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5-30 10:54:45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初老症状,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初老症”,特指在生活和工作的双重压力下,部分年轻人心理年龄比实际年龄大,对新鲜事物缺乏兴趣,心态消极,并且身体开始出现衰退迹象。如今,年过30岁的人大部分是“80后”,笔者发现,不少“80后”的微博网友都将“初老”添加为自己的标签。一些网友甚至直接将自己的微博昵称改成了“××有初老症”“××疑似初老”。
“80后”的玉瑛就是其中之一。“我是看了《我可能不会爱你》这部电视剧后,觉得剧中女主角程又青总结的病症和自己非常像,就觉得自己‘初老’了。”专门做活动策划的玉瑛说:“因为工作需要,常常熬夜,以前年轻,熬一晚白天补一觉就精神了,但现在没三四天回不过神来。”
在某机关单位工作的孟子薇,今年刚30岁出头。“我25岁以后,就常常觉得很累,也不是因为工作,就是觉得心累。记性也变差了,有时候会忘记一些重要的事情。”平时喜欢热闹的她,现在也逐渐缩小了交际圈。
专家释疑:正常现象被过度热炒
在“初老症”的50条症状中,“只要坐下来,小腹就有一摊肉”、“认识新朋友的几率逐渐退化”、“KTV热门点播排行榜里的歌曲完全不会唱”,在网友们中的认可率最高。国内一项调查数结果显示:超过六成的都市人群非上班时段选择“宅”在家里,而最主要的休息方式就是睡觉、看电视和上网。
对此,某医院心理科二级心理咨询师高东表示,目前医学上并没有“初老症”这种说法,这只是一种现象,它主要有两个原因,一个是心理的,一个是生理的。
“社会节奏太快,现在的年轻人压力太大,很多人又是独生子女,没受过什么挫折,到了30岁这个年纪,要承担很多责任,遭遇挫折后,就选择逃避。“高东表示,符合多条“初老症”症状的人群,可能会存在一定的情绪障碍,例如抑郁、焦虑。“我在门诊看到很多‘抑郁症’的病人,和‘初老症’的很多症状很像,其实情绪也会引起身体的问题,如失眠、记忆力下降等。”而生理因素,主要是指现在各种娱乐休闲的活动多了,很多年轻人会经常熬夜,也会导致身体无法承受。
高东表示,“初老症”的50条症状其实是不科学的,因为这其中大多是年轻人面对压力时,常有的一些现象,不能作为“初老”的判断标准。“不管是谁都会有几条相符的,但不是全部。不能一看到相像,就对号入座,认为自己老了。这是一种正常的心理发展过程,却被社会过度炒热了。”
除此之外,“老年病”的提前也是一个原因。如今30岁的人患上“三高”已经不是什么稀奇事了,血糖高、血脂高、胆固醇高,再加上肥胖的蔓延,导致很多年轻人出现早期的脑血管硬化,引起大脑的缺血、缺氧,也会出现疲劳、记忆力下降等情况。
在上世纪70年代末的时候,年轻人流行“装嫩”,不愿长大,拒绝成长:80年代初,又开始学着扮老,装成熟,虽然实际年龄还没有到那个程度。但现在年轻人的“初老”是在承受了生活的艰辛和压力后,表现出的成熟,这种成熟是真实的,也是有一定积极意义的,不是装的。
其实“初老症”并不可怕,关键是年轻人要有正确的价值观,勇于承担责任。如果年轻人只是追求片面的快乐,就会形成一种颓废的趋势。所以年轻人应该正确认识变老,30岁是人生最辉煌的时代,变老并没什么可怕,可怕的大多是怕责任和压力。为了能更好地迎接压力和挑战,合理膳食、多注意休息,并适当地运动很重要。
A “初老症”症状有哪些?
笔者从“初老症”的50条症状中,选取了认可度较高的15条症状,列举如下。
1 枕头旁边、电脑键盘旁边,开始出现一堆万金油,风油精等提神药物;
2 躺在沙发看八点档连续剧30分钟,就会开始熟睡:
3 对于没有结论的冗长会议充满厌恶;
4 对于年轻朋友不让座这件事情会非常介意;
5 KTV热门点播排行榜的歌曲完全不会唱;
6 以前可以唱KTV到天亮,现在只要熬夜一天,就会累一个礼拜:
7 越近的事情越容易忘记,越久以前的事情反而记得越清楚:
8 认识新朋友的速度与几率逐渐钝化;
9 越来越不喜欢改变已经习惯的习惯:
10 懒得交新朋友的原因,是因为懒得从头交代自己的人生;
11 总是把重要的东西放在重要的地方,然后把那个重要的地方彻底忘记:
12 朋友们离婚的(数量/年度)开始超越结婚的(数量/年度);
13 说你看过《东京爱情故事》,知道完治与莉香,周遭一片哗然;
14 以前糟蹋身体,现在被身体糟蹋:
15 一堆人喊你xx姐、xx哥,而你很想叫她们——闭嘴!
B 预防“初老症”需动得多睡得好
如何预防“初老症”?一些专家给出的处方是:黄金睡眠+每天锻炼。
这些原本只应该出现在上了年纪的人身上的症状,如今成了众多30岁左右白领的共同特点,被时下的80后自嘲为“初老症”。有好事者总结了“初老症”的50条症状,没想到借助网络迅速在30岁左右的人群中引起共鸣。
30岁,正是人生最绚丽的时光,怎么就“初老”了呢?是年轻人“为赋新诗强说愁”的矫情,是而立之年对压力的纾解反应,抑或是80后走向成熟前的“阵痛”?——初老,成为这个时代赋予80后的一种文化胎记。
压力加剧, 感觉人未老身先衰
刚过32岁生日的丁伟明对比“初老症”50条后,连呼“中枪了”!他感慨,“初老症”的症状自己都有,特别是“看电视剧半个小时就睡着”。
丁伟明是一家外资公司的项目经理,总部在北京,他时常跟着项目满天飞。长期出差和经常“夜宴”,让才三十出头的他总是带着黑黑的眼圈,与记者聊时,哈欠连天,而且总是下意识地看手机。他说自己似乎得了幻听症,总觉得手机在响,但一看,没响!
他说自己最大的感觉是疲惫:“昨夜陪客户喝酒到夜里10点,然后打牌到凌晨3点,早上8点去机场接另一位客户。”他感慨这样的生活迟早会要了他的命。他说,不只是他,和他年纪相仿的项目经理,几乎没有身体好的。他说,这种用糟蹋身体换来的所谓成功,将来会一股脑地报复给他的身体,但他又不想放弃这份工作,“因为还要挣更多的钱为自己的健康埋单”。
30岁左右的年轻人,在事业上和家庭里开始扮演“担当”的角色。在单位,他们是被领导寄予希望的一群,未来有无限可能性,竞争的压力也大;在家里,他们或许刚刚买了房,刚刚结了婚,刚刚有了小孩,上有老、下有小,压力与日俱增。“压力山大”,让他们常常感觉有一种人未老心先衰的疲惫。
1979年出生的图书公司副总邢海燕,几乎每个周末都在加班,直到33岁的她已成了“剩女”,才意识到工作已经严重侵占了她的生活。她很羡慕周围过着朝九晚五生活的朋友——至少他们还有时间去谈恋爱,去感受生活,对她而言,“生活在别处”!
当“生活”远离生活的时候,工作就成了她唯一的生活。邢海燕说,为了和同龄人竞争这个职位,她需要拿出超人的业绩,牺牲几乎所有的周末来与作者交流书稿,与设计师探讨新书封面,到印刷厂监督质量。身材娇小的她看上去有一种超越年纪的成熟与沧桑。
曾被称为“小皇帝”的这一代,走上社会后,不堪承受生活之重。
张流是南京的新媒体编辑,刚为人父,几年前贷款在江宁买下一处90平方米的房子。他和爱人都上班远,只好又分期付款买了辆伊兰特。孩子出生了,要喝进口奶粉,买纸尿裤,还要为孩子攒幼儿园、小学的赞助费,乡下的父母身体又不好,看病也要花钱。张流说,从没觉得这样缺钱,“80后这一代,小时候没过过苦日子,现在却要面对高房价、高物价”,生活的压力可想而知。
与生活、工作上的重压相比,“人情”与“关系”也让他们困惑。怎么和上司处好关系,怎么和同事保持既竞争又友好的关系,这是一门深奥的学问。他们无暇也没有心情欣赏身边风景,只有勇往直前,去挣钱,去打拼,去升迁,在最好的年华里却感到身心俱疲,于是便有了“人生初老”的感慨。
追逐流行,感觉自己OUT了
彭文旭是舜天集团旗下旅行社的导游,尽管她把指甲涂成酷酷的黑色,绿色的裤子下配一双扎眼的红鞋子,但时尚的她还是慨叹自己老了,“KTV热门点播排行榜的歌曲完全不会唱”,走在路上,还常常被一群中学生喊“阿姨”,这让她陡然明白:自己已走到青春的尾巴尖儿上了。
彭文旭说,不久前和闺密们到KTV去唱歌,结果大多数歌都不会唱,要知道她在大学时可是出了名的麦霸。她感慨自己已赶不上时尚的潮流了,而自己的工作忙起来几乎整天整夜地加班,落伍也就难免了。“别说唱歌了,与朋友们聚在一起吃顿饭,也是一推再推。”她说。
在南京航院社会学副教授张杰看来,初老症50条,不仅是对当下30岁左右人群生理和心理特征的集中白描,更是对当下社会乃至这个时代的剪影和特写。他说,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几乎每个人都在急匆匆追赶,在日新月异的变化面前,每个人都感觉自己在加速老去。
“昨天,你可能还在为自己学会了开博客而欣喜,一夜之间,微博流行,你OUT了;昨天,你还在为自己弄懂了什么是小清新而庆幸,今天几乎所有人都在说着屌丝……”网友JOYTOY在她的博客里发完这些牢骚后得出结论,“我已经老了,看不懂他们说的话!”继而她调侃道:“我难道不是早上八九点钟的太阳,怎么这么快就到了西山的那边?世界昨天还是我的,今天却是你的了,可到明天是谁的,谁也不知道——这究竟是谁的时代?”
与她有着同感的,还有27岁的周海峰,这位工作近4年的广告公司策划,刚入行时曾自诩为站在时尚前沿的人,如今却喟叹“摸不准流行的脉搏了”。
他说这个行业从业人员的流动性很大,几乎天天都有学平面设计的新人来报到,前几年感觉还能和这些刚毕业的大学生对话,可现在,才过去三四年,他与刚入行的新人之间已有严重代沟。他说了一个非常有趣的细节——一个新楼盘设计的平面广告,“新人”给广告中每个住户的脸上都加上了一副没有镜片的黑框眼镜,画中年轻女人无一例外都平胸,穿着中性的服装。他苦笑着说:“这个楼盘主打的是青年才俊、精英社区。我不明白,这无框眼镜和模糊性别究竟怎么来突显才俊和精英!”以前人们说20年一个代沟,后来说10年,再后来是5年,现在基本上可以断定3年就有一个不可逾越的代沟。面对让他看不懂的“小孩儿”, 周海峰开始疑惑:“我是不是真的老了?”
从社会学的角度看初老症,张杰分析,一方面是中国老龄化加速来临,老人社会的特征开始蔓延;另一方面则是人们疲于应对不断更新的新时尚、新名词、新知识乃至新思维,当你还没有完全弄明白某一新事物的时候,更新的时尚已迅速替代了旧时尚,于是乎,人人纷纷“老”去,成了新知识淘汰的“初老”一代。
走向成熟,感觉“初老”其实精彩
在90后眼中,对80后感慨的“初老”却另有一番解释:那是80后“初步获得老资格”换了一种说法,是哥哥姐姐们向刚进入职场的弟弟妹妹们炫耀的一种经验和资历,“初老”的人生其实很精彩。
刚到一家网络媒体工作的小董1990年出生,他身边不乏“初老”的学长。有时,他们常常会把一些小新闻让给小董去做:“我们老了,跑不动了。年轻人,你去吧。”小董觉得前辈和师兄们口中的“老”,更多的是一种居高临下的优越感,是在工作上“摆老资格”,他们拥有更多的资源,有丰富成熟的职场经验,有更从容的心态,在更为年轻的新人面前,他们有资格说自己“老”了。
70后又是怎样看待这批80后“初老”者?在省级机关工作人员孙先生看来,三十出头就谈“老”,实在有些矫情,有点“为赋新诗强说愁”的意味。孙先生回忆毕业后的几年,同学一聚会,话题就是以前在学校如何如何,“这样的怀旧,一怀就是十年,也算是一种初老症状吧。可当真步入中年,再聚会反而不怀旧了,孩子上学、换房换车等现实话题替代了怀旧”。
关键词油菜病害;诊断;防治
众所周知,油菜对磷、氮、硼、钾等营养元素的需求量较大,如果缺乏某一元素即可患生理性病害或菌核病、病毒病,如不及早采取得力措施加以防治,将会对油菜的正常生长产生直接影响。农民只有对油菜主要缺素症及菌核病和病毒病症状及防治基本知识做到全面熟悉了解,才能对症下药,达到增产增效。笔者根据多年从事农业技术推广与服务工作实践,结合潜山县油菜生产实际状况,总结了油菜主要缺素症及菌核病、病毒病的正确诊断与防治方法,以供参考。
1缺素症诊断与防治
1.1缺磷
(1)症状。植株矮小,叶片缩小,叶肉变厚,上部叶片深绿,无光泽,中下部叶片呈紫红色,茎枝细小,角果,种子小。
(2)防治方法。中等肥力的田块用过磷酸钙450~600 kg/hm2作基肥,集中施在油菜根系旁边;在油菜初花期喷施0.2%~0.3%磷酸二氢钾溶液1 500 kg/hm2,或2%过磷酸钙浸出液750~1 125 kg/hm2 [1]。
1.2缺氮
(1)症状。植株瘦小,叶色变黄,分枝较少,根特别细长,角果稀,种子不饱满。
(2)防治方法。氮肥应以早施为原则,集中于苗期施;应分次施用,并在初花以前施完。移栽油菜则要重施基肥,及时追施苗肥和薹肥;直播油菜除部分作种肥外,重点在苗期和薹期施用[2]。
1.3缺硼
(1)症状。植株侧根少,无新根,根表皮变褐,根颈膨大,表皮龟裂;茎杆表皮纵裂,角果和茎杆表皮呈蓝紫或紫红色;新叶尖及边缘紫红色,叶畸形;花序变短,花蕾易脱落,花而不实,有的茎基部长出许多小分枝,到成熟期仍开花。
(2)防治。采取基施为主、根外喷施为辅的原则,整地时用硼砂7.50~11.25 kg/hm2作基肥;采用移栽育苗的田块,在移栽前2~3 d喷施0.2%硼砂溶液750 kg/hm2;在油菜蕾薹期或初花期宜用液体硼肥750 g/hm2对水750 kg/hm2再喷施1次。
1.4缺钾
(1)症状。植株矮小,前期叶色变淡,出现白斑,叶缘变褐,茎细而柔弱,节间长,易倒状,易感染病虫害,抗旱、抗害能力下降。
(2)防治方法。一般用氯化钾11.25 kg/hm2,或草木灰1 125~1 500 kg/hm2作基肥集中施用。
2菌核病诊断与防治
2.1症状
菌核病又叫茎腐病,俗称白杆、搭叶烂等。该病大多在油菜盛花期开始发生,落花后盛发,花瓣、老叶先受害,茎杆受害最严重。茎杆受感染后,早期病斑呈条形淡褐色水渍状,略凹陷,湿度大时,病斑蔓延较快,整个茎杆变成灰白色,表面长出白色绵毛状菌丝,干燥后表皮易裂,后期菌丝在茎内形成大量的黑色鼠粪状颗粒即菌核。叶片受侵染后,病初呈现暗青色不规则水渍状的斑块,后逐渐扩大形成圆形或不规则形状的浅褐或灰褐色轮纹病斑,外围有淡黄色的晕斑,湿度大时,病斑易扩展,上面长有白色菌丝,干燥时,病斑易破裂。
2.2防治方法
(1)农业防治。选用抗病品种,实行水旱轮作,根据菌核在水中浸泡1个月以上能致死原理,可采用稻、油轮作,麦、油轮作来降低菌核数量;选用无病植株的种子,播时可用10%盐水浸种,以消灭种子表面的菌源;油菜田要保持排水通畅,利于降低田间湿度;播前要深翻土地或中耕培土,达到深埋菌核,切断感染源;合理密植、合理施肥,甘蓝型品种,一般移栽田块栽12万~15万株/hm2,直播田块栽18万~30万株/hm2为宜,并根据油菜长势合理施用氮、磷、钾及微量元素,培育健壮植株,增强抵抗力;在初花期、盛花期可摘除植株中下部的老叶、病叶、黄叶,以减少感染源及改善通风透光条件,从而降低发病率。
(2)化学防治。在发病初期,尤其在初花期、盛花期可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1.5 kg/hm2对水750 kg/hm2喷雾;或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1.5 kg/hm2对水750 kg/hm2喷雾;或50%速克灵0.75 kg/hm2,或40%菌核净1.125 kg/hm2对水1 125 kg/hm2喷施,选择无雨天,连施1~3次,每次间隔1周[3]。
3病毒病诊断与防治
3.1症状
油菜病株出现系统型枯斑,老叶片病早,症状明显,后传到新生叶上。初发病时叶片产生针尖大小透明斑,后扩展成近圆形2~4 mm黄斑,中心呈黑色彩褐色枯死斑,坏死斑四周油渍状。菜薹上出现紫黑色梭形至长条形病斑,且从中下部向分枝和果梗上扩展,后期茎上病斑多纵裂或横裂,花、角果易萎蔫或枯死。角果产生黑色枯死斑点,多畸形。
3.2防治方法
(1)选用抗病品种。因地制宜选用抗病毒病的油菜品种,如皖油12号、皖油13号、湘杂油1号、中双4号、蓉油3号等。
(2)适期播种。通过调节播种期避开蚜虫迁飞高峰期,降低蚜虫吸毒传毒的机会,从而使病害发生减轻。一般早播会加重病害,而播种过迟又不利于油菜生产。因此,应根据当地具体实际情况适时播种,一般秋季干旱少雨,往往与蚜虫的迁飞期相吻合,导致苗期发病严重。同时,也为成株期积累了大量毒源,使其病害流行的可能性增加,因此掌握在不影响油菜产量的情况下,适当延迟播种期,具有明显减轻苗病发生的作用[4]。
(3)加强栽培管理。加强苗期的管理,培育壮苗,增强抗性。做到苗肥施足、施早,避免偏施、迟施氮肥;结合中耕除草、间苗、定苗时拔除弱苗、病苗。同时,苗床土壤干燥时,应注意及时灌溉,以控制蚜虫的危害。此外,油菜苗床的选择不宜设在离毒源寄生较多的蔬菜地附近,避免蚜虫频繁迁飞吸毒传毒,这对控制苗期病毒病的发生具有一定作用。
(4)治蚜防病。有效消灭蚜虫介体或切断毒源是防治油菜病毒病的关键措施。治蚜防病的策略应统筹考虑,连片防治,早治、连续治,才能取得较好的防病效果。油菜田周围各种毒源寄主上的蚜虫是油菜苗期病毒病发生的主要侵染来源。因此,在防治蚜虫时,不仅要注意防治油菜苗床或大田苗期的蚜虫,更重要的是要考虑毒源寄主植物上蚜虫的防治,尽量做到统筹安排,联防联治。必须从幼苗期开始加强田间巡查,苗期查到有翅蚜植株达10%~20%,或平均每株有无翅蚜20头左右或有翅蚜5头左右,即迅速施药防治。抽薹后,当有蚜花枝率达5%~10%,个别花枝上出现3 cm左右的虫蜡棒时,需进行防治。喷药时应注意喷在嫩叶、嫩茎及心叶上,正反面都要喷到。如果虫口密度大,为害严重,间隔5~7 d再喷药1次。
(5)药剂防治。发病时,用2%菌克毒克1 500~1 800 mL/hm2,或10%稼泰1 350 mL/hm2,对水675 kg/hm2均匀喷雾。
4参考文献
[1] 吴翠筠.杂交油菜缺素症状及救治[J].农技服务,2008(11):77-78.
[2] 陈香华,汪立新.黄淮流域油菜菌核病的发生及综合防治[J].现代农业科技,2008(17):153.
关键词 柿树病虫害;危害部位;症状;发病规律;防治技术
中图分类号 S436.65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2)01-0182-01
河南省郸城县是柿树的主产区,全县现有柿树200万株,主要分布在村庄庭院和农柿间作。近年来,郸城县森防站通过调查发现,影响柿树产量和质量的主要病虫害是柿树炭疽病、柿绵蚧、柿蒂虫[1-2]。现将这三大病虫害危害症状和综合防治技术介绍如下。
1 柿树炭疽病
1.1 危害部位及症状
主要危害果实和新梢,叶片上很少发生,即使有,也局限于叶柄或叶脉上;果实主要在近蒂处发病。新梢一般于6月上旬开始发病,果实染病较晚,一般在6月下旬、7月上旬,也可延续至采收期。果实染病,初在果面形成针头大小深褐色至黑色小斑点,后扩大为圆形或椭圆形,稍凹陷,呈黄褐色,病斑直径约1 cm。病斑中央有黑点,其上有黑灰色的粘状物(分生孢子)着生,病斑常深入皮层以下,果内形成黑色硬块,1个病果上一般生1~2个病斑,多者数十个,被害果实容易软化脱落,或发酸变质。新梢上发生的病斑,多呈椭圆形,黑色或黑褐色,表面略凹陷而开裂,上面散生黑色小点(孢子层),病斑长20 mm,宽7~12 mm,病斑环绕新梢一周时,因疏导组织遭到破坏,病斑上部的枝条干枯,引起落叶。
1.2 发病规律
病菌以菌丝体在枝梢病部或病果、叶痕及冬芽中越冬。翌年夏产生分生孢子,借风雨、昆虫传播,从伤口直接入侵。伤口入侵潜育期3~6 d;直接入侵潜育期6~10 d。高温高湿利于发病(25 ℃最适宜此菌的繁殖和发展)。雨后气温升高或夏季多雨年份发病重。果实和枝条有伤口时更容易入侵。
1.3 防治技术
选择无病苗木,加强栽培管理,多施有机肥,配施磷钾肥,少施氮肥,防止枝条徒长,组织不充实,降低抗病能力。清除初侵染源,结合冬剪剪除病枝,柿树生长期,认真剪除病枝病果,集中烧毁或深埋。柿树萌芽前喷波美5 °Bé石硫合剂或45%晶体石硫合剂30倍液,6月上旬各喷1∶5∶400倍式波尔多液,7月中旬及8月上中旬各喷1次1∶3∶300倍式波尔多液或7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400~500倍液、50%苯菌灵可湿性粉剂1 500倍液、70%甲基硫菌灵超微可湿性粉剂1 000倍液,以抑制菌丝蔓延[3]。
2 柿绵蚧
2.1 危害部位及症状
柿绵蚧危害柿树地上部分的枝、干、叶、果和柿蒂,轻则影响柿树正常发育,重则造成减产,甚至导致绝收或柿树死亡。柿绵蚧在河南1年发生4代,以初龄幼虫在三至六年生枝条的裂皮缝中、树干粗皮缝隙、枝条轮痕、叶痕及干柿蒂上越冬。柿树萌芽期开始活动,初龄若虫爬到嫩芽、新梢、叶柄、叶背处吸食枝液,2龄后开始固定取食,固着在柿蒂和果实表面危害,同时形成蜡被。逐渐长大分化为雌雄两性。5月下旬成虫交尾,随后雌虫体背形成白色卵囊开始产卵。前2代主要危害叶片和新梢,使叶片褪绿变浅,蜡质分泌物及排泄物污染叶片,影响柿树的正常呼吸和光合作用,叶片被害严重时畸形,提早落叶。嫩枝被害后轻则形成黑斑、重则枯死。幼果被害后容易发生落果,柿果长大后,由绿变黄变软,虫体固着部位逐渐凹陷,木栓化,变黑色,严重时造成裂果,对产量和质量都有很大影响。枝多、叶茂、皮薄、的品种受害更重。10月中旬,果实采收后,若虫爬入越冬场所越冬。
2.2 防治技术
可采取以下措施防治柿树病虫害:早春柿树发芽前喷1次5°Bé石硫合剂或5°柴油乳剂,消灭越冬若虫。柿树展叶开花前,各代若虫蜡壳未形成时,喷50%对硫磷2 500倍液、蚧杀特或蚧壳速杀乳油1 000~1 500倍液,蜡壳形成后喷蜡蚧灵800~1 000倍液。据田间试验,河南豫东地区5月下旬喷25%壳虱可湿性粉剂(农药通用名噻嗪酮)1 000~1 500倍液效果好。
3 柿蒂虫
3.1 危害部位及症状
柿蒂虫在柿产区普遍发生,是一种专门危害柿果的害虫,受害严重地区,造成大幅减产。该虫在河南1年发生2代,以老熟幼虫在树皮缝或树干基部附近3~4 cm土中结茧越冬。越冬幼虫翌年4月中下旬至5月中旬化蛹,5月上旬至6月上旬羽化成虫,成虫白天静伏于叶背,夜间活动,卵多产于果柄或果蒂缝隙,1代幼虫5月下旬开始危害,6月中下旬为盛期,多由果柄蛀入幼果内,粪便排于孔外,1只幼虫能危害4~6个果,幼虫于果蒂和果实基部吐丝缠绕,被害果不易脱落,6―7月幼虫老熟,一部分在果内,一部分在树皮裂缝内结茧化蛹。2代幼虫7月中下旬开始危害,8―9月危害最重,在柿蒂下蛀害果肉,被害果提前变红、变软而脱落。9月中旬开始老熟越冬。
3.2 防治技术
落叶后至发芽前刮除老翘皮,消灭越冬老熟幼虫。6―8月幼虫蛀果阶段,摘除蛀果深埋,消灭当年蛹和幼虫。5月(下转第186页)
(上接第182页)
中旬、7月中下旬进行药物防治,在树上喷20%灭扫利乳油2 000~3 000倍液、50%杀螟松乳油1 000倍液、50%辛硫磷1 000倍液、40%水胺硫磷1 500倍液、50%敌敌畏1 000倍液、50%磷胺乳油1 000~1 500倍液、50%久效磷乳油或50%对硫磷乳油1 500~2 000倍液、20%速灭杀丁乳油2 000~3 000倍液、20%氯马乳油或10%溴马乳油2 000~2 500倍液。主要喷洒在柿树的果实果柄[4]。
4 参考文献
[1] 吕佩珂.中国果树病虫原色图谱[M].北京:华夏出版社,1993.
[2] 陕西省果树研究所,山东农学院,河南省博爱县农林局.柿[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1982.
关键词:园林植物病虫害防治
为全面加强园林植物病虫害的防治工作,保护园林工程成品建设,结合植物本身的实际,就进一步加强植物病虫害防控工作,特制定以下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保护生态、优化环境、建设生态城市为目标,坚持“预防为主,科学防控,依法治理”的防治方针,遵循“突出重点,分段治理,属地负责,联防联治” 和“治早、治小、治了”的原则,建立园林植物病虫害防治长效机制。坚决遏制病虫害的发生和蔓延,为生态城的环境建设提供安全保障。
二、防治范围与和方法
(一)病害类型
根据致病因素的性质,园林植物病害分为非侵染性病害和侵染性病害,病害类型主要有大叶黄杨白粉病、月季白粉病、月季黑斑病、丝兰叶斑病、杨树破腹病、杨树腐烂病、草坪锈病等。主要病害及其防治方法:
1、大叶黄杨白粉病
症状:主要为害叶片和嫩梢,病斑呈现白色霉层,多分布于叶片正面,发病初期,感病叶片出现多个圆形病斑,随着病斑的扩大,相互愈合成不规则形状,严重时白色霉层状病斑会扩展到整个叶片和病梢,叶片皱缩、修剪不及时发病严重。
防治:注意及时修剪,不栽植过密,加强管理,使通风透光,及时除去病梢、病叶。发病初期可喷洒15%粉锈宁1500倍液,或50%多菌灵800倍液,或70%甲基托布津1000倍液进行喷雾防治,并注意药剂的交替轮换使用,防止病菌抗药性的发生。
2、丝兰叶斑病
症状:丝兰叶片感病初期,产生褐色病斑,中部呈灰褐色,病斑圆形或不规则形,并有同心轮纹,发病后期在病斑上可见小的黑色分生孢子器。
防治:及时剪除病叶;发病初期喷施石灰等量式100倍液波尔多液,也可喷多菌灵和甲基托布津等杀菌剂进行防治。
3、杨树腐烂病
症状:该病菌可为害毛白杨、新疆杨、柳树等。主要为害树势较弱的新移植的植株。发病初期树皮上出现灰褐色水泽状斑,用手压即可流出红褐色液体,后期在病斑上生出许多针头状的黑色分生孢子器,并可见金黄色丝状卷曲的孢子角。
防治:增强树势,及时清除病死枝,对树梢较弱的新栽树木涂抹“树乐”30-60倍液,或晶体石硫合剂100倍液进行预防保护;发病初期用多菌灵或甲基托布津200倍液或“树乐”5-10倍液涂抹病斑,涂抹前应刮除病斑或病斑上用刀划网格线,以提高防治效果。
4、草坪锈病
症状:锈病可分为叶绣、杆绣、条绣。发病初期病部形成黄褐色菌落,散出铁锈状物质,叶片叶绿素遭到破坏,光合作用降低,呼吸作用失调,草坪矮小,生长不良叶片大量失水后变黄枯死。
防治:夏末秋初是防治草坪锈病最关键的时期,应注意加强防治,及时控制草坪锈病的发生、流行,减少它对草坪的为害。及时修剪,少施氮肥,合理浇水。发病初期喷洒25%粉锈宁2000-2500倍液进行防治。在草坪叶片保持干燥时喷药效果好,一般7-10天喷一次药。
5、其他病害防治。
(二)虫害类型
虫害分为食叶型害虫(刺蛾类、蓑蛾类、毒蛾类、夜蛾类、舟蛾类)、吮吸性害虫、蛀干类害虫(天牛、吉丁虫)、地下害虫(蝼蛄、蛴螬、金针虫、地老虎)。主要要虫害及防治方法:
1、美国白蛾
形态及习性:为害白蜡、国槐、法桐、臭椿、金银木、西府海棠、刺槐、垂柳、毛白杨等。幼体黄绿色至灰黑色,背部毛瘤黑色,椭圆形具黑边;成虫体、短翅为白色,体长8=12mm,复眼黑褐色,口器短而弱;胸部背面密布白色长毛。1年发生3代,该虫以蛹越冬,4月上中旬越冬蛹羽化成成虫,初孵幼虫集中取食叶片并吐丝结网,随虫体长大,网幕逐渐扩大,最大可达1m,幼虫4龄开始为害,大量取食,常造成整株叶片被吃光。
防治方法:首先可采用人工挖蛹、捕成虫、剪卵块、摘网幕进行防治,在老熟幼虫下树化蛹时,在树干上绑疏松的稻草引起进入化蛹,适时解除草把烧毁,消灭其蛹;也可利用天敌防治,在各代老熟幼虫期、蛹期释放白蛾周氏小蜂;药剂防治 在每代盛卵期至幼虫破网前可喷洒20%除虫脲6000-8000倍液防治,幼虫分散为害老熟期可喷洒1.2%烟参碱乳油1000倍液,也可使用其他有机磷、氨基甲酸酯和拟除虫菊酯类触杀剂、胃毒剂进行防治。
2、杨扇舟蛾
形态及习性:为害杨树、柳树等。1年发生4-5代,啃食叶肉为害,严重时可将整株树木吃光,1年中5-9月都可见幼虫为害。
防治方法:幼虫群集为害阶段可人工剪除虫苞,消灭幼虫;初孵幼虫期可喷洒20%除虫脲10000倍液、BT乳油500-800倍液或1.2%烟参碱乳油1000倍液防治;也可用黑光灯诱杀成虫。
3、国槐尺蛾
形态及习性:为害国槐、龙爪槐、蝴蝶槐等。该虫一年发生3-4代,以蛹在树木周围松软土壤中越冬。第一代幼虫始见于4月末,2代幼虫在6月下旬孵化为害,3代幼虫8月上旬孵化为害。5月下旬、7月中旬和8月下旬-9月上旬是各代幼虫严重为害期,常造成整株树叶被吃光的现象。
防治方法:各代幼虫化蛹后,在树冠下、松土中挖蛹;药剂防治关键是抓好1代幼虫的防治,1生比较整齐,4月下旬-5月上旬为1代幼虫的1-2龄期,可喷洒20%除虫脲10000倍液、BT乳油500-800倍液或1.2%烟参碱乳油1000倍液防治。如此期防治效果好,2、3生轻微,可不再进行药剂防治。如1代防治有欠缺,2代幼虫期需喷洒除虫脲1次;幼虫吐丝下垂和下树化蛹时,扫除集中杀灭。
4、柳毒蛾
形态及习性:为害垂柳、旱柳 馒头柳。成虫体长11-20mm,躯体生白色绒毛。老熟幼虫体长28-41mm,头部黑色,有棕白色绒毛,1年发生2代,以2龄幼虫在树皮裂缝里做茧过冬,次年4月中旬开始为害,啃食叶肉,余下叶脉昼潜夜食。6月中旬幼虫老熟,开始化蛹,6月底成虫羽化,有趋光性,产卵在树干上。7月初第一代幼虫孵化为害,9月中旬第二代幼虫孵化为害。9月底幼虫钻入树皮裂缝处做茧越冬。
防治方法:于低龄幼虫期喷洒8000倍液20%的灭幼脲1号防治,或1.2%烟参碱乳油1000倍液防治幼虫。
5、黄刺蛾
形态及习性:为害海棠、石榴、榆叶梅、月季、红瑞木、杨树、紫薇、紫荆、大叶黄杨、柳、榆、山楂等,成虫体长15-17mm,老熟幼虫体长16-25mm,体色鲜艳,头部黑褐色,1年发生2代,以老熟幼虫结茧在树上越冬,次年5月化蛹,6月上旬成虫羽化。1代幼虫为害在6月下旬-7月中旬,2代幼虫为害期在8月下旬-9月下旬,10月老熟幼虫结茧越冬。该虫成虫羽化后,产卵在叶片,幼虫孵化后先将卵壳吃掉,然后啃食叶肉,吞食叶片。
防治方法:清除树体或枝条上的茧,消灭幼虫和蛹;低龄幼虫期可喷洒20%除虫脲10000倍液,幼虫分散为害前,喷洒1.2%烟参碱乳油1000倍液或其他菊酯类或昆虫生长调节剂类药剂防治。
6、日本龟蜡蚧
形态及习性:为害法桐、大叶黄杨、月季、玫瑰、石榴、紫薇、毛白杨、白蜡、碧桃等,雌成虫体长3-5mm,椭圆形。体背有较厚的灰白色蜡壳,背部中央隆起似半球形,表面具龟甲状凹纹,边缘蜡层厚且弯曲,内周缘有8组小角突,该虫一年发生一代,以受精雌成虫越冬,5月下旬开始产卵,6月中旬若虫开始孵化,爬向树叶为害,固定后开始分泌蜡质,形成星芒状蜡壳,45天后开始分化,9月中旬陆续由叶片转移到枝条上,11月上旬越冬开始。该虫发生严重时,常造成枝条死亡和煤污发生,使花木衰弱。
防治方法:若虫初孵化期喷洒1000倍1.2%烟参碱乳油或喷洒蚧螨灵200倍液防治;若虫固着后结蜡初期,可喷洒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2000倍液防治;人工剪除虫植或刮除树体上的虫体,并注意及时销毁。
7、其他病虫害。
三、防治措施
(一)搞好监测预报,准确掌握疫情动态。
针对各虫害发生特点和规律,制定监测方案,确定重点监测区域。开展长期定点监测和定期疫情普查,一旦发现害虫,应尽快查清发生范围,并进行封锁和除治。
(二)采取综合除治,提高防治水平
一旦发现疫情,要综合运用人工、物理和生物防治措施、并辅以生物药(制)剂防治,采取诱杀成虫、剪除网幕、药防幼虫和收集虫蛹的方法,抓住幼虫为害期的三个重要时期,以及成虫羽化期、卵期、幼虫网幕期和下树化蛹期关键环节,组织多形式、多环节灭杀。
1、人工剪除网幕:幼虫有群集和吐丝结网缀叶的习性,在幼虫网幕期(5月中、下旬;7月中、下旬;9月中、下旬)用高枝剪及时剪除美国白蛾幼虫网幕及危害的枝条。剪下的枝条及网幕要装入塑料袋中,集中烧毁。
2、人工挖蛹:化蛹时(第一代,6月下旬-7月上旬;第二代,8月上旬;第三代,10月中旬―翌年4月下旬),寻找树皮缝隙等处越冬、越夏,在美国白蛾各代蛹期,采取人工挖蛹的措施,提高防治成效。
3、围草诱蛹:在老熟幼虫化蛹前(一代,6月下旬;二代,8月中旬;越冬代,10上旬),利用老熟幼虫有沿树干下树寻找潜伏场所进行结茧的习性,发现有危害害虫的树木,在老熟虫开始下树时期,在树干离地面1至1.5米左右处,用谷草、稻草、麦秸、杂草等在树干上绑缚一周,诱集下树老熟幼虫在其中化蛹,然后于蛹前解下草把烧毁。
4、六月至八月:主要以预防腐烂病、白粉病、刺蛾、尺蠖、红蜘蛛、蚜虫、介壳虫、天牛为主;九月至十一月以预防透翅蛾、蚜虫、红蜘蛛等食叶害虫和蛀干害虫为主,防治病虫害发生和蔓延。
(三)其他预防工作
1、中耕除草:进入夏季雨水较多,绿地内杂草生长快,与其它地被植物争夺养分和生长空间,影响其正常生长和景观效果,因此要及时修剪和清除杂草,防止杂草结籽和蔓延。
2、施肥:除施氮肥外,根据季节和不同植物生物学特性,适时适量追施磷、钾肥料,保证植物的营养与生殖生长。
3、松土保墒:雨后和灌溉后及时松土,以增加土壤的通透性,提高土壤保墒力,有利于有机物分解,增加土壤肥力,满足树木生长需要。
4、汛期排水防涝:对低洼地块植被,根据雨水情况及时排涝,防止积水烂根。
5、修剪:对部分花灌木及时疏稀、截短;球类和绿篱类植物及时整形修剪;草坪植物适时修剪,保证良好的景观效果。
6、扶直:汛期对发生倒外倾斜的树木及时扶正,必要时设支撑。
7、维护巡查:及时对绿地进行巡查、维护、看管,对树木外斜、病虫害情况等要做到及时发现,及时处理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强领导,明确责任。
园林公司配备打药车和防治药剂,以预防生态城区域内大范围的虫害疫情的发生。
要求各施工、养护单位准备打药设备和有关的生物或化学药剂,对所负责的区域进行打药防治,对重点已经发生的部分要求进行检测,针对不同的病虫害采取相应的防治方法,杜绝任何一种病虫害的发生和蔓延。
(二)科学防治,综合治理。
全面加强对植物病虫害的监测,及时准确虫害信息,一旦发现疫情,立即将疫情区封锁,防止疫情扩散,并采取以人工、无公害药剂为主的综合防治措施,提高防治成效。
(三)联防联治,统一行动。
防治责任按属地管理落实防治主体,坚持“统一部署、统一时间、统一行动、统一用药”,部门联动,建设部门与各施工、养护单位密切配合,形成全覆盖、无缝隙的防治局面。
(四)信息畅通,及时发现,快速反应,有效控制。
各防治单位应固定专人管理,发现虫情,第一时间向上级部门报告,责任单位应及时组织防治,阻止虫情扩大蔓延。
参考文献:
1、天津市北方园林生态科学技术研究所 《天津园林绿化技术》 天津: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2009.1
摘要:侧柏毒蛾(Parocneria furva(Leech))属鳞翅目、毒蛾科。常以幼虫为害多种柏木,当幼虫为害森林中柏木林时,因药剂难以触及虫体,防治效果不明显。我们通过对侧柏毒蛾为害防治实验的观察,防治方法经济、高效、可行,可在生产中推广运用。
关键词:柏木;侧柏毒蛾;为害;防治实验
一、侧柏毒蛾形态特征及生活习性
1.形态特征。
卵:扁圆形,长约0.7-0.8毫米,初产时为绿色,有光泽,渐变黄褐色,孵化前为黑褐色。
幼虫:初孵体长平均1.80mm。老龄幼虫体长18.24~24.20mm;幼虫在发育过程中体色差异较大,有浅红色、黄褐色及灰褐色3种色型。腹部背面中央具青灰色或浅红色双细纵纹,与两侧亚背区灰黑色纵条纹组成明显的宽纵带,该带在中、后胸背板为六边形斑,呈灰绿色或淡褐色;各节具有棕白色毛瘤,上着生黄褐色和黑色刚毛,背线黑绿色,第3、7、8、11、节背面发白,腹部第6~7节背面各具1个翻缩腺,浅红色;体各节均具毛瘤,以前胸气门前毛瘤最为发达。腹足趾钩为单序纵带,臀足趾钩为单序横带。
蛹:体长8.60~12.06mm。初化蛹时为青绿色,后变为灰褐色至黑褐色。腹末端具暗红褐色的钩状臀棘,羽化前呈黄褐色,上着生白色细毛。
成虫:体灰褐色。雌虫体长5.5~11mm,翅展22~31mm;雄虫体长8.5~10mm,翅展23~29mm。雌虫触角灰白色,短双栉齿状;雄虫触角黑色,长双栉齿状。雄虫前翅灰黑色,内线在中室后方Cu2脉处向外折角,外线和亚缘线锯齿状曲折,缘毛暗红褐色和灰白色相间。后翅色较淡,缘毛灰白色。腹部背面灰褐色,基节灰白色,显著。雌虫翅面斑纹较雄虫清晰,但体色稍淡。中、后足胫节各具端距1对。
2.生活习性。
侧柏毒蛾在我县一年发生二代,以完成发育的幼虫在卵壳内越冬。以卵在柏树叶上越冬,第二年3月开始孵化,6月上,中旬幼虫开始化蛹,下旬羽化产卵。第二代成虫于8月中旬出现,产卵于叶片上越冬。幼虫为害顶梢初萌发的嫩叶,由上至下为害,在夜晚至上午9时前取食,上午9时至10时,在太阳光下,活动剧烈,寻找隐蔽场所,潜伏于树皮裂缝、枝下,叶丛间。幼虫老熟后在枝叶丛中或树干缝隙内结茧化蛹。成虫昼伏夜出,特别在傍晚和黎明前后活动剧烈,有较强的趋光性。
在3月中、下旬,当日均气温14℃时,越冬幼虫开始爬出卵壳,5月中旬末初见老熟幼虫化蛹,6月上旬始见成虫。第2代幼虫于6月中、下旬出现,8月中旬见蛹,8月底始见成虫。
成虫羽化昼夜均可进行,但以夜晚为主,占总成虫量的66.7%。成虫交尾昼夜均可进行,羽化后当天即行交尾,交尾历经12.5h以上,雌雄虫一般只交尾1次。成虫交尾后即可产卵,卵粒位于鳞叶,多数单行排列,卵成块,每卵块有卵1~29粒。成虫产卵数次至数十次。单雌产卵量13~183粒。成虫白天栖于枝叶,若风吹惊动,即飞转于其他枝条或树株。成虫寿命3.5~12天,具强烈趋光性,雌虫尤甚。卵期16~23天,卵块孵化完需经1~5天。林内卵孵化率46.2%~100%。初孵幼虫喜群居,1卵块孵化的幼虫多在一小枝条活动,取食嫩鳞叶。1~2龄幼虫能吐丝下垂,随风飘迁。幼虫白天多隐伏于树皮裂缝或伤疤处,多在夜间取食危害。1头幼虫一生平均食叶量为4.23g,4龄以后食叶量可达93.46%。幼虫6龄。蛹期5~12天。8月底成虫羽化产卵,卵内胚胎于9月底前完成发育,且不孵化,并在卵壳内进行越冬。以卵在柏树叶上越冬,第二年3月开始孵化,6月上,中旬幼虫开始化蛹,下旬羽化产卵。第二代成虫于9月中、下旬出现,产卵于叶片上越冬。幼虫为害顶梢初萌发的嫩叶,由上至下为害,在夜晚至上午9时前取食,上午9时至10时,在太阳光下,活动剧烈,寻找隐蔽场所,潜伏于树皮裂缝、枝下,叶丛间。幼虫老熟后在枝叶丛中或树干缝隙内结茧化蛹。成虫昼伏夜出,特别在傍晚和黎明前后活动剧烈,有较强的趋光性。
二、受害林地基本情况
1.自然条件。
实验林地位于我县敖溪镇指挥村林地,地理坐标东经 107°38′42″北纬27°29′32″,海拔812m,平均气温15.4℃,年降雨量1212.5mm,无霜期296天,成土母岩为碳酸岩,土壤为棕色石灰土,PH值6.5,林地面积25亩。
2.侧柏毒蛾为害症状。
4月上旬,柏木开始出现零星为害,表现症状为:嫩枝被取食后,林木由绿色浅变为浅绿色。后期由于虫口密谋不断加大,造成树枝干枯,林木症状慢慢变为黄色,甚至引起个别植株死亡,剥开枝丛,可肉眼观察到侧柏毒蛾幼虫,绿灰色,体长20mm不等,在放大镜下观察,幼虫形态特征更为明显。通过样地(20m*20m)测算,受害率为97%。
3.发生柏木虫害的原因。
我县这几年都为暧冬,为侧柏毒蛾卵越冬,提供了良好条件。
由于我县是农业县,在生产,生活中大量使用高效,高毒农药,使各种鸟类及侧柏毒蛾天敌大量消失,为虫灾的爆发提供了有利条件。
4.实验方法。
(1)5月幼虫发生期,将林地分成两个小班,1小班采用化学防治,喷洒1:1000灭幼脲,相隔5天又喷一次。
(2)6月上旬幼虫化蛹期,利用成虫的趋光性在2号小班安放频振式杀虫灯诱杀成虫。
5.实验效果。
一、榆树的病害
1、榆溃疡病
识别特征:受害树木多在皮孔和修枝伤口处发病,发病初期病斑不明显,颜色较暗,皮层组织变软,呈深灰色。发病后期病部树皮组织坏死,枝、干部受害部位变细下陷,纵向开裂,形成不规则斑。当病斑环绕一周时,输导组织被切断,树木干枯死亡。小树、苗木当年死亡,大树则数年后枯死。
防治办法:①严格禁止使用带病苗木。一经发现病株就地烧毁。②及时修枝、防治榆跳象,提高抗病力。③发病初期用甲基托布津200~300倍液,或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100倍液涂抹防治。
2、榆枯枝病
识别特征:发病初期症状不明显,皮层开始腐烂时也无明显症状,只有小枝上叶片萎蔫,叶形甚小,剥皮可见腐烂病状。此后病皮失水干缩,并产生朱红色小疣。若病皮绕树枝、干一周,则导致枯枝、枯干。
防治方法:①注意防治害虫,预防霜冻及日灼。②及时修枝、清理病虫枝和病虫木及枯立木。③城市绿化观赏树修剪不宜过度。同时清除枯枝、枯树及病树。
3、榆树炭疽病
识别特征:发病初期,感病叶片上产生不规则形病斑,病斑浅黄色或灰白色,发病后期病斑上生产黑色或黑褐色粒状突起,多呈放射性排列。发病严重时,树叶变黄,提前脱落。
防治方法:①减少侵染来源,及时剪除病叶、病枝,清除落叶,集中销毁。②药剂防治,落叶后,喷施1:3:100波尔多液或45%代森锰锌500倍液。
4、榆树黑斑病
识别特征:病害发生在叶上,生长季节内均有发生。发病初期,感病叶表面形成黄色斑点,病斑近圆形或不规则形,以后病斑逐渐扩大,边缘不整齐。发病后期病斑上产生略呈轮状排列的黑色小突起。潮湿时小突起中挤出淡黄色乳酪状的分生孢子堆。10~11月间病斑上出现圆形黑色小粒点,病斑呈疮痂状,病斑可相互联合形成不规则的大斑。
防治方法:①减少侵染来源,晚秋或初冬时,收集并烧毁落地病叶。发病初期,及时剪除病叶、病枝,集中销毁。②药剂防治,发病初期,喷施1:1:100波尔多液,或65%可湿性代森锰锌500倍液,或65%可湿美铁500倍液,隔天喷1次。喷2-3次。
二、榆树害虫
1、榆毒蛾
识别特征:成虫体长12mm左右,翅展25mm左右。体和翅白色,足的胫节和跗节橙黄色。卵椭圆形,灰黄色,表面覆盖着灰黑色分泌物,成串排列。幼虫老熟幼虫体长30mm左右,体淡黄色。各节背面有白色毛瘤,瘤的基部周围为黑色,腹部第1至2节有黑色较大的毛丛。蛹长15mm左右,淡绿色,头顶有黑褐色毛束。生活习性,华北地区1年2代,以初龄幼虫在树皮缝隙间、孔洞中结白色薄茧越冬。翌年4月中旬活动为害。6月中旬幼虫老熟,在树上或建筑物缝处化蛹,蛹期15天至20天。7月初成虫羽化,有趋光性。雌蛾多产卵于枝条上或叶背,成串排列。
2、绿尾大蚕蛾
识别特征,成虫:体长35~40mm,翅展122mm左右。体表具深厚白色绒毛,翅粉绿色,前翅前缘经前胸呈紫褐色,翅中央有一眼状斑纹,后翅尾状突起,长40mm。卵球形稍扁,长2mm,灰褐色。幼虫体长80mm左右,黄绿色,气门上线为红色、黄色2条。体节有瘤状突起,以中、后胸4个及第8腹:节背上1个特大瘤突上有褐色、白色长毛,无毒,蛹体长45-50mm,赤褐色。额区有1块浅色斑。茧长卵圆形,灰黄或灰褐色。生活习性,华北地区1年2代,在树上作茧化蛹越冬。越冬蛹4月中旬至5月上旬羽化并产卵。卵期10天至15天。第1代幼虫5月上中旬孵化。幼虫共5龄,历期365~44天。老熟幼虫6月上旬开始化蛹,中旬达盛期。蛹历期15至20天。
3、榆凤蛾
识别特征,成虫体翅黑色,体长22mm,翅展55~91mm,触角栉齿状,前翅褐色稍带黄褐色。反翅后角有尾状突起,外缘有2列不规则红斑。翅基片黑色各有1个红色斑点。腹部背面黑色,体节间;红色(雌性)或橙黄色(雄性)。卵圆球形,黄色,有光泽。幼虫头黑色,全体被较厚白色蜡粉。老熟幼虫体长44~58mm,淡绿色,全身刚毛淡黄色,各节末端有1个黑色圆点。背浅黄色,亚背线及气门上线为褐色斑组成。气门黄色,围气门黑色。生活习性,华北地区1年2代,蛹在树冠落叶间、表土层越冬。次年5月初至6月羽化。5月中旬至6月中旬孵化为害,6月中、下旬为害最烈;6月下旬至7月中旬下树作茧化蛹。第2代成虫于7月底至8月中旬羽化,4~8天后产卵,幼虫期30至38天,共历5~6龄,成虫产卵聚生平铺,产叶反面,每块30~109粒,每个雌成虫一生产卵80~302粒。
脑袋竟成囊虫“安乐窝”
广东省肇源县的老尚患头痛病多年,但从未到医院检查过,始终靠吃止痛片对付。前不久,老尚突然变得口齿不清且意识模糊,被家人紧急送往哈医大附属二院脑外科。接诊医生叶伟教授为他做了详细检查,最后确诊为“侧脑室囊虫及梗阻性脑积水”。术中,叶大夫从他的后脑里取出了一条拇指大小的脑囊虫,此囊虫长达3厘米,拥有6个乳白色头节。苏醒过来的老尚得知详情后不由得大惊失色,没想到自己的脑袋竟成了囊虫的“安乐窝”。
从2002年底到2005年2月初,叶伟教授已为36例脑囊虫病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的病人进行了手术治疗,其中囊虫位于四脑室内20例,侧脑室内9例,环池3例,视交叉池2例,枕大池1例,高颈段椎管内1例。术后有32人完全康复,重返工作岗位;有4人因合并脑实质囊虫数量较多,癫痫发作较重,需要用药控制,不得不长期病休在家。其中绝大多数的患者都像老尚一样,始终不把头痛当回事,直到病情严重时才被送到医院救治。
脑囊虫病是一种常见的神经系统寄生虫病。在世界范围内,以非洲、东欧、拉丁美洲及印度、印尼和我国的猪肉绦虫感染率最高。我国尤以东北、华北地区多见,西北地区及云南次之,长江以南少见。引起寄生虫感染的最主要因素是环境卫生不好,使绦虫卵污染了食物和水源,进而进入人体导致囊虫病。如果卫生检疫不认真,含有囊虫的“豆猪”进入市场,进而被人们食用,也可以导致囊虫病。在一些卫生条件较差,特别是水源供应不好、农业落后和饮食卫生差的地方,其发病率就高。
头痛要到医院去检查
中枢神经系统一旦受囊虫感染,会出现哪些症状呢?叶伟教授介绍说,其最常见的表现是抽搐发作,其次为头痛、呕吐、视力减退、肢体瘫痪、偏盲、失语、运动障碍、发热、颈项强直等。如果有这些症状的一项或多项,就需要到医院接受CT、核磁共振和囊虫免疫试验等检查,明确是否染上了脑囊虫病。
一旦感染上脑囊虫病,需要根据病变部位和分期的不同而选用药物、手术或手术加药物等疗法。脑囊虫用药目前仍以吡喹酮为首选,复发后可选用丙硫咪唑,根据脑内囊虫寄生数量的多少,可采用大剂量短疗程冲击治疗或小剂量长疗程治疗。假如肠道内仍有寄生的活绦虫,应用西药灭绦灵来驱虫,中药可用南瓜子和槟榔等。
最常见的手术方式是在显微镜或内窥镜下取出囊虫。其他术式还有:脑脊液分流、颞肌下减压术等。需要根据不同情况,选择不同的治疗方式。
感染脑囊虫 究竟是何因
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使人感染上脑囊虫病的呢?多数人大便后卫生习惯不良,而致虫卵经口感染;或食用了豆猪肉,生吃了被虫卵污染了的蔬菜,使绦虫到达十二指肠并卵化出“六钩蚴”,继而钻入肠腔,随血液运行播散到脑子里,经2~3个月后,发育成囊尾蚴而长期在脑内“安营扎寨”,一旦发病则极为可怕。如果囊虫堵塞脑脊液循环通路致急性颅内压增高,患者就会突然死亡。
水稻缺氮时,生长缓慢,植株矮小,叶片发黄。缺氮症状先从下部老叶开始,逐渐扩展到上部幼叶。一片叶先从叶尖开始,后沿中脉扩展至整个叶片。缺氮时叶片发黄与受旱时不同,后者几乎是植株上下叶片同时发黄。插秧后,缺氮秧苗返青慢,叶窄而薄,叶尖失去绿色,叶片淡绿发黄,很少分蘖。晒田后,迟迟不返青,植株瘦弱矮小,株形直立不散,看上去挺直僵硬,叶片直立。叶片脱落较早。根系少,生长慢,稻株容易早衰。成熟期提早,成穗率低,有效穗少,穗子短,每穗粒数少,产量低。
氮肥施用过量时,水稻叶片深绿,肥厚宽大,植株高大、柔软,茎、叶疯长。分蘖大量发生,叶片下披,通风透光不良,易诱发病虫害,甚至发生倒伏。造成水稻贪青晚熟,空秕粒大量增多,导致产量下降。
水稻缺磷时,一般表现为僵苗,稻株生长显著缓慢,稻丛成簇状,不分蘖或很少分蘖。稻苗细瘦,叶片直立不披,叶色暗绿或灰绿带紫。严重时叶片沿中脉呈环状卷曲,叶片萎缩。对于能产生花色甙色素的品种,缺磷会使叶片略带红色或紫色,生产上出现的“红苗田”就属这种情况,施磷可以有效解决。缺磷植株根的特征是短而细,多为黄根,基本无白根,也无黑根,软绵少弹性,侧根少,且紧夹不分开,严重时根系变黑腐烂。缺磷还延迟抽穗、开花和成熟,且抽穗困难,成熟不一致,穗粒少且不饱满。
水稻施磷过量时害处不明显,但无增产作用,往往会引起缺锌而减产。
水稻缺钾时。由于其发病叶片上有褐色斑点,常称为赤枯病。一般刚开始缺钾时,表现为生长缓慢,植株矮小,很少分蘖。上部叶片挺直,顶端叶片似丛生状,新出叶的速度明显减慢,抽出困难,叶片暗绿无光泽,分雍以后老叶褪黄,叶尖有烟尘状褐色小点,并沿叶缘出现枯焦现象,叶中部靠近中脉附近仍保持原来的色泽。到分蘖盛期褐点发展成褐斑,形状不规则,而边缘分界明显。常以条状或块状分布在叶脉间,严重时褐斑连成片,整片叶子发红枯死,如火烧状。发病时,稻株根系受阻,新根少而短,老根细瘦无弹性,褐灰色至黑色,甚至发臭腐烂。病株容易拔起。严重缺钾时抽穗困难、籽粒干瘪、皱缩、节间短、易倒伏。稻株发病表现症状,从下部老叶尖端开始,逐步向叶片基部扩展,然后由下部叶向上部叶扩展。
水稻施钾过量时没有害处,但也无明显增产效果。
水稻茎叶中含钙(CaO)量为0.3%-0.7%,穗中含量在成熟期下降至0.1%以下。钙是构成植物细胞壁的元素之一,约60%的钙集中于细胞壁。水稻缺钙时,如果程度较轻,一般对植株外观影响很小,当缺钙严重时,上部新生叶的叶尖变白,卷曲萎缩,缺钙特别严重时,导致植株矮化,生长点坏死。
水稻缺镁时,叶片和叶鞘之间夹角增大,叶呈波形下垂,叶脉间褪绿,下部叶呈橙黄色。
水稻缺硫时,叶稍首先变黄,后逐渐延伸到叶片,分蘖期整株褪绿,株高降低,分蘖减少,穗数减少,穗粒下降。
水稻体内含铁量较低,叶片中含量为200-400毫克/千克,老叶比嫩叶要高,其中相当部分是集中于叶绿体内。铁参与植物体内的呼吸作用,影响与能量有关的生理活动。缺铁叶绿素不能形成,出现失绿症,缺铁现象先从幼叶开始,而老叶仍属正常。在一般情况下土壤中不缺铁。在酸性和长期淹水土壤中铁多被还原成溶解度大的亚铁,如水稻大量吸收会发生亚铁中毒。
锰是水稻体内含量较多的一种微量元素,嫩叶中含500毫克/千克,老叶可达16 000毫克/升克。锰能促进水稻种子发芽和生长,并能增强淀粉酶的活力。叶绿素中虽不含有锰,但锰能影响叶绿素的形成。缺锰时叶绿素合成受阻,光合强度显著受到抑制。正常生育的稻株体内铁和锰之间能保持一定平衡,缺锰则亚铁含量增高,引起亚铁中毒产生失绿现象。当体内含锰量高而亚铁浓度低时,也会由于缺铁产生失绿现象。缺锰植株矮,分蘖少,叶窄而短,严重褪绿,先呈黄绿色,后出现深棕色斑点,继之坏死,嫩叶最重。
锌在生长素合成上是不可缺少的,并能催化叶绿素的合成。水稻叶干重的含锌量低限为15毫克/千克。缺锌时叶呈淡绿色,嫩叶基部变黄,叶尖较轻,严重时叶中脉变白,稻株顶端受抑制,植株矮,分蘖少,出叶周期拖长,叶尖内卷,老叶下垂,最后枯死。在缺锌土壤上施锌.对水稻有明显增产效果,可以促进生长和提高有效分蘖数,并能提高叶绿素含量和防止早衰。
钼能促进蛋白质的形成,参加稻体内各种氧化还原过程,可消除酸性土壤中铝、锰离子的毒害作用,促进水稻土中自生固氮菌的活力。一般认为水稻植株含钼量最高界限在2毫克/千克以下。缺钼叶变黄绿色.部分叶片发生扭曲,老叶尖端褪绿,逐渐干枯,分蘖少,秕粒多,产量下降。
关键词:核桃;病害;虫害;综合防治;措施
核桃作为一种经济和营养价值都很高的木本油料作物,是我国重要的出国物资之一,毕节市是我国核桃主产区之一,做好核桃主要病虫害的防治工作,能够保证核桃高质优产,因此,具有重要的防治意义。根据贵州省核桃发展战略,到2018年毕节地区核桃面积要达到200000hm2,核桃病虫害防治是保证核桃发展的主要措施之一。
1 毕节市核桃主要病虫害的综合防治
1.1 核桃白粉病
1.1.1 症状。受害叶片在叶背出现明显的块状白粉层,即病菌的菌丝、分生孢子梗即分生孢子。秋后在白粉层上产生初为黄白色,后为黄褐色,最后变成黑褐色的小颗粒,即病原菌的有性阶段闭囊壳。
1.1.2 病原。子囊菌亚门、核菌纲、白粉菌目、白粉菌科、叉丝壳属的山田叉丝壳菌会引起核桃白粉病。其白粉层分布于叶子的正反两面,但以叶背较多。闭囊壳黑褐色,球形,直径90~126μm。附属丝叉状,5~14个,分叉2~4次。
该病1个是由子囊菌亚门、核菌纲、白粉菌目、白粉菌科、球针壳属、榛球针壳菌引起。病菌的分生孢子倒卵形,单生于分生孢子梗的顶端,大小5~12×8~15μm。闭囊壳黑褐色,球形,直径140~270μm。附属丝球针状5~18个。
1.1.3 发生规律。病原菌以闭囊壳在落叶上越冬,次春放出子囊孢子,借气流传播,进行初浸染。温暖而干燥的气候条件,常有利于该病害的发展。施氮肥过多,组织柔嫩,以及夏末秋初的新鲜叶最易受害。苗木往往比大树严重。
1.1.4 防治方法。(1)清除病落叶,以消灭越冬病原菌。(2)合理施肥,适量灌溉,防止苗木贪青徒长,减轻病害发生。(3)药剂防治:在发病初期可用0.2~0.3°Be石硫合剂或50%甲基托布津1000倍液,或50%退菌特可湿性粉剂600~800倍液进行防治。
1.2 核桃细菌黑斑病
1.2.1 症状。为害核桃叶片、新梢、果实及雄花和苗木。在嫩叶上病斑褐色,多角形,在较老叶片上病斑呈圆形,中央灰褐色,边缘褐色,有时有黄色晕圈,中央灰褐色部分有时形成穿孔,严重时病斑互相连接。
1.2.2 病原。核桃细菌性黑斑病是由核桃黄极毛杆菌引起。菌体短杆状,大小1.3~3×0.3~0.5μm,一端有鞭毛。菌落在PDA培养基上呈桔黄色。菌落生长的最适温度为28~32℃,最低5~7 ℃,致死温度为53~55 ℃。最适的pH值6~8,在pH值5.2~10.5范围内都能生长。
1.2.3 发生规律。病原细菌在病枝的老溃疡斑中越冬,翌春借雨水、昆虫传播到叶上,由叶再传到果。由于浸染花粉,故花粉也是传播媒介之一。
细菌一般通过核桃树枝气孔、皮孔和伤口侵入,偶尔侵害维管束。病菌侵染叶片的适温为4~30℃,幼果5~27℃。潜育期在叶片上为8~18天,果实上5~34天,在田间一般只需15天。
1.2.4 防治方法。核桃发芽前喷洒1次3~5°Be石硫合剂,展叶时喷洒10.5200倍波尔多液,或用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1000~1500倍液,或70%多菌灵,70%消病灵性粉剂1000倍液,于雌花开花前、开花后和幼果期各喷1次。
1.3 核桃褐斑病
1.3.1 症状。叶片感病后先出现近圆形或不规则褐斑,直径0.3~0.7cm,中间灰色边缘暗黄绿色至紫褐色,病斑周缘与健部界限不清楚,病斑上有略呈同心轮纹排列的小黑点,即病菌的分生孢子盘和分生孢子。
1.3.2 病原。该病由半知菌亚门、腔孢纲、黑盘孢目、盘二孢属、核桃盘二孢引起。分生孢子盘直径106~213μm;分生孢子梗无色、密集于盘内。大小为8~12×1.2~1.8μm;分生孢子镰刀形、无色、双胞,上部细胞顶端有的弯成钩状,大小为20.2~29.4×4.6~6.2μm。
1.3.3 发生规律。病菌在病残组织内越冬,次年成为初次侵染来源,借风、雨进行传播。在雨水多的年份往往发病严重,苗木和大树相比,苗木受害严重,有时可造成大量的枯梢。
1.3.4 防治方法。(1) 清除病落叶和病果剪除病枝。(2)开花前后和6月中旬各喷1次1:2:200倍波尔多液,或50%甲基托布津多菌灵或70%消菌灵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防治效果较好。
1.4 云斑天牛
学名云斑白条天牛,又叫铁固牛、铁炮虫。云斑天牛发生世代数因地而异,越冬虫态也有不同。一般2年发生1代,跨3个年度。以成虫或幼虫在树干内越冬,4月下旬开始活动,5月份为成虫羽化盛期,6月中下旬为产卵盛期。幼虫淡黄色,无足。成虫黑褐色或赤褐色,有假死和趋光习性。
1.4.1 受害症状。主要危害枝干,为害严重的地区受害株率达95%。受害树有的主枝死亡,有的主干因受害而整株死亡。受害症状是被害部位皮层稍开裂,从虫孔排出大量粪屑。危害后皮层开裂,木质部中的虫道比木蠹蛾少。成虫羽化孔多在上部,呈一大圆孔。
1.4.2 防治方法。(1)物理防治。成虫大量羽化期,利用人工捕杀成虫;及时挑除枝叶上的虫卵,发现有产卵破口刻槽,用锤敲击,可消灭虫卵和初孵幼虫。(2)化学防治。找出最新排粪孔,用铁丝除去粪便、木屑,用80%敌敌畏乳油或2.5%溴氰菊酯50倍液注射到虫孔中,或用0.2磷化铝片塞入虫孔用泥封口;7月份成虫出现之前,将新鲜的半夏叶子团成小球形,塞入虫孔,用泥封口;成虫羽化盛期,树冠喷洒80%敌敌畏乳油1000倍液、或2.5%溴氰菊酯2000倍液,杀灭虫卵。
在冬季或产卵期前,用核桃保果灵1号涂刷树干;在有虫眼的地方用铁丝将虫眼内木屑清除干净再用注射器将核桃保果灵I 号原药注入虫孔用泥土封死孔口。杀虫效果良好。
1.5 核桃举肢蛾
俗称核桃黑,属鳞翅目,举肢蛾科。在毕节市发生2代,以老熟幼虫在表土中结茧越冬。第1代成虫6月上旬羽化,第2代8月上旬羽化。
1.5.1 受害症状。常引起核桃大量落果,造成被害果仁干枯,核桃变黑干缩。
1.5.2 防治方法。(1)物理防治。采果后至土壤结冻前或次年春季,举肢蛾越冬幼虫出土前,清除园内枯枝落叶和杂草,集中烧毁,深翻树冠下土壤15~20cm,减少越冬幼虫。6~8月份及时对受害的幼果进行清理,减少翌年虫口密度。有条件的地方在幼树期可间作低杆、浅根性、无攀援特性的农作物或中药材,通过人为耕作,破坏虫害生境,减少该虫危害。(2)化学防治。在幼虫孵化期树冠喷药,可选用50%敌百虫乳油1000倍液、1.8%阿维菌素乳油500倍液、50%杀螟松乳剂1000~1500倍液、2.5%的敌杀死3000倍液喷雾。
1.6 小吉丁虫
以幼虫危害核桃1~3年生枝条。以幼虫在枝干的皮层内串圈危害,缧旋状取食。
1.6.1 受害症状。被害处枝膨大成瘤状,表皮变为黑褐色,直接破坏输导组织,导致枝脱水干枯,严重时全株枯死。
1.6.2 防治方法。(1)物理防治。加强栽培管理,增强树势的抗虫力,采后至落叶前结合修剪剪除受害枝条,集中烧掉。
(2)化学防治。成虫发生期喷洒25%西维因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80%敌敌畏乳剂800倍液,2.5%溴氰菊酯乳剂4000倍液。
2 结语
毕节市是我国核桃主产区之一,做好核桃主要病虫害的防治工作,能够保证核桃高质优产,因此,具有重要的防治意义。毕节市核桃常见的病害有核桃白粉病、核桃细菌黑斑病、核桃褐斑病,具体防治的方式有所不同,但是基本是采取清除病落叶和病果剪除病枝,结合药物治理方法。
参考文献
1 李晓晨.核桃主要病虫害的综合防治技术[J].果农之友,2008(10)
关键词 油松球果小卷蛾;形态特征;危害特点;发生规律;防治措施
中图分类号 S763.712.4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3)01-0139-01
油松球果小卷蛾(Gravitarmata margarotana Heinemann)是一种广泛分布的松类球果和枝梢害虫。在甘肃、山西等地,主要危害油松、马尾松、华山松、白皮松、黑松等。危害油松主要在春末夏初,一般初孵幼虫取食幼嫩针叶。在油松二年生球果奇缺情况下,幼虫可钻入嫩梢髓部蛀食,造成枝梢枯死[1]。
针对甘肃省庆阳市中湾国家油松良种基地内连续几年发生油松球果小卷蛾的特点,对良种基地内的油松球果小卷蛾进行了详细的物候期观测,逐步掌握了发生规律、形态特征和危害特点,并提出了一套切实可行的防治方案,有效控制了虫害的发生,确保了良种基地的稳产增收。
1 形态特征
卵:扁椭圆形,初产下为乳白色,孵化前变为黑褐色。长0.9 mm,宽0.7 mm。幼虫:初孵幼虫为污黄色,老熟幼虫体长12~20 mm,体表具致密的羊皮革状纹,腹部肉红色,头部暗褐色。蛹:赤褐色,长6.5~8.5 mm。腹部末端呈叉状,着生有对称的钩状臀刺4对。蛹外披黄褐色丝质茧。成虫:体长6~8 mm,翅展16~20 mm。后翅灰褐色,缘毛灰褐色。体灰褐色,触觉丝状,各节密被灰白色短绒毛,相间组成不规则的云状斑纹,顶角处有一弧形白斑纹[2]。
2 危害特点
初孵幼虫危害当年生雌球花及幼果后,果轴及果柄基部髓心被蛀成隧道,果面有流脂及幼虫排泄的黄褐色粪末,导致当年生球果和雌球花提早脱落,造成翌年种子大量减产[3]。幼虫稍大后,开始转移危害,蛀入二年生球果。一般由球果下面中部蛀入,间或由果顶或果基部蛀入,蛀道不光滑,充满粪粒,孔口小而不规则,此症状可与松果梢斑螟相区别。受害果绝大部分干缩枯死,无籽粒;个别局部受害者,勉强能成熟,因发育不平衡而扭曲成畸形,产生少量劣质种子[4]。
3 发生规律
在中湾油松良种基地内1年发生1代,以卵在针叶上越冬。卵期约9个月。越冬卵自然死亡率在30%以上。翌年5月初幼虫开始孵化,5月上中旬为孵化盛期。幼虫期约2个月。幼虫老熟后,向下爬至老叶上化蛹[5]。
7月中旬为化蛹盛期,蛹期20 d左右。蛹于晴天,日平均温度4~10 ℃以上,相对湿度为75%左右时羽化。羽化时刻因地而异,在庆阳市中湾林区多在8:00—12:00,午后及夜间羽化很少。雌蛾寿命长于雄蛾,雌蛾平均16 d,最长达28 d,最短为7 d;雄蛾平均11 d,最长20 d,最短4 d,雌雄性比为1∶1。成虫飞翔呈波浪式,飞翔最盛期一般在日落后傍晚,白天或阴天多停息在枯枝落叶层、树木及立木针叶丛隐蔽处。如在风力稍大时,飞翔数量则减少[6];微风或无风情况下,飞翔数量较多。
卵散产于球果、嫩梢及先年生针叶上[7]。一般每处有卵2~3粒,最多达19粒。每雌蛾可产卵3~125粒,平均约50粒。成虫羽化产卵期长短受气候影响较大。
卵期长达22 d,最短5 d,一般14~21 d,卵的发育起点温度为8.3 ℃,有效积温86.4 ℃。卵孵化率,林内一般在90%以上。卵期长短因产卵期及坡向而异,一般是后期产卵短于前期产卵,阳坡短于阴坡。因此,在防治上应采取先阳坡后阴坡的顺序[8]。
幼虫的整个生活过程,大致可分为—隐蔽——再隐蔽4个阶段。初孵幼虫先性生活,时间2 d左右,最短1 d,最长5 d。幼虫稍大后,蛀入二年生球果、嫩梢皮层和髓心危害,隐蔽性生活,直至发育到老熟阶段。幼虫老熟后即爬出球果、嫩梢坠地后。随后,在枯枝落叶层及杂草丛、土坎壁、地衣下等处吐丝结茧再隐蔽,6~14 d后化蛹。幼虫由孵出至老熟坠地历时30 d左右。老熟幼虫坠地多在白天,以12:00—16:00最多。在庆阳市中湾林区,老熟幼虫坠地时期初期为6月上旬、盛期为6月中下旬、末期为6月底至7月初。
此虫大多数发生在海拔1 900 m以下的松林内,其发生危害规律是:低海拔重于高海拔,山下部重于中上部,纯林重于混交林,疏林重于密林,中、幼林重于近熟林和成熟林,人工林重于天然林,结实好的林分重于结实不好及不结实的林分。发生期的先后顺序是:阳坡先于阴坡,低海拔先于高海拔,并与植物物候密切相关;幼虫孵化始、盛期正是油松开花的始、盛期,也是化学防治的关键时期。
油松球果小卷蛾的寄生性天敌为卵寄生蜂、松毛虫赤眼蜂、悬腹广肩小蜂、考氏白茧蜂和球果卷蛾长体茧蜂。
4 防治措施
4.1 物理防治
可于老熟幼虫坠地前,摘除被害果、剪除被害枝深埋或烧毁。在成虫羽化期,利用成虫趋光性,用黑光灯对成虫进行诱杀,按6.67 hm2安装1盏,设置于地势较高、视野开阔处,安排专人负责安灯、收灯、收蛾和灯具维护。
4.2 化学防治
幼虫孵化始、盛期,正是油松开花散粉期,是进行药剂防治的关键时期。可采用微生物或化学药剂进行防治,如采用25% Bt乳剂200倍液,或40%增效氧化乐果10倍液,或50%马拉硫磷乳油500~1 000倍液,或50%杀螟松乳油1 000倍液,或20%杀灭菊酯乳油1 500倍液进行超低容量喷雾。在虫口密度大、郁闭度在0.6以上的林分,可施放烟雾剂15~30 kg/hm2熏杀成虫[9]。老熟幼虫坠地始、盛期,地面喷西维因粉剂30 kg/hm2防治。
5 参考文献
[1] 张国洲,谢维斌.马尾松种子园害虫防治试验[J].安徽农业科学,2011,39(4):1998-1999.
[2] 李安平.油松球果小卷蛾生物学特性及综合防治技术研究[J].陕西林业科技,2010(6):55-57.
[3] 师祥文.油松球果小卷蛾发生规律及综合防治技术[J].农村实用技术,2010(6):44.
[4] 王晓飞,徐瑞琴.油松球果小卷蛾的发生与防治技术[J].农业科技与信息,2007(4):18-19.
[5] 王国和.油松球果小卷蛾性诱研究[J].山西林业科技,1998(1):20-23.
[6] 吴斡宇,王淑妨.油松球果小卷蛾对马尾松生长的影响[J].林业科技,1994,19(2):19-22.
[7] 李新岗,侯慧波,宫银利.油松球果小卷蛾成虫的产卵选择[J].昆虫知识,2006,43(5):636-639.
受累于久坐不动等不健康的生活方式,越来越多的人遭遇到的是脊柱器质性病变(如腰椎间盘突出、椎管狭窄等),其表现不仅仅是腰部疼痛,部分人还感到腿部麻木,甚至有时候“一根筋”麻到脚底。还有些人在静止时没有明显的不适,但走路稍长下肢就会酸胀,休息一段时间后不适感消失,又可以继续走路。
梯度疗法———你的病情属于哪一级
出现腰腿酸麻、间歇性跛行的患者,千万不能讳疾忌医,不要总是以“劳损”“功能性病变”等说辞来敷衍自己。应在第一时间去医院骨科门诊就医,同时拍摄腰椎X光片,必要时做CT检查。以医学影像检查的结果为依据,医生便能准确判断病程处于哪一阶段,从而选择合理的治疗方案。
对于腰椎退行性疾病(包括椎间盘突出、椎管狭窄等)的治疗,如今有很不科学的极端化倾向。一种是利用了人们惧怕手术的心理,宣称采用保守疗法能够治好所有的腰椎退行性疾病;另一种则是“唯手术论”,认为只有开刀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其实两个极端观点都不可取,目前国际医学界认可的腰椎退行性疾病治疗为“阶梯性的治疗”———即首先考虑保守治疗,症状不缓解的话采用微创手术,若效果仍不理想才考虑开放式手术,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开大刀”。
大部分腰椎疾病患者可以通过保守治疗有效缓解症状。⑴一般治疗,卧床休息,佩戴支具限制腰部活动;⑵药物治疗,可选用肌肉松弛、止痛、镇痛药物,也可应用舒筋活血的中药制剂;⑶牵引按摩疗法,一定要由专业康复科医师进行操作,否则有可能发生意外。
确实需要手术治疗的话,建议优先选择微创手术,即借助特殊手术器械和仪器做椎间盘切除、椎管减压,具有创伤小、恢复快、住院时间短的优点。
“3+4策略”———应对腰椎疾病侵袭
按照现代医学模式的要求,在疾病发生前采取积极的预防措施,方为上策。下面的“3+4策略”,是专门应对腰椎疾病侵袭的。
尚未发生腰椎器质性病变的人群应做到:⑴年度体检时增加腰椎疾病检查,以及早发现潜在的病变;⑵生活、工作中时刻保持正确的身体姿势,并注意劳逸结合;⑶加强背部肌肉锻炼,减少腰部疾病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