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重阳节绘画

重阳节绘画

时间:2023-05-30 10:54:43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重阳节绘画,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重阳节绘画

第1篇

“敬您!爷爷奶奶”重阳节活动方案

一、活动背景

农历九月初九重阳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又叫“老人节”,是一个敬老爱老的日子。而平时孩子们享受着老人们无限的关爱与呵护,觉得是理所应当,稍有不满还大发脾气。因此在这个特殊的日子里,让孩子们体验与老人间浓浓的亲情,并用自己的行动来表达对爷爷奶奶的感恩与关爱之情。

    二、 活动目标

    1. 让幼儿知道九月初九是我国的重阳节,了解相关的重阳节知识。

2. 激发幼儿对爷爷奶奶的崇敬,表达对爷爷奶奶的感恩与关爱,培养他们从小敬老爱老的美德。

    3. 通过社区活动,锻炼幼儿的社会交往能力和口语表达。

三、各年龄段活动内容

(一)小班:

1.简单认识重阳节,明白重阳节是爷爷、奶奶等老人的节日。

2.学说一句祝福的话,学一首感恩的儿歌。

3.回家祝福爷爷奶奶,给爷爷奶奶捶背、端茶、拿鞋、表演等。

(二)中班:

1.认识重阳节,初步了解重阳节的风俗习惯。

2.交流爷爷、奶奶对自己的爱;讨论“你想为爷爷奶奶做些什么”话题,并用自己的方式记录后分组交流。

3.自制一件手工作品与爸爸妈妈一起写上祝福的话语送给爷爷奶奶。

(三)大班:

1. 让幼儿提前收集重阳节相关知识,节日当天全班进行交流,了解重阳节的来历和一些风俗习惯。

2. 幼儿提前访问社区老人,完成《我身边的爷爷奶奶》调查表(用绘画、记号、汉字的方式),在对话中感受老人也需要关心和帮忙,进一步激发关爱老人的情感。

调查内容:

(1)最喜欢吃的东西

    (2)他的爱好是

    (3)最想见的人

    (4)还有什么不顺心的事

    (5)最想让我为你做的一件事

第2篇

凡年龄在55岁以上的老人即可凭有效证件将自己的书法、绘画、摄影等作品交到我店服务台,优秀作品还将在店内楼梯处进行张贴,同时,您还可获得意外惊喜。

征集时间:10月8日--10月13日展示时间:10月14日--10月20日

二.水映夕阳,京城老人一日三游

凡当日购物满100元的顾客(55岁以上),即可凭小票及有效证件换领抽奖卡一张(每人仅限一张),将其相关信息填写在抽奖卡上,投入抽奖箱中,即有机会赢得“京城水系一日三游”的大奖(游昆玉河、游世纪坛、游太平洋海底世界),每日将产生10名幸运顾客。随行顾客可享受优惠票价。(参加活动的顾客要求身体健康、行动方便)

抽奖时间:10月8日--10月20日出团时间:10月22日活动地点:详见店内海报

三.中老年民俗秧歌、交谊舞会

重阳节来临之际,我店为广大顾客准备了精彩的秧歌表演,同时,还有丰富的中老年交谊舞会,届时您可来我店翩翩起舞、锻炼身体、结交朋友。

活动时间:10月14日活动地点:详见店内海报

四.十里堡店金秋时节——小朋友树叶作品展

华堂商场将把小朋友们用树叶作成的作品在店内进行展览。欢迎大家参加。

征集时间:10月8日征集地点:一层咨询台

五.十里堡店韩国产“中国娃娃”漫画、配音大征集

韩国产“中国娃娃”登陆华堂商场,即日起凡购买“中国娃娃”任意商品的顾客即可参加“中国娃娃”漫画配音活动,优胜者还有奖品赠送。

报名时间:10月8日--10月18日报名地点:三层文玩卖场活动时间:10月20日

六.亚运村店重阳节中老年健康咨询活动(10月12日--14日)

届时始免费为中老年朋友测血压、称体重并有相关保健问题咨询及产品介绍。

活动时间:上午10:00---下午17:00地点:店正门外

七.亚运村店金秋新视点——旗舰摩托车俱乐部摩托车展示会

届时将展示品牌车型,并现场咨询有关摩托车的问题。

活动时间:10月19日--20日10:30--18:00地点:店正门外

第3篇

南鹞北鸢 普天同乐

在历史上,风筝的用途曾有过多次转换。根据史书记载,风筝最初用于军事。到了唐代中期,社会进入繁荣稳定的发展阶段,风筝的功用开始从军事用途转向娱乐,同时由于纸业的发展,风筝的制作材料也由丝绢转而开始使用纸张。随着风筝逐渐走向民间,它的类型也丰富起来。宋代,风筝的流传更为广泛,由于文人的参加,风筝在扎制和装饰上都有了很大发展;同时,由于社会上对风筝的需求,风筝制作发展为一种专门的职业。明清时代是我国风筝发展的鼎盛时期,明清风筝在大小、样式、扎制技术、装饰和放飞技艺上都有了超越前代的巨大进步。当时的文人亲手扎绘风筝,除自己放飞外,还赠送亲友,并认为这是一种极为风雅的活动。 春天里放风筝的孩子们

此外,风筝还是一种游艺竞技娱乐和民俗。从它身上,我们可以看到民俗文化的一个侧面。作为一种民俗事象,风筝的形成和发展不是孤立的,而是与诸多民俗事项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受着民俗文化的巨大影响。这既表现在风筝的题材和扎制绘画方面,也表现在风筝的放飞方面。

风筝还是一些礼俗的极好载体,其中,关于庆寿、贺喜方面的风筝就有数十种,祝福长者健康长寿的,有老寿星风筝、寿桃风筝、百寿图风筝等;鸳鸯风筝、日月龙凤风筝、龙凤呈祥风筝等,则是用来表达对新郎、新娘的美好祝愿。人们不但将这些风筝送上蓝天,还精工细做,作为“寿礼”“贺礼”相赠。

因风筝在全国范围内较为普遍,故有“南鹞北鸢”之说;但由于各地生产条件和生产方式的不同,受当地诸多民俗文化和地缘关系的影响,从而使风筝形成了明显的地方特色。在我国,放风筝的季节还受着岁时节令的影响,南方放风筝在重阳节前后,北方放L筝在清明节前后。至于放风筝的动因,又有不同:潍坊人放风筝图个吉利太平,京津人放风筝则有“放晦气”一说。

中国风筝之乡――阳江

据考证,广东阳江的风筝已有1400年的历史。阳江背山面海,旷野辽阔,到处都是天然的风筝放飞场。由于山海之间的特定地理环境,每年中秋至重阳期间,阳江天气晴朗,秋风劲且顺,是风筝上天的最佳时节,放风筝自然成了民间活动。自古以来,阳江在重阳节期间都要举办风筝赛会;阳江的风筝艺人在重阳节前更要赶制大量的风筝,以满足市场需求。改革开放以后,阳江的风筝活动更是得到了蓬勃的发展。阳江风筝已成为我国南派风筝的杰出代表。

探究阳江风筝的来历,被认为与南朝至隋朝时期的岭南巾帼英雄冼夫人有关。551年,冼夫人与陈霸先会师时,陈霸先提到梁武帝放风筝求救一事,引起了冼夫人的兴趣。她以一大袋行军必备的春砂仁,从陈霸先处换取了数架风筝。回到高州后,冼夫人的丈夫冯宝命能工巧匠依样扎了一批风筝,分别送给下属,并教会他们扎放风筝,约定风筝传送文书的做法。随着冼夫人弃陈迎隋,促成国家统一,阳江周围百姓也学会了扎放风筝。自此,风筝便在阳江扎了根,并延续至今。

从地理环境上看,阳江最靠南,当地的风筝传统之所以保持上千年历久不衰,与潍坊风筝并驾齐驱,与阳江作为中国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中转港和补给港以及古代的劳务输出基地有很大关系。

在古代,阳江人离乡时,大多是乘船从海上离开。由于当时交通落后、通讯困难,没法时时与亲人联系,阳江人便想起了可以在天空遨游的纸鹞。他们给风筝挂上了下摆,在下摆上写满问候;但更多是画满了各种“意象”:或冒着炊烟的房子,或父母儿女,或猪牛鸡鸭……为避免亲人留意不到,还设计了风筝的发声装置,“或悬藤弓其上,风激之鸣,响彻云霄”。风筝飞上天空后,他们会割断风筝线,以便让风筝能到达亲人身边……

作为一种风俗,风筝在阳江流传兴盛起来,逐渐从幽怨的符号变成快乐的象征。载满了风筝文化的阳江,也变成可与潍坊匹敌的“纸鹞城”。在阳江长大的明代诗人徐渭,晚年曾回忆阳江重阳放飞风筝的盛景:“筝儿个个竞底高,线断筝飞打一跤。”他还打趣道:“鹞材料取剩糊窗,却吓天鹅扑地降。”清人林葆莹也题诗云:“浮屠七级北山坳,纸鹞参差万影交。”据清末《阳江县志》载:“重阳日,结伴携酒选胜登高,士人赋诗,儿童放纸鸢较高下或悬藤弓其上,风激之鸣响彻云霄,北山尤盛。”

阳江风筝有20多种,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有“灵芝”风筝、巨龙风筝等。其他地区的龙形风筝是静止不动的,但阳江的巨龙风筝能随风扭动身躯,不仅在造型上栩栩如生、活灵活现,还能做特技表演,如“龙吐珠”“戏鞭炮”“龙头吐火”等,被誉为“阳江活龙”。

阳江的“灵芝”风筝也别具一格。“灵芝”风筝取材于《白蛇传》中白娘子为救许仙盗取灵芝草的故事。“灵芝”风筝呈椭圆形,上部是一片白云配以白娘子盗仙草和金山寺的画面,中间是一株灵芝草,旁边配有绿叶;下部则是一只头顶白云、口含灵芝草撒蹄疾奔活灵活现的小梅花鹿;顶端架设一张藤弓,迎风发出“嗡嗡”声响。随着风速、风向的变化,风筝飞得时快时慢,时而徐缓低鸣,时而尖声促叫,时而婉转悠扬,既是名副其实的风筝,也是国内唯一不带尾巴的“板子类风筝”。这种风筝也被评为世界风筝“十绝”之一。

总的来看,阳江风筝形式丰富多彩,独具岭南特色。硬翅类风筝还在顶上架起藤弓,“呜呜”响声,高低相间,若隐若现,仿佛来自天外。以特技而论,阳江风筝的“吹娥”堪称一绝。当“灵芝”“百足”等大风筝起飞后,在鹞线中套入一小管,附以展翅待飞的纸制天娥,带着燃香待放的鞭炮。“吹娥”脱手后,顺风踏着鹞线起飞,当沿线上至半空离纸鹞一尺余处,触掣燃响炮仗,“吹娥”折翅下滑,而鞭炮“噼噼”作响,火光烟雾朵朵浮空,格外好看。

阳江风筝具有明显的岭南风格与文化特色:风筝题材多为本土题材,如能发声的灵芝风筝以及腰节上用带有草根的茎作横杆的“龙头蜈蚣”;在风筝图案描绘上,着重选择仿生型、粗犷型的大色块,以求远观欣赏效果;在放飞技巧上,讲究生动效果,力求动感。

1991年,阳江市建成全国第一座风筝放飞场――南国风筝竞技场,其规模之大,可容纳30万名观众。1993年7月,阳江被中国风筝协会命名为“中国风筝之乡”。此后,阳江把每年的重阳节定为风筝节,年年都举办一次群众性的风筝比赛,吸引国内外的风筝爱好者参与。风筝节期间,纸鸢满天,盛况空前。

世界风筝之都――潍坊

南有阳江,北有潍坊。山东潍坊是中外闻名的世界风筝之都。潍坊风筝的历史很久远,其源头可以追溯到鲁国思想家墨翟制作第一只“木鸢”,至今已有2000多年。清朝中叶,潍坊开始出现专门从事风筝制作的民间艺人。相传有位姓陈的哑巴艺人扎的风筝新颖好看,放得又高又稳,远近闻名。这时,清明节前后竞放风筝也成了当地的踏春风俗。曾做过7年潍县县令的郑板桥曾写过这样的诗:“纸花如雪满天飞,娇女秋千打四围,五色罗裙风摆动,好将蝴蝶斗春归。”诗文把潍县(今潍坊)的风筝特点和放风筝的风俗描写得淋漓尽致。到近代,潍县成了国内外闻名的风筝产地和市场。

英国著名学者李约瑟在《中国科学技术史》一书中,曾把风筝列为中华民族向欧洲传播的重大发明之一。经过岁月的变迁,潍坊的风筝变得越来越丰富多彩。从一家一户的简单制作,到后来出现一座座规模较大的风筝生产工厂;从精细小巧的动物风筝,到形象逼真的人物风筝,再到量重而型大的企业形象风筝,变化多端,迷人眼目。潍坊人喜爱风筝已经到了痴迷的程度。每年春天,潍坊就成了风筝的世界,微风吹拂下的天空里,飞悬着数不清的风筝。

潍坊风筝选材讲究、造型优美、扎糊精巧、形象生动、绘画艳丽、品种繁多、起飞灵活,在中国的风筝家族中,以题材丰富广博、材料选用奇特、设计夸张变形,以及放飞时巧用力学原理,构成了浓郁的乡土气息和独特神韵,蜚声中外。它以轻薄的丝织材料为主,也用纤维较长、韧性较好、轻薄的纸质材料;骨架以质轻、挺拔、有韧性和弹性的竹材为主。

潍坊风筝主要有三种基本造型――串、硬翅和简形;其中,龙头蜈蚣最为突出,据说是受了龙骨水车的启发而制造的,现在已发展成许多品种,小的可放在掌上,大的有几百米长,造型、色彩也各不相同,从很简单的白纸糊身、红纸糊头、不画一笔、不染一色的蜈蚣风筝,到色彩缤纷,绘金描银的九^神龙风筝。从构思奇妙的“二龙戏珠”到三条巨龙在空中呈“Y”字形飞行的“哪吒闹海”,千变万化,奇巧百出。

潍坊的长串风筝除蜈蚣之外,还有各种不同的题材。如“梁山一百单八将”是把梁山泊的一百零八位好汉做得个个形态不同,栩栩如生,放上天去排成一队,各持兵刃,随风飘动……

历史上,潍坊风筝分“细货”“粗货”两大类。“细货”指当地风筝艺人为官宦达贵、文人墨客赏玩制作的精品;“粗货”指以杨家埠为代表的农村制作的供民间百姓娱乐的商品,两大类风筝各有特色。精品风筝从骨架到绘画细腻考究,题材丰富、品种繁多、造型逼真,面料一般用丝绢,绘画多采用工笔画法,不但适用于放飞,也是室内装饰陈设玩赏的高档工艺品。商品风筝粗放价廉,面料一般采用年画纸,绘画多采用杨家埠木版年画手法,用年画“品色”绘画,色泽鲜艳、对比强烈,这种风筝在空中放飞的展示效果相对更好。

风筝的绘画构图与设色最能体现地方特色。潍坊的风筝吸取了木版年画的技法,又博采京津画风筝之长,线条粗犷,色彩以红、黄、蓝三色为基础色,重笔浓抹,色调明快、浑朴,在对称中达到强烈的美的视觉效果。

自1984年起,潍坊每年举办一届国际风筝节。1988年,潍坊被世界风筝联合会确定为“世界风筝之都”。在潍坊,还有一座世界最大的专业风筝博物馆,陈列展出着历届风筝节的中外风筝佳作。

2006年,潍坊风筝被列为我国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沙燕儿・风筝魏・六角

中国的风筝艺术不仅因民族文化传统的悠久而源远流长,而且因地域文化的丰富多采而各有千秋,它与各个历史时期、各个地域、各个民族的音乐、舞蹈、戏剧、民俗、宗教等有千丝万缕的联系。

除了前面提到的阳江风筝和潍坊风筝外,还有北京风筝、天津风筝和南通风筝等颇具知名度的风筝流派。

北京风筝品种很多,传说曹雪芹所著的《南鹞北鸢考工志》中就有40多种扎法,而《北平风筝谱》中则收录记载了200余种。事实上,北京风筝已有300多年的历史记载。清明时节出游放风筝是北京一带的民间习俗,清代《帝京岁时纪胜》中记载了当时人们“各携纸鸢”于清明扫墓后施放较胜的盛况。

在众多的北京风筝中,有一种性能最好、对全国影响最大、也最具代表性的风筝,那就是外形像一个“大”字的“沙燕儿”(或称“扎雁儿”“沙雁儿”等),有的也叫“京燕”。

“沙燕儿”的头是燕子头的平面变形,眉梢上挑,两眼有神,再加上那对剪刀尾巴,宛如燕子一般。“沙燕儿”又分“胖沙燕”“瘦沙燕”“比翼燕”等品种。人们还在“沙燕儿”的膀窝、腰节、前胸、尾羽等处加上蝙幅、桃子、牡丹等吉祥图案,寓意幸福、长寿和富贵,把“沙燕儿”打扮得五彩缤纷,充满情趣。“沙燕儿”结构简练,只由五根竹条组成主骨架,它的翅膀由上下两根竹条在端部弯曲而形成形状特殊的“膀兜”,使其在风小时能起,风大时也能稳,“沙燕儿”的飞行性能优于其他类型的风筝。

天津风筝也是很有特色的风筝流派之一。天津风筝历史悠久,工艺精湛,其特色突出表现在骨架扎绑技巧和图案色彩方面。

第4篇

幼儿园中秋国庆活动策划一

活动时间:9月30日下午3:30

活动目的:

1. 幼儿和全体家长一起过节,体验节日的快乐。

2. 向家长汇报幼儿入园一个月的学习生活。

活动准备:

小国旗一面,小星星若干,墙面设计,幼儿节目,生日蛋糕一个

活动过程:

一. 教学汇报

1. 早操

2. 歌曲《亲亲我》、《碰一碰》、《袋鼠》、《小手拍拍》、《我给奶奶捶捶背》等

3. 儿歌《小叶子的话》、《小与大》、早读书的内容

4. 识字

二. 亲子手工活动

1. 给祖国妈妈过生日,分享蛋糕

2. 做国旗

三. 布置下个月活动材料

1. 每个家长带一个球,幼儿园搞全民健身活动。

2. 重阳节爷爷奶奶来园参加活动。

3. 幼儿秋游,征求家长意见。

4. 家长知识讲座。

幼儿园中秋国庆活动策划二

一、活动来源:

又是一个秋高气爽的季节,一年一度的中秋、国庆佳节的来临,使得国人各个喜气洋洋,也使我们的孩子沉浸在无比欢乐的氛围中。每当这个时候,到处都张灯结彩,洋溢着一片愉悦的氛围,电视、报纸、广播等各种媒体会有很多关于爱国主义教育方面的报道、介绍,给我们的爱国教育的实施带来很多的便利条件,因此,我们应该抓住这个良好契机,挖掘教育元素,组织相关的活动。同时,也将我们9月份组织开展的食品节画上圆满的句号。

二、活动目标:

1、知道中国传统的中秋节是农历八月十五,知道祖国妈妈的生日是十月一日。

2、认识国旗、国徽、学唱国歌,快乐而又规范地参与升旗仪式。

3、学会倾听并分享自己的所见所闻,大胆而又自信地在同伴面前展现自己。

三、活动准备:

*教师准备:

1、对每一节活动进行课程梳理,在最有效的时间内让宝贝们收获到更多。

2、准备合适的视频,并做好“迎中秋、庆国庆”及月末汇报的一切准备。

*家长准备:

1、配合老师,帮助幼儿感知中秋节、国庆节的相关知识,掌握相关的本领。

2、合理安排时间,参与幼儿园的活动。

四、主要活动内容参考:

(一)社会活动:

1、我们都是中国人

2、五星红旗

3、中秋节的习俗

(二)语言活动:

1、祖国妈妈过生日(国庆节)

2、月亮婆婆生日到(中秋节)

3、节日的景象(中秋节、国庆节)

4、我想这样过节日(中秋节、国庆节)

(三)音乐活动:

1、国旗真美丽

2、国旗红红的哩

3、祖国祖国我爱你

4、爷爷为我打月饼(欣赏)

(四)美术活动:

1、红旗飘飘(绘画)

2、庆国庆、做国旗(手工)

3、兔儿爷(泥塑)

4、做月饼(手工)

5、月饼盒DIY(绘画)

(五)科学活动:

1、中秋月儿圆(科学)

2、送月饼(数学)

3、望着月亮吃大饼(科学)

4、漂亮的月饼盒(数学)

(六)安全教育活动

1、安全乘车、快乐出行

2、远离烟花炮竹

3、我要这样保护自己

五、迎中秋、庆国庆暨月末汇报活动(详见具体活动方案)

六、活动延伸(国庆假期之后)

第5篇

【摘 要】古诗是我园的经典国学课程之一,我们幼儿园通过不同的教学方式对幼儿进行教学活动,帮助幼儿熟悉理解古诗的内容,同时引导他们声情并茂的朗诵。本文从“在讲一讲中理解古诗、“在画一画中熟记古诗、“ 在演一演中“悦”读古诗,这三方面层层递进发展幼儿的智力,让智慧的火花在幼儿的心间绽放,结出丰硕的智慧之果。

【关键词】讲一讲;画一画;演一演

《纲要》中语言领域指出:“发展幼儿语言的关键是创设一个能使他们想说、敢说、喜欢说、有机会说并能得到积极应答的环境。”因此我们在古诗教学中积极的进行思考探索:我们认为应该带领幼儿到大自然中去感受不同季节的气息,从而丰富他们的想象、语言、情感,同时再为幼儿创设一个诗中优美的意境,通过师幼互动、主动创新的学习氛围,运用说、画、表演等方式,使幼儿在这样一个轻松、愉快、和谐的环境中由情入景——理解诗意——尝试体验古诗意境,从而提高孩子的语言素养和创新意识。而幼儿时期又是一个人记忆能力最强的时期,如果在此时期能大量记诵古诗,既可以锻炼幼儿口齿清楚伶俐,吐音准确流畅,又能让幼儿品味诗的优美意境,熏陶情怀,启迪智慧。那么如何进行古诗教学,发展幼儿的智力呢?

1 在讲一讲中理解古诗,发展幼儿的理解智力。

古诗的特点是简短、读起来比较拗口、含义深刻,对于幼儿园里的小朋友来说有一定得难度,但我认为只要理解这首古诗的意境,而且所选择的古诗的内容是建立在幼儿生活经验基础上,再进行教学朗诵感觉是截然不同。如:古诗《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我就结合重阳节这一主题活动来进行教学的,重阳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是幼儿比较熟悉的而具有一定的生活经验的,为了帮助幼儿熟悉理解这首古诗,我采取了讲故事的形式来进行教学,因为讲故事是幼儿最喜欢的教学活动,我就根据幼儿这一特点将古诗编成了一个故事:我有一位好朋友,他为了工作独自一人离开了家乡,去了遥远的地方,每逢到了节日的时候,他在异乡非常得思念我们和他的家人,想我们登上了高山插茱萸,在插茱萸的时候就会思念他,想他现在正在做什么?通过听故事幼儿对古诗就有了一定的理解,这样的教学活动既能帮助幼儿理解诗歌的内容,又容易记忆古诗的内容。教育家陈鹤琴说:“大自然、大社会都是活教材”,当我每周带幼儿外出参观、散步活动时,就会随时选择情景教幼儿学古诗。例如:现在正是花开的季节,我带领幼儿到室外寻找春天。我一边走一边朗诵古诗《春晓》: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生,花落知多少。幼儿在我的后面也情不自禁地朗诵着。幼儿在念古诗的时候脑子里仍然有着无穷无尽的想象,即使有的问题显得非常天真、幼稚、可爱,可这些都是他们真实的表达,幼儿在不断地朗诵中,寻找着快乐,在快乐中喜欢古诗,同时幼儿在讲一讲的过程中逐步理解古诗蕴藏的含义以及深刻的道理。通过讲一讲幼儿的古诗有了一定地理解,那“悦”读起来别有一番韵味!孩子的理解智力也在无形之中得到了发展。

2 在画一画中熟记古诗,发展幼儿的记忆智力。

古诗的特点是诗中有画,一首诗往往就是一幅美丽的图画,因此理解这首诗的含义以后,在脑海中就能浮现出一幅美丽的图画,所以在古诗教学中我常常在电脑里收集图片,引导幼儿观看图片理解古诗的含义。从幼儿的年龄特点分析:具体形象性是学前儿童思维的特点,4岁儿童更为典型,他们头脑中想象的事情都是生动而形象的,叙述一件事情的时候往往是很具体,基于幼儿思维的特点我认为以绘画的形式进行古诗教学,教师可以一边朗诵古诗一边绘画,这样既能激发幼儿的兴趣而且又能帮助幼儿记忆古诗。例如:古诗《春晓》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可以画成四幅图画,第一幅春天的景色;第二幅画上许多的小鸟,这些小鸟可以在树上、在草地上或画在空中飞翔的小鸟,但是所有的小鸟必须是张着嘴巴,也可以是两只小鸟面对面好像在唱歌或说话;第三幅背景颜色是晚上的,再画上风和雨,画上的风和雨的线条要明显突出;第四幅画的是第二天的早晨,地上、小河里、都落满了花瓣。有了这样的四幅图幼儿能较快地学会古诗了。如我教古诗《一去二三里》先出示一幅完整的画面,让幼儿感受一下自然优美的田园风景画,接着念到烟村四五家,亭台六七座, 八九十枝花时,在原来的图画上再画上房子、亭台、花,这样既有利于吸引幼儿的眼球,又能帮助幼儿理解和熟记古诗。其实在画一画中学习古诗既能激发孩子学习古诗的兴趣,又能帮助幼儿理解和“悦”读古诗,幼儿记忆古诗的能力也得到了飞跃的发展。

3 在演一演中“悦”读古诗,发展幼儿的模仿智力。

在教学中一方面是教师积极地引导和调动,一方面是孩子们自发的学习、自主探究。因此我给孩子提供属于自己的舞台,鼓励幼儿要用动作来表现古诗的内容。通过鼓励有的孩子像唱歌一样表演;有的孩子能配上优美的音乐,随着节奏一起扭动着身体。在演一演中老师可以为幼儿创设场景如:古诗《静夜诗》我为幼儿准备了一张床、月亮,这样幼儿表演的时候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在演一演的过程中我还为幼儿准备一些道具如:可以用各种各样的布包扎成一个圆形、扇子,一边念古诗一边摇着扇子,就像过去的书生,有了这样好的意境,我想一定能带动幼儿的表演激情,那“悦”读出来的古诗是别有一番风味,如果参加表演那一定会博得满堂喝彩!再如古诗《梅花》,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我和幼儿一起创编出动作:左手向左前方打开,右手食指点几下,表示几枝梅花;双手合扰,掌根不动,手指慢慢地分开,表示梅花冒着寒雪独自开放;五指张开从上往下不停地摇动表示雪花;双手由前向鼻扇动,表示梅花的香味扑鼻而来。这种表演的方法既能增加活动的气氛,又能使幼儿投入到古诗的意境中获得成功感。孩子们通过跟随老师表演古诗,学习古诗的兴趣更加浓厚了,古诗中的风韵也被师生们演绎的淋漓精致!孩子们的模仿智力也得到了长足的发展。

古语有云: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知识的记忆是短暂的,方法的掌握是长远的,知识使幼儿受益一时,方法将使幼儿受益终生。因此培养幼儿对国学的兴趣,达到发展幼儿智力的目的,是一个长期并需要坚持不懈的过程,那么古诗教学就必须要通过讲一讲、画一画、演一演的形式,从理解古诗含义到熟记古诗内容最后到幼儿深情地“悦”读古诗,可以说这几个环节是缺一不可的。所以我们在对幼儿进行古诗教学时,教师应该积极的提供展示平台,以充分调动幼儿的兴趣,去体会古诗中那洋溢文化的底蕴,引导幼儿“悦”读古诗,幼儿在掌握一定量的古诗后,就会进一步品味诗中之意、诗中之情、诗中之景、诗中之义,才会得到情操的陶冶和升华,才能迸发幼儿智慧的火花,才能摘取中国古文学中这一璀璨的明珠。

第6篇

传统文化,形成于中华民族五千多年的发展历史当中,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优秀的传统文化,就更是中华民族宝贵的财富。然而,人类进入21世纪以后,工业与商业的全球化正逐渐改变着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思维方式,行为方式,消解着传统文化的精髓,传统文化濒临消失。

首先是传统节日。传统节日,是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们继承与发扬传统文化的一种良好方式。然而在现在,随着西方圣诞节,情人节等一系列节日的广泛传播,传统节日却渐渐被淡化了。鲜少有人在端午节赛龙舟,吃粽子;在重阳节登高插茱萸;在中秋节赏月,庆团圆;在腊月初八熬一锅热腾腾的腊八粥祈平安。在西方节日被人们热火朝天的庆祝之时,谁还会想起这些内涵丰富,意义非凡的传统节日,与习俗呢?恐怕,早已将它们抛之脑后了吧?

其次是传统的歌舞。凤阳花鼓,云南花灯,东北秧歌等早已被人们认为是俗不可耐,在公园中看到老年人扭秧歌时,还有许多的年轻人加以嘲讽,而西方传入的街舞,雷鬼等舞蹈却被年轻人大加追捧,成为他们的心头大爱。而在一些摇滚,Rap等流行歌曲广为传唱的同时,中国的一些民间音乐以及国粹京剧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冷落。随着时代的发展,许多人抛弃了传统歌舞,转而奔向了流行音乐与舞蹈的怀抱。

不仅如此,曾经在民间大放异彩的民间艺术也面临着失传的危险;传统的绘画书法也受到了一定的冲击;传统思想道德正在被人遗弃。这许许多多的社会现象,不禁令人堪忧。传统文化濒临消失,而我们却不加以挽救,而还是为了各种外来的文化,节日,兴奋不已。在我看来,在这样下去,不用多久,传统文化就会完全消失,不复存在。

为了不使我们中国人遗憾,后悔,我们每个人应该成为传统文化的传播者和建设者,努力使传统文化重新绽放光彩,恢复生机与活力,为我们将来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瑰宝,是中华民族的骄傲。我们每个人都应该为了传统文化的恢复与发展贡献出自己的力量,使其重新发出夺目的光芒。

河北省邢台市二中北校区高二:耿康宁

第7篇

一、科学地选择古诗教学内容

1. 依据幼儿的年龄特点

幼儿年龄小,知识经验缺乏,理解能力还不够强,我们可以选择语义浅显、用字自然、感染力强的诗句。如邵康的《一望二三里》:“一望二三里,烟村四五家,门前六七树,八九十枝花。”内容浅显易懂、合辙上口、节奏自然明快,幼儿容易记诵,自然会兴趣浓厚。

2.蕴涵积极的教育意义

幼儿期正是人生中可塑性最强的阶段,进行良好性格的培养、高尚情操的熏陶就显得格外重要。重拾古诗正是因为它蕴涵着智慧和哲理,教育性因素正是选择古诗的重要参考。如《悯农》“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的诗句,至今让人记忆深刻。尤其是在如今衣食无忧的社会,唯有让幼儿体会古诗中的意境,孩子们才会更好地珍惜现在的美好生活。这些具有哲学启蒙知识的作品,深得幼儿喜爱,使幼儿在快乐愉悦中得到更多生活启迪和为人做事的道理。

3.选择季节相符的古诗

一年有四季,季节特征不一,孩子对此感悟较深。若能根据季节的变化相应选择一些古诗学习,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如当秋意正浓的时候,一首杜牧的《山行》,定会把秋天衬托得无比绚烂,孩子们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学习的效果可想而知。

4.结合节日学习古诗

我们中国历史悠久,有很多具有深远意义和纪念价值的节日。若能结合这些节日来学习古诗,会有意想不到的效果。如:春节来临之际学习王安石的《元日》;清明节学习杜牧的《清明》;重阳节学习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等。不仅可以让幼儿对中国传统节日有更深的印象和了解,更在悄然无声中学会了更多名诗古句。

二、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

1.环境陶冶法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指出:创设与教育相适应的良好环境,为每个幼儿提供学习与表现的机会,让环境达到“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效果。在班级环境布置中设置“古诗天地”等栏目;在图书角投放多样性的古典文学丛书,时常更换图文并茂的古诗经典丛书等,潜移默化地培养幼儿对古诗文的兴趣,让幼儿沉浸在浓浓的艺术氛围中;在日常教学中,开展一些个人或小组竞赛,如“古诗文接龙”“古诗文擂台”“评选古诗大王”等。这些活动既能帮助幼儿复习巩固古诗文,又培养了孩子合作、竞争意识及集体荣誉感。

2.故事讲解法

故事是幼儿容易理解和喜闻乐见的形式。根据古诗的内容,编成一个小故事告知,孩子们对古诗就有了初步的概念和理解,之后再来学习古诗,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在编故事时,要把诗中难理解的词语和意思变成通俗易懂的口头语言,并把诗词之间省略了的意思补充出来,达到帮助幼儿理解诗歌内容的目的。如在学习《回乡偶书》时,我编了一个白胡子老爷爷回家乡的故事,孩子们非常感兴趣。

3.情境表演法

幼儿具有好动爱表演的特征,在古诗教学中,让幼儿运用肢体将诗的意境进行表演,可以调动幼儿的视觉,听觉等多种感官的参与,使学习古诗文变得更加有趣味性。如:在幼儿学习古诗《咏鹅》教学活动中,活动前制作了许多白鹅头饰、红掌等,教学时幼儿扮成一只只大白鹅浮水,拨清波,跟着白鹅妈妈玩游戏,在快乐、有趣的白鹅戏水游戏中学会了咏诵古诗,达到了很好的效果。

4.创作绘画法

当幼儿对一首古诗达到了简单理解的要求后,就开始尝试让幼儿来创作绘画。刚开始时,我发现尽管幼儿对于某一首古诗已经有了一定的理解,但当他们创作绘画时,却往往感到无从着手,非常困难。于是我不要求孩子们的作品一定要表达出古诗的内容,而只要求他们在这首古诗里面想表现哪一点就表现哪一点,甚至可以是其中的一句、一词、一字。这样孩子们很容易就画出了其中的某一面,作品千姿百态,无一相同。然后慢慢地,许多孩子觉得不够了,就开始在画面上进行添加,把自己理解的继续画出来,画面越来越丰满,幼儿的绘画能力也进步了。

5.欣赏歌唱法

不同内容的古诗都配有不同旋律的音乐,唱诗是将诗、乐相结合,以生动活泼的方式对幼儿进行传统文化教育,这种教学方式可以提高幼儿对古诗词的学习兴趣,可以加深并加快幼儿对古诗词的记忆。在音乐活动中,适当巧妙地融入一些古诗文内容来进行歌唱与表演活动等,不仅开发了幼儿的艺术潜能,而且增强了幼儿对古诗的理解和记忆,并且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孩子们学习古诗文的兴趣。

第8篇

【关键词】传统 节日文化 承载 发扬 内化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5.04.197

中国的传统节日休假目前已实现行政化,但节日的原始味道却不浓。而西方节日,如圣诞节、母亲节、父亲节等在我们年青人身边悄然兴起并日趋流行。网络、都被各种各样的洋节日信息充斥着。作为一线幼儿教师,笔者发现:目前幼儿园中大班课程设计,让孩子们庆祝圣诞节,让幼儿与制作感恩卡,新年树(圣诞树),准备母亲节礼物、包饺子、做月饼等学习内容比比皆是,从教学内容的设定和目标的维度看,可以利用这些节日背后承载的文化,让幼儿感受中西文明的不同风格,既长见识,又获得动手能力的机会。但让好多孩子分不清哪些是中国的传统节日,哪些是西方节日。对好多孩子来说,哪些是传统节日、为什么要过节?却一无所知。教育不仅仅是知识的传递和动手能力的操练,更需要精神与人格的塑立。利用好传统节日文化这一资源,将使孩子们在幼儿教育这一阶段埋下树立民族的、普遍意义的价值观和世界观的种子。为此笔者从自我的教育实践出发,谈谈传统节日在幼儿教育中的现状,思考,及所做所想过程中一些建议。

一、 “传统节日活动”在幼儿课堂教育中开展的现状

例:中班第七周主题活动《爷爷奶奶你们好吗》中有节语言课《重阳节》。当老师问中班的孩子:“小朋友,你们知道九月九日是什么节日吗?”积极发言的孩子有好几个举起了小手。“请你说。”“九月九日是中秋节。”一个孩子回答着。“老师再请个小朋友来说回答。”“宝贝,请你说。”一个自信的孩子站来起来,大声说:“老师,九月九是儿童节.”老师用摇头的方式表示不对,坐着的孩子们就不敢再举手来回答了,安静一片。不光是几个孩子不知道九月九是重阳节,全班孩子没有一个能说上来的。下一个问题重阳节是谁的节日,孩子回答也是像猜谜语一样,答案五花八门。

幼儿教学教材中,虽然涉及到部分传统节日,都有相应的主题活动,但活动设计的过程中,笔者至少发现以下三大问题:

(一)传统节日时间与幼儿课堂教学内容不符

在教学“传统节日活动”这学习内容时,与国家法定的节日或迟或早不相遇。如2013年的中秋节是9月19日,放假是9月19日,9月20日,9月21日。而幼儿园中班的课程中《中秋月儿圆》安排是9月23日至9月27日,相差一周的时间。小朋友是先过中秋节,先有体验和感触,然后再进行这个节日活动的学习。从知识的角度讲,是有利的,因为亲身体验,所以更加深刻有印象。但中秋节日的背景主题元素是团聚、圆满,对于孩子来说过中秋应有一种期待,原本该有的赏月、识月等活动都只是轻描淡写。

总之,许多节日的教学,时间颠簸跨度很大,使教学索然无味。

(二)节日时间相符时,幼儿园内无节日气氛

既为节日,就需要有节日的气氛,气氛是有环境的创设而产生的,不同的节日就应该有不同的气氛,幼儿园环境创设在教育中有着重要的作用。当传统节日来临时,农村幼儿园在最普遍的现象就是:“节日到,创主题;节日过,一边放。”在一周主题前几天对主题墙进行装饰,让孩子通过观察,发现,再是参与到各个课程中,如儿歌朗诵,故事,或是绘画来表现传统节日及风俗。但整个幼儿园基本上没有传统节日的氛围,大中小班中课程节日也不是统一安排,要为孩子们营造一个浓郁的传统节日文化氛围。

(三)除了吃穿、放假,无其他文化寻根气息

在传统节日的教育活动中,主要是通过语言、艺术、社会几个领域的教育活动让幼儿了解传统节日的特点与风俗,但事实上,孩子们只了解了节日我们吃了什么或是节日到了我们要放假几天等概念。而传统节日体现着中华民族文化的精神,每个节日不仅仅有着不同的表象作用,更有着深层的教育意义。我们的教育停留在节日的表面,重在让孩子们“玩”来感知节日的文化,忽视了文化内涵和教育的功能,最主要的原因是大家都几千年地沉浸在节日中,孩子是社会人,他们的生活也同样沉浸。所以笔者认为要重视每一个节日内在的文化,一方面让孩子们了解传统节日的风俗,另一方面要让幼儿感受节日的精髓,爱我们的祖国,爱我们中华民族,继承我们中国优良的传统品质与文化。

二、传统节日对幼儿文化寻根教育的意义

(一)生活化常识的提升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指出:“教育要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引领幼儿感受祖国文化的丰富和优秀,激发幼儿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传统节日内容丰富,涉及到人们的生产活动,衣食住行,礼仪风俗等,与孩子们息息相关的。幼儿生活周围的人、事、物和活动,都蕴含是传统节日文化内容。通过传统节日教育活动,孩子们生活化常识有所提升,了解各个节日的名称和时间,如正月初一是春节。同时也了解各个节日中的习惯于风俗,如张灯结彩元宵节,吃汤圆。节日与幼儿的现实生活状态紧密相连,并以孩子们喜欢的形式存在着,让孩子们感受节日文化的同时,激发了孩子们的兴趣,使孩子们爱生活,享受生活。

(二)动手实践操作能力的提升

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儿童的智慧在他的手指尖上。”在幼儿园传统节日的教育活动中,为了让孩子们更好地了解节日的风俗习惯,常常和孩子们一起制作食品,安排了不少动手实践的活动。如:中班主题《中秋月儿圆》中,我们邀请了糕点师傅,让孩子们参与了做月饼的过程。一个个圆圆的小月饼都是孩子们亲自参与制作的,孩子们别提有多开心,一次有意义的实践活动,让孩子们了解月饼是人们仿照圆圆的月亮的样子做的,加深对“中秋节”这个传统节日风俗的了解。

(三)乡土气息的感受和人文背景的了解

如何让孩子了解我们民族特色,这对于孩子来说是一个既宽泛又抽象的概念,传统节日的教育活动一放面让孩子们感受了节日的乡土气息,如我们中国最盛大、最热闹的春节,按照我国的农历,正月初一是“岁之元,月之元,时之元”,是一年的开始。过节是以“红色”为主,收红包、挂灯笼;孩子们放鞭炮、点烟花;送旧迎新的活动热闹非凡,让孩子们心中留下一个红彤彤、甜滋滋的年,一个地地道道的中国年。另一方面也让孩子们了解了节日的人文背景,如清明节:清明既是二十四节气之一,又是一个历史悠久的传统节日。清明的前一天称寒食节,是纪念介子推。在大班主题活动中,幼儿认真听革命英雄的故事,一起动手做花圈,鼓励幼儿在家长陪同下祭祀扫墓、踏青郊游等。

三、自我尝试的实践策略与思考

中国的传统节日是中华名族悠久历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不同的节日都隐含着不同且极具文化内涵的教育价值,可以让孩子们喜爱、了解、感受传统节日,是传统节日教育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如果在幼儿园中,大家都重视每一个传统节日,充分挖掘传统文化的精华部分,选择有效合适的教学活动,以孩子们容易接受的形式来让孩子们了解、学习、感知、体验各种传统节日的由来、风俗,让传统文化不断在孩子们心中不断发芽、生长,结果,激发孩子们热爱我们的祖国,继承我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品质。我们要把传统文化内容建立成适合幼儿园特点的课程,传统文化是教育重要的材料。我们实践的“过端午“这一活动为例,谈谈传统节日的教育策略。

(一)事先挖掘传统节日中的积极元素,提炼出适合幼儿感受的人文印象

如端午节前人文背景的铺设,我们先带领孩子们跨越历史时代,聆听《屈原》的故事,观察屈原这个热爱国家的大诗人,被人怀疑和陷害的画面,感受屈原的痛苦,投江自尽,以及江上的渔夫和百姓知道后奋力打捞屈原的尸体,人们还拿粽子、鸡蛋投入江中,让江中的鱼虾们吃饱后不要伤害屈原的尸体画面。这一天刚好是农历五月初五。通过故事让孩子们感知了屈原热爱国家、热爱人民,人民也热爱他,怀念他。所以把农历五月初五就成了中国传统节日――端午节,了解端午节的来历,知道一些特殊的端午节物品。每个节日都一定的背景,积极的,不积极的,但不是每一点都适合幼儿去体会。所以这个过程中,作为教师需要挑选合适的感受途径和策略,即贴近孩子的思维和眼光,又新奇地吸引孩子。在潜移默化中熏陶孩子的正确人格品质。

(二)、设计易于准备和动手的实践体验活动,聚家园合力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指出:家庭是幼儿园的重要合作伙伴,应本着尊重、平等、合作的原则,争取家长的理解,支持和主动参与。邀请家长走近幼儿园,和孩子一起合作“包粽子”的活动。家长们准备了包粽子的材料,已经泡好的糯米、煮软的棕叶、馅料、棉绳。孩子们在家长的知道帮助下有摸有样的进行着。各种各样的粽子,粽子大小不一,形状不一。让孩子们一起看粽子,认识形状的同时,还让孩子介绍自己包粽子的过程以及用了哪些材料,体验了成功的快乐。最后念着儿歌,品着粽子,在欢笑声中结束了过端午的这个活动。这样的过程靠教师一人之力,完成起来必定有诸多不便。但发挥家长对教育的协助作用,意义和效果上会大大提升。

(三)活动意义的提炼与反思促使自我的成长

在这次半日活动中,一双双稚嫩的小手在爸爸妈妈的帮助下,亲手尝试“包粽子”,了解粽子的制作材料和基本制作过程。一方面唤起了家长们对中国的传统节日的认可,增强了家长们对传统文化的兴趣,从而潜移默化影响孩子们,孩子、家长、老师三者之间可以互动交流。另一方面锻炼了孩子们的动手操作能力,在分享粽子中还让孩子们感受了集体的温暖,加深了对“端午节“这一个传统节日的了解,激发了孩子们喜欢过中国的传统节日的欲望,中国传统文化在孩子们小时侯就开始扎根。

作为幼儿教师,我们还需要关注在整个活动过程中的缺失与不足,提炼节日文化活动中组织与引领的艺术,不仅需要前测前瞻活动开展的意义性,也要反思活动后留下的内化因素。

传统节日本身就带有一种中华民族特有的一种文化,我们应该珍惜传统节日的教育活动,引导孩子们充分认识传统节日文化的价值。希望通过一系列的教育活动,让孩子们更好地了解中国传统节日的由来,节日的风俗习惯、乡土气息和人文背景,让孩子们自己动手、动脑、动眼、动口,主动地参与各个传统节日,从小就感受中华民族勤劳勇敢、尊老爱幼、团结合作的优秀品质。让我们携手共同努力,使中国传统节日文化走进孩子们的心里,成为幼儿学习生活中的一部分,让孩子们更好地传承。

参考文献

[1]刘峰峰,如何组织幼儿园的参观活动. [J]. 学前教育.2011.01

[2]马杰,借鉴活教育思想实施责任教育. [J]. 学前教育.2012.12

[3]刘占兰,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指南中的幼儿科学探究-价值取向、目标与实施策略. [J]. 幼儿教育.2013.06

第9篇

本年度的工作任务基本完成,在一年的教学过程中,孩子们经历的质和量的变化,而且接受能力快,孩子们的进步,我们看在眼中,喜在心里,望子成龙成凤的孩子家长更是不言而喻。

首先,孩子们的进步!由于年龄的增长,孩子们的能力也逐步增强,由小班时洒饭一满桌哭着找老师到现在自己收拾桌椅;从小班时自己鞋穿不上急得满脸通红到现在自己穿鞋和请求他人帮助;从小班时争抢玩具到现在两人合作共同玩;从小班被褥乱七八糟到现在自己铺床叠被……都是他们的进步!学习方面,到中班后一天的课程慢慢加了一节甚至两节,时间也慢慢加长,孩子们在接受能力和自我调节能力得到了加强!

再次,共同的适应!由小班到中班,教师从三位到两位,工作量和负荷多了许多,所担负的责任也更重,由不适应到造应到喜欢,也经历了一段较长的时间,现在孩子们正在长大,老师们也在成长,在孩子们一次又一次渴望成长的眼神中,我们这些老师都“长大”了许多,孩子们和我们相处的很融洽,我们和中二班融为了一体,努力向上,坚强不屈!

还有,家长的支持和合作。在这一学期里,我们共举了两次家长会,一次家长开放日,一次“重阳节”老人联宜,一次“庆元旦家园联欢会”,一次幼儿“手工作品展”,一次幼儿一段时间表现发放表,一次幼儿体重记录反还表,另外还电话沟通,家访,晨间活动等等,进行了大量的家园联系工作。有时,家长来幼儿园告状,孩子怎么样,需要我们进行教育,还有的小朋友来园告爸爸妈妈的状,我们经过谈话,需要家长的支持和配合,这些使我们工作进行得更加顺利和井井有条。

环境的创设。在幼儿学习和生活的环境中,环境的布置和材料以及气氛都是重要的影响因素。我园是新建幼儿园,在环境布置上,我们根据孩子们的数量以及些年龄段孩子的兴趣,结合民族同志的生产生活特点,构画设计幼儿园整体格局,比去年老园教室更加增加了其质量以及趣味性和科学性,把整个活动室的一边,并排六张桌子,放一开放的绘画区,较多的大型积木作为半开放的建构区,使孩子们的相对面积增大。在娃娃家,小超市以及动手益智区内摆放学具,穿线板,动物拼图,并及时更换玻璃球所使用的材料,如:手指、小勺,到筷子,作到了循序渐进。孩子们早上晨间活动到早操时,都是依依不舍的离开区域;由于环境的创设,提高了幼儿的出勤率,也使我班绝大数幼儿来园较早,活动效率也由此提高了不少。

另外,教师的成长。进入中班,课程的增多,使我们两位教师的工作节奏快了许多,今天把明天一天的课备好,及时作好教具,有的需要家长配合,由此也提高了我们与家长沟通的能力。教师的工作转变不仅仅是工作量的增加,还有自我认识的提高,自我管理,组织能力的提高,在没有副班教师的配合下,不仅要授完课,还要眼观四路,耳听八方,确保孩子的安全。另外,利用中午值班时间,看点书,经常把一点有用的东西贴在外面,和家长共同提高。积极进修,在工作保证的基础上,也端正了教师的认识态度和自我修养的提高。

工作的成果。在这一学期中,我们积极工作,努力完成好园内、班内的工作,积极参与了各项活动,在卫生方面,我们注意环境的布置,幼儿用品的消毒及用品的摆放,使教室看起来既干净又宽畅;午睡时,注意到每个幼儿,确保幼儿安全,定期晒被褥,所以保证幼儿的出勤率。在幼儿才艺展出时,只有和家长沟通好,才能使幼儿的才艺淋漓尽致的表现出来。当然,在课程上,我们也要认真备好,尽量照顾到每一个幼儿!

第10篇

一、正确定位,特色工作抓全抓细

我园特色教育的的基本定位:以年级为单位,进行系统性的年级美工特色活动。内容的制定遵循两个原则:一是适合幼儿年龄特点,二是发挥教师专业特长。小班的撕纸、中班的折纸、大班的绳编都是教师经过实际教学,比较、研究后筛选出的三种特色活动,具有便于操作、易出成绩、对发展幼儿动手能力有效果的共性特点。特色教学先由年级集中制定特色活动大计划,各班分头实施,教师根据班级幼儿接受能力与实施具体情况作出相应的修改。学期结束,各班写好班级特色教学的阶段小节,总结一学期来特色教学活动的成果以及有待改进的部分,以便于在下学期更好地开展美工特色教学工作。

二、加强学习,特色学习抓紧抓深

特色学习的重点以落实业务学习为抓手,开展“纲领性精神领会、反思性学习、案例研究”等形式的学习和研讨,提高学习实效。注重做好每次特色学习的记录与反思,针对实际问题,进行反思分析,更新观念,调整教育行为。我们以学习美术教学的年龄段目标以及美术教学技能等最基本的纲领性文章为主要内容,让教师对美术领域的教学有充分的认识,做到心中有数、教学有法,订出一个美术教学活动。我们组织教师观看小班的美术教学《消灭毛毛虫》,针对活动中的优缺点,谈谈我们在实施中该如何利用情境性的游戏手段贯穿在美术教学中,让幼儿能更好地掌握美术技能、培养良好的创造能力。这样的活动对有经验的教师来说是一种提升和总结反思的过程,对青年教师来说是一次聆听学习、思考吸收的过程。使我们的教师在“做”中互学、在“聊”中提高、在“研”中创新。

三、实现整合,特色活动抓实抓新

在新《纲要》的指引下,我们实施综合性的新课程。在实施新课程的过程中,注重将特色教育整合于幼儿园的一日活动各环节中。具体从以下几个方面落实体现:

1.与环境的整合。环境创设是我园的特长与亮点工作,而我们的美术特色正是更好地为环境创设服务的关键内容。首先是从班级的墙面布置到区域游戏的创设,无处不见孩子们的绘画作品、美工制作。巧手坊、小手动一动、DIY制作都体现了我们特色教学成果。真正做到了特色为环境服务,环境促特色发展,相辅相成、齐头并进。

2.与主题教学的整合。在主题内容中有意识地增加美术领域的题材,在实施过程中注重用多种手段进行美术创作活动。本学期每周下午都安排一次班级美工特色活动,并做好特色活动的记录,另外还有周五早上的特色教学活动,保证了有充足的特色教学练习时间,让幼儿在多练多实践中逐步形成班级特色。

3.与课题的整合。特色教育同样离不开教育科研的支撑,结合各年龄段的科研课题,小班年级利用节日的特定氛围,在重阳节制作了撕帖小花,送给社区的老人;在元旦,现场制作了撕帖新年贺卡,祝愿自己的父母长辈新年快乐。中班年级结合动手能力的培养,进行了家园折纸比赛。大班的亲子绳编创作,作品精致。结合关爱课题,组织幼儿将自己的特色制作带到了爱心学校和残疾儿童,与他们一起感受手工作品带来的美感与自信。

第11篇

总结是对自身社会实践进行回顾的产物,它以自身工作实践为材料。是回顾过去,对前一段时间里的工作进行反思,但目的还是为了做好下一阶段的工作。小编为大家准备了幼儿园小班德育工作计划范文参考,供大家参考。

幼儿园小班德育工作计划范文参考一

经过一个学期的德育教育,我们班的幼儿在品德的形成与发展中,有了很大的进步。主要从以下几方面实施德育教育:

一、将德育渗透于幼儿一日活动之中。

把品德教育安排在幼儿日常生活环节之中,注重品德教育的随机性。日常生活幼儿品德的形成有多方面的影响,并且为幼儿提供了行为练习与实践的机会。我们充分捕捉各种教育时机,将幼儿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的培养放在日常生活中,养成孩子生活自理的初步能力,并从中培养幼儿良好的品德。如:早晨来园时,注意培养幼儿使用礼貌用语;自由活动时,注意培养幼儿团结合作、友爱、谦让的精神;通过常规训练和严格执行生活制度,培养幼儿遵守纪律、诚实、勇敢、自信、关心他人、爱惜公物、不怕困难的品德和行为习惯……在每周一早上的升旗仪式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培养幼儿从小爱劳动及为他人服务的良好品德以及幼儿自我管理和组织能力,在此工作中培养幼儿严以律己和公正待事的良好品质。自由活动中我们同样注重幼儿与同伴的友好合作交往能力,餐前十分钟我们重视幼儿的识字培训更重视在这短短的时间里让幼儿讲述自己的见闻,学会交流与分享;餐后散步的时候我们不放过这良好的教育机会,每遇到老师与客人都与幼儿一起主动打招呼,培养幼儿养成良好的文明礼貌习惯。

其次,把德育贯穿在各种教育活动中,注重品德教育的系统化。在实施品德教育的过程中,各领域教育密切联系、不可分割。如进行爱国主义系列化教学时,使孩子从多方面,多角度来接受爱国主义教育。科学活动,组织幼儿认识《中国地图》;健康教育,向幼儿介绍世界冠军的光荣;语言课引导幼儿欣赏儿歌《*》、《国旗国旗我爱你》等等;美术课让幼儿画*、国旗等内容;音乐课让幼儿唱《我爱北京*》等歌曲,使幼儿在歌曲中感受中国的伟大美好。教师“寓理与情,寓教与乐”,使抽象的道德概念在幼儿头脑中整体花化、形象化,从而使幼儿在轻松愉快的情绪、情感体验中正确的道德认识观念,养成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老师们把德育教育巧妙地渗透在教学活动中,孩子们通过自己的亲身探索,得到深刻地体验,同时这些体验又转化成约束和指导幼儿行为的指引。相信幼儿获得的这些体验将对他们终身受益。

二、结合节日开展德育主题活动。

我们结合这个学期的节日(教师节、中秋节、重阳节、国庆节等),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设计了一些适合幼儿的主题活动,主要以游戏化为主,中间渗透情感教育,道德教育。当然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要由近及远,应从热爱自己的父母、老师、小伙伴,逐渐扩大到爱各行各业的劳动者、解放军等;从爱家庭、爱幼儿园,逐渐扩大到爱家乡和爱祖国。如认识家乡或祖国的名胜古迹、自然风景、革命文物及家乡的社会主义建设;了解祖国的简单知识,如认识首都──北京、国旗、国徽及一些节日等。例如,教师节开展《谢谢你,老师!》的活动,让幼儿把自制的礼物送给自己的老师,并向老师说一句祝福的话。在重阳节这个活动中,通过《祖孙同台庆重阳》的形式,让幼儿知道要尊敬老人,要珍惜现在美好的生活等道理。国庆的时候让幼儿用绘画、手工等各种技巧表现祖国的地大物博,富饶美丽,培养幼儿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美好情感。组织亲子旅游活动时,让幼儿懂得了关怀、亲情和友情的可贵,懂得唯有关心和付出才会有好的回报,才会有温暖的小家和幼儿园、社会这个大家庭的道理

三、开展家园同步教育,将德育延伸到家庭。

密切家园联系,使家庭、社会和幼儿园有机配合,共同实施对幼儿的品德教育。向家长发放各种资料,召开家长座谈会,定时和家长电话联系,热心与家长面谈,大力向家长宣传正确的育儿观,及时帮助家长了解我园的教育工作和重点,争取家长的通力合作,共同培养幼儿良好的文明礼貌行为、生活习惯、学习习惯和劳动习惯等等。

总之,“生活即学习”,幼儿的一日生活各环节随时都有教育的契机,老师们在密切配合中始终坚持从点点滴滴,时时刻刻入手抓好幼儿的思想品德教育,在幼儿的一日生活中对幼儿因势利导、循循善诱,为培养幼儿真正成为一个健全发展的成功人士而勤奋工作。

幼儿园小班德育工作计划范文参考二

本学期,我园以提倡幼儿学会生活、学会做人、学会创新为前提,以爱国主义、集体主义教育为重点,以思想品德教育为基础,培养幼儿良好的品德,成为讲文明、守纪律的孩子,在全体老师及家长的共同努力下,德育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现总结如下:

一、加强幼儿园文化建设,注重德育的隐性资源

儿童是好模仿的,外界事物的影响容易在儿童身上发生作用,但儿童的模仿是无选择性的,儿童的是非观念很薄弱,不可能只选择积极的事物去模仿,因此,我们加强了幼儿园德育隐性资源的建设。因为隐性的德育资源具有潜移默化性和可模仿性,它能时刻无声无息地影响幼儿,能起到润物无声的功效。我们把幼儿园隐性德育资源分为物质环境和人际关系两类,物质环境包括园容园貌、活动室墙面和区角环境,在物质环境的创设中,我们渗透了积极向上的思想,以生动、可感、有趣的形象塑造幼儿可模仿的对象,让幼儿在不经意间受到道德的熏陶。如每学期幼儿园都要进行大规模的环境布置。我们抓住这一契机,在园内的过道,走廊,活动室等布置团结友爱、关心集体、爱祖国、爱家乡、不怕困难、文明礼貌等环境,每个班级也根据思想教育的要求创设相应的主题活动环境,如:“幼儿安全教育宣传”、“幼儿健康教育宣传”等。人际关系主要是指师生关系和老师与老师之间的关系。幼儿离开家庭来到幼儿园,老师成为他们一日活动的组织者,成为他们模仿学习的主要对象,教师的一言一行时刻都影响孩子良好行为的形成,为此我们加强了教师师德行为的建设,要求教师以身作则,做好表率。要求教师用高尚的行为塑造自身良好的形象,以自身积极、正确的行为促进幼儿良好道德品质的形成。在积极向上的环境中,在潜移默化中,使幼儿变得自信、学会了分享、学会了助人等优良品德。

二、开展丰富多彩的德育主题教育

幼儿良好的个性品德培养是通过幼儿园的各种教育活动实现的,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德育主题活动,是有针对性地对幼儿进行良好行为习惯、个性培养、发展个性倾向提供锻炼的好机会。

幼儿是在活动中成长的,幼儿的发展是通过活动实现的。因此,我们非常注重通过开展各种各样的主题活动来丰富幼儿德育的内容。在小班“我爱我家”主题中,老师组织了“爸爸妈妈本领大”、“能干宝宝”等活动,萌发幼儿爱亲人爱同伴的情感,帮助幼儿明白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道理。在中班“马路上车”主题中,我们请来了*叔叔为小朋友上了一堂融演示、互动、体验为一体的生动的交通安全课。活动中,*叔叔向小朋友介绍了自己身上的全副武装,让小朋友体会到了*叔叔的责任及工作的辛苦。并通过图片、演示等形式详细介绍了过马路的安全知识、乘车时的注意事项。在大班“我的本领大”主题中,老师设计开展了“大带小”爱心体验主题活动,由大班哥哥姐姐带领小班弟弟妹妹参加幼儿园组织的活动。如“大带小”一起劳动,“大带小”一起进餐,“大带小”一起游戏等。哥哥姐姐对弟弟妹妹倍加关心,而弟弟妹妹对哥哥姐姐无比信赖。心灵上的共鸣,使大班幼儿体验到了付出爱的快乐情绪,小班孩子感受到了“幼儿园像我家”。另外,每班均有值日生和好孩子的标志,每个区域活动角,均有值日生负责整理,且轮流担任,培养幼儿的劳动意识与集体荣誉感。

三、节日活动与品德教育相结合

一年四季,有不少节日,节日活动是幼儿园进行德育的良好契机。我们根据节日特点,有计划地制订节日活动方案,利用节日开展系列教育活动,在多彩的活动中渗透有关德育内容。新学期一开学,就迎来了新小班的小朋友,幼儿园对他们来说既陌生又新鲜,为了帮助他们尽快适应幼儿园的生活,融入集体中,我们中大班的小朋友充分发挥了他们做哥哥姐姐的作用,带领弟弟妹妹参观了幼儿园,帮助弟弟妹妹简单了解了幼儿园的学习生活,在大带小的过程中,孩子们的交往能力得到了培养,中大班的幼儿在活动中也逐渐学会去关心照顾弟弟妹妹,学会了谦让。中秋节我们则是以年级组的形式开展大活动,孩子们纷纷从家里带来了月饼和糖果,在活动中,孩子们你尝尝我的,我尝尝你的,学会了与人分享。国庆节到了,我们开展了“我是中国小娃娃”的德育主题活动,在活动中我们和小朋友一起了解了祖国的大好河山、民族文化,深深促动了孩子们的爱国热情和民族自豪感。为了打扮教室,孩子们和爸爸妈妈共同制作了有特色的灯笼,还做了小国旗,把我们的教室打扮得格外美丽。

四、将德育活动渗透到幼儿一日生活当中

幼儿园的德育工作不是单独的说教,它是渗透在幼儿一日生活的各个环节之中的,它每时每刻都影响着孩子们的成长。例如在晨间活动时,我们引导幼儿主动地和老师同伴打招呼,培养幼儿讲文明懂礼貌的意识。来得早的幼儿还会主动关心班级的自然角,给自然角的植物浇浇水。我们改变了以往传统的点名方法,让幼儿自己来发现班中哪个幼儿没来园,使幼儿学会关心自己的同伴,热爱集体。每天餐点之后,各班都对幼儿进行德育十分钟教育,通过讲故事、谈话等形式说说本班好人好事等内容对幼儿进行教育,使幼儿懂得如何做诚实守信、遵纪守法的小标兵;在组织喝水的时候,我们教育幼儿要排队倒水,不推挤,不浪费水;在进行区域活动时,让幼儿懂得团结友爱、互相帮助、与人合作等等。自由活动时,我们引导孩子学会互相谦让,学习与人交往的语言,并乐意和同伴分享自己的玩具。午餐时,我们培养幼儿良好的进餐习惯,吃饭时不掉米粒、不剩饭菜,吃完后能自觉地将餐具收拾好等,抓住有利的教育时机,有的放矢地进行教育。

同时,我们还注重了对孩子的随机教育。幼儿在日常生活中经常会发生争执甚至还会做错事。我们教师把它看作是进行德育教育的好时机,一做到及时处理,二做到循循善诱,问清缘由帮助孩子来分辨是非,有些问题还可以组织幼儿一起来讨论,以提高孩子处理问题的能力,使幼儿从身边的事例中接受深刻的教育,真正做到晓之以理,动之以情。

五、家园共建促德育

对幼儿进行德育教育,不能单靠幼儿园一方面的努力,必需保持教育的一致性。因此,家庭、幼儿园和社会各方面都要加强对幼儿德育的教育,促进幼儿的健康成长。我们通过宝宝成长册、家长园地、家长会、家长开放日及家园联谊活动来进行教育。现在的孩子自私、任性、霸道的有很多。于是,我们通过宝宝成长册、家长园地要求家长树立正确的教育思想,多给孩子有利增强集体观念、劳动观念的实践机会,培养幼儿团结互助、尊老爱幼、热爱集体、艰苦朴素的好思想,及初步的劳动习惯。

幼儿园小班德育工作计划范文参考三

一学期的时光匆匆流走,耳边响彻的是幼儿入园时彬彬有礼的问候“早上好!”和离园时的奶声奶气的道别“再见!”。从小对幼儿进行德育教育,在人文道德逐渐流失的今天,势在必行。本学期,幼儿园通过开展经典国学教育《*规》以来,幼儿的礼仪、行为习惯都有了很大的改变。下面我将德育工作小结如下:

一、营造浓厚的文明和谐的氛围。

1、在幼儿园走廊悬挂《*规》,张贴文明警示标语,图文并茂,营造文明和谐的走廊文化,倡导人人懂礼仪、讲礼貌做个有素质的文明人。

2、各班开辟“德育专栏”展示幼儿所学及其进步闪光点,布置幼儿生日会,感恩父母等栏目教育幼儿热爱自己的父母、老师、小伙伴。

二、开展德育教学活动。

将礼仪教育贯穿于幼儿一日活动中,教师在幼儿一日生活各环节中,采用积极肯定、鼓励的态度对待幼儿的表现,发现幼儿某些行为可以做为教育素材的要及时运用,采取个别讲解引导法、集体讨论等让幼儿明白哪些做法是对的,为什么对,哪些做法是不对的,为什么不对,从小事入手,从成人做起。充分挖掘节假日的教育契机。

本学期,幼儿园结合中秋节、教师节开展“庆教师节,迎中秋”博饼活动,结合重阳节开展,尊敬老人活动要求孩子为家里的老人捶捶背、洗洗脚等尊贤活动。结合国庆节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三、教师以身作则,同伴之间互相影响,幼儿之间相处融洽。

幼儿年龄小,认知范围窄,其态度、习惯、个性都处在奠基时期,很容易受教师及同伴的影响,幼儿往往会以身边的崇拜者为榜样学习教师的言行举止。教师运用丰富多样的赏识方法给予肯定和鼓励,称赞一声“你真棒”或抚摩一下孩子的头,或给孩子一个微笑,无声地伸出大拇指。孩子就在不断的赏识中,巩固着良好的行为习惯。现在幼儿园已形成入园见面互相问候的氛围,自然而然家长、小朋友不管见了谁也会主动地互相问好打招呼了。

四、“评选礼仪小天使”活动。

以评促进,挖掘榜样作用,以点带面推动更多的小朋友进步,推动家长重视,从而形成家园合。

第12篇

关键词: 古诗教学 教学活动 活动设计

一、诗歌概述

建设的速度快了,情感的交流少了,追赶的脚步快了,望月的目光少了,于是有人叹道:现代社会,“诗歌国度”那圈诱人的光环退色了,诗歌缩成了一弯孤独的月,被光怪陆离的霓虹灯挤到了浮云的阴暗里……

诗歌是生活的浓缩,是生活的结晶,是生活中灵魂的闪现,情感的迸发。千百年来,她合着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脉搏,无时不刻不在撞击着国人的灵魂,一代代仁人志士“生当做人杰,死亦为鬼雄”,丹心一片,映照汗青,多少呐喊发自肺腑,多少志士响彻云霄,多少深情洒向山山水水,多少酸泪沾湿青青衣襟……

在各种版本的小学语文课本中,诗歌是一种主要体裁,因为诗能启发我们的灵性,激发本真的自我,纵观选编的小学语文教材中的诗歌,基本上氛围儿童诗和古诗两大类。

儿童诗是专门为儿童创作,富有儿童情趣的诗歌,有些虽然不是一定为孩子们写的,但容易被儿童接受,适宜于儿童阅读。这些儿童诗有的以抒情为主,也有的偏于叙事,其中主要的有童话诗如《渔夫和金鱼的故事》,寓言诗如《蚕和蜘蛛》,谜语诗如《画》,儿歌如《小小的船》,等等。

古诗一般而言则是指中华民族文化中的一大瑰宝――中国的古典诗词,这是祖先们把沉重的生活凝聚成的灵动的诗:遥看“西岭千秋雪”,注目“万里送秋雁”,听得“十里蛙鸣”,闻得“十里荷香”,江南草长莺飞,塞北金戈铁马――山川美景尽收眼底,国运盛衰流泻笔端;陈子昂“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幽思,王勃“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的豪迈,李白的潇洒与傲慢,杜甫的心系天下寒士的博大情怀,极尽想象夸张之能,道不能道之景,抒无法抒之情,种种高洁的人格,种种优雅的情愫,种种洗炼的表达,汇成了一泓清幽的泉水,在心中汩汩流淌。

诗歌教学在小学阶段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这与诗歌本身的特点不能分开:深邃的思想,丰富的内涵,语言精炼,节奏明快,韵律和谐,从而形成特有的音乐美。特别是古诗,寓意深刻,耐人寻味;抒情真挚,感人肺腑;写景自然,怡人耳目,这对陶冶学生的品德情操,发展语言,丰富想象,增进知识,培养创造力和审美力都有很大的作用。语文教师应该是这诗歌园地中的导航者,用鲜活的、富有激情的语言去引导小水手们起锚远航,品味诗一般的语言,诗一般的意境,并且试着去创造诗一般的生活。

二、诗歌教学的活动设计

好诗如歌,如诗如画,跌宕起伏的旋律,韵律优美的节奏,层次分明的色彩,摇曳多姿的情态,重章叠句,一咏三叹,细细咀嚼,齿颊留香。在翻阅了大量教学文献的基础上,借鉴并吸取了自主教学活动的有关原则方法,我提出了“读”、“议”、“演”、“画”、“品”的诗歌五步教学设计法。

1.读:反复读,读通读懂。

古人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这就是说,拿到一首诗后,我们应该要求学生自己先大声朗读,读准字音,读出诗的节奏和韵律,理解个别重要字词,了解全诗的大意,直到熟读成诵,首先从整体上去感受它的语言美、音律美。

在这一环节中,可采用多种形式的读法,但都要遵循学生的个性特征和教学常规,如可以分男女生或小组竞读,不拘形式的自由读,也可像古人背书那样摇头晃脑地读,集体朗读,等等。总之,就是要在尊重学生个性的基础上,鼓励读出特色,不可追求同一,在读的过程中让学生充分感受到诗句的“味”、“美”、“趣”。

2.议:小组合作,体现自主。

我们面对的是一个个活生生的人,他们有思想,有感情,有独立的人格,是具有主观能动性的个体。所以,学生也有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并且解决问题的能力。以此应用于诗歌教学,就是说学生在自主感悟之后,可留下充足的时间引导学生谈体会谈感受,互相交流,各抒己见。

例如我在教学王安石的《梅花》时,与同学讨论这首诗赞美梅花的什么品质,许多同学纷纷发言,有的从诗“凌寒独自开”中体会到不畏严寒、清高的品质,有的从诗“为有暗香来”中谈了梅花为人们送来芬芳喜悦,有的则联系当时的时代背景,说这是表明王安石不害怕恶劣的环境,表示自己要将变法坚持到底的决心,还有的则说是王安石心系百姓的表现,等等。思维的匣门打开了,学生的思维瞬息万变。这个过程既培养了学生的合作精神,又张扬了学生的个性,还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实现了课堂资源的优势互补,增加了课堂的信息量,提高了课堂效率。

3.演:再现诗句,感悟情感。

演即在“读”和“议”的基础上,要求学生将在读诗歌时的所感所悟用语言、动作、神态等直观形象地表现出来,进一步加深对诗句的理解。

如在教学《九月九日亿山东兄弟》一诗时,我创设了这样一个情境:又是一年重阳节,诗人王维远在京城,他在思念远方的亲人,而远在山东老家的亲人们也在思念王维,想象当时的情境,鼓励学生用不同的形式来表演。学生发言很积极,有的直接再现情境,学苏轼“把酒问青天”:有的采用书信形式,表达“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的欣慰和牵挂;有的则穿过时空隧道,大胆地想象,把二十世纪的新发明移到了几千年前,找合作伙伴用打电话的形式表演,体现发扬“千里一线牵”的现代文明……通过表演,学生将体态语言再现出来了,也将诗中隐藏的对话凸显出来了,这样既激活了学生头脑中原有的表象和由此产生的新形象,又真切地表达了诗人在重阳节极度思念亲人的感受,让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觉。

4.画:画出内容,再创意境。

绘画是学生喜闻乐见的一种形式,是反映儿童想象的一面镜子。在诗歌教学过程中,不但应该要求学生领会诗句的内容,而且应该让学生想象当时的情境,然后让学生把想象到的情境用手中的彩笔画出来,把诗歌与绘画相结合,真正感悟到“诗情画意”。

例如在教学杜牧的《山行》时,要求学生提笔画一画:苍茫的山,洁白的云,隐约可见的土黄茅舍,红艳似火的满山枫叶,远近衬托,错落有致,诗人置身其中,停车观赏,流连忘返,朝气勃勃,热爱生活的神情,呼之欲出。写情中之情,鲜艳夺目,抒景中之情,耐人寻味,极尽情景融合之妙。

5.品:品读诗句,品出韵味。

理解了诗句的意思,感悟了诗句的感情,把读诗后的情感体验与诗文建立起一定的联系,将诗的外在语言表现形式内化为自己的内心体验,此时就迫切需要将自己内心体验通过一种形式表达出来,这就是品读,即反复地读,带着对诗句的理解有感情地读,读出不同的感受,读出不同的韵味。

例如许多学生在广泛阅读的基础上,发现了“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的因果关系,“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的假设关系,“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中所蕴涵的新生力量不可阻挡的哲理,等等,品出了诗句的哲理美。

以上五个环节,教师要点拨得当,学生理解古诗的语言美、声韵美、意境美、哲理美、心灵美要同步进行,统一而不可分。教师要密切注意从学生的心理特征和知识结构水平出发,进行引导,切忌不顾学生的实际接受能力去作泛泛的抽象分析,将信息传输给学生,要深入浅出,不违背诗的原意,不泯灭诗的光泽,更不能扼杀诗的灵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