信、合作和商业需要而对互联网技术的使用,外联网使企业可将企业网络内的其他企业和客户纳入到企业电子商务系统中,使企业网络中的其他成员能获得企业内联网上的一些重要信息,在通过“防火墙”等技术保证企业内联网核心数据安全的同时,扩大了对网络访问的范围。

三、电子商务时代的企业网络模式

在电子商务时代,按照企业网络中的核心企业,可将企业网络分为以下3类:

1. 卖方控制型企业网络

它是指由单一卖方建立一个电子商务企业网络,以寻求或连接众多的买者,其目的是建立或维持其在交易中的市场势力,主要包括两种形式:一是企业把原有的商或特许经营商用外联网连接起来,组成以企业为中心的网络平台,由商或特许经营商来面对消费者进行线下或线上销售;二是企业和企业的大客户用互联网连接起来,这种模式最早见于美国20世纪六七十年代制造企业采用EDI协议用专用增值网组成的企业网络。

2. 买方控制型企业网络

它是由一个或多个购买者建立,吸引众多供应商参与的电子商务企业网络。买方在网络上发行有关技术合作、商品需求等招标信息,根据招标情况和供应商确定各种合作关系。若一些行业或相关行业中的企业集中在一起,建立一个专门为他们服务的“协同交易平台”,则这种企业网络称为策略联盟。策略联盟内的企业所在行业大多是产品构成复杂和供应链较长及零部件比较标准化的行业,企业在购买上存在共同利益,集中购买可降低成本,并可在更广的范围内选择自己的合作伙伴。

3. 中介控制型交易平台

它是由买卖双方之外的第三方建立,以便匹配买卖双方的供需与价格的电子市场。

中介控制型企业网络和买(卖)方控制型企业网络并不是互斥的,行业产品链环节不同,厂商的规模各异,导致特定行业可能会同时出现这两种企业网络。另外,跨行业的企业联盟也是企业网络的重要形式,主要集中在通用零配件的采购上以及替代产品的销售渠道或产品研发上。

四、思科公司的企业网络在电子商务上的运作

思科公司成立于1984年,总部设在美国加利福尼亚州的圣何塞,主要生产网络联结用的相关设备和软件,一直以年增长率50%左右的速度持续发展,目前全球互联网骨干网络中80%以上的交换器和路由器是思科的产品。

思科公司领导了一个以其为核心企业的企业网络,思科公司主体本身仅包括研发和市场营销两大功能,它有第一级组装商40个,下面还有1 000多个OEM零配件供应商,其中真正属于思科的工厂只有两个。思科的供应商、合作伙伴的内联网通过互联网与思科的内联网相连,组成了一个实时动态的企业网络系统(外联网),同时无数的客户通过各种方式接入互联网,再与思科的网站挂接。因此思科公司所有的运作都是基于电子商务的,思科的电子商务解决方案横跨供应链的研发、生产、市场、销售和售后服务各大环节。思科成功地利用所提倡的网络信息技术建立了一整套电子商务系统,把它和许多厂商连接起来,创立了一个完善的企业网络,从而创造了其独特的企业运营模式。思科公司的电子商务系统使企业能够快速灵活地反应,使所有的客户、商业伙伴、供应商和零售商都能通过网络技术创造价值。

思科公司的电子商务系统分为3层:第一层是电子交易、员工自服务和客户服务支持,即思科在线解决方案(CCO),能够实现多样化的产品并定制个性化服务;第二层是虚拟生产和结账,即公司的生产在线解决方案(MCO);第三层是电子学习,即员工在线解决方案(CEC)。与此相对应的是思科的价值链系统:

(一) 思科在线(CCO)

目前,思科运行着世界上最大的商务网站,交互式的电子商务解决方案使思科与企业网络内的供货商、顾客、合作伙伴和员工的联系更有效率,减少了用于生产、配送、销售、客户服务等环节的费用。

思科在线包括5个组成部分:一是虚拟市场,这实际上是一个虚拟的购物中心,客户可以通过网络购买诸如网络产品、软件和培训材料等产品。二是技术支持、软件图书馆和公开论坛,可为客户提供技术上的支持。三是客户服务机制,以自助的方式向客户提供非技术帮助,包括产品状态、价目表、最新消息和订单服务等。四是互联网产品中心,被授权的客户可以通过密码直接向思科公司了解价格,发送和提交订单。五是状态服务,为思科公司的销售人员、客户和商业伙伴提供直接、迅速的客户订单所处状态的信息,并负责管理订单的预期运输日期,为思科公司的所有订单提供积压报告等。

思科在线提供完备的网上订货系统,客户在网上可以查看到交易规则、即时报价、产品规格、型号、配置等各种准确而完整的信息。根据思科公司的统计数据表明,思科98%以上的网上订单是正确的,而在过去未进行网上订货时,大约40%的订单存在报价或配置方面的错误,给公司和客户带来了损失。网上订货不仅节省了人力,而且大大减少了传统的交货时间。客户的订单下达到思科网站,思科的网络就会自动把订单传送到思科公司相应的直接链接协议供货商或分销商中,全球82%的客户订单、80%的采购、85%的客户支持都可以即时处理,在24小时内就可做出财务结算。基于这种生产方式,思科不需要在生产上进行大规模的投资,就能轻松应付迅速增长的市场需求。

(二) 生产在线(MCO)

MCO是将思科公司与其企业网络内的协议生产商、供货商、分销商等完美结合在一起的供应链。MCO可以帮助用户实现产品生产、情况汇报、工具等相关信息。MCO的建立使思科公司大大提高了供货商的生产质量和效率。公司能够及时得到供应信息,在订单执行过程中降低了商业投入,在购买过程中提高了员工的生产率,订单完成时间不断减少。更重要的是,MCO赋予了思科公司识别和开发新的商业机会的可能,使公司能获得更大的商业利益。

思科公司的供应链自动化由3个部分组成:一是独立企业理念。该理念的建立使思科公司能将其对客户的服务通过电子商务系统分散给其他企业网络成员。二是动态补偿和直接完成系统。动态补偿系统允许供货商及时、直接地获取未经改动的市场需求信息,并在需要思科公司对供货商进行补偿时,允许供货商查询实际的补偿水平;直接完成系统是指思科的绝大多数供货商都能将货物直接发给顾客,可以在短时间内完成货物的运输工作。三是新产品测试自动化机制。思科公司的生产全部分散到供货商处,为了解决产品测试问题,思科公司采取了3个措施。首先,在供货商的网络上建立了标准的测试程序单元;其次,确保测试单元在接到命令后自动设定测试程序;最后,与供货商建立良好的商业伙伴关系,使供货商对大部分测试的质量负责。这样测试程序便形成了一种惯例并被制定成了特定的标准程序软件,测试工作可以全部由供货商承担,而思科公司则负责监控测试的质量。

(三)员工在线(CEC)

CEC是为了向思科公司的员工提供服务和信息而建立的。通过运用网络合作平台,思科员工在线为员工带来了很多便利:首先,CEC为员工提供了便利的联系方式,通过网络,来自世界各地的思科员工被紧密地联系起来。其次,CEC使商务过程采用流水作业,花费在重复工作上的时间大大降低。最后,CEC带来了统一的商务系统,思科员工可以通过网上平面图来预订或查找会议室,收集最新的产品推广信息等。

CEC系统优化了思科公司的员工队伍及工作能力,节约了成本。更重要的是,CEC使员工能够便捷地与公司和同事进行交流,使公司在不必大幅度扩大员工队伍的前提下,不断扩大基础设施建设,从而使员工更好地为客户解决问题,公司更好地为客户服务;同时信息交流渠道的不断畅通,使思科公司的生产率也不断得到提高。

五、总结与启示

第9篇

关键词:企业网络 企业 市场 治理机制

企业网络的含义

在古典企业理论里,企业是一只“黑箱”,是一个生产函数,各个企业之间是相互独立的,企业之间是通过市场这只“看不见的手”来配置资源。但古典企业理论没有看到市场配置资源是有成本的,古典企业理论的这一缺陷,在以科斯为代表的现代企业理论那里得到了矫正。现代企业理论认为企业的本质是对市场的一种替代,企业的存在可以节约交易费用。不过,它们认为“企业与市场是经济组织的两极”(Coase.R.H,1937)。在“古典”意义上,企业是企业,市场是市场,两者区分是明确的(王询,1998)。

20世纪70年代以来,越来越多的企业通过战略联盟、外包、特许经营、企业集团、共同市场安排等多种方式来组织生产和交易活动。这种既不同于市场也不同于企业科层的新型组织形式的出现,成为理论研究的焦点,研究者用不同术语对其进行概括,如“网络组织”(Miles and Snow,1992)、“企业间网络”(Schibany,1998),“组织网络”(Uzzi,1997)等(杨瑞龙,2003)。为了分析方便,本文将这种新型组织形式称为企业网络。关于企业网络的定义,目前虽然有不同观点,但最大的区别在于对企业网络的狭义和广义理解。

狭义上的企业网络是指处于企业与市场之间的中间性组织的一种形态(杨蕙馨,2005),它与虚拟企业、网络企业、企业簇群、战略联盟、企业集团等共同构成中间性组织;广义上的企业网络指处于企业与市场之间的中间性组织,它包括虚拟企业、外包、企业集团、企业集群、战略联盟等形式(黄泰岩,1999;刘东,2003)。这几种对企业网络定义的共同之处在于,都承认企业网络既不同于以价格机制来运作的市场,也不同于以权威机制来运作的企业,而是一种处于企业与市场之间的“中间性组织形式”,是价格机制与权威机制的融合(张杰、刘东,2006),是市场这只“看不见的手”(亚当・斯密)与企业这只“看得见的手”(D.钱德勒)的“握手”(Larsson.R)。

本文更倾向于对企业网络作广义的理解,即认为企业网络是介于企业与市场之间的一种组织形式,是企业与市场之间的“混合模式”(威廉姆森,1991),它是相对于企业、市场而言的第三种组织形式。本企业与市场之间原本是一片模糊的中间地带(王询,1998),难以区分,难以界定。如果将企业网络作狭义的理解,把其与虚拟企业、企业集团、战略联盟等相并列,那么,介于企业与市场之间就会有企业网络、企业集团、战略联盟等无穷多的组织形式,这样原本“模糊的中间地带”反而清晰了,这显然是不可能的;另外无穷尽的组织形式与企业、市场相并列,这种分类显然也是毫无意义的。根据以上分析,本文认为企业网络是指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企业通过正式契约和非正式契约共同作用所形成的一种即不同于市场也不同于企业,但又介于市场与企业之间的新型组织形式。

对这一概念本文从以下3个方面来理解:第一,企业网络的构成要素是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企业。第二,企业网络是通过正式契约和非正式契约的共同作用来发挥其功能的。所以企业网络既具有市场的功能,又具有道德、习俗等功能,这也正是企业网络的优势所在。第三,企业网络是一种既不同于市场,也不同于企业的新型组织形式、资源配置方式。

企业网络的治理机制:非正式制度

关于企业网络的治理机制,林闽钢(2002)提出了“人俱乐部”、“当事人套牢”和“虚拟化企业”三种网络治理模式,彭正银(2002)则认为企业网络的治理机制是互动机制和整合机制。本文主要从制度的角度对企业网络的治理机制做一分析。

企业网络作为一种既不同于企业也不同于市场的中间性组织形式,相应地,企业网络的治理内容与企业、市场也有区别。在古典企业中,企业家居于核心地位,企业家对各种生产要素的调节主要是通过“权威”机制来进行,企业的治理就是解决企业家对下级的激励、约束问题;在现代企业中,既存在着企业家与下级之间的“权威”关系,又存在着委托人与人之间的平等关系,企业治理一方面是为了解决“权威”机制对下级的激励、约束问题,另一方面是为了解决“委托―”问题,即委托人如何对人进行激励、约束问题。在市场中,从事交易活动的各主体之间的地位是平等的,不同经济主体之间的交换主要是通过价格机制来实现。市场的治理就是营造市场机制(特别是价格机制)有效发挥作用的运行环境,完善市场冲突解决的法律体系。

在企业网络中,成员企业间交易的实现既有价格机制的作用,还有非价格机制也非“权威”机制的作用。一方面,各成员企业作为不同的利益主体,它们之间存在着商品交换关系;另一方面,各成员企业还存在着共同利益,这就决定了它们之间还存在着超企业边界、超利益的合作关系(如在技术、知识、经验、企业文化等方面的合作)。因此,企业网络的治理内容也包含两个方面:一是解决成员企业之间的交易问题;二是解决成员企业之间的合作问题,即以追求利润最大化为目标的各成员企业如何能够进行合作,对不合作的成员企业又该如何惩罚?这是企业网络治理中最为重要的问题。

在企业网络中,虽然可能存在一个或几个核心企业,非核心企业总是围绕着核心企业开展相关经营活动,但是这并不能否认各成员企业之间首先是一种平等的交易关系,这种平等的交易关系决定了企业网络不能采用“权威”治理机制,即是说,核心企业对非核心企业从事的生产经营活动只能进行指导或建议,而不能采取命令的形式。所以,市场机制(主要是价格机制)是企业网络的一种有效治理机制,成员企业在平等基础上通过签订产品买卖的契约,规定着彼此应该承担的义务和可以享受的权利。当契约的一方不能完全履行其义务时,第三方力量(法律)可以帮助解决纠纷。不论是成员企业之间签订的契约,还是当一方违约后诉求的第三方力量,都是一种正式制度。这种正式制度可以惩罚违约的成员企业,更重要的是可以规范成员企业的行动。

然而,由于理性有限,不可能签订一份完善的契约,这就使企业网络中的成员企业有可能采取机会主义的行为。那么通过正式制度即使可以解决其矛盾,交易成本将会很高(交易成本的高低主要取决于资产专用性程度、不确定性和交易频率)。而且一旦诉诸于第三方力量解决其纠纷,成员企业之间的交易就可能终止,双方以后也就无法合作了。这种后果对成员企业来说很严重,是双方本身不希望看到的。相对于正式制度而言,通过非正式制度(惯例、劝告、信任、道德等)解决成员企业之间的冲突成本更低,而且还能使成员企业之间的合作得以持续。可以说,非正式制度是企业网络的一种有效治理机制。

企业网络治理机制的运作:博弈论视角分析

通过非正式制度解决企业网络中成员企业之间的冲突虽然成本较低,但是,如何才能有效地抑止成员企业的机会主义行为,促使成员企业持续地合作呢?下面我们就从博弈论视角对企业网络治理机制的运行做一分析。

企业网络中,假设只有两个成员企业A和B,每个成员企业可以选择的策略有两种:合作或不合作,它们获取的报酬分别为Aij和Bij(其中i=1表示企业A选择不合作,i=2表示企业A选择合作,j=1表示企业B选择不合作,j=2表示企业B选择合作),如表1所示。

如果两个成员企业都知道它们之间的交易只有一次,则任何欺骗和违约行为都不会遭到报复,囚犯困境的不合作解(A11,B11)是难以避免的。如果每个成员企业都知道它们之间的交易不只一次(有数次甚至无限次),则对于任何一个企业的欺骗和违约行为,其他企业总有机会给予报复。对这种重复的囚犯困境而言,成员企业可以选择的一种最好策略就是“以牙还牙”策略。

所有成员起初就合作,对于每一个成员来说,只要其它成员是合作的,则他就把合作继续下去。但只要有一个成员背弃合作协议一次,其它成员就从此再也不与其合作了。这样,违约方就有可能永远丧失与其它企业合作的机会,违约方当期利润的最大化是以未来利润的最小化为代价的,长期损失是惨重的。对此,巨荣良(2007)应用克瑞普斯和威尔逊的声誉模型做过分析,认为在网络组织中,尽管每个成员企业在选择合作时冒着被其他成员企业欺骗的风险,从而可能得到一个较低的现阶段支付,但是,如果选择不合作就暴露出自己是非合作型的,从而失掉从长期合作得到的未来收益。由于在这种类似无限期的重复博弈中,报复的机会总是存在的,所以,每一个参与者都不会采取违约行为,囚犯困境的合作均衡解(A22,B22)是存在的。

需要说明的是,企业网络的治理机制并非完全依赖于非正式制度,它还与成员企业之间交易的产品性质有关。如果成员企业交易的产品标准化程度较高,交易产品的生产成本容易衡量,则成员企业之间的合作通过正式制度可能更具有优势;相反,如果成员企业交易的产品标准化程度较低,交易产品的生产成本不易衡量,则成员企业之间的合作通过非正式制度可能更具有优势。一般而言,成员企业之间的合作是正式制度与非正式制度共同作用的结果。只不过在现实中,产品的标准化程度可能并不高,生产成本也较难准确衡量,因此,企业网络的治理选择非正式制度可能更有优势。

结论

企业网络是一种既不同于企业也不同于市场,而又介于企业与市场之间的一种中间性组织形式,相应地,企业网络的治理内容与企业、市场的治理内容也不同。企业的治理就是解决企业家对下级的激励、约束问题,市场的治理就是营造市场机制(特别是价格机制)有效发挥作用的运行环境,而企业网络的治理则是解决成员企业之间的交易与合作问题。因为在企业网络中,各成员企业既有各自不同的利益,同时又有着共同的利益。作为不同的利益主体,它们之间存在着商品交换关系,作为共同的利益主体,它们之间又存在着超企业边界、超利益的合作关系。所以,成员企业间交易的实现既有价格机制的作用,还有非价格机制也非“权威”机制的作用。从而企业网络的治理内容也就包含两个方面:一是解决成员企业之间的交易问题;二是解决成员企业之间的合作问题。虽然借助于契约以及第三方力量(法律等)可以解决企业网络中成员之间的交易与合作问题,但是这种正式制度的交易成本太高,相对而言,通过非正式制度(惯例、劝告、信任、道德等)解决成员企业之间的交易与合作问题成本则较低,非正式制度是企业网络的一种有效治理机制。

参考文献:

1.王询.论企业与市场间的不同形态[J].经济研究,1998.7

2.杨瑞龙.企业间网络的效率边界:经济组织逻辑的重新审视[J].中国工业经济,2003.11

3.杨蕙馨,冯文娜.中间性组织的组织形态及其相互关系研究[J].财经问题研究,2005.9

4.黄泰岩.西方企业网络理论述评[J].经济学动态,1999.4

5.刘东.企业网络论[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

6.张杰,刘东.企业网络的社会逻辑基础[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06.1

7.林闽钢.社会学视野中的组织间网络及其治理结构[J].社会学研究,2002.2

8.彭正银.网络治理理论探析[J].中国软科学,2002.3

9.巨荣良.企业组织转型与声誉机制的构建.经济管理・新管理,2007.10

第10篇

企业网络建设中迫在眉睫的问题。

关键词:网络通讯安全问题局域网企业网络

中图分类号:G250文献标识码: A

1. 引言

目前,网络应用的焦点问题是网络通讯安全问题。其主要表现在信息泄露、信息篡改、非法使用网络资源、非法信息渗透、假冒等方面。在Intemet上网络系统既要开放,又要安全,以至于从技术方面讲安全问题是整个互联网技术里较为困难的问题。从lnternet的角度看,对网络的威胁主要来自于网络硬件和软件两方面的不安全因素。一方面,电磁泄露、搭线窃听、非法人侵、线路干扰、意外原因、病毒感染、信息截获等。另一方面,操作系统本身的问题,各种应用服务存在安全问题。特别是近年来学校网络安全问题日益严重,已经严重威胁到广大师生的使用安全,因此,我们要加强企业网络的安全管理。

2 企业网网络结构简介

企业网总体上分为企业内网和企业外网。企业内网主要包括邮件局域网、数据局域网、办公自动化局域网等 企业外网主要指企业提供对外服务的服务器群、与CERNET的接入以及远程移动办公用户的接入等。企业外网的服务器群构成了企业网的服务系统.一般包括DNS、WEB、FFP、PROXY以及MAIL服务等。外部网实现了企业网与CERNET及INTERNET的基础接入,使企业能用电子邮件和浏览器等应用方式。在行政和业务工作中利用国内和国际网进行信息交流和共享。

3 企业内网络通讯安全的主要威胁

企业网常见的风险威胁主要是企业网内外的各种病毒的威胁,外部用户可能通过邮件以及文件传输等将病毒带入企业内网。内部员工可能由于使用盗版介质将病毒带入企业内网;外来的系统对网络及服务器发起DOS/DDOS攻击、入侵等恶意破坏行为,有些计算机已经被攻破,用作黑客攻击的工具;拒绝服务攻击目前越来越普遍,不少开始针对知名企业的网站和服务器;企业网内管理人员以及全体员工的安全意识不强、管理制度不健全,带来企业网的威胁。然而,这些威胁主要表现在:

3.1黑客

黑客是网络上的一个复杂群体,他们以发现和攻击网络操作系统的漏洞和缺陷作为乐趣,利用网络通讯安全的脆弱性进行非法活动,如修改网页,非法进入主机破坏程序,窃取网上信息,进行电子邮件骚扰,阻塞网络和窃取网络用户口令等。

3.2计算机病毒

计算机病毒已成为很多黑客入侵的先导,是目前威胁网络通讯安全的重大祸首.它的侵入在严重的情况下会使网络系统瘫痪,重要数据无法访问甚至丢失。

3.3拒绝服务

拒绝服务是指导致系统难以或不可能继续执行任务的所有问题,它具有很强的破坏性,“电子邮件炸弹”、“垃圾邮件”等,就是一些典型的例子.用户受到它的攻击时,在很短的时间内收到大量的电子邮件,从而使用户系统丧失功能,无法进行正常工作。

通过以上企业网的三种威胁,我们可以更深入的分析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1)企业网内的用户数量较大,局域网络数目较多。企业网的速度快和规模大,少则数千人、多则数万人。正是由于高带宽和大用户量的特点,网络安全问题一般蔓延快、对网络的影响比较严重;

(2)企业网中的计算机系统管理比较复杂。企业网中的计算机系统的购置和管理情况非常复杂,比如企业办公用的电脑都是统一采购、有技术人员负责维护的,而员工自备的电脑是员工自己购买、没有专人维护的。这种情况下要求所有的端系统实施统一的安全政策(比如安装防病毒软件、设置可靠的口令)是非常困难的。由于没有统一的资产管理和设备管理。出现安全问题后通常无法分清责任。更有些计算机甚至服务器系统建设完毕之后无人管理,甚至被攻击者攻破作为攻击的跳板、变成攻击试验床也无人觉察;

(3)活跃的用户群体。企业的员工通常是最活跃的网络用户。由于现代办公的越来越电子化,对网络的需求也就越来越大。如果没有意识到后果的严重性,下载或打开含有病毒的网页或邮件,就有可能对网络造成一定的影响和破坏

4 网络通讯安全的管理策略

4.1通过技术手段实现网络安全

运用计算机网络,在技术上实现网络系统的安全管理,确保网络系统的安全、可靠地运行,如实行个人网访问控制、网络权限控制、网络监测和锁定控制、服务器的安全控制、防火墙和杀毒软件结合进行安全控制等技术控制非法用户对目录、文件和其他网络资源的访问。企业网计算机网络系统管理员对网络系统进行网络监控,网络服务器应记录用户对网络资源的访问。对非法的网络访问,服务器应以文字、图形或声音等形式报警来提醒网络管理员。如有非法黑客企图攻击、破坏网络系统,网络服务器应实施锁定控制,自动记录企图攻击网络系统的次数,达到所设定的数值,该账户将被自动锁定,确保网络安全。

同时企业计算机中心应加强内部管理,建立事件的审计和跟踪体系,提高整体信息安全意识。应由专人负责管理服务器或网络设备,其他工作人员未经允许不得随意更改配置;对服务器或网络设备的操作应建立详细的日志,减少内部工作人员的误操作而引起的故障。对于员工,应加强网络方面法律、法规的教育,提高员工的法律意识,防止出现破坏网络安全的违法行为。

4.2建立一整套安全防护体系

4.2.1防火墙

防火墙是设置在不同网络之间的一系列软硬件的组合,它在企业网与Intemet网络之间执行访问控制策略,决定哪些内部站点允许外界访问和允许访问外界。从而保护内部网免受外部非法用户的入侵。同时防火墙是预防黑客攻击,病毒入侵的重要屏障。防火墙的建立提供了对网络流量的可控过滤,以限制访问特定的因特网端口号,而其余则被堵塞,这一点要求它必须是唯一的入口点,用来阻止未经认证的外部登录。这就是防火墙与路由器是一个整体的原因。

4.2.2端口控制机制

计算机服务器使用自动回呼设备、调制解调器对端口加以保护。并以加密的形式来识别节点的身份。外部用户对企业网进行访问时。端口对其进行身份探查,当确定其身份和法后才允许访问企业网。

4.2.3加密技术

在外部网络的数据传输过程中,采用密码技术对信息加密是最常用的安全保护手段。目前广泛使用的有对称算法和非对称算法两类加密算法,两种方法结合使用。加上数字签名、数字时间戳、数字水印及数字证书等技术,可以使通信安全得到保证。

4.2.4封锁系统安全漏洞

在发现新病毒或因系统安全漏洞威胁网络安全时。应当及时提供各种补丁程序以便下载.许多操作系统和应用软件也在不断更新版本以修正错误或完善功能.对于企业网管理过程中,要及时下载和安装各种补丁、升级程序,封锁系统安全漏洞。这样对保护网络和信息系统的安全会起到很大作用,可以有效的防止一些“黑客”因为操作系统和各种应用软件的设计漏洞对企业网资源进行非法访问和有关操作。

4.3建立用户管理制度

在保证企业网络用户合法权力的同时,限制非法用户入侵,保证数据的安全,特别应制定和做好身份验证和访问授权限制。为了识别并证实用户,系统可给合法用户提供唯一的用户标识符,提供一种验证手段,来验证登录的用户是不是真正的拥有该用户标识符的合法用户。也可通过口令、卡片密钥、签名或指纹来实现,通过身份验证确保用户机与服务器的相互身份。

总之,企业网络安全是一个涉及多方面的系统工程,必须全面协调地运用各种防范技术手段,加强对人与物的管理,才能达到预期的目的,为学校建设多作贡献。建立一个安全、稳定、高效的企业系统,是各大企业竞相努力的目标。

参考文献:

[1]龚静.计算机网络安全策略的探讨.福建电脑,2004

[2]张公忠.统代网络技术教育.电子工业出版社出版,2004.

[3]王彦波.计算机网络安全系统.信息技术,2003,1(27):15-16.

第11篇

(广东青年职业学院,广州 510507)

摘要: 企业网络营销绩效评价体系的建立对于评价企业网络营销效果有着十分积极的效用,在建立网络营销绩效评价体系时,要遵循客观性、操作性、连续性以及开放性原则,本文主要分析企业网络营销绩效评价体系的建立与注意事项。

关键词 : 企业;网络营销绩效评价体系;研究

中图分类号:F279.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5)03-0174-02

作者简介:冯莉莎(1987-),女,广东普宁人,研究方向为市场营销。

0 引言

在以互联网为基础的现代网络技术与通信技术的进步之下,人们的购买行为与消费水平发生了极大的改变,网络营销已经一跃成为新型营销手段,成为在传统营销模式下企业营销的新模式,在这一背景下,很多企业已经开始对网络营销绩效进行评价,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下面就针对企业网络营销绩效评价工作进行深入的探究。

1 企业网络营销模式的本质与特征分析

1.1 企业网络营销模式的本质 在网络经济时代下,市场权力已经逐步的从企业转移到了消费者群体中,现在的市场已经成为买方市场,网络营销是在互联网上发生的一系列营销活动,是建立在目标顾客导向的基础上产生,强调满足用户的个性化需求,与传统营销模式相比而言,网络营销模式有着如下的不同:

第一,客户处于主动地位。在网络营销模式下,用户不再是传统的被动地位,而是能够主动的寻求信息。第二,营销效果存在差异。网络营销模式交互性强、传播范围更广、针对性强、成本低廉,营销效果显著优于传统营销模式。

1.2 企业网络营销模式的特征 ①成本低廉。网络营销模式的成本低廉,企业无论是何种规模都能够开展自己的网络营销活动,该种模式容易实施,可以帮助企业实现多元化营销。②对象独立。网络营销有着群体性特征,可以对市场进行彻底细分,可以实现一对一的营销,在网络模式下,企业能够通过网络为用户提供多元化的商品展示与检索,在用户有了购买需求之后,可以在网络上进行搜索,这就可以对市场进行彻底的细分。③交互性。在网络营销模式下,企业的消费与生产都是与营销活动挂钩的,网络的交互性能够让营销成为满足用户需求的过程,而企业也可以便捷地获取到用户的信息,这对于提升企业的动态管理成效有效十分积极的意义。

2 企业网络营销绩效评价体系的构建

2.1 企业网络营销绩效的特征分析 对于企业而言,传统绩效测评指标内容主要包括财务指标与会计指标两个内容,重视结果的反馈,有着被动性、单一性的不足,无法全面反映出企业在经营过程中存在的各项问题,无法对企业的经营与生产活动进行主动的分析。与传统营销绩效模式相比而言,网络营销绩效评价模式范围较广,不仅可以对企业内部的工作进行评价,还能够满足用户的个性化需求,还有多目标性特征,既要评价企业的市场占有率与利润率,还需要满足企业可持续发展以及用户满意度等目标。从这一层面而言,企业网络营销绩效评价体系的建立必须要与企业本身的营销活动和管理活动一致,还需要充分反映出企业营销活动的动态性。

2.2 企业网络营销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的组成 按照企业网络营销活动的特点,其网络营销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包括以下几个内容:第一,目标层。企业网络营销绩效评价体系建立的第一工作就是建立目标层,这个目标层需要涵盖到成本、测量、效率、影响力上,企业实施网络营销的主要目的就是为了提升其综合效益,但是,在建立目标层时,不应该只考虑到成本与盈利两个方面,还需要对以上几个因素进行综合性的考量,这样才能够提升评价体系的全面性,才能够帮助管理人员针对性的调整营销模式。第二,指标层。为了提升评价的准确性,需要从各个测量来分析营销绩效,这也是对目标层的细化处理,指标层的内容是多种多样的,有成本指标、测量指标、效率指标与影响力指标,其中成本指标包括网络营销平台建设费用、信息传播费用、网络营销平台维护费用;测量指标包括客户访问数、网站访问数;效率指标包括用户认知与市场增长率;影响力指标包括企业知名度、销售额与客户满意度。在实际评价的过程中,还可以根据企业的经营侧重点来适当的增加与减少评价目标,在开展评价工作时,可以征求一线员工的意见,将他们的意见汇总起来,设置出相应的评价目标,这不仅是人性化管理模式的具体要求,对于提升评价工作的准确性也有着十分积极的意义。第三,数据层。对于企业网络营销绩效的分析需要基于精准、完整的数据进行,各个指标值都是从权重绩效中得出的,就现阶段来看,很多监控软件都能够通过访问网站来得出数据,但是这些数据是无法准确、全面地反映出企业网络营销绩效的,企业类型不同,营销数据也存在一定的差异,因此,数据层需要采用开放式结构,这需要注意到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①对于网站建设硬件更新费,需要从0期进行计算,内容需要涵盖到前期投入费用和后期更新费用两个内容;

②对于网站的有效访问数,需要涵盖到会员访问量和非会员访问量两个内容;③转换销售额及企业在网络营销过程中由非直接购买行为转化的销售额,即用户在访问网络之后非实时购买行为为企业带来的收入,这一数据来源于客户反馈与客户销售的信息。

3 企业网络营销绩效评价方式

对于网络营销绩效的评价,关键因素就是指标数据的测算,在分析时,需要采用综合集成法,分析与处理数据加权,为企业提供依据,就现阶段来看,常用的测算方式就是综合指数法,该种方式的准确性理想。

3.1 数据的统计与处理方式 在评价企业网络营销绩效时,不能够只评价特定的时间点,需要综合评价一定时期中企业绩效情况,为了保障评价指标的可靠性与真实性,企业需要派遣专人来负责此项工作,采用咨询、调查与统计的方式来收集数据。此外,在统计与处理数据时,还可以积极借鉴其他企业的数据处理方式,并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增加或者减少数据,这对于提升评价工作的准确性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3.2 指标数据计算与评价方式 指标体系的建设需要遵循连续性与开放性的特征,在获取到相关数据之后,使用计算公式就可以得出指标层开放性数据。在确定指标后,可以得出具体的目标指标值,考虑到不同企业网络营销情况存在一定的差异,因此,评价指标中的数据权重可以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来确定。在得出目标指标值之后,即可来对比分类指标绩效,再使用统计学原理来计算基比与环比,对这一数据的成本指标进行分析。在进行横向比较式,需要将企业各项指标作为标准值,利用标准值与报告期数值即可得出比较值。

3.3 综合指数的评价方式 在确定好绩效评价体系的目标指标值后,根据计算就能够得出综合绩效评价值,其内容有逆指标与正指标两个内容,其中,逆指标代表成本指标,数字越小营销结果越理想,正指标代表影响力指标,数值越大营销效果越好。在得出以上结论之后,管理人员要联合其他部门的人员对这些指标数据进行深入的分析,得出影响企业网络影响工作的主要影响因素,根据这些影响因素制定出科学可行的改善方案,再将这些方案落实到具体的营销过程中,做好对营销人员的培训与教育工作,提升他们的责任意识,只有通过这种不断的改进,才能够有效提升企业网络营销工作的效果,才能够为企业的发展奠定好基础。

4 结语

总而言之,企业网络营销绩效评价体系的建立对于评价企业网络营销效果有着十分积极的效用,在建立网络营销绩效评价体系时,需要遵循客观性、独立性、操作性、连续性以及开放性原则,指标应该多方位反映出企业的网络营销成效。该种指标可以帮助企业管理人员明确影响其网络营销活动的各个因素,帮助他们找出内部网络营销活动中存在的问题,为企业营销战略的完善奠定好基础。此外,企业管理人员还要充分意识到网络营销绩效评价体系建立的重要性,从多方面来评价网络营销的绩效工作,并以此为基础对企业的营销活动进行完善,只有做到这一点,才能够促进企业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李锋,林华.基于功效系数法与模糊综合评价法的企业营销绩效考核研究[J].学术论坛,2010(02).

第12篇

【关键词】计算机;防火墙;网络

计算机网络快速发展给人们生产生活带来方便的同时,也给人们的信息安全带来了一定的隐患。在企业计算机上使用软件防火墙,是在其中一台计算机受到感染后,帮助防止病毒在您的网络中传播的重要办法。因此,防火墙在维护企业网络和计算机安全中的作用也日益明显。

一、防火墙技术的发展为企业网络防范提供了坚实的保障

(一)防火墙技术是解决网络安全的有效手段。防火墙的作用是防止不希望的、未授权的通信进出被保护的网络,迫使单位强化自己的网络安全政策。随着Internet技术的迅速发展,网络应用涉及到越来越多的领域,网络中各类重要的、敏感的数据逐渐增多。同时,作为公开的服务器,本身随时都面临着黑客的攻击,安全风险比其他的原本就要高上许多。另外,应用系统安全也是风险因素中的一个,在不断发展和增加过程中,由于黑客入侵以及网络病毒的问题,使得网络安全问题越来越突出。

(二)防火墙技术是当前比较流行而且是比较可行的一种网络安全防护技术,是网络安全的一个重要保障。计算机技术的应用与发展,带动并促进了信息技术的变革,特别是近年来计算机网络技术的更新与发展,不但加快了计算机的普及,而且形成了计算机技术和信息资源的强强联合与共享的整合。目前,它在网络安全保护中起到不可替代的作用。其既是计算机高新技术的产物,又具有低廉实惠的特点,故简要探究防火墙技术的特点和缺陷以及其在计算机网络安全中的重要作用。据相关部门统计,在各类安全事件中,受到垃圾邮寄干扰的占40%以上,受到网络病毒侵染的占90%以上,受到网络端口扫描、网页篡改的占70%以上。如此高的网络威胁,对企业信息特别是机密信息资源带来极大的安全挑战。因此,计算机与信息技术以其广泛的渗透力和罕见的亲和力,正从整体上影响着世界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进程。

(三)防火墙是网络安全政策的有机组成部分。防火墙作为企业安全的重要保障已经被各企业广泛认同,几乎每时每刻都会有企业将部署防火墙提上网络安全议程。防火墙技术它通过控制和监测网络之间的信息交换和访问行为来实施对网络安全的有效管理。防火墙在网络信息传输过程中其起着网络安全把关作用,同时其可以将安全防范集中在内部网络和外部外网络连结的阻塞点上。防火墙的特性就是具有阻塞通信信息的功能,网络上所有进出的信息都必须经过防火墙这一阻塞点进行检查和传递。防火墙作为企业安全的重要保障已经被各企业广泛认同,几乎每时每刻都会有企业将部署防火墙提上网络安全议程。

二、加强对网络防火墙的技术要点应用

(一)加强对网络安全重要性的紧迫性的认识。信息技术的发展,使网络逐渐渗透到社会的各个领域,在未来的经济竞争中,因网络的崩溃而促成全部或局部的失败,决非不可能。随着互联网技术的日益发展,互联网已经成为我们学习知识、获取信息、交流思想、开发潜能和休闲娱乐的重要平台。因此,我们在思想上要把信息资源共享与信息安全防护有机统一起来,树立维护信息安全就是保生存、促发展的观念。加强对计算机网络信息数据系统的保密性、完整性和可利用性的安全设置”。针对个人使用者,计算机网络安全是保护个体信息不受外界陌生人、组织等的恶意破坏、盗取使用。我们应自觉树立网络安全与道德意识、了解相关的法律法规、提高利用网络学习文化知识和加强自我保护的能力,创建文明健康的网络风气。管理方法:配置再完善的防火墙、功能再强大的入侵检测系统,网络安全,重在管理。

(二)全面采用网络版防病毒系统。防火墙对于企业网络的保护作用是每位企业网管所共知的,可是,企业网络部署了防火墙,并不意味着企业网络就不再有安全威胁。借助一流顶尖的防恶意软件保护,远离特洛伊木马程序、病毒、间谍软件、Rootkit和其他威胁。为此,企业网管不要认为网络中部署了防火墙,企业网络就绝对安全,不再有任何安全隐患,部署了防火墙并不等于绝对安全。因此,我们必须全面采用网络版防病毒系统。由于安全卫士软件是电脑系统安全保护的必要手段,及时的对病毒扫描,隔离、删除被感染的文件,防止病毒侵入电脑系统,造成不必要的麻烦,甚至严重的造成系统崩溃,重要资料的丢失。所以安装杀毒软件是电脑网络安全的必备措施。

(三)积极做好入侵保护系统的日常管理。电子计算机已经在各行各业得到广泛应用,企业对计算机的依赖日益增强,计算机信息系统的安全显得尤为重要。因此,企业应加强计算机系统信息的安全及保护。企业应建立完善的应急管理机制,包括各项制度及措施。应急管理的内容不仅包括出现硬件损坏、线路故障的硬件应急措施,还应该包括异常数据流、频繁掉线等软件问题。同时,要定期扫描计算机的系统。通常,防病毒程都能够设置成在计算机每次启动时扫描系统或者在定期计划的基础上运行。一些程序还可以在你连接到互联网上时在后台扫描系统。定期扫描系统是否感染有病毒,最好成为我们的习惯。另外,要维护物理安全性。要控制对系统的访问,必须维护计算环境的物理安全性。例如,处于登录状态并且无人值守的系统容易受到未经授权的访问。入侵者可以获得操作系统和网络的访问权限。必须为计算机环境和计算机硬件提供物理保护,防止其受到未经授权的访问。

三、结束语

总之,随着企业中网络用户的逐渐增多,网络安全问题也越来越突出。企业网络安全不仅关系着企业的整体发展,还关系着企业中广大职工的网络使用安全。因此,强化和规范用户防病毒意识等手段,积极采取防火墙技术应用到网络安全防范之中,是保证企业的正常工作、企业职工的正常生活的重要手段。

参考文献

[1]占科.计算机网络防火墙技术浅析[J].企业导报,201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