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在沙漠中心教案

在沙漠中心教案

时间:2023-05-30 10:55:54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在沙漠中心教案,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在沙漠中心教案

第1篇

一、重视课前教学设计

教师要在充分了解学情的基础上建立合理的设计结构和弹性化的方案,思考师生活动的合理配置与目标,并对自己设计的方案、思路、目标、过程在课前就娴熟于心,不能简单地指望在课堂上靠自己的经验随机应变。教学设计既是一份教案更是一份学案,教案的设计要注意以下问题:1.课堂时间的分配上,教师占有的时间要限制;2.课堂空间分配上,教师不能只设计自我表演,要设计与学生融合到一起的活动;3.不要抹煞学生的个性,剥夺学生独立思考、独特感悟、自由联想、自由表达的机会;4.教案设计要尊重学生在课堂上的尊严,特别是人格尊严和思想尊严。

二、设置情境导入,让学生有效参与

1.热点导入法。所谓热点,指的是与社会生活、医疗、环保等各方面的问题。用热点引发学生的感兴趣,而感兴趣就有了学习的动力。如用搜救迷途登山者的时事问题,导入《在沙漠中心》一课的学习,引导学生深入理解人类探险面临的困难和挑战。

2.故事导入法。笔者在讲授《美“挑战者”号航天飞机升空后爆炸》这一课时,就是由讲与课文内容有着密切联系的小故事——我国神九将宇航员送入太空后,两名宇航员在失重的情况下实现了我国宇航员的第一次太空行走而导入新课的。

3.诗词导入法。如白居易的《忆江南》中的“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贺知章《咏柳》“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顺势就引入大自然的语言。有趣的导入新课,一开始就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是教学取得成功的关键。

三、把课堂学习主动权还给学生

1.精心设计学生学习的活动。课堂教学要以学生的活动为主线,激励学生主动参与、实践、思考,等等。教师要在教学中精心设计各种活动,特别是以师生、生生间的活动为主要形式。让学生动起来,以活动促学习、促发展,让所有的课例都充分体现了这一点。

从活动的组织形式上看,有两种:一种是个体活动,一种是群体活动。从个体活动上看,要将学生的思维调动起来。让学生找到方法,主动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特别是有创意地解决问题。群体活动主要是小组合作学习、同桌交流、师生交流、全班交流,等等。使每个课例中,都为学生创设活动空间,注重个体活动和群体活动相结合的教学方式。

2.把课堂时间和空间还给学生。还给学生自主学习、咀嚼思考、自练自改的时间。学生通过自主学习,提出问题;对问题进行思考讨论、提出解决方案并进行评价。教师同时也要参与进去,适时调控讨论的方向和重点,但是要敢于放手,将表演舞台让给学生。无论是字词的学习还是最后的总结概括,都要放手让学生在具体的活动中进行学习。

3.课堂上教师要注意倾听。不论学生回答得对与错,都不要轻易地打断学生。在教学实践中,通过听,发现学生的想法和理解角度;通过听,在学生进步提高的同时,教师也在进步。

4.课堂上要多鼓励学生,不要吝啬对学生的表扬。试着在课堂上变批评为多表扬,发现学生身上的闪光点,真诚地表扬他们。课堂上对学生及时、正面的评价,融洽了师生关系,活跃了课堂氛围,激发了创造热情,会对学生的学习质量和能力养成起到明显的促进作用。

5.课堂上要培养学生的个性,尊重学生的人格,给学生质疑的权利。鼓励学生各抒己见来阐明自己的观点,提出异议,能使学生的思维变得开阔、多元、敏捷。教师和学生是有机的整体,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也是有机的整体,二者始终是统一、平等的。只有师生之间互相充分地尊重,才能使学生在亲情般和朋友般的气氛中,人格得以健全地发展,思想变得大气成熟。

四、课堂小结,也要让学生有效参与

结课也是一堂课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注重备课设计、情境导入、教学过程,也应注重结课的艺术性。好的结课往往会对一堂课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同样要学生参与其中。教师在讲授和课堂练习之后,先提出几个问题让学生思考。思考时允许学生翻阅教材及其它资料,与同学相互讨论、交流,按照思考题的思路进行小结。学生见仁见智,各抒己见,活跃课堂气氛的同时,接纳本节课的结构特点,而且通过相互交流、启发,达到共同收获的目的,取得最佳的教学效果。

第2篇

如何在浩淼的网海中筛选有用的信息,如何使学生适应时代的要求,是时代向教育提出的新挑战,也为我们语文教学提供了崭新的发展契机。较之其他学科,语文教学在运用网络和多媒体这方面有着更广阔的发展空间。语文是一门工具性极强的学科,是人们学习掌握知识的基础性工具,反过来,人们在不断地学习吸收新知识的过程中慢慢培养了自己的语文能力。从这个意义上讲,语文无须学习,因为任何形式的学习都是语文能力的习得。语文学科这一得天独厚的优势在信息浪潮铺天盖地的今天尤其明显。

网络到底能为我们语文教学提供哪些实实在在的东西,这是广大教师包括我在内时常思索的一个问题,下面我想就这个问题谈一谈自己的几点思考。

一、信息来源的丰富化

网络是信息的海洋,现在上网人数过亿,无数人不断在上面信息,收集信息,这是一个名符其实的知识海洋,覆盖了哲学、社会、历史、政治、经济、宗教、艺术、理、工、农、医等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领域的方方面面,而且还在加速膨胀。如此庞大的信息库对我们意味着什么呢?意味着我们将拥有一座廉价的超级图书馆。在这里我们能迅速而准确地检索到自己需要的信息。

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说:“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学习材料的兴趣。”传统的语文教学,教师所能使用的备课资料及展现给学生的学习资料少之甚少。而计算机网络可以给教师提供大量的备课资料:新的教学理念、教案设计、习题资料等等。而这些由计算机网络提供的多媒体的文本、动画、影视等视频信息与解说、音乐等音频信息,经过教师的适当筛选与组合就可以成为学生喜闻乐见的学习材料。这些学习材料是文本内容的补充、延伸,大大的丰富了教学内容,拓宽了学生的视野。如在讲巴金的《小狗包弟》时,想让学生更多地了解时期的一些情况,我在网上搜索了很多相关图片和资料,经过整合用多媒体展示给学生,引起了学生的很大兴趣。这种直观的方式不仅使学生对有了一定的认识也使他们对巴金、对课文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

不是痴人说梦,信息技术的发展极大地拓宽了知识的来源,丰富了信息的储存方式,也为我们提供了方便快捷的检索手段。如何充分合理地利用这些资源为我们的教学所用,成为摆在广大教育工作者面前一个实实在在的问题。

二、课堂结构的优化

现代信息技术进入课堂后,使教育、教学超越传统模式,使课堂冲破了时空限制,为学生个性、素质的发展提供了无限广阔的天地。在现代教育理论的指导下,充分利用信息技术资源,优化课堂教学,改革传统教学中不适应时代潮流的部分,真正实现学生自主学习、协作学习,从而使学生建构自身知识体系,是所有教育者关注的焦点。

1.优化教学方式

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学习者要真正获得知识,主要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的,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社会文化背景和情境下,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源,通过与其他人(教师和学习伙伴)的协商、交流、合作和本人进行意义建构方式获得。传统的中学语文教学是教师在理解教材的基础上,指导学生阅读文本,获取相关的语文知识。教师是知识的传授者、灌输者,学生只是知识的接受者。而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运用,可以促进语文教学方式发生根本性的变化,改变传统的“一根教鞭一本书,一支粉笔一张嘴”的教学模式。教师可以利用信息技术去启发、引导学生,教学方式由过去的灌输式转变为启发式、协作讨论式教学,学生由被动地接受转变为主动探究,教师角色也随之转变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参与者和促进者。信息技术是作为获取信息、探索问题、协助解决问题的认知工具,优化中学语文教学方式,达到促进学生语文能力提高的教学目的。

如选修课《鲁迅自传》一文,鲁迅个人的情感是丰富的,经历是曲折的,而作者却用极简朴的文字介绍人生经历,内容上就有很多令学生困惑的地方,更不要谈理解其思想感情了。执教本文时,我上网查阅了大量资料并制作了一个涵盖有鲁迅作品选、人生经历、画像、作品评论等大量资料的课件。课堂上让学生分小组就其中一个内容进行讨论、分析、归纳、感受鲁迅伟大的人格魅力和“俯首甘为孺子牛”的奉献精神。此环节学生所接受的知识不仅仅停留于文本,利用网络信息量大这一优势,阅读相关资料,然后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进行研究性学习,从而对人物的精神品质和课文内容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2.激发学习兴趣

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可见,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强烈的求知欲望是学生自主学习的强大动力。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优化教学环节,迅速引起学生的注意,激发学生的兴趣。如《林黛玉进贾府》一文中,王熙凤作为一个重量级人物,她的性格特征全在她的一言一行中体现,课文中有一个描写王熙凤入场时的细节,虽然文字描写的很细腻但我们的学生还是无法体会那种场景。教学时我从87版的《红楼梦》里剪辑了这一段,用多媒体的方式呈现出来,获得了非常好的教学效果,把那种“未见其人,先闻其声”的效果演绎的淋漓尽致,同时也刺激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学习欲望。我们所需要所理想的不就是这样的教学吗?

3.突破教学重难点

语文教材中几乎每篇文章都存在重点、难点和疑点,相应的课堂教学就存在中心环节。而对中心环节的处理又教无定法。利用信息技术化静为动的特点,就是为学生排疑解难,使学生茅塞顿开的一种好方法。当我们在教学古诗文时可以把诗歌中的意境用图画或者动画的效果表现出来。如诗句:“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就可以通过动画的形式来表现。茫茫无际的沙漠中远远地升起了一股笔直的浓烟,在蜿蜒曲折的黄河尽头落下了圆圆的夕阳。这样,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借助课件自主学习,就会由呆板的纯文字的学习转化到生动的图文并茂的意境中来,较快较好地把握课文重点,突破教学难点,从而进行语言、思维训练。

总之,我们在语文教学中运用信息技术的最终目的是通过信息技术的展示增进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学习意识和能力,提高教学质量,促进教学改革,促进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的转变和更新,促进学习方式与教育方式的变革,为学生生动、活泼、自主学习创造新的空间与条件。如何创设特定的教学氛围,把大量的多样化的信息有目的地展现在学生面前,调动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创造思维,在有限的时间里,使学生获得更多的知识是我们面临的一个重要的问题。

三、给教师的交流和学习提供了方便

作为教师,我们要不断地学习来扩充自己的知识储备以适应时代的发展,而网络做为高科技的产物给我们带来了很多便利。网络上有许许多多可供学习的资源,大大小小的新闻组或论坛往往针对某一领域的知识或问题作专题讨论。只要我们输入关键字,便可得到相当多的信息。此外,网络也给教师的交流带来了方便。教研是学科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教师走向成熟的必由之路。多年来,我们的老师只能单枪匹马或两个一组三个一伙组成课题研究小组,有一定的局限性,而网络因其高度开放性和互联性为我们的教研模式和教研方法注入了新的活力,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我们可以在网上看到其他老师的教研成果,甚至可以和全国名师进行交流和探讨,在以前这是可望而不可及的。再者,学生中上网者也不乏其人,我经常通过QQ或电子邮件和他们交流,利用网络作为师生交流的补充形式。有些问题,学生当面不敢或不愿提,宁可通过QQ表达自己的看法。他们生活上有什么困难,心里有什么解不开的心结也愿意和我交流。每逢这个时期,我总是不厌其烦的开导他们。网络缩短了师生间的距离,它使得师生间的交流变得如此轻松随意平等。总之网络是时代赠给我们教育工作者最好的礼物。

网络影响我们学习、工作和生活,这已是不争的事实,网络为我们的老师提供了崭新的机遇和挑战,作为一个教育工作者,身处教改前沿,正确的态度应该是拥抱现代化技术,热爱挑战,积极主动地投身到这场改革中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