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期刊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二年级手抄报

二年级手抄报

时间:2023-05-30 10:55:05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二年级手抄报,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二年级手抄报

第1篇

二年级手抄报清明节二年级手抄报清明节1

二年级手抄报清明节2

二年级手抄报清明节3

二年级手抄报清明节4

二年级手抄报清明节5

清明节简介清明节又叫踏青节,在仲春与暮春之交,也就是冬至后的第108天。是中国传统节日,也是最重要的祭祀节日之一,是祭祖和扫墓的日子[1] 。中华民族传统的清明节大约始于周代,距今已有二千五百多年的历史。

清明最早只是一种节气的名称,其变成纪念祖先的节日与寒食节有关。晋文公把寒食节的后一天定为清明节。在山西大部分地区是在清明节前一天过寒食节;榆社县等地是在清明节前两天过寒食节;垣曲县还讲究清明节前一天为寒食节,前二天为小寒食。

清明节是中国重要的“时年八节”之一,一般是在公历4月5号前后,节期很长,有10日前8日后及10日前10日后两种说法,这近20天内均属清明节。清明节原是指春分后十五天,1935年中华民国政府明定4月5日为国定假日清明节,也叫做民族扫墓节[2] 。

《历书》:“春分后十五日,斗指丁,为清明,时万物皆洁齐而清明,盖时当气清景明,万物皆显,因此得名。”清明一到,气温升高,正是春耕的大好时节,故有“清明前后,种瓜点豆”之说。[1]

清明节与端午节、春节、中秋节并称为中国四大传统节日。20xx年5月20日,中国文化部申报的清明节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清明节传说相传春秋时期,晋公子重耳为逃避迫害而流亡国外,流亡途中,在一处渺无人烟的地方,又累又饿,再也无力站起来。随臣找了半天也找不到一点吃的,正在大家万分焦急的时候,随臣介子推走到僻静处,从自己的大腿上割下了一块肉,煮了一碗肉汤让公子喝了,重耳渐渐恢复了精神,当重耳发现肉是介子推自己腿割下的时候,流下了眼泪。

介子推像

十九年后,重耳做了国君,也就是历史上的晋文公。即位后文公重重赏了当初伴随他流亡的功臣,唯独忘了介子推。很多人为介子推鸣不平,劝他面君讨赏,然而介子推最鄙视那些争功讨赏的人。他打好行装,同悄悄的到绵山隐居去了。

第2篇

生活是如此的美好,人类是如此的进步,一切的一切无不来自于我们的艰苦劳动、平凡的劳动,劳动是那样的默默无语。今天,查字典小编为大家推荐小学生二年级庆祝五一国际劳动节手抄报图片。

二年级51劳动节手抄报图片五一劳动节手抄报 图1

五一劳动节手抄报 图2

五一劳动节手抄报 图3

五一劳动节手抄报 图4

五一劳动节手抄报 图5

小学生庆祝五一国际劳动节手抄报51劳动节手抄报 图1

51劳动节手抄报 图2

51劳动节手抄报 图3

51劳动节手抄报 图4

51劳动节手抄报 图5

第3篇

一英语课外活动的必要性

课外活动可以是课堂教学的延伸,如朗诵会、演讲比赛、参观访问、实地调查等等,都可适时地引入英语教学。语言教学是一个解决问题的过程。新课程改革强调学生通用英语做事情,在做事情的过程中发展语言能力、思维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语言学习要通过创设良好的语言环境和提供大量的语言实践机会,使学生通过自己的体验、感知、实践、参与和交流形成语感。

二. 在高中英语教学中我们应该如何促进学生的英语学习呢?

1、开创英语角

英语口语能力的培养,仅仅利用课堂上的训练是不够的,必须为口语表达的培养创造一个全方位的环境,这样在校园内开辟英语角是很必要的。2016年1月7日,在学校领导的支持下,我们高二年级全体师生的共同努力下,创设了本校第一届大规模的英语角实验活动,16个班级的师生积极参与,以小品,诗歌朗诵,合唱以及电影录音,街舞等各种形式开展,取得成功,同时也为下一届的英语角的创办开辟了道路。英语课外活动创设出开放性的语言环境。没有了课堂的约束,缩小了师生间的距离,消除了学生的紧张感,师生共同参与,气氛非常融洽。本活动锻炼了学生的组织能力,增加了学生学习英语的自信心。

我们学校组织学生办英文报纸,每个月各年级轮流出,在全校范围内征集优秀作文,内容主要是以学生当月写出的优秀作文为主,每个年级每个月学习的内容不同,单元话题也不同,因此学生写出的内容也会不一样,包括校园新闻,身边趣事,幽默,原文欣赏等。英语小报趣味性强,适合学生的需要;稿件内容健康,形式活泼;力争做到思想性、趣味性、知识性和科学性融为一体。学生在投稿之前需要老师给与指导,在交由专门负责稿件的老师处统一编辑,这样极大的激发了学生写作的积极性,英语小报的编辑和发行,拓宽了学生接触英语的范围,第一期小报由老师负责,但是我们会慢慢的将小报的编辑与设计教给学生处理,报纸中的图片,排版,编辑等工作对于学生来说是一个挑战,同时更是锻炼了学生的综合能力。

3.举办英语手抄报

每个季度我校会举办一次英语手抄报的比赛,每次会指定一个主题,高一年级初入校园,对陌生的环境,陌生的同学和老师都会不太适应,因此在交友方面则显得十分重要,学校为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交友观,以Friendship?为主题;高二年级正巧是在2015年11月完成手抄报的比赛,因此一场以Thanksgiving Day?为主题的比赛应运而生,德育教育始终在第一位,同时和伊宁县第二中学的校训:“励志 笃学 慎行 感恩”一样,教育学生懂得感恩是我们孜孜追求的目标,在这种竞赛中,我们设置的单项奖和团体奖,同学充分施展了他们的英语才能,让他们体验了从未有过的荣誉感,极大地满足了学生的成就感。英语手抄报活动已经纳入了我们每年的常规计划,将不断的补充和完善。高三学生在紧张而忙碌的学习生活中,也积极参与到英语作文比赛的行列中,在老师指定的时间内,高效的完成指定话题,同时在上交的作品中,书写规范,字迹清晰,让高三学生提早感受到高考作文的标准,这些活动不仅极大的激发了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也使学生感到英语学有所用,极大地满足了学生的成就感。

第4篇

咱的故事都在画儿上

六年一班的一群女生刚刚在操场上跳罢皮筋,大队长樊思彤意犹未尽地对姐妹们说:“明天咱们还是玩儿跳皮筋吧。”可是,同学们的响应并不热烈。只听许明慧说道:“我觉得打口袋更有意思,玩儿起来也更活跃。”

两个人想法不一致了,怎么办?是听大队长的还是听许明慧的?有意思的是,大家居然投票决定。最后一致赞同许明慧的意见――打口袋!樊思彤也只好少数服从多数了。

第二天会出现什么情况?当然是打口袋了。可是,在一张手抄报上,则出现了同学们昨日跳皮筋的画面。大家看着手抄报,无不叫绝:“太像了!”“把咱的精神头全画出来了!”

不过手抄报的作者樊思彤并没有因为同学们的赞扬而改变昨天的决定。下课时,姐妹们果然是玩儿打口袋。打完口袋又会怎样呢?回家后,樊思彤仍然很兴奋,满脑子都是灵感。她又摊开画纸,拿起笔来,连写带画。不久后,在校园里展出的手抄报《美丽校园》便与同学们见面了。手抄报上,出现的是同学们打口袋的画面,作者仍是樊思彤。同学们又一次看着手抄报,兴奋地指指点点:“看,画儿上的这个人是你吧?真像!”“哦,那个画得最传神!”……

“咱的故事都在画儿上。”樊思彤经常这样自豪地说。也的确是这样,每当下课时,同学们或在一起活动,或共同研究课文,这些情景,往往会被樊思彤用画笔描绘出来,然后让这些画面呈现在同学们的面前,使大家更乐于参加班队活动,更加团结和谐。于是,诸如大家在一起玩儿跳绳啦、跳皮筋啦……这些活动状况,最终都会被画到手抄报上。正因如此,樊思彤的手抄报才充满了校园生活气息,最贴近大家的心了。

写字也有故事

是否有人问过你:“会写字吗?”当然,你或许会认为这个问题很荒唐,当学生的哪有不会写字的?你瞧,上节课才考的听写嘛。

可是,你能读出下面的字吗――“”、“”、“”……

代千小学四年一班的车紫萌正在专心地练着书法,她身上发生的故事,就与上面那些字有关。

车紫萌从小就喜欢书法,二年级时,学校开展“兴趣第二课堂”活动,她便学起了书法。那时,年幼的她提笔临摹名家字帖,心中对先人充满了崇敬,每一笔每一画都写得规矩而认真。

有一天,她临帖时,照葫芦画瓢,写了个“”字。可这个字怎么念,什么意思,她却全然不知。为了弄清这个字的意思,她问身边的同学,同学也瞪着眼睛回答不出来,只好请教老师了。老师看了一眼说:“这是为什么的‘为’,繁体字。”

从此,车紫萌知道了,祖先们过去一直用的就是繁体字。遇到过几次这种情况后,她就有意多看书,特别是多阅读一些古籍。她说:“如果不多认识一些繁体字,那就连前人的书法作品都看不懂,当然更看不懂古代文献了。”

她不但自己辨繁体字,还经常指点同学,为此,她交下了不少朋友。有许多和她不是同一班级甚至不是同一学校的同学,也成了她的朋友。大家常在一起切磋,找到某个谁也不认识的繁体字,便在一起讨论研究。

这天,车紫萌和刘宇彤、傅同研、马语欣等同学,在一个书法作品里看到了“”字。“呀,这个字咋念呀?”“也不知字义怎么解释。”“嘿嘿,秀才读字读半边,我看念‘四’吧?”“哼,那还可能念‘维’呢。”

这时,车紫萌低声说了一句:“可能念‘罗’吧?”可她对自己的看法也信心不足,不敢确定。恰好老师走了过来,大家赶紧问老师,那个字果然念“罗”。同学们都说:“车紫萌你真厉害,只有你的答案是准确的。”车紫萌脸却红了,因为在此之前,她对自己的答案那么不自信。看来还得多读多看,才能更好地理解前人的书法作品。

第5篇

一、学校校园足球;

今年开学以来,学校更加重视体育工作,王芳校长主抓学校体育工作,特别是对校园足球王校长非常的支持,这次学校进行的“校长杯”校园足球冬季联赛,学校给于 了极大的重视和支持,开展班级足球比赛;进行一、二年级校园足球画画比赛;三、四年级足球手抄报比赛;五、六年级足球征文比赛。现在正在进行评奖阶段。

1、班级 足球活动;参加的学生一、二年级的运球接力男、女学生各5人一共80人,足球射门一、二年级男、女160人次参加了比赛。

2、3-6年级班级联赛;三年级32人;四年级 46人;五年级44人;六年级42人。一共164次人参加了比赛。

3、 足球画画、足球手抄报、足球征文比赛的评奖正在进行中。

二 、市校园足球联赛;

今年的比赛我们基本都完成了比赛任务,就是和下路小学的比赛还没有完成,和其他小学的比赛我们全部进行完了。和有色小学进行了甲、乙、女三场比赛;和三小进行了甲、乙二场比赛;和团城山实验学校进行了甲、乙二场比赛(团城山实验学校没有女队);和白马山学校进行了甲、乙二场比赛(白马山学校没有女队)。每次比赛学校领导都去了比赛现场,做为我们老师,学生欢欣鼓舞。

三、 存在的问题;

xx小学足球队是XX年市第八届青少年运动会小学生足球比赛的第一名,09-10的市校园足球区域比赛第一名。但是今年的比赛让人感觉退步很多,和下路小学、有色小学落后了很多,就是和三小、白马山学校也有差距。俗话说的好,下去容易上来难。体育工作更是如此。

问题一;训练时间没有保证;现在的学生每天放学已经4点50了,如果训练一个小时就是6;50,天已经黑了,所以前 些时间,我们每天只能训练30分钟,身体准备活动以后,训练一些基本技术就结束了。训练的东西无法保证比赛的需要。所以今年的比赛就是现在这个情况,再就是大部分学生是第一次参加比赛,有这样的表现,基本可以了。现在好了每天下午3;40学生就放学了,学生有了充分的时间训练,明年的比赛,我们的成绩可能要好些。

问题二;训练、服装的经费没有保证;就我们铁山小学 来讲,市校园足球发了服装(夏天用),学校也配备了一套也是夏天的,但是没有冬季用的学生服装,所以在冬季的训练中,根本无法保证训练质量和效果。学生在这样的条件下训练也容易受伤,对学生今后成长不利。

再就是校园足球训练的老师,训练服和训练费没有保证,就我和一些学校的老师了解到的情况,都差不多少,我们学校执行市教育局的服装文件规定,每年450服装经费,我每年的费用都买了球鞋,其他的服装只有自己解决了。

问题三 ;校园足球在我们黄石开展已经是第四个年头了,校园足球在学校的发展方向,前进目标是我们应该搞清楚的事,我个人认为在学校开展的校园足球主要工作还是普及,让更多的校长、老师、学生和家长参与到校园足球活动中去,在参加这个活动过程中去感受、体验足球带给我们的苦辣酸甜,从而学会做人,学会学习,学会成长。只有经历了,才会懂得,才会珍惜。校园足球应该起到教育功能,只有普及了,我们才能提高,只有普及了,我们才能发现未来的足球人才。

第6篇

上周五的时候,有一个同学将一张纸用钉子钉在我们班陈奕好的手抄报上,纸上画着一头猪,我和朋友笑了一会后把纸拿了下来,我想:这个同学真调皮,是想让陈奕好出丑吧!

二年级的时候,有位老师说,她小时候班里有几个很调皮的男孩,有一次那几个男孩把一个女孩子的凳子移掉了,当女孩子坐下来的时候她摔倒了,腰部有点骨折,连家长都来说了,接来下好几天都没有来学校,调皮过头了会惹祸。

我们班有几个男生很调皮,每次上课都会看老师有没有来,如果老师来了,他们会大叫起来,假如运气不咋好会被老师骂一顿,但是他们现在还是如此,所以我才说他们很调皮。

因为我胖,又姓朱,有些人会叫我胖猪,还以此嘲讽我,我很讨厌,没办法只能忍,但他们会变本加厉,就算告老师他们也不会停止。我真觉得他们是最调皮的。

第7篇

思考之一:创设一个能让学生主动探索的学习情境

选择一个好的问题,创设一个好的情境,调动学生共同参与,是提高探究活动有效性的关键所在。因此,教师应从多角度、多渠道事整合探究学习的材料,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内容,包括创造性地使用教材,积极开发利用社会、生活中的数学教育资源。教材是教学的重要资源,但不是唯一资源,教材只是个范本,并不是神圣不可改动的。新课程要求教师要成为研究者,所以我们可创造性的使用教材,充分挖掘教材内在的潜力,创设丰富多彩的活动情境,让学生在某些方面更广阔的空间里自由发展。根据学生实际,从他们熟悉或感兴趣的问题情境引入学习主题,激发学生的探索欲,有目的地进行数学问题的探究。我在教学北师大实验教材二年级下册《派车》一课时,教材中创设了乘车去机场的生活情境,而对我们固原山区二年级的孩子来说,对去机场这个情境比较陌生,所以我根据学生的生活实际情况设计了去六盘山纪念馆参观这一生活情境,既培养了学生的爱国热情,又贴近学生生活,并利用课件分层出示,既为学生寻找发现数学信息创设了条件,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把学生带入了问题情境之中。

思考之二:创设一个能让学生展现自我的成功机会

建立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是提高探究活动有效性的重要前提。新的教学理念认为“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因此,教师首先要承认并保护每个学生的权利,把探索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同时要充分相信每个学生的探究潜能。

我在教学《派车》一课当中我出示情境图之后,并没有告诉学生图上有什么,而是先让学生独立观察,独立寻找数学信息,并不着急让他们说出来,孩子们天生好奇,当他们用自己的眼光发现了那么多的信息时,一只只小手举起来,一双双渴望的眼睛望着我的时候,我再让他们说出自己的发现,他们是那么的高兴。由一个简单的信息到整理自己发现的数学信息,而当他们面对自己发现的那么多的信息时,创造的欲望被点燃了,自然而然的想到了提出数学问题……这时我发挥老师的组织者的作用,及时的点拨“这节课我们要解决的关键性的问题是什么呢?”让我们的课堂又回到了主题。从而引出课题――派车,“要想使25人能坐上车,如果是你该怎样派车?”

思考之三:提供一个能让学生自主探索的思考空间

留给学生充足的时间去从事数学活动,是提高探索活动有效性的重要过程。如新教材中增加了许多探究活动,提供了许多学生分析和思考的范例和素材,而不是仅把分析思考后得出的结论直接呈现在教材中,可是在实际教学中,常常为了节约上课的时间,没有给学生提供充分的思考时间,平时还听到有些人认为让学生探索,简直是浪费时间。于是,学生探索遇到障碍,教师心里就着急,越俎代庖,代为探究,以讲授代替学生亲历探究,这种“讲授多,探究少”的现象必须改变。因此,教师在探究活动中,必须给学生留出“空白”,保证时间,让学生去探究,去思考,去经历探索的过程,不要徒留形式,走过场。我在教学《派车》一课时当学生设计派车方案时,因为解决派车这一问题是需要学生应用综合性的知识解决问题,必须要有大量的时间,所以我采用了小组合作式来探究,在学生合作探究之前,首先提出明确的要求:让学生先自己想一想,再和小组同学说说你的想法。学习是一个过程,探索性学习更应该是一个充满着观察、实验、模拟和推断的过程。因此,教师作为这个过程的组织者、合作者和引导者,更应为学生的探究活动提供充分的时间和空间。。

思考之四:创造一个能让学生动手操作实践的活动空间

留给学生宽松的活动空间进行数学活动,是提高探究活动有效性的重要手段。心理学家表明,思维往往是从动作开始的,切断活动与思维的关系,思维就不能得到发展。动手操作是学生数学学习的一种循序渐进的探究过程,可以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活动,把学生推到思维活动的前沿。但在实际教学中,对实践操作活动比较忽视,有时候虽然也能重视操作法的设计,但下意识地考虑到教学时间,操作活动总是来去匆匆,草草收场。这种“形式多,实质少”的作秀的现象,只是追求表面的热闹和形式,使活动流于形式而难以收到实效。因此,教师不仅要把数学教学设计成数学活动的过程,而且应在课堂上留给学生一片宽松的探究活动空间,精心引导学生最大限度地参与操作活动过程,促使他们手、眼、脑、口多种感官并用,使学生在“做数学”中“学数学”,真正经历数学知识的形成和运用过程。

思考之五:留给一片能让学生展示个性的发展空间

关注个性、鼓励创新是提高探究活动有效的重要方面。新教材允许学生对问题有自己独特的见解,探究活动的本身具有很大的开放性,有利于发挥学生的个性。但在实际教学中,有些教师往往是“统一多,个性少”,缺乏给学生在探索活动中以足够的“自由度”,在组织学生进行探索时,往往自己暗地设定一个具体的“目标”,并千方百计要学生达到它。学生稍有偏离,就强行将学生的思维拉到自己设定的运行轨道上来,不允许学生尝试错误,学生的探索受到束缚。这样的教学,成为另一种形式的“注入”,实际上妨碍了学生富有个性的学习,不利于学生自主发展。因此,教师在探究活动中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让学生有一定的“自由度”,为学生创造发表意见的机会,让学生通过动手、动口、动脑等多种感官的协调活动,多角度的对问题的探究,促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较充分的发展。

第8篇

关键词:铜川;乡土资源;中学历史;教学

一、问题的提出

铜川是座历史文化底蕴深厚、悠久的城市。作为历史教师应该有责任与义务帮助学生了解并传承本地历史文化。然而,在我们的调查中发现,尽管本地区的学校领导69.2%的人认为自己所在的学校有开展中华优秀文化传统相关的活动,但事实上关注本地区的历史文化教育还是不够的。87.6%的同学只是表面知道本地域的典型历史文化名人,如孙思邈、柳公权、令狐德薄⒎犊淼取5这些人对历史的具体贡献不清楚。此外,同学们很少意识到本地历史文化的深厚。即便去一些历史遗址,也只是走马观花式的看,而非真正从历史文化角度感受。铜川乡土史资源这样一些接地气的知识却与同学们离得很远。这对于地区教育发展是一种缺失。中学历史教育只注重正统历史的教育不能顾及各地实际的乡土历史文化。而真正更能让学生体会的历史却恰恰是身边的历史、家乡的历史文化。怎样将两者结合并达到更好教育学生,提升本地学生人文素养,便是我们课题组思考的问题。因此,我们希望通过系统地开展乡土历史文化的学校教育,以点面结合的方式影响辐射更多学生了解家乡历史文化。

二、铜川乡土资源在中学教育中的实践应用

第一阶段:探索阶段,指导学生进行个人研究

从小问题入手,指导学生进行田野调查与文献研究。我们从身边的小历史问题入手,教师带领学生实地调查,并指导学生从历史角度分析问题。学生调查相关的文献资料,并形成研究性成果。引导学生确定研究本地历史文化的主题,在收集、分析、整理信息的活动中、在与他人合作、交流研讨中,通过手抄报形式展示研究成果。同时,我们还就活动本身出现的问题进行研究,在实践中解决问题,同学们更进一步体会到实践的重要。学生个人研究深入而有效,这些研究促进了学生个人的成长。这些教师参与指导研究的内容也对教师相应专业的成长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这个过程中,我们逐渐形成指导个人研究的有效模式:每学年开学之初,对学生进行研究鼓动(学生此时对新的学习阶段有所期待,将前面学生研究成果进行展示,以激励学生的研究热情。)

9月――12月,组织有兴趣的学生进行野游,发现研究题。(学生在日常学习中存在学习倦怠,以此方式调整并转移学生视野,对研究十分有益。)

2月_次年2月,学生收集整理相关地方文献资料。(这段时间学生快放假,心理压力稍减,制定研究计划在假期进一步地进行研究,有效而有意义。)

次年3月,完成论文。(这样的安排为参加每年一度的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学生在比赛中检验自己的研究成果,对学生也是一种促进。)

次年5月_6月,教师对学生研究内容反思与进一步整理。

教师在指导中,也逐渐摸索出了有效的方法:

1、指导学生选择合适的研究题目。从身边的历史遗迹着手,发现问题,提出问题。

2、研究方法:尽管研究中都要进行实地考察走访调查,但对不同年级的学生,研究程度要求不一。高中学生在研究中更注重相关史料搜集与论证,初中学生则只需简单常识积累与简要分析。

3、结果陈述上,初中突显趣味性而高中则需更为严谨。这个过程中,完成最具代表性的研究有:《耀州延昌古塔文化遗存探源及其纠偏技术设想》、《孙思邈的后人哪里去了――陕西耀县孙塬村姓氏文化探究》、《对清代耀州城内现存古民居建筑的调查与探究》等。

第二阶段:实践活动:丰富的校园活动拓展

由于本地历史文化深厚,在学校实际的课程讲解中没有更多时间用于专门的课程讲授。为了覆盖更多学生,让每个学生能接受到真正的铜川乡土历史文化的教育,我们在学校开展形式多样的历史文化教育途径。这个过程中,我们开展了《我走过的铜川历史遗迹》、《迎国庆、祖国家乡美》主题手抄报活动;组织学生参观身边的历史;大规模地组织学生搜集整理铜川历史名人故事,以讲故事比赛形式弘扬家乡的优秀传统文化。在实践活动中,学生了解了本地历史文化遗址,感受到了铜川历史文化的魅力,激发了学生对本地历史文化的探究兴趣。综合了地理、历史、美术、通用技术等学科知识,培养学生的科技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实地考察。并在参加学校活动中积累拓展乡土历史文化的相关知识。从 “身边的历史”感悟铜川地域深厚而璀璨的文化。这些活动,通过利用本地的历史文化资源为学生的自主学习提供服务而实现教育目的,他们从中得到启迪和感染,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并留下深刻的印象。尤其是围绕参观博物馆等开展活动,集实践性与参与性为一体,拉近了历史与学生的距离,也拉近了学生未知的世界与现实了解历史之间的距离。研究实践活动以其独特的视角为学生搭建了学习的平台。在学校活动开展中,尤其是手抄报等比赛活动中,逐步摸索有效的活动开展模式。以手抄报开展为例,活动包括⑴、活动筹划, 在组织活动前,首先进行全面的考虑。包括近期学校活动安排,活动开展的可行性分析,学生自身课业负担等是否有利于活动的开展。其次,活动的主题确定。以怎样的方式展现学生理解清晰而明确,主题尽可能是熟悉而便于操作的。然后,才是活动的具体要求,包括活动安排、具体排版制作、评分方式等。⑵、发放通知环节,注意各个层面信息的多渠道。包括学校、班主任、学生、家长。⑶、实施环节,活动组织方,可以相应地科任老师联系,利用与学生接触交流的时间,鼓励学生动手制作,指导学生手抄报的制作。适时,提前展示,激发学生的制作热情。⑷、评比环节,组织方要考虑参与方的实际情况,在奖项设置上,尽可能涵盖更广的学生。为更好激励班级活动的开展,在奖项上,一定要考虑集体奖的设置。⑸、展示环节,我们将优秀作品选好以后,还需对作品进行展示。所选作品一定要注意数量、质量,这会影响我们制作的展板。展板排版也要讲究美感。让参观者一看即感受组织方的用心。展出的位置也是需要考量。⑹、品味环节,引导学生评价手抄报。可利用课堂时间专题品味。组织者注意引导学生品味的几个方面,以此指导学生学习手抄报制作,提升审美能力。

第三阶段:成熟阶段:教师的课程开发。

教师在带领学生进行实地调查研究的过程中不断积累。最终搜集整理铜川乡土历史文化,形成可用于课堂讲解的乡土历史文化讲义《可爱的铜川――历史篇》。此后,进一步完善以历史传说的角度来解读铜川历史文化,形成课程《铜川的美丽传说》。

三、效果评估与反思

从整个系统操作来看,我们基本在这几次反复实施中,由最初的指导个人研究到集体活动开展,再到校本课程的形成。铜川乡土历史文化在学校教育中逐步渗透拓展。各种层次的教育模式也更趋成熟。

1、在实施过程中,体现了如下几个方面的创新性:

(1)、突破传统中学历史教育的弊端,在学校教育中,开展本土化的历史文化教育。让学生从身边的历史去感受、体会,让历史更生动。

(2)、教师带领学生走进田野,通过历史书本与乡土实际的文化碰撞,更能激发学生研究的热情。学生在实际中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更能提升学生的能力。

(3)、乡土历史对师生来说相对较陌生,师生在共同研究中学习,打破了以往师生的主动与被动关系,对双方都是一种成长。是一种较新的教育模式。

(4)、组织学生有针对性的系统的开展乡土历史文化的相关活动,通过学生的行动教育影响其他学生更具影响力。

(5)、课程开设由单纯的家乡历史文化的讲授到传说故事更具针对性的讲解与分析,使乡土历史文化有趣又不失历史的思辨性。

2、效果与反思

(1)、高中学生中的实施效果与反思

我们课题组开始探索在本地区学生中开展家乡历史文化问题探究,部分学生在老师的带领下,开始走进生活,去发掘不被人们重视的那些散落在铜川各地的文化遗迹。考虑到W生实际能力,我们试点了高中的学生。同学们最初由不知如何进行调查、提出哪些问题、以及怎样进行问题研究,形成研究性成果,到后来在老师帮助下去实地调查,查阅本地文献资料,进行相关分析,在一步步中,逐步学习,收获颇丰。如延昌古塔,发现古塔背后的古寺文化与现实中古塔偏斜问题的解决。如耀县清代民居,当老师带着他们走进民居,在房屋主人的介绍中感受历史文化的积淀,体会那种传统家族文化的美,孩子们发现文化就在身边。问题在探究过程中解决。对学生来说收获的是一种别样的满足。如垭口遗址,当同学们在田野中,发现铜川周边竟有如此之多的新石器时代遗址,不禁感触此地历史之深厚。

学生的个体研究,需要学生持之以恒的研究动力,其学习更深入,在研究中学生能得到更多地锻炼,提升其研究的能力。但是,在教育更广泛层面的学生上,却是存在不足。于是,开设校本课程便是我们思考的方向。课题组将前期积累的铜川历史文化课程进一步完善,在高二年级开设了选修课程《铜川的美丽传说》,为学生介绍了铜川的历史文化故事,并引导学生分析了故事后面的历史。如妙善公主传说,故事悲泣,却反映了魏晋时期儒释道三家合一的历史实质,完成了预期效果,达到了教学的要求。

(2)、初中学生中的实施效果与反思:

在高中进行研究取得要过的同时课题组开始进行初中的研究。初中学生的研究能力远不及高中学生,而其想象力却超出我们的预料。在指导学生个人研究方时,七年级学生李某对自己村子的姓氏文化进行走访调查,其所做的研究有趣而不乏历史的厚重。他的研究成果《孙思邈的后人哪里去了――陕西耀县孙村姓氏文化探究》。在初中学生中我们更多地开展系统性的各类活动。在八年级学生中开展了主题为《我走过的铜川历史遗迹》主题手抄报比赛。学生们用自己的眼感受家乡历史,并将自己看到的展示给大家。让初中学生正式在学校教育中接触家乡历史文化,普及家乡主要历史知识,培养其热爱家乡的思想情感。组织初中学生对学校周边历史遗迹进行实地的考查。活动后,学生对不清楚的家乡历史文化知识进行调查,拓展了学生的知识面。学生们非常喜爱这样的活动。在七年级学生中开展了家乡历史故事编辑、演讲比赛。学生们对铜川人文历史感受更深刻。为拓宽对学生的影响面,随后,讲故事的同学们分班对八年级同学进行演讲。达到以学生教育学生的目的。在八年级第一次开设《可爱的铜川》历史课程。大部分同学们对这样的课感到有意思。在完成课后的作业时,也十分具有开创性。

第9篇

 本学期我校以家长委员会为依托,以家长学校为主阵地,构建“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教育网络,强化家庭的育人功能,构筑家校教育共同体,贯彻“一一四一”工作思路,切实打造社会认可、家长满意的优质学校,使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达到“同步”、教师和家长教育达到“同心”、学校和社区教育达到“合力”。

   一、“一项常规”——落实常规工作

     1、家委会会议常规

开学初,各班级组织召开班级家委会会议,制定年度班级家委会工作计划,并在本学期发挥其应有的职能作用,特别是在“三城联创”工作中,家委会协助学校卫生清理工作,为创城建设添砖加瓦。

2、家长会常规

期中考试后成功召开各年级家长会,借助此次家长会,向家长传递新的教育理解,指导家长科学的教育方法,和家长面对面交流。

3、“家长开放周”常规

联合教导处举行家长开放周系列活动,组织家长共同参与学校或班级的有关教学、体艺活动,在本学期的读书节活动中,御碑楼小学邀请百位家长走进校园,参与学校第三届“悦读节”活动,观看各班读书成果展示,精美的手抄报、读书记录卡、读书笔记、书画作品等得到了家长的大力赞誉。家长们还带着孩子们走进“图书大集”,热闹非凡。

二、“四步推进”——实现持续发展

1、推进“家长义工团”工作

(1)家长义工团助力开学首周

开学第一天,家长义工们早早的来到校门口协助值勤领导维持交通秩序,他们佩戴值勤袖章,协助交警确保机动车辆停在人行道两侧,即停即走,疏散交通压力。虽然是开学第一天,但是学生上放学秩序井然,路队整齐安静,校门口家长接送也秩序井然。(2)家长义工团助力“三城联创”

    家长义工团在“三成联创”工作中,爱心、尽心,不论是在班级卫生死角清理工作,还是在文明出行、文明乘公交活动中,都发挥了很大的作用。

2、推进“家长讲师团”工作

本学期家长讲师团19位成员根据学校安排走进不同年级的课堂,为孩子奉献了一节节精彩的展示课。如“百家姓创意装饰画”、“汽车小常识”、“园林园艺”、“手的卫生”、“趣味剪纸”等丰富趣味的课程。

3、推进“校长接待日”活动

本学期成功在校外小花园进行了“走出校园 走近家长”的校长接待日活动,校长马卫携副校长宫玺、张顺海、范方荣与家长近距离接触,在小升初、课后服务、课业负担等方面为家长答疑解惑。

4、推进“班级研学”活动

本学期家委会结合少先队“我们的节日”菜单活动,在植树节、端午节等活动中,组织了各具特色的班级活动。如一年级五班走进“马套将军山”进行“我为泰山植棵树  共建绿色新家园”活动,一年级三班走进道朗里峪进行植树活动,五年级三班进行“回归自然 拥抱春天”植树出游活动等。

第10篇

所谓分阶段儿童阅读课程就是学校按照各年级学生的不同特点和教学内容,对儿童开展不同主题和内容的阅读。具体而言,分阶段儿童阅读就是要按照不同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学习知识的规律,整合经典诵读、诗社、剧社、语文学科等资源,按照经典性、序列化、有主题的构建低、中、高各年段的读书课程,进一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引导学生养成读书的良好习惯。

建立起不同年级学生不同的阅读课程体系,根据不同年级教学内容形成不同阅读主题:低年级,构建儿童写画生活,进行主题绘本阅读,引领学生读绘本,写画绘本;中年级,搭起儿童童话世界,加入主题童话阅读,引领学生读童话、写童话、演童话;高年级,经典相伴一生,诗文绘就童年,高年级倡导读经典、写诗文。此外,还引导各年级的学生尝试数学阅读,体会数学蕴藏好书之中。这样,一年级至六年级的阅读课程初步形成,低年级的绘本故事书、中年级的童话经典、高年级的各类经典,将成为学生们六年的精神食粮,伴随其小学的幸福时光。以下是具体的一些做法。

1、低年级构建儿童写画生活

由于低年级学生的知识储备相对不多,所以安排他们的阅读内容就不能超出他们对具体事物的理解水平,针对这一特点,为了能让学生对阅读产生浓厚的兴趣,图画书应该能发挥较好的作用。一方面绘本图文并茂,以图画为主,适合年龄较小的孩子对知识的理解,另一方面图画书的知识面浅显易懂,能够被低年级学生所接受和理解。我校多次为学生购置绘本读物,发放到各个班级的同学手中,以便能够达到人均一本以上进行书籍的传阅。

我们主要在一二年级设置每周一节阅读课,由老师带领同学们到绘本教室里进行阅读,并结合学生们在语文课上、课下的知识积累,整合美术课程的一些内容,引导学生想象自己的家庭生活、校园生活、还有自己想象的故事等等,让学生们绘制属于自己主题的绘本故事书,按照年级不同制定不同课堂任务,比如一年级的学生可以以画为主,二年级的学生可以配上一些文字。这样低年级的学生在自己的阅读、想象、描画、表达的过程中,培养了浓厚的阅读兴趣,激发了丰富的想象力,也为学生的后续阅读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2、中年级搭起儿童童话世界

有人这样表述童话的作用:“童话给你一种诗意,给你一种自己和他人,自己和世界怎么相处的指导。读过很多有趣好玩童话书的孩子,长大以后不会到处吐痰,衣着随意的走上街头。整个人的精神世界都是高贵的、丰富的,心灵会是善良的、温柔的。”童话阅读这一课必不可少,对于一个人的健康成长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为了更好的发挥童话故事对于学生的积极影响,要对学生们开设阅读童话的课程,尤其是到了中年级,我们主张让学生多阅读一些童话类的书籍,童话与儿童的精神世界是非常契合的,我们应当为儿童多提供一些接触童话的机会。

我们首先结合语文教学内容和学生的成长特点积极为学生推荐童话阅读书目,在我校《学生必读100本推荐书目》中,中年级的推荐书目大部分是童话。平时,我们的导读课程多数以童话书为主。老师领着学生利用阅读课上童话篇目导读课,引领学生在深度阅读中,爱上童话阅读,喜欢欣赏童话,体验童话给自己带来的乐趣。同时引导学生自己创作童话,我校学生作文簿里,规定学生可以写一定数量的童话文章。我们整合太阳花剧社的活动,把学生在阅读中的文字内容的体验和感悟用戏剧的体验形式表现出来,带领中年级同学排演童话剧目。本学期,剧社排练的4幕话剧中,有3部是童话剧,其中一部是英语剧社排练的《灰姑娘》这部经典童话。

3、经典相伴一生,诗文绘就童年

第11篇

201x年的6月__日是农历五月初五,我国的传统节日――端午节。为充分利用传统节日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根据市教育局有关活动通知精神,我校在端午节期间开展了“我们的节日•端午节”主题活动。

端午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通过端午节活动可以让学生更加了解中国的传统节日,用心去体验我国的传统节日中蕴涵的意义,更好地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美德。端午节又是一个与家人团聚在一起的好机会,可以与家人增进感情,体验亲情的魅力。

为了更好的完成活动任务,收到良好的活动能够效果,我校高度重视,精心策划,首先为活动的开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其次,学校加强了宣传力度,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营造了浓厚的节日氛围。我们通过国旗下演讲、倡议书等形式,对我国的传统节日――端午节及其意义,做了大力宣传,充分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

我们又开展了以“我们的节日•端午节”主题的端午节手抄报创编活动。同学们通过阅读书籍和上网查询,了解了端午节的相关知识,并配以插图、剪贴画,制作了一张张美观大方的手抄报。通过本次活动,同学们加深了对端午节的认识,进一步了解了我国的传统节日和过传统节日的意义,更加认同、喜爱传统节日,进一步增强了他们的爱国爱乡情感,提高了科学文明素养,弘扬和培育了民族精神。

在本次活动中,我校充分利用“端午节”这一传统节日对全体学生进行传统文化教育,让学生走进伟人、了解历史、感受伟人的爱国情怀,培养了学生的爱国热情,增进了与亲人之间的亲情,让学生时时刻刻心怀感恩之心,促进了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

6月__日是中华民族传统端午节。为强化“中国梦”教育,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观,弘扬端午节日习俗,唱响“我们的节日”这一主题,让学生通过端午节来深入了解中国的传统节日,用心体验我国传统节日的民俗文化,更好地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美德。华林小学开展了“我们的节日 端午”形式多样的主题活动,现将本次活动总结如下:

一、营造浓厚的宣传氛围。

1、少先队大队部要求各中队在开展“我们的节日端午节”活动之前,先让学生通过查阅图书、互联网以及向长辈和他人请教等多种途径,搜集有关端午节的由来,了解这一传统节日的相关知识。

2、利用周一国旗下讲话、led、华旭电视台、黑板报等多种方式进行广泛宣传。

二、各年级分层开展丰富多彩的传统文化教育活动。

1、一、二年级开展“背一背屈原诗歌”、“画一画屈原”、“纸粽子制作”等活动。各班辅导员根据本班实际,让孩子们以大组为单位,进行了“背一背屈原诗歌”、“画一画屈原”、“纸粽子制作”等比赛活动。该活动让孩子们在动口、动手等有趣的活动中受到了爱国主义教育。

2、三、四年级各中队开展了“传统节日故事大家讲”活动。

各中队利用少先队活动课,在班上举办故事会,把“传统节日故事大家讲” 活动开展得有模有样。

3、五、六年级各中队开展“屈原诗歌颂”、“我心中的屈原”演讲等多种富有爱国主义教育意义的活动。通过诵读活动,陶冶了学生的情操,弘扬了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培养了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

本次活动,不仅让学生纪念爱国诗人屈原,活动中接受爱国主义教育,更在浓浓的节日氛围中,学到了关于端午节的有关知识,真正体会到传统文化的意义,进一步提高道德水平和思想境界,增进爱国情感,树立报国之志。

为使活动取得成效,学校高度重视,对如何开展活动提出了具体要求。组织了各具特色的“端午节”主题活动。现将活动开展情况总结如下:

一、活动目的

根据有关精神,为了弘扬我国优秀文化传统,进一步推进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努力建设和谐文化,在端午节到来之际,我校组织开展了“我们的节日·端午节”主题活动,让队员们认识传统、尊重传统、继承传统、弘扬传统,增进爱国、爱社会注主义情感。

二、活动内容

1、广泛开展中华经典诵读活动。在班会上开展了有关端午节文化的朗诵会,引导学生不忘传统,满怀信心的建设现代化。弘扬了中华民族优秀文化和传统美德。

2、利用板报、标语开展活动,让学生在参与活动中亲身体验节日民俗,感受传统文化魅力。

3、组织学生观看有关介绍“端午节”来历的视频,撰写笔记,表达对先人的感恩和敬仰。

第12篇

2012、2013年审查通过的一、二年级人教版教科书是依据教育部《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编写的。作为首批使用该套新教材的一线教师,我摸爬式地连续进行了一、二年级新教材的教学,既有成功的经验,也有失败的教训,现就如何用好新教材谈谈我的几点看法。

一、要读透教材,明确《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找出新旧教材区别,理解教材的编排思路,把好教学的度

在进行教学前,教师应提前通读整册书,做一做书本中的练习题,利用《教学用书》了解教学目标、重难点、教学关键,对新教材有一个全面的认识。以免受旧教材以及旧的教学观念的影响,把握教学度时出现失误或使知识断层。如,新教材在某些教学内容上难度有所下调:一年级上册弱化了以谁为主体去判断“左”“右”方向的要求,只要求以本人看到的情况判断“左”“右”;二年级下册对称图形内容取消了画出原图形平移几格后的图形;一年级下册人民币的计算取消了复名数退一作10再减的要求。(如,15元6角-9角=14元16角-9角=14元7角)假如老师不了解清楚,还是以旧标准要求学生,就会出现拔苗助长的情况。除此,新教材在年段编排上也出现了调整,如,在学完了表内除法后,紧接着学习有余数的除法以及用有余数的除法解决问题,这样编排使知识更连贯、更系统了。教师心里面应建立好这座知识的金字塔。

二、充分利用好例题提供的“想”和“图例”,指导学生解题的思路和学习方法

新教材的一个优势就是在例题中通过“想”为学生提供一个学习新知的方向。学生可以按照这个方向在老师的指导下探索新知,并用规范的数学语言表达自己的解题思路和方法。不像以前,不同的老师对知识有着不同的理解,不同的表达方式,同一个年级的学生对同一个知识的学习也就五花八门了。在学习列竖式计算有余数除法时,我在给学生作了铺垫:括号里最大能填几后,再让学生根据“想”:7和几相乘的积接近43,而且小于43,求出商,最后让学生用语言规范地表达想法。学生很快找到了求商的钥匙,顺利求出商。另外,我还能配合新教材,重视解题方法多样化以及解法优化的呈现。例如,在学习20以内退位减法时,学生可利用“想加算减”计算,也可根据摆学具的情况,用“破十法”计算,从而明白了条条大道通罗马,增加了学习的信心。在学习解决问题时,画图也是一种较直观的学习方法,我们在教学中也可以充分发挥画图的优势。

三、教材中加入了有趣的数学图形方面的一些元素,我们可以借助这些元素提高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学习数学的兴趣

新教材中增加了用七巧板拼图形、剪出对称图形、制作数字转盘等内容,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提高了学生的动手操作和空间想象能力。但老师不应仅仅把传授知识局限在课堂上,其实学生对这些知识都很感兴趣,但时间关系不能深入涉猎。为了让学生能对图形内容有充分的感悟,我还让学生在假期以“有趣的七巧板”“生活中的对称图形”为主题,制作手抄报,在班内评出优秀作品并在课室内展示,让课室也成为一个数学的乐园,大大提高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四、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应把它回归到生活中去

新教材在更多的知识领域中增加了解决问题的内容。在教学中,我注重从学生熟悉的情境引入。如,在教学二年级下册等余问题时,我以孩子们到流花湖公园租船游湖引入,在孩子们通过画图、列式等明白了解决这个问题要用“进一法”后,孩子们又相继解决了运货、买面包的问题,通过对比知道并非所有问题都要用到“进一法”。继而我让孩子们找找生活中还有哪些问题要用进一法,哪些是不用进一法的问题。学生自然把学习内容与现实生活联系起来,加深了印象。另外,我还以数学日记的形式让孩子们适时把生活中的数学问题记录下来,加以积累。

新教材反映了基础教育教科书研究与实验的成果,凝聚了参与课改实验的教育专家、学科专家、教研人员以及一线教师的集体智慧。作为使用新教材的一线教师,我们必须把教材从厚读到薄,又从薄读到厚,深刻领会新教材的思路和方向。学会挖掘新教材的内在精华,用好新教材提供的优质素材和教学手段,帮助学生化难为简,使他们会学、乐学并能学以致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