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小学作文评语

小学作文评语

时间:2023-05-30 10:55:40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小学作文评语,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小学作文评语

第1篇

批改作文是需要教师写上评语的,评语是否具有艺术性将直接影响学生作文的积极性,因此,作为语文教师必须重视作文批改中的评语。我认为,给学生作文写评语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去考虑:

一、写出读者的感受,让评语走近学生

关注学生,以学生发展为本,是一切教育之源。语文教师看学生作文,首先是一个读者,是学生作品的分享者,其次才是知识、技能方面的指导者。以读者的眼睛去看,就会获得前所未有的感受,写评语便是平等的交流,是跟学生的一种纸上谈心。老师在评语中真实地谈自己的感受,会让学生动情,在情感交流的基础上作一番指导也好,提出修改建议也好,学生容易接受,就不认为老师是在评头论足地指指点点,而是一个被习作打动了心扉的读者,一个真诚而善良的人。我班一名同学在自己的习作《陪伴孤独的外婆》一文中主要写道:外婆一个人住,十分孤独;放寒假了,我去陪伴孤独的外婆;在共同生活的日子里,外婆喜形于色;要开学了,我离开时,外婆潸然泪下。整篇习作线索清晰,条理分明,内容丰富,我写下了如下评语:本文介绍了一件颇为感人的事情,反映了一个深刻的社会问题:那些曾为社会做出过贡献的人,如今由谁去过问、由谁去关心?我读了这篇习作,既受到了教育又引起了反省:我善待那些人了吗?我为他们做了些什么?

其实,在给学生批作文时,我们老师最容易犯的错误就是“目中无人”,易把自己看作是高高在上的指导者、评价者。学生习作,固然需要知识、需要技能,但是更离不开人,离不开学生美的心灵、真的叙述、善的议论,这些既是学生为人的基础,更是学生习作的目的。为了“人”的发展,一个平等的交流氛围和空间至关重要。可惜,很多语文教师对此视而不见,往往以“选材真实,语言具体,条理清晰”等批语来评价学生作文,着眼于技巧,着力于知识,却忘记了作文的人,没有从读者的角度来关注习作中的“人性”。

二、教育要做到无痕,让评语走进学生心灵

记得一位教育家说过,最好的教育,就是在你教育时,学生感觉不到你在教育。在作文批语中,有时教师尽管只是短短的一句话,或许就是点睛之笔,是爱的教育的自然流淌。

上海语文特级教师贾志敏在这一方面很有研究。一位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历写了篇习作《粮仓历险记》,大体内容是这样的:一个暑假,小作者随爸爸一起“经商”。爸爸贩粮,租了人家的二层楼房,底层存粮,上层住人。自己阅历浅,经验少,不知天高地厚,加上贪玩成性,竟然为了消暑,躺在粮仓的米袋上乘凉。殊不知,灾祸正一步步向自己逼近。松动的两袋大米从顶层滑了下来,把自己压得不能动弹,怎么挣扎也无济于事。叫爹不应,叫娘不语,这下可惨了。幸好他急中生智,击碎窗户玻璃,用碎片划破米袋,米流了一地,终于得救。贾老师在评语中写道:“你把粮仓历险这一经历写得引人入胜、扣人心弦。‘吃一堑,长一智’,不仅淘气,更是聪明,你看,你写出的文章还很有灵气呢!愿你,也愿所有的小朋友,要懂得生命的价值,掌握自我保护的法儿。”贾老师的这最后一句确实是点睛之笔。作文是学生运用语言的一种练习,更是学生学会做人的一份记录。给学生的习作评语,我们要努力创设一种温和的犹如春风般的教育氛围,多一些鼓励,多一些赞扬,把批评建议等蕴含在一句话中。在心灵的对话中,学生的大脑会思考,从而达到自我教育的目的。

三、采用精美的语言,让评语为学生示范

给学生的习作进行点评,要少一些“中心明确,用词准确,条理清晰”等抽象、空洞的评语,更不要“错别字太多,语句不通”之类直接、无情的指责,要努力做到如叙家常般的交流与谈心,乃至要言不烦、恰到好处的评价。这就要求我们语文教师努力从评语的讲究、语势的流畅、语言的风趣等方面下功夫,使评语准确、概括。

为了评好习作,教师必须反复阅读习作,写评语是可以做到精雕细刻、一改再改的。为什么要这样呢?我想,教师写评语,是一种示范,好的评语,对学生来讲,就是一种熏陶、浸染。 转贴于

第2篇

【摘要】作文教学一直是困扰大家的一个话题,小学阶段,兴趣才是作文教学的重点。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是我们每一位小学语文教师的主要任务,而我们的评价方式却无形中给学生设置了许多难过的关。怎样利用评价来激起学生的写作兴趣,本文尝试着在这方面做了一些探讨,期望从中收获商榷与指教之言。

【关键词】小学作文教学 写作兴趣 教师评价

教育不能没有情感,没有情感的教育无法走进学生心灵。小学作文教学我们应以培养学生兴趣为主,和学生建立情感,想方设法使学生乐于表达、爱上写作,这样就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巧妙借助评价使学生尝到写作的甜头,从而达到越写越想写,越写越有味的实际效果,那么小学作文教学也就完成了一大半,本文试做简要阐述,还望批评指正。

面对作文教学,我们做语文老师的都在努力,都在思索,说实在的,办法用了不知多少收效实在甚微。而作文作为语文教学的一大阵地,具有举足轻重的位置,我们确实应该动脑筋、花心思在这方面下苦功,用良策。小学阶段作文教学我始终坚持兴趣才是重中之重。从事语文教学多年,发现很多时候学生对作文没有兴趣,更多的原因在我们,而不在学生。而问题最大的在于我们的评价给学生堵了一道道坚而高的城墙,使学生望而却步!今天就只从这方面加以探讨,其他方面留待以后我们继续交流。以下是我在工作中发现的问题与曾经作出的努力,仅是个人见解,同意的可以借鉴,不同意的我们继续努力!

第一道城墙:考卷上评分标准惹的祸。语文试卷作文分值达到30分,老师自然不会让学生在这一块多丢分,所以不管平时怎样,这30分要想得到高分,教师就得拔高学生,学生难以达到那个层次,因此,各种办法应考而生,自然会殃及到平时作文教学(当然不否认其中自有好办法)。于是,标准越拔越高,作文越来越难,真实的心声越来越少,文不能为心声,再精彩也没有了意义!考场作文,评分标准如何改革,是不是值得探讨?

第二道城墙;我们的作文评价方式是帮凶。习作本上,我们常常这样写到:语句通顺,条理清楚,构思巧妙……作为小学生,我不知道他们能否理解我们的评语,或者他们是否每一次都认真看了我们的评语。这总让我想到学生日记里的话:“幸福的时刻就是看着老师在日记后对我写的评语。”“昨天你没写评语,我好失望,今天一定得写!”许多同学怕我写的少,专门在日记后面设置一个老师评语……日记本上,我轻松的与他们闲聊,幽默的与他们开玩笑,有许多孩子就为了我每天的评语而努力的写着日记,水平越来越高。但是却很少有孩子因为期待我的作文评语而产生写作文的欲望。因为作文本太过正式,我也不敢轻易在上面“胡言乱语”,反使得与学生有了距离。不过,多少年始终坚持通过日记与孩子们交流,使我获益很多。所以我总是告诉我的同事,日记可以帮我们打开孩子们的话匣子,有了说的兴趣,剩下的问题就好解决了。言归正传回到正题,既然作文评改收效甚微,我们为何不做些改动变变方式,让他成为我们激起学生写作兴趣的法宝呢?对于作文评改,我也曾经做了很多尝试。自评、互相评、小组评、集体评,结果,我发现最有效的方式是多种办法自评最有效,因为学生要想评好自己的作文就得把它写好,写作文不仅只是写还有了评,让学生参与评,会让他们写作时不只是应付了事,因为后面他们必须对自己作文有个交代。当然,学生自评不是放羊式的评,而是有目的有针对,根据我们每次习作要求来评,这就对我们教师每一次的作文布置有了更高的要求,尽可能的做到每次要求各有侧重,阶梯式的逐步提高,使每一次的作文都是一次有效的训练,这样学生才能做到在会写会评中提高作文水平。接下来,根据实际情况,我们再多样化,互相评,小组评,集体点评,人人参与,共同探讨,找精彩处大家学习,找问题处一起修改。而最后,老师的评价集体的点评则尽可能的从小处着手,发现每一位同学作文中的亮点,可以是一个词语的运用,一个修辞的妙处,一个有新意的开头,一个漂亮的结尾,一个不同的选材,一个独到的细节。总之,降低作文评价的门槛,让学生品尝成功的喜悦,带着他们走进创作,以我手写我心,享受其中的乐趣是最重要的。什么时候学生觉得写作真是乐事一件,我们的作文教学也就成功了。

第三道城墙:教材弊端再加了难度。教材上的作文大多数能做到结合学生实际,并于本单元课文紧密结合,但是并不是所有的都是这样,也并不是适合所有的学生,而我们又不能做到随意布置,这样就免不了又增加了一些难度。因为学生如果始终尝不到其中的“甜头”,自然就会愈嚼愈觉得索然无味,久而久之,厌倦之感便有了。所以,我们不妨在习作练习本上多布置学生感兴趣的话题,从另一个侧面入手,目的就是给孩子们甜头让他们愈品愈感其甜,终于流连其间。正所谓条条大路通罗马,我们可以另辟其径!

总之,小学阶段作文教学的重点我们应该把它放在激发孩子们的写作欲望上,而不是一味去苛求孩子的文采、构思要多么精彩。只要孩子们打开心扉愿意和我们倾诉,关于写作的技巧他们会在不断的训练中有所感知的,所谓的熟能生巧是不无道理的,随着生活的积累,知识的丰富,他们会有于自己的写作方法。我们的老师只需要放低写作的门槛,让他们可以轻松跨过,放开胆子去写,即便没有多么精妙,但只要抒发了真情实感又有何妨?

(作者单位:山西省河津市实验小学)

第3篇

作文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具有不可置疑的重要地位,小学语文教师也逐步意识到改进作文教学方法进而提高作文教学效果,小学作文教学的现状相比以往有所改变,但在实践中也不可避免地出现一些问题。所以笔者从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中“三重三轻”问题入手,就如何强化小学语文作文教学提出以下几点对策和思考。

2.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中“三重三轻”问题分析

所谓“三重三轻”问题,一是注重教师的同时忽视学生,即“重教师轻学生”;二是注重知识传输的同时忽视学生的实践,即“重知识轻实践”;三是在注重形式的同时忽视学生的情趣,即“重形式轻情趣”。首先,就“重教师轻学生”这一问题而言,主要是受到传统应试教育的影响,教师的主体地位没有改变,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往往是被动的进行学习,学生的主体作用得不到体现,影响了教学成效,尤其是学生学习作文的兴趣。其次,就“重知识轻实践”这一问题而言,主要是在作文教学中,只注重对学生写作技能的传输,而对于学生能否消化和如何消化则很少关注,在作文写作中只注重学生的审题立意和选材裁剪以及开头结尾和谋篇布局等方面的技巧,而并没有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强化对其的应用,为写作文而为写作文,难以做到活学活用。最后就“重形式轻情趣”这一问题而言,主要是注重学生写作的形式,而在学生写作兴趣方面的激发则严重缺乏,所以学生在写作文时往往提出的要求较高,导致学生的心理负担较重,而且有时候的命题会与学生的实际知识积累不符而影响整个作文教学成效的提升,使得学生失去学习兴趣。

3.强化小学语文作文教学的几点对策与思考

上述我们已经对小学语文作为教学中的“三重三轻”问题有了一个初步的认识,所以笔者以下就此提出几点对策与思考。

3.1变“主”为“导”

新课程倡导全新的教学理念,作为实际操作者,小学语文教师要认真学习新课改精神,并以此来指导自己的教学,在作文教学中努力践行新课改的核心理念。我们都知道,学生的主体地位是新课改强调的一个核心概念,所以笔者认为应该始终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做到“心中有学生”,教师不再是传授者,而是引导者,要让课堂真正成为自主、合作和探究的平台。在开始写作前,教师可以让学生自主进行生活观察,不断积累素材,注重方法指导,教会学生通过细心的观察和体验以及阅读来积累知识,并由学生选择自主合作、小组探究或者自主探究、小组合作等多元化的方式强化对其的学习和体验,从而更好地做到有内容可写,从根本上确保学生的学习兴趣得到提升。

3.2变“理”为“实”

针对传统的“重知识轻实践”的问题,教师在进行小学语文教学时,应从传统的注重理论知识的传输而忽视学生的实践,转移到注重实践上来。也就是在注重学生作文写作理论知识传输的同时还要教会学生做到学以致用,才能更好地促进学生写作水平的提升。例如对于初学作文的三四年级学生而言,教师应通过对其写作方法的悉心指导,引导学生根据题目写出提纲,教会学生掌握提纲的基本写作思路,即从主题到题目,从题目到文章段落的划分等进行确定,再由教师对其提纲内容批改之后由学生之间相互品评,说出自己的写作思路和立意,并强化对学生的训练,学生不会的还可以在家长的协助下完成,而学生通过不断的实践则能具备提纲的写作能力,也就是写作文的基本能力,从而使得学生能够得以独立的完成某一技能的学习。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将提纲的写作技巧告知学生之后,由学生独立自主的将自己的提纲拟出来,再通过教师的引导、彼此的互助和家长的参与等途径,以实践操作提高实际写作水平,进行培养孩子们在写作上养成良好的习惯。当然,提纲只是作为写作的基本技巧,教师应循序渐进的加强作为写作技巧的传输,才能更好地通过教师的引导和学生的不断实践,切实掌握写作能力,并强化对其的应用,才能更好地从传统的只注重传输而忽视实践导致学生的潜能难以激发出来。

3.3变“虚”为“实”

“重形式轻情趣”的后果是缺乏对学生学习兴趣的考虑,所提出的要求过高。所以必须要紧密结合学生的实际,针对性的进行教学,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例如对于一二年级的学生而言,其作文写作以看图写话为主,所以利用文字评评语往往难以将学生的学习激情激发出来,而如果是采集实际的奖励,则能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兴趣,例如给学生发星星、苹果、五角星等贴纸激励学生,达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目的。而中高年级的学生则应给明确具体的评语,具有较强的目的性和直观性,在肯定学生优点的基础上提出不足,并明确修改意见和办法,学生就能做到针对性的改进和优化,并通过不断的肯定与改进促进学生写作质量的提升,强化学生的学习兴趣。

4结语

综上所述,针对当前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中出现的“三重三轻”问题,应变“主”为“导”,变“理”为“实”,变“虚”为“实”。始终坚持“提纲铺路阅读搭桥分门别类悉心指点淡化成绩以趣激趣评语具体鼓励建议研讨互习取长补短”的思路,切实提高小学语文作文教学质量。

作者:邹长青 单位:江苏省邳州市岔河镇楚墩小学

参考文献:

【1】张松林.小学作文教学对策思考【J】.新课程(小学),2016(01)

【2】柳力玮.浅谈小学作文教学中如何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J】.教育革新,2009(11)

【3】徐贞丽.论小学作文教学理念的转变及其实践【J】.时代教育,2016(06)

第4篇

一、引发兴趣,增强学生习作的内动力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力量的源泉。在作文教学中,我首先鼓励学生大胆写,敢于写。有些学生的自尊心太强,期望值高,怕写不好让别的同学耻笑,会失面子。这时我就采取半扶半放的方式,让他们排除心理障碍,由“怕写”到“爱写”,能自由的倾吐,作文教学也就成功了一半。

二、有效实践,开拓学生作文的更大空间

1.引导背诵

古人云:“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它道出了读与写的关系。除了教材中规定要背诵的诗歌及片段外,我还选择各类课文中可供习作借鉴的精彩片段让学生精读,体会其妙处,然后当堂背诵,从中汲取并积累有益的习作营养,学生读得朗朗上口,习作时往往文思泉涌,收到了厚积薄发的良好效果。

2.下水“教练”

我经常模仿佳段的写法即兴口述一段话给学生听,或仿写一段话让学生看,使学生具体而直观地感受到怎样向课文学作文。

3.仿写练习

有了习作知识不等于有了习作能力。培养学生习作能力的过渡方法之一就是多做仿写练习。我们可设计仿写句子与片段,模仿习作技法,谋篇布局。仿写作文脱胎于课文,即使留点“胎记”也无妨。

另外,我在作文教学中,经常针对小学生的心理特点,让他们写自己童年的趣事,写自己记忆中那些“犯傻”的事、“笨拙”的事、“荒唐”的事、“可笑”的事、“捣蛋”的事、“不讲理”的事……由于是他们自己极感兴趣的内容,所以写起来特别顺畅,效果出奇的好。最终让学生以“我手写我心”,提高作文水平。

三、做好评价,点燃学生习作的火花

教育家第斯多惠曾经说:“教学艺术的本质不在于传授,而在于激励、唤醒与鼓舞。”然而,我们总是习惯去寻找“花丛里”扎手的“刺”,比如错别字、病句、错误的思维逻辑……然后帮助孩子逐一改正;我们总是居高临下,对着孩子稚嫩的笔墨品头论足;我们总是用成人的思维去侵占孩子们的心灵空间,甚至修枝剪叶,一眼望去只见“红”不见“黑”。殊不知,这样做会让孩子刚刚萌发出的写作之“芽”被我们剪掉了。

在作文评价中,教师不能只用“优良”“及格”来打等级,而要在作文的字里行间寻找他们的优点,写出恳切的评语,既要在理论上指导习作的得失,又要从情感上感染学生。绝不能吝惜自己的鼓励与赞许。让评语如点点春雨,渗进学生的心田。如,有学生在写《妈妈的爱》作文时,选取了妈妈背她看病的感人事例,本应写妈妈是如何背她去医院的,可是他却着重写了医生看病的过程。我是这样评价的:“妈妈瘦弱的身体背着你去看病的事例的确很感人,选材切题。如能重点写写妈妈背的过程,作文就会更感人。”第二天,他就将改好的作文给我看,我还把它当作范文念。这样带有鼓舞性的评价点燃了学生习作的热情,循循善诱的指导又达到了习作的目的。

第5篇

摘要:如何进一步改革批阅学生的数学作业呢?欣喜地肯定其成绩,诚恳地指出其不足。用饱含感情的文字将老师对学生的鼓励和期待像春风一样传达给学生。摘掉有色眼镜,全面评价一个学生的基本素质和学习潜力,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关键词:评语 数学作业 小学生

做了二十多年的教师,在我的思想意识里,给学生写评语是语文教师批改作文的专利。长期以来,我们的数学老师批改作业习惯于用枯燥乏味的“√”“×”来评判正误。然而,一个“√”虽然不能向学生传递多少温馨,但一个“×”却可以带给学生不少的冷漠。然而,对于求学的孩子来说,得到老师“赠送”的“×”的机会又是很多的。

那么,如何进一步改革批阅学生的数学作业呢?近年来,我尝试把给学生作文本上的评语请到数学作业本上来,欣喜地肯定其成绩,诚恳地指出其不足。用饱含感情的文字将老师对学生的鼓励和期待像春风一样传达给学生。摘掉有色眼镜,全面评价一个学生的基本素质和学习潜力,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人们常说“好孩子是夸出来的”,这种“夸”其实就是指的对学生的赞赏,是因为老师赏识自己的学生而对其加以称赞。这种赞赏是来自心灵深处的自然流露,是没有任何功利目的的,是可以让学生感到愉快的,是可以激励学生的。尤其是对于做的特别差劲的学生作业,我从不责骂,更不生气地一把扯掉,而是尽可能地去寻找他们的闪光点,用书写鼓励性语言增强他们的自信心,解除他们的自卑心理,使他们能够战胜自我,超越自我。遇到学生有独特见解了,我会在他的作业本上画上一个翘起的大拇指,外加一个大大的“好”和一个引人注目的“!”遇到学生因为粗心出错了,我会首先去挖掘他的闪光点,而后再委婉、又不失诚恳地提出希望:“你的字写得真帅,如果能做到再认真一些,你肯定是咱班最棒的一个!”这样,孩子的自信心被保护了,孩子的不良倾向逐渐纠正了,慢慢地,严谨的治学态度也会被孩子拥有。

如今,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课堂已成为学生展示自我风采的舞台,教师已不再是至高无上的权威者,而是学生学习探索时的朋友、助手和铁哥们般的支持者。作为教师的我们,应该想方设法地让自己的学生无论探索成功与否,都有一种成就感。这样一来,师生关系也会更加亲密、和谐。

当学生每次打开数学作业的时候,看到老师留下的让人欣慰和充满理解的评语时,对老师会有一种敬佩感。比如:当作业本上出现“?”时,说明解题方法或思路有值得推敲的地方,解题不是很完善。以“?”代替“×”既能温馨地提示有做错了的地方,让你去反思,给你一个再更正的台阶,又能体现新时代的老师的难能可贵的平等精神;当“更正”的前面有“请”“能否”的时候,体现了老师对学生劳动成果的尊敬和欣赏,是一种平等、融洽的师生关系的充分体现,还能增加学生对老师的信任和尊敬。

对于学生,快快乐乐地学习,是他们的愿望。作业批改中的激励性评语,让学生享受到了极富情趣和人情味的陶冶,沟通了师生情。这样不仅有利于促进学生的发散性思维,还能形成并强化他们的创新意识,更有利于沟通师生之间的情感,从而使学生在爱屋及乌的心态下调动自身的学习积极性,促进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作为一名教师,只有深深地爱着自己的学生,对学生的各方面素质了如指掌,再加之正确的引导,并给予恰如其分、通俗易懂、富有哲理的评语,就一定能收到出人意料的效果。自古以来,教书育人是教师的天职,只有因人施教,才能达到你最理想的境地。对于天真无邪的孩童,我们要晓之以理、动之以情、良言相劝。万万不可轻易泼其一瓢凉水或给当头一棒,只有借鉴前人的教育方式,不断总结经验,才能愉快地畅游知识的大海,体验波涛的温柔抚爱。从而顺利登上知识的高山的顶峰。也只有教师能够对学生平时的教育做到苦口婆心、循循善诱,才能使自己成为学困生寒冬里的“羽绒服”,让他们感到“寒冬”的温暖,才能使中等生自信地扬起理想的风帆,才能使优等生进步更大,一步一个脚印地取得更可喜的成绩,教师也才能大面积地获得“丰收”……

从学生一点一滴的进步中,从教学成绩逐日的提高中,我深深地感悟到了教育的真谛:犹如幼苗般的小学生经不起风吹雨打,他们最需要老师的精心呵护,因此,爱学生要体现在教师的一言一行之中,教师对学生的哪怕是一点点尊重、一丝丝爱护、引导,都将使学生牢记在心,终生受用!让我们把评语请上小学生的数学作业本,让我们从内心重视数学作业中评语的作用,让赏识的语言走进学生的心灵吧!

第6篇

场景一:当小组长将教师已批改的数学作业本发还给学生时,一部分学生表情冷漠,看都不看一眼,就将作业本塞进了书包;一部分学生翻开作业本匆匆看一下对错和成绩,便把本子合上;另一部分学生打开本子看到 “×”,就立刻拿起橡皮擦得一干二净……

场景二:当数学教师在批改订正作业时,一部分学生拿着作业本来回穿梭于座位和讲台间,一遍又一遍地订正,却不知道自己刚才真正错在哪里;一部分学生看着错题苦思冥想却不知从何下手,迟迟交不出订正作业……

现状让我们反思:为什么许多数学教师埋头苦改,甚至利用了午间、晚学后的休息时间,争分夺秒、耗时颇长的“批改工程”,对学生来说实效不高?怎样批改数学作业才能充分、有效地发挥数学批改这种评价方式的优势,让批改“升值”?怎样的数学作业批改方式才能实现学生在知识与技能、数学思考、解决问题、情感与态度四个维度的和谐发展?对此,我们随机抽查了182名中、高段的学生,采用问卷、谈话等方式进行了“数学作业批改”的调查研究。

调查内容:

对数学作业的批改,你的满意程度是: 。

数学作业的批改令你满意的地方是: 。

觉得不够满意的地方是: 。

各类学科书面作业批改中你最满意的批改是: 。

该项作业的批改最令你满意的原因是: 。

你能给数学教师的批改提提建议吗? 。

通过调查,我们发现学生对数学作业批改的满意程度,表示“一般”的学生最多有44.8%,明确表示“不满意”的有15.6%,表示“满意”的仅占39.5%。这说明学生对数学作业的满意度并不高。

我们将学生对数学作业批改满意和不够满意的方面进行了分类、归纳,对数学作业批改满意的地方有:66.7%的同学提到了它的直观性,有43%的同学提到了它的及时性,有32.7%的同学提到了它的规范性;但这也导致了它的不足,有73.1%的同学提到了数学批改的评价功能单一,“×”令人很反感,有58.2%的同学认为在批改中忽视了情感的渗透,又有20.3%的同学认为批改没有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通过谈话,我们了解到数学作业批改中的不足,正是学生评价某项作业批改是否满意时较为关注的指标。

而在各科作业批改中,对作文批改满意的学生最多,占到了67.9%,其满意率显著高于其他各科作业,包括同属于语文学科的语文作业本,而其他各科作业批改之间的最满意率相差不大。那么,作文批改的优势究竟何在呢?通过访谈,大部分学生认为作文批改具有以下优点,使它较其他作业批改而言,更能吸引他们:

其一,注重引导,评点结合。大部分教师在批改作文时不仅能通过规范的批改符号指出作文中诸如错别字、文句、修辞等方面的错误,而且能运用眉批、旁注、总评等形式,针对错误提出相应的修改意见。这样的批改方式,使学生在修改时能知其然,又知其所然,实现了对学生知识技能、过程方法的双重引导。

其二,鼓励为主,激发兴趣。教师在批改作文时,经常会对作文中遣词造句、构思立意等方面的闪光点给予划注。在运用评语时也多以表扬肯定和修改补充相结合,或幽默风趣,或亲切随和,让学生喜闻乐读甚至满怀期待。这种以鼓励为主、充满个性情趣的评语,强化了学生的学习动机,激发了他们的学习信心、学习兴趣。

其三,体现自主,多元参与。教师常常会采用集体讨论典型习作、小组互改、优秀作文展览等形式,让学生成为作文的首席批改者,而教师则作为此基础上的二度批改与点评者。使作文批改成为学生自主参与、自我反省、自我发展的教育过程。

作文批改的三大优势,充分体现了《数学课程标准》提出的评价“既要关注学生知识与技能的理解与掌握,更要关注他们情感与态度的形成和发展;既要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的结果,更要关注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的变化和发展”的要求。作文批改的方法,与同学给数学教师提的批改建议也非常吻合,它恰恰能弥补学生对目前数学作业批改不够满意的方面。由此,引发了我的思考,是否我们数学教师在批改作业时也可以借鉴作文的批改方式来优化数学作业批改的实效,提升批改的价值呢?为了区别过去的数学作业批改方式,我们转向更关注数学思考、解决问题、情感与态度等多维目标的新批改方式,使之成为“新数学作业批改”,并从以下几方面进行实践:

一、引入“批改符号”――简约但不简单

作文批改中,有一整套比较完备的批改符号,使用起来明确、方便。数学作业批改时,教师也可与学生预定一些符号,比如:“√”完全正确但无创意;“√”优秀且有创意;“×”全错; “ !”粗心大意造成的错误;“ ?”运算不合理;“……”表示还有遗漏等。这些符号能弥补原有符号“√”“×”批改时,由于反馈信息量小而造成的校正措施不力、学生订正应付、易形成问题遗留等不足,其批改效果就似当面批改。

例如:计算22+99×22-2200时,有的同学先计算22+99,就在22+99的部分打上“ ?”号;有同学计算99×22出现了错误,就在22+99的部分打上“ !”,对解题没完成的打上“……”。这样学生就可根据教师的符号,轻松地订正错误。当他连续几次看到同一个符号时,再解答题目就会提醒自己注意不犯或少犯类似的错误。

实践告诉我们,数学作业批改中加上批改符号看似寥寥几笔,但并不简单。它是作业批改的“点睛之笔”,可以起到“拨云见日”的效果。同时,它也是会说话的“符号精灵”,教师可借助符号与学生的思维进行交流,形成碰撞,使学生更乐意去翻开作业本,感受教师与他们心灵上的默契。

二、妙用“数学批语”――生动但不烦琐

新数学作业批改,同样可以像语文教师改作文一样,“批”“评”并重,不仅要发挥“批”,即评价学生的作业对不对的作用;更要注重“评”,即评价学生的作业做得好不好、解得妙不妙、态度认真不认真等的功能。我们将数学作业批改中的眉批、旁注统称为“数学批语”。批语在学生作业评价的过程中,可发挥以下作用:

1.引导纠错

当学生作业中出现审题、计算、观察、分析、判断等方面的错误时,教师除了用批改符号,也可用评语指导学生对自己的解答过程进行自查,写上“再想想”“运算顺序对吗”“读读法则再做”等。根据指导,学生不仅找到了错误的原因和正确方法,而且彻底掌握了自己的薄弱环节。

如,在完成进位加法的作业中,学生开始的错误比较多,而且错的情况比较相似,都是把进位给忘加了。我给好多学生的评语是这样写的:“我是进位小1,在计算下一位时不要忘了我。”结果,课堂练习进位加时,学生们不约而同地说了这句话,我和我的学生相视一笑,因为这是属于我们的“暗语”。

2.提示方法

当学生作业中出现审题、分析、判断、推理等方面的错误时,教师可以利用评语进行方法指导,从而提高技能、技巧,快速地解题。

例如:一个长方形的长是5.6米,比宽多1.6米,这个长方形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许多同学把“比宽多1.6米” 理解成了“宽是1.6米”,算式都是:5.6×1.6=8.96(平方米)。于是,我在学生的错误旁边批上,“请注意,比宽多。”“要求长方形的面积必须要知道什么条件?”根据学生的错误情况,还可以写 “这一步算的是什么?接下来该算什么了?”等评语,其实是向学生提供思考的路线。学生在教师的提示下自己去思考、改正。根据指导,学生不仅找到了错在哪里,而且知道为什么错、怎么改正。

3.肯定优点

心理学的实验表明,通过激励,人的积极性可以增加3~4倍。表现在学习上就有这样一个描绘性公式:学生的学习成绩=能力×激励。这就告诉我们在批改作业时,对于学生作业要鼓励为主,批评为辅。

例如:“幼儿园买了一批玩具,买小汽车用去64.96元,比买积木多用了22.76元,比买积木与拼图玩具所用钱的总数少3.92元。买拼图玩具用了多少钱?”一般解法都是64.96+3.92-(64.96-22.76)=26.68(元)。而有一个同学除了这一种,还写了解法二:3.92+22.76=26.68(元)。我在他的解答旁边打了大大的“”,并写道:“解得巧,真聪明!”肯定其独特见解。

4.引导创新

学生完成数学作业时,往往满足于答案的正确性,而忽视算法的多样性和最优化。因此,教师要运用数学批语去激发学生思考、比较、判断,以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发挥其潜能。

例如:甲乙两地相距960千米,一辆汽车从甲地开往乙地,4小时正好行了全程的20,照这样的速度,这辆汽车行完全程共需多少小时?有学生解答:(960-960×20)÷(960×20÷4)+4=20(小时),我写上这样的批改评语,“你有很强的分析推理能力,再好好想想,老师相信你会找到更妙的解法。”这样的评语可以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使学生开启心灵,驰骋想象,使学生敢于大胆地去想去做,敢于标新立异,敢于尝试。而另一个学生的解答是:4÷20=20(小时),我写上这样的批改评语:“老师为你的解法喝彩!”

三、丰富批改方式――减负但不减质

教师批改作业时往往尽心尽责,但其实教师也与学生一样需要减负。若在作业批改上丰富批改方式,则能使之减负但不减质。

首先,在批改范围上,我们可采取抽批、选择批,甚至可以设计一些“免批”名额以激发学生的积极性。

其次,从作业内容上看,有些纯属学生练习,可以集体校对后不批,如,口算、计算等练习,但要同桌或小组监督与定期检查相结合,防止有些学生不做题;而开放型数学题可将学生互批与教师二次批改相结合。

最后,在批改主体上,可放手让学生去改,考虑组内互批、自批自改、组长负责批等形式。当然,教师一定要事先训练好学生的批改方法,特别是学习小组长的训练尤为重要。这种做法不仅使教师从作业批改的重负中解脱出来,而且提高了学生的评价能力,有利于学生的取长补短。此外,也可让家长共同参与学生作业的检查、批改、评价,从而进一步了解学生数学学习习惯,共同帮助、督促学生更好地学习数学。

第7篇

为落实这些新理念,必须优化小学作文教学策略,这是小学作文新课程教学改革成功的关键。在一定的时期,传统的小学作文教学策略对于作文教学起到很大的促进作用;但随着新课程教学改革的深入实施,小学语文教师必须优化小学作文教学策略,以便适应作文教改的需要。新课程背景下,优化小学作文教学策略有两条依据:一条是学生的身心规律,一条是语文学习规律。这正是新课程所强调的。

一、激发兴趣策略与方法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小学生作文要“对写话有兴趣”, 习作起始“重在培养学生的习作兴趣和信心”。这不仅是一种教学要求,更重要的是反映一种新的教育观念。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精神状态下,饶有兴趣地学习,充分调动他们的写作积极性,是小学作文教学的第一步,也是作文教学成功的重要向导。

1.命题引趣

题目直接影响到学生的习作情绪。新颖有趣的命题,能引发学生的习作情趣。小学生正处于作文的起步阶段,如果作文命题的范围过大、过笼统,缺乏趣味感、朴实感,必会造成学生作文的心理负担。这样不仅效果不佳,还会使学生对作文失去信心和兴趣。缩小作文的命题范围、肢解题目、化繁为简、循序渐进,是激发学生写作兴致的有效途径。

【案例】

首先,命题要有新意。在开学之初,让学生写写《我的新同学》《新来的老师》《开学典礼》,则较容易激发学生作文的兴趣。

其次,命题要密切联系学生的实际生活。如《学生该不该开生日晚会》《假如我是班主任》《老师,我想对你说》《我们最需要》《作业的烦恼》《公开课的滋味》《家长会之后》等,这些话题即使老师不让他们谈,他们也会在底下说,让他们写文章,公开谈,自然一吐为快。毕业班同学对自己的未来充满幻想、期待美好的明天,这时如出《十年后的我》《假如我当市长》《二十年后的聚会》这样的题目,他们的话匣子一打开,就会思如泉涌,只要稍加点拨,就会水到渠成。

再次,命题要有启发性。如写教室里的事情,若命题为《发生在教室里的一件事》,很多学生就会感到很棘手。如果改为《上课铃响了很久》《当试卷发下来的时候》《老师提问我时》《老师,你讲错了》的文题时,学生就会选择自己最喜欢的题目,运用自己最拿手的表达方式,写起来自然得心应手。

2.情境创趣

有趣的情境是习作的催化剂。创设一定的情境,犹如给学生再现了生活,活化了人物形象,学生就有话可说,有情可抒,有境可想(想象)。在作文之前,经常有意设计并组织一些小游戏、小表演、小动画、小音乐欣赏等活动,并相机启发学生注意观察、联想和想象。这样,就很容易调动学生习作的积极性,使他们有话想说,有话乐说。

【案例】

创设情境不仅能激发学生的表达欲望,激发习作兴趣,还能改变学生以往对作文的畏难心理。

记得有一节语文课,上课铃响 5分钟,陈老师才匆匆赶来。她说:“同学们,很对不起,今天老师迟到了,耽误了大家的学习,你们猜一猜老师为什么迟到了呢?”

话音未落,教室里一下子沸腾了,有的说老师去复印室了,有的说去开会了,还有的说……陈老师又追问道:“老师不在的时候你们在做什么?”同学们争先恐后地说:“看书、背古诗、讲笑话、下棋……”此时,大家都想把自己的所做、所见、所想说给老师听,他们个个情绪十分高涨。

陈老师说:“下面就请大家把刚才发生的一切用自己的笔写下来吧!”他们写下了《没有老师真好》《老师不在的时候》《课堂上发生的事》。这样一个“小小的善意骗局”情境的创设,使得学生既有话要写,也有话可写。

3.高分励趣

作文评价的目的,并不是评判学生的好坏,而是激励学生,培养他们的写作兴趣。所以教师不要吝啬作文的分数,可利用评价来激发学生的作文动机。笔者曾经做过各种各样的调查,小学生极少看老师的评语,最看重的是老师给的分数。给学生的作文打高分,是激励写作兴趣的一种好方法。

【案例】

在教学中,根据习作的要求,采用高分激励的方式,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具体做法是好文章可以给100分。新颖的开头、结尾,精彩的细节描写,画龙点睛的句子,成语的妙用,诗句的恰当引用,文中的插图,坚持写观察日记等给予加分,上不封顶,可以加100分到300分或更多。实践证明,这种方法在三、四年级小学生初学作文时尤其灵验,可以调动学生的积极体验,化解学生的消极体验,使学生在习作过程中形成快乐体验,可以较快地消除小学生惧怕作文的心理,极大地激发学生的习作兴趣。

4.竞赛激趣

争强好胜、不甘落后、喜欢比赛是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在作文教学中,我经常组织一些写作大赛,或赛开头,或赛结尾,或赛观察,或赛想象,或赛系列日记……学生在竞赛中尝到了竞争的乐趣,得到了个性的张扬,引爆了情趣想象的火花,续接了习作兴趣的链条。另外,竞赛游戏活动的本身,也丰富了学生的习作素材,激发了学生的习作兴趣。

5.评价固趣

“激励” “评价”是心理学上讲的两大功能。只有正确合理地使用这两个心理功能才能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让他们真正体验到成功后的愉快,获得精神上的满足。传统的评价是“玉中指瑕”——找缺点找毛病。正确的做法是“沙里淘金”——找优点找亮点。特别是针对文章中的那些“个人的独特感受”,都应备加“珍视”。

【案例】

例如,在低年级写话评语中我经常鼓励学生:“你会说连贯的几句话了,真了不起!”“你能把新学的好词用上,真棒!”“你能仔细观察了,是个有心人。”“你已经学会用标点符号了,很聪明哦!”同时,因为低年级学生识字量不多,我们有时也可画上一张笑脸,或画上一根竖起的大拇指,或是送上几颗鲜艳的五角星,用这种评价方式来代替评语。

每当学生写完话后,我总是舍得花时间让他们大声朗读自己的作品,学生间相互评价。每周三下午最后一节课是我们班雷打不动的写话交流课。由学生轮流朗读自己最满意的一次写话作品,我从不同的角度共同给予评价,送给他们一句赞美、鼓励的话语,让学生体验到写话的成功。在孩子们的心中,宣读自己的作品,是一件特别值得骄傲的事情。我们班为此还设有“佳作欣赏”园地,孩子们的大作可以荣登其上,激发了孩子们的写作热情。同学们经常把自己写好的话主动贴上去,课下围在园地前欣赏、交流,分享着写话带来的无限乐趣。如果写的特别出色的作品,我们选择有的投稿,有的做成班级报,有的集册成书。上个学期我们班有两位同学在《提前读写报》上发表了文章,在校报上也找到了我们班学生的名字,我想这些都是对他们的肯定。真诚地希望我们的孩子能在赞美中、激励中,获得动力,在写话的起跑线上快活、轻松地飞奔向前,享受成功的喜悦。

二、突出重点策略与方法

文章是一个由诸多因素构成的综合体,作文需要多方面的修养历练和持之以恒的实践锻炼。因此,培养学生的作文能力必须从整体着眼、局部着手,做到每个学段、每个学年、每个学期、每次作文教学都有所侧重,逐步提高学生作文能力,切不可“贪大求全、眉毛胡子一把抓”。

比如,我们可根据学生思维发展的年龄特征和新课标确立的不同学段的习作教学目标来确定中高学段不同的习作训练形式与能力训练重点:

低年级(第一学段)是儿童想象活动的“敏感期”,最佳的习作训练形式是创造型的想象性写话和童话体写话(如根据故事开头说写童话、听音响编写童话、童话续编、命题编写童话),重点是培养学生有意地重现表象的能力,增强学生想象的流畅性、变通性、独创性;

中年级(第二学段)是儿童观察的活动的“敏感期”,观察能力迅速发展,特别是观察的目的性、持续性、细微性和概括性显著提高,因此最佳的习作训练形式是观察作文(素描作文,如自然景物、小动物、人物动作、人物外貌、人物对话和周围环境素描等),重点是让学生获得丰富而鲜明的感性表象,帮助他们从五光十色的感性表象中“筛选”出典型的表象,并让他们通过想象生动地表现典型表象,即培养观察的目的性、条理性和典型性,形成典型表象的能力;

高年级(第三阶段)是儿童抽象概念思维进入“敏感期”的阶段,其习作训练形式应该从观察习作转向有明确交际目的实用型习作(包括纪实习作和想象习作,如暑期生活交流、学写生活随记、学写读后感、学写导游词等),以培养学生归纳推理、演绎推理和发散性思维能力,增强学生思维的针对性、逻辑性、灵活性和独创性。每次习作指导都要从整体出发,把握教学重心,制定本次习作的教学目标,进行一两项习作能力的强化和训练,这比面面俱到、浅尝辄止的教学效果要好得多。

第8篇

一、当前小学习作评价存在的问题

(一)传统的教学理念束缚教师的思想。受传统应试教育的影响,很多教师在作文课上,过度引导学生掌握写作知识,过于强调美化文章句子以及字迹工整情况,而忽略了对文章具体内容的个性化和创造性的要求。一般都习惯于通过等级来对学生的习作给予整体的评价,而不是对学生的习作优劣作出具体评讲,从而严重影响了小学生习作的积极性。

(二)教师忽视了习作讲评而过于注重指导。很多教师把习作讲评简单的看作是对作文训练的总结或者叫做二次辅导,只是强调“写”的训练,而忽视了“评”的重要性,久而久之形成了一种教学习惯。

(三)教学方式单一。目前教师大多都采取比较单一的教学形式,一般都是教师讲学生听,在习作学习过程中,学生只参与其中的写,而不参与评的过程。这种教学方式只会让教师感觉教学很累,而学生也没有学习兴趣。

(四)与学生生活实际联系不紧密。当前很多小学语文教师在习作讲评课中,往往就文本而讲评,着眼于学生习作的遣词造句,而忽略了学生作文内容与学生所要表达的思想现实之间的关联度等问题。

(五)集体讲评有余,个别指导不足。笔者巡回听过不少小学语文老师的作文讲评课,发现大多数老师都是集体讲评多,个别指导少。集体讲评集中指出普遍存在的问题固然是重要的,但对学生作文进步更有价值的却是个别指导。

二、小学习作评价采取的有效性策略

(一)从赏识角度作评价。赏识性地进行评讲策略应该运用在批改学生作文的过程中,教师要鼓励和欣赏学生的作品。教师可以对学生实施赏识性批改,写好习作的评语。教师可以欣赏学生习作中的句子或者段落,尽量鼓励学生,少否定学生。多从正面提出建议,指明学生努力的方向。

(二)以典型范例作评价。以四年级一次习作“记一次大课间活动”为例,大多学生把观察到的活动内容写少了,更多的却在写自己的心理活动,不是在记叙活动。就此,教师作出了课堂评价,充分肯定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同时指导学生这篇记叙文应以记事为主,要把精彩的活动过程写具体,从而让学生明白了修改作文的方向。

(三)以大语文观作评价。首先,要针对知识与能力作评价,引导学生多积累材料、知识,并懂得如何去表达与应用;其次要针对过程与方法作评价,运用积极正面的评价,让学生通过调查、阅读、观察、思考、访谈等方式搜集生活中的资料,从而更好地运用于写作;再者,要针对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作评价,要注重评价学生观察、分析事物的能力,重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正确导向,引导学生写出真情实感。

(四)以生生互动作评价。通过互评互改的方式,引导学生参与到评改实践活动中。而教师在这一活动中,只是扮演着参与者与组织者的角色。要尊重学生的判断权,彰显学生的个性。

(五)让评价成为写作的延续。在评价过程中,注重师生之间的互动、共同参与,最重要的是,让学生有所悟,尽量使自己的评语对学生下次写作起到引导作用,成为学生这次写作的延续、下次写作的起点。因此,在写作评价中,要感受童真、窥视内心。同时,要把展示交流当成作文评价的一项内容,让学生都品尝到成功的快乐。

(六)让评价成为重作的动力。学生在教师讲评完作文之后,会更深入地了解自己作文的具体情况,对自己的缺点更是刻骨铭心。教师则要要求学生针对自己作文的缺点,重新写作文,争取在原来的基础上有所进步。在评价过程中,教师可以让学生进行片断性的重作,对写得不够好的片段重作一个片段;也可以让少数学生进行同题升格重作,让新写的作文能够脱胎换骨,从而把学生的写作水平提高到新的层次。

第9篇

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中不可或缺的一个环节,是对学生进行语文素质训练的主要阵地。写作水平和写作能力的高低,是一个人能否较好地运用语文知识及其语文素质的综合体现。《全日制十年制学校语文教学大纲》(试行草案)指出:“学生的语文水平怎样,作文是一个衡量的重要尺度。”可见,作文在语文中的比重之大。我国封建社会实行“以文取仕”的制度,“学而优则仕”的观念把写作提到一个至高无上的地位。今天,我们虽然摒弃了古人把写作完全“神化”的思想,但从现代社会发展对人才需要的高度,从大语文教学观的高度来看,作文仍为语文中的一个重点。

然而,由于应试教育思想作祟,现今中小学写作教学,由于没有独立的作文教学时间,没有完整的作文教学体系,缺乏独立的写作教材等原因,尚存在很多不足之处,总地来说,作文教学现状不容乐观。在此,我结合自身对作文教学的认识与感受,谈谈现今小学作文教学的现状以及相应的改革措施。

一、小学作文教学现状

我觉得,现在小学生受到各种各样的条条框框束缚太多,他们的作文大多表达的是课本上教的、老师天天讲的思想和见解,抒发的是空泛的属于别人的情感,失却了童心的纯洁无邪。总体而言,当前小学作文教学中普遍存在以下几种不良倾向。

(一)重表达,轻育人

语文科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其根本目的在于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思想品质。写作是思想情感的文字表露,从听话读写四个方面比较,我认为,写作是学生思想展现的最佳形式,所以叶老提出的“作文即做人”的观点不容致疑。

然而,综观现今小学作文教学现状,却普遍存在着人文价值削弱,人文底蕴流失的现象。在作文教学中,教师十分看重学生完成作文的速度及其作文的结构和技巧,至于作文的内容是否真实则全然不顾。致使小学生的作文中假话连篇,假故事,假情感屡见不鲜。记得,我小学时期的作文亦是如此,老师要求我们作文符合“大一统”的标准,于是没有了新材料,新内容,便只好拿老掉牙的材料来胡编瞎造、改头换面。雷锋、赖宁、送伞、拾钱包、扶盲人过马路、借同学橡皮等都是我们写作的救星。现今小学作文教学依然如故,学生为了取得好分数,任意拔高立意,泛泛而谈,失却了真情实感,让我们看到的只是千人一面的虚伪的灵魂。这种“重表达,轻育人”,把“求真知,做真人”的品质无形排挤到认识圈之外的现状,着实让人心寒。

(二)重模式,轻能力

在现今小学作文教学中,有的教师不厌其烦地将一些作文知识和方法公式一样抛给学生,让学生死记硬背,套用现成材料与模式。这种写作公式化的僵化训练,相当程度上,漠视了学生的个性化体验,冷落了他们对社会及生活的敏锐洞察,结果必然窒息学生自主思考

的能力,压抑其独具匠心的棱角,导致学生丢掉了开启心灵的钥匙,没有了自己的思想。最后作起文章来却是中心不明、条理不清、语句不通、文法不顺。

现在中国很多大学生不会写文章,这种现象在国外也普遍存在,这不得不归罪于小学时期作文模式化教学的恶果。写作是一种综合的思维训练过程,从观察、构思到成文,都要融合主体积极的思维活动,而并非简单的套用模式。近来,市场上除了大批量的写作辅导书外,又跳出了所谓“作文软件”之类的宝典,深受广大学生朋友的欢迎。然而,对于“作文软件”,笔者是持否定态度的。学生在电脑中输入主题和关键词,四分钟即可得一佳作,笔者认为这是一种典型的“轻能力”现象。即使学生了解材料内容及作文的要求,但是这“四分钟电脑作文”却无益于学生思考材料、组织材料等能力的发展,因此,也是值得广大语文教师注意的地方。

(三)重书面,轻口头

作文教学应包括书面表达和口头训练两个部分。写和说都是表达,两者是相互促进、相辅相成的。然而现今很多小学语文教师过分强调书面作文,对口头训练则置之惘然。这种“重文轻语”的倾向,导致小学生口头表达能力的普遍下降,甚至影响人际交往。

有资料表明,小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随年级的增高而不断下降,甚至逐渐退化。有的小学生书面表达文采斐然,能轻松自如地驾驭文字,然而一到口头说话,例如演讲或班会课发言,则结结巴巴,条理不清,语句不顺。笔者的一位同学书面作文成绩优异,但由于口头表达能力差,无法很好地与别人沟通,导致他在找家教时,多次被人谴回。这种现象归根到底还是与小学时期“重书面,轻口头”的作文教学分不开。

(四)重课堂,轻生活

叶圣陶曾说:“作文这件事离不开生活,生活充实到什么程度,才会作出什么样的文字,否则就会陷入不切实际的唯技巧论。”“对认真练习写作是有妨碍的。”学生写作的过程,是从客观外界汲取必要的素材,经过头脑中的加工制作,再运用文字符号表达出来的过程。离开了“生活”这个最基本的素材源,所有作文便只是空中楼阁、海市蜃楼。然而现在小学作文教学中,把学生关在教室,苦思冥想,闭门造车的现象却屡见不鲜。这种与世隔绝的封闭式作文训练,导致小学生作文无话可说,假话连篇,东拼西凑。原本想象丰富,思维活跃的童心,由于缺乏了生活之水的灌溉,写出来的东西往往苍白无力,毫无生趣可言。

离开了生活,缺乏了感受与体验,造成学生对生活中很多写作素材都不熟悉,有的也是一知半解。曾看到过一则关于学生作文的报道,想来令人心惊。某城市一小学中,老师让学生以“大米”为素材写作,城里的孩子由于缺乏生活经验和认识,根本不知道天天吃的“大米”是怎么来的,于是闹出了“农民伯伯把大米从树上摘下来”的笑话。但是开怀之余,我们又不得不对此作一深思,一言蔽之,怎一个“惨”字了得?

(五)重指导,轻讲评

作文讲评是对学生写作实践全面检查分析的总结,对学生写作具有重要意义。据资料表明,学生尤其是小学生,大都喜欢上讲评课,它既是师生思想认识上的交流,也是情感的交流,是学生期待的一次重要信息反馈。但是目前,很多小学语文教师片面注重作文前的指令性建议,而对作文后的讲评不够重视,常常批改完作文,写几句不痛不痒的评语,就把本子发给学生完事,并不进行有充分准备的讲评。据调查表明,在来自小学的100份问卷中,能反映出老师按时进行作文讲评的只有百分之61.6,能有质量地组织讲评的仅百分之37,这个调查结果说明,现今小学作文教学中,讲评未受到应有的重视,仍然处于薄弱环节。

(六)重范文,轻下水

几年前,上海曾举行过一次师生作文与评改比赛,结果有不少老师的文章写不过学生;苏北有个县也做过类似测验,结果也出乎意料。这种现象说明了什么呢?作为一个以评析他人文章、指导青少年写作为终生职业的语文教师,自己不会写文章,没有写作实践,还能指导学生作文,提出建设性意见吗?

现今,这种“重范文,轻下水”的倾向在小学语文中依然存在。在写作指导中,很多教师对范文奉若神灵,一个题目给学生,简单提示几句,下面的工作就只是读几篇范文。教师只读不写,只讲不作,导致学生思路狭隘,落入范文模式,写起文章来不是绕范文转圈圈,就是空洞无话,毫无灵性。

二、 改革措施

作文教学作为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一直是素质教育的薄弱环节。学生普遍存在“听说作文,如见猛兽”的心态,我觉得,要解决这一问题,我们首先必须转变观念,立足于教法和评改等方面进行改革。

(一)转变观念,树立大作文教学观

语文是人文性与工具性的统一,写作是指向自我实现的人生。现今我国小学作文教学现状中过分偏重作文知识的传授,忽视了对学生道德品质的教育,即使强调思想内涵在实际操作中也只是流于形式,另外,假话、套话、空话、大话连篇累牍,导致人文价值、人文底蕴的流失。鉴于这种现状,笔者认为,小学语文教师在指导学生写作时,首先应该转变旧观念,树立大作文教学观。明确小学作文教学的性质和目的,注重对学生知、情、意、行多方面的培养和塑造。叶圣陶曾提出“要写出诚实的话,非由衷之言不发,非真情实感不写”,作文务先求“真”,凡与这一道理格格不入的“陈腐观念”或“时髦观念”均要改变。

所以小学语文教师在作文教学中,必须重视对学生道德品质的培养,教会他们讲真话,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从内心出发想写,写自己想写的,所追求的,所欣赏的,同时促进他们知、情、意、行多方面素质的发展。

(二)以学生为主体,发挥主动性与创造性

学生是作文的主人,作文一定要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以训练为主线,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首先,我们必须培养学生的兴趣与积极性。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培养写作兴趣方面,小学语文教师可采取以下措施:①让学生明确写作目的,培养写作意识;②注重平时积累,做到厚积薄发;③开创多种训练形式,提高写作能力

其次,要注重学生创造力和发散思维的培养。①小学语文教师要有创新意识,树立以培养学生创造力为主导的教学思想,给学生营造创新的环境。②大胆放手学生作文,肯定他们的创新意向,给学生广阔的创新空间。③踏踏实实地抓好学生思想素质,语文素质等各项基础素质的培养。④注意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良好的学习习惯,为其创设成功机会,激发创造意识。

(三)采用多种方法,提高学生写作能力

i.阅读

梁启超曾说:“阅读是写作的前提和基础,要指导学生作文,首先应教会其如何读书。”的确,阅读与写作是密不可分的。叶圣陶曾把阅读与写作比喻为“吸收”和“倾吐”的关系,不吸收丰富的养料,就写不出好的文章。所以,在小学作文教学中指导学生“多读”是关键所在。

ii.体验生活

作文教学是带有社会性的,课堂教学仅仅是传授和学习作文的一种方式,而更广阔的场所则是整个社会。因此,当今小学作文教学务必要把课堂与生活相联系,搞开放式作文教学,建立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的多渠道作文教学网络。小学语文教师可以带领学生走出课堂,深入社会,在实际生活中获得写作灵感。

iii.课外练笔

为了更好地提高小学生的写作能力,课外练笔很重要。例如,教师可鼓励学生在课外写日记,周记,作读书笔记等等。通过这些形式多样,灵活自由的练笔方式,学生可以更好地学会观察生活,认识生活,积累材料,提高组织和表达能力。

iv.口头作文

作文教学的实践证明,“说”有助于“写”,经常性的口语训练能锻炼学生选材,构思,语言表达等能力。所以,我们必须改变以往“重书面,轻口头”的观念,加强小学生的口语训练,例如,组织演讲比赛,诗歌比赛,口头编故事等等,确实提高学生口头作文的能力,以便为人际交往和书面作文服务。

(四)改进评改方法,教师下水作文

作文教学一般简化为“指导--习作--评改”三个环节,其中评改作为收尾性工作,在整个作文教学中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但据我了解,目前小学作文评改,或评语式,或评分式,或评级式,教师的态度大致可分为两种:敷衍了事型和越俎代庖型。要么对学生的作文草草批阅,要么对此字斟句酌。我觉得,这两种做法都对学生有百害而无一利。

为了克服这些弊病,小学语文教师在评改时构建并运行“互动”模式,形成师与生、生与生之间的多向促进关系,使作文评改日益向学生自主,自能操作的模式发展。据上海一所小学实验这种“互动批改”的作文教学改革表明,在调查的学生中普遍认为“互动”模式有益于作文教学的效果。

所以当今小学作文教学中,实行“互动”评改模式势在必行。教师应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主动参与,提倡互批,自批,众改等方式,创造良好的作文气氛,使全体学生都关心自己和他人的作文。

苏霍姆林斯基指出:“学生不会写作文,最简单的原因是教师不会写作文。”现今,很多小学语文教师视范文为珍品,而自己下水作文则很少,因此,我认为,小学语文教师在作文教学时应适当减少范文的篇数,提倡教师自己作文。叶圣陶在《文汇报--教师下水》一文中说“语文教师教学作文,要是老师自己经常动动笔,就能更有效地指导和帮助学生。”所以小学语文教师只有亲自尝试写作,在指导学生才能身临其境,体味写作中的酸甜苦辣,并从中找出阻碍学生写作能力长远发展的症结。

结 语:

第10篇

一、学生写作障碍的主要表现

1.缺乏兴趣,无从下手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写作的重要内驱力。然而,我们农村大部分小学生对写作缺乏兴趣,在他们眼中,写作是为了完成任务,而不是为了抒发自己情感的需要,自己并没有主动写作的念头。加上小学生平日里很少去看课外书、查资料,社会阅历少,老师一布置写作文,学生因无生活素材,所以不知从何下笔。

2.消极应付,思维定势

学生对写作的心理障碍,主要表现在写作只是为了完成任务,应付了事,很多小学生一提到写作文就头痛,厌恶感强;写作思维停滞,发散性思维受到束缚,写出的作文内容、格式落入俗套,毫无新意,或带有严重的仿写色彩,千人一面,百人一腔。

二、提高学生作文水平的对策

1.改革教学模式,放手让学生作文

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积极倡导“开放、互动式”作文教学模式,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打破传统条条框框的束缚,将作文的主动权还给学生。古人有一种很好的写作理念,认为写作应从“放大胆”起步,逐步过渡到“小心文”,即在学习写作的初始阶段,不必强调种种规矩,应让孩子放胆去写。

在一次看图写话课上,我选了一组描绘冒雨护送小妹妹回家的图片作为教学内容。展示图片时,我边讲解边用动作示范,然后问:“如果你遇到这种情况会怎样做呢?”大家纷纷表示要送小妹妹回家,随后我引导学生分析、总结主要人物、关键词语等,并回忆了几篇课文的人物形象,提出:“如果是看图,要怎样根据画面来判断谁是主要人物?”学生众说纷纭、各抒己见,我让各学习小组根据要求,找出本组自带图片中的主要人物,教师巡视、指导。

2.提炼生活素材,指导学生作文

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观察生活、观察自然。教给学生有效的观察和积累生活素材的方法,同时也要扩大学生的阅读面,大量阅读课外书,激活他们的思维,积累好词佳句,让学生从生活和阅读中得到真切的感受,并引导学生将这些原材料运用到自己的习作中去。叶圣陶先生说:“生活充实,才会表白、抒发出真实的深厚情感来。”引导学生走向社会,贴近生活,获取感受,是丰富学生的习作内容,启迪学生思维,克服“奉命作文”心理障碍的有效方法。

3.激发写作兴趣,驱动学生作文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主动比被动有效。一位著名的教育学家说:“如果人们吃饭没有食欲,勉强地把食物吞到胃里去,其结果只能引起恶心和呕吐,至少是消化不良,健康不佳。反之,他就会乐意接受,并且很好地消化它。”当今社会,经济和信息高速增长,孩子被家长宠爱有加,学生性格犟,爱好广,作为教师,应如何把学生的兴趣从万花世界吸引到课堂上来,一直是家长、学校、社会普遍关心的问题,解决了这个问题,小学作文教学也就成功了一大半。

教学中,教师可以结合知识竞赛、读书交流、课外观察等有趣的活动,激发学生的兴趣。竞赛的知识范围可先作要求,让学生集中注意力快速阅读。为了提高阅读效果,了解学生阅读的广度,对竞赛范围也可不作交代,试题可涉及小学各学科。还可以组织学生参加各类读书竞赛,定期组织读书交流。交流专题可因时而异,如读书知识交流、读书方法交流……在交流中,要对学生的读书方法、读书选择、读书心得进行赞赏,并相机点拨。

4.善用激励评语,引导学生写作

心理学家马斯洛说:“人的所有需要中,尊重需要和自我实现需要是人的最高需要。”教师要从赞赏的角度,与学生进行平等、耐心的心灵交流,诱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心中的砝码不同,评语的侧重点也不一样,对那些有进步的学生,可以写上“有进步,继续努力”“作文越写越棒,老师真为你开心”等,并指出其进步所在。有时夸他能运用积累的好词佳句,有时赞扬他字迹整齐漂亮,话虽少,却饱含着老师对学生的肯定。当学生在某方面有突出进步时,评语的鼓励成分可多些。对存在的问题,要委婉指出,并提供解决的途径,要具体明确,切实可行。

第11篇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小学生作文的目的就是训练把自己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内容或亲身经历的事情,用恰当的语言文字表达出来。”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但在农村小学,作文教学又是最为薄弱的教学,出现了“作文难”“难作文”“文难作”等现象。下面我就当前农村小学作文教学的现状,以及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来谈谈如何提高农村小学作文教学有效性的做法。

一、从生活出发

在教学作文活动课时,教师可以在课堂上设计展示学校新貌、家乡新貌等熟悉的画面;播放春节蓝球决赛、舞龙、舞狮、捞鱼等视频;欣赏描写砍甘蔗和割稻谷场景的优秀范文等来创设各种情境,让置身其间的学生能够十分便捷地调用他们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将课堂上虚拟的生活场景变成心目中的真实场景,引导学生在“活动”中“做作文”,在“生活”中“做作文”,在“情境”中“做作文”,在“想象”中“做作文”,缩小作文和生活的距离,实现“生活向作文转化”。这样的情境作文教学法的目的是让学生觉得,作文已不是“要我写”,而是“我要写”,提笔写话已不再是可有可无,而是非写不可。

二、从实际出发

例如,在教学五年级上册习作三——《说明文》时 ,我充分利用课本,一是组织学生复习课文《鲸》和《松鼠》,引导学生说说《鲸》和《松鼠》各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二是结合当地绿色蔬菜生产基地资源,引导学生按照“列数字、举例子、打比方、作比较”的说明方法,介绍那马的绿色蔬菜,重点介绍种类、无公害、每天上市的销售量及蔬菜质量。

三、打破常规

例如,教学六年级下册习作五——《自由习作》时 ,我先设计了“春天景色”“田野风光”“绿色家园”“幸福家庭”“学校里的事情”“路上见闻”“母爱”“科学幻想”“个人理想”等题目,让学生从多个方面去思考,选择自己觉得新奇有趣或感受最深的内容;然后让学生自主拟题,对体裁、题材、风格都不要作要求,凡是自己喜欢的、感触深的,都可以写,力求把自己的认识和体验“原汁原味”地表现出来,不说空话、套话,写出真情实。因为有了情感的积淀,学生写的作文可谓是丰富多彩。如写有关《春天》的作文时,有的学生写美丽的春光,抒发热爱自然之情;有的学生写愉快的活动,童心童趣跃然纸上;有的学生则写游人的不良言行,倾注对家乡一草一木的关怀之情。又如写《幸福家庭》的作文时,有的学生写出了自己对爸爸妈妈的爱;有的学生则画了一个鸟窝和几只小鸟。再如写《母爱》的作文时,有的学生画了一只大鸟在给小鸟喂食……

四、注重习作评价

每次作文结束后,我都会认真做到以下几点。(1)认真批改每个学生的作文,用一些激励性的评语,把学生作文中的闪光点挖掘出来。如别致的题目,好的开头和结尾,一个精彩的词句等,都给予肯定和鼓励,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增强写作的信心。(2)详细讲评每一次选出来的优秀习作,引导学生讨论,说说这篇文章好在哪里、存在哪些问题、如何修改等等,让学生充分发表意见,互相启发。(3)对于作文中存在的问题,如错别字、用词不当、句子不完整等现象,我还用上固定的修改符号给学生标出来,让学生自己修改,培养学生自己修改作文的能力。(4)构建学生成果展示平台。对于每一次选出来的优秀习作(也可是精彩片断、好词佳句)让他们自己誊抄好,张贴在班级的“学习园地”里,增强学生写作文的自信心。

(责编 张亚莎)

第12篇

【关键词】单纯;批语;方式

过去单纯地认为批语只有在小学语文作文的批改中才应该出现,理科教学没必要出现批语,并简单地认为文科比较感性而理科就是理性的东西,不是对就是错,即对数学作业的批改,我们习惯于用“√”“×”来评判正误,采用百分制量分。在从事了较长一段时间的数学教学活动后我觉得这种操作方法在评价学生学习成绩,判断解题正误,比较学习差异方面有一定的作用,但枯燥乏味、缺乏激励性,评价结果带有有一定的片面性。不能全面评价一个学生的基本素质、学习潜力。作业的满分仅表示“答题正确”,学生的解题思路、方法、过程、习惯、能力、品质等各方面并不能从分数中体现出来,而这些东西却正是小学生学习潜力之所在。此外,单纯的用“√”和“×”来评价学习思维、学习成绩影响师生之间思想、情感的交流,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情绪,而利用评语能弥补这些不足。评语,是一种作业批阅的方式,便于学生更清楚地了解自己作业中的优缺点,还可加强师生间的交流,促进学生各方面和谐统一的进步。将评语引入数学作业的批改中,指出其不足,肯定其成绩,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1、指导方法,激发兴趣,强化动机

当学生作业中出现审题、计算、观察、分析、判断等方面的错误时,老师可以利用评语进行方法指导,让学生找出正确的解题方法。“先找准数量关系式”、“利用逆推方法试试看”、“第二步该求什么”等评语实际是指向学生思考的路线,学生在老师的提示下展开思考、改正。根据指导,学生不仅找到了错在哪里,而且知道为什么错、怎么改正,评语此时起到了“四两拨千斤”的效果。

恰当的评语可以激发学习兴趣、强化学习动机。“方法太好了,可要细心呀!”、“解得巧,真聪明”、“你肯定有高招,因为你是我的骄傲”。不责骂质量特别差的作业本,相反,应尽量地发现他们的闪光点,以鼓励的语气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你准行!”、“你的进步很大,因为你付出了劳动。”“看到你在进步,我万分高兴,希望你更上一层楼。”这种带感彩的评语使学生感受到了老师对他的关爱,充满了希望,从而会使学生逐渐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教师对学生的错或对要进行适当的评价和鼓励,这样才能使学生对成功和失败都有一个正确的认识,从而做到胜不骄、败不馁。特别让学生从容的对待失败,树立必胜的信心,明确“失败乃成功之母”。

2、积极引导,拓宽思路,自主创新

评语,不仅要反映学生解题的正误,对学生进行恰当的学法指导,使学生形成正确的解题思路和方法,而且要注意挖掘学生的智力因素,通过积极引导,拓宽学生的思路,培养学生自主创新。

利用评语适当给予启发,以帮助开发学生的潜能,激活创新意识。如“一题多解”培养学生从多种角度,不同方向去分析、思考问题,克服了思维定势的不利因素开拓思路,运用知识的迁移使学生能正确、灵活地解答千变万化的应用题。利用评语:“解得巧、方法妙”肯定其独特见解的学生。对有的题可用多种解法而学生只采用了一种,可以写上:“还有更好的解法吗?”“爱动脑筋的你肯定还有高招!”。这样的评语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使学生开启心灵,驰骋想象;鼓励学生动脑思考发现问题做出假设尝试验证归纳总结应用;使他们敢于大胆的去想去做,鼓励学生要敢于标新立异,独立创新。

3、严格要求积极鼓励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对学生作业的批改不仅判断正误、了解学生的认知水平,还要注意对学生非智力因素的评价。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是掌握知识、培养能力的基础,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

教师对学生的作业书写、格式以及算理过程要严格把关。这些是体现良好学习习惯的外在标准。及时用恰当的评语指出作业中的不足之处,能使学生很快的加以改正。例如,“你很聪明,如果字再写得好一点,那就更好了!”、“结果正确,但格式正确吗?”、“聪明的你,一定能发现简便方法!”等。

对于学生由于粗心出错,首先要肯定其长处,增强自信,再提出殷切希望,改正缺点。如,“粗心是你目前最大的障碍,设法克服它好吗?”、“和细心交朋友!”、“你的字写得可真漂亮,要是能提高正确率,那肯定是最棒的!”或者“再细心一些,准行!”这样,一方面不打击其自信,另一方面使其纠正不良倾向,培养严谨的志治学态度。

学生作业做得又对又好,除了打上“优”外,还加上各种评语效果会更好。如“你好棒!”“太妙了!”“太棒了!”对字写的好,作业正确率高,解题最有创意的学生,打上“你还会这样解题真让我感到惊讶!”对于这些陌生而新鲜的评语,学生充满了兴趣,自然得使其学习数学的优势得到了顺势迁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