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跳橡皮筋

跳橡皮筋

时间:2023-05-30 10:55:37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跳橡皮筋,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跳橡皮筋

第1篇

一、在田径教学与训练中的运用

(一)跑类项目

1.起跑

(1)在蹲踞式起跑教学与训练中,起跑线前适当位置(4~7米)拉一条离地1.5 米高的橡皮筋,这样可以防止学生在起跑时迅速抬头、仰体以及跨大步的错误动作。

(2)在站立式起跑教学与训练中,在起跑线上放一根拉直的橡皮筋,可以暗示学生不要踩线。

2.途中跑

(1)改进摆臂动作:学生跑步时,身体不协调,摆臂时容易出现左右摇摆,摆不到位等错误动作。为固定动作,使学生较快掌握,可运用橡皮筋来达到这一目的。

(2)改进下肢高抬动作:运用弹力较强的橡皮筋,缚在学生的脚踝或小腿上,让学生做屈膝抬腿练习,通过这种抗阻力强化训练,可提高学生的下肢高抬的能力,加快步频,提高跑速。

(3)改进后蹬技术:采用弹性较大的橡皮筋一端缚在学生腰际上,另一端缚在固定物上或被同伴用力扯住向相反方向拉。被缚的学生努力向前(保持跑姿势)奔跑。在这种抗阻力的强化练习下,能较迅速地、最大程度地发展学生后蹬力量,提高速度能力。

3.冲刺跑

在终点线处拉一条1.5 到1.8 米高的橡皮筋,以此来提醒和防止到达终点时跨大步或跳起来撞线。

(二)跳跃类项目

1.跳远

(1)立定跳远是跳跃运动的基本动作,是学校体育考核评价必测项目之一。在立定跳远的教学与训练中,可拉一条橡皮筋(离地15 厘米左右)置于起跳线前,要求他们起跳时眼看前方,越过橡皮筋,纠正部分学生起跳时身体前倾,来不及收腹提膝的错误动作。

(2)在蹲踞式跳远的教学与训练中,在起跳板前1~1.5 米拉一条30~50厘米高的橡皮筋,要求学生短程助跑后,保持“腾空步”姿势,越过橡皮筋后,再向前提举起跳腿,防止起跳腿提举过早,影响远度。

(3)在挺身式跳远的教学与训练中,在起跳板前适宜距离设置适宜高度的橡皮筋,学生起跳后以“腾空步”姿势越过橡皮筋后,摆动腿下放后摆(脚触及橡皮筋),然后两脚前伸落入沙坑,改进和防止挺身动作过早,摆动腿摆动不积极。 转贴于

2.跳高

跳高初学阶段,用橡皮筋代替横杆,可减少学生的害怕心理,有利于正确技术动作形成。注意不能长时间的练习跳过橡皮筋;防止在较高位时采用双脚蹦越,扭腰转体,使用双脚后勾下压橡皮筋(跳高时造成双脚后勾下压跳竿的错误动作)。

二、在球类教学与训练中的运用

(一)篮球

1.投篮:将球悬挂在篮球圈旁边适宜的高度和远度,练习行进间将篮球用一橡皮筋悬挂在一定的高度,练习者的投篮手持球做投篮练习。

2.传接球:为改进传球弧度高、不到位等不足,上下拉2根橡皮筋,两皮筋相距高度为40~60 厘米,要求学生将球从中间传过去。

(二)隔网对抗球类

1.排球:排球技术训练中,将排球用橡皮筋固定好悬挂在空中,让学生去练习,传球和扣球动作。

2.网球:网球运动中,用一弹性较强的橡皮筋缚住网球,并将一端固定,然后做投球和击球练习,这样即可练习动作技术,又避免了来回捡球的麻烦。

三、在体操教学与训练中的运用

(一)技巧类

1.侧手翻:在侧手翻教学中,将橡皮筋成一直线放在地上,要求练习者脚、手落点保持在这直的橡皮筋上。

2.前滚翻、后滚翻:在前滚翻、后滚翻教学中,将橡皮筋成一直线竖放在体操垫子上,要求学生沿着这根橡皮筋进行滚动,防止学生产生向侧翻的错误动作。

3.鱼跃前滚翻:在鱼跃前滚翻教学中,在垫上拉一根离地

40 厘米左右的橡皮筋,让练习者从橡皮筋上跃过去,这不易产生畏惧心理且有利于动作技术的形成。

4.肩肘倒立:在肩肘倒立,在垫子上方拉几根不同高度的橡皮筋,要学生练习时用脚尖去触及它,练习起来不仅兴趣高,而且动作会逐渐规范。

(二)专门器械类

1.单杠:做单杠弧形下和支撑后摆下时,要求学生越过一定高度的橡皮筋,能使动作达到高飘的效果。

第2篇

设计意图:晨间活动,笔者和往常一样带着孩子来到操场,孩子们拿着自己喜欢的玩具兴致勃勃地玩着,他们或跳着绳子,或三五成群地扔着飞盘……欢笑荡漾在每个孩子的脸上。轩轩小朋友来晚了,眼看着自己心爱的小推车都在伙伴们手里,他的脸上布满了失望和无奈,篓子里只有一小截橡皮筋了,怎么办呢?这时他看到操场上有两张椅子,顿时眼前一亮,将橡皮筋套在椅子上,高兴地玩了起来,他时而钻、时而跨、时而跳,玩得不亦乐乎,许多孩子都被吸引过来了,队伍在不断壮大,玩法也开始层出不穷……于是笔者专门设计了这样的一个活动。

活动目标:①尝试和同伴探索橡皮筋的多样玩法。②边念儿歌边跳橡皮筋,培养跳跃能力,增强节奏感。③愉悦身心,体验体育活动带来的快乐。

活动准备:①口哨一只。②人手一份3米的橡皮筋、一个篓子、小椅子若干。③节奏明快的音乐和舒缓、优美的音乐各一段。

活动过程:

1.开始部分。

教师语言导入:运动员们,又到了开心运动的时间了,让我们跟着音乐一块动起来吧!

①教师带领幼儿听着节奏明快的音乐进场。②听哨声进行队列队形的训练。③听音乐做“我是小小运动员”的准备活动。

教师自编操节,主要是活动腰、下肢、脚腕等部位。

2.基本部分。第一次探索橡皮筋的玩法:

师:看,今天我们的体育玩具是什么?咦!橡皮筋可以怎么玩呢?

①幼儿自主玩橡皮筋。(教师巡回指导,适时提供帮助)②讨论、交流各自的玩法。

师:你刚才是怎么玩的?你觉得谁的方法好玩?选择2~3种幼儿感兴趣的或小组或集体模仿学一学。

第二次探索橡皮筋的玩法:

师:刚才我们小朋友都是自己一个人玩的,你能和好朋友合作玩吗?场地上还有一些小椅子,想想怎么玩会更加有趣呢?

①幼儿找同伴合作玩。(教师巡回指导,适时提供帮助)②讨论有趣的玩法。

师:你和同伴想了什么有趣的玩法?谁来试一试?由孩子评出“最佳搭档”。

第三次学习老师的玩法:

师:刚才小朋友开动脑筋,和自己的好朋友想出了很多种橡皮筋的玩法,真不错!想不想知道老师是怎么玩的?

(1)教师第一次示范:边说儿歌《马兰花》边跳橡皮筋。看完后提问:老师和你们跳的一样吗?老师的脚是怎么跳的?除了脚的跳法和你们不一样,还有哪里不一样?

(2)教师第二次示范。(幼儿仔细观看)①幼儿尝试练习。②请个别幼儿示范。教师重点从儿歌的节奏和腿部跳跃的协调性来评价。③幼儿再次尝试。

迁移运用创编新的跳橡皮筋的方法:

教师提出挑战:除了马兰花,你还会配什么儿歌?除了这些脚部动作,你还有不同的脚的动作吗?①幼儿结伴探索。②讲评幼儿的探索结果。

3.结束部分。

教师:今天我们的小运动员真了不起,小脚累了,让我们好好放松一下吧!

①围坐在教师身旁听音乐敲打腿部肌肉,也可以跟同伴互相放松。②一起整理器械回教室。

活动反思:本次体育活动孩子的兴趣非常浓厚,以至于在今后的相当长一段时间内孩子们依然意犹未尽,对橡皮筋情有独钟。他们创编了很多不同跳橡皮筋的方法,时而双脚一跳踩在皮筋上,时而身体一跳燕子般越过皮筋,姿态优美极了,还有的孩子用新学的儿歌,变换着儿歌节奏,边说边跳将橡皮筋演绎得有滋有味,成了操场上晨间锻炼时一道亮丽的风景线。通过这次活动,笔者产生了如下感触:

1.活动内容要是孩子感兴趣的、当前关注的事情。这就要求教师在日常的教育教学过程中做一个有心人,要真正融入到孩子中去,了解他们的需要,感受他们的想法,把自己放在和孩子平等的地位来考虑和解决问题。蹲下来思考不仅仅是身高上、视觉上和孩子平视,更要在心理上和人格上尊重孩子的意愿和需求。

2.在活动过程中,教师要善于观察、照顾到孩子的个体差异。本次活动对孩子动作的灵活性和协调性是一个很大的挑战,在孩子的第一次和第二次自主探索中,笔者并没有要求孩子达到一个多高的水平,也许第一次探索并不能满足那些动作灵敏的幼儿,但他们在第二次探索中可以得到满足,也许能力弱的孩子仅仅只可以在第二次探索中模仿别人第一次的探索结果,但不管哪类孩子都在活动中挑战了自己。而作为教师需要有敏锐的观察力,要给予孩子积极的引导,若只强调孩子的自主探索而忽视教师的引导,那么,孩子的自主探索和发现就将是盲目的,很可能只停留在低水平阶段。因此,在活动中,教师要引导孩子进行一些有价值的探索,尤其是有助于促进幼儿动作发展、增强体能活动的探索。最后,边说儿歌边跳橡皮筋更是考验孩子动作的灵敏度,有的孩子当场就能学会老师的动作,有的孩子则要多尝试几次,还有的孩子要在以后的锻炼中慢慢摸索,找到规律后豁然开朗,教师需要的只是“静静等待、耐心等侯”。

第3篇

跑步小人

目标:感知磁铁的吸铁特性。

材料:铁丝、乒乓球、磁铁圆片、不干胶、透明胶、双面胶、剪刀。

制作方法:

1.将铁丝弯成铁圈,用不干胶固定连接处。

2.将一个乒乓球对半剪开,用透明胶将磁铁圆片固定在其中的半个兵乓球底部(如图一)。

3.把这个做好的半球用双面胶固定在一个完整的乒乓球上。

4.在完整的乒乓球上画上入的五官,一个兵乓球小人就完成了(如图二)。

玩法:让这个兵乓球小人与铁圈相吸,然后缓缓转动铁圈,乒乓球小人就会在铁圈上跑动起来(如图三)。

挂窗帘

目标:感知磁铁所具有的传递性特点。

材料:纸盒、磁铁圆片、回形针、笔、纸、泡沫胶。

制作方法:

1.在与纸盒底部同样大小的纸上画一个自己喜欢的动物形象,将其粘贴在纸盒里。

2.用泡沫胶将几块磁铁间隔固定在纸盒一端(如图一)。

玩法:创设“为小动物挂窗帘”的活动情景,让幼儿把回形针一个接一个地吸挂在每块磁铁上,并数一数每块磁铁最多能挂几个回形针(如图二)。

蝴蝶走迷宫

目标:感知磁铁所具有的隔物吸特点。

材料:自制有机玻璃背景板(长约50厘米,高约100厘米),磁铁圆片,自制磁棒,较厚的彩色纸,笔,双面胶。

制作方法:

1.在有机玻璃背景板上用彩色纸条粘贴成迷宫路线并稍加装饰(如图一)。

2.用较厚的彩色纸制作蝴蝶。并在其背部粘贴磁铁圆片(如图二)。

玩法:用磁棒隔着有机玻璃背景板吸住“蝴蝶”,让“蝴蝶”沿着迷宫路线飞行。

钓小鱼

目标:感知磁铁所具有的隔物吸特点。

材料:可拆装的彩色透明盒、磁铁圆片、绉纸、回形针、彩色纸、笔。

制作方法:

1.用彩色纸制作水草,粘在彩色透明盒内部(如图一)。

2.将画好的小鱼、珍珠别在回形针上(如图二)。

3.将绉纸剪成条状当作海水(如图三),既作为装饰,又增加游戏难度。

4.将小鱼和绉纸条(海水)放入盒子并盖好,在盒子上端开一小洞(如图三)。

玩法:用磁铁隔着盒子将其中的“小鱼”从洞中吸出来。

小乌龟爬爬

目标:感知橡皮筋的弹性。

材料:一次性纸碗、橡皮筋、两个钻好孔的瓶盖、两个铁夹子、橡皮泥、颜料、彩色纸。

制作方法:

1.用颜料涂饰一次性碗做乌龟的身体,并在“乌龟”身体的两端钉上用彩色纸制作的头和尾巴。

2.在“乌龟”身体的两侧对称地夹上两个铁夹子(如图一)。

3.两个瓶盖盖面朝外。让橡皮筋从两个瓶盖孔中穿过。

4.把“乌龟”身体翻过来,将穿有两个瓶盖的橡皮筋两端分别套到两个铁夹子上(如图二)。

5.用橡皮泥填满两个盖子中间的空隙并将两个盖子合紧,去除多余的橡皮泥(如图三)。

玩法:轻轻拉动或推动“乌龟”,“乌龟”就会来来回回地爬行了(如图四)。

橡皮筋小船

目标:感知橡皮筋缠绕后产生的弹力。

材料:橡皮筋、KT板、塑料片。

制作方法:

1.把KT板割成船的模样(如图一)。

2.把塑料片剪成长方形,大小不大于船身中间镂空处。接着在上面戳两个能穿过橡皮筋的孔。

3.将橡皮筋剪开变成长条,从塑料片的一个孔穿入并从另一个孔穿出,然后将橡皮筋两端打结(如图二)。

4.把穿有塑料片的橡皮筋套在船身上。使其正好位于船身中间镂空处(如图三)。

玩法:向前转动塑料片数圈后将“小船”轻轻放入水中,松开塑料片,“小船”就会向后开;向后转动塑料片数圈后将“小船”轻轻放入水中,松开塑料片,“小船”就会向前开。

青蛙跳高

目标:感知橡皮筋的弹性,知道弹力大小与“青蛙”所跳高度之间的关系。

材料:一次性纸杯、橡皮筋、彩色纸、记号笔、颜料。

制作方法:

1.用颜料涂饰一次性纸杯,用订书针将一根橡皮筋固定在这只纸杯口子的两端(如图一)。

2.在两张彩色纸上画好青蛙。沿轮廓剪下,并用订书针把它们相背固定在男一只纸杯口子的两端(如图二)。

3.将订有“青蛙”的杯子放在装有橡皮筋的杯子上(如图三)。

玩法:用力往下压住青蛙杯,然后突然放开,“青蛙”就会跳起来了。

小火箭上天

目标:感知气压的作用力。

材料:塑料瓶、粗吸管、细吸管、电光纸、彩色不干胶、双面胶、剪刀。

制作方法:

1.用彩色不干胶把塑料瓶身装饰成大火箭的模样。

2.在塑料瓶盖中间打个孔。插上细吸管,并把它盖回塑料瓶(如图一)。

3.用电光纸剪一个半圆并卷成锥形,连接部分用双面胶固定(如图二)。

4.把锥形物粘在粗吸管一端,再用彩色不干胶剪一些细长条装饰粗吸管,做成小火箭的模样(如图三)。

5.把做好的“小火箭”套在塑料瓶的细吸管上(如图四)。

玩法:两手用力捏塑料瓶,“小火箭”就飞上天了。

开花宝宝

目标:感知空气的存在及其会占据一定空间的特性。

材料:一次性食品袋、卷纸筒、彩色纸、泡沫纸、奶茶吸管、绿色不干胶、双面胶、透明胶、剪刀。

制作方法:

1.用泡沫纸剪出大小不一的圆片,用双面胶均匀粘贴在一次性食品袋上。

2.把一次性食品袋套在卷纸简上。开口处用透明胶固定密封(如图一)。

3.在卷纸简外包上绿色不干胶(如图二)。

玩法:对着卷纸筒吹气,用食品袋制作的“小花”就会慢慢张开。运用同样的方法还可制作“会开花的树”等充气玩具。

大嘴巴青蛙

目标:感知空气的存在及其会占据一定空间的特性。

材料:一次性食品袋、一次性饭盒、彩色纸、吸管、双面胶、透明胶、剪刀。

制作方法:

1.用彩色纸把一次性饭盒装饰成青蛙(如图一)。

2.用红纸剪一个爱心形的“舌头”贴在一次性食品袋上。

3.把一次性食品袋套在吸管上,开口处用透明胶固定密封(如图二)。

4.在一次性饭盒的背面居中位置打一个能穿过吸管的小孔(如图三)。

第4篇

记得在一个星期天我无意之中竟发现几个男生正在学跳橡皮筋,这些动作被几个女生看见了,先是捧腹大笑,然后带着讽刺的语调说:“哟,今天太阳从西边出来了,男生居然还跳橡皮筋,真是绝也罕见啊!”那些男生不服气地说:“哼,你们女生有什么了不起的,有胆量下个月的第一个星期较量较量。”女生们用轻蔑的口气,说:“好呀,比就比,谁怕谁呀?我到想看看你们这些猪头到底有多厉害。说完就头也不再回地走了。”再看看那几个敢于向女生挑战的男生,正在刻苦地练习着,一连几个星期天都可以看见他们那专心致志的面孔。

时间过得真快,一转眼,时间就到了。女生对男生说:“你们不是要比吗?我们今天就分个输赢!”“那当然,反正我们是不会输的。”他们胸有成竹地说道。

比赛开始了,是女生先跳。一个女生跳进两根皮筋中间,接着跳在两根橡皮的外面,然后左一勾,右一勾,再向上跳,两只脚稳稳当当地落在了中间。就这样顺顺利利地使皮筋升到了肩头。这里好像很难,那个女生并未跳过。

该男生了,只见一个男的熟练的跳到了肩头,只见他突然一蹦,平稳地落在橡皮筋中间,就这样几个男生赢了。

这件事之所以令我难忘,是因为我通过观看这件事悟出来了一个道理,那就是:一个人做事只要有恒心、决心和信心,就能成功。

第5篇

成都市成华小学六.三班 蒯安琪

从“古”至今,我们班上一直遭受着时尚“龙卷风”的“袭击”,搞得同学们心神不定,精神恍惚,连上课都在玩。若想治好这类病,须找到罪魁祸首,才可以治愈。

作案者之一:篮球风。2006年到2007年之间,我班男生大部分被篮球风“偷袭”,变得天天都想要快点到中午,好去打篮球。可是以前,蒋老师是不准打篮球,于是男生就拉上家长来“助威”,让蒋老师的铁石心肠软了一半。在上个寒假时,陈佰良还写了一封可怜巴巴的信交给蒋老师,其内容石头读了也要掉眼泪。于是蒋老师只好变得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了。而篮球风也更猖狂了,许多男生都是上课铃打了以后几分钟才回到教室。

作案者之二:橡皮筋风。这回是许多女生被“偷袭”,于是在下课时的操场上到处都看得见我班女生跳橡皮筋的身影。橡皮筋虽然没有什么害,但那些女生想要早点儿玩它,所以在上课时心就是慌的,什么也听不进去了。

作案者之三:校园书风。这家伙是最讨厌的了,全校大概有40%的人数遭受袭击。为了看这类书,不惜一切代价。这类书不仅仅对学习没有益处,还对看书的人的心理产生不好的影响。所以,校园书风会导致某些人不好好学习、视力下降等问题。

以上三个作案者已经被发现,所以药方是可以玩篮球,但如果不遵守时间篮球就被“查封”;可以跳橡皮筋,但如上课还是心神不定就不准玩;而校园书这种有害无益的东西一被发现就“查封”,不再还人。

但是,病治好了还要再“打”上一针“预防针”:流行的东西有好有坏,要善于识别,坏的就别碰,好的也不要过度,否则就变成坏的了。

第6篇

1.力和形变

生活中,同学们一定有过这样的发现(如图1所示):用手压气球时,气球会变形;手压弹簧时,弹簧会缩短;手拉橡皮筋时,橡皮筋会伸长;手压橡皮泥时,橡皮泥会变瘪.物体的形状或体积的改变就叫做形变.

任何物体受到挤压时都会产生形变,即使是看上去比较坚硬的物体.如图2所示,在一个烧瓶中灌满带颜色的水,再将瓶口用橡皮塞塞紧,穿过橡皮塞向瓶中插入一根空心细玻璃管,然后用双手挤压瓶身,虽然瓶子的形变我们无法察觉,但是我们会发现细玻璃管中的水面在上升,而且用的力越大,水面上升越明显.这个现象说明坚硬的玻璃瓶受力也会发生形变.

在生活中,有的物体在撤去外力后能恢复原来的形状,这类形变我们把它叫弹性形变.如上面我们提到的气球、弹簧、橡皮筋的形变;有的物体在撤去外力后,不能恢复原来的形状,这类形变我们把它叫塑性形变.如上面我们所提到的橡皮泥的形变.一旦发生弹性形变的物体受到的力超过了一定的限度,物体就会由弹性形变变为塑性形变.

2.弹力的产生

在压气球、压弹簧、拉橡皮筋时,我们会感觉到气球、弹簧、橡皮筋对手也施加了力的作用.这说明,物体发生弹性形变时会产生力,这个力叫弹力.弹力产生在直接接触且发生弹性形变的物体之间.通常所说的压力、推力、支持力、拉力其实质都是弹力.

弹力的本质是分子间的作用力.当物体被拉伸或压缩时,分子间的距离便会发生变化,使分子间的相对位置拉开或靠拢.这样,分子间的引力与斥力就不会平衡,出现相吸或相斥的倾向,而这些分子间的吸引或排斥的总效果,就是宏观上观察到的弹力.如果外力太大,分子间的距离被拉开得太多,分子就会滑进另一个稳定的位置,即使外力除去后,也不能再回复到原位,且会保留永久的变形,这就是我们所说的塑性形变.

从弹力的本质我们不难发现,物体只有在被拉伸或压缩时才可能产生弹力,所以宏观上要产生弹力必须同时满足两个条件:一是两物体必须相互接触;二是物体要发生弹性形变(包括人眼不能观察到的微小形变).在这里需要注意的是:任何物体只要发生了弹性形变,就一定会对与它接触的物体产生弹力,一旦超过了弹性形变范围,就会彻底失去弹力.

3.弹力的大小

在日常生活中同学们可能用弹簧拉力器来健身,你一定有这样的体会:当把弹簧拉得越长时,弹簧对你的手产生的拉力也越大.那么,弹性形变和它所产生的弹力之间存在着怎样的一个关系呢?

如图3所示,我们在弹簧下面挂上钩码,用刻度尺测出弹簧的伸长量,不断地增加钩码的个数,这时我们会发现在一定范围内弹簧的伸长量跟它所受到的拉力成正比,这就是著名的胡克定律,即弹性定律(胡克是17世纪英国最杰出的科学家之一,他在力学、光学、天文学等多方面都有重大成就,所设计和发明的科学仪器在当时是无与伦比的,被誉为英国的“双眼和双手”).实验室用来测量力的工具――弹簧测力计就是胡克定律的一个重要应用.

例1 在如图4所示的四个力中,不属于弹力的是( ).

解析 从弹力产生的条件我们不难看出,A、B、C三个选项中的支持力、压力、拉力都是由物体间相互接触并发生弹性形变产生的,均属于弹力.而选项D中的吸引力是因为物体间发生相互吸引而产生的,磁铁与小铁球之间即使不直接接触也存在吸引力,因此该吸引力不属于弹力.由此可见,要判断物体间是否有弹力的作用,关键是看物体间是否接触以及是否因相互挤压而发生了弹性形变.应选D.

例2 甲、乙、丙三名同学用同一个拉力器比试臂力,结果每个人都能把手臂撑直,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甲的体重大,所用拉力大

B.乙的手臂粗,所用拉力大

C.丙的手臂长,所用拉力大

D.甲、乙、丙所用拉力一样大

解析 根据物体形变和外力大小的关系可知,对于同一个拉力器,其弹簧的形变(伸长量)越大,它受到的拉力就越大.手臂越长的同学,要把手臂撑直,弹簧的形变(伸长量)就越大,所用的拉力也越大.

由于丙的手臂最长,所以丙所用的拉力最大.应选C.

例3 关于弹簧测力计的使用,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拉弹簧的力只能沿着竖直向下的方向

B.拉弹簧的力应沿着弹簧的轴线方向

C.测量前应先检查弹簧测力计指针是否指在零点

第7篇

一、整合教材,开掘思维深度

苏科版物理教材在探究声音的产生原因时,采用的步骤如下:

试一试:一张纸、一根橡皮筋、一个笔帽、一杯水,怎样使它们发出声音?比比看,谁的方法多?谁的方法与众不同?

我认为,虽然“试一试”环节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参与激情与学习兴趣,但无法实现对现象的选择性知觉,现象不能很好地为设定的问题服务。这样的课堂有“温度”,但没有“深度”。

人教版物理教材在探究声音的产生原因时,采用的步骤如下:

想想做做:拨动绷紧的橡皮筋,观察橡皮筋的变化;说说话,边用手摸颈前喉头部分。观察、体验、总结物体发声时的共同特征。

从上面的活动中可以看出,橡皮筋嗡嗡作响时,橡皮筋在振动;说话时声带在振动。大量的观察、分析表明,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想想做做”所设计的体验活动,在真正意义上成为高效学习的载体:通过特定的情景,形成基于问题解决的学习任务。但仍有美中不足:活动仅设计了橡皮筋、喉头这样两种固体,没有进一步的对液体、气体物质的探究;另外,对学生的“前认知”没有深入了解,对于物体发声时在“振动”“抖动”“颤动”,学生是有一些前认知的,小学科学以及科普读物中均有涉及。因而,激活学生原有认知结构中的相关知识和经验,使之与新的学习材料发生联系;激发并保持学生对物理学科的兴趣和热情,应该是本环节的关键所在。

【整合与加工】

活动1:请同学们将手放在声带的位置,跟着老师说“声音是怎么产生的”,你感觉到了什么?

活动2:拨动绷紧的橡皮筋,观察橡皮筋的变化。

总结:声带、橡皮筋在振动。

问题: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吗?

活动3:请你利用桌上或身边的器材(纸、笔帽、一杯水等),让它们发声,并比较发声与不发声时有什么不同。

小组展示:归纳出固体、液体、气体发声时在振动。

说明:如此设计活动,是为了让学生利用教师提供或身边的器材进一步实验,强化“振动发声”的心理表象,促进思维的广度与深度,并且激发和培养学生持续的学习兴趣。

二、整合教材,探寻最近发展区

鸡蛋,从外打破,是食物;从内打破,是生命。学习亦如此。由外向内的输入,不利于学生同化和顺应;由内向外的延展,才符合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整合教材,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实施教学就显为尤为重要。以“声音的传播”为例,谈一谈教材的整合与加工。

人教版教材采用的步骤如下:

人们听到声音时往往距发声的物体有一定的距离,那么声音怎样从发声的物体传播到远处的呢?

演示:把正在响铃的闹钟放在玻璃罩内,逐渐抽出其中的空气,注意声音的变化。再让空气逐渐进入玻璃罩,注意声音的变化。

这个实验告诉我们,正是平时大家并不留意的空气传送了声音。

思考:声音可以在空气中传播是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与常识,而“真空”是初二学生首次接触到的条件,“真空不能传声”是一个全新的知识。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弗里奇教授提出:“科学的本质就是观察和探究我们周围的世界,试图从已知事物中确定某些潜在的秩序和模式。”人教版教材明显采用了从学生陌生的“真空不能传声”入手进行研究,属于典型的“由外向内”教学思维方式。

苏科版教材采用的步骤如下:

活动:声音能在固体、液体、真空中传播吗?

将衣架悬空挂在细绳的中央,当你的伙伴用铅笔轻轻敲打衣架时,你听到了什么?

把细绳两端绕在食指上,并用食指堵住双耳,然后重复上述操作,猜一猜,你还能听见敲打衣架的声音吗?

试一试,你听到的情况如何?

结果也许会让你感到意外。

在水中摇动小铃铛,你能听到铃声吗?

将正在发声的手机或接通电源的音乐芯片悬挂在广口瓶内,再把瓶内的空气抽出,声音有何变化?

从活动的标题就可以明显看出,教材编者是将“声音能在气体中传播”作为学生已有的前认知概念来处理的。由气体传声固体传声液体传声真空不能传声的引导,符合学生的身心特点与认知发展规律。不过这样的设计还是存在问题:1.指向性不明,因为除了声音,没有什么可以与“听”构成动词短语。建议修改为:你听到敲打衣架的声音了吗?2.真空铃实验可以从反面进一步证明空气可以传播声音,因而如果将其放在空气可以传声之后,可以深入强化学生的表象认识。3.在水中摇动小铃铛,让周围的同学来判断是否听到铃声较好,因为实验者本人听到铃声既有液体传声,还有固体(手臂)和气体传声的因素包含在内。为充分说明液体传声,将气体、固体传声等因素排除才是最佳方案。

【整合与加工】

师:老师讲课时,你的耳朵听见声音,这个声音是通过什么传播到你的耳朵里呢?

生:空气。

师:我们看看是不是这样。

实验:师拿出声控小鸟玩具,拍掌小鸟叫。

师:如果没有空气还能听见声音吗?我们来看一个实验。

演示实验:真空铃实验(在钟罩内放一只吹起的气球,通过气球的体积变化,间接地判断罩内空气多少的变化)。

引导学生推论出:真空不能传声。

师:想一想,声音还能在液体和固体中传播吗?

演示:将一只发声的音乐贺卡用塑料薄膜包裹起来,在空气中可以听到声音;将其放入水中,仍可听到发出的声音。

引导得出结论:液体能传播声音。

实验:一个学生拿着土电话一端,去教室外面对准土电话说话,师拿麦克风对准土电话另一端。

师:这个声音靠什么传播的?

生1:棉线。

生2:空气。

师用手捏住棉线,学生继续对着土电话说话。

师:怎么没有声音了呢?

生:声音的产生需要振动,捏紧棉线没办法振动,声音传播不了。

师用剪刀剪断棉线,学生继续对着土电话说话,声音消失。

实验:请同学们把耳朵贴在桌子上,用手轻轻敲桌子。

师:这个声音是通过什么传给你耳朵的?

生:桌子。

引导得出结论:固体能够传声。

想一想:还有哪些实验或事实支持上述结论?

说明:依照维果茨基的学习理论,我们在教学中要正视学习者已有的知识经验,学生的学习从属于他的发展水平。只有当教学的知识符合学生的最近发展区时的教学才是有效教学。本教学设计从学生已知的“空气可以传声”铺展开来,逐步深入;且教学中比较注重对比实验、排除无关干扰、利用气球的形状变化显示钟罩内气体的变化,比较直观形象。

第8篇

中图分类号:G623.8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5-2410(2013)12-0065-01

铅球是一项古老的体育运动项目,但随着塑胶场地的普及,铅球被束之高阁,渐渐被人们遗忘。笔者利用铅球自身固有的特性,开发出一些素质练习和游戏,现整理出来和大家交流分享。

一、素质练习

1.指力练习

练习者体前放一块小折垫或站于沙坑,两脚开立,上体稍前倾,手持铅球做抓放球练习。可单手连续抓放,或左右手交替抓放球。初练者或力量小者可以球上升时抓球,反之,在球下降时抓球。

2.上肢力量练习

准备姿势同上。练习时,把铅球抓好往上提,反复练习,提高手臂力量。

3.砸坑练习

练习者站于沙坑边,单手或双手持球,用力将铅球往沙坑掷出,看谁的球埋入沙子最深。

4.铅球“跳高”

距投掷线一定距离摆放好跳高架,把橡皮筋绑在一定高度上(投掷距离和橡皮筋起始高度视不同学段而定)。学生站在投掷线后,通过原地掷铅球的动作把铅球投过规定的高度。球从橡皮筋上面过去为成功,撞上橡皮筋或从下面过为失败,试投三次失败退出游戏。当所有的学生都投过了某一高度后,可往上移10cm(教师可根据学生的能力上移高度),开始下一轮练习,以此类推,直至游戏结束。根据跳高规则判定名次。练习提示:本游戏适合小学高年级及以上学生练习。

5.哑铃

现在很多学校的铅球都闲置于角落生锈,甚至当废铁变卖,实属可惜,通过器材改造可以使它再树辉煌。用钢管把两个等质铅球焊接成哑铃形状,有条件的学校可以刷上油漆,这样就成了崭新的一付付哑铃,做各种哑铃练习。

二、游戏开发

1.10m“飞人”

做若干条长宽分别为10m、2m的赛道。学生手持铅球(根据学生年龄大小采用不同重量的铅球)位于起点后。发令后并计时,学生将铅球从起点滚出,中途铅球滚离自己的赛道判为犯规,退出排名。若与他球闯入自己赛道发生碰撞现象,可以重新开始。铅球滚过终点停止计时,根据时间长短判定名次。游戏提示:计时从哨声响起开始,并不是铅球滚过起点开始,且铅球必须滚过起点,否则判为犯规,防止部分学生投机取巧把铅球抛远。

2.远度竞技

游戏者位于起点,开始哨声后,用力把球滚出,在规定的边界宽度范围内,看谁把球滚得最远。游戏提示:游戏边界宽度应根据学生水平设置,年龄越大,宽度越小。当球滚出边界时,滚出的位置即为游戏者成绩。

3.以小撞大

在场地中央固定一点放置一大重量铅球(目标铅球),游戏者持小重量铅球游戏。在距大铅球一定距离设置起点线(根据游戏者能力设置距离长短),游戏者手持小铅球从起点把球滚出去撞击目标铅球。目标铅球离开固定点的距离为游戏者的成绩,根据距离远近判定游戏名次。游戏提示:没有撞击到目标铅球即为失败。游戏铅球和目标铅球重量不要相差太大,甚至可以是相等重量,但目标球重量不得小于投掷球。

4.赶小猪

用体操棒或竹杆作赶猪棒来赶“小猪(铅球)”。从起点开始,要求游戏者手持赶猪棒,通过拨动铅球往终点滚动,并绕过相应障碍物,最后谁先达到终点即为胜出。在游戏的过程中注意不要碰到别人的铅球。

5.保龄球

第9篇

    一、背景:

    在一堂跨栏跑教学课上,我组织学生第一次跨栏跑。老师先示范,然后要求学生模仿老师的动作跨栏。结果,大部分学生跑到栏架旁就停下来了,不能过栏。只有少数胆大的学生能过,但都是跳过栏。在体育课中,我们经常碰到这种现象,如不敢跳山羊、横箱等。究其原因,一是由于学生在心理上产生恐惧而造成的;二是不会做专门的动作。如何消除恐惧心理,更快地学会跨栏动作,我在教学中进行了探索。

    二、教学片段:

    我让学生在课前把各小组收集的跨栏跑优秀运动员的图片、技术动作展示在同学面前,讲讲跨栏跑动作、比赛场面,优秀跨栏运动员的事迹等(从情感上获得我要学跨栏跑渴望,从感性上认识什么是跨栏跑)。让学生说一说为什么“害怕”。针对“害怕”先让学生讨论什么是“害怕”?然后师解释“害怕”即“恐惧”,恐惧是一种企图摆脱危机的逃避情绪。

    恐惧心理的产生是随着年龄的增长、生活经验的积累,自我保护意识增强而增强。年龄越小,恐惧感越弱。因为他不知道什么叫危险,如“初生牛犊不怕虎”就是这个道理。而跨栏跑练习确有危险,不小心碰在栏上要摔跤的,所以不敢在跑动中跨栏,而采用逃避的方法,停下来跨过去。这样安全,不会受伤(老师从心理上帮助他们摆脱恐惧情绪)。接着让学生讨论如何克服恐惧心理,学习跨栏的动作,大家集思广益。他们想出了降低栏架的高度、找替代物作栏架、用体操棒放在地上进行模仿练习,用橡皮筋两人两边拉直进行跨越练习(开动脑筋,发挥学生的创造性)。学生选择想出的方法进行尝试练习(在练习过程中按思--练--思的程序反复练习,练完后再找出其成功和失败的原因)。特别是用橡皮筋作跨栏练习(不怕摔跤),两人一组拉直橡皮筋作“跨栏架”,排头同学依次跨过一道道橡皮筋,跨到最后作“跨栏架”。学生在练习中不断地提高高度,真是越跨越有劲(通过实践从理性上认识跨栏跑,体验运动乐)。

    三、反思

    通过跨栏跑的教与学,我认为:

    1、培养了学生的问题意识。让学生带着疑问探索“跨栏跑”。它是一种探索意识,是创造的起点。使学生学会了学习技术动作的方法(替代物法、降低难度法等),拓宽学生学习动作的思路,为学习其他技术起到举一反三的作用,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在探究过程中学生的研究能力和创新能力得到逐步提高。

    2、培养了良好的心理品质和道德品质。学生通过反复练习技术,毅力增强了,勇气增强了,克服了恐惧心理,信心增强了。通过互相交流、帮助,促进同学间合作,增进了友谊。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能力。融洽师生关系,师通过示范、讲解、保护帮助,提高师生亲和力、信任感。为学生营造了一个平等和谐、友爱互助的人际环境。

    3、由于上课时间有限,留给学生发展个性的时间与空间不够,教师为学生创造练习环境,所需要的器材估计不足,影响了教学效果。应该在课前让学生准备好所用器材。

    4、没能充分照顾到每个学生。少数学习困难的学生没能根据自己的条件自主选择练习,教师应重点帮助他们诱发创新思维,使他们找到适合自己的练习方法。

第10篇

朋友之间都会有一些小矛盾,与朋友在一起的时候,我们都会有笑脸,会有泪水。也免不了之间的一些误会,造成心灵上的伤害,但最后一定会和好如初,破镜重圆的。

我与李雯是一对形影不离,吃喝不分家的好朋友,好姐妹,我俩是好姐妹,肯定会有共同语言,共同话题的呀,那我们的兴趣爱好就是:跳橡皮筋儿。一次下课时,我们正在跳橡皮筋,李雯是布丁,正在我们跳时,我们跳输了,布丁是唯一翻盘的机会了,结果呢,李雯连跳都没有跳进去,轮到别人跳了,他们也输了,李雯却很轻松就跳进去了,后来就跳赢了,还把他们“救活了”,我当时心里就想:也许是巧合,李雯不是故意偏向他们的。但是来来回回了好几次,结果都是我们输了,别人赢了,而且都是李雯的原因,我一直在自我安慰,但面对李雯无数次的“巧合”,我忍无可忍,大声嚷道:“李雯你什么意思?给他们跳赢就给我们跳输,说是巧合,那也太巧合了吧?我不玩了,我不会跟这一种人一起玩的。”我指着李雯大声嚷道,后来气呼呼地走了。

这件事使我后来很心痛,我并不是存心要与李雯吵架的,李雯不仅是我的好朋友,也是我的良师益友,她的作文水平极高,跟她在一起,也能使我学到知识,李雯是一个文静的小女生,她的宽容也是常人难有的,这样一想,李雯有不少优点,我为什么要为了这样一件小事而失去一个良师益友呢?

没过几天,我与李雯便和好如初,破镜重圆了,其实真正的好朋友,才不会在意这样一件的小事呢,如果我一直生气下去,那就是拣了芝麻丢了西瓜,亏大发了,所以,交到一个良师益友不容易,要小心呵护这友情,用心浇灌。要把握住机会哦。

五年级:赫敏

第11篇

中图分类号:G633.96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5-2410(2013)07-0076-01

标枪作为闲置器材之一,常常被置之一隅,如果将这些平时使用率较低的器材进行巧妙的利用,不仅能激发学生活动的兴趣,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还能丰富教学内容,提高教学效果。笔者经过多年的实践,取得了一定的成果,现与各位同仁分享。

一、一支标枪的妙用

1.标枪当绳做游戏:学生站成两路纵队,去掉枪头,两人抬枪从学生膝盖下“切割”前行,靠近者跳过、跨过或越过标枪,发展学生的弹跳能力。

2.标枪“连尺”来测量:标枪与米尺连在一起,在测量近距离的项目如跳远、铅球,能省时、省力。对于测试人数较多,又需要记录每次丈量成绩的项目,使用效果更佳。

3.标枪连绳

(1)挂羽毛球,让学生练习网前球技术,如手指捻动发力击球、屈指扣球、屈捻发力击球等,加强网前球攻击性。

(2)挂排球,可以做排球垫、传球练习,一名学生手持悬挂排球的标枪,其余学生做垫球、传球、发球练习。

(3)挂钩来“钓鱼”:绳子一端固定在标枪上,另一端挂在鱼钩(可以用铁条做)上。鱼用矿泉水瓶(装少量水)代替,在瓶口用铁丝做成朝上的挂圈,还可以用鞋盒、羽毛球拍、废弃的球等替代。

二、两支标枪的妙用

两支标枪与橡皮筋连接:

1.练习原地单手肩上掷沙包:身体面对皮筋(调节高度为:学生直立伸臂手腕位置),手持沙包投掷练习,要求出手瞬间手腕的高度在皮筋之上,主要解决出手之后的伸臂、鞭打动作。

2.练习正面双手前掷实心球:身体面对橡皮筋成满弓,双手持实心球于头顶后上方,挺胸摆臂出手。要求出手瞬间手腕高度在皮筋之上,主要解决实心球前抛时的出手高度。

三、多支标枪的妙用

1.用标枪制作摸高器

方法:取10支同样长的闲置标枪,去掉标枪头,依次固定在室内(或室外)空闲的墙壁上,标枪离地的高度依据学生年龄段和弹跳水平来定,如初中生最下端的一支标枪距离地面为200cm,其余依次升高10cm,最高者为300cm。枪上涂上几种不同颜色的油漆,以醒目激趣。

2. 用标枪制作球架

第12篇

初春的花园是美丽的,那嫩黄的小苗,晶莹的露珠,和熙春风,宛然是一首无韵的诗,一曲无谱的歌.我总喜欢在着春燕呢喃之时,带上一本书,坐在花园里,静静的聆听 春天的声音.

一天傍晚,我依旧坐在那条我最喜爱的长椅上.因为长椅旁边有一簇簇茂盛的迎春话.幼嫩的芽儿缀在枝条上,就像嵌在五线谱上的一个一个优美的音符,谱写的春天乐章.

"小皮球,香蕉梨,马兰开花二十一,二八二五六,二八二五七....."一串银铃般的童音融入了这篇乐章.原来,不远处的白杨树下,有一群小女孩正在跳皮筋.于是,那个春天,我们几乎天天都能在花园中相遇.然而,我分明感到,还有一双眼睛也在关注着这一群快乐的精灵---一双与众不同的眼睛.

一天,我发现了藏在迎春花丛后的这双眼睛:美丽却没有一丝灵气,眼底聚满的只是黑暗与混沌.这是一个身着灰色连衣裙的小女孩,她正躲在迎春花丛后"看"其他小伙伴们跳皮筋.虽然她有一双几乎没有瑕疵的脸庞,但那茫然的眼神始终停留在一个方向---那串银玲般的笑声传来得方向."二八二九三十一......"

第二天,还是这样.

第三天,依然是这样.

......

音符似的迎春花已经悄然绽满了整条"五线谱".春风拂过."五线谱"轻巧地摇摆起来,摇出一阵欢快的嬉笑声:"哈哈......三八三五六,三八三五七......"

终于有一天,跳橡皮筋的小精灵们也发现了这双眼睛.

"你是谁?"

"你叫什么名字?"

"你也会跳橡皮筋吗?"

一连串的问话后是一段沉默.女孩们似乎察觉到了她的瞳仁,一个小女孩伸出手在她面前晃了晃,霎时,大家明白了一切.他仿佛也感受到了大家的变化,把头深深地埋进了灰色的衣领.一个看上去稍大点而的女孩拉着她的手说:"走,跟我们一起玩吧!"

"我......我不会跳."

"没关系,我们教你."

"对!我们教你."

"哎!你还没说你叫什么名字呢!"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