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期刊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桑叶的功效与作用

桑叶的功效与作用

时间:2023-05-30 10:55:09

桑叶的功效与作用

第1篇

桑叶泡茶降血糖

自古以来,中医就将桑叶作为治疗消渴证(相当于现代医学的糖尿病)的中药应用于临床。近代医家也常将桑叶配伍于中药复方中应用于临床,且每多获效。

一些药理研究证明,桑叶具有抑制血糖上升的作用,可预防和治疗糖尿病。各国研究人员对桑叶的组成、功能和作用机理进行了系统的研究,发现桑叶中含有丰富的氨基酸、纤维素、维生素、矿物质以及多种生理活性物质,具有降血糖、降血压、降血脂、延缓衰老等多种保健功效。

喝桑叶茶可提高葡萄糖耐量,防高血糖和糖尿病;可促进胰岛素分泌,增强胰岛素功能,有效调节血糖;益气养阴、生津止渴。

传统中医认为,桑叶以经霜后为佳,采集后晒干备用,亦可直接到药店购买。用干桑叶或鲜品都可以,并没有一定之规,开水冲泡代茶,干桑叶用量为每日10-20克,鲜桑叶再加10克左右或可加倍。同时桑叶具有清肝明目的作用,对各类目疾具有较好疗效。

不论是高血压、糖尿病引起的各种眼底病变,还是近视及缺乏维生素A引起的两目干涩、视物昏花等,均可将桑叶开水冲泡代茶饮。

桑叶与菊花搭配,还可以提高糖尿病患者的免疫力,对夏季暑热引起的发热感冒症状效果很好。

桑叶为桑科植物桑的叶,味苦甘性寒,归肺、肝经,有疏散风热、清肺润燥功效,一种药物兼有清、润两种功效。

桑叶在古书籍中又称神仙叶,世界上最早的药学专著《神农本草经》有记载:“桑叶除寒热、出汗。”《本草纲目》:“治劳热咳嗽,明目,长发。”

现代药理研究发现,桑叶对金黄色葡萄球菌、乙型溶血性球菌、白喉杆菌、炭疽杆菌均有较强的抑制作用;此外,桑叶中的植物防御素有抗微生物的作用。

桑叶

桑叶为桑科植物桑的干燥老叶。味苦、甘,性寒。归肺、肝经。功效疏散风热、清肺润燥、清肝明目、美容减肥、降血糖。临床上习惯认为经霜者质佳,称“霜桑叶”或“冬桑叶”,饮品名称桑叶、蜜炙桑叶。

炎炎夏日里,桑叶最受宠爱,无论是泡茶、熬汤、做菜、做面条等,对男女老少护肝养肝确实特别有效,尤其对于高血压、肥胖人士亦有预防保健作用。

鸡蛋桑叶片

材料:新鲜嫩桑叶适量,面粉2杯,鸡蛋2个,油1大匙,白糖1小匙,清水酌量,油适量。

做法:1、将桑叶洗净、沥干水分。2、将材料调成糊状。3、油锅烧热、将桑叶沾面糊入油锅,炸至金黄色即可。4、食用时,可蘸胡椒盐或番茄酱。

桑叶蛋花汤

材料:桑叶嫩芽适量,鸡蛋2个,盐、味精、香油适量。

做法:1、蛋打均匀。2、水煮滚放入桑叶嫩芽,滚后加入蛋及调味料,上桌前淋上香油即可。

桑叶蛋花汤适宜一家人吃,营养而清热气。(付艳宇)

10种食物“吃掉”胆固醇

因体内胆固醇堆积过多而引发各种疾病的现代人越来越多。美国洛玛琳达大学研究人员的一项最新研究成果显示,玉米、苹果等10种食物能够帮助“吃掉”人体中的胆固醇。

1.玉米:

研究人员的实验证实,含有丰富的钙、磷、硒和卵磷脂、维生素E等元素的玉米可以帮助人体降低血清胆固醇,防止皮肤病变的功能,能推迟人体老化,减轻动脉硬化和脑功能衰退的症状。

2.苹果:

因富含果胶、纤维素和维生素C,有非常好的降脂作用。如果每天吃两个苹果,坚持一个月,大多数人血液中的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对心血管有害)会降低,而对心血管有益的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会升高。

3.杏仁:

胆固醇水平正常或稍高的人,可以用杏仁取代其膳食中的低营养密度食品,达到降低血液胆固醇并保持心脏健康的目的。

4.海带:

含丰富的牛黄酸,可降低血压及胆汁中的胆固醇;含食物纤维褐藻酸,也可以抑制胆固醇的吸收,促进排泄。

5.大蒜:

能减少肝脏合成胆固醇。每天只需吃3瓣大蒜,便可有效降低有害的胆固醇,使有益胆固醇升高,使心脏病的发病率减少50%。

6.牛奶:

含较多的钙质,能抑制体内胆固醇合成酶的活性,也可减少人体对胆固醇的吸收。

7.茶:

含有咖啡碱与茶多酚,有提神、强心、利尿、消腻和降脂之功能。经常饮茶,可以防止人体内胆固醇的升高。

8.胡萝卜:

富含果胶酸钙,它与胆汁酸发生化学反应后从大便中排出。身体要产生胆汁酸势必会动用血液中的胆固醇,从而促使血液中胆固醇的水平降低。

9.橘子:

含有丰富的维生素C,多吃可以提高肝脏解毒能力,加速胆固醇转化,降低血清胆固醇和血脂的含量。

第2篇

关键词:蚕桑;功能食品;药理

1 蚕桑药理简要分析

蚕桑属于古代医书记载、具有医食两用的效果产品,因此,以其为基础进行功能食品的开发,必然有其实践意义和商业价值。具体来说,蚕桑的药理可以总结为以下几点:①蚕幼虫:具有滋补效果,能够对糖尿病、肝炎以及小儿疳热等起到一定治疗效果。②蚕蛹:对高血压、高血脂以及脂肪肝等有很好的疗效。③蚕蛾:具有补肝益肾的效果,对阳痿、尿血以及遗精等有很好的疗效。④蚕沙:多用于治疗头风头痛、腰脚冷痛、皮肤不仁等。⑤桑叶:具有清肝明目的效果,可以治疗咽喉肿痛、头昏头痛,以及咳嗽等疾病。⑥桑枝:具有利关节、祛风湿的效果,多应用于关节酸痛的治疗。⑦桑椹:不仅对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慢性肝炎、肠胃疾病有很好的疗效,还可以减轻老年便秘以及睡眠问题等。正因为蚕桑具有如此多的医学功效,因此,充分发挥出蚕桑天然、有效的优势,对功能食品进行开发是可行的,也是有价值的。

2 蚕资源功能食品的开发与研究

根据上文中所分析蚕方面的药理作用,能够看出蚕全身是宝,当前以蚕为基础而研发的功能食品有很多,以下将对其现状进行分析,希望给自身的工作能带来一定的启发作用。以蚕幼虫为基础研制出的“五龄丸”,能够对蛋白代谢障碍起到一定的改善效果。另外,以黄血蚕为例来看,其中蛋白质为60.87%、亚麻酸为30.95、氨基酸为45.61%、亚油酸为13.49%、维生素A含量为0.83mg/100g,以其为基础开发的蚕粉片、全蚕粉以及金蚕宝护肝制剂等功能食品,对于降低TC(血清总胆固醇)和TG(血清甘油三脂)有非常明显的疗效。此外,金蚕宝胶囊在糖尿病治疗方面,相对于格列本脲具有更好疗效。

蚕蛹中,粗蛋白为16.67%、几丁质为1.60%、粗脂肪为11.49%、灰分为1.60%、维生素B2为10.73%、水分为64.37%,可以说营养比较丰富,可以起到抗癌和致癌的作用,其复合氨基酸抑瘤率为20%~25%,这方面的产品已经涵盖了药丸、冲剂以及口服液等。以蚕蛹为基础开发出的虫草灵芝胶囊、蚕蛹虫草超微粉、蚕蛹虫草胶囊等产品,在降血压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蚕蛾多应用于前列腺疾病的防护方面,这方面的产品有“延生护宝液”、“蚕蛾公酒”、“蛾公酒”、“蛾苓丸”等。此外,在蚕蛾中还存在着SB—37、修饰过的SB—37,这2种天然杀菌肽,可以抑制癌细胞,属于一种比较理想的癌症化疗成分。蚕沙含有比较多的叶绿素,而且生产成本比较低,在治疗失眠以及高血压等方面,具有比较好的效果,而这类蚕沙药是比较多的,其中比较有代表性的是“蚕茶”,它降血糖的效果比较明显。

3 桑叶资源功能食品的开发与研究

桑叶中粗蛋白含量为20%,粗脂肪含量为5%,并有20%的可溶性碳水化合物,以及12%的灰分,能够满足人们所需要的7种维生素,以及16种氨基酸。在这方面的功能食品开发主要集中在中医和医药制剂领域,较为有名的包括桑叶片、桑叶注射液、桑叶口服液、桑菊感冒片等。另外,随着当前医学的发展,研究者发现桑叶还具有比较强的抗炎症、抗衰老、降血脂、降血压以及抗肿瘤等作用,因此,研究者在这方面的药品研究也已经获取了一定的进展。当然,由于桑叶营养非常丰富,类似于桑茶、桑豆腐、桑叶面以及桑叶醋之类的调味品,以及保健食品也有着一定的普及。

桑枝中除了主要成分木质素以外,还包含生物碱类、黄酮类、香豆素类、甾醇类以及萜类化合物等,其中黄酮类占有较大的比重,因此,桑枝多应用于降血糖、降血脂以及降血压方面。具体来说,桑枝颗粒剂和“拜糖平”相比较而言,它不仅能够对糖尿病起到很好的疗效,还可以对患者的高血脂症起到很好的改善效果。

桑椹,比较新鲜的桑椹中水分含量为80%~85%,还有 9.19%的转化糖、1.86%的游离酸、0.053%的维生素B1、0.02%的维生素B2、1.02%的维生素C,以及0.36%的蛋白质和0. 91%的粗纤维等。当前桑椹的应用主要是作为中医药材以及当做桑椹冲剂、桑椹膏以及桑椹口服液生产的材料。另外,在食品行业中,桑椹果汁、桑椹罐头、桑椹酒以及桑椹果酱等的开发,都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效。还有一点不得不提,那就是由于桑椹具有比较多的桑椹花青素,对于保护视力非常有效,因此,对这种保健食品的开发可以说具有非常广阔的前景。

总之,我国作为蚕桑资源的大国,应对这一资源充分利用,通过传统中医和现代西医相结合的方式对其进行开发。随着各种功能食品不断研制成功,不仅会给传统的蚕桑业发展起到很大的促进作用,对于医学、饮食学等领域也会有一定积极的影响。

参考文献

第3篇

提到桑叶,很多人都会想到可爱的蚕宝宝,正是桑叶喂饱了蚕宝宝,才使它们吐出丝为人类所用,美丽的丝绸也才得以出现。可是,您知道吗,桑叶还是一味重要的中药呢。我国古代医著《保生要录》中所载的“扶桑至宝丹”,具有“驻容颜,乌髭发,补髓填精,祛疾延年”等功效,其中药物成分是什么呢?答案会使人大吃一惊―――桑叶。

古代医家对此方的制法是:“择家园中嫩而存树者,采十数斤,洗以长流水,去蒂,曝干,为末。每桑叶净末一斤,用黑芝麻四两,阴阳水煎浓汁二碗,去麻存汁,用蜜十二两,炼滴水成珠,将汁入蜜内,和药末捣丸,如梧桐子大”。可“每日服百丸,早盐汤、晚酒”(送服)。

近年来的研究证明,桑叶确是物美价廉的天然美容护肤佳品,尤其对脸部的痤疮、褐色斑有良好的疗效。痤疮是常见于青年人的一种炎症性皮肤病。步入青春期后,由于体内性激素分泌旺盛,促使皮脂腺分泌增多,可导致皮脂淤积,堵塞毛囊口,形成痤疮。除此之外,中医还认为过食油腻辛辣食物,脾胃积热生湿,长期便秘,加之外邪侵犯皮肤等也易诱发痤疮。而桑叶有清热解毒的功效,有人试用桑叶煎剂治疗痤疮258例,效果非常显著。

脸部褐色斑常使不少女性为之苦恼。中医认为,褐色斑病因为肝郁血虚、风热之邪郁于络脉所致。用桑叶治疗的方法是,取冬桑叶500克,隔水蒸煮消毒,去除杂物,干燥处理后备用,每日取15克,沸水浸泡当茶饮。1个月为l疗程,一般服用20天后即有明显疗效,斑块消退或色素变浅。治疗期间应多吃一些豆制品,如豆腐、豆芽等。专家们认为,桑叶之所以对褐色斑有良好的疗效,可能与其对机体内分泌功能的改善有关。药理研究证明,桑叶所含的各种营养物质,对改善和调节皮肤组织的新陈代谢和抑制色素沉着的发生发展有积极作用。

桑叶味道可口,无副作用。日本中央蚕业研究所已用其开发出具有保健功效的桑茶。其茶色碧绿,富含优质蛋白质、粗纤维、糖类,以及钙、磷、铁、锰等营养成分,且不含茶叶中的咖啡因和单宁。桑茶饮用方便,营养成分吸收快,还具有促进新陈代谢、血液循环、消除疲劳等功用。用桑叶洗浴对美容也大有裨益。取经霜的干桑叶50~100克,放入锅中,加水煮10~15分钟后,倒入浴盆内晾凉后洗浴。经过霜雪洗礼的桑叶,解表且不伤里,护肤而不脱脂,是很好的健美浴方,对于皮肤粗糙的人更是最佳的选择,可以使皮肤变得细嫩起来。

第4篇

早在两千多年前,桑椹已是中国皇帝御用的补品,现代医学界将之誉为“二十一世纪的最佳保健果品”,也有人称它为“长生不老药”。

民间圣果

2000多年前,桑椹已是中国皇帝御用的补品,无论是传统医学还是现代医学都视桑椹为防病保健之佳品。因桑树特殊的生长环境使桑果具有天然生长,无任何污染的特点,所以桑葚又被称为“民间圣果”。1993国家卫生部把桑椹列为“既是食品又是药品”的农产品之一。现代研究证实,桑葚果实中含有丰富的活性蛋白、维生素、氨基酸、胡萝卜素、矿物质等成分,营养是苹果的5~6倍,是葡萄的4倍,具有多种功效,被医学界誉为“二十一世纪的最佳保健果品”。常吃桑葚能显著提高人体免疫力,具有延缓衰老,美容养颜的功效。

桑树为桑科落叶乔木。全国各地均有栽培,尤以江浙一带居多,且历史悠久。桑树的叶、果、木材、枝条等可以用来饲蚕、食用、酿酒、编筐、造纸和制作各种器具,同时其叶、根、皮、嫩枝、果穗、木材、寄生物等还是防治疾病的良药。

桑椹是桑树结的果穗,夏季采收。桑椹味甘酸、性凉,具有清热止渴、滋阴补肾、养血明目,及消肿利尿、润肠通便、促进消化的功效。其能有效缓和肝炎、眼疾、头晕目眩、肠燥,及喘咳、盗汗、支气管炎等病症;还可以防治便秘及关节疼痛,并对肾脏功能有益;还能保固牙齿与乌黑头发。对病后恢复体力、滋养强壮也有疗效,还可治疗失眠与手脚冰冷,并能调节、促进免疫功能,更是极好的补血佳品,十分适合妇女产后,以及血虚体弱者食用。

喝桑椹汁延寿命

桑椹营养丰富,含有人体所必需的各种营养成分,常吃桑椹能显著提高人体免疫力,具有延缓衰老、美容养颜等功效。许多人称它为“长生不老药”。

在世界长寿之乡黑海之滨的亚沙巴赞山区,老人们大多能活到100多岁,有的能活到140岁以上,而且精力旺盛,健壮如牛,其中很重要的一条奥秘就是喝桑椹汁。生活在这里的人们,每天早、中、晚都要喝上两碗桑椹汁。可见,桑椹对于人类的强身健体,延年益寿有很大关系。

近年美国哈佛大学辛克莱教授研究发现,桑椹中的白藜芦醇是抗衰老的关键。白藜芦醇是一种重要的植物抗毒素和抗氧化剂,针对细胞NADPH、Fe-抗血酸酯及Fe-微粒体系统中发生的脂质过氧化反应和细胞内源生成的自由基可产生不同的抗氧化作用,清除和淬灭细胞氧化应激中生成的活性氧介质,白藜芦醇可以抵御活性餐介质对DNA的损伤并且防止细胞膜发生脂质过氧化反应,可以抗炎、抗过敏和抗诱变,同时白藜芦醇可以影响脂类及花生四烯酸代谢,阻止低密度脂蛋白氧化,抗血小板聚集,因此使机体能够保持健康、年轻的状态,精力充沛,防止疲劳,对延缓衰老,预防及治疗衰老相关的肿瘤、神经退行性疾病、心脏病和动脉粥样硬化等具有特殊功效。

用桑椹加工成的桑椹罐头、桑椹汁、桑椹酒、桑果酱等,同样有抗衰老、抗疲劳作用。

男人多吃桑椹可提高性质量

中医认为,肝主藏血、肾主生髓,是人身能量储存基地。桑椹性味甘寒、具有补肝益肾的功效。男性朋友要注意:从中医角度说,对于性机能失调、属寒热混杂体质的人,最好不要随便补肾壮阳,否则会越补越“虚”。夏天可饮用桑椹汁,不仅可补充体力,还可提高性生活质量。

此外,随着现代人亚健康状态的日益严重,大约有50%不孕不育症归咎于男性质量下降。则桑椹则是很多治疗死精症的方剂的重要组成药物,它可以改善男性的这种“生殖亚健康”。因此。男性朋友可以多吃桑椹。

桑椹虽好,并非人人适宜

桑椹有黑白两种鲜食以紫黑色为补益上品。未成熟的不能吃。熬桑椹膏时忌用铁器。因桑椹中含有溶血性过敏物质及透明质酸,过量食用后容易发生溶血性肠炎。少年儿童不宜多吃桑椹。因为桑椹内含有较多的胰蛋白酶抑制物一一鞣酸。会影响人体对铁、钙、锌等物质的吸收。脾虚便溏者亦不宜吃桑椹。桑椹含糖量高,糖尿病人应忌食。拉肚子、消化不良的人不要食用;此外,因有行气破气的作用,所以孕妇也要忌用桑椹。而桑叶性寒,肠胃较寒者要慎用。

桑椹的选购与保存

选购:挑选桑椹时以色泽黄褐,颗粒大、身干、未腐烂、外观完整呈长圆形,没有杂质者为先。桑叶则以外观完整、无虫蛀现象者为宜。

保存:由于桑叶易有虫蛀、发霉现象产生,故宜放密封罐或密封袋中。储放于阴凉、干燥、通风处,或置于冰箱中。而桑椹则宜以塑胶袋包起,摆放于冰箱中冷藏为佳。

桑椹可以这样吃

将桑椹应用到日常生活饮食中,既可常保安康,又可品桑椹美味,真可谓一举二得。在这里介绍几款桑椹食法,大家不妨做来品尝一下喔!

桑椹茶

(请注意。此处需配相应茶品图)

飘散着香的茶饮,温热饮用后可以保护眼睛,改善气血不足的情况。

茶材:桑椹子12克,4克。

作法:

1、先将桑椹子放入壶中,冲入热开水,焖泡5~8分钟。

2、再放入,焖泡出香味后即可饮用。

红枣桑椹茶

手脚容易冰冷及身体虚弱者,可利用此茶补血益气,找回好气色!

材料:桑椹、红枣各6克,党参5克。白芷2克。淮山15克,冰糖适量,水2000ml。

做法:

1、将所有材料放入锅中,加水煮沸后,转小火再熬煮约1小时。

2、将茶渣滤除后,加入冰糖调味即可。

桑菊元气茶

(请注意,此处需配相应茶品图)

此茶饮可改善感冒所引起的咳嗽症状,趁热饮用有助于恢复元气!

材料:桑叶5克,、薄荷、连翘2、苦杏仁、绿茶各3克。水500ml。

做法:

1、先将连翘、苦杏仁放入锅中。加水煮沸后即可熄火。

2、再加入其它茶材,焖泡10分钟后即可饮用。

桑叶茶

茶色碧绿的桑叶茶,能促进新陈代谢、消除疲劳,为你补充元气喔!

材料:桑叶干品5克。

做法:

1、先将桑叶撕成碎片。放入茶袋中。

2、再用热开水冲泡后即可饮用。

消署养生茶

可消除夏日的疲劳感,还能轻松养生喔!

材料:桑叶、一支香、鱼腥草、咸丰草、薄荷各15克(皆干品),水3000ml。

做法:

1、除了薄荷以外,将所有材料放入锅中,加水淹盖过药草。

2、以大火煮沸后。盖上锅盖,转小火慢煮1-2小时。

3、熄火前5分钟,再加入薄荷,熄火后趁热滤除茶渣即可饮用。

美容养生桑椹洒

桑椹酒:每天喝一杯桑椹酿成的酒,可行血通气、养颜美容,并治疗手脚冰冷与失眠等症,且甘醇芳香,让人忍不住爱上它!

材料:桑椹300克,米酒头1瓶,冰糖100克。

做法:

1、将桑椹洗净、沥干,阴干备用。

2、瓶中加入桑椹、酒与冰糖后。盖紧瓶盖,置于阴凉处。

第5篇

关键词:1-脱氧野尻霉素;桑品种;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

中图分类号:S888.2 文献标识号:A 文章编号:1001-4942(2012)12-0100-03

Determination of 1-Deoxynojimycin Contents in Leaves

of Some Mulberry Cultivars in Shandong Province

Li HuaXiu1, Chen ChuanJie1, Gu YinYu1, Shi XinQin1*, Li Feng2, Zhu Hong1

(1.Shandong Institute of Sericultural Science, Yantai 264002, China;

2.Department of Personnel, Shandong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 Jinan 250100, China)

Abstract In order to select mulberry cultivars with medicinal and health function adaptable to Shandong area, 17 representative mulberry cultivars were used to determine the 1-deoxynojimycin (1-DNJ) content in leaves by RP-HPLC. The results indicated that there were extremely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between different Morus species, and Morus alba had the highest 1-DNJ content. There were also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between different mulberry cultivars. Jinxuan6 and Qiuyu were the cultivars with the highest 1-DNJ content belonging to M. multicaulis and M. alba respectively with the 1-DNJ content as 0.3281% and 0.2777% respectively, so they were suitable as special cultivars or breeding materials to develop 1-DNJ from mulberry leaves.

Key words 1-DNJ content; Mulberry cultivars; RP-HPLC

1-脱氧野尻霉素(1-deoxynojirimycin,1-DNJ)是一种哌啶类生物碱[1],对α-葡萄糖苷酶有抑制作用,可降血糖、治疗糖尿病,此外还具有抗病毒、抗肿瘤转移等药理作用[2],是桑(Morus alba L)和家蚕(Bombyx mori L)保健品降血糖功能的重要活性物质,也是衡量桑、蚕药用价值的重要指标之一。桑叶中1-DNJ的含量因品种、发育阶段、季节、地理气候等因素的不同而存在很大差异[3~11]。

山东省桑树资源丰富、栽培历史悠久,有鲁桑种、白桑种、广东桑、山桑和瑞穗桑5个栽培种、200余个桑品种,具有广泛的适应性和代表性,因此研究山东桑属1-脱氧野尻霉素含量与品种间关系极具代表性。本研究选取代表性的桑品种17个,采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其桑叶的1-DNJ含量,从桑种间、桑品种间以及桑不同类型间差异等方面探求1-DNJ含量与分类学的关系,对于筛选1-DNJ高含量的桑资源,培育1-DNJ高的桑品种具有指导意义。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17个代表性桑品种样品均采自山东省蚕业研究所桑树资源苗圃(烟台,2007年建),其中鲁桑9个品种,包括晋选6号、牛筋桑、7946、农桑14号、桐乡青(4X)、桐乡青(2X)、大鸡冠、育711、湖桑32、云桑1号;白桑6个品种,包括秋雨、嘉陵16号、新一之濑、陕桑305、油匠铛铛、辽育164;山桑2个品种,为山桑、剑持。

2011年6月上旬春蚕期采摘嫩叶,所有样品50℃烘干,粉碎过100目筛,4℃保存待测。

12 主要试剂及仪器

1-Deoxynojirimycin-HCl(1-DNJ-HCl,Sigma公司产品),9-Fluorenyl- methyl chloroformate(FMOC-Cl,Fluca公司产品),乙腈(色谱纯,天津市凯通化学试剂有限公司产品),试验用水为重蒸水,其它试剂皆为分析纯。

UV200Ⅱ高效液相色谱仪(大连依利特),KQ-600型超声波清洗器(昆山市超声仪器有限公司生产)。

13 1-DNJ的测定方法

样品中1-DNJ含量采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紫外检测法测定[12],每个处理重复测定2次,取平均值。

14 数据处理

试验数据采用SAS 90数据分析软件进行统计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不同种间桑叶1-DNJ含量的变化规律

分别对1-DNJ标样、17种桑叶粉试样的衍生化反应混合物进行HPLC分析,分离图谱如图1、图2所示。测定白桑、鲁桑和山桑3个栽培桑种嫩叶的1-DNJ含量(表1),可以看出不同栽培桑种间桑叶的1-DNJ含量存在极显著性差异:白桑的1-DNJ含量最高,其质量分数达到0219%,山桑最低,仅为0171%。

22 不同品种间桑叶1-DNJ含量的变化规律

分别测定9个鲁桑品种、6个白桑品种和2个山桑品种的桑叶,其1-DNJ含量见表2~4,不同桑品种间1-DNJ含量存在极显著性差异:鲁桑中晋选6号1-DNJ含量最高,其质量分数达02777%,桐乡青(2X)含量最低;白桑中秋雨的含量最高,其质量分数达03281%,新一之濑最低为01141%。

3 结论

我国桑树种类多、自然分布广、栽培历史悠久,约有15个种及4个变种,是世界桑属植物资源最丰富的国家之一。桑树的1-脱氧野尻霉素(1-DNJ)含量因桑品种、栽培地区和气候以及树体药用部位不同存在很大的差异。

本研究结果表明:山东桑属不同栽培种间1-DNJ含量存在显著性差异,白桑、鲁桑中1-DNJ含量明显高于山桑,而白桑和鲁桑间差异性不显著;同一桑种不同品种间的1-DNJ含量差异显著,其中晋选6号和秋雨分别是白桑和鲁桑中含量最高的品种,达02777%和03281%。之前朱见等[5]、刘凡等[3]报道,鲁桑高于白桑和山桑,但差异未达到显著水平。结论不同可能是栽培地区和气候不同,也可能是本试验的供试品种较少。

本研究首次发现同品种桑的染色体倍数不同,其1-DNJ含量差别显著。以桐乡青为例, 4X桐乡青的含量几乎是2X桐乡青的15倍。因此进一步对1-DNJ含量与桑品种的倍性相关性进行研究,可能对药桑育种工作具有指导性意义。同时扩大调查桑种、品种范围和数量,可以更全面、准确地反映桑属1-DNJ含量变化与桑分类学的关系。参 考 文 献:

[1] Kato A, Asano N, Kizu H,et al Fagomine isomers and glycosides from Xanthocercis zambesiaca [J] NatProd, 1997, 60(3):312-314

[2] 周晓玲,孙凌云,张 进,等1-脱氧野尻霉素的来源及合成研究进展[J] 蚕业科学,2011,37(1): 105-111

[3] 陈 松,刘宏程,储一宁,等 12个桑品种桑叶中的1-脱氧野尻霉素含量测定与分析[J] 蚕业科学,2007,33(4): 637-641

[4] Yatsunami K,Lchida M,Onodera S.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1-deoxynojirimycin content and alpha-glucosidase inhibitory activity in leaves of 276 mulberry cultivars(Morus spp.)in Kyoto,Japan [J]. NatMed,2008,62:63-66

[5] 朱 见.桑叶、蚕体中1-脱氧野尻霉素的含量测定与分析[D].重庆:西南大学,2008

[6] 鲁战会,吴生文,唐 健,等 桑叶功效成分含量与产地关联性研究[J] 食品科技,2007,1:75-77

[7] 杨 梅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桑叶中1-脱氧野尻霉素的含量[J] 武警医学,2007,18(2):121-123

[8] Meng X, Ouyang Z,Chang Y,et al Contrast of 1-deoxynojirimycin content in mulberry leaves from different habitats[J] Journal of Chinese Medicinal Materials,2008,31(1):8-10

[9] 关丽萍,郑光浩,金晴昊,等.RP-HPLC测定不同地区、不同采集期桑叶中1-脱氧野尻霉素[J].中草药,2005,36(12):1881-1882

[10] 叶晶晶,殷 浩,孙 波,等桑树中的1-脱氧野尻霉素含量变化规律研究[J] 蚕业科学,2009,35(4):722-727

[11] 施新琴 家蚕和桑叶中1-脱氧野尻霉素含量变化的研究[D] 泰安:山东农业大学, 2006

第6篇

关键词 大叶桑;生物学特性;栽植技术;尾矿库

中图分类号 S888.4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3)05-0197-01

宽城县是河北省矿业大县,开矿冶炼,排出大量废弃矿渣,破坏植被、污染空气、水源,尾矿库一旦溃坝垮塌,还会带来严重损失和社会问题。因此,生物治理势在必行。桑树根系发达、根原体多、再生力强、成活率高、生长较快、能够抗旱、抗寒、抗风沙[1-2]。大叶桑的叶子营养丰富,应对其进行合理开发利用(食用、药用、饲用)。针对目前市场桑叶用量供不应求的情况,拟提出在尾矿库栽植大叶桑树、间作草木樨(根瘤多、固氮培肥地力功能强)的新型模式研究,达到绿化尾矿库、快速培肥地力、提高经济效益的目的。

1 桑树生物学特性及其用途

1.1 生物学特性

桑树属桑科多年生乔木或灌木。根系发达,能伸向土壤深层吸收水分;根原体多,再生能力极强,成活率高;皮层富含纤维,枝条柔韧,抗风能力强;桑树抗逆性强,在海拔3 000 m以下、气温-30~40 ℃、降水250 mm以上、土壤pH值4.5~9.0、砾质沙土到泥质黏土都能生长;寿命长达数百至上千年。福建泉州开元寺的1株唐代桑树,距今已有1 300多年的历史;林芝县的1株古桑,传说是文成公主与松赞干布结婚时栽种,现胸径4 m,仍生机勃勃;承德市棒槌山半腰石缝中生长300余年的古桑,在2000年承德市遭到百年不遇的大旱,河水断流、湖水干涸,当地杨树、刺槐多旱死,但它仍能枝繁叶茂。退耕还林期间,在河北省丰宁县小坝子选用大叶桑树防风固沙,成活率达95%以上,当年栽植当年成林。

1.2 用途

桑叶营养丰富,粗蛋白含量15%~28%,是玉米的2~3倍,粗脂肪4%~6%,氨基酸的比例相当于大豆。维生素丰富:每100 g桑叶中含胡萝卜素7.44 mg、烟酸4.0 mg、V■ 10.59 mg、V■ 21.35 mg、VC 31.6 mg;桑叶含矿物质也很高:含钙2 699 mg,超过红虾;含硒32.70 mg,胜过大蒜。对维持人类和动物机体免疫和抗氧化能力具重要意义。桑叶还含多种药性成分和天然活性物质。其中黄酮类化合物具有抗氧化和降低胆固醇的作用。多糖有降低血糖的功效。超氧化物歧化酶则能够清除自由基和防止衰老。桑叶中还含独特的抑菌素和杀菌素,在动物体内有抗菌抑菌和抗应激作用。桑叶没有毒副作用。卫生部卫法监发(2002)51号文明确规定,桑叶既是食品又是药品。笔者经过研究发现添加桑叶饲喂畜禽(蛋鸡、育肥猪、青年牛、山羊、绵羊、獭兔),不但明显提高产品的产量和品质,还能防治畜禽病害、提高其免疫能力。此项研究于2010年获河北省政府科技进步三等奖,桑叶供不应求。

2 绿化栽植技术

2.1 桑苗选择及处理

通过尾矿库试栽的桑树品种,笔者进行了防风固沙试验,对比之下,宽城县的勃罗大叶桑成活率高达95%,其他桑成活率不足20%。在绿化尾矿库的同时,利用桑叶产生经济效益,宽城县培育的当地大叶桑是理想树种。大叶桑苗栽前剪留20~30 cm,剪茬用漆点上,防止苗木水分的蒸发。苗木要修整苗根,剪去过长和破裂根部。

2.2 栽植

采取深栽浅埋的方法,由于尾矿表面沙层较干,先把上面干沙扒开,露出湿土后,挖出湿土,再将苗木放入坑中,使苗根舒展、不卷曲,埋没苗木青颈部以上2~3 cm与地平齐,将湿土回填坑中,踏实。笔者在栽植时做了一个对比,即分别采取拌土栽植、正常栽植2种方法,前期苗木没有明显表现,但到生长后期,发现拌土栽植的生长新梢可达40~60 cm,叶片较绿,正常栽植的新梢只达20~40 cm,叶片较黄。

2.3 栽后管理

经过研究表明,桑苗在尾矿上成活率可达95%以上。苗木在生长后期出现叶片发黄的现象,后期还应适量施肥,春肥施复混肥375~750 kg/hm2、尿素75 kg/hm2,夏秋施复混肥750~1 500 kg/hm2、尿素150 kg/hm2。栽植第2年春季,对桑树进行平茬修剪,以复壮苗木[3-4]。

2.4 行间管理

宽城县尾矿库理化性状极差,不含植物生长的有机营养物质,可在栽桑时间作草木樨来培肥地力。草木樨是二年生、抗性很强的豆科草本植物。根茎发达,根瘤众多,固氮肥田效果显著。据报道,一般土壤第1年固氮量105~120 kg/hm2,第2年可达150.0~232.5 kg/hm2。草木樨植株含蛋白质高,是优质饲草。草木樨花多,且为无限花序,花期较长,适宜养蜂,也是很好的蜜源植物。尾矿库若采用此种栽树间草模式,短期内可见到明显的经济效益,长期可促进经济持续增长。同时栽树种草全覆盖,能尽快增加植被,改善生态环境,对保护涵养水源也有重要意义。

3 参考文献

[1] 冯纪元,鲍先巡,涂俊涛,等.江淮分水岭地区果桑栽培技术[J].安徽农业科学,2005(10):1868-1869.

[2] 蔡志彪.桑园速成高产栽培技术[J].现代农业科技,2009(12):233.

第7篇

关键词:桑 药理作用

Doi:10.3969/j.issn.1671-8801.2013.08.075

【中图分类号】R-0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3)08-0080-02

桑树是落叶性多年生木本植物,属桑科(Moraceae)桑属(Morus alba L)。我国是世界上栽培桑树最早的国家,很早就有对桑资源的药用和食用记载。近年来,对于桑资源的药理活性、药效物质研究已经取得了很大的进展,然而仍然存在一些不足,如研究对象过于集中在桑叶、桑白皮、桑枝等药用历史较久的部位,并且研究过于独立不具有整体性,对桑资源的整体开发和利用不利。因此,对桑资源各个部分的药理研究进行总结,找出其中的共性是很有必要的。

1 降血糖

1.1 桑叶。近年来,许多学者对桑叶的降血糖作用进行了大量的研究。Kimura M等对从桑叶中提取分离得到7种生物碱,发现N-甲基-1-DNJ、GAL-DNJ和fagomine可显著地降低血糖水平[1]。杨雨、欧阳臻等研究表明桑叶生物碱降糖作用最明显,血糖下降率达38.32%。桑叶多糖MP1和MP2组也有较显著的降血糖作用(P

1.2 桑枝。耿鹏等对桑枝中的生物碱和儿茶素组成的复方组分药物的降血糖作用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二者无论在酶学水平、离体水平还是体内水平,不仅单独使用具有对a-葡萄糖苷酶活性的显著抑制效果,而且联合使用明显优于单独使用的协同抑制效果[5]。

1.3 桑白皮。桑白皮在对2型糖尿病的治疗中有一定疗效,桑白皮提取物在胰岛素存在时能增加离体肝脏葡萄糖的消耗,对胰岛素的抵抗效应有抑制作用[6]。继70年代从桑白皮分离出moranoline,并证实它有降血糖作用之后,又有人分离出降血糖物质moran A,证实它对四氧嘧啶诱发的高血糖小鼠有剂量依赖的降血糖效果。

1.4 桑籽。殷浩发现桑籽能有效提高糖尿病小鼠的葡萄糖耐量和淀粉耐量,并且该作用在用药后120min比30min提高很多,表明随着用药后时间的延长作用有增强趋势,高剂量比低剂量的效果明显,表现出一定的正比例量效关系[7]。

2 降血脂,抗动脉粥样硬化

2.1 桑叶。通过高脂血症动物实验发现,桑叶具有抑制血清脂质增加和抑制动脉粥样硬化形成的作用[8]。日本学者Kayo Doi等发现桑叶的丁醇提取物能抑制人或家兔低密度脂蛋白的氧化,并能减小患病家兔动脉内膜的厚度,因此桑叶能够抑制血清胆固醇升高和预防动脉硬化[9]。

2.2 桑椹。王晓杨等初步研究了桑葚提取液对实验性高脂血症兔模型血脂的影响,发现桑葚低、中、高三剂量组与模型组比较均可显著降低血清总胆固醇、甘油三酯的水平(P均

3 抗氧化,防止衰老

3.1 桑叶。姜玉兰等从桑叶中分离鉴定了四个黄酮类化合物:kaempferol-3-O-β-D-glucopy ranoside(I)、quercetin-3-O-β-D-glucopyranoside(Ⅱ)、quercitrin(Ⅲ)、morin-3-O-β-D-glucopyranoside(Ⅳ),采用DPPH法和ABTS法测定其抗氧化活性,发现化合物Ⅲ和Ⅳ对DPPH自由基和ABTS自由基的清除率呈量效关系[12]。杨世园等采用物理化学方法测定和比较了桑叶提取物、银杏叶提取物和螺旋藻粗多糖清除羟自由基的能力,并测定3种提取物中总黄酮、多酚类和糖类成分含量[13]。

3.2 桑枝。

廖森泰等研究发现桑枝总黄酮含量与抗氧化活性间呈现显著的正相关关系(P

4 提高免疫力、抗肿瘤作用

4.1 桑叶。韩国Kim[15]发现桑叶中分离纯化的两种类黄酮槲皮素-3-氧-β-D吡喃葡萄糖苷和槲皮素-3,7-二氧-β-D-吡喃葡萄糖苷对人早幼粒白血病细胞系(HL-60)的生长表现出显著的抑制效应,后者还诱导了HL-60细胞系的分化。

4.2 桑枝。桑枝富含1-脱氧野尻霉素(DNJ),从而具有DNJ所具有的一系列药理生理活性,其中重要的一项就是DNJ对肿瘤转移的抑制作用[16]。从桑枝中分离纯化得到桑枝多糖,可显著提高免疫低下小鼠的吞噬指数α,增强网状内皮细胞的吞噬功能和小鼠迟发型变态反应能力,增强T细胞活性[17]。

4.3 桑椹。桑椹提高免疫力的机制是多方面的。能增强动物巨噬细胞的吞噬功能,并对3月龄小鼠体外抗体形成细胞(PFC)有明显促进作用,能促进T淋巴细胞成熟,能促进淋巴细胞转化,能升高外周白细胞[18]。桑椹的提高免疫力的作用可能和它所富含的白藜芦醇有密切关系[19]。

5 抗炎、镇痛、抑菌、消肿的作用

5.1 桑叶。陈福君等[20]研究了桑叶的抗炎作用,结果发现对巴豆油所致小鼠耳廓肿胀抑制率分别为32.3%和32.8%,对醋酸所致的小鼠腹腔毛细管通透性抑制率为61.3%和55.7%,对抑制角叉菜胶所致的小鼠足趾浮肿抑制率为49.7%。

5.2 桑枝、桑白皮。王蓉等对桑枝的石油醚提取物(I)、乙酸乙酯提取物(Ⅱ)和正丁醇提取物(Ⅲ)三部分对小鼠腹腔毛细血管通透性的影响和对二甲苯致小鼠耳肿胀的抑制作用进行了研究。显示:I和Ⅲ的0.30g・kg-1组对二甲苯致小鼠耳肿胀有明显的抑制作用;I的0.15g・kg-1组有明显的抑制毛细血管通透性的作用。冯冰虹等在研究桑白皮的镇咳祛痰作用的同时发现桑白皮碱提液有对二甲苯引起的鼠耳肿胀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和使小鼠酚红排出量明显增加。

5.3 桑椹、桑籽。段江莲等研究表明桑椹红色素对大肠杆菌有较强的抑制作用,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和枯草芽孢杆菌的抑制作用较弱,而对霉菌和酵母菌几乎没有抑制作用。李国章等研究了CO2超临界流体萃取桑椹籽中总黄酮苷类化合物的最佳工艺并对萃取物的抑菌作用进行了研究。表明从桑椹籽中萃取出的黄酮水溶液对细菌和霉菌都有一定的抑制作用,而对细菌的抑制作用更强。

6 抗病毒

6.1 桑叶。引起艾滋病的HIV病毒具有两个富含糖基化的环合蛋白gpl20、gpl40。桑叶生物碱1-脱氧野尻霉素及其衍生物,N-甲基-1-脱氧野尻霉素和N-丁基-1-脱氧野尻霉素对糖蛋白加工均有较强的抑制作用。

6.2 桑白皮。张国刚等从桑白皮提取液中分离得到四种黄酮类化合物,在体外有明显的抑制腺病毒Ⅲ的致病作用。

7 其他作用

除了以上偏于共性的生理活性之外,桑资源的某些组成还具有其各自比较独特的生理活性。

7.1 桑叶。

7.1.1 抑制酪氨酸酶活性:刘英华等采用曲酸为对照物,测定不同浓度的桑叶提取物对酪氨酸酶活性的抑制作用。本实验为预防和治疗各种色素病及黑色素瘤开辟了一条新途径,在化妆品行业和临床医学应用方面具有开发价值。

7.1.2 抗凝血活性:彭延古等采用小鼠腹腔注射桑叶提取物后测定全血凝固时间的方法研究了桑叶提取物对凝血机制的影响。

7.2 桑白皮。镇咳平喘、利尿祛痰:有研究发现桑白皮的镇咳祛痰有效成分存在于氯仿提层和碱提层。孙静芸等以平喘、利尿作用为药效学指标,从桑白皮中分离得到3个已知化合物:东莨菪内酯、β-谷甾醇和5,7-羟基香豆素,证明其中的东莨菪内酯为桑白皮平端、利尿的有效成分。

8 结语

我国是桑资源大国,但是我国的桑产业却存在很多问题,如产业链单一、品种相对缺乏,目前除了极少部分的桑叶、桑枝、桑白皮用于药用外,桑的主要应用途径依然是几千年延续下来的种桑养蚕。桑资源的综合利用还未得到重视。与此同时桑的药理研究也同样存在缺陷,研究对象过于集中,这个现象从上述总结中即可看出。因此,笔者希望在今后的研究中适当的重视例如桑椹、桑籽等的药理研究,继续深入的进行以桑资源整体为对象的药效物质和药效作用研究,为桑资源综合利用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 Kimuar M,eta1.Antihyperglycemic Effects of N-Containing Sugars Derived from Mulberry Leaves is Streptozocin - in -Duced Diabetic Mice[J].Wakan Iyakugaku Zasshi ,1995,12(3):214~219

[2] 杨雨,欧阳臻,常钰,等.桑叶不同组分降血糖作用研究[J].食品科学,2007,28(08):454~456

[3] 俞灵莹,李向荣,方晓.桑叶总黄酮对糖尿病大鼠小肠双糖酶的抑制作用[J].中华内分泌代谢杂志,2002,18(4):313~315

[4] 吴婷,,李谦,等.桑叶酸性蛋白多糖(APFM)对糖尿病模型小鼠的实验研究[J].食品科学,2008,29(04):397

[5] 耿鹏,朱元元,杨洋,等.桑枝生物碱与儿茶素的降血糖作用[J],中草药,2007,38(8):1228

[6] 汪宁,朱荃,周义维,等.桑白皮等中药提取物对胰岛素促进离体肝脏葡萄糖消耗的影响[J],时珍国医国药,2006,17(4):513

[7] 殷浩.桑树和家蚕DNJ的富集规律及桑籽降血糖作用研究[D].山东:山东农业大学,2009

[8] 高岭.桑叶茶对高血脂症大鼠脂代谢的影响及其抗氧化作用[J].宁夏医学院学报.2000,22(2):93~94

[9] Doi K.Mulberry Leaf Extract Inhibits the Oxidative Modification of Rabbit and Human Low- Density Li - poprotein [J] .Chemical & Pharmaceutical Bulletin (Tokyo ) 2002,48(9) :1066~1071

[10] 王晓杨,张媛,张志琴,等.桑葚提取物对实验性高脂血症预防作用的研究[J].心血管康复医学杂志.2009,18(5):494~497

[11] 王晓杨,张志琴,张媛,等.CRP与在体兔动脉粥样硬化相关性的研究及桑葚提取物的影响[J].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09,7(9):1053~1055

[12] 姜玉兰,朴惠善,李镐.桑叶抗氧化活性成分的研究[J].中药材.2008,31(4):519~522

[13] 杨世园,汪志平,缪云根,等.桑叶粗提物清除羟自由基能力的比较[J].蚕业科学.2005,31(3):351~353

[14] 廖森泰,何雪梅,邹宇晓,等.广东桑桑枝总黄酮含量测定及与体外抗氧化活性的相关性研究[J].蚕业科学.2007,33(3):345~349

[15] Kim S Y.Two Flavonoids from Leaves of Morns Alba Induce Differentiation of the Human Promyelocytic Leukemia (HL -60) Cell Line[J].Biol Pharm Bull ,2000,23 (4) :451

[16] 马静,刘树兴.桑枝中1-脱氧野尻霉素(DNJ)的研究进展.食品科技.工艺技术[J],2006,9:112~114

[17] 邬灏,卢笑丛,王有为.桑枝多糖分离纯化及其免疫作用的初步研究[J].武汉植物学研究,2005,23(1):81~84

[18] 刘丹阳,龙眼和桑葚的药理作用[J],2007,7:52

第8篇

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社会竞争、工作压力的不断变大,那些奋斗在时代前沿的白领们已经成为了亚健康的代名词。我们都知道,有机食物是健康绿色的先行者,绿茶是防幅射清肠道的守护人。不过,现代都市人快节奏的生活方式,古朴耗时的沏茶饮茶方式已经不能满足人们的需求了,那么,有没有一种茶既可快速、简洁、多样的冲调方式,同时长期饮用又能促进人们的健康呢?也许,每天一包小小的桑抹茶就可以帮你摆脱亚健康的行列。

有机桑叶+有机茶叶+日本抹茶科技=有机桑抹茶

据检测,桑抹茶中的钙含量是王菜的8倍,王菜是近年来引入我国的一种新型蔬菜,系一年生草本绿叶植物。因其富含多种营养成份,故被誉为蔬菜之王。王菜中的矿质营养元素如钙、钾、铁、磷等以及各类维生素、胡萝卜素含量都远远高于其他蔬菜。铁含量是菠菜的5倍。食物纤维含量是莴苣的20倍。锌含量是虾干的6倍。β-胡萝卜素的含量是胡萝卜的3倍。

桑叶是什么

桑叶含有一种生物碱,叫脱氧野尻霉素(DNJ)。DNJ是a-葡萄糖苷酶和a-葡萄糖淀粉酶的抑制剂。能抑制了人体对糖分的吸收,具有降血糖、防治糖尿病和抗病毒等作用。桑叶同时富含优质蛋白质、粗纤维、以及钙、磷、铁、锰等营养成分,并有清热解毒的功效。在中国古代,桑叶用于治疗脸部的痤疮、褐色斑等,自古就是一味好中药。

什么是抹茶

抹茶是用天然石磨碾磨成微粉状的、覆盖的、蒸青的绿茶。抹茶是以遮阳茶做的碾茶为原料,用茶叶超细粉机碾磨成的茶叶微粉就是抹茶,只要在加工过程中不要有高温过程,不要破坏颜色。不要二次污染。不要意外进入杂质,细度达到要求,都是尚好的抹茶。抹茶的加工方法:古代主要是用石磨加工,现在日本基本上都用球磨抹茶机来加工抹茶。

抹茶源于中国隋朝,兴起于唐朝。鼎盛于宋朝。至今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碧云引风吹不断。白花浮光凝碗面”。是唐代诗人卢仝对抹茶的赞美,诗句中对抹茶泡沫的形状、颜色做了描述和赞美。

抹茶有什么功效

比起茶汤,抹茶含有更高的植物纤维素和矿物质。茶叶富含茶多酚和、矿物质和维生素,抹茶与茶叶相比,含有更高的食物纤维和矿物质。茶叶里的矿物质达到几十种,其中部分不溶于水,通过食用抹茶可以更好的吸收;同时,抹茶的粉末能吸附和帮助排除人体内的垃圾毒素,是一味很好的排毒食品。抹茶也可以灵活配搭不同食品,而茶汤里的茶单宁和咖啡碱不利于蛋白质的吸收,一般不建议配餐饮用。即使是缺铁性贫血人群,也能健康享用抹茶。

4大亚健康问题的克星

现代人对“亚健康”这个词并不陌生。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社会竞争、工作压力的不断变大。那些奋斗在时代前沿的白领们已经成为了亚健康的代名词。我们都知道,有机食物是健康绿色的先行者。绿茶是防幅射清肠道的守护人。也许,每天一包小小的桑抹茶就可以帮你摆脱亚健康的行列。

抗衰老

茶多酚对各种氧化酶均有抑制作用,可以高效清除自由基。是见效最快的抗氧化途径;同时能抑制自由基的产生并激活人体的抗氧化酶体系。桑叶中的维生素和β-胡萝卜素与茶多酚协同作用,能大力增强其抗氧化功效。

防辐射

茶叶提取物可消减放射性物质对人体的伤害,同时茶多酚能明显抑制UVB和UVA辐射引起的角质形成细胞(HaCaT细胞)和真皮层纤维细胞的增生;茶多酚与微量元素硒、维生素C协同增效,则具有解毒、加速放射性物质排放的效果。

降脂瘦身

桑叶里有一种特殊的生物碱叫脱氧野尻霉素(DNJ),是a-葡萄糖苷酶的抑制剂,能有效地抑制人体对糖分的吸收。茶多酚能促进脂肪酸的代谢,而咖啡碱与茶叶碱可以活化蛋白质激酶和三酸甘油酯解酯酶,加速脂肪分解。

第9篇

[关键词]桑叶; α-葡萄糖苷酶; 相互作用; 协同增效; 量效关系

[Abstract]Column chromatography was used for enrichment and separation of flavonoids, alkaloids and polysaccharides from the extracts of Morus alba leaves; glucose oxidase method was used with sucrose as the substrate to evaluate the multi-components of M. alba leaves in α-glucosidase inhibitory models; isobole method, Chou-Talalay combination index analysis and isobolographic analysis were used to evaluate the interaction effects and dose-effect characteristics of two components, providing scientific basis for revealing the hpyerglycemic mechanism of M. alba leaves. The components analysis showed that flavonoid content was 5.3%; organic phenolic acids content was 10.8%; DNJ content was 39.4%; and polysaccharide content was 18.9%. Activity evaluation results demonstrated that flavonoids, alkaloids and polysaccharides of M. alba leaves had significant inhibitory effects on α-glucosidase, and the inhibitory rate was increased with the increasing concentration. Alkaloids showed most significant inhibitory effects among these three components. Both compatibility of alkaloids and flavonoids, and the compatibility of alkaloids and polysaccharides demonstrated synergistic effects, but the compatibility of flavonoids and polysaccharides showed no obvious synergistic effects. The results have confirmed the interaction of multi-components from M. alba leaves to regulate blood sugar, and provided scientific basis for revealing hpyerglycemic effectiveness and mechanism of the multi-components from M. alba leaves.

[Key words] Morus alba leaves; α-glucosidase; interaction effect; synergetic effects; dose-effect relationship

doi:10.4268/cjcmm20161105

糖尿病是一种由于体内胰岛素分泌相对或绝对不足而引起的糖代谢紊乱为主要特征的内分泌代谢性疾病[1],其特征表现为高血糖和糖尿,故临床上治疗用药关键在于控制血糖,尤其是控制餐后血糖。α-葡萄糖苷酶是一种存在于小肠黏膜细胞刷状缘的糖苷代谢酶,它在碳水化合物消化过程中发挥关键作用,能够将多糖或二糖水解成为供人体吸收的单糖。因此,抑制α-葡萄糖苷酶的活性能使食物中碳水化合物降解为葡萄糖的速度减慢,从而减缓肠道对葡萄糖的吸收,减少葡萄糖的摄入,达到抑制餐后血糖升高的目的[2-3]。

桑叶为桑科Moraceae植物桑Morus alba L.的干燥叶,其性寒、味甘苦,具有疏散风热、清肺润燥、清肝明目的功效,是临床常用中药之一。中医用桑叶治疗消渴症在很早之前就有记载,如《本草纲目》记载:桑叶“汁煎代茗,能治消渴”。现代研究表明,桑叶提取物中生物碱类、黄酮类、多糖类等多种效应成分均具有一定降糖作用[4-7],其降糖机制可能与抑制糖苷酶活性相关[8-14]。本研究利用酶-抑制剂模型评价桑叶中具有α-葡萄糖苷酶抑制活性的有效组分,并进一步采用等效线法、周-特氏联合指数法与等辐射分析法探讨各组分间的相互作用及量效变化特点,为揭示桑叶降血糖的物质基础与作用机制提供科学依据,为桑叶多组分间的协同增效作用提供支撑。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剂

AB-8大孔树脂购自天津南开大学化工厂;732强酸性离子交换树脂购自上海华震科技公司;α-葡萄糖苷酶(G0660-750UN,107 U・mg-1,Sigma);阿卡波糖水合物(A129816-250 mg,纯度≥98%,Aladdin);芦丁(批号LGNR-5N9L,纯度≥98%),异槲皮苷(批号Y-076-120325),紫云英苷(批号Z-020-120312),绿原酸(批号110753-201314),新绿原酸(批号MUST-14043010),隐绿原酸(批号MUST-14041410),1-脱氧野尻霉素(DNJ)(批号T-021-120611)均购自中国食品药品检定研究院;葡萄糖试剂盒(南京建成生物工程研究所);氢氧化钠,磷酸二氢钾和蔗糖等其他化学试剂均为分析纯,购自上海化学试剂公司。桑叶样品均采自镇江市江苏科技大学国家种植桑树圃,经南京中医药大学段金廒教授鉴定为桑科植物桑M. alba的叶片。桑叶生物碱、多糖、黄酮提取物实验室自制。

1.2 仪器

恒温水浴锅(HH-ZK6,巩义市予华仪器有限责任公司);酶标仪(PerkinElmer);EPED超纯水机(南京易普易达科技发展有限公司);Startorius BT1250电子天平(赛多利斯科学仪器北京有限公司);TDL240B离心机(上海安亭科学仪器厂)。

1.3 桑叶样品制备与分析方法

桑叶黄酮、生物碱、多糖提取物的制备方法参照文献[15-17]进行。黄酮类成分采用HPLC分析;生物碱类成分采用UPLC-TQ-MS/MS分析含量;多糖提取物采用硫酸-苯酚法测定总糖含量。

1.3.1 黄酮类成分的分析条件 Dimonsiol C18色谱柱(4.6 mm×250 mm,5 μm);检测波长358 nm;流动相乙腈(A)-0.5%磷酸溶液(B),梯度洗脱(0~5 min,10% A;5~15 min,10%~13% A;15~18 min,13%~20% A;18~43 min,20% A;43~45 min,20%~10% A);流速0.8 mL・min-1;柱温30 ℃;进样体积10 μL。

1.3.2 生物碱类成分分析条件 色谱条件:Acquity UPLC BEH Amide色谱柱(2.1 mm×100 mm,1.7 μm);流动相A为含5 mmol・L-1甲酸铵、乙酸铵和0.2%甲酸的水溶液,B为含1 mmol・L-1甲酸铵、乙酸铵和0.2%甲酸的乙腈溶液,梯度洗脱(0~3 min,10% A;3~9 min,10%~18% A;9~15 min,18%~20% A;15~16 min,20%~46% A;16~18 min,46% A)。流速0.4 mL・min-1,柱温35 ℃,进样量2 μL。

质谱条件:离子化模式ESI+;检测方式多反应检测(MRM);毛细管电压3.0 kV;离子源温度150 ℃;脱溶剂气温度550 ℃;脱溶剂气流量1 000 L・h-1;锥孔气流量50 L・h-1;碰撞气流量0.15 mL・min-1;取样锥孔电压20 V;碰撞能量22 eV。

1.3.3 多糖类成分分析方法 精密量取样品(20 g・L-1)100 μL,置于15 mL干燥具塞试管中,加水补足至1.0 mL,即为供试品溶液。中性多糖测定:加入5%苯酚溶液2.0 mL,混匀后,沿管壁缓缓加入浓硫酸7.0 mL,稍冷却后充分混匀,置沸水浴中加热20 min。迅速冷却至室温,混匀,在最大吸收波长处(490 nm)测定吸光度。酸性多糖测定:加入12.5 mmol・L-1的四硼酸钠硫酸溶液 5 mL,摇匀,放入沸水浴中加热10 min 后,再分别加入0.125%咔唑(无水乙醇配制)0.2 mL,摇匀,放入沸水浴中加热15 min。采用紫外分光光度计在512 nm 处测定吸光度。

1.4 桑叶多组分相互作用的实验设计

为了明确桑叶黄酮、生物碱和多糖3种组分的配伍效应变化及其量效特点,将桑叶黄酮、生物碱、多糖3种部位进行不同配伍制得各供试样品,对其抑制α-葡萄糖苷酶活性进行研究。实验样品设计见表1。

1.5 供试样品的制备

按照实验的组合方式,见表1,配制实验样品。采用70%乙醇溶液为溶剂,使供试样品充分溶解,并置于高速离心机中以13 000 r・min-1离心10 min,吸取上清液即得实验样品,备用。

1.6 桑叶多组分对酶-抑制剂模型中α-葡萄糖苷酶活性的测定

实验分为空白组、阴性对照组、阳性对照组和实验组。空白组加入0.8 mL磷酸盐缓冲液,剩余各组加入100 g・L-1蔗糖0.4 mL作为底物,阳性对照和实验组再分别加入0.2 mL阿卡波糖溶液和0.2 mL不同浓度的桑叶黄酮、生物碱、多糖组分以及不同的配伍组合,用磷酸盐缓冲液补充使终体积为0.8 mL,混匀37 ℃保温10 min后加入0.2 mL α-葡萄糖苷酶溶液,37 ℃继续反应30 min;65 ℃,2 min终止反应。取反应液10 μL,分别加入200 μL的葡萄糖工作液中,37 ℃反应10 min后,在505 nm波长处测定吸光度a并记录,计算抑制率。由于桑叶提取物有颜色干扰,因此每个样品需测背景吸收,并对最终测定结果进行校正。背景吸收仅含样品,酶、底物以磷酸盐缓冲液代替,操作方法同上。抑制率=[(A阴性对照组-A空白对照组)-(A实验组-A背景对照)]/(A阴性对照组-A空白对照组)×100%。

1.7 统计分析

实验数据采用SPSS 11.0统计软件进行处理,实验数据采用±s表示,组间均数比较采用t检验,显著性标准为P

1.8 多组分配伍相互作用评价

参照文献方法[18-24],采用等效线法、周-特氏联合指数法与等辐射分析法共同评价桑叶黄酮、生物碱、多糖提取物及其配伍组合体外对α-葡萄糖苷酶抑制活性。其中等效线法的计算公式为γ=a/a+b/b,其中γ是相互作用指数,a和b代表两药合用时药物 A 和 B 的剂量,a和b代表单独使用药物 A,B 时达到与合用相等效应水平的剂量。判断方法为γ=1,相加作用;γ>1,拮杭作用;γ

2 结果

2.1 桑叶多组分含量分析

2.1.1 方法学考察 取各对照品溶液重复进样6次,以峰面积为指标计算RSD(n=6),考察方法精密度;样品溶液间隔0,1,2,4,8,12,24 h进样,以峰面积为指标计算RSD(n=6),考察样品的稳定性,在已知各成分含量的样品溶液中加入对照品工作液,考察方法的平均回收率(n=6)。结果表明,各成分精密度RSD≤4.35%,稳定性RSD≤4.02%,平均回收率为94.63%~103.1%,均可符合分析要求。

2.1.2 线性范围考察 取对照品工作液,以各成分进样质量浓度(x,mg・L-1)为横坐标,峰面积(y)为纵坐标进行线性回归,得回归方程,见表2。各成分的对照品以及样品的色谱图见图1,2。

2.1.3 桑叶多组分含量分析 桑叶黄酮组分中含有新绿原酸、绿原酸、隐绿原酸、芦丁、异槲皮苷、紫云英苷 6 种主要活性成分,其质量分数分别为2.9%,3.5%,4.4%,3.6%,0.8%,0.9%;桑叶生物碱组分以DNJ计,质量分数为39.4%;桑叶多糖组分中总多糖质量分数为18.9%。

2.2 桑叶不同组分及配伍组合对酶-抑制剂模型中α-葡萄糖苷酶抑制作用

桑叶黄酮、生物碱、多糖提取物在以蔗糖为底物时对α-葡萄糖苷酶均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在一定浓度范围内,随着桑叶提取物浓度的升高,对α-葡萄糖苷酶的抑制率升高。黄酮、生物碱和多糖3个组分中,生物碱组分活性最为显著,其次为黄酮组分,抑制活性均优于同浓度下阳性药的活性;桑叶多糖虽表现出一定抑制活性,但不及阳性药阿卡波糖的活性,见表3。

桑叶黄酮、生物碱、多糖组分经配伍组合后(HS,HD,SD)均呈现出显著的抑制α-葡萄糖苷活性,其中HS组抑制活性显著优于同浓度的H组和S组,3组抑制活性均优于阳性药。SD组在低浓度时,其抑制作用弱于S组,但优于D组和阳性药组;高浓度时,SD组抑制活性优于其他3组。HD组在低浓度,抑制活性比H组和阳性对照组弱;高浓度时,抑制活性介于H组和阳性对照组之间。

经等效线法分析评价其相互作用系数,其中HS组与SD的γ1,提示两者未见明显的协同作用,见表3。桑叶黄酮、生物碱、多糖提取物以及不同配伍组合的效应变化与量效关系见图3。

采用周-特氏联合指数法分析桑叶黄酮、生物碱、多糖提取物配伍组合的相互作用,单组分H,S,D组的中效方程分别为y=0.658x-1.017(R2=0.965),y=0.470x-0.600(R2=0.985),y=0.892x-1.978(R2=0.957);不同组分配伍组合HS,HD,SD组的中效方程分别为y=0.660x-0.819(R2=0.938),y=0.926x-1.789(R2=0.979),y=0.754x-1.125(R2=0.978)。据此计算不同效应时的联合指数见表4。其中HS与SD组效应从0.1增大到0.9时,CI均小于1,且各自CI从0.88,0.89逐渐减少到0.86,0.84,提示HS与SD组在不同效应时均表现为协同作用,且协同作用随剂量逐渐增大而增强。HD组在低剂量时CI>1,高剂量时CI

运用等辐射分析法对桑叶黄酮、生物碱、多糖提取物配伍组合的相互作用进行评价,HS组中相应组分的半数有效浓度显著降低(P

3 讨论

研究表明,桑叶中降低血糖的主要有效成分包括黄酮类、生物碱类、多糖类3类功效成分[25-27];此外,桑叶所含脱皮甾酮、某些氨基酸亦有降血糖活性的报道[28]。为了尽可能排除研究样品中各不相同的复杂生物活性成分的相互影响,本文首先将桑叶黄酮、生物碱、多糖提取物尽可能纯化,以避免成分间的相互干扰。由于每类有效组分中含有多个有效系类同系化合物,相对分子质量不一,含量差异大,因此在进行药效评价时采用质量浓度表示,将不同组分都作为单独的整体,探讨其组合后效应的变化。

目前主要的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包括阿卡波糖、伏格列波糖、米格列醇等,这些药物都存在胃肠不适等副作用。而桑叶作为降血糖的常用中药之一,是潜在的安全有效的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本实验以α-葡萄糖苷酶为研究对象,作用于反应底物蔗糖,释放出一定量的葡萄糖;当有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存在,可以抑制这一反应,使最大吸收峰值下降,其下降程度与抑制剂活性呈正比。基于此作用原理和作用特点,评价桑叶中具有α-葡萄糖苷酶抑制活性的多组分相互作用并探讨其量效关系。结果表明,桑叶黄酮、生物碱和多糖提取物均具有显著的抑制α-葡萄糖苷酶活性的作用,且3个组分均呈现出一定的量效依赖关系。

等效线法、周-特氏联合指数法和等辐射分析法常作为分析药物相互作用的方法,它们是评价多种因素影响同一效应变化的有力工具。本实验采用3种药物相互作用的评价方法探讨桑叶不同组分配伍组合对α-葡萄糖苷酶抑制活性的效应变化与量效关系,结果均发现桑叶生物碱与桑叶黄酮组分配伍后其效应呈现一定的协同增效作用,桑叶生物碱与桑叶多糖组分配伍后经前2种方法分析具有协同效应,等辐射分析法表明两者为相加效应,上述结果为深入阐明桑叶多组分之间相互作用机制奠定了基础,为揭示桑叶整体调节血糖作用提供了科学依据。

[参考文献]

[1] Ashcroft F M, Rorsman P. Diabetes mellitus and the β cell: the last ten years[J]. Cell, 2012, 148(6):1160.

[2] Patel S S. Cerebrovascular complications of diabetes: alpha glucosidase inhibitor as potential therapy[J]. Horm Metab Res, 2015, 48(2):83.

[3] Hamada Y, Nagasaki H, Fuchigami M, et al. The alpha-glucosidase inhibitor miglitol affects bile acid metabolism and ameliorates obesity and insulin resistance in diabetic mice[J]. Metabolism, 2013, 62(5): 734.

[4] Tanabe K, Nakamura S, Omagari K. Repeated ingestion of the leaf extract from Morus alba reduces insulin resistance in KK-Ay mice[J]. Nutr Res, 2011, 31(11): 848.

[5] Li Y G, Ji D F, Zhong S, et al. Hypoglycemic effect of deoxynojirimycin-polysaccharide on high fat diet and streptozotocin-induced diabetic mice via regulation of hepatic glucose metabolism[J]. Chem Biol Interact, 2015, 5(225): 70.

[6] 宿树兰, 段金廒, 欧阳臻, 等. 我国桑属(Morus L.)药用植物资源化学研究进展[J].中国现代中药, 2012, 14(7): 1.

[7] Wang Y, Xiang L, Wang C. Antidiabetic and antioxidant effects and phytochemicals of mulberry fruit (Morus alba L.) polyphenol enhanced extract[J]. PLoS ONE, 2013, 8(7): e71144.

[8] Kazuhisa Y, Masatoshi K, Satoshi O.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1-deoxynojirimyc in content and α-glucosidase inhibitory activity in leaves of 276 mulberry cultivars (Morus spp.) in Tokyo, Japan[J]. J Nat Med, 2008, 62 (1): 63.

[9] Yatsunami K, Saito Y, Fukuda E, et al. α-Glucosidase inhibitory activity in leaves of some mulberry varieties[J]. Food Sci Technol Res, 2003, 9: 392.

[10] Hansawasdi C, Kawabata J. α-Glucosidase inhibitory effect of mulberry (Morus alba) leaves on Caco-2[J]. Fitoterapia, 2006, 77(7/8): 568.

[11] 薛长勇, 刘英华, 张荣欣, 等. 桑叶黄酮对α-葡萄糖苷酶活性的影响[J].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 2007, 11(21): 4191.

[12] 原爱红, 马骏, 蒋晓峰, 等. 桑叶中糖苷酶抑制活性组分的筛选[J]. 中国中药杂志, 2006, 31(3): 223.

[13] 李有贵,储一宁,钟石, 等. 59份野生桑桑叶中的DNJ含量及粗提物对α-葡萄糖苷酶的抑制活性[J]. 蚕业科学, 2010, 36(5): 729.

[14] 李有贵, 钟石, 吕志强, 等.桑叶1-脱氧野尻霉素(DNJ)对α-蔗糖酶的抑制动力学研究[J]. 蚕业科学, 2010, 36(6): 885.

[15] 孟夏. 桑叶中1-脱氧野尻霉素的分离纯化技术研究[D].镇江:江苏大学, 2008.

[16] 李先佳. 桑叶黄酮和多糖提取、纯化和分离工艺优化[D].贵阳: 贵州大学, 2006.

[17] 杨雨, 欧阳臻, 常钰, 等. 桑叶不同组分降血糖作用研究[J].食品化学, 2007(8): 454.

[18] Ronald J T.The interaction index: a measure of drug synergism[J]. Pain, 2002, 98 (1/2): 163.

[19] Tallarida R J. Drug synergism: its detection and applications[J].J Pharmacol Exp Ther, 2001, 298 (3): 865.

[20] Gessner P K. Isobolographic analysis of interactions: an update on applications and utility[J].Toxicology, 1995, 105(2/3): 161.

[21] 刘瑾, 邱海霞, 梅兴国, 等. 高线图解分析法: 评价药物相互作用的方法[J].国外医学・药学分册, 2006, 33(6): 459.

[22] 王金韬, 罗爱林, 万丽. 周-特氏联合指数法研究丙泊酚和咪唑安定致小鼠翻正反射消失的相互作用[J].临床麻醉学杂志, 2005, 21(7):484.

[23] 李有武, 李成龙, 涂学云, 等. 等辐射法分析结肠镜麻醉中丙泊酚与依托咪酯的药物相互作用[J]. 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医学版, 2014, 31(1): 39.

[24] 孙振, 吴德智, 马正, 等. 等辐射分析法研究3种白头翁皂苷抗血吸虫的相互作用[J]. 中国医院药学杂志, 2014, 34(18): 1542.

[25] Liu C, Xiang W, Yu Y. Comparative analysis of 1-deoxynojirimycin contribution degree to α-glucosidase inhibitory activity and physiological distribution in Morus alba L. [J]. Ind Crop Prod, 2015, 70: 309.

[26] Singab A N B, El-Beshbishy H A, Yonekawa M. Hypoglycemic effect of Egyptian Morus alba root bark extract: effect on diabetes and lipid peroxidation of streptozotocin-induced diabetic rats[J]. J Ethnopharmacol, 2005, 100(3): 333.

第10篇

关键词:蚕桑副产品;开发利用

中图分类号:S88 文献标识码: A DOI:10.11974/nyyjs.20170229018

蚕桑生产是广西壮族自治区农业产业中的一大支柱产业,尤其是近几年来蚕桑创业的迅速发展,使得蚕桑种植面积不断扩大,蚕桑产量的增加也为当地的蚕农带来了良好的效益。不过以往的蚕桑产品生产都还是局限在比较低层次的蚕茧销售中,对蚕桑其他副产品的利用程度不高,使得Q桑的副产品效益没有得到很好的发挥。因此加大对蚕桑副产品的开发和利用,成为广西壮族自治区目前种桑养蚕生产中迫切需要重视的问题。只有不断加强对蚕桑的开发和利用,才能提高蚕桑的整体经济效益,让其发挥出最大的价值,实现桑农增产增收的目的,从而带动种桑养蚕产业的健康持续发展。

1 蚕桑副产品资源开发的意义

广西壮族自治区拥有丰富的种桑养蚕生产资源,但是目前对蚕桑副产品的开发和利用还处在较低水平,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对于桑叶、桑枝、蚕沙、蚕蛹以及桑葚等副产品的开发,将其合理化和最大化的开发利用,不仅可以提高种桑养蚕生产产业资源的整体利用效率,还可以增加蚕农的收益。据以往统计可以看出蚕桑副产品所产生的价值是传统桑蚕养殖的几十倍,所以整合蚕桑资源就需要从充分利用副产品资源开发开始,充分利用蚕桑副产品延长种桑养蚕生产的产业链,增强其抵御和抗击市场风险和产业风险的能力,提高蚕农的积极性。通过开发蚕桑副产品,比如桑叶保健茶、桑果汁饮料、蚕蛹保健食品等,有利于带动新型产业的发展。同时可以运用现代先进的加工技术对蚕桑副产品资源进行循环综合利用,例如在制丝、纺织等过程中经常会产生一些含丝胶,通过再加工又可以变废为宝,产生额外的经济价值。

2 蚕桑副产品的开发和利用

2.1 蚕沙的开发和利用

蚕沙是蚕食桑后剩下的残渣与蚕粪混合后形成的。蚕沙不仅可以用于各种养殖业(比如养鱼、养猪等),还可以成为优质的有机肥料或是化工医药原料,所以说如果可以充分利用蚕沙可以产生非常大的经济效益。而且对蚕沙进行深加工,可以从中提取出糊状叶绿素、果胶等有机物,还可以用于加工蚕沙保健枕,这个枕头的作用十分强大,它可以祛风化湿、降血压等功能,对因为血热引起的头昏、头痛以及脑血管疾病等都可以起到很好的辅助治疗效果。而且还可以预防和缓解风湿性关节炎和各种中风症状的发生,是一款延年益寿的良品。

2.2 桑副产品的开发利用

2.2.1 桑叶的开发利用

在传统的蚕桑业中,桑叶只是被作为蚕的主要饲料,其功能十分单一。但是通过近些年的研究和应用,发现了桑叶更多的营养成分以及药用价值。桑叶因为其自身含有人体所需的微量元素,所以具有一定的药用价值。它可以调节身体节律、增强身体免疫力以及预防某些疾病和促进康复的作用,尤其是在降血糖方面以及抑制血脂及动脉硬化等方面有明显的疗效,所以对于糖尿病患者和高血压患者特别适用;桑叶作为调节生理功能、增强体质的食品也越来越受欢迎。比如桑茶的加工,桑茶既可以像茶叶一样直接冲泡,也可以加工成袋装的,便于携带,适合各种人群饮用。当前桑叶开发的食品还有很多,除了一些保健品等还有桑叶茶、桑叶饼干、桑叶酒等,这些食品的加深生产都拓宽了蚕桑业的发展。同时桑叶还被做为饲料生产的原材料,通过桑叶生产加工的饲料具有很高的消化率。而且在很多动物首次接触桑叶的时候,都比较容易接受它。桑叶作为泌乳母牛的补充料,在提高奶产量的同时还能降低饲养成本。

2.2.2 桑枝的开发利用

在我国传统蚕桑业中将桑枝作为蚕桑生产过程中的废弃物处理,经常将其随意丢弃或是作为生活燃料,其资源利用率相当低,造成了严重的资源浪费。其实桑枝是一味很好的中药材,它含有多种活性成分,这些成分都可以用于降血脂、降血糖、抗菌消炎等;不仅如此桑枝的使用价值也很广,桑枝富含丰富的纤维素和粗蛋白等多种营养物质,它的营养物质非常适合食用菌的培养,培养出来的食用菌营养成分高,获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而且在桑枝中可以提取大量的人体需要的果胶,果胶毕竟可以促进人体新陈代谢还可以治疗各种肠道疾病。预防心脏病等发生。桑枝还可以用于制浆造纸,解决生活中生活用纸以及工业用纸等难题。桑枝的木质部分可以用于生产板材,比如纤维板、密度板等,而且通过生物技术还可以将桑枝制造成无环境污染的生态板。

2.2.3 桑葚的开发利用

桑葚是桑树的果实可以直接食用,而且营养物质非常丰富,很多人很喜欢食用。它具有十分丰富的营养价值可以改善皮肤,营养肌肤,使皮肤变得白嫩,发挥乌发等作用,并能延缓衰老。常食桑葚可以明目,缓解眼睛疲劳干涩的症状。桑葚具有免疫促进作用。桑葚对脾脏有增重作用,对溶血性反应有增强作用,可防止人体动脉硬化、骨骼关节硬化,促进新陈代谢。桑葚中含有鞣酸、脂肪酸、苹果酸等营养物质,能促进脂肪、蛋白质及淀粉的消化,故有健脾胃、助消化、帮助排便之功效,可用于治疗因消化不良而导致的腹泻。它可以制成桑葚膏、桑葚干果或是桑葚醋直接食用,具有很高的营养价值,而且新鲜的桑葚在各大超市均有销售。

2.3 蚕蛹的开发利用

蚕蛹含有丰富的全价蛋白,而且这些都是优质蛋白,其中的很多氨基酸成分都是人体所需要的,可以用作实用保健品的开发。其中蚕蛹蛋白在食品中的运用非常广,比如将蚕蛹制成儿童全氨基酸铁锌口服液,不仅可以补充儿童所需的正常氨基酸,还可以改善儿童缺铁、缺锌的症状。目前在市场上可以看到的有蚕茧生产制造成的新型蛋白饮料,蚕蛹饼干、蚕蛹果酱以及各种全营养素口服液,这些产品都广受大众的喜爱。而且蚕蛹经过加工以后还可以作为饲料和肥料,可以满足养鸡业、养鱼业等的需要,不仅提高鸡、鱼的营养价值,还可以从很大程度上降低养殖成本。蚕蛹具有丰富的多肽营养,它对耐药致病菌有很强的杀灭作用,可以抑制肿瘤的生长,以蚕蛹水解蛋白为原料生产出了很多用于治疗慢性疾病的良药。而且在蚕蛹制作成蚕蛹粉的时候还可以提炼出蚕蛹油,蚕蛹油中具有一定的磷脂,可以用于食品添加中;蚕蛹油中含有丰富的不饱和脂肪酸,是用于生产指导心血管疾病以及肝病等的主要原材料;蚕蛹油经过催化作用可以生成饱和脂肪酸,不仅可以食用,而且还可以制作蜡烛、肥皂等,它的开发利用价值十分大,前景也是非常可观的。

2.4 制丝废水的开发利用

在蚕茧加工生产成纺织品的时候会有大量的丝胶被清洗出来,存在于废水中。通过对制丝废水的开发利用,不仅可以将废水中的丝胶蛋白进行提炼,重新利用,而且还可以起到很好的保护自然环境的作用。丝胶蛋白的经济价值和社会价值是大家有目共睹的,它目前被用于化妆品、生物制剂等的生产原料,具有很强的抗氧化能力和促进胃肠道消化等功能。尤其是在美容行业中应用比较广泛,具有很好的美容、抗衰老作用。通过对丝胶蛋白的合成加工可以作为医学生物材料。

3 小结

广西壮族自治区在蚕桑开发利用方面具有很多优势,一方面是因为当地材料资源丰富,而且当地种桑养蚕经验也是十分丰富的。所以在加工副产品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条件,不仅取材便利,而且生产成本相对而言要低。通过对蚕桑副产品的开发和利用不仅可以将很多废弃的物品加工成具有较高经济价值的产品,还可以保护当地的生态环境,这些都为当地经济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夏青.浅谈桑蚕副产物的多元化利用[J].吉林农业C版,2011(8):122-123.

[2]董桂清,吴婧婧,黄正勇,等.浅谈建立广西无公害桑蚕生产示范基地的对策[J].广西蚕业,2014(1):50-53.

第11篇

关键词 桑园;夏季;管理技术

中图分类号 S888.4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3)11-0312-01

桑树属桑科桑属,其生长的桑叶是家蚕的重要饲料,树干是制作家具、农具、建材等的重要材料,桑皮可用于造纸,桑葚可食用或制成饮品[1-2]。夏季是桑树生长最旺盛的时期,在此期间加强桑园管理不仅可以提高桑叶的产量与品质,而且还可以促进桑园的可持续生产[3-4]。桑园夏季管理要结合当年的气候条件如降水量、温度、湿度以及光照程度等,结合桑树生长期、长势、叶质、产量以及单位面积等进行管理工作的调节与使用[5-6]。笔者根据工作经验,现将桑园的夏季管理技术总结如下。

1 桑园规划与土墒整理

在桑园前期规划过程中,首先要根据当地的地势地况、地质水文、土质状况选择和规划桑园,包括设定位置、栽种密度、桑园功能分区等。桑树适宜栽种在有机质含量1.5%以上、pH值在4.5~8.0的中性砂质土壤中,同时要求栽植地土层深厚、土壤肥沃、排水性能好、不存留积水、光照充足、通风性良好、附近无工业污染。选好栽种地区之后,对土墒进行整理。土壤是万物生长之本,为生物提供生长所需的营养元素和生存环境。为确保栽种桑树的土墒质量,要对土壤进行深翻深耙,一般在45~50 cm,疏松土壤,增加蓬松度,加强土质的通风透气性能,为根系生长提供良好的水土环境,加速土壤有机质的分解与转化,丰富土壤营养,促进根系有氧呼吸与营养的吸收。在深翻过程中对土壤进行消毒灭菌,杀灭病虫害,清理园中垃圾、石块与杂草,细化土质,将土地整平。对于土壤过于潮湿或黏重的地方,可用生石灰进行土壤改良。

2 桑树品种选择与栽种

桑树品种的选择首先应该以适地适树为原则,然后根据品种的生物特征特性如生育期、株高、叶面积、果实等农艺性状、产量以及养蚕技术和规模,选出适宜栽种的品种,最后根据树种适生性能选择是直接栽种还是嫁接改良。栽种桑树时,为保证桑园内部的通风透气性能,增加光照程度、降低郁闭度,应将桑树株距保持在长1.3~1.5 m、宽0.6~0.7 m、深0.5~0.6 m,栽种密度应在1.2万~1.5万株/hm2,以保证既能充分利用园林的空间与光照,又能提高单位面积的桑叶产量。栽种完毕后浇灌定根水,施足底肥。在后期生长过程中要随时观察缺株、病株、小老树以及死株桑苗,及时进行清理、移栽以及补栽,确保单位产量以及苗木生长一致,便于统一管理。

3 树形培养与蚕桑夏伐

在桑树生长未定干之前,要对桑树的主干高度进行控制,剪去上部苗干,避免树木徒长,保证主干生长的营养供给。树形培养与夏伐工作可同时进行,根据春蚕用叶需求量调节工作,应尽早且及时,因为夏伐推迟1 d,秋季桑树生长时间就要缩短1 d。夏伐工作一般选择在晴天进行,在春蚕5龄期开始边吃边伐,将离地面30~40 cm的蚕桑枝条剪伐,保证树桩营养充足且促进新枝生长、增强树势、增加桑叶产量。夏伐应结合病虫害防治边采叶边伐条,将病虫枝、坏死枝、干枯枝、老枝、垂枝、细弱枝等一并伐掉,把剪伐的桑枝条及时清理出园区,以减少病虫害寄生、繁殖与传播。剪切口要保持平整光滑,减少蚕桑伐条的伤口面积,避免损伤树皮。对成林阶段桑园采用齐拳剪伐,以形成桑拳,缺拳少条的桑树,要选强壮枝条培植新拳。家蚕5龄期后蚕上簇结束,夏伐工作结束。

4 疏芽管理

夏伐后,桑树会萌发大量新芽,为提高桑叶利用率和促进蚕体健康,应根据伐条先后、桑树品种、栽植密度、树龄树势、肥水管理等因素进行疏芽工作,确定单株留条数目。进入6月新,待芽长至7~10 cm,可进行第1次疏芽。进入7月,待新芽长至15~25 cm,可进行第2次疏芽。在7月中旬,需要用叶的前10 d左右,要进行摘心,以促进桑叶成熟,保证成熟度一致,并且可以增加叶片数量以及单叶重。疏芽的原则应去弱留强、去密留稀、去内留外,一般总条数在10万~12万条/hm2为宜,做到桑树枝条分布均匀、光照充足、条数适当,通风透气。

5 肥水管理

进入夏季,桑园的土壤应保持含水量在70%~85%,由于受到自然条件的影响,梅雨季节土壤中含水量较大甚至出现积水现象,桑树涝渍,破坏根系生长,所以要及时清理污水、淤泥与杂物,畅通排水系统,保持园区土壤干净、清爽。如果土壤过于干旱,根系得不到足够的水分,导致树木干枯、桑叶硬化早、发黄脱落,枝条短小提前封顶,影响桑树正常生长,减少桑叶产量,应及时浇灌,并蓬松土壤避免土地板结。施肥管理主要是在6—8月桑树进入快速生长期,施肥量占全年总量的40%~50%,应以粪肥、灰杂肥、堆肥、厩肥、饼肥、尿素、速效肥等为主,增加氮磷钾复合肥的施用量,主要采用沟施和穴施的根系施肥,以保证肥水的充分利用,减少流失。施肥一般分为2次,一次是夏伐后,主要以有机肥为主;另一次是饲养夏蚕后主要以速效肥为主。除此之外,还要配以根外喷肥,对叶背喷洒氮、磷、钾等元素追肥,也可结合除虫,提高桑叶质量。

6 夏耕与除草

在5—6月中旬,对土壤进行中耕,可以疏松土壤、清除杂草、增强土壤通透性、改善土壤结构,一般深度在10~15 cm,注意不要伤害到地下根系。杂草的生长不仅与桑树争夺肥水,抑制桑树生长而且还导致桑园病虫害的发生,要结合园林管理工作定期除草,还可以使用敌草隆、灭草隆、氟乐灵、草甘膦、2甲4氯、百草枯等化学除草剂进行。在喷洒药物的过程中,特别要注意避免将药液喷溅到桑树的枝叶上。

7 病虫害防治

病虫害防治可以结合夏伐、施肥、翻土的过程进行,以减少劳动强度。夏伐时,可选用晶体敌百虫或敌敌畏加辛硫磷稀释液喷洒,主要是桑拳部位和桑园周围,以防范天牛类害虫,同时还要结合人工对蛀孔位置的钩捉与刺杀工作。桑尺蠖、桑螟、桑蓟马、桑象虫、桑毛虫是影响桑叶产量的重要虫害,多发于多雨季节,主要以咀食叶肉为主,严重影响桑叶品质,可以在冬季对幼虫进行消灭,以降低虫口基数,及时清理虫蚀叶,用石灰泥浆封住树体裂缝和蛀孔。可采用灯光诱杀、束草诱杀、捏杀幼虫、保护天敌等方式,也可选用乐桑乳油、毒死蜱乳油喷洒桑拳、枝干以及裂隙处进行药物防治。桑疫病是桑园多发的病害,可选用兽用盐酸环丙沙星持续喷洒进行防治。除叶面喷洒外,还可以选择土壤撒药的方式,在病发季节使用甲基异柳磷颗粒剂拌干细土撒入桑园地表,可有效杀死桑瘿蚊。在治疗与预防病虫害时,要注意药物残留,确保安全使用。

8 参考文献

[1] 郭杰.夏季桑园高产管理技术[J].致富天地,2011(7):45.

[2] 黄礼萍,何静.夏季桑园管理综合技术措施[J].蚕桑茶叶通讯,2012(2):20.

[3] 胡金寿,余根龙.夏季桑园管理技术要点[J].蚕桑通报,2011,42(3):53.

[4] 卢焕仙,夏培康.夏季桑园管理技术要点[J].云南农业科技,2009(S1):91.

第12篇

关键词果桑;优质;高产;栽培技术

果桑树势强健,生长旺盛,一年内新枝条不断产生,形成的多层侧枝为第2年结果枝,发芽率高,一般每个新芽都能产生3~6个桑果,果实生长匀称、整齐,成熟齐、果紫褐色,口感好。吴中区当前引种栽培的品种有无籽大十、中桑5801、绿椹子等。一般可产桑果12~15 t/hm2, 经济 效益18.5万~22.5万元/hm2。桑果含有丰富的果糖、人体必需的16种氨基酸、维生素以及果胶、果酸、天然色素等营养成分,可鲜食,也可制成桑果饮料、桑果酱、桑果酒、桑椹红素等,桑果味甘性寒,具有生津止渴、补肝益肾、滋阴补血、明目安神等功效,经常食用有增强免疫功能、促进造血细胞的生长、防止人体动脉硬化、促进新陈代谢等作用,因此桑果可作为新型的果品来开发。果桑实施果叶兼用,春季以采果为主,秋季搞采叶养蚕,对人体保健、经济 发展 将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现将优质果桑的高产栽培技术总结如下。

1园地选择

果桑栽种要防止桑果污染,保障桑果质量及食品安全,选择远离公路和有污染物释放的地方,最好是土层深厚、结构疏松、土壤肥沃、排灌方便的田地,土壤ph值为4.5~9.0时均能正常生长,以ph值6~7生长最好,果桑喜温暖湿润气候,萌芽后如遇突然低温,易受冻害,果桑选向阳靠近有水域地低丘缓坡种植[1-2]。

2合理密植

果桑种植用桑苗为健壮的一年生苗,直径达0.6 cm以上,株高60~120 cm,有3条发达的主根,侧根及须根发达,无病残枝叶,品种纯;以采果为主的桑园,种植密度需考虑光照充分,一般种植4 950株/hm2左右,行距1.6~1.8 m,株距1.2~1.0 m。

3 科学 施肥与除草

果叶两用桑要氮、磷、钾配合施肥,多施有机肥和钾肥,秋季少施氮肥。在定植前按株行距挖30 cm×30 cm×30 cm的种植坑,一次性施足腐熟农家肥45~60 t/hm2作基肥。果前肥:一是开花结果的青果期促使幼果迅速膨大,施复合肥225~300 kg/hm2,时间为3月中下旬;二是桑果膨大至转色成熟期,促使桑果第2次膨大,提高桑果含糖量和色泽,施复合肥225~300 kg/hm2或钾肥300 kg/hm2,时间为4月中旬;三是每隔10 d左右用0.3%磷酸二氢钾在傍晚时进行根外追肥。夏伐肥:夏伐后以施氮肥为主,配施磷钾肥。施尿素300 kg/hm2、磷肥150 kg/hm2、钾肥150 kg/hm2、腐熟厩肥(或饼肥、鸡粪)7.5~15.0 t/hm2。秋肥:以磷钾肥为主,少施氮肥,促进花芽分化,在8月上中旬施复合肥450~600 kg/hm2。冬肥:结合冬耕穴施,以有机肥为主,施腐熟农家肥或土杂肥30 t/hm2。

冬春结合冬季翻耕、春耕除去杂草,同时能减少果桑菌核病的发生;其他季节为减轻劳动强度,降低生产成本,应用化学除草剂防除桑园杂草,选用10%草甘膦水剂7.5~18.0 l/hm2,喷洒杂草茎叶时避免药液溅到桑树上造成药害。

4整形修剪

定植后的苗木在距地面20~25 cm处短截,养成主干,发芽后每株萌发新梢5~6个,新梢长至15~20 cm时摘心,以促发侧枝,增大树冠;第2年5月底至6月初,当桑椹成熟采收后,留3个均匀枝条距离地面45 cm短截养成第1支干,每1支干留2个壮芽生长;第3年桑椹成熟采收后距离地面65 cm处短截养成二级支干,发芽后每1支干留2个芽生长;第4年起在支条基部剪伐,养成每株有6个拳以上的桑拳。对“鸡窝桑”要选留健壮枝,剪掉病、残、弱枝;对“集群枝”要去弱留强、去差留好,保证侧枝生长,使枝干分布合理,生长均匀,果桑以产果为主,冬季不剪梢[3-4]。

5病虫害防治

危害果桑的病害主要有褐斑病、炭疽病、白粉病、菌核病等,虫害主要有桑尺蠖、桑毛虫、桑天牛等,每年将修剪的枯枝落叶焚烧后结合深翻土壤及施肥深埋;萌芽前用3°bé的石硫合剂对全枝进行消毒;有桑天牛危害枝干对幼虫采用蛀孔注药杀灭,成虫人工捕捉;果叶采收后每隔10~15 d用80%敌敌畏1 000倍液,或敌杀死2 000倍液,加50%多菌灵或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800倍液,防治桑毛虫、褐斑病等病虫害。

6果叶采收

桑果始熟期和成熟末期成熟果少,可隔天采果1次,盛熟期天天采果,一般宜清晨采果,鲜果要早上市或进行加工,不能过夜,采果要选适熟果,采生了会影响口味和色泽,过熟糖分高,不易采摘存放并极易变质。采果时轻采轻放,不宜使用聚乙烯塑料袋包装。以采果为主的桑树,春叶不宜早采,应少采或不采;秋叶宜少采,以养树为主,有利于来年的果桑产量。

7 参考 文献

[1] 韩明斋,张志安.果桑丰产栽培技术[j].北方蚕业,2002(1):45-46.

[2] 胡金寿,余永泉.果桑优质高产栽培技术[j].蚕桑通报,2009,40(3):62-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