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期刊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世说新语读后感

世说新语读后感

时间:2023-05-30 10:54:55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世说新语读后感,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第1篇

  精选关于《世说新语读后感范文

  《世说新语》是一部专门记叙东汉后期到晋宋间一些高士名流之言谈举止的小说集,向来被视为魏晋「志人小说的典范。在世说新语以前,也曾出现过不少轶事小说。

  今天所见的世说新语虽然已失去原来面目,但从其流传来看,还是较为完整的,也透露出它在历代普遍受到重视的价值。在魏晋南北朝的「志人轶事小说中,世说新语因其广泛丰富的内容涵量和纯熟精美的语言艺术,被推为当之无愧的佼佼者,也确立了他在中国古代小说史上承先启后,不可忽视的地位。日记寒假日记我对德行方面有一些初步的认识。名与利往往是人的动心之处,举例来说,管宁和华歆有一天共同在菜园里翻土种菜,他们看到地上翻出一块金子管宁毫不动心,把黄金当作平常的瓦石一样的挥锄耕耘。华歆却把金子拾在手中看了一看,才又丢弃。后来有一次,两人曾经共同读书,一位做官的人乘车而过,十分热闹。管宁读书如故而华歆却心慕虚荣,搁下书本,跑到门外去观看。

  于是管宁拿刀割断草席,分开而坐,向他说:「你并不是我的朋友啊!华歆为了一时的名和利,而失去他原有的德行,所以由此可看出一个人是否有高超的德行,并不是一天两天所造成,德行是日积月累所培养出来的。这本书将对我的为人处世有一定的帮助,我现在虽然已经年过花甲,但是还是要学习这些道理的。

  

  精选关于《世说新语》读后感范文

  

  古文,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个宝库,而《世说新语》则是这个宝库中一颗灿烂美丽的明珠。

  《世说新语》是南朝的刘义庆组织一批文人编写的,全书用文言写成,分为言语、德行、政事、文学等三十六门,其中的故事既有很强的哲理性,又不乏趣味性,篇篇短小精悍,有的甚至只是几句话,但就在这些记录人物言行举止的文句中,我们却可以体会到魏晋时代浓郁的政治氛围和人物特色。

  前几天,我读了《世说新语》中的一到三十页,其中的一则小故事令我印象深刻:华歆、王朗俱乘船避难,有一人欲依附,歆辄难之。朗曰:“幸尚宽,何为不可?”后贼追至,王欲舍所携人。歆曰:“本所以疑,正为此耳。既已纳其自托,宁可以急相弃邪?”遂携拯如初。世以此定华、王之优劣。

  这则故事的意思是这样的:华歆和王朗一起坐船避难,有一人想搭他们的船,但却遭到华歆当即表示为难,王朗说:“正好船还宽敞,为什么不可以?”后来追兵即将追上,王朗想抛弃那个人。华歆说:“之前我犹豫不决,原因就在于此。既然已经答应了他的'请求,怎么可以因为情况紧急抛弃他呢?”社会上从此便根据这件事判定华歆和王朗的德行优劣。

  这个故事中的华歆刚开始对于别人的请求犹豫不决,看上去似乎品德不好,但尽管王朗答应了那个人的请求,但当后来追兵到来情况紧急时,却想抛弃协助的那个人,所以,华歆的品德是远在王朗之上的。

  我们在生活中有没有犯过像王朗一样的错误呢?以这个故事为例,在开始时如果华歆和王朗在开始时没有携带那个人,那么那个人可能会有生存的希望。可要是华歆和王朗在中途抛弃了那个人,那么那个人就没有一点生存下来的希望了。

  生活中的事往往也是这样。如果我们答应了别人某件事情,就一定要做到底。如果你拒绝他,他可能会受到损失。但要是你在中途忽然停止,呢么他的损失会更大。

  当然,我们在生活中要尽量帮助别人。但如果的确无法帮忙,我们也要当即拒绝,荣国答应了,就不能半途而废。(787个字)

  精选关于《世说新语》读后感范文

  暑假我接触到了《世说新语》这本书,里面都是一则则小古文。我觉得特别有意思,下面我为大家介绍几则我最喜欢的小古文:

  陈元方子长文,有英才,与季方子孝先各论其父功德,争之不能决。咨于太丘,太丘曰:“元方难为兄,季方难为弟。”意思是陈纪的儿子陈群很有才华,与陈谌的儿子都说自己的父亲厉害,一直都不能下定结论。于是就去问陈寔,陈寔说:“元方作为哥哥,不要难为弟弟。季方作为弟弟,不要难为哥哥。”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兄弟姐妹之间要和睦相处,团结友爱。

  管宁、华歆共园中锄菜,见地有片金,管挥锄与瓦石不异,华捉而掷去之。又尝同席读书,有乘轩冕过门者,宁读如故,歆废书出看。宁割席分坐,曰:“子非吾友也!”意思是管宁和华歆一起在地里锄菜,见到地上有块金子,管宁照样举起锄头把金子当作小石头,而华歆是捡起来然后再扔掉。两个人以前同坐过一张席子读书,外面有官员驾着车通过,管宁似乎没有察觉到,依然津津有味地读书。而华歆却兴致勃勃地跑出去看了。于是,管宁割断席子说:“你和我不是同道中人。”读到这里仿佛眼前都能出现管宁气愤的样子,割席分作的典故就出自这里。

  还有一则故事是:王戎七岁,尝与诸小儿游,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诸儿竞走取之,唯戎不动。人问之,答曰:“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取之信然。意思是王戎七岁时,曾经与很多小孩子玩。他们看到马路上有一棵李树,李树上结满了果子,把树枝都压弯了。孩子们都去抢李子,只有王戎一个人没有去。有人问他为什么不去,王戎说:“马路上人这么多,要是好李,早就被人摘光了。一个人尝了以后发现果真是这样。王戎小小年纪真是洞察入微,无比聪慧。

第2篇

我们要做知识分子,不要做知道分子。

1.去年暑假,冠云与家人到大陆旅行,回来之后冲洗照片,赫然发现一张不可能拍到的灵异照片,这张照片的景象应该是:

(A)四面荷花三面柳 (B)绿树村边合(C)古道西风瘦马 (D)三更画舫穿藕花

2.在《中国历代女作家》这本书里,“找不到”哪位女作家的相关作品?

(A)李清照(B)刘侠(C)潘希珍(D)彭端淑

3.老师要每位同学选读一本小说,开学后上台发表读书心得。请问下列哪一位同学的报告,不但让一旁的老师听了摇头,还引起全班同学哄堂大笑?

(A)《论语》读后感 (B)《三国演义》读后感(C)《老人与海》读后感 (D)《世说新语》读后感

4.为了自然科报告的需要,婉容上《鸟类百科大全》网站搜寻资料。请问她所打的四组关键词中,哪一个是查询不到内容的?

(A)鸿鹄(B)鸿儒(C)鸱枭(D)昏鸦

5.苏轼与好友张怀民夜游承天寺,请问他们不可能看到什么景象?

(A)小斋幽敞明朱曦(B)提灯的萤火虫(C)在松针稀疏处闪烁的小镇灯火(D)慈乌夜啼

6.晋宏所做的动作里,哪一个没有“拍”的意思?

(A)打球(B)打寒噤(C)打人(D)打蚊子

7.做下列哪个动作时,左手和右手并不会交叠相碰?

(A)“攀”上月台(B)为子“祈祷”(C)“抚掌”而笑(D)“揖”让而升

8.下面哪种行为没有违反交通规则?

(A)桥下之人犯跸(B)朱自清的父亲穿越火车铁轨(C)小明的爸爸酒后驾车(D)徐志摩骑自行车追逐夕阳

9.全校的大扫除时间,由下列4个人打扫的态度,可看出谁的个性最急躁?

(A)玉芳好整以暇地整理工具箱(B)启惠慢条斯理地扫着走廊(C)佑橙气急败坏地刷着厕所地板(D)建青从容不迫地擦着窗户

10.为了帮同学复习期末考,老师在黑板上写出几个生难字词要大家齐声朗读,请问下列哪个词语让不太会发卷舌音的思源感到很困扰?

(A)滑稽(B)佝偻(C)强聒(D)容赦

11.为更加了解小令、中调、长调在字数上的相关规定,佳燕依照国文老师的推荐,到图书馆借《草堂诗余》这本书来当参考。请问佳燕应该往哪一类的书架上去找,才能找到这本书?

(A)近体诗(B)词(C)曲(D)新诗

12.慧禅创作了一首五言绝句投稿《东峰青年》,已知稿费是以每字5元来计算,请问慧禅一共可以获得多少稿费?

(A)100元(B)140元(C)200元(D)280元

13.信廷决定上高中后一定要加入学校最热门的国乐社。请问他在社团里,可以学到哪一种乐器的演奏技巧?

(A)胡琴(B)钢琴(C)小提琴(D)风琴

14.当贺毅写国文作业时,因为懒得翻课本,就直接拿有德的簿子来抄。在糊里糊涂照抄的情况下,请问下列哪一句话抄错了?

(A)梁启超,字卓如,号任公(B)别号冰果室主人(C)曾参与(D)是近代著名的政治家与学者

15.下列哪组服饰和配件,最有可能是古代女子的打扮?

(A)玄端章甫(B)羽扇纶巾(C)拖鞋汗衫(D)云鬟花黄

16.就你对孔子的认识,你认为他的星座应该是属于:

(A)争强好胜,表现欲强的白羊座

(B)优柔寡断,多愁善感的金牛座(C)公正无私,博爱仁慈的天秤座(D)处处桃花,风流文雅的射手座

正确答案:

1.D,因为其他都是正常现象。

2.D,他是男的。

3. A,能把《论语》当小说读的学生,应该向他膜拜,而不是摇头。

4. B,鸿儒是指学识渊博的学者。

5. A,曦者,日光也。

6. B,虽然有时A和C也不用拍。

7. A。

8. D,在高速公路上骑就会了。

9. C。

10. D,试试看,真的很难念。

11. B。

12. A,5言×4句×5元=100元。

13. A,认为BCD是国乐的请举手,教室后面有墙壁,手放下后自己去撞。

14.B,有人念到大学了还会把饮冰室记成冰果室,所以不怪贺毅。

第3篇

论文摘要:妇女的文学批评在魏晋南北朝进入了初创时期。首要表征在于从“人物藻鉴”发展为专门的文学批评,并出现了如《与妹刘氏书》等一批论著。特征之二是确立了一种明显具有女性特征的批评范式“以诗论诗,卒章见志”:东晋才女谢道韫以其形象化的批评方式深远地影响了时人及后人;早见于《诗经》的“卒章见志”在这一时期有了质的飞跃,两相结合,成为了一种时代风尚。

经历了从先秦至两汉的漫长滥殇阶段之后,妇女的文学批评在魏晋南北朝进入了初创时期,特征有二:其一,“文学批评”在“人物藻鉴”的基础上发展起来,初期带有较多的“人物藻鉴”的痕迹,后期则转向专门的“文学批评”,出现了如《与妹刘氏书》、《答程骏表上(庆国颂)令》、《答程均表上(得一颂)令》等一批论著;其二,确立了一种明显具有女性特征的批评范式——“以诗论诗,卒章见志。”

一、从“人物藻鉴”到“文学批评”

纵观魏晋南北朝时期妇女的文学批评,其中夹杂着相当多的“人物藻鉴”,更确切地说,“文学批评”就是在“人物藻鉴”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就具体发展过程来看,则大约经历了一个从“纯粹的人物藻鉴”到“在人物品评中包含对被品评者文学成就的评价”再到“专以文学批评为宗附带藻鉴人物”直至最终独立为专门的“文学批评”的过程。

汉末以降,女学渐衰,惟晋代稍隆,六朝妇女能文者多出缙绅之家,尤以两晋为最,如:晋左思妹左?薄⑿话仓杜?坏黎埂⑽勒古?李澹黄氡?彰帽?铌停涣毫跣⒋旅昧趿铈档龋唤猿鲧粕鹬?遥?痈感质芤担?⒂胁琶??藻鉴人物的风气既在社会广为流传,受父兄影响,女子也多有浸染,如:韩氏之观狐赵,钟琰之相兵儿,卫铄之赞曦之,道韫之叹王郎……眼观口赞之外,更有一些妇女干脆书之文字:左?庇小睹祥鹉冈蕖返仁?嗥?赜谙透救说脑薮牵?跎苤?小督?⑺獭贰ⅰ镀裟竿可剿獭罚?锴碛小豆?锓蛉诵蛟蕖菲渲械馁??叩笔糇?保??蟾攀堑谝晃蛔ㄊ氯宋锲菲赖呐?裕?醋髁恕冻哺富蒎?蕖贰ⅰ队菟炊??蕖贰ⅰ吨苄?踅?笤蕖返仁?嗥?薮牵?糜诟杷獭⑵兰圩怨牌??赜胁诺碌拿??K淙换?旧鲜谴拥赖碌慕嵌茸叛郏???园噫兼ニ?鳌肮?们?椤钡钠兰廴匆丫?缓笕耸幼髁宋难??馈G迦寺疥圃谄浼?嫉摹独???率?省分衅缆郯噫兼ナ彼档剑骸吧?鼓蕉?宦叮?乖谝盅镏?洹=?蠊箧?左??称其(班婕妤)恭让谦虚,可谓知己。”这虽然说的是人品与文品之间的关系,但显然更多是从文学的角度着眼的。

左?敝?螅???钗?忻?摹案九?寮?钡笔簟凹媚崧哿郊腋尽薄<媚崾?湫彰??渌档靡员4婺嗽谟谒?畚???酱蟛排?盒坏黎购驼判??谩4耸铝郊?凇妒浪敌掠铮?玩隆泛汀督?椋?坏黎勾?罚?杂幸焱?G罢呶?

谢遏绝重其姊,张玄常称其妹,欲以敌之。有济尼者,并游张、谢二家。人间其优劣,答曰:“王夫人神情散朗,故有林下风气;顾家妇清心玉映,自是闺房之秀。”《晋书》记载略有出入:

初,同郡张玄妹亦有才质,适于顾氏,玄每称之,以敌道韫。有济尼者游于二家,或问之。济尼答曰:“王夫人神情散朗,故有林下风气;顾家妇清心玉映,自是闺房之秀。”

《世说》的记载中,济尼所论基本上仍属“人物藻鉴”,《晋书》则明确指出济尼所论实为“才质”,这实际上已经是后世所谓的“作者论”了。谢、张皆文学名家,王、顾二妇又俱有才名,遏、玄各称其亲,不知孰胜,在盛行人物品评的时代中,难免有好事者想弄个清楚明白。问及游于两家的济尼,高下立判:张玄妹可以算作“闺房之秀”,谢道韫却不仅为女界之雄,甚至还超出了一般的男子。“林下风气”之赞已经把她和“竹林七贤”并列了起来,可谓评价甚高。

如果说左?敝?薷?嗟厥粲凇叭宋镌寮?保?媚嶂?劭?忌婕岸员黄菲勒呶难С删偷钠兰郏??妓?拐咝煸迤蕹率系摹队朊昧跏鲜椤吩虿徽鄄豢鄣厮闶侵泄?糯?九??钤丶?囊黄?显绲奈难??雷?郏

伏见伟方所作《先君诔》,其述咏勋德,则仁风靡坠;其言情诉哀,则孝心以叙,自非挺生之才,孰能克隆聿修若斯者乎?执咏反复,触言流泪,感赖交集,悲慰并至。元方伟方,并年少而有盛才,文辞富艳,冠于此世。窃不自量,有疑一言,略陈所怀,庶备起予。先君既体弘仁义,又动则圣检;奉亲极孝,事君尽忠;行已也恭,养民也惠,可谓立德立功,示民轨仪者也。但道长祚短,时乏识真,荣位未登,高志不遂,本不标方外迹也。老庄者,绝圣去智、浑齐万物、等贵贱、忘哀乐,非经典所贵,非名教所取,何必辄引以为喻耶?可共详之。文章从评论妹妹陈?(伟方)的《祭父文》人手,先是高度赞扬刘氏诔文的文学成就,“其述咏勋德,则仁风靡坠;其言情诉哀,则孝心以叙”,发出“自非挺生之才,孰能克隆聿修若斯者乎”的感叹;然后详细描述自己“执咏反复,触言流泪,感赖交集,悲慰并至”的读后感,对诔文的情感力量作了生动刻画;最后论及父亲的生平行事“体弘仁义,又动则圣检;奉亲极孝,事君尽忠;行已也恭,养民也惠,可谓立德立功,示民轨仪者也”,指出诔文动辄以老庄为喻的特点,质疑其不合“经典”与“名教”。可谓“专以文学批评为宗附带藻鉴人物”式的“文学批评”。撇开陈氏和刘氏对老庄思想认识上的差异不论,应该说,前述三点都颇为中肯,达到了相当的理论高度。晋代妇女能有这样精彩的批评文字,实属难能可贵。

南朝妇女善辨已然不争,而北朝亦有妇人能论,北魏文成文明冯后即为代表。据《魏书》记载,冯后“性聪达,自人宫掖,粗学书计。及登尊极,省决万机……以高祖富于春秋,乃作《劝戒歌》三百余章,又作《皇诰》十八篇”。这又是一个聪敏博学的多产作家,《魏书》以其文多不载,故而散佚。冯后文论见于答程郡的两篇《令》文:

省诗表,闻之。歌颂宗祖之功德可尔,当世之言,何其过也。所箴下章,戢之不忘。(《答程骏表上(庆国颂)令》)

省表并颂十篇,闻之。鉴戒既备,良用钦?。养老乞言,其斯之谓。(《答程均表上(得一颂)令》)

在前后相趁的两篇《令》文中,冯后表达了一个观点:“颂”之为体,若用于“歌颂宗祖之功德”,则不妨尽量夸张;但如若用于“当世”,则不能太“过”。这实际上提出了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如何把握“颂”体在“颂祖”与“当世”上的分寸。冯后之前,已有批评者涉及了“颂”体,如:《荀子·儒效》以为‘《颂》之所以为至者,取事而通之也”;《诗大序》给“颂”下定义为“颂者,美盛德之形容,以其成功告于神明者也”;陆机《文赋》分文体为十类,认为“颂”的特点是“优游以彬蔚”……分别从不同的角度论到了“颂”这种文体的某个方面,得出了一些有益的看法。冯后的颂论则是在“颂”体发展到一定阶段以后出现了期待解决的新问题的历史条件下产生的。

“颂”最早是用于祭祖的,有所谓“取事而通之也”、“美盛德之形容,以其成功告于神明者也”。但随着时代的发展,“颂”在社会生活中的用途也越来越广,出现了各种各样的“颂”,如:东汉以前有周公“哲人之颂”、左丘“变体野诵”、三间“细物之颂”、秦政“矜德之颂”、惠景“述容之颂”;至东京一代则有班傅之“变为序引”,马融之“雅而似赋”,崔(瑗)蔡(邕)之“致美于序,而简约乎篇”,挚虞之“杂以风雅,而不变旨趣”;以及魏晋有所谓“末代讹体”之“杂颂”。

在这个“杂颂”盛行的时代,冯后不失时机地提出了如何把握“颂祖”之别“当世”的分寸问题。通过回答程骏所上表《庆国颂》和《得一颂》,冯后指出,“颂”用于“颂祖”和用于“当世”是有所分别的:“美盛德之形容”的“颂”尽可“敷写似赋”、“敬慎如铭”,怎么样赞颂都不过分。但是,当其用于“当世”用于庆国时,还是应该有所收敛、言称其事,否则只会给人留下“何其过也”的不良印象。当然,如果已经“鉴戒既备”,只是“良用钦?”,那么也是可以容忍的。应该说,这一见解颇为深刻,达到了相当的理论高度。后来刘勰撰《文心雕龙·颂赞》亦称:“容德底颂,勋业垂赞。镂影摘声,文理有烂。年迹愈远,音徽如旦。降及品物,炫辞作甑。”观其论,与冯后之《令》何其相似!我们不能肯定刘勰一定受了冯后的影响,但至少可以确定这一点:对在“杂颂”时代如何把握作“颂”的分寸这一问题,在中国文学史和文学批评史上都名不见经传的北魏文成文明冯后先于在中国文学批评史上享有盛誉的刘勰,明确地给出了自己的回答。

伴随着这些专门批评论著的出现,魏晋南北朝妇女的文学批评彻底脱离了“人物藻鉴”,而呈现出自主自觉发展的欣欣向荣景象。至此,在中国文学批评史上,妇女的文学批评作为一个整体已初具规模,此后则伴随着文学史和整个文学批评史而发展,并以其独有的女性视角构成了对男性批评的有力补充。

二、“以诗论诗,卒章见志”的女性批评范式的确立

从体式上看,魏晋南北朝时期妇女文学批评的重要特征在于确立了一种女性批评范式:“以诗论诗,卒章见志”。这既不是我们非常熟悉的先秦诗歌中常见的“卒章见志”,也不等同于后世的“论诗诗”,而是一种以“诗”的面目出现于文末的“片言只语”式的批评。其确立大约是经过了“卒章见志”和“以诗论诗”两个独立的阶段,最后合成为一种在文学批评史上颇为独特的批评范式。

先说“以诗论诗”。

东晋“以一句诗名千古”的才女谢道韫不仅对文学有着独到的见解,还以其形象化的批评方式深远地影响了时人及后人,成为“以诗论诗,卒章见志”批评范式的一个源头。身为东晋著名文学世家谢氏集团的一员,谢道韫受家学浸染,对文学颇有领悟,并以其独树一帜的见解为后世所称道。据《世说新语,文学队《晋书·列女传》记载:

谢公因弟子集聚问“《毛诗》何句最佳?”遏称曰:“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公曰:“吁谟定命,远猷辰告。”谓此句偏有雅人深致。

叔父安尝问:“《毛诗》何句最佳?”道韫称:“吉甫作诵,穆如清风;仲山甫永怀,以慰其心。”安谓有雅人深致。

《诗经》三百篇,佳句比比皆是,谢安以命世大臣的经学视野选出了《大雅·抑)中的“吁谟定命,远猷辰告”;谢玄则从文学欣赏的角度挑中了《小雅·采薇》中既是景语又是情语的千古名句“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唯独谢道韫捡选了出自《大雅·燕民》的“作者尹吉甫对自身诗作柔和动听、清美感人风格的自赞和寄寓情怀、抚慰人心写诗目的的申述”,与叔父、兄弟的见解均不相同,足见眼光独到。谢安称赞侄女“有雅人深致”,即是对她能够窥见诗歌的作用和艺术力量的高度赞赏。所谓“雅人深致”,当即《诗序》中的“主文而谲谏”。虽然这一思想并不新鲜,但称道《诗经》中不可多得的诗论却隐隐透露出谢道韫喜好批评的嗜尚。从谢道韫生平行事来看,她是雅擅辩论的:其人伦风鉴则有“王郎之叹”;文学批评则有“《毛诗》佳句”;名理清谈则有“柳、谢之辨”、“步帐解围”等;也因此才荣膺了“聪识有才辨”的断语。

不仅喜好批评,谢道韫还擅用形象化的文字进行批评,著名者即是被后人往往视作了诗歌的“咏雪联句”。此事两见于《世说新语·言语》和《晋书·列女传》,以《世说新语》为较详:

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公大笑乐。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所谓“咏絮之才”即从此出。一直以来,人们都把它视作诗歌、名之为“咏雪联句”而大加赞赏,更津津乐道于谢道韫诗才胜过谢朗;却忽略了这样一个事实:这句诗其实也是谢道韫从女性视角出发对堂兄谢朗观察到的落雪形象所作的文学批评。因为首先,谢道韫和谢朗的差别不仅仅在于表面上的才思敏捷与否,实际上更是一个男女两性观察角度不同的问题。宋人陈善《扪虱新话》卷三曾说:“撒盐空中,此米雪也,柳絮因风起,此鹅毛雪也,然当时但以道韫之语为工。予谓《诗》云:‘相彼雨雪,先集为霰’,霰即今所谓米雪耳。乃知谢氏二句,当各有谓,固未可优劣论也。”此论经常被人忽视,其实书载“俄而雪骤”,既说“俄而”,可知曾有一段米雪时间,故谢朗所说不谬。更何况下雪时如果雪很大,雪粒下降的速度就快,从男性的观察视角来看,一般会更加注重雪下落的力度,因而出现“撒盐空中”这样的比喻丝毫不奇怪。但身为一个小女孩,谢道韫从女性注重柔美的视角所观察到的飞雪形象就有所不同:雪花一片一片地从空中落下,又被风吹起,旋转、沉浮,就像同样因为被风吹起而在空中旋转、沉浮的柳絮那样自由自在而又轻灵地飞舞,这是一幅多么美妙的图画啊。由飘扬的雪到飞舞的花,再到同样洁白、轻灵的柳絮,这在女性的联想空间中实在是再自然不过的一件事情。于是“未若柳絮因风起”脱口而出。《晋书》记载“安大悦”,谢安乃至以后的文学批评家对这一句如此欣赏,除了诗句本身的新奇可爱,除了谢道韫以年幼而才思如此敏捷让人不禁心生爱怜;实在也包含了这些男性对来自另一个性别眼中不同于一般男性落雪思维的飞雪形象的认同。自此以后,把“飞雪”比作“飞絮”就成为了咏雪诗中的一种经典比喻,而这种比喻最初当是来自于女性的观察和体验的。

其次,谢安、谢道韫、谢朗是在“内集”的时候遇到“雪骤下”这一事件的。作为东晋著名的一个文学世家,谢氏集团的“内集”除了具备一般亲朋好友之间互相走访、嘘寒问暖的功能;更重要的还在于互通有无、交流思想,对文学现象和文学观念自发地做出评论并加以传播,所谓“与儿女讲论文义”是也。“咏絮之才”正是在这样的文化背景下产生的。谢安问:“(大雪纷纷下),像什么?”这是文学大家在考较自家子弟。谢朗率尔回答:“‘在天空中撒盐’差不多可以比喻了”,名门子弟的风范一目了然。而谢道韫从女性视角出发,对这种比喻有所不满,于是不甘示弱,立即指出“(空中撒盐)不如柳絮因风而起”。可见,谢道韫存心用“柳絮因风”的飞雪形象批评谢朗“撒盐空中”的落雪形象,“柳絮因风”不仅是一句诗中“名句”,也是一句以“诗”的面目出现的文学批评,“未若”一词的使用更加充分地表明了这一点。据此,笔者认为在形象优美的诗句之外,把“未若柳絮因风起”视作东晋才女谢道韫从女性视角出发对其堂兄谢朗观察到的落雪形象所作的文学批评似乎也颇为适宜。

再说“卒章见志”。

所谓“卒章见志”,即在文的末尾表明自己的写作动机,这在先秦诗歌中并不少见。但在妇女的文学批评中,尤其是进入了初创期的魏晋南北朝,这种“卒章见志”发生了质的飞跃,在交待写作动机之外还反映对文学本质的认识。譬如,左?本驮谄淞绞资?衬┪脖泶锪恕靶醋髂宋?耸闱椤钡墓鄣悖

乱曰:骨肉至亲,化为他人,永长辞兮!惨怆愁悲,梦想魂归,见所思兮。惊寤号眺,心不自聊,泣涟湎兮。援笔抒情,涕泪增零,诉斯诗兮!(《离思赋》)

自我去膝下,倏忽逾再期。邈邈浸弥远,拜奉将何时?披省所赐告,寻玩悼离词。仿佛想容仪,唏嘘不自持。何时当奉面,娱目于诗书。何以诉辛苦?告情于文辞。(《感离诗》)这两篇文字都写于左?比牍??螅?独胨几场肥鞘苴??鳎?陡欣胧?肥谴鹦炙肌对?谩分?鳌K淙恍醋鞅尘安灰唬??捎诙际鞘惴⒗胨贾?椋??币蚨?诹狡?煌?奈淖帜┪脖泶锪送??囊桓龉鄣悖骸霸?适闱椤薄4酉惹匦砟路蛉俗芙岢龈九?醋鞯男睦砘?啤芭?由苹场笨?迹?九?奈难Ъ拔难??谰椭饕?刈拧爸髑椤钡囊宦龇⒄梗喊噫兼ヌ逦颉凹胰朔蚋尽敝?椋?嗾迅锌?澳焉峁释痢敝?椋?撕笸瞥纭笆ト酥?椤薄5搅艘怨刈⑷氲纳??咎逦?卣鞯摹叭说淖跃酢钡氖贝???痹虿皇?币说刂苯铀担盒醋髂宋?恕笆闱椤薄

左?笔?⒏持小白湔录?尽钡呐?婪椒ǎ?肷鲜鲂坏黎埂耙允?凼?钡男蜗蠡?难??酪坏┙岷希?芸炀统晌?恢址缟校?佣?妨⒘艘恢置飨跃哂信?蕴卣鞯呐?婪妒剑骸耙允?凼??湔录?尽薄4蟾糯酉惹乜?迹?九?拖不对谑?闹杏谩白湔录?尽钡姆绞嚼捶⒈砦难Ъ?猓?┤纾何号??獭陡疱稹罚?粕街?鳌栋彩馈罚?嗾研颂尽熬?印薄??阶?弊鳌独胨肌肥?场⒌黎褂健傲?跻蚍纭保?庖患记杀涞贸墒炱鹄础;蛐碛忠蛭?蟆⑿晃牟琶??皇保?胄忝?抡?刃Х拢??蚜街址绞胶隙??唬?佣?钩闪艘恢中碌呐?婪妒健W蟆⑿煌?焙鸵院螅?庖慌?婪绞铰偶?诹??九?奈穆壑小K?怯械氖阈醋约旱男醋鞫?????姆摺⒓幕车雀星椋?纾航??籼?卦?昶蘩钍稀兜躏?猩⑽摹罚骸傲募姆哂谒拐拢?伎犊??湃弧!苯?跞崞尥踣恐?痘乘几场贰爸卷痦鸲?冻郏??胨级?匮省1寺跷锒?埔疲?巫铀贾?研?聊临翰以寄怀,怅辞鄙而增结。”

有的反思古人作诗的方法,如:晋散骑常侍傅统妻辛萧《芍药花颂》:“惟昔风人,抗兹荣华。聊用兴思,染翰作歌。”晋王劭之《春花赋》:“诗人咏以托讽,良喻美而光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