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期刊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我国的四大盆地

我国的四大盆地

时间:2023-05-30 10:55:24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我国的四大盆地,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第1篇

1、柴达木盆地

2、柴达木盆地是中国三大内陆盆地之一,属封闭性的巨大山间断陷盆地,曾属中国四大盆地之一。位于青海省西北部,青藏高原东北部,主要在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

3、柴达木盆地曾是中国四大盆地之一,地势最高的盆地。柴达木不仅是盐的世界,而且还有丰富的石油、煤,以及多种金属矿藏,如冷湖的石油、鱼卡的煤、锡铁山的铅锌矿等都很有名。所以柴达木盆地有“聚宝盆”的美称。

4、柴达木盆地属高原大陆性气候,以干旱为主要特点。年降水量自东南部的200毫米递减到西北部的15毫米,年均相对湿度为30-40%,最小可低于5%。

5、柴达木盆地自然景观为干旱荒漠,主要土类为盐化荒漠土和石膏荒漠土。后者主要分布于盆地西部,草甸土、沼泽土一般均有盐渍化现象。

6、柴达木盆地不仅是中国盐矿之最,也是世界盐矿之最,因此,柴达木盆地又称为“盐的世界”。

而近年来随着人类脚步的不断发展导致柴达木盆地受到破坏,所以,我国采取大量的措施来恢复生态。

(来源:文章屋网 )

第2篇

美国西部工业区的(电子,飞机制造等)工业比较发达。

南美洲没有寒带的(气候类型)

南美洲东部平原和高原(相间排列)

密西西比河流经(一个国家)

澳大利亚沿南回归线,从东到西,植被为森林,草原,荒漠

南极(企鹅)是特有动物,它是一种不会飞的鸟类

夏至日我国白昼最短的地方在(曾母暗沙)

我国纬度位置最南面的省(海南)

北回归线从东向西穿过的我国省级行政区是(台湾,广东,广西,云南)

我国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西北,西南,东北地区)

我国的侨乡主要分布在(粤,闽)

渤海和黄海的海底全部是(大陆架)

云贵高源(喀斯特地形分布广泛)

我国四大盆地中,纬度的是(准噶尔盆地)

我国三大平原基本连成一体(是我国重要的农耕区)

我国夏季气温最低的地区是(青藏高原)

第3篇

学习地理,地图不但是不可缺少的工具,而且是获取地理知识的重要来源。所以说,地图与地理学是分不开的,它不是简单的学习工具,而是构成地理学的有机组成部分,是地理教材文字内容最好的说明和补充。地图给人的特殊感受,在很多方面优越于自然语言,在传播空间信息方面,千言万语不及一张地图。因此地图教学是地理课的核心内容。

一、以图导课,增强直观印象

心理学研究表明,人的认知是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的,地理教学也应遵循这一规律。例如,教学《中国的地形》一章,导课时,教师用地图展示气势磅礴的青藏高原(堪称世界的屋脊),鱼米之乡的长江中下游平原,辽阔富饶的内蒙古大草原,号称聚宝盆的柴达木盆地,以及起伏和缓的辽东丘陵和地势险峻的天山等。通过这几幅实物地图的展示,学生头脑中留下了非常直观的地形景象,有的学生情不自禁地感叹“我国地形这么复杂多样”,还有学生则赞叹“江山如此多娇”。教师接着总结:“是的,我们的江山是非常秀美的,我国地形是多种多样的,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我国地形的概况。”这样既增加了学生对中国地形的直观印象,又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望,培养了学生的爱国情操,使学生的学习效率大大提高。

二、以图释图,转变思维方式

思维在教育教学工作中有着特别重要的意义。学校教育的一个中心目标就是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地理教材中有一些复杂而抽象的地图,利用它解决实际问题时,大部分中学生感觉比较困难,如果教师能及时引导学生转变思维方式,那么肯定会出现“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效果。例如,讲授《时区和日界线图》时,可让学生做例题:莫斯科于今天当地时间下午3点钟有一场精彩的中俄篮球比赛。在北京中央电视台直播的时间应是几点钟?大部分学生一看见有关时区的问题就发懵,要是能跨学科转换,改变思维方式,把这种地图化繁为简,用数轴表示,0时区为中心,东时区为正数在标有数轴方向的一端,西时区为负数在相反的一端,再明确两个地点所属时区,然后转化为相应的整数,这道实际应用题很快变成了整数内的简单加减法。莫斯科在东三区的时间标3,北京在东八区的时间标8,数轴右边的数减去左边的数为时差(8-3=5),已知左边求右边加上时差,相反减时差(下午3点用24时记为15点15+5=20),这道题答案为晚上8点。又如,例题:家住广州的一位同学,要给在纽约某研究所访问的父亲打电话,要电话到研究所办公室的时间,选择在广州中午2点,这合适吗?为什么?同样如法炮制。这样做情趣盎然,既巩固了所学知识,又锻炼了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三、绘图小结,简明扼要

填图、绘图是地理教学的重要环节,但不少学生却视为地理学习的一大难点。教师如果能在授新课后绘图小结,把所学内容落实到地图上,并指导学生填图,绘制直观、简明的地图,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攻破难关,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动手绘图能力。如在总结《中国地形》一章时,教师绘制一幅中国轮廓图,在图中适当的位置填上我国四大高原、四大盆地、三大平原、主要山脉等。这样不仅起到了小结的作用,还为学生做了绘图的表率,学生也跟着模仿,培养了学生的绘图能力。地图能获取信息,也容纳很多信息。地图是信息的载体,把一节课的知识落实到地图上,就实现了知识由繁化简的过程。

四、使用多媒体,方便地图教学

根据地理的学科特点,地图使用频率高而且变化大,使用CAI地图切换非常方便,只须鼠标轻轻一点,所需地图就映入眼帘,课堂容量大,教学效率高。比如《中国地形概况》一章,教师用17张地图,就把中国的四大高原、四大盆地、三大平原、主要山脉展现得很清晰。倘若按传统教学,光变换教学挂图,就浪费半节课时间,更何况有的学校还没有教学挂图。CAI的另一优点是变静态为动态,变无声为有声,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吸引学生的注意。

孔子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这里的“好”和“乐”指的就是兴趣。学习活动是一项紧张、艰苦而枯燥的活动。因此,教学方法灵活多样,课堂教学中呈现的刺激物新颖、强烈、多变,能引起学生长时间的兴趣和注意力。如在讲台湾省时,利用多媒体CAI进行动态模拟,使静止图成为动态图,学生边观察、边操作、边思考讨论,既活跃了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也体现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发挥了学生的能动作用,使教与学成为有机的整体。例如,在讲火烧寮成为我国“雨极”的成因时,教师先用动态箭头显示该地的冬季风不断从东北海洋吹来,夏季风不断从东南海洋吹来,加上有一股强大的暖流经过,来让学生推断出这里空气的水汽含量多,然后再显示出该地区的地形图、地形雨形成模式图,这样学生就很容易理解为什么火烧寮会成为我国的“雨极”。

总之,应用地图教学可以大大提高课堂容量和课堂效率,这是地图在教学中的最大优势。学生读图、析图能力的培养应结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循序渐进地贯穿于平常的教学中。教师要通过练习从多层次、多角度引导学生用图来解决地理问题,促进其心理地图的形成。经过长期的积累,学生头脑中逐步树立起地理事物直观、立体的形象,“死”图变“活”图,识图能力才能提高。地理教师要善于启发学生运用简图来说明问题、解决问题,使学生养成读图、析图、绘图、用图的习惯。这对减轻学生负担,夯实基础,培养能力,发展智力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通过地图教学,学生能学到终身受用的地理知识及地图知识。

第4篇

世界上最狭长的国家,智利 智利是南美洲西部的一个国家,为于安第斯山脉的西部。智利这个国家东同阿根廷为邻,北与秘鲁、玻利维亚接壤,西临太平洋,南与南极洲隔海相望。它的海岸线总长已经达到了1万千米,南北的长度达到了4352千米,而东西的宽度最宽的也仅仅只有362.3千米,最窄的只有96.8千米。在地图上看智利,就像是一支又瘦又长的毛笔一样,被称为世界上最狭长的国家。

智利拥有超丰富的自然资源 智利不仅是世界上最狭长的国家,也是一个自然资源很丰富的国家,矿产资源、森林资源、渔业资源、铜矿资源等等。16世纪的时候智利发现了金矿,17世纪的时候则是发现了银矿,而18世纪的时候发现了铜矿。智利的硝石与铜矿在智利的经济发展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智利是世界上产铜和出口铜最多的一个国家,被称之为铜矿王国。而且智利是世界上唯一生产天然硝石的国家。

智利,第一个与中国建交的南美洲国家 在1970年,这个世界上最狭长的国家智利与我国建交了,它是第一个与中国建交的南美洲国家。而且智利也是第一个承认中国完全市场地位、与中国签署双边贸易的国家。建交以来两国关系发展顺利,双方高层接触频繁,经贸合作日益扩大,在国家多变领域保持良好合作。

点击查看智利葡萄园

智利是葡萄酒的天堂 因为智利是世界上最狭长的国家,所以受东部的安第斯山脉和西面太平洋的影响,气候复杂并且多样,使得智利的气候很难用一句话来概括,但也是因为智利的气候多样,对普通园的生长很有帮助,为普葡萄的生长创造了一个世外桃源,几乎每个地方都能够找到青翠的葡萄园。

智利是全世界极少数未遭根瘤蚜虫灾害的葡萄酒产区之一,地理环境造就的天然屏障,使得外来物种和病虫害很难进入这个国度,因此,智利也保留了许多老藤的葡萄树藤。

本文已完,阅读推荐:

世界上最长的海沟,秘鲁-智利海沟(全长5900千米)

世界上最长的山脉,安第斯山脉被称为南美洲脊梁(全长8600千米)

世界上最长的内流河,伏加尔河(全长3692千米/138万平方千米)

中国四大盆地,最大的盆地塔里木盆地好似一个巨大的碗口

第5篇

杜威的“做中学”理论充分体现出活动教学的思想,皮亚杰因为主张活动教学而对口授法、直观教学法以及程序教学法持有批判的态度,他认为这些注入式的教学方法与活动教学相对立。概括来说,活动教学法认为,儿童与成人社会不是“一种单方面的关系”,而是“一种交互作用的关系”,儿童不应该被灌输现成的知识,而应该通过自己的努力和亲身体验去完成正当的行动。在这种思潮的影响下,活动教学日益引起大众的广泛关注。

二、“活动”栏目教学在初中地理课堂教学中的重要性

在现行的“人教版”初中地理教材中,除了课文系统,还有“阅读材料”和“活动”两大栏目,其中,“活动”栏目在整个教材中占有很大的比重。例如,在“人教版”《地理》教材(八年级上册)中,共有“活动”栏目35个,共计51页,占全书109页中的47%,其中一节教学内容中的“活动”项目更是多达4个,可见其在地理教材中的重要性。“活动”栏目以教材为载体,大量穿插于课文之中,既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拓展视野,培养创新思维,又可以加强学生探究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还可以帮助教师退出课堂“主宰”的位置,实现以学生为主体,此外,教师能够结合“活动”内容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通过创设情境引导学生主动建构知识体系。

三、“活动”栏目教学在初中地理教材中的功能

(一)类型多样,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按照不同的分类依据,我们可以将“活动”划分为多种类型。多种多样的“活动”栏目以不同的形式出现在课文中,会给人一种耳目一新的感觉,给枯燥的课堂平添几抹亮丽的色彩。由于初中生逻辑思维的发展程度还不完善,对于某些抽象事物并不能完全理解;因此,如果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只是运用语言传递信息,则可能导致教学效果不尽如人意。以“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第一章第三节“民族”一课为例,该内容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掌握我国是56个民族组成的多民族国家,并了解各民族不同的风俗、习惯、文化特点等;在实际教学中,要实现前一部分的教学目标,可以通过教师的讲授将教学内容传递给学生,后半部分教学目标若仍然通过教师告知给学生,则学生只能采取“死记硬背”的方式掌握学习内容,难以保证良好的教学效果;此时,教师可以采取教材中第17页的“活动”栏目来开展教学,采用PPT展示图像和视频的形式向学生呈现各个民族的文化特色,不仅可以吸引学生的眼球,激发学习的兴趣,而且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状态下学习知识,并且印象深刻。

(二)检验学生的学习效果

完成课堂教学后,教师通常采用考试的方式了解学生是否掌握了教学内容。但是,初中地理课程每周的教学时间只有2课时,若教师在课堂中花费大量时间检验学生的学习效果,会导致教学任务难以完成。“活动”栏目能够帮助中学地理教师解决这个难题,既可以巩固学生之前所学的知识,又可以检验学生是否真正掌握了教师的讲授内容。以“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第二章第一节的“地形和地势”为例,本节内容中包含许多学生需要掌握的知识点,包括识记位于阶梯分界处的山脉名称与四大高原、四大盆地以及三大平原的名称。实际教学中,很多学生在教师讲授中记不住相关内容,影响了教学效果;此时,若教师借助教材第28页的“活动”栏目开展教学,则会显著增强教学效果,该“活动”要求学生参照前文在图上填出我国地势阶梯分界线的主要山脉名称,将四大高原、四大盆地及三大盆地的名称填入表中,如此一来,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得以巩固所学知识,既强化了记忆,又提高了教学效率。

(三)可以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

新课标提出“发展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地理学科与其他学科的不同之处在于,学生在思考问题时需要运用地理视角来看待问题,因此,教师有必要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有效开展“活动”栏目就可以逐步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例如,在学习“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一章第一节“地球和地球仪”内容时,学生因为刚刚接触地理学科而感到陌生,不知如何学习,此时,就需要教师充分利用“活动”栏目开展教学工作,第5页的活动要求学生动手操作,按照书中的步骤制作地球仪,既可以培养学生学习地理的热情,又可以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还能增强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与空间观念,培养了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

四、“活动”栏目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与实施策略

(一)存在的问题

1.教师对“活动”栏目不重视从笔者所在的实习学校来看,教师在初中地理教学实施过程中主要采用传统的讲授法,授课过程以课文内容为核心,“活动”栏目的开展视课堂教学时间而定,有时为了节省课堂时间,教师会直接省略这一部分教学或者布置为课后作业,由学生在课后自行学习。但是,“活动”栏目中的某些问题存在一定的学习难度,学生需要在教师的引导下才能完成。2.活动教学形式单调开展“活动”栏目的目的是为了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开阔思维和视野、增加实践能力,但是,一些教师在实施过程中为了活动而活动,偏离了“活动”栏目最初设定的教学目标;一些教师在带领学生完成“活动”栏目的过程中,只是采取单一的“师问生答”形式,教师在提问几个学生之后进行简单的总结性陈述;还有一些教师为了完成“活动”栏目的教学任务,直接将答案告知给学生,让学生以笔记的形式记录下来,旨在应付考试。上述“活动”栏目的开展形式与新课改的初衷相背离,难以达到“活动”栏目的教学效果。3.学生对“活动”栏目的认识上有偏差学生对于“活动”栏目的认识上也存在一定的偏差。长期受应试教育影响的中学生习惯于接受讲授型知识,而不太接受探究型知识,以至于一部分学生认为“活动”栏目是可有可无的教学部分,在学习过程中敷衍了事,没有充分认识到“活动”在教学中的重要地位。

(二)“活动”栏目的实施策略与建议

1.改变教师的教学观念教师的教学观念对学生的学习效果有一定的影响,因此,在开展教学工作之前,教师应该从教材解读和新课改理念的认识等方面做好充分的准备。“活动”栏目的开展应该以新课改理念为基准;教学过程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中心;教师应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用一些新颖的教学方法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也要将自己的角色从领导者转变为引导者,成为学生学习的好伙伴。2.创设情境,让学生学习生活中有用的地理根据新课标提出的教学理念,初中阶段需要学生“学习生活中有用的地理”,那么,教师在教学中就应该联系生活实际,既组织与学生生活息息相关的地理知识传递出地理思想,又创设适当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地理学习热情。例如,教学“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第二章第一节“地形和地势”内容时,由于本节内容的知识点繁多,需要学生熟悉各个阶梯地形与分布其上的众多山脉。为了提高学习效率,教师可以创设一些情境,并编写一段顺口溜帮助学生记忆,即:我国西高东部低,地势大致呈阶梯;一级海拔超四千,青藏高原是屋脊;一千两千是二级,宽广高原和盆地;平原丘陵是三级,海拔低于五百米;昆仑祁连横断山,一二阶梯要记全;大兴太行巫雪峰,二三阶梯分得清。在轻松的氛围中,学生既培养了学习兴趣,又能熟记知识点,学习了“生活中有用的地理”还使得课堂教学生动有朝气。3.转变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态度影响学习效果,如果学生没有端正的学习态度,则很难学好地理。由于初中生还处于心智不完全成熟的状态,易受他人的影响,需要教师多培养一些正确、积极的学习态度,并使他们了解到“活动”栏目在教材中的重要性,进而转变学习态度,增强学习效果。此外,学生能够在地理教师的引领下进入一个轻松的学习环境,通过“做中学”积极探索“活动”栏目中的每一个问题,锻炼了探究能力与实践能力。

五、结语

第6篇

知识的确是天空中伟大的太阳,它那万道光芒投下了生命,投下了力量。下面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初中地理知识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初中地理知识1疆域和行政区划

1.位置

我国的海陆位置:亚洲东部、太平洋的西岸.

我国的经纬度位置:我国领土南北跨越的纬度近50度,大部分在温带,小部分在热带,没有寒带.我国东西跨越经度60度多,最东端的乌苏里江畔和最西端的帕米尔高原时差4小时多.

2.辽阔的疆域

我国领土辽阔广大,总面积约960万平方千米,仅次于俄罗斯、加拿大,居世界第3位,差不多同整个欧洲面积相等.我国领土的四端为:最东端在黑龙江和乌苏里江的主航道中心线的相交处(135oE多),最西端在帕米尔高原附近(73oE),东西相距约5000千米,南端在曾母暗沙(4oN)、最北端在漠河以北黑龙江主航道的中心线上(53oN),南北相距约5500千米.

3.疆界和邻国

我国陆上疆界两万多千米与我国相邻的国家有14个.东邻朝鲜,北面是俄罗斯、蒙古,西北和西南面同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阿富汗、巴基斯坦、印度、尼泊尔、不丹接界.南接越南、老挝、缅甸.

我国大陆海岸线长达18000多千米,自北向南濒临的近海有渤海、黄海、东海和南海.我国的领海,是指从海岸基线向海上延伸到12海里的海域.渤海和琼州海峡为我国内海.沿海分布有台湾岛、海南岛、舟山群岛、南海诸岛等5000多个大大小小的岛屿.同我国隔海相望的邻国有:韩国、日本、菲律宾、马来西亚、文莱和印度尼西亚六个国家.

4.行政区划

我国现在行政区基本划分为省(自治区、直辖市、特别行政区)、县(市、自治县、自治州)和乡(镇、民族乡)三级,省级行政单位包括23个省、5个自治区、4个直辖市和2个特别行政区.在历史上全国划分东北区、华北区、华东区、中南区、西南区和西北区6个大区.香港、澳门是我国领土的一部分.中英两国政府于1984年12月签署有关香港问题的联合声明,我国政府于1997年7月1日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在香港设立香港特别行政区,实行"一国两制".

我国同葡萄牙政府于1987年4月在北京共同签署了关于澳门问题的联合声明,声明重申,澳门是中国领上.我国政府已于1999年12月20日对澳门恢复行使主权,在我行使主权下的澳门实行"一个国家,两种制度"

初中地理知识2人口和民族

1.我国是世界人口最多的国家

截止2006年12月31日,我国约有13亿人口,约占世界人口总数的1/5略强,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我国人口的分布是东南多,西北少.农村人口比重大,占57%,城镇人口比重小,只有43%.

2.华侨与华人

我国的有3000多万华侨和华人分布世界各地.侨胞原籍以广东、福建两省最多,这两省许多地方一向以侨乡著称.

3.控制人口增长速度,提高人口素质

我国人口的突出特点是人口基数大,人口增长快.因此,推行计划生育仍然是我国一项基本国策.控制人口增长速度,提高人口素质,仍然是加速实现四化的当务之急.

4.多民族的社会主义国家

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社会主义国家.全国共有56个民族.汉族人口最多,约占全国人口的92%.其他55个民族人口较少,统称少数民族.少数民族中人口最多的是壮族,有1600多万.人口在400万以上的还有满、回、苗、维吾尔、彝、土家、蒙古、藏族等汉族分布遍及全国,主要集中在东部和中部;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西南、西北和东北等边疆地区.总之各民族的分布特点是大杂居,小聚居.

初中地理知识3地形

1、:我国的地形特征

我国地形复杂多样,平原、高原、山地、丘陵.盆地五种地形齐备,山区面积广大,约占全国面积的2/3;地势西高东低,大致呈三阶梯状分布.西南部的青藏高原,平均海拔在4000米以上,为第一阶梯.大兴安岭一太行山一巫山一云贵高原东一线以西与第一阶梯之间为第二级阶梯,海拔在1000米一2000米之间,主要为高原和盆地.第二阶梯以东,海平回以上的陆面为第三级阶梯,海拔在500米以下,主要为丘陵和平原.

复杂多样的地形,形成了复杂多样的气候;我国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的特点,有利于湿润空气深人内陆,供给大量水汽;使大河滚滚乐流,沟通东西交通;大河由高一级阶梯流人低一级阶梯的地段,水流湍急,产生巨大的水能.

2.:主要山脉分布

东西走向的三列:由北而南为天山一阴山一燕山;昆仑山一秦岭;南岭.东北一西南走向的三列:从西而东为大兴安岭一太行山一巫山一雪峰山;长白山一武夷山;台湾山脉.

南北走向的2条:贺兰山;横断山.西北一东南走向的有2条:阿尔泰山、祁连山.在我国和尼泊尔交界处的喜马拉雅山脉主峰一珠穆朗玛峰,海拔8844米;是世界最高峰.

3.高原、平原、盆地和丘陵

四大高原的特点和分布:青藏高原位于我国西南部,平均海拔在4000米以上,是我国最大、世界最高的大高原.其特点是高峻多山,雪山连绵,冰川广布,湖泊众多,草原辽阔,水源充足.内蒙古高原在我国北部,包括内蒙古大部和甘、宁、冀的一部分,海拔1000米左右,是我国第二大高原.其特点:地面开阔平坦,地势起伏不大;多草原和沙漠.黄土高原位于海拔为1000米一2000米.地面覆盖着疏松的黄土层,是世界上黄士布最阔、最深厚的地区;水上流失严重;千沟万壑.云贵高原岩溶地形广布;山岭起伏;崎岖不平.

四大盆地的分布及特点:四川盆地位于四川东部,因广布紫色砂页岩,有‘红色盆地"和"紫色盆地"之称,是我国地势最低的盆地:塔里木盆地位于新疆南部,呈环状分布,中部的塔克拉玛干沙漠是我国最大的沙漠,是我国最大的内陆盆地.柴达木盆地位于创省西北部,大部分为戈壁、沙漠,东部多沼泽、盐湖,是我国地势最高的典型的内陆高原盆.

三大平原的分布和特点:东北平原,地表以肥沃的黑土著称,海拔多在200米以下,周围面积最大的平原.华北平原地势低平,千里沃野,是我国第二大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位于长江中下游沿岸,地势低平,河网密布,湖泊众多.

主要丘陵:辽东丘陵、山东丘陵、东南丘陵等.

4.主要地震带和火山分布区

我国是多地震的国家之一,主要分布地区:①东南部的台湾和福建沿海;②华北太行沿线和京津唐地区;③西南青藏高原和它边缘的四川人云南两省西部;④西北的新疆、甘肃、宁夏.

初中地理知识4气候

1.:气温和温度带

我国属季风性气候区,冬夏气温分布差异很大.气温分布特点为:冬季气温普遍偏低,南热北冷,南北温差大,超过50℃.主要原因在于:冬季太阳直射南半球,北半球获得太阳能量少;纬度影响:冬季盛行冬季风.夏季全国大部分地区普遍高温(除青藏高原外),南北温差不大.主要原因在于:夏季太阳直射北半球,北半球获得热量多;夏季盛行夏季风,我国大部分地区气温上升到最高值;夏季太阳高度大,纬度越高,白昼时间越长,减缓了南北接受太阳光热的差异.冬季最冷的地方是漠河镇,夏季最热地地方是吐鲁番,重庆、武汉、南京号称我国"三大火炉".

无霜期和生长期:我国各地的无霜期,一般来说,由南向北、由沿海向内地逐渐缩短.

霜期长则作物的生长期也长.反之则短.

2.降水和干湿地区

年降水量的分布特点及其成因我国年降水量的空间分布具有由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特点.

成因:我国东南临海,西北深入到亚欧大陆内部,使得我国的水分循环自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逐渐减弱.另一方面,能带来大量降水的夏季风,受重重山岭的阻挡和路途越来越远的制约,影响程度自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逐渐减小.

降水的季节变化我国各地降水量季节分配很不均匀,全国大多数地方降水量集中在五月到十月.这个时期的降水量一般要占全年的80%.就南北不同地区来看,南方雨季开始早而结束晚,北方雨季开始晚而结束早.

成因:我国降水量的这种时间变化特征,是与季风因锋面移动产生的雨带推移现象分不开的.五月份,北上的暖湿气流与南下的冷空气在南岭一带相遇,雨带在此徘徊,华南雨季开始;六月份,雨带随锋面推移到长江流域,并在长江中下游地区大约摆动一个月左,阴雨连绵,此时正值梅子黄熟时节,称为长江中下游地区的梅雨季节;七、八月份,雨带随锋面推进到华北、东北等地,我国北方降水量显著增加;九月份,北方冷空气势力增大,雨带随锋面迅速撤回到长江以南,加上有台风雨配合,此时华南雨水仍较多.

降水量的地区分布:分布极不均匀,总趋势是从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我国降水量最多的地方是台湾的火烧寮,最少的地方则是吐鲁番盆地中的托克逊.

我国干湿地区的划分;根据降水量与蒸发量的关系,我国从东南沿海到西北内陆可划分为四类干湿地区:概况如下表:

3.我国气候的主要特征

气候类型多种多样、大陆性季风气候显著是我国气候两大主要特征.季风气候的特征是:冬季吹偏北风,寒冷于燥;夏季吹偏南风,温暖湿润.

季风和季风的形成:季风是指随季节变化而变更风向的风.海陆差异是形成我国季风的主要原因.

季风区与非季风区:习惯上把我国境内受夏季风影响明显的地区称季风区;把受夏季风影响不明显的地区称非季风区.其界线大致是:大兴安岭一阴山一贺兰山一巴颜喀拉山一冈底斯山一线以东以南的地区为季风区.

4.影响我国气候的主要因素

有位置、地形和季风.位置,指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的影响;地形,指地势高低和山脉走向的影响;季风,指冬季风和夏季风的影响.

5.气候的优缺点及其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第7篇

拉丁美洲是指(美国)以南的美洲地区

亚洲气候的主要牲是(复杂我样,季风气候显著)

亚洲最南部的大高原是(德干高原)

位于南海和孟加拉湾之间的大半岛是(中南半岛)

世界面积的湖泊是(里海)

日本四大岛屿中,面积的是(本洲岛)

东亚各国都受(季风影响)

马来群岛的大部分和中南半岛南部属于(热带雨林气候)

即位于河口三角洲,又是东南亚国家首都的是(仰光)

印度的主要家作物有(水稻,小麦,棉花,黄麻,茶叶)

南亚的三个临海国家分别是(印度,巴基斯坦,孟加拉国)

(中亚)是世界三大产棉基地之一

(卡拉库姆沙漠)位于中亚西南部

北回归线经过亚洲气候类型主要是(热带季风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热带沙漠气候)

(西亚)是日本最重要的石油供应地区

在非洲四大河流中,水能最丰富的是(刚果河)

非洲大陆没有(温带)的气候类型

尼罗河三角洲肥沃的土壤,来自于尼罗河的定期(泛滥)

非洲是(咖啡,枣椰,油棕和香蕉的故乡)

(埃及)隔苏伊士运河与亚洲接壤

波德平源波关起伏的主要原因是(冰川作用的结果)

欧洲南部大部分地区夏季所温高,降水量(少)

俄罗斯临近国内油田 的是(乌拉尔工业区)

北美洲影响面积的是(温带大陆性气候)

中美洲(墨西哥以南,哥伦比亚经北)

北美洲(印第安人和因纽特人)为土著居民

美国主要出口的农产品(小麦,大豆,玉米,棉花)

美国乳畜业分布在五大湖区附近的原因之一是靠近(工业城市消费地)

美国西部工业区的(电子,飞机制造等)工业比较发达。

南美洲没有寒带的(气候类型)

南美洲东部平原和高原(相间排列)

密西西比河流经(一个国家)

澳大利亚沿南回归线,从东到西,植被为森林,草原,荒漠

南极(企鹅)是特有动物,它是一种不会飞的鸟类

夏至日我国白昼最短的地方在(曾母暗沙)

我国纬度位置最南面的省(海南)

北回归线从东向西穿过的我国省级行政区是(台湾,广东,广西,云南)

我国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西北,西南,东北地区)

我国的侨乡主要分布在(粤,闽)

渤海和黄海的海底全部是(大陆架)

云贵高源(喀斯特地形分布广泛)

我国四大盆地中,纬度的是(准噶尔盆地)

我国三大平原基本连成一体(是我国重要的农耕区)

我国夏季气温最低的地区是(青藏高原)

内蒙古高原位于(中温带)

跨热带和亚热带的省(云南)

我国所降水量(由东南向西北递减,南多北少,毫米等降水量线大致通过秦岭-淮河一线)

(西藏)跨类干渴地区

(黄河)水位季节变化大,汛期短

受地势影响,我国外流河多(从西向东)流入海洋

(重庆,武汉,上海)位于长江干流有主要支流江入,且至少有两条铁路线经过港口

长江和黄河干流都流经的(青,川)

(黄河)上游多峡谷,水能资源丰富,泥沙主要来自中游的黄土高原

我国通航里和仅次于长江,居全国第二位的河流是(珠江)

现在,京杭运河北段航利小,南段大,中间的分界点是(济宁)

我国目前没有铁路的省(西藏)

陇海铁路与宝成,焦柳,京广,京沪四条铁路的交会点依次是(宝鸡,洛阳,郑州,徐州)

秦岭主要地理意义是(北方与南方,温带与亚热带分界)

导致西北地区荒漠化的主要自然因素(沙质地表多大风天气,持续干旱时间较长)

水土流失造成的危害(导致河床抬升,增加防洪难度。造成当地土地贫瘠,农业低产)

我国天然气(西多东少,北多南少)

我国水力资源最为丰富的地区是(西南地区)

海洋渔业主要集中(大陆驾海域)

导致海洋污染的污染物约大部分来源于陆地上的生产过程,(主要是由于人类的活动造成)

西部地区的优势(后备土地资源丰富,矿产资源丰富,旅游资源丰富)

香港对外贸易比澳门发达的最主要原因是(香港有可以停泊海洋巨轮的天然深水湾)

香港和澳门都比较发大(成衣玩具制造,旅游业)

台湾(北回归线横贯台湾岛的中部略偏南,位于亚热带和热带)

台湾(甘蔗,菠萝,稻米,樟脑)

我国土地自然生产力的地区差异(显著)

反映一个国家水资源丰富或贫乏程度的主要指标是(多年平均径流总量)

我国的林区是(东北林区)

我国矿产(许多矿产的伴生矿多,分选冶炼困难,地区分布不均)

贡国能源能(自给)

世界上经济发达,石油资源丰富便需要进口石油的国家是(美国)

美国产量约占世界二分为一的是(玉米)

目前世界缺粮最严重的地区是(中非,西非)

解决世界粮食问题的主要途径是(努力提高单位面积产量,有计划地控制人口增长)

世界粮食问题的实质是(世界各地生产力水平不平衡,发展中国家人口增长过快)

决定美国硅谷布局(知识和技术)

东北半球人口过一亿的是(俄罗斯,印度,巴基斯坦,日本)

我国百万人口以上城市最多的是(辽宁)

巴西建新首都巴西利亚,考虑的最主要的方面是(首都的政治职能)

随着社会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反作用在(逐渐减小)

人工环境(苏州园林,杭州西湖三潭印月)

地方病的发生是由于(某些地区水土中缺少或多了人体需要的化学元素)

第8篇

一、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要尽可能让全体学生指图回答问题,做到边说边指,手口相应,把书本知识一一落实在图上,做到图文结合,从而培养学生的读图、用图能力。这样,枯燥的地理知识才能具体化、趣味化,培养学生运用地图掌握地理知识的技能。如讲《黄土高原》这课时,应充分利用中国地形图和政区图,引导学生在地形图上找出太行山、秦岭、长城等的位置,并在图上勾画出黄土高原的范围,对照政区图,明确黄土高原包括的省区。再让学生指图说出黄土高原的范围和包括的省区。这样学生不仅很快归纳出黄土高原的范围,包括的省区,还掌握了教材的内在联系。通过大量的指图回答,培养了学生读图和用图的能力。

二、引导学生勾画地图的能力

能力的培养,是眼、脑、手多种感官的密切协作的结果。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亲自动手指一指,画一画,可以加深对地理事物的印象。如我在讲我国山脉分布规律和河流时,我就边讲边绘,学生边听边绘。将我国不同走向的山脉在我国空白地图上先勾画出来,再将我国主要的大江大河勾勒出来,最后将我国的主要地形:四大高原,四大盆地,三大平原,一幅学生自制的简易中国地形图就有学生自己完成了。这样不仅能使各种地理事物在学生头脑中打下深刻烙印,还活跃了课堂学习气氛、增强了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还为今后学习各种地理知识奠定了基础。

三、熟悉记忆地图的能力

中国政区图是中国地理教学的重点也是难点,要想让学生记住我国的34个省级行政区,就要逐步在分区各单元的教学过程中,运用比较法,启发学生从省区的特征进行辨认,方法有以下三种。

(1)从省区轮廓酷似的形象辨认。用地理轮廓图帮助学生建立空间想象能力,为更好地完成地理教学任务,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如山东省好似卧着的骆驼,黑龙江省好似小天鹅,青海省象兔子,云南省好似孔雀,湖北省好似警察叔叔的大沿帽,湖南江西象姐妹等等。

(2)从省区的大、小上来辨认。如较大的省区是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和自治区等,较小的省区是宁夏回族自治区和台湾省、海南省等。

(3)动手拼图,反复辨认。学生经常看中国政区图,往往不能把全国34个省区记住,如果让学生利用辅助教材“中国政区拼图”,反复练习,并举行拼图比赛,不需多久,学生就能记住各省区的形状。这样把需要记住的材料变成学生活动和思考的直接对象,让多种感官参加识记,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智力活动的积极性,还有助于提高学生记忆效果。

第9篇

懒于思索,不愿意钻研和深入理解,自满或满足于微不足道的知识,都是智力贫乏的原因。这种贫乏用一个词来称呼,就是"愚蠢"。下面小编给大家分享一些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地理知识,希望能够帮助大家,欢迎阅读!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地理知识11.中国的的地理位置:从东西半球看,中国位于东半球,从南北半球看,中国位于北半球,从大洲和大洋的位置看,中国位于亚洲东部,太平洋的西岸

2.中国优越的地理位置

(1)从纬度位置看,我国领土南北跨纬度很广,大部分位于中纬度地区,属北温带,南部少数地区位于北回归线以南的热带,没有寒带;

(2)从海陆位置看,我国位于亚欧大陆大的东部,与许多国家接壤,东临太平洋,有众多的岛屿的港湾,是一个海陆兼备的国家

3.中国的国土面积约960万平方千米,仅次于俄罗斯,加拿大,居世界第三

4.中国四至:

最北端:黑龙江漠河以北的黑龙江主航道的中心线上,(53°N)

最东端:黑龙江与乌苏里江主航道中心线的相交处,(135°E)

最西端:新疆的帕米尔高原,(73°E)。最南端:南海的男少群岛中的曾母暗沙,(3°N)

我国位于亚欧大陆东部,东临太平洋,陆上邻国14个,隔海相望的国家有6个。

14个陆上邻国分别是:朝鲜、俄罗斯、蒙古、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阿富汗、巴基斯坦、印度、尼泊尔、不丹、缅甸、老挝、越南。

6个隔海相望的国家分别是:韩国、日本、菲律宾、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文莱。

渤海附近有我国最大的盐场——长芦盐场,东海有我国最大的渔场——舟山渔场。

5.我国濒临的海洋,自北向南依次是:渤海,黄海,东海,南海台湾海峡属东海

6.我国共有34省级行政单位,23个省,5个自治区,4个直辖市,2个特别行政区

4个直辖市:北京市、天津市、上海市、重庆

5个自治区:广西壮族自治区、宁夏回族自治区、、西藏自治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2个特别行政区:香港特别行政区、澳门特别行政区。

中国最大的省级行政单位: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中国最小的省级行政单位:澳门特别行政区。

中国人口最多的省级行政单位:广东省。

中国人口最少的省级行政单位:澳门特别行政区。

中国人口密度最大的省级行政单位:澳门特别行政区。

中国人口密度最小的省级行政单位:西藏自治区。

中国最北端、最南端、最东端、最西端的省份分别为黑龙江省、海南省、黑龙江省、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各省市轮廓图及省会城市所在位置请参见课本图1,7)

7、我国总人口为13.41亿(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占世界人口的五分之一以上,是世界人口最多的国家。

(国策:计划生育)。

8、我国以黑河—腾冲为界,东部人口分布密集,西部人口分布稀疏。

9、我国有55个少数民族,其中壮族人数最多(约1600万人)。

各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西南、西北和东北地区,云南省的少数民族数最多。各民族分布具有“大杂居,小聚居”的特点。

我国人口超过500万的少数民族有9个,分别是壮族、满族、回族、苗族、维吾尔族、土家族、彝族、蒙古族、藏族。

我国人口的特点:人口基数大,增长速度快

10、我国把实行计划生育作为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内容: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要求:少生、优生、晚婚、晚育。

11、人口增长过多产生的负面影响:人均粮食、布匹减少,医院就医困难,给国家、学校、社会、家庭、资源利用、生态环境都增加了沉重的负担。

我国资源总量多,但人均少。

12、我国人口分布特点:

东多西少,以黑河——腾冲一线为界

造成这种分布特点的原因:

(1)自然原因:东部耕地多,气候好,西部多沙漠、草原、山地,耕地少;

(2)社会经济方面:东部工商业、交通运输业发达,城镇多,人口集中,西部工商业、交通运输业落后,城镇少;

(3)开发历史原因:东部开发较早,西部开发较晚。

13、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大家庭,有56个民族,汉族人口最多,,其余55个民族,称少数民族。

少数民族中人口最多的是壮族,人口最少的是珞巴族。少数民族中人口超过500万的有9个,(记忆口诀:西北蒙、回、维,东北满族乡,西南苗、彝、壮,土家、藏族广)

14、我国在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各民族不论大小,一律平等

15、汉族分布遍布全国各地,以东部和中部最为集中,少数民族分布相对分散,主要分布在西南、西北、东北。

少数民族最多的省份是——云南省

16、少数民族风情:(

蒙古 )族的那达慕大会(傣族 )族的泼水节、孔雀舞,(藏族 )族的集体舞、藏历年,(朝鲜 )族的长鼓舞等。

17、个民族分布具有“大杂居,小聚居”的特点,“大杂居”有利于民族的交流,促进各民族经济的共同繁荣;

“小聚居”有利于保护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的文化传统。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地理知识21、我国地势西高东低中国地势三级阶梯:第一级阶梯(昆仑山脉、祁连山脉、横断山脉)第二级阶梯(大兴安岭、太行山脉、巫山、雪峰山)第三级阶梯,自西向东:一、二、三。

(课本图2.2,图2.3)

2、我国由北向南划分为寒温带、中温带、暖温带、亚热带、热带。

划分温度带的主要指标是活动积温。

3、年降水量的总趋势是从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

4、冬季风寒冷干燥,是我国冬季南北温差大的主要原因之一;

夏季风温暖潮湿,形成了我国的雨季。

5、黄河发源于青海巴颜喀拉山。

黄河中游流经黄土高原,是我国水土流失严重的地区。

黄河流经省份共有8个(自西向东):青海省、甘肃省、宁夏回族自治区、、陕西省、山西省、河南省、山东省,最终流入渤海。

6、长江发源于青海唐古拉山脉。

它是我国最长、最大、流域面积最广的河流。有“水能宝库”和“黄金水道”之称。长江水能资源主要集中在上游河段。中国第一大水电站三峡电站就位于长江中游的湖北省宜昌市。

长江流经的省份(自西向东):青海省、西藏自治区、四川省、云南省、重庆市、湖北省、湖南省、江西省、安徽省、江苏省、上海市,最终流入东海。

7、长江三峡(自西向东):瞿塘峡、巫峡、西陵峡。

8、中国最大的湖泊:青海湖(青海省。

9、中国最大淡水湖泊:鄱阳湖(江西省)。

10、四大高原:青藏高原、黄土高原、云贵高原、内蒙古高原。

11、四大盆地:塔里木盆地(新疆)、四川盆地(四川)、柴达木盆地(青海)、准噶尔盆地(新疆)。

12、三大平原:东北平原、华北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

13、中国各大山脉走向课本图P26图2.6。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地理知识31、可以在较短时间内更新、再生,或者能够循环使用的自然资源属可再生资源。

(土地、森林、水和水能等)

2、总是用一些就少一些的自然资源属非可再生资源。

(石油、矿产资源等)

3、土地资源分为耕地、林地、草地和建设用地等。

耕地、林地、草地为农业用地。建设用地为非农业用地。各类土地所占比例不尽合理,主要是耕地、林地少,难利用土地多,后备土地资源不足,人与耕地的矛盾突出。(总量丰富,人均不足)。

4、耕地和林地主要分布在气候湿润的东部季风区。

草地主要分布在年平均降水量不足400mm的西部内陆地区。

5、土地国家基本国策:十分珍惜、合理利用土地和切实保护耕地。

6、中国是一个贫水国家,我国的水资源总量位于世界第六位,但人均水资源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四分之一,排名在第一百一十位之后。

7、海洋水占地球全部水资源的97%,淡水资源仅占2.5%。

在地球全部的淡水资源中,只有0.3%人类可直接使用。冰川、深层地下水占全部淡水资源的98%。其中大部分淡水资源分布在冰川及两级地区。

8、受季风气候的影响,我国水资源的季节分配和地区分配很不均匀。

从时间分配看,夏季我国降水集中,冬春季则降水少;从空间分配看,我国水资源南丰北缺。兴建水库可以有效调控径流和水量的季节变化。跨流域调水是解决水资源地区分布不均匀的有效办法。(南水北调工程,引黄济青工程,引滦济津工程)。(我国降水量800mm分界线和一月份0℃等温线位于秦岭—淮河一线)。

9、节约用水、保护水资源是解决我国缺水问题的重要途径之一。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地理知识41、交通运输对地区的经济发展起着及其重要的作用,交通运输又比喻为经济发展的“先行官”。

2、铁路线、公路线、航线以及航空线是我国经济发展的“生命线”。

东部地区交通运输网络密度大,西部地区交通运输网络密度较小。铁路运输是我国最重要的交通运输方式。

3、四大米市:无锡、芜湖、九江、长沙。

4、中国第一条高速公路:上海至嘉定高速,全长19千米,1984年建成。

5、主要铁路干线分布。

参见课本P91图4.6。

几个重要城市:

北京(京哈线、京九线、京沪线、京广线、京包线、京通线起点)。

兰州(陇海线、兰新线、包兰线、兰西线交汇处)。

郑州(陇海线、京广线交汇处)。

徐州(陇海线、京沪线交汇处)。

株洲(浙赣线、京广线交汇处)。

南昌(浙赣线、京九线交汇处)。

上海(京沪线、沪杭线交汇处)。

6、贵重或急需的货物而数量又不大的,通常使用航空运输。

容易死亡或变质的货物,多采用公路运输。

大宗笨重货物,远距离运输,多采用铁路运输(沿海沿河城市也可使用海上运输或河道运输)。

7、利用动物、植物等生物的生长发育规律,通过人工培育来获得产品的各部门,统称农业。

农业是支撑国民经济建设与发展的基础产业。农作物包括粮食作物(水稻、小麦——南稻北麦)、油料作物(长江油菜带、黄淮花生区两大生产区)、糖料作物(南甘北甜)、棉花(新疆南部、黄河流域、长江流域三大棉区)。

8、工业生产主要是从自然界取得自然资源,以及对原材料(矿产品、农产品)进行加工、再加工的过程。

9、工业是国民经济的主导,是国家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也是国家经济自主、政治独立、国防现代化的根本保证。

10、轻重工业区别:轻工业主要为生产日用品、玩具、文教用品等,重工业主要为加工工业、资源开采及冶炼、机械制造、农药化肥、修理工业等产业。

11、中国四大工业基地

辽中南工业区(主要城市有沈阳、大连、鞍山、本溪、辽阳、抚顺,是我国的一个老工业基地),矿产资源丰富,主要有煤矿、石油、铁。(重工业)

京津唐工业区(主要城市有北京、天津、唐山)矿产资源丰富,主要有石油、铁矿石。(高新技术产业)

沪宁杭工业区(主要城市有上海、南京、杭州、无锡)。

珠三角工业区(主要城市有广州、深圳、中山、珠海)(轻工业)。

12、高新技术产业是以电子和信息类产业为“龙头”的产业,产品的科技含量很高。

高新技术产业的特点:从业人员中科技人员所占的比重大;销售收入中,用于研究与开发的费用比例大;产品更新换代快。

13、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多依附于大城市,呈现大分散,小集中的分布特点。

14、中国第一个高

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是位于北京海淀区的中关村。

学好初中地理的方法1、要熟悉地理课本中的基本概念

要想了解所学地理知识,必须要从基本概念入手,如果什么是地势、什么是地形都弄不清楚,又怎么能了解后续所讲的知识呢?因此,弄清概念,才能学好地理。

2、理清知识脉络

其实,地理难就难在不同地方的气候、环境、人文都不一样,需要同学们区别对待;而这也恰恰是地理简单的一面,只要我们理清地理要素有哪些,找出它们之间的联系,就能理清知识脉络,进而形成知识网。

3、学会归纳总结

①找出知识的相似性和规律性

地理教材所涉及的内容具有范围广、信息多等特点,但是它对同一类型知识进行描述的角度和方法,具有很大的相似性和规律性。例如描述一个国家或一个地区的气候特征,往往要从气温和降水两个方面来加以说明。而气温又包括着年平均气温、年温差和气温的分布等内容;降水主要是由年降水量、降水的时空分布所组成。

第10篇

一、趣味记忆法。在讲西亚的“五海三洲两洋”的分布图时,可让学生把西亚中世界最大的半岛――阿拉伯半岛想象成胳膊肘的形状,再通过胳膊肘这一轮廓引出西亚四周所环绕的“五海”:胳膊肘下方是阿拉伯海,外侧是红海,肩膀临的是地中海,地中海的右上方有个拇指形状的半岛,半岛上方为黑海,再往内陆深入,就是世界最大的湖泊里海了。这样透过饶有趣味的比喻,就把几个容易混淆的地理事物的确切位置就可很快的记住、记牢。

二、形象联想记忆法。是把所需要记忆的材料同某种具体的事物、数字、字母、汉字或几何图形等联系起来,借助形象思维加以记忆,既有利于激发兴趣、调动学习的积极性,又有利于加深记忆。如新疆的地形特征可与新疆的“疆”的右半部分联系起来,“三横”表示三山即阿尔泰山、天山和昆仑山:“两田”表示两大盆地即准噶尔盆地和塔里木盆地,从而总结出新疆的地形特点是“三山夹两盆”。又如仔细观察中国政区图不难发现各省市政区的轮廓,与日常生活中的一些实物很相似,黑龙江好像一只美丽的天鹅站在东北角上,广东省的轮廓像一个大象鼻子,云南省的轮廓像一只开屏的孔雀,黑龙江省的轮廓像一只展翅欲飞的天鹅,山西省像平行四边形,台湾省似纺锤,甘肃像哑铃,陕西省像跪着的兵马佣,……黄河像一个大的“几”字形,长江像个英文字母“W”等,形象记忆不仅使呆板的政区轮廓图变得生动有趣,乐于记忆,还能使你不断有新发现。

三、比较记忆法。将一些相近而又不相同的地理知识加以比较,找出它们相似的地方和不同的地方,尤其要抓住本质上的差异性,以免记忆混淆。世界的几大著名河流的流向和入海,就可通过对比让学生记忆深刻,非洲的尼罗河是从南向北流入地中海,南美洲的亚马孙河是从西向东流入大西洋,中国的长江是从西向东流入太平洋,北美洲的密西西比河是从北向南流入墨西哥湾,非洲的刚果河是从东向西流入几内亚湾,等等。另外中国的四大地理区域,特别是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的很多地理知识都可以对比记忆,加深学生印象。

四、因果记忆法。记忆地理相关问题时,要注重地理事物、地理现象间的内在联系。比如日本工业分布主要是沿太平洋沿岸和濑户内海沿岸一带,俄罗斯的工业就不是沿海而是接近煤矿和铁矿产地,是因为日本工业所需的很多原材料需要从国外进口,而工业产品又大多出口国外,工业沿海分布可以节省运费,增加经济效益,而俄罗斯煤铁资源丰富,煤和铁的原料重量远远多于产成品重量,接近原料地和燃料地可以节省运输成本,这样找到工业分布的原因,就知道结果的差异了。

五、归纳记忆法。就是通过对地理知识的分类和整理,把知识联系在一起,形成知识结构,以便记忆的方法,它使分散的趋于集中,零碎的组成系统,杂乱无章的变得有条不紊。例如,要记住我国的土地资源、生物资源、矿产资源的特点,可归纳它们的共同之处是类型多样,分布不均,再记住它们不同的特点,就可以把土地资源、生物资源和矿产资源的特点全掌握了。如我国有一条重要的地理分界线,秦岭――淮河,归纳后可知它是我国一月份0°C等温线通过的地方,是800mm00MM等降水量线通过的地方,是暖温带与亚热带的分界线,是河流结冰与不结冰的分界线,是旱地和水田的分界线,是南方和北方的分界线。再比如,可以把世界之最集中在一起记忆,也有利于加深学生印象,如世界海拔最高的大洲,海拔最低的大洲,面积最大的大洲,面积最小的大洲;最大的淡水湖,最大的咸水湖;世界面积最大的高原,海拔最高的高原;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平原,最大的沙漠;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国家,面积最小的国家等等。

六、理解记忆法。是针对该记的知识,先分析其原因,是学生在充分理解的基础上记忆。如影响气候的因素,其中有“地形因素”就可用此法记忆,通过分析同纬度的青藏高原和长江中下游平原气温的差别,可知海拔高气温低,理解后方可记忆。

七、串联字头记忆法。是在记忆一组知识时,把字头排成一段文字,再配以谐音和联想,从而记住此内容。例如我国人口在100万以上的少数民族名字很难记,如果这样按字头排成“壮满回,苗维彝,土家蒙古藏布依,侗瑶朝鲜白哈黎,哈萨克族和傣族”。再如,记忆东亚五国名称“中国、朝鲜、韩国、日本、蒙古”,可记作“中日寒潮猛”,由此还可以联想到东亚是世界上季风气候最显著的地区之一。又如,记忆东南亚陆上五国及其首都名称,可记作“绵羊(缅甸仰光)老象(老挝万象)越河(越南河内)――前进(柬埔寨金边)太慢(泰国曼谷)”。

八、重复记忆法。根据心理学中讲到的遗忘规律,知识要及时必要的重复几次记忆,这样才能提高记忆效率。具体做法是,新课内容完毕后,留点时间给学生识记,加强同学们的瞬时记忆,下节课上课前提问,把存在的问题再点播。其后一个周再重复提问一次,讲完一章内容后,再把知识内容串一遍,再重复记忆一次,这样反复记忆,遗忘的概率就大大降低了。

九、表格记忆法。就是把内容容易混淆的相关的地理知识,通过列表进行对比而加深理解记忆的一种方法。它用精炼醒目的文字,把冗长的文字叙述简化,使条理清晰,能对比掌握有关地理知识。比如秦岭――淮河是我国一条重要的地理界线,其南北两侧的地理事物有很大差别,从一月平均气温、所处的温度带、年降水量、所处的干湿地区、耕地类型、粮食作物、油料作物、糖料作物、人民主食、传统民居、传统交通工具武术特长等等,就可以采用这个方法。

十一、谜语记忆法。是通过猜谜来帮助记忆,可激发同学们的学习兴趣,开发同学们的思维和想象力。如风平浪静――宁波,船出长江口――上海,银河渡口――天津,千里戈壁――长沙,天无三日晴――贵阳,夸夸其谈――海口,等等。

第11篇

关键词:高中地理;情境教学;地图教学

一、地理的重要性

1.地理与生活息息相关

地理在对于学生的知识丰富程度是不可缺少的,你可以不知道对化学成分的分析,可以不知道物理的匀变速直线运动过程的计算,但不能不知道关于东南西北,关于七大洲、四大洋等等的地理知识。地理知识对于我们的日常生活来说息息相关,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对于自己生存的自然环境总会略懂一二,如:南方多雨、北方干旱等,这些在生活过程中所实践到的地理知识总能让我们第一时间反应过来,但如果发生灾害,我们应该如何预测、如何加以防范,这个时候就需要充分发挥地理知识,让我们可以有效地控制灾情的发生,减少财产的流失。因此,地理知识是人类生存中不可缺少的一种知识。

2.教学情境的运用

在教师授教高中地理知识的过程中,仅用语言与文字的授教不能让学生充分地了解高中地理知识,也无法调动学生的兴趣,因此,在这种情况下,应该积极提高对教学情境的运用。在针对背负沉重的学习压力的高中学生,教师可以用幽默的语言、生动的授教、轻松的教学环境,来引导学生在放松的同时产生对高中地理的兴趣,激发学生自主去探索和感悟新的问题答案。如:在《宇宙与地球》这一课上,教师可以从学生对西方十二星座的熟悉程度的了解上,用像“大家知道自己是什么星座的吗”类似的问题来让学生自主回答,调动学生回答的热情,再用“知道星座是什么组成的”来一步步带领学生从恒星出发,以点到面逐步理解天体系统总领全文,从而让学生发挥思维的空间,利用多媒体,播放星空投影,在播放的过程中逐步让学生进行理解。进一步对学生讲解关于太阳、月亮、地球等知识,加以延伸。最后让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加深印象。这样,学生在调动起热情的同时,也能在一种宽松、愉悦、互助的教学情境中引发对高中地理的学习兴趣,增进学习的进度及对知识的理解。

二、提高地理教学中地图的学习

高中地理学科是我们在对地理学科的基础认识上加以了解,继续深入的阶段,它主要由面到点逐步教授对于地球环境到现代经济发展环境的延伸变化。在教师教授高中地理知识的过程中,地图对于学生理解地理知识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它对学生如何从抽象化的概念具体化起到无可替代的作用。但往往学生对于地图的使用、地图与课文的结合都不懂得怎样去做,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从培养学生如何使用地图的基础上结合课文,使学生在对地理知识的空间信息传递上,系统化地有效归纳学习零星的地理知识。

首先,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在对图形轮廓、形状观察上加以引导,寻找其好记明显的特征、再根据所观察到的形状特征让学生把图形记住。

其次,让学生对其形状特征加深印象,读出所观察到图形的特征重点,并牢记,这些关键的地方往往就能成为所分析图形的“切入点”。

再次,以某些相似的图形结合,如:“折线图、圆柱图、让学生对图形的相似性上有机地联系起来,做出比较,总结出它们的相似点和不同点,从而让学生掌握类似图形的辨别方法及理解方法。

最后,引导学生,学习绘制地图及有关简图,如:海陆分布图、自然分布图、地理成因图、统计图等。学生也能通过自己动手,加深对地图的了解,有效提高绘图的基本技能。

只有学生懂得了怎样使用地图,才能更好地对地理的分析,让地图发挥作用。在课堂上,教师利用地图对教材进行讲解,学生就能更好更容易地接受,同时又能牢固地记在脑海中。

三、情境教学与地图教学相结合

在高中地理课堂上,只有有效利用情境的融入,结合地图的讲解,学生才能更加容易地接受地理知识。地理的任何一幅地图都有一定的目的性,地图的绘制都是通过对环境的明显特征抽象概括地描绘出来,它十分鲜明地突出了地形的结构与凹凸有致的地理环境,以呈阶梯状的模式点明了其特点、特征。如:山河分布示意图,它就是以呈阶梯状的形式,明确地突出了山川河流的分布,及其陆地高矮等特点,也从中标注了河流的流向等特征。对于高中地理课程的教学,地图的运用是离不开的,教师利用地图结合课文的方式,形象地说明其地理环境,在重点处加以标注,学生则能更轻松地掌握学习要点。如:在讲解中国地形时,教师用挂图及课本的插图紧密配合,可以从材料中指出中国地形的多种特点,像高原、平原、盆地、丘陵等,先从教学挂图上指出四大高原、四大盆地的地理环境及其名称位置,让学生观察教材上的插图和注释,对其特征做出总结,像“东北平原是我国最大的平原,它黑土广布、低地多沼泽”“我们如果在那里生存会怎样”等等,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带动学生融入教学情境,让学生自主去感悟新知,再由点到面的讲解中国地形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在旧知识的基础上,把原有的知识展开延伸,得以扩展。这样学生就能愉悦、轻松地学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不仅能更敏锐地观察地理环境的位置,对其一目了然,而且能从中更好地掌握并汲取地理知识。

综上所述,要想教好高中地理知识,只有利用情境及地图相结合,让学生对高中地理、地图有一个清晰明确地了解,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才能对教材进行延伸,令学生更好地掌握高中地理知识。

参考文献:

[1]朱炎鸿.关于地图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使用[J].考试周刊,2010.

第12篇

【关键词】高中地理;区域地理;教学模式;地图;考点

高三地理主观题解法知识精讲根据近年问答题的设问,一般有以下类型:特征问题;成因问题;分布规律;评价问题;判断问题;区位问题。地图是地理学的语言,也是学生学习地理的必要工具。学生在中学地理课程的学习中,无时不刻不在与地图打交道。从看图到用图到画图,要求逐渐提高,让学生由易而难的进行练习,对读图能力的提高大有帮助。

一、地形图与高中地理教学整合

在这一方面,是为了加强学生对地图的理解,对各个区域地图轮廓的掌握,在这里面要分为几个阶段来教学。地图与地理是相互依存的,地图是地理信息直观化、形象化和具体化的表现手段,也是地理学科教学的重要工具。与其它学科相比,地理学科最突出的特征是大量运用图表表达空间的概念和地理事物的空间结构联系及其发展变化的过程,这也奠定地图是地理的第二语言地位,学好地图用好地图则也就成为学习地理的法宝。纵观历年地理高考试题,在客观题上面,起码有一大部分有相应的地图与题目相适应。非客观题方面每道题都有地图,而且有的不仅仅是一个地图,一道题就可以有多幅地图与之配合。从命题看可以说是“无图不成题”。这些都表明地图教学在高中地理教学中应当占有很重要的地位。教材需要掌握的图:气候图,植被图,洋流图,全球大气环流图,板块图。在课外我们还要自己学习:中国地形图,中国政区图,中国铁路图,世界重要地形、重要国家、重要海峡等轮廓!老师在课堂上一定要让学生养成一良好的用图习惯;并经常对地理位置进行阅读,地理位置包括地理经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半球位置、经济地理位置,时不时需要同学画一画,加深记忆。

二、高中区域地理知识点

区域地理的知识点很多,首先把亚洲划分东亚、东南亚、南亚、中亚、西亚;非洲划分为北非和撒哈拉以南的非洲,欧洲西部和东部,北美洲和南美洲,澳大利亚,自然环境:首先要记忆每块区域的位置范围、轮廓、地形、山地、气候特征、江湖;还有自然环境,经济方面的农业、工业和第三产业,科技,资源,相邻国家,交通,人口等方面的知识点。我们国家的地理知识点更是多且复杂,每个省的轮廓需要特殊记忆,即省会及位置23个省,5个自治区,4个直辖市,港澳是特别行政区;四大高原青藏(高寒),内蒙古(平坦),黄土(黄土),云贵(崎岖);三大平原:东北平原,华北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主要丘陵辽东丘陵:山东丘陵,江南丘陵,东南沿海丘陵;四大盆地:塔里木(最大),准噶尔(最北),柴达木(最高),四川盆地;我国的温度带热带:亚热带,暖温带,中温带,寒温带,青藏高原高寒区等很多基本的考点。

三、区域地理的考查特点

考察对整块区域的判定,即看到一块区域的地图,脑海中就能立马反应出这块区域的大致位置区域。然后进行设问,比如给你一条河流,根据经纬度判断出它是在哪个洲、哪个国家、哪条河等一步一步地推算出。在地理的试题中,要根据所给地图的所有信息来推断,有些地图上标识很明显,如地图上直接标出的经纬度,从这里,它不但标出地图上的区域在哪里,还给了一个信息,就是方向。在没有经纬度的部分政区图、要注意含有特殊地理事物及注记(如湖泊、河流等)地图、地理图表、资料、文字说明等为“背景”。很多同学对这方面都会粗心,但是老师或者出题人喜欢在文字方面直接告诉一些信息,并在此基础上进行设问,提出选择和问答的相应要求。所以学生不仅要注意地图,也要关注文字信息。区域地理还喜欢考察区域的比较与分析,特别是考察有些相似区域,比较是一种多层次、多形式的认识活动。如中国的辽东南工业区和德国的鲁尔工业区之间的区位条件,即地理位置、地形、气候、气象、资源、能源等自然方面的内容;衰落原因,即环境、能源、水源、结、新技术方面;新兴发展,即产业调整,等方面的比较,这些资料在地图、试图、图表、文字等方面的信息可能不会很全面,需要学生根据经验作答。根据多年高考的试题分析,比较、分析的内容多为区域要素的比较、分析;区域特征的比较、分析;特征成因的比较、分析;区域差异的认定、比较与分析。

四、结论

高中区域地理的知识点很多,相比较人文地理和自然地理,区域地理也是老师花费时间讲解最多的,学生在这方面要多花时间弄懂每一块区域,并了解每块区域的特点,这方面有很多,如地形、气候、水文等,老师也要深浅适度,应以课标为依据,难易有别,因材施教。这就需要教师不能照本宣科,而是要深入研究,认真进行教学设计,才能实现教学活动的高效率。

【参考文献】

[1] 王君.《浅谈如何构建有效的高中地理教学模式》[M].《2014年6月现代教育教学探索学术交流会论文集》,2014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