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期刊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加强政治理论学习

加强政治理论学习

时间:2023-05-30 10:55:58

加强政治理论学习

第1篇

做为一名基层派出所的公安人员,我个人深知:抓基层、打基础、苦练基本功是“三基工程”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加强基层派出所基础工作的根基,亦是推动公安事业长远发展的基石。抓好“三基工程”对于提高全体民警综合素质和执法服务水平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个人认为:在“三基工程”建设中,应把政治理论学习放在首位,使公安民警成为政治坚定、纪律严明、业务熟练、作风过硬,同人民群众保持血肉联系的富有战斗力的公安队伍。

一、打牢坚实思想基础

在世界范围内科技进步日新月异、知识创新空前加快的今天,国际化的竞争越来越表现出科技进步、知识创新和人的素质的竞争。然而,公安工作具有涉及社会面广、领域多、法律知识面宽、公安专业知识性强,执法办案和服务标准高等特点,要承担起党委政府赋予公安机关三大历史使命,就得加强对马列主义、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以及法律法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知识、现代科学技术、历史知识、文化知识等其他各方面知识的自身学习和研究,达到不断充实、丰富、完善自己,这是时展的客观要求,也是基层全体民警一项十分紧迫的重大政治任务。对此,在学习中要坚持学以致用的原则,只有学习好理论才能达到升华,工作才能把握方向,绩效才能显著,教育人帮助人才能有理有节,与各级公安机关才能保持高度一致,凝神聚气投入到公安工作中去。在既要会说、更要会做的同时,要注重在实践中的运用和经验结累。归根到底一句话,学习好才能有创新的工作思路,才会谋求新的发展;学习好就能用科学理论指导公安工作实践,把握政治工作主动权;学习好就能更好地树立“立警为公、执法为民”思想,为民执好法服好务;学习好才能更好地做好群众工作,公安工作就会有源之水、有本之木。否则,就会贻误公安事业,就会迷失政治方向。

二、正确把握政治方向

实践证明:“时代和形势要求我们勤奋学习,这是我们应有的认识,应有的觉悟。”不断勤奋学习,能使人聪明起来增长才干,能给人生以正确引导,能给人信心和力量,能促进创造,推动社会进步。因此,加强学习,我们要努力用科学理论武装头脑,用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共产主义理想信念占领思想阵地,牢固确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忠于党、忠于祖国、忠于人民、忠于法律,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永远听党话、跟党走,这既是政治上成熟的基础,也是政治上坚强忠诚可靠的标志。更何况在改革、发展、稳定任务十分繁重,新情况、新矛盾、新问题层出不穷的情况下,如果不读书学习,许多问题就搞不清弄不懂,就会处于盲目、被动和落伍状态。俗话说:“涉浅水者得鱼虾,入深海者擒蛟龙。”如果我们不加强学习,不注重党性修养和世界观的改造,思想根基和理论功底就会产生动摇和不牢靠,在纷繁复杂的事物面前,就会浑浑噩噩,良莠不辨,就会在头脑中缺乏应有的是非观念和政治责任意识,便会站不稳脚跟,把握不住政治方向。我们要想成为知识和才能的拥有者,成为思想政治修养水平、执法办案能力很高的公安民警,就必须战胜自身的惰性,以读书为荣,迈出刻苦学习的步伐,增强干好公安工作的政治责任感、光荣感、使命感,才能经得起各种考验,才能在惊涛骇浪中锻炼成长。

三、以身作则扎实苦干

学习是一个十分艰苦的过程,如果对学习的重要性认识不足,没有强烈的求知愿望,也就不会产生干好公安工作责任感、危机感、迫切感,缺乏新知识、新思维、新思路,就会失去来之不易的发展机遇,工作难以创新。因此,我们每名党团员民警,特别是党员干部要珍惜点滴时间“充电”,用丰富的知识、科学的理论指导公安工作改革创新。在此基础上,要充分发挥党团员民警的先锋模范带头作用、党支部战斗堡垒核心作用和领导干部领头羊表率作用。古语道:“必先正已,然后才能正人”,意思是要求别人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要求别人不做的,自己坚决不做。党团员民警和领导干部要带头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决议而不能走样,带头对公安事业负责而不能逢迎讨赏,带头进取创新而不能哗众取宠,带头务实求实而不能沽名钓誉,带头廉洁自律而不能着意标榜,带头苦练基本功而不能傲气,应坚持事业第一、大局第一、工作第一,敢于让大家“向我看齐”,吃苦在先,考核在先,做到管人先律己,严下先严上,一级做给一级看、一级带着一级干,以人格力量影响大家,以自身模范行动为周围同事做出榜样,带出一流队伍,锻炼出一流作风,创造出一流业绩。

四、积极做好本职工作

公安机关基层民警要读的书较多,要学习的内容也较多,在学习中应坚持联系不同岗位所涉及到的领域知识,如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法律法规、科学文化知识、队伍正规化建设等等知识,在达到能说、会道、会用、会做的同时,将丰富知识、科学理论综合运用到公安工作中去,并经过不懈努力达到预期最佳效果。在做日常思想政治工作中,坚持以“人”为本、以“心”为上原则,针对不同时期、不同季节、重大节日、敏感时期、专项斗争等时期极易出现的苗头性、倾向性问题,扎实做好经常性、针对性、时效性思想政治工作,在统一思想认识、消除疑虑、理顺情绪、凝神聚气、团结奋进上磨练内功;在部署及真抓实干工作中,要运用目标管理原理,合理整合警力资源,将上级下达的绩效考核目标分解到各警种、各警组、每个人身上,在实行思想工作前移、目标责任捆绑、跟踪督促、挖掘潜能、后勤保障、奖惩考核等环节上下功夫;在队伍管理中,严格执行条令条例和各项管理制度,按照“早抓、主动抓、抓出成效”的思路,从关心爱护民警角度出发,坚持常教育、常整顿、常提醒,达到常抓常新的效果,保证民警队伍一个不掉队。在做群众工作中,要牢固树立群众观点和执法为民思想,转变工作作风,消除特权思想,改善服务态度,缩短办事时间,减化服务程序,方便人民群众,切实维护好广大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和合法权益,热忱为人民群众办好事、办实事,与人民群众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

第2篇

【关键词】高校;政治理论学习;改进

0 前言

在当今和谐文化视域下,我们在探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时候, 往往研究的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而忽视了教师这一主体。忽视教师思想政治教育的结果,就是使一些教师职业道德观念淡化,不安心教学,直接影响到了高校的形象和学生的培养,不利于和谐校园的建立,有碍于高校的人才培养和高等教育的发展。高校教师政治理论学习内容和形式的单一化也越来越不能满足教师的需要,因此,本文针对高校教师的政治理论学习的的现状、成因,研究如何加强和改进高校教师政治理论学习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探讨新的方法和途径。

1 高校教师政治理论学习制度的形成及其重要性

1.1 高校教师政治理论学习制度的形成

1951年9月,北京大学校长马寅初约集12位著名教授发起北大教职员工的政治学习运动,目的在于改造教师的思想,促进高等教育的改革,为此还专门邀请党和国家领导人、刘少奇、等给他们作报告。同年9月29日,受中共中央委托,向京津地区3 000名高校教师作了《关于知识分子的改造问题》的报告[1]。1953年7月,为了使高校教师政治理论学习活动规范化、制度化、统一化,中共中央发出了《关于全国高等学校教师政治理论学习的指示》,指出政治理论学习的目的是要“通过系统教育,提高马列主义水平,促使其思想改造,提高其政治觉悟”,“明确科学与政治的关系和科学发展的方向,提高其政治判断力,进一步提高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学习时间应为“每周2-3小时,不得任意增减”;学习方法“一般以自学为主,辅之以小组讨论、专题报告和必要的讲授”[2]。这标志着我国高校教职工政治理论学习制度的形成。近60年来,该项制度在加强高校教师政治思想素养、提高教师职业道德水平;提升教师政治观念,调整政治态度;保证高校办学方向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随着社会发展,这种学习方式也存在着一些问题,值得研究探讨。

1.2 高校教师政治理论学习的重要性

高等学校教师是具有较高科学文化水平的群体,在高校担任着教书育人的重任,其政治观念、政治态度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大学生的价值观、人生观。加强高校教师政治理论学习,是提高教师政治思想水平和道德水平,更好地完成教书育人重任的需要。一方面高校教师个人要自觉加强政治理论的学习,另一方面学校要充分利用每一次政治理论学习的机会,向广大教师进行思想政治教育,使其得到提高。其次,加强高校教师政治理论学习,是使高校成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前哨阵地的需要。蔡元培先生曾经讲过,欲看明日之社会,先看今日之校园。所以校园尤其是高校既是人才培育的摇篮,又是新思想、新观点、新意识形成方面的集中地,高校在意识形态方面的动向会直接影响到社会政治和未来社会的发展方向[3]。这就必然要求高校教师具有坚定的政治立场,高度的政治敏锐性和鉴别力,坚持和完善这一学习制度,不断加强政治理论学习,加强思想道德培养。

2 高校教师政治学习现状、成因分析

高校教师政治理论学习制度在高校的发展进程中一直发挥着重要作用,但随着社会形势的不断变化,传统意义上的政治理论学习模式已经越来越不能很好适应高校事业发展的需要,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

2.1 政治理论学习无用论思想对教师政治理论学习的重视程度的影响

由于目前部分高校各项工作的重心是教学和科研方面,学校从上到下对教学科研督导评估非常重视,使得教师比较注重科研项目、成果和科研经费,削弱和淡化了教师对政治理论学习重视程度。随着高校职称评审和科研项目的竞争,高校教师面临的工作、学习和生活等方面的压力不断增加,使得教师政治理论学习的主观愿望有所降低,产生一种政治理论学习无用的思想。且部分高校领导对政治学习重视不够,政治理论学习流于形式、走过场,甚至有些单位教师政治理论学习时间经常被其他工作占用[4]。

加之,社会上出现的党风不正以及腐败现象影响了党的形象,动摇了某些教职工的信仰,使得部分高校教师对政治理论学习的成效产生质疑,由此导致对待政治理论学习时有消极、敷衍的现象。

2.2 高校教师政治理论学习的内容和形式有待进一步提升

长期以来,许多高校的政治理论学习的内容枯燥、形式单调、理论与实际相脱离,是制约高校教师政治理论学习热情和学习成效的关键因素。

在政治理论学习内容上不加选择,不考虑学习的对象和情绪,理论知识较多而实践活动匮乏,结果因学习内容庞杂、空洞,脱离实际,缺乏学术性和知识性的有效引领,造成许多教师政治理论学习不够深入、透彻,对相关政策的理解和把握存在着一定偏差。久而久之导致大家产生了敷衍、轻视政治理论学习的心理。在组织政治理论学习上,许多高校仍延续学文件、读报纸、传达会议精神等固有的教育形式、学习方法不放。学习组织零散、使教师缺少系统学习,没有给教师构建、完善政治理论的知识结构;学习形式单一、呆板,学习方法陈旧,不能调动教师积极参与的主动性,容易造成教师被动学习,缺乏自觉进取的学习精神[5]。随着经济发展,社会媒体的普及,人们获得信息的渠道更加多元化,传统学习形式已不能满足广大教师的求知欲望。

3 加强和改进教师政治理论学习的途径和方法

在当今社会飞速发展时期,社会实践也在不断发展,我们应根据实践的要求勇于改革创新,与时俱进。针对部分高校政治理论学习中存在的问题,高度重视并加强高校教师政治理论学习的实效性,发挥高校政治理论学习的思想教育功能,是推进学习型党组织建设的必然条件。

3.1 提高教师对政治理论学习的认识,加强主动学习意识

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和政治优势,政治理论学习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核心。针对当前部分高校教师政治理论学习无用论的思想,高校既要广泛宣传,提升教师重视政治理论学习的意识,又要使他们充分认识到政治理论学习:有利于保证高校办学方向,有利于高校的创新和发展,有利于高校实现人才培养目标,有利于高校提升教师队伍的政治思想和业务水平[6]。

同志曾指出:“一个党、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特别是像我们这样一个大党、大国和人口众多的民族,如果没有科学的理论武装和对各种知识的掌握,就不可能真正腾飞,不可能有现代化的前途。”因此,加强高校的政治理论学习,必须实施“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战略方针,不仅站在国家、民族的高度对待政治理论学习,同时也要切实把政治理论学习与高校办学的思路、人才培养目标、改革发展的方向和个人的发展联系起来,协调好重学校改革发展、重教学科研与轻政治理论学习的关系,既要加强和继承已有的行之有效的做法和经验,也要根据当前形势的需要不断地加以改进和创新[3]。进一步让教师认识到加强政治理论学习,可以用科学的理论武装思想、指导行动,树立终生学习的理念,增强主动学习意识。

3.2 丰富政治理论学习内容,增强学习实效性

要充分调动高校教师参与政治理论学习的热情,增强理论学习的实效性,就必须要充实政治理论学习的内容。政治理论学习不能是纸上谈兵、泛泛而谈,如果仅为空泛的形式主义,那么,政治理论学习将会成为无源之水,难以持久。只有引导教师强化正确的思想认识、增进其思想交流,将政治理论学习与高校教师思想以及工作、生活上的实际问题相结合,才能提高政治理论学习的实效性,政治理论学习才会持久。

落实学习内容要精选、响应党和国家的重要政策和精神,并联系学院实际,切合教师需求来安排,把握住社会经济重点和教师关注的热点问题来制定学习计划中的主题,并事先向教师公布,给大家一个足够的准备时间进行讨论交流,由学院采取措施解决讨论过程中提炼出的实际问题,这样既能提高教师政治学习的针对性、实效性,又能增强教师的主体意识。把被动的思想政治教育转化为教师自觉自愿的主动学习[4]。

3.3 改进学习方式,调动教师学习积极性

目前高校政治理论学习实效性低,不仅受客观社会大环境的影响,也有学习内容的选择方面的影响,最关键在于学习方式的落后和陈旧。政治理论学习中无生气的“满堂灌”、呆板无味的“照本宣科”现象普遍存在。很多内容已很明了,大家都完全看得懂,讲者仍布道式地讲解,这很容易导致教师滋生厌倦情绪,挫伤大家的学习热情。因此,要想提高大家学习的积极性和学习的实效性,就要改进学习方式,采取一些大家喜闻乐见的形式:如案例式教学、典型宣讲、利用多媒体、网络,增加视听效果,使学习更具吸引力,增强感染力,提高学习实效性。

在高校,坚持和把握好政治理论学习成为面临的新挑战,在学习的设置上尽可能系统些、长远些,根据高校特点,实现学习方式的多样性:一是把政治理论学习与教学业务研究结合起来;二是把政治理论学习与科研结介起来;三是把集中学习与教师分散学习结合起来。只有做到学习、教学、科研有机的统一,才可能真正避免形式主义和理论脱离实际的现象发生,也才可能彻底解决以教学科研会议占用政治理论学习的问题,使政治理论学习真正渗透到教学、科研、管理和思想政治工作中去[6]。政治理论学习、教学、科研是三位一体的关系。在学习中发现问题、研究问题,把研究的新成果充实到教学过程中去,使学习、教学、科研的质量和效果共同提高。

4 结语

高校的工作特点决定了高校教师政治理论学习,必须结合高校教学、科研等工作,切实克服政治理论学习与实际工作相脱节的现象。防止把政治理论学习拔得过高,从而影响日常的教学、科研和管理工作;防止轻视政治理论学习,只单纯强调教学科研对高校发展的重要性[7]。应将政治理论学习与学校的教学、科研、管理对接,使其成为促进学校教学、科研以及管理工作的有力支持。加强和改进高校教师政治理论学习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参考文献】

[1].选集(下)[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4:176-177.

[2]徐亮.浙江医科大学思想政治工作经验和研究汇编(1986-1996)[C].浙江医科大学党委宣传部,1997,54.

[3]李柯,张丽荣.加强和改进高校教师政治理论学习的探讨[J].陕西教育:理论,2006(11).

[4]乔真真,阮琦,马艳娟.政治社会化与高校教职工政治学习:对西南交通大学的实证研究[J].西南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3):13.

[5]李玉泉,李波.高校教职工政治学习模式创新探赜[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0(352):76.

第3篇

关键词:邓小平,思想政治教育,思想政治工作。

邓小平同志是中国社会主义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理论的主要创立者。在邓小平理论宝库和社会主义现代化总体的设计中,教育始终占据主要的位置,其中思想教育是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他围绕思想政治教育的地位作用、任务与目标、原则与方法、组织领导与队伍建设等基本问题作了一系列论述。它们前后联贯、相互联系、内在统一,构成了一个完整系统的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的科学体系。邓小平关于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关于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原理与当代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的产物,是对毛泽东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的继续和发展,对于改进和加强新时期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一.始终把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放在高等教育的第一位。

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我们党的优秀传统和政治优势。教育好、引导好一代一代的青年学生健康成长,是我们国家事业兴旺发达的重要保证。邓小平同志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全局,从培养接班人,保证国家长治久安的高度,强调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性,强调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思想政治工作只能加强,不能削弱。1978年他就明确地指出:“我们的学校是为社会主义建设培养人才的地方。培养人才有没有质量标准呢?有的这就是毛泽东同志说的,应该使受教育者在德育、智育、体育几方面都得到发展,成为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1)在这段话中,他强调了培养人才的几个标准,首先是思想政治标准,即“有社会主义觉悟”,另一是文化素质标准,即“有文化”。他还指出:“我们一定要把思想政治教育放在非常重要的地位,切实认真做好,不能放松.。”(2)“学校应该永远把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放在第一位。”(3)他在充分肯定学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性同时,还明确指出了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和目标。他指出:“要加强各级学校的政治教育、形势教育、思想教育,包括人生观教育、道德教育。”(4)“我们要大力在青少年中提倡勤奋学习,遵守纪律,热爱劳动,助人为乐,艰苦奋斗,英勇对敌的革命风尚,把青少年培养成为忠于社会主义祖国,忠于无产阶级革命事业,忠于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优秀人才,将来走向工作岗位,成为有很高政治责任心和集体主义精神,有坚定的革命思想和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的工作作风,严守纪律,专心致力为人民积极工作的劳动者。”(5)

随着世界多极化的形成,经济全球化的发展,知识经济的到来,各种文化、思想相互激荡,相互撞碰。而我国仍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经济成分和经济利益、社会生活方式、社会组织形式和收入分配形式的多样化,必然形成思想观念和意识形态的多样化。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将长期面临着如何理解和处理多样化存在的新特点,如何坚持社会主义思想观念和意识形态的主导地位,如何弘扬时代主旋律,如何坚持用科学的世界观和价值观教育人民,以及在经济建设为中心的社会发展时期,如何正确认识和处理经济与政治,经济发展与道德升华,经济增长与人的全面发展之间的关系问题,将是新时期思想教育长期面临的新课题。2004年,党中央作出《关于进一步加强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正是应对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面临挑战而向全党、全社会发出的号召。

高校作为人才培养的摇篮,担负着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人才培养的任务,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如何,科学文化知识如何,将直接影响未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为此,2004年3月26日至27日,教育部长专门在京召开了加强大学生思想教育工作研讨会。周济同志就学习贯彻中央领导同志的重要批示精神,切实加强大学生思想工作提出了具体要求。他指出,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办好让人民满意的教育,一定要坚持把德育放在首位,坚持“巩固、深化、提高、发展”的方针,坚持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主体,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纪律、有文化的一代新人。因此,高等教育必须始终把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放在第一位,努力提高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增强他们的政治敏锐性和鉴别力,提高他们抵御风险和侵蚀的能力。

二、加强共产主义理想、信念和社会主义道德教育,是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核心内容。

理想是指人对美好未来的向往和追求。它是人们的政治立场、世界观、人生观在奋斗目标上的集中表现,是支配人们社会行为活动的强大精神动力。我们的最高理想是实现共产主义,而现阶段各民族的共同理想是社会主义现代化。邓小平指出:“树立共同的理想信念,是我们的事业发展的最大优势和根本保证,过去我们党无论怎样弱小,无论遇到什么困难,一直有强大的战斗力,因为我们有马克思主义和共产主义信念。有共同的理想,也就有铁的纪律。无论过去、现在和将来,这都是我们的真正优势。”(6)在“四有”中,邓小平也最强调的,是有理想。他在一次接见外宾谈话中说:“根据我长期从事政治、军事活动的经验,最重要的是团结,要团结就要有共同的理想和坚定的信念。我们过去几十年的艰苦奋斗,就是靠用坚定的信念把人民团结起来,为人民自己的利益而奋斗。没有这样的信念,就没有凝聚力。没有这样的信念就没有一切。”(7)这充分说明了理想和信念在革命年代政治、军事等生活中成为人们追求的方向和行动的指南,起到凝聚人心、团结群众的作用。同时,他也反复强调对青少年要加强理想教育。早在1978年,邓小平就强调:“革命的理想,共产主义品德,要从小开始培养。我们党的教育事业历来有这样的优良传统。”(8)“我们一定要教育我们的人民,尤其是我们的青年,要有理想。”(9)

马克思主义认为,道德是人类社会所特有的,有经济关系决定的,以善恶为评价标准的,依靠社会舆论、传统习惯和内心信念来维系的调整人们的行为的规范的总和。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道德状况如何,是关系到这个民族和国家能否长治久安和社会进步的大问题。在邓小平同志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中,非常重视思想政治工作要进行社会主义道德教育。他强调指出:“我们一定要在全党和全国范围内有领导、有计划地大力提倡社会主义道德风尚。”(10)邓小平同志也非常重视在青少年中加强社会主义道德教育,他指出:“我们要向全体人民,全体青少年努力宣传这种高尚的道德。”(11)根据邓小平的思想和新时期的实践经验,党的十四届六中全会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若干重要问题的决议》明确指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要“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以集体主义为原则,以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的基本要求,开展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教育,在全社会形成团结互助、平等友爱、共同前进的人际关系。”(12)

面对世界生产力和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的发展,面对世界各种文化的相互激荡,经济全球化和文化多元化不可避免地对青年学生产生重要影响,使一些人淡漠国家的观念,消解民族意识,失去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随着经济成分、社会组织形式、就业分配方式多样化,归根到底是利益的多样化。利益原则推动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利益作用激发了人们进取意识和创新热情。然而,利益驱动也使一些人物欲膨胀、道德沦丧,引起许多负面影响。对于大学生,一方面他们是容易接受新鲜事物的知识群体,另一方面他们又缺乏辨别真伪的能力,容易受一些反动、低级、迷信等内容的影响,从而弱化淡化人格精神。因此,越是全球化,越是要加强爱国主义教育、集体主义教育、社会主义教育,弘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树立崇高的共产主义理想,坚持对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的信仰,对共产党领导的信任,对坚定社会主义改革事业胜利的信心,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坚决抵制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和极端个人主义,提高为人民服务的本领。

三、加强法纪教育,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内容。

思想政治教育是提高人的思想觉悟,纠正人的错误思想和行为的重要手段,其作用是巨大的,但也不是万能的,还必须制定严格的法律和纪律,才能有效地规范人的言行。在邓小平思想教育理论中也特别强调法制教育,他指出:“要加强民主就要加强法制。没有广泛的民主是不行的,没有健全的法制也是不行的。”“民主要坚持下去,法制也要坚持下去。就好象两只手,任何一只手削弱都不行。”(13)“为了保障人民民主,必须加强法律,必须使民主制度化、法律化。”(14)这些观点都充分说明法制建设的重要性,把法律和民主放到同等位置。他在强调法制建设的同时,还强调了法律教育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他指出:“法律教育要从娃娃开始,小学、中学都要进行这个教育,社会主义也要进行这个教育。”(15)邓小平也非常重视纪律教育,他认为,纪律是实现理想的保证,是达到团结不可缺少的手段。他指出:“有了理想,还要有纪律才能实现。”“我们这么大一个国家,怎样才能团结起来、组织起来呢?一靠理想,二靠纪律。”(16)在八十年代初邓小平也指出:“在党的机关、军队、学校和全体人民中,都必须加强纪律教育和法制教育。……大中小学的学生从入学起,工人从入厂起,战士从入伍起,工作人员从到职起,就要学习和服从各方面必须遵守的纪律。对一切无纪律、无政府、违反法制的现象,都必须坚决反对和纠正。”(17)

作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接班人,未来社会发展的栋梁,高等学校的学生必须加强法制教育,培养他们的法律意识,增强法律观念,做到依法行使权利,依法履行义务,遵守法律。通过教育和引导,使他们懂得运用法律武器来维护自己的正当权益。敢于并善于运用法律武器同违法犯罪作斗争。“马加爵事件”,“兰州铁路运输技校新生入学三天被学生会干部殴打至死事件”,“高校学生网络犯罪”等都说明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在法纪教育方面还存在薄弱的环节。因此,必须坚持把法纪教育作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一项重要内容长期抓,把它纳入素质教育中,培养学生的公民意识和诚信品质,引导学生确定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相统一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观,学会正确的行使权利和义务,自觉具备社会主义法律国家公民应有的基本素质。

四、加强第二课堂建设,是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途径。

理论灌输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主要形式,开展科技、文化、社会实践等第二课堂活动也是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途径。邓小平同志非常重视学生的课外实践活动,他指出:“要恢复对学生课外活动的指导,增长学生的知识和志气,推动学生的全面发展。”(18)同时他还指出:“不仅大中学校招生要德智体全面考核,择优录取,而且各部门招工用人也要逐步实行德智体全面考核的办法,择优录取。”(19)这段话指出学校除了要开展好课堂教育,学习理论知识和间接经验外,还必须开展好课外教育,注重理论指导实践,学习课堂上学不到的实践知识和经验,这也是为实现我国的教育目标所必须的。在课外实践活动中,邓小平同志也非常强调劳动教育,他指出:“一般学校要给学生参加劳动的机会。劳动也是教学,是政治思想课。”“学生参加劳动一是必须,二要适当,三要可能。”“学校要把劳动定到课堂中,每周规定半天,主要训练娃娃们养成劳动习惯,加强集体观念。”(20)这些充分说明了劳动也是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方法,同时这一要求也是符合我国教育方针的。

因此,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必须围绕我国的教育方针,实现教育目标开展工作。通过开展科技竞赛、文体竞赛、社会实践等第二课堂活动,扩大学生的知识面,提高学生的实践技能,培养学生集体主义意识、团结协作精神、吃苦耐劳品质和开拓创新思维,让他们更多地接触社会,了解社会,服务社会,增强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为将来投身到改革大潮中奠定坚实的思想理论基础。

五、加强学校、社会、家庭相联系,形成教育合力,是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方法。

思想政治工作不是孤立存在的,其效果与整个社会大环境、大气候之间有着共同关系。环境好,风气正,思想政治工作就事半功倍,否则,就会事倍功半;同时,思想政治工作也是一项系统工程,贯穿在各项工作之中,仅仅一个方面、一个部门去管,是难以奏效的。在新的历史条件下,邓小平十分重视动员和组织全社会力量,做改善社会风气和教育人的工作。1979年面对林彪、“四人帮”一伙严重破坏社会风气的现实,指出:“一定要教育好我们的后代,一定要从各方面采取有效措施,搞好我们的社会风气,打击那些严重破坏社会风气的各类行为。”(21)

随着全球化、信息化发展,大学生接受的信息越来越多,知识更新也越来越快,这给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带来了更多便捷,但同时也带来许多冲击和挑战。邓小平也曾指出:“现在学生中出现的某些问题,有多种原因,有社会原因,有家庭原因。”(22)这充分说明了学生思想政治工作正面临着更加复杂更加艰巨的任务,需要全社会来共同关心共同支持。面对这种情况,他强调:“我们希望从事教育工作的同志,各个有关部门的同志,整个社会的家家户户,都来关心青少年思想政治进步,把被‘四人帮’破坏的优良传统恢复和发扬起来。”(23)“教育决不只是教育部门的事,各级党委要认真地作为大事来抓。各行各业都要来重视教育事业,大力兴办教育事业。”(24)当然,在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学校、社会和家庭三者之间,学校仍起着核心和主导着用。邓小平同志非常重视学校和家庭教育互相联系,他指出:“教师要成为学生的朋友,与学生家长联系,互相配合,共同做好教育学生的工作。”(25)因此,面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结合思想政治工作的系统性、复杂性和时效性的特点,作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必须适时地调整工作方法,积极探索有效途径,密切联系学校、社会和家庭,善于整合三者的力量,形成教育合力,使思想政治工作更加具有针对性和实效性,共同开展好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

六、加强学校党委对思想政治工作领导,建设一支高水平的高校政工干部队伍,是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有力保证。

随着高等教育体制改革,高校办学规模的不断扩大,学校各项工作更加纷繁复杂,越是纷繁复杂,越是不能放松党委对思想政治工作的领导。早在1983年,邓小平同志在十二届二中全会上强调了要加强党委对思想战线的领导,他指出:“加强党对思想战线的领导,克服软弱涣散的状态,已经成为党委的一个迫切任务。不仅理论文艺界,还有教育、新闻、出版、广播、电视、群众文化和群众思想政治工作等各个方面,都有类似的或其他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26)他还指出:“我们说改善党的领导,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加强思想政治工作。……各级党组织应该把大量日常行政工作、业务工作,尽可能交给政府、业务部门承担,党的领导机关除了掌握方针政策和决定重要干部的作用外,要腾出主要的时间和精力来做思想政治工作,做人的工作,做群众工作。如果一时还不能完全做到这一点,至少要把思想政治工作放在重要地位上,否则党的领导既不可能改善,也不可能加强。”(26)因此,作为高校党委也同样必须关心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协调好党政工作,完善制度建设,切实加强学校党委对思想政治工作领导,从而保证学校稳定发展,学生健康成长。

加强学生思想政治工作,不仅要有党委的领导,还要有一支政治强、业务精、作风正的高素质政工干部队伍,这是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开展的又一有力保证。建立一支高素质政工干部队伍涉及到人员的选拔、任用、培养和关心等方面。邓小平同志非常重视教师队伍建设。在教师的任用问题上他指出:“师资问题要注意,正规大学、中学现有的师资力量不能降低。”(27)这里的师资力量,一是指教师数量,二是指教师质量。在教师的培养上,他也指出:“要提高教师水平,包括政治思想水平,业务工作能力,以及改进作风等”“要加强师资培训工作,要把教师培训列入规划、列入任务。”(28)当然在任用教师时他也要非常关心教师,关心如何调动教师积极性问题,他指出:“对知识分子,除了精神上鼓励外,还要采取其他一些措施,包括改善他们的物质待遇。”(29)“要调动科学和教育工作者的积极性,光空讲不行,还要给他们创造条件,切切实实地帮助他们解决一些实际问题”(30)

第4篇

【中图分类号】 G63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6)21―0063―01

一、漫画在高中政治教学中应用的意义

漫画在高中政治教学过程中的应用具有非常显著的意义,这是因为高中政治课程具有很强的理论性,对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感性思维能力具有很高的要求,一些学生在政治课程的学习过程中感觉非常吃力,而漫画的应用可以在很大程度上破解政治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而有效地提高高中政治教学的质量和效率。其意义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有效提高学生学习政治课的兴趣。由于政治课理论性较强,难免会让学生们在学习过程中感到枯燥乏味,甚至一些学生对于政治课程的学习具有抵触情绪,加之有些教师也难以把握教学的切入点,进一步影响了学生学习政治课的兴趣,而在教学过程中应用漫画可以有效增强政治教学的趣味性,营造轻松愉悦的课堂气氛,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形象展示深奥的政治理论知识。政治教学过程中往往会涉及诸多政治学原理和知识,理解难度较大,然而通过漫画可以将这些难以理解的原理进一步直观化,让学生能更加轻松地理解、学习。同时,通过生动形象的漫画,可以促进学生更好地理解高中政治教学中的难点和重点,进而推动高中政治教学质量的提高。

3.促进政治课程教学方式的创新。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对高中政治教学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而漫画具有图文并茂、便于理解的特点,对于提高政治教学效率有着积极的意义,可以更好地促进政治教学的生活化,有助于政治教学方式的创新。同时,漫画运用夸张的表现手法可以更直接地表达观点,符合学生的阅读需求,能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政治课程的兴趣,实现教学质量的提高。

二、高中政治教学过程中应用漫画的措施建议

在高中政治教学过程中,为了更好发挥漫画的积极作用,需要教师结合政治教学的现状,加强教学方式创新,合理运用漫画这一教学手段。

1.漫画与生活现象相结合。学以致用是当代教育提倡的一种重要理念。在高中政治教学过程中合理运用漫画教学手段,也需要结合生活实际,以加强学生对政治理论知识的理解。通过漫画的形式将生活中的社会现象转化为学生可以理解的政治理论知识,不仅可以更好地充实政治教学内容,而且还可以提高学生学习政治理论的积极性,进而促进学生政治学习成绩的提高。当然,通过这种形式也可以提高学生运用政治原理分析和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的能力,进而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进步。

第5篇

论文摘要:对于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来说,政治理论教育的实效性是个至关重要的问题,而政治理论教育实效性的提高又与大学生的心理特点密切相关。根据大学生心理特点,创新和改善政治理论教育的方式方法是提高高校政治理论教育的实效性乃至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的重要途径。

政治理论教育关系着高等教育的社会主义方向,应该受到足够的重视。然而,当前我国高校政治理论教育却存在实效性不强的问题。政治理论教育之所以缺乏实效性,其中原因很多,本文试图通过分析大学生在政治理论学习时存在的心理特点,来探讨怎样加强和改进高校政治理论教育以提高其实效性。

一、大学生政治理论学习过程中的心理特点

不同个性特点的学生的学习心理会有明显差异,这种差异也必然表现在政治理论的学习中,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分析大学生在政治理论学习过程中的心理特点:

1.不同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

根据在认知、情感和自我意识等方面的差异,我们可按年级将大学生划分为大一学生、大二和大三学生、大四学生三个群体。在政治理论学习中,这三个群体存在着不同的心理反应。

大一学生刚人校门,多数仍采用中学时期的学习方法,对政治理论学习的印象还停留在纯粹的政治常识记忆上,易产生枯燥感和距离感。但此时他们对学校和教师有很强的依赖性,学习上具有盲目性,会顺从学校和教师的意愿努力学习,视理论学习为任务,对待政治理论只能以知识接受的方式加以接纳,很多学生不能联系自身和社会生活的实际,学习仅仅为了考试取得好成绩。

经过一段时间的适应和角色转变,到了大二、大三时,绝大部分大学生能将自己视为学习的主体,学习活动表现出很强的目的性、主动性和选择性。这一时期大学生的自我意识发展到了新的水平,但还不够成熟,处于由分化到统一的转折期,自我意识中理想成分较多,“理想我”在自我意识中处于优于“现实我”的地位,多数学生对自己的评价往往高于别人对自己的评价。由于上述原因,他们有很强的向往自由和民主的意识。在政治理论学习方面,他们急于掌握政治理论知识,却又不明白意识形态领域斗争的复杂性,这使得相当一部分学生在学习政治理论时存在着立场不够坚定、方向不够明确的问题。更有甚者,一些学生会产生逆反和排斥心理,不能认真分析和领悟社会主义目标的客观性、实现途径的现实性和发展的阶段性,从而追捧所谓的“共产主义空想论”。而另有一部分同学,他们从自己的现实利益和眼前利益出发,认为政治理论的学习是假、大、空的东西,他们更倾向于学习、掌握专业知识技能。

到了大四阶段,现实的就业问题摆在大学生的面前,他们对“现实我”的关注要超过对“理想我”的关注,更多地考虑自己的职业走向和未来发展。他们看待社会现实多从自己是否与之相适应的角度着眼,对社会政治生活的深切关注会激发他们学习政治理论的动机,因此多数人能够用相对客观的视角,联系实际进行学习,学习理论逐步由感性走向理性,能够在一定深度上认识到政治理论学习对个体自身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具有重大的指导意义。大四阶段的学生对政治理论的学习,也不同于大一时的被动接受,而是一个主动探究的过程,他们能够用理论去指导实践,更能够在实践中理解理论的正确性。

2.不同专业学生的心理特点

大学生心理素质在各专业类型之间存在显著差异。据王滔、张大均、陈建文等人对重庆、厦门、广州三市2 548名大学生的问卷调查,在适应性、实践性、创造性等方面,理科类大学生比文科类大学生差,文科类大学生比工贸类大学生差。

而对于政治理论学习,不同专业的大学生同样具有不同的心理反应,尤其表现为文科、理科大学生学习心理之间的差异。理科类大学生具有较强的理性思维,认知方式的不同决定了他们对待政治理论学习的情感倾向和态度都会不同于文科类大学生。他们对政治理论能全面把握、深刻理解,但由于其专业特点,他们不懂得政治理论对实践的指导作用,在学习内容上关注的主要是技术、技能的掌握。在教师和学校的要求下,他们可能被动地学习政治理论,但这些政治理论很难进人学生头脑。

文科类大学生在思维上习惯于将社会生活实际与社会科学理论相对照,并据此对社会生活实际进行理论分析,将理论和实际很好地结合起来。但与理科学生相比,他们感性有余而理性不足,他们更富有激情,对政治理论的学习往往带着主观情感进行价值判断。在政治理论的学习中,他们有很高的自觉性,有来自内部的情感驱动力,并且在学习中善于与他人进行思想交流、情感融合,从而相互促进、共同提高,但在对待某些问题的态度和观点方面有时可能会片面化和感情化。

3.不同层次学校学生的心理特点

王滔等人的调查还发现:大学生心理素质不存在学校类型之间的明显差异,但在自我特征和个人定向适应性方面,重点大学的学生与普通大学的学生明显不同,其原因一方面来自过去的成长经历和学习环境,另一方面来自于对当前和未来的心理预期和价值判断。相对而言,重点大学的学生的成长经历一般都比较顺利,成就动机和社会交往动机往往强烈,他们中的大多数自信心较强而且有远大的抱负,对待政治理论学习往往表现出积极、主动和灵活的特性,能将政治理论创见性地内化,并进一步运用。

一般普通院校的学生对未来的心理预期和自我评价要低于重点大学的学生,在学习上常常会产生很多困惑。有一小部分学生在政治理论学习中不易把握方向从而缺乏针对性、灵活性和一贯性,难于灵活地将理论与自身及社会实际联系。他们对政治理论大多持接纳态度,但也会有一部分学生因对自身不满,转化为对他人、社会的不满,因而对政治理论学习也有排斥心理。

4.学生其他方面的心理特点

在政治理论的学习过程中,除了上述因年级、专业和学校层次的不同而造成的学生心理差异外.还存在着可能因性别、学生来源地的不同而造成的学生学习心理的差异。

男女学生在人际交往、社会适应性、专业能力以及成就动机、认知模式等多方面存在差异、他们的学习心理差异也是必然存在的,在政治理论学习中明显表现出灵活性和固定性、创造性和接受性、针对性和稳定性方面的差异。相对来说,男生更能灵活掌握和创造性地应用理论,并有针对性地将理论联系实际。

而农村和城市学生之间、贫困地区和富裕地区学生之间,也往往因为其成长环境、接受教育方式等的不同,使得他们对政治理论学习的看法也会有所不同。农村和贫困地区的学生学习认真刻苦,但方法不够灵活,对政治理论的领悟也较慢,他们态度偏向平和,不会像城市和富裕地区学生那样富有政治热情,但他们对问题的看法、理论的理解却会更深刻、更本质。城市和富裕地区学生创造性和灵活性较好,对政治理论的接受和掌握更快,并且能更好地将理论与自身及社会实际相结合。他们具有强烈的政治情感,一般能积极主动地进行理论学习,但在对理论的科学内涵和精神实质的把握上可能略逊于农村和贫困地区学生一筹。

二、因材施教,加强和改进高校政治理论教育

在《矛盾论》中指出:“马克思主义的最为本质的东西,马克思主义的活的灵魂,就在于具体地分析具体的情况”,“不同质的矛盾,应该用不同质的方法加以解决。在政治理论教育过程中,广大教师必须针对大学生不同的心理反应,创新教育的理论和方法,以提高高校政治理论教育的实效性。

1.高低相别、有的放矢

根据不同年级学生在政治理论学习时不同的心理反应,对他们应区别对待。首先,对于大一学生应使其明辨是非、明确正误,着重培养其独立学习的主动性和能力,让其意识到政治理论学习是提高自身素质、培养高级专门人才的需要。改变教学模式,鼓励学生多参加社会实践,在实践中领会理论的精神实质。其次,对于大二、大三学生,应使其深刻理解理论的基本内容、基本观点和基本精神,全面把握理论。要进行系统学习和理解,积极探索其科学内涵和精神实质。组织学生进行讨论、辩论,安排专家辅导、答疑。鼓励学生的创新精神,鼓励其将学习中的新体会、新观点、新创见收集起来进行交流,在交流和创新中达到思想的日臻成熟和完善。再次,根据大四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实际,更进一步使理论学习与实际相结合,让学生的学习主要以研究、研讨为主。针对政治理论中某些理论问题和社会现实中的一些实际问题,要求学生广泛进行社会调研、充分查阅资料、深人思考问题,鼓励学生撰写学术论文,以研带学,激发学生更大的学习热情。

2.文理相分、扬长避短

理科类大学生理性思维较强,在政治思想教育中,应充分发挥其优势。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善于提出问题,针对政治理论中的疑点、难点问题,要组织学生进行讨论,让其深人思考,以全面把握、深刻领会。同时,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应让学生深入社会生活实际,让他们感受和体验改革开放带来的巨大变化,感受国家建设和民族复兴的紧迫性和现实性,从而激发其政治理论学习的热情和内部的情感驱动力。针对文科类大学生对政治理论学习的兴趣较浓,有强烈的学习激情的特点,教师应改变课堂教学方法,打破保守和僵化的思维模式,加强师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的思想交流和感情融合,在高度的相互信任、相互理解中引导学生说出真实的想法。例如,安徽师范大学发挥邓小平理论自身的吸引力激发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在教学中穿插自讲、互评、擂台辩论等形式,引导青年学生自觉接受科学理论并以科学理论来指导学习和生活,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另外,应着重加强学生理性思维能力的培养,让学生对政治理论的认识逐步从感性走向理性,以把握理论的科学性和严密性;要指导学生认真学习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重要文献,提升他们的理论功底,并在联系实际的过程中学习。

3.区分层次、把握力度

相对于重点大学的学生,一般而言,普通院校的大学生理论功底要薄弱一些,表现在政治理论学习上,其积极性、主动性和灵活性较之重点大学的学生也存在差距。对于重点大学的大学生,应多采用启发式教学,鼓励他们自身主动地学习、钻研,自行组织“学习论坛”之类的活动,组织演讲或辩论,尤其对于容易形成模糊认识的问题,要让学生畅所欲言,说出自己的看法、想法,教师要引导学生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总结实践经验。对于一般院校的学生,首先应着眼于其理论功底的提高,教师应联系实际上好政治理论课。教师要深刻分析政治理论的时代背景、科学内涵,让学生了解各种理论的科学体系,在此基础上逐步引导学生理论联系实际,掌握社会生活中生动真实的材料,用理论去分析社会生活,用生活实际去论证并进一步加深理解理论,做到学与用相结合、理论与实际相结合。

4.着眼差异、情理并重

社会发展需要多层次、多规格的专门人才,各种人才的培养规律是不一样的,这就要求高校在进行政治理论教育时应着眼差异,根据不同年级、不同学校、不同专业学生的心理特点,针对学生的个性差异,因材施教,不能一刀切、公式化。为增强政治理论教育的实效性,首先应对学生进行理论强化教育,使学生掌握基本的理论知识,夯实学生的理论基础。但政治理论教育不能满足于形式主义、枯燥乏味的理论灌输,应注意运用情感的力量来吸引、感染、引导学生学习政治理论,关键是要调动学生自身的主观能动性,通过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来提高学生对政治理论学习重要性的认识,激发学生学习政治理论的兴趣和积极性。例如,华东理工大学开展的“感恩和责任教育工程”,通过培养大学生对家人、对学校深厚的感情,来强化大学生对国家、对社会的感恩意识。中国人民大学利用节假日组织社会实践团队奔赴全国各地,先后开展了“沿着共和国的足迹”“高举光辉旗帜、实践‘三个代表”,“科技文化下乡”等主题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切身感受和领悟正确的政治理论,增强对理论的感情,提高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这些都对高校情理并重地加强政治理论教育有很大的启发。

第6篇

摘 要: 高校教职工政治学习目前存在重视程度不够、学习形式过时等困境,探索一种新型的学习模式势在必行。以政治社会化相关理论为基础,对统计数据进行实证分析,发现:高校教职工的思想状况总体上是积极向上的,对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充满信心,但政治学习形式存在着方式陈旧呆板、系统性不够等问题。因此,为充分发挥高校党委宣传部的核心作用,应建立高校教职工政治学习的新模式,针对高校教职工的工作特点和学校各二级单位的实际情况开展政治学习,并健全教职工政治学习管理考核制度。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9-4474(2012)02-0012-05

一、政治社会化与高校教职工政治学习制度

政治社会化(Political Socialization)的概念最早由美国政治学家赫伯特·海曼在其《政治社会化》一书中提出〔1〕,他借助社会学中的社会化的范畴提出了政治社会化的概念。而政治社会化通常指社会成员学习政治知识、了解政治制度、培养政治参与能力,最终形成政治观点和立场的过程〔2〕。因此,政治社会化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现代社会中的国家、政党和其他政治组织都建立在公民良好的政治社会化前提基础上,没有合格公民意识,就难以保障公民权利。同时政治社会化也是维护政治秩序的重要工具,通过政治社会化,国家把能体现自己意志、利益并且有利于实现政治统治目标的政治理想观念、政治道德观念、政治信仰和政治价值观向社会广泛传播。可以说,没有政治社会化,就难以形成现代意义上的政治体制。

教育作为一种培养人的社会活动,它涉及到个人的身心发展和素质的提高。因此,教育是促进社会中的个体和群体完成政治社会化的一个重要途径。社会个体在与政治社会化组织和群体的互动中,不断受到政治教育所带来的观念和信息的刺激,并逐渐将其内化进自己的态度和人格结构中,使其成为自己的政治理想、政治信念和政治态度,从而确立明确的政治方向。现代国家都非常重视国民的政治教育,在各级教育层次(大、中、小学)里都设置了关于政治制度、公民参与等方面的课程,以培养公民的参与意识。

高等学校教职工作为具有较高科学文化水平的群体,是政治社会化的重要主体,他们在高校担任着传递科学文化知识的重要职责,因此其政治观念、政治态度会深深地影响大学生的政治观念。而大学生作为受过高等教育的人群,其政治观念会决定国家的长远发展。因此,加强高等学校教职工的政治理论学习具有重要意义。

1953年7月,中共中央《关于全国高等学校教师政治理论学习的指示》这标志着我国高校教职工政治理论学习制度的确立。近60年来,该项制度在加强高校教职工思想政治素养、提高教师职业道德水平、维护高校稳定、保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随着时代变迁,这种学习方式也存在着一些问题,值得探讨。

二、高校教职工政治理论教育面临的困境

尽管高校教职工政治理论学习制度一直发挥着重要作用,但随着社会形势的不断变化,传统意义上的高校教职工政治理论学习也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一是一些单位对教职工政治理论学习的重视程度不够,二是教职工政治理论学习的形式有待改进。

首先,由于部分高校过分强调教师科研业绩,使得教师比较注重科研项目、成果和科研经费,而对教职工政治理论学习不太重视,学习流于形式、走过场,甚至有些单位教职工政治理论学习时间经常被其他工作占用,这在一定程度上淡化了教职工政治理论学习。加之,随着住房货币化分配、高校职称评审和科研项目的竞争,高校教职工面临的工作、学习和生活等方面的压力不断增加,教职工政治理论学习的主观愿望有所降低。

其次,高校教职工政治理论学习在形式上也存在着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学习方式陈旧呆板。一些高校仍沿用学文件、读报纸、传达会议精神等传统的政治理论学习方式,这样不能很好地激发教职工学习兴趣,容易造成教职工被动学习。随着互联网和大众媒体的普及,人们获得信息的渠道更加多元化,传统学习形式已不能满足年青教职工的求知欲望。二是在政治理论学习水平上有待提高。政治理论学习缺乏学术性和知识性的有效引导,造成教职工政治理论学习不够深入,对相关政策的理解和把握存在着一定偏差。三是在学习组织上力度不够。今后应加强教职工政治理论知识的系统学习,以完善教职工的政治理论知识结构。四是政治理论学习内容抽象化、文件化。政治理论知识方面的学习较多而社会实践活动很少,造成教职工理论学习与实践相脱离,不能在日常教学管理工作上发挥应有的作用〔3〕。

当然,必须指出的是,即使面临诸多的困难,我们仍然需要用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占领高校这块阵地,这是高校党组织和思想政治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尤其在社会、经济飞速发展的今天,高度重视并加强高校教职工政治理论学习是在新形势下推进学习型党组织建设的必然要求。因此,本文在政治社会化等相关理论的基础上,对高校教职工政治理论学习有效形式进行深入的研究,以探索出高校教职工政治理论学习的新思路与新模式。

三、当前高校教职工的思想状况

为准确了解当前高校教职工的思想政治情况,我们于2011年对西南交通大学教职工的思想政治状况进行了调查。本次调查共发放问卷115份,座谈、访谈提纲6份;收回有效问卷100份,回收率为870%,收回座谈、访谈提纲6份,回收率为100%。参加问卷调查的教师分别来自土木、机械、电气、交运、信息、政治6个学院,其中包括不同年龄段、性别、民族、职称和党派的人员,具有一定的代表性。调查结果表明,高校教师对于自身职业持较高的评价,教职工总体上思想积极向上,对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充满信心。

首先,我们希望了解教师对于自身职业的评价(appraisal)和认同感(identity),以便针对高校教职工的自身特点制定学习方案。调查结果显示,有90%以上的老师对本校教师的教学水平、学术水平、人格魅力、学术道德、敬业精神、廉洁自律、师生关系、育人意识表示“满意”或“比较满意”。其中,满意度最高的三项为:教学水平、学术水平和人格魅力,表示“满意”或“比较满意”的教师分别占到了98%、96%和96%(见表1)。表1中数据说明,教师对本职工作具有较高自豪感和职业认同感。

在问到“您对自己目前工作的满意程度”时,有6%的教师表示“非常满意”,54%的教师认为“比较满意”,两者共占60%(见图1)。

本校教师对目前工作的满意程度虽然大多数教师对于工作持满意态度,不过仍然有40%的教师对于本职工作的满意度表示一般和不满意,这说明有一些教师在工作和生活中存在着一些问题,影响其工作满意度的提高,应引起相关部门的注意。

为了了解教师对于国家发展的信心,我们也设计了相关选项,调查显示,在判断我国未来发展趋势时,有90%以上教师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进一步发展,综合国力不断增强,国际地位不断提高,人民的物质文化生活明显得到改善等问题表示“非常乐观”或“比较乐观”。

但同时显示,高校教职工由于受经济收入、住房、职务晋升等方面的压力较大,部分教职工焦虑感较强,其身体处于亚健康状况。在调查教师生活困扰时,有38%的教师认为目前最主要的生活困扰是经济收入,还有23%和20%的教师分别选择科研压力和住房压力。此外,有6%的少数教师选择“子女成长与发展”,还有5%和4%的教师分别选择“身体健康”和“社会保障”等(见图2)。

本校教师目前的主要生活困难在回答“您在工作方面面临的最主要困扰”时,有24%的教师认为“教学科研经费不足”,有21%的教师认为是“专业技术职务晋升困难”,有16%的教师选择“考核机制不合理”,还有12%的教师选择了“工作负担太重”(见图3)。

本校教师目前的主要工作困难总之,从调查的结果可以发现,一方面高校教职工具有强烈的职业自豪感和高度的职业认同感,对个人价值的自我实现十分关注,对经济社会发展前景也比较乐观;但另一方面,高校教职工由于收入较低普遍存在着住房、职务晋升等方面的压力〔4〕,特别是对青年教职工的职业生涯规划、事业发展前景及生活质量优化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值得有关部门的关注。要解决高校教职工在思想和现实中存在的种种问题,一方面需要学校通过教学科研制度改革,为高校教职工提供良好的工作条件,另一方面应做好教职工的思想工作,采取适应时展需要的政治理论学习的模式,不断提高教职工思想觉悟,保证高校稳定健康的发展。

四、高校教职工政治理论学习新模式

政治社会化就是社会成员在政治实践活动中逐步获取政治知识和能力,形成政治意识和政治立场的过程。高校教师的工作特点决定了高校教职工政治理论学习必须结合学校教学、科研等工作,切实克服政治理论学习与实际工作相脱节的现象。尤其应注意以下几点:一是防止把政治理论学习拔得过高,从而影响日常的教学、科研和管理工作;二是防止轻视政治理论学习,只单纯强调教学科研对高校发展的重要性〔5〕。应该将政治理论学习与学校的教学、科研、管理对接,使其成为促进学校教学、科研以及管理工作的有力支持。

具体地说,我们在探索高校教职工政治理论学习的新模式时,必须考虑到高校教职工的工作特点,采取有效学习形式来提高教职工政治理论学习的积极性与实效性。

第一,学习内容应结合实际。政治理论学习主管部门要关心高校教职工的工作、生活与心理状况,要敢于触及他们所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将政治理论学习和解除教职工思想疑虑以及工作、生活上的实际问题相结合。这就要求高校政治理论学习主管部门平时必须深入实际,掌握第一手材料,对于不同职称、政治面貌、学历、专业背景、年龄的教职工采取不同的学习措施,以提高教职工政治学习的针对性,对于在工作、生活上有困难的青年教职工,应给予关心,及时为他们解决困难。

此外,还要根据国家形势和党委宣传部工作需要,对教职工政治理论学习的内容作适当调整,以引导教职工正确的思想认识、增进其思想交流,变空泛的形式主义学习为理论联系实际,以突出社会、经济重点和人们关注的热点问题,把被动的思想教育转化为教职工自愿的主动学习。调查显示,大部分高校教职工对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有正确的认识,但也有少数教职工在思想上存在一些模糊看法,这需要我们今后加大引导力度,不断提升高校教职工的政治理论思想水平。

第二,学习方式分门别类。政治理论学习主管部门要根据学校各二级单位的工作性质,有针对性地开展政治理论学习。学校的党政部门与教学科研院系、理工科院系与人文社科院系等,都应该采取不同的学习内容与形式。对于不同职务的教职工,在学习上也必须加以区分,以满足不同的岗位要求。对于学校各级领导与党员干部,应采取集中学习、坚持自学以及学习与研讨相结合的形式,引导他们认真研读马克思主义理论原著,以便他们系统掌握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和精神实质,增强其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自觉性;并在自学的基础上,采取集中办班、分期轮训的方式来保证领导和党员干部的学习。对于一般教职工,主要采取平时安排具体的政治理论学习时间和内容,可利用知识竞赛、组织参观、演讲会、有奖征文等形式来达到学习的目的。

第三,充分发挥党委宣传部组织学习的核心作用。高校教职工普遍具有较高的学历和知识水平,尤其是政治学院的教职工本身就是从事政治理论教学和研究的,如果高校党委宣传部的组织者没有高超的理论水平和较强的组织能力是很难得到他们的肯定的。因此要取得教职工政治理论学习的良好效果,学校党委宣传部应该加强对教职工思想政治理论学习的组织和指导。党委宣传部可根据党和国家的政策、国际国内形势、学校的中心工作等,制定出内容丰富又切实可行的政治理论学习计划,并为广大教职工政治理论学习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料,还可采取举办理论学习专题讲座、组建“政治理论学校宣讲团”等,以吸引教职工的眼球,增强教职工政治理论学习的实效性。对于学校各二级单位在学习活动中取得的成功经验和涌现出来的典型人物,可通过报刊、广播、电视、网络等媒体进行宣传,以进一步推广其学习经验〔6〕。

第四,加强政治学习的考核管理。首先,学校各二级单位要做好政治理论学习的组织、考勤、记录与总结工作,并安排好政治理论学习时间。其次,加强对政治理论学习效果的考核,考核内容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一是平时按照学校党委规定的学习内容认真组织大家按计划自学;二是教职工通过学习后对马克思主义、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精神实质掌握的如何,以及对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理解程度;三是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来观察、分析问题,坚持在重大原则问题上的政治立场和政治观点,以不断增强自身的政治鉴别力和政治敏锐性〔7〕;四是将政治理论学习与部门工作实际相结合,并在日常工作中能运用理论知识来解决工作中存在的实际问题、创造性地开展工作。

五、结论

通过调查分析,我们认为通过建立一套新的高校教职工政治理论学习有效模式,可促进高校政治理论学习的可行性与实效性,使政治理论学习成为广大教职工提高自身思想政治素质的内在需要〔8〕,即实现政治观念的内化,使政治理论学习变成自己内在的需要而不是成为政治任务。在过去很长一段时期,高校教职工的政治理论学习效果不太理想,一方面是某些高校主管部门强压学习任务,另一方面是广大教职工被动学习。因此,要改变这一状况,就必须让政治理论学习变成教职工的一种发自内心的需要,这也是政治社会化的心理基础。

总之,要想取得好的政治理论学习效果,就必须坚持做到四个结合:一是将政治理论学习与党政工作相结合,重点解决制约各单位科学发展的重大问题〔9〕;二是将政治理论学习与解决教职工工作、生活中存在的问题相结合,为教职工解决一些切身利益问题;三是将政治理论学习与具体的管理工作相结合,认真听取教职工的建议,使学校制定的各项规章制度更加科学化、合理化〔10〕;四是将政治理论学习与社会实践活动相结合,使教职工在社会实践中进一步受到教育,不断提高其思想觉悟,提升其政治社会化水平。

参考文献:

〔1〕H.Hyman.Political Socialization:A Study in the Psychology of Political Behavior〔M〕.Glencoe:Free Press,1959:25.

〔2〕Edward S.Greenberg.Political Socialization〔M〕.New Brunswick:Transaction Publishers,2009:122.

〔3〕李玉泉,李 波.高校教职工政治学习模式创新探赜〔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0,(17):23-28.

〔4〕俞海洛.对高校教职工政治学习制度必要性的再认识〔J〕.中国高教研究,2002,(3):78-81.

〔5〕张国启,王忠桥.新时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创新的理路分析〔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0,(3):51-56.

〔6〕张耀灿.新时期思想政治教育特点及规律探索〔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178.

〔7〕周瑞法.高校教职工思想政治工作专业化:一个必须突破的理论与实践双重背逆问题〔J〕.浙江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3):98-102.

〔8〕夏武祥.如何提高高校教职工政治理论学习的实效〔J〕.才智,2008,(16):259.

第7篇

【关键词】高校 思想政治理论课 管理育人

【中图分类号】 G【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5)02C-0034-02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和教育改革的进一步深入,高等教育的重要性日益凸显,呈现出前所未有的发展态势,办学规模和招生人数均不断扩大,大学开放性越来越强,学生管理工作所面临的形势也日趋复杂。学生管理工作是高校各项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体现着一个学校的校风、校貌,是一个学校管理水平的重要标志。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培养大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的重要课程,在高校“管理育人”中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本文拟就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管理育人”问题进行探讨。

一、高校“管理育人”面临的问题

为了解当前高校的“管理育人”现状,本文对广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全日制2013级在校学生开展了问卷调查,共发放问卷邀请300份,回复问卷287份,回收率约为96%。调查中,按不同的学院系部和年级发放调查问卷,同时也对学生进行访谈,深入系部调研教职员工,扩大范围,让调查结果更具广泛性、代表性,以期能够指导学生的管理工作。调查结果显示,当前高校“管理育人”方面主要面临如下方面问题:

(一)学生以自我为中心思想比较严重,理想信念较淡薄。从调查中发现,当前高校学生以自我为中心的思想比较严重,理想信念也较为淡薄,给高校“管理育人”工作带来较大的挑战。21世纪,世界已进入信息时代,大学生大多出生在20世纪9O年代后期,由于大部分学生来自独生子女家庭,受环境和时展的影响,往往以自我为中心,缺乏理想信念,体现为在许多方面都只考虑自己,却又缺乏理想信念层面的考虑。

(二)学生约束能力较弱,存在一定的逆反心理。调查中,许多大学生都体现出鲜明的个性特点,他们个性张扬,思想活跃,动手能力较强,能够较快地接受新事物,但同时也存在着自我约束能力较弱、行为纪律较差、自由散漫的特点。他们往往对思想道德理论课程不太感兴趣,经常出现迟到、早退甚至是旷课的现象,面对学校、教师的管理和教育,存在一定的逆反心理。这样也就影响了大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的形成,不利于其成长。

(三)学生缺乏学习的主动性、自觉性。在调查中可以发现,当前大学生普遍缺乏学习主动性、自觉性,他们对学习投入精力不够,存在逃课、不做作业、课余时间上网、打游戏、没有制订学习计划,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等现象。对于学生缺乏学习主动性、自觉性的原因,调查对象中的教师和学生认为主要是受社会不良风气以及自身学习兴趣或对专业的兴趣等方面的影响而造成的。

(四)部分学生心理压力过大,学习信心不足。部分学习成绩相对较差、文化基础不扎实的学生,在高校期间学习困难,加上社会就业压力加大,这样容易产生较大的心理压力,产生自卑心理。在这种心理的主导下,部分高校学生会出现处理问题时或者过分不冷静、走极端,或者逆反心理较强、形成某些过激行为,从而导致知行分离。

(五)师生间沟通交流较少,师生关系有待改进。好的师资,是高校“管理育人”的关键,没有高素质的师资队伍,高校的“管理育人”就无从谈起。由于部分教师投入教学的精力不足,与学生沟通交流较少,造成师生关系不和谐,无法促进甚至影响了学生的学习。因此,教师应进一步提高自身理论水平和整体素质,加强和改进师生关系,实现师生之间的经常沟通和交流,从而实现对学生的有效管理和教育。

二、以思想政治理论课推进高校“管理育人”的可行性

思想政治理论课是高校各专业的公共基础必修课,是培养大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的重要课程。思想政治理论课主要包括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概论、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形势与政策、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等课程。这些课程的内容不仅具有较强的理论性,也具有较强的实践性,通过这些课程的学习,学生可以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认识现代中国国情,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事业心及诚信品质。

高校中开设思想政治理论课,其主要任务是根据大学生成长的基本规律,综合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观点和方法,开展以马克思主义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和法制观为基本内容的教育,对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思想道德教育和法制教育,帮助学生解决成长成才过程中遇到的各种实际问题,掌握我国宪法和基本法律的主要精神和内容,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职业观,树立高尚的理想情操和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同时,开展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的教育,帮助学生正确认识国内外形势,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全面协调发展的高素质人才。可见,思想政治理论课作为具体的教育载体及工具,具备较为突出的“管理育人”功能,对于管理和教育学生发挥着极为重要的作用,以思想政治理论课推进高校“管理育人”工作,具有可行性。

当前许多大学生在学习目标、动机等方面较为茫然和不知所措,对在校的学习以及今后的工作持走一步看一步的态度,这可能与所受思想政治教育不足有关。对此,应进一步以思想政治理论推进高校“管理育人”工作,加强大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提高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理论素质。

三、以思想政治理论课推进高校“管理育人”的策略

(一)在思想政治理论课中培养大学生高尚人格,促进其全面发展。大学生只有具有高尚人格,获得全面发展,才能在今后的社会活动中成为有用之才。在当前的高校教学体系中,思想政治理论课作为培养大学生思想道德品质的重要课程,对于培养大学生高尚人格、促进其全面发展有着积极的作用。因此,学生管理人员要尽可能地用好思想政治理论课这一载体,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密切联系,保证该课程教学内容、教学方式方法等与时俱进,紧扣学生的思想,从而有效培养大学生的高尚人格,促使其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和法制观,为自己的人生打下良好基础。

(二)在思想政治理论课中加强大学生的思想教育,使之形成正确的学习动机和目的。大学生正确的学习态度、刻苦的学习精神、科学的学习方法、坚强的学习意志、严格的学习纪律、健康的学习动机等是学校优良学风的综合体现。应结合思想政治理论课,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学习目标,正确认识学习和生活的目的,消除盲目心理,克服不良价值观的影响,勇敢地面对现实,为学习和生活、理想拼搏和努力。

(三)在思想政治理论课中加强与学生的思想沟通和增加社会实践,引导大学生端正学习态度。思想政治理论课具有贴近学生思想的优势,对学生的思想具有较好的引导和纠正作用,因此,可通过思想政治理论课引导学生端正学习态度。例如,教师可通过课上课下与学生进行各种思想交流,关注外部大环境对学生的影响,注意他们的思想动态、学习动态、生活动态等方方面面,从而有针对性地加强对学生的学习方法、学习态度等方面的指导。还可以利用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践环节,组织大学生参与社会实践,多接触社会,正确认识社会,多看社会的积极面,自觉抵制其消极面,主动学习,不断进步,掌握专业知识和技能,为祖国、为社会多做贡献。

(四)在思想政治理论课中加强学生的心理引导,提高大学生的自我认识。教师在传授理论知识、关注学生思想的同时,也应加强对大学生的心理引导。教师要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心理需求,及时地予以帮助和引导,正确引导学生对大学生活的态度。可以通过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学习,让学生正确地认识自己、评价自己,学会控制自己的行为和情绪,保持心理平衡,摒弃不良习惯,逐渐形成良好的学习心理,培养正确的社会价值观,形成正确的社会判断价值取向,以一种积极、愉快、向上、舒畅的情绪来面对大学的学习和生活。

(五)在思想政治理论课中使用现代教育技术进行辅助教学,提高大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内容以文字表述居多,大量语言文字描述往往被视为教学难点的内容,教师可根据所授课程的内容需要,借助现代教育技术(多媒体)这一先进的教学手段,利用课件中的视频、音频、动画等进行讲述、启发,及时演示和补充,将所要传授的内容以逐渐展开的方式呈现在学生面前,引起学生的注意和思考,加强互动交流,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提高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认识。

(六)通过思想政治理论课教风学风建设加强“管理育人”工作。可结合思想政治理论课进行教风学风建设,以此加强“管理育人”工作。思想政治理论课具有高度的思想性、理论性,可以引导和影响教师改进教风、学生改善学风。可通过举办师生教风学风改进交流会等形式,加强师生间关于教风学风的沟通,促使教师牢固树立“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的办学理念,领悟“敬业、奉献、创新、求真”的教育思想,以自身的渊博学识和高尚的人格魅力,履行教书育人的职责,促进良好教风的形成;使学生普遍实现学习目的更加明确、学习态度明显转变、学习动力明显增强、学习积极性明显提高、学习成绩明显进步。

总之,思想政治理论课在高校“管理育人”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它是大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高校“管理育人”工作中,要将思想政治理论课与学生管理工作结合起来,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各种社会思潮,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2013年11月12日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通过)[J].理论学习,2013(12)

[2]罗桂全.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体系构建探究[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3(4)

[3]彭佳景.坚持立德树人的基本导向[J].湖南教育(上),2013(12)

【基金项目】2013年度广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与实践立项课题(2013LSZ055)

第8篇

关键词: 独立学院 思想政治理论课 实效性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效性一直以来都是人们关注的问题,而独立学院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在教学实践中也不断改革和创新,探索适应独立学院学生特点的教学内容、教学手段和方法,他们在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效性方面取得了一些宝贵的经验。但是受独立学院的办学模式、师资力量薄弱等方面的影响,独立学院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除了与公办高校面临共同的问题外,还存在自身的问题。为了增强独立学院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效性,独立学院需要结合独立学院学生自身的特点,遵循思想政治教育规律,多渠道、多措施地提高教学效果,改善当前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思想上要统一认识

独立学院吸纳了社会力量来办学,民营机制的模式很难避免功利性和趋利性,为了谋求发展,在专业设置上,独立学院主要设置一些能适应社会需求的专业,并注重专业课教学。因此在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上,独立学院的各类人员认识不尽一致,在机构设置、课程安排、经费投入等方面与专业课教学存在较大差距,由此影响到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教学与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规定:“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中华人民共和国民办教育促进法》中规定:“民办教育事业属于公益性事业,是社会主义教育事业的组成部分”,“民办学校应当遵守法律、法规,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保证教育质量,致力于培养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各类人才”。独立学院作为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应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承担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任,而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对学生进行马克主义理论教育和思想品德教育的主阵地和主渠道。基于这种定位,必须增强独立学院的董事会成员、领导及教师、普通管理人员等对思想政治理论课重要性的认识。

二、师资队伍应相对稳定

独立学院的教师队伍是由专职教师和兼职教师组成,而根据《民办教育促进法实施条例》的规定,只要专职教师数量不少于其教师总数的三分之一就符合办学要求,独立学院的兼职教师的数量在整体教师队伍中占有相当大的比例,所以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专职教师队伍整体力量不足。同时专职教师队伍也极不稳定,专职教师的来源主要是国家机关、学校及企事业单位的退休人员和民办、普通高等学校的毕业生。老教师本身年龄较大,工作几年就不干了,年轻教师把独立学院当作找工作的跳板,找到更好的工作或考上博士就一走了之,由此造成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的不稳定。另外,年轻教师工作不安心,兼职教师不受学院的规章制度的约束,造成部分教师缺乏责任感,上完课就走,很少主动与学生进行思想沟通,由此影响到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效性。

课上得好不好,学生爱不爱听,发挥主导作用的是教师,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实效性应从师资队伍建设抓起。一是独立学院应重视并落实对专职教师的培训和继续教育,并适当组织他们进行社会实践、学习考察和交流,不仅可以提高他们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业务素质、理论素养、教学水平,而且可以使教师感受到学校对他们的重视和关怀,以增强教师对学校的归属感。同时学校也应建立相应的学生评教机制、奖惩考核机制,以增强教书育人的责任感。二是独立学院对兼职教师的聘用要择优化和相对固定化。兼职教师应选择有一定教学经验、教学水平、教学态度认真负责的教师,而且每学期采用同行评教、督导团评教、学生评教、教务处评教等方式,对评教不合格的教师予以解聘,对于评教优良者与其建立稳定的联系,以便使兼职教师在长期从事独立学院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中了解本校学生的特点,摸索出一套适合独立学院学生特点的教学方法。三是通过一定的组织形式,加强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专、兼职教师的相互交流学习,形成稳定的教学团队。专职教师一方面应建立课程负责制,除了要承担几门课的教学任务外,优秀专职教师经选任还担任课程负责人,负责组织一门课程的教学。课程负责人负责制定本门课程的授课计划、制定考核要求与形式,学进度,并将本门课程的相关信息及时传达给兼职教师,并听取兼职教师的反馈意见。另一方面应建立相互听课制度,提高团队的教学质量和水平。四是充分发挥辅导员与学生关系较稳定的优势,选择思想政治教育专业毕业的优秀辅导员承担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充实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由于辅导员与学生相处的时间最多,负责的班级较固定,最了解学生学习状况和思想动态,因而他们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更能贴近学生的学习生活实际,做到因材施教。

三、教学内容须贴近学生实际

独立学院属于三类高校,录取分数线低于一类、二类的公办高校,学生层次不齐。大多学生普遍对自身的定位很实在,认为自己非常普通,政治离自己的生活比较远,不太关注国家大事。部分学生学习基础差,自制力弱,这类学生本身缺乏浓厚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的自律性。还有部分学生在学习中有明显的功利倾向,认为专业课的学习对自己将来的就业有用,属于公共课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可有可无。

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效性,教学内容要针对学生特点,贴近学生实际。针对部分学生缺乏学习的兴趣和动力,人生目标不明确,理想信念淡漠,应引导他们正确认识大学生个人学习的起点和进入社会的起点,以及社会对大学毕业生在思想政治理论方面的要求等实际问题,从而使其树立积极向上的人生目标,确立切合实际的人生规划。针对部分学生过多追求专业技能,忽视自身的道德、人格、心理发展,应引导他们处理好学习知识与培养各方面能力的关系,通过学生毕业后求职面试考察及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对人的职业能力要求,有目的地加强对学生的社会生活的基本技能的培养、道德行为习惯的教育,加强心理健康、合作精神、诚信道德教育,以及相应的法制教育,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四、教学方法要多样化

独立学院一直在改革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在教学中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和采用新的技术手段,以此增强课程的吸引力和感染力,而事实上,在改革和创新过程中同样存在一些问题。一是思想政治理论课采用大班教学方式,人数偏多,难以组织多种形式的教学。二是部分教师仍然沿袭传统的满堂灌式的教学,没有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难以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三是部分教师没有掌握相应的多媒体技术,单纯就通过投影仪的放映来代替板书,没有达到多媒体技术的说、音、像的充分结合。

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效性,教师要恰当地运用多种教学方法,活跃课堂气氛,使课堂充满生机和活力。课堂讲授是教学的基本方法。教师在进行课堂讲授时切忌讲大话、讲空话,要用饱满的情绪、生动的语言以理服人,以情感人,在思想和心理上使学生产生共鸣。

课堂讨论是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主动性的主要方法。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不能成为教师的一言堂,否则学生会觉得枯燥无味,从而被动地学习。教师应根据课程内容恰当设计一些热点问题、有争议的实际问题与学生共同展开讨论、辩论,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真正体现学生学习主体地位。案例教学是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能力的方法。教师将现实生活中的真实典型的案例引入教学中,用理论分析案例,用案例说明理论,使学生感到真实贴切,并培养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多媒体教学是现代化教学手段。多媒体技术的产生和发展为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提供了新的教学手段,教师利用多媒体技术制作出电子教学课件,给学生提供清楚明确的文字板书、直观的图片和生动的音像资料,充分把学生的视觉、听觉和大脑的思维结合起来,既克服传统教学以黑板的文字板书为主要载体的单调性、枯燥性,又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一堂课的教学效率质量。尤其是把资料通过多媒体技术以视频、录像形式展现出来,相对于用口头方式讲述出来,形象、生动,更容易为学生理解和掌握,更具有感染力。课后互动是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实效性的不可缺少的重要手段。如前所述,独立学院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多以兼职教师为主,往往上课来下课走,再加上学生对课程缺乏浓厚的兴趣,学生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联系相应松散些,而学生在课程上完之后,再不关心课程的课后学习,这就影响了课程学习的效果。因此要加强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课后互动,包括师生之间的互动、学生之间的互动,可通过班级QQ群、班级博客等方式就热点问题、争论问题在师生之间进行讨论,组织课后的演讲赛、辩论赛,将课堂学习延伸到课后,深化课程学习效果。

五、实践教学环节要逐步落实

教育部颁布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意见》强调:“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所有课程都要加强实践环节,要建立和完善实践教学的保障机制,探索实践育人的长效机制,把实践教学与社会调查、志愿服务、公益活动、专业课实习等结合起来,引导大学生走出校门,到基层去,到工农群众中去。”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践教学是教师根据课程的内容和要求,通过课内外的实践活动,组织引导学生用心观察和分析社会现实,深入了解和参与社会生活,使学生在实践活动中获得真实的体验和亲身的感受,以此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运用。实践教学被分为课堂内的实践教学和课堂外的实践教学,而课堂外的实践教学诸如社会调查、参观考察、志愿服务、公益活动等往往由于需要安排整块时间、需要经费的支持等多方面的原因,而被公认为是相对薄弱环节。独立学院逐步落实实践教学环节,首先是在加强对思想政治理论课重要性的认识基础上,加大经费投入,给实践教学环节提供物质保障,尽可能使课堂外的实践教学环节惠及每一个学生,确保实践教学落到实处。其次是整合资源,一方面独立学院为节约经费和充分利用资源,可把专业实践教学基地作为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基地。另一方面独立学院最突出的优势是依托于本部办学,因而可利用本部已经开办的实践教学基地实现资源互补、资源共享。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意见,教社政[2005]5号.

[2]俞玲,雷儒金.浅析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方法的改革[J].理论月刊,2006,(2).

第9篇

关键词:思想政治研究社团;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

21世纪以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研究社团得到蓬勃发展,这些社团组织紧跟形势发展,通过开展理论学习与研讨、座谈会、名师讲座、社会实践等各类活动,来学习探讨马克思主义理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以及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法律、道德伦理等多种理论。结合大学生的思想实际,联系当前各种社会现象,运用马克思主义思想政治理论的方法、立场、观点分析问题,对于提高学生思想政治理论水平,坚定社会主义信念,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起到了积极的作用。据调查,仅北京大学就有8个思想政治理论社团,广西61所高校均有理论学习研究类社团。

随着高校学生理论研究社团的增多,学术界对社团文化的研究也逐渐增多,陆续出现了一些文章,但是仍然缺乏全面系统的研究,至今仍没有专门的论著对高校理论研究社团建设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方面进行研究。近年来,改革开放带来的社会历史环境变化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面临很多新情况和新问题,实效性问题的重要性重新凸显出来,成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领域的热点。本文通过对高校理论研究社团的研究,以提高其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实效性。

一、高校思想政治研究社团建设的意义

1.巩固和完善高校学生社团组织建设的迫切需要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指出,“要发挥共青团和学生组织作用,推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团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大学生社团工作的意见》中强调“高校学生社团是新形势下有效凝聚学生、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组织动员方式,是以班级年级为主开展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补充。”因此,我们要贯彻落实党和政府的指示精神,切实加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社团组织建设,进一步巩固和完善高校思想政治理论社团这一思想政治教育新阵地、新载体。高校社团思想政治教育作为高校校园文化中最具活力、最具影响力的组成部分,是高校青年文化的主要表现形式;是未来社会主流文化的重要源泉之一;是高校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一定要用社会主义的意识形态去占领社团文化阵地,并使这一由高层次知识群体创造的文化成为青年主流文化的代表。

2.有助于丰富和深化高校思想政治理论研究社团建设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理论研究

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研究社团在促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视野下进行研究,结合当前社团建设的现状,从理论上探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研究社团在促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面的必要性和紧迫性及其增强教育的实效性途径,总结其经验和规律,这是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研究社团研究的创新。不仅拓展了理论研究社团文化研究的深度,而且深化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研究的内涵和路径。

3.有助于探索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与高校理论研究社团建设的新途径、新思路

同志在2005年1月召开的全国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会议上强调:“要坚持继承优良传统与改进创新相结合,坚持党的思想政治工作的优良传统,积极探索新形势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新途径新办法。”高校学生思想政治理论研究社团建设与发展适应了学生多样化和思想政治教育发展的需求,将会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面发挥出越来越大的作用。社团文化所倡导的精神,为思想政治教育增添了新的活力,教育效果更是强于单纯的说教。因此,从思想政治教育角度出发来研究高校社团建设,对于有效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高校社团建设有着重大的实践意义。

4.高校理论研究社团为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提供载体

从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实施到活动的开展,再到任务的完成,每一步都离不开一定的载体,课堂教育、党团活动、政治学习、时事报告是我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传统载体。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载体,必须同时满足三个条件:一是能够承载一定的思想政治教育信息;二是能够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所操作;三是能够联系教育的主客体,并且能促使两者之间发生互动。

二、高校理论社团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效用

随着社会的发展,党和政府更加重视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高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思想政治理论研究社团,不仅是一种相对独立的隐性的思想政治教育形式,更是一种特殊的教育资源,它对大学生的心理、情感、思想、行为以及价值取向等都有着重要的影响。高校思想政治理论研究社团建设及活动开展,坚持思想性、教育性、学术性与实践性(践行)于一体,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而有效的载体,为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新的渠道。

1.高校思想政治理论研究社团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阵地

高校思想理论研究社团牢牢把握时代要求和青年大学生的心理需求,把学习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同学习党的政策方针及会议精神相结合,同学习马列主义、思想相结合,同学习国际国内时事相结合,同学习党的基本知识及其他知识相结合。通过灵活多样的形式引导学生自发、自主、自觉地参与到学习、研究、宣传和实践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队伍中来,用科学理论来构筑青年学生的精神支柱,打造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阵地。

2.高校思想政治理论研究社团是理论学习的先锋队

思想政治理论研究社团为广大学生提供了一个研讨切磋、平等交流的渠道。通过组织开展读理论原著、理论沙龙、理论宣讲、理论研讨、理论和时事专题讲座等活动,使广大青年学生深刻领会马列主义、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深入学习和贯彻科学发展观。

3.高校思想政治理论研究社团是实践创新的生力军

中央16号文件指出:“社会实践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环节,对于促进大学生了解社会、了解国情,增长才干、奉献社会,锻炼毅力、培养品格,增强社会责任感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文件要求“坚持政治理论教育与社会实践相结合。既重视课堂教育,又注重引导大学生深入社会、了解社会、服务社会。”为了深入贯彻落实中央16号文件精神,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研究社团把社会实践作为提高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载体。党的知识宣讲团、青年志愿者服务队,深入企业、农村、部队、学校宣讲交流;通过组织参观考察,开阔视野,让学生亲身感受到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所取得的巨大成就;通过深人基层挂职锻炼,让学生了解社会,服务社会,体察民情,在与普通百姓的接触中亲身体验自身的社会价值。

三、结论与建议

1.结论

(1)加强思想政治理论研究社团组织建设是增强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有效措施,为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新的途径。

(2)开展高校思想政治理论研究社团组织与建设与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研究有利于巩固、完善学生社团组织建设与发展。高校思想政治理论研究社团是高校社团的重要组成部分。

(3)探索高校思想政治理论研究社团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途径,旨在完善健全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体系与机制。

2.建议

(1)加强社团指导老师队伍建设。一方面,结合校内教师的实际情况,聘请为指导老师,通过师生的经常交流,学生便会潜移默化地受到指导老师的影响,对其思想政治素质的提高起到作用;另一方面,也可以考虑在学校周围的社区,聘请热心社团工作的相关专业人士,在经学校对其思想政治素质与专业情况审核通过后,担任社团指导老师。同时,加强制度建设,注重对校内外社团指导老师的培训考核、工作激励等。

(2)增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社团必须多渠道地融入社区。社团可以和社区联手,组织开展各种假日文化活动,如志愿者服务活动、禁毒活动、科普知识宣讲等,丰富社团成员假日的学习内容和生活体验,提高大学生假日的生活品质。

(3)加强理论研究,深化内涵发展。制定相关政策措施,在认真学习与加深理解中央对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总体部署、统一思想认识的基础上,围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这一中心,开展工作研究,订立制度,对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时整改,开展理论研究探讨和实践经验的总结提炼。

参考文献:

[1] 陈鑫.高校社团建设浅谈[J].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10,102(6):21-26.

[2] 张文学.高校学生社团发展现状及其指导[M].北京:中

国青年研究,2006.

[3] 王赫,关莹,张沙艳.我国大学生理论社团的发展现状

与作用研究[J].辽宁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

59(5):56-57.

[4] 何军,沈威.试论高校理论型学生社团党建新模式的构

建――以杭州师范大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读书会为

例[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09,301(1):40-41.

[5] 刘晓亮,孔德民.关于高校理论社团建设的几点思考[J].

广西青年干部学院学报,2008,19(5):10-12.

[6] 张勇.思想政治教育视域下的高校社团文化建设[D].上

海师范大学,2010.

[7] 吴宝权.试论高校社团文化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融

合[J].武汉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9(2):

182-185.

[8] 袁亮.加强学生社团建设,充分发挥其在大学生思想政

治教育中的作用[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

学版),2007,4(9):174-175.

The Theoretical Research Corporation Promotes University Student's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Substantial Results to Study

WANG Xue-jun, CHEN Ai-min

第10篇

一、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党的政治建设方面

1.对政治理论学习重视程度不强。自己认为是老党员,在政治理论学习上有所放松,认为工作多年理论和实践能力基础不错,产生了忽视学习的思想。

2.对政治理论学习重要性领会不到位。虽然在平时学习和工作中经常谈到坚定理想信念,但是与实际工作中结合不紧密。

(二)党的思想建设方面

1、政治敏感性和鉴别力有待提高。对政治纪律、政治规矩理解不透彻,认为是针对党的高级领导干部,认为自己是基层干部,没什么权利,不会犯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的错。

2、自我加压能力不足。主动学习的时候不多,总是因为忙于实际工作而减少了政治理论的学习,弱化了自身的思想政治建设。

(三)党的组织建设方面。

1.对议事制度执行的不到位。党会会议时认为自己是普通党员,所以建设性建议不多。

2.对于支部组织建设工作创新意识不够,经常是按部就班,用老方法去解决问题。

(四)党的作风建设方面。

1.思想作风不够与时俱进。存在工作中不能够解放思想,局限于现有硬件条件,不能深入拓展本学科业务的情况。

2.在密切联系群众方面仍有不足。在儿科工作范围内能够做到尽职尽责,但很少和群众沟通。

(五)党的纪律建设方面。

1.需要进一步加强廉洁自律意识。认为自己是一名普通党员,没有什么权利,廉洁纪律与自己无关,廉洁自律的纪律性有待提高。

2.对身边和社会上的不正之风不能够勇于说不,总有碍于情面,不好意思的弱点。

(六)巩固发展反腐败斗争压倒性胜利方面。

1.对扫黑除恶专项斗争政治意识和斗争精神理解不透彻,排查线索力度有待提高。

2.面对反腐败斗争的学习工作有待加强。平时只是片面的学习宣传栏、电子屏的内容,学习方法不多,力度不够。

二、原因分析

(一)政治理论学习重视程度不够。由于忙日常工作而忽视了政治理论学习的重要性,存在重视实践工作轻视理论学习的心理。

(二)思想建设与实践工作结合不紧密。存在重业务工作轻思想政治教育的情况,政治思想建设的主观学习性不强,存在偶尔懒惰的思想。

(三)发挥作用不充分。对工作偶尔有畏难情绪。在重大事情上决断能力有待提高,习惯于老办法解决问题,对新方法接受能力不足。   

(四)遵守制度不够严格、规范。在遵守制度和工作纪律时仍需加强,认为自己是老党员,比较懈怠。

三、下一步整改措施

(一)加强政治理论学习力度。在强化政治理论学习的同时,加大学习力度,提高学习质量,认真学习党的十八大、十九大会议精神,并贯彻落实到本职工作中。

(二)思想建设与实践工作结合不紧密。存把政治理论学习与实际工作紧密结合,同促进,共发展,

第11篇

一、存在问题:

(一)政治能力方面

一是政治理论学习不够深入全面。平常工作中,忙于自己的业务,忽视政治理论的学习,仅仅局限在部门组织的集体学习,学习主动性不够。

二是政治站位不高。政治理论学习欠缺,导致自己政治站位不高,在工作生活中不能从政治角度思考、分析、解决问题。

(二)学习能力方面

一是政治理论水平低。对政治理论的学习的重要性认识不足,缺乏系统全面的学习,只是停留在学了,而未深入系统的学懂弄通,理论学习与实践工作两张皮,没有用理论来指导自己的工作实践。

二是业务知识及业务技能不强。对自负责业务整体性认识不足,只停留在会干,而没想过创新、提高,所以疏于对业务知识和业务技能的学习提高。

(三)守纪律讲规矩的能力方面

一是守纪律讲规矩意识不强。守纪律讲规矩归根结底是党性原则,平时想问题、搞业务、作决策,只是单纯的干,没有站在党和人民利益的高度。

二是性不强、主动性不够。对工作没有全局性、整体性的认识,没有长远目标和计划,主动性不够,只是盲目的干,时间长了觉得工作无聊,容易懈怠。

(四)抓班子带队伍能力方面

一是向部门领导以身作则的工作方式学习不够。目光短浅的将自己定位在执行者、战斗员的角色,没有站在统筹者、指挥员的角度去承担责任、思考问题、解决困难。

二是团结协作意识不强。缺乏全局观念和团队精神,只是局限在把自己手头的事做好,事不关己、高高挂起,而没有主动团结协助同事,去承担力所能及的工作。

(五)依法行政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方面

一是依法行政意识不强。对依法行政行政认识不足,依法行政经验少,面对问题,不能站在法律法规的角度思考解决。

二是应对新情况,解决实际问题能力不足。在实际工作中,面对新情况、新问题,常常退缩、束手无策,不能依法依规设法解决。

(六)服务基层服务群众能力方面

一是服务基层服务群众意识不强。政治理论学习不够,理想目标不明确,只是局限在把自己工作完成,缺乏服务基层服务群众的意识。

二是下基层少、群众工作能力不足。平时很少去基层社区、连队,和自己的业务对象仅仅是电话或微信交流,面对群众咨询政策,不会换位思考,用大白话给群众解释,只会念文件,读政策,群众工作能力不足。

二、产生问题的原因剖析

一是对政治理论重要性认识不够。重视业务,对政治理论的重要性认识不足,不能站在政治理论的高度去思考、分析、解决工作中的问题;对政治理论的学习被动性的依赖部门集体学习,个人缺少自我学习目标和计划。

二是学习目的不明确,学习主动性不强。对自己的业务工作缺少明确的目标和计划,没有全局性、前瞻性的思考,对业务知识和技能的学习不够;对政治理论的学习不系统、不主动、不全面、不深入。

三是对纪律、规矩的认识不足,了解较少。纪律、规矩的核心在于党性原则,说到底是立场问题,政治理论学习不够,对纪律、规矩了解、认识不足,思考解决问题不能站在党和人民利益的高度,就容易违反纪律和规矩。

四是对自己角色定位不清,缺乏全局观。只是将自己定位在执行者、战斗员的角色,不能站在统筹者、战斗员的角度思考问题,归根结底缺乏大局观、整体性及团队协作精神。

五是对依法行政认识不强,解决实际问题能力不足。自己对业务相关的法规政策学习、研究不够,实际工作过程中本本主义,依法行政经验少,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不足。

六是为人民服务意识不强。经常局限在干好自己的工作,政治理论的学习不够,不能从思想上认识到我们工作宗旨就是为人民服务,没有坚定的理想和信念,就不能长期坚持将工作干好。

二、整改措施:

通过“干部作风能力建设提升年”学习、梳理问题清单、对照分析检查,对干部所必须的“六大能力”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同时也暴露的自己的不足,对于以上剖析存在的问题,我将立行立改,具体整改措施如下:

一是加强政治理论学习。政治理论学习,将集体学习和个人自学相结合,重点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提高自己理论素养,真正用理论武装头脑,提升思想境界,坚定理想信念。

二是加强业务知识、业务技能学习。结合业务工作,梳理业务知识、业务技能存在的盲点和短板,不断学习,不断反思。

三是提高对纪律、规矩重要性认识。加强政治理论,提高政治能力,加强党性修养,坚持党性原则,坚定立场,时刻站在党和人民利益高度思考解决问题。

四是调整对自己的定位,加强团结协作。对自己的定位既是战斗员,又是指挥员,既能执行,也能统筹,工作中相互团结,互帮互助。

第12篇

【关键词】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效性;提升途径

为了进一步加强和改进西安文理学院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和管理工作,切实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实效性,6月25日至7月5日西安文理学院思政部一行11人对东北3所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工作进行了为期10多天的考察、学习和交流。在这次学习交流活动中,我们获得了兄弟院校的宝贵经验。本文结合文理学院的教学实际,在对学科发展存在的问题进行细致分析的基础上,对如何提升西安文理学院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效果进行深入探讨。

一、学习考察活动的基本情况

在与大连海事大学、大连理工大学、哈尔滨师范大学三所大学的“对流、考察学习”活动中,收获颇大。一是开阔了视野,增长了见识。思政课教师走出去,进一步了解国情,增强感性认识,不仅使教师们完成了从书本到实践的跨越,而且促进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不断提高思想政治素质和业务素质,为新学期课堂教学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和营养,把考察过程中的所见、所闻、所感、所想融入到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日常教学中。二是坚定了信念,强化了责任。此次考察之旅使理论课教师身临其境,每到一处都被革命先烈们的事迹所感动。通过考察,思政课教师们切实感受到中国共产党建党90多年的发展历程和辉煌成就,进一步接受了爱国主义传统教育,更坚定了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马克思主义信念。三是扩大了交流,获取了经验。如大连理工大学的专题式案例教学法及大班授课小班讨论的教学方法,大连海事大学的免检教师遴选及爱生如子的贾凤姿教师的教学艺术,哈尔滨师范大学的分专业分层次教学法等等,都给我们以深刻的启示。四是找到了差距,强化了意识。学习考察中我们了解到,几所院校思政部在教师队伍建设、教学科研方面成绩显著。不仅专任教师基本足额配备到位,而且学历层次、教授比重都处在高位之上。

二、西安文理学院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当前面临的问题

纵观西安文理学院多年来进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工作的实践,深知还有很多问题存在,需要集团队之力和长期的投入才能得以解决。

1、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方法还存在很多不尽人意的地方,达不到预期教学效果

当前社会发展很快,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内容要跟上时代的发展。但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内容与学生面临的就业压力距离甚远。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系统的理论知识多,与市场经济和就业相联系的具体内容少;课堂教学集中,接触社会和未来职业领域的社会实践少;课堂讲授中以教师为主导,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只顾理论灌输,很少启发学生;只重视理论说教,缺乏感情投入,不注重对学生行为引导,凡此种种,制约和影响了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效性。

2、部分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学习不够重视,缺乏学习的动力

学生学习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兴趣和专业课相比差别很大。对学生来说,专业课是他们将来安身立命之本,加上对课程的内容原本基本不熟悉,所以有比较充分的内在的学习动力。而思想政治理论课是一门公共课,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学习不能带来立竿见影的效果和直接的收益,对未来的就业没有直接关系,导致了他们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偏见,使他们缺乏内在的学习动力。

3、思想政治理论课大班教学管理滞后带来教学质量下降、教学效果不佳

为提高现有师资和设备的使用效率,很多高校都实行大班授课,本院也是以合班授课为主。大班授课,难以有效地组织课堂教学活动,造成教学效果不佳的局面,这给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带来了很大的挑战。大班教学的不利之处主要表现在:一是听课效果差。二是课堂参与度低,师生交流有限。三是教学考核困难。

三、影响思想政治理论教学实效性的因素

影响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效性的因素,既有各个学校的共性因素,也有本院的特定因素。

1、认识性因素

从党和国家的层面看,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高度重视,出台了一系列的政策文件,加强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主渠道作用。如设立马克思主义一级学科,加强马克思主义学科建设;建立思想政治理论课评价指标体系并定期进行评估检查;单独设立思想政治理论教学科研部二级机构,保证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育教学不被弱化;明确要求实行生均20元的专项经费标准,用于思政课教师的学习考察,加强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等等。但在实际工作中,我们的认识和实践与中央的要求还存在较大的差距。从学校层面看,认为思想政治理论课没有专业,没有学生,对学校上层次、上水平不会产生太大的影响,所以不必投入过多的精力来研究和解决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和管理问题。从教师层面看,部分教师缺乏崇高的专业理想和专业道德,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地位、作用、功能心存疑虑,没有从系统的、全局的、宏观的、发展的角度去认识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工作的重要性。从学生层面看,不少学生认为,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内容与中学时期开设的社会、政治、历史等课程的内容有比较大的重复性,大学开设这些课程无非是出于政治的需要,对今后个人就业和发展没有太大的关联度。

2、条件性因素

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其他课程一样,需要相应的支撑条件,否则就会影响其作用的发挥。但从实际情况看,本院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育教学条件还有差距。从师资队伍建设情况看,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国内外进修、学习交流、访问的机会较少。东北三所大学的马克思主义学院每年都组织教师到国内外考察,已经持续了三四年,形成了长效机制。我们认为,教师在社会考察中所获得的认识要远远高于在书本上得到的认识。

3、方法性因素

我们的教学模式还没有突破传统的教学模式,还没有真正实现“两个转化”。东北三所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都突破了单纯的课堂灌输方式,以课堂教学、实践教学、网络教学的全方位、多层次的教学新模式,以开放性、综合性和学生自主学习的教学特征,以传授知识、激发潜能、提高能力的教学目标,从而实现了“主导”与“主体”的统一,实现知识、能力、觉悟、行为的统一。

四、增强思想政治理论教学实效性的有效措施

通过与东北三所院校的学习交流,我们清楚认识到,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吸引力与实效性是一项长期的工作任务。针对本院思想政治理论课管理与教学存在的问题,应该从宏观和微观两个方面着手。

1、在宏观方面,应该对高校的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独特地位有充分的认识,以实际行动投身到教育教学的改革之中

(1)统一思想认识,加强组织领导。学校要加强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工作的组织领导,增强工作的计划性和系统性,将其列入学校党委行政的重要议事日程,及时研究和解决思想政治理论课遇到的新情况、新问题。要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不断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认识水平,使他们真正成为坚定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宣讲者,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和精神文明的传播者,大学生健康成长成才的指导者。要深入研究大学生的需求特点和认知规律,充分尊重他们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激发他们学习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不仅要让大学生需要这门课程,更要让他们喜欢这门课程。

(2)加强制度建设,提高师资水平。要有一套行之有效的评价标准与激励约束机制,充分调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大连海事大学形成的工作组评教制度、学科科研奖励制度、免检教师制度等可为我们所借鉴。要制定完善的师资队伍建设规划,有计划地组织教师参加各种培训、研讨、考察和进修,鼓励教师不断提高业务水平,创造机会让教师了解国情、世情、党情。不仅组织教师参观考察国内各地,了解国情,而且带领他们走出国门,了解世界大势。

(3)充实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要结合教材的重点和难点,联系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和学生关注的社会热点,分析课程内容的历史背景和时代背景,引进生动鲜活的教学案例和教学素材,并将全国统编教材与陕西省、西安市的具体实际相结合,融入地方特色。组织学生阅读有关原著和文章,加强实践教学环节,帮助学生提高观察和分析复杂社会问题的能力。

2、在微观方面,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效果要体现“以学生为中心”,从课程教学出发,从细处着手,让学生在更大程度上认同并接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