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5-30 10:55:30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有关雨的文章,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补齐与山有关的成语:
1、山在第一个字的成语:山长水远,释义比喻道路遥远艰险;
2、山在第二个字的成语: 跋山涉水,释义为翻山越岭,趟水过河,形容走远路的艰苦;
3、山在第三个字的成语: 地动山摇,释义为地震发生时大地颤动,山河摇摆,亦形容声势浩大或斗争激烈;
4、山在第四个字的成语:半壁江山,释义比喻国家疆土。指在敌人入侵后残存或丧失的部分国土;
补齐与雨有关的成语:
1、雨在第四个字的成语:狂风暴雨,指大风大雨,亦比喻猛烈的声势或处境险恶;
2、雨在第三个字的成语:云消雨散,比喻一切都成了过去;
3、雨在第二个字的成语: 风雨交加,释义为又是刮风,又是下雨,比喻几种灾难同时袭来;
【关于秋分节气的谚语2017】
公路上晒花最不妥,妨碍交通易着火。
天旱香瓜甜,枣子结得圆。
涝栗旱枣,吃了叫好。
旱枣子,涝栗子,不旱不涝收柿子。
八月中秋正卸梨。
梨行卸了梨,柿子红了皮。
苹果栗子为上果,乌枣李子更值钱。
秋分牲口忙,运耕耙耢耩。
膘要肥,体要壮,耕耙拉运才顶戗。
饥无劲,饱无劲,不饥不饱才有劲。
宁拉十步远,不拉一步喘。
马是拉欢不拉窝,骡是能拉又能坐。
秋分节到温度降,鱼塘投饵要减量,投喂水旱各种草,嫩绿新老均匀上。
有关冷暖的气象谚语有:
早上凉,中午热,要下雨,得半月。(豫)
早晚冷,中午热,要下雨还得半个月。(粤)
早晨冷,午后热,要想下雨等半月。(鲁)
早晨冷,晌午热,落雨也得半个月。(甘)
以晴、雨为依据,预测后期的天气谚有:
秋分天晴必久旱。
秋分日晴,万物不生。
秋分有雨,寒露有冷。
秋分有雨来年丰。
有关秋分的气象谚语湖南、河北两省的较多,如:
秋分有雨寒露凉。(湘)
秋分有雨天不干。(湘)
秋分北风多寒冷。(湘)
秋分秋分,雨水纷纷。(冀)
秋分冷雨来春早。(冀)
秋分以后雪连天。(冀)
秋分出雾,三九前有雪。(冀)
秋分冷得怪,三伏天气坏。(冀)
秋分东风来年旱。(冀)
秋分前后偏北风多,主霜早。(冀)
其他各盛区关于秋分节气的气象谚语有:
秋分有雨来年丰。(苏)
秋分前后必有雨。(辽)
秋分前后有风霜。(内蒙古)
秋分雨多雷电闪,今冬雪雨不会多。(晋)
秋分夜冷天气旱。(桂)
秋分节日后,青蛙仍在叫,秋末还有大雨到。(鲁)
秋分西北风,来年早春多阴雨。(桂)
秋分西北风,冬天多雨雪。(苏)
秋分西北风,下年多雨。(皖)
秋分刮北风,腊月雨水多。(皖)
【芒种节气的谚语】
芒种夏至是水节,如若无雨是旱天。(粤)
芒种夏至,水浸禾田。(粤)
芒种落雨,端午涨水。(湘)
芒种夏至常雨,台风迟来;芒种夏至少雨,台风早来。(闽)
芒种夏至天,走路要人牵。(苏、皖、川、鄂、贵)(指阴雨天多,行路容易滑倒)
芒种火烧天,夏至雨涟涟。(鄂、湘、桂)
芒种火烧天,夏至水满田。(辽、闽、赣)
芒种火烧天,夏至雨淋头。(粤)
芒种不下雨,夏至十八河。(贵)
芒种雨涟涟,夏至火烧天。(苏、桂、湘)
芒种雨涟涟,夏至旱燥田。(赣)
长江中下游的黄梅天多半是从芒种节气后期开始的。农民对芒种节气的雨水很关心,故流传下来的气象谚语很多。如下:
芒种夏至是水节,如若无雨是旱天。(粤)
芒种夏至,水浸禾田。(粤)
芒种落雨,端午涨水。(湘)
芒种夏至常雨,台风迟来;芒种夏至少雨,台风早来。(闽)
芒种夏至天,走路要人牵。(苏、皖、川、鄂、贵)〔指-阴-雨天多,行路容易滑倒〕
芒种闻雷,对农业生产好坏及未来天气均有一定的预示意义,反映在气象谚语中:
芒种怕雷公,夏至怕北风。(桂)
芒种打雷是旱年。(湘、豫)
芒种打雷年成好。(湘)
芒种闻雷美自然。(陕)
芒种节气的风和气温与未来天气有一定的预示意义,有关这方面的气象谚语有:
芒种南风扬,大雨满池塘。(湘)
芒种西南风,夏至雨连天。(皖)
芒种刮北风,旱断青苗根。(苏、冀)
芒种刮北风,旱情会发生。(湘)
芒种热得很,八月冷得早。(湘)
芒种日晴热,夏天多大水。(浙)
芒种和夏至节气天气相关性较好,所以关于这两个节气的气象谚语很多,例如:
芒种火烧天,夏至雨涟涟。(鄂、湘、桂)
芒种火烧天,夏至水满田。(辽、闽、赣)
芒种火烧天,夏至雨淋头。(粤)
芒种不下雨,夏至十八河。(贵)
芒种雨涟涟,夏至火烧天。(苏、桂、湘)
芒种雨涟涟,夏至旱燥田。(赣)
长江中下游的黄梅天多半是从芒种节气后期开始的。农民对芒种节气的雨水很关心,故流传下来的气象谚语很多。如下:
芒种夏至是水节,如若无雨是旱天。(粤)
芒种夏至,水浸禾田。(粤)
芒种落雨,端午涨水。(湘)
芒种夏至常雨,台风迟来;芒种夏至少雨,台风早来。(闽)
芒种夏至天,走路要人牵。(苏、皖、川、鄂、贵)〔指阴雨天多,行路容易滑倒〕芒种闻雷,对农业生产好坏及未来天气均有一定的预示意义,反映在气象谚语中:
芒种怕雷公,夏至怕北风。(桂)
芒种打雷是旱年。(湘、豫)
芒种打雷年成好。(湘)芒种闻雷美自然。(陕)
芒种节气的风和气温与未来天气有一定的预示意义,有关这方面的气象谚语有:
芒种南风扬,大雨满池塘。(湘)
芒种西南风,夏至雨连天。(皖)
芒种刮北风,旱断青苗根。(苏、冀)
芒种刮北风,旱情会发生。(湘)
芒种热得很,八月冷得早。(湘)
1、婉淇
《诗经·郑风·野有蔓草》有云:“有美一人,清扬婉兮。”以婉字入名,形容女孩温婉可人、清丽秀美。“淇”出自《诗经·氓》“淇则有岸,隰(xí)则有泮”,淇指淇水,在人名中引申为富贵、高雅、美好、吉祥等含义,形容女孩安康、贤淑、文雅。“婉淇”是一个诗意有内涵的名字。
2、雨倩
“雨”出自《诗经.采薇》:“今我来思,雨雪霏霏”,指下雨、雨水,雨和水有关,人们常说女孩是水做的,以雨入名比喻女孩如水般柔和、性格温顺。“倩”出自《诗经·卫风·硕人》:“巧笑倩兮,美目盼兮!”指笑容美好。整体而言,“雨倩”是一个古典、优雅的名字,可以体现出女孩柔美、典雅的气质。
3、文茵
取自《诗经·秦风·小戎》:“文茵畅毂,驾我骐馵”,文指文学、文化之义,形容有文采、有智慧,表达出希望女孩学识渊博、有才华的意思。茵具有柔和、温暖的意思,以“茵”字为名能衬托出女孩心地善良、内心温暖。“文茵”这个名字整体来看文化气息浓厚,给人一种清新、美好的感觉。
(来源:文章屋网 )
2017跟夏天有关的谚语:夏至风从西比起,瓜菜园内受熬煎
夏至日吹西比风,可卜年中什稻有歉收之虞。
小暑怕东风,大暑怕红霞
小暑前后十天内,若有东风,则有台风来袭;大暑前后出现红霞,表示将有台风。
大暑热不透,大水风台到
大暑不热,气候不顺,会有水灾风灾。
立夏日要为年老的父亲进补。
立夏北,无水通磨墨
立夏日刮北风,占乾旱。
小满雨水相赶
小满不下,乾断塘坝
小满不下,梅雨较少。
芒种逢雷美亦然,端阳有雨是丰年
指芒种的雨水是丰收的预兆。
五月龙船北
端午节前后还有吹北风的可能。
芒种疯鲨(鹿港一带海域,芒种前后会出现鲨鱼。)
芒种夏至,檨仔(芒果)落蒂
南部的热带水果芒果在芒种后上市。
芒种蝶仔讨无食
阴历五月以后,百花花期均过,此时之蝴蝶已无花粉可采。
芒种下雨火烧溪,夏至下雨路泥泞
当日的天气还影响著往后的气候。
未吃五月粽,破裘不甘放
空心雷不过午时雨
有关24节气春分的谚语
1、吃了春分饭,一天长一线。
2、春分种芍药,到老不开花。
3、买种省了钱,减产后悔晚。
4、春分,日螟封分。
5、春分到清明,棉花干播种。
6、春分降雪春播寒。春分有雨是丰年。
7、春分不上炕,谷雨插不上。
8、春分无雨到清明。
9、春分有雨家家忙,先种瓜豆后插秧。
10、麦过春分昼夜忙。
11、两头去,中间留,玉米苗子黑油油。
12、春分时节,果树嫁接。
13、春分大风夏至雨。
14、春分南风,先雨后旱。
15、春分降雪春播寒。
16、龙生龙,凤生凤,好种才有好收成。
17、春分豆苗粒粒伸。
18、春分无雨莫耕田,秋分无雨莫种园。
19、春分春分,昼夜平分。
20、春分不种麦,别怨收成坏。
21、春分麦,芒种糜,小满种谷正合适。
22、有钱买种,无钱买苗。
23、要想出好苗,棉籽粒粒挑。
24、晒棉种,很重要:发芽势,明显好;发芽率,能提高。
25、春分西风多阴雨。
26、春分有雨家家忙。
27、春分不暖,秋分不凉。
28、春分有雨到清明,清明下雨无路行。
29、春分分芍药,到老不开花。
30、好种出好苗,早发早结桃。
31、春分前冷,春分后暖;春分前暖,春分后冷。
32、种子买得贱,空地一大片。
33、要想庄稼长得凶,一家一个沤粪坑。
34、春分春分,百草返青。
35、春分有雨是丰年。
36、麦怕春旱,谷怕急雨。
37、纺好线,用好棉,好种壮苗长满田。
38、春分刮大风,夏至雨。
39、春季雨丰不歉,冬有大雪多面。
40、春分天暖花渐开,马驴牛羊要怀胎。
41、春分雨不歇,清明前后有好天。
42、春分前后,大麦豌豆。
43、春分不冷清明冷。
44、春分利大风,利到四月中。
45、春分天暖花渐开,牲畜配种莫懈怠。
46、春分前后怕春霜,一见春霜麦苗伤。
47、花开九不尽,果子没人问。
48、半年的锅头当年的炕,熏透的烟囱发苗壮。
49、好种出好苗,好苗多结桃。
50、春分节到不能让,地瓜母子快上炕。
51、种不正,苗不正,结个葫芦歪歪腚。
52、春分无雨划耕田。
53、春分麦起身,一刻值千金。
54、春分雨多,有利春播。
春分天气谚语
1、春分阴雨天,春季雨不歇。
2、春分降雪春播寒。
3、春分前冷,春分后暖;春分前暖,春分后冷。
4、春分刮大风,夏至雨。
5、春分有雨到清明,清明下雨无路行。
6、春分麦起身,一刻值千金。
7、春分刮大风,刮到四月中。
8、春分前好布田,春分后好种豆。
9、春分不种麦,别怨收成坏。
10、要想庄稼长得凶,一家一个沤粪坑。
11、春分至,把树接;园树佬,没空歇。
12、春分春分,百草返青。
13、要想出好苗,棉籽粒粒挑。
14、春分栽不妥,再栽难成活。
15、春分有雨是丰年。
16、新土填得多,大长胡萝卜。
17、惊蛰蛾子春分蚕。
18、吃了春分饭,一天长一线。
19、晒棉种,很重要:发芽势,明显好;发芽率,能提高。
20、春分种芍药,到老不开花。
21、春分麦,芒种糜,小满种谷正合适。
22、春分南风,先雨后旱。
23、春分有雨家家忙,先种瓜豆后插秧。
24、春分分芍药,到老花不开;秋分分芍药,花儿开不败。
25、若要庄稼壮,一年一换炕。
26、春分日,植树木。
27、好种出好苗,好苗多结桃。
28、春分,日螟封分。
29、填平坑湾,先种黍穇。
30、春分到清明,棉花干播种。
31、春分前后,大麦豌豆。
32、春分不上炕,谷雨插不上。
33、有钱买种,无钱买苗。
34、春分早报西南风,台风虫害有一宗。
35、春分降雪春播寒。春分有雨是丰年。
36、花开九不尽,果子没人问。
37、春分时节,果树嫁接。
38、追肥浇水跟松耪,三举配套麦苗壮。
39、春分秋分,昼夜平分。
40、花开九不尽,果价要跑人。
41、春分前后怕春霜,一见春霜麦苗伤。
42、麦到春分昼夜长。
43、好种出好苗,早发早结桃。
44、纺好线,用好棉,好种壮苗长满田。
45、春分不暖,秋分不凉。
46、春分早、谷雨迟,清明种薯正当时。
节气谚语相关文章:
1.关于二十四节气歌谚语有哪些
2.表达春天节气的谚语有哪些
3.有关春分的民间谚语
4.关于节气春分的经典谚语精选
一、破题引读,学会构思
课文的题目是文章内容的浓缩,是文章的精华,是文章的眼睛。因此,课题也是一种资源,我们应抓住它的特点在上课伊始就对学生进行引读,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为读好课文作好情感铺垫,达到“未成曲调先有情”的境界。
如:《做一片美的叶子》引读:
师:什么是一做一片美的叶子
师:每一片叶子形态各异——
生:是一片美的叶子
师:把阳光变成生命的乳汁奉献给大树——
生:是一片美的叶子
师:冬日飘零——回归大树地下的根——
生:是一片美的叶子
师:为了我们的大树——
生:做一片美的叶子吧!
在这个案例中,教者从解题入手,让学生在引读中从宏观上理解什么是美的叶子。在潜移默化中学会拿到一个题目如何来构思全文。
二、提示引读,理清层次
提示式引读是指教师读课文时,用有关句子或句群的原词开个头,引导学生诵读后面的部分。这类引读起着提示的作用。一般来说,按时间或空间顺序写的段落以及天气变化、心理变化比较明显的句子用这种引读法比较适宜。
如《烟台的海》引读教学片断:
师:烟台的海是独特的——
生:烟台恰是北面临海。
师:冬天,深褐色的海面显得——
生:很凝重。
师:春天,烟台的海是——
生:轻盈的
……
这一引读设计的特点就是紧扣文本,线条简洁。教师抓住“冬天、春天、夏天、秋天”这几个词语或短句,引导学生朗读相关内容,使学生对文章的层次有了更细腻、更清晰的感觉。有助于学生正确把握文章的脉络。
三、设疑引读,引发思考
问题是思维的向导。课堂教学中,教师恰当地设疑引读,让学生带着问题去读课文,这样不仅能激发学生读书的兴趣,而且能打开学生思维的大门,去寻求解决问题的途径和答案。课堂上设疑引读是多渠道的:如:题眼处设疑引读、重点处设疑引读、变化引读等,便于学生对课文内容的掌握。
教师在学生诵读中插叙一些课文的空白,如诗句中情与景的空白,叙事中周围环境或历史背景的空白,使学生有身临其境之感。比如古诗由于语言比较精炼,不易理解,若能运用散文铺写的插叙方式引读,就可以起到渲染气氛、点化诗意的作用,能有效帮助学生理解课文,领会意境。
如:《饮湖上初晴后雨》教学片段
师:蒙蒙细雨,像牛毛,像花针,密密地斜织着,西湖仿佛半睡半醒。好一幅写意的山水画——
生:山色空蒙雨亦奇。
师:雨慢慢地大了,山更加朦胧,那绿绿的雨丝绕着山跳起了妩媚的舞蹈——
生:山色空蒙雨亦奇。
师:雨越下越大,天地间水光山色,俱是一片迷蒙,分不清哪里是水,哪里是山——
生:山色空蒙雨亦奇。
师:大雨也好,小雨也罢,都没有浇灭诗人的游兴,在他眼里,雨中的西湖如此美妙,他面对着眼前的雨景,不禁脱口吟咏——
生:山色空蒙雨亦奇。
古人云:“情生于境,境能移情。”这一引读设计表现出了高度的美感,教师围绕“山色空蒙雨亦奇”这一诗句,运用散文铺写的插叙方式引读,以“美的方式”诠释了诗句,着力于抒情、移情、激情,创设了一个师生与文本对话的交互情境,让学生沉入诗句,反复诵读,尽情渲染。这样的设计不仅丰富了教学内容,营造出浓浓的诗意氛围,而且还对学生进行了美的熏陶。“一唱三叹”的引读回诵,有如绕梁余音,袅袅不绝于耳。
1、雨——指从云层中降向地面的水。与姓氏搭配时指恩泽恩惠,人脉广之义。
2、美——指美,赞美,美好,善良,得意,高兴。与姓氏搭配时指美丽,善良,开心之义。
3、霏——指雨、雪、烟、云很盛的样子。与姓氏搭配时指言辞娓娓动听,滔滔不绝,自由之义。
4、月——指月亮,月亮的传说也多与女性有关,因此月字又常被用作女性取名。与姓氏搭配时指贞洁,洁净,爱与美的象征之义。
5、熙——五行属水指光明。兴起,兴盛。和乐,吉祥的意思。与姓氏搭配时指兴盛,和悦,幸福,吉祥之义。
6、汐——指夜间的海潮,潮汐。与姓氏搭配时指有气势,速度快,出众之义。
7、洁——指干净,廉明,纯洁或指人的品德高尚。与姓氏搭配时指高尚,纯洁,廉明之义。
(来源:文章屋网 )
文章所写的童年的片片段段的回忆,其间没有任何联系,会不会杂乱无章呢?有可能的。因此,作者采取了两个办法:第一,所写都是跟雨有关的;第二,因为下雨,才有了不同于平时的欢乐。要注意,“用雨珠子穿起来”这个比喻,不是说说的,而是在结构上起贯穿作用的。这一点到文章最后才可以看清楚。
才六岁,下雨了,妈妈不用早起做饭,就可“多睡一会儿懒觉”,要妈妈讲故事。妈妈讲了瞎子“好坏”的事,但妈妈宽容他,同情他的“穷”。这给孩子留下了“菩萨”的感觉。文章中,不着痕迹地用一系列并不强烈的词语,如“母亲暖和的手臂弯”“热被窝”“最幸福的”“吵着”“闭着眼睛”“这瞎子好坏啊”,等等,营造了一种温馨、善良的心理氛围,而孩子则自然地享受着宠爱。善良,像菩萨一样的善良,是第一个回忆的基调。
回忆中的第二件事,就比较复杂一点了:欢乐与学业的矛盾总是隐隐存在。孩子喜欢下雨,是因为教师来得晚,可以晚一点被捉进书房,可以在阴沟里、烂泥地上任意玩水。“大人们个个疼我”,下雨天就更有了逃学的借口。为了不要被逼着认方块字,甚至一心期望有脚气病的教师,在来路上摔个大跟头。这不是很不善良了吗?但是,贪玩中、自私中有孩子气的天真。她对患脚气病的痛苦还没有体验,也想象不出学业荒废的后果。从理论上说,这就叫做“审美情感价值超越实用价值”。对这一点作者似乎有些偏爱,笔墨有点不厌其烦:文章后面还有趁大人打牌,“丢开功课”,躲到楼上“造反”“偷吃”的描写。
孩子的活泼天性虽然把学业的压力挤开,但是下雨的欢乐渐渐不像童年时期那么单纯了。下雨天孩子的欢乐本来和母亲的欢乐是一致的,但是越到后来自己的欢乐和他人的忧愁越是形成对照。除了老师以外,还有一笔反衬:懒惰的四姑抱怨下雨天“讨厌死了”,“伤风老不好”。而且这样的话,还是她在写情书的时候,被作者偷偷看到的。这和作者享受下雨天一对照,就很有点幽默感了。
对下雨天的第三种欢乐的感觉,就更丰富了。母亲为黄梅天到处“黏溻溻”而烦恼,而父亲则端着茶壶坐在廊下赏雨。这么大的感情反差,用笔却十分精练,都是叙述性语言,几乎没有描写和渲染。从文章开始,一直就是如此。哪怕写到雨中的花,多种多样的花,仍然是比较简约的:
院子里各种花木,经雨一淋,新绿的枝子,顽皮地张开翅膀,托着娇艳的花朵。冒着微雨,父亲用旱烟管点着它们告诉我这是丁香花,那是一丈红。大理花与剑兰抢着开,木樨花散布着淡淡的幽香墙边那株高大的玉兰花开了满树,下雨天谢得快,我得赶紧爬上去采,采了满篮子送左右邻居,玉兰树叶上的水珠都是香的,洒了我满头满身。
这么多花,本该有多少形容,多少渲染,但是,除了玉兰花连上面的水都是香的以外,其他的可真是点到为止。为什么?因为只有玉兰花的香气和作者内心的欢乐、善良密切相关。
下雨天的第四种欢乐,又不同了。大家都欢乐,但是各有不同,这是一种复合的欢乐。
从孩子这方面来说,有她的贪玩、好吃、调皮、任性、自私和善良,所有这一切都统一在“做喜事的感觉”与“说不出的开心”里。在热闹的氛围中,不同的人欢乐是不相同的。母亲的善良和对穷人的宽容,前面已经写了一笔瞎子的故事,这里又浓浓地写了一笔:在听唱鼓儿词的时候,为古人担忧,眼圈“哭得红红的”。父亲的高雅,这里也补了一笔:在这样热闹的时候,他却一个人去作他的“唐诗”去了。注意,这里的唐诗是有引号的,非常含蓄地暗示,只是他自己以为是唐诗罢了。这一笔有双重的结构功能:一是在这里好像是顺带一笔;二是在后面写到父亲的死,还要和诗联系在一起。那是文章很有特色的地方。
文章写雨,按着一年的顺序,写过了黄梅雨,就写八九月的台风雨了。这里的欢乐,就更有特点,更加孩子气了。一方面,是妈妈为阴雨使得稻谷发霉而忧愁:另一方面,则是孩子因为可以不读书了,整日拣霉曲,“这工作好好玩”,“真开心”。“下雨天,真好”,到这里,这个“好”字,又写出格外特殊的味道:和母亲的“忧”以及家庭的经济损失交织在一起的。孩子和母亲对雨的感受有了反差,这个“好”和上面的逃学比较起来,就更加显出孩子的天真无知了。
写到这里,所有的下雨天在孩子的感觉中都是快乐的。接下去,如果再这样写,要避免重复,难度就大了。于是作者换了一种写法。到杭州念中学,离开家乡了,这时下雨天好不好呢?不上体育课,一个人撑着伞,孤独地溜到树底下,感到雨点滴在大伞上,“思念远方的母亲”,“心里有一股凄凉寂寞之感”。这似乎没有什么欢乐可言了,但还是很好,好在一个人想念母亲,回忆下雨天缠着母亲,“雨给我一份靠近母亲的感觉”。这种“好”和前面的“好”很不相同,—方面是凄凉的,一方面仍然是很美的。从这里可以看到,美、诗意,并不一定就等于欢乐,痛苦也可能是美好的,即所谓“凄美”。
这里,文章的主题深化了,人也成长了,欢乐和美好的关系开始有区别了。
接下来的一段,是写父亲的死,则完全谈不上欢乐,但是仍然写得很美好。先写回到故乡,父亲的书斋(没有忘记贴近题目点一下“听雨楼”):
书桌上紫铜香炉里,燃起檀香。院子里风竹萧疏,雨丝纷纷洒落在琉璃瓦上,发出叮咚之音,玻璃窗也砰砰作响,我在书橱中抽一本白香山诗,学着父亲的音调放声吟诵。父亲的音容,浮现在摇曳的豆油灯光里。
要是一般的作者,一定是要着重写父亲的死,可是这里却没有,而是着重写重回父亲的书斋,模仿父亲诵读古诗,用这来构成一种怀念的境界,让父亲的音容浮现。这就让悲痛的成分减少,让悼念的美好情绪增强。由此而引起回忆:
记得我曾打着手电筒,穿过黑黑的长廊,给父亲温药。他提高声音吟诗,使我一路听着他的声音,不会感到冷清。可是他的病一天天沉重了。在淅沥的风雨中,他吟诗的声音愈来愈低,我终于听不见了……
写父亲的死,本来应该是很悲痛的,但是,这里没有一点悲痛至极的情绪,而是一种淡淡的哀愁。这是因为:第一,作者故意把它放在回忆中,拉开时间的距离,如普希金的诗:“那过去的一切就成为亲切的怀恋”;第二,把这放在诗的吟诵里,就是死亡也转化为诗歌吟诵之声的缓慢消逝:第三,缓慢的死亡过程,也用诗的吟诵声沟通父女之间的心灵。所有这一切笔墨都表明,作者有意把悲痛的病和死转化为诗。病和死都是不欢乐的,但是在诗的氛围中病和死却是美好的。只字不提死亡,是独运的匠心。文章题目“下雨天,真好”,一个层次一个层次地“好”下来,从童年的无忧无虑的欢乐的美,到长大了感受到生命消逝的悲痛,都由着雨的媒介,走向把病和死诗化的美。应该说,对父亲的死写得比童年的美更有特色。
最后一个场景还是雨,是在西湖边,偏爱雨中沉静徘徊,想象古代诗人咏梅的的名句,流连忘返。在这样的情境中,忽听得悠扬的笛声,吹笛者慢慢走来,说了一句“一生知己是梅花”。接下去是:
我也笑指湖上说,“看梅花也在等待知己呢。”
对吹笛者,不叫“吹笛子的”,而叫做“弄笛的人”。这个“弄”字,大有古典趣味。“弄”是戏弄、把玩,用在音乐中,指奏乐,也含“玩赏”之意。当年司马相如到卓王孙家饮酒,就以“弄琴”把卓文君迷住了。古典琴曲有《梅花三弄》,这里笛子与梅花之间,用一“弄”字,就颇有韵味。而且这种沉郁的古典韵味,竟使得弄笛者和“我”之间的关系有点朦胧,读者只能从情调上感觉到,这里似乎有恋情,但是和写父亲时只字不提死亡一样,这里也是只字不提恋情,只有“知己”两个字算是线索。当然“知己”也可能是友谊,但是,友情不会这样缠绵:
雨中游人稀少,静谧的湖山,都由爱雨的人管领了。衣衫渐湿,我们才同撑一把伞绕西泠印社由白堤归来。湖水湖风,寒意袭人,站在湖滨公园,彼此默然相对,“明亮阳光下的西湖,宜于高歌,而烟雨迷蒙中的西湖,宜于吹笛。”我幽幽地说。于是笛声又起,与潇潇雨声相和。
【有关春天的谚语】
立春晴,雨水均
立春晴一日,耕田不费力
立春之日雨淋淋,阴阴湿湿到清明
雨淋春牛头,七七四十九天愁。
水淋春牛头,农夫百日忧
立春打了霜,当春会烂秧
雷打立春节,惊蛰雨不歇。
腊月立春春水早,正月立春春水迟。
年逢双春雨水多,年逢双春好种田。
立春落雨至清明:立春日若下雨,直到清明前都会多雨。春喜晴不喜雨,尤忌打雷。
立春打雷,十处猪栏九处空:表示六畜不安。
正月展春流:立春以后,潮汐海流加大。
春天后母面:入春以后,气候会阴晴冷暖无常。
春曝死鬼,夏雾做大水:春天降雾会放晴,夏天降雾会雨涝成灾。
立春赶春气:立春之后万象回春,稻田池塘等水面开始蒸发,明示世人春天已降临。
初一落初二散,初三落月半:初一如下雨,初二则会放晴,初三若下雨则会落到十五。难估计。
雨浇上元灯,日晒清明日:上元日下雨,清明定放晴
早春晚播田:立春日如在上年十二月内谓之早春,若播种莫过早也不过迟,按季节行事。
立春天气晴,百事好收成
雨水
雨水连绵是丰年,农民不用力耕田
雨水日下雨,预兆成丰收
春寒雨若泉,冬寒雨四散:春天气温低则多雨,冬天气温低雨反而少
惊蛰闻雷米似泥:惊蛰日打雷,表示节气无误,风调雨顺,稻丰收,米价便宜。
二月二打雷,稻米较重捶:表示节气无误,风调雨顺,稻丰收,米价便宜。当天,如果春雷乍响,这一年收成很好。
春分
春分,日暝封分:春分日昼夜各为十二小时。
春分前好布田,春分后好种豆:这是台湾北部的农业现象,南部则比较早。
春分种芍药,到老不开花:芍药夏日开花,春分种太慢了。
春分有雨病人稀:春分日若下雨,则病人少。
清明
三月初,寒死少年家:少年爱美,才春天便急急穿单衣,常被突如其来的寒冷冻坏。
天寒,春不寒;春雨,春不雨:如果立春那一天天气寒冷,那么整个春季的气候就不会再冷下去;如果立春那一天下雨,那么春季的雨量就会少。
春天孩子面:春季是介于寒冬与盛夏之交,这时南方气候开始暖和,而北方还在寒冷中,南北温差很大,所以春天的天气变化无常。此时,北方的冷空气和南方的暖流常常交汇冲突,发生了气旋,天气便转为阴雨。 气旋过后,天又转晴,这好像小孩子破涕为笑,故言“春天孩子面”。
一流中国要有一流下水道
“罗莎”刮过,浙江重创,700多万人受灾,这是2007年10月8日新华社的消息。杭州尽管距离“罗莎”在浙闽交界处的登陆点较远,可雨水也够大的,118.6毫米,“豪雨”。网友说,“马路上的积水足够养上一网鱼了”。“水漫金山”不再仅仅是与雷峰塔有关的一个传说了,没有人将这样的日子称做“充满负离子的一天”。那是黄金周结束后的上班首日。人们忙着上下班,能养鱼的马路,还真是“行路难”,汽车毕竟不是冲锋舟。我向来骑自行车,乖乖,湿透下半截。
就在早几天,我看了一个关于青岛历史建筑的电视片,其中说到,100年前的上世纪初,德国人占领青岛时建造的下水道,至今还是顶级好的,“吉普车都能开进去”。这个事,其实在济南暴雨时节就被人拎出来说了。今夏一场暴雨让济南的34名市民丧生,在重庆,这个数字是51。更早的时候,北京也曾被一场大雨瘫痪了交通。城市雨洪,看起来也够强悍的。可是,如果你能够把头探进下水道瞧瞧,你只会摇头说,我们的下水道也太虚弱了。比如吧,有的城市排水系统的设计标准,竟然为“两年一遇”,这般排水能力,碰到十年二十年一遇的雨洪,只有等着被淹。
城市雨洪,光凭临时救急式的应对,那是不够的。它需要前瞻性的防御。要防御,得知己知彼,先弄明白“人”的问题在哪里。在“雨”的面前,城市人如果是自闭症般的“雨人”,怎么可能把“雨”给弄好?水利部一份文件说:“在639个有防洪任务的城市中,达到国家防洪标准的只有236个,还有63%的城市没有达标 当前,城市水利基础设施建设严重滞后于城市发展。”德国有位景观学教授叫斯托克曼,他曾对中国城市雨洪管理现状提出批评:“你们很多城市都是在搞表面的文章,比如说路面上漂亮的东西跟基础设施是没有任何关系的。”一针见血啊。长久以来,咱们中国人有个国民劣根性,就是只顾表面不顾内里,只管上头不管下头。所以,有关个人的“下水道”系统是不被重视的,曾几何时中国最糟的就是厕所,而一个城市的“下水道”就更是那样了。搞“表面文章”一流,搞“地下工作”末流。
所以我想,城市雨洪的前瞻性防御要从遥远的《地下管道法》建设开始。日本就有个《下水道法》,在东京都还有个下水道局的机构,把法律变成现实。东京都下水道系统经过一百多年建设,普及率已达100%。而我们的城市建设,没有一个关于地下管道尤其是下水道的“高标准硬要求”,反正平时百姓也看不见,各地就习惯于简简单单弄成小鸡肚肠了,碰上要铺设新管线,于是就一次次开肠剖肚。没有“法”,城市下水道还真没法建好。
有法可依,才知道如何“上下求索”,就不会只求索其“上”而不求索其“下”,城市雨洪就可以疏导与利用相结合。巴黎就是一个下水道设计规划科学、功能建设齐备、管理维护完善的典范。那是相当的好啊,总长竟然达到2347公里,不仅世上第一长,而且世上第一好。雨果笔下的人物多次从下水道逃生,电影《悲惨世界》里主人公冉・阿让通过下水道逃亡的镜头让人难忘。有着100多年历史的巴黎下水道,早已成为巴黎人的骄傲,甚至成了观光旅游的景点。虽然说它“像卢浮宫一样洁净”有点夸张,可人家有1300多名“地下工作者”――下水道维护工,负责清扫、修理、甚至导游的工作。我们地上的清洁工有这么多乎?如今巴黎还使用许多顶尖的机器人钻到地下,监管维护各种地下管线。
不会规划一流下水道的城市,就不会有一流的“下水”;不会建设一流下水道的城市,就不会是个一流的好城市。以巴黎为参照系,我们实在是可以开设一门“下水道建筑学”的。而城市的管理者,脑海里得树立起这样一个意象:我们应该像造铁路隧道一样建造我们的下水道。
正可谓,地上雨洪,不通则痛;地下世界,通则不痛。
(摘自《城市晚报》)
关键词:标准雨量器;降水量;观测误差;来源及控制
Abstract: This article analyzed on the standard gauge in precipitation observation in the process of precipitation error causes, and based on the SL21 - 2006 " precipitation observation standard " and " hydrology Test Manual " concerned regulation, clear the requirements of the standard gauge rainfall observation error control method of observation, the staff of the actual work has a guiding role.
Key words: standard gauge; precipitation; observation error; source and control
中图分类号:P331文献标识码:A
1.导言
标准雨量器使用的历史悠久,而且应用最为广泛,它是把自然降水量通过已知一定面积的承水口收集后导入储水瓶,然后再将收集到的降水量用专用量杯量取的方法测取,所以它构造简单,使用方便,是所有雨量站普遍应用的降水量观测仪器之一。但在观测过程中,由于受一些因素的影响,难免存在一些误差,下面就其存在的误差进行探讨与分析。
2.误差来源。
2.1蒸发误差。
蒸发误差是指降水停止到观测时刻或降水间歇期间雨量器储水瓶中水分蒸发造成的损失,它属负向系统误差。蒸发误差可用下式计算:
Δpz=zdhd+znhn (1)
式中Δpz—为时段降水观测蒸发误差(mm);
zd、zn—分别为雨量器白天和夜间蒸发损失率(mm/h);
hd、hn—分别为时段降水观测中白天和夜间的蒸发时间(h)。
降水观测蒸发损失与观测站所处区域的气候条件有关,而且随季节不同而变化,所以蒸发误差的有关参数必须通过实验确定,不可盲目借用。
SL21—2006《降水量观测规范》指出,蒸发损失量可占年降水量的1—4%。
2.2湿润误差。
湿润误差指标准雨量器的承雨器和储水瓶内壁对部分降雨的吸附造成的水量损失。湿润误差使观测的降水量数值偏小,该误差与雨量器的材料、结构、观测操作方法以及风速、空气湿度和气温有关。雨量器内壁越光滑,湿润误差越小。风速大、湿度小、气温高,湿润误差就大。
湿润误差包括承雨器和储水瓶两部分,用下式计算:
pω=(S1+S2)n (2)
式中:pω—为等时段降雨量观测的湿润误差(mm);
S1、S2—分别为承雨器和储水瓶一次降水量观测中的湿润误差(mm);
n—为该时段内雨量器的湿润次数。
SL21—2006《降水量观测规范》指出,一年累计湿润误差可使降水量偏小2%左右;降微量小雨次数多的干旱地区,年湿润损失可达10%。
2.3溅水误差。
较大的雨滴落在地面上,可溅起0.3—0.4m高,并形成一层雨雾随风飘入雨量器内,使观测的降水量大于实际降水量,这项误差称为溅水误差。溅水误差属于正向系统误差。实践证明带风圈的雨量器溅水误差可使年降水量偏大1%。地面雨量器的溅水误差可使年降水量偏大0.5—1%。
2.4仪器误差。
这里的仪器误差,是仪器作为工厂的合格产品本身具有的误差,不包括仪器现场安装调试不合格、器口安装不水平等人为原因产生的误差。
2.4.1承雨器环口直径加工误差。
设实际降水量为p0,承雨器环口标准内径为D0,含有加工误差的直径为D,由此观测的降水量为p,由于
(3)
应用权对标准差传播体,得
S(p)=2S(D)(4)
SL21—2006《降水量观测规范》规定,雨量器承雨器口内径采用200mm,允许误差为0.6mm,相对误差为0.3%,以此作为限差,得器口加工误差标准差S(D)=0.15%,由此引起的降水量观测误差标准差为
S (p)=2S(D)=0.3 %
当降水量p=10mm时,承雨器器口误差引起的降水量误差标准差S(p)=0.03mm。
2.4.2量雨杯示值误差。
量雨杯的内径为40mm,截面积为12.6mm2,承雨器截面积为314.2cm2,是量雨杯的25倍,亦即将承雨器收集到的1mm深的降水倒入量雨杯内,水柱则有25mm高;这就等于将降水深度放大了25倍,从而提高降水测量精度。
2.5动力误差。
风对雨量器承受降水的干扰造成水量损失,称动力误差。动力误差由飘溢现象产生。飘溢现象是指降雨或降雪时部分降雨或降雪不落入雨量器中的现象。飘溢现象主要是由于降水在大风气流中发生严重变形而产生的,此时经过雨量器上方的气流和雨点的迹线几乎与地面平行,使雨滴飘走而不是落在雨量器内,雪的比重更小,因而飘溢现象更严重。
动力损失等于雨量器捕捉降水量与实际降水量之间的差值。由于观测降水时多种因素影响,很难确定出实际降水量或真实降水量,而地面雨量器受风的影响较小,也就是说,不管风速有多大,地面风速总为零。雨滴又总要落在地面上,所以在无雨时溅入和风吹雪的干扰时,地面雨量器捕捉的降水量接近实际降水量。
2.6测记误差。
由于观测人员的视差,错读错记.操作不当等所造成的偶然误差.一般通过训练,提高观测人员的观测水平和责任心,可减少这项误差.
SL21—2006《降水量观测规范》要求,降水量观测要求记至0.1mm,其相应标准差为0.029mm。
2.7其他误差。
观测场距离建筑物或树木太近、仪器承雨口不水平及观测人员的观测方法等,都可以给降水量带来较大误差,但只要按SL21—2006《降水量观测规范》的要求操作,这些误差是可以减小或完全避免的。
误差的控制。
3.1蒸发误差的控制。
蒸发引起的误差与许多因素有关,如雨量站的地理位置,气象条件(温度、风、湿度),还有仪器本身的结构、材料等。
为了减小蒸发的影响,一是要求承雨器的接雨面一定要光滑,使雨水到达接雨面很快通过漏斗,减少雨水的沾附;二是降雨一经停止时,立即进行测量,特别是在炎热的夏季和湿度较小的干燥季节;三是尽量用小口径的储水器承接雨水。
3.2溅水误差的控制。
防水圈叶片上不得弯曲度和圈径的大小,应使雨滴不能溅入器口,并在防风圈叶片上部加防溅设施;在雨量器周围大于0.5米范围内,加网格防止溅水,并种植草皮,从而来减少溅水误差。
3.3湿润误差的控制。
一是提高雨量器出水通道、储水器和量雨杯的光洁度,保持各部件洁净无油污杂物,从而减少器壁粘附水量;二是预知即将降雨之前,用少许清水细心湿润雨量器的各部件,要使承雨器内湿润而不积水,从而抵偿湿润损失。
3.4动力误差的控制。
风是影响准确测量降水量数值的主要原因,风往往导致仪器测得的降水量偏小,降雨时,观测误差取决于雨滴大小和风速。而在固态降水时,被风吹走的降雪量随风速的增大而增加。所以理想的条件应该是:雨量器器口上空能形成平行的气流,避免有风的局地加速度,尽可能减少冲击器壁气流或湍流。在仪器安装时,避免装在过于空旷和四周有高大的树林或建筑物的地方。风是随着高度的增加而增大的,因此雨量器内收集的降水量随着仪器安置高度的增加而减少。所以雨量器的器口高度应尽可能低一些,低到能防止从地面可能溅入雨水为度。《降水量观测规范》规定标准雨量器的安装高度为70cm—120cm。
4.结论
湿润误差、蒸发误差和动力误差属于负向系统误差,其中湿润误差和蒸发误差的确定还比较容易,但确定动力误差却比较复杂,为探讨动力损失与相关因素的关系,可在区域内选择若干雨量站展开地面雨量器与标准高度雨量器对比观测实验。动力损失Δpa用捕捉率来表示,两者关系为
式中pm—为标准高度雨量器观测降水量;
Pg—为地面雨量器观测降水量;
R—为捕捉率,捕捉率越大,动力损失越小,当R=1时,Δpa=0。
基层雨量站对降水量观测值,一般不对上述系统误差进行修正;但应对这些误差有所认识,在观测中按SL21—2006《降水量观测规范》要求采取措施尽量减少上述误差。尽可能将误差控制在1—2%以内。在要求较高的水平衡分析和水资源评价中,如需考虑上述误差,可通过实验确定有关参数。
参考文献:
[1]SL21—2006《降水量观测规范》水利电力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