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丰富多彩的世界资料

丰富多彩的世界资料

时间:2023-05-30 10:56:08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丰富多彩的世界资料,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丰富多彩的世界资料

第1篇

摘要:作为以传播知识为主要途径的图书资料馆,用传统的以借阅图书为主要形式的服务方式,已显得非常被动和低效,远远不能满足新时代人们对知识的急切需求。积极主动地收集、整理、开发、传播知识而为读者提供丰富的知识资源,充分并快速地满足读者对知识的需求,已成为新时期图书资料馆加强服务功能、提高服务水平、追求高效优质服务效果的最高目标。传统的以借阅图书为主要形式的服务方式远远不能满足新时代人们对知识的急切需求。要积极主动地收集、整理、开发、传播知识而为读者提供丰富的知识资源,必由之路是实现图书资料信息网络化。图书资料信息网络化及其传播的知识的特点说明:在实现我国四个现代化的伟大实践中,图书资料信息网络化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图书资料 重要意义

1.纵视大量长期沉淀的知识并激发其“古为今用”的生命活力

从某种意义上说,人类的文明是人类从事阶级斗争、生产斗争和科学实验等三大实践正反两个方面经验的结晶和升华。

在一般情况下,三大实践的知识积累越多,人类文明的程度就越高。如同其它的生命物质一样,知识也有它发挥作用的“季节性”和周期性。历史上的许多知识在彼时彼地发挥作用后,有可能在一定的时空里被隐去,以至挟裹在故纸堆中长期“冬眠”。“冬眠”的生命一到春天就会振奋起来,成为春天最有活力的一种因素。图书资料信息网络化可把各种长期沉淀的图书资料变成活跃的“历史证据”以服务于现实的需要。在国际方面,挖掘一个长期“冬眠”的历史文件可以很快解决某些国家相互毫不退让的争端。在历史方面,在故纸或地下文物中发现一条沉淀了很久很久的记载可以纠正人们某种认识上的偏见和错误。在科学技术方面,启开了被泥土封闭深埋的某个实验可以使现代还在摸索的某项技术茅塞顿开,大受启迪。在思想认识方面,找到历史上的某个经验或教训可以使人的头脑豁然开朗,得到宝贵的借鉴。这里所说的“挖掘”、“发现”、“启开”、“找到”等都是人们各自为战、大海捞针,耗时费力,速度慢,效力低,与时展的迅猛速度不相适应。图书资料信息网络化,则能尽可能地把历史长河中人类创造的文明成果贯穿一线,让它们在各自的时间空间傲然矗立,熠熠发光,充分显示其历史地位,也彰显其对于未来发展的积极贡献,激发其“古为今用”生命活力。

任何科研创新都必须对相关文献作出充分的研究,通过图书资料信息网络化人们可以更为快捷的找到着手研究的相关文献。曾经说过,历史的经验值得注意。图书资料信息网络化可以认真吸取“值得注意”的“历史经验”以为当今的现代化服务。

2.横观大千世界丰富多彩的知识形态以开拓读者的广阔视野

大干世界,思维多元,姿态万千。由此而产生的知识也是丰富多彩,璀璨夺目。各种图书资料馆从不同角度在不同程度上反映了大干世界及其知识的某些状态。但某一个图书资料馆只是观察世界的一个点,这种狭窄的视角难以对整个世界知识作扫描。要比较全面了解世界各个方面丰富而复杂的知识,就应该打破各自为馆的拘囿局面,尽可能地联合多家不同类别、不同性质的图书资料馆对其资源共同开发、共同享受。过去有的省市高校图书馆发放过通用图书借阅卡,这在某种程度上解决了读者查找稀缺资料难的问题。但它毕竟是比较原始的落后方法,耗费时间多,效率低下,注定它会自然停止。“资源共同开发、共同享受”这个艰巨而光荣的任务只有图书资料信息网络化才能承担。

图书资料信息网络化可以用其先进的科学技术即电子信息系统把各个图书资料馆沉淀的、片断的、零碎的各种不同学科的图书资料知识变成活跃的、有条理的、分门别类的系统的现代信息。还可以把世界随时随地出现的最新知识及时收集整理成“动态信息”并与图书资料信息系统连为一体,扩大其系统的容量,增强其系统的鲜活生命力。这样一种图书资料信息网络系统在一定程度上网罗、统揽了世界各地各种各样形态的知识。读者面对这个信息网罗系统视野开阔,胸怀宽广,可以宏观大干世界丰富多彩、干变万化的知识形态,可以包罗万象于胸中。因而可以说图书资料信息网络化可以在帮助读者增强统揽全局的意识、启迪创造性思维等等方面发挥巨大的作用。

3.高瞻最新最有使用价值的知识而引领读者站在科技发展的最高点位

纵向(历史)的和横向(现实世界)的知识错综复杂、多种多样、变幻莫测。这些知识是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分成各种层次的。从知识结构七,可分为高层、中层、低层;从作用上,可分为巨大的、一般的、暂时无用的;从紧急程度上,可分为急需的、待用的、暂缓的,等等。实践证明,某些知识只有在特定时空和特定事件中才能发挥作用。人类文明的进步也证明,无论何时何地何事,起决定作用的总是那些在某个领域站得最高、发挥作用最大的知识。如何发现这些知识?图书资料信息网络化具有望远镜的作用。它可以站到社会发展的最高点位高瞻远瞩,视通古往今来,纵览五湖四海,准确发现在某个领域出现的最新的、使用价值最大的知识。人类所有活动都离不开知识,特别是人类在创造发明过程中,新技术、新方法、新思想等都是在占有大量最新而有用知识的基础上,通过重新组合或改革而发展起来的。这种“占有大量最新而有用知识”是无法用传统手工操作方法完成的,必须借助图书资料信息网络化。图书资料信息网络化的灵魂和精髓就是创新,就是帮助读者培养创新思维。创新思维不仅源于读者对大量丰富知识的掌握、理解、消化,更源于他们对这一过程的体验、孕育、萌发、结晶和升华。大量成功者的创造思维都是被某个领域占据最高点位的新思维燃烧起来的。图书资料信息网络化可以向读者展示占据点位最高的知识,因而它可以引领读者站到科学技术发展的最高点位以进行新的创造。

第2篇

要达到这个“最高I+I标”,必由之路就是实现图书资料信息网络化。所谓图书资料信息网络化可以分为两大步:第一步是将古代的和现代的;中国的和外国的;中文的和外文的;正式出版的和非正式出版的等各种纸质图书资料包括作者、出版单位和出版时间、主要内容、社会影响以及在同类作品中所占的地位等等基本情况用文字符号反映在电脑上,使附着于纸质上的知识变成为无纸化的电脑知识:第二步是通过电子网络、电子邮箱等载体把无纸化的电脑上的知识输送给读者,让读者能最快捷、最方便地进行阅读、研究和采取。

图书资料信息网络化具有最鲜明的目的性:为各行各业读者现实工作和研究的需要提供及时有效的知识服务。实践证明,它所提供的知识经过读者的开发、利用完全可以顺利达到其服务目的。因为这些知识具备达到其目的的鲜明特点:(1)这些图书资料所传播的知识是客观存在的,不是杜撰的,不是虚幻的;(2)这些客观存在的知识在时问和空间上是变化的,不是停滞的、僵死的;(3)这些变化的知识是最新的,不是陈旧的;(4)这些最新知识对读者工作是切切实实有用的,不是“插花”摆相的。[1]图书资料信息网络化及其传播的知识的特点说明:在实现我国四个现代化的伟大实践中,图书资料信息网络化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1.纵视大量长期沉淀的知识并激发其“古为今用”的生命活力

从某种意义上说,人类的文明是人类从事阶级斗争、生产斗争和科学实验等三大实践正反两个方面经验的结晶和升华。

在一般情况下,三大实践的知识积累越多,人类文明的程度就越高。如同其它的生命物质一样,知识也有它发挥作用的“季节性”和周期性。历史上的许多知识在彼时彼地发挥作用后,有可能在一定的时空里被隐去,以至挟裹在故纸堆中长期“冬眠”。“冬眠”的生命一到春天就会振奋起来,成为春天最有活力的一种因素。图书资料信息网络化可把各种长期沉淀的图书资料变成活跃的“历史证据”以服务于现实的需要。在国际方面,挖掘一个长期“冬眠”的历史文件可以很快解决某些国家相互毫不退让的争端。在历史方面,在故纸或地下文物中发现一条沉淀了很久很久的记载可以纠正人们某种认识上的偏见和错误。在科学技术方面,启开了被泥土封闭深埋的某个实验可以使现代还在摸索的某项技术茅塞顿开,大受启迪。在思想认识方面,找到历史上的某个经验或教训可以使人的头脑豁然开朗,得到宝贵的借鉴。这里所说的“挖掘”、“发现”、“启开”、“找到”等都是人们各自为战、大海捞针,耗时费力,速度慢,效力低,与时展的迅猛速度不相适应。图书资料信息网络化,则能尽可能地把历史长河中人类创造的文明成果贯穿一线,让它们在各自的时间空间傲然矗立,熠熠发光,充分显示其历史地位,也彰显其对于未来发展的积极贡献,激发其“古为今用”生命活力。

任何科研创新都必须对相关文献作出充分的研究,通过图书资料信息网络化人们可以更为快捷的找到着手研究的相关文献。曾经说过,历史的经验值得注意。图书资料信息网络化可以认真吸取“值得注意”的“历史经验”以为当今的现代化服务。

2.横观大千世界丰富多彩的知识形态以开拓读者的广阔视野

大干世界,思维多元,姿态万千。由此而产生的知识也是丰富多彩,璀璨夺目。各种图书资料馆从不同角度在不同程度上反映了大干世界及其知识的某些状态。但某一个图书资料馆只是观察世界的一个点,这种狭窄的视角难以对整个世界知识作扫描。要比较全面了解世界各个方面丰富而复杂的知识,就应该打破各自为馆的拘囿局面,尽可能地联合多家不同类别、不同性质的图书资料馆对其资源共同开发、共同享受。过去有的省市高校图书馆发放过通用图书借阅卡,这在某种程度上解决了读者查找稀缺资料难的问题。但它毕竟是比较原始的落后方法,耗费时间多,效率低下,注定它会自然停止。“资源共同开发、共同享受”这个艰巨而光荣的任务只有图书资料信息网络化才能承担。

图书资料信息网络化可以用其先进的科学技术即电子信息系统把各个图书资料馆沉淀的、片断的、零碎的各种不同学科的图书资料知识变成活跃的、有条理的、分门别类的系统的现代信息。[2]还可以把世界随时随地出现的最新知识及时收集整理成“动态信息”并与图书资料信息系统连为一体,扩大其系统的容量,增强其系统的鲜活生命力。这样一种图书资料信息网络系统在一定程度上网罗、统揽了世界各地各种各样形态的知识。读者面对这个信息网罗系统视野开阔,胸怀宽广,可以宏观大干世界丰富多彩、干变万化的知识形态,可以包罗万象于胸中。因而可以说图书资料信息网络化可以在帮助读者增强统揽全局的意识、启迪创造性思维等等方面发挥巨大的作用。

3高瞻最新最有使用价值的知识而引领读者站在科技发展的最高点位

纵向(历史)的和横向(现实世界)的知识错综复杂、多种多样、变幻莫测。这些知识是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分成各种层次的。从知识结构七,可分为高层、中层、低层;从作用上,可分为巨大的、一般的、暂时无用的;从紧急程度上,可分为急需的、待用的、暂缓的,等等。实践证明,某些知识只有在特定时空和特定事件中才能发挥作用。人类文明的进步也证明,无论何时何地何事,起决定作用的总是那些在某个领域站得最高、发挥作用最大的知识。如何发现这些知识?图书资料信息网络化具有望远镜的作用。它可以站到社会发展的最高点位高瞻远瞩,视通古往今来,纵览五湖四海,准确发现在某个领域出现的最新的、使用价值最大的知识。人类所有活动都离不开知识,特别是人类在创造发明过程中,新技术、新方法、新思想等都是在占有大量最新而有用知识的基础上,通过重新组合或改革而发展起来的。[3]这种“占有大量最新而有用知识”是无法用传统手工操作方法完成的,必须借助图书资料信息网络化。图书资料信息网络化的灵魂和精髓就是创新,就是帮助读者培养创新思维。创新思维不仅源于读者对大量丰富知识的掌握、理解、消化,更源于他们对这一过程的体验、孕育、萌发、结晶和升华。大量成功者的创造思维都是被某个领域占据最高点位的新思维燃烧起来的。图书资料信息网络化可以向读者展示占据点位最高的知识,因而它可以引领读者站到科学技术发展的最高点位以进行新的创造。

参考文献

[1]赵映诚秘书实务[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165

[2]沈端民现代财经写作[M]成都: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1999:114

[3]彭春林高校文献检索课改革与信息素质教育[J]长春金融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8,(2)

第3篇

文/陆 勇

摘 要:传统教学手段无法满足学生对丰富多彩的生物现象的认识和研究,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引进多媒体集声、影于一体的优势来辅助知识呈现。结合教学实践对怎样借助多媒体完美呈现知识进行了探索与研究。

关键词:初中生物;媒体优势;微观呈现;活化教材

21世纪是信息的时代,随着信息技术的应用发展和知识呈现的需要,多媒体凭借声、影一体的优势走进课堂,将抽象知识以生动、活泼的形式展现给广大师生。鉴于此,笔者特结合多年的一线教学经验,对如何在初中生物教学中借助媒体优势,完美呈现知识,促进学生理解、消化和吸收进行探索与讨论:

一、活泼呈现知识,丰富教学内容

实际上,生物教学就是让学生认识自然世界动植物的生命活动奥秘和本质的过程。从这个知识范畴来讲,只用枯燥的文字和静态的图片来呈现知识显然是苍白无力的,根本不能满足学生对知识生成过程的认知和理解。这就要求我们充分利用多媒体的优势,将骨感的知识丰富起来,给大家创造一个全面认知生物及其生命多姿多彩的生长过程,以此来“活化”教材知识,有效提升课堂效率。

形象的显示,有助于学生更准确、更快捷地理解教学内容。比如,在教学“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时,这些植物学生大多没有见过,他们缺乏生活认知上的形象感,这时就可以借助多媒体视频将学生带进森林、湖底和苔原带,满足学生的视觉感受,让学生从感性上认知藻类、苔藓和蕨类的生成环境。然后再通过模拟动画,让学生认知这些植物在当地生态中所扮演的角色,理解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对生物圈的作用及与人类的关系。这样设置将机械的书本知识以生动形象、鲜活直观的方式化静为动,展现在学生面前,让他们不再觉得抽象,有效提升理解和认知能力。

二、加大课堂容量,呈现微观知识

初中生物知识面涵盖比较广,其中包括许多难以观察的微观现象,这些内容只靠二维的教材图片和文字描述根本不能达到预期效果,束缚了课堂发挥的空间,无法扩大知识容量,不能形成动态的良性知识循环,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也不到位。这就要求我们适时跟进教学内容,运用多媒体集合声、影于一体的优势来模仿微观世界,给学生呈现动态的知识生成过程,如此才能变抽象为形象、变微观为宏观,简化知识难点。比如,在教学“细胞分裂”时,学生无法跟进文字描述来想象微观生物现象,笔者就用多媒体给大家播放了细胞分裂的模拟动画资料,有动画,有讲解,学生学得兴致盎然,很快就进入了知识情境中。

我们的视觉对思维有一定的制约,而多媒体恰恰能满足我们视觉的盲点,将不可见的微观生物现象宏观化、形象化,无疑会让学生在有限时间内理解和掌握更多的知识和内容,利于扩充教学内容,提升课堂效率。

三、优化课堂呈现,阐述重点知识

多媒体教学手段还有助于我们在生物教学中详略得当地组织材料,优化重难点内容。遇到重难点知识,我们可以以多媒体丰富多彩的方式给大家从不同的角度展示,利于大家理解吸收。比如,在讲解“木本植物茎的结构”内容时,笔者针对大家掌握内部显微结构存在困难,用传统实验方法不利于观察,口头讲解又往往不能奏效,这时笔者就采用了板书与显微画面投影相结合的办法展开解说。先用显微投影仪将木本植物茎的横切面显微结构投放到银幕上,然后一边讲解再加上灵活的板书,促使学生的学习兴趣大大提升,很快就掌握了导管和筛管、木质部与韧皮部、木纤维与韧皮纤维、春材与秋材等概念的区别。这样,充分发挥了学生思维整体的功能,记忆效率也就提高了。

四、注意合理运用,杜绝喧宾夺主

毋庸置疑,多媒体确实能促进课堂提升效率。但是多媒体也不是万能的,如果我们完全摒弃传统教学而一味地代之以多媒体展示,那不仅会让学生产生审美疲劳,而且会造成师生对多媒体的依赖心理,导致没有形象展示就不能想象,因此我们用多媒体一定要注意以下原则:

1.内容及时间

不要事事都用多媒体展示,就初中生物来说,笔者认为多媒体展示的重点在微观知识形象化及丰富多彩的自然世界认知。即便是这样我们,也要有严格的时间把控,要以知识生成为主设置相应的启发式问题,而不要让学生看热闹。

2.方式得当

多媒体的展示方式多姿多彩,我们不能拘泥于动画视频,统计图、图片、声频材料等也是我们的展示方式,如何抉择就要看展示内容的实际情况,而不是为了讨好学生全部设置动画教学。

以上是笔者在教学实践中对巧用多媒体上好生物课堂的心得体会。概而括之,信息时代我们一定要与时俱进,要正确使用多媒体,使之将课堂知识展现得淋漓尽致。我们只有善于将这种信息化教学手段与传统教学相互渗透、有机结合、互相完善和补充,才能大大优化课堂教学,提高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唐平荣。多媒体在初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探讨[J]。信息教研周刊,2011(15)。

第4篇

【关键词】中国;民族音乐;学习兴趣和重要性

民族音乐是民族文化的组成部分,具有鲜明的民族性,体现了一个民族共同的性格特征、心理素质和审美情绪,具有强烈的心理凝聚力和民族认同感,是民族精神的象征。我国是一个多民族且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在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中,我国各族人民通过生活实践创造了极其丰富的、具有我国特色的民族音乐,它体现了中华民族的气质和精神,是我国古老文化中的一颗璀璨夺目的明珠,也是世界音乐宝库中的一朵奇葩。通过学习中国民族音乐,学生将会了解和热爱祖国的音乐文化,强化爱国主义情怀;通过学习世界其他国家和民族的音乐文化,学生将会拓宽审美视野,认识世界各民族音乐文化的丰富性和多样性,增进对不同文化的理解、尊重和热爱。

1.培养学生学习民族音乐的重要性

民族音乐是素质教育中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艺术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而素质教育则使音乐教育目标更为明确。音乐教学的目的是提高学生的音乐文化素质,培养学生欣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以期使每个学生都拥有高贵的心灵与完美的人格。而要完成这一目的就不能脱离民族音乐教育。只有在小学时期就接触并学习民族音乐,学生才能更全面地具备审美和创造美的能力,更好地提高综合素质。

2.培养学生学习民族音乐兴趣的方法

音乐作为学生艺术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小学生素质教育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因此,从事音乐教育的工作者应积极主动地了解孩子们的内心世界,用小学生的眼光观察世界,从而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兴趣是学习音乐的基本动力,是学生与音乐保持密切联系、享受音乐、用音乐美化人生的前提。音乐课应充分发挥音乐艺术特有的魅力,在不同的教学阶段,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和审美心理特征,以丰富多彩的教学内容和生动活泼的教学形式,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内容应重视与学生的生活经验相结合,加强音乐课与社会生活的联系,为他们营造轻松的学习氛围和快乐的音乐世界,让他们在民族音乐中得到快乐,在教学过程中提升审美和创造美的能力。

2.1 教学内容需要童趣化。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多媒体和网络技术,让学生从不同的层次、角度了解与民族音乐相关的文字、音响、图像等多种信息,帮助学生形象、准确地感受和认识。通过欣赏各种音乐资料,学生如身临其境,从而反复聆听与体味,加深对作品资料的理解。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对自己家乡的民族音乐进行调查研究,使其近距离、真实地接触民族音乐,而通过学生的自我介绍则可让大家了解我国不同地区、不同民族丰富多彩的民族音乐。如,我校的学生大多是外来工子女,来自五湖四海,各班的学生情况大同小异,因此,好的音乐素材更能吸引他们浓厚的求知欲望。我让他们在课外收集自己家乡的民歌并在班级进行交流,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利用信息技术手段,提供给学生视觉和听觉上的双重体验,从而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针对此,我在音乐教学中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以更加丰富多彩的教学形式吸引学生,使学生在直观、具体、生动、有趣的课堂气氛中更好地学习民族音乐。如在《茉莉花》一课中,我用一段康师傅茉莉花茶广告的录像引出课题《茉莉花》。这一设计,让学生一开始就被茉莉花的魅力所折服,进而有了学习歌曲的强烈愿望。于是我便利用CAI向学生展示了二胡演奏的《茉莉花》和民族歌唱家宋祖英在维也纳金色大厅演唱的《茉莉花》,以及歌唱家李丹阳演唱的《亲亲的茉莉花》等,让学生欣赏不同风格和不同表现形式的《茉莉花》并谈谈自己的欣赏感受,从而增强学生对民族音乐的喜爱和民族自豪感。

2.2 教学方式需要游戏化。“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要想让学生真正领悟音乐的美,创造美的音乐,民族音乐是必上的一课。然而,对于今天的学生,似乎只有流行音乐或者说是流行歌曲才离他们更近些。这就要求教师深入学生当中,了解并熟悉他们喜欢的音乐,只有这样才能成为他们的朋友。教师还可通过音乐教学活动增强学生的审美趣味,开阔学生的音乐视野,提高学生音乐欣赏的能力。例如,在欣赏民族音乐时,我先给学生欣赏一首《大中国》,因为熟悉,学生兴趣盎然,还摇头晃脑地跟唱。然后,我将其中秧歌的音乐介绍给学生,让学生明白流行音乐的创作也可以民族音乐作为素材。又如在引导学生欣赏《盼团圆》时,为了使同学们更好地理解这节课的内容,我放了一首王力宏的《龙的传人》。这首歌很多学生都会唱,但对其内涵不是很了解。于是我便深情地把这首歌的歌词及歌曲的创作背景介绍给学生,重点描述祖国母亲的伟大,黑眼睛黑头发黄皮肤,无论身在何方我们永永远远是龙的传人。当再听这首歌曲时,教室里静极了,一股浓浓的温情在教室里悄然弥漫着,歌曲把师生的情感紧紧地联系在一起。在完成教材教学内容的同时,我还会不失时机地向学生推荐一些音乐,如欣赏中国优秀的民族歌曲和优秀的外国歌曲,以拓展他们的音乐视野,提高他们的音乐审美能力和音乐鉴赏能力。在强调民族音乐文化在音乐教育中的重要地位的同时,我们应当吸收西方音乐教育的优秀成果,借鉴一些西方优秀的教学方法、手段,创新具有中国特色的民族音乐教育方法。

第5篇

我们的节日

湖北省襄樊市樊城区 靖宗昊

中国的节日有很多。而且,每一个节日都有着自己的动人传说。祖先们一代又一代的延续着这些传统。就是这样,这些节日流传到现在。随着时光流逝,在节日大家庭中,也加入了些新生儿。可分成两类:西方节日和中国节日。不过,这些节日的背后有一些小秘密。读完了《我们的节日》这本书,我从中了解到往日我不知的,关于节日的资料。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不错,这首诗正是坡的《守岁》。谈起着首诗,第一个想到的必定是春节那喜气洋洋的幸福情景。每当除夕日的夜幕降临时,鞭炮声、欢笑声就开始荡漾在空中,当零点的钟声敲响时,中国的亿万烟花鞭炮如同一条条火龙一齐穿上了天空。震动了大地,照亮着天空。连星星也暗淡下来,月亮也躲起来了。我最喜欢的是中国最传统的节日---春节。这个节日的到来,也就意味着我又长大了一岁,又到了一个新的起点。

在春节期间,人们多喜欢在自己的房间中挂上几只中国结。给来年加上一点喜悦的色彩。中国结,又名盘长结。起源于古时期,那时没有文字。人们就在绳子上打上不同的结来表示事件。这就是“结绳记事”。它内涵浓郁的民族气息,外观也很雅致,既体现远古时代的神秘,又体现东方人的灵秀。因此,它很快成为人们在室内悬挂,或互相赠送的物件。这也是《我们的节日》教我的。

作为炎黄子孙,我们没有理由忘记自己民族生存、发展的历史。一碗腊八粥、一顿年夜饭、龙舟竞渡、中秋赏月、踏青、祭祖、登高,每一个节日对我们来说,都很重要。看了《我们的节日》后,我知道了春节、元宵、清明、端午、七夕、中秋、重阳七个节日的由来与风俗,让我受益匪浅。

“元旦”、“三八”、“五一”、“六一”,这些世界性的节日走进我们的生活,使我国的节日生活更加丰富多彩。表明我国对人权的尊重和夺世界闻名的接纳。从书中了解到:我国的节日生活更加丰富多彩。表明了我们中国的迅速发展。

《我们的节日》讲述的传统节日,让我深刻地认识和领会中华民族地传统文化,继承和弘扬民族精神,为我国在本世纪实现中华民族地伟大复兴而尽自己的力量。

第6篇

今天是寒假的第一天,也是我们小朋友的快乐天堂。因为,同学们经过一学期的努力,取得了不同的成绩,现在终于可以放松一下了!

寒假期间我计划参加一些有意义的活动,例如:去观察大自然里的动物和植物是怎样过冬的;在闲暇的时候可以看看报纸,了解一下世界新闻;还可以去图书馆读一些课外科技书;还可以……。其实我最喜欢的是读英语、上网查资料和上网投稿。

但是,我还得以学习为主,每天按时完成老师布置的寒假作业,这样才能做到学习和玩耍都不耽误。

小朋友你看,我的寒假生活计划的多么丰富多彩呀!希望你们也有一个和我同样快乐的假期!

第7篇

关键词:信息技术 小学美术 浅析

随着社会的发展与人们观念的更新促使教师必须树立全新的教育理念,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施和深入,进一步加强了信息技术与各学科之间的整合,实现资源共享、丰富多样的交互方式,美术课堂教学应以学生为主体,寓知识技能于兴趣之中,充分发展学生的个性,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使美术学科成为一门活泼、轻松、富有魅力的学科,使美术课堂成为学生各显其能,发挥想象,并能与老师互动交流的场所。

一、 有利于激发学习兴趣,展开学生的想象

美术是一门造型艺术,又是视觉艺术,美术课的教材中大量的教学内容需要通过直观图片资料来进行,在教学中适当运用现代教育技术,能以其生动、直观的形象及悦耳动听的声音来强烈地吸引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学生积极的学习兴趣。

1、运用信息技术创设情景丰富学生的想象力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一节课的开始是由教师谱写的优美乐章的前奏。因此,美术课的教学可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和学生的心理特征,根据新课内容,恰到好处地运用信息技术创设教学情景,促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促进其学习画画的兴趣。例如在上想象课中我总是先播放些轻音乐,让学生乘着歌声的翅膀,到大森林去、到大海去、到遥远的太空去。信息技术媒体可真实地再现和模拟事物的情景,有声有色,画面、色彩、线条、声音从不同程度上刺激学生的大脑皮层,形成不同的兴奋点激发想象力,帮助学生开拓思路,从而让学生主动地、兴致勃勃地去思考、去学习。

2、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促进学生主动获取知识的能力

传统的美术课采取的大都由教师讲授,学生听课的教学形式。如:“这是XX画的,这是XX类型的画”老师一般只能采取书本上的图片,学生学的枯燥无味,久而久之,这种方式就会让学生形成一种被动学习知识的习惯,对学习也会缺乏热情。而在美术学科中充分应用网络及各种多媒体资源,能给学生提供一个广阔的空间,拓宽学生获取知识的途径,学生不但能从教师那获取知识,还能从网络上通过自己的努力找到所需知识。通过这样的形式获取的知识,会让学生理解更深刻、记忆更深,这样既能促进学生主动获取知识的能力,又能在这个过程中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二、开阔学生视野,提高审美素质,激发学生学习的创造性

俗话说:生活是绘画创作无穷无尽的源泉,而现在却能“秀才不出门,全知天下事。”在美术教学中,运用多媒体进行美术欣赏,不仅为学生创设丰富多彩的形声信息,从而引导学生进入作品的特定氛围,如见其人, 如闻其声, 如临其境;而且学生能多角度地进行分析、欣赏,电化教学为此创设了契机。

1、努力优化美术课堂教学

在没有使用电教媒体的情况下,上美术课的操作惯例是:展示若干张图画挂图,便于学生观察和了解作画的步骤方法:老师分析并指导学生观察各部分的比例关系,给学生示范各步骤组合在一起的全过程;学生作画,老师对学生进行个别辅导。实际上用于辅导学生的时间很少。而在教学中引入信息技术后,老师能出示更多好看、又实用的图片,还能呈现音频、动画、视频、以及模拟的三维景象,我在实践中不断运用现代教育技术,使学生身在课堂却能打破时间、空间、地域的界限,在绘画长廊漫步、在工艺博物馆徜徉、到世界名胜古迹遨游,不仅开阔学生的视野,而且帮助学生积累了丰富的创作素材。

2、拓宽视野,激发学生的创造性

俗话说“生活是创作的源泉”,由于学生的年龄、生理、环境等特点,使学生的生活视野受到一定的制约,所创作的主题缺少生命力,所表达的画面缺乏表现力。这一直是在美术教学中困扰着我的“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现代信息技术运用于美术教学中,它能提供直观、生动、多彩的形象,如教一年级《乘上大船游世界》一课,由于生活环境及年龄的差异,学生对轮船方面的知识等于说是一张白纸,有的小朋友只是从电视上面见过,并没有见过真正的船,如何让学生全面的了解它们的造型特征?我们在教学时,可以事先发动学生去收集一些有关轮船的图片、录像片、网上去下载一些资料,教师积极地帮助学生去找寻相关的资料,在教学时通过相互展示,使得学生在不出课堂,不需要乘上大轮船情况下,也能在现代信息支持的环境下,直接接触世界上各种各样的船,启发学生想象祖国现代话建设蒸蒸日上,同世界各国交往与日俱增,水上交通日益繁忙的情景,想象自己乘着大船周游世界的美好情景。从而,为学生感受美、发现美提供了有效的信息资源,为他们的创作提供信息化的平台。

三、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审美力、欣赏力

第8篇

我的语文书

语文是文化的一种,它也借着书来传授语言和文学的知识。

五年级上册的语文书,开学时我刚拿到手,如获至宝它犹如一座知识宝库,内容丰富,犹如一把金钥匙,打开它的知识大门。现在让我的语文书把我带到五彩缤纷的语言,文学世界 。

语文书的形状是长方形,它的封面真是千变万化,从一,二,年级的卡通人物,到三四年级的课文中生活便随着大家年龄增长,知识文化需要程度不但的提高,里面的内容丰富多彩,语文书的封面是描述桂花雨课文的景象。

我随意翻开,看到的是栩栩如生;生动与文字相配的图片,这些图片似乎带来了看不到的景象。在日积月累里,我收集到了不少的诗词,日积月累,积铁累寸。还有装着数不尽的资料的资料袋。语文书包含着无穷的知识,里面胡杯念故乡的记叙文,产品的说明人,生活中的道里,有趣的汉字,父母之爱的故事,政治家园精神的诗文等给我带来深刻的印象,也启发了我,语文书,一个知识的深井,知识源流,取之不竭。

我的语文书是一个知识渊博的小博士,一个聚集世界的照相机,一个诗画精通道诗人。我的语文书,跟我随我的语文老师一起,传授给我的语言,文字知识,语文书也给我带来了热乐趣!语文书,充满了无限魅力!让我们热爱,喜欢它!

第9篇

一、民族音乐的史学地位及价值

我国光辉灿烂的音乐文化, 是各民族音乐文化互相交融、互相吸收、互相促进的结果。 民族音乐为中国音乐的发展,做出了杰出的贡献。源远流长的民族音乐,记录着先辈们的劳动业绩,表现出人民在音乐上的创造才能,反映了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

1.民族音乐是中国音乐历史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各民族的音乐都具有悠久的历史。纵观我国古代音乐的发展历程,从先秦至晚清的各个历史时期,民族音乐文化在中原都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纵观我国的音乐史,无论是有文字的还是没有文字的少数民族,在历史发展的长河中都有流传下来的本民族音乐。哪一个时代的民族音乐文化交流频繁,哪一个时代的音乐就会得到发展。我国的音乐史应当是包括民族音乐在内的音乐史,民族音乐在中国音乐的历史发展中占有重要的地位,缺失了民族音乐的中国音乐史是不完善的。

2.民族音乐无可替代的史学价值。现今少数民族地区的音乐文化,不仅具有娱乐、审美的价值,对音乐史学研究而言,更具有其他史料所无可替代的“逆向考证”价值,以现存民族音乐为基础,追溯考证音乐历史的方法,在乐器和器乐形式的研究中和在音乐本体形态中都有所表现。民族音乐不仅可以为音乐史的研究,提供“逆向考证”的资料参照,人们还可通过对某民族音乐的研究,明确民族的族源关系,以及民族间分化、融合的历史进程。此外,许多少数民族的大规模史诗性歌曲,更是民族文化的创造与凝结,是本民族风俗信仰、社会组织、经济形态等因素的集中体现,在少数民族历史文化研究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价值。

二、民族音乐文化对中学生民族精神的陶冶

1.增强中学生的民族凝聚力和认同感。丰富多彩的民族音乐文化,是千百年来各民族文明积淀的结果,在振奋民族精神、增强民族凝聚力,促进社会的团结和安定方面,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对民族精神、思想、感情、意志、行为等都有着巨大的影响。认为“美能超越实际,通过它可消除人的损人利己观念与功利主义观念。 ”音乐艺术之美不仅令人陶醉,更使人在审美过程中忘却现实功利得失,进入纯真的情感世界。在这一审美过程中,学生的思想情感、道德规范和理想追求,都将注入为音乐所承载的民族情感,极大地增强中学生的民族凝聚力和认同感。在当前提倡中华母语文化音乐教育、实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大环境下,我们要建立面向世纪面向世界的、具有中国特色的民族音乐教育体系,就不可能抛弃民族音乐的丰厚传统,抛弃民族音乐文化在教育中能够发挥的巨大民族凝聚力和认同感。 明确这一点,对培养具有爱国主义精神的一代新人,保持国家民族的独立兴旺,都有着积极的理论与现实意义。

2.增强中学生的民族精神。中国音乐教育的发展强大,离不开开拓进取的民族精神。民族精神作为精神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对构建新一代人的文化观念、思维方式、人格定位及各种精神气质,都起着重要的作用,这也就是文化的民族性。中华游牧民族对中华民族的伟大贡献,最主要的就在于精神文化层面刚强、进取的民族性格,是创造和支撑中华文明的支柱。因此,中学生应当通过了解、学习民族音乐,更多的感受少数民族的文化及其蕴藏在里面的强悍、进取的游牧民族精神。这种民族精神不断激励中学生勇于开拓、勇于进取,锻炼成刚毅顽强的性格,掌握控制自己的命运,从而使中华民族更加强大,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三、民族音乐审美价值对公共艺术教育的启示

1.教学过程中的审美体验。 对于中学生来说,通过音乐感受生活中美的哲理,感受少数民族人民崇尚美、追求美的圣洁情怀,以及古朴的伦理道德观念和审美情趣,是具有潜移默化的审美功效的。这种源自民族音乐自身的、与人类本性相一致的内在感染力,是其他任何形式的教育都无法比拟的。对于本地的中学生来说,学习家乡的本土音乐,是母语音乐教育的一种体现,会使他们更了解家乡和热爱家乡,形成对家乡文化的保护与传承的意识。而对于外地来就读的中学生来说,这种学习会让他们开阔文化视野、了解当地富有地域个性的艺术形式,认识到中国地域文化的丰富多彩。

2.课余活动中的审美体验。 民族传统的节日文化,都包含内容丰富的音乐活动, 音乐在其中无不体现出强大凝聚力,这种功能绝非任何行政手段所能比拟。我们如果能够对民族音乐文化的深刻感召力有充分认识, 将其自觉引入公共艺术教育的课堂,或直接引导学生亲身参与到这些丰富多彩的少数民族节日活动中来, 无疑可极大地增强学生尤其是少数民族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的美好情感。起到一般思想道德教育所不能实现的效果。

在中华民族文化共同体中,各民族音乐别具特色,既相互交流借鉴,又各自发展,形成中华音乐文化百花盛开,姿态万千的多彩景象。我国民族音乐文化,有着重要的史学价值、美学价值和多元丰富的特点,这些都为普通高校在公共音乐中开展以“中华民族母语”为主题的教育,提供了独特而丰厚的文化资源。国外许多国家在民族音乐文化教育方面的成功经验,同样为我们在公共艺术中开展民族音乐教育,提供了很好的经验借鉴。

第10篇

一、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综合性学习资源、环境的开放性

开展这项活动,仅靠教材提供的有限的资料是远远不够的,语文教材只是一个范本,我们应该抛砖引玉,开掘课本以外的“活水源头”才能让这项活动如清清渠水,明丽鲜活。当然,这需要老师有足够的信心和勇气,放得开手脚,发动学生的积极主动性,充分利用生活中的资源,开展起朝气蓬勃的语文活动。具体地讲,有课外图书资源、影视广播资源、网络生活资源、地方性质资源、家庭街头资源等等。

利用好这些资源就要强调学生的主动探究过程,这种探究由课内延伸到课外,由语文学习延伸到生活,延伸到自然,延伸到社会,为学生的语文学习创设了不断开放的鲜活的学习环境。

1.多元化的文本与非文本学习环境相结合。语文综合性学习引领学生转变学习方式,由过去只靠从单一的文本(课本)获取间接知识转到从多元化的文本(个人、小组、班级文本,教材文本,课外相关读物文本,多学科文本……)、非文本(实物、模型、场面、电子网络……)等鲜活的学习环境中获取直接知识,从而使知识产生活力。

2.多媒介课堂学习活动环境与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学习环境相结合。语文综合性学习把学生从传统的课堂学习引向多媒介的课堂学习和课外活动,让学生在多媒介的课堂学习和课外丰富多彩的生活的实践活动中进行自主探究,实现主体价值的回归。通过研究性学习、课外阅读与写作、社会实践活动、社会调查活动以及信息技术处理等丰富多彩的形式,由传统的课堂教学向丰富多彩的课外学习拓展,使学生的语文知识转化为语文能力,实现学生阅读、写作、口语交际综合实践能力的提高,以及文化品位、审美情趣的提升,知识视野的扩大,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生成,从而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整合发展。

二、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综合性学习形式的开放性

综合性语文学习活动,目的是发展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只要紧紧围绕这一宗旨,以提高语文综合能力为出发点,形式应该是丰富多彩、万紫千红的。不一定在每一单元的后面开展,而是贯穿语文学习活动的始终。它可大可小,不拘一格。可以是随堂的成语接龙、角色体验、挑战性表演、即兴演说,也可以是全年级型的诗歌朗诵会、读书报告会、大型演讲会、街头新闻会、书法比赛等等。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倡导语文综合性学习,就其学习形式来说,应特别强调“课题设定的过程”、“课题探究的过程”、“总结和报告的过程”等三个过程,这三个过程应成为语文综合性学习的几种基本形式。

1.课题设定。课题设定目的在于使学生形成问题意识。就语文综合性学习而言,课题设定是为了加强语文学习素材与个体主观之间的联系,通过为语文学习创设各种体验和对象接触的场所,使学生在体验过程中产生兴趣、感动、惊异、疑问。并且,让学生在对开放性的内容素材体验过程中,形成要探究的种种问题,产生思想的火花和对语文学习的探究欲望,明确探究的方向。

2.课题探究。课题探究,更多的是由学生自己确定的想法所进行的行动和实践活动。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由确定的疑问和课题进行观察和实验,结合汲取更多的人们的意见作为自己思想的参考,然后展开一定的调查和访问等调查活动。在课题探究的过程中,让学生充分地展现个性,自由地选择探究方向,通过集体的讨论,扩大解决问题的观点和途径。

第11篇

陶行知先生说:“生活教育是生活所原有,生活所自营,生活所必须的教育。”当前语文教育尤其要关注学生生活,鼓励学生走向生活,课程面向生活,将生活引入课堂,让语文回归生活。

一、建构生活化语文课堂

《语文课程标准》根据语文教学的实际状况强调语文课程生活化,要求进一步密切语文学习与生活的联系,要求教师指导学生在生活中学语文、用语文,把语文学习的背景扩大到学生整个的生活世界。小学语文新课程实现了生活化拓展,学生利用自己经验学到的和教育者试图带给他们的一切,都是语文课程,语文教育不能与生活脱节,语文学习和生活息息相通,天然联系在一起。正如语文大师吕叔湘先生说的“语文跟别的课不同。学生随时随地都有学语文的机会”。根据新课程理念,结合学生学习语文特点,体现母语学习性质。笔者在中学语文教学中着力建构生活化语文课堂,或把生活引入课堂,或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学习运用语文。笔者设计贴近生活、生动形象、实在有趣的语文课堂激发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置身生活场景,自主合作探究。使学生从语文小天地步入生活大课堂。我们应注意课前向生活开放。课中再现生活。生活化语文教学尝试,让学生积累“生活中获得的语文材料”,课堂上大胆提出学习和生活中的问题加以解决,初步实现了“新课标”提出的“加强语文课程与其他课程、与生活的联系。促进学生听说读写等语文能力的整体推进和协调发展”的目标。

二、运用生活化教学资源

课程新理念认为凡是有助于学生的成长与发展的活动及所能开发与利用的物质的、精神的材料与素材,都是课程资源。如图书、报刊、音像资料、网络信息、风俗习惯、文史掌故、时事新闻、自然风光、与众不同的人和事等。学生在现实生活中,要能感悟语文、体验语文,从而才会充满兴趣学习语文。比如,学完了民间故事《女娲补天》,可以引导学生,收集本地神话故事。然后开个故事会。比比谁收集的故事多,讲得生动。相信这些优美的民间故事不仅能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而且能滋润学生精神的田园。因此,我们要联系学生学习、生活和教材内容实际,充分运用生活素材,大力开发教学资源,使生活化教学资源不断输入语文课堂,从而有效实现将生活引入课堂、将语文延伸到生活实际的目标。

三、尝试生活化语文实践

新课程关注学生的生活世界。已成为学生生命历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语文课程面向社会,课程内容反映社会、科技发展水平。课堂小天地,生活大课堂。生活处处皆语文。语文无处不生活。让生活成为语文学习的动力,同时让学生通过语文学习去关注生活,获得各色人生经验,品味别样人生。要联系语文生活实践。鼓励师生走向走活。因此,笔者在语文教学中。注重生活化语文实践活动的开展。语文学习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所以应坚持语文学习向生活延伸。要把课堂学习与社会生活实践紧密联系起来,把学生领入社会生活的实践之中。语文实践活动内容丰富多彩。同学生丰富多彩的生活相映成趣,除了学校、班级平常的活动,学生还应当有一种丰富的、多方面的语文生活,教师要多角度、多渠道地开展生活化语文实践活动。在开展生活化语文实践活动中,要“让每一个学生都有最喜欢做的事,需要给学生自由支配的时间,了解和发展他们的兴趣、爱好、特长”。一方面可以拓展课程时空,另一方面把生活世界提供给学生理解和体验,提高学生对生活的深刻理解和深入感悟,使他们在与世界的沟通中感受生命的崇高,领悟人生的意义,使精神生活日益丰富、健康纯洁。

开展语文教学实践活动,要提倡自主合作学习。21世纪的学生应当“学会合作、学会生活”,将来才能得以生存。要注重实践体验,扩大视野,增长见识,提升能力,培养素质,鼓励创新,加强阅读写作训练和语言文字综合运用。要把部分语文教学内容加以改革,适当开放,让学生倾力向生活拓展。使学生走出课堂小天地,步入生活大课堂?使学生的语文学习实现知识与能力并重:让学生不仅能学语文,而且会在生活中灵活用语文。祖国语言文字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汉语雄居世界最大语种之首,学生学好语文再学外文,学好普通话再了解地方活,为将来参加祖国建设和走出国门打下坚实语文基础。

第12篇

依照健康教育工作规范要求,做好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各项工作任务。围绕艾滋病、结核病、肿瘤、肝炎,高血压等重大传染病和慢性病,结合各种卫生日主题开展宣传活动。特别是积极开展“世界结核病日”、“世界卫生日”、“全国预防接种日”、“防治碘缺乏病日”、“世界无烟日”、“世界艾滋病日”等各种卫生主题日宣传活动。继续做好针对农民工、外出打工和进城务工人员的艾滋病防治项目传播材料的播放工作.根据《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开展群众性的健康安全和防范教育,提高群众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能力。加强健康教育网络信息建设,促进健康教育网络信息规范化。加强健康教育档案规范化管理。

二、主要工作措施

(一)健全组织机构,完善健教工作网络

完善的健康教育网络是开展健康教育工作的组织保证和有效措施,20xx年我们将结合本村实际情况;组织人员积极参加区、乡部门组织的各类培训,提高健康教育工作者自身健康教育能力和理论水平;将健康教育工作列入中心工作计划,把健康教育工作真正落到实处。

(二)加大经费投入

计划20xx年购置新的照相机、电脑、打印机等设备,印制健康教育宣传材料,保障健康教育工作顺利开展。

(三)计划开展的健康教育活动

1、举办健康教育讲座

每月定期开展健康教育讲座,全年不少于6次。依据居民需求、季节多发病安排讲座内容,按照季节变化增加手足口、流感等流行性传染病的内容。选择临床经验相对丰富、表达能力较强的医生作为主讲人。每次讲座前认真组织、安排、通知,在讲座后接受咨询、发放相关健康教育材料,尽可能将健康知识传递给更多的居民。

2、开展公众健康咨询活动

利用世界防治结核病日、世界卫生日、全国碘缺乏病日、世界无烟日、全国高血压日、世界精神卫生日、世界糖尿病日、世界艾滋病日等各种健康主题日和辖区重点健康问题,开展健康咨询活动,并根据主题发放宣传资料。

3. 办好健康教育宣传栏

按季度定期对健康教育宣传栏更换内容。将季节多发病、常见病及居民感兴趣的健康常识列入其中,丰富多彩的宣传健康知识。

4. 发挥卫生室的作用

将居民需要的健康教育材料摆放其中,供居民免费索取。