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期刊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归纳总结的方法

归纳总结的方法

时间:2023-05-30 10:55:23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归纳总结的方法,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归纳总结的方法

第1篇

由此可以看出,总结归纳是一种学习方法,也是一种能力,所以就有必要成为学生学习的一种习惯。

习惯是由于重复式练习而巩固下来并变成经常的行为方式,这种行为方式可以在有目的、有计划练习的基础上形成,也可以在无意识中多次重复同一动作行为的基础上养成。

于是,我决定立足课堂,在与学生共同学习的过程中培养学生总结归纳的习惯。

一、让学生认识到总结归纳的好处

为了让学生认识到总结归纳的好处,我以一节课为例,在讲完这节课时,顺其自然地让学生对本节课的知识点进行归纳,然后让学生谈一谈总结归纳的好处。

学生让我很欣慰,他们总结得很好,说得也很贴切,我趁热打铁,向学生阐明总结归纳的重要意义,为我下一步的工作打下了基础、铺平了道路。

二、立足课堂,培养学生总结归纳的习惯

在学生充分认识了总结归纳的好处之后,我按计划,精选恰当的教学内容,向学生传授几种总结归纳的方法,并通过多种方法的重复,提升学生的总结能力、强化学生总结归纳的习惯。

总结归纳的形式有多种,主要有摘要式、提纲式、表解式、图解式、综合式等。

学习完《空中飞行的动物》(探究鸟类适行的特点)这节课,我引导学生应用摘要式总结归纳鸟类适行的特点,总结完后,向学生交代这种总结归纳的方式是摘要式,并简要介绍了它的特点。为了不增加学生学习的负担,我只要求学生知道这种方式是摘要式,知道它的特点,但没有要求学生必须记住这些,只是点到为止。因为我还会在以后的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反复训练。

教学内容不同,应用的归纳总结方式也不同。

学习完植物的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之后,我用表解式归纳总结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区别与联系,并用这种方法归纳总结了生态系统的有关知识。之后我又选择了一节复习课,利用提纲式总结归纳学过的动物类群。

学习完第三单元后,我和学生一起对本单元的知识进行归纳总结,利用图解式作了“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知识框架图”。因为包含的知识内容多,这种方法比前几种方法要难一些,还要注意框架图的直观性和对称性。因为学生在前面已经接触了几种归纳的方法,有了归纳总结的意识,再遇到这种归纳方法,他们也能很轻松地掌握了。

上述各种总结形式,各有各的优势,也各有各的弱点,为了优势互补,利用综合式,把几种方法综合在一起,可以对一个稍大一点的知识体系进行总结。

综上,首先教会学生总结归纳的方法,之后随着教学的进行,带领学生应用总结归纳的方法对学习的内容进行总结,一方面提高学习效果,另一方面让学生熟悉这些总结方法的应用,并让学生逐渐形成总结归纳的习惯,提高学生总结归纳的能力。通过我有意识、有计划的培养和训练,学生养成了总结归纳的习惯。

三、培养习惯,寓有形于无形之中

苏霍姆林姆林斯基说过:“在教育过成中,儿童越是觉察不到教师的教育意图,教育效果就越好。”

第2篇

怎样引导学生运用“归纳法”“归纳”即概括,就是从具体上升到一般的思维过程和方法,归纳法是一种逻辑推理方法,通常指由一系列个别的、特殊性的前提推出一般的、普遍性的结论的推理方法。可见,归纳法是我们获得新知识的一种重要手段,可在英语教学中怎样引导学生运用归纳法呢?我认为:归纳总结要以学生为主,指导学生学会归纳总结。在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课堂教学中,归纳总结通常是由教师一手包办代替的。课堂教学中,教师以讲代练,一讲到底,学生只是被动地听讲,被动地吸收,智力活动受到限制,难以进行能力的培养,更谈不上学会学习。在推行素质教育、强调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教学中,教师的指导作用就在于指导学生进行语言实践,指导学生学会学习。毫无疑问,在课堂教学的归纳总结一环中,教师的指导作用就是要在大量的语言实践活动基础上,引导学生对语言现象进行观察思考,从中发现规律,掌握规律,并利用规律进一步指导语言实践,达到启发思维,学会学习的目的。在教学实践中,我的做法如下:

一、进行对比,引导归纳语音规则

语音教学是英语入门的关键点和突破口。指导学生掌握好语音规则,利于学生记忆单词和学习单词,能使学习化难为易,变苦为乐,给学生走路的拐杖。

(1)在新课的教学中,语言训练实践后利用黑板上板书的单词,如教学生词team时,启发引导学生回忆已学单词,如please,teach,tea,clean,speak,

leave,不仅让学生温故而知新,而且进行新旧对比,自己总结出ea发[i:]这一语音规则。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经过回忆旧单词,从听觉和视觉对新旧单词进行对比,在新旧单词的音、形、义之间建立联系,做到听其音,知其形,懂其义。

(2)在复习课的单词复习中,我重点引导中,后进学生自我归纳总结。如:

①词不离句。(He is short)引出short,写出该元音音标。

②引导学生,尤其是中、后进学生说出含该元音音标的单词,如call,your,

door,before,morning,autumn,daughter,walk,warm,floor等。

③教师按字母组合分类板书,引导学生观察对比,说出规则。

④教师完善小结。由于所涉及的均是已学过的单词,而这部分内容优生一般已经掌握,因此尽量让中、后进学生说,先归纳,使教学面向全体学生落到实处。

二、不断复现,引导归纳词汇,短语的用法

仁爱英语新教材需要学习的词汇量较大,且分散在对话、课文中,若孤立去记,易忘,又难以分辨,特别是一些搭配能力很强的常用动词,学生使用起来相当困难,因此,要在教学中不断归纳总结。以look为例,复习教学时,在最后的短语归纳总结时,我引导学生说出含look的短语,然后分类板书:

1、look over sb./look after sb./look at sb. sth./look for sb. sth./look like sb. sth.(接宾语)

2、lool around/look the same / look out (无宾语)。

3、look it up.

最后让学生思考,归纳出用法,引导学生回忆复习词汇短语,注意词不离句,置入情景,注重用法,让学生在复现运用中学会用法,突破难点。

三、学以致用,引导归纳句型的多种表达

引导活用句型,归纳并掌握句型的多种表达方式,是培养学生能力的重要方面。在归纳总结than,as…as…用法时,我是这样设计的:

(1)找三个学生,引导学生说出He is short/old/fat。板书出三个形容词;

(2)在三个学生中,进行两两对比,引导使用A is shorter than B. B is shorter than C.A is the shortest of the three.句型和A is not as/ so tall as B. B is not as/so tall asC. C is the tallest of the three 句型;

(3)再提供几个形容词,指导学生进行四人活动,强调在真情实景中运用;

(4)学生表演;

(5)学生归纳;

(6)教师完善。

引导学生在真情实景中活用,易于产生兴奋点,人人积极参与,印象特别深。

四、先实践,再引导归纳新学语法知识

英语语法纷繁复杂,学生普遍感到困惑,因此把主要精力都放在了对语法知识的理解上。我认为,学习新的语法知识不能“穿新鞋,走老路”,重理论,轻实践,而要先运用,再归纳,即让学生先上口,再归纳,再实践,可收到事半功倍之效。如在现在完成时的教学中,我不断引导学生仿效以下对话,让学生感知理解,做到能换词运用。

A:Have you bought the dictionary?

B:Yes ,I have.

A: When did you buy it?

B: I bought it yesterday.

然后,引导学生归纳出现在完成时的构成为:“have+过去分词”,引导学生对现在完成时和一般过去时两种时态进行观察、分析、讨论,并在学生看书后,自行指出两者的主要区别,教师再加以引导、补充。这样学语法,学生学得扎实,学得轻松,效果明显。由于创设的情景是学生熟悉的事情,再加上教师在教学中的积极引导,有利于学生概括出该句型的特点,并熟悉该句型的具体用法。

归纳总结中,教师的设计要科学合理,符合教育心理学原理,更重要的是要指导学生注重实践,在实践中归纳,并学会归纳达到使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的目的,从而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引导学生用好归纳法,是提高学生思维能力的重要手段。归纳的过程就是思维的过程,就是学生通过自己的思维获得知识的过程。教师在整个教学的过程中,始终把学生作为一个学习的主体来看待,通过引导他们使用归纳法,能最大限度地发挥他们的主体性,使他们在学习中思维,在思维中获得新知识。就单元知识重点的归纳看,通过教师在教学中结合每个单元的特点,设计出具体的表格,让学生课外通过对单元知识的梳理、总结,把相应的知识点填入表格。这一过程,就是促成学生自主思维的过程,就是提高他们的思维能力的过程。总之,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加深了我对“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的道理的认识,我深深地认识到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的重要性,我深信一旦学生归纳知识的能力强了,自主学习的能力也就会随之得以加强,新课程改革也就会取得预期的效果。

第3篇

一、运用归纳法总结物理概念与物理规律

物理中最让学生头疼的就是若干物理概念与物理规律,几乎每节课都需要学习很多,如果杂而无章,势必会使学生越学越混乱,导致学生物理学习进入困境。而如果教师运用归纳法,分析一部分信息,将这部分信息中的现象或数据进行归纳,从中得出共同的物理现象或者物理规律,学生学习起来就会游刃有余。

比如,教学声音的产生相关内容时,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物体振动产生声音这一物理规律,就让学生做了一些小实验:(1)拿一根皮筋,一端叼在嘴里,一端拿手抻着,另外一只手拨动皮筋,观察皮筋的反应。根据小实验,皮筋不断振动,发出了嗡嗡的声音。(2)让发声的音叉与脸接触,感受到声音发出的同时还存在着振动。(3)用手翻书,看到书被一页页翻开,发出声响。通过这几个实验,来引导学生对不同的实验进行分析,即当听到声音时,虽然发声的物体不同,但有共同的特点,即这些发声的物体都发生了振动。从而归纳概括出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结论。

再如力的作用效果,力能产生哪些效果,经过大量实验和生活、生产中的一些事实,归纳出力的作用效果有两种:一种是使物体产生形变,另一种是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在验证导体的电阻与什么因素有关的时候,经过多次的实验我们得出了导体的电阻与长度、材料、横截面积、温度有关,也是将实验的结论整理到一起后归纳总结得出的。可以说,每一个物理概念、规律的获得都离不开归纳法,每一个物理问题的探究过程都必须用到归纳法,所以在物理的学习过程中要学会探究,学会归纳,不断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方法和良好的思维习惯。

二、分步骤有序地进行归纳法推理

归纳法的运用主要应该从三个步骤入手:

第一步:大量搜集材料。何谓归纳?就是将信息加以推理、总结,推知一类现象或者规律。试想如果从两件事推知一类现象,自然难以有较强的说服力,而从三件事、四件事以至于更多的信息中推理,自然会越来越科学,越来越有说服力。因此,教师进行归纳法教学最首要的就是大量地搜集资料,越多、越全的资料,所推理出的结论会越可信。

第二步:整理从观察和实验所得到的材料。教师搜集到了材料,需要对其进行观察,对于仅观察无法实现的要进行实验,利用观察和实验来得到物理现象,感知物理规律。

第三步:概括抽象。哲学告诉我们,教师需要从事物的现象出发,透过现象看本质,透过现象揭示规律。因此,在第三步,教师就需要对材料进行概括抽象,概括出物理原理。

比如,在进行“力”的概念教学中,可以利用归纳法进行教学:首先,让学生列举出大量的关于“用力”的现象,学生列举出了很多,如推箱子、举杠铃、搬东西、拉雪橇等等;第二步,引导学生归纳上面的现象有何共同点,学生归纳出:这些现象中都包含了两个事物,都具有一个动作;第三步:根据现象和规律归纳出“力”的概念――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三、注重归纳法的分类和用法

在归纳法的分类中,教师可以根据归纳的程度进行这样分类:完全归纳法和不完全归纳法。完全归纳法是将所涉及到的现象进行全部列举、分析与归纳。因为有些现象包含着很多很多以至难以数计的事实,是无法归纳完全的,所以完全归纳法还是比较少用的。最常用到的便是不完全归纳法,至于不完全归纳法,又可以细分为简单枚举法和科学归纳法。

简单枚举法就是简单罗列几种现象,从这几种现象之中归纳总结出规律和定理。但是前文中提到,物理学科中包罗万象,列举的只是一小部分的现象,所得出的也仅仅是一小部分现象所得出的定理,而至于现象中是否存有例外,就不得而知了。所以简单枚举法是不太可信的推理,它仅仅是作为一种初步的探索、提供假说的方法,并不能作为得出物理规律的重要途径。因此,还需要借助于科学归纳法。科学归纳法就是根据某类事物的部分对象的本质分析,来进行联系,推导结论,这种方法相对于简单枚举法更有效,更可靠。

举例而言,观察几种金属受热膨胀的现象,通过观察这几种现象来归纳出金属膨胀的一般性质,就是简单枚举法。但是仅能证明这几种金属受热后会有这样的性质,其他的金属会不会受热以后不膨胀呢?而如果分析金属受热后分子运动状态的变化,那么就可以很清晰、准确地得出受热会膨胀的结论,这样的结论是相对科学的、可靠的,这就是科学的归纳推理。

四、关注学生的教学前概念

大量的科学实践表明,学生并不是带着空白的头脑进入教室的,学生通过日常生活实践,对客观世界中的各种事物已经形成了自己的看法,并在无形中养成他们自己的思维方式。1994年杜伊特将这种在接受正规的科学教育之前所形成的概念称之为教学前概念,教学前概念又可分为错误概念与前概念。在学习过程中,学生认知中的错误和偏差是难免的。但是,采用传统的死记硬背的方式而获得的知识是彼此不相关、缺乏结构的,这种方式很难引起学生关注自己的错误概念和前概念,也就不能很好地纠正错误概念和前概念,从而难以形成科学概念。归纳法符合学生的日常思维方式,关注学生的认知水平,容易被学生接受。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帮助学生更好地认识自己的教学前概念和思维方式,帮助学生科学地运用归纳法,顺利形成科学概念。

五、帮助学生形成概念体系

第4篇

[关键词]观察教学;归纳法;渗透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712(2015)30-0111-02[ZW(N]

[作者简介]陈蕾(1984―),本科,江苏省南京市红山小学教师,小学一级。

观察是小学生获得有关几何空间观念的主要途径之一,归纳通常是指由特殊到一般的推理方法,也就是由一系列具体事实概括出一般原理的过程。事实上,受小学生知识经验和认知水平的限制,小学数学中大部分知识的形成和建立都离不开不完全归纳。本节课表面涂色正方体的数学规律的发现需要学生通过观察活动,用归纳法体会从特殊到一般,从具体到抽象,从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归纳意识,并感知归纳数学思想方法。本节课归纳法的教学形态主要是渗透。本节课在观察中渗透归纳法主要包括三层含义。

一、学生主动提出观察对象,提高主动运用归纳法的自觉性[HTSS]

在小学阶段一般都不会提及“归纳”这个名称,但哪怕在小学低年级我们也能经常发现它的应用。但学生通常是不自觉地应用归纳的思想方法,或在教师的引导下归纳、推想,在这个过程中,他们不会意识到归纳所发挥的作用,也不会考虑所得的结论是否可靠。但是显然,随着年级的升高以及知识的增加,他们将逐渐感悟到其中蕴涵了归纳的思想方法。

事实上,只有对归纳思想方法的渗透保持必要的敏感性和自觉性,并尽可能弄清对应于某个具体知识点的主要思想方法,弄清归纳思想方法可以通过哪些知识点加以体现,并相对合理地提出针对不同年级学生和不同教学内容的渗透目标,才能真正培养学生的归纳意识。根据本节课知识本身的特点和六年级小学生的心智发展水平,本节课教学设计时,笔者先让学生通过观察每条棱三等分的正方体,找三面涂色、两面涂色、一面涂色的小正方体个数,并初步感知其中的规律。有些学生已经能初步说出发现,但此时的发现并不能称之为规律,如果在低中年级教学中笔者接下来可能会选择出示正方体每条棱四等分、五等分的图形让学生继续观察图形,从而归纳出规律,但本节课中笔者使用问题“如果每条棱十等分,N等分呢?会有什么规律?你准备怎么去发现其中的规律”,引导学生说出“我们可以再观察每条棱四等分、五等分的正方体,找一找三面涂色、两面涂色、一面涂色的正方体,再总结出规律”的方法。此时学生已经产生了主动归纳的意识,认识到规律的发现总结需要通过归纳,则体现了由具体到抽象、由特殊到一般的归纳思想。

这样的思考凸显了归纳的作用,自然也就有利于提高学生应用归纳的思想方法开展探索性学习的自觉性。事实上,一旦学生对归纳所得结论的普适性产生某种追求,他们也就能够更加自觉地总结归纳的技巧以及获得猜想、论证猜想的各种方法。

二、经历观察活动的反思过程,提升对归纳法的认识[HTSS]

学生在数学活动中先自我反思,对于提升和丰富数学活动经验是十分必要的。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组织学生对参与的数学活动进行讨论和总结,引导学生检查自己的思维活动,反思自己是怎样发现、解决问题的,运用了哪些基本的思考方法,有什么好的经验,从中回味思路、自我领悟,提升并丰富数学活动经验,培养数学能力。当学生通过观察棱四等分、五等分正方体的涂色小正方体发现规律后,笔者提问:“现在的发现和之前的发现,哪一个更有说服力?为什么?”“现在的发现更有说服力,因为刚才的发现只根据一个图形,现在的发现是通过观察几个图形后发现的规律。”这个过程增强了学生的归纳意识,让学生意识到,今天课堂上发现的规律是通过自己观察涂色正方体中的几个代表,归纳出的所有这样涂色正方体中的一个规律。学生通过对自己在参与数学活动过程中意识的内在活动和内省经验的及时观察,可以将较低层次的活动经验提升到一个更高的水平,实现经验的改造或重组,并逐步生成新的经验。

如果学生不能有效地进行反思,教师则需以追问的方式多问几个为什么,鼓励学生讨论和交流,将思考过程说出来。本节课当学生用字母表示出每条棱N等分后,三面涂色、两面涂色、一面涂色的字母表示算式后,在课堂教学小结中,笔者组织学生对研究规律的过程进行讨论和总结,引导学生检查自己的思维活动,反思自己是怎样发现规律的,运用了哪些基本的思考方法,有什么好的经验,从中回味思路、自我领悟。其中教师的两个问题十分重要:一是“你是通过观察哪几个图形发现规律的,为什么选择这几个图形去研究”这一问题,旨在引导学生回顾研究规律的过程和方法,通过观察几个特殊的正方体,总结归纳出涂色正方体中的规律并适时在课堂中做出总结,像这样通过观察一类事物中的部分对象,而推出这一类事物的一般性结论的方法叫归纳法,并且归纳也是数学探索和发现过程中一种特别重要的方法;二是“你发现了什么规律”这一问题,让学生用语言表述规律,用字母算式抽象出规律,旨在让学生经历数学规律的表述、计算方法的概括等归纳过程。

三、通过高思维的观察活动,凸显归纳法的价值[HTSS]

数学思维水平的提高和数学思想方法的感悟往往是相伴相生、相得益彰的。因此,本节课中组织高思维的观察活动,引导学生多角度、多层次、富有个性地思考问题,是渗透归纳法的重要途径。

首先,学生从每条棱三等分、四等分、五等分正方体图中,发现三面涂色、两面涂色、一面涂色小正方体的个数。当把每条棱平均分成十等分,数量变化变大,但知识内在的一致性却在此过程中得到了进一步凸显,学生可以直接列式算出涂色小正方体的个数,此时也可以课件出示图形,帮助有困难的学生计算。当提问“每条棱n等分后,三面涂色、两面涂色、一面涂色小正方体分别有多少个”时,显然,这个问题体现了抽象、概括对于建立数学概念的作用,有助于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同时感受形成这些知识的抽象、概括的办法,逐步提高抽象、概括能力。

其次,为了及时提升学生的归纳意识、丰富数学活动经验,课后可让学生独立研究观察涂色长方体中的规律,让学生根据观察涂色正方体的研究经验,写出研究方法、研究过程,得出研究结论,并用数学小论文的形式表述自己的研究过程。学生有了研究涂色正方体的数学活动经验,在研究涂色长方体时就会自觉选择几个特殊的长方体,观察图形的特征,通过发现规律归纳出一般计算算式。比如一个学生在文章中写道,“在数学课本中,我学习了正方体涂色的规律,这一次,我要探索表面涂色长方体中的规律,首先我们要观察几个长方体,列表然后进行比较”。这样的表达说明学生已经意识到探索规律是在观察活动中,从特殊到一般的归纳过程。学生自己在研究涂色长方体中的规律时,文章中还得出这样的表格:

学生不但通过观察学会用归纳法去发现规律,而且主动用字母表示出这样的规律,进一步积累探索数学规律的经验,感悟数学思想方法,发展数学思维能力和空间观念。

本节课教师依据数学教材的特点和学生的认知规律,设计有层次的观察活动,并引导学生反思观察活动的过程,设计高思维的观察活动,让学生在观察中归纳规律,在归纳过程中学会观察。这既丰富了观察活动,也提升了学生的归纳能力。并且围绕数学思想方法的要求,有计划地对学生进行归纳法的训练,对于提高学生的数学素质和数学能力非常有益。

参考文献:

第5篇

教  案

2018——2019年

第二学期

 

 

 

 

 

 

 

 

 

 

 

 

 

 

课 程  酒吧经营与管理

教 师  李万超         

 

 

 

本次教案第一堂课设计一个学时

1. 课程基本信息:课程名称—酒吧经营与管理、适用专业—旅游管理、总学时88学时,

2.课程定位:酒吧经营与管理课程是旅游管理专业的一门专业主干课,开设在第二学期,先导课为旅游业务,导游基础知识,后续课有宴会服务等课程,该课程侧重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及对客服务时处理突发事件的能力,该课程对旅游专业学生到酒店就业有重要作用。在能力要求上,除了基本的服务能力外,还突出了对学生个人职业能力提升的训练。

3.课程目标:

(一)能力(技能)目标

通过这门课的学习,能够培养学生在酒吧的工作能力,具体技能包括酒水服务、鸡尾酒调制服务、咖啡服务等多个方面的技能。力求把学生培养成为酒店一线迫切需要的高素质人才。

(二)知识目标

通过这门课的学习,让学生们熟练掌握酒吧组织结构与岗位职责、酒吧的设计与布局以及酒吧管理经营方面的知识、会设计酒单、了解酒吧服务与人员配置等。

(三)德育目标

在学习中侧重对学生思想道德的提高和促进,如酒吧服务的礼仪和发展演变的讲授,增加学生对职业的热爱,加强职业素质。

 

第一章  酒水概述

 

教学单元名称: 第一单元 酒水概述

授课教师:

授课班级:旅游171、172

学时数:4

授课日期:    

教学场所要求:多媒体教室

能力目标

知识目标

素质目标

1.能掌握饮料的分类方法;

2.能正确介绍不同酒品的风格及其所含的成分。

1.掌握饮料的分类;

2.了解酒类生产工艺;

4.了解酒的成分;

5.掌握酒品的风格。

1.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2.培养学生品酒的能力;

3.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和审美情趣。

1.饮料的分类;

2.酒品的风格。

 

训练

任务

案例

 

任务1-1:认识饮料、酒的特点和风格

教学

准备

1.准备果汁、蔬菜汁、可乐

2.准备白酒、黄酒、啤酒、果酒

3.为每位同学准备一个塑料杯(用于品酒)

4.多媒体课件

课后

作业

品尝饮品

教学

体会

 

学生对课程很感兴趣,能够较好完成课程活动。

 

 

 

教学过程设计

主要

步骤

教学内容

教学方法

教学手段

学生活动

时间分配

(分钟)

告知

(教学内容、目的)

第一单元 酒水概述

目的:掌握非酒精饮料、酒的分类及酒品的风格

理论讲授

多媒体、饮料

讨论、分析

10

引入

(项目引入)

让学生品尝老师带来的各种饮料,问学生各种饮料有什么区别,使学生带着这个任务学习。

操作练习(任务驱动、项目教学)

多媒体、果汁、蔬菜汁、可乐、酒

操作练习、分组讨论

20

实施

(任务驱动)

先是让学生描述自己已喝过的饮料(分为果汁、蔬菜汁、可乐、酒等四大类)的特点,然后老师再对学生的回答进行指正、完善和补充,并由老师总结各种饮料的特点和分类方法等知识。

理论讲授

多媒体、果汁、蔬菜汁、可乐、酒

分组讨论、分析

20

深化

(加深对基本能力的认识与体会)

再针对酒,让学生品尝老师带来的白酒、黄酒、啤酒、果酒等各种酒精饮料,并让学生描述自己刚喝过的各种酒精饮料的特点。

操作练习(任务驱动、项目教学)

多媒体、白酒、黄酒、啤酒、果酒

操作练习、分组讨论

30

归纳

(知识/能力/素质)

老师总结归纳酒精饮料的特点,使学生掌握酒品风格的相关知识,具有初步的品评酒的能力,提升关于酒的文化素养。

理论讲授

多媒体、白酒、黄酒、啤酒、果酒

分析、讨论

20

创新

(拓展)

让学生在课堂上讨论下列问题:

1.你喝酒吗?为什么(不)喝酒?

2.喝酒是否对身体有害?为什么?

 

理论讲授

多媒体

分析、讨论

20

总结

 

大部分学生接触饮料,特别是酒精饮料较少,对饮料的感性认识还不够,因此在教学中要多引入实物。

 

理论讲授

多媒体

归纳总结

20

布置

作业

1.非酒精饮料包括哪些?它们各有什么特点?

2.酒精饮料是如何进行分类的?每类酒精饮料的特点是什么?

3.我们从哪些方面来评价一种酒精饮料?

 

20

 

第二章  发酵酒

 

教学单元名称: 第二单元发酵酒

授课教师:

授课班级:旅游171、172

学时数:4

授课日期:    

教学场所要求:多媒体教室

能力目标

知识目标

素质目标

1.能掌握发酵酒的分类方法;

2.能正确介绍不同发酵酒的风格及其所含的成分。

1.了解、认识葡萄酒。

2.了解啤酒。

3.了解黄酒。

1.识别法国葡萄酒的酒标。

 

1. 葡萄酒的分类

2. 啤酒的分类

 

训练

任务

案例

 

任务1-1:鉴别不同的葡萄酒酒标。

教学

准备

1.准备不同类型葡萄酒

2.准备不同类型啤酒

3.为每位同学准备一个塑料杯(用于品酒)

4.多媒体课件

课后

作业

品尝葡萄酒的感受,色相味三方面

教学

体会

同学很感兴趣,并且提高对调酒技术该课程的深入了解。

 

 

 

 

教学过程设计

主要

步骤

教学内容

教学方法

教学手段

学生活动

时间分配

(分钟)

告知

(教学内容、目的)

第二单元发酵酒

目的:掌握发酵酒的分类及酒品的风格

理论讲授

多媒体、饮料

讨论、分析

30

引入

(项目引入)

让学生品尝老师带来的酒品,问学生各种酒品有什么区别,使学生带着这个任务学习。

操作练习(任务驱动、项目教学)

葡萄酒、啤酒

操作练习、分组讨论

20

实施

(任务驱动)

先是让学生描述自己已喝过的酒品特点,然后老师再对学生的回答进行指正、完善和补充,并由老师总结各种酒品的特点和分类方法等知识。

理论讲授

多媒体萄酒、啤酒

分组讨论、分析

30

深化

(加深对基本能力的认识与体会)

再针对酒,让学生品尝老师葡萄酒、啤酒并让学生描述自己刚喝过的各种酒精饮料的特点。

操作练习(任务驱动、项目教学)

多媒体、葡萄酒、啤酒

操作练习、分组讨论

40

归纳

(知识/能力/素质)

老师总结归纳发酵酒的特点,使学生掌握酒品风格的相关知识。

理论讲授

多媒体、葡萄酒、啤酒

分析、讨论

20

创新

(拓展)

让学生在课堂上讨论下列问题:

1.怎么辨别葡萄酒质量

 

理论讲授

多媒体

分析、讨论

15

总结

 

大部分学生对葡萄酒接受较少,因此应该加强实践能力训练。

 

理论讲授

多媒体

归纳总结

5

 

 

 

 

第三章咖啡制作

 

教学单元名称: 第三单元咖啡制作

 

授课教师:

授课班级:旅游171、172

学时数:4

授课日期:    

教学场所要求:多媒体教室

能力目标

知识目标

素质目标

1.能掌握咖啡的分类方法;

2.能正确学会几种咖啡制作工艺

了解世界名品咖啡及口味特点。

1.冲调咖啡的方法

2.酒吧常见咖啡饮品的制作。

1. 咖啡的种类分类

 

训练

任务

案例

 

1、咖啡的研磨。

2、酒吧常见咖啡的制作。

教学

准备

1.准备不同类型咖啡

2.准备咖啡研磨机

3.为每位同学准备一个塑料杯(用于喝咖啡)

4.咖啡机

课后

作业

制作咖啡交流感想。

教学

体会

咖啡文化对同学影响较大,学生普遍感兴趣。

 

 

 

 

教学过程设计

主要

步骤

教学内容

教学方法

教学手段

学生活动

时间分配

(分钟)

告知

(教学内容、目的)

第二单元发酵酒

目的:掌握咖啡的分类及制作咖啡的方法。

理论讲授

多媒体、饮料

讨论、分析

20

引入

(项目引入)

让观看教学短片咖啡文化,交学生看咖啡豆。

操作练习(任务驱动、项目教学)

多媒体,咖啡豆

操作练习、分组讨论

30

实施

(任务驱动)

先是让学生描述咖啡豆特点和喝过的咖啡味道。

理论讲授

多媒体

分组讨论、分析

30

深化

(加深对基本能力的认识与体会)

让学生分组制作咖啡,然后品尝咖啡。

操作练习(任务驱动、项目教学)

咖啡豆、咖啡机、塑料杯。

操作练习、分组讨论

30

归纳

(知识/能力/素质)

老师总结归咖啡特点和制作方法

理论讲授

多媒体

分析、讨论

15

创新

(拓展)

让学生在课堂上讨论下列问题:

1.怎么辨别咖啡质量

 

理论讲授

多媒体

分析、讨论

15

总结

 

学生对咖啡制作兴趣极大,可加大相关训练。

 

理论讲授

多媒体

归纳总结

5

 

 

 

 

 

 

 

 

 

 

 

第四章配制酒

 

教学单元名称: 第四单元配制酒

 

授课教师:

授课班级:旅游171、172

学时数:4

授课日期:    

教学场所要求:多媒体教室

能力目标

知识目标

素质目标

1.了解配制酒的定义、口味特点。

2.掌握开胃酒、甜点酒和利口酒的常见品牌

了解配制酒的定义、口味特点。

 

提升对配制酒鉴赏水平

开胃酒、甜食酒、利口酒的著名品牌

训练

任务

案例

 

1、开胃酒品鉴。

2、利口酒品鉴。

教学

准备

1.准备开胃酒3种。

2. 准备甜食酒3种。

3. 准备利口酒3种。

 

课后

作业

品尝开胃酒、甜食酒、利口酒并交流体会。

教学

体会

 

教学过程设计

主要

步骤

教学内容

教学方法

教学手段

学生活动

时间分配

(分钟)

告知

(教学内容、目的)

第二单元配置酒

目的:掌握配制酒的分类和分辨质量好坏方法。

理论讲授

多媒体、饮料

讨论、分析

20

引入

(项目引入)

让观看配制酒介绍短片。

操作练习(任务驱动、项目教学)

多媒体

操作练习、分组讨论

30

实施

(任务驱动)

先是让学生描述配制酒特点和喝过的配制酒味道。

理论讲授

多媒体

分组讨论、分析

30

深化

(加深对基本能力的认识与体会)

教师指导学生学习辨别配制酒质量方法和不同品牌配制酒特点。

操作练习(任务驱动、项目教学)

9种酒品、塑料杯。

操作练习、分组讨论

30

归纳

(知识/能力/素质)

老师总结归配制酒特点和品鉴方法

理论讲授

多媒体

分析、讨论

15

创新

(拓展)

让学生在课堂上讨论下列问题:

.怎么辨别配制酒特色

 

理论讲授

多媒体

分析、讨论

15

总结

理论讲授

多媒体

归纳总结

5

 

 

 

 

 

 

 

 

 

 

 

 

 

 

 

 

第五章鸡尾酒

 

教学单元名称: 第五单元葡萄酒鉴赏

 

授课教师:

授课班级:旅游171、172

学时数:4

授课日期:    

教学场所要求:多媒体教室

能力目标

知识目标

素质目标

掌握葡萄酒品鉴技能

1.使学生了解世界著名酿酒葡萄特点

2.掌握葡萄酒服务知识及葡萄酒品鉴知识

1.葡萄酒侍酒技能

2.葡萄酒品鉴的要领

葡萄酒品鉴

训练

任务

案例

 

1.葡萄酒开瓶。2.葡萄酒侍酒。3.葡萄酒品鉴。

教学

准备

准备葡萄酒4种

 

课后

作业

品鉴葡萄酒感想和体会。

教学

体会

 

教学过程设计

主要

步骤

教学内容

教学方法

教学手段

学生活动

时间分配

(分钟)

告知

(教学内容、目的)

第五单元葡萄酒

目的:掌握掌握葡萄酒品鉴技能。

理论讲授

多媒体、葡萄酒

讨论、分析

20

引入

(项目引入)

让观看葡萄酒介绍短片。

操作练习(任务驱动、项目教学)

多媒体

操作练习、分组讨论

30

实施

(任务驱动)

先是让学生描述葡萄特点和喝过的葡萄酒味道。

理论讲授

多媒体

分组讨论、分析

30

深化

(加深对基本能力的认识与体会)

教师指导学生学习辨别葡萄酒质量方法和不同品牌配制酒特点。

操作练习(任务驱动、项目教学)

9种酒品、塑料杯。

操作练习、分组讨论

30

归纳

(知识/能力/素质)

老师总结归葡萄酒特点和品鉴方法

理论讲授

多媒体

分析、讨论

15

创新

(拓展)

让学生在课堂上讨论下列问题:

.怎么辨别葡萄酒特色

 

理论讲授

多媒体

分析、讨论

15

总结

理论讲授

多媒体

归纳总结

5

 

第六章茶艺

 

教学单元名称: 第六单元茶艺

 

授课教师:

授课班级:旅游171、172

学时数:4

授课日期:    

教学场所要求:多媒体教室

能力目标

知识目标

素质目标

了解常见茶叶的特点和种类。

掌握绿茶、花茶、乌龙茶、红茶、红茶、普洱茶的冲泡方法。

茶叶品鉴

训练

任务

案例

 

1.绿茶的茶艺。2.乌龙茶的茶艺。3.普洱茶的冲泡。

教学

准备

准备茶叶4种

 

课后

作业

品尝一种茶品。

教学

体会

 

教学过程设计

主要

步骤

教学内容

教学方法

教学手段

学生活动

时间分配

(分钟)

告知

(教学内容、目的)

目的:掌握茶艺技能。

理论讲授

多媒体

讨论、分析

20

引入

(项目引入)

让观看茶、茶艺介绍短片。

操作练习(任务驱动、项目教学)

多媒体

操作练习、分组讨论

30

实施

(任务驱动)

先是让学生描述各类茶叶特点和喝过的茶味道。

理论讲授

多媒体

分组讨论、分析

30

深化

(加深对基本能力的认识与体会)

教师指导学生学习辨别茶叶质量方法和不同品牌配制酒特点。

操作练习(任务驱动、项目教学)

9种酒品、塑料杯。

操作练习、分组讨论

30

归纳

(知识/能力/素质)

老师总结归茶特点和品鉴方法

理论讲授

多媒体

分析、讨论

15

创新

(拓展)

让学生在课堂上讨论下列问题:

.怎么辨别茶叶特色

 

理论讲授

多媒体

分析、讨论

15

总结

理论讲授

多媒体

归纳总结

5

第七章鸡尾酒调制

教学单元名称: 第七单元鸡尾酒调制

 

授课教师:

授课班级:旅游171、172

学时数:4

授课日期:    

教学场所要求:多媒体教室

能力目标

知识目标

素质目标

了解常见鸡尾酒特点和种类。

1.了解鸡尾酒的发展。

2.了解鸡尾酒的种类和特点。

3.掌握各种鸡尾酒原料和配制原理。

4.了解鸡尾酒的命名方法。

1.掌握鸡尾酒的调制方法。

2.掌握常见鸡尾酒的调制。

鸡尾酒的特点

鸡尾酒的命名

训练

任务

案例

 

1.学习鸡尾酒的调制方法。2.学习常见鸡尾酒的调制。

教学

准备

准备鸡尾酒原料酒,和调酒设备

 

课后

作业

教学

体会

 

教学过程设计

主要

步骤

教学内容

教学方法

教学手段

学生活动

时间分配

(分钟)

告知

(教学内容、目的)

目的:掌握鸡尾酒技能。

理论讲授

多媒体

讨论、分析

20

引入

(项目引入)

让观看鸡尾酒介绍短片。

操作练习(任务驱动、项目教学)

多媒体

操作练习、分组讨论

30

实施

(任务驱动)

先是让学生描述各类鸡尾酒特点和喝过的鸡尾酒味道。

理论讲授

多媒体

分组讨论、分析

30

深化

(加深对基本能力的认识与体会)

教师指导学生学习辨别鸡尾酒质量方法和不同品牌配制酒特点。

操作练习(任务驱动、项目教学)

9种酒品、塑料杯。

操作练习、分组讨论

30

归纳

(知识/能力/素质)

老师总结鸡尾酒特点和品鉴方法

理论讲授

多媒体

分析、讨论

15

创新

(拓展)

让学生在课堂上讨论下列问题:

.怎么辨别鸡尾酒特色

 

理论讲授

多媒体

分析、讨论

15

总结

鸡尾酒的特色和调制方法

 

理论讲授

多媒体

归纳总结

5

第八章酒水销售与服务

 

教学单元名称: 第八单元酒水销售与服务

 

授课教师:

授课班级:旅游171、172

学时数:4

授课日期:    

教学场所要求:多媒体教室

能力目标

知识目标

素质目标

了解常见酒吧服务与销售手段。

 

1.了解酒吧组织结构与职责。

2.熟悉酒吧工作程序与服务标准。

1.掌握酒水的服务标准。

酒水服务程序

酒单的定价

训练

任务

案例

 

酒水服务程序,模拟酒吧

教学

准备

酒吧用品

课后

作业

分组讨论,写出酒吧服务体会。

教学

体会

 

教学过程设计

主要

步骤

教学内容

教学方法

教学手段

学生活动

时间分配

(分钟)

告知

(教学内容、目的)

目的:掌握鸡酒吧服务技能。

理论讲授

多媒体

讨论、分析

20

引入

(项目引入)

让观看酒吧服务短片。

操作练习(任务驱动、项目教学)

多媒体

操作练习、分组讨论

30

实施

(任务驱动)

先是让学生描述酒吧服务方法。

理论讲授

多媒体

分组讨论、分析

30

深化

(加深对基本能力的认识与体会)

教师指导学生学习酒吧服务技能

操作练习(任务驱动、项目教学)

9种酒品、塑料杯。

操作练习、分组讨论

30

归纳

(知识/能力/素质)

老师总结酒吧服务和销售酒水手段。

理论讲授

多媒体

分析、讨论

15

创新

(拓展)

让学生在课堂上讨论下列问题:

.怎么辨别鸡尾酒特色

 

理论讲授

多媒体

分析、讨论

15

总结

酒吧服务的特色和调制方法

 

理论讲授

多媒体

归纳总结

第6篇

〔中图分类号〕 G633.6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4)02—0093—01

中考前初中数学总复习的知识广、内容多,同时时间短,任务重。因此,引导学生复习时既要做到全面,又要突出重点,注意知识之间纵向、横向的联系,通过模拟练习,进行归纳、整理和总结,使解题技巧和方法更熟练,以便学生在中考时取得好成绩。现就自己的一点粗浅经验与大家探讨。

一、课堂上坚持忆、清、练相结合

1.忆。回忆是复习课不可缺少的环节,教师要引导学生有意识地看课题回忆所学知识,看课本目录回忆单元知识。回忆时,可先粗后细,并进行讨论,在此基础上再进行复述,以系统地回忆已学知识。

2.清。就是梳理、总结、归纳,理清知识线索、解题思路,弄清各种题型的解题方法、技巧的过程。教师要引导学生根据回忆,进行点——线——面的总结,做到从一点或一题串一线、连一面,特别要注意知识间纵向、横向的联系和比较,构建知识脉络。要引导学生学会归纳、总结,在理清知识脉络时,可以根据复习内容的多少,分项、分步进行整理,将所学知识前后贯通,并进行拓展。

3.练。对以前的学习内容在进行回忆、整理、分析的基础上,选取典型题型和适量的题目进行当堂训练和检测,以熟悉和巩固解题的方法和技巧。

二、归纳强化,提高正确率

1.常见题型,要熟能生巧。要引导学生经过适量、适当的强化训练以达到熟能生巧、触类旁通的程度。每练习一题就应是一次学习和巩固这类题型的解题方法、技巧的机会和过程,以达到一看到这类题型,马上就能联想到与这类题型相关的知识及解题的常用方法、技巧。

2.注重归纳、总结知识体系。归纳和总结知识体系不只是简单的机械重复、死记硬背,而是要深化认识、拓展知识,从本质上发现数学知识之间的联系,从而加以分类、整理,逐渐形成一个条理化、网络化的有机知识体系,真正实现由厚到薄、由少到多的过程。

3.掌握数学思想方法。如,函数与方程、数形结合、分类、归纳等数学思想方法在复习时,教师要引导学生加以归纳,强化训练。强化规律、纠正解题中的不良习惯,掌握正确的答题程序、方法和技巧等,只有反复练习才能强化记忆,从而提高准确率。要引导学生认真总结过去做题时失误的地方,解答常见题型时,要严谨细致;解答中档题时,要联系已做过的题型,坚持不懈;解答较难题时,要理论联系实际,考虑拓展的数学知识,调整心态,不要轻易放弃。解题之前的分析很重要,学习数学不仅要学会怎么做,更要掌握数学思想,教师要引导学生把解题之前的思路分析作为重点,引导学生逐渐学会分析、判断和决策,以提高解题能力。

三、坚持做到“四化”

1.使概念习题化。数学概念的复习不是简单的重复,而是要建立概念之间的有机联系,不能死记硬背,要会解决实际问题。例如,初中数学中涉及到“代数式”、“整式”、“单项式”、“多项式”、 “二次根式”、“最简二次根式”等概念,教师要针对这些概念,要求学生记忆一些题型,以引导学生弄清这些概念及区别。

2.使知识系统化。复习的目的在于巩固知识,使其系统化,以减轻学习压力,同时零散的知识又不会被遗忘。教师可引导学生通过列表或画结构图来理清知识。例如,初中所学方程的知识庞杂,分布零散,可把所学主要知识进行归纳,形成“方程知识结构图”。

第7篇

一、归纳法的含义与标准形式

1.归纳法的含义

归纳法,简单说就是对事物的特殊性质或现象进行总结和观察,从中找出一般规律的思维方法。其核心精髓在于实验与总结。

归纳法主要包括不完全归纳法与完全归纳法,前者主要是针对事物某一些特殊性质或个别现象来进行一般规律总结的猜测式推断方法;后者则是针对覆盖事物一切特殊现象进行研究,最后总结出一般规律的推理方法,这一总结往往更加准确。

2.归纳法的标准形式

归纳法最早来自于关于自然数的归纳,经过发展成为多种表现形式,主要的形式是标准形式。标准形式也就是根据归纳原理,能够证明:当P(n)是自然数n的命题,(基础)如果当n=1时,P(n)成立,(总结)当P(k)成立的条件下能够证明P(k+1)也成立(其中k为任意自然数),那么P(n)关于所有自然数都成立这样的形式。

二、归纳法在数学概念教学中的应用举例

1.归纳法在三角函数概念教学中的应用

三角函数是初中数学中非常重要的概念,将归纳法应用在三角函数的证明中,能够说明三角函数的一些性质。

例1 已知三角形ABC的三个边长a、b、c均为有理数,证明:(1)cosA为有理数;(2)当n为任何正的自然数时,cosnA都为有理数。

归纳法的证明过程如下:

对于(1)的证明:因为a,b,c均为有理数,根据有理数的概念和余弦定理可得:cosA=,因为是有理数,所以cosA也为有理数。

对于(2)的证明则采用归纳法进行论证,也就是cosnA为有理数的具体证明过程。

2.归纳法在勾股定理证明中的应用

勾股定理以其简单、便捷的逻辑关系呈现了直角三角形的两条直角边长与斜边长的关系,体现了数形结合的思想。

例2 证明勾股定理。

勾股定理概念的内容阐述为:任何一个直角三角形两条直角边平方之和等于斜边的平方,即直角三角形ABC中,如果∠C=90° 那么直角对应边c与两锐角对应边a、b的关系为c2=a2+b2.

为了能够让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这一原理,可以通过归纳法来证明,具体的过程如下:

欲证明RtABC中c2=a2+b2(a,b,c都为正数)对于任何正数都成立,只需证明c2=sin2A・c2 +sin2B・c2 对于任何正数都成立,(由于sinA所以a=sinA・c,b=sinB・c)

归纳法证明:

c2=sin2A・c2+sin2B・c2可以看作是关于c的命题,

(1)当c=1时,1= sin2A+sin2B,sinB=sin(90°-A)=cosA,即:1= sin2A+ cos2A 即命题成立。

(2)假设c=k(k属于正数集,且k≥1)时命题成立,也就是k2= sin2A・k2 +sin2B・k2 成立,那么当c=k+1时,

(k+1)2= sin2A・(k+1)2 +sin2B・(k+1)2

k2+2k+1= sin2A(k2+2k+1)+ sin2B(k2+2k+1)

k2+2k+1=sin2Ak2+ sin2A・2k+ sin2A+sin2Bk2+ sin2B・2k+ sin2B.

因为k2= sin2A・k2 +sin2B・k2,2k+1=2k(sin2A+ cos2A)+ sin2A+ sin2B,

又因为1= sin2A+ cos2A 成立,所以,2k+1=2k+1.

即:(k+1)2= sin2A・(k+1)2 +sin2B・(k+1)2成立。也就是当c=k+1时,结论是成立的。

综合(1)和(2)得出,c2 =sin2A・c2 +sin2B・c2 对于任何正数都成立,也就是c2=a2+b2 (a,b,c都为正数)对于任何正数都成立。所以,直角三角形中的勾股定理是成立的。

三、归纳法在数学概念教学中的应用原则

1.由浅入深,逐步引导

归纳法体现的是一个思维过程,教师在运用归纳法帮助学生进行概念推理与理解时,要根据学生的接受能力,对学生进行逐步地教育和引导。

例3 利用归纳法推导 “三角形中位线性质”。

教师带领全班学生拿出一张白纸,随心所欲地剪出一个三角形,并用尺测量出自己所裁剪出的三角形ABC的各个边长,分别做好记录,然后在这个三角形的三条边上取中点E、F、G,将任意两个腰上的两点连接,继续测量其长度,将其同对应的底边长对比,试问学生发现了什么规律?

经过学生的详细测量与计算发现,中位线,几乎所有的学生都得出了这样的测量结果,说明了中线同底边的关系,归纳得出:三角形的中线是底边长的一半。

2.实例引导,归纳总结

归纳法在于通过对某一数学关系殊例子的运用总结出其中的一般规律,是人们对客观事物或规律的认知的体现。教师在教学数学概念知识的时候,可以将这一思想纳入数学概念教学中,使学生经历认识事物的过程,让他们的思维得到锻炼,逐步掌握归纳法的数学思维。

第8篇

        归纳的内容包括以下几种:

        一、归纳知识

        尤其是数学知识前后联系紧密,且知识呈现一种上升趋势,若能归纳好,有关知识就能熟练应用。例如:函数内容,八年级内容中,先讲函数定义,然后学习正比例函数,一次函数,进而研究函数的图像与性质,点坐标与解析式的关系,确定解析式的方法,为九年级学习的反比例函数,二次函数提供了研究的方法。

        二、归纳解题方法

        解题方法虽然很多,但总有一些常用方法,例如:证明“线段相等”是很常见的题型,常见方法有:中点定义,等量代换,等量加减,全等三角形对应边相等,等角对等边,轴对称性质,中心对称性质,平行四边形的对边相等,矩形对角线相等,等腰梯形对角线相等,角平分线性质,线段垂直平分线性质等,然后总结常见方法有:全等三角形对应边相等,平行四边形对边相等,矩形对角线相等,等角对等边,线段垂直平分线性质等,这样做题中就会比较容易确定解题方法。

        三、归纳几何内容分析问题的方法

        数学问题的解决,分析问题最关键,综合法最常用,另外还有根据经验猜测法,例如:“五角星形状图形五个内角之和是180度”,则从三角形内角和是180度考虑,把五个内角之和转化为某一个三角形的内角和。

        四、归纳易错易混知识及考点

        学生对于知识的掌握局限于当堂学会,对于作业中出错的问题不重视,以致于在考试中错误的问题仍得不到修正,所以应该让学生学会归纳易错题型及知识点。例如在学习一元一次方程解法中,对于每一步需要注意的问题都要进行归纳,对于去分母这一步要注意每一项都乘以公分母,一定不要漏项,尤其是无分母项一定不要漏乘;另外分子要当做一个整体来对待,必要时要对分子加括号,尤其分子是一个多项式时要加括号,对于去括号这一步要注意符号问题,如果括号前是负号一定要各项都改变符号,不要漏掉后面的项,对于移项这一步要注意,以等号为界限,从等号一边移到另一边才需要变号,只在等号一边交换位置而不过等号,一定不要变号,合并同类项这一步要注意系数相加减中的减法,减去一个数等于加上这个数的相反数,一定要按这个要求做,系数化为一这一步要注意在结果中系数做的是分母,还要注意符号问题一定不要掉符号。

        每章节的考点题型也必需要归纳,例如:分式这一章考点有分式的性质,分式有意义的条件,分式的值为零的条件,分式的加减乘除混合运算,分式的化简求值等考点,另外分式的化简求值是中考必考题型。

第9篇

[关键词]演绎法 归纳法 英语语音教学

[中图分类号] G64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437(2013)23-0079-03

一、引言

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英语语言的教学逐渐引入了多种多样的教学方法,丰富了高校英语教学课堂,改善了教学效果。演绎法、归纳法作为基础的外语课堂教学策略也逐渐倍受推崇,甚至成为一种时尚。但任何一种教学方法都有其自身的优点和缺点,演绎法和归纳法哪一种方法更适合语言教学课堂,是值得研究的问题。

二、英语语音语调教学

《英语语音》是英语专业必修基础技能课程,开课学期为第一学期,是学生从高中进入专业知识学习的基本和核心课程。该课程在英语专业的系统教学中起着奠基作用,能为听说读写基本技能专业技能培养和专业知识学习打下牢固的基石。英语语音教学的目的是向学生系统地介绍英语语音、语调知识,通过学习和练习使学生掌握英语音素的发音、正确把握词与词之间的过渡,熟悉并会使用单词的强读式和弱读式、连贯流畅地连接同意群词语、正确把握句子重音、话语节奏规律、语流的规律,正确得体地使用语调、基本上能正确使用英语语音语调朗读、能表达思想进行交际。通过使用正确语音语调达到得体交际是最终的教学目的。

英语语调在语音教学中未受到足够的重视,长期以来教学重点大都放在音素发音练习上,导致部分学生音标发音正确,却在真实语境交流时无法得体表达。语言学家索绪尔曾经指出:语音是传达思想的工具,语义依托语音而存在。仅有准确的音素发音并非话语可懂性的唯一参数,掌握音素的准确发音已经不是语音教学的主要目标,恰当得体的使用语音语调才能进行语言有效交际。因而英语语调的学习是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

三、演绎法与归纳法的教学特点和模式

在纷繁众多的二语习得教学方法中,演绎法和归纳法较为被推崇。演绎法本质上是一种始于建立基本概念、理念、理论、假设、命题等由表及里的推理活动,其有效性是假设的和未经证实的,这是一个从一般规律到具体案例的心理活动过程。在社会科学研究中,普遍应用的方法是归纳法。归纳法的本质就是从个别到一般、从特殊到普遍、从具体到抽象的分析推理过程,要从现象的综合归纳中找出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发现事物的共性和本质规律。

两种教学方法各有所长,演绎法的优势是经济省时:将总结出来的语言规律展示说明,学生只须记忆和运用;归纳法则是让学生在读、听、写、说中模仿和重复,自行归纳出语言规则。难点在于学生需要教师的合理引导,通过语言实践才能理解、领悟、归纳出语言规则,相对于演绎法而言要相对费时。专业英语语音教学目的是学生既能掌握基础理论,又能得体有效地进行语言交际。综合应用演绎法和归纳法会对学生语音语调习得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四、演绎法和归纳法在英语语调课堂教学中的综合运用

(一) 教学内容导入

1.师生互动。教师带领学生回顾1-12单元音素、音节、重音、节奏、连读一系列语音基本知识和发音规则,在此基础上进行语调学习。如What is syllable?What is stress?How many vowels in English language?教师引导学生就每个概念说出例句例词。

2.问答活动。教师基于英语专业学生学习语言的目的提出导入问题:What is our purpose of language learn?鄄ing?鼓励学生自由发挥,表达不同观点,引导学生总结:语言学习的最终目的是交流。并引导总结出:语言交流的具体方式是通过词或句表达态度、观点和情感。在此基础上继续引导提问:Can we express attitudes/opinions/ motions without speaking?Are there any other ways to ex?鄄press attitudes/opinions/motions?问答过程中鼓励学生不拘泥于都持同意观点,引导不同意见表达。

3.多媒体试听。播放音乐和MTV片段,提问学生:Can you feel kind of emotions/feelings from these songs?引导学生阐述从音乐中听到的不同情绪和情感。引导学生进行概况,得出结论:Songs show us emotions without ex?鄄act words. In other words, melody helps songs express feel?鄄ings.

4.对比分析。延续媒体试听的概况,引导学生思考:How about the melody of language?Does language has melody?在这个环节运用contrastive analysis(对比分析)的方法,以中文语言里的字“去”为例子,让学生分别用中文四声表达“去”在不同语境中的不同效果,引导学生总结:Different tones/pitches indicates different emotions in melody and Chinese language.

5.主题导入。 在多媒体试听和中文语言对比分析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总结归纳出结论:Music and Chinese language may use pitch changes/tone changes to deliver various emotions. Are there tone/pitch changes in English?学生通过导入活动,在教师的引导下,基于之前累积的理解概括出:话语中声调高低的变化,就是语调。

(二)课文主要内容讲解

1.听辨练习。教师设置两组例句,每组8-10句,每个句子都对应一个典型的句型。分别让学生听,同时提出要求,辨别出音调的区别和音调发生变化的地方。由听辨练习入手,可以使学习者首先接触正确发音,一开始就能自觉地模仿正确音调,有利于进一步模仿练习。辨音的实践,让学生充分思考,进入学习内容。

2.模仿练习。学生模仿跟读例句,集体跟读后给予一定时间自由练习,这个部分的口语练习,可以供学生单独练习,也可以小组练习互相听音、纠音。

3.理论归纳。在听、说练习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归纳降调、升调的语调变化、语调特征,帮助指引学生完成理论总结:英语的降调表示确定和完整,即说话人认为这句话已经完满。根据例句,总结使用规则:降调主要用在陈述句、特殊疑问句、表示命令的祈使句、感叹句等句子中。升调表示不确定、不完整,也表示我们的话还没有说完,或有待研究,征求别人的意见时也应用升调。

4.口语练习。这个部分有两个阶段:首先练习分别使用降调和升调表达的例句;然后通过对话形式练习。选取包含升调和降调的对话,让学生进行口语练习。通过对话形式的口语练习能使学习者自然、得体地使用所学的语言知识。对话练习应围绕某个特定的语言功能而展开,目的是达到活用语音知识,鼓励引导学生使用正确的语音语调得体交流。避免了枯燥生硬的孤立操练,接触真实、自然的语言,教学融入有意义、带语言情景的语言练习和任务型语言训练环境。

以上步骤设计基于归纳法,针对教学内容中的降调和升调,延续课堂的导入部分,可引导学生从较为熟悉的语言实践中辨析、发现规律从而归纳概念。语言教学中使用归纳法是指先让学生接触大量含有某个语言知识的语料信息,引导学生自己去观察、发现、提取、加工,进而从中总结、归纳出其规则和特性。有利于学生发现式学习、自主式学习的培养和逻辑思维能力的提高。

本单元内容的难点是升降调。降升调在中文鲜有使用,是EFL学生较不熟悉的内容,笔者在课堂多次试验发现,即使学生听到升降调表达的话语,也几乎不能捕捉到正确的话语信息,往往会误会说话人的态度。这说明升降调的讲解应当有别于降调和升调。针对这一教学难点,笔者拟采用以下演绎法设计教学。

1.问答提示。教师提出问题, Can we use both falling intonation and rising intonation in an utterance?If we use both falling and rising intonation in an utterance, what does it mean?

2. 理论讲解。基于学生对问题的思考,教师解释:升降调就是把降调与升调联合,表示对某件事肯定、有把握,同时附加一些保留、让步或暗含的对比。常用于含有对比的陈述句、含保留意见的陈述句、含警告口吻的祈使句等。

3.听辨练习。在理论讲解的基础上,选取使用升降调表达言外之意的生动例句,在听力练习中让学生接触正确语调,为模仿练习打下基础。除了多媒体听音,也可以通过师生互动进行:教师分别用降调、升调和升降调朗读同样内容的例句,学生根据理论和特征,快速判断何种语调类型,表达了何种态度、情感。

4. 口语交流。口语活动通过班级活动的方式进行。即教师为学生播放电影片段,消去原声让学生分组模仿表演对白,学生互评成绩,选出最能恰当地运用语音语调表达情感的小组。在语言教学中使用演绎法是指:教师在课堂上先呈现语言实例和表象规律,然后通过提供给学生大量这一语言规律的语料信息,引导学生通过反复验证这些规律,加深对语言规则和内涵的认识、理解。演绎法由理论到实践,直接明了,有利于学生在短时间内掌握大量知识。

综合运用演绎法和归纳法,使英语语音课程课堂教学气氛活跃,学生参与程度高,师生沟通渠道畅通,改变了英语语音课程简单操练、枯燥重复的教学现状。对学生而言提高了语言应用的交际能力,激发了学习兴趣,锻炼了英语语言应用能力和自主思考能力。

五、结论

当教师分析和描述一门语言时,对于生理和认知方面较成熟、学习动机较强、有一定基础的学生,可以采用归纳法,引导他们自主思考,从参与的语言实践中发现和总结规律;当面临较复杂的语言知识时,对于英语非母语的学生来说,演绎法应比归纳法更有效,这样才能让归纳法和演绎法在语言教学中充分发挥其有效性,达到语言学习的良好效果。因此,归纳法和演绎法的综合运用一方面能激发学习者的学习兴趣,使他们在理解掌握理论的同时,能自主参与语言实践,进行有意义的语言交际。另一方面,学生通过课堂实践,自主思考归纳总结理论规律的良好行为,能培养独立自主学习思考的能力。一旦学习者对语言知识有了全面的理解,并能够以有意义的话语形式反馈,就能够达到最佳的学习效果。一旦学习者能够培养这样的学习思维,就能够熟悉和理解语言规则,在不同语言、文化、交际场合中也能够举一反三,活学活用。所以教师应该在明确学习者的学习目标和对学习者本身的了解之下,将两种方法综合起来运用。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将语言知识和语言交际结合掌握,从而实现语音语调的教学目标:进行真实有意义的有效语言交际。

[ 参 考 文 献 ]

[1] H.Douglas Brown. Teaching by Principles: An Interactive Approach to Language Pedagogy[M]. Foreign Languag Tea?鄄

ching and Research Press,2001.

[2] Howard,George S.Basic Research Methods in the Social S?鄄

ciences[M].Glenview,Illinois:Scott,Foresman and Com?鄄pany,1985.

[3] Krashen,Stephen D.“Application of psycholinguistic resear?鄄

ch to the classroom.” Ed.Long,Michael Hand Jack C. Richards. Methodology in TESOL:Book of Reading[M].New York:Newbury House,1987.

[4] Lightbown,P.M. & Spada,N.How Languages areLearned[M].Oxford: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93.

[5] Nunan D. Second Language Teaching and Learning[M]. Heinle & Heinle/Thomson Learning Asia, 2003.

[6] 纪玉华.英语发音与朗读教程[M].厦门:厦门大学出版社,2007.

[7] 罗立胜,张莱湘.英语语音教学的回顾及对目前英语语音教学的几点建议[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2(10).

[8] 王桂珍.英语语音教程(第二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第10篇

关键词:高中数学;归纳意识;归纳思维

数学学科的特点之一就是具有很强的逻辑性,而数学教学的目的之一就是培养学生的数学逻辑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运算能力,让学生学会应用数学,参与社会实践活动。教师在数学教学中渗透归纳意识就会给学生提供更多的学习空间,学生的主体地位也能得到尽可能的发挥。培养学生的归纳思维可以让学生独立思考、探索研究,不仅能够让学生树立创新意识,还能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促使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这将更有利于学生的发展,真正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学生在进入高中数学学习后,就意味着他们将面临更多的变化,随之而来的是更多的困惑,这些因素常常使得学生感到苦恼,有些学生由于不能尽快地适应高中数学学习而使得成绩大起大落,心情低落,甚至排斥学习。因此,在高中数学教学中渗透归纳意识,培养归纳思维,是势在必行的。下面就高中数学教学中学生归纳思维的培养浅谈几点看法。

一、认识归纳、归纳意识,培养归纳思维

归纳的本质不仅是一种推理,一种思维方法,更重要的是一种数学思想,即概括处理经验事实、发现新知识的思想。

归纳意识是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形成的一些思维习惯或是自觉意识,是对某一类事物的若干个特殊形象进行分析,从而理出的一种思维倾向。这种思维是学生学习必须具备的能力,是学生是否能够学好数学的重要载体。

数学是一门实验性很强的归纳科学。新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要讲逻辑推理,更要讲道理,通过典型例子的分析和学生自主探索活动,使学生理解数学概念、结论逐步形成的过程,体会蕴含在其中的思想方法。”可以说,在高中数学教学中渗透归纳意识是新课程教学理念的体现,学生归纳思维能力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学生数学能力的高低,因此,在高中教学中要重视学生归纳思维的

培养。

二、高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归纳思维策略

1.数学知识的归纳

学生学习知识的过程中首先是通过接受和记忆去积累相关知识,但是“学”不是仅此而已,还必须对掌握的知识进行进一步的消化、提炼,不仅弄“懂”知识,还要弄“透”知识,做到融会贯通,只有这样,学生才能真正把所学的知识转化成自身的能力,而这个消化、提炼的过程就是学生对知识的归纳总结过程。因此,要想培养学生的归纳思维,首先就要加强学生对知识归纳总结的能力,促使学生构建自己的知识体系,这样更利于学生整体掌握知识,深化对知识的理解。

【例】指数函数与对数函数学习后,我让引导学生对这两个函数的图形、定义域、值域、单调性、奇偶性、过定点、底互为倒数的关系、同底数指数函数与对数的图像关系等进行归纳总结,并制成图表,这样可以让学生更加一目了然地掌握知识,更便于学生进行记忆和理解,促进学生的知识迁移,形成良好的认知结构。

2.题型和解法的归纳

在高中数学教学中,最常见的教学方法就是“题海战术”,但很多学生往往迷失在题海中,越来越无力。其实要想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最重要的是提高学生的解题思路和解题技巧。基于数学而言,在解读答某一类问题的时候,它的解法往往是具有一定的匹配性,因此,在教学中要适时地引导学生对题型和解法进行归纳,让学生找到规律,进而不在畏惧数学。

【例】对函数值域求法归纳,高一数学教学时,我发现很多学生在解题上存在着困难,基于此我设计了如下的六组题目:

组1:(1)函数y= +2的值域?

(2)函数y=x2+3的值域?

组2:(1)函数y=x2-2x+3的值域?

(2)y= 的值域?

组3:已知f(x)=x2-2x的定义域为[0,3],求值域?

组4:(1)函数y= 的值域?

(2)函数y= 的值域?

组5:求函数y= 的值域。

组6:求函数y=2x- 的值域。

通过这6组题目引导学生归纳总结出求函数值域的六种基本方法,即观察法、配方法、图像法、分离系数法、判别式法、换元法以及与这六种求值域相匹配的题型。通过引导学生对题型和解法的归纳,促使学生记忆,形成固有的模型和通法,那么学生在解题中就更能得心应手。

3.思想方法的归纳

数学是一门思维的科学,也就是说思维能力是学生学好数学的核心能力,而数学思想方法就是数学中所蕴含的一般的思维规律。数学思想方法不是固定于某一类型题中,而是在若干个问题中都能用的,对学生的解题起着指导性作用,对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对思想方法进行归纳,可以让学生对知识进行深层次的挖掘,发现隐藏在不同层面下的统一性,从而加深对知识的认识。对“同一思想”进行归纳,可以让学生把零散的知识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建构知识网络。

总之,要想提高数学学习能力,贵在“勤思索、善归纳”,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学会归纳,掌握归纳的方法,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数学的能力。

参考文献:

第11篇

关键词:转化;类比;归纳;数学素养

2012年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颁布,其中有这样一段话读来引人深思:数学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数学素养是现代社会每一个公民所必备的基本素养。数学教育作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一方面要使学生掌握现代生活和学习中所需要的数学知识与技能,一方面要充分发挥数学在培养人的科学推理和创新思维方面的功能。“初步学会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观察、分析现实社会,去解决日常生活中和其他学科学习中的问题”。是啊,以前我们教师总是在“教”数学,而今,我们正在尝试“做”数学。传统的“满堂灌”的讲授方式已不适应如今的社会发展,学生被动地听和“强迫接受式”教学模式无法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课程标准”的规定是有弹性的,其范围应涉及认知、情感、动作技能三个领域,也隐含着教师不是教科书的消极教授者,而是教学方案积极设计者。

英国的贝尔纳曾说过:良好的方法能使我们更好地发挥运用天赋的才能,而拙劣的方法则可能阻碍才能的发挥。类比、转化、从特殊到一般等思想方法,在数学学习和研究中经常用到,所谓类比,就是由两个对象的某些相同或相似的性质,推断它们在其他性质上也有可能相同或相似的一种推理形式。数学解题与数学发现一样,通常都是在通过类比、归纳等探测性方法进行探测的基础上,获得对有关问题的结论或解决方法的猜想,然后再设法证明或否定猜想,进而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类比、归纳是获得猜想的两个重要的方法。

连续从事小学数学低段的教学,在实践中不断总结经验教训,我们教师常常发现小学数学低段的教学和学习中,孩子们总会在同一类的简单问题上反复出错。俗话说:万丈高楼平地起。低段数学教学实为高段数学教学的基础和基石,这种数学素养的培养对于学生的成长与发展有着深远的意义。为此我尝试将转化、类比、归纳的数学思想渗透到低段的数学教学中,请各位同仁给予指正。下面就从几个实例谈谈这三种方法在段小学数学低段教学中的应用。

一、转化让看似难题的问题迎刃而解

《国语・越语下》:“得时无怠,时不再来,天予不取,反为之灾,赢缩转化,后将悔之。” 韦昭 注:“转化,变易也。”

例如:苏教版第三册数学书23页“认识乘法复习”第11题:

在考试时往往增加难度变化成小朋友购物题,分别罗列出如文具盒、橡皮、铅笔、小刀等若干物品及单价,请同学们依次解决以下的3~4道小题。在教学中我和同学们一起研究、探索,引导同学们总结出方法:在小题目的物品下方如上题“蛋糕”下用铅笔标注(每块3元)则将多个单价物品的问题转化为

“我买5块蛋糕,用了多少元?”的问题,读题时加的这小小一每块3元笔,作用之大可见一斑,使学生不至于在计算中出现“张冠李戴”的现象,从而化简了问题。此类问题会延续到小学三年级及以上的乘法问题中,多次阅卷中我们也发现不同年级的学生都会将单价乘错。而运用了这个小小的“转化”方法,看似难倒众生的易错题,错误率将大大降低。

二、善类比,优生更优,数学素养根植于心

学习了苏教版二年级上册“乘法口诀(一)”和“口诀求商(一)”这两个单元的知识后,一种常见的表格题却令学生们失分严重。

同学们由于受思维定势的影响,在计算中要么乘法一乘到底,要么除法一除到底。当然这其中也有审题不细致造成的失误。在教学中我将类比法借鉴到低段的数学教学中,将一题变为几题一起板书在黑板上,激发同学们的求知欲望,可横比(比表格中的变化),也可纵比(比表头中的数量关系)。虽说孩子们年纪小,但智慧的火花却闪耀着动人的光芒――通过类比分析,二年级的学生也能掌握其中的变化规律,分析异同,从而达到由三种题型发散辐射到更多题目的解题思路和模型建构。优生对此类题目解决运用更加灵活(有些孩子竟然学会了在解决分西瓜的问题中自觉运用表格去解决问题,思维灵活,思路开阔),大多数的孩子在解题的思考中,获得了数学素养的培育。

三、勤归纳,数学王国不再神秘,好习惯,逐步养成

从词义上说,归纳的基本释义:①归拢并使有条理(多用于抽象事物):归纳[Induction] [逻辑] 从部分到整体,从特殊到一般,从个别到普遍的推理。可见,归纳思想对于数学的学习还是大有裨益的。

例如:学习“认识平均分”之后,有一类题目是根据图意看图填空,或先填空再列式。

这三道题目其实是一类量型。第7题,低年级的孩子很少出错,而8(1)和9(1)甚至9(3),出错的同学却多了起来。问题讲解时我并没有单独讲解,而是采用了层层递进的方式,并采用小组合作探究,引领同学们从出现的错误问题入手,边比较边总结。最终孩子们在老师的引导下,学会了归纳总结,将三道题目的难易程度和解决方法做了归纳:第7题属于较简单的问题,题目将乘、除关系已经列在算式中了,所以不易出错;而8(1)和7(1)的量型本质上是一样的,只是需要我们自己去梳理其中的数量关系;9(1)只是在前两题的基础上增加了难度,把题目中的已知条件变为括号,请我们把已知条件补充完整再列式。

我想通过这样详细的分析、比较,最终归纳形成了方法,学生们对这个知识点的理解和把握更加深入和灵活了。

综上所述,其实小学数学低段教学中,我认为转化、类比、

归纳的思想并不孤立存在,而是相互依存的。还有很多计算和解决实际问题的实例中体现着以上三种思想的融合与促进,遗憾的是在此不能一一枚举。

教师在引导中激“思”,对于学生而言,知识已化难为易,学生就会主动去发现一些原先并未注意的研究点,从而形成独到的学习方法和逐渐形成良好的数学素养,在审题和解题中就会渐渐养成良好的习惯,并带动其他学科的学习和进步。这不正是我们所有教师共同的心愿吗?

参考文献:

[1]2012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修改稿)解读(2012-07-09 )

第12篇

【关键词】归纳;总结;英语学习

英语课程改革的重点就是要强调课程应从学生的学习兴趣出发。在教学实践中,我发现学生开始学英语时兴趣还比较浓厚,但是时间一长,慢慢就产生了厌烦心理,究其原因在于很多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渐渐的觉得“英语知识点太多,琐碎、枯燥、不好记”。为了帮助学生解决学习中遇到的这一问题,在教学过程中,我尝试运用归纳总结法对学生所学知识进行归纳总结,化繁为简,增加英语的趣味性,从而激发了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和进取心。下面将介绍本人在教学中的具体作法。

(1)归纳总结有助于科学记忆单词,提高记忆效率。

单词是构成英语句子与课文的基本元素。单词的掌握与否,很大程度上也决定了对英语句子、课文的理解水平。在教学中,我尝试用归纳总结法进行词汇教学,提高了学生的记忆效率。

①合理使用字母组合。在学习英语单词是,我们往往会遇到一些比较长的单词,如果没有好的记忆方法只靠死记硬背很难把单词记牢固,而且很容易出现字母颠倒的情况。那么,怎么来记忆这些较长的单词呢?首先,要让学生学会划分音节,通过划分音节把一个较长的单词划分为几个容易记忆的单位。

②利用词缀。我们知道,在英语单词中词缀可以派生出与词源相关的很多单词。所以对词缀进行归纳总结也有助于学生准确的掌握单词。通过归纳,学生不仅理解了副词,同时也了解一些易与副词相混合的形容词,扩展了词汇量。

(2)初一学生学习了book,look,good,food,room,cook,foot等等。我给学生归纳了 “oo”的发音。一般情况有三种:[U:] [U] [Q] 。尤其是[U:] 和 [U]在很多单词里极易混淆,因此,我给学生介绍了下面的“oo”字母组合歌:

k, d之前都发短, foot,food恰相反。

血与水灾特殊看,屋子后面寻短见。

面条太长扯不断,其他长音最常见。

释义:第一句,英语中d,k之前的 “oo”组合都发[U] ,如good,book ,look,cook,wood等;第二句,foot与food中“oo”的发音恰好与第一句的规则相反,food发[U:],而foot发[U] ;第三句,flood与blood特殊,都发[Q];第四句, room如果作为单词后缀,要发[U] ,如bedroom,diningroom,bathroom等。

除去以上几种情况以外的oo组合都发[U:] 如,boot,noon,room,tool,tooth,pool等

以上归纳中,出现了初一阶段未学的几个新单词 “木头” “血” “洪灾” 。

“餐厅” “浴池” “靴子” “工具” “游泳池”等等。课后有的学生开始查字典,有的学生问老师,好奇心特别强。

(3)初二上学期学生接触ly副词,如carefully,quickly,hungrily,happily, heavily,strongly,nearly,easily等,对副词的概念还很模糊,因此我帮学生进行了归纳和总结:以ly结尾的不全是副词,有些却是形容词,如friendly,daily,motherly,fatherly,brotherly,sisterly,homely,weekly,yearly等,另外很多单词词尾虽没ly,但也具有副词词性,如hard,late,loud,most等。

通过归纳,学生扩展了词汇量,掌握了 “母亲般的”, “姐妹般的”, “日常的”, “每周的”等等。

(4)有关交际用语中提建议的一些句型,我在教学过程中也帮助学生进行了归纳。

①Let's do sth。这是英语中一个十分常用的句式,直接提出建议,有时,在后面加入 “shall we?”,是语气更加委婉 Let's go to the cinema tonight, (shall we?)。

②Shall we。。。?这个句式语气较为委婉。Shall we go skating this afternoon?

③What about/How about (doing) sth? “…怎么样?” What about a glass of milk?/ How about going to the shop tomorrow?

④Why not do sth?(=Why don't you do sth?)这个句式的语气较强,可译作 “何不…呢?” Your shoes are old。Why not buy a new pair?

⑤You'd better (not)do sth。 “你最好(不)…” It's very cold outside。You'd better wear warm clothes。/ You'd not go out。

⑥Advise(not)to do sth/suggest that …(should)…

⑦其他句式。如 I think you should help your classmate with his English。/ I'm afraid you have to finish your homework this morning。

通过归纳,可以帮助学生举一反三,在课堂上操练这些句式,增强熟练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