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故国不堪回首

故国不堪回首

时间:2023-05-30 10:55:58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故国不堪回首,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第1篇

对于那一句:“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犹为深刻,简短的数字里已然能感受到作者做为亡国之君的痛苦。

随着年龄的增长,我们也渐渐地学会了回望,回首过往,再对比如今的现状,或多或少都有一般感慨。

昨晚你的感慨很深。甚至在零点后,你还是拿起手机跟我发了一条信息:回首过去,真的觉得不堪回首,简直是一团糟。

我能感受到你的痛苦,甚至知道你会失眠。

你在现状的迷茫,缘于你过去那一次次地对自己的放弃。

你在最好的年华放弃了重新深造的机会,你在最该奋斗的年纪选择了依赖。

我眼睁睁地看着你在纠结中辞去了那一份让人垂诞的工作,接着一步步踏入迷茫。

我看到你为了抗争所做的纸级的努力,结果,把健康都做为了筹码。

往事不堪回首。

你的痛苦,可想而知。然而我们都懂得,每一个都得为自己的选择负责,自己选择的路,哭着跪着也得走着爬着下去。

第2篇

1、一江春水向东流下一句:问君能有几多愁?

2、出自五代诗人李煜的《虞美人》,原文: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3、翻译:这年的时光什么时候才能了结,往事知道有多少!昨夜小楼上又吹来了春风,在这皓月当空的夜晚,怎承受得了回忆故国的伤痛。精雕细刻的栏杆、玉石砌成的台阶应该还在,只是所怀念的人已衰老。要问我心中有多少哀愁,就像这不尽的滔滔春水滚滚东流。

(来源:文章屋网 )

第3篇

关键词: 李煜 月亮 清新婉约 悲愤郁结 情感载体

在中国古代诗词的苍穹中,李煜无疑是一颗硕大永恒的明星。国破家亡之变故,以及“薄命君王”的悲惨际遇,玉成了李煜彪炳史册的“绝代才人”的地位。他以天生丽质、独标一格的绝妙好词,蔚为古今传诵的一大名家。

李煜,生活于钟鸣鼎食的煌煌帝王家庭,二十五岁继位做了南唐国主,但他却不失赤子之心,而且聪颖好学,“精究六经,旁综百氏”,“洞晓音律,精别雅郑”,工书、善画,尤精鉴赏,又笃信佛教。李煜既是一个感情丰盈的才子,更是一位艺术灵魂勃动的国主。艺术,特别是词成了他的一种生活方式,甚至是他生命中的一种重要组成部分。

每当我沉浸于李煜词的意境中,为他性情率真、直抒胸臆的艺术家气质,为他塑造的美丽哀婉、富于性灵的艺术形象,为他单纯明净、精炼准确的艺术语言所震撼,而往往不能自已。读李煜词的次数多了,笔者发现他留下的三十余首传世之作中,竟有十七首写了月亮这个物象,投下斑斑月迹,闪灼柔柔月华,流淌汩汩月韵。杨义先生说:“明月是中国古典诗词中用得最多的意象之一”,他却又说“李白以宋玉、曹丕以来的悲秋情调,改造了南朝乐府中倾于甜俗的秋月言情,使其秋月复合意象蕴含着清苦而慷慨的复合感情”。事实上,意象是由不同的意和象结合而成的,意象形成的关键是人意识的作用。也就是说,月亮本身只是物象,只有在各种情境中被观照、被表现的月亮才是意象。这就意味着,无论是自然物象还是名词、典故,它们作为意象的功能是进入一个诗歌语境,质言之即置入一种陈述状态中才能实现的。

我吟咏着,咀嚼着,觉得月亮融入了李煜的词魂,李煜的词魂化作了月亮,月亮与李煜合为一体了。李煜前期的词清新、婉约,月亮则成了他抒发徘恻情感的载体。他的一首《玉楼春》是这样描述宫中纵情游乐的场景的:

晚妆初了明肌雪,春殿嫔娥鱼贯列。

笙箫吹断水云间,重按霓裳歌遍彻。

临春谁更飘香屑?醉拍栏杆情味切。

归时休放烛光红,待踏马蹄清夜月。

这尾句的月,既呼应首句的“晚妆”与“明肌雪”,晶莹地融成一体,更写出了带着微醉而飘然归去,瞩咐“休放烛光红”,惟有踏着清幽月色才惬意才畅快才有雅兴才有韵致的游乐心情。我想,也只有胸蕴绵绣文采的李后主,才会这般亲近月色、欣赏月色、感受月色、揽月色入词、托月色述怀。游乐也追求品位,讲究层次,乃是他的艺术家气质使然。

当娥皇恹恹地躺在病榻之上,其入宫之妹即与李煜暗渡陈仓了,后主真乃情种也。他在一首《菩萨蛮》中精雕细刻、淋漓尽致地描述摄魄的幽会:

花明月暗笼轻雾,今宵好向郎边去!袜步香阶,手提金缕鞋。画堂南畔见,一向偎人颤。奴为出来难,教君恣意怜。

好一个漂亮精彩的“月暗”。朦胧的幽光与迷蒙的轻雾与暧昧的情调何其谐和,淡雅的月色与“袜步香阶,手提金缕鞋”与“一向偎人颤”何其相融,真是活了,神了,绝了。李煜将一首抒情小词的容量发挥到了极致,达到戏剧与话本的表现效果,仿佛闻到了那位怀春女子蹑手蹑脚步阶时衣裙玉佩发出的细微声响,和偎入情郎怀中胆怯而又欢快的颤栗与声,令我击节称妙,为之倾倒。

我真琢磨不透这个深居禁苑,锦衣美食,裁花剪叶,弄箫抚筝的李煜,竟能体验并写出《捣练子令》中那种离怀别感的情致:

深院静,小庭空,断续寒砧断续风。

无奈夜长人不寐,数声和月到帘栊。

围绕着“无奈夜长人不寐”,词中展示出一连串的具象:院静、庭空、寒风阵阵、砧声断续、月照帘栊。何其丝丝相接,环环相扣。风声、砧声反衬院静、庭空,而风声、砧声又落到“和月”这个词眼上,和得何其妥也何其妙也,和出了月的清幽、凄凉与孤独,更烘托出因生发离怀别感而“夜长人不寐”之“无奈”也。

李煜前期词作中,凡是着墨于月之处皆灵动,皆含情,皆多姿。《喜迁莺》抒写怀念心爱的女子,首句突起:“晓月坠,宿云微”,引出因相思而夜间难眠之人的“无语枕频欹。”此月有声有色也。《谢新恩》描写一个女子思念情郎,亦是首句即出月:“樱花落尽阶前月”。樱花落地,春光即逝,月照阶前,独守空房,何其清冷,更添“相思苦”。此月有情有意也。另一首《谢新恩》,写了“庭空客散”、“半卷珠帘”、“林风渐渐”之后,着笔于“小楼新月,回首自纤纤”。新月纤纤,淑女因怀人而憔悴人瘦也纤纤,引出了“春光镇在人空老,新愁往恨何穷”的感叹。此月有姿有态也。《虞美人》抒发春天的愁思,尽管满院芜绿,柳眼续春,却是“凭阑半日独无言,依旧竹声新月似当年”,撩拨人的似当年的新月,而“烛明香暗画楼深,满宾清霜残雪思难任”。此月有忆有思也。《临江仙》中有“子规啼月小楼西”之句,那深夜杜鹃凄厉的啼声与凄冷的月色相迭,衬出人的悲苦心境。此月有韵有致也。

李煜四十岁时,宋军压境,金陵城陷,无奈为苟生只得肉袒出降,并子弟等四十五人随宋兵北上。“最是仓皇辞庙日,教坊犹奏别离歌,垂泪对宫娥”(《破阵子》)。从此,李煜过着“日夕只以眼泪洗面”的俘虏生活了。然而,屈辱的遭遇使这位钟情于艺术的亡国之君,更加冥顽不化地以变化了的笔触写出心中的哀痛与积恨,铸就了后期词章的灵魂,词中依然托月为情感的载体。李煜降宋一年后所写的《虞美人》,表达离愁别恨最为典型:

春花秋叶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阑玉砌依然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此种哀伤语真乃不堪卒读。故国风情千姿百态,在李煜眼中最不堪回首者“月”也。前人曰:“月是故乡明”啊。这月引发出处于家愁国难中的词人自己问自己:“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是凄苦,更是悲愤,是郁结,更是沉重。

李煜降宋二年之中所写的词章,句句是愁,句句是恨,句句是泪,句句是梦,句句皆是真情实感的结晶。他在《望江南》中,恨煞梦里繁华景象中的月亮,“花月正春风”却教人“肠断更无疑”。他在《浪淘沙》中有“晚凉天净月华开”之句,遥想金陵月将玉楼瑶殿投影于秦淮河,却叹一切繁华已成空花,“往事只堪哀”。

中国古代词坛上,李煜不愧是写月的能手,高手好手妙手,他能于写月、高于别人写月,恰到好处地写月,妙趣横生地写月。即使是处于囚禁的环境之中,依然忘不了那一轮牵魂系魄的月,月是他心中的瑰宝,也就化作了词中的瑰宝。民间传说“鹊桥相会”的七月七日之夕,正是李煜四十二岁生辰,他依然教故伎奏乐,声传于外,宋太宗闻之大怒,令赐药毒死李煜。而演奏的那支曲子,乃是“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的《虞美人》,悠悠地传出“小楼昨夜又东风”、“一江春水向东流”……李煜在这哀婉而美丽的乐声中望着天边一弯新月,永远地闭上了含泪的眼睛,永远地停止了词魂的勃动。

参考文献:

[1]詹幼馨.南唐二主词研究[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1992.

第4篇

南唐后主李煜是婉约词的高手,而亡国之后李煜词的艺术价值更高。975年被俘至汴京,李煜作为亡国之君在汴京度过了三年如同囚徒的凄惨生活,这是《虞美人》的写作背景。《默记》记载:“又后主在赐第,因七夕,命故伎作乐,声闻于外。太宗闻之,大怒。又传‘小楼昨夜又东风’及‘一江春水向东流’之句,并坐之,遂被祸云。”所以这首《虞美人》可以算是李煜的绝命词。晚清著名词家陈廷焯也评价《虞美人》是“一声恸歌,如闻哀猿,呜咽缠绵,满纸血泪。”肯定了这首绝命词的艺术价值,这首词在文学史上向来有着崇高的评价,被誉为“神品”。那么,这首词究竟为什么有如此高的评价呢?

一、问起问答情韵深远

清人王国维说:“唐五代之词,有句而无篇。南宋名家之词,有篇而无句。有篇有句,唯李后主降宋后之作,及永叔、子瞻、少游、美成、稼轩数人而已。”可见王国维对李煜词的艺术成就的肯定。该词以问起,以答结;由问天、问人到自问,把词人沛然莫御的亡国之恨和故国之思贯穿始终,这本身就是词作的一大特点。“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词句一开头,词人便劈头怨问苍天:春花秋月,年年春花开,岁岁秋月圆,要到什么时刻才能完了?一句奇语,劈空而来。春花秋月是何等的美好,而身受亡国破家之痛的词人却希望它早点完结。温馨宜人的东风明明给囚禁在小楼的人送来了春天的消息,却引发了词人“不堪回首”的嗟叹。回想南唐王朝、李氏社稷,“四十年来家国,三千里地山河”已经化为乌有。夜阑人静,明月晓风,幽囚在小楼中的不眠之人,听着春风,望着明月,已是物是人非事事休,多少凄楚之情顿时涌上心头,有谁能忍受这其中的况味?“又”字同时也点明了“春花秋月”的时序变化,再次引发词人降宋苟活的愁绪,对故国往事的回忆。从珠围翠绕,烹金馔玉的江南国主一变而为长歌当哭的阶下囚,此时此刻的南唐后主心中岂止是深沉的叹息,简直是痛彻肺腑的呼号了。“问君能有几多愁?恰是一江春水向东流。”愁思如春水涨溢恣肆,奔放倾泻;又如春水不舍昼夜,无尽东流。在形式上,这九个字,五字仄声,四字平声,平仄交替,最后以两个平声字作结,读来亦如春江波涛时起时伏,连绵不尽,把感情在升腾流动中的深度和力度全表达出来了。全词以这样声情并茂的词句作结,也大大增强了作品的感染力。如此,李煜是结合亡国之痛来写的,加上“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把传统诗歌里的那种个体间的离愁别恨升华为国家之愁、人生之愁、人类之愁、生命之愁,境界便显得更加豁大而深远。

二、手法灵活特色鲜明

全词以问勾连,抒发词人的国仇家恨之情,但是,由眼前的“春花”展开思绪,尽管“故国不堪回首”,可又不能不“回首”。“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雕栏玉砌”的华丽宫殿应该还在吧,只是那些宫女朱颜已改。“只是”二字,极为沉重,传达出物是人非的无限怅惘;“朱颜”固然指往日宫中的红粉佳人,但同时又是过去一切美好事物、美好生活的象征。词由眼前的实转为回忆的虚,虚实结合形象逼真地传达出词人心灵上的波涛起伏和忧思难平。至此,词人竭力将美景与悲情,往昔与当今,景物与人事的对比融为一体,尤其是通过自然的永恒和人事的沧桑的强烈对比,把蕴蓄于胸中的悲愁悔恨曲折有致地倾泻出来,凝成最后的千古绝唱——“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李煜当时被囚汴京,根本看不到长江,长江只是他所怀念的故国的一部分。但他通过想象来作比,显得故国之痛更为深沉。而这首《虞美人》之所以能引起广泛的共鸣,在很大程度上,正有赖于结句以富有感染力和向征性的比喻,将愁思写得既形象化,又抽象化:作者并没有明确写出其愁思的真实内涵——怀念昔日纸醉金迷的享乐生活,而仅仅展示了它的外部形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这样人们就很容易从中取得某种心灵上的呼应,并借用它来抒发自已类似的情感。正是因为形象往往大于思想,这首词便也能在广泛的范围内产生共鸣而得以千古传诵了。

前人凭吊李后主诗云:“作个才人真绝代,可怜薄命作君王。”的确,作为一个 “好声色,不恤政事”的亡国之君,没有什么好说的,但是亡国之痛却成就了李煜千古词坛的“南面王”地位。王国维的《人间词话》中有:“后主之词,真所谓以血书者也。”说李煜这样的词,不光是写他个人的愁苦,还有极大的概括性,概括了所有具有亡国之痛、故国之思的人的痛苦感情;正因了李煜有一腔大情怀,才能把亡国之恨写得苍凉、浑厚、有力度,能唤起整个人类的忧患意识。

我们在鉴赏诗歌的时候,要关注词作的时代背景,可谓是知人论世,更要感受词作的艺术手法和特色。就像李煜的《虞美人》,全词不过36字,如果不知道这时李煜作为亡国之君的生存状态,或许不能深刻地感受词作把离愁往事及亡国后的凄凉、孤独与落寞写得这般惊天地、泣鬼神,以及它千古传诵不衰的情韵。

可见,对婉约词派代表作《虞美人》的品读能为我们解读婉约词以及古代诗歌提供一种思路。

参考文献:

[1]胡佳华.李煜《虞美人》赏析[J].语文天地,2012,(03).

第5篇

古往今来,许多文人墨客写下了关于风的佳句,他们或借风喻社会人生,或借风抒豪情壮志,或借风寄离愁别绪,总之,是由风所牵动的情思。

是风,国破家亡的李煜,曾苦诉:“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在他的眼里东风也无力,东风也无情。故国仍在,朱颜尽改,满怀愁绪,情思系风中。

是风,春风得意的刘邦,曾高歌:“大风兮云飞扬,威加海内今月故乡,安得猛士兮守四方,大有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天。”的无比自豪,在他的眼中,风是威武雄壮的皆有翻云覆雨之耐。

是风,舍生忘死的荆轲,曾低吟:“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在他看来。风也有情,风也知情,简直就是一位知己,为壮士一路送行。

是风,高远清峭的柳宗元,曾感赞:“凉风乱跑芙蓉水,密雨斜侵薜荔墙。”在他看来,风却是凶物,是那样的疯狂,那样的残酷。

是风,愁绪满怀的白居易曾轻颂:“风翻白浪花于片,雁点青天,字一行。”在他眼里,风不亚于一位艺术家,在作者眼里泛起一副白浪滔天的绝美画卷。

是风,几度失意的我们就读:“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给自己一份自信。当我们面对生活考验时,就说:“大风吹归途,归吹不乱我双眸,剑气不深纤尘谁敬我这杯酒,不管怎样,在我们眼中,风也是可以寄希望无穷。

风所牵动的情丝,总是意想不到的收获。

吉林省通化市高三:郭禹含

第6篇

天空中,层层清云,如烟似雾,弥漫在月光之下,唯一不变的,是宁静与美好,让人心神荡漾。一轮晶莹剔透的明月,悬挂于空中,明净的月亮,你是否知道,这么多年过去了,停在窗前的我,心底一如当年一样,对你神往。

有一种忧伤,叫做月亮。

古人不见今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月亮是多情的,是忧伤的,他是一种情感的寄托,它的空明,澄澈,高洁的品性,令无数人倾倒。李重光用“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明月中”的凄月来演绎生命的绝唱。

曾经的我们,最好的朋友,也曾在这月夜,伴着皎洁的月光,互相诉说着我们自己的理想,也曾伴着明月,进行着童年最纯真的幻想,我们都喜欢月亮,它带给我们无限的遐想,如今离别,才知道那是一种刻苦铭心的思念,明月在此,遥寄思念。

又是一轮皎洁的明月,我在思念,亦在忧伤。

一年级:晴汐雨花

第7篇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雕栏玉器应尤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李煜,为什么往事对你是如此痛苦?春花秋月,雕栏玉器,是多么的美好,遗失的美好。时光变迁,你成为俘虏,每日无限思念以前。问自己有几许愁?答曰一江春水向东流。

我不知道自己是不是“为赋新词强说愁。”总是在心里默默地念着这唯美的词句。闭上眼睛,江南的好风光,一江水和词人的哀伤,一点点地浮现,一点点地渗透我的心田。

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剪不断,理还乱。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

李煜,你心中的落寞和惆怅在词中表现的淋漓尽致。你说那是离愁,是离开故国的愁苦吗?是不敢面对江南百姓的悔恨吗?是宫妾的眼泪引来的彷徨吗?但总有说不出的滋味在心头。

那天,我看见了弯弯的月亮。后主的词令又闪现在我眼前。独上西楼,月如钩。我发现我已摆脱不掉李煜的词,那简单而深奥的小令触到了我心中一种怎样的思绪?连我自己也想不清楚。

林花谢了春红,太匆匆。无奈朝来寒雨晚来风。胭脂泪,留人醉,几时重?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

李煜,你感叹那林话花谢的匆匆,还要受寒风的吹寒雨的淋。你又想起那如花的笑靥。不禁感叹人生有恨,就像水总是向东流。

第8篇

谁读懂了惆怅

今夜忧愁,在那冰冷的窗沿上,谁在驻足守望,守望心中的惆怅?

“母亲何处?天高极,海深极,月清极,人静极,空泛的宇宙里,我的心,是如何的惆怅——无着。”冰心在惆怅,无限的怀念与忧思化作一颗颗明星,飘出窗外,飞向星空。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咋暖还寒时,最难将息”“守着窗儿,肚子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李清照在惆怅,一声声叹息伴着一阵阵清风,飘出窗外,飞向远方。

“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辛弃疾在惆怅,一首首悲愤的诗歌,化作一匹匹奔放的骏马,驰向疆场。

“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明月中”“问君能有几多愁,恰是一江春水向东流。”李煜在惆怅,心儿向着自由创作的理想,不断飞翔。

“哈哈,凤凰!凤凰!你们枉为这禽中的灵长!你们死了么?你们死了么从今后该我为空间的霸王!”郭沫若在惆怅,他在想象凤凰更生的动人模样。

“愿你在尘世获得幸福,而我只愿面朝大海,春暖花开。”海子在惆怅,面朝大海背对人间,自杀前留下无限想象。

今夜,仰望着星空,凝视着明星,感受着微风,心儿想象着奔腾的骏马、飞翔的凤凰,一个不平凡的夜晚,一个不眠的夜。

惆怅,学习的世界为何没有春天,十年的寒窗为何等不到花开?难道一切仅仅是想象,仅仅是——惆怅。

吴??

第9篇

是夜,残月如钩,晚风缱绻着遍地黄花在风中狂舞。喜时,看它如落英缤纷;悲时,看它如飞逝残花,凄凉至此。显然,我是后者。

昏暗的烛火在偌大的房子里来回跳动,亦如他内心的澎湃,一如他此时的惆怅,飒飒寒风侵袭着他单薄的衣裳,疯狂的要将他撕碎,额前的发丝凌乱着,随风飘荡。

风能带走残花,带走落叶,带走乌云,甚至带走磐石,为何带不走他沉郁的忧伤,愁丝三千,挥之不去,斩之不断。

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踏着遍地残花 ,登上西楼,独自倚着栏杆,空望梧桐,向着江南的方向,久久凝视,泪流满面。

往事已成空,还如一梦中。

还记得笑靥如花的娥皇,还记得我们共同演绎的霓裳羽衣,还记得江南的皓月当空,还记得江南的歌舞升平,还记得高高在上,骄傲如他。。。。。

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

可如今,他自嘲的一笑,一个阶下囚,一个俘虏,一个失败者。人生真像一场梦,上一秒,他高傲如坐云端;下一秒,他卑微如抵深渊。

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

七月初七,牛郎与织女相会的日子,亦是他的生辰。

今夜,无风无声亦无息,安静得仿佛一个结局。

他抬头仰望空中凄凉的月光,忧伤,满地成殇。

他喝下最后一杯酒,挥毫写下最后一阕词,在他生命最后的时刻,散发着它的独特魅力。是对江南的眷恋,是对宋朝的愤懑,甚至连带着对上天的埋怨,他走了,转身,化作了最美的流星,悄然滑过月痕。

虞美人的歌声响起,幽怨如庭院深深的琵琶,深深几许。

灯火阑珊处,蓦然回首,已是物是人非,人走茶凉,空留满地忧伤。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第10篇

帘外雨潺潺,春意阑珊。南唐破灭,落红飞尽,此时的李煜,已是飘零憔悴,于明月中不堪回首故国。然而,他不堪回首的,又仅是那南唐的一壤江山吗?

每个人都有他的专擅,都有他的向往。正如李煜一心向往自然,徜徉在一番清山秀的世界里,与诗词为友,与梅鹤相伴,空灵宁静遁于喧嚣之外,好不惬意!但天有不测风云太子病猝,在父皇的一番努力下,李煜被莫名其妙的推向了皇位。生活从头开始,然而悲剧也由此产生……那荣华宝贵的皇位可类似于天上?李煜只是觉得他落入了人间。

因为他所追求的理想,那个美梦,随风飞逝,化为浮影,为何要让理想中途易辙?

一个人不应当因为外界的压力而停止追逐梦想的脚步。因为理想是你前进的方向,是你成功的基石。追求理想,你便会易于成功,哪怕理想之梦比天还高,比地还阔,那又怎样,你仍能在追梦的路途中收获喜悦。倘若丧失了理想,你便迷失了方向,也就失去了成功的动力,失败,便会随之而来。顺治六岁登基,本也想励精图治,兴盛天下。但他深爱的董鄂妃,那一位明媚女子红颜薄命,香销玉殒。他的梦碎了,他的精神支柱跨了,又怎能劳心去处理一国政务?宁负江山不负卿,他本想归隐佛寺,守望那份恋情,但故不过孝庄太后的百般阻挠,最终也不过是积劳成疾,英年早逝。

当然,将理想比作美人,还太过肤浅。但强扭的瓜不甜,这道理是显而易见的。宁负江山不负理想,徜若李煜懂得这其中道理,毅然寄情山水,恐怕也不会“无奈朝来寒雨晚来风”,纵然是身处人间田园,也觉是天上仙间。就像是韩寒所说的那样:“不管你的理想多么伟大,哪怕想当第一位美国华裔总统也好,只要你有理想,那就坚持做下去。”也正是蒙受这样的思想指引,韩寒放弃学业,开始了自己的经历,虽也经历一番摸爬滚打,却痛并快乐着,因为追梦所以不感到疲惫,因为追梦,他才能享受到畅销书作家、一级赛车手这样成功的喜悦。就像帆懂得:如果离开了沸腾的航海事业,即使活着,也不过是块闲置的破布。帆是船的翅膀,梦是人的飞翼。故人也应该懂得,如果离开了理想,也最终会丧失动力,理想是我们前进的动力。

但是,我们或许在某种极端下被迫放弃理想,面对新的事业。生活难道就注定如此沉沦了吗?不,不是。只要我们还有足够的信念。旧的理想逝去,但你却可以怀着冲天的激情将你面前的这份事业化为新的理想。所谓在其位,谋其政。无论你处于何种境地,你都应当去热爱它,做出一番业绩。就像范蠡,无论是官是商,都做到了极致。但是李煜不懂。登临王位,却不知谋政,日日与饮酒赋诗醉情歌唱,无疑加速了南唐的灭亡。

面向境子,蓦地,我竟发现了李煜的影子,不禁泛起几丝惶恐与忧愁。我亦是生性文人,热衷自然山水,精通琴棋书画,善属诗词歌赋,难道……

不,不一样。我有自己的梦,就一定会坚持下去。更何况我们的社会环境不同,所获得的成功也会不同。仰望大学,我会热衷于我所爱的:我的文,我的医,我的经济,我的心理。纵使我被调剂到了建筑学,那我也会毫无怨恨,热情去做。

倘若李煜懂得其中道理,怕是这尘世上,会少一个悲怜的违命侯,留一片鼎盛的南唐江山了吧?

土地最难过的是没有丰硕的耕耘,人生最悲哀的是失去理想的寂寞。拥有理想是幸福的,追求理想是愉悦的,实现理想是辉煌的。享受追求理想的过程,恐怕便也分辨身处天上,还是人间。

高二:高天启

第11篇

知耻而后勇

世界之大,勇者当头。自不知耻,何以为勇?“耻”是人们千避万讳的字眼,但也是人生中踏上成功的必经之路。“知耻而后勇”,是千百年来中华美德的结晶,是历史跑道上催人奋进的枪响,是宇宙万物生存发展的前提。因此,“知耻而后勇”自古不变的真理。

“知耻而后勇”是名家志士的真实写照。能够承认耻辱的人就像微弱的一团火,不久就可以燃烧整个草原。人若能达此境界,也可谓不枉此生。南唐后主李煜,“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成为千古绝唱;唐代诗人杜甫,恨“隔江犹唱花”,道出爱国深情,波兰纲琴家肖邦,弃安逸悠哉之心,创造惊世舞曲。三者皆深知亡国之朝之耻,勇颂情怀。面对“耻”,若能坦然,其之度也必非一般。

“知耻而后勇”,是社会发展的基础条件。“勇”如一辆开垦农田的托拉机,而“知耻”则是元油和动力。如果没有他们,你寸步难行,而他们的存在,使开发无处不在。“贫油国”之貌,激励数万油田工人奋力堪测,让大庆创中国之奇迹;法西斯之名,引得德国民众知耻阡悔,受世界人民敬仰。如若没有承认羞耻的勇气,又怎能在变化中求得生存和发展?

相反,却若地躲在黑暗的角落或“光明正大”地以耻为荣,只能成为历史的笑柄,最终也得淹没在嘲笑和鄙视之中。比如日本,不敢干接受现实的制裁,一方面篡改侵华历史,另外还参拜靖国神会。这只能将自己的尊严踩在脚下,将社会的发展推入无底深渊。

所以,“知耻而后勇”是一根?,将人生的船划向成功的比岸;“知耻而后勇”是一束箭,将信念射向光明的顶点;“知耻而后勇”是一片林,将誓言撑向无边的蓝天。

“知耻而后勇”是名家志士的真实写照,是社会发展的基础条件。同样,也是一条自古不变的真理。

第12篇

一次中秋节,透过窗户,我看见月亮从楼角慢慢上升,好像害羞的小姑娘,升到楼顶时,似乎胆大了,一下子跳了出来,顿时,月光洒满了大地。月光照在杜鹃花的叶子上,在地面就能看见影子。我呆呆的瞧着月亮,仿佛看见了正在砍桂花树的吴刚,美丽动人的嫦娥,活泼可爱的玉兔。你瞧,嫦娥姐姐正朝我笑呢。

我突然想起和爸爸赛诗的事,便请了妈妈做裁判,并给爸爸讲了比赛规则:每人只能说带有‘月’字的诗,谁接不上就算谁输。

比赛正式开始了。我一马当先:“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妈妈说:“不行,这首诗太简单,重背一首。”我只好背起了《拜新月》:“开帘见新月,便即下阶拜。细语人不闻,北风吹裙带。”爸爸说:“你只会背这种短诗,看我的: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是一江春水向东流。”我不甘示弱,背起了《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背完,我还挑战的看了爸爸一眼。爸爸沉思了一会,还是一个字也没吐出,我得意极了,和妈妈一起数:“5、4、3、2、1,时间到。”“天舒赢了。”妈妈宣布。我高兴的蹦起来,抬头看了看月亮,嫦娥姐姐仿佛在冲我笑,祝贺我取得胜利。

下一次中秋节赏月时,一定还要来一次赛诗大会,我也一定要保持冠军这个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