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中秋遐想作文

中秋遐想作文

时间:2023-05-30 10:55:05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中秋遐想作文,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中秋遐想作文

第1篇

寂寥的夜晚,天空中挂着一轮圆月。我漫步在宁静的公园湖畔,湖水倒映着月儿那皎洁的身姿,伴着那闪烁的光影,湖边柳枝欢快的跳跃着。虽是深秋的季节,凉风不时地从远处袭来,但那晶莹透彻的月光依旧在我的心中泛起了一丝暖暖的涟漪……。

月光如水——她让我感悟着生活,感觉着快乐。每当夜晚降临的时候,我都会亲眼的看一看是否有月亮在天空中悬挂,是否可以看到那如水的月光。她就像明镜一样使我从中体会着各种生活的影像,有美好,也有酸楚和苦涩,然而,更多的是让我感到生活的快乐。因为如水的月光像涓涓小溪一般流淌在我跳动的心房,烦恼似乎顷刻间烟硝云散,心在瞬间清澈见底般的亮堂起来。

月光如画——她美丽,她娇媚。在那如画的月光中我看到了山川,看到了大海,看到了嫦娥那婀娜的身姿,更看到了月下老人那慈祥的笑脸。山川蜿蜒起伏,大海波涛汹涌,嫦娥美丽动人,月下老人善良忠厚。我在月光的美丽画卷中荡漾着,享受着。

月光如诗——美丽的月光从遥远的天际来到人间,将她那古老的传说张扬着。那岂止是月下老人娓娓道来的动人故事,又何尝不是嫦娥奔月划过太空而书写的一首幽美诗章呢。

月光如歌——银色亮丽,犹如一束光纤编织而成的长长的带子,更是串串音符镶嵌在苍穹的宇宙之中,伴着江河湖海的滔滔吼声,唱响了一首古老和现实相结合的,从猿到人的旷世不朽的歌。那是不同肤色,不同国家,不同民族的人们用生命谱写的伟大颂歌,她经久不息的在茫茫的夜空中回荡着。

月光如水,月光如画,月光如诗,月光如歌。我爱月光如水般的晶莹,我爱月光如画般的美丽,我更爱月光如诗如歌般的隽永。

啊!月光——你在我的眼里,更在我那跳动的心房中!

二中初二:胡文翔宇

第2篇

20xx年中秋节作文篇【1】中秋的月儿,又圆又亮,仿佛是一个毫无瑕疵的夜明珠。它的光芒虽不如太阳光那么直白,那么强劲,然而她却婉约的让人心醉,仿佛有月光的万物都通了灵性。中秋之夜大伙围在一起,一起欣赏那一轮明月,诉说着那流传千古的美好佳话!

中秋赏月,吃月饼自古以来就有了,大家伙通过观赏中秋美月,一起倾听那嫦娥奔月的动人传说,好是热闹。昨天是八月十五,中秋节。我怀着满心的激动,从早盼到晚,真是盼星星,盼月亮,可算盼到了天黑,早已按捺不住的我,瞧见夜幕已经拉下来,便迫不及待的抓一块月饼,掂起一把小板凳冲到楼顶。月亮可真圆啊!那么的明亮,又那么的朦胧,仿佛是一个害羞的小姑娘。托起下巴,抬头凝望月亮,使自己沐浴在皎洁的月光之中,渴望那清明的月光能洗去我那一身污秽。

低头看着地面,月光如霜一般,不由得想起大诗人李白的“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的千古佳句。望着那满地霜,便触景生情,也不由得“佳节倍思亲”,想起我远方的姥姥。但我却只能在此祝愿他们的美好生活,正如苏轼的“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那么的情真意切,肺腑之言!

都说十五的月亮十六圆,这话真不错。今天是八月十六,那月亮也更显得娇小玲珑,亮白如玉,那样圆,那样亮,给人以无限遐想,仿佛也同样能够看到嫦娥奔月,玉兔捣药,吴刚伐桂……“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小时候对月亮的憧憬,那么的奇思幻想,随着时展,童年的憧憬也逐渐泯灭在大众人的心中,嫦娥奔月的美好佳话也被淡忘!

我呼吁大家请留有一份童真,一份向往,一份传统,去发扬光大我们的传统节日——中秋节,让他走向世界!

20xx年中秋节作文篇【2】中秋佳节,月亮是那么圆,月亮是那么亮,月亮是那么纯洁,月亮是那么迷离,月亮是那么美丽,月亮是那么洁白,月亮是那么的有魅力!

看着大家那喜气洋洋的神态,看着大家那嘴角的一丝丝笑意,看着大家那手忙脚乱的样子,看着大家那大兜小兜的东西,真是一幅幅欣欣向荣的景象!

中秋佳节,大家都拎着大兜小兜的月饼,而商店门口却都在搞促销活动,那高昂的男高音,那细腻的女音,那迷离的舞蹈,那一箱箱的月饼,真是让人惊叹!

看着那华丽的包装,真是让人羡慕,而打开包装里面却存放着一个月饼,细细地闻着,轻轻的捧着,慢慢地咀嚼着,天哪,怎么那么让人眼馋,呵呵,赶快让我咬一口!

咦,这儿怎么会有一条长长的龙,难道..难道..难道地球上还生存着龙的后裔,我的天哪,呵呵,原来是一辆辆汽车拥堵在了车道上,形成了一幅幅焦急的画面,你听,喇叭声“嘟嘟嘟”,说话声“屋里哇啦”,小贩声“哇哇哇”,唱歌声“昂昂昂”……

又是一年中秋日,中秋情思系在心。皎洁圆月挂天空,怎能与星论媲美?

中秋,真是别有一番韵味!

20xx年中秋节作文篇【3】今天是农历八月十五,中秋佳节。电视新闻上说,今天的月亮在19点13分时最圆,我不太理解。妈妈给我解释:俗话都说“十五的月亮十六圆”,但今年十五的月亮却是十五圆,再等下一次“十五圆”的话估计到8年以后。

晚饭后,我和爸爸妈妈就赶快下楼去赏月,看着又圆又大的月亮挂在天空的东方,有的地方亮一点,有的地方暗一点,真美丽啊!

第3篇

初2中秋节作文800字篇【1】“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恰逢又是一年中秋时,圆圆的月饼勾起了我的思念。金色的月饼仿佛给树木、花草、云霞镀上了一层金色的边。几片云霞萦绕在月亮边,朦朦胧胧,似烟似雾。

我在月光下漫步,银色的月光仿佛给我披上了一层轻纱,如水一样,荡漾在每个人的心里。隐隐约约的,一股桂花香扑鼻而来,透过月光,吴刚好像正喝着桂花酒,与嫦娥互相倾诉着自己的眷恋故乡之情。桂花的香气愈来愈浓,扭头一看,一块桂花月饼正躺在桌上,散发着浓浓的香气。品着桂花饼,我心中忽然觉得,寄宿在外的游子一定与我一样,倚在窗旁,赏着这皎洁的月光吧!

月光触见他的心,一定勾起他的思念,更加浓厚,如桂花饼一样,散发着浓浓的乡情,不然,怎会有“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这句千古绝唱呢?相传在古代,天上有十个太阳,民不聊生,有一名叫后羿的神射手,射箭射下了九个太阳,成了英雄。有一次他到昆仑山访友时,在王母娘娘那儿讨了一个仙丹,据说吃了它能长生不老、成为神仙。

他带回去给他的爱妻--嫦娥保管。不料却被心怀鬼胎的门徒蓬蒙看见了,他假推自己生病了,趁后羿打猎时,持剑冲进后花园,威逼嫦娥交出仙丹。在紧急情况之下,嫦娥掏出仙丹,一口吞了下去,霎时,嫦娥慢慢飘起,飞向蓝天,由于思念后羿,她飞到了离地球最近的月亮上。后羿回来之后,从侍从口中得知嫦娥为蓬蒙所逼,迫不得已吞下了仙丹。后羿气愤之极,气冲冲的去找蓬蒙,可他却逃跑了。不经意间,后羿发现今晚的月亮特别圆,还有一个酷似嫦娥的身影在晃动。后羿急忙在嫦娥最喜欢的后花园里摆上香案,贡上嫦娥最喜欢的水果食物。邻居听了,纷纷效仿,就形成了中秋拜月的习俗。

这一则略带忧伤的故事给古人带来了无限的遐想与思念,感动了一代又一代的人,也让古人将自己的思乡之情,融与这中秋皓月中。又是一年中秋时,我又漫步在月光下,抬头望望着月亮,闭上双眼,带着无限的遐思进入了想象的空间,在那里,我张开翅膀慢慢地飞向了月亮……

初2中秋节作文800字篇【2】每天过着一样的日子,日升日落。简单而忙碌的生活竟会让自己忘记去品观月盈月缺。终在一日的午后被扑面而来的香唤醒,久违的感觉倏忽而归,这是桂花的香!哦,又是一年中秋时。

立秋有些时日了吧,还一直没有秋高气爽的感觉,到是连天的阴雨平添了许多绵延的愁绪。今儿,天猛的放晴了,傍晚过后弦月半弯,和着一阵阵的桂花香味,挽着关于中秋的情怀让思绪从那些天的雨中开脱出来,转身走入有关月的情境。每到这个时节,都会不免想起苏轼的《水调歌头》,诗人一生坎坷、仕途不畅,而这首千古绝唱另多少后人在无数个月圆月缺的日子吟咏,也用这种方式把诗人祭奠。天上的月儿,圆缺有时。地上的红尘,也在悲欢离合中往复。诗人亦如此,诗意自酣畅。“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诗人应该没有料到,醉书至兄,竟成为后世对情意的不朽思念。

中秋就是让人心生思念的吧,否则它又怎么会中居古代历法中的孟、仲、季三部分呢,它似乎在顾盼,也是在等待,等待回归的圆满。这个时节,人们总是让思念越来越浓,路途的旅人,他乡的游子,无论学业是否有成,仕途是否有望,都怀着一颗同样的归心,在月圆时,与亲人举杯望月。所以在古代,当归乡的路遥不可及时,有泛舟浅唱,有对酒当歌,都是发泄这一腔情愫吧,都付于月,在这中秋。

愈是月满西窗,愈是留恋诗词之美。正如李白可以豪放尽释,举头一问“青天有月来几时,我今停杯一问之”。想必没有科学考证的年代,自然的景象,宇宙的神奇会更加赋予玄妙与美。有时,神秘便是美。其实,更美的是诗人的情怀,洒脱与不羁总可以超然物外,另现代人所不及。如清月,浩浩高空,灵心自居。只是未知这人间恰逢中秋时节,可否真有一缕香,直入月宫?是否真有一份情,能让月辉带露?好在,现代的我们有了古人未曾听闻的高科技设备,可以让思念越来越短,可以让团聚越来越多。

满是桂花香氛的长街,人们甜蜜的品着中秋,说着团聚,秋的果实坠满枝头。所有的团聚都让人心生温暖,团聚是情感的拟补,是亲情的融汇。总是感觉中秋是可以把友情暂时搁置的,而让终日因忙碌而疏忽的亲情尽可以在团聚的酒杯里沉醉,虽然没有诗词之唯美,然却伸手可触。今夜,月儿未到正圆时,但也无需像古人一样,把思念变成痛,浸成诗。只需轻抬你的脚步,把快乐的心带回家。

初2中秋节作文800字篇【3】小时候听着嫦娥奔月的故事,总是羡慕月宫中神仙的生活。出门驾着云朵,吃的是美味佳肴,穿的是绫罗绸缎,终日闻着桂花的香味,还有一只可爱的玉兔作伴,还能长生不老……但是读了这首诗以后,我对神仙的生活又有了新的理解。你看吧:

透过一扇珍贵的云母做的屏风,我们似乎可以看见背后的烛光忽明忽暗。而此时,窗外的银河已经渐渐西落,即将消失在天际,连寥落的晨星也快要隐没。我仿佛看见了嫦娥独坐室内,整夜无眠,一个人度过了寂寞的一晚。

我不由得奇怪,为什么做了神仙,嫦娥反而这样不快乐呢?诗人一定也和我一样有这样的疑问,所以在后两句中,诗人发出了这样的猜想:“嫦娥应悔偷灵药”,她此时心里一定在想:“假如我没有一个人吃下仙丹,就不需要做这个寂寞的神仙,就可以和后羿一起过着快乐幸福的日子了。”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在冷冷清清的月宫中,嫦娥不知道度过了多少这样的夜晚。嫦娥孤单的身影也在窗前定格,似乎成了一座寂寞的雕像。

她一定在怀念曾经在人间拥有过的那个家,温暖而幸福。我仿佛看见嫦娥依偎在门口,等候后羿打猎满载而归;我仿佛又看见他们饭后手牵手在草地上散步,那碧油油的细草,那绿茸茸的苔藓,似乎也都散发着清香。草丛中点缀着几朵绽开的野花。后羿弯腰采下一朵,插在嫦娥的头发里,嫦娥也折了一朵,别在后羿的衣襟上,就像一对神仙眷侣。

第4篇

夜幕降临,那一轮曾带给我无限美好遐想的圆月,在天幕中缓缓升起,白中带金,美轮美奂。我们的车飞驰在被月光披上一层白纱的公路上。

每逢中秋,无论如何,我们都会聚到奶奶家。这已经成了我们家过中秋的“传统”。

透过车窗,我静静地注视着高悬在天边的那一轮圆月。在月光下,我仿佛看到了奶奶。她独自一人,坐在院子里的樟树下,等待儿女们团聚。只要看见孩子们,她的心就会柔得像月光一样。

望明月,明月如镜挂天边。风起,淡淡的来自月光的香气,吹进了我的心房,带了一丝甜,又染了一点酸。借着这皎皎圆月,多少身处他乡的游子在遥寄思念,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十年后,我也会离开父母,为自己的事业忙碌。十年后,那是个未知的世界,我有憧憬,又有胆怯。我不确定,十年后,自己能否在这花好月圆人欢乐之时,和最亲爱的他们,在美丽的银白色的月光下团聚。只是,陪伴父母的时光,一定会被种种因素,残忍地分半再分半。想着想着,心,已是酸酸的,泪,已在眼角打转。

父母,这个爱的代名词。他们将我们带到这个世界。他们的爱就像一本打开了就合不上的书。他们扫去我们心头的尘埃,愈合我们心中的创伤。他们撷一抹骄阳,照亮我们的心房;掬一汪清水,洗去我们的污渍;将自己的岁月年华全部奉献给我们,却在不经意间悄然老去。在我们小的时候,他们咬牙也要撑起这个家,多忙也要陪我们欢笑,他们始终拉着我们稚嫩的手不离不弃。时光荏苒,白驹过隙,在不经意间皱纹开始爬上他们的脸,白色开始在他们的发丝上蔓延。总有一天,他们会变得不能照顾好自己,越来越需要我们。我想:如果真的到了那么一天,我一定拉上他们的手,就像当年他们拉我的手一样。

在不经意间,到达了奶奶家。奶奶一见到我们,暖暖的笑容立刻浮现在脸上,那张本已布满皱纹的脸经这么一笑,在迷离月光的映衬下,如同被施了魔法一般,美极了。

我看着奶奶幸福的样子,在柔柔月光下,默默地许下一个诺言:无论多忙,一定会在月圆之际,与最爱的父母一起,而不是一个人借着圆月,遥寄思念。

在清幽的月光下许下诺言,让心中的月亮永不改变,让心中的誓言永无终点!

(指导老师:项 通)

第5篇

组材点拨:

好的作文离不开材料。考场上,一些考生动辄引用 “爱迪生发明电灯”、“爱因斯坦的小板凳”、“居里夫人提炼镭”这样的材料,这样的作文早就让阅卷老师感到视觉疲劳。因此,平时积累些素材,充实自己的作文资料库,对于高考发挥大有裨益。

科学本身充满了艺术美,一个简单的数字零,在科学家的眼中却颇有王者气象。科学与艺术是一对分不开的翅膀,科学可以通过艺术的想象来启发灵感,艺术又离不开科学抽象的支撑。这一点,古今中外都有许多例子来证明。同学们可以从张衡、爱因斯坦、达芬奇、苏步青、钱学森的事例中选择典型材料来证明论点,也可以从沈致远对“数”的美丽描述中来说明观点。

理论论据:

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

——爱因斯坦

科学家可借艺术之瓦,攻科学之坚;艺术家可借科学之梯,攀艺术之峰。 ——爱因斯坦

陀斯妥耶夫斯基给予我的东西比任何科学家给予我的都要多,比高斯还多! ——爱因斯坦

艺术和科学的共同基础是人类的创造力,它们追求的目标都是真理的普遍性。 ——李政道

科学与艺术——一枚硬币的两面。 ——李政道

科学揭示宇宙的奥秘,艺术揭示情感的奥秘。 ——吴冠中

事实论据:

爱因斯坦几乎每天都要拉琴,他在紧张思索光量子假说和广义相对论的日子里,每当遇到困难,就放下笔,拿起琴弓。那优美、和谐、充满想象力的旋律,激发他对物理学的深思,引导他在数学王宫里作自由、创造性的遐想……

爱因斯坦不仅是一个有造诣的小提琴家,而且还能弹一手好钢琴。最意味深长的动人的情景是,他常常同普朗克在一起演奏贝多芬的作品。弹钢琴是量子论的创始人普朗克,演奏小提琴的,则是相对论的创始人爱因斯坦。量子论和相对论共同构成了本世纪物理学科的两大支柱,在科学上面他们共同描绘了物理学的一幅优美壮丽的图景,在音乐艺术中,他们同样能奏出扣人心弦的和声。

除音乐外,爱因斯坦还推崇文学。他热爱莎士比亚、歌德、海涅、陀斯妥耶夫斯基和萧伯纳的作品。在他青年时代,他常常同友人在一起朗诵海涅的《哈尔茨山游记》。大家知道,高斯是十八、十九世纪的德国伟大的数学家,可是在爱因斯坦的心目中,陀斯妥耶夫斯基比高斯更重要。

在爱因斯坦看来,科学和艺术之所以值得追求,还因为它们体现了一种绝对和谐的美。 “三角形的三个高交于一点”,这一几何命题就具有高超的逻辑美,它在人们心中所激起的美感同贝多芬的《田园交响曲》在人们的心中所激起的美感是一致的……

在爱因斯坦看来,科学和艺术之所以是相通的,在于两者都要以丰富的想像力为心理背景。

(赵鑫珊《爱因斯坦与艺术》)

零和自然数以及带负号的自然数统称为整数。以零为中心,将所有的整数从左到右依次等距排列,然后用一根水平直线将它们连起来,这就是“数轴”。每个整数对应于数轴上的一个点,这些点以等距离互相分开。你看!负数和正数分列左右如雁翅般排开,零据中央,颇有王者气象。

我有一首小诗单咏零:

零赞

你自己一无所有

却成十倍地赐予别人

难怪你这样美

像中秋夜的一轮明月

(沈致远《说数》)

一个人在自然科学领域做出了杰出的贡献,在文学和艺术领域照样也可以有卓越的成就,科学家也是文学家的张衡就是一个鲜明的例子。

张衡不仅发明了用于观测天象的浑天仪和用于测量地震的地动仪,而且还是一位很有成就的文学家。

汉代的代表性文学形式是辞赋,而张衡在赋史上是承前启后的作家,他的代表作是大赋《二京赋》,小赋《归田赋》,另外,他还有一首著名骈体诗《四愁诗》,这些文学作品对后世均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苏步青不仅是一位著名的数学家,同时也是一位优秀的诗人。他在教学科研之余,与江问渔、王季梁、祝廉先、钱宝琮、胡哲敷、刘淦芝、郑晓沧等教授及张鸿谟助教在一起,组织了“湄江吟社”。他们工作之余经常邀约在一起,寄情于湄江山水,拾柴煮茶,吟诗作赋,为湄潭人民留下众多珍贵的诗词,丰富了湄潭文化。

第6篇

我所爱的是秋林古气磅礴气象。有人以老气横秋骂人,可见是不懂得秋林古色之滋味。在四时中我于秋是有偏爱的,所以不妨说说。秋是代表成熟,对于春天之明媚娇艳,夏日之茂密浓深,都是过来人,不足为奇了,所以其色淡,叶多黄,有古色苍茏之概,不单以葱翠争荣了。

这是我所谓秋天的意味。

大概我所爱的不是晚秋,是初秋,那时暄气初消,月正圆,蟹正肥,桂花皎洁,也未陷入凛冽萧瑟气态,这是最值得赏乐的。

……如一只熏黑的陶锅在烘炉上用慢火炖猪肉时所发出的锅中徐吟的声调,使我感到同观人烧大烟一样的兴趣。或如一本用过二十年而尚未破烂的字典,或是一张用了半世的书桌,或如看见街上一块熏黑了老气横秋的招牌,或是看见书法大家苍劲雄深的笔迹,都令人有相同的快乐。人生世上如岁月之有四时,必须要经过这纯熟时期,如女人发育健全遭遇安顺的,亦必有一时徐娘半老的风韵,为二八佳人所绝不可及者……

作者林语堂(1895-1976)福建龙溪人。原名和乐,后改玉堂,又改为语堂。1912年入上海圣约翰大学,毕业后在清华大学任教。1919年之后去西方留学多年获博士学位后回国,任北京大学教授等职。主编《论语》半月刊,创办《人间世》 《宇宙风》 《天风》杂志。1966年定居台湾。1967年受聘为香港中文大学研究教授。1975年被推举为国际笔会副会长。1976年在香港逝世。提倡“以自我为中心,以闲适为格调”的小品文。著有《吾国与吾民》 《京华烟云》 《风声鹤唳》等。

在《秋天的况味》中,作者开头并没有大肆渲染秋景之美,而是通过一段香烟烟气的描写,把读者带入秋天那宁静、淡泊的气氛中。“看烟头白灰之下露出暖气,心头的情绪便跟着那蓝烟缭绕而上,一样轻松,一样的自由。”烟气轻盈,缥缈,变幻莫测。作者把自己的思绪比作轻烟,巧妙体现出心中无限的遐想,打开了文章的内容,从而引出对秋天的感悟。

“秋天,使人联想的是肃杀,是凄凉,是秋扇,是红叶,是凄草。”这句话是作者对古代诗词中秋的评价的阐述。这看似与作者爱秋的思想相悖,但经过作者进一步与其它三季对比描写之后,却显出秋的古气磅礴。在作者的笔下,春是娇媚的,夏是热情的,冬是冰冷的,只有秋是最成熟与稳重的。

接着,作者又将秋天之美深化,突出表现初秋之美。文中用两个形象生动的比喻句,突出了初秋美的特点。“初秋的温和,如烟上的红灰,只是一股熏熟的温香罢了。或如文人已排脱下笔惊人的格调,而渐趋纯熟练达,宏毅坚实,其文读来有深长意味。”这里我们不难看出秋天的温和、沉醉、成熟、韵律。

之后,作者又将文章回归到开头意境,进一步表现自己沉浸在“古老、纯熟、熏黄、熟炼”的秋之中。将秋景比喻成“慢为熬炖回锅肉,古老却完整的旧字典,熏黑了老气横秋的招牌,大书法家苍劲雄浑的笔迹”。让读者慢慢去品味。

文章最后感叹到人们常在意春天的美好,却总忘记秋天的“华丽、恢奇”。这使文章发人沉醉,韵味意长。描写季节,人们大多从自然景物着手,但作者另辟蹊径,着重于秋天的“况味”,把“秋”比作“过来人”,比作“烟上的红灰”,比作文人笔下成熟的文章,比作又醇又老的酒,还有雪茄、鸦片、用过二十年的破烂字典,甚至一只陶锅在烘炉上用慢火炖猪肉时发出的声调,都是作者用来传递秋天“况味”的道具或者媒介。当读者细细品味蕴含其中的秋的丰厚和醇美时,你就不由得进入作者巧妙营造的秋的境界了。

一烟在手,独对黄昏,在一片宁静、惬意的氛围中,林语堂的思绪如白色飘渺的烟雾,悠然地飘忽着,如无缰的野马,秋的温润便在心中悠悠无羁地荡漾开来,秋成了代表成熟的内蕴、古色苍茫的过来人,成为烟上的红灰,又如又老又醇的酒带一股熏熟的温香,散发着一种纯正的意味深长的气息。秋被比作雪茄、鸦片、用过二十年的烂字典、用过半世纪的书桌、一块老气横秋的招牌,甚至一只熏黑的陶锅在烘炉上用慢火炖猪肉时所发出的徐吟的声调。

作者写秋天,不是登山远眺或临海感怀,决不同于在秋景之中赏秋,见一叶落而知秋色。在许多名家笔下的秋大多为悲凉、凄惶、萧瑟、肃杀,而作者的意图是写秋天的况味,是写秋天的味道。秋是丰硕、成熟、收获的季节,可林语堂没有对秋的丰腴、肥美过多着墨,而是以一种怡然的心态,写秋的一种绵延细节的意味。

整个文章毫无绚烂之彩绘,但笔锋过处浓情四溢,透出浓阳袭人的醇美与丰厚。“人的一生无论成败,他都有权休息,过优哉优哉的日子”,林语堂这一人生格言在文中洒脱地飘逸出来,人生之秋的丰厚,人之生命的厚重底蕴在林语堂的笔触下从容潇洒,充满了睿智。

“正得秋而万宝成”,林语堂的秋有着豁达的人生观,他的《秋天的况味》制造出一种温馨而富有人情味的氛围。

秋天的况味是什么呢?作者写出了秋天的味觉。由酒谈起,若之醇老为佳,又谈及烟,红光炙发。这些极言秋天的老辣味醇,而这老辣味醇能给人美的,隽永的回味。是“其色淡,叶多黄,有古色苍龙之慨”,这是多么沉着的色彩,很像一幅图画中的浅绕山水,微闭上眼,便看到朦胧的秋色,一片古铜的秋色。这个色彩是沉着的,厚重的。古色苍茏,秋的神采和色彩尽收其中,大有苍茫厚重的气势,给人以旷达的感觉。但,这只是秋天的外在形态,真正秋的神采却是在作者的想象中,这里才是秋天真正的气质所在,这其中的美感的意味正是秋天的内涵。

然而,《秋天的况味》风格清淡甘美,笔调是闲适,由平淡而逐渐纯厚,对秋天新奇而独特的感受,给人留下一方想象的天地,使读者同作者一样,从沉静而闲适的遐想中过渡 到老辣之处,从静态的宁静中感到一种浑厚奔涌的秋天的气质。如果说文章前半部给人以阴柔之美,那么后半部则使人受到一种阳刚之美的陶冶。全文充满性灵闲适的特点,幽默而机敏,淡泊而深远,让人读后心旷神怡,回味无穷。他既不同于林清玄散文的文采华丽,也不同于席慕容散文的感情细腻,更不同于余秋雨散文的文化苦旅……而是以其独特的闲谈风格作为一种意趣去感化读者。

第7篇

【关键词】 青涩;教学时光

中图分类号:G63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 (2014) 28-0043-03

我常常会想起这个地方,即使是在我走了很远很远的路,即使是在我离开了很久很久之后。在灯火闪烁的人生路口,我总是记得,我最初的灯盏是在这个地方挂起的。浙江永嘉县桥头中学,你总是会在许多个不刻意安排的时段走进我的回忆里,那里,有我最初的出发……

片段一

怀念一个地方,不只因为它现时的繁荣与鼎盛,更是因为它曾经的寒苦与颠簸。想起“桥头中学”四个字,我记忆最多的是那一段简陋时光里的相濡以沫,幸福的枝头上被我们主动摇曳的还是那曾经孱弱却顽强生存的花蕾。在这个浮躁的时代,我总愿意微笑着为那一段艰苦温暖的岁月而喝一杯缅怀的酒。

1990年8月,我18岁,和桥头中学一样的年轻。我是带着一脸的稚嫩和满目的陌生回到故乡的,至今我依旧不熟开门推窗之道,可我知道在许多学校对我关上门的时候,桥头中学却为我留下了一扇窗。只是我没想到离家那么远,更没想到在这个每一个角落都能散发商业气息的经济重镇,桥头中学竟是如此的破旧。一幢两层楼,一排低矮房,甚至没有门,没有窗,塑料膜一挂就是我们遮风挡雨的屏障。破败的桌椅,残缺的黑板,不时剥落泥粉的老墙,还有教室顶头坚强支撑岁月的木架……站在这块不成规则的泥土操场上,望着简易旗杆上飘扬的那面国旗,扫视着四周衰草残叶,我的眼里溢着感伤而寂寞的泪。

我无处遁逃,开学分书的时候,我夹在同事当中,稚嫩嫩地给出我要教的每一本语文书。老组长以为我还是个学生,给我一个亲切的微笑,那是我来桥头中学接触到的第一个真实的笑容。我开始注视起这破而不衰的学校,我发现,操场四周的边边角角,总有一两丛野花在星星点点地闪烁,比之于公园里的妖艳惹眼,多了一份朴素,多了一份平和。那一年,新进来的老师近二十人,全是清一色的单纯天真,爽朗的笑声成了我们装点简陋岁月的标签。一起做饭,聚会聊天,讨论学生,日子开始充实了起来,最重要的是我开始找到了沉甸甸的温暖。“来,培东,一起炒粉干吃。”“刚买了点菜,你就别出去找吃的了。”“快,帮我想想教师节班刊什么内容好。”很快的,我就被无数的微笑包围了:和我一样年轻的微笑,慈祥又关切的微笑,沧桑而和气的微笑……这样,陆陆续续的,充满了很多的生气和热情,我不再一到周末就想着回家了,开始把这里当做自己的家。

夜,看着小山坡上的月色,还有月色下幽静空旷的学校,我没觉得这里有多么简陋。夜色中,我常常会推开宿舍的小窗,看着黑黑的学校轮廓,微微一笑……

片段二

铁笔,蜡纸,是我最熟悉的教学工具。桥头中学的记忆里,它们是无法泯灭的存在。我的教学起飞于它们,发迹于它们,刺痛于它们,转身于它们。

看着叶正喜老师工工整整地试卷刻字,我很好奇。我也想自己刻出一张试卷。拿着铁笔,我把蜡纸铺在刻板上,抖抖地写下“桥头中学”四个字,第一笔顺利,第二笔正确,很快,铁笔划开了,一竖一横开花似地生长出长长的藤蔓。望着这不规则的笔划,我尴尬地笑了,可谁知,这藤蔓般的字体竟贯穿了我在桥头中学的六年。六年,我的青春匍匐在刻板上,我的教学踯躅在试卷上。几乎每一天,我都能刻写好一张练习,我把语文承载在蜡纸上,坚硬如铁笔尖头,而我的语文教学也在不知不觉中丧失着文学的温暖。

然后是油墨印刷,为了不麻烦小叶老师,我硬是学会了油墨推印。从此,黑色的油墨香味就飘进了我在桥头中学的每个日子。一次考试大概要五六张蜡纸,手工的推印,我都是自己独自的完成。很多时候,别的同事吃完午饭,我才带着满手油墨印痕从油印室出来。然后考试,然后批改,计算平均分,计算优秀率,我用数字来计算着语文,大大小小的考试成了我语文课堂的全部内容,而那油墨味道则一直充溢着那段时光。期末成绩上去了,家长好评涌来了,我以为这就是勤奋,这就是语文教学,这就是师者之心。可是,我终于还是错了。我把语文的本真给丢了。

很庆幸,我在走过一段弯路后,醒悟了。“我们注定要失去过去的时光,要不然我们怎么会知道它对我们有多么的重要。”望着孩子们亮晶晶的眼眸,我明白,那美丽的语文课,绝不是用试卷来填充的,绝不是用分数来验证的。课堂上,我开始和孩子们一起描画:朱自清笔下美丽柔和的春天,桃花源柳绿桃红的田园,小弗朗士忧伤的眼神……课堂上,我们有了朗朗的书声,有了热闹的讨论,有了沉默中的思考,也有了生命里坚实的成长……

可是,即使如此,每当我想起这段时光,我总会想起案头上那一方刻字的铁板和那支静默里思索的铁笔,因为它们见证了我真心的付出、年轻的追求。我还会刻写,只是少了些浮躁,多了些厚实,我想把真实的语文在笔尖下流泻而出。感谢桥头中学,包容了我年轻时踉跄不稳的行走,给了我一段思索中前行的岁月,而它,奠实了我未来语文教学的基石,成为我生命轨迹中一段无法抹去的记载。

片段三

君自故乡来,却不知故乡事。初到桥头,置身在这个每个呼吸都是商业味道的纽扣城,我有着很深很深的孤独与寂寞。桥头的喧闹,我的落寞,心气颇高的我其实很难填平这样的隔阂。而当我的学生,如蚁般地爬进我孤独的灵魂深处时,我才觉得,这其实是一段绝不贫乏又闪耀光彩的校园生活。

工作后第一个中秋节,我很忧伤地望着对面山坡上的月亮。门,被推开了,女孩子男孩子一起涌了进来。“老师,中秋快乐。”“老师,我们一起去赏月吧。”灿烂的笑容,纯挚的话语,清澈得如同楠溪江的溪水。那晚的月亮很温暖,而在以后的日子里,是他们,化成了月亮,照耀着我一路寂寞的行走。因为他们,校园外的世界与我无关,我只在自己的城里,纯净着,追梦着,享受着。看,教师节,我的桌上会有许多彩色的卡片,上面歪歪扭扭地写着孩子们的祝福,一些孩子,还喜欢在卡片上涂上一个笑脸,打开一看,仿佛他们就在贺卡里微笑着。听,除夕之夜,他们会争着在辞旧迎新的那一钟点上挤占着我的电话线,为的只是给我说声“新年好”。我的门口,常常有一袋袋的柑橘,你不用去思量是哪个孩子偷偷地放在这里的,只管剥开一只,露出的就是香甜,吃到嘴里,都是甜甜的汁液。还有那次春游,那次野炊,我和学生们一起炒菜一起歌唱,山水间,风吹来的都是欢乐,都是温馨……

我开始歌唱,和孩子们一起扯开青春的嗓子。六年时光,从小虎队的《爱》到孙悦的《祝你平安》,从谭咏麟的《水中花》到田震的《野花》,季节老去了一茬又一茬的歌手,我送出了一批学生,又迎来了更稚嫩的一拨。我们一起唱着罗大佑《光阴的故事》,一起哼着许美静《阳光总在风雨后》,我们的眼眸里有了哀伤,有了迷茫,也有了憧憬。时光蒙尘了年轻的足迹,可那一份浓浓的校园记忆,却仍是一朵永不凋零的花,每一瓣,都是盈盈感动。

当然,也会有眼泪,会有困惑。比如好心地给孩子补课,却不顾及他们对周六的渴望;比如一次次读着那几篇高分作文,却甚少理会那一双双自卑的眼睛;比如尝试着走进孤独的孩子的心底,却因为急于求成招来叛逆……不成熟的我在意着自己的方向,却忘记了三年时光其实是一条河流,每个人都有着自己的走向,而分数,其实真的只是其中小小的一叶舟。教育,是一种点燃,而点燃后,又是一种互相的燃烧。感谢我的学生们,用他们的奔跑,陪我一起成长。我开始懂得把眼光停留在每一朵花上,无论它在哪个角落,我都希望能给出这样的一方天空,明净,澄澈。

片段四

几年后,我们搬进了新的校园。

新的校园里有一座假山,静默在浅浅的水池中央。当阳光洒下来的时候,水池就亮亮地闪着光泽。衬之以校园的表情,时光安好。在那个即将毕业的夏天,我总会和我的学生们一次次去惊讶于一座假山的出现,仿佛是在单调的画布上多了一抹鲜艳。有一笔色彩就会有第二笔墨痕,我们在简单的时间里遐想着学校美好的未来。我们越来越努力,为了我们还遥远的未来。

同事和我谈心的时候,会走到这座假山前,看着这池里的小鱼,我很庆幸拥有这样一波温馨。我和学生谈心的时候,会在走廊上俯视这座假山,我常常会拍着孩子们的肩膀,想传递一种大山般真实的信任。学生和学生课余嬉戏的时候,我也总望着他们在水池周围尽情奔跑,我想象着未来的日子里他们是一座座行走的高山……桥头中学,在这繁杂的区域里,我们没有太多的风景,除了爱,还有的就是这样一座简单站立的假山。可是,我真的很留恋这样一种简单朴素的风景。

拍完了最后一张毕业照,我就离开了桥头中学。照片里,我坐在第一排的侧中位置,所有的同学都张开嘴,努力放飞着他们的笑容。而我们背后的风景,就是这座假山,假山上,几簇野花在顽强地绽放着。

走的时候,我在假山前伫立了很长的一段时间,我选择了一个安静的时光让自己与陪伴我六年的桥头中学对话。想起初来时的惶恐与陌生,想起同事们张张友善的笑脸,想起孩子们天真淳朴的声音,所有懂事的或不懂事的片断,都在这柔软的时光里慢慢浮现。贫瘠温暖的老校舍,月色下矮矮的山坡,弄堂里薄薄的菜饼,同事一起夜宵时的老鸭粉干,我的一堂堂语文课,和学生相处的无数个画面,还有冰冷的刻板铁笔和静静开花的绿枝……默默地,我和假山在六年的青春背景中站成一幅剪影。时间在沙漏的轮回中悄然流逝,可因为这样的温暖,渐渐沧桑的心却没有皱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