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期刊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中秋遐想作文

中秋遐想作文

时间:2023-05-30 10:55:05

中秋遐想作文

第1篇

坐在绵绵的云上。

她的孩子——

星星赶来了,

他们幸福地团聚在一起。

年迈的祖母,

靠在软软的椅上。

爸爸、妈妈和我——

赶来了,

大家一起唱着欢乐的歌。

世界的巨人,

屹立在东方大地。

她和儿子——台湾,

盼望着,

早日相聚。

第2篇

??家里到麦场的那一段路上,有一眼老窖,窖旁有一株石榴树。盛夏来临时,鲜红燃烧了这株石榴树。它招来了蜂,引来了蝶,我被这美丽吸引着,结果旁边的那眼窖却成了这美丽的陷阱,我一脚落空,掉窖里了。

??那是一眼废弃多年的老窖,村里那家死了猪死了羊,死了耗子死了猫,也都仍到这窖里。窖里的肮脏被漆黑裹了去,我的哭声招来了去麦场婶子的脚步。等我醒来时,我的眼睛里是医院路旁的冬青树和父亲的胸膛。一场惊吓使我对那眼窖有了恐惧,在我的眼里,那火红的石榴花成了朵朵绽放的烈焰。从此,我去麦场再也不走那条路了。村里人知道了它是一眼制造危险的老窖,农闲时,它被人们夷为平地了。

??秋天是一个多雨的季节,连天大雨泥泞了街道,也羁绊了我的脚步,我只能把兴趣放在窑墙的报纸上。可秋天是个收获的季节,院里的石榴被雨水掰了开来,那朱红的石榴籽招来了我满嘴的口水,窑墙的报纸解不了我口中的馋,可没有母亲的命令,我是不敢拿它下树的。透过雨幕,我的眼睛死盯着那尽力欲出的红石榴,母亲放下了她手里的活儿下了炕,一只张大嘴的石榴解了我们的馋。雨天吃石榴,成了我记忆中的一笔。

??今年暑假回家,路畔、地头、果园四围的石榴饱满着精神,准备给秋再增添一份收获。望着夏末秋初的田园,我的眼前多的是果园,梨儿给苹果挤弄着眼睛,柿子给核桃传着痴情的话儿,它们的举动红了石榴的脸,石榴要把把它满腹的情怀留给辛勤耕作的人们。乡亲们的谈论让我知道了石榴是他们下一步要发展的经济林木,多种经营是他们摸索出解决现状的办法。听了这话,我的思绪中多了对来年田间地头百花争艳的遐想,我遐想最多的是那火焰似的石榴花,它在我的眼前燃烧成了一片。我的遐想在窖口那一树石榴花的点燃下愈来愈艳,这时我才知道,窖口那一树火焰似的石榴花是我始终都忘却不了的美丽。

文/也想说点

第3篇

作者:洪佳婧

莲,犹如水中的娇兰佳人,它有肌骨莹润的娴静,它有兰心蕙质的幽雅,它有清绝悠扬的气度。千百年来,无数的文人墨客为之折腰,无数的闲诗逸赋为之泼墨,而莲,总以它那独有的宠辱不惊的心态,独守着心灵的一隅净土,为后人阐释了它宁静致远的蕴意。

记得去年,初次去到星子县周敦颐住所的爱莲轩。那是一座池塘,池中略有几片浮萍,如几帆徐徐前行的小舟,满载着一腹心事,悄然挡开一圈圈涟漪,那稍带褶皱的侵扰,丝毫不减池中的绿,映入眼帘的,依然是那凝翠的碧波和几丛淡雅的莲花。

莲的花瓣,娇嫩欲滴,娉娉婷婷,犹如一位静若秋波的女子,顾盼生情,鼻腻鹅脂,体态轻盈,于数不尽的艳羡中凝然生出别样的风情,如此令人见之忘俗,实属罕见。

莲的花蕊,莹润多情,凝眸璀璨,宛若一粒荧光闪烁的珠玑,丝滑如织,贴身缝合,于无边的黑暗中恩泽这星辰般的光芒,犹如一阙井然有序的楼阁,联怏而至的布置中,别有洞天。

莲的清香,清新淡雅,若有若无,犹如一缕沾染了云雾般飘缈气息的丝线,沐浴于缠绵绯恻的撩拨中倾泻下一片深沉的仰慕与无边的遐想。

扶岸而行,走过迂回的长廊,依稀可辨的,仍是那几丛冰清玉洁的娇小的身影,还有其中所蕴藏的,甘甜淡雅的气息,走近一看,不觉一惊,时间竟还有如此撩人心弦的花。

那如此惹人遐思的莲啊,在那远离世俗的一池秋波中,是怀着怎样的一种心境敛息屏气,修身养性的呢?我想,那就是一种无心与世俗同流合污,洁身自好的幽雅吧。

在瞥见莲沉睡于池中的那一刻,心中那股莫名的情感油然而生。也许,那就是心动吧!为它的悠然雅致,为它的锦心秀口,为它的倚世独醉。

第4篇

清代诗人尚有诗云:“自到江湖来,外人咨不休。倘非子安序,此阁成荒陬!”因为王勃,使一座阁楼千年不朽,也因为一座阁楼,让不得志的文人发了一回对命运的感慨。不知是滕王阁成就了王勃,还是王勃成就了滕王阁,总之,得之于生命血墨而成的《滕王阁序》,写出了气象万千、如梦如幻的唐代大景致,写出了初唐人的雍容放达和雄浑豪迈,写出了那个时代的少年壮志和青春之歌,永远灿烂!

名句“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的灿烂应从多个角度去涵泳体味:

1.色彩对比鲜明, 画面呈现立体

近景落霞是绚丽的、多重的,孤鹜是清淡的、单一的,落霞是自上而下的,孤鹜是自下而上的,造成蓝天上一红一白对照,相映成趣。背景远景秋水碧而连天,长天净而映水,故曰一色。秋水长天,天水相接,浑然一体,远近、上下,立体式地展现出一幅深秋江天图。

2.点线面结合,极富层次性

孤鹜尽管不一定只有一只,但总之是不会太多的几点;落霞也只能是天边的一线或一小片(位于西天)而非满天;而秋水与长天却是地道的一个广阔的面了,由此,点线面巧妙结合,写景极富层次性。

3.视野开阔,意境雄浑

秋天的水与广阔的天空相接,“落霞”,视角由上而下,“孤鹜”,自下而上,视野开阔。秋水、广阔的天空、“落霞”“孤鹜”组成了一幅天地浑然一体的广袤而又深远的画面,意境雄浑,表现了作者广阔的胸襟和气度。

4.动静搭配,以动衬静

落霞自天而下,孤鹜自下而上,故曰齐飞。上句写动,霞、鹜“齐飞”;下句写静,水、天“一色”,一动一静,以动衬静。上句侧重于目随景而动,突出景物神态;下句侧重于心因景而静,突出景物色彩。无生命的晚霞与有生命的飞鸟对举,画面鲜活和谐,美不胜收。

5.寓情于景,情景交融

王勃虽然年轻,但颇有才气,然而怀才不遇,辗转漂泊,一种深深的孤独感无时无刻不伴随着他。与“落霞”齐飞的那只“孤鹜”,与其说是一只孤鹜,不如说是王勃自身的写照,孤鹜寄寓了王勃怀才不遇的孤独感。而从“落霞”中,我们也不难体会出“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的那种人生感慨。“落霞”“孤鹜” 齐飞也蕴含着天地间生机的涌动。鲜活、广袤而又深远的画面也写出了王勃的少年壮志和青春之歌。年轻气盛的诗人王勃登楼作赋,放眼川原,秋景澄澈,秋意深浓,仕途坎坷而雄心未泯的他目极八方,思接千里,忘却失意的苦楚,全身心融入江南秋景之中,思绪追逐着落霞孤鹜,淡入了秋水长天之中。如果王勃没有怡然明净的心灵,又如何写出这天然和谐的景色呢?

绚丽壮阔的深秋江天图中既寄寓着作者怀才不遇,辗转漂泊的孤独感和“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的人生感慨,又寄寓着作者的少年壮志和青春之歌,以及登高望远的愉悦欢畅、乐观旷达的意蕴情调,寓情于景,情景交融。

6.引人遐思,充满想象

此句中,鸟是有生命的,而天空和云霞则是无生命的,后者成了前者活动的背景,而前者则是后者中一个有情感、有意志的动点,令人想到有生和无生;晚霞长空亘古常存,而孤鹜则只是一个匆匆过客,给人一种永恒和短暂的感触。“孤”鹜与“落”霞齐飞,一只“孤”鹜,缘何而“孤”?飞向哪里?令人顿生情思;“秋水共长天一色”,远方水天相接之处,茫茫渺渺,那里是王勃的心绪所在,那里景色如何?给人以无穷的遐想。

7.炼字炼词,使用精工

通过“换字”比较的方法,领会其字词使用的精工。例如将此句中“落霞”换成“晚霞”,效果有什么不同呢?很明显,“落”具有飞动之感,写出了霞的气势。再看,有人说“孤鹜”为什么不是“群鹜”呢?“群鹜”意境有什么不同?我们读《滕王阁序》全文可以看出,此句应是王勃思想感情的一个高潮,登临形胜,躬逢盛饯,自然心境愉悦,激情满怀。然而王勃毕竟“时运不齐,命途多舛”,千里眺望之时,自然驰骋想象,“望长安于日下”,于是想到了“关山难越”“无路请缨”,难免心生感慨,此句以下,王勃情绪急转直下,“兴尽悲来”,直至“穷且益坚”,慰勉自己。所以,着一“孤”字是切合作者这种心境的,流露出了王勃怀才不遇的孤独感并表现了自我悲伤的情怀。

第5篇

最早对秦淮河的认识,缘于唐代杜牧的《泊秦淮》诗:“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花。”雾霭如烟,月蒙蒙,夜蒙蒙,酒肆飞歌,人家热闹,商女如花……从此,在我的印象中,秦淮河与风月,与商女、人家、诗人是裹挟在一块的。

当时的我没有能力走近秦淮河,只能是心生些无端的遐想。到过秦淮河的人说,在秦淮河诗境与环境曼妙无比――诗歌中可以读出秦淮河,秦淮河可以流出诗歌。

我想象的秦淮河,两岸的酒家肯定是要有的,软软的吴歌也肯定是要有的,即便是艳俗的女子也可以是有的,而每个酒家门前肯定也飘逸着一方旌旗或是几只灯笼,打着诱人的“秦淮人家”字样,吸引着天下来客;临河的窗边最好有一扉窗开着,窗台上吊一盏小灯,供着一盆兰花或茶花,或倚着一个婉约的江南女子,如果没有女子倚窗,则要有吴歌从窗里飘逸出来,迷得游船的才子、文人们船舱探头,引颈项觅美人。而秦淮河的水呢,必定是清澈见底,甚至可见鱼虾追逐,船从如镜的水面划过,划出一道清波,清波在逶迤的灯光下闪烁着片片鳞光;天上有一轮孤月随着船走,船窗里有三两个知己男女,或抚琴或轻歌,或饮酒或品茗,或叙情或抒怀,尽说些风花雪月之事。如果是冬天则要有一炉暖炭煮着黄酒,如果是夏天则要有一把绢丝的扇摇着凉风,如果是春天就遐想“无风自婀娜”的王献之诗中的桃叶姑娘,如果是秋天就戏说来江南贡院考试的才子唐伯虎的风流韵事……

后来,我读大学时,读到了朱自清、俞平伯两位散文大师的同题美文《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对秦淮河有了新的感悟。两位大师因为生活经历和对事物感悟的角度不同,出来的文章或重于抒情或偏于状景,伯仲难分,均是千秋文章。这时的秦淮河,已然没了六朝的历史味的古韵,但仍有商女的歌声从“生涩的歌喉里机械的发出”。朱、俞是性情中人,更是道德中人,显然不适应这种缺乏情韵的歌声,他们宁愿在灯与月交溶的秦淮河静静的一隅“静听那汩――汩的桨声”……于是,秦淮河的风月在我心中演变成了“汩汩的桨声”。

2005年农历大雪的一天,我走近秦淮河。时值寒冬,却人流如织。秦淮河窄窄的,不过百米,两岸灯火如炬,迷离闪烁,旧唐诗流淌的风韵被放大有些变形,感觉上更似一位珠光宝气的女子。这热烈的场景令我一时竟不能适应。

这日,天寒地冻,我四处寻觅也没有寻觅到曾经载过朱、俞的那种带桨的“七板子”船,因此,我放弃了游船的想法,预见上了船去必定也感受不到杜牧的诗韵,感受不到朱、俞笔下的那感动人心的“汩汩的桨声”。

其实,浮躁的是人心。秦淮河始终是厚重的,她沉淀了层层叠叠的历史,流逝了年年岁岁的时光,而且,还将继续把历史沉淀,把时光溶解,直到永远。秦淮河始终是静谧的,她历经千秋岁月,早已看惯了风花雪月、刀光剑影,看惯了朝野更迭、聚合离散,看惯了春风杨柳、冰霜残梅,也早就听惯了商女们的歌舞升平,习惯了商女们的爱恨情仇。秦淮河始终是自然的,她为城市承载了过多的奢侈,包容了过多的繁华,可这奢侈与繁华是人类给予她的呀,应该返朴的是人类,是搅了秦淮河清韵的人类。对秦淮河有了这样的理解,我的心蓦地清明起来。身临繁华却心如静水。而在这心的静水中,一支灵魂之桨在游弋,发出“汩汩的桨声”……

(作者文瑞,全名龚文瑞,中国作家协会会员,江西省赣州市作家协会副主席。)

第6篇

关键词:多媒体;激趣;质疑;体验;演示;拓展

语文课堂教学中巧用多媒体,不仅可以在课堂上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而且能在有限的时间、空间内打破地域界限,以强烈的声觉、视觉等各种感官上的刺激,最大限度地展现古今中外的相关资料,达到知识、能力、情感目标。

一、激趣――创设动感美丽画面

课堂导入是课堂教学的前奏,如同一出戏的“序幕”。一个好的课堂开始设计往往会起到“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的效果。

例如,在教学《四季的脚步》这一课,上课伊始,请学生观看大屏幕上美丽的四季风景画,并随着《秋日的私语》这动人的旋律,把学生的心绪拉向了神奇美丽的大自然。因为有了美的感受,上课后――师生谈话就变得愉悦,老师问:“同学们知道是哪四个吗,大声说出它们的名字。”学生大喊:“春、夏、秋、冬!”老师随即板书,然后说,“春夏秋冬是大地妈妈四个美丽的女儿,她们性格各不相同,但是都非常可爱。大地妈妈会因为女儿的到来,换上不同的衣裳。你们想了解可爱的四季姑娘吗?那么,让我们一起跟着四季的脚步去看一看吧!”

在课堂学习过程中,多媒体的巧用能使学生学习的兴趣持续“保鲜”。

如,在教学《五彩池》一课时,我们精心设计了多媒体课件。先通过动画演示课文中描写的几种不同形状、不同颜色的水池,用逼真的画面使学生感受到大自然的神奇、美丽;然后再出示春、夏、秋、冬时五彩池不同美景的图片,让学生去欣赏、观察,并模仿课文说话。

二、质疑――营造求异求新情境

现代多媒体的运用,可以迅速把学生带到课文描写的情境中,瞬间将学生的情绪激起,激励他们主动地质疑。

如,在小学语文《黄山奇石》一文中,在学习课文的过程中,介绍“仙桃石”时,有学生提问:“巨大的仙桃从天上飞下来,”是什么意思啊?这一句正是学生理解文章的难点,于是我又抛出一个问题:如果把“飞”字换成“掉”字,好不好,为什么?学生纷纷说出自己的看法,有学生说:如果换成“掉”字,那这块奇石就会连滚带摔到山下,摔得粉碎,所以还是用“飞”字好,可以落到想要落的地方。我采用动态效果,出示奇石落山顶的一段动画:一块巨大的石头从天上飞落下来,落在石盘上,石头渐渐羽化成一个大桃子,再渐渐变回一块石头。多媒体的使用形象有力地说明了“飞”字比“掉”字好。

三、演示――突破文章重点难点

充分运用多媒体,吃透阅读理解的重点,促使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的多种心理因素产生积极作用,从而更好地理解课文。

例如,《富饶的西沙群岛》中的第3小节是全文的重点段,我充分发挥多媒体优势,进行了如下教学设计:(1)观赏海底物产图片,让学生初步感知海底物产。(2)出示珊瑚图,让学生直观体会“绽开”一词的含义。(3)出示不同形状的珊瑚,领略其多姿多彩。(4)播放海参和大龙虾活动的课件,理解“蠕动”“威武”等词语的含义。

四、体验――迸发无限遐想魅力

在语文教学中运用多媒体,就要让它丰富的表现力引发学生无限的遐想,激发学生无穷的联想。

如,有一位老师在教《秋天到了》时,提出一个问题:“你知道秋天里还会有哪些景象吗?”学生似乎有些茫然,这时候教者演示课前准备好的多媒体动画软件:“高高的蓝天上飘浮着几朵淡淡的云朵,一群大雁排列着整齐的队形向南方飞去,几只色彩艳丽的风筝在秋风中欢快地舞蹈。一棵棵高大挺拔的梧桐树、洋槐树摆动着枝条,一片片黄叶从高处盘旋着落下,像翩翩落地的彩蝶。池塘里还残留着几片凋零的荷叶,岸边毛茸茸的小草也纷纷换上了嫩黄的衣裳……”在优美的画面和悦耳的音乐中,学生的积极性立刻被调动起来,你一言,我一语,争先恐后地描述自己所看到的景象,抒发自己的感受。

五、拓展――情思泉涌妙笔生花

语文教学要实现“人文性回归”,巧用多媒体,促使学生在获得这份情感体验后瞬间迸发。

如,在教学《卖火柴的小女孩》一文时,在学生深入感悟文本,真切体会情感后,教者]有结束课堂教学,而是播放了一段《火柴天堂》的Flash音乐录像,学生听着悲凉的音乐,看着感人的画面,个个眼含泪水,情感得到了升华。随后抓住这一课堂契机,顺势而导:“同学们,相信你们此刻的感受一定更深了吧?如果卖火柴的小女孩来到我们中间,你又会对她说些什么、做些什么呢?请拿起笔记下你一时的感动吧!”此时,课堂气氛达到了高潮,一句句精妙的语言在同学们的笔尖流淌……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只有灵活巧妙地运用多媒体,引领学生融入大语文的殿堂,才能培育出学生积极动口、动脑、动手,自主探索学习的智慧之花,从而在语文课堂上生成更多的精彩。

参考文献:

第7篇

记一次秋游

秋姐姐赶走了爱撒光的夏弟弟,秋天的脚步靠近,她把树叶拂成黄色,把小稻子悄悄弯下腰,还把桂花香飘到千家万户。

这个星期五,我们随着秋的气息,来到国家级森林公园镇山公园感受秋迷人的景色。

一路上,同学们有说有笑,兴致勃勃地观察周围的景物。老师也笑逐颜开,边给我们说笑,边介绍一些秋季的知识,大家都听的津津有味,阵阵愉悦的笑声回响在天空中。

不一会,我们到达目的地——镇山公园二期。近来,由于全县人民的共同维护和政府的大力支持,镇山公园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从昔日的荒山至今日绿树成荫,人来人往的国家级森林公园。

到了目的地,我们越过那一级级的木梯,坐在长亭里歇息。长长的、弯弯的过道周边张满藤子,上面的木架上被绿色包围,笼罩着几丝神秘气息。大家安静地坐在长椅上,把自己身上的所有的紧张的学习气氛慢慢的释放在那丝丝缕缕的秋色里,自由自在,像是一只翱翔于万里云天的小鸟,无忧无虑……

随后,我们随着老师的步伐,来到了一片竹子林。这里的竹子像一把把孙悟空的金箍棒高高耸立在地面上,虽没有郑板桥所誉的那样“咬定青山不放松”的斗志,但他们仍像战士一样立着。我一看这竹林,迷糊看见了一位老者在吹的笛子,悠扬、清脆;还看见了一位姑娘舞者轻盈的脚步,穿梭在林间;还有,还有一位天使,挥舞着她手里的魔棒,点缀林子……一片竹林,激起了我无数的遐想。

最后,我们恋恋不舍地离开了秋姐姐身边,回到学校。

秋啊,无数诗人笔下有你;秋啊,无数画家画中有你;秋啊,无数作者文中有你 ;秋啊,无数歌唱家口中还有你!愿你永远美丽!

第8篇

尊敬的各位来宾,大家晚上好!欢迎来到“灯谜新城,中辰之夜”晚会现场!我是中辰置业有限公司的………

在这金风送爽、硕果飘香的季节,一年一度的中秋佳节如期而至,我们相约中辰奥斯卡,共赏天上皎洁的明月!

为了感谢各位业主长期以来对中辰置业的支持与厚爱,本公司特此举办大型中秋综艺晚会,并设有幸运大转盘、猜灯谜等多个互动游戏,更有8.8万,5万,3万等豪华大奖等您来拿!

中秋节,是中国传统节日,是丰收的节日,是合家团聚、把酒话佳节、举杯邀明月的喜庆节日。关于中秋,自古就流传着许多美丽的传说,“嫦娥奔月”,不但给人以无穷的遐想,而且将中秋之夜点缀得浪漫温馨!古往今来,多少文人墨客在中秋之夜,尽情抒发自己情怀,留下了许多不朽的诗句:“海上升明月,天涯共此时”,“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中国人历来把团圆看得弥足珍贵,月圆人团圆。非常感谢头顶上的这轮明月,是它一泻千里的温暖清辉,将你我邀约,让我们欢聚一堂,将你我的心紧密相连!

我们公司成立至今已有七年多的历史了。公司自成立以来,坚持“打造精品住宅小区,引领住宅时尚潮流”的新兴理念,以“管理创品牌,品牌促发展,诚信赢顾客”为经营方针,“开发一个项目,造福一方人民,赢得一方口碑”更是公司永远不懈的追求!

值此中秋佳节,我谨代表中辰置业以及宇萱传媒的所有工作人员,向在座的各位来宾,以及你们的家人,致以最真挚的节日问候!愿大家工作顺利,生活美满!

第9篇

初2中秋节作文800字篇【1】“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恰逢又是一年中秋时,圆圆的月饼勾起了我的思念。金色的月饼仿佛给树木、花草、云霞镀上了一层金色的边。几片云霞萦绕在月亮边,朦朦胧胧,似烟似雾。

我在月光下漫步,银色的月光仿佛给我披上了一层轻纱,如水一样,荡漾在每个人的心里。隐隐约约的,一股桂花香扑鼻而来,透过月光,吴刚好像正喝着桂花酒,与嫦娥互相倾诉着自己的眷恋故乡之情。桂花的香气愈来愈浓,扭头一看,一块桂花月饼正躺在桌上,散发着浓浓的香气。品着桂花饼,我心中忽然觉得,寄宿在外的游子一定与我一样,倚在窗旁,赏着这皎洁的月光吧!

月光触见他的心,一定勾起他的思念,更加浓厚,如桂花饼一样,散发着浓浓的乡情,不然,怎会有“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这句千古绝唱呢?相传在古代,天上有十个太阳,民不聊生,有一名叫后羿的神射手,射箭射下了九个太阳,成了英雄。有一次他到昆仑山访友时,在王母娘娘那儿讨了一个仙丹,据说吃了它能长生不老、成为神仙。

他带回去给他的爱妻--嫦娥保管。不料却被心怀鬼胎的门徒蓬蒙看见了,他假推自己生病了,趁后羿打猎时,持剑冲进后花园,威逼嫦娥交出仙丹。在紧急情况之下,嫦娥掏出仙丹,一口吞了下去,霎时,嫦娥慢慢飘起,飞向蓝天,由于思念后羿,她飞到了离地球最近的月亮上。后羿回来之后,从侍从口中得知嫦娥为蓬蒙所逼,迫不得已吞下了仙丹。后羿气愤之极,气冲冲的去找蓬蒙,可他却逃跑了。不经意间,后羿发现今晚的月亮特别圆,还有一个酷似嫦娥的身影在晃动。后羿急忙在嫦娥最喜欢的后花园里摆上香案,贡上嫦娥最喜欢的水果食物。邻居听了,纷纷效仿,就形成了中秋拜月的习俗。

这一则略带忧伤的故事给古人带来了无限的遐想与思念,感动了一代又一代的人,也让古人将自己的思乡之情,融与这中秋皓月中。又是一年中秋时,我又漫步在月光下,抬头望望着月亮,闭上双眼,带着无限的遐思进入了想象的空间,在那里,我张开翅膀慢慢地飞向了月亮……

初2中秋节作文800字篇【2】每天过着一样的日子,日升日落。简单而忙碌的生活竟会让自己忘记去品观月盈月缺。终在一日的午后被扑面而来的香唤醒,久违的感觉倏忽而归,这是桂花的香!哦,又是一年中秋时。

立秋有些时日了吧,还一直没有秋高气爽的感觉,到是连天的阴雨平添了许多绵延的愁绪。今儿,天猛的放晴了,傍晚过后弦月半弯,和着一阵阵的桂花香味,挽着关于中秋的情怀让思绪从那些天的雨中开脱出来,转身走入有关月的情境。每到这个时节,都会不免想起苏轼的《水调歌头》,诗人一生坎坷、仕途不畅,而这首千古绝唱另多少后人在无数个月圆月缺的日子吟咏,也用这种方式把诗人祭奠。天上的月儿,圆缺有时。地上的红尘,也在悲欢离合中往复。诗人亦如此,诗意自酣畅。“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诗人应该没有料到,醉书至兄,竟成为后世对情意的不朽思念。

中秋就是让人心生思念的吧,否则它又怎么会中居古代历法中的孟、仲、季三部分呢,它似乎在顾盼,也是在等待,等待回归的圆满。这个时节,人们总是让思念越来越浓,路途的旅人,他乡的游子,无论学业是否有成,仕途是否有望,都怀着一颗同样的归心,在月圆时,与亲人举杯望月。所以在古代,当归乡的路遥不可及时,有泛舟浅唱,有对酒当歌,都是发泄这一腔情愫吧,都付于月,在这中秋。

愈是月满西窗,愈是留恋诗词之美。正如李白可以豪放尽释,举头一问“青天有月来几时,我今停杯一问之”。想必没有科学考证的年代,自然的景象,宇宙的神奇会更加赋予玄妙与美。有时,神秘便是美。其实,更美的是诗人的情怀,洒脱与不羁总可以超然物外,另现代人所不及。如清月,浩浩高空,灵心自居。只是未知这人间恰逢中秋时节,可否真有一缕香,直入月宫?是否真有一份情,能让月辉带露?好在,现代的我们有了古人未曾听闻的高科技设备,可以让思念越来越短,可以让团聚越来越多。

满是桂花香氛的长街,人们甜蜜的品着中秋,说着团聚,秋的果实坠满枝头。所有的团聚都让人心生温暖,团聚是情感的拟补,是亲情的融汇。总是感觉中秋是可以把友情暂时搁置的,而让终日因忙碌而疏忽的亲情尽可以在团聚的酒杯里沉醉,虽然没有诗词之唯美,然却伸手可触。今夜,月儿未到正圆时,但也无需像古人一样,把思念变成痛,浸成诗。只需轻抬你的脚步,把快乐的心带回家。

初2中秋节作文800字篇【3】小时候听着嫦娥奔月的故事,总是羡慕月宫中神仙的生活。出门驾着云朵,吃的是美味佳肴,穿的是绫罗绸缎,终日闻着桂花的香味,还有一只可爱的玉兔作伴,还能长生不老……但是读了这首诗以后,我对神仙的生活又有了新的理解。你看吧:

透过一扇珍贵的云母做的屏风,我们似乎可以看见背后的烛光忽明忽暗。而此时,窗外的银河已经渐渐西落,即将消失在天际,连寥落的晨星也快要隐没。我仿佛看见了嫦娥独坐室内,整夜无眠,一个人度过了寂寞的一晚。

我不由得奇怪,为什么做了神仙,嫦娥反而这样不快乐呢?诗人一定也和我一样有这样的疑问,所以在后两句中,诗人发出了这样的猜想:“嫦娥应悔偷灵药”,她此时心里一定在想:“假如我没有一个人吃下仙丹,就不需要做这个寂寞的神仙,就可以和后羿一起过着快乐幸福的日子了。”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在冷冷清清的月宫中,嫦娥不知道度过了多少这样的夜晚。嫦娥孤单的身影也在窗前定格,似乎成了一座寂寞的雕像。

她一定在怀念曾经在人间拥有过的那个家,温暖而幸福。我仿佛看见嫦娥依偎在门口,等候后羿打猎满载而归;我仿佛又看见他们饭后手牵手在草地上散步,那碧油油的细草,那绿茸茸的苔藓,似乎也都散发着清香。草丛中点缀着几朵绽开的野花。后羿弯腰采下一朵,插在嫦娥的头发里,嫦娥也折了一朵,别在后羿的衣襟上,就像一对神仙眷侣。

第10篇

著名物理学家霍金提出了惊世骇俗的“虫洞”理论,大意是在我们现世的时空里,有一个特殊之处——“虫洞”,由此进入,可以实现古今穿越。霍金的“虫洞”理论给我启发:文本也有一个特殊之处,也即所谓的“虫洞”,我把它叫做“语根”,文本之根,很形象,很有诱惑力;或者把它叫作“情润处”,也即文本情深意润处;事实上,文本的“虫洞”即是我们平常说的“文眼”“词眼”“诗眼”。唯有苦读文本,方能抓住文之根本,进入文本深处,品幽探微,涵咏文本性灵,领略无限风光,实现精神“穿越”。

文本“语根”的特征之一:情丰意润,凸显文旨。此处“情深深,雨蒙蒙”,是作者喧嚣的内心世界前的一道翠幕,是作者丰富的情感世界外的一口泉眼,是进入作者内心世界的一道心门。语根为全文核心、灵魂之处。语根是文本之根,是作者智慧的凝结点。它是作者长期生活经验、感悟的积累,是灵感之花的刹那绽放;它是文本的要旨,简明扼要,警策有力;它是文本的精妙处,读之,遐思悠远,悟之,回味无穷。此处是作者在进行写作构思时精心设置的一个关键点,一触即发,其下暗流涌动,是作者情感的海洋,波光粼粼,闪烁着智慧的光芒。

语根可以在篇首,比如朱自清《荷塘月色》:“这几天心里颇不宁静。”“不宁静”即是心情烦躁,需寻找一个宁静的地方,“荷塘月色”即是调和心情的绝佳所在,是作者心灵世界的映射。此点是作者情感的一个结点,由此通向作者的内心世界。郁达夫《故都的秋》:“秋天,无论在什么地方的秋天,总是好的;可是啊,北国的秋,却特别地来得清,来得静,来得悲凉。”“清,静,悲凉”是作者多年来内心对北国秋真切的感悟和体验,是至真、至性的认识,是作者创作文本时独特心境的凸显。

语根可以在篇中,如辛弃疾《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无人会,登临意。”一“意”字,直指作者心门,孤苦、思念、愤懑、壮志难酬,无人理解的伤心,这就是辛弃疾这位真男人的内心写照。抠住“意”字,即找到了本词的“虫洞”,就能撬开词人的心门。柳永《雨霖铃》:“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作者将一种个性化的离别情境上升为人类普遍的离别情感,由个性到共性,使离别情更具典型性,让一首普通的离别诗上升到更高的境界,不能不说是作者深思熟虑、精心设置的一个情感共鸣点。

语根可以在篇末,如苏东坡《念奴娇·赤壁怀古》:“人生如梦,一樽还酹江月。”卒章显志,人生酸甜苦辣,一“梦”字封住,留给读者几多深思和遐想;祭酒江月,借景抒情,烘托人生的悲壮与无尽的凄凉。情景交融,情理辉映,写尽心中甘苦,诠释人生密码。《定风波》:“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回首心路历程,一“归”字锁住,归向哪里?“也无风雨也无晴”,挫折如风,名利如烟,心宽如海,宁静如星空。乐观明净,达观泰然,这就是心之所至、东坡所至的地方。李清照《声声慢》:“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那“愁”一字千金,将全词内容定住,“国破、家亡、夫死”,剩一老妇黄昏苦雨中独自品尝,非大苦大悲之人不能撬开李清照心门。

潜心识别文本语根,拎出来,抠出深意,拧出情感,心相交融,精神碰撞,穿越于文化时空。

文本语根特征之二:统摄全篇,张举文思。文本语根是文本的“精气神”,一如人之魂,似有似无,无处不在;全篇因此而展开,内容因之而浑然一体、精彩绝伦。文本语根是作者情感的汇聚点:文本的思路称文脉,是文本的经络,是文本精华游走的地方;语根会源源不断地释放出情感,经过文脉,奔向文本细枝末节,一如人的气血涌向人体各个角落;有了语根释放出的情感,文脉会更加饱满而通畅,文思更加严谨而清晰,文本更加鲜活而有力。

比如《人是一根能思想的苇草》,第一段,能想象和不能想象对举。有思想的人,虽死犹生;无思想的人,虽生犹死。思想对于人何其重要。由“思想”一词自然引出语根——“思想形成人的伟大”(独句段),第三、四、五段分别从三个方面证明第二段提出的语根句,人能思想就会变得高贵,就会变得有尊严,就会囊括宇宙。“思想形成人的伟大”,将五段内容天衣无缝地缝合起来。

又比如《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无人会,登临意。”此为全词语根句:没有人能理解词人登高的心绪。究竟蕴藏于词人内心深处的是哪些心绪呢?且看它是如何统摄全词的。开篇,秋高气爽,辽阔的南方天空明净、清朗,浩荡的水波流向天边;登高望远,连绵起伏的山峦如美女的玉簪螺髻。如此壮丽美景,怎能不勾起词人对北方故土、亲人的深深思念之情,这是词人心绪之一。“落日楼头”,比喻南宋国势的衰颓,透出词人对国家前途命运的深深忧虑,表达词人的愁苦之情,这是词人心绪之二。“断鸿声里,江南游子。”断鸿,失群的孤雁;江南游子,游荡江湖,孤苦伶仃。此句写尽词人流落他乡,孤苦、寂寞的羁旅情怀,此为词人心绪之三。“把吴钩看了,栏杆拍遍,”词人仔细的察看宝剑,或许会联想到“驰骋沙场,精忠报国”的情景,回到现实,自己不被南宋统治者重用,只为一小官,十几年遭冷落,这是何等的困窘啊!“栏杆拍遍”,真是捶胸顿足,义愤填膺啊!此句流露出词人对南宋统治者的愤懑和壮志难酬的苦闷,这是词人心绪之四。“无人会,登临意。”无人懂我内心的情意,知音难觅之苦,此词人心绪之五。“休说鲈鱼堪脍,尽西风,季鹰归未?”词人借此典故反衬自己有家难归的乡思和立志报国的雄心壮志,此词人心绪之六。“求田问舍,怕应羞见,刘郎才气。”词人借此典故反衬自己为国忘私的广阔胸怀,也流露出对不顾国事,钻营自私的人的憎恨之情,此为词人心绪之七。“可惜流年,忧愁风雨,树犹如此!”词人借此典故抒发自己不能为抗击敌人、收复失地而效力,徒然虚度时光的感慨,此词人心绪之八。“倩何人唤取,红巾翠袖,揾英雄泪?”请谁唤来红颜美女,替英雄拭泪?“红巾翠袖”代女子,特指红颜知己。词人渴盼一红颜知己倾诉衷肠,一吐为快。“红巾翠袖”或许还暗指南宋统治者,什么时候能懂词人心,明词人意,实现自己的抱负。在那样的境况之下,做人、做事难啊!各种心绪交织在一起,涌上心头,急得词人泪流满面,痛苦、悲愤、忧愁,如一江春水,决堤而出。这一哭,地动山摇,“惊天地,泣鬼神”;这一哭,让多少见利忘义的小人无地自容,让多少壮志凌云的大人铁骨铮铮;这一哭,是词人复杂心绪的集中倾泻,是真男人的光辉写照;这一哭,与语根”无人会,登临意”遥相呼应,文思缜密,可见语根在文本中的统摄功能。

潜心识别语根,拎住它,“牵一发而动全身”,曲径通幽,采集文本精华。

文本语根特点之三:文笔奇绝,彰显文采。大凡文本语根,多为作者精心酝酿、用心润色处,用语简洁,手法独特,意蕴深厚,力透纸背,文质兼美。

比如《人是一根能思想的苇草》,语根为:“思想形成人的伟大。”语言简洁明确,一字不能增减,掷地有声,振聋发聩。《故都的秋》:“北国的秋,却特别地来得清,来得静,来得悲凉。”排比修辞手法,一层进一层,“清朗,静谧,悲凉”,如涓涓细流,欢快活泼,直入心底;如清秋落木,空阔硬朗,笔力稳健。《琵琶行》:“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两相对举,情透纸背,力透纸背,警策有力。《念奴娇·赤壁怀古》:“人生如梦,一樽还酹江月。”情景交融,交相辉映,点染烘托,笔力遒劲。柳永《雨霖铃》:“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对比衬托,情到深处即是理,千古绝唱。

第11篇

1、若初

“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是 《木兰词·拟古决绝词柬友》中的一句,为众人传颂。用“若初”作为女孩名,感觉充满了一种淡淡的忧愁和悲伤,让人总能想起初次见面时浪漫而温馨画面,甜蜜唯美。

2、夕梦

“柁楼今夕梦,脉脉春寒送”,是《菩萨蛮·寄顾梁汾苕中》的一句诗。“夕梦”给人一种“今夕何夕”“浮生若梦”的虚无缥缈之感,仿若一幅画,又仿佛一个美好的梦境,唯美又充满诗意。

3、翠黛

《遐方怨·欹角枕》,取自“湔裙归晚坐思量。轻烟笼翠黛,月茫茫”。“翠”本意是翡翠,翠玉;“黛” 是一种青黑色的颜料,古代女子用来画眉的。两字给人一种悠远唯美、婉转含蓄的感觉,非常适合用来做女孩名字。

(来源:文章屋网 )

第12篇

一、知识目标:

1.需要掌握的字的读音:

干瘪憔悴吞噬殷实温馨宠爱谄媚青睐亲昵忧心忡忡虬枝莠子秕子糟糠

2.掌握下列词语的意思:

干瘪憔悴吞噬殷实宠爱谄媚青睐亲昵忧心忡忡孤芳自赏五彩缤纷各抒己见饱经忧患众说纷纭弱不禁风归宿理睬

3.了解托物言志的写作手法:

借助所描绘的物寄托抒发作者的情怀的写作手法。

4.了解拟人化的写法:

把无生命的物人格化,赋予人的行为、思想、感情,抒发作者的情怀。本文运用了拟人化的手法,文中赋予了“秋”的物象以生命,它们的形象中都融入了人的思想、品格和意志,都有人的血脉。这样的手法称之为拟人化的写法。

二、能力目标:

1.通过对比阅读,进一步明确本文粗线条写景、托物言志的写作手法。

2.学习本文通过描写七种既独立成章又互相联系的写法。

三、情感目标:

了解大意,体会“秋魂”,激发谦逊真诚、无私奉献的精神。

教学建议

一、主题思想

作者抓住秋天特有的景物,把它们综合在一起,构成了秋的灵魂和神韵并进行歌颂,借此赞美了那些默默奉献的人。

二、思路结构

全文一共有七个部分,分别写了秋实、秋色、秋味、秋风、秋叶、秋土、秋景。这七篇“短文”在构思方面有内在的规律。从总体构思上讲,每篇“短文”的思路、顺序都是由此及彼——先写“物”,再由物及人、由物及理、由物及情;从表达意图上讲,几乎所有的“短文”都是借物写人,都是为了表现人,表现人的成长、人的品格、人的追求、对人生的理解;从布局谋篇上讲,不少的“短文”都是由设问领起下文。

三、写作特点

1.拟人手法的运用,赋予秋天各种景物以人的特征,渗透着作者的感情。

2.结构、语言富于变化,避免了单调、呆板。

四、朗读法教学建议

朗读法适合于所有抒情散文,本文也不例外。学习本文要反复朗读、吟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理解本文深刻的内容。朗读时可分以下步骤:

一是读准字音,理解词义,学生利用字、词典读准“自读提示”所列加点字的字音并掌握词义。本文使用成语较多,读时注意停顿。

二是读出语气、句式的变化。本文语气多变,陈述句、疑问句(设问、反问)、感叹句、祈使句多次出现;句式灵活多样,排比、反问,整句、散句的运用,大大增强了感情的表达,朗读时,应注意区分。

三是读出感情。本文写景抒情、感彩强烈。全文通过描写秋实、秋色、秋味、秋风、秋叶、秋土、秋景来歌咏秋天,歌咏秋天的成熟与思考。故全文应以歌颂、赞美、抒情的基调朗读。另外,本文还运用了拟人、排比、反问、设问等修辞手法,把秋天写得有思想、有色彩、有滋味、有感情,给人以无限的遐思。朗读时注意把握这个特点。

五、讨论法教学建议

本文内容含义深刻,许多语句意味隽永,耐人寻味,如果采用讨论的方法阅读,学习效果更好。讨论围绕以下三个大问题展开:

一是全文整体的理解。此题在学生自读完的基础上,先概括各部分大意,再总结全文中心,然后结合课后练习一,讨论对“秋魂”的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