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5-30 10:55:34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我的长生果作文,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作文,要写真情实感;作文练习,开始离不开借鉴与模仿,但是真正打动人心的东西,应该是自已呕心沥血的创造。”停下笔,思绪又回到了学期初这篇课文,这个让我颇受启发的句子。
《我的“长生果”》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作者小时候与读《书的经历,并从中悟出了写作的道理。
目光滑过一行行黑色的字体,最终落在最后一段,我想起了自己——
一二年级,虽然不用写作文,可每天的日记都让我头痛。晚上回到家,我便翻开作文书……过了几天,我被老师表扬句子写得生动,在老师赞赏的目光下,我心里却不是滋味。因为很多好词好句我都是从作文书上摘下来的。
三年级,我开始尝试不依赖作文书,自已动笔写作。当作文再次被表扬时,我心中充满了快乐与自豪——这是我自己的想法,自已的体会,自己的辛勤劳动的结果。当时还不太明白为什么会这么快乐,读了这篇课文后,我才明白,作文还是要有真情实感才好!
读了《我的“长生果”》,我感受颇深。它教会了我书籍的重要性,还让我了解到什么才是真正的好作文!如果作文中缺少了真情实感,即使再多华丽的语句,也不过是别人的东西。不仅在作文中,在生活中,在处事中,我们也要做实事求是的人。无论做什么事,都要靠自己的真本领,只有自己用心地创造,辛勤地付出,才是真正有价值的东西!
“真情实意……”我喃喃自语,细细地体会着这个词。
初一:曾林
“长生果”原指传说中可以使生命长生不老、延续生命的一种食物。而此句话中的“长生果”是指书,它是知识的延续。书对于我们来说是非常有用的,它既可以丰富我们的知识,又能开阔我们的眼界。因为书中的知识包罗万象、丰富多彩,就象一个“聚宝盆”,在等待我们去探索和发现。
书就象我的一个“知心姐姐”或一个温暖的“家”。我会把书读上许多遍,就像在和“知心姐姐”聊聊知心话;每当我遇到困难就会回温暖的“家”寻找答案。虽然是经常回家,但“家”中总有我未发现的答案。
我现在明白了读书也要讲究方法,要勤于思考,善于总结。我要把文章中优美的语句记下来,日积月累后脑海中的词句就会越来越多,当我写作文时,就可以把积累下来的词句运用到作文当中。就象在一个大超市里,想用什么就取什么。
这些就是我学完《我的“长生果”》后对如何读书的感想。
再看看爸爸,正在捣蒜泥准备做凉菜,他用力地捣着,发出“嗵嗵”的声音。接着,又洗了几根黄瓜,“咚咚”地切了起来。
“啦啦” “咝咝” “咚咚” “咝啦” “砰砰” “轰轰” “蓬嚓” “嗵嗵”,好一场盛大的音乐会。
我的作文会唱歌
象声词是摹拟自然界声音的一种词汇。如“砰砰、滴答、咕咚”等。 能生动形象地表现事物的特点、人物的心情、动作的状态,使读者产生联想,有身临其境的感觉。
我们搜集了一些象声词,让你的句子发出声音吧!
风声:呼呼 萧萧
雷声:咔嚓 隆隆 轰隆
雨声:滴嗒 哗啦 滴沥
水声:咕嘟 淙淙 汩汩
鸟声:布谷 啾啾 扑棱
车声:呜 嗖 嗒嗒
人声:扑哧 嘿嘿 喃喃
金属声:丁当 哐 铛 琅琅
你好!
我跟你同龄,正读小学五年级。我是一个热情的女孩,喜欢看书、画画,还喜欢交朋友。我就读于浙江省平湖市东湖小学。这里花木扶疏,风景秀丽,还有一种很好的读书气氛:每天早上,书声琅琅,书韵悠长,令人心生愉快。
我住在世纪名苑。每天吃过晚饭,我都会去小区健身处,放松放松,小憩片刻。我们这儿白玉兰开花了,犹如一只只天使的号角,吹奏着春的乐章,你听得见吗?朵朵玉兰,阵阵清香,沁人心脾,你闻得到吗?玉兰花洁白无瑕,娇嫩无比,惹人喜爱!你又能想象得到吗?
我的理想是当一名画家,用手中的画笔来描绘百花争艳的春天、生机盎然的夏天、硕果累累的秋天、雪花飘飘的冬天……我想用笔画出世间万物和一切美好的事物。
老师要求我们开展“手拉手”活动,通过鸿雁往来,建立联系,交上朋友,这是很美好的事情。而我,希望你能做我的朋友――知心朋友。对,做知心朋友,有什么值得庆贺的事,哪怕只是小小的成功,我们一起分享;有什么黯然伤心的事,难解的心结,我们一起分担。你愿意吗?
你在信中说,让我当你的小老师,我真的有些不敢当。我们还是以朋友的身份一起来探讨一下学习吧。我觉得写好作文的一个前提是要看大量的书,积累一些好词好句。叶文玲说过,书是人类文明的“长生果”,强调了读书的重要性。当然,还要经常练笔,一有心得体会和新鲜的想法,就要诉诸笔端。大文豪鲁迅就曾说过,写好作文的秘诀无非是多读多写,这真是一句写好作文的至理名言!另外,写完作文后,还要认真改一改。叶圣陶爷爷曾经说过,作文是写出来的,好作文却是改出来的,还说,修改肯定是作者分内的事。我也正是这样做的。打好的草稿,其实还是个很粗糙的东西,我会一改再改,直到自己满意为止。总之,要想写好作文,就要多读、多写、多改。你认同我的观点吗?
相信,我们虽然远隔千里,天各一方,但我们之间的友情可以穿越时空,可以跨越千山万水。希望你收到我的信后可以给我回信。接下来几天,我就专候你的回信了。
祝
好好学习,天天开心!
你的好朋友:郑漪澜
2013年5月31日
(指导老师:冯春华)
龙江城区中心小学 五(5)班 赖梓欣
高尔基曾经说过:“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从幼年开始,书便悄悄走近了我的生活。就像让我通向知识圣地的船只,就像点燃希望之火的灯塔,就像引领我攀上高峰的精灵。书,为我的生活添上了一道绚丽的彩虹。
打开尘封的记忆,一幕幕与书相伴的画面如火点般闪烁眼前。与书相伴的美好时光恰似优美动听的琴声落在身旁,难以忘怀……
时光倒流,回到了这个熟悉的地方——图书馆。
早晨的鸟儿欢快地唱起歌,太阳温暖地把光撒向每一个生命,树木婀娜多姿地舞蹈起来……我踏着轻快的脚步,兴致勃勃地来到图书馆——这是我第一次来图书馆!
也许对书有一种神圣感吧,当我踏进图书馆的大门,一种走进知识海洋的亲切愉悦之感悄然袭来。当我怀着期待的心情急忙走进书架,闻到那股熟悉的油墨味,感受着众多书籍散发的韵味,温馨感油然而生。
想起之前吸引我的《追踪小绿人》,我忙站起身来,在数不胜数的书堆中,我的眼睛急切地寻找,却找不到那本书,我急得直跺脚,想:“怎么回事?没这本书吗?这本书可是很好看的!”我不甘心,重头再找一遍,啊!原来它躲在了一个不起眼的角落。我小心翼翼地把这本书抽出,紧紧地抱在怀里,像捡了宝贝似的。数秒后,我找到了一个安静的座位,捧着书,像雨后春笋般如饥似渴地吸收着知识的甘露。
一页,两页,我像一匹饿狼,贪婪地读着,书中,小叶子和小晓坚不可摧的友情让我向往,宫爷爷“去世”的事情让我伤感,小叔伤害小绿人的事又让我无比心痛……作者金波让我身临其境,与书中人物同乐、同悲。
还好,结局圆满地画上了句号,大家都变成了小绿人,都有两个不同的世界,大家齐欢乐,齐伤感,是真诚让他们拥有两个世界!我的心中万般感受,这本书就像连绵起伏的山峦,让我的心情时高时低。
时间不知不觉溜走了,我在图书馆泡了整个上午,可我一点也不觉得累。我无枸无束的飞驰在书的五彩世界里,遨游在书的无边海洋中,欣赏这书带给我的无穷魅力。正当我意犹未尽时,不知谁一把抢去了我手中的书说:“喂,走不走?不走回家没饭吃了。”抬头一看,呀,是爸爸和弟弟!我可奈何,在爸爸的催促下,依依不舍地把书放回去。
走出图书馆,我留恋地看了一眼,心中满是不舍。路上,弟弟与爸爸谈笑风生,可我却沉默寡言,回味着精彩段落,妈妈还以为我们吵架了呢!
书,看多了自然回受到礼物。在那一段时间起,我的作文水平得到了提升,想象力不想以前那样枯躁乏味,再三、四年级,我的作文便名列前芽,大部分得到了老师的好评,这些少不了书的帮助。
说到读书,想必大家都不陌生。“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这些名言也许是老前辈们对读书最好的评价了。如果我问大家读书能干什么?我听到有人回答了:“读书能获得知识,懂得做人的道理。是,是这样。但在我看来,读书不仅能给我们知识和做人的道理,还教给了我生活方面的知识和窍门。
记得那一个星期天,我正在家写作业,突然,邻居家的小弟弟悄无声息地摸了进来。他想盗贼一样慢慢地跑到我的身后,一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啊”地一声怪叫,这叫声像一把利剑,一剑把我从茫茫书海中插醒,吓了我一大跳。这一吓,我原本井然有序的计划被彻底打乱了。顿时,我怒气冲天,刚想把他揪过来揍一顿,可转念一想:还有作业没完成呢,还是先写完作业再说吧。想到这儿,我连忙丢下他,开始一刻不停地写作业,而那个小弟弟则在房间里乱转悠,像犯了“多动症”似的这里摸摸,那里动动。当他拿起墨水瓶时,我的心中闪过了不安的一念:这个家伙可是犯了“多动症”的人,被他动过的东西没有一个还能使用的。他每次来我家我都有“损失”。这次他动墨水瓶,保准没什么好事,得赶快阻止他。想到这里,我急忙对他说:“别动墨水瓶,会摔坏的。”可惜,我的劝告为时晚矣,他已经拿起了墨水瓶,一不小心摔了个稀巴烂。而且弄污了他的衣角。这个小孩可能以前没见过这样惊心动魄的场面,如今一见,内心的恐惧促使他哇哇大哭。完了,我心想:这回我闯大祸了,一定会被训斥一番,想到口水四溅的责骂,我不禁猛拍桌子一下。哎哟,好痛!我低头一看,原来是一本书。我刚刚看过的。对了,那本书上写了怎样去墨渍,应该是把饭粒涂在墨渍上,和肥皂一起清洗。我立刻用这种方法清洗了一遍。你别说,这种方法还真管用,我洗了一遍之后,衣服上的墨渍竟然淡了许多。我高兴的都快要飞起来了,这下可不用挨骂了。我又拿起他的衣服,不顾泡沫飞溅,有认真清洗了许多遍,直到衣服被洗得只泛着一点微蓝色的光时,我才舒了一口气。对他说:“在太阳底下晾干就行了”听了这话,这个小弟弟对我佩服得五体投地,怀着崇拜的口气问:“哥哥,你是从哪学到的?”听了这话,我更加高兴,得意洋洋地说:”是书告诉我的!”
通过这件事,我对读书有了更深入的见解:书籍,不愧誉为人类的长生果。读书,能使人获得知识,在生活中大大地受益。真所谓: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啊!
山东省济南市长清区实验小学五年级:刘航123
作文
【中图分类号】G633.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2)02-0050-02
古人云:“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在语文教学中,听、说、读、写是一个密不可分的整体,而其中之“写”尤其是一名学生基本功之集中体现。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它是一种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
现在许多学生一提到写文章,都感觉是一件十分痛苦的事情。其表现为平时就不愿意自觉去练、去写。到了必须写作文时,有的学生望着作文题目提笔难下,无话可谈,无言可写,真不知从何而起。有的学生先是发一阵呆,然后三言两语,记流水账似的一通完成任务了差事。还有的学生就开始翻找资料,找出类似的文章,来一番加工,就改头换面成自己的文章了。学生都为之感慨,写文章实在是太难了。
这是为什么呢?写作文真的就这样难吗?
从学生的读书历程来说,小学开始学习字、词、句、段,连成篇;进入初中又进行了比较完整的写作训练,对各类文章格式的要求,语言修辞、逻辑等都进行了正规的学习;步入高中后对作文的训练就更加系统化了。屈指一算,接触并练习写作文的时间不算短了吧?该写下不少的文章了吧?然而这中间真正又有多少好的文章出现呢?
回头观望,学生们的书橱中都有一大堆的各式各样关于写作的书籍,诸如怎样写记叙文,怎样写说明文,怎样写议论文,应用文大全,高考优秀作文集以及各式各样的关于写好作文的书籍、资料,各位名家各类体裁的优秀文章。而且还有着这样或那样写好文章的最佳、最快的途径,作文指导迷津,快速提高写作水平的诀窍等等。
可是这所有的一切都难使现在的青年们对写作文产生好感,终而未能使绝大多数的同学写出好的文章来。
中学课文《我的长生果》,写得很好,比喻用得十分得体,希望同学们去细心阅读。我认为该文作者的意图之一就是要求同学们去博览群书,有道是见多才能识广,古人有“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之语。作者用自身的经验谈及怎样写好文章,从儿时开始就入迷于小人画片,逐渐进入连环画册、童话、神话、小说到大部头的书籍;从课堂的手写作文到铅印的作文再到写成书出版。这些都与作者自身的大量阅读,细心的品味有着密切的联系。把读写联系起来,由此可以看出,阅读对于写作有着多么重要的作用。
可是现在不用说小学生、初中生,单就高中生来说,有多少同学看完过几本小说,阅读过几本中外名著呢?许多同学仅仅限于课堂上所学的那么有限的课文,大部分同学甚至连课外读本都很少去翻阅,如此少的阅读量,再加上阅读时不用心品味,见识又少,思维狭窄,怎么能发挥出想像力呢?又哪里有话可说,有东西可写呢?很自然就出现了前面所述的那种提笔难下的现象。即使是成形的作文,也是生搬硬套,淡而无味,枯燥至极。
当然,在这里不得不指出,阅读之于写作来说也绝不是唯一的途径。阅读应该博览群书——小说、诗歌、散文、戏剧、历史、地理、修辞学、逻辑学、自然学、琴、棋、书、画等等。阅读时可产生三种境界:一是从文本上“飘过”,那只是就文本所提出的话题作一些无谓的评论,没有真正进入文本;二是从文本上“滑过”,即只了解文本表面的内容,比如只知道文章讲了一个什么故事,写了一处什么样的风景;三是从文本深处“穿过”,这层阅读,读者进入了文本的世界并和作者进行了心灵的对话。此种阅读的阅读质量是相当高的。学生们如果都能做到阅读文本时都是“穿过”而不是“飘过”“滑过”的,如此阅读下来,就能加深对生活的认识和理解,当然就能激发出学生的写作欲望和潜力。例如人物肖像的描写:初中课文《一面》中描绘的鲁迅,从不同的角度勾画,远处的粗线条,近处细微的描绘,都抓住了人物瘦,隶体八字胡须,但很有精神这些特征。契诃夫的《变色龙》,语言的运用,心理的刻画都非常巧妙,围绕狗的评价的变化而变化,以环境来烘托主人公的内心世界,达到了入木三分的艺术效果。李乐薇《我的空中楼阁》运用生动的比喻:“花好比人的面庞,树好比人的姿态。树的美在于姿势的清健或挺拔,苗条或婀娜,在于活力,在于精神。”“山如黛,小屋恰似眉梢的痣一点”……作者采用比拟等修辞格把小屋放在整个大山、天空的自然环境中展现,画面清新,联想奇特,浪漫多姿,色彩斑斓,五彩缤纷,自然而然地表现了作者对超然物外的“独立的、安静的”生活的向往。由此见识多了,知识丰富了,想像力提高了,思维的空间就更为广阔、敏捷。写起作文来就有话可言,有东西可写,不会产生“畏”作文而“难”,也就有了写作的兴趣,有了兴趣就会去钻研,对好的作文就会细心品味,诸如采用什么文体,用了什么修辞格,怎样进行肖像描写等等。把各种不同人物进行对比,找出不同作者运用不同的写作手法。多比较、多分析、多练习,有意识地运用到自己的写作中去,逐渐形成自然,自己的作文随之而生动、形象、丰满起来,不再有枯燥、无味之感,也就会对自己的写作有了信心,就会写出好的作文来。
勤学苦练,熟能生巧,做任何事情都决不可能是轻松的,天上也决不会掉下馅饼的。不耕耘哪来收获,而春天的播种,还得靠夏天的辛勤浇灌和管理才能有秋天的丰收。作文如此,世间万物亦如此。
现在高中藏文班汉语常规教学所用的《汉语》教材,是人民教育出版社、课程教材研究所和汉语课程教材研究开发中心编著的“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藏族地区使用)”。这套高中《汉语》教材共六册,体例上分为阅读和写作两大部分,具体包括34个单元,136篇课文,18个“知识点”附录,34个综合性学习。这些内容,既是高中汉语文教学的根本,也是高考汉语文出题的重要依据。
1、选文编排体例分析
就选文文体编排体例而言,最重要的文体是“散文”,其次是“议论文”,再次是说明文和小说,数量最少的是记叙文、传记、纪实文学、诗词、诗歌、童话、戏剧、新闻和演讲词;按照选文编排课文篇目计算,“散文”为36篇,“议论文”和文言文均为20篇,说明文与小说均为12篇,记叙文、传记、纪实文学、诗词、诗歌、童话寓言、戏剧、新闻、演讲词各为4篇;就各册的文体教学侧重点而言,第一册主要衔接初中《汉语》教学的记叙文,第二册侧重于说明文,第三册侧重于议论文,第四册和第五册侧重于散文。
以上编排体例的侧重点,也就是各册汉语教学的侧重点:这既是有经验的老教师分册教学时特别看重的地方,也应是新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重视之处。在以表达方式为主的文章分类中,说明文、记叙文的考查频率较高,将来高考出题考查可能性较大散文的考查频率最高,将来高考出题考查的可能性最大。
2、助读内容体例分析
助读内容,包括除了课文内容之外的其他所有的内容,具体包括单元整体提示、课前阅读提示、随页课下注释、综合学习体系、书后附录内容五个方面的内容,这几个方面并非各自独立,而是一个有机的整体。
(1)单元整体提示
单元整体提示,一般都明确了每个单元的文体,阐述了相应的知识点,并概括了每篇课文的主要内容。这既有利于教师准确把握该单元教学的重难点,也有利于学生明确该单元学习的主要目标。
例如,第一册第一单元的单元提示:“这个单元所选的文章,主要记少年成长之事。《我的早年生活》《我的‘长生果’》以作者学习和读书的经历,表现成长中的体验;《父亲的谜语》《樱桃的滋味》表达作者对爱的认识和理解,展示亲情至爱对人生成长的重大影响。”这两句话中的第一句明确界定该单元文体为记叙文,第二句话分别概括了四篇文章的主要内容。
(2)课前阅读提示
课前阅读提示,这部分助读内容包含的具体内容较丰富,有的具有导语导读性质,有的是介绍背景知识,有的是对课文核心内容的提示。
第一册第5课《阿长与〈山海经〉》的阅读提示:“阿长是鲁迅家的一个普通女工。她连真实姓名都不为人知,也不识字,但作者却把她和《山海经》连在了一起。那么,她与《山海经》有什么关系呢?在少年鲁迅的眼里,她又是怎样的一个人呢?”这明显具有导语导读性质,可以激发学生急于阅读文章内容的兴趣,并可引导学生在速读中很快找准答案。
(3)随页课下注释
随页课下注释,即脚注,是对重要字词进行解释,其中既包含同义词近义词解释,也包括反义词解释,还包括短语(成语)的关键字释义和词语造句举例。这些脚注,基本能解决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字词问题,是高考字词考察方面的重要内容。这部分内容,在高考汉语文试题里也充分体现了出来。
从2004到2014年的11年中,直接考查的词语解释的题目多达32题,占11年基础知识总题量的17.78%,平均每年大约考查3个题。考查的角度,包括词语解释、同义词和反义词、词语的感彩、词义比较等四个方面。
(4)综合学习体系
高中《汉语》六册教材34个单元后均安排了相应的“综合学习”内容,这些内容大体上与该单元的选文编排文体内容相关联,整体上涵盖了听、说、读、写四个方面,作文训练上既包括了作文文体也兼顾了话题、材料等作文样式。
第一、二册的第三、四单元的综合学习,对学生的高考作文而言,具有相当大的指导和帮助。从2004年至2014年的11年间,高考汉语文作文中,材料作文考查5次(2007、2010、2011、2012、2014),占总量的45.45%;命题半命题作文考查4次(2005、2008、2009,2006),占总量的36.36%;续写(2004)和话题作文(2013)各考查一次,分别占总量的9.10%。所以,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我们对这四个单元的内容应给予充分的重视。
(5)书后附录内容
高中《汉语》每册教材后面都有“附录”,附录都包含三部分内容:生字表(掌握)、生字表(认识)和词语表。此外,第一册至第五册的附录还次第包括以下五方面语法内容:几种特殊句式(一)、几种特殊句式(二)、几种特殊句式(三)、复句的主要类型(一)、复句的主要类型(二)。具体而言,“几种特殊句式(一)”包括“是”字句、“有”字句和存现句,“几种特殊句式(二)”包括“把”字句、“被”字句和兼语句,“几种特殊句式(三)”包括“是……的”表强调、连动句和比较句,“复句的主要类型(一)”包括并列、递进、转折和因果四种复句,“复句的主要类型(二)”包括选择、条件、假设三种复句以及“关联词语的使用”知识点。
第六册的“附录”内容还次第包括同音字・形似字・多音多义字,根据语境辨析词语的意义和感彩,学习修改病句,句式的变换和仿用,语言运用简明、连贯、得体,辨析和运用常见的修辞格,正确使用标点符号,理解重要的词语和句子,归纳内容要点和概括中心思想,掌握主要的表达方法,分析文章的结构和把握作者思路,分析概括作者的观点和态度,把握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现手法等13部分内容。
3、课后练习体例分析
一、以教材为蓝本,提升教材的使用价值
现行的语文教材,无论是选文的质量还是每个单元的组合安排都很讲究,我们要认真领会编者意图,拟订好教学目标。遇见美文、可读性较强的文章,笔者更重视发挥读的作用。如教学四年级下册《生命生命》一文时,笔者先让学生通过自读,从杏林子的故事中初步感受作者的坚强和对生命的珍视;接着笔者配乐范读了课文,让学生从声情并茂的朗读中感悟到生命的可贵;最后引导学生品析课文中的三个事例:飞蛾在险境中求生、砖缝中长出的瓜苗、静听自己的心跳,让学生再一次领悟了生命的顽强,体会到我们必须热爱生命、珍视生命。
笔者经常引导学生在读的基础上,仿写课文里的语段。例如,在《秋天的雨》这篇课文中,作者的丰富想象是一大特色,如,“秋天的雨,是一把钥匙。”“秋天的雨,是一盒五彩缤纷的颜料。”“秋天的雨,藏着非常好的气味。”“秋天的雨,吹起了金色的小喇叭。”……作者这样连续地运用比喻,写出了秋雨的特点,表达了自己喜爱秋雨的情感。品读之后,笔者让学生也学着以这样的思路去写春、夏、冬各季节的雨。在反馈时,笔者欣喜地看见,学生写出的句子让人惊叹。“春天的雨是妈妈的怀抱。”“春天的雨是快乐的小伙伴。”……谁说三年级的学生太小,当他们摇摇晃晃跟上你的步伐、你的要求时,精彩的一幕幕已然不断涌现。
二、贯通课内外,让学生在阅读中遇见好书
不光是我们教育者,凡是爱读书者都知道,所有的好书都在告诉我们,诗歌是美好的,童话是美丽的,故事是有趣的。课本里的所有文字更是至诚至美的。笔者前些年在教五年级时,印象极深的开篇第一组文章就是告诉学生“一本好书,蕴含着丰富的知识和美好的情感。阅读一本好书就是跨越时间和空间,同睿智而高尚的人对话”。《窃读记》中最后一句话是一位教师影响孩子一生的话:“记住,你们是吃饭长大的,也是读书长大的!”《我的长生果》更明确告诉学生:“作文练习,离不开借鉴和模仿,但是真正打动人心的东西,应该是呕心沥血的创造。”笔者无论接手哪一年级的教学任务,第一件事就是想方设法引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
首先,要在课内进行引导。课堂内,我们带领学生读美好的诗文;课堂外,他们会热爱生活,知道友情、亲情、师生情……都是那么美好,他们由此逐步知道生活、生命的美与奇妙。三年级有一优美的古诗――叶绍翁的《夜书所见》,里面有“知有儿童挑促织,夜深篱落一灯明”的诗句。通过教学让学生明白,作者在经历了人生的坎坷和不顺时还能有如此的童心和情趣,这是来自他对美对生活的至真情趣。还有王维的《忆山东兄弟》中的“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这对亲情友情的眷念,是对生活抱有浓郁的爱意。在学习这些诗文的基础上,我们可以让学生去寻找自己喜欢的诗,去读,去背,在适当的时候,开一场唐诗背诵比赛。
在指导学生开展课外阅读的同时,笔者还很重视引导学生开阔视野,去看看同龄人都是怎么阅读的,向他人学习。有一次,县里召开小学生读书演讲比赛,笔者带着班里的学生也参加了。他们异常激动,认真准备,可比赛的结果也可想而知,我们的学生不如城里的学生优秀,只获得鼓励奖。但这不要紧,重要的是我们的学生看见了城里的同龄人都在干什么,是怎样阅读的,知道了城里的学生从小就开始阅读了,上小学三四年级时已经读了好多的书!他们的见识、表达、气质是大不同的!使学生认识到了阅读神奇的魔力,阅读竟如此快乐和幸福!接下来,笔者逐步向学生推荐那些经典的作品,比如适合小学生看的名著《安徒生童话》《小鹌鹑》《小王子》《草房子》等等。就这样,学生的课外阅读之路越走越宽广。
三、打开学生的心扉,让学生乐于表达
要打开学生的心扉,就是要让每一个学生都有机会说。在教学中,笔者经常鼓励那些特别安静的不善于表达的学生,让他们说说自己的事,比如家里的事和邻居的事,甚至在野外玩耍时的趣事;也放任那些爱说话的学生,让他们多说些别人不知道的事。所有的学生在说的过程中都能得到肯定和鼓励。当学生养成积极发言的习惯后,笔者会要求他们复述课外阅读的文本。于是,他们的故事开始多了起来。在学生复述的过程中,笔者发现,小小的他们,也开始模仿童话、故事等的表达方式来叙述一些事物了,他们的心跟那些课内外的文本契合了。这时,笔者就告诉自己:学生知道阅读的乐趣之际,就是开启自己的心智之时。
要打开学生的心扉,还要创造机会让他们爱说,争先恐后地说。人教版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的“口语交际”内容是:“春天砹耍小草纷纷探出头来,柳枝抽出点点嫩芽――面对这样的景色,我们会不约而同地说:‘走,我们去春游。’”教学这一课之前,笔者就在想,最美的花开在生活里,最壮丽的描绘也在于生活的创造之中,要让学生爱说,一定要让他们走进生活。该单元的课文已经让学生徜徉在奇特、优美的景色中,此时我们何不引领学生游览于美丽的自然之中,让学生与自然来个亲密接触?于是课前,笔者布置学生制订春游方案,各组推荐一名代表在班上交流春游方案,哪组说得好,方法可行,就采纳这组的春游方案。因为学生对春游的迫切,第二天春游方案就出来了,有去写生去摄影的,有去玩惊险游戏的,有去草地上做有益游戏的,有带好吃的零食并搞一次野餐活动的……课堂上学生乐此不疲,畅所欲言,都能用流利的语言说出自己的想法。因为是要带他们去春游,他们爱春游,所以他们爱说,也能争先恐后地说。因为喜欢,春游回来学生写的作文更是让笔者惊喜连连,他们都把自己对大自然的喜爱满满地融进了作文中。后来有个学生参加作文竞赛,写了题为《春天,我们来了》的作文,还得了一等奖。谁说我们农村的学生不会说,不会写?走进了生活,他们一样思维活跃,文思泉涌。
【关键词】审美 美感 美育
法国雕塑家罗丹说: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是啊,只要细心观察,美是无所不在的:自然风光的美,人物心灵的美,风格情调的美,修辞手法的美等,大千世界,异彩纷呈,美不胜收。而语文学科同美结下了不解之缘,“文质兼美”的教科书向我们展现了一个璀璨夺目的“美的世界”。语文教师要把这些美展示给学生,培养学生“健康高尚的审美观”,就要在语文教学中实施,用美好的事物来陶冶培育美的(即全面发展的)人才。那么,在语文教学中如何用“美”吸引学生,在语文课中怎样实施美育呢?
1、指导学生体味朗读美。朗读是感知语文教材的主要方式,是获得文章美感的主要途径,它把无声的文字变为有声语言,入于眼,出于口,闻于耳,记于心,使文中的人物情景跃出纸面,形成立体思维,多方面感知教材,“不假思索”地感受审美对象的美。
在朗读时,让学生把自己融入文章中,成为文中人物。使文章“如出我心”,文句“如出我口”。读着读着,与作者的心灵相通,对文章的理解就会增进一层感受。例如,在学习《雪地脚印》这首诗时,我读“雪,白花花”时,情不自禁地把“花花”读得夸张了些,这使得学生产生了许多的联想,“这雪好大呀!”“这雪下得好美呀!到处都是白白的。”“这‘花花’中还有赞美的感情。”当他们读起来时,更是有声有色,孩子们都跃跃欲试,表现的欲望是那样的强烈,他们字正腔圆、抑扬顿挫的朗读,自然对文章的理解深了一层,也领悟到文章的美感。
2、引领学生把握形象美。俄国著名美学家车尔尼雪夫斯基说:“形象在美的领域中占着统治地位。”“美和形象是联系在一起的,离开了形象就谈不上美和美感。”教学中,引领学生遵循文章思路,认识文章中的艺术形象,景物形象以及文中的人物形象,运用形象感染学生。
例如:在教学《二泉映月》时,让学生根据文章的思路,找出文中描绘的主要人物——阿炳,体会阿炳敢于同命运抗争,在师傅离世、自己又双目失明的困境下,仍挚爱着音乐,充满着对美好理想地追求、对安定幸福生活的向往,阿炳表现出的那种坚定、乐观的精神,给人以激励,以启迪。从阿炳的精神中体味生活的美,并在这美中学会独立,学会生活。因此,美的形象,达到了感染人,教育人的效果。
3、带领学生进入情感美。美感、美感,情感是关键。近代著名学者王国维曾别出心裁地把它叫做“情育”,足见感情对于美的极端重要性。因此,教学中要把学生带入文章特定的情景中,让学生置身其境,如扪其形,如闻其声,如嗅其味,通过亲身的情感体验,产生对审美对象的审美态度和审美评价。“象喜亦喜,象忧亦忧”,在心理上产生感受,在情感上产生移情和共鸣,在性情上得到陶冶。以美感人,以情动人,心灵日臻“净化”,摈弃假恶丑,趋于真善美。
例如:在教学《金色的鱼钩》时,文中重点描述途中,一位炊事班老班长尽心尽力照顾三个生病的小战士过草地而不惜牺牲自己的感人事迹,突出表现战士舍己为人的崇高品质。我通过文中插图、影像资料等让学生舍身处地的去体味、去感受。从而激起学生对老班长的敬仰,对今天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更加珍惜,使学生在情感上受到触动。
通过这些情感教育,让学生接受美、学习美、并逐步具有美的情感。
4、指点学生领悟愉悦美。车尔尼雪夫斯基说:“美感的主要特性是一种赏心悦目的。”这种愉悦感是一种自由的舒畅的感受。古书上也记载孔子听韶乐三月不知肉味。当代女作家叶文玲也在《我的“长生果”》中描述自己的阅读感受:像蜂蝶飞过花丛,像泉水流经山谷,似一副流光溢彩的画页,似一阙跳跃着欢快音符的乐章。这都真切地写出了在审美过程中,审美主体会得到特殊的愉悦和畅快。这些无不说明:美不象其他教育那样带有规范性、强制性和压迫感,而是让人无拘无束,自觉自愿。出于对美的渴望和向往,带着轻松愉快的心情,按照个人的兴趣爱好和心理需要,不杂个人的功利目的,完全摆脱了物质欲念的追求,从而得到美的享受。黑格尔说:“审美带有令人解放的性质”,就是这个意思。审美教育过程中,主体欣赏、观察审美对象带有明显的自由性,人在这种自由中收获美的愉悦。语文教学中,教师“指一点门径”,“给一点暗示”,让学生自力品文,从心里头说一个“好”字,不至于跟着别人“说长道短”,使学生的思想、情感、意志往更高更深的方向发展。
5、促进学生明确功用美。鲁迅说:“享受着美的时候,虽然几乎并不想到功用,但可由科学地分析被发现,美地享乐的根底里,倘不优美功用,那事物也就不见得美了。”这段话辩证地分析了审美活动中自由与功利的关系。因此,语文教学中的美育,不但是为使学生获得愉悦感,而切要遵循《大纲》,高质量、高效率完成语文教学任务。它要引导学生学习古今中外优秀作品的语言,借鉴前人创造的“美”的经验,“美”的规律,“美”的表现方法等,形成合乎要求的听说读写能力。与此同时,接受文章的情感陶冶,形成学生美的心灵、美的人性。让学生在美的熏陶中读文、作文、做人、学知识、明人生。全面完成教书育人的根本任务。
例如:教读《在天晴了的时候》一文时,让学生感受晴天时的美景,从而激发学生对生活的热爱;教读《我最好的老师》让学生感受到老师的用心良苦,从而学会独立思考,善辨真伪;教读《布达拉宫》让学生感受布达拉宫这座古代建筑的雄伟壮丽与魅力所在及工匠们高超的技艺;教读《匆匆》让学生懂得时间的宝贵,应惜时如金等。让教学内容与社会生活紧密结合,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6、诱发学生注意渗透美。语文教学中实施美育,必须“相机诱发”,渗透到语文教学的各个环节之中,切实做到:
寓教于乐,使学生在美的氛围里,情绪高涨地学习,生动活泼,主动地发展。
寓智于美,使学生在知识的海洋里,孜孜以求地遨游,美神叫他们顿悟,开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